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

指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

二次利比亞内戰起源於利比亞境內兩個對立政權之間的武裝衝突:一方為當時受國際承認的世俗政府(托布魯克政府),由民選的國民代表大会與哈福特將軍發動的「尊嚴」行動所支持;另一方為“伊斯蘭政府”(的黎波里政府),由大国民议会與參與「利比亚黎明」行動的宗教武裝聯軍所支持。雙方陣營都是包含許多立場不定的民兵組織所組成鬆散的军事同盟。2014年10月起,第三支勢力伊斯蘭國通過占領德爾納從而加入戰爭。2016年初,受國際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成立,成為內戰中另一新勢力。 埃及军队与阿拉伯联盟也通过空袭利比亚的“利比亚黎明”行动和伊斯兰国来干涉內戰。卡塔尔與土耳其则资助“利比亚黎明”行动。 2014年初,利比亚由2012年選出的大国民议会(GNC)实际执政。不久,意识形态为伊斯兰主义的政黨公正与建设党便勝過佔大多數的中間派和自由派,控制了大国民议会,在2013年6月選出努里·阿布·赛赫民為大国民议会主席。塞赫民被指控濫权压制言论与调查。St John, Ronald Bruce (4 June 2014).

81 关系: ABC News努里·阿布·赛赫民基地组织埃及半岛电视台卡塔尔印度时报叙利亚内战塔曼拉塞特省多倫多星報大国民议会 (利比亚)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奈及利亞奈富塞山宪兵中央政府所在地伊斯坦堡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国伊斯兰教法虔信者伊斯蘭國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伊斯蘭教法伊拉克内战众议院德尔纳土耳其土耳其航空利比亚内战利比亚内战中的死伤情况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利比亚国民议会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利比亞利比亞國民軍哈利法·贝加斯姆·哈福特公正与建设党兹利坦国民代表大会 (利比亚)国民议会图卜鲁格图阿雷格人CNN的黎波里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班加西科普特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穆斯林兄弟會突尼西亞...第納爾米蘇拉塔纽约时报美联社看守政府直升機贝达费赞路透社迫击炮錫德拉灣阿卜杜拉·萨尼阿里·扎伊丹阿拉伯卫星电视台阿拉伯之冬蘇爾特攻勢 (2016年)艾哈迈德·马蒂格NBC NewsTurkey柏柏尔人恐怖活动武装冲突民兵民族團結政府法新社政變扎维耶拾哈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2年班加西攻擊事件2014年乌克兰亲俄罗斯武装冲突 扩展索引 (31 更多) »

ABC News

#重定向 ABC新聞.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ABC News · 查看更多 »

努里·阿布·赛赫民

努里·阿布·赛赫民(نوري أبو سهمين),又译努里·阿布·萨赫明、诺里·阿布撒曼因,利比亚政治家,在2013年6月25日至2014年8月5日间任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他是柏柏尔人,是祖瓦拉一个柏柏尔村落的代表议员。他在利比亚公正与建设党的支持下,于2013年6月25日当选为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即利比亚的国家元首。.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努里·阿布·赛赫民 · 查看更多 »

基地组织

蓋達組織--(القاعدة,意为“基--地”), --;又譯凱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兰教軍事組織,為賓拉登於1988年成立,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其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目前的領袖是查瓦希里醫師。.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基地组织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半岛电视台

半岛电视台(الجزيرة,羅馬化转写:;意为“岛”或“半岛”,指阿拉伯半島)是一家以卡塔尔首都多哈為基地的國際电视媒体,開播於1996年,由出資的拥有。除了阿拉伯語之外,並同時以英語、土耳其語等多種語言,向全球播出以新聞為中心的節目內容。 半岛电视台地处阿拉伯世界,在新闻报道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视角,它在节目中开创性地引入了电话采访,电视论战等节目,尤其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它多次率先播放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录像声明,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除了新闻频道外,半岛电视台还开设有几个专门的频道,包括体育频道组合,公共政务频道和儿童频道等。半岛电视台于2015年开通中国区的业务,包括官方微博以及公众号。 除电视频道以外,半岛电视台另有一个英阿双语的官方网站。在此任职的记者都是来自於各阿拉伯国家。电视台共有60多名记者、2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球共有25个记者站。由於播出範圍遍及全球,使半島電視台被認為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阿拉伯媒体。.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半岛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卡塔尔

卡塔爾(قطر;,當地方言的Johnstone, T.M. "." Encyclopaedia of Islam.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卡塔尔 · 查看更多 »

