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默里·盖尔曼

指数 默里·盖尔曼

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美國物理學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盖尔曼通晓的学科极广,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20世纪后期学术界少见的通才。除数理类的学科外,对考古学、动物分类学、语言学等学科也非常精通。 盖尔曼在加州理工学院与理查德·费曼一起共事时所发生的一些逸闻趣事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目录

  1. 57 关系: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史蒂芬·霍金吴健雄坂田昌一复杂系统大英百科全书夸克夸克模型奇夸克奇异粒子奇异数富蘭克林獎章上夸克中野董夫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一致性历史五夸克態弱相互作用喬治·茨威格味 (粒子物理學)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哈拉尔德·弗里奇八重道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四元數理论物理学家列表理查德·費曼第三种文化第一推动丛书维克托·魏斯科普夫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列表盖尔曼-西岛关系盖尔曼–劳定理盖尔曼矩阵芬尼根的守灵夜聖菲研究所西島和彥西德尼·科尔曼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哈妥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諾貝爾獎爭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费曼图迈克尔·克莱顿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肯尼斯·威爾森量子力學詮釋...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縮寫:Caltech)是一所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私立大學,創建於1891年。現有1204名研究生和977名本科生,約有300名教授以及超過600名研究學者。另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噴射推進實驗室也是由加州理工學院管理。 雖然加州理工學院的規模不大,但是它卻是全球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加州理工學院擁有37位校友或教授獲得38次諾貝爾獎,1位校友獲得菲爾茲獎(相当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70位校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或,112位教授獲選為美國國家學院院士。 英國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在2011-2012學年和2012-2013學年的評鑑中,都評加州理工學院為世界第一的大學。加州理工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美大學排名中,也名列前十名。而在物理學、行星科學、地球科學領域,更被公認為全美领先。.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作家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研究主任,20世紀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霍金是第一個提出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合解釋的宇宙論理論之人。他是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的積極支持者。 霍金是(FRSA)的得獎者,並成為宗座科學院的終身會員,並曾經獲得總統自由勳章,是美國所頒發最高榮譽的平民獎。2002年,霍金在BBC的「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民意調查中位列第25位。從1979年至2009年,霍金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霍金撰寫了多本闡述自己理論與一般宇宙論的科普著作,並廣受大眾歡迎。他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曾經破紀錄地榮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共計237周。 霍金患有一種罕見的早發性緩慢進展的運動神經元疾病(也稱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盧·賈里格症或渐冻人症),病情會隨著年月逐漸惡化至嚴重。他晚年已是全身癱瘓,無法發聲,必須依賴語音產生裝置來與其他人溝通。最初裝置透過手持開關來使用,最終需要透過使用單邊臉頰肌肉。 2018年3月14日,霍金的家人發表聲明表示霍金去世,終年76歲。其骨灰的下葬儀式在2018年6月15日於倫敦西敏寺中殿的教堂中舉行。.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史蒂芬·霍金

吴健雄

吴健雄(Chien-Shiung Wu;),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核物理学领域卓有贡献。在曼哈顿计划中,她参与研究了如何利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的两种同位素,铀-235与铀-238。其最著名的一项工作是利用实验方法验证宇称不守恒。这项工作令其同事李政道与杨振宁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令其本人获授1978年首次颁发的沃尔夫物理学奖。吴健雄在实验物理学方面的造诣常令人将她与居里夫人相提并论。她常被人称作是“中國的居里夫人”、“物理研究的第一女士”、“核子研究的女王”以及“世界最傑出女性實驗物理學家”。.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吴健雄

坂田昌一

坂田昌一(),日本物理學家,以强子結構理論聞名於世Nussbaum, Louis-Frédéric.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坂田昌一

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係指由許多可能相互作用的組成成分所組成的系統。在很多情況下,將這樣的系統表示為網絡是有用的,其節點代表組成成分,鏈結則代表它們的交互作用。複雜系統的範例,例如:地球的全球氣候、生物、人腦、社會和經濟的組織(如城市)、一個生態系統、一個活細胞、以及最終的整個宇宙。 由於其元件之間、或特定系統與其環境之間的依賴性、關係、或相互作用,複雜系統係為行為本質上難以建模的系統。系統之所以「複雜」,係具有來自這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特性,例如:非線性、湧現、自發秩序、適應、和回饋循環等等。由於這樣的系統出現在各式各樣的領域,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已成為其各自獨立研究領域的主題。.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复杂系统

