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俄国文学

指数 俄国文学

俄國文學(俄文: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由于俄罗斯的文化疆界在历史上的多变和不确定性、俄语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政治因素,“俄国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仍存在很多争议和含混。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

76 关系: 加甫里尔·杰尔查文基督教卡拉馬佐夫兄弟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师与玛格丽特安娜·卡列尼娜安娜·阿赫玛托娃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安德烈·别雷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安齐奥赫·康捷米尔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巴尔扎克中世纪文学帕斯捷尔纳克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亞歷山大·蘇馬羅科夫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伊萬·克雷洛夫伊戈尔远征记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彼得大帝復活德国俄罗斯俄羅斯貴族俄语俄语作家列表圣彼得堡别林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喜劇冯维辛啟蒙時代短篇小说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约瑟夫·布罗茨基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罪与罚父与子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莫斯科...西伯利亚解冻文学马克西姆·高尔基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齊瓦哥醫生農奴制阿瓦庫姆赫鲁晓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钦差大臣自殺苏联推理小說果戈理杜斯妥也夫斯基欧洲法兰克福法国涅克拉索夫未来主义戏剧戰爭與和平浪漫主义文学斯大林教會斯拉夫語 扩展索引 (26 更多) »

加甫里尔·杰尔查文

加甫里尔·罗曼诺维奇·杰尔查文 (1743 - 1816)是18世纪的俄罗斯诗人。.

新!!: 俄国文学和加甫里尔·杰尔查文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俄国文学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卡拉馬佐夫兄弟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The Brothers Karamazov)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通常也被认为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这部鸿篇巨制在经历了《》上两年的连载后,于1880年完成。他曾构想将其作为他的一部更宏大的作品《一个伟大罪人的一生》(The Life of a Great Sinner)Hutchins, Robert Maynard, editor in chief (1952).

新!!: 俄国文学和卡拉馬佐夫兄弟 · 查看更多 »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亦称叶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有些中文依照英文(Catherine II)而稱呼她為凱薩琳二世,俄罗斯帝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1762年至1796年在位),也可能是最知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生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斯德丁,出生名为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冯·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多恩堡(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通过政变废黜并刺杀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俄罗斯女皇。在其治下俄罗斯经历复兴,达到其历史顶峰并成为欧洲列强之一。 叶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时均时常依靠其宠幸贵族的协助,如和波将金。在苏沃洛夫、鲁缅采夫和乌沙科夫等将领支持之下,叶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罗斯帝国通过军事及外交迅速扩张。在南方,俄罗斯通过俄土战争击败奥斯曼帝国并击溃克里米亚汗国,对黑海及亚速海的广阔区域进行了殖民(即新俄罗斯);在西方,叶卡捷琳娜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统治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被瓜分,俄罗斯获得了最大面积的领土;在东部,俄罗斯开始对阿拉斯加进行殖民,俄属北美由此建立。 叶卡捷琳娜改革行政区划,诸多新城镇在其令下建立起来。她跟随其所景仰的彼得大帝的步伐,继续根据西欧模式对俄罗斯进行现代化革新,但征兵制及经济仍旧以为基础,国家及地主的需求越来越依赖于农奴,由此导致了多次叛乱,农民及哥萨克的普加乔夫起义即为一例。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被称为“叶卡捷琳娜时代”,通常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及俄罗斯贵族的黄金时代。彼得三世在位时颁布,由叶卡捷琳娜确认延续的《贵族自由宣言》将贵族由强制兵役和国家公务中解放出来。叶卡捷琳娜推动诸多古典主义贵族建筑的建设,改变了俄国的面貌。她热心支持启蒙时代理念,由此获得开明专制君主一称。叶卡捷琳娜亦支持艺术事业,推动了的发展。这一时期所建立斯莫尔尼宫是欧洲首家由国家资助的女性高等教育机构。.

