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麥可·法拉第

指数 麥可·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國物理学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雖然法拉第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式教育,卻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實際而言,他時常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優秀的實驗家。他詳細地研究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想出了磁場線的點子,因此建立了電磁場的概念。法拉第觀察到磁場會影響光線的傳播,他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entry at the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osted by LovetoKnow Retrieved January 2007.

117 关系: 半导体材料变压器发电机发明年表大隅良典天然橡胶如何閱讀一本書孫維新實驗物理學尼古拉·特斯拉布魯內爾大學万有理论三氯化氮年轻地球创造论乙醇交流發電機交流電亨利·卡文迪什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以科學家命名的國際單位列表以撒·華茲介電質张江高科技园区低温物理学彼得·迪斯德加復冰現象场 (物理)化学家列表喬治·比德爾·艾里單極馬達固态离子学固态电池四氯乙烯皇家学会院士王柏森理查德·道金斯確診為學習障礙者名單磁場磁矢势磁链科学史科学领域中的女性科学普及科普利獎章空氣調節第一代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第二次工业革命...笔记約翰·富勒約瑟·亨利经典场论经典统一场论羅美玲热敏电阻生活杂志评选的千年百大人物电动机电现象电解电解质电解池物理学家物理学的进化物理學重要著作列表發電百科详编菲利克斯·沙伐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論法拉第力線超距作用麻省理工学院校园黃金氰化法霍夫曼電量計阿伏伽德罗常数自然科学会报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讲座電學史電動勢電的歷史與現前狀態電機工程學陽極RC電路暖通空調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欧内斯特·卢瑟福永斯·贝采利乌斯汉弗里·戴维汉斯·奥斯特法拉第常数法拉第弔詭法拉第冰桶实验法拉第电解定律法拉第杯法拉第波法拉第效应本生燈本杰明·汤普森,伦福德伯爵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海因里希·赫兹海因里希·楞次愛達·勒芙蕾絲数据通信智原科技時間旅行少女~真理、和花與8名科學家~10月17日1757年1831年1834年19世纪2千纪8月25日9月22日9月23日 扩展索引 (67 更多) »

在物理學中,力是任何導致自由物體歷經速度、方向或外型的變化的影響。力也可以藉由直覺的概念來描述,例如推力或拉力,這可以導致一個有質量的物體改變速度(包括從靜止狀態開始運動)或改变其方向。一個力包括大小和方向,這使力是一個向量。牛頓第二定律,\mathbf.

新!!: 麥可·法拉第和力 · 查看更多 »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固体材料。.

新!!: 麥可·法拉第和半导体材料 · 查看更多 »

变压器

變壓器(Transformator;Transformer)是應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而升高或降低電壓的裝置。變壓器通常包含兩組或以上的線圈。主要用途是升降交流電的電壓、改變阻抗及分隔電路。電路符號常用T當作編號的開頭。例:T01、T201等.

新!!: 麥可·法拉第和变压器 · 查看更多 »

发电机

发电机是把動能或及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一般的發電機是通过原动机先将各类一次能源蕴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发电机转换为电能,经输电、配电网络送往各种用电场所。 發電機與電動機基本原理相反。電動機是利用通入電流的線圈產生磁場而形成電磁鐵,以磁鐵間的磁力作用推動線圈作功,是運用「電流磁效應」原理將電能轉換功的裝置。發電機是利用各種動力(如水力、風力)使線圈在磁鐵的兩極間轉動;當線圈轉動時,線圈內的磁場改變,因此產生感應電流,是運用「電磁感應」原理將動力所作的功轉換成電能的裝置。.

新!!: 麥可·法拉第和发电机 · 查看更多 »

发明年表

以下是以时间来排列各项发明:.

新!!: 麥可·法拉第和发明年表 · 查看更多 »

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学家。現任東京工業大学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第6位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等職。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大隅教授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威利獎。2016年他因「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成為21世紀第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單人得主,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中央社,2016年10月3日。.

新!!: 麥可·法拉第和大隅良典 · 查看更多 »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采集 天然橡膠(又稱為印度橡膠)是一種有彈性的碳氫化合物異戊二烯1.

新!!: 麥可·法拉第和天然橡胶 · 查看更多 »

如何閱讀一本書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由美国哲学家莫蒂默·杰尔姆·阿德勒于1940年所著,并于1972年和查尔斯·范多伦重新修订。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新!!: 麥可·法拉第和如何閱讀一本書 · 查看更多 »

孫維新

孫維新(Wei-Hsin Sun,)是以天文教育推廣聞名的台灣天文學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與科學教育中心主任,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並擔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新!!: 麥可·法拉第和孫維新 · 查看更多 »

實驗物理學

物理學領域中,實驗物理學或實驗物理是直接觀察物理現象,以獲取關於宇宙中從大到小各種資料的學科分類,包含許多類型的子學科。其中各個子學科皆有一相似目標,即是收集並解釋所得到的數據資料。方法上則各異,從很簡單的實驗與觀察,到如同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這樣的複雜實驗都屬於此一分類。.

新!!: 麥可·法拉第和實驗物理學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Никола Тесла;),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和未來學家。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並因主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而最為人知。在邁克爾·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特斯拉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的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 在贏得著名的19世紀80年代的“電流戰爭”及在1894年成功進行短波無線通信試驗之後,特斯拉被認為是當時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之一。他的許多發現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是電機工程學的先驅。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試驗了把電力以無線能量傳輸的形式送到了目標用電器之後,致力於商業化的洲際電力無線輸送,並且以此設想建造了半成品 - 沃登克里弗塔。 於20世紀30年代,特斯拉這時接近生命的尾聲階段。特斯拉一度變得深居簡出,足不出戶,獨居於紐約市的Wyndham New Yorker Hotel3327房间之中,偶爾才會向新聞界發表一些不同尋常的聲明。因為他舉止怪異,特斯拉被普遍認為是“瘋狂科學家”的原型。他對於金錢和法律事務之不在乎亦是其一生之致命傷。數家電子公司(今日美國電子業龍頭的前身)聯合派出一群能言善道的律師,奪走了他大部份的專利。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窮困潦倒中過世。去世之後,特斯拉的成就並不太為當時的人所知,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的公眾名望出人意料地上演了王者歸來。在2005年,他被電視節目“最偉大的美國人”(美國在線和探索頻道共同開展)列為前100名,這張名單是由公眾投票產生。 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阴谋论作家Robert Lomas認為特斯拉對機器人、彈道學、信息学、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非主流科學,如幽浮理論。Robert Lomas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國際單位制中的,用來衡量磁感應強度(也作磁通量密度)的單位,是以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符號T(由國際度量衡大會在1960年確立)。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有一座國際機場(即貝爾格勒尼古拉·特斯拉機場)以他的名字命名。塞爾維亞紙幣上至今有他的頭像。.

新!!: 麥可·法拉第和尼古拉·特斯拉 · 查看更多 »

布魯內爾大學

布魯內爾大學(英文:Brunel University,簡稱:Brunel)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烏克斯橋外郊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創立於1966年,以維多利亞時代的工程師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的名字命名。學校建築大多是粗野主義風格,由理查德·謝潑德設計。.

新!!: 麥可·法拉第和布魯內爾大學 · 查看更多 »

万有理论

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或ToE)指的是假定存在的一種具有總括性、一致性的物理理論框架,能夠解釋宇宙的所有物理奧秘。經過幾個世紀奮勉不懈的努力,發展出兩種理論框架: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場論。它們的總合,可以說是最接近想像中的萬有理論。廣義相對論專注於研究引力來明白宇宙的大尺度與高質量現象,例如恆星、星系、星系團等等。量子場論專注於研究非引力來明白宇宙的小尺度與低質量現象,例如,亞原子粒子、原子、分子等等。量子場論成功地給出標準模型,並且能夠按照大統一理論將弱力、強力與電磁力這三種非引力統合在一起。 經過多年的研究,這兩種理論分別在適用範圍內做出的預測幾乎都已被實驗肯定。根据物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場論互不相容,即對於某些狀況,两者不可能同时是正確的。由於這兩種理論的適用範圍不同,對於大多數狀況,只需用到其中一種理論。這兩種理論的不相容之處在非常小尺度與高質量範圍才成为显著的问题,例如,在黑洞內部、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极短时间。為了解釋這衝突,透露更深層實在、將引力與其它三種作用力統合在一起的理論框架必需被找出,和諧地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場論整合在一起,原則而言,成為能夠描述所有物理現象的單一理論。近期,在追逐這艱難目標的過程中,量子引力已成為積極研究領域。 万有理论用来指那些试图统合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成為一体的理论,是在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連成一体的电弱作用理论之後,再加入強相互作用連成一体的大統一理論基础之後,又加上引力作用連成一体的理論。目前被认为最有可能成功的萬有理论是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論。.

新!!: 麥可·法拉第和万有理论 · 查看更多 »

三氯化氮

三氯化氮,也称为三氯胺,是化学式为NCl3的化合物。这个黄色、油状、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经常可以在氨的衍生物与氯的反应的副产物中见到。纯的NCl3是非常活泼的。把自来水用一氯胺消毒,就会有少量三氯化氮产生。.

新!!: 麥可·法拉第和三氯化氮 · 查看更多 »

年轻地球创造论

“年轻地球创造论”(Young Earth creationism)是创造论的一个分支。该理论认为,地球和其上的生命仅在不超过1万年前被上帝的直接作为创造出来。坚持这种理论的人普遍认为,《希伯来圣经·创世纪》里面提到的创世七天描述的是自有时间开始准确不差的七个24小时。在相信这种理论的人眼中,对整个《圣经》的完全来自字面的解释才是与历史和真相相符合的,对地球存在时间的计算也只能以此为准。持此观点的一部分人还认为,他们在创造论的框架裡的观点应该比自然科学占有更高地位,或者起码有与之平等的地位。.

