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伯姬

指数 伯姬

伯姬(),春秋時代魯國王族女性,姬姓,名不詳。為魯成公之妹、魯宣公之女,母--。嫁宋共公為夫人,生子宋平公。.

16 关系: 卫国大夫季文子宋平公宋共公宋国傅母穆姜褓姆魯宣公魯成公诸侯鲁国澶州春秋 (史書)春秋时期

卫国

衞國,中国周朝諸侯國,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後裔。先後建都於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轄地大致為現在的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一带。 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其同母少弟康叔於衛。康叔初封在康國(今河南禹縣西北),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金文中常見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 周初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得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庸伯統治。周厲王之前,衛國的歷史少見記述。周平王遷都時,衛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衛武公時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進入東周時期後由于内乱頻繁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所破,荒淫奢侈的衛懿公被狄人所殺,衛也失國,僅剩五千遺民在宋國、鄭國等國的資助下寄居於曹國。依賴齊桓公的援助,前659年遷衛於楚丘(河南滑縣東),重新建國,方才得以續存,從此淪為小国。衛文公時,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帝丘(河南濮陽),經百年休養生息,經濟始現繁榮。 春秋晚期,衛國孫氏、宁氏專權,君臣關係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衛後莊公与卫出公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進入戰國,衛已衰敗,夾在趙、魏、齊、楚之間茍延殘喘。 前343年,魏廢姬姓衛君改立衛靈公的別支後裔子南氏為衛君。前254年,衛終於被魏國兼併,成為其附庸。前252年,魏安禧王改立其駙馬衞元君為衛君。衞元君只是一個封君,是诸侯国國內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他不再是诸侯,因此其领地也不能称之为国。前241年,秦攻魏,把衛國原有的濮陽一帶歸入東郡,立姬姓後代衛君角為衞君,並將把他移到野王(河南沁陽),衛又成了秦的附庸。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衛君角被廢為庶人,衛國滅亡。衛國是周諸侯國中最後一個被秦滅亡的國家。 另一種說法是衛國並非被秦二世廢滅,日本史學家認為因春秋戰國的「立年改元」或「逾年改元」的紀年系統造成的混亂,導致司馬遷誤認衛國多出十二年國祚,也就是衛國是亡於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前221年。這種見解為周振鶴所贊同。.

新!!: 伯姬和卫国 · 查看更多 »

大夫

大夫可以指:.

新!!: 伯姬和大夫 · 查看更多 »

季文子

季文子(),姬姓,季孫氏,名行父,是魯莊公之弟季友之孫,齐仲无佚之子,春秋時代魯國(今山東省曲阜)人。 魯文公六年(前621年)夏,被魯文公任命为使節,往聘於陳國,去見陳共公,同時也在那里娶妻,到了秋天又奉派出使晉國,去見晉襄公。宣公八年(前601年),鲁国正卿襄仲去世,襄仲之子公孙归父继任為正卿。八年後,公孙归父實行「初稅畝」,正式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權,而一律按照田畝多少徵稅。魯成公元年(前590年)實行「作丘(地區單位)甲」。翌年,行父率軍幫晉、衛、曹等國,去攻打齊的鞍(今山東濟南市)。成公七年(前584年),吳伐郯,郯去魯不遠,卻被納入吳國的領土之事,發出「中國不振旅,蠻夷(指吳國)來伐」的警告。不久叔孫侨如造謠於晉國,晉人聽信謠言,就相機捉去季孫行父,囚禁起來,直到晉國的卿大夫為季孫行父說話,才放行父回到魯國。成公十八年(前573年)魯成公薨亡,由四歲的公子午即位,是為魯襄公,大政由季孫行父處理,也保持魯國的相對穩定。魯襄公五年(前568年),季孫行父逝世,下命以薄葬來進行儀式,諡號為「文」,執政有二十四年。.

新!!: 伯姬和季文子 · 查看更多 »

宋平公

宋平公(),子姓,名成,一名戍,宋共公之子。宋平公三十年(前546年),宋國大夫向戌再次發起弭兵之會,在宋都舉行十四國之弭兵會議,確定晉、楚共為霸主。平公在位44年而卒,太子差繼位,是為元公。 子女:.

