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顺治

指数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1783 关系: 努賽嚴自泰劉同升劉大謨劉如漢劉宗韓劉履旋劉修己劉兆麒劉光斗劉克家劉禆劉秉政劉維寧劉維祺劉維禎劉維烈劉緯 (清朝)劉芳躅劉餘祐劉體仁劉胤德劉自竑劉良佐劉果 (順治進士)劉棨劉楷劉欽鄰劉正學劉正宗劉永祚 (崇禎恩貢)劉江 (香港)劉源清劉源清 (順治己丑進士)劉源澄劉源濬劉漢卿劉澤芳劉澤清劉有福劉昌劉斌 (順治武進士)劉景雲原皇后厦门市历代帝王庙偏俄偏沅巡抚博古葉子博和託...博罗色冷博爾果洛博果鐸博洛博洛平福建之战华夷译语华善 (伊尔根觉罗氏)华允诚华林寺华林寺 (广州)十三衙門十一月初一卜兆麟午門南寧府南京城南京城墙南京国子监南北黨爭南儀南贛巡撫南都太子案南苑南河沿大街南渭州南昌貢院南撫建道南拳卓彝卓羅 (清朝)協和門古尔布什古法坛村战役台基厂大街台吉台儿庄古城史大成史夔史德威史應聘叶矫然双峰县双桂堂受天宮友教書院吳南灝吳堂吳孳昌吳世燾吳一元吳之榮吳之振吳國對吳兆騫吳光吳琠吳炎吳聞禮吳錫綬吳桭臣吳正治吳洪吳涵吳應熊吴三桂吴伟业吴良辅吴敬梓同治吕宫吉安府吉祥天女神庙 (库伦旗)吉祥慧瑞寺吉林历史吉林将军吉林市坤 (清朝)坤宁宫坤寧門塔爾納塔拜墾號壽康太妃多尼多爾博多爾袞多鐸多象謙夏茸尕布·洛追嘉措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夏敷九大南實錄大召大同府铸钱局大同鼓楼大境门大小金川之役大佛寺 (广州)大兴安岭大理府大顺 (大西)大西大清律例大明律大悲禅院天堂寺天宁寺 (北京)天安门天主教南京总教区天主教蚌埠教区天主教苏州教区天主教成都教区天主教海门教区天心阁天穹寶殿天镇县天津城市规划天津巡撫天津府天津伊斯兰教天津道天津老城天津清真大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太子洗马太室阙太和門太和殿太湖夷陵州夷陵区夸札夸札 (额驸)外交部街夔東十三家夕照寺奇塔特奇塔特 (喀喇沁)奇授奉天府奉先殿如东县妙果寺姚延啓姚延著姚締虞姚文宇姚文燮姜垓姜圖南姜元衡姜光孕姜瓖姜曰廣威武陳元帥娄县 (清朝县份)媽祖廟嫩哲格格孟學孔孟乔芳孟明輔孝哀悊皇后孝端文皇后孝节烈皇后孝莊文皇后孝誠仁皇后孝毅襄皇后孝惠章皇后季寓庸季芷季麒光季開生孤山 (抚仙湖)孫一致孫廷銓孫兆奎孫光祀孫光輝孫銢孫肇興孫自式孫期昌孫昌齡字体排印学孔子孔子世家谱孔尚任孔庙孔廟列表孔四貞孔自洙孔有德孔思孙丞承孙之獬孙柏龄孙承恩 (清朝)孙承泽定妃萬琉哈氏定州文庙定武宁古塔宁夏道宁武 (人名)宁波历史宁波市宁悫妃宝山临江公园宝陕局宝河局宣大总督宣州卫宣府右卫宣府巡抚宣府左卫宣府前卫宣府镇铸钱局宣化府 (清朝)宣皇后 (清朝)宣武门天主堂宮鴻曆宮文彩宽河千户所宜昌县宜昌府官生安亲王安康市安庆市安徽历史安徽巡撫衙門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安徽省 (清)安煥安顺市安费扬古安陆府安济桥 (衡水)宋學洙宋之繩宋之普宋德宜宋徵舆宋琬宋祖法宋起鳳宋敬舆宋𣏌察尼察罕喇嘛庙寧夏巡撫寧完我寨桑 (人物)寳泉局寳源局富綬富鴻基寂寞空庭春欲晚寄畅园密印寺密云镇铸钱局尚可喜尊号尚坚乌黑之战尚之隆尚建尚善尚純尚衣監尚駟監尚貞王尚賢王尚質王尊胜寺 (武川)尚陽堡小召尼堪 (清朝宗室)尼布楚條約尼思哈少林五祖将乐千户所將軍崙溫磘宮屠粹忠屠蜀屯田司屯齊山东省山东省铸钱局山廈村張氏宗祠山東巡撫山東巡撫衙門山河恋·美人无泪屈大均岳州府岳麓书院岳樂崔胤弘崔杰崇化禧宁寺崇祯崇祯历书崇禎帝崇明学宫巡撫左營元帝廟左敬祖左敬祖墓巴山 (清朝)巴布巴布泰巴布海巴哈 (瓜爾佳氏)巴爾楚渾巴都海巴雅斯呼朗巴林右旗巴泰 (大学士)巴思哈巾帼枭雄之谍血长天上官鑑上駟院上水廖氏上水鄉上江戶丁魁楚丁酉丁酉科場案丁思孔帝女花严士骑席力图活佛中华门 (北京)中南海中國基督教史中國-索馬利亞關係中國水災史中國法制史中和區中和殿中国基督教中国叛乱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爵位中国教育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席教事临沧市临清镇铸钱局常居仁常颖常阿岱常若柱丹江主客司东山庙东山区 (广州市)东喇嘛洞召东街口东黄寺东长安街东武 (年号)布达齐七桥瓮七月初一丘象升丘茂華万寿寺 (北京)万福寺 (福清)帕木竹巴三山五嶽三山五园三山國王三山街三庫三佛寺 (北京市朝阳区)三元及第三教寺 (西城区)一片石之战九仙山 (广丰)九芝堂干支平山冷燕平越直隸州平樂府乳母平慶涇固化道乾元观乾清宫乾清门广州历史广东迎宾馆广西布政使广西贡院乌喇特部乌克善乌扎拉村之战庚寅之劫于嗣登于四裳于覺世于谦祠亞洲電視劇集列表 (1980年代)于成龙 (电视剧)亢得时交泰殿庶妃康熙康熙帝人口遷徙二水桃山廟云南历史云南省 (清)五台山扎萨克喇嘛五岳五门庙井在廣州降雪記錄代善廣東巡撫廣東通志仪制清吏司仪凤门 (南京)廬州馬政屯田水利道廬六道延平卫延綏巡撫延榆綏道建威將軍建宁右卫建宁左卫任克溥任玥任遡昉任辰旦廖攀龍什刹海寺什报气召会同四译馆伊州区伊克昭盟会道门伊通满族自治县伏虎寺张华山张天师张存仁张伟张王治张衡 (消歧义)张近堂张潮 (清朝)弘德殿弘光弘義閣張士甄張大受 (康熙進士)張大猷張天植張家玉張九徵張弘俊張圻隆張國強 (香港演員)張嘉張四教張玉書張秉貞張端 (崇禎進士)張翮張翀張爾素張璿 (順治進士)張炳張道湜張表張表 (順治進士)張貞生張貞生 (順治進士)張鵬張肯堂張采張松齡張標張注慶張文明張文明 (清朝)張拱辰开封东大寺开封府文庙佟国维佟图赖佐领彭孫遹彭定求彭寧求彭任彭瓏彭長宜彭期生彰泰 (清朝)佘一元佑民寺佑民观体仁阁何吾騶何世璂何和礼何其智 (清朝)何采何楷佛经余士瑺余国柱余煌徐可先徐孺芳徐元夢徐秉義徐萃徐致覺徐枋徐斌御定道德經註御筆匾額御茶膳房御藥房御書處復社侯杲德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安府德寿寺德世库德阳市徽号徽州府俞鐸保定巡撫保安右卫保安寺 (北京保安寺街)保山市保和殿土地廟地安門地藏禅林 (北京)圈地圖爾格化林性偀圖海北區 (香港)北岳庙北京太庙北京东岳庙北京市第一中学北京都城隍廟北京教堂北游录北海公园圆信包捷國史館 (清朝)國性爺合戰僧錄刚林利州衛利玛窦刘子壮刘守分刘余谟刑部尚书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嘉定三屠嘉禾县嘉靖大地震嵩祝喬映伍單若魯喻上猷喻昌喜安善果寺喇世塔喀尔喀右翼旗喀喇河屯行宫喀爾楚渾周之麟周亮工周志畏周啓嶲周道新周體觀周茂源周朴周有德周斯盛 (順治進士)周曰宣呂大器 (明朝)呂纘祖和州直隸州和托輝特部傑書傅山傅以漸傅弘烈傅作霖 (順治進士)傅喇塔傅冠傅维鳞傅而保傅淑訓傅扆哭庙案哈尚哈什屯哈日根图庙唐元樓唐瑾唐甄唐顯悅唐通唐梦赉再世情緣冯铨冯梦龙冷僧机冒襄凤凰县凭祥州函可函可案商周祚商显仁內務府全州 (全州县)兩廣總督八大山人纪念馆八面槽八股文八月二十六安直隸州六横岛关羽兴源寺元灵宫 (北京)元江直隸州元清非中國論元明清历史年表先天道兵马司胡同光孝寺 (广州)光祿大夫克什克腾旗克勤郡王府剃髮易服勞溫良勵杜訥勒度勒克德浑勒爾錦固始汗固安縣知縣列表固伦和敬公主国子监国榷图海家族墓四川基督教四牌楼 (广州)四方炮台倪用賓噶尔玛索诺木皇太極石維崑石申 (清朝)石鼓书院石门寺 (天祝)瞿廷諧瞿式耜瞿昌文玄天上帝玉皇庙 (北京保安寺街)玉牒玉林市玉林通琇玉溪市王士禛王士驥王士驥 (順治進士)王大礽王天眷 (清朝)王天鑑王季陵王宏 (順治進士)王家勤王业泰王常月王一驥王之翰王之鼎王度王庭王府大门王廣心王廷諫王德泰王來任王化澄王國楨王嘉賓 (清朝)王命岳王命璿王公選王元晉王克生王祁王福王稼王紫綬王紹隆王綱王纪王羽 (消歧義)王爱召王炳王炳昆王無咎王熙 (順治進士)王登聯王發祥王道新王荃可王鐸 (天啟進士)王騭王訓 (順治進士)王麻子王辛王追騏王震起王舜年王蘭彰王锡九王鉞王雲錦王進寶王揆王楨王標極王正志 (崇禎進士)王永吉王汝璧王潤身王澤弘王文奎王日藻王應統王教王景祚王晋火葬灵岩山寺班布爾善班第 (敖汉左翼旗)班迪理坑村理藩院理藩院尚书列表理藩院侍郎琉球国琉球国外交硕垒碣石镇礼亲王府祠祭清吏司祜塞祜里布祖大壽福州市福州府福州疍民福建巡抚福建省福佑寺福全 (清宗室)福清縣知縣列表福晋禮部員外郎禅宗禅房寺塔秦宗堯秦尚行秦祖襄秦良玉秦鉽秦松齡秦淮河科举科爾沁次妃程芳朝穆爾察穆爾祜章貞章雲鷺章正宸章月心端莊固倫公主端重亲王竇士範笪重光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第五世达赖喇嘛笑岩德宝笑祖塔院管理三庫大臣管起鳳米喇印米漢雯精膳清吏司精濟粘姓索诺木 (克什克腾部)紅衣大炮纪事录纳兰性德绍武续金瓶梅练国事绛云楼罗森群力胡同羅人琮羅禪征伐羅科鐸羅洛渾翟廉翼皇后 (清朝)猛瓘热西却令寺絕食瑞应寺 (西城区)瑪爾漢瓦克達甬上屠氏田仰田喜𩄢田六善甲申傳信錄申佳胤申涵煜焦毓瑞熊世謨熊伯龍熊賜履熊興麟熙和門燕台七子燕翼围畢振姬界堪特爾祜牛天宿牛天宿 (順治進士)牛鈕牛金星盐灶盧廷簡盧運昌直皇后直隶巡抚盛京将军瀛台泣血记登萊巡撫白云寺 (宁乡)白云庄白云观白蓮教白银市階州直隸州隆宗門隆禧隆武隆武帝芋头侗寨古建筑群韓岱韓維基韓源韋成賢莊名弼莊廷鑨莊廷鑨明史案莊冋生莊親王莊朝生莊有筠莊應會鞏阿岱莆田二十四景遏必隆遲日豫聶克塞遷界令职方司道口烧鸡道韵楼達哈塔達素荷治台灣歷史年表鍾粹宮鍾明進荔鏡記荆州城墙荆州府菩萨顶華夏 (明朝)華亦祥萍乡孔庙营缮清吏司萧惟堂萬元吉萬方慶靳輔青州之变青海额鲁特部須兆祉順天巡撫項景襄衍庆宫淑妃額克親額爾袞額楚顏敏衢州城墙衢州府顧咸建顧煜顧鏞顧鏞 (順治進士)顧貞觀衮楚克顺德 (莫朝)顺治帝顺治通宝顺承郡王行唐文庙行森顓愚和尚全身法塔衛周祚衛周胤袁于令袁彭年袁國梓袁襜如袁懋功褚庫饶州府文庙西宁市西安堡堡址西山 (廣州)西乾鄜道西伯利亚西关西秦会馆西螺廣福宮西螺鎮西裱褙胡同西黃寺西来初地襄親王襄阳城馬世俊馬光 (清朝)馬爾漢馬燁曾馬驌馬蘭閨馬雄馮偀馮右京馮京第馮雲驤馮溥覺羅巴哈納香港清朝初期歷史香港明朝歷史香海寺观马胡同許定國許世昌許虬計六奇马祖乡马瑾马田鼓楼马相胡同马褂詹兆恒验封清吏司諾尼高去奢高县高州 (四川)高弘图高凌云 (威县)高其佩高簡 (膠州)高爾儼高雲翔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高杰高桂高斗光高旻寺謝啟光謝賓王謝永常鬱林直隸州謙郡王譚拜魏士哲魏爾康魏裔介魏裔訥魏象枢魏雙鳳議政王大臣會議许友许琯读史方舆纪要谭泰谷應泰象岗象牙胡同豪格鲍承先費隱通容費揚武賚塔賢妃鳳廬巡撫鳳邠道鳳陽巡撫鳳陽道賴慕布鳌拜賈壯資州直隸州賀王盛费扬古 (栋鄂氏)贺龙贾后疃天主堂贵阳市趕繒船趙士完趙士俊趙庾趙嗣美趙班璽趙開心趙漁路振飛鸡西市鸥汀街道鹿鼎記 (1983年電影)鹿鼎記 (1984年電視劇)鹿鼎记麗江府麓山寺黎騫黃士俊黃居中黃仕簡黃志遴黃鼎 (清朝官員)黃龍士黃與堅黃機 (順治進士)黃日祚黃敬璣黑龙江历史黄宗羲黄帝陵黄锦齊克新车克车驾清吏司车臣汗轩辕宫正殿龍巖知縣、知州列表边大绶辽阳府达尔汉达斡尔族龔鯤辉塞龙华寺 (上海)龙吉兆龙安府龙亭龙王堂 (八大处)龙门派龙泉寺 (西城区)龙泉寺 (海淀区)迎江寺霍達 (崇禎進士)錢陸燦錦田錫埒圖庫倫旗范光遇范光文范正脉范承謨茂州直隸州郁之章郝惟訥郝浴胡守龙胡世安胡之駿胡亶胡兆龍胡简敬胡翼聖胡統虞郭尔罗斯后旗郭尔罗斯部郭世純郭世隆郭一鶚郭之奇郭亮郭符甲郭都贤郭棻郭承汾都御史都匀府都統郑亲王府舊土爾扈特部舒爾哈齊舒畅蘭布阮大鋮阴姓阿巴噶部阿巴泰阿布奈阿什坦阿噜科尔沁部阿濟格阿拜 (清朝)蘇州府城隍廟蘇布圖蘇嵋蘇汝霖阅江楼 (肇庆)赣州府赣榆历史赣榆区赤離島起居注薩弼薩穆哈閻必卓閔度開歸陳許鄭道薛宗周薛鳳祚藍潤藏傳密宗藏傳佛教闽台关系關羽信仰關渡宮闇亭寺董小宛董篤行董閏董若思董文驥董應魁鑾儀衛葉紹袁葉真吳瑞葉樹德葉方藹葉承宗葛寅亮钟祥市钱谦益蒲岐千户所蒲圻縣知縣列表蒲松龄蒙古高原君主列表蒙藏委員會邝奕垣邢國璽邻水县邵延齡邓超肉蒲团蓟州镇铸钱局蓬安县蓬溪县蔡升元蔡廷治蔣廷黻蔣伊蔣超蔣麟徵蔣赫德蔣陳錫鄢翼明鄧漢儀鄧文蔚鄧旭鄭子誠鄭瑛鄭成功鄭成功北伐鄭成功攻臺之役鄭日奎鄖陽府鄖陽撫治鄒之麟鄒祗謨鄂尔多斯右翼后旗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鄂尔多斯右翼前旗鄂尔多斯左翼中旗鄂尔多斯左翼前旗鄂尔多斯部鄂爾多斯左翼後旗鄂齐尔桑鄂木布岱青和硕齐鄂扎鄂托克旗醉白池野狗子重兴 (秦尚行)自贡市金坛区金堡 (崇禎進士)金德嘉金門縣金門歷史金鋐金毓嶂金湖鎮金懷玉釋奠佾舞釋道忞蕭家芝蕭熙禎蕭震長崎龍舟競渡长安右门长安寺 (八大处)长安左门长山桥长兴孔庙长门炮台镇安桥镇江府镇河铁犀镇海卫 (福建)镇海文庙腾机思酒醋房色勒艾元徵艾迪 (演員)艾能奇苏州宗教苏州状元苏纳苏松太道英亲王英歌苗可秀雲武道蛇恶尊神雅尔哈齐雅克萨战役雅泰通州 (北京)通州天主堂通桥通海案耿于垣耿聚忠逃人法虞衡清吏司虞胤 (明朝)陳名夏陳上年陳于泰陳周政陳元龍陳兆鸞陳爌陳益修陳調元 (崇禎進士)陳陞陳恭尹陳昌言 (崇禎進士)陶崇道陸嵩陸舜陸求可陈子龙陈世美陈之遴陈于鼎陆宝 (藏书家)陕甘总督护国双关帝庙护国延寿寺抬旗投充查昇柳如是柳州府柳條邊柳敬亭推官果敢族林大春林天素林忠順林嗣環林西县林起龍林雲京林慶旺恩格德尔捐納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李培真李天经李天馥李奭棠李宗孔李上林李中白李之芳李之椿李令皙李廷樞李建泰李仙根李伸 (順治進士)李來亨李來泰李待問 (崇禎進士)李國翰李喬 (萬曆進士)李呈祥李儀古李元鼎李灏李祖白 (天文学家)李福達李生芳李煦李目李登雲李鎧李過李鯨李震成李自成李蕃 (清朝)李若琛李棠馥李森先李模李淑勤李源李滋然李成棟 (明朝)李昌垣李𣳫杏坛镇杨中讷杨雍建杨方兴杭齊蘇松古图松弦馆琴谱松花江口之战松江府杜努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杜珣杜立德杜爾伯特部 (博爾濟吉特氏)杜爾祜杜蘭 (清朝)杜臻杜果杜漺格格桃叶渡桃花扇桃渚城桂林府梁佩兰梁熙梁檀梁清寬梁清遠梧州市梅之珩梅清楊宗震 (順治三年進士)楊廷麟楊廷鑑楊廷樞楊端本楊運昌楊鼎卿楊榮胤楊旬瑛楊思聖榮親王榮親王 (封爵)榮昌公主欧光宸正安州正白旗正月三十正月剪头死舅舅武威文庙武库清吏司武籌武英殿武选清吏司段上彩毛協恭毛一豸毛聚奎毛萬齡毛际可永历帝永壽宮永宁镇 (北京市)永安千户所 (洪武)永寧直隸州永幹永祚寺永镇桥永昌 (大順)永昌钟鼓楼永曆 (南明)民丰胡同江南奏銷案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分省江南省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江宁府江宁府铸钱局江宁织造署江寧將軍江心坡江皋江西填湖广江苏历史江苏巡抚江苏省汤若望汪琬汉传佛教汉服汀州卫河南巡撫河南總督河北道 (清朝)河道總督沈宸荃沈兆行沈猶龍沈荃沈雄沈漢沈有容沙澄泰康圍泗城州泗城府泗县泗水 (印尼)法若真泉州府洞庭湖洪士銘洪亮吉洗石庵洛南文庙淑惠妃渤海千户所温州历史温州市渔阳鼓楼清君侧清太祖大妃清太祖皇六女清孝陵清帝大婚清代蒙古清代蒙古盟部旗列表清代造币机构列表清圣训清灭南明之战清福陵清順治三年丙戌科浙江鄉試舉人列表清順治五年戊子科浙江鄉試舉人列表清诗纪事清朝清朝功臣爵位列表清朝大学士列表清朝外交清朝外戚列表清朝官员服饰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清朝人口清朝後宮清朝内阁清朝状元列表清朝统一战争清朝行政区划清朝货币清朝進士列表清朝柔遠記清朝武狀元列表清朝武進士列表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清朝政府清昭陵湯古代湯斌湘潭市湖南巡抚湖广填四川湖北巡抚溫璜溫郡王滁州直隶州滁縣满珠习礼满珠习礼 (科尔沁)满语满洲地区君主列表满文满族滿達海滿清十三皇朝滕王阁漢服運動漷县漕运总督潁州道潮州历代沿革列表潮剧艺术博物馆潮阳区潘颺言潘耒潘沂濟度濟農濠江区濠江区人物列表朝鮮通信使木尧木懿朱孔照朱审烜朱宗元朱常湖朱之錫朱廷璟朱彝尊朱國治朱紱 (順治進士)朱用纯朱由榛朱韶䐾朱錫元朱集璜朱永佑朱昌祚月坛惠宁寺惜薪司戊午科场案戎上德成基命成亮 (順治進士)成克鞏成肇毅成性戴王綸戴王縉戴明說户县文庙房可壯房山县公署旧址星訥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季南略明安明鄭台灣歷史年表明鄭時期明清战争明朝明朝天主教明朝王府明朝民變明末民變明末清初屠殺事件明書明思陵显庆寺 (临夏)昂邦章京济宁市浩齊特部浩齐特右翼旗浩齐特左翼旗海城县 (顺治)海城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上丝绸之路海幢寺海会寺 (北京木樨园)海盐县海流图庙浙江巡抚新安縣知縣列表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新化太子宮方孝标方孔炤方師誨方章鉞方象璜方逢年方慈恩施世綸施公奇案 (台灣)施琅施起元施閏章文字獄文震亨文选清吏司旧衙门行宫旃檀寺 (石家庄)旅庵本月操江巡抚攒拉土司愧菴琴譜懿靖大貴妃敏郡王敬孝義皇后敬谨亲王救刦證道經咒故宫教坊教佳胡同慧丰寺慈寧宮慈恩寺 (沈阳市)扬州十日扶摇关帝庙承天府 (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承乾宮承德府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拜音圖拜斯噶勒拈花寺 (北京东城)拙政园曹学佺曹家大院曹寅曹尔堪曹志建曹鼎望曹锡远曹雪芹曹振彥曹景參曾亨應曾道唯曾鲸曾振甲思明州 (明郑)怀柔区晦山戒顯晦山戒顯禪師全身塔普度寺普胜寺景山公园景仁宮景運門1644年1645年1646年1647年1648年1649年1650年1651年1652年1653年1654年1655年1656年1657年1658年1659年1660年1661年7月8日 扩展索引 (1733 更多) »

努賽

努賽(),滿洲愛新覺羅氏。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追封簡靖定親王費揚武第六子。 努賽初被封輔國公。順治六年(1649年),進封為貝子。順治七年(1650年),努賽逝世。朝廷予以諡號為「悼哀」。.

新!!: 顺治和努賽 · 查看更多 »

嚴自泰

严自泰(),字去娇,号谵思。清初官員。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生于尤溪二十三都明兜寨。清顺治八年(1651年)中举人,次年(1652年)联捷进士。初授亳州知州,历升陕西庆阳府分防宁夏中东三路同知。顺治十七年(1660年)升户部郎中,敕授奉政大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仲秋卒,年八十岁,葬于尤溪八都火甲坑下村清坑洋。.

新!!: 顺治和嚴自泰 · 查看更多 »

劉同升

劉同升(),字晉卿,又字孝則,江西吉水人,明朝政治人物、狀元。 劉同升父劉應秋為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劉同升生於萬曆十五年(1587年),思宗崇禎十年(1637年)中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反對杨嗣昌“夺情”入阁,被貶官福建,於是引病归乡。 清兵壓境,南都於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破江西諸郡,惟贛州獨存。唐王升其為國子祭酒。自雩都至贛,與翰林楊廷麟共謀興複,巡撫南贛。紹宗隆武元年(1645年)因勞而卒,諡文忠。 著有《锦鳞集》、《音韵汇编》等。.

新!!: 顺治和劉同升 · 查看更多 »

劉大謨

劉大謨可以指:.

新!!: 顺治和劉大謨 · 查看更多 »

劉如漢

劉如漢(),字倬章、雙山,號卓如,四川省重慶府巴縣人,祖籍湖北陽新,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劉如漢 · 查看更多 »

劉宗韓

劉宗韓,字重顯,順天固安(今河北省固安縣)趙家里人,清初官員。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三甲第五名進士。初授撰文中書。升禮部精善司主事。順治十三年(1656年)江寧巡按御史。順治十六年(1659年),江南按察史卢慎言贪污案发,劉宗韓因曾“违例推荐”而被追究,判责四十板,抄没家产,流放宁古塔。.

新!!: 顺治和劉宗韓 · 查看更多 »

劉履旋

劉履旋(),字旋九,號素隅。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履旋 · 查看更多 »

劉修己

劉修己,山西永寧州人,清朝初年地方官員,同進士出身。 劉修己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此為清朝首次開科。次年,出任山東淄川縣知縣。劉修己剛剛上任,即趕上謝遷反清民軍來攻。劉修己組織防守,但城內武器不足,城破。劉修己以失城守之律被治罪。.

新!!: 顺治和劉修己 · 查看更多 »

劉兆麒

劉兆麒(),字瑞圖,清初政治人物,順天府寶坻縣(今天津市寶坻縣)人。入漢軍籍。 清崇德七年(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官學生。順治七年(1650年)授秘書院編修。順治十一年(1654年)改都察院啟心郎。順治十八年(1661年)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同年外任湖廣巡撫。康熙七年(1668年),升四川總督。次年改閩浙總督。康熙九年(1670年),任浙江總督。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亂起,授直隸援剿提督。次年改江南崇明水師提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黑龍江總管。 兄劉兆麟,順治辛丑科武進士。兄弟并入鄉賢。乾隆《寶坻縣誌》有二人合傳。.

新!!: 顺治和劉兆麒 · 查看更多 »

劉光斗

劉光斗(,萬曆十九年四月二十日-順治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字暉吉,號訒韋。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崑曲作家。.

新!!: 顺治和劉光斗 · 查看更多 »

劉克家

劉克家,順天府保定縣人,清朝官员、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后升任戶部郎中。順治十四年(1657年),升任广东按察使司佥事、罗定道。.

新!!: 顺治和劉克家 · 查看更多 »

劉禆

劉禆(),字廣益,陝西省中部縣(今黃陵縣)人,順治二年(1645年)舉人,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進士。由按察司委攝湖廣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歷官四川省順慶府知府。.

新!!: 顺治和劉禆 · 查看更多 »

劉秉政

劉秉政(),清朝初年政治人物。奉天廣寧人。官至福建巡撫。 貢生出身。順治四年(1647年)任直隸雞澤知縣。歷升河東巡鹽御史、雲南道監察御史、太僕寺少卿、左通政等職。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寧夏巡撫。康熙五年(1666年)任福建巡撫。耿精忠叛清後,劉秉政從之。總督范承謨誓死不降,後被絞。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耿精忠等人被清廷處死,劉秉政也被押往京師,死於途中。.

新!!: 顺治和劉秉政 · 查看更多 »

劉維寧

劉維寧(),字德公,號慤菴。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維寧 · 查看更多 »

劉維祺

劉維祺(),字介公。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維祺 · 查看更多 »

劉維禎

劉維禎(),字瑞公,號魯菴。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維禎 · 查看更多 »

劉維烈

劉維烈(),字惠公,號毅菴。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維烈 · 查看更多 »

劉緯 (清朝)

刘纬,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清朝政治人物。 刘纬為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進士。次年接替卢崇德任崇明县知县一职,1653年由陈慎接任。.

新!!: 顺治和劉緯 (清朝) · 查看更多 »

劉芳躅

劉芳躅,字增美,號鐘山,直隸宛平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顺治十二年(1655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读、侍讲、会试副考官、山东巡抚、工部右侍郎。.

新!!: 顺治和劉芳躅 · 查看更多 »

劉餘祐

劉餘祐(),字申徵,一字中徽,號玉吾、燕香居士,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順天宛平人。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曾任嘉興、登封縣、河內縣知縣。累官刑部主事、刑部郎中、平陽府知府。崇禎元年,升任河南副使、陝西副使、分守河南道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應天府尹,工部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職。甲申之變,明朝滅亡,附李自成,滿清入關後,又降清,仍授原官。順治五年(1648年)任兵部尚書,次年加太子太保。順治八年,改任刑部尚書,加少保。順治九年,官至戶部尚书;順治十年(1653年)因事被革職,不久卒。.

新!!: 顺治和劉餘祐 · 查看更多 »

劉體仁

劉體仁(),字公㦷,号蒲庵,直隸颍州(今安徽省阜陽市)人。清代诗人。.

新!!: 顺治和劉體仁 · 查看更多 »

劉胤德

劉胤德,字孟寀,一字克滋,号默斋,山东德平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顺治二年,乡试中举;顺治三年,登进士,授直隶盐山县知县,著有《默斋杂俎》二卷、《德平县志》四卷。.

新!!: 顺治和劉胤德 · 查看更多 »

劉自竑

劉自竑,字任先,号僧如,淮安府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刘一临之子。崇祯七年(1634年),登甲戌科二甲第九名进士,历官刑部郎中、真定府知府,顺治二年(1645年)升任山西井陉道副使,后再升任浙江按察使等职,后晋升湖广右布政,未赴任,乞休归,死于家中。著有《河朔吟》等。.

新!!: 顺治和劉自竑 · 查看更多 »

劉良佐

劉良佐,字明輔,中国山西大同左衛人。明朝末年至南明時期的军事人物。 劉良佐與高傑本來是李自成麾下的戰將,崇禎十一年十月,中曹變蛟伏兵而投降明軍,被封廣昌伯。崇禎十四年,击败饑民起義軍領袖袁時中等數萬群眾,在明軍軍中,人稱花馬劉。南明時,與黃得功、劉澤清、高傑同列為四鎮。 清順治二年,豫親王多铎率军下江南,劉良佐以兵十萬投降清朝。同年的閏六月下旬,劉良佐部兵數萬包圍江陰縣城,屢攻不利,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守将閻應元不從。同年八月廿一,清軍集中紅衣大炮轟擊城,江陰失守。江陰典史陳明遇在巷戰中戰死,守將閻應元自盡。 清兵渡江南下,弘光帝朱由崧逃走,清兵分兵襲取太平,黃得功率軍在荻港和清兵大戰。此時原明降將劉良佐在岸上大呼招降,得功怒叱“汝乃降乎!”突然一箭射中其咽喉偏左,拔出猝逝。 後以功隸漢軍鑲黃旗。.

新!!: 顺治和劉良佐 · 查看更多 »

劉果 (順治進士)

劉果(),字毅卿,號木齋,山東諸城人,祖籍江南省砀山县(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江南省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官員。 劉果於順治十五年(1659年)中進士。授山西太原府推官。改补知县,升刑部江南司主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任四川司员外郎。因母喪回籍。 “諸城劉氏”為當地望族。劉果父劉必顯為順治九年(1653年)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劉果弟劉棨亦為進士。劉棨子劉統勳,孫劉墉官至大學士,曾孫劉鐶之官至尚書。.

新!!: 顺治和劉果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棨

劉棨(),字弢子,號青岑,山東諸城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官員。 劉棨於康熙十四年(1675年)中舉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進士。十年後選湖南長沙縣知縣,歷升陝西寧羌州知州、平陽府知府、天津道副使。以清廉知名,與陳鵬年並稱。官至四川布政使。因勞累病卒。 劉棨家族為諸城當地望族。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官至戶部員外郎。兄劉果亦為進士。子劉統勳,孫劉墉官至大學士,曾孫劉鐶之官至尚書。.

新!!: 顺治和劉棨 · 查看更多 »

劉楷

劉楷可以指:.

新!!: 顺治和劉楷 · 查看更多 »

劉欽鄰

刘钦邻(),字邻臣,号江屏,江南仪徵人。清朝官员。.

新!!: 顺治和劉欽鄰 · 查看更多 »

劉正學

刘正学,字止一,号岱云,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天启元年八月十日生,刘季木长子。崇祯十七年二月民末义军攻城,其参与抵御。四年福王监国金陵,改元弘光,其携家难度,至淮阳,藩镇刘泽清欲留用,没有答应。抵金,宁南侯左良玉招募,亦不就任。清顺治元年十月以儒生授守备,二年五月清军攻破金陵后,他寄籍广州、定州,七月授南游击,三年十月破清军于信宜,升参将,五年正月升南韶副总兵官,大寇李興掠南阳,其率军攻破,八月被信丰败将杜永和扣押于舟中,随后释放。十四年三月转济南浮標中营游击,授昭武将军,十七年二月归。康熙十一年二月,他在儒林庄建支祠,十月监修县志,十四年六月修族谱,十七年正月南游江、浙及冬而还,卅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卒。 Category:南明人物.

新!!: 顺治和劉正學 · 查看更多 »

劉正宗

劉正宗(),字可宗,號憲石,賜號中軒,山東安丘縣城里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崇禎元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明亡仕清,在翰苑多年,累官文華殿大學士,監管禮部尚書。.

新!!: 顺治和劉正宗 · 查看更多 »

劉永祚 (崇禎恩貢)

劉永祚(),字叔遠,號宛穀。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永祚 (崇禎恩貢) · 查看更多 »

劉江 (香港)

劉江(Lau Kong;),香港無綫電視实力派甘草演員(現為基本藝人合約),擁有近50年演出經驗。一般TVB的演員都稱他為「劉老師」。他在投身電視圈前,已經在1960年代參與電影製作。.

新!!: 顺治和劉江 (香港) · 查看更多 »

劉源清

劉源清可以指:.

新!!: 顺治和劉源清 · 查看更多 »

劉源清 (順治己丑進士)

劉源清,山東省萊州府高密縣(今山東省高密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朝順治六年,劉源清登進士,后官至江南徽州府歙縣知縣。.

新!!: 顺治和劉源清 (順治己丑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源澄

劉源澄,順天固安(今河北省固安縣)人,清初官員。 順治九年(1652年),劉源澄考中壬辰科三甲第二百七十一名進士。出任陕西合水縣知縣。升戶部云南司主事。曾任康熙八年廣東鄉試副考官。後管理鳳陽倉,兼管正陽關稅務。.

新!!: 顺治和劉源澄 · 查看更多 »

劉源濬

劉源濬可以指:.

新!!: 顺治和劉源濬 · 查看更多 »

劉漢卿

劉漢卿(),字上于,號依思。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武進西營劉氏第九世。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劉漢卿 · 查看更多 »

劉澤芳

劉澤芳,字德馨,順天府宛平縣(今屬北京市)人。清初翰林。 劉澤芳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弘文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官至盐运司同知。.

新!!: 顺治和劉澤芳 · 查看更多 »

劉澤清

劉澤清(?—1649年,一說是1645年),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劉源清之兄。 早年是遼東寧前衛守備,後遷山東都司僉書,崇禎六年,為總兵官,加左都督。崇禎八年詔統山東兵防漕。澤清為人性恇怯,嘗妄報大捷邀賞賜,又稱墜馬受傷,命赴保定剿賊,拒不奉詔,竟大掠臨清,所至之處皆焚劫一空。 北京陷落後,走南都,至瓜洲(今扬州南)。南明弘光朝時為總兵,鎮守廬州(今合肥),封為東平伯,與高杰、黃得功、劉良佐四總兵號稱“四鎮”。順治二年(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則選擇北遁淮安。五月二十三日,清兵破淮安,淮安一带望风投顺,劉又航海而去。是年闰六月二十四日,劉赴淮安投降清朝。順治五年(1649年)十月二十五日,澤清勾連曹縣叛賊,謀為不軌,清廷以其反覆無常,將他及其弟姪、黨人李洪基、李化鯨等磔死。.

新!!: 顺治和劉澤清 · 查看更多 »

劉有福

劉有福,明朝末年驸马。明光宗的女婿。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初八壬子,选中婚礼子弟劉有福,授其父刘宗正为兵马司副指挥。正月廿一乙丑,明熹宗敕礼部,册封皇帝第六妹为宁德长公主,选南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刘宗正之子刘有福为驸马都尉,择天启六年四月廿六日成婚。刘有福和宁德公主在甲申之变中没有遇难。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廿四乙亥,清世祖给故明宁德长公主和驸马刘有福,白银百两,田地二百亩,以资赡养。公主和驸马一直活到康熙年间。.

新!!: 顺治和劉有福 · 查看更多 »

劉昌

劉昌可以指:.

新!!: 顺治和劉昌 · 查看更多 »

劉斌 (順治武進士)

劉斌(),江南江寧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清初將領。 順治十五年(1658年)武進士。累官湖廣竹谿營參將。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叛清,大舉進攻湖湘,敵軍攻城,劉斌七戰皆捷,圍解之後,進副將,不久戰死。.

新!!: 顺治和劉斌 (順治武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景雲

劉景雲,清代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進士,授兵部郎中。順治五年十二月,升任為陝西按察使司僉事、靖遠兵備道。順治九年,改任陝西布政使司參議、關南道。順治十一年,改按察使司副使、分巡關南道。順治十三年,改任為廣西布政使司參政分守桂平道。.

新!!: 顺治和劉景雲 · 查看更多 »

原皇后

原皇后(),清肇祖孟特穆妻。 她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清肇祖。顺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追封泽王愛新覺羅·孟特穆為肇祖原皇帝,同時為其妻上諡號為原皇后。.

新!!: 顺治和原皇后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顺治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

新!!: 顺治和历代帝王庙 · 查看更多 »

偏俄

偏俄(生卒年不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费扬古,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叶赫,满洲镶黄旗人,清顺治年间大臣,二等男。.

新!!: 顺治和偏俄 · 查看更多 »

偏沅巡抚

偏沅巡撫,明時全稱巡撫偏沅地方贊理軍務。萬曆二十七年為征討楊應龍,擢江鐸為僉都御史,巡撫偏沅。清順治二年襲置,雍正元年改為湖南巡撫。.

新!!: 顺治和偏沅巡抚 · 查看更多 »

博古葉子

博古葉子,是明清時一種酒令葉子,最知名的版本是由汪道昆题赞、陳洪綬繪製、黃建中雕刻。.

新!!: 顺治和博古葉子 · 查看更多 »

博和託

博和託(z;),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努爾哈赤第七子饒餘敏郡王阿巴泰次子。 博和託最初被為封輔國公。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大軍征討朝鮮,圍攻南漢山城,其後,偕同尼堪擊走援軍,斬殪甚眾。崇德三年(1638年),博和託跟隨大軍伐明,自董家口侵略明都西南六府,進入山西邊境。後來移師攻克濟南。回歸時,朝廷賞賜銀二千。崇德七年(1642年),跟從阿巴泰再次侵略明朝,自黃崖口攻入。回歸時,朝廷賞賜銀三千。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大軍入關,大破李自成軍隊,進爵為固山貝子。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多鐸擊敗喀爾喀蘇尼特部騰機思、騰機特等。順治五年(1648年)九月逝世,朝廷賜予諡號「溫良」。 溫良貝子博和託有子六人,有爵位者包括長子懷愍輔國公翁古、次子懷儀輔國公錦柱、第三子介潔貝子佛克齊庫及第四子貝子彰泰。其固山貝子爵位由彰泰承襲。.

新!!: 顺治和博和託 · 查看更多 »

博罗色冷

博羅色冷(),清朝官員,蒙古正白旗人。.

新!!: 顺治和博罗色冷 · 查看更多 »

博爾果洛

博爾果洛 (),又名博翁果諾,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孫、承澤裕親王碩塞次子。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父親碩塞逝世,其兄博果鐸承襲爵位為親王,改號為莊親王。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封博爾果洛為惠郡王。曾為議政,於康熙十一年十二月與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及溫郡王猛瓘一同疏辭議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博爾果洛因犯陪祀不謹之罪被革去爵位。 雍正元年(1723年),博果鐸逝世,因無子繼承莊親王爵位,宗人府題請以清聖祖兒子承襲,世宗以聖祖第十六子允祿為博果鐸後嗣,承襲莊親王爵位,又封博爾果洛之孫球琳(第五子福蒼長子)為貝勒,惠郡王所屬佐領皆為其隸屬。.

新!!: 顺治和博爾果洛 · 查看更多 »

博果鐸

博果鐸(),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孫、承澤裕親王碩塞長子、康熙帝堂兄。第一代莊親王(1655年-1723年)。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父親碩塞逝世,博果鐸承襲爵位為親王,改號為莊親王。 雍正元年(1723年),博果鐸逝世,時年七十四歲,朝廷予以諡號「靖」。博果鐸無子,宗人府題請以清聖祖兒子承襲,世宗請示於皇太后後,以聖祖第十六子允祿為博果鐸後嗣,承襲莊親王爵位。.

新!!: 顺治和博果鐸 · 查看更多 »

博洛

博洛(z;),满洲愛新覺羅氏,清初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孫,饒余敏郡王阿巴泰第三子。.

新!!: 顺治和博洛 · 查看更多 »

博洛平福建之战

博洛平福建之戰發生於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至十一月,清朝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平定福建。 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浙江底定,八月,博洛隨即兵分两路南下,由衢州(今浙江衢县)、广信(今江西上饶)进攻福建。此時鄭芝龍已決定降清,擅自下令守將施福撤走。清軍一路勢如破竹,過仙霞关,攻克浦城,南明巡抚杨廷清、李暄等被斬殺。明隆武帝朱聿键逃至汀州(今福建长汀)。博洛派杜尔德攻滅汀州城,擒斩朱聿键,隆武政权亡。南明总兵姜正希乘夜袭击汀州,被清军击败,死萬餘人。固山额真韩岱於分水关击败南明总兵师福,入崇安县,抚定兴化、漳州、泉州三府。至十一月,福建悉平。.

新!!: 顺治和博洛平福建之战 · 查看更多 »

华夷译语

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刊发的《华夷译语》抄本,这是朝廷官方使用的一部蒙古文汉文对译的辞书。 《华夷译语》狭义指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火原洁、马沙亦黑等奉命编纂的《華夷譯語》一本蒙汉对译的辞书;广义则是对明、清朝廷官方编纂的各种《译语》、《杂字》、《来文》的统称。这些《华夷译语》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外文译汉文的官方辞书,附有外语原文原字以及词义,并以汉字拟音的方式为外文词汇注音。是研究近代外国文、民族文、汉文语言的重要的参考资料。.

新!!: 顺治和华夷译语 · 查看更多 »

华善 (伊尔根觉罗氏)

华善(),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曾任甘肃巡抚,参与平定三藩之乱。.

新!!: 顺治和华善 (伊尔根觉罗氏) · 查看更多 »

华允诚

華允誠(),字汝立,號鳳超。直隸无锡人。明末忠臣,官至吏部員外郎。清初,因不肯剃髮被殺。.

新!!: 顺治和华允诚 · 查看更多 »

华林寺

华林寺(闽东语平话字:)位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大院东侧,坐北朝南。 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由彼时的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主持修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遂以之为名,并沿用至今。 古时华林寺一带馆舍清幽,梅荔满园,林木茂盛。名士李纲、张浚、王应山、谢肇-淛-等皆曾游览于此。寺院建成后,几经兴废,原有殿堂庭阁等大部被毁。惟余大雄宝殿,乃宋代遗构,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单檐九脊顶,构架抬梁式,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撑。大殿建造手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20世纪80年代大修时,又补建山门、配殿等,周以红墙。.

新!!: 顺治和华林寺 · 查看更多 »

华林寺 (广州)

华林寺(原名西来庵)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是一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佛教寺院,是广州四大丛林(华林、六榕、光孝、海幢)之一。.

新!!: 顺治和华林寺 (广州) · 查看更多 »

十三衙門

十三衙門,由清朝宦官吳良輔建議設立的機構,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設立。 十三衙門乃仿明朝體例內官廿四衙門而設。其下即:司禮監、御用監、御馬監、內官監(宣徽院)、尚衣監、尚膳監、尚寶監(尚寶司)、司設監、尚方監(尚方院)、惜薪司、鐘鼓司(禮儀監、禮儀院)、兵杖局、織染局(經局)。 康熙元年(1661年),吴良辅等被孝莊太皇太后以「內官干政」所誅,裁撤十三衙门,另由上三旗包衣組設內務府,改尚膳監為採捕衙門,改惜薪司為內工部,又改御用監為廣儲司,宣徽院為會稽司,礼仪院为掌仪司,尚方院为慎刑司,采捕衙门为都虞司,内工部为营造司,又自掌仪司分出庆丰司。.

新!!: 顺治和十三衙門 · 查看更多 »

十一月初一

十一月初一朔,农历十一月第一天。.

新!!: 顺治和十一月初一 · 查看更多 »

卜兆麟

卜兆麟(),字麒生,顺天固安(今河北省固安县)人。清初官员。 卜兆麟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考中癸未科三甲进士。后降清,顺治二年(1645年)授直隶获鹿县知县,获准荫及一侄入国子监读书。经推荐保举,调为京官,授兵部主事,历升员外郎,太仆寺少卿。顺治十年(1653年)因任珍案牵连,降三级,调外地任用,补广东市舶提举司提举,升任山东莱州府同知。陈崇砥、陈福嘉 清咸豐九年(1859年)《固安縣誌》卷六·選舉志·進士 其墓在固安县城南五里。长子卜景超,次子卜峻超均为康熙年间进士。孫卜大川為乾隆年間進士。.

新!!: 顺治和卜兆麟 · 查看更多 »

午門

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故宫博物院,2013-10-16。.

新!!: 顺治和午門 · 查看更多 »

南寧府

南寧府,明朝时設置的府。 本为元朝时设置的南寧路。洪武元年(1368年)為府。領州七,縣三:宣化縣、隆安縣、橫州(領縣一:永淳縣)、新寧州、上思州、歸德州、果化州、忠州、下雷州。 清代為衝,繁,難。左江道治。左江鎮中左右營、南寧城守營駐防總兵官駐。光緒三十二年,提督由龍州移駐。順治初,因明舊。雍正十年,下雷土州改隸鎮安府。光緒十三年,上思州改隸太平府。領州二,縣三,土州三:宣化縣、隆安縣、橫州、永淳縣、新寧州、歸德土州、土忠州、果化土州。.

新!!: 顺治和南寧府 · 查看更多 »

南京城

南京城是明代修筑的都城,延续至今即南京市主城区所在,是南京历史上修筑的等级最高的城池之一。 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明代之前有数个政权定都于此,但至明朝才第一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都城。.

新!!: 顺治和南京城 · 查看更多 »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现指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大部为夯土城牆,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約20公里為磚造,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規劃內城部局,內外城牆又與天體赤道、黃道二十八宿作對應,有朝有廷有市,並非較簡單的前朝後市布局。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新!!: 顺治和南京城墙 · 查看更多 »

南京国子监

南京国子监是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明太祖朱元璋诏令建成的明代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初名国子监,设于直隶京师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鸡笼山以南。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改称南京国子监,常代称以“南监”、“南雍”,与“北监”北京国子监并立。南京国子监在永乐年间达到极盛,一度有学生九千余人,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清军占领南京后逐渐衰败。 清军顺治七年(1650年)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南京国子监故址的核心部分在今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南大学一带。.

新!!: 顺治和南京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南北黨爭

南北黨爭是清朝初年的南方與北方士大夫的黨派之爭,可以說是明末東林黨爭的餘緒。.

新!!: 顺治和南北黨爭 · 查看更多 »

南儀

南仪,陕西安定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清顺治六年(1649年),登己丑科三甲二佰二十七名进士。顺治七年,担任郯城县知县。曾侨居于宜川,著有《四书大意》。.

新!!: 顺治和南儀 · 查看更多 »

南贛巡撫

南贛巡撫,全稱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或作贛南巡撫,主要轄區為贛州府(今江西贛州)、南安府(今江西大庾),為明朝中後期到清朝初期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南贛巡撫 · 查看更多 »

南都太子案

南都太子案,又稱崇禎太子案,是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的在南都金陵發生的一宗案件,南都三案之一。 弘光元年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萁秘奏:崇禎帝太子朱慈烺出現在浙江。三月初一,弘光帝朱由-崧-令太監李继周往浙江一探究竟,并將他带回安置在太平門內的興善寺。朱由--又派二名太監辨識,二名公公見到太子,抱头恸哭,解下衣衫為儲君禦寒,隨即如實飛報弘光帝。朱由--大怒:「真假未辩,何得便尔」,將二名太監滅口,又殺李继周。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也来探视,覺得太子是假,前太子讲官王铎則一口咬定太子是假。此時文武百官紛紛趕赴興善寺,“踴躍趨謁”。弘光元年三月二日,弘光帝正式舉行對質,以辨別太子真偽。太子講官劉正宗與這位自稱太子者互相進行了多次問答,結果太子在講學的細節上一無所知。甚至還對劉正宗發怒,聲稱:“你要說假的便是假的好了。”馬士英也舉出了此人身份的多處疑點,比如在性格上,真太子比較忠厚,而自稱太子者則機變百出。崇禎帝之女寄養於周奎家且尚健在,自稱太子者則說她已經死了。等等疑點,都不能使人信服。最後在馬士英的建議下找來另一名講官方拱--來辨認太子。三月九日,方拱--面見太子後當即斥責太子為偽裝。但之後太子向他問安時,卻又退到人群之中,掩面不答。朱由--只得將太子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太子遭收獄,掀起軒然大波,“南京士民”皆“譁然不平”。江防督撫袁繼咸、寧南伯左良玉、廣昌伯劉良佐等大臣上疏抗爭。左良玉甚至起兵東下,聲稱“清君側”,但左不久病逝。 據《明史》、《罪惟錄》所載,這位太子也是偽裝的。閹黨楊維垣聲稱此人乃狀貌酷似太子的高阳人王之明。王之明是驸马王昺之侄孙,故也瞭解一些宮廷之事。弘光滅亡後,南京百姓將太子從監獄中釋放出來,并抓住之前認定太子為偽裝的王鐸,王鐸解釋說否定太子是馬士英的意思,他只是按意思辦事罷了。而多鐸進入南京後也對太子十分尊重。這位疑似太子者最終在北京與弘光帝一起被處決。.

新!!: 顺治和南都太子案 · 查看更多 »

南苑

南苑是明清北京城以南的一个地名,原是元、明、清三代皇帝出游狩猎的地方,也称南海子。随着--后期,西苑(包括三山五园)兴建后,逐渐废用。南苑曾养着麋鹿。改革开放后来从国外回来的麋鹿就养在南苑新建的麋鹿苑中。 南苑现分属于大兴区和丰台区。南苑的范围很大,基本覆盖了从南四环到南六环,从京开高速到京津塘高速之间的范围。南苑主要是四座行宫,分别为旧衙门行宫(又称德寿寺,现地名旧宫)、南红门行宫(现地名南宫)、新衙门行宫(现地名新宫)、团河行宫。现仅存团河行宫。南苑为禁苑,苑内几乎不住人,不耕种,只有一些维护的人称为海户。现还有称为海户屯的地名,应是当时海户居住的地方。明代时,南苑开四个苑门,北为大红门,南为南大红门,东为东红门,西为西红门。后增设为九个,包括小红门等。后来又增设了角门。《帝京景物略》记载:“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四达为门,庶类蕃殖,鹿、獐、雉、兔,禁民无取设海户千人守视。” 南苑地区地处古永定河流域,流经这里的有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南苑地势低洼,泉水很多,到清代仍有“水泉72处”的记载,《日下旧闻考》记载“有泉百余”。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成几个很大的水面,称为海子。包括饮鹿池、眼镜湖、大泡子、二海子、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等一系列水域。旧衙门行宫修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后被毁,乾隆二十年重建。团河行宫建于乾隆四十二年。 南苑作为皇家的猎苑开始于辽代,后金、元、明、清都把这块水草丰美的地方作为遊獵的地方。元代称为“飞放泊”。明代称南海子,清代称南苑。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帶。1900年秋,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曾在这里烧杀抢掠。五世达赖喇嘛曾在南苑拜谒顺治帝。《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为偿还赔款,清朝在南海子设官产局分割出卖土地,南苑作为皇家猎苑的历史从此终结。 此后,南苑荒废,居民逐渐增多,形成集镇,名南苑镇。 民国初年,军队占据南苑,将其辟为兵营。至今这片地区还有“三营门”、“六营门”等地名。1922年,时任陆军检阅使兼第11师师长的冯玉祥就驻扎在南苑兵营。当年的检阅使署和师司令部建筑位于现南苑机场候机楼东侧,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于199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时,驻守北平的29军军部就设在南苑兵营。1937年7月28日晨6时,日寇出动第20师团计2万多人进攻南苑兵营。南苑守军佟麟阁、赵登禹在突围过程中分别在南苑大红门以东和大红门西南的黄亭子附近牺牲。.

新!!: 顺治和南苑 · 查看更多 »

南河沿大街

南河沿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大街。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73页.

新!!: 顺治和南河沿大街 · 查看更多 »

南渭州

南渭州,宋朝到清朝时在湖南设置的羁縻州。 北宋在今湖南省永顺县、保靖县设置南州和渭州。南宋时改南州和渭州置南渭州,治今湖南省永顺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顺、保靖二县交界处。元朝属新添葛蛮安抚司。为湖广土家族土司。后废。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以南渭州安抚司改置南渭州,首领彭氏,属永顺宣慰司。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年)以以土知州彭应麟归附,诏仍授原职。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彭宗国被迫纳土,辖地并入永顺县。.

新!!: 顺治和南渭州 · 查看更多 »

南昌貢院

南昌貢院是古代科舉制度時期,江西舉行全省鄉試(又稱「省試」)的考場。在清末廢除科舉(1905年)以前,全贛的秀才每隔三年就趕赴省城南昌,在貢院參加鄉試。考生在鄉試中第之後稱為「舉人」,頭名舉人稱「解元」。.

新!!: 顺治和南昌貢院 · 查看更多 »

南撫建道

南撫建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江西省。 顺治三年(1646年)设江西粮储道,驻南昌府,管理江西粮务。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撤后恢复。康熙十年(1671年)裁撤粮储道,设督粮道。雍正九年(1731年),分巡南昌府、抚州府、建昌府,改为督粮兼巡南撫建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江西通省督粮道兼巡南撫建等处地方,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兼水利衔,光绪年间称督粮兼巡南撫建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

新!!: 顺治和南撫建道 · 查看更多 »

南拳

南拳泛指中國南方,特別指福建及廣東,於明末清初後形成之武術門派。.

新!!: 顺治和南拳 · 查看更多 »

卓彝

卓彝,字朗彝,號靜巖,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寄籍浙江武康。清初政治人物。 卓彝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二十三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左庶子。.

新!!: 顺治和卓彝 · 查看更多 »

卓羅 (清朝)

卓羅(v,),佟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禮部尚書及吏部尚書。三等副將巴篤理之子,承襲父職為三等副將,兼任牛彔額真。 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皇太極討伐明朝,侵襲明都,明朝太監楊永盛出戰,卓羅以三百人擊敗他,遂進軍入侵山東。崇德四年(1639年),卓羅圍攻錦州,入其外城,虜獲守備一人。崇德六年(1641年),再圍攻錦州,擊敗明朝總督洪承疇 。崇德八年(1643年),授職刑部參政。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清軍入關,大破李自成,進世職為一等梅勒章京,擢升為正白旗梅勒額真。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大將軍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南下湖廣,擊敗李自成黨羽一隻虎於荊州。班師還朝,賜予黃金十兩、白金三百兩。當時南明桂王朱由榔駐守武岡,其將領王進才等分兵守長沙、衡州、寶慶。大將軍恭順王孔有德等正在收下湖南諸郡縣,下命卓羅及梅勒額真藍拜率師幫助孔有德。順治四年(1647年),自岳州進軍長沙,王進才棄城出走,卓羅等追擊打敗他。遂與智順王尚可喜一同擊敗明朝總兵徐松節,率領舟師退還長沙。派遣甲喇額真張國柱、札蘇藍等以偏師擊敗明朝總兵楊國棟於天心湖。卓羅會同孔有德南下祁陽,打道熊羆嶺,攻克其城。進攻武岡,擊敗明朝將領劉承胤於夕陽橋,劉承胤遂投降。南明桂王出走桂林,遂取武岡。順治五年(1648年),班師還朝,上賚如自荊州還時。累功擢升為吏部尚書,兼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進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順治九年(1652年)十一月,授職靖南將軍,南下廣東。旋以廣東立即平定而作罷。 順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命令與固山額真阿爾津統領大軍屯兵荊州,當時張獻忠將領孫可望、李定國、白文選等投降於南明,屯兵辰州。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卓羅與阿爾津取道澧州、常德,南下辰州,孫可望焚舟夜遁,卓羅與梅勒額真泰什哈、巴牙喇纛章京費雅思哈等率兵渡江攻打孫可望,遂攻克辰州。順治十四年(1657年),孫可望到長沙投降,李定國、白文選等跟從南明桂王走入雲南。 順治十五年(1658年),謀劃攻取雲南,吳三桂自四川,征南將軍卓布泰自廣西,卓羅跟從信郡王多尼自湖南,三道并進。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合攻雲南,攻克,屢次打敗白文選、李定國的兵隊,收取永昌、騰越,追擊至南甸。朝廷下命卓羅鎮守雲南,賜予蟒服、鞍馬。南明桂王奔入緬甸,李定國屯兵孟艮,以印劄招元江土司那嵩。十月,卓羅與噶布什賢噶喇昂邦等共同攻擊,攻克其城,那嵩自焚而死。順治十八年(1661年),定西將軍愛星阿與吳三桂統領大軍攻入緬甸,卓羅仍鎮守雲南。緬甸執下南明桂王到軍中,雲南遂平定。康熙元年(1662年),召回卓羅振旅還京,進爵位為二等伯。康熙七年(1668年),卓羅逝世,諡號為“忠襄”。乾隆年間,定卓羅封號為“昭毅”。.

新!!: 顺治和卓羅 (清朝) · 查看更多 »

協和門

協和門,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东侧廊庑正中。.

新!!: 顺治和協和門 · 查看更多 »

古尔布什

古尔布什(),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族官员,满洲镶黄旗人,原为内喀尔喀蒙古台吉。 游牧于西喇木伦河流城,天命六年(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十一月,与台吉莽果尔(莽古勒)率六百户驱牲畜投附后金努尔哈赤,受厚遇与赏赐,娶努尔哈赤女松古图格格为妻,为额驸。赐名青卓礼克图,授一等总兵世职,掌满洲、蒙古牛录各一,隶满洲镶黄旗。天聪五年(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随皇太极围大凌河城,因蒙古左翼兵战不力受罚,予以宽免。后擢兵部承政。崇德三年(1638年),更定官制,改兵部右参政。从军围攻锦州、宁远。顺治初年入关镇压农民起义军。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卒。谥敏襄。.

新!!: 顺治和古尔布什 · 查看更多 »

古法坛村战役

古法坛村战役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朝与沙俄阿凡那西·费里波维奇·帕什科夫所率部俄军在伯力以北的古法坛村爆发的战役。.

新!!: 顺治和古法坛村战役 · 查看更多 »

台基厂大街

台基厂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大街。王彬、徐秀珊主编,北京地名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74页.

新!!: 顺治和台基厂大街 · 查看更多 »

台吉

台吉(),是明代和清代时蒙古王公贵族的称号。.

新!!: 顺治和台吉 · 查看更多 »

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位于中国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原台儿庄古城在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严重毁损,后于2009年至2013年建重建。台儿庄景区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新!!: 顺治和台儿庄古城 · 查看更多 »

史大成

史大成(),字及超,号立庵,浙江鄞县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汉榜状元,为清朝浙江第一位状元。.

新!!: 顺治和史大成 · 查看更多 »

史夔

史夔(),字冑司,號耕岩,江南溧陽人。 史鶴齡之子,生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舉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旋充康熙二十四年乙酉科會試同考官。康熙二十八年以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三十八年出任己卯科鄉試浙江考官,康熙五十年四月以詹事府少詹事充經筵講官,除詹事府詹事。“生平究心濂閩之學,躬行自得,終身不見疾言遽色,為世儒宗”。《康熙字典》纂修官。卒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著有《扶胥集》,另有《佩壺集》一卷,今不存。.

新!!: 顺治和史夔 · 查看更多 »

史德威

史德威,字龍江,號愚庵。山西大同左衛人,明末將領,史可法義子。.

新!!: 顺治和史德威 · 查看更多 »

史應聘

史應聘,生卒不詳,祖籍不詳,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授寶坻縣知縣。崇禎三年(1630年),起用為戶科給事中。清軍入關時歸降,順治二年(1645年),授陝西布政使司參議,兼管潼關監軍道。.

新!!: 顺治和史應聘 · 查看更多 »

叶矫然

葉矯然(),字子肃,又号思庵。福州闽县人。清朝官員。 早年師事葉素庵。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进士,歷官工部主事、乐亭知县,後因事罢归。康熙辛卯(1711年),圣祖念舊诏与王士正、江皋、周敏政、徐淑嘉等人复还原职。有《易史参录》、《龙性堂诗集》、《东溟集》。.

新!!: 顺治和叶矫然 · 查看更多 »

双峰县

双峰县(双峰话:),为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县,地处湘中腹地。东邻湘潭、衡山,南接衡阳,西毗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域跨东经111°51'43"至112°31'7",北纬27°12'31"至27°45'51"。总面积1715平方千米。人口90万。通行老湘语双峰话。.

新!!: 顺治和双峰县 · 查看更多 »

双桂堂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现任方丈为身振法师。.

新!!: 顺治和双桂堂 · 查看更多 »

受天宮

受天宮為奉祀北極玄天上帝之道教廟宇,位於台灣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 松柏嶺的舊地名為松柏坑,於八卦山山脈南端,海拔約440公尺,為台灣玄天上帝信仰代表廟宇,由受天宮分香之宮、觀、壇、宇計1萬8千餘座。.

新!!: 顺治和受天宮 · 查看更多 »

友教書院

友教书院,又名澹台祠书院、友教堂,位于江西南昌永和门附近。南宋初年始建于澹台灭明墓前,绍兴年间改称友教书院,取意于子羽南来友教于豫章(南昌),祀澹台子羽。明万历年间巡抚王佐移于棉花街,改称澹台祠书院。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巡抚蔡士英重修,与白鹿洞、白鹭洲、鹅湖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又一说为白鹿洞、白鹭洲、鹅湖、豫章书院)。1896年,清朝末年开始增设算学科,是近代中国最早改良的书院之一。19世纪末,与豫章书院、东湖书院、经训书院合并组成省会书院,后又改为江西大学堂。 Category:南昌教育史 Category:江西書院.

新!!: 顺治和友教書院 · 查看更多 »

吳南灝

吳南灝(),字幼梁,又字昆池。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吳南灝 · 查看更多 »

吳堂

吳堂可以指:.

新!!: 顺治和吳堂 · 查看更多 »

吳孳昌

吳孳昌,河南省汝寧府汝陽縣(今河南省汝南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禎十三年(1640年),登進士,官至吏部員外郎。明亡降清。順治元年(1644年),任宣大山西總督、右僉都御史。.

新!!: 顺治和吳孳昌 · 查看更多 »

吳世燾

吳世燾(),字幼日,號西村。江蘇高郵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於順治十三年(1655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出任甲戌科会试同考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赐书、砚各一。康熙五十年(1711年)迁右春坊右中允,奉敕任《康熙字典》修纂工作。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转左春坊左中允仍兼编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致仕。逢家鄉有大水,“目击心伤,忧郁致疾”,不久病卒,时为雍正元年(1723年)。著有《南巡纪恩诗》一卷。 吳氏乃翁方綱之父翁大德師。.

新!!: 顺治和吳世燾 · 查看更多 »

吳一元

吳一元,山東省曹州府范縣(今山東省莘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吳一元 · 查看更多 »

吳之榮

吳之榮,清初人物。祖籍江西撫州,旗下人。 自順治七年(1650年)任歸安縣(今属湖州南潯區)知縣,因貪贓被革職查辦。順治十六年,告發莊廷鑨私刻「明史」案,康熙二年(1663年),獲得朱佑明與莊廷鑨大量家產。全祖望《鮚崎亭集外編》、陸莘行《老父雲遊始末》、《范氏記私史事》都說吳之榮最後因疾慘死,但这些记载未必可信。 当时他蹲了六年的监牢,到顺治十六年(1659)皇帝大赦天下,被赦出狱,但必须追缴赃款。 吴之荣出狱后情况不佳,不仅丢了官职,被追缴的八万两银子就够他招架。当时的刑厅书办施鲸伯,在吴之荣任归安知县时任粮书,为吴所宠信。施鲸伯为感谢吴之荣的知遇之恩,就以百姓名义,声称愿意为吴之荣捐输,说只要吴赴湖州,赃款即可还清。清初,朝廷规定,遇有国家庆典、筹集军饷、皇帝巡幸、工程建设等浩繁开支,准许巨商富民捐款报效。其实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勒索苛派手段。湖州府推官李焕为施鲸伯大言欺骗,笃信不疑,就向督抚申请允准吴之荣赴湖州。督抚也贪银两,默然放行。 吴之荣在湖州三年,诈得赃款数十万,却依旧不知足,正寻机会大捞一把。想睡觉就有人送来枕头,此时见李廷枢携《明史》过来探访,凭着他旗下出身的背景,深知满人忌讳。 于是吴之荣谋以此为功,告上杭州将军松魁处,牵及其幕客程维藩、巡抚朱昌祚、督学胡尚衡,并归安、乌程两学官等,于是庄氏重赂众人,并删改原书有关的问题字句,重新刊行。吴之荣此计不成,即另购得初版告上京师,事闻于鳌拜,遂而案发。 明史案审结后,吴之荣得到庄家与朱家家产各一半,起用为右佥都御史,后来死于寒热。《私史记事》云:「康熙四年七月,吴之荣归自闽中,行至半山,狂风骤起,雷电交加,之荣随成疟疾,寒热夹攻,两日而死,人皆称为天雷击死之。.

新!!: 顺治和吳之榮 · 查看更多 »

吳之振

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上,晚號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今崇福镇)人。 生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家甚富有,顺治九年(1652年)應童子試,康熙二年(1663年)曾与吴自牧、吕留良编选《宋诗钞》,又選《八家诗》。康熙十年(1671年)補贡生。官至中书科中书。工於詩,《清史列传》評:“康熙初年,山林诗,之振最有名。”。卒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葬於洲泉镇西学字圩。著有《黄叶村庄诗集》八卷。 W Category:桐乡人 Z.

新!!: 顺治和吳之振 · 查看更多 »

吳國對

吳國對(),字玉随,号默岩。江南全椒县人。高祖父為吳聰,曾祖父為吳風,祖父為吳謙,父親為吳沛。.

新!!: 顺治和吳國對 · 查看更多 »

吳兆騫

吳兆騫(),明末清初詩人。字漢槎,號季子。江南吳江人。以“丁酉科場案”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康熙二十年(1681年)納資放歸。.

新!!: 顺治和吳兆騫 · 查看更多 »

吳光

吴光,字迪前。号长庚,浙江归安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吴景旭之子。 順治十八年,登進士庚子科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康熙元年,擔任會試同考官。康熙五年,出任安南冊封使。著有《南山草堂集》、《使交集》、《历代诗话》八十卷等。.

新!!: 顺治和吳光 · 查看更多 »

吳琠

吳琠,字伯美,号铜川,山西沁州(今沁县)人,清朝大臣。 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任确山县知县。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为湖北巡抚。夏逢龙兵变后,吳琠安定人心,严惩诬告。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为湖广总督。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迁为左都御史。次年,康熙帝称他为好官清官,为刑部尚书,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授为保和殿大学士,康熙称赞他持己清廉,赐给他自己临摹的米芾千字文。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吴琠去世,入伺賢良祠,谥文端。.

新!!: 顺治和吳琠 · 查看更多 »

吳炎

吳炎(),字赤溟,號赤民,江蘇吳江人。.

新!!: 顺治和吳炎 · 查看更多 »

吳聞禮

吳聞禮(),浙江仁和(今屬杭州市)人。明崇禎末年進士。南明抗清人物。 崇禎十六年(1643年),吳聞禮中式癸未科三甲進士。南明隆武年間,擔任兵科給事中。當時,隆武朝廷分福州、延平、邵武、建寧為上游四府,擢聞禮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此地。聞禮主動請求防守分水關,得到隆武帝批准。閩中三關,本為天下險要,後鄭芝龍有異志,將關上守兵盡撤,聞禮不能獨支。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八月,清兵入仙霞嶺。吳聞禮逃往山間寺廟。有人勸其剃髮,聞禮不從。不久,聞禮率鄉兵出擊抗敵,被亂兵所殺。.

新!!: 顺治和吳聞禮 · 查看更多 »

吳錫綬

吳錫綬,字紫卿,绍兴会稽人,清朝軍事將領、武進士出身。 順治十五年,登武進士,官至罗定都司。跟從傅弘烈率兵佔領平乐,后吴世琮率領重兵圍困,因兵力懸殊最後自刎身亡,詔贈昭武将军。.

新!!: 顺治和吳錫綬 · 查看更多 »

吳桭臣

吳桭臣(),字南榮,小字蘇還。江蘇吳江縣人,生於寧古塔。吳兆騫之子。.

新!!: 顺治和吳桭臣 · 查看更多 »

吳正治

吳正治,清朝大臣,字当世,号赓庵,湖广武昌府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人,籍贯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 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历任道员、按察使、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康熙十二年(1673年),为左都御史。请求皇帝宽免在严禁窝藏逃人事件中父子相隐。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为武英殿大学士,作为《重修清太祖实录》《三朝圣训》《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平定三逆方略》总裁官。二十六年(1788年)正月,吴琠休致,三十年(1788年)正月,吴琠去世,谥号文僖。.

新!!: 顺治和吳正治 · 查看更多 »

吳洪

吳洪可以指:.

新!!: 顺治和吳洪 · 查看更多 »

吳涵

吳涵可以指:.

新!!: 顺治和吳涵 · 查看更多 »

吳應熊

吳應熊(),明末清初将领吴周建立者吳三桂之子。.

新!!: 顺治和吳應熊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新!!: 顺治和吴三桂 · 查看更多 »

吴伟业

吴伟业(),字駿公,號梅村,祖籍南直隸苏州府崑山縣(今江苏省昆山市),祖父始遷居太倉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政治人物,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體”。与錢謙益、龔鼎孳并稱為江左三大家。.

新!!: 顺治和吴伟业 · 查看更多 »

吴良辅

吴良辅,(),清代顺治朝知名宦官,受到順治帝的寵愛,因而专权把持朝政,後被孝莊太皇太后處死。.

新!!: 顺治和吴良辅 · 查看更多 »

吴敬梓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滁全椒人,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又因自故乡安徽全椒移居江苏江寧(今南京市),所以自称“秦淮寓客”。《儒林外史》作者。儒林外史為中國第一本諷刺小說。兒子是吳烺。.

新!!: 顺治和吴敬梓 · 查看更多 »

同治

同治(a;;公元1862年至1874年)为滿清入關後第八位皇帝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前后共13年。 清史學家一般認為兩宮太后廢用祺祥而起用同治一詞,是要代表兩位太后與天子共同而治。也有人認為,「同治」是呼應清兵入關,入主中原的順治,等「同」順「治」。表達了中興帝國的意願。.

新!!: 顺治和同治 · 查看更多 »

吕宫

吕宫(),字长音,号金门。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 楊廷鑑的僚婿,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状元),授秘书院修撰。顺治九年,加衔右中允。顺治十年,授內秘書院大學士。顺治十一年三月,陈名夏结党议罪处死,吕宫引咎自责,帝赦其罪。顺治十二年(1655年),修成《资政要览》,加太子太保。二月,休致。卒于康熙三年(1664年),年六十二歲。.

新!!: 顺治和吕宫 · 查看更多 »

吉安府

吉安府,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改吉安路置,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吉水、万安两县间赣江流域及安福、永新等县地。属江西省。 清代吉安府仍為江西省行政區。據《清史稿》記載:吉安府「衝,繁,疲,難」,隸吉贛南寧道。順治初因之。乾隆八年,析永新西北境、安福西境,置蓮花廳。領縣九:廬陵縣、泰和縣、吉水縣、永豐縣、安福縣、龍泉縣、萬安縣、永新縣、永寧縣、蓮花廳。 1912年,中華民國廢吉安府。.

新!!: 顺治和吉安府 · 查看更多 »

吉祥天女神庙 (库伦旗)

吉祥天女神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中心河南岸,库伦一中东侧,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新!!: 顺治和吉祥天女神庙 (库伦旗) · 查看更多 »

吉祥慧瑞寺

吉祥慧瑞寺,俗名鄂托克召、新召庙,赐名清远寺,藏语名热希巴拉达尔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脑高岱嘎查境内的伊克乌素。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吉祥慧瑞寺 · 查看更多 »

吉林历史

吉林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

新!!: 顺治和吉林历史 · 查看更多 »

吉林将军

吉林将军,全称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新!!: 顺治和吉林将军 · 查看更多 »

吉林市

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a,意为“沿江的城池”),别称“北国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同名的城市。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陆地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6.24万,其中市区人口181.88万,除汉族外,尚有满、朝鲜、回、蒙古等34个少数民族。 吉林市建城于约公元前108年,而人类活动史更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吉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批准的较大的市,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此外吉林市还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还是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协办城市。.

新!!: 顺治和吉林市 · 查看更多 »

坤 (清朝)

坤(),那木都魯氏,滿洲正黃旗人,祖籍綏芬,隸瓦爾喀部。後金、清初軍事人物。.

新!!: 顺治和坤 (清朝) · 查看更多 »

坤宁宫

坤寧宫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新!!: 顺治和坤宁宫 · 查看更多 »

坤寧門

坤寧門,位于北京紫禁城坤寧宮后台阶下正中。.

新!!: 顺治和坤寧門 · 查看更多 »

塔爾納

塔爾納(),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饒餘敏郡王阿巴泰孫、已革端重定親王博洛第四子、懷思貝勒齊克新之兄。 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父親端重定親王博洛病逝。八弟齊克新襲爵為端重親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塔爾納被封為郡王,其後逝世。諡號「敏思」。順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追論博洛分多爾袞遺財及以及掌管戶部時尚書譚泰逞私攬權而博洛不力阻兩件事,奪去博洛爵位及諡號,塔爾納亦因父罪遭追究削去爵位。.

新!!: 顺治和塔爾納 · 查看更多 »

塔拜

塔拜(z;),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十八,生母是钮祜禄庶妃。被封为辅国将军。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初九,塔拜病死,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朝廷賜予谥号為「慤厚」。.

新!!: 顺治和塔拜 · 查看更多 »

墾號

墾號為清朝時漢人或移民等向地方官府依法申請許可,接受官府通知領取合法墾照(開墾許可證,又稱墾單、墾諭),再進行投資招佃,並開墾無主地,以獨資或合資形式成立的土地開發單位,又稱墾戶;而如果依據法律另外取得業主的資格時,就會稱作業主、業戶。.

新!!: 顺治和墾號 · 查看更多 »

壽康太妃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科爾沁郡王孔果爾女。清太祖努尔哈赤众多妃子中的一位。 太妃也是蒙古科尔沁部人,当时科尔沁部和后金联姻,不但努尔哈赤娶了几位博尔济吉特氏,其子清太宗皇太极的五大福晋也都是博尔济吉特氏。太妃在天命、天聪、崇德、顺治等年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康熙帝即位,才尊封这位庶曾祖母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康熙四年(1665年)薨。 |- B B ~.

新!!: 顺治和壽康太妃 · 查看更多 »

多尼

多尼(),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豫通親王多鐸第二子。 初封為郡王。順治六年(1649年)十月,在父親多鐸死後承襲豫親王爵位。順治八年(1651年),改封為信親王。順治九年(1652年),因多爾袞案,被降為信郡王。順治十五年(1658年),命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偕平郡王羅科鐸等南征。清軍自湖南入出擊南明。明將李定國焚盤江口鐵索橋遁走,清軍以浮橋接濟過河,自交水進次松嶺入貴州,趨安莊走明將白文選。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迫近雲南會城,李定國、白文選挾永曆帝出走永昌,多尼派遣貝勒尚善率軍追擊,攻克永昌及騰越。清世祖派使者慰勞大軍,賞賜御衣、蟒袍及鞍馬、弓矢。順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大軍退還,派遣內大臣迎勞。同年六月,追論雲南誤坐噶布什賢昂邦瑚理布等磨盤山敗績之罪,罰銀五千。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世,謚號「宣和」,由多尼次子鄂扎嗣位為信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以多鐸戰功為開國諸王之最,追封復任為豫親王,命令多尼曾孫修齡仍襲豫親王。多尼亦被追封為豫親王。.

新!!: 顺治和多尼 · 查看更多 »

多爾博

多爾博(),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豫通親王多鐸第五子、睿忠親王多爾袞養子。 生于崇德八年正月初二日亥時。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逝世。多爾袞無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為其嗣子睿親王爵位,俸視諸王三倍,朝廷下詔留護近侍蘇克薩哈、詹岱為議政大臣。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清世祖以謀篡大位、獨斷專行、迫害其兄豪格及其子嗣、納豪格福晉等罪,下詔削去多爾袞位爵,撤去太廟供享,並罷孝烈武皇后謚號及太廟供享,黜去多爾袞宗室資格,籍沒財產入官,多爾博歸宗為多鐸子嗣。順治十四年(1657年),封多爾博為貝勒。康熙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73年2月7日)未時,多爾博逝世。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以多爾袞被人誣蔑,於開國有功,復任多爾袞為睿親王,追封謚號為「忠」,配享太廟。依親王園寢制,修其塋墓,令太常寺春秋致祭。其爵世襲罔替。下詔多爾博仍還為多爾袞後嗣,命令其子孫淳穎仍襲睿親王。.

新!!: 顺治和多爾博 · 查看更多 »

多爾袞

多爾(a;),满洲爱新觉罗氏,曾一度追尊為皇帝,庙号“成宗”,谥号「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母为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烏拉納喇氏),同母兄英亲王阿济格,同母弟豫亲王多铎。初稱台吉。1626年封贝勒,后因战功封“和碩睿亲王”。 順治朝多爾袞攝政時期,清軍入關,對清朝開始在中國的統治起了關鍵作用。今北京故宫东侧南池子大街东侧的普度寺,即原為多尔衮在京城的宅邸。.

新!!: 顺治和多爾袞 · 查看更多 »

多鐸

多鐸(z;),愛新覺羅氏,正蓝旗满洲人,努爾哈赤第十五子,生母為努爾哈赤大妃乌喇那拉氏,與阿濟格、多爾袞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十三歲時,封貝勒,統正白旗,參與禮部和兵部政事。狂放不羈,風流好色,崇德三年(1638年)因軍前私自攜帶妓女,降為多羅貝勒。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獲大捷,生俘洪承疇,晋多罗郡王。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順軍,入北京,晋亲王。十月下河南、入陝西,順治二年一月攻入潼關、西安;二月攻南明;四月陷揚州,殺史可法,五月入南京,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六月佔浙江,後班師回京,加封和硕德豫亲王。順治三年(1646年),以扬威大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順治六年三月十八染天花疾亡,年僅三十五歲。多鐸與多爾袞兄弟感情最好,多爾袞當時正在山西征討姜瓖,聽到多鐸病重的消息時,立刻班師回朝,到居庸關時,多鐸病逝。多爾袞“換上素服,號哭奔往京城。”兄弟情深顯而見之。 多鐸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豫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此外,睿親王多爾袞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於是多鐸將其子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多爾博的後裔也世襲睿親王。睿親王也是鐵帽子王,於是多鐸的子孫,就在清初八家鐵帽子王中,雄踞兩家。.

新!!: 顺治和多鐸 · 查看更多 »

多象謙

多象謙(),字尊光,號懷凌,直隸阜城籍,陝西渭南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多象謙 · 查看更多 »

夏茸尕布·洛追嘉措

夏茸尕布·洛追嘉措(,)蒙古族,第二世(不计追认)夏茸尕布活佛考洛巴·陈列奥赛,夏茸尕布传,西藏研究1994年第4期才让扎西,拉茂德乾寺历史与现状研究,青海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新!!: 顺治和夏茸尕布·洛追嘉措 · 查看更多 »

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

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藏族,今青海省贵德县人,第三世(不计追认)夏茸尕布活佛考洛巴·陈列奥赛,夏茸尕布传,西藏研究1994年第4期才让扎西,拉茂德乾寺历史与现状研究,青海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新!!: 顺治和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 · 查看更多 »

夏敷九

夏敷九(),字弼五,遼東蓋州人。清初政治人物。 夏敷九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四十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侍讀學士。.

新!!: 顺治和夏敷九 · 查看更多 »

大南實錄

《大南實錄》(),是越南阮朝的官修編年體史書,由阮朝國史館編修,584卷,採用漢文文言文寫成。.

新!!: 顺治和大南實錄 · 查看更多 »

大召

大召(),称“伊克召”意为“大廟”,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位于中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鲁派寺院。大召居于明清时期呼和浩特地区“七大召”之首。.

新!!: 顺治和大召 · 查看更多 »

大同府铸钱局

大同府铸钱局,简称大同局或大同钱局,是清政府在山西省大同府设立的铸钱局,初设于顺治二年(1645年),裁撤于雍正元年(1723年),铸造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铜钱。该局在顺治年间曾因大同城毁于战火而迁到阳和改称阳和钱局,后于大同城重建后迁回。.

新!!: 顺治和大同府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大同鼓楼

大同鼓楼是明、清大同城的鼓楼,为一座三重檐十字歇山顶过街楼阁式建筑。位于平城区大南街南段,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缮,是明清楼阁式建筑的代表。.

新!!: 顺治和大同鼓楼 · 查看更多 »

大境门

大境门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主城区北部,行政区划归属桥西区,是明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四大关口,并是四大关口中唯一以“门”命名的关口。.

新!!: 顺治和大境门 · 查看更多 »

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又稱平定兩金川,是清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兩次動亂的合稱。第一次金川之役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撫司莎羅奔私自進攻明正土司,清廷調兵征討。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襲殺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幫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員令其退還土地,大小金川拒不退兵。清廷再次發兵進剿。次年底,清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諾(在今阿壩州小金縣美沃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兵攻克大金川噶爾崖寨,索諾木朋楚克出降。.

新!!: 顺治和大小金川之役 · 查看更多 »

大佛寺 (广州)

大佛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是一座佛教寺庙。.

新!!: 顺治和大佛寺 (广州) · 查看更多 »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Их Хянганы нуру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其东侧的松辽平原与西侧的蒙古高原的分界,是黑龙江和嫩江的分水岭。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岳尔济山。兴安岭一名可能来自于通古斯语(锡伯语、满语或赫哲语),意为白色的山。.

新!!: 顺治和大兴安岭 · 查看更多 »

大理府

大理府,明清雲南省的府,元时为大理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為府。領州四,縣三,長官司一。清代迤西道治所。提督駐。順治初,因明制。康熙五年(1666年),降北勝直隸州為州來屬。三十一年(1692年),仍直隸。領州四,縣三,長官司一:太和縣、雲南縣、浪穹縣、雲龍州、賓川州、鄧川州、趙州、十二關長官司。.

新!!: 顺治和大理府 · 查看更多 »

大顺 (大西)

大顺(1644年十一月—1646年十二月,误作天顺)为中国明清之际大西张献忠的年号,前后共3年。.

新!!: 顺治和大顺 (大西) · 查看更多 »

大西

大西是明朝末年民變领袖之一张献忠在1643年建立的政权。.

新!!: 顺治和大西 · 查看更多 »

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原名《大清律》(a),是清朝的法典。 大清律例草創於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以《大明律》為基础,再加以修飾。前後經歷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訂後才定型。及後《大清律例》一直都在清朝版圖內奉行,直到清朝灭亡为止。 不過,部分《大清律例》的條例在清朝滅亡後依然繼續在香港通用,這是由於香港割讓予英國之後,基於香港跟隨英國奉行的習慣法模式,使大清律例中的部分法例在沒有其他法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繼續成為唯一的參考對象。直到1971年,最後一條有關婚姻習俗的法律由香港的成文法取代之後,大清律例歷史使命終於完成,歷327年。.

新!!: 顺治和大清律例 · 查看更多 »

大明律

《大明律》,全名为《大明律集解附例》,是明代的法令條例,由开国皇帝朱元璋總結歷代法律施行的經驗和教訓而詳細制定而成。.

新!!: 顺治和大明律 · 查看更多 »

大悲禅院

大悲禅院又名大悲院,是一座位于中国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40号的佛教寺院,亦是天津市最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大悲禅院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几经修葺扩建,现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地藏殿等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珍藏有从魏晋到明清各代的佛、菩萨造像几百尊。目前,大悲禅院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也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现任方丈为智如法师。.

新!!: 顺治和大悲禅院 · 查看更多 »

天堂寺

天堂寺,藏文全名却典堂扎西达吉琅(མཆོད་རྟེན་ཐང་བཀྲིས་དར་རྒྱས་གླིང་།, mchod rten thang bkris dar rgyas gling ),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乡,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天堂寺 · 查看更多 »

天宁寺 (北京)

天宁寺,位于中國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前街甲3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今该寺为尼寺。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檐式砖塔,为辽代所建。.

新!!: 顺治和天宁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國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設計者為明代的御用建築匠師蒯祥。天安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時稱為承天門。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1925年10月10日,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开国大典,它由此被设计入国徽,並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之一。1961年,天安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佈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顺治和天安门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南京总教区

天主教南京总教区(中國官方教會稱為南京教區)是天主教在中国南京市设立的一个教区,也是江苏省境內的四個教區之一。.

新!!: 顺治和天主教南京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蚌埠教区

蚌埠教区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安徽省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

新!!: 顺治和天主教蚌埠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苏州教区

天主教苏州教区(Dioecesis Suceuv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

新!!: 顺治和天主教苏州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成都教区

成都教区(Dioecesis Cemtuanus)是罗马天主教在中国四川省设立的一个教区。.

新!!: 顺治和天主教成都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海门教区

天主教海门教区(Dioecesis Haemen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也是中国第一批由本国国籍主教负责的教区之一。.

新!!: 顺治和天主教海门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地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北面,紧邻蔡锷南路和城南路,阁楼与城墙、天心公园及其他建筑融为一体,为长沙重要古建筑之一。.

新!!: 顺治和天心阁 · 查看更多 »

天穹寶殿

天穹寶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路,是宫廷道教活动场所。.

新!!: 顺治和天穹寶殿 · 查看更多 »

天镇县

天镇县在中国山西省东北端,是大同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为163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1万人。.

新!!: 顺治和天镇县 · 查看更多 »

天津城市规划

天津城市规划,是关于天津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情况。天津的城市聚落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天津由于近代天津租界的开发,成为中国较早引入西方城市规划理念并进行发展和实践的城市。从古代的筑城到近代开埠专管租界的独立规划建设,再到1949年后的规划发展,天津的城市空间结构已经逐渐从单一型城市发展成为“双城双港”的结构,“双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双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

新!!: 顺治和天津城市规划 · 查看更多 »

天津巡撫

天津巡撫,為明朝後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天津巡撫 · 查看更多 »

天津府

天津府,清朝时设置的的府。在今天津市、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德州市境。 順治九年(1652年),將天津左衛、右衛併入天津衛,合三衛為一衛。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衛為天津州,隸屬河間府。十月,又改為天津直隸州,轄武清縣,靜海縣,青縣三縣(次年,武清縣還屬通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直隸州為府,轄天津縣、靜海縣,青縣、南皮縣,鹽山縣、慶雲縣,滄州等六縣一州。 《東華錄》記載:丙辰(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吏部議覆直隸總督唐執玉奏:「天津直隸州系水陸通衢,五方雜處,事務繁多,辦理不易,請升州為府」。此奏獲准,並「附廓置天津縣」,「此新設一縣同該州原轄之青縣、靜海二縣及滄州、南皮、鹽山、慶雲一州三縣,統歸新設之府管轄」。.

新!!: 顺治和天津府 · 查看更多 »

天津伊斯兰教

天津伊斯兰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天津,伊斯兰教也被稱為回教,盖因於少數民族回族多信奉且天津穆斯林多为回族之故。.

新!!: 顺治和天津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天津道

天津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直隶省。 顺治元年(1644年)设分巡天津道,驻天津卫。属于保定巡抚、天津巡抚。顺治七年(1650年),河间府辖区并入,全称整饬天津河间等处兵备道。康熙八年(1669年)不称兵备。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天津河道,驻天津府,总管南运河、子牙河和淀河。不管州县钱粮刑名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为天津道,下辖天津府、河间府,兼管河务。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副使衔。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次年(1768年)称分巡直隶天津河间等处地方兼管河务兵备道。民国改为渤海道、津海道。.

新!!: 顺治和天津道 · 查看更多 »

天津老城

天津卫于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弘治年间(1493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处建造鼓楼。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城墙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老城的一些历史遗迹还有一些保留。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其他均建成仿古商业街、购物中心或者商品房。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将这里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定名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

新!!: 顺治和天津老城 · 查看更多 »

天津清真大寺

天津清真大寺又称清真大寺或清真北寺是一座位于中国天津市红桥区小伙巷地区针布街清真巷的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64年),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顺治和天津清真大寺 · 查看更多 »

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由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在1983年8月17日、2000年9月21日、2011年12月31日三次公布,迄今共公布了三批。第三批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包括了普查工作的新成果。根据《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并政发〔2011〕51号),太原市政府要求县区及有关单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作并竖立保护标志,建立档案记录。文物行政部门会同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商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具体情况如下:.

新!!: 顺治和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也简称为:“冼马”、洗马,是一个中国古代官职,属于太子官属,即东宫官,是太子的随从官员,最早设立于汉朝。洗,读音(xiǎn)(亦有人读音为(xiān),认为通假于“先”,偏旁与读音的误差,可能是传承中造成的误差),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

新!!: 顺治和太子洗马 · 查看更多 »

太室阙

太室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中岳庙前500米处,是中岳庙具有象征意义的大门。.