新!!: 麥可·法拉第和年轻地球创造论 · 查看更多 »

乙醇

乙醇(Ethanol,結構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也俗稱酒精,有些地方俗稱火酒。化學結構通常縮寫為, 或 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工業酒精含有少量有毒性的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体积浓度为75%左右(或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 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

新!!: 麥可·法拉第和乙醇 · 查看更多 »

交流發電機

交流發電機(Alternator、Alternating Current Generator)是發電機的一種,它可將機械能轉換成交流電形式的電能。 實際使用中,以三相發電機以主。結構上,主要是旋转磁场,電樞靜止,即是引擎推動電磁鐵轉動,固定的三相繞組輸出電力。這樣便不需要利用電刷和滑環取電,結構較簡單、安全和可靠。.

新!!: 麥可·法拉第和交流發電機 · 查看更多 »

交流電

交流電流(Alternating Current,縮寫:AC)是指大小和方向都發生週期性變化的電流,在一個週期內的運行平均值為零。不同於直流電,後者的方向是不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並且直流電沒有周期性變化。 通常波形為正弦曲線。交流電可以有效傳輸電力。但實際上還有應用其他的波形,例如三角形波、正方形波。生活中使用的市電就是具有正弦波形的交流電。.

新!!: 麥可·法拉第和交流電 · 查看更多 »

亨利·卡文迪什

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又译亨利·卡文迪许、亨利·卡文狄西、亨利·卡文迪西,),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首次对氢气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明了水并非单质,预言了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存在。他首次发现了库伦定律和欧姆定律,将电势概念广泛应用于电学,并精确测量了地球的密度,被认为是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新!!: 麥可·法拉第和亨利·卡文迪什 · 查看更多 »

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中国古代社会有避讳的传统。因此并不直接用君主或尊者的名字命名地方。使用人名命名的地方,有些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有些则使用字、号或其它称谓。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普遍不再避讳。以人名命名的地名、道路名开始大量出现,成为个人获得尊重的标志。例如中国很多城市都存在的“中山路”、“中山公园”就是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抗日战争后,北京将一些街道以以牺牲将领命名,如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其它地方亦有效仿。1949年后,中国大陆政权更迭。一些由中华民国政府以当局政要名字命名的地名被更改,如林森县、立煌县、中正路,但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山县、中山路等得到了保留。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牺牲的烈士命名了大量的县乡镇地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盛行改名风,地名首当其冲,文革结束后大都改回原名。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条第2款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故现在中国的地名比较少用党政领导人的名字命名。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在北京市百子湾南一路悬挂路牌,私自命名为葛宇路。此后,“葛宇路”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取代原路名。2017年爆光后,引发关注,相关部门恢复原名。 以下所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以人物名命名的地名。.

新!!: 麥可·法拉第和以人名命名的中國地名列表 · 查看更多 »

以科學家命名的國際單位列表

以科學家命名的國際單位列表列出由國際度量衡委員會指定在其領域有突出貢獻科學家的名字命名的國際單位。國際單位制是當今應用最廣泛的測量單位系統,目前共有7種基本單位,22種衍生單位(不包含複合單位),而其中有2種基本單位與17種衍生單位以科學家命名。這些單位在現在常用於科學與商業貿易上。按照規定,這些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國際單位永久使用。以下列表列出以科學家命名的國際單位。.

新!!: 麥可·法拉第和以科學家命名的國際單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以撒·華茲

以撒·華茲(Isaac Watts,)是英国17世纪一位多产的圣诗作者,一生创作了大约750首圣诗,被称为“英文圣诗之父”。他的许多圣诗至今仍被广泛传唱,并且已经被翻译成许多种语言。.

新!!: 麥可·法拉第和以撒·華茲 · 查看更多 »

介電質

介電質(dielectric)是一種可被電極化的絕緣體。假設將介電質置入外電場,則束縛於其原子或分子的束縛電荷不會流過介電質,只會從原本位置移動微小距離,即正電荷朝著電場方向稍微遷移位置,而負電荷朝著反方向稍微遷移位置。這會造成介電質電極化,從而在介電質內部產生反抗電場,減弱整個介電質內部的電場。假若介電質是由弱鍵結的分子構成,則這些分子不但會被電極化,也會改變取向,試著將自己的對稱軸與電場對齊。 介電質通常指的是可被高度電極化的物質。在原子與分子層次,極化性可以用來衡量微觀的電極化性質,從極化性可以理論計算出介電質的電極化率和電容率,兩個巨觀的電極化性質。或者,可以直接從實驗測量出介電質的電極化率和電容率。假若置入了具有高電容率的介電質,則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會大幅增加,儲存於兩塊金屬平行板的正負電荷也會增加 。 介電質的用途相當廣泛。介電質的電傳導能力很低,再加上具備有很好的(dielectric strength)性質,就可以用來製造電絕緣體。另外介電質可被高度電極化,是優良的電容器材料。對於介電性質的研究,涉及了物質內部電能和磁能的儲存與耗散。用於解釋電子學、光學和固態物理的各種各樣現象,這研究極端重要。 回應麥可·法拉第的請求,英國科學家威廉·暉巍(William Whewell)命名所有可被電極化的絕緣體為介電質。.

新!!: 麥可·法拉第和介電質 · 查看更多 »

张江高科技园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又称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园,位於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南部,是浦东新区下辖的一个类似乡级单位,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孙桥同为浦东最早的四个重点开发区域。 园区位于罗山路以东、龙东大道以南、外环线(环东二大道)以西、华夏中路以北。距南浦大桥7公里、距人民广场13公里、距外滩9公里、距虹桥机场25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15.6公里、距外高桥港区25公里、距上海集装箱码头30公里、距上海火车站17公里。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新!!: 麥可·法拉第和张江高科技园区 · 查看更多 »

低温物理学

低溫物理學 (Cryogenics),又稱低溫學,是物理學的分支,主要研究物質在低溫狀況下的物理性質的科學,有時也包括低溫下獲得的生成物和它的測量技術。而低溫物理學中的低溫定義為−150 °C(−238 °F,即123K)以下的溫度。 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在一次實驗中偶然液化了氯氣,由此,他認為一切氣體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都可以被液化。到了19世紀40年代,法拉第本人已經成功液化了當時大多數已知的氣體,只有氧氣、氮氣、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六種氣體無法液化,而且創出當時的最低溫度( -110 °C, 163K)。隨後,低溫設備不斷被完善,逐級降溫和定壓氣體膨脹方法開始廣泛應用。1898年英國物理學家杜瓦成功液化了氫氣,標誌著這六種氣體都夠能被液化。1895年,英國化學家從礦石中分離出更難液化的氣體——氦氣。直至1908年,才成功被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將其液化,同時令低溫記錄創下新低( -269 °C, 4K)。之後,昂內斯獲得19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昂內斯意外發現以( -268.8 °C, 4.2K)的液氦冷卻汞時,電阻突然驟降到接近零歐姆(0Ω),此現象即為超導現象。隨後,他又發現在低溫下鉛、錫也和汞一樣具有相似的超導特性。超導效應的發展前景可觀,如果能使超導材料在室溫下應用,將能大大提高輸電的效能,延長材料使用的壽命,降低熱損耗。近年,物理學家正不斷尋找超導轉變溫度(Tc)更高的超導材料。目前,高溫超導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學中最熱門的研究領域。.

新!!: 麥可·法拉第和低温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彼得·迪斯德加

彼得·迪斯德加(德语:Peter Desaga;1812年3月14日-1879年)是一位德国海德堡大学的仪器制造师,他与罗伯特·威廉·本生一起工作。在1855年,迪斯德加改良了迈克尔·法拉第的设计,发明了本生灯。 彼得·迪斯德加的儿子卡尔·迪斯德加创立了C.迪斯德加公司,制造本生灯和其他仪器。 Category:1812年出生 Category:1879年逝世 Category:科学仪器制作者 Category:德国人.

新!!: 麥可·法拉第和彼得·迪斯德加 · 查看更多 »

復冰現象

一塊冰的某一個表面受壓,壓力令熔點降低,使得冰溶化成水。壓力一旦消失,熔點提高回原來的水平,水又凝結成冰。麥可·法拉第將這個現象稱為復冰現象(Regelation)。 「當冰受的壓力增加時,熔點降低」是由詹姆斯·湯姆森提出,其兄弟威廉·湯姆森(開爾文勳爵)實驗證明。.

新!!: 麥可·法拉第和復冰現象 · 查看更多 »

场 (物理)

在物理裡,場(Field)是一個以時空為變數的物理量。 場可以分為純量場、向量場和張量場等,依據場在時空中每一點的值是純量、向量還是張量而定。例如,古典重力場是一個向量場:標示重力場在時空中每一個的值需要三個量,此即為重力場在每一點的重力場向量分量。更進一步地,在每一範疇(純量、向量、張量)之中,場還可以分為「古典場」和「量子場」兩種,依據場的值是數字或量子算符而定。 場被認為是延伸至整個空間的,但實際上,每一個已知的場在夠遠的距離下,都會縮減至無法量測的程度。例如,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裡,重力場的強度是和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因此地球的重力場會隨著距離很快地變得不可測得(在宇宙的尺度之下)。 定義場是一個「空間裡的數」,這不應該減損場在物理上所有的真實性。「場佔有空間。場含有能量、动量。場的存在排除了真正的真空。」 真空中沒有物質,但並不是沒有場的。場形成了一個「空間的狀態」,因此當我們在場內放入一個粒子,這個粒子會感覺到力。 當一個電荷移動時,另一個電荷並不會立刻感應到。第一個電荷會感應到一個反作用力,並獲得動量,但第二個電荷則沒有感應,直到第一個電荷移動的影響以光速傳遞到第二個電荷那裡,並給予其動量之後。場的存在解決了關於第二個電荷移動前,動量存在在哪裡的問題。因為依據動量守恆定律,動量必存在於某處。物理學家認為動量應該存在於場之中。如此的認定讓物理學家們相信電磁場是真實的存在,使得場的概念成為整個現代物理的範式。.