印度时报

《印度时报》是印度最老、也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创办于1838年,初名《孟买时报》,1861年5月18日改为现名。它在新德里、孟买、阿默达巴德出版,总部设于孟买。该报内容较为严肃,稿源除了印度的萨马查尔通讯社,也采用美联社、《纽约时报》的消息。主要读者群为印度的中产阶级,国外的一些大图书馆和政府机关也常常订阅此报。该报在国内声誉较高,常受到印度宣传广播部、全印报刊主编会议的奖励。.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印度时报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内战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年初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敘利亞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受阿拉伯之春影響,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於2011年1月26日開始並於3月15日升級,隨後反政府示威活動演變成了武裝衝突。 敘利亞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快蔓延至全國多地,示威者與安全部隊的衝突逐漸升級。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遜尼派國家協助下,要求阿拉維派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的敘利亞反對派迅速壯大並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反政府衝突最終演變成內戰,並一直持續至今。 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内的戰爭罪行。 叙利亚反对派的代表性政治组织为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和叙利亚临时政府,叙利亚反对派的主要武装组织为自由叙利亚军。阿拉伯聯盟和海湾组织以及57国伊斯兰世界组织相继开除阿萨德政权成员资格,并承认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另一方面,宗教色彩強烈的伊斯蘭主義武裝組織、包括伊斯兰国在內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以及尋求擺脫外族統治的庫德族武裝組織也趁機在敘利亞崛起。據2013年12月報道,相信有多達1,000個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團體存在。部分反政府武裝團體之間不時發生武裝衝突,讓敘利亞局勢更加混亂。 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國外大量援助的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則大力支援敘利亞政府,讓敘利亞內戰成為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以及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場。其后更演变为美俄直接参与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从2015年9月30日开始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展开空袭。美国方面则于2014年9月宣布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并多次轰炸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但事后以误炸或直接否认来搪塞。2017年4月7日(2017年沙伊拉特打击行动)和2018年4月14日美国等国家则直接宣布并攻击叙利亚政府军事设施。.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叙利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塔曼拉塞特省

塔曼拉塞特省(ولاية تمنراس)是阿尔及利亚东南部的一个省,首府塔曼拉塞特。该省是阿尔及利亚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但人口稀少,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0.25人。 塔曼拉塞特省分为7个县和10个区。.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塔曼拉塞特省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星報

《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是加拿大的一份日報,創始于1892年。其早年銷量很低,1896年加拿大商人威廉·麦肯基(William Mackenzie)爵士將其買下之後才開始上升。1971年搬到現址,現在是該國周銷量最多的報紙,但每日銷量次于《环球邮报》,因此屈居第二,其周銷量超過後者的原因是《环球邮报》周日不出版。.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多倫多星報 · 查看更多 »

大国民议会 (利比亚)

大国民议会(المؤتمر الوطني العام, )是利比亚的一院制立法机关。2012年8月8日,过渡政权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正式将权力移交给国民议会,国民议会成为利比亚的最高权力机构。2014年8月4日國民代表大會取代大国民议会成为利比亚最高立法机构。 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後,宗教民兵「利比亞黎明」於2014年8月攻佔首都的黎波里,國民代表大會被迫遷到東部的图卜鲁格運作。在「利比亞黎明」支持下,原已解散的大国民议会有部分舊議員在的黎波里另組新的「大国民议会」,與國民代表大會抗衡。2016年初,獲聯合國支持的「民族团结政府」成立。2016年4月,西部的「大国民议会」解散。.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大国民议会 (利比亚) · 查看更多 »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 الشعبية الإشتراكية العظمى),多簡稱為「利比亞阿拉伯民眾國」(الجماهي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是利比亞歷史上一個由穆阿迈尔·卡扎菲領導的政權,成立於1977年3月2日,結束於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身亡。 其國名中的「民眾國」(جماهيرية,)是卡达菲自創的一個名稱,用以指以卡达菲所創立的第三理論為指導的國家。.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 查看更多 »

奈及利亞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中華民國稱「奈--及利亞」,中國大陸、香港稱「尼--日利亞」),是西非國家,位於非洲的幾內亞灣西岸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贝宁,北邊的尼日尔,東北方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正東則是喀麥隆。尼日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亦是英联邦成员。 尼日利亚的首都原本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哥斯,1991年12月遷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國國土正中央的阿布札。尼日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约鲁巴、伊博三个部族,尼日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紛亂的種族結構與豐富的天然資源(主要是石油,尼日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四大成員)是當地持續動亂的主因。軍事獨裁與不間斷的內戰,已經在該國境內持續了數十年,直到1999年該國頒訂了新憲法之後才開始有轉機。2003年的大選是尼日利亚史上第一次民主大选。2014年4月,尼日利亚政府在采取基准年份回溯调整后,更新了GDP统计数字,计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當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000年。McIntosh, Susan Keech, Current directions in west African prehistory.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奈及利亞 · 查看更多 »

