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瑤灣事件

指数 八瑤灣事件

八瑤灣事件,或稱八瑤灣琉球人事件、,发生于公元1871年,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末期,从宮古島到首里上繳年貢的船隊於歸途時,在臺灣東南部高士佛社、牡丹社、竹社之交界處被部落聯盟視為入侵者而處決的事件。船上69人當中3人溺死,54人因故被臺灣排灣族馘首,僅12人生還回國。事件引起日本帝國出兵攻打臺灣南部原住民部落,即牡丹社事件,也是清朝與日本在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

134 关系: 南臺灣台灣新生報吏員吳碩同治向姓向有恆士族大久保利通大纪元时报大正奈良原繁威妥玛宮古島宮古島市尚健尚泰王小田縣屍體屏東縣島尻巴代中央通訊社中華民國文化部主權东京下地島九月廿二平良市平成人頭稅今歸仁村廢藩置縣仲宗根豐見親仲本伊良部島北京专约北美世界日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頭郡喻姓出草商人八重山群島副島種臣...琉球琉球历史琉球人名琉球位階琉球国琉球館琉球藩琉球族硬幣福島九成福州市第二尚氏米飯維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羅發號事件猎首番薯牡丹社事件牡丹鄉牡丹水庫狩獵銀圓聯合報遇溺頭目颱風親方首里高山族護國寺 (那霸市)鳳山區鳳山縣 (臺灣)鹿儿岛县車城鄉 (臺灣)薩摩藩间谍董恂那霸市鄂姓自立晚報自由時報臺南市臺灣臺灣原住民臺灣府臺灣府城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日治時期若狹町PDF柳原前光排灣族恐嚇恆春鎮松田樺山資紀毛昶熙水牛汉族沈葆楨沖繩大學沖繩縣滿州鄉漢語朝貢國明治明治天皇海盗日本吞併琉球日本帝國日本人日本军撫卹愛知教育大學慶良間群島手語 扩展索引 (84 更多) »

南臺灣

南臺灣,為臺灣南部簡稱。關於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南部地區。臺灣話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中常稱的「下港」亦意指南部或南臺灣地區。以高雄市與臺南市兩大都會區組成雙核心結構的區域核心,並形成臺灣第三大的高雄都會區及第五大的臺南都會區,並擁有以嘉義市為核心的嘉義都會區等,共計三個都會區。.

新!!: 八瑤灣事件和南臺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簡稱《新生報》,是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全國性報紙,其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控制的《台灣新報》。.

新!!: 八瑤灣事件和台灣新生報 · 查看更多 »

吏員

#重定向 胥吏.

新!!: 八瑤灣事件和吏員 · 查看更多 »

吳碩

吴硕(),东汉末年尚书郎、议郎。 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七月,皇宫内缺少衣服,秋季的时候,汉献帝有意发放缯制作,但李傕反对,当时吴硕与李傕亲近,便说“函谷关以东尚未平定,军费浩繁,让宫廷近幸穿著华服,实属欺负军队。”尚书梁绍上奏认为吴硕谄媚,应当诛杀。汉献帝因吴硕是李傕亲信,并未同意。汉献帝迁都许之后,因曹操专权,发出衣带诏令董承诛杀曹操,吴硕与种辑、王子服、刘备也参与共谋。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吴子兰、王子服、越骑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受密诏事泄,曹操杀害董承、吴子兰、王子服、种辑、吴硕,夷三族。.

新!!: 八瑤灣事件和吳碩 · 查看更多 »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八瑤灣事件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向姓

向姓是中文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9位,按人口计算排名第99位。.

新!!: 八瑤灣事件和向姓 · 查看更多 »

向有恆

向有恆(;)和名宜灣親方朝保(),琉球國政治家、外交官、歌人。其妻為牧志翁主尚氏梅心(尚灝王與妻顧氏真吳勢金·上間阿護母志良禮的女兒)。精通漢語、日本語和英語。 向有恆是尚圓王的後代。其父向廷楷為尚育王時期三司官。1835年繼承其父家督的位置,領宜野灣間切之地。原稱宜野灣親方(),但1875年尚泰王次子尚寅為宜野灣王子,遂改稱宜灣親方。 1859年,發生牧志恩河事件,向有恒與向能達(阿波根親方朝興)奉命為糾明奉行,隨尚健(伊江王子朝直)審問向永功(牧志親雲上朝忠)等人。事後,向有恒於1862年被選舉為三司官。同年,薩摩藩的在番奉行市來四郎多次要求琉球王府將向永功送往薩摩藩,甚至準備重用他。尚泰王遣向有恒與御鎖側官馬文英(金武親雲上良智)等出使薩摩藩交涉,但薩摩藩不許。琉球只得將向永功送往薩摩。但途中向永功墜海而死,向有恒遂沒有交涉的必要,提前歸國。 三司官任內,甚得尚泰王信任。1873年作為日本明治維新慶賀副使,隨攝政尚健赴東京慶賀。在與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會見時向日方提出,大島諸島(奄美諸島)「固隷屬我琉球,昔慶長年間為薩人押領」,要求歸還,但日本不予理會。在東京,琉球使節被迫按照日方的要求修改國書,明治天皇遂以琉球為藩屬,冊封尚泰王為「琉球藩王」。歸國後,向有恒一行受到琉球人的唾棄,人們斥責他為賣國賊,向他的府邸投擲瓦礫以示憤怒。1875年,向有恒遭到彈劾而失勢,被迫辭去三司官一職,翌年羞愧而死。 向有恒是當時親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精通琉球文化和日本文化,並支持「日琉同祖論」,與反日派的毛允良(龜川親方盛武)互相敵視。根據琉球王族尚球的說法,向有恒聰明慧智、才能絕倫,但卻非常好色。 著有《遺稿松風集》、《琉球三十六歌仙》、《琉球解釋》、《衝耦集》、《松凰集》、《沖繩集》、《沖繩集二編》等。 1915年(大正4年),日本政府追贈他大日本帝國從四位的位階。 沖繩學者伊波普猷將他與麻平衡(儀間親方真常)、程順則(名護親方寵文)、向象賢(羽地按司朝秀)和蔡溫(具志頭親方文若),併稱為「琉球五偉人」。.

新!!: 八瑤灣事件和向有恆 · 查看更多 »

士族

士族可以指:.

新!!: 八瑤灣事件和士族 · 查看更多 »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原為武士,明治維新時期成為政治家,與西鄉隆盛及木户孝允並稱維新三傑。 1878年(明治十一年)5月14日,大久保在紀尾井町的紀尾井坂遭到石川縣士族等六名刺客暗殺身亡。.

新!!: 八瑤灣事件和大久保利通 · 查看更多 »

大纪元时报

《大紀元時報》是一份發行多语種及多国域性平面報刊的國際新闻機構。編輯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該報由法輪功學員於2005年在紐約創辦,該報稱獨立於黨派及商業集團之外,宗旨為「維護人權普世價值、揭露中國共產黨政權極力隱瞞的新聞真相」。該報網路版有21種語言,紙本有中、英、法、德、韓、俄等10多種語言版本,於全球約35國家發行免費、收費版共150萬份,例如在美國、加拿大、香港、日本、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多處旅遊景點、學校及公共場所免費發放,或在通路販售,2006年週發行量達130萬份,主要刊登內容包括主流新聞與評論,亦有文化、體育、娛樂及旅遊等方面的副刊,以及社區廣告等等。2016年3月起,香港大紀元宣佈從免費報章改為收費報章,每份定價港幣8元,在全港250多個報攤正式出售,但同時亦以「非賣品」形式在部分地點有限度免費派發。.

新!!: 八瑤灣事件和大纪元时报 · 查看更多 »

大正

大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從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止。承續年號為明治,接續年號為昭和。.

新!!: 八瑤灣事件和大正 · 查看更多 »

头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的吻端部分,通常包括脑、眼、耳、鼻、口等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撑着各种感官功能,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有些非常低等的动物可能没有头部,但多数两侧对称动物都有头。.