新!!: 俄国文学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 查看更多 »

大师与玛格丽特

《大师与玛格丽特》,又译作《大师与玛加丽塔》 、《撒旦起舞》、《莫斯科鬼影》。是苏联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一部著名小说。很多人认为《大师与玛格丽特》(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是二十世纪最好的俄语小说。有些说法认为《大师与玛格丽特》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布尔加科夫从1928年开始写这部小说,但在1930年三月,当他得知自己的作品被禁时,将《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手稿销毁(据布尔加科夫本人回忆,是在火炉中烧毁)。1931年,他又重新开始写《大师与玛格丽特》,至1936年基本写完。三稿完成于1937年。在他的妻子的帮助下,他继续修改作品,直到死前四周。他的妻子在1940到1941年间完成了修改。 1966年至67年,本书(12%被删去,更多的地方被改动)才以连载的方式第一次出版。被删改的章节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地下流传。1967年,法兰克福的一位出版人在此基础上出版了较完全的版本。在苏联,第一个完全版本出版于1973年。.

新!!: 俄国文学和大师与玛格丽特 · 查看更多 »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於1874年-1877年間創作的小說,被廣泛認為是寫實主義小說的經典代表。 安娜·卡列尼娜完稿於1877年,1875年1月開始連載於〈俄羅斯公報〉上。小說一發表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托爾斯泰的堂姑母亞歷山德拉·安德烈耶芙娜·托爾斯泰婭曾寫道:「《安娜·卡列尼娜》的每個篇章都轟動了整個社會,引起了熱烈的爭論,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似乎議論的是他們的切身問題一樣。」作品共分八章,開場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семьи похожи друг на друга, кажда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я семь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 по-своему.),是托爾斯泰對婚姻和家庭的悟言。.

新!!: 俄国文学和安娜·卡列尼娜 · 查看更多 »

安娜·阿赫玛托娃

#重定向 安娜·安德烈耶芙娜·艾哈迈托娃.

新!!: 俄国文学和安娜·阿赫玛托娃 · 查看更多 »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訶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現實主義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忠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現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新!!: 俄国文学和安东·帕夫洛维奇·契诃夫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别雷

安德烈·别雷(俄語:Андрей Белый;原名鮑里斯·安德烈·布加耶夫 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Буга́ев、)是一位俄羅斯小說家、詩人、理論家、文學評論家。他的小說《彼得堡》(Петербург)被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認為是20世紀的四本最偉大小說之一。.

新!!: 俄国文学和安德烈·别雷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

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Вознесе́нский,),前苏联与俄罗斯诗人,被罗伯特·洛威尔称为"一切语言中最伟大的在世诗人"。他是赫鲁晓夫执政后,文学解冻时期涌现的诗人群体中的一员。 沃兹涅先斯基被认为是“苏联时代最勇敢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风格常常受到同时代批评家的批判,他还曾经面对尼基塔·赫鲁晓夫的流放威胁。他的一些诗作已经被奥登翻译成英文,他的终身导师和挚友是《日瓦戈医生》的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在他去世以前,他被批评家和公众赞誉为“活着的经典”和“苏维埃知识分子的代表”.

新!!: 俄国文学和安德烈·沃兹涅先斯基 · 查看更多 »

安齐奥赫·康捷米尔

安齐奥赫·德米特里耶维奇·康捷米尔(Антиох Дмитриевич Кантемир,),俄国外交家、讽刺诗人。生于摩尔达维亚公爵家庭,父亲曾是彼得一世的亲密战友。写过摩尔达维亚历史和地理作品,热心教育后人。康捷米尔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后入学习希腊文及拉丁文,毕业后进科学院听讲。1730年开始参加政治活动,反对保守。1732-1738年出任俄国驻伦敦外交代表。1738年至1744年出使巴黎。 他早年热爱写作,写过爱情诗,后把注意转向社会问题,从1729年起至1739年发表一系列讽刺诗,尤其是其中第一首《致智慧》充满嬉笑怒骂,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他通过翻译介绍外国名著(如波瓦洛的《诗论》等),开一代风气。别林斯基说过:“康捷米尔不仅用俄语写作,而且是用俄国智慧写作。” Category:俄国作家.

