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丽莎白皇后

指数 伊丽莎白皇后

伊丽莎白·阿马利亚·欧根妮(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德語也稱之為「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Ungarn)或俗称“奥地利的伊丽莎白”,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之妻子,即奥地利帝国皇后兼匈牙利--以及波希米亚及克罗地亚王后,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歐洲,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 伊丽莎白出生在巴伐利亞的一个贵族家庭,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暱称為茜茜(Sisi)。虽然伊丽莎白身为女公爵,在她16岁遇见弗朗茨之前,却享受着自然的教育生活模式。婚姻将她推入了正式的哈布斯堡王朝宫廷生活中,让她始料不及且感到志趣相异。婆婆苏菲公主在伊丽莎白女儿出生后即接管了她们,甚至在伊丽莎白不知晓的情况下为她们洗礼。因此在婚姻初期,她因女儿的抚养权与婆婆不和。雖然伊莉莎白在奧匈帝國的政治影響上有限,但她已經儼然成為一個文化偶像。伊麗莎白如同其在電影和戲劇製作一樣,被認為是一位在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徘徊的悲劇人物。.

79 关系: 加冕南韓奥尔良公爵奥德赛奥地利奥地利皇帝奥匈帝国奧地利帝國威廉·莎士比亚威廉二世 (德国)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寶塚歌劇團巴伐利亚巴伐利亞王國巴德伊舍上奧地利希腊希腊语布达佩斯帕萨霍森下奧地利州度假村伊奧尼亞群島伊丽莎白伊利亚特伊麗莎白 (音樂劇)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德国心身症地中海匈牙利储君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哈布斯堡王朝公爵克基拉島玉珠鉉神经性厌食症維也納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罗密·施奈德美泉宫瑞士銼刀音樂劇荷马表親行宫...行動宣傳馬德拉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马术魯道夫 (奧匈帝國皇太子)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霍夫堡皇宮茜茜公主 (電影)阿喀琉斯阿喀琉斯宫蒙特勒蔚藍海岸腹瀉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Titania暗杀权宜婚姻格德勒欧洲歌劇魅影 (2004年電影)洗禮戴安娜王妃海因里希·海涅施坦贝尔格湖无政府主义日内瓦意大利慕尼黑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扩展索引 (29 更多) »

加冕

加冕,是指將代表權力之冠冕戴上的一種儀式,大多是歐洲君主制的國家才有此俗,一般在君主即位或親政時加冕,相當於東亞傳統的登基儀式。例如英國伊莉沙白二世女王的加冕之登基大典。.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加冕 · 查看更多 »

南韓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南韓 · 查看更多 »

奥尔良公爵

奥尔良公爵(Duc d'Orléans)是从1344年开始使用的一个法国贵族爵位,以其最初的封地奥尔良命名。这一称号主要被授予王室的亲王。.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奥尔良公爵 · 查看更多 »

奥德赛

《奥德赛》(ΟΔΥΣΣΕΙΑ,转写:Odýsseia,Odyssey)又译《奧狄賽》、《奥德修记》、或《奧德賽飄流記》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史诗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亚特》)。《奥德赛》延续了《伊利亚特》的故事情节,是盲诗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是除《伊利亚特》外现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学作品。一般认为,《奥德赛》创作于公元前8世纪末的爱奥尼亚,即今希腊安纳托利亚的沿海地区。 《奥德赛》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修斯(或譯奧德賽斯,罗马神话中称为“尤利西斯”)在特洛伊陷落后返乡的故事。十年特洛依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又漂泊了十年,才回到了故乡伊萨卡。人们认为他已经死去,而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和儿子忒勒玛科斯必须面对一群放肆的求婚者,这些人相互竞争,以求与珀涅罗珀成婚。 如今,《奥德赛》已被译为多国语言,是公认的世界文学经典。许多学者认为,这部史诗是由一些诗人、歌手或口头创作而成的。至于当时口头表演的细节是什么样,这个故事是如何由口头诗歌变为书面著作,学者至今仍争论不休。《奥德赛》的用语是一种书面的诗话希腊语,混合了伊欧里斯语、爱奥尼亚语等多种希腊方言。全诗共有12110行,通篇使用。不仅是战士们的行动,诗歌的非线性的叙事方法,以及妇人和农奴们对事件发展的影响,都是《奥德赛》里引人注目的元素。在英文及其他很多语言中,单词“奥德赛”(odyssey)现在用来指代一段史诗般的征程。 《奥德赛》的结尾已经丢失。但是还有一个失落的续集,,据说是为斯巴达的修涅诵所著,而不是荷马。一种说法是被缪西斯或昔兰尼的犹哥蒙所藏。.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奥德赛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皇帝

