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雍正

指数 雍正

雍正(p;,公元1723年至1735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世宗胤禛的年号,前后共13年。因為雍正帝之前曾被封雍親王(v),即位後採用雍正一詞,除取其名「禛」之諧音外,亦有正統、名正的意思,以辟民間奪位的謠言。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高宗即位沿用。.

2115 关系: 嚴瑞龍嚴遂成嚴暻劉偉強劉世熹劉世衢劉復 (雍正進士)劉公渭劉兆銘劉統勳劉辰駿劉良璧劉於義劉敬與城隍庙城隍廟 (北京故宮)基隆市基隆市歷史基诺族埔心鄉埔里地區歷史年表原平市原武县厦门市垂扎布做十六歲偏头关千户所偏沅巡抚博學宏辭科博山县 (清朝)博爾果洛博果鐸华州 (华县)华阳县 (乾元)华林寺十二月廿七十方普觉寺卫哲治卫武家族墓卜大川南區 (臺中市)南寧府南屯區南山案南庄鄉 (台灣)南化區南靖县南汝光道南沙群岛主权争议南渭州...南澳县南海爭議南海诸岛南撫建道南拳卓仓居巴仓活佛单县古今图书集成古物陈列所古浪县台州市台灣媽祖信仰台灣小吃台灣年號列表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台灣災難列表台灣黑社會台灣政治台拱廳史家胡同史弥巩史謙史貽直右江道双福寺双林三桥友誼關叙州府叙永厅后宫甄嬛传后里區后晋显陵名間鄉吳士功吳大受吳奇隆吳世燾吳嗣爵吳公達吳珽吳琮吳福生事件吳華孫吳超吳開業吳濂吳文煥吳應造吴努春墓吴家花园 (北京)同州同州府同福寺 (北京)向廷瑛向武州吕瑛吉南贛寧道吉州 (金朝)吉彩洛定吉貝嶼吉林市吉林府坤宁宫坪源天后古廟塞勒塔尔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墾號壯德壽康宮多宝镇多尔济塞布腾多伦县多伦诺尔厅复州复州厅夏之蓉夏廷芝夏茸尕布·洛桑图丹格勒坚赞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夏茸尕布活佛大城鄉大南實錄大南蠻大同府大同府铸钱局大学士大定縣大小金川之役大义觉迷录大佛寺 (广州)大園區大关县大光明殿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稻埕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大甲中軍守備大甲三寶文化館大甲鎮瀾宮大甲西社大甲西社抗清事件大甲東社大甲歷史大觉寺 (北京)大高玄殿大连市大藏经大钟寺大肚王國大肚萬興宮大雅區大柏树大村鄉 (台灣)大清律例大清會典大挑天主教蚌埠教区天主教會天主教海门教区天心阁天镇县天桥南大街天津府天津道天津歷史天津清真大寺天津文庙天涯海角太原府太平县 (正德)太仓直隶州夷陵州夷陵区外白渡桥夕照寺女傭奴隶制度奉节县如东县如皋市妙西鎮姚安土司姚三辰姬際可姜穎新姜毓姜晟姑咱镇威寧州威寧府娄县 (清朝县份)婉貴太妃媽祖廟孚王府孝儀純皇后孝端文皇后孝聖憲皇后孝静成皇后孝賢純皇后孝惠章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敬憲皇后孤立主义孫國璽孫嘉淦孫立人孫觀 (道光進士)孫鵬 (崇禎進士)孫浤澤學甲慈濟宮存古堂琴谱孔子世家大宗世系孔尚任孔廟列表孔廣居孔廣棨孔傳鐸孔繼濩孙见龙定妃萬琉哈氏定州 (北魏)定州直隸州定州文庙定边县实胜寺宁夏卫宁夏府宁佑庙宁德市宁番卫宁远府宁郡王府宁武府宁明州宏福寺宝山区 (上海市)宝庆寺塔宝河局客语方言宣威州宣仁庙宣德爐宣武门天主堂宦海奇官宫 (2011年电视剧)宫锁珠帘宰相宾州 (广西)宿遷縣宜妃 (康熙帝)宜兆熊宜都市宜蘭縣宜昌县宜昌府官园公园宗室永㥣宗人府宗畅寺安子訥安平桥安福县 (清朝)安西厅安脩德安溪县宋之樹宋珩宋禮 (尚書)察罕殿齐·阿旺罗布桑丹實賢寧紹台道寧郡王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寿张县富寧安富锦市寄畅园密什克多爾濟密摺尊王公壇尚順成尚敬王小石虎胡同小青岛 (青岛)尹士俍尹会一尹德尹繼善屏南文庙屠蜀履親王山丹州屈大均屋良里之子岳州府岳常澧道岳華岳麓书院岳阳市岳钟琪岳濬岷县岸裡社張家峡口镇 (江山市)崔琳崔應階崇安 (清朝)崇明学宫川口長孺川主川剧巡撫工段营造录左丘明左江道巧尔基庙巨野县巩县石窟巫溪县巴塘县巴彦浩特镇巴勒达尔 (辉特部)巴爾圖上班上淡水社上海宗教上海文庙上書房 (電視劇)丁士一丁村不肯去观音院严鸿逵師爺中壢區中央老街中宮中山世譜中山路 (宁波)中山桥 (兰州)中心镇公堂中俄边界谈判中國中國基督教史中國娼妓史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國移民史中國法制史中國文化史中和慈雲寺中国基督教中国古代职官中国史前发明列表中国年号列表中国人口史中国礼仪之争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中国百科全书史中国-瑞典关系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中国政府中国性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中老關係中正商圈丰盛额丰镇市临澧县临济义玄常壽常州府常赉丹津 (土默特)丹津多尔济丽江土司东山 (苏州)东川区东平州东亚史东北义园七堵區七星墩圳丘姓丘北县丘逢甲万寿寺 (北京)万木草堂万承勋帕巴拉·帕巴济美丹贝甲措帕巴拉活佛三台县三合會三门峡市三重區三泰三明市下營區下淡水社乍浦炮台乍浦镇乐山县 (清朝)乐山市乐都区乐毅墓乐户九五至尊九命奇冤九龍城侯王廟书院平定县平定直隸州平定準噶爾平阳府平泉市平湖秋月平潭县平敷屋友寄事件年羹尧乾寧縣乾州 (乾宁)乾州直隸州乾隆乾隆帝乾隆帝长女乾隆帝次女乾隆下江南 (電影)乾清门广安市广安门广丰区广丰文庙广平府广和楼广福观广水市广济寺古建筑群广济桥 (潮州)乌素图召乌龙茶乌蒙府乌苏里江乔世臣幕後大老爺义州 (金朝)于辰亞洲電視劇集列表 (1980年代)于振庫倫辦事大臣亳州 (古代)庶吉士康定市康乾盛世康五瑞康熙康熙帝康熙臺北湖康济鼐庹宗華二郎镇 (重庆市)庵山云岩寺 (江油)云栖竹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仙观五知齋琴譜五羊传说五洞桥 (台州)庄浪卫井欄樹廊坊市仁寿县仁怀市仡佬族代县廣寧 (裕親王)代州廣州將軍代州直隸州廣儲司廣西省 (清)廣西直隸州廣東巡撫廣東通志仪征市延安府延建邵道延信延福寺 (阿拉善)延恩侯延榆綏道延津县建寧府建昌路 (四川)任元灝任舉任蘭枝任陈晋廖必琦廖朝孔廓爾喀之役廉親王会川卫会典伊通镇伍士琪伍彌泰张天师张家界市张广泗张廷玉张伯行张凤孙张相公庙 (北京)张若震张星吉藏卜伯夏伸港鄉弘仁寺 (北京福祥胡同)弘化寺弘暻 (貝子)弘暻 (淳慎郡王)弘明 (胤禔之子)弘春弘昼弘昇弘昉弘旺弘慶弘曕弘曉弘曙弘晳弘晈弘時張大受 (康熙進士)張廷瑑張廷璐張廖姓張允隨張皇后 (吳三桂)張素張素 (雍正進士)張縞張羾張翮張翀張聰賢張達京張鈞張與朱張鵬翮張鉞張若需張若澄張英 (清朝)張永龍張湄張文齡开封府佟佳氏佟养真佟国维彝族彭定求彭山区彭啟豐彭端淑彭紹升彭遵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彰德府彰化南瑤宮彰化市歷史年表彰化縣彰化縣 (清朝)彰化關帝廟彰邑城隍廟佳里興震興宮佳木斯市归顺州 (元和)何基何和礼何琇何梦瑶何晟铭佛尼埒佛山市佛岡直隸廳徐州 (三国至明朝)徐州市徐州府徐倫徐璉徐駿徐葆光徐湛恩徐本徐昂發御定駢字類編御制平定西藏碑御筆匾額御用閒人御花園 (北京故宮)御茶膳房御藥房侯封德化县德阳市德格印经院德沁札布德沛德昭徽州 (元朝)後壁區後宮甄嬛傳 (電視劇)俞世治俞兆岳俞兆晟俞鴻圖保县保定市保德州保德直隸州保靖州宣抚司保泰保泰 (愛新覺羅氏)忠州 (唐朝)忠州直隸州忠烈祠 (臺灣)忻州 (古代)忻州直隸州促浸土司俄国使馆旧址土司土司遗址土尔扈特土庫鎮土地廟土謝圖汗部地安门西大街匾額圈地圖爾格圖麗琛圖海北京孔庙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平阳会馆北京都城隍廟北京晋翼会馆北港鎮 (台灣)北惠济庙北海公园圆明园包衣國史館 (清朝)國立故宮博物院刘定逌刘猛将军刘起元刘智墓分流炮台嘉定府嘉定区嘉定直隸州嘉应观嘉禾县嘉義市嘉義縣嘉應直隸州嵩壽嵇璜嵇承謙單德謨善巴善因寺喇世塔喇嘛札布周學健周于仁周侗周儒周範蓮周紹龍周緝敬周芬斗周鍾瑄周華宇周金紳周正峯周毓元周渭周澍周文楷呼和浩特市呂四娘 (電視劇)呂益昌呂良偉咏春拳和珅和硕恪靖公主府和硕怀恪公主和美鎮和聲署和親王和通泊之战傅弘烈傅王露傅爾丹傅臘塔員林市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哲憫皇貴妃哈姓哈元生哈日扎日格庙唐執玉唐孫華唐崖土司城址唐一岑唐一岑墓唐英 (清朝督陶官)儲元升儲晉觀冲赛康冷姓冕宁县内丘县内蒙古历史内江市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列表冀州 (古代)冀州直隶州凝和庙凤台县凯里市凉州卫凉州府商州 (北周)商州直隸州商洛市允䄉允礽允祺允祿允祕允禟允禧允禩允禑允禔內惟兩廣總督八里坌八里桥八斗子漁港八旗宗室觉罗学八旗通志初集八旗水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六合拳六堆六安州六安直隸州六安軍六必居关羽养心殿元和县元江直隸州元明清历史年表先农先农坛 (醴陵市)兗沂曹濟道兆惠兆惠府光州光州直隶州光裕堂琴谱前马厂胡同前清秘史剑南长官司剑川县第一中学固始县固伦和敬公主固伦端敏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固倫公主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四大发明四月初二倪象愷倪承寬值年旗值年旗大臣噶丹松赞林噶倫石家大院石家庄市石牌 (臺北市)石门寺 (天祝)石林彝族自治县瞿昙寺玄妙观 (南阳市)玉井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林市玉樹等四十族玉溪市王士禛王奎王家大院王安國 (雍正進士)王尔鉴王履冰王世子嬪王府井大街王仁 (台灣)王延年王延年 (清朝翰林)王介福王佐王作梅王念孙王圖王圖炳王祚顯王端王猷王瓚 (康熙進士)王發祥王頊齡王锡九王雲翔王雲錦王材王杰 (清朝)王檢王檢 (雍正進士)王步青王汧王澍 (书法家)王昶 (清朝)王文治王文清 (清朝)王政恒玛拉盖庙灣裡萬年殿火炭火耗灯草胡同灶户灵山卫 (古代)灵岳寺灵州灵州直隶州班第班第 (科尔沁台吉)琴峰书院琴江村琺瑯彩瓷孔雀圖碗理親王理藩院侍郎琉球国琉球国外交砀山县碣石镇社頭鄉社頭清水巖神保住神池县祁父祝贡寺祈安醮祀典武廟禁書福宁州福宁府福州府福州疍民福州道福建巡抚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福建通志福彭福佑寺福沛福泉县 (清朝)福清縣知縣列表福惠禹壽禅宗秦州 (古代)秦州直隸州秦勇均科布多科布多城秀水鄉 (台灣)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程元章程鍾彥程順則穆嫔竹塹城竹子湖竹北市竹馬陣笨港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筏子溪策布登扎布答应管幹貞管理三庫大臣箭亭 (北京故宫)简阳市类乌齐寺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粉彩描金雙獅紋盤索柱 (康熙乙未進士)紹興師爺純裕勤太妃純惠皇貴妃純愨皇貴妃紀昀綏德直隸州總督倉場繆曰芑繆曰藻红楼梦纪晓岚故居纳延泰绥德州绥远城绥远城将军绥远城将军衙署绮园 (北京)绵州绛州绛曲基巧罗寺義寧陳氏羅彌高羅樂林翊坤宮翁方綱翠花街5号四合院真如镇街道真定县真定府真定國真安州真相HOLD得住真觉寺真阳县 (刘宋)眉山市眉州直隸州烏里雅蘇臺城烏里雅蘇臺將軍热河厅热河都统署旧址爐石塘給事中絳州直隸州瑠公圳瑪爾漢瑯勃拉邦王国璧山区璘沁瓜尔佳氏 (允礽)瓜州 (古代)田姓田家大院田從典田志勤田文鏡申佳胤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山道甘州 (古代)甘州府甘州路甘丹寺甘國寶甘鳳池甘汝來甘泉县 (清朝)熊學鵬熙良燕子口天主堂燕窝镇 (重庆市)畢暎異域錄煒烈煙館牤牛河 (第二松花江)牧可登牛运震独石口厅盐城市盐灶直隶巡抚直隶省直隸州直隸總督署盛京将军登莱青胶道白多祿白云山庙白利土司白蓮教白渠百变大咖秀百科全书百色厅百色市階州直隸州芎林鄉随园芬園鄉隰州 (隋朝)花壇鄉花市清真寺花木街道花拳隆福寺街隆科多隆恩圳 (新竹)韩山师范学院莊大中莊學申莊年莊令翼莊令輿莊獻世子莊梁奕莊楷莊清度莫陶鎮海門 (臺南市)遷江縣遜柱遵义县 (明朝)遵义市遵义府聖王廟道劳阿贵庙道孚县達州直隸州達什敦多布達木蒙古荣妃 (康熙帝)荣成市荥阳市荆溪县草堂寺菏泽市萍乡孔庙萧县文庙萬和宮 (台中市)萬里 (雍正進士)萬里區靳光瀚靖州 (北宋)靖道謨青城县 (元朝)青岛天后宫青州府青幫青云岩风景区青龍灣減河青铜峡市青海蒙古静乐县順懿密太妃項煜衡州府顧太清顧光旭顧海衮臣顺天府学顺德府文庙血芙蓉血滴子血滴子 (2012年电影)袁士林袁瑞臨道颍州 (北魏)颍州府额鲁特前旗颇罗鼐食為奴飞鸾桥裘琏褚庫養廉銀養心殿造辦處褚祿褒忠鄉襦裙西南彝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套蒙古西宁县 (雍正)西宁府西安城隍庙西寧辦事大臣西乾鄜道西康省西便门外大街西六宮西关西秦会馆西隆州西黃寺西藏独立运动西藏郡王西津桥西湖西湖十景西湖鄉 (台灣)西昌县 (清朝)西昌市饒廣九南道馬宏琦馬圯受馬爾賽 (馬佳氏)馬驥 (台灣鎮總兵)馬蹄鬆馬齊馬樸臣馬湖府馬湖路馮盡善覺羅白秀覺羅滿保首崇满洲香山 (大字)香山區香山庄香山公园香山縣丞衙署香严寺 (淅川县)香港清朝初期歷史駐藏大臣解州解州直隶州觀音山 (新北市)觀柱訥爾蘇訥親許州马兰泰马翮飞马褂马超驸马說唐諴亲王諸羅十七莊諸羅縣諸羅縣志諸錦諾那呼圖克圖高山 (雍正進士)高平县 (北魏)高凤翰高其位高其佩高襄嫔高起 (清朝)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高雄地下街高淑曾高澤高斌談經正謝廷琪謝濟世鬰林州鬱林直隸州謙妃魚池鄉 (台灣)魏廷珍魯浩许州直隶州许昌市诺岷谣言谷峰谷饶狮头油甘豐原區豐原慈濟宮豫妃 (乾隆帝)鲁之裕貤封費錫璜費應豫鳳山縣 (清治時期)鳳山縣舊城鳳凰直隸廳 (湖南)鳳邠道賽音諾顏部鳌山卫 (古代)資州直隸州贞丰县贝勒召贝果鄂尔勒克贤良寺贤良祠贪污费锡琮贺双卿贵人郭络罗氏趕繒船超峰寺趙奇芳趙州直隸州趙佑 (清朝)趙純仁趙瑛趙申喬趙錫禮趙楷 (雍正進士)路元升 (乾隆進士)鸡足山大乘教鸣翠湖鸿茅药酒鹤山市鹤峰县鹤峰州鹭江志鹿港天后宮鹿港福德祠鹿港鎮鹿港郭厝保安宮麻衣子麻豆區麻豆太子宮麗江府車城鄉 (台灣)車布登班珠爾車臣汗部黎州 (北周)軍機處黃叔琳黃岳牧黃庭堅黃施鍔黑龙江历史黔西州黄任黄瓦财神庙黄村火神庙鼎新县輝特部鼻烟齊召南齊妃齐周华齋宮 (北京故宮)龍巖知縣、知州列表龍巖直隸州龍井區龍井林家龍潭區 (台灣)辰沅永靖道边寿民达察活佛达州 (古代)达州市达玛璘 (车臣汗)龜崙嶺古道龙安府龙岩市龙岩民系龙州 (唐朝)龙德 (黎纯宗)龙王庙行宫连州 (连县)连云港市迎恩桥 (绍兴)迎春門 (臺南市)迤西道迤東道迦陵性音迪庆藏族自治州迷易千户所迈柱过枝纹霞浦县霍爾三十九族霍集斯錢塘 (乾隆進士)錢以塏霧峰區霧裡薜圳錫保霸昌道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范廷謀范廷楷范咸 (清朝)茂州茂州直隸州茅山道院郎岱廳郎世寧郝玉麟郝霔胡彥昇胤祥郭子儀紀念堂郭石渠郭络罗氏 (允禩)郭美都御史都匀府都統都江厅郑州 (古代)郑州直隶州郑信郑燮胙城县舊港 (新竹)舒妃舒安舒赫德阮學浩阮維誠阮葵生防叔阳湖县阶州阿城区阿卜都瓜卜阿尔泰 (清朝大臣)阿勒坦布拉格阿玉錫阿爾賽阿濟斯和卓阿旺宗哲阿旺曲丹阿拉善厄魯特旗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阜阳县阜阳市蘆洲區蘇努蘇明良赣榆历史赣榆区赤峰直隸州赤湾天后宫赤斤蒙古卫起居注赵州 (河北)资县资州资中县资阳县资阳市薩彥嶺閻相師閻若璩開歸陳許鄭道開泰縣薛士中藍公案藍鼎元藩王闸北区關羽信仰關渡大橋董禧董邦達董榕董正學董潮葫蘆墩圳葉維榮葉有詞葛德潤钟山书院钦公塘钱大昕钱载蒲州 (北周)蒲州府蒲圻縣知縣列表蒋士铨蒋廷锡蒋氏贞节坊蒋溥蒙古國家列表蒙古高原君主列表邠州 (彬县)邳州 (古代)肃州 (隋朝)肃州路邵基 (清朝)邵大业邵松年邗江县邓州 (隋朝)邓州市肇庆府肅州直隸州蓬州千户所蓬溪县蓮峰廟铜山县 (清朝)铜山区蔡世遠蔡以台蔡良蔡溫蔡显蔣季錫蔣柟蔣泂蔣漣锦纶会馆鄧啟元鄧鍾岳鄭板橋 (電視劇)鄭方城鄭方坤鄜州鄜州直隸州鄒一桂鄒忠倚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鄂尔泰鄉勇膠州直隸州释迦也失释无际重修朝阳门石道碑重華宮臨安府 (雲南)臨水夫人自贡市自贡移民文化自贡桓侯宫自流井区臺南三山國王廟臺南廣安宮臺中市臺中市行政區劃臺中市文化資產臺中縣臺北市行政區劃臺灣臺灣史前時期臺灣府臺灣府城臺灣府城小南門臺灣府城小北門臺灣府城小東門臺灣府志臺灣府儒學訓導臺灣府儒學教授臺灣府經歷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臺灣縣 (1684年-1887年)臺灣行政區劃臺灣清治時期臺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劃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里港鄉金台书院金坛区金士松金履寬金山县金山區 (台灣)金庸金庸筆下門派列表金匮县金门闸金榜 (清朝)金毓嶂金汤桥金溶蕭震 (康熙進士)蕭永藻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長短樹永安堂长乐旗下话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长沙市长沙话长洲县镇雄县镇雄州镇雄府镇江府镇洋县镇海文庙酥醪观酉陽直隸州酋邦色誠艋舺苍津苏小小苏州府苏州状元苏松太道苏文英伦三岛苑裡鎮苑裡順天宮雍正十二美人图雍正帝雍正剑侠图雍正王朝雨城区雲板雲武道雷峰塔奇传雷允上雷鋐雅安市雅州雅州府雅州直隸州雅爾江阿通嫔通州博物馆通州直隶州通永道通济桥 (余姚)老司城遗址老营堡千户所連山直隸廳連州直隸州耶稣会耗羡歸公耀州 (唐朝)虎尾鎮陝州直隸州虬江路陳大受陳州陳州府陳中榮陳世倌陳世賢陳平庄紫微宮陳亮世陳嗣諶陳兆崙陳倫烱陳玉友陳祖范陳端生陳萬策 (康熙進士)陳誠 (雍正進士)陳鈞陳鈞 (雍正進士)陳舜裔陳有策陸宗楷陸鶴陸龜蒙虹口区陈友谅陈宏谋陈世侃陈纲陈阁老宅陈梓陆丰市陆丰话陆生楠陕州 (古代)陕甘总督陕西省图书馆查嗣庭查克建查郎阿查慎行柯琴柯邦迪前地柳州府柴大紀柘荣县探花第接官亭 (臺南市)果親王掃桿埔林大春林天木林嵩基林內鄉林鵬飛 (雍正進士)林葱土司恩安县恩乐县恩佑寺恩施县恩施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恭城古建筑群恰克圖界約恰克图李卫李天秀 (雍正進士)李姓李修卿李唐 (清朝)李元亮李光地李光前李煦李直李蟠李運正李運昇李鍾峩李鍇李衛當官李衛當官2李调元李賢經李贵人 (雍正帝)李鸞李重華李惟揚李文炤李敬躋李時杨名时杨姓杨柳青年画杨无咎 (清朝)杭州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杭世駿杭嘉湖道東帝汶華人東六宮東湖縣松原市 (吉林省)松桃直隸廳松江府松潘县松潘廳板頭村板橋接雲寺杜努文杜度 (清朝)杜謐格哷克延丕勒桐梓县桃城区桃園 (大字)桃園市桃園市行政區劃桃花坞年画桂阳县桂阳州 (明朝)梁城千户所梁同書梁天來梁詩正梁錫璵梁樟梧州府梅县区梅州市棋圣楊宗仁楊世芳 (康熙進士)楊二酉楊廷棟楊允璽楊秀 (清朝翰林)楊熥楊燭楊鯤楊超曾楊錫紱楚门镇楚雄府楊枝華楊氏蠟像院楊文乾業西丹畢鑒贊榆林府樹林區檮杌閑評欽漣正定城正定县正定府正宁县正安县正安州正福寺天主堂正阳县步步惊心 (桐华小说)武夷山市武定州 (明朝)武定府 (清朝)武定路武胜县武英殿歌女段玉裁毕节市毕沅毛義雲水城县水西庄水林鄉水林景陽宮永定河道永寧直隸州永州府永丰州永乐大典永平府永康市永佑永佑庙永和區永和宮永绥直隶厅永璧永璜永顺府永貴永恩永樂大鐘永春直隶州永济市永慶永晉江華 (演員)江西填湖广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江氏祠堂江汉区江湾镇街道江湖奇俠傳汝宁府汤聘汪师韩汪繼璟汪由敦汪景祺汜水縣汕尾市汉口汉奸汉传佛教汀漳龍道沧州 (古代)沧州市沭阳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河南贡院碑河北道 (清朝)河道總督河陝汝道河東總督沾河姑沈孟堅沈在宽沈維崧沈近思沈起元沈榮沈淑沈昌宇沈文鎬沂州沂州府沅陵县第一中学沙州卫沙亮沙鹿區波密土王泰宁县 (清朝)泰安县 (清朝)泰安州泰安市泰安府泰安直隶州泰兴市泰郡王泽州泽州府泽州府衙泗城州泗城府泗州直隶州法渊寺法源寺 (北京)泉州府津市牛肉粉洪门活字印刷术洛南县涂天相涂逢震淡水廳深坑區深州 (古代)深州直隸州深泽文庙淳親王淅川厅温州历史温州市温德河 (第二松花江)游紹安清史讲义清工部工程做法清代蒙古清式營造則例清圣训清军清诗纪事清远市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清武家廟垂裕堂清水區 (台灣)清江厅清治台灣歷史年表清泰陵清澜千户所清朝清朝大学士列表清朝外交清朝外戚列表清朝宮女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清朝人口清朝後宮清朝内阁清朝状元列表清朝皇储清朝進士列表清朝柔遠記清朝武狀元列表清朝武進士列表清朝民变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清朝新式海軍清朝政府清晏园湯大奎湯啟聲湯鎮宗湯斌湘剧湘潭大学湖南布政使司湖南省湖南省 (清)湖廣巡撫湖北巡抚湖北布政使司溧阳市溧陽縣溪北六興宮溪湖鎮满语满洲地区君主列表满洲里市满文滨州 (古代)滨州市滨海县滿清十三皇朝漆绍文漕运总督潍县潢川县潭子區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潮州历代沿革列表潮州市潮州府潮州鎮潮州话潮阳区潮阳行政区划潼川州潼川府潼川直隸州潼商道潼关县潘安禮潘益達潘敦仔潘思榘澎湖廳澎湖志略澎湖縣歷史澎湖群島澤州直隸州澧州澳門經濟史濟寧直隸州濟東泰武臨道濁水溪濠江区濠江区人物列表濮州濮阳市朝城县朝鮮英祖朝鮮景宗朝阳路 (北京)朝阳门外大街朝考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木鐘木金父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朱一貴朱之璉朱軾朱轼墓會典館會稽郡朔平府指云寺朋素克喇布坦 (土谢图汗部)惠妃 (康熙帝)惠州府惠远寺惠来县惲宗洵惇怡皇貴妃成妃 (康熙帝)成都縣戮屍戴夢奎戴震戴進賢戴梓户县文庙房裡城明安明清北京城春坊春山昭化寺 (阿拉善)昭通 (消歧义)昭通市昭通府昭显庙昭文县显庆寺 (临夏)显谨亲王衍璜墓易州易州直隸州昆都仑召济南府济宁市流民浦起龙浯洲鹽場大使海外華人國王列表海山罟海州 (东魏)海州直隶州海上丝绸之路海丰县海北藏族自治州海神庙 (盐官)海阳县 (清朝)海阳市海阳义园海门千户所海望海拉尔区浔州府浙江巡抚新埔鎮新平县 (明朝)新会区新会行政区划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新北市新北市歷史新竹市新竹漁港新疆 (消歧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營太子宮新豐鄉 (台灣)新阳县 (清朝)新桥镇 (衡山县)新港奉天宮方增文方觀承方邦基施南府施州施州卫施琅斗彩斗栱文字獄文山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文登县 (北齐)无为县无锡县无锡市旷敏本旷𢽾本旺札勒多爾濟旗 (行政区划)悫惠皇贵妃攤丁入地改土归流攒拉土司愉貴妃懷忠祠應山縣散州敦多布多尔济敦丹多爾濟敖特奇庙故宫外八庙教坊教習庶吉士慧丰寺慶寧寺 (蒙古國)慶復慶恭皇貴妃慈尊寺慈云寺 (淮安)慈灯寺扎薩克扬州府扬书扶余市承宣布政使司承德县承德市承德府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承泽园打狗港拈花寺拉莫德钦寺拉達克曠深本曲阜孔庙書劍恩仇錄 (2009年電視劇)曹寅曹州曹州府曹一士曹頫曹雪芹曾秉輝思明府怡亲王晏斯盛普宁行政沿革普安州普洱市普洱府普济寺 (普陀山)景山公园景州 (隋朝)景仁宮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智合仓活佛晋城市晋州 (元朝)晋江市1723年1724年1725年1726年1727年1728年1729年1730年1731年1732年1733年1734年1735年18世纪2012国剧盛典7月28日 扩展索引 (2065 更多) »

嚴瑞龍

嚴瑞龍(),字凌雲,四川閬中人,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嚴瑞龍 · 查看更多 »

嚴遂成

嚴遂成(),字崧瞻,號--。清烏程(現浙江湖州)人。.

新!!: 雍正和嚴遂成 · 查看更多 »

嚴暻

嚴暻,字山晖,浙江烏程縣人,清朝官員。 嚴暻爲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曾任福建漳州府海澄縣知縣,任內擴建晏海楼,建築至今尚存。乾隆十年(1745年),嚴暻接替何衢,擔任台灣府諸羅縣知縣。.

新!!: 雍正和嚴暻 · 查看更多 »

劉偉強

劉偉強(英文名:Andrew Lau,),香港電影導演以及攝影師。.

新!!: 雍正和劉偉強 · 查看更多 »

劉世熹

劉世熹,贵州黃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三甲一百三十五名,官陝西三原縣知縣,改鎮遠府教授。.

新!!: 雍正和劉世熹 · 查看更多 »

劉世衢

劉世衢(),字何甫。江西省吉安府永新縣(今屬江西省吉安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劉世衢 · 查看更多 »

劉復 (雍正進士)

劉復(),字旡咎,號補亭。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

新!!: 雍正和劉復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劉公渭

劉公渭,贵州湄潭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一百九十八名,官四川青神知縣。.

新!!: 雍正和劉公渭 · 查看更多 »

劉兆銘

劉兆銘 (Lau Siu Ming,),生于香港,香港無綫電視(TVB)資深藝員(現為部頭合約),是香港舞蹈的開拓者之一,行內人尊稱「Ming Sir」。.

新!!: 雍正和劉兆銘 · 查看更多 »

劉統勳

劉統勳(),字延清,號爾鈍,清朝政治人物。山東諸城縣(今属于高密)逄戈庄村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之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内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逝,享壽76歲。 劉統勳為人正直,以能諫著稱,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都有顯著政績,為官四十多年,位至宰相,身兼數職,始終清廉,不曾貪污受賄。乾隆帝評價:「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諡號「文正」。 在民间称为刘罗锅的刘墉是劉統勳的儿子。.

新!!: 雍正和劉統勳 · 查看更多 »

劉辰駿

劉辰駿(),原名劉果行,字勷劬,號問松。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劉辰駿 · 查看更多 »

劉良璧

劉良璧,字省齋,湖南衡陽人,清朝官員。雍正二年進士,歷任連江縣知縣、諸羅縣知縣、龍溪縣官員、漳州海防同知、臺灣知府、代理福建分巡台灣道、分巡臺灣道、補興泉永道。年老致仕,卒於家。.

新!!: 雍正和劉良璧 · 查看更多 »

劉於義

劉於義(),字喻旃,號蔚岡。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劉一夔之子,劉復之父,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一世。清朝翰林,政治人物,學者。.

新!!: 雍正和劉於義 · 查看更多 »

劉敬與

劉敬與(),字邻初,福建福清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康熙五十三年,福建鄉試中舉。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三甲第二十五名,授庶吉士,改行人司行人。与谢道承参与纂修乾隆《福建通志》。.

新!!: 雍正和劉敬與 · 查看更多 »

城隍庙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在中国、朝鮮半島、越南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縣令。城隍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縣治以上層級的城市才能設有官方的城隍廟。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出生于土地庙,所以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崇敬,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筍般修了起来。 所謂陰廟,在道教上來說,是指祭祀無主孤魂的廟。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

新!!: 雍正和城隍庙 · 查看更多 »

城隍廟 (北京故宮)

城隍庙,位于紫禁城内的西北角,为紫禁城的城隍庙。王铭珍,紫禁城的城隍庙和马神庙,北京档案2004年12期.

新!!: 雍正和城隍廟 (北京故宮)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雍正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歷史

基隆是台灣最北的都市,也是台灣第二大港口,其古稱「雞籠」,由於歷史上的基隆地區範圍不止於今日基隆市轄區,本文以基隆市及毗鄰之新北市轄行政區之歷史為主,其餘地區請參見相關條目內述。.

新!!: 雍正和基隆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基诺族

基诺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於1979年6月被官方正式「發現」确认為少數民族。基诺为自称,民国時期之前汉释其为攸乐,意思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为云南地区特有民族,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0,899人,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 基诺一称来自其主要聚集区基诺山,清地理志称此山为攸乐山,故清档中多以攸乐人为其称谓。.

新!!: 雍正和基诺族 · 查看更多 »

埔心鄉

埔心鄉位於臺灣彰化縣中部,地勢平坦,屬彰化平原的一部份。.

新!!: 雍正和埔心鄉 · 查看更多 »

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埔里地區之地理位置位在臺灣本島之中央,東側為中央山脈,西側有國姓之深谷,南邊憑日月潭為界,北邊倚關刀山為屏障,地形十分險要,加上四季溫和,其豐富的自然環境提供了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距離今約三千年前,已有人類陸續在埔里盆地周邊臺地地區建立家園;從其史前遺址所發現的石器、陶器,可發現該時期之文化內涵相當豐富;但不知原因為何,這些史前人類又像謎一樣的消失。直到很久以後,才有埔社布農人與眉社泰雅人各自分別居住在埔里的南北兩側,成為埔里近代歷史之最早主角。 漢人大量進入埔里的最早紀錄是在1815年;當時,一千多名墾戶在郭百年等人率領下強行進入埔里。由於這次的移民行動沒有經過官府准許,再加上隨意殺害埔社及眉社原住民,終於引來當局關注;隔年,漢人被澈底驅逐,郭百年等墾首被依法懲治。埔社與眉社的原住民因此遭受重大損失,對漢人因而產生不好的觀感;但也正因經過這些衝擊,他們才更加了解漢人的社會文化,激起其放棄狩獵並從事農耕的想法。 1825年,分散居住在臺灣中部的巴布薩、洪雅、拍瀑拉、道卡斯、巴宰海平埔族人在他們的原居地因遭受漢人於經濟上的掠奪,導致其耕地大量流失,生活日漸窘迫,而不得另尋發展;當時,埔里正好提供其絕佳機會,於是,在互相招引之下,他們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陸續進入埔里。 平埔族族群進入埔里後,一開始以埔社與眉社的佃田為生,後來依恃其農耕技術較當地族群進步,逐漸獲得當地大多土地,當地原居民因此逐漸撤往山區居住。後來,漢人也隨著逐漸鬆弛廢除的內山開墾禁令陸續前來開墾居住。1875年,埔里地區之開發大致完成。 沙連堡成立於清朝乾隆年間,其範圍包括今部份水里鄉、魚池鄉、國姓鄉、埔里鎮及仁愛鄉一帶;而埔里正是水沙連六社的重要地區,當初稱為蛤美蘭社,亦稱埔裡社(埔裏社)。道光年間,平埔族遷居至該地,並建立三十多個部落。光緒年間,總兵吳光亮建立大埔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在此設立隸屬南投縣之埔里鎮,位於臺灣省的地理中心一帶及南投縣轄境之北,其東側為仁愛鄉,西側為國姓鄉,南面魚池鄉,西距草屯鎮38公里,西北距臺中58公里,南距日月潭約17公里,是通往臺灣中部各主要風景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鎮內所轄面積約162.227平方公尺,人口約87,000人,包含泰雅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及外省人各族群;除商業活動之外,居民大多從事農林業,全區沒有大型工廠。.

新!!: 雍正和埔里地區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原平市

原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忻州市代管。位于山西中北部的忻代盆地内。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州、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接壤。 西汉以来就是山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县份,也是太原通向塞外的交通枢纽。境内京原、北同蒲铁路在市区交汇,朔黄铁路和京原、大运等公路穿境而过,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条件极为便利。东西绵亘群山为历代之天然界域,阳武河、滹沱河畔是全市之开阔地带。东西相距62公里,南北长约58公里,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9万人。.

新!!: 雍正和原平市 · 查看更多 »

原武县

原武县,中国旧县名。 西汉以阳武县置原武县,与卷县并治,治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属河南郡。新朝时称原恒。西晋废。北魏孝昌中复置。后属广武郡。东魏改广武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隋朝开皇十六年(696年)置原陵县,县治在今原阳县西南原武镇。属荥阳郡。唐朝初年改为原武县,属郑州。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省为镇,并入阳武县。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仍属郑州。元朝属汴梁路。明朝属开封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怀庆府。 1936年曾与阳武县合并,改设博浪县。同年又复旧。抗日战争中沦陷。1945年3月,中共政权在汪伪政权的原武县、阳武县辖区境内,设置“原阳县”政权。而光复后的国民政府仍置原武县、阳武县。至1948年10月,中共政权控制原武县、阳武县全境。华北人民政府要求撤消战时行政区划,恢复旧行政建制。原阳县官员因原阳县人口过少,请求保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属新乡专区。最终在1950年3月13日,平原省人民政府通令“奉准原武、阳武二县合并,定名为原阳县”。.

新!!: 雍正和原武县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雍正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垂扎布

垂扎布,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第七代车臣汗。第五代车臣汗乌默客堂弟,第三代车臣汗諾爾布之孙,朋素克长子。 垂扎布开始袭封父亲朋素克的札萨克多罗郡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垂扎布堂兄乌默客的孙子車布登班珠爾作为车臣汗部的首领,不甚尽职,被雍正帝免去车臣汗之位。雍正帝任命垂扎布为车臣汗。雍正十三年(1735年),垂扎布去世,車布登班珠爾的弟弟达玛璘袭封车臣汗。垂扎布的儿子德木楚克继续袭封札萨克多罗郡王。.

新!!: 雍正和垂扎布 · 查看更多 »

做十六歲

做十六歲,為臺灣臺南市的成年禮習俗。一說為起源清治時期於河港工作的苦力,在成年前僅能領半薪,故在16歲成年的七夕時分,向兒童守護神七星娘娘敬謝而衍生的民間傳統文化。另則認為繼承泉州舊禮而來。 做十六活動以開隆宮最為鼎盛,市政府近年結合其他七夕、跨國交流,推動成為重要觀光節慶之一。.

新!!: 雍正和做十六歲 · 查看更多 »

偏头关千户所

偏头关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于偏头关置,治所在今山西省偏关县。因西临黄河,四周环山,故为戍守要地。弘治十五年(1502年),鞑靼西掠偏头关,即此。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偏关县。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山西卫所 Category:忻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偏关县 Category:147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偏头关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偏沅巡抚

偏沅巡撫,明時全稱巡撫偏沅地方贊理軍務。萬曆二十七年為征討楊應龍,擢江鐸為僉都御史,巡撫偏沅。清順治二年襲置,雍正元年改為湖南巡撫。.

新!!: 雍正和偏沅巡抚 · 查看更多 »

博學宏辭科

博學宏辭科(或作宏詞、鴻詞、弘辭等),又稱博學鴻儒科。為中國古代科舉制科的一種,其榜首稱為敕頭。.

新!!: 雍正和博學宏辭科 · 查看更多 »

博山县 (清朝)

博山县,山东省旧县名,1958年10月撤销。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始建博山县,属青州府辖。民国初废府改属济南道,后废道归山东省政府。1945年,博山县分为博山县和博山市,归淄博特区管辖。1948年博山分为博山县和博山城关、黑山、原山3区,归淄博特区直辖。1950年博山市并入博山县。 1951年,博山县的一、二、三、四区划出,成立淄博市,驻博山四二亩地,保留博山县,县政府迁驻源泉。1955年博山县划归昌潍专区。博山县统一调整为九个区:第一区(城里),下辖29条街8个乡;第二区(原山),下辖6个乡;第三区(黑山),下辖1个镇,4个乡;第四区(西河),下辖3个镇,2个乡;第五区(岳阳),下辖7个乡;第六区(夏庄),下辖15个乡;第七区(口头),下辖7个乡;第八区(池峰),下辖6个乡;第九区(太河),下辖9个乡。1955年3月,淄博市改为博山区,区划范围缩小:域城、平堵沟两村划归杨寨区;桃花泉、西流泉、樵岭前,划归莱芜县;西河、福山划归昆仑区;岳庄、黑山、山头、石炭坞、石马、乐疃、尖古堆划归新建的黑山区。博山区下辖税务街、西冶街、大街、城里、神头、五龙、赵庄7个办事处和后峪、安上两个乡。 1958年3月,淄博市政府决定,将东西石马、岳庄、域城、乐疃、桃花泉6个大乡,51个自然村划归博山区。1958年10月,山东省政府撤销博山县;将原博山县的口头、太河、边河、田庄、峨庄、寥坞、南仇7个公社划归淄川区,将南博山、郭庄、源泉、池上4个公社划归博山区。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淄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博山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博爾果洛

博爾果洛 (),又名博翁果諾,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孫、承澤裕親王碩塞次子。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父親碩塞逝世,其兄博果鐸承襲爵位為親王,改號為莊親王。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封博爾果洛為惠郡王。曾為議政,於康熙十一年十二月與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及溫郡王猛瓘一同疏辭議政。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博爾果洛因犯陪祀不謹之罪被革去爵位。 雍正元年(1723年),博果鐸逝世,因無子繼承莊親王爵位,宗人府題請以清聖祖兒子承襲,世宗以聖祖第十六子允祿為博果鐸後嗣,承襲莊親王爵位,又封博爾果洛之孫球琳(第五子福蒼長子)為貝勒,惠郡王所屬佐領皆為其隸屬。.

新!!: 雍正和博爾果洛 · 查看更多 »

博果鐸

博果鐸(),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孫、承澤裕親王碩塞長子、康熙帝堂兄。第一代莊親王(1655年-1723年)。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1655年),父親碩塞逝世,博果鐸承襲爵位為親王,改號為莊親王。 雍正元年(1723年),博果鐸逝世,時年七十四歲,朝廷予以諡號「靖」。博果鐸無子,宗人府題請以清聖祖兒子承襲,世宗請示於皇太后後,以聖祖第十六子允祿為博果鐸後嗣,承襲莊親王爵位。.

新!!: 雍正和博果鐸 · 查看更多 »

华州 (华县)

华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华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东雍州设置华州,治所在华县(今陕西省华县西南)。隋朝大业初年,改爲華陰郡。唐朝武德初复置华州,治所在郑县(今华县)。圣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及渭北的下邽镇附近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华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华州。乾宁四年(897年)升为兴德府。光化元年(898年)复为华州。之後辖境屡有变迁。 明朝时,华州属西安府。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商州的雒南县改属华州。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复属商州。终明一朝,华州下领两县:华阴县、蒲城县。清朝初年,仍属于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华州直隶州,华阴县、蒲城县隶之。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爲不辖县的散州,改属同州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华州降为华县。.

新!!: 雍正和华州 (华县) · 查看更多 »

华阳县 (乾元)

华阳县,中国旧县名,位今四川省成都市境。唐朝时由成都县划出,两县同城而治逾千年,构成了今成都市市区。今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的大部分曾属华阳县。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从成都县划出蜀县。乾元元年(758年),蜀县改名华阳县。得名华阳,据说是因古人论蜀之繁富有“地称天府,原号华阳”之说。唐朝时,两县同属蜀郡、成都府,皆为成都府治所。元朝时,成都府改成都路,仍隶之。明朝,成都路复为成都府。 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华阳县并入成都县。雍正六年(1728年),复设华阳县,仍同属成都府。评价:冲、繁、难。 辛亥革命后,成都府废,1914年起,华阳县属西川道,后又废道复省,属四川省。1921年,华阳县与成都县合并为市,至1928年建立省辖成都市,其部分辖区划入成都市。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12月9日,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云南起义。12日,民国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使解放军迅速完成对成都的合围。27日,解放军在成都会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贺龙率军进入成都城。其后,华阳县隶属川西行政区下属的温江专区。1959年,双流县被撤销分别并入温江县和华阳县。1965年,撤销华阳县,并入双流县,撤销前的县城驻地由中兴场镇改名为华阳镇。.

新!!: 雍正和华阳县 (乾元) · 查看更多 »

华林寺

华林寺(闽东语平话字:)位于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南麓,鼓屏路北端,福建省人民政府大院东侧,坐北朝南。 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由彼时的福州郡守为祈求国境安宁主持修建。初名越山吉祥禅院,明正统九年(1444年),御赐匾额“华林寺”,遂以之为名,并沿用至今。 古时华林寺一带馆舍清幽,梅荔满园,林木茂盛。名士李纲、张浚、王应山、谢肇-淛-等皆曾游览于此。寺院建成后,几经兴废,原有殿堂庭阁等大部被毁。惟余大雄宝殿,乃宋代遗构,是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单檐九脊顶,构架抬梁式,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撑。大殿建造手法在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建筑风格影响颇大。 20世纪80年代大修时,又补建山门、配殿等,周以红墙。.

新!!: 雍正和华林寺 · 查看更多 »

十二月廿七

腊月廿七,农历腊月第二十七天。.

新!!: 雍正和十二月廿七 · 查看更多 »

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因寺中卧佛殿供有卧佛铜像而俗称“卧佛寺”。2001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新!!: 雍正和十方普觉寺 · 查看更多 »

卫哲治

衛哲治,字我愚。濟源(今屬河南)人。 雍正七年,以貢生資格參加廷試,成績優異,發江南委用,乾隆七年升任海州知州,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歷任山東布政使、安徽巡撫、工部尚書等職。曾合纂《淮安府志》32卷。.

新!!: 雍正和卫哲治 · 查看更多 »

卫武家族墓

卫武家族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内。 2013年1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为“卫武家族墓”立有“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

新!!: 雍正和卫武家族墓 · 查看更多 »

卜大川

卜大川,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卜兆麟之孫。雍正十年(1732年)中式壬子科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成丙辰科二甲進士,與鄭燮、胡中藻、全祖望等同年。曾任大名府學教授。.

新!!: 雍正和卜大川 · 查看更多 »

南區 (臺中市)

南區為臺灣臺中市最早成立的市轄區之一。此區設有國立中興大學、中山醫學大學與臺中高工,重要的政府機關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亦設立於此區,型塑出文風鼎盛的生活圈。.

新!!: 雍正和南區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南寧府

南寧府,明朝时設置的府。 本为元朝时设置的南寧路。洪武元年(1368年)為府。領州七,縣三:宣化縣、隆安縣、橫州(領縣一:永淳縣)、新寧州、上思州、歸德州、果化州、忠州、下雷州。 清代為衝,繁,難。左江道治。左江鎮中左右營、南寧城守營駐防總兵官駐。光緒三十二年,提督由龍州移駐。順治初,因明舊。雍正十年,下雷土州改隸鎮安府。光緒十三年,上思州改隸太平府。領州二,縣三,土州三:宣化縣、隆安縣、橫州、永淳縣、新寧州、歸德土州、土忠州、果化土州。.

新!!: 雍正和南寧府 · 查看更多 »

南屯區

南屯區為中華民國臺中市轄下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台灣臺中市西南方,最初為平埔拍瀑拉(Papora)族貓霧拺社群部落,清代後屬農業區,為現台中市轄區中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1990年代後期新興發展的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亦包含此區一部分。而中央機關的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於此區黎明新村內(前身為台灣省政府黎明辦公區),另有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與法務部矯正署所轄臺中監獄、臺中女子監獄、臺中看守所及臺中戒治所設置於此區大肚台地上。.

新!!: 雍正和南屯區 · 查看更多 »

南山案

南山案,發生於清聖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文字獄,由左都御史趙申喬舉發。趙舉發翰林戴名世(人稱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謹”、“語多狂悖”,名世被斬。.

新!!: 雍正和南山案 · 查看更多 »

南庄鄉 (台灣)

南庄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namˇ zongˊ hiongˊ;海陸腔:nam zongˋ hiongˋ),是台灣苗栗縣轄下的一個鄉,位於苗栗縣東北部,南邊為泰安鄉,西南為獅潭鄉,西北為三灣鄉,東北至東分別為新竹縣峨眉鄉、北埔鄉及五峰鄉,全鄉屬於中港溪流域的源流區。鄉內居民頗為多元,以客家人為最多(約占8成3左右)(四縣腔為主,少數海陸腔),其次為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外省人及福佬人。全鄉均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範圍內。.

新!!: 雍正和南庄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南化區

南化區位於台灣臺南市東部,北臨臺灣省嘉義縣大埔鄉,東鄰高雄市那瑪夏區、內門區、甲仙區、杉林區,西鄰楠西區、玉井區,南接左鎮區,面積居臺南市之冠。本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較少,境內有南化水庫和鏡面水庫兩座水庫,氣候上則屬山區氣候,長年溫和。.

新!!: 雍正和南化區 · 查看更多 »

南靖县

南靖县(Lâm-chēng-koān)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962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新!!: 雍正和南靖县 · 查看更多 »

南汝光道

南汝光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康熙九年(1670年)设分巡南汝道,兼管全省驿盐事务。驻信阳州,下辖南阳府、汝宁府、汝州。雍正二年(1724年),增辖光州。雍正六年(1728年),兼水利衔。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汝州归属河陝汝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分巡南汝道兼管水利事务,按察使司副使衔。咸丰八年(1858年),加兵备衔。宣统三年(1911年),称分巡南汝光等处地方兵备道兼管水利事务,民国改为豫南道。.

新!!: 雍正和南汝光道 · 查看更多 »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华民国、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與印度尼西亚之间关于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争议 。其中中國方面與越南宣稱擁有該群島完整的主權,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則宣稱擁有部分島嶼的主權,而印度尼西亚則是宣稱擁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南海諸島最早記載於中國漢代,一直是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傳統捕漁場。19世紀末,中國清朝政府正式把南海納入中國版圖,並由廣東水師負責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南沙群島的巡防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派遣軍艦收回被日軍所佔據的南海諸島,並劃入其十一段線之內,稱其為中華民國在南海的疆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南海的權利,改定九段線。 1970年以後,南海被發現蘊含大量資源,適逢中國大陸政局不穩無暇兼顧,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乘機進佔領中華民國政權所聲索的南海島礁。1974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爆發西沙海戰,前者戰勝,並取得西沙群島全部控制權,適逢中美蜜月期,中國大陸的做法沒有受到太多的批評。1988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爆發赤瓜礁海戰,前者再度戰勝,並取得赤瓜礁等7個島礁的控制權,鞏固了主權。進入二十一世紀,越南、中國等多國分別展開填海造陸。 2013年發生黃岩島對峙事件,在一次颱風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沙黃岩島控制權,此後菲律賓單方面向位於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院(PCA)提出南海仲裁,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侵犯菲律賓的海洋權益(詳見: 南海仲裁案),在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提出仲裁後,美國調整亞洲的美軍軍事部署,加強菲律賓的關係,以軍艦巡邏協防南海,確保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後則決定在南沙群島開展太平洋最大規模的人工造陸活動,宣示主權。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中国缺席的情況下作缺席審判,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的九段線「無效」,否定其對南海的歷史權利。此外認為南沙群島無一島嶼能夠產生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南海島嶼遭到降格。當中最大的、由中華民國控制的太平島不是島嶼,沒有專屬經濟區。此次仲裁被認為是菲律賓的完全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張侵犯了菲律賓的主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认为仲裁庭沒有管轄權,因此不接受、不承認裁決,并于当天对美济礁、渚碧礁的新建机场进行了校验飞行,遭到美國為首的國家以南海非軍事化回應,區域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

新!!: 雍正和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 查看更多 »

南渭州

南渭州,宋朝到清朝时在湖南设置的羁縻州。 北宋在今湖南省永顺县、保靖县设置南州和渭州。南宋时改南州和渭州置南渭州,治今湖南省永顺县西南。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顺、保靖二县交界处。元朝属新添葛蛮安抚司。为湖广土家族土司。后废。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以南渭州安抚司改置南渭州,首领彭氏,属永顺宣慰司。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年)以以土知州彭应麟归附,诏仍授原职。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知州彭宗国被迫纳土,辖地并入永顺县。.

