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使徒 (基督教)

指数 使徒 (基督教)

使徒(ἀπόστολος;apostle;羅馬天主教譯為宗徒),基督教名詞,是為某個特殊使命奉召被差派出去的門徒。原意是受差遣者、信差、使者。在基督教教義中,它可以指一種職份,也可以指一種屬靈恩賜。 在對觀福音書中,耶穌選定的十二門徒,也稱十二使徒,是最早被稱為使徒的人。在十二使徒之外,則是自稱為外邦人的使徒的保羅。使徒在早期基督教會中的地位不明,在保羅書信中,經常以使徒來稱呼教會中的人,如巴拿巴、以巴弗提。在《約翰福音》中,使徒與門徒沒有什麼不同,沒有特殊地位與描寫。因此這個稱呼可能可以被使用在教會中的任何成員身上,不限於十二使徒。但在《啟示錄》中,使徒特指耶穌的十二門徒,是教會的根基。 在西元一世紀,由耶穌直接門徒與再傳門徒所形成的早期基督教會,成為基督教歷史的開端。這段時期稱為使徒時代(Apostolic Age),這些使徒的門徒被稱為使徒教父,他們形成的教會被稱為使徒教會(Apostolic see)。.

56 关系: 加略人猶大基督基督徒十二使徒岩十二使徒遺訓启示录多馬 (使徒)大使命天主教天主教會奮銳黨的西門安得烈对观福音巴多罗买巴拿巴伯赛大彼得 (使徒)使徒信經使徒行传使徒教父使徒時代保罗 (使徒)信徒和合本聖經公義者雅各福音书約翰 (使徒)約翰一書約翰福音猶達·達陡聖經思高本聖靈聖若翰洗者革利免西庇太西拉馬太馬太福音馬提亞迦南門徒门徒 (基督教)腓力腓力 (使徒)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 (西庇太的兒子)雙胞胎通用希臘語耶稣耶路撒冷...恩典提摩太最后的晚餐新約聖經早期基督教教宗 扩展索引 (6 更多) »

加略人猶大

大(יהודה איש־קריות,天主教翻譯為“猶達斯依斯加略”)加略人西门之子,在《新约》中是耶稣最初的十二门徒之一。受犹太公会三十块银钱贿赂亲吻并背叛耶稣。他的名字常用来指代背叛。 虽然犹大的死法有很多说法,传统上认为他背叛后自绞,如《马太福音》中记载。他在十二使徒中的地位日后由马提亚替代。 虽然犹大在福音书中臭名昭著,但在基督教历史上颇有争议。例如,犹大的背叛导致耶稣受难以及之后的复活,从传统神学上讲耶稣死而复活为全人类带来拯救。而异端诺斯底主义则认为犹大为人类带来救赎,称赞他是最佳使徒。.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加略人猶大 · 查看更多 »

基督

200px 基督来自于希腊语Χριστός或Christos,是亚伯拉罕诸教中的术语,原意是“受膏者”(中東地區膚髮易乾裂,古代的以色列王即位時必須將油倒在國王的頭上,滋潤膚髮,象徵這是神用來拯救以色列人的王,後來轉變成救世主的意思),也等同于希伯来语中的彌賽亞,意思为「受膏者」。在基督教、聖經當中基督是拿撒勒的耶稣专有名稱,或者是稱號,即“耶穌基督”。 基督一词常被误认为是耶稣的姓,因为圣经中曾多次提到「耶稣基督」(Jesus Christ)。相信耶稣基督的人被称作基督徒,因为他们相信並清楚知道耶稣是他们的救世主,或在旧约书中所预言的弥赛亚。大部分犹太教徒反对这一观点,并仍然等待着弥赛亚的到来。而所有基督徒现在正在等待基督耶穌的再临,从而验证弥赛亚预言余下的内容。 基督教神學集中研究耶稣的身位、生活、教授、和工作。又被称为基督学。.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基督 · 查看更多 »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十二使徒岩