新!!: 顺治和太室阙 · 查看更多 »

太和門

太和門,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 是自天安门南侧向北进紫禁城时经过的第四道门(前三道依次为天安门、端门、午门)。 腦袋 太和门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奉天门”。明朝嘉靖三十七年六月辛卯重建改稱「大朝門」,。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太和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均曾重修。光绪十四年,太和门西侧的贞度门失火,殃及太和门与昭德门,三门均被焚毁,光绪十五年重建。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太和门护军值班房因护军熟睡,油灯点着门柱引发火灾。虽然派出了7000多人次救火,大火依然烧了两天,太和门被焚毁。刘北汜,可爱的北京系列:故宫春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ISBN:7-5301-0201-X/K.6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为光绪帝大婚的吉日。按照清朝制度,大婚皇后须经太和门进宫。仅剩42天时间,重修太和门已来不及,清廷遂令北京的棚匠扎彩工,搭成一座彩棚太和门,以假乱真,在光绪帝大婚时使用。震钧《天咫偶闻》载:“……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为之。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也! ” 明朝时,太和门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太和门接受臣下朝拜及上奏,颁布诏令,处理政事。清朝初年,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进行。清朝顺治元年九月(1644年),清朝统治者定鼎北京之后,首位皇帝顺治帝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太和门左、右各设有一门,东为昭德门,西为贞度门。.

新!!: 顺治和太和門 · 查看更多 »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中最南面的殿,该殿是明清兩朝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築,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大典都在此举行。太和殿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種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與眾不同。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在一座三层汉白玉台基上,合称“三大殿”。“三大殿”和东面的文华殿、西面的武英殿等建筑合称“外朝”。三大殿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暨北京中轴线上。.

新!!: 顺治和太和殿 · 查看更多 »

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无锡、常州(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顺治和太湖 · 查看更多 »

夷陵州

夷陵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置,治所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属荆州府。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远安、长阳、宜都等市县地。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州为彝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宜昌府。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湖北的州 Category:宜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7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4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夷陵州 · 查看更多 »

夷陵区

夷陵区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总面积为3423.9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为51.9万人,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

新!!: 顺治和夷陵区 · 查看更多 »

夸札

夸札(),一作夸瞻,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红旗人,官至镶红旗蒙古都统。.

新!!: 顺治和夸札 · 查看更多 »

夸札 (额驸)

夸札(),伊尔根觉罗氏,清朝初年将领。都统、一等子阿山之子。 夸札随清军入关,在順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娶清太宗第六女固倫公主。顺治五年(1648年),夸札因罪被罚。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固倫公主薨,在公主去世一个月后,夸札也得病去世。.

新!!: 顺治和夸札 (额驸) · 查看更多 »

外交部街

外交部街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协和医院对面的一条胡同,北面是东堂子胡同,南面是西总部胡同。外交部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全长721米。外交部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明朝时因为武清侯石亨在这里建宅邸,因而被命名为石大人胡同。中华民国初年,袁世凯政府在胡同中设立外交部,从此石大人胡同改名外交部街,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外交部街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也是目前北京市内保存相对完整的胡同之一。分布于外交部街的一些重要建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旧址、睿亲王府、藏经馆、协和医院别墅、通圣堂等。.

新!!: 顺治和外交部街 · 查看更多 »

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或稱川東十三家、夔東四家,是清初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反清勢力。.

新!!: 顺治和夔東十三家 · 查看更多 »

夕照寺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13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夕照寺 · 查看更多 »

奇塔特

奇塔特(),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初年蒙古科尔沁部首领,成吉思汗弟合撒儿十九世孙,宰桑之孙,索纳穆之子,和硕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从子。 母亲科尔沁大妃原系曾祖父莽古思遗孀,曾祖父莽古思在1623年至1626年间逝世。依蒙古习俗,父亲索纳穆收继其遗孀。后,父随皇太极出征,死于己巳之變。天聪七年(1633年),多铎向皇太极求娶大妃之女,即达哲。母亲亦为他求娶皇太极之女。天聪八年(1634年),与姐姐哲哲和皇太极所生第三女,即固伦端靖公主定婚。崇德四年(1639年),奇塔特成婚,封固伦额驸。崇德八年(1643年),朝觐清太宗皇太极。顺治六年(1649年),顺治帝叙其父索纳穆从征之功,封多罗郡王,号称科尔沁郡王,世袭罔替。其子额尔德尼袭位。.

新!!: 顺治和奇塔特 · 查看更多 »

奇塔特 (喀喇沁)

奇塔特(),乌梁海氏,清朝初年喀喇沁部蒙古贵族首领,者勒蔑后裔,花当的七世孙,革儿孛罗的六世孙,色棱长子。 曾随军攻打明朝大凌河、大同府、昌平县、蓟州、临清州,立下战功。顺治三年(1646年),奇塔特随豫亲王多铎追击苏尼特部腾机思,在瓯特克山交战,之后再击败喀尔喀部土谢图汗、车臣汗援军。顺治十四年(1657年),袭封喀喇沁左旗札萨克镇国公。其子乌特巴拉袭位。.

新!!: 顺治和奇塔特 (喀喇沁) · 查看更多 »

奇授

爱新觉罗·奇授(a;),清朝顺治帝第六子。奇授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廿一,生母是唐庶妃。他活了7岁,康熙四年(1665年)十一月初六,奇授病死,無谥号。.

新!!: 顺治和奇授 · 查看更多 »

奉天府

奉天府()是中國清朝府名之一,位於盛京。考语:冲,繁,疲,难,为“最要缺” 1644年清兵入關,滿清遷都北京後,原首都盛京改為留都。並設盛京五部。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于盛京城内置府,該府設府尹轄有治中,通判等官職。光绪三十一年八月,裁府尹设知府,为奉天省治。1911年,承德县废入奉天府。1912年,清朝滅亡,該府廢除,置奉天县。.

新!!: 顺治和奉天府 · 查看更多 »

奉先殿

奉先殿,位于北京故宫内廷东侧,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用的家庙 ,故宫博物院,于2013-10-18查阅。2004年,奉先殿再度成为故宫博物院钟表馆。.

新!!: 顺治和奉先殿 · 查看更多 »

如东县

如东县是中國江苏省东南部濒临黄海的一个县,为南通地区的北三县、江苏沿海十四县之一。自2003年以来,如东县以洋口港为重心推进“新兴海港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及“现代旅游城市”三张城市名片,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提出以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为总体目标。.

新!!: 顺治和如东县 · 查看更多 »

妙果寺

妙果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鬧市,背靠松台山。寺名妙果者,语出梵典,意为三密相应成就殊妙胜果也。妙果寺系东瓯著名古刹,创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新!!: 顺治和妙果寺 · 查看更多 »

姚延啓

姚延啟(),字季迪,號敬輿,浙江烏程(今湖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與弟姚延著同中己丑科同榜進士。順治十三年(1656年)任工科給事中。順治十四年(1657年)任戶科右給事中。順治十五年(1658年)任戶科左給事中。次年改工科都給事中。.

新!!: 顺治和姚延啓 · 查看更多 »

姚延著

姚延著(),字象懸,號榕似,浙江乌程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與其兄姚延啟同登己丑科進士,除廣西慶遠府知府。官至江南按察使。順治十八年(1661年)爆發通海案,姚延著「不欲于無事中生事」,僅判處知縣任體坤一人。王重、袁大受不甘心,疏通京城御史馬騰蛟,以為「不速殺此十生,金壇禍端百出,而蠆先中於鄉紳矣!」。姚延著因“疏縱”之罪,被處以絞刑。《清史稿》有傳。.

新!!: 顺治和姚延著 · 查看更多 »

姚締虞

姚締虞(),字歷升,號岱麓,湖廣黃陂縣(今湖北省武漢市黄陂区)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四川巡撫。.

新!!: 顺治和姚締虞 · 查看更多 »

姚文宇

姚文宇(1578-1646),字汝盛,號鏡山,法名普善,明末清初浙江省處州府慶元縣人,齋教龍華派首領,清世祖順治三年(1646年),被南明將領楊鼎卿勒索金錢,不屈而死。.

新!!: 顺治和姚文宇 · 查看更多 »

姚文燮

姚文燮(),字经三,号羹湖,又号黄蘖山樵、听翁、泳园,室名无异室、乐耕室。江南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清前期画家、文学家、学者、官员。.

新!!: 顺治和姚文燮 · 查看更多 »

姜垓

姜垓(),字如须,号佇石山人。明末官員,官至行人司行人。山東萊陽縣人。.

新!!: 顺治和姜垓 · 查看更多 »

姜圖南

姜圖南,字匯思,順天大興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監察御史,官至河南按察使。.

新!!: 顺治和姜圖南 · 查看更多 »

姜元衡

姜元衡,榜名黃元衡,字玉璇,山東即墨縣(今屬青島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姜元衡 · 查看更多 »

姜光孕

姜光孕,海州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贡生出身。 姜光孕曾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接替郭允昌任延平府知府一职,顺治年间由李克似接任。.

新!!: 顺治和姜光孕 · 查看更多 »

姜瓖

姜瓖(),明末清初將領,陝西榆林人。.

新!!: 顺治和姜瓖 · 查看更多 »

姜曰廣

--曰廣(),字居之,一字燕及,晚號浠湖老人,江西南昌人。明末政治人物。 東林黨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進士。選庶吉士,改編修。天启六年(1626年),出使朝鲜。天启七年(1627年)夏,以东林罪削其籍。崇祯初,起擢左春坊左谕德。崇祯十五年(1642年),起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李自成陷北京,明思宗自縊死,南京議論立帝,--曰廣等主張立潞王,結果福王為帝,仍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並稱“南中三贤相”。 馬士英等攻擊--曰廣五大罪狀。--曰廣怒斥之,棄官回南昌,顺治五年(1648年)金聲桓邀--曰广起義,清军围攻南昌,次年城破,金声桓投水死,--曰廣亦投水自尽,清軍屠南昌。著有《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石井山房语录》、《過江七事》等。.

新!!: 顺治和姜曰廣 · 查看更多 »

威武陳元帥

威武陳元帥是發起於馬祖西莒島居民崇奉的神靈,其他的信徒則遍及馬祖南竿、北竿、臺灣、福建、浙江等福州籍或大陳籍住民或移民;因源於西莒島,故住民視其為西莒島的守護神。.

新!!: 顺治和威武陳元帥 · 查看更多 »

娄县 (清朝县份)

娄县,清代置县,民国元年撤。 顺治十三年(1656年)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娄县,与华亭县同城而治,隶松江府;治所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辖境相当今松江区西南部及金山区全部。雍正二年(1724年),析娄县、华亭县各一部置金山县,娄县隶于松江府,辖境仅有今松江区西南部。1912年1月,江苏省撤道裁府州厅,撤娄县并入华亭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江苏省县份 (上海) Category:松江区 Category:金山区 Category:16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娄县 (清朝县份) · 查看更多 »

媽祖廟

媽祖廟是主要奉祀海神媽祖的廟宇,另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聖母廟等,日本又稱天妃神社,常見於中國大陸沿海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東亞裔人士(主要為華人)之海外聚居地,臺灣則是除中國大陸本土之外,目前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四川盆地内的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多係湖廣填四川时,来自福建之客家先民所建,而天后媽祖也從海神演化成水運之神,甚至是無所不能的萬能神靈。從華南、華東以至全中國的海岸都有拜媽祖的信仰,認為可保航海順利,所以天后廟大多其正門都朝海。 相傳,媽祖於宋代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泉州莆田县(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泉州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入兴化军)的湄洲岛,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林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雍熙四年(987年)27歲時於鄉間湄洲峰上羽化升天。 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頭銜,尊為天妃,直至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施琅攻打台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清朝軍人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帝知道後將天妃改加為「天后」,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籍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新!!: 顺治和媽祖廟 · 查看更多 »

嫩哲格格

嫩哲格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二女儿。生母是侧妃伊尔根觉罗氏,和阿巴泰同母。 根据《满洲实录》的记载,“嫩哲”应是她异母长姐东果格格的本名。她在天命年间,嫁给了父亲的外甥、自己的表弟达尔汉,依当时习俗,根据夫家部落名,称沾河格格,後封和硕公主。与达尔汉成婚时,其年龄超过当时女性初婚年龄。唐邦治认为巴图鲁伊拉喀是她的前夫。崇德元年(1636年)十一月,皇太极册封七位公主,是包括两位姐姐文哲和颜哲在内的姐妹、女儿等女性亲族。其中,文哲受封为固伦公主,颜哲受封为和硕公主。有认为她即是颜哲,文哲是东果格格。顺治三年(1646年)七月,嫩哲格格去世,享壽六十岁。.

新!!: 顺治和嫩哲格格 · 查看更多 »

孟學孔

孟学孔,字习鲁,河南开封府郑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顺治二年(1645),乡试中举;顺治三年,登进士三甲,初任山东东昌府同知。顺治九年,改福建建宁府知府。曾参修《郑州志》。.

新!!: 顺治和孟學孔 · 查看更多 »

孟乔芳

孟喬芳(),字心亭,直隸省永平府盧龍縣(今河北省卢龙县)人,中國明清年間將領。 父孟國用是明寧夏總兵官。孟喬芳为副将,因事被罢职居家。清天聪四年(1621年),清兵入塞,皇太极攻取永平府,孟乔芳及知县等降清,仍为副将。天聰五年(1622年),功封二等輕車都尉。清崇德三年(1631年)改任刑部左参政。崇德四年(1632年),兼任正紅旗漢軍及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崇德八年(1636年),改封三等輕車都尉兼騎都尉。順治元年(1644年)随清军入关,改任左侍郎。顺治二年(1645年)出任陝西總督。顺治五年(1648年),孟乔芳率赵良栋、张勇、马宁镇压贺珍、武大定、米喇印、丁国栋反清勢力,閏四月初進駐秦州(今天水),雙方激战於鞏昌,獲勝。七年(1650年),授兵部尚书。八年(1651年),以功晉封一等輕車都尉。九年(1652年),加太子太保,晉封三等男爵。顺治十年(1653年),加少保,仍任川陝三邊總督。十月,以病辭官,十二年死于北京,贈太保。 孟喬芳所部攻滅反清勢力達17萬人,部下多人日後成為征伐三藩之亂及準噶爾噶爾丹的名將。.

新!!: 顺治和孟乔芳 · 查看更多 »

孟明輔

孟明輔(生卒年不詳),字孽持,河南省祥符縣(今屬開封市)人。明末清初官員。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以知縣任用。後仕清。順治元年(1644年)任禮科給事中,次年转工科,改禮科都給事中。順治四年(1647年)起,歷升太常寺少卿、左通政、太僕寺卿、工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等職。順治十一年(1654年)升兵部尚書,同年降苑馬寺卿。.

新!!: 顺治和孟明輔 · 查看更多 »

孝哀悊皇后

懿安皇后(孝哀悊皇后)(),张姓,祥符人,父張國紀,明熹宗皇后。.

新!!: 顺治和孝哀悊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a;),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a),清太宗皇太極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女。她还是孝莊文皇后的姑姑。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18世孫女。 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皇太极称帝时为正宫皇后,居中宫。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孝莊文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享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莊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新!!: 顺治和孝端文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节烈皇后

莊烈愍皇后(),周氏,父為周奎。明思宗的皇后,明朝灭亡时自缢身亡初諡孝敬端皇后,南明朝廷諡孝節烈皇后。.

新!!: 顺治和孝节烈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莊文皇后

孝莊文皇后(a;),博尔济吉特氏(,即孛兒只斤氏),名布木布泰(a),亦作本布泰。清太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姪女,顺治帝的生母。本为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和博禮之女。.

新!!: 顺治和孝莊文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誠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a;),赫舍里氏,名芳儀,是康熙皇帝皇--,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孙女。領待衛內大臣噶布喇的女兒。一妹平妃待年宮中。 孝誠仁皇后在位期間共有九年。.

新!!: 顺治和孝誠仁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毅襄皇后

孝毅襄皇后,曾氏(1605年-1646年),明紹宗朱聿鍵皇后。父江西南昌府府學廩膳生員曾文彥(追封「吉水伯」),母吉水伯夫人何氏。 崇禎五年(1632年)六月初三日明思宗皇帝遣官揚武侯薛濂、兵科左給事中許世藎持節捧冊寶封朱聿鍵為唐王、曾氏為王妃。曾妃年十九,頗知書禮,任內政,王甚暱之。。每群臣奏事,曾妃於屏後聽之,共決進止;聿鍵頗嚴憚焉。 崇禎九年丙子八月,京師戒嚴,朱聿鍵擅發倡義勤王。事定廢為庶人,安置鳳陽高牆。至鳳陽,陵奄索賄不遂,用祖制墩鎖法以困苦之。朱聿鍵不勝其辱,病幾殆;賴曾妃調護惟謹,至刲股以進,乃愈。 曾--性警敏,讀書通文,有才能;凡兵馬、錢糧悉能記憶,人才賢否辨若列眉。當在高牆時備嘗艱苦,每以土及埝土作枕、草薦為褥,毫無怨言;且早晚勸帝無憂,自有昭雪之日。帝病篤,曾皇后割股療之;先帝降旨表揚賢孝。曾皇后又上疏為帝鳴冤,謂『鄭藩謀為不軌,尚蒙寬宥,復爵加祿;氏夫父仇預奏於五年之前,出城未離於封境之內。孰輕孰重?較論易明。革廢四年、身經九殞,議貴、議親,「會典」具載』。以是帝德后且憚之,宮中無二妃。孤身南來,鄭鴻逵進以美女十二,隨居官衙。 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二十七日卯時,朱聿鍵祭告天地、祖宗,即皇帝位於福州南郊。建行在太廟社稷,以福建省為福京,福州府為天興府,布政司為行在大明門。立曾妃為皇后。 隆武元年(1645年)七月十三日,冊立曾皇后。翌日,百官進賀中宮表。 隆武元年十月,曾皇后至天興府(冊立時曾氏尚未至),曾皇后賢而知書,上敬重之。 隆武二年八月初九日(壬子),聿鍵與曾氏俱被執,曾皇后至九龍灘(九瀧)投水死。 永曆(1647年)時,上尊號思文皇后,後諡曰孝毅貞烈慈肅賢明承天昌聖襄皇后。.

新!!: 顺治和孝毅襄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a;)姓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大清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生,清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 她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太后,共57年(1661年—1718年)。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身居--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人,合共64年(1654年—1718年)。(是昭聖太皇太后姪孫女).

新!!: 顺治和孝惠章皇后 · 查看更多 »

季寓庸

季寓庸,字因是,明朝政治活動家。泰興縣季家市(今靖江市季市鎮)人。 其父季三卿是貢生,為河南祥符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歷任餘姚、臨海、濟源、祥符知縣,官至吏部主事,遷入泰興縣城朝陽鋪。屬於魏忠賢閹黨,崇禎二年定“逆案”,被革職閒居,在泰興經營鹽務。育有七子,長子季開生,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次子季振宜,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季芳馨是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其餘有季貞、季舜有、季靜、季八士、季芝生。 Category:明朝祥符縣知縣 Category:明朝吏部主事 Category:靖江人 Y寓.

新!!: 顺治和季寓庸 · 查看更多 »

季芷

季芷(),字蘭如、蘭儒,號介菴,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第三甲第二十六名同進士出身。授福建福州府推官,以清廉勤政奉職。當時山賊蠢動,朝廷數次徵調季芷為監軍,自侯官縣永福翻山越嶺,勦撫數十萬賊眾,脅迫其解散。剖析疑獄、懲治誣告。例兼縣篆,公事案件絕不擱置不理。遷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康熙八年(1669年)因事貶官直隸任縣知縣,為政崇尚簡易,廢黜煩苛催科無擾,斷案得情理。十二年(1673年)完成修纂《任縣志》。.

新!!: 顺治和季芷 · 查看更多 »

季麒光

季麒光,字昭聖,號蓉洲,江南無錫縣人,清朝官員。.

新!!: 顺治和季麒光 · 查看更多 »

季開生

季開生(),字天中,號冠月,江南省泰兴县人。 其父季寓庸是 江南富戶。開生文才卓越,有江南才子之稱。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館,改禮科給事中、兵科右給事中。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乾清宮建成,朝廷撥款派內監往江南採購設備,民間傳言是去揚州買女子,季開生上疏極諫獲罪,順治大怒,以「妄捏瀆奏,肆誣沽直,甚屬可惡」,被杖一百,流戍遼東尚陽堡,四年後為光棍毆死,“有司不問,疑有主使者”。後來順治帝下罪己诏:“季开生建言,原是为我考虑,准复官归葬,荫一子入监读书”。史家稱其為“清朝第一諫臣”。著有《戇臣詩稿》。 Category:清朝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禮科給事中‎ Category:清朝兵科給事中 Category:清朝被殺害人物 Category:泰興人 K開.

新!!: 顺治和季開生 · 查看更多 »

孤山 (抚仙湖)

孤山,又名“瀛海山”、“环玉山”,位于中国云南省抚仙湖江川县水域内,是抚仙湖中唯一的一座天然岛屿。原有大孤山和小孤山两个小岛,明代曾建有一座“引虹桥”把两岛连接起来,后因遭遇狂风暴雨把桥和小孤山荡尽,现仅存大孤山。今孤山岛面积82亩,离湖岸最近处约900米。元、明时期,岛上庙宇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塔为铜塔,基宽5丈,高9丈,13层,结构奇巧精妙,为当时滇东、滇中胜迹。有“巍然形胜冠南州”使得“骚人墨客停留着不可胜记”之说。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岛上建筑尽毁于战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在孤山上重建瀛海寺。中华民国时期,因有土匪在孤山盘踞,江川县府于1931年3月10日,将孤山所有建筑尽行烧毁。1950年原民国时期的华宁县维新镇(今江川伏家营)镇长金绍云聚众暴动,曾在孤山据险固守。1979年7月,孤山被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征用作为猿猴养殖场。1987年11月,与生物研究所协商,达成协议,归还江川。1989年投资修建辟为旅游景点。江川县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先行绿化,继之修建亭、台、楼、阁、水榭,成为今貌。1993年10月,建成了从小马沟至孤山的海底电缆工程。现孤山风景区为抚仙湖畔重要的旅游景点,江川县计划打造以孤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古滇国文化园”。.

新!!: 顺治和孤山 (抚仙湖) · 查看更多 »

孫一致

孙一致(),字惟一,号业澜,亦号箨庵,江南盐城大孙庄人,清初政治人物。 生于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早年受叔父孙榘的教導,自小能讀四书五经。顺治十一年(1656年)考取江南乡试第三十一名举人。顺治十五年(1660年)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讀學士。康熙元年(1662年)以亲老告归。康熙六年(1667年)走遍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工於詩,學宗杜甫,宋曹说:“孙学士的诗,其阴绝高远奇矫无比,七子不足拟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患风湿麻痹症。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病卒。其好友宋曹、刘沁区編有《世耕堂诗集》两卷。.

新!!: 顺治和孫一致 · 查看更多 »

孫廷銓

孙廷铨(),字枚先,明末清初山东益都县人。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新!!: 顺治和孫廷銓 · 查看更多 »

孫兆奎

孫兆奎(),字君昌,明末南直隶蘇州府吳江縣人。 崇祯九年(1636)舉人。崇禎十七年(1644年),孫兆奎到揚州投奔史可法。揚州失守,史可法陣亡。赴吳江。清順治四年(1647年),與同縣吳易率領數千人起義抗清,屯兵長白蕩,號稱孫吳兵。戰敗被清兵捉至南京白下城。 全祖望《梅花嶺記》記孫兆奎:「吳中孫公兆奎以兵不克,執至白下。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邪,抑未死邪?』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邪,抑未死邪?』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包捷聞之,哭於內橋。 Category:明朝軍事人物 Category:吴江人 Z Category:崇禎九年丙子科舉人.

新!!: 顺治和孫兆奎 · 查看更多 »

孫光祀

孙光祀(),字怍庭,号溯玉。其先为山东平阴人,通籍后迁于历城。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孫光祀 · 查看更多 »

孫光輝

孫光輝(),字華國,號夾谷,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淄川區)大庄人,明朝官員。仕至南京戶部主事。.

新!!: 顺治和孫光輝 · 查看更多 »

孫銢

孫銢,字古喤,號徵庵,浙江嘉善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八年(1661年)登辛丑科進士,官至潮州通判。著有《芷庵集》。.

新!!: 顺治和孫銢 · 查看更多 »

孫肇興

孫肇興(),字興公,號振宗,山東莘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孫肇興 · 查看更多 »

孫自式

孫自式,字王度,號衣月,江南武進縣人。清初翰林。 孫自式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因上奏直言時弊,被免職歸里。人稱「狂翰林」。.

新!!: 顺治和孫自式 · 查看更多 »

孫期昌

孫期昌,河南葉縣人,清朝初年官員。 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進士,康熙十六年(1677年)接替王震起,擔任福建提學道。.

新!!: 顺治和孫期昌 · 查看更多 »

孫昌齡

孫昌齡(),北直隸真定府趙州寧晉縣(今河北省寧晉縣)人,明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萬曆四十七年,登進士。清朝順治年間,擔任吏部郎中、山西鄉試考官。此後擔任右通政。順治四年,升任太僕寺卿。次年,升任左副都御史。.

新!!: 顺治和孫昌齡 · 查看更多 »

字体排印学

字体排印学(typography)又称为文字设计,是通过排版使得文字易认、可读和优美的技艺。排版,即安排活字的方式,包括字体与字号的选取、栏宽与行高的设定以及字距的调整等。在西方设计领域,这项技艺常常被喻为“二维的建筑”。字体排印侧重于对不同样式与大小的活字进行安排;与之相近的设计门类字体设计(type design),则是对字体本身形状的描绘。尽管字体设计有时也被视为字体排印的一部分,然而不同分工的设计师对“字体排印师(typographer)”和“字体设计师(type designer)”并没有相互认同。 印刷技术的演进对字体排印的传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排版的对象是活字。桌面出版技术引入的数字字体,又可以视作是数码活字。在桌面出版时代和计算机普及之前,印刷文字的排版一直由专门人员完成,如排字工人、字体排印师、平面设计师、漫画家等等。现代的文字编码与字体技术使得排版作为一项技艺的门槛降低。正如英国平面设计院院长,David Jury所言:“字体排印现已成为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新!!: 顺治和字体排印学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顺治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谱

《孔子世家谱》用于记录孔子家族繁衍和传承历史,谱中主要记录了自孔子以降2500多年间,孔子后裔的辈分、名号、居所、迁徙、任职、子嗣等部分或全部情况。.

新!!: 顺治和孔子世家谱 · 查看更多 »

孔尚任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一号雲亭山人,山東曲阜縣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歷官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员外郎,清朝戲曲作家,著有《桃花扇》,與《长生殿》作者洪-昇-齊名,俗謂“南洪北孔”。.

新!!: 顺治和孔尚任 · 查看更多 »

孔庙

孔庙,又称夫子庙、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通常称为文庙,本是中国纪念孔子、供后人祭祀孔子的庙宇式建筑,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借以宣传儒家思想的庙宇。 随着中国文化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加深,越南、朝鲜、日本等地都兴建了许多孔庙。18世纪以后,在欧洲、美洲等地也相继出现了孔庙。海内外孔庙曾发展到三千多处(目前尚存一千三百多处)。.

新!!: 顺治和孔庙 · 查看更多 »

孔廟列表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唐貞觀元年,太宗下詔,令天下學皆建孔廟,使孔廟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并遍及全國。孔廟逐漸成为歷代崇孔尊儒和培养人材的重要場所,其建筑也遵循嚴格的禮制規范和穩定的結構樣式。到清末,全國已有孔廟1560座。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也有興建孔廟。歷史上,各地的孔廟一度超過2000座,而至今尚存的各类孔廟尚有400余座。 本表中列舉各地孔廟,主要為朝廷在冊的官立國、府、州、縣級孔廟和孔子家廟,各地書院中的孔廟及其他私立孔子祭祀場所則不列出。.

新!!: 顺治和孔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孔四貞

孔四貞(),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孝莊文皇后曾抚养她。.

新!!: 顺治和孔四貞 · 查看更多 »

孔自洙

孔自洙,字文在,号皓庵,别号竹湄居士,中國清朝浙江桐鄉青镇人。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進士,初任刑部主事。順治十一年(1654年)接替宋徵輿擔任福建提學道。.

新!!: 顺治和孔自洙 · 查看更多 »

孔有德

孔有德(),明末清初武将。辽东(今辽宁辽阳)人,原籍山东。.

新!!: 顺治和孔有德 · 查看更多 »

孔思

孔思(),字贞伯,又作孔师、孔尊伯,明末反清领袖。 明末秀才,家住周浦镇王家浜。清顺治二年(1645年)5月,清军南下,孔思在南汇县南六灶湾一带,率众反清,并攻下新场镇、南汇城,在进攻沙城中,因腹背受敌,惨遭失败,孔思阵亡。李成栋随即展开屠杀。.

新!!: 顺治和孔思 · 查看更多 »

孙丞承

孙丞承(),籍贯奉天府(今辽宁省沈阳市)。清朝官员,曾任金华府知府、苏松道道台。.

新!!: 顺治和孙丞承 · 查看更多 »

孙之獬

孫之獬(),字龍拂,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博山区白塔镇大庄村)人,明末清初官員,同進士出身。 孫之獬是明清鼎革之際一位充滿爭議的人物。明崇禎初年,身在翰苑的孫之獬力爭禁毁《三朝要典》,被歸為閹黨,削籍返鄉。清軍入關後,他主動剃髮,投靠清廷,官至禮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講學士,自請前往江西招撫,不久又因事奪官。順治四年(1647年),孫之獬在家鄉被山東謝遷抗清民軍折磨、肢解而死。然而,清廷最終因其已經削籍,沒有下達任何旌表與撫恤。孙启新,《孙之獬事功述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新!!: 顺治和孙之獬 · 查看更多 »

孙柏龄

孙柏龄,明朝万历至清朝顺治期间有其活动的记载。应天府(今南京)人。字介维,号鹿窗,别署鹤年。诸生,工诗文、善书画,尤喜山水。著《鹤年重游归州诗集》。明万历至清顺治时期,两朝任职。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归州知州孙鹤年修缮屈子祠。顺治十一年,因仕途壅滞,吏部孙柏龄上疏请求恢复贡生坐监之制,坐监期限从六个月到三十六个月不等。.

新!!: 顺治和孙柏龄 · 查看更多 »

孙承恩 (清朝)

孫承恩(),原名曙,字扶桑。江南常熟(今江蘇張家港市鳳凰鎮恬莊)人。清朝狀元。 祖父孫森(蘭畹),官至高州府同知。伯父孫朝肅(恭甫),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孫承恩生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以太学生資格参加顺天府应试,居首荐。其弟孫暘因罪發配邊疆,顺治十五年(1658年)孫承恩考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帝見其籍貫常熟,疑與孫暘一家,派遣學士王熙至承恩寓面詢。 王熙與孫承恩原有交情,承恩坦承不諱,王熙說:“升天沈淵,決於一語,今當以何奏?”承恩良久慨然曰:“禍福命也,不可以欺君賣弟!”王熙既上馬,又回頭問:「得毋悔乎?」承恩曰:「雖死無悔。」於是學士回宮稟告。順治帝對孫承恩非常嘉賞。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顺治十六年(1659年)初夏,随顺治帝至南海子,赐骑御名马,結果马怕生疾驰,承恩受驚受寒,又误投醫藥,不數日而卒。葬於河陽山麓。.

新!!: 顺治和孙承恩 (清朝) · 查看更多 »

孙承泽

孫承澤(),字耳北,號北海,又號退--,山東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孫承澤于崇禎四年(1631年)中進士,官至刑科給事中,在大順政權中任四川防禦使。入清後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極受多尔衮的寵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礼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聽得下去。順治十年(1653年),因題奏保舉大學士陳名夏擔任吏部尚書,引起順治帝不滿,認為孫另有所圖,於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隱居西山櫻桃溝,順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閑者軒、硯山齋(今孫公園處)。晚號退--。著述頗豐,有《尚書集解》、記載明崇禎朝典章制度的《山書》、著錄書畫的《庚子銷夏記》、記明代京師地方沿革、名勝古跡、名臣行狀的《春明夢餘錄》和《天府廣記》等。 孫承澤精於品鑒書畫,收藏甚富。曾藏有孫過庭《書譜》、蘇軾《苦雨詩》等書法名跡,名帖中有《宋賜畢文簡淳化閣帖》、《定武契帖瘦本》等,名畫有荊浩《匡廬圖》、宋迪《秋山圖》、崔白《蘆鴈圖》、趙孟堅《水仙圖》、李公麟《摹韋偃牧放圖》等。所藏書畫常用鈐印有“孫承澤印”、“孫氏”、“承澤”、“深山閉戶”、“退翁”、“退--”、“退--逸叟”等。同時代的收藏家梁清標曾贈詩“畫圖何讓米家船,周鼎商彝不計年”(退--歌)。.

新!!: 顺治和孙承泽 · 查看更多 »

定妃萬琉哈氏

定妃()姓萬琉哈氏,也称瓦刘哈氏,正黃旗郎中拖尔弼女,康熙帝的嫔妃。.

新!!: 顺治和定妃萬琉哈氏 · 查看更多 »

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位于河北保定定州市城区中山路北侧刀枪街,是河北省现存最完整的孔庙。.

新!!: 顺治和定州文庙 · 查看更多 »

定武

定武(1646年—1664年)是南明定武帝之年号,共18年。一般認為不可信。.

新!!: 顺治和定武 · 查看更多 »

宁古塔

寧古塔(z)為清朝時期古地名,約今俄羅斯海參崴一帶,範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地靠日本海,舊屬松江省地界,接近现屬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滿語數之六為寧古,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清人稱其:「南瞻長白,北繞龍江,允邊城之雄區,壯金湯之帝里。.

新!!: 顺治和宁古塔 · 查看更多 »

宁夏道

宁夏道,清朝及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初年设置的道。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置,治所在宁夏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宁夏一府地。1913年因与宁夏县同名,改为朔方道。1914年复名宁夏道,属甘肃省。辖宁夏、宁朔、灵武、盐池、平罗、中卫、金积、镇戎等县。辖区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同心、盐池三市县以北地区。1927年废。.

新!!: 顺治和宁夏道 · 查看更多 »

宁武 (人名)

宁武()学名宁良志,曾用名宁梦岩、宁孟言,生于奉天府海城县响堂乡苗官屯,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宁武 (人名) · 查看更多 »

宁波历史

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宁波靠近台湾,因而成为对台作战的前哨和东海舰队驻地,经济发展几近停滞。改革开放以后,宁波在众多优惠政策和海内外宁波帮人士的帮助下开始迅速发展。.

新!!: 顺治和宁波历史 · 查看更多 »

宁波市

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全市陆地面积9365.58平方公里。 宁波建城于738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宁波拥有长期的经商传统,宁波商帮是全国闻名的商帮。航运和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最远可以上溯至战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通商口岸,这客观上促进了宁波的近代化。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宁波经济由于临港产业和私营经济的带动而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寧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亦居世界前列。 目前,宁波是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宁波处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 顺治和宁波市 · 查看更多 »

宁悫妃

宁悫妃()姓董鄂氏,清朝长史喀济海之女,顺治帝的嫔妃。.

新!!: 顺治和宁悫妃 · 查看更多 »

宝山临江公园

宝山临江公园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是一座具备历史人文特色的城市公园,公园建成于1956年,是在清代宝山庙宇古建筑原址和周边土山基础上,由宝山县和上海市北郊区的团员青年,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而建立。最初定名为“共青公园”。建成同年8月,改名为“友谊公园”,后因园区濒临长江,于1962年改名为“临江公园”。是宝山的标志性公园 。 公园东邻长江,南临宝林八村和临江佳园等住宅小区,西靠东林路,北倚宝城三村(海景苑)。其正门位于友谊路1号,在公园东部望江楼附近和公园东南角与临江佳园之间,另设有两个小出入口。 临江公园的部分建筑具备中国古典江南园林风格,园内残存着一段宝山古城墙和一座水关桥 。公园中心区域为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湖的东侧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北侧为陈化成纪念广场,西南侧有一座明代古桥,宝善桥。.

新!!: 顺治和宝山临江公园 · 查看更多 »

宝陕局

宝陕局,清朝设立于陕西省西安府的铸钱局,原称“陕西省铸钱局”,又称“西安府局”。陕西省铸钱局初设于顺治二年(1645年),同年开始铸钱。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名宝陕局,曾多次停铸和复铸,最后一次铸钱为光绪十三年(1887年)。.

新!!: 顺治和宝陕局 · 查看更多 »

宝河局

宝河局,原称河南省局,清代在河南省开封府设立的一所铸造制钱的铸钱局。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在开封南关设立铸钱局,称“河南省局”,雍正年间更名为“宝河局”,直到清末。清政府为调节货币流通量,曾多次将宝河局关停,其中最长的一次停铸是雍正末年,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停铸一百二十多年。咸丰四年(1854年),宝河局重新开铸,至光绪年间停铸未再重开。 为河南省流通所需的制钱多为河南省局和宝河局提供,该局铸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等多种年号钱,顺治通宝的记局背文有汉字“河”、“河一厘”和满汉“河”三种,康熙通宝的是满汉“河”,之后的为满文“宝河”。.

新!!: 顺治和宝河局 · 查看更多 »

宣大总督

宣大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是明清時期重要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宣府巡抚、大同巡抚、山西巡抚的軍民政務。.

新!!: 顺治和宣大总督 · 查看更多 »

宣州卫

宣州卫,明朝在今安徽省宣城市设置的卫。 明朝的宁国府就是唐宋的宣州,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宁国府卫,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设宣州卫,下辖二所。宣州卫不属于都指挥使司,和南直隶其他属于中军都督府的卫所不同,它属于右军都督府。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改宣州卫为宁国营,分拨千总把总各弁目驻防宣城、泾县、南陵、宁国、太平、旌德六县。.

新!!: 顺治和宣州卫 · 查看更多 »

宣府右卫

宣府右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二十八年改为宣府护卫。建文四年(1402年)复为宣府右卫,徙治定州(今河北定州市)。宣德五年(1430年)还治今宣化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入宣府前卫。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张家口军事史 Category:保定军事史 Category:宣化县 Category:定州市.

新!!: 顺治和宣府右卫 · 查看更多 »

宣府巡抚

宣府巡撫,全稱巡撫宣府地方贊理軍務。明正統元年始設,或兼理大同,不專一鎮,至成化十四年始定設,后加贊理軍務。 下轄口北分巡道、口北分守道、懷隆兵備道等三道;以及直隸的延慶州、保安州,山西布政司的蔚州、廣昌縣,萬全都司的萬全右衛等十四衛,興和等七所;昆都力哈諸部貢市。.

新!!: 顺治和宣府巡抚 · 查看更多 »

宣府左卫

宣府左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二十八年改为宣府护卫。建文四年(1402年)徙治保定府(即今河北保定市),复为宣府左卫。宣德五年(1430年)还治今宣化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并入宣府前卫。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保定军事史 Category:张家口军事史 Category:宣化县.

新!!: 顺治和宣府左卫 · 查看更多 »

宣府前卫

宣府前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防御蒙古置,治宣府城(即今河北省宣化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宣府左卫、宣府右卫并入。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置为宣化县。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张家口军事史 Category:宣化县.

新!!: 顺治和宣府前卫 · 查看更多 »

宣府镇铸钱局

宣府镇局,又称宣府镇铸钱局、宣府钱局,明清时期在山西省大同府宣府镇设立的铸钱局,位于今张家口市宣化县。.

新!!: 顺治和宣府镇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宣化府 (清朝)

宣化府,清朝时设置的府,今河北省張家口市。1913年省。.

新!!: 顺治和宣化府 (清朝) · 查看更多 »

宣皇后 (清朝)

宣皇后(),姓喜塔腊氏,名額穆齊(a),王杲(稻叶君山认为王杲就是阿古都督)長女。塔克世妻,努尔哈赤母。 额穆齐为塔克世嫡妻。1559年生努尔哈赤,1564年生舒爾哈齊,再生雅尔哈齐,至少有一女沾河姑。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尊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額穆齊为宣皇后。.

新!!: 顺治和宣皇后 (清朝) · 查看更多 »

宣武门天主堂

宣武门天主堂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北京最早設立的天主教教堂,俗称南堂。始建於1605年,現行的三層巴洛克建筑建於1904年。現亦為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

新!!: 顺治和宣武门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宮鴻曆

宮鴻歷(),字友鹿,別字恕堂,江蘇泰州人(一說直隸靜海人)。 生於清世祖順治十三年,少以詩聞名。廪贡生,四十歲以後游京師,在蕭寺中讀書。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二甲十八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卒年不詳。著有《恕堂诗》。.

新!!: 顺治和宮鴻曆 · 查看更多 »

宮文彩

宫文彩,明朝末年山东嘉祥(今属金乡县城西北宫家堂)人。与满家洞石工关系很好,因不堪赋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率二万石工起事于满家洞。崇祯十五年(1641年),开始多次围攻嘉祥县城。之后,接受了大顺李自成的封号,自称擎天王。年號也是永昌。清军入关后,竭力抗清,成为鲁西南一支重要的反清势力。顺治二年,肃亲王豪格至济宁,围攻满家洞(今属嘉祥县满硐乡),诱杀了宫文彩。.

新!!: 顺治和宮文彩 · 查看更多 »

宽河千户所

宽河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治所在宽城县(今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永乐元年(1403年),徙治遵化县(今河北省遵化市)。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省入遵化卫。 Category:河北卫所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承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唐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承德军事史 Category:唐山军事史 Category:138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宽河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宜昌县

宜昌县,中国古旧县名。1949年前为今天的宜昌市,1949年到2001年为今天的宜昌市 夷陵区。.

新!!: 顺治和宜昌县 · 查看更多 »

宜昌府

宜昌府,清朝湖北省的府。 衝。隸荊宜道。總兵官駐。順治初,沿明制,為夷陵州,屬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更名,屬湖北布政司,置東湖縣為治。鶴峰、長樂,降歸州及所屬長陽、興山、巴東來隸。光緒三十年(1904年),析荊宜施道為施鶴道,升鹤峰州為鶴峰直隸廳隸之。領州一,縣五:歸州、東湖縣、長陽縣、興山縣、巴東縣、長樂縣。.

新!!: 顺治和宜昌府 · 查看更多 »

官生

官生,指中國明清科舉制度中,以官廕而入國子監讀書者,即廕監生或恩監生。.

新!!: 顺治和官生 · 查看更多 »

安亲王

和碩安親王,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元年(1644年),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被封為郡王,封號饒餘(v;死後追封親王),子岳樂袭爵後改封號安,雍正元年(1723年)以岳樂有罪停止世袭,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廷又念在阿巴泰和岳樂有功命而命令岳樂玄孫奇昆由輔國公起復世袭,一共传了十二代十一位。.

新!!: 顺治和安亲王 · 查看更多 »

安康市

安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南部偏东,北依秦岭,南沿大巴山--。.

新!!: 顺治和安康市 · 查看更多 »

安庆市

安庆市,又名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中国“黄梅戏乡”之称。自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始,直至中共建政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安庆为安徽省区域中心城市,是安徽省皖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航运中心,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西门户,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枢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洲”之喻。.

新!!: 顺治和安庆市 · 查看更多 »

安徽历史

安徽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 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这就是安徽名称的由来。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分屬漢地徐、揚二州地域.

新!!: 顺治和安徽历史 · 查看更多 »

安徽巡撫衙門

安徽巡撫衙門,於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以操江军务(所部十二营)归并两江总督,专设安徽巡抚,驻安庆府,裁撤操江巡抚。在安慶設置(今安徽省安慶市)。.

新!!: 顺治和安徽巡撫衙門 · 查看更多 »

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在其安徽省設立的一承宣布政使司,領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萧县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布政使司),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属于淮阳总督。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直隶州,驻江宁府。 康熙元年(1662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置安徽巡抚,驻安庆。三年(1664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安徽。五年(1666年),割扬州府、淮安府、徐州改隶江宁右布政。六年(1667年),以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元年(1723年),以两江总督统治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二年(1724年),升凤阳府属的颍州、亳州、泗州三州,庐州府属的六安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颍州升为颍州府,亳州降属颍州府。乾隆二十五年(1750年),安徽布政使也从江宁来驻安庆。当时安徽东至江苏溧水;西至湖北麻城;南至江西彭泽、浙江遂安;北至河南鹿邑。广七百三十五里,袤六百六十六里。宣统三年(1911年),3142184编户,16220952口。领八府,五直隶州,四属州,五十一县。.

新!!: 顺治和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清)

安徽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新!!: 顺治和安徽省 (清) · 查看更多 »

安煥

安煥,字復旦,山東日照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湖東道。 Category:安姓.

新!!: 顺治和安煥 · 查看更多 »

安顺市

安顺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离省会贵阳90公里。北邻毕节市,东北接贵阳市,东南界黔南州,西南与黔西南州毗邻,西北与六盘水市相接。市境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乌江和北盘江流域。安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位于本市镇宁、关岭两县交界处。全市总面积9,228平方公里,人口231.35万。.

新!!: 顺治和安顺市 · 查看更多 »

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a;),满洲镶蓝旗人,觉尔察氏,完布禄之子,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世居瑚济寨。少年时期便跟随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战功卓著,忠心不二。.

新!!: 顺治和安费扬古 · 查看更多 »

安陆府

安陆府,元朝时设置的府。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郢州置,治所在长寿县(明朝改钟祥县,今湖北省钟祥市)。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钟祥、京山、天门、潜江等市县地。明朝初年,降为安陆州,嘉靖年間以明世宗潛邸,改稱承天府。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复以承天府为安陆府。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故废。 Category:元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湖北的府 Category:荆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天门市 Category:潜江市 Category:127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安陆府 · 查看更多 »

安济桥 (衡水)

衡水安济桥,又名衡水石桥或衡水老桥,座落在河北省衡水市滏阳河上,建成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据《衡水县志》载: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衡水知县杨俨奏请上级批准修建一座木桥。后木桥因多次发大水屡修屡毁。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由衡水县徐廷募资修建石桥,隆庆三年(1569年)复被大水冲毁,后由贾从仁募资修复。至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由于滹沱河河床南徙并与滏阳河汇合,河水猛涨导致桥几乎被冲毁。清朝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奏请朝廷批准,拨出银子四万七千六百多两修建石桥。派清河道周元理、通永道玉神保董理,同时知县陶淑亲自指挥。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式动工,到翌年竣工上报朝廷,乾隆帝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 1937年,日本军队将石桥中孔炸毁以便于行船。1956年此河段改用木桥衔接。1982年衡水市将木桥拆除并改为钢筋水泥结构。 1993年,安济桥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清朝桥梁 Category:河北旅游 Category:衡水桥梁 Category:桃城区.

新!!: 顺治和安济桥 (衡水) · 查看更多 »

宋學洙

宋學洙,字文起,號長修,湖廣江陵人。清初政治人物。 宋學洙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五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主事,官至陝西按察司副使。.

新!!: 顺治和宋學洙 · 查看更多 »

宋之繩

宋之繩(),字其武,号柴雪,晚号熟稼。南直隸溧阳人。 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初三日,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後仕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补翰林国史院编修。顺治十八年(1661年)转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南瑞道。工書法,“天下贵重公书,比于董文敏。”卒于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一日。著有《载石堂诗稿》。.

新!!: 顺治和宋之繩 · 查看更多 »

宋之普

宋之普(),字则甫,号今础,山东沂州珩头(今苍山县向城镇杭头村)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歷任给事中、户部右侍郎。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七月,任命宋之普以户部右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九月,宋之普免官。降清後,担任常州府知府。《聊斋志异·堪舆》中的宋侍郎即宋之普。.

新!!: 顺治和宋之普 · 查看更多 »

宋德宜

宋德宜(),字右之,號蓼天,江南长洲县(今屬江蘇蘇州市)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官至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

新!!: 顺治和宋德宜 · 查看更多 »

宋徵舆

宋徵輿(),字直方,一字轅文,號林屋,清初官員、詩人,江南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

新!!: 顺治和宋徵舆 · 查看更多 »

宋琬

宋琬(),字玉叔,號荔裳,山东萊陽人。明末清初詩人,政治人物。為一代詩宗、清八大詩家之一、南施北宋、燕臺七子、清朝六大家之一。.

新!!: 顺治和宋琬 · 查看更多 »

宋祖法

宋祖法,河南新蔡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科進士。後仕清。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接替陳瑾,提學福建。.

新!!: 顺治和宋祖法 · 查看更多 »

宋起鳳

宋起鳳,字来仪,号紫庭,又号觉庵。河北沧州人。 顺治八年副贡生。历官灵丘、乐阳县令,康熙元年(1662年),擢升广东罗定州知州,“居官廉明宽大,惠政多端”。晚好游,足迹遍天下。著有《稗说》四卷,又有《核工记》。.

新!!: 顺治和宋起鳳 · 查看更多 »

宋敬舆

宋敬舆(1617年-1659年),宇辕生,号冠云主人、冠云词客,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其父宋懋澄四十九岁时始生宋敬舆。顺治十三年(1656年),入太学,不久南归,不求功名。平时与宾客弹棋饮酒为乐。工於詩,诸弟宋徵舆、宋徵璧皆以诗文聞名於当时,吳偉業稱其詩“古风则排宕而壮往,近体则妍丽而清切”。顺治十六年己亥六月二十三日去世。著有《周美成杂剧》,已佚。.

新!!: 顺治和宋敬舆 · 查看更多 »

宋𣏌

宋𣏌(),字若木,順天大興人,為清初政治人物。 宋𣏌為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殿試三甲進士。後選庶吉士,散館授任弘文院檢討,官至陝西潼商道。.

新!!: 顺治和宋𣏌 · 查看更多 »

察尼

宗室察尼(;),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豫通親王多鐸第四子。 順治十三年(1656年)封多罗贝勒。康熙七年(1668年),任宗人府左宗正,参与议政。康熙九年(1670年),任玉牒馆副总裁。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随顺承郡王勒尔锦从湖广进剿吴三桂,参赞军务。康熙十三年(1674年)击败吴三桂的将领吴应麟七万军队。康熙十四年(1675年)佩戴靖寇将军印,援救谷城,攻打牛皮丫口、黄连坪,攻取了兴山。康熙十五年(1676年),在太平街中埋伏失利,受到责备。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安远靖寇大将军,向康熙帝上奏断绝叛军粮源,困敌之计。康熙十八年(1679年)收复岳州,招抚吴三桂部下将官六百余人,兵五千余人,帮助安亲王岳乐攻取衡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攻克辰龙关,收复辰州,屯兵沅州。十一月,因为原来出师退缩,被贬为闲散宗室。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封奉天将军。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九月察尼逝世,謚號「恪僖」。.

新!!: 顺治和察尼 · 查看更多 »

察罕喇嘛庙

察罕喇嘛庙,俗称后黑寺,是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德胜街道的马甸路以北、马甸西路以东(原属东升乡马甸村)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钦定日下旧闻考 卷一百七.

新!!: 顺治和察罕喇嘛庙 · 查看更多 »

寧夏巡撫

寧夏巡撫,明朝稱巡撫寧夏地方贊理軍務,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寧夏巡撫 · 查看更多 »

寧完我

寧完我(),字公甫,谥文毅。遼陽(今属遼寧)人。清代漢軍正紅旗人,历官弘文院大學士、议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敢言,好酒嗜賭、精通文史。.

新!!: 顺治和寧完我 · 查看更多 »

寨桑 (人物)

寨桑或宰桑,是清朝科爾沁部貝勒,為成吉思汗弟哈撒尔18世孙。贝勒莽古思之子。他的两个女儿布木布泰和海兰珠先后嫁给皇太极。顺治帝为其外孙。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封其长子乌克善为卓哩克图亲王。顺治十一年(1654年),追封寨桑为和硕忠亲王,妻子科尔沁次妃博礼为贤妃。顺治十二年(1655年),在今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山乡库里村,为其立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现为吉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寨桑 (人物) · 查看更多 »

寳泉局

寳泉局,是明朝、清朝户部下属的负责钱币铸造的机构。明朝各省承宣布政使司也设有宝泉局。.

新!!: 顺治和寳泉局 · 查看更多 »

寳源局

寳源局,是中国明朝、清朝工部下属的负责钱币铸造的机构。.

新!!: 顺治和寳源局 · 查看更多 »

富綬

显悫亲王富綬(v,),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孫、肅武親王豪格第四子。第一任顯親王(1651年-1669年)。 順治五年(1648年),其父豪格因隱瞞其部將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當年三月在獄中死去。豪格死後,其福晉為睿親王多爾袞所納。多爾袞曾經召富綬至其府邸校射。其親信何洛會因誣陷豪格入獄,見富綬時心悸,希望除去富綬。錫翰告以多爾袞。多爾袞認為何洛會不知其意,而富綬由是得以保全。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清世祖福臨親政,他為兄長豪格的冤獄昭雪,復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立碑表揚,由富綬承襲豪格爵位,改號為顯親王。康熙八年(1669年),富綬逝世。朝廷予以諡號「慤」。顯親王爵位由第四子丹臻繼承。.

新!!: 顺治和富綬 · 查看更多 »

富鴻基

富鸿基,初名鴻業,字磐伯,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富鴻基 · 查看更多 »

寂寞空庭春欲晚

,是一部古装虐恋电视剧,亦是第四部翻拍成电视剧的匪我思存作品。本剧于2015年4月在开机,7月杀青。该剧是刘恺威与郑爽的二度合作。將於2016年2月1日在浙江卫视、深圳卫视联合播出 。.

新!!: 顺治和寂寞空庭春欲晚 · 查看更多 »

寄畅园

寄畅园,又名秦园,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中式古典园林,其名取自王羲之的“寄畅山水荫”。园内绿树环抱,小桥流水,可谓“园中有山山中有园”,简而言之,把不是园子的山景也借过来成为了园林的景色,乃江南园林之代表作之一,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顺治和寄畅园 · 查看更多 »

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镇境内,地处沩山毗庐峰,始建于唐朝元和二年(807年),为裴休任潭州刺史时所建;其开山祖师为高僧灵祐禅师,佛教禅宗五派沩仰宗的发源地,被誉为沩仰宗的祖庭。.

新!!: 顺治和密印寺 · 查看更多 »

密云镇铸钱局

密云镇局,明清时期的铸钱局,位于今北京市密云区。.

新!!: 顺治和密云镇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号震阳,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都司海州卫(今辽宁海城)。生於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隨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順治六年(1649年)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晋封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去世,谥敬。.

新!!: 顺治和尚可喜 · 查看更多 »

尊号

尊号是中国、朝鮮半島、越南及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历史上君主、后妃在世时的称呼。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皇帝的尊号不需避讳,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新!!: 顺治和尊号 · 查看更多 »

尚坚乌黑之战

尚坚乌黑之战1657年清朝攻打沙俄哥萨克军队的战争。.

新!!: 顺治和尚坚乌黑之战 · 查看更多 »

尚之隆

尚之隆(),辽东海城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母亲杨氏。 清世祖顺治十五年(1658年),尚之隆与承泽亲王硕塞之女、顺治帝的养女和顺公主订婚,被晋封为和硕额驸。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加封太子少保。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隆的大哥尚之信劫持尚可喜响应吴三桂叛乱,十月廿九(1676年12月4日)尚可喜去世,康熙十六年(1677年),尚之信降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尚之隆被晋封为内大臣,赐黄马褂。十一月,和硕和顺公主去世,享年四十四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尚之隆晋封为管侍卫内大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尚之隆去世。.

新!!: 顺治和尚之隆 · 查看更多 »

尚建

尚建(a;),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努爾哈赤第七子饒餘敏郡王阿巴泰長子。 天聰四年(1630年),尚建逝世。順治十年(1653年),被追封為固山貝子,諡號「賢慤」。尚建有子二人,長子悼愍貝子蘇布圖及次子介潔貝子強度。.

新!!: 顺治和尚建 · 查看更多 »

尚善

尚善(),滿洲愛新覺羅氏。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追封簡靖定親王費揚武次子。.

新!!: 顺治和尚善 · 查看更多 »

尚純

尚純()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一代國王尚貞王之長子,童名思德金。據《中山世譜》載,尚純資質聰敏,好學崇道,親近賢者並且重視有才能的人。《中山詩文集》收錄了尚純所寫的絕句《詠雙松》。.

新!!: 顺治和尚純 · 查看更多 »

尚衣監

尚衣监,明朝宦官官署名,为十二监之一,延设至清朝。.

新!!: 顺治和尚衣監 · 查看更多 »

尚駟監

御马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 御马监有掌印太监、监督太监、提督太监各一员,掌管騰驤四衛營馬匹及象房等事。沈德符说,司礼监為十二监中第一署,至於御马监“雖最後設”,但所掌與兵部相關。御马监的草料场有里草场、中府草场和天师庵草场三处,时称“三场”,用於建仓储料。御馬監還會養猴子,一說養母猴可以辟馬瘟疫。 明代於南北兩京均設有御馬監,北京御馬監位於皇城東北景山東側,今天的沙灘北街、沙灘後街、北大紅樓一帶。 清代顺治时十三衙门亦有御马监,康熙時廢除。.

新!!: 顺治和尚駟監 · 查看更多 »

尚貞王

尚貞(;)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一代國王,1669年至1709年在位。他是第十代國王尚質王之子。 童名思五郎金,名乘朝周。1650年(順治七年),被封為中城王子。1669年(康熙八年),尚質王逝世,尚貞繼位。尚貞王嗣位之後,重用攝政尚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對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進行改革。尚象賢廢止了包括國王親至久高島祭禮在內的許多宗教活動,改革官制、服制、風俗習慣,對行政區劃進行重新劃分;又裁減了各典禮的費用,大量開採琉球的資源以發展經濟,使得琉球得以復興,但也為未來琉球資源枯竭埋下了伏筆。 1671年,尚貞王重修了首里城,並從大美御殿搬回首里城。翌年,下令在久米村創立至聖廟。這是琉球歷史上第一個孔廟,此後每年春秋都會進行祭祀,並成為慣例。《中山世譜·卷八·尚貞王》 尚貞王在位時,與先王一樣,維持著對清朝的朝貢關係;而在另一方面,與據守臺灣的明鄭勢力關係惡劣。為了獲取硫磺,明鄭將領蕭啓派遣海盜船,於1670年在福州五虎門外劫掠了琉球貢船。這個事件的幕後主謀是鄭經。琉球王府將此事通過薩摩藩告知江戶幕府,江戶幕府向進入長崎的台灣商人收取了三百兩白銀,並將其給予了琉球。《漂流事件與清代中日關係》,67~69頁《華夷變態·卷二》《中國的海賊》,101~104頁。 1672年,尚貞王遣耳目官向美德(名嘉真親雲上朝眾)、正議大夫蔡彬(喜友名親雲上)前往清朝朝貢,途中在定海縣(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再度遭遇蕭啓部下十三艘海賊船襲擊,奮力殺退海賊後滯留蘇州。翌年,因進貢使團聽說據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發動叛亂,便決定不再上京,迅速返回琉球報告此事。《球陽·卷之七》 三藩之亂期間,琉球不再向清朝朝貢。1676年,耿精忠派遣遊擊陳應昌來到琉球,要求購買硫磺。琉球遵照薩摩藩的指示,將硫磺送往福建。不過與薩摩藩的積極相對地是,琉球在三藩之亂中持觀望態度,尚貞王於翌年派遣正議大夫蔡國器(高良親方)出使清朝,探問清朝安否以及貢使消息。此次出使使康熙帝大為感動,深嘉琉球忠順之誠;從此之後,清廷給予琉球貢使種種優惠待遇。 清朝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亂;同年,尚貞王派遣耳目官向嗣孝(前川親方朝年)、正議大夫王明佐(國場親雲上懷楚)出使清朝求封;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遣翰林院檢討汪楫、內閣中書舍人林麟焻為正副冊封使至琉球,冊封尚貞為王。蔡肇功(湖城親方)隨向嗣孝的使團同至福州學習曆法;歸國之後,印刷《大清時憲曆》頒行國中。 1689年,尚貞王設立管理士族家譜的御系圖座。他命令所有士族都必須編寫家譜。每家的家譜謄寫兩份,一份留在御系圖座存檔,一份由王府押御朱印後有各家族自己保存。翌年,頒賜群臣姓氏、名諱。1691年,下令將所有王族旁系子孫全部改姓「向」,名乘頭則統一改為「朝」字。《球陽·卷之八·尚貞王》 1692年,鄂羕宗(宮城--登之親雲上元易)在薩摩藩學習了裱褙技術。1694年,泉崎村人廖澂(塩濱親雲上芝香)跟隨薩摩人弓次良學習了曬鹽技術,在長虹堤大量曬製食鹽,被封為親雲上,並賜「塩濱」名號;翌年琉球人關忠勇(大見武--登之親雲上憑武)在金城郡大樋川邊的自宅裡開設造紙作坊,根據其在蘇州學習的製紙法,成功製造了第一批球紙。此後,經過一系列改進,球紙成為琉球重要貢品。 1697年,尚貞王命唐榮總理官蔡鐸(志多伯親方天將)將《中山世鑑》譯為漢語,取名《中山世譜》。翌年,薩摩藩藩主島津綱貴要看《中山世鑑》,尚貞王令人謄寫後送往薩摩藩。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尚貞王追尊先祖尚稷、尚懿、尚久為王,祀於圓覺寺。同年,在那霸創立足輕館以安置薩摩藩派來的武士;翌年,在那霸創建大和橫目館。同年禁止京錢(中國錢幣)流通,改用琉球鑄造的鳩目錢。《球陽·附卷之二·尚貞王》 1709年,將上江戶使者的御使者(由王子擔任)改稱正使、附役者(由親方擔任)改稱副使。同年,首里城發生大火災,正殿、南殿、北殿全被燒毀;不久之後,琉球風暴屢起,旱災肆虐,最終導致了大饑荒,餓死了三千多人。饑荒使得琉球盜賊蜂起,社會動盪不安。《球陽·卷之九·尚貞王》也就是在這年,尚貞逝世。因世子尚純早卒,由世孫尚益繼位。.

新!!: 顺治和尚貞王 · 查看更多 »

尚賢王

尚賢(;)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九代國王,1641年至1647年在位。 尚賢是尚豐王的第三子,童名思松金。1625年出生於日本薩摩藩。 1641年(明崇禎十四年)即位。這一年,有南蠻船來到西表島傳教,驚動了琉球王府和在番奉行所。琉球王府派遣尚成勳(讀谷山王子朝孝)、章邦彥(宜野湾親方正成),在番奉行所派遣澀谷氏、喜入氏,率領數百人前去擒拿,但南蠻船早已離去。琉球官員便與在番奉行所的官員一起搜查西表島的吉利支丹,隨後歸國覆命。此事件即為八重山吉利支丹事件。《球陽·附卷之一·尚賢王》 1642年,遣正議大夫蔡錦、使者翁鎮等,奉表貢方物。同年,遣三司官之一的章邦彥(宜野灣親方正成)赴薩摩藩為三年人質,是為三司官留質薩摩藩之始。《中山世譜·附卷一·尚賢王》 1643年,設置申口重人眾、御物奉行相付,創立了琉球的表十五人評議機構。《球陽·卷之五·尚賢王》 1644年,尚賢遣正議大夫金應元、使者吉時逢等赴明,奉表貢方物,並以尚豐王訃告,請求襲封為琉球國王。然而當時中國發生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而海上又有海盜阻隔道路,琉球國使臣滯留於福州,既無法去京師又無法歸國覆命。《中山世譜·卷八·尚賢王》為了防止海盜和南蠻船的入侵,琉球在各地設置「遠見番」(烽火臺);若有一艘船來,則燃一炬;兩艘船來,則燃兩炬;以此類推。 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帝即位於金陵,領有福建之地,派福州左衛指揮花煾往琉球。尚賢遣使毛大用、都通事阮士元等入賀,並再次請封。弘光帝派禮科給事中陳燕翼為冊封正使、行人司行人韓元勳為冊封副使。不過未出航的時候弘光政權就被清朝攻滅,這次冊封沒有成功。同年,尚賢王下令,除三司官和久米村官員以外,官員上朝的服飾由中華衣冠改為琉球式衣冠;而由於琉球逐年貧困,尚賢王與平啓祥(當間親雲上重陳)、薛禮興(古波倉--登之親雲上賀親)商議,命令全國百姓栽植欝金、燒熬黑糖賣到薩摩藩,使琉球逐漸走出財政困境。 1646年(南明隆武元年、清順治三年),隆武帝在福州繼位,又派遣指揮閩邦基至琉球。尚賢派王舅毛泰允、長史金思義等前往福建朝貢。這時候大將軍貝勒博洛率清軍攻入福建,滅南明隆武政權。滯留福州的琉球使者與安南、呂宋的使者一起,被博洛擄至京師。清朝順治帝依禮部奏請,厚賞他們,要求他們回去後招誘本國國王歸附;同時遣通事謝必振前往琉球詔諭。謝必振遭風漂往長崎,被送到琉球後,尚賢王遣周國盛將之送回福州;但另一方面,琉球仍舊向南明的監國魯王朱以海朝貢,並與建國公鄭彩關係密切,還將硫磺賣給南明以抗擊清軍。《華夷變態·卷一》「《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 1647年,尚賢王薨,享年23歲,葬於玉陵。無子女,由其弟尚質嗣位。就在同一年,薩摩藩停止三司官為質於鹿兒島三年之慣例、停止薩摩藩剋扣琉球在八重山徵收的稅收,並規定貢米船若擱淺損壞,維修費用出自薩摩藩。次年,清朝使者謝必振與琉球使者周國盛同至琉球,要求琉球繳納明朝頒發的印綬;但此時尚賢王已逝世。.

新!!: 顺治和尚賢王 · 查看更多 »

尚質王

尚質(;)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的第10代國王。1648年至1668年在位。童名思德金,是第8代國王尚豐的第四子,也是第9代國王尚賢的弟弟。 1637年,尚質接受佐敷間切的封地,稱佐敷王子;1645年改封中城間切之地。因護得久御殿尚亨(具志川王子朝盈)無嗣,尚質曾被過繼給尚亨當嗣子。1648年,兄尚賢王逝世。尚質被尚亨奉還王室,並繼承了王位。 1650年,尚質王令按司向象賢(羽地王子朝秀)開始編纂《中山世鑑》。《球陽·卷之六》同年,清朝遣梁庭漢出使琉球詔諭,但未能到達琉球。1651年,清朝使者謝必振攜琉球使者周國盛至琉球,詔諭尚質歸附。謝必振的船隻於翌年才到達琉球。此時反清復明勢力逐漸衰落,使得尚質開始考慮同清朝正式建立關係。「《華夷變態》與清、琉球冊封關係的形成」,川勝守尚質王下令久米村的人不准穿中華衣冠,全部改穿琉球衣冠,並從琉球國俗。 1653年(順治十年),尚質遣王舅馬宗毅、正議大夫蔡祚隆赴京師朝貢,慶祝順治帝登基,並繳納明朝頒發的印綬。翌年順治帝以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為冊封正使、行人司行人王垓為冊封副使,前往福建造船,準備前去冊封。但鄭成功勢力擁有制海權,故而無法出航。二位冊封使也受到了清廷的處罰。此後琉球以「海氣未靖」為由,不再向清廷朝貢。《中山世譜·卷八·尚質王》 1656年,尚質令平啓祥(當間親雲上重陳)利用薩摩藩的廢錢「加治木錢」,鑄造了「鳩目錢」(俗稱「當間錢」),取代京錢(中國錢幣),作為琉球的通用貨幣。不過由於鳩目錢質量極差容易磨損,使得鑄造費用龐大;後來尚質於1662年下令鳩目錢與京錢同為通用貨幣。《球陽·附卷之一》 1660年,首里城因火災而被焚毀,尚質王遷居於大美御殿。 1662年(康熙元年),鄭成功逝世,清朝逐漸擁有制海權。此時琉球與清朝的關係開始出現轉機。康熙帝令兵科副禮官張學禮、王垓戴罪,再度啟用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冊封尚質為王。由於首里城尚未修復,這次冊封大典在大美御殿舉行。 為了向清廷謝恩,尚質遣王舅向國用(北谷親方朝暢)、紫金大夫金正春出使清朝;翌年,又派王舅英常春(惠祖親方重孝)、正議大夫林有才慶賀康熙帝的登基。行至梅花津(在今福建長樂市梅花鎮沿海一帶),遭到假扮中國海盜的琉球人的襲擊。英常春等人畏懼而逃;只有蔣思忠(喜屋武筑登之元持)奮力抵抗,被殺。金壺等貢品被劫。向國用、英常春歸國後,薩摩藩將犯罪者處決;又以向國用、英常春失職為由,將他們罷官處死。這就是北谷惠祖事件。 在這次事件之後,向象賢(羽地王子朝秀)在薩摩藩的扶持下成為攝政,並對琉球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1668年,尚質逝世,其子尚貞繼位。.

新!!: 顺治和尚質王 · 查看更多 »

尊胜寺 (武川)

尊胜寺,又名班第达召,俗名班定召、老爷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永和泉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班第达召是呼和浩特地区“七大召”之一。.

新!!: 顺治和尊胜寺 (武川) · 查看更多 »

尚陽堡

尚陽堡又稱靖安堡,一作上陽堡,在遼寧開原縣東四十里,在今清河區境內。 明代時,尚陽堡是遼東軍事重要關隘。清朝時,尚陽堡主要是流放犯人的地區,文人、官吏等多流放到此,如左懋泰、郝浴、张天植、季开生、戴亨、罗继谟、张逵等,均为进士。順治十一年(1654年)湖廣道御史郝浴被吳三桂誣陷,流放尚陽堡。順治十二年(1655年)禮部給事季開生因進言獲罪,流放尚陽堡,四年後在戍所被毆死,“有司不问,疑有主使者”。康熙十三年,《古今图书集成》的作者陈梦雷因受耿精忠之累,被流放尚陽堡。乾隆年间,“关东第一名士”王尔烈曾至尚阳堡视察,独自一人来到了尚阳堡。 1960年因開發清河水庫,尚陽堡古城遺址淹沒其中。 Category:辽宁地名 Category:铁岭历史 Category:铁岭建筑物 Category:铁岭市清河区.

新!!: 顺治和尚陽堡 · 查看更多 »

小召

小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小召是呼和浩特地区的“七大召”之一。.

新!!: 顺治和小召 · 查看更多 »

尼堪 (清朝宗室)

尼堪(z;),爱新觉罗氏,敬谨庄亲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孫,褚英第三子,妻子是遏必隆妹。.

新!!: 顺治和尼堪 (清朝宗室) · 查看更多 »

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清朝和俄國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條約,于1689年订立,也是中国政府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具有现代国际法水准的正式条约。簽訂該條約的結果使大清與俄羅斯分據了廣大土地,並一度阻止了俄羅斯的東擴。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按照國際法原則談判達成的條約,也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的國際法文件,國體意義上的“中國”首次正式出現於具有西方外交條約文件上。 条约的权威版本为拉丁文版本,另有俄文和满文译本,但这些版本相差甚远。两个世纪以来未有正式的汉文文本,但界碑上同时以汉文、满文、俄文和拉丁文标识。.

新!!: 顺治和尼布楚條約 · 查看更多 »

尼思哈

尼思哈(),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敬謹莊親王尼堪次子。 順治十年(1653年),尼堪戰歿,尼思哈承襲敬謹親王爵位。順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追論尼堪奪取多爾袞身後遺產,及不彈劾尚書譚泰驕縱之罪,但考慮尼堪在作戰中陣亡,保留其爵位,尼思哈亦保留敬謹親王爵位。順治十七年(1660年),尼思哈逝世,朝廷賜予謚號「悼」。尼思哈無嗣,爵位由其長兄蘭布承襲為貝勒,康熙六年(1667年),蘭布才承襲為敬謹親王。.

新!!: 顺治和尼思哈 · 查看更多 »

少林五祖

少林五祖又稱少林五祖師、洪門五祖、是指五個天地會(洪門)之祖師。據說是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南少林」后,方大洪、胡德帝、李式開、蔡德忠、馬超興五人在福建、廣東,秘密开展「反清复明」活动,人称「少林五祖」。.

新!!: 顺治和少林五祖 · 查看更多 »

将乐千户所

将乐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四年(1371年)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将乐县南。属延平卫。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新!!: 顺治和将乐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將軍崙溫磘宮

溫磘宮位在台灣省雲林縣斗南鎮將軍里,主祀奉溫府千歲,於清治時代乾隆24年(1759年),距今已250餘年。目前為斗南鎮將軍崙部落主要信仰中心,同時也是六房天上聖母斗南股將軍崙小爐公廟。.

新!!: 顺治和將軍崙溫磘宮 · 查看更多 »

屠粹忠

屠粹忠(),字纯甫,号芝岩,宁波府定海人(今镇海区)。清朝大臣。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康熙四十三年进兵部汉尚书。.

新!!: 顺治和屠粹忠 · 查看更多 »

屠蜀

屠蜀,是指中國明末清初之際四川人口的驟減現象,戰亂是重要原因。南明兵部职方司郎中欧阳直在其著作《欧阳氏遗书》中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这是农民军領袖張獻忠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征战有关。根據《燼餘錄》記載:「今統以十分而論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四川人口被大規模滅絕,是農民軍、清軍、明軍和張獻忠等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 清初時以「湖廣填四川」來解決四川人口的缺口。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曹树基博士指出,從崇禎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大約有685萬人死亡,50萬人殘存。.

新!!: 顺治和屠蜀 · 查看更多 »

屯田司

屯田司,工部官署名称。 西晋始置屯田曹,隋朝改为屯田司,为工部四司之一,设侍郎、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屯田郎、屯田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屯田郎中、屯田员外郎的旧名。屯田郎中从五品上,屯田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全国屯田、京官职田、诸司公廨田。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田司,正副官员改为司田大夫、司田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屯田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屯田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无职掌。屯田郎中为五品寄禄官,屯田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屯田郎中从六品、屯田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建炎三年(1129年),兼管水部司事务。金朝、元朝工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屯田部,设屯田郎中正五品、屯田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屯田清吏司。管理设置屯垦,增益军储,抽分征商,伐薪烧炭,和四司工匠工食。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南京工部设郎中一人,主事一人。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屯田清吏司,设郎中五人,满洲四人,汉族一人;主事五人,宗室一人,满洲二人,汉族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都吏科、准支科、拒科、杂科、匠科。管理检查监督四司匠役,审核海、苇、煤课和本衙门汉官的升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掌管的事务归于民政部。.

新!!: 顺治和屯田司 · 查看更多 »

屯齊

屯齊(),滿洲愛新覺羅氏。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其第四子追封多羅恪僖貝勒圖倫第二子。 屯齊初為太宗皇太極所用,崇德四年(1639年) ,屯齊跟從英親王阿濟格討伐明軍有功。再跟從鄭親王濟爾哈朗侵略錦州、松山、杏山,九戰九勝。屯齊受創,加賜銀百,受封輔國公。崇德五年(1640年),屯齊跟從睿親王多爾袞圍攻錦州,明兵夜襲鑲藍旗營,擊敗後金軍。屯齊獲不臨城及私遣兵歸還之罪,被議罪削去爵位,皇太極下命罰銀千両。崇德六年(1641年),屯齊跟從皇太極攻打錦州、塔山,擊敗明兵,再跟從多爾袞圍攻錦州。 順治元年(1644年),進爵為貝子。再跟從豫親王多鐸擊破流寇,平定陝西、河南並有功,獲賜圓補紗衣一襲。跟從多鐸攻下江寧,南明福王朱由崧出走太平,與貝勒尼堪追至蕪湖,虜獲朱由崧。大軍歸還,獲賜金百両、銀五千両、鞍馬各一,授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之職。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肅親王豪格西征,擊破賀珍,解漢中之圍。當時一隻虎、孫守法攻陷興安,進軍漢陰,被屯齊擊走。順治五年(1648年),陝西回亂,命屯齊為平西大將軍,率師討伐。總督孟喬芳已擊斬回酋米喇印、丁國棟等,還赴英親王阿濟格大軍,戍軍大同。順治六年(1649年),進爵位為貝勒。 張獻忠大將孫可望、李定國等降於南明桂王朱由榔,侵擾湖南。順治九年(1652年),屯齊跟從定遠大將軍尼堪南征。尼堪戰歿,以屯齊代為大將。當時李定國及別將馬進忠率兵四萬餘人,屯守永州。李定國聽聞屯齊大軍將至,偷度龍虎關先行遁走。孫可望在靖州,別將馮雙禮在武岡。屯齊進師寶慶,大軍至周家坡,馮雙禮、馬進忠佔據險要之地以抗清軍,當時日暮天雨,列陣相拒。當晚孫可望自寶慶以兵來會,號十萬之眾,屯齊分兵縱擊,大破敵軍。順治十一年(1654年),追罰衡州敗績之罪,被削去爵位。順治十二年(1655年),授三等鎮國公品級。順治十五年(1658年),屯齊跟從多尼徇雲南,李定國挾持朱由榔直奔永昌,逼降其餘眾。大軍回師。康熙二年(1663年),屯齊逝世。.

新!!: 顺治和屯齊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顺治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铸钱局

山东省铸钱局,简称山东省局,后改称宝济局,清代设立于山东省济南府的铸钱局。.

新!!: 顺治和山东省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山廈村張氏宗祠

山廈村張氏宗祠,又稱華封堂,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山廈村(今稱山下村),於嘉慶20年(1815年)興建,是村民聚會及祭祖之所,199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新!!: 顺治和山廈村張氏宗祠 · 查看更多 »

山東巡撫

山東巡撫,明清時代山東軍政官員。.

新!!: 顺治和山東巡撫 · 查看更多 »

山東巡撫衙門

山東巡撫衙門,於清代順治元年(1644年)在濟南設置(今山東省濟南市珍珠泉院内),設有山東巡撫1人,為清代山東省最高行政長官。.

新!!: 顺治和山東巡撫衙門 · 查看更多 »

山河恋·美人无泪

,前名《清宮美人无泪》,是一部2012年首播的中国大陆古装宫廷剧,该剧以孝庄文皇后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从皇太极征战天下的清初历史。其中有争斗的后宫,纠结的恋情,加上波澜壮阔的战争。由大陆知名电视制片人于正担当编剧及制作,该剧导演是梁胜权,主演是刘恺威、袁姗姗、蔡少芬、韩栋、张檬、邓莎。 本劇於2011年11月30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正式开机拍摄,至隔年2012年2月19日殺青關機, 2012年12月17日在江苏卫视全国首播,隔年2013年1月2日起在江苏、浙江、山西、廣西、安徽 、 东方、湖北卫视播出。 而台灣則於2013年12月9日在中視播出。 本劇的姐妹篇為2010年電視劇《美人心計》和2011年電視劇《唐宮美人天下》,三劇均由于正製作,合稱「美人系列古裝三部曲」。.

新!!: 顺治和山河恋·美人无泪 · 查看更多 »

屈大均

屈大均(),字翁山、介子,號莱圃。廣東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詩人,是“岭南三大家”之第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新!!: 顺治和屈大均 · 查看更多 »

岳州府

岳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岳州路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 降为州,十四年又复为府。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岳阳、平江、临湘、华容、安乡、南县等市县地。三十年辖境扩大,包有今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桑植、张家界等市县地。清属湖南省。雍正七年(1729年)澧水流域分置澧州直隶州,辖境缩小。1913年废。.

新!!: 顺治和岳州府 · 查看更多 »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观光点。.

新!!: 顺治和岳麓书院 · 查看更多 »

岳樂

岳樂(z;),一名岳洛。清太祖之孫,饒餘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初宗室、親王。.

新!!: 顺治和岳樂 · 查看更多 »

崔胤弘

崔胤弘,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進士,后授湖廣道試監察御史、后改浙江巡按御史。順治六年,改兩淮巡鹽御史。.

新!!: 顺治和崔胤弘 · 查看更多 »

崔杰

崔杰可以指:.

新!!: 顺治和崔杰 · 查看更多 »

崇化禧宁寺

崇化禧宁寺,俗称阿拉街庙(“街”读音为“该”Gāi),位于中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崇化禧宁寺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顺治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是大明崇祯年间为历法改革而编著的一部丛书,因由崇祯帝下令编纂故名;又称《時憲曆》,此曆法及其修訂版本由清朝初年源用至今。该书在崇祯二年(1629年)九月由礼部左侍郎徐光启成立曆局开始编写,到崇祯七年(1634年)十一月编完。由于徐光启在1633年病逝,之后的编纂工作由李天经主持。.

新!!: 顺治和崇祯历书 · 查看更多 »

崇禎帝

明思宗朱由檢(),或稱崇禎帝,明朝第十七代、末代皇帝。 思宗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時為太子的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启二年(1622年)年被兄長明熹宗册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登基,时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为明思宗。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崇祯年間,与萬曆、天啟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即位之初就大力铲除阉党,曾六度下诏罪己,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足,无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七年。 南明予其庙号「思宗」,后改「毅宗」、「威宗」,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朝追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庙号「怀宗」;后去庙号,改谥为「庄烈愍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新!!: 顺治和崇禎帝 · 查看更多 »

崇明学宫

崇明学宫,即明清“崇明县学文庙”,位于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鳌山路69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元泰定四年(1327年)始建庙学合一的建筑群。自宋、元至明代中叶,崇明诸沙饱受海潮侵袭,州、县治城被迫五迁六建,学宫也随之屡建屡圮。今之崇明学宫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由知县唐世涵在城壕外东南隅重建,其后又经历多次修缮。 民国以降,崇明学宫曾被小学和其他单位使用。经过近年来的三次整修,逐渐恢复了当年的格局,占地面积扩大至23.21亩,成为上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孔庙。学宫主要建筑有东西牌坊、棂星门、泮池、登云桥、东西官厅、戟门、乡贤祠、名宦祠、忠义孝悌祠、大成殿、东西庑殿、尊经阁、崇圣祠、明伦堂等。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崇明县博物馆的所在地。.

新!!: 顺治和崇明学宫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顺治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左營元帝廟

左營元帝廟,俗稱「左營大廟」。在臺灣高雄市左營區左營下路87號,位於蓮池潭風景區內,是一座真武廟,主奉玄天上帝,以一尊巨大無朋的玄天上帝雕像聞名南臺。.

新!!: 顺治和左營元帝廟 · 查看更多 »

左敬祖

左敬祖,字念源,號虔生,直隸河間人。清初政治人物。 左敬祖為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十名,授進士出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左副都御史。.

新!!: 顺治和左敬祖 · 查看更多 »

左敬祖墓

左敬祖墓,位于中国河北省沧州市大渔庄,为沧州市河间市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墓葬,公布时间为1993年7月15日。 左敬祖墓的历史年代为清代。墓主人左敬祖生前是順治年間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左敬祖墓位於左氏家族墓地,上百座墳頭幾乎連成一片。.

新!!: 顺治和左敬祖墓 · 查看更多 »

巴山 (清朝)

巴山(),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世居哈達。祖巴岱,國初時率眾來歸,授世管牛彔額真。再傳至巴山。天聰五年,隨皇太極伐明,圍攻大凌河。明軍出城應戰,殺梅勒額真屯布祿、牛彔額真郎格,巴山衝入明軍陣中,取回二人屍身。六年,從征察哈爾,追至大同。還師時明軍追襲,巴山與承政圖爾格殿後。八年,授世職牛彔章京。尋擢甲喇額真(參領)。 崇德元年,隨皇太極伐朝鮮,與甲喇額真屯泰等率先破敵。三年,兼任工部理事官。從貝勒岳託侵明朝,自牆子嶺入邊,近明都,擊敗明太監馮永盛部軍隊;攻鉅鹿,所部率先登城,因功加半個前程。五年,與承政薩穆什喀、索海等伐虎爾哈部,攻掛喇爾屯。七年,隨奉國將軍巴布泰率師駐防錦州。 順治元年,滿清入關,巴山督所部步兵擊敗李自成,擢工部侍郎,進世職三等輕車都尉。二年,授梅勒額真(副都統),鎮守江寧。三年,命總管江寧駐防滿洲兵,特置總督糧儲兼理錢法,駐江寧,以協領鄂屯兼任,加戶部侍郎,以重其事。時江北諸山寨並起,皆為明守。江寧城中有人謀為明廷內應,巴山偵知,捕斬三十人。未幾,明潞安王朱誼石以二萬人分三道攻江寧,巴山會招撫大漢奸洪承疇等督兵抵禦,敗朱誼石義軍。避居嘉定的明左通政使侯峒曾已於順治二年死難,四年,侯峒曾子侯元瀞通表明魯王朱以海,取得敕書及一封黃斌卿致洪承疇的書信,但為柘林游擊陳可所獲,信中有「內殺巴、張二將」的字句,指的正是巴山及提督張大猷二人。多爾袞知道後,以敵謀設間,詔慰洪承疇,而諭獎巴山及張大猷「嚴察亂萌,公忠盡職」。六年,江南總督馬國柱討六安山區抗清義軍,巴山與張大猷殺義軍首領張福寰,鎮壓各處山寨,進三等男。是年,裁總督糧儲錢法。十一年,復錄江寧平“寇”功,進世職二等男。康熙十二年,卒。 子舒恕,襲世職。從大學士圖海討王輔臣,次平涼城北虎山墪,擊敗王輔臣軍。復從都統穆占討吳三桂,在松滋擊敗吳三桂軍,進圍雲南,屢敗吳世璠將胡國柄、劉玘龍、黃明等,又困其將馬寶、巴養元等於烏木山。論功,進世職一等。卒,子長清,改襲一等阿達哈哈番。.

新!!: 顺治和巴山 (清朝) · 查看更多 »

巴布

巴布() ,清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硕垒的儿子。喀尔喀蒙古分左右翼,设八札萨克,车臣汗为左翼札萨克之一。 顺治十二年(1655年),巴布继承汗位。巴布遣子穆彰墨尔根楚琥尔朝清世祖,贡献九白之贡(白驼一、白马八)。顺治十五年(1658年),受清赏赐。康熙二十年(1681年),巴布遣子诺尔布向清朝入贡。次年因为所属巴尔呼人私掠乌珠穆沁部,清朝增兵严防,让他约束所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规定他不要越过噶尔拜瀚海游牧。其子諾爾布即位。.

新!!: 顺治和巴布 · 查看更多 »

巴布泰

巴布泰(z;),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生於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十,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覺羅氏。 天命十年(1625年),偕同阿拜、塔拜討伐東海北路呼爾哈部,有軍功。天命十一年(1626年),命巴布泰處理正黃旗事務。天聰四年(1630年),巴布泰跟從阿敏駐守永平。明兵攻打灤州,巴布泰不能抵御而獲罪罷免。天聰八年(1634年),授梅勒額真之職。跟從大軍伐明,攻克保安州。巴布泰藏匿所獲不以聞而再獲罪罷免。崇德六年(1632年),授三等奉國將軍之職。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大軍入關,追逐李自成至慶都。順治二年(1645年),進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勒克德渾征戰湖廣,在安遠、南漳、西峰口、關王嶺、襄陽等地大戰,屢次破敵。順治四年(1647年),進爵位為輔國公。 順治六年(1649年),偕同務達海討伐姜瓖,進封為鎮國公。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廿二,巴布泰逝世,朝廷賜予謚號為「恪僖」。.

新!!: 顺治和巴布泰 · 查看更多 »

巴布海

巴布海(z;),努尔哈赤第十一子。巴布海生于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十一月廿八,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觉罗、其妻為揚古利之女兒,曾被皇太極謂他受制於其妻。 初授牛錄章京。天聰八年(1634年),授一等甲喇章京。曾受命偕同兄長鎮國將軍阿拜祭陵,巴布海不等待阿拜,先往祭祀。因取居民牛隻以祭陵而後又以祭牛給居民補償,居民以祭牛小而不接受,與巴布海興訟,判罰銀三十以補償居民,巴布海又不與,再與居民興訟。被皇太極責其愚黯,並且謂他受制於妻。崇德四年(1639年),授梅勒額真之職,又被封為鎮國將軍。崇德七年(1642年),巴布海因莽言被固山額真譚泰誣告獲罪、罪當處死,但皇太極從寬,只奪其爵位。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皇帝即位后,因涉嫌主使飛書投一等公塔瞻(揚古利之次子)府第以攻訐譚泰,內監逮捕巴布海審訊,巴布海不承認控罪,巴布海及其妻並子阿喀喇皆坐死,籍沒其家產給予譚泰。順治九年(1652年),譚泰被誅殺後,乃以其孥及遺產還予同胞兄長巴布泰家人。.

新!!: 顺治和巴布海 · 查看更多 »

巴哈 (瓜爾佳氏)

巴哈(v;),蘇完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初大臣。.

新!!: 顺治和巴哈 (瓜爾佳氏) · 查看更多 »

巴爾楚渾

巴爾楚渾(),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克勤郡王岳託第四子。 順治六年(1649年),恩封為貝勒。順治十二年〈1655年〉逝世。諡號「和惠」。.

新!!: 顺治和巴爾楚渾 · 查看更多 »

巴都海

巴都海(),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第六子。 順治二年(1645年),恩封為奉恩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八年(1651年),晉封為輔國公。順治十七年(1660年)逝世。諡號「恪僖」。.

新!!: 顺治和巴都海 · 查看更多 »

巴雅斯呼朗

巴雅斯呼朗(),又作巴雅斯护朗,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初年科尔沁部蒙古贵族首领。 巴雅斯呼朗是合撒儿后裔,是奎蒙克塔哈喇的七世孙。博第达喇六世孙,齐齐克玄孙,翁果岱珲台吉曾孙,奥巴之孙,土謝圖親王巴達禮之子。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太宗第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下嫁巴雅斯呼朗,固倫永安長公主是孝端文皇后所生。康熙十一年(1672年),襲封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土謝圖親王。当年巴雅斯呼朗卒。其子阿喇善袭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正月公主薨,年五十九岁。.

新!!: 顺治和巴雅斯呼朗 · 查看更多 »

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旗。面积9837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025100。旗人民政府驻大板镇。.

新!!: 顺治和巴林右旗 · 查看更多 »

巴泰 (大学士)

巴泰(),汉军镶蓝旗,清朝政治人物、金姓。 清太宗在位时,有战功,授一等侍卫。顺治初年不依附摄政王多尔衮削爵,顺治帝亲政,复职,为内大臣。康熙六年(1667年)为《清世祖实录》总裁官,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吏部尚書、正黄旗汉军都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年老致仕。.

新!!: 顺治和巴泰 (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巴思哈

巴思哈(),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克勤郡王岳託第五子。 崇德四年(1639年),被封為鎮國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進封為貝勒。順治九年(1652年),跟從尼堪征戰湖南,賞賜蟒衣、鞍馬、弓矢。尼堪戰死於衡州,屯齊代為定遠大將軍,巴思哈與屯齊合軍自永州趨至寶慶,打敗敵軍於周家坡。順治十一年(1654年),追論尼堪敗績失援之罪,削去其爵位。順治十二年(1655年),授為都統。再授鎮國公品級。順治十五年,跟從多尼征伐雲南。進軍至貴州,大破敵軍。順治十六年(1659年),迫近雲南會城,偕同貝勒尚善克鎮守南州玉龍關、永昌府騰越州,賞賜蟒袍、鞍馬。順治十七年(1660年),大軍退還。追議在永昌時縱兵擾民之罪,被降為鎮國將軍品級。順治十八年(1661年)逝世。.