新!!: 八瑤灣事件和头 · 查看更多 »

奈良原繁

奈良原繁(),日本武士、官僚。靜岡縣令、沖繩縣知事、貴族院議員、元老院議員、錦雞間祗候、日本鐵道會社(後甲武鐵道會社兼任水戶鐵道社長)社長等。男爵。 奈良原繁原名混,幼名三次,通稱喜八郎,名乘幸五郎。薩摩藩出身。其名字中的「繁」則是後來明治7年(1874年)依島津家家令而改的。其兄喜左衛門熱衷於學習劍道的藥丸自顯流,兄弟二人以善於使用槍術而知名。文久二年(1862年)跟隨島津久光上京,在寺田屋事件中擔任鎮撫使。在同年生麥事件中,有傳聞稱斬殺英國商人查理·理查德森的不是兄長奈良原喜左衛門,而是奈良原繁。翌年的八月十八日政變中同高崎正風等人暗中活躍,成功將長州藩的勢力驅逐出京都。在薩英戰爭中,兄長喜左衛門參加了戰鬥,奈良原繁自己沒有參加。 奈良原繁反對西鄉隆盛討幕路線,明治2年(1869年)2月戊辰戰爭期間回到薩摩藩,同下級藩士發起藩政改革。明治4年(1871年)12月,作為沖繩特使前往鹿兒島縣任職。明治7年(1874年)2月,成為島津忠義的家令。明治9年(1876年)9月兼任玉里家的家令。明治12年(1879年)擔任內務權大書記官、明治14年(1881年)擔任農商務權大書記官。明治16年(1883年)任靜岡縣縣令。明治17年(1884年)任日本鐵道社社長。 明治25年(1892年)就任沖繩縣知事,在杣山問題上同沖繩本土政治家謝花昇發生嚴重對立,奈良原繁下令縣廳鎮壓謝花的沖繩俱樂部。奈良原繁在任期間實施強硬的改革政策,因此得到了「琉球王」的綽號。他確立沖繩土地整理法,對沖繩縣的土地進行整理。同時他也阻撓支持原琉球王族第二尚氏成為世襲沖繩縣知事的公同會運動。 在日本,釣魚台列嶼中最大島钓鱼岛上的最高峰高华峰被称为“奈良原岳”。.

新!!: 八瑤灣事件和奈良原繁 · 查看更多 »

威妥玛

威妥瑪(Sir Thomas Francis Wade;威妥玛拼音:Wei1 Tʻo3-ma3);),全名湯瑪斯·法蘭西斯·韋德,是19世紀的英國外交家與汉学家,曾在中国生活四十余年。1869年至1882年任英國駐華全權公使。1888年,任劍橋大學首位漢學教授。曾荣获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及巴斯勳章。 威妥瑪与翟理斯創造了一套用於拼寫中文普通話的羅馬拼音系統,即威妥瑪拼音。.

新!!: 八瑤灣事件和威妥玛 · 查看更多 »

宮古島

宮古島(,)位於琉球列島宮古群島,為宮古群島內最大島嶼,距離沖繩島約300公里。行政區劃屬於沖繩縣宮古島市。全島面積158.87平方公里,周長117.5公里,最高點海拔114.8公尺。 宮古島的名稱Miyako,根據琉球語宮古方言把各自音節拆開,分別是「mi(自己)」、「ya(住)」、「ku(地方)」,所謂miyako就是「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意思。.

新!!: 八瑤灣事件和宮古島 · 查看更多 »

宮古島市

宮古島市(,)位於琉球列島宮古島,2005年10月1日由平良市與宮古郡的伊良部町、上野村、城邊町、下地町共五市町村合併新產生的城市。.

新!!: 八瑤灣事件和宮古島市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官僚.

新!!: 八瑤灣事件和官 · 查看更多 »

尚健

尚健(伊江王子朝直,),琉球國攝政,童名思龜金。其名乘原為「朝忠」,後因避薩摩藩藩主島津忠義之諱,改為「朝直」。 尚健是尚灝王第五子,母為尚灝王的夫人小那霸阿護母志良禮。後因伊江御殿向世俊(伊江按司朝平)無嗣,被過繼給向世俊為嗣子。1835年向世俊死後,成為伊江御殿第十一世家督。 1859年,三司官馬克承(小祿親方良忠)、物奉行向汝霖(恩河親方朝恆)、異國通事牧志朝忠被人告發有不當行為(牧志恩河事件),由尚健為法官斷案,將他們革職流放或監禁。1868年作為明治維新的慶賀正使前往日本東京祝賀。1872年起出任琉球國攝政。1875年因受向有恆的牽連遭人彈劾,辭去攝政一職。 1879年琉球國被日本兼併後,隨尚泰王被遷往東京,被封為男爵。1896年病死于東京,享年79歲。 沖繩政治家伊江朝雄是他的後代。.

新!!: 八瑤灣事件和尚健 · 查看更多 »

尚泰王

尚泰(;)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九代國王,也是最後一位琉球國中山王。1848年至1879年在位。.

新!!: 八瑤灣事件和尚泰王 · 查看更多 »

小田縣

小田縣()是日本於1871年設立的行政區劃,最初的名稱為深津縣,管轄範圍包括過去明治維新前備中國全部區域及備後國東部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岡山縣西部區域及廣島縣東部區域;已在1875年被併入岡山縣。.

新!!: 八瑤灣事件和小田縣 · 查看更多 »

屍體

屍體,是不同于生物的概念,指生物体死亡後遺留的尚未完全腐烂的躯体。至於完全腐壞、僅殘餘骨骼組織的动物尸体则称为骸骨,亦称白骨、骷髅、遗骨等,其中“骷髏”一詞可能帶有恐懼吓唬人的意味。.

新!!: 八瑤灣事件和屍體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八瑤灣事件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島尻

島尻指的是沖繩島的西南部地域,又稱島尻地方、島尻地區、島尻方、シモ。 沖繩島從東北到西南分為國頭、中頭、島尻三個部份,島尻為其一。中心都市為那霸市。.

新!!: 八瑤灣事件和島尻 · 查看更多 »

巴代

巴代(),卑南族作家,漢名林二郎,台東縣卑南鄉Damalagaw部落(大巴六九部落/泰安村)人。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從事寫作之前為退役中校、教官。曾任職台南大學兼任講師12學期。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的特色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作品有極高的辨識度。小說《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已出版日譯本。.

新!!: 八瑤灣事件和巴代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八瑤灣事件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文化部

文化部是中華民國有關文化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國家各項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相關業務,以及廣播影視產業的推廣輔導工作(監理業務另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負責)。其前身為1981年成立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2年升格為部。.

新!!: 八瑤灣事件和中華民國文化部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八瑤灣事件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新!!: 八瑤灣事件和东京 · 查看更多 »

织物(英语:fabric),俗称布,是由纱線等帶有纖維的材料纺织而成的一種织品。可以由棉纱纺成棉布,也可以由人造纤维纺织而成,或者以混合棉纱与人造纤维织成混纺布。布是很多日用品和工业产品的原料,比如衣服、鞋、帽、产品包装、降落伞等等。在古代的中國及許多歐亞國家都有使用不同的植物或毛皮等原料製作成布料或衣物的文化。.

新!!: 八瑤灣事件和布 · 查看更多 »

下地島

下地島(、)位於琉球列島宮古群島的島嶼,緊鄰伊良部島的西側,與伊良部島之間有六座橋樑相連。行政區劃屬於沖繩縣宮古島市。全島面積9.54平方公里,周長17公里,島上人口約90人。.

新!!: 八瑤灣事件和下地島 · 查看更多 »

九月廿二

九月廿二,农历九月第二十二天。.

新!!: 八瑤灣事件和九月廿二 · 查看更多 »

平良市

平良市(、)是位于沖繩縣宮古島的一市。2005年10月1日,與除多良間村以外的宮古郡全部町村合併為宮古島市。市公所位于西里。.