奈富塞山

奈富塞山(الجبل الغربي Al Ǧabal al Gharbi),是利比亚西北部的一座山脉,位于首都的黎波里以南,该地区的最大城市是盖尔扬。.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奈富塞山 · 查看更多 »

宪兵

憲兵,是多國在軍隊中設立的一個特殊部隊、兵種或軍種,意在維護和貫徹國家憲法,該部隊通常的任務不是與敵人作戰,而是維繫軍紀、執行軍法、約束其他軍人行為舉止,即軍事警察。而戍守首都、防衛重要軍事處所及政府機關、押送軍事物資、審訊戰俘的憲兵通常稱為國家憲兵(法文:La Gendarmerie Nationale)。在大部分國家,地方警察無權管轄軍人犯罪事務,處理這些事務就是憲兵的職責。有時,對於平民的重大犯罪行為(通常是涉及政治或軍事的犯罪行為)必要時支援警方之鎮暴勤務及反恐任務,也屬於憲兵的管轄權限。總括來說,憲兵是具有司法警察性質,介於一般軍隊與警察之間,亦軍亦警的特殊軍事部隊。.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宪兵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府所在地

中央政府所在地,又称中央部会所在地,是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包括管理全国事务的国家机构)所位于的地方。中央政府所在的首要城市往往具有首都的地位,世界上多数国家亦会将该城市定为首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憲法即规定该国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然而一国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与首都亦可能处于不同的城市,例如荷兰的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海牙,但该国的法定首都却为阿姆斯特丹。或馬來西亞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為布城,但該國的法定首都卻為吉隆坡。.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中央政府所在地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坦堡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主义

伊斯兰主义(الاسلامية)是指一种主张伊斯兰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一套政治体制的意识形态。 客观地描述,伊斯兰主义是一股综合了宗教、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反现代化”并带有愤怒情节的思潮,它透过把现存的诸多意识形态的要素整合起来,而迅速兴起。伊斯兰义脱胎于13世纪发端的赛莱菲耶(Salafiyya)运动,或称之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随着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阿富汗战争,伊斯兰主义得到迅猛发展Political Science 第12版,Michael G. Roskin 著,PEARSON 出版,ISBN 9780205075942。。 伊斯兰主义呼吁现代的穆斯林去他们的宗教信仰中寻根,并且在政治上统一思想。伊斯兰主义一词实际上因定义不同而存在争议。.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兰主义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转写:;The Islamic State,缩写:IS),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الدولة الاسلامية في العراق والشام ad-Dawlat al-Islamiyat fi al-Iraq wa-sh-Sham;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al-Sham,简称ISIS)或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萨拉菲聖戰主義组织及其建立的未被世界广泛认可的政治實體,奉行极端保守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派。组织领袖巴格達迪自封为哈里发,定國號为「伊斯兰国」,宣称自身对于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全中东、非洲东部、中部、北部、黑海东部、南部、西部,亚洲中部和西部、欧洲伊比利半岛和巴爾幹半島、印度幾乎全境、中国大陸西部、北部地区)拥有統治地位、BREITBART、2014年7月1日,同年11月23日阅览。周边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文缩写称其为「达伊沙」(داعش, Dā'esh;)),与阿拉伯语的“踩踏”(دعس‎, Da'es)諧音,以示对其“伊斯兰国”名稱的不承认及蔑视。中国大陸媒体有时则直接以“极端组织”代指这一组织。 该组织目前致力在伊拉克及沙姆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是叙利亚内战反政府武装中主要的圣战组织之一,并占领伊拉克北部、及敘利亞中部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其自认为是一个独立国家,声称拥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主权,而且宣稱已于2014年11月13日拥有阿拉伯地区更多的主权,涉及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 伊斯兰国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理由,对占领区内的文化古迹进行摧毁。同时,伊斯兰国对俘虏及包括记者在内的平民进行斩首并拍摄视频广泛传播。这些举动使得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组织将其定性为恐怖组织。 该组织参与的戰事包括伊拉克战争及伊拉克内戰(2011年-2017年)、敘利亞內戰(2011年-至今)、利比亞內戰(2014年-至今)、西奈半岛动乱和阿富汗戰爭 (2015年至今),与各阿拉伯国家政府军(也包括叙利亚反对派)、部分地方武装以及一些北约成员国或欧洲国家军队交战。2015年12月,伊斯蘭國宣稱要攻擊以色列。 该组织的几个领导人曾声称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戰爭是导致他们发起对美国的圣战之原因,而美军行动使他们获得士兵和最终夺回国家的控制权变得容易 。 伊斯兰国并不谋求参与所佔領国家的政治权力分配,其根本目的是要在中东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極端伊斯兰国。伊斯兰国实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实现「伊斯兰化」,要讓受到統治的民眾「成為真正服從的穆斯林」。而从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的武装行动性质可以看出该组织極權主義、军国主义、伊斯蘭法西斯主義倾向十分明显。在萨达姆·海珊被美擒獲、阿拉伯之春後卡扎菲被打倒、阿萨德等泛阿拉伯世俗主义政权式微的現今,中东面临着回到逊尼派和什叶派宗教混战的危機。事实上,目前伊拉克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对抗其中一部分就是一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混战。海灣逊尼派宗教神權國家(有別於世俗國家)與團體(沙特阿拉伯、卡達等)對什叶派國家的敵視,與對叛亂組織或明或暗的支持和資助(该组织大部分头目来自沙烏地阿拉伯),也是造成今日混亂局面的因素之一。2017年11月21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已经被剿灭。同一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也表示,在收复拉沃镇后,伊拉克已在军事上终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兰国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法虔信者

