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何塞·马利亚·西松

指数 何塞·马利亚·西松

何塞·马利亚·西松(José María Canlás Sison;Jose Maria Sison;),菲律宾作家、活动家。重建了菲律宾共产党,在其意识形态中加入毛泽东思想。组建了菲律宾新人民军。自1987年以来一直生活在荷兰。目前是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首席政治顾问和人民斗争国际联盟主席。 许多媒体称其为“菲律宾共产党建党主席”。 2002年8月以来,他一直被美国列为 “恐怖主义支持者”。欧盟第二最高法院裁定将他从 “恐怖主义支持者”中划去,反对成员国政府冻结其资产的决定。 2016年菲律宾共产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评价其建党主席西松为“菲律宾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家、领袖、导师、向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火炬手”。并宣布其五卷本著作将作为党的基本参考和学习材料。.

47 关系: 卡尔·马克思南伊罗戈省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司法管轄權各国议会联盟封建帝国主义一季风暴乌得勒支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人民斗争国际联盟列宁关塔那摩湾四五行動福建省第一次大整风运动第二次大整风运动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美國司法部長爱国青年莱特岛荷兰菲律宾菲律宾共产党菲律宾共产党 (1930年)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萨蒂尔·奥坎波裙帶資本主義马尼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贝尔纳贝·布斯凯诺费迪南德·马科斯越南战争虎克军柯拉蓉·艾奎諾揚·彼得·巴爾克嫩德格雷戈里奥·罗萨尔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欧洲法院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民族第一斯赫弗宁恩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新人民軍拉姆齊·克拉克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卡尔·马克思 · 查看更多 »

南伊罗戈省

#重定向 南伊羅戈省.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南伊罗戈省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西里爾字母:Савез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 СРЈ/拉丁字母:Savezna Republika Jugoslavija,SRJ,常简称南联盟)是在1992年到2003年期间存在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一个聯邦制的共和国,其前身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0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剧变,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趋于瓦解,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四国宣布独立。1992年,原南斯拉夫的两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组建了南联盟。南联盟成立後长期处在战争泥沼中,先后直接参与了克罗地亚战争、波斯尼亚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2003年,南联盟重組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这一松散的邦联制的国家联盟。2006年,黑山通过公投方式实现独立。隨著黑山的的獨立,塞爾維亞也同時獨立,兩國均因此成為各自獨立的主權國家。 隨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FRJ)分裂為四個共和國,剩下的兩國組建的南聯盟是一個民族成份較為單純的國家。兩國的多數派民族雖然分別是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兩者在民族和文化方面極為相似。黑山人的民族主義者主張,黑山人是和塞爾維亞人不同的獨特民族。但有相當多人認為黑山人是塞爾維亞人的一個支族。南聯盟的少數民族有阿爾巴尼亞人、馬扎爾人、羅馬尼亞人等。在科索沃自治省,多數派阿爾巴尼亞人和少數派塞爾維亞人之間的民族緊張日益升高,兩者的衝突在南聯盟時期始終都是嚴重的問題。 南聯盟認為自己是南斯拉夫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繼承國,但其他加盟國對此表示反對。聯合國也未許可南聯盟繼承南聯邦在聯合國的席位。直到2000年11月2日,南联盟才重新加入聯合國。1992年至2000年期間,美國等國家稱南聯盟為「塞爾維亞和黑山」,或者因塞爾維亞在南聯盟內擁有支配地位而單稱其為「塞爾維亞」。特別是在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擔任塞爾維亞總統的時期,米洛舍維奇有比聯邦總統更強的影響力。反對米洛舍維奇和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的人稱米洛舍維奇統治下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為「大塞爾維亞」。.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司法管轄權

司法管轄權,或稱為審判權,是指法院或司法機構對訴訟進行聆訊和審判的權力。在大部份地區,不同法院的司法管轄權是不同的,通常以區域和類別劃分。例如區域法院只能聆訊在該地區發生的訴訟,錢債法院只能聆訊和金錢糾紛有關的訴訟,軍事法庭只能聆訊和軍人有關的訴訟等。司法管轄權亦和法院級別有關;例如上級法院可聆訊不服下級法院判決的上訴案件,反之則不可以。.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司法管轄權 · 查看更多 »

各国议会联盟

各国议会联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IPU)是一個总部设於瑞士日内瓦的國際組織。由英国下议院议员威廉·兰德尔·克里默和法國國民議會议员弗雷德里克·帕西於1889年6月29日联名發起的。1899年改称「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1922年改为現名。其宗旨為「通过各国议员之间的合作来加强代议制和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审议国际关心的问题,以推动各国议会采取行动。.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各国议会联盟 · 查看更多 »