大英百科全书

《大英百科全書》(又称《不列顛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由私人機構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出版的英語百科全書,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是英語世界俗稱的ABC百科全書之一。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是由大約100名全職編輯及超過4000名專家為受過教育的成年讀者所編寫而成。它被普遍認為是最有學術性的百科全書。 《大英百科全書》是現存仍然發行的最古老的英語百科全書。它在1768年至1771年間在英國爱丁堡首次面世,便馬上受到讀者歡迎,規模日漸龐大。平均13年左右出一个新版。1801年的第三版已經達到21冊。它日盛的地位使招募知名的貢獻者更容易。1875年至1889年間的第9版和1911年的第11版已經被認為是學術與文學風格的標誌性百科全書。自從第11版開始,《大英百科全書》的條目慢慢變得精簡以打進北美市場。1933年,《大英百科全書》是首部百科全書採納「連續性修訂」政策,即不斷再版並且定期更新條目。 Aside from providing an excellent summary of the Britannica's history and early spin-off products,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the life-cycle of a typical Britannica edition.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大英百科全书

夸克

夸克(quark,又譯“层子”或「虧子」)是一種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強子,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裏面找到夸克 。因為這個原因,人類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來自對強子的觀測。 夸克有六種“味”,分別是上、下、-zh-tw:魅;zh-cn:粲-、奇、底及頂 。上及下夸克的質量是所有夸克中最低的。較重的夸克會通過一個叫粒子衰變的過程,來迅速地變成上或下夸克。粒子衰變是一個從高質量態變成低質量態的過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上及下夸克一般來說很穩定,所以它們在宇宙中很常見,而奇、--、頂及底則只能經由高能粒子的碰撞產生(例如宇宙射線及粒子加速器)。 夸克有着多種不同的內在特性,包括電荷、色荷、自旋及質量等。在標準模型中,夸克是唯一一種能經受全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基本相互作用有時會被稱為“基本力”(電磁相互作用力、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力及弱相互作用力)。夸克同時是現時已知唯一一種基本電荷非整數的粒子。夸克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正負不同。 夸克模型分別由默里·蓋爾曼與喬治·茨威格於1964年獨立地提出 。引入夸克這一概念,是為了能更好地整理各種強子,而當時並沒有甚麼能證實夸克存在的物理證據,直到1968年SLAC開發出實驗為止 。夸克的六種味已經全部被加速器實驗所觀測到;而於1995年在費米實驗室被觀測到的頂夸克,是最後發現的一種。.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夸克

夸克模型

在粒子物理學上,夸克模型(Quark Model)是一種根據強子內價夸克種類的強子分類方案,而價夸克就是強子內的夸克和反夸克,它們是強子量子數的源頭。夸克是“SU(3)味對稱”或八重道的基礎,這個分類方案成功將1950至60年代所發現的的大量較輕的強子妥當編組。它在1960年代後期得到了實驗確認,至今仍是一套既正確又有效的分類法。夸克模型在1964年分別由默里·蓋爾曼 和喬治·茨威格獨立提出 (另見)。時至今日,夸克模型已被標準模型所吸收,並成為了它的一部份,標準模型指的是已確立的強相互作用和電弱相互作用的量子場論。 強子並不“基本”,並可被視為“價夸克”及其反夸克的束縛態,而“價夸克”及其反夸克就是強子量子數的源頭。這些量子數是識別強子的標籤,可分為兩種。一種從龐加萊對稱J^而來,其中J、P和C分別代表總角動量、宇稱和電荷共軛對稱。 而其餘的則是味量子數,例如同位旋、奇異數和魅數等如此類推。把夸克束縛在一起的強相互作用並不會受到味量子數的影響,因此在同一味多重態的不同味量子數組成的強子能擁有系統性的質量和耦合關係。 所有夸克的重子數皆被定為。上、魅和頂夸克的電荷為+,而下、奇和底夸克的電荷則為-。反夸克的全部量子數相反。夸克的自旋為,因此是費米子。由於每一夸克和反夸克都各自遵守蓋爾曼-西島關係,因此它們加總而成的集合亦都會遵守該關係。 介子是由價夸克─反夸克對所組成(因此強子數為0),而重子則由三個夸克組成(因此強子數為1)。本條目所討論的是上、下、奇這三種味的夸克模型(形成味的SU(3)近似對稱)。也有較多味的通用化夸克模型。.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夸克模型