奥地利皇帝(德语:Kaiser von Österreich),中文简称奥皇,是奥地利的世袭皇帝头衔,于1804年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奥地利大公弗朗茨二世所创(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为历代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君主们所使用,直到1918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被推翻,成立奥地利共和国。.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奥地利皇帝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Kaisertum Österreich)是當時歐洲列強之一,而且為歐洲面積第三大國、人口第二大國和外交第一大國。中文中所說的奧國、奧帝國等就是指奧地利歷史上的帝國時期。該國是1804-1867年間,地跨中欧、南歐和東歐的一個強國。領土包括現在的奧地利、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地亞、北意大利、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和波蘭的加利西亚等廣大地區,首都位於今奧地利皇室轄地內的維也納。 因為奧地利皇帝直接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所以在德意志地區有著絕對支配權;在國際地位上一直代表著整個德意志地區、其在國際事務的影響力遠遠凌駕於德意志第二強國普魯士之上,直到普奧戰爭被普魯士打敗後才永遠與德國分離。奧地利帝國為神聖同盟的積極推動者、發起者和最主要的成員國,在神聖羅馬帝國還沒解體的七年戰爭中、和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的拿破崙戰爭中代表著舊歐洲的封建勢力和至高無上的皇權,並身兼德意志邦聯的永久主席國,為現代奧地利共和國的前身。奧地利帝國這個名稱亦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和其他領地的統稱,在1867年後,奧地利帝國成為奧匈帝國的主體。 因為都是由哈布斯堡家族統治、地域遼闊的大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西班牙殖民帝國三者合起來又通稱為哈布斯堡帝國。.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奧地利帝國 · 查看更多 »

威廉·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6日(受洗日)-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種主要语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内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犧牲與復仇,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准确性参差不齐。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地區,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威廉·莎士比亚 · 查看更多 »

威廉二世 (德国)

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普鲁士(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Preußen,),史称威廉二世(Wilhelm II),末代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1888年-1918年在位。.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威廉二世 (德国) · 查看更多 »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男爵(Andrew Lloyd Webber, Baron Lloyd-Webber,),生于英国伦敦,英国音乐剧作曲家。他的弟弟是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韦伯。 韦伯是20世纪晚期最受欢迎也颇有争议的剧院作曲家,他为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剧院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一共创作了13部音乐剧、一部音乐套歌、一组变奏曲,两首原创电影作品和一部安魂曲。他为此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包括7座托尼奖,3座格莱美奖,1座奥斯卡金像奖,1座国际艾美奖,7座劳伦斯·奥利弗奖,1座金球奖,14座艾弗·諾韋洛奖,以及2006年荣获的肯尼迪中心荣誉奖,還有在2008年榮獲的全英音樂獎的傑出貢獻獎。韦伯的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耶穌基督超級巨星中的《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艾薇塔》(贝隆夫人)中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猫中的《Memory》、歌劇魅影中的《夜之樂章》(The Music of the Night),这些歌曲都广为流传,有的知名度超过了其原本的音乐剧。韦伯所经营的公司则是伦敦地区最大的剧院运营商之一。.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 查看更多 »

寶塚歌劇團

寶塚歌劇團是日本的一個大型劇團,本部位於兵庫縣寶塚市的寶塚大劇場。1913年創立之初只是阪急電鐵的一個部門,今日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音樂劇表演團體。.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寶塚歌劇團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亚

巴伐利亞自由邦(Freistaat Bayern),簡稱巴伐利亞(Bavari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联邦州,其面積位居德国第一(占全国面积1/5)、人口第二(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位於慕尼黑。 巴伐利亚州的西北部与巴登-符腾堡、图林根、萨克森、黑森诸州接壤,东部与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州府慕尼黑为其最大城市;北部中弗兰肯行政区纽伦堡为该州第二大城市,北拜仁的最大城市;第三大城市是西南部的奥格斯堡,一座古罗马时代就已存在的当时的古罗马国家的边境城市。 巴伐利亚的文化与德国其他州,尤其与北方不同,主要为宗教信仰(天主教为主)和语言(三大方言)差异。巴伐利亚为德国乃至欧洲的一强劲经济体,许多德国企业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境内,诸如宝马、奥迪、西门子、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巴伐利亞王國

巴伐利亞王國(德語:Königreich Bayern)是德意志地區曾經存在的一個王國,也曾是萊茵邦聯,德意志邦聯以及德意志帝國的組成國。該國是於1805年由原先的巴伐利亞選侯國升格而來,並持續存在到1918年。維特爾斯巴赫的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在1805年成為巴伐利亞的第一位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Maximilian I Joseph)。直到王國在1918年滅亡前,王權持續由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掌控。現代巴伐利亞大部分的邊界是於1814年的巴黎條約簽署後確立的,其中巴伐利亞把蒂羅爾和福拉爾貝格讓予奧地利帝國,同時接收阿沙芬堡和維爾茨堡。 隨著德意志地區於1871年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王國成為新帝國的下屬邦國,並在規模、權力和財富上僅次於帝國內占主導地位的普魯士王國。 自1918年王國和帝國滅亡以來,巴伐利亞一直是德國的一部分。.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巴伐利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巴德伊舍

巴德伊舍(Bad Ischl)是奥地利的一座温泉小镇,位于上奥地利州南部的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中心,特劳恩河河畔。 1849年,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选择在此建立夏宫。1853年8月19日,弗朗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在此举行订婚仪式。1854年,皇帝的母亲苏菲,将别墅送给皇帝作为结婚礼物。别墅成为皇室的夏季居所;弗朗茨约瑟夫称之为“地上的天堂”。 1914年7月28日,弗朗茨·约瑟夫在皇帝别墅签署对塞尔维亚王国宣战声明,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次日他就离开了巴德伊舍,再也没有返回。别墅仍然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产业,但是其中一部分对公众开放。.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巴德伊舍 · 查看更多 »