新!!: 麥可·法拉第和场 (物理) · 查看更多 »

化学家列表

这是一个知名化学家列表: (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中国化学家.

新!!: 麥可·法拉第和化学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喬治·比德爾·艾里

喬治·比德爾·艾里爵士,FRS(英文:Sir George Biddell Airy, ),英格蘭數學家與天文學家,於1835年至1881年之間擔任皇家天文學家(Astronomer Royal)。他許多的貢獻包括在行星軌道、測量地球的平均密度、固體力學中二維問題的解題方法等研究,而且還包括在他擔任皇家天文學家時,確立格林威治於本初子午線上的貢獻。但他的聲望被遭到指控所汙蔑。其指控認為由於他的遲鈍,英國失去發現海王星的先機。.

新!!: 麥可·法拉第和喬治·比德爾·艾里 · 查看更多 »

單極馬達

單極馬達是一種具有兩個磁極的直流馬達。其中的導體透過圍繞一個旋轉來切斷磁通量的單向磁力線來製造一個穩定的磁場。產生的電動勢在單一方向連續,故單極馬達不需要,但仍需要集電環。「單極」代表其電極與磁極不會改變(不需換向器)。.

新!!: 麥可·法拉第和單極馬達 · 查看更多 »

光通常指的是人類眼睛可以見的電磁波(可見光),視知覺就是對於可見光的知覺。可見光只是電磁波譜上的某一段頻譜,一般是定義為波長介於400至700奈(纳)米(nm)之間的電磁波,也就是波長比紫外線長,比紅外線短的電磁波。有些資料來源定義的可見光的波長範圍也有不同,較窄的有介於420至680nm,較寬的有介於380至800nm。 而有些非可見光也可以被稱為光,如紫外光、紅外光、x光。 光既是一种高频的电磁波,又是一種由称為光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流。因此光同时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或者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新!!: 麥可·法拉第和光 · 查看更多 »

固态离子学

固态离子学是一门研究固态电解质及其应用的学科。属于这个范畴的材料包括无机晶体和多晶固体、陶瓷、玻璃、聚合物和复合物。类似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固态离子器件,相比基于液态电解质的器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特别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 固态离子学起源于欧洲,肇始于1834年麥可·法拉第对于固态电解质 Ag2S 和 PbF2 的研究。随后的基础性贡献来自于瓦爾特·能斯特,他推导出了能斯特方程,并在异价掺杂的二氧化锆中观察到了离子传导现象。他利用这个现象发明了能斯特灯。另一个重要的进步来自于1914年对于碘化银的表征和研究。1930年左右,雅科夫·弗伦克尔、華特·蕭特基、卡尔·瓦格纳等人建立起了点缺陷的概念,肖特基和瓦格纳同时也发展了点缺陷的热力学理论。这些理论有助于理解在离子晶体、离子导电玻璃、聚合物电解质和纳米复合物中的离子和电子输运现象。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固态离子学领域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合成和表征各类新型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并将它们用于固态电池、燃料电池和传感器。.

新!!: 麥可·法拉第和固态离子学 · 查看更多 »

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是一種電池科技。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的是,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体电极和的电池。 由於科學界認為鋰離子電池已經到達極限,固態電池於近年被視為可以繼承鋰離子電池地位的電池。.

新!!: 麥可·法拉第和固态电池 · 查看更多 »

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又称全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学品,被广泛用于干洗和金属除油,也被用来制造其他化学品和消費品。 室温下是不易燃的液体。容易挥发,有刺激的甜味。很多人在空气含有百万分之一四氯乙烯的时候就可以闻到。 1821年麥可·法拉第第一次加热六氯乙烷使之分解为四氯乙烯和氯气。 Category:氯代烯烃 Category:卤代烃类溶剂 Category:空气污染物 Category:IARC第2A类致癌物质 Category:二碳有机物 Category:全氯化合物.

新!!: 麥可·法拉第和四氯乙烯 · 查看更多 »

皇家学会院士

皇家学会院士(,简称FRS,ForMemRS及HonFRS)是由皇家学会授予其认定的“对于包括数学、工程物理学及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的荣誉称号。 皇家学会作为现今仍存续的最古老的科学学会,其院士称号被认为是一项至高荣誉,历史上曾授予给包括艾萨克·牛顿(1672年),查尔斯·达尔文(1839年),迈克尔·法拉第(1824年),欧内斯特·卢瑟福(1903年),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191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1年),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44年),多萝西·霍奇金(1947年),艾伦·图灵(1951年)以及弗朗西斯·克里克(1959年)在内的诸多杰出科学家。近年来,该称号还被授予给史蒂芬·霍金(1974年),蒂姆·亨特(1991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1992年),蒂姆·伯纳斯-李(2001年),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003年),(2006年),安德烈·海姆(2007年),詹姆斯·戴森(2015年),(2015年),(2017年) 等人,1900年至今,学会授予的院士总计约8000人,其中包括280名诺贝尔奖得主。,仍在世的学会院士、外籍院员及名譽院士约有1600人。 英国《卫报》将皇家学会院士称为“与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相当的荣誉”,每年众多机构都为院士称号的颁发举行庆祝仪式。.

新!!: 麥可·法拉第和皇家学会院士 · 查看更多 »

王柏森

王柏森(Berson Wang,天平天蠍交界),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導演,副修表演。 影史百大華語片亞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主題曲,男、女雙聲帶主唱。以演出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楊德昌之電影《獨立時代》,榮獲『第3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曾擔任『第45屆金馬獎』評審委員。「果陀劇場」創始團員,主演的台灣第一齣 Live Band 搖滾音樂歌舞劇《吻我吧!娜娜》,創下了兩年內三度搬上舞台、加演速度最快、場次最多、票房最高紀錄。又以音樂劇《天使~不夜城》榮獲首屆『戲劇晶球獎』最佳男主角。被台灣藝文界最具權威性指標的「表演藝術雜誌」票選為『最受歡迎表演藝術偶像』。受國家音樂廳邀請,挑樑主演安德魯·洛伊·韋伯之百老匯經典名劇《約瑟夫的神奇彩衣》全球中文版首演,媒體封為「韋伯音樂劇在台最佳代言人」。史蒂芬·史匹柏 之【夢工廠】卡通《埃及王子》中文演唱人。 王柏森,就像這個名字本身散發的獨特魅力。不說話時,自然流露出略帶憂鬱的神秘氣質;侃侃而談時,清晰逼人的俊朗外型又閃耀著奕奕神采,他是台灣音樂劇首屈一指的要角。當年無心插柳考進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卻因此誘發出他體內蘊藏的表演潛能。他是屬於「全能型」的表演藝術家,能唱、能跳、能演、能導、能編劇、作詞,為難得一見「鈾礦型」的天才演員,火力十足、精力無窮。挑樑主演過流浪漢、刺客、劍俠、詩人、情聖、才子、大男人、小歌星及黑幫老大、科學家、佛陀前生……等,角色塑造空間相當寬廣,擁有一大票死忠戲迷。 舞台上的王柏森,擁有完全投入一個角色靈魂、演活一個角色血肉的豐沛能量,發散出一幕幕精彩的戲如人生,被譽為台灣永遠的『音樂劇王子』。 《王柏森》的「100 % 精選輯」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

新!!: 麥可·法拉第和王柏森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道金斯

克林顿·理查德·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 FRS, FRSL,),生於英屬肯尼亞,英格蘭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科學傳播者、作家,1990年任牛津大学動物學正教授,1995-2008年升任。 道金斯1976年出版名著《自私的基因》,引起广泛关注。书中阐述了以基因为核心的演化論思想,将一切生物类比为基因的生存机器,并引入了“模因”概念。后来又出版了《延伸的表现型》、《盲眼钟表匠》、《上帝错觉》等书,宣扬演化论,反对神创论。无神论與演化论的科學家擁護者之中,道金斯以其直言不諱的語氣和科學求證的態度挑戰「神創造世界」宗教概念而聞名。他同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神经科学家山姆·哈里斯和英裔美籍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同稱“新无神论四骑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新!!: 麥可·法拉第和理查德·道金斯 · 查看更多 »

確診為學習障礙者名單

以下是確診為學習障礙者,或者是被認為是閱讀障礙顯著者的名單。.

新!!: 麥可·法拉第和確診為學習障礙者名單 · 查看更多 »

磁是一种物理现象,磁学是研究磁现象的一个物理学分支,磁性是物質響應磁場作用的性质。磁性表现在順磁性物質或铁磁性物質(如铁钉)會趨向於朝著磁場較強的區域移動,即被磁場吸引;反磁性物質則會趨向於朝著磁場較弱的區域移動,即被磁場排斥;還有一些物質(如自旋玻璃、反鐵磁性等)會與磁場有更複雜的關係。 依照溫度、壓強等參數的不同,物質會顯示出不同的磁性。表现出磁性的物质通称为磁体,原来不具有磁性的物质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反之称为退磁。磁鐵本身會產生磁場,但本质上磁场是由电荷运动產生,如磁铁内部未配對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场,当这些磁场的方向一致时,宏观上就表现为磁性。.