新!!: 顺治和巴思哈 · 查看更多 »

巾帼枭雄之谍血长天

《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No Reserve;前名《巾幗梟雄之諜血雌雄》、《巾幗梟雄3之諜血長天》),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抗戰電視劇,此劇為《巾幗梟雄》及《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的姊妹作,但故事跟前作的內容和角色都毫無關聯。此劇由黎耀祥、胡杏兒及蕭正楠領銜主演,並由馬賽聯合主演,監製李添勝。 本劇有兩個版本,其中之一是由TVB的網絡平台myTV SUPER首播的完整版,一共有30集;第二版本為26集電視版,并於翡翠台,Astro On Demand及其他平台播放。 此劇為2013無綫節目巡禮劇集之一,亦是第17届香港國際影視展中無線電視推介的17部劇集之一。 此劇的劇照圖片亦都在TVB Anywhere網站的登入畫面中在此劇開播時採用。.

新!!: 顺治和巾帼枭雄之谍血长天 · 查看更多 »

上官鑑

上官鑑,山西平阳府翼城县人。中國清朝官員。 上官鑑為顺治三年丙戌进士,授潞安府教授、選國子監助教,歷官河南鹽道參議,再以薦兼管開歸河三府。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與試未中。著有《一经楼文集》。 Category:清朝國子監助教 category:清朝府儒學教授 Category:翼城人 J.

新!!: 顺治和上官鑑 · 查看更多 »

上駟院

上驷院,是清朝内务府下设的三个院之一,为管理御用马匹的机构。.

新!!: 顺治和上駟院 · 查看更多 »

上水廖氏

上水廖氏是香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定居於上水鄉。上水廖氏於元朝末年從福建南遷到此開基,主要定居於上水東北梧桐河流域,故稱為「上水鄉」,上水圍是廖氏家族的核心,由9條鄉村組成,人口超過4,000多人,是新界聚族而居的第三大單姓村。.

新!!: 顺治和上水廖氏 · 查看更多 »

上水鄉

上水鄉(Sheung Shui Heung),通稱上水圍(Sheung Shui Wai),位於上水梧桐河與石上河之間的河套平原上,廖氏遠祖於元朝時期(1271年至1368年)從福建南下立籍於鄉內之圍內村,其圍牆與護河建於1646年,結構嚴謹,是新界鄉郊各個聚居地之中的極少數仍然保留原有護河的圍村。鄉內的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是香港保存最好及最具規模的客家宗祠之一,建造講究,陳列大量珍貴文物,1985年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上水鄉每隔六十年才舉行一次太平清醮,是香港所有舉行太平清醮的鄉村中間隔期最長的,故此對於村民和區內居民來說一生中能看見一次打醮祭典已屬難得,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3月舉行,吸引村內外逾二萬人到場觀看。 「上水圍」一名原指上水廖氏於明末清初建成的第一條具有圍牆與護河的圍村。在清代遷界令結束後,廖氏一族回歸上水圍,並開始在圍內外建屋,擴大村界,逐漸發展成今天的,而歷史最悠久的「上水圍」則改稱「圍內村」,與新建八村一起合稱「上水鄉」,但是由於上水圍的名聲很大,傳統圍村形象深入人心,而「上水」之名又已演變成包含古洞、河上鄉等一大片區域的地名(即「上粉沙打」分區),涵蓋了鄰近多條非廖氏族人的村落,族外人又多不清楚如何區分鄉內不同村落,所以香港市民至今仍然習慣以「上水圍」一名稱呼當地村落,認爲「上水圍」一詞等同「上水鄉」,不過政府在區內的路標上已統一使用「上水鄉」之名。.

新!!: 顺治和上水鄉 · 查看更多 »

上江戶

上江戶(江戸上り),是對琉球國派往日本江戶幕府的使團的統稱,包括慶賀使和謝恩使。 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琉球成為江戶幕府薩摩藩的附庸國。此後,每當琉球王位更替的時候,不僅要向中國朝廷派遣使者請求冊封,同時也要向日本江戶幕府派遣使者,這些派往日本的使者被稱為「謝恩使」。每逢幕府將軍襲職之際,琉球國也要向遣使至江戶慶賀,這些使者被稱為「慶賀使」。 1634年(明崇禎7年、日本寬永11年),尚豐王以弟弟尚盛(金武王子朝貞)為謝恩使、次子尚文(佐敷王子朝益)為慶賀使前往江戶,謁見幕府將軍德川家光。這是琉球國第一次向日本派遣謝恩使和慶賀使。從1634年到1850年間,琉球國共向江戶幕府派遣使節達18次。 江戶幕府政權倒台後,1873年(清同治12年、日本明治5年),琉球國派攝政尚健(伊江王子朝直)、三司官向有恆(宜灣親方朝保)為明治維新慶賀使,前往東京慶賀。這是琉球國最後一次向日本派遣慶賀使。.

新!!: 顺治和上江戶 · 查看更多 »

丁魁楚

丁魁楚(),字中翹,號光三,聖名路加(拉丁語:Lucas),河南永城縣馬牧鄉丁老家村人,祖籍山東諸城,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丁魁楚 · 查看更多 »

丁酉

丁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4个。前一位是丙申,后一位是戊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火剋金相剋。.

新!!: 顺治和丁酉 · 查看更多 »

丁酉科場案

丁酉科場案發生於清朝順治十四年(1657年),歲次丁酉,屢興大獄,株連甚廣。是中國自有科舉以來最血腥的作弊處罰事件。 順治十四年(1657年),歲次丁酉,先後發生三次科場舞弊案,分別為丁酉順天鄉試案、丁酉江南鄉試案(南闈科場案)、丁酉河南鄉試案。.

新!!: 顺治和丁酉科場案 · 查看更多 »

丁思孔

丁思孔(),字景行,号泰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隶属汉军镶黄旗。清初政治人物。 丁思孔为丁文盛之子,于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四迁,授陕西汉羌道副使。康熙二年(1663年)被巡抚贾汉复弹劾,左迁河南开封府同知,後经重新调查,重授直隶通蓟道。历任保定守道、江南布政使及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擢偏沅巡抚。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任河南巡抚,方才上任,湖北爆发夏逢龙抗清,即移抚湖北,九月,复设湖广总督,以命思孔。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四月,移督云、贵,期间设水师、赈济灾民。同年八月,卒于任上。.

新!!: 顺治和丁思孔 · 查看更多 »

帝女花

《帝女花》是著名的粵劇戲寶,而在粵劇裡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由梁金棠原創編寫,於1934年10月25日首演,由廣東省廣州市的散天花劇團的廖夢覺、楚賓及林少梅等,在香港九龍普慶戲院演出,迄今只餘殘篇。 現時普遍通解的版本是第二個版本,也有分為原著版本及修訂版本兩種。原著版本是唐滌生參考清朝戲曲家黃燮清(1805-1864)編寫的崑劇作品而改編,後來由著名粵劇演員任劍輝及白雪仙組成的仙鳳鳴劇團於1957年6月7日在香港利舞臺作首演。由於演出成功,此劇於1959年被改編及拍成電影,香港娛樂唱片公司又於1960年把全劇錄成四張唱片發行。 白雪仙為了紀念首演五十週年紀念,在2006年已經開始著手籌備紀念演出,並開始為《帝女花》在歷史、用詞等作出修訂;2007年,由白雪仙作藝術總監,龍劍笙及梅雪詩主演,先後在香港及澳門演出。另外,香港中文大學為配合「粵劇國際研討會﹕情尋足跡二百年」,及紀念《帝女花》劇本誕生五十周年,香港中文大學於2007年9月籌演《帝女花》(青年版)。青年版由阮兆輝、葉紹德及李奇峰修改唐氏劇本,並由梁淑明、李沛妍、陳鴻進、梁煒康、關凱珊、黃葆輝及王潔清主演。.

新!!: 顺治和帝女花 · 查看更多 »

严士骑

严士骑,湖广孝感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严士骑为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顺治十八年(1661年)接替杨必祯任华亭县知县一职,1662年由冯赓接任。.

新!!: 顺治和严士骑 · 查看更多 »

席力图活佛

席力图活佛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的最大活佛系统。一世席力图希迪图噶卜楚曾抱着第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因其坐过达赖喇嘛的法座,故称“席力图”(蒙古语意为“法座”)。.

新!!: 顺治和席力图活佛 · 查看更多 »

中华门 (北京)

中华门指故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原明代大明门,清代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中华门。在北京中轴线上,原址在正阳门北侧,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边、毛主席纪念堂一带。中华门与正阳门、天安门不同,不是城楼,而是一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此門曾是明、清、民国三朝的象徵性國門,平常日子不得開啟。.

新!!: 顺治和中华门 (北京) · 查看更多 »

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泛指紫禁城西方鄰近北海、中海及南海的區域,佔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辦公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歷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因此中南海象徵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高權力。.

新!!: 顺治和中南海 · 查看更多 »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新!!: 顺治和中國基督教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索馬利亞關係

中國-索馬利亞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索馬里、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索馬里共和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兩國於1960年12月14日建交,但受索馬里內戰影響,中國駐索馬里大使館於1990年代關閉,直至2014年10月13日重新啟用。.

新!!: 顺治和中國-索馬利亞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國水災史

中國水災頻仍,商朝的五次迁都均为水患所致。歷朝水患尤以黃河為烈。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黃沙。因此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1194年至1855年間黃河竟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史稱“黃河奪淮”。 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决口」於今滑县东北,河道向东迁移80公里,由今黄骅入渤海,史称汉志河。.

新!!: 顺治和中國水災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國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令》、《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頒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視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

新!!: 顺治和中國法制史 · 查看更多 »

中和區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21.26度至12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中和區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3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四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5萬人,為新北市人口密度第六高的市轄區。.

新!!: 顺治和中和區 · 查看更多 »

中和殿

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

新!!: 顺治和中和殿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

基督宗教在中國發展的最早記錄可追溯至唐代的景教,並在明朝中葉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東傳而開始有系統而廣泛的傳播。但因当时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以及基督教的一神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抵触,相對於中國原生的儒教與道教、以及自印度傳入的佛教,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許多;至清末以降,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的基督宗教各宗派才開始在中國大規模的發展。但1949年中共建政後,包括基督宗教在內的所有宗教均遭到中國政府大幅的打壓;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調整了宗教政策,基督宗教才與其他宗教同樣重新开始正常的崇拜與傳播活动,自此基督徒数目增长显著,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基督宗教信徒的數量甚至超過了佛教。中國的基督宗教人口難以確切統計,部分數據評估可能有八千萬至一億人,但真实性存疑,在中国宗教中佔有相當地位。.

新!!: 顺治和中国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叛乱列表

这是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叛乱的列表。.

新!!: 顺治和中国叛乱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顺治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新!!: 顺治和中国人口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顺治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中国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尧舜禹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

新!!: 顺治和中国教育史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境內各民族所採取的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政策早期主要使用蘇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方式來進行相關的民族政策,以居住在中國的人民和各民族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群眾為主。從毛澤東於1976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漸漸回復並影響後來的民族政策。 然而在「單一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相關民族政策上,關於相關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是一個學術理論熱點」;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的中央級綜合性報紙《中國民族報》及相關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學術及文化討論,在2000年以來有要求在法律及政策上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 學者胡鞍钢、胡联合与马戎推的所謂用“第二民族政策”取代“第一民族政策”的訴求,旨在「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號稱效仿「美国的民族大熔炉模式」要求「平等的向每个民族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政治上推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及「文化上坚决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对每个民族进行文化改造,强制推行普通话,防止宗教极端主义」。.

新!!: 顺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 查看更多 »

席教事

席教事,字覺海,山西平陽府臨汾縣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席教事 · 查看更多 »

临沧市

臨滄市(Ling Cang),旧称缅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雲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西北接保山市,东北界大理州,东南邻普洱市,西南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西段,邦马山、大雪山延绵市境,罗扎河、小黑江、南定河等流经。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人口250.9万。.

新!!: 顺治和临沧市 · 查看更多 »

临清镇铸钱局

临清镇局,清朝初年在山东省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设立的一个铸钱局,于顺治二年(1645年)被批准开炉鼓铸,之后经历几次停铸和复铸,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并入山东省局,之后再未复铸。 临清镇局历顺治、康熙两朝,铸有多个版式的“顺治通宝”和“康熙通宝”,为当地的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货币支持。.

新!!: 顺治和临清镇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常居仁

常居仁,字備之,山西樂平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常居仁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弘文院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

新!!: 顺治和常居仁 · 查看更多 »

常颖

常穎(a;),清世祖第五子,清朝親王。.

新!!: 顺治和常颖 · 查看更多 »

常阿岱

常阿岱(),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第七子貝勒滿達海(生前封號為巽簡親王)長子,曾被封為巽親王,為清初八位鐵帽子王之一(1652年-1659年)。 順治九年(1652年),其父滿達海逝世,常阿岱承襲巽親王爵位。順治十六年(1659年),其父滿達海被追論於奏削多爾袞封爵後,奪去其財物;並在掌管吏部時因懼怕譚泰驕縱,未有論劾譚泰,最終滿達海被追奪諡法及碑文,降爵為貝勒。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的爵位由代善第八子祜塞之子康郡王傑書承襲。 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朝廷賜予諡號「懷愍」。常阿岱第六子星尼,襲封為貝子。.

新!!: 顺治和常阿岱 · 查看更多 »

常若柱

常若柱,字擎宇,陝西蒲城人。清初官员。 常若柱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戶科給事中。.

新!!: 顺治和常若柱 · 查看更多 »

丹江

丹江,古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八百里黑河,是汉水的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地区商洛市西北部的凤凰山南麓,向东南方向流经丹凤县、商南县、淅川县荆紫关镇,再下流经白亭(滔河乡)、淅川老县城、马蹬镇、李官桥镇,然后在丹江口市注入汉水。丹江西连秦陕,过豫西南,南达荆楚,是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重要通道。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称丹江为“天下名水”。《陕西通志》卷8载,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20种,丹江为位列15。据《均州志》记载:“天下名水二十种,以武关水为第十五种,即丹水也。”这里说的丹水,就是丹江。丹江航远起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败于民国后期,明清两朝是丹江航运的黄金时代。.

新!!: 顺治和丹江 · 查看更多 »

主客司

主客司,礼部官署名称。 西汉始置主客曹,曹魏定其主官名为主客郎或主客郎中。隋朝设从属于礼部的主客司,设主客侍郎、主客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主客郎、主客承务郎,大业五年(609年),正副官员再改为司蕃郎、司蕃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主客郎中、主客员外郎的旧名。主客郎中从五品上,主客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前朝二王三恪后裔入朝的接待和生活用品的供应,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使节接待给赐,颁发诸蕃国封爵授官。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礼部事务归太常礼仪院。主客郎中为五品寄禄官,主客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主客郎中从六品、主客员外郎正七品,少数民族和外国宾客入朝,由其确定接待规格,绘图衣冠,书写山川风俗,承诏颁付封爵礼命;管理嵩陵、庆陵、懿陵祭祀,崇义公承袭。元祐初年兼领膳部司事务,绍圣初年和膳部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省并郎曹,改由礼部郎官兼职。金朝、元朝礼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主客部,设主客郎中正五品、主客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主客清吏司。管理土司和诸蕃朝贡接待、赏赐,兼提督会同馆。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弘治五年(1493年),增设主事一人,专管会同馆。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主客清吏司,设郎中三人,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族一人;员外郎二人,宗室一人,满洲一人;主事二人,满洲二人,汉族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另掌管宾礼,进贡芽茶之额,实录、玉牒告成的颁赏。下设赏赐科、四译科、芽茶科、火房,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并入仪制清吏司。.

新!!: 顺治和主客司 · 查看更多 »

东山庙

东山庙原名永泰寺,位于中国广州市东山区署前路。原为始建于明朝成化21年(1485年)的永泰庙,由内监韦眷修建,俗称太监庙,明宪宗敕赐名为永泰禅庙。清朝顺治7年(1650年)分割前殿为真武庙,并俗称东山庙。1950年建为东山区人民政府驻地。附近一带俗称东山也来源于此。 Category:广州佛教建筑 Category:原东山区 Category:广州文化史 Category:广州已不存在的建筑物.

新!!: 顺治和东山庙 · 查看更多 »

东山区 (广州市)

东山区,原广东省广州市昔日的一个市辖区,原属番禺县鹿步司,是广州市著名的老城区(老四区)之一,昔有“有钱有势住东山”之说。民国20年(1931),设立东山区公所,是市属行政区以“东山”命名之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山区为人民政府接管,经历了三次分合和区名更改,1960年8月定称东山区。于2005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并入越秀区。.

新!!: 顺治和东山区 (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东喇嘛洞召

东喇嘛洞召,清朝赐名“崇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东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地区“八小召”之一。.

新!!: 顺治和东喇嘛洞召 · 查看更多 »

东街口

东街口是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最繁华的商圈,包括鼓楼区的八一七北路、东街和杨桥路形成的十字路口一带,此处是福州古城的中心,东街口百货大楼、东方百货、新华都百货等购物中心均集中于此。.

新!!: 顺治和东街口 · 查看更多 »

东黄寺

东黄寺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黄寺大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东黄寺 · 查看更多 »

东长安街

东长安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街。为长安街的组成部分之一王彬、徐秀珊主编,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75-76页。.

新!!: 顺治和东长安街 · 查看更多 »

东武 (年号)

东武(1648年)是南明淮王朱常清之年号,共计1年。 该年号《明史》等史书无记载,见于《續明紀事本末》卷七、李兆洛《纪元编》转注无名氏《鲸琦别编》。.

新!!: 顺治和东武 (年号) · 查看更多 »

布达齐

布達齊,(),博爾濟吉特氏,土謝圖汗奧巴之弟,翁果岱之子。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封布達齊為扎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詔命以世襲罔替。郡王全銜為「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

新!!: 顺治和布达齐 · 查看更多 »

七桥瓮

七桥瓮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的秦淮区红花街道七桥村,是一座东西向跨秦淮河的明代古桥,处于通济门外九龙桥上游约4千米处。七桥瓮是明代正统五年(1440年)建成的7孔不等跨半圆石拱桥,因靠近南京外城上方门,初名上方桥。清代时,因桥拱也被称作“桥瓮”,该桥又名七瓮桥、七桥瓮。七桥瓮是南京现存体量最大的古桥,1982年被列为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七桥瓮 · 查看更多 »

七月初一

七月初一朔,农历七月第一天。.

新!!: 顺治和七月初一 · 查看更多 »

丘象升

丘象升(),字曙戒,江南山阳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二年(1655年)登乙未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大理寺左寺副。卒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年六十一岁。有《鷇音》、《入燕》、《岭海》、《白云草堂》、《南斋诗集》。.

新!!: 顺治和丘象升 · 查看更多 »

丘茂華

丘茂華,山西都指揮使司寧化千戶所(今山西省寧武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年間同進士出身。 崇禎四年(1631年),登進士,官至真定府知府。清軍入關後仕清,順治元年(1644年),任井陘兵備道,后署保定巡撫。順治二年,改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河南左布政使。.

新!!: 顺治和丘茂華 · 查看更多 »

万寿寺 (北京)

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万寿寺路121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为北京市文物局直属单位。.

新!!: 顺治和万寿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万福寺 (福清)

万福寺,又称般若堂、万福禅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黄檗山上,汉传佛教禅宗寺庙,日本黄檗宗祖庭,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顺治和万福寺 (福清) · 查看更多 »

帕木竹巴

帕木竹巴(),簡稱帕竹,是14—16世紀統治今西藏中南部地區的政权。帕木竹巴兴起于中国元、明之際,元代譯作“伯木古魯”,明代作“怕木竹巴”。今譯作帕木竹巴,又稱“帕竹第悉”或“帕竹政權”。元朝和明朝朝廷曾分别封其頭目為大司徒、灌頂國師闡化王,故又稱“帕木竹巴闡化王”。帕木竹巴之名來源於藏傳佛教噶舉派僧人多吉傑布,因其在帕木竹建寺傳教,被稱為帕木竹巴·多吉傑布(1100-1170;phag mo gru pa rdo rje rgyal po;Phagmo Drupa Dorje Gyalpo)。後來“帕木竹巴”名號被當地的朗氏家族繼承,以烈伍棟(今乃東縣澤當鎮)為統治中心,建立了西藏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一直延續到明末清初。.

新!!: 顺治和帕木竹巴 · 查看更多 »

三山五嶽

三山五嶽分別指中國內的名山。“三山”一般指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五嶽則是泰山、衡山、華山、恒山和嵩山。 三山五嶽一詞出於清朝人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所写的《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現在三山五嶽,可泛指在中國的眾多名山、群山或各地。.

新!!: 顺治和三山五嶽 · 查看更多 »

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指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园林群的统称。这些园林兴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新!!: 顺治和三山五园 · 查看更多 »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是發源於中國廣東粤东地区之信仰,為潮州府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及潮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隨著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粤东、東南亞、香港及臺灣民間信仰之一。三山國王實指现廣東揭阳市揭西縣河婆镇北面的三座山——巾山、明山、獨山的三位山神。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三山國王的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據臺灣鄉村禮俗記載,臺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而粤东地区三山国王出游则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新!!: 顺治和三山國王 · 查看更多 »

三山街

三山街为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地名,明清至民初原是今中华路(南北向)中段,从建康路到瞻园路一段的街名,因对三山门(水西门),以及李白用“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而得名。 明清时期,三山街为南京闹市中心,以南属江宁县,以北属上元县。此处也是行刑地点。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十三日,作家金圣叹因哭庙案在这里被斩首。。 1930年代中华路、建康路、升州路拓宽为现代马路后,演变为这一十字路口一带的泛称。由于这一带为历史悠久的繁华商业区,这一地名知名度甚高。 三山街以东是建康路,以西是升州路。公共汽电车和地铁车站均使用这一地名。在此设站的有南北向的南京地铁三山街站、2路、16路、33路和东西向的4路公交车。 附近有教敷巷和教敷营。.

新!!: 顺治和三山街 · 查看更多 »

三庫

三庫,為中國古代中央政府機關。元朝指宮中內藏庫、左藏庫、右藏庫三個库房。清朝為戶部三庫,即戶部下屬的银库、缎疋库、颜料库。.

新!!: 顺治和三庫 · 查看更多 »

三佛寺 (北京市朝阳区)

三佛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三丰胡同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三佛寺 (北京市朝阳区) · 查看更多 »

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是指中国、朝鮮、越南的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皆得第一的考生。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為“连中三元”(以下由粗體標示),另縣府院試皆第一稱小三元。 乡试第一名稱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稱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稱为“状元”或“殿元”,合稱「三元」。.

新!!: 顺治和三元及第 · 查看更多 »

三教寺 (西城区)

三教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盆儿胡同,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三教寺 (西城区) · 查看更多 »

一片石之战

一片石之战是公元1644年发生于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的战役,作战双方为清軍、山海關明軍和大順軍。清朝通过此戰的胜利而最終清兵入关,建立統治。 一片石位于今辽宁绥中县西七十里的九門口,是明代長城中最重要的關隘之一,位於遼寧與河北省的分界處,被譽為“京東首關”。.

新!!: 顺治和一片石之战 · 查看更多 »

九仙山 (广丰)

九仙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铜钹山镇高阳村,海拔高571米,是一座险峻的岩石山,与南侧的白花岩同属丹霞地貌。西侧毗邻军潭水库(九仙湖)。 《讀史方輿紀要》载:“九仙山,在县南六十里,峰峦环叠,绵亘数十里,与浦城县接界,深险难穷,盗贼往往啸聚于此。其相接者为白花岩,岩之南为清风峡,皆奇峻。” 明末清初时,黄道周与詹兆恒等守广信府,于顺治三年(1646年)兵败。残部退守铜钹山和九仙山等地,高阳人杨文率众来归。后杨据山聚众,托名起义。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杨文被乱炮击中身死。九仙山城堡杨文起义军留下的遗址,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今仅残存数十米的城墙墙基,南城门是1980年代重新修缮的。 File:Jiuxianshan 5918.jpg File:Jiuxianshan 0451.JPG|南城门 File:Jiuxianshan 0450.JPG|杨文墓碑.

新!!: 顺治和九仙山 (广丰) · 查看更多 »

九芝堂

九芝堂(),全称“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为湖南省长沙市一医药生产与经销商,1999年5月以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新!!: 顺治和九芝堂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新!!: 顺治和干支 · 查看更多 »

平山冷燕

《平山冷燕》为中国古典名著,清初长篇小说,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天花藏主人作序的《新刻批评平山冷燕》,现存于大连图书馆。此外,尚有聚锦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及退思堂刊天花藏七才子书本、玉兰堂本、静寄山堂本等。清初曾译成满文,后又被法国汉学家儒莲译成法文,介绍到欧洲。 《平山冷燕》共二十回,题为荻岸山人编次。荻岸山人究竟为何许人也,历来没有定论。清朝盛百二《柚堂续笔谈》认为是嘉兴张博山十四五岁时所作,其父笔削续成之。按博山名劭,清康熙时人。阮元《两浙猷轩录》称其“少有成童之目,九龄作《梅花赋》惊其师。”但据鲁迅推断,其“文意陈腐,殊不类童子所为”。“盖早慧,故世人并以此书附著于彼。”(《中国小说史略》) 《平山冷燕》主要描写“先朝”隆盛时,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 《平山冷燕》是明末清初小说中较有影响的一部作品。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曾予以详细介绍,认为它的主旨是“显扬女子,颂其异能,又颇薄制艺而尚词华,重俊髦而嗤俗士”。 198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由李致中先生校點。 Category:子部小說家類 Category:清朝小說.

新!!: 顺治和平山冷燕 · 查看更多 »

平越直隸州

平越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舊隸貴州省糧儲道。順治初,因明為平定軍民府。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平越衞為平越縣,附郭。二十六年(1687年),省「軍民」字為平定府。嘉慶三年(1798年),降直隸州,省平越縣。領縣三:甕安縣、湄潭縣、餘慶縣。评价:衝,繁,難。.

新!!: 顺治和平越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平樂府

平樂府,元朝时设置的府。 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设置,明朝仍為平樂府,領州一,七縣。清朝順治初,因明舊。评价:衝,難。隸桂平梧鬱道。平樂協左右營駐防副將駐。領廳一,州一,縣七:平樂縣、恭城縣、富川縣、賀縣、荔浦縣、修仁縣、昭平縣、永安州、信都廳。宣統三年(1911年),析賀縣、懷集暨廣東開建地置信都廳。.

新!!: 顺治和平樂府 · 查看更多 »

乳母

乳母,又稱乳娘、奶娘、奶媽、奶母、奶婆,是僱用來以母乳餵哺嬰兒的婦女。在古代,奶粉或其他母乳代用品未發明或未普及時,嬰兒的生母如不能或不願意哺育其子女,往往會僱用乳母。尤其是上層社會、宮廷,不少女性都不會親自餵哺子女,因此僱用乳母在上層社會十分普遍。 僱用乳母的原因有:.

新!!: 顺治和乳母 · 查看更多 »

平慶涇固化道

平慶涇固化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甘肃省。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设置分巡固原道,整饬固原道,驻固原州,管辖静宁、隆德,兼管屯田、驿传。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一月改为平庆道,全称整饬平庆道,驻平凉府,管辖平凉府、庆阳府。兼管驿盐。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驻固原州,加兵备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为整饬平庆等处驿盐兵备道。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九月泾州升为泾州直隶州。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月兼管驿务,管辖平凉府(治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府(治今甘肃省庆城县庆城镇)、泾州直隶州(治今甘肃省泾川县)、固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化平川直隶厅(治今宁夏泾源县香水镇)。同治十一年(1872年)六月,驻平凉府,光绪五年(1879年)闰三月,全称分巡平慶涇固化兵备道。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裁撤盐法事务。.

新!!: 顺治和平慶涇固化道 · 查看更多 »

乾元观

乾元观,位于常州市金坛区,现在是一座道教坤道宫观。.

新!!: 顺治和乾元观 · 查看更多 »

乾清宫

乾清宫(a)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新!!: 顺治和乾清宫 · 查看更多 »

乾清门

--清門是北京故宫内廷正门,过此门方见乾清宮,因乾清宮而得名。刘北汜,可爱的北京系列:故宫春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月,ISBN:7-5301-0201-X/K.6.

新!!: 顺治和乾清门 · 查看更多 »

广州历史

广州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朝,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

新!!: 顺治和广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广东迎宾馆

广东迎宾馆位于廣東省广州市解放北路603号,是广州市中心唯一一家园林式四星级酒店。.

新!!: 顺治和广东迎宾馆 · 查看更多 »

广西布政使

广西承宣布政使、简称广西布政使,驻桂林府,明、清两朝广西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首长。 清朝顺治初仍明制,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康熙四年(1666年),定设布政使一人,从二品,俗称“藩司”,专管全省的财赋和民政。年额俸银155两,养廉银6000两。门子、皂隶、轿伞扇夫共24名,库子14名,听事4名,快手(缉捕、行刑等职事的差役)12名,通共54名。 属官有:经历司经历1人,掌出纳文移,年额俸银60两,养廉银150两。门子、马夫、皂隶共6名。宣统元年三月十九日(1909年5月8日)裁撤经历。广盈库大使(管仓库低级官吏)1人,年俸银40两,养廉银无。皂隶2名。 承宣布政使职权为:掌管财政;调查户口;宣布朝廷命令;监督及转免所属官吏,对道府以下文官实行调撤审查;参予省内重大政事;参予审判事务。总揽一省之财政、人事和民政。自嘉庆六年至宣统三年,清廷起用了61任广西布政使,其中任职最长的为潘恭辰,在任6年。.

新!!: 顺治和广西布政使 · 查看更多 »

广西贡院

广西贡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独秀峰下现广西师范大学学校舍内;明朝为靖江藩王王府。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为定南王府,顺治十四年(1657年)改建为县试贡院。 广西贡院考场有多条胡同,每条胡同内有一条宽约二米长约三十余米的走廊,走廊一边是墙壁,一边排列着二十多间平顶考舍,每间考舍宽约1.5米,高约2.2米,进深约1.5米;舍内左、右有粉白墙壁,上有瓦顶下铺地砖,唯独前方无门无帘;舍内置平板凳一张、无抽屉平板桌一张,每考舍容考生一名,对号入座。考官不时在各胡同巡逻。 清代广西贡院极盛时有5000考舍,因出四名状元而闻名当世。现今恢复原貌的考舍约六十余间。 桂 Guang Guang Category:广西师范大学.

新!!: 顺治和广西贡院 · 查看更多 »

乌喇特部

乌喇特部()(Urad),又译吴喇忒、乌拉特,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名称源于元朝的哈剌赤(牧人、制黑马奶酒者,“乌喇特”即能工巧匠。 成吉思汗长弟拙赤合撒儿15世孙布尔海(图美尼雅哈齐之子、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弟)时,号所部号称乌喇特,游牧在呼伦贝尔及其以北。清太宗天聪七年(1633年),布尔海长子赖噶之孙鄂木布、幼子巴尔赛之孙图巴及曾孙色棱率属归附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初年编为三个扎萨克旗,移牧黄河河套北岸,属乌兰察布盟。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仍有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三旗。 Category:巴彦淖尔 Category: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

新!!: 顺治和乌喇特部 · 查看更多 »

乌克善

乌克善或吴克善,(),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子。清皇太极的正宫孝端文皇后的侄子。孝莊文皇后的哥哥。顺治帝的舅舅兼岳父。 天命十年(1625年),乌克善送妹妹布木布泰与皇太极为妃。天聪八年(1634年),送妹妹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为妃。崇德元年(1636年),被皇太极封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乌克善第三子弼尔塔哈尔迎娶皇太极第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布木布泰所生长女)。顺治八年(1651年),乌克善亲自送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上京,与顺治帝举行大婚典礼。.

新!!: 顺治和乌克善 · 查看更多 »

乌扎拉村之战

乌扎拉村之战1652年清朝正规军与沙俄军队的战斗,这是清俄首次交战。.

新!!: 顺治和乌扎拉村之战 · 查看更多 »

庚寅之劫

庚寅之劫,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即中国农历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軍队在广州的一次对平民大屠杀事件。.

新!!: 顺治和庚寅之劫 · 查看更多 »

于嗣登

于嗣登,保定府安州(今河北省安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授江南道監察御史、巡視兩浙鹽課監察御史。康熙年間,授光祿寺少卿、江西鄉試正考官。后改左通政。康熙十二年,改宗人府府丞;同年再改刑部右侍郎。康熙十八年,任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

新!!: 顺治和于嗣登 · 查看更多 »

于四裳

于四裳,清朝政治人物。山东青城县(今属高青县)人。.

新!!: 顺治和于四裳 · 查看更多 »

于覺世

--覺世,字子先,號赤山,山东新城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進士,官至广东提学道佥事。有《居巢》、《燕市》、《使越》、《岭南》诸集。.

新!!: 顺治和于覺世 · 查看更多 »

于谦祠

于谦祠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的一座纪念明朝于谦的祠堂。.

新!!: 顺治和于谦祠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劇集列表 (1980年代)

* Category:香港電視節目列表 Category:香港電視劇列表.

新!!: 顺治和亞洲電視劇集列表 (1980年代) · 查看更多 »

于成龙 (电视剧)

《于成龙》是一部中国大陆古装电视剧,由吴子牛导演,成泰燊、王雅捷、印小天、巫刚、修庆、宗峰岩、晋松主演,于2017年首播。.

新!!: 顺治和于成龙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亢得时

亢得时(-1659年),漢軍旗,山西省太原府人(今山西太原市),清朝官員,順治年間漕运事務的高級官員。.

新!!: 顺治和亢得时 · 查看更多 »

交泰殿

交泰殿,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新!!: 顺治和交泰殿 · 查看更多 »

庶妃

庶妃是中国古代後宮中低級嬪妃的一種称谓,但除清初以外,庶妃只是統稱,而非正式位號。後宮品軼,編製歷朝歷代雖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數量上並不相同。.

新!!: 顺治和庶妃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顺治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顺治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人口遷徙

人口遷徙是一種人類族群集體或個別改變居住地域的現象,其形式有自願或非自願、合法或非法之別,原因則可能包括(但不限於)資源短缺、氣候變遷、戰爭、奴隶贸易、种族清洗、政治迫害、經濟壓力等。 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迁徙称为民族遷徙,包括美洲原住民的先祖自歐亞大陸移往美洲大陸、南島民族自東亞播遷大洋洲各地、古以色列民族離開古埃及前往迦南地,中國晉朝「五胡亂華」以來漢族和鮮卑族等「胡人」民族南遷,以及歐洲「蠻族入侵」造成的「歐洲民族大遷徙」,等等。.

新!!: 顺治和人口遷徙 · 查看更多 »

二水桃山廟

二水桃山廟位在彰化縣二水鄉合和村山腳路二段386號,創建於清順治年間,奉祀主神為哪吒三太子等三兄弟,是二水鄉一帶宗教信仰的中心。其源於福建省漳州府湖洲縣白沙坑翠堡的祖宮『桃花宮』分靈而至此,並保留明宣宗年間之香爐壹只,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為鎮殿之寶,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六、十七日,是桃仔宅一帶最熱鬧的日子,信徒們都會準備牲禮果品,虔誠的到廟去參拜。.

新!!: 顺治和二水桃山廟 · 查看更多 »

云南历史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是昆明。历史上东亚多民族在此建立过各种辉煌的文明。.

新!!: 顺治和云南历史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清)

云南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1659年,设云南巡抚,1898年,戊戌变法一度废除云南巡抚,1904年,裁撤云南巡抚。1659年,设云贵总督,1661年,改为云南总督,1665年,合并为云贵总督,1673年,专设云南总督,1674年,复为云贵总督,1736年,云贵总督再改为云南总督,1747年,复为云贵总督。.

新!!: 顺治和云南省 (清) · 查看更多 »

五台山扎萨克喇嘛

五台山扎萨克喇嘛,是清朝设在五台山管理藏传佛教事务的扎萨克喇嘛。.

新!!: 顺治和五台山扎萨克喇嘛 · 查看更多 »

五岳

五嶽,又作--,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別為东岳山東的泰山、西岳陝西的华山、中岳河南的嵩山、北岳山西的恒山、南岳湖南的衡山,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詞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雖然五嶽不是中国最高的山群,但由於高耸在平原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作詩、修行或到訪,留下遗迹,因此大大增添了五嶽的名聲。.

新!!: 顺治和五岳 · 查看更多 »

五门庙

五门庙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东巷路东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五门庙 · 查看更多 »

井在

井在(),字存士,號鐵潭,京師順天府文安縣(今屬河北省)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新!!: 顺治和井在 · 查看更多 »

廣州降雪記錄

广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低纬,南面是浩瀚的南中国海,因此海洋和大陆对广州气候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广州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1.5~22.2℃之间,降雪對此地是非常罕見的天氣現象。.

新!!: 顺治和廣州降雪記錄 · 查看更多 »

代善

親王代善(a;),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極之兄。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禮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

新!!: 顺治和代善 · 查看更多 »

廣東巡撫

廣東巡撫,明清時代廣東軍政官員。.

新!!: 顺治和廣東巡撫 · 查看更多 »

廣東通志

廣東通志是明朝郭裴所著的一本记载广东地方的通志。屬於明清兩代的地方誌,記錄著廣東省內的事蹟、氣候、風俗、水利、人物、藝術文化等等。.

新!!: 顺治和廣東通志 · 查看更多 »

仪制清吏司

仪制清吏司,礼部官署名称。 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礼部总部设仪部,设仪部郎中正五品、仪部员外郎从五品、主事各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仪制清吏司。管理礼文、宗封、贡举、学校。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礼部也设仪制清吏司。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仪制清吏司,设郎中三人,满洲二人,汉族一人;员外郎四人,满洲三人,汉族一人;主事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下设建言科、王府科、印信科、学政科、火房,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鸿胪寺和主客司并入仪制清吏司。宣统元年(1909年)为溥仪避讳,改名典制清吏司。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典礼院。.

新!!: 顺治和仪制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仪凤门 (南京)

兴中门又名仪凤门,为中国明朝南京城墙内城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依狮子山而建,南为定淮门,东为钟阜门。 仪凤门原为南京城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要道。成化年间,由于南京守备兵力不足,遂将仪凤门等城北城门堵塞。清朝顺治16年,梁化凤开仪凤、神策二门,出兵奇袭围城的郑成功军队得胜,此后仪凤门得以重建。清朝仪凤门为单孔城门,上设两层箭楼。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以地道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克南京。 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其后,由于挹江门的开通,仪凤门的地位显著下降。 1928年,仪凤门改名兴中门。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6年,南京市政府复建仪凤门,为一三孔拱门。.

新!!: 顺治和仪凤门 (南京) · 查看更多 »

廬州馬政屯田水利道

廬州馬政屯田水利道,清朝水利道。.

新!!: 顺治和廬州馬政屯田水利道 · 查看更多 »

廬六道

廬六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

新!!: 顺治和廬六道 · 查看更多 »

延平卫

延平卫是明代至清初的一处卫所。 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属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管辖,领将乐千户所、顺昌千户所。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新!!: 顺治和延平卫 · 查看更多 »

延綏巡撫

延綏巡撫,全稱巡撫延綏等處贊理軍務,明朝中後期到清朝前期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延綏巡撫 · 查看更多 »

延榆綏道

延榆綏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顺治二年(1645年)设整饬榆林东路道,又作神木道,驻神木县,兼分巡、屯田等事务。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分巡延綏道,又作延綏鄜道,驻绥德州,下辖延安府、绥德州、鄜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为整饬延綏东路道,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榆葭道合并为延榆綏道,驻榆林府,下辖延安府、榆林府、绥德直隶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民国改为陕北道。.

新!!: 顺治和延榆綏道 · 查看更多 »

建威將軍

建威將軍为清代散階的一種,武官正一品授。 清代的散階制度,自正一品到從九品十八階。榮號而已,可以貤封父母,散階的授予混同于“封贈”。順治初年有三年考滿封贈之事,康熙改為逢朝廷慶典,任職二年以上者便可請求封贈。為官者父、祖的封號同本人。.

新!!: 顺治和建威將軍 · 查看更多 »

建宁右卫

建宁右卫是明代至清初的一处卫所。 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城西,属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管辖,领浦城千户所。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新!!: 顺治和建宁右卫 · 查看更多 »

建宁左卫

建宁左卫是明代至清初的一处卫所。 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置,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城东,属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

新!!: 顺治和建宁左卫 · 查看更多 »

任克溥

任克溥,字海眉,绰号任帽子,山东聊城人,清朝大臣。 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南陽府推官,授吏科给事中,因足智多謀,绰号“任帽子”。康熙十二年(1673年)官至刑部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聖祖南巡时,任克溥奏请立“今日无税”碑。.

新!!: 顺治和任克溥 · 查看更多 »

任玥

任玥(),字少玉,别字希庵,山东高密县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任玥 · 查看更多 »

任遡昉

任遡昉,字聞城,清朝政治人物。四川閬中縣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進士。順治十八年(1661年)任湖廣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

新!!: 顺治和任遡昉 · 查看更多 »

任辰旦

任辰旦(),字千之,号待庵,浙江萧山城厢镇人。 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幼年聰慧,与毛奇龄是同学。顺治十四年(1657年)鄉試第四名,康熙六年(1667年)中進士,以外氏籍,榜名姓韩,復改回原姓。官上海縣知縣,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與試未中。官至大理寺丞,与萧山湘湖孙氏有“年家眷弟”之谊,康熙三十年撰《萧山湘湖孙氏宗谱序》。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年七十岁。著有《介和堂诗文集》二卷。.

新!!: 顺治和任辰旦 · 查看更多 »

廖攀龍

廖攀龍,廣東省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登進士。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任遵化縣知縣,後改山西道監察御史、茶馬御史。順治四年(1647年),任順天巡按御史。.

新!!: 顺治和廖攀龍 · 查看更多 »

什刹海寺

什刹海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糖房大院27号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什刹海寺 · 查看更多 »

什报气召

什报气召,清朝赐名“慈寿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什报气召是呼和浩特地区的“八小召”之一。.

新!!: 顺治和什报气召 · 查看更多 »

会同四译馆

会同馆、四夷馆、四译馆、会同四译馆是中国元、明、清三朝朝廷专司接待来华朝贡使者的官方机构。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为了言语上沟通的方便,特别编纂了多部《华夷译语》辞书。.

新!!: 顺治和会同四译馆 · 查看更多 »

伊州区

伊州区(ئىۋىرغول رايون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市辖区,為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积81,794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市区人口28.6万人,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21个民族。伊州區是丝绸之路重镇,也是聞名遐邇的哈密瓜产地。.

新!!: 顺治和伊州区 · 查看更多 »

伊克昭盟

伊克昭盟(),舊盟名,后成为行政区名。.

新!!: 顺治和伊克昭盟 · 查看更多 »

会道门

会道门,亦称道会门、会门道、帮会道门等。是指以宗教异端信仰为纽带的民间秘密结社,因多以教、会、道、门取名而简称“会道门”。按照现今中国大陆的流行说法,是指会、道、门、教、社等反动封建组织的合称,带有贬义色彩,将会道门在性质上归入邪教之列。.

新!!: 顺治和会道门 · 查看更多 »

伊通满族自治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满语:)是吉林省四平市下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县,因伊通河在境内发源而得名。面积2523平方千米,人口48万。县人民政府驻伊通镇。东与长春市双阳区、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面与公主岭市接界,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1988年8月30日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吉林省唯一的一个满族自治县。.

新!!: 顺治和伊通满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伏虎寺

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与报国寺相近。.

新!!: 顺治和伏虎寺 · 查看更多 »

张华山

张华山,明末清初淮安人。顺治四年(1647年)九月辛亥(九月十四,10月11日),张华山等在庙湾聚众反清,用隆武年号。辛酉日(九月廿四,10月21日),被清军镇压,前后只有十天。.

新!!: 顺治和张华山 · 查看更多 »

张天师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系道教流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新!!: 顺治和张天师 · 查看更多 »

张存仁

张存仁(),字完真,清朝初年遼東廣寧人。 张存仁本来是明朝宁远副将,守大凌河城。崇祯四年(1631年),投降皇太极军。后来隶属于汉军镶蓝旗,官至都察院承政,多次上书议论军国政事。顺治元年(1644年),从清军入关,历任浙江总督、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兼领海防。进封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云骑尉)世职。先后率军征讨山西、下江南,击破明朝鲁王朱以海部属,擒杀马士英。上书建议清朝朝廷从速开科取士,减免赋税以安民心。顺治九年去世,谥号忠勤。.

新!!: 顺治和张存仁 · 查看更多 »

张伟

张伟是中国大陆重名最多的姓名,截止201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有299025人叫张伟。张伟可能指以下人物:.

新!!: 顺治和张伟 · 查看更多 »

张王治

張王治,字無近,號敉菴。清太倉人。明清政治人物。 張溥之弟,二十歲入太學。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授桐廬縣令,有政聲,擢拔為工科給事中,上疏稱运粮旗丁“于常例加耗之外,复索私赠”。.

新!!: 顺治和张王治 · 查看更多 »

张衡 (消歧义)

张衡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顺治和张衡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张近堂

张近堂,清朝前期反清领袖,东明人(今山东东明,当时属于直隶省)。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山东农民起事领袖李化鲸率众数十万,围攻东明县城,张近堂响应,共同抗清。立天正年号。清廷调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官兵镇压,激战三月,东明起义军被清军残酷镇压。。.

新!!: 顺治和张近堂 · 查看更多 »

张潮 (清朝)

张潮字山来,一字心斋,號仲子,自稱三在道人,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

新!!: 顺治和张潮 (清朝) · 查看更多 »

弘德殿

弘德殿,是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侧的小殿。.

新!!: 顺治和弘德殿 · 查看更多 »

弘光

弘光(1645年正月—五月)是南明朱由-崧-的年号。 1644年五月朱由--在南京称监国,以明年(1645年)为弘光元年。五月清军攻克南京,由崧被俘杀。.

新!!: 顺治和弘光 · 查看更多 »

弘義閣

弘義閣,位于紫禁城太和殿前广场西庑,与东庑体仁阁遥遥相对。.

新!!: 顺治和弘義閣 · 查看更多 »

張士甄

張士甄,字繡紫,號鐵治,清朝順天府通州人。順治、康熙年間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張士甄 · 查看更多 »

張大受 (康熙進士)

張大受(),字日容,號匠門。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籍屬嘉定縣,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詩人、駢文家。.

新!!: 顺治和張大受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大猷

張大猷(), 漢軍鑲黃旗人,初籍遼陽。天命六年,努爾哈赤克遼陽,當時張大猷為明千總,自廣寧歸降,授牛彔額真。崇德三年,授刑部理事官。尋擢漢軍梅勒額真。四年,更定漢軍旗制,授鑲黃旗梅勒額真。五年,從睿親王多爾袞圍錦州,率本旗兵攻下五里臺及晾馬山、馬家湖又克金塔口臺。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圍錦州,明軍騎兵自松山突擊,謀奪紅衣大砲,被張大猷擊退。復與固山額真劉之源等攻克塔山、杏山等地。論功,進二等甲喇章京。七年,遷兵部參政。十月,隨貝勒阿巴泰伐明,破明總督范志完軍。八年,從攻寧遠,取中後所、前屯衞,進世職一等。 順治元年,從固山額真葉臣攻山西,克太原,與固山額真李國翰招撫各郡縣。二年,隨大軍定江南,同都統吳守進率兵攻浙江;至石門縣,明兵自錢塘夜襲,被張大猷擊退。進攻嘉興府時,與都統格恩圖擊敗自城中出戰的明軍,佔嘉興府。先後攻取揚州、崑山、常熟、江陰等郡縣。三年,與巴山率兵鎮守江寧,總管漢軍及綠旗兵。旋授提督江南總兵官。論功,進世職三等梅勒章京。六年,率兵勦六安州山賊,斬張福寰,進世職三等精奇尼哈番。九年,卒。三傳,降襲三等阿思哈尼番。乾隆初,定封三等男。.

新!!: 顺治和張大猷 · 查看更多 »

張天植

張天植,字次先,號蘧林,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 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第三名(探花)。為翰林院編修。依附寧完我,官至禮部右侍郎。順天丁酉科場案時,被判斬刑。張天植不服,自陳說:“孤踪殊遇,臣男已蒙蔭,富貴自有,不必中式。況又能文,可以面試。”改流徙尚陽堡。.

新!!: 顺治和張天植 · 查看更多 »

張家玉

张家玉(),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曆時任兵部尚書,兵敗自盡殉國。.

新!!: 顺治和張家玉 · 查看更多 »

張九徵

張九徵(),字公选,號湘曉,江南丹徒人。清朝官員。.

新!!: 顺治和張九徵 · 查看更多 »

張弘俊

張弘俊,字識之,順天府大興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張弘俊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十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福建按察使。.

新!!: 顺治和張弘俊 · 查看更多 »

張圻隆

張圻隆,字禹服,清朝政治人物。河南西華縣人。 順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進士。康熙十年(1671年)任湖廣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

新!!: 顺治和張圻隆 · 查看更多 »

張國強 (香港演員)

張國強(KK Cheung Kwok Keung,),香港演員兼退役職業足球員,現為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藝員。1970年代後期加入無綫電視,於球壇及電視圈雙棲發展,退役後成為全職演員,曾經擔任兒童節目《--》第一代節目主持。.

新!!: 顺治和張國強 (香港演員) · 查看更多 »

張嘉

張嘉,字雪葑,浙江歸安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張嘉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第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江南道監察御史。.

新!!: 顺治和張嘉 · 查看更多 »

張四教

張四教,字道一,山東莱芜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登丙戍科進士,歷任平陽府推官,后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員外郎。此後擔任山西學政、陝西榆林道,之後致仕。王士祯的《居易录》中亦記載其瑣事。.

新!!: 顺治和張四教 · 查看更多 »

張玉書

張玉書(),字素存,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清朝政治人物。深諳史學,精「春秋三傳」。.

新!!: 顺治和張玉書 · 查看更多 »

張秉貞

张秉贞(),字元之,明末清初官员。江南桐城县(今属安徽省)人。.

新!!: 顺治和張秉貞 · 查看更多 »

張端 (崇禎進士)

張端(),山東萊州府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崇禎末進士,後仕清,官至大學士。 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清順治二年(1645年),授宏文院檢討、《明史》纂修官。順治三年,擔任江南鄉試正考官。順治五年(1648年),升任秘書院侍講學士;次年,改國史院侍講學士、內翰林國史院學士。順治九年(1652年),擔任殿試讀卷官、禮部左侍郎。順治十年(1653年),擔任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加太子太保。.

新!!: 顺治和張端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翮

張翮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翮 · 查看更多 »

張翀

張翀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翀 · 查看更多 »

張爾素

張爾素(),字賁園,號東山,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張爾素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刑部侍郎。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張爾素 · 查看更多 »

張璿 (順治進士)

張璿,字在茲,河南永寧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未散館特改兵科給事中。官至江南廬鳳道。.

新!!: 顺治和張璿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炳

張炳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炳 · 查看更多 »

張道湜

張道湜,字渙之,號子礎,山西沁水縣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直隸天津道。.

新!!: 顺治和張道湜 · 查看更多 »

張表

張表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表 · 查看更多 »

張表 (順治進士)

張表,字右訥,陝西朝邑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

新!!: 顺治和張表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貞生

張貞生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貞生 · 查看更多 »

張貞生 (順治進士)

张贞生,字幹臣,江西廬陵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工詩,有《王山遗响》。.

新!!: 顺治和張貞生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鵬

張鵬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鵬 · 查看更多 »

張肯堂

張肯堂(),字載寧,號鯤淵、鯢淵。明朝官員。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於崇禎年間上任福建巡撫。清兵入關後追隨南明隆武帝,隆武被清兵俘虜後,肯堂遁入舟山,隨宗室魯王朱以海,曾為大学士,永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軍破舟山,張肯堂自殺殉國。.

新!!: 顺治和張肯堂 · 查看更多 »

張采

張采(),字受先,江蘇省蘇州市太倉人。復社領導人之一。 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與同鄉張溥齊名“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過,互推畏友”,號“婁東二張”,天啟四年(1624年)與張溥在蘇州創辦復社。張溥性情寬和,結交朋友眾多,張采性情剛烈,別人有過失,輒當面怒罵。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臨川知縣。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曾擔任南都弘光帝的禮部主事,員外郎,清兵破南都時,遭到仇家刺殺,大難不死,而後躲避到附近的城池,清世祖順治五年病死(1648年)。著有《知畏堂文存》、《太倉州志》等。.

新!!: 顺治和張采 · 查看更多 »

張松齡

張松齡(),福建莆田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三甲進士。由庶吉士累遷四川參議。因裁缺歸里。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反清,強授張松齡官職,羈押數月,不屈而死。《清史稿》有傳。.

新!!: 顺治和張松齡 · 查看更多 »

張標

張標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標 · 查看更多 »

張注慶

张注庆,字元长,号曲山,阆中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顺治十二年,登乙未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广东。.

新!!: 顺治和張注慶 · 查看更多 »

張文明

張文明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文明 · 查看更多 »

張文明 (清朝)

張文明,字深發,直隸永平人,寄籍順天府大興縣。清初政治人物。 張文明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檢討。官至南陽府知府。.

新!!: 顺治和張文明 (清朝) · 查看更多 »

張拱辰

張拱辰可以指:.

新!!: 顺治和張拱辰 · 查看更多 »

开封东大寺

开封东大寺位于河南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清平南街路西,是开封最为著名的清真寺,位列开封清真十三坊之首。2006年6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现存建筑为三进院落结构,包括照壁、门前石狮、大门、二门、廊房、配殿、卷棚大殿、讲堂、水房等建筑。寺对面有一附属清真女寺。 该寺为河南省内规模较大的清真寺,历史上曾被称为河南首坊。.

新!!: 顺治和开封东大寺 · 查看更多 »

开封府文庙

开封府文庙是清代河南省的重要文庙,也是开封城内的两座文庙之一。其址在今开封市文庙街中部,原建筑仅存棂星门一座,2006年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开封府文庙 · 查看更多 »

佟国维

佟國維(v;),佟佳氏,滿洲镶黄旗人,清初重臣。.

新!!: 顺治和佟国维 · 查看更多 »

佟图赖

佟图赖(),汉名佟盛年。初隶汉军镶黄旗下,封一等公,领正蓝旗旗主。佟养真之子。卒於順治十五年,赐祭葬,赠少保,仍兼太子太保,谥勤襄。 清朝历史记载康熙帝母亲孝康章皇后是镶黄旗佟图赖女。佟图赖“初名盛年,汉军镶黄旗人”,“父养真,太祖克抚顺,养真以从弟养性已降,掣其族来归”。.

新!!: 顺治和佟图赖 · 查看更多 »

佐领

佐领(v),滿語音譯牛彔額真,清代八旗官名。「牛彔」,或稱「牛錄」(v),满语音译,汉名「佐」,在早期女真語中,意為「大箭」,後來演變為八旗當中的基本單位。「額真」,意為「主人」。「牛彔額真」即「箭主」,組長之意。.

新!!: 顺治和佐领 · 查看更多 »

彭孫遹

彭孫遹(崇禎四年-康熙三十九年,即西元),字駿孫,號羨門,又號金粟山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詩人、學者。浙江海鹽縣人。 彭孫遹出身海鹽世族,幼即能詩。順治末年中進士,官中書舍人,因事去職。康熙十八年(1679年),朝廷特開博學鴻詞科,網羅天下遺賢,彭孫遹受薦應試,獲第一等第一名,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等職,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總裁《明史》纂修。彭孫遹工詩詞文賦,作品風行海內,與王士禛並稱「彭王」。有《松桂堂全集》等傳世。.

新!!: 顺治和彭孫遹 · 查看更多 »

彭定求

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學者稱南畇先生。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新!!: 顺治和彭定求 · 查看更多 »

彭寧求

彭寧求(),字文洽,号瞻廷。江南長洲(今屬江蘇蘇州)人。.

新!!: 顺治和彭寧求 · 查看更多 »

彭任

彭任,字逊仕,号中叔。 江西宁都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祖顺治中〔约西元1653年〕前后在世,年八十四岁。明诸生。入清,甘贫隐居,结庐巘山,名所居曰草亭,足不履城市。后居翠微峰,与魏禧等九人讲学易堂,称易堂九子。任著有《草堂文集》一卷,《四库总目》、《理学弗措录》十卷,及《周易解说》四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新!!: 顺治和彭任 · 查看更多 »

彭瓏

彭瓏(),字雲客,號一庵,江南長洲人。清初官員、學者。 少喜讀書,与宋德宜兄弟订慎交社。顺治十六年(1659年)举进士,授广东长宁县知县,有惠政,被劾归里。著有《志矩斋集》。.

新!!: 顺治和彭瓏 · 查看更多 »

彭長宜

彭長宜(),字德符,明末官員。浙江海鹽縣人。.

新!!: 顺治和彭長宜 · 查看更多 »

彭期生

彭期生(萬曆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八-隆武二年十月初四,即西元),字觀我,明末官員。浙江海鹽縣人。.

新!!: 顺治和彭期生 · 查看更多 »

彰泰 (清朝)

彰泰,滿洲愛新覺羅氏。 努爾哈赤第七子饒餘敏郡王阿巴泰次子固山温良贝子博和託之子,生母為舒穆禄氏。 崇德元年(1636年)六月二十日生,順治八年(1651年)被封為镇国公,再晋封為固山贝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彰泰開始参赞军务。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封定遠平寇大將軍,取代安和亲王岳樂,自貴州進兵滇池。康熙二十年(1681年),雲貴總督蔡毓榮主攻,統合定遠平寇大將軍彰泰、賴塔等從蜀、黔、桂三路入雲南,佔領五華山,圍攻昆明城,城內糧食不繼,百官皆降。三藩之亂最後平定。朝廷授彰泰左宗正之職。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凱旋而歸時,皇上迎勞大軍於盧溝橋南二十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彰泰以“延遲攻敵”獲罪,但因有軍功,並無貶官。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又因濫舉宗人府屬官之罪,被罷免左宗正之職。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月逝世。 第三子屯珠,襲爵位為鎮國公。又被授封左宗正、禮部尚書等職務。.

新!!: 顺治和彰泰 (清朝) · 查看更多 »

佘一元

佘一元,字占一,号潜沧,山海卫人。清朝官員。 明末舉人出身,崇祯十七年(1644)參预吴三桂守山海关对抗李自成之役。顺治四年丁亥进士。康熙八年(1669年)主编《山海关志》。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以疾告歸。著有《潜沧集》。.

新!!: 顺治和佘一元 · 查看更多 »

佑民寺

佑民寺是江西省南昌市的一處佛寺。其位於八一公園的北面,東湖的東岸。全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公元503年),先後重建七次,多次易名。.

新!!: 顺治和佑民寺 · 查看更多 »

佑民观

佑民观,俗称天妃庙,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里二泗村西的一座全真坤道宫观。 金花圣母的道场。.

新!!: 顺治和佑民观 · 查看更多 »

体仁阁

仁閣,位於紫禁城太和殿前廣場东庑,與西庑弘義閣遥遥相對。.

新!!: 顺治和体仁阁 · 查看更多 »

何吾騶

何吾騶(),字龍友,號象岡,初字瑞虎,晚號閒足道人。廣東香山小欖鎮(今中山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何述铉之子。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舉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己未科進士,授庶吉士,歷官左春坊充经筵讲官,后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崇祯五年(1632年)擢礼部右侍郎。崇禎六年(1633年)升礼部尚书,任大学士兼代理首辅。因與文震孟為给事中许誉卿辯護,為温体仁讦奏,罷歸。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陷南京,唐王朱聿键召任首辅,与郑芝龙不合,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与大学士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绍武帝,有足疾,後紹武帝殉國,遂回廣東,是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入广州,吾驺投降。称疾还乡,卒于家。著有《元气堂诗文集》三十卷、《云芨轩稿》二卷、《经筵日讲拜稽集》四卷等。又工書法,以李邕为骨,以杨凝式为神,广东省博物馆藏其草书《风流弦管诗立轴》。.

新!!: 顺治和何吾騶 · 查看更多 »

何世璂

何世璂(),字谵庵,又字坦园,号铁山,山东省桓台县陈庄镇陈一村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何世璂 · 查看更多 »

何和礼

何和礼(z;),又称何和里、何和哩,明朝文献记载为好好里,董鄂氏人,是清太祖的开国五大臣之一。.

新!!: 顺治和何和礼 · 查看更多 »

何其智 (清朝)

何其智,字侗卿,号古侗,福建福清人,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曾祖何御,嘉靖十六年进士。何其智于順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名進士。曾任江西德兴县知县。.

新!!: 顺治和何其智 (清朝) · 查看更多 »

何采

何采,字敬與,號省斎,江南桐城(今安徽)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官至侍讀。.

新!!: 顺治和何采 · 查看更多 »

何楷

何楷(),字玄子,一作元子,號黃如,漳州鎮海衛所(今龍海市隆教畲族鄉鎮海村)人,祖籍福建晉江,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何楷 · 查看更多 »

佛经

佛經,為記載佛語和佛陀教法的經典。主要指經藏,有時也泛指經律論三藏,以及歷代後賢著作的全部佛典,古代總稱為「眾經」、「一切經」或「大藏經」。按照佛教的傳統和記載語言,佛典可分為巴利語(南傳上座部佛教)、古漢語(漢傳佛教)、藏語(藏傳佛教)三大體系,殘存的梵語、犍陀羅語文獻,並衍生出日文、西夏文、回鶻文、蒙文、滿文、泰文、緬文、僧伽羅文、現代中文和英文等語言的再譯本。 佛教在印度一千多年的發展,誕生了為數眾多的龐大典籍。儘管有共通源頭,但經過長期抉擇、揚棄與衍生的教判過程,形成了多樣化的面貌和互異特質:.

新!!: 顺治和佛经 · 查看更多 »

余士瑺

余士瑺(),字季美,湖廣麻城縣(今湖北省)人。明末官員。.

新!!: 顺治和余士瑺 · 查看更多 »

余国柱

余國柱,字兩石。湖北大冶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余国柱 · 查看更多 »

余煌

余煌(),字武贞,號公遜,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狀元。 余煌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天启五年(1625年)成一甲第一名进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參修《三朝要典》。崇祯四年(1631年),以母丧归。守喪結束,起用為左中允,历任左谕德、右庶子,充经筵讲官。後父亡守喪,久不復用。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鲁王於绍兴监国,起為礼部右侍郎,再起户部尚书,皆不就任。次年,因武将骄横,拜為兵部尚书,方才受命。當時江南诸臣貪婪奢侈,余煌上言:“今国势愈危,朝政愈纷,尺土未复,战守无资。诸臣请祭,则当思先帝烝尝未备;请葬,则当思先帝山陵未营;请封,则当思先帝宗庙未享;请廕,则当思先帝子孙未保;请谥,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成為一時名言。清兵过江,魯王航海逃遁。六月二日,余煌投水殉國,被舟人救起。二日之後,再投水深处而死。.

新!!: 顺治和余煌 · 查看更多 »

徐可先

徐可先(),字聲服,號梅坡,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常州市)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徐可先 · 查看更多 »

徐孺芳

徐孺芳,字蘭臯,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清朝官員。 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進士,初授山西平遙縣知縣。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未取。累官四川遵义府知府。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官福建提學道。.

新!!: 顺治和徐孺芳 · 查看更多 »

徐元夢

徐元夢(),字善長,號蝶園。舒穆祿氏。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学者、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徐元夢 · 查看更多 »

徐秉義

徐秉義(),字彥和,號果亭。清江南崑山(今江蘇昆山市)人。清朝官員,官至吏部侍郎。.

新!!: 顺治和徐秉義 · 查看更多 »

徐萃

徐萃,济南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贡生出身。 徐萃曾于顺治八年(1651年)接替吴开应任建宁府知府一职,顺治九年(1652年)由王嘉宾接任。.

新!!: 顺治和徐萃 · 查看更多 »

徐致覺

徐致覺,字先眾,號莘叟,江南六合縣人。清初翰林。 徐致覺於順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第三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

新!!: 顺治和徐致覺 · 查看更多 »

徐枋

徐枋(),字昭法,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畫家。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舉人。清順治二年(1645年)父徐汧殉節,遵父命不仕滿清,隱居於天平山麓“澗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书擅行草,長於山水畫,取法董源、巨然、荊浩,關仝,亦宗倪瓚、黃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終身不入城市,賣畫自食,例不書款。自號秦馀山人。與宣城沈壽民、嘉興巢鳴盛稱“海內三遺民”。.

新!!: 顺治和徐枋 · 查看更多 »

徐斌

徐斌可以指:.

新!!: 顺治和徐斌 · 查看更多 »

御定道德經註

《御定道德經註》,原名《御註道德經》,為清朝官修附注《道德經》版本。清世祖順治帝御撰注文,順治十三年(1656年)二月由大學士成克鞏編輯成書,共二卷,分為上下篇。 許多文人攻讀儒家經傳之餘,閱讀《道德經》調劑情緒,「如清解煩熱之劑」又不流於「偏駁悠謬」,因此歷代為《道德經》論述作注者也多;至明朝焦竑編《老子翼》,採集了六十四家注。然而一般諸家注釋多出自個人揣摩,或加入鬼神怪誕之內容、或表達虛無思想、或轉而講解道教修練丹法、或夾雜軍事謀略,各種注文內容混亂不一。於是順治帝以尋常日用的事理及語句作注,親切且清楚闡明《道德經》原文,「一言之善,必旁資其用」,俾使讀者心思平復而回歸淳樸。 乾隆年間編入《欽定四庫全書薈要》第一萬一千八十二卷時改名《御定道德經註》。.

新!!: 顺治和御定道德經註 · 查看更多 »

御筆匾額

御筆匾額,是指東亞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朝鮮國王、越南國王等)所賜,由君主親筆題字之匾額。賜給寺院的御筆匾額又稱敕額。中國皇帝的御筆匾額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

新!!: 顺治和御筆匾額 · 查看更多 »

御茶膳房

御茶膳房,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新!!: 顺治和御茶膳房 · 查看更多 »

御藥房

御藥房,是中国明朝、清朝设立的管理宫廷药品的专门机构。梁峻、梁淳威,御药房考略,中医文献杂志2007年02期.

新!!: 顺治和御藥房 · 查看更多 »

御書處

御书处,位于紫禁城西南、西华门内南侧,原是清朝内务府下属机构之一,后来划归武英殿修书处。.

新!!: 顺治和御書處 · 查看更多 »

復社

復社是中國明朝末期的一個政治、學術團體,创建于崇祯初年,早期領袖為張溥與張采。初期的成員多是江南一带的讀書人,後來發展為全國性社團,前后入会者超过兩千人。复社以“兴复古学”为号召,故而得名,又因為早期成員多為東林黨人的後裔,號稱「小東林」。.

新!!: 顺治和復社 · 查看更多 »

侯杲

侯杲(),字仙蓓,號霓峰,直隸無錫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官至禮部郎中。仿秦松龄“寄畅园”另筑“亦园”,蓄家樂崑班,又建“百尺楼”以表演節目。與萬樹友善。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有《亦園詩稿》。有子侯文燦。 Category:清朝禮部郎中 Category:清朝詩人 Category:無錫人 H.

新!!: 顺治和侯杲 · 查看更多 »

德塞

德塞(),滿洲愛新覺羅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之孫、簡純親王濟度第三子。第三代鄭親王(1661年-1670年)。 順治十七年(1660年),父親濟度逝世,德塞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承襲簡親王爵位。 康熙九年(1670年),德塞逝世,朝廷予以諡號為「惠」,无子。由其兄喇布承襲簡親王爵位。.

新!!: 顺治和德塞 · 查看更多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那语:ᥖᥬᥳᥑᥨᥒᥰ ,傣仂语:ᦺᦎᧉᦆᦳᧂ ,载瓦语:,景颇语:),简称德宏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除东面与保山市相邻外,其余三面皆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边缘,高黎贡山西部延伸的切割山原谷地,地势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怒江、大盈江、瑞丽江流经境内。全州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7.9万,汉族人口比例约52%,傣族和景颇族人口比例分別约29%和11%。自治州首府驻芒市。.

新!!: 顺治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德安府

德安府,北宋设置的府。 宣和元年(1119年)升安州置,治所在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属荆湖北路。辖区约今湖北省安陆、广水、应城、云梦、孝感等市县地。南宋咸淳间移治汉阳城头山(今武汉市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还旧治。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辖境扩大至今随州地。 明朝洪武初年,降为德安州,属黄州府。十三年(1380年)复为府,属湖广省。清朝顺治初期 ,沿用明朝制度,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省,终清一朝,下领随州及四县:安陆县、云梦县、应城县、应山县,考评:冲。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新!!: 顺治和德安府 · 查看更多 »

德寿寺

德寿寺是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地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原属南苑。.

新!!: 顺治和德寿寺 · 查看更多 »

德世库

德世库,生于佛阿拉城,后迁至赫图阿拉城。建州女真都督福满长子。与兄弟合称“六贝勒”。.

新!!: 顺治和德世库 · 查看更多 »

德阳市

德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市境西南邻成都市,东南达资阳市、遂宁市,东北临绵阳市,西北界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北部为龙门山区,中南部为成都平原,东部为川中丘陵区。绵远河自西北往东南流经城区,于南部与石亭江、鸭子河汇合,后段称沱江,东南部有凯江、郪江等涪江支流。全市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51.32万。德阳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重型机械与磷矿工业为核心产业。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于广汉市出土,为古蜀国的重要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德阳市 · 查看更多 »

徽号

徽號,是指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先朝嬪御、嬪妃等後宮女性所使用的尊號,皇后因為與皇帝一樣獨尊,所以除了極少數例子以外,一般不上徽號。.

新!!: 顺治和徽号 · 查看更多 »

徽州府

徽州府,明清两朝设置的府。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元朝为徽州路。元朝末年,朱元璋政权改名兴安府,又更为徽州府。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轄境為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省婺源縣,行政版圖相對穩定。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故废。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多年,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徽文化已成為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民國元年廢府留縣,原領六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8年5月13日,設徽州專區。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

新!!: 顺治和徽州府 · 查看更多 »

俞鐸

俞鐸可以指:.

新!!: 顺治和俞鐸 · 查看更多 »

保定巡撫

保定巡撫,明稱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管河道,為明朝中後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保定巡撫 · 查看更多 »

保安右卫

保安右卫,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置,治所在顺圣川(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东城镇)。十七年徙治西沙城(即今河北省怀安县东南西沙城)。二十年又徙治怀安卫城内(即今怀安县东南怀安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省入怀来卫。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张家口行政区划史.

新!!: 顺治和保安右卫 · 查看更多 »

保安寺 (北京保安寺街)

保安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保安寺街25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保安寺 (北京保安寺街) · 查看更多 »

保山市

保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市境北接怒江州,东北临大理州,东南界临沧市,西邻德宏州,西北与南面一小段边界与缅甸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缘,高黎贡山和怒山峡谷纵贯全境,澜沧江、怒江、龙川江自北往南流经。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58.1万。.

新!!: 顺治和保山市 · 查看更多 »

保和殿

保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的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以北。.

新!!: 顺治和保和殿 · 查看更多 »

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強調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和發展勢頭。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關於大量恢復建設「土地廟」的問題,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在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仍舊無濟於事。1980年代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在當地小學教學設施仍舊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鄉民只熱衷建設土地廟,使得部分地區官方進行強行拆除,這股熱潮才有所遏制。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新!!: 顺治和土地廟 · 查看更多 »

地安門

地安门,俗称后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皇城北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景山以北,鼓楼以南。1954年拆除。.

新!!: 顺治和地安門 · 查看更多 »

地藏禅林 (北京)

地藏禅林,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迎新街57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2010年拆除。.

新!!: 顺治和地藏禅林 (北京) · 查看更多 »

圈地

圈地為圈占“無主荒地”歸八旗軍士,一般是指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頒布圈地令,多爾袞三次下令圈地。.

新!!: 顺治和圈地 · 查看更多 »

圖爾格

圖爾格(),鈕祜祿氏,滿洲鑲白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首額亦都第八子。順治帝遺命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兄。.

新!!: 顺治和圖爾格 · 查看更多 »

化林性偀

化林性偀,法名性偀,道號化林,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三山人,江戶時代從清國初期東渡日本的黄檗宗僧人。.

新!!: 顺治和化林性偀 · 查看更多 »

圖海

圖海(v,),字麟洲,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世居綏芬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一帶)。史載“頗諳兵略,為滿大臣中翹楚。”.

新!!: 顺治和圖海 · 查看更多 »

北區 (香港)

北區(North District),因其爲香港十八區中最北的區議會分區而得名,於1980年從大埔區拆分獨立成區,是香港兩個陸地連接中國大陸的區份之一(另一個為元朗區)。北面和中國广东省深圳市以深圳河、沙頭角河及中英街作邊界,香港和內地的其中三條邊境過境通道(文錦渡、羅湖、沙頭角)都位於北區,西面與新界元朗區,南面和大埔區相連。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此外,北區亦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根據2016年中的人口統計,新界北區的人口有315,270人,佔全港人口4.3%,每平方公里內的人口數目為2,310人,為香港人口密度較低的行政分區之一,當中約26萬人居住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餘約5萬人則分佈於鄉郊多條村落和低密度別墅區;而根據2016年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統計,北區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爲21,500元,爲新界最低,但仍然比九龍深水埗區和觀塘區稍高。.

新!!: 顺治和北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岳庙

北岳庙,位于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城内西南隅,是一座道教宫观。.

新!!: 顺治和北岳庙 · 查看更多 »

北京太庙

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总面积139,650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为西南侧太庙街门(该门现被一分为二,外部作为商店使用,不能进入),南门于民国时期作为公园时开辟,现为太庙主要游人入口。太庙四周有三重围墙。主要建筑为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及配殿,南端有琉璃砖门一座、大戟门一座并小戟门东西各一座,两门之间有七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万历和清顺治年间曾多次重修,乾隆元年(1736年)大加修缮,历时四年,乾隆退位前又将三进大殿及配殿全部扩建。 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正殿原为九间,清代改为十一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金丝楠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 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则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多达数百年。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新!!: 顺治和北京太庙 · 查看更多 »

北京东岳庙

北京东岳庙,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现同时为北京民俗博物馆。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历代碑刻,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以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 顺治和北京东岳庙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第一中学

北京市第一中学,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甲12号,是一所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12年学制的北京市实验学校。.

新!!: 顺治和北京市第一中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都城隍廟

北京都城隍廟是舊北京城的城隍庙,創建於元至元七年(1270年)。明代重建。清同治十年(1871年)廟毁於火,後修复寢祠(後殿)及儀門。现唯存寢祠五間,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於西城区成方街33号,為研究元大都地理方位的重要遗蹟。.

新!!: 顺治和北京都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北京教堂

北京教堂是指在中國北京的基督宗教的教堂。基督宗教在北京属于外来宗教,教堂的数量远远不及佛教和道教的寺院宫观,但北京教堂大多是建筑精美的历史建筑,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930年代為北京教堂全盛时期,北京全境有教堂愈80座,此外还有大量由教会设立的中学、大学、医院、图书馆等具有基督宗教文化特色的建筑。教堂和基督宗教会建筑是老北京建筑具有独特风味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 顺治和北京教堂 · 查看更多 »

北游录

北游录,明朝人谈迁所撰杂著笔记。 顺治十年(1653年),谈迁为补正《国榷》一书,应弘文院编修朱之赐之聘赴北京,之后将记录顺治十年(1653年)至十三年(1656年)在北京期间所写的诗文、日记及游历见闻合编成书,故名《北游录》。全书共9卷。包括《纪程》二卷,为实地调查记录;《纪邮》二卷,为在京日记;《纪闻》二卷,为见闻杂记;前三部分为26万余字,1212条;《纪咏》二卷,收诗作三百零二首;《纪文》一卷,收文章四十一篇。各卷皆有细目。其中“纪闻下”载录有满族风俗、史事以及八旗制度诸条。有平湖葛氏传朴堂旧藏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抄本、邓之诚藏抄本、中华书局铅印本。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汪北平据邓之诚所藏抄本及北京图书馆所藏抄本互校断句之排印本。.

新!!: 顺治和北游录 · 查看更多 »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城区的中偏北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始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北海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岛的顶端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

新!!: 顺治和北海公园 · 查看更多 »

圆信

圆信(),号雪庭、雪峤、语风老人,世称云门圆信,浙江鄞县人,明朝临济宗高僧。 圆信29岁出家,拜江苏秦望山普济寺妙祯为师,后参拜云栖袾宏和幻有正传。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为千指庵住持,后在庐山开先寺、浙江东塔寺住持佛事。创云门宗,晚年住浙江云门寺。清顺治四年圆寂,著作有《雪峤圆信禅师语录》。.

新!!: 顺治和圆信 · 查看更多 »

包捷

包捷,字驚幾,吳江人。 崇禎壬午(1642年)舉人。性情真摯。順治四年(1647年),孫兆奎死後,包捷哭於內橋。次年,吳易死於杭州,包捷收葬其骨骸。晚年隱居灌園。著有「西山集」。 B.

新!!: 顺治和包捷 · 查看更多 »

國史館 (清朝)

國史館,是清朝的国史修纂及研究機關,以修纂國史、史料整理、史料採集為主要任務。.

新!!: 顺治和國史館 (清朝) · 查看更多 »

國性爺合戰

《國性爺合戰》 是日本江戶時代劇作家近松門左衛門所作的人形淨琉璃歷史劇,1715年(正德5年)在大坂(今大阪)松竹座首演,演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故事,主角「和藤內」即鄭成功。 「和」即「日本」,「藤(とう)」諧音「唐(とう,意指中國)」,「内(ない)」諧音「不是(ない)」,所以「和藤内」即為「不是和人、不是唐人」之意。 此作在當時頗受好評,連續上演了17個月;次年以歌舞伎的形式在京都演出,隨後也在江戶(今東京)上演。.

新!!: 顺治和國性爺合戰 · 查看更多 »

僧錄

僧錄是中國、日本、朝鮮的僧綱之一,其位原居僧正之下,掌理僧眾之人事等事務。.

新!!: 顺治和僧錄 · 查看更多 »

刚林

剛林(),字公茂,瓜爾佳氏,满洲正黄旗人。清初官员。 世居蘇完(今吉林雙陽河流域),本隶正蓝旗,属郡王阿达礼。擔任笔帖式,精通漢文、滿語,並能翻译。 天聪八年,中举。崇德元年(1636年),授國史院大學士,与范文程、希福等参議政事。依附多爾袞。順治五年,“以赞理机务忠勤懋著”,又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漢語「男爵」),赐号巴克什(「文通」)。 陳洪範《北使紀略》記載:南明左懋第晉見剛林,要求哭祭、改葬崇禎皇帝,剛林怒答:“我朝已替你們哭過了、祭過了、葬過了,你們哭甚麼?祭甚麼?葬甚麼?先帝活時,賊來不發兵;先帝死後,擁兵不討賊;先帝不受你們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順治六年(1649年),曾任《太宗实录》总裁。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多爾袞被掘墓鞭尸。剛林被誣與大学士祁充格擅改太祖实录,遭斬殺,被抄家。.

新!!: 顺治和刚林 · 查看更多 »

利州衛

利州衛是明代及清代初期四川的一個衛所,治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 洪武三十年(1397年)因田大成之亂設,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裁。 《大明一統志》卷68公署條言「利州衛,在廣元縣治東,洪武三十一年建」,雖然是記其公署建築時間,但他史關於利州衛的記載甚少,故以設公署時間為設衛時問。衛隸四川都司。明代廣元縣即今四川廣元市,元朝時為利州治。.

新!!: 顺治和利州衛 · 查看更多 »

利玛窦

泰奥·里奇(Matteo Ricci,,),漢名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传教士、学者。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到中國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4年獲得天主之僕稱號。天主教馬切拉塔教區于2011年開始對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列真福品进行审理。.

新!!: 顺治和利玛窦 · 查看更多 »

刻,为東亞傳統时间单位,由於長度對應英語的Quarter(即1/4,粵語音譯為骨打,後又簡稱為骨),现代指四分之一个小时,即15分钟。.

新!!: 顺治和刻 · 查看更多 »

刘子壮

劉子壯(),字克猷,号稚川, 明末清初湖北黃州府黃岡縣。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為清朝第三位狀元,於順治六年(1649年)考獲狀元,授国史馆修撰。顺治九年(1653年)充会试同考官。告歸,不久卒。.

新!!: 顺治和刘子壮 · 查看更多 »

刘守分

刘守分,明末清初年抗清领袖。他在河北巨鹿聚众反清,自称总兵,改元天定。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被清军镇守真顺广大署总兵王景启和道员邱茂华镇压。.

新!!: 顺治和刘守分 · 查看更多 »

刘余谟

劉餘謨,字潛柱,直隸安庆怀宁人,明末清初官員。 劉若宰之侄。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降清後,授庶吉士,上疏“垦荒兴屯疏”稱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官至刑科右給事中。 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爆發陳名夏案,初三日劉余謨、御史陳秉彝替名夏緩頰,雙方爭執不下。劉餘謨喋喋不休,帝為之大怒,下令將余謨革職。.

新!!: 顺治和刘余谟 · 查看更多 »

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主要负责司法和牢狱,雅稱為大司寇、秋官卿。.

新!!: 顺治和刑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刑部員外郎

刑部员外郎,刑部的属官。.

新!!: 顺治和刑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刑部郎中

刑部郎中,刑部的属官。.

新!!: 顺治和刑部郎中 · 查看更多 »

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发生在清军攻破嘉定后,曾效忠於大順和明朝的清军将领李成栋由于其弟在此前的一江伏击战中被杀而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新!!: 顺治和嘉定三屠 · 查看更多 »

嘉禾县

嘉禾县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为郴州辖县。全境处南岭山脉北麓;辖域总面积699.16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县市的第84位;常住人口296,017人(2010普查),居全省第73位;年末户籍总人口40.45万人(2011年)。2012年4月乡级区划调整后,全县下辖8镇5乡共计13个乡镇,政府驻珠泉镇。.

新!!: 顺治和嘉禾县 · 查看更多 »

嘉靖大地震

明嘉靖關中大地震,簡稱嘉靖大地震,也称华县大地震,是發生於中国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农历十二月十二(儒略历1556年1月23日)发生的大地震,現代科學家根據歷史的記錄,推斷當時的地震強度為矩震级8.0级至8.5级。這次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强的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有歷史紀錄的地震--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新!!: 顺治和嘉靖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嵩祝

嵩祝(),滿洲镶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赫舍里氏,父亲岱衮。 顺治十八年(1661年),袭封骑都尉。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由佐领护军参领擢升内阁学士。和侍郎珠都纳等会同盛京將軍,发海运米一万石赈济盛京灾民。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随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受命分管正黄旗行营,率军到克鲁伦河。回师,和内大臣长泰统领后队,接收西路军营奏章。同年,改为护军统领。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从康熙帝征伐噶尔丹到宁夏,奉命参赞昭武将军喀斯喀军务,追击噶尔丹。康熙四十年(1701年),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改任广州将军、传檄广东、广西、湖南官兵镇压瑶族百姓起事,然后加以招抚。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都統署理盛京將軍。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丁巳,接替貝和諾,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后遷文華殿大學士。由赫碩咨接任禮部尚書。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加太子太傅,任纂修圣祖实录和重修玉牒总裁。雍正五年(1727年),因为徇私让贝子苏努借放库银,被夺官。.

新!!: 顺治和嵩祝 · 查看更多 »

喬映伍

喬映伍(),字星文,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喬映伍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第五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檢討。官至贊善。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喬映伍 · 查看更多 »

單若魯

單若魯,字拙庵,山東高密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單若魯為明末進士单明诩之子。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第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國子監祭酒。.

新!!: 顺治和單若魯 · 查看更多 »

喻上猷

喻上猷(),字治伯,號翠浦,湖廣石首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後歸順李自成。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舉人。崇祯四年(1631年)聯捷辛未科進士。授四川仁壽縣知縣。崇禎六年(1633年),調四川富順縣知縣。崇禎十一年(1638年),選福建道監察御史,丁憂回鄉。為劉宗周彈劾。崇禎十五年十二月(1643年初),李自成陷荊州,喻上猷歸降。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設立六政府,喻上猷任兵政府尚書。李自成敗後,事跡不詳。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福王朝廷議定“治从贼之狱”,喻上猷列“一等应磔者”。 祖喻守初,萬曆進士,官山東參政。.

新!!: 顺治和喻上猷 · 查看更多 »

喻昌

喻昌,字嘉言,號西昌老人,中國江西新建(今南昌)人,明末清初著名中醫學家。《清史稿》卷 502〈喻昌傳〉載:「喻昌,幼能文,不羈,與陳際泰遊。明崇禎中以副榜貢生八都止書言事,尋詔征不就,往來靖安間,披剃為僧,複蓄髮遊江南。順治中僑居常熟,以醫名,治療多奇中,才辯縱橫不可一世。」他醫術精純,對傷寒論有深入心得,又致力於寫作與教授生徒,最具代表性的是《喻嘉言醫學三書》-《寓意草》、《尚論篇》、《醫門法律》,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與張璐、吳謙,被譽為「明末清初三大名醫」。 Y喻 Y喻 C昌.

新!!: 顺治和喻昌 · 查看更多 »

喜安

喜安(),17世紀時期琉球第二尚氏王朝的茶人、僧侶,出生在日本和泉國的堺。唐姓閔姓,名乘蕃元,人稱喜安入道。因此其全名為閔氏喜安入道蕃元()或閔氏喜安親方蕃元()。 喜安的父親是在街角邊的算命先生,年幼時預言喜安在日本默默無聞,但是如果前往南國的話必然大富大貴。幼年時的喜安十分聰明,拜康印(千利休的弟子)學習茶道,並精通和歌和漢詩的創作。 1600年,35歲的喜安渡海來到琉球。數年之後其名聲聞於王宮之中,被尚寧王任命為侍從,賜予閔姓。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之際跟隨被俘虜的尚寧王,負責同薩摩藩談判。尚寧王前往江戶拜謁德川秀忠之時隨行前往。1611年隨尚寧王歸國。 1619年擔任數寄屋(茶寮)奉行(又稱「御茶道」)職務,將日本式的茶道在琉球廣為傳播。翌年獲得知行50石的俸祿。此後數度負責同薩摩藩交涉,晚年因外交功績,被授予了親方的位階。 尚豐王時代,喜安將同薩摩開戰前至尚寧王歸國之間的2年半時間的經歷,寫成了《喜安日記》一書。該書受到日本軍記物語的影響,是研究薩摩入侵琉球之戰的重要史料。.

新!!: 顺治和喜安 · 查看更多 »

善果寺

善果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善果胡同,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外八刹之一。现已无存,原址建成居民楼。.

新!!: 顺治和善果寺 · 查看更多 »

喇世塔

喇世塔()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子,穆爾哈齊第十个儿子,順治二年(1645年)封奉恩將軍,顺治八年(1651年)進輔國公,顺治十七年(1660年)去世,卒諡恪僖,俗称僖國公。 他的父亲穆爾哈齊非常善战,和努尔哈赤很有交往,他在天命五年(1620年)去世。共生有十一个儿子,有五个儿子早夭,第四子務達海封为貝子,五子漢岱初封鎮國公,後因事被奪爵,后来又恢复賞鎮國將軍品級,却又剥夺爵位;剩下四个儿子大爾差、塔海、祜世塔、喇世塔等都封为輔國公,世子孫十人被封奉國將軍、輔國公。.

新!!: 顺治和喇世塔 · 查看更多 »

喀尔喀右翼旗

喀尔喀右翼旗,又称达尔汉旗,清朝时旗名。 顺治十年(1653年)以喀尔喀部置,本塔尔(诺诺和曾孙)为扎萨克(旗主),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南大汗海之北,属乌兰察布盟。1940年代迁治昌汗。1952年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治所在百灵庙。.

新!!: 顺治和喀尔喀右翼旗 · 查看更多 »

喀喇河屯行宫

喀喇河屯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滦河镇西北,是清朝所建的皇家行宫。.

新!!: 顺治和喀喇河屯行宫 · 查看更多 »

喀爾楚渾

喀爾楚渾(a;),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克勤郡王岳託第三子。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多爾袞攻擊李自成於山海關。順治二年(1645年),封為鎮國公。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豪格征討張獻忠,偕貝子滿達海率師進剿。張獻忠部將高如礪等率眾投降,豪格殲滅張獻忠的過程中,喀爾楚渾有軍功。順治五年(1648年),授為都統。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尼堪討伐叛將姜瓖,圍攻寧武,其後大破敵軍,進封為貝勒。順治八年(1651年),攝理藩院政事,其後逝世。朝廷賜予謚號「顯榮」。當時年得一歲的兒子克齊,承襲爵位。.

新!!: 顺治和喀爾楚渾 · 查看更多 »

周之麟

周之麟可以指:.

新!!: 顺治和周之麟 · 查看更多 »

周亮工

周亮工(),字元亮,號減齋,明末清初文人。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人。.

新!!: 顺治和周亮工 · 查看更多 »

周志畏

周志畏(),字一畏、仰威,號西鷺,又號雪松,浙江鄞縣(今屬寧波市)人。明末官員。.

新!!: 顺治和周志畏 · 查看更多 »

周啓嶲

周啓嶲,字立五,號節人,江南宜興人。清初政治人物。 周啓嶲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内弘文院編修,官至鴻臚寺少卿。著有《澹木齋文集》、《澹木齋詩集》。.

新!!: 顺治和周啓嶲 · 查看更多 »

周道新

周道新可以指:.

新!!: 顺治和周道新 · 查看更多 »

周體觀

周體觀,字伯衡,顺天遵化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未散館改户科给事中,官至江南池太道道尹。.

新!!: 顺治和周體觀 · 查看更多 »

周茂源

周茂源(),字宿来,号釜山。松江府华亭县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出生,早年參加幾社,与夏允彝、李雯友好,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進士,授刑部主事,转郎中。曾在河南判案,平反冤狱有一千件之多。官至浙江处州府知府。工於詩,為燕台七子之一。康熙二年(1663),去职归里,康熙十六年(1677年)卒。有《鹤静堂集》十九卷。有子周纶。.

新!!: 顺治和周茂源 · 查看更多 »

周朴

周朴可以指:.

新!!: 顺治和周朴 · 查看更多 »

周有德

周有德,字彝初,漢軍鑲紅旗人。為中國清朝官員,1664年任山東巡撫,後於1668年1月30日-1670年2月6日期間,奉旨接替盧興祖擔任廣東廣西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秋,周有德奉命勘展邊界,深感順治年間海禁遷民之苦,乃上疏請先展界,然後設防。經他和前任巡撫王來任倡議,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雖然海禁令尚未廢除,船隻仍不能出海,但准許居民可以陸續遷回故地。 復界後,錦田居民因感周、王二公之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水頭村建「周王二公書院」,以為紀念,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培育人材,而上水石湖墟本建有「報德祠」供奉周王二人,後因火毀,原址現有巡撫街紀念二人。.

新!!: 顺治和周有德 · 查看更多 »

周斯盛 (順治進士)

周斯盛(),字屺公,一字铁珊,学者称证山先生,浙江鄞县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诗人。。.

