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凱撒琳·丹尼芙

指数 凱撒琳·丹尼芙

凱撒琳·丹尼芙(Catherine Deneuve,)法國女影星,從1960年代活躍至今。 出生於法國巴黎,13歲從影。有法國第一美人之稱。成名作電影是「秋水伊人」,代表作是闡釋家庭主婦不滿平常生活「青樓怨婦」(布紐爾執導)與1981年「最後地下鐵」(Le Dernier Metro),2006年擔任威尼斯影展評審團主席。 前夫为英國攝影師David Bailey,與她維持7年婚姻關係後離異,竟形容與凱結婚像是「開慣福特平常車種想改駕駛義大利超級跑車瑪莎拉蒂結果可想而知。」讓人聞之莞爾。.

62 关系: 劳尔·鲁伊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她的搖擺上路妮可·賈西亞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威尼斯电影节安德烈·泰希內巴黎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克勞德·夏布洛克勞德·雷路許克里斯多福·歐諾黑班諾·賈克福特第46屆坎城影展第48屆坎城影展第49屆坎城影展第52屆坎城影展第52屆柏林影展第54屆坎城影展第55屆柏林影展第56屆威尼斯影展第61届戛纳电影节第61屆威尼斯影展第63屆柏林電影節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第71屆威尼斯影展罗伯特·奥尔德里奇羅曼·波蘭斯基瑪莎拉蒂特莉絲坦娜盧米埃獎菲利普·卡黑衛星獎最佳女主角衛星獎最佳女配角馬切洛·馬斯楚安尼觀察家報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路易威登路易斯·布努埃尔跑车黑暗中的舞者齊雅拉·馬斯楚安尼追憶似水年華 (電影)阿諾·戴普勒尚阿涅斯·瓦尔达艾曼紐·貝考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雅克·德米...柏林国际电影节李歐·卡霍歐洲電影獎死期大公開法国法蘭索瓦·杜魯福法蘭索瓦·歐容戛纳电影节意大利愛慾修道院拉斯·馮·提爾曼諾·迪·奧利維拉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劳尔·鲁伊斯

拉烏·盧伊茲(Raúl Ruiz,Raoul Ruiz,)是一位智利電影導演。他執導超過100部電影,作品以超現實的實驗風格聞名。.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劳尔·鲁伊斯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励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女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第七天堂》、《马路天使》和《日出》的珍妮·盖诺。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会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 截至2016年,共有74位女演员获得过这一奖项。凯瑟琳·赫本曾4次胜出,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提名次数最多,达17次(其中有两次获奖)。奖项的最近一位胜出者则是因《三块广告牌》获奖的法蘭西絲·麥朵曼。.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查看更多 »

她的搖擺上路

《她的搖擺上路》(英語:On My Way,法語:Elle s'en va)是由艾曼紐·貝考執導的一部2013年法國電影,並入圍2013年第63屆柏林影展競賽單元。.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她的搖擺上路 · 查看更多 »

妮可·賈西亞

妮可·賈西亞(Nicole Garcia)是法國女演員與導演。.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妮可·賈西亞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沃爾庇杯最佳女演員獎 (Coppa Volpi per la miglior interpretazione femminile)是威尼斯影展的正式獎項之一,由該屆評審團從正式競賽單元中選出,用以表彰傑出的女演員。.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电影节

威尼斯影展(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舉辦的国际电影节,屬於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在影展期間會頒發最高榮譽金獅獎。威尼斯影展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與德國柏林电影节以及法國坎城电影节並稱為國際三大影展。.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威尼斯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泰希內

安德烈·泰希內(André Téchiné)是一位法國編劇與電影導演,他的職業生涯漫長且傑出,是法國新浪潮之後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知名的電影作品包括《》(1993)與《》(1994);1985年,他以《》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安德烈·泰希內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César de la meilleure actrice)是法國凱撒電影獎(César du cinéma)的獎項之一,,頒給每年得票最高的女主角,1976年開始頒發。.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凱薩獎最佳女主角獎 · 查看更多 »