新!!: 伯姬和宋平公 · 查看更多 »

宋共公

宋共公(),本名子瑕,宋文公之子。其間執政大夫華元專國,宋共公瑕為避水患,將國都由河南睢陽(商丘南方)遷至相城。宋共公娶魯宣公女、魯成公之妹伯姬為妻,由魯國大夫季孫行父護送伯姬來相城完婚。魯襄公三十年五月甲午,相城宮室大火,下屬欲救伯姬出宮避難,伯姬卻說:「吾聞婦人夜出,不見傅母不下堂。」於是伯姬亡於火中,死後隨夫諡,稱宋共姬(《琴苑要錄》)。 宋共公死後,世襲司馬荡泽(宋襄公弟公子荡的曾孙)作乱,杀死太子肥。荡氏被華元诛灭,荡泽被杀,族人逃到楚国。 Category:宋国君主.

新!!: 伯姬和宋共公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伯姬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傅母

傅母,或稱傅姆,是中國先秦時期專職看顧、教育皇族、貴族子女的女性,一般多為中老年女性擔任此職。 和工作內容相近的「保姆」相比,傅母比保母更具有教導與規範的職責,甚至是傳授知識的教師;尤其在春秋戰國時代,保母與傅母分屬二人、各司其職,因此貴族或皇族子女,大多同時有傅母與保母,如春秋時代的宋共公夫人伯姬,在宮室大火時,堅持要等到保母與傅母同來才肯離宮,最後保母趕到而不見傅母,於是堅不離宮的伯姬亡於大火。.

新!!: 伯姬和傅母 · 查看更多 »

穆姜

姜(),鲁宣公的夫人,鲁成公的母亲。 鲁成公九年(前582年)夏季,季文子去到宋国慰问伯姬,回国复命,鲁成公设宴招待。季文子赋《韩弈》第五章。穆姜从房中出来,两次下拜,说:“大夫辛勤,不忘先君和嗣君,延及未亡人。谨谢大夫更加辛勤。”穆姜又赋《绿衣》的最后一章再进去。叔肸与一女子没有经过婚聘之礼就同居了,穆姜对此很不满,认为自己不能把姘妇当做弟妹。这名女子生下子叔声伯后就被遗弃了。叔孙宣伯与穆姜私通,叔孙宣伯想要除掉季文子和孟献子而夺取他们的家产。前575年六月二十九日,鲁成公准备出国参与盟会,穆姜要求他驱逐季文子和孟献子,鲁成公告诉母亲晋国和楚国正在鄢陵作战,自己正要去参加盟会,且等回来再说。穆姜生气了,指着快步走过的公子偃和公子鉏说:“你要不同意,他们两个都可以作国君!”鲁成公在坏隤等待,防护公室,加强警备,设置守卫后才出行,所以晚到了诸侯盟会。十月,叔孙宣伯被鲁国放逐。鲁襄公二年(前571年)夏季,齐姜去世。穆姜派人选择上好的槚木,为自己作了内棺和颂琴,季文子把它拿来安葬齐姜。《左传》评价:“这是不合于礼的,礼不能有所不顺。媳妇是奉养婆婆的人,亏损婆婆以成全了媳妇,没有比这再大的不顺了。《诗经》:‘其惟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季孙在这事很不明智,穆姜是国君的祖母。《诗经》:‘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偕。’”臧宣叔以妻子的侄女作为继室,是穆姜妹妹的女儿,生臧纥,长在鲁公的宫中。穆姜喜欢臧纥,立为臧孙氏的继承人。襄公九年(前564年)五月辛酉,穆姜死在东宫里。开始住进东宫的时候,占筮,太史说:“这叫做艮卦变为随卦。《随》,是出走的意思,一定要赶紧出去。”穆姜说:“不用出去!《周易》里说‘《随》,元、亨、利、贞,无咎(没有灾祸)。’元,是身体最高处;亨,是嘉礼中主宾相会;利,是道义的总和;贞,是事情的主干。体现了仁就足以领导别人,美好的德行足以协调礼仪,有利于万物足以总括道义,主干坚强足以办好事情,是不能欺骗的。虽得《随》卦而没有灾祸。我作为女人而参与了动乱。本来地位低下又没有仁德,不能说是元。使国家不安定,不能说是亨。做事情害自身,不能说是利。丢弃寡妇的地位修饰爱美,不能说是贞。具有元、亨、利、贞四种德行的,得到《随》卦才可无祸。我都没有,能合于《随》卦卦辞吗?我挑取邪恶,能没有灾祸?一定死在这里,不能出去了。”秋八月癸未,鲁国葬小君穆姜。.

