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保罗·威利斯

指数 保罗·威利斯

保罗·威利斯是英国有影响力的社会科学家,并在目前的社会学和文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享有声誉。保罗·威利斯的作品主要涉及社会学、 人类学和教育学领域,并强调消费文化、社会化、音乐、以及大众文化。他生于沃尔夫汉普顿(Wolverhampton)并在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他曾就职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随后就职于沃尔夫汉普顿大学。他曾是基尔大学的社会/文化(人种志)教授。2010年秋,他离开基尔大学,并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

10 关系: 基尔大学人类学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社会学社會化Princeton University民族誌教育学普林斯顿大学

基尔大学

基尔大学,全名克里斯蒂安-阿尔伯特基尔大学(CAU),坐落于波罗的海畔的基尔市,是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唯一的一所综合大学。该校始建于公元1665年,历史悠久。目前在校学生约有20000人,教授600名左右。学校设有约140个专业方向。2001年新建的大学图书馆是目前整个德国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共有藏书440余万册。学校目前的重点专业方向有:海洋生物学,国民经济学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化。此外学校的国际经济系和自然灾害研究所亦享有国际声誉。.

新!!: 保罗·威利斯和基尔大学 · 查看更多 »

人类学

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ανθρωπος(anthrōpos,人)”以及“λογος(-logia,学科)”,意思是研究人的學科。這個學科名稱首次出現於德國哲學家在1501年的作品《人類學——關於人的優點、本質和特性、以及人的成分、部位和要素》(Antropologium de hominis dignitate, natura et proprietatibus, de elementis, partibus et membris humani corporis),當時人類學這個字指的是人的體質構造。Dieserud, Juul (1908) London:Open Court Publishing ISBN 978-0-8021-3943-6 當代人類學具有自然科學、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的源頭。它的研究主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人類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一個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與演變。民族誌同時指稱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依據人類學研究而書寫的文本。從事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則称为人类学家(anthropologist)。 人類學的基本關注問題是:什麼是智人的定義?誰是現代智人的祖先?人類的體質特徵是什麼?人類如何做出行為?為什麼在人類不同群體之中,有著許多變異與差異?智人在過去的演化歷程,如何影響其社會組織與文化?依此類推。 自從法蘭茲·鮑亞士與布朗尼斯勞·馬凌諾斯基在十九世紀晚期與二十世紀早期從事人類學研究後,這個學科就和其他社會科學學科區分開來,人類學強調對脈絡的深度檢視、跨文化比較(社會文化人類學本質上就是一門比較研究學科),以及對研究區域的長期、經驗上的深入了解,這往往稱為參與觀察。文化人類學格外強調文化相對性,並運用其研究發現來建構文化批判。這在美國特別風行,源於法蘭茲·鮑亞士對十九世紀種族主義的反對,經過瑪格麗特·米德倡導性別平等與性自由,到當代對於後殖民壓迫的批評,以及對多元文化主義的提倡。 在美國,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里。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的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社會與文化人類學受到後現代理論嚴重影響。在1970與1980年代,有一個認識論的轉向,脫離了這個學科所熟知的實證論傳統。在這個轉向中,關於知識的本質與生產的各項議題,佔據了社會文化人類學的核心位置。相對地,考古學、生物人類學與語言人類學,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實證論。由於這種認識論上的差異,甚至導致某些人類學系分家,例如史丹佛大學在1998-9學年,「科學家」與「非科學家」分成兩個科系:人類學,以及文化與社會人類學。(稍後,在2008-9學年,史丹佛大學人類學重新整合為一個科系)。.