新!!: 俄国文学和安齐奥赫·康捷米尔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

尼古拉·米哈伊诺维奇·卡拉姆津(Никола́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арамзи́н,),俄国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其《可怜的丽莎》等作品开创了俄国感伤主义文学的潮流,他在历史学上的代表作是十二卷的《俄罗斯国家史》。.

新!!: 俄国文学和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卡拉姆津 · 查看更多 »

巴尔扎克

#重定向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新!!: 俄国文学和巴尔扎克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各国中世纪时期的文学。在史学上,一般认为中世纪是指从公元450年左右罗马帝国衰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间约1000年的时间。其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督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 西方学术界对中世纪文学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中世纪文学是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学之间的低谷。这期间经济停滞、倒退,政治反动,蒙昧主义猖獗,文学成为神学的附庸。但19世纪早期的浪漫派作家们在中世纪哥特文化中看到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对精神的崇尚和对女性的赞颂,中世纪文学得以重新发掘,并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

新!!: 俄国文学和中世纪文学 · 查看更多 »

帕斯捷尔纳克

#重定向 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新!!: 俄国文学和帕斯捷尔纳克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 –)俄国剧作家,俄国现代剧院的创建者。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大雷雨》和《没有陪嫁的新娘》著名。.

新!!: 俄国文学和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Ради́щев;)是18世纪俄罗斯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小说作品所体现的民主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标志着18世纪俄国小说发展的顶峰。.

新!!: 俄国文学和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季舍夫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Купри́н,),俄国小说家。他与当时热心于文学实验的许多作家不同,多以自身经历和接触到的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创作,即收集“罕见的人们精神的奇特表现”,主要作品有反映军队生活和矛盾冲突的中篇《决斗》,反映工人悲惨生活的《摩洛》、描绘美好爱情的短篇《阿列霞》、取材神话传说的中篇《石榴石手镯》和反映妓女悲惨生活的长篇小说《亚玛街》。他作品中适当的叙事节奏,萦绕着的细腻美好的情感,表露出的对小人物和弱者的深切同情,使他至今仍有大量的读者.

新!!: 俄国文学和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語羅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俄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全貌堪称“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不仅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某些观点,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性的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青铜骑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說《黑桃皇后》、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新!!: 俄国文学和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蘇馬羅科夫

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苏马罗科夫 (Александр Петрович Сумароков,1717一1777),俄罗斯诗人、剧作家。他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家中接受启蒙教育,后来在贵族的陆军武备学校学习。苏马罗科夫在学校中参加文学小组,写奉承的爱情歌词,配上当时流行的小步舞曲,在彼得堡的贵族育年中风行一时,还得到女皇的赏识。武备学校毕业后,苏马罗科夫当上一位伯爵的副官;他写了许多悲剧、喜剧和歌剧,获得很大的成就。他被任命为俄国策一剧院的院长。苏马罗科夫在作品中攻击贵族的骄横和不道德,提倡减轻对农奴的压迫。1763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日,戏剧家沃尔科夫朗诵了苏马罗科夫写的一首讽刺俄国社会风尚的诗《对变化无常的世界的大合唱》,引起女皇的愤怒。苏马罗料夫被迫离开彼得堡,贫困而死。苏马罗科夫的创作体裁是多种多样的,除戏剧外,还写抒情诗、颂诗、童话、讽刺诗、铭词。他的诗歌的韵律丰富多彩,在俄国诗歌发展中起过一定作用,其歌谣很多取材于民间作品。.

新!!: 俄国文学和亞歷山大·蘇馬羅科夫 · 查看更多 »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p,公曆,合儒略曆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新!!: 俄国文学和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 查看更多 »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重定向 伊万·蒲宁.

新!!: 俄国文学和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 · 查看更多 »

伊萬·克雷洛夫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俄语: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рыло́в,英语:Ivan Andreyevich Krylov,),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 俄国文学和伊萬·克雷洛夫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远征记

伊戈尔远征记(Слово о плъкꙋ Игоревѣ,Slovo o plŭku Igorevě;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是以古東斯拉夫語写成的一部史诗,被认为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这部史诗以真实的伊戈尔远征失败为素材,刻画出了伊戈尔等俄罗斯勇士的形象,通过“金言”表达出了反对王公内讧,维护罗斯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伊戈尔远征记》与《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为中世纪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   .