伊斯兰教法虔信者(جماعة أنصار الشريعة;Ansar al-Sharia),又译伊斯兰教法支持者,是一些伊斯兰激进组织的名称,活跃于数个国家。这些组织意识形态相近,但控制权并不统一。.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兰教法虔信者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國

#重定向 伊斯兰国.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蘭國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

#重定向 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蘭馬格里布蓋達組織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法

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亞(شريعة,,),意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則的法律,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又被稱為伊斯蘭法律(Islamic law)。.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斯蘭教法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内战

伊拉克内战(Iraqi insurgency)指的是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之后,伊拉克反叛武装宗教极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组织伊斯蘭國与伊拉克政府之间的战争。2014年内战擴大,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於1月初攻佔了以遜尼派為多數的城市費盧傑。6月時戰火更波及伊拉克北部和中部大部份地區。伊斯蘭國在短短幾星期內便攻陷了伊拉克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中部大城提克里特和北部城市泰勒阿費爾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數百萬伊拉克人因戰火而流離失所,文物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遺址不少亦遭到摧毀。.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伊拉克内战 · 查看更多 »

众议院

#重定向 下議院.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众议院 · 查看更多 »

德尔纳

德尔纳 (درنة )是利比亚东部的一个港口城市。人口有8万多人,是德尔纳省的首府。该市是许多移民希腊克里特岛的来源地。该市是利比亚城市中唯一一个有单一环境的城市:坐落于绿山,地中海和沙漠的包围之中。 在2011年利比亚反政府示威中,该市于2月18日即脱离了卡扎菲政府的控制。.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德尔纳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航空

土耳其航空(Türk Hava Yolları / THY;Turkish Airlines),一般简称为土航,是土耳其的國家航空公司,為星空聯盟成員,總部位於伊斯坦堡。截至2017年9月,它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地區飛航290個目的地,是全世界航點第四多的航空公司。同時至2013年為止,它還服務115個國家的航線與業務,為全世界第一 。.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土耳其航空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内战

#重定向 2011年利比亚内战.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内战中的死伤情况

本文列举2011年利比亚内战中的具体死伤情况。 2011年9月8日,过渡委员会的卫生部长Naji Barakat估计说:到目前整个过程中共有3万人死亡;至少5万人受伤,其中2万人受重伤。这个数字没有得到独立机构的核实。.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亚内战中的死伤情况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

#重定向 国民代表大会 (利比亚).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亚国民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国民议会

#重定向 大国民议会 (利比亚).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亚国民议会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

#重定向 利比亞國家元首列表.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亚国民议会主席 · 查看更多 »

利比亞

#重定向 利比亚.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亞 · 查看更多 »

利比亞國民軍

#重定向 利比亚武装力量.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利比亞國民軍 · 查看更多 »

哈利法·贝加斯姆·哈福特

#重定向 哈利法·贝加斯姆·哈夫塔尔.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哈利法·贝加斯姆·哈福特 · 查看更多 »

公正与建设党

公正与建设党 或 正义与建设党, 公正与发展党 (حزب العدالة والبناء)是一个利比亚伊斯兰主义政党,由穆斯林兄弟会成员于2012年3月3日在的黎波里创建成立。.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公正与建设党 · 查看更多 »

兹利坦

兹利坦 (زليتن ) 是利比亚米苏拉塔省的一个海滨城市,位于地中海锡德拉湾西岸,首都的黎波里以东160公里,米苏拉塔以西60公里处。利比亚著名的阿斯马里亚大学位于该地。.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兹利坦 · 查看更多 »