克勞德·夏布洛

克勞德·夏布洛(Claude Chabrol;)是一位法國電影導演,為1950年代末期開始的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先驅導演之一,與法蘭索瓦·楚浮、尚盧·高達、伊力·盧馬與賈克·希維特一樣都曾擔任《電影筆記》的影評人。 1958年,夏布洛執導的第一部長片《》被認為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電影之一;1959年,夏布洛以《》於第9屆柏林影展獲得金熊獎。.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克勞德·夏布洛 · 查看更多 »

克勞德·雷路許

克勞德·勞路許(Claude Lelouch)是一位法國電影導演、製作人、編劇及作家,經常以大量的即興對話來製作電影。.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克勞德·雷路許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多福·歐諾黑

#重定向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克里斯多福·歐諾黑 · 查看更多 »

班諾·賈克

班諾·賈克(Benoît Jacquot)是法國電影導演與編劇,他的電影作品曾多次獲選入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與柏林影展正式競賽單元。.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班諾·賈克 · 查看更多 »

福特

福特(Ford)可以指:.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福特 · 查看更多 »

第46屆坎城影展

46屆坎城影展於1993年5月13日至5月24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安德烈·泰希內執導的《》,閉幕片則為法國導演執導的《》。.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46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48屆坎城影展

47屆坎城影展於1995年5月17日(法國當地時間)至5月28日舉行。本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是法國演員珍妮·摩露,金棕櫚獎則由塞爾維亞導演艾米爾·庫斯杜力卡獲得。 本屆坎城影展開幕片是尚-皮爾·桑里與合導的《》,閉幕片是山姆·雷米執導《致命的快感》。.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48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49屆坎城影展

49屆坎城影展於1996年5月9日至5月20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巴提斯·勒公特執導的《》,閉幕片則是美國導演大衛·歐·羅素執導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則頒給了英國導演麥克·李執導的《秘密與謊言》。.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49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2屆坎城影展

52屆坎城影展於1999年5月12日至5月23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亥科夫執導的《》,閉幕片則為英國導演奧利弗·帕克執導的《》。.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52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2屆柏林影展

52届柏林影展在德國柏林當地時間2002年2月6日到2月16日舉行,印度導演米拉·奈兒擔任評審團主席。 日本導演宮崎駿執導的《神隱少女》與英國導演保羅·葛林葛瑞斯執導的《血腥星期天》 共同獲得金熊獎,《神隱少女》成為史上首部獲得該獎項的動畫電影,也是三大影展的首次。.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52屆柏林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4屆坎城影展

54屆坎城影展於2001年5月14日至5月25日在法國坎城舉辦,開幕片為巴茲·魯曼執導的《紅磨坊》,最高榮譽頒給了義大利導演南尼·莫瑞提執導的《人間有情天》。.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54屆坎城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5屆柏林影展

55屆柏林影展(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 2005),於2005年2月10日至2月20日於德國柏林舉辦,開幕片為法國導演執導的《》,閉幕片則為美國導演比爾·坎登執導的《金賽性學教室》,評審團主席則由德國導演羅蘭·艾默瑞奇擔任。.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55屆柏林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56屆威尼斯影展

56屆威尼斯影展(56ª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於1999年9月1日至9月11日於義大利威尼斯舉辦,評審團主席則由南斯拉夫導演艾米尔·庫斯杜力卡擔任。.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56屆威尼斯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61屆戛纳電影節于2008年5月14日(法國當地時間)至5月25日舉行,法國影片《我和我的小鬼們》是繼1987年《惡魔天空下》之後,再度由法國影片奪下金棕櫚獎。本屆戛纳影展評審團主席是美國導演西恩·潘(Sean Penn)。.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61届戛纳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第61屆威尼斯影展

61屆威尼斯影展(61ª Mostra internazionale d'arte cinematografica di Venezia)在威尼斯當地時間2004年9月1日到9月11日舉行,英國導演約翰·鮑曼擔任評審團主席。.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61屆威尼斯影展 · 查看更多 »

