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䲗屬

指数 䲗屬

䲗屬(學名:Callionymus)為䲗科下的一個屬,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少數在大西洋。.

24 关系: 动物卡尔·林奈印度洋南方䲗台灣䲗大西洋太平洋學名䲗亞目䲗科中沙䲗彎棘䲗箭䲗瓦氏䲗鲈形目輻鰭魚綱脊索动物沙氏䲗朝鮮䲗月斑䲗海南䲗海氏䲗扁䲗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䲗屬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卡尔·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也譯為--,受封貴族前名为卡尔·林奈乌斯(Carl Linnaeus),由于瑞典学者阶层的姓常拉丁化,又作卡罗卢斯·--烏斯(Carolus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医生,瑞典科学院创始人之一,並且担任第一任主席。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命名法二名法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之父,也被认为是现代生态学之父之一。他的很多著作使用拉丁文撰写,他的名字在拉丁语中是Carolus Linnæus(在1761年之后为Carolus a Linné)。 1707年,林奈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蘭的一个小乡村里。林奈在烏普薩拉大學接受了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并在1730年开始教授植物学。1735年至1738年之间,他居住在国外和做研究。他在荷兰出版了第一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之后,他回到瑞典的乌普萨拉,担任了医学和植物学教授。在1740年代,他旅行遍及瑞典各地,搜集和分类各种植物和动物。在1750年代和1760年代,他继续搜集和分类各种动植物,并将成果出版了好几卷。当他逝世的时候,他已经是欧洲最受赞誉的科学家之一。 瑞士哲学家卢梭在给林奈的信中写到“告诉他我知道地球上没有人比他更伟大”。德国学者歌德写过:“除了莎士比亚和斯賓諾莎,再没有其他的先人对我的影响比林奈更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说过:“林奈实际上是个诗人,只不过碰巧成为了一个博物学家。”除了这些赞誉,林奈还被称为“植物学王子”,“北方的博物志”,以及“第二个亚当”。Broberg (2006), p. 7.

新!!: 䲗屬和卡尔·林奈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䲗屬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南方䲗

南方䲗(学名:Callionymus meridionali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子午䲗。分布于中国至澳大利亚西岸,包括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巴厘海峡。.

新!!: 䲗屬和南方䲗 · 查看更多 »

台灣䲗

台湾䲗(学名:Callionymus formosanu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台湾深海鼠衔鱼、台湾鼠衔鱼。分布于中国至日本南部、台灣,包括台湾海峡、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海峡。.

新!!: 䲗屬和台灣䲗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新!!: 䲗屬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䲗屬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䲗屬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属.

新!!: 䲗屬和屬 · 查看更多 »

䲗亞目

亞目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一個亞目。其下共有兩個科19個屬共201個種。.

新!!: 䲗屬和䲗亞目 · 查看更多 »

䲗科

䲗科(学名:Callionymidae)(䲗寫為「魚銜」,音同「咸」字)是鱸形目䲗亞目的海洋魚類,英文俗名Dragonet(意為小龍)。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西部的熱帶水域,本科下有17屬共187個種。 蜥䲗科(Draconettidae)可以視為是䲗科的姊妹科,相當相似但很少見到。由於相似的形態和行為,䲗科魚類有時會和虾虎鱼科混淆。.

新!!: 䲗屬和䲗科 · 查看更多 »

中沙䲗

中沙䲗(学名:Callionymus macclesfieldensi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在中国,分布于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沙群岛。.

新!!: 䲗屬和中沙䲗 · 查看更多 »

彎棘䲗

弯棘䲗(学名:Callionymus curvicorni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弯棘鼠衔鱼、李查逊背果鼠衔鱼、䲗。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南海沿岸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留尼汪。.

新!!: 䲗屬和彎棘䲗 · 查看更多 »

箭䲗

箭䲗(学名:Callionymus sagitta)为䲗科䲗屬的鱼类。分布于印度至中国,包括南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安汶岛。.

新!!: 䲗屬和箭䲗 · 查看更多 »

瓦氏䲗

氏䲗(学名:Callionymus valenciennei)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瓦氏背果鼠衔鱼、丝棘䲗、瓦氏鼠衔鱼。分布于朝鲜至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新!!: 䲗屬和瓦氏䲗 · 查看更多 »

鲈形目

形目(学名:Perciformes)是輻鰭魚纲中的一个目,在鱼类传统分类法中,有40%的鱼属于鲈形目,因此它传统中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目,共有超过7000多个不同的种,其形状、大小各异,在几乎所有的水中生态环境都有出现。最早的已知的鲈形目化石是白垩纪晚期出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目的动物就开始分歧演变了。.

新!!: 䲗屬和鲈形目 · 查看更多 »

輻鰭魚綱

辐鳍鱼纲(學名:Actinopteri)又名条鳍鱼纲,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一纲,也是辐鳍鱼总纲的两个演化支之一,包含了所有与新鳍亚纲关系较近、离多鳍鱼目较远的辐鳍鱼。.

新!!: 䲗屬和輻鰭魚綱 · 查看更多 »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新!!: 䲗屬和脊索动物 · 查看更多 »

沙氏䲗

沙氏䲗(学名:Callionymus schaapi)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薛氏倒钩衔鱼、薛氏鼠衔鱼。分布于印度至菲律宾、台湾岛以及中国南海、东海南部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Banka。.

新!!: 䲗屬和沙氏䲗 · 查看更多 »

朝鮮䲗

朝鲜䲗(学名:Callionymus koreanu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李氏䲗。分布于朝鲜的黄海沿岸以及中国沿海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青岛、朝鲜黄海沿岸。.

新!!: 䲗屬和朝鮮䲗 · 查看更多 »

月斑䲗

月斑䲗(学名:Callionymus lunatu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月背果鼠衔鱼、滑鼠衔鱼。分布于朝鲜至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沿岸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新!!: 䲗屬和月斑䲗 · 查看更多 »

海南䲗

海南䲗(学名:Callionymus hainanensi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海南鼠衔鱼。分布于泰国、越南至中国,包括南海、台湾海峡等海域,常生活于近海底栖。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

新!!: 䲗屬和海南䲗 · 查看更多 »

海氏䲗

海氏䲗(学名:Callionymus hindsi)为䲗科䲗屬的鱼类。分布于波斯湾至中国、台灣,包括南海等海域,多见于水深3至40米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太平洋。.

新!!: 䲗屬和海氏䲗 · 查看更多 »

扁䲗

扁䲗(学名:Callionymus planus)为䲗科䲗屬的鱼类,俗名奇背果鼠衔鱼、平淡鼠衔鱼。分布于中国至日本南部、台湾岛以及渤海至东海沿岸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爱知县三谷。.

新!!: 䲗屬和扁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