新!!: 八瑤灣事件和平良市 · 查看更多 »

平成

平成()是日本天皇明仁的年号,也是日本現行使用的紀年稱號,自1989年1月8日明仁繼位開始使用。 今年是西元+8hours年,也就是平成年。.

新!!: 八瑤灣事件和平成 · 查看更多 »

人頭稅

人頭稅(poll tax或head tax)是一種向每一個人課相同、定額的稅種(有別於所得之百分比)。在19世紀時,此稅曾為許多國家的重要稅收,但是現在已非如此。歷史上有幾個著名的人頭稅例子。.

新!!: 八瑤灣事件和人頭稅 · 查看更多 »

今歸仁村

今歸仁村(,)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西側,包括了沖縄島的本部半島東北部區域,以及離沖繩島約1.5公里遠的古宇利島。古宇利島可透過ワルミ大橋與本島相連。.

新!!: 八瑤灣事件和今歸仁村 · 查看更多 »

廢藩置縣

廢藩置縣是1871年日本的明治政府推出的新政,用以废除传统的大名制度,设立新的地方政府。 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后,明治天皇為政,是为明治维新。新政府决定废除封建制度,革新日本的政治制度。將軍不再,政归天皇,超过三百个大名放弃领地,所有以往的藩县都废除了。政府成立地方政府,按照地理分布劃出超过三百个县。虽然幕藩體制没有被完全废除,但在名义上已不再存在。 地界经过多年的变迁,在1871年,全日本有72个县;在1888年,共有77个县,一直到现在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新!!: 八瑤灣事件和廢藩置縣 · 查看更多 »

仲宗根豐見親

仲宗根豐見親(生卒年不詳)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宮古島平良地區的一位豪族,約活躍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他是琉球士族忠導氏的始祖。根據《忠導氏家譜》記載,其名乘為玄雅,童名為空廣。「豐見親」意思是「高貴的王子」,是宮古島酋長的稱號,地位相當於沖繩本島的親方。 最早,宮古島分為兩個勢力,一個是與那霸勢頭豐見親(又名與那霸原)的勢力,另一個是目黑盛豐見親的勢力。1390年,目黑盛豐見親擊敗與那霸勢頭豐見親,統一了宮古島。與那霸勢頭豐見親向中山王國朝貢,以求其支持。中山王察度任命與那霸勢頭豐見親為宮古島的地頭之職,於是與那霸勢頭豐見親成功鞏固了自己在島上的勢力。後來,與那霸勢頭豐見親之孫大里大殿惠幹以目黑盛一族為養子,此養子就是仲宗根豐見親。由於大里大殿惠幹早逝,仲宗根豐見親繼任其職。並於1474年入朝首里,拜謁尚圓王,使其承認了自己對宮古島的支配權。 同時擊退了石垣島遠彌計赤蜂的進攻。 當時,琉球王府的勢力尚未控制宮古和八重山地區,但兩個地區的首領都向琉球王府朝貢。1500年,遠彌計赤蜂據守石垣島,拒絕向琉球王府朝貢,史稱遠彌計赤蜂之亂。仲宗根豐見親與遠彌計赤蜂有仇,因此向尚真王報告遠彌計赤蜂圖謀不軌。尚真王派遣大里親方等九人率3000人攻打石垣島,以仲宗根豐見親為鄉導,攻滅了遠彌計赤蜂勢力。仲宗根豐見親向尚真王投降,尚真王任命他為宮古、八重山的頭職(相當於總督)。沖繩歷史人名事典,仲宗根豐見親條。那霸:沖繩文化社1996年出版,第54頁。 此後,仲宗根豐見親又於1522年為尚真王平定了與那國島的鬼虎之亂,殺死了鬼虎,並將其寶刀治金丸獻給了尚真王。 仲宗根豐見親在職期間,確立了宮古地方的行政機構「藏元」;同時對道路進行整備,建立了石橋下地橋道。漲水御嶽也是在這段時期內建立的。死後,葬於今平良市漲水海岸附近。 仲宗根豐見親的次子祭金擔任八重山守護職,1504年死後,第三子知利真良豐見親繼任其職。在1879年琉球王國滅亡的時候,仲宗根豐見親的子孫忠導氏、知利真良豐見親的子孫宮金氏、與那霸勢頭豐見親的子孫白川氏,三個士族佔據了宮古島上的大部分官職。而仲宗根豐見親本人也被後世的宮古島人當作成功抵禦入侵和毀滅的英雄來崇拜。.

新!!: 八瑤灣事件和仲宗根豐見親 · 查看更多 »

仲本

仲本,字與立,南直隸揚州府高郵州寶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八瑤灣事件和仲本 · 查看更多 »

伊良部島

伊良部島(、)位於琉球列島宮古群島的宮古島西北方約五公里,緊臨下地島。行政區劃原本屬於日本沖繩縣宮古郡伊良部町,但已於2005年10月1日與原有的平良市、城邊町、下地町、上野村合併建立宮古島市。 昔日與宮古島間需仰賴海運,2015年全長3,540米的伊良部大橋開通,已能陸運往來。.

新!!: 八瑤灣事件和伊良部島 · 查看更多 »

北京专约

《北京专约》,又名《中日北京专条》、《台湾事件专约》或《台事北京专约》,是1874年10月日本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有关台湾事件的条约。条约规定:清朝承认“台湾‘原住民’曾对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军出兵是“保民义举”;中國給予難民撫卹银十万兩,購買日軍修築之房舍道路,銀四十萬兩(而非賠償兵費);日军撤出台湾。北京专约乃為1874年5月份牡丹社事件處理所訂。签署人为奕䜣与大久保利通。 後來日本政府聲稱,清政府在北京專約中,已經承認琉球是日本屬土,琉球人是日本屬民。清政府則指,琉球乃中國屬國,北京專約所指之「民」,只是1873年漂流到台灣被原住民出草的小田縣(即今岡山縣)民,不包括1871年被出草的琉球宮古島漂民。.

新!!: 八瑤灣事件和北京专约 · 查看更多 »

北美世界日報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在洛杉磯舊稱為Chinese Daily News)是台灣聯合報系在北美創辦的中文報紙,1976年2月12日起在紐約、舊金山同步發行。分社及辦事處遍佈波士頓、紐約、華盛頓特區、亞特蘭大、芝加哥、西雅圖、舊金山、拉斯維加斯、洛杉磯、休士頓、多倫多、溫哥華及夏威夷等華語人口眾多地區,發行網超越了海外傳統中文媒體服務對象僅及於唐人街的格局,並率先進入數位化,引進網路及行動載具,自稱。 2015年12月22日,世界日報紐約總管理處宣布,基於整體經營策略考量,決定退出加拿大紙本市场,集中資源經營美國市場。 世界日報的讀者主要是華裔移民,目前各地分版每天出報64至128版,內容包括當天的全球重大新聞、美國要聞、地方及社區新聞、財經新聞、運動新聞以及台灣、中國大陸、港澳新聞。世界日報還闢有北美生活、科技資訊、醫藥保健、影藝動態、時尚消費、兒童世界、藝文、論壇、家園、工商等版面,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資訊。 當前世界日報的政治光譜偏向左翼,較親民主黨。.

新!!: 八瑤灣事件和北美世界日報 · 查看更多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區的公立科學博物館,是中華民國國家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項下興建的首座科學博物館。本館館區由科學中心、太空劇場、生命科學廳、人類文化廳、地球環境廳與植物園所共同組成。每年參觀人數居臺灣博物館第二(僅次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平均三百萬人次左右。另有臺中市霧峰區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谷鳥園及竹山鎮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為科博館館外園區。.

新!!: 八瑤灣事件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簡稱國北教大、國北教),是一所專門培育小學師資的教育大學,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前身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於2005年改為現名,校風傳統,保有師範院校的傳統特色。曾有意與國立台灣大學合併,但因主要推手前台大校長楊泮池卸任,合併案已暫停。.