新!!: 雍正和南渭州 · 查看更多 »

南澳县

南澳县(传统外文:Namoa)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粤、闽二省交界海面,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县城为后宅镇。南澳县由南澳岛及周边22个小岛屿组成,北回归线横穿海岛。.

新!!: 雍正和南澳县 · 查看更多 »

南海爭議

南海爭端指南中國海周边的幾個國家因為對於該海域的部分島嶼的主權归属、海域划分和相关海洋权利的聲索產生重疊從而發生的衝突。涉及該爭端的國家及地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汶萊、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越南。 南中國海領土爭端包括南沙群島(見南沙群島主權爭議)、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的主權糾紛、北部灣海上邊界問題以及其他地區的爭議。後來有關位於印尼和馬來西亞附近的納土納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也被歸類進該爭端範圍中。各個國家出於自身利益,希望控制自己所主張擁有主權的島嶼的實際控制權,其中包括島嶼附近的專屬經濟區和捕撈地帶。由於懷疑南中國海的油氣蘊藏十分豐富,當事國也紛紛加入爭奪行列。其他一些爭奪該地區主權的理由有重要的航運通道,戰略控制等。 香格里拉對話是相關國家為解决該地區爭端和衝突的一個重要平臺。則是各國間為協調亞太地區的安全問題的另外一個重要平臺。 2013年,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案,控告中國的九段线主张和海洋执法活动違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美國,日本等域外國家相繼介入,令南海爭議由地區提升至國際層面。.

新!!: 雍正和南海爭議 · 查看更多 »

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或南海群岛是指南海南北约1800公里、东西约900多公里范围内诸多群岛、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北起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另一说为海马滩)。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東沙群島、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四大群岛,但通常不包含同樣位於南海海域內的印尼阿南巴斯群島與納土納群島,以及亞洲大陸的沿岸島嶼等(如海南島、香港島、新加坡島等)。 南海诸岛总面积约164.74km²。其中东沙群岛约1.74km²,西沙群岛约10km²,中沙群岛约150km²,南沙群岛约3km²,由於各國進行填海造陸,可能會隨時間有差異。.

新!!: 雍正和南海诸岛 · 查看更多 »

南撫建道

南撫建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江西省。 顺治三年(1646年)设江西粮储道,驻南昌府,管理江西粮务。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撤后恢复。康熙十年(1671年)裁撤粮储道,设督粮道。雍正九年(1731年),分巡南昌府、抚州府、建昌府,改为督粮兼巡南撫建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江西通省督粮道兼巡南撫建等处地方,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兼水利衔,光绪年间称督粮兼巡南撫建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

新!!: 雍正和南撫建道 · 查看更多 »

南拳

南拳泛指中國南方,特別指福建及廣東,於明末清初後形成之武術門派。.

新!!: 雍正和南拳 · 查看更多 »

卓仓居巴仓活佛

卓仓居巴仓活佛,俗称居巴佛,是中国青海省乐都县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之一(其余两个为智合仓活佛、卓仓曼巴仓活佛),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

新!!: 雍正和卓仓居巴仓活佛 · 查看更多 »

单县

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西南部,是菏泽市所辖的一个县。.

新!!: 雍正和单县 · 查看更多 »

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圖書匯編》,是清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所編輯的大型類書。 此書共有一萬卷,,分曆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彙編」、每編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每部酌情收錄匯考(按照時間排序的描述)、總論(權威但無法按年代排序的描述)、圖、表、列傳、藝文(詩詞,注重唐朝及以前的作品)、選句、紀事(不足以收入匯考中的歷史事件)、雜錄(因缺乏真實性、偏頗或是藝術性而排除在前幾項的其他內容)、外編(宗教或非正統哲學)等項古今圖書集成經緯目録簡介,。初版本分裝576函,,50多萬頁;共1.7億字,萬餘幅圖片,引用書目達六千多種。因《永樂大典》大多已燬,此書是現存最大部的類書。 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匯編啟」提到:「凡在六合之內,鉅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清代重臣張廷玉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 多认为古今图书集成印制于武英殿;但据裴芹和苗日新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应是在熙春园(今清华大学内荒岛)上印制的。.

新!!: 雍正和古今图书集成 · 查看更多 »

古物陈列所

古物陈列所是1914年至1948年在北京故宫外朝部分区域建立的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长期作为国家博物馆发挥作用,也是中国第一家宫廷博物馆、中国第一家艺术博物馆,开创了中国国立博物馆的多项“第一” 段勇,古物陈列所的兴衰及其历史地位述评,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5):14-39。.

新!!: 雍正和古物陈列所 · 查看更多 »

古浪县

古浪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武威市下属的一个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北纬37°09'-37°54′,东经102°38'-103°54。东为景泰县,南为天祝县,西北为武威市,东北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新!!: 雍正和古浪县 · 查看更多 »

台州市

州市(台州话发音:/Tʰɛ-tɕi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市中心处北纬28度,东经122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市土地面积10,044.4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591.30平方公里,海涂面积453.16平方公里。浅海面积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745公里,占浙江省的28%。有6个县市区濒临东海。人口604.9万,99%为汉族。 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一个组团式城市,辖临海、温岭、玉环3个县级市及天台、仙居、三门3个县。1994年以前政府驻地为临海。.

新!!: 雍正和台州市 · 查看更多 »

台灣媽祖信仰

媽祖信仰是臺灣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由於早期移民多自中國福建閩南地區渡海而來,且臺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因此海神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都可看到媽祖廟。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40座,內建於明代的3座,建於清代37座。 媽祖信仰傳到臺灣以後,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甚有學者認為媽祖已發展出與中國媽祖不同的特性:「『媽祖』在福建的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僅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臺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她在歷史上已成離開中國的移民祈求平安到臺灣的過海守護神。雖每年有大量香客絡繹不絕至中國湄洲媽祖廟進香,但實際上臺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外,自成體系的臺灣本土神祇。這種見解獲得若干學者的附和。 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媽祖信仰還包括官方、宗族、姓氏族群移民的崇拜。由於媽祖姓氏為林之緣故,臺灣各地林氏宗親都是喜稱媽祖為姑婆祖、祖姑,藉以拉近媽祖和林姓之間的親密關係,林姓亦常自稱為媽祖的裔孫、族孫,甚至組織有大規模的共祭團體,如:臺北地區以林姓為主的「七角頭正龍社天上聖母神明會」、中部「二十四庄林祖姑天上聖母會」、雲林縣六房天上聖母。 由媽祖信仰所伴隨之祭禮規儀、民間傳說與節慶習俗等人文活動,是臺灣重要的漢民文化代表之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的即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新!!: 雍正和台灣媽祖信仰 · 查看更多 »

台灣小吃

台灣小吃是台灣生活與文化街頭特色食物的總稱。台灣小吃的特色是就地取材。因為台灣四面環海且漁產豐富,因此海鮮是街頭常見的料理之一。 要對台灣小吃下一個準確性的定義並不是那麼容易,或許可以嘗試做以下區分:狹義而言,僅指發源於台灣的小吃,如:珍珠奶茶;而由於小吃的變化性極高,易於隨地域、時間有突破性的發展,因此廣義的來說,亦可以包括那些於台灣興盛、創新,而於台灣隨處可見甚至發揚光大的庶民美食,如:刈包、薑汁番茄、烤肉、生煎包、蚵仔煎、肉粽、擔仔麵、滷肉飯、炸雞排、鹹酥雞、烤玉米、烤番薯、烤香腸、葱油餅、紅豆餅、臭豆腐、肉圓、蚵仔麵線、碗粿、筒仔米糕、豬血糕、滷味、胡椒餅、剉冰、麻糬、小籠包等;飲料方面,如:聞名世界的珍珠奶茶、愛玉冰、木瓜牛奶、芒果冰等。至於最廣義的定義,甚至可以包括任何在台灣十分普及的小吃或甜品。.

新!!: 雍正和台灣小吃 · 查看更多 »

台灣年號列表

臺灣歷史上,自1662年明鄭王朝開始至今,不同政權所使用過的年号索引。.

新!!: 雍正和台灣年號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

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又稱台灣海防捕盜同知、台防同知,隸屬於台灣道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始設置於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海防同知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隨著漢人開發番地頻繁,台灣海防捕盜同知增加原住民事務管理,改名為台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新!!: 雍正和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 · 查看更多 »

台灣災難列表

此處列出台灣史上(含歷史上屬於福建的金門和馬祖)造成多人死亡與受傷的各種災難,由於同一事件可能兼具二種以上的災難,而在不同列表會重複列示。.

新!!: 雍正和台灣災難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黑社會

臺灣黑社會依中華民國法律-中華民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所定義,「犯罪組織,係指三人以上,有內部管理結構,以犯罪為宗旨或以其成員從事犯罪活動,具有集團性、常習性及脅迫性或暴力性之組織。.

新!!: 雍正和台灣黑社會 · 查看更多 »

台灣政治

台灣政治涵蓋的政府型態、統治者或行政區劃體制,今普遍與中華民國政治相同。事實上,於中華民國統治台灣之前,台灣具有政治雛形有文字脈落可尋者可遠自1624年荷蘭據臺後算起,期間歷經鄭氏王朝、台灣清治時期、台灣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時期。在此尚不包含台灣近代之前未經證實的平埔族統治的相關政治型態(如:大肚王國)。.

新!!: 雍正和台灣政治 · 查看更多 »

台拱廳

台拱廳,清朝时设置的厅。 原為生苗地,1733年(雍正11年)平定苗疆,始將該地劃入清朝版圖,設置台拱廳,築城駐軍,是清政府控制苗疆的重要據點,屬貴州省鎮遠府之下。 1738年(乾隆3年),設高坡司、番召司、南市司,置土千總;同年設番隴司、巫漏司、龍塘司、容山司、展架司,置土把總。1914年(民國3年)台拱廳改為台拱縣,1941年台拱縣與丹江縣的一部分合併,成為台江縣。 台拱廳城垣在今日的台拱鎮,1958年後,台拱廳城垣被陸續拆除,現僅存西北一段。.

新!!: 雍正和台拱廳 · 查看更多 »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

新!!: 雍正和史家胡同 · 查看更多 »

史弥巩

史弥巩(),南宋政治人物。字南叔,号独善。鄞(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新!!: 雍正和史弥巩 · 查看更多 »

史謙

史謙,清朝中期台湾官员,在台湾林爽文事件罹难。本名史積厚,字昭和,號牧庵,顺天宛平人,祖籍浙江余姚清錢儀吉《史氏雙節大忠兩世合葬墓表》。.

新!!: 雍正和史謙 · 查看更多 »

史貽直

史貽直(),字儆弦,号铁崖,江蘇省鎮江府溧陽縣人,中國清朝官員,歷官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新!!: 雍正和史貽直 · 查看更多 »

右江道

右江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广西省。 康熙十三年(1674年)设右江道,驻柳州府,下辖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裁撤,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复设分巡右江道。雍正三年(1725年),增宾州。雍正四年(1726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雍正五年(1727年),增西隆州、泗城府。雍正七年(1729年),增镇安府。雍正十年(1732年),镇安府属左江道,乾隆九年(1744年),泗城府属左江道,左江道浔州府来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光绪二年(1876年),增百色厅。光绪四年(1878年),百色厅属左江道。民国改为柳江道。.

新!!: 雍正和右江道 · 查看更多 »

双福寺

双福寺,蒙古语称为“特古斯巴雅斯古楞图苏莫”,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镇阿古拉嘎查,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双福寺 · 查看更多 »

双林三桥

双林三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北。万魁、化成、万元三桥同跨双林塘,均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双林三桥 · 查看更多 »

友誼關

友誼關(),原称鎮南關,位於中国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友谊镇隘口村(市区西南15公里處),湘桂铁路穿越峡谷连接越南谅山,是中國和越南之间的重要關口。自西漢始建,曾用名雞陵關、大南關和界首關。 明初设置鎮南关;清雍正时两旁增筑城堞百余丈,为边防要隘;1953年改名睦南关,1965年更名友誼关至今。.

新!!: 雍正和友誼關 · 查看更多 »

叙州府

叙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洪武六年(1373年)改叙州路置,治所在宜宾县(今四川省宜宾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宜宾、自贡、隆昌、富顺、南溪、长宁、兴文、高县、珙县、筠连等市县地。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马湖府省入,辖境扩大至今沐川、马边、美姑、雷波、屏山等县。明、清均属四川省,1913年废。而叙府则成为今天宜宾市的代称。.

新!!: 雍正和叙州府 · 查看更多 »

叙永厅

叙永厅,明朝时设置的厅。 天啟三年(1623年),廢永寧宣撫司,設敘永同知,隸四川敘州府。崇禎三年(1630年),置敘永善後廳,仍隸敘州府。八年,改為敘永軍糧廳。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立總兵鎮守。康熙元年(1662年),設分巡永寧道,駐敘永。永寧衛改隸貴州威寧府。六年,改敘永軍糧廳為敘永管糧廳,裁分巡永寧道。二十六年,改永寧衛、普市所為永寧縣,仍隸貴州威寧府,並將赤水衛併入貴州畢節縣。雍正五年(1727年),永寧縣改隸四川敘州府。八年(1730年),升敘永管糧廳為敘永直隸廳,轄永寧縣,隸四川省。.

新!!: 雍正和叙永厅 · 查看更多 »

后宫甄嬛传

《后宫:甄嬛传》是中國作家流潋紫创作的长篇网络小说,小说已经完结出版,總共七册(部)。小说以虚构的大周時代为背景,描述后宫争斗。 2007年初首部出版,其后第二、第三部在当年陆续结集出版。2007年,小说曾加印八次,总销量达到20多万册。亦获得腾讯网“作家盃”原创大赛第三站的冠军。2010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购进电视剧版权,同年开机拍摄,于2011年播出。 《后宫:甄嬛传》是架空小说,而电视剧则将背景设定为清朝雍正时期。台湾繁體中文版已經與希代出版社簽約並出版。.

新!!: 雍正和后宫甄嬛传 · 查看更多 »

后里區

后里區是臺中市的市轄區,位於臺中市北端,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原名「內埔」,後因與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改以轄內最大聚落「后里」為名。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夏季多雨、冬季乾旱。特產有紅龍果、巨峰葡萄、高接梨、馬鈴薯等;此區亦是台灣製造薩克斯風的產業聚集地(如張連昌、薩得爾公司等),使后里成為臺灣西洋樂器製造地。.

新!!: 雍正和后里區 · 查看更多 »

后晋显陵

顯陵后晋高祖石敬瑭陵。位于河南省宜阳县石陵乡石陵村西。封土高20米,周长100米。墓前有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立“晋高祖之陵墓”碑。墓原立有石像生9对,现多埋于地下。.

新!!: 雍正和后晋显陵 · 查看更多 »

名間鄉

名間鄉位於台灣南投縣西部,濁水溪北岸,與竹山鎮隔溪相望,東鄰集集大山,緊接集集鎮、中寮鄉,北以新街旱溪鄰接南投市,西以八卦山斷崖為界,俯望彰化縣田中鎮、二水鄉、社頭鄉於山腳下。全鄉東西線長13.7公里,南北線長9.11公里,總面積為83.0955平方公里。.

新!!: 雍正和名間鄉 · 查看更多 »

吳士功

吳士功(),字惟亮,號凌雲,又號湛山。河南光州(今河南固始)人。中國清朝官員。 吳士功為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累遷郎中,考選御史,歷湖南、山東省糧道,湖北按察使、陝西布政使等職。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福建巡撫。後因事被罷官,發巴里坤效力,不久釋回。乾隆三十年(1765年)九月病卒,年六十七。著有《湛山詩鈔》。.

新!!: 雍正和吳士功 · 查看更多 »

吳大受

吳大受,字子惇,號牧園,浙江歸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雍正三年(1725年)授翰林院檢討。雍正七年(1729年)担任四川鄉試正考官。雍正十年(1732年)担任江南鄉試副考官、湖南學政。.

新!!: 雍正和吳大受 · 查看更多 »

吳奇隆

吳奇隆(Nicky Wu Qilong,),臺灣歌手和演員,於1988年,偶像團體「小虎隊」出道,北京稻草熊影視、浙江东阳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稻草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稻草熊商贸有限公司、太阳动力文化传播公司、海润影视吴奇隆工作室和吴奇隆盛大文学工作室的老闆,时尚和公益品牌黑白能量创立者。2015年1月20日與劉詩詩結婚。.

新!!: 雍正和吳奇隆 · 查看更多 »

吳世燾

吳世燾(),字幼日,號西村。江蘇高郵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於順治十三年(1655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科举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中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出任甲戌科会试同考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赐书、砚各一。康熙五十年(1711年)迁右春坊右中允,奉敕任《康熙字典》修纂工作。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转左春坊左中允仍兼编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致仕。逢家鄉有大水,“目击心伤,忧郁致疾”,不久病卒,时为雍正元年(1723年)。著有《南巡纪恩诗》一卷。 吳氏乃翁方綱之父翁大德師。.

新!!: 雍正和吳世燾 · 查看更多 »

吳嗣爵

吳嗣爵(),字尊一,號樹屏,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吳嗣爵 · 查看更多 »

吳公達

吳公達,字致中,浙江省處州府麗水縣人,儒籍,治《詩經》,年二十四歲中式洪武四年辛亥科第一甲第三名進士。二月初十日生,曾祖吳艮之,宋迪功郎;祖吳繼祖;父吳世德,元鄉貢進士;母劉氏。具慶下,妻李氏。中式第二十九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十五名。授戶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四十尚載有其墓。.

新!!: 雍正和吳公達 · 查看更多 »

吳珽

吳珽,福建将乐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登進士,擔任户部额外主事。雍正六年(1728年),出官湖北蒲圻縣知縣。.

新!!: 雍正和吳珽 · 查看更多 »

吳琮

吳琮可以指:.

新!!: 雍正和吳琮 · 查看更多 »

吳福生事件

台灣清治時期的民變之一,由發起人吳福生藉中部大甲西社事件乘機起事的反清事變。.

新!!: 雍正和吳福生事件 · 查看更多 »

吳華孫

吳華孫(),字冠山。安徽省徽州府歙縣(今屬黃山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吳華孫 · 查看更多 »

吳超

吳超可以指:.

新!!: 雍正和吳超 · 查看更多 »

吳開業

吳開業,字和眾,福建龍溪人,清朝官員。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海澄縣學中舉,雍正二年(1724年)成甲辰科進士,授福州府學教授。雍正十二年(1734年),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秩滿後,於乾隆三年(1738年)陞任安徽祁門知縣,不久致仕歸里,居家二十載。曾主講芝山書院。享壽九十歲。.

新!!: 雍正和吳開業 · 查看更多 »

吳濂

吳濂,字元吉,號學巖,福建福清縣石塘人,清朝文人,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三甲第十六名進士,授山西偏關縣知县,未到任即卒。吳濂學識淵博,貫通經史。著有《竦筆軒詩鈔》、《玉柱軒詩領》、《玉柱軒古文鈔》、《蒲籯金前集》、《應世文章》等。光緒《福清縣志》有傳。.

新!!: 雍正和吳濂 · 查看更多 »

吳文煥

吴文焕(),字观侯,一字剑虹,福州长乐县人。清朝官员,康熙年间榜眼,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

新!!: 雍正和吳文煥 · 查看更多 »

吳應造

吳應造(),字均大,一字徽人,福建福清人 ,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登庚戌科進士。乾隆九年(1744年)上任臺灣府儒學教授。該官職隸屬於臺灣道臺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擔任該職的官員主要負責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台灣人互作溝通,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雍正和吳應造 · 查看更多 »

吴努春墓

吴努春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内。 1986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将“吴努春墓诰封碑”公布为“北京市朝阳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为“吴努春墓”立有“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

新!!: 雍正和吴努春墓 · 查看更多 »

吴家花园 (北京)

吴家花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挂甲屯村,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管理使用。.

新!!: 雍正和吴家花园 (北京) · 查看更多 »

同州

同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华州置同州,治所在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唐朝同州属关内道。辖境约今陕西省大荔县、合阳县、韩城市、澄城县、白水县等县市地。曾改为冯翊郡,又复为同州。宋朝时为定国军。金朝时沿袭。元朝时仍为同州,属奉元路。下领五县:朝邑县、白水县、郃阳县、澄城县、韩城县。 明朝时,属西安府,仍领五县:朝邑县、郃阳县、韩城县、澄城县、白水县。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同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升为同州府。.

新!!: 雍正和同州 · 查看更多 »

同州府

同州府,中国清朝时设置的一个府,评价:衝,繁,難。隸潼商道。 明朝时,同州屬西安府,領五縣。雍正三年,升同州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同州府,治所在大荔县,属陕西省,置附郭縣。耀縣、白水縣還隸,又降華州直隸州暨所屬之華陰縣、蒲城縣、潼關縣來隸。乾隆十二年(1747年),潼關縣升潼關廳。領廳一,州一,縣八:大荔縣、朝邑縣、郃陽縣、澄城縣、韓城縣、白水縣、華陰縣、蒲城縣、華州、潼關廳。辖境约当今陕西省蒲城、华县、华阴、潼关等县市地。1913年废。.

新!!: 雍正和同州府 · 查看更多 »

同福寺 (北京)

同福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北玉带胡同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新!!: 雍正和同福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向廷瑛

向廷瑛(奥平親雲上朝喜),童名鹤千代,(1714年4月5日-1766年9月19日)。他出身具志川御殿的支系向氏边土名殿内,是尚真王的第三子尚韶威的后裔。1746年,他担任本部御殿按司尚文思的大亲职(家宰),并继承了其父的舞蹈流派湛水流。1756年、被任命为踊奉行,在中国册封琉球王尚穆的使节周煌的面前表演了宫廷舞蹈。.

新!!: 雍正和向廷瑛 · 查看更多 »

向武州

向武州,北宋时设置的州。 皇祐(1049年-1054年)中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西北向都东。属邕州羁縻。元朝初年,迁治今天等县向都西北,延祐(1314年—1320年)年间还治旧址。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置为向武千户所,三十二年复置向武州。辖境相当今天等县部分地区。直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始迁治今天等县西北向都。清朝初年,属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镇安府。1917年和都康、上映二土州合置为向都县。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崇左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0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7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向武州 · 查看更多 »

吕瑛

吕瑛,河南长垣县人,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科举人。雍正十年(1732年)接替孙见龙任青浦县知县一职,1732年由宁基丕接任。.

新!!: 雍正和吕瑛 · 查看更多 »

吉南贛寧道

吉南贛寧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江西省。 康熙九年(1670年)设分巡赣南道,驻赣州府,下辖赣州府、南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增吉安府,改为分巡吉南贛道,又作南贛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吉南贛道,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年(1755年),增宁都直隶州,改称分巡吉南贛寧道。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兼水利衔,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增兵备衔,称分巡吉南贛寧兼管水利兵备道。民国改为赣南道。.

新!!: 雍正和吉南贛寧道 · 查看更多 »

吉州 (金朝)

吉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吉县。 金朝明昌元年(1190年)改耿州为吉州,治所在吉乡县(今山西省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吉县、乡宁县等地。产铁,明朝初年有两个冶铁所。清朝雍正时改为吉州直隶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为散州。1912年,吉州改为吉县。.

新!!: 雍正和吉州 (金朝) · 查看更多 »

吉彩洛定

吉彩洛定,意为“接官亭”,位于拉萨市城关区。.

新!!: 雍正和吉彩洛定 · 查看更多 »

吉貝嶼

吉貝嶼是澎湖群島北海地區最大島嶼。吉貝古定名為嘉貝,因島嶼形狀宛如一枚螺貝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先民稱呼這個島嶼為「嘉貝嶼」,後期以諧音改名為「吉貝」。行政區屬澎湖縣白沙鄉。.

新!!: 雍正和吉貝嶼 · 查看更多 »

吉林市

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a,意为“沿江的城池”),别称“北国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同名的城市。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陆地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6.24万,其中市区人口181.88万,除汉族外,尚有满、朝鲜、回、蒙古等34个少数民族。 吉林市建城于约公元前108年,而人类活动史更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吉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批准的较大的市,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此外吉林市还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还是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协办城市。.

新!!: 雍正和吉林市 · 查看更多 »

吉林府

吉林府,清朝設置的府。 東三省總督駐奉天。巡撫兼副都統,民政、交涉、提學、提法、度支司,勸業道駐。明,烏拉等衛。 後屬扈倫族之烏拉部。本吉林烏拉,一曰烏拉雞林,又名船廠。清初,隸寧古塔將軍。康熙十五年徙駐。 雍正五年置永吉州,隸奉天。乾隆十二年改吉林廳,仍隸將軍。光緒八年(1882年)升府,為吉林省治, 領伊通州、敦化縣,後削。。.

新!!: 雍正和吉林府 · 查看更多 »

坤宁宫

坤寧宫是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新!!: 雍正和坤宁宫 · 查看更多 »

坪源天后古廟

坪源天后古廟是香港新界北區規模最大的一所天后廟,位於打鼓嶺坪輋水流坑。.

新!!: 雍正和坪源天后古廟 · 查看更多 »

塞勒

塞勒 (),滿洲愛新覺羅氏。豫通親王多鐸之曾孫、追封睿親王多爾博之孫,追封睿親王蘇爾發長子。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塞勒被封為三等鎮國將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父親鎮國公蘇爾發死後,襲爵位為輔國公。雍正七年(1729年),塞勒逝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信慤郡王德昭逝世,朝廷以塞勒孫如松承襲信郡王爵位,並追封塞勒為信郡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以多爾袞為小人誣蔑,於開國有功,復任多爾袞為睿親王,配享太廟,其爵位世襲罔替。下詔多爾博仍還為多爾袞後嗣,命令如松子淳穎仍襲睿親王。塞勒亦被追封為睿親王。.

新!!: 雍正和塞勒 · 查看更多 »

塔尔岱

塔尔岱(),齐齐哈尔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清朝第十二任黑龙江将军。.

新!!: 雍正和塔尔岱 · 查看更多 »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中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南部,距昆明市约270公里,北接与镇远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两县,东面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县、绿春县三县接壤,南面是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面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临。.

新!!: 雍正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墾號

墾號為清朝時漢人或移民等向地方官府依法申請許可,接受官府通知領取合法墾照(開墾許可證,又稱墾單、墾諭),再進行投資招佃,並開墾無主地,以獨資或合資形式成立的土地開發單位,又稱墾戶;而如果依據法律另外取得業主的資格時,就會稱作業主、業戶。.

新!!: 雍正和墾號 · 查看更多 »

壯德

壯德(),字敬之,號峻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壯德 · 查看更多 »

壽康宮

寿康宫,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慈宁宫西侧,为清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

新!!: 雍正和壽康宮 · 查看更多 »

多宝镇

多宝镇是湖北省天门市的一个镇,位于市西部,江汉平原北部。.

新!!: 雍正和多宝镇 · 查看更多 »

多尔济塞布腾

多尔济塞布腾,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蒙古人,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子。雍正七年(1729年)尚和硕和惠公主;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封世子;十一年(1733年)七月以其父冒功误军等罪连坐削爵。雍正十三年二月卒。 B B.

新!!: 雍正和多尔济塞布腾 · 查看更多 »

多伦县

多倫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下的一個縣,面積為3876平方公里,2003年统计人口約為10萬。縣政府駐城關鎮。.

新!!: 雍正和多伦县 · 查看更多 »

多伦诺尔厅

多伦诺尔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清朝初年为察哈尔部牧场,地名多伦诺尔,以多伦泊在其北得名。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大会喀尔喀蒙古诸部于此。雍正十年(1732年),因商民贸易日众置厅。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属直隶口北道。为口北三厅之一。管理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黄、镶黄四旗及蒙古内札萨克、喀尔喀旗民事务。1913年改置多伦县。 Category:内蒙古的厅 Category:锡林郭勒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多伦县 Category:17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多伦诺尔厅 · 查看更多 »

复州

复州,中国古代的州。 辽朝兴宗时(1031年—1055年)置复州。治所在永宁县(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下辖两县:永宁县、德胜县。辖境约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地。蒙古废复州。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复州厅置复州,治所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属奉天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移治今瓦房店市。1913年废州置复县。.

新!!: 雍正和复州 · 查看更多 »

复州厅

复州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雍正五年(1727年)置,治所在今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雍正十一年(1733年),裁厅改州。 Category:辽宁的厅 Category:大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瓦房店市 Category:172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3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复州厅 · 查看更多 »

夏之蓉

夏之蓉(),字芙裳,又字醴谷、南芷,號半舫,室名半舫齋。江蘇揚州府高郵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專長經學、史學、詩、文。.

新!!: 雍正和夏之蓉 · 查看更多 »

夏廷芝

夏廷芝(),字茹紫,號嘯門。江蘇揚州府高郵州(今揚州市高郵市)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夏廷芝 · 查看更多 »

夏茸尕布·洛桑图丹格勒坚赞

夏茸尕布·洛桑图丹格勒坚赞(,)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尼玛卿山附近人,第四世(不计追认)夏茸尕布活佛考洛巴·陈列奥赛,夏茸尕布传,西藏研究1994年第4期才让扎西,拉茂德乾寺历史与现状研究,青海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新!!: 雍正和夏茸尕布·洛桑图丹格勒坚赞 · 查看更多 »

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

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藏族,今青海省贵德县人,第三世(不计追认)夏茸尕布活佛考洛巴·陈列奥赛,夏茸尕布传,西藏研究1994年第4期才让扎西,拉茂德乾寺历史与现状研究,青海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新!!: 雍正和夏茸尕布·昂旺洛桑丹贝坚赞 · 查看更多 »

夏茸尕布活佛

夏茸尕布活佛(),又译「夏容嘉布活佛」,汉语通常称“白佛”,又称“察罕诺们汗”、“拉茂活佛”(又译“拉莫活佛”)、“阿齐图诺们汗”等等,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是青海省较大的藏传佛教转世活佛系统之一,驻锡拉莫德钦寺才让扎西,拉茂德乾寺历史与现状研究,青海民族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新!!: 雍正和夏茸尕布活佛 · 查看更多 »

大城鄉

大城鄉位於台灣彰化縣西南隅,東為竹塘鄉,西濱台灣海峽,南隔濁水溪口(亦為濁水溪出海口北岸)與雲林縣相望,北鄰芳苑鄉與二林鎮。位居濁水溪沖積扇最下游端,地勢平坦。 大城鄉名起於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間,由福建泉州人來此開墾,居民大多信奉王爺與保生大帝。 傳說有一名叫「魏大城」者首先遷入本地,故以人名為地名。另一說為往昔移民墾殖於此,聚集成大集村。因治安不良,築土成壘,以防盜匪,故得此名。到了道光年間,則以吳、王二姓所形成之村--,所以今永和村有兩處聚落名為「吳厝寮」「王厝寮」。 光緒初年,本鄉隸屬深耕堡。1920年設立--,為今日該鄉前身。.

新!!: 雍正和大城鄉 · 查看更多 »

大南實錄

《大南實錄》(),是越南阮朝的官修編年體史書,由阮朝國史館編修,584卷,採用漢文文言文寫成。.

新!!: 雍正和大南實錄 · 查看更多 »

大南蠻

大南蠻為臺灣清治時期一名西拉雅族的守節婦女。.

新!!: 雍正和大南蠻 · 查看更多 »

大同府

大同府,辽金明清时期设置的府。府治即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新!!: 雍正和大同府 · 查看更多 »

大同府铸钱局

大同府铸钱局,简称大同局或大同钱局,是清政府在山西省大同府设立的铸钱局,初设于顺治二年(1645年),裁撤于雍正元年(1723年),铸造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铜钱。该局在顺治年间曾因大同城毁于战火而迁到阳和改称阳和钱局,后于大同城重建后迁回。.

新!!: 雍正和大同府铸钱局 · 查看更多 »

大学士

大學士,主要是內閣大學士又稱殿阁大学士,一般有大學士或協辦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另外,左右春坊亦有大學士,故大學士不等於內閣大學士。此外,越南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新!!: 雍正和大学士 · 查看更多 »

大定縣

大定縣是贵州省原設的一個縣,1958年2月16日改名大方縣,與現在的大方縣的行政區域並不完全相同,尚包括納雍縣、金沙縣、黔西縣的部分區域。.

新!!: 雍正和大定縣 · 查看更多 »

大小金川之役

大小金川之役,又稱平定兩金川,是清乾隆年間清軍平定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土司兩次動亂的合稱。第一次金川之役為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安撫司莎羅奔私自進攻明正土司,清廷調兵征討。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投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朋楚克襲殺革布什咱土司色楞敦多布,又幫助小金川土司之子僧格桑侵凌鄂克什、明正等土司。四川官員令其退還土地,大小金川拒不退兵。清廷再次發兵進剿。次年底,清兵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諾(在今阿壩州小金縣美沃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兵攻克大金川噶爾崖寨,索諾木朋楚克出降。.

新!!: 雍正和大小金川之役 · 查看更多 »

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是清朝雍正帝亲自颁行的一部在全国发行的官方宣传资料,收录了曾静一案的上谕、曾静口供及其《归仁录》,描述了曾静从反对雍正到拥护雍正这一“大义觉迷”的过程。利用第三人稱的角色為切入題材,是研究滿清的重要史料。乾隆即位后,认为该书起到弄假成真的效果,因此迅速禁绝该书。.

新!!: 雍正和大义觉迷录 · 查看更多 »

大佛寺 (广州)

大佛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是一座佛教寺庙。.

新!!: 雍正和大佛寺 (广州) · 查看更多 »

大園區

大園區(臺灣客家語饒平腔:taiˊ vien kiˇ)是位於臺灣桃園市北部的一個市轄區,是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和未來桃園航空城的所在地,北濱臺灣海峽,由此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航空城物流西都心之重點發展區。區轄有:大園、田心、溪海、和平、橫峰、五權、埔心、大海、三石、菓林、竹圍、海口、沙崙、后厝、圳頭、內海、北港、南港等十八--,人口約8.9萬人。.

新!!: 雍正和大園區 · 查看更多 »

大关县

大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东北部。.

新!!: 雍正和大关县 · 查看更多 »

大光明殿

大光明殿是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西安门大街路南、光明胡同(原称光明殿胡同)以西的道教宫观。现已无存。常人春,西城小天坛——大光明殿,北京文史2008年第2期.

新!!: 雍正和大光明殿 · 查看更多 »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白族自治州(白语:Darl•lit Baif•cuf zirl•zirl•zox),简称大理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州境东邻楚雄州,南接普洱市、临沧市,西临保山市、怒江州,北界丽江市。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云岭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090米。西部有澜沧江,东北有金沙江,洱海位于州境中部。总面积2.83万平方公里,人口354.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51%,白族人口比例约32%,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风景区。.

新!!: 雍正和大理白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大稻埕

大稻埕(Tōa-tiū-tiâⁿ,Twatutia或Dadaocheng),雅稱稻江、稻津,是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因具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稻埕)而得名。咸豐元年(1851年)泉州府同安縣人林藍田為躲避海盜洗劫,自雞籠(今基隆)遷至大稻埕經商並開設店鋪,開始此地的商業活動。三年(1853年)三邑人與同安人為艋舺碼頭的泊船權利,發生頂下郊拚分類械鬥事件,下郊的同安人無力抵抗,於是帶著自身信仰的霞海城隍敗逃至大稻埕,大稻埕旁淡水河的碼頭交易逐漸興起。十年(1860年)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後在臺北市區逐漸向東發展中人口大量外移,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

新!!: 雍正和大稻埕 · 查看更多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台灣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鎮瀾宮,於每年農曆三月間舉行長達九天八夜的大甲媽出巡遶境,終點在嘉義縣新港鄉新港奉天宮,去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返程行經駐駕廟宇依序為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該活動於2011年經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

新!!: 雍正和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 · 查看更多 »

大甲中軍守備

大甲中軍守備,又稱大甲守備,清代臺灣營制。雍正十一年,議台灣鎮總兵駐臺灣府。標下中、左、右三營,遊擊各一員,中軍守備各一員,千總五員,把總九員,分防南、北、中三路。 大甲當時屬協鎮臺灣北路營,該營主官乃是副將,駐彰化縣城。其下分有中營與右營:中營守今雲林、南投一帶;大甲屬右營,右營主官為右營遊擊,駐淡水廳城(今新竹市)。 嘉慶十一年,設竹塹營守備;道光十年,因大甲城業已竣工,條件足夠,乃移駐大甲,改稱大甲中軍守備。陳福龍為首任守備,設大甲汛,駐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二百名。.

新!!: 雍正和大甲中軍守備 · 查看更多 »

大甲三寶文化館

大甲三寶文化館(簡稱大甲三寶館)由裕珍馨文化基金會設立,是一個專門介紹大甲三寶「媽祖、帽蓆、奶油酥餅」的小型文物館。.

新!!: 雍正和大甲三寶文化館 · 查看更多 »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俗稱大甲媽祖廟、大甲媽,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順天路158號,大甲火車站正前方200公尺處,主奉天上聖母媽祖,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知名廟宇之一。近年來,大甲鎮瀾宮媽祖的遶境進香發展成宗教界的盛會,曾遠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甲媽南下遶境進香活動。.

新!!: 雍正和大甲鎮瀾宮 · 查看更多 »

大甲西社

大甲西社,即今台中市大甲區德化里附近,習稱社尾。 郁永河《裨海紀遊》稱大甲社即崩山社,雍正十年(1732年)大甲西社事件被清廷討平後,大甲西社被改稱為德化社,在今日番仔寮一帶。.

新!!: 雍正和大甲西社 · 查看更多 »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為台灣原住民平埔族歷史上最大的民眾起義事件,以大甲西社的林武力為首。發生於台灣清領時期雍正年間的該事件,持續長達一年。事件過後不僅漢人與平埔各族群間傷亡慘重,也讓清廷於平埔各族境內加強駐兵,加強控制平埔族群。此「番亂」名稱,來自福建提督許良彬奏摺所稱。 此外,事件爆發後,鳳山總兵奉令率軍前往大甲協助平定,導致鳳山守備鬆散,曾參與朱一貴事件的舊部便趁機起事,造成鳳山的吳福生事件。.

新!!: 雍正和大甲西社抗清事件 · 查看更多 »

大甲東社

大甲東社,在今日台中市外埔區之大甲東地區,馬鳴埔附近,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大甲交流道即在此區。 雍正十年林武力之亂時,大甲東社配合清廷攻打附近民變的番社,所以保留大甲東社之名,成為今日大甲地區的起源。.

新!!: 雍正和大甲東社 · 查看更多 »

大甲歷史

於大甲之名的起源,存在兩種說法:.

新!!: 雍正和大甲歷史 · 查看更多 »

大觉寺 (北京)

敕建大觉禅寺,又称大觉禅寺、西山大觉寺,是位于北京西郊阳台山(旸台山)南麓的一座千年古刹,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大觉寺始建于辽代,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是北京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北京市文物局下属的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大觉寺内共有古树160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此外,还有大量的被列入保护范围的古树。大觉寺的玉兰花与法源寺的丁香花、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花卉寺庙。 1997年,在大觉寺院中成立了明慧茶院,在大觉寺的在憩云轩、四宜堂和院内南北厢房和耳房中设茶室,戒堂改建为绍兴菜馆,僧房改为客房,还有豪华套房。此外,寺内还改建了会议室和其他娱乐设施,院内的空地上也摆了很多明慧茶院的躺椅和茶桌。此后茶香就和花香,古树一起成为大觉寺的一个特色。从那时起,在每年四月,大觉寺都举办大觉寺玉兰文化节,除观赏盛开的玉兰花外,还举办一些展览和文化活动。.

新!!: 雍正和大觉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又称大高元殿,簡稱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主祀三清、玉帝,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因大高玄殿临街的头道山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故此地地名又俗称“三座门”。.

新!!: 雍正和大高玄殿 · 查看更多 »

大连市

大连市(Dalian/Dairen),旧称旅大市,别称鯤城、滨城,旧名達爾尼 、青泥洼。位于中国辽东半岛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 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港口、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大连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的城市。2006年与杭州和成都一起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大连获得全球“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组的第一名 新华网 2009-10-14。大连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的举办城市。大连位列2010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第八名(含港澳台) 新华网 2011年5月6日。.

新!!: 雍正和大连市 · 查看更多 »

大藏经

大藏经為佛教經典的總集,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漢文、藏文、巴利語三大體系。這些大藏經又被翻譯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滿文等。.

新!!: 雍正和大藏经 · 查看更多 »

大钟寺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原名覺生寺,因寺內存放永樂大鐘,故又俗稱大鐘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环西路甲31号,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本為皇家汉传佛教寺廟,1985年辟為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为北京市文物局直属单位,展示中、外古代鐘鈴共400多件。1996年,覺生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 雍正和大钟寺 · 查看更多 »

大肚王國

大肚王國(未知—1732年)為一在臺灣中部由臺灣原住民的拍瀑拉族與巴布薩族、巴則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所建立的跨部落王國,在鼎盛時期的領域範圍南端約到鹿港,北方則可至桃園以南之地(後來的範圍則在大肚溪上中下游的流域)。荷蘭時期的領域範圍主要在今天的臺中市,以及彰化縣北部和南投縣的一部分,其可能為一鬆散的部落聯盟,因為其政體無文字證據證明具有組織和有效率的統治形式。.

新!!: 雍正和大肚王國 · 查看更多 »

大肚萬興宮

大肚萬興宮,原稱為「頂街萬興宮」,座落現在的臺中市大肚區,在清雍正末年間,就已經有小規模的發展的村落,乾隆元年(1736年)興建成廟宇,至今有兩百七十多餘年歷史的最具代表性的古老宮廟;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依法成立管理委員會,舉辦活動方面,每年積極推動配合東西保二十庄迎媽祖遶境習俗,也舉辦進香活動與臺灣各大廟宇進行交流。.

新!!: 雍正和大肚萬興宮 · 查看更多 »

大雅區

大雅區位於臺灣臺中市的市轄區,地處台中盆地北部,大肚台地東麓,中有筏仔溪上游段南北貫穿其間;境內西部因緊臨大肚台地關係,大肚台地縱走於西半部,其東麓山坡地,海拔約300公尺左右,走向南南西,而東半部為台中盆地,海拔130至150公尺之間,以東鄰潭子區,西接沙鹿區,北毗神岡區,南與西屯區為界。近十年來,因有中部科學園區設立及清泉崗空軍基地擴充為國際機場,加上有綿密及便捷之交通網路,成為臺中市的衛星市鎮之一及捷運系統重要區域的路線。氣候屬副熱帶氣候,雨量較臺中其他區域為少。.

新!!: 雍正和大雅區 · 查看更多 »

大柏树

大柏树,是中国上海市虹口区东北部至杨浦区西北部的一个地名,一般指逸仙路、汶水东路、中山北一路、曲阳路、邯郸路五路交汇处一带。 大柏树地区于雍正2年(1724年)划入宝山,直到20世纪初年,大柏树一带仍为农田。1928年后,当地随江湾镇被划入上海特别市,逐渐繁荣。1937年抗战爆发,该地成为上海城北军事要地。淞沪战役结束后,日军在当地设立碉堡,并以1932年在江湾镇阵亡的大日本帝國第9师团联队长林大八之名命名当地为大八辻(“大八道口”之意)。由于辻字是和制汉字,故当地中国居民谐音称为大八寺或大八字。 抗战胜利后,“大八寺”被认定为敌性地名,上海市政府曾下令改称“逸仙路”,但未取得成功。1984年,上海市政府将当地划入虹口区和杨浦区,虹口区部分于次年组建大八寺街道办事处。由于接到大量反映,称大八寺为日本占领军残留地名,1988年,大八寺街道改名为运光新村街道。1989年3月20日,上海市政府发布命令,将大八寺及所有相关地名、店名、站牌名全部按上海话谐音改为“大柏树”。 1993年,运光新村街道合并入曲阳路街道至今。.

新!!: 雍正和大柏树 · 查看更多 »

大村鄉 (台灣)

大村鄉位於臺灣中部的彰化縣市鄉鎮之一,為巨峰葡萄著名的產地之一。.

新!!: 雍正和大村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原名《大清律》(a),是清朝的法典。 大清律例草創於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以《大明律》為基础,再加以修飾。前後經歷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訂後才定型。及後《大清律例》一直都在清朝版圖內奉行,直到清朝灭亡为止。 不過,部分《大清律例》的條例在清朝滅亡後依然繼續在香港通用,這是由於香港割讓予英國之後,基於香港跟隨英國奉行的習慣法模式,使大清律例中的部分法例在沒有其他法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繼續成為唯一的參考對象。直到1971年,最後一條有關婚姻習俗的法律由香港的成文法取代之後,大清律例歷史使命終於完成,歷327年。.

新!!: 雍正和大清律例 · 查看更多 »

大清會典

《大清會典》,簡稱《清會典》,是中國清朝中央政府官修、钦定的會典。.

新!!: 雍正和大清會典 · 查看更多 »

大挑

大挑,為清朝中期以後吏部銓選舉人授官之措施。.

新!!: 雍正和大挑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蚌埠教区

蚌埠教区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安徽省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

新!!: 雍正和天主教蚌埠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雍正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海门教区

天主教海门教区(Dioecesis Haemenensis)是天主教在中国江苏省东南部设立的一个教区。也是中国第一批由本国国籍主教负责的教区之一。.

新!!: 雍正和天主教海门教区 · 查看更多 »

天心阁

天心阁,位于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城南,地处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北面,紧邻蔡锷南路和城南路,阁楼与城墙、天心公园及其他建筑融为一体,为长沙重要古建筑之一。.

新!!: 雍正和天心阁 · 查看更多 »

天镇县

天镇县在中国山西省东北端,是大同市所辖的一个县,邻接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面积为1635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21万人。.

新!!: 雍正和天镇县 · 查看更多 »

天桥南大街

天桥南大街是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南部的一条大街。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280页.

新!!: 雍正和天桥南大街 · 查看更多 »

天津府

天津府,清朝时设置的的府。在今天津市、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德州市境。 順治九年(1652年),將天津左衛、右衛併入天津衛,合三衛為一衛。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衛為天津州,隸屬河間府。十月,又改為天津直隸州,轄武清縣,靜海縣,青縣三縣(次年,武清縣還屬通州)。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直隸州為府,轄天津縣、靜海縣,青縣、南皮縣,鹽山縣、慶雲縣,滄州等六縣一州。 《東華錄》記載:丙辰(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吏部議覆直隸總督唐執玉奏:「天津直隸州系水陸通衢,五方雜處,事務繁多,辦理不易,請升州為府」。此奏獲准,並「附廓置天津縣」,「此新設一縣同該州原轄之青縣、靜海二縣及滄州、南皮、鹽山、慶雲一州三縣,統歸新設之府管轄」。.

新!!: 雍正和天津府 · 查看更多 »

天津道

天津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直隶省。 顺治元年(1644年)设分巡天津道,驻天津卫。属于保定巡抚、天津巡抚。顺治七年(1650年),河间府辖区并入,全称整饬天津河间等处兵备道。康熙八年(1669年)不称兵备。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天津河道,驻天津府,总管南运河、子牙河和淀河。不管州县钱粮刑名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为天津道,下辖天津府、河间府,兼管河务。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副使衔。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次年(1768年)称分巡直隶天津河间等处地方兼管河务兵备道。民国改为渤海道、津海道。.

新!!: 雍正和天津道 · 查看更多 »

天津歷史

天津平原地区的开发大约开始于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且经过了一个由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步推进的过程。 天津市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城市的雏形始于隋朝的三会海口。海运与漕运的交汇,使得天津逐渐成为商业的枢纽,逐渐繁荣起来。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并更名为“天津”,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目前,天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经过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已经形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布局。.

新!!: 雍正和天津歷史 · 查看更多 »

天津清真大寺

天津清真大寺又称清真大寺或清真北寺是一座位于中国天津市红桥区小伙巷地区针布街清真巷的清真寺。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64年),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雍正和天津清真大寺 · 查看更多 »

天津文庙

天津文庙,是明、清两代天津官学和祭祀孔子的场所。位于南开区东门里大街。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也是天津地区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现为天津文庙博物馆。.

新!!: 雍正和天津文庙 · 查看更多 »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普通話拼音:Tiānyá Hǎijiǎo;英文意譯:Edges of the heaven, corners of the se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三亚市的一处著名海滨风景旅游区,相傳一對情侶只要一起走到天涯海角就可一生一世擁有對方,位于三亚市区西面24千米处。.

新!!: 雍正和天涯海角 · 查看更多 »

太原府

太原府是唐朝时设置的府。在今山西省境,唐(河东道)、晋(李克用父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北宋、金朝,以及明、清均有设置,辖区范围包括太原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等地级市。.

新!!: 雍正和太原府 · 查看更多 »

太平县 (正德)

太平县,明朝时设置的县份。 正德十年(1515年),析东乡县地置。东北有万顷池,渠江、通川江出焉,下流为渠江。北有北江,又北入陕西紫阳县界,名任河,入於汉江,东北有明通巡检司。隶属于达州。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达州升为达州直隶州,太平县隶之。嘉庆七年(1802年),达州直隶州升府,改名绥定府,升太平县为直隶厅。道光九年(1829年),移太平同知驻城口,改名城口厅,太平直隶厅还为县,仍隶绥定府。1914年,更名为万源县。.

新!!: 雍正和太平县 (正德) · 查看更多 »

太仓直隶州

太仓直隶州是清代江苏省的一个直隶州,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及上海市境。辛亥革命后,废除。 在明代,太仓州隶属于南直隶苏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太仓州升格为直隶州。同时因人口、赋税繁多,而增设县份:分太仓州北部设镇洋县(同城而治);分嘉定县设宝山县(次年县治定为吴淞所城),因此太仓直隶州下辖镇洋县、嘉定县、宝山县、崇明县四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苏州市辖太仓市全境、上海市苏州河以北各区县(除北岸狭长地带属于上海县),及南通市辖启东市南部(当时属崇明县)。 清代考评繁,疲,难《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太仓直隶州:繁,疲,难。隶苏松太道。顺治初,因明制,属苏州府,县一。雍正二年,升直隶州,析州置镇洋县,又割苏州府之嘉定属之,析其地置宝山,同隶州......领县四。北有穿山......镇洋,繁。倚。雍正二年置......

新!!: 雍正和太仓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夷陵州

夷陵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置,治所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属荆州府。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宜昌、远安、长阳、宜都等市县地。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州为彝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宜昌府。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湖北的州 Category:宜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7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4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夷陵州 · 查看更多 »

夷陵区

夷陵区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总面积为3423.9平方公里,2007年人口为51.9万人,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区。.

新!!: 雍正和夷陵区 · 查看更多 »

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新!!: 雍正和外白渡桥 · 查看更多 »

夕照寺

夕照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夕照寺中街13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雍正和夕照寺 · 查看更多 »

女傭

女傭是職業的一種,主要職務為雇主打理家務。因應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稱呼,然而基本的工作性質是一致的,舊時中國稱為婢女。.

新!!: 雍正和女傭 · 查看更多 »

奴隶制度

奴隶制為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視為是奴隶主的財產,沒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權利,可以買賣,且奴隶主可強迫奴隶无报酬工作,且无人身自由。如果人類社會中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主要是奴隶,馬克思主義將這種社会稱為奴隶社会。 古希臘、古埃及、罗马帝国、古巴比伦、南北战争以前的美国南方,以及以前一些英国、法国、俄国的殖民地都有奴隶制。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社会都曾经认可制度性奴隶制;在近代,奴隶制被所有国家废除,但是即使如此,沒有合約精神的勞動關係仍然存在,债奴、契约劳工、农奴、被俘家仆、被收养为奴的儿童、童兵、强迫婚姻依然广泛存在。现在奴隶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是非法的,但估计世界上仍有二千七百万人是事實上的奴隶,毛里塔尼亚是最后宣布废奴的行政地区(1981/2007),但是根据估算约有10%-20%的人口依然为奴。 奴隶制的出现早于成文记录,在许多文明中广泛存在。当今很多奴隶是债奴,主要分布在南亚,是由于债务缠身所致,很多甚至世代为奴。人口贩卖主要是指代强迫妇女和儿童进入色情行业工作。.

新!!: 雍正和奴隶制度 · 查看更多 »

奉节县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与云阳、巫山、巫溪、湖北利川、恩施相邻。县城驻于永安镇,位于长江以北。面积4098.37平方千米,居重庆市第二位,2007年末户籍人口1,041,465,居重庆市第八位。奉节是三峡库区县中移民工作量最大、搬迁最难的县。.

新!!: 雍正和奉节县 · 查看更多 »

如东县

如东县是中國江苏省东南部濒临黄海的一个县,为南通地区的北三县、江苏沿海十四县之一。自2003年以来,如东县以洋口港为重心推进“新兴海港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及“现代旅游城市”三张城市名片,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提出以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为总体目标。.

新!!: 雍正和如东县 · 查看更多 »

如皋市

如皋市又名雉皋、雉水,在中國江蘇省东部、长江北岸,是南通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内,临近黄海。.

