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

指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原名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Александр Ярославич),古代罗斯的统帅和政治家,為诺夫哥罗德公国大公(1236年-1252年,1257年-1259年),1246年起成为基辅大公,1252年起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1236年,他被选为诺夫哥罗德大公。他与瑞典侵略者和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斗争,使今俄罗斯的西北部地区免于被西方天主教国家征服。 1240年瑞典人在伊若拉河流入涅瓦河的河口地带登陆入侵俄罗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领的诺夫哥罗德人与当地的拉多加人,于1240年7月15日在涅瓦河畔、现在的圣彼得堡附近击溃了瑞典军队。他因而得到称号:“涅夫斯基”(意即“涅瓦河的”)。在这次胜利后不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贵族赶出诺夫哥罗德。1241年,由于条顿骑士团的入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诺夫哥罗德人请回。他率领诺夫哥罗德军队抵抗骑士团。1242年4月5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在距爱沙尼亚边境附近的楚德湖冰面上决定性地击败了条顿骑士团。这一战常被称作“冰上之战”。 当蒙古人势不可挡的骑兵蹂躏并征服了俄罗斯之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巧妙地与他们周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没有接受罗马教皇与蒙古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建议,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时代与蒙古人作正面对抗不可能获胜。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开始扮演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与俄罗斯各公国之间的调解人的角色,並借用蒙古代理人的身份鎮壓各地貴族與平民。1246年,金帐汗封他为基辅大公。125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被金帐汗封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取代了他的兄弟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1259年,他镇压了诺夫哥罗德人的起义,因爲他強迫诺夫哥罗德市民向蒙古人進貢。1263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从金帐汗国返回诺夫哥罗德途中于戈罗杰茨去世。.

37 关系: 基辅大公基辅罗斯天主教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伊凡一世 (普季夫利)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弗拉基米尔大公彼得大帝德意志俄罗斯俄罗斯正教会俄罗斯海军圣彼得堡圣徒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爱沙尼亚瑞典留里克王朝骑兵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蒙古金帐汗国苏德战争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条顿骑士团楚德湖楚德湖战役正教會涅瓦河戈羅傑茨 (下諾夫哥羅德州)斯大林教宗

基辅大公

这个条目是关于古罗斯国家基辅公国的统治者。更多情况请参见主题条目:.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基辅大公 · 查看更多 »

基辅罗斯

基輔羅斯(古东斯拉夫语:Рѹ́сь,Рѹ́сьскаѧ землѧ,Ῥωσία,Rus(s)ia, Ruscia, Ruzzia, Rut(h)enia,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Ки́ївська Русь,Кіеў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882年至1240年,以基輔為首都,维京人奥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东欧君主制國家。在1236—1240年的拔都西征时被毁灭。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为罗斯,俗称“罗斯之地”,罗斯是维京人的后裔。基辅罗斯这一名称是19世纪俄罗斯史学界为了表明这一时期国家中心位于基辅而创造的。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民族國家(、及)的前身。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Правда роусьскаꙗ)。.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基辅罗斯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重定向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重定向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勳章(орден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前身是俄羅斯帝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頒授的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орден Святого Александра Невского),用以表揚對國家有傑出貢獻─主要是政治或軍事上─的俄羅斯市民。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提及聖弗拉基米爾勳章及聖安德烈勳章是更高榮譽的勳章。 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帝國勳章在1917年被廢止,但蘇聯在1942年7月29日恢復頒授,只是去掉了聖及帝國二字,並頒發給數百名在二次大戰有貢獻的人作為軍事榮譽,從而喚醒人們對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與條頓騎士團戰爭的回憶。在大戰期間,蘇聯頒發該勳章給超過42,000蘇聯軍人、約70名外國將軍與官員、以及超過1,470個軍事單位將勳章顯示在旗幟上。自此,人們視該勳章為軍事獎章。 這星型勳章戴在右襟。緞帶是藍白色,中央有一紅條。勳章重40.8±1.7 克,含銀37.056±1.387克。 Category:蘇聯勳章 蘇 Category:1942年建立的獎項 Category:以人名命名的奖项.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 查看更多 »

伊凡一世 (普季夫利)

伊凡一世·罗曼诺维奇(Иван I Романович;生卒年不详,去世于1263年后),普季夫利王公。 伊凡·罗曼诺维奇为切尔尼戈夫王公罗曼·伊戈列维奇的长子。约在1263年,统治普季夫利的切尔尼戈夫大公弗谢沃洛德·亚罗波尔科维奇死后,他使普季夫利成为完全独立的公国。大约也是在1263年,弗拉基米尔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去世后,伊凡·罗曼诺维奇占据了基辅大公的爵位。 category:基辅大公.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伊凡一世 (普季夫利)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