第63屆柏林電影節

63屆柏林電影節于2013年2月7日至2月17日在柏林举行,香港导演王家卫任主竞赛评审团主席,他执导的作品《一代宗师》为影展的开幕片。 罗马尼亚导演卡林·皮特·内策尔执导的电影《孩童之姿》夺得金熊奖。法国纪录片制作人克劳德·朗兹曼被授予终身成就荣誉金熊奖。.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63屆柏林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67届威尼斯电影节于2010年9月1日至9月11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开幕影片是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导演的《黑天鹅》,闭幕影片是朱丽·泰莫(Julie Taymor)的《暴风雨》,兩部片均產自美國。美國导演昆廷·塔伦蒂诺出任评委会主席。 香港導演吳宇森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6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

69届威尼斯电影节于2012年8月29日至9月8日在威尼斯举行。美国导演迈克尔·曼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开幕片是印度导演米拉·奈兒执导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闭幕片是法国片《笑面人》(The Man Who Laughs)。这是前任主席马克·穆勒离任后,新任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上任后主办的第一届影展。 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电影《圣殇》夺得金狮奖,成为首部获得金狮奖的韩国电影。.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第71屆威尼斯影展

71届威尼斯影展於2014年8月27日至9月6日(當地時間)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由法國音樂家亞歷山大·戴斯培担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亦是威尼斯影展史上首位由電影作曲家擔任評委會主席。 本屆影展選用法國--導演楚浮作品《四百擊》海報做為影展之官方海報。開幕片為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執導的《鳥人》,香港導演許鞍華則擔任地平線單元的評審團主席,其執導作品《黃金時代》為本屆影展閉幕片。 瑞典导演罗伊·安德森执导的《寒枝雀静》获得金狮奖。美国纪录片导演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和剪輯師获颁終身成就金狮奖。.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第71屆威尼斯影展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奥尔德里奇

罗伯特·奥尔德里奇(Robert Aldrich,)是美国电影导演、作家、制片人,因《死吻》、《大刀》(The Big Knife)、《兰闺惊变》(What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凤凰劫》(The Flight of the Phoenix)及《十二金剛》等片而知名。.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罗伯特·奥尔德里奇 · 查看更多 »

羅曼·波蘭斯基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Roman Polański,),猶太裔導演、編劇和演員,出生於法國巴黎,3歲時隨家人移居波蘭克拉科夫,曾經囚禁於納粹集中營,後來順利逃脫。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羅曼·波蘭斯基返回克拉科夫市,其後就讀羅茲國立電影學院,1961年離開波蘭,1976年成為法國公民。 羅曼·波蘭斯基代表作有《水中之刃》(1962年)、《反撥》(1965年)、《死結》(1966年)、《森林復活記》(1971年)、《唐人街》(1974年)、《鑰匙孔的愛》(1992年),並以《戰地琴人》贏得2002年的康城影展金棕櫚獎及奧斯卡最佳導演獎。2010年,羅曼·波蘭斯基憑《影子滅殺令》獲得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和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獎。 羅曼·波蘭斯基曾在波蘭、英國、法國與美國製作電影,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真正的國際電影製片人」Freer, Ian.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羅曼·波蘭斯基 · 查看更多 »

瑪莎拉蒂

莎拉蒂(Maserati)是一家知名意大利賽車與跑車生產商,於1914年在波隆那成立。公司的總部現位於摩德納,他們的徽章是一支三叉戟。瑪莎拉蒂曾經是法拉利(一家菲亚特擁有大部分股權的公司)的一部分,現為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直接擁有。.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瑪莎拉蒂 · 查看更多 »

特莉絲坦娜

《特莉絲坦娜》(原名:Tristana)是由路易斯·布紐爾導演的1970年西班牙電影,改編自貝尼托·佩雷斯·加爾多斯發表於1892年的同名小說。凱撒琳·丹尼芙與主演,影片在托雷多取景攝製。電影為法國演員凱撒琳·丹尼芙和義大利演員法蘭高·尼路作了西班牙語配音。本片是一部西-法-義合拍電影。.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特莉絲坦娜 · 查看更多 »

盧米埃獎

盧米埃獎(Prix Lumières),法國表彰前一年度傑出法語電影的獎項。.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盧米埃獎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卡黑

