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都 (高雄市)
中都是臺灣高雄市的一個地區,今日屬三民區所轄。過去中都一帶有磚仔窯、牛車寮、窯灰仔等名稱具有地方特色名稱的聚落,而「中都」之名是在1966年開闢中都街之後,才成為這一帶的稱呼。中都地區的聚落是因為日治時期的工業開發,吸引臺南北門地區與澎湖移民至此工作而形成,其中由於磚窯廠是最早開發的產業,所以在磚窯廠附近最早形成聚落。.
中都唐榮磚窯廠
中都唐榮磚窯廠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愛河旁,前身為「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先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4月16日公告為高雄市市定古蹟,後於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3月11日公告為國定古蹟,此外在工廠東北方的倒焰窯則在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2月25日被公告為歷史建築。另外在附近還有一間紅磚辦公室。.
三民區
三民區為台灣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市中心中央地帶,與鼓山區、鹽埕區、新興區、前金區、苓雅區、左營區、鳳山區、鳥松區、仁武區相鄰,高雄市人口排名第二行政區。本區機關學校眾多,交通發達,高雄車站位於此區,是台鐵和捷運共站。.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三民區
北門區
北門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西北端沿海區,西濱臺灣海峽,東臨學甲區,南隔將軍溪接將軍區,北則以八掌溪與臺灣省嘉義縣義竹鄉、布袋鎮相鄰。 本區為昔日倒風內海淤淺泥積而成,急水溪自本區橫貫流入臺灣海峽,沿海有紅樹林分布,動植物資源相當豐富,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產業以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主。.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北門區
唐榮鐵工廠
唐榮鐵工廠是由臺灣企業家唐榮在1940年創立的民營企業。1962年遭政府接管成為國營企業,2006年股票上櫃,轉型為民營企業。.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唐榮鐵工廠
觀音
#重定向 觀世音菩薩.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觀音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高雄市
高雄市立美術館
市立美術館(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簡稱高美館,位於高雄市鼓山區「內惟埤文化園區」,為臺灣第三座公立美術館,為行政法人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下轄專業場館之一。.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臺灣
臺灣日治時期
#重定向 台灣日治時期.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臺灣日治時期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澎湖
擲筊
擲筊是一種道教信仰問卜的儀式;又稱擲筶、擲杯、博杯,普遍流傳於華人民間傳統社會。「筊杯」是一種占卜工具,是世俗之人所用以與神明指示的工具。「筊杯」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杯筊」。多用竹、木等材質做成,兩個為一對,呈立體的新月形狀,每一個稱為一「支」,並分有正反面,凸起部份稱為「陰面」(也就是反面),平面的部份則稱為「陽面」(也就是正面)。儀式內容是將兩個約掌大的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圓弧凸出之筊杯擲出,以探測神鬼之意。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紙錢上,雙手握好紙錢,再將筊杯甩落,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事務時,如慶典日期、作醮事宜等。 在臺灣,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伽藍也大多有之。臺灣民間信仰中,凡是求籤,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筊杯」簡稱「杯」,故臺語「擲筊」又名「博杯」。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祖先神主者,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如果是向新逝的死者神位求問問題,不能使用「筊杯」,只能用兩枚硬幣。 今日,有許多廟宇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筊杯有時被宗教神棍用做騙財工具,方式是在筊杯中灌鉛或汞,以控制其正反面的呈現。.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擲筊
愛河
愛河,古名打狗川、高雄川、一號運河,是一條位在臺灣高雄市境內的運河和小型河川,也是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源於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寮,流經高雄市中心後於高雄港出海。經長期改造後,現已成為高雄市重要旅遊景點,尤其是河畔的夜景。曾在2001年和2002年兩次作為臺灣燈會主場地;也是之後高雄燈會藝術節的舉辦地點。除了固定的節慶,河畔也有常態性的街頭表演和舞台表演。.
查看 中都開王殿和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