奇夸克

奇夸克(Strange quark)是基本粒子的一種,它屬於費米子,在夸克裡是第四重的,質量介於80到130 MeV/c2之間,它的電荷是-(1/3),奇異數為−1,自旋為½。奇夸克曾在1947年跟k介子發現,但當時只辨認出k介子而沒認出奇夸克,是直到1964年默里·蓋爾曼和喬治·茨威格建立夸克模型後才被確認。 Category:夸克.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奇夸克

奇异粒子

奇异粒子是一类亚原子粒子的统称。与奇异粒子相对的是普通粒子,包括质子、中子、π介子等普通的强子和轻子。1947年罗彻斯特(G.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奇异粒子

奇异数

奇异数是描述粒子内部性质的一个相加性量子数,通常用S表示,只能取整数。为解释奇异粒子的性质,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日本物理学家中野董夫、西岛和彦(K.Nishijima)各自独立提出了新的量子数——奇异数。第一个奇异粒子是1947年由罗彻斯特(G.Rochester)和巴特勒(C.Butler,1922-)发现的。随后在加速器中又陆续发现了更多的奇异粒子。与普通粒子不同,奇异粒子协同产生,独立衰变,并且快产生,慢衰变。粒子物理学规定普通粒子的奇异数是0,奇异粒子的奇异数由以下反应规定: 规定K^粒子的奇异数是+1,\Lambda^的奇异数是-1,然后由其它反应确定其余粒子的奇异数。.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奇异数

富蘭克林獎章

富兰克林奖章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富兰克林研究所于1915年至1997年间颁发的奖项。塞缪尔·因萨尔于1914年设立了这一奖项。 富兰克林奖章是富兰克林研究所最知名的奖项之一。 1998年,富兰克林奖章与其他几个奖项合并为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富蘭克林獎章

上夸克

在所有種類的夸克中,上夸克(Up quark)的質量最小,裸質量約為1.8–。上夸克是第一代夸克, 是自旋為的費米子。帶有電荷+ e。根據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理論,上夸克與下夸克是構成核子的基本粒子,質子擁有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而中子則有一個上夸克和兩個下夸克。上夸克參與所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與強相互作用。上夸克的反粒子為反上夸克。 1964年,默里·蓋爾曼 及喬治·茨威格首先提出上夸克的存在,目的是在解釋強子的八重道分類系統。1967年,透過在史丹佛直線加速器進行的,首度證實了上夸克存在。.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上夸克

中野董夫

中野董夫(, 47NEWS(共同通信)、2004年8月16日),日本粒子物理學家,東京大學博士。曾任大阪市立大學教授、大阪市立科學館首任館長。 中野曾與西島和彥合作、與默里·蓋爾曼分别独自提出蓋爾曼-西島關係,被提名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只有蓋爾曼一人獲獎。 1950年在大阪市立大學理工學部,南部陽一郎、西島和彥、中野董夫、、山口嘉夫等人形成了一個理論物理學學派,南部教授回憶:「在大阪市大的三年間沒有一個年邁的教授,教學的負擔也很少,充滿著自由」。包括南部-约纳-拉西尼奥模型(Nambu-Jona-Lasinio model)、K介子發生等著名理論,皆與市大有關。.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中野董夫

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

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Dannie Heineman Prize for Mathematical Physics)是由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协会联合颁发的数学物理奖项,自1959年起每年颁发一次。该奖项由海涅曼基金会建立,以纪念比利时裔美国工程师丹尼·海涅曼。.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

一致性历史

一致性历史是一种量子力学诠释,其推广了传统的哥本哈根诠释,为量子宇宙学提供了自然诠释。这一诠释基于一致性准则,允许系统的概率有多种演化历史,而不同演化历史得到的概率遵守经典概率学规律,且与薛定谔方程得到的结果一致。与量子力学一些其他的诠释,特别是哥本哈根诠释,不同,在这一框架中,任何物理过程都不会以“波函数坍缩”描述,并且量子测量并不是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一致性历史