新!!: 八瑤灣事件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位於臺灣屏東縣車城鄉,地處墾丁國家公園西北角龜山山麓的臨海地區,是以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大型博物館。此館占地約有96.81公頃,1991年籌備成立,於2000年2月25日開放。其公共工程建設曾獲得美國工程顧問協會頒發的2001年「美國國家工程傑出獎」首獎。.

新!!: 八瑤灣事件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國頭郡

國頭郡()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之沖繩島北部,為日本沖繩縣轄下的一個郡。.

新!!: 八瑤灣事件和國頭郡 · 查看更多 »

喻姓

喻姓是的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6位。.

新!!: 八瑤灣事件和喻姓 · 查看更多 »

出草

出草(布農語:kanasan,魯凱語:waulri,太魯閣語:mtkrang,賽夏語:malakem,阿美語:militafad)是臺灣原住民獵人頭習俗(獵首)的別稱,就是將該人之頭顱割下的行為,與祭祖的人牲有關泰雅語稱「姆嘎亞」(mgaya)。 這種行為也存在於世界上各大洲的原住民族,而與臺灣原住民關係密切的南島民族中也有多個民族有這樣的習俗。而由於臺灣原住民長期與其他族群,如漢人與日本人接觸,其獵人頭的習俗常常被漢人與日本人視為野蠻而瞧不起。如清代蔣毓英《臺灣府志》:「好殺人取頭而去,漆頂骨,貯於家,多者稱雄;此則番之惡習也。」認為出草是原住民惡習。清末李秉瑞等著的《蓬萊小語》:「時人入山,常遇靈怪悲號迴野,俗謂『討路費,散冥鏹,可免。』遇怪悲號猶可,遇番悲號,則以首級為路費矣。」這段話則認為在山中遇到鬼魂,也比遇到獵首的臺灣原住民好多了。但其實臺灣原住民並不是各族都有這樣的習俗,世居於離島蘭嶼的達悟族即無此習俗。.

新!!: 八瑤灣事件和出草 · 查看更多 »

商人

商人,以別人產生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貿易,從而賺取利润的人。商人从事的行业,称为商业;用于买卖获利的货物,称为商品。.

新!!: 八瑤灣事件和商人 · 查看更多 »

八重山群島

八重山群島也稱八重山諸島(,),為琉球群島西部的島嶼群,位於釣魚台群島的南方,宮古群島的西方。其中石垣島是人口最多的島嶼。八重山群島和宮古群島合稱為先島群島。群島內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島嶼包括西表島和石垣島兩島。.

新!!: 八瑤灣事件和八重山群島 · 查看更多 »

副島種臣

副島種臣是日本明治时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獲得、伯爵。號蒼海、一一學人,也是有優秀作品的書法家。 其父為佐賀藩的日本國學學者枝吉南濠,將其過繼給同藩的副島利忠成為養子。其兄為日本國學學者。受到父兄的影響,很早就認識到尊王攘夷思想。在弘道館求學,結識江藤新平與大木喬任。 1850年,他加入了以其兄為中心結成的楠公。1852年前往京都遊學。之後他受兄之命,向公卿提出廢除幕府將軍、讓日本統一在天皇之下的意見書。請求他發動佐賀藩兵進入京都,但受到藩主鍋島直正的制止,藩主任命其為藩校的日本國學教師。1867年與大隈重信等人共同脱藩成為勤王志士,但遭逮捕送回佐賀,受到謹慎(閉居家中)的處分。 明治維新後,在1868年加入新政府,1869年成為參議,1871年成為外務卿。1873年作為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處理交涉的日方特命全權公使兼外務大臣前往清朝首都北京進行交涉,進行中日修好條規的交換,並為同治帝的大婚奉上國書。事件交涉過程中,他力爭當時同時向清日雙方朝貢的琉球為日本屬地,質問清朝總理衙門為何不懲辦台番,清朝官員回答:「生番係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被其抓住話柄,成為日後發動牡丹社事件出兵台灣的依據。 1884年封為伯爵,1888年受任命為樞密顧問官,1891年到1892年的第一次松方內閣中擔任內務大臣。 1905年1月31日,因腦溢血而去世。.

新!!: 八瑤灣事件和副島種臣 · 查看更多 »

琉球

琉球(rm|kukuzi.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 · 查看更多 »

琉球历史

琉球群島歷史是指琉球群島範圍内的歷史。.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历史 · 查看更多 »

琉球人名

琉球名字指的是琉球族使用的名字。在琉球王國時代,琉球的平民僅擁有童名(),而沖繩本島的士族則既擁有唐名(,即中國式姓名)又擁有和名(,即日本式姓名),並有名乘(,琉球名),外島士族則只有漢式複姓、名乘與和名。1879年琉球滅亡後,唐名不再被視為正式名。如今的琉球人中,多以標準日本語讀自己的姓名,使用琉球語讀姓名的較少見。.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人名 · 查看更多 »

琉球位階

琉球位階是琉球國的身分序列。第二尚氏王朝第三代尚真王(在位1476年—1526年)時位階制度基本確立。先於1509年,確定根據金銀簪區分貴賤,隨後於1524年,確定根據六色冠區分等級。 之後,18世紀初程順則制定的《琉球國中山王府官制》(1706年),九品十八階的位階制度確立。1732年,蔡温制定《位階定》。國王、王子、按司等王族、位於九品十八階之上,平民位於之下。.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位階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琉球館

琉球館是中國(清朝)與日本(薩摩藩)為接待琉球國使節而建立的館舍,其遺址共有兩處:一處在今中國福州市,另一處在今日本鹿兒島市。.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館 · 查看更多 »

琉球藩

琉球藩()是日本明治初期在現在的沖繩縣所設的藩。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國為「日本領土」,封琉球國王尚泰為「琉球藩王」,把琉球國改為日本琉球藩,史稱「第一次琉球處分」。琉球藩的藩廳設于首里城(今沖繩縣那霸市首里),藩王為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國王。 1879年3月11日第二次琉球處分后,琉球藩被废除,编入鹿儿岛县,同年设置冲绳县。自此,琉球被日本并合,原琉球国之领土被分别划入冲绳县和鹿儿岛县。.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藩 · 查看更多 »

琉球族

琉球族(;)是琉球群島的土著民族,現多稱作うちなーんちゅー,或按所其生活的地域的不同(沖繩群島、先島群島與奄美群島)劃分,分別稱為沖繩人、先島人和奄美人,為現今日本第二大民族。 由於琉球群島在近代從獨立的民族國家成為日本的一部份,因而強調出身地的「沖繩人」、「先島人」、「奄美人」,在意義上不同於血統及文化論的「琉球族」,兩者不能畫上等號。目前日本的國勢調查中,並無所謂「琉球人」或「琉球民族」之類的統計項目存在,另外,沖繩縣民也不等同於所謂「琉球人」或「琉球民族」,所以,目前無法確認其定義或數目等。歷史上的琉球族主要分布於琉球群島(包括今沖繩縣和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另有部分人生活在日本本土和臺灣、以及其他一些海外地區。 琉球族的原生語言是琉球語,如今有些琉球族人已不會說琉球語,今日較通用的語言為日本語或沖繩辯(沖繩式日本語)。.

新!!: 八瑤灣事件和琉球族 · 查看更多 »

硬幣

幣一般是指以堅硬的物料(通常是金屬)製成的貨幣。相對紙幣,硬幣的面值通常較低。一般貨幣用途的硬幣是由非貴重金屬(如銅、鎳)鑄造,由政府發行,一般為辅幣,其面值通常是靠法律規定。在一些地區,隨著各種諸如八達通般的電子收費系統的流行,硬幣的使用已越來越少。 也有非貨幣用途的硬幣,如古中國的花錢、紀念幣、遊戲代幣等。收藏性的硬幣則多以貴重金屬(如金、銀)鑄造,這些硬幣帶有內在的價值,因此其價格與發行者無大關係。.

