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乙型肝炎病毒

指数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简称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根据目前所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 完整的乙肝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1970年由丹娜发现。直径为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13 关系: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乙型肝炎纳克电子显微镜DNA聚合酶DNA逆轉錄病毒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谷丙转氨酶胃蛋白酶肝病毒科抗原核心抗原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犹太人,美国涉猎广泛的科学家、B肝病毒發現者,此外还对库鲁病有过深入研究。他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因對傳染病的起源及傳播的研究共同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制,從而促進了乙型肝炎疫苗的研製,推动了人类对乙型肝炎控制,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截至2006年12月,全球164个国家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大大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率。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从而成为拯救肝癌病人最多的专家。.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 查看更多 »

乙型肝炎

在中国大陆常简称--,顧名思義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肝臟急性或慢性發炎之疾病。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通常持續數週之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型肝炎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5歲後才感染B型肝炎者,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 B肝病毒傳染途經為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在B型肝炎盛行區,母嬰以及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感染族群的大宗。相較之下非B肝盛行區,此疾病的傳染途經則主要為共用靜脈針頭。其它B肝感染風險因子包括:醫護人員、輸血、腎臟透析治療,以及照護機構常住者。刺青和針灸曾經在1980年代造成許多B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隨著消毒技術的進步此情況已經少見。B型肝炎病毒幾乎完全不會藉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噴嚏或哺乳等方式傳染,暴露感染風險後約30至60天可確診,包括檢驗血液中B肝病毒抗原以及人體產生B肝病毒的抗體。B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一種: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肝炎病毒。 自1982年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首日施打第一劑,接著需定期完成第二劑或第三剂甚至更多的接種,方能獲得最佳的疫苗保護力,估計可達95%。於2006年統計,全球約180個國家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列為國家的衛生政策之一。並同時要求輸血用的血液皆須接受B型肝炎病毒的檢驗,並且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感染。在感染的初期,護理照護需視病患的症狀所調整。若患者有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則給予抗病毒藥物,如惠立妥(Tenofovir)或干擾素,但這些藥物價格不菲。若病情發展嚴重,惡化成肝硬化,則將會是可供選擇的醫療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作息維持正常,B肝相關檢驗指數均在安全範圍內,即被視為健康帶原者,與常人無異。 據估計,全球每三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估計每年因B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2006年中國人口中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2006年开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 监测点”调查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 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B型肝炎與肺結核、血吸蟲病和愛滋病並列為中國四大傳染病。在亞洲東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有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之趨勢,約有5至10%的成年人為帶原者,而在歐洲以及北美洲,帶原的比例降為不到1%。由於病毒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故在早期此疾病亦被稱為血清型肝炎(Serum Hepatitis)。目前雖有B型肝炎疫苗,部份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口服劑型的疫苗。此病毒有可能也能感染其他靈長目人猿總科的動物。.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纳克

纳克可能指:.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纳克 · 查看更多 »

电子显微镜

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簡稱電鏡或電顯)是使用電子來展示物件的內部或表面的顯微鏡。 高速的電子的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短(波粒二象性),而顯微鏡的分辨率受其使用的波長的限制,因此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0.2奈米)遠高於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約200奈米)。.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电子显微镜 · 查看更多 »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EC編號2.7.7.7)是一種參與DNA複製的酶。它主要是以模板的形式,催化去氧核糖核苷酸的聚合。聚合後的分子將會組成模板鏈並再進一步參與配對。 DNA聚合酶以去氧核苷酸三磷酸(dATP、dCTP、dGTP、或dTTP,四者統稱dNTPs)為底物,沿模板的3'→5'方向,將對應的去氧核苷酸連接到新生DNA鏈的3'端,使新生鏈沿5'→3'方向延長。新鏈與原有的模板鏈序列互補,亦與模板鏈的原配對鏈序列一致。 已知的所有DNA聚合酶均以5'→3'方向合成DNA,且均不能「重新」(de novo)合成DNA,而只能將去氧核苷酸加到已有的RNA或DNA的3'端羥基上。因此,DNA聚合酶除了需要模板做為序列指導,也必需-zh-hans:引物; zh-hant:引子;-來起始合成。合成引物的酶叫做引發酶。 反應式:.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DNA聚合酶 · 查看更多 »

DNA逆轉錄病毒

雙鏈去氧核糖核酸逆轉錄病毒(ds-DNA RT)是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中的第七類病毒(Group VII)。這類病毒一般不被認為是DNA病毒(該分類中的Group I&II),而被認為是逆轉錄病毒(該分類的Group VI&VII),因為這類病毒的增值需要以RNA作為橋樑。包括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hepadnaviridae肝病毒科)和花椰菜病毒科(Caulimoviridae)。 此類病毒也可以稱做擬逆轉錄病毒(pararetrovirus) ,這個詞是1985年出現的。 其過程經歷: dsDNA(雙鏈DNA)→(+)ssRNA(正義單鏈RNA)→(-)ssDNA(反義單鏈DNA)→(±)dsDNA(雙鏈DNA)→mRNA(信使RNA).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DNA逆轉錄病毒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英文:Alanine transaminase,缩写ALT)是一种转氨酶(,存在于血浆及多种身体组织中,但最常见与肝脏关联。也叫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serum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简称SGPT)或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AT)。.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谷丙转氨酶 · 查看更多 »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pepsin)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gastric chief cell)所分泌,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胃蛋白酶的前体被称为胃蛋白酶原。.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胃蛋白酶 · 查看更多 »

肝病毒科

Group: Group VII (dsDNA-RT) 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 Orthohepadnavirus 鳥類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 Avihepadnavirus 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又譯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科,DNA逆转录病毒的一類,主要感染對象為脊椎動物。 下有二個屬:.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抗原

抗原(antigen,縮寫Ag)為任何可誘發免疫反應的物質,不只是從病原體那裡取得,一般來說體內發現分子夠大的有機物就有可能作為一個適合的抗原,這樣也就會導致例如過敏等問題。外來分子可經過B細胞上免疫球蛋白的辨識或經抗原呈現細胞的處理並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結合成複合物再活化T細胞,引發連續的免疫反應。.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抗原 · 查看更多 »

核心抗原

核心抗原指位在細菌、病毒等顆粒內部之抗原,它必須在顆粒被人體細胞分解後才顯露、而後被相對應之免疫細胞辨識,暨而啟動免疫機制。 Category:免疫学.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核心抗原 · 查看更多 »

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

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Orthohepadnavirus)又譯作正肝病毒屬,是肝病毒科(Hepadnaviridae)的一個屬,主要感染對象為脊椎動物。 代表種:.

新!!: 乙型肝炎病毒和正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乙肝病毒肝炎病毒B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