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格奈乌斯·庞培

指数 格奈乌斯·庞培

格奈乌斯·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在公元前70年左右,羅馬共和国爆發了著名的斯巴達克斯起義,一群以斯巴達克斯為首的奴隸為了爭取自由和反對暴政便集體起義。當時克拉苏奉命敉平叛亂,成功消滅起義軍主力,又對殘餘的奴隸勸降。庞培趕到時,見功勞全都落在克拉苏手中,深心不忿,便把五千多名殘餘奴隸捉來,不分男女老幼,把他們每隔十步便釘在一個十字架上,令他們活活淌血而死。 四年後,庞培率軍平定了敘利亞一帶,並建為行省,權力到達頂峰。在公元前六零年,他與凯撒與克拉苏秘密結成「三头政治同盟」跟元老院對抗。后和凯撒发生权力之争,爆发内战。他於法薩盧斯戰役進行決戰中被凯撒擊敗後,逃往埃及。 前48年秋季,龐培在凱撒軍的追擊下來到了亞歷山卓外海,尋求庇護。年僅15歲的托勒密十三世還很年輕,此事主要由財政大臣波提紐斯處理。 前48年9月28日,龐培雖然覺得事情有異,托勒密迎接的場面既不隆重,還有點肅殺,岸上滿是士兵,加上托勒密還派出艦隊像是監視龐培般。龐培自知無法逃脫,只得乘著對方安排的一艘小船,準備要登上埃及的海岸。 然而迎接他的托勒密軍官在龐培一上岸,就殺了龐培並砍下他的頭,動手的軍官中還有龐培的老部下。托勒密顧命大臣阿基拉斯(Achillas)和(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龐培的妻子和孩子在海上看到這件慘案,連忙揚帆逃走,這天剛好也是龐培58歲生日。 &格奈乌斯·奥菲迪乌斯·奥雷斯特斯 -->.

21 关系: 埃及十字架古罗马古羅馬宗教叙利亚尤利烏斯·凱撒军事家克拉苏罗马共和国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羅馬元老院羅馬總督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远西班牙阿基拉斯李維波提紐斯政治家托勒密十三世托勒密王國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為一種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約聖經》希臘文版聖經記載耶稣曾被猶太教宗教領袖拘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之後被判處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徵。在歐美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倫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死刑方式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一年通常只會處死數人,對象是極度重犯。西元337年,羅馬凱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現除了每年在菲律賓的復活節,願體驗耶穌被釘死的信徒還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十字架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古罗马 · 查看更多 »

古羅馬宗教

古罗马宗教指在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合法宗教之前罗马人的宗教信仰。罗马人相信,每样东西都由神支配,宗教的目的是获得神协助和垂怜。用祈祷和奉献来博取神的好感,往往在专为具体某些神设的寺庙里进行,并由祭祀主持。罗马主祭祀是国家宗教的领袖,称为大祭司;在其他祭司集团中显要的是占卜师。最早的罗马诸神是天神朱庇特、战神马尔斯、以及基林努斯。许多其他的神借自古希腊宗教或与希腊诸神有关,编入罗马神话中的故事往往直接取自希腊神话。.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古羅馬宗教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尤利烏斯·凱撒

乌斯·尤利乌斯·凱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為羅馬尤利乌斯家族成员。 凱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凱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凱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Imperator)。.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尤利烏斯·凱撒 · 查看更多 »

军事家

軍事家(英文:Strategist),為具有能對軍事活動實施正確指引或者是擅長具體負責軍事行動實施的人。依所擅長之不同,可以再細分為戰略家和戰術家及軍事理論家。.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军事家 · 查看更多 »

克拉苏

克拉苏可能指:.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克拉苏 · 查看更多 »

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也有观点主张尤利乌斯·恺撒担任终身独裁官的前44年作为共和国的结束时间。.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罗马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

#重定向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列表.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罗马执政官列表 (共和国时期) · 查看更多 »