新!!: 八瑤灣事件和硬幣 · 查看更多 »

碑是指人為豎立的石塊,通常刻有文字,具有一定用途,如記載事件、指示里程(里程碑)、劃定邊界(界碑)及作紀念用途(紀念碑)等。 中國古代官員都有立碑的習慣,視為榮耀。唐朝的地方官若要立碑紀功,要由皇帝下旨詔敕。唐朝地方百姓為地方官所立的「頌德碑」亦稱為「遺愛碑」,獨孤某和宋璟、狄仁傑都被立有其碑。《日知錄》載:“《宋史》言,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戊子,詔諸道長貳有異政,請立碑者,委參軍驗實以聞。”.

新!!: 八瑤灣事件和碑 · 查看更多 »

福島九成

福島 九成(ふくしま きゅうせい《明治維新人名辞典》841頁。 / くせい《新編日本の歴代知事》95頁。、《幕末維新大人名事典》下巻、372頁。),幕末佐賀藩的藩士、明治時期的陸軍軍人、外交官、官僚。曾任青森縣令。通稱榮助、禮助。.

新!!: 八瑤灣事件和福島九成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八瑤灣事件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第二尚氏

二尚氏是對從始祖尚圓王即位的1469年(成化六年)到琉球廢藩置縣的1879年的410年間統治琉球國的王室及其姓氏的通称。是琉球最後的王朝。正式名稱為尚氏,為了與第一尚氏做區別,一般稱其為第二尚氏,又稱伊是名王統。第二尚氏從初代尚圓王到末代尚泰王,共傳位十九代。其王室家紋為「左三巴」,又稱「左御紋」().

新!!: 八瑤灣事件和第二尚氏 · 查看更多 »

米飯

米飯--,簡稱飯,是一種用稻米與水煮成的食物。米飯是中国大陆、香港、臺灣、日本和朝鮮等東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米飯製法為一杯米加一杯到一杯半的水(米水體積比為1:1或1:1.5,越多的水將使米飯的口感越軟爛),煮出來的米適當的膨脹,裡面全熟,去除水分後即成。 米飯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於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飯低,上古的華夏民眾後來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時的烹煮效果,就發展出較飽滿的米飯。現代由於打磨穀粒的技術比古代越趨先進,因此民眾食用的米飯也漸漸由粗硬難吃的糙米改為口感Q彈的白米,但已失去存於糙米表面即穀糠的各種營養,雖然幾乎只剩下澱粉質等糖分,不過身為主食以增加飽足感為第一優先,其餘養份可由配菜解決。.

新!!: 八瑤灣事件和米飯 · 查看更多 »

粥(又稱稀飯或糜),是一種用稻米、小米或玉米等糧食煮成的稠糊的食物。不同地方的粥有不同的濃度,而不同地方對其他地方的粥也有不同的別稱。其他常見別名:稀饭、撩命汤、黏粥等。 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用茶叶煮的粥稱為“茗粥”。唐代詩人储光羲有詩《吃茗粥作》。 在東亞地區,粥普遍被視為病人的食品(因爲其容易消化),在粥中打入雞蛋能為病人增添體力。.

新!!: 八瑤灣事件和粥 · 查看更多 »

維新

維新,典出《詩经·大雅·文王篇》:周雖旧邦,其命維新。意为变革。日本天保元年(1830年)水户藩藤田東湖決意藩政改革,开始广泛运用这一词语。近现代很多事件以維新为名。.

新!!: 八瑤灣事件和維新 · 查看更多 »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a),簡稱總理衙門,是清朝後期自強運動中所設立的外交事務衙門機構。在晚清的外交事務以及推動現代化事務上發揮了作用。.

新!!: 八瑤灣事件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查看更多 »

羅發號事件

羅發號事件亦稱羅妹號事件,是一場發生於清同治年間,因美國船難者誤闖臺灣原住民族領土而被視為侵略者,遭屏東排灣族出草捍衛家園,繼而引發的外交事件;事後美軍並自行前往報復臺灣原住民部落,史稱福爾摩沙遠征事件,惟此趟報復遠征並未成功,是美國海軍史上敗戰的一次紀錄。.

新!!: 八瑤灣事件和羅發號事件 · 查看更多 »

猎首

密西西比人 猎首(headhunting),又称猎头,中国古籍作馘首,台湾原住民稱出草,指将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并收集的一种习俗。许多古代文明都曾流行过猎首的做法,有史籍记载的包括:古中国人、台湾原住民、日本人、阿富汗的努里斯坦人、古印度的阿萨姆人和那加兰人、缅甸的佤族、婆罗洲人、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密克罗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新西兰毛利人、亚马逊平原与美国大平原地区的印第安人、尼日利亚人、欧洲的凯尔特人和斯基泰人,等等。猎首的做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在太平洋战场出现过,但到今天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基本绝迹了。 在人类学界,猎首行为在社会中的角色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课题。当代学者普遍认为,猎首行为是曾经在社会群体和个人的等级制度的形成、强化和维持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一种仪式。一些人类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猎首行为源于宗教观念中“灵魂栖于头颅中”的看法,而猎首则是为了带回并最终征服敌人的灵魂。在人类学著作中,猎首行为出现的直接原因包括羞辱对手、统计战功、完成某些仪式、维持星象平衡、展现阳刚、勇猛、嗜血和威信等等。.

新!!: 八瑤灣事件和猎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猪科.

新!!: 八瑤灣事件和猪 · 查看更多 »

,又寫作甕、甕缸、罋,通常是指陶製,口小肚大的容器。瓮的用途很多,可以用來裝水、醃製梅菜、榨菜等等,還可用作骨灰罈。.

新!!: 八瑤灣事件和甕 · 查看更多 »

番薯

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甘薯、红薯,是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也指其块根。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製糖和釀酒、製酒精。.

新!!: 八瑤灣事件和番薯 · 查看更多 »

牡丹社事件

牡丹社事件是發生於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本明治七年),琉球王國船難者因擅闖台灣原住民領地而遭到出草,日本因而出兵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各部落的軍事行動,以及隨後清日兩國的外交折衝。在日本,这次事件被稱為「--」或是「--台之役」。這起事件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對外用兵,也是清日两國在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外交事件之一。.

新!!: 八瑤灣事件和牡丹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牡丹鄉

牡丹鄉位於台灣屏東縣東南端,北臨獅子鄉、臺東縣達仁鄉,東濱太平洋,西鄰車城鄉,南接滿州鄉,是全國最南端的山地原住民鄉,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即發生於此。 到了日治時代大正九年(1920年),牡丹鄉被日本人劃入當時高雄州恆春郡所直轄的蕃地。國民政府接管臺灣後將此塊蕃地各部落整編,成立本鄉。 牡丹鄉地處恆春半島,為中央山脈的尾稜,海拔均在1000公尺以下,鄉境內有牡丹溪、女仍溪、竹社溪流經。 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冬春兩季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居民以排灣族為主,也有少數阿美族。.

新!!: 八瑤灣事件和牡丹鄉 · 查看更多 »

牡丹水庫

牡丹水庫,位於台灣屏東縣牡丹鄉四重溪上游,即恆春東北方約24公里處,係隸屬於經濟部水利署的一個水庫。牡丹水庫於1995年興建完成。增加之供水量足敷恒春地區迫切需要之水量。.

新!!: 八瑤灣事件和牡丹水庫 · 查看更多 »

狩獵

狩獵,又稱捕獵、打獵,是指人類捕殺動物,以作食物、娱乐或取得其身上有用部份的用途。雖然是古人及不少民族的主要經濟活動,但在現代許多社會的狩獵活動已受法律規範,甚至某些地方全面禁制。.