上奧地利

#重定向 上奧地利州.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上奧地利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布达佩斯

布達佩斯(匈牙利语:Budapest,发音:)是匈牙利首都,也是该国主要的政治、商業、運輸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也被認為是東歐一個重要的中繼站。布達佩斯的人口在1980年代中期曾达到高峰207万(布達佩斯都會區人口達到2,451,418人),目前僅有約170萬居民,它是欧洲联盟第七大城市。该市是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右岸(西岸)的城市布達和古布達以及左岸(東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的。此前没有布达佩斯这个称呼,过去人们一般将它称为佩斯-布达(Pest-Buda)。.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布达佩斯 · 查看更多 »

帕萨霍森

#重定向 帕森霍芬城堡.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帕萨霍森 · 查看更多 »

下奧地利州

下奧地利(德語:Niederösterreich)是奧地利面積最大的州(19,174平方公里),人口僅次於維也納州(1,545,804)。其与上奥地利、維也納州组成奥地利的历史核心地区。首府自1986年经公民表决选為聖波爾坦。在此之前,州政府一直设于首都维也纳(1922年前一直属于下奥地利州)。.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下奧地利州 · 查看更多 »

度假村

度假村(resort)是指一個用作休閒及娛樂用途的建築群,作為吸引遊客遊覽及停留之旅遊景點。度假村通常由一間獨公司營運,亦有集團合營例子。為了讓遊客充份享受假期,度假村內通常設有多項設施以應付客人的一切需要,包括餐飲、住宿酒店、體育設施、娛樂、購物以及賭場等等。 一些以度假村為主體的城鎮,又被稱為度假村城鎮。基本上,度假村一詞主要是用作區別於一些沒有提供其他度假村應有設備的酒店。但是,用作住宿的酒店亦是度假村的中樞部分。.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度假村 · 查看更多 »

伊奧尼亞群島

伊奧尼亚群岛,又譯爱奧尼亚群岛(Ionia nisia;古代希臘文:Ἰόνιοι Νῆσοι,拉丁化:Ionioi Nēsoi),傳統上被稱為「七島」(Επτάνησα/Επτάνησος,拉丁化:Heptanēsa / Heptanēsos),希臘西部愛奧尼亞海的群島。面积2307平方公里,人口214274;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气候。 主要有7大島;由北至南排列如下:.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伊奧尼亞群島 · 查看更多 »

伊丽莎白

伊利沙伯(Elizabeth 或 Elisabeth)源于希伯来语的基督教女子教名。.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伊丽莎白 · 查看更多 »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希腊语:Ιλιάς,转写:Iliás)又译《伊利昂纪》(取自书名“伊利昂城下的故事”之意),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強弱弱格六音步史诗。故事的背景设在特洛伊战争,是希腊城邦之间的冲突,军队对特洛伊城(伊利昂)圍困了十年之久,故事讲述了国王阿伽门农与英雄阿喀琉斯之间的争执。 虽然故事只是讲述了战争最后一年几周内发生的事情,但《伊利亚特》提及或暗喻了许多关于围城的希腊传奇;在早先的事件中,例如勇士们为围攻集合,战争的由来,以及相关的顾虑等等都在故事开始之时出现。史诗的叙述随后给出了预言,例如阿基里斯将会遇到的不幸以及特洛伊的沦陷,这些预言在事件发生前给出,暗示生动鲜活,因此当故事到结尾处,史诗基本上诠释了整个特洛伊战争。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某种程度上是上下集的关系,常被认为是荷马的作品,它们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与《奥德赛》同为西方的经典之一。根据有荷马史诗人物图像的花瓶生产时期、其他引用此诗的希腊诗歌撰写日子推断,本史诗应大约完成于公元前750或725年。最近,根据语言演化的统计模型将其定位为公元前760到710年间。在现代通用版中,《伊利亚特》包含15,693行;文字是以荷马希腊文写成,混合了爱奥尼亚希腊文和其它古希腊文风。.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伊利亚特 · 查看更多 »

伊麗莎白 (音樂劇)

『伊麗莎白』(原題:Elisabeth)為一部德語音樂劇。作品由麥可‧孔策(Michael Kunze)編劇及作詞,席維斯‧李維(Sylvester Levay)作曲。劇本取材自布莉吉特‧哈曼(Brigitte‧Hamann)所撰寫的傳記《伊麗莎白‧不情願的皇后》(Elisabeth, Kaiserin Wider Willen),故事圍繞在奧匈帝國皇后伊丽莎白皇后不幸的一生。本劇於1992年維也納河畔劇院首演。.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伊麗莎白 (音樂劇) · 查看更多 »

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

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年4月20日-1873年7月8日),德国画家。曾为众多19世纪中期的欧洲皇室成员绘像,因而知名,他的名字已经和肖像画联系在一起。他最出名的作品分别是1855年的被侍女围绕的欧仁妮皇后(Empress Eugénie Surrounded by her Ladies in Waiting)和1865年的奥地利伊丽莎白像。.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弗朗兹·克萨韦尔·温德尔哈尔特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奧匈帝國締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從1850年至1864年間擔任德意志邦聯主席。 在他長達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尊稱為(奧匈)帝國的「國父」,也成為奧地利的標誌性存在。.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心身症