封建

封建是源自於中國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將領土分封與宗室或功臣做為食邑的制度。在此制度下,大地主或領主能強行索取土地收入,並且能在其領地上行使政府職權。.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封建 · 查看更多 »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一种政治主张或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一個國家夺取其他國家的领土和奴役被占领土国家的人民,建立经济及政治霸权,而凌驾于别国之上。帝国主义可能衍生殖民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帝國主義一詞帶貶意。帝國主義一般是視為負面的,因為在被佔領的國家中,大多數人受到剝削,只有極少數的人從中得利。 帝国主义是「一個國家的政策,藉由殖民、軍事或其他手段擴張其國力及其影響力」Oxford Dictionaries: (5th ed.). Wiley-Blackwell.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帝国主义 · 查看更多 »

一季风暴

一季风暴(Sigwa ng Unang Kuwatro)是菲律宾的一个民间动乱时期,由一系列激烈的反对政府的示威、抗议、游行组成,时间是1970年1月至3月,即1970年第一季度。学生积极分子在这些示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达了他们对该国经济危机和帝国主义猖獗的谴责。这些暴力抗议,以及他们随后发起的抗议活动,是导致1972年宣布戒严的主要因素。.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一季风暴 · 查看更多 »

乌得勒支

乌得勒支(Utrecht),為荷兰烏特勒支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的省會。其為蘭斯台德地區最東邊的城市,也是荷蘭第四大城市,2009年人口超越300,030,如果包括周边连接的宰斯特、尼沃海恩、菲亚嫩等城镇,則总人口可达到457,746。 烏特勒支的很多建築物都是中世紀以後留下的古蹟,同時也是18世紀之後荷蘭的宗教中心,目前以乌得勒支主教座堂最為出名,同时乌得勒支主教也是羅馬教廷在荷蘭的天主教領袖。.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乌得勒支 · 查看更多 »

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

人民力量革命(People Power Revolution),因為發生於菲律賓國家首都區主要幹道桑托斯大道(Epifanio de los Santos Avenue, EDSA,或譯為「乙沙大道」)而被稱為桑托斯大道革命(EDSA Revolution)或譯乙沙人民力量革命、乙沙革命,是因為一連串自1983年起發生於菲律賓針對總統馬可仕政權暴力、貪汙腐敗、與選舉舞弊的示威抗議與公民抗爭,而導致1986年2月由人民投票、反對黨領袖暨總統候選人柯拉蓉·艾奎諾與天主教馬尼拉總教區樞機主教辛海梅領導、國防部長安利爾及副參謀總長菲德爾·羅慕斯等軍政高層參與響應合力推翻馬可仕政權的革命。 這場非暴力的政治運動導致眾叛親離的馬可仕在美國雷根政府的勸說下於2月25日出亡夏威夷,終結其20年的統治,並使菲國再次民主化。由於革命期間群眾以黃絲帶紀念呼喚柯拉蓉遭暗殺的丈夫班尼格諾·艾奎諾,故又稱為黃色革命(Yellow Revolution)。革命後,柯拉蓉被認定為正當合法的總統。人民力量革命的成功,被認為也帶動了中華民國與韓國等國家的民主進程,啟發全球各地的非暴力民運。Huntington, Samuel P.1991.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人民力量革命 (1986年) · 查看更多 »

人民斗争国际联盟

人民斗争国际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of Peoples' Struggle,缩写为ILPS)是旨在协调世界各地反帝及民主运动的国际组织。 主席是何塞·马利亚·西松, 菲律宾共产党创始人。副主席是莱恩·库珀。.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人民斗争国际联盟 · 查看更多 »

列宁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列宁 · 查看更多 »

关塔那摩湾

关塔那摩湾(西班牙文:Bahía de Guantánamo;英文:Guantanamo Bay)位于古巴东南端关塔那摩省。北緯19.54度,西經75.9度。湾中設有一屬於美国海军的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佔地116平方千米。近年來由於該基地被美軍用於拘留和审讯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等地區的戰事中捕獲的恐怖活动嫌疑人、战俘,此地因為算是租借的古巴領土,法理上受刑人的權利不受聯邦法律保護與監管,美國政府便可以為所欲為向受刑人迫供,因而再度受到媒體與民間人權團體的關注。.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关塔那摩湾 · 查看更多 »

四五行動

四五行動(April Fifth Action)是香港的一个社會主義政治組織及民間壓力團體。.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四五行動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大整风运动