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又譯十二門徒石,是一系列自然形成的石灰岩的组合,目前存有八块 蘋果日報,2009年09月27日。它们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边上,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十二使徒岩是维多利亚州的著名景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 BBC新闻。最初这些石头被称为“母猪和小猪”,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的名字被改成更加吸引人的十二使徒岩(这个名字来自耶稣的十二个使徒),尽管那时仅存有九块石头。 在200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大洋路边建造了访客中心,其设施包括停车场和厕所等。另外,旅游者可以选择搭乘直升机,俯瞰十二使徒岩附近的景色。.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十二使徒岩 · 查看更多 »

十二使徒遺訓

《十二使徒遺訓》可能成書於公元1世紀末或2世紀初。作者不詳。共十六章,分為三部分。這份文獻是最早期的教會章則,也是《使徒憲章》第七卷的基礎。.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十二使徒遺訓 · 查看更多 »

启示录

《啟示錄》(ΑΠΟΚΑΛΥΨΙΣ ΙΩΑΝΝΟΥ;天主教《思高聖經》汉译作《若望默示錄》;唐朝景教譯作《啟真經》),是《新約聖經》收錄的最後一個作品。作者拔摩島的約翰,基督教會傳統上相信即是耶穌的門徒約翰。主要是對未來的預警,包括對世界末日的預言:接二連三的大災難,世界朝向毀滅發展的末日光景,並描述最後審判,重點放在耶穌的再來。 “啟示”一词在希臘文為“阿波卡利普西斯”(Αποκάλυψις,a‧po‧ka′ly‧psis),意思是揭示、揭開之意。 《啟示錄》主題:照神永遠的經綸作神行政中心的基督。.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启示录 · 查看更多 »

多馬 (使徒)

多馬(天主教稱多默),又稱「底土馬」(意即「雙生子」),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對觀福音》和《使徒行傳》把他列在門徒名單上(、、),但有關資料不多,對他的敘述集中在約翰福音。.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多馬 (使徒) · 查看更多 »

大使命

在基督教中,大使命(Great Commission)是指耶稣復活後對門徒指示,將其教導傳到世界各地。在基督教神學中,這使命是基督徒傳教士活動的一個主要依據。.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大使命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奮銳黨的西門

宗徒西满(Simon the Apostle),在《新約》中經常被稱為热诚者西滿(新教翻译为奮銳黨的西门;Simon Zealot;Simon the Zealot;Σίμων ο Κανανίτης),也被稱為客纳罕人西满(迦南人西门;Simon Kananaios;Simon Cananeus),耶穌的十二门徒之一,基督教圣人,是十二门徒中留下資料最少的一個。 在教會傳統中,西满往往和宗徒猶达連在一起,他們的瞻礼日同在10月28日。傳說指出,他先去埃及傳福音,然後在波斯和亞美尼亞和猶达會合,並一同在此殉道,可見於中世紀著作《黃金傳說》中。.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奮銳黨的西門 · 查看更多 »

安得烈

安得烈(天主教译作安德肋,亦称作安德;正教会译作安德列),是耶稣基督第一个门徒。被普世教会称为首召者。也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伯多祿的哥哥;相传在希腊被钉X型十字架而死。为俄罗斯、罗马尼亚和苏格兰的主保圣人。相传为第一任拜占庭主教,即后来的普世牧首。在正教会中被称为Πρωτόκλητος,意为第一个受召者,第一门徒。 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以及新教圣公会其纪念庆日为每年11月30日。.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安得烈 · 查看更多 »

对观福音

類福音(Synoptic Gospels)又稱共觀福音、同觀福音、對觀福音等,為新約聖經前三卷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合稱。這三本福音書的內容、敘事安排、語言和句子結構皆很相似,而它們又以近似的順序、措辭記述了許多相同的故事。使學者們認為它們有著相當的關聯。 四福音書中的另一卷書《約翰福音》及其它被稱為偽典的福音書,與符類福音各方面皆有很大的差異。.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对观福音 · 查看更多 »