#重定向 身心性疾病.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心身症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

地中海(英文:Mediterranean),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以及東面的亞洲大陸包圍著。东西长约4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大约为1800公里,面積251.6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的平均深度是1500米,最深處为5267米。 地中海西部通过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过土耳其海峡(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相连。19世紀時開通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与紅海。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之一,而其附属的大西洋却是年轻的海洋。地中海处在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是世界最强地震带之一。地中海地区有维苏威火山、埃特纳火山。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风浪较小,加之沿岸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为沟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促进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发展。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沿岸的腓尼基人、克里特人、希腊人,以及后来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业发达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乾燥,冬季温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植被,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这里光热充足,是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无花果,和葡萄等,还有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地中海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傘是一種用來遮蔽雨、雪或日光照射的工具。使用時,將傘舉在頭上,竹或金屬製成的骨架會撐開紙或布製成的薄膜,藉此遮擋。用來遮蔽雨的傘稱為雨傘,用來遮蔽陽光的傘又稱作陽傘。傘也可以固定在露台桌等戶外家具,或用在海灘上,達到同樣的效果。.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傘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是统治奥地利大公国,匈牙利,波希米亚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804年至1918年间统治奥地利帝国和后期奥匈帝国的家族。 他的前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918年后帝国被肢解,奥地利成为共和国,王室被迫举家流亡海外。.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公爵

公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在中文裏用“公爵”來翻译歐洲中世纪貴族等级系统中相應等級的称号(例如英語Duke、德語Herzog、法語Duc等)。.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公爵 · 查看更多 »

克基拉島

克基拉島(Κέρκυρα,拉丁化:Kérkyra;古希臘語:Κέρκυρα/Κόρκυρα),英語稱科孚島(Corfu),伊奥尼亚海岛屿,属希腊克基拉州。科孚岛面积580平方公里,是愛奥尼亚群島中第2大的島嶼,隔科孚海峡与阿爾巴尼亞相望。此島是愛奧尼亞大學的所在地。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在此島出生。 克基拉島曾先後被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所管治。其中威尼斯共和國曾統治島嶼由1401年至1797年,克基拉島時稱「威尼斯的門戶」,鄂圖曼土耳其曾多次侵略該島,如1537、1571、1573和1716年土耳其海軍和陸軍就曾圍困島嶼,但均以失敗而終。當時克基拉島可被視為西方文明抵抗鄂圖曼的堡壘。 1864年英、法、俄三國和希臘簽訂倫敦條約,正式將克基拉島在內的愛奧尼亞群島主權歸還希臘。 現今克基拉島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在2007年,島上克基拉市的老城區因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的推薦而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克基拉島 · 查看更多 »

玉珠鉉

玉珠鉉(옥주현,),韓國女演員、女歌手。Fin.K.L.組合成員之一。現任東首爾大學公演藝術學部兼任教授。.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玉珠鉉 · 查看更多 »

神经性厌食症

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一般稱為厭食症(anorexia)是一種進食障礙,一般分別為:「自我约束型」以及「暴飲暴食型」。其中「自我约束型」厌食患者占多數,此型患者會万分担心體重過重因而約束自己的進食量。 「自我约束型」患者或簡稱厭食症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體重不足、營養不良、害怕體重增加、非常渴望變瘦,並因而。 儘管厭食症患者實際上體重過輕,但患者仍然會認為自己太胖。當被問到關於這方面的問題,他們會否認自身存在體重不足的問題。 厭食症患者通常會頻繁的量體重,只吃一點點東西甚或只吃某些東西。部分患者會出現運動過量、強迫嘔吐或使用緩瀉劑試圖減重。 厭食症的併發症包括骨質疏鬆症、不孕症以及心臟損傷。女性除了上述的併發症外還可能發生月經週期停止的現象。 厭食症的病因目前未明,部分基因的組成對於同卵雙生造成的影響往往多過對於異卵雙生。 重視苗條的社會文化價值也是提高罹病風險的重要環境因子。此外,厭食症通常出現於高階競技運動(high-level athletics)、模特兒與舞者等重視苗條的職業與活動 。 通常「生活遇到劇變」或遭遇引發的事情,可能會導致厭食症的出現。厭食症確診的必要條件為明顯過低的體重。厭食症的嚴重度以身高體重指數(BMI)為判定標準,輕度為BMI指數降至17;中度為16-17;重度為15-16,極重度為低於15。兒童係以為主,低於5%者即為體重顯著過低。 厭食症的治療方式包括恢復健康體重、治療潛在心理問題與解決引發厭食症的慣性行為。雖然藥物無法幫助增加體重,但可以協助治療相關的焦慮或抑鬱。有效療法包含:(也就是熟知的)與認知行為療法等。 部分病患需要住院治療以恢復體重。目前尚未釐清以餵食對恢復體重有何助益之相關證據。有些病患發病後痊癒再也不會復發,但也有病患反覆發病多年。厭食症的患者一旦恢復正常體重,其併發症就可以得到改善或解決。 西方國家估計約 0.9~4.3%女性與0.2~0.3%男性曾在人生中某個時間點得過厭食症。約有0.4%年輕女性會發生厭食症,是年輕男性病例數量的10倍以上;目前未知開發中國家的發病頻率。厭食症常見發病於青少年時期。20世紀時,厭食症變得更加普遍,其原因目前尚未釐清,可能是因為診斷技術進步且更加方便。1990年,全球因厭食症死亡人數為400人,2013年更增長到約600人。飲食失調也會提高一個人的死亡風險,甚至在廣泛致死原因(如自殺)之中也是如此。約5%厭食症病患會在10年內死於併發症。「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一詞起源於1873年,最早使用的人是。.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神经性厌食症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德语:Wittelsbacher)是一个德意志的王公世家,曾经在德意志境内的数个公国和其它一些欧洲国家建立过长期的、连续的统治。自1996年开始,该家族首脑是巴伐利亚的弗朗茨。.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 查看更多 »