羅馬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Senatus)是一個審議的團體,它在羅馬共和国與羅馬帝國的政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羅馬元老院 · 查看更多 »

羅馬總督

一个古罗马总督通过选举或任命产生,是古罗马一个或多个省的首席管理员,一个罗马总督也被称为作为方伯或地方长官。罗马总督在罗马法律中的专业术语称为Rector provinciae。罗马总督本身也体现了他所管辖的省的内在价值和战略地位,这也反应了总督之间也有权利的差异。 在帝国早期的时候,有两种类型的省份,元老院管辖的和皇帝管辖下的省份,由此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省长。.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羅馬總督 · 查看更多 »

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库斯·李锡尼·克拉苏(拉丁文: M·LICINIVS·P·F·P·N·CRASSVS,约前115年-前53年),罗马将军,政治家,在罗马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过程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克拉蘇出身在富有的上流階級,後來又在上級(蘇拉)的默許下迫害政敵、濫用職權,他也是一位成功的黑心奴隸商人,不擇手段的斂財。所以他在一生中聚斂了巨大的财富,所以后人认为他是罗马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也是世界历史中最富裕的人之一。 克拉苏是在内战时期,以担任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手下一名将领,开始政治生涯的。苏拉上台担任独裁官之后,他通过投机不動產,聚斂了大量财富。克拉苏在镇压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隸叛乱之后,在政坛崛起,与对手格奈乌斯·庞培一起担任执政官。 克拉苏、凯撒与庞培一起,组成了前三头同盟,同盟主导了罗马的政治制度。三人的野心、自负与猜忌令这个同盟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虽然克拉苏与凯撒是终身盟友,但是克拉苏与庞培厌恶对方,而且庞培越来越嫉妒凯撒在高卢战争中建立的军功。在克拉苏与庞培一起再次担任执政官之后,同盟的成员在前56年召开了卢卡会议,会议稳固了同盟,修补了同盟成员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个执政官任期完结之后,克拉苏获任命为叙利亚行省总督。他以叙利亚为基地,向罗马的长久敌人安息帝国发起了进攻。在這場卡莱战役中克拉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他在試圖前往敵營議和時也中了安息軍的埋伏而阵亡。 克拉苏的死,拆散了凯撒与庞培的同盟。在他逝世四年之后,凯撒带兵渡过卢比孔河,开始了对抗庞培与共和国合法政府的内战。.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 · 查看更多 »

远西班牙

远西斯班尼亚(拉丁语:Hispania Ulterior)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位于西斯班尼亚贝提卡地区,在今西班牙的瓜达尔基维尔河谷并延伸至卢西塔尼亚全境。.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远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阿基拉斯

阿基拉斯(希臘語: Αχιλλας,),是埃及托勒密國王托勒密十三世的顧命大臣之一,負責率領軍隊。尤利烏斯·凱撒認為他是一個勇氣非凡的將領。 前48年,當龐培逃到埃及外海,在波提紐斯和狄奧多圖斯策劃下,是阿基拉斯和盧基烏斯·塞普提米烏斯(Lucius Septimius)動手殺了龐培。 阿基拉斯之後與波提紐斯一同反抗凱撒,波提紐斯讓阿基拉斯統領全部的軍隊,於是阿基拉斯率領一隻包含20,000名步兵、2000名騎兵的大軍朝首都亞歷山卓進軍。在城中的凱撒兵力相當稀少,凱撒派出使者試圖與阿基拉斯停戰,但阿基拉斯斬殺來使,不使凱撒存有一絲希望。阿基拉斯隨即攻入亞歷山卓內,占據城中一大片區域。同時,克麗奧佩脫拉七世的妹妹阿爾西諾伊四世暗自從凱撒方逃出,來到阿基拉斯處,但他們兩人後來因意見不合而決裂。前47年,阿爾西諾伊讓宦官該尼墨得斯(Ganymedes)處死了阿基拉斯,並命該尼墨得斯統轄軍隊。.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阿基拉斯 · 查看更多 »