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Владимиро-Су́здальс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又被称为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罗斯(Владимирско-Су́здальская Русь),是中世纪基辅罗斯的诸侯国之一,存在时间为1168年—1389年,首府在今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大公

弗拉基米尔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是中世纪俄罗斯封建分裂时期弗拉基米尔公国统治者的称号。.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弗拉基米尔大公 · 查看更多 »

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為俄羅斯帝國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國皇帝(1721年—1725年)。在位期间力行改革,使俄罗斯现代化,定都聖彼得堡,人稱彼得大帝(Пётр Вели́кий)。.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彼得大帝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

德意志可以指:.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正教会

俄罗斯正教会(Русская Православная Церковь),又称“莫斯科宗主教区”(Московский Патриархат/Moscow Patriarchate)。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教會自主教會。在東正教各自治教會的排名中僅次於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條克及耶路撒冷四大古教會。列第五。 公元988年的羅斯受洗普遍被視為羅斯正教會的開端。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其後管轄了羅斯教會六個世紀。基輔及全羅斯都主教的職位處於普世牧首的管轄下直到1686年。 與俄正教會頗有淵源的美國正教會不是俄正教會的一部分,雖然其教會的建立源自18世紀俄正教會傳教團在阿拉斯加的傳教。但美國正教會已经於1970年成為東正教自治教會(儘管并沒有受到完全承認)。 在外俄羅斯正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總部位於紐約,於1920年由當時在蘇聯控制以外的俄羅斯正教信徒組成。其拒絕了俄羅斯正教會谢尔盖一世領導。直到2007年5月17日,雙方正式和解。目前該教會為俄羅斯正教會下的半自治教會。俄羅斯正教會下還有白俄羅斯正教會、乌克兰正教会 (莫斯科宗主教圣统)、中國正教會、日本正教會等。.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俄罗斯正教会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海军

俄罗斯海军(Военно Морской Флот (ВМФ),拉丁化:Voyenno-morskoy flot Rossii)是俄罗斯联邦軍中的海军部分。俄罗斯海军的船只的国际编号为RFS(Russian Federation Ship,“俄罗斯联邦船只”的缩写)。 今天的俄罗斯海军源于苏联海军。1991年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原来的苏联海军的舰船,武器装备和兵员大部分由俄罗斯海军接收,小部分由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接收。 俄罗斯海军由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里海区舰队(里海区舰队和其他四大舰队并无隶属关系,在规模上小很多)、海军航空兵、海军步兵(基本上等同于其他国家的海军陆战队,是多兵种合成的两栖登陆作战部队)和海岸炮兵组成。 由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在90年代中期之前持续的经济低迷,俄罗斯海军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基本上没有新的舰艇服役,有限的资金仅被用于前苏联时期已经在进行的造舰计划。尽管如此,仍然有大批造舰项目因经费原因下马。现有装备的维护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少海军装备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而完善率不高,事故频发。 最近,俄罗斯政府决心将俄罗斯海军作为一支战略力量来重整,其中包括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持续升级海军的装备直至2015年。这一重整计划将在2015年之前至少升级更新海军中45%的装备。 大约4.9兆卢布($1922亿)被作为海军经费,其中25%会用于建造新的舰艇。「我们尽可能的像前苏联时期那样的来造船」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当他视察北德文斯克船厂的时候说,“钱不是问题,关键是生产速度,这样子海军才不会在三五年后才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舰艇。”.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俄罗斯海军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圣徒

圣徒本意指聖人的門徒或者聖人思想的追隨者,如李東陽《金陵問》:“程夫子,真聖徒。”“圣徒”一詞在近代也成為其它宗教的借用譯詞,也通常指具有特别美德或者修行水平很高的教徒。聖徒和聖人本義上的區別是,聖徒是追隨某一流派或宗教而受到該教派推崇的人,而聖人則獨立于而不是追随某人或某一思想派別。 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聖徒,但也有的聖徒直接被大众尊奉为聖徒。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聖徒。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聖徒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圣徒 · 查看更多 »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

#重定向 955型核潜艇.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北风之神级核潜艇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Eesti Vabariik),通常简称爱沙尼亚(Eesti,),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其国土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東临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該國目前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塔林。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欧元区、申根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爱沙尼亚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王朝(Рюриковичи)是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古罗斯国家(大致相当于今日俄罗斯东欧部分地区、乌克兰、白俄罗斯部分地区)的第一个王朝。.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留里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骑兵

