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鳾屬

指数 鳾屬

鳾科(鳾,拼音 shī,注音:ㄕ),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分布在欧洲、亚洲和澳洲。常在树干、树枝、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身体小,头颈短,尾巴也长得很短。鳾有很特殊的生活习惯:喜欢在洞里筑巢,还会储存食物以便过冬天,而且是唯一一种能头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树的鸟类(啄木鸟只能頭朝上往上爬)。 鳾科只有鳾屬(Sitta)一個屬,過去曾歸為本科的红翅旋壁雀(Trichodroma muraria)現在被單獨列爲旋壁雀科(Tichodromadidae)。 常見的鳾屬鳥類包括:.

20 关系: 动物卡尔·林奈丽鳾红翅旋壁雀绒额鳾白胸鳾白脸鳾鸟类传统分类系统黑头鳾茶腹鳾阿爾及利亞鳾脊索动物雀形目René-Primevère Lesson汉语拼音注音符號淡紫鳾滇鳾旋壁雀科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鳾屬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7.

新!!: 鳾屬和卡尔·林奈 · 查看更多 »

丽鳾

丽鳾(学名:Sitta formosa)为鳾科鳾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印度、缅甸、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沟谷林乔木树顶,主食昆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大吉岭。.

新!!: 鳾屬和丽鳾 · 查看更多 »

红翅旋壁雀

红翅旋壁雀(学名:Tichodroma muraria),俗名爬树鸟、石花儿、爬岩树,是鳴禽亞目的一種小型鸟类。舊屬鳾科,今獨立出來成為旋壁雀科,之下只有旋壁雀属一個屬。 分布于欧洲、西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川、中国东北、河北、北京、河南、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福建?、广东等地,多生活于非树栖高山型、栖息在悬崖和陡坡壁上以及或栖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中的山坡壁上。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欧洲南部。.

新!!: 鳾屬和红翅旋壁雀 · 查看更多 »

绒额鳾

绒额鳾(学名:Sitta frontalis)为鳾科鳾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其邻近岛屿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海拔约400-1800米的沟谷、山坡或山顶的阔叶林、干草阔叶林或混交林以及在公路边或村寨附近的树丛间也可见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斯里兰卡。.

新!!: 鳾屬和绒额鳾 · 查看更多 »

白胸鳾

白胸鳾(学名:Sitta carolinensis),為一種小型鸣禽。 成年的白胸鳾長約一百五十五毫米。其從頭到後頸處為黑色,其他上身部份為淺藍灰色。其覆羽為黑色,而其三級飛羽則通常是淺灰黑色的。在最大的覆羽上有著微細的色帶。其面部及腹部為白色。白胸市鳥主要在北美洲出現,牠亦是惟一的鳾科動物是被白色面部包圍著黑色的眼睛。其外部尾巴的羽毛為黑色的,並且伴著白色間條。其肢部很短,但其爪則很長,而其亦有著短翅膀與短尾巴。 牠們主要在北美洲的落葉闊樹林裡繁衍,其在天然或啄木鳥造成的樹洞裡築巢,是北美洲莊園的常見訪客。 牠們是長久定居的鳥類,並不會隨季節遷徙,只會在極嚴寒的冬季才會遷往南方過冬。 牠們在樹幹及大樹枝上進食,這是因為其會將樹皮撥下,找尋其內的昆蟲來食用,此外,其亦食用樹木的果實,而牠們在冬季時通常會小隊飛行。 其叫聲為帶鼻音的“泥!泥!泥!”。.

新!!: 鳾屬和白胸鳾 · 查看更多 »

白脸鳾

白脸鳾(学名:Sitta leucopsis)为鳾科鳾属的鸟类。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地,主要栖息于针叶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新!!: 鳾屬和白脸鳾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鳾屬和鸟 · 查看更多 »

鸟类传统分类系统

鸟类传统分类系统是相对于鸟类DNA分类系统而言的一个广泛被采用的分类系统。.

新!!: 鳾屬和鸟类传统分类系统 · 查看更多 »

黑头鳾

黑头鳾(学名:Sitta villosa)为鳾科鳾属的鸟类,俗名贴树皮、桦木炭儿、松树儿。分布于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多生活于寒温带低山至亚高山的针叶林或混交林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以北。.

新!!: 鳾屬和黑头鳾 · 查看更多 »

茶腹鳾

茶腹鳾(學名:Sitta europaea,「鳾」音同師)又名林鳾、普通鳾或歐亞鳾,在中國部分地區亦俗稱藍大膽,是廣泛分佈於歐洲及亞洲等地的小形雀鳥,也是鳾科鳥類中最常見且分佈最廣泛的鳥類,因此在英文中的 Nuthatch 多單指這種鳥類。.

新!!: 鳾屬和茶腹鳾 · 查看更多 »

阿爾及利亞鳾

阿尔及利亚鳾(學名:Sitta ledanti)是雀形目鳾科的鳥類,也是阿尔及利亚的特有種,最初发现于1973年,属于濒危动物。现在仅能見於該國海拔1000米以上人口密度低的地區。.

新!!: 鳾屬和阿爾及利亞鳾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鳾屬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雀形目

形目(学名:Passeriformes),是鸟纲中的一个目。多样性非常高,有5400个种左右,占鸟类种数的一半。 雀形目的鸟类鸣肌鸣管发达,多啼声婉转,通常所说的鸣禽就是指這一目的鸟。雀形目鸟善于筑巢,雀形目鸟类多为晚成雏,常有复杂的占区、营巢、求偶行为。体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鸦科部分种类体长可达50cm以上,小者如鹟科莺亚科部分种类体长仅6-7cm。 在雀形目中大部分都是候鸟,留鸟少。.

新!!: 鳾屬和雀形目 · 查看更多 »

René-Primevère Lesson

#重定向 勒内-普里梅韦勒·莱松.

新!!: 鳾屬和René-Primevère Lesson · 查看更多 »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簡稱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话(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目前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全面使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海外,特别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舊護照姓名和部分地名仍採用舊式威妥瑪拼音。 汉语拼音同时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无论是中国大陆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寫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新!!: 鳾屬和汉语拼音 · 查看更多 »

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原名注音字母,簡稱注音,是標準漢語標音系統之一,以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為藍本,1912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年正式發佈,1930年改為現名。經過百年演變,現有37個字母(聲母21個、介音3個及韻母13個)。中華民國以此為國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58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新華字典》等標準漢語工具書虽然也会使用注音符号进行標音,不過基本上仍以汉语拼音为主流。.

新!!: 鳾屬和注音符號 · 查看更多 »

淡紫鳾

绒额鳾(学名:Sitta solangiae)为鳾科鳾属的鸟类,體長約13公分。分布於中國、寮國與越南,主要棲息於低地森林或山地森林;全球活动范围约为23,700平方公里。.

新!!: 鳾屬和淡紫鳾 · 查看更多 »

滇鳾

滇鳾(學名:Sitta yunnanensis)又名雲南鳾,是雀形目鳾科的一種,生活于中國西南部。.

新!!: 鳾屬和滇鳾 · 查看更多 »

旋壁雀科

#重定向 红翅旋壁雀.

新!!: 鳾屬和旋壁雀科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䴓属鳾科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