罗密·施奈德

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是一位奥地利的演员,15岁时即开始演艺生涯。1955年至1957年,因出演《茜茜公主》三部曲女主角茜茜公主而出名。.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罗密·施奈德 · 查看更多 »

美泉宫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座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位于Meidling和Hietzing之间的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美泉宫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銼刀

銼刀是一種用於從工件上去除微量材料的工具。在木工、金屬加工和其他類似的貿易和愛好工作中很常見。銼刀大多數是手工工具,由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圓形橫截面的表面硬化鋼筋製成,其中一個或多個表面用尖銳的、大致平行的齒做切割。.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銼刀 · 查看更多 »

音樂劇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簡稱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音樂表演。它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真善美、西城故事、悲惨世界、貓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而习惯上称呼为音乐剧的戏剧,多是指西方音乐剧。.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音樂劇 · 查看更多 »

荷马

荷马(Ὅμηρος,约),相传為古希腊的遊吟诗人,生于小亚细亚,失明,創作了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统称《荷马史诗》。目前沒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的结晶。.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荷马 · 查看更多 »

表親

表親是指藉着父母的兄弟姐妹而連結的血親。父母的表亲对子女而言也是表亲,現代細分的時候稱之爲二代表親,而父母的兄弟姊妹的直系後代則稱之爲一代表親。以此類推,還有三代、四代等。而“表叔”關係最近的親緣就是父母的一代表兄,屬於本人的二代表親),就會在前面加上遠房二字加以區分,稱爲“遠房表弟”,“遠房表叔”等。同時,“遠房表親”也凡指一切非一代的表親。.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表親 · 查看更多 »

行宫

行宫,行闕,通常是指帝王巡幸時所住的宫殿,可能由其他建築物改變而成。有些帝王會住在權臣家中,以示榮寵。近代非君主制國家元首在外的居所一般稱行館。 中国古代帝王大多有行宮,卢象有《驾幸温泉》诗:“细草终朝随步輦,垂杨几处绕行宫。”隋煬帝好巡狩天下,在全國各地建造了諸多行宮,其中避暑勝地汾陽宮位於汾河源頭的管涔山麓。馮贄《南部煙花記》載煬帝有行宮迷樓:“迷樓凡役夫數萬,經嵗而成。樓閣高下,軒窗掩映,幽房曲室,玉闌朱楯,互相連屬。帝大喜,顧左右曰:‘使真仙逰其中,亦當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樓。’”隋末,煬帝在江都的行宮不願北返,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帶領希望北歸的士兵殺了煬帝。 清代为皇帝修建、改建的行宫有百余座,有学者依据选址,将其分类为:南巡行宫(48座)、北巡行宫(口内行宫14座、口外行宫20座)、东巡行宫(12座)、西巡行宫(13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清聖祖南巡时,五次以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皆寅在任。” 此处官署在乾隆帝南巡前改建为江宁行宫。今日徐州有乾隆行宫,位于云龙北麓,现存大殿以及东西配房,1975年改为博物馆。.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行宫 · 查看更多 »

行動宣傳

行動宣傳(英語︰Propaganda of the deed)(法語︰propagande par le fait)是對政敵進行暴力行為以此啟發群眾催化革命的一個概念。行動宣傳可採取多種形式,但在許多情況下使用暴力侵害的人視為對工人階級的威脅。它也指的是對結構性目標使用象徵性暴力侵害行為,其中行為是為了引起更廣泛的意義。 Category:無政府主義 Category:恐怖主義 Category:政治宣傳.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行動宣傳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