巴多罗买

巴多罗买或译巴托罗缪(天主教译为巴尔多禄茂),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巴多罗买一名(希腊文“Βαρθολομαίος”,转写为“Bartholomaios”)源于亚兰文,意即「多罗买之子」。一般相信他就是拿坦业。在符类福音马太、马可和路加中腓力和巴多罗买常联在一起而没提过拿坦业,而约翰福音刚好相反。 除了是十二门徒,巴多罗买被列为升天见证人(使徒行传1:4,12,13)。 在约翰福音拿但业是腓力好友。他被形容为起初怀疑弥赛亚来自拿撒勒,说拿撒勒能出好种来吗。 (约翰福音1章:45-46节),但他仍跟腓力去见耶稣和宣称他是“神的儿子”和“以色列的王”。根据叙利亚传统,巴多罗买原名耶稣,因此改用了另一个名字。 据说耶稣升天之后,巴多罗买带着马太到印度传教。传说他在亚美尼亚传道时,被钉在十字架上殉道。也有说是在印度传教时,被暴徒剥皮而殉道。古代教会用三把剥皮刀为标志,来象征这位忠心的使徒因热心宣扬福音而殉道的精神。 巴多罗买和達陡号称在1世纪把基督教带到了亚美尼亚。因此亚美尼亚教堂被称作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并且他们被认为是教堂的守护圣人。 在艺术作品中他经常表现为拿着割皮刀,或者像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手上拿着自己的皮。 圣巴尔多禄茂节在8月24日。.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巴多罗买 · 查看更多 »

巴拿巴

巴拿巴(英語:Barnabas,天主教譯為巴爾納伯、聖納伯),是《新約聖經》中记载的一个早期猶太人基督徒,亦稱他為使徒。他和使徒保羅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的傳教行程,導致基督教的廣傳。.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巴拿巴 · 查看更多 »

伯赛大

伯赛大(Bethsaida;;Βηθσαΐδά bēthsaidá;Bet'shayid「house of fishing」) 是一个在新约圣经中提到的地名。现在该地位于以色列。.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伯赛大 · 查看更多 »

彼得 (使徒)

彼得(Πετρος,天主教中文译伯多禄或伯铎,正教中文译裴特若,唐朝景教譯岑穩僧伽法王,),基督教创始者耶稣所收的十二使徒之一,初代教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有两封书信被收入新约圣经,另外,写马可福音的马可是他的门徒。 天主教会认为他建立了罗马教会,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第一任教宗。 基督新教则认为這個說法沒有證據支持,彼得甚至不一定去过罗马,而羅馬主教的「首位身份」(Primacy),更曾被早期教會視為異教思想,直至中世紀都仍未被廣為接受。新教認為羅馬教會及其主教的地位只是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才逐漸建立起來的。 按照《新约圣经》记载,彼得是加利利海边的一位渔夫,本名西門(Σίμων),由兄弟安德肋带领认识耶稣。耶稣给他改名为矶法(Κηφᾶς),即亚兰文“磐石”的意思,翻译成彼得,又稱伯多禄。他开始跟随耶稣,承認耶稣是神之子,是耶稣最亲近的门徒之一,福音书中对十二门徒的记载以彼得最多。耶稣被捕以后,他失去信心,别人问他是否是耶稣的门徒,他三次否认,正如耶稣预言的一样。耶稣复活以后,他重坚信心。耶稣升天以后,他开始讲道,传讲福音,他大傳耶稣是救世主、也就是彌賽亞,也就是基督的好消息,并成為教会的領導人。按照教会传统说法,他后来在尼禄逼迫基督教的时候到了罗马弘法,不久殉道,官府按照他自己的要求,倒釘十字架而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端正地钉十字架。.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彼得 (使徒) · 查看更多 »