新!!: 俄国文学和伊戈尔远征记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重定向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納博科夫.

新!!: 俄国文学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查看更多 »

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為俄羅斯帝國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國皇帝(1721年—1725年)。在位期间力行改革,使俄罗斯现代化,定都聖彼得堡,人稱彼得大帝(Пётр Вели́кий)。.

新!!: 俄国文学和彼得大帝 · 查看更多 »

復活

復活是指生命在死亡後再復生的意思,也稱作死而復生。復活是很多宗教的中心思想,但其闡釋卻不一定與不死靈魂的宗教信念相關。.

新!!: 俄国文学和復活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俄国文学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俄国文学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貴族

俄羅斯貴族(дворянство;拉丁转写为dvoryanstvo)為俄羅斯特殊階層,基本上統治俄羅斯社會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 俄語的貴族дворянство源自俄語單詞двор,意味著宮廷王子或公爵。.

新!!: 俄国文学和俄羅斯貴族 · 查看更多 »

俄语

俄语(russkij jazyk,发音)為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俄語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羅斯、白俄羅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語言,主要在俄羅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员国裡曾經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蘇联時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國家俄語已不再是官方語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屬於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個目前仍在使用的語言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古東斯拉夫語文字是在第十世紀的內容。 俄语是歐亞大陸中分布區域最廣的語言,也是斯拉夫語中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俄语也是歐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語,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1.44億人的母語。俄语是母語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語言列表中的第七名。.

新!!: 俄国文学和俄语 · 查看更多 »

俄语作家列表

以下为以俄语写作的作家列表。.

新!!: 俄国文学和俄语作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俄国文学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别林斯基

#重定向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新!!: 俄国文学和别林斯基 · 查看更多 »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俄國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爾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托尔斯泰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视作经典的長篇小說,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新!!: 俄国文学和列夫·托爾斯泰 · 查看更多 »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剧,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西方的幽默文化传统根源於古希腊喜剧。.

新!!: 俄国文学和喜劇 · 查看更多 »

冯维辛

#重定向 傑尼斯·伊萬諾維奇·馮維辛.

新!!: 俄国文学和冯维辛 · 查看更多 »

啟蒙時代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Aufklärung),又稱啟蒙時代(Siècle des Lumières;Age of Enlightenment)與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指在17世紀及18世紀歐洲地區發生的一場哲學及文化運動,該運動相信理性發展知識可以解決的基本問題。人類歷史從此展開在思潮、知識及媒體上的“启蒙”,開啟现代化和现代性的發展歴程。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以「Sapere aude」(拉丁語,意為Dare to know,敢於求知)的启蒙精神來闡述人类的理性担当。他認為啟蒙運動是人類的最終解放時代,將人類意識從不成熟的無知和錯誤狀態中解放。 啟蒙時代不同於過往以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作為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而是相信理性並,認為科學和藝術的知識的理性發展可以改進人類生活。承接17世紀的科學宇宙觀及以理性尋找知識的方法,啟蒙運動相信普世原則及普世價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礎上建立,對傳統存有的社會習俗和政治體制以理性方法檢驗並改進,產生出啟蒙時代包含自由與平等概念的世界觀。 啟蒙時代後期,約18世紀末前後,浪漫主義接續並取代啟蒙運動思維成為19世紀的主流。不同於啟蒙運動相信知識及理性進步觀,有鑑於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的部份負面後果,浪漫主義思維主張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過了頭:藝術及科學等知識的發展並未帶給人類福祉,人類有了知識改變了自然反而使人類變得更墮落、社會不公並且忽略了心之真誠。.