新!!: 雍正和如皋市 · 查看更多 »

妙西鎮

妙西鎮是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轄鎮,位於湖州市西南約12公里處,地處,南太湖之濱,吳興區西部山區,屬西部半山區鄉鎮。.

新!!: 雍正和妙西鎮 · 查看更多 »

姚安土司

姚安土司是元朝、明朝、清朝时期的姚安的世袭土司,属白族。 姚安土司姓高氏,是大理国丞相高泰祥的后裔。1253年蒙古入侵大理期间,高泰祥组织军队反抗,战败被杀。忽必烈嘉其忠义,以其子高均锦、高均常为姚安同知,子孙都世袭此职,是为姚安土司之始。元文宗天历年间,姚安土司高均明去元大都朝见,获赐尚方宝剑,文宗将姚州升格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以高均明为姚安总管,授武德将军。 明军平定云南之时,姚安土官高保、高惠内附,西平侯沐英保举高保为姚安府同知、高惠为姚安州同知。清军入云南之际,姚安土司左“泰”右“翟”曾一度效忠于南明。1659年(顺治十六年),姚安同知高奣映内附,仍授原职。高奣映之孙高厚德嗣位之后,于1725年(雍正三年)被告发有不法行为。1729年(雍正七年),高厚德被流放江南,姚安也从此改土归流,共传26世土司。 姚安高氏土司崇尚中原文化,诸土司之中,以高奣映最有文名。高奣映的高祖高金宸、曾祖高光裕、祖父高守潘、父亲左“泰”右“翟”也都工于诗文。清代的王菘在《云南志钞》中称:“丽江木氏、姚州高氏尤乐与流寓之文士交游,所作诗词颇传于世。当是时,思皇济济,誉髦峨峨,古昔狉獉之区,居然文明之域”。 姚安土司与鹤庆土司、永胜土司是同一祖宗。 Category:元朝土司 Category:明朝土司 Category:清朝土司 Category:云南土司 Category:楚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白族 Category:姚安县.

新!!: 雍正和姚安土司 · 查看更多 »

姚三辰

姚三辰(),字舜揚,號巽湖,浙江仁和(今屬杭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檢討。雍正五年(1727年),世宗训谕臣下,姚三辰被指責為“詞氣神色不以朕言為然”,以“心術不端,全無儆懼之意”,與陳學海、谢济世被罰至陀羅海振武營。後復官,歷任侍講、內閣學士、安徽學政等職。乾隆時,官至吏部右侍郎。.

新!!: 雍正和姚三辰 · 查看更多 »

姬際可

姬際可(或1604年-1689年),字龍峰(隆豐),山西蒲州人,有神拳之稱。傳出六合槍法及拳法。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六合拳的共同始祖。其後人稱姬際可,武功之高乃當時武林第一人。.

新!!: 雍正和姬際可 · 查看更多 »

姜穎新

姜穎新,(),字文庸,號玉山,江西如皐人,為清朝政治人物。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十·特授改補館職》,明文書局 姜穎新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三甲進士。官景山教習,雍正三年(1725年)授職檢討,官至直隸按察使。.

新!!: 雍正和姜穎新 · 查看更多 »

姜毓

姜毓,贵州清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二百二十一名,官知縣。.

新!!: 雍正和姜毓 · 查看更多 »

姜晟

姜晟(),字光宇,號杜薌,江蘇元和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姜晟 · 查看更多 »

姑咱镇

姑咱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新!!: 雍正和姑咱镇 · 查看更多 »

威寧州

威寧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康熙五年(1666年),改四川烏撒土府為威寧州,取威鎮安寧之義,隸貴州。二十六年(1687年),以大定州、黔西州、平遠州三州隸屬威寧府。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寧府為州,屬大定府。 民國二年(1913),廢威寧州置威寧縣。今名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屬畢節市。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毕节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威宁自治县 Category:172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威寧州 · 查看更多 »

威寧府

威寧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康熙五年(1666年),改四川烏撒土府置。二十二年(1683年),平遠府、黔西府降州,隸大定府。二十六年,大定府降州,三州並隸威寧府。同年置畢節縣隸威寧府。雍正七年(1729年),復升大定州為府、降威寧府為威寧州,屬大定府。.

新!!: 雍正和威寧府 · 查看更多 »

娄县 (清朝县份)

娄县,清代置县,民国元年撤。 顺治十三年(1656年)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娄县,与华亭县同城而治,隶松江府;治所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辖境相当今松江区西南部及金山区全部。雍正二年(1724年),析娄县、华亭县各一部置金山县,娄县隶于松江府,辖境仅有今松江区西南部。1912年1月,江苏省撤道裁府州厅,撤娄县并入华亭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江苏省县份 (上海) Category:松江区 Category:金山区 Category:16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娄县 (清朝县份) · 查看更多 »

婉貴太妃

婉貴太妃(),陳氏,清朝乾隆帝的妃子。.

新!!: 雍正和婉貴太妃 · 查看更多 »

媽祖廟

媽祖廟是主要奉祀海神媽祖的廟宇,另又稱天后宮、天妃宮、天后祠、天后寺、天后廟、聖母廟等,日本又稱天妃神社,常見於中國大陸沿海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在東南亞其他地區如日本、琉球、越南等地以及東亞裔人士(主要為華人)之海外聚居地,臺灣則是除中國大陸本土之外,目前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四川盆地内的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多係湖廣填四川时,来自福建之客家先民所建,而天后媽祖也從海神演化成水運之神,甚至是無所不能的萬能神靈。從華南、華東以至全中國的海岸都有拜媽祖的信仰,認為可保航海順利,所以天后廟大多其正門都朝海。 相傳,媽祖於宋代建隆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於福建泉州莆田县(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泉州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入兴化军)的湄洲岛,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林默。林默自童年起即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常於海難發生時前往救人,雍熙四年(987年)27歲時於鄉間湄洲峰上羽化升天。 其後每多顯靈,於海濱救人無數,於是沿海鄉民紛紛立廟祀奉,歷代君主都賜以頭銜,尊為天妃,直至康熙22年(1683年)福建水師施琅攻打台灣鄭克塽,因戰船擱淺,清朝軍人乃向天妃禱告因而脫險。康熙帝知道後將天妃改加為「天后」,此後天后成為中國及東南亞華人社會裏漁民和所有航海者普遍的守護神,有些漁民更會把孩子和天后「上契」。現今祖籍福建的林姓人士,多普遍認同天后是他們的祖先。.

新!!: 雍正和媽祖廟 · 查看更多 »

孚王府

孚王府,原为怡亲王府,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分东路、中路、西路。其内建筑布局完全与《大清会典》所规定的王府形式相符。中路有前庭和后寝两个部分。正殿名为银安殿,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有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个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原为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

新!!: 雍正和孚王府 · 查看更多 »

孝儀純皇后

孝儀純皇后(a;),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乾隆帝妃,嘉庆帝生母。本姓魏,內務府旗鼓佐領(即包衣漢軍或旗鼓漢軍)正黃旗,后抬旗入滿洲鑲黃旗,改姓魏佳氏。.

新!!: 雍正和孝儀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端文皇后

孝端文皇后(a;),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a),清太宗皇太極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和科尔沁大妃女。她还是孝莊文皇后的姑姑。為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18世孫女。 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皇太极称帝时为正宫皇后,居中宫。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孝莊文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享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莊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新!!: 雍正和孝端文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聖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钮祜禄氏(原姓:錢氏),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凌柱的長女。雍正帝的妃子,乾隆帝的生母。.

新!!: 雍正和孝聖憲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a;),姓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清朝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其先祖来自蒙古科尔沁左右翼(在今中国内蒙古通辽市境内)人,死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她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妃子,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也是恭亲王奕訢的生母。她虽然身前未成为皇后,但死后被咸丰帝追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历史上独一无二、既非前朝皇帝嫡福晉、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新!!: 雍正和孝静成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賢純皇后

孝贤纯皇后(a;),乾隆帝元配妻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其祖父是康熙初年戶部尚書米思翰,父親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伯父是大學士馬齊。.

新!!: 雍正和孝賢純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a;)姓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大清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生,清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 她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太后,共57年(1661年—1718年)。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身居--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人,合共64年(1654年—1718年)。(是昭聖太皇太后姪孫女).

新!!: 雍正和孝惠章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a;),钮祜禄氏,名東珠,满洲镶黄旗人,太师、果毅公、前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母亲为姬妾舒舒觉罗氏,也是鰲拜的義女。康熙帝第二位皇后。在位期間只有5个月。康熙十七年二月(1678年3月18日)逝世。.

新!!: 雍正和孝昭仁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懿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姓(a;),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她是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之女,也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帝的表妹。.

新!!: 雍正和孝懿仁皇后 · 查看更多 »

孝敬憲皇后

孝敬宪皇后(a;),烏拉那拉氏。滿洲正黄旗人胤禛的嫡福晋(元配),雍正登基後冊封皇后。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功臣前鋒侍衛费扬古的女儿。康熙曾授予其父:一品步軍統領、一雲騎尉、侍衛內大臣等官職。她的嫡母(或过继養母)為愛新覺羅氏(多羅格格)。.

新!!: 雍正和孝敬憲皇后 · 查看更多 »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與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海禁和锁国就是一些孤立主义的例子。.

新!!: 雍正和孤立主义 · 查看更多 »

孫國璽

孫國璽,字振九,為中國清朝官員,漢軍正白旗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進士。雍正六年(1728年)由汀漳道調任福建分巡台灣道,旋即調離台灣。.

新!!: 雍正和孫國璽 · 查看更多 »

孫嘉淦

孫嘉淦(),字錫公,號懿齋,又號靜軒,諡文定,山西興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孫嘉淦 · 查看更多 »

孫立人

孫立人,CBE(),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人,二次大戰緬甸戰場重要將領。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1923屆,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維吉尼亞軍校博雅教育學士,抗日戰爭時期少數留美、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留美的財政部長宋子文賞識留美軍人,孫立人從財政部稅警總團特科兵團團長起家,1942年任師長指揮新三十八師(後編入新一军)在緬甸仁安羌之战,以寡敵眾擊退日軍,救出7000名英軍及500名西方記者和傳教士,贏得國際聲譽。同年拒絕與上級杜聿明穿過熱帶叢林野人山撤回雲南,改為帶隊撤往英屬印度,是他一生最重要軍事決定,最終杜聿明領兵逾半出不了山,大多死於瘴氣。英國授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是極少數外國軍官得主。亦是四名獲授美國功勳勳章的中國軍官(與蔣介石、戴安瀾和謝莽)。 國共內戰前期在東北戰場與共軍林彪相持,參與第二次四平战役、臨江戰役等,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1947年4月被調閒職,沒參與第二階段大戰。1947年11月被調台灣,方加入國民黨。1955年遭蔣介石指控兵變案,軟禁33年。.

新!!: 雍正和孫立人 · 查看更多 »

孫觀 (道光進士)

孫觀(),字國賓,號省齋,安徽舒城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1847年),官至大清直隸布政使。第五子,父親孫序賢嘉慶二十五年進士(1820年),刑部雲南司員外郎。.

新!!: 雍正和孫觀 (道光進士) · 查看更多 »

孫鵬 (崇禎進士)

孫鵬(),字圖南,陝西鳳翔縣人。明末清初官員,同進士出身。 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三甲第三十二名進士。授官山東東明縣知縣,因丁憂去官。明亡後仕清。改補上海縣知縣。其賦性質真,時人稱其仁恕。.

新!!: 雍正和孫鵬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孫浤澤

孫浤澤,安徽舒城人,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廣西省賀縣知縣、福建臺灣省滬尾(今淡水)海關監督。.

新!!: 雍正和孫浤澤 · 查看更多 »

學甲慈濟宮

學甲慈濟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學甲區內,為一台灣民間信仰廟宇,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為「學甲十三庄」區域的人群廟,也是台南市安南區「十六寮」保生大帝聯庄祭祀組織中多數廟宇的祖廟。.

新!!: 雍正和學甲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存古堂琴谱

《存古堂琴譜》,古琴譜。這是天都吳文煥的一個刻本琴譜,共二十曲,刻於清雍正四年。該譜琴曲都是通行的傳統舊曲,在音調和段數上,均與康熙末年諸譜無異。這一事說明,進入清雍正以後,傳統琴曲的標題、音調、段數都已大體定型,琴家不講創作,只追求傳統,即使對於琴論也很少貢獻了。 此譜有四篇序文,朱品奇、王晉原、曹禮周三篇均強調撰人的指法不凡,舊譜旨在提攜後進,而吳文煥本人甚至對嚴徐(嚴天池、徐青山)“猶惜其指法明,而用指之法未究”。又謂“客歲獲晤雉城吳子,相與講論細微,研核精密,悉爲分注”。.

新!!: 雍正和存古堂琴谱 · 查看更多 »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孔子世家大宗世系:自少典至孔子父叔梁紇,歷超过五十世。自孔子始,至清末民國初衍聖公孔令貽,孔子世家大宗歷七十六代。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於1920年襲封三十二代衍聖公,後由國民政府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現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第七十九代嫡孫孔垂長,2009年就任。.

新!!: 雍正和孔子世家大宗世系 · 查看更多 »

孔尚任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又号岸堂,一号雲亭山人,山東曲阜縣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歷官国子监博士、户部主事、员外郎,清朝戲曲作家,著有《桃花扇》,與《长生殿》作者洪-昇-齊名,俗謂“南洪北孔”。.

新!!: 雍正和孔尚任 · 查看更多 »

孔廟列表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唐貞觀元年,太宗下詔,令天下學皆建孔廟,使孔廟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并遍及全國。孔廟逐漸成为歷代崇孔尊儒和培养人材的重要場所,其建筑也遵循嚴格的禮制規范和穩定的結構樣式。到清末,全國已有孔廟1560座。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也有興建孔廟。歷史上,各地的孔廟一度超過2000座,而至今尚存的各类孔廟尚有400余座。 本表中列舉各地孔廟,主要為朝廷在冊的官立國、府、州、縣級孔廟和孔子家廟,各地書院中的孔廟及其他私立孔子祭祀場所則不列出。.

新!!: 雍正和孔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孔廣居

孔廣居(),字堯山,號千秋。江蘇江陰人,祖籍山東曲阜。 孔子七十世孫。生於雍正十年,久居華墅鎮聚龍街(今和平街)。一生布衣,醉心於六書之研究。嘉慶十七年卒。著有《说文疑疑》。 K Category:江阴人 Category:孔子七十代孫 Category:孔姓.

新!!: 雍正和孔廣居 · 查看更多 »

孔廣棨

孔廣棨(),字京立,號石門。孔子第七十代嫡長孫,祖父為衍聖公孔傳鐸,父孔繼濩早卒。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襲封衍聖公,授二品冠服。多次受世宗及高宗召見,賞賜有加。工書法,能詩文,有詩文集。卒年31歲。妻何氏,欽天監春官正何君錫孫女,禮部左侍郎何國宗次女。.

新!!: 雍正和孔廣棨 · 查看更多 »

孔傳鐸

孔傳鐸(),字振路,號牖民。孔子第68代孫,衍聖公孔毓圻長子,好讀書,通禮樂,工詩詞,精研理學,博求律呂之書,深於樂理。康熙年間賜二品冠服。雍正元年(1724年)襲封衍聖公。二年(1725年),清世宗幸學,召孔傳鐸陪祀。六月,孔廟火災,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傳旨慰問,撥款重建。八年(1730年),孔廟重建竣工。九年(1731年),世宗又命修繕孔林,工程於次年完成。復開館,輯《闕里盛典》。著有《安懷堂文集》、《申椒集》、《盟鷗集》等書,計18種,105卷。  .

新!!: 雍正和孔傳鐸 · 查看更多 »

孔繼濩

孔繼濩(),字体和,號纯斋。孔子第六十九代嫡長孫,父為衍聖公孔傳鐸的长子。弟弟孔继汾、孔继涑。 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廿九,出生。为人谦虚,喜好读书,诗集有《纯斋遗草》一卷。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五月廿五,去世,享年二十三岁。诰赠光禄大夫。当时其父还在世,所以他没有袭封衍圣公。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他的长子孔廣棨襲封衍聖公,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封孔繼濩为衍圣公。.

新!!: 雍正和孔繼濩 · 查看更多 »

孙见龙

孙见龙,字葉飛,号潛村、春齋、慎齋,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登進士。曾于雍正九年(1731年)接替鲁宏璋任青浦县知县一职,雍正十年(1732年)由吕瑛接任。.

新!!: 雍正和孙见龙 · 查看更多 »

定妃萬琉哈氏

定妃()姓萬琉哈氏,也称瓦刘哈氏,正黃旗郎中拖尔弼女,康熙帝的嫔妃。.

新!!: 雍正和定妃萬琉哈氏 · 查看更多 »

定州 (北魏)

定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攻克后燕的首都弗违后,将附近的原冀州属地析置安州,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辖五郡:中山郡、真定郡、博陵郡、巨鹿郡、北平郡。 隋朝废州,原定州核心区域划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唐朝改博陵郡为定州,属河北道;宋朝属河北西路,宋徽宗年间升为中山府;金朝仍称中山府,属中都路。 元朝中山府属中书省真定路;明朝改中山府为定州,属京师真定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省的定州直隶州;1913年废。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保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邢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4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定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定州直隸州

定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评价:衝,繁,疲,難。隸清河道。明代,定州領二縣。雍正二年(1724年)升。十二年(1734年),以保定府祁州之深澤縣來隸。新樂縣還屬正定府。領縣二:曲陽縣、深澤縣。.

新!!: 雍正和定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定州文庙

定州文庙位于河北保定定州市城区中山路北侧刀枪街,是河北省现存最完整的孔庙。.

新!!: 雍正和定州文庙 · 查看更多 »

定边县

定边县是中国陕西省榆林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西北部,洛河上游。面积为692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30万。.

新!!: 雍正和定边县 · 查看更多 »

实胜寺

莲花净土实胜寺,简称实胜寺,又俗称皇寺、黄寺 ,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206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实胜寺 · 查看更多 »

宁夏卫

宁夏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属陕西都指挥使司。宁夏巡抚驻此。洪武二十八年废;永乐元年(1403年)又置。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置为宁夏府。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宁夏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139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宁夏卫 · 查看更多 »

宁夏府

宁夏府,明朝、清朝时设置的府。 洪武三年(1370年)改宁夏府路置,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属甘肅省管轄。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黄河沿岸地区。洪武五年又废。清朝雍正三年(1724年)又改宁夏卫为府,治宁夏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賀蘭縣)、宁朔县(今青铜峡市)、平羅縣、中衞縣、靈州,雍正五年,又設置新渠縣。七年,置寶豐縣。乾隆三年,省新渠、寶豐入平羅縣。到了同治十一年,又置寧靈廳。 1913年,废寧夏府。 民国十七年(1928年)时,宁夏升格为宁夏省。.

新!!: 雍正和宁夏府 · 查看更多 »

宁佑庙

宁佑庙,又称安佑庙,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忠兴庄,是南苑的土地庙。.

新!!: 雍正和宁佑庙 · 查看更多 »

宁德市

宁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東北沿海地区,別称闽东。南连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南平,东滨东海,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地級城市。全市现辖蕉城一区(含享有县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的镇级东侨开发区),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和福安、福鼎两市。.

新!!: 雍正和宁德市 · 查看更多 »

宁番卫

宁番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改苏州卫置,治所在今四川省冕宁县。属四川都司。寻改属四川行都司。辖境相当今冕宁、喜德两县地。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改为冕宁县。 Category:四川卫所 Category: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9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宁番卫 · 查看更多 »

宁远府

宁远府,清朝时设置的府。属四川省。 雍正六年(1728年),改建昌监理厅置,治所在西昌县(今四川省西昌市)。領廳二(越巂廳、鹽邊廳),州一(會理州),縣四(西昌縣、冕寧縣、鹽源縣、昭覺縣),土司十一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大凉山以西、大雪山及木里以东地。1913年废。.

新!!: 雍正和宁远府 · 查看更多 »

宁郡王府

宁郡王府是旧北京城内现存的王府中建筑年代较早、规制较高的一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极阁三条。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最早为康熙帝十三子允祥之第四子——宁郡王弘皎的府第。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允祥病卒。世宗念其功,命允祥第七子弘晓袭怡亲王爵,又封其四子弘皎为宁郡王,并建府第。这里自建立以来,未有大规模修缮和更改,目前虽被工厂和居民占用,但仍保存乾隆以前的建筑风貌。府邸之外垣已拆除,大门、正殿、后寝、翼楼及后楼基本保存完整。布局与《乾隆京城全图》完全吻合。各大殿均为歇山灰筒瓦顶。.

新!!: 雍正和宁郡王府 · 查看更多 »

宁武府

宁武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三年(1725年)置,治所在宁武县(今属山西省)。下领四县:宁武县、偏关县、神池县、五寨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内长城以南,偏关县、五寨县以东,云中山以西、以北地。考评:冲。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新!!: 雍正和宁武府 · 查看更多 »

宁明州

宁明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雍正十年(1732年)以思明州改名,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东明江。属太平府。乾隆元年(1736年)移治今宁明县,不辖县。辖境即今宁明县一带。1912年废州为县。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崇左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宁明县 Category:173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宁明州 · 查看更多 »

宏福寺

宏福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黔灵山上,又名弘福寺、黔灵山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现任住持为心照法师 。.

新!!: 雍正和宏福寺 · 查看更多 »

宝山区 (上海市)

宝山区是上海市北郊的一个市辖区,原为宝山县和吴淞区。位于长江以南,与上海市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普陀区、嘉定区以及江苏省太仓市毗连。区名因明代永乐年间兴筑的的烽堠土山而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由嘉定县析置,其后境域几经更迭,至1988年宝山县与吴淞区合并成立宝山区至今。到2007年底,常住总人口为1,379,709人,户籍总人口为830,561人。境内有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及石洞口发电厂等大型企业。.

新!!: 雍正和宝山区 (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宝庆寺塔

宝庆寺塔又称“宝庆寺华塔”(花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门内书院门街北侧。塔始建于唐文宗时期(827-840年),是原宝庆寺遗物,明、清屡经重修。现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宝庆寺塔 · 查看更多 »

宝河局

宝河局,原称河南省局,清代在河南省开封府设立的一所铸造制钱的铸钱局。顺治四年(1647年),清政府在开封南关设立铸钱局,称“河南省局”,雍正年间更名为“宝河局”,直到清末。清政府为调节货币流通量,曾多次将宝河局关停,其中最长的一次停铸是雍正末年,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停铸一百二十多年。咸丰四年(1854年),宝河局重新开铸,至光绪年间停铸未再重开。 为河南省流通所需的制钱多为河南省局和宝河局提供,该局铸有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同治通宝、光绪通宝等多种年号钱,顺治通宝的记局背文有汉字“河”、“河一厘”和满汉“河”三种,康熙通宝的是满汉“河”,之后的为满文“宝河”。.

新!!: 雍正和宝河局 · 查看更多 »

客语方言

客語由於分布區域廣闊,且不少分布區是丘陵和山區,交通不便,形成多種不同的客語方言。在方言劃分上,中國大陸、臺灣與海外其它國家或地區並不一致。中國大陸語言學界傳統上將客家話分為南北兩大片,各含若干片,每個片下細分若干小片。台湾則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权威划分方法。 客家話各方言地方特色很強,環繞梅縣的有平远、大埔、蕉嶺、興寧、五華、豐順等縣,幾乎每個縣的客家話都有其各自特色,可以看成一種獨立的方言。舉例說:興寧方言並沒有以 或 聲結尾的字,而是把它們溶入了 及 音裡。再舉例,遠離梅縣的香港口音,中元音已經消失了。因此,以“光”為例,梅縣讀作,香港的客家人會把它讀成,與鄰近的深圳的客家人的口音相近。 在不同的客語方言裡,声调也有所不同。絕大多数的客家话都具有入聲,共有6~7个声调。在长汀城关话裡,入声消失了;东江本地话等方言则保留了早期客家话去聲分陰陽的声调特点,而共有七个聲調。台灣的海陸客家人是從海豐與陸豐來至。海陸腔有漢語難找的齒齦後音(,, )。而台灣的另外一種主流客語四縣腔,則是來自嘉應州(现为梅州市)的蕉嶺、平遠、興寧和五華等地的腔口。.

新!!: 雍正和客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宣威州

宣威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明朝时为霑益州。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以霑益州新化里至高坡顶置宣威州,治所在今云南省宣威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宣威市。属曲靖府。1913年降为宣威县。.

新!!: 雍正和宣威州 · 查看更多 »

宣仁庙

宣仁庙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2号、4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风神庙,为北京故宫外八庙之一。.

新!!: 雍正和宣仁庙 · 查看更多 »

宣德爐

宣德爐,又稱宣爐,特指明代宣德年間宮廷鑄造的銅質香爐。宣德爐據傳是明宣宗在1428年(宣德三年)特製的一批銅器,既有供郊廟等大型祭祀和宗教活動的禮儀用器,也有供日常生活的陳設器。有別於常見銅器,宣德爐由黃銅鑄成,工藝精湛,在明末就與永樂雕漆、景泰琺瑯、成化鬥彩齊名,被譽為“精巧遠邁前古” ,北京故宮收藏。,是中國晚期銅器中最為重要的一類。明末以來,宣德爐常用於室內焚香,星島環球網。,倣造日漸盛行,清代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高潮。自此宣德爐也泛指帶有宣德年號款識的各類香爐,甚至在口語中逐漸變成銅香爐的代名詞。.

新!!: 雍正和宣德爐 · 查看更多 »

宣武门天主堂

宣武门天主堂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北京最早設立的天主教教堂,俗称南堂。始建於1605年,現行的三層巴洛克建筑建於1904年。現亦為天主教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

新!!: 雍正和宣武门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宦海奇官

《宦海奇官》(Noblesse Oblige,前名《官场浮世绘》),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裝電視劇,由馬國明及楊怡領銜主演,並由陳山聰及袁偉豪聯合主演,監製李添勝。.

新!!: 雍正和宦海奇官 · 查看更多 »

宫 (2011年电视剧)

,又名《宫锁心玉》,是一部2011年首播的以穿越为题材的中国大陆古装宫廷剧,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欢瑞世纪影视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和于正工作室联合出品,A&B Film Enterprises Limited海外獨家發行。并由香港知名导演李慧珠执导,大陆知名电视制片人于正担当编剧并制作,杨幂、冯绍峰、何晟铭领衔主演,郭羡妮、邵美琪、刘雪华、汤镇业、佟丽娅等主演,讲述了身为古董店继承人的女主人公误入时空隧道,穿越至清朝康熙年间,在入宫成为一名宫女之后,陷入了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明争暗斗和诸阿哥们的情感纠葛之中,最终虽明知前途凶险,仍与心上人相守不离不弃的故事。 本剧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开机,先后在浙江横店影视城和东阳市取景拍摄,至9月12日杀青关机。2011年1月31日,本剧在湖南卫视十点档金鹰独播剧场全国首播,台湾于同年5月17日在中视数位台八点档首播,香港于2012年2月16日在无线精选台首播。 本剧的续作为2012年电视剧《宫锁珠帘》,以男女主人公回到现代以后为引子,讲述雍正年间的宫廷故事。另外该剧与电视剧《宫锁珠帘》、《宫锁连城》和电影《宫锁沉香》同属制片人于正的“宫系列影视作品”。.

新!!: 雍正和宫 (2011年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宫锁珠帘

,又名《宫2》,是一部2012年首播的中国大陆古装宫廷剧,亦是2011年的热播穿越剧《宫》的续作。本剧由湖南经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于正工作室联合出品,A&B至甲電影企業有限公司海外獨家發行,并由香港知名导演李慧珠执导,大陆知名电视制片人于正担当编剧并制作,杜淳、何晟铭、袁姗姗、舒畅、张嘉倪、王阳等人领衔主演。本剧在剧情上与前作关联不大,主要以清朝雍正年间为背景,讲述女主人公在入宫后步步为营,周旋于宫中各种势力之间,最终赢得圣上垂青的故事。 该剧于2011年8月11日正式开机,先后在横店影视城和诸暨市取景拍摄,至同年10月13日杀青关机。2012年1月20日,本剧在湖南卫视十点档金鹰独播剧场全国首播。 本剧与前作《宫》(又名《宫锁心玉》)及电影《宫锁沉香》、电视剧《宫锁连城》同属制片人于正的“宫系列影视作品”。主演何晟铭凭借该剧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

新!!: 雍正和宫锁珠帘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新!!: 雍正和宰相 · 查看更多 »

宾州 (广西)

宾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贞观五年(631年)置,治所在领方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地。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安成郡,至德二载(757年)改领方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宾州。宋朝以后扩大。元朝时,升为路,辖境相当今宾阳、上林二县及来宾市西部等地。后复降为州。 明朝初年,以州治领方省入。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州。辖境扩大,相当今宾阳、来宾、上林、武宣等县市地。十二年降为散州,不辖县。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宾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南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宾州 (广西) · 查看更多 »

宿遷縣

宿迁县,中国古县名。 唐朝时本宿预县,隶泗州。宝应元年(762年),改名宿迁县,当是为避唐代宗李豫名讳,隶徐州。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徐州下邳县置淮阳军,并以宿迁县属之。元朝时,至元十二年(1275年),复置宿迁县,属淮安府。十四年,分置桃园县。十五年,属邳州。明朝时,属淮安府。清朝雍正时,属邳州直隶州。州废,隶徐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属江苏省。抗日战争至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以西属泗宿县。1946年,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1949年5月,中共政权以宿迁、沭阳、东海、邳县四县边区置新安县,即今徐州市新沂市。同年,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撤消宿迁县,设立宿迁市(县级市)。1996年,升为地级市。.

新!!: 雍正和宿遷縣 · 查看更多 »

宜妃 (康熙帝)

宜妃(),姓郭絡羅氏,佐領三官保女。中國古代清朝皇族女性,与其妹郭络罗氏同为康熙帝妃嫔。.

新!!: 雍正和宜妃 (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宜兆熊

宜兆熊(),清朝政治人物,汉军正白旗人。宜永贵之曾孙。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初袭三等男爵位,三年后升二等男。康熙四十年(1701年)由佐领入仕,累擢福州将军(署)。 宜兆熊文化水平不高,却因忠心而深得雍正帝赏识。雍正三年(1725年)以福州将军署闽浙总督,次年改湖廣總督,又改署直隸總督。雍正五年(1727年)任吏部尚书,次年因事被革职。.

新!!: 雍正和宜兆熊 · 查看更多 »

宜都市

宜都市是地处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宜昌市管辖,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3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離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為宜都市。 宜都市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清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有一块飞地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内),西南、正西与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夷陵区接壤。.

新!!: 雍正和宜都市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新!!: 雍正和宜蘭縣 · 查看更多 »

宜昌县

宜昌县,中国古旧县名。1949年前为今天的宜昌市,1949年到2001年为今天的宜昌市 夷陵区。.

新!!: 雍正和宜昌县 · 查看更多 »

宜昌府

宜昌府,清朝湖北省的府。 衝。隸荊宜道。總兵官駐。順治初,沿明制,為夷陵州,屬荊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更名,屬湖北布政司,置東湖縣為治。鶴峰、長樂,降歸州及所屬長陽、興山、巴東來隸。光緒三十年(1904年),析荊宜施道為施鶴道,升鹤峰州為鶴峰直隸廳隸之。領州一,縣五:歸州、東湖縣、長陽縣、興山縣、巴東縣、長樂縣。.

新!!: 雍正和宜昌府 · 查看更多 »

官园公园

官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北侧,内有中国儿童中心。.

新!!: 雍正和官园公园 · 查看更多 »

宗室永㥣

宗室永㥣、永㥣(),愛新覺羅氏,字嵩山、鸞山、號延芬居士,清朝政治人物、追封礼亲王。康修親王崇安之子。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1749年)賜封鎮國將軍,善於書法。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閏六月追封禮親王。.

新!!: 雍正和宗室永㥣 · 查看更多 »

宗人府

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冊,按時撰寫帝王族譜,記錄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號、世襲爵位、生死時間、婚嫁、諡號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陳述請求,替他們向皇帝報告,引進賢才能人,記錄罪責過失之機構。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歷史上亦設有宗人府。.

新!!: 雍正和宗人府 · 查看更多 »

宗畅寺

宗畅寺,俗称喇嘛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宗畅寺 · 查看更多 »

安子訥

安子訥,字金铭,号讷严,山西武鄉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山西乡试第一名(解元)。乾隆十三年(1748年)登戊辰科進士,授陝西高臺縣知縣,補山東復興縣知縣,升任山東青州府知府。.

新!!: 雍正和安子訥 · 查看更多 »

安平桥

安平桥又名五里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西畔,又称“西桥”,是横跨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面上的一座中式古代长桥,橋上刻著「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对联,為中國古代第一長橋。据记载,此桥共長八百一十一丈,阔十六尺泉州府志:“晋江、南安之界,旧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守赵令衿卒成之。酈水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也有说一丈四尺的)《清源旧志》:宋绍兴八年戊午,僧祖派始为石桥,镇人黄护与僧智渊各施钱万缗为之倡,功将半,派与护殁,越十四载未竟。二十一年辛未,太守赵公令衿卒成之。其长八百十有一丈,广一丈四尺,疏为水道三百六十有二,自为记,榜曰‘安平桥’。。明末名將鄭芝龍、鄭成功父子故鄉即在此橋附近,现存的安平桥,实际共长2070公尺(约合中国古代里程五里,故亦称五里桥),桥宽3至3.8公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新!!: 雍正和安平桥 · 查看更多 »

安福县 (清朝)

安福县,中国古旧县名。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澧州直隶州,割石门县、安乡县、慈利县来隶,并置安福县。以慈利县、九谿卫地置安福县,同时析澧州地益之,取安福旧所名为“安福县”。治所在裴家河。民国3年(1914年)1月,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改名“临澧县”至今。.

新!!: 雍正和安福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安西厅

安西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雍正五年(1727年)置,治所在布隆吉尔(今甘肃省瓜州县东),六年移治大湾(今瓜州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升为安西府。 Category:清朝的廳 Category:甘肃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5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安西厅 · 查看更多 »

安脩德

安脩德,字慎先,贵州思南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三甲一百九十四名,累官順天府丞。.

新!!: 雍正和安脩德 · 查看更多 »

安溪县

安溪县(An-khoe-koān),古稱小溪、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閩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县域范围东经117°36′-118°17′,北纬24°50′-25°26′,东接南安市,西连华安县,南毗同安区,北邻永春县,西南与长泰县接壤,西北与漳平市交界。全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24个乡镇460个村居,人口97.7435万(2010年),有汉族、畲族等多个民族,通行普通話與閩南語,以茶業聞名全中國,號稱中國茶都。 安溪县是"国家级园林县城",素有"龙凤名区"之美誉,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 1990年代末,台湾人将电信诈骗技术传入安溪县,在该县下属的魁斗镇和长坑乡迅速传播,这两个乡镇有许多人从事电信诈骗,有「电信诈骗之鄉」之稱。.

新!!: 雍正和安溪县 · 查看更多 »

宋之樹

宋之樹(),字鶴千。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湯村店子(今屬威海市文登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宋之樹 · 查看更多 »

宋珩

宋珩(),山東省萊州府膠州(今屬青島市膠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宋珩 · 查看更多 »

宋禮 (尚書)

宋禮(),字大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河南府路永寧縣(今河南省洛寧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工部尚書。.

新!!: 雍正和宋禮 (尚書) · 查看更多 »

察罕殿齐·阿旺罗布桑丹

察罕殿齐·阿旺罗布桑丹()蒙古族,瑞应寺东南之额勒图特村(今新民乡头等营子村)人,第二世察罕殿齐活佛。.

新!!: 雍正和察罕殿齐·阿旺罗布桑丹 · 查看更多 »

實賢

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人,清朝佛教高僧,净土宗第十一祖。長居杭州梵天寺,人稱「梵天省庵」。 实贤15岁出家,24岁受具足戒,后参学于绍昙,学习唯识、《楞严经》、《摩诃止观》。后到真寂寺闭关学习三载,应诸方丛林邀请,讲学十余年。历住鄮山阿育王寺、杭州迁林寺等。晚年专修净土。雍正十二年(1733)圆寂。著有《净土诗》、《西方发愿文注》、《续往生传》、《涅槃忏》、《劝发菩提心文》等。.

新!!: 雍正和實賢 · 查看更多 »

寧紹台道

宁绍台道,清朝时设置的道。 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所在宁波(今浙江省宁波市)。辖宁波、绍兴、台州三府。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增辖定海直隶厅(原属宁波府)。民国初废。 Category:浙江的道 Category:宁波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绍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舟山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寧紹台道 · 查看更多 »

寧郡王

寧郡王,清朝世袭郡王。雍正八年(1730年),康熙帝孫弘晈被封為郡王,封號寧,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六代八位。.

新!!: 雍正和寧郡王 · 查看更多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位于云南中部偏东北。.

新!!: 雍正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寿张县

寿张县,中国东汉到1964年在今山东省、河南省设立的一个县。.

新!!: 雍正和寿张县 · 查看更多 »

富寧安

富寧安(v,),滿洲镶蓝旗人,富察氏,清朝政治人物、阿兰泰之子。 侍卫出身,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为正黄旗汉军都统,四十六年(1707年)任左都御史。康熙四十七年五月乙酉(1708年6月27日),接替凱音布,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己亥(1709年5月7日)改吏部尚書。由穆和倫接任。五十六年(1717年),为靖逆将军,驻守巴里坤,讨伐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雍正帝即位,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1722年),为武英殿大学士。雍正四年(1726年),封一等侯,转任西安将军,后被削爵,六年(1728年)七月在西安病死。谥号文恭。.

新!!: 雍正和富寧安 · 查看更多 »

富锦市

富锦市在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佳木斯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松花江下游南岸的三江平原上。是松花江下游沿岸重要的内河港口和农垦基地。.

新!!: 雍正和富锦市 · 查看更多 »

寄畅园

寄畅园,又名秦园,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中式古典园林,其名取自王羲之的“寄畅山水荫”。园内绿树环抱,小桥流水,可谓“园中有山山中有园”,简而言之,把不是园子的山景也借过来成为了园林的景色,乃江南园林之代表作之一,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雍正和寄畅园 · 查看更多 »

密什克多爾濟

密什克多尔济,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清朝蒙古王公,茂海的次子,茂海是巴图尔珲台吉之弟墨尔根岱青的玄孙。 雍正九年(1731年),因为受到大策凌敦多布鼓动,他随从父亲茂海潜逃准噶尔,驻牧于特穆尔图淖尔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定伊犁征达瓦齐,他和兄长齐默特多尔济等迎降。受命至承德朝觐,乾隆帝诏令他附属于喀尔喀额鲁特旗札萨克固山贝子朋素克游牧。.

新!!: 雍正和密什克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密摺

密摺或称密疏,是指奏摺不经其他官员之手,直接上报皇帝,他人無從得知奏摺内容。中国历史上,朝臣用密疏言事,早已有之,自有文獻記載的漢代以後,密疏言事在歷朝均有各自的發展特點。唐代武則天時有告密制度。元代以前因密疏需經中書省之手,密疏不密,隨著明代廢除中書省,使得密疏言事變得可能,皇帝不再受中書宰相牵制,洪武年間即設置密疏制度,其使用貫穿整個明代。清朝政府在康熙帝时形成密摺制度,直至清朝灭亡。.

新!!: 雍正和密摺 · 查看更多 »

尊王公壇

尊王公壇,是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雙忠廟。.

新!!: 雍正和尊王公壇 · 查看更多 »

尚順成

慶覽翁主尚順成(),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尚敬王與王妃馬仁室的次女,童名思戶金,號順成,生於清康熙六十年,有一姊、二弟、一妹 ,封瑞慶覽翁主,為第十一任聞得大君,是伊江御殿七世向依仁(伊江王子朝倚)之妻。.

新!!: 雍正和尚順成 · 查看更多 »

尚敬王

尚敬(;)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三代國王。1713年至1752年在位。他是第十二代尚益王之子。 他在位期間,支持三司官蔡溫進行改革。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日本薩摩藩同意琉球國司尚敬恢復琉球國王的稱號。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清康熙帝派遣翰林院檢討海寶、編修徐葆光為正副冊封使,前往琉球國,冊封尚敬為王。.

新!!: 雍正和尚敬王 · 查看更多 »

小石虎胡同

小石虎胡同,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胡同。.

新!!: 雍正和小石虎胡同 · 查看更多 »

小青岛 (青岛)

小青岛又称琴岛,是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青岛湾东岸的一座小型陆连岛,小青岛与岛屿顶部的小青岛灯塔一并为青岛市的著名地标性景观之一——“琴屿飘灯”。.

新!!: 雍正和小青岛 (青岛) · 查看更多 »

尹士俍

尹士俍(),字子元,號東泉,山東濟寧州人,清朝地方官员,附監出身。 雍正七年(1729年)尹前往台灣擔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雍正九年(1731年)歷任彰化倉庫查盤、赴北路各營汛閱操驗械等職。翌年,台灣中部爆發大甲西社抗清事件,他轉辦軍需,並昇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雍正十一年(1733年)他因為「辦理軍糈,著有勞績」,經福建巡撫趙國麟舉薦,升任台灣府知府;並於兩年後再升台灣道。乾隆四年(1739年)任滿,調任湖北鄖襄道。他最大功績為在台任職十年,了解台灣民情,並離台前夕,纂成《臺灣志略》,曾為日後台灣地方志書的取材書籍;例如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及范咸《重修臺灣府志》。不過,此書流傳甚少,久不為世人所知,僅北京圖書館藏有乾隆間刊本一部。.

新!!: 雍正和尹士俍 · 查看更多 »

尹会一

尹会一(),字元孚,号健--,直隶博野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分工部學習,授主事,遷員外郎。雍正五年(1727年)出知湖廣襄陽府。雍正九年(1731年)調江南揚州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兩淮鹽運使。乾隆二年(1737年)署廣東巡撫,調署河南巡抚,开仓平籴,救恤赈灾。提倡理学,增订《洛学编》,命州县建立社学。官至吏部侍郎督江蘇学政。有《健--先生文集》《抚豫条教》等著作。 有子尹嘉銓。.

新!!: 雍正和尹会一 · 查看更多 »

尹德

尹德(v,),又名音德,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額亦都之孫、一等恪僖公遏必隆第四子。清朝政治人物。 尹德最初自佐領授侍衛之職,跟從康熙帝西征噶爾丹,随侍保衛康熙帝到寧夏。再自都統擢升為領侍衛內大臣,兼任議政大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尹德承襲父祖世職為一等精奇尼哈番。雍正二年(1724年),尹德侄兒刑部尚書阿爾松阿被雍正帝以無心效力,奪職削爵,發往盛京,朝廷下令以尹德承襲果毅公。其後又以尹德、夸岱二人俱為領侍衛內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尹德以病乞求告休,雍正帝准許交還官職。未幾尹德逝世,諡號「愨敬」。 尹德為人恭謹誠樸,宿衛十餘年而未嘗有過失。因為尹德兼承襲圖爾格二等公,每年所得的俸祿收入,平均分給宗族,眾人皆稱頌他的賢德。其後准入祀賢良祠。乾隆元年(1736年),朝廷下詔晉升尹德為一等公。.

新!!: 雍正和尹德 · 查看更多 »

尹繼善

尹繼善(v,),字元長,號望山,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尹泰之子。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

新!!: 雍正和尹繼善 · 查看更多 »

屏南文庙

屏南文庙位于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又称双溪文庙,是清代屏南县的县学文庙,2005年被列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溪镇原是屏南旧县治,设治时间自清雍正十三年(1734年)至1950年计215年。屏南文庙于乾隆元年(1736年)由知县沈钟倡建,后经十多次重修、扩建。现存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等建筑。.

新!!: 雍正和屏南文庙 · 查看更多 »

屠蜀

屠蜀,是指中國明末清初之際四川人口的驟減現象,戰亂是重要原因。南明兵部职方司郎中欧阳直在其著作《欧阳氏遗书》中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这是农民军領袖張獻忠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征战有关。根據《燼餘錄》記載:「今統以十分而論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四川人口被大規模滅絕,是農民軍、清軍、明軍和張獻忠等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 清初時以「湖廣填四川」來解決四川人口的缺口。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曹树基博士指出,從崇禎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大約有685萬人死亡,50萬人殘存。.

新!!: 雍正和屠蜀 · 查看更多 »

履親王

和碩履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帝第十二子胤祹因处理康熙帝丧事兢兢业业,晋履郡王,授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元年(1723年)降貝子,後來在雍正八年(1730年)復封郡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進親王),改封號履,死後諡號懿,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八代八位。.

新!!: 雍正和履親王 · 查看更多 »

山丹州

山丹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山丹县为山丹州。属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今甘肃省山丹县。在甘州路、永昌路之间。明朝洪武初年废。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山丹卫。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再改为山丹县。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张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山丹县 Category:128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山丹州 · 查看更多 »

屈大均

屈大均(),字翁山、介子,號莱圃。廣東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詩人,是“岭南三大家”之第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新!!: 雍正和屈大均 · 查看更多 »

屋良里之子

屋良里之子(; ),姓薛,唐名薛以恭,名乘利忠,童名真山戶,號道機。出家後法號因祐 。 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圍棋棋士。由於他成名時位階為里之子,采地為屋良村,故以「屋良里之子」之名見稱。而他最後的采地是屋嘉部村,故稱屋嘉部里之子親雲上利忠,又因為他當時已出家為僧,故又稱屋嘉部因祐或屋嘉部因祐利忠 。.

新!!: 雍正和屋良里之子 · 查看更多 »

岳州府

岳州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岳州路置,治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属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 降为州,十四年又复为府。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岳阳、平江、临湘、华容、安乡、南县等市县地。三十年辖境扩大,包有今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桑植、张家界等市县地。清属湖南省。雍正七年(1729年)澧水流域分置澧州直隶州,辖境缩小。1913年废。.

新!!: 雍正和岳州府 · 查看更多 »

岳常澧道

岳常澧道,清行政区划名。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下设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等四道。岳常澧道治澧州,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移驻巴陵。下辖二府、一直隶州、一直隶厅,共十四州县。.

新!!: 雍正和岳常澧道 · 查看更多 »

岳華

岳華(Ngok Wah;),华裔加拿大人,香港居民,本名梁樂華,生於上海,原籍廣東中山(今珠海市唐家灣鎮);香港知名资深實力派甘草演員,前無綫電視部頭合約男藝員。妻子為息影演員及恬妞的胞姊恬妮。.

新!!: 雍正和岳華 · 查看更多 »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见的“千年学府”。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观光点。.

新!!: 雍正和岳麓书院 · 查看更多 »

岳阳市

岳阳市(湘语岳阳市区方言:; 赣语平江县南江方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长江从北蜿蜒而过,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武广高铁贯穿其境。总面积14,8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规划面积为84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为83.73平方公里。总人口562.92万。岳阳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位;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居同级地市州之首;2014年4月,中国城市等级划分出炉,岳阳位列三线强市。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岳阳矿产资源丰富,矿藏矿点200多处,其中钒矿蓄量居亚洲之冠。岳阳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新!!: 雍正和岳阳市 · 查看更多 »

岳钟琪

岳鍾琪(),字東美,號容齋,諡襄勤,四川成都人,祖籍甘肅臨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将領,累官拜陝甘總督,屡平边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岳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復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讚为「三朝武臣巨擘」。.

新!!: 雍正和岳钟琪 · 查看更多 »

岳濬

岳濬(),字厚川,號星源。岳鍾琪子。清朝官员。.

新!!: 雍正和岳濬 · 查看更多 »

岷县

岷县是中国甘肃省定西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定西最南端,曾经长期属于现已撤销的武都地区。全县有9个乡、9个镇、389个村,人口44.6万人,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居民97%为汉族,另外有回、藏等少数民族。.

新!!: 雍正和岷县 · 查看更多 »

岸裡社張家

岸裡社張家崛起於台中岸裡社、葫蘆墩一帶,為「番仔駙馬」張達京(廣東省潮州客家人)的後裔。.

新!!: 雍正和岸裡社張家 · 查看更多 »

峡口镇 (江山市)

峡口镇是中国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南部的一个镇,位于和福建、江西两省的交界处,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峡口水库、白水坑水库等,为钱塘江的重要源头之一。全镇辖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2449人。.

新!!: 雍正和峡口镇 (江山市) · 查看更多 »

崔琳

崔琳(),字元圃,號嵋右,山西蒲州(今永濟)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登进士,授會典館纂修。雍正四年(1726年)任刑部廣東司主事、刑部浙江司員外郎。雍正六年(1728年)任刑部浙江司郎中。雍正十年(1732年)任貴州道監察御史。次年,担任會試同考官、巡察直隸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地方監察御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掌京畿道監察御史、江蘇蘇松道。乾隆元年(1736年)任山東兗沂曹道。乾隆四年(1739年)授四川松茂道。乾隆六年(1741年)任河南南汝道。.

新!!: 雍正和崔琳 · 查看更多 »

崔應階

崔應階(),字吉升,湖北省武昌府江夏縣(今屬武漢市江夏區)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崔應階 · 查看更多 »

崇安 (清朝)

崇安(),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後裔。康良親王傑書之孫,康悼親王椿泰之子,第三任康親王(鐵帽子王之一)(1709年-1733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其父椿泰逝世,崇安襲爵成為康親王。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管理鑲紅旗漢軍事務,次年(1727年)三月管理正紅旗漢軍事務,同年五月管理正藍旗三旗事務、十一月掌管宗人府事務。雍正八年,革宗人府令。雍正九年(1731年),崇安率兵駐守歸化,以防備噶爾丹。再命崇安保護撫遠大將軍印授,奉召回京。雍正十一年(1733年)逝世,朝廷賜予諡號「修」。其伯父巴爾圖(康良親王傑書第四子)承襲康親王爵位。乾隆十八年,巴爾圖逝世後,由崇安之子永恩襲爵封為康親王。.

新!!: 雍正和崇安 (清朝) · 查看更多 »

崇明学宫

崇明学宫,即明清“崇明县学文庙”,位于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鳌山路696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元泰定四年(1327年)始建庙学合一的建筑群。自宋、元至明代中叶,崇明诸沙饱受海潮侵袭,州、县治城被迫五迁六建,学宫也随之屡建屡圮。今之崇明学宫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由知县唐世涵在城壕外东南隅重建,其后又经历多次修缮。 民国以降,崇明学宫曾被小学和其他单位使用。经过近年来的三次整修,逐渐恢复了当年的格局,占地面积扩大至23.21亩,成为上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孔庙。学宫主要建筑有东西牌坊、棂星门、泮池、登云桥、东西官厅、戟门、乡贤祠、名宦祠、忠义孝悌祠、大成殿、东西庑殿、尊经阁、崇圣祠、明伦堂等。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崇明县博物馆的所在地。.

新!!: 雍正和崇明学宫 · 查看更多 »

川口長孺

川口長孺(),字嬰卿,號緑野,世稱川口助九郎。日本江戶時代晚期的歷史學家與醫學家。他大約出生於明和九年(1772年),是常陸人。小時候跟隨家裡學醫,後來任職於水戶藩的彰考館,後來曾擔任彰考館總裁一職。他也因他的漢學與詩人才華聞名於當時。 他於天保六年(1835年)逝世,享年63歲。 主要作品有《征韓偉略》(1831年)五卷、《臺灣割據志》(1822年)一卷與《臺灣鄭氏紀事》(1828年)三卷等等。《征韓偉略》內容主要是記載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的史事。《臺灣割據志》,以中國年紀元,主要記載天啟元年(1621年)至雍正元年(1723年)有關台灣的史事,以明鄭時期為主軸。《臺灣鄭氏紀事》以日本年紀元,專載明鄭時期的史事,自慶長十七年(1612年)鄭芝龍拜訪日本幕府至元祿十三年(1700年)康熙帝令人將鄭氏遷葬南安為止。三部作品皆為編年體。.

新!!: 雍正和川口長孺 · 查看更多 »

川主

川主,即灌口二郎、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万天川主、惠民大帝,是流行于中国巴蜀地区(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以及其它巴蜀移民聚居地的重要民间信仰,起源于唐朝及之前四川地区对于秦蜀郡太守李冰的信仰崇拜,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以求川主保佑巴蜀免于水旱灾害。川主信仰的祭拜场所是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明清以来,川主成为了四川本土乡神,清朝川主庙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在川渝之外的川主庙则同时还兼有川人会馆的功能。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川主信仰集儒家、道教和佛教等元素为一体。.