新!!: 顺治和周斯盛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周曰宣

周曰宣,清初政治人物。奉天(今屬遼寧省)人。 周曰宣爲生員出身。清順治四年(1647年),任江南省寧國府知府。後升按察使司副使。.

新!!: 顺治和周曰宣 · 查看更多 »

呂大器 (明朝)

呂大器(),字儼若,號先自,遂寧縣北壩人。晚明重臣。 呂大器生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為官清廉,嫉惡如仇。崇禎十年(1637年),告假居家,張獻忠分兵襲攻遂寧,大器協助縣令任賓臣抵抗之。崇祯十四年(1641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揭露总兵柴時華的不法行为,柴時華被去職,竟引烏斯藏蕃軍來犯。大器令王世宠征讨,柴時華战败,自焚而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呂大器奔南京,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未果,累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為彈劾馬士英而罷官,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明隆武帝召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汀州失守,大器奔广东。後與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永明王(桂王)朱由榔,即位於广东肇庆,尽督西南诸军。顺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以大学士督师征讨朱容藩,行至思南(今贵州省)得疾,于都匀病逝。諡文肅,呂潛是其長子。著有《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明史》卷二七九有傳。.

新!!: 顺治和呂大器 (明朝) · 查看更多 »

呂纘祖

呂纘祖,字伯承,一字修祉,號峻發,直隸滄州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弘文院編修,官至侍讀學士。著有《幾園集》。.

新!!: 顺治和呂纘祖 · 查看更多 »

和州直隸州

和州直隸州,清代安徽省设置的直隶州。 明朝初年,以州治歷陽縣,省入,尋復和州。洪武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寻直隶京师(南直隶)。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编户九千五百三十一,口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一。弘治四年(1491年),户七千四百五十,口六万七千一十六。万历六年(1578年),户八千八百,口一十万四千九百六十。下领一县:含山县。 清朝順治初因之,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分隸安徽省。領縣一:含山縣。评价:繁,疲。隸安廬滁和道。.

新!!: 顺治和和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和托輝特部

和托輝特部,明清之際蒙古喀爾喀部落札薩克圖汗部的一個分支,由札薩克圖汗族弟碩壘烏巴什創立。俄罗斯文獻称之為阿勒坦汗王朝,首领为珲台吉(本为“皇太子”音译,此后为“副王”之意)。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廷封和托輝特部琿臺吉俄木布额尔德尼為札薩克。和托輝特部名義上隸屬於札薩克圖汗部,實際上為一獨立部落,並管轄唐努山麓的烏梁海部落,即唐努烏梁海。 阿什海(达延汗的孙子,札萨克图汗部的祖先)弟弟诺诺和的长子阿巴岱年轻时征服西迁的卫拉特,其子锡部古泰监制卫拉特,以“珲台吉”为称号。1588年,阿巴岱死后,锡部古泰败于卫拉特。1606年,阿什海的孙子赉瑚尔进攻卫拉特获胜,派堂兄弟硕垒乌巴什重建珲台吉政权,管理卫拉特。1620年,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攻打阿拉坦汗王朝,结果惨败,硕垒乌巴什夺得亚梅什盐湖附近的牧地。1623年,四卫拉特合兵反击阿拉坦汗王朝,硕垒乌巴什被卫拉特勇士赛因色尔滕吉刺杀。其子俄木布额尔德尼即位。1630年,卫拉特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准噶尔部首领哈剌忽剌率军攻打阿拉坦汗王朝,鄂木布额尔德尼战败,卫拉特获得天山草原牧场。1640年9月,在塔尔巴哈台地方的乌兰伯勒奇尔卫拉特和喀尔喀会盟。鄂木布额尔德尼和喀尔喀车臣汗硕垒的儿子、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土谢图汗衮布,还有卫拉特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土尔扈特的和鄂尔勒克、准噶尔汗国的巴图尔珲台吉一起会盟,制定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1652年,鄂木布额尔德尼去世,其子额磷沁罗卜藏即位。额磷沁罗卜藏坚持抵制俄罗斯的扩张。1662年,额磷沁罗卜藏攻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立绰默尔根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和准噶尔汗僧格东西两路夹击阿拉坦汗王朝。察珲多尔济击败额磷沁罗卜藏,额磷沁罗卜藏逃到叶尼塞河上游。1667年,额磷沁罗卜藏被僧格俘虏。僧格砍下额磷沁罗卜藏的右手,将狗肉塞进他的嘴里侮辱他。后额磷沁罗卜藏脱逃,1682年,又被札萨克图汗所擒,1691年之后,史书没有了额磷沁罗卜藏的记载。.

新!!: 顺治和和托輝特部 · 查看更多 »

傑書

傑書 (a;),禮親王代善孫,祜塞第三子,康熙帝堂兄。順治六年(1649年),次兄精濟逝世,傑書襲爵封為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加封號為康郡王。 順治十六年(1659年),因其伯父巽親王滿達海被追論前罪,最終被追奪諡法及碑文,降爵為貝勒。滿達海之子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的爵位由傑書承襲為康親王。康熙初、中期將領,正白旗督統,奉命大將軍,平定耿精忠叛亂,逐鄭經回台灣。康熙三十六年卒,諡號「良」。.

新!!: 顺治和傑書 · 查看更多 »

傅山

傅山(),本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更字青主,以字行,号公之它、公它、真山、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先世居山西大同,后徙于山西忻州。明末清初著名學者,以明遺民自居,於經学、考据、理学、佛学、道教、諸子、漢方、诗法、书画、金石、地理、武术皆有涉獵。有人疑其为《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要作者。.

新!!: 顺治和傅山 · 查看更多 »

傅以漸

傅以漸(),字于磐,号星岩。清朝首位狀元,政治人物、學者。明末清初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新!!: 顺治和傅以漸 · 查看更多 »

傅弘烈

傅弘烈(),一作宏烈,字仲謀,號竹君,進賢縣人。清朝韶州府同知、广西巡抚,官至抚蛮灭寇将军。.

新!!: 顺治和傅弘烈 · 查看更多 »

傅作霖 (順治進士)

傅作霖,字叔甘,河南登封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傅作霖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江南江安糧道。.

新!!: 顺治和傅作霖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傅喇塔

傅喇塔(),滿洲愛新覺羅氏。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追封簡靖定親王費揚武第四子。追封簡惠獻親王。 順治二年(1645年),傅喇塔初封為輔國公,跟從勒克德渾巡行湖廣有功,朝廷賜金五十兩、銀千兩。順治五年(1648年),再征戰湖廣,追逐敵軍至廣西,賜銀六百兩。順治六年(1649年),進封為貝子。順治十六年(1659年),因朝參時失儀,降爵位為輔國公。順治十八年(1661年),恢復其固山貝子爵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謀反,授傅喇塔寧海將軍之職,輔佐康親王傑書討伐耿精忠。大軍行至浙江,溫州、處州各處皆被攻陷。傅喇塔部隊進逼台州,大戰敵軍於黃瑞山,攻擊斬殺耿精忠部將陳鵬等,復破敵於天台紫雲山。康熙十四年(1675年),耿精忠部將曾養性再次侵犯台州,大軍自仙居偷襲敵後,大破敵軍,乘勝進圍黃巖,曾養性逃遁,城中士兵投降。傅喇塔先後收復太平、樂清、青田諸縣,進攻溫州,破敵於南江。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率四萬士兵水陸兩路來犯,大軍分路迎擊,斬殺其將三百、士兵二萬餘人。 當初,傅喇塔進攻溫州,先以等待紅衣砲為辭,繼言需要戰船,傑書上疏奏聞。聖祖斥責他們上疏先後有別,命他們剋期攻取溫州。傅喇塔上疏言:「臣奉康親王檄催,心思皇惑,語言違謬。臣前駐台州,王雲:『待破台州,進福建。』臣得黃巖,又雲:『必取溫州。』以是責臣,臣將無辭。今蒙恩刻期下溫州,敢不戮力,但環溫州皆水,我軍不能猝入。」聖祖命康親王留兵圍攻溫州,而催促傅喇塔率大軍自衢州謀求攻打福建。聖祖上諭曰:「王、貝子皆朕懿親,受命討賊,師克在和,宜同心合力,以奏膚功。」於是傅喇塔亦留下士兵圍攻溫州,而親自率兵攻打處州,溯江抵達得勝山。曾養性等以數百艘泊江中,復立兩營對江及得勝山下古溪,阻擋清軍。傅喇塔派遣士兵攻打古溪,伏兵於林中,敵軍大敗,伏兵四起截殺,並發砲粉碎敵舟及對江的軍營。清軍進次溫溪渡口,打敗耿精忠部將馬成龍。再在衢州會同傑書部隊。耿精忠屯兵於雲和石塘嶺,清軍進擊,攻破二十八個軍壘,攻克雲和。同年九月,清軍進入福建,耿精忠投降。浙江諸賊寇亦悉數平定。同年十一月,傅喇塔卒於軍中。當傅喇塔的遺體運回京城時,朝廷賜祭奠,予以諡號為「惠獻」。 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其孫德沛承襲簡親王爵位,復追封傅喇塔為簡親王。.

新!!: 顺治和傅喇塔 · 查看更多 »

傅冠

傅冠(),初名元範,字元甫,号寄庵。江西进贤人。明末政治人物,榜眼及第。崇禎年間,官至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罷歸。隆武時起用,督師江西,事敗被俘,堅拒投降,在汀州殉國。.

新!!: 顺治和傅冠 · 查看更多 »

傅维鳞

傅維鱗(),原名維禎,字掌雷,號歉齋。靈壽(今屬河北)人。清初歷史學家。 傅維鱗祖父為岐山縣令傅鋌,父親吏部尚書傅永淳。崇禎十五年舉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歷任東昌兵備道、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官至工部尚書。顺治四年(1647年)參修《明史》,因“所纂不过二十余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於是参照明朝实录,考订异同,獨立撰修《明書》一百七十三卷。康熙六年(1667年)卒。著有《四思堂集》。有子傅燮。.

新!!: 顺治和傅维鳞 · 查看更多 »

傅而保

傅而保(),字公定,号箕庵,河南登封人,中國清朝官員。 祖父傅性良,曾任永寿知县、苏州同知。顺治七年(1650年)庚寅科拔贡,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福建福清知县,任职至1691年。后改知江西永丰县。 Category:清朝贡生 Category:清朝福清縣知縣 Category:清朝永豐縣知縣 Category:登封人 Category:傅姓.

新!!: 顺治和傅而保 · 查看更多 »

傅淑訓

傅淑训(),字启昧,號東勃,湖廣孝感小河镇(今湖北)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傅淑訓 · 查看更多 »

傅扆

傅扆(),字兰生,一字彤臣,号丽农,山东新城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生於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授河间府推官,官至监察御史。曾平定九江兵變。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罢归。能诗文,与王士祯友善,常互相切磋。卒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著有《读书涉笔》二卷,《砚田漫笔》四卷,《续笔》二卷,《姓谱增补》十卷等。.

新!!: 顺治和傅扆 · 查看更多 »

哭庙案

哭廟案是發生於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的“抗糧哭廟”事件,以及之后政府对参与者的镇压。作家金聖歎参与並死於這次事件。此案对江南士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新!!: 顺治和哭庙案 · 查看更多 »

哈尚

哈尚(),博爾濟吉特氏,清朝初年大臣。蒙古族。 哈尚在順治五年(1648年)九月,娶清太宗第九女。順治八年(1651年)哈尚去世,皇女一直没有再嫁。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皇女薨,無封號。.

新!!: 顺治和哈尚 · 查看更多 »

哈什屯

哈什屯(),滿洲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祖先世居沙濟。曾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時代,率領族人來歸後金,授職牛彔額真。 哈什屯初為太宗皇太極所用,以侍衛世襲管理牛彔。擢升為禮部參政,改任副理事官。哈什屯討伐瓦爾喀,招降明總兵沈志祥。跟從大軍攻打錦州,明總兵曹變蛟夜襲御營,先眾扞禦,被重創後仍力戰退卻敵軍。順治元年(1644年),授職內大臣、議政大臣,世襲職位屢進一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 睿親王多爾袞攝政,諸大臣鞏阿岱等並附,哈什屯獨持正,忤逆睿親王,降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騎都尉)。肅親王豪格以非罪賜死,鞏阿岱等建議殺死其子富綬,哈什屯與巴哈極力持異議,富綬才免卻一死。順治九年(1652年)正月,順治帝親政,累進世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一等男兼一雲騎尉)。順治十二年(1655年),獎哈什屯奉職恪勤諸大臣,加太子太保。康熙初年逝世,賜諡號「恪僖」。 哈什屯長子米思翰官至議政大臣、户部尚書。米思翰四子馬斯喀、馬齊、馬武、李榮保皆獲清廷重用。李榮保之女於乾隆二年被冊封為皇后,為孝賢純皇后。李榮保之子傅恆、廣成、傅清及傅玉俱為重臣。乾隆十四年,以李榮保子大學士傅恆經略金川功,敕建宗祠,祀哈什屯、米思翰、李榮保。哈什屯、米思翰、馬齊、李榮保、福康安(傅恆之子)、奎林(李榮保子傅文之子)及明亮(廣成之子)俱入祀賢良祠。傅恆及福康安更配享太廟。.

新!!: 顺治和哈什屯 · 查看更多 »

哈日根图庙

哈日根图庙,汉名吉祥大乘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哈日根图庙 · 查看更多 »

唐元樓

唐元樓(),湖州府烏程縣人。 明亡後,南潯人莊廷鑨私修“明史”,唐元樓參與其中,關於明朝崇禎與南明事蹟,則採用茅瑞徵的《五芝紀事》、《明末啟禎遺事》,成書《明史輯略》,請李令皙作序,題唐元樓、茅元銘、吳之銘、吳之熔、茅次萊、吳楚、蔣麟徵等十八人於其上,又說明此書是根據朱氏(即朱國禎)的原稿增刪而成。 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鰲拜責令刑部滿官羅多等到湖州徹查。這時莊廷鑨已死,被掘墓刨棺,梟首碎骨。此事牽連甚廣,康熙二年五月二十六日(1663年6月31日)唐元樓等十餘人被凌遲處死,七十餘人遇難,史稱「莊廷鑨明史案」。 T唐 T唐 Y元.

新!!: 顺治和唐元樓 · 查看更多 »

唐瑾

唐瑾可以指:.

新!!: 顺治和唐瑾 · 查看更多 »

唐甄

唐甄(),清初思想家,四川達州人,原名大陶,字鑄萬,後改名甄,号圃亭。.

新!!: 顺治和唐甄 · 查看更多 »

唐顯悅

唐顯悅,字子安,號枚臣,明末政治人物,福建仙遊人,其孫女唐妃嫁給鄭成功之子鄭經,因鄭經與鄭經弟弟的乳母偷情生子,唐顯悅一怒之下,向成功彈劾其子鄭經,導致鄭氏父子對立。唐顯悅最後平安無事,以壽終。.

新!!: 顺治和唐顯悅 · 查看更多 »

唐通

唐通(),字达轩,陕西泾阳人。明思宗崇禎時總兵將軍,曾守山海關、居庸關,是明末清初改朝換代內幕疑雲重重、極關鍵人物。.

新!!: 顺治和唐通 · 查看更多 »

唐梦赉

唐梦赉(),字济武,號岚亭,别號豹襶,山東淄川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学家,同進士出身。 唐梦赉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顺治五年(1648年)中举人,次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後因事罷歸。 唐梦赉與蒲松龄有交往,曾與高珩、蒲松龄等东游崂山。康熙十二年(1673)七月下旬,又與蒲松龄游览泰山。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曾纂修《济南府志》。唐梦赉與高珩都曾為《聊斋志异》写序。王士禛评其詩文:“盖先生之胸中,浩浩然,落落然,如云之行太空,如风之行于江海,入世出世,随所遇而发之,而未尝有所执也。故其文近于蒙庄,而其诗近于东坡,读者欲以拘墟之见,尺寸而测之,失其意矣。”著有《志壑堂集》二十四卷。.

新!!: 顺治和唐梦赉 · 查看更多 »

再世情緣

《再世情緣》是中國電視公司於1992年出品的電視劇,改編自釋星雲(星雲法師)所著玉林通琇(玉琳國師)傳記小說《玉琳國師傳》,為玉林通琇真人真事改編,全33集,勾峰擔任製作人兼導演。時代背景橫跨唐朝、清朝,描述男女主角輪迴兩世仍刻骨銘心、真摯動人的愛情故事。首播期間,每集播放片頭曲前,會播放釋星雲站立於佛光山大雄寶殿廣場向出家眾宣講:「玉琳國師,是清朝初年帝王和全國民眾的老師;現在以電視劇演出,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匡正社會人心、增加人間道德勇氣。」中視文化公司授權豪客唱片發行VCD及DVD-Video版,豪客唱片另定英文劇名「Continued Fate of Love」。2016年中視經典台重播。.

新!!: 顺治和再世情緣 · 查看更多 »

冯铨

馮銓(),字伯衡,號鹿菴。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冯铨 · 查看更多 »

冯梦龙

冯梦龙(),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耳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顾曲散人、绿天馆主人等。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画家冯梦桂、其弟诗人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新!!: 顺治和冯梦龙 · 查看更多 »

冷僧机

冷僧机(),清朝初年的著名大臣,纳喇氏。原是努尔哈赤俘虏的叶赫战俘,天命四年(1619年),被编入正蓝旗。天命十一年(1626年)冷僧机作为家仆,随努尔哈赤的女儿莽古濟下嫁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代。天聪七年(1633年)莽古濟的同母哥哥莽古尔泰被圈禁后去世,天聪九年(1635年)莽古濟的哥哥德格類去世,冷僧机向皇太极告密莽古濟意图谋反,皇太极处置了莽古濟,冷僧机被升至正黄旗,加封三等梅勒章京,后为一等侍卫。皇太极死后,冷僧机投靠多爾袞,入关后,加封内大臣,顺治六年(1649年)九月,多爾袞征姜镶,冷僧机与何洛会、刚林、谭泰、范文程等人共理朝政。次年,多尔衮死,不久被削爵,冷僧机被逮捕。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帝将他处死。.

新!!: 顺治和冷僧机 · 查看更多 »

冒襄

冒襄(),字辟疆,號巢民。如皋(今屬江蘇)人。明末四公子之一。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新!!: 顺治和冒襄 · 查看更多 »

凤凰县

凤凰县位于湖南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该县在苗语湘西方言中称作“吉寨”,湘西方言苗文:Jib Zhes/tɕi35 tʂai42/。.

新!!: 顺治和凤凰县 · 查看更多 »

凭祥州

凭祥州,中国明朝时设置的州,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 洪武十八年(1385年),凭祥峒改设凭祥镇,属太平府。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凭祥镇升为凭祥县(土司县),隶属思明府。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因凭祥县境内镇夷关(友谊关)地处中越边境,战略位置重要,凭祥县升为凭祥州,直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顺治十一年(1654年),凭祥州改属太平府。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凭祥州归明江厅兼理。宣统二年(1910年)凭祥州改土归流设置凭祥厅。民国二年(1913年)凭祥厅改为凭祥县。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崇左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凭祥市 Category:14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凭祥州 · 查看更多 »

函可

函可(),字祖心,俗名韩宗騋,字猶龍,號剩人,广东博罗人,明末著名曹洞宗詩僧,也是文字獄函可案的主角。.

新!!: 顺治和函可 · 查看更多 »

函可案

函可案發生於顺治四年(1647年)的清朝第一起文字狱。 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四月,一位法号函可的和尚,原是明朝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因藏有“逆书”《再变记》而遭到满洲大将巴山、张大猷等逮捕,被擒送军前,函可身上有洪承疇的印牌,牵涉到洪承畴,“拷掠至数百,绝而复苏者屡,但曰某一人自为,夹木再折,血淋没趾无二语,观者皆惊顾咋指,叹为有道。”。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考慮到穩定江南局勢,不想再生事端,对函可从轻發落,流放到沈阳。.

新!!: 顺治和函可案 · 查看更多 »

商周祚

商周祚,字明兼,号等轩,绍兴会稽人。明朝官員。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授邵武县令。入京,累官太仆寺少卿,萬曆四十八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任內不征民间一钱,抗击倭寇,擒斩盜賊。1622年,荷蘭人佔據澎湖,商周祚私下答應荷蘭舰队司令雷约兹(Cornelis Rijersz Schoonhoffman),只要撤出澎湖,就允許他們在台灣貿易。最後商周祚命令南路副總兵張嘉策強行要求荷蘭人撤返,“但师行粮从,无饷则无兵。”张嘉策被朝廷革职查办,改由俞咨皋接任。天启三年二月,朝廷以南居益取代商周祚出任福建巡抚。天启五年(1625年),任兵部右侍郎,两广总督。次年升任兵部尚书,以母年老,請求归养,鄉居十载。崇祯十年(1637年),复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不久因屢違聖意被革職,返歸故里。南明弘光政權時擔任吏部尚書,於1646年(清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魯監國元年)六月降清。女兒商景蘭嫁祁彪佳。.

新!!: 顺治和商周祚 · 查看更多 »

商显仁

商显仁(),字晦候,浙江淳安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商显仁 · 查看更多 »

內務府

内务府(v)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稱,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

新!!: 顺治和內務府 · 查看更多 »

全州 (全州县)

全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 五代马楚天福四年(939年)分永州置,治所在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西,后周移治今全州县)。属荆湖南路。宋朝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灌阳县、资源县等地。为广西、湖南间交通孔道,当越城岭路冲要,为军事要地。元朝改为全州路,明朝改为全州府,不久降为全州。清朝为不辖县的散州。顺治四年(1647年)郝摇旗等农民军曾在此大败清军。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由此进军湖南。1912年改为全县。1959年,改为全州县。.

新!!: 顺治和全州 (全州县) · 查看更多 »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v),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兩廣(即後世廣東,包括今海南省,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新!!: 顺治和兩廣總督 · 查看更多 »

八大山人纪念馆

八大山人纪念馆,原青雲譜道觀(青云圃),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梅湖景区(青云谱路259号),是一处纪念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博物馆。青云谱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道院,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八大山人曾隐居于此。195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八大山人纪念馆 · 查看更多 »

八面槽

八面槽,北京地名,应指金鱼胡同西口至灯市口西口这一段街道,南北长一站地(约500米),现在为王府井大街的一部分。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指王府井中段为八面槽。据传在明代年间,在这条街中间的水井旁边有一八面形饮牲口石槽,八面槽故而得名。.

新!!: 顺治和八面槽 · 查看更多 »

八股文

八股文又称股賦、四书文、八比文、时文、時藝、制艺、制義,是中国明、清皇朝及越南阮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隋唐开始,中国发展出世界上最早和古代世界最完备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科举制度,开创出让绝大多数中国国民都能通过读书考試而进入国家决策中心、进而分享国家政权的途径。在隋唐時,科举中写文章的部分(明经)主要是写诗歌,直到明、清两代才正式转变为八股文。.

新!!: 顺治和八股文 · 查看更多 »

八月二十

八月二十,农历八月第二十天。.

新!!: 顺治和八月二十 · 查看更多 »

六安直隸州

六安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隸鳳潁六泗道。明初以州治六安縣,省入,六安州屬鳳陽府,尋還屬廬州府。順治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屬安徽省。領縣二:英山縣、霍山縣。。.

新!!: 顺治和六安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六横岛

六横岛,是舟山群岛南部的主要岛屿,属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管辖,是该镇的主要岛屿。因有六条山脉纵横整个岛而得名。全岛面积93.66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四大岛,舟山市第三大岛。人口54,726(2000年)。.

新!!: 顺治和六横岛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顺治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兴源寺

兴源寺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兴源寺 · 查看更多 »

元灵宫 (北京)

元灵宫,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南苑小红门稍西,是一座道教宫观。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元灵宫 (北京) · 查看更多 »

元江直隸州

元江直隸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在編制上為「最要」缺。隸屬於雲南省迤南道。元江在明朝時為「元江府」,當時領二個散州。到了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改設為流官制度。順治十八年(1661年),撤銷所管轄的恭順州和奉化州。雍正十年(1732年),以臨安府新平縣來隸。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元江府降格為元江直隸州。.

新!!: 顺治和元江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元清非中國論

元清非中國論,或稱滿蒙非中國論,是一種有關中國朝代的歷史觀點,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在中國歷史裡非起源於中原地區且不是由漢族統治的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王朝、認為元朝和清朝是中國的亡國時期、當時中國是蒙元和滿清的殖民地,認為大元及大清疆域非中國領土、其擴張史非中國榮光,成吉思汗非中國英雄。 該觀點對清末革命黨人的意識形態有所影響,相關理論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具有學術與政治緊密結合特色的日本學術界中興起。當時有日本學者通過「清非支那」、「支那非國」及「滿蒙非支那」等理論,發表「清朝非中國」、「滿蒙不屬中國」以及「中國應當放棄對滿蒙地區的控制」的主張,為日本大陸政策的實踐作鋪墊,並且為1930年代日本侵華提供倫理上的根據和政治理由,當時中國史學界為了維護傳統史學體系及國家利益,對日方的相關理論作出駁斥。 現代諸如西藏流亡政府、某些漢民族主義者及日本右翼史家等則採用該理論;另一方面,美國新清史派學者則向其批評者澄清其學術理論並無主張清朝非中國王朝,與二戰前主張滿蒙非中國論的具有政治陰謀的日本學者不同。.

新!!: 顺治和元清非中國論 · 查看更多 »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為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年表。.

新!!: 顺治和元明清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先天道

先天道,亦称先天教、先天門、先天玄关大道等,属于齋教類的新兴宗教,在中国大陆、香港、臺灣、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廣泛流傳。.

新!!: 顺治和先天道 · 查看更多 »

兵马司胡同

兵马司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

新!!: 顺治和兵马司胡同 · 查看更多 »

光孝寺 (广州)

光孝寺,全称为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筑、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亦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有差不多2000年的历史,正门重新修建,并补上趙樸初手书“光孝寺”匾额。门两旁有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

新!!: 顺治和光孝寺 (广州) · 查看更多 »

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古代職官名。為君主近臣,依君主詔命行事。.

新!!: 顺治和光祿大夫 · 查看更多 »

克什克腾旗

克什克腾旗(),简称克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旗,清顺治九年(1652年)置克什克腾旗,屬於內蒙古昭烏達盟。克什克腾蒙古语意为“幸福”、“皇恩”。克旗是赤峰市地理位置最北边和海拔最高的一个旗县。面积2067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25350。旗人民政府驻地为经棚镇。.

新!!: 顺治和克什克腾旗 · 查看更多 »

克勤郡王府

克勤郡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是克勤郡王岳托及其后裔的府第,后来曾为熊希龄故居。.

新!!: 顺治和克勤郡王府 · 查看更多 »

剃髮易服

--髮易服或薙髮易服,乃指明末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强令其统治下包括漢族及其它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髮髮型的“--髮令”(或稱“薙髮令”),以及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主要是針對漢族,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方便統治。剃髮令在明末清初引起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反抗者在清初一度遭致清廷的血腥鎮壓。剃发、易服与圈地、占房、投充、逃人并称“清初六大弊政”。 “剃发易服”政策從清初的暴力鎮壓到康熙年間及康熙以後的潛移默化,對後來中國的髮式及服飾有明顯影響。.

新!!: 顺治和剃髮易服 · 查看更多 »

勞溫良

勞溫良(),字特生,廣東省順德縣小勞村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七年庚子舉人,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進士。康熙十九年(1680年)任四川省鄰水縣知縣,《鄰水縣志》述其「湛深經術,治先教化,士民歌頌不置」。.

新!!: 顺治和勞溫良 · 查看更多 »

勵杜訥

勵杜訥(),字近公,又字澹園,室名松喬堂。北直隸河間府靜海縣(今屬天津市)人。祖籍浙江紹興。中國清代官员、学者、书法家。.

新!!: 顺治和勵杜訥 · 查看更多 »

勒度

勒度(),滿洲愛新覺羅氏。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第三子。多羅敏郡王(1651年-1655年)。 順治八年(1651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被清算時,朝廷封濟爾哈朗次子濟度為簡郡王、三子勒度為敏郡王。順治九年(1652年)十月,世祖命勒度與和碩鄭親王世子濟度,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安郡王岳樂,貝勒尚善、杜爾祜、杜蘭為議政。 順治十二年(1655年),勒度逝世。朝廷予以諡號為「簡」。無子繼嗣而除去敏郡王爵位。.

新!!: 顺治和勒度 · 查看更多 »

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z;),清朝颖毅亲王萨哈璘(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第三子)次子,'''顺承恭惠郡王'''。 崇德八年(1643年),大哥阿达礼与伯父硕托谋立睿亲王多尔衮,被谴谪而处死,勒克德浑被黜出宗室。顺治元年(1644年),恢復宗室資格,封為贝勒。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命他为平南大将军,代替豫亲王多铎驻守江宁。当时明朝鲁王朱以海在浙东称為监国,大学士马士英等率兵渡钱塘江欲收复杭州,勒克德浑遣兵将他们击败。同年十一月,明隆武帝朱聿键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招收李自成余部,勒克德浑与镇国将军巩阿岱率师讨伐。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勒克德浑攻下武昌、临湘、岳州、石首、荆州、襄阳、彝陵州,班师後,赐金百两、银二千两。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进封顺承郡王。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督兵攻下湘潭,生擒何腾蛟。率領清軍進入广西,攻打全州,攻克永安关。顺治七年(1650年),赐金五十两、银五千两。顺治八年(1651年),掌管刑部事。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勒克德浑去世。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為恭惠。其子勒尔锦袭顺承郡王。.

新!!: 顺治和勒克德浑 · 查看更多 »

勒爾錦

勒爾錦(z;),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曾孫、穎毅親王薩哈璘孫、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第四子。.

新!!: 顺治和勒爾錦 · 查看更多 »

固始汗

固始汗(;),一译顾实汗,本名圖魯拜呼(;一译图鲁拜琥),17世纪中期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首领,西藏军事领袖。 固始汗原游牧于天山北麓,后受到准噶尔的排挤,转移至天山南麓发展,一度与安多北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落发生冲突,后和平解决,被著名藏傳佛教格鲁派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赠予“大国师”的称号,音转为“固始”,遂自称“固始汗”。 1634年,西藏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和罗桑却吉坚赞因受到噶举派政权藏巴汗、苯教土司顿月多吉、喀尔喀蒙古却图汗等势力的威胁,共同致信固始汗,请求其出兵救援。1636年,固始汗亲自赴拉萨与达赖和四世班禅商议出兵事宜,被赠予“丹增却杰”(执教法王)的称号。之后,他又遣使表示归顺后金皇太极政权,以稳固后方。 1637年,固始汗进入安多,灭却图汗,控制安多全境,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顿月多吉。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日喀则,灭藏巴汗政权,建立和硕特汗国。固始汗尊奉罗桑却吉坚赞为师,1645年(清顺治二年),固始汗赠予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顺治帝于顺治十年(1653年)稱讚其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 固始汗沒有對西藏直接军事统治,也没有控制统治区域内卫藏地区的经济赋税,而将其交给了五世达赖,使得五世达赖确立了在卫藏内的领袖地位。.

新!!: 顺治和固始汗 · 查看更多 »

固安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明、清兩代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歷任知縣。.

新!!: 顺治和固安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孝贤纯皇后唯一一位活到成年的子女。.

新!!: 顺治和固伦和敬公主 · 查看更多 »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中央官学,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彈劾官員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創建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新!!: 顺治和国子监 · 查看更多 »

国榷

《國榷》为记载明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谈迁(1594年—1658年)撰。全書正文104卷,卷首4卷。約428萬餘字。由於《國榷》當時未曾刊行,沒有經過四庫館臣刪改,史料價值很高。.

新!!: 顺治和国榷 · 查看更多 »

图海家族墓

图海家族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内。 1986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将“图海家族墓碑刻”公布为“北京市朝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为“图海家族墓”立有“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

新!!: 顺治和图海家族墓 · 查看更多 »

四川基督教

四川基督教.

新!!: 顺治和四川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四牌楼 (广州)

廣州的四牌楼原位于越秀區解放中路一带。.

新!!: 顺治和四牌楼 (广州) · 查看更多 »

四方炮台

四方炮台原名永康炮台、永宁炮台,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山蟠龙岗顶,为清代广州城北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炮台建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名为永宁炮台,又因炮台呈方形,故俗称四方炮台。长宽约48米,高7米,分外台和子台,设大小炮28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25日英军占领此处作为司令部,5月31日三元里等地的农民包围炮台,迫使英军退出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炮台遭到破坏,目前仅存地基,1962年出土铁炮一门,陈列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四方炮台 · 查看更多 »

倪用賓

倪用宾(),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苏州吴县人。 本来姓王,字重光。诸生出身,顺治十七年(1660年),任维初为吴县县令,严厉征所欠钱粮,侵吞常平仓储存粮米千石。清世祖丧期,他和诸生哭庙,给巡抚朱国治递揭帖,揭发任维初,但是任维初和朱国治有交情,於是倪用宾與金圣叹等被捕,並罗织罪名,定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之罪,最后倪用宾、沈玥、顾伟业、张韩、来献琪、丁观生、朱时若、朱章培、周江、徐玠、叶琪、薛尔张、姚刚、丁子伟、金圣叹、王仲儒、唐尧治、冯郅等十八人被判死罪,七月十三日立秋,在南京三山街执刑。據《哭廟紀略》記載,倪用賓、薛爾張、周江三人因家貧无资以殓,由顧予咸收葬。.

新!!: 顺治和倪用賓 · 查看更多 »

噶尔玛索诺木

噶尔玛索诺木(),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部人,清朝初年蒙古将领。 順治四年(1647年)十二月,清太宗第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嫁噶尔玛索诺木。固倫端順長公主的母亲懿靖大貴妃也是阿霸垓部人。噶尔玛索诺木娶公主之后授一等精奇尼哈番。順治七年(1650年)七月,十五岁的固倫端順長公主薨逝後,禮親王代善之女又嫁给了他。噶尔玛索诺木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3年),噶尔玛索诺木卒。.

新!!: 顺治和噶尔玛索诺木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新!!: 顺治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石維崑

石維崑,字與瞻,直隸大寧都水衛人。清初政治人物。 石維崑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十九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山西道監察御史。.

新!!: 顺治和石維崑 · 查看更多 »

石申 (清朝)

石申,字仲生,湖廣黃岡人,直隸灤州籍。清初政治人物。 石申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第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檢討。順治六年,任會試同考官。順治九年,任內翰林弘文院編修。順治十年,升內翰林國史院侍講。順治十三年,改內翰林國史院侍讀學士;次年任內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順治十五年,改翰林院侍讀學士。順治十六年,任吏部右侍郎,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順治十六年,任吏部左侍郎、殿試讀卷官。康熙四年,改刑部右侍郎。康熙五年,任刑部左侍郎。康熙八年,任倉場侍郎。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寶笏堂遺集》。.

新!!: 顺治和石申 (清朝) · 查看更多 »

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水、湘江、耒水汇合处的石鼓山。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为宋朝四大书院之首,迄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它三面环水、四面凭虚、地理位置独特,风光秀丽绝美,山上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江面帆影涟涟,渔歌唱晚,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1939年侵华日军战机轰炸衡阳,书院尽毁,2006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新!!: 顺治和石鼓书院 · 查看更多 »

石门寺 (天祝)

石门寺,藏语称“嘉格戎雅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yar-lung-thur-chen-dgon-dg'a-ldn-bums-pa-gling华锐吉、张吉会,浅谈天祝县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简称“嘉格戎寺”或者“雅隆图尔钦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

新!!: 顺治和石门寺 (天祝) · 查看更多 »

瞿廷諧

瞿廷諧(),字雲韶。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瞿士達之子。崇禎十二年(1639年)己卯鄉試舉人。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第三甲第五十一名同進士出身。授福建泉州府推官。任內擒滅大盜許山父子,闔府為之安定,審斷疑獄有名聲。.

新!!: 顺治和瞿廷諧 · 查看更多 »

瞿式耜

瞿式耜(耜,音sì/ㄙˋ,),字起田,又字伯略,号稼轩,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市)人。.

新!!: 顺治和瞿式耜 · 查看更多 »

瞿昌文

瞿昌文(),字壽明,明末清初常熟人。 永曆大學士瞿式耜之孫,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順治五年隨式耜入粵。永曆時為翰林院檢討。被清將陳策抓住,押赴梧州,被縶得脫。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扶祖柩歸里。著有《粵行紀事》。.

新!!: 顺治和瞿昌文 · 查看更多 »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新!!: 顺治和玄天上帝 · 查看更多 »

玉皇庙 (北京保安寺街)

玉皇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保安寺街9号,是一座道教宫观。.

新!!: 顺治和玉皇庙 (北京保安寺街) · 查看更多 »

玉牒

玉牒,又稱玉譜,是中國、越南歷代皇家族谱。.

新!!: 顺治和玉牒 · 查看更多 »

玉林市

玉林市(邮政式拼音:Watlam,粤语拼音:juk6 lam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界钦州市,西南连北海市,南接广东省湛江市,东毗广东省茂名市,东北邻梧州市,北通贵港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为大容山,西部为六万大山,东部为云开大山,中部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发源于境内。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570.72万。玉林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及台港等移民100多万人。.

新!!: 顺治和玉林市 · 查看更多 »

玉林通琇

玉林通琇(),字玉林、玉琳,世称玉琳国师。江苏江阴人,清朝佛教临济宗高僧。.

新!!: 顺治和玉林通琇 · 查看更多 »

玉溪市

玉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北接昆明市,西南界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州相邻,西北靠楚雄州。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哀牢山区与横断山脉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南盘江、元江、绿汁江流经境内,有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湖泊分布。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人口236.2万。玉溪是烟草工业重镇,享有“云烟之乡”的美誉,亦是“花灯之乡”、“滇中粮仓”。.

新!!: 顺治和玉溪市 · 查看更多 »

王士禛

王士禛(),賜名士禎,小名豫孙,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清代著名文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工詩文,勤著述,著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等五百餘種。.

新!!: 顺治和王士禛 · 查看更多 »

王士驥

王士驥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士驥 · 查看更多 »

王士驥 (順治進士)

王士驥,字千里,順天府大興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登進士,選國史院庶吉士。散館後授江南道監察御史。.

新!!: 顺治和王士驥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大礽

王大礽,字願五,江南桐城人。清初政治人物。 王大礽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江西糧道。.

新!!: 顺治和王大礽 · 查看更多 »

王天眷 (清朝)

王天眷(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新!!: 顺治和王天眷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天鑑

王天鑑(),字近微,萬全都指揮使司萬全右衛(今河北省萬全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進士,授山東恩縣知縣,期間平定多起盜亂。此後升爲禮部主事。順治十一年,累升至禮部郎中,主持山東鄉試。順治十二年,出任陝西河西道參議。康熙初年,大臣舉薦而不出仕。此後去世。.

新!!: 顺治和王天鑑 · 查看更多 »

王季陵

王季陵中国周文王的父亲王季的陵墓,王季(季历)死后葬于周原。 王季陵位于户县玉蝉乡陂头村西南,东距城西5里的渼陂湖约500米。古时民众此为磷火,称为“神灯”,于是有“王陵神灯”之谜,为“渼陂八景”之一。王季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清朝顺治年间刻立周王季陵碑。户县知县汪以诚立,陕西按察司佥事张宗孟撰。记载清顺治年重修陵墙、陵门等事。现存户县玉蝉乡。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隶书,刻立周王季陵碑。圆首,高2.30米、宽0.86米、厚0.20米。碑正中隶书“周王季陵”。上款“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敬书”,落款“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户县事汪以诚立”。.

新!!: 顺治和王季陵 · 查看更多 »

王宏 (順治進士)

王宏(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新!!: 顺治和王宏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家勤

王家勤(),字卣一,号石雁。浙江鄞县人。 明末诸生,师事刘宗周,與華夏齊名,時稱“王華”,家勤之子娶華夏女為妻。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與董志寧、張夢錫等圖謀抗清,时称“六狂生”。南明時授大理寺評事。後聯絡翁洲水师策划收复杭州城。不久事泄,华夏等被执,王家勤亦被捕,在杭州被斬殺,其門生私谥忠洁。.

新!!: 顺治和王家勤 · 查看更多 »

王业泰

王业泰(?—1646年?),字士和,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玄孙,南明军事将领,末任新建伯。.

新!!: 顺治和王业泰 · 查看更多 »

王常月

王常月(?-1680年),原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山西长治人。全真教道士。被称为龙门派中兴之祖。 王常月的生年各史料记载不尽相同。少年时即游历名山大川,访仙修道。中年时在王屋山遇到全真教龙门派六祖赵真嵩,归为门下。 在华山隐居多年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秋到北京全真道祖庭白云观任方丈,着手复兴全真道。 在北京,他取得了顺治帝的信任,被封为国师。三次赐予紫衣。并在白云观奉旨传戒,大收门徒。 康熙二年(1663年)王常月率弟子南下传教,在南京、杭州、湖州和武当山等地开坛授戒。使武当山的道士大多皈依到龙门派门下。康熙帝褒封王常月,并依于门下。 1680年逝世后,康熙帝赠号“抱一高士”。.

新!!: 顺治和王常月 · 查看更多 »

王一驥

王一驥,字念石,山東蓬萊人。清初政治人物。 崇禎十六年,鄉試中舉。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五十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江南鳳宿道副使。.

新!!: 顺治和王一驥 · 查看更多 »

王之翰

王之翰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之翰 · 查看更多 »

王之鼎

王之鼎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之鼎 · 查看更多 »

王度

王度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度 · 查看更多 »

王庭

王庭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庭 · 查看更多 »

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宇式宅门,等级高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等,用于王府。 王府大门位于住宅院的中轴线上,而不是像普通四合院那样开在东南角,通常有三间一启门和五间三启门两个等级,门上有门钉。 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规定,亲王府大门为五间三启门,用绿色琉璃瓦,63颗金门钉,世子府大门有45颗门钉,贝勒府大门规制次之。.

新!!: 顺治和王府大门 · 查看更多 »

王廣心

王廣心(),字伊人,號農山,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金山區松江縣)張堰鎮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其家為松江府望族,少年以詩文聞名。明崇禎五年(1632年)入進步文社幾社。明亡後仕清,中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任兵部主事。官至監察御史。有子王鸿绪、王頊齡。.

新!!: 顺治和王廣心 · 查看更多 »

王廷諫

王廷諫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廷諫 · 查看更多 »

王德泰

王德泰(),又名王铭山,奉天府盖平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1936年11月25日,王德泰在与日伪军交战于抚松县与濛江县交界处的小汤河村时牺牲。.

新!!: 顺治和王德泰 · 查看更多 »

王來任

王來任(),奉天人,中國清朝康熙年间官員。 顺治十八年(1661年)冬十月,以大理寺少卿任顺天府府尹。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任命为郧阳抚治。 在逝世前不足一年,上任廣東巡撫一職。由於當地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居民生活受到很嚴重的打擊。於是他便實地考察和調查,了解居民實際的影響情況,結果辛勞之下得到重病。他曾聯同時任廣東總督周有德,上疏康熙皇帝,極力請求復界,可惜疏書未及呈上便已病逝,幸於翌年(1669年)朝廷終允復界。 復界後,錦田居民因感周、王二公之德,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在水頭村建「周王二公書院」,以為紀念,並在書院內教育族中子弟,培育人材。而今日香港上水石湖墟巡撫街之「巡撫」即紀念王來任也。.

新!!: 顺治和王來任 · 查看更多 »

王化澄

王化澄(),字登水,江西金谿縣人。國舅王維恭的族弟。明末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王化澄 · 查看更多 »

王國楨

王國楨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國楨 · 查看更多 »

王嘉賓 (清朝)

王嘉宾,辽东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 顺治九年(1652年),王嘉宾接替徐萃任建宁府知府一职。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潘沂接任。.

新!!: 顺治和王嘉賓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命岳

王命岳(),字伯咨,號耻古,福建晋江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改庶吉士。未散館,特改工科给事中。历戶、兵、刑科給事中。康熙六年(1667年)逝世。王命岳著有《耻躬堂文集》20卷、《周易杂卦牖中天》、《读诗牖中天》等。.

新!!: 顺治和王命岳 · 查看更多 »

王命璿

王命璿(),字君衡,福建龙岩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刑部左侍郎。.

新!!: 顺治和王命璿 · 查看更多 »

王公選

王公選,字拙庵,陝西三原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王公選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弘文院庶吉士,散館改禮科給事中。.

新!!: 顺治和王公選 · 查看更多 »

王元晉

王元晉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元晉 · 查看更多 »

王克生

王克生,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1645年),山西鄉試中舉。顺治三年,登進士,后官至山東壽陽縣知縣。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王克生 · 查看更多 »

王祁

王祁,字拱哲(),清初軍事人物。 早年为太倉琅琊王氏家奴,入清後不肯薙髮,去髮为僧。鲁王失败後,王祁入闽,在建寧之大中寺與郧西王朱常湖相約起義,七月初四日攻克建寧府(今福建建甌),擊斃清朝總兵李應宗、副將曹胤吉,又殺清知府高簡等人。顺治四年二月王祁被封为郧国公。1648年三月下旬,清军克建寧,朱常湖、国师王祁死于亂軍之中。.

新!!: 顺治和王祁 · 查看更多 »

王福

王福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福 · 查看更多 »

王稼

王稼(1622--1654)明末清初崑劇演員。 又名王紫稼,原名稼,字紫稼,亦作子嘉,子,長洲人。 工旦,精於歌舞彈唱,善作新聲,所演《會真記》紅娘,時人稱絕,崇禎十年(1637)時曾在進士徐家二株園演出,與清初江左三大家錢牧齋、龔鼎孳、吳梅村都有交往。清順治八年(1651)王紫稼隨龔鼎孳北遊京師,錢牧齋作十四絕句贈別,龔亦有“玉喉幾許驪珠轉,博得虞山絕妙辭”的和韻之作。順治十一年秋,吳梅村在京師重遇紫稼,作《王郎曲》,有“王郎十五吳趨坊,覆額青絲自皙長。…… 王郎水調歌緩緩,新鶯嘹嚦花枝暖。 …… 王郎三十長安城,……瞳神剪水清如玉。五陵俠少豪華子,甘心欲為王郎死。寧失尚書期,恐見王郎遲;寧犯金吾夜,難得王郎暇。 坐中莫禁狂呼客,王郎一聲聲頓息”等記述。稍後的尤侗《艮齋雜說》亦記:“予幼所見王紫稼,妖艷絕世,舉國趨之若狂。年已三十,遊於長安,諸貴人猶惑之。吳梅村作《王郎曲》,而龔鼎孳复題贈云云,其傾靡可知矣。” 王紫稼於清順治十一年左右南歸,被御史李森先以縱淫不法罪,重杖,立枷死。 婁東無名氏《研堂見聞雜記》記其始末略云:“優人工子,善為新聲,人皆愛之。其始不過供宴劇,而其後則諸豪胥姦吏,席間非子不歡,縉紳貴人,皆倒屣迎,出入必肩輿。後棄業不為,以夤緣關說,刺人譏事,為諸豪胥耳目腹心,遨遊當世,儼然名公矣!一旦走京師,通輦下諸君。後​​旋裡,揚揚如舊。其所污婦女,所受饋遺,不可勝記。坐間談及子無不咋舌,李公廉得之,杖數十,肉潰爛,乃押赴閻門立枷,頃刻死。”。.

新!!: 顺治和王稼 · 查看更多 »

王紫綬

王紫綬,字金章,號蓼航。河南祥符(今屬開封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王紫綬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六十五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江西南贛道。工詩,有《知咫堂詩集》。.

新!!: 顺治和王紫綬 · 查看更多 »

王紹隆

王紹隆,字聖質,浙江海寧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散館后授翰林院檢討。官至江安糧道。.

新!!: 顺治和王紹隆 · 查看更多 »

王綱

王綱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綱 · 查看更多 »

王纪

王纪可以是:.

新!!: 顺治和王纪 · 查看更多 »

王羽 (消歧義)

王羽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顺治和王羽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王爱召

王爱召,又名伊克昭,清廷赐名广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哈什拉格沟口,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王爱召 · 查看更多 »

王炳

王炳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炳 · 查看更多 »

王炳昆

王炳昆,字慰生,號立芝,山東掖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王炳昆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四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江西儲糧道。.

新!!: 顺治和王炳昆 · 查看更多 »

王無咎

王無咎,字藉茅,河南孟津人。清初政治人物。 王無咎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十七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太常寺卿。.

新!!: 顺治和王無咎 · 查看更多 »

王熙 (順治進士)

王熙(),字子雍,一字胥廷,號慕齋。明末清初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城區)人。清初重臣。 王熙為清禮部尚書王崇簡之子。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累遷右春坊諭德。召直南苑。顺治十五年,擢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顺治十八年,受命撰写遗诏。康熙时命专管密本,为汉臣与闻军机之始。累遷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康熙二十一年,拜保和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康熙四十年,詔許致仕,晉少傅。諡文靖。雍正中,入祀贤良祠。有《王文靖集》。《清史稿》有傳。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称之“宛平相国”。.

新!!: 顺治和王熙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登聯

王登聯(),字捷軒、諡愨愍,漢軍鑲紅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六年貢生,授河南鄭州知州。順治八年,任山東按察使司僉事、山東濟南道。順治十三年,任通政司右參議。次年改通政司左參議。順治十五年,任順天府府丞。順治十七年,任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卿、保定巡撫。順治十八年,任工部尚書、直隸巡撫。康熙五年,因京東諸路圈地擾民,疏請停止,而得罪鰲拜被矯詔處死。有子王盛唐。.

新!!: 顺治和王登聯 · 查看更多 »

王發祥

王發祥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發祥 · 查看更多 »

王道新

王道新(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新!!: 顺治和王道新 · 查看更多 »

王荃可

王荃可(),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王荃可 · 查看更多 »

王鐸 (天啟進士)

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癡庵、東臯長、癡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癡仙道人、蘭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雲岩漫士等,河南孟津县(今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員,书画家。.

新!!: 顺治和王鐸 (天啟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騭

王骘(),字辰岳,山东福山人,清朝政治人物,以清廉著稱。 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康熙五年(1666年),典试广东。历任刑部郎中、四川松威道、光禄寺少卿等职,累迁太常寺卿。二十六年(1687年),授江西巡抚。二十七年(1688年),擢升闽浙总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浙江,赐给王骘御用冠服,并下谕称赞:“尔任总督,实心任事,浙、闽黎庶称尔清廉,故特加优赉。”不久,召入京,拜为户部尚书,以老病为由数次乞休,均被慰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召大学士、九卿以及河督于成龙入对,斥责于成龙诬陷靳辅,又责怪王骘与左都御史董讷、内阁学士李应荐附和成龙。王骘等上引罪,董讷、李应荐被夺官,王骘以原品休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卒於家,赐祭葬。《清史稿》有传。.

新!!: 顺治和王騭 · 查看更多 »

王訓 (順治進士)

王训(,宇敷彝,一字念泉,号悔斋,山東安丘縣(今安丘市)人。清初官员。 顺治四年(1647年)中进士,授直隶万全县知县。曾纂《续安丘志》25卷。.

新!!: 顺治和王訓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麻子

王麻子剪刀是始创于1651年(清朝顺治八年)的一所剪刀铺,因为所售剪刀质量上乘而出名,素有“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之说。其品牌经过多次整合之后,现由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进行品牌管理。王麻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颁牌的中华老字号。其传统锻制技艺在200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 顺治和王麻子 · 查看更多 »

王辛

王辛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辛 · 查看更多 »

王追騏

王追骐,字雪洲,號錦之,湖廣黃岡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有《居俟楼集》。.

新!!: 顺治和王追騏 · 查看更多 »

王震起

王震起,中國清朝山東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累遷戶部郎中。康熙九年(1670年)接替田本沛,擔任福建提學道。.

新!!: 顺治和王震起 · 查看更多 »

王舜年

王舜年,字永祺,號孝源,山東掖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順治二年,鄉試中舉。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七十三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山西布政使。.

新!!: 顺治和王舜年 · 查看更多 »

王蘭彰

王蘭彰,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1645年),山西鄉試中舉。顺治三年,登進士,后官至山東陽穀縣知縣。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王蘭彰 · 查看更多 »

王锡九

王锡九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锡九 · 查看更多 »

王鉞

王鉞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鉞 · 查看更多 »

王雲錦

王雲錦(),字海文,号柳溪。江苏无锡人。 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四十八年,出任陕西学政。参加编纂《康熙字典》。卒于雍正五年(1727年)。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陝西學政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無錫人 Y雲.

新!!: 顺治和王雲錦 · 查看更多 »

王進寶

王進寶(),字顯吾,甘肅靖遠人。清初軍事將領,精於騎射。.

新!!: 顺治和王進寶 · 查看更多 »

王揆

王揆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顺治和王揆 · 查看更多 »

王楨

王楨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楨 · 查看更多 »

王標極

王標極,北直南宮縣(今河北南宮)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進士。.

新!!: 顺治和王標極 · 查看更多 »

王正志 (崇禎進士)

王正志(),字灝夫,北直隸靜海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累官官戶部右侍郎,督運西路。李自成敗,降清。順治二年(1645年)以右僉都御史廵撫延綏,盡力招撫。順治五年冬,大同姜瓖反正归明,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王正志檄調延安叅將王永彊同總兵沈文華駐兵守衛黃河。二月,永彊勾結神水髙有才偷襲榆林,入駐凱歌樓。凌晨,有才兵至,永彊開城內應,王正志及户部郎中朱子昇被殺。.

新!!: 顺治和王正志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永吉

王永吉(),字修之,一字六謙,號鐵山。明末清初時期官員,江南高郵人。.

新!!: 顺治和王永吉 · 查看更多 »

王汝璧

王汝璧(),字鎮之。四川重慶府銅梁縣,清朝官員。官至刑部侍郎。.

新!!: 顺治和王汝璧 · 查看更多 »

王潤身

王潤身,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1645年),山西鄉試中舉。顺治三年,登進士,授真定縣知縣,后升至戶部主事。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潤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王潤身 · 查看更多 »

王澤弘

王泽宏(),又作王泽弘,字涓来,湖广黄冈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王用予之子。天啟六年(1626年)出生。顺治十二年(1655年)登进士,授翰林院侍读,拜礼部左侍郎,助修栖霞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担任左都御史。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官至礼部尚书。有御史犯罪被建議謫徙乌喇(今吉林市),泽宏以為烏喇死地,“流不可烏喇”,力諫不可。聖祖出巡烏喇時,深歎曰:“此非人所居,王澤宏其引朕於仁乎!” 泽宏喜与诸名士游,王士正、姜宸英、洪异等“皆尝点定其诗”。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年老辞歸,回南京养老,晚年居大功坊,“角巾散服,徜徉山水,若忘其為國老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卒,享年八十三歲。有《昊庐集》。有子王材升、王材任、王材成、王材獻、王材信、王材振。其孙王廷泰曾邀袁枚为其撰写墓碑。.

新!!: 顺治和王澤弘 · 查看更多 »

王文奎

王文奎(),字清遠,隸漢軍鑲白旗,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曹娥村(今上虞)人。.

新!!: 顺治和王文奎 · 查看更多 »

王日藻

王日藻(),字印週,號閒敕,一號無住道人,明末清初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授工部主事,累官河南巡撫。官至戶部尚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為嵩陽書院捐建藏書樓。工書法,又工詩文,著《秦望山莊集》。 Category:清朝工部主事 Category:清朝河南巡撫 Category:清朝戶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工部尚書 Category:清朝書法家 Category:清朝詩人 Category:松江人 R.

新!!: 顺治和王日藻 · 查看更多 »

王應統

王應統(),字緒光,號敏齋,山東長山縣(今屬鄒平長山鎮)人。 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州同知,祖父王斐,清順治年間任職於壽州、知州。父親王廷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武舉。 王應統自幼喜歡習武,熟讀兵書。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參加鄉試中武舉,翌年,進京趕考,被欽點為狀元。初授山西中路利民參將。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以軍功升為山東總河中軍副將。改授神木副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調任江南總漕中軍副將。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在絲市街北側建造狀元府。善书法,尤喜王羲之的字帖。嘉庆辛西《长山县志》称“自服官以迄家居,囊无长物,唯有两袖清风,图书数卷而已。”卒後葬於周村城西象山山麓,其妻亦自盡死。 Category:清朝武狀元 Category:清朝參將 Category:清朝副將 Category:鄒平人 Ying.

新!!: 顺治和王應統 · 查看更多 »

王教

王教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教 · 查看更多 »

王景祚

王景祚,字振公,號迂叟,直隸省順天府文安縣(今河北省文安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改山西太原府推官、甯武道。順治九年(1652年)任廣東道監察御史。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山東左參議。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杭嘉湖道。順治十七年(1660年)任太常寺少卿。康熙六年(1667年)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奉天府府尹。康熙十年(1671年)任大理寺卿。康熙十四年(1675年)任鴻臚寺卿。.

新!!: 顺治和王景祚 · 查看更多 »

王晋

王晋可以指:.

新!!: 顺治和王晋 · 查看更多 »

火葬

火葬俗称“火化”、“熟葬”或“焚尸”,是一種處理屍體的方式,具體而言是以矯形的方式把屍體燒成灰烬,然後安置在容器中、埋於土中、撒於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2007-04-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殷亮。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儒家、伊斯蘭教和基督宗教則盛行土葬。自從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得到提倡,以節約日益紧张的耕地。中國大陸為47.1%(2015年),美國為26%,韓國為74%,日本為99.85%(2008年),台灣為95.65%(2015年),瑞典及丹麥火化率皆達75%,英國為72.45%,紐西蘭70%,澳洲則為65%。.

新!!: 顺治和火葬 · 查看更多 »

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又称灵岩寺、崇报禅寺,位于江苏苏州灵岩山上,著名净土宗道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1982年10月22日被确认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灵岩山寺 · 查看更多 »

班布爾善

班布爾善(),滿洲愛新覺羅氏,為人足智多謀。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慤厚輔國公塔拜第四子。 崇德四年(1639年),襲三等奉國將軍。順治元年(1644年),以功晉封為二等奉國將軍。順治四年(1647年),晉封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晉封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八年(1651年),再晉封為輔國公。 康熙六年(1667年),班布爾善在輔政大臣索尼死後,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諂事鰲拜,與他結黨營私,凡事即私下定議,然後施行。康熙八年(1669年),清聖祖以鰲拜結黨專擅,不思悛改,下詔數其罪行,命議政王等將鰲拜逮捕治罪。班布爾善亦受牽連,議政王大臣等劾奏班布爾善二十一條大罪,因定罪以絞刑處死,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

新!!: 顺治和班布爾善 · 查看更多 »

班第 (敖汉左翼旗)

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成吉思汗二十一世孙。纳密克玄孙,贝玛土谢图曾孙,岱青杜楞的孙子,塞臣卓哩克图子。 天聪元年(1627年),随父归附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攻打明朝大凌河,击败锦州援军。天聪六年(1632年),征察哈尔部,明朝归化城、宣府。天聪七年(1633年),尚皇太极长女固伦公主,为固伦额驸。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封为札萨克多罗郡王。崇德三年(1638年)跟随出征喀尔喀部札萨克图汗,从兴安岭至登弩苏台。九月,攻打明朝,到达山东济南。崇德四年(1639年),随同皇太极攻打明朝松山。崇德六年(1641年),随军围攻明朝锦州,顺治三年(1646年),随多铎追击苏尼特部腾机思到扎济布拉克,击败土谢图汗、车臣汗的援兵。班第死后,其子墨尔根巴图鲁温布袭爵。.

新!!: 顺治和班第 (敖汉左翼旗) · 查看更多 »

班迪

班迪(v,),一作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清代官员,蒙古人。 班第在清朝初建的时候担任头等侍卫。跟随清军入关,顺治八年(1651年)八月,顺治帝将自己的姐姐乡君品级、清太宗第十二女下嫁班第。康熙十年(1671年),班第转任理藩院侍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皇女去世。康熙三十年(1691年),转任理藩院尚书,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班第去世。.

新!!: 顺治和班迪 · 查看更多 »

理坑村

坑村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北部,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是一个以余姓为主的血缘村落。 理坑历史上文风颇盛,硕儒不少,著名者有明代万历工部尚书余懋学,天启吏部尚书余懋衡,崇祯广州知府余自怡,清代顺治司马余维枢等。.

新!!: 顺治和理坑村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

藩院(z)是清朝時處理外藩事務的部門,始創於清朝皇太極年間,在順治年間由附屬於禮部改為獨立部門,並在清初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兼領對俄羅斯事務。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爲理藩部。在清亡後,再無藩屬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銷。.

新!!: 顺治和理藩院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尚书列表

下表列出清朝理藩院尚书:.

新!!: 顺治和理藩院尚书列表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侍郎

藩院侍郎(z),中國清朝官名,理藩院的副佐堂官,侍郎職掌輔助理藩院尚書處理內外蒙古諸部、青海、回部、西藏、土司、俄羅斯、廓爾喀、其他藩屬各部之政令、爵祿、朝貢、刑罰、交涉通商等事務。 前身為理藩院左右參政。順治元年(1644年)將參政改為侍郎,左右各一人,均為滿缺(滿洲或蒙古旗人);額外侍郎一人,由蒙古貝勒、貝子中特簡賢能者補任。最初秩二品,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為三品,康熙六年(1667年)改為正二品,九年(1670年)改為正三品,雍正八年(1730年)改為從二品,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制升為正二品。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隨理藩院改制為理藩部而改稱理藩部侍郎。宣統三年(1911年)改為理藩部副大臣。.

新!!: 顺治和理藩院侍郎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顺治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外交

琉球国外交與不少東亞國家(如越南及朝鮮)一樣,受到中国(明清两朝)的册封,属于明清的藩属國。1609年,薩摩藩入侵後,琉球国亦--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除此以外,琉球还与週邊國家如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国、蘇門答臘、滿剌加、占城、安南、呂宋等國,以及更遠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區进行外交和贸易交往,Sakamaki, Shunzō.

新!!: 顺治和琉球国外交 · 查看更多 »

硕垒

硕垒() ,清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谟啰贝玛的儿子,阿敏都喇勒的孙子。号玛哈萨嘛谛。车臣汗二十三札萨克都是他的后裔。 硕垒开始隶属于察哈尔部林丹汗,林丹汗死后,他自称车臣汗,一定程度继承蒙古汗国的汗统。1635年,致信皇太极,送驼马。1636年春,因为和明朝互市卖马,被皇太极责怪。1638年,清朝让硕垒贡献九白之贡(白驼一、白马八)。顺治三年(1646年),硕垒诱使苏尼特部长腾机思叛清,遣子本巴等率兵3万救援,被清军击败。顺治五年(1648年),腾机思归降,硕垒也遣使献一千驼马入谢来改善和清朝的关系,顺治帝命他遣子弟入朝。顺治九年(1652年)因为妄争岁贡赏,被清朝斥责、罢贡。死后其子巴布即位。.

新!!: 顺治和硕垒 · 查看更多 »

碣石镇

碣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所代管之陆丰市(县级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 全镇总面积为118.36平方公里,海岸线40.3公里。地理上分碣北、碣石、碣南三片,而行政上则分为37个行政村及4个社区,总户籍人口约23万。 作为陆丰三大经济强镇及陆丰五大港口之一,碣石镇2005年的GDP达到34.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62亿元。也因悠久的历史与强大的经济活力,被国务院及中共广东省委等授予“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一级渔港”等荣誉称号。.

新!!: 顺治和碣石镇 · 查看更多 »

礼亲王府

亲王府,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南街9号,是清朝康亲王杰书及其后裔的府第。.

新!!: 顺治和礼亲王府 · 查看更多 »

祠祭清吏司

祭清吏司,礼部官署名称。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祠部为祠祭清吏司。管理祀典、天文、国恤、庙讳。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礼部也设祠祭清吏司。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祠祭清吏司,设郎中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掌管吉礼凶礼,兼管僧道、医学、阴阳学官升用。下设祭祀科、僧道科、时憲科、火房,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典礼院。.

新!!: 顺治和祠祭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祜塞

塞(a;),愛新覺羅氏,追尊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孙,禮烈親王代善第八子。.

新!!: 顺治和祜塞 · 查看更多 »

祜里布

里布(),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克勤郡王岳託第六子。 順治六年(1649年),恩封為貝勒。順治九年(1652年)逝世。諡號「剛毅」。.

新!!: 顺治和祜里布 · 查看更多 »

祖大壽

大壽(),字复宇,遼東(遼東寧遠今辽宁興城人)。明末將領,是吳襄的妻舅,不知是否為吳三桂的親舅。自稱祖逖之後。.

新!!: 顺治和祖大壽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顺治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州府

福州府为明清时期福建布政司下设的一个府,其辖区大致为今天的福州市的五区二县级市六县再加上宁德地区的古田、屏南二县。明朝初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为福建省治。.

新!!: 顺治和福州府 · 查看更多 »

福州疍民

福州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这个族群在福州话中被贬称为曲蹄(平话字:,實際讀音:,有时汉字也写作科题)或曲蹄囝( );女性则被贬称江妹仔( )或者曲蹄婆( )。早期文献也曾用游艇子、白水郎、蜒等名词来称呼他们。 传统上,福州疍民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中国的民族识别視其为汉族一部分。他们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疍民可能源于古代百越,由于生活和教育水平低下,使得他们长期受到陆上居民歧视,明朝、清朝前期政府将其列為贱民。民国时期,政府立法禁止歧视疍民。195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陆续安排福州疍民上岸。.

新!!: 顺治和福州疍民 · 查看更多 »

福建巡抚

福建巡抚,明清時代地方軍政官員。.

新!!: 顺治和福建巡抚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顺治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福佑寺

福佑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0号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故宫外八庙之一。.

新!!: 顺治和福佑寺 · 查看更多 »

福全 (清宗室)

福全(a;),顺治帝次子。庶妃董鄂氏即宁悫妃出,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出生。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和恭亲王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终年五十,谥宪。 福全是康熙的哥哥,顺治崩后未能继位的原因是他有一只眼睛残疾。.

新!!: 顺治和福全 (清宗室) · 查看更多 »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新!!: 顺治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福晋

福晉(z),又作福金,该词汇来源于满语。清朝时用作贵族妇女的称谓。后金和清兵入关前,后宫妃嫔称福晋或格格,嫡妻会用嫡福晋尊称。顺治朝仍然沿用。康熙时后宫定--,妃、嫔等封号取代福晋和格格。在清朝亲王、郡王及其儿子的正妻获得“福晋”的封号。親王、郡王之妾則稱為側福晉或格格。.

新!!: 顺治和福晋 · 查看更多 »

禮部員外郎

部员外郎,禮部的属官。.

新!!: 顺治和禮部員外郎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顺治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禅房寺塔

禅房寺塔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塔儿山丈人峰峰顶的一座辽代砖塔。1986年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禅房寺塔 · 查看更多 »

秦宗堯

宗堯,字明宇,清初政治人物。奉天義州(今遼寧省義縣)人。 清順治九年(1647年),秦宗堯由華州知州升任江南省寧國府知府。任內政績卓著,遷薊州道副使。嘉慶《寧國府志·名宦》有傳。.

新!!: 顺治和秦宗堯 · 查看更多 »

秦尚行

尚行(),明末清初年抗清领袖。他与葛东方、步国光、赵慎宽、陈九畴、张嘉儒等人在山东青州聚众反清,改元重兴,昌乐、寿光到海边都听从他的号令。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被清军山东临清总兵王国栋镇压。.

新!!: 顺治和秦尚行 · 查看更多 »

秦祖襄

襄(),字汝翼,浙江慈谿縣(今慈溪市)人。明末官员,崇禎末科進士。弘光時官至徽州府知府。.

新!!: 顺治和秦祖襄 · 查看更多 »

秦良玉

良玉,字貞素。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忠州直隸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末著名女将。.

新!!: 顺治和秦良玉 · 查看更多 »

秦鉽

鉽(),字克绳,江南省常州府无锡(今屬江蘇省)人,清朝政治人物。 其善于文书,书法自成一体。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会元、探花。殿试後,順治帝阅卷时,对读卷官傅以渐说,“这肯定是秦鉽的试卷,我知道他的书法。”拆卷的时候果然如此。順治帝非常高兴,召见其并赐袍服,后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顺治十五年(1658年),任会试同考官,选拔出大学士李天馥等人。后出任广东布政使司参议,分守雷州,官至江西按察使。卒年六十七岁。.

新!!: 顺治和秦鉽 · 查看更多 »

秦松齡

松齡(),字留仙,或字畱仙、漢石、次椒,號對巖,晚號蒼峴山人,室名微雲堂。江南省常州府無錫縣(今屬江蘇省無錫市)人,女詞人王朗之子,清朝政治人物、經學家、詩人、詞人。.

新!!: 顺治和秦松齡 · 查看更多 »

秦淮河

淮河是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秦淮河(卷名:中国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7。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最大的地区性河流,被视为南京的“母亲河”,其中流经南京城内的一段被称为“十里秦淮”。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直到唐代诗人杜牧作《泊秦淮》之后才被广泛称为“秦淮河”。自此时起“秦淮”也被不少人误传误认为是秦、汉之时的“淮水”,但是秦、汉时代绝大部分可信度较高的古籍中所提到的淮水毫无疑问的都是指向当今的淮河,而不太可能是秦淮,尽管如此,这一独特的名称也因夹杂着一份雅致诗意而仍旧保留至今。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市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南京市溧水区东庐山,两河在南京市江宁区方山埭西北村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南京城外城城门上坊门进入南京市区。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南通济门外九龙桥处分为内、外两支:内秦淮为正流,过九龙桥直向西,由东水关进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桥汇小运河,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转折向西北,过新桥至上浮桥、陡门桥,与运渎会合,再过下浮桥,向西经过南京夫子庙,从西水关出城;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绕行,是五代十国时开凿的护城河,过九龙桥向南转折向西,经长干桥后汇合落马涧,向西至赛虹桥、觅渡桥在西水关外与内秦淮复合,内外秦淮合流后向北经草场门、定淮门、石头城,在三汊河汇入长江。外秦淮在与内秦淮合流前,在赛虹桥分出支流,过江东桥在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在从三汊河入江以前分出支流惠民河,向东北经中山桥至下关入江。秦淮河从北源至三汊河全长110公里,全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内外秦淮河合流之后的武定门闸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5立方米每秒。此外,在江宁东山与长江之间还有一条17公里长的秦淮新河,是1981年建成的人工河道,经西善桥到金胜村入江,河口设节制闸和抽水站。 ,网上夫子庙.

新!!: 顺治和秦淮河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顺治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科爾沁次妃

科爾沁次妃,名,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妻。孝莊文皇后之母。顺治帝的外祖母。 《满文老档》中,称她为ajige mama(汉语直译为小妈妈)。与之相对的amba mama(大妈妈),即是莽古思贝勒之妻、孝端文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故博礼又被称为科尔沁次妃、小妃。 順治十一年(1654年),順治帝追封外祖父寨桑為和碩忠親王,同時追封外祖母科尔沁次妃為和碩忠親王賢妃,並於現今吉林省立了追封忠親王暨忠親王賢妃碑,以示紀念。.

新!!: 顺治和科爾沁次妃 · 查看更多 »

程芳朝

程芳朝,字其相,号立庵。江南桐城人。清初政治人物。 程芳朝为清顺治四年(1647年)殿试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顺治九年(1652年),任会试同考官。顺治十一年(1654年),提督北直隶学政,后历官侍读学士、詹事府少詹事,出使安南。康熙五年(1666年)特任册封安南正使,转太常寺卿。不久归返故里。 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

新!!: 顺治和程芳朝 · 查看更多 »

穆爾察

察(),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第二子,母繼妻瓜爾佳氏。 最初封為三等奉國將軍。崇德五年(1640年)十一月承襲湯古代爵位,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四年(1647年)晉封為二等鎮國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逝世,諡號「恪恭」。 穆爾察娶嫡妻董鄂氏,但無子,爵位取消。.

新!!: 顺治和穆爾察 · 查看更多 »

穆爾祜

(),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安平貝勒杜度第二子。 天聰九年(1635年),清軍伐明,穆爾祜跟從貝勒多鐸率領偏師攻入寧遠、錦州以綴明師,抵達大凌河,擊殺明將劉應選,追明軍奔至松山,獲取馬二百匹,克台一,並有軍功。崇德元年(1636年),封為輔國公。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與其兄杜爾祜同得罪,被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多鐸南征,大破李自成的軍隊於潼關。順治二年(1645年),連拔兩營。大順軍侵犯我噶布什賢兵,被穆爾祜擊敗。穆爾祜又設置埋伏於山隘,大順軍自山上來襲,穆爾祜擊退敵軍因而在其後恢復宗室資格,封為三等鎮國將軍,順治三年(1646年),進封為一等鎮國將軍。跟從多鐸戰勝蘇尼特部騰機思等。順治四年(1647年),進封為輔國公。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叔父尼堪擊敗叛將姜瓖,進封為貝子。再跟從尼堪征討湖南,被賜蟒衣、鞍馬、弓矢。大軍進至衡州,尼堪戰歿。順治十一年(1654年),議論前罪,被革去爵位,其後逝世。其子長源,被授鎮國將軍品級。子孫遞降至雲騎尉品級,爵位遂除。 穆尔祜娶扎鲁特蒙古台吉固禄之女为妻,他们的长女嫁董鄂氏鄂硕(孝献端敬皇后之父),四女多罗格格嫁纳喇氏费扬古(孝敬宪皇后之父),七女嫁纳喇氏官长史的延图。.

新!!: 顺治和穆爾祜 · 查看更多 »

章貞

章貞,字含可。浙江會稽人。清朝政治人物。 早年失父,由八十歲的曾祖父授課,順治十二年中(1655年)乙未科進士,授山東壽光縣知縣。歷官河南滎陽縣縣丞、湖廣棗陽縣知縣。康熙十八年(1678年),舉博學鴻詞科,至江寧時,因病歸返。著有《東銘解》。 Category:清朝棗陽縣知縣 Category:绍兴人 Z Category:生年不详 Category:卒年不详 Category:清朝壽光縣知縣.

新!!: 顺治和章貞 · 查看更多 »

章雲鷺

雲鷺,字紫義,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市)人。清初重臣。 章雲鷺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曾任國子監祭酒。官至兵部督捕侍郎。.

新!!: 顺治和章雲鷺 · 查看更多 »

章正宸

正宸(),字羽侯,號格庵,晚號禹東餓夫。浙江會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師從劉宗周,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王应熊,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無效。崇祯九年(1636年)召为户科给事中。相繼彈劾首輔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谪戍均州。 福王时,官至大理丞,見國事日非,棄官歸里;鲁王時,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紹興失陷,出家为僧。.

新!!: 顺治和章正宸 · 查看更多 »

章月心

月心(),童名思真鶴金,號月心,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君主尚貞王之元配王妃,並擔任第二尚氏王朝第六代聞得大君。她出身章氏佐久真殿內,是二世章世勳(宜野灣親方正信)之女,有一姊章涼月嫁伊江御殿四世向嘉續(伊江按司朝敷)為妻 。她與尚貞王育有兩子,長子尚純立為世子,但未及即位而逝,追尊為王;次子尚經(豐見城王子朝良)。.

新!!: 顺治和章月心 · 查看更多 »

端莊固倫公主

端莊固倫公主(z;),本名嫩哲,亦称东果格格、东果公主,是清太祖的长女,其母为清太祖元妃。 明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二十二日戌時生。万历十六年(1588年)《满洲实录·卷二》○戊子年四月......又栋鄂部部长克彻孙何和里亦率本部军民归.太祖以长公主嫩哲妻之授以大臣之职......

新!!: 顺治和端莊固倫公主 · 查看更多 »

端重亲王

端重親王,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三子博洛被封為親王,封號端重,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兩代兩位。.

新!!: 顺治和端重亲王 · 查看更多 »

竇士範

竇士範,陝西省西安府蒲城縣(今陝西省蒲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三甲三一四名進士。授江南徽州府黟縣知縣。.

新!!: 顺治和竇士範 · 查看更多 »

笪重光

重光(),字在辛,号君宜,又号江上外史、郁冈扫雪道人等。晚年自署蟾光。清初政治人物,书画家。江南句容东荆(今白兔镇)人。.

新!!: 顺治和笪重光 · 查看更多 »

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克主杰·格勒巴桑(,Khedrup Gelek Pelzang,,),通称克主杰(,Khedrup Je),于藏曆第六绕迥之木牛年(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生于后藏拉堆多雄的曲沃地方(今西藏昂仁境内);父名根噶札西,是后藏贵族,母名乌占嘉姆。幼年拜凯珠僧格吉村为师,受沙弥戒,得到法名克珠杰·格勒巴桑。然后到昂仁寺、萨迦寺研究相宗、旁通二乘。1401年和俄洞班青举行大辩论,得受显密诸要。1403年,探望宗喀巴,受大灌顶,跟从杰日达哇受比丘戒。1407年,22岁时,到前藏正式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的第二大弟子,从此成为宗喀巴的忠实追随者。佛法精深,在昂仁和博东班钦辩论,在江孜和曲吉绒青巴辩论,获胜。1432年,贾曹杰圆寂后,甘丹寺的全体僧众公推克珠杰继任甘丹寺第三任甘丹赤巴(即法台);克珠杰任甘丹赤巴长达8年之久。他到江孜乃宁寺传播佛教,建立宗喀巴灵骨塔之金顶。他辅佐宗喀巴改革教风,弘扬佛法,遵照宗喀巴遗嘱,世世以呼毕勒罕度世,振兴黄教。著有《时轮大疏》《喜金刚大疏》等九种著作。 克主杰于藏历第七绕迥之土马年(1438年,明正统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圆寂,终年54岁。灵塔存于甘丹寺。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政府追认克主杰为“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01 Category:昂仁人 Category:甘丹赤巴.

新!!: 顺治和第一世班禪額爾德尼 · 查看更多 »

第五世达赖喇嘛

阿旺罗桑嘉措(;),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五世达赖喇嘛。他在位期間,結束了西藏分裂的局面,確立了格魯派在藏傳佛教中的優勢統治地位,建立甘丹頗章政權,成為在1642年至1682年期間西藏政教合一的最高領袖。在他掌握政權的四十年期間,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同滿清建立外交聯繫,並會見了來到西藏的早期歐洲探險家。他也是西藏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學者,一生著作頗豐,被西藏人稱為「偉大的五世」。.

新!!: 顺治和第五世达赖喇嘛 · 查看更多 »

笑岩德宝

笑岩德宝()原名月心,法名德宝,号笑岩。是明代禅宗之临济宗的高僧,为临济宗第二十八代祖,被称为明中叶高僧之一,清朝后尊称为笑祖或宝祖。 笑岩德宝是北京人,俗姓吴,二十二岁在河南广慧院出家并剃度,拜大寂能禅师为师。于龙泉寺临济总二十七代祖无闻聪禅师处得法。 笑岩著作有《月心语录》(又称《笑岩集》,因分南集两卷和北集两卷,又称《南北集》)等。 许多高僧都曾向笑岩德宝问道,包括晚明四大高僧的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 笑岩德宝晚年是在北京西城柳巷的庙宇度过的。明万历九年(1581年),笑岩德宝圆寂,将衣钵传给幻有正传禅师,在西直门外小西门建墓塔,顺治年间扩建成塔院,称为笑祖塔院。每年都有很多临济宗弟子到笑祖塔院进行祭拜,成为了北京一项习俗,称为“三月三转塔”。 1966年,笑祖塔院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存古柏、石碑等物,是北京市海淀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笑岩德宝 · 查看更多 »

笑祖塔院

笑祖塔院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区笑祖塔院42号的汉传佛教寺院,位于小西门(即元大都肃清门)外西南方向,即今北京北站以北,京包铁路以东。笑祖塔院也是该塔院所在地的地名,因為原有明朝高僧笑岩德宝的灵塔而得名。此外,此处原有笑祖塔院村,如今成为了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笑祖塔院社区。.

新!!: 顺治和笑祖塔院 · 查看更多 »

管理三庫大臣

管理三庫大臣,簡稱三庫大臣。為清朝官職,王公大臣充任職,職務為管理戶部三庫。 前身為順治十三年(1656年)起設置的三庫理事官;雍正元年(1723年),改由王公大臣擔任,稱為管理三庫大臣。滿缺、漢缺各一人,任期為三年,期滿時請旨更換派任。職掌為管理三庫庫藏、出納,按年月會計造冊,清點核實上奏。 轄下屬官有檔房主事,三庫郎中、員外郎、司庫、大使、筆帖式、庫使等官。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十四日上諭:「三库积弊已深,库书、库丁弊端尤甚,亟应实力整顿,著如该部所奏,即将三库集中等缺裁撤,凡库书、库丁悉数革除,一切收支事宜统归户部堂官一手经理,以专责成,毋庸另派三库大臣管理。」裁撤三庫,管理三庫大臣之職務改由戶部尚書全權處理。.

新!!: 顺治和管理三庫大臣 · 查看更多 »

管起鳳

管起鳳,字瑞吾,清初政治人物。奉天錦州(今屬遼寧省)人。 管起鳳爲生員出身。清順治四年(1647年),任江南省寧國府知府。任內清廉嚴肅,平易士紳。後遷汝南道副使。.

新!!: 顺治和管起鳳 · 查看更多 »

米喇印

米喇印(?~1648年),回族,甘肃省甘州(今甘肃张掖县)人。明朝末年驻防甘州的军官,清朝统一甘肃后,于甘肃巡抚张文衡帐下任副将,驻守甘州。 因在甘州起兵反清失败,于顺治五年被清朝将领张勇于水泉今(今甘肃永昌水泉子村)所杀,战死沙场。.

新!!: 顺治和米喇印 · 查看更多 »

米漢雯

米汉雯,字紫来,号秀岩,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人。清朝官员,书画家。 明太仆寺卿米万钟孙。顺治十八年(1661年)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鸿词科,位列第二等,改翰林院编修,官至侍讲学士。 米汉雯工书画,得米芾之法,时有“小米”之誉。尤善山水,且工篆刻。有《漫园》、《存始》诸集。.

新!!: 顺治和米漢雯 · 查看更多 »

精膳清吏司

精膳清吏司,礼部官署名称。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膳部为精膳清吏司。管理宴飨、牲豆、酒膳。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设郎中一人。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精膳清吏司,设郎中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满洲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宗室一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掌管祭祀供物、赏恤牛羊和本部机构用银题销。下设勘合科、俸粮科、下程科、厨役科、火房,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光禄寺并入精膳清吏司,改为光禄清吏司,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典礼院。.

新!!: 顺治和精膳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精濟

精濟(z;),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第八子惠順親王祜塞次子,康良親王傑書之兄,母嫡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 順治三年(1646年)祜塞逝世,精濟承襲父親祜塞的爵位為鎮國公,同年晉封為多羅郡王。順治六年(1649年)逝世。朝廷賜予諡號「懷愍」。多羅郡王爵位由三弟傑書承襲。.

新!!: 顺治和精濟 · 查看更多 »

粘姓

粘姓在華人社會中是一個特殊罕見姓氏,為女真人後裔姓氏之一。粘子瑛,《女真後裔在臺灣: 粘氏宗族與彰化福興地區的發展》,臺灣: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6月,ISBN 978-986-774-372-5。粘子瑛,《女真後裔在臺灣: 粘氏宗族與彰化福興地區的發展》,臺灣: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ISBN 978-986-733-244-8。.

新!!: 顺治和粘姓 · 查看更多 »

索诺木 (克什克腾部)

索诺木(),清朝蒙古王公,克什克腾部人,博尔济吉特氏。 成吉思汗二十代孙,沙喇勒达之孙,麻那呼台吉之子。天聪八年(1634年)率众归附后金,崇德四年(1639年)四子部落毕里克台吉逃离清朝,他因为不追击,罚牲畜。次年,朝贡皇太极,赐蟒袍。顺治九年(1652年),被封为扎萨克一等台吉。子玛纳瑚。.

新!!: 顺治和索诺木 (克什克腾部) · 查看更多 »

紅衣大炮

红衣大炮,原稱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6世纪制造的一种加农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軍人迷信,為了祈求勝利,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象徵吉利的红布,正巧清代滿族忌諱「夷」字,便定名為紅衣大炮。 在设计上有优点,炮管长,管壁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此設計可減輕整體重量而不降其強度。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彈道,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三米左右,口径110至130毫米,重量在兩吨以上。.

新!!: 顺治和紅衣大炮 · 查看更多 »

纪事录

《纪事录》是明初年俞本所著,记载从至正十一年(1351年)至洪武三十年(1397年)间,元末明初之事的编年体私史。全书共两卷,至清代已佚失。一般认为,1970年代在台湾发现《明兴野记》,即是此书由张大同编修的版本。明代,此书或称《皇明纪事录》,或称《皇明记事录》。钱谦益提及此书时,又简称为“俞本《纪录》”。当代李新峰认为,此书原名应为《皇明纪事录》,简记为《纪事录》。.

新!!: 顺治和纪事录 · 查看更多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喇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词人、學者。.

新!!: 顺治和纳兰性德 · 查看更多 »

绍武

绍武是南明绍武帝的年号,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紹武帝稱帝後,預定於明年丁亥年(豬年,1647年)改元,十二月紹武政權覆亡,該年號實際並未使用。.

新!!: 顺治和绍武 · 查看更多 »

续金瓶梅

《续金瓶梅》,明末清初作家丁耀亢的小说,是《金瓶梅》的续书,通过《金瓶梅》中人物轮回转世的故事讲述因果报应,导人向善、劝人戒色。全书共64章回。它和《隔帘花影》、《金屋梦》一共被合为《金瓶梅续书三种》。丁耀亢是丁惟宁的儿子、丁纯的孙子,他的父亲和祖父一直被学术界认为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新!!: 顺治和续金瓶梅 · 查看更多 »

练国事

練國事(),字君豫,河南永城人,祖籍江西新淦,明末東林黨官員。.

新!!: 顺治和练国事 · 查看更多 »

绛云楼

绛云楼,为中国明末清初大儒钱谦益在故乡常熟的藏书楼。 钱谦益为明万历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绛云楼为明代著名的民间藏书楼。清 順治七年(1650年)失火,所藏图书毁灭殆尽。2008年,常熟尚湖风景旅游管委会筹划将绛云楼与拂水山庄易地重建,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老院长匡振鶠担纲设计。 Category:藏书楼 Category:苏州文化史 Category:常熟建筑.

新!!: 顺治和绛云楼 · 查看更多 »

罗森

罗森可以指:.

新!!: 顺治和罗森 · 查看更多 »

群力胡同

群力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的一条胡同。.

新!!: 顺治和群力胡同 · 查看更多 »

羅人琮

罗人琮,字宗玉,湖廣桃源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十八年(1661年)登辛丑科進士,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著有《紫萝山人集》。.

新!!: 顺治和羅人琮 · 查看更多 »

羅禪征伐

羅禪征伐(朝鲜文:나선정벌/라선정벌);(俄文:Сражение на Сунгари)發生於1654年和1658年,朝鲜王朝应清朝要求,派出鸟铳手讨伐沙俄(朝鲜称“罗禅”)哥萨克军队的战争。中方称之为松花江口之战。.

新!!: 顺治和羅禪征伐 · 查看更多 »

羅科鐸

羅科鐸(),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曾孫、克勤郡王岳託長孫、衍禧介郡王羅洛渾長子。 順治三年(1646年),羅科鐸在其父羅洛渾死後承襲衍禧郡王爵位。順治八年(1651年),改封號為平郡王。順治十五年(1658年),跟從信郡王多尼征戰雲南,屢次大破明將李定國、白文選。順治十六年(1651年),賞賜蟒衣、弓刀、鞍馬,表揚其功勞。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逝世,謚號「比」。其子讷尔图承襲平郡王爵位。.

新!!: 顺治和羅科鐸 · 查看更多 »

羅洛渾

羅洛渾(),又作洛洛歡,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克勤郡王岳託的長子。 崇德三年(1638年),其父岳託死後,襲爵位為貝勒。崇德五年(1640年),迎接蒙古多羅特部蘇班岱、阿爾巴岱於杏山時,以搏戰破遇到的明軍,被賞賜御廄良馬一匹。後來加入圍攻錦州。再跟從大軍伐明,攻克松山,賞賜蟒緞。崇德八年(1643年),因嗜酒妄議之罪,及敏惠恭和元妃治喪期間不輟絲竹,朝廷削去其爵位。旋又復封回原本爵位,只命濟爾哈朗及多爾袞對他戒諭。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大軍平定京師,進封為衍禧郡王。順治三年(1646年),羅洛渾跟從肅親王豪格征戰四川,在軍中逝世。康熙年間,追謚為「介」,是為衍禧介郡王。其子羅科鐸承襲其爵位。.

新!!: 顺治和羅洛渾 · 查看更多 »

翟廉

翟廉,字静生,號棘麓,直隸赵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進士,任广西柳城知县、汝宁推官、官至廣西布政使参议、有《宦游偶寄》。.

新!!: 顺治和翟廉 · 查看更多 »

翼皇后 (清朝)

翼皇后(),清景祖愛新覺羅·覺昌安妻。 她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清景祖。顺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追封昌王愛新覺羅·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同時為其妻上諡號為翼皇后。.

新!!: 顺治和翼皇后 (清朝) · 查看更多 »

猛瓘

猛瓘(),又名猛峨,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孫、肅武親王豪格第五子。 順治十四年(1657年),猛瓘被封為溫郡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猛瓘逝世,朝廷予以諡號「良」。長子佛永惠承襲為溫郡王爵位。.

新!!: 顺治和猛瓘 · 查看更多 »

热西却令寺

热西却令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恩格贝镇布尔嘎查斯太,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热西却令寺 · 查看更多 »

絕食

绝食(Hunger Strike),又称绝食抗议,特指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进行非暴力抵抗或者抗议的一种方式。非抗議性質的自主性停止饮食,一般稱之為禁食。 绝食者公开宣布一定期间内(最常见的为达到特定目的之前)停止进食,少数同时停止饮水,甚至拒绝静脉注射。绝食抗议的效果,要取决于绝食者的名望、绝食事件的公开程度、公众对绝食者诉求的赞同程度,被抗议方的一贯态度和所处形势等。 绝食可以导致死亡,但绝食者因为有明确的要求,应该与用停止饮食来自杀(包括殉夫、殉国)的情况区别开来。.

新!!: 顺治和絕食 · 查看更多 »

瑞应寺 (西城区)

应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2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为北京市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马英豪,浅谈北京瑞应寺,首都博物馆论丛2013年.

新!!: 顺治和瑞应寺 (西城区) · 查看更多 »

瑪爾漢

漢(),又譯名馬爾漢,兆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 順治十一年(1654年),繙譯舉人。授工部七品筆帖式,累遷刑部員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年),署驍騎參領隨揚威將軍阿密達征討三藩之亂中陝西王輔臣部,多有戰功。十七年(1678年)授監察御史,遷戶部郎中。三十三年(1694年),特授改補翰林院侍講學士,隨即擢兵部右侍郎。三十五年(1696年),改兵部左侍郎。三十八年(1699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一月己亥,改兵部尚書,充議政大臣、經筵講官。四十六年(1707年),改吏部尚書。四十八年(1709年),以老病乞休。 五十七年(1718年)卒,年八十五歲。康熙帝遣內大臣臨奠,賜祭葬。雍正八年(1730年),上諭褒獎瑪爾漢「謹慎忠厚,事聖祖宣力多年,完名引退」,追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乾隆元年(1736年),追諡恭勤。.

