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查看 公鉏和姬姓
孟孝伯
孟孝伯(),'''姬'''姓,魯国孟孙氏第7代宗主,名羯,世稱仲孙羯,谥號孝,是孟庄子的儿子。虽然他有兄长孺子秩,但孟庄子废长立幼立他为嗣,遂得继立。前549年,孟孝伯率军讨伐齐国。前545年,孟孝伯到晋国告知要因为与宋国会盟到楚国。 前544年,他代表鲁国与荀盈率领的晋国以及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滕国、薛国、小邾国为杞國修城墙,討伐莒國,就因为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國人,同年冬,孟孝伯到晋国。前542年,叔孙豹从晋国回来对孟孝伯说:“赵武快死了。赵武不到五十岁说话像八九十岁的一样,得过且过。执掌晋国的将是韩起。”他让孟孝伯告诉季武子,加强与韩起的联系。不想到孟孝伯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叔孙豹感叹,仲孙羯也快死了,他比赵武还要得过且过。九月己亥,孟孝伯卒。.
查看 公鉏和孟孝伯
孟庄子
孟庄子(),'''姬'''姓,魯国孟孙氏第6代宗主,名速,世稱仲孙速,谥號庄,是孟獻子的儿子。前555年,参加联合晋国、宋国、鲁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对齐国的战争(平阴之战)一直打到临淄西门(雍门)。孟庄子砍伐了一棵橁树,准备拿回去为鲁襄公制琴。。前553年春,结盟莒国,秋天,攻打邾国。 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孟庄子去世,在丰点、公鉏的推动下,舍弃长子孺子秩,以仲孙羯继承宗主,就是孟孝伯。曾子引用孔子的话评价孟庄子:“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查看 公鉏和孟庄子
季武子
季武子季孫宿,《國語》名夙,季孫行父之子。雖然此時季孫氏未能執政,但仍有巨大實力,依然控制著魯政。季孫宿於魯襄公七年(前566年),在私邑費築城。又於襄公十一年(前562年)要求叔孫豹實行「作三軍」,將魯公室的軍隊改編擴大為上中下三軍,三桓各得其一軍,季孫宿對他原私人軍隊繳納軍賦的免除稅收,不參加者加倍徵稅,因此季孫氏的實力增長更快。到了昭公五年(前537年),成為上卿的季孫宿又實行「舍中軍」,四分公室,季孫氏占有其二,孟孫氏、叔孫氏各有其一,魯國的土地和人民全歸三桓,並由三桓進貢以供養魯國君主。昭公七年(前535年)十一月,季孫宿去世,由叔孫昭子執政。.
查看 公鉏和季武子
季悼子
季孫纥,姬姓,季孙氏,名纥,是季武子的庶子,公鉏的弟弟。東周春秋時期魯國季孙氏的繼承人。卒諡悼,所以又稱為季悼子。.
查看 公鉏和季悼子
孺子秩
孺子秩(),'''姬'''姓,'''孟孙'''氏,名秩,是孟庄子的长子,孟孝伯的哥哥。 孟庄子很讨厌臧武仲,而季武子则很喜欢他。孟孙氏的车马官丰点喜欢孟庄子的庶子仲孙羯,就告诉仲孙羯只要听从自己的话,就可以成为孟氏的继承人,丰点如是再三地对仲孙羯这样说,仲孙羯便答应了他。 孟庄子生病后,丰点告诉鲁国正卿季武子的庶长子公鉏,只要立了仲孙羯,就等于报复了臧氏。公鉏便劝说季武子改立仲孙羯做孟氏的继承人,这样就可以显示季氏的力量强于臧氏。季武子不答应。 前550年八月初十,孟庄子仲孙速去世,公鉏侍奉仲孙羯立在门边接受宾客吊唁。季武子来了之后进门就哭,出门后问孺子秩在哪,公鉏告诉他仲孙羯在这里,季武子说孺子秩年长,公鉏反问年长有什么关系?只要有才能就可以了,而且这是孟庄子的命令。于是仲孙羯继立,是为孟孝伯。孺子秩逃亡到邾国。.
查看 公鉏和孺子秩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查看 公鉏和左传
八月初十
八月初十,农历八月第十天。.
查看 公鉏和八月初十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查看 公鉏和鲁国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查看 公鉏和齐国
邾国
邾國(又名邾婁國、鄒國),中國歷史上周朝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
查看 公鉏和邾国
臧孙氏
臧孙氏,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家族,是鲁孝公的后代,春秋前期在鲁国的重要性仅次于三桓,出现了臧僖伯、臧文仲、臧宣叔等名臣,臧武仲出逃后,开始衰落。.
查看 公鉏和臧孙氏
臧武仲
臧武仲,臧孫氏,名紇,一名臧孫紇,東周春秋時期魯國的政治人物。.
查看 公鉏和臧武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查看 公鉏和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