新!!: 八瑤灣事件和狩獵 · 查看更多 »

芋(学名:Colocasia esculenta)或芋艿,俗稱「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其球状地下茎(塊莖)可食用亦可入药,在大洋洲諸島是玻里尼西亞人傳統主要糧食;全年皆有產,花期在秋季。最早栽種的印度人約於西元前5,000年馴化了來自馬來西亞濕地的野生芋頭,爾後又傳到埃及。.

新!!: 八瑤灣事件和芋 · 查看更多 »

銀圓

銀圓的現代意義是以銀鑄造的钱幣的統稱,各國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義成為當時當地流通的銀本位制貨幣,很早便开铸于欧洲,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銀圓最為流行,在中國俗称圓銀、銀元、銀錢、銀餅、銀洋、洋銀、大洋錢、大洋、洋錢、洋鈿、光洋。銀圓的廣泛流通直到19世紀中期各國開始盛行金本位制,而逐漸被取代。中華民國曾在1933年停止民國初期銀兩跟銀圓再度合法混用的狀況,也就是「廢兩改圓」,短暫的確立銀本位幣制,直到1935年改為發行「法幣」(法定貨幣)。銀圓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一直都是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名義上的法定貨幣。.

新!!: 八瑤灣事件和銀圓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新!!: 八瑤灣事件和聯合報 · 查看更多 »

遇溺

遇溺是因為液體進入肺部而導致缺氧,繼而窒息。常見於游泳、船隻沉沒、海嘯、潛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國家都是12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國便是僅次於車禍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小童多是從泳池或浴缸中溺死。 遇溺者多是男性及青少年。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30萬人遇溺死亡。.

新!!: 八瑤灣事件和遇溺 · 查看更多 »

頭目

頭目可以指:.

新!!: 八瑤灣事件和頭目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八瑤灣事件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親方

親方是琉球國的一個位階,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稱號。 親方作為琉球士族中的最高位階,一般授予執掌國政的要職人物。親方不能世襲,是國王對士族功績肯定而授予的,因此親方的兒子中不一定有親方。戴紫冠、插花金莖銀簪。官階昇至正二品以上者,戴金簪。 古時候琉球沒有親方這個稱號,直到17世紀起才開始出現。此前稱「かなぞめ親雲上」(紫之親雲上)。這可能是紫冠的由來。親方與王子、按司並稱貴族,事實上應該把親方當作是上級士族的最高層更為妥當。擁有特別功績的黃冠士族被賜予戴紫冠的榮耀,這就是親方的起源。 相對於王族成員只能擔任負責禮儀事務的閑職,親方擁有政治實權,並且在三司官的投票選舉中擁有被選舉權。高級的親方可以擁有一個間切的總地頭。而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擁有一個間切總地頭的親方,與王子、按司併稱為「大名」(デーミョー)。其他的親方僅領有間切內的一個村,稱脇地頭親方。事實上,由於琉球土地的限制,脇地頭親方比總地頭親方更多。 親方的住宅稱為殿內(トゥンチ)。當時的琉球人將親方所領的采地名後加上「殿內」二字,以示對其尊稱。例如小祿家稱為「小祿殿內」、知花家稱為「知花殿內」等等。.

新!!: 八瑤灣事件和親方 · 查看更多 »

首里

首里(;)是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內東北部的一個地區。 首里過去曾經是琉球国的首都,國王的居城首里城便位於首里之內。首里城以外的區域被分為真和志之平等、南風之平等、西之平等三個部份,統稱「首里三平等」。首里是高級官吏聚居地,被稱為「首里親國」(シュイウェーグニ)而非常繁榮。日本吞併琉球,設置首里區。20世紀初期,西原間切併入首里區。1921年改為首里市。1954年9月1日,與小祿村一同併入那霸市。 目前首里地域是那霸市的住宅區,區內並沒有特別的主要產業,但由於區內有許多歷史遺跡,成為沖繩縣的主要旅遊景點,並有許多傳統工藝產品。從琉球國時期,首里就是燒酒的一大產地,二次戰後造酒業分散到沖繩縣內各地,目前區內仍有有數所造酒所。 區內有過去為琉球國王宮的首里城及相關遺跡,已於2000年入選世界遗产。.

新!!: 八瑤灣事件和首里 · 查看更多 »

高山族

山族是外來政權依歸化程度對台灣原住民執行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其範圍大概等同相於清朝時期所謂的「生番」,以及日本殖民當局所謂的「蕃人」、「高砂族」。中華民國政府概稱「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前即已在台灣島定居的族群」為台灣原住民族。此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定義下,高山族屬於「中華民族」,但因其治權未及台灣、蘭嶼,故其高山族官方人口數僅包含歷史因素而移往大陸各省之台灣原住民及其後裔。 與「高山族」對應的另一稱呼為「平埔族」,而這種二分法是外來政權依歸化程度對台灣原住民執行管理所使用的政治性劃分,並無任何人類學等分類根據,因此「高山-平埔」的二分法在台灣是被認為有種族主義與殖民主義的色彩。 。不過,目前無論是台灣普遍社會認知,或是各政府核准的教課書籍中,仍不乏使用此分類。目前原住民族意識抬頭,近年族人都致力於打破此政治性歸類,以回復呈現傳統文化樣貌。.

新!!: 八瑤灣事件和高山族 · 查看更多 »

護國寺 (那霸市)

護國寺()是日本沖繩縣的一座高野山真言宗寺院,位於那霸市若狹。山號波上山、院號三光院,供奉的本尊為觀世音菩薩。護國寺是目前沖繩縣現存歷史最久遠的寺院。 根據《中山世譜》記載,洪武年間,日本僧人賴重來到琉球;1368年,賴重在中山王察度的支持下,於若狹的波上山建立護國寺。護國寺是波上宮的別當院,位於波上山的懸崖頂上,可以俯瞰波上海灘。 在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護國寺成為琉球國王的祈願寺。到達琉球的西方人往往被安置於此以便監視,例如第一位在琉球傳播福音的伯德令就曾住在該寺。1853年,馬修·佩里率美國軍機來到琉球,要求通商;護國寺是琉美雙方談判的地點。 護國寺在1945年的沖繩島戰役中被毀,不久被重建。.

新!!: 八瑤灣事件和護國寺 (那霸市) · 查看更多 »

鳳山區

鳳山區是臺灣高雄市的一個行政區,為高雄市政府鳳山行政中心(昔高雄縣政府)及高雄市議會的所在地。位於高雄市內西南方,北面與鳥松區接壤,西面與三民區、苓雅區、前鎮區比鄰,東面、南面則為大寮區、小港區等工業重鎮,屬於東高雄。人口約35.9萬人,為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轄區。 鳳山區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年均溫為攝氏23度,降雨量全年約1,500~2,000公釐。其為昔日高雄縣之縣治,因地理環境緊鄰高雄市中心,因此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間發展非常快速。該區1980年代前與高雄市中心間,尚存過渡區農地,在高速公路開通後縣市區界已逐漸模糊,並以高雄市區為主進行消費及移動,成為高雄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 鳳山區目前從北到南共有三個主要商業活動集中區:赤山、鳳山、五甲,各自有自己的消費生活圈。赤山為近年來高雄新興之住宅區,並有「文山特區」一稱號,區域範圍為青年路二段起至澄清路交叉口,南至建國路三段、西至澄清路;鳳山則是傳統政治中心,政府機關與古蹟林立;五甲地區比鄰於前鎮區,人口密集,商業繁榮。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生活圈在清季皆已發展為有規模的聚落,歷經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分別有著不同歷史淵源、發展歷程,使本區的街景呈現多元交融的樣貌。另一方面,由於本區東南側設有三所軍事學校:陸軍官校、中正預校、步兵學校,伴隨而生的軍事用品商店與眷村文化更加豐富了本區的文化內涵。.

新!!: 八瑤灣事件和鳳山區 · 查看更多 »

鳳山縣 (臺灣)

#重定向 鳳山縣 (清治時期).