国民代表大会 (利比亚)

国民代表大会(-ar مجلس النواب,拉丁转写:Majlis al-Nuwaab)是利比亚目前的一院制立法机构,成立于2014年8月4日,取代了大国民议会。目前国民代表大会的主席是阿基拉·萨拉赫·伊萨。副主席为艾哈迈德·沙伊卜和艾哈迈德·胡马。 國民代表大會成立後,宗教民兵「利比亞黎明」於2014年8月攻佔首都的黎波里,國民代表大會被迫遷到東部的图卜鲁格運作。在「利比亞黎明」支持下,原已解散的大国民议会有部分舊議員在的黎波里另組新的「大国民议会」,與國民代表大會抗衡。 2016年初,獲聯合國支持的「民族团结政府」成立。2016年4月,西部的「大国民议会」解散。東部的国民代表大会直至2016年7月仍未承認「民族團結政府」。.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国民代表大会 (利比亚) · 查看更多 »

国民议会

国民议会 (national assembly),是指某些共和制国家的议会或下议院,可以指:.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国民议会 · 查看更多 »

图卜鲁格

图卜鲁格(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的一座港口城市,為布特南省首府。 T T.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图卜鲁格 · 查看更多 »

图阿雷格人

#重定向 圖瓦雷克人.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图阿雷格人 · 查看更多 »

CNN

#重定向 有线电视新闻网.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CNN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

黎波里(阿拉伯语:),位於北緯32°54'8"、東經13°11'9",2011年人口180萬人,位處利比亚西北部沙漠的邊緣及地中海沿岸,是该国首都,也是该国最大城市、主要港口、最大商业和制造中心。的黎波里於公元前7世纪由腓尼基人建立。由於城市歷史悠久,那裡有很多重要的考古發現。當地氣候屬於典型地中海型氣候,夏天乾燥酷熱,冬天時有冷雨。.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的黎波里 · 查看更多 »

的黎波里国际机场

黎波里国际机场(阿拉伯文:)()是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国际机场,是该国最大的机场,也是利比亚航空、泛非航空和布拉克航空的枢纽机场。 利比亞內戰結束後,來自津坦、支持哈利法·哈福特的民兵控制了的黎波里國際機場。2014年7月,以米蘇拉塔的伊斯蘭主義分子為主的敵對民兵聯盟向機場發動攻擊,8月23日米蘇拉塔民兵宣稱已奪得機場的控制權。戰鬥造成機場設施嚴重損毀,機場停止運作,多架停泊在機場的飛機也中彈受損。此後來往的黎波里的航班--能使用鄰近的米提加國際機場。 2017年6月1日,民族團結政府部隊重新控制的黎波里国际机场。.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的黎波里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班加西

班加西(阿拉伯语:)是位于利比亚北部锡德拉湾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该国第二大城市,人口670,797(2006年)。它是2011年革命临时政权利比亚全国委员会的大本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2日宣布把班加西确定为国家经济中心,也就是“经济首都”。.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班加西 · 查看更多 »

科普特人

科普特人(科普特语:ⲟⲩⲣⲉⲙ'ⲛⲭⲏⲙⲓ 'ⲛ'Ⲭⲣⲏⲥⲧⲓ'ⲁⲛⲟⲥ ou.Remenkīmi en.Ekhristianos,意为“埃及的基督教徒”)指埃及的基督徒,是当代埃及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是在公元1世纪时信奉基督教的古埃及人的后裔。基督教在公元400-800年是埃及绝大多数人信仰的宗教。从被穆斯林征服到10世纪中叶以后,基督教都仍是埃及一个显著少数民族的信仰。目前,在埃及的科普特人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基督教族群,其人口约占埃及超过8千万总人口的10–15% (retrieved 09-27-2008)。.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科普特人 · 查看更多 »

穆阿迈尔·卡扎菲

阿迈尔·穆罕默德·阿布·明亚尔·卡扎菲(مُعَمَّر القَذَّافِي ,),遜尼派穆斯林,利比亞革命警衛隊上校,利比亞绿色革命的精神領袖,前任利比亞實際最高領導者、獨裁者。對利比亞長達42年的统治使他成為阿拉伯國家中執政時間最長的領導者。 2011年2月初,受到埃及和突尼斯革命的影響,利比亞出現反對卡扎菲统治的示威遊行,並很快轉化為内戰。6月27日,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簽發针对卡扎菲的逮捕令。8月20日,反對派發動針對首都的的黎波里之戰,攻入了該市,並在全城搜捕卡扎菲。 2011年10月20日,多國傳媒報導引述卡扎菲已經被俘虜,並曾说是因雙腿傷重死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馬哈茂德·吉卜里勒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被捕,并在随后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支持者的交火中,头部和腹部遭到致命连环枪击身亡,终年69岁。.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穆阿迈尔·卡扎菲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兄弟會