菲利普·卡黑(Philippe Garrel;)是法國電影工作者,他執導的電影作品多次獲選入威尼斯影展與坎城影展。.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菲利普·卡黑 · 查看更多 »

衛星獎最佳女主角

衛星獎最佳女主角(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衛星獎重要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年度最佳電影女主角,於1996年開始頒發。 1996年至2010年期間,變項劃分為「音樂及喜劇組」和「戲劇組」兩大組別,所以每年有兩名得獎者;直到2011年,全部電影歸於同一組別角遂獎項。.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衛星獎最佳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衛星獎最佳女配角

衛星獎最佳女配角(Satellite Award for Best Supporting Actress)是衛星獎重要的獎項之一,頒發給年度最佳電影女配角,於1996年開始頒發。 1996年至2005年期間,變項劃分為「音樂及喜劇組」和「戲劇組」兩大組別,所以每年有兩名得獎者;直到2006年,全部電影歸於同一組別角遂獎項。.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衛星獎最佳女配角 · 查看更多 »

馬切洛·馬斯楚安尼

切洛·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義大利國寶級演員、威尼斯影展藝術電影展影帝,1949年起在電影演出,曾經以《義大利式離婚》、《特別的一天》三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卻未得獎;前妻是法國著名女影星凱撒琳·丹尼芙,兩人女兒現仍是歐洲影星;马斯楚安尼以他溫文儒雅微笑形象及演技,讓一世代影迷印象深刻,與義大利大導演費里尼搭擋演出尤為人所稱道;1996年癌症逝世。.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馬切洛·馬斯楚安尼 · 查看更多 »

觀察家報

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是英國的一份報紙。於每周周日發行。 觀察家報實際上是周一到周六發行的衛報的周日版。政治立場偏向自由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觀察家報創刊於1791年12月4日,是世界第一份在禮拜日發行的報紙。 在1911年,William Waldorf Astor收購了觀察家報,之後該報在政治立場上較為傾向保守黨。1942年,該報公開宣言了無黨派傾向的編輯方針,這在當時是較為少有的。1977年,因為經營狀況欠佳,觀察家報被賣給了Atlantic Richfield公司(現在的ARCO)。之後又被Lonrho plc收購。1993年起,觀察家報成為衛報媒體集團旗下的一份報紙。.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觀察家報 · 查看更多 »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法語:Jean-Pierre Melville、)是知名法國電影導演,以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當作自己的筆名。讓-皮埃爾·梅爾維爾也是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 查看更多 »

路易威登

LV(Louis Vuitton,發音:,)是法国历史上杰出的皮件设计大师之一。他于1854年在巴黎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第一间皮箱店。一个世纪之后,路易·威登成為皮箱與皮件領域數一數二的品牌,并且如今路易·威登这一品牌已经不仅限于设计和出售高档皮具和箱包,而是成为涉足时装、首飾、太陽眼鏡、皮鞋、行李箱、手提包、珠寶、手錶、腕錶、名酒、化妝品、香水、書籍等领域,以其品牌名字的兩個字母首字LV當奢侈品標示聞名於世。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路易威登名列第29位。其總部設在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上。.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路易威登 · 查看更多 »

路易斯·布努埃尔

路易斯·布努埃尔·波爾托萊斯(西班牙语:Luis Buñuel Portolés,)西班牙國寶級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制片人,代表作有《安达鲁之犬》、《青樓怨婦》,執導電影手法擅長運用超現實主義表現,與超现实主义名畫家達利是搭擋好友。.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路易斯·布努埃尔 · 查看更多 »

跑车

跑車(Sports Car)是一種以性能劃分的車型種類。在Road & Track的汽車字典中,跑車被定義為具空氣動力學車體的高性能汽車。理論上僅有兩個車門和兩個座位稱為純種跑車,或是採用2+2式設計的,即為兼顧實用性配備了兩個空間較狹窄的後座位,並非設計用於經常性搭乘。如果有寬敞的後座空間稱為高性能轎車,部分甚至有四或五道車門和普通轎車相似的。 由於跑車本是轎車中小眾化的一類,富於遊樂、炫耀、競技的色彩,而實用價值較低所以向來被視為奢侈品,其中更以雙座車為甚,可是因為其可以作為車企技術水平的表現,而在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即美、英、日、德、義、法等都有生產。.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跑车 · 查看更多 »