新!!: 俄国文学和啟蒙時代 · 查看更多 »

短篇小说

一般以万言左右为界限,以下称为短篇小说。虽然小说本质上篇幅区别并不十分重要,但典型的短篇小说仍发展出较长篇小说不同的特点。如:短篇小说长于描绘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往往有强有力的开头和结尾;人物关系通常并不复杂;时空跨度一般不大。通常,任何现代的小说家都会写短篇,这些短篇亦时常是对未来长篇创作的准备和练习;但是也有若干仅以短篇或中短篇小说传世的大师,例如:蒲松齡、鲁迅、契诃夫、博尔赫斯、巴别尔、胡安·鲁尔福等;另外还有一些小说家虽然也写长篇,但被冠以“短篇大师”之名,或者认为其短篇的艺术成就超过长篇,如莫泊桑、卡夫卡等,近代華文小說家張愛玲、白先勇亦都以短篇小說膾炙人口。短篇的優點在於對讀者來說易於欣賞了解。小說長篇中篇短篇各有所長,如較巨大的編劇架構短篇自然不是適宜的創作手法,但如單以小說而不加以其他近代的宣傳影音輔助,短篇中篇實則為最易讓讀者留下印象或反覆閱讀的篇幅之一。此外創作應以故事型態適切性及作者發揮為主,不拘泥於篇幅長短。.

新!!: 俄国文学和短篇小说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俄國化學家、哲學家、诗人,俄国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新!!: 俄国文学和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米哈伊尔·尤列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俄国作家、诗人。被視為普希金的後繼者。.

新!!: 俄国文学和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或譯鮑加可夫,俄语:Михаи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гаков;)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一位蘇聯小说家、剧作家。.

新!!: 俄国文学和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蕭洛霍夫(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Шо́лохов,),出生於維約申斯克區頓河流域,蘇聯作家。連任多屆蘇共中央委員,當過蘇聯作家協會書記,兩次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 1922年,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衛軍”,隔年與一位哥薩克的女教師瑪麗姬·格羅斯拉伕斯卡婭結婚。並發表第一部短篇小說《胎記》。1924年他回到頓河開始創作,1928年《靜靜的頓河》第一部在苏联《十月》杂志上发表就聲譽鵲起,立刻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年輕的蕭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1937年至1938年之間多次致信史達林,幾乎遭受迫害。1956年除夕和1957年元旦,在《真理報》連載《一個人的遭遇》。1965年以《靜靜的頓河》一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另一部長篇《新墾地》是《靜靜的頓河》的續作。 1999年,「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蕭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俄羅斯文獻鑑定專家委員會鑑定手稿確為蕭洛霍夫手跡,目前珍藏於「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2005年命名為“肖洛霍夫年”。.

新!!: 俄国文学和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 查看更多 »

索尔仁尼琴

#重定向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新!!: 俄国文学和索尔仁尼琴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布罗茨基

#重定向 约瑟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布罗茨基.

新!!: 俄国文学和约瑟夫·布罗茨基 · 查看更多 »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p,),俄罗斯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新!!: 俄国文学和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 查看更多 »

罪与罚

《罪與罰》(prʲɪstʊˈplʲenʲɪɪ ɪ nəkɐˈzanʲɪɪ) 是俄國文學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長篇小說作品,出版於1866年,在他窮困時倉促完成,與《戰爭與和平》並列被认为是最具影響力的俄國小說。.

新!!: 俄国文学和罪与罚 · 查看更多 »

父与子

#重定向 父與子.

新!!: 俄国文学和父与子 · 查看更多 »

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

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p,-),俄羅斯诗人暨翻译家,通过自其翻译和改写,将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引入俄羅斯文学;他的原创诗作则兼具浪漫主义和俄罗斯民间故事的风格,艺术成就颇高。维萨里昂·别林斯基称他“使俄罗斯诗歌获得了心灵”。.

新!!: 俄国文学和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俄国文学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俄国文学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解冻文学

解冻文学指1953年史達林逝世後,赫魯雪夫接任中央總書記,索忍尼辛寫《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寫無辜農民在集中營遭受荼毒的故事,獲准出版,受壓抑的作家阿亨瑪托娃獲得平反,作品重見天日,文學重建活潑,但赫魯雪夫擔心過度的解凍會造成洪水氾濫,因而衝破社會主義,1962年起不時關上解凍之門,巴斯特納克的《齊瓦哥醫生》在這時期一直無法在國內出版。 Category:苏联文学 Category:苏联政府 Category:赫鲁晓夫 Category:1950年代苏联 Category:1960年代苏联.