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或宗徒信經;唐朝景教譯作師利海經),是基督宗教三大傳統《信經》之一。使徒信經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敘述,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为异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第一部分相信全能的天父,用來對抗馬吉安派。第二部分相信耶穌基督是真人真天主,用來對抗嗣子論、幻影說、神格惟一論。第三部分相信聖神、唯一教會、赦罪及復活之恩,除了對抗神格惟一論外,也澄清諾斯底派靠知識得救的論點。 根據教會傳統,使徒們最後一次聚集在耶路撒冷,準備到世界各地傳福音,每人寫一條信仰原則,十二個使徒寫完後就握手分別,從此大家沒有機會再見面,一個一個為主殉道,一個一個被殺在遙遠的他鄉。雖然很多人以為使徒信經是由使徒寫成的,但後來證實使徒信經是在最後一位基督使徒聖約翰亡故後才逐漸編寫成現今的樣本,最早可追溯至250年以前辯士時期的信仰標準。之所以會被稱為使徒信經,是因其信仰中心是建立在基督使徒的教導上。 而使徒信經這個名詞則至八世紀才出現。現今,此《信經》通用的文本基本定型於6-7世紀。聖公會(英國公教會)、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東正教會、一些使用西方禮儀的東方正教會和基督新教的路德会(又名信义宗)在許多儀式裡會頌念此經。 此《信經》並不像後來的《尼西亞信經》以及其他《信經》那樣進一步探討耶穌基督的本性。故此,在《尼西亞信經》闡明耶穌與父神本質相同此教義前,兩個被視為異端的亞流派和神體一位派的許多教會人士也宣稱接受《使徒信經》。.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使徒信經 · 查看更多 »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מעשי השליחים ;Πράξεις των Αποστόλων;ACTUS APOSTOLORUM;天主教汉译书名为《宗徒大事錄》;唐朝景教譯名《傳化經》)是介绍耶稣基督复活、向门徒显现、升天後,他的使徒们(天主教作「宗徒」)传道、殉道的事迹,其中包括保罗的同工路加写的关于保罗的事迹。是新约圣经的第五卷書。又被通稱為《聖靈行傳》。.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使徒行传 · 查看更多 »

使徒教父

使徒教父(Apostolic Fathers),又譯為宗徒教父,指基督教使徒以後的初代至二代的教會作家,是生活於一世紀後半至二世纪中葉前的基督教人物。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使徒教父,是因為他們曾直接接觸過,或受教於,耶穌的使徒,或是使徒的門徒。使徒教父這一名稱始自十七世紀,起初有五位,後來另加了三位,共八位。 基督教從猶太人的文化中出生。在第一世紀結束時,許多教會已經是以希利尼人為骨幹,但是教會的教導與行為模式仍帶有濃厚的猶太氣息。這些使徒教父是一些帶領教會過渡到希臘文化環境的教會領袖。他們的著作是繼新約聖經書卷之後,基督教最早的著作。内容很少强调教義,著重的是道德教訓。從他們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瞥見第二世紀早期的教會生活。.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使徒教父 · 查看更多 »

使徒時代

在基督教歷史中,使徒時代(Apostolic Age),又稱使徒時期,傳統上指十二使徒在耶穌復活顯現,接受大使命,開始向外傳教之後,一直到最後一個使徒死亡的這段時期,時間約從西元33年一直到約100年之間。這是基督教會發展的最初期階段,12使徒由耶路撒冷教會出發,在小亞細亞建立了安提阿教會,之後向整個地中海世界傳播基督教義。許多基督教會的傳統都被追溯到這個時期,但是這個時期存留的文獻資料不多,主要集中在《使徒行傳》,但使徒行傳中的部份記載被考證及質疑可能有問題,使得這段時期的真實歷史仍然存在許多爭議。.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使徒時代 · 查看更多 »

保罗 (使徒)

保羅(天主教譯保祿,唐朝景教譯寶路法王;Παῦλος,Paulus;约3年-约67年Harris, p. 411),本名“掃羅”(Saul),又稱大數的掃羅(Saul of Tarsus)。他是早期教會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教士之一,基督徒的第一代领导者之一,被奉為外邦人的使徒"The Canon Debate," McDonald & Sanders editors, 2002, chapter 32, page 577, by James D. G. Dunn: "James, the brother of Jesus, and Paul, the two other most prominent leading figures in first-century Christianity"。在诸多参与基督教信仰传播活动的使徒与传教士之中,保羅通常被认为是在整个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人之一Powell, Mark A. Introducing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保罗 (使徒) · 查看更多 »

信徒

信徒是对一种事物的崇拜和遵从的行为。信徒有宗教上的,有政治理论上的,有对某种理念、傳說或神跡的。但是信徒的普遍的意思是信仰某一宗教的人的称呼。.