新!!: 保罗·威利斯和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伯明翰大学

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是一所于1900年创立在英格兰伯明翰市的世界百强名校,英国顶尖学府。是英国第一所“红砖大学”。作为羅素大學集團创始成员之一,该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创立于1825年的伯明翰藥理與外科医学院(The Birmingham School of Medicine and Surgery)以及後來的梅森理學院(Mason Science College)。伯明翰大学是第一所获得皇家特許狀的红砖大学。前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和內維爾·張伯倫都是此校在梅森理學院時期的校友,另前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則是1945-1973年之間的本校校監。 大學裏有一座100公尺高的红色钟塔,約瑟夫·錢柏林鐘塔,不僅是校園中一座标志性建筑,亦為目前世界最高的獨立鐘塔。校中傳言指學生在鐘塔響起時於底部穿過會在該學年不合格。在學術研究方面,伯明翰大學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功研制代替心脏运行的塑料心脏、维生素c的合成、利用微波为雷达提供动力、过敏性疫苗的应用、人工血主要组成部分的合成、遗传学发展下动植物养殖技术等。伯明翰大學一共走出了11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位英国首相。 伯明翰大學在2008年全英RAE的评比中:全校15.8%的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即4*),42.6%的研究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即3*)。在2016-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30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英第15名、世界第84名。2014年的星期天日報獲選為年度英國大學。 伯明罕大學擁有巴柏美術館,館藏有文森·梵谷、巴勃羅·畢卡索、克洛德·莫內的作品。拉普沃茲地質學博物館以及約瑟夫·錢柏林鐘塔,都是伯明罕市知名景點。.

新!!: 保罗·威利斯和伯明翰大学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保罗·威利斯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社会学

會學(sociology)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一門研究社會的學科。社會學使用各種研究方法進行實證調查和批判分析,以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會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目標。社會學的研究範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社會學的本體有社會中的個人、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問題、和社會控制,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社會學在研究題材上或研究法則上均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傳統研究對象包括了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會流動、社會宗教、社會法律、越軌行為等,而採取的模式則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於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是由社會結構、個體機構的影響下塑造而成,所以隨著社會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其研究重點至其他相關科目,例如醫療、護理、軍事或刑事制度、網際網路等,甚至是例如科學知識發展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一類的課題。另一方面,社會科學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在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轉變也同時產生了更多更具詮釋性、哲學性的社會研究模式。然而,自20世紀末起的科技浪潮,也為社會學帶來了嶄新的數學化計算分析技術,例如個體為本模型和社交網路。 因其興起的歷史背景,社會學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性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或是當代社會如何形成演進以至今日的過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樣的組織、企業工廠等經濟體、城市、市場、政黨、國家、文化、媒體等都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而這些研究對象的共通點是一些具有社會性的社會事實。雖然「社會性」的定義在不同學派之間仍有爭執,但社會事實外在於個人,且對個人的行為跟認知有影響,這一點是大致上為社會學者所共同接受的。.

新!!: 保罗·威利斯和社会学 · 查看更多 »

社會化

會化(Socialization)是一個广泛应用于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类学、政治学與教育學范畴的名詞,意指人类學習、继承各种社会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等周遭的社会文化元素,並逐漸適應於其中的過程。對個人來說,社會化是學習同時扮演社會上不同的角色的過程。個人的社會化常受到地區文化的影響,且因個人的成長背景,社會化的過程、內容也會隨之改變。 促進社會化的社會組織包括:學校、人民團體、家庭、青少年中心、教堂等社交場合。協助社教化的媒體包括:雜誌、電影、電視等。因為它們傳播著一些大眾的文化價值。.

新!!: 保罗·威利斯和社會化 · 查看更多 »

Princeton University

#重定向 普林斯顿大学.

新!!: 保罗·威利斯和Princeton University · 查看更多 »

民族誌

民族誌(英文:Ethnography;希臘文 ἔθνος 加上 γράφειν )是一種寫作文本,它運用实地考察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誌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準確理解。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誌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誌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誌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做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鉅觀民族誌」:研究複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微觀民族誌」: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新!!: 保罗·威利斯和民族誌 · 查看更多 »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新!!: 保罗·威利斯和教育学 · 查看更多 »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又译普林斯敦大学,常被直接称为普林斯顿,是一所位於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普林斯顿历史悠久。它成立于1746年,是九所在美国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1747年移至纽瓦克,最终在1756年搬到了现在的普林斯顿,并于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学院”没有任何关联。此外虽然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而现在对学生亦无任何宗教上的要求。 普林斯顿现提供各种有关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学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它并没有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及商学院,但能在政治及工程上提供专业课程。大学也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及普林斯顿宗教学校有联谊。至今,已经有63位诺贝尔奖得主、17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14名菲尔兹奖得主,13名图灵奖得主,及3名美国国家人文奖章夺得人曾经或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员。另外,普林斯顿也是获得最多捐款的学术机构之一。.

新!!: 保罗·威利斯和普林斯顿大学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