德拉(Madeira)是非洲西海岸外,北大西洋上一个属于葡萄牙的群岛和该群岛的主岛的名字。位于葡萄牙的西南部。葡萄牙语中“Madeira”是木头的意思。明代《坤輿萬國全圖》把馬德拉島称为“木島”。2011年,总人口估计为267 785人。马德拉的首府是丰沙尔,位于主岛的南海岸。 马德拉群岛距离加纳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仅有400公里,位于里斯本西南约1000千米,离摩洛哥的海岸线约600千米。自从1976年以来,这个群岛成为葡萄牙的两个自治省之一(另外一个自治省是亚速尔群岛,位于西北方)。这个群岛由馬德拉島、圣港岛和两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群(和萨维奇群岛,今天是自然保护区)组成。自治省的范围覆盖整个群岛。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299-2条规定,它是欧洲联盟特别领域。 在恩里克王子时期,葡萄牙人就发现了马德拉并宣称其为葡萄牙领土(1419年)。1420年,葡萄牙人开始在马德拉上建立殖民地。这是葡萄牙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第一次发现与扩张。 今天,它是一个受欢迎的全年度假村,每年大约有一百万游客访问,是当地人口的三倍。该地区以马德拉酒,美食,历史和文化价值,植物和动物,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风景(月桂树林),和刺绣工匠而闻名。每年一次的新年烟火秀曾于200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烟火秀。丰沙尔港是葡萄牙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超过半数前往葡萄牙的邮轮的目的地,也是来往于欧洲与加勒比、北非的大西洋轮渡乘客重要的中途停靠站点。仅次于里斯本,马德拉群岛是葡萄牙人均GDP第二高的区域。.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馬德拉 · 查看更多 »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亦稱作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Maximilian Joseph,1756年5月27日至1825年10月13日),是1775年至1799年的茨魏布吕肯公爵及巴伐利亞選帝侯(以 Maximilian IV Joseph之名,1799年至1805年),亦是巴伐利亞國王(以Maximilian I 之名,1806年到1825年 )。他是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統治家族之一普法爾茨 - 比肯費爾德家族的成員。.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巴伐利亚国王) · 查看更多 »

马术

術是指骑乘、驾驭和训练马翻越障碍等相关技能。马术有着工作、交通的实际用途,也有休闲、娱乐和文化相关的意义,也是近代的一项竞技性體育運動。.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马术 · 查看更多 »

魯道夫 (奧匈帝國皇太子)

魯道夫(Crown Prince Rudolf of Austria,),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獨子。 與父親的保守主義立場相反,魯道夫個人偏好自由主義及馬札爾人,譬如父親總是穿著軍服並對他同樣要求,就讓他備感痛苦;又因為父親的壓力,他在1881年被迫娶了比利時的公主(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之女)。魯道夫的婚姻極其不幸,使他非常的不快樂,他曾寫信給教宗以求離婚,但遭到父親果斷嚴厲的禁止。以上與父親的種種衝突,促成他婚後的精神沮喪,特別是1883年魯道夫唯一的女兒出生後,他與妻子的婚姻幾乎瓦解,他因此走上借酒澆愁及外遇之路。魯道夫最後精神崩潰(但主因或直接原因仍是謎團),於1889年與女友一同殉情自殺。死後,其堂弟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成為皇儲。他那位本來就鬱鬱寡歡的母親茜茜公主,承受不了唯一兒子的自殺打擊,從此陷入絕望及憂鬱症,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魯道夫的政治立場以反俄及反德著名,他特別反對1888年上台的德皇威廉二世,批評父親自1879年德奧同盟後的親德路線。.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魯道夫 (奧匈帝國皇太子)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

路德维希二世(德语:Ludwig Otto Friedrich Wilhelm,)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亚国王(1864年—1886年在位)。路德維希二世,在巴伐利亞的歷史中一直被認為是最狂熱的城堡修建者,特別由於他對新天鵝堡的修建,在民間被稱為「童話國王」。.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路德维希二世 (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霍夫堡皇宮

霍夫堡宮殿(德語:Hofburg)是位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宮殿建筑。霍夫堡宮殿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皇帝冬宮。(夏宫是美泉宫)。今日的霍夫堡宮殿是奧地利的總統官邸所在地。.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霍夫堡皇宮 · 查看更多 »

茜茜公主 (電影)

《茜茜公主》(Sissi)是奥地利拍摄的历史题材的德语三部曲电影。第一部公映于1955年,电影讲述了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1837年—1898年)的早年生活,故事改编自1952年出版的玛丽·布兰克-艾斯曼(Marie Blank-Eismann)的同名小说。由于第一部《茜茜公主》在票房收入上获得了巨大成功,1956年和1957年又相继拍摄并公映了续集《茜茜公主2:年轻的皇后》(Sissi – Die junge Kaiserin)和《茜茜公主3:皇后的命运》(Sissi – Schicksalsjahre einer Kaiserin)。 《茜茜公主》三部曲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德语电影之一,也是在德国获得最高票房收入的电影之一,第一部观众约6,538,000人,第二部观众约6,385,000人。 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奥地利剧作家恩斯特·马利施卡(Ernst Marischka,1893年1月2日—1963年5月12日),饰演奥匈帝国皇后伊丽莎白(茜茜)的是德国籍和法国籍维也纳女演员罗密·施奈德,饰演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是奥地利演员卡尔海因茨·伯姆。.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茜茜公主 (電影) · 查看更多 »

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Ἀχιλλεύς,Achilles),也常译作阿基里斯、阿基琉斯等,是古希腊神话和文学中的英雄人物,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被称为“希腊第一勇士”。.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阿喀琉斯 · 查看更多 »

阿喀琉斯宫

阿喀琉斯宫(Αχίλλειο)位于希腊西北部的克基拉岛,是奥地利皇后茜茜根据奥地利领事亚历山大·冯·Watzberg的建议兴建希腊国家旅游组织在阿喀琉斯宫的信息窗的一座夏宫。这座夏宫以希腊神话英雄阿喀琉斯为中心主题。.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阿喀琉斯宫 · 查看更多 »