騎兵是陸軍當中,騎乘動物作為移動手段的兵種。并不是只有使用马匹的军种称为骑兵,也有騎乘其他動物,例如戰象或駱駝;有些步兵如龙骑兵使用马匹移动,但下马作战。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野戰最重要的主力兵种,殺傷力極大,中外戰史皆常見以少量騎兵牽制大量步兵。 在現代陸軍中雖然已經甚少使用動物,但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移動的部隊仍可稱作騎兵。.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骑兵 · 查看更多 »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

诺夫哥罗德公国,后世又称作诺夫哥罗德共和国(Новгород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历史界称作“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是12至15世纪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城邦国家,位于今俄罗斯西北部。 诺夫哥罗德,今名大诺夫哥罗德(是诺夫哥罗德州首府),原为基辅罗斯的一部分。11世纪中期,基辅罗斯大公智者雅罗斯拉夫死后,诺夫哥罗德等城市就出现了摆脱基辅统治的分离趋势。此时,诺夫哥罗德并没有像罗斯的其他城市一样出现王公世袭统治,而是由上层贵族和商人集团控制的市民议会掌握最高权力。1136年,管辖诺夫哥罗德的弗谢沃洛德·姆斯季斯拉维奇公爵(基辅大公弗拉基米罗维奇之子)对苏兹达尔的战争失败,被诺夫哥罗德议会废黜,一般认为这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开始。理论上讲,此后诺夫哥罗德的统治者仍是罗斯王公,但诺夫哥罗德市民议会通常有能力废黜王公,因此诺夫哥罗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和国。 市民议会(вече),俄语音译为“谓彻”,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宣战与议和、批准法律。诺夫哥罗德行政长官、千人长均由市民议会选出。从1156年开始,诺夫哥罗德大主教也由市民议会选举。诺夫哥罗德政府实际上为贵族集团的“豪绅会”。军事长官则由市民议会聘请的封建王公担任。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独立后,不断向北方和东方拓展势力范围。其鼎盛时期,北至白海,西至今俄罗斯与爱沙尼亚边界一带,南至伊尔门湖一带,东至乌拉尔山脉。诺夫哥罗德的商业和手工业较为发达,是汉萨同盟最东部的贸易伙伴。通过“连水陆路”的地理优势,诺夫哥罗德向西欧出口罗斯地区出产的毛皮、鱼油、海象牙、独角兽的角(由一角鲸的长牙冒充)、蜂蜡、大麻,然后进口金属制品、酒和珠宝等商品。 诺夫哥罗德的粮食供应依赖于其南方的俄罗斯其他产粮地区,如莫斯科和特维尔。莫斯科大公以此来加强对诺夫哥罗德的控制。1478年,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被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征服,并入莫斯科大公国。.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诺夫哥罗德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

没有描述。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诺夫哥罗德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

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爱森斯坦(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Эйзенштейн,)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犹太人。他是电影学中蒙太奇理论奠基人之一,其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作。他著名的作品除了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外,還有1924年的《罷工》、1927年的《》、1932年的《》以及史詩片《》及《》。其理论著作有《蒙太奇》、《蒙太奇1938》、《垂直蒙太奇》、《杂耍蒙太奇》、《电影中的第四维》、《镜头以外》。.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金帐汗国

#重定向 欽察汗國.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金帐汗国 · 查看更多 »

苏德战争

蘇德戰爭(德國方面稱為東方戰線,die Ostfront;蘇聯方面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而「衛國戰爭」本指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与納粹德國及雙方盟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至1945年5月9日德國向苏联投降為止。.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苏德战争 · 查看更多 »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俄语:Ярослав III Ярославич,约1230年-1271年9月9日)特维尔的第一位王公,1247年-1271年在位。他也是弗拉基米尔大公(1263年-1271年)。 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弟弟。1247年,他从叔父手中获得特维尔作为领地。 1252年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与其兄、弗拉基米尔大公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围攻他们的兄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都城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但是,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得到了金帐汗国的支援,击退了这次进攻;安德烈·雅罗斯拉维奇的大公头衔被夺走,雅罗斯拉夫的家人成为亚历山大的俘虏。雅罗斯拉夫后来被诺夫哥罗德选为王公,以接替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由于诺夫哥罗德城市贵族力量的强大,他的王公实际上只相当于雇佣军首领)。1258年他去汗国的都城萨莱,希望能得到蒙古人的赏识;两年后,他率军与条顿骑士团作战,以保卫诺夫哥罗德。 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于1263年去世后,围绕着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公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由于受到金帐汗的支持,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得到了这一尊荣。但是,他的两个竞争者瓦西里·雅罗斯拉维奇(雅罗斯拉夫的另一个弟弟)和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之子)并未放弃与他争夺公位的努力。 1270年三位王公都率领军队准备打仗,但雅罗斯拉夫最终与他的侄子妥协了。他将诺夫哥罗德让给德米特里统治,并陪同他去金帐汗国请求汗的批准。1271年,雅罗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在从汗国返回的途中去世。他的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雅罗斯拉维奇继承了特维尔的公位。 Y Category:特维尔亲王 Category:诺夫哥罗德王公 Category:弗拉基米尔大公.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 查看更多 »