黑暗中的舞者

《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是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2000年時的電影作品,由冰岛歌手比约克主演。它是該导演拍摄的三部曲之第二部,另两部是《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和《白痴》(The Idiots)(有說法認為《白痴》並不是此三部曲的一部,因为真正的第三部並沒有實際拍攝)。此片获得了2000年第53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与最佳女演员奖,以及欧洲电影奖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员奖,並被俄羅斯影評公會、日本學院奧斯卡及藍緞獎、美國獨立精神獎等評為最佳外語片;名列2000年美國評介局(NBR)年度十佳及歌舞片傑出表現(Björk)特別加註。 此外,也雙雙获得2001年奥斯卡及金球獎的最佳原创歌曲(I've Seen It All)提名。.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黑暗中的舞者 · 查看更多 »

齊雅拉·馬斯楚安尼

齊雅拉·馬斯楚安尼(Chiara Mastroianni,)是一位法國-義大利演員,雙親分別是馬切洛·馬斯楚安尼與凱撒琳·丹尼芙。.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齊雅拉·馬斯楚安尼 · 查看更多 »

追憶似水年華 (電影)

《追憶似水年華》(法語:Le Temps retrouvé)是一部由拉烏·盧伊茲導演的1999年法國劇情片,改編自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同名意識流小說的最後一卷《重現的時光》。故事由一名匿名敍事者帶出,映射了馬塞爾在病榻上回想自己過往的生活。 此書最後一卷可以用來綜觀全書,這就是為何選擇這一卷改拍電影。比如電影中出現了小說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一般稱為「着粉衣的女士」的情節。 此片入圍第52屆坎城影展。.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追憶似水年華 (電影) · 查看更多 »

阿諾·戴普勒尚

阿諾·戴普勒尚(Arnaud Desplechin,)是一位法國導演,其作品曾多次入圍坎城影展。凭借2015年电影《Trois souvenirs de ma jeunesse》赢得盧米埃獎最佳導演和凱薩獎最佳導演。.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阿諾·戴普勒尚 · 查看更多 »

阿涅斯·瓦尔达

阿涅斯·瓦尔达(Agnès Varda,;),法国摄影师,导演。出生于比利时伊克塞尔市。主要作品有:《短角情事》(1955)、《五點到七點的克萊歐》(1962),《天涯流浪女》(1985)、《拾穗者》(1999),《两年之后》(2002),有“新浪潮祖母”之称。.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阿涅斯·瓦尔达 · 查看更多 »

艾曼紐·貝考

艾曼紐·貝考(Emmanuelle Bercot,)是法國女演員、導演、編劇。2001年她開始執導劇情長片,她於2013年執導的《她的搖擺上路》進入第63屆柏林電影節正式競賽片單元。 2015年,她執導的電影《》獲選為第68屆坎城影展開幕片,該屆她也因演出《我心深愛的國王》而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艾曼紐·貝考 · 查看更多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BAFTA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是英國電影學院獎的獎項,頒發給前一年度電影類表現最佳的女演員,於1952年開始頒發。1952年—1967年分為「最佳英國女演員」與「最佳外國女演員」兩種類別,1968年—1984年合併為「最佳女演員」,1985年起改稱「最佳女主角」。.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 查看更多 »

雅克·德米

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是法國知名電影導演,也是編劇,監製和演員。德米導演的作品風格接近法國新浪潮。知名的電影有Lola、Peau d'Âne、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和 Une chambre en ville。.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雅克·德米 · 查看更多 »

柏林国际电影节

柏林国际电影节(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名為「Berlinale」)是一個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影展,該影展與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法國的坎城影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藝術影展之一。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柏林国际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李歐·卡霍

李歐·卡霍(Leos Carax,),法國導演,也是評論家及作家。他最為著名的是充滿詩意的風格以及對愛情的痛苦描寫。.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李歐·卡霍 · 查看更多 »