李維

李維可以指:.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李維 · 查看更多 »

波提紐斯

波提紐斯,前一世紀人物,他是托勒密埃及的宦官,財政大臣,後成為托勒密十三世的攝政。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讓托勒密十三世轉而對付姊姊兼共治者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因而引發內戰。之後他還殺了落難的龐培,企圖取悅尤利烏斯·凱撒。 前51年,當托勒密十二世逝世,據他的遺願,使托勒密十三世和克麗奧佩脫拉七世成為埃及的共同執政者,並讓羅馬共和國成為他們的保護者。而托勒密十三世尚年幼,由波提紐斯擔任他的攝政,同時將軍阿基拉斯、修辭學皇家導師狄奧多圖斯也擔任托勒密的監護者。隨著托勒密和克麗奧佩脫拉年齡增長,波提紐斯依舊擔任托勒密的攝政。大部分的埃及學家認為,是因為在波提紐斯的影響下,托勒密十三世才會轉向對付克麗奧佩脫拉。並在前48年春季,托勒密藉由波提紐斯誘導,試圖廢逐克麗奧佩脫拉,使自己成為唯一的統治者,其中波提紐斯在幕後策劃整個行動。他們最終控制首都亞歷山卓,迫使克麗奧佩脫拉逃離這座城市,但她很快就召集自己的軍隊,發動內戰。此時克麗奧佩脫拉的妹妹阿爾西諾伊四世也宣稱自己應有女王頭銜,使情況更為混亂。 單時羅馬也爆發內戰,前48年,龐培在法薩盧斯戰役被凱撒擊敗後逃到埃及外海,尋求埃及庇護。然而波提紐斯起初假裝答應,實際上等到龐培落入手中後便把他的頭砍下,有意把龐培的頭作為送給凱撒的禮物,來取悅凱撒。當凱撒隨後跟著龐培的逃亡路線來到埃及,發現龐培已死,對此凱撒相當哀傷,且氣憤波提紐斯的作為,並為龐培辦理一場莊隆的羅馬式葬禮。波提紐斯可能沒有設想到凱撒曾經饒恕政敵的事蹟,如西塞羅等等,而失策。因此克麗奧佩脫拉藉此機會獲得凱撒支持,最後成為他的情人。另外,在評論波提紐斯殺了龐培一事時,有關史料上僅有羅馬一方,因此對波提紐斯而言相當負面的評論,並認為他是有意取悅凱撒才做了此事,但很可能他的這項決議是為了防止埃及捲入羅馬內戰才施行的。 後來凱撒企圖讓克麗奧佩脫重回女王之位,與托勒密十三世共治,凱撒還處死了波提紐斯。根據凱撒《內戰記》最後一章,當時波提紐斯設法讓阿基拉斯率軍攻擊亞歷山卓的羅馬軍,並在派遣使者連繫與阿基拉斯時,使者被捕獲,讓波提紐斯計畫曝露。因此凱撒逮捕波提紐斯,可能以小刀殺了他。波提紐斯死後,很快就展開為期十月的亞歷山卓圍城戰。.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波提紐斯 · 查看更多 »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十三世

托勒密十三世,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二世之子。前51年—前48年在位,与亲姐姐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俗稱埃及艷后)结婚并共治埃及。 克利奥帕特拉與羅馬將領凱撒結盟。前48年,托勒密十三世被凱撒追杀,逃亡而死。克利奥帕特拉独柄朝政,立傀儡托勒密十四世。.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托勒密十三世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王國