新!!: 俄国文学和解冻文学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姆·高尔基

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шков,–1936年6月18日),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新!!: 俄国文学和马克西姆·高尔基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俄国诗人,以创作抒情诗文为主。.

新!!: 俄国文学和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 查看更多 »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重定向 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新!!: 俄国文学和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 查看更多 »

齊瓦哥醫生

《日瓦戈醫生》(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是蘇聯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長篇小說,主要描述俄國醫生尤里·安得列耶維奇·齊瓦哥,與妻子冬妮亞 (Tonya)以及美麗的女護士拉娜(Lara)之間的三角愛情故事,被認為是一部帶有自傳體裁的作品,也是蘇聯文學繼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後,又一經典之作。.

新!!: 俄国文学和齊瓦哥醫生 · 查看更多 »

農奴制

農奴制是一種在封建制度下、特別是莊園制度下的與農民地位相關的奴役制度。農奴制度主要發展在歐洲10世紀中世紀中期,持續到19世紀中葉,以財務束縛或變異的奴隸制為條件對農民實行奴役。農奴以自己的勞力,在國有或莊園主的土地工作,以換取保護和公正,以及在該土地上額外開墾耕作以保證自己的生計。 農奴制不僅涉及農作,也包括礦業、森業和築路。農奴制下,莊園形成了社會的基本單位,農奴形成了封建社會最低的社會階層。農奴受到法律、經濟和社會關係上的多重束縛。農奴不同於奴隸,農奴的領主只有不完全的人身佔有權。領主不能處死農奴,但能隨意處罰(黥面)或連同土地買賣、抵押和轉讓。農奴有義務為領主無償勞作,農奴的產出也被定義為領主的產權(所以農奴逃走等於盜取領主財產)。 1861年俄羅斯廢除的農奴制規定,領主的產業往往以農奴的數量來衡量。但農奴要困在莊園土地上,不得領主批准,不得離開。如果農奴逃亡,要受來自國家制度的懲罰,領主也會捕捉他們。.

新!!: 俄国文学和農奴制 · 查看更多 »

阿瓦庫姆

阿瓦庫姆·彼得羅夫(Авваку́м Петро́в,1620或1621年11月20日–1682年4月14日),俄羅斯莫斯科紅場喀山大教堂的 希腊正教高级教士,出生於今下諾夫哥羅德州。他帶頭反對俄羅斯東正教會牧首尼孔推動的一系列教會改革。他的自傳和寫給沙皇,波雅爾 因雅莫羅佐娃和其老信徒的書信被認為是17世紀的傑作俄羅斯文學。 1652年,尼康當選為俄羅斯教會的牧首,對俄羅斯正教禮儀和神學啟動廣泛的改革,例如:將祈禱時的跪拜改為鞠躬禮,用三指划十字代替兩指划十字,讚美詩(阿利路亞)要唱三遍而不是兩遍,教堂禮儀行列行進方向要自西向東(朝著太陽)而不是自東向西(順著太陽升降方向)。這一改革還包括對宗教禮儀書籍中的一些錯誤,按照希臘文本進行了校訂。 這些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俄羅斯教會與其他東歐和中東地區的東正教相容一致。 阿瓦庫姆和其他自認為是“真正的”上帝教會的教徒,強烈反對這些改變,他們覺得這是俄羅斯教會的墮落。 雖然其他的教會禮儀和 君士坦丁堡教會 比較接近,阿瓦庫姆和“老信徒”們認為君士坦丁堡會淪陷於土耳其就是因為他們的異端信仰和習俗。 由於他的反對改革,阿瓦庫姆被多次關押。在被燒死在火刑柱上前,他最後的14年被囚禁在北極圈內的普斯投茲約斯克一個坑穴的小木屋中。現今在他火刑的地點立有紀念他的木製十字架。.