新!!: 雍正和川主 · 查看更多 »

川剧

川剧,又称川戏,中国西南地区戲曲曲藝之一,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的部分地区。川剧有着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为全国之冠,而與其他劇種不同的地方在於特別高的高腔。川劇中最有名的技巧是變臉,为人们所熟知。川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新!!: 雍正和川剧 · 查看更多 »

巡撫

巡撫,尊稱為撫臺、撫軍。為中國14世紀-20世紀初的地方官制名稱,統治區域可能由從數千平方公里至數十萬平方公里,权力大于今日仅负责行政事务之省長,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清朝巡抚多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頭銜,副都御史俗稱御史中丞,故习称巡抚为中丞。 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巡抚一职。.

新!!: 雍正和巡撫 · 查看更多 »

工段营造录

《工段营造录》,清代李斗著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收入《扬州画舫录》卷十七。乾隆年间,扬州盐商富豪在瘦西湖边大兴土木,建造园林、别墅。据李斗自序,三十年来,“曾往来于诸工段间,阅历既熟,以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登而纪之”,将扬州瘦西湖上的工段营造制度方面的见闻,写成《工段营造录》,附于《扬州画舫录》卷十七 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布了钦定的《工程做法》(又称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对建筑制度作出严格的规范化,李斗《工段营造录》成书在《工程做法》之后数十年,当时清代营造标准已经定型,书中反映的扬州瘦西湖上工段营造法则,确实反映清代《工程做法》,大部分术语和营造标准,和清代工部《工程做法》相符。 1931年 中国营造学社出版《工段营造录》单行本。.

新!!: 雍正和工段营造录 · 查看更多 »

左丘明

--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相传为中國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为《左传》和《国语》的作者。《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左传》为解释另一历史著作《春秋》的作品。战国时期,《左传》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著名儒家学者荀子就继承了《左传》之学。 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对左丘明的姓名有很多观点。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还有观点认为他姓丘名明,因其世代为左史,所以人们尊其为左丘明。 据说左丘明是春秋时期的盲人史官,与孔子同时代或在其前。司马迁《史记》称其为“鲁君子”,又说他失明或无目,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瞽矇。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据说山东省肥城是左丘明食邑。《宋祥符二年平阴县令范讽重修左传精舍记》载:“二年春,余承命来莅兹邑。知县之东古肥子国地即左子故里,古庙犹存。”左丘明死后葬于肥城。《魏书·地形志》载:富城有左丘明墓。富城即今肥城一带。 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故左丘明之后改丘氏为邱氏,今肥城市石横东衡鱼村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新!!: 雍正和左丘明 · 查看更多 »

左江道

左江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广西省。 康熙八年(1669年)设分巡左江道,驻南宁府,下辖南宁府、浔州府、太平府。雍正四年(1726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雍正十年(1732年),镇安府从右江道来属,乾隆九年(1744年),泗城府从右江道来属,浔州府属右江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加兵备衔。光绪四年(1878年),百色厅从右江道来属。光绪十三年(1887年),太平府属太平归順道。光绪十八年(1892年),郁林州从桂平梧鬱道来属。民国改为邕南道、田南道。.

新!!: 雍正和左江道 · 查看更多 »

巧尔基庙

巧尔基庙,赐名“佑安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巧尔基庙 · 查看更多 »

巨野县

巨野是山东省菏泽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古系沼泽之地,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县政府驻地巨野镇。.

新!!: 雍正和巨野县 · 查看更多 »

巩县石窟

巩县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唐宋两代称为净土寺,明代改为净土禅寺,清代改为今名。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东北九公里的寺湾村东。石窟群坐北向南,创建于北魏,是继龙门石窟后,北魏时期的又一佛教艺术宝库。东魏、西魏、北齐、唐、宋、金、明,以及清代雍正年间,该石窟群都进行过重修。佛像的雕造,以北魏为主,在北齐和唐代是又进行了较多的开凿。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225个、碑刻题记256方、佛像7743尊。.

新!!: 雍正和巩县石窟 · 查看更多 »

巫溪县

巫溪县,重庆市辖县,距重庆主城区公路里程685公里。面积4030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405800。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巫溪全县被山包围,是重庆最落后的几个远郊县之一。.

新!!: 雍正和巫溪县 · 查看更多 »

巴塘县

巴塘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县治夏邛鎮,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接壤,东接同州的乡城县,南临得荣县。巴塘是川藏大道咽喉,少数民族有占比例最大的藏族、羌族、纳西族、彝族和回族等。.

新!!: 雍正和巴塘县 · 查看更多 »

巴彦浩特镇

巴彦浩特镇(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旗府所在地,素有“塞外小北京”之称,是阿拉善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全镇总面积780平方公里,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等14个民族7万余人。巴彦浩特东临贺兰山,西靠腾格里沙漠。发源于贺兰山的3条溪流穿镇而过。 清朝雍正时期开始在此地修建军事要塞,雍正八年(1730年)城池建成后赐名定远营。雍正九年(1731年),清朝政府将定远营赏给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为其驻居之地。定远营是清代内蒙古西部的重要军事和商业重镇。1952年阿拉善旗府所在地行政地名由“定远营”更名为巴彦浩特。2006年,公布定远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巴彦浩特镇 · 查看更多 »

巴勒达尔 (辉特部)

巴勒达尔,清朝蒙古王公。卫拉特蒙古青海辉特部台吉。姓伊克明安。 青诺颜第巴第三子,康熙年间,从父迁徙游牧青海,附和硕特部游牧。雍正元年(1723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巴勒达尔和弟弟贡格等拒不归附罗卜藏丹津,派遣兵马相助清军击敌,被雍正帝所重。令他别为一部,授贡格为札萨克一等台吉。.

新!!: 雍正和巴勒达尔 (辉特部) · 查看更多 »

巴爾圖

巴爾圖(v;),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後裔。康良親王傑書第四子、康悼親王椿泰之兄、康修親王崇安之伯父,第四任康親王(鐵帽子王之一)(1734年-1753年)。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月被封為三等輔國將軍,雍正三年(1725年)授宗學副管。十一年(1733年),侄兒康修親王崇安逝世,到十二年(1734年)朝廷以巴爾圖承襲康親王爵位。乾隆十八年(1753年),巴爾圖逝世,朝廷賜予諡號「簡」。由崇安之子永恩襲爵封為康親王。.

新!!: 雍正和巴爾圖 · 查看更多 »

上班

上班、下班原指公務人員出勤退勤,後廣泛用於民間公司職員之出退勤。 上班一詞源於中國清朝軍機章京的制度。清朝雍正以後軍機處成為國政中樞,又以軍機章京擔任秘書工作。軍機章京分滿漢,又各分頭班和二班,日夜輪值,隨時有人處理政務。清代各衙門並無嚴格的出勤考核制度,官員到衙門時間並不一定,而軍機章京二十四小時分班輪值,始有固定的出勤退勤時間,稱之為上班、下班。此與後來被廣泛沿用,指稱「在規定的時間,到固定場所工作」。.

新!!: 雍正和上班 · 查看更多 »

上淡水社

上淡水社(Tapouliangh)又名上澹水社,大木連社。於荷清治台時期為屬台灣平埔西拉雅族 鳳山八社之一。該社最大特色為沒有其他鳳山平埔族特有的墮胎風俗,後因漢人移民因素,全社遷移他處。在人口方面,就1650年調查,上淡水社連同鄰近的下淡水社和萬丹社共有3,703人。.

新!!: 雍正和上淡水社 · 查看更多 »

上海宗教

上海宗教主要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等,负责相关事务的政府部门为上海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新!!: 雍正和上海宗教 · 查看更多 »

上海文庙

上海文廟,即清代“上海縣學文廟”,是上海城區唯一祭祀孔子的廟宇。位於上海老城廂,今黃浦區文廟路215號。 上海文廟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此後幾經遷移,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重建於今址。民國時期,改為上海市民眾教育館。文化大革命期間,部分建筑被拆除,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上海著名的舊書市場的所在地。1997年,經過全面整修的文廟大致恢復了清代的格局,作為祭孔和展示中國文化的場所對外開放。目前的文庙建筑群包括文廟、學宮兩條南北軸線上的院落以及東部的園林,主要建筑有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魁星閣等。2002年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上海文庙 · 查看更多 »

上書房 (電視劇)

《上书房》是一部2008年首播的中国大陆古装宫廷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香港知名导演曾丽珍执导,并由袁弘、何苗、杨幂、王庆祥、刘斌、寇振海等领衔主演。全剧以清朝雍正年间皇子们的读书场所上书房为背景,讲述了青年时期的乾隆帝在诸阿哥们的明争暗斗中历经种种挫折与磨难,最终成长为皇位接班人的故事。 该剧于2005年6月30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正式开机,历时四个多月拍摄后至同年11月杀青关机。2008年1月6日,本剧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CCTV-8)黄金档全国首播。.

新!!: 雍正和上書房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丁士一

丁士一,字鶚薦,號河峰,山東日照人,中國清朝官員。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進士,雍正元年(1723年)授御史,次年2月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 丁士一於任內著重颱風災害與琉球船難事件。因為臺灣府城沒有城郭,丁與台灣道吳昌祚、台灣鎮林亮共同協商,於台灣府城四周籌建木柵,以資環衛。 同年年底,丁士一離台,升任福建按察使。.

新!!: 雍正和丁士一 · 查看更多 »

丁村

丁村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地处汾河东岸,距县城约4千米。以丁村为中心的丁村遗址于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民宅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村内保存有明、清两代民居二十余座,大部分为丁氏家族所有,大致可分为北、中、南三个建筑群,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北部为明代建筑,年代最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单体四合院为主。中南部为清雍正至咸丰年间所建,多为二进四合院。.

新!!: 雍正和丁村 · 查看更多 »

不肯去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又名紫竹林,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梅檀岭下。 据载唐代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欲迎归本国,船只路过普陀山洋面,铁莲绕舟,因此认为大士不愿东去,乃留像山中,山民张氏目睹海上奇观,舍宅供奉,得名“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发祥,从此普陀山正式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胜地。 明万历末,僧炤宁在原址建“听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御书“潮音洞”额赐挂。雍正、道光、光绪年间,广纪、仁亮、净守等禅师续有增修,并改称“紫竹林”,民国八年,康有为亲提院额。 一九八九年起,普陀山佛教协会主持重建,历时数载,成大悲楼、园通殿、天王殿、三圣楼、药师殿。供奉着全山最大的玉质观音和玉质卧佛。.

新!!: 雍正和不肯去观音院 · 查看更多 »

严鸿逵

严鸿逵,清朝初年浙江湖州人,字赓臣,师从吕留良。 严鸿逵在乡里讲学。反对清朝统治。雍正六年(1728年),因为曾静案被捕入狱。十年(1732年),定案时严鸿逵已经死去,清廷将他戮尸枭首。他的孙子被充军到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新!!: 雍正和严鸿逵 · 查看更多 »

師爺

師爺,即幕客、幕賓、幕友,指中國古代各級官員所聘請的私人顧問,官員的幕府通常由師爺組成。幕客在更古之時即参谋记室。師爺始於明朝,興盛於清朝,清末新政后逐漸沒落。 香港現代在律師事務所中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但沒有律師牌照服務人員,也俗稱為師爺。法庭中為客戶提供法律意見的公務員或書記官,也俗稱為刑名師爺。.

新!!: 雍正和師爺 · 查看更多 »

中壢區

中壢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zungˊ lagˋ kiˊ;饒平腔:zhungˇ lagˋ kiˇ)為桃園市的市轄區。以地形考量,全區大致可以分成區中心、內壢、龍岡、大西區(青埔、大崙、過嶺)四部分。人口組成以客家人、閩南人及外省人混居,又以客家人為多數(約占五成七)。.

新!!: 雍正和中壢區 · 查看更多 »

中央老街

公市中央老街是澎湖群島開發最早的市街,最遠追溯至宋、元時代,就有少數的閩南居民居住,人口聚集多了之後,就共同在窪地的頂端挖了一口大井(俗稱「四眼井」)。中央街舊稱為「大井街」,清朝將澎湖納入版圖後,軍隊的消費性需求增加,天后宮附近才逐漸出現店家,和原在天后宮前的「魚市」形成了馬公的「街市」。雍正、乾隆左右,商人在台灣、廈門之間貿易,並出售在馬公市無法生產的民生商品,而組成了「台廈郊」,其成員通稱為「街內」郊戶。由於有這些郊舖和販賣本地生菜、魚肉等土產的一些「街外」舖面,中央街一帶的所謂「七街一市」,處理台閩來往商務的「台廈郊」商會也在此成立,並於清光緒元年設會館於水仙宮,更強化了中央街地區宗教、商業及社會組織的中心地位。.

新!!: 雍正和中央老街 · 查看更多 »

中宮

中宮,只見於古代中國及部分東亞地區,指的是紫微垣或天極星,「洛書軌跡」等風水或陰陽學,稱土為中宮,或九宮、洛書九星中間為中宮,秦漢以後王后演變成皇后,則稱皇后居住的宮室,或稱皇后本身。原來王后的宮室「後宮」,反而不在中宮之列。.

新!!: 雍正和中宮 · 查看更多 »

中山世譜

《中山世譜》是琉球國的漢文官修史書。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攝政尚弘才等人奉尚貞王之命,以蔡鐸為中心,對《中山世鑒》進行漢譯和改訂,於1701年完成初版《中山世譜》(被稱為蔡鐸本《中山世譜》),獻給清朝康熙帝。蔡鐸本《中山世譜》記載了琉球國自天孫王朝至尚益王代發生的事情。共正卷5卷、附卷1卷。 雍正二年(1724年),由攝政尚徹主持,以蔡溫為中心,對蔡鐸本《中山世譜》進行加筆、修正,於翌年完成第二個版本的《中山世譜》,後世稱之為蔡溫本《中山世譜》。 現存的《中山世譜》共有本卷14卷(主要是收錄有關中國的事項)、附卷7卷(主要是收錄有關薩摩藩的事項),蔡溫本《中山世譜》的改訂只到本卷九卷,其後是由史官繼續修訂,直到1876年才被迫停止。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溫所編修,後來又經唐榮都通事鄭秉哲之手改訂,成為現在的7卷。.

新!!: 雍正和中山世譜 · 查看更多 »

中山路 (宁波)

中山路是浙江省宁波市一条城市主干道,西起丽园北路路口,东与福庆北路相交,横穿海曙区和鄞州区。中山路最早的记载见于明永乐年间,时称大街。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更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分为两段。半漕河至鼓楼称中山西路,鼓楼至福庆北路称中山东路,其中的世纪大道至福庆北路又称为中山东二路。目前,丽园北路至世纪大道路段为1997年改造,宽42米,双向4车道,部分路段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平行,而世纪大道至福庆北路路段则完成于2011年。2014年,从半漕河至丽园北路的望春路更名为中山西路,使得中山路进一步延长。.

新!!: 雍正和中山路 (宁波) · 查看更多 »

中山桥 (兰州)

中山桥,旧名第一桥,又称兰州黄河铁桥,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钢桁架桥,坐落在白塔山下,横跨黄河两岸,是兰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地标之一。于清朝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建成通行,成为兰州历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 大桥工程由清朝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实业泰来洋行(Telge & Schroeter)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建合同,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十(1908年5月9日)正式开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兰州黄河铁桥改名为“中山桥”。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侵华日军的轰炸,将原先橘红色的桥体改涂成了铅灰色,并保持至今。 1954年4月1日,中国政府拨款60万元人民币开始全面维修加固中山桥,并在原有平行弦杆上部加盖拱型钢梁,以增加桥梁的强度和荷载能力。2004年5月8日,中山桥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全封闭维修加固,共投资500万元,维修工程结束后,这座黄河上最早的永久性公路桥成为一座步行桥。 1984年10月20日,中山桥被列入“兰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并将中山桥列入其中。.

新!!: 雍正和中山桥 (兰州) · 查看更多 »

中心镇公堂

中心镇公堂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建塘镇(原中心镇),1987年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堂是藏族祭祀、集会、婚丧的场所。中心镇公堂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后被毁,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中心镇公堂坐北朝南,三重檐歇山顶,檐下使用了斗拱,这些都是汉式建筑风格,而其内部墙壁、梁柱绘有藏传佛教壁画170平方米,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1936年5月,这里还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时的指挥部,并在此召开了中甸会议。.

新!!: 雍正和中心镇公堂 · 查看更多 »

中俄边界谈判

中俄边界谈判史是指從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到2004年的《中俄邊界東段補充協定》三百多年间,中国和俄罗斯邊界爭議談判的历史。.

新!!: 雍正和中俄边界谈判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雍正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新!!: 雍正和中國基督教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娼妓史

中国历史中最早关于娼妓记载是春秋時代管仲建立的官妓制度,漢武帝時加以制度化。陈东原认为中国有妓女真正开始于汉武帝时的营妓。妓女可分为宮妓、營妓、官妓、家妓和民妓等。她们本人则多是罪犯、罪犯家属、贩卖人口或战俘。妓女社会地位地下,而将大臣或敌方的女性家属发配为妓女,亦是君主所使用的惩罚手段。 中国古代“娼妓”本作「倡伎」,本意是歌舞表演中的女演员。許慎《說文解字》有「倡」字無「娼」字。梁朝顧野王《玉篇》始出現「娼」字。.

新!!: 雍正和中國娼妓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在数量上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ISBN 7-5438-3534-7。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新!!: 雍正和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國移民史

华人(古称汉人、唐人)移民史,指晚清以来不同时期的华人向海外移民历史,海外华人指的是这时期或之后的华裔或华人,移民潮多集中在中法战争至清末和民国初期。虽然清朝以前可能有极少量的华人由于经商,逃难,宗教等原因流亡至海外,尤其是中国以南的东南亚,但是否为当地永久性或流动人口仍属于争议,而且这群人也没有留下任何后裔。 康乾盛世时期,尤其是之后有大批人开始移居南海各国(参见: 馬來西亞華人史、馬來西亞華人),并出现了后来的土生华人,据马六甲的碑文和家谱,土生华人的家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是中国人最早在海外定居的记载。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有大量華工,因欧洲工业革命的需求而移居到美洲,欧洲,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當苦力。.

新!!: 雍正和中國移民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法制史

中國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國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令》、《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頒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視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

新!!: 雍正和中國法制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史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文化的載體文字而言,漢字的誕生時間尚難以考證,相傳伏羲作八卦,倉頡造字。19世紀末發現了三千多年前的漢字——甲骨文,近些年又有更早期文字發現的報導,如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高郵陶文等。中國早期就有敬天祭祖的傳統,注重人倫道德。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封建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周朝末期進入春秋戰國,產生了諸子百家,漢以後成為儒家社會,東漢前後道教的興起、佛教的傳入,都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西洋文化自明代時傳入中國,在清末和民國初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中形成于西方的近代科學技術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而形成于西方的民主政治觀念和馬列主義思想等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總而要之,或謂自太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在中國大陸,隨著改革開放以後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与政治民主化成为一个社会趋势。 中国的政治文化主要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转型,商周之变确立了男尊女卑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繁琐的礼节,周秦之变确立了君主集权制度、官僚体制和“儒表法里”的政治文化体系,宋元之变使得传统的专制模式日趋僵化并开始严重禁锢思想和阻碍社会的进步,晚清至21世纪则是中国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现代民主社会转型的曲折的过渡阶段(尚未完成)。.

新!!: 雍正和中國文化史 · 查看更多 »

中和慈雲寺

中和慈雲寺,是一所觀音寺,主祀觀音菩薩,配祀山神、土地神、十八羅漢,位於臺灣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369巷66號,在圓通寺附近,是旅遊勝地。.

新!!: 雍正和中和慈雲寺 · 查看更多 »

中国基督教

基督宗教在中國發展的最早記錄可追溯至唐代的景教,並在明朝中葉以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東傳而開始有系統而廣泛的傳播。但因当时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较大差异,以及基督教的一神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抵触,相對於中國原生的儒教與道教、以及自印度傳入的佛教,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緩慢許多;至清末以降,以天主教和新教為主的基督宗教各宗派才開始在中國大規模的發展。但1949年中共建政後,包括基督宗教在內的所有宗教均遭到中國政府大幅的打壓;1980年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政府調整了宗教政策,基督宗教才與其他宗教同樣重新开始正常的崇拜與傳播活动,自此基督徒数目增长显著,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基督宗教信徒的數量甚至超過了佛教。中國的基督宗教人口難以確切統計,部分數據評估可能有八千萬至一億人,但真实性存疑,在中国宗教中佔有相當地位。.

新!!: 雍正和中国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中国古代职官

中国古代职官是指中國古代的職官制度。关于中国夏朝以前的一些官职的描述,一般认为是缺少可信度的。因此也就是说,职官是从夏朝开始出现的。.

新!!: 雍正和中国古代职官 · 查看更多 »

中国史前发明列表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依笔画顺序列于下面。.

新!!: 雍正和中国史前发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使用年号纪年的地區。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使用年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中国皇帝在即位时往往会改元,换一个新的年号重新纪元;明清以前的很多皇帝在位时也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元。明清的皇帝则大部分都只有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永乐帝、康熙帝。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本列表包括了中国历史地理学范围内,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地方割据政权、民变政权、少数民族政权所使用的年号。.

新!!: 雍正和中国年号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口史

中国人口史介绍中国的人口历史。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从周宣王时期就有人口调查,在战国前期就有详细的人口统计,可惜没有文献资料流传下来,加之各种原因的影响,人口数据多不精确。但自班固编纂《汉书》开始,之后历代16本正史中的《地理篇》大多有人口记载,均为研究人口变迁的珍贵资料。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的比例,但不是一直以来都保持在首位。清代19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但新生儿数量仅占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人口占全世界比重将出现下降。.

新!!: 雍正和中国人口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礼仪之争

中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中国传统礼仪是否与天主教義相容,从而和清王朝在学术和政治上发生的冲突。在天主教内先后有两种看法,耶稣会认为祭祖祭孔是世俗的仪式,与天主教教义相容,在一定范围内,是应该被容忍的;而以道明会和方济会则认为这与天主教教义相悖,不可容忍,并因此向罗马教皇请示报告。 在道明会建议下,罗马教廷在1645年通过通谕,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但之后在耶稣会的游说下,罗马教廷在1656年,解除了这个禁令。这个风波曾一度使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包括日本和印度的天主教徒都受到了影响。 在这场冲突中,清朝统治者和罗马教廷的几个教皇(包括克勉十一世和克勉十四世)分歧越来越大,最终使得罗马教廷进行了直接干预。虽然到了后期,道明会和方济会已不像当初激烈反对耶稣会的思想,但罗马教廷始终持强硬态度。克勉十一世在1704年下达谕令禁止教徒进行祭祖祭孔的仪式。1742年,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并禁止一切的辩论。 在两个世纪后的1939年,罗马教廷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庇护十二世在1939年12月8日颁布了一项谕令,同意教徒进行祭祖仪式和祭孔仪式。后来,在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1962-1965)上,祭祖祭孔被正式认可,成为教义的一部分。.

新!!: 雍正和中国礼仪之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

“中國電視金鷹獎”(簡稱金鷹獎)從1983年第一屆到最新一屆的幾十年裡,獎項的設置經過了多次調整與優化,其中的最佳男主角(即通常所說的視帝)獎項也經歷了多次調整:第一屆到第五屆設置為“優秀男演員”,第六屆到第十六屆設置為“最佳男演員”,第十七屆為“優秀男主角”,第十八屆到第二十屆設置為“最受觀眾喜愛男演員”,2003年起金鷹節改革,“觀眾喜愛男演員獎”頒發的為傳統金鷹獎獎杯(金杯),即金鷹獎視帝,第二十三屆起每年評選出四位,第二十八屆起改為評選二位,由評委會評委、觀眾、中國視協會員三方投票確定獲獎名次,若有並列以觀眾票選排序為先。.

新!!: 雍正和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 · 查看更多 »

中国百科全书史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是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书体。 民国时的著名学者李煜瀛是最早进行西方百科全书研究,将这一书体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百科全书的名称,他在《世界学典书例答问》中说:“四十年前煜首译‘encyclopedia’为‘百科类典’,后中国因受《四库全书》命名的影响,改译为‘百科全书’。近二世纪专科的encyclopedia出版颇多,在中文有《中国文学百科全书》等。文学本百科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为多科,然于一科之名下,复系以‘百科’二字,终觉不甚妥当。且‘全书’二字,在中文易与‘四库全书’之丛书式的全书相混,不足表示其为另一书体,故煜后又改译为‘学典’。‘学典’,即拉丁文‘encyclopaedia’(英法文略同),有‘所讲的学术环绕在内’之意。后凡包括一切学术在内一呈显知识世界且多系按辞典次序排列的书,每用此词以构成其书名,于是此词成为书体之一种。”.

新!!: 雍正和中国百科全书史 · 查看更多 »

中国-瑞典关系

中國-瑞典關係(Relationer mellan Kina och Sverige),是指歷史上的中国和瑞典、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瑞典王国之間的雙邊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驻瑞典大使陈育明曾指出,虽然中瑞两国距離遥远,但两国人民渴望彼此了解,並期盼增进两国友谊。.

新!!: 雍正和中国-瑞典关系 · 查看更多 »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为推动全面开展确定、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系列计划和措施的“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工作,而评定通过的“有特色、有典型意义的,同时又是最急需抢救”的国家级档案文献,其中具有国际级文化价值的档案文献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新!!: 雍正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 · 查看更多 »

中国政府

中國政府现在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極少數場合指中華民國政府,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但在中國的不同歷史場合,具有不同的含義。中國歷代王朝朝廷的泛稱,如明朝政府被稱為「明廷」、清朝政府被稱為「清廷」等。.

新!!: 雍正和中国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国性文化

中国性文化是指在中国形成的关于性的文化。.

新!!: 雍正和中国性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境內各民族所採取的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政策早期主要使用蘇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方式來進行相關的民族政策,以居住在中國的人民和各民族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群眾為主。從毛澤東於1976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漸漸回復並影響後來的民族政策。 然而在「單一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相關民族政策上,關於相關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是一個學術理論熱點」;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的中央級綜合性報紙《中國民族報》及相關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學術及文化討論,在2000年以來有要求在法律及政策上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 學者胡鞍钢、胡联合与马戎推的所謂用“第二民族政策”取代“第一民族政策”的訴求,旨在「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號稱效仿「美国的民族大熔炉模式」要求「平等的向每个民族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政治上推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及「文化上坚决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对每个民族进行文化改造,强制推行普通话,防止宗教极端主义」。.

新!!: 雍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 查看更多 »

中老關係

中老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以至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關係。中國國家通訊社中国新闻网曾經以「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來形容中國和老撾兩國關係,又指老挝政府支持一个中国,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新華社亦形容中国和老挝擁有「深厚的传统友谊」。《环球时报》指出,中國记者走访老挝时獲悉当地官员称該國需要成为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就報道過中国对老挝的影响深重,引起美国的警惕与防范,及老挝人對華人反感。 中国和老挝的边界長860公里,位於中國云南省一帶。.

新!!: 雍正和中老關係 · 查看更多 »

中正商圈

中正商圈,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中區與西區合併前屬西區)內,是台南市歷史最悠久的商業區,以生活精品、戲院、服飾與美食小吃等聞名。區域內商家應有盡有,於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動工前此區域為臺南市區內人潮所在地,昔日亦有「不夜城」之稱,但由於海安路地下街施工封閉長達十年,造成商圈嚴重衰退。.

新!!: 雍正和中正商圈 · 查看更多 »

丰盛额

丰盛额(v),清朝大臣,軍機大臣,满洲镶黃旗人。 丰盛额被封為一等英誠公,雍正十三年(1735年),丰盛额擔任都統。命他辦理軍機事務。乾隆帝即位后,裁撤軍機處,回到原任。.

新!!: 雍正和丰盛额 · 查看更多 »

丰镇市

丰镇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由乌兰察布市代管。位于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

新!!: 雍正和丰镇市 · 查看更多 »

临澧县

临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居武陵山古陆与洞庭湖断陷盆地连接部位。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差明显。地貌以微丘、平原为主,间有山岳。古属荆楚之地。雍正七年(1729年),始设县,称安福县。中华民国3年(1914年),改称临澧县。现为常德市管辖。全县总面积120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750公顷(2009年);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30.91亿元(2003年),人口451,435人(2009年)。.

新!!: 雍正和临澧县 · 查看更多 »

临济义玄

臨濟義玄(),唐代禪宗高僧,名義玄,因居臨濟院,世稱臨濟義玄,為臨濟宗的開宗祖師。俗姓邢,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唐懿宗咸通七年四月十日(866年5月27日)(根据任乃宏著《晚唐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生卒年小考》,以及许无云著《临济义玄》9章1节),在河北魏州贵乡县观音寺江西禅院迁化(根据《魏州故禪大德獎公塔碑》,其弟子存奖后来才移居兴化寺),唐懿宗敕諡慧照禪師,后雍正又追谥真常惠幽禅师。.

新!!: 雍正和临济义玄 · 查看更多 »

常壽

常壽(v,),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禮部尚書。 曾任戶部左侍郎。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癸巳,接替賴都,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后去世。1731年三月,由三泰接任。.

新!!: 雍正和常壽 · 查看更多 »

常州府

常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在今江苏省境。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常州路置长春府,治所在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寻改常州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万历末年,避光宗朱常洛名讳,又改尝州府,后复为常州府。 在明代,常州府属于南直隶,下辖武进县(相当于今常州市市辖区)、无锡县(相当于今无锡市市辖区)、江阴县(今江阴市及张家港市一部分)、宜兴县(今宜兴市)和靖江县(今靖江市)5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常州市市辖区、无锡市全境、隶属泰州市之靖江市以及隶属苏州市之张家港市小部分。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常州府的大部分县份都因人口、赋税繁多,而一分为二:从武进县分出阳湖县;从无锡县分出金匮县,从宜兴县分出荆溪县,因此常州府的辖县增加到8个,称为“常郡八邑”。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故废。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江苏的府 Category: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无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苏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常州府 · 查看更多 »

常赉

常赉()纳喇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将领。 镇安将军玛奇之子,早年待在世宗官邸。雍正元年,授工部员外郎,改迁郎中。雍正二年,调户部。雍正三年,授广东布政使。隔年再拔擢為福建巡抚。雍正六年,调職云南。雍正八年,授刑部侍郎。 雍正十年,準噶爾入侵哈密,常赉率軍前往无克克岭,再隨岳鍾琪移军穆垒,又隨张广泗移军巴尔库尔。雍正十一年冬天驻守南山。雍正十三年改驻守巴尔库尔。乾隆元年,準噶爾求和,常赉還軍北京。乾隆五年,以疾辭歸。乾隆十一年,卒。.

新!!: 雍正和常赉 · 查看更多 »

丹津 (土默特)

丹津(),清朝蒙古将领,土默特部人,姓纳喇氏,古睦德的长子。 开始为侍卫兼在京佐领。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到归化城袭都统。1720年,袭三等子。雍正元年(1723年)奏请在归化城建造至圣先师庙,左右翼都设立满学教官。1731年,清朝西征准噶尔,他奉命办理归化城驻军事务。1734年,发归化城帑银赈济乌喇特部受灾部民。1735年,把归化城每年解运到额尔德尼昭的四万八百石粮米,从官运改为商运。丹津协理归化城屯田事宜。1736年,清朝在归化城北设马厂,丹津管理牧务。.

新!!: 雍正和丹津 (土默特) · 查看更多 »

丹津多尔济

丹津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代喀尔喀蒙古王公,土谢图汗部人。 祖父衮布,父亲西第什哩。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西第什哩卒,丹津多尔济袭封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札萨克多罗贝勒。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率兵赴阿尔泰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随振武将军傅尔丹进征,至格尔额尔格擒宰桑贝坤等百余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赴巴里坤,参赞靖逆将军富宁安军事。雍正元年(1723年)由于对准噶尔作战有功,封多罗郡王,雍正八年(1730年),晋升和硕亲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额尔德尼召(光显寺,今蒙古国巴彦温都尔西北)战役中率左翼清军与小策陵敦多卜所率准噶尔军队作战时迁延不进、未主动参战,坐失战机、冒功领赏等罪,降为郡王。乾隆元年(1736年)复封亲王。乾隆三年(1738年)卒。其子多尔济塞布腾为胤祥女婿,三达克多尔济另分土谢图汗部中左旗。.

新!!: 雍正和丹津多尔济 · 查看更多 »

丽江土司

丽江木氏土司,是元朝、明朝、清朝時期丽江世袭的土司,屬纳西族。 丽江一带的纳西族政权早在隋末唐初便出现在中国史料当中。在藏文史料中,与南诏地区统称为姜域()。在吐蕃崛起的时候,纳西族政权和南诏曾多次抗击吐蕃的入侵。忽必烈进攻大理国的时候,摩娑诏君主阿琮阿良归降蒙古,受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丽江路宣抚使之职,其后代世袭此职。1381年明军攻入云南,阿甲阿得归降明军,被明太祖任命为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丽江府知府,赐予木姓。 丽江木氏土司历代都接受中原朝廷的册封,并不断对外扩张。在木增在位期间,丽江土司的势力达到鼎盛。清军攻入云南之际,土司木懿归降清廷,被允许继续世袭土司之职。三藩之乱爆发的时候,丽江土司拒绝响应吴三桂发动的叛乱。 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末代土司木钟被罢免丽江知府的职位,以流官代替。丽江木氏共传十九位知府,此后被降为没有实权的土通判,直到清朝灭亡为止。 丽江人及其邻近的嘉绒人都称丽江土司为“木天王”()。丽江木氏土司受到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史载“云南诸土司,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其中木泰、木公、木高、木青、木增、木靖六位土司的诗文造诣颇深,被后世并称为“木氏六公”。此外,受嘉绒人的影响,丽江土司也笃信藏传佛教。.

新!!: 雍正和丽江土司 · 查看更多 »

东山 (苏州)

东洞庭山亦称洞庭东山,简称东山,为太湖当中一处半岛,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本为太湖当中一座岛屿,与西洞庭山相望,面积约60平方千米。清朝雍正年间因人工围垦形成半岛。传说隋朝将领莫厘在此屯兵,又称莫厘山;又传伍子胥曾迎母居于此地,古时也成胥母山。为泥盆纪砂岩山脉,东南较为陡峭,主峰莫厘峰海拔293米。.

新!!: 雍正和东山 (苏州) · 查看更多 »

东川区

东川区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昆明东北部。总面積1858.79平方公里,人口27 1917人(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距离昆明主城区140公里。该地以铜业知名。.

新!!: 雍正和东川区 · 查看更多 »

东平州

东平州是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州。明朝时其范围在今东平县、阳谷县、台前县、梁山县、东阿县、汶上县一带。.

新!!: 雍正和东平州 · 查看更多 »

东亚史

東亞史是指以東亞為整體的歷史,涉及地域包括东亚及周边的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在近代之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文化圈。东亚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包括中国中原王朝和地方性政权历史)、蒙古地区的历史、日本群岛的历史和朝鲜半岛历史,以及越南北方王朝的歷史,今日一般指中日韓三國。 东亚地区的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明的影响,并传播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台湾和蒙古地区、印度支那等地。在大陆,中国的黄河流域孕育了早期的文明,并在公元前211年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朝鲜半岛的北部长期受到中国的统治和影响。日本在隋唐之际屡次派出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传统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另外,由于中国的中原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高原的少数民族开始大修长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长期隔离并且冲突频发;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女真《後來滿族(滿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尤其显著,其中蒙古族和女真族曾一度统治整个中国。然而由于中华文明根深柢固且汉族人口众多,这些曾经侵入或征服汉地的民族,例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后来都因程度不同地采用汉族的典章制度,而被认为是完全或部分融入所谓中华民族当中。这些民族交流及融合的历史,但最终扩张了汉民族的文化内涵。 近代以来,东亚国家成为了列强争夺的焦点,唯独日本通过近代化的改革成为世界强国,并不断与其他邻国和地区发生战争。 20世纪以来,民族独立和殖民体系的崩溃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战以后,欧洲国家相对衰落,世界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又成为世界的重要地区。其中,中国大陆和中華民國、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发展机遇和矛盾并存,地区合作不断深化,另外,南海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中日矛盾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新!!: 雍正和东亚史 · 查看更多 »

东北义园

东北义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17号,是北京市属陵园之一。.

新!!: 雍正和东北义园 · 查看更多 »

七堵區

七堵區是台灣基隆市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西南方,為基隆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由於基隆港附近腹地有限,加上七堵車站成為台鐵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主要起點和終點站,近年已逐漸發展為基隆第三都心。.

新!!: 雍正和七堵區 · 查看更多 »

七星墩圳

七星墩圳今又另稱或包含坪頂古圳、雙溪圳及登峰玔,為台灣大台北地區史載最早開發的人工水圳。該水圳初建於1725年(清朝雍正年間),開墾者為台灣舉人王錫棋。七星墩圳之名源自該圳水源引自台北七星山,經王錫琪開通後,並於1741年再度拓展,修築者則為台灣清治時期知名商人何士蘭。 之後,七星墩圳再歷經1835年及1849年等兩次大規模開通後,已成為該地區農田最大水圳,長度達3公里。後者於19世紀中期兩度拓展開通的水圳亦稱坪頂新圳,以用來與18世紀乾隆時期修通的坪頂舊圳作區別。 1909年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台北地主吳登峰出資龍金票6千5百30日圓於該地區再度開墾水圳,新水圳長約7公里,所經隧道約400公尺,主要水源仍為內雙溪。此圳水量遠高前坪頂新舊圳之最,也稱為登峰圳。 含新舊水玔數條的七星墩圳仍保存良好,部分亦開發為自來水水源地,其餘水體依舊為當地重要的農業水源,並發展以花卉果園為主的精緻和休閒農業。.

新!!: 雍正和七星墩圳 · 查看更多 »

丘姓

丘是一个中文姓氏,丘(邱)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51位。.

新!!: 雍正和丘姓 · 查看更多 »

丘北县

丘北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东经103°34′-104°45′,北纬23°45′-24°28′。面积499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5万人。县政府驻锦屏镇。 著名的“普者黑”景区呈现的是大面积原生态不加修饰自然唯美的山水田园风景,无论在景观的外在还是内涵上,与西双版纳热带丛林、香格里拉雪山草原相比,都具有匹配的份量。.

新!!: 雍正和丘北县 · 查看更多 »

丘逢甲

丘逢甲(),譜名秉渊,字仙根,一字吉甫,号蛰仙、仲阏、华严子、痛哭生、海东遗民、南武山人,齋號蛰庵、柏莊、自強不息齋、嶺雲海日樓。晚號倉海君,又作滄海君。出生於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銅鑼灣(今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籍屬彰化縣。清朝官員、诗人和教育家。.

新!!: 雍正和丘逢甲 · 查看更多 »

万寿寺 (北京)

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万寿寺路121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为北京市文物局直属单位。.

新!!: 雍正和万寿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青砖祠堂式建筑,面积663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嘉慶九年(1804年),原是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原名邱氏書室,故附近街坊俗稱其邱家祠。在晚清时期,康有为在此创办了一所私立学堂。.

新!!: 雍正和万木草堂 · 查看更多 »

万承勋

万承勋,清朝学者,1670年生,1735年左右逝世。字開道,號西郭,浙江鄞縣人。.

新!!: 雍正和万承勋 · 查看更多 »

帕巴拉·帕巴济美丹贝甲措

帕巴拉·帕巴济美丹贝甲措()藏族,昌都杂布施地方(今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日通乡)人,第六世(不计追认)帕巴拉活佛。土呷,西藏昌都历代帕巴拉活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研究,西藏研究2012年第3期.

新!!: 雍正和帕巴拉·帕巴济美丹贝甲措 · 查看更多 »

帕巴拉活佛

帕巴拉活佛()清朝时期初封诺门汗,称阐讲黄法额尔德尼那门汗,并给铜印,后换给银印,称额尔德尼诺门罕,后封呼图克图,称帕克巴拉额尔德尼呼图克图;中华民国时期续封呼图克图,称帕巴拉呼图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帕巴拉活佛;主寺为强巴林寺。中国西藏昌都市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活佛系统,也是该地区藏传佛教各派中最大的活佛系统。.

新!!: 雍正和帕巴拉活佛 · 查看更多 »

三台县

三台是中国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一个县,古称郪。.

新!!: 雍正和三台县 · 查看更多 »

三合會

三合會(Triad),史上曾為反清秘密组织,始于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如今由于很多港人黑社会组织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洪门三合会,而现在其實是没有洪門三合會,因此现在‘三合会’一般用来泛指由港人组成的黑社會犯罪組織。 三合會原是在1830年(道光十年)由廣西邊陲至廣州一帶,包括梧州、肇慶和佛山在內的團練、市鎮民團及村民組織互相自保而成的民间组织。經過鴉片戰爭後,兩粵(兩廣)的珠江水系三江民心思變,特別是在廣州、佛山、香山及肇慶的相連的地區,加上鄉勇及團練興起,武裝社團林立,因加入俗稱為洪門的天地會,是為洪門。另說則是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演變成洪仁玕、李文茂、羅大綱、陳開等人组成的“反清復漢”组织,聚眾建立太平天國,實行揭竿起義,互稱洪門子弟,進行現稱「廣東洪兵起義」的革命事跡。早於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香港的殖民政府就應清朝要求,封鎖三合會的活動。1842年,英屬香港就頒布法令《壓制三合會及其他秘密結社》條例。 清朝亡後到二次大戰後,三合會已經演變成為香港傳統江湖秘密結社的統稱。近半世紀以來,三合會的各幫派行为包括收取保護費、贩卖毒品、洗黑錢、非法赌博、經營性產業等所謂黃賭毒的偏門行業。個別成員亦會進行偷竊、诈騙、綁票及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香港大型的三合會會員約20多萬人以上,大部分小型街头帮派裡中有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份子,若然統一所有香港三合會和黑幫,可達致40萬-50萬人以上,所以香港往往將三合會與黑社會混在一談。時至今天在香港,自稱三合會會員或成員、身為三合會會員或成員、拿用任何三合會組織的名字和名稱使用者,同樣當成自稱三合會人士亦觸犯法例,採用任何有關三合會物品入會儀式(例如令旗、令符、诗句、禁條、誓詞、隱語及祭器,不少包含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元素)、採用類似的洪門入會儀式、以及藏有有關攻擊性武器、兵器、看管任何武器庫、兵器庫,藏有任何武器危險物品、物件,即違反社團條例及觸犯刑事罪行。一旦被發現,最高刑罰監禁7年和罰款25萬元。加上香港境內和海外秘密結社是有不少有所聯繫,有見及此,至今香港警方仍不時出動打擊任何有關三合會活動。.

新!!: 雍正和三合會 · 查看更多 »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黄土丘陵地带,市区位于黄河南岸,洛河和涧河流经境内。总面积9,936平方公里,人口224.65万。三门峡是陇海铁路上重要的城市,伴随着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

新!!: 雍正和三门峡市 · 查看更多 »

三重區

三重區,為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1962年從臺北縣三重鎮率先升格為臺北縣第一個縣轄市三重市,與板橋市(現新北市板橋區)共為臺北縣的兩大都市,2010年由於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三重區。 三重區距離臺北市中心很近交通方便只有一水之隔,地處臺北盆地主要腹地的中心位置,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 三重的交通從清朝的台北橋(鐵路)、之後的中興橋以及近年的捷運系統,再加上1950、1960年代影視文化與商業在三重的蓬勃發展,造就三重成為臺北縣第一個市況繁榮的縣轄市(1962年升格三重市)。 同時,自1960年代以來,三重一直是著稱的外地人就業發展跳板,吸引來自台灣各地青年(以雲林縣居多)前來工作並定居,形成大台北都會區衛星都市之一。 改制為新北市後,藉著本身的地緣優勢與人口優勢,城市發展逐漸凝聚深固,現今三重區已是位於淡水河左岸的宜居都市之一。 行政機關集中於新北大道一段(原中山路),由於三重區開發很早,比較欠缺都市基礎規劃,卻因接近臺北市的地緣因素而吸引大量的人口定居於此,因此市區整體發展趨於飽和且人口老舊且稠密擁擠,曾經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四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23高的都市,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高達約2.4萬人,現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六高、新北市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市轄區。2011年8月底人口曾超過39萬。 三重距離台北車站、台北雙子星大廈、北門廣場 接近,另外三重忠孝橋直接連接市民大道的高度便利性,加上台北市「」、捷運機場線等國際工程實施,三重區成為西區門戶通道城市之一。 不過由於都市老舊化、人口稠密問題、交通雍塞等問題,市區規劃與公共設施建設的加速發展是近年來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公共設施逐漸發展迅速,例如運動中心、大型都會公園、大型停車場的建設及橋樑的修繕美化。).

新!!: 雍正和三重區 · 查看更多 »

三泰

三泰(v,),汉军正白旗人,石氏,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禮部尚書。 侍卫出身,曾任左都御史。雍正九年(1731年)三月乙酉,接替常壽,擔任清朝禮部尚書,后休。由來保接任。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月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休致。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三泰为吏部左侍郎入直军机处,四月转任户部左侍郎,七月为库车参赞大臣。十一月去世。谥号文恭,葬于北京西郊苏家坨。.

新!!: 雍正和三泰 · 查看更多 »

三明市

三明市(闽中语三明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級市,拥有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国家森林城市、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三明市地处沙溪沿岸,位于福建省西部,东连福州、泉州,与南平、龙岩,西接江西省的抚州和赣州,北依南平,西南邻龙岩,全市面积2.29万平方公里,2015年底常住人口253万。.

新!!: 雍正和三明市 · 查看更多 »

下營區

下營區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西北,北臨鹽水區、新營區、柳營區,東鄰六甲區、官田區,西鄰學甲區,南接麻豆區。.

新!!: 雍正和下營區 · 查看更多 »

下淡水社

下淡水社,又名下澹水、麻里麻崙;台灣平埔族古族群名,屬鳳山八社之一,荷治時期則荷譯為Verrovorongh。.

新!!: 雍正和下淡水社 · 查看更多 »

乍浦炮台

乍浦炮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乍浦镇。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乍浦炮台 · 查看更多 »

乍浦镇

是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杭州湾北岸,毗邻上海市金山区。面积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余人。 乍浦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宋、元两代亦曾开港贸易,设立市舶司。由于有若干山丘,倚山面海,形成海防要地。明嘉靖年间在此进行抵抗倭寇。清朝雍正年间在此地设乍浦水师营。道光年间,与英军的战役发生于此。乍浦古城历经多次战争,曾经数次被毁。 民国年间,沪杭公路途经此地,并开辟海滨浴场。1990年代以后,上海石化总厂在此建造原油码头。乍浦镇也开发滨海新城,作为嘉兴市城市体系“一主、五副、一新城”的组成部分。.

新!!: 雍正和乍浦镇 · 查看更多 »

乐山县 (清朝)

乐山县,中国旧县名,在今四川省乐山市境。 清朝初期,为嘉定直隶州辖区。一说康熙十二年(1673年),另说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直隶州为嘉定府,以其地置乐山县,为嘉定府治所,评价:衝、繁。《嘉定府志》称“以县境内有至乐山为名”,但至乐山在县境何处,历代说法不一。 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嘉定府辖区仅余原乐山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府废,复置乐山县。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逐渐占领四川全省。12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所辖第47师、第48师进占乐山县城,中华民国政府对此地的管辖结束。1949年后,属乐山专区。1959年,五通桥市并入乐山县。1962年,划出五通桥市。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桥区合并,设立乐山市(县级市)。1985年后,属地级乐山市。.

新!!: 雍正和乐山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乐山市

乐山市(四川话拼音:No2san1;本地发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古称嘉州。市境东界自贡市、宜宾市,南接凉山州,西邻雅安市,北连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北部为成都平原,东部为川中丘陵区,西南为小凉山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岷江自北往南纵贯而入,于市区与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再往东南流出市境。总面积1.27万平方公里,人口326.05万。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乐山大佛座落于岷江东岸凌云寺南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位于市境西北。.

新!!: 雍正和乐山市 · 查看更多 »

乐都区

乐都区是中国青海省海东市下属的一个市辖区。是海东市政府所在地,海东市中心城区。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北边甘肃省,东南边民和县,西北边互助土族自治县,南边化隆回族自治县,西边平安县。面积2821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29万。邮政编码810700,区政府驻碾伯镇。古称湟水县。.

新!!: 雍正和乐都区 · 查看更多 »

乐毅墓

乐毅墓,俗称将军墓,位于河北省邯郸县东代召乡大乐堡村,为战国名将乐毅之陵墓。 乐毅是战国名将,公元前284年,乐毅受命联络秦、韩、魏、赵、燕五国兵马大胜强齐,乐毅一直住在邯郸县大乐堡村,在大乐堡村内,乐毅练剑房石、磨剑池遗迹仍存,古赵十景之一的“剑池新月”更是一绝。乐毅死后,赵孝成王用玉匣作棺,厚葬他于现存的墓地,墓前有石狮、石牌坊,墓地占地达2公公顷。乐毅墓多次重修,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邯郸县知县郑方坤大修一次重植松柏数百株,亲书石碑“战国望诸君乐毅之墓”,并撰写“悼望诸君墓”词历代不少帝官、文人前来祭奠乐毅将军。乾隆帝几次下江南都到墓前凭吊,段祺瑞、袁世凯也都拜过其墓,唐代韩愈、柳宗元都在墓前留下祭文,民国时期也修整过乐毅墓,并围出2亩地为墓区。 乐毅墓原有较大的封土,后被村民挖土,逐渐变小。现存封土高1.5米南北8米,东西6米。1990年用砖垒砌,并立标志牌。乐毅是战国十大名将之一,战国时期名声显赫,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对研究战国历史、政治、文化军事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乐毅墓于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乐毅墓 · 查看更多 »

乐户

乐户是指中国、朝鮮、越南古代从事吹弹歌唱的賤民。古时犯罪的官員或其妻子、子女没入官府,从事吹弹歌唱,供统治阶级取乐,名「隶乐籍」,户称「乐户」。 《魏书》所谓“乐户”,即指乐工、女樂、倡优等歌舞艺人的户籍,乐户与营户、杂户一样,被认为是贱民,凡乐户“皆用赤纸,其卷以铅为轴”,不属郡县,执宫廷声乐之役,世代相袭。乐户中的女子就是官妓,终其身沉沦于女乐、娼妓之途,除非皇帝格外開恩,否則世世代代几无出头之日,非常悲惨。直至清雍正年間廢除賤籍歸入民籍,樂戶才脫離賤民之列。 女乐一般物质生活远比一般平民优厚。但是作为一种高级装饰品、奢侈品而流通于男人世界,雖然以表演為主,但亦會懾於貴族官宦男人的權勢而出賣肉體,不论她们的物质生活是多么优厚,也只不过是玩物而已。即使遇到真正情投意合的對象,若對方為良人、士人,亦因為「良賤不婚」的法規而不能結為夫婦,有些較為幸運的會被士人、良人納為妾,但更多的只能被包養作情婦或姬侍而得不到任何名份。而有些則嫁給樂工、伶人為妻。 男性樂工在部份朝代受到重視,有機會成為伶官。 乐户自北魏至清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民初尚有大量的孑遗,且在民國時期立法予以保障。同时这一群体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创造和继承者,乐户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古代的音乐和歌舞艺术水平,这与后世是有很大区别的。.

新!!: 雍正和乐户 · 查看更多 »

九五至尊

《九五至尊》(The King Of Yesterday And Tomorrow),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科幻時裝電視劇,於2003年1月27日至2月21日期間首播,共20集,由江華、張可頤及吳美珩領銜主演,並由秦沛、林韋辰、蔣志光及郭峰聯合主演,監製蕭顯輝。主題曲《彩構步》及插曲《延續一生都美麗》均由江華主唱。女主角張可頤憑此劇奪得最佳女主角。.

新!!: 雍正和九五至尊 · 查看更多 »

九命奇冤

九命奇冤,清吳沃堯所著的小說。最初發表於梁啟超主辦的《新小說》雜誌。共有三十六回,演述雍正年間發生於廣東的一件大命案。他根據舊小說安和先生所著的《梁天來警富奇書》而加以改作,用較好的佈局與描寫,寫成了一本動人的作品。 作者在第一回中說:「這件事出在本朝雍正年間,這位雍正皇帝,據故老相傳,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這個故事後來鬧成一個極大案子,卻是貪官污吏,佈滿廣東,弄得天日無光,無異黑暗地獄。」可見作者是借歷史上的公案,加以新的內容,來攻擊當日黑暗地獄中的貪官污吏。 書中用倒裝的敘事手法,把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有機地連貫起來,這與《儒林外史》的形式不同,似乎是受了外國小說的影響,是本書的一個特色。.

新!!: 雍正和九命奇冤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侯王廟

九龍城侯王廟是香港九龍的侯王廟,位於黃大仙區近九龍城的聯合道與東頭村道交界,昔日白鶴山南麓。自1928年開始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於2014年獲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定爲香港法定古蹟。.

新!!: 雍正和九龍城侯王廟 · 查看更多 »

书院

书院,是中國和周邊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地古代教育制度有別於官學的另一種教育系統,是私人兴建的教育机构,但有时会受到官方领导。.