新!!: 八瑤灣事件和鳳山縣 (臺灣)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县

鹿儿岛县()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南端,除了九州岛的部分,还包括萨摩半岛和大隅半岛,以及薩南群島。古属萨摩国以及大隅国,鹿儿岛市为县政府所在地。 鹿儿岛县总面积91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22公里,共有岛屿605个。该县由19个市、20个町和4个村共43个市町村组成。鹿儿岛县分布着许多火山,约一半的土地被火山灰所覆盖。 鹿儿岛地区归入日本中央政权的时期比较晚,归入后统治度也比较低。鹿儿岛县对日本近代历史影响很大。在很久以前,它是一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薩摩藩的领地。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萨摩人,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新!!: 八瑤灣事件和鹿儿岛县 · 查看更多 »

車城鄉 (臺灣)

#重定向 車城鄉 (台灣).

新!!: 八瑤灣事件和車城鄉 (臺灣)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新!!: 八瑤灣事件和薩摩藩 · 查看更多 »

间谍

谍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稱作細作。打入敵方组织內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稱為臥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军事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稱商業間諜、經濟間諜);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間諜”或“多面諜”。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諜、肃伪。 法律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新!!: 八瑤灣事件和间谍 · 查看更多 »

董恂

董恂(),初名醇,避文宗諱改恂,字忱甫,號韞卿,江蘇揚州府甘泉縣人。晚清政治人物,仕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官至戶部尚書。.

新!!: 八瑤灣事件和董恂 · 查看更多 »

那霸市

那霸市(,)位于冲绳本岛南部西海岸,是沖繩縣縣廳所在地和琉球列島人口最多城市。那霸市是沖繩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並且擁有國際機場那霸機場和連接沖繩縣外及附近離島的那霸港,是沖繩縣的玄關。那霸市是日本都道府縣廳所在地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城市,也是日本首都圈和近畿圈之外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那霸機場佔那霸市轄區面積的8%以上,再加上駐日美軍和那霸港的民用設施的話,實際可用於都市活動的面積更小。加上那霸機場的存在使得那霸部分地區對建築限高,無法修建摩天大樓。但最近那霸市開始在不受航空管制的那霸新都心等北部地區和再開發中的牧志、安里地區等舊市區興建摩天大樓。隨著城市化的進展,那霸附近自治體正成為那霸的睡城。2010年,以那霸市為中心的人口約有83萬人。同樣以那霸市為中心的沖繩本島中南部都市圈的人口則有超過112萬人,佔沖繩縣人口的八成以上,是日本屈指的人口集中地區。那霸市中心是由國場川、安里川包圍的平地地區。1987年美軍將牧港住宅地區交還之後,該地區成為並得到開發,正成為那霸新的中心。.

新!!: 八瑤灣事件和那霸市 · 查看更多 »

鄂姓

鄂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72位。.

新!!: 八瑤灣事件和鄂姓 · 查看更多 »

自立晚報

《自立晚報》,1947年在台灣創辦,是臺灣第一份晚報。.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自立晚報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原住民

#重定向 臺灣原住民族.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灣原住民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灣府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新!!: 八瑤灣事件和臺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酒(Alcoholic beverage),其中含有3%至60%的酒精(即乙醇)。為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加工飲品,由植物發酵製成。.

新!!: 八瑤灣事件和酒 · 查看更多 »

若狹町

若狹町()為福井縣的一町。面積178.65平方公里,總人口16,782人。 誕生于2005年3月31日,由三方郡三方町與遠敷郡上中町合併。合併時同時設立三方上中郡,為該郡內唯一的一個自治體。.

新!!: 八瑤灣事件和若狹町 · 查看更多 »

PDF

#重定向 可移植文档格式.

新!!: 八瑤灣事件和PDF · 查看更多 »

柳原前光

柳原前光()日本政治家、外交官、伯爵。興亞會成員。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獲得者。.

新!!: 八瑤灣事件和柳原前光 · 查看更多 »

排灣族

排灣族(排灣語:Payuan,正書法制定前以 Paiwan 拼寫。)為台灣原住民,大致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屬於南島民族。 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包括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人口第二多之原住民族,總約十萬餘人。特以長嗣傳承制、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並擁有融合並涵化其他文化之多元特質。.

新!!: 八瑤灣事件和排灣族 · 查看更多 »

恐嚇

恐嚇是以加害他人權益或公共利益等事項威脅他人,使他人心理感到畏怖恐慌,在許多國家是一项刑事犯罪,無論有無向對方動粗,無論是否行使暴力行動,即使只是語言上威脅受害者(對方),有死亡威脅或傷害當事人或其家族、公司、財產權等。包括死亡威脅、詐彈威脅、以自殺做威脅等。若意圖以此方式來獲取他人財物或利益而實行者,稱為"恐嚇取財"。 影射也可能是恐嚇,使得對方感覺到受威脅。 犯此罪行者可能自稱黑社會或者跟警察司法人員或者跟某政治人物關係良好,向商場、生意人、學生、小販、大牌檔等索取金錢或利益。或者以侵犯個人隱私的手段向政治人物或演藝人員勒索取得金錢財物。有些人也有可能以此為打壓某些人或團體的手段喔。 恐嚇不受任何言論自由的保障,.

新!!: 八瑤灣事件和恐嚇 · 查看更多 »

恆春鎮

恆春鎮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行政區,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舊時為排灣族斯卡羅王國領土。十九世紀中葉,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由於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恆春」。 每年約九月到次年三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時由於山脈陡降,季風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形成了風勢強勁的「落山風」。由於陽光充足加上強烈乾熱的落山風,造就了適合栽種的洋蔥盛產。此外恆春在1901年引進了瓊麻,用以製造繩索、麻袋等民生用品,在日治時代的殖民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博得「東洋之光」的美名,雖然現已沒落,但瓊麻也成了恆春的標誌。 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1982年,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就在此成立,本鎮的鵝鑾鼻燈塔亦是台灣本島最南的點。 2006年12月26日,中央氣象局屏東恆春地震站西偏南方22.89公里的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域錄得--的地震。這次地震除了在臺灣造成人命傷亡和建築物損毀外,更造成多條海底電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服務受阻,造成難以估算的經濟損失。.

新!!: 八瑤灣事件和恆春鎮 · 查看更多 »

松田

松田可以指:.

新!!: 八瑤灣事件和松田 · 查看更多 »

樺山資紀

樺山資紀(),本姓橋口,原名覺之進,是一位薩摩藩出身的大日本帝國軍事及政治人物。 他曾任第三任警視總監、第四及五任海軍大臣、第六任海軍軍令部長、第一任臺灣總督、樞密顧問官、第十五任內務大臣、第十四任等職務,並被敘勳從一位大勳位功二級伯爵。.

新!!: 八瑤灣事件和樺山資紀 · 查看更多 »

毛昶熙

毛昶熙(),字旭初,號鏡海。河南武陟人。晚清政治人物。.

新!!: 八瑤灣事件和毛昶熙 · 查看更多 »

水牛

水牛(學名:Bubalus bubalis),也叫亚洲水牛(参考水牛的英文条目),是一种大的偶蹄动物,驯养的水牛在亚洲非常普遍。 水牛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并向后方弯曲;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要浸水散热,所以得名水牛;腿短蹄大,适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黄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质较粗。 在亚洲,水牛主要用来作为劳动力;在欧洲的意大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它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今天在印度、尼泊尔、不丹和泰国还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亚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东南亚的野生水牛的来历不是很清楚,它们可能是又变野的驯养的水牛的后代,也可能是本地原来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后代,或是两者的交配产物。今天野生的水牛已经相当少了。另外,美洲野牛在部份中文翻譯為水牛,但並非水牛。 水牛的分类还有争议,Mac Greger於1941年认为水牛--只有一种,下分两个亚种:B.