新!!: 麥可·法拉第和磁 · 查看更多 »

磁場

在電磁學裡,磁石、磁鐵、電流及含時電場,都會產生磁場。處於磁場中的磁性物質或電流,會因為磁場的作用而感受到磁力,因而顯示出磁場的存在。磁場是一種向量場;磁場在空間裡的任意位置都具有方向和數值大小更精確地分類,磁場是一種贗矢量。力矩和角速度也是準向量。當坐標被反演時,準向量會保持不變。。 磁鐵與磁鐵之間,通過各自產生的磁場,互相施加作用力和力矩於對方。運動中的電荷亦會產生磁場。磁性物質產生的磁場可以用電荷運動模型來解釋基本粒子,像電子或正子等等,會產生自己內有的磁場,這是一種相對論性效應,並不是因為粒子運動而產生的。但是,對於大多數狀況,這磁場可以模想為是由粒子所載有的電荷因為旋轉運動而產生的。因此,這相對論性效應稱為自旋。磁鐵產生的磁場主要是由內部未配對電子的自旋形成的。。 當施加外磁場於物質時,磁性物質的內部會被磁化,會出現很多微小的磁偶極子。磁化強度估量物質被磁化的程度。知道磁性物質的磁化強度,就可以計算出磁性物質本身產生的磁場。產生磁場需要輸入能量,當磁場被湮滅時,這能量可以再回收利用,因此,這能量被視為儲存於磁場。 電場是由電荷產生的。電場與磁場有密切的關係;含時磁場會生成電場,含時電場會生成磁場。馬克士威方程組描述電場、磁場、產生這些向量場的電流和電荷,這些物理量之間的詳細關係。根據狹義相對論,電場和磁場是電磁場的兩面。設定兩個參考系A和B,相對於參考系A,參考系B以有限速度移動。從參考系A觀察為靜止電荷產生的純電場,在參考系B觀察則成為移動中的電荷所產生的電場和磁場。 在量子力學裏,科學家認為,純磁場(和純電場)是虛光子所造成的效應。以標準模型的術語來表達,光子是所有電磁作用的顯現所依賴的媒介。對於大多數案例,不需要這樣微觀的描述,在本文章內陳述的簡單經典理論就足足有餘了;在低場能量狀況,其中的差別是可以忽略的。 在古今社會裡,很多對世界文明有重大貢獻的發明都涉及到磁場的概念。地球能夠產生自己的磁場,這在導航方面非常重要,因為指南針的指北極準確地指向位置在地球的地理北極附近的地磁北極。電動機和發電機的運作機制是倚賴磁鐵轉動使得磁場隨著時間而改變。通過霍爾效應,可以給出物質的帶電粒子的性質。磁路學專門研討,各種各樣像變壓器一類的電子元件,其內部磁場的相互作用。.

新!!: 麥可·法拉第和磁場 · 查看更多 »

磁矢势

磁矢势,又稱磁位、磁勢(magnetic potential),通常標記為 \mathbf 。磁向量勢的旋度是磁場,以方程式表示 其中,\mathbf 是磁場。 直觀而言,磁向量勢似乎不及磁場來得「自然」、「基本」,而在一般電磁學教科書亦多以磁場來定義磁向量勢。以前,很多學者認為磁向量勢並沒有實際意義,只是人為的物理量,除了方便計算以外,別無其它用途。但是,詹姆斯·馬克士威頗不以為然,他認為磁向量勢可以詮釋為「每單位電荷儲存的能量」,就好像電勢被詮釋為「每單位電荷儲存的能量」。相關論述,稍後會有更詳盡解釋。 磁向量勢並不是唯一定義的;其數值是相對的,相對於某設定數值。因此,學者會疑問到底儲存了多少動量?不論如何,磁向量勢確實具有實際意義。尤其是在量子力學裏,於1959年,阿哈諾夫-波姆效應闡明,假設一個帶電粒子移動經過某零電場、零磁場、非零磁向量勢場區域,則此帶電粒子的波函數相位會有所改變,因而導致可觀測到的干涉現象 。現在,越來越多學者認為電勢和磁向量勢比電場和磁場更基本。不單如此,有學者認為,甚至在經典電磁學裏,磁向量勢也具有明確的意義和直接的測量值。 磁向量勢與電勢可以共同用來設定電場與磁場。許多電磁學的方程式可以以電場與磁場寫出,或者以磁向量勢與電勢寫出。較高深的理論,像量子力學理論,偏好使用的是磁向量勢與電勢,而不是電場與磁場。因為,在這些學術領域裏所使用的拉格朗日量或哈密頓量,都是以磁向量勢與電勢表達,而不是以電場與磁場表達。 開爾文男爵最先於1851年引入磁向量勢的概念,並且給定磁向量勢與磁場之間的關係。.

新!!: 麥可·法拉第和磁矢势 · 查看更多 »

磁链

磁链,是一个电磁学的物理量,为通电线圈的匝数与磁通量的乘积。通常用\lambda (lambda)或\psi (psi)标记,即Ψ=Nφ 或λ=Nφ。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与磁通量同为韦伯。 由于法拉第对电磁学的解释,一个线圈的磁链也可以表示为通过线圈的电压对其时间的积分。即: 因此其单位也可以用伏特·秒表示。 Category:电磁学.

新!!: 麥可·法拉第和磁链 · 查看更多 »

科学史

科學史,利用了思想史和社會史兩個面向的歷史研究方法。科學起源於對自然其功能性的實用考量以及纯粹的哲學探究。 雖然科學方法自古便不斷發展,但現代科學方法卻是始自伊斯蘭科學家,海什木(Alhazen)在大約西元1000年左右,運用實驗的經驗法則寫出了一本關於光學的著作《》。然而,現代科學方法在13世紀的歐洲由大學經院哲學的學者所發起科學革命時,方才算發展完全Thomas Wood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uilt Western Civilization, (Washington, DC: Regenery, 2005), ISBN 978-0-89526-038-3,到了16世紀及17世紀早期的發展高峰,現代科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更引領了知識的全面重估。科學方法的發展被某些人(尤其是科學哲學家及實證科學家)認為是太過於基礎而重要的,認為早先對於自然的探索只不過是前科學(pre-scientific),現代科學方法才被他們認為是真正的科學。習慣上,科學史學家仍舊認定早先的科學探索也包含於廣大而充足的科學範疇之中。 數學史、科技史及哲學史則在其各自的條目中描述。數學跟科學很接近但有所區别(至少在現代的觀念上是這樣認為)。科技涉及設計有用的物件和系統的創造過程,跟尋求传统意义上的真理(empirical truth)又有所不同。哲學跟科學的不同在哲學還尋求其他的知識領域,如倫理學,即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都是以既定的事實作爲理論基礎。實際上這些領域都作爲外在的重要工具為其他領域所用。.

新!!: 麥可·法拉第和科学史 · 查看更多 »

科学领域中的女性

女性從很早開就就在科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研究性別和科學關係的歷史學家已經闡述了女性在科學上的努力與成就、她們面臨的阻礙,還有她們應用了何種策略,讓她們的工作成果能在主流科學雜誌或其他出版物上進入同行評審,並且獲得通過。這些議題的歷史、批評和社會學研究本身已經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 在幾個早期的文明中,婦女已經在醫學領域有所參與,而古希臘的自然哲學也是開放婦女研究的。在公元一至二世紀,女性為煉金術的原始科學做出了貢獻。在中世紀,修道院是婦女受教育的重要場所,在這類社群之中,有些也提供了婦女為學術研究作出貢獻的機會。在11世紀出現了第一批大學的時候,女性大部分被排除在大學教育之外。.

新!!: 麥可·法拉第和科学领域中的女性 · 查看更多 »

科学普及

科學普及,简称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流行科學(popular science)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方式向普通大眾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相比於集中於出版最新科研成果,讓科學作品的內容更為廣泛。科學作品多數由科學家以及傳媒從業員編撰,透過不同媒介展示,常見的如書本、紀錄片、雜誌文章和網頁。.

新!!: 麥可·法拉第和科学普及 · 查看更多 »

科普利獎章

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是英國皇家學会每年頒發的科學獎章,以奖励“在任何科学分支上的杰出成就”。始于1731年授予的科普利獎章是皇家學会仍在颁发的最古老的科学奖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奖章。.

新!!: 麥可·法拉第和科普利獎章 · 查看更多 »

空氣調節

氣調節是包含溫度、濕度、空氣清淨度以及空氣循環的控制系統。冷氣機/空調供應冷氣、暖氣或除濕的作用原理均類似,大部分利用冷媒在壓縮機的作用下,發生蒸發或凝結,從而引發週遭空氣的蒸發或凝結,以達到改變溫、濕度的目的。冷氣機及暖氣機的效率會用性能係數來表示,是輸入功和提供熱能(或抽出熱能)的比例值,一般來說,直流馬達比交流省電,變頻比傳統壓縮機省電,因為能夠節省大量的電費,直流變頻型態逐漸成為市場大宗。 空氣調節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通稱「冷--氣」,因為該地區位處亞熱帶,氣候潮濕炎熱,空調的絕大部分作用只是製造冷--氣,鮮有需要製造暖氣,但也有冷暖氣合一的機種,這種比較常見的通常都安裝在車內。.

新!!: 麥可·法拉第和空氣調節 · 查看更多 »

第一代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

威廉·湯姆森,第一代開爾文男爵(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即开尔文勋爵(Lord Kelvin),在北爱尔兰出生的英國数学物理学家、工程师,也是热力学温标(絕對溫標)的发明人,被稱為熱力學之父。在格拉斯哥大学时他与进行了密切的合作,研究了电学的数学分析、将第一和第二热力学定律公式化,和把各门新兴物理学科统一为现代形式。他被广为人知是由于他认识到了温度的下限,也就是绝对零度。 他对电报机所作出的贡献使他开始出名并带给他财富和荣誉。先是因为在横跨大西洋的电报工程中所作出的贡献,他在1866年獲得爵士頭銜。到1892年,由於他在热力学方面的工作,以及反对爱尔兰自治的作為,使他被封為拉格斯的开尔文男爵(Baron Kelvin, of Largs in the County of Ayr),所以他通常被称为开尔文男爵,这个头衔来自于流经他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室的开尔文河。受爵後,他因而成為首位进入英国上议院的科学家。 他的住宅是位于克莱德湾拉格斯的Netherhall ,这是一座雄伟的红色砂岩大厦。 为表彰和纪念他对热力学所作出的贡献,热力学温标的单位为开尔文。.