新!!: 使徒 (基督教)和信徒 · 查看更多 »

和合本聖經

《聖經和合本》(Chinese Union Version,簡稱和合本;今指國語和合本(Kuoyü Union Version),舊稱官話和合本(Mandarin Union Version)),是今日華語基督新教教会最普遍使用的《聖經》譯本,问世一百年以来,一直是华人教会的权威译本,是众多信徒心爱的圣经。此譯本的出版源自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會中各差會派代表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白話文)、淺文理(浅文言)、深文理(文言文)譯本。 1904年,《淺文理和合譯本》(Easy Wenli Union Version)出版《新約》。1906年,《深文理和合譯本》(High Wenli Union Version)亦出版《新約》。1907年,传教士大會計劃只譯一部文理譯本,於1919年出版《文理和合譯本》(Wenli Union Version)。1906年,官話的翻譯工作完成了《新約》;1919年,官话《舊約》的翻譯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時,官话《聖經》譯本名為《官話和合譯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並在1983年起進行了修訂,使其更貼近現代文意修正錯譯,在2010年完成出版《和合本修訂版》。 和合本分為「上帝」版和「神」版,區別在於上帝版的經文中出現「上帝」的地方,神版都用「神」前加空格代替。因為對於耶和華,中文應該翻譯為「上帝」還是「神」,晚清的西方宣教士爭論了幾十年仍未解決,和合本便採用這種折衷方法。.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和合本聖經 · 查看更多 »

公義者雅各

公義者雅各(Saint James the Just,יעקב,Iάκωβος,),又被稱為正直的雅各(James the Righteous)、來自耶路撒冷的雅各(James of Jerusalem)、主的兄弟雅各 (Iάκωβος ο Αδελφόθεος,James Adelphotheos,James, the Brother of the Lord),是早期基督教會歷史中很重要的人物,在耶穌死後,繼承耶穌,繼續領導他的門徒,被認為是耶路撒冷教會建立的重要推手,耶路撒冷教會第一任主教。現今歷史學家對他的認識不多,只有少數文獻記載他的事蹟。 據說他是耶穌基督的長弟。但是不同教會傳統對此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他即是《馬可福音》中的小雅各,十二使徒中的使徒雅各,或是《約翰福音》中那位耶穌所愛的門徒。《新約聖經》中的《雅各書》,有許多人認為是他的作品。.

新!!: 使徒 (基督教)和公義者雅各 · 查看更多 »

福音书

福音書(Gospel,Ευαγγέλιο;唐朝景教譯「阿思瞿利容經」)是以記述耶穌生平與復活事蹟為主的文件、書信與書籍。在基督教傳統中,它通常意指《新約》聖經中的內容。更狹義的說法,則是專指四福音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但不同的基督教教派,對福音書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福音書已經失傳,如《希伯來福音書》;有些福音書則被主流教會認定是偽經,如《巴拿巴福音》、《多馬福音》、《猶大福音》、《雅各福音書》等。.

新!!: 使徒 (基督教)和福音书 · 查看更多 »

約翰 (使徒)

约翰(, יוחנן,通用希腊文:Ἰωάννης;唐朝景教譯作瑜罕難法王),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传统上认为,约翰是《新约》中《约翰福音》、三封书信和《启示录》的执笔者,被认为是耶稣所爱的门徒。在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公认他为圣人,其圣日为12月27日。 现代个别自由派学者认为使徒约翰,与福音书作者约翰、拔摩岛的约翰可能是三个不同的人 。.

新!!: 使徒 (基督教)和約翰 (使徒) · 查看更多 »

約翰一書

《約翰一書》(ΙΩΑΝΝ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3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四卷。 《約翰一書》主題:神聖生命的交通。.

新!!: 使徒 (基督教)和約翰一書 · 查看更多 »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Κατά Ιωάννην;天主教汉譯作《若望福音》),是《新約聖經》正典的第四部福音,共21章,是四福音書中最遲寫成。本書中記載的耶穌言行有許多未記錄在其他三卷福音書,文體淺顯但深邃,特別強調耶穌的神性和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建造。 基督教傳統上,相信它的作者福音書作者約翰,即是使徒約翰。 《約翰福音》主題:生命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神救主,來作生命,使神得擴增。.