五夸克態

五夸克粒子是一種這結果尚未經過同行評議,所以仍舊歸類為假想粒子。-->次原子粒子,屬於奇異強子。五夸克粒子有五個夸克重子有三個夸克,介子有兩個夸克。。更詳細地說,是四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表示他的重子數為1)。雖然物理學者預言五夸克粒子存在已很多年了,五夸克態顯然很不容易被發現。有些物理學者甚至提議,某種未知自然定律阻止五夸克粒子的出現。 2000年代,曾經有幾個實驗報告發現五夸克態的存在,但對於這些實驗所獲得的數據做重新分析,再加上對於後來完成的實驗做分析,所得到的結論是,這些先前得到的結果都是統計效應,而不是真實的共振See p.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五夸克態

弱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又稱弱力或弱核力)是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的一種,其餘三種為強核力、电磁力及万有引力。次原子粒子的放射性衰變就是由它引起的,恆星中一種叫氫聚變的過程也是由它啟動的。弱相互作用會影響所有費米子,即所有自旋為半奇數的粒子。 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弱相互作用的理論指出,它是由W及Z玻色子的交換(即發射及吸收)所引起的,由於弱力是由玻色子的發射(或吸收)所造成的,所以它是一種非接觸力。這種發射中最有名的是β衰變,它是放射性的一種表現。重的粒子性質不穩定,由於Z及W玻色子比質子或中子重得多,所以弱相互作用的作用距離非常短。這種相互作用叫做“弱”,是因為β衰變發生的機率比強交互作用低很多,表示它的一般強度比電磁及強核力弱好幾個數量級。大部份粒子在一段時間後,都會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弱相互作用有一種獨一無二的特性——那就是夸克味變——其他相互作用做不到這一點。另外,它還會破壞宇稱對稱及CP對稱。夸克的味變使得夸克能夠在六種“味”之間互換。 弱力最早的描述是在1930年代,是四費米子接觸相互作用的費米理論:接觸指的是沒有作用距離(即完全靠物理接觸)。但是現在最好是用有作用距離的場來描述它,儘管那個距離很短。在1968年,電磁與弱相互作用統一了,它們是同一種力的兩個方面,現在叫電弱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在粒子的β衰變中最為明顯,在由氫生產重氫和氦的過程中(恆星熱核反應的能量來源)也很明顯。放射性碳定年法用的就是這樣的衰變,此時碳-14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成氮-14。它也可以造出輻射冷光,常見於超重氫照明;也造就了β伏這一應用領域(把β射線的電子當電流用)。.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弱相互作用

喬治·茨威格

喬治·茨威格(George Zweig,),美國物理學家及神經生物學家,因與默里·蓋爾曼分別提出夸克模型而聞名。茨威格生於俄羅斯莫斯科一猶太家庭,原本要在理查德·費曼的指導下成為粒子物理學家,但後來轉往研究神經生物學。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及麻省理工學院任職科學研究員,但於2004年轉投金融行業。.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喬治·茨威格

味 (粒子物理學)

在粒子物理學中,味或風味(英文︰Flavour)是基本粒子的一種量子數。在量子色動力學中,味是一種總體對稱。另一方面,在電弱理論中,這種對稱被打破,因此存在味變過程,例如夸克衰變或中微子振盪。.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味 (粒子物理學)

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每年頒發一次,分別授予在化學、物理學、文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和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都是由獨立的委員會頒發,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獎物理學、化學和經濟學獎,瑞典學院頒獎文學獎,卡羅琳學院頒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獎和平獎。 截至2017年,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共有83位諾貝爾獎得主與該校存在某種程度的關聯;根據該校的官方定義,這些人包括該校的畢業生、教師(包括兼職教師)、研究人員和行政人員。19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時任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曾在哥倫比亞法學院就讀,也是與該校相關的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有13位哥倫比亞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共同分享了六座獎項,他們分別是:波利卡普·庫施與威利斯·蘭姆共同獲得195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與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共同獲得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奧格·波耳與利奧·雷恩沃特共同獲得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與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利昂·萊德曼、梅爾文·施瓦茨與傑克·施泰因貝格爾共同獲得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理察·阿克塞爾與琳達·巴克共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27位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數量上超過任何其他獎項;1976年,該校有四人獲得了三項不同的諾貝爾獎,為歷年最多。.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哥倫比亞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哈拉尔德·弗里奇

哈拉尔德·弗里奇(Harald Fritzsch,),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研究基本粒子,是量子色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夸克理论和量子色动力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哈拉尔德·弗里奇