一次大整风运动(First Great Rectification Movement,缩写为FGRM)是指由何塞·马利亚·西松领导的菲律宾共产主义者在1967年发起的意识形态运动,他们“批判、驳斥和纠正”了旧菲律宾共产党“思想、政治和组织的主要的错误和弱点”。 这次整风导致菲律宾共产党于1968年12月26日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建。.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第一次大整风运动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大整风运动

二次大整风运动(Second Great Rectification Movement,缩写为SGRM)指菲律宾共产党领导层1992年发起的意识形态运动,致力于“鉴定、否定和纠正市区暴动的错误、新人民军过早的扩大编制和反渗透的狂热”。 整风运动使菲律宾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少分裂为八个派别。 曾担任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谈判代表的路易斯·贾兰多尼曾表示,从1985年到1991年,菲律宾共产党领导层的一个叛徒集团要为造成革命群众基础严重损失的重大失误负责。这些错误包括实施一项意图根除被称为“Kampanyang Ahos”(“Kahos”)的渗透者的计划,和接受现代修正主义带来的错误政治路线。仅在棉兰老岛,群众基础估计就损失了50%-60%。 “第二次大整风运动”是为了纠正这些错误。.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第二次大整风运动 · 查看更多 »

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罗德里戈·「羅迪」·羅亞·杜特尔特(Rodrigo "Rody" Roa Duterte from i-site.ph.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罗德里戈·杜特尔特 · 查看更多 »

美國司法部長

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或稱美國總法務官,是美國司法部的首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法务部門進行監督。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內閣成員之一,且職務設立的時間比美國司法部還早,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頭銜(Secretary)的成員,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是相當重要的內閣職位。其任命方式為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而總統有權隨時解除其職務。 美國司法部長職位設立於1789年,當時職責是代表联邦政府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和處理有關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第二是向總統或政府部門首長就法律問題提供意見或建議。1870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以支援其工作。現任司法部長是傑夫·塞申斯。.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美國司法部長 · 查看更多 »

爱国青年

爱国青年(Kabataang Makabayan,缩写为KM,意为“爱国青年”或“民族主义青年”),是一个菲律宾的秘密社会主义青年组织。它于1972年被菲律宾政府禁止,当时的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宣布戒严,自那时起该组织一直处于地下。.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爱国青年 · 查看更多 »

莱特岛

雷伊泰島(Leyte)是菲律賓群島中的米沙鄢群島的島嶼之一。面積7213平方公里。北臨薩馬海;東北隔聖胡安尼克海峽與薩馬島相望,兩島有跨海大橋相連;南面為棉蘭老海,與棉蘭老島相望;西南為保和島;西為宿務島;西北為馬斯巴特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麥克阿瑟在1944年10月20日從此地涉水登陸,並說「我回來了」。之後與島上日軍激戰,以此島收復菲律賓。 最著名的戰役就是雷伊泰灣海戰和雷伊泰島戰役,其中只耗時四天的雷伊泰灣海戰,成為歷史上最大的海上戰役。.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莱特岛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共产党

菲律宾共产党(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简称菲共(CPP),是菲律宾的一个非法的共产主义政党,由何塞·马利亚·西松建立于1968年12月26日。它被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认定为恐怖主义集团。 1960年代后期开始,它发起了针对菲律宾政权的游击战。它至今仍然是一个地下政治组织,以秘密方式运作。它旨在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菲律宾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领导着新人民军和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菲律宾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共产党 (1930年)

菲律宾共产党(菲律宾语: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通称菲律宾共产党-1930(Partido Komunista ng Pilipinas-1930),是菲律宾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 该党成立于1930年11月7日。1931年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两年后被美国殖民当局取缔。之后一直处于地下状态。1938年获得合法地位,与菲律宾社会党合并。日占时期曾进行游击战,日本投降后一些人开始走和平斗争路线。1948年遭菲律宾当局围剿。两年后又继续走回武装路线。1957年被取缔。1968年党内的马列派成立新的菲律宾共产党。由于新菲共一直坚持武装斗争,影响较大,而老菲共走合法斗争路线,影响力渐衰。 该党曾派代表出席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Category:菲律宾政党 Category:亞洲共產黨.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菲律宾共产党 (1930年)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