斯林兄弟協會(الإخوان المسلمون,罗马化:,发音:),通称穆斯林兄弟會(الإخوان.,al-ikhwān,al-Muslimūn,音译为伊赫万),简称穆兄會,是一個以伊斯蘭遜尼派傳統為主而形成的宗教與政治團體。 1928年,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創立,由一名學校教師哈桑·班納發起。最早只是一個宗教性社会团体,除推行伊斯蘭教信仰外,还设立了教育和医疗机构。自1936年之後,因為反对英帝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成為近代伊斯蘭世界最早的政治反對團體。他們所推動的政治運動在伊斯蘭世界形成一股風潮,擴散到許多伊斯蘭國家,許多伊斯蘭國家中的政治反對團體都源自於穆斯林兄弟會。 2012年,穆斯林兄弟會首次在埃及以民主選舉的方式獲得政權。然而,這個政權卻一直受到政變所騷擾。2015年,穆兄會甚至被巴林、埃及、俄羅斯、敘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認定為恐怖組織。 穆斯林兄弟會的目標是讓《可蘭經》與聖行成為伊斯蘭家庭與國家最主要的核心價值。.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穆斯林兄弟會 · 查看更多 »

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تونسية),通称突尼斯,位於北非、隶属于马格里布地区,东北部緊鄰地中海。突尼斯有兩個鄰國,分別為西方的阿爾及利亞(公共国界线長965公里)與東南方的利比亞(公共国界线長459公里)。突尼斯因其坐落于国家北方的首都--而得名。.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突尼西亞 · 查看更多 »

第納爾

納爾(Dinar; دينار)是一種貨幣的單位。有數十個國家採用此種名稱的貨幣,但是各國的第納爾的價值和面額並不盡相同。第納爾這個名稱是來自於羅馬帝國一種被稱為第納爾斯(denarius)的銀幣(詳細請參考下方的歷史一欄)。此外馬其頓代納爾雖然拼法是Denar,實際上語源也是來自同樣的東西。.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第納爾 · 查看更多 »

米蘇拉塔

米蘇拉塔(مصراتة)是利比亞西北部的城市,是米蘇拉塔省中位於的黎波里以東210公里的地中海沿岸的首府,2007年人口約650,000,是利比亞第三大城市,排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後面,也是北非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米蘇拉塔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美联社 · 查看更多 »

看守政府

#重定向 代理 (政治).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看守政府 · 查看更多 »

直升機

没有描述。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直升機 · 查看更多 »

贝达

贝达(阿拉伯语: (英文:Al Bayda)是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绿山省境内的一座城市,人口250000(2010年)。 B.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贝达 · 查看更多 »

费赞

费赞(فزان Fizzān,柏柏尔语:Fezzan,Fizan,Phasania),又譯菲贊,是北非的一个历史地区,属于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位于今利比亚西南部。 费赞地区气候极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且极不规律,北部比南部通常要多一些。人口约20万,主要生活在中部和南部的绿洲中。主要城市迈尔祖格和拾哈,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间有柏柏尔人和非洲黑人。该地区以盛产椰枣而闻名。石油资源丰富。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该地区原为加拉曼特人的居住地。公元前19年,该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666年被阿拉伯人征服。1842年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1912年同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一起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51年利比亚王国独立,为利比亚一个省,1963年撤销。.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费赞 · 查看更多 »

路透社

路透通讯社(Reuters),简称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路透提供新聞報導給報刊、電視台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另一方面,路透提供工具和平台,例如股價和外幣匯率,讓交易員可以分析金融數據和管理交易風險;同時路透的系統讓客戶可以經由網際網路完成買賣,取代電話或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買賣大廳等人工交易方式,它的電子交易服務串連了金融社群。 路透的服務分為四個部份:買賣與交易、研究與資產管理、企業和媒體,其中超過90%的收入來自金融服務業務:對股票、外幣匯率、以及債券等資訊的分析、處理、發送,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 路透社总部位于英国,是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控股的新闻服务和金融市场数据供应商,该集团业务包括全球各地的报纸、广播。而新闻报道的收入占不到10%。它的主要业务是提供金融市场信息和交易的产品。这些措施包括市场数据,如股票价格和货币汇率,研究和分析,以及交易系统,使经销商购买和出售这些资产作为货币和股票在电脑屏幕上而不是通过电话或在交易大厅一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其他方面的服务,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的40000家公司债务债权,竞争者包括彭博新聞社和道琼斯通讯社。.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路透社 · 查看更多 »