八重道

八重道 (The Eightfold Way)是李羣 sl3C (或 SU(3))的伴隨作用於粒子物理學的名稱,因為其維數是8。這個名稱是由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所起的,暗喻佛教的八正道。 粒子物理學使用八重道來表達夸克的味的對稱性。.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八重道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ICRANet),是一个旨在开展促进相对论天体物理和相关领域研究活动和发展的国际组织。它的成员包括四个国家和三所大学及研究中心。这些成员是亚美尼亚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意大利共和国、梵蒂冈、亚利桑那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该国际组织总部坐落于意大利佩斯卡拉。 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总部位于意大利佩斯卡拉。.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国际相对论天体物理中心网络

四元數

四元數是由爱尔兰數學家威廉·盧雲·哈密頓在1843年创立出的數學概念。 從明確地角度而言,四元數是複數的不可交換延伸。如把四元數的集合考慮成多維實數空間的話,四元數就代表著一個四维空间,相對於複數為二维空间。 作为用于描述现实空间的坐标表示方式,人们在复数的基础上创造了四元数并以a+bi+cj+dk的形式说明空间点所在位置。 i、j、k作为一种特殊的虚数单位参与运算,并有以下运算规则:i0.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四元數

理论物理学家列表

以下是对理论物理学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列表。以其去世时间作为分类,然后以出生时间再为细分:.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理论物理学家列表

理查德·費曼

查德·菲利普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國理论物理學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由費曼提出或完善的费曼图、费曼规则(Feynman rules)和重整化计算方法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费曼个性十足,爱出风头,平易近人且喜爱搞怪,有很多逸闻流传于世。在1999年英國雜誌《》对全球130名領先物理學家的民意調查中,他被評為有史以來10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父母皆為立陶宛猶太人,來自白俄羅斯,然而費曼本人是無神論者。 费曼业余爱好广泛,如打邦哥鼓、破译玛雅文明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撬開保险櫃的鎖及逛脱衣舞厅等。他自己搜罗了不少这类故事,整理成了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该书后來成为畅销大众读物。费曼是少数几个在大众心目中形象生动鲜活的前沿科学家之一。.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理查德·費曼

第三种文化

《第三种文化》(The Third Culture)是一本由所作的讨论了诸多著名科学家的工作的书。这些科学家都用直接的方式与一般大众沟通他们新鲜的或者带争议性的想法。约翰·布洛克曼在的网站上延续了“第三种文化”这一主题,让最前沿的科学家和思想者在上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 书的命名源自查理斯·珀西·斯诺(Charles Percy Snow)1959年的一场关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冲突的著名演讲:《两种文化与科学变革》 (The Two Cultures an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书中主要论及23名科学家:.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第三种文化

第一推动丛书

一推动丛书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科普书籍。该系列的书都是从外国科普著作中翻译过来的,已出了4辑。.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第一推动丛书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维克托·弗雷德里克·魏斯科普夫(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他曾随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和尼尔斯·玻尔做博士后工作。二战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之后反对核武器扩散。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魏斯科普夫对量子论的发展,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现在称为兰姆位移的现象作了研究,但由于对自己的数学没把握而没有发表结果(这些结果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战后他加入了麻省理工物理系,最终成为系主任。.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年頒發一次的國際獎項,其中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及和平等5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經濟學獎則於1969年起頒發"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4 November 2007,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諾貝爾獎至今已頒給800多人,其中至少有20%是以色列或者以色列移民。 首位得到諾貝爾獎的猶太人或持有以色列国籍的是阿道夫·冯·拜尔,因成功分析出吲哚的結構而於1905年獲頒化學獎。2011年中,除了文學獎、和平獎及經濟學獎外,其他獎均有猶太人獲獎。其中,丹·谢赫特曼獲得化學獎,拉尔夫·斯坦曼及布鲁斯·博伊特勒獲生物或醫學獎,至於物理學獎則由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連同非猶太人的布萊恩·施密特共同獲得。 一些猶太得主,如埃利·維瑟爾(1986年收到和平獎),凯尔泰斯·伊姆雷(2002年收到文學獎)是大屠殺的倖存者,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16, 2006.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物理学史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物质、能量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最早的物理学著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这些方法形成于古巴比伦和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数学家阿基米德和天文学家托勒密;随后这些学说被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被当时的阿拉伯科学家海什木等人发展为更具有物理性和实验性的传统学说;最终这些学说传入了西欧,首先研究这些内容的学者代表人物是罗吉尔·培根。然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学说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从而一般没有察觉到它们所描述的内容反映着自然界中重要的哲学意义。而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史上,类似的研究数学的方法也在发展中。 在这一时代,包含着所谓“自然哲学”(即物理学)的哲学所集中研究的问题是,在基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前提下试图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发展出解释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及其后的经院哲学,物体运动是因为运动是物体的基本自然属性之一。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正圆的,这是因为完美的圆轨道运动被认为是神圣的天球领域中的物体运动的内在属性。冲力理论作为惯性与动量概念的原始祖先,同样来自於这些哲学传统,并在中世纪时由当时的哲学家、伊本·西那、布里丹等人发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物理传统也是具有高度的哲学性的。.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物理学史