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Pambansang Demokratikong Prente ng Pilipinas,缩写为PDPP;National Democratic Front of the Philippines,缩写为NDF或NDFP)成立于1973年4月24日,是菲律宾的一个群众基础广泛的左翼政治联盟(“革命统一战线组织”)。由进步团体、工会、农会、土著权益组织、左翼政党及其它相关组织组成。 它的意识形态是反帝国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它的代表人物有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路易斯·贾兰多尼。它曾派代表作为观察员参加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该联盟的主导者是菲律宾共产党。它是更广泛的菲律宾左翼政治联盟民族民主运动的成员。.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菲律宾民族民主阵线 · 查看更多 »

萨蒂尔·奥坎波

#重定向 萨图尔·奥坎波.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萨蒂尔·奥坎波 · 查看更多 »

裙帶資本主義

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又称官僚资本主义、朋黨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密友資本主義、關係資本主義,描述一個經濟體中,商业上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企業、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員之間的關係是否密切。這種偏袒可能是表現在法律許可的分配、政府補助或特殊的稅收優惠等等。 裙帶資本主義被認為經常出現在政治上的任人唯親,並滲透到商業世界,存在利己關係的友誼和親情的商人和政府官員,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破壞公共服務型的經濟和政治理想。多數國家或多或少都有裙帶資本主義。民主國家若有嚴重的裙帶資本主義,其民主制度只是空殼子;無論左派和右派的經濟觀念,在裙帶資本主義下也都成為檸檬社會主義。.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裙帶資本主義 · 查看更多 »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马尼拉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重定向 马列毛主义.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查看更多 »

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

#重定向 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贝尼格诺·阿基诺三世 · 查看更多 »

贝尔纳贝·布斯凯诺

贝尔纳贝·布斯凯诺(Bernabe Buscayno),曾用名“库曼德·丹特”(Kumander Dante,意为“被压迫者的保护者”),是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军事组织新人民军的创立者。.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贝尔纳贝·布斯凯诺 · 查看更多 »

费迪南德·马科斯

费迪南德·埃曼努埃爾·埃德拉林·马科斯(Ferdinand Emmanuel Edralin Marcos,),菲律賓政治人物、独裁者,1965年至1986年統治菲律賓長達20年。馬可仕當初因主张经济和社会改革而上台,但馬可仕本人卻於稍後在任期间,以實行腐败的裙带资本主义,和政治打压的威权主义统治而闻名于世。1983年其政敌贝尼格诺·阿基诺自美國回国却在馬尼拉國際機場(今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被刺身亡,马科斯被疑幕后指使。1986年因选举舞弊,导致群众大规模抗议(人民力量革命),而被迫流亡美國夏威夷州,並於1989年死於檀香山。1993年其遺體運回北伊羅戈省,放置玻璃棺內未下葬,直到2016年11月18日安葬馬尼拉的國家英雄墓園。.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费迪南德·马科斯 · 查看更多 »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戰,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其本质为受美国等民主主義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對抗受苏联等共產主義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为深远的戰爭,最终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冷战的优势逐渐为苏联占据。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后期,迫于国内迭起不断的反战运动、前线战事的吃紧以及同苏联长期对抗的需要,遂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终于1975年占领南越首都西贡,南越政权垮台,一年后南北越统一。.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越南战争 · 查看更多 »

虎克军

抗日人民军(Hukbong Bayan Laban sa Hapon),简称虎克军(Hukbalahap),又称抗日军(Hukbong Laban sa Hapon),是吕宋岛中部农民组成的共产主义游击运动。普遍称他们为“虎克”(Huks)。他们最初是为了与日本人作战而成立的,但是他们的斗争延续到了反对菲律宾政府的叛乱中,这就是1946年所谓虎克军叛乱。经菲律宾总统拉蒙·麦格塞塞的系列改革措施和军事胜利,叛乱最终被镇压。.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虎克军 · 查看更多 »

柯拉蓉·艾奎諾

莉亞·柯拉蓉·「柯莉」·許寰哥·艾奎諾(Maria Corazon "Cory" Cojuangco Aquino,),華文媒體通常簡稱亞基諾夫人,菲律賓第11任總統,亦是菲律賓及亞洲首位女總統,1986年至1992年在任。科拉松出身於富裕的「許寰哥家族」,祖先為華人,是來自中國福建泉州府同安縣鴻漸村(現屬漳州龍海市)的閩南人;婚前姓名为Maria Corazon Sumulong Cojuanco;中文名字是许娜桑,曾自稱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柯拉蓉·艾奎諾 · 查看更多 »

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揚·彼得·巴爾克嫩德(Jan Peter Balkenende,),荷兰政治家,前荷兰基督教民主党领袖,2002年至2010年擔任首相。.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揚·彼得·巴爾克嫩德 · 查看更多 »