新!!: 俄国文学和阿瓦庫姆 · 查看更多 »

赫鲁晓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俄国文学和赫鲁晓夫 · 查看更多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於1933年寫成。.

新!!: 俄国文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查看更多 »

钦差大臣

欽差,意為舊時官場由天子任命的一種臨時性「差遣」,奉派出外辦理要事的官員。如《西遊記》:「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存在於北周至明清時代,代天子「巡行天下,撫軍按民」或查察弊端,明代地方以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三司治理地方,三司偶有互相掣肘遇事難決之時,朝廷即派官員調解處理,如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皇太子朱標巡撫陝西,在永樂十九年,成祖命侍郎郭敦,給事中陶珩巡撫順天府。欽差多以憲臣職事官巡撫地方,或以兵部堂官總督地方軍務,或以公侯勳臣總其官兵,偶有以刑部職官為主鎮撫地方者。以上為明代之欽命差遣。 至清代巡撫則變為定--,不過仍偶有臨時性的專事差遣官員。 明、清時,欽差多稱欽差大臣。如《清史稿》·那彥成傳:「回疆四城既復,命為欽差大臣,往治善後事。」《官場現形記》:「這位欽差大臣,姓溫名國因,是由京官翰林放出來的。」 19世紀,俄國諷刺作家果戈理著有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在本剧中,果戈理呐喊的“你们在笑什么,你们在笑你们自己”一句,至今仍警醒这世人。 欽差大臣的職能類似于近現代的“專案調查小組”。.

新!!: 俄国文学和钦差大臣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俄国文学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俄国文学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推理小說

推理小說是一種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的小说,它們通常以偵探事件為主題(偵探小說),通常講述主角以敏銳的觀察和理性的分析解決事件。亦有部份以其他事件為主要劇情走向,如找尋失物或解開奇異事件的謎底等。犯罪小說、神秘小說與推理小說有密切的關係。.

新!!: 俄国文学和推理小說 · 查看更多 »

果戈理

#重定向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

新!!: 俄国文学和果戈理 · 查看更多 »

杜斯妥也夫斯基

#重定向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新!!: 俄国文学和杜斯妥也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俄国文学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

#重定向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新!!: 俄国文学和法兰克福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俄国文学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涅克拉索夫

涅克拉索夫可以指:.

新!!: 俄国文学和涅克拉索夫 · 查看更多 »

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最早出现于1908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著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一国,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新!!: 俄国文学和未来主义 · 查看更多 »

戏剧

戏剧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所表演出來的藝術。戏剧有四個元素,包括了「演員」、「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場地)」和「觀眾」。「演員」是四者當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須具備扮演的能力,戲劇與其他藝術類最大的不同之處便在於扮演了,透過演員的扮演,劇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張,如果拋棄了演員的扮演,那麼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戲劇。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别,不同文化所产生戏剧形式往往拥有独特的传统和程式,比如西方戏剧、中国戏曲、印度梵剧、日本能乐、歌舞伎等。 戏剧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在上古汉语中,“巫”、“舞”、“武”三字可能同源(上古汉语拟音分别为:/*ma/,/*maʔ/,/*maʔ/)。其有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被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 现代的戏剧观念强调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现以实现綜合的艺术效果。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燈光、音效、服裝、化妆,以及劇本、導演等的一切總稱,也包括台上演出與台下互動的關係(一般称为“观演关系”)。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或稱之為剧本。.

新!!: 俄国文学和戏剧 · 查看更多 »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改革前俄语:Война́ и миръ,改革后translit, )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書於1865年到1869年出版,講述歐洲拿破崙時期的俄羅斯所發生的事。《戰爭與和平》自從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列、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新!!: 俄国文学和戰爭與和平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 俄国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俄国文学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教會斯拉夫語

教會斯拉夫語(Славе́нскїй ѧ҆зы́къ,църковнославянски език,црковнословенски јазик)為保加利亞正教會、馬其頓正教會、俄羅斯正教會、塞爾維亞正教會與其它斯拉夫東正教教會的禮拜。.

新!!: 俄国文学和教會斯拉夫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俄罗斯文学俄语文学俄苏文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