新!!: 麥可·法拉第和第一代开尔文男爵威廉·汤姆森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新!!: 麥可·法拉第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 查看更多 »

笔记

记是写作体裁,一卷书没有固定主题,一段写天文,下一段可以是写狐狸故事,是一種作者個人的「隨筆」或「雜記」性質之文學作品。笔记体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

新!!: 麥可·法拉第和笔记 · 查看更多 »

約翰·富勒

約翰·富勒(John Fuller,)常被暱稱為約翰·「瘋狂傑克」·富勒(John 'Mad Jack' Fuller),是法拉第的贊助者兼顧問,他在皇家研究院裡創立了富勒化學教授這個職位。富勒也是名慈善家,經常贊助藝術和科學界的各項活動,還買了許多畫作。他還認為即使是奴役也要有法律對他們人權的保障。 富勒死後被葬在小村莊一間教堂旁的墓園,其陵墓的外觀酷似金字塔。.

新!!: 麥可·法拉第和約翰·富勒 · 查看更多 »

約瑟·亨利

約瑟·亨利(英語:Joseph Henry,)是一位美國科學家,是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史密森尼學會首任會長。他被認為是班傑明·富蘭克林之後最偉大的美國科學家之一,對於電磁學貢獻頗大。他於1830年的獨立研究中發現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比法拉第早發現這一定律,但其並未公開此發現。 亨利在1831年發明電子門鈴(特別是可以使用電線長距離來敲響門鈴),然後於1835年發明電子繼電器。電感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亨利就是以約瑟·亨利來命名的。.

新!!: 麥可·法拉第和約瑟·亨利 · 查看更多 »

经典场论

经典场论是描述物理场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的物理理论。 一个物理场可以视为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一点赋予一个物理量(通常是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例如,在气象预报中,某一天一个国家的风速可以用在空间的每一点赋予一个向量来表述(通过移动代表该日的风速的箭头)。经典场论一词通常是指表述两类基本自然力的物理理论:电磁力和重力。 这些场的表述在相对论之前就给出了,在相对论之下作了相应的改动。因此,经典理论可以归类为非相对论性和相对论性的。.

新!!: 麥可·法拉第和经典场论 · 查看更多 »

经典统一场论

经典统一场论(classical unified field theory)是试图在经典物理的框架下建立一个单一自洽的场论模型,从而能够解释自然界中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的所有这类尝试的总称。经典统一场论可以被认为是统一场论的一个分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有很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都致力于统一引力和电磁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工作促进了微分几何在纯数学领域的发展。爱因斯坦是最被人熟知的尝试建立统一场论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条目意在介绍历史上多种尝试建立一个经典的、相对论性的统一场理论;至于现代物理学中试图建立一个相容於量子理论的引力理论的尝试,请参见量子引力。.

新!!: 麥可·法拉第和经典统一场论 · 查看更多 »

羅美玲

羅美玲(泰雅語:Yokuy Utaw,音譯:尤桂·伍道,),台灣原住民歌手、演員,出身自大霸尖山下的泰雅族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水田部落,以偶像劇《名揚四海》的片尾曲〈愛一直閃亮〉聞名。 羅美玲因參加中國廣播公司「中廣流行之星」奪得華人地區冠軍,被音樂人沈光遠相中而開始自己的歌唱事業,推出個人首張專輯《紅色向日葵》,唯星運不順遂。家境不算好的羅美玲一肩扛家計,一度消失在演藝圈長達三年半,在2005年底再度復出,其間打零工維生、當過酒廠作業員、賣過手機、當過餐廳服務生,其間雖然歌紅、人卻沒受到太大關注,轉跑道演舞台劇、演電影,也開啟另一條路。 但她始終不放棄最愛歌唱,2014年再度以歌手身份出發,推出《Meiling With You》專輯,並演唱電影《KANO》主題曲〈勇者的浪漫〉。 中國大陸的歌迷稱她為美麗的高山族護士歌手。曾以一頭紅髮及清新的歌聲帶給大家驚豔。2007年發完《我是羅美玲》專輯後,隨即轉戰舞台劇,有亮眼的演出。因歌聲充滿情感溫暖,有「溫暖系歌手」稱號。.

新!!: 麥可·法拉第和羅美玲 · 查看更多 »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thermistor)是一种传感器电阻,电阻值隨着溫度的变化而改变,且体积隨溫度的变化較一般的固定电阻要大很多。热敏电阻的英文「thermistor」是由Thermal(熱)及resistor(电阻)兩詞組成的混成詞。热敏电阻属可变電阻的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件中,例如、溫度傳感器、可復式保險絲、及自動調節的等。 不同於電阻溫度計使用純金屬,在熱敏電阻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陶瓷或聚合物。兩者也有不同的溫度響應性質,電阻溫度計適用於較大的溫度範圍;而熱敏電阻通常在有限的溫度範圍內實現較高的精度,通常是-90℃〜130℃。.

新!!: 麥可·法拉第和热敏电阻 · 查看更多 »

生活杂志评选的千年百大人物

《生活》杂志评选的第二千年百大人物(LIFE magazine list of the 100 people who made the Millennium),是美国《生活》杂志在2000年评选出的100个生活于1000年至1999年之间的对全人类有巨大影响的著名人物。 中國人物總共有6人,分別有北宋畫家范寬、南宋理學家朱熹、元代開國君主忽必烈、明代7下西洋的航海家、外交家鄭和、清代長篇名著《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締造者毛泽东。.

新!!: 麥可·法拉第和生活杂志评选的千年百大人物 · 查看更多 »

电动机

電動機(英文:Electric motor),又稱為馬--達、摩--打或電動馬--達,是一種將電能转化成机械能,並可再使用機械能產生動能,用来驱动其他装置的电氣設備。大部分的电动马达通过磁场和绕组电流,为电动机提供能量。 電動機與發電機原理基本一樣,其分別在於能量转化的方向不同:發電機是藉由負載(如水力、風力)將機械能、動能轉為電能;若沒有負載,發電機不會有電流流出。電動機和電力電子、微控器配合已形成一新學門,稱為電動機控制。.

新!!: 麥可·法拉第和电动机 · 查看更多 »

电现象

电现象是关于电的物理现象,例如人类熟知的闪电就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此外,随着电学的发展,人们还认识到了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壓電效應等各种电现象。.

新!!: 麥可·法拉第和电现象 · 查看更多 »

电解

电解是指将電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而在阴極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化学电池在接受外加电压(即充电過程)时,會发生电解过程。所有離子化合物都是電解質,因為它們溶在液體中時,離子可以自由移動,所以可導電。.

新!!: 麥可·法拉第和电解 · 查看更多 »

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但熔融态及固态下导电的电解质也存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一些气体,例如氯化氢,在高温或低压的条件下也可以作为电解质。电解质通常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新!!: 麥可·法拉第和电解质 · 查看更多 »

电解池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是用于电解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某些平常情况下无法自发的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电解池一般由电解液和两个电极组成,电解液可以是盐类的水溶液也可以是熔融的盐类。当在电极上加上外加电场时,电解液中的离子会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所吸引,靠近该电极,进而在该电极上发生得电子或失去电子的还原或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重要应用例子包括电解水、电解食盐水、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铝等过程。材料的电镀和金属的精炼也通过电解池进行。.

新!!: 麥可·法拉第和电解池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家

物理學家是指受物理學訓練、並以探索物質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即物理學)為目的科學家。研究範疇可細至構成一般物質的微細粒子,大至宇宙的整體,不同的範圍都會有相對的專家。對應於物理學分為理論物理學和實驗物理學,物理学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物理學中理論和實驗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這樣的分類很難界定,只不過在一個物理學家更偏重理論的情况下,被稱為理論物理學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爾溫·薛丁格、尼爾斯·波耳、楊振寧等;而若偏重實驗,則稱為實驗物理學家,例如艾薩克·牛頓、法拉第、亨利·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馬克斯·馮·勞厄、約瑟夫·湯姆森、歐內斯特·勞倫斯、吳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等。.

新!!: 麥可·法拉第和物理学家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的进化

《--》(英文版原名:The Evolution of Physics或The Evolution of Physics: From Early Concept to Relativity and Quanta,根据版本不同书名有上述的文字差别。中文版译名来自周肇威的译本)是由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利奥波德·英费尔德合著出版的物理学科普读物,内容介绍了物理学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到现代场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演化历程。该书最初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在1938年出版并获得了大众的广泛好评,《时代》杂志还特别为此书刊载了一篇头条报道。.

新!!: 麥可·法拉第和物理学的进化 · 查看更多 »

物理學重要著作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麥可·法拉第和物理學重要著作列表 · 查看更多 »

發電

電(),泛指從其它種類的能源轉換為電力的過程。 現今主要使用的發電基本原理,於公元1820~1830年間,由英國科學家麥可·法拉第所發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藉由一組以上的線圈在磁場中進行旋轉運動,藉以產生感應電流。.

新!!: 麥可·法拉第和發電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麥可·法拉第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菲利克斯·沙伐

菲利克斯·沙伐(Félix Savart ,)是法國一位物理學家和醫生。他與讓-巴蒂斯特·必歐共同創建了必歐-沙伐定律。這是靜磁學的一個基本定律,精確地描述載流導線的電流所產生的磁場。沙伐對於聲學也很有研究。他發展出一種聲學儀器,沙伐音輪 (Savart wheel) ,可以用來研究聽覺的最低頻率限度。現在不再常用的音程度量單位,沙伐 (savart) ,也是因他而命名。.