托勒密王國(Πτολεμαϊκὴ βασιλεία)或稱托勒密埃及,是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之後,統治埃及和周圍地區的一個希臘化王國。王國建立者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托勒密一世,他在公元前304年自立為國王並宣稱自己是埃及法老。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女王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兵败自杀為止,歷經274年。王國疆域最鼎盛時包含埃及、昔蘭尼、安那托利亞南部、敘利亞南部和一些愛琴海島嶼,領土最南時可達努比亞。亞歷山卓是托勒密王國的首都,也是當時是希臘化世界的重要文明中心以及貿易樞紐。 埃及托勒密王朝一裔中兄妹或姊弟通婚很多。男性後裔常稱托勒密,女性的名稱常有克利奥帕特拉、贝勒尼基和阿尔西诺伊。其中最後的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是最爲後世所知的。托勒密王國因內部王室紛爭、境內埃及人叛亂、以及外國入侵等等種種原因逐漸衰弱,最終被羅馬共和國占領。但所留下的希臘化文明一直延續到埃及被穆斯林征服為止。.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托勒密王國 · 查看更多 »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拉丁语:Publius Cornelius Lentulus Sura,?~前63年12月5日)古罗马政治家,因参与喀提林阴谋而被处死。 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的绰号Sura的意思是“小腿”。前81年,他被控制罗马的独裁者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指控挪用公款(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是那一年的财务官)。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拒绝承认任何指控,反而高傲地向法官露出小腿表示蔑视(古罗马的男孩在玩球类游戏而闯祸时会被抽打小腿)。 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在前75年当选为裁判官,随后于次年以资深长官的身份被派往西西里任总督。前71年,他被选举为执政官。 前70年,刚刚卸任的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和另外几个政客一起因“不道德”行为而被逐出元老院。这其中可能有政治斗争的因素,因为共和国末期的元老院已极其腐化,许多元老贪婪淫荡。在这种失意的情况下,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加入了喀提林的集团。喀提林是一个平民派的政客,其活动的许多性质现在仍无法判断,但总而言之他是反对当权派的。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则沉醉于一个西比拉神谕(西比拉是一种女先知),该神谕说“将有三位科尔内利乌斯氏族的成员统治罗马城”,雷恩图卢斯认为这指的是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秦纳和他自己,并因此而飘飘然起来。不久他成为喀提林集团的主要人物之一。 前63年夏天喀提林第3次竞选执政官失败。不久西塞罗即发表第一篇反喀提林演说,指控喀提林企图武力夺权。喀提林被迫逃离罗马,并在意大利各地聚集力量准备武装起事。雷恩图卢斯负责领导喀提林集团中留在罗马城的人,他与另一个重要头目盖乌斯·科尔内利乌斯·凯泰古斯一起,准备谋杀西塞罗并在罗马城中放火。结果这个阴谋因雷恩图卢斯自己的卤莽和轻率而败露。 当时有一个阿洛布羅基人(高卢的一个凯尔特民族)的使节正在罗马。阿洛布羅基人派使者到罗马是为了向元老院控诉当地总督对他们的压迫。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企图得到外部武力支持,于是与该使者接近,希望与其部落结盟,并草率地吐露了自己的计划。结果该使者另有打算,他假装支持阴谋者的计划,设法弄到了几个喀提林集团领袖亲笔签名的文件,随后就向昆图斯·费边·桑加(阿洛布羅基人在罗马的庇护人)告发了这起阴谋。昆图斯·费边·桑加随即通知了西塞罗,后者正不遗余力地向元老院鼓吹喀提林阴谋的严重性并主张镇压喀提林集团。西塞罗得知此事后立刻采取行动,很快罗马城中的喀提林集团成员便全数被捕。西塞罗因为急于行事,未经正式审判而只通过元老院决议就将被抓获的5名喀提林集团领袖判处死刑。这在当时可能是必要的(因为其他阴谋者可能援救他们的同伙),但后来终于给西塞罗带来了政治灾难(不经审判而处死罗马公民属于违法行为)。雷恩图卢斯于前63年12月5日在图利安努姆监狱被处死。.

新!!: 格奈乌斯·庞培和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雷恩图卢斯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庞培大帝庞培,G.克奈乌斯·庞培格涅乌斯·庞贝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