新!!: 雍正和书院 · 查看更多 »

平定县

平定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东部,是阳泉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雍正和平定县 · 查看更多 »

平定直隸州

平定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初沿明制,為太原府平定州。评价:衝,繁。隸山西省冀寧道。雍正二年(1724年)升,仍領樂平縣,並割盂縣、壽陽縣來隸。嘉慶元年(1796年),省樂平縣入。領縣二:盂縣、壽陽縣。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废。.

新!!: 雍正和平定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平定準噶爾

平定準噶爾,清代文獻又稱之為平定準部,是17世纪至18世紀时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與清朝之間的戰爭。戰爭始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並乘勝進兵至內蒙古;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進兵伊犁(今新疆伊犁州霍城縣),俘獲准噶爾首領達瓦齊,以“準噶爾汗國”滅亡而告終。達瓦齊被俘後,時任定邊左副將軍的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非準噶爾人)起兵反叛,天山北路再次陷入動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逃亡的阿睦爾撒納病死於俄罗斯,俄國請清使驗看屍首,“準噶爾之事,於是大定”。次年,清軍剿滅叛軍殘部並平定回部大小和卓之亂,西域全境底定,西北邊患暫告終結。平定阿睦爾撒納之後,清代蒙古未再發生大的變亂,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後的外蒙古獨立。 平定準噶爾之役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長達七十年。乾隆皇帝平定準噶爾後,“拓地二萬餘里”《嘯亭雜錄》卷一平西域,西域天山南北盡入版圖。原準噶爾領地被稱作準部,與天山以南的回部合稱西域新疆,後簡稱新疆。平定準噶爾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首。.

新!!: 雍正和平定準噶爾 · 查看更多 »

平阳府

平阳府,中国古代的府。辖区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和运城市。.

新!!: 雍正和平阳府 · 查看更多 »

平泉市

平泉市是河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由承德市代管。年均气温7.3℃。.

新!!: 雍正和平泉市 · 查看更多 »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旅游觀光景點,属中国国家4A景点杭州西湖的一部分,是南宋時分佈在西湖周圍的十个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为十景之首。.

新!!: 雍正和平湖秋月 · 查看更多 »

平潭县

平潭县(平话字:Bìng-tà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海岛县,位於福州市東南部海域,由126個島嶼組成,其中以海壇島為最大島。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管辖,其行政区域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重合。县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驻扎于潭城组团。.

新!!: 雍正和平潭县 · 查看更多 »

平敷屋友寄事件

平敷屋友寄事件是1734年琉球發生的一起政治疑獄事件。 1728年,蔡溫當選三司官,成為琉球歷史上第二位久米村出身的三司官。蔡溫作為一個久米村出身的人物掌握了琉球王府的大權,引起了首里士族和那霸士族的不滿。而他在執政期間進行的獨斷專行地改革又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更引起他們的敵視。《蔡温・伝記と思想》,真榮田義見著。月刊沖繩社,1976年出版,第59~85頁 1732年,蔡溫頒佈了《御教條》,以中國儒學(漢學)的觀點來規範琉球人的言行。蔡溫的強制推行漢學,引起了傾向於日本儒學(和學)的學者的不滿。反對蔡溫的勢力決定通過薩摩藩在番奉行所剷除蔡溫。翌年,和文學者平敷屋里之子朝敏、王府的御奉公相勤友寄親雲上安乘,向大和橫目川西平左衛門宅中多次投遞文書,抨擊蔡溫執政時的各種政策。 在番奉行所將這些文書交給尚敬王,尚敬王又交給蔡溫。1734年,蔡溫開始調查此事,帶領武士全城搜捕參與者,將他們關押審問。 按照慣例,琉球的政治案件應該聚集王子、按司、三司官三方評議後由國王裁決。但此次破例直接由蔡溫審判定罪。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廿六日,平敷屋朝敏(34歲)、友寄安乘(57歲)、親泊直增(57歲)、禰霸(平敷屋朝敏之弟)、屋良宣藩(平敷屋朝敏的從兄弟)等十五人直接參與了投書,被以「陰謀顛覆國家、惡逆不道」(御国の難題なる儀、悪逆不道)的罪名,在安謝港刑場處以「八付」磔刑。 受到牽連流放外島的達六十餘人。其中平敷屋朝敏長子朝良被流放水納島;次子朝助因未滿十一歲,暫且監禁他人家中,1741年成年後流放多良間島。友寄安乘的長子安祥流放與那國;次子安淑流放與那國島古見村;三子安藏未滿十一歲,暫且監禁他人家中。 友寄安乘的長兄毛秉仁(嵩原親方安滿)當時擔任三司官之職,翌年在尚敬王的授意下告老致仕,享受致仕高官的待遇。毛秉仁一系子孫的仕途並未受此次事件的影響。 不論《中山世譜》還是《球陽》都對這個事件沒有任何記載,唯從當事人的家譜中可以知道這個事件的大致情形。但這個事件的許多詳情仍是個謎。.

新!!: 雍正和平敷屋友寄事件 · 查看更多 »

年羹尧

年羹尧(),字亮功、雙峯,号双峰,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重要將領。原籍安徽怀远,改隶汉军镶黄旗,同進士出身。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之兄。 年羹尧与和隆科多在拥立雍正帝即位时发挥重要作用,人称“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曾平定青海叛乱,深得雍正赏识,官至抚远大将军、一等公,权倾一時。后来失势,被雍正帝賜死。.

新!!: 雍正和年羹尧 · 查看更多 »

乾寧縣

乾寧縣,1945年设置的县。清朝时,其地为康定府辖,民國成立後成為西康省辖区。今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

新!!: 雍正和乾寧縣 · 查看更多 »

乾州 (乾宁)

乾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乾宁二年(895年)置,治所在奉天县(元朝时废入本州,今陕西省乾县)。辖区约当今陕西省乾县、武功、周至、礼泉等县地,其后渐小。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复改醴州置。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乾州直隶州,辖区约今乾县、武功、永寿等地。1913年废。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咸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西安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乾州 (乾宁) · 查看更多 »

乾州直隸州

乾州直隸州,清朝陝西省的直隸州。 衝,繁,難。隸西乾鄜道。明朝时,乾州屬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直隸州。領縣二:武功縣、永壽縣。.

新!!: 雍正和乾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雍正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雍正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长女

乾隆帝皇长女(),是清高宗弘历的长女。 她出生于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日,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她的生母。當時,弘历還是一個18歲的普通皇子,沒有爵位。永琏、永琮是她的同母弟,固伦和敬公主是她的同母妹。雍正七年十二月廿七日殇逝,年二岁。弘历繼承皇位之後,也没有追封大女儿名号。.

新!!: 雍正和乾隆帝长女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次女

乾隆帝次女(),是清高宗弘历的第二女。她出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四月,当时弘历是雍正帝的四阿哥(宝亲王是在雍正十一年所封),格格富察氏是她的生母,永璜是她的同母兄。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殇逝,年仅八个月。弘历登基後,也没有追封女儿名号。    .

新!!: 雍正和乾隆帝次女 · 查看更多 »

乾隆下江南 (電影)

《乾隆下江南》(Adventures of Emperor Chien Lung),是1977年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由李翰祥執導的喜劇片,為李翰祥乾隆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故事取材于乾隆下江南之野史以及民間傳奇。此片曾獲第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与优等剧情片獎。.

新!!: 雍正和乾隆下江南 (電影) · 查看更多 »

乾清门

--清門是北京故宫内廷正门,过此门方见乾清宮,因乾清宮而得名。刘北汜,可爱的北京系列:故宫春秋,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月,ISBN:7-5301-0201-X/K.6.

新!!: 雍正和乾清门 · 查看更多 »

广安市

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面与南面与重庆市垫江县、长寿区、渝北区、合川区接壤,西与遂宁市相连,西北与南充市毗邻,东北与达州市交界。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华蓥山绵延市境。渠江自北往南贯穿市境中部,嘉陵江于西部流过。总面积6,339平方公里,人口324.66万。广安是四川省农业大市和主要产粮区,亦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

新!!: 雍正和广安市 · 查看更多 »

广安门

广安门又称广宁门、张仪门、彰仪门,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北京老城20座城门中的一座,位于外城西垣正中偏北。是进出京城的主要通道,在清朝乾隆年间,昆山顾森所写的《燕京记》中是这样提到广安门的:“外城七门,面向西者广宁门,西行三十里卢沟桥,过桥四十里即是良乡县,为各省陆路进京之咽喉。” 广安门城楼已经不复存在,原高两层,是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三间,通宽13.8米;进深一间,进深6米;高17.6米;城楼和城台的总高度为26米,瓮城为圆角方形,宽39米,深34米。民间流传的《里程歌》里这么描述广安门城楼:“彰仪门城楼九丈高,小井大井卢沟桥……”.

新!!: 雍正和广安门 · 查看更多 »

广丰区

广丰区是中国江西省上饶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江西省最东部,与浙江省、福建省交界。广丰古为吴楚交界地带,有“吴头楚尾”之称,始建于唐,原称永丰,清雍正十年改称广丰。广丰地处武夷山脉北麓,仙霞岭余脉西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属鄱阳湖-信江流域。全区总面积1377.79平方千米,2000年总人口约74万人。广丰是目前江西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并拥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双拥模范县”,“全国文明县城”等称号。.

新!!: 雍正和广丰区 · 查看更多 »

广丰文庙

广丰文庙位于中国江西省广丰县,始建于宋,清代为鼎盛时期,现代逐渐被毁,今仅存奎星阁门楼。 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元至元年间毁于兵燹,延祐四年(1317年)建大成殿,泰定三年(1326年)重建泮水桥,建棂星门。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景泰三年(1452年)重建正殿、戟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建正殿、两庑、大成门、棂星门及泮池。嘉庆八年(1803年)重建棂星门,十一年重修大成殿、建崇圣祠,十九年重建大成殿及大成门。.

新!!: 雍正和广丰文庙 · 查看更多 »

广平府

广平府,明朝初年设置的府,属于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元朝称为广平路,直属于中书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广平府,属河南分省。洪武二年三月,改属。此后改属北直隶。治所在永年县,下领九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广平县、成安县、威县、邯郸县、清河县。北距京师顺天府一千里。弘治四年(1491年),有户口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人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万历六年,户口三万一千四百二十,人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 清朝雍正初年,怡亲王胤祥以滏河的缘故,奏请将磁州划入。终清一朝,领一州:磁州,九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广平县、邯郸县、成安县、威县、清河县。考评:简。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故废。.

新!!: 雍正和广平府 · 查看更多 »

广和楼

广和楼,原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外肉市街46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剧场。.

新!!: 雍正和广和楼 · 查看更多 »

广福观

广福观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附近的烟袋斜街内的一座道教宫观,主祀純陽祖師呂洞賓。.

新!!: 雍正和广福观 · 查看更多 »

广水市

广水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北部,是随州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有鄂北门户和“湖北书法之乡”之称。原为应山县。广水市标为火凤。.

新!!: 雍正和广水市 · 查看更多 »

广济寺古建筑群

广济寺古建筑群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包括广济寺及寺塔、锦州天后宫和毅军昭忠祠,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寺始建于隋,初名普济寺,辽清宁六年(1060年)扩建重修后改称广济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毁于火,道光六年(1826年)重建。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广济寺塔建于辽清宁三年(1057年),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高57米。 天后宫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是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天后宫。 毅军昭忠祠是为奉祀中日甲午战争牺牲将士所建的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新!!: 雍正和广济寺古建筑群 · 查看更多 »

广济桥 (潮州)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趙縣赵州桥、惠安縣洛阳桥及北京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集拱橋、樑橋及浮橋於一體,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新!!: 雍正和广济桥 (潮州) · 查看更多 »

乌素图召

乌素图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乌素图召是呼和浩特地区的“八小召”之一。.

新!!: 雍正和乌素图召 · 查看更多 »

乌龙茶

烏龍茶(Oolong tea),青茶的一種,知名茶葉品種,原產地中國。烏龍茶分類、作法視地域有所不同。 在中國大陸,烏龍茶茶葉加工分類上屬於綠紅黃白黑青六大茶系中的青茶,是经过部分发酵,绿叶红边,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甜醇。因此,在中國大陸,烏龍茶等同於青茶,青茶即是指烏龍茶,並被視為青茶的商品名稱。名茶如福建的铁观音和台湾的凍頂烏龍茶即屬此類。 台灣烏龍茶是專指用「烏龍茶種、並以烏龍茶方式加工」的茶種。.

新!!: 雍正和乌龙茶 · 查看更多 »

乌蒙府

乌蒙府,中国古代的府。 大理国时属乌蒙部。元朝为乌撒乌蒙宣慰司乌蒙路。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市。隶属云南行中书省。明朝洪武年间改为乌蒙军民府,改隶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牛栏江以北地区。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属云南省,设置永善县(今云南省永善县南)为乌蒙府治所。九年(1731年)改为昭通府,移治恩安县(今昭通市)。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云南的府 Category:昭通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乌蒙府 · 查看更多 »

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z,Reka Ussur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的界河。满语“乌苏里江”意为“水里的江”、“东方日出之江”,乌苏里江发源在中国吉林东海滨、现在属于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内兴安岭)主峰北坡的石人沟地方,西北流向,与三道沟汇流后,改为东北流向,曲曲弯弯穿过山和草原,至抚远三角洲下端与黑龙江汇流,全长905公里,流域面积共有187,000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两个,一是西边的穆棱河,二是东边的松阿察河,流向都是自南向北。松阿察河上游有著名的兴凯湖。乌苏里江在黑龙江省抚远县附近伯力与黑龙江汇合。 乌苏里江鱼产丰富,而且因江面宽阔,水流平稳,便于航运,是中国仅有的几条未被污染的江河之一,也是消夏避暑、江畔垂钓、旅游观光的胜地。 早在五千年前,这里便是中国古民族肃慎人居住的地方,到了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四世纪,肃慎改称挹娄。三世纪八十年代北魏拓跋圭,挹娄又改称勿吉。六世纪至九世纪的唐朝及五代时期,勿吉又改称靺鞨,乌苏里江流域,分别为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所管领,一度是唐朝地方政府权渤海国的属地。宋、辽、金时,勿吉又形成女真族。元朝在乌苏里江沿岸建立水达达路和阿速骨儿千户所。明朝在今虎头对岸建有亦麻河卫,在今虎林县城一带建有失里绵卫,在今饶河县马架子林场以北建失儿兀赤卫;大楞以东建穆噜河卫,在今抚远县境江东岸建有阿万卫、伏里其卫和喜申卫等。清朝初,乌苏里江一带地方,初归宁古塔副都统领属。雍正以后,改归三姓副都统管领。直至光绪末年宣统年间,这一带才分别建立了府、州、县、厅等行政机构。 1858年《璦琿條約》割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歸俄國遠東聯邦管區所屬;1860年再於《中俄北京條約》確認。1969年中苏为争夺乌苏里江上珍宝岛主权爆发流血冲突。.

新!!: 雍正和乌苏里江 · 查看更多 »

乔世臣

喬世臣,字丹葵,滋阳(今兖州)人。 喬發之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山东乡试第一,康熙六十年辛丑科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參修《明史》,雍正二年(1724年),授编修,出知嘉兴府,歷官江苏按察使。雍正九年(1731年)升右通政,升江苏巡撫,雍正十二年(1734年)官至刑部侍郎兼工部。十三年(1735年)卒於任上。.

新!!: 雍正和乔世臣 · 查看更多 »

幕後大老爺

《幕後大老爺》(Man In Charge)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裝懸疑電視劇。監製李添勝。以高清技術拍攝。此劇為2007無綫節目精選第三季、2009無綫節目精選第一季及2008年節目巡禮劇集之一。.

新!!: 雍正和幕後大老爺 · 查看更多 »

义州 (金朝)

义州,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于辽东义县设置的州。义县的名字就源于义州。 义州本辽朝宜州崇义军节度,属中京道大定府。金朝天德三年(1151年)改宜州置义州,军号沿辽名,治所弘政县(在今辽宁义县),为北京路所属节度使州。下领3县1镇。义县城内东街路北有奉国寺,寺为辽朝开泰年间建。寺内有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立的 《宜州大奉国寺贤圣题名记》。元朝沿置,省县存州,隶辽阳行省大宁路。明太祖洪武初年废义州。改设义州卫。清圣祖康熙年间属广宁,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设同知管辖,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置义州,州城在府北九十里,即今辽宁省义县。.

新!!: 雍正和义州 (金朝) · 查看更多 »

于辰

于辰,字向之,号北野,一号后乐,江蘇省鎮江府金壇縣,清朝官員。進士身。 雍正五年(1688年)二甲第三名進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山西、陝西鄉試正考官。乾隆元年(1735年)提督江西學政,乾隆四年(1739年)提督福建學政。任滿後補翰林院侍講,充国史馆纂修。以省亲回籍。.

新!!: 雍正和于辰 · 查看更多 »

亞洲電視劇集列表 (1980年代)

* Category:香港電視節目列表 Category:香港電視劇列表.

新!!: 雍正和亞洲電視劇集列表 (1980年代) · 查看更多 »

于振

于振,字鹤泉,号秋田,一號連漪,江南金壇(今江蘇)人。清朝政治人物、狀元。 出身書香門第,其父于天騏能詩文。于振於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中举人。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登极大典特设恩科,由吏部尚书朱轼、礼部尚书张廷玉任主考官,中会试榜,十月殿试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雍正三年(1725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1727年)出任湖广学政。因擅自增添学额两名,被贬为行人副司。 乾隆元年(1736年)特开博学鸿词科,于振考中一等第四名,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三年(1738年)出任江西主考官。乾隆五年(1740年)转福建学政。于振與堂弟-于-敏中皆為狀元,又工書法,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列為上品。著有《清涟文钞》12卷,《南楼诗草》28卷。 次子-于-雯峻,字次公,號小涪,官至雲南學政。.

新!!: 雍正和于振 · 查看更多 »

庫倫辦事大臣

欽差庫倫辦事大臣是清代於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設置的駐劄大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駐大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一般由滿人出任,首任大臣為諾木琿。設副職幫辦大臣一人,通稱蒙古辦事大臣,由蒙古王公、台吉擔任。宣統三年(1911年),外蒙古獨立,末任辦事大臣三多被哲布尊丹巴政權驅逐返京。.

新!!: 雍正和庫倫辦事大臣 · 查看更多 »

亳州 (古代)

亳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末年改南兖州置,治所在小黄县(隋朝改名谯县,今安徽省毫州市)。隋朝大业初年,改为谯郡。唐朝武德、乾元初复为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省鹿邑、永城等市县地。元朝末年,刘福通起义,立韩林儿为帝,曾建都于此。 明朝初年,以州治谯县省入,辖境缩小,寻降为县,弘治九年(1496年)复升为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亳州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为属州,隶颍州府。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亳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河南的州 Category:亳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商丘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周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亳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新!!: 雍正和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康定市

康定市(),古名打箭炉(简称),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素以“藏卫通衢”、“川藏要冲”著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州首府所在地。康定因民歌《康定情歌》而闻名。風景區贡嘎山位于康定、泸定、九龙三县市。.

新!!: 雍正和康定市 · 查看更多 »

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指的是清朝从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经济繁荣的局面,亦可指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到嘉慶四年(1799年)這一段時期。 清人入关后,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事必躬亲,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巩固封建政权,提高经济实力,自康熙开始采取了奖励垦荒、更名田、兴修水利、禁止圈地、捐免田赋及改革赋役等措施,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此期間,清朝的国力达到鼎盛,局勢較為穩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國家財富有所積累,國防力量也相對強大,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都處於上升狀態,時間跨度至少有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其繁華富裕的程度也在中國歷史上亦有相當地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故史學界一般将康、雍、--时期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雍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該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有說法認為虽被称为盛世,但是纵观此时期几乎是民变迭起,而且规模也愈来愈大,特别是后期爆发的苗民起义与白莲教大起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有力的打击,使清朝从此陷入风雨飘摇,認為在一定程度了否定了盛世的说法。然而歷史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指出,從約1300年到1750年,中國和歐洲發生的戰爭數目大致相當,1750年後至1839年可被稱為「清朝大和平時期」,儘管該段時期民變不斷,且當中有些民變規模甚大,但是也比1200年後的中國歷代朝代的戰事少。亦有說法認為「盛世有阴影,衰世也有希望」,盛世不是「美哉善哉,萬事大吉。」在康雍乾時期,自三藩之亂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和大型的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魏斐德、羅威廉(William T. Rowe)和歐立德等稱这段時期為「High Qing(盛清)」(1683-1839),認為是清朝興盛與繁華的時期,是帝制中國最後的高峰期 ,亦有西方學者认为康乾时期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专制黑暗时代。 康雍乾整體上保持了穩定和繁榮的局面,國家財政收入增長極其迅速,中國這塊土地仍保持著富裕和有序。在該段時期结束後的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清王朝连续遭到了外国侵略与国内动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两次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困,落後和长期危机的境地。然而乾嘉之際的盛衰之變是清朝統治的盛衰之變,清朝的社會經濟在不少地區仍在持續發展,清朝政權仍具有較強的活力,並且獲得不少地區和不少民眾的支持,讓清政權在內憂外患險惡環境中仍支撐了一百餘年。在康乾「盛世」後的嘉道「中衰」時期,中國社會的早期近代化進程亦未因統治危機的出現而陷於停滯。.

新!!: 雍正和康乾盛世 · 查看更多 »

康五瑞

康五瑞(),字毓宣,號芬洲,江西安福人,為清朝政治人物。朱汝珍:《詞林輯略·卷十·特授改補館職》,明文書局 康五瑞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第三甲進士。雍正四年(1726年),由工科給事中改侍讀,官至侍讀學士。.

新!!: 雍正和康五瑞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新!!: 雍正和康熙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新!!: 雍正和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康熙臺北湖

清康熙臺北湖是台灣台北地區曾在康熙期間出現的湖泊假說。.

新!!: 雍正和康熙臺北湖 · 查看更多 »

康济鼐

康济鼐(,),清代西藏噶伦,本名索南杰波(),蒙古名达钦巴都()。开始是拉藏汗的大将,拉藏汗被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所杀。清军入藏逐准噶尔军,册封七世达赖。康济鼐对清朝立有大功,被任命为噶伦,阿尔布巴、隆布鼐、颇罗鼐、札尔鼐四人协助。 雍正五年(1727年)六月十八,阿尔布巴、隆布鼐、札尔鼐等联络准噶尔,谋杀了康济鼐,七月,颇罗鼐由后藏攻入拉萨,平定阿尔布巴之乱,被封为西藏郡王。 |-style.

新!!: 雍正和康济鼐 · 查看更多 »

庹宗華

庹宗華(Tuo Tsung-hua,),中華民國的電影及電視劇演員、歌手,台灣台北人,曾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

新!!: 雍正和庹宗華 · 查看更多 »

二郎镇 (重庆市)

二郎镇,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合川区下辖的一个镇,距离合川区主城距63公里,镇政府驻二郎场。它是合川区西北部商贸、物质集散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地区中心,。.

新!!: 雍正和二郎镇 (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庵山

庵山位于福建省建阳市童游街道童游村,被称为“潭东第一名山”,距建阳市区约8公里,最高峰海拔1020米。登临绝顶,建阳、建瓯、武夷山风光尽收眼底。庵山因山中有庵而得名。被福建省林业厅评为“福建省省级森林公园”。.

新!!: 雍正和庵山 · 查看更多 »

云岩寺 (江油)

云岩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窦圌山上,1988年1月13日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大部被毁,清雍正二年重修。从山门沿中轴线有文武殿、天王殿、大雄殿、观音殿等建筑,东西两侧有般若堂、法堂、飞天藏、娘娘殿等建筑,山顶双峰有东岳殿、玉皇殿、窦真殿、鲁班殿等建筑。竇圌山轉輪經藏建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是四川省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面阔17米,进深19米,通高16.9米,重檐歇山顶。.

新!!: 雍正和云岩寺 (江油) · 查看更多 »

云栖竹径

云栖竹径位于杭州西湖西南侧的五云山山麓,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因传说有五彩云霞飞集于此而得名“云栖”,又称“云栖梵径”选入清雍正年间“西湖十八景”。景区以蜿蜒的竹径而闻名,亦种植珙桐、石蒜、鸡爪槭、腊梅等植物,做到四季景观色彩鲜明。多次获选杭州“最佳公园(景区)”称号。 竹径旁有洗心、三聚、回龙、悦性、皇竹、遇雨等亭。 景区入口的碑亭,上有中共领导人陈云题写的“云栖竹径”四字。.

新!!: 雍正和云栖竹径 · 查看更多 »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原名长乐县,1914年更名为五峰县,1984年7月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常住人口18.89万,民族成分以土家族为主,占总人口84.77%。县政府现驻地在渔洋关镇。.

新!!: 雍正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五仙观

五仙观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是一座道教宫观。在明、清两代分别以“穗石洞天”、“五仙霞洞”列入羊城八景之一。.

新!!: 雍正和五仙观 · 查看更多 »

五知齋琴譜

《五知斋琴谱》古琴谱,此书行款题名四人:古琅老人徐琪大生鉴定,会嵇黄镇仲安参订,徐俊(徐琪之子)越千校,燕山周鲁封子安彙纂。据周鲁封序称,他初向徐俊学琴,又说该谱是徐俊“半生心血”,而徐俊自序则强调说明是他父亲徐琪“历燕齐赵魏及吴楚瓯越,……推敲至三十余年之久,始成一帙”几度谋刻未果,“谱秘笥中五十四载”,始由周鲁封彙纂,于康熙壬寅校订付刊,至雍正二年始正式面世。.

新!!: 雍正和五知齋琴譜 · 查看更多 »

五羊传说

五羊传说是一个关于古代广州城的神话传说,是广州市别名五羊城、羊城、穗城、市内若干地名与许多本土品牌名称的来源。唐诗中已经开始使用五羊称呼广州城,而传说故事则可以追溯到晋代的记载,有数个略有差异的版本,明代以后基本定型。现今“五羊”、“羊城”已经成为了广州市的代称。一般认为五羊传说表现了中原先民拓殖岭南的历史。2007年,五羊传说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 雍正和五羊传说 · 查看更多 »

五洞桥 (台州)

五洞桥原名孝友桥,俗称西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西街西端的一座五孔石拱桥(现最西侧桥孔已被填,上有民居),东西向跨护城河西江河。该桥原在黄岩县城西门液金门外,为北宋元祐年间由县令张元仲主持建造,因张元仲字孝友而得名。南宋庆元二年(1196)毁于水,由邑人赵伯沄发起重建,改为五洞,后又逐渐毁坏,今桥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总戎吴进义委托明因寺僧人世月重建。 按县志载桥长六十丈,广三丈,今实测长63.5米,宽4.3米,每孔净跨8.7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面亦随桥孔成五折波浪形起伏状,可减轻桥身自重并使造型更加美观。桥两侧设须弥座式栏板和覆莲望柱。.

新!!: 雍正和五洞桥 (台州) · 查看更多 »

庄浪卫

庄浪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五年(1372年)平河西,改庄浪县为卫(一说十年改庄浪县为卫),治所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辖境约当今黄河以北的庄浪河和大通河下游之间地。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间,陕西行都司治此。后降为庄浪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年)复为卫。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又降为所,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平番县。地当长城要冲,为军事要地。 Category:甘肃卫所 Category: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兰州军事史 Category:永登县 Category:137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66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庄浪卫 · 查看更多 »

井欄樹

井欄樹(Tseng Lan Shue)是香港新界西貢區的一個地方,位於將軍澳西北、飛鵝山東南及大上托旁的清水灣道沿線一帶,處於九龍觀塘區四順及安達臣道以東,壁屋及白石窩以西。該處的主要聚居地為井欄樹村。1866年,「井欄樹」一名已於英國人出版的地圖中出現。井欄樹在六十年代被旅行者稱為「小夏威夷」。.

新!!: 雍正和井欄樹 · 查看更多 »

廊坊市

廊坊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距离北京市区和天津市区40公里和60公里,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港70公里和100公里,城市定位是京津冀城镇群中重要区域中心城市,2014年3月26日出台《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将落实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名城。.

新!!: 雍正和廊坊市 · 查看更多 »

仁寿县

仁寿县,古称陵州,为中国四川省眉山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丘陵地带,为四川省肉类生产第二大、中国第12大县市。.

新!!: 雍正和仁寿县 · 查看更多 »

仁怀市

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属遵义市下辖县级市,是贵州省直管县试点。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人口约69万。市人民政府驻盐津街道办事处,邮编564500。中国国酒茅台酒厂位于本市赤水河畔的茅台镇。仁怀被誉为中国酒都。.

新!!: 雍正和仁怀市 · 查看更多 »

仡佬族

仡佬族(仡佬语:;Người Cờ Lao)是中国和越南的一个少数民族。.

新!!: 雍正和仡佬族 · 查看更多 »

代县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长城雁门关脚下。历来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汉置广武县,东汉时为雁门郡治。隋雁门郡改为代州,广武县改名为雁门县。金后期,为蒙古占领,省雁门县入代州。清雍正年间升为直隶州,1912年废州改称代县。现隶属于忻州市管辖。 代县境内多为山地,地势险要,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为了防御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入侵,而筑有长城雁门关。李牧、薛仁贵、郭子仪、杨业等历代名将都曾在代州镇守,这里两千多年来共发生了一百五十多起战争。 今天,代县全县遍布着诸多的文物古迹。现存代州城墙修建于明朝初期,墙体基本保存完整。城中央的边靖楼,又称鼓楼,规模宏伟,在民间流传着“代州鼓楼应州塔(指应县木塔)”的歌谣。城内还有阿育王塔、文庙、文昌祠、城隍庙、武庙、慈云庵等古建筑。城外则有阳明堡、杨忠武祠、赵杲观等各种遗迹。 京原铁路穿越代县。经济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县境中部的滹沱河沿岸存在一片盆地,土地较为肥沃,适合于农业生产。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等。盛产辣椒干,是中国四大辣椒产地之一。境内还有不少铁矿,其含铁量较高,因此采矿业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由于代县地处边塞,历代多有文人骚士如李白、陈子昂、王昌龄、范仲淹等在此登临怀古,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绘画等亦颇有特色。.

新!!: 雍正和代县 · 查看更多 »

廣寧 (裕親王)

廣寧(v;),已革裕親王。裕宪亲王福全之孙,悼亲王保绶第二子,生母乃保绶嫡福晋佟佳氏,冠军使英舒之女。 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六十一年,廣寧授三等侍卫。雍正初年,授一等侍卫。雍正二年(1724年),伯父保泰坐谄附廉亲王允禩国丧演剧,被革去爵位。由他袭封和碩裕亲王,署理领侍卫内大臣。雍正三年,父亲保绶追封和硕悼亲王。雍正四年,上諭:“廣寧治事錯繆,未除保泰朋黨之習”,遭革爵,永遠鎖禁宗人府。雍正十三年,放出高牆,在家居住,不許出門。乾隆四年卒,年三十五岁。.

新!!: 雍正和廣寧 (裕親王) · 查看更多 »

代州

代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置肆州。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改为代州。大业初年改为雁门郡。唐朝天宝初年改雁门郡,乾元初年,复为代州。土贡: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雕羽。户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下辖五县:雁门县、五台县、繁畤县、崞县、唐林县。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代州直隶州,属山西布政使司。民国元年(1912年),为代县。.

新!!: 雍正和代州 · 查看更多 »

廣州將軍

廣州將軍,全称镇守广州等处地方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新!!: 雍正和廣州將軍 · 查看更多 »

代州直隸州

代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评价,衝,繁,難。山西省雁平道駐。明代,代州為太原府屬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代州为直隶州,領縣三:五臺縣、崞縣、繁峙縣。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代县。.

新!!: 雍正和代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廣儲司

广储司,是清朝内务府下设的七个司之一,为内务府中管理库藏以及出纳的总机构。.

新!!: 雍正和廣儲司 · 查看更多 »

廣西省 (清)

广西省(v)為清朝時期22個省份之一。清代時,推行省、道、府州(直隸廳或直隸州)、縣四級行政區劃制,顺治六年(1649年)。将明朝廣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境改称广西行省,省會駐桂林府(今桂林市)。1649年,设广西巡抚。1661年—1665年、1723年—1724年,设广西总督;1727年—1734年,由云贵总督兼管广西;其他时段,为两广总督兼管广西。.

新!!: 雍正和廣西省 (清) · 查看更多 »

廣西直隸州

廣西直隸州,清代雲南省的直隸州。 评价:衝,繁,難。隸迤東道,明代為廣西府,領州三。康熙八年(1669年),省維摩州,改置三鄉縣。九年,省入師宗縣。雍正九年(1731年),設師宗州,州同駐舊維摩州之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府為直隸州,降師宗、彌勒為縣,降丘北同知為縣丞。道光二十年(1740年),升丘北縣丞為縣。領縣三:師宗縣、彌勒縣、丘北縣。.

新!!: 雍正和廣西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廣東巡撫

廣東巡撫,明清時代廣東軍政官員。.

新!!: 雍正和廣東巡撫 · 查看更多 »

廣東通志

廣東通志是明朝郭裴所著的一本记载广东地方的通志。屬於明清兩代的地方誌,記錄著廣東省內的事蹟、氣候、風俗、水利、人物、藝術文化等等。.

新!!: 雍正和廣東通志 · 查看更多 »

仪征市

仪徵市(簡化字後「--」被簡化為「--」,轉成繁體後仍以「--」為宜),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江苏省的中西部,南京和扬州之间,由扬州市代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座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城市。.

新!!: 雍正和仪征市 · 查看更多 »

延安府

延安府,北宋时设置的府。宋、金为防御西夏的重地。明末张献忠、李自成起义于此。向产石油,见沈括《梦溪笔谈》。 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置,治所在肤施县(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延安、甘泉、延长、延川、安塞等市县和大理河上游一带地。元朝时改为延安路,辖境扩大。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复为府。下领三州,十六县: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安定县、保安县、宜川县、延川县、延长县、清涧县、鄜州(领洛川县、中部县、宜君县)、绥德州(领米脂县)、葭州(领吴堡县、神木县、府谷县)。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鄜、绥德、葭三州为直隶州,以洛川、中部、宜君、米脂、清涧、吴堡、神木、府谷八县分隶之。乾隆初年,以榆林府之定边县和靖边县来隶。终清一朝,下领十县: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安定县、保安县、宜川县、延川县、延长县、定边县、靖边县。考评:繁,难。隶延榆绥道。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

新!!: 雍正和延安府 · 查看更多 »

延建邵道

延建邵道是清代福建省的一个道,管辖延平府(治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建宁府(治今福建省建瓯市)和邵武府(治今福建省邵武市)。 康熙九年(1670年)四月始置,道治在延平府。雍正四年(1726年)为按察使副使衔,咸丰七年(1857年)加兵备衔,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除兵备衔。民国初废。 閩 Category:167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延建邵道 · 查看更多 »

延信

延信(),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曾孫、肅武親王豪格之孫、溫良郡王猛瓘第三子。 康熙二十七年(1687年),延信初封三等奉國將軍。累官至都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跟從撫遠大將軍貝子允禵率師討策妄阿喇布坦,駐守西寧。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職為平逆將軍,率師取道青海到達西藏,擊敗策妄阿喇布坦部將策零敦多卜後,遂進入西藏。 西藏平定後。朝廷下詔曰:「平逆將軍延信領滿洲、蒙古、綠旗各軍,經自古未辟之道,煙瘴惡溪,人跡罕見。身臨絕域,殲夷醜類,勇略可嘉!封輔國公。」尋代行撫遠大將軍職務。 雍正元年(1723年),侄兒揆惠因罪被奪去爵位,朝廷議以延信承襲。其後進位為貝子,再進位為貝勒。再授為西安將軍。雍正五年(1727年),清世宗以延信與阿其那等結黨,又暗地結交允禵,偏袒年羹堯,入藏時侵吞公帑十萬兩,遂奪去其爵位,逮下由親王大臣按法處治。讞上延信黨援、欺罔、負恩、要結人心、貪婪亂政、失誤兵機等二十罪,按罪當斬。世宗下命幽禁延信,子孫降為紅帶子。.

新!!: 雍正和延信 · 查看更多 »

延福寺 (阿拉善)

延福寺,俗称“王爷庙”,藏语名“格吉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是原阿拉善王爷的家庙,在定远营内。.

新!!: 雍正和延福寺 (阿拉善) · 查看更多 »

延恩侯

延恩侯,是清朝封于明朝宗室的世袭爵位。据称其祖先源于明朝代藩,代王朱彝?监洪承畴军于松山,洪承畴兵败后,朱彝与其侄朱文元被俘投降,歸化隶属满清八旗中的镶白旗。雍正年间朱之琏任正定知府,受封为一等延恩侯,抬入上三旗的正白旗,只负责祭祀明代皇帝(不准進行其他活動),但延恩侯虽有春秋祭祀之命,却没有穿明服,行明朔,用明礼,并不享有宾礼而是用臣礼,祭祀的时候都必须“呈明前往”,只相当于一个守墓人的身份,并不属于二王三恪。 延恩侯一系是明室后裔,同时也是满化的典范,旗人平时只称名不呼姓,姓氏只在机关等档案中保存。末代一等延恩侯后来还追随清室去了东北。.

新!!: 雍正和延恩侯 · 查看更多 »

延榆綏道

延榆綏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顺治二年(1645年)设整饬榆林东路道,又作神木道,驻神木县,兼分巡、屯田等事务。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分巡延綏道,又作延綏鄜道,驻绥德州,下辖延安府、绥德州、鄜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改为整饬延綏东路道,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榆葭道合并为延榆綏道,驻榆林府,下辖延安府、榆林府、绥德直隶州。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备衔。民国改为陕北道。.

新!!: 雍正和延榆綏道 · 查看更多 »

延津县

延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新乡市下属的一个县。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开封市西北部。西距新乡37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开封50公里,北距安阳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面积946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7万。辖3个镇,9个乡,341个行政村。县境南北长45.5千米,东西宽42.5千米,总面积88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453200,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雍正和延津县 · 查看更多 »

建寧府

建寧府,南宋时设置的府。在今福建省境。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原建州升為建宁府。 元朝时为建宁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建宁府。下领八县:建安县、瓯宁县、建阳县、崇安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清朝时,评价:衝,繁。隸延建邵道。雍正十二年(1734年),割壽寧縣屬福寧府。領七縣:建安縣、甌寧縣、建陽縣、崇安縣、浦城縣、松溪縣、政和縣。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废。.

新!!: 雍正和建寧府 · 查看更多 »

建昌路 (四川)

建昌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南诏在9世纪设置建昌府,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析其地置五总管府、二十三州,建昌路为其中一路,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治所在建安州(今四川省西昌市),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冕宁县、西昌市、普格县以东,大凉山、金沙江以西等地区。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建昌府与建昌卫,为四川行都指挥使司的治所。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改为宁远府。.

新!!: 雍正和建昌路 (四川) · 查看更多 »

任元灝

任元灝,贵州清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二百三十六名,官平遠縣知縣。.

新!!: 雍正和任元灝 · 查看更多 »

任舉

任舉(),字漢衝,山西大同縣人,清朝军事将领,同武进士出身,大金川之戰時陣亡。.

新!!: 雍正和任舉 · 查看更多 »

任蘭枝

任蘭枝(),字香谷,號隨齋,室名見南樓。江蘇省江寧府溧陽縣(今常州市溧陽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擅長詩、古文辭。.

新!!: 雍正和任蘭枝 · 查看更多 »

任陈晋

任陳晉(),字似武,號後山,亦稱以齋,江蘇興化人。 初从祖母外家姓,故入江都籍。雍正四年(1726年),乡举第六名。乾隆四年成(1739年)进士。通籍后,归宗兴化,复本姓。少工文,见重于孙勷、王汝骧辈,后究心注疏,尤邃于羲经。日坐小楼玩易,虽家人罕见其面。任徽州府教授。徽士多通经者,晋至,老师、宿儒莫不心服。有《燕喜堂(初、续)文稿》《后山诗集》,所著《易象大意存解》,收入《四库全书》。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陈晋、任大椿同入祀乡贤祠。 category:清朝府儒學教授 Category:兴化人 C陈 J.

新!!: 雍正和任陈晋 · 查看更多 »

廖必琦

廖必琦(),字荔莊,福建莆田人,為清朝政治人物。 廖必琦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第三甲進士。後由額外主事改庶吉士。曾修《莆田縣志》。.

新!!: 雍正和廖必琦 · 查看更多 »

廖朝孔

廖朝孔(),字會文,號尊聖,謚英義;生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廿一日亥時,在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陂社藍田樓出世,卒於清乾隆元(1736年)年五月十七日或四月十日,享年五十九歲,是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客家人,屬於張廖家族,為臺中市西屯港尾地區的開拓者。 廖朝孔(),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的客家人。為張廖家族十二世祖,在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當時二十四歲,帶領著弟弟廖朝間、廖朝路及堂弟廖朝近、廖朝廳等五人,渡台在台灣雲林起岸,而落腳在二崙一帶,相傳他們是西螺七嵌張廖氏的始祖。。 清康熙年間,當時西屯地區仍是巴則海族世居的地方。廖朝孔起初在雲林縣二崙鄉地方一帶墾拓,後因雲林二崙基業有成後,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三個兒子之中,留下次子守業,帶領著長子、三子來到臺中西屯港尾(西屯當時是在諸羅縣境內)一帶探勘另行開墾,為西屯港尾地區的先驅開拓者,雍正12年(1734年)之間,並接受台中岸裡五社總通張達京邀請,與秦登﹝廷﹞鑑、姚德心、江又金、陳周文等墾首,合組「六館業戶」,以割地換水方式共同開發台灣中部平原,出資開墾葫蘆墩圳(舊稱貓霧圳),引大甲溪於樸仔籬口,圳分上、下埤,長約四十餘里灌溉拺東堡千餘甲地。當時以廖朝孔為墾首之持有地分布在永興庄一帶﹝即今西屯區港尾里﹞,廖朝孔便成為開發西屯地區的重要人物,其子孫繁衍也多分佈在這一個地區,港尾里有一間清武家廟垂裕堂便是紀念他和歷代張廖祖先的祠堂。 廖朝孔在生時,育有三子,廷鎬、廷金興(金、興合為一字)、廷鈺,皆是捐納後當監生,今祀台中西屯港尾里的「清武家廟」。 張廖家族日旺公派廖朝孔的支系的族譜字輩排序:「上國朝廷時士天、正心大學本宜先、榮光獻瑞成名世、列位聖君亦尚賢」。.

新!!: 雍正和廖朝孔 · 查看更多 »

廓爾喀之役

廓爾喀之役,又稱平定廓爾喀、廓藏戰爭,尼泊尔方面称为尼泊尔-中国战争(नेपाल-चीन युद्ध ),是清乾隆年間由廓爾喀(尼泊爾王國)入侵清朝藩屬西藏引發的戰爭。廓爾喀是18世紀統治尼泊爾的部族,以貿易與邊界糾紛為由,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侵入西藏聶拉木、濟嚨(在今西藏自治區吉隆縣)等地。清廷隨即調兵進剿。次年(1789年),駐藏大臣及噶廈官員私自與廓爾喀議和,允諾向廓爾喀償銀贖地,並向朝廷謊報失地收復,奏凱班師。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廓爾喀派人入藏討要贖地錢財,噶廈官員藉故不與。次年(1791年)夏,廓爾喀以藏官爽約,再次入侵後藏,攻克聶拉木、濟嚨、定日、日喀則等城,洗劫了班禪額爾德尼駐錫地日喀则札什倫布寺。乾隆皇帝派两广总督福康安、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五月,清軍收復濟嚨,隨後攻入廓爾喀境內。六七月間,清軍逼近廓爾喀都城陽布(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廓爾喀遣使求和,許諾永不侵犯藏境。八月,福康安--許廓爾喀歸降,啟程返回西藏,史稱“平定廓爾喀”。平定廓爾喀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中的最後一役。此戰之後,廓爾喀遣使赴北京朝覲,成為中國的屬國。福康安為整飭西藏吏制,奏請頒行《欽定藏內善後章程》,確立了此後一百餘年間西藏的政治、軍事、賦稅等制度,達賴喇嘛與駐藏大臣的職權更加強化。此後五十年間,西藏地方與周邊邦國相安無事。.

新!!: 雍正和廓爾喀之役 · 查看更多 »

廉親王

和碩廉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第八子胤禩,雍正登基後封親王,封號廉,後廢,亦未得傳承。.

新!!: 雍正和廉親王 · 查看更多 »

会川卫

会川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会川千户所,属建昌卫。二十五年(1392年),升为军民千户所,旋升为卫。治所在今四川省会理县。属四川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改属四川行都司。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会理、会东、米易等县地。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迁会理州于此,并废卫入州。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凉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攀枝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9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会川卫 · 查看更多 »

会典

會典之名始見於明代,意思是“典章會要”。會典是大多屬當代官修斷代式政書,會典與會要最大的差異是:会要以“職官”為綱,記錄中央與地方官職制度沿革;會典着重記述法令典章,而不詳備史實。現存的會典有:《唐六典》、《元典章》、《明會典》、《清會典》。歷代第一部會典為《唐六典》,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召修,按《周官》分為理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六個部分編成,故稱《唐六典》,並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撰成三十卷。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仿《唐六典》制定了《明會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修《大清會典》,又稱《康熙會典》,凡162卷,形式上仿《大明会典》,到了雍正、乾隆、嘉慶和光绪年間曾四次重修。.

新!!: 雍正和会典 · 查看更多 »

伊通镇

伊通镇为中国吉林省的中南部的一个镇,是伊通满族自治县的首府。位于长春市以南48公里,伊通河畔,因伊通河而得名。辖区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万人。2016年县城城区部分析置永宁街道和永盛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面积226.6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政府驻地后范村。.

新!!: 雍正和伊通镇 · 查看更多 »

伍士琪

伍士琪,字伯玉,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云南省阿迷州(今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人。 开远伍氏,系元朝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宣德王不答失里的后裔。元顺帝时,其始祖为阿迷州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镇守者”),监理军务、掌握地方实权。1368年,明朝政权建立后,其在云南阿迷州的统治地位自然结束,家族遂落籍开远。伍士琪是不答失里第十三世孙。.

新!!: 雍正和伍士琪 · 查看更多 »

伍彌泰

伍彌泰(v,),伍彌氏,蒙古正黃旗人,副將軍三等伯阿喇納子。和珅之外祖父。 伍彌泰在雍正二年襲爵。授佐領,不久就擢為散秩大臣,歷遷鑲白旗蒙古副都統。因有戰功,在乾隆十五年,賜伯號曰誠毅。乾隆二十年,授涼州將軍。不久就被任命以將軍銜駐西藏辦事。乾隆二十四年,返京授為正藍旗蒙古都統。後來擔任江寧將軍。乾隆二十七年,以伍彌泰不勝任為由,被召還,仍為散秩大臣,命協辦伊犁事務。乾隆二十八年,命往烏魯木齊辦事。乾隆三十一年,返京署蒙古鑲黃、漢軍正白兩旗都統,並授內大臣。乾隆三十八年,改駐西藏辦事。四十一年,返京擢升理藩院尚書,兼鑲白旗漢軍都統。不久調任綏遠城將軍,駐紮西安。乾隆四十五年,班禪額爾德尼詣京師,命伍彌泰護行,仍還西安。乾隆四十八年,授其為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鑲白旗蒙古都統,充上書房總諳達。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巡江、浙,命其留京辦事,授東閣大學士。並以其伍彌泰年邁,可在日出後入朝,免其入直。乾隆五十一年,七十四歲去世,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文端。.

新!!: 雍正和伍彌泰 · 查看更多 »

张天师

張天師,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龍虎宗各代傳人的稱謂。「正一道」(即「天師道」)由張陵(張道陵)創立,後世稱張陵為「(祖)天師」,其子張衡為「嗣師」,其孫張魯為「系師」,曰「三師」(「三張」)。其傳人為其子孫世襲,後皆稱為「天師」。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官方上正式承認「天師」的稱號,在《制》文中稱張宗演為「嗣漢三十六代天師」。此前的天師稱號則一直是張道陵子孫自稱,以及民間的稱呼,從未被官方正式承認過。從此時開始,張天師開始總領江南道教,並在元代中後期,各種符籙系道教流派都集合在周圍,形成正一道。.

新!!: 雍正和张天师 · 查看更多 »

张家界市

张家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旧称大庸,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腹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美誉。张家界全市土家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

新!!: 雍正和张家界市 · 查看更多 »

张广泗

張廣泗(),號敬齋。漢軍鑲紅旗人,清朝名將。.

新!!: 雍正和张广泗 · 查看更多 »

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號研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 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後因得罪乾隆帝,險些遭禍,後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漢族大臣。.

新!!: 雍正和张廷玉 · 查看更多 »

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今河南兰考东)。清朝大臣,理学家。.

新!!: 雍正和张伯行 · 查看更多 »

张凤孙

张凤孙(1706年-1783年),字少儀,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科副贡。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復中副榜。充正黄旗教習,授直隸州州判。洊歴福建邵武府、云南糧道、後選四川永寗道,以年老補刑部郎中。祖父張德纯。父張之頊,印江縣知縣。子張慶曾,懷逺縣知縣。 张凤孙曾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接替黄宽任邵武府知府一职,直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徐福峻繼任。.

新!!: 雍正和张凤孙 · 查看更多 »

张相公庙 (北京)

张相公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迎新街84号。.

新!!: 雍正和张相公庙 (北京) · 查看更多 »

张若震

張若震(),字宗岳,室名靜春齋。清朝雍正、乾隆年間政治人物,官至湖北巡撫。安徽桐城縣人。張英之孫,張廷璐之子。 張若震出身於桐城張氏,其家世顯赫,祖父張英、伯父張廷玉皆官至大學士,父張廷璐曾任禮部侍郎。 張若震於雍正元年(1723年)獲賜舉人出身,雍正六年(1728年)被授予浙江天-台-縣知縣官職,雍正七年(1729年)升嘉興府同知,雍正八年(1730年)任台州府知府,雍正十年(1732年)遷浙江鹽驛道,雍正十二年(1734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任浙江布政使,乾隆十四年(1749年)任甘肅布政使,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河南布政使。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西安布政使,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湖北巡撫,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卒於任上。.

新!!: 雍正和张若震 · 查看更多 »

张星吉藏卜

张星吉藏卜()明朝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

新!!: 雍正和张星吉藏卜 · 查看更多 »

伯夏

伯夏,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作为鲁国的大夫。宋国司马孔父嘉的玄孙,木金父的曾孙,也就是孔子的祖父,叔梁纥的父亲。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伯夏为昌圣王。.

新!!: 雍正和伯夏 · 查看更多 »

伸港鄉

伸港鄉位於臺灣彰化縣西北端,西臨臺灣海峽、北臨大肚溪、東與和美鎮為界、南面則與線西鄉相鄰。古名塗葛堀港。是彰化縣最年輕的一個鄉。.

新!!: 雍正和伸港鄉 · 查看更多 »

弘仁寺 (北京福祥胡同)

弘仁寺是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胡同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原为汉传佛教寺院“福祥寺”。.

新!!: 雍正和弘仁寺 (北京福祥胡同) · 查看更多 »

弘化寺

弘化寺,藏文史籍称卓莫喀(mdzo mo mkhar)”(又译宗摩卡等等,意为犏牛城),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处的转导乡红花村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清朝文献中,将该寺名称写为洪化、宏化、鸿化及红化等等,均是为了避乾隆帝弘历之名讳而采用的替字。秦永章,弘化寺历史概述,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弘化寺是宗喀地区弘化族的佛寺。此寺是唐蕃古道炳灵寺经古鄯往瞿昙寺、郑伯津的必经之处。弘化族在元朝时是西纳万户管辖的小族之一,即以今民和县转导乡弘化寺为中心的小西纳沟、大庄,直到永靖县的部分地区。该地区在明朝是军马牧养场,陕西布政使司曾經设立黑城子牧马监。该地区在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之前属河州,此后直至民国19年(1930年)由循化厅管辖,民国19年之后划归碾伯县管辖。.

新!!: 雍正和弘化寺 · 查看更多 »

弘暻 (貝子)

貝子弘暻(v;),誠隱郡王允祉第七子,母侧福晋田佳氏,其父為笔帖式敦达礼,誠郡王系第二代。 他在康熙四十二年五月(1703年)出生,首先在雍正六年(1728年)受封奉恩鎮國公,後來在兩年後的五月(1730年)接替被奪爵的父親允祉成為誠郡王第二代,但因為誠郡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固山貝子。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1777年),他去世,虛齡七十五岁,由於長子永祜早卒,次子奉国将军永珀又被革去爵位,因此由三子永珊襲封誠郡王系第三代,不過也是遞降一級,為奉恩鎮國公。.