新!!: 麥可·法拉第和菲利克斯·沙伐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苏格兰数学物理学家。其最大功绩是提出了将电、磁、光统归为电磁场中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在电磁学领域的功绩实现了物理学自艾萨克·牛顿后的第二次统一。 在1864年發表的論文《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中,麦克斯韦提出電場和磁場以波的形式以光速在空間中传播,并提出光是引起同种介质中電场和磁场中許多現象的电磁扰动,同时从理论上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此外,他还推进了分子运动论的发展,提出了彩色摄影的基础理论,奠定了结构刚度分析的基礎。 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十九世纪物理学家中,对于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巨大进展影响最为巨大的一位。他的科学工作为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打下理论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先声。有观点认为,他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仅次于艾萨克·牛顿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麦克斯韦百年诞辰时,爱因斯坦本人盛赞了麦克斯韦,称其对于物理学做出了“自牛顿时代以来的一次最深刻、最富有成效的变革”。.

新!!: 麥可·法拉第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 查看更多 »

論法拉第力線

《論法拉第力線》(On Faraday's Lines of Force)是詹姆斯·馬克士威于1855年發表的一篇論文。這是他從閱讀了麥可·法拉第的著作《電的實驗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es in Electricity)之後,得到啟發而撰寫的一篇論文。馬克士威將法拉第想出的力線延伸為裝滿了不可壓縮流體的「力管」。這力管的方向代表力場(電場或磁場)的方向,力管的截面面積與力管內的流體速度成反比,而這流體速度可以比擬為電場或磁場。既然電場或磁場能夠比擬為流體速度,當然可以要求電場或磁場遵守流體力學的部分理論。那麼,借用流體力學的一些數學框架,即可推導出一系列初成形的電磁學雛論。馬克士威這樣陳述:.

新!!: 麥可·法拉第和論法拉第力線 · 查看更多 »

超距作用

在物理學裏,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指的是分別處於空間兩個不毗連區域的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非局域相互作用。 在早期的引力理論、電磁理論裏,超距作用這術語最常用於描述物體因遙遠物體影響而產生的現象。更一般地,早期原子論、機械論(mechanistic theory)試圖將所有物理相互作用都約化為碰撞,其中一些不成功案例只能被歸咎為超距作用。對於這難以理解的現象所作的探索與分析,導致物理學顯著的發展,從場的概念,到量子糾纏的描述與標準模型媒介粒子的點子。.

新!!: 麥可·法拉第和超距作用 · 查看更多 »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

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片的土地上。校园在查尔斯河流域北部,就在麻省波士顿后湾社区正对面,跨度大约为一英里(1.6公里)。 校园有几十栋建筑物,代表着随历史变迁出现的不同建筑风格和校园侧重点的偏移。MIT建筑史大致可分为四个时代:波士顿校区,二战前的新剑桥校区,“冷战”时期的发展,冷战后的建筑。每个时代都有独特建筑来区分,这些建筑代表着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粗野主义,解构主义风格,在另一方面,这些风格也表现出了对极简主义和繁华点缀(embellished exuberance)的追求。.

新!!: 麥可·法拉第和麻省理工学院校园 · 查看更多 »

黃金氰化法

黃金氰化法(Gold cyanidation)又稱麥克阿瑟-佛瑞斯特過程(MacArthur-Forrest process),是一種從低品質金礦萃取出黃金的冶金學技術,透過氰化物將黃金轉為水溶性化合物。此法為黃金提取最常用的方法。Andreas Rubo, Raf Kellens, Jay Reddy, Norbert Steier, Wolfgang Hasenpusch "Alkali Metal Cyanides"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6 Wiley-VCH, Weinheim, Germany.

新!!: 麥可·法拉第和黃金氰化法 · 查看更多 »

霍夫曼電量計

霍夫曼電量計是一种用於水電解的设备,由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1818-1892)在1866年發明。它由三个連在一起的玻璃直筒構成。為方便添加水,内筒的頂並不是密封的。每個側面的氣筒均有一个白金電极放在底部,连接到電源的正极和负极。.

新!!: 麥可·法拉第和霍夫曼電量計 · 查看更多 »

阿伏伽德罗常数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N或L)的定義是一个比值,是一個樣本中所含的基本單元數(一般為原子或分子)N,與它所含的物質量n(單位為摩爾)間的比值,公式為NA.

新!!: 麥可·法拉第和阿伏伽德罗常数 · 查看更多 »

自然科学会报

自然科學會報第一期,包括1665及1666年兩年份的內容 《自然科学会报》(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缩写为 Phil.

新!!: 麥可·法拉第和自然科学会报 · 查看更多 »

4.92MPa |- | bgcolor.

新!!: 麥可·法拉第和苯 · 查看更多 »

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讲座

聖誕講座(或稱耶誕講座)指英國皇家科學院在倫敦自1825年以來所的辦的系列講座,向大眾介紹科學新知為名,而以易懂且富娛樂性為其特色,如化學家法拉第的最著名的通俗科學演講蠟燭系列講座。.

新!!: 麥可·法拉第和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讲座 · 查看更多 »

電是靜止或移動的電荷所產生的物理現象。在大自然裏,電的機制給出了很多眾所熟知的效應,例如閃電、摩擦起電、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等。 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於研究電的現象,但所得到的結果乏善可陳。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不過在那時,電的實際用途並不多。十九世紀末,由於電機工程學的進步,電才進入了工業和家庭裡。從那時開始,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帶給了工業和社會巨大的改變。作為能源的一種供給方式,電有許多優點,這意味著電的用途幾乎是無可限量。例如,交通、取暖、照明、電訊、計算等等,都必須以電為主要能源。進入二十一世紀,現代工業社會的骨幹仍是電能。.

新!!: 麥可·法拉第和電 · 查看更多 »

電學史

根据记载,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學者Miletus觀察到用布摩擦后的琥珀會吸引如羽毛等輕小的東西。英国人Stephen Gray(1696~1736)发现了物质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1733年法国人Charles du Fay發現摩擦產生的電有「像琥珀所生的電」和「像玻璃所生的電」兩種;拥有玻璃电的物质会排斥带电丝线,而拥有琥珀电的物质会吸引带电丝线。1747年3月11日,富蘭克林描述了「尖端放電」現象,并利用这一原理製造出避雷針。1785年,法國人夏爾·庫侖发现了庫侖定律。 1826年,法國化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提出安培定律。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59年,德國物理學家尤利烏斯·普呂克將真空管兩端的電極之間通上高壓電,製成陰極射線。1897年,約瑟夫·湯姆森做實驗證實,陰極射線是由帶負電的粒子組成,并稱之為電子。1887年德國物理學者海因里希·赫茲观察到光電效應Sears, Francis W., Mark W. Zemansky and Hugh D. Young (1983), University Physics, Six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pp.

新!!: 麥可·法拉第和電學史 · 查看更多 »

電動勢

在電路學裏,電動勢(electromotive force,縮寫為emf)表徵一些電路元件供應電能的特性。這些電路元件稱為「電動勢源」。電化電池、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熱電裝置、發電機等等,都是電動勢源。電動勢源所供應的能量每單位電荷是其電動勢 。假設,電荷 Q\, 移動經過一個電動勢源後,獲得了能量 W\, ,則此元件的電動勢定义為 \mathcal.

新!!: 麥可·法拉第和電動勢 · 查看更多 »

電的歷史與現前狀態

電的歷史與現前狀態(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tate of Electricity)(1767)由十八世紀英國博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本書觀察直到1766年的電學研究,並且說明了普利斯特里自己的研究方法。 普利斯特里在Warrington Academy教書時開始對電有興趣。普利斯特里的朋友介紹他認識當時英國在該領域的頂尖研究者:John Canton、威廉·沃森以及本傑明·富蘭克林。他們鼓勵普利斯特里把他的歷史書中記載的實驗付諸實行;他們相信如果他親自操作將能夠把該實驗描述的更完整。在重複他們的實驗中,普利斯特里對於電的問題感到疑惑,因此促使他設計出自己的實驗方式。 這本七百頁著作的前半部是關於電的研究的歷史,下半部分則較為重要,描述現今關於電的理論並且有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普利斯特里在第二部分說明了一些他自己的發現,像是木炭的電導性。這個發現顛覆了他所謂的「關於電的最早以及最普遍的認知之一」,便是只有水跟金屬能夠導電。這項實驗表現出普利斯特里對於化學與電的關係,在他早期研究中便已出現。 此外有些大膽推測,他「對電荷的平方反比定律提出數學上的推論。這是最早關於該定律的推論,爾後靜電的理論的發展是建立在此推論上的。」 普利斯特里作為自然哲學家的貢獻質大於量,他關於兩個通電點之間「真正氣體的氣流」的觀察稍後在麥可·法拉第與詹姆斯·麥克斯韋研究電磁學時引起他們的注意。普利斯特里的著作作為電的歷史的標準教科書超過一世紀;亞歷山德羅·伏打(後來發明電池)、威廉·赫歇爾(發現紅外線)以及亨利·卡文迪什(發現氧氣)都是根據這本著作。普利斯特里將「電的歷史」改寫為大眾版本,書名為「電研究簡介」(1768)(A Familiar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Electricity).