新!!: 使徒 (基督教)和約翰福音 · 查看更多 »

猶達·達陡

圣犹达(Ιουδας,Jude)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他亦被稱為聖达陡(Θαδδαῖος,Thaddaeus、Thaddæus)。因此他也被稱為犹达·达陡(Jude Thaddaeus,或Judas Thaddaeus)或犹达·利貝烏(Jude Lebbeus、Judas Lebbeus)。有时,他被认作“耶稣的兄弟”犹达。应当注意的是,他不是出賣耶穌的犹达斯。 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將他與巴尔多禄茂,列為其主保聖人。在罗马天主教中,他是衰败的事业和处于绝境的人的主保圣人。在俄羅斯正教会傳統中被稱為Saint Faddej(Фаддей,он же Иуда Иаковлев или Леввей, in Russian, along with Saint Jude)。 圣犹达的象征是棍棒。在圣像中,他的头顶常围绕着火焰。犹达的另一个象征是他握着曼德兰基督圣像。有些场合中,犹达会拿着一支卷轴、书本,表明他是公函犹达书的作者。还有就是拿着木匠的尺。.

新!!: 使徒 (基督教)和猶達·達陡 · 查看更多 »

聖經思高本

思高圣经,正名稱為思高圣经译释本(現通稱「思高聖經」,下稱「思高本」),是今日华语天主教會最普遍使用的《圣经》中文譯本。此译释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举行的天主教会议决定翻译《圣经》。 现时,由香港思高圣经学会(Studium Biblicum O.F.M.)所出版的「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羅馬教廷唯一认可法定的中文版本圣经。。 「思高圣经译释本」是由天主教方济会会士真福雷永明神父(Blessed Gabrielle Allegra O.F.M.)于1945年在北京所创立的思高圣经学会翻译和注释。會址在北京(北平)輔仁大學附屬名叫西煤廠的宿舍內,後來「遷至李廣橋18號的方濟堂(近紫禁城),再遷往小石橋區,輾轉再遷回位於李廣橋的方濟堂。」)。1948年迁往香港继续翻译和注释工作。用了九年时间(1945-53年)译释旧约共八册,1954年,圣地和香港的圣经学会谊结金兰,雷神父带领学会的众兄弟,在圣地的继续深造和实地考察。雷神父也在圣地学院讲避静,讲授《若望福音》。1955年,会士们返回香港,着手把希腊文的《新约》译成中文。其间用了六年时间(1955-60年)译释新约共三册,新旧约全书共十一册。 1961年学会开展出版圣经合订本的计划,整个工作历时八年,终于在1968年12月25日正式完成,并出版了《思高圣经合订本》,其中不单是修改译文及删减批注,更可说是将整部圣经重译了一次。这是第一部译自原文的公教圣经全译本。香港的思高聖經学会會址在香港渣甸軒德蓀道6號,別無在其他地方設有分會。.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聖經思高本 · 查看更多 »

聖靈

聖靈(Ἅγιον Πνεῦμα,天主教称为聖神,譯自希伯来文“Ruah”)是傳統基督教所信三位一體神中的一個位格,其他兩個位格分別是聖父與聖子。聖靈是神組的第三位成員。祂是一個沒有骨肉身體的靈體人物。祂常被稱為靈、聖靈、神的靈、主的靈或保惠師。在支持一位論的基督教派中,天父耶和華﹝天主教譯為雅威﹞才是「獨一的真神」,聖靈(聖神)是受差遣的。在《聖經》中,所指的無形、強大、神聖且有情感的靈(創世記1:2;使徒行傳2:18)。 關於聖靈(聖神)的中文譯名,景教進入中國時意譯為「涼風、淨風、淨風王」或音譯為「得囉嵇(敘利亞文:Ruħa deQudsha)」;基督新教最先譯為「聖風」或「神之神風」,現在普遍譯為「聖靈」;天主教起初是以拉丁文音譯為「斯彼利多三多(Spirito Santo)」,自從艾儒略神父之後,才開始普遍採用「聖神」稱呼。.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聖靈 · 查看更多 »

聖若翰洗者

#重定向 施洗約翰.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聖若翰洗者 · 查看更多 »