蒙特勒

蒙特勒(Montreux)是一个瑞士沃州的小镇,位于日内瓦湖的东岸,阿尔卑斯山山麓。以气候舒适的度假胜地闻名。到2013年12月,人口25969人,都市区近90,000人。 该镇为著名的黄金快车的起点,自1967年以来每年举办蒙特勒爵士乐节。附近有著名的西庸城堡。.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蒙特勒 · 查看更多 »

蔚藍海岸

蓝色海岸(Côte d'Azur),地处地中海沿岸,属于法国东南沿海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一部分,为自瓦尔省土伦与意大利接壤的阿尔卑斯省芒通之间相连的大片滨海地区。蓝色海岸被认为是最奢华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世界上众多富人、名人多汇集于此。位于阿尔卑斯省的滨海小城戛纳为戛纳电影节主办地,每年一度的金棕榈奖就在此地颁发。 La Cote d'Azur 在普罗旺斯方言中被称为 Costa d'Azur。蓝色海岸地处法属地中海沿岸的一部分,该区域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部与位于同属阿尔卑斯滨海大省的Theoule交界,东部与芒通这个法国与意大利接壤的边境小镇紧紧相联。蓝色海岸蜿蜒盘旋的海岸线均隶属于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北部为阿尔卑斯山所环绕,南面临海,海岸线长达3,000米。 蓝色海岸得名于一部发表于1888年的同名小说,作者为Stephen Liegeard,La Côte d'azur 从此永久流传。 Category:法國海岸 Category: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地理.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蔚藍海岸 · 查看更多 »

腹瀉

腹泻(俗称拉肚子,廣東俗稱肚痾,中医称之为泄泻,diarrhea, diarrhœa來自διάρροια,包含兩個字根:「διά /dia,經過」,以及「ῥέω/rheo,流動」)的定義是在24小时之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而且排便三次以上 -->,症狀常持續好幾天而且可能因為體液流失的關係而產生脫水現象 -->。如果脫水的情形繼續惡化,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排尿量減少、膚色蒼白、心跳過速、或者對外界刺激反應不佳 -->。另外,對以母乳餵養的嬰兒來說,軟便可能是正常的現象。 最常見的原因為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腸胃炎」 -->。主要是透過與病人的密切接觸 -->(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途徑傳染。另外也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其中一個表現。非感染性原因例如:乳糖不耐症、發炎性腸道疾病、藥物、大腸激躁症、急性中毒等因素 。另外依症狀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腹瀉(小於兩周)、持續性腹瀉(二至四周)、慢性腹瀉(大於四周)。急性水樣腹瀉其中一個原因為霍亂弧菌感染。出血性腹瀉,也就是糞便中帶血,又稱為「痢疾」(Dysentery)。大部分情況不需做糞便培養確定病原。 感染性腹瀉的預防方式包括:改善、確保飲用水的潔淨以及勤洗手。讓嬰兒持續哺乳至少六個月,並施打輪狀病毒疫苗也是推薦的預防方式。在治療方面,給病人服用(乾淨的飲用水加上適量的鹽、糖、以及鋅片),如果說買不到口服脫水補充液,可以參考配方自行配製,口服脫水補充療法在過去25年內拯救了五千萬名孩童免於因腹瀉造成的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死亡。一般建議腹瀉患者仍可正常進食(如果是哺乳中的嬰幼兒則照常哺乳)。徜若病人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則可能需要靜脈輸液,但這情形並不常見,絕大多數的案例都能經口補足流失的水和電解質。腹瀉的病人很少需要抗生素,但在極少狀況下仍需要依情形給予抗生素(例如腹瀉中帶血、伴隨高燒、旅行後隨即發作的嚴重腹瀉、或是在糞便檢體中見到或培養出特定的細菌或寄生蟲。)樂必寧(Loperamide)對減緩腸道運動可能有幫助,但並不被建議用在嚴重腹瀉的患者身上。 全球每年有17至50億例的腹瀉病例,尤其常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身上(平均約一年3次)。2012年全球五歲以下兒童死因當中腹瀉排名第二(有76萬名兒童死於腹瀉,佔11%)。經常發生的腹瀉也會造成五歲以下的兒童的營養不良及其他長期問題(如生長遲緩或智力發展遲緩)。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报告,全世界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百分之二十是腹泻所引發的脫水現象造成的。每年有一百八十万孩子死于腹泻。.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腹瀉 · 查看更多 »

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

苏菲公主,本名腓特烈卡·苏菲·多萝西·威廉敏娜(Friederike Sophie Dorothee Wilhelmine,),奥地利大公夫人,弗兰茨·卡尔之妻(1824年結婚),巴伐利亞王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妻子卡洛琳·腓特烈卡·威廉敏娜之女。 1848年,丈夫的哥哥斐迪南一世退位后,苏菲敦促丈夫放弃继承权,而由自己的长子继位,苏菲也由此放弃成为奥地利皇后的机会。长子即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而她也成為幕後掌權人、皇宮中的最高實權者。.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苏菲公主 (巴伐利亚) · 查看更多 »

Titania

#重定向 緹坦妮雅.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Titania · 查看更多 »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暗杀 · 查看更多 »

权宜婚姻

权宜婚姻是指一种并非基于爱情的婚约,是家族或个人为了得到某种重要的权益而屈从的婚姻。又稱政治婚姻。 权宜婚约的大多是有与家族或国家之间为了保护财产、商業利益及政治地位而订立,例如和親。有不少是包辦婚姻。.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权宜婚姻 · 查看更多 »