新!!: 顺治和瑪爾漢 · 查看更多 »

瓦克達

克達(),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四子。.

新!!: 顺治和瓦克達 · 查看更多 »

甬上屠氏

上屠氏,是中国明朝中叶兴起的一个屠姓家族,在明清时期高官学者辈出。出自浙江宁波府鄞县,因世居宁波城甬江北岸而又称江北屠氏。祖上在南宋淳佑年间因北方兵乱而一路南迁,定居鄞县,故称甬上,在元朝时为世袭军籍,入明弃兵务农,成为耕读世家,自7世登进士入朝为官崛起。在明朝时因科举人文之盛与同郡镜川杨氏、西湖陆氏 、槎湖张氏并称“四大家族”。后人又有移籍浙江邻县(如平湖、钱塘等地)、湖北、广西、上海、北京等地。.

新!!: 顺治和甬上屠氏 · 查看更多 »

田仰

仰(),號百源,贵州思南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一百六十四名,由山东汶上县知縣歷太仆寺少卿、四川巡撫、兵部尚書。弘光元年(1645年)八月,鲁王朱以海命他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次年,封海忠伯,逃到福建,不久降清。顺治八年(1651年)3月7日寅时,田仰卒于北都正阳门(今北京前门)吉安会馆,由妾朱氏扶柩葬于吉安。田仰逼名妓李香君为妾,李誓死不从,以头抢地,血流如注,鲜血点点溅在情郎赠与的定情诗扇上。孔尚任以此为基础,写出名剧《桃花扇》。.

新!!: 顺治和田仰 · 查看更多 »

田喜𩄢

喜𩄢(),字子湄,號望西。山西省大同府馬邑縣(今屬朔州市朔城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田喜𩄢 · 查看更多 »

田六善

六善(),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進士,授河南太康知縣。順治九年,改戶部廣西司主事,后監臨清關、監督鳳陽倉、兼監臨淮關。此後歷任戶部江西司員外郎、廣西司郎中。順治十五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長蘆巡鹽御史、掌江南道監察御史。康熙三年,任貴州道監察御史、陝西道監察御史、廣東道監察御史。康熙七年,巡視京通各倉御史。康熙十一年,改任刑科給事中。康熙十二年,任戶科掌印給事中、光祿寺少卿。康熙十二年,任通政使司右參議。次年,改左僉都御史、順天府尹、左副都御史。康熙十五年,任會試副考官,次年改工部右侍郎。康熙十七年,任戶部右侍郎督理錢法;次年改戶部左侍郎。 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田六善 · 查看更多 »

甲申傳信錄

《甲申傳信錄》共十卷,明末清初人錢倁軹撰,成於顺治十年。是明末甲申之變李自成陷燕京的重要紀實。.

新!!: 顺治和甲申傳信錄 · 查看更多 »

申佳胤

申佳胤(),字孔嘉,又字濬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詩人、經學家,甲申之變時自殺殉國,年四十二。南明追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清順治賜諡端愍。清雍正年間避諱清世宗改稱佳允、佳蔭、佳印。.

新!!: 顺治和申佳胤 · 查看更多 »

申涵煜

申涵煜(),字觀仲,號鶴盟,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清朝書法家、詩人、文學家。.

新!!: 顺治和申涵煜 · 查看更多 »

焦毓瑞

毓瑞(),字輯五、石虹,山東省濟南府章丘縣(今山東省章丘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中舉,順治四年(1647年)登进士。顺治六年(1649年)改國史院庶吉士。顺治八年(1651年)任廣東道監察御史,顺治九年(1652年)督理京通二倉監察御史。顺治十年(1653年)改宣大巡按御史、巡按宣大兼理學政。顺治十三年(1656年)任河東巡鹽御史、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雲南道監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年)掌河南道監察御史。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廣西道監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左通政。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太僕寺卿。康熙十七年(1678年)任太常寺卿。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通政使。同年,改左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改戶部右侍郎,后改戶部左侍郎。.

新!!: 顺治和焦毓瑞 · 查看更多 »

熊世謨

世謨,清朝政治人物。湖廣江陵縣人。 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進士。出任湖廣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教諭。.

新!!: 顺治和熊世謨 · 查看更多 »

熊伯龍

伯龍(),字次侯,號鍾陵,湖廣漢陽人。清初翰林。 熊伯龍於順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編修。官至侍讀學士。著有《榖詒堂詩集》。另有《无何集》,體現了無神論思想。.

新!!: 顺治和熊伯龍 · 查看更多 »

熊賜履

賜履(),字敬修,一字青岳,號素九,別號愚齋,湖北孝感人,祖籍江西南昌,明末清初理學名家、政治人物,官至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以康熙皇帝老師的名義,曾經拉攏過顧炎武,有書簡往來。.

新!!: 顺治和熊賜履 · 查看更多 »

熊興麟

興麟(),字维郊,号石儿,永定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士。崇禎十七年(1644年)接替葉承光,擔任直隶常州府宜興縣知縣。清順治二年(1645年),跟隨隆武帝抵達福州,擔任禮部主事。隆武朝滅亡,又隨永曆帝,擔任監察御史。後被清軍逮捕囚禁。順治十年(1654年)釋放歸鄉。.

新!!: 顺治和熊興麟 · 查看更多 »

熙和門

熙和门,位于紫禁城外朝中路、太和门外西侧庑房正中。.

新!!: 顺治和熙和門 · 查看更多 »

燕台七子

燕台七子指清初顺治年间的七位诗人。 燕台即指北京。順治年間施闰章、宋琬、丁澎、张文光、周茂源、严沆、趙賓等七人在京师相倡和,被称为“燕台七子”。七子的成員說法不一,或捨周茂源,並取陳祚明,严津编有《燕台七子诗刻》七卷,收录七子诗作各一卷,即张文光《斗斋诗选》、趙賓《学易庵诗选》、宋琬《安雅堂诗选》、施闰章《愚山诗选》、严沆《颢亭诗选》、丁澎《信美轩诗选》、陈祚明《稽留诗选》。《詩刻》亦以陳祚明取代周茂源。.

新!!: 顺治和燕台七子 · 查看更多 »

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杨村镇杨村圩鲤鱼寨下,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翼围由赖福之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动工兴建,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平面呈长方形,长41.5米,宽31.8米,占地面积1367.6平方米,建筑面积3741.12米。围墙高14.3米。.

新!!: 顺治和燕翼围 · 查看更多 »

畢振姬

振姬(),字亮四,一作亮泗,號王孫,又號頡雲,山西高平伯方村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鄉試第一名(解元),清順治三年(1646年)中進士,初任平阳府教授。遷國子監助,教轉刑部主事,再遷員外郎中。公事之暇,读书不倦,著述甚富。順治十年(1653年)擔任山東濟南道參議,歷官金衢道左參政。顺治十四年(1657年)任广东兵备驿传水道,“减船数百,减费七万六千余”。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广西按察使。洪承畴薦為湖广布政使,不久辞官回乡。康熙十七年(1678年)司寇劉楗推舉為博學鴻儒科,三年後以老病辭。卒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私謚堅毅先生。著有《尚书注》、《西河遗教》、《四州文献》、《三川别志》等,皆佚。.

新!!: 顺治和畢振姬 · 查看更多 »

界堪

堪,又名齋堪,(),清景祖覺昌安第三子,顯祖塔克世之兄,太祖努爾哈赤伯父。 順治十一年(1654年),朝廷追封額爾袞為慧哲郡王與其弟宣獻郡王界堪及其福晉同享太廟。.

新!!: 顺治和界堪 · 查看更多 »

特爾祜

特爾祜(),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安平貝勒杜度第三子。 崇德四年(1639年),封為輔國公。崇德六年(1641年),跟從大軍圍攻錦州,大敗明兵於松山、杏山之間。崇德七年(1642年),移師攻克塔山。同年十月,與其兄杜爾祜同得罪,被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順治元年(1644年),特爾祜跟從多爾袞入山海關,大破李自成的軍隊,逐大順軍至慶都。再跟從多鐸敗大順軍於潼關。順治二年(1645年),以軍功恢復宗室資格,再被封為輔國公,賜金五十、銀二千。順治六年(1649年),進位為貝子。順治十五年(1658年)逝世,賜予謚號「恪僖」。子孫遞降,以奉恩將軍世襲。.

新!!: 顺治和特爾祜 · 查看更多 »

牛天宿

牛天宿可以指:.

新!!: 顺治和牛天宿 · 查看更多 »

牛天宿 (順治進士)

牛天宿,字覲薇、戴薇,號次月、青延,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濟南府章邱縣(今山東省濟南市章邱縣),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康熙七年,官至廣東瓊州府知府。著有《百僚金鑒》、《海表奇觀》。.

新!!: 顺治和牛天宿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牛鈕

爱新觉罗·牛鈕(a;),清朝顺治帝的长子。牛鈕生于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月初一,生母為巴庶妃。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三十,三個月大的牛鈕夭折,無谥号。.

新!!: 顺治和牛鈕 · 查看更多 »

牛金星

牛金星(?-1652年),字聚明。河南宝丰陂北里大牛庄(今石桥乡)人。李自成的著名谋士。.

新!!: 顺治和牛金星 · 查看更多 »

盐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一个自然村,由上社、中社、上厝、港头等四个管理区(社)组成。人口2万多人,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几千人。其中林姓乡亲超过10000人,陈姓超过5000人,由几十种姓氏的乡亲组成。 盐灶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境东北部,北纬 23°36' N 、东经 116°52' E ,距离澄海城区21公里。是潮(安)、澄(海)、饶(平)三县(市)交界地带,东临南海,背倚莲花山。国道324线在边上穿过,金鸿公路北端在此与国道交接,是汕头市区和澄海通往厦门,以及潮州市通往三百门港口的必经之地。 整座村由多个池塘点缀在整齐的一排排房屋之间,从空中看像一把关刀,故有“盐灶关刀地,亲正干呷己”。 耕地主种水稻、花生、甘薯、蔬菜、生柑等。林产松、柏,兼种茶、水果。以人工养鱼、蟹、虾、蚝为主,盛产青蟹、虾米、大蚝及多种鱼类。工业有抽纱、纺织、制造、食品、采矿等厂(场)。 背后莲花山主峰海拔562米,为汕头市最高峰,上有“莲花池”、“双飞蝴蝶”、“锯廊”、拍铳桥等名胜古迹。盐灶是基督教传入潮汕的发祥地,也是潮汕抽纱业发源地。 盐灶蚝烙、鲜软虾煮豆腐等食品的烹调技艺为人所称道,大蚝、薄壳米、膏蟹、猪头粽等土特产名闻遐迩。.

新!!: 顺治和盐灶 · 查看更多 »

盧廷簡

卢廷简(),字子闲,江南江都县(今屬揚州市)人。清朝軍事將領。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武進士。工詩,《晚晴簃诗汇》收其诗作一首。.

新!!: 顺治和盧廷簡 · 查看更多 »

盧運昌

盧運昌,生卒不詳,山東省濟南府陵縣(今山東省陵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三甲二七五名進士。順治六年,授荊州府彝陵州遠安縣知縣。.

新!!: 顺治和盧運昌 · 查看更多 »

直皇后

皇后(),喜塔腊氏,清興祖愛新覺羅·福滿妻。 她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清興祖。顺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追封慶王愛新覺羅·福滿為興祖直皇帝,同時為其妻上諡號為直皇后。.

新!!: 顺治和直皇后 · 查看更多 »

直隶巡抚

隶巡抚,為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直隶巡抚 · 查看更多 »

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新!!: 顺治和盛京将军 · 查看更多 »

瀛台泣血记

《瀛台泣血記》(Son of Heaven),又稱《光緒泣血記》,為清朝宫廷女官裕德齡所撰寫的一本有關光緒皇帝一生的故事,原著為英文,後由民初作家秦瘦鷗翻譯為中文。 書名中的“瀛台”位於北京中南海的南海,為一小島,中心建築為涵元殿,順治年間整修擴建後,取名「瀛台」。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于涵元殿,後光绪不明所以的早于慈禧一天逝世。本書名緣於此,故曰《瀛台泣血》、《光緒泣血》。.

新!!: 顺治和瀛台泣血记 · 查看更多 »

登萊巡撫

登萊巡撫,全稱巡撫登萊地方贊理軍務。明朝天啟元年增設,主理山東省東部登州府、萊州府一帶。.

新!!: 顺治和登萊巡撫 · 查看更多 »

白云寺 (宁乡)

白云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双凫铺镇的回龙山。.

新!!: 顺治和白云寺 (宁乡) · 查看更多 »

白云庄

白云庄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的一座墓庄,位于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建于1611年,现存建筑为1934年重修。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此后曾为清初浙东学派活动场所“甬上证人书院”所在地。2006年,白云庄与黄宗羲墓、万斯同墓和全祖望墓一并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白云庄 · 查看更多 »

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外的白云觀街9號,是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也是全真道龍门派的祖庭,自元朝起,为全真道“第一丛林”。中國道教协会、中國道教学院、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设于该观内。白云觀過去每年春節举办的庙会,游人如鯽,热闹非凡。.

新!!: 顺治和白云观 · 查看更多 »

白蓮教

白蓮教,是跨越多个中國史上朝代的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包括彌勒教在内的其他组织的内容,但一般认为主源是源于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莲宗。因其教徒禁食葱乳,受持五戒,不杀生不饮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为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在历史上发动多次民变,屡次受到镇压。 在元朝時,白莲教与明教、红巾军、彌勒信仰有關。元末白蓮教和明朝建國的關係亦有專書介紹。在明朝以後,接受了羅思孚的「無生父母」思想,成為了羅教系統的秘密宗教。.

新!!: 顺治和白蓮教 · 查看更多 »

白银市

白银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处黄河上游,是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缘此而得名。又因铜矿储量和开采在全国地位显著,得“铜城”别名。.

新!!: 顺治和白银市 · 查看更多 »

階州直隸州

階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明隸鞏昌府,領文縣。順治初,因明制。雍正七年(1729),升直隸州,割鞏昌府之成縣來屬。領縣二:文縣、成縣。评价:疲。隸鞏甘肅省秦階道。.

新!!: 顺治和階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隆宗門

隆宗门,位于紫禁城-乾-清门前广场西侧,是紫禁城内廷与外朝西路以及西苑的重要通路。.

新!!: 顺治和隆宗門 · 查看更多 »

隆禧

純靖親王隆禧(z;),清世祖第七子,聖祖弟,顺治十七年 (1660年)四月廿二出生。康熙十三年(1674年)封為純親王。康熙十四年(1675年),分給佐領。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隆禧患重病,聖祖皇帝親臨為其召太醫。七月十五,隆禧薨,聖祖皇帝哀痛輟朝三日。 太皇太后欲到臨純親王喪禮,聖祖皇帝力諫才停止。聖祖皇帝又欲到臨奠,太皇太后亦下諭阻止,留聖祖皇帝於太皇太后宮中。賜予純靖親王之諡號。獨子富爾祜倫襲爵、又一年後身故無子,被除去爵位。.

新!!: 顺治和隆禧 · 查看更多 »

隆武

隆武(1645年七月-1646年八月),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意为“兴隆洪武”。1647年九月淮安起事者张华山用此年号起事《清史稿·世祖纪》。 《南明史》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據《續明紀事本末》卷七記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始知永曆帝已即位。朱由榔的使節在十月到,晉鄭成功威遠侯,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一說順治五年三月(明永曆二年)改奉永曆為正朔。另一說以隆武五年(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改奉永曆為正朔。.

新!!: 顺治和隆武 · 查看更多 »

隆武帝

明紹宗朱聿鍵(《思文大纪》,頁21-22),或稱隆武帝,小字長壽,南明第二任皇帝,原為唐王,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與明神宗同輩份),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明思宗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称帝,改元為隆武並與同年開鑄「隆武通寶」,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殺。 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殺,享年44岁。永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廟號紹宗,改谥号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二》。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黄道周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新!!: 顺治和隆武帝 · 查看更多 »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中国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芋头侗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顺治年间大火后重建,形成七个聚居点。主要的古建筑有四座鼓楼、三座风雨桥、一座门楼、两口古井、两座萨岁台、七十八座吊脚楼以及古驿道等。.

新!!: 顺治和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 查看更多 »

韓岱

韓岱(v),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滿洲鑲白旗人,清朝初期大臣。 天聰八年(1634年),專管牛彔、專管佐領。崇德六年(1641年),任議政大臣。崇德七年(1642年),任兵部承政,署護軍統領,授一等奉國將軍兼半個前程。順治元年(1644年),任清朝首任兵部尚書,順治三年(1646年),改鑲白旗固山額真,授一等輔國將軍。順治七年(1650年),任固山額真、吏部尚書。順治八年(1651年),加固倫伯大里勒公(鎮國公)。同年,出任刑部尚書。順治九年(1652年),再改任吏部尚書,其後被革職,順治十二年(1655年),重新出任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

新!!: 顺治和韓岱 · 查看更多 »

韓維基

韓維基(),字貞子。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张店区傅家镇)小田村人。清朝官员。康熙初以同進士出身入仕,历官山西聞喜縣、直隸博野縣知縣,為官清正廉明。.

新!!: 顺治和韓維基 · 查看更多 »

韓源

韓源,山東省濟南府淄川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明末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崇禎十年(1628年),登進士。明亡後歸附清朝,順治元年(1645年),授禮科給事中。順治三年,升禮科右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順治四年(1648年),改吏科都給事中。順治七年,任太僕寺少卿。順治九年,任通政使司右通政。.

新!!: 顺治和韓源 · 查看更多 »

韋成賢

韋成賢,字集生,號念莪,湖廣黃岡人。清初政治人物。 韋成賢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二十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右通政。.

新!!: 顺治和韋成賢 · 查看更多 »

莊名弼

莊名弼(,天啟五年五月廿日-康熙三十五年三月十二日),原名汝生,字彥公,號抑菴。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新!!: 顺治和莊名弼 · 查看更多 »

莊廷鑨

莊廷鑨(),字子襄。浙江烏程南潯(今湖州)人,清初重大文字獄「莊廷鑨明史案」的主要當事人。.

新!!: 顺治和莊廷鑨 · 查看更多 »

莊廷鑨明史案

莊廷鑨明史案是清初開國以來的第一宗文字獄。誅連甚廣。.

新!!: 顺治和莊廷鑨明史案 · 查看更多 »

莊冋生

莊冋生(),字玉驄,號澹庵。江南武進縣(今屬江苏常州市)人。清朝官員、詩人。 莊冋生為順治四年(1648年)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右庶子兼侍读。工诗文书画。有《澹庵集》、《漆园印型》。.

新!!: 顺治和莊冋生 · 查看更多 »

莊親王

和碩莊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顺治八年(1651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硕塞被其弟顺治帝封为承泽亲王(a)。顺治十年(1653年),舒爾哈齊追封为和硕莊亲王。硕塞的子博果铎改为莊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六子胤禄奉旨被过继给博果铎。乾隆时得到世袭罔替亲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九代十二位莊亲王。.

新!!: 顺治和莊親王 · 查看更多 »

莊朝生

莊朝生,江南武進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改翰林院檢討。官至河南提學道。.

新!!: 顺治和莊朝生 · 查看更多 »

莊有筠

莊有筠(,萬曆四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康熙二十四年九月初九日),原名竹生,字斐公,號慎庵。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莊有筠 · 查看更多 »

莊應會

莊應會(),字春侯,號素鶴,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崇禎元年(1628年)登進士,授禮部郎中。崇禎五年(1632年)任福建提學副使。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军南下进攻常州,莊應會分城而守。后因被困被迫開城納降。清順治初年(1645年)起用任江西参政。順治八年(1652年)任江西右布政使。順治十一年(1655年)任廣西左布政使。同年,改任四川左布政使。順治十三年(1657年)任刑部右侍郎等职。.

新!!: 顺治和莊應會 · 查看更多 »

鞏阿岱

鞏阿岱(),滿洲愛新覺羅氏。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四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 崇德六年(1641年),鞏阿岱跟從大軍圍攻錦州,臨陣退撓,被拿下由王大臣審問其罪行。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皇太極以鞏阿岱為吏部承政。順治元年(1644年),鞏阿岱改任為吏部滿尚書。 順治二年(1645年)鞏阿岱跟從勒克德渾征討湖廣流賊二隻虎等。順治四年(1647年),鞏阿岱偕同內大臣吳拜等征討宣府。順治六年(1649年),跟隨英親王阿濟格進攻大同。鞏阿岱事奉攝政王多爾袞,為多爾袞信任,累進封為貝子。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逝世,鞏阿岱與鼇拜被任為議政大臣。 順治九年(1652年),鞏阿岱因黨附之罪與其弟錫翰、西訥布庫、冷僧機等被殺。其兄拜音圖亦因此事受牽連遭幽禁,於以罪削爵,與鞏阿岱、錫翰的後代俱被廢黜宗室資格。簽訂《南京條約》的伊里布為鞏阿岱的後人。.

新!!: 顺治和鞏阿岱 · 查看更多 »

莆田二十四景

莆田二十四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莆田市的二十四个景点,由清代顺治年间莆田籍进士林尧英命名 。.

新!!: 顺治和莆田二十四景 · 查看更多 »

遏必隆

遏必隆(z;),或作鄂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亦都第十六子,母为清太祖之女,和硕四公主穆库什。.

新!!: 顺治和遏必隆 · 查看更多 »

遲日豫

遲日豫,號順元,清初政治人物。遼東廣寧衛(今屬遼寧省)人。 遲日豫爲貢生出身。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任江南省寧國府知府。升兩浙鹽法道。.

新!!: 顺治和遲日豫 · 查看更多 »

聶克塞

聶克塞(),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的長子。 崇德五年(1640年)父親湯古代去世,弟弟穆爾察襲封父親鎮國將軍爵,而他則襲封弟弟三等奉國將軍爵位。他跟從多鐸侵略寧遠,跟從多爾袞平定京師,驅逐李自成至慶都,皆有軍功,於順治二年(1645年),以軍功封二等奉國將軍,順治四年(1647年),再晉為一等奉國將軍,順治六年(1649年),累封為鎮國公。 順治九年(1652年),緣事降為輔國公。再又降為三等鎮國將軍。康熙五年(1666年)逝世,因妄奏與額克親不恊,兒子額騰不能襲爵。.

新!!: 顺治和聶克塞 · 查看更多 »

遷界令

遷界令又名遷海令,是清朝政府為對付明朝遺臣鄭成功在台灣的明鄭王朝,以斷絕中國大陸沿海居民對其之接濟的法令。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采纳黄梧的建議,将山東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並將房屋焚棄,不准百姓复界。當時包括兩廣總督周有德、廣東巡撫王來任等一些地方官員均請求复界。 康熙亲政后,一些地方逐渐“开边展界”,人民回乡复业。康熙八年(1669年)允许沿海居民复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平定台湾后正式展界。所谓“展界”,就是安排在顺治十八年前后被迁界令强迁的沿海居民复归故土。十一月,康熙帝将吏部侍郎杜臻、内阁学士席柱差往福建、广东主持沿海展界事宜,行前谕曰:“迁移百姓事关紧要,当查明原产给还原主,尔等会同总督巡抚安插,务使兵民得所。” 遷界令措施對明鄭有一定打擊成效。不過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遷界的惨痛记忆依然在嘉庆年间生活的林氏族人在族譜中的记述记叙下来。就在九龙定居生活的原居民而言,復界后的康熙末年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反而是安稳的因素。復界后数年的1676年,海盗攻陷彭莆围,杀戮村民。海盗戮村前已外出的极少数村民幸存,而作为后裔的竹園林氏較迅速恢復了其在九龍的勢力,甚至因土地不敷居住,分支了部分竹園族人至蒲崗村土地。而吳姓族谱中因遷界而四代祖先无从稽考,直至1724年在衙前圍村才定居下来。记叙林氏后人的记述认为该次海盗来自台湾。.

新!!: 顺治和遷界令 · 查看更多 »

职方司

职方司,兵部官署名称。《周礼·夏官·大司马》有职方,管理天下地图和四方职贡。 西魏始置职方,隶属夏官府。隋朝改为职方司,为兵部四司之二,设职方侍郎、职方员外郎各一员。大业三年(607年),正副官员改为职方郎、职方承务郎。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恢复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的旧名。职方郎中从五品上,职方员外郎从六品上。管理全国地图、城隍、镇戍、堡寨、烽堠和征防路途远近。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城司,正副官员改为司城大夫、司城员外郎。咸亨元年(670年),恢复职方司的旧名。五代十国沿置,北宋初年,设判职方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担任,掌受诸州闰年图和图经。职方郎中为五品寄禄官,职方员外郎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设职方郎中从六品、职方员外郎正七品,管理地图、城隍、堡寨烽堠和四方海外归朝内附。後或兼领库部司事务,或由兵部郎官兼任。金朝、元朝兵部不分司。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职方部,设职方郎中正五品、职方员外郎从五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为职方清吏司。管理舆图、军制、城隍、镇戍、简练、征讨,三年一报地图,以听候调遣之令;检阅修浚城池,增设镇戍将校,设兵屯驻;巡视操练,请命将出师,记功过赏罚,和关津、缉捕、整顿军伍。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1445年—1581年,增设郎中一人。南京兵部亦设。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职方清吏司,设郎中七人,满洲五人,汉族二人;员外郎五人,满洲二人,蒙古一人,汉族二人。另掌管关禁、海禁。下设承发、督漕、关引等科,直隶、两广等甲,分别办理各项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兵部改为陆军部,职方清吏司裁撤。.

新!!: 顺治和职方司 · 查看更多 »

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是原产中国河南北部滑县道口镇的一种烧鸡。道口烧鸡是中国特色传统名菜之一。 道口烧鸡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鸡”。其中著名的老字号品牌有“义兴张”和“画宝刚”等。 道口烧鸡入口酥香软烂,肥而不腻。食用不需要工具,用手轻轻一抖,骨和肉可以自行分离,凉热均可入口。.

新!!: 顺治和道口烧鸡 · 查看更多 »

道韵楼

道韵楼 位于中國广东省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1477年,经三代人历时110多年才完工,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建成,是全中国最大的八角形客家围楼。土楼为黄氏族人兴建,居住,鼎盛时可容纳600多人居住,现尚有100多人居住在土楼中。道韵楼座南朝北,内切圆直径101.2米,周长328米,高11.5米,墙厚1.6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道韵”来源于“倒运”,话说黄氏先祖寻址建楼,原定于此,后又外出再找,可找来找去,最后还是觉得这个地方最好,“倒”回来。.

新!!: 顺治和道韵楼 · 查看更多 »

達哈塔

達哈塔(v;),佟佳氏,滿洲正白旗人,為清朝政治人物。 達哈塔為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第三甲進士,兼為繙譯進士。後獲分派至內院學習。順治十三年,官國史院侍讀。歷官翰林院侍讀學士、太僕寺卿、太常寺卿。官至吏部尚書。.

新!!: 顺治和達哈塔 · 查看更多 »

達素

達素,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先世居费雅朗阿,曾任內大臣、安南将军。.

新!!: 顺治和達素 · 查看更多 »

荷治台灣歷史年表

*1604年(明萬曆3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韋麻郎占領澎湖,但被沈有容擊退。.

新!!: 顺治和荷治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鍾粹宮

鍾粹宮,為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六宮區的西北角。.

新!!: 顺治和鍾粹宮 · 查看更多 »

鍾明進

鍾明進,字子佳,號偉韜,浙江長興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历官惠州府知府,著有《两粤吟》、《南园集》、《燕中草》等書。.

新!!: 顺治和鍾明進 · 查看更多 »

荔鏡記

《荔鏡記》,又称《陈三五娘》,是中國明朝傳奇作品,出於語言相通的中國潮州及泉州,作者名已失佚,主要為曲牌(劇本)型式,用戲劇來表演。內文詞語用潮州語及閩南語泉州話混合寫成,可謂最早的一部閩南語白話文出版品,故事內容在敘述陳三(陳伯卿,排行第3,泉州人,大哥陳伯賢在廣東做官)五娘(黃碧琚,潮州富戶黃九郎的女兒)曲折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地點在潮州府,其他的人物還有洪益春(黃碧琚的隨身婢女,穿針引線,后同配陳伯卿)、小七(喜歡洪益春的黃家男傭人)、磨鏡師李公伯、李婆(李公伯妻)、富戶林家的阿舍(闊佬)林大(想娶黃碧琚的反面人物)、撐渡伯等。 《荔鏡記》故事廣傳於閩南、潮汕、臺灣和東南亞,是潮劇、白字戲、梨園戲(南管戲)、高甲戲、歌仔戲等劇種的常演劇目。 《陳三五娘》與《山伯英台》、《李連生什細記》、《呂蒙正》並稱歌仔戲四大齣,廣受台灣人民的喜愛。 因《荔鏡記》的自由愛情故事與中國傳統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衝突,所以此劇在明清兩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過還是廣受大閩南地區的群眾歡迎。而閩南地區有俗諺謂「嫁豬嫁狗,不如佮(與)陳三走」(女孩子嫁來嫁去的,倒不如嫁給陳三這類人)。 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作品,取材自本故事。.

新!!: 顺治和荔鏡記 · 查看更多 »

荆州城墙

荆州城墙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的荆州古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古城墙与城北的楚纪南故城和城西的八岭山古墓群是荆州古城的三大组成部分。 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的四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其余三座分别为山西平遥城墙、陕西西安城墙和辽宁兴城城墙,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南方城墙。与其它几座古城墙相比,荆州古城墙的特点是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考古发现证实,荆州城墙是中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演变为砖城的唯一古城墙。 荆州城墙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景帝时修筑的土城,其后关羽、吴太守朱然,东晋桓温、梁元帝、南平王高季兴等都曾进行修葺。北宋末年城毁。南宋淳熙年间(1186年)重修,长10.5km。元初(1276年)忽必烈下令拆除。元末明初朱元璋派员重建荆州城。明末(1643年)张献忠将城墙拆毁多半。现存于世的是清顺治三年(1646年)重建的城垣,并重新命名城门:东为寅宾门,东南为公安门,西为安澜门,南为南纪门,大北门为拱极门,小北门为远安门。1970年后又新开3座三孔城门。整座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西长3.75千米,南北宽1.2千米,城内面积4.50平方千米,周长11.821千米。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5米,厚10米左右。有城垛4567个,炮台26个,通往城外下水道6条。 2007年荆州城墙与南京城墙、西安城墙和辽宁兴城城墙等一同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

新!!: 顺治和荆州城墙 · 查看更多 »

荆州府

荆州府,元朝末年,由朱元璋设置的府。,属湖廣、湖北省。 韓宋龍鳳十年(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中興路設置荊州府,治所在江陵县(即今湖北省荊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都市到監利縣的长江流域,属湖广布政司。清朝顺治初期 ,沿用明朝制度,仍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终清一朝,下领七县: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县、监利县、松滋县、枝江县、宜都县,考评:冲繁疲难。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故废。.

新!!: 顺治和荆州府 · 查看更多 »

菩萨顶

菩萨顶,又称大文殊院、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大文殊寺,位於山西五台山的灵鹫峰上,为五台山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院。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顺治和菩萨顶 · 查看更多 »

華夏 (明朝)

華夏(),字吉甫,一字過宜,號默農,浙江定海人。.

新!!: 顺治和華夏 (明朝) · 查看更多 »

華亦祥

華亦祥,字缵长,号鹅湖,又号惕中。江南无锡人。清朝翰林,榜眼及第。.

新!!: 顺治和華亦祥 · 查看更多 »

萍乡孔庙

萍乡孔庙位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南正街,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萍乡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清顺治十年(1654年)重建,雍正年间大修后形成现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文革后进行过3次维修较大规模的维修。.

新!!: 顺治和萍乡孔庙 · 查看更多 »

营缮清吏司

营缮清吏司,明清工部官署名称,简称营缮司。.

新!!: 顺治和营缮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萧惟堂

萧惟堂,清朝前期反清领袖。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在福建建宁聚众反清,改元天顺。被清军镇压。.

新!!: 顺治和萧惟堂 · 查看更多 »

萬元吉

萬元吉(),字吉人,江西南昌人。 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士,任潮州推官,捕得盜賊李守志,解散其黨,後任南京職方主事。崇禎末年,曾隨楊嗣昌出征,與石柱秦良玉合兵擊賊,招降關索、惠登相、王光思等。南明時,擢太僕寺少卿,隆武帝朱聿鍵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江西、湖廣諸軍。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入赣州,是年四月十四日,清軍將領高進庫由萬安皂口進攻贛州,偕同楊廷麟據城堅守。赣州被攻陷,楊延麟殉清水塘,元吉投章江死,“自五月至于十月,战中自尽,斗米至八钱,饿死载道,人无叛志。”。著有《墨山草堂诗文集》、《燕游记》、《寓永集》等。.

新!!: 顺治和萬元吉 · 查看更多 »

萬方慶

萬方慶,號虛公,清初政治人物。直隸霸州(今霸州市)人。 萬方慶為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進士。順治六年(1649年),任江南省寧國府推官。.

新!!: 顺治和萬方慶 · 查看更多 »

靳輔

靳輔(),字紫垣。盛京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以戮力治河而知名。.

新!!: 顺治和靳輔 · 查看更多 »

青州之变

青州之變又稱青州事變,發生於南明首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在位期間(順治元年)於山東青州所發生的反清民變.

新!!: 顺治和青州之变 · 查看更多 »

青海额鲁特部

青海额鲁特部,亦作青海厄鲁特。清代青海和硕特、土尔扈特、绰罗斯、辉特四部总称,是额鲁特蒙古移居青海者。 四部分牧而处,一共28札萨克。其中和硕特部人最多,有21札萨克,土尔扈特部四札萨克,绰罗斯二札萨克,辉特部一札萨克。初不设盟,无盟长。每次会盟,由西宁办事大臣莅盟主持,盟址在察罕托罗海(今青海省湟源县西南)。开始三年会盟一次,后来一年会盟一次。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为两年一次,道光三年(1823年),分黄河北24旗为左右两翼,每翼有正副盟长各一人。.

新!!: 顺治和青海额鲁特部 · 查看更多 »

須兆祉

兆祉(),字介繁,江南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 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第二甲第十五名進士出身。個性友愛親族,有貧窮者就分俸祿資助。 由工部備兵甘肅,長期有顯著勞績,順治帝賞賜鞍馬、金帛。曾任陝西按察司副使。因甘肅邊界多警報,過勞卒於任上。入祀名宦祠,子須馨詔恩廕入監。.

新!!: 顺治和須兆祉 · 查看更多 »

順天巡撫

順天巡撫,又稱薊州巡撫、巡撫順天等府地方兼整飭薊州等處邊備,為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的一個巡撫職位,其原由北直隸巡撫分出,轄區包括順天府、永平府。.

新!!: 顺治和順天巡撫 · 查看更多 »

項景襄

项景襄,字眉山,浙江秀水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十二年(1655年),登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新!!: 顺治和項景襄 · 查看更多 »

衍庆宫淑妃

康惠淑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瑪璪。林丹汗遗孀、清太宗皇太极之妃,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女。 巴特瑪璪原为林丹汗妻妾之一,又称豆土门福晋或窦土门福晋。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病故。当年闰八月,窦土门福晋在部下的护送下归顺后金。后再嫁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登其,册封五宫福晋,她被册封为衍庆宫淑妃、侧福晋。抚养一蒙古女,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娶之。 顺治九年(1652年)十月丁卯,顺治帝加封大贵妃和淑妃尊号,称为康惠淑妃。死于懿靖大贵妃之前。.

新!!: 顺治和衍庆宫淑妃 · 查看更多 »

額克親

額克親(),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六子塔拜的次子。 崇德元年(1636年),額克親跟從阿濟格伐明,逼近燕京。明兵自涿州來拒,額克親親陷自陣大破明軍。崇德四年(1639年),被封為三等奉國將軍。其後父親塔拜逝世,再承襲爵位。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多爾袞攻打錦州,再跟從多鐸於塔山追擊明兵。崇德六年(1641年),皇太極率軍圍攻錦州,打敗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明兵。移軍逼近松山,掘壕圍困明軍。明總兵曹變蛟夜突上營,額克親偕同內大臣錫翰出力守御擊退明軍。評審功績賜銀八十。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多爾袞率軍入山海關,大破李自成軍隊有功,累進封為鎮國公。順治七年(1650年),授正白旗滿洲固山額真之職,復進爵位封為貝子。順治八年(1651年),因受羅什及博爾惠諂媚諸王造言構釁而牽連入罪,被削去爵位及廢黜宗室資格。順治九年(1652年),復入宗室,授職為內大臣。順治十二年(1654年)逝世。.

新!!: 顺治和額克親 · 查看更多 »

額爾袞

額爾袞(),清景祖覺昌安次子,顯祖塔克世之兄,太祖努爾哈赤伯父。 順治十一年(1654年),朝廷追封額爾袞為慧哲郡王與其弟宣獻郡王界堪及其福晉同享太廟。.

新!!: 顺治和額爾袞 · 查看更多 »

額楚

額楚( ),烏扎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先世居薩哈勒察。順治初,克西平劉洪起,授牛彔額真。迭進三等阿達哈哈番。鄭成功進犯金陵,額楚自荊州馳援,大破鄭成功,進二等。再遷江寧副都統。康熙七年,遷江寧將軍。三藩之亂時,額楚克徽州、饒州、安仁、弋陽等地。又領江寧兵赴廣東。康熙十九年,卒。.

新!!: 顺治和額楚 · 查看更多 »

顏敏

顏敏可以指:.

新!!: 顺治和顏敏 · 查看更多 »

衢州城墙

衢州城墙位于中国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衢州城墙 · 查看更多 »

衢州府

衢州府,中国明清时的府。 元朝至正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龙游府置,治所在西安县(今浙江省衢州市)。辖境约今浙江衢州、常山、江山、开化等市县地。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至十五年,曾为浙闽总督驻地。「上八府」之一,下辖5个县:西安县(首县)、常山县、江山县、开化县、龙游县。与本省金华府、处州府、严州府,安徽省徽州府、江西省广信府、福建省建宁府毗邻。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新!!: 顺治和衢州府 · 查看更多 »

顧咸建

顧咸建(),字汉石,南直隶崑山人。明末官员。.

新!!: 顺治和顧咸建 · 查看更多 »

顧煜

顧煜(),字銘柏,號雙丸,江蘇無錫人。清朝官员。.

新!!: 顺治和顧煜 · 查看更多 »

顧鏞

顧鏞可以指:.

新!!: 顺治和顧鏞 · 查看更多 »

顧鏞 (順治進士)

顧鏞,字常孟,號勉齋,江南無錫人。清朝官员。.

新!!: 顺治和顧鏞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顧貞觀

顧貞觀(),原名華文,字遠平、華峰,號梁汾,無錫人,東林黨人顧憲成曾孫。.

新!!: 顺治和顧貞觀 · 查看更多 »

衮楚克

衮楚克(),蒙古奈曼部领主,图鲁博羅特玄孙,纳密克曾孙,卑麻之孙、也先威正(额森伟徵诺颜)的儿子。 衮楚克不向明朝投降。天聪元年(1627年)三月,把明朝劝降书送给了后金。次年随皇太极西征察哈尔部,得到达尔汉称号。三年(1629年),越界放牧罚马。十月,攻明朝,克遵化。五年(1631年),攻大凌河和锦州,六年(1632年),征察哈尔,攻打明朝归化城和宣府。八年(1634年),攻打大同和朔州。1636年为扎萨克达尔罕郡王。三年(1638年)北征喀尔喀札萨克图汗。九月入塞,兵锋到山东济南。四年(1639年)随皇太极参加松山之战。六年(1641年),围攻锦州。顺治三年(1646年)随多铎攻打苏尼特部腾机思,击败喀尔喀土谢图汗和车臣汗部的援军。子阿罕、札木三。.

新!!: 顺治和衮楚克 · 查看更多 »

顺德 (莫朝)

顺德(Thuận Đức,1638年-1677年)是越南高平莫氏莫敬宇的年号,也是越南莫朝最后一个年号,共计40年。.

新!!: 顺治和顺德 (莫朝) · 查看更多 »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新!!: 顺治和顺治帝 · 查看更多 »

顺治通宝

顺治通宝,清政府在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期间铸行的货币。1643年福临继位,1644年清军入关,改元顺治。1644年始在北京设局铸“顺冶通宝”钱,后随天下统一,在各地分别设铸钱局开铸钱币。顺治通宝铸行之初与明钱同时流通,后不久独行清钱。该币为黄铜铸造,其中铜占七成,锌占三成。顺治通宝铸行过程中的钱制形式曾发生多次改变,按照背文可分为五种,即所谓的“顺治五式”。.

新!!: 顺治和顺治通宝 · 查看更多 »

顺承郡王

顺承郡王,清朝世袭郡王。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之孙、萨哈璘之子勒克德浑被顺治帝封为顺承郡王。得到世袭罔替郡王的许可,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一共传了十一代十六位顺承郡王。.

新!!: 顺治和顺承郡王 · 查看更多 »

行唐文庙

行唐文庙,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城内,是行唐县的文庙。现存的行唐文庙大成殿位于行唐中学院内,为石家庄市行唐县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公布时间为2001年2月7日,历史年代为明代。.

新!!: 顺治和行唐文庙 · 查看更多 »

行森

行森(),世称茆溪行森,广东博罗人,明末清初临济宗高僧。 行森七岁弃家拜宗宝独公为师出家,参学云门圆信,后拜谒玉林通琇。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入召内廷,因辞封号,顺治帝称呼其为慈翁。之后隐居浙江杭州龙溪庵,为后来的圆照寺。康熙十六年圆寂于吴山华严寺。著作有《茆溪森禅师语录》。.

新!!: 顺治和行森 · 查看更多 »

顓愚和尚全身法塔

顓愚和尚全身法塔為明末清初臨濟宗高僧顓愚觀衡和尚(1579-1646)的祖師塔。顓愚和尚明崇禎年間應請住持雲居山真如禪寺,中興古道場。圓寂後,其靈骸由弟子迎龕塔葬雲居山,以彰道化,塔名為「顓愚觀衡和尚全身法塔」。.

新!!: 顺治和顓愚和尚全身法塔 · 查看更多 »

衛周祚

衛周祚(),字文錫,號聞石,山西曲沃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衛周胤之弟。崇禎九年(1636年)丙子科山西乡试舉人第一名(解元)。崇禎十年(1637年)考中丁丑科進士,授永平府推官,累官戶部郎中。十七年,甲申之變,北京城破,周祚降李自成。清軍入關後,又歸附,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再迁刑部侍郎。康熙十一年(1672年),奏请纂修《大清一统志》,清圣祖令礼部予以议奏。官至保和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康熙十四年(1675年)卒,諡文清。.

新!!: 顺治和衛周祚 · 查看更多 »

衛周胤

卫周胤(),字邰孙,一字斯盛。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山西曲沃县通利坊人。.

新!!: 顺治和衛周胤 · 查看更多 »

袁于令

袁--令,(),江苏吴县人,一名晋,又名韫玉,字令昭、又号吉衣主人,小说《隋史遗文》的作者。 据《吴县志》,袁于令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为“吴下旧家子”,明末生员,入清以后始入仕,历官水部郎、山东东昌府临清关监督、荆州府知府等。顺治十年(1654)三月,袁于令等十五人被湖广抚臣弹劾侵盗钱粮,罢官后退隐苏州。.

新!!: 顺治和袁于令 · 查看更多 »

袁彭年

袁彭年,字介眉,別號特邱,湖廣公安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袁彭年為袁中道之子。崇祯七年(1635年)成进士,历仕崇祯、隆武、永历三朝。永历時官左都御史,與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發称“五虎”。袁彭年為“虎頭”,“言非虎党不发,事非虎党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 降清后随佟养甲、李成栋至广东。任广东学政署布政使。曾起草告示稱「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隨李成栋反清,因功升任左都御史。一次袁彭年同永历帝起争执,出言不逊,帝以“君臣之义”责之,袁顶撞說:“使去年此日惠国(李成栋)以五千铁骑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义安在?”朱由榔气得变了脸色,群臣也为之咋舌,足见其气焰嚣张。 顺治七年(南明永曆五年,1651年)清军再次攻占广州,袁彭年在广东向尚可喜等人投降,献上赃银八百两,得保残生。清廷厭其反覆不定,不予录用。不久病死。。.

新!!: 顺治和袁彭年 · 查看更多 »

袁國梓

袁國梓,字丹叔,南京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官至浙江衢州府知府。.

新!!: 顺治和袁國梓 · 查看更多 »

袁襜如

袁襜如(),字聖衣,號道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祥符縣(今屬河南省開封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袁襜如 · 查看更多 »

袁懋功

袁懋功(),字九敘,順天府香河縣人(今屬河北省)人。清初政治人物,曾任山东巡撫,政绩显著。.

新!!: 顺治和袁懋功 · 查看更多 »

褚庫

褚庫(),滿洲薩爾圖氏,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札魯特部。祖父柏德時,遷居葉赫,歸順後金。 天聰四年(1630年),後金大軍圍攻大凌河,褚庫當時只有十七歲而從軍。明軍中蒙古將領徹濟格突陣,褚庫迎擊,生擒徹濟格而歸。再從軍攻伐明,攻打萬全左衞,褚庫先登,頸部受創,猶力戰而破城。論功行賞,授世職備禦,賜號「巴圖魯」。再授職牛彔額真,兼任甲喇額真。崇德三年(1638年),授職吏部理事官。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褚庫跟從英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攻略湖廣,李自成將領吳伯益以三千人拒戰,褚庫擊敗敵軍。順治三年(1646年),褚庫跟從肅親王豪格征討張獻忠,侵略陝西,與尚書星訥攻擊張獻忠將領高汝礪等,遂攻下四川,屢敗獻忠之軍隊。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討姜瓖,圍攻大同府,打敗姜瓖將領楊振威。班師回朝,因值宿失印鑰之罪,解理事官之職。順治九年(1652年),跟從固山額真噶達渾征討鄂爾多斯部,與其部長多爾濟大戰於賀蘭山,俘獲甚眾。世職累進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順治十三年(1656年),鄭成功來攻福州,當時鄭親王世子濟度率領大軍至漳州,派遣梅勒額真阿克善與褚庫分別領軍赴援。鄭成功以戰艦二百艘自烏龍江來犯,褚庫督兵迎戰,逐敵軍至大江口,得舟十二艘。鄭成功又以千餘人屯兵於江岸,褚庫督兵奮擊,斬首級二百餘。康熙二年(1663年),擢升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進世職一等。康熙七年(1668年),以年老為由乞求退休。康熙十四年(1675年),褚庫逝世,朝廷賜諡號為襄壯。 雍正八年(1730年),詔副都統褚庫配享賢良祠。.

新!!: 顺治和褚庫 · 查看更多 »

饶州府文庙

饶州府文庙,是清代江西省饶州府的府学文庙,在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鄱阳镇,仅大成殿尚存,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饶州府文庙 · 查看更多 »

西宁市

西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省会,位于青海省东部。人口222.80万。市花丁香,郁金香。市树柳树。西宁古为金城郡、西平郡、鄯州,又称青唐城。辖区内居住汉、藏、回、蒙古、撒拉、满及土等众多民族。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天主教等。.

新!!: 顺治和西宁市 · 查看更多 »

西安堡堡址

西安堡堡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怀仁县海北头乡西安堡村,2011年3月21日登录为第一批朔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9月29日列入为怀仁县文物保护单位时的登录名为西安堡村堡。 怀仁当地有传说“先有西安堡,后有怀仁城”,有史籍认为西安堡可能是怀仁县的旧治或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相会的“东城”。比较可靠记载称,西安堡为明代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所建,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包砖,为大同镇的城堡之一。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镇守大同府的姜瓖叛清归顺南明,清军击败姜瓖部,阿濟格命令在大同屠城。大同府治所遂由大同城迁至西安堡,直至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才迁回原处。 西安堡南北长230米,东西宽200米,南北两侧各有一堡门。旧时城墙上、城堡内都有很多庙宇,现已不存。堡墙的包砖也已在1946年、1958-1960年的几次破坏中被拆除殆尽,多被居民用来盖房。 第4届东京银座影展最佳影片、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录像竞赛”金奖、宁浩执导的《香火》主要在西安堡内拍摄。.

新!!: 顺治和西安堡堡址 · 查看更多 »

西山 (廣州)

西山,又稱西坡山,為廣東廣州西边的一個地方,地形為10到20米臺地蝕餘小丘,由獅頭崗、榨油崗、大崗圓等組成,緊鄰十八甫第一津,已成居民區。其北臨流花湖,東為人民北路,西為市少年宮,南為德坭路。 舊日西山離廣州西城只隔金字灣,清兵攻廣州城,即利用西山至高崗一帶城西北高地,架紅衣大炮轟破城牆,清軍即由此攻入廣州城內。史載: 靖南王與平南王入城後,將這一帶變作馬圈:.

新!!: 顺治和西山 (廣州) · 查看更多 »

西乾鄜道

西--鄜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顺治二年(1645年)设督粮道,驻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兼巡西安府、凤翔府、耀州、-乾-州、邠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兼巡西安府、凤翔府、-乾-州、邠州。乾隆九年(1744年),改辖西安府、--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布政使司参议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增辖鄜州直隶州,称督粮西--鄜道。光绪三年(1904年)八月,裁撤。.

新!!: 顺治和西乾鄜道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

西伯利亞(Сибирь),古稱「鮮卑利亞」或「錫伯利亞」,是俄羅斯及蒙古国北部的一片非常大的地域,佔有整個北亞,面積約1,276萬平方公里,範圍西至烏拉山脈、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哈薩克的中北部,以及蒙古国和中國的邊境。整個地域除了西南部份屬於哈薩克以外,其餘的都屬於俄羅斯,並且占据了其75%的領土。.

新!!: 顺治和西伯利亚 · 查看更多 »

西关

西關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個傳統區劃,可視之等同於荔灣區,範圍大致為:北到西村,東至人民路,西、南瀕珠江邊,是明、清時期對廣州城西門外一帶的統稱,該名沿用至今。.

新!!: 顺治和西关 · 查看更多 »

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位于中国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107号,为清代乾隆年间陕西籍商人所建的会馆,1959年起被辟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1980年7月7日,西秦会馆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 顺治和西秦会馆 · 查看更多 »

西螺廣福宮

西螺廣福宮,是臺灣雲林縣西螺鎮的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俗稱【西螺媽】,【湄洲老大媽】。傳說源於順治元年(西元1644年),由廣東、福建先民集資建廟而命名為廣福宮,乃西螺地區著名的媽祖廟。.

新!!: 顺治和西螺廣福宮 · 查看更多 »

西螺鎮

西螺鎮,別稱螺陽,位於臺灣雲林縣北端,北隔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以稻米、醬油及西螺大橋聞名各地,為雲林地區重要的農業鄉鎮之一。.

新!!: 顺治和西螺鎮 · 查看更多 »

西裱褙胡同

西裱褙胡同是北京的一条已经消失了的胡同。虽然这个地名沿用至今,但原来西裱褙胡同绝大部分建筑都已经于2004年内被拆毁,仅保留了极少的的遗存。现在的西裱褙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南侧,平行于长安街,隔长安街与全国妇联大楼相望。西裱褙胡同的名称早在清乾隆年间《京师街坊志稿》中就有所记载。究其缘由主要由于西裱褙胡同靠近贡院,有很多买卖字画的商号,兼带产生了很多专门装裱字画的裱褙行,久而久之这条胡同就被称作裱褙胡同了。如今,昔日的贡院早已被拆除,旧迹难寻了。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的机关报《北京日报》社就在西裱褙胡同,该报社还负责出版《北京晚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北京晚报》曾经是北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目前西裱褙胡同没有拆除的建筑除了北京日报社外仅餘23号院,这座院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于谦祠”。于谦祠建于明成化二年,原为被冤杀的明朝名将于谦的私宅,明宪宗皇帝下诏将其改建为忠节祠,专门祭奠于谦以示表彰,明万历十八年又塑于谦像;清顺治年间祠废像毁,光绪年间重建;1900年这里开设了北京第一个义和团堂口,一度成为义和团运动风暴的中心。1976年部分建筑在唐山大地震中被毁。 2003年夏季开始,大批建筑工人进驻于谦祠,开始了对--于谦祠的整修,不久于谦祠周围的建筑开始被拆除,2004年7月《新京报》曾就于谦祠等旧京古迹的现状做出详细报道,并由此引发关于危房改造和旧城保护的大讨论,但《新京报》因此受到北京市文物局的强烈抨击,该局局长指责《新京报》的报道是不负责任的恶意炒做,并调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等官方背景的媒体对《新京报》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迫于外界压力,新京报不久即将所有相关报道从网站上撤下。目前于谦祠尚未被拆除,但其前景令人担忧。有文化学者指出即便于谦祠能够幸免于拆除的命运,这种破坏文物建筑周边环境的盆景式保护也是不可取的。.

新!!: 顺治和西裱褙胡同 · 查看更多 »

西黃寺

西黄寺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黄寺大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中的清净化城塔是北京现存四大金刚宝座式塔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为碧云寺塔、真觉寺塔、玉泉山妙高塔)。 如今的西黄寺只是原来西黄寺建筑群中的清净化城塔院,塔院的山门开在黄寺大街11号。现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在地,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管理。.

新!!: 顺治和西黃寺 · 查看更多 »

西来初地

西来初地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隋朝以前此地为珠江河岸,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竺国高僧菩提达摩东渡广州于绣衣坊码头(今下九路附近)登岸,并在此建造西来庵传教。后世信徒遵奉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始祖,其登岸地点为西来初地。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西来庵改名为华林寺,成为广东名刹。现时周围一带已成为居民区和商业街。.

新!!: 顺治和西来初地 · 查看更多 »

襄親王

和碩襄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十二年(1655年)清太宗皇太極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被封為親王,封號襄,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一代一位。.

新!!: 顺治和襄親王 · 查看更多 »

襄阳城

襄阳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襄阳市、汉水中游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被誉为“铁打的襄阳”和“华夏第一城池”,故为历代兵家所看重。2001年,襄阳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顺治和襄阳城 · 查看更多 »

馬世俊

世俊(),初名世琪,字章民,号甸臣,别号匡庵,别署澱湄渔隐、水湄生等。清初状元、戏曲作家、政治人物。江南溧陽縣(今溧陽市)别桥镇人。.

新!!: 顺治和馬世俊 · 查看更多 »

馬光 (清朝)

光,字幼实,清朝政治人物。山東鄒平縣人。 馬光爲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進士。康熙十三年(1674年),任江南省寧國府寧國縣知縣。在任六年,政績卓越,升御史。.

新!!: 顺治和馬光 (清朝) · 查看更多 »

馬爾漢

漢(),完顏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馬喇希之子,順治十二年(1655年)三月襲封三等子。 女適多羅平悼郡王訥爾福(1671年-1701年)為嫡福晉。.

新!!: 顺治和馬爾漢 · 查看更多 »

馬燁曾

燁曾,后改名馬紹曾,又名馬華曾,字覲揚,浙江平湖縣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官至戶部侍郎。.

新!!: 顺治和馬燁曾 · 查看更多 »

馬驌

(),字宛斯,號驄禦。山東鄒平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歷史學家。 少孤,事母以孝聞。穎敏強記,於書無不精研。順治十五年(1658年)中恩科鄉試舉人,次年中進士,任江南淮安府(今江蘇)推官,平反多起冤獄,號稱廉能。改江南靈璧(今安徽)知縣,注重民情隐忧,“岁省民力无算,流亡复业者数千家”。 馬驌博學好古,精研經史,致力於先秦史,自称于《春秋左传》“笃嗜成癖”。人稱「马三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於官,囊空如洗,迄无长物,士民感念其德,於“名宦祠”立位奉祀。著成《繹史》160卷、《左傳事緯》20卷,另有《十三代瑰书》已佚,仅存目次。《四库全书总目》称:“骕于左氏实能融会贯通,故所论具有条理,其图表亦皆考证精详。”.

新!!: 顺治和馬驌 · 查看更多 »

馬蘭閨

蘭閨(,童名思真牛金,號蘭閨,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君主尚豐王之繼妃。出身首里馬氏小祿殿內,是馬氏小祿殿內三世、三司官馬良弼(名護親方良豐)之三女,有二姊一兄及一過繼弟。她與尚豐王並沒有生育子女。.

新!!: 顺治和馬蘭閨 · 查看更多 »

馬雄

(),清陕西固原(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人。回族。 顺治十八年授广西提督,築清真寺,經營伊斯蘭教墳山,又延聘经师李秉旭、馬明龍、馬承益、皇甫經、舍起靈等至柳州讲学,時稱“马大老爷”。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發三藩之亂,當時马雄驻柳州,投靠吳三桂,广东十府失其四。十四年(1675年),马雄及王弘勋攻高州,与战不利,退驻肇庆。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多人遣使前去招降,均未果。康熙十七年正月,病死锥容(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雒容镇)。葬于柳州清真寺。康熙十八年(1679年)其子马承前率部投清。.

新!!: 顺治和馬雄 · 查看更多 »

馮偀

馮偀,字英人,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清初官員。同進士出身。 顺治六年(1649年)三甲二十一名进士。此時正逢前明降將李成棟舉兵叛清。清軍大舉南下兩廣,超授馮偀廣東潮惠兵巡道僉事,隨軍出征。平定南韶等郡。又擊敗陽春伯范承恩反清武裝。後入祀廣州名宦祠。.

新!!: 顺治和馮偀 · 查看更多 »

馮右京

馮右京,字左知,山西代州人。清初政治人物。 馮右京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十八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山東道監察御史,官至湖廣荊西道。.

新!!: 顺治和馮右京 · 查看更多 »

馮京第

馮京第(),字躋仲,號簟谿,浙江寧波慈溪人。明末清初学者、抗清志士。學者稱“簟溪先生”。 明末復社名士,崇禎十一年列名《留都防亂公揭》一百四十位士子之一。明末清軍南下,南京、杭州等地失陷,參加浙東抗清義軍,唐王時任監軍御史。後赴日本求援,日方不許他上岸,京第每天身著朝服,跪在船頭哭拜。但日人始終未發一卒。後與王翊结寨于四明山,任兵部侍郎。顺治十一年(1654年)9月,清軍袭击舟山,冯正患重病,匿居于大岚的颧顶山,為部将出卖被俘,慷慨就义。有部下為他保留一隻手臂,後人將王翊之首與董志寧之屍和馮京第之臂,合葬於寧波江北北郊鄉馬公橋邊,稱「三忠墓」。 Category:明朝復社人物 F冯 F冯 F冯 J J.

新!!: 顺治和馮京第 · 查看更多 »

馮雲驤

冯云骧,字讷生,山西代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冯如京之子。 顺治八年,乡试中举。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科,历官福建布政使、福建督粮道。有《飞霞楼诗》、《云中集》、《国雍》、《草沱园偶辑》、《瞻花稿》、《涉霞吟》、《青苔篇》。.

新!!: 顺治和馮雲驤 · 查看更多 »

馮溥

馮溥(),字孔博,號易齋,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今臨朐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馮溥 · 查看更多 »

覺羅巴哈納

覺羅巴哈納(z;)、巴哈納,愛新覺羅氏,諡敏壯,滿洲鑲白旗人,景祖覺昌安的三兄索長阿四世孫。清朝政治人物、大學士。.

新!!: 顺治和覺羅巴哈納 · 查看更多 »

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於清朝初期,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幾乎完全摧毀了自唐宋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縱使後來成功爭取復界,可是不少傳統經濟活動已不能恢復。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列強的勢力染指東亞,中國當時唯一對外商埠廣州一帶以及其鄰近的香港地區自然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當清朝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島便割讓給英國,使香港踏入殖民地時期。.

新!!: 顺治和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港明朝歷史

明朝的香港地區在商貿上已漸漸蓬勃起來,人口亦有所增長,更成為海防要地。而現時香港一些地名開始在史籍中出現。據目前發現的史料,九龍的名稱最早見於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應檟所著邊疆軍事志書《蒼梧總督軍門志》。香港島的名稱,最早見於明神宗萬曆年間(1573年至1619年)郭棐所著《粵大記》一書。該書所載的《廣東沿海圖》中,標有香港以及赤柱、黃泥涌、尖沙咀等地名。.

新!!: 顺治和香港明朝歷史 · 查看更多 »

香海寺

香海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原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现已改为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香海寺 · 查看更多 »

观马胡同

观马胡同,是北京市东城区南部的胡同。.

新!!: 顺治和观马胡同 · 查看更多 »

許定國

許定國(),河南太康人。明末睢州總兵,後降清朝。.

新!!: 顺治和許定國 · 查看更多 »

許世昌

許世昌(),字中轩,正红旗汉军人。中國清朝官員,由京职累升至监察御史。顺治十四年(1657年),巡按江西。十六年(1659年),内升京堂。十八年(1661年)擢福建巡撫。康熙五年卒,入祀福建名宦祠。.

新!!: 顺治和許世昌 · 查看更多 »

許虬

許虬(),榜姓顧,字竹隱,江南省蘇州府長洲縣人,入籍崑山縣,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新!!: 顺治和許虬 · 查看更多 »

計六奇

計六奇(),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江南無錫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人。明末清初史學家。.

新!!: 顺治和計六奇 · 查看更多 »

马祖乡

乡为连江县人民政府划定的23个乡镇行政区之一,辖区包括马祖列岛,与中华民国所统治的连江县范围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持续宣称拥有此地区的主权,然從未實際管轄。1990年代前连江县人民政府一直沿用民国时期竿塘乡这一概念,仅包括马祖列岛中的南竿岛、北竿岛、高登岛等以及东涌列岛。马祖乡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乡镇行政区划,20世纪90年代始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出版物,不同于竿塘乡的范围,包括原属长乐市的西犬岛、东犬岛,原属罗源县的东引岛,但原属竿塘乡的西洋岛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后划属霞浦县管辖。.

新!!: 顺治和马祖乡 · 查看更多 »

马瑾

,可以指:.

新!!: 顺治和马瑾 · 查看更多 »

马田鼓楼

鼓楼,位于中国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坪阳乡马田村,为侗族独特建筑。.

新!!: 顺治和马田鼓楼 · 查看更多 »

马相胡同

胡同,是北京市西城区北部的胡同。.

新!!: 顺治和马相胡同 · 查看更多 »

马褂

褂(z),在清代典章中称行褂,是中國清代及民国男式服装之一,被視為一種外套或夾克,套在滿式長袍外面穿用,與長袍/長衫合稱“长衫马褂”或「長袍馬褂」。马褂有袖(无袖的稱作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长到肘部。材質上有单、夹、皮、纱、棉等种类。 马褂在順治年間多為满族人穿用,至清康熙雍正年間,流行全國。 在清朝,明黄色的黃馬褂是特赐給有軍事功勞者、對皇家有功勞者、或者武藝高強的軍人與精於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明黄色的黃馬褂。.

新!!: 顺治和马褂 · 查看更多 »

詹兆恒

詹兆恆(),字月如,廣信府永豐縣卅八都(今江西省廣豐縣排山镇卅八都村)人。 父詹士龍,官顺天府尹。兆恆是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进士,授甌寧知縣。崇禎時,官至南京御史,有政績,曾先后两次上疏参劾总督高斗光。福王時,擢大理寺丞、少卿。彈劾阮大鋮未果,後请辞还乡。唐王時,拜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防守廣信。顺治三年(1646年),廣信被清軍攻破,道周兵败被俘,兆恆聚兵于懷玉山,強攻衢州常山、開化,在開化灵头山陷入重围,戰敗而死。.

新!!: 顺治和詹兆恒 · 查看更多 »

验封清吏司

封清吏司,明清吏部官署名称,简称验封司。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设立验封清吏司。管理文职官员封爵、褒赠、袭荫、土司嗣职。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吏部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验封清吏司,设郎中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员外郎三人,满洲二人,汉族一人;主事三人,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族一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印房、都吏科、京官科、外官科、土官科。宣统三年(1911年),改组内阁,设立铨叙局、制诰局,裁撤验封司。.

新!!: 顺治和验封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諾尼

諾尼,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玄孫、禮烈親王代善的曾孫、克勤郡王岳託長子衍禧介郡王羅洛渾的第三子。 順治十三年(1656年),諾尼初封貝勒。康熙四年(1665年),因被誣陷不孝罪被革去爵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諾尼揭發已逝世的安親王岳樂掌管宗人府時因聽信讒言而冤枉他坐不孝罪,朝廷追論岳樂之罪將他降為郡王,削去諡號。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諾尼復位封貝勒。諾尼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逝世。爵位由第十三子諾恩託和承襲。.

新!!: 顺治和諾尼 · 查看更多 »

高去奢

去奢(),字爾遜,直隸寧晉(今河北)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崇禎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進士。官礼部主事。明亡後降李自成,授職州牧。隨即降清,授湖廣道監察御史。順治二年(1645年)升任江北學政。.

新!!: 顺治和高去奢 · 查看更多 »

高县

县 隶属于四川省宜宾市辖县,地处四川省東南部。面积有1321平方公里 ,东西窄、南北长。人口50万,绝大多数是汉族。是山地丘陵为主的农业县。.

新!!: 顺治和高县 · 查看更多 »

高州 (四川)

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开元以后置高州,治所在今四川省高县南,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废高州。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复置高州,治所在今四川省高县北。属叙州路。明朝洪武初移治今高县,洪武五年(1372年)降为高县,属叙州府。正德十三年(1518年)复升为高州,清朝顺治初年,又改高县。.

新!!: 顺治和高州 (四川) · 查看更多 »

高弘图

弘圖(),字研文,一字子猶,號硜齋,山東膠州(今膠縣)人。 高弘圖生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因忤熹宗,停俸兩年,後擢御史。天啟初年巡按陝西,又忤魏忠賢罷職。崇祯十六年(1643年)拜南京兵部右侍郎、戶部尚書。次年,李自成破北京,威宗自縊殉國。安宗監國時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马士英、阮大铖所排斥,是年十月,弘圖四疏乞休獲准。流寓会稽(今浙江绍兴)。 弘圖在內閣時,馬士英尚畏之,不敢放肆,一旦去職,遂無忌憚。清軍攻陷山東,弘圖流寓吳門,渡江入浙東。顺治二年(1645年),清軍破杭州,携一幼孙逃入一野寺中,絕食九日,卒於會稽之竹園。有《太古堂集》。有子高朗。.

新!!: 顺治和高弘图 · 查看更多 »

高凌云 (威县)

凌云,直隶威县(今河北省威县)人,是清朝顺治年间的官员,贡生出身。 顺治十四年(1657年)时,任松江府海防同知。顺治十五年(1658年),高凌云接替商显仁,以本府同知身份代理任上海县知县一职,由涂贽接任。.

新!!: 顺治和高凌云 (威县) · 查看更多 »

高其佩

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南村。铁岭汉军人。清代著名画家。 安徽巡抚高承爵之子。顺治十七年(1660年)生,继父爵位,为知州右侍郎都统。 高其佩是指画的开山祖,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作品有:《钟馗》、《双骏图》、《仙山楼阁图》、《虎》、《柳塘鸳鸯图》、《高冈独立图》等。 Category:清朝画家 Category:铁岭人 Q.

新!!: 顺治和高其佩 · 查看更多 »

高簡 (膠州)

簡(),字子靜,山東省萊州府膠州人,中式崇禎十六年癸未科進士。明亡仕清。順治初年授建寧府推官,遷建寧府知府,值土寇變,駡賊不屈,赴火死。.

新!!: 顺治和高簡 (膠州) · 查看更多 »

高爾儼

尔俨(),字中孚。北直隶静海县(今屬天津市)王二庄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高爾儼 · 查看更多 »

高雲翔

云翔(),中国大陆影視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活跃于话剧、小品、电视剧,现在所属海润影视。2014年因《宫锁连城》飾 江逸尘一角引起广泛关注。.

新!!: 顺治和高雲翔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

此列表列出高雄市百年寺廟、古剎,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新!!: 顺治和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杰

杰(),字英吾,明末陕西米脂人,後降明,封興平伯,與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合稱南明四鎮。後遭降清的睢州總兵許定國誘殺。 原是闖王李自成的部將,一說其部曾殺明總兵許定國一家,但可能僅僅是明末清初文人的揣測(后來許派二子降清、其妻刑氏上書清廷乞還老家,說明許全家被殺之事不可信)。崇祯七年(1634年)十月,李自成派高杰向贺人龙佯降。崇祯八年(1635年)高杰带着李自成妻邢氏投降了贺人龙,被授予游击之职,累功升任总兵。崇祯十七年正月初,李自成出兵潼关,高杰部兵败,南下徐州。後投靠凤阳总督马士英,屯驻徐州。四月下旬,离開徐州。 弘光帝政权成立时,高杰在南明江北四鎮中兵力最強,最受史可法器重。但高杰性氣乖張,難以節制,抢掠焚杀,素為江南士紳不喜,他們指责高杰的军队“杀人则积尸盈野,淫污则辱及幼女”。人稱“番山鹞子”。但他有樸直憨厚之處,能向史可法盡心效力,敢拒清肅親王豪格“大者王,小者侯,世世茅土”的誘降。後駐兵泗州,負責開封、歸德(今河南商丘)一路招討,冒大雪,沿黃河築牆。 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河南府,高杰約睢州(今睢县)總兵許定國,互相聯絡。然此時許定國早已暗降清廷,並送二子许尔安、许尔吉渡河為人質。十二日,许定国在睢州兵部尚書袁可立府第大摆筵席,为高杰、越其杰、陈潜夫、参政袁枢等接风洗尘。越其杰疑有詐,高杰卻不以為意。正月十二日,高杰率三百名亲兵至營中,十三日夜许定国在設宴召妓,把高杰灌醉,一刀砍下頭顱,持首級北渡黄河,向清將豪格報功。史可法聞讯大哭说:“中原不可复为矣!”史可法立高杰之子高元照为兴平世子,高杰遗孀邢氏以子年幼,想让史可法收元照为義子,史可法以其為流賊出身而拒之,遂命元照拜太监高起潜为義父。.

新!!: 顺治和高杰 · 查看更多 »

高桂

桂可以指:.

新!!: 顺治和高桂 · 查看更多 »

高斗光

斗光,字剑符,号星垣,山東兗州嘉祥縣嘉祥鎮北關人。 幼年家贫,笃志好学。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任河南开封府尉氏縣令。天啟年間,授南和縣知縣、保定府知府。官至鳳陽總督。崇祯十五年六月为张献忠所败,連失五城,被革职。明亡仕清,順治元年,授偏沅巡撫。.

新!!: 顺治和高斗光 · 查看更多 »

高旻寺

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南,古运河和仪扬河汇合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顺治和高旻寺 · 查看更多 »

謝啟光

謝啟光(),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山東章丘人。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授吏部驗封司郎中。天啟二年,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南京大理寺寺正。天啟五年,升任左寺丞、南京兵部侍郎。崇禎元年,升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右寺丞,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明亡後降清。順治元年(1644年),授總督倉場戶部左侍郎。順治五年,升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順治八年,改工部尚書。.

新!!: 顺治和謝啟光 · 查看更多 »

謝賓王

謝賓王,山东青州府臨淄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顺治三年,登进士三甲,官至江西南康府推官。著有《兰雪堂诗集》,收錄于《四库全书》。.

新!!: 顺治和謝賓王 · 查看更多 »

謝永常

謝永常(),字平山,明末福建省海戶人,明鄭將領,後來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南衛(今台南市安平區)一役中,與一千多名士兵戰亡,中華日報。 經過數百年,當地的台南市政府土木課在中山國中的操場的地底裡,挖掘到謝永常、其他士兵與戰馬的靈骨,不久在台南市東區裕農路的靈骨塔供奉,被民眾尊稱為「謝府元帥」。 李登財和劉還月將得到的神明生平及傳統祭典知識,合著四本《神佛正傳與祭拜須知》,其中謝永常在《夏之卷》有詳細的介紹。.

新!!: 顺治和謝永常 · 查看更多 »

鬱林直隸州

鬱林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评价:衝,繁,難。隸廣西省左江道。潯州協鬱林營駐防。明為鬱林州,屬梧州府,領縣四。順治初,因明舊。雍正三年(1725年),升為直隸州。舊隸桂平梧鬱道。光緒十三年(1887年),改隸左江道。領縣四 ;博白縣、北流縣、陸川縣、興業縣。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鬰林府。.

新!!: 顺治和鬱林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謙郡王

多羅謙郡王,清朝世袭郡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努爾哈赤孫,代善四子瓦克達被封為郡王,封號謙,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留雍有過失而停襲,但又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瓦克達有功,命留雍曾孫洞福由鎮國將軍起復世襲,一共传了十代九位。.

新!!: 顺治和謙郡王 · 查看更多 »

譚拜

譚拜(v,),他塔喇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父親為固山額真阿敦,侍奉努爾哈赤左右。 譚拜初事奉皇太極。天聰五年(1631年),以牛彔額真跟從伐明,圍攻大凌河城。祖大壽守城,派遣百餘騎突圍而出,譚拜與巴牙喇甲喇章京布顏圖追斬三十餘人,獲馬二十四匹。天聰八年(1634年),授世職牛彔章京,遷為甲喇額真。天聰九年(1635年),跟從討伐察哈爾,收降士民,遂討伐明朝代州。譚拜與噶布什賢章京蘇爾德、安達立將兵四十人伏兵於忻口,明朝巡邏士卒三百經所伏地,斬殺過半。 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伐明,侵入明都,北趨盧溝橋,再敗明兵。崇德二年(1637年),與甲喇額真丹岱、薩蘇喀等將四十人侵略明朝邊境,其後進兵清河,明兵七百拒守,擊潰敵軍,拔取二支大旗,並獲其馬。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貝勒岳託討伐明朝,入牆子嶺,攻打豐潤,擊敗明兵,多墜壕而死,復攻破明朝太監馮永盛諸軍。崇德四年(1639年),跟從侵略錦州,率領巴牙喇兵破明兵於城南,以功加半個前程。崇德五年(1640年),授職兵部參政。崇德六年(1641年),兼任正白旗蒙古梅勒額真。崇德七年(1642年)冬天,跟從討伐明朝山東,攻克利津。崇德八年(1643年)春天,出兵邊境,以所屬部隊擊敗明總督趙光抃、范志完,總兵吳三桂、白廣恩諸軍。大軍退還,賞予白金,以功進升為三等甲喇章京。 順治元年(1644年),譚拜跟從入關。順治三年(1646年),擢升為兵部尚書,接替宗室韓岱。其後跟從肅親王豪格西討張獻忠,道經陝西,與固山額真瑪喇希等擊敗叛將賀珍。南下四川,屢破張獻忠軍隊,復與固山額真李國翰渡過涪江,打敗張獻忠部將袁韜。順治四年(1647年),調任吏部尚書,由阿哈尼堪接任兵部尚書。旋即殲滅張獻忠。入關後,譚拜的世職四進至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順治七年(1650年)三月逝世。其子瑪爾賽,依附鰲拜,為他的黨羽。.

新!!: 顺治和譚拜 · 查看更多 »

魏士哲

魏士哲(;)和名高嶺親方德明(),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醫學家,是琉球第一位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醫師,曾為尚益王修補兔唇。他本是首里人,父親為佐次武親雲上,母親為平敷屋親雲上應瑞麟之女應貞如(童名真牛),因外祖父應瑞麟無子,故從母姓應繼嗣。童名思五良,字德明,號希賢。.

新!!: 顺治和魏士哲 · 查看更多 »

魏爾康

魏爾康(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新!!: 顺治和魏爾康 · 查看更多 »

魏裔介

魏裔介(),字石生,號貞庵,又號昆林。直隸柏鄉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人。清初政治家、經學家。後入祀賢良祠,追諡文毅。.

新!!: 顺治和魏裔介 · 查看更多 »

魏裔訥

魏裔訥,字观周,直隸柏鄉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魏裔介弟。順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科進士,官至湖南桃源縣知縣。著有《逸林居诗》。.

新!!: 顺治和魏裔訥 · 查看更多 »

魏象枢

魏象枢(),字環極,一作環溪,清初大臣,学者。蔚州(今河北省蔚縣)人。.

新!!: 顺治和魏象枢 · 查看更多 »

魏雙鳳

魏双凤,字雝伯,直隸获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進士,官至宗人府宗正。著有《南游草》。.

新!!: 顺治和魏雙鳳 · 查看更多 »

議政王大臣會議

议政王大臣会议(v),或简称为议政处,是大清前期皇帝的一个咨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源于努尔哈赤在十七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初设立的非正式协商小组,该制度由前者之子兼继任者皇太极于1626年正式确立,并于1637年进一步扩大。参加会议的成员多为满洲权贵,该贵族机构为皇太极、福临以及玄烨在军事事项方面提供主要建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在多尔衮摄政及鳌拜辅政期间权势极大,后者以此机构提高他们的个人影响力。 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大清最具影响力的决策机构超过一个世纪,此后它的地位和影响受到削弱,然后被滿漢蒙共同参与的军机处所取代,军机处由胤禛设立于1730年,用于避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792年正式撤除。.

新!!: 顺治和議政王大臣會議 · 查看更多 »

许友

许友(约,其生卒年说法各异),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

新!!: 顺治和许友 · 查看更多 »

许琯

许琯可以指:.

新!!: 顺治和许琯 · 查看更多 »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地理著作。原名《二十一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于顺治、康熙年间,历时二十年。全书共一百三十卷,附《舆地要览》4卷。.

新!!: 顺治和读史方舆纪要 · 查看更多 »

谭泰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 扬古利的从弟。早年被後金授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1641年),松锦之戰爆發,谭泰率400人自小凌河直抵海邊,斷绝明兵歸路。此役洪承畴被俘。崇德七年(1642年),譚泰又連敗何腾蛟、白廣恩等。顺治五年(1648年),授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會討伐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栋等。屢建军功,深得多尔衮信任,尊陈名夏为“南党”盟主。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大学士刚林、祁充格皆被殺,唯谭泰出任吏部满族尚书。 顺治八年(1651年)五月,陈名夏被御史张煊彈劾,谭泰“咆哮攘臂,力庇党人”。张煊反因誣告之罪被处死。 自此譚泰更縱恣,其妻弟岳爾多已承襲一等精奇尼哈番,為奪其族人法喀應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而合併為三等侯;譚泰女弟之夫佟圖賴,當時金礪駐防杭州,妄稱員缺,以佟圖賴為擬補。世祖自譚泰袒護陳名夏而搆張煊,已對他厭惡。當年八月,世祖下詔責罰譚泰專橫,命執捕譚泰付於獄中,糾集廷臣議罪。鰲拜復揭發譚泰依附多爾袞及營私擅政諸罪狀,上報之事皆定案屬實。王公大臣議誅殺譚泰及其子孫,世祖下命只誅譚泰,籍沒他的家產,寬恕他的子孫牽連之罪。.

新!!: 顺治和谭泰 · 查看更多 »

谷應泰

谷應泰(),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人。.

新!!: 顺治和谷應泰 · 查看更多 »

象岗

象岗现时通常称为象岗山,是中国广州市以前的一座小山冈,因1983年在岗内发现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而闻名于世。 象岗位于广州市越秀山的西测,是一座高49.71米的风化石英岩山岗,东侧于越秀山主峰越井岗相连。其西面原有芝兰湖,唐朝时芝兰湖仍是一处避风塘,到明代已淤塞,现时象岗西面的芝兰里是其遗迹。 象岗曾经有固岗、席帽山、象山等称谓。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扩建广州城,合宋代三城为一,又开辟城北的山麓,拓北城八百丈,凿象岗为北门。从此,象岗于越秀山分开成一孤立的山岗,因凿山而拓宽的大北外直街(今解放北路北段),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出入广州城北的重要通道。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在岗顶建拱极炮台,与邻近的保极、永康(又称四方炮台)、耆定三炮台连成守卫广州城北的防线。20世纪五、六十年代,象岗划为军事用地,到七十年代楼宇店铺已遍布岗麓,仅存顶部犹如一孤丘。八十年代初将岗顶削低17米拟建公寓,意外发现赵眜的陵墓,经发掘后在原址建起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Category:羊城八景 Category:广州昔日地理 Category:越秀区.

新!!: 顺治和象岗 · 查看更多 »

象牙胡同

象牙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王彬、徐秀珊主编,北京地名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241页.

新!!: 顺治和象牙胡同 · 查看更多 »

豪格

豪格(a;),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谥肃武亲王。.

新!!: 顺治和豪格 · 查看更多 »

鲍承先

鲍承先,明朝末年清朝初年山西应县人,后入汉军正红旗。 原是明朝副将,万历年间为参将,天启二年(1622年),他投降后金,仍为副将。天聪三年(1629年)入文馆,随皇太极攻打明朝京师顺天府。据说他参与反间计诛杀袁崇焕。八年(1634年)为二等轻车都尉,崇德元年(1636年),被改国号为清的皇太极授为内秘书院大学士,三年(1638年),为吏部右参议,五年(1640年)为明朝锦州,畏缩退避被论罪,因病解任。顺治二年(1645年),鲍承先去世。.

新!!: 顺治和鲍承先 · 查看更多 »

費隱通容

費隠通容,俗姓何,道號費隱,法名通容,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県人,明末清初臨濟宗天童派禪僧。隱元隆琦師傅。.

新!!: 顺治和費隱通容 · 查看更多 »

費揚武

費揚武(a;),音译名又作芬古、费扬古,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兒、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第八子、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之弟。追封和碩簡靖定親王。.

新!!: 顺治和費揚武 · 查看更多 »

賚塔

賚塔(v,),又名賴塔,那木都鲁氏,清初將領,正白旗滿洲人。康果禮第四子。.

新!!: 顺治和賚塔 · 查看更多 »

賢妃

賢妃,中國、朝鮮半島妃嬪的等级之一。唐、宋、明等朝,都有賢妃這個封號。唐朝和高麗與淑妃、德妃、貴妃同為四夫人。.

新!!: 顺治和賢妃 · 查看更多 »

鳳廬巡撫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以明代南直隶范围设为江南省,下分置左、右布政使,同驻江宁,又设江宁巡抚(驻苏州府,领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镇江5府),鳳廬巡撫(驻淮安府,领淮安府、扬州府及凤阳府、庐州府4府及徐州府)和操江巡抚(驻安庆府)。 顺治四年(1647年)设江南、江西、河南总督(翌年改为专辖江南、江西,即为两江总督),亦驻江宁。 顺治六年(1649年),以漕运总督兼巡抚事,废鳳廬巡撫一职,漕运总督兼辖淮安、扬州、凤阳、庐州4府及徐州。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元月,右布政使司移驻苏州,辖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5府。左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宁、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9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 康熙元年(1662年),以操江军务归并总督,专设安徽巡抚,驻安庆。 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

新!!: 顺治和鳳廬巡撫 · 查看更多 »

鳳邠道

鳳邠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顺治二年(1645年)设清军驿传道,驻西安府,康熙六年(1667年)裁撤。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设驿传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再次裁撤。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再设。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驿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分巡凤翔府、邠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称分巡鳳邠等处地方盐驿道。嘉庆元年(1796年),改为鳳邠道,驻凤翔府,下辖凤翔府、邠州直隶州。嘉庆十一年(1806年),兼管盐务,称盐法兼分巡地方鳳邠道。咸丰末年,驻西安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乾-鄜道裁撤,西安府、鄜州、-乾-州来属,称鳳邠西--鄜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裁撤。.

新!!: 顺治和鳳邠道 · 查看更多 »

鳳陽巡撫

鳳陽巡撫,又稱淮陽巡撫。為明朝中后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鳳陽巡撫 · 查看更多 »

鳳陽道

鳳陽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

新!!: 顺治和鳳陽道 · 查看更多 »

賴慕布

賴慕布(z;1611年腊月廿四—1646年五月十一),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三子,皇太极之弟,母为西林覺羅氏。.

新!!: 顺治和賴慕布 · 查看更多 »

鳌拜

拜(a;),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显赫,因后半生亂操握权柄、生性残酷、结党营私,結果被囚禁起來,后死于禁所。.

新!!: 顺治和鳌拜 · 查看更多 »

賈壯

賈壯(),字泰華、止菴,河南省開封府襄城縣(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襄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進士,安慶府懷甯縣知縣。順治九年,任戶部廣西清吏司主事,管理宣大糧儲稽覈兵馬兼管屯種、戶部雲南清吏司員外郎、委管徐州倉。后升任戶部郎中、河東兵備道僉事。.

新!!: 顺治和賈壯 · 查看更多 »

資州直隸州

資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隸川南永寧道。 明代為資縣。順治初仍明制,為資縣,屬成都府。雍正五年(1727年),升直隸州,以成都府之仁壽、井研、資陽、內江來屬。領縣四。資陽縣、內江縣、仁壽縣、井研縣。.

新!!: 顺治和資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賀王盛

賀王盛(),字周兼,號無黨,南直隸鎮江府丹陽縣(今江蘇省丹陽市)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賀王盛 · 查看更多 »

贯是東亞古代度量衡的一种質量及货币单位,中國唐朝之前已經出現。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裏穿起来,称为一贯或一吊。在中國用作質量單位時,主要是計算貨幣的質量,較少涉及其他事物,但傳到日本後,除了是貨幣單位和計算貨幣質量外,還用作計算重量的度量衡(一貫等於100兩,大約為3.75公斤,舊時用來計算體重,現時則多為計算大體積物品的重量,例如刨冰用的冰塊),亦可當作計算握壽司的量詞。 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其面值之一也叫“一贯”。开始是相当于一千文。不过后来由于贬值,最低降到价值一文左右。 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黃金、白银等貴金屬的兑换价决定,例如:.

新!!: 顺治和贯 · 查看更多 »

费扬古 (栋鄂氏)

费扬古(a;),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时期的董鄂妃之弟。.

新!!: 顺治和费扬古 (栋鄂氏) · 查看更多 »

贺龙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贺龙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曾手持两把菜刀袭击慈利县长卫兵。曾任讨袁护国军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曾率部与北洋军阀及四川军阀杨森作战。1926年,贺龙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1日,他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此后回到湘西,组建红二军团,任军团长,并开辟洪湖苏区。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0师师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组织后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2年,任国家体委主任,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1954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文化大革命时,被林彪和康生指控为准备推动“二月兵變”,于1969年6月9日遭迫害致死。1974年,中共中央宣布为贺龙平反。.

新!!: 顺治和贺龙 · 查看更多 »

贾后疃天主堂

贾后疃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区贾后疃圣母无染原罪堂,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贾后疃村,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是通州区乃至京东现存最大的天主教堂。.

新!!: 顺治和贾后疃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贵阳市

贵阳市,简称--,别称林城。中国贵州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教、交通和旅游服务中心,西南地区沟通珠三角、长三角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流集散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云贵高原东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全市海拔最高处为1762米,最低处为506米,主城区平均海拔1070米。.

新!!: 顺治和贵阳市 · 查看更多 »

趕繒船

趕繒船,是一種中國大型的福船,可以用作戰船、捕魚和運送木材。因船底為防藤壺等海蟲腐蝕而經常塗上白灰或白漆,所以又稱「白底船」。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

新!!: 顺治和趕繒船 · 查看更多 »

趙士完

赵士完,字汝彦,号琨石,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掖县(今莱州市)人。 辽东巡抚赵耀之孙,吏部尚书赵焕侄孙,太仆寺卿赵胤昌第四子。明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中举人,明末民变,赵士完弃家南下。南明隆武帝时赵士完任兵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武元年(1645年)十二月督师。隆武政权灭亡后,赵士完又北归山东。在清朝统治下,赵士完隐居不出。著有《仆庵集》。顺治十四年(1657年)顾炎武至山东,与赵士完结交,住在赵士完的家中。.

新!!: 顺治和趙士完 · 查看更多 »

趙士俊

趙士俊,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1645年),山西鄉試中舉。顺治三年,登進士,后官至山東茌平縣知縣。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趙士俊 · 查看更多 »

趙庾

趙庾(),字涣之,南直隶吳江縣人。明末官员。.

新!!: 顺治和趙庾 · 查看更多 »

趙嗣美

趙嗣美,山西澤州直隸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登丙戌科進士二甲。顺治七年,升任福建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建南道。.

新!!: 顺治和趙嗣美 · 查看更多 »

趙班璽

趙班璽(),字受介、餘庵、餘菴、餘慶,山東省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后授河南道監察御史。后任四川巡按御史、兼管鹽法。后任山西巡按御史。.

新!!: 顺治和趙班璽 · 查看更多 »

趙開心

趙開心(),字靈伯,號洞門,湖廣長沙(今湖南)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崇禎七年(1634年)進士,官至兵部員外郎。明亡後降清。順治元年(1644年)授陝西道監察御史、巡視南城。順治二年(1645年)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順治八年(1651年)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都察院左都御史。順治九年(1652年)因其子趙而忭以南明隆武鄉試舉人身份參加清朝會試一事被參劾革職。 順治十一年(1654年)改太僕寺卿。順治十二年(1655年)任戶部右侍郎。同年,降太僕寺丞、後改太僕寺少卿、協理兵部督捕事。次年,任鴻臚寺右少卿。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太僕寺少卿。康熙二年(1663年)以工部尚書銜,任總督倉場、戶部右侍郎。.

新!!: 顺治和趙開心 · 查看更多 »

趙漁

趙漁,山西文水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末科進士。.

新!!: 顺治和趙漁 · 查看更多 »

路振飛

路振飞(),字皓月,又字见白,山西曲周县东关人。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初任泾阳知县,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崇禎六年(1633年),巡按福建,海盗刘香勾结荷兰人入侵者犯边,振飛重用鄭芝龍,平定劉香,驅逐荷兰艦隊。崇祯十六年(1644年)秋,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明亡後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南明隆武帝即位,於振飞有舊恩,下詔封振飛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終官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陷仙霞关,唐王走汀州,振飛亡走海岛。永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前往奔隨永明王,是年四月二十二日病死於广州顺德陈村途中,谥文贞。著作有《路文贞公集》、《路见白诗》等。有子路澤溥、路澤濃。.

新!!: 顺治和路振飛 · 查看更多 »

鸡西市

鸡西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三江平原的南端。地处东经130°24'-133°56',北纬44°51'-46°36'之间,北接七台河市、双鸭山市,西与牡丹江市相邻,东、南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有全长631km的国境线,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199平方公里;总人口181.17万,其中市区人口83.32万,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及石墨的生产地。.

新!!: 顺治和鸡西市 · 查看更多 »

鸥汀街道

鸥汀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下辖的街道,是汕头市区早期聚落形成之地,被称为汕头的发源地《鸥汀背旁的“沙汕头”》,陈汉初 陈杨平著《汕头埠图说》,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也是著名的侨乡。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人口4.37万人,下辖1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汕樟北路金鸥园D座东。.

新!!: 顺治和鸥汀街道 · 查看更多 »

鹿鼎記 (1983年電影)

,是1983年華山執導之電影,改編自金庸名著《鹿鼎記》。.

新!!: 顺治和鹿鼎記 (1983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鹿鼎記 (1984年電視劇)

《鹿鼎記》(The Duke of Mount Deer)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根據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鹿鼎記》改編而製作拍攝的清裝武打劇集,全劇共40集,監製李添勝。此劇原在翡翠台由1984年7月9日至8月31日首播。後來於1987年7月中午、1990年8月凌晨,1995年10月凌晨、2011年早上10:00分-10:30分及2016年00:15分-01:20分,在翡翠台重播。及於2009年9月26日在TVB星河頻道重播。.