新!!: 伯姬和穆姜 · 查看更多 »

褓姆

褓姆,也作保姆、保母,是照顧兒童的人。現代的褓姆未必會留宿,不少待兒童的父母下班回家就會離開,把兒童交回父母照顧。從前於大宅裡工作的褓姆通常是直接向女主人負責。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保姆”并不单指照顾儿童的家政服务人员,而是发展为对佣人的称呼(因为1949年之后,“佣人”一词被认为有歧视含义,故此用“保姆”一词代替)。在日本,“褓姆”被稱為“保育士”,但在1999年以前,也稱“保母”(因為自1990年代起,隨著男性保姆的就業數增加,加上“保母”一詞被認為女性專有,為了性別中立,故以“保育士”一詞代替)。.

新!!: 伯姬和褓姆 · 查看更多 »

魯宣公

魯宣公,姬姓,名俀,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二十任君主,承襲魯文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8年。 他為魯文公庶子,母敬嬴。前609年二月,父亲鲁文公去世,鲁国的正卿东门襄仲和他的母亲敬嬴勾结,打算立公子俀为君,遭到太子傅叔仲惠伯的反对。这一年六月,东门襄仲和叔孙庄叔出使齐国,东门襄仲请求齐惠公立公子俀做国君,齐惠公新即位,想亲近鲁国,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襄仲回国后,在十月杀了太子恶和公子视,立公子俀为国君。出姜两子皆死,只得“大归”齐国,再也不回来了。临走的时候,她哭泣的经过市集,说“天啊!襄仲横行无道,杀死嫡子,拥立庶子。”市集上的人都哭了。公子俀,就是鲁宣公。 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孫行父、仲孫蔑、叔孫僑如。.

新!!: 伯姬和魯宣公 · 查看更多 »

魯成公

魯成公,姬姓,名黑肱,為東周春秋時期諸侯國魯國的一位君主,是魯國第二十一任君主,承襲父親魯宣公擔任該國君主,在位18年。 在位期間執政為季孫行父、仲孫蔑、叔孫僑如。.

新!!: 伯姬和魯成公 · 查看更多 »

诸侯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時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现代多数情况,“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 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直至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取消世爵。 少数时期,与中原朝廷对抗的軍閥割据势力,也被稱為諸侯。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張魯、張繡、劉表、劉焉、馬騰、韓遂等地方將領,晚唐以武力自居,不理會朝廷的軍事藩鎮河北三鎮,五代十国南方的吳越、南吳、閩國、南唐、荊南、南楚、前蜀、後蜀、南漢和北漢等政權,或者元朝末年的陳友諒、張士誠羣雄等。.

新!!: 伯姬和诸侯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伯姬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澶州

澶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之顿丘、观城等县置。贞观元年(627年)废。大历七年(672年)以魏州之顿丘、临黄两县复置,治所在顿丘县(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清丰、范县及山东省莘县部分地区。 五代後晋天福三年(938年),州及顿丘县俱移治德胜北城(今河南省濮阳市)。四年移濮阳县于德胜南城(今濮阳市南)。两城隔河相对。此后,州或治南城,或治北城。州城临黄河,五代、北宋时造舟为梁,跨于河上,为南北交通咽喉。 后汉乾和八年(950年),郭威在此被军士拥立为帝,后建立后周,史称澶州兵变。 宋朝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辽、宋会盟于此,因澶州亦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熙宁六年(1073年)废顿丘县(北城)。十年因水患,州与濮阳县均移,治北城。崇宁五年(1106年)升为开德府。金朝初年,复名澶州。皇统四年(1144年)改为开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濮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聊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2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14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伯姬和澶州 · 查看更多 »

春秋 (史書)

#重定向 春秋 (书).

新!!: 伯姬和春秋 (史書)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伯姬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宋伯姬共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