新!!: 麥可·法拉第和電的歷史與現前狀態 · 查看更多 »

電機工程學

電機工程學是以電子學、電磁學等物理学分支为基础,涵盖電子學、電子計算機、電力工程、电信、控制工程、訊號處理等子领域的一門工程學。十九世紀後半期以來,隨著電報、電話、電能在供應與使用方面的商業化,該學科逐漸發展為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 電機工程廣義上涵蓋該領域的分支,但在有些地方,「電機工程學」(Electrical Engineering)一詞的意義有時不包括「電子工程學」(Electronic Engineering)。 這個情況下,「電機工程學」是指涉及到大能量的電力系統(如電能傳輸、重型電機機械及電動機),而「電子工程」則是指處理小信號的電子系統(如計算機和積體電路)。 另一種區分法為,電力工程師著重於電能的傳輸,而電子工程師則著重於利用電子訊號進行資訊的傳輸。這些子領域的範圍有時也會重疊:例如,電力電子學使用電力電子元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又如,智慧電網偵測電能供應者的電能供應狀況與一般家庭使用者的電能使用狀況,并据之調整家電用品的耗電量,以此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增强輸電網路可靠性的目的。因此,電機工程亦函蓋電子工程部分領域的專業知識。.

新!!: 麥可·法拉第和電機工程學 · 查看更多 »

陽極

陽極(Anode)是發生氧化反應的電極。相对的,陰極(Cathode)是發生還原反應的電極。 英文anode和cathode是法拉第发明的词,anode表示“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或者失去电子的电极),相当于中文的“阳极”或“氧化极”。相反的,cathode则表示“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或者得到电子的电极),相当于中文的“阴极”或“还原极”。.

新!!: 麥可·法拉第和陽極 · 查看更多 »

RC電路

RC電路(resistor–capacitor circuit),或稱RC濾波器、RC網路,也称作相移電路,是一個包含利用電壓源、電流源驅使電阻器、電容器運作的電路。一個最簡單的RC電路是由一個電容器和一個電阻器組成的,稱為一階RC電路。.

新!!: 麥可·法拉第和RC電路 · 查看更多 »

暖通空調

暖通空調(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簡稱HVAC)是指室內或車內負責暖氣、通風及空氣調節的系統或相關設備。暖通空調系統的設計應用到熱力學、流體力學及流體機械,是機械工程領域中的重要分支學科。其目的是建立有益于人类生存的室内人工环境。 如果沒有安裝暖氣(如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則會寫作MVAC(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有時也在縮寫HVAC中加入R,代表冷凍(refrigeration),縮寫就變成HVAC&R或HVACR,或是縮寫中加入R,減去代表通風的V,縮寫就變成HACR。 暖通空調系統可以控制空氣的溫度及濕度,提高室內的舒適度,是中大型工業建築或辦公建築(如摩天樓)中重要的一環。在制药、电子、关键任务设施以及油气等领域和行业中,暖通空调的作用举足轻重。.

新!!: 麥可·法拉第和暖通空調 · 查看更多 »

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顧名思義是諾貝爾獎的戲仿,於每年10月初頒發,大約與諾貝爾獎得主名單宣布時間相近,主要表彰10種「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成就。科學幽默雜誌主編暨該獎項聯合贊助者馬克·亞伯拉罕評論2006年獎項時說:「該獎項意欲表揚不尋常、推崇想像,並激起人們對科學、醫學與科技的興趣。」所有獎項都是實際存在的成就 (除了1991年3項與1994年1項,肇因於錯誤的媒體報導)。 本列表列出自1991年起搞笑諾貝爾獎的得獎者:.

新!!: 麥可·法拉第和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卢瑟福

欧内斯特·卢瑟福,第一代尼爾森的卢瑟福男爵,OM,FRS(Ernest Rutherford, 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新西兰物理学家,世界知名的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後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 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並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卢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裏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裏發現了質子,並且為質子命名。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

新!!: 麥可·法拉第和欧内斯特·卢瑟福 · 查看更多 »

永斯·贝采利乌斯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男爵(Jöns Jacob Berzelius,),又譯--、柏濟力阿斯、貝齊里烏斯、白則里,瑞典化學家。他就讀烏普薩拉大學,獲得後投身於研究工作,並先後在醫學外科學院(卡羅琳學院前身)擔任教師(無薪)和教授(有薪)。貝采利烏斯發現了鈰、硒、矽和釷這四種化學元素,成功測定幾乎所有已知化學元素的原子量,提出了同分異構物、聚合物、同素異形體和催化這些重要化學術語,提出了近似現制的元素符號系統,還在化學教育、學術機構管理、礦物學、分析化學作出貢獻;但是,他主張和活力論後來被確認是錯誤的。貝采利烏斯在1848年逝世,他被譽為現代化學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以及「瑞典化學之父」,在生前以至死後均獲享多種榮譽及紀念。.

新!!: 麥可·法拉第和永斯·贝采利乌斯 · 查看更多 »

汉弗里·戴维

汉弗里·戴维爵士,第一代從男爵(Sir Humphry Davy, 1st Baronet,),英国化学家。是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被譽為「無機化學之父」。一般認為戴維是燈泡和第一代礦工燈的發明者。.

新!!: 麥可·法拉第和汉弗里·戴维 · 查看更多 »

汉斯·奥斯特

汉斯·克海斯提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Ørsted,),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文學家。在物理學領域,他首先发现載流導線的電流會產生作用力於磁針,使磁針改變方向。在化學領域,他發現了鋁元素。十九世紀後期,在科學方面的後康德哲學和演進,由於他的寫作而更見雛形。他創建了「思想實驗」這名詞,他也是第一位明確地描述思想實驗的現代思想家。.

新!!: 麥可·法拉第和汉斯·奥斯特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常数

法拉第常数(F)是近代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物理常数,代表每摩尔电子所携带的電荷,单位C/mol,它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N.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常数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弔詭

法拉第弔詭(Faraday paradox)是一個關於法拉第感應定律的物理實驗。於1831年,物理學大師麥可·法拉第推斷出法拉第感應定律(簡稱「法拉第定律」),但是,在應用這定律來解釋法拉第弔詭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這在本文會有詳細相關敘述。.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弔詭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冰桶实验

法拉第冰桶实验是英国科学家麥可·法拉第在1843年进行的一项简单的靜電學实验,以演示导电容器上的静电感应现象。这个容器,法拉第用的是一个装冰的铁桶,实验因而得名John Ambrose Fleming, 。实验表明,一导电壳体内封入的電荷会在壳上感应出等量电荷,并且在导体中,电荷全部驻留在表面上。它还演示了电磁屏蔽的原理,这在法拉第笼中也有应用。冰桶实验是第一个对静电荷的精确的定量实验。今天在讲座演示和物理实验课中,该实验仍用以讲解静电原理。.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冰桶实验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电解定律

法拉第电解定律是法拉第在19世纪前半期通过大量电解实验得出的规律。定律内容为: 其中n为1莫耳物质电解时参与电极反应的电子的摩尔数(即化合价),(M/n)又称化学当量(Eq);F为法拉第常数,即电解1电化学当量物质所需电量 (F.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电解定律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杯

法拉第杯是一種金屬製設計成杯狀,用來測量帶電粒子入射強度的一種真空偵測器。測得的電流可以用來判定入射電子或離子的數量。 法拉第杯是用在電學有卓著貢獻的麥可·法拉第的姓氏來命名。.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杯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波

法拉第波是在氣液分界面上,由於流體不穩定性(法拉第不穩定性)產生的一種非線性駐波,當其振盪頻率超過臨界值時,氣液分界面就會不穩定,可用於液基微小物體聚集器,法拉第波得名自麥可·法拉第。法拉第最早是在1831年在皇家學會《自然科学会报》的一篇文章中的附錄提到法拉第波。 若將一層液體放置在垂直振蕩的活塞頂部,則會出現以一半驅動頻率振盪的駐波模式,可以給出某些不穩定性的標準。 這涉及參數共振的問題。駐波可能以條紋、緊密堆積的六邊形、甚至正方形或準週期的型式出現。通常在發出鈴鐺聲般的葡萄酒酒杯裡面的葡萄酒表面可以觀察到細條紋的法拉第波。 法拉第波也能解釋了磬 裡的“噴泉”現象。 法拉第波波長可以用來類比量子力學中的德布羅伊波波長。.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波 · 查看更多 »

法拉第效应

在物理學,法拉第效应(又叫法拉第旋转)是一种磁光效应(magneto-optic effect),是在介質內光波與磁場的一種相互作用。法拉第效應會造成偏振平面的旋轉,這旋轉與磁場朝著光波傳播方向的分量呈線性正比關係。 於1845年,麥可·法拉第发现了法拉第效應。這是最先揭示光波和電磁現象之間關係的實驗證據。由於法拉第效應顯示出,在穿過介質時,偏振光波會因為外磁場的作用,轉變偏振的方向,因此,馬克士威認為磁場是一種旋轉現象。這效應給予馬克士威重要的啟發。在於1861年發表的巨作《論物理力線》第四部份,為了突顯出自己設計的「分子渦流模型」的威力,他應用這模型來推導出法拉第效應。在1870年代,詹姆斯·馬克士威進一步發展出電磁輻射(包括可見光)的基礎理論。大多數對於光波呈透明狀況的介質(包括液體),當感受到磁場作用時,會出現這種效應。 法拉第效應會使得左旋圓偏振光波與右旋圓偏振光波各自以不同的速度傳播於某些介質,這性質稱為圓雙折射。由於線性偏振可以分解為兩個圓偏振部份的疊加,而這兩個圓偏振部份之間的振幅相同、螺旋性(helicity)不同、相位不同,法拉第效應所感應出的相對的相移,會造成線性偏振取向的旋轉。 法拉第效應可以應用於測量儀器。例如,法拉第效應被用於測量旋光度、或光波的振幅調變、或磁場的遙感。在自旋電子學裏,法拉第效應被用於研究半導體內部的電子自旋的極化。(Faraday rotator) 可以用於光波的調幅,是光隔離器與(optical circulator)的基礎組件,在光通訊與其它激光領域必備組件。.