革利免

革利免(Clement)有著不同的翻譯,在基督教傳統翻譯成革利免,在天主教則稱為克萊孟或克勉,有些文獻則翻成克雷芒。在基督教的歷史中,有多位主教、教宗或神學家都取名為革利免,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革利免一世又稱為羅馬的革利免、亞歷山太的革利免、革利免二世、革利免四世、革利免五世、革利免七世和革利免十四世。而當中最有名的,可算是革利免一世和亞歷山太的革利免。.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革利免 · 查看更多 »

西庇太

西庇太(希臘文: Ζεβεδαῖος) ,根據四福音書的描述,為雅各和約翰兩位耶穌十二門徒的父親。 根據馬可福音15:40,指他是撒羅默的丈夫。他的職業為漁夫。儘管他的名字數次在福音書中出現,他真的出現的那一次,只在馬太福音4:21-22和馬可福音1:20,記載他在耶穌叫雅各和約翰後留在船上。馬太更指他與「被聘請的人」一同留下。 他住在伯赛大或其附近。"Zebedee", J. D. Douglas (ed.),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 (London: The Inter-Varsity Fellowship, 1963), 1354.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西庇太 · 查看更多 »

西拉

西拉可以指:.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西拉 · 查看更多 »

馬太

太(מַתִּתְיָהוּ,Mattityahu,或מתי,Mattay,意为“主的禮物”,Ματθαῖος,Matthaios,Matthew,天主教汉譯為瑪竇,東方正教會譯為瑪爾泰,唐朝景教譯為明泰法王),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四个传福音者之一。傳統相信他是《新约》中《馬太福音》的作者。在跟從耶穌之前,原任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稅吏長。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呼召他的時候他大擺宴席招待耶穌和門徒。 最後提到他是《使徒行傳》。他是《多馬福音》提到的少數門徒之一,顯示他在早期教會地位。傳說他在耶穌升天後四處傳道一直到埃塞俄比亞最後殉道。有關細節並不清晰。有些說他在埃塞俄比亞殉道,但另一些說在帕提亞的希拉波利斯。.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馬太 · 查看更多 »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稱之為《瑪竇福音》,而東正教則譯為《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是《新約聖經》第一部份《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全書共有28章,1168節。教會傳統一般認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 这卷福音书主要记载了耶稣的生平,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被釘十字架、复活以复活的耶稣最後向使徒颁布大使命。因為《馬太福音》与《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內容相近,而与《約翰福音》有显著区别,所以这前三本福音書被歸納作「对观福音」(可以互相對照閱讀的福音書)。 在《四福音》中,《马太福音》是最接近猶太基督教传统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犹太人。根据思高圣经,《马太福音》是以亚兰文写成,但原文现已失传。多数学者认为这卷福音,如同《新约圣经》其他各卷一样,都是以通用希腊语写成,也有专家认为它最初是以亚兰文写成。 《马太福音》主題: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救主。.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馬太福音 · 查看更多 »

馬提亞

玛弟亚(מתיאס הקדוש,拉丁化转写:Mattityahu;中国基督教新教常譯作马提亚),据《宗徒大事录》记载,是耶稣的十二宗徒中剩下的十一位在耶稣升天后补选出的宗徒,代替因背叛耶稣而自杀的犹达斯。他作为一名宗徒的圣召是独特的,因为他受召于耶稣升天之后,又在圣神降临之前。 在希伯来语中,“玛弟亚”意为“神的恩赐”。.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馬提亞 · 查看更多 »

迦南

迦南(天主教譯為客納罕)(Canaan,כְּנַעַן,腓尼基语:,Χαναάν,کنعان)原意为“低”,指地中海東岸的沿海低地,是一个古代地区名称,大致相当于今日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加上临近的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临海部分。.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迦南 · 查看更多 »

門徒

徒,原意為向旁人學習且接受指導者。通常指緊密跟隨某大師學者或宗教領袖的弟子,這樣的弟子不但接受老師管教,服膺老師所教導之學術理論或教條真理、且願意身體力行甚至將其發揚光大。.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門徒 · 查看更多 »

门徒 (基督教)