新!!: 雍正和弘暻 (貝子) · 查看更多 »

弘暻 (淳慎郡王)

淳慎郡王弘暻(v;),淳度親王允祐第六子,母側室巴爾達氏,其父為葛爾賽,淳親王系第二代。 他在康熙五十年七月(1711年)出生,雍正五年四月(1727年)受封淳親王世子,雍正八年九月(1730年)接替父親成為淳親王第二代,但因為淳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郡王。 乾隆四十一年七月(1777年)他去世,虛齡六十七岁,由八子永鋆襲封淳親王系第三代,不過需遞降為貝勒襲封。.

新!!: 雍正和弘暻 (淳慎郡王) · 查看更多 »

弘明 (胤禔之子)

弘明(),爱新觉罗氏,其父是康熙皇帝长子胤禔,生母妾晋氏。雍正十年三月十一日生,嘉庆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卒,年七十五岁。一子:第一子永超。.

新!!: 雍正和弘明 (胤禔之子) · 查看更多 »

弘春

已革泰郡王弘春(),恂勤郡王允禵第一子,母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其父為明德,泰郡王系第一代。 他在康熙四十二年九月(1703年)出生,雍正元年正月(1723年)受封為貝子,但次年五月(1724年)就被革除爵位,直到兩年後才復封奉恩鎮國公。 弘春由奉恩鎮國公一直累升遷至郡王,封號泰。不過在雍正十二年八月(1734年)又降為貝子,次年十一月再次被革除爵位。到乾隆四年正月(1739年)他去世時也未恢復任何爵位,虛齡三十七岁。.

新!!: 雍正和弘春 · 查看更多 »

弘昼

弘昼(v;),雍正帝第五子,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廿七出生,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王府格格,而由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撫養成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十月,乾隆命弘昼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的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時薨,年五十八歲,諡恭,是為和恭親王,由第二子永璧承袭他的爵位。 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喜好「辦假喪事,吃祭品」,但亦有歷史學家指他其實是為免捲入弘時和弘曆對皇位的爭奪而以“荒唐”为名韬光养晦、自污。乾隆帝即位后,乾隆把父皇的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弘昼倚着兄长的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有一次上朝,弘昼因事与军机大臣、获封一等公的讷亲有了小争执,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讷亲,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既不怪罪,也不出声阻止。见状,文武百官从此无人敢惹弘昼。乾隆年间受命参与议政。 弘昼五世孫溥良為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進士,六世孫毓隆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進士,八世孫启功為當代書法家、國畫大師。 弘昼存世作品很少,精品更少。《金樽吟》是其代表作,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诗云: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和亲王府旧址位于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孫女愛新覺羅氏,即永琨之女,嫁烏梁罕丹巴多爾濟。.

新!!: 雍正和弘昼 · 查看更多 »

弘昇

恭恪贝勒品级弘昇(v;),康熙帝孙,恒温親王允祺长子,母侧福晋刘佳氏,其父為刘文焕。 他在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四月初六日未时出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十二月封为世子,照贝子品级。雍正年间曾管理上驷院、镶白旗事务,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因办理旗务时“并不实力效力”,被革去世子,交付其父允祺“在家严加训诲”。乾隆帝即位后,任命弘升为火器营都统。乾隆四年(1739年),他因为与弘晳结党事发受到惩处。但在晚年重受信任,任头等侍卫、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乾隆十九年甲戌四月二十二日(1754年)他去世,虛齡五十九岁。朝廷追封他为贝勒,谥号恭恪。乾隆五十五年五月(1790年),他的三子永泽成为恒亲王系第五代的贝子。.

新!!: 雍正和弘昇 · 查看更多 »

弘昉

弘昉(),滿洲愛新覺羅氏。清聖祖康熙帝長子允禔第二子。 雍正十二年(1735年),允禔於禁所逝世,雍正帝下令以固山貝子之禮殯葬。弘昉承襲爵位為鎮國公。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弘昉逝世,由其子永揚承襲爵位為輔國公。.

新!!: 雍正和弘昉 · 查看更多 »

弘旺

弘旺(v;),愛新覺羅氏,胤禩長子,母張氏。康熙帝孙。.

新!!: 雍正和弘旺 · 查看更多 »

弘慶

愉恭郡王弘慶(),愉恪郡王允禑第三子,母側室瓜爾佳氏,其父為博色,愉郡王系第二代。 他在雍正二年七月(1724年)出生,雍正九年六月(1731年)接替父親成為愉郡王第二代。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1769年)他去世,虛齡四十二岁,由長子永珔襲封愉郡王系第三代,不過需遞降為貝勒襲封。.

新!!: 雍正和弘慶 · 查看更多 »

弘曕

弘曕(音:yàn/ㄧㄢˋ,),清朝雍正帝第六子。 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廿六,生母谦妃刘氏。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果亲王允礼病死,享年四十二歲。諡號毅。 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乾隆皇帝把他过继给叔父果亲王允礼,后袭封果亲王。 弘曕有较高文化素养,“雅好藏书,与怡府名善堂埒。”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開罪弘曕,弘曕因向鹽商借錢、託高恆賣人參,以及開煤窯時強佔民產等事敗露,被降封贝勒,永远停俸。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进封郡王。同年三月初八,弘曕病死,享年33岁,谥号恭。妻监察御史范宜宾女。子三人。.

新!!: 雍正和弘曕 · 查看更多 »

弘曉

怡僖親王弘曉(v;),愛新覺羅氏,生於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時。怡賢親王允祥第七子,母嫡福晉兆佳氏,為第二任怡親王(1730年-1778年)。 雍正八年(1730年),其父允祥逝世,弘曉承襲怡親王爵位。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曉逝世,朝廷賜予諡號「僖」,其次子永琅襲爵為怡親王。.

新!!: 雍正和弘曉 · 查看更多 »

弘曙

已革淳亲王世子弘曙(),淳度親王允祐长子,母侧福晋纳喇氏,其父為韩楚翰。他在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十二月初十日申时生,雍正元年(1723年)封世子,曾与允禵出征策旺阿喇布坦,允禵被宗人府劾奏后自景陵撤还,削爵拘禁于寿皇殿,弘曙随之失势被拘禁,1727年夺爵,雍正帝改封其弟弘暻为世子,乾隆元年(1735年)获释,到乾隆三年(1738年)他去世时也未恢复任何爵位,终年41岁。.

新!!: 雍正和弘曙 · 查看更多 »

弘晳

弘晳(),愛新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清朝宗室,康熙帝玄烨之孙,理密亲王允礽之第二子(庶子),生母侧福晋李佳氏。於雍正上位後,弘皙與其家人移居紫禁城外藏身於宮外鄭家王府(清廷入關後,皇子死於天花惡性傳染病病毒的不計其數)。.

新!!: 雍正和弘晳 · 查看更多 »

弘晈

寧良郡王弘晈(),怡賢親王允祥第四子,母妻兆佳氏,其父為馬爾漢,寧郡王系第一代。 他在康熙五十二年五月(1713年)出生,雍正八年八月(1730年)受封為寧郡王。 乾隆二十九年八月(1764年)他去世,虛齡五十二岁,由次子永福襲封寧郡王系第二代,不過需遞降為貝勒襲封。.

新!!: 雍正和弘晈 · 查看更多 »

弘時

弘時(《》,中国网。),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哥哥,母親是齊妃李氏,知府李文輝的女兒。 相比其弟弘历,弘时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未得封爵;又与叔父也是父皇政敌允禩过往甚密。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雍正帝認為弘時品行有問題,命過繼為允禩之子。弘时被逐出紫禁城,交由叔父允祹监管。據載他年少放縱,行事不謹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獲罪監禁至死,年方二十四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後,追復弘時的宗籍。 正妻棟鄂氏,是禮部滿洲尚書席爾達的女兒,康熙五十七年完婚。有兩個妾,一是鐘氏,是鐘達的女兒,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3歲夭。 关于弘時之死,曾任清史館協修的历史学家唐邦治,在1923年出版的《清皇室四譜》一书中,首先提出是被雍正赐死。不过,更可信的说法是,弘时并非为雍正所杀,而是除籍之后郁郁而终。.

新!!: 雍正和弘時 · 查看更多 »

張大受 (康熙進士)

張大受(),字日容,號匠門。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人,籍屬嘉定縣,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詩人、駢文家。.

新!!: 雍正和張大受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廷瑑

张廷瑑,字桓臣,号思斋,江南桐城(今安徽)人。清朝翰林、官员。 张廷瑑为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之子,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廷瑑考中二甲第十五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工部侍郎,降内阁学士。.

新!!: 雍正和張廷瑑 · 查看更多 »

張廷璐

张廷璐(),字宝臣,号纫斋,又号药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張廷璐 · 查看更多 »

張廖姓

張廖姓是客家人的一個雙姓,但非複姓,而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 在臺灣的廖姓家族可分為雙廖(張廖姓)和單廖兩種,單廖是單純的廖姓,主要分布在新竹縣、臺北市和高雄市。雙廖或是張廖姓,又稱廖皮張骨、活廖死張,就是生時姓廖,死後為姓張回歸為張氏祖先,其後代主要分布在臺中市、雲林縣、南投縣、宜蘭縣、桃園市和新北市。.

新!!: 雍正和張廖姓 · 查看更多 »

張允隨

張允隨,清朝大臣,字觐臣,号时斋,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末年捐光禄寺典簿,雍正初年为楚雄府知府,張允隨被云贵总督鄂尔泰赏识,推荐他为云南巡抚。主持云南铜厂矿务,产铜大增,足够铸钱,朝廷停购洋铜。乾隆二年(1737年),署理云贵总督,当时为大规模改土归流之后,張允隨整顿吏治,兴建学校,疏浚金沙江和洱海。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月,张允随被乾隆帝授为东阁大学士。十六年(1751年)三月张允随去世,谥号文和。.

新!!: 雍正和張允隨 · 查看更多 »

張皇后 (吳三桂)

张氏,即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正妻,她是辽东人。生歿約為1615—1699。史称她“自奉俭约,常叹曰:‘昔作嫁衣裳,吾母尝吝一红裠,今若此,岂非命耶’!”她是吴应熊的生母,李自成、刘宗敏屠杀吴三桂一家时,张氏和儿子吴应熊跟随吴三桂在山海关,没有遇害。三藩之乱后,1678年,吴三桂称帝,封张氏为皇后。有考证,张氏最后死于贵州省马家寨。墓碑题:“受皇恩御養一次八十五歲吳公張君后墓,雍正元年歲次癸卯季春二十七藏立”。.

新!!: 雍正和張皇后 (吳三桂) · 查看更多 »

張素

張素可以指:.

新!!: 雍正和張素 · 查看更多 »

張素 (雍正進士)

張素,贵州凱裡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三甲八十五名。雍正六年,任陝西郿縣知縣。.

新!!: 雍正和張素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張縞

張縞,中國清朝官員,漢軍正黃旗人。 廕生出身。雍正四年(1726年)上任台灣府彰化縣知縣,雍正六年離任。 雍正四年任內平定水沙連骨宗事件,協同台廈道吳昌祚總統之「水沙連之役」,擔負招募民壯和後勤的任務。.

新!!: 雍正和張縞 · 查看更多 »

張羾

張翀,號達夫,贵州思南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二百二十五名,官廣東四會知縣。.

新!!: 雍正和張羾 · 查看更多 »

張翮

張翮可以指:.

新!!: 雍正和張翮 · 查看更多 »

張翀

張翀可以指:.

新!!: 雍正和張翀 · 查看更多 »

張聰賢

张聪贤(),字序侯,号爱涛,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词林辑略》卷五·嘉庆乙丑.

新!!: 雍正和張聰賢 · 查看更多 »

張達京

張達京()字振萬,號東齋,綽號番仔駙馬。廣東潮州府大埔縣清遠都源高甲赤山村下灣庄客家人,身材魁梧。是臺灣中部地區平埔族岸裡社的首任通事,其兄弟為張達朝、張達標,也是著名的農業墾荒者。.

新!!: 雍正和張達京 · 查看更多 »

張鈞

張鈞可以指:.

新!!: 雍正和張鈞 · 查看更多 »

張與朱

張與朱,中國清朝官員,山東高唐州人。 張與朱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科舉人。雍正七年(1729年)由歸化知縣調任台灣彰化縣知縣,在雍正八年離任。.

新!!: 雍正和張與朱 · 查看更多 »

張鵬翮

張鵬翮(),字運青,號寬宇,四川遂寧人,祖籍湖北麻城,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父張烺乐善好施。張鵬翮九岁能文。康熙八年(1669年)中舉人。康熙九年(1670年)聯捷庚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刑部主事。任礼部祠祭司郎中,康熙十九年(1680年)出守苏州,歷官兖州知府及江南学政,升任大理寺少卿。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扈驾南巡,擢拔為浙江巡抚,任內严惩耗黜贪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升两江总督,兩年後任河道總督。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刑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主持顺天乡试,升吏部尚书等要职,以清廉自持,康熙帝赞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世宗即位之初,加太子太傅。雍正元年(1723年)任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尚书。是年七月,前往河南查议冲决马营口工程。雍正三年(1725年)病逝,谥文端。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收其詩。著有《治河记》10卷、《奏议》12卷、《奉使俄罗斯日记》及《如意堂诗文》等。有《张文端公全集》。.

新!!: 雍正和張鵬翮 · 查看更多 »

張鉞

張鉞可以是指:.

新!!: 雍正和張鉞 · 查看更多 »

張若需

张若需(),字树彤,号中畯,安徽桐城人。清朝翰林、官员。.

新!!: 雍正和張若需 · 查看更多 »

張若澄

张若澄,字镜壑,清朝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今安慶市桐城)人,张廷玉次子。曾為翰林编修,官至內閣學士。.

新!!: 雍正和張若澄 · 查看更多 »

張英 (清朝)

張英(),字敦覆、夢敦,號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大学士。張廷玉是其次子。.

新!!: 雍正和張英 (清朝) · 查看更多 »

張永龍

張永龍為中國清朝武將官員,本籍陝西。張永龍於1733年(雍正11年)奉旨接替靳光瀚,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營參將(營署設於諸羅)。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階段,受台灣鎮總兵制約的台南以北最高軍事將領。 1734年,台灣鎮增設台灣北路協,台灣北路營裁撤。.

新!!: 雍正和張永龍 · 查看更多 »

張湄

張湄,字鷺洲,號南漪,中國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張湄 · 查看更多 »

張文齡

张文龄(),字可庭,河南西华人。 父宠爱小妾,憎其母,文龄却诚信孝敬其父,抚养庶出的弟弟,连庶弟都被他感动,其父却未醒悟,反而将他赶出家门。文龄号泣,却从未职责其父之过。他通过庶弟,想献给父亲礼物却未成,只能远望哭泣,见此情景者无不感动。雍正五年(1727年),成进士,其父以之为荣,态度方才稍改。雍正八年(1730年),就职吏部,同年在京师地震中遇难。以孝行入《清史稿》之孝义传。.

新!!: 雍正和張文齡 · 查看更多 »

开封府

开封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首府名,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管辖范围达今许昌市、郑州市、新乡市、周口市境。.

新!!: 雍正和开封府 · 查看更多 »

佟佳氏

佟佳氏(z)是满族姓氏,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本为地名,以地为氏;另有说法则认为其前身为金代夹古氏。佟佳氏可考始祖为巴虎特克慎,生七子分别为屯图墨图、达尔汉图墨图、颜图墨图、扬嘉图墨图、坦图墨图、额赫礼图墨图、噶尔汉图墨图。至明朝末期发展为159户,各支主要定居于马察、雅尔湖、加哈、佟佳、佛阿拉、扎库木、哈达、萨木占等地。其中额赫礼图墨图后裔巴笃理家族世居马察;颜图墨图后裔扈尔汉家族世居雅尔湖;达尔汉图墨图后裔佟养正家族世居佟佳,后相继迁徙明朝开原、抚顺经商或为官,并定居于此;还有其他同族世居加哈、长白山等地。他们相继归附清太祖努尔哈赤后被编入满洲八旗,一部分则被编入汉军。清朝时期,各支重要世家贵族、文臣武将等著名人士甚多,有“佟半朝”之称。清太祖元妃、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的扈尔汉、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雍正年间重臣隆科多等皆出自该氏,尤以康熙一朝势力最大。民国以后,佟佳氏主要以佟为汉姓,其余使用仝、同、童、董、高、赵、俞、惠等。.

新!!: 雍正和佟佳氏 · 查看更多 »

佟养真

佟养真(),辽东抚顺人。因避讳清世宗胤禛,清朝史书改称其为佟养正,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与后金首领努尔哈赤正室佟佳氏同族。其后代子孙在清朝又出了两皇后,一贵妃,两驸马,是“佟半朝”的奠基人。.

新!!: 雍正和佟养真 · 查看更多 »

佟国维

佟國維(v;),佟佳氏,滿洲镶黄旗人,清初重臣。.

新!!: 雍正和佟国维 · 查看更多 »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新!!: 雍正和彝族 · 查看更多 »

彭定求

彭定求(),字勤止,号访濂,學者稱南畇先生。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新!!: 雍正和彭定求 · 查看更多 »

彭山区

彭山区是中国四川省眉山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成都市南约45公里。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3万。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彭山县设立眉山市彭山区。.

新!!: 雍正和彭山区 · 查看更多 »

彭啟豐

彭啟豐(),字翰文,号芝庭,江苏长洲人(今苏州)人。清朝政治人物、狀元。.

新!!: 雍正和彭啟豐 · 查看更多 »

彭端淑

彭端淑(),字儀一,號樂齋,眉州丹稜(今四川丹稜縣人),中國清朝官員、文學家。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卒於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與弟彭肇洙、彭遵泗皆有文名,有“丹稜三彭”之稱。.

新!!: 雍正和彭端淑 · 查看更多 »

彭紹升

彭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二林居士,法名際清。江蘇長洲(今蘇州)人。.

新!!: 雍正和彭紹升 · 查看更多 »

彭遵泗

彭遵泗,字磬泉,四川眉州丹稜人(今四川丹稜縣人)。清朝翰林,歷史學家。.

新!!: 雍正和彭遵泗 · 查看更多 »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彭水县,是中国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重庆市东南部,与湖北、贵州毗邻。地处武陵山区,乌江下游,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319国道穿过該县,至重庆市中心,全长约270公里。.

新!!: 雍正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彰德府

彰德府,金朝时设置的府,在今河南省、河北省境。 金朝明昌三年(1192年)改相州置彰德府,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境)。元朝至元初年,改为彰德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府,共领一州,六县: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磁州(领武安县、涉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鹤壁、林州、汤阴、安阳及河北省涉县、磁县、临漳、武安等市县地。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大名府内黄县划入,磁州归属广平府。终清一朝,下领七县: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武安县、涉县、内黄县,考评:冲,繁。1913年,全国废府,废。.

新!!: 雍正和彰德府 · 查看更多 »

彰化南瑤宮

南瑤宮是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的一座主祀天上聖母的媽祖廟,建於18世紀清朝乾隆年間,在彰化縣城南門外。香火鼎盛,屢稱靈驗,有「彰化媽蔭外方」之名。現為中臺灣的重點古廟,1985年4月25日中華民國内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今為縣定古蹟)。.

新!!: 雍正和彰化南瑤宮 · 查看更多 »

彰化市歷史年表

參考書目:周國屏等編纂,《彰化市志》下冊,大事紀,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Category:台灣歷史相關列表.

新!!: 雍正和彰化市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彰化縣(Tsiang-huà-kuān;Chông-fa-yen)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有「臺灣米倉」之稱,位於臺灣本島中部,東邊以八卦山脈與南投縣接壤,西邊濱臨臺灣海峽,南邊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為界,北邊以烏溪與臺中市為界。彰化縣古稱「半線」,地形上以平原為主,北邊屬於彰化平原,南邊則是濁水溪扇狀平原。彰化縣是臺灣本島面積最小的縣,是臺灣人口第一大縣,也是臺灣設籍人口唯一超過百萬人的縣市。本縣常與臺中市及南投縣合稱中彰投地區,或與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等三縣市合稱彰雲嘉地區。.

新!!: 雍正和彰化縣 · 查看更多 »

彰化縣 (清朝)

彰化縣為臺灣清治時期自1723年(雍正元年)至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之間存在的一個行政區劃,1893年時人口約262,000人。臺灣日治時期原計畫設置「臺灣縣彰化支廳」接管此行政區,但後來一度改為「臺灣民政支部鹿港出張所」,後改「臺中縣鹿港支廳」。.

新!!: 雍正和彰化縣 (清朝) · 查看更多 »

彰化關帝廟

彰化關帝廟,台灣彰化縣的三級古蹟,由彰化知縣秦士望於1735年(雍正十三年)所立,是台灣一座供奉關聖帝君的祠堂。.

新!!: 雍正和彰化關帝廟 · 查看更多 »

彰邑城隍廟

彰邑城隍廟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原是守護彰化縣城的官祀城隍廟,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彰化縣知縣秦士望捐俸而建。今廟則是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重建而成。 其所主祀的城隍原為「顯祐伯」,後來該廟管委會在民國九十年(2001年)擲筊請示後,晉升為「仁愛侯」。.

新!!: 雍正和彰邑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佳里興震興宮

佳里興震興宮,初名清水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佳里區佳里興,主祀清水祖師、雷府大將、李府千歲,佳里興聚落、信仰中心。為佳里興地區大廟,經核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震興宮廟埕立有「古天興縣治紀念碑」,但天興縣治是否在佳里興仍有爭論。.

新!!: 雍正和佳里興震興宮 · 查看更多 »

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最东边的地级行政区。名字来源于满语,佳木斯为驿丞。一说意为“巫师(萨满)祈祷之处”。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伯力、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称为“东方第一城”。全市总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7.55万。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中心。2006年佳木斯市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年度中国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称号。.

新!!: 雍正和佳木斯市 · 查看更多 »

归顺州 (元和)

归顺州,中国唐朝时始置的州。 元和(806年—820年)初年,改归淳州为归顺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属邕州都督府。唐朝末年废。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复置归顺州,隶属镇安路。明朝初年废。弘治九年(1496年)再置,隶属镇安府。嘉靖四年(1525年)改属思恩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改属镇安府。光绪十二年(1886年)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隶属太平思顺道,民国元年(1912年)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民国二年(1913年)6月,废归顺府,设置靖西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百色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88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归顺州 (元和) · 查看更多 »

何基

何基(1188年~1268年),字子恭,號北山。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 其祖何松,其父何伯慧,曾官臨川縣丞。何基小時從陳震学举子业,陈先生一见奇之,有以达尊廉洁称赞者,先生曰:廉洁乃士大夫分内事,何足爲高。陈先生益奇之。後來是朱熹女婿黄干的學生“弱冠,崇道公宦游临川,而勉斋黄先生适爲令,二公言论风旨制行立事犂然各有当于心,不啻如同门,素友崇道公见二子而师事焉,”。“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淳祐四年(1244年),郡守趙汝騰、蔡杭,楊棟相繼聘其主持麗澤書院,皆辭不就。景定四年(1263年),任麗澤書院山長。“婺州布衣何基,建宁府布衣徐几,皆得理学之传。诏各补迪功郎,何基婺州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徐几建宁府教授兼建安书院山长。”咸淳四年(1268年)卒。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号文定。清雍正二年(1724年)從祀孔廟。著有《大學發揮》、《中庸發揮》、《易啟蒙發揮》、《近思錄揮發》等,大多散佚。今有《何北山遺集》四卷。.

新!!: 雍正和何基 · 查看更多 »

何和礼

何和礼(z;),又称何和里、何和哩,明朝文献记载为好好里,董鄂氏人,是清太祖的开国五大臣之一。.

新!!: 雍正和何和礼 · 查看更多 »

何琇

何琇,直隸顺天府宛平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进士,授宗人府主事。.

新!!: 雍正和何琇 · 查看更多 »

何梦瑶

何梦瑶(),字报之,號西池,晚號研农,广东西樵(今崇北大沙村)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十岁能文,早年師從广东学使惠士奇,与劳孝舆、吴世忠、罗天尺、苏珥、陈世和、陈海六、吴秋一等合稱“惠门八子”,通诗文、音律、算术、历法,尤精於醫學。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分发至广西,历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知县,官至奉天辽阳州知州。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病辭歸,以行醫自給。卒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著有《醫碥》、《傷寒論近言》等書。.

新!!: 雍正和何梦瑶 · 查看更多 »

何晟铭

何晟銘(),原名何敏,曾用名何味奇,中国大陆男演员。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2004级进修班表演。.

新!!: 雍正和何晟铭 · 查看更多 »

佛尼埒

佛尼埒(v,),滿洲科奇理氏,滿洲鑲紅旗人。世居瓦爾喀部。父親索爾和諾,年少失去父母,兄長瑚里納撫養成人,其後瑚里納為仇人所害,索爾和諾手刃報仇,以祭奠兄長之墓。崇德三年(1638年),索爾和諾來歸大清。索爾和諾跟從大軍討伐明軍,在攻打河間之時戰死,授牛彔章京世職。 佛尼埒因此襲其父職。授職西安駐防牛彔額真,進封二等阿達哈哈番。康熙初年,累功擢升為西安副都統。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天,從將軍瓦爾喀經四川征討吳三桂 。大軍進入棧道後,聽聞四川叛附吳三桂 ,譚弘據守陽平關。佛尼埒跟從瓦爾喀自野狐嶺進兵,斬首級三千餘。進入朝天關,屢次擊敗敵軍。總兵吳之茂以保寧叛變,佛尼埒移師往討伐他,不克,鑿壕塹與敵軍相持。吳之茂出兵劫略陽糧船,斷截槐樹驛運道。清軍糧餉不繼,退還漢中。吳之茂中途追截,與總兵王懷忠夾擊,清軍敗走。 其冬,提督王輔臣叛變,連陷平涼、秦州。康熙十四年(1675年),擢升佛尼埒為西安將軍,加振武將軍銜。命佛尼埒與貝勒洞鄂進軍討伐王輔臣部將高鼎,佛尼埒以四千人屯關山河岸,偕穆占整師與戰,攻破其壘;逐北,又敗敵軍於渭河橋,進兵薄秦州。軍壘未定,賊寇乘佛尼埒軍隊不備,開壁出戰。 佛尼埒督軍遮擊,賊不敢侵犯。旋攻克東西二關。叛賊數千攻掠仙逸關,佛尼埒考慮會斷了餉道,分兵前往救援。叛賊踰山而走,佛尼埒追躡叛賊,殺其黨且盡,遂率軍趨向隴州。叛賊縱火焚山澤,佛尼埒曰:「是欲燒絕我輓運道也。若不增兵策應,軍食何賴焉?」因此暫駐隴州。 當時清軍久攻未下秦州,而四川及平涼諸賊寇挾萬餘人前往救援,城寇與應者亦有八千餘人。佛尼埒只好還師與諸軍會合,偕內大臣坤接連打敗賊眾,擒獲其將李國棟等,殪其眾三千餘人。州城遂收復,以次攻下禮縣、西和、清水、伏羌諸城。漢中運道受阻,清軍大飢。將軍席卜臣退還西安,上命佛尼埒領兵開棧道,規漢中,緣途攻擊賊軍,賊軍皆兵潰逃竄。康熙十五年(1676年),吳之茂欲救援王輔臣,再侵犯秦州。佛尼埒與護軍統領傑殷商議繞道至叛賊後方,斷絕其運道,收復靜寧。大將軍圖海攻下平涼,吳之茂逃遁。佛尼埒又與傑殷乘夜追擊,追及敵軍於牡丹園,遂攻克祁山堡。吳之茂僅以十餘騎遁走。 康熙十六年(1677年),追論佛尼埒自保寧退還漢中諸罪,降佛尼埒世職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削去他振武將軍之銜,仍署任西安將軍。康熙十七年(1678年),佛尼埒與吳丹等敗敵於牛頭山、於香泉,率師駐守寶雞,堅扼棧道諸隘。賊寇屢至,被佛尼埒屢敗。康熙十八年(1679年),跟從大將軍圖海征伐興安,賊寇於梁河關阻截。佛尼埒領兵為先驅,濟乾玉河,攻拔梁河關,遂攻下興安。康熙十九年(1680年),潼川歸降,並收復鹽亭、中江、射洪諸縣。再打敗賊寇豹子山,攻克瀘州。是年冬天,吳世璠之將領胡國柱自敘州侵擾永寧,朝廷下詔授佛尼埒建威將軍之職討伐。康熙二十年(1681年),攻克馬湖。吳世璠部將宋國輔等以永寧投降。胡國柱亦棄敘州逃遁,康熙帝下命佛尼埒鎮守。其後再下命佛尼埒還鎮漢中。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佛尼埒逝世。雍正八年(1730年),修建賢良祠後,下詔佛尼埒配享賢良祠。乾隆初,朝廷追封佛尼埒諡號「恭靖」。佛尼埒之子托留,承襲世職,官至黑龍江將軍。另一子額倫特,曾署任西安將軍,力戰策凌敦多布時戰死。.

新!!: 雍正和佛尼埒 · 查看更多 »

佛山市

佛山(官方音譯:Foshan,传统外文:Fatshan),简称禪、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全省第三大城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经113°06',北纬23°02',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东倚广州,距离香港约231公里,距澳門約140公里。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全市总面积3,7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3.06万,户籍人口388.97万;也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140万人。 2015年,佛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8,003.92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广州、深圳之后,为广东省第三位,同时位列中国大陆地区城市GDP排行榜第十六位。 到2012年底,佛山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168亿元,同比增长11%,这个数据在全国地级市中高居首位,人均存款额也跃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新!!: 雍正和佛山市 · 查看更多 »

佛岡直隸廳

佛岡直隸廳,清朝廣東省直接管轄的直隸廳。依清朝行政等級為:難。該廳隸屬於廣東省的廣肇羅道。 原來在明朝時為大埔坪地,當時分別屬於清遠、英德兩縣管轄之境。到了雍正九年(1731年),設置了佛岡廳同知,隸廣州府(所以當時是散廳)。到了乾隆七年(1742年)又廢置。爾後到了嘉慶十六年(1811年),又升格為直隸廳。 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廳改縣」,所以佛岡直隸廳被改為佛岡縣。現在,則是廣東省清遠市代管的佛岡縣。.

新!!: 雍正和佛岡直隸廳 · 查看更多 »

徐州 (三国至明朝)

徐州,中国古代的州。 秦朝时属泗水郡。 西汉武帝时,置徐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东南部地区,辖楚国(彭城郡)、泗水国、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鲁国(薛郡)、江都国、广陵国凡三郡三国,治所在彭城县(今徐州市区)。 东汉时徐州辖东海国(东海郡)、琅邪国(琅邪郡)、彭城国(楚郡、楚国)、下邳国(临淮郡)、广陵郡、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凡五国六郡,治所在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 三国曹魏时徐州辖彭城国、东海国、下邳郡、广陵郡、琅邪郡、城阳郡凡两国三郡,并移治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 西晋时,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东海国、淮陵国、琅邪郡、东莞郡、广陵郡、临淮郡、兰陵郡、东安郡四国六郡,治所在彭城县(今徐州市区)。 东晋初失淮北地于后赵,治所南迁。义熙七年(411年),治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晋末收复原徐州,改原来的徐州为北徐州,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为南徐州,恢复北徐州为徐州。六朝时徐州辖区变更频繁,东晋、北朝以后辖境缩小。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后,置徐州,辖彭城、鲁、琅邪、东海、下邳凡五郡。 唐朝时,属河南道。又曾改为彭城郡。户六万五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七万八千六百七十六,下辖七县:彭城县、萧县、丰县、沛县、滕县、宿迁县、下邳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割下邳县置淮阳军,并以宿迁县属之。原属京东路,元丰元年(1078年),割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六万四千四百三十,口一十五万二千二百三十七。贡双丝绫、、绢。下辖五县:彭城县、沛县、萧县、滕县、丰县;二监:宝丰监、利国监。 地入金朝后,徐州属山东西路,贞祐三年(1215年)九月,改隶河南路。户四万四千六百八十九。辖三县:彭城县、萧县、丰县。 元朝至正时升为徐州路,后又降为武安州,属归德府,领一县:萧县。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1471年)十一月置徐州直隶州,直属直隶京师,永乐后属南直隶,辖四县: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治所位于今徐州市区。 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直隶州改为徐州府,辖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铜山县、睢宁县、宿迁县、七县,1散州邳州,治所位于今徐州市区,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市区和萧县、砀山县。 中华民国初年废徐州府,以清末徐州府区域置徐州道,治所在铜山县(今徐州市铜山区),辖铜山、丰县、沛县、萧县、砀山、邳县、宿迁、睢宁凡八县。 汪伪政权始设徐州市。 今为江苏省的地级市。.

新!!: 雍正和徐州 (三国至明朝) · 查看更多 »

徐州市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批准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新!!: 雍正和徐州市 · 查看更多 »

徐州府

徐州府是清朝在今江苏省、安徽省境设置的一个府。 在明朝,徐州是隶属于南直隶的一个直隶州,下辖丰县、沛县、萧县和砀山县。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徐州直隶州升格为徐州府,同时设立首县铜山县;并废除1725年所设的邳州直隶州,将邳州、宿迁县、睢宁县均归属徐州府。因此徐州府共辖7县1州,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江苏省徐州市辖境、宿迁市市区,以及隶属安徽省宿州市的萧县和砀山县。.

新!!: 雍正和徐州府 · 查看更多 »

徐倫

徐倫,贵州思南人,清朝政治人物、她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一百八十九名,后官陝西知縣。.

新!!: 雍正和徐倫 · 查看更多 »

徐璉

徐璉可以指:.

新!!: 雍正和徐璉 · 查看更多 »

徐駿

徐駿(),字冠卿,江蘇崑山人。 刑部尚书徐-乾-学幼子。少聰慧,師從周雲陔,恃才狂放。同居京邸試禮部,周雲陔督責嚴厲,竟被他以巴豆煮湯毒死,遂得“藥師佛”之號。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雍正八年(1730年),他被怨家揭發其诗集中有“譏訕悖亂之言”。是年十月四日,由於當時盛行文字獄,经刑部等衙门议奏,被處死。.

新!!: 雍正和徐駿 · 查看更多 »

徐葆光

徐葆光(),中國清朝政治人物。字亮直,號澄齊,別號二友老人,江蘇長洲(今蘇州市)人。 康熙十年(1671年)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一甲第三名進士,授官翰林院編修,史稱「葆光才品為舘閣冠」。康熙五十七年(1720年)任琉球副使,方苞撰送行文:“自秦汉以后,中国有事于四夷,其为将,则效命力于锋镝,其为使,则折冲口舌之间,以求得其要领,故承命者多以为难。今天子德威遐畅,方外乡风,小夷喁喁,企瞻使节。承命者有将事之荣,而无失得之恤。故人争羡之”,冊封琉球。卒於雍正元年(1723年)。著有《中山傳信錄》、《奉使琉球詩》附詞一卷。.

新!!: 雍正和徐葆光 · 查看更多 »

徐湛恩

徐湛恩(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年,即),字沛潢,一字沛皇,清朝政治人物,漢軍正藍旗人。以武進士充侍衛,因詩才受到康熙帝賞識,改文職,官至內閣學士,出治兩河。.

新!!: 雍正和徐湛恩 · 查看更多 »

徐本

徐本(),字立人,浙江钱塘人。 徐潮之子。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雍正五年(1727年),提督贵州学政,授赞善,迁升為侍读。雍正七年(1729年),擢拔為贵州按察使。雍正十三年五月,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办理苗疆事务。高宗時,官刑部尚书。乾隆九年(1744年)六月,致仕。乾隆十二年(1747年)卒,加少傅。谥文穆。.

新!!: 雍正和徐本 · 查看更多 »

徐昂發

徐昂發(),字大临,号畏垒山人,江蘇昆山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進士,榜姓管。官翰林院编修。提督江西学政。雍正初年,因事遣戍新疆。乾隆二年(1737年)歸返,卒年不詳。徐昂發好酒,长于考证,工於詩,是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乙未亭诗集》六卷,《畏垒山人诗集》四卷。.

新!!: 雍正和徐昂發 · 查看更多 »

御定駢字類編

《御定駢字類編》,簡稱《駢字類編》,是清代康熙年間開始編纂、至雍正四年(1726年)完成的一本辭書,凡二百四十卷。 《駢字類編》全書以單字為字頭,不列音訓,與《佩文韻府》有很大差別。《駢字類編》所收都是“骈语”,單字一千二百多個,典故有十多萬個。駢語即双音词或双音词组,把首字相同的词语排列在一起,即是齐首字。《佩文韻府》則為齊尾字。单字按“字义”分类,共分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采邑、器物、草木、鸟兽、虫鱼、人事等十三门。有些门下又细分小类。但《駢字類編》按事物門類部居駢字,不便查詢索引。 Category:词典.

新!!: 雍正和御定駢字類編 · 查看更多 »

御制平定西藏碑

御制平定西藏碑,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方城南门外西侧,为纪念清军平定准噶尔之乱、控制西藏而立。汉语“西藏”一词便由该碑开始正式使用。.

新!!: 雍正和御制平定西藏碑 · 查看更多 »

御筆匾額

御筆匾額,是指東亞君主(中國皇帝、日本天皇、朝鮮國王、越南國王等)所賜,由君主親筆題字之匾額。賜給寺院的御筆匾額又稱敕額。中國皇帝的御筆匾額除了賜給於國內的建築、臣民外,還有賜給朝貢國、附屬國的。.

新!!: 雍正和御筆匾額 · 查看更多 »

御用閒人

《御用閒人》(The Prince's Shadow),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清裝劇集,於2005年3月14日至4月8日期間首播,共20集,由鄭少秋、鄧萃雯及楊怡領銜主演,並由魏駿傑、滕麗名、吳家樂及蔣志光聯合主演,監製徐正康。.

新!!: 雍正和御用閒人 · 查看更多 »

御花園 (北京故宮)

御花園,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门以北。.

新!!: 雍正和御花園 (北京故宮) · 查看更多 »

御茶膳房

御茶膳房,位于紫禁城东路、南三所西侧,是清朝掌管宫内备办饮食以及典礼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务的机构,隶属内务府。.

新!!: 雍正和御茶膳房 · 查看更多 »

御藥房

御藥房,是中国明朝、清朝设立的管理宫廷药品的专门机构。梁峻、梁淳威,御药房考略,中医文献杂志2007年02期.

新!!: 雍正和御藥房 · 查看更多 »

侯封

侯封,中国西汉大臣,汉朝早期的酷吏,大约生活在吕后时期。《史记》说他“刻轹宗室,侵辱功臣”。诸吕被杀,侯封之家也族灭。 雍正八年庚戌科赐同进士出身亦有人名侯封。.

新!!: 雍正和侯封 · 查看更多 »

德化县

德化县(tl)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中国当代瓷器的著名产地,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有些媒体将德化县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面积2220平方千米,人口30万。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

新!!: 雍正和德化县 · 查看更多 »

德阳市

德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市境西南邻成都市,东南达资阳市、遂宁市,东北临绵阳市,西北界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西北部为龙门山区,中南部为成都平原,东部为川中丘陵区。绵远河自西北往东南流经城区,于南部与石亭江、鸭子河汇合,后段称沱江,东南部有凯江、郪江等涪江支流。全市面积5,911平方公里,人口351.32万。德阳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重型机械与磷矿工业为核心产业。著名的三星堆遗址于广汉市出土,为古蜀国的重要遗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德阳市 · 查看更多 »

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欧普龙山,为藏传佛教印经中心之一,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雍正七年(1729年),德格土司却杰·登巴泽仁在其家庙贡钦寺内另建佛殿,刻版印经。其子杰色·索朗贡布继位后,再扩建,为德格贡钦寺印经院。 贡钦寺是萨迦派的主要寺院。其印经主要为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以及《续部全集》和《修法大全》、萨迦派的《道果释义》、宁玛派《续藏》、噶当派《父法子法》、觉囊派《百行论》等,还有本教的《黑白花龙经》。该院最早刊刻的《三体合璧般若八千颂》为所藏经版中的精品。此外还收集刊印了著名的《德格版藏文大藏经》,闻名于世。.

新!!: 雍正和德格印经院 · 查看更多 »

德沁札布

德沁札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四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丹津喇嘛玄孙,塔斯希布曾孙,善巴之孙,第二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達什敦多布次子。 雍正十年(1732年),他的哥哥喇嘛札布因罪削爵。雍正十一年(1733年),德沁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二月初三,成衮札布奏德沁扎布病故。乾隆帝加恩赏银五百两治丧。派侍卫乌勒登驰驿往奠茶酒。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六月初五,乾隆帝以德沁札布子公爵諾爾布札布袭爵喀尔喀赛因诺颜扎萨克亲王。諾爾布札布的公爵以其子車登扎布承袭。德沁札布的儿子有諾爾布札布、齐旺多尔济(为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札萨克)、三丕勒多尔济(封一等台吉,赐公品级)。.

新!!: 雍正和德沁札布 · 查看更多 »

德沛

德沛(),字濟齋,天主教名约瑟,滿洲愛新覺羅氏,清朝宗室。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弟貝勒費揚武曾孫、貝子福存子。第八代鄭親王(1748年-1752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授德沛鎮國將軍之職。果親王允禮推薦下,世宗召見問德沛所欲,德沛應對曰:「原廁孔廡分特豚之饋。」世宗因而重他,授職為兵部侍郎。 乾隆元年(1736年),改為古北口提督。乾隆二年(1737年),授職為甘肅巡撫,德沛上奏言:「甘肅州縣多在萬山中,遇災,民入城領賑,路窵遠。宜於鄉鎮設廠散糧,並許州縣吏具詳即施賑。」旋擢升為湖廣總督,德沛上奏言:「治苗疆宜勸墾田,置學校,並諭令植樹。」乾隆四年(1739年),調職為閩浙總督。御史朱續晫彈劾福建巡撫王士任贓私,高宗懷疑不符事實,命令朱續晫會同審問。德沛自認失察,奪去王士任官職,當時的人佩服其大公無私。福州將軍隆升為人貪婪放縱,被德沛彈劾而去職。德沛又上奏適宜酌情遷移鎮將營汛,預備平息爭端。 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諭曰:「德沛屢任封疆,操守廉潔,一介不取,逋負日積,致蠲舊產。賜福建藩庫銀一萬,以風有位。」乾隆六年(1741年),德沛兼任署理浙江巡撫。乾隆七年(1742年),調任兩江總督。淮、揚大水,令府縣發倉庫,奏撥地丁、關稅、鹽課銀十萬兩治水賑災。再因商議河事與高斌不合。乾隆八年二月(1743年),被召回京師轉任吏部侍郎。同年十二年五月,署理山西巡撫。同年十二月,擢升為吏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因病解任。 同年,簡親王神保住因罪被廢黜,高宗以德沛操履厚重,特命他承襲簡親王爵位,曾祖父貝勒費揚武、祖父貝子傅喇塔、父親福存,一同被追封為簡親王。乾隆十七年(1752年),德沛逝世,朝廷予以諡號為「儀」。以濟爾哈朗曾孫奇通阿承襲簡親王爵位。.

新!!: 雍正和德沛 · 查看更多 »

德昭

德昭(v;),滿洲愛新覺羅氏。豫通親王多鐸曾孫、豫宣和親王多尼孫、追封豫親王鄂扎第五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其父信郡王鄂扎逝世,以鄂扎叔父董額承襲信郡王爵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信郡王董額逝世。仍坐前罪,不賜恤。以德昭承襲信郡王爵位。雍正年間,德昭歷任左、右宗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德昭逝世,予以謚號為「慤」。以多鐸五世孫、已革睿親王多爾博四世孫如松承襲信郡王爵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清高宗以多鐸戰功為開國諸王之最,追封復任為豫親王,命令德昭第十五子修齡仍襲豫親王。德昭亦被追封為豫親王。.

新!!: 雍正和德昭 · 查看更多 »

徽州 (元朝)

徽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至元元年(1264年)改南凤州置,属巩昌等处总帅府。辖境相当今甘肃省两当县、徽县等县地,治所在河池县(今甘肃省徽县)。至元七年(1270年),河池县省入州。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降为县。后复升州。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巩昌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复降为县。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6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徽州 (元朝) · 查看更多 »

後壁區

後壁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北端,北以八掌溪與臺灣省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義竹鄉相鄰,東鄰白河區,西鄰鹽水區,南接新營區、東山區。本區地處嘉南平原中段,係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東北方地勢稍高,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在位置上則緊臨新營區,屬同一生活圈。.

新!!: 雍正和後壁區 · 查看更多 »

後宮甄嬛傳 (電視劇)

《後宮甄嬛傳》,是根據流瀲紫同名小說《后宫甄嬛传》改編而成的一部後宮爭鬥題材電視劇,講述了主角甄嬛從不諳世事的善良女子,成長為善於謀權的深宮婦人故事。電視劇由郑晓龙导演,為延续其现实主义风格,他將小說原先的架空歷史,改編成清朝雍正的後宮之中,並將原作情感的部分简单处理。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購進電視版權,於2010年9月18日在北京開機拍攝。孙俪、蔡少芬、蒋欣分別飾演甄嬛、皇后和華妃一角。此外,沈眉莊與安陵容分別由斓曦與陶昕然扮演。皇帝、温实初與果郡王則分別由陈建斌、张晓龙與李东学飾演。2011年1月30日,全劇在圓明園殺青。 2011年11月起,《後宮甄嬛傳》陸續在中國大陆各地方台播出。臺灣於2012年3月20日起在華視首播。3月26日起在安徽衛視、东方卫视同步首播。香港於9月起在有線電視首播。電視劇網路版權則由乐视网独家購得。該劇播出後引起了社會巨大反響,衍生出了甄嬛書、甄嬛體等流行文化。但該劇因讀音問題、植入廣告問題、重播問題和價值觀問題均引發了爭議。.

新!!: 雍正和後宮甄嬛傳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俞世治

俞世治(),江西省广丰县十都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十一年癸丑科(1733年)进士。乾隆六年(1741年)授补山西平阳府知府,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调泽州府知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年老患病致仕。.

新!!: 雍正和俞世治 · 查看更多 »

俞兆岳

俞兆岳(),字岱禎,號五峰,浙江海寧人,清朝政治人物,歲貢出身。 曾任浙江宣平縣教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任福建大田縣知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調任臺灣府臺灣縣知縣。歷升直隸開州知州、松江府同知、山東青州府知府、通政司參議。雍正八年(1730年)升太僕寺卿。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西巡撫。.

新!!: 雍正和俞兆岳 · 查看更多 »

俞兆晟

俞兆晟(),字叔颖,一字叔音,号颖园,浙江海盐人。清朝进士、官员、诗人、书画家。邢东风,北京广通寺小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新!!: 雍正和俞兆晟 · 查看更多 »

俞鴻圖

俞鸿图(),字麟一,浙江海盐人。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俞鴻圖 · 查看更多 »

保县

保县,中国古县名。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理县东北薛城乡,属成都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徙治今汶川县,属茂州直隶州。嘉庆六年(1801年)废。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理县 Category:汶川县 Category:137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8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保县 · 查看更多 »

保定市

保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市境北临北京市、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沧州市,南邻石家庄市、衡水市,西界山西省大同市、忻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东低。拒马河、唐河、大沙河等由西向东流入白洋淀及大清河。全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55.24万,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保定曾先后为清代直隶省及近代河北省的省会,素称首都“南大门”,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新!!: 雍正和保定市 · 查看更多 »

保德州

保德州,金朝时设置的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以保德军改置,治所在保德县(即今县)。属河东北路。元朝时,属冀宁路。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县,九年复为州。属太原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保德直隶州,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河曲县、保德县两县。1912年废,改本州为县。因地迫临黄河,宋朝、明朝时为西北冲要。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忻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河曲县 Category:保德县 Category:11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保德州 · 查看更多 »

保德直隸州

保德直隸州,清代山西省設置的直隸州。 考评:衝,繁。隸雁平道。明朝时,保德州为太原府屬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並割河曲縣、興縣來隸。八年(1730年),興縣還隸太原府。領縣一:河曲縣。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保德县。.

新!!: 雍正和保德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保靖州宣抚司

保靖州宣抚司,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升保靖州安抚司置,治所在今湖南省保靖县。初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旋改隶湖广都司。领五寨、竿子坪二长官司。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改保靖县。 首任宣慰使司为彭世雄,以后历任均为彭氏世袭。 Category:明朝宣抚司 Category:湖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湘西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保靖县.

新!!: 雍正和保靖州宣抚司 · 查看更多 »

保泰

保泰(1720年—1729年),是大越国后黎朝裕宗黎维禟的第二个年号,共计10年。.

新!!: 雍正和保泰 · 查看更多 »

保泰 (愛新覺羅氏)

保泰(v;),滿洲愛新覺羅氏。清世祖順治帝孫、裕憲親王福全第三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保泰被封為裕親王世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父親福全逝世,保泰襲封裕親王。雍正二年(1724年),坐諂附廉親王允禩國喪演劇,被革去爵位,由五弟保綬第二子廣靈承襲裕親王。雍正八年(1730年),保泰逝世,年四十九歲。.

新!!: 雍正和保泰 (愛新覺羅氏) · 查看更多 »

忠州 (唐朝)

忠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重庆市忠县。 贞观八年(634年)改临州设置忠州,治所在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野王县在隋朝改名河内县。唐朝辖境约当今重庆市忠县、垫江县、石柱县、丰都县等地。宋朝咸淳年间为咸淳府。元朝恢复忠州。清朝属于四川省。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忠州直隶州,辖境约当今重庆市忠县、垫江县、梁平县、丰都县等地。1913年改为忠县。.

新!!: 雍正和忠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忠州直隸州

忠州,是清代四川省下轄的一個直隸州。 本明代忠州,清代仍置。屬重慶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為直隸州,以重慶府之酆都縣、墊江縣,及夔州府之梁山縣(現梁平縣)來隸。民國後改忠縣,今屬重慶市。.

新!!: 雍正和忠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忠烈祠 (臺灣)

忠烈祠是奉祀為中華民國殉職,並有其重大忠貞事蹟且足資衿式的國軍官兵、警察及人民的祠廟。臺灣各地的忠烈祠均起自1945年國民政府代表同盟國接管臺灣後,目前共約廿餘座,由各縣市民政局管理居多,各縣市大都有一處;大部分是利用日治時期原有神社,就地改建成中式宮殿式建築,僅少部分建物外觀仍保有神社舊貌。 中華民國政府對於有功於國家的烈士褒揚與紀念行動,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當時設有專責機構,而黃花崗紀念墓園,但至1933年9月13日首次有紀念烈士的直接關係法令。到了1936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訂定出「各縣設立忠烈祠辦法」,「忠烈祠」一詞才被廣泛地使用。設立用意是政府經由建造坊塔,表彰、褒揚與紀念抗戰烈士的忠烈行動,藉以塑造國民典範、並建立國民共通歷史記憶。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縣級以上的神社因建築宏偉,大多直接改建為忠烈祠,作為祭祀國民革命的先賢先烈的場所。隨後,各地政府為了配合法令消除日本殖民統治的歷史痕跡,紛紛拆原神社舊有建築,將其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 在臺灣的忠烈祠建物有正殿、牌位等設置,其入祀典禮及祭祀會按照「國家祭典標準」舉行。各地忠烈祠每年均分別於3月29日青年節及9月3日軍人節的春、秋兩次國殤中,依《忠烈祠祀辦法》舉行春祭及秋祭。首都忠烈祠由中華民國總統主祭,典禮相當隆重且莊嚴,中華民國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

新!!: 雍正和忠烈祠 (臺灣) · 查看更多 »

忻州 (古代)

忻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山西省境内。今山西省忻州市由此得名。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设置忻州,治所在秀容县(今山西省忻州市)。隋炀帝时,天下改州为郡,废。义宁元年(617年),以楼烦郡的秀容县置新兴郡。唐朝初年,天下改郡为州,复为忻州。武德四年(621),析秀容县置定襄县,忻州曾改名为定襄郡。土贡:麝香、豹尾。户万四千八百六,口八万二千三十二。下领两县:秀容县、定襄县。唐朝时忻州相当于今忻州市、定襄县等地。 明朝废秀容县入忻州,属太原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忻州直隶州。民国初年,废州改为忻县。1983年,设立忻州市。.

新!!: 雍正和忻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忻州直隸州

忻州直隸州,清代山西省的直隸州。评价:衝,繁。 明朝时,忻州為太原府屬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仍領定襄縣,割太原府之靜樂縣來隸。領縣二:定襄縣、靜樂縣。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忻县。.

新!!: 雍正和忻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促浸土司

促浸土司(),又称祁浸土司、大金川土司,是清代的一个世袭嘉绒人土司,为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境内。 促浸土司是攒拉土司(小金川土司)的分支。1723年(雍正元年),莎罗奔因从征廓尔喀、青海、西藏有功,被清廷封于大金川之地,是为促浸土司之始。 莎罗奔将女儿嫁给小金川土司泽旺,泽旺生性懦弱,为妻所制。1746年(乾隆十一年),泽旺被莎罗奔夺去印绶。翌年,逐渐强大的莎罗奔侵占革布什札及明正两土司的领地。四川总督张广泗奉命征讨,莎罗奔投降,其土司之位被迫传给儿子郎卡。 此后促浸土司与攒拉土司之间常有冲突。1766年,促浸土司在大小金川之役中灭亡,改为阿尔古直隶厅。.