物理学家列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包含更多的20世纪以及21世纪著名物理学家。.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物理学家列表

盖尔曼-西岛关系

尔曼-西岛关系,是1953年由日本物理学家西岛和彦、中野董夫首先提出,1955年由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完成的。此关系指强子的电荷Q、同位旋第三分量I3、重子数b、奇异数S满足以下的关系: 其中Y.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盖尔曼-西岛关系

盖尔曼–劳定理

尔曼–劳定理(Gell-Mann and Low theorem)是量子场论中的重要定理,它说明了有相互作用的多体系统的基态(真空态)与相应的无相互作用多体系统之间的关系。1951年由默里·盖尔曼和证明。该定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将有相互作用系统的格林函数和无相互作用系统的格林函数联系起来。尽管一般用于基态,盖尔曼–劳定理实际上可以应用于体系哈密顿量的任一个本征态。其原始证明M.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盖尔曼–劳定理

盖尔曼矩阵

尔曼矩阵,以物理學家默里·蓋爾曼命名,為SU(3)群無窮小生成元的一種表象。此群的李代數維度為8,因此有8組線性獨立的生成元,可寫為g_i,i值從1到8。.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盖尔曼矩阵

芬尼根的守灵夜

《芬尼根的守灵夜》(Finnegans Wake),是爱尔兰作家喬伊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書名來自民歌《芬尼根的守屍禮》,內容是有個搬運磚瓦的工人芬尼根從梯子上跌落,大家都以為他死了,守靈時灑在他身上的威士忌酒香卻刺激他甦醒過來。人們把他按倒,叫他安息吧,已經有人來接替他了。芬尼根的繼承人酒店老闆伊厄威克(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的夢構成全書的主要內容,小說從傍晚開始,斷斷續續地表現伊厄威爾的夢境,喬伊斯企圖通過他的夢來概括人類全部歷史。這是一部融合神話、民謠與寫實情節的小說,喬伊斯在書中大玩語言、文字遊戲,常常使用不同國家語言,或將字辭解構重組,他用了17年的光陰寫《芬尼根的守灵夜》,蕭乾、文潔若都認為這本書比《尤利西斯》還要晦澀難懂。戴从容翻译的中文版第一部已在12年9月推出。此外,另有冯建明译本翻译中。.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芬尼根的守灵夜

聖菲研究所

聖菲研究所(SFI,Santa Fe Institute)是一間位於美国新墨西哥州聖菲市的非盈利性研究機構,該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複雜系統科學。該所於1984年由喬治·考溫,大衛·潘恩斯,斯特林·科爾蓋塔,默里·蓋爾曼,尼克·麥特羅博利斯,赫布·安德森,彼得·A·卡拉瑟斯,以及理查德·斯兰斯基等人一同創辦。幾人中除了潘恩斯與蓋爾曼外均是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學家。.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聖菲研究所

西島和彥

西島和彥(,),日本粒子物理學家,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日本學士院會員。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贈從三位。 西島生于日本土浦市,学术生涯著名成就是與中野董夫合作、與默里·蓋爾曼分别独自提出蓋爾曼-西島關係,被提名1960年、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只有蓋爾曼一人獲獎。西島独立与他人提出奇异数概念,他称之为“η电荷”。.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西島和彥