基督教門徒(discipulus),天主教譯為宗徒,除了来自古犹太宗教的影响,也受到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等影响。.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门徒 (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腓力

腓力是一个源于希腊语的男性名字,其原义为“爱马者”(Φίλ-爱,ίππος-马)。.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腓力 · 查看更多 »

腓力 (使徒)

圣斐理伯(新教翻译为圣腓力,Φίλιππος, Philippos),耶稣十二门徒之一。教会传统上叙述他作为宗徒,去往希腊、叙利亚与弗里吉亚传教。圣斐理伯的瞻礼日为5月3日。.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腓力 (使徒) · 查看更多 »

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James, son of Alphaeus),天主教譯為阿尔斐的兒子雅各伯,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傳統上認為他即是小雅各(次雅各伯,James the Lesser)。他在新约中只被提及四次,每一次都出现在宗徒名单里。注意不要与另一位宗徒,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大雅各伯,James the Greater)弄混淆。 哲罗姆認為他即是公義者雅各,這個看法被後世天主教會所接受。但是東方基督教認為兩人是不同的。.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雅各 (亞勒腓的兒子) · 查看更多 »

雅各 (西庇太的兒子)

西庇太的儿子雅各(:יַעֲקֹב Yaʿqob,通用希臘語:Ἰάκωβος,ⲓⲁⲕⲱⲃⲟⲥ)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天主教称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圣雅各伯或聖長雅各伯宗徒,以区别于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是西班牙、士兵、朝圣者、骑手的主保圣人,相传其遗骨葬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通往該城的聖雅各之路是朝圣热点。.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雅各 (西庇太的兒子) · 查看更多 »

雙胞胎

雙胞胎(英语:twins),别称孪生、孖生、双生,指胎生動物一次怀胎裡同时生下兩個個體的情況。 人类生育的通常情况裡,女性每一次月經週期,卵巢只会釋放一粒卵子,受精後只會發育成一個胚胎,出生时自然也就一胎生一个。但少數特别情況下可能同时有兩個甚至更多個胚胎發育,稱之為孿生、孖生或雙生。 雙胞胎的性别搭配有三種:男双,女双及混双;其中男女各一的混双,東方傳統稱為「龍鳳胎」。 除了雙胞胎,三胞胎、四胞胎甚至更多胞胎也可能自然产生,当然胎数越多越奇特稀有。.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雙胞胎 · 查看更多 »

通用希臘語

Κοινὴ Ἑλληνική |region.

新!!: 使徒 (基督教)和通用希臘語 · 查看更多 »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耶稣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使徒 (基督教)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恩典

在圣经中,“恩典”这个词语翻译自χάρις(charis),原意为“带来满足、愉快、欢乐和好运”Roetzel, Calvin J., PhD.

新!!: 使徒 (基督教)和恩典 · 查看更多 »

提摩太

提摩太 是圣经使徒行傳中记载的一位1世纪使徒。希腊语名字的意思是敬畏或荣耀上帝的人。圣经中记载他长期和使徒保罗在希腊和小亚细亚从事传道活动,后来负责以弗所会众的事务。.

新!!: 使徒 (基督教)和提摩太 · 查看更多 »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通常指耶稣赴死前与十二使徒和門徒共进的晚餐。许多文艺作品以此为题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同名画作。 根据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1章第23至26節()所作的描述,在最後的晚餐的過程中,提到吃麵包和喝葡萄汁是紀念耶穌,形容這是“體制的聖體”(参见濯足節)。.

新!!: 使徒 (基督教)和最后的晚餐 · 查看更多 »

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认为的“《聖經》全書”裡继《旧约圣经》之后的其余部分的常用稱呼。.

新!!: 使徒 (基督教)和新約聖經 · 查看更多 »

早期基督教

在基督教歷史中,早期基督教(Early Christianity),又稱原始基督教,指耶穌死後,使徒開始傳播其教義,形成初代基督教會後,一直到325年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之間這段時期,是基督教形成的最初期階段。一般又被區分為使徒時代與前尼西亞時期。.

新!!: 使徒 (基督教)和早期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使徒 (基督教)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十二使徒十二門徒宗徒 (基督教)耶穌十二門徒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