新!!: 雍正和促浸土司 · 查看更多 »

俄国使馆旧址

俄国使馆旧址,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是俄罗斯帝国及苏联驻华使馆旧址,现已无存。 俄国使馆旧址以西为俄国兵营旧址,位于今东交民巷29-35号。遗留至今的部分建筑以“原俄国使馆武官处”之名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新!!: 雍正和俄国使馆旧址 · 查看更多 »

土司

土司是中國邊疆的官職,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頭目。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越南後黎朝和阮朝也在其北部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土司制度,委任部族首領進行統治。.

新!!: 雍正和土司 · 查看更多 »

土司遗址

土司遗址是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贵州遵义海龙屯的世界遗产,土司制度的实施对那些少数民族生活习俗与文化的保留、对中央政权稳固的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三个遗迹对这种形式的管理提供了特殊的见证,土司制度也源自于元明时代的中国文明。土司遗址群于201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雍正和土司遗址 · 查看更多 »

土尔扈特

土尔扈特部(,意思是“近卫军”),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17世纪初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沿岸,于1771年重返新疆。.

新!!: 雍正和土尔扈特 · 查看更多 »

土庫鎮

土庫鎮是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下轄的一個鎮,位居該縣中心地帶。其農業發達,蒜頭產量約占全臺八成。.

新!!: 雍正和土庫鎮 · 查看更多 »

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強調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和發展勢頭。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關於大量恢復建設「土地廟」的問題,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在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仍舊無濟於事。1980年代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在當地小學教學設施仍舊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鄉民只熱衷建設土地廟,使得部分地區官方進行強行拆除,這股熱潮才有所遏制。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新!!: 雍正和土地廟 · 查看更多 »

土謝圖汗部

土謝圖汗部(Түшээт хан аймаг),一作“圖什業圖汗部”,又稱喀爾喀後路、汗阿林盟,簡稱土盟、圖盟,是清代、民國時蒙古喀爾喀部四部落之首。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博格多汗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中央省、色楞格省、布爾干省、达尔汗乌拉省、鄂爾渾省、中戈壁省,以及前杭愛省、南戈壁省、東戈壁省的一部分地區。.

新!!: 雍正和土謝圖汗部 · 查看更多 »

地安门西大街

地安门西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一条大街。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153页.

新!!: 雍正和地安门西大街 · 查看更多 »

匾額

匾額是一塊寫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懸掛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說明建築物的名稱。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匾額出現於中國及其他東亞地區的建築物上。供奉皇帝御书的匾额称为龙匾,配游龙边抹。 匾额上的文字常见的是三字匾额,如金字“太和殿”,漆字“释伽塔”,也有两字匾额,如金字“辟雍”匾额,最多有六字匾额如宋代晋祠圣母殿金字“顯靈昭濟聖母”匾。清代的匾额常见的是汉字和满文并列的六字竖式匾额,如“养心殿”(金字)、“坤宁宫”等。四字匾额多横匾额,无华带,但多有镶边;规格最高的,刻游龙镶边,如承德康熙御笔金字避暑山庄龙匾。.

新!!: 雍正和匾額 · 查看更多 »

圈地

圈地為圈占“無主荒地”歸八旗軍士,一般是指順治元年(1644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頒布圈地令,多爾袞三次下令圈地。.

新!!: 雍正和圈地 · 查看更多 »

圖爾格

圖爾格(),鈕祜祿氏,滿洲鑲白旗人,後金開國五大臣之首額亦都第八子。順治帝遺命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遏必隆之兄。.

新!!: 雍正和圖爾格 · 查看更多 »

圖麗琛

圖麗琛(一作圖理琛,p,),字瑤圃,號睡心主人,葉合(一作葉赫,z)人,阿颜觉罗氏(a),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康熙至雍正年间的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圖麗琛 · 查看更多 »

圖海

圖海(v,),字麟洲,馬佳氏,滿洲正黃旗,世居綏芬府(今黑龍江省寧安市一帶)。史載“頗諳兵略,為滿大臣中翹楚。”.

新!!: 雍正和圖海 · 查看更多 »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中国第二大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除了三代皇帝,袁世凯在自封为中華帝國皇帝之后也曾前往北京孔庙祭孔。 孔庙占地约2万平方米,有四进院落。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从自南向北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孔庙内收藏有自元以来各代科举进士题名碑、乾隆年间仿制的西周石鼓以及由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手书的十三经碑林189块。.

新!!: 雍正和北京孔庙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第二中学

北京市第二中学,简称北京二中,是一所北京市示范高中。.

新!!: 雍正和北京市第二中学 · 查看更多 »

北京平阳会馆

平阳会馆(讹称“阳平会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小江胡同36号,是清朝山西省平阳府设在北京的会馆。该会馆的戏楼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成为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的所在地。.

新!!: 雍正和北京平阳会馆 · 查看更多 »

北京都城隍廟

北京都城隍廟是舊北京城的城隍庙,創建於元至元七年(1270年)。明代重建。清同治十年(1871年)廟毁於火,後修复寢祠(後殿)及儀門。现唯存寢祠五間,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於西城区成方街33号,為研究元大都地理方位的重要遗蹟。.

新!!: 雍正和北京都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北京晋翼会馆

北京晋翼会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小江胡同30号,原是清朝山西省翼城县布商行会会馆。.

新!!: 雍正和北京晋翼会馆 · 查看更多 »

北港鎮 (台灣)

北港鎮位於臺灣雲林縣西南方,隔北港溪與嘉義縣相鄰,是雲林三大區域中心之一,海線的政經、區域中心,也是交通、信仰、觀光、文化、醫療、教育重要的鄉鎮之一,因地理位置及歷史文化背景等因素,生活與嘉義都會區關係密切。.

新!!: 雍正和北港鎮 (台灣) · 查看更多 »

北惠济庙

北惠济庙,原址位於今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制氧厂内,是永定河最大的河神庙。.

新!!: 雍正和北惠济庙 · 查看更多 »

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城区的中偏北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始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北海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岛的顶端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

新!!: 雍正和北海公园 · 查看更多 »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为“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约合5,200亩。圆明园规模宏伟,融会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再现诗画意境,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认为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被当作是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堆山理水集大成的典范。清朝时一些在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参观圆明园之后将其称作“万园之园”。 1860年,圆明园在英法聯軍之役中被焚毁,历经战乱劫掠,现時仅存遗址。在中國政府成立圆明圆管理处后开始实施保护与利用。於1979年將其列入為文物保护单位,於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圆明园遗址中部和东部成立了圆明园遗址公园。2008年7月29日,圆明园管理局宣布,开放九州景区。至此,圆明园开放了全园的4/5。.

新!!: 雍正和圆明园 · 查看更多 »

包衣

包衣(a),全称包衣人(a)或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个奴仆群体,由來源及管理上區分為佐領下人、管領下人、庄頭人三大類;主要担任府员、护卫、随侍、庄头、陵寝园寝守护等多种差使,从事管家务、供差役、随侍等,所以有“内八旗”之称,与被称作外八旗的更具军事职能的旗分佐领相对,但遇有战事包衣也应征参战。直属于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称作“内务府属”,也称内三旗包衣;隶属于旗主王公的下五旗包衣称作“王公府属”,绝大部分在关外时期就已编入包衣之内。包衣并不是贱民,其奴仆身份仅仅与皇室、宗室王公而言,在社会上则基本与八旗中的一般旗人处于同一等级。他们也可能有自己的官阶、财产和旗下家奴。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由于八旗生计问题,下五旗中的汉人包衣被大量放出,导致人口日渐减少。清末,包衣人口约占京旗所有正户旗人的11.7%。.

新!!: 雍正和包衣 · 查看更多 »

國史館 (清朝)

國史館,是清朝的国史修纂及研究機關,以修纂國史、史料整理、史料採集為主要任務。.

新!!: 雍正和國史館 (清朝)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新!!: 雍正和國立故宮博物院 · 查看更多 »

刘定逌

刘定逌(),字叙臣、叔达,号灵溪,广西武缘(今武鸣)人,壮族,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刘定逌 · 查看更多 »

刘猛将军

刘猛将军,也称刘猛将,明清时期各地所奉驱蝗神。 民间多认为刘猛将军能驱蝗虫,如遇蝗虫危害庄稼,即祈请刘猛将军除蝗消灾。至神前祭祀或抬出神像,遍游乡间田中,请为收虫。天旱祷之,辄降甘霖,常视其为农业保护神。明朝、清朝以来,得到各地普遍信奉,封号为猛将军者,为驱蝗神,在湖南省亦为桑植白族本主神之一。 关于刘猛将军的来历,民间有不同的说法。.

新!!: 雍正和刘猛将军 · 查看更多 »

刘起元

刘起元(),是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乌蒙(今昭通市昭阳区土城)改土歸流后,刘起元擔任流官,是年四月,屯兵於东川,並招降禄鼎坤。刘起元贪婪无度。雍正八年(1730年),乌蒙土目禄万福趁機在乌蒙发动兵变,刘起元逃至荔枝河被杀,云贵川三省接壤处的土司群起响应。.

新!!: 雍正和刘起元 · 查看更多 »

刘智墓

刘智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郁金香路西口南侧(原中华门外花神庙毛家巷),西邻雨花外国语小学,为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伊斯兰教学者刘智(字介廉)的墓葬。该墓采用伊斯兰葬制,由石门柱、石坊(原为两通,今存其一)、墓冢和照壁组成,石门柱、石坊均立于西向的墓道上,石门柱上题有“刘介廉坟墓”,石坊两面分别题有“吾道枢钮”和“典型在望”。墓冢原为土丘,今为采用水泥固护的长方形石柩,南向置放,其上嵌有“先贤介廉刘公之墓”墓碑一方。其后为新建的水泥弧形照壁,嵌有石碑5通,正中题“清代伊斯兰教学者刘智之墓”,东西内侧分别题“道学先觉”和“学贯天人”,外侧则分别为宣统二年的《重修刘介廉先生墓碑铭》和1982年的《重修刘智墓记》。 墓周边原为墓葬数百座的穆斯林公墓,因宁南新区开发建设,今墓葬多已迁移,仅存有数方墓碑。.

新!!: 雍正和刘智墓 · 查看更多 »

分流炮台

分流炮台(英語:Fan Lau Fort,史籍中又名雞翼角炮台、大嶼山炮台或石筍炮台)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南端分流半島的70米高地上,面積約966平方米。有一些學者認為此炮台初建於明代以防禦海盜,但亦有人認為是建於清代以打擊走私鴉片的商人,無論如何分流炮台已確認為是香港最早建成的炮台。分流炮台一度被海盜佔據,在海盜投降後又一度運作。一般估計炮台在新界租予英國後開始處於荒廢狀態。在被雜草覆蓋多年後,香港政府於1981年宣佈分流炮台為法定古蹟,並展開了一共兩期的修繕工作。.

新!!: 雍正和分流炮台 · 查看更多 »

嘉定府

嘉定府,南宋时设置的府。 庆元二年(1196年),以宋宁宗潜邸升嘉州置,治所在龙游县(清朝时改名乐山县,今乐山市)。属成都府路,下领五县一监:龙游县、洪雅县、夹江县、峨眉县、犍为县、丰远监。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乐山、犍为、峨眉山、夹江、洪雅、沐川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嘉定府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为府。属四川省。九年降为嘉定州。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升为府。隸建昌道。領縣七樂山縣、峩眉縣、洪雅縣、夾江縣、犍為縣、榮縣、威遠縣及廳一峩邊廳。1913年废。.

新!!: 雍正和嘉定府 · 查看更多 »

嘉定区

嘉定区,简称“疁”,是上海市的市轄區,原称嘉定县,位于上海市西北郊。1992年10月11日撤县建区。区境与宝山区、普陀区、长宁区、闵行区、松江区、青浦区和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太仓两县级市相接。下辖嘉定镇、新成路、真新3个街道、菊园新区1个类街道以及南翔、马陆、江桥、安亭、徐行、外冈、华亭等8个镇和市级的嘉定工业区。总面积463.55平方公里,至2015年,全区户籍总人口56.13万人。区治设新成路街道。.

新!!: 雍正和嘉定区 · 查看更多 »

嘉定直隸州

嘉定州,明朝和清朝設置的直隸州。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元朝嘉定府路為嘉定府。仍直領龍遊縣(附郭縣)、夾江縣、峨眉縣、犍為縣4縣和眉州(領彭山縣、青神縣)、邛州(領大邑縣)。洪武六年十二月增置榮州和丹棱縣、蒲江縣、威遠縣。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府為直隸州,同時省去附郭的龍遊縣,眉、邛、榮三州降為縣。與彭山縣、青神縣、大邑縣一起隸於嘉定州。此時嘉定州共領12縣。洪武十年五月彭山縣、青神縣、大邑縣、丹棱縣、威遠縣同時被廢除,十二年十一月又復置五縣,彭山、青神、丹棱3縣改隸新設的眉州。 成化十八年增設洪雅縣;十九年二月大邑縣、蒲江縣改屬由邛縣設置的邛州。此後,嘉定州下餘6縣。嘉定府、州、龍遊縣治在今四川樂山市。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另说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嘉定府,以其地置樂山縣。.

新!!: 雍正和嘉定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嘉应观

嘉应观位于中国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乡杨庄村南,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应观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为雍正帝敕建的“淮黄诸河龙王庙”。现存建筑五十座,占地一百四十亩,分南北两院。北院中轴线上有山门、御碑亭、严殿、大王殿、恭仪亭、禹王阁,两侧有掖门、御马亭、钟鼓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等建筑。南院仅存戏楼。 傅作义及苏联专家治理黄河指挥部也曾设在嘉应观内。.

新!!: 雍正和嘉应观 · 查看更多 »

嘉禾县

嘉禾县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为郴州辖县。全境处南岭山脉北麓;辖域总面积699.16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县市的第84位;常住人口296,017人(2010普查),居全省第73位;年末户籍总人口40.45万人(2011年)。2012年4月乡级区划调整后,全县下辖8镇5乡共计13个乡镇,政府驻珠泉镇。.

新!!: 雍正和嘉禾县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新!!: 雍正和嘉義市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新!!: 雍正和嘉義縣 · 查看更多 »

嘉應直隸州

嘉应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程乡县置,治所在今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隶广东省。嘉庆十一年(1806年)升为嘉应府,十七年仍改为直隶州。下辖四县:长乐县(今五华縣)、兴宁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縣)。辖境有今广东省梅州市的梅江区、梅县区、平远、蕉岭、兴宁、五华等市县地。1912年改为梅州,旋降为梅县。.

新!!: 雍正和嘉應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嵩壽

嵩寿(),一作松壽,字茂承,號雲依,赫舍里氏,正黃旗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 嵩寿為清初重臣希福曾孫。雍正元年(1723年),嵩寿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雍正三年(1725年)散館授編修。乾隆元年(1736年)任翰林院侍讀。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安南国王黎维祎,以侍讀任正使,赐一品官服。累擢内阁学士。十四年(1749年),頒詔朝鲜,擢礼部侍郎。十九年(1754年),袭一等子爵。二十年(1755年)卒。.

新!!: 雍正和嵩壽 · 查看更多 »

嵇璜

嵇璜(),字尚佐,晚號拙修,江南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水利专家。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長於治河。.

新!!: 雍正和嵇璜 · 查看更多 »

嵇承謙

嵇承謙(),字受之,號晴軒,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嵇承謙 · 查看更多 »

單德謨

單德謨(),字充甫,號漁莊,山東高密人,祖籍安徽鳳陽,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單德謨 · 查看更多 »

善巴

善巴(),清初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第四代首领,从属于土谢图汗部。 他的曾祖父是图蒙肯,祖父是丹津喇嘛。康熙初年,其父塔斯希布去世,善巴袭位。从善巴开始,赛音诺颜部逐渐从土谢图汗部中独立,成为喀尔喀四部之一。1664年,被赐封信顺额尔克岱青。善巴在1677年编纂完成《阿萨格拉齐史》,记载从成吉思汗到当时的蒙古历史,对当时蒙古史学流行的蒙古起源于印度、西藏表示怀疑。1688年五月,准噶尔汗噶尔丹率军三万掳掠喀尔喀牧场。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其子噶勒丹多尔济大败,与其二弟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向清朝归降。土谢图汗部只有善巴作战勇猛,对准噶尔的兵锋有积极的抵挡。1691年,康熙帝封善巴为多罗郡王,兼札萨克,领赛因诺颜部,管北路右翼中军事。1696年,昭莫多之战,清军大胜准噶尔,善巴作战有功,晋封和硕亲王。他是喀尔喀部,自札萨克图汗策旺札卜之后,第二个被清朝册封为亲王之人。赛因诺颜部虽然还从属于土谢图汗部,但地位已明显提高。1707年,善巴去世,长子达什敦多布袭亲王爵,次子车凌达什。善巴同曾祖父的兄弟额驸策凌(康熙帝的女婿)在雍正、乾隆朝立下大功,晋封超勇亲王,赛因诺颜部正式喀尔喀四部之一。.

新!!: 雍正和善巴 · 查看更多 »

善因寺

善因寺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善因寺位于多伦县西北,在汇宗寺西南的山顶上,东与汇宗寺呼应,南面和西面俯瞰鸳鸯河向东汇入滦河。善因寺大殿的屋顶覆黄琉璃瓦,故善因寺又称“黄庙”,当地人称“西大仓”。.

新!!: 雍正和善因寺 · 查看更多 »

喇世塔

喇世塔()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子,穆爾哈齊第十个儿子,順治二年(1645年)封奉恩將軍,顺治八年(1651年)進輔國公,顺治十七年(1660年)去世,卒諡恪僖,俗称僖國公。 他的父亲穆爾哈齊非常善战,和努尔哈赤很有交往,他在天命五年(1620年)去世。共生有十一个儿子,有五个儿子早夭,第四子務達海封为貝子,五子漢岱初封鎮國公,後因事被奪爵,后来又恢复賞鎮國將軍品級,却又剥夺爵位;剩下四个儿子大爾差、塔海、祜世塔、喇世塔等都封为輔國公,世子孫十人被封奉國將軍、輔國公。.

新!!: 雍正和喇世塔 · 查看更多 »

喇嘛札布

喇嘛札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三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图蒙肯后裔,丹津喇嘛玄孙,塔斯希布曾孙,善巴之孙,第二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達什敦多布长子。 雍正四年(1726年)達什敦多布因为年老被雍正帝免除亲王爵位。喇嘛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雍正十年(1732年),喇嘛札布获罪削爵。雍正十一年(1733年),喇嘛札布的弟弟德沁札布袭封赛因诺颜扎萨克和硕亲王。.

新!!: 雍正和喇嘛札布 · 查看更多 »

周學健

周學健(),字勿逸,又字力堂。江西省南昌府新建縣(今屬南昌市)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周學健 · 查看更多 »

周于仁

周于仁,字純哉,號仙山,四川安岳人,清朝官員。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舉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福建將樂知縣陞任澎湖通判,於乾隆元年(1736年)告病卸事。著有《澎湖志略》一書。.

新!!: 雍正和周于仁 · 查看更多 »

周侗

周侗(正史記周同),字光祖,陕西华州潼关人,一說是出身河北西路,北宋末年之武术家,以善于弓術闻名。 相傳為南宋名將岳飛之師。他是一位出身河北西路的大侠,在岳飞的枪法超过其师后,周同被聘请教导弓术。除了这位未来的大将外,周同还收了其他少年为徒,将技艺倾囊相授,并把自己最喜爱的两张弓送给最出色的弟子岳飞。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两个月便去扫一次他的墓并用逾越应对师傅所用的祭礼规格去祭奠。岳飞还将从周同处学到的技艺传授给士兵使他们在战争中得以获胜。 而在一部大约成书于西元1684年的小说《说岳全传》则塑造了一个与历史记载截然不同的周同。不仅是他的出身变为陕西,还成了岳飞的义父及一名精通十八般兵器的高手,他的名字也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音同形近意不同。小说还将其描绘成一个老鳏夫以及《水浒传》中的林冲与卢俊义的师傅。而民国年间的一位说书人王少堂则把武松也加入了其徒行列,并让周同成了最强的剑侠。故事赋予了他一个绰号「铁臂膀」,与《水浒传》中的蔡福外号相同,鲁智深成了他的结拜兄弟。而因为他与梁山有关系之故,人们常将他和「小霸王」周通相混淆。 武侠小说与民间故事进一步赋予了他诸多武术及超人般的能力,如大师级的弓术、配合武当硬气功的枪法甚至透视眼。此外还有鹰爪功、五步十三枪戳脚和形意拳,这大概是因为他和岳飞的联系而被当成这些流派的宗师。并且由于林冲和燕青的缘故,他还和螳螂拳有关系。王少堂则描绘他精通「醉八仙」,然而在最早的记载中,仅仅提到他曾教过岳飞弓术,并无提到他教过其他流派的武术。 周同在诸多媒体如小说、漫画及影视剧中出现。他在西元20世纪一本名叫《铁臂金刀周侗传》的书中出现,该书被认为是为《说岳》写的前传因为它讲述了周同在收岳飞为徒前的冒险经历,后来被改编成十卷连环画《周侗传奇》。他还有在关于他那虚构的师兄弟的小说中登场。而在西元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电影中,三位知名演员都在有关岳飞的电影中饰演过他,特别是时年十岁的洪金宝饰演岳飞的那片。而曾在李连杰的《少林寺》中饰演王仁则的老武打演员于承惠在西元2005年的采访中表示有机会要去饰演周侗。.

新!!: 雍正和周侗 · 查看更多 »

周儒

周儒,字席珍,贵州龍裡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一百七十二名,后官廣東連州知州。.

新!!: 雍正和周儒 · 查看更多 »

周範蓮

周範蓮(),字效白,江蘇省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新!!: 雍正和周範蓮 · 查看更多 »

周紹龍

周绍龙,字允--。福建福清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二甲第三十五名,官至顺天府府丞。.

新!!: 雍正和周紹龍 · 查看更多 »

周緝敬

周緝敬,字作侯,廣東新會人,清朝官員。 周緝敬爲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舉人,曾任平和縣知縣。乾隆十年十二月(1746年1月)任臺灣府諸羅縣知縣,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任台灣縣知縣。.

新!!: 雍正和周緝敬 · 查看更多 »

周芬斗

周芬斗,字汝调,号虚中,又号知还,江南桐城縣(今安徽)人,中國清朝官員。 雍正十三年(1735年)舉人出身,任福建平和縣知縣。乾隆十四年(1749年)三月接替周緝敬擔任台灣府諸羅縣知縣,任內與番社相處融洽,曾寫下《番社詩》數首。後補四川叙州府經歷。.

新!!: 雍正和周芬斗 · 查看更多 »

周鍾瑄

周鍾瑄(),字宣子,貴州貴-筑-(今貴陽花溪)人,祖籍江西廬陵,清朝官員,名士周漁璜族叔。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鄉試第二名舉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福建省邵武縣知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任臺灣府諸羅縣知縣(康熙五十四年到職),任內曾負責主修《諸羅縣志》,去職後民眾感念其德政,於龍湖巖祭祀其肖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臺灣縣知縣。任內周鍾瑄頗有治績,廣造糧倉、埤圳,以利農業。 雍正二年(1724年)滿巡台御史禪濟布,彈劾鍾瑄「加徵耗穀」。雍正七年(1729年)欽差大臣史貽直以貪贓罪判處鍾瑄絞刑,後被清世宗赦免。最後官至江寧知府。.

新!!: 雍正和周鍾瑄 · 查看更多 »

周華宇

周華宇(),前香港亞洲電視監製,前香港無綫電視監製。.

新!!: 雍正和周華宇 · 查看更多 »

周金紳

周金紳(),字大階,號握蘭。江蘇省常州府金匱縣(今屬江蘇省無錫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史地學者。.

新!!: 雍正和周金紳 · 查看更多 »

周正峯

周正峯,字君履。福建福清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二甲第二十四名,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新!!: 雍正和周正峯 · 查看更多 »

周毓元

周毓元,字大乾,號柏林,贵州遵義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登極癸卯恩科進士,三甲一百六十九名,官河南嵩山縣知縣。著有《柏林詩草》。.

新!!: 雍正和周毓元 · 查看更多 »

周渭

周渭(922年-999年),字得臣,昭州恭城东乡炉口(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平安乡路口村)人。北宋初年政治人物,以刚正和清廉著称。.

新!!: 雍正和周渭 · 查看更多 »

周澍

周澍(),字雨甘,号西坪。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雍正八年(1730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卒年不详。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杭州人 Z.

新!!: 雍正和周澍 · 查看更多 »

周文楷

周文楷,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医学家,浙江鄞县人,字崇仁,晚号苏园。.

新!!: 雍正和周文楷 · 查看更多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新!!: 雍正和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呂四娘 (電視劇)

《呂四娘》(Lü Siniang - Legend of Ching Lady)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電視劇集,全劇共25集、監製為李添勝,主要演員有呂良偉、鄭裕玲、任達華和惠天賜等。.

新!!: 雍正和呂四娘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呂益昌

呂益昌,字茂園,河南长垣县人,清朝官员。同進士出身。 雍正四年丙午科(1726年)舉人,雍正五年(1727年)聯捷丁未科三甲進士。曾任福建建陽縣知縣。.

新!!: 雍正和呂益昌 · 查看更多 »

呂良偉

呂良偉(Ray Lui,)出生於越南,香港著名男演員,1980年以在《上海灘》飾演「丁力」一角成名。1991年的黑帮传记片《跛豪》为其电影代表作。.

新!!: 雍正和呂良偉 · 查看更多 »

咏春拳

詠春拳是近代新興及流行的武術。葉問於1950年代從中國大陸來到香港,是第一個以詠春派為名稱的師傅教授這種拳術。於1968年成立詠春聯誼會(後改稱詠春體育會)。於1970年代起,葉問親授徒孫梁挺師傅率先將詠春拳介紹到德國,從此詠春拳在歐洲及北美洲發展。因此可以從香港繼而發展至全世界為人所熟悉。 在中國大陸稱現今在香港流行的詠春拳為香港詠春拳,詳見本頁之"主要分支"章節。 詠春拳以實際的拳術戰鬥理論為主,以身體結構、關節活動及流體力學開始研究改進,脫離了傳統的五行八卦及象形神意等玄學、非科學性質、近似哲學性的解釋。前輩們進而設計了一套由淺入深的訓練系統,由第一套拳小念頭的單純靜態氣功及一攤三伏的手部拉筋動作開始,直至意念反應全身總體運動為止。除了真正可以用於攻擊及防守之用,及至其訓練黐手階段,由於是練習自然反應,不會硬套次序重複性的招式,更加容易使到練習者感到有興趣。故此,詠春拳可以在擂台的項目上比賽,一般的訓練亦可以被視作為長期健身強體運動。於香港,香港警察學院及廉政公署訓練營的常規武術訓練以自衛術為主導,亦曾經加入詠春拳元素。此外,部份航空業在訓練空中服務員保安內容時,亦有加入詠春拳的技巧。.

新!!: 雍正和咏春拳 · 查看更多 »

和珅

和珅(a;)钮祜祿氏,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原名善保,一作善宝,滿洲正紅旗人,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官至正一品文華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兼領軍機大臣,乾隆晚期至嘉慶初年權傾天下紀連海著《歷史上的和珅》。 和珅是清朝歷史上的豪商,也是歷史上最貪婪的官員(按年代市值率比較)。 和珅善於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務擔任重要職位,連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也對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讚賞見馬戛爾尼回憶錄中文版佩雷菲特《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為政清廉,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經歷與成就豐富,故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么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並用賄賂、迫害、恐嚇、暴力、綁架等方式籠絡地方勢力、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舖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成為後世口中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污之王”。和珅亦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以嘉慶帝、監察御史錢灃、大學士劉墉、翰林院编修范衷、軍機大臣王杰、戶部尚書董誥、禮部侍郎朱珪為代表的朝中清議力量,曾多次彈劾和珅,但由於乾隆帝的袒護,和珅均能化險為夷。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五日之後,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大清歷朝實錄》《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其资产包括二千萬至三千多萬兩白银(其中大部分为其違法工商经营所得,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和珅利用內務府包衣奴才,藉公務之便以皇室之名,借勢巧取豪奪,雖說經商,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兼併全國千百万顷的土地以及二一九間房产。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劉全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所聚敛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擁有的黃金白銀與古玩珍寶,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以一条白綾賜和珅自盡。和珅在被賜死之前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新!!: 雍正和和珅 · 查看更多 »

和硕恪靖公主府

和硕恪靖公主府,又称固伦恪靖公主府,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是清代康熙帝的第六个女儿,人称“四公主”的固伦恪靖公主的府第。1990年,公主府被辟为呼和浩特博物馆。呼和浩特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 雍正和和硕恪靖公主府 · 查看更多 »

和硕怀恪公主

和硕怀恪公主(),雍正帝第二女。 她是雍正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儿。母为侧妃李氏,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生于藩邸。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封郡君,七月晋郡主,九月下嫁星德。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逝世,年二十三。雍正元年追封为和硕怀恪公主。 Category:清朝郡主 赠 Category:清世宗皇女.

新!!: 雍正和和硕怀恪公主 · 查看更多 »

和美鎮

和美鎮(臺羅:Hô-Bí-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西北方,人口9.1萬多人,為彰化市的衛星城市。和美鎮北臨大肚溪,西北與伸港鄉、線西鄉相鄰,西南與鹿港鎮、秀水鄉相鄰,東與彰化市相鄰。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全年雨量大多分布在2月至9月,多寡比率依序為梅雨、颱風雨或西南氣流降雨,最後是春雨,冬季時東北季風風力強勁。本鎮古稱「卡里善」,係巴布薩族語,意為熱與冷交界地,氣候溫和,環境優美之意。在員林鎭改制為員林市後,和美鎮成為彰化縣第一大鄉鎮。同時成為臺灣第三大鄉鎮(僅次於南投縣草屯鎮、新竹縣竹東鎮)。.

新!!: 雍正和和美鎮 · 查看更多 »

和聲署

和声署為中國古代官署,原为明代之教坊司,以乐户充任,设有奉銮、韶舞、司乐等官。清雍正初,除乐户籍,另选乐工,改设和声署。乾隆初置署正、署丞、待诏等官,均以礼部、内务府、太常寺、鸿胪寺等官兼摄。 在清朝,和聲署與太常寺相同,主要任務為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並負責負責宮中慶賀燕饗之樂。而官署內設奉銮等職。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署廢除,宮廷樂曲亦隨之沒落。.

新!!: 雍正和和聲署 · 查看更多 »

和親王

和碩和親王(a),清朝世袭宗室爵位和碩親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第五子弘晝封和碩親王,封號和,死後諡號恭,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共传襲七代八位。.

新!!: 雍正和和親王 · 查看更多 »

和通泊之战

和通泊之战是清雍正九年(1731年),准噶尔汗国首领噶尔丹策零与清朝在和通泊地区(今新疆阿勒泰北与蒙古国边界地区)展开的一场战争。 战争中,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正确使用了诈降、诱敌深入、诱敌野战等兵法,并抓住了清军统帅傅尔丹立功心切的弱点,成功地利用智谋和兵法战胜了清军。战争以清军几乎全军覆没、败阵而逃告终。 因为蒙古语称湖泊为“淖尔”,所以和通泊之战又称和通淖尔之战。.

新!!: 雍正和和通泊之战 · 查看更多 »

傅弘烈

傅弘烈(),一作宏烈,字仲謀,號竹君,進賢縣人。清朝韶州府同知、广西巡抚,官至抚蛮灭寇将军。.

新!!: 雍正和傅弘烈 · 查看更多 »

傅王露

傅王露(),字晴溪,一字良木,号玉笥,又号阆林。浙江会稽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

新!!: 雍正和傅王露 · 查看更多 »

傅爾丹

傅爾丹(z;),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費英東曾孫,倭黑之子。清朝軍事將領,活躍於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

新!!: 雍正和傅爾丹 · 查看更多 »

傅臘塔

傅臘塔(v,),一作傅拉塔,伊尔根觉罗氏,滿洲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刑部尚書。.

新!!: 雍正和傅臘塔 · 查看更多 »

員林市

員林市位於臺灣彰化縣中部偏東位置,建城於1728年(清雍正六年),2015年8月8日改制為縣轄市「員林市」,彰化縣政府民政局自治行政科,2015-08-09查閱。在改制成縣轄市前,其前身是「員林鎮」,因曾經多次成為臺灣人口最多的鎮,故有「全臺第一大鎮」名號。 員林市人口目前接近12.5萬人,就人口數而言,是彰化縣第二大行政區(僅次於縣治彰化市)、南彰化地區經濟及文化中心、全國第四大縣轄市(次於彰化縣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新竹縣竹北市)。.

新!!: 雍正和員林市 · 查看更多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或译哲布壯丹巴、澤卜尊丹巴、折卜尊丹巴等),蒙古语亦称温都尔格根(高位光明者)、帕克托格根(圣光明者)或博格多格根(),是外蒙古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世系,屬格鲁派,于17世纪初形成,与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列为蒙古两大活佛。是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齐名的藏传佛教的四大活佛之一。.

新!!: 雍正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 查看更多 »

哲憫皇貴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佐领翁果图女。約於雍正三年(1725年)成为弘历的侍妾。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生长子永璜,九年四月生次女。但是,富察氏命运不佳,年紀輕輕就在弘历即位前两个月,即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1735年8月20日)病死了,死時只有二十來歲。 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弘历追封这位早逝的妾室为哲妃。乾隆十年正月,又以哲妃生育皇长子永璜,追晋为哲悯皇贵妃。金棺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乾隆十七年与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同日入葬裕陵。 F ~.

新!!: 雍正和哲憫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哈姓

哈姓為回族姓氏之一,現代標準漢語讀第三聲hǎ,是指中國中原地區的姓氏標準,即漢字「哈」姓。它不是各少數民族或外國人名字中,音譯時,有「哈」的發音。也不是伊斯蘭教的經名,例如:「哈三」、「哈散」、「哈桑」等。 元明時期,很多從西域來華的人,名字中有「哈」發音,統統說成是今天的「哈」姓是錯誤的,事實上他們的後人,絕大多數都不姓「哈」。回回入附中原之前大多是沒有姓氏,只有名字的。明朝開國之初,太祖朱元璋是禁止入附的少數民族隨意改易原來姓氏的,即所謂的「以嚴夷夏之辨」。「土木之變」以前,《明實錄》和其他明代的歷史文獻,尚未查證到改姓名時以「哈」為姓的,中原地區的「哈」姓,源於明中期「土木之變」後。 明代的「哈」姓,分為「南京哈」,與「河間哈」。哈剌卜達是「南京哈」的始祖,哥哥哈剌卜丁是「河間哈」的始祖。現在的獻縣、肅寧、瀛州(河間市),歷史上統歸河間府管轄,稱河間人。.

新!!: 雍正和哈姓 · 查看更多 »

哈元生

哈元生,清朝回族大臣,直隶河间府人。 康熙年间入伍,开始做把总。雍正年间为守备。参与平定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乌蒙彝族起义。担任参将。雍正九年(1731年),担任云南提督,之后改任贵州提督,主编《新辟苗疆图志》。十年(1732年),召觐在办理军机处行走,十一月回任贵州。乾隆三年(1738年),哈元生去世。.

新!!: 雍正和哈元生 · 查看更多 »

哈日扎日格庙

哈日扎日格庙,赐名保善寺,蒙古名“赛音泰伊波格其苏莫”,藏语名“热希却早德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扎日格嘎查,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哈日扎日格庙 · 查看更多 »

唐執玉

唐執玉(),字益功、薊門、蘇門,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為清朝進士、政治人物。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唐執玉登進士,得第二甲第十六名。後官任浙江德清知縣。五十三年(1714年),任工部屯田司主事。五十四年(1715年),任戶科給事中。五十七年(1718年),升戶科掌印給事中,即戶科掌印。六十年(1721年),擢鴻臚寺卿,兼任奉天府府丞。雍正元年(1723年),升大理寺少卿。二年(1724年),入太僕寺卿,兼任宗人府府丞。四年(1726年),任禮部左侍郎。五年(1727年),充知貢舉,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七年(1729年),署任直隸總督。八年(1730年),升兵部尚書,後病免。十年(1732年),拜刑部尚書,以管理刑部尚書事辦理。十一年(1733年)再署直隸總督。十一年三月甲辰(1733年5月6日),卒於官。.

新!!: 雍正和唐執玉 · 查看更多 »

唐孫華

唐孫華(),字實君,別字東江,晚號息廬老人。江南太倉州(今江蘇省太倉市)人。.

新!!: 雍正和唐孫華 · 查看更多 »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是唐崖土司治所的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作为“土司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始自元至正六年(1346年)覃氏始祖被封为安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被废除。唐崖土司共历16代389年,司城所在地一直未变。城址西面倚靠玄武山,东临唐崖河,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600余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城址从外至内分为三重:外城、内城和宫城。.

新!!: 雍正和唐崖土司城址 · 查看更多 »

唐一岑

唐一岑(),字維高,一字維嵩,广西临桂人,明朝官员。.

新!!: 雍正和唐一岑 · 查看更多 »

唐一岑墓

唐一岑墓是明朝南直隶崇明县知县唐一岑的墓地。位于城桥镇鳌山路苗圃东首,占地2亩,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一岑,广西临桂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举人荐任崇明知县,当时县治新迁,土城方筑,倭寇犯境,唐一岑率军民抵抗,击退来敌。次年五月,倭寇又至,千户高才引寇入城,唐一岑率众巷战,以身殉职。为彰表其功,世宗敕赠光禄寺丞,于平洋沙旧城西南隅筑墓、建祠。清雍正九年(1731年),迁葬吴家沙蟠龙镇。 1986年,崇明县人民政府在城桥镇东门一带征地建立新墓,1990年竣工。墓前有石坊,后有甬道、基石、风墙及历代碑文。墓碑和牌坊匾文分别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崇明书画家施南池题写。.

新!!: 雍正和唐一岑墓 · 查看更多 »

唐英 (清朝督陶官)

唐英(),字俊公,號蝸寄居士,遼寧瀋陽(舊奉天)人,隸漢軍正白旗,一說鑲黃旗,清朝雍正和乾隆時期內務府員外郎,供职於養心殿造辦處,為江西景德鎮御窯廠的督陶官,以其對瓷器製作的卓越貢獻而聞名。唐英在任時期的景德鎮御瓷製品,世稱「唐窯」,是中國歷代瓷器中之珍品。博學的唐英同時也在戲曲、繪畫、篆刻、詩詞等方面具有非凡的成就。.

新!!: 雍正和唐英 (清朝督陶官) · 查看更多 »

儲元升

儲元升,字儀羽,江南宜興人。清朝官員。 儲元升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祖父儲方慶、父儲郁文及三位叔伯皆為康熙進士。雍正元年(1723年),儲元升考中癸卯恩科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聯捷甲辰科進士,任蘇州府學教授,改桐城縣知縣。 乾隆年間,曾纂《東明縣志》。.

新!!: 雍正和儲元升 · 查看更多 »

儲晉觀

儲晉觀,字寬夫,號恕齋。江南宜興人。清朝翰林。 儲晉觀出身宜興儲氏,家族自宋明以來科名長盛不衰。祖父儲方慶、父儲在文及三位叔伯皆為康熙進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儲晉觀考中癸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著有《松隱堂集》。.

新!!: 雍正和儲晉觀 · 查看更多 »

冲赛康

冲赛康(),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北街,是一座古建筑大院,现为“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新!!: 雍正和冲赛康 · 查看更多 »

冷姓

冷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77位。.

新!!: 雍正和冷姓 · 查看更多 »

冕宁县

冕宁县(ꍿꆈꑤ rruo nuo xiep)是中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一个县。主要有汉族、彝族、藏族、 回族四种世居民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锦屏一级水电站座落于境内,境内主要河流是雅砻江及其支流安宁河。当年红军长征时的“彝海结盟”就发生在此地。.

新!!: 雍正和冕宁县 · 查看更多 »

内丘县

内丘县是河北省邢台市下辖的一个县。县人民政府驻内丘镇。西邻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东连隆尧县、任县,南近邢台县,北邻临城县、石家庄市赞皇县。县内河流均为子牙河支流。.

新!!: 雍正和内丘县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历史

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窯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内蒙古得名于蒙古族,内蒙古东北部与蒙古国东部交界处的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主要发源地。 《旧唐书》有“蒙兀室韦”,“蒙兀” 与“蒙古”是同名异译,在蒙古语中意为“永恒的火焰”。“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高原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由成吉思汗逐渐统一高原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民族的共同名称。蒙古统一民族形成前,各部落的历史渊源、人种、语言并不相同。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其面积较大,东西跨度也大,历史上较少处于一个行政区内。东部至辽东塞外,与东北亚古老民族夫余、濊貊、高句丽接壤,包括今西拉木伦河、西辽河流域、科尔沁草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东胡等通古斯部落的活动范围;中部塞外今锡林郭勒盟为匈奴,羌胡等族的势力范围;西部包括今巴彦淖尔高原、阿拉善盟境内的沙漠地区和额济纳河流域等地,与西北民族氐、羯、突厥以及一些塞种部落等渊源较深。.

新!!: 雍正和内蒙古历史 · 查看更多 »

内江市

内江市(四川话拼音:Nui4jiang1;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东南。东邻重庆市,南接自贡市,西通眉山市,北连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境内多为丘陵区,沱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流经主城区。全市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截止2016年末,户籍人口420.0万,常住人口374.66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70%。因种植甘蔗和制糖历史悠久,故内江也有“甜城”之别称。.

新!!: 雍正和内江市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

軍機大臣(v),雅稱為樞密,負責為清朝皇帝「跪受筆錄」提供建議的職務。中國清代中樞職務名稱;該頭銜屬於任務性質,而非定制官銜,無品階可言,擔任者亦無俸祿。.

新!!: 雍正和军机大臣 · 查看更多 »

军机大臣列表

军机大臣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雍正七年(1729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雅称为“枢密”,属于任务性质,而非定制官衔,无品阶可言,担任者亦无俸禄。 雍正帝初为指挥青海战事之需要,于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军需房;后形成“办理军机处”,沿为定制,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雍正时首任军机大臣为张廷玉与鄂尔泰,恩遇最隆。自军机处设立,军机大臣取代内阁大学士成为清朝事实上的宰相,但与宰相职务不同的是此为没有任何品阶的非定制职衔;直到清末官制改定,理论上其功能为新内阁所取代,然而清末宣统三年(1911年)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原亦为领班军机王大臣。 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无定员,一般六、七人。其中资历最深者为“首席军机大臣”,或称“领班军机大臣”,但没有正式的名义;入值军机时按资历深浅的分别称“军机处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种;“军机处行走”名目从嘉庆后期起即极少使用,仅恭亲王奕䜣以议政王入值军机时使用过一次。.

新!!: 雍正和军机大臣列表 · 查看更多 »

冀州 (古代)

冀州,中国古代的州,辖境在今河北省。 西汉武帝时,置冀州刺史部。其后辖境变化。 唐朝时,治所本在信都县,武德六年(623年),徙治下博县,贞观元年(627年)复故治。龙朔二年(662年)更名魏州,咸亨三年(672年),复故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信都郡,后复为冀州。土贡:绢、绵。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下辖九县:信都县,南宫县、堂阳县、枣强县、武邑县、衡水县、阜城县、蓚县、武强县。 明朝时属真定府,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信都县省入冀州。下领四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冀州直隶州。.

新!!: 雍正和冀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冀州直隶州

冀州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明朝时,冀州属真定府,下领四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隶州。割正定府的衡水县来隶。下领五县:南宫县、枣强县、新河县、武邑县、衡水县。评价:繁,疲。隶清河道。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州,故改为冀县。.

新!!: 雍正和冀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凝和庙

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是清代故宫外八庙之一,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凝和庙 · 查看更多 »

凤台县

凤台县位于中国安徽省中北部,是淮南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1100平方千米,人口80万;邮政编码232100;县政府驻凤凰镇。.

新!!: 雍正和凤台县 · 查看更多 »

凯里市

凯里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凯里”系苗語黔東方言北部土語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截止2014年底,凯里市总面积1616.5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超过遵义市(遵义市2013年底建成区61平方公里)为贵州省建成区第二大城市,凯里市总人口65.61万,其中城区常驻人口48万人。.

新!!: 雍正和凯里市 · 查看更多 »

凉州卫

凉州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九年(1376年)改西凉州置,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属陕西都司,后属陕西行都司。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凉州府。.

新!!: 雍正和凉州卫 · 查看更多 »

凉州府

凉州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二年(1724年)升凉州卫置,治所在武威县(今甘肃省武威市)。考评:冲,繁,疲,难,下领一厅(庄浪厅),五县:武威县、镇番县、永昌县、古浪县、平番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威、永昌、金昌、民勤、天祝、古浪、永登等市县。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新!!: 雍正和凉州府 · 查看更多 »

商州 (北周)

商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置,治所在上洛县(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上洛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商州。天宝、至德时复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商州。唐朝时,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秦岭以南,柞水、镇安以东,商南以西和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地。 北宋时,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崇宁时户七万三千一百二十九,口一十六万二千五百三十四。贡麝香、枳壳实。下领五县:上洛县、商洛县、洛南县、丰阳县、上津县。 明朝洪武年间降为县,成化时复升州,同时以商县的层峰驿置商南县。下领四县:商南县、雒南县、山阳县、镇安县,属西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商州直隸州。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废为商县。.

新!!: 雍正和商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商州直隸州

商州直隸州,清代陝西省的直隸州。 评介:繁,疲,難。隸潼商道。明朝时,屬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直隸州。領縣四:鎮安縣、雒南縣、山陽縣、商南縣。1913年,废为商县。.

新!!: 雍正和商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商洛市

商洛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因境内商山、洛水而得名。地处陕西省东南部。.

新!!: 雍正和商洛市 · 查看更多 »

允䄉

允䄉(v;),原名胤䄉,清朝康熙帝第十子。生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胤䄉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月十一,生母钮祜禄氏是遏必隆女,大姨是康熙皇帝孝昭仁皇后。他是康熙帝成年皇子中除太子胤礽外,出身最高贵者,但是功课不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同时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而胤禩、胤禟还是贝勒贝子。因党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革爵圈禁。后被乾隆帝释放,被封为辅国公,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享年59岁。以贝子礼安葬,子6人女3人。 敦郡王府位于西城什刹海南官房胡同西口路北,亦称“十王府”,自门牌45号往西一直到西口。.

新!!: 雍正和允䄉 · 查看更多 »

允礽

允礽(a;),幼名保成,清朝宗室,康熙帝時的废太子。原名胤礽(a),后避其弟雍正帝之諱,改名允礽。允礽是康熙皇帝唯一公布天下中外親自册封禮的皇太子。爾後康熙帝不再公開立太子,恢復舊有祖制以遺詔的形式立太子。.

新!!: 雍正和允礽 · 查看更多 »

允祺

允祺(v;),恆溫親王,原名胤祺,清朝康熙帝第五子。.

新!!: 雍正和允祺 · 查看更多 »

允祿

允禄(v,),原名胤禄,清朝康熙帝的第十六子,號愛月主人。 允禄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十八,生母是王密嫔,雍正元年(1723年)允禄奉旨被过继给博果铎(顺治帝之兄硕塞的儿子),封为莊亲王。雍正帝末年,与皇十七子胤礼深受宠信。乾隆四年,因与弘皙交往,被解除公职。乾隆七年,命管理樂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二月廿一,允禄病死,活了73岁。谥号恪,子10人。.

新!!: 雍正和允祿 · 查看更多 »

允祕

允祕(v;),原名胤祕,清朝和碩諴恪親王,康熙帝的第二十四子。胤祕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十六,生母是汉人穆嬪陳氏,这年康熙63岁。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胤祕被封为諴亲王。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月二十,胤祕病死,活了58岁。谥号恪。長子弘暢,襲爵遞降為郡王為諴郡王.

新!!: 雍正和允祕 · 查看更多 »

允禟

允禟(a;),原名胤禟(v),康熙帝第九子,宜妃郭络罗氏之子。胤禟自幼好學,讀書甚多,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曾自學外語,首先用拉丁字母轉寫滿文,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胤禟貪污成性是一名人人憎恨的大貪官。.

新!!: 雍正和允禟 · 查看更多 »

允禧

允禧(v;),原名胤禧,愛新覺羅氏,康熙帝二十一子。 胤禧為熙嬪陳氏所生,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出生,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從幸塞外。雍正八年,封固山貝子,旋晉封為多羅貝勒。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高宗即位,封多羅慎郡王。能寫一手好字,史载“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與鄭板橋等人有往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廿一,薨。胤禧的儿子皆早死,乾隆帝將六子永瑢過繼於他为孙。 《清史稿》有载: 慎靖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从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谕以允禧立志向上,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进慎郡王。允禧诗清秀,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自署紫琼道人。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谥。 二十四年十二月,以皇六子永瑢为之后,封贝勒。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亲王。永瑢亦工画,济美紫琼,兼通天算。五十五年,薨,谥曰庄。子绵庆,袭郡王。绵庆幼聪颖,年十三,侍高宗避暑山庄校射,中三矢,赐黄马褂、三眼孔雀翎。通音律。体孱弱。嘉庆九年,薨,年仅二十六。仁宗深惜之,赐银五千,谥曰恪。子奕绮,袭贝勒。道光五年,坐事,罚俸。十九年,夺爵。二十二年,卒,复其封。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新!!: 雍正和允禧 · 查看更多 »

允禩

允--(a;),原名胤--(a),雍正命令改名為「阿其那」,康熙帝第八子,母良妃卫氏。.

新!!: 雍正和允禩 · 查看更多 »

允禑

允禑(v;),原名胤禑,爱新觉罗氏,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五子。胤禑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一月廿八,生母是王密嫔。 康熙三十九年时随皇帝出游塞外。雍正四年,封贝勒。受命守景陵。雍正八年,胤禑被封为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初一,胤禑病死,终年39岁。谥号恪,子5人。。.

新!!: 雍正和允禑 · 查看更多 »

允禔

允禔(a;),本名胤禔(a)。康熙帝子,母為惠妃那拉氏,其弟雍正帝登基後,因避諱而奉命改「胤」字為「允」,因而官書均書「允禔」。 生於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1672年3月12日)《中國考古集成》第2篇,第1卷,第20期,第928頁「為聖祖仁皇帝玄燁與惠妃納喇氏所生,按照封建禮法稱為庶出。在成年諸子中他年齡最大,生於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十四日午時,死於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一日卯刻。依固山貝子品級治喪。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為直郡王。允提深受康熙寵愛。」,排行第五,因康熙帝前四子皆夭殤,依規定不序齒,故允禔為康熙實際上的長子。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命允禔為裕親王福全(康熙之兄長)的副將共同抵禦蒙古噶爾丹,因二人不協調,允禔被召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從康熙帝征討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允禔被封為直郡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在塞外行圍時太子允礽被廢,允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允禔,讓他負責監視允礽,從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允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此舉引起康熙的反感。後來皇三子允祉告發允禔用蒙古喇嘛魘術廢太子之事,康熙對允禔所作所為極為氣憤,直斥其為“亂臣賊子”。下令奪允禔直郡王爵位,幽禁高牆,嚴加看守。 允禔於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35年1月7日)逝世,然時間與《中國考古集成》所述出入,享年62歲。雍正帝以固山貝子之禮殯葬。次子弘昉襲爵為鎮國公。 直郡王府旧址,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前半壁街。.

新!!: 雍正和允禔 · 查看更多 »

內惟

內惟,是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老地名,名稱源自清代的「內圍社」、「內圍庄」,其範圍包括今日內惟、前峰、民族、光榮、建國、忠正、自強、龍井等里。當地居民大多來自福建的安溪、龍溪、漳州、泉州等地,以曾、吳、謝、陳、李、林為大姓。 另外,在內惟地區也有不少來自澎湖、台南和屏東的移民。.

新!!: 雍正和內惟 · 查看更多 »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v),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兩廣(即後世廣東,包括今海南省,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清朝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兼巡撫事。.

新!!: 雍正和兩廣總督 · 查看更多 »

八里坌

八里坌(ㄅㄣˋ):據傳為平埔族原住民部落名稱的漢譯,因別字而曾有八里岔的誤名。1921年雅化地名為八里。.

新!!: 雍正和八里坌 · 查看更多 »

八里桥

永通桥,俗称八里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与朝阳区交界处的通惠河上。.