歐洲電影獎

歐洲電影獎是歐洲重要的一个電影獎項,於1988年設立,由主辦,每年11月公佈入圍名單。 歐洲電影獎總共分成10個不同的獎項,當中最重要的獎項是最佳影片獎。.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歐洲電影獎 · 查看更多 »

死期大公開

《死期大公開》 (Le Tout Nouveau Testament) 是一部2015年比利时导演雅克·范·多梅尔编导的奇幻黑色幽默电影,比利时、法国和卢森堡联合投资。入选201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代表比利时角逐第8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死期大公開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蘭索瓦·杜魯福

法蘭索瓦·羅蘭·杜魯福(François Roland Truffaut,),法國著名導演,法國新浪潮(電影創作流派)的代表之一,「作者電影」的提倡者和佼佼者,與法國另一名導尚盧·高達並列,在国际影坛享有盛誉。 杜魯福因為逃學,14歲便失學要到工廠工作。少年時他已經熱愛電影,曾舉辦小型電影放映活動導致欠債,16歲時被送進不良少年教養所,後來由安德烈·巴贊保釋,並把他領進了影評的園地,巴贊成為他的精神導師,也深深影響他在電影方面的觀念。1951年巴贊創辦《電影筆記》,其後杜魯福加入撰寫影評,被認為是巴黎最尖刻的評論人。 1955年拍攝了首部短片《探訪》,其後曾任意大利導演羅塞里尼的助手。1957年,杜魯福撰文預告了「第一人稱」影片的到來。1959年首部長片《四百擊》旋即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影片以--(Antoine Doinel,由尚-比埃·里奧釋演)為主角,充滿自傳性質,連同《二十歲之戀》、《》、《床地風雲》、《愛情逃跑》組成--五部曲。 他又擅長實踐巴贊的「長鏡頭」理論,故事題材豐富多采、內容各異;尤能拍攝景致怡人、風格清新的法式風格文藝愛情電影,令各國影迷感動回味再三至今。 杜魯福1984年罹患腦癌病逝,共有二十一部長片、四部短片導演作傳世。.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法蘭索瓦·杜魯福 · 查看更多 »

法蘭索瓦·歐容

法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是一名法國導演及編劇,作品常以尖銳嘲諷的幽默與不受拘束的觀點處理性題材,被認為是法國電影「新新浪潮」的代表導演之一。Palmer, Tim "Style and Sens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French Cinema of the Body", Journal of Film and Video, Fall 2006 Access date: 14 May 2010.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法蘭索瓦·歐容 · 查看更多 »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电影节及柏林电影节),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影展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輔助100萬至150萬美金可見其重視程度。 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戛纳电影节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愛慾修道院

《愛慾修道院》(葡萄牙語:O Convento;法語:Le Couvent;英語:The Convent)是由曼紐·迪·奧立維亞執導的1995年電影,凱撒琳·丹尼芙和約翰·馬可維奇主演,根據1994年的小說《As Terras do Risco》改編。此片曾入圍第48屆坎城影展。.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愛慾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拉斯·馮·提爾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是一位丹麥導演與劇作家,他是前衛、激進電影拍攝運動逗馬95宣言的發起人之一,但他自己本身的電影拍攝手法則多變與不斷實驗,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他曾以《歐洲特快車》(1991年)、《破浪而出》(1996年)與《在黑暗中漫舞》(2000年)分別於坎城影展獲得評審團獎、評審團大獎與金棕櫚獎。.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拉斯·馮·提爾 · 查看更多 »

曼諾·迪·奧利維拉

曼諾·關狄多·品托·迪·奧利維拉(Manoel Cândido Pinto de Oliveira,)是一位葡萄牙電影導演與編劇。他是電影史上唯一一位橫跨無聲電影至數位時代的電影導演,曾於第61屆威尼斯影展獲頒榮譽金獅獎、於第61屆坎城影展獲頒榮譽金棕櫚獎與被法國政府頒發法國榮譽軍團勳章。.

新!!: 凱撒琳·丹尼芙和曼諾·迪·奧利維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Catherine Deneuve德诺芙,C.嘉芙蓮·丹露凯瑟琳·德纳芙凱撒琳·丹妮芙凱撒琳丹尼芙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