新!!: 顺治和鹿鼎記 (1984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鹿鼎记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至1972年間創作,故事發生在清初(1668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此書是金庸封筆之作,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新!!: 顺治和鹿鼎记 · 查看更多 »

麗江府

麗江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新!!: 顺治和麗江府 · 查看更多 »

麓山寺

麓山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半山腰,左临清风峡和白鹤泉,背靠碧虚峰,寺庙包括山门、主殿和后殿三部分,现存主体建筑为1986年以后重修,属于明朝风格;现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重要观光点。寺庙为佛教传入湖南保存最古老的一座寺庙。1983年被评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新!!: 顺治和麓山寺 · 查看更多 »

黎騫

黎騫,字子鴻,號瀟僧,又號瀟雲。江西清江人。 其父黎祖壽是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黎骞為順治十一年拔貢,康熙十八年監察御史鞠珣薦舉博學鴻儒科,試列二等二十六名,授翰林院檢討。曾參修《明史》。著有《玉堂集》。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樟树人 Q騫.

新!!: 顺治和黎騫 · 查看更多 »

黃士俊

黃士俊,字亮垣,號玉崙。广东顺德县(现顺德区杏坛镇右滩村)人,祖籍福建莆田黄岸。明末政治人物。 黃士俊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殿試位列一甲第一名,历任翰林院修撰、太子洗马、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读学士、玉牒馆總裁、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官至首輔。 天启元年(1621年),黄士俊在家乡顺德县城(今大良镇)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后来成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 清兵入關後,士俊薙髮易服,歸順滿人。清順治六年(南明永曆三年,1649年己丑)黃士俊往肇慶覲奉南明永曆帝,惜朝綱腐敗,遂辭官,回乡隐居。.

新!!: 顺治和黃士俊 · 查看更多 »

黃居中

黃居中可以指:.

新!!: 顺治和黃居中 · 查看更多 »

黃仕簡

黃仕简(),字立齋,福建平和人,順治時獻海禁政策對付鄭成功及台灣之水師提督黃梧孫;1782年回任水師提督,時臺灣諸羅有漳泉械鬥,黃親自渡臺查辦,並處決多名滋事者被嘉獎。1786年因淡水同知潘凱為原住民所殺,黃再次渡臺勦鎮,因功加太子太保。.

新!!: 顺治和黃仕簡 · 查看更多 »

黃志遴

黃志遴,字銓士,號鷗湄,福建晉江人。清初政治人物。黃熙孕之子。 黃志遴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九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順治十二年,任湖廣布政使。后改任雲南左布政使。康熙二年,改貴州左布政使。.

新!!: 顺治和黃志遴 · 查看更多 »

黃鼎 (清朝官員)

黃鼎,字玉宰,號一泓,江蘇無錫人。清朝官员。.

新!!: 顺治和黃鼎 (清朝官員) · 查看更多 »

黃龍士

黃龍士()(一說生於1651年,卒年約康熙三十年前後),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泰州姜堰人,生於清順治年代。為清代圍棋大國手,和後來的范西屏、施襄夏并稱清代三大棋聖,為康熙中期圍棋霸主。.

新!!: 顺治和黃龍士 · 查看更多 »

黃與堅

黃與堅(),字庭表,號忍庵。江南太倉縣(今江蘇省太倉市)人。清朝詩人、學者。.

新!!: 顺治和黃與堅 · 查看更多 »

黃機 (順治進士)

黃機(),字次辰,号雪台。浙江钱塘(今屬杭州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黃機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黃日祚

黃日祚(),字世隆,号彤沐,又号六巳居士,福建晋江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顺治六年(1649年)登进士,授兵部主事,转督补员外郎,督学河南,后辞职归乡。著有《迩园集》。.

新!!: 顺治和黃日祚 · 查看更多 »

黃敬璣

黃敬璣(生卒年不詳),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新!!: 顺治和黃敬璣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历史

今黑龙江省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黑龍江最早的居民是古亞細亞人,後受通古斯人壓力,只分布於黑龍江下游,代表性民族是尼夫赫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定居捕魚與海獸文化。.

新!!: 顺治和黑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黄宗羲

宗羲(),字太冲,號梨洲,世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宁波餘姚市)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黄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與弟黄宗炎、黄宗會號稱浙東三黄;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師”。黄宗羲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新!!: 顺治和黄宗羲 · 查看更多 »

黄帝陵

黃帝陵,是傳說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傳黃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為衣冠塚。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漢朝之前此處為祭祀軒轅黃帝的軒轅廟,漢武帝時改廟為陵,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陵区历经多次修復,最近的一次整修自1993年开始,为此成立了黄帝陵基金会以筹措资金,工程分二期实施,第一期工程2001年8月竣工,2004年开始每年对黄帝陵祭祀国家公祭。.

新!!: 顺治和黄帝陵 · 查看更多 »

黄锦

锦(),字孚元,号絅庵,广东饶平宣化都大埕(今东界大埕乡)上黄村人,明末政治人物、书法家,崇祯年间官至礼部尚书。.

新!!: 顺治和黄锦 · 查看更多 »

齊克新

齊克新(),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饒餘敏郡王阿巴泰孫、已革端重定親王博洛第八子、已革多羅敏思郡王塔爾納之弟。 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父親端重定親王博洛病逝。齊克新襲爵為端重親王。順治十六年(1659年),朝廷追論博洛分多爾袞遺財及以及掌管戶部時尚書譚泰逞私攬權而博洛不力阻兩件事,奪去博洛爵位及諡號,而齊克新亦被降為貝勒。順治十八年(1661年),齊克新逝世,諡號「懷思」。因為齊克新無子,爵位亦除去。.

新!!: 顺治和齊克新 · 查看更多 »

车克

车克(v,),清朝初年的大学士,瓜尔佳氏。 崇德三年(1638年)七月,被皇太极任命为户部侍郎,顺治八年(1651年)九月,升任为户部尚书。顺治九年(1652年),顺治帝擢升他为议政大臣,参与圈地、更名田、鼓励垦荒等政策的制定。顺治十二年(1655年),入阁为大学士、太子太保,仍管户部。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赠太子太师、少师,康熙六年(1667年),车克致仕解职,康熙十年(1671年),车克去世,谥文端。.

新!!: 顺治和车克 · 查看更多 »

车驾清吏司

车驾清吏司,明清时兵部官署名称。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驾部为车驾清吏司。管理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1467年—1581年,增设郎中一人。南京兵部亦设。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车驾清吏司,设郎中三人:宗室一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员外郎四人:宗室一人,满洲二人,蒙古一人;主事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掌管马政、传递文书。下设驿传科、脚力科、马政科、马档房、递送科。清末废除太仆寺,合并入车驾清吏司,成立军牧司。.

新!!: 顺治和车驾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车臣汗

车臣汗(ᠴᠡᠴᠡᠨ ᠬᠠᠨ Сэцэн хан,车臣的意思是“智慧”,后来写作ᠰᠡᠴᠡᠨ),喀尔喀蒙古一部,后归降于中国清朝,现为蒙古国一部分。 中国明朝末年,成吉思汗十九世孙硕垒在克鲁伦河一带自立为汗,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衮布、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并称为喀尔喀蒙古三大汗。其辖地东至额尔奇斯河,南界察哈尔汗,西界土谢图汗,北界布里亚特,与俄罗斯素有交往。 立国之初,车臣汗臣服于察哈尔林丹汗。皇太极天聪9年,后金军队击败林丹汗,车臣汗硕垒转而向后金纳贡。崇德元年,后金指责车臣汗与中国明朝进行贸易,车臣汗被迫与明朝断绝关系。顺治3年,硕垒诱使科尔沁苏尼特部蒙古騰機思背叛清朝,遣军三万帮助其抵抗清军,但是被清军打败,不得不恢复向清朝纳贡。顺治12年,硕垒死,其子巴布继汗位。同年,清朝将喀尔喀蒙古分为左右共八个扎萨克,任命车臣汗领左翼扎萨克之一。 康熙27年,噶尔丹攻略喀尔喀诸部,车臣汗不能抵御,乌默客汗被迫举族南迁,依附清朝。康熙30年,清朝取消车臣汗的独立地位,改称其为“车臣汗部”,次年划其原所辖地为喀尔喀东路。康熙36年,噶尔丹被清军击溃,车臣汗部奉命回到克鲁伦河一带放牧。此后,车臣汗部协助清朝政府对准噶尔汗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屡立战功。乾隆中期,车臣汗部共编有23个旗,于巴尔屯成立一个盟。 1911年,哲布尊丹巴在俄国支持下宣布独立,车臣汗首领阿尔塔什达、车林多尔济等人均加入,所属地成为蒙古国一部分。.

新!!: 顺治和车臣汗 · 查看更多 »

轩辕宫正殿

轩辕宫正殿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西北,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轩辕宫始建年代不详,其最初为祭祀伍子胥的祠庙。南宋绍兴年间重修,并更名胥王庙。清顺治六年(1649年)至十二年再次大修。民国期间改为祭祀黄帝的庙宇,故改称轩辕宫。正殿面阔三间(13.74米),进深三间九檩(11.43米),单檐歇山顶,脊高10米余,其建造年代为元至元四年(1338年),与虎丘云岩寺二山门相同。.

新!!: 顺治和轩辕宫正殿 · 查看更多 »

龍巖知縣、知州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龍巖知縣、知州列表 · 查看更多 »

边大绶

邊大綬,字素一,号长白,北直隶任丘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举人,曾任陕西米脂縣知縣。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令邊大綬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掘毀李自成的祖父李海和父親李守忠的墳墓,“尽数伐掘”,将骨骸“聚火烧化”。不久因為害怕李自成報復,遂辭官。 入清後,补河南修武知县,顺治八年,任太原知府,曾為傅山開脫。顺治十三年,以病辭歸。著有《虎口余生记》。.

新!!: 顺治和边大绶 · 查看更多 »

辽阳府

辽阳府,辽朝时设置的府。 会同元年(938年)置,治所在辽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阳市附近。元朝时改置辽阳路。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复置府,十四年移治瀋阳县,改属奉天府。 Category:中国陪都 Category:辽朝国都 Category:金朝国都 Category:辽朝的府 Category:金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辽宁的府 Category:辽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沈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辽阳府 · 查看更多 »

达尔汉

达尔汉(v;),清初将领。郭络罗氏。初隶镶黄旗满洲,后改隶正蓝旗满洲。扬书之子,母沾河姑,舅舅是太祖努尔哈赤。 太祖时,随其父扬书率部归附后金,任牛录额真(佐领)。娶努尔哈赤次女嫩哲格格,为额驸。天命四年(1619年),从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因诛叶赫贝勒锦台什有功,擢升为一等副将世职(一等男)。天命十一年(1626年)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列为八大臣之一,任固山额真,领镶黄旗(镶黄旗都统)。随大贝勒代善征扎鲁特部,单骑逐敌,俘扎鲁特台吉,复征栋揆部,再立战功,晋三等总兵官(三等子)。 天聪元年(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从贝勒阿敏征朝鲜,克义州、定州、安州。天聪三年(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从太宗皇太极征明朝,克遵化。天聪五年(1631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攻大凌河、遵化、锦州。天聪六年(1632年)从皇太极亲征察哈尔部,略明地至宣府(今河北省宣化市),有功。天聪八年(1634年)伐察哈尔部。 崇德元年(1636年)伐明,晋一等总兵官。崇德二年(1637年),再征朝鲜,因为饮酒、徇私获罪。崇德六年(1641年)围攻锦州时,因为没有按时参加御前会议罢任,夺世职。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达尔汉病死。.

新!!: 顺治和达尔汉 · 查看更多 »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1万人。亦分佈於俄羅斯(石勒喀河與伯力一帶),俄羅斯稱相關地区為(Даурия),即外贝加尔。.

新!!: 顺治和达斡尔族 · 查看更多 »

龔鯤

,字扶萬,清朝政治人物。湖廣鐘祥縣(今湖北钟祥市)人。 龔鯤爲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康熙二年(1663年),任江南省寧國府知府。入祀八賢祠。.

新!!: 顺治和龔鯤 · 查看更多 »

辉塞

輝塞(),瓜爾佳氏,清朝初年将领。固山額真、一等公图赖之子。 輝塞继承一等公的爵位,在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娶清太宗第十女縣君。三个月后,輝塞去世,縣君一直没有再嫁。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薨。后人有符珍。.

新!!: 顺治和辉塞 · 查看更多 »

龙华寺 (上海)

龙华寺()是座落于中国上海市徐匯區的一座佛教寺庙。历经战乱,重建修复,今龙华寺的建筑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新!!: 顺治和龙华寺 (上海) · 查看更多 »

龙吉兆

龙吉兆,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贵州承宣布政使司马乃营古屯堡(今贵州省兴仁县北)人。 马乃古屯堡位于兴仁县北放马坪山顶草原北段,永历十四年(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年)四月,马乃营土司龙吉兆联合鼠场、楼下营土司龙吉佐、龙吉祥抗清,操练数千兵士,先后占领兴仁县城、巴铃、回龙、计屯及贞丰龙场等地,派人与李定国联系一起抗清。顺治帝令云贵总督赵廷臣、贵州巡抚卞三元亲自率兵征剿,平西王吴三桂遣总兵马宝、赵良栋助剿。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大军压境,迫使水西土司安坤联合马乃土司龙吉兆、乌撒土司安重圣起兵反抗。吴三桂亲统云南十镇兵由毕节七星关入,又令总兵刘之福、贵州提督李本深率黔军进攻。龙吉兆誓死守七十余日,清兵用火将兵营烧毁,龙吉兆、龙吉佐、龙吉祥被俘,槛送昆明。吴三桂问他们为什么造反,两人回答:『我受国恩三百年,仗义而死,何为反』!吴三桂又问:『独不畏死耶』?他们回答:『我两人以忠义死,不愈於尔不忠、不孝而生乎』?同声大骂。吴三桂怒,割掉他们的舌头杀了他们。龙氏后裔被剥夺土司世职。.

新!!: 顺治和龙吉兆 · 查看更多 »

龙安府

龙安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元朝称之为龙安州,属于广元路。明朝初期,设立龙州宣慰司。洪武六年十二月,朱元璋设立为龙州。洪武十四年正月,改为松潘等处安抚司。洪武二十年正月,改为龙州。洪武二十二年九月,改为龙州军民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十月升龙州军民指挥使司,后恢复为龙州。宣德七年,改为龙州宣抚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为龙安府,下辖三个县。 清朝时,评价:繁。顺治初年,沿明制,下领三县。雍正九年(1731年),增领绵州的彰明县。终清一朝,下领一土司、四县:平武县、江油县、石泉县、彰明县。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故废。.

新!!: 顺治和龙安府 · 查看更多 »

龙亭

龙亭是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内的一处旅游胜地,位于市中心龙亭区。 龙亭是清代重檐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建在72级台阶的巨大青砖台基上,坐北朝南。 龙亭座落在北宋皇宫的遗址上。北宋皇宫的建筑大部分毁于金兵之手,今已荡然无存。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此处建有周王府;1642年毁于黄河大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为贡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贡院内建万寿亭,后改称龙亭。 龙亭前以一条大道为界,东西分别为潘家湖与杨家湖。两湖以南,中山路北端,为仿建的“宋都御街”,包括樊楼以及艺术品商店。 File:Dragon Pavilion 2.jpg File:Dragon Pavilion 3.jpg Category:开封景点 Category:龙亭区 Category: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 顺治和龙亭 · 查看更多 »

龙王堂 (八大处)

龙王堂,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八大处第五处。.

新!!: 顺治和龙王堂 (八大处) · 查看更多 »

龙门派

龍門派是為道教全真派內部繁衍出七個支派之一,為“長春子”丘處機所創。因丘处机曾隐修陇州龙门(今宝鸡市)山,故取名“龙门”。该派尊丘处机为祖师,尊丘处机弟子赵道坚(赵抱元)为创派宗师。.

新!!: 顺治和龙门派 · 查看更多 »

龙泉寺 (西城区)

龙泉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龙爪槐胡同2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为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新!!: 顺治和龙泉寺 (西城区) · 查看更多 »

龙泉寺 (海淀区)

龙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东麓,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龙泉寺 (海淀区) · 查看更多 »

迎江寺

迎江寺,又称护国永昌禅寺、敕建迎江禅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沿江东路。禅宗佛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新!!: 顺治和迎江寺 · 查看更多 »

霍達 (崇禎進士)

霍達(),字非聞,陝西省西安府長安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明朝崇禎四年登進士,改監察御史。入清后,順治四年,授山西道監察御史。順治八年,任浙江嘉湖道。順治十年,任太僕寺少卿;次年改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后累升至大理寺卿。順治十五年,升任兵部尚書。次年授太子太保。順治十七年,調任工部尚書、兼管左都御史。.

新!!: 顺治和霍達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錢陸燦

錢陸燦(),字湘靈,號圓沙。江南常熟人。明末清初學者。 錢泮的玄孫。自幼亡父,隨祖母和母親度日,勤奮苦讀。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舉人,教授常州、金陵之間,從遊者甚眾,主纂《常熟縣志》。又通佛法,為蘗庵禪師入室弟子,自號石人。節錄錢謙益《列朝詩集》書成《列朝詩集小傳》。晚年居虞山,老屋三楹。.

新!!: 顺治和錢陸燦 · 查看更多 »

錦田

錦田(Kam Tin)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面,具有悠久的歷史。錦田古稱岑田,明朝萬曆年間才改稱錦田。錦田位處多座包括大帽山等山中間的盆地,鄰接東面的石崗及八鄉,與西面的凹頭。錦田與屏山、厦村、十八鄉、八鄉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錦田早於香港開埠以前,已有不少香港原居民在此居住,主要為鄧氏族人。鄉民在此興建了多座圍村,以吉慶圍最為著名。在錦田水尾村的鄉公所外,有一棵包圍著房屋而生長的樹木,被稱為錦田樹屋。據說錦田樹屋原是書齋,旁邊大榕樹自書齋主人搬走而無人打理。樹屋及後100年不斷生長,便形成樹根緊纏石屋的奇景。.

新!!: 顺治和錦田 · 查看更多 »

錫埒圖庫倫旗

锡埒图库伦旗,即锡埒图库伦喇嘛旗。古旧旗名。 清顺治三年(1646年)置。牧地约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养息牧河一带。治所在今库伦旗。1934年改称库伦旗。 Category:热河省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的旗 Category:内蒙古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通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库伦旗 Category:193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錫埒圖庫倫旗 · 查看更多 »

范光遇

范光遇,清朝政治人物,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新!!: 顺治和范光遇 · 查看更多 »

范光文

范光文(),字潞公,号耿仲。鄞县人。清初藏书家。 范钦曾孙,范汝楠之子。顺治六年(1649年)范光文与弟范光遇同登进士,授礼部主事,迁吏部文选司,主陕西乡试。后因正直得罪上司,被罷免歸鄉,后来扩建天一阁。著有《闽行随笔》、《寤忆》、《七松游》、《潞公诗选》等。.

新!!: 顺治和范光文 · 查看更多 »

范正脉

范正脉,字介子、號龍圖,河南修武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未散館改翰林院檢討。官至浙江糧運使。.

新!!: 顺治和范正脉 · 查看更多 »

范承謨

范承謨(),字覲公,一字螺山,奉天人,隸漢軍鑲黃旗,清朝開國重臣范文程之子。進士出身,曾任浙江巡撫、福建總督。三藩之亂期間,被耿精忠囚禁兩年之久,最終被其絞殺。朝廷追贈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謚忠貞。.

新!!: 顺治和范承謨 · 查看更多 »

茂州直隸州

茂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评价:中。隸四川省成緜龍茂道。明代為成都府屬州。順治初,仍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升直隸州,以成都府之汶川縣及保縣來隸。嘉慶六年(1801年),省保縣入雜谷廳。領縣一,土司六:汶川縣、瓦寺宣慰司、沙壩安撫司、靜州長官司、岳希長官司、實大關長官司、隴木長官司。.

新!!: 顺治和茂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郁之章

郁之章,字衷恒。清初政治人物。浙江嘉善人。 郁调元子。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以分巡道驻上杭,时郑成功声言来攻,郁之章严加防范。参纂《嘉善县志》。.

新!!: 顺治和郁之章 · 查看更多 »

郝惟訥

郝惟訥(明天啟三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即),字敏公,又字端甫,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順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清史稿·卷264·列傳五十一》:郝維訥,字敏公,直隸霸州人。父傑,明崇禎進士。順治初,授行人,遷戶部給事中。迭疏請開經筵,祀闕裡,廢斥諸臣才堪錄用者量予自新,朝賀大典內監不得入班行禮,俱下部議行。累遷戶部侍郎。卒。維訥,順治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七年,出為福建督糧道僉事。師下漳南,糧運多阻,維訥督米二萬石浮海達泉州以濟軍。巨盜張自盛犯延、卲,徙維訥權延建卲道,設方略,用間散其黨,自盛就擒。尋署按察使,謝苞苴,絕羨耗。舉卓異,復用孫承澤、成克鞏薦,十一年,召授通政司右參議。累遷大理寺卿。十三年,擢戶部侍郎,調吏部。十六年,丁父憂。服闋,起戶部侍郎,復調吏部。康熙三年,典會試,尋擢左都御史。維訥以開國二十餘年,南徼初定,民困未蘇,疏言:「天下大弊在民窮財盡,連年川、湖、閩、廣、雲、貴無不增兵增餉,本省不支,他省協濟。臣觀川、湖等省尚多曠土,若選綠旗及降兵精銳者隸之營伍,給以牛種,所在屯田,則供應減而協濟可以永除,閭裡無追呼之困。」又疏言:「巡按既裁,地方巡視責歸督撫。督撫任重事繁,出巡動逾旬月,恐誤公務,況騎從眾多,經過滋擾。至屬官貪廉,閭閻疾苦,咨訪耳目,仍寄司道。請嗣後事關重大者,仍親身巡察,餘概停止。」又疏言:「山西、山東等省偏旱,發帑賑濟,聖恩至為優渥,特窮鄉僻壤恐難遍及,惟蠲免錢糧,率土均霑實惠。但田有田賦,丁有丁差,前者被災地方,例多免糧不免丁;其有丁無田者,反不得與有田之戶同霑恩澤。請丁銀均如田糧分數蠲免。」又疏言:「貪吏罪至死者,遇赦免死,並免交吏部議處。此曹饕餮狼藉,未可令其復玷名器,貽害地方。雖新例赴部另補,貪殘所至,播虐惟均。請敕部定議,凡贓款審實者,遇赦免罪,仍當奪官。庶官箴可肅,民害可除。」皆下部議行。五年,遷工部尚書,調刑、禮二部。八年,調戶部。疏請停督撫勘災,申禁圈取民地,並得旨允行。十一年,調吏部。時兵興開捐納,正途日壅,維訥為斟酌資格,按缺分選,銓法稱平。十八年,給事中姚締虞請寬免科道風聞言事之禁,下廷臣議,維訥謂:「言官奏事,原不禁其風聞。但風聞奏參審問全虛者,例有處分,否則慮有藉風聞挾私報怨者,請仍照定例行。」從之。維訥領吏、戶二部最久,法制多經裁定。凡事持大體,遇會議、會推、朝審,委曲斟酌,期於至當。敷奏條暢,所見與眾偶有同異,開陳端緒,不留隱情,上深重之,往往從其言。十九年,遭母憂。服闋,詣京師,未補官,卒,謚恭定。.

新!!: 顺治和郝惟訥 · 查看更多 »

郝浴

郝浴(),字冰滌,號雪海,後改號復陽,直隶定州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清朝直臣,官至广西巡抚。他是銀岡書院(今「周恩來同志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的創建者。.

新!!: 顺治和郝浴 · 查看更多 »

胡守龙

胡守龙,清朝初年反清领袖。顺治二年(1645年),他在陕西以焚祝为名,聚众反清,率众数万,自称徐会公,改元清光。被陕西总督孟乔芳镇压。.

新!!: 顺治和胡守龙 · 查看更多 »

胡世安

胡世安(),字處靜、號菊潭、秀巖,四川省資州直隸州井研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祯初年同進士出身。 崇禎元年(1628年),登進士,累官詹事府少詹事。明亡后仕清,順治元年,仍授詹事府少詹事、任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順治二年,任國史院學士。順治四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五年,任禮部左侍郎。順治九年,升任禮部尚書。順治十二年,任太子太保。順治十四年,任經筵講官;次年改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順治十六年,任少保,兼太子太保。順治十七年,任武殿試讀卷官。順治十八年,任秘書院大學士、少師、太子太師;同年致仕。.

新!!: 顺治和胡世安 · 查看更多 »

胡之駿

胡之駿,字伯襄,江南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清初政治人物。 胡之駿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弘文院庶吉士,散館改吏科給事中。.

新!!: 顺治和胡之駿 · 查看更多 »

胡亶

胡亶,字保林,浙江仁和縣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右通政。 Category:胡姓.

新!!: 顺治和胡亶 · 查看更多 »

胡兆龍

胡兆龍,(),字具茨(一字予衮),號宛委,浙江山陰(今紹興)人,順天府大兴籍。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胡兆龍 · 查看更多 »

胡简敬

胡简敬(),字又弓,江南淮安府沭阳县人。 顺治八年(1651年)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国子监司业、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十二年,与沭阳知县张奇抱合力重修《沭阳县志》,历时10个月县志杀青。康熙二十九年因故被革职治罪,发配河南汝阳。 胡简敬勤于笔耕,诗文俱佳,著作有《二十一史通论》《太极图说》《朱陆异同赋》《题覆赎鑀疏》《南征纪盛诗》《长白山赋》等6种,另有大量诗词散文。.

新!!: 顺治和胡简敬 · 查看更多 »

胡翼聖

胡翼聖(),河南河内縣人。清朝初年官员。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胡翼聖 · 查看更多 »

胡統虞

胡統虞(),字孝緒,號此菴,湖南武陵人。明末清初理學家、官員。.

新!!: 顺治和胡統虞 · 查看更多 »

郭尔罗斯后旗

郭尔罗斯后旗,古旧旗名。 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以郭尔罗斯部置,治所在今黑龙江省肇州县东北,或说治所在今肇东市东南五站镇附近。中華民国建立後,驻老爷屯(今黑龙江肇东市驻地南四站镇)。1935年满洲國迁今肇源县驻地。1936年复名郭尔罗斯后旗。仍驻肇州古城。1945年当地解放,旗名、驻地不变。1956年撤销,改设肇源县。 Category:黑龙江撤消的旗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的旗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行政区划 Category:大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64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郭尔罗斯后旗 · 查看更多 »

郭尔罗斯部

郭尔罗斯部()(orlos),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科尔沁部之一部。与元朝的火罗剌思部同名。 成吉思汗长弟拙赤合撒儿16世孙乌巴什(曾祖父图美尼雅哈齐、祖父奎蒙克塔斯哈喇、博第达喇第三子)号所部号称郭尔罗斯。清太祖天命十一年(1626年),乌巴什孙布木巴随同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博第达喇长子齐齐克之孙)归附努尔哈赤。顺治年间编郭尔罗斯为二扎萨克旗,属于科尔沁左翼,隶属于哲里木盟。今吉林省有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Category: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 Category: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新!!: 顺治和郭尔罗斯部 · 查看更多 »

郭世純

郭世純,号昆治。福建晉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进士,升任池州府知府。.

新!!: 顺治和郭世純 · 查看更多 »

郭世隆

郭世隆,字昌伯,汉军镶红旗人。中國清朝官員。 父郭洪臣,原籍汾州。顺治二年(1645年),英亲王阿济格攻打九江,郭洪臣随明将左梦庚来降,入八旗。康熙四年(1665年),郭世隆袭管佐领,授礼部员外郎,改御史。 於1702年12月17日-1707年1月23日期間,奉旨接替石琳擔任兩廣總督。全名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的該官職,是兼轄廣西地區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新!!: 顺治和郭世隆 · 查看更多 »

郭一鶚

郭一鶚(),字元菴、立庵,號快庵,河南洛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己丑科進士,改庶吉士。順治十年(1653年)任吏科給事中,后改吏科右給事中、任江西鄉試主考官。順治十二年(1655年)改刑科左給事中。次年,任吏科都給事中、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陽和道。順治十七年(1660年)任廣東按察使。康熙元年(1662年)任陝西右布政使。次年,任廣東左布政使。.

新!!: 顺治和郭一鶚 · 查看更多 »

郭之奇

郭之奇(),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属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交趾韦永福所俘,押送予清廷,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諡忠节阮元《广东通志》卷二百九十四刘业勤《揭阳县正续志》卷六。.

新!!: 顺治和郭之奇 · 查看更多 »

郭亮

郭亮可以指:.

新!!: 顺治和郭亮 · 查看更多 »

郭符甲

郭符甲(),字辅伯,号介庵,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人,明末官员,进士出身。郭符甲少年博学,弱冠時即為孝廉,然而此后六次春闈落第,十八載寒窗,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方考中明朝末科进士。次年,明朝灭亡,郭符甲担任南明弘光朝礼科给事中,不久托病回乡。清军入福建后,郭符甲举兵抗清,响应郑成功,兵败殉国。清乾隆年间追谥节愍。 郭符甲精通《易经》,著作有《虎听草》、《墨诀》、《易诀》、《大小题笔要八法》传世。.

新!!: 顺治和郭符甲 · 查看更多 »

郭都贤

郭都贤(),字天门,号些庵,又號顽石道人,湖廣桃江三堂街合水桥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中秀才,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分校顺天府乡试,录取史可法等六人。历任吏部稽勋司、验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等官职。郭都贤任四川参议、江西学政为官有贤声。崇祯十五年(1641年)出任江西巡抚,辞官归里。清順治三年(1646年)束发入桃江浮邱观出家修道。组织了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的抗清活動,即洞庭举事案。桂王在肇庆即位为永历帝,以兵部尚书召郭都贤,而郭都贤已出家为道士。他在吏部为官时,洪承畴入狱。他极力为洪承畴辩诬。洪承畴视为恩师。洪承畴降清后,至桃花江拜望郭都贤,餽贈金錢給郭都賢,不接受,请郭都贤之子出任督军,又謝絕。並故作眼病之状。洪承畴訝異的问“何时得眼疾”,郭都贤说:“我认识你时,眼睛就瞎了。”洪承疇頓時無言以對。洪承畴在长沙制造冤狱,拘禁了名士三百多人,郭都贤去长沙要洪承畴免杀无辜。洪承畴只得将那三百多人全部放了。临别时,郭都贤拱手道:“多谢两朝元老。”洪承畴回答:“下官是千古罪人”。郭都贤工诗文、书法、绘画,善于画松、兰、竹。.

新!!: 顺治和郭都贤 · 查看更多 »

郭棻

郭棻(),字芝仙,号快庵、快圃,直隶清苑县人。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

新!!: 顺治和郭棻 · 查看更多 »

郭承汾

郭承汾(),字懋袞,號賢水,福建晋江县(今晋江市)人。明朝末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

新!!: 顺治和郭承汾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新!!: 顺治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都匀府

都匀府,明朝时设置府。1913年废。 弘治七年(1494年)置,治所在都匀卫(今贵州省都匀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都匀、凯里、麻江、三都、平塘、独山等市县地。清朝辖境扩大至今荔波、丹寨、雷江等县。 清朝都匀府评价:要。隸貴東道。副將駐。順治初,因明制。領州二,縣一。康熙中,置都勻縣。雍正中,闢八寨、都江、丹江,置同知一,通判二。十一年,改广西省河池州屬之荔波縣隸貴州都勻府。領廳三,州二,縣三:荔波縣、清平縣、都勻縣、麻哈州、獨山州、八寨廳、丹江廳、都江廳。.

新!!: 顺治和都匀府 · 查看更多 »

都統

都統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

新!!: 顺治和都統 · 查看更多 »

郑亲王府

郑亲王府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的清朝郑亲王济尔哈朗及其后裔的府第。.

新!!: 顺治和郑亲王府 · 查看更多 »

舊土爾扈特部

舊土爾扈特部是清代蒙古土爾扈特部的一支,即由渥巴錫率領、從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遷徙至中國境內的土爾扈特部落。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歸降清朝,被安置於新疆天山北路一帶。舊土爾扈特部分為南、北、東、西四路,稱烏訥恩素珠克圖盟。.

新!!: 顺治和舊土爾扈特部 · 查看更多 »

舒爾哈齊

舒尔哈齐(a,又译舒爾哈赤或速尔哈齐,),号“达尔汉巴图鲁”,清显祖塔克世第三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

新!!: 顺治和舒爾哈齊 · 查看更多 »

舒畅

舒畅可以指:.

新!!: 顺治和舒畅 · 查看更多 »

蘭布

蘭布(),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太子褚英之孫、敬謹莊親王尼堪次子。 順治十三年(1656年),蘭布被封為三等輔國將軍。尼堪戰歿,尼思哈承襲敬謹親王爵位。順治十八年(1661年),其二弟敬謹悼親王尼思哈逝世後,蘭布承襲爵位為貝勒。康熙六年(1667年),清聖祖顧念尼堪以親王陣亡,命蘭布承襲為敬謹郡王。康熙七年(1668年),以父尼堪的軍功承襲進位為敬謹親王。康熙八年(1669年),蘭布因娶鰲拜的女兒,在鰲拜得罪後,被朝廷降為鎮國公。康熙十三年(1674年),跟從尚善於湖南討伐吳三桂。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合1679年)在軍中逝世。爵位由第四子賴士承襲為輔國公。康熙十九年(1680年),再因被追論當年退縮之罪而追削他的爵位。.

新!!: 顺治和蘭布 · 查看更多 »

阮大鋮

阮大鋮(),字集之,號圓海,筆名百子山樵、石巢居士。明末政治人物、戲曲作家,安慶府懷寧縣人。女兒阮麗珍有“江南才女”之誉。.

新!!: 顺治和阮大鋮 · 查看更多 »

阴姓

姓,是中文的漢字姓氏之一。.

新!!: 顺治和阴姓 · 查看更多 »

阿巴噶部

阿巴噶部(Aba-a),又译阿霸垓,是清朝蒙古部落。 成吉思汗弟别里古台18世孙塔尔尼库同所部号为阿巴噶,阿巴噶,意为叔父,因成吉思汗后裔称别里古台为叔父。明末,塔尔尼库同曾孙额齐格诺颜多尔济服属于察哈尔林丹汗,后徙牧克鲁伦河,依附喀尔喀。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年),多尔济归附清朝,编为一扎萨克旗。顺治八年(1651年),多尔济从孙都思噶尔也归附清朝,编为另一扎萨克旗。二旗同属于锡林郭勒盟。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有阿巴嘎旗。.

新!!: 顺治和阿巴噶部 · 查看更多 »

阿巴泰

阿巴泰(z;),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1589年六月十六出生,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新!!: 顺治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阿布奈

阿布奈(),又作阿布鼐、阿布柰,博尔济吉特氏,察哈尔亲王,蒙古察哈尔可汗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之子(遗腹子),额哲之弟。 崇德六年(1641年)额哲去世后,阿布奈受命主管察哈尔部事务。顺治二年(1645年),他依照蒙古報寡嫂的习俗,娶皇太极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为妻,生有二子布尔尼、罗布藏。顺治五年(1648年),加授骑都尉。顺治八年(1651年),袭封察哈尔亲王。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以多年不朝觐等为由,削其王爵,将其监禁于盛京,并令其子布尔尼袭爵,将安亲王岳乐之女嫁予布尔尼。 康熙十四年(1675年),布尔尼与其弟罗布藏发动叛乱,预谋救出其父,但被清廷平定。不久阿布奈被連坐,绞死。.

新!!: 顺治和阿布奈 · 查看更多 »

阿什坦

阿什坦(),完顏氏,異名阿什壇、何錫談,字金龍,又字海龍,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儒學者,專長翻譯。.

新!!: 顺治和阿什坦 · 查看更多 »

阿噜科尔沁部

阿噜科尔沁(),又译阿鲁科尔沁,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阿鲁意思是北面,与南迁的嫩科尔沁相区别。 成吉思汗长弟拙赤合撒儿15世孙昆都伦岱青号所部号称阿鲁科尔沁。清太宗天聪四年(1630年),昆都伦岱青子达赉、孙穆彰率军归附皇太极。编阿鲁科尔沁为二扎萨克旗,清太宗崇德元年,因达赉年老嗜酒,其所领旗被削,与穆彰所领旗合为一旗。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编为一扎萨克旗,隶属于昭乌达盟。今内蒙古有阿鲁科尔沁旗。 Category:阿鲁科尔沁旗 Category:內札薩克蒙古.

新!!: 顺治和阿噜科尔沁部 · 查看更多 »

阿濟格

阿濟格(p;),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麻臉,粗暴,私下呼顺治帝為“孺子”,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入獄後性情更加狂暴,諸王上奏稱阿濟格悖亂已極,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賜死於獄中。.

新!!: 顺治和阿濟格 · 查看更多 »

阿拜 (清朝)

阿拜(z;),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十五,生母是兆佳庶妃。.

新!!: 顺治和阿拜 (清朝) · 查看更多 »

蘇州府城隍廟

蘇州府城隍廟是舊蘇州府的城隍廟,位于今江蘇省蘇州市老城內景德路東段,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东西两翼曾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建的長洲縣城隍廟和吳县城隍廟。现仅儀門、大殿及東側长洲縣城隍庙部分古建筑尚存。.

新!!: 顺治和蘇州府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蘇布圖

蘇布圖(),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饒餘敏郡王阿巴泰之孫,賢慤貝子尚建長子。 蘇布圖最初被封為輔國公。順治二年(1645年),跟從勒克德渾駐守江寧,其後移師征討湖廣。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大軍平定荊州、襄陽有軍功,賜金五十、銀一千, 進封為貝子。順治五年(1648年),再跟從濟爾哈朗巡行於湖廣,逝世於軍中,謚號為「悼愍」。.

新!!: 顺治和蘇布圖 · 查看更多 »

蘇嵋

蘇嵋可以指:.

新!!: 顺治和蘇嵋 · 查看更多 »

蘇汝霖

蘇汝霖可以指:.

新!!: 顺治和蘇汝霖 · 查看更多 »

阅江楼 (肇庆)

阅江楼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正东路,地处西江北岸,现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阅江楼所在地原有石头庵,明宣德年间改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为阅江楼。明末清初时楼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时,以此作为团部。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轰炸,后楼及西楼破坏严重。1959年、1971年重修,现木楼面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阅江楼建在高约8米的山冈上,坐北朝南,平面呈口字形的四合院式,高二层,南楼高12.9米,北楼高13.9米,东西楼高12.5米,四楼通过耳楼相接。南楼檐下“阅江楼”牌匾为清两广总督劳崇光所书。.

新!!: 顺治和阅江楼 (肇庆) · 查看更多 »

赣州府

赣州府,元朝末年设置的府。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元璋改赣州路为府,属江西行省。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赣州市及信丰、全南二县以东,石城、宁都、兴国三县以南地区。 清朝时属江西省,清代的贛州府,衝,繁,疲,難。吉贛南寧道治所。南贛吉袁臨寧總兵駐。順治初,因明制,置南贛巡撫。康熙三年裁巡撫。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东北部寧都縣為寧都直隸州,割瑞金縣、石城縣隸之。三十八年,升定南縣為廳。辖境缩小。光緒二十九年,改觀音閣通判為虔南廳。領縣八廳二:贛縣、雩都縣、信豐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長寧縣、龍南縣、定南廳、虔南廳。1912年废。 赣州府:冲繁疲难。下辖 赣 县:冲繁难,倚郭。 雩都县:难。 信丰县:繁疲难。 兴国县:难。 会昌县:冲繁。 安远县:简。县丞驻罗塘市。 长宁县:简。 龙南县:简。 定南厅:繁疲难。明定南县,乾隆三十八年(1773)改置厅,移赣州府同知来驻。 虔南厅:繁疲难。初设观音阁通判;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龙南县、信丰县改置厅,仍设通判。.

新!!: 顺治和赣州府 · 查看更多 »

赣榆历史

赣榆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自秦代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新!!: 顺治和赣榆历史 · 查看更多 »

赣榆区

赣榆区,秦汉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15个镇,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新!!: 顺治和赣榆区 · 查看更多 »

赤離島

赤離島為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西表島北東方數十公尺海域的荒島,隸屬八重山群島。由分離10到20公尺的兩座並列小島所構成,島之周圍為崖岸地型。 島面積為0.01km²,海岸線長不到1km,最高標高為11m。所在海域屬菲律賓海。 地質與西表島相同均為新近纪中新世砂岩層。周邊海域波浪高湧,清順治12年(1655年)有中國船於此發生船難之記録。.

新!!: 顺治和赤離島 · 查看更多 »

起居注

起居注是東亞地區史書的一種形式,為編年體,也就是一種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為順序,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起居注的特色在於,它是由專門的史官起居舍人對於皇帝每日的行為和言論按時記錄的史書。這和日本在平安時期,由天皇親自撰寫的寬平御記、醍醐天皇御記、宇多天皇御記有所不同,是一種特殊的史書形式。.

新!!: 顺治和起居注 · 查看更多 »

薩弼

薩弼(),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安平貝勒杜度第七子。 崇德七年(1642年),其長兄杜爾祜得罪,薩弼從坐,被廢黜宗室資格。 順治元年(1644年),薩弼跟從多爾袞入山海關,大破李自成的軍隊有功。順治二年(1645年),以軍功恢復宗室資格,被封為輔國公。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勒克德渾南征,侵略荊州,屢破敵軍。凱旋時,賜金五十、銀千。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大軍攻擊叛將姜瓖,戰於朔州,打敗姜瓖部將姜之芬、孫乾、高奎等,移師攻打寧武,姜瓖部將劉偉等出降,進封為貝子。順治十二年(1655年)逝世,賜予謚號「懷愍」。其子固鼐,襲爵為鎮國公,謚號為「悼愍」。子孫遞降,以鎮國將軍世襲。.

新!!: 顺治和薩弼 · 查看更多 »

薩穆哈

薩穆哈(z,),滿洲正黃旗人,乌雅氏,清朝官员,官至工部、礼部尚书。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洲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申请撤藩。萨穆哈等人至贵州办事撤藩事项。十三年,升刑部郎中,十四年,因告吴三桂造反之功,与党务礼、席兰泰等人升职。十五年,为太仆寺卿。十六年,为户部侍郎。二十年十二月丁酉,接替帥顏保,擔任工部尚書。二十五年,因黄河入海口治理问题,革职。由佛倫接任。不久授步军翼尉。 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乙巳,接替索諾和,再度擔工部尚書。康熙三十二年十月甲戌,兼任禮部尚書。康熙三十三年,礼部上奏祭奉先殿仪注,太子胤礽拜褥置槛内,康熙帝令尚书萨穆哈移设槛外,萨穆哈请旨记档。康熙帝于是夺了萨穆哈的礼部尚书之职。夺职时在三月丁未。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帝因工部问题责问萨穆哈等官员。不久,萨穆哈以年老有疾请求致仕。康熙帝斥其伪诈,命夺官,仍留任,察工部积弊,一一自列。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三月,革职。萨穆哈因受贿,逮治拟绞。逝世于狱中。.

新!!: 顺治和薩穆哈 · 查看更多 »

閻必卓

閻必卓,字仲立,山西長治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顺治十八年(1661年)登進士,官山东平阴知县。著有《秋谷文集》、《秋谷诗集》、《秋谷制义》。.

新!!: 顺治和閻必卓 · 查看更多 »

閔度

度,字裴卿,號中介,浙江烏程縣織里鎮晟舍人,祖籍山東濟寧,明末清初官員。.

新!!: 顺治和閔度 · 查看更多 »

開歸陳許鄭道

開歸陳許鄭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顺治沿置明朝的分守大梁道,康熙元年(1662年)裁撤。康熙七年(1668年)复设,兼管全省驿盐事务。驻开封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裁撤通省督粮道,改称分守開歸管理通省督粮道。雍正二年(1724年),下辖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陕州、陈州、许州、禹州、郑州。雍正六年(1728年),兼水利衔。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改分巡管河兵备道设立分巡开归道,分巡开封府、归德府、陈州、许州。河南府、陕州归属河陝汝道。原分守大梁道改为分守粮驿盐道,不再分守分巡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分巡河南開歸陳許道兼管通省兵备河道,按察使司副使衔。驻开封府,下辖开封府、归德府、陳州府、許州直隶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增辖郑州直隶州,改为開歸陳許鄭道。宣统三年(1911年),称分巡河南開歸陳許鄭等处兼理河务兵备道,民国改为豫东道。.

新!!: 顺治和開歸陳許鄭道 · 查看更多 »

薛宗周

薛宗周(),字文伯,汾阳人。 早年就讀於三立书院,師從袁继咸,與傅山是同學,袁继咸被誣陷入獄,薛宗周聯合一百多位生員“伏阙讼冤”,袁继咸因得以出獄。明亡後,隱居汾州,與王如金暗中抗清,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总兵姜瓖反清投明,太原西山一带组成“交山军”响应,王如金與薛宗周二人亦參與此役,於晋祠堡战役中戰歿。傅山寫道:“余今乃愧二子!余今乃愧二子!”.

新!!: 顺治和薛宗周 · 查看更多 »

薛鳳祚

薛鳳祚(),字儀甫,淄川人(今山东淄博)。明末清初天文學家、數學家。與王錫闡並稱「南王北薛」。 從小習算,師從魏文魁,主持舊法。 順治中期,從波蘭傳教士穆尼閣改學西學,著有《算學會通正集》十二卷,《考驗》二十八卷,《致用》十六卷。.

新!!: 顺治和薛鳳祚 · 查看更多 »

藍潤

藍潤(),原名滋,字海重,號鳧渚,山東省即墨縣(今青岛市即墨区)人。清初政治人物。 順治二年,鄉試中舉。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奉旨改名。選弘文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湖廣布政使。著有《聿修堂集》。.

新!!: 顺治和藍潤 · 查看更多 »

藏傳密宗

藏傳密宗(),佛教宗派之一,是流傳在西藏地區的密宗派別,來自印度佛教。它始於蓮花生與寂護,藏傳佛教的四大宗派都有自己的密宗傳承。它包含了四部密續(事續、行續、瑜伽續、無上瑜伽續),但是以無上瑜伽續為主,又可分成舊譯派的大圓滿傳承,與新譯派的大手印,形成兩大主流。.

新!!: 顺治和藏傳密宗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新!!: 顺治和藏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闽台关系

闽臺關係,亦称臺閩關係,是指位居中國大陸的福建與隔著臺灣海峡相望的臺灣之間的關係。由于台湾海峡平均宽度180公里,最窄处只有130公里,因此闽台两地位置相邻、气候相似、环境相近。尽管台闽关系随历史发展而变换,但两地在人员、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现今,台湾居民多是中国大陆移民,其中又以閩南族群为主,约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3.5%。而在文化方面,闽台两地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多有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成立自由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台大陆广播组等对大陆播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则在福建省福州市設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廣播電台對台湾進行廣播,台海心戰直到1990年才正式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包括福建在內的東南沿海佈署可隨時候命攻擊台灣本土的飛彈,並在1995年到1996年在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在臺灣外海試射飛彈。另据不完全统计,自1989年至2013年,中華民國军警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拦截抓扣大陆作业渔船达223艘、渔民3160人;在1990年两次遣返大陆人员时,闷死、撞船淹死大陆人员计46人,其中25名福建渔民被闷死的重大惨案称为907事件,但中華民國政府對此仅表示遗憾,未追究责任。.

新!!: 顺治和闽台关系 · 查看更多 »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新!!: 顺治和關羽信仰 · 查看更多 »

關渡宮

渡宮,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北投區關渡,俗稱關渡媽祖宮、關渡天后宮。 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兼容佛教與道教,為北臺灣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之一,早期有「南笨港、北干豆」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關渡宮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合稱「臺灣三大媽祖廟」。 北臺灣各地都有迎請關渡媽做客的習俗與傳統。甚至擴展到中臺灣與南臺灣,關渡宮以開基大媽與開基軟身二媽神像最為靈驗,也為各地信徒主要迎請巡庄繞境的神像。.

新!!: 顺治和關渡宮 · 查看更多 »

闇亭寺

闇亭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东北14公里赤岭村,寺产东邻上洋,西接赤岭、丹峰,南界尤溪县岐尾,北隔倒流溪与长庆下漈能仁寺相邻,迄今已300多年。全寺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有大厅佛殿、观音楼、念经堂、藏经楼、菜堂等建筑物,主体为清建筑风格,土木结构,布局严谨,古朴风雅。供卢公祖师和观世音菩萨像。.

新!!: 顺治和闇亭寺 · 查看更多 »

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名字因仰慕李白而起,明末清初蘇州人。.

新!!: 顺治和董小宛 · 查看更多 »

董篤行

董篤行,字嘉賓,一字瀛賓,號天因。河南洛陽人。清初官员。 董篤行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七十一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吏科給事中。官至左副都御史。.

新!!: 顺治和董篤行 · 查看更多 »

董閏

董閏,字良合,江南淮安府贛榆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顺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因乘坐車與違例被罷免。.

新!!: 顺治和董閏 · 查看更多 »

董若思

董若思,明末诸生,名德钦,世称董德钦。清朝初年抗清军事人物。明朝右都御史董光宏之孙,浙江鄞县人。.

新!!: 顺治和董若思 · 查看更多 »

董文驥

董文骥,字玉虬,號易農,直隸武进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己丑科進士,歷任甘肃陇右道。有《微泉阁集》。.

新!!: 顺治和董文驥 · 查看更多 »

董應魁

董應魁,汉军镶黄旗人,字捷轩,奉天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初年,擔任湖廣按察司副使,后任布政使司右參議、分守武昌道。此後改任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山東驛傳道。順治十年,任福建按察使。順治十一年,改廣西右布政使。順治十四年,任刑部右侍郎。順治十五年,改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廣東巡撫。.

新!!: 顺治和董應魁 · 查看更多 »

鑾儀衛

鑾儀衛為中國清朝的官署,负责皇室车驾仪仗等礼仪方面的杂务。.

新!!: 顺治和鑾儀衛 · 查看更多 »

葉紹袁

葉紹袁(),字仲韶,號天寥道人,南直隸吳江縣(今江蘇吳江市)人。明朝文學家。.

新!!: 顺治和葉紹袁 · 查看更多 »

葉真吳瑞

葉真吳瑞(;)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三司官蔡溫之母,父親是泊村人葉必達(安里筑登之兼高),因自己無子而勸丈夫納妾並把庶子視為己出之嫡子,被視為有貞順之德。.

新!!: 顺治和葉真吳瑞 · 查看更多 »

葉樹德

葉樹德,字太立,號輔長,順天府大興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改主事。官至浙江處州府知府。.

新!!: 顺治和葉樹德 · 查看更多 »

葉方藹

葉方靄(),字子吉,號訒庵,江南崑山縣(今昆山市)人,清朝官员。.

新!!: 顺治和葉方藹 · 查看更多 »

葉承宗

叶承宗,字奕绳,号泺湄,山東历城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登進士,官临川縣知縣,后殉難。著有《泺函》。.

新!!: 顺治和葉承宗 · 查看更多 »

葛寅亮

葛寅亮(),字水鉴,號屺瞻。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浙江鄉試解元,次年聯捷進士。崇禎年間官至通政使司左通政。弘光時,官戶部侍郎。隆武朝任工部尚書。隆武政權滅亡後,絕食殉國。.

新!!: 顺治和葛寅亮 · 查看更多 »

钟祥市

钟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由荆门市代管辖。是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钟祥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播中心之一。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曰:“惟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 古兰台位于钟祥郢中,是楚王的行宫。楚国著名的辞赋家宋玉、屈原均在此有着众多佳作传世,著名的楚辞《风赋》、《答楚王问》是宋玉在钟祥兰台宫所作,著名楚国歌舞家莫愁女出自钟祥。 明世宗嘉靖帝曾是这里的藩王,称为兴王。他因堂兄正德帝駕崩且无子嗣,而得以承继大统。嘉靖即位后,按皇陵规制为其父亲兴献王修建了显陵。这是明代规模最大的单体帝陵,2000年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钟祥城区内还有元佑宫、兴王府等多处与嘉靖有关的古迹,于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钟祥位于汉水中游,江汉平原北部。跨东经112 07-113 00,北纬30 42-31 36。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平原、丘陵兼有,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961毫米。主要的农产品有稻谷、小麦、棉花、芝麻等。钟祥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磷矿石、累托石、硫铁矿、铝、硅、重晶石等6类27种,尤其磷矿石储量居全国第二。.

新!!: 顺治和钟祥市 · 查看更多 »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蘇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领导这一时期的文坛长达五十年。在政治上钱视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被视作“贰臣”。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后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新!!: 顺治和钱谦益 · 查看更多 »

蒲岐千户所

蒲岐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乐清市东北蒲岐。属盘石卫。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改蒲岐寨,设把总驻守。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浙江卫所 Category:温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乐清市 Category:138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6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蒲岐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蒲圻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明、清兩代湖廣(後湖北)蒲圻縣(今湖北省赤壁市)歷任知縣。.

新!!: 顺治和蒲圻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蒲松龄

蒲松齡(,明崇禎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是中国清代志怪小说作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族裔有争议),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平时喜好收集怪异的民间故事,死后以短篇故事集《聊斋志异》闻名于世,塑造了诸如聂小倩、青凤、婴宁和莲香等不少有代表性的狐仙和女鬼艺术形象。蒲松龄热衷于求取功名,但科举成绩并不如意,创作《聊斋志异》除了满足猎奇趣味,也成为他寄托个人思想的方式。.

新!!: 顺治和蒲松龄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蒙古高原君主。.

新!!: 顺治和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蒙藏委員會

蒙藏委員會,簡稱蒙藏會,是中華民國曾經存在的行政院所屬部會,主管對蒙古族和藏族交流及其他有關蒙藏各項事務。建國之初就已成立,1928年升格為行政院所屬部會,2017年9月15日裁撤後業務陸續交由文化部、外交部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承接。.

新!!: 顺治和蒙藏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邝奕垣

邝奕垣,生卒年不詳,籍贯广东河源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邝奕垣 · 查看更多 »

邢國璽

邢國璽(),字韞斯,自號瑞石,明末河南長葛人。.

新!!: 顺治和邢國璽 · 查看更多 »

邻水县

鄰水县(--)位于四川省东部,亦書作--水縣、潾水縣 ,位于四川盆地東部,華鎣山東麓。三山兩漕地勢緊要《道光乙未增修鄰水縣誌》謂舊志,首連夔達尾接巴渝,三山橫亘,二水夾流,五華鄰谷,介在東南,海寶崑樓,聳於西北,洵果郡之要區,實西川之--邑。 東與墊江縣,南與重庆市長壽區、北碚区,西與重庆市合川区,西南与重庆市渝北区,西北與岳池縣,北與廣安市广安区,東北與大竹縣共七縣接壤。原屬順慶府(今南充市)、達縣地區(今达州市),目前隶属于广安市,是四川省距离重庆市主城区和两江新区最近的县城。.

新!!: 顺治和邻水县 · 查看更多 »

邵延齡

邵延龄,字大年,號靜山,浙江平湖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八年(1661年)登辛丑科進士,授內閣中書,后升任刑部郎中,著有《耐轩集》。.

新!!: 顺治和邵延齡 · 查看更多 »

邓超

邓超(),中國著名電影演員,中央戏剧学院畢業,憑《烈日灼心》獲金鸡奖和金爵奖。大陸電影票房榜首席演員,從2010年起只演第一主角電影,9部主演華語片進年度十大票房,12部第一主演電影票房過億,曾獲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華語片票房冠軍。現為國內中生代男演員之首位。新作是張藝謀執導的《影》。鄧超與黃渤、徐崢并稱為「票房三巨頭」。.

新!!: 顺治和邓超 · 查看更多 »

肉蒲团

《肉蒲团》,李渔著,章回体艳情小说。著于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随后屡遭禁毁,但仍有私刻本。1705年传入日本,现今最完整的抄本存於东京大学。.

新!!: 顺治和肉蒲团 · 查看更多 »

蓟州镇铸钱局

蓟州镇局,明清时期的铸钱局,原址位于在今天津市蓟县县政府招待所西院。.

新!!: 顺治和蓟州镇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蓬安县

蓬安县是中国四川省南充市所辖的一个县,面积约为1334平方公里,2012年的户籍人口约为713227人,共辖39个乡镇,县城建成区的面积为9平方公里,县城的常住人口为11万人。  .

新!!: 顺治和蓬安县 · 查看更多 »

蓬溪县

蓬溪县是中国四川省遂宁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面积1251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

新!!: 顺治和蓬溪县 · 查看更多 »

蔡升元

蔡升元(),字方麓,号征元,浙江德清人,清朝政治人物、狀元。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状元蔡启僔之侄。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南巡,升元在嘉興迎駕,奏對如流。歷任中允、少詹事、詹事。官至內閣學士。卒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新!!: 顺治和蔡升元 · 查看更多 »

蔡廷治

蔡廷治(),字瞻岷,一字润汝。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 先世安徽穎州人。好讀書,通六經、百家之說。三十岁曾受业於费密。顺治初年补诸生,後棄舉業,授課為生,尤以治经闻名。康熙十九年(1680年)四月,费密之二子费锡琮、费锡璜兄弟即随蔡廷治學習。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五月十三日卒。.

新!!: 顺治和蔡廷治 · 查看更多 »

蔣廷黻

蒋廷黻(威妥瑪拼音:Tsiang Ting-fu;拼音:Jiǎng Tíngfú;),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新!!: 顺治和蔣廷黻 · 查看更多 »

蔣伊

蔣伊(),字渭公,號莘田,江南省蘇州府常熟縣(今屬蘇州市)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詩人。.

新!!: 顺治和蔣伊 · 查看更多 »

蔣超

蒋超(),字虎臣,号绥庵,自号华阳山人,江南镇江府金坛(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清初学者、官员、书法家,佛教居士。.

新!!: 顺治和蔣超 · 查看更多 »

蔣麟徵

蔣麟徵(),字西宿,一字轅文。 蔣儀仲之子,蔣姬載之侄。清初莊廷鑨私修《明史輯略》,因家貧接受莊氏招聘,書成之後,請李令皙作序,題茅元銘、吳之銘、吳之熔、李濤、茅次萊、吳楚、唐元樓、嚴雲起、蔣麟徵、韋金佑、韋一圍、張篙、董二酉、吳炎、潘檉章、陸圻、查繼佐、范驤等十八人於其上。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前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鰲拜責令刑部滿官羅多等到湖州徹查。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日蔣麟徵被凌遲而死,史稱「莊廷鑨明史案」。 J蒋 L麟.

新!!: 顺治和蔣麟徵 · 查看更多 »

蔣赫德

蔣赫德(),初名蔣元恆,字九貞、諡文端,京師順天府遵化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天聰三年,清太宗攻克遵化,其入文館。崇德元年,授秘書院副理事官。次年,任內翰林國史院學士。順治二年,任明史副總裁官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701005675號。次年,教習庶吉士。順治四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六年,任纂修太宗實錄副總裁官、教習庶吉士。順治十一年,任國史院大學士。順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順治十四年,任聖訓總裁官。順治十五年,任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順治十五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十六年,加少保、往封朝鮮國王世子李棩為朝鮮國王。順治十八年,任內弘文院大學士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8卷。康熙元年,起任弘文院大學士;次年調任內國史院大學士。.

新!!: 顺治和蔣赫德 · 查看更多 »

蔣陳錫

蔣陳錫(),字文孫,號雨亭。江南常熟縣人,清朝官員。官至雲貴總督,被革職。.

新!!: 顺治和蔣陳錫 · 查看更多 »

鄢翼明

鄢翼明(),遼陽,隸漢軍鑲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第三甲第二百八十名同進士出身。後出任湖南辰州府知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主持重修沅陵縣城。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禮部郎中外授福建汀州府知府。個性仁慈,聽訊判斷訴訟時,簡短幾句話就能立刻作出判決,監獄一空。當時府學宮傾圮,鄢翼明率幕僚屬官與地方紳士將其修復。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離任。卒後崇祀汀州名宦祠。.

新!!: 顺治和鄢翼明 · 查看更多 »

鄧漢儀

鄧漢儀(),字孝威,號舊山,別號舊山農、缽叟。江南蘇州府吴县洞庭琦里人。 鄧旭之弟。清順治元年(1644年),遷居泰州,不仕清,與吳梅村、龔鼎孳友好,早负诗名,有《题息夫人庙》詩: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曾纂有《江南通志》。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試博學鴻儒,不第,以年老授中書舍人。著有《淮陰集》、《官梅集》、《過嶺集》、《甬東集》、《濠梁集》、《燕薹集》、《被徵集》、《慎墨堂筆記》一卷,《詩觀》四集,《簫樓集》等。.

新!!: 顺治和鄧漢儀 · 查看更多 »

鄧文蔚

鄧文蔚,字豹生,號泉菴,清代第一位香港進士。鄧文蔚是錦田鄧氏後人,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康熙廿四年(1685年)乙丑科陸肯堂榜第三甲進士。少年家貧,但刻苦力學,文思敏捷,靠每天打柴、捕魚奉養父母。鄉試中舉後,北上應考落弟,回到家鄉陶情山水間二十多年。壬戌年(1682年),再次上京,在冠軍將軍倪公家中授館,所著《燕臺新藝》得到蔡升元欣賞作序,並為之印刷刊行。3年後中進士,授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知縣,不久病逝。 鄧文蔚葬於元朗一風水穴「獺地隴」。.

新!!: 顺治和鄧文蔚 · 查看更多 »

鄧旭

鄧旭,字--昭,江南壽州(今屬安徽省)人。清初政治人物。 鄧旭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甘肅洮岷道。著有《林屋詩集》。.

新!!: 顺治和鄧旭 · 查看更多 »

鄭子誠

鄭子誠(Timothy Cheng Tse Sing,),知名香港電台唱片騎師及在港台出道,同時為香港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兼邵氏兄弟藝員。由於其聲線雄厚,經常為電視廣告及節目作旁白,其妻子為香港電台節目主持劉倩怡。.

新!!: 顺治和鄭子誠 · 查看更多 »

鄭瑛

鄭瑛可以指:.

新!!: 顺治和鄭瑛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

鄭成功(),原名鄭森,字明儼、大木,幼名福松,為南明政权的将领。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Koxinga)、鄭賜姓、鄭國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為延平王,而稱鄭延平。其孫鄭克塽追諡為潮武王,後世則多尊稱延平郡王、開台尊王、開台聖王、開山王、東寧王等。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曾為海盜,後為南明水師將領,出身明朝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现分屬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轄下的晋江市安海镇及南安市石井镇),母田川氏出身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鄭成功生於平戶,六歲時回到閩南故鄉,及長被送往金陵求學,成為監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佔據台灣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僅剩廈門、金門,为其大軍覓得其它據点,正好此時何斌向鄭成功建議攻取臺灣,驅逐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復明基地,鄭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灣西南部的殖民勢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鄭政權。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乃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海島廈門、金門。永曆十五年(1661年)率軍約2萬5千人自金門料羅橫渡台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臺南市境內)的駐軍,開啟南明延平郡王在台灣澎湖的統治,但不久即病死。鄭成功死後,臺灣民間陸續建立廟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為重要。.

新!!: 顺治和鄭成功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北伐

鄭成功北伐,又稱鄭成功北伐金陵,是指從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延平王鄭成功聯合西南永曆朝廷和東部的張煌言一同抗拒清廷的軍事行動。 從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到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鄭成功先後三次出擊,最終被清廷擊敗。支援鄭成功的張煌言被殺。鄭成功最後溃逃台湾,以台灣島為根據地,續而對抗清廷。.

新!!: 顺治和鄭成功北伐 · 查看更多 »

鄭成功攻臺之役

鄭成功攻台之役(鄭荷之戰、熱蘭遮城包圍戰,Slag om Fort Zeelandia,Siege of Fort Zeelandia)是1661年3月底到1662年2月初(中國南明永曆十五年三到十二月)間一場發生於台灣(福爾摩沙)西南沿海的戰爭,主要戰場包括赤崁、臺江內海、大員等處;該役明延平王鄭成功率25,000大軍由金門航渡台灣海峽,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先攻佔普羅民遮城,然後圍攻熱蘭遮城,終於迫使荷蘭東印度公司守軍實質投降、退出台湾。 鄭荷雙方在1662年2月1日簽訂正式合約。荷蘭人寫了條約18條,鄭成功以中文寫了16條,雙方互換條約。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湾的經營,開啟了明鄭政權對臺灣的統治;由於荷蘭殖民時期聯「番」制漢的平衡機制消滅,為了獲得充足的糧食,大批鄭軍在臺灣西南部平原屯田墾殖,但是鄭軍此一擴張領土的行動,導致與原住民發生數次衝突,並對反抗的原住民展開屠殺,造成平地原住民失去其傳統生活領域,只得遷徙或因無法維持部落生活型態而被漢化。.

新!!: 顺治和鄭成功攻臺之役 · 查看更多 »

鄭日奎

郑日奎,字次公,號靜庵,江西贵溪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進士,改庶吉士,历官礼部郎中。有《蓉浦别集》。.

新!!: 顺治和鄭日奎 · 查看更多 »

鄖陽府

鄖陽府,中国明朝、清朝时的行政区划——府,明朝至清初属湖廣,湖廣分为湖北、湖南之后属湖北。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分襄阳府設置鄖陽府,治所在鄖县(即今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下领七县: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上津县、郧西县、保康县。辖境相当今湖北省郧县、保康县以西地区。清朝初年沿袭明制,顺治十六年(1659年),上津县并入郧西县。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下领六县:郧县、房县、竹山县、竹谿县、保康县、郧西县。评价:繁,疲,难。隶安襄郧荆道。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鄖陽府。丹江口水庫建設後,鄖陽古城現被淹沒在水庫之下。.

新!!: 顺治和鄖陽府 · 查看更多 »

鄖陽撫治

鄖陽撫治,初名荊襄撫治,全稱撫治鄖陽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為明朝中後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此職為鄖陽民變而設置。清朝时,仍置此职,至康熙十八年裁撤。.

新!!: 顺治和鄖陽撫治 · 查看更多 »

鄒之麟

鄒之麟(),字臣虎,號衣白,自號逸老、逸麟,又號昧庵老人。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書法家、畫家、散文家。.

新!!: 顺治和鄒之麟 · 查看更多 »

鄒祗謨

鄒祇謨(),字訏士,号程村,江南武进人。清朝文學家。同進士出身。 天启七年(1627年)出生。讀書過目不忘,順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孙承恩榜進士,顺治十八年以逋粮案黜职,遂不复仕。著有《丽农词》二卷,与王士祯《衍波词》、彭孙遹《延露词》并称“三名家词”。工於詩,與陳維崧、黃永、 董以寧號“毗陵四子”。又與王士祯編《倚聲初集》,收集一千九百餘首,於清初詞風影響甚巨。 康熙九年卒。此外著有《远志斋集》。.

新!!: 顺治和鄒祗謨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旧旗名。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独贵特拉。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杭锦旗。1940年代徙治贾达汗。1958年徙治锡尼镇,即今治。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绥远省的旗 Category:内蒙古自治区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杭锦旗 Category:1649年建立 Category:1949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顺治和鄂尔多斯右翼后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旧旗名。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东北达拉图鲁。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鄂托克旗。1940年代徙治阿拉庙,今鄂托克旗东南吉拉苏木(阿拉勒庙)。1950年代又徙治乌兰哈拉嘎苏镇,即今治。.

新!!: 顺治和鄂尔多斯右翼中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旧旗名。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东北巴吉代附近。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乌审旗。1940年代徙治达布察克镇,即今治。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绥远省的旗 Category:内蒙古自治区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乌审旗 Category:1649年建立 Category:1949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顺治和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旧旗名。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郡王旗。1959年与扎萨克旗合并,改名伊金霍洛旗。.

新!!: 顺治和鄂尔多斯左翼中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中国旧旗名。俗称准格尔旗,“准格尔”即蒙古语“左翼”。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西营子。清代至民国时期,皆属伊克昭盟。1940年代,治所迁移至沙圪堵,即今治。1949年九·一九起义后,中共政权已控制绥远省全境,准格尔旗之名逐取代鄂尔多斯左翼前旗。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绥远省行政区划 Category:内蒙古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准格尔旗 Category:1949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顺治和鄂尔多斯左翼前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部

鄂尔多斯部(),又译阿尔秃厮(Ordos)。是蒙古部落。又称济农部,是守卫成吉思汗陵的蒙古一部,主要生活在今鄂尔多斯高原。 鄂尔多斯的名字在15世纪末,始见史书。原因是鄂尔多斯部内有供奉成吉思汗灵柩的斡耳朵(ordo,“鄂尔多”,大汗的蒙古包)。由八个白色的蒙古包组成,称“八白室”蒙古语称其为“鄂尔多斯”。开始属于异姓领主亦卜剌、满都赉阿都勒呼,后在1510年被达延汗驱逐至青海,鄂尔多斯成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中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第三子赛那剌(巴尔斯博罗特)为济农,驻帐统辖右翼三万户。济农子孙掌握部内孛合厮、偶甚(乌审)、叭哈纳思、打郎(达拉特)诸部,称为鄂尔多斯四营或鄂尔多斯十二鄂托克。1628年,林丹汗西进,击溃喀喇沁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溃散。林丹汗死后,1635年,鄂尔多斯部降附皇太极。清世祖顺治初年,鄂尔多斯编为六个扎萨克旗,乾隆元年(1736年)增编一扎萨克旗。七旗在伊克昭统盟,称伊克昭盟,位于黄河河套之内,即今鄂尔多斯市,现在还有乌审旗、达拉特旗。.

新!!: 顺治和鄂尔多斯部 · 查看更多 »

鄂爾多斯左翼後旗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旧旗名。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大树湾一带。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达拉特旗。20世纪40年代迁治树林召。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绥远省的旗 Category:内蒙古自治区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达拉特旗 Category:1649年建立 Category:1949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顺治和鄂爾多斯左翼後旗 · 查看更多 »

鄂齐尔桑

鄂齐尔桑(v;),清初蒙古大臣。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扎鲁特部人,扎鲁特部贝勒巴克之子。.

新!!: 顺治和鄂齐尔桑 · 查看更多 »

鄂木布岱青和硕齐

鄂木布岱青和硕齐(),蒙古卫拉特杜尔伯特部在17世紀時的首领。 鄂木布岱青和硕齐的高祖父额什格台什,祖父特尔格图台什,父亲达赖泰什的第四子。达赖泰什於1637年去世,长子敏珠尔早年被达赖泰什杀死。达赖泰什留下六个儿子:次子楚(垂因)、三子托因、四子鄂木布岱青和硕齐、五子古木布、六子达额、七子索诺木车凌。他父亲遗产鄂木布岱青和硕齐分得最多,其他兄弟不服。鄂木布岱青和硕齐和五弟古木布想夺得三哥托因的遗产。1639年,发生了内乱,1644年,因为彩礼纠纷,鄂木布岱青和硕齐被土尔扈特部书库尔岱青杀死,托因继承了杜尔伯特部首领之位。.

新!!: 顺治和鄂木布岱青和硕齐 · 查看更多 »

鄂扎

鄂扎(),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豫通親王多鐸之孫、信宣和郡王多尼第二子。 順治十八年(1661年),父親多尼死後承襲信郡王爵位。 康熙十四年(1675年),命鄂扎為撫遠大將軍,征討察哈爾布爾尼。大軍到達岐爾哈台,詗知布爾尼屯兵於達祿。鄂扎命令留下輜重,親自偕同副將軍圖海及梅勒額真吳丹輕騎進軍。布爾尼設置埋伏以待清軍,命分軍搜索山澗,伏發,清軍與土默特兵合擊大破敵軍。布爾尼督兵列火器以拒,清軍奮擊,布爾尼大敗;復收集潰敗士卒再戰,又被清軍擊殲,清軍獲馬械無算。布爾尼以三十騎逃遁,中途為科爾沁部長沙津射死。察哈爾平定後,撫恤餘黨一千三百餘戶。清軍退還,清聖祖迎勞大軍於南苑,下詔褒獎戰功,賜金一百、銀五千。鄂扎尋掌管宗人府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鄂扎為恭親王常寧副將守備噶爾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鄂扎跟從皇上北征,統領正白旗營。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朝廷以鄂扎怠惰,解除宗人府職務。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鄂扎逝世,以多鐸第七子董額承襲信郡王爵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以多鐸戰功為開國諸王之最,追封復任為豫親王,命令鄂扎孫修齡仍襲豫親王。鄂扎亦被追封為豫親王。.

新!!: 顺治和鄂扎 · 查看更多 »

鄂托克旗

鄂托克旗()为內蒙古自治區鄂尔多斯市西部下辖的一個旗。 鄂托克旗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平罗县陶乐镇并与石嘴山市隔河相望,南接乌审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旗南北长209公里,东西宽188公里,面积2.1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9万人,其中蒙古族2.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新!!: 顺治和鄂托克旗 · 查看更多 »

醉白池

醉白池位于上海松江区,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

新!!: 顺治和醉白池 · 查看更多 »

野狗子

野狗子是在《聊斋志异·第一卷·野狗》裡提到的妖怪,兽首人身和会吸死人的脑。.

新!!: 顺治和野狗子 · 查看更多 »

重兴 (秦尚行)

重兴,为中国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起事者秦尚行的年号,1644年九月,前后共1年。.

新!!: 顺治和重兴 (秦尚行)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顺治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金坛区

金坛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茅山东麓,是常州市的一个市辖区。 金坛前身为金山县,于隋大业末年(617)建置。唐垂拱四年(688),因东阳郡已有金山县,又因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遂更名为金坛县,由此沿用至今。.

新!!: 顺治和金坛区 · 查看更多 »

金堡 (崇禎進士)

金堡(),字道隱,號衛公,法名性因,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金堡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金德嘉

金德嘉(),字会公,号蔚斋,湖广广济(今武穴市)龙坪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金德嘉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顺治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金門歷史

金門自古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的俗諺。金門原名浯州,因其地形格外的重要,顯得「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門這個地名由此而來。晉朝五胡亂華時因百姓不甘受外族統治紛紛南遷,成為最早到金門的人民。唐朝時金門便有牧馬區當時跟隨馬監來金門的有將佐衛傑、李俊、王、錢,民國四年,金門設縣,民國26年至34年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攻佔,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灣,以金門作為反共的第一要塞。.

新!!: 顺治和金門歷史 · 查看更多 »

金鋐

金鋐,中國清朝官員,字治公,號赤庵,順天府宛平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順治十三年,擔任左贊善、內弘文院檢討。次年兼任翰林秘書院侍講。順治十五年,擔任國子監祭酒。同年,改廣東布政使司參政,分守嶺西道。順治十八年,任四川按察使。康熙元年,擔任山西右布政使。康熙四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康熙十一年,任河南布政使。康熙十六年,任太常寺卿,次年加左副都御史、兵部督捕右侍郎,督理湖南四川糧餉。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擔任福建巡撫。後任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撫。.

新!!: 顺治和金鋐 · 查看更多 »

金毓嶂

金毓嶂,中國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後裔,醇親王載灃長孫,溥任長子,也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侄子,也是目前醇親王家族最近支的嫡系後裔。2015年父親溥任過世後,金毓嶂身為家族長孫,名義上成為爱新觉罗宗族首領。.

新!!: 顺治和金毓嶂 · 查看更多 »

金湖鎮

金湖鎮,是隸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的一個鎮,位於金門本島東南部;北界金沙鎮,西接金寧鄉,東、南兩面及西北角一隅臨海。鎮內有料羅港、金門機場等交通建設,太武山、太湖等風景勝地,及瓊林戰鬥坑道、擎天廳、八二三戰史館等軍事紀念建築。.

新!!: 顺治和金湖鎮 · 查看更多 »

金懷玉

金怀玉,江南江都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康熙元年,任泉州府推官。為民所想,受到百姓愛戴。.

新!!: 顺治和金懷玉 · 查看更多 »

釋奠佾舞

釋奠佾舞簡稱佾舞,又稱丁祭佾舞、祭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佾舞。依不同編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釋奠典禮的祭禮中所表演的舞蹈。臺灣與韓國至今仍保存完整、嚴謹的儒家祭孔儀典於世,是東亞世界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 顺治和釋奠佾舞 · 查看更多 »

釋道忞

道忞(1596年~1674年),字木陈,号山翁,世称木陈道忞,广东潮州潮阳人,明末清初临济宗僧人。依附滿清打壓江南的抗清士林,為其師兄弟所不齒。 其自幼喜欢佛法,读大慧禅师语录后,参谒匡庐开先寺的若昧智明,出家受戒;后又参谒密云圆悟。先后住持浙江的灵峰寺、云门寺、广润寺、大能仁寺、万寿寺、山东的法庆寺等,两度住锡天童山天童寺。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奉诏到北京万善殿与学士王熙等辩论,顺治帝赐号弘觉禅师。康熙十三年圆寂。.

新!!: 顺治和釋道忞 · 查看更多 »

蕭家芝

蕭家芝(),字紫眉,號孝缽,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九年(1653年)登進士二甲二十五名,改刑部主事,升任刑部山東清吏司郎中。順治十一年(1655年)恤刑浙江。次年恤刑山西。著有《丹陵集》。.

新!!: 顺治和蕭家芝 · 查看更多 »

蕭熙禎

蕭熙禎,字瞿亭,福建永定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科進士,授长沙縣知縣。.

新!!: 顺治和蕭熙禎 · 查看更多 »

蕭震

萧震,字長源,號蛰庵,福建侯官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进士,由顺德推官擢升山西道监察御史,丁父艰,回籍。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叛清,萧震谋划讨伐,结果其事泄露,遇害。《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著有《蛰庵存稿》、《道山纪略》、《理邢末议》等。.

新!!: 顺治和蕭震 · 查看更多 »

長崎龍舟競渡

長崎龍舟競渡是日本長崎市長崎港每年夏季舉行的龍舟競渡,自江戶時代初期開始,至今已有超過三百五十年歷史,是日本除沖繩縣外第一個出現的龍舟競渡,也是全日本最著名的龍舟競渡之一。「ペーロン」是近古漢語「白龍」的音譯。.

新!!: 顺治和長崎龍舟競渡 · 查看更多 »

长安右门

长安右门,又称西长安门,原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上,是北京皇城城门之一,与长安左门相对,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长安右门 · 查看更多 »

长安寺 (八大处)

长安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觉山(俗称“虎头山”)脚下,为八大处第一处,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长安寺的位置在觉山(虎头山)东侧的平地上,位于八大处公园大门以南一里许。.

新!!: 顺治和长安寺 (八大处) · 查看更多 »

长安左门

长安左门,又称东长安门,原址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上,是北京皇城城门之一,与长安右门相对,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长安左门 · 查看更多 »

长山桥

长山桥,原名永济桥,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境内的一座古桥。桥梁位于小港街道方前村长山桥自然村的小浃江上,现存桥梁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此后有修复。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曾收录此桥,1990年12月被列入北仑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长山桥 · 查看更多 »

长兴孔庙

长兴孔庙即长兴县学文庙,是旧时浙江省长兴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位于今雉城街道县前西街人民广场东南、建设银行西侧。.

新!!: 顺治和长兴孔庙 · 查看更多 »

长门炮台

长门炮台(Changmen battery;在中法战争中被法国舰队称作Fort Blanc,意为白堡),亦有称作电光山炮台,位于福建省连江县琯头镇长门村电光山上,此处为闽江出口北岸,与南岸金牌山夹峙,扼守闽江口最窄处,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最大的炮台,始建于明崇祯年间。.

新!!: 顺治和长门炮台 · 查看更多 »

镇安桥

镇安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是一座木梁桥,桥面上建有廊屋,横跨临江溪(南浦溪支流),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镇安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原称临江桥,正统十一年(1446年)更名镇安桥。嘉靖八年(1529年)、顺治五年(1648年)、宣统二年(1910年)、1936年多次重建。镇安桥4墩3孔,桥墩石砌。墩上用圆木井字形平铺叠涩为拱,再平放巨木为梁。桥全长70.45米,宽3.6米。桥面上有廊屋,高3.5米。.

新!!: 顺治和镇安桥 · 查看更多 »

镇江府

镇江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置。为长江与大运河水运交通要冲。南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帅。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南侵后回师至此,为韩世忠所困。同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抚,以浙西安抚复还临安。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属两浙路。崇宁时,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七,口一十六万四千五百六十六。贡罗、绫。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扬中、金坛、溧阳、溧水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镇江路。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丙申年,1356年),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十二月又改江淮府为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金坛等市地。同年十二月,改名镇江府。始属江浙行省,后直隶中央六部。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仍领三县。顺治初年,设镇海将军,乾隆年间裁撤。雍正八年(1730年),江宁府的溧阳县来属。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太平厅。终清一朝,领四县、一厅,考评冲,繁,疲,难。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

新!!: 顺治和镇江府 · 查看更多 »

镇河铁犀

开封镇河铁犀,位在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城东北郊外,铁牛村北。铁犀高约2米,独角朝天,面北,朝黄河方向。犀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河南巡抚于谦治水时督铸。前有二石碑,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河南巡抚阎兴邦治豫重修回龙庙时所立。开封镇河铁犀是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黄河流域镇水铁牛中最为有名的一件。.

新!!: 顺治和镇河铁犀 · 查看更多 »

镇海卫 (福建)

镇海卫是明代至清初的一处卫所。 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所在今福建省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属福建都指挥使司管辖领六鳌千户所、铜山千户所、玄钟千户所。清朝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被废止。.

新!!: 顺治和镇海卫 (福建) · 查看更多 »

镇海文庙

镇海文庙又名镇海学宫,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原镇海县城)东北,大部与今镇海中学范围重合,是旧时镇海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学宫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后屡次重建,现尚存砚池、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镇海文庙泮池为鸦片战争时钦差大臣裕谦殉国之处,因而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镇海口海防遗址项目,而大成殿则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镇海文庙 · 查看更多 »

腾机思

腾机思(),清代内扎萨克蒙古苏尼特左翼旗首位扎萨克,博尔济吉特氏,多罗郡王爵。 最早从属于蒙古察哈尔部,但因林丹汗凶残无道,便随父投奔漠北喀尔喀部车臣汗。1637年,开始于清朝互市,并派遣使者,进贡驼、马。1639年冬,带领家人及部众投奔清廷,次年,被封为额驸。1641年10月,被封为该旗首任扎萨克,世袭罔替。 顺治三年(1646年),与其弟腾机特带领部众起兵反清,并投奔喀尔喀车臣汗部。清廷派遣军队联合蒙古四子部追至今蒙古国境内与腾机思激战,结果腾机思大败。喀尔喀车臣汗部与土谢图汗部援军逃至色楞格河一带。1648年,腾机思接受招降,不久病故。爵位由其弟腾机特继承。.

新!!: 顺治和腾机思 · 查看更多 »

酒醋房

酒醋房,隶属清朝内务府,负责皇室及宫内外膳房的动支、销算、日常领用酒醋酱菜等物之事。.

新!!: 顺治和酒醋房 · 查看更多 »

色勒

色勒,滿洲正藍旗人,是武功郡王禮敦的孫子,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子。 太祖時,被授予牛錄額真。天聰年间,从十六大臣進八大臣,授予正藍旗固山額真。又被授予世職牛錄章京,兼任吏部右參政。順治元年,提拔到內大臣,授予拜他喇布勒哈番,累進二等精奇尼哈番,任命为領侍衛內大臣。死后被諡为勤愨。.

新!!: 顺治和色勒 · 查看更多 »

艾元徵

艾元徵(),字長人,號允洽,山東濟陽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艾元徵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第二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檢討。順治十五年,升任禮部右侍郎。順治十五年,兼任東閣學士、次年任殿試讀卷官。順治十六年,任武會試讀卷官。順治十六年,任教習庶吉士。順治十八年,任內國史院學士 。康熙二年,任戶部右侍郎。康熙四年,任戶部左侍郎。康熙九年,任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后改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十一年,官至刑部尚書。.

新!!: 顺治和艾元徵 · 查看更多 »

艾迪 (演員)

艾迪(Eddie Chan,1954年3月17日-) ,原名陳小明,香港出生,华人父亲与菲律宾人母亲的混血儿,1970-1980年代香港演員,金馬影帝,曾經參與邵氏電影,香港無線電視和亞洲電視電視劇。.

新!!: 顺治和艾迪 (演員) · 查看更多 »

艾能奇

艾能奇(),一作艾雲枝、艾奇能,明末張獻忠義子。.

新!!: 顺治和艾能奇 · 查看更多 »

苏州宗教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苏州宗教 · 查看更多 »

苏州状元

苏州状元列表列出自中国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苏州地区(包括隋代以来至今的苏州城区和下属的县级行政区)有记载的获得文、武进士科第一名(俗称“状元”)的人物,共计文状元54位、武状元6位,合60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各城市首位,苏州也因此被称为“状元之乡”或“状元之城”,状元甚至被称为苏州的土产、特产。徐有贞曾在《苏州儒学兴修记》中写道:“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

新!!: 顺治和苏州状元 · 查看更多 »

苏纳

苏纳(),纳喇氏,清朝满洲正白旗人。 苏纳世居叶赫地方(今吉林省梨树县境内),本为女真叶赫部,与金台石同族。后金未灭叶赫之前,弃叶赫金台石归附努尔哈赤。天命四年(1619年)后金灭叶赫,命收其戚属隶所领牛录。努尔哈赤把皇六女嫁给他为妻,苏纳为额驸,编所属人户任佐领。领牛录额真,隶属于满洲正白旗。天命年间屡从征战,有战功,天命十年(1625年),授参领(甲喇额真)、升副都统,赐敕免死四次。又擢梅勒额真。天聪元年(1627年),统骁壮八旗蒙古兵,从皇太极征明朝锦州,截击明援军两千余人于塔山西路,获塔山大捷。天聪三年(1629年),与武纳格征察哈尔部,收降民两千户。听说降兵将要叛变,尽歼其男子,皇太极责其妄杀。天聪五年(1631年)授护军统领,擢兵部承政,从征明大凌河城(今辽宁省凌海市)四败敌兵有功,授骑都尉世职。天聪八年(1634年),考满,授轻车都尉世职。晋三等甲喇章京、镶白旗蒙古固山额真。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年)卒。其子苏克萨哈。.

新!!: 顺治和苏纳 · 查看更多 »

苏松太道

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为清朝江蘇省下属的道级行政区之一,辖管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顺治年间驻地为太仓,康熙时期驻地为苏州,雍正之后驻地为松江府下辖的上海縣。.

新!!: 顺治和苏松太道 · 查看更多 »

英亲王

和碩英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順治元年(1664年),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被封為親王,封號英,後處死,子孫降為庶人,雍正元年(1723年)以阿濟格有功,命阿濟格曾孫普照由輔國公起復世袭,一共传了十二代十七位。.

新!!: 顺治和英亲王 · 查看更多 »

英歌

英歌,又称秧歌、莺歌等,起源于明代中期。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普宁、揭陽、惠来、潮阳、陆丰 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的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中国民间广场舞蹈。表演者画着梁山好汉脸谱或持英歌槌或持手鼓随着鼓声变换各类队形,表演形式粗犷豪迈。2006年5月20日英歌入选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 顺治和英歌 · 查看更多 »

苗可秀

苗可秀,出生于香港,香港著名女演员、主持人。.

新!!: 顺治和苗可秀 · 查看更多 »

雲武道

雲武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云南省。 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雲南粮储水利道,驻云南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藩之乱後,开始分巡地方事务。改为分守苍梧道。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分守道。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兼分巡云南府、武定府二府事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为督理云南屯田粮储分巡云武二府兼管水利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辖云南府、武定直隶州。後称分守粮储道管辖云武等处地方兼管屯田水利事务。民国改为滇中道。.

新!!: 顺治和雲武道 · 查看更多 »

蛇恶尊神

蛇恶尊神又名蛇恶诸天、巡山使者,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苏省常熟市的汉传佛教神祇信仰。.

新!!: 顺治和蛇恶尊神 · 查看更多 »

雅尔哈齐

雅爾哈齊(a),女真語音中的雅爾哈齊直譯成漢語為“豹子皮”之意,生卒年不详,清显祖塔克世第四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其生平事迹不详。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追封通达郡王,配享太庙。.

新!!: 顺治和雅尔哈齐 · 查看更多 »

雅克萨战役

雅克萨战役,是17世紀中后期清朝和俄国之间因邊境衝突而爆發的一场战争,俄方及西方稱之為俄清邊境衝突(俄文:Русско-цинский пограничный конфликт, 1652—1689)。.

新!!: 顺治和雅克萨战役 · 查看更多 »

雅泰

雅泰,清朝大臣,觉尔察氏,满洲正蓝旗人。 世袭骑都尉出身,顺治八年(1651年)七月,以吏部尚书授为国史院大学士,七月降职,九月,授为礼部尚书。十二年(1655年),雅泰在军中去世,谥号忠襄。.

新!!: 顺治和雅泰 · 查看更多 »

通州 (北京)

通州,中國古代的州,金、元、明、清四朝行政區劃。前身為唐、宋的潞縣。.

新!!: 顺治和通州 (北京) · 查看更多 »

通州天主堂

通州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区通州圣方济各堂,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翠屏里20号楼商30号2楼,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

新!!: 顺治和通州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通桥

通桥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市内跨越清水河的桥梁。该桥呈东西走向,连接位于河流西侧的桥西大街和位于河流东侧的宣化路。.

新!!: 顺治和通桥 · 查看更多 »

通海案

通海案發生於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一年,1661年),是清初大案,與江南奏銷案、哭廟案合稱江南三大案。 顺治十六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郑成功为支援云贵南明朝廷,由崇明进长江,与浙海抗清将领南明兵部侍郎张煌言会师,六月八日至丹徒,十三日至焦山,直捣瓜州,一时间东南震动。明室遗民暗中接應,準備恢復明室。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兵敗镇江、瓜州,乘船遠去台灣。有無賴孔元章趁機敲诈魏耕、钱缵曾等人银钱未遂,恼羞成怒,遂向清当局举告魏、钱等通海。清廷为镇压江浙一带反清复明活动,曾对湖州、绍兴等地进行通海专案清查,金坛县令任体坤谎称金坛士民造反纳降,溧阳抚臣信以為真。接著任体坤與王重、袁大受利用這次機會誣陷蔡默、-于-厚、周生等十名儒生及其他仇人,共列具了38人黑名單,又金坛誣告富紳于元凱。江南按察使姚延著秉持“不欲于无事中生事,更不欲以灭门事发于黉宫,恐株连不已”,仅判处知县任体坤一人。王重、袁大受不甘心,又疏通京城御史馬騰陞,以為“不速杀此十生,金坛祸端百出,而虿先中于乡绅矣!”,馬騰陞因貪污案發,被處死。周勉為救其子,携重金去拜访袁大受,希望他能放手,袁大受授意周勉告发王明试,方能贖罪。袁大受又拿著周勉寫好的揭状去找王明試。這時王明試自是心驚,立求袁大受“力寝其事,许以千金”。袁大受請冯标送信給王明試,途中信函被馮標偷看,後來馮標與曹钟浩、都察院御史冯班商量,由兵垣长科孙继昌奏告,告发王重、袁大受与王明试“通海”之罪。順治帝特命户、刑两部侍郎与江宁巡抚朱国治一并审结。朱国治是個酷吏,“欲行杀戮以示威”,提审王重、任体坤,全被拘捕入狱。蔡默、于厚、周生等十儒被释回。 顺治十八年七月十三日庚申(1661年8月7日),金坛县判定“通海”罪犯有王明试、冯徵元、李铭常等的65人,後與吳縣哭庙案,大乘、园果“诸教案”等囚犯121人,在江宁執行死刑。臬司姚延著犯有“疏纵”之罪,被判处绞刑,眾以為冤,江宁为之罢市。團保樊耀之的儿子樊达生代父就死,临刑之前父子二人环抱痛哭,最後由其子代死,另一团保史旭亦由其弟史八代兄就死,史八臨刑前面不改色。康熙元年(1662年),魏耕、錢瞻百、錢纘曾、潘廷聰等被殺於杭州,祁班孫、李謙汝等百餘人遣戍寧古塔,其兄祁理孫抑鬱而死。杨宾之父杨越亦受牵连流放宁古塔,最後死於戌所。陳三島在事發前憂憤死。--元凯被孝莊皇太后赦免後,不知去向。 清廷興通海大狱滥杀无辜,株連甚廣,“其时被祸者衣冠之族八十三家”。计六奇《明季南略》载:“金坛因海寇一案,屠戮灭门,流徙遣戍,不止千余人。”.