迫击炮

迫击炮(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後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稱來源由於它可以「迫近射擊」。.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迫击炮 · 查看更多 »

錫德拉灣

苏尔特湾(خليج سرت),又译作锡德拉湾或雪特拉灣,是利比亚以北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东起利比亚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西至米苏腊塔,长443公里,深入陆地达100海里。苏尔特位于该海湾沿海。捕捉鲔鱼是该区主要的商业活动。.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錫德拉灣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萨尼

阿卜杜拉·萨尼(عبد الله الثني,),利比亚政治家,曾在阿里·扎伊丹政府中担任国防部长,在2014年3月11日至5月25日接任阿里·扎伊丹为利比亚总理,5月25日因受恐吓为由辞职。6月9日替代艾哈迈德·马蒂格再次上任总理。.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阿卜杜拉·萨尼 · 查看更多 »

阿里·扎伊丹

阿里·扎伊丹 (Ali Zeidan,或 Zidan; علي زيدان,),是一名利比亚政治家,2012年10月14日被国民议会选为新一任政府总理。他曾是位于日内瓦的人权律师,他坚定反对前领导人卡扎菲的统治,被认为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思想。.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阿里·扎伊丹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العربية; "The Arabic One"),或音译为“阿拉比亚电视台”, 是一家沙特阿拉伯所有的泛阿拉伯主义电视新闻频道,使用阿拉伯语报道。2003年3月3日开始运营。总部位于阿联酋杜拜。最大产权主为沙特阿拉伯的中东广播中心 (MBC)。 该台播出新闻、目前事件、商业和财经市场、体育、谈话节目和记录片等节目。其收视率在中东国家的观众中位居前列Peter Feuilherade (2003-11-25).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阿拉伯卫星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之冬

阿拉伯之冬是在阿拉伯之春抗议活动后的阿拉伯世界发生的各种大规模的暴力和动荡,主要包括:.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阿拉伯之冬 · 查看更多 »

蘇爾特攻勢 (2016年)

2016年蘇爾特攻勢是利比亞全國團結政府在蘇爾特省展開的軍事行動,以收復被伊斯兰国武裝分子佔據的地區。.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蘇爾特攻勢 (2016年) · 查看更多 »

艾哈迈德·马蒂格

艾哈迈德·奥马尔·马蒂格(Ahmed Omar Maiteeq,) 利比亚商人和政治家,現任總統委員會副主席。来自米苏拉塔(利比亚东部城市),2014年5月25日至2014年6月9日担任利比亚总理。虽然利比亚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哈瓦米认为选举过程存在争议,马蒂格当选不合法,但国民议会议长努里·阿布·萨赫明最终签署决议确认马蒂格当选总理有效。 5月26日,马蒂格领导的利比亚新临时政府在萨赫明的见证下宣誓就职。但在宣誓就职仪式前,哈瓦米致信阿卜杜拉·萨尼政府说,鉴于司法部门之前已裁定马蒂格当选临时政府总理的选举无效,他要求萨尼政府继续留任。萨赫明则要求萨尼向马蒂格移交权力。6月2日,马蒂格在警方护卫下进入政府大楼后,在总理办公室召开了首次内阁会议。而萨尼在早些时候已经搬到了另外一栋政府大楼里。6月5日利比亚最高法院裁定马蒂格当选有效。.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艾哈迈德·马蒂格 · 查看更多 »

NBC News

#重定向 NBC新聞.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NBC News · 查看更多 »

Turkey

#重定向 土耳其.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Turkey · 查看更多 »

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Imaziɣen)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柏柏尔语是闪含语系中的一支,由许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语言,共有约1400万至2500万使用者。.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柏柏尔人 · 查看更多 »

恐怖活动

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份子制造的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平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袭击公共交通工具和绑架等形式,与恐怖活动相关的事件通常称为“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等。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对称作战方式。 恐怖活動主要以製造大量傷亡、破壞以及動盪社會為主要目的,以宗教或政治为主要诉求,不包含以搶奪金錢或有價財物的強盜行為,因此銀行搶案等類似案件,並非屬於恐怖活動的一種。.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恐怖活动 · 查看更多 »

武装冲突

武装冲突,指因为争执、对立而发生的军事冲突。国家之间很多矛盾,都是以各种藉口先挑起武装冲突,之后再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民族之间或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一般容易引发内战,战争的结果是新政权或新生国家的诞生。 en:Armed conflict.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武装冲突 · 查看更多 »