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俄語:Ярослав II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佩列亚斯拉夫王公(1200年~1206年),佩列斯拉夫尔-扎列斯基王公(1212年~1238年),基辅大公(1236年,1238年,1243年~1246年),弗拉基米尔大公(1238年~1246年在位)。羅斯國家基輔羅斯未任君主,基輔羅斯於1240年被蒙古帝國所滅亡後,雅羅斯拉夫被立為蒙古人的政治傀儡,名義上是羅斯人的最高領袖,代表大汗施政。 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为弗拉基米尔大公弗谢沃洛德·尤里耶维奇(大窝)的第四子。他的教名为费奥多尔。1200年,他被父亲安排到佩列亚斯拉夫当王公。1206年,他暂时统治过加利奇,后来又去梁赞。他在梁赞与当地居民发生激烈冲突。1209年,弗谢沃洛德·尤里耶维奇派遣雅罗斯拉夫去诺夫哥罗德与他的政治对手姆斯季斯拉夫·姆斯季斯拉维奇作战,但后来雅罗斯拉夫与姆斯季斯拉夫和解并娶了他的女儿。 在弗谢沃洛德·尤里耶维奇去世后,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成为佩列斯拉夫尔的全权统治者。13世纪20~30年代,他还多次被选为诺夫哥罗德的王公。 1238年其兄长、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在与蒙古入侵者作战阵亡后,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继承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公位。1243年他被叫到萨莱去谒见金帐汗国的创建者拔都,在汗的宫廷里待了数月。显然,他受到拔都的赏识。 雅罗斯拉夫·弗谢沃洛多维奇是莫斯科大公王朝和特维尔大公王朝的始祖。 category:佩列亚斯拉夫王公 category:弗拉基米尔大公 category:诺夫哥罗德王公 category:基辅大公 category:1191年出生 category:1246年逝世.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 查看更多 »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Deutscher Orden),又译德意志騎士團,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现时,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条顿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楚德湖

楚德湖(Peipsi-Pihkva järv,Чудско-Псковское озеро,Peipussee),又称佩普西湖,是位于俄罗斯和爱沙尼亚边境的淡水湖。 楚德湖面积3500平方公里,是欧洲排在俄罗斯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瑞典维纳恩湖和芬兰塞马湖之后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7米,最深处15米。该湖是著名的观光胜地和渔业基地,但是近年来受到比较严重的工业污染。 1242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诺夫哥罗德军队在此击败條頓骑士团,史称“冰上大激战”。 Category:俄罗斯湖泊 Peipsi-Pihkva Category:愛沙尼亞-俄羅斯邊界 Peipsi-Pihkva Category:普斯科夫州 Category:納爾瓦河.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楚德湖 · 查看更多 »

楚德湖战役

楚德湖战役(Schlacht auf dem Peipussee;битва на Чудском озере, bitva na Chudskom ozere)又称冰湖战役(Ледовое побоище, Ledovoye poboish'ye;Schlacht auf dem Eise;Jäälahing;Ledus kauja),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与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支系在1242年4月5日于楚德湖上爆发的战役。 这场战役中北方十字军惨败。这些十字军不是在圣地与穆斯林战斗,而是要与波罗的海沿岸的异教徒和东边的东正教徒作战。这次战败也结束了十字军下个世纪征服东正教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和俄罗斯其他地区的计划。.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楚德湖战役 · 查看更多 »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正教會 · 查看更多 »

涅瓦河

涅瓦河(Нева)是俄羅斯西北部的一條河流,源出拉多加湖,自东向西流,流經聖彼德堡与涅瓦湾,注入芬蘭灣。.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涅瓦河 · 查看更多 »

戈羅傑茨 (下諾夫哥羅德州)

戈羅傑茨(Городе́ц)是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州西北部的一個城市、戈羅傑茨基縣縣治。位於伏爾加河左岸,距下諾夫哥羅德53公里。2002年人口32,442人。 1152年由莫斯科大公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多爾戈魯基建立,1922年設市。 Г.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戈羅傑茨 (下諾夫哥羅德州)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涅夫斯基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