新!!: 顺治和通海案 · 查看更多 »

耿于垣

耿于垣,直隸順天府大興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二甲第三十一名,授知县。.

新!!: 顺治和耿于垣 · 查看更多 »

耿聚忠

耿聚忠(),為清朝初年三藩靖南王耿仲明之孫,耿繼茂第三子。.

新!!: 顺治和耿聚忠 · 查看更多 »

逃人法

逃人法是清初惡法之一,延续时间最长,直到康熙時始陸續廢除。 滿洲在清兵入關前,已實施投充,但人員陆续逃亡,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以為 “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己几数万”,为此制定逃人法,有條目一百多個,重在嚴懲「窩主」,一經查獲,窩主就地正法。“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逃亡三次者處以絞刑。又设立「督捕衙门」,捕捉逃人,“新朝立法重逃人,窩隱之家禍切身”。順治六年又改為“隱匿逃人者免死,流徙”。顺治七年六月,广西巡抚郭肇基等人因为“擅带逃人五十三名”,被处死。顺治十年豪雨成灾,“直隶被水诸处,万民流离,扶老携幼,就食山东。但逃人法严,不敢收留,流民啼号转徙”。龔鼎孳說:“畿輔之民圈占以后,田廬蕩然。年來水澇頻仍,道殣相望。近以逃人眾多,立法不得不嚴,而有司奉行未善,使流徙者竟無所歸。……今聞山東一帶流民復千百成群,攜男挈女,蟻聚河干,望救無門,逃生無路。當此嚴風密霰,墜指裂膚之時,此輩衣不掩脛,食不充腹,流離溝壑。……萬一愚冥無知,不肯束手就斃,一旦良民化而為亂民,即發兵剿除亦非難事,而使數萬生靈頓作刀頭之鬼,究其所自,亦止是無衣無食,茫無投奔之百姓耳。”康熙四年开始修订逃人法。康熙三十八年撤裁督捕衙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改三次死刑为發配宁古塔。.

新!!: 顺治和逃人法 · 查看更多 »

虞衡清吏司

虞衡清吏司,明清工部官署名称,简称虞衡司。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设立虞衡清吏司。管理采捕山泽鸟兽之肉、骨角、羽毛、皮革,制造军装、兵械、烧造陶瓷、冶铸器具。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主事四人。南京工部设郎中一人,主事二人。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虞衡清吏司,设郎中五人,满洲四人,汉族一人;员外郎六人,宗室一人,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族一人;主事四人,满洲三人,汉族一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都吏科、军器科、窑冶科、杂科、军器算房、火房。管理制造各项器物,稽核军装、军火,分辨东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除。.

新!!: 顺治和虞衡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虞胤 (明朝)

虞胤,明朝末年陕西韩城人。 1648年(顺治五年),姜瓖反清,山西西南蒲州到黄河西岸属陕西的韩城一带有虞胤等闻风响应。降清任青州道参与镇压赵应元起义的韩昭宣,跑回山西和虞胤等人组织抗清。山西人李企晟在韩城一带与虞胤、韩昭宣反清。虞胤、韩昭宣推举明太祖之子韩宪王朱松的九世孙朱璟溧为“韩王”,作为复明运动的号召。虞胤自称六省军门,和他任命的总督韩昭宣、总兵封汝宦等攻克蒲州及蒲属临晋等县,用永历年号,自称二十八万。1649年(顺治六年)九月廿二日,陕西清军攻克运城,义军元帅韩昭宣阵亡,战死官兵一万余人。虞胤乘乱从运城地区突围,率领残部进入华山,自称陕西总统。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虞胤亲赴贵州安龙朝见永历帝。1656年(永历十年)五月初一日,永历帝由李定国扈卫到昆明不久,批准了韩王朱璟溧的请求,加封虞胤为莱国公,仍以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军务的官衔深入敌后,联络山西、陕西清统治区内的复明势力进行斗争。.

新!!: 顺治和虞胤 (明朝) · 查看更多 »

陳名夏

陳名夏(),字百史,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江南溧陽縣(今属江苏常州溧阳市)人。明末科探花,官翰林院編修兼都給事中。李自成破京師,授職弘文院編修。隨即降清,官至秘書院大學士。順治中捲入南北黨爭,得罪寧完我,以反對薙髮令之名處絞。《清史稿》有傳。.

新!!: 顺治和陳名夏 · 查看更多 »

陳上年

上年(),字祺公,直隶清苑(今属河北)人。清初官员。 陈上年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巩昌府推官,内迁兵部。顺治十六年(1659年),出为泾固道。十七年(1660年),转任山西布政使司参议、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雁平道。康熙六年(1667年),裁缺归里。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起用为广西分巡右江参议道。吴三桂反清,扣押巡抚傅弘烈,并威胁上年投降,上年不为所动,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幽絷而死。《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

新!!: 顺治和陳上年 · 查看更多 »

陳于泰

陳--泰(),字大來,號謙如。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高塍鎮亳村)人。明末政治人物。 生於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父陳一教、弟陳於鼎、族兄陳於廷皆進士出身。幼敏悟,好讀書,十五歲時即精通經史。崇禎四年(1631年)中一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傳聞殿試原取吳偉業,但陳--泰因為是主考官周延儒之姻親且行賄通關而掄元。後因周延儒牽連去職。在宅內建「永世坊」,又名狀元坊。陳--泰曾三次抗疏直言朝政,崇禎六年為宣府監視中官王坤所詆毀,被革職。明亡後,隱居不仕。順治六年(1649年)卒。.

新!!: 顺治和陳于泰 · 查看更多 »

陳周政

陳周政,號蝶庵,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四川人。 明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清順治二年(1645年),任江南省寧國府知府。.

新!!: 顺治和陳周政 · 查看更多 »

陳元龍

陳元龍(),字廣陵、乾齋、高齋,號乾齋、廣野居士,諡文簡,浙江省杭州府海寧縣(今浙江省海寧縣鹽官鎮),清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新!!: 顺治和陳元龍 · 查看更多 »

陳兆鸞

陳兆鸞(),字鳴瑞,山東萊州府濰縣東關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顺治六年,登三甲第65名进士,授湖廣荊州府推官,后官至河南彰德府知府。.

新!!: 顺治和陳兆鸞 · 查看更多 »

陳爌

陳爌,字公朗,河南孟津人。清初政治人物。 陳爌為順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二甲第二名進士,此科亦為清代首次開科。他隨即被選為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順治五年,任浙江鄉試考試官。順治九年,任內翰林秘書院侍讀。次年,再升內翰林秘書院侍講學士、內翰林弘文院侍讀學士。順治十一年,任詹事府少詹事;次年,任詹事府詹事,兼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殿試讀卷官。順治十二年,任山東右布政使。順治十四年,任陝西左布政使.

新!!: 顺治和陳爌 · 查看更多 »

陳益修

陳益修(生卒年不詳),字玉笥,清初官員。山東濟寧州人。.

新!!: 顺治和陳益修 · 查看更多 »

陳調元 (崇禎進士)

陳調元,山東省萊州府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人,明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年),登進士。明亡后降清。順治初,擔任直隸寧津縣知縣。順治五年,擔任刑科給事中;順治七年,擔任禮科右給事中。順治九年,會試同考官、兵科左給事中。次年,刑科都給事中。.

新!!: 顺治和陳調元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陞

陳陞(),字晉卿,號抑吾,晚明官員。河南夏邑縣人。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陳陞 · 查看更多 »

陳恭尹

恭尹(),字元孝,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廣東順德人。 明末忠臣陳邦彦之子,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陷广州,邦彦抗清失败,全家被殺,恭尹隻身逃出。永历時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明亡後不仕,隐居西樵山中。三藩之乱時曾被牵连入狱,後得釋。工於詩,七言律诗对仗工整,詩風多哀感苍凉。晚年寄情诗酒,與屈大均、梁佩兰同稱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時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

新!!: 顺治和陳恭尹 · 查看更多 »

陳昌言 (崇禎進士)

陳昌言,山西省澤州(今山西省晋城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七年(1634年),登進士,授山東巡按御史。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授浙江道監察御史、蘇松學政。順治六年(1649年),改監試官。.

新!!: 顺治和陳昌言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陶崇道

陶崇道(),字路叔,号虎溪,浙江會稽(今紹興市)陶堰人,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陶崇道 · 查看更多 »

陸嵩

嵩,字中山,順天府宛平縣(今屬北京市)人。清初翰林。 陸嵩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

新!!: 顺治和陸嵩 · 查看更多 »

陸舜

舜(),字元升,號吳州,直隸泰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明末諸生。崇禎十四年(1641年)與張幼學、張一僑等交游,創立曲江社。清順治七年(1650年)拔貢。康熙三年(1664年)豋甲辰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遷為郎中。康熙十二年(1673年)官至浙江提學道。康熙十七年(1678年)舉博學鴻儒科,以病辭。家居二十年,為鄉里所敬重。著有《雙虹堂詩文集》、《吳州文集》、《石門諸山記》、傳奇《一帆記》、《雙鳶記》等。.

新!!: 顺治和陸舜 · 查看更多 »

陸求可

求可(),字咸一,別字密庵,又字月湄。是中國清朝江南山陽人,清初官員。 順治五年(1648年),以《禮記》舉江南鄉試,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科進士,翌年除裕州知州。三年後入為刑部員外郎,累官刑部郎中。康熙元年(1662年)以按察司僉事提督福建學政,任滿稱職,應遷布政司參議。享年六十有三,康熙十八年七月,因病逝世。著有《密菴詩集》十卷、《文稿》一十六卷、《詞選》六卷、《語錄》四卷。生有三子:陸誌謹,歲貢生,候選國子監學正。陸誌寬,太學生。陸誌默,亦歲貢生。另有女二人。.

新!!: 顺治和陸求可 · 查看更多 »

陈子龙

陳子龍(),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新!!: 顺治和陈子龙 · 查看更多 »

陈世美

世美在中国文化是负心男人的代名词,因在中国戲曲中的大量表现而使陈世美故事广泛流传。.

新!!: 顺治和陈世美 · 查看更多 »

陈之遴

陳之遴(),字素菴,浙江海寧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十年榜眼,官翰林院編修。明亡仕清,官至弘文院大學士。順治十五年,因南北黨爭,全家流放盛京尚陽堡。.

新!!: 顺治和陈之遴 · 查看更多 »

陈于鼎

--鼎(),字爾新,號實菴,又号南山逸史,直隸宜兴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陈一教之子,狀元陳于泰之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生,十一岁童子试考上秀才。後漳州參将郑芝龙聘為家塾教师,教其子郑成功。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崇禎六年(1633年)开始戏剧创作。弘光时,官左春坊左庶子掌院事。降清後,任弘文馆编修,因替苏州人申氏作保借旗债,受累革职。 陈--鼎南归后,定居镇江。顺治十六年(1659年)郑成功兵临镇江,陈--鼎与知府戴可进等计议迎降。郑成功兵败后,清廷查办“通海案”,顺治十八年(1661年)陈--鼎被检举入狱,解押往北京处决。临刑时说:“明末惟李定国、郑某水陆两大战差可人意。吾得附其骥尾,死何恨哉”。.

新!!: 顺治和陈于鼎 · 查看更多 »

陆宝 (藏书家)

陆宝,明末清初藏书家。字敬身,另字青霞,号中条,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

新!!: 顺治和陆宝 (藏书家) · 查看更多 »

陕甘总督

陝甘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陝西和甘肅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

新!!: 顺治和陕甘总督 · 查看更多 »

护国双关帝庙

护国双关帝庙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167号、甲167号的一座道观。.

新!!: 顺治和护国双关帝庙 · 查看更多 »

护国延寿寺

护国延寿寺,俗称西塔延寿寺,是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市府大路82号的一座佛教寺院。原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改为汉传佛教寺院。.

新!!: 顺治和护国延寿寺 · 查看更多 »

抬旗

抬旗(v),是清朝政府改变建立功勋者、皇后和妃嫔家族的旗籍,以提高其出身的一種制度。.

新!!: 顺治和抬旗 · 查看更多 »

投充

投充(v),是指清兵入關後,一度允許八旗官兵搶掠漢人百姓,並以之為奴隸的政令,學者紀連海、閻崇年稱之為清初六大弊政之一。 投充是圈地的後續,由於直隸畿辅地区大量土地被圈占,必須有大量的人力耕作;順治二年(1645年)春,攝政王多爾袞頒布投充法,允許八旗官民招收貧民屯墾,成為近似佃農與歐洲農奴性質的農戶。但許多圈地後的原有農民也因家產被奪占,只好“帶地投充”,帶地投充者僅需交租稅,若無土地則負擔較大。同時出現旗人士兵強逼漢人的“满洲威逼投充”的情況。 顺治二年四月,朝廷發現此情形後上谕:「前听民人投充旗下为奴者,原为贫民衣食开生路也。……今闻有满洲威逼投充者。又有愚民惑于土贼--细分民屠民之言,辄尔轻信,妄行投充者。」並申斥違法的投充、強逼投充。投充造成逃人的問題,於是產生了逃人法。 「此事起於墨勒根王許各旗收投貧民,為役使之用。嗣後有身家土地者,一概投充,遂有積奸無賴,或恐圈地而寧以地投,或本無地而暗以他人之地投,甚且帶投之地有限而恃強霸佔之弊百端出矣。借旗為惡,橫行害人。所投之主原不盡知,但聽投充之口,護庇容縱,以致 御狀鼓狀通狀紛爭無已,獄訟繁興。且投充之後自命滿州,同為一旗之人併不敢問所行何事,而地方有司明知民冤,亦併不敢伸 朝廷之一法。是投充旗下,即為法度不能加之人矣。 朝廷設官以治百姓,反不如旗下之私人,是投充之人重於 朝廷之命官。 朝廷亦何利於此輩,而養奸貽禍,使一統之時無畫一之政令耶?」(《皇清奏議》卷五,頁二,順治九年,劉餘祐:請革投充疏)。 投充政策造成了社會動亂,以致上諭指出「以致民以不靖」,要求取締違法旗人。康熙帝亲政后下詔禁止圈地和投充、裁撤督捕衙门。不过仍存在零星的投充,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再度嚴禁,规定“禁止汉人带地投充旗下为奴,违者治罪”。.

新!!: 顺治和投充 · 查看更多 »

查昇

查昇(),字仲韋,號聲山,又號漢中。浙江海寧人,籍屬錢塘縣。清朝政治人物、翰林、書法家,進士出身。 查昇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戊辰科進士,榜名丘昇。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遷至少詹事。詩筆清麗,工書法,似董其昌。著有《澹遠堂集》。《清史稿》將其附於查慎行傳後。查昇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十世祖。.

新!!: 顺治和查昇 · 查看更多 »

柳如是

柳如是(),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字如是。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天生麗質,書畫雙絕,美豔絕倫,才氣過人,容貌為「秦淮八豔」之首。.

新!!: 顺治和柳如是 · 查看更多 »

柳州府

柳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立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柳州路為府,領州二,領縣十。清朝属廣西省。衝,難。右江道駐,府隸焉。順治初年,因明舊為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賓州為賓州直隸州,以府屬之來賓縣、武宣縣、遷江縣、上林縣四縣隸之。十二年,降賓州隸思恩府,來賓縣還屬。有柳慶鎮標左右營、柳州城守營駐防。提督舊駐府,光緒十二年(1886年)移駐龍州,置柳慶鎮總兵官駐。光緒末年廢。領州一,縣七:馬平縣、雒容縣、羅城縣、柳城縣、懷遠縣、來賓縣、融縣、象州縣。.

新!!: 顺治和柳州府 · 查看更多 »

柳條邊

柳條邊(z)是指中國清朝在17世紀後半期,於東北地方興建的堤防壕溝。清朝视满族兴起的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为保护满族风俗习惯、防止汉化、维护本民族利益及保护这一区域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在封禁地区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又名盛京边墙、柳城、条子边。.

新!!: 顺治和柳條邊 · 查看更多 »

柳敬亭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明末清初評話藝術家。 祖籍南通余西場,萬曆二十年(1592年)生於泰州。自小獷悍無賴,十五歲犯法,误伤人命,得泰州府尹李三才之助,得以亡命盱眙(今屬江蘇),改姓柳,稱“柳麻子”。十八歲向莫後光學說書,莫后光曾驚訝柳敬亭的进步:“子得之矣!目之所视,手之所倚,足之所,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此说之全矣!于是听者傥然若有见焉!其竟也,恤然若有亡焉。”後於市中為人說書。一日說書一回,定價一兩,“十日前先送書帕下定,常不得空”。後常往返揚州、杭州、南京、常熟、紹興之間。左良玉在武昌時,命令柳敬亭每晚“張燈高坐,談說隋唐間遺事”,顺治二年(1645年),左良玉病逝安徽,馬士英、阮大铖謀捕柳敬亭。柳敬亭出逃,“复来吴中”,“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康熙十一年前後,八十餘歲仍往來江湖说书。冒襄《贈柳敬亭》稱:“遊俠髯麻柳敬亭,詼諧笑駡不曾停;重逢快說隋家事,又費河亭一日聽。”,“至今說書人都尊他為祖師。”.

新!!: 顺治和柳敬亭 · 查看更多 »

推官

推官,唐代設置,最早是節度使、觀察使等官的屬官,多掌理司法,不繫京職,後期成為對法官的雅稱。清末,改稱推官為「推事」,民國初年仍稱法官為「推事」。在英國司法體系,「推事」則是一種職權低于「法官」的司法官員。.

新!!: 顺治和推官 · 查看更多 »

果敢族

果敢族(英文:Kokang)是緬甸東北邊境的世居民族,具有緬甸官方少數民族的地位。在緬甸,他們被认為從中國雲南省而來,居住在果敢县的中國漢人;而在中國,有人认为他們是明朝在緬甸的遺民。在緬甸,這些果敢族人還成立了果敢邦(即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是緬甸境內唯一由漢族為主體成立的地區組織。 果敢邦是由一個楊姓的土司家族所成立,他們聲稱是明朝永曆帝的遺民,在17世紀明亡時遷移至雲南省,然後再移居到中緬邊境的狹小土地上。雖然大英帝國在1885年併吞了上緬甸,使果敢族的主權轉移到英國,楊氏家族依然得以維持在區內的權力。緬甸獨立後,上、下緬甸統一,使果敢族失去權力,而原來的統治家族亦因此而流亡海外。近年來,果敢漢人一直受到緬甸政府的壓迫,不時發生緬甸軍隊攻擊果敢族的事件。.

新!!: 顺治和果敢族 · 查看更多 »

林大春

林大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广东潮阳县县廓都(今潮阳区)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

新!!: 顺治和林大春 · 查看更多 »

林天素

林雪,字天素,以字称林天素,闽人,今福建福建建宁人万君超.

新!!: 顺治和林天素 · 查看更多 »

林忠順

林忠順,字逊肤,福建晉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進士。后擔任景寧縣知縣、新城縣知縣,著有《古雷篇诗文二集》。.

新!!: 顺治和林忠順 · 查看更多 »

林嗣環

林嗣環,字起八,號鐵崖。福建安溪赤嶺後畬人(现安溪县官桥镇赤岭村)。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生,自幼聰穎,七歲能寫文章。早年應試,因文字卓絕,被考官誤以為他人代筆,故不得中。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舉。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进士,授大中大夫,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备兵海南时,恩威兼济,兵民爱之”。顺治十三年,写《屯田疏》,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康熙初年(1662年),山西左参政道,性耿介,多惠政,口碑甚佳。死於西湖寓所,家貧無以為斂,同年好友將其葬昭庆寺西5里龙潭。 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

新!!: 顺治和林嗣環 · 查看更多 »

林西县

林西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3933平方千米,人口24万。邮政编码025250。县人民政府驻林西镇。是内蒙古的主要小麦产区之一。,p.1044-1047.

新!!: 顺治和林西县 · 查看更多 »

林起龍

林起龍(),清朝官員,順天府大興縣人。.

新!!: 顺治和林起龍 · 查看更多 »

林雲京

林雲京,字雙成,福建福清人。清初政治人物。 林雲京於順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第六名進士,選庶吉士,未散館,改任刑科給事中。官至廣東鹽道。.

新!!: 顺治和林雲京 · 查看更多 »

林慶旺

林慶旺,中國清朝官員,福建福清人。 林慶旺為南明隆武二年丙戌舉人,入清後,又成順治副貢。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福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

新!!: 顺治和林慶旺 · 查看更多 »

恩格德尔

恩格德尔(),博尔济吉特氏,明末蒙古内喀尔喀五部之一巴约特部人,游牧于西喇木伦河流域。后金初年蒙古将领,归为满洲正黄旗。 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子,世为部长。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恩格德尔投附努尔哈赤,任三等总兵官。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先后入觐努尔哈赤,献驼马,并奉表上尊号,从此蒙古诸部连年朝贡不绝。天命二年(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努尔哈赤把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孙岱嫁给他为妻,恩格德尔号为额驸。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恩格德尔在努尔哈赤身边侍奉。天命九年(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恩格德尔偕妻及弟莽果尔代部移居辽阳。归附努尔哈赤,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总兵官。努尔哈赤与他盟誓,赐以敕书:“非叛逆,他罪皆得免。”天聪三年(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正月,与武讷格等率蒙古兵出兵攻打察哈尔。是年冬天,从皇太极攻明朝关内遵化、永平等地,率左翼蒙古兵,败于明督师袁崇焕、明总兵祖大寿。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年),围攻大凌河城,与明监军道张春、总兵吴襄援军战,行动迟缓被罚。 崇德元年(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六日《满文老档·第十二函》第九册崇德元年四月 十六日,恩格德尔额驸病故。恩格德尔额驸原系北方喀尔喀蒙古巴岳特部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子,英明汗时,越敌国辟路初来朝,汗嘉许之,以弟达尔汉巴图鲁贝勒之女孙岱格格妻之,授为总兵官,赐城一,并赏民、诸申、奴仆、庄子、金、银、闪缎、蟒缎,其应需物件,具备焉。更加优宠,与诸贝勒并列。是日,遣固山额真拜真图......

新!!: 顺治和恩格德尔 · 查看更多 »

捐納

捐納,又稱捐官、捐輸、捐例、貲選、開納,是中國、越南古代政府為彌補財政困難,允許士民向國家捐納錢糧以取得爵位官職的一種方式,屬於賣官的一種形式。另有罪犯贖刑、捐贖的規定。.

新!!: 顺治和捐納 · 查看更多 »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簡稱九門提督或者步軍統領,是清朝的驻燕京武官,主要负责京师守备和治安,类似今天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但职权更大。九門提督统合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从一品。.

新!!: 顺治和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 查看更多 »

李培真

李培真,字仲儒,河南夏邑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登進士,選國史院庶吉士。散館后授翰林院檢討,后官至揚州道。 李培真17岁庚申年考上童试,33岁丙子年开始食禄,走上仕途。42岁乙酉年通过明习经学,被人推荐当上县官,43岁丙戌年进补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清顺治二年(1646年)46岁己丑年参加会试答题3道,李培真考上进士。清代会试试题都是三道,曰诗三房。47岁庚寅年请探亲假回老家,修父亲和叔叔两个人的坟和碑,49岁回到京城继续任职,升任右春坊右赞善,春坊,就是太子宫的下属单位,右赞善是官名,为太子宫的秘书科副科长。李培真50岁升任扬州海防兵备道副使,因为清朝是闭关政策,海防就是海军了。赐李培真进士及第中宪大夫,这是荣誉称号,任命为扬州海防兵备道副使,兼管河道清理、盐粮饷的运输、扬州驿站管理,还兼任江南地区按察副使,同时兼任着右春坊右赞善和翰林院检讨,这个检讨也是官职,相当于编修。据河南文献记载:李培真清顺治二年(1646)第3甲28名是明清进士。.

新!!: 顺治和李培真 · 查看更多 »

李天经

李天经(),字仁常,一字性参,又字长德,北直隸赵州(今属河北)人,明末官員、天主教徒,數學家、天文历法家。 生于万历七年(1579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崇祯五年(1632年)入历局,至翌年(1633年)徐光启卒后主持历局,并承徐光启遗愿完成《崇祯历书》137卷,还主持翻译了《坤舆格致》4卷。崇祯十一年(1638年)升为光禄寺卿,直至明末寇乱四起,他才告老还乡,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享年80岁。.

新!!: 顺治和李天经 · 查看更多 »

李天馥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清朝江南合肥人,祖父系合肥人,父亲入籍河南永城,天馥生于合肥。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李天馥 · 查看更多 »

李奭棠

李奭棠(),字貳公,號黻菴,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城區)人。 清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會元,殿試位列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弘文院編修,順治四年,任會試同考官。順治八年,任國子監司業;次年改國子監祭酒,后任左庶子 。順治十年,任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后任詹事府少詹事,并兼任內翰林國史院侍講學士。順治十一年,升任詹事府詹事,兼內翰林秘書院侍讀學士、內翰林國史院學士。順治十二年,任禮部右侍郎。順治十四年,改禮部左侍郎。.

新!!: 顺治和李奭棠 · 查看更多 »

李宗孔

李宗孔(),字書雲,號祕園。南直隸江都(今屬揚州)人,清初官員,學者。.

新!!: 顺治和李宗孔 · 查看更多 »

李上林

李上林可以指:.

新!!: 顺治和李上林 · 查看更多 »

李中白

李中白,字繪先,山西長治人。清初翰林。 李中白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侍讀學士。.

新!!: 顺治和李中白 · 查看更多 »

李之芳

李之芳(),字鄴园,諡文襄,山东武定州(今山东惠民县)人。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顺治和李之芳 · 查看更多 »

李之椿

李之椿(),字大生,號徂徠,直隶如皋县人。明末官員。 明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與王思任、倪元璐、黃道周、王鐸合為“天崇五才子”。授行人,升吏部主事,因直言見忌,歸里築指樹園閒居。明亡後長期從事抗清活動,順治四年與如皋人赵云、李七等举兵反清。兵败被逮捕入獄。 顺治六年(1649年),大赦出獄,暗中与海上鲁王通信。其子李旦被任命为御史。後因家童謝庭蘭告密被捕。李之椿绝食七日死,李旦被斩于西市,同死者有48人。李之椿妻许氏被关于嘉兴玄妙观,亦绝食亡。著有《徂徕集》、《指树园集》、《霞起楼诗集》等。.

新!!: 顺治和李之椿 · 查看更多 »

李令皙

李令皙(),字霜回,原名木實,改名本實,字木生,後改為令皙。 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進士,任江陰知縣。明亡後,莊廷鑨私修《明史輯略》,請李令皙作序,題茅元銘、吳之銘、吳之熔、李濤、茅次萊、吳楚、唐元樓、嚴云起、蔣麟徵、韋金佑、韋一圍、張篙、董二酉、吳炎、潘檉章、陸圻、查繼佐、范驤等十八人於其上,又說明此書是根據朱氏(即朱國禎)的原稿增刪而成。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鳌拜責令刑部滿官羅多等到湖州徹查。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二十日農曆舊年,前來李令皙拜年的客人絡繹不絕,李家百餘人連同拜年的親友皆遭逮捕。這時廷鑨已死,被掘墓刨棺,梟首碎骨。此事牽連甚廣,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31日)李令皙被凌遲處死,其子李礽燾等四人皆斬殺,史稱「莊廷鑨明史案」。 Category:明朝江陰縣知縣 Category:清朝文字狱受难者 Category:浙江人 L令皙 Category:天啓四年甲子科舉人 Category:清朝被處決者.

新!!: 顺治和李令皙 · 查看更多 »

李廷樞

李廷樞,字辰玉,江南江寧籍,吳縣(今屬蘇州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李廷樞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浙江糧道。.

新!!: 顺治和李廷樞 · 查看更多 »

李建泰

李建泰(),字復余,山西曲沃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李建泰 · 查看更多 »

李仙根

李仙根(),字子靜,四川遂寧人。清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父李实,崇禎末科進士。李仙根於清順治十一年,鄉試中舉。順治十八年(1661年),登辛丑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讀,官至光祿寺少卿。有《游野浮生集》。.

新!!: 顺治和李仙根 · 查看更多 »

李伸 (順治進士)

李伸,高邑人,清朝官员、進士出身。 順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進士,官至永宁县知縣。.

新!!: 顺治和李伸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來亨

李來亨(),李锦义子,明末農民軍李自成之侄。.

新!!: 顺治和李來亨 · 查看更多 »

李來泰

李来泰(),字仲章,号石台,江西临川城南下桥寺人。清朝官员。.

新!!: 顺治和李來泰 · 查看更多 »

李待問 (崇禎進士)

李待问(),字存我。明代書法家、政治人物。松江府华亭县人。.

新!!: 顺治和李待問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國翰

李國翰(),漢軍鑲藍旗人,其先祖世居清河。父親李繼學,初為商人,跟從明經略楊鎬軍,嘗通使於後金。天命六年(1621年),後金攻克遼陽,李繼學來歸,授職都司。以副將劉興祚貪婪收賄,被彈劾罷官。屢次虜獲明朝間諜,捕獲逃人,授世職三等副將。請老,以其子李國翰承襲世職。李國翰事奉太宗皇太極,授職侍衛,賜號「墨爾根」。 天聰三年(1629年),李國翰跟從大軍伐明,迫近明都。還攻永平,戰先眾。天聰五年(1631年),圍攻大凌河,城兵突出,李國翰督兵擊退城兵;明兵自錦州赴援,又被李國翰攻擊而敗走。天聰九年(1635年),以善拊循所領人戶,進世職二等梅勒章京。崇德三年(1638年),授職刑部理事官。李國翰跟從大軍伐明,侵入邊境,明兵千餘據山列陣,李國翰督兵奮擊,大敗明軍,獲馬四十;進兵攻克牆子嶺,轉戰至山東,攻克濟南。大軍退還,攻入慶都、獲鹿,發砲摧毀其垣。崇德四年(1639年),授職鑲藍旗漢軍梅勒額真。崇德五年(1640年),跟從大軍攻打錦州,攻克呂洪山臺。崇德七年(1642年),攻下塔山、杏山,擢升鑲藍旗漢軍固山額真。崇德八年(1643年),跟從攻克前屯衞、中後所。世職累進三等昂邦章京。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清兵入關,李國翰與固山額真劉之源、祖澤潤等率兵剿滅饒陽土寇康文斗、郭壯畿等,大軍進征山西。當時李自成敗走陝西,其黨羽猶分據太原、平陽諸府,李國翰與固山額真葉臣謀曰:「自成新敗,賊無固志,當以大兵直搗太原。太原既下,分道略定諸郡縣,餘賊非降即就馘耳。」乃合兵進拔太原,分道略定諸郡縣。師還,賚白金五百両。尋又從大將軍英親王阿濟格征陝西,李自成出走湖廣,大軍追從,大戰於應山,進攻武昌,與固山額真金礪等奪舟數百。 順治二年(1645年),命偕固山額真巴顏率兵下四川,次西安,叛將賀珍自漢中來犯,李國翰與駐防西安內大臣和洛輝分兵夾擊,大破叛軍,進位世職二等。順治三年(1646年),大將軍肅親王豪格師至,命令李國翰與巴顏逐捕延安餘寇,寇保張果老崖,掘壕圍困敵軍,乘夜攻克其寨,殲其渠,獲馬二百餘匹。遂跟從肅親王南下四川,殲滅張獻忠,復率兵渡涪江,擊破張獻忠部將袁韜,進世職一等。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授職定西將軍,同平西王吳三桂鎮守漢中。順治六年(1649年),明宗室朱森滏與其將趙榮貴以萬餘人侵犯階州,李國翰督兵赴援,每戰必先眾陷陣。諸將請曰:「將軍任討賊之重,柰何輕身犯鋒鏑?脫有不戒,憂及全軍。」李國翰曰:「吾固知此。然賊鋒頗銳,戰不利,勢將蔓延。吾故以力戰挫其鋒。明之失機,率由主兵者怯戰耗時,賊以坐大。覆轍可復蹈耶?」遂戰,陣中斬殺朱森滏、趙榮貴;復擊破其將王永強,斬首級數千,獲駝馬數百匹,收復宜君、同官、蒲城、宜川、安塞、清澗等縣。順治帝深嘉許其勇略,下諭以「自後但發縱指示,不必身先士卒」。叛將姜瓖佔據大同,其將劉登樓、張鳳翼、任一貴、謝汝德、萬鍊等分據附近諸郡縣,李國翰遣兵會剿,殲賊甚眾,撫定河東;進兵攻克府谷,擒斬所置經略高有才以下三百餘人,收降其將郝自德等,李國翰進封一等伯。 順治九年(1652年),李國翰與吳三桂督兵收復成都、嘉定,遣將徇重慶、敘州,皆攻下。明將王復臣等糾集倮儸萬餘人侵犯保寧,列象陣攻城,李國翰自緜州赴援,督兵橫擊敵軍,陣中斬殺王復臣,殲滅其眾。捷聞,進封三等侯,賞紫貂冠服、鋄金甲冑、櫜、鞍馬。順治十年(1653年),以四川平定,命與吳三桂還鎮漢中。順治十四年(1657年),明將譚文等與李自成餘黨劉二虎等為寇,攻陷重慶,使所置都督杜子香鎮守重慶。順治十五年(1658年),李國翰與吳三桂進討,自西充率兵下合州,杜子香迎戰,戰敗逃遁,收復重慶,取道桐梓,趨向遵義。明將李定國遣其將劉正國等據險拒戰,擊潰敵軍,自水西走雲南,攻取遵義及所屬州縣;復進兵攻克開州,並招降水西土司。當時大將軍羅託、經略洪承疇已取貴陽,李國翰還駐遵義,策會師攻取雲南。同年七月,李國翰於軍中逝世。喪聞至京城,順治帝命內大臣致奠,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敏壯」,侯爵准襲三次,循例改襲三等伯。乾隆年間,加封號「懋烈」。.

新!!: 顺治和李國翰 · 查看更多 »

李喬 (萬曆進士)

李喬(),字世臣,直隸興化縣(今江蘇省興化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李喬 (萬曆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呈祥

李呈祥(),字吉津,山東沾化人。清初官員。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進士,選庶吉士。明亡後仕清,順治初年,授職編修,累遷少詹事。順治十年(1653年)二月,上疏條陳部院衙門應裁去滿官,專用漢人。世祖十分不滿,下詔斥責。呈祥於是遭到副都御史宜巴漢等彈劾,被奪官下獄,以“巧言亂政”罪名擬斬。世祖免其死罪,流放盛京。八年後被釋歸。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

新!!: 顺治和李呈祥 · 查看更多 »

李儀古

李儀古(),號悟西,直隸任丘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李儀古 · 查看更多 »

李元鼎

李元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水縣),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天啓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崇禎年間,授行人司行人。崇禎二年,改考功司主事。崇禎三年,改文選司主事,崇禎四年,改稽勳司員外郎、考功司員外郎、文選司員外郎。后升光祿寺少卿。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再授光祿寺少卿。清朝順治元年,授太僕寺少卿、順治二年,升任太僕寺卿、太常寺卿。順治二年,授兵部右侍郎。順治八年,升任兵部右侍郎、殿試讀卷官、兵部左侍郎。.

新!!: 顺治和李元鼎 · 查看更多 »

李灏

李灏可以指:.

新!!: 顺治和李灏 · 查看更多 »

李祖白 (天文学家)

李祖白(),中国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天文学家、天主教徒。 李祖白早年即受教于西方传教士汤若望,供职于钦天监。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李祖白协助汤若望写出《远镜说》一书,将伽利略发明的现代望远镜制作方法介绍入中国。 清朝顺治年间,李祖白与利类思合著《天学传概》,在文中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招致杨光先等人的激烈反对。康熙三年,杨光先上疏指責湯若望,造成康熙曆獄。康熙四年,时任钦天监历科主事的李祖白因此案被判处凌迟处死,后在孝庄皇太后的斡旋下减刑为绞刑,与儿子李实等五人一同被处死。 康熙帝親政後,於康熙八年對此案進行平反,照原官恩恤。.

新!!: 顺治和李祖白 (天文学家) · 查看更多 »

李福達

李福達,山西代州崞縣(現山西原平縣)人。明朝彌勒教宗教首领。 正德(1506年-1521年)初年與王良、李鉞組織宗教反明,被判处山丹衛充军。自山丹衛逃出,改名为李午,被发现,再次发往山丹衛。後來又逃到陕西洛川,傳習白蓮教,“遠近爭附,隨其貧富,有獻至千金者,破產也所甘心,或子女,或器物,接撞而至”,和邵进禄、惠慶等人在陝起事。事敗,再改名張寅,编立族谱,呈獻黃白術,投靠武定侯郭勳。嘉靖初年,输粟捐官,任山西太原衛指揮使。嘉靖五年(1527年),被仇家薛良告發到山西巡按御史馬録,郭勳写信给马録,希望大事化小。馬録卻联合巡抚江潮上奏弹劾郭勋。 郭勳請张璁进言嘉靖帝,將焦點移轉到大禮議。嘉靖帝命刑部尚书颜颐寿、左都御史聂贤、大理寺卿汤沐等複審。嘉靖六年四月,锦衣卫逮捕马録入京,布政使李璋、按察使李钰、佥事章伦皆入獄。薛良被处死刑,马録发配邊疆。桂萼、方獻夫等平反有功,李福達官復原位以終。嘉靖帝則利用此案鞏固皇權,史稱「李福達案」。 嘉靖四十五年,四川人蔡伯贯叛亂,事败被捕,供出是李福达之孙李同的徒弟。四川抚、按官移文山西,捕李同下狱。自吐为李午孙,大礼之子,世习白社妖教。假称唐裔当出驭世,惑民倡乱,与《大狱录》姓名无异。抚、按官论同坐斩,奉旨诛之。马録被平反,赠太仆少卿。.

新!!: 顺治和李福達 · 查看更多 »

李生芳

李生芳可以指:.

新!!: 顺治和李生芳 · 查看更多 »

李煦

李煦,滿洲正白旗人,祖籍山東萊州府。清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李煦 · 查看更多 »

李目

李目,字腹公,號目千,河南商丘人。清初翰林。 李目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三十六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讀。.

新!!: 顺治和李目 · 查看更多 »

李登雲

李登雲可以指:.

新!!: 顺治和李登雲 · 查看更多 »

李鎧

李鎧(?-?),字公凱,號惺庵,又號艮齋,江南山陽(今江蘇淮安)人。 少時力學,性狷潔。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初授奉天蓋平縣知縣,歷官綏陽縣。康熙十七年,內閣中書王榖振力薦舉博學鴻詞科。次年,試列二等,授翰林院編修,與修《明史》。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著有《艮齋詩文集》、《恪素堂集》、《惺庵集》、《史斷》、《讀史雜述》十卷等。.

新!!: 顺治和李鎧 · 查看更多 »

李過

李過(),小名双喜,一說是李錦,後改名李赤心,脥西米脂雙泉里李繼遷寨(今陝西米脂)人,明末大順軍闖王李自成從子(比李自成小四個月)。到南明永曆三年,病死於廣西慶遠(今廣西宜山)。 李自成自北京撤退,命李過守延安。李闖死後,李過領其軍,順治二年(1645年)以二十萬兵逼常德,後降明朝湖廣總督何騰蛟,封興國侯,守荊州,並改名李赤心。.

新!!: 顺治和李過 · 查看更多 »

李鯨

李鯨可以指:.

新!!: 顺治和李鯨 · 查看更多 »

李震成

李震成,直隸滄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朝最後一位順天鄉試解元。 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次年聯捷癸未科進士。明亡後仕清,順治二年(1645年)任山西聞喜縣知縣。.

新!!: 顺治和李震成 · 查看更多 »

李自成

李自成(),原名鸿基费密《荒书》记载,“自成产时,其父梦一黄衣人入其土窑,故小名黄娃子。”《明季实录》所收米脂县知县边大绶塘报稿中说:“闯贼李自成,幼曾为僧,俗名黄来僧”。又冯苏《见闻随笔》云:自成“小字磑生”;《鹿樵纪闻》卷下,《闯献发难》条,记“李自成,初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 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夫起义,李自成参与起义军。高迎祥被明朝处死后,李自成稱闖王、李闖,成为明末民变领袖之一,率起义军于河南歼灭明军主力。1644年在西安稱帝建立大順,後进攻明都北京,与崇禎帝谈判破裂后,攻入北京城,崇祯自缢,是為甲申之變,至此明朝滅亡。一片石战役后,李自成退入北京称帝。.

新!!: 顺治和李自成 · 查看更多 »

李蕃 (清朝)

李蕃(),字錫微,號懶菴、振公。通江縣流二溝(今通江縣興隆鄉)人。 生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母早逝,由祖母照料。祖母授以章句,皆成誦不忘。21歲補弟子員。雖家貧,力學不懈。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中举人。康熙十年(1671年),任山东黄县知县,有人送白银“为老爷洗尘”,李蕃拒收,並除此陋規。時逢天災,饿殍载道,前几任县令皆謊稱豐年,李蕃为赈济灾民,请求“委堪费”,不足之數,带头卖田产百余亩,時稱“濟田”,乡绅亦争先捐献粮钱。 Category:清朝黃縣知縣 Category:通江人 P.

新!!: 顺治和李蕃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若琛

李若琛,字公遠,順天府大興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李若琛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福建道監察御史。.

新!!: 顺治和李若琛 · 查看更多 »

李棠馥

李棠馥(),字子棻,号汉清、韩山主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崇禎十二年,鄉試中舉;順治三年,登進士,授刑部河南主事。順治五年,任顺天乡试考官。順治六年,調任刑部郎中。順治十二年,任陕西驿盐道副使。順治十四年,任四川按察使。次年,調任兵部右侍郎。康熙六年,任戶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任兵部右侍郎。后辭職歸鄉。.

新!!: 顺治和李棠馥 · 查看更多 »

李森先

李森先,字琳芝,山東掖縣(今山東萊州)人,明末清初政治家。 崇禎九年(1636年)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授國子監博士。明亡後降李自成,任祠祭司从事。順治年間官任御史,風骨冷峻,鐵面無私,以“不愧朝廷,不愧百姓”以自励。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弹劾弘文院大学士馮銓及其子馮源淮不法之事,多爾袞以國事未穩,決定支持馮銓,森先反遭夺官,清初南北黨爭可說是明末東林黨爭之餘緒。順治七年,多爾袞死,復職。順治十三年(1656年),以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按江南。奉命查荒河南,卒於任上。著有《椒雨園集》、《李森先諫草》、《天中記遊》。.

新!!: 顺治和李森先 · 查看更多 »

李模

李模可以指:.

新!!: 顺治和李模 · 查看更多 »

李淑勤

李淑勤,中國著名粵劇花旦,是佛山市青年粤剧团的副团长,亦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得主。.

新!!: 顺治和李淑勤 · 查看更多 »

李源

李源可以是:.

新!!: 顺治和李源 · 查看更多 »

李滋然

李滋然(),字命三,號樹齋,優廩生,民籍,四川省重慶府長壽縣南門外火神街李家黑院子人,原籍湖北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清末政治人物。世襲雲騎尉,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進士。.

新!!: 顺治和李滋然 · 查看更多 »

李成棟 (明朝)

李成棟(),字廷貞,山西人(一说宁夏人)。原為李闖軍部將,降明、降清,後又反清復明,一生叛降無常。曾指揮過嘉定三屠。後因反清被清兵追杀,落水溺死。.

新!!: 顺治和李成棟 (明朝) · 查看更多 »

李昌垣

李昌垣,字長文,順天府宛平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李昌垣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二甲第十九名進士。選庶吉士,因滿文不合格,被改外用。後官至侍讀學士。.

新!!: 顺治和李昌垣 · 查看更多 »

李𣳫

昭顯世子(소현세자,),是朝鮮王朝第十六代國王仁祖的嫡長子,孝宗兄。仁烈王后韓氏所生,生于朝鲜汉城会贤坊。名𣳫(왕,讀作“汪”)。1625年封为王世子。1627年丁卯战争,被派往全州安抚民心,回京后结婚,妻子是西人派姜硕期之女愍懷嬪(민회빈)姜氏,十二月行嘉礼于太平馆。崇祯七年(1634年,仁祖十二年),明朝派遣了最后一次派往朝鲜的使团——太监卢维宁一行出使朝鲜,册封他为世子。1637年被掳往清朝。仁祖23年(1645年)回国,当年4月26日病逝於昌慶宮歡慶堂,墓於昭慶園。.

新!!: 顺治和李𣳫 · 查看更多 »

杏坛镇

杏坛镇是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顺德区的西南部,本称夏譚鎮,取自該鎮兩大姓氏夏姓和譚姓,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24个村,常住人口12.4万多人,流动人口3万人。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30亿元。.

新!!: 顺治和杏坛镇 · 查看更多 »

杨中讷

楊中訥(),字遄木,號晚研,浙江海寧人。 楊雍建之子。順治十三年(1656年)授業於朱彝尊,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二甲第一名,授編修,典試河南,授官右中允。出視江南學政。康熙四十四年,曾奉敕編纂《全唐詩》,在詩局中與查嗣瑮最要好。工草書。罷官後築有拙宜園,與許汝霖、查慎行、陳勳等唱酬吟詠,又邀請陳鳴遠至家造壺。著有《叢桂集》。.

新!!: 顺治和杨中讷 · 查看更多 »

杨雍建

杨雍建(),字自西,号以斋,浙江海宁盐官人。 曾祖杨鸾、祖父杨万年。父杨斌为杭州府学生,“累举不售”。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貢生出身,入国子监。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授广东高要知县,康熙十八年(1679年)会试副主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兵科给事中,一日九疏,以敢谏聞名,由兵部、礼部,再到吏部,皆未离谏台,有“本朝第一谏官”之誉。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一月,致仕,“晨膳夕膳,而以粗粝自甘。遇簦笠旧友,胸无水旱冰炭。”。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五月卒於家。著有《楊黃門奏疏》二卷、《撫黔奏疏》八卷、《西台奏議》、《政學篇》一卷、《景疏樓詩文》十卷、《自怡集》一卷。 子杨中讷。.

新!!: 顺治和杨雍建 · 查看更多 »

杨方兴

楊方興(),字浡然,清初大臣。遼東廣寧衛(今遼寧北鎮)人。 原為諸生,天啟二年(1622年)廣寧之戰時歸順女真,皇太極命其掌書記,考試中孝廉,授予牛錄額真之頭銜,又提拔為內秘書院學士,參與編修《清太祖實錄》。楊方興嗜酒,曾在酒後沖犯皇帝聖駕,被判死刑,皇太極赦免他,命他戒酒。 順治元年,隨著清兵入關。七月授予河道總督之位。李自成進兵,決黃河堤,水淹汴梁,水災頻仍,土匪蜂起,楊方興上任之後,修築各堤,消滅土匪,後又引咎辭職,表奏提拔方大猷。 順治十年,黃河決堤於封丘大王庙,毁滅县城,沖毀安平堤、邳州、朱源寨。杨方兴發動夫役数万人治河,堤防一築好就決堤,給事中周體觀彈劾方興,方興抗辯,自請辭職,皇帝慰留。順治十一年,給事中林起龍又攻擊方興貪汙,但朝廷查明方興清廉而貶了起龍,治水到順治十三年才勉強成功,耗费白银八十万两。 後直隸總督李蔭祖彈劾方大猷貪汙,方興亦彈劾大猷,皇上認為方興不先舉發,責備他。給事中董篤行又彈劾方興徇私包庇,方興降級留任。十四年,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方興所居僅蔽風雨,布衣蔬食,四壁蕭然。康熙四年卒,賜祭葬。.

新!!: 顺治和杨方兴 · 查看更多 »

杭齊蘇

杭齊蘇(),字東儀,號東侯,山東聊城人。清初政治人物。 杭齊蘇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吏科給事中。順治五年(1648年)任福建鄉試副考官。同年,改刑科右給事中。順治七年(1650年)改戶科左給事中。.

新!!: 顺治和杭齊蘇 · 查看更多 »

松古图

松古图(),或译为松国托,后金格格,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女儿。.

新!!: 顺治和松古图 · 查看更多 »

松弦馆琴谱

《松絃館琴譜》古琴譜,是虞山琴派最重要的兩個琴譜文獻之一,由虞山派創始人嚴澂所輯.

新!!: 顺治和松弦馆琴谱 · 查看更多 »

松花江口之战

松花江口之战是清朝与沙俄的一場戰役。1658年,朝鲜王朝應對清朝要求,派出鸟铳手帮助清朝讨伐沙俄哥萨克军队的战争。朝方称之为羅禪征伐。.

新!!: 顺治和松花江口之战 · 查看更多 »

松江府

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府,前身为华亭府。在今上海市境内。.

新!!: 顺治和松江府 · 查看更多 »

杜努文

杜努文(),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安平貝勒杜度第六子。 杜度諸子,惟杜努文並無戰功。順治二年(1645年),封為輔國公。順治五年(1648年)逝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追封為貝子,亦賜予謚號「懷愍」(與其弟薩弼有相同謚號)。其子蘇努,初襲鎮國公,事奉清聖祖,累進封為貝勒。雍正二年(1724年),蘇努因與廉親王胤禩為朋黨而坐事,被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新!!: 顺治和杜努文 · 查看更多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在中国黑龙江省西部,是大庆市下辖的一个民族自治县,邻接吉林省。西邻齐齐哈尔市泰来县,西南与吉林省镇赉县隔江相望,南与肇源县毗邻,东靠大庆市区,北与齐齐哈尔市、林甸县接壤。该县曾为国家级贫困县(已于2012年3月划出贫困县行列),财政由省里直管。 每年的九月一日被定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新!!: 顺治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杜珣

杜珣(),陝西省西安府長安縣(今屬西安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杜珣 · 查看更多 »

杜立德

杜立德(),字純一,號敬脩,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人。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杜立德 · 查看更多 »

杜爾伯特部 (博爾濟吉特氏)

杜尔伯特部(Drbed)又译都尔伯特,博尔济吉特氏,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杜尔伯特”是“四”的意思,与元朝的朵儿边部同名。与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部同名异部。 成吉思汗长弟拙赤合撒儿16世孙爱纳噶(曾祖父图美尼雅哈齐、祖父奎蒙克塔斯哈喇、博第达喇第四子)号所部号称杜尔伯特。清太祖天命十一年(1626年),爱纳噶子阿都齐随同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归附努尔哈赤。顺治年间编杜尔伯特为一扎萨克旗,属于科尔沁右翼,隶属于哲里木盟。今黑龙江省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Category: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 Category:科尔沁部 Category:黑龙江民族史 Category:大庆历史.

新!!: 顺治和杜爾伯特部 (博爾濟吉特氏) · 查看更多 »

杜爾祜

杜爾祜(),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安平貝勒杜度長子。 杜爾祜初封為輔國公。跟從太宗圍攻松山、錦州有軍功。其後因坐事,降襲鎮國公。再因甲喇額真拜山等告發他有怨望,杜爾祜被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順治元年(1644年),杜爾祜跟從多鐸南征。順治二年(1645年),以軍功恢復宗室資格,再被封為輔國公,賜金五十、銀二千。順治五年(1648年),跟從濟爾哈朗進軍湖廣。順治六年(1649年),大敗敵軍於永興,其次於辰州。進軍剿滅明軍於廣西,平定全州。順治七年(1650年),賜銀六百。順治八年(1651年),進封為貝勒。 順治九年(1652年)十月,世祖任命杜爾祜與和碩鄭親王世子濟度,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安郡王岳樂,多羅敏郡王勒度,貝勒尚善、杜蘭為議政。順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逝世,賜予謚號「儖厚」。.

新!!: 顺治和杜爾祜 · 查看更多 »

杜蘭 (清朝)

杜蘭,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三子穎毅親王薩哈璘第三子。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伯父碩託與大哥阿達禮謀立睿親王多爾袞,被譴謫而處死。杜蘭被廢黜宗室資格。順治六年(1649年),朝廷恩封杜蘭為貝勒。 順治九年(1652年)十月,世祖命杜蘭與和碩鄭親王世子濟度,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安郡王岳樂,多羅敏郡王勒度,貝勒尚善、杜爾祜為議政。順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授杜蘭右宗正之職。 康熙七年(1668年),坐事被降為鎮國公。康熙十四年(1675年),杜蘭逝世,長子訥默孫降襲輔國公。.

新!!: 顺治和杜蘭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杜臻

杜臻(),字肇余,榜名徐臻,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今浙江省嘉興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五年,登進士,改庶吉士。順治十八年,任翰林院編修。后任秘書院侍讀。康熙八年,任河南鄉試正考官、國子監司業、翰林院侍讀學士。康熙十三年,任內閣學士。康熙十五年,任禮部右侍郎。次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二十年,任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次年,擔任吏部左侍郎、武會試正考官。康熙二十三年,任工部尚書。康熙二十八年,任刑部尚書。康熙三十年,任兵部尚書。康熙三十三年,任會試考官。康熙三十八年,任禮部尚書。.

新!!: 顺治和杜臻 · 查看更多 »

杜果

杜果,字登聖,江西新建人。清初政治人物。 杜果於順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監察御史。官至山東濟寧道。.

新!!: 顺治和杜果 · 查看更多 »

杜漺

杜漺(),字子濂,號湄村,清初官員。山東省濟南府濱州人。.

新!!: 顺治和杜漺 · 查看更多 »

格格

格格(z)是满语词汇,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一般来说,身份地位较高。其汉语直译是“小姐”,或女士。 清兵入关前的后金时期,国君、贝勒之女可称格格,亦作為君主低於福晉的妾室稱號。后成为清朝政府册封贵族女性的正式封号的一部分。满语中,它的构词用法则近似于汉语中的“女士”。满族人日常使用时无论身份贵贱,未出嫁者都可称为格格,然而作为封号及汉族人使用时则多指身份尊贵的年轻女性。满语對未出嫁的閨女稱為妞妞(nionio,原意為眼),相對漢語為姑娘。 在现代流行文化中,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其意义相当于“公主”,和历史用法差别较大。.

新!!: 顺治和格格 · 查看更多 »

桃叶渡

桃叶渡又名南浦渡辛弃疾《稼轩长短句》,《祝英台令》中“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指此地。,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古地名。桃叶渡是“十里秦淮”上的古渡口,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交汇处附近,在今贡院东原利涉桥处,位于淮清桥南,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六朝时桃叶渡是著名的送别之处,后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金陵四十八景的说法最早起源于明代,清初高岑曾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古金陵四十八景目前仅存半余。之列。 另有极少数观点认为,在南京市浦口区宝塔山附近的一处明代渡口(目前已成为陆地)才是古代诗歌中的“桃叶渡”。.

新!!: 顺治和桃叶渡 · 查看更多 »

桃花扇

《桃花扇》乃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而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共有44齣,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字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因文字獄大兴,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惟由于并非历史书籍,剧中加入了一些虛構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世影响甚深的历史剧。.

新!!: 顺治和桃花扇 · 查看更多 »

桃渚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明正统八年(1443年)建。桃渚城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周长1366米,城高4.5米,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特别是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城内民居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尤以郎家里、郎德丰、吴宅、柳宅、宗祠、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2001年桃渚城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桃渚千户所,是明洪武三十一年(1397年)时设置于桃渚城的千户所。洪武三十一年(1397年)置,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市东桃渚。隶海门卫。城周四里余。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戚继光全歼倭寇于此。清朝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

新!!: 顺治和桃渚城 · 查看更多 »

桂林府

桂林府,中国明朝时设置的府。明清时为广西省省会。1913年废。 洪武元年(1368年),改静江路为静江府,五年改名桂林府,治所在临桂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属广西布政司。領二州,七縣。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资源、龙胜、全州、兴安、灵川、灌阳、永福、阳朔等市县。 清朝时的桂林府,衝,繁,難。隸桂平梧鬱道。巡撫,布政、提學、提法,勸業、巡警道駐。順治初,因明舊為省治。乾隆六年(1741年),析義寧縣地置龍勝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桂平梧鬱兼管鹽法道,徙駐梧州。提督徙駐南寧。同年,析永寧州、永福縣、融縣、柳城縣、雒容縣四縣地置中渡廳。領二廳,二州,七縣:龍勝廳、中渡廳、永寧州、全州、臨桂縣、永福縣、灌陽縣、陽朔縣、義寧縣、興安縣、靈川縣。.

新!!: 顺治和桂林府 · 查看更多 »

梁佩兰

梁佩兰(),字芝五,号药亭,晚号郁州,广东南海人。清初政治人物、诗人。.

新!!: 顺治和梁佩兰 · 查看更多 »

梁熙

梁熙可以指:.

新!!: 顺治和梁熙 · 查看更多 »

梁檀

梁檀(),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约1585年)傅山,《霜红龛集》,《太原三先生传》傅山,《霜红龛集》,《太原三先生传》中,有“今七十矣,而奉其教不衰,可不谓用力于仁者哉!”之言, 此传成于顺治十一年,既1654年。 据此可知,梁檀大约生于1585年,离世于清朝顺治十一年(约1654年前后)傅山《太原三先生传》中,似为为已殁友人的纪念, 有“今七十矣”之言,故梁檀先生如果1654年还在世的话, 该是七十岁了。,字乐甫,号不廛,另号天外野人,石崖居士,芦鹜斋主人,蒹葭主人,回族。山西太原人。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 诗人,精通音律傅山 题梁乐甫画, 傅山先生称其精通艺术,解琴,书法,绘画即使在乱世也能独树一帜。,伊斯兰教学者,有《即事诗画手卷子》传世。.

新!!: 顺治和梁檀 · 查看更多 »

梁清寬

梁清寬,字敷五,直隸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梁清寬為清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吏部侍郎。 梁清寬为明代重臣梁梦龙曾孙。他與堂弟梁清远、梁清标皆科甲折桂,人称“一门三进士”。.

新!!: 顺治和梁清寬 · 查看更多 »

梁清遠

梁清遠(),字邇之、葵石、無垢,號癭冠道人、雕丘、祓園,京師真定府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梁夢龍之曾孫。 崇禎十五年,中舉。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出身,授刑部主事。次年任稽勳司主事,后升文選司員外郎、考工司郎中,調文選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譯館。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大理寺卿、兵部督補右侍郎。順治十三年(1656年),任戶部右侍郎督理錢法局,同年改吏部左侍郎。.

新!!: 顺治和梁清遠 · 查看更多 »

梧州市

梧州市(传统外文拼写:Ng Chow,邮政式拼音:W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級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境北界贺州市、桂林市,西邻来宾市、贵港市、玉林市,南连广东省茂名市,东临广东省肇慶市、云浮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回归线经过梧州市区。南北地势较高,中部较低,主要为低山丘陵区,东部为云开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浔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于市区与其支流桂江交汇。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299.94万。梧州邻近广东,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为广西的“东大门”,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新!!: 顺治和梧州市 · 查看更多 »

梅之珩

梅之珩(),字左白,號月川。江西南城人。 生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江西解元,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科進士,選庶吉士,歷官中允、侍講學士。康熙四十五年出任順天學政,四十九年出任《淵鑑類函》之校錄官。康熙五十二年以詹事府詹事出任河南鄉試正考官,五十三年任江南鄉試正考官。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

新!!: 顺治和梅之珩 · 查看更多 »

梅清

梅清()字渊公(一作远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清初山水画家。.

新!!: 顺治和梅清 · 查看更多 »

楊宗震 (順治三年進士)

楊宗震(生卒年不詳),字嚴四,山東濟寧州人。清初官員。.

新!!: 顺治和楊宗震 (順治三年進士) · 查看更多 »

楊廷麟

楊廷麟(),字伯祥。江西清江人。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其性勤學好古,聞名翰林,充講官兼直經筵,與黃道周、倪元璐並以文章節義名天下,稱為「三翰林」。 當時清兵之患正熾,廷麟力爭主戰,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楊嗣昌恨之,謊稱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職方主事。贊盧象昇軍。象昇得廷麟竟大喜,即令廷麟往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負責運送軍糧。崇禎十一年(1639年1月)十二月十一日盧象昇兵進駐巨鹿(今屬河北)的賈莊,僅剩五千殘卒,已斷糧數日。象昇派遣楊廷麟求助太監高起潛於雞澤。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昇軍中大哭。楊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聞象昇全軍覆沒,放聲大哭。而嗣昌本以為廷麟亦死,及聞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悵恨久之,再貶到江西。李自成陷北京,廷麟聞之慟哭,募兵勤王。復知福王被擁立乃止。 唐王時授以兵部尚書,協同守將萬元吉據贛州(忠誠府)。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月十四日清兵攻贛州,廷麟死守半年,五月,部將張安在城東梅林與清軍激戰失敗,六月,廣東兵支援贛州。十月初三日,清軍副將高進庫、馮君瑞攻南門,副將劉伯祿、賈熊、白元裔、何鳴陛攻東門,副將徐啟仁、楊武烈、崔國祥攻西門,副將李士元等攻龜尾。至四日深夜,清軍登城拆垛,蜂擁入城,城陴和巷戰死者如麻,黎明,清軍佔領贛州城。萬元吉投貢江而死,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清將賈熊歎道:「忠臣也!」以四扇門為棺,葬於南門外。.

新!!: 顺治和楊廷麟 · 查看更多 »

楊廷鑑

楊廷鑑(),字冰如,號靖山,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朝末科狀元,歷仕李自成、南明及清廷。.

新!!: 顺治和楊廷鑑 · 查看更多 »

楊廷樞

楊廷樞(),字維斗,號復庵,江蘇省吳縣人。明朝復社領袖之一。 南京兵部尚書楊成之孫、楊大瀅之子。早年為諸生,以氣節自任,曾參與五人事件,營救被魏忠賢迫害的周順昌。 崇禎三年(1630年)應天鄉試第一名舉人,清兵攻破南京後,退隱吳江縣莘塔鄉深山內。清順治四年(1647年),因人告密,楊廷樞被巡邏清兵逮捕,巡撫土國寶數次勸降,不聽。大審於吳江泗州寺,備受酷刑拷打,堅持不洩露復社名單,罵不絕口。死前以鮮血寫下了十二首絕命詞,最後在蘆墟鎮泗洲寺永安橋畔被斬首,臨刑前大呼“生為大明人!”,其首落地時又說:“死為大明鬼!”監刑者為之咋舌。 著有《全吳紀略》。有子杨无咎。.

新!!: 顺治和楊廷樞 · 查看更多 »

楊端本

杨端本,陝西潼关卫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顺治十二年,登进士,授臨淄縣知縣。致仕后歸鄉,編寫《潼關衛志》。.

新!!: 顺治和楊端本 · 查看更多 »

楊運昌

楊運昌,字子立,號厚齋,河南河內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楊運昌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檢討。順治十四年,任禮部侍郎。康熙四年,任工部右侍郎。康熙七年,任工部左侍郎。.

新!!: 顺治和楊運昌 · 查看更多 »

楊鼎卿

杨鼎卿(?-1646年),贵州卫(今贵州贵阳)人,南明將領,因反清復明,被清兵處死。 兵部郎中杨文骢长子。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兵陷金陵(今江蘇南京),鼎卿随父退至苏州,又退至处州(今浙江丽水)。隆武朝,授左都督、太子太保。隆武二年(1646年),刼殺齋教老官齋首領姚普善,在仙霞岭與清兵作战失利,退至蒲城,和其父被俘殺,全家36人皆殉国。.

新!!: 顺治和楊鼎卿 · 查看更多 »

楊榮胤

楊榮胤,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1645年),山西鄉試中舉。顺治三年,登進士,擔任戶部主事,后官至廣西平樂府知府。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楊榮胤 · 查看更多 »

楊旬瑛

楊旬瑛,字似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改庶吉士。順治八年(1651年)任湖廣道監察御史,后改廣東巡按御史。順治十一年(1654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雲南道監察御史、浙江巡按御史。.

新!!: 顺治和楊旬瑛 · 查看更多 »

楊思聖

楊思聖,字猶龍,號雪樵,直隸鉅鹿(今屬河北省)人。清初政治人物。 楊思聖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三十三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四川布政使。卒贈工部侍郎。有《且亭集》。.

新!!: 顺治和楊思聖 · 查看更多 »

榮親王

榮親王(),清朝顺治帝第四子。出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董鄂妃所生。由于母親董鄂妃為顺治帝愛妃,備受宠幸,皇四子被顺治看作是“朕第一子”,皇位继承人。他活了三个月,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廿四,皇四子病薨,顺治帝十分悲痛,追封他为「榮亲王」。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也病薨。.

新!!: 顺治和榮親王 · 查看更多 »

榮親王 (封爵)

和碩榮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第五子永琪封為親王,封號榮,死後諡號純,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九位。 另外順治十五年(1658年)時,順治帝第四子夭折死,亦追封榮親王,但榮為諡號,亦附於下表。.

新!!: 顺治和榮親王 (封爵) · 查看更多 »

榮昌公主

榮昌公主(),名朱轩媖《國榷》卷首之一 元潢,明朝公主,明神宗皇長女,母親孝端顯皇后王喜姐。.

新!!: 顺治和榮昌公主 · 查看更多 »

欧光宸

欧光宸,字戴皇,广东吴川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清初抗清領袖。.

新!!: 顺治和欧光宸 · 查看更多 »

正安州

正安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为明朝时设置的真安州。順治初年,隸四川省。康熙中,遷治古鳳。雍正二年(1724年)改正安,当是为避讳雍正帝名。雍正七年,同府改隸贵州省。遵義府東北三百四十里。考评:難。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正安县。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正安州 · 查看更多 »

正白旗

正白旗(a),又作「整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白而得名。与镶黄旗、正黄旗并称为「上三旗」。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之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成了定制。.

新!!: 顺治和正白旗 · 查看更多 »

正月三十

正月三十,农历正月第三十天。.

新!!: 顺治和正月三十 · 查看更多 »

正月剪头死舅舅

正月剪头死舅舅,即农历正月理发,舅舅就会去世,是中国民间没有科学依据的一种封建迷信。这种说法由“正月剪头思旧”误传而来,至今仍在中国民间存在,在农历正月对理发店营业造成影响。.

新!!: 顺治和正月剪头死舅舅 · 查看更多 »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始建于明正统二年至四年(1437年-1439年),成化、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曾多次重修。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文庙坐北朝南,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总占地3万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可分为东中西三组。东部有山门、桂籍殿、崇圣祠等建筑,总称文昌宫;中部为文庙的核心部分,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尊经阁等建筑;西部为儒学院。文庙内还藏有唐至清代石碑三十余通,清至民国匾额数十块。.

新!!: 顺治和武威文庙 · 查看更多 »

武库清吏司

武库清吏司,兵部官署名称。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库部为武库清吏司。管理戎器、符勘、尺籍、武学、柴薪、皂隶。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南京兵部亦设。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武库清吏司,设郎中三人:满洲二人,汉族一人;员外郎二人:满洲一人,蒙古一人;主事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掌管全国兵籍、军器,武科举、编发、戍军。下设督学科、编军科、俸粮科。.

新!!: 顺治和武库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武籌

武籌(),字運帷。陝西省鞏昌府伏羌縣(今屬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清朝政治人物、經學家。.

新!!: 顺治和武籌 · 查看更多 »

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上对称,興建於明朝紫禁城興建時期。武英殿既是殿本身的名字,也是周邊建筑群的总称。2008年起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新!!: 顺治和武英殿 · 查看更多 »

武选清吏司

武选清吏司,兵部官署名称。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改司马司为武选清吏司。管理武职官员的选授、品级、封赠、袭荫,考察各地险要建置营汛,管理土司武职官员的承袭、封赠。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二人正六品,南京兵部亦设武选清吏司。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武选清吏司,设郎中五人:满洲三人,蒙古一人,汉族一人;员外郎六人:满洲四人,汉族二人;主事二人:满洲一人,汉族一人。下设都统房、升调科、将材科。.

新!!: 顺治和武选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段上彩

段上彩,山西省澤州直隸州陽城縣(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二年(1645年),山西鄉試中舉。顺治三年,登進士,后官至江蘇沐陽縣知縣。當時陽城縣參加山西鄉試共十人(张尔素、田六善、杨荣胤、王润身、王兰彰、王克生、衛貞元、段上彩、赵士俊、乔映伍),全部中舉;次年十人又參加會試,全登進士,史稱“十鳳齊鳴”。.

新!!: 顺治和段上彩 · 查看更多 »

毛協恭

毛協恭(),字力懷,一字端甫,號亶鞠。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毛協恭 · 查看更多 »

毛一豸

毛一豸,山西泽州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顺治三年,登进士。顺治十三年,以陕西布政司参议任关南分守道。后因救火忧病,逝于紫阳官舍。.

新!!: 顺治和毛一豸 · 查看更多 »

毛聚奎

毛聚奎,明末清初学者,为太學生。浙江寧波人。.

新!!: 顺治和毛聚奎 · 查看更多 »

毛萬齡

毛萬齡,字大千,浙江蕭山人。 毛奇齡之兄。順治七年(1650年)貢生,授推官,後改杭州府仁和縣教諭。善繪事,山水似董其昌。与弟奇龄有“江东二毛”之稱,著有《采衣堂诗文集》。.

新!!: 顺治和毛萬齡 · 查看更多 »

毛际可

毛際可(),字會侯,號鶴舫,晚號松皋老人。遂安(今屬浙江)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官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推官,政绩卓著,改陕西城固縣知縣。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康熙二十三年(1682年)主修《浙江通志》。與毛奇齡、毛稚黃合稱“三毛”,時稱“浙中三毛,文中三豪”之称。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病逝家中。著有《春秋三传考异》十二卷、《松皋文集》十卷、《安序堂文钞》三十卷、《拾余诗稿》四卷、《黔游日记》一卷、《会侯文钞》二十卷。.

新!!: 顺治和毛际可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顺治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永壽宮

永壽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區的東南角。.

新!!: 顺治和永壽宮 · 查看更多 »

永宁镇 (北京市)

永宁镇,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顺治和永宁镇 (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永安千户所 (洪武)

永安千户所,明代卫所名。 明初洪武初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石康。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移治今合浦县东南永安。清顺治十年(1653年)裁。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广西卫所 Category:北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北海军事史 Category:合浦县 Category:13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永安千户所 (洪武) · 查看更多 »

永寧直隸州

永寧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隸屬川南永寧道。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置永宁州,轄地設永寧同知,屬於敘州府;並有永寧衛屬貴州都司。清朝順治初年,承襲明制,設永寧廳屬敘州府;另分割永寧衛改屬貴州威寧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永寧衛為永寧縣,仍屬威寧府。雍正五年(1727年)將永寧廳併入永寧縣,並改屬四川敘州府。雍正八年(1730年)恢復為廳,設同知。乾隆元年(1736年)升格為敘永廳,下轄永寧縣。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將永寧縣治移到古藺;三十四年(1908年),將敘永直隸廳改為永寧直隸州,永寧縣改名古藺縣,並將瀘州瀘衛與古藺縣、九姓鄉合併新設古宋縣。下轄二縣:古藺縣(直隸州治所)、古宋縣。1913年,永寧州改為敘永縣。.

新!!: 顺治和永寧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永幹

爱新觉罗·永幹(z;),清朝顺治帝第八子。永幹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二月廿三,生母是穆克图庶妃。他活了8岁,康熙六年(1667年)十二月初二,永幹病死,無谥号。.

新!!: 顺治和永幹 · 查看更多 »

永祚寺

永祚寺,又称双塔寺,位于山西太原城区东南郝庄村。.

新!!: 顺治和永祚寺 · 查看更多 »

永镇桥

永镇桥位于中国江西省安远县新龙乡永镇村,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同治《安远县志》记载,永镇桥由僧傲六募化创建于清顺治九年(1653年)。永镇桥全长38.5米,面宽4.3米,桥面距正常水面8米,桥下部是三孔二墩二台,中孔跨度10米, 南孔5.1米,北孔4.83米。墩台用花岗岩条石, 石灰沙砌筑而成。桥上部为木结构,墩上用三排悬臂梁建造,皆用杉条木叠建高1.50米,横梁每根距离高约0.76米,纵梁排列南北有别:南梁为疏排法,每层平铺条木12一13根,每根之间留有一定间隔距离,北梁为出排法,每层平铺杉条木22一23根,无间隙。据说当时修桥时有两个木匠,各负责一半,故在做法上有所区别。桥面用杉条木纵向平铺,桥面上筑长廊,组成桥身全长29.80米,长廊量架为叠梁式木屋架,八个屋架共九间。.

新!!: 顺治和永镇桥 · 查看更多 »

永昌 (大順)

永昌(1644年至1645年五月)为中国明清之际大顺李自成的年号,前后共2年。明末擎天王宮文彩的年号也是永昌(1644年 - 1645年),李崇智的《中国历代年号考》认为他是尊奉李自成的永昌年号。。.

新!!: 顺治和永昌 (大順) · 查看更多 »

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的县城中心,建成于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清朝曾有多次修缮,古浪大地震中被严重震损,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受过多次修缮。该楼通体高24.5米,可分为台基和楼体两个部分。2006年,永昌钟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永昌钟鼓楼 · 查看更多 »

永曆 (南明)

永曆是中國南明永曆帝(桂王)的年號,共使用三十七年。 南明在中國大陸使用十六年,連同控制台灣的延平王鄭氏持續使用「永曆」年號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為止。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永曆帝於昆明被吳三桂縊死,南明正式亡國,連同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結束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明史》记载永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錄》、《明紀》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 1647年起事者王光代用此年号。.

新!!: 顺治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民丰胡同

民丰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后来拓宽改造为道路。.

新!!: 顺治和民丰胡同 · 查看更多 »

江南奏銷案

江南奏銷案,清初于江南嚴行“賦稅催繳”政策,而造就的一場大案。.

新!!: 顺治和江南奏銷案 · 查看更多 »

江南左布政使司

江南左布政使司,是中国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布政使司,領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潁州府、徐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和州直隶州、广德直隶州、六安直隸州。大体上为今安徽省大部分地區(今江苏盱眙、江西婺源属于安徽,砀山属于江苏)。 明代其地屬南京直隸地區(南直隸)。清初屬江南省(江南布政使司),隸屬於兩江總督、江寧巡撫。顺治二年(1645年),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属于淮阳总督。六年(1649年),罢凤阳巡抚、安庐池太巡抚。十八年(1661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府、徽州府、宁国府、池州府、太平府、庐州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直隶州,驻江宁府。 康熙元年(1662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置安徽巡抚,驻安庆。三年(1664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安徽。五年(1666年),割扬州府、淮安府、徐州改隶江宁右布政。六年(1667年),以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府;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新!!: 顺治和江南左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江南布政使司

江南布政使司是指清朝初期设立的一个行政单位。.

新!!: 顺治和江南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江南分省

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最初设一位江南布政使司(驻江宁府),以及三巡抚(江宁巡抚、凤庐巡抚和操江巡抚)。根据康熙年间的《大清会典》,布政使为一省之长。因此江南布政使的到任,可以认为江南省成立。 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布政使分为左、右两位,分驻江宁府、苏州府。右布政使辖宁、镇、苏、松、常,左布政使辖余下地方。然这两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头衔,所以不可能认为江南分省。 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时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出现之始),依然分驻江宁府、苏州府,但江宁府本身属于江苏布政使辖境。此后,清代典籍里面“安徽”、“江苏”出现次数逐渐增加,但“江南省”字眼仍十分常见。康熙朝也并未有记载“分省”。所以这里的两个布政使辖境还只是两省的雏形罢了。另外,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南、浙江洋汛,嵊泗地域划归江南省江苏布政使司的崇明县。 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迁往安庆府。同时,江苏布政使一分为二——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 )和江苏布政使(驻苏州府)。江苏省境内形成了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不过,从清朝中期开始,巡抚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为一省之长,所以江苏内部分两个布政的情况并不被认为是“分省”,毕竟名义上还有“江苏巡抚”统辖坐镇。至此江苏、安徽两省官僚体系完全定型,在清代文献中出现频率逐渐高过“江南”的频率,因而坐实了分省的事实。.

新!!: 顺治和江南分省 · 查看更多 »

江南省

江南省,清朝初期设置的省。辖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始设于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府(今南京市),其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康熙年间,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新!!: 顺治和江南省 · 查看更多 »

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簡稱江蘇布政使司、江蘇藩司,前身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是清朝在蘇州府设立的省级行政机构「承宣布政使司」,領今江蘇省東部地區和上海市。.

新!!: 顺治和江南蘇松常鎮太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簡稱江寧布政使司、江宁藩司,是清朝在江寧府(今南京市)设立的省级行政机构「承宣布政使司」。.

新!!: 顺治和江南江淮揚徐海通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江宁府

江宁府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府,在今江苏省境内。治所在上元县、江宁县。南唐时置,元朝时改为集庆路,明朝改称南京应天府,清朝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南京,更名为江宁府。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府。  .

新!!: 顺治和江宁府 · 查看更多 »

江宁府铸钱局

江宁府局,清代铸钱局,位于江南省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顺治三年(1646年)六月开铸,.

新!!: 顺治和江宁府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江宁织造署

江宁织造署是清朝中央政府在江宁府(现江苏省南京市)设置的织造御用和官用缎匹的专门衙署,设立于顺治二年(1645年),下设的织造工场称江宁织造局。 织造监督官由内务府派驻,称“江宁织造郎中”或“江宁织造员外郎”,通称江宁织造。此职位通常由清朝皇帝的亲信担任,除了本职以外还兼有监视本地官员、向皇帝汇报当地政治动向的秘密使命,地位在江宁城的文官中仅次于两江总督和江宁布政使。江宁的织造业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一蹶不振。同治初年,复设织造局。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江宁织造被裁撤,织造工场改由民营。 通常认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曾长期担任江宁织造的曹玺家族的成员,他在《红楼梦》中多处留下江宁织造的印记。.

新!!: 顺治和江宁织造署 · 查看更多 »

江寧將軍

江寧將軍,全稱鎮守江寧等處地方將軍,清代統領江南駐防八旗的最高官員。.

新!!: 顺治和江寧將軍 · 查看更多 »

江心坡

江心坡是指位于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的恩梅開江及迈立開江之间的地带,面积约为27000平方公里。北起西藏最南的察隅县,西至迈立開江,东至恩梅開江,南到两江汇流处。这一地域范围见于中华民国时期各版本云南省地图。 江心坡原分三部,北高南低,上部名江头地,又叫卡枯戛,中部名中石旦,又叫格昂卡,下部名下石旦,又叫卢南卡。上部寒冷,而中、下部炎热。炎热地区传染病易兹生,因而疾病较多。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缅北地区,為麥克馬洪線东段。现在属缅甸克钦邦。 某些中华民国人士認為江心坡為中國固有傳統领土,這片土地是明清時期雲南騰越州所屬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江心坡地区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养、里麻等地土司(孟养土司的管辖地还要越过江心坡以西)曾受过明、清两代王朝册封,且實際居住者皆為傈僳族、景頗族、漢族和雲南其它民族,並沒有今日中下緬甸的緬族、撣族、欽族等。土司是由明清兩代政府派任管理當地土著的地方官,而現代克欽邦和撣邦的獨立爭議也是由此而來。自明代起,中緬雙方就經常因邊境領土問題發生戰事,例如明代开设三宣六慰,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見人民出版社《世界通史》,由此可見,當時的土司基本上是受明朝政府控制。清朝建立,亦先後於順治及乾隆年間征討緬甸,使其成為中國藩屬。清末的《皇朝一统图》和民国初期的地图,并无标注江心坡和上述割讓地區为中国领土。1935年“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出版发行《中华最新形势一览图》用未定国界把江心坡划为中国领土,而且把南部争议区的国界划到萨尔温江,显然是为了中英边界谈判作准备。.

新!!: 顺治和江心坡 · 查看更多 »

江皋

江皋(),字在湄,號磊齋,直隸桐城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書畫家,進士出身。 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授官江西瑞昌縣知縣,曾捐款修築江堤。歷官广西柳州府知府,又补平庆道,官至福建興泉永道,為官清廉。有《染香词》。今江皋墓位於桐城市青草鎮王屋山,有張廷玉題寫的碑文。.

新!!: 顺治和江皋 · 查看更多 »

江西填湖广

江西填湖广,是指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与湖北两省范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影响十分深远。共有兩次,一次是发生在元末明初,另一次是明末清初。.

新!!: 顺治和江西填湖广 · 查看更多 »

江苏历史

江苏地域是汉族诞生的摇篮之一,江苏北部屬徐州,而南部屬揚州。三千年来,经济文化都处于中国的前列。江苏省会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做過十二個朝代的都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正朔。「無錫」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蘇州」作為吳文化最為代表城市,名揚海外。而境内的扬州、徐州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各割据政权的首都。.

新!!: 顺治和江苏历史 · 查看更多 »

江苏巡抚

江苏巡抚,為清朝在江苏省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顺治二年置江宁巡抚,驻苏州,辖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顺治十八年,江南布政使分为左、右两位,分驻江宁府、苏州府。右布政使辖宁、镇、苏、松、常,左布政使辖余下地方。然这两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头衔,所以不可能认为江南分省。康熙五年(1666年)五月,裁鳳廬巡撫,所属庐州、凤阳2府,滁、和2个州归并安徽巡抚管理;淮安府、扬州府2府及徐州隶属江南右布政使司。此时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出现之始)。康熙二十五年,改称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驻扎在江宁府。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迁往安庆府。同时,江苏布政使一分为二——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府 )和江苏布政使(驻苏州府)。江苏省境内形成了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不过,从清朝中期开始,巡抚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为一省之长,所以江苏内部分两个布政的情况并不被认为是“分省”,毕竟名义上还有江苏巡抚统辖坐镇。至此江苏、安徽两省官僚体系完全定型,在清代文献中出现频率逐渐高过“江南”的频率,因而坐实了分省的事实。.

新!!: 顺治和江苏巡抚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顺治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汤若望

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漢名汤若望,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今属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传教士,明神宗時來華傳教47年,任職中国明末清初官员,一生沒有再回到歐洲的家鄉。.

新!!: 顺治和汤若望 · 查看更多 »

汪琬

汪琬(),字苕文,號鈍翁,江南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结庐居于太湖尧峯,學者稱堯峯先生。明末清初散文家、政治人物。清順治十二年進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编修。與侯方域、魏禧合稱「清初三大家」,亦能詩,唯成就不及其文。.

新!!: 顺治和汪琬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顺治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汉服

漢服,泛指漢人服飾,是一種中國朝代服飾的觀念,也是一種相對於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的概念华梅《汉服堪当中国人的国服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6-14。 “汉服”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於商朝基本確定,直至近代都是中國地區漢族的主要服制。.

新!!: 顺治和汉服 · 查看更多 »

汀州卫

汀州卫是明代至清初的一处卫所。 洪武元年(1371)四月置,治所在今福建省长汀县东,属福建行都指挥使司管辖,领武平千户所、上杭千户所。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废。.

新!!: 顺治和汀州卫 · 查看更多 »

河南巡撫

河南巡撫,全称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为明朝、清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撫職位。.

新!!: 顺治和河南巡撫 · 查看更多 »

河南總督

河南總督,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設立的一個總督職位。.

新!!: 顺治和河南總督 · 查看更多 »

河北道 (清朝)

河北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新!!: 顺治和河北道 (清朝) · 查看更多 »

河道總督

河道總督(v)為中國清朝相當特殊的官制名稱,該清朝為正二品的官職,與一般兼掌政務和军务的總督不同,而是專門治理河道政务的总督官职。 清朝設置三位河道總督。分別是.

新!!: 顺治和河道總督 · 查看更多 »

沈宸荃

沈宸荃(),字友荪,号彤庵,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浙江宁波慈溪观海卫镇师桥昭十三房人。清高宗感其忠義,谥之为忠节。.

新!!: 顺治和沈宸荃 · 查看更多 »

沈兆行

沈兆行(),字曙白,號道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湖州府武康縣(今屬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沈兆行 · 查看更多 »

沈猶龍

沈猶龍(),字雲升,明末政治人物,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萬曆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弘光元年(1645年),守衛松江府城,抗擊清軍,兵敗殉國。.

新!!: 顺治和沈猶龍 · 查看更多 »

沈荃

沈荃(),字貞蕤,號繹堂,別號充齋。明末清初江南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新!!: 顺治和沈荃 · 查看更多 »

沈雄

沈雄,字偶僧,江苏吴江人。 生卒年不详。约清世祖顺治年間人。生平無考。著有《柳塘词》、《古今词话》。.

新!!: 顺治和沈雄 · 查看更多 »

沈漢

沈漢可以指:.

新!!: 顺治和沈漢 · 查看更多 »

沈有容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是一位生於直隸宣城(今安徽)的明朝將領,為沈寵(曾任僉事)之孫。.

新!!: 顺治和沈有容 · 查看更多 »

沙澄

沙澄(),字會清,山東萊陽縣人。清初政治人物。 沙澄於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禮部尚書。.

新!!: 顺治和沙澄 · 查看更多 »

泰康圍

泰康圍是香港新界原居民鄧氏興建的一個圍頭圍村,位於元朗錦田錦田公路側錦田街市後方,與吉慶圍、永隆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錦田六圍」。.

新!!: 顺治和泰康圍 · 查看更多 »

泗城州

泗城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宋皇祐(1049年—1054年)年间,平侬智高置泗城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明朝移治今凌云县城,直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顺治(1644年—1661年)初年,升为泗城土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为泗城府,不久又改泗城军民府,雍正年间恢复泗城府,改土归流,设流官。乾隆初年,增设凌云县。相当于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布柳河、澄碧水流域以西地区。民国二年(1913年),废泗城府入凌云县。.

新!!: 顺治和泗城州 · 查看更多 »

泗城府

泗城府,中国清朝时设置的府。 明朝时为泗城直隶州。清朝顺治(1644年—1661年)初年,升为泗城土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为泗城府,不久又改泗城军民府,属思恩府。雍正五年(1727年),恢复泗城府,改土归流,设置流官。乾隆五年(1740年),增设凌云县,为泗城府治所。乾隆七年(1742年),西隆直隶州和所属西林县,归属泗城府。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左江道。下辖西隆州、凌云县、西林县。相当于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布柳河、澄碧水流域以西地区。民国二年(1913年),废泗城府入凌云县。.

新!!: 顺治和泗城府 · 查看更多 »

泗县

泗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北部,濉河下游,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人口92.2万,邮政编码:234300。.

新!!: 顺治和泗县 · 查看更多 »

泗水 (印尼)

泗水(印尼语:Surabaya),音译苏腊巴亚,是印尼第二大城市,位於爪哇島东北角,臨馬都拉海峽和泗水海峡,与马都拉岛相望,也是東爪哇省首府。泗水,爪哇语苏腊巴亚(Surabaya),原意是鯊魚鳄鱼,因此地原为荒凉的沼泽而名。华人感其拗口,先谐成“泗里木”,再进一步雅化便成道地的汉名“泗水”。.

新!!: 顺治和泗水 (印尼) · 查看更多 »

法若真

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山東胶州人。清初官員、詩人、畫家。.

新!!: 顺治和法若真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新!!: 顺治和泉州府 · 查看更多 »

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和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3,968平方公里(1998年)。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经用诗歌《望洞庭》描写了洞庭湖的平静和美丽。.

新!!: 顺治和洞庭湖 · 查看更多 »

洪士銘

洪士铭(),字日升,号畏轩,福建南安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洪士铭为明末清初贰臣洪承畴与发妻李氏之子,顺治十二年(1655年)登乙未科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

新!!: 顺治和洪士銘 · 查看更多 »

洪亮吉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號北江,晚號更生,安徽歙县(今屬黃山市)人,生于江蘇陽湖(今常州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学者、文学家,并因人口学说而著称。.

新!!: 顺治和洪亮吉 · 查看更多 »

洗石庵

洗石庵是一座位于广西桂平市西山的临济宗尼众道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新!!: 顺治和洗石庵 · 查看更多 »

洛南文庙

洛南文庙位于中国陕西省洛南县城内西街,1992年被列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毁于兵燹,顺治十六年按原样重建,后历经六次修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由三个院落组成,从南至北有照壁、礼门和义门、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1982年被拆)等建筑。大成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

新!!: 顺治和洛南文庙 · 查看更多 »

淑惠妃

淑惠妃(),博爾濟吉特氏,顺治帝妃。 顺治帝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妹。順治十一年(1654年),冊為妃。康熙十二年(1673年),尊封為皇考淑惠妃。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薨。 Category:清朝妃 Category:清朝蒙古人 ~.

新!!: 顺治和淑惠妃 · 查看更多 »

渤海千户所

渤海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弘治中置,治所在今北京市怀柔区渤海所。万历元年(1573年)徙治慕田峪,四年复故。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省。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北京卫所 Category:怀柔区 Category:15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渤海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温州历史

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至今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據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新!!: 顺治和温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新!!: 顺治和温州市 · 查看更多 »

渔阳鼓楼

渔阳鼓楼,又称蓟州鼓楼,位于中国天津市蓟州区文昌路,建于明洪武四年,1991年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天津历史风貌建筑。.

新!!: 顺治和渔阳鼓楼 · 查看更多 »

清君侧

清君侧是古代汉字文化圈的一個政治性名詞,其主要涵義為「清除国君身旁的乱臣贼子」,最早發源於中國。該名詞最早见于中國經書《公羊传》中“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通常作為政變起事者強化其正當性使用。清君側也稱「凊(音同淨)君側」,意為「清除君王身旁的的奸邪小人」。然而从历史上来看,相当一部分打着“清君侧”旗号的起事,结果都是“君”和“侧”同时被清除。.

新!!: 顺治和清君侧 · 查看更多 »

清太祖大妃

孝烈武皇后烏拉那拉氏(),名阿巴亥(z)《滿洲實錄·卷三》○辛丑年正月......○十一月內乌拉国布占泰送满泰之女【名阿巴亥】与太祖为妃太祖以礼迎之大宴成婚......