民兵

民兵(Militia)或武裝民兵相對於現役或者是後備軍人,泛指一個國家當中具備最基礎的作戰能力的人民。這些人民可能已經自軍中退役,或者是受過簡單到完整的軍事訓練,至少會操作各式輕型槍支類的武器進行作戰。 民兵可能出現的場合包括作為一個國家的輔助或者是後備補充兵力,也可能是在內戰的場合出現在反對政府的武裝力量當中,或者是在和平時期民間自己組織的武裝力量。民兵多半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是職業,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組織起來執行戰鬥或者是相關的支援任務。 在歷史上民兵參與戰爭或者是衝突的機會非常多,無論是在傳統正規軍隊作戰的場合,或者是作為游擊戰的武裝力量。包括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戰、越戰、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期,以及在非洲許多內戰當中,民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美国允許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利也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民兵有很大關聯(參見: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民兵 · 查看更多 »

民族團結政府

民族團結政府是2016年在利比亚成立的過渡政府。在聯合國斡旋下,當時各自運作的兩個對立議會(托布魯克的国民代表大会和的黎波里的大国民议会)的代表於2015年12月17日簽署《利比亞政治協議》,同意共同組成民族團結政府,結束國家分裂。2016年1月19日,利比亞總統委員會公佈32人的政府成員名單,由法耶茲·薩拉傑出任總理,民族團結政府正式成立。 2016年1月25日,國民代表大會否決民族團結政府的內閣成員名單。 2016年3月30日,民族團結政府總理法耶茲·薩拉傑與另外6名政府成員從突尼斯返回首都的黎波里辦公,由於對立的「救國政府」封鎖的黎波里領空,薩拉傑等人選擇乘坐利比亞海軍軍艦返回。 2016年4月5日,「救國政府」宣佈解散。不過原「救國政府」總理哈利法·加維其後發表聲明,反對與民族團結政府合作。 2016年8月22日,東部的國民代表大會再度否決民族團結政府提出的另一份政府成員名單。2017年3月,親民族團結政府的部隊與支持東部政府的「利比亞國民軍」為爭奪錫德拉灣地區石油設施爆發衝突後,國民代表大會不再承認民族團結政府。 總部設於的黎波里的利比亞中央銀行和國家石油公司已表示支持民族團結政府。 2017年6月1日,民族團結政府部隊重新控制的黎波里国际机场。.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民族團結政府 · 查看更多 »

法新社

法国新闻社(L'Agence France-Presse),简称法新社(AFP),是全球第一家通讯社,同时也是法国最大的通讯社,世界第三大通讯社,在美联社和路透社之后。 法新社总部设在巴黎,在约11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它通过法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和葡萄牙语向全世界发布消息。.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法新社 · 查看更多 »

政變

政變(法語:coup d'État,,亦音译为“苦跌打”、“苦迭打”),是指一個國家之中有一部份人通过密谋策划,采取軍事叛亂或政治行动,夺取国家政权的行为。如果能成功完成政變,則會造成权力的转移、政府的更迭、或政体的改变。.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政變 · 查看更多 »

扎维耶

扎维耶(,الزاوية,又译扎维亚),阿拉伯文的別名有Az Zawiyah Al Gharbiyah, الزاوية الغربية, Ḩārat az Zāwiyah, Al Ḩārah, El-Hára and Haraf Az Zāwīyah, 是位于利比亚北部的一座临海城市,这座城市位于的黎波里以西50公里(31英里)。是扎维耶省的首府。1973年和1984年的人口普查中,这座城市约有10万居民,是利比亚人口排名第四的城市。2006年约有291000人。附近有油田和利比亚的两个最重要的炼油厂之一。.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扎维耶 · 查看更多 »

拾哈

塞卜哈(阿拉伯语:)是利比亚中部沙漠中的一座城市,位于利首都的黎波里以南750公里,为塞卜哈省首府,人口约13万。由于它控制着通往南部邻国尼日尔的要道,因此是战略要地。 2011年9月21日,新政权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武装在没有遭到大规模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该地。2012年3月27日,當地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至少50人被殺。.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拾哈 · 查看更多 »

2011年利比亚内战

2011年利比亚内战,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国内开始出现和平的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因而引发武裝反抗,演變成為內戰。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對卡達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達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達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達菲軍進攻反对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英法美等国开始武装干涉利比亚。 8月,反对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穆阿邁爾·卡達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10月23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宣告全國解放,戰鬥結束。然而利比亞隨後陷入軍閥割據和第二次內戰。.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2011年利比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2012年班加西攻擊事件

#重定向 班加西事件.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2012年班加西攻擊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4年乌克兰亲俄罗斯武装冲突

#重定向 顿巴斯战争.

新!!: 利比亚内战 (2014年至今)和2014年乌克兰亲俄罗斯武装冲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