新!!: 雍正和八里桥 · 查看更多 »

八斗子漁港

八斗子漁港(Badouzi Fishing Port)位於臺灣基隆市中正區的八斗子,是一座多功能的漁港,也是臺灣北部最大的漁港。依《漁港法》分類,其漁港等級為第一類漁港,主管機關為農委會漁業署。.

新!!: 雍正和八斗子漁港 · 查看更多 »

八旗宗室觉罗学

八旗宗学与觉罗学是清朝的官办学堂,专门负责宗室、觉罗子弟的教育。.

新!!: 雍正和八旗宗室觉罗学 · 查看更多 »

八旗通志初集

八旗通志初集,是中国清朝官方编纂的满族史书,是代关于八旗制度的重要誌書。编辑时有汉文、满文两个版本,最初命名为《八旗通志》。 八旗制度是清代滿族特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對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明朝以來各省均有方誌,唯清初八旗未纂修成書。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人奉雍正帝之命,开始编写一本记述从努尔哈赤时开始的八旗制度开端、组织沿革以及人物传略等的通志。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宫中档·文教类》的一份乾隆初年的奏折显示,八旗志馆于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十一日开馆编辑《八旗通志》。时八旗志馆由鄂尔泰、张廷玉、福敏任总裁官,副总裁官任兰枝、索柱。历经近十年的编修,于乾隆三年(1738年)底,汉文本进呈乾隆帝御览。乾隆五年(1740年)七月,满文本进呈乾隆帝御览,奉旨加“初集”二字。故此后书名称《八旗通志初集》。汉文本在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内,缮写校对,送武英殿刊刻完。满文本在乾隆九年时接近完成校对。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帝下旨再次编写八旗通志,由福隆安等负责,至嘉庆元年(1796年)书成,赐名为《钦定八旗通志》。《八旗通志初集》与《钦定八旗通志》两部,共606卷,计40万字,均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的重要史籍。.

新!!: 雍正和八旗通志初集 · 查看更多 »

八旗水师

八旗水师、八旗水师营是对清代隶属于八旗驻防军的水师的统称,各地水师营在行政、财政上受当地驻防将军管辖。 清兵入关后,设京口、杭州水师营,是绿营水师。康熙初年,为抵御沙俄的入侵,始设吉林水师营。其后,在东北地区建立数支内江水师营,即黑龙江城、齐齐哈尔城、呼兰城水师营。雍正、乾隆时在东南沿海设立外海水师营。嘉庆、道光之后,此类旧式海军日渐没落。至晚清,以北洋水师为代表的新式海军成为清军水师主力。.

新!!: 雍正和八旗水师 · 查看更多 »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简称《通谱》,是清朝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由清朝官方编纂满洲八旗氏族谱牒,由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奉乾隆帝之命修撰。最早发端可追溯至清初,实际着手始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于乾隆九年(1744年)刊印成书。 《通谱》收录了除爱新觉罗氏外的1114个满洲姓氏,并记载各姓氏人物归附满洲统治者的时间、世居地、家系、人物事迹、封爵等相关情况。每个姓氏均以建立功勋最显赫者为首,共有2240人立传,其建有业绩的子孙附载其后,无事迹可表者则列于所有传记人物之后,共记载乾隆以前的八旗人物约两万余人。《通谱》以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赫舍里氏、他塔喇氏、觉罗氏、佟佳氏、纳喇氏为“满洲八--姓”,被认为是当代满族八大姓的原型。 此书至成书以来仅在乾隆朝刻印过一次,俗称“武英殿刻本”,辽沈书社曾影印出版该刻本。.

新!!: 雍正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 查看更多 »

六合拳

六合拳,源自滄州泊頭地區的拳法,出自回族,據稱創立於明萬曆末年,可能源自姬際可。原來沒有系統,多單勢操練,流行於清季北京鏢局鏢師之間。其勢名目於不同鏢局流派各異,合紅拳,炮拳,長拳之大同,而非一人之術。民國中央國術館稱為六合門。.

新!!: 雍正和六合拳 · 查看更多 »

六堆

六堆(客語南四縣腔:liugˋ duiˊ)始自臺灣朱一貴事件發生後,原籍潮州府之鎮平縣(今蕉嶺)、程鄉縣(今梅縣)、平遠縣、大埔縣,和汀州府之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各縣的客家墾民,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流域以東聯合客家十三大庄與六十四小庄組成之自衛組織。.

新!!: 雍正和六堆 · 查看更多 »

六安州

六安州,是元朝时设置的州。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六安军归附,二十八年(1291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州。下领二县:六安县、英山县。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州治六安县省入州。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属庐州府。下领两县:英山县、霍山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六安直隸州。.

新!!: 雍正和六安州 · 查看更多 »

六安直隸州

六安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隸鳳潁六泗道。明初以州治六安縣,省入,六安州屬鳳陽府,尋還屬廬州府。順治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屬安徽省。領縣二:英山縣、霍山縣。。.

新!!: 雍正和六安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六安軍

六安军,中国宋朝时设置的军。 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设置六安军,治所在六安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包括今安徽六安市、霍山县等地。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归附,二十八年(1291年)降为县,隶庐州路,后升为六安州。清朝雍正年间改为六安直隶州,1912年废州为县。.

新!!: 雍正和六安軍 · 查看更多 »

六必居

六必居是北京一家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酱园。据传创自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实际应该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黄酱和甜面酱)与酱菜,它也是北京各酱园中历史相對最久的一家。.

新!!: 雍正和六必居 · 查看更多 »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新!!: 雍正和关羽 · 查看更多 »

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

新!!: 雍正和养心殿 · 查看更多 »

元和县

元和县是清朝时江苏省苏州府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苏州府长洲县人口、赋税繁多,分出其南部设立元和县,辖境北起阳澄湖,东南抵甪直、陈墓、周庄,相当于今苏州市古城区东南部及工业园区,与吴县、长洲县同治于府城内。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并入吴县。 元和县县丞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移驻甪直镇,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再移驻章练塘镇(插花地,今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 元和县还下设周庄巡司,1761年自甪直镇移驻周庄镇(今属昆山市)。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省已撤消的县份 Category:上海已撤消的县份 Category:苏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青浦区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元和县 · 查看更多 »

元江直隸州

元江直隸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在編制上為「最要」缺。隸屬於雲南省迤南道。元江在明朝時為「元江府」,當時領二個散州。到了清朝順治六年(1649年),改設為流官制度。順治十八年(1661年),撤銷所管轄的恭順州和奉化州。雍正十年(1732年),以臨安府新平縣來隸。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元江府降格為元江直隸州。.

新!!: 雍正和元江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元明清历史年表

元明清历史年表為元明清三朝的历史年表。.

新!!: 雍正和元明清历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先农

先农是中国的传统农业神祇。“先农”本是秦人首创的农业神,后来逐渐与神农、炎帝等并为一谈。 先农信仰即是以先农为对象的信仰、崇拜和祭祀行为的总和。先农祭祀与后稷祭祀、灵星祭祀同为中国传统的农神祭祀。.

新!!: 雍正和先农 · 查看更多 »

先农坛 (醴陵市)

先农坛又名神农殿位于湖南省醴陵市东正街,是醴陵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1983年,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之名列入第五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醴陵市博物馆和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纪念馆所在。 清朝雍正年间,醴陵县依全国惯例奉命在城北修建先农坛。道光年间毁于水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于现址。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先农坛为中共醴陵县委和县农民协会所在。1927年1月,毛泽东来醴陵县考察农民运动。在此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72年,政府拨款修缮,定名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1976年,建立纪念馆。198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东富寺。1988年,醴陵市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文物局)迁入。.

新!!: 雍正和先农坛 (醴陵市) · 查看更多 »

兗沂曹濟道

兗沂曹濟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山东省。 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设置兗莒沂道,驻沂州,管辖沂州直隶州(治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州直隶州(治今山东省莒县)、兗州府(治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雍正十二年(1734年)四月,增曹州。七月改为兗沂曹道,驻兗州府管辖沂州直隶州、曹州直隶州(治今山东省菏泽市)。乾隆五年(1740年)四月,兼管黄河事务。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兼管水利事务。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加兵备衔,为分守兗沂曹兼管水利黄河兵备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济宁直隶州(治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为兗沂曹濟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驻济宁直隶州。民国改为济宁道。.

新!!: 雍正和兗沂曹濟道 · 查看更多 »

兆惠

兆惠(p,),字和甫,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时将领,封定边将军、一等武毅谋勇公。.

新!!: 雍正和兆惠 · 查看更多 »

兆惠府

兆惠府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前井胡同3号的清朝大臣兆惠的府第。.

新!!: 雍正和兆惠府 · 查看更多 »

光州

光州,中国古代的州。 始建于南朝梁年间,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唐朝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因濒淮河上游,自古为南北兵争之地。南宋在此置榷场,与金贸易。明朝辖境扩大至今息县。清朝雍正二年(1913年)升格为直隶州。民国二年,废州设道,光州直隶州改为豫南道(民国三年改为汝阳道),州治更名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光州下辖光山县(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县(今固始县、淮滨县南部),商城县,息县(今息县、淮滨县西部)。近年,因潢川县、光山县施行一体化同城战略, 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新!!: 雍正和光州 · 查看更多 »

光州直隶州

光州直隸州,清朝河南省的直隶州。 评价:繁,疲,難。隸南汝光道。鹽捕、水利通判駐。清初沿明制,為汝寧府屬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光州为直隸州。領縣四: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

新!!: 雍正和光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光裕堂琴谱

光裕堂琴谱中国古琴谱书。清雍正四年吴文焕撰辑。.

新!!: 雍正和光裕堂琴谱 · 查看更多 »

前马厂胡同

前马厂胡同,是北京市西城区北部的胡同。.

新!!: 雍正和前马厂胡同 · 查看更多 »

前清秘史

《前清秘史》開拍於2006年;完成於2007年11月,為描述中國明朝萬曆至清朝雍正年間的正史紀錄片。由中國知名電視製作人尤小剛製作的該紀錄片,約24集24小時的內容涵蓋諸如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與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康熙、雍正等中國9位皇帝、579位歷史人物及236個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作家李亞平撰稿,且用真人演出部分情節的該紀錄片,以穿插特殊的「情景再現」戲劇方式揣摩史實過程。因該劇題材特殊等因素,曾獲得第10屆歐亞電視節等4個國際大獎,2008年2月23日開始於中國境內北京衛視播出,且罕見安排於八點檔電視熱門時段。據統計,該節目首播之收視率頗為叫好。.

新!!: 雍正和前清秘史 · 查看更多 »

剑南长官司

剑南长官司,明宣德三年(1428年)置,治所在今湖北省利川市西北,属施州卫。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利川市西部。清雍正十三年(1185年)废。 Category:明朝长官司 Category:清朝长官司 Category:湖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利川市.

新!!: 雍正和剑南长官司 · 查看更多 »

剑川县第一中学

剑川县第一中学,简称“剑川一中”,位于剑川县县城之西,金华山东北麓。 到1990年9月,该中学拥有初中(包括民族初中)6个班、高中(包括民族高中)15个班,在校学生1157人,教职工101人。学校面积增加到35640.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842平方米,设有仪器保管室,实验室,辅导教室,阅览室。图书馆藏书达14127册。大学本科和专科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7%,高级教师10名和中级教师 23明,占三级以上教师的61.6%。.

新!!: 雍正和剑川县第一中学 · 查看更多 »

固始县

固始县,别称“蓼城”,是中国河南省下辖的10个省直管县之一,地处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属北方与南方、中原与华东的交融地带。总面积2942.97平方公里,2016年末户籍人口176.2万,是河南省户籍人口最多的县份。 固始古为蓼国、黄国领地,后为楚国所灭,境内寝邱为楚国名相孙叔敖封邑。秦汉时置期思、寝、蓼等县,东汉光武帝赐名“固始”,建置至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上固始人数次南迁,特别是唐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率部进入福建,带去中原的文化与人口,以至“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曰固始”,固始移民对闽台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及至现代,固始又因其人口众多,数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奔赴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劳务经济成为固始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支撑。.

新!!: 雍正和固始县 · 查看更多 »

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孝贤纯皇后唯一一位活到成年的子女。.

新!!: 雍正和固伦和敬公主 · 查看更多 »

固伦端敏公主

固伦端敏公主(),顺治帝堂兄简亲王济度次女,母福晋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后抚养宫中,为顺治帝养女,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年)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年)晋固伦端敏公主,七年去世,年七十七。 Category:固伦公主 养 Category:清朝皇帝养女.

新!!: 雍正和固伦端敏公主 · 查看更多 »

固伦纯悫公主

固伦纯悫公主(),康熙帝第十女,母通嫔那拉氏。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六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五月,时年二十二岁的皇十女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棱。同年十一月,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康熙四十九年,公主去世,时年二十六岁。雍正十年(1732年),公主因丈夫策棱军功追赠为固伦纯悫公主或固伦纯悫长公主。策棱逝世前,遗言请求夫妇合葬,合葬于京师郊外。.

新!!: 雍正和固伦纯悫公主 · 查看更多 »

固倫公主

固倫公主(p)是清朝皇帝嫡女的正式封號。「固倫」是滿語「天下」的意思。 清初皇女及宗室女均統稱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於崇德元年(1636年),始倣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封“固倫公主”,妃嬪所生之女封「和碩公主」,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郡主),郡王之女稱多羅格格(縣主)。 康熙帝第十女和硕纯悫公主在逝世多年后,因丈夫策棱的军功在雍正朝晋封为固伦公主,但更多的情况是庶女因自己或母親得寵而破格封為固倫公主,例如乾隆帝之十女固倫和孝公主,母親為惇妃,她卻因為得到父親寵愛而破格封為固倫公主。咸豐帝庶長女荣安固伦公主,亦是其唯一的女兒,生母麗妃他他拉氏,在同治年间破格封為固倫公主。.

新!!: 雍正和固倫公主 · 查看更多 »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小石虎胡同,原为1913年中华民国蒙藏院开办的蒙藏学校所在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 查看更多 »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观点,是指古代中国的四种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Al-Bakhit, M. A., Bazin, L., Cissoko, S. M., Asimov, M. S., Gieysztor, A., "History of Humanity-Scientif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From the Seventh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Vol 4)" p.443-5, Unesco (May 2000).

新!!: 雍正和四大发明 · 查看更多 »

四月初二

四月初二,农历四月第二天。.

新!!: 雍正和四月初二 · 查看更多 »

倪象愷

倪象愷(),字赞衡,号方山,四川榮縣人,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倪象愷 · 查看更多 »

倪承寬

倪承寬(),字余疆,號敬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探花。 父倪国琏,字子珍,一字西昆,號稱疇,一作穗疇,雍正八年(1730年)進士,官至给事中。乾隆十九年(1754年)登甲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礼部侍郎出任直隶学政,历仓场侍郎,官至太常寺卿。著有《春及堂集》等。 Category:清朝探花 Category:清朝翰林院編修 Category:清朝禮部侍郎 Category:清朝直隸學政 Category:倉場侍郎 Category:清朝太常寺卿 Category:清朝詩人 Category:清朝書法家 Category:杭州人 C.

新!!: 雍正和倪承寬 · 查看更多 »

值年旗

值年旗(v),為清朝八旗制度驍騎營體系中掌管八旗共同事務並負責上奏皇帝、方便向各旗傳遞政令訊息之行政機關, 雍正六年(1728年)始設當月旗,八旗輪值,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稱值年旗。值年旗衙門的主管官員為值年旗大臣,共八人,值年旗下轄值年旗參領、章京、筆帖式,由值年旗大臣於各旗人員中委任,衙門中各類事務並由各大臣所屬副都統以下官員兼理。值年旗衙門位於京師地安門外雨兒胡同,正門向南,建築前後四層,共房屋四十楹。.

新!!: 雍正和值年旗 · 查看更多 »

值年旗大臣

值年旗大臣,又稱管理值年旗務大臣,為清朝八旗制度驍騎營體系中值年旗衙門的主管官員。雍正六年(1728年)始設當月旗,八旗輪值,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稱值年旗大臣。 值年旗大臣掌管八旗共同處理之事務,並負責上奏皇帝、向各旗傳遞政令訊息,但無權代都統裁決各旗內部政務。值年旗大臣共八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各一人,每年由二十四旗都統、副都統特別選派,以原官職充任,不支薪。值年旗大臣下屬設有值年旗參領、章京、筆帖式,由大臣於各旗人員中委任。每年年終時值年旗大臣開列二十四旗都統、副都統銜名,奏請皇帝從其中簡命隔年的值年旗大臣。 民國之後仍沿襲八旗制度,繼續任命各旗都統管理值年旗事務,如民國二年(1913年)一月任命載功、景灃、貢桑諾爾布、色楞額、魁斌、溥倫、桂祥、博迪蘇管理值年旗事務。民國八年(191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大總統令》派載濤、江朝宗、麟光、色楞額、瑞豐、治格、志錡、張德彝管理值年旗事務。.

新!!: 雍正和值年旗大臣 · 查看更多 »

噶丹松赞林

噶丹松贊林,汉名“归化寺”,位于中国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鎮以北约5公里处,海拔3380米,于1683年建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属格鲁派。号称“小布达拉宫”。原建築物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摧毀,1982年開始在廢墟原址重建。.

新!!: 雍正和噶丹松赞林 · 查看更多 »

噶倫

噶倫(),一作噶布倫、噶卜倫、噶隆,是清代西藏官府噶廈的長官,“綜理藏務”。首席噶倫稱為噶倫赤巴。 吐蕃時即有“大貢論”(論茝)等諸“論”之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將準噶爾蒙古兵逐出西藏,並護送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格桑嘉措進入拉薩。同時廢除第巴官職,置噶倫三員,共同輔佐達賴喇嘛掌政。雍正元年(1723年),噶倫員額改為五人。雍正三年(1725年),封噶倫康濟鼐為貝子,命其總理藏內事務,由噶倫阿爾布巴等協理。然而各噶倫之間明爭暗闘,各自為政。雍正五年(1727年),康濟鼐為阿爾布巴、隆布鼐一黨所殺。另一噶倫頗羅鼐平定了阿爾布巴之亂,被乾隆皇帝封為札薩克郡王,主持藏政。但頗羅鼐死後,其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心懷異志,被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斬殺,其黨羽遂後發動叛亂。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軍入藏平定珠爾默特那木札勒之亂,並颁布《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条,正式設立噶廈衙門,定噶倫員額為四人,三俗一僧,正三品。噶廈始置時的四噶倫為輔國公班第達、札薩克台吉策棱旺札勒、色裕特塞布騰、喇嘛尼瑪嘉木燦。此後,西藏大部分地方的日常行政事務,由噶倫擬定後呈送駐藏大臣及達賴喇嘛批准施行。噶倫的任命是由噶廈提名四五人,達賴喇嘛通常從中選擇。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將軍福康安領兵擊退廓爾喀入侵。為整治西藏吏制,乾隆皇帝下諭頒行福康安所奏《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定噶倫年俸為白銀一百兩、大緞四匹,並撥給公田。如遇出缺,由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於噶廈四品官(即戴琫、仔琫、商卓特巴)中揀選,並奏請朝廷補放。。噶倫權位頗重,號稱“四相”。 民國以後,昌都總管由噶倫中的一位兼任。192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與九世班禪矛盾激化,班禪出走內地,日喀則附近原屬班禪額爾德尼的幾個宗也歸噶廈管理。1951年,噶倫阿沛·阿旺晉美代表噶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簽訂《十七條協議》,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後,噶廈官制被廢除。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的流亡噶廈中仍設噶倫一職。.

新!!: 雍正和噶倫 · 查看更多 »

石家大院

石家大院,又称“尊美堂”,位于天津市杨柳青镇估衣街47号,始建于1875年,为当时“天津八大家”之一石万程的第四子石元士的宅院。目前,石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石家大院现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

新!!: 雍正和石家大院 ·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新!!: 雍正和石家庄市 · 查看更多 »

石牌 (臺北市)

石牌,臺灣地名,源自臺語的石牌仔,為臺北市北投區的一個次分區。.

新!!: 雍正和石牌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石门寺 (天祝)

石门寺,藏语称“嘉格戎雅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yar-lung-thur-chen-dgon-dg'a-ldn-bums-pa-gling华锐吉、张吉会,浅谈天祝县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简称“嘉格戎寺”或者“雅隆图尔钦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镇。.

新!!: 雍正和石门寺 (天祝) · 查看更多 »

石林彝族自治县

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文:)简称石林县,原名路南彝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的一个彝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的东南部,是昆明市下辖的一个远郊县,与曲靖市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接壤。全县面积1,680平方公里,2016年估算共有26.0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5.93%,彝族撒尼人是主要的原居民族。 石林县是云南省政府确定的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县之一《石林彝族自治县志1989—2000》, 第15页,在1956年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现辖有3街道、3镇和1乡共7个乡级行政区。撒尼人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石林县拥有“歌舞之乡”、“摔跤之乡”等美誉,也是著名彝族叙事诗《阿诗玛》的故乡,彝族火把节被称为“东方狂欢节”。撒尼刺绣、摔跤、大三弦舞和《阿诗玛》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创作地即为石林。 石林县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县份,2017年接待游客650万人,县内的石林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区面积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石林也是全国烤烟及奶山羊生产基地县,近年在花卉产业拥有较大发展,农业在自治县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 雍正和石林彝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瞿昙寺

瞿昙寺(拼音:qú tán sì。注音:ㄑㄩˊ ㄊㄢˊ ㄙˋ),藏语称“卓仓拉康果丹代”(),又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位于中国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瞿昙寺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

新!!: 雍正和瞿昙寺 · 查看更多 »

玄妙观 (南阳市)

妙观,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座道教宫观。与北京白云观、西安八仙庵、济南长春观并称道教全真派四大丛林。.

新!!: 雍正和玄妙观 (南阳市) · 查看更多 »

玉井區

-- 玉井區位於臺灣臺南市東方山區的一個盆地內,居台20線(南橫公路)、台3線與台84線三省道交會處,鄰曾文溪。目前發展為農作物產地及山區鄉鎮之中心。.

新!!: 雍正和玉井區 · 查看更多 »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丽江市下属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纳西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面积6392.6平方公里,下辖7镇9乡。平均海拔2392米。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5.9%,纳西族占55.8%。距丽江市区7千米,距省会昆明502千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于2002年12月由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析置。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有21万4697人,2004年间纳西县人口主要集中在古城区。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其境内的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及山麓风景、文海、虎跳峡和东巴文化等闻名。.

新!!: 雍正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玉林市

玉林市(邮政式拼音:Watlam,粤语拼音:juk6 lam4)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界钦州市,西南连北海市,南接广东省湛江市,东毗广东省茂名市,东北邻梧州市,北通贵港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为大容山,西部为六万大山,东部为云开大山,中部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发源于境内。总面积1.28万平方公里,人口570.72万。玉林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华侨及台港等移民100多万人。.

新!!: 雍正和玉林市 · 查看更多 »

玉樹等四十族

玉樹等四十族,是清代對遊牧於今玉树藏族自治州一带的蒙古族、藏族部落土司的稱呼。 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的边界勘定完成。青海、西藏大致以唐古拉山为界,北路的巴彦、南称等四十族(即玉树等四十族)由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南路的三十九族称为“霍尔三十九族”,与達木蒙古同归驻藏大臣管辖。玉樹等四十族游牧地域大致包括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玉树市、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四十族:.

新!!: 雍正和玉樹等四十族 · 查看更多 »

玉溪市

玉溪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北接昆明市,西南界普洱市,东南邻红河州相邻,西北靠楚雄州。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哀牢山区与横断山脉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南盘江、元江、绿汁江流经境内,有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湖泊分布。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人口236.2万。玉溪是烟草工业重镇,享有“云烟之乡”的美誉,亦是“花灯之乡”、“滇中粮仓”。.

新!!: 雍正和玉溪市 · 查看更多 »

王士禛

王士禛(),賜名士禎,小名豫孙,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人,清代著名文人,進士出身,康熙年間官至刑部尚書。工詩文,勤著述,著作有《渔洋山人精华录》、《池北偶谈》等五百餘種。.

新!!: 雍正和王士禛 · 查看更多 »

王奎

王奎可以是:.

新!!: 雍正和王奎 · 查看更多 »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是中国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该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在2006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王家大院 · 查看更多 »

王安國 (雍正進士)

王安國(),字書城,號春圃。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市)人。清朝政治人物、榜眼。.

新!!: 雍正和王安國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尔鉴

王尔鉴(1703年?—1766年?),字在兹,号熊峰,河南卢氏人。清四川省地方官员,有政声;通文史,以主编今存最早重庆主城地区方志《巴县志》著称。.

新!!: 雍正和王尔鉴 · 查看更多 »

王履冰

王履冰(),女,重慶市第六區人,女袍哥。民國三十七年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中被選為重慶市立法委員。.

新!!: 雍正和王履冰 · 查看更多 »

王世子嬪

王世子嬪(왕세자빈),是朝鮮王朝王世子(왕세자)的正妻的封號,亦稱世子嬪(세자빈)、嬪宮(빈궁)、東宮嬪(동궁빈)、春宮嬪(춘궁빈)。.

新!!: 雍正和王世子嬪 · 查看更多 »

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中部的一条大街,也是北京市的著名商业街,全长1.8公里,其中南段是王府井步行街。.

新!!: 雍正和王府井大街 · 查看更多 »

王仁 (台灣)

王仁,字子芳,號松亭,順天府大興縣人(今北京人),清朝官員。 吏員考授經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漳州府通判。雍正六年(1728年)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他亦為該官職的首任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王仁 (台灣) · 查看更多 »

王延年

王延年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延年 · 查看更多 »

王延年 (清朝翰林)

王延年,字介眉,浙江省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四年(1726年)乡试中舉。乾隆初年(1736年)舉鴻博,後官至國子監學政。乾隆十七年(1752年)會試以年老晉司業,賜翰林院侍講銜。頗有文采。.

新!!: 雍正和王延年 (清朝翰林) · 查看更多 »

王介福

王介福,中國清朝武官,山西徐溝縣(今屬清徐縣)人。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武舉人,次年聯捷癸丑科武進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接替劉奇偉,擔任台灣北路協副將。王介福擔任該職位長達12年,直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才調職至福州擔任城守副將。.

新!!: 雍正和王介福 · 查看更多 »

王佐

王佐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雍正和王佐 · 查看更多 »

王作梅

王作梅,字巖公,號二瞻,晚號抱甕老人,河南河內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王作梅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已丑科二甲進士。雍正二年(1724年)接替楊毓健,擔任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主管船政治安業務,相當於副知府。.

新!!: 雍正和王作梅 · 查看更多 »

王念孙

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蘇高郵州(今高郵市)人。清代學者、音韵学家、官員,是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给事中,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

新!!: 雍正和王念孙 · 查看更多 »

王圖

王圖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圖 · 查看更多 »

王圖炳

王圖炳(),字瀓川,号麟照、慎悔道人,江南华亭县(今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人。 太常寺博士王顼龄之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雍正七年由詹事升左副都御史,雍正九年改禮部左侍郎,改侍读,加詹事。工於詩,江左十五子之一。著有《授香书屋诗》。.

新!!: 雍正和王圖炳 · 查看更多 »

王祚顯

王祚顯,字邑歧,贵州印江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一百十三名,官雲南江川知縣,卒於官。.

新!!: 雍正和王祚顯 · 查看更多 »

王端

王端,本名端,字子庄,号松轩,以字行,山西黎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登进士,历江西靖安知县,后丁忧归乡教书,著有《论语笔说》、《书说求是》。.

新!!: 雍正和王端 · 查看更多 »

王猷

王猷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猷 · 查看更多 »

王瓚 (康熙進士)

王瓚,貴州貴筑(今貴州省貴陽市)人,清朝進士、政治人物。 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王瓚登進士,改庶吉士。康熙六十年,任翰林院檢討。雍正三年,改廣東道監察御史。隨後擔任巡察湖北湖南等處吏科給事中、刑科給事中巡視東城、戶科給事中。餘事不詳。.

新!!: 雍正和王瓚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發祥

王發祥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發祥 · 查看更多 »

王頊齡

王頊齡(),字顓士,號瑁湖,晚號松喬老人,江南華亭人。 父王廣心,為巡倉御史,弟王鴻緒、王九齡。頊齡有文名。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進士,授太常寺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獲一等第六名,授翰林院编修,參纂《明史》,充任日講起居注官。歷遷侍講,出督四川學政,升侍講學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左都御史郭琇疏劾少詹事高士奇與王鴻緒植黨營私,波及頊齡,三人皆休致。不久,頊齡又得留任。轉侍讀學士,因父喪歸里。 守喪結束後,頊齡復官,累升禮部侍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南巡,至頊齡所居“秀甲園”,賜御書榜。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再次南巡時,再度前往其住所。不久,調吏部侍郎,充任經筵講官,升工部尚書,主持會試。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拜武英殿大學士。雍正元年(1723年)王鴻緒病逝,清廷重開史局,以隆科多、王頊齡為監修。雍正三年(1725年)患痰疾,雍正帝命御醫治疾,又賜人參、藥餌。不久卒,贈太傅,諡文恭。著有《世恩堂詩集》。《清史稿》有傳。.

新!!: 雍正和王頊齡 · 查看更多 »

王锡九

王锡九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锡九 · 查看更多 »

王雲翔

王雲翔,清朝政治人物。江西新淦縣(今新干县)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乾隆元年(1736年)任湖北蒲圻縣(今屬湖北省赤壁市)知縣。調江夏縣,官至漢陽府同知。.

新!!: 雍正和王雲翔 · 查看更多 »

王雲錦

王雲錦(),字海文,号柳溪。江苏无锡人。 生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四十八年,出任陕西学政。参加编纂《康熙字典》。卒于雍正五年(1727年)。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陝西學政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無錫人 Y雲.

新!!: 雍正和王雲錦 · 查看更多 »

王材

王材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材 · 查看更多 »

王杰 (清朝)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韓城縣人。清朝乾隆后期名臣。 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新!!: 雍正和王杰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檢

王檢可以指:.

新!!: 雍正和王檢 · 查看更多 »

王檢 (雍正進士)

王檢(),字思及,號若齋,山東省登州府福山縣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王檢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王步青

王步青(),字漢階,又字罕皆,號後村、己山,別稱己山先生。江蘇省鎮江府金壇縣(今屬常州市金壇市)人。清朝政治人物、經學家、理學家。.

新!!: 雍正和王步青 · 查看更多 »

王汧

王汧,字匯川,清朝官員,本籍山西。貢生出身的王汧於1724年(雍正2年)擔任台灣府淡水捕盜同知。台灣府淡水捕盜同知又稱淡水同知,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官職品等為正五品,專司北台灣內政,為駐守於淡水廳的地方父母官。因為當時淡水廳管轄區域約今台灣基隆至新竹,因此實為北台灣的統治者。他主要貢獻為確定「以撫代剿」之原住民政策,1726年曾參與「骨宗事件」的水沙連之役,擔任北軍參將何勉的先鋒部隊。 針對平埔族,上書御史尹泰,設置各「番社」社田,依規模大小設置五百甲至三百甲,以為耕獵之地,各立界碑。除此之外草地,才可悉令招墾。 盜同知.

新!!: 雍正和王汧 · 查看更多 »

王澍 (书法家)

王澍(),字若林,号虚舟,江南金坛人,清代进士,以书法闻名。 王澍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进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累迁户科给事中。雍正初年,改吏部员外郎。二年後告归,专注书法,名扬海内。四种书体皆善,特别致力於唐欧阳询、褚遂良两家。内阁学士翁方纲称其“篆书得古法,行书次之,正书又次之”。.

新!!: 雍正和王澍 (书法家) · 查看更多 »

王昶 (清朝)

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蘭泉。江苏青浦(今屬上海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

新!!: 雍正和王昶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文治

王文治(),字禹卿,號夢樓,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清朝翰林、詩人、書法家。.

新!!: 雍正和王文治 · 查看更多 »

王文清 (清朝)

王文清(),字廷鑒,號九溪,湖南寧鄉人。清朝官員、學者。.

新!!: 雍正和王文清 (清朝) · 查看更多 »

王政恒

王政恒,贵州福泉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一百四十二名,官黎平府學教授。.

新!!: 雍正和王政恒 · 查看更多 »

玛拉盖庙

玛拉盖庙,赐名“咸安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贡宝拉格苏木黑沙图嘎查境内,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玛拉盖庙 · 查看更多 »

灣裡萬年殿

灣裡萬年殿位在臺灣臺南市南區灣裡地區,約創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奉祀主神是葉、朱、李三府千歲,陪祀有南鯤鯓五府千歲、大崗山觀音佛祖、王船等。 萬年殿為古時七鯤鯓的蘇、杜、葉、林、黃等五姓庄民為王船共同建廟,為灣裡地區的信仰中心,也是灣裡各角頭廟的總廟。兩廂的王船廠祀有三府千歲以及五府千歲的王船公為本廟特色之一,另外萬年殿正殿的門神為全台第一座,也是蔡草如大師製作全台唯一的擂金門神。 相傳萬年殿王船最早是由喜樹庄民發現擱淺於海邊,欲將王船與神像拾取攜回結果拖不動,後來又被灣裡庄民發現後拖回奉祀,王船內載有葉朱李三府千位的金身以及掛圖,後由兩庄庄民各自建萬年殿及萬皇宮奉祀,結果喜樹分得神像掛圖,灣裡分得金身及王船。 亦有另一說廣泛流傳於灣裡聚落的耆老,萬皇宮之所以晚萬年殿建廟,是因為當時喜樹庄民看灣裡庄得王船看得眼紅,於是打劫萬年殿偷請走了神像掛圖,而導致灣裡庄與喜樹庄兩庄之間的械鬥,然而此說法不見於喜樹聚落。 起初萬年殿的王船公只有載來三府千歲的王船一艘,祀於北側王船廠,後來萬年殿從南鯤鯓代天府分靈五府千歲,又修建的一艘王船祀於南邊王船廠,建醮時兩艘王船皆會重新整修,然而只有北邊王船會出巡遊地河。.

新!!: 雍正和灣裡萬年殿 · 查看更多 »

火炭

火炭(Fo Tan)位於香港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工業區。然而,於港鐵東鐵綫上的何東樓車廠上蓋也有大型私人住宅,而香港體育學院、沙田馬場以及彭福公園則位於火炭東面的新填海區。石門是繼火炭後,沙田區的第二個工商貿區。.

新!!: 雍正和火炭 · 查看更多 »

火耗

火耗,又稱火耗銀。「火耗」一詞原本指零碎白銀,經火鎔鑄成銀錠或元寶過程中所生的損耗。後引申指中國清朝於正規稅糧或稅金之外的一種附加稅。.

新!!: 雍正和火耗 · 查看更多 »

灯草胡同

灯草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部。.

新!!: 雍正和灯草胡同 · 查看更多 »

灶户

戶,即煎鹽之人,唐代始有灶戶之稱,《宋史·食貨志》:「凡鬻鹽之地曰亭場,民曰亭戶,或謂之灶戶,亦稱灶丁。」,灶戶在中國沿海普遍存在,多是朝廷流放的罪人,地位低下。煎鹽場地稱為“亭場”,亦可稱“灶地”。明初朱元璋將蘇州居民遷移至淮南海濱,海滨居民分为“灶户”和“民户”,灶户一入灶籍,不得解脱。灶户除了盐田以外,还有草荡、耕地,草荡和耕地需要缴税。並設有王崗場、新鎮場、高港場,後歸王崗場所轄,中央設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 明中葉後吏治敗壞,嘉靖以后,山东沿海私自制盐及贩盐者增多,“东方之患,盐人盗水,矿人盗山”,“盐之于人,譬水火也。官盐之法,害于私贩,民嗛其情,是故贩者假水火以剽窃,人所谓潢池之盗也。”。灶户於萬曆時有八千七百多戶,但多逃亡殆盡,浙江灶丁试行摊入灶地。清朝取消了军户和匠户,但保留了灶籍,雍正四年(1726年)山东的灶丁摊丁入地。雍正六年(1728年)直隶长芦盐场的灶丁亦摊入灶地,征丁银三千四百一十四两零。1916年,山東省省長孫發緒將王崗場和壽光縣官台場合併為王官場。 煎鹽的成本大,灶戶常聚團公煎,灶民生产生活环境极其恶劣,明代《淮南中十场志》里收入的季寅《盐丁苦》诗:“盐丁苦,盐丁苦,终日熬波煎淋卤。”明清時流行《鹽丁嘆》:“煎鹽苦,煎鹽苦,煎鹽日日遇陰雨。”。雍正時,兩淮煎鹽用“火伏法”,均由場商造冊立案,由巡商嵇查督辦,外圍以墻,有官軍把守。.

新!!: 雍正和灶户 · 查看更多 »

灵山卫 (古代)

灵山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洪武五年(1372年)置,治所在今青岛市黄岛区灵山卫街道。领左、前、后三千户所。属山东都司。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省。.

新!!: 雍正和灵山卫 (古代) · 查看更多 »

灵岳寺

灵岳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岳寺村,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灵岳寺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寺院。该寺对北京西部的佛教发展发挥过重要影响。.

新!!: 雍正和灵岳寺 · 查看更多 »

灵州

灵州,中国古代的一個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灵州城为西北著名古城。.

新!!: 雍正和灵州 · 查看更多 »

灵州直隶州

灵州直隶州,明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九月,复置灵州,直屬於陝西省,无辖县。清朝初年,沿袭明制仍为直隶州。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甘肅省宁夏府,改为不辖县的散州。民國時期的1913年,改为灵武县。.

新!!: 雍正和灵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班第

班第(;),博爾濟吉特氏,蒙古鑲黃旗人,清朝官員。 官學生出身,歷任內閣學士、兵部侍郎、湖廣總督、兵部尚書。雍正至乾隆年間,三度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乾隆十一年,署山西巡撫。十五年,補拉布敦之缺任駐藏大臣。十七年,轉西寧辦事大臣。十八年,奉旨接替阿里袞署兩廣總督。1755年为定边将军,领兵西征准噶尔。定邊左副將軍阿睦尔撒纳反叛后,班第在撤出伊犁时被准噶尔叛军包围,自刎殉国,諡義烈。.

新!!: 雍正和班第 · 查看更多 »

班第 (科尔沁台吉)

班第(),博尔济吉特氏,清代蒙古王公,科尔沁部台吉。 班第是科尔沁郡王奇塔特的从孙。历任内大臣、都统、右翼前锋统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把养女、常宁之女和硕纯禧公主嫁给了班第。二年后,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雍正四年(1726年),班第去世,乾隆十八年(1753年),追封谥号恭勤。.

新!!: 雍正和班第 (科尔沁台吉) · 查看更多 »

琴峰书院

峰书院,是位于广东省饶平县三饶镇的一所清朝书院。.

新!!: 雍正和琴峰书院 · 查看更多 »

琴江村

琴江村,又称琴江满族村,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航城街道,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村距离长乐市区4公里,距离闽江口15公里,是福建省境内唯一一个满族聚居村落。 1729年(雍正七年),清廷为了加强福建沿海的防卫,在乌龙江、马江与琴江(皆为闽江支流)交界处的长乐县洋屿一带设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修建城堡,派遣八旗兵眷驻扎于此。这些八旗子弟在当地建立了琴江村(俗称“旗下里”)。 琴江村通行长乐旗下话(又称琴江话),是北方官话的一种方言,与北京话比较相似,混有满语词汇。 Category:长乐区 Category: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Category:福建村级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琴江村 · 查看更多 »

琺瑯彩瓷孔雀圖碗

瑯彩瓷孔雀圖碗,是清朝雍正时期產自唐窯之作品,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此碗高7厘米,口徑15.1厘米,具廠口、弧形外壁,直至底部向內收斂,矮圈足。以白瓷為基底,外部以琺瑯彩繪內廷恭造式樣裝飾,繪製孔雀,一低頭,另一隱身於石後。背景為鳥語花香的自然景致,彩繪以翠竹始,繼之繪白玉蘭,而以粉色海棠終。用色豐富,其中又以景泰藍最具代表性。另一面為留白題字,書寫著「動搖金翠尾,飛舞玉池陰」詩句,並有「政化」、「昇平」、「奕世」共三枚紅料印。器底帶「雍正年製」二行藍料宋體字雙方框款。.

新!!: 雍正和琺瑯彩瓷孔雀圖碗 · 查看更多 »

理親王

和碩理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雍正二年(1724年),康熙帝第二子胤礽被追封親王,封號理,諡號密,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八代九位。.

新!!: 雍正和理親王 · 查看更多 »

理藩院侍郎

藩院侍郎(z),中國清朝官名,理藩院的副佐堂官,侍郎職掌輔助理藩院尚書處理內外蒙古諸部、青海、回部、西藏、土司、俄羅斯、廓爾喀、其他藩屬各部之政令、爵祿、朝貢、刑罰、交涉通商等事務。 前身為理藩院左右參政。順治元年(1644年)將參政改為侍郎,左右各一人,均為滿缺(滿洲或蒙古旗人);額外侍郎一人,由蒙古貝勒、貝子中特簡賢能者補任。最初秩二品,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為三品,康熙六年(1667年)改為正二品,九年(1670年)改為正三品,雍正八年(1730年)改為從二品,乾隆十四年(1749年)定制升為正二品。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隨理藩院改制為理藩部而改稱理藩部侍郎。宣統三年(1911年)改為理藩部副大臣。.

新!!: 雍正和理藩院侍郎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

琉球国(),又稱琉球王國,是琉球历史上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两个朝代的统称和共有国号,也包括早期三山时代的山南、中山、山北三个王国(作为其共同的对外自称)。 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臺灣和九州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朝贡,遭日本薩摩藩入侵後也向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諸島外部勢力的入侵,特別是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日本庆长十四年)萨摩藩的入侵以後,萨摩藩控制并干涉了琉球国的內政。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1871年,日本在全國實施廢藩置縣,琉球國被當作令制國編入鹿兒島縣。1872年,琉球國被改設為琉球藩。1879年3月11日,日本兼併琉球,廢除琉球藩,編入鹿兒島縣;同年,以琉球之地設置沖繩縣。.

新!!: 雍正和琉球国 · 查看更多 »

琉球国外交

琉球国外交與不少東亞國家(如越南及朝鮮)一樣,受到中国(明清两朝)的册封,属于明清的藩属國。1609年,薩摩藩入侵後,琉球国亦--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琉球与朝鲜的贸易关系也非常频繁,仅次于中国,日本。除此以外,琉球还与週邊國家如暹羅、佛大泥、巡達、三佛齊、爪哇国、蘇門答臘、滿剌加、占城、安南、呂宋等國,以及更遠的土耳其、巴基斯坦地區进行外交和贸易交往,Sakamaki, Shunzō.

新!!: 雍正和琉球国外交 · 查看更多 »

砀山县

--山县位于中国安徽省最北端,是宿州市下辖的一个县。2007年初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是长三角地区的西北门户。.

新!!: 雍正和砀山县 · 查看更多 »

碣石镇

碣石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尾市所代管之陆丰市(县级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碣石湾畔。 全镇总面积为118.36平方公里,海岸线40.3公里。地理上分碣北、碣石、碣南三片,而行政上则分为37个行政村及4个社区,总户籍人口约23万。 作为陆丰三大经济强镇及陆丰五大港口之一,碣石镇2005年的GDP达到34.8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9.62亿元。也因悠久的历史与强大的经济活力,被国务院及中共广东省委等授予“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一级渔港”等荣誉称号。.

新!!: 雍正和碣石镇 · 查看更多 »

社頭鄉

頭鄉位於臺灣省彰化縣東南部。據耆老相傳,在明末清初,漢人自大陸入墾臺灣,稱番人聚落為「社」,「社頭」地名蓋因洪雅族大武郡社之頭首或頭人居住於此,以之得名。 目前以蕭姓為鄉內最大宗,古時候,常以同血緣關係而形成部落,故彰化地區流傳著「社頭蕭一半,鹿港施了了」。 在產業方面,社頭在織襪及芭樂產業之中,已獨佔鰲頭多年,在「家庭即工廠」的歷史背景之下,讓社頭有個順口溜,「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多。」,同時奠定了襪子的故鄉,芭樂的寶地之美名。.

新!!: 雍正和社頭鄉 · 查看更多 »

社頭清水巖

頭清水巖,位於臺灣彰化縣社頭鄉的一座巖仔佛寺,創建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彰化縣定古蹟,清朝時彰化八景之一。。.

新!!: 雍正和社頭清水巖 · 查看更多 »

神保住

保住(),滿洲愛新覺羅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之曾孫、簡純親王濟度之孫、簡修親王雅布第十四子。第七代鄭親王(1726年-1748年)。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神保住被封為一等鎮國將軍。雍正四年(1726年),世宗下詔斥責其兄簡親王雅爾江阿耽飲廢事,奪去其爵位。由神保住承襲簡親王爵位。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下詔斥責神保住恣意妄為,以致兩目成眚,又虐待兄長女兒,奪去其爵位。以濟爾哈朗弟貝勒費揚武曾孫德沛承襲簡親王爵位。.

新!!: 雍正和神保住 · 查看更多 »

神池县

池县在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是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1456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10万人。.

新!!: 雍正和神池县 · 查看更多 »

祁父

祁父,睾夷父,或祈父,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作为鲁国的大夫。宋国司马孔父嘉的孙子,木金父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高祖父。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祈父为裕圣王。.

新!!: 雍正和祁父 · 查看更多 »

祝贡寺

祝贡寺(藏语发音adri-gung-dgon-dg'a-Idan-Iegs-bshd-gling)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大滩乡上圈湾村旧寺沟,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华锐吉、张吉会,浅谈天祝县藏传佛教寺院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新!!: 雍正和祝贡寺 · 查看更多 »

祈安醮

安醮(粵語:音「照」),屬醮的一種,各地名稱不同,包括太平醮、平安醮、太平清醮、太平福醮、安龍清醮、清醮、清醮會、打清醮、清吉醮、祈安清醮、天醮、春醮等,屬於醮的一類,是道教一個傳統儀式,亦是民間習俗,為答謝神明的庇護之恩,並且祈求風調雨順、五業興旺和地方平安。在四川、福建、廣東、香港及台灣一帶特別盛行。 在香港,太平清醮是村民酬謝神恩、祈求國泰民安的盛大儀式,又以依賴漁業和農業為生的村民最為著重。不少鄉村至今仍保留定期打醮的習俗,大部分清醮都稱為太平清醮,少數則稱為安龍清醮。 太平清醮活動承傳了不少中國民間風俗及文化,近代的太平清醮更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士參觀,如:長洲太平清醮便成為長洲當地一年一度的的大型活動,每次均帶來大量攝影者、遊客,人潮都擠滿地方不大的長洲,街道變得水洩不通,每次也為當地商店食肆帶來一定經濟收入,近年更有紀念品發售。.

新!!: 雍正和祈安醮 · 查看更多 »

祀典武廟

典武廟(大關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要奉祀關聖帝君。其為臺灣早期建造的關帝廟,該道教廟宇為17世紀中,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鄭成功子鄭經於承天府-今之臺南市建四大廟,文廟即今日之孔子廟,於赤崁樓之南建關帝廟,即今日之祀典武廟。(關帝廳)擴建而成。據祀典武廟管理委員會文獻記載,係於西元1665年官建。.

新!!: 雍正和祀典武廟 · 查看更多 »

禁書

禁書,泛指政府或宗教領袖為了鞏固自身的地位或信眾的信仰,禁止不利己的書籍。他們採取強烈的排他行為,例如焚書或追殺原作者。此外,在書籍的內容觸犯宗教禁忌或文化、道德上的禁忌,或批評時政,亦有可能導致書籍被禁止出版、持有與販賣。甚至随着政治形势的改变,而查禁某些图书。.

新!!: 雍正和禁書 · 查看更多 »

福宁州

福宁州,中国古代的州,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霞浦、福安、宁德、福鼎等县市。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长溪县置,治所在霞浦县(今福建省霞浦县),属福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属福州府。正统十三年(1448年),州人柴头进领导农民在此响应邓茂七起义军。成化九年(1473年)升为直隶州,属福建省。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福宁府。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福建的州 Category:宁德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福宁州 · 查看更多 »

福宁府

福宁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福宁州置,治所在霞浦县(今属福建省)。属福建省。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等县市及周宁县大部分地。1913年废。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福建的府 Category:宁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福宁府 · 查看更多 »

福州府

福州府为明清时期福建布政司下设的一个府,其辖区大致为今天的福州市的五区二县级市六县再加上宁德地区的古田、屏南二县。明朝初年,改福州路为福州府,为福建省治。.

新!!: 雍正和福州府 · 查看更多 »

福州疍民

福州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是生活于中国福建闽江中下游及福州沿海一带水上的疍民。这个族群在福州话中被贬称为曲蹄(平话字:,實際讀音:,有时汉字也写作科题)或曲蹄囝( );女性则被贬称江妹仔( )或者曲蹄婆( )。早期文献也曾用游艇子、白水郎、蜒等名词来称呼他们。 传统上,福州疍民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中国的民族识别視其为汉族一部分。他们以闽东语福州话为母语,但又有别于当地福州族群,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疍民可能源于古代百越,由于生活和教育水平低下,使得他们长期受到陆上居民歧视,明朝、清朝前期政府将其列為贱民。民国时期,政府立法禁止歧视疍民。195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陆续安排福州疍民上岸。.

新!!: 雍正和福州疍民 · 查看更多 »

福州道

福州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福建省。 雍正四年(1726年)设置管理通省清军粮驿道,驻福州府,为按察使司副使衔。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兼分巡福州府和福宁直隶州。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一月加水利衔。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改置分巡宁福分巡海防道,驻福宁府(治今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嘉庆十九年(1887年)四月,改宁福道为粮储道,驻福州府(治今福建省福州市)。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裁撤。.

新!!: 雍正和福州道 · 查看更多 »

福建巡抚

福建巡抚,明清時代地方軍政官員。.

新!!: 雍正和福建巡抚 · 查看更多 »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為1684年-1727年;台灣道的正式官職名稱,為台灣地區的實際統治者;清治時期初期的這階段,台灣西部為福建省所管轄,按照清朝官員迴避本籍的制度,各地主官皆為外地輪調。.

新!!: 雍正和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 · 查看更多 »

福建通志

《福建通志》指清代以来,福建省(含今台湾地区)修撰的多部同一名称的地方志,記錄著省內的事蹟、氣候、風俗、水利、人物、藝術文化等等。 福建省第一部通史,是明朝黄仲昭所著的《八闽通志》。万历九年(1581年),王应山修《闽大志》。何乔远修撰,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成书的《闽书》。清代历时268年,共编有四部《福建通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郑开极编纂六十四卷的《福建通志》,此书承袭于《闽书》。雍正年间,雍正帝下旨各地督抚编修地方志。乾隆二年(1737年),修成七十八卷的《福建通志》,录入《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继修九十卷的《福建通志》。道光九年(1829年),以建筑福州贡院的余款设立福建通志局,重修《福建通志》,陳壽祺任总纂。陈寿祺在1834年逝世后,分纂高澍然继任总纂。因梁章钜联合士绅反对,高澍然辞职,通志局解体,书稿散失,作罢。形成福建文史上的一桩公案。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请魏敬中继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成稿,但因梁章钜抵制及此后政局混乱,未成。同治六年(1867年),再度设局刊印。同治十年(1871年),付印。此部命名为《重纂福建通志》。而民国陈衍所纂《福建通志》則為近代方志著作。.

新!!: 雍正和福建通志 · 查看更多 »

福彭

福彭(),滿洲愛新覺羅氏。克勤郡王岳托後裔,平悼郡王訥爾福之孫,已革平郡王訥爾蘇之長子,第五任平郡王(鐵帽子王之一)(1726年-1748年)。其母嫡福晉曹佳氏為通政使曹寅之女,故福彭為曹雪芹之姑表兄。 雍正四年(1726年),其父訥爾蘇因貪婪之罪,遭削去爵位,由福彭襲封平郡王爵位,授右宗正之職,署任都統。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命福彭為軍機處行走。八月授職為定邊大將軍,率師討伐噶爾丹策零。福彭率領大軍至烏裡雅蘇台,上奏言:「行軍,駝馬為先。今喀爾喀扎薩克貝勒等遠獻駝馬,力請停償直。彼不私其所有,而宗室王、公、貝勒皆有馬,豈不內媿於心?臣有馬五百,原送軍前備用。」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彭率領將軍傅爾丹前往科布多保護北路諸軍。再被召還。雍正十三年(1735年),福彭覆命率師駐守鄂爾坤,築城於額爾德尼昭之北。再被召還以慶復代替。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事務,次年十月調管正黃滿洲都統事務,到乾隆三年(1738年)七月升任議政。乾隆十三年(1748年)逝世,賜予謚號為「敏」。其子慶明承襲平郡王之爵位。.

新!!: 雍正和福彭 · 查看更多 »

福佑寺

福佑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0号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故宫外八庙之一。.

新!!: 雍正