新!!: 顺治和清太祖大妃 · 查看更多 »

清太祖皇六女

清太祖第六女(),名不详,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女儿。她的生母是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和巴布泰、巴布海同母。1613年,嫁给了叶赫那拉氏的苏纳。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她以四十七岁的寿命去世。清朝建立後,没有给她任何封号。她和苏纳生有儿子就是康熙初年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

新!!: 顺治和清太祖皇六女 · 查看更多 »

清孝陵

孝陵(v)位於中國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是清世祖順治帝及其后妃的陵墓。该陵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開始籌畫,康熙二年(1663年)动工,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基本完工,康熙七年(1668年)全部完成相关附属建筑的建设,位于昌瑞山主峰南麓,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共葬。清世祖及其两位皇后采用火葬,在地宫中仅有三个骨灰坛。清世祖生前明确表示不要厚葬,另外地宫的防御严密,清孝陵成为在民国时期清东陵唯一一个保存完好的皇陵,沒有被孫殿英等盜掘。.

新!!: 顺治和清孝陵 · 查看更多 »

清帝大婚

清帝大婚是指清朝皇帝在位期间举行的婚礼。在中國皇帝結婚稱之為「大婚」,清朝皇帝舉行大婚共有四次,分別在順治、康熙、同治、光緒期間舉行。.

新!!: 顺治和清帝大婚 · 查看更多 »

清代蒙古

清代蒙古囊括了現今蒙古族居住的絕大部分地區。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就與附近的蒙古諸部會盟、聯姻。天命九年(1624年),蒙古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藩屬《皇朝藩部要略》卷一內蒙古。“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爾梅克由俄罗斯帝国統治,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乾隆帝作詩曰:“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 清代蒙古分為八旗蒙古、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實行盟旗制與札薩克制。八旗蒙古於天聰九年(1635年)從八旗滿洲中分出,是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性質相同的軍事組織。此後建旗、划界,旗逐渐成为整個蒙古地區的社会组织方式,旗亦演变成至今仍在使用的行政單位。內屬蒙古各旗由朝廷任命官員治理,與內地的州、縣無異。外藩蒙古各旗則由當地的世襲札薩克管理,處於半自治狀態。在外藩蒙古,以若干旗合為一盟,設正、副盟長,掌管會盟事宜,並對各旗札薩克進行監管。在中央,則由理藩院統管蒙古事務。 外藩蒙古又按其歸附清朝的先後分為內札薩克蒙古與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即內蒙古,於天命至康熙初年陸續歸附清朝,並隨清軍征伐各地,“多從龍功臣”,不但政治地位較高,還保留了一定的兵權。康熙中期以後歸附的各部稱為外札薩克,雖然也享有較高的封爵,但其兵權統歸當地的將軍、都統、駐紮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外札薩克蒙古中的喀爾喀四部後來成為外蒙古。.

新!!: 顺治和清代蒙古 · 查看更多 »

清代蒙古盟部旗列表

本表收入清代蒙古各盟、部落、旗。本表的簡表參見此處。.

新!!: 顺治和清代蒙古盟部旗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代造币机构列表

清代造币机构列表,本列表罗列了中国清代各个铸造制钱和发行纸币、银元的机构。.

新!!: 顺治和清代造币机构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圣训

清圣训,清朝皇帝的训谕编集,明朝的训谕编集叫《宝训》。.

新!!: 顺治和清圣训 · 查看更多 »

清灭南明之战

清灭南明之战,爆發於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元年(1662年),是清军入關戰爭中消滅南明各政权的作战。.

新!!: 顺治和清灭南明之战 · 查看更多 »

清福陵

福陵(v),俗称东陵,坐落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的东北郊外,为盛京三陵之一,是清朝(后金)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陵墓。另有努尔哈赤的后妃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等人葬于此处。整个陵园背靠山峦,气势宏伟,风景优美。1988年,福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包括福陵在内的盛京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新!!: 顺治和清福陵 · 查看更多 »

清順治三年丙戌科浙江鄉試舉人列表

清順治三年丙戌科浙江鄉試,為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的浙江地區鄉試,此為清朝建制以來首次浙江省的鄉試。按照明朝舊例,此科有107人中試。 鄉試中試者稱為“舉人”,有資格參加會試和殿试。.

新!!: 顺治和清順治三年丙戌科浙江鄉試舉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順治五年戊子科浙江鄉試舉人列表

清順治五年戊子科浙江鄉試,為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的浙江地區鄉試,此為清朝建制以來第二次浙江省的鄉試。按照舊例,此科有107人中試。 鄉試中試者稱為“舉人”,有資格參加會試和殿试。.

新!!: 顺治和清順治五年戊子科浙江鄉試舉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诗纪事

《清诗纪事》,为著名研究清朝文学的专著,是清朝诗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为江苏国学大师钱仲联。.

新!!: 顺治和清诗纪事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顺治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功臣爵位列表

清朝功臣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其中王爵分亲王、郡王二等,為宗室爵位,公爵至男爵各分为三等,共计二十等。恩荫和加衔爵位则分为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四级八等。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新!!: 顺治和清朝功臣爵位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新!!: 顺治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外交

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沙皇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国称为平等条约,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称为不平等条约(俄罗斯人认为《瑷珲条约》中收回了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有人认为,这一条约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但实际上,直到总理衙门成立前,清朝都是以藩属的概念来处理与外国的事务,并且在交往中竭力要求外国臣服(如马戛尔尼),与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并不相同。 随着清朝国家的衰落和政府的腐败,以及外国的侵略,以《南京条约》为开端,清朝开始与外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要求割地,或要求赔款,使得清朝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逐步走向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多次的打擊下,最终導致清朝被推翻的命運。 清朝前前后后共和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近二百个条约。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如:《中英天津条约》),但也有国家辉煌时签订的弘扬国家尊严的条约(如:《尼布楚条约》)。但自始至终,清朝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天朝大国”的威仪。即使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时,也依旧不忘摆摆架子,把自己视为天朝,把对方视为被天朝道德与尊严所感化,向天朝朝贡的小国。.

新!!: 顺治和清朝外交 · 查看更多 »

清朝外戚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清朝外戚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官员服饰

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式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后金天命六年(1621)初定补服制度,顺治年间有改动,至乾隆朝定制无改。补服形式比袍短又类似褂但比褂要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或称“外褂”、“外套”、“马褂”。补服都是玄色(因避玄燁諱稱石青色),衣料为云缎。清代官服是對襟馬褂,前胸的補子一分為二。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附及其皇太后下至七品命妇皆为圆补,镇国公以下及文武百官皆为方补。.

新!!: 顺治和清朝官员服饰 · 查看更多 »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旨在列出清朝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是都察院最高长官,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相当于中华民国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職位。.

新!!: 顺治和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人口

中國人口曾經在北宋超過1億,之後到明朝晚期又達到1億至2億之間,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增為1億5千萬。明末清初,因為流寇擾亂、清兵入塞、入關戰爭與三藩之亂的關係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而飢饉、瘟疫使得中國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史學家葛劍雄認為明清之際人口的跌幅估計可達40%,從崇禎元年(1628年)以來平均每年下降19%至順治末年達到谷底。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清廷平定三藩之亂並佔領臺灣,經過康雍乾盛世獲得長期的休養生息,人口得以迅速增加。清初人口數量未明確,史學家姜濤估算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後,人口增長到1億;趙文林推估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超過1億。到乾隆時期,全國人口正式突破2億,到鴉片戰爭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猛增到4億。清朝人口的增長一反中國人口過去的波浪式增長型態,呈現斜線上升。十九世紀時,清朝因為太平天國的起事、捻亂與回亂等戰亂損失不少人口;光緒年間又發生不少天災,光緒三年山西、陝西發生旱災,因飢荒與暴亂而死的人達一千萬以上。最後加上海外移民風氣日盛,因此到清朝滅亡時,中國人口維持在4億3千萬多人,與道光年間的人口數差不多。.

新!!: 顺治和清朝人口 · 查看更多 »

清朝後宮

清朝後宮,此頁面敘述的是清朝帝王後宮的相關制度。清朝后宫中除皇帝外,还有他的妻妾、儿女、母亲,服务的宦官、宫女以及其他为皇室服务的仆役。.

新!!: 顺治和清朝後宮 · 查看更多 »

清朝内阁

清朝内阁是清朝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九年(1670年),历时共二十七年确定。清朝也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

新!!: 顺治和清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清朝状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取狀元114名。.

新!!: 顺治和清朝状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统一战争

清朝统一战争,是指来自满洲(今中国东北)的清朝政权进入山海关之后,为获得整个中国的统治权及取得更多疆域而發動的一系列战争。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清朝势力正式入主中原,随后先后攻破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的势力。1661年,攻取云南,中国本部全部归于清朝统治之下。清朝在三藩之乱中巩固了其在华南的统治地位,并在1683年攻取台湾,消灭南明最后一支势力。清朝又相继出兵蒙古、新疆、青藏高原等地,将它们归于自己统治之下,今日中国的版图大致在清朝时期形成。.

新!!: 顺治和清朝统一战争 · 查看更多 »

清朝行政区划

清朝版圖遼闊,民族眾多,在行政區劃上「因時順地、變通斟酌」。大體上,清朝在漢地實行行省制,在東北地區和新疆實行軍府制,在蒙古實行盟旗制,在西藏遵循元朝以來的行政區劃設置。 清末,在列強蠶食鯨吞的形勢下,邊疆各地依靠舊有的行政體制已無法維持有效的統治。光绪年間,新疆、台灣與奉天、吉林、黑龍江相繼建省,實行與漢地相同的行政體制。蒙古、西藏、海南也有建省之議,但在清朝滅亡之前未能實行。.

新!!: 顺治和清朝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清朝货币

清朝货币,是指中国清代时的货币。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间的296年里曾发行了多种货币。清朝前期的货币制度基本沿袭了明朝币制,即大额用银两,小额用铜钱的银钱复本位,或称银钱平行本位,后期为应对外国经济入侵带来的币制混乱,清王朝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 清朝历代皇帝均发行有年号钱;从乾隆年间开始,清政府在西藏开始发行银币;咸丰年间曾发行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清朝后期,以制钱为主的中国传统逐渐被机制币所取代,而银两也被银元所取代。.

新!!: 顺治和清朝货币 · 查看更多 »

清朝進士列表

本列表是中國清朝的進士、博學鴻詞等的總表。清朝的会试共举行過112科,其中正科84、加科2、恩科26,录取了两万余名进士(不包括武科进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辦經濟特科,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起廢除科舉,行遊學畢業進士。各科進士名錄如下:.

新!!: 顺治和清朝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柔遠記

《清朝柔遠記》,原名《國朝柔遠記》,亦稱《國朝通商始末記》或《中外通商始末記》,中國晚清時期官員王之春於1879年左右寫成,為有關清朝外交的專著。全書二十卷,前十八卷為正編以編年體形式,記述滿清自1644年至1874年二百多年間的中外交涉史;後兩卷為附編,包括中國沿海地區地圖,以及有關中國外交策略的議論文。本書取材豐富,包括官書文書、外國圖誌等等,而且介紹了外國的歷史地理的概況,對研究中外關係史有相當價值。.

新!!: 顺治和清朝柔遠記 · 查看更多 »

清朝武狀元列表

本列表是中國清朝的武狀元總表。清朝的武会试共举行過109科,录取了109名武狀元。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除武舉。.

新!!: 顺治和清朝武狀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武進士列表

本列表是中國清代的武進士總表。清朝的武会试共举行過112科,录取了九千余名武进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除武舉。各科武進士名錄(不全)如下:.

新!!: 顺治和清朝武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以下列出清朝八旗滿洲都統任職者,包括民國時期任職者。.

新!!: 顺治和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顺治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清昭陵

昭陵(v),俗称北陵,是后金第二代君主、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占地面积318.74万平方米,是清入关前“关外三陵”(抚顺永陵、沈阳福陵、沈阳昭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除了葬有太宗帝后外,还葬有宸妃、贵妃、淑妃等后妃,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清昭陵 · 查看更多 »

湯古代

湯古代(a;),愛新覺羅氏,為努尔哈赤第四子。湯古代生于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一月初四,生母是钮祜禄庶妃。 湯古代事奉皇太極,被授封固山額真。攻取永平四城後,湯古代偕同圖爾格、納穆泰鎮守灤州。天聰四年〈1630年〉,明兵攻打灤州甚急,二貝勒阿敏怯懦而不敢救援,只派遣巴都禮率領數百人突圍而進,當夜三鼓時分,進入灤州。後來明兵以大炮破壞城垣,城樓着火,湯古代等一同放棄城池投奔永平。既還,皇太極當廷問罪,湯古代引罪請死。皇太極曰:「汝不能全師而歸,殺汝何益?」下所司論罪,免死,罷免固山額真之職,奪去所屬人口,沒收其家產。天聰八年(1634年),授封三等梅勒章京。崇德四年(1639年),封為三等鎮國將軍。崇德五年(1640年)九月二十,湯古代病逝。 顺治年間,湯古代被朝廷追封為輔國公,予以谥号為「克潔」。.

新!!: 顺治和湯古代 · 查看更多 »

湯斌

湯斌(),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清朝政治人物、理學家暨書法家,官至工部尚書,卒諡文正。.

新!!: 顺治和湯斌 · 查看更多 »

湘潭市

湘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因盛产湘莲而得别名“莲城”,地处湘江之曲,水系丰富,也被称为“潭城”。除市辖区外管辖湘潭1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在湖南省地级行政区中,它的辖域最小,人口倒数第3,但人口密度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仅次于省会。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 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现包括岳塘、雨湖2区,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6万,其中城镇人口90余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百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 顺治和湘潭市 · 查看更多 »

湖南巡抚

湖南巡抚,全称巡抚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各镇兼理粮饷,官衔从二品。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兼兵部侍郎衔,加衔后升为正二品。巡抚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是总揽全省军务、政务的最高地方长官,其办事衙门称巡抚部院。.

新!!: 顺治和湖南巡抚 · 查看更多 »

湖广填四川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元朝末年到明代洪武年间和清代顺治到乾隆年间的两次大规模的湖广省(今湖北与湖南全境、广东北部等)的居民迁居到四川各地的移民潮。根据考证表明,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今日四川地区人口众多,四川省与重庆市登記人口就在1亿1千萬以上,有超過1000萬城鄉剩餘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是全國勞務輸出大省之一。.

新!!: 顺治和湖广填四川 · 查看更多 »

湖北巡抚

湖北巡抚,為清朝前期在湖北省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设置湖广巡抚,驻武昌府。雍正元年(1723年)偏沅巡抚改为湖南巡抚,湖广巡抚改为湖北巡抚。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撤,由湖广总督兼理。.

新!!: 顺治和湖北巡抚 · 查看更多 »

溫璜

溫璜(),初名以介,字於石,后改寶忠,浙江烏程縣(今屬湖州市)人。明末官员,崇禎末科進士。官至徽州府推官。清軍攻破南京後,溫璜率民兵自守,徽州城陷落,自刎殉國。.

新!!: 顺治和溫璜 · 查看更多 »

溫郡王

溫郡王,清朝世袭郡王。順治十四年(1657年),皇太極孫猛瓘被封為郡王,封號溫,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三代五位。.

新!!: 顺治和溫郡王 · 查看更多 »

滁州直隶州

滁州直隶州,明清时设置的直隶州。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滁州属凤阳府。二十二年(1389年)二月,直隶京师(南直隶),领二县:全椒县、来安县。清朝顺治初年沿袭明制,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分隶安徽省。评价:冲,繁。隶安庐滁和道。仍领二县:全椒县、来安县。民国初年,州废,改为滁县。.

新!!: 顺治和滁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滁縣

滁縣,中国旧县名,为今天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和南谯区的主体。.

新!!: 顺治和滁縣 · 查看更多 »

满珠习礼

满珠习礼(),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色布腾从弟。巴噶巴图尔之孙,苏巴海曾孙,昂阿之子。 1633年(天聪七年),满珠习礼向后金进贡驼马,1634年(天聪八年),满珠习礼率部从后金军攻明朝,入独石口,攻破保安,至应州,攻下三个城堡。1638年(崇德三年),满珠习礼从征喀尔喀部札萨克图汗。1639年(崇德四年),满珠习礼随武英郡王阿济格攻打明朝连山。1641年(崇德六年),满珠习礼进贡驼马貂皮。清世祖即位後,於1648年(顺治五年)满珠习礼被封为巴林左旗札萨克固山贝子。.

新!!: 顺治和满珠习礼 · 查看更多 »

满珠习礼 (科尔沁)

满珠习礼(),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科爾沁部人。 满珠习礼是奎蒙克塔哈喇的六世孙。博第达喇玄孙,纳穆赛曾孙,莽古斯之孙,寨桑之子,吴克善的弟弟,孝庄文皇后的哥哥,孝惠章皇后的祖父。满珠习礼本为台吉。尚岳託之女、皇太极养女和硕公主,授和硕额驸。崇德元年(1636年),封札萨克多罗巴圖魯郡王。顺治九年(1652年),賜號達爾漢巴圖魯。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封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碩達爾漢巴图鲁親王。康熙四年(1665年),满珠习礼卒。其子和塔嗣位。和塔的儿子是班第。.

新!!: 顺治和满珠习礼 (科尔沁) · 查看更多 »

满语

满语,又称满洲语,是满洲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一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 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在清朝,满语被称为清语、国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文献。早期的清代文书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至中期开始使用满汉双文。至清末民初,大量满族人只会说汉语,满语逐渐式微。其后,大部分满族人不懂得这种语言,他们已经改说汉语,今日满语的母语使用者总数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三家子村。满语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大危险”级别的濒危语言。.

新!!: 顺治和满语 · 查看更多 »

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滿洲(中国东北)君主。.

新!!: 顺治和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满文

满文(p)是满语的文字,1600年前后由蒙古文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新!!: 顺治和满文 · 查看更多 »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新!!: 顺治和满族 · 查看更多 »

滿達海

滿達海(v;),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初將領。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七子。代善死後,襲爵位為禮親王,後改封為巽親王。滿達海死後被追論前過,削其謚號,降爵為貝勒。禮親王一系由其子常阿岱轉由其弟祜塞(代善第八子)之子傑書承襲,並改封為康親王(因傑書襲爵前為康郡王)。.

新!!: 顺治和滿達海 · 查看更多 »

滿清十三皇朝

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英文:The Rise and Fall of Qing Dynasty),是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的大製作。該劇不但於香港掀起收視熱潮,也廣受其它地區觀眾歡迎。.

新!!: 顺治和滿清十三皇朝 · 查看更多 »

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贛江畔。屢毀屢建,今日之滕王閣為1989年重建。.

新!!: 顺治和滕王阁 · 查看更多 »

漢服運動

漢服運動是自21世紀初以來發展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傳統主義和民族主義社會運動。2003年,有漢服運動支持者建立了一個名為「漢網」的民族主義網站,以推廣漢族優越主義和其認為的宋明兩朝「傳統漢族服飾」,2004年,中国社会開始出现了有关「汉服」的讨论、争议和旨在构建「民族服装」的社会文化实践。該運動的支持者主張讓中國官方承認他們所定義的「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和鼓勵民眾多穿「漢服」,認為參與該運動是對祖先的尊敬和促進中華文化《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周星,《新唐装、汉服与汉服运动》,運動參與者亦通過穿著他們心中的漢族傳統服飾、復興儒家及反西方文化情緒以塑造出他們心中的「大漢」和「真正的中國」Kevin Carrico, "The Great Han Race, Nationalism, and Tradition in China Today", UC Press, 2017, ,以恢復和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之純潔和優越。 有海外華人媒體和法輪功媒體說,該運動是80後展現個性與愛國主義的象徵,評論該運動是弘揚「真正的中國傳統及中國文化」,以及去共化的表現。又認為該運動反映了一種新的潮流趨勢,也是一些漢人努力尋找文化根源和身份認同的結果,又表示要「唤醒汉族乃至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直面令人辛酸的漢服消亡的歷史」新紀元周刊第46期:傳統文化復萌 探中國民間去共化現象。亦有支持者認為,日本人和朝鮮人節慶時都會穿上屬於自己的傳統服裝,但漢族沒有,又認為國學、古文、書法、京劇有一定門檻,需要長年深入摸索,但漢服卻能令年輕人即時玩「穿越」,親近傳統漢文化。 亦有學者說,「漢服」本身是一個成問題的概念和「虚构出来的图腾」,指出漢服運動參與者所宣傳的「漢服」概念並不存在於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漢語中,又指出有學生在網上如漢網和百度百科發布關於「漢服」的「既非官方又非學術的標準」,該運動的支持者意圖通過復興儒家、穿著他們所定義的民族服飾以及排外情緒等行為和思想去復興他們心中的「大漢」和「真正的中國」,以及強調穿著特定類型的衣服對復興他們所定義的「正統中國」的重要性,認為漢服運動不是民族意識的回歸,而是退化,又認為該運動歸根結底不是一場弘揚傳統的文化運動,而是一場漢本位民族主義運動。 一些漢服運動支持者反對排除運動中的漢本位、民族主義、民族身份認同以及政治權力等因素,亦有一些運動參與者表示他們僅僅通過穿著那種服飾來表達對中國文化的欣賞,對該運動一些領導者所宣傳及提倡的民族主義並不關心。.

新!!: 顺治和漢服運動 · 查看更多 »

漷县

漷县,中国古县名。 元朝时为漷州。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降为县,属順天府通州。有漷河,一名新河,东入于白河,即卢沟之下流。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省入通州。.

新!!: 顺治和漷县 · 查看更多 »

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v)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新!!: 顺治和漕运总督 · 查看更多 »

潁州道

潁州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

新!!: 顺治和潁州道 · 查看更多 »

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新!!: 顺治和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 查看更多 »

潮剧艺术博物馆

潮剧艺术博物馆广东省汕头市潮护路6号广东潮剧院内,主要分为史、艺、人三个部分来展示潮剧的艺术魅力。于2010年6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新!!: 顺治和潮剧艺术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新!!: 顺治和潮阳区 · 查看更多 »

潘颺言

潘颺言,字陳伏。山東章邱人。 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進士。原官吏部文選司主事,後因事降調保舉湖廣軍前補用。康熙十八年舉博學鴻詞科,與試未中。.

新!!: 顺治和潘颺言 · 查看更多 »

潘耒

潘耒(),字次耕,又字稼堂,晚自號止止居士,江南吳江縣(今江蘇吳江市)人。潘檉章之弟。.

新!!: 顺治和潘耒 · 查看更多 »

潘沂

潘沂,山东乐陵人,清朝政治人物。拔贡出身。.

新!!: 顺治和潘沂 · 查看更多 »

濟度

濟度(),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三弟追封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第二子,承襲和碩親王爵位。.

新!!: 顺治和濟度 · 查看更多 »

濟農

濟農(,又叫济囊、吉囊﹑吉能)中國元、北元、清時期蒙古的官职。蒙古学百科全书——古代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11-1012页.

新!!: 顺治和濟農 · 查看更多 »

濠江区

江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北隔汕头港与金平区、龙湖区相望,西界掠鸟尾山接潮阳区东山,东面与南面濒临南海。濠江区于2003年3月由原达濠区和河浦区合并而成,总面积为134.88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为27.25万。.

新!!: 顺治和濠江区 · 查看更多 »

濠江区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濠江区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通信使

朝鮮通信使為1607年至1811年時李氏朝鮮派遣往江戶幕府(日本)之使節。又稱通信使,遣日韓使,遣日使。.

新!!: 顺治和朝鮮通信使 · 查看更多 »

木尧

木尧()),字中嵩,号华嶽,纳西族名阿俗阿胃(A-su A-wei),清代初期丽江土司,官拜丽江知府。 木尧是木櫾的长子,由于伯父木靖无子,木尧被木靖收为养子。木靖逝世后,康熙帝欲册封木尧为丽江土司,但木尧推荐木櫾继任。康熙帝遂封木櫾为丽江土司,但木尧掌管实权。1680年,木櫾因病辞职,木尧继任土司之职。 当时云南仍处于三藩之一吴三桂的势力范围之内,木尧拒绝向吴三桂效忠,并秘密调查了吴三桂的亲信,将他们的状况报告给清朝。木尧筹集了军粮并送至清军,云贵总督赵良栋奏闻康熙帝,因此得到嘉奖,并于1681年正式受封为丽江土司。 清朝大将军章泰进驻楚雄,勅谕木尧攻打吴三桂叛军。吴三桂的手下胡国柱欲从丽江逃往吐蕃(西藏)。木尧组织部众假装向导,将胡国柱部引入山林,以一万人围歼之。胡国柱大败自杀,所部几乎全军覆没,缴获武器甚众。蔡毓荣、尹闢联名奏其功,康熙帝于1684年封之为丽江知府。但由于患有风湿病,木尧不久后便提出辞职。 1688年11月15日(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廿三),木尧被封为中宪大夫。1692年,木尧正式退隐。因长子木贵早卒,由次子木兴嗣位。.

新!!: 顺治和木尧 · 查看更多 »

木懿

木懿(),字崑崙,号台美,纳西族名阿寺阿春(A-ssu A-ch'un)。他是丽江第二十代土司,官拜丽江知府。 木懿是木增与阿室挥所生的长子。根据《木氏宦谱》的记载,他自幼颖慧,充满爱敬,且智勇过人。在木增的儿子中,木懿最受钟爱。 1624年,木增退隐到芝山,木懿嗣位,并被明朝封为丽江知府。木懿每天早晨都要去木增的卧房,请教重要问题的对策。 1636年(崇祯九年),番人咇哩叛乱,劫掠云南各地。木懿渡长江北上,击退咇哩,使其不敢再犯丽江边境。阿永年欲当蒗蕖州知州,未果,便暗杀政敌。木懿奉命前去讨伐,杀阿永年。崇祯帝大喜,令将蒗蕖州划归丽江管辖。 1639年(崇祯十二年),封中宪大夫,加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衔;其父木增则加四川布政使衔。明朝批准在昆明为木懿建立“益笃忠贞”牌坊,以表彰其功绩。但木懿没有建立牌坊,而是将建牌坊的资金全部捐给户部,充当明军军费。崇祯帝升木懿为太常寺正卿、布政使右参政。 1647年(永历元年),丽江被张献忠的流寇袭击,木府众多重要文书被毁。1659年(顺治十六年),顺治帝派兵进入云南时,木懿表示效忠于清朝。翌年,清廷册封他为丽江知府。 云南的吴三桂计划叛清,于1667年遣人征调丽江兵一千人,遭到木懿拒绝。吴三桂便派兵查抄木府,没收丽江土司的金印。翌年,将丽江辖下的诏国、你那、香罗、鼠罗、中甸五县割让给吐蕃。吴三桂逮捕木懿并押往昆明囚禁,还责令丽江赔偿遗失的税收;但康熙帝听从了云南巡抚李天浴的意见,免除了这一税收。1669年,吴三桂将丽江辖下的其宗和剌普送给吐蕃,并责令木懿赔偿重大税收损失。木懿不从,被吴三桂罢免官职,以其子木靖为新任丽江知府。木懿在昆明的监狱里被关押了七年,直到三藩之乱平定后才被释放回丽江。后来到了1694年,康熙帝才再次下令免除了这笔税收。 1692年,木懿逝世。.

新!!: 顺治和木懿 · 查看更多 »

朱孔照

朱孔照,字浴曙,號雲台,湖广应山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二年(1655年)登乙未科進士,历任苏州府同知。.

新!!: 顺治和朱孔照 · 查看更多 »

朱审烜

朱審烜(),父晉裕王朱求桂,崇禎三年八月被封為晉世子,崇禎八年襲封。 明末,朱審烜被李自成帶到北京,後李自成敗走遂降清,初時受清廷禮遇多有賞賜,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廷誅殺故明藩王。《國榷》則說朱審烜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遇害。 category:1648年逝世 category:明朝宗室 Category:明朝晉國藩王.

新!!: 顺治和朱审烜 · 查看更多 »

朱宗元

朱宗元(),卒年不详。字维城,浙江鄞县人。他是,是西学东渐的先驱之一。顺治贡生,顺治五年中举人。.

新!!: 顺治和朱宗元 · 查看更多 »

朱常湖

朱常湖(),是益宣王朱翊鈏的第十三子,封郧西王。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七月初四,郧西王朱常湖和王祁、李长蛟等人起兵反清,率义军攻克建宁府(今福建建瓯),随后连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等县。1648年三月下旬,清军克建宁,朱常湖、国师王祁死于乱军之中。後來,魯王朱以海贈封他為閩王。.

新!!: 顺治和朱常湖 · 查看更多 »

朱之錫

朱之錫(),字孟九,浙江義烏隴頭朱山頭下人。清初治河名臣。 明天啟二年(1622年)十二月初七日生于北京,父朱三鳳經商致富,後家道中落,母沈氏“脱簪珥形以资脯修”。 清順治三年(1646年)進士二甲第八名,是清朝首屆進士,由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纂修“六曹章奏”。顺治六年(1649年),充会试同考官。顺治十一年(1654年)春,升转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顺治十一年七月(1654年),被拔擢為弘文院侍讀學士、吏部侍郎。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迁少詹事兼国史院侍讲学士。顺治十四年(1657年),吏部右侍郎兼弘文院学士,奉诏清理刑狱;同年,以兵部尚書兼河道總督,七月二十九日报任。清初朝廷投入大量資源治水,但因治理不力,奏效甚微。朱之錫驻节濟寧,北往临清,南至邳、宿,奔波于其间,暑不张伞盖,冬不穿皮袍,又立碑于道,严禁官吏虐待民工,人譽為河神。 順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初八,母病逝,順治頒旨奪情:“河道關係重大,卿以才望,特簡著即在任守制,不必回籍。”同年十月,河決山陽柴溝,建義、馬邏諸堤並溢。朱之錫馳赴清江浦築戧堤,塞決口。宿遷董家口為沙所淤,就舊渠迤東別開河四百丈通運道。 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一月,朱之锡四上《哀恳归葬疏》,終於批准。由楊茂熏暫署河務。 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月,护送母棺回义乌。帝下旨给金华知府孙丞承,前往祭葬,“以国典宣优,造坟安葬”。 順治十八年(1661年),加太子少保。 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又潰堤於原武(今原阳)、兰阳(今兰考)、祥符(今开封)及曹县石香炉,亲往河南境堵塞西阎寨、单家寨、时和驿、蔡家楼、策家寨诸口;同年,進階資政大夫。 康熙四年二月,上疏說:“南旺為運河之脊,北至臨清,南至台莊,四十馀閘,全賴啟閉得宜。瀕河春常少雨,伏秋雨多,東省久旱,山泉小者多枯,大者已弱。若官船經閘,應閉者強之使開,洩水下注,則重運之在上者阻;應開者強之使閉,留水待船,則重運之在下者又阻。乞飭各遵例禁。”得旨,非奉極要差遣,擅行啟閉者,準參奏。 康熙四年八月,又上疏稱:“部議停差北河、中河、南河、南旺、夏鎮、通惠諸分司,歸併地方官。臣維河勢變幻,工料紛繁,天時不齊,非水則旱,或綢繆幾先,或補葺事後,或張皇於風雨倉遽之際,或調劑於左右方圓之間。北河所轄三千馀裡,其間三十馀閘;中河所轄黃、運兩河,董口尤運道咽喉,清黃交接,濁流易灌;南河所轄在淮、黃、江、湖之間,相距窵遠;南旺、泉源三百馀處,近者或出道隅,遠者偏藏僻壤;夏鎮地屬兩省,鑿石通漕,形勢陡絕,節宣閘座,尤費經營;通惠浮沙易淺,峻水易衝,塞決之役,歲歲有之。若云歸併府佐,則職微權輕,上下掣肘。至於地方監司,責以終年累月奔馳駐守,揆之事勢,萬萬不能。分司與各道界壤迥不相同,應合而分:一閘座也,上流以為應閉,下流以為應開;一額夫也,在此則欲求多,在彼又復患少。不但紛競日多,必致牽制誤事。應請仍循舊制。”得到皇帝的批准。康熙五年(1667年)二月,因勞瘁過度,偶感風寒,卒於任上。噩耗傳開,兩河百姓,悲號隕涕。.

新!!: 顺治和朱之錫 · 查看更多 »

朱廷璟

朱廷璟,字山輝,陝西富平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改翰林院檢討。官至廣西左江道。.

新!!: 顺治和朱廷璟 · 查看更多 »

朱彝尊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嘉兴人,祖籍江蘇吳江,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诗人、词人、经学家。.

新!!: 顺治和朱彝尊 · 查看更多 »

朱國治

朱國治(),漢軍正黃旗人。清朝官員。 順治四年(1647年)貢生,授固安知縣,擢至大理寺卿。順治十六年(1659年),任江蘇巡撫,搜刮無度,人稱“朱白地”,凡紳衿有欠糧者,無論多寡,皆以抗糧為名絀籍或逮捕,史稱江南奏銷案。順治十八年(1661年)又在哭廟案中,羅織罪名殺害金聖歎等人。後任雲南巡撫,剋扣軍糧。康熙十二年(1673年),被吳三桂將士分而食之,骸骨无一存。三藩之亂平定後,清廷將朱國治列入“忠義”死難臣子之列,加以褒揚優恤。《清史稿》中被列入“忠義傳”中。.

新!!: 顺治和朱國治 · 查看更多 »

朱紱 (順治進士)

朱紱,字五任,江西進賢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登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改監察御史。官至左僉都御史。.

新!!: 顺治和朱紱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朱用纯

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昆山縣人,明亡後隐居乡里以教書為業。.

新!!: 顺治和朱用纯 · 查看更多 »

朱由榛

朱由榛(),是明朝益宣王朱翊鈏的孙子,郧西王朱常湖的儿子。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七月初四,郧西王朱常湖于建宁府(今福建建瓯)起兵反清,九月廿一,郑成功使许元烈、钟振风、刘有、吴元、许丹山等海兵,在揭阳拥立朱由榛称监国。朱由榛踞县城三日,吴元开门放清兵入城,潮州总兵车任重擒杀朱由榛、许元烈、钟振凤。.

新!!: 顺治和朱由榛 · 查看更多 »

朱韶䐾

韩王朱韶䐾,明代韩王朱亶塉之子。明崇祯间袭封,中国官修正史中没有关于朱韶䐾的记载。但是《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第84冊》中摘錄的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明確開列韓王韶䐾的名封於後,因此明確證明明代最後一代韓王應為朱韶䐾。.

新!!: 顺治和朱韶䐾 · 查看更多 »

朱錫元

朱錫元,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浙江山陰縣(今屬紹興市)人。 明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進士。崇禎十六年(1644年)任南直隸寧國府知府。弘光元年(清順治元年,1645年),清軍南下,朱錫元降清,於五月歸城,留任知府,且守城禦賊,保全生民。不久解任。.

新!!: 顺治和朱錫元 · 查看更多 »

朱集璜

朱集璜(),字以發,明末崑山歲貢生。.

新!!: 顺治和朱集璜 · 查看更多 »

朱永佑

朱永佑(),字爰启。明末忠臣。直隸闵行(今上海市)人。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因事罢归。明亡,先事唐王,后至舟山。南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军破城,朱永佑被执,甘愿为僧而不许,被杀。《明史》有传。.

新!!: 顺治和朱永佑 · 查看更多 »

朱昌祚

朱昌祚(),字云门,中国山东高唐人,清朝初年名臣。 朱昌祚于1638年在皇太极入侵山东时被掳往辽东,入汉军镶白旗。清朝在全国建立统治后,被任命为宗人府启心郎,后又担任工部侍郎。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任浙江巡抚,多有善政。 康熙二年(1663年),升任福建总督,未到任。康熙四年(1665年),以兵部尚书衔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人称“朱三省”。次年因反对鳌拜圈地而被下狱,不久与苏纳海和王登联一道被鳌拜矫诏处死。 康熙九年(1670年),朱昌祚被平反,谥勤愍。.

新!!: 顺治和朱昌祚 · 查看更多 »

月坛

月坛是中国古代祭月的场所,又称“夕月坛”。早在周代,即已有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之制。目前仅存的月坛地处北京城西,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到民国初年废弃。一般称“月坛”即指此地。 明清北京月坛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以西,月坛北街以南,与其南部的仿古园林组成月坛公园。在明清文献中提及的坛内主要建筑,除祭坛坛台和内坛坛墙被拆毁外,其余如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库等古建筑尚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顺治和月坛 · 查看更多 »

惠宁寺

惠宁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下府经济开发区三府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惠宁寺 · 查看更多 »

惜薪司

惜薪司,明朝宦官四司之一,是專門職掌宮中火柴、木炭的機構。 惜薪司下設三個機構:熱火處,薪炭處,燒炕處。木炭產於易州(河北易縣)、涿州、通州、蓟州等地,用硬质木材烧制而成,燃烧耐久,不冒烟,運至燕京後,由紅蘿廠截短,外敷以紅土,名曰“紅蘿炭”,再由惜薪司分發至皇宮及二十四衙門。當時紅蘿廠稱之外廠,惜薪司稱內廠。 明武宗正德時,司禮監太監劉瑾權傾一時,賦予惜薪司特務職務,即內廠,權力更盛於東廠、西廠。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失勢,內行廠被廢。 万历时,惜薪司人數大增,至“朝进一人,暮进一人”,致“几十倍于前”。 清顺治时十三衙门有惜薪司,康熙帝即位后,改惜薪司为内工部,属内务府,又改称营造司。.

新!!: 顺治和惜薪司 · 查看更多 »

戊午科场案

戊午科場案為清朝咸豐八年發生的一場科舉舞弊案,因當年是戊午年而得名。考生羅鴻禩賄賂主考官柏葰的家人,企圖藉此考中舉人,最後事情被揭發,柏葰按律處斬。這次科場舞弊案與順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場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場案並列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

新!!: 顺治和戊午科场案 · 查看更多 »

戎上德

戎上德,字聿修,浙江鄞县人,祖籍江蘇蘇州,清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戎上德 · 查看更多 »

成基命

成基命(),字靖之,号毖予,北直隶大名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内阁首辅。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称。.

新!!: 顺治和成基命 · 查看更多 »

成亮 (順治進士)

成亮,字寅天,號伾嵐,直隸大名人。清初政治人物。 成亮祖父成基命為明末大學士。父成克鞏仕清,亦官至大學士。成亮於順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侍講學士。.

新!!: 顺治和成亮 (順治進士) · 查看更多 »

成克鞏

成克鞏(),字子固,直隸大名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崇禎末科進士,改庶吉士。不久仕清,官至內秘書院大學士。《清史稿·卷238》:成克鞏,字子固,直隸大名人。父基命,明大學士。克鞏崇禎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避亂裡居。順治二年,以左庶子李若琳薦,授國史院檢討。五年,遷秘書院侍讀學士。尋擢弘文院學士。九年,遷吏部侍郎。十年,擢本部尚書。疏言:「臣部四司,分省設官,原以諮訪本省官評。請令各司人注一簿,詳列本省各官賢否,參以撫按舉劾,備要缺推選。督撫舊無考成,請令疏列事跡,消弭盜賊,開墾荒田,清理錢糧,糾除貪悍,定為四則,以別賞罰。文選推升,概從掣簽。但地方繁、簡、沖、僻不同,如江南蘇、松等郡積弊之區,非初任邑令所能振刷。請取卓異官,或升或調,通融補授。行之有效,即加優擢,亦於選法無礙。」章下所司。尋擢秘書院大學士。以薦御史郝浴失人,鐫二級。十二年,命還所降級。十二年,加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缺員,命克鞏暫攝,並諭俟得其人,仍回內院。疏言:「用人為治平之急務,而大僚尤重。今通政使李日芳、甘肅巡撫周文葉、陝西巡撫陳極新皆衰老昏庸,亟當更易。財用困乏,宜定丈量編審之期。學校冒濫,宜嚴考貢入學之額。任樞密者,遇封疆失事,不得借行查以滋推諉。司刑憲者,於棍徒詐害,不得寬反坐以長刁風。又若修築河工,宜覈冒銷,杜侵帑。此數事皆當振刷,以圖實政。」上深韙之。給事中孫光祀劾左通政吳達兄逵叛逆,下法司勘擬。克鞏疏論左都御史龔鼎孳與達同鄉,徇隱不舉,鼎孳疏辨不知逵為達弟,坐奪俸。尋命克鞏回內院。十五年,加少保,改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十六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七年,遵例自陳,諭不必求罷。部推浙江布政參議李昌祚擢大理寺少卿。先是,揚州亂民李之春事發,其黨亦有名李昌祚者,克鞏與大學士劉正宗票擬未陳明;又在吏部時,薦周亮工,擢至福建布政使,坐贓敗:克鞏疏引罪。左都御史魏裔介劾正宗,語連克鞏,並及昌祚、亮工事,克鞏疏辨,上責其巧飾,下王大臣議,罪當奪官。世祖初以克鞏世家子,知故事,不次擢用,值講筵,命內臣將畫工就邸捨圖其像以進,居常或中夜出片紙作國書詢時事,克鞏占對惟謹;至是,諭責其依違附和,凡事因人,仍寬之,命任事如故。十八年,聖祖即位,復為國史院大學士。康熙元年,調秘書院大學士。二年,乞休回籍。克鞏迭主鄉、會試,稱得士,湯斌、馬世俊、張玉書、嚴我斯、梁化鳳等,皆出其門。歷充太宗實錄,太祖、太宗聖訓總裁,屢得優賚。二十六年,太皇太后崩,赴臨。三十年,卒,年八十四。子亮,編修;光,武昌守道。.

新!!: 顺治和成克鞏 · 查看更多 »

成肇毅

成肇毅,字而卓,號愚中,浙江省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進士,改直隸真定府冀州新河縣知縣、刑部員外郎。順治十七年,任禮科給事中、山西鄉試正考官。.

新!!: 顺治和成肇毅 · 查看更多 »

成性

成性(),初名成宗儒,字我存,號率菴,南京和州直隸州(今安徽省和縣)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成建中之孫、成其德之子。 顺治六年(1649年)授中書科中書。顺治十四年(1657年)考授監察御史,巡按福建。順治十七年(1660年)任兵部主事。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任工科給事中。后任工科掌印給事中。.

新!!: 顺治和成性 · 查看更多 »

戴王綸

戴王纶,字经碧,号一斋,直隶沧州(今河北沧县)人。其父戴明说为明崇祯四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戴王纶为顺治五年(1648年)戊子科顺天乡试第五名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江西粮道。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工诗、书,善于画兰。.

新!!: 顺治和戴王綸 · 查看更多 »

戴王縉

戴王缙(),字绅黄,號雲極,直隸沧州(今河北)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順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進士,官行人司行人。著有《萧云斋集》。 高祖戴才,明萬曆間尚書。父戴明說,清順治間尚書。.

新!!: 顺治和戴王縉 · 查看更多 »

戴明說

戴明說(),字道默,號定圃、巖犖、定園先生。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畫家,北直隸滄州人。明崇禎甲戌進士,清順治年間官至戶部尚書。.

新!!: 顺治和戴明說 · 查看更多 »

户县文庙

户县文庙位于中国陕西省户县东街,县人民政府西侧,现为户县文化馆使用,1996年被列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户县文庙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统、嘉靖、万历、崇祯及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多次修葺。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六千余平方米,原有建筑仅存献殿(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大成殿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

新!!: 顺治和户县文庙 · 查看更多 »

房可壯

房可壯(),字陽初,號海客,山東益都(今青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顺治和房可壯 · 查看更多 »

房山县公署旧址

房山县公署旧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城关街道福星家园社区,是原房山县公署的旧址。2012年被定为北京市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

新!!: 顺治和房山县公署旧址 · 查看更多 »

星訥

星訥(v,),滿洲正白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工部尚書。 顺治元年,擔任首位清朝工部尚書,后解。由譚布接任。 康熙十三年卒,諡敏襄。.

新!!: 顺治和星訥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顺治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1620年-1690年)著。.

新!!: 顺治和明史紀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明末清初無錫人計六奇(1622年-?)著,凡十六卷,上起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止於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記述南明史略與鄭成功事蹟。其序曰:「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

新!!: 顺治和明季南略 · 查看更多 »

明安

明安(z),博尔济吉特氏,黄金家族后裔,初隶蒙古正黄旗,后改隶满洲正黄旗。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贝勒。.

新!!: 顺治和明安 · 查看更多 »

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1662年1月25日,鄭森擊敗以揆一為首的荷蘭駐台灣軍隊,鄭氏開始統治南台灣。 1683年9月,末代國主鄭克塽投降清國,台灣進入清治時期,也結束了東寧王朝對台灣的統治。.

新!!: 顺治和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

明鄭時期是指1662年-1683年間,由奉大明正朔的延平王鄭成功于南臺灣所建立之政權統治時期。明郑時期前後歷經鄭成功、鄭經及鄭克塽三世統治21年。 明末,战乱频起,内有流寇犯上作乱,外有满清虎视眈眈窥视中原。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农民军占领,江南地区的明朝宗室建立南明政权。1645年,弘光政权瓦解,不久之后鄭芝龙家族在福建拥立隆武帝与清兵抗争。郑芝龙降清后,其子鄭成功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继续斗争,后因北伐失利,退守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清军的不断“围剿”,鄭成功的势力范围也逐步缩小,为了寻找反清复明的基地,1661年郑成功东征,佔领荷属台湾。 明鄭為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閩南民系)政權,鄭成功登陸臺灣後將該地改名為「東都」,仿照大陆的郡县制,将赤崁地方更名“东都明京”設置承天府為地方府治行政中心,作为臺灣最高的行政机构,效仿明朝中央官制,设六官;府城分为东安、西安、宋南、镇北四坊,各设首领,管理事务;府之下设二县,承天府以北叫天兴县、以南叫万年县,同时各种民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例如:查户口、报田产、征劳力、纳税银等。鄭成功抵臺一年後即病逝,世子鄭經與其弟鄭世襲發生政爭戰役,其間鄭經於沒有皇帝的冊立之下,接受眾臣擁立為「世藩」。 鄭經嗣位之爭後,鄭經以「世藩」身分主政,改东都为「東寧」,建都安平鎮於熱蘭遮城,經過加以翻修稱之後稱為「王城」。对内奉南明永历帝正朔,对外与占据大陆的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明鄭政權的有效統治地區僅限於臺灣西南部地區,其他地方則有大肚王國、大龜文王國、瑪家王國等原住民政權管轄。 郑经去世后,明郑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了郑克臧,最终大权旁落,民心涣散,明郑从此一蹶不振。1682年,施琅师法郑成功收台之法,攻克澎湖岛,於1683年占领台湾,明郑结束。為防止台灣的東寧遺民以東寧王室的名義反叛,康熙帝下令将鄭成功、鄭經等郑氏在台王室陵墓悉数崛起迁葬中国内陆。 鄭成功受封明朝爵位「延平王」,在正式文告中皆謹守藩王的身份,多自稱「本藩」(Pun Poin;Pumpuan;Pún-phoan),曆法上,始終奉南明永历帝的永曆年號為其正朔,因此,永曆帝死後亦持續使用;於現存對其他政權的諸多外交文書中皆以「大明招討大將軍」的官職與「延平王」的爵位(鄭經則稱世子)作為其官方身分号召恢复明朝,有人指出明郑应为南明的延续;亦禮遇眾多流寓明朝宗室,如寧靖王朱術桂、魯王世子朱弘桓等人,並於重要冊封儀式中邀請明朝宗室於旁觀禮以維持宗藩體統。 但實際上,明郑未再拥立明朝宗室為皇帝或监国,國家元首即是延平王,是一個獨立行政、以延平王為實際領導者的政治實體,即使對內、外遵行明朝體制禮法的鄭經也曾經自認東寧從來不內屬中土,而是另新闢的海外領土。明太祖祖訓曾提到不征之國,要求後世不可征服內容中的藩屬國,其中台灣列屬藩屬國中的小琉球。而清世宗雍正提到乃是其父將台灣拓入中國版圖等語。.

新!!: 顺治和明鄭時期 · 查看更多 »

明清战争

明清战争,交战双方为明朝和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即清朝)。1589年,女真愛新覺羅部首領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後金,1644年清兵入關。經過四十年戰爭,清軍擊敗明軍及農民軍勢力,壓制關內反對者、成功入主中原,取得最終勝利。最後一個以明朝為国號之臺灣明鄭王朝結束於1683年。在戰爭過程中,清軍屠殺多處,例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庚寅之劫。但是農民軍及明軍亦有軍紀敗壞及參與屠蜀等屠殺。.

新!!: 顺治和明清战争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顺治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天主教

明朝天主教,是基督教第一大教派——天主教(罗马大公教会)第一次大规模传入并扎根中国汉族士大夫和基层民众的时期,在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上具有深远影响。.

新!!: 顺治和明朝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明朝王府

明朝王府为明朝亲王、郡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依據《大明会典》,明代王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两等。亲王府制度拟于宫室,有王城、四门、前三殿、后三宫、山川社稷坛、宗庙等建筑;郡王府为四合院式建筑。 明朝共实封亲王六十三位,在陕西、山西、北平、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广东九布政使司、云南,及北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万全、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地建造亲王府四十六处。浙江虽有亲王分封,但并未营建王邸,旋改封别处。另在广西有亲王府规格的靖江王府一座。 明朝两京十四布政使司中,福建、贵州、交趾,以及南京未设王府。北平布政使司后升为京师,燕王府拆除后翻建为今日的故宫。 明朝灭亡后,各地明朝所建的亲王府、郡王府多被焚毁或拆除。现仅存桂林靖江王府城门、殿陛,大同代王府九龙壁,襄阳襄王府绿琉璃影壁,钟祥兴王府凤翔宫,开封周王府龙亭,南阳唐王府王府山、新乡潞王府望京楼、安阳赵王府高阁寺、青州衡王府石坊、兰州肃王府大门遗址、成都蜀王府石柱、西安秦王府城墙等遗迹。.

新!!: 顺治和明朝王府 · 查看更多 »

明朝民變

明朝民變收录了明代主要的起事运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從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叛亂军与明军作战开始,直至清朝顺治年间才结束的一场战争,被称为明末农民战争。.

新!!: 顺治和明朝民變 · 查看更多 »

明末民變

明末民變或称明末农民战争、 晚明民变、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是爆发于中国明末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叛亂军与明军作战开始,直至清朝顺治年间才结束的一场民變。大部分官方史料認為晚明民变是由於拖欠軍餉、給養不足及強迫徵兵所致,加上連串的饑荒,促成民變越演越烈。.

新!!: 顺治和明末民變 · 查看更多 »

明末清初屠殺事件

明末清初屠殺事件是指清军入主中原前後包括清朝軍隊、明朝軍隊(包括南明政權)、農民武裝等多方勢力混戰所造成的屠殺事件。 以清军为例,清军为报复反抗者的激抗和推行剃发令所到之处,对当地人民实行民族屠杀政策,製造多起衝突和屠殺事件,如曾在扬州、桂林、昆明、嘉定实行屠城,就是汉族地主也不能幸免。多尔衮带军攻佔江南、岭南等地区,並且勾结荷兰殖民者,攻陷厦门。 另一方面,明军及民变军等亦在许多地方实行了屠殺政策,南明軍中也有人欲聯清剿匪,企圖聯合清軍打擊為反抗明朝而起義的農民軍,如揚州府在被清軍屠城之前亦曾經長時間和多次被明軍將領高傑和劉澤清屠殺洗劫,当时四川人幾乎被張獻忠,農民軍,南明軍,地主武裝,土匪和清軍殺絕,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同时明朝十万皇族也惨遭清廷和農民軍的屠杀。 另外,明末清初發生的自然灾害和疾病(尤其是鼠疫)亦造成了人口的大量下降。如学者曹树基曾论明末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有三:自然灾害、鼠疫大流行及社会动乱。 一些屠殺事件有外國人作記錄,例如扬州十日、屠川和鄭成功在福建東部沿海的屠殺洗劫行為有西方传教士的第三方文獻記載张先清《17世纪欧洲天主教文献中的郑成功家族故事》,《学术月刊》2008年3期,第131-142页:「1656年基督降臨節的第四個主日,大大小小超過3000艘的國姓的舢板從海口溯福安河而上。當他們剛一著陸,這些海寇們立即開始蠻橫地洗劫該地。他們搶奪一切東西,不分男女老幼肆意殺戮。他們強姦婦女,抓捕壯丁。最後,他們放火燒毀了許多村鎮。遠遠就能望見陸地上令人可怖的濃煙。」,甚至庚寅之劫的目擊者有耶穌会士和荷蘭使臣等。 在軍事上,清朝以投降明軍為先導,數次大屠殺多是由李成棟等降將帶頭。由於中國內地許多城池頗為堅固,攻城時更重用漢軍中的砲兵,康熙以前共179名八旗漢軍世襲官員的功績,其中至少有45名明確指出他們曾以督放紅衣大砲立功,此功在八旗滿洲和蒙古當中則較少見黃一農《正史與野史、史實與傳說夾縫中的江陰之變 (1645) 》,〈全球化下明史研究之新視野論文集〉(第一冊),2007年。 根據《中国人口史》和《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的數據,明朝天启六年期間中国的人口為9987.3万。到了顺治三年,中国人口下降到8848.6万。康熙元年,清朝基本统一了大陆,此时中国人口上升至9179.1万。此外,從萬曆中期、崇禎後期以及順治末年的人口數據中可見,明朝末年的人口降幅大於「清軍入關」期間。.

新!!: 顺治和明末清初屠殺事件 · 查看更多 »

明書

明書,清初弘文院編修傅維鱗著,凡一百七十一卷。 傅維鱗顺治四年(1647年)入明史馆分修《明史》,因「所纂不过二十餘年,止类编实录,不旁采」,故搜集「明兴以来行藏印抄诸本、家乘、文集、碑志」,纂成《明书》一百七十一卷,本纪十九卷、宫闱纪二卷、表十六卷、志四十八卷、记五卷、世家三卷、列传七十六卷、叙传二卷。体例完备,其中十二史表多沿用王世贞的《弇山堂别集》诸表,較後來的《明史》更為完善。上起元天历元年(1328年),下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陆陇其對此書评价很高,他说:「置张居正于《权臣传》,……置张孚敬、桂蕚、席书、方献夫、霍韬诸人于《佞幸传》,置刘基、宋濂、宋訥、朱升于《杂传》,置张玉于《乱贼传》,置姚广孝、李贽于《异教传》,……皆卓识也。」 《明书》結尾仿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班固《叙传》,作《叙传》二卷。 傅維鱗卒於康熙六年(1667年)。其《明書》由其子傅燮保管。康熙十五年(1676年),攜之於河南魯山縣任所。康熙十九年(1680年),開館修《明史》,「奉部文坐名查取」該書。.

新!!: 顺治和明書 · 查看更多 »

明思陵

思陵,位於北京市昌平区鹿马山,为明思宗朱由檢與周皇后及田貴妃之合葬墓,是明十三陵之一。.

新!!: 顺治和明思陵 · 查看更多 »

显庆寺 (临夏)

显庆寺是今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新华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显庆寺 (临夏) · 查看更多 »

昂邦章京

昂邦章京(z),清朝初期高级武官的一种。.

新!!: 顺治和昂邦章京 · 查看更多 »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新!!: 顺治和济宁市 · 查看更多 »

浩齊特部

浩齐特部(Qauid)又称蒿齐忒、霍齐忒,是明代、清朝蒙古部落。浩齐特意为“老”,与此部较早属蒙古大汗有关。 达延汗之孙达赉逊时,号所部为浩齐特。达赉逊汗曾孙博罗特和噶尔玛色旺时,投奔喀尔喀车臣汗硕垒。清太宗崇德二年,博罗特率部归附清朝。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编为扎萨克旗(扎萨克额尔德尼郡王)。1651年,噶尔玛色旺率部归附清朝,又编一扎萨克旗(浩齐特扎萨克郡王),同属于锡林郭勒盟。现在浩齐特的行政区划被撤消,划入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之中。.

新!!: 顺治和浩齊特部 · 查看更多 »

浩齐特右翼旗

浩齐特右翼旗,古旧旗名。清顺治十年(1653年)以浩齐特部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北乌尤特,属锡林郭勒盟。1948年与阿巴嘎左旗、阿巴哈纳尔左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

新!!: 顺治和浩齐特右翼旗 · 查看更多 »

浩齐特左翼旗

浩齐特左翼旗,古旧旗名。 清顺治七年(1650年)以浩齐特部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西北赛尔诺尔,属锡林郭勒盟。1948年与乌珠穆沁左旗、乌珠穆沁右旗合并为东部联合旗。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的旗 Category:内蒙古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锡林郭勒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西乌珠穆沁旗 Category:1948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顺治和浩齐特左翼旗 · 查看更多 »

海城县 (顺治)

海城县,中国旧县名。 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改海州卫置,治所在今辽宁省海城市市区,属辽阳府。1985年撤销,改设海城市。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辽宁民国时期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县份 Category:鞍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海城市 Category:16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顺治和海城县 (顺治) · 查看更多 »

海城市

海城市为中国辽宁省下辖县级市,由鞍山地级市代管。海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在县市中具备较强竞争力,其综合实力2010年位居辽宁省县(市)的第二位,全国百强县(市)列第十九位。全市辖5个管理区、1个开发区、23个镇,400个行政村。是辽宁较大的县级市,全国百强县之一,是全国粮食、水果、畜牧业、柞蚕、乡镇企业生产基地之一,素有“渤海奥区”之誉。.

新!!: 顺治和海城市 · 查看更多 »

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簡稱海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辖的自治州。自治州政府驻共和县。.

新!!: 顺治和海南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底存不存还有问题,《汉书》记载中国人所乘之船为当时的“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利用这些停留在广西、广东港口的外国船只进行转送到南海和印度。唐宋时的广州港很繁荣,港口大船云集,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四千多艘大食船,当时还发生了千名大食、波斯穆斯林劫掠广州的事件。最早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而迄今东南亚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国瓷器也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帆船,年代为公元830年的晚唐。.

新!!: 顺治和海上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海幢寺

海幢寺(幢,粵音:tong4,拼音:chuáng),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是广州四大名寺(光孝寺、华林寺、六榕寺和海幢寺)之一,建于清初,距今300多年(曾毁于桂系军阀岑春煊之手)。该寺以保存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而闻名于世。寺里保存有澹为和尚的墨迹与诗稿。澹为本是崇祯进士,后削發为僧,在该寺长住。他的诗稿有反清情绪,当时无法刊刻,原稿完整无缺,至今仍成为该寺的法宝之一。.

新!!: 顺治和海幢寺 · 查看更多 »

海会寺 (北京木樨园)

海会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木樨园以南,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北京外八刹之一。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海会寺 (北京木樨园) · 查看更多 »

海盐县

海盐县是中國浙江省嘉兴市下辖的一个县,是浙江最早建县的城市之一。面积503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314300。县人民政府驻武原镇枣园中路118号。秦山核电站位于该县境内。.

新!!: 顺治和海盐县 · 查看更多 »

海流图庙

海流图庙,藏语名“召旦巴达尔杰令”。因由固什(翻译家)喇嘛萨木腾扎木苏始建,故俗称“固什庙”,汉语谐音称“古神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境内海流图河畔。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顺治和海流图庙 · 查看更多 »

浙江巡抚

浙江巡抚,是明清时期中国浙江省的巡抚。明朝稱為巡撫浙江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

新!!: 顺治和浙江巡抚 · 查看更多 »

新安縣知縣列表

新安縣知縣由明朝萬曆元年(1573年)至清末廣州府新安縣的主官,正七品。.

新!!: 顺治和新安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歷任新会太守、刺史、县尹、知县、县长、市長、区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

新!!: 顺治和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化太子宮

新化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該廟又稱「頂保廟」,原本位在大目降西郊,後來才見於今址。.

新!!: 顺治和新化太子宮 · 查看更多 »

方孝标

方孝標(),原名“玄成”,為避康熙帝玄燁諱,以字行。安徽桐城人。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生,清順治六年(1649年)進士。早年在雲南追隨吳三桂,三藩之亂前降清,曾任內弘文院侍讀學士,人稱方學士。方孝標撰寫《滇黔紀聞》,尊崇前明年號,戴名世著《南山集》時加以引用。南山案爆發,戴名世被斬首,因方孝標已死,被戮屍銼骨。方孝標之子謫戍黑龍江,“寧古塔人知書,由方孝標後裔謫戍者開之。”.

新!!: 顺治和方孝标 · 查看更多 »

方孔炤

方孔炤(),原名若海,字潜夫,號仁植。桐城(今屬安徽省)人。明朝政治人物。 方孔炤為方大鎮之子。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成丙辰科进士,授嘉定州知州。調任福寧知州、兵部主事。天启初年,為職方員外郎。因忤崔呈秀,被削籍。 孔炤精通醫學、地理、軍事。崇祯十一年,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剿寇八战八捷。因与杨嗣昌不合,下狱。後得减罪,僅戍紹興。明亡後歸隱白鹿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卒,葬樅陽橫埠合明山。著有《全邊略記》、《周易時論》等。其中《全邊略記》第十二卷卷末附《大明神勢圖》。有子方以智。.

新!!: 顺治和方孔炤 · 查看更多 »

方師誨

方師誨(),字忠焉。湖廣武昌府興國州長慶里(今屬湖北黃石市陽新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顺治和方師誨 · 查看更多 »

方章鉞

方章鉞,清初安徽桐城縣人。方拱-乾-之子。.

新!!: 顺治和方章鉞 · 查看更多 »

方象璜

方象璜,字雪岷,浙江淳安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新!!: 顺治和方象璜 · 查看更多 »

方逢年

方逢年(),字書田,浙江严州府遂安县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官至資善大夫、柱國、少傅、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新!!: 顺治和方逢年 · 查看更多 »

方慈恩

方慈恩(),童名真加戶津金,號慈恩,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君主尚貞王之繼妃,是方氏立津親方全敦之女。她與尚貞王育有一子四女。.

新!!: 顺治和方慈恩 · 查看更多 »

施世綸

施世綸(),中國清朝官員,字文賢,號潯江,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衙口鄉(现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遠祖祖籍河南固始,後被編入八旗漢軍鑲黃旗,是施琅之子。.

新!!: 顺治和施世綸 · 查看更多 »

施公奇案 (台灣)

《施公奇案》,是華視1997年一部八點檔電視劇,播出期間為1997年5月7日至1998年5月29日,於臺灣時間每週一到週五晚間8:00到9:00播映,製作單位是開全傳播,製作人是趙大深。本劇描述清朝康熙時代媲美宋朝包拯的清官施世綸的一連串辦案過程,由廖峻扮演施世綸。本劇共272集,是華視第三部古裝長壽單元劇。本劇播出時正逢白曉燕命案造成臺灣社會人心惶惶的時期,施世綸為民喉舌的形象迎合時代需求。 本劇香港播映權由亞洲電視購得,於本港台以香港粵語配音播出。 2014年12月24日,《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評選七年級生最懷念八點檔連續劇,第九名是本劇。.

新!!: 顺治和施公奇案 (台灣)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顺治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施起元

施起元(),字君贞,福建福清人,清初政治人物。 順治六年(1649年)中式己丑科三甲第三十一名進士。擢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守岭东道。.

新!!: 顺治和施起元 · 查看更多 »

施閏章

施閏章(),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又號蠖齋,晚號矩齋。江南宣城縣(今屬安徽省)人。中國清代官員、詩人。.

新!!: 顺治和施閏章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新!!: 顺治和文字獄 · 查看更多 »

文震亨

文震亨(),字启美,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祖籍湖南衡陽,明末画家。.

新!!: 顺治和文震亨 · 查看更多 »

文选清吏司

文选清吏司,明清吏部官署名称,简称文选司。 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设立文选清吏司。管理官吏班秩迁升改调。设郎中,员外郎,主事。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吏部也设郎中,员外郎,主事。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沿置文选清吏司,设汉族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满洲、蒙古不分曹,后来改为郎中七人,员外郎六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本房、印房、都吏科、求贤科、缺科、凭科。宣统三年(1911年),改组内阁,裁撤文选司。.

新!!: 顺治和文选清吏司 · 查看更多 »

旧衙门行宫

旧衙门行宫,俗称旧宫,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是南苑的四大行宫之一(其他三个是新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团河行宫)。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旧衙门行宫 · 查看更多 »

旃檀寺 (石家庄)

旃檀寺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村乡留村的一座汉传佛教寺院。旃檀寺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新!!: 顺治和旃檀寺 (石家庄) · 查看更多 »

旅庵本月

旅庵本月,明末清初僧人,籍貫秀水,即今日浙江嘉興附近。他本姓孫,師從山翁道忞禪師。順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道忞奉詔入京,得到順治讚賞。此後,數次應詔入京,旅庵本月和山曉本皙二人亦隨後入京傳教。著有《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對錄》。於康熙十五年逝世。.

新!!: 顺治和旅庵本月 · 查看更多 »

操江巡抚

操江巡抚,為清朝前期在江南省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顺治元年(1644年)设置操江巡抚,兼理操江军务,驻安庆,防护长江中下游地方兼巡抚徽、宁、池、太、广地方事。康熙元年(1662年)以操江军务(所部十二营)归并两江总督,专设安徽巡抚,驻安庆府,裁撤操江巡抚。;操江巡抚.

新!!: 顺治和操江巡抚 · 查看更多 »

攒拉土司

攒拉土司(),即小金川土司,是明、清时期的一个世袭嘉绒人土司,为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旧称懋功县)境内。 攒拉土司本是明朝金川寺苯教的演化禅师哈伊拉木之后。清军入关之后,其首领卜兒吉细于1650年(顺治七年)归附清朝。1666年(康熙五年)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其酋长嘉纳巴再次归降清朝。1723年(雍正元年),封其族人莎罗奔于大金川之地,号促浸土司(即大金川土司);攒拉土司则被称为小金川土司。 在促浸土司设立之后,攒拉土司和促浸土司多次争夺土地。1766年,攒拉土司在大小金川之役战败之后被废除,改为美诺直隶厅。.

新!!: 顺治和攒拉土司 · 查看更多 »

愧菴琴譜

愧菴琴譜中国古琴谱。清顺治十七年吴士亮撰辑。.

新!!: 顺治和愧菴琴譜 · 查看更多 »

懿靖大貴妃

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清太宗皇太极妃。阿霸垓部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 原为末代可汗林丹汗的大福晋,称囊囊福晋或囊囊太后(即娘娘太后),。天聪八年(1635年),林丹汗去世。天聪九年(1635年)七月二十日,郭勒图色臣携囊囊太后至,皇太极谕大贝勒代善曰:“此福晋乃察哈尔汗有名之大福晋,当娶之。”代善则回答到:“此福晋虽为大福晋,然无财帛牲畜,我焉能养之?俟察哈尔另一大福晋苏泰太后至,我欲娶之。”皇太极以众人已商议将苏泰太后赐给济尔哈朗为由,拒绝了代善,并数次遣人谕令代善娶囊囊福晋,代善始终未同意,最终囊囊太后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他的福晋之一。天聪十年(1636年),她生下皇太极第十一女,即固倫端順長公主。后有一子博穆博果尔(崇德六年,1642年生)。另有抚养一蒙古女的记载,嫁济旺之子噶尔玛德参。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登基,并册封五宫福晋,她被册封为麟趾宫贵妃、大福晋。顺治九年(1652年)十月丁卯,顺治帝加封大贵妃和淑妃尊号,称为懿靖大贵妃。康熙十三年(1674年),懿靖大贵妃逝世。.

新!!: 顺治和懿靖大貴妃 · 查看更多 »

敏郡王

敏郡王,清朝世袭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清顯祖曾孫、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第三子勒度被封為郡王,封號敏,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一代一位。.

新!!: 顺治和敏郡王 · 查看更多 »

敬孝義皇后

義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詳,蒙古科爾沁部索诺木郡王之女,皇太极皇后哲哲的同母妹妹,是睿忠親王多爾袞五娶福晋(或与和硕嫡福晋巴特玛为同一人),諡號敬孝忠恭正宮元妃 。 有研究认为她的生母应是科尔沁大妃,即她曾祖父莽古思的遗孀。曾祖父莽古思在1623年至1626年间逝世。依蒙古习俗,父亲索纳穆收继其遗孀。父亲随皇太极出征,死于己巳之變。天聪七年(1633年),多铎向皇太极求娶大妃之女,所娶之人即是她的姐妹达哲。次年,兄弟奇塔特与姐姐哲哲和皇太极所生第三女定婚。天聪九年(1635年),她嫁给了多爾袞。研究认为,清兵入关后,清朝官方受儒家伦理的影响,对科尔沁大妃被收继一事有所忌讳,故对资料进行删改,造成她的生父错乱。《满文老档》提及,崇德元年十一月(1636年),皇太极册封宗室妻子名号,多尔衮的妻子科尔沁部巴特玛受封为和硕嫡福晋。这位巴特玛是不是五娶福晋,不详。 她的一位胞妹是豪格福晋,在顺治五年(1648年)豪格逝世后,亦在顺治七年正月改嫁给多尔衮。.

新!!: 顺治和敬孝義皇后 · 查看更多 »

敬谨亲王

和碩敬谨亲王(v),清朝宗室亲王。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进封大伯父廣略太子褚英的第三子尼堪为敬谨郡王。顺治六年(1649年)进封为敬谨亲王。康熙八年(1669年),尼堪长子敬谨亲王兰布因娶鳌拜的女儿,被朝廷降为镇国公。.

新!!: 顺治和敬谨亲王 · 查看更多 »

救刦證道經咒

救刦證道經咒,全稱為太上勅演救刦證道經咒,道教經典《呂祖全書》中的一篇讚頌。近千年以來將其中的四段靈章視作以梵語書寫而成的「咒語」,然而皆不解其意。近年,佐伯好郎認為中間的四篇靈章其實是唐朝基督教的景教讚美聖詩。.

新!!: 顺治和救刦證道經咒 · 查看更多 »

故宫

北京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廿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宮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法国羅浮宮、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館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 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頒詔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蔡信。著名的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以及大量工匠,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时进行的,以原来的元大都城为基础改建。紫禁城工程开始後不久,即受到长陵建设及永乐八年、十一年两次北伐蒙古战役影响而放慢,至永乐十六年六月方才开始重新开工。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乐迁都完成;同年五月遭雷擊,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1440年(正統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1459年(天順三年),營建西苑。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未幾,明朝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古代建筑史》清代卷(孙大章主编),第三章《宫殿》,第一节《北京紫禁城宫殿的复建与改建》。同年清順治帝至北京,以皇极门为常朝场所,以未被焚毁的建极殿为位育宫,作为顺治帝寝宫;摄政王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门、天安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又整修内廷、东路、和西路的建築。康熙六年重建端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部分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建築。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間對紫禁城大規模增建和改建。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徒林清率教眾攻打紫禁城。光绪十四年(1886年)太和门护军值班室发生火灾,由于救火设施不完善,大火烧了两天,贞度门、太和门、昭德殿被焚。此次损坏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修复完毕。 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 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十八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一千五百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013年5月18日起,故宫博物院范围内禁绝明火,全体员工、在院合作单位和游客,不管在室内和室外,不分开放区与工作区,一律禁止吸烟、禁用明火。.

新!!: 顺治和故宫 · 查看更多 »

教坊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為舞優,也被稱作宮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女樂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新!!: 顺治和教坊 · 查看更多 »

教佳胡同

教佳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南部。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330页.

新!!: 顺治和教佳胡同 · 查看更多 »

慧丰寺

慧丰寺,原名“极乐集福寺”,蒙古语名为“乌云特古勒都尔苏木”,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巴彦塔拉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该寺是哲里木盟知名寺庙之一。鼎盛时期有700余名喇嘛。该寺住持活佛转过七世。该庙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格鲁派的发祥地。.

新!!: 顺治和慧丰寺 · 查看更多 »

慈寧宮

慈寧宮,位於紫禁城內廷外西路隆宗门西侧,清朝定為太皇太后與皇太后的正宫寢居。.

新!!: 顺治和慈寧宮 · 查看更多 »

慈恩寺 (沈阳市)

慈恩寺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12号,为汉传佛教净土宗寺院。 慈恩寺是中国东北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其他三座为长春般若寺、营口楞严寺、哈尔滨极乐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沈阳市现存最大的佛教寺院。现为辽宁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新!!: 顺治和慈恩寺 (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四月发生在多铎统帅的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当时南明兵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史可法組織軍民对清军殊死抵抗。同年四月十八日,清豫親王多鐸成功突破江淮防御线包圍揚州。 四月廿四日,清軍調集紅夷大炮轟擊揚州,史可法再次向弘光帝求援,仍沒有回應。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揚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劍自刎,為部下所阻。多鐸勸其投降,遭史可法嚴辭拒絕,多鐸遂下令在軍前斬殺史可法。史可法的部將劉肇基繼續率領余部和城中居民與清軍展開巷戰,經過激烈戰鬥,清軍才占領揚州。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鐸宣布屠城。根據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記》中记载,揚州城被清軍屠殺八十萬人,然而根據明末清初史學家計六奇所著《明季南略》中记载:“揚州(府)初被高杰(明軍)屠害二次,殺人無算。及豫王(清軍)至,复盡屠之。總計前後殺人凡八十萬,誠生民一大劫也”。近代有澳大利亚歷史學者安東籬和中國學者張德芬等认为揚州城被屠八十萬為誇大之說。 多铎后来在《谕南京等处文武官员人等》中宣告:“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

新!!: 顺治和扬州十日 · 查看更多 »

扶摇关帝庙

扶摇关帝庙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九龙江东岸,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包括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和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 扶摇关帝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及光绪十年(1884年)两次重修。庙背依瑶山,前临九龙江,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

新!!: 顺治和扶摇关帝庙 · 查看更多 »

承天府 (湖北)

承天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1531年,嘉靖帝把原本藩居之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直辖的安陆州升级为承天府,下辖两州五县:荆门州、沔阳州、钟祥县、京山县、景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县、当阳县。 承天府管辖的范围大概相当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的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天门市、潜江市、当阳县、安陆市、仙桃市。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承天府改为安陆府。.

新!!: 顺治和承天府 (湖北)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中国明清两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機關。 明朝時,承宣布政使司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俗稱「行省」、「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皆為省级行政区最高機關,都布按三司職權相当于元朝的「某地等处行中书省」,但非行中书省此種中央軍事控制;三司品阶以都指挥使司最高,其首长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布政司次之,左、右布政使均为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之长官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 清朝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只設一員布政使,並在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制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專管一省或數個府的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核、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越南後黎朝倣傚明制,設立“承宣”,其長官曰“承政”,故又稱“承政司”;阮朝後期倣傚清制,設立省,長官為巡撫、總督、布政使。 民國時廢除布政司制度,設省,中國首次出現以“省”為正式通名的行政區劃。.

新!!: 顺治和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承乾宮

承--宮,為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于東六宮西部中间。.

新!!: 顺治和承乾宮 · 查看更多 »

承德府

承德府,清代設立的府,考评:衝,繁,難。隸熱河道。 明代為諾音衛、泰寧衛。天順後,烏梁海居,又併於察哈爾。順治初內屬。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避暑山莊於熱河,歲巡幸。五十二年(1713年),築城。雍正元年(1723年),置熱河廳。十一年,置承德直隸州。乾隆七年(1742年),仍為熱河廳。四十三年(1778年)為承德府。置州一,縣五。嘉慶十五年(1810年),置熱河道都統。並轄內蒙古東二盟十六旗,又附西勒圖庫倫喇嘛一旗。光緒初,置圍場廳。三十年,朝陽升朝陽府。以建昌縣隸之。圍場廳隸宣化府。三十三年(1907年),赤峰復升赤峰直隸州。領州一,縣三:灤平縣、平泉州、豐寧縣、隆化縣。.

新!!: 顺治和承德府 · 查看更多 »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简称打牲乌拉(z),是清廷在今吉林境内设置的专门采集贡品的特殊机构,其辖区并与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同称为“清朝四大贡品基地”。先后有五位清朝皇帝来此巡阅,并册封乌拉地区为“本朝发祥之地”,并将沿松花江周围方圆560余里,皆划归打牲乌拉总管辖区,禁止民人擅入。第三十三代打牲乌拉总管云生曾获慈禧太后接见,备受恩宠。综上所述,均可看出清朝对打牲乌拉的重视程度。 清末裁撤打牲乌拉总管,机构改称打牲乌拉翼领衙门、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至1914年彻底结束。总管衙门与清王朝相始终,当地的打牲八旗和鹰猎八旗,始终保持满洲人原本的生活习惯,从清朝入关近300年内来看,确属难能可贵。.

新!!: 顺治和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 查看更多 »

拜音圖

拜音圖(),滿洲愛新覺羅氏。篤義剛果貝勒巴雅喇第二子。清太祖努爾哈赤侄子。 拜音圖初時事奉皇太極,授職為三等昂邦章京、鑲黃旗固山額真。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跟從武英郡王阿濟格侵略保定,攻克安肅。當年十月,拜音圖上獻所獲取的戰利品於篤恭殿,皇太極以拜音圖戰不忘君,對他大大嘉許。跟從大軍討伐朝鮮,騎兵入城,收其輜重。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睿親王多爾袞討伐明,偕同固山額真圖爾格打敗敵軍於董家口,拆毀邊牆而入,攻克青山關下城。崇德六年(1641年),拜音圖弟鞏阿岱跟從大軍圍攻錦州,臨陣退撓,拿下由王大臣審問其罪行,拜音圖因拂袖而出,而徇私庇護之罪,論罪當死,命奪去對爵位官職,罰鍰而贖罪。後來因率師助多爾袞攻打錦州,再偕同多鐸圍攻松山。崇德七年(1642年),復授職為固山額真。 順治二年(1645年),拜音圖跟從多鐸西征,打敗敵軍於潼關,被封為一等鎮國將軍,賜繡服一襲。復跟從大軍南征,攻克揚州,又以舟師破其敵軍於江南岸,偕同貝子博洛攻下杭州。論功行賞,賜金八十兩、銀四千兩、鞍馬一副。順治三年(1646年),授三等公。順治四年(1647年),進封為鎮國公。順治五年(1648年),進封為貝子,跟從阿濟格戍守大同。叛將姜瓖既死,餘黨猶分據郡邑。順治六年(1649年),攻拔沁州,復在潞安圍攻姜瓖部將胡國鼎,殲滅其部隊,進位為貝勒。 鞏阿岱事奉多爾袞,為多爾袞信任,累進封貝子。多爾袞逝世後,因黨附之罪而被殺。拜音圖亦因此事受牽連遭幽禁,於順治九年(1652年),以罪削爵,被廢黜宗室資格。嘉慶四年(1799年),清仁宗命恢復宗籍,賜紅帶。.

新!!: 顺治和拜音圖 · 查看更多 »

拜斯噶勒

拜斯噶勒,(),博爾濟吉特氏,扎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布達齊之長子,初授一等台吉。郡王詔命以之任自布達齊起沿世襲罔替,全銜為「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多羅扎薩克圖郡王」。.

新!!: 顺治和拜斯噶勒 · 查看更多 »

拈花寺 (北京东城)

拈花寺,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街26号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新!!: 顺治和拈花寺 (北京东城) · 查看更多 »

拙政园

拙政园,是中国江南一座著名的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初為御史王獻臣改佛寺以建。它是苏州园林的代表,1997年,与其它数座园林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拙政园管理处」辖地面积约83.5亩(5.6公顷,含苏州园林博物馆及新馆,不包括原为拙政园住宅的苏州博物馆及新馆),扣除花圃9.8亩及售票办公处约1亩,开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今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即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而历史上作为拙政园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园南两处建筑群,自1950年代开始便与园林割裂分治,其一为晚清八旗奉直会馆住宅部分(面积约12亩),今以「忠王府」名义幸存,1960年起属苏州博物馆,其二为晚清张履谦补园住宅部分(面积约9-10亩),在遭到长期蚕食破坏后于2003年11月被苏州市当局铲平,辟为由贝聿铭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虽然遭到割裂、破坏,目前拙政园园林中部和西部仍不失古园遗意。尤其是中部(晚清八旗奉直会馆园林)格局,虽然亭台桥梁多系因袭乾嘉以后甚至晚清的位置,建筑面貌亦均系于晚清,但池山形势仍保持16世紀初王獻臣拙政园之大概。西部则为晚清补园,基本保持着光绪初的原貌,而水池形势亦略存明代拙政园的遗意。拙政园居闹市而能延续其山水格局长达五百年,在苏州园林中决系罕见,即在世界,亦属不多。其遗产价值非同寻常。.

新!!: 顺治和拙政园 · 查看更多 »

曹学佺

曹学佺(),字能始,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成员,著名的官员、学者、藏书家和殉国者。.

新!!: 顺治和曹学佺 · 查看更多 »

曹家大院

曹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太谷县北洸乡北洸村,又称三多堂,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修建东院,清顺治年间修建中院,康熙年间修建西院和西花园。大院坐北朝南,南北98米,东西108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共有三个大院,内分为十五个小院,共有房间287间。.

新!!: 顺治和曹家大院 · 查看更多 »

曹寅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顺治十五年(1658)生于北京,祖籍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世家出身,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新!!: 顺治和曹寅 · 查看更多 »

曹尔堪

曹爾堪(),字子愿,號顧庵。江南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籍貫浙江嘉興。 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浙江鄉試中式舉人。順治九年(1652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顺治十八年,受江南奏销案牵累,“夺级南归”。居鄉因僮奴觸怒縣族,自恃無罪,拒交出僮奴,觸怒官吏。本應貶謫關外,幸賴親友交爭助私錢,得以免禍。遂云游四方,“北抵秦晋,南涉荆楚,中历荆洛海岱之间”。康熙十年春至京师,好友龚鼎孳等欲建白复其官,以受阻未果。顾庵亦掉头就走,兴尽曰:“六十老人岂复梦金马门哉?”晚年息影南溪,康熙十八年病逝。 工於詩詞,在京师与宋琬、王士禛、施闰章等唱和,诗“登开元之堂,入大历之室”,词“品格在眉山、渭南之间”。為柳洲词派盟主,与曹贞吉并称“南北二曹”。善作艷詞,多是宴飲狎妓之作。又與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祿、王士祯、汪琬、程可則合稱“清八大詩家”。.

新!!: 顺治和曹尔堪 · 查看更多 »

曹志建

曹志建(),字光宇,明朝浙江温州人。 世袭沧州卫,清兵入關後,全家死王事者九十三人。少年時落魄,居住南京,靠傳遞邸报為業。御史劉熙祚巡按湖南,用为中军,鎮守長沙。劉熙祚兵敗被俘,不降被殺。志建逃至镇峡关。後屯衡州。曾自言:“吾宿世为燃灯佛,师瞿昙。李耳、仲尼皆吾弟子行,况今之坐而自大者,曾何足比数也!” 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曹志建由江西潰退江華、永明。顺治六年(1649年)濟爾哈朗率军破永州、道州,曹志建等退守广西恭城龍虎關(湘、桂两省交境)一带。顺治七年(1650年)孔有德部佔領龍虎關,戰死士兵達萬餘人,曹志建败逃至其弟曹四駐守的廣西灌陽。連永國公印都一起丢失。九月十二日,孔有德命董英、何進勝等攻灌陽,志建兄弟不敵,再逃至恭城青塘窩。次日,清軍分三路進攻青塘窩,志建轉逃入深山徭峒。焦璉後援救曹志建於賀縣,據山作砦。不久病亡。其部下汪大捷、雷兆圣、欧正福歸附李定國。.

新!!: 顺治和曹志建 · 查看更多 »

曹鼎望

曹鼎望,字冠五,號澹齋,直隸豐潤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順治十六年(1659年)登己亥科進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凤翔府知府。有《楚游》、《新安》等集。.

新!!: 顺治和曹鼎望 · 查看更多 »

曹锡远

曹锡远是明代后期地方官员,后归顺后金。第四代孙曹雪芹。 约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前后。据《江宁府志·曹玺传》和《上元县志·曹玺传》两篇传文可知:曹家自称他们为宋朝开国大将曹彬之后代,不过,尚不能排除旧时陋习“始祖攀附”的可能性。曹锡远这一支“著籍襄平”。曹锡远本名宝,字世选,出自《尚书·盘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锡远”也许来自“世选”的音变,不过“曹锡远”之姓名却被清代史料较多使用。 妻子为张氏,他们20几岁时有了儿子曹振彦。万历末期,曹锡远到沈阳作官,遂将全家也迁到了沈阳。传文中称,曹锡远“令沈阳有声”,故有研究者认为,曹锡远当时任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天启元年(即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占沈阳,约40岁的曹锡远归顺了后金。此后史料再无曹锡远任职的记载,可能归顺后以伤病为由很快退出了官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记载:“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他是这一支曹氏家族由明入金的第一人。他生存到50岁、60岁都是在明代崇祯期间。当然还有一种很小的可能性,他更长寿,进入了清代顺治朝,也就会作为满洲正白旗官员曹振彦的家人来到北京生活了。 Category:明朝地方官員 Category:後金人物 Category:曹雪芹家族 Category:曹姓.

新!!: 顺治和曹锡远 · 查看更多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

新!!: 顺治和曹雪芹 · 查看更多 »

曹振彥

曹振彦,奉天辽阳人。曹錫遠之子,曹雪芹的高祖。 明朝末年,曹振彦駐守遼東。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振彦投降後金,編入漢軍正白旗包衣。後為佟養性屬下,擔任烏真超哈(重軍)的教官。天聪八年(1634年),转隶多尔衮属下,任旗鼓牛錄章京。崇祯十七年(1644年),随多尔衮入关,任佐領。 顺治六年(1649年),參加平定姜瓖之叛。顺治七年,被任命为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九年,升山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阳和府知府。官至兩浙都轉鹽運使司盐运使。顺治十五年(1658年)退休,康熙十四年(1675年)尚在世。.

新!!: 顺治和曹振彥 · 查看更多 »

曹景參

曹景參(),明末政治人物。 曹志遇之子。崇禎四年(1631年)二甲第一名進士,初任礼部精善司主事,歷官南京给事中,曾游十三陵的九龙池,有诗曰:“小涧琮琮活水侵,问源不远可幽寻。”晚年居家鄉,清顺治三年(1646年)去世。 Category:明朝禮部主事 Category:明朝給事中 J.

新!!: 顺治和曹景參 · 查看更多 »

曾亨應

曾亨應(),字子喜,江西臨川人。明末政治人物。 曾亨應之父曾棟官至廣東布政使。曾亨應於崇禎七年(1634年)中進士。歷官吏部文選主事。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御史張懋爵彈劾他納賄行私,遂被謫去。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江西各城大多被清兵攻占,曾亨應讓其弟曾和應帶著父親到福建避難。曾亨應與艾南英等死守臨川城。亨應一日置酒宴客,忽清兵至。亨應避石室,被從弟出賣,曾亨應及兒子曾筠被捕。曾亨應對兒子說:“勉之!一日千秋,毋自負”。曾筠應承。父子先後不屈而死。其弟曾和應跳井自盡。清兵包围曾家村,抓获三百余人,全部处死。乾隆四十一年,追封曾亨應為賜諡烈愍,曾筠為禮部主事,曾和應為光祿寺正卿。.

新!!: 顺治和曾亨應 · 查看更多 »

曾道唯

曾道唯(),字元魯,一字自菴,广东南海人,明末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登庚辰科进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发生张差梃击案,刑部会同十三司官员举行会审,曾道唯参与。官至侍郎。清順治三年(1646年)他在广州拥立唐王朱聿𨮁即位,年号绍武,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清军南下,攻克广州,绍武政权灭亡,曾道唯降清。.

新!!: 顺治和曾道唯 · 查看更多 »

曾鲸

曾鲸(),字波臣,大明福建省莆田人,明朝后期畫家。.

新!!: 顺治和曾鲸 · 查看更多 »

曾振甲

曾振甲(),清代蘇州常熟人。宋朝曾公亮的後代,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年鄉試中舉人,接著在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殿試中進士。後獲授江西貴溪知縣,敕授文林郎。《清代硃卷集成》-曾氏選抄,曾之撰條下.

新!!: 顺治和曾振甲 · 查看更多 »

思明州 (明郑)

思明州是明郑设置的一个州,管辖厦门、金门等岛屿。 1655年(南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2月,郑成功在中左所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官,分理军政各事。3月,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命薛联桂知州事,又令工官冯澄世筑演武亭,督兵操练。 1663年(南明永历十七年,清康熙二年),郑经将思明州改制为思明县。 1680年(明郑永历三十四年,清康熙十九年)2月,清福建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万正色、陆路提督杨捷出征厦门岛和金门岛。同月26日,郑经率厦门守军千余人退守台湾。同年,清廷派总兵镇守厦门。.

新!!: 顺治和思明州 (明郑) · 查看更多 »

怀柔区

怀柔区是北京市下辖的一个区。怀柔区为北京市郊区县之一,地处全市东北部,位于东经116°17′~116°53′,北纬40°41′~41°0.4′之间。城区距北京东直门50公里。全区总面积2122.6平方公里。怀柔区南邻北京市顺义区,西南为北京市昌平区,西是北京市延庆区,东邻北京市密云区,西北至东北部,分别与河北省赤城县、丰宁县和滦平县接壤。.

新!!: 顺治和怀柔区 · 查看更多 »

晦山戒顯

本條目為概述雲居山住持高僧-晦山戒顯禪師的生平、史傳、著述。.

新!!: 顺治和晦山戒顯 · 查看更多 »

晦山戒顯禪師全身塔

晦山戒顯禪師全身塔為晦山戒顯禪師(1610-1672)的祖師塔。禪師為明末清初臨濟宗高僧,順治八年應請住雲居重振叢林清規。圓寂後,依師遺囑葬其衣缽於靈隱,其遺骸由徒燕雷元鵬迎歸雲居山,於青龍窩建塔樹碑。 塔座落於雲居山趙州關外東北側約150米處,即鉢盂山南麓山腳下,距真如禪寺約2公里。.

新!!: 顺治和晦山戒顯禪師全身塔 · 查看更多 »

普度寺

普度寺,又名玛哈噶喇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普度寺前巷35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故宫外八庙之一,东华流韵,于2013-09-26查阅。.

新!!: 顺治和普度寺 · 查看更多 »

普胜寺

普胜寺,俗称“十达子庙”,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南河沿大街111号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如今此处是欧美同学会会址。.

新!!: 顺治和普胜寺 · 查看更多 »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新!!: 顺治和景山公园 · 查看更多 »

景仁宮

景仁宮(a),為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六宮區的西南角。.

新!!: 顺治和景仁宮 · 查看更多 »

景運門

景运门,位于紫禁城乾清门前广场东侧,是紫禁城内廷与外朝东路的重要通路。.

新!!: 顺治和景運門 · 查看更多 »

1644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44年 · 查看更多 »

1645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45年 · 查看更多 »

1646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46年 · 查看更多 »

1647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47年 · 查看更多 »

1648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48年 · 查看更多 »

1649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49年 · 查看更多 »

1650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0年 · 查看更多 »

1651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1年 · 查看更多 »

1652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2年 · 查看更多 »

1653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3年 · 查看更多 »

1654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4年 · 查看更多 »

1655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5年 · 查看更多 »

1656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6年 · 查看更多 »

1657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7年 · 查看更多 »

1658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8年 · 查看更多 »

1659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59年 · 查看更多 »

1660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60年 · 查看更多 »

1661年

没有描述。

新!!: 顺治和1661年 · 查看更多 »

7月8日

7月8日是公曆年的第189天(閏年的第190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6天。.

新!!: 顺治和7月8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順治順治 (年號)顺治年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