格德勒

格德勒(匈牙利语:Gödöllő)是匈牙利佩斯州的一个镇,距离首都布达佩斯约30公里,面积61.98平方公里,人口32,495人(2004年)。.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格德勒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歌劇魅影 (2004年電影)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改編自安德魯·洛伊·韋伯的同名音樂劇,而其音樂劇改編自由卡斯頓·勒胡所著的法國小說《歌劇魅影》。安德魯·洛伊·韋伯身兼監製及編劇,喬伊·舒麥雪執導。傑拉德·巴特勒饰演歌劇魅影,艾美·羅森則詮釋。 這部電影獲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摄影(John Mathieson)、艺术指导(Anthony Pratt 与 Celia Bobak)和原创歌曲("Learn to Be Lonely") 三項提名。.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歌劇魅影 (2004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洗禮

洗禮(英语:Baptism),又稱浸禮、聖洗聖事、施洗、受洗,是一宗教儀式,現普遍指基督教的傳統儀式。據《聖經》記載,施洗約翰曾為耶穌施洗,而這亦是耶穌吩咐的。洗禮一詞來自通用希臘文動詞「βαπτίζω」(Baptizmo)或名詞「βάπτισμα」(Baptisma),意思是「使用水」、「投入水中」、「浸」或「洗滌」。部分基督教宗派將洗禮列為聖事(聖禮)之一。 洗禮通過把祝聖過的水倒在、撒向受洗者頭上;或把受浸者放進水中,然後扶起來施行。現天主教、東正教和大部分新教教派實施的嬰兒洗禮,在2世紀時已有文獻記錄,教父指出是使徒傳統。由於對洗禮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形成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宗派內,在基督教歷史上也發展出不同的教義。對於洗禮的討論,主要提到:洗禮的效能,施洗的方法及嬰孩、死人受洗等問題。.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洗禮 · 查看更多 »

戴安娜王妃

#重定向 威爾斯王妃戴安娜.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戴安娜王妃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海涅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海因里希·海涅 · 查看更多 »

施坦贝尔格湖

施坦贝尔格湖(德文:Starnberger See,旧称Würmsee)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市的西南面25千米处。它是继博登湖、米里茨湖、基姆湖和什未林湖后德国第五大湖。由于其平均深度之深,它成为德国蓄水量第二大的湖泊。它位于施塔恩贝格县境内,不属于任何镇。它是巴伐利亚州的资产。靠近其西岸,有一座湖中小岛,名曰“罗森岛(德文:Roseninsel)”。 1886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在施坦贝尔格湖淹死。今天在事故发生的地方有一个木十字架作为纪念。 从1976年开始施坦贝尔格湖属于受湿地公约保护的地区。.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施坦贝尔格湖 · 查看更多 »

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又译作安那其主义,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其目的在於提升個人自由及廢除政府當局與所有的政府管理機構。英语中的无政府主义“Anarchism”源于希腊语单词“αναρχί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無政府主義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無政府狀態、虛無、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自願結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有人认为莊子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Murray Rothbard.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无政府主义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

日内瓦(; Genève,; Genèva, and Genf; )是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内瓦州首府。建在日内瓦湖流入羅訥河之處。今天,日内瓦在国际上享有的高知名度主要得益于这里無數的國際組織,包括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 日内瓦是一座著名的國際都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際聯盟的總部就是設立在此地。今天仍有許多國際組織在日內瓦設立總部或办事处,包括有红十字會的總部。屬於聯合國的組織有世界衛生組織等。.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日内瓦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建立了奥地利-匈牙利的二元君主制帝国,即奥匈帝国。这种方案重新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不受奥地利帝国影响的匈牙利王国。由此,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奥地利帝国被奥地利-匈牙利二元君主制下的奥匈帝国所取代。 1867年,奥地利帝国接连在意大利统一战争和普奥战争中失利,其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因此境内各民族要求自治的声浪也日益高涨。有呼声要求帝国改为联邦制,也有认为匈牙利应该独立的意见。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相妥协,建立奥匈二元帝国,以避免帝国的分裂。 匈牙利政治领导人在折衷方案谈判其间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恢复匈牙利王国传统的地位(法律上和政治上),而这是在匈牙利革命1848革命后失去的。 二是恢复1848年革命议会通过的改革法,即基于以在匈牙利建立起保障现代公民和政治权利,并施行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律。 按照奥地利皇帝与匈牙利国王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说法,"有三个人决定了这一折衷方案: 戴阿克、安德拉什和我自己。" 根据折衷方案,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被重组为一个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所组成的政合国。内莱塔尼亚地区(奥地利)和外莱塔尼亚地区(匈牙利)都受各自独立的议会和总理管辖。两国共有单一的国家元首即奥地利帝国的皇帝和匈牙利王国的国王,并在其统治下共享同一个共有外交部、共有国防部和共有财政部。两国的武装部队合并,并以皇帝-国王作为最高指挥官。 两个地区的名称来源于莱塔河,既是多瑙河的一条支流,也是传统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国界。但实际上莱塔河并不完全是两国的分界线:“内”和“外”只是口头习惯上的区分,而不是准确的地理描述。.

新!!: 伊丽莎白皇后和1867年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利沙伯皇后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