格雷戈里奥·罗萨尔

格雷戈里奥·罗萨尔(Gregorio Rosal;),化名卡·罗杰(Ka Roger),是新人民军的菲律宾南他加禄地区的梅利托·格洛尔司令部的领导人,1994年到2006年是菲律宾共产党(菲共)的发言人。.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格雷戈里奥·罗萨尔 · 查看更多 »

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玛丽亚·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Maria Gloria Macapagal-Arroyo;),是菲律宾第14任总统。不僅是菲律賓第二位女总统,也是前总统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的女儿。她曾就读于美國华盛顿乔治敦大学,有金融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她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是同班同学。雖然她並非華裔,但她與菲律宾華人關係密切,而她丈夫霍塞‧亞羅育祖先的孫大為中國福建華僑。.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 · 查看更多 »

欧洲法院

歐洲法院(La Cour de justice de l'Union européenne (CJUE);Der Gerichtshof der Europäischen Union (EuGH);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官方稱 La Cour de justice;Der Gerichtshof;Court of Justice),根據歐盟法律為歐洲聯盟的最高法院,掌理一般案件的法律審上訴,以及特殊案件的初審。 作為歐盟法院的一部分,其負有解釋歐盟法律和確保其在各歐盟會員國間能被平等適用的任務。 歐洲法院於1952年於盧森堡市設立,目前歐洲法院的法官是由各個歐盟會員國所推派的法官組成(目前為28名法官,另外尚有9名佐審官),通常一個案件的審理,可能由3個、5個或13個法官加以審理。.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欧洲法院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Mao Zedong Thought)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在中國以外广泛称之为毛主义(Maoism),然而中国官方从未使用过这个词。 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毛泽东担任党主席时,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及军事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十六字方针”、“群众路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文艺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三个世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等。在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定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派(Maoist)有时也称毛主义者,自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或马列毛主义),且反对修正主义。.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毛泽东思想 · 查看更多 »

民族第一

民族第一(菲律宾语:Bayan Muna)是菲律宾的一个左翼政党。该党成立于1999年。该党的意识形态是进步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左翼民族主义。该党的领袖是Teodoro Casiño,主席是萨蒂尔·奥坎波,委员长是Reynaldo Lesaca,发言人是Nathanael Santiago。该党的总部位于奎松城。该党是新爱国联盟和人民爱国联盟的成员。 Category:菲律宾政党 Category:左翼政党.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民族第一 · 查看更多 »

斯赫弗宁恩

斯赫弗宁恩(Scheveningen,)位于荷兰南荷兰省海牙,是八个海牙地区之一,也是其次区(subdistricts,荷兰文wijken)之一。 斯赫弗宁恩是一个现代海滨胜地(seaside resort),拥有一条漫长的沙滩,一条海滨大道(esplanade),一个码头(pier),以及一座灯塔。一个裸体沙滩位于其北1公里。 该港湾(harbor)被用于捕鱼和旅游。 长长的沙滩也因水上运动如滑浪風帆(windsurfing)以及風箏衝浪(Kitesurfing|kiteboarding)而受到欢迎。.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斯赫弗宁恩 · 查看更多 »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塞爾維亞語:Слободан Милошевић;拉丁字母轉寫:Slobodan Milošević;國際音標:;),南斯拉夫政治人物,歷任塞尔维亚總統(1989年—1997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1997年—2000年)、塞尔维亚社会党创始人和领导人(1992年—2001年)。.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 查看更多 »

新人民軍

新人民軍(Bagong Hukbong Bayan)是菲律賓國內的一支反政府武装,隶属于菲律賓共產黨。何塞·马利亚·西松、贝尔纳贝·布斯凯诺等人于1969年3月29日建立。目前被菲律賓及美國等列為恐怖組織。.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新人民軍 · 查看更多 »

拉姆齊·克拉克

威廉·拉姆齊·克拉克(William Ramsey Clark,),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美國律師、社會運動者及前行政官員。在林登·詹森總統時代,他曾服務於美國司法部,並於1967年至1969年間擔任美國司法部長。在他監督下起草並扮演重要推動角色的法案有《1965年投票權利法》(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與《1968年公民權利法》(Civil Rights Act of 1968)。離開公職後,克拉克領導了許多激進的活動,包括反對反恐戰爭;他也替許多爭議性人物提供法律辯護,例如查尔斯·泰勒、斯洛博丹·米洛塞維奇和萨达姆·侯赛因。.

新!!: 何塞·马利亚·西松和拉姆齊·克拉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Jose Maria Sison何马·西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