新!!: 八瑤灣事件和水牛 · 查看更多 »

汉族

漢族,是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民族,種族上屬於東亞黃種人,是數個現代國家和地區的主体民族。佔中国大陆人口《中華文明起源和民族問題的論辯》漢民族形成問題的爭鳴 第129頁92%,佔臺灣人口97%,佔新加坡人口74%,佔馬來西亞人口23.4%。漢族在世界各地皆有分佈,總人口约为13.9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或五分之一,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作為民族的称呼,是在中国的国家形成和发展中确立的。中國上古史學專家許倬雲認為,魏晋南北朝以后,“华夏人”开始出现“汉人”自称谓,在此之前,“汉人”、“汉民”多为周边国家对汉朝国民的称呼見p.33, p.67 。漢族自稱“漢人”,其他民族称之“唐人”、“華人”、“秦人”、“桃花石”。 19世纪末開始用「汉族」一詞做為漢民族的稱呼,受漢民族主義和共產主义運動等多重影响,这一称呼逐步广泛使用,并于官方固定下来,在此之前,“華夏”(起源於中國黄河中下流域的遠古部落名稱)較常被使用為漢民族的別稱,民族政治认同根据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对華夏、汉人的定义都具有差异。汉族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的主體民族。 另外,中國古代没有现代称谓“民族”而加“族”的概念,但不等于当时没有漢族这一民族,用于民族之间区别的“满”、“蒙”、“汉”,都是古代的民族概念,故现代学界尤其史学界称历史上的汉人为汉族。 漢族自古以來就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九州」,同時認為非漢民族主要聚居地區在九州之外或“漢地”,而非漢民族稱呼漢族主要聚居地區為「漢地」。 漢族通常被认为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黃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及“炎黃裔胄”皆曾被中國國民党及中國共產黨用來做為“汉族”的代称或另稱。 漢族之內因地域、語言、文化及社會多樣性上可分出不少漢族民系;根據復旦大學的基因研究對照歷史遷移記錄,漢民族的擴張主因是歷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動:在西晉以前漢族人口主要分佈於中国北方,隨後北方人口因永嘉之禍大舉向南遷徙,歷史上汉族由北往南的大規模移動也改變了南北人口分佈密度。.

新!!: 八瑤灣事件和汉族 · 查看更多 »

沈葆楨

沈葆楨(),字翰宇或幼丹,諡文肅,是一位生於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的晚清重要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先後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臺灣海防欽差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對臺灣歷史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妻林普晴是清朝名臣林則徐的次女,是為林女婿。.

新!!: 八瑤灣事件和沈葆楨 · 查看更多 »

沖繩大學

沖繩大學(,),是位在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私立大學。1974年創校,簡稱沖大。日本最南的大學。.

新!!: 八瑤灣事件和沖繩大學 · 查看更多 »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新!!: 八瑤灣事件和沖繩縣 · 查看更多 »

溪流是相對河窄,水流速度变化多端的自然淡水水流。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称为溪流,宽于五米的称为河流。通常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和山谷一帶,湍流和不平坦的河床亦較常見到。 根据其所在地及其自身特点,溪流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地域性名称。溪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既是水循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地下水回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鱼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迁徙走廊。毗邻溪流的生态环境被称为滨河带,它具备连接碎片化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价值。.

新!!: 八瑤灣事件和溪 · 查看更多 »

滿州鄉

滿州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南端東側,北及西北臨牡丹鄉,東濱太平洋,西鄰車城鄉,南及西南接恆春鎮。 滿州鄉位處恆春半島的東部丘陵,地質上算是中央山脈的餘脈,因此鄉境內雖然多山,但地勢卻較為低緩,海拔均在700公尺以下。 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每年10月到隔年2月都會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 滿州鄉的部分轄境被劃入墾丁國家公園的範圍,觀光業相當發達。.

新!!: 八瑤灣事件和滿州鄉 · 查看更多 »

漢語

#重定向 汉语.

新!!: 八瑤灣事件和漢語 · 查看更多 »

朝貢國

#重定向 朝貢.

新!!: 八瑤灣事件和朝貢國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八瑤灣事件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為日本第122代天皇(1867年-1912年在位)。諱睦仁,孝明天皇第二子,母為典侍中山慶子。出生時稱號為祐宮,徽印印號為永。.

新!!: 八瑤灣事件和明治天皇 · 查看更多 »

海盗

海盜或稱海賊,是海上的強盜。指在沿海或海上搶劫其他船隻財產的人,是一門相當古老的犯罪行業。海盜大部分被認定為犯罪行為,但也有部分的人認為海盜是維護國家主權的英雄,歷史上許多海盜船長亦跟當代政府有關聯。.

新!!: 八瑤灣事件和海盗 · 查看更多 »

日本吞併琉球

日本吞併琉球指的是1872年至1879年期間大日本帝國廢除並吞併琉球國、設置沖繩縣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明治時代日本政府將此事稱為「琉球處分」(),其中設置琉球藩為「第一次琉球處分」,設置沖繩縣為「第二次琉球處分」。.

新!!: 八瑤灣事件和日本吞併琉球 · 查看更多 »

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新!!: 八瑤灣事件和日本帝國 · 查看更多 »

日本人

日本人(にほんじん)指擁有日本國籍的人。現在日本吸引了相當多的外國人在日本生活,當中大部分是華人與西方人,部份外國人歸化了日本國籍,也成為日本人的組成部份。.

新!!: 八瑤灣事件和日本人 · 查看更多 »

日本军

日本軍(),簡稱日軍,廣義上是指日本的國家軍隊,但通常指大日本帝國時期(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日本軍隊,包含日本陸軍與日本海軍。其又稱“皇军”(),即天皇统领下的军队;此外,另有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官軍等稱呼。為了與戰後的自衛隊區別,有時亦以舊日本軍、舊軍稱呼。最高统帅为天皇,軍政事務分由陸軍部與海軍部掌理(均為日本內閣機關),軍事指揮則分由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負責。其無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

新!!: 八瑤灣事件和日本军 · 查看更多 »

撫卹

撫--,也作撫--,是公司、機構對於因公受傷或殘廢的人員,或因公殉職以及病故人員的家屬進行安慰並給予物質幫助。《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將謖家小加意撫卹,按月給與祿米。」發放的金錢又稱撫卹金 。.

新!!: 八瑤灣事件和撫卹 · 查看更多 »

愛知教育大學

愛知教育大學(あいちきょういくだいがく、Aich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是總部設置在日本愛知縣刈谷市的一所國立大學。成立於1949年,簡稱為愛教大。.

新!!: 八瑤灣事件和愛知教育大學 · 查看更多 »

慶良間群島

慶良間群島(、)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之子群島,包括20多個大小島嶼,位於那霸市西方約40公里處。行政區劃分別屬於日本沖繩縣渡嘉敷村和座間味村。有人居住的島嶼包括渡嘉敷島、座間味島、阿嘉島、慶留間島和前島,共五座。 2005年11月,渡嘉敷島西側約120公頃的海域區域以及座間味島、阿嘉島之間包含無人島的海域區域約233公頃,以「慶良間群島海域」之名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附近海洋的透明程度為世界上有名,適合做為浮潛及賞鯨的地點。.

新!!: 八瑤灣事件和慶良間群島 · 查看更多 »

手語

手語(sign language、signed language、signing)是一種不使用語音,而使用手勢、肢體動作、臉部表情表達意思的語言。主要使用者和使用對象是失聰者。 對一般大眾而言,手語不算通用;在聾聵人士的社群,手語則是相當常見的溝通方式。手語並非世界共通,手語會像口語一樣,依照地區的不同,發展一套屬於各該地區的手語。隨著各種手語發展,如今有數百種手語在聾人社會中通用。.

新!!: 八瑤灣事件和手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宫古岛民台湾遇害事件宮古島島民遭難事件宮古島民台灣遭害事件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宮古島民台灣遇難事件八瑤灣琉球人事件琉球人台灣遭害事件琉球人台灣遇害事件琉球人台灣遇難事件琉球人遇害事件琉球漂民被杀事件琉球漂民被殺事件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