西德尼·科尔曼

西德尼·理查·科爾曼(Sidney Richard Coleman,),犹太裔美国理論物理學家,哈佛大学教授。他是量子场论的权威学者,在有效理论、自發對稱性破缺和宇宙学方面都有重要工作。他的演讲集《对称性面面观》(Aspect of Symmetry)是量子场论的经典著作。.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西德尼·科尔曼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1939)。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爱尔兰为背景和主题。他所创作的小说大多根植于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敌人、中学和大学的岁月。乔伊斯是用英文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中将国际化因素和乡土化情节结合最好的人。.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哈妥

詹姆斯·伯克特·哈妥(James Burkett Hartle,),美國物理學家,自1966年起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芭巴拉分校(UCSB)物理系。他著名的成就包括有廣義相對論、天文物理學與量子力學詮釋等領域。在與史蒂芬·霍金合作之下,他提出了「哈妥-霍金宇宙波函數」——其為惠勒-得衛特方程式的一個特殊解,用以解釋大霹靂宇宙學的初始條件。 與默里·盖尔曼等人合作,哈妥協助架構現代版的哥本哈根詮釋,其基礎為一致性歷史(consistent histories)。與Dieter Brill合作,他發現了布里爾-哈妥幾何子(Brill-Hartle geon),其為一項近似解,實現了惠勒所提議的一個假設現象——一個重力波波包(gravitational wave packet)被侷限在時空中的一塊緊緻區域,所憑藉的是自身場能量的重力吸引。他也是近期一本廣義相對論教科書的作者。.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詹姆斯·哈妥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諾貝爾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獲得大約10,000,000瑞典克朗。每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死忌,物理学、化学、生理及医学、文学和经济学獎項會在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奖则会在奥斯陆颁发。 截至2014年10月6日,已有881人士和56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包括74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諾貝爾獎得主中,有5名得主所屬的政府拒絕讓他們前往領獎,阿道夫·希特拉禁止其中3位德國得主,分別是里夏德·庫恩(1938年化學獎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化學獎得主)和格哈德·多馬克(1939年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另二位則是因為受到蘇聯政府施壓而拒絕領獎的鮑里斯·巴斯特納克(1958年文學獎得主)以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禁而無法領獎的劉曉波(2010年和平獎得主)。1964年文學獎得主尚-保羅·薩特和1973年和平獎得主黎德壽是目前仅有的兩名拒絕領獎的得主;尚-保羅·薩特拒絕獎項的原因是他拒絕所有官方獎項,黎德壽拒絕的原因則是當時越南仍陷入戰亂之中。有6名得主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奪諾貝爾和平獎,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在881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6位是女性,而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是瑪麗·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某些由於外圍因素或缺乏提名而沒有頒發諾貝爾獎的年份中原本的獎金會回撥到基金用作其他相關獎項。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諾貝爾獎停止頒發。.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爭議

諾貝爾獎爭議是一些關於歷史上諾貝爾獎獲獎者所產生的爭議,而歷年來文學獎與和平獎所招致的爭議最多"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5 January 2009,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諾貝爾獎爭議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给在物理科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该奖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出5名成员组成一个委员会来评选出获奖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於1901年第一次頒發,由德国的威廉·伦琴獲得。每个获奖者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1901年,伦琴得到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三位获奖者(小林诚、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分享了总额为1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颁发。 约翰·巴丁是唯一两次获得该奖的得主,他于1956年和1972年獲獎。威廉·劳伦斯·布拉格是至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得主,也是诺贝尔三项科学奖项中的最年轻得主,他在1915年获奖时仅有25岁。 至今共有两位女性获得过该奖,分别是玛丽·居里(1903年)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1963年)。在六个诺贝尔奖项中,这是女性获奖人次第二少的奖项(只多於僅一位女性得主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截至2016年10月,共有203人获得过该奖。诺贝尔物理学奖有6年因故停发(1916、1931、1934、1940至1942)。.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费曼图

费恩曼图(Feynman diagram)是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即费恩曼)在处理量子场论时提出的一种形象化的方法,描述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直观地表示粒子散射、反应和转化等过程。使用费恩曼图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一个反应过程的跃迁概率。 在费恩曼图中,粒子用線表示,费米子一般用实线,光子用波浪线,玻色子用虚线,胶子用圈线。一線與另一線的連接點稱為頂點。费恩曼图的橫軸一般为时间轴,向右为正,向左代表初态,向右代表末态。与时间轴方向相同的箭头代表正费米子,与时间轴方向相反的箭头表示反费米子。.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费曼图