新!!: 麥可·法拉第和法拉第效应 · 查看更多 »

本生燈

本生燈是科學實驗室常用的高溫加熱工具之一。 該工具以德國化學家罗伯特·威廉·本生的名字命名,而实际上是由他的助手彼得·迪斯德加(Peter Desaga)在1855年改良法拉第原先的一项设计而成。本生燈用於加熱,殺菌,和燃燒。 本生燈可安全地燃燒氣體燃料,火焰不會倒流進氣體供應管內。燃料方面通常會使用煤氣或石油氣,由本生燈下方的導管與空氣混合後導入,比例為空氣:煤氣.

新!!: 麥可·法拉第和本生燈 · 查看更多 »

本杰明·汤普森,伦福德伯爵

本杰明·汤普森爵士,伦福德伯爵,FRS (Sir Benjamin Thompson, Count Rumford, Reichsgraf von Rumford,),英国物理学家,生于英属美洲。他对于热的本质的研究挑战了当时占主流的热质说,对19世纪热力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他也是位多产的发明家。 他于美国独立战争中忠于英国王室,在英国陆军中服役,銜至中校,於战后移居伦敦。在那里,其在后勤方面才能受到赏识,晋升上校,于1784年被英王乔治三世进封爵士。其后,他又移居巴伐利亚,出任当地的陆军大臣,重整了陆军,于1791年获封为神圣罗马帝国伯爵。.

新!!: 麥可·法拉第和本杰明·汤普森,伦福德伯爵 · 查看更多 »

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100 Greatest Britons)是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一个票选活动。 這項活動舉辦後引起了西方其他國家媒體的爭相模仿。.

新!!: 麥可·法拉第和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赫兹

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德国物理学家,于1887年首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于1888年发表了论文。他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麥可·法拉第和海因里希·赫兹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楞次

海因里希·楞次(Эмилий Христианович Ленц,转写:Heinrich Lenz,),波羅的海德國人裔的俄国物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楞次1804年出生于被俄国占領的爱沙尼亚德尔帕特市(今爱沙尼亚共和国的塔尔图),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尔帕特大学。1828年,楞次当选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当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成为院士。1836年到1865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840年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数学物理系系主任,1863年当选为第一任校长。楞次1865年在意大利罗马因中风逝世。 楞次总结了安培的电动力学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后,于1833年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感生电动势阻止产生电磁感应的磁铁或线圈的运动,后来这条定律被称为楞次定律,在1834年的《物理学和化学年鉴》上发表。随后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实际上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 1842年,楞次独立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确定了电流与其所产生的热量的关系,也就是焦耳定律,因此焦耳定律也被称为焦耳-楞次定律。楞次还研究了不同金属的电阻率,以及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除此之外,在楞次的倡导与协助下,1845年成立了俄国地理学会。.

新!!: 麥可·法拉第和海因里希·楞次 · 查看更多 »

愛達·勒芙蕾絲

勒芙蕾絲伯爵夫人奧古斯塔·愛達·金·諾爾(Augusta Ada King-Noel,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姓拜倫(Byron),是一位英國數學家與作家,代表作是她為查爾斯·巴貝奇的分析機——機械式通用電腦——所寫的註記。她是第一位主張電腦不只可以用來數學計算的人,也發表了第一段分析機用的演算法。因此,愛達被公認為史上第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 愛達·勒芙蕾絲是名詩人拜倫的唯一婚生子,母親為溫特沃斯女爵。拜倫的其他子女都是和其他女人間的非婚生子。愛達出生週月父母離異。四個月後拜倫離開英國,一去不歸。拜倫在詩中寫著:「我的嬌女,妳的容顏是否如母?愛達,我屋簷下、我心中唯一的女兒。」愛達八歲時,拜倫在希臘獨立戰爭中病死。愛達母親始終痛恨拜倫,致力栽培愛達的數學和科學興趣,以免愛達陷入她眼中拜倫的瘋狂下場。但愛達終究很在意父親,過世時要求要葬在父親身旁。愛達童年多病。1835年愛達與威廉·金結婚,威廉·金於1838年受封勒芙蕾絲伯爵,她成為勒芙蕾絲伯爵夫人。 因為她的家庭與教育環境,她認識許多科學家,如、大衛·布儒斯特爵士、查爾斯·惠斯通和作家狄更斯,跟著他們進修。愛達自稱是「分析家(與形上學家)」,並自稱在從事「詩意科學」。 十幾歲時,因著她的數學天份,愛達認識了後世稱為「電腦之父」的查爾斯・巴貝奇,並參與了巴貝奇的分析機。愛達在1833年透過家教瑪麗·薩默維爾的關係,認識了巴貝奇。 在1842到1843年間,她翻譯了一篇義大利軍事工程師費德里科·路易吉闡述分析機的文章,並加上長篇的筆記(篇名就叫《筆記》)。愛達的筆記裡,包含了後世很多人公認的第一段電腦程式—一段分析機用的演算法。愛達的筆記對早期電腦發展史非常重要。此外,當巴貝奇等同時代學者,只關心電腦的數學運算力時,愛達已經預見了電腦廣泛應用的未來。她在筆記中以她的「詩意科學」思考分析機,研究個人和社會,如何透過科技協同工作。 愛達在1852年因子宮癌逝世,享年36歲。.

新!!: 麥可·法拉第和愛達·勒芙蕾絲 · 查看更多 »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要在两地间传输信息必须有传输信道,根据传输媒体的不同,有有线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之分。但它们都是通过传输信道将数据终端与计算机联结起来,而使不同地点的数据终端实现软、硬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新!!: 麥可·法拉第和数据通信 · 查看更多 »

智原科技

智原科技(英文: Faraday Technology Inc.) 總公司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於美國、日本、歐洲與中國大陸設有研發、行銷據點。其業務範圍為提供經驗證的矽智財元件(Silicon IP)、客戶訂製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及 ASIC設計方案等給提出設計需求的客戶,包括IC設計公司、IDM廠、以及系統廠商等。 該公司為全球前十大IP供應商,IP項目包括: Cell Library、Memory Compiler、ARM -compliant CPUs、 DDRII/III、USB 3.1 Gen 1/USB 2.0、10/100 Ethernet、Serial ATA、PCI Express等數百個週邊數位及混合訊號 IP 。.

新!!: 麥可·法拉第和智原科技 · 查看更多 »

時間旅行少女~真理、和花與8名科學家~

,是以科學史專家所編纂的書籍《發明發現物語全集~磁石與電氣的發明發現物語~》為原案的電視動畫作品,2016年7月9日開始在東京電視台等電視台播放。 本作也是聲優團體sphere的成員在2011年的跟2012年播出的電視動畫《夏色奇蹟》後再次全員演出的作品。.

新!!: 麥可·法拉第和時間旅行少女~真理、和花與8名科學家~ · 查看更多 »

10月17日

10月1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90天(闰年第29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75天。.

新!!: 麥可·法拉第和10月17日 · 查看更多 »

1757年

没有描述。

新!!: 麥可·法拉第和1757年 · 查看更多 »

1831年

没有描述。

新!!: 麥可·法拉第和1831年 · 查看更多 »

1834年

没有描述。

新!!: 麥可·法拉第和1834年 · 查看更多 »

19世纪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着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破壞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迫使這些國家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新!!: 麥可·法拉第和19世纪 · 查看更多 »

2千纪

2千纪,或称第2个千年,是指从10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1000年,包括了中世紀中期(High Middle Ages)、文艺复兴、早近代(Early Modern Age)、殖民主义时代、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和民主的兴起,并于20世纪伴随着科学的影响、教育的推广、医疗和疫苗的普及达到鼎盛而结束。 中世纪(middle ages)指的是罗马帝国被倾覆的黑暗時期到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时间,这个时期孕育发展了封建社会。 尽管近几个世纪来,战争的规模空前巨大,十字軍東征、匈人的再崛起、突厥人與蒙古人的入侵、两次世界大战、乃至於高科技武器如原子弹等纷纷投入使用。但令人欣慰的有由全世界有志之政治人物的共同維護與發展、告诫暴力的宗教活动,再加上跨国界治疗伤病的医生和医护人员,以及象征和平与友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進一步展現各國的民族國力。 新的技术不断从各国政府、個人、企業、学术机构進一步研发。活字、收音机、电视,以及全球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得以在分秒之间,以声音、图像以及印刷品等形式,来教育、娱乐及警示万千人类。 中國歷史自本千紀初的北宋以及周邊的遼、西夏、歷經南宋(周邊的金、西夏和蒙古)、元、明、清各朝代交替,直至本千紀最後推翻前清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从16世纪开始,亚洲、欧洲、非洲等许多人开始新世界,开始了日益进展的全球化进程。全球貿易產生許多集團等跨国公司的产生,同时在多个国家拥有办公室,甚至武裝力量。 世界人口在这千年的头七个世纪中增加了一倍,从公元1000年的2.888亿人增加到公元1100年的3.105亿,公元1200年的4.04亿,公元1300年的3.968亿,公元1400年的3.62亿,公元1500年的4.757亿,公元1600年的6亿人;在最后4个世纪中,世界人口增加了10倍,在公元2000年时已超过60亿。.

新!!: 麥可·法拉第和2千纪 · 查看更多 »

8月25日

8月25日是阳历年的第237天(闰年是23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8天。.

新!!: 麥可·法拉第和8月25日 · 查看更多 »

9月22日

9月22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5天(闰年第26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00天。.

新!!: 麥可·法拉第和9月22日 · 查看更多 »

9月23日

9月2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6天(闰年第2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9天。.

新!!: 麥可·法拉第和9月23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Michael Faraday法拉弟法拉第法拉第,M.米高·法拉第麦可·法拉第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