迈克尔·克莱顿

約翰·麥可·克萊頓(John Michael Crichton,),美國暢銷書作家、医生、影視製片人、導演兼编剧。作品多為動作類型,科技成份濃厚,被冠以「科幻驚悚小說之父」的稱號。作品中大量的引用醫學科技新知,充份反應出他的醫學訓練與科學背景。他的書已被譯成36種語言,暢銷書幾乎本本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在全世界擁有眾多的讀者和影迷。1994年,克莱顿成为了美国历史至今唯一同时有作品位于电影(《侏罗纪公园》)、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和畅销书(《桃色机密》)排行榜首位的艺术创作人。.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迈克尔·克莱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Albert Einstein Medal)是瑞士伯恩設立的獎項,每年頒發給在与愛因斯坦研究领域相关的领域中有傑出貢獻的人士。.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肯尼斯·威爾森

肯尼斯·格德斯·威爾森(Kenneth Geddes Wilson,),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利用電腦研究粒子物理學的先驅。於1982年,他因為相變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為不同現象的微妙本質提供了詳細解釋,這些現象包括冰的熔解及磁性的出現。這項研究是威爾森對重正化群基礎研究的一部份。他的同行都把他譽為理論物理學的偉人。.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肯尼斯·威爾森

量子力學詮釋

量子力學已通過全面、嚴謹的實驗驗證,但應該如何詮釋這些實驗結果,從此又可對大自然的根本運作方式得出如何的結論,眾說紛紜。林林總總的理解方式,統稱為量子力學詮釋。諸多學派的爭議點包括,量子力學可否理解為決定性理論,量子力學的哪些方面是「真實存在」的,等等。 物理學家和物理哲學家都對這一問題特別關注。對量子力學的詮釋,一般被視為對量子力學之數學表述的詮釋,也就是為理論中的各個數學概念賦予現實的物理意義。.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量子力學詮釋

K介子

在粒子物理學中,K介子(Kaon,標記為帶正電的K介子從前被分開叫做τ+及θ+,因為直至1960年代前K+一直被視為兩種粒子。見上面的宇稱不守恆))是帶有奇異數這一量子數的四種介子的任一種。在夸克模型中,我們知道它們含有一個奇夸克(或其反夸克),及一個上或下夸克的反夸克(或其夸克)。 自從它們在1947年被發現之後,K介子為基礎相互作用的性質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在建立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基礎的過程中,它們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強子的夸克模型及夸克混合的理論(後者於2008年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在人類對基礎守恆定律的了解中,K介子也有着傑出的貢獻:CP破壞(一種造成大家所見的宇宙物質-反物質失衡的現象)的發現在1980年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這種現象就是在K介子系統被發現的。.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K介子

TED演讲嘉宾列表

TED大会在每年的活动中,邀请众多科学、设计、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物,通过演讲的形式,分享他们对技术、社会、人的思考与探索。本列表给出了参加TED大会的演讲嘉宾的部分列表。.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TED演讲嘉宾列表

斯隆奖

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是每年由艾爾弗·斯隆基金(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自1955年以来授予“提供支持和认同于早期的职业科学家和学者”。这与企业斯隆奖是明显不同的。 奖学金最初被授予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奖项后来被添加上神经科学(1972年),经济学(1980年),计算机科学(1993年),以及计算和进化分子生物学(2002).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斯隆奖

新纪元运动

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社會現象,起源於1970至80年西方的社會與宗教運動。新紀元運動所涉及的層面極廣,涵蓋了神秘學、替代療法,並吸收世界各個宗教的元素以及環境保護主義。它對於培養精神層面的事物採取了較為折衷且個人化的途徑,排拒主流的觀念。另外,自我心靈(self-spirituality)、新心靈(New spirituality)以及身-心-靈(Mind-body-spirit)等詞彙指的都是新紀元思想 J Gordon Melton, Director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American Religion.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新纪元运动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係指日本人或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日本人完成獲獎研究,但獲獎時已移籍者,亦作為參考資料一併收錄。.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1969年

请参看:.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1969年

9月15日

9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58天(闰年是25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07天。.

查看 默里·盖尔曼和9月15日

亦称为 盖尔曼,盖耳-曼,盖耳-曼,M.,默里·盖尔-曼。

K介子TED演讲嘉宾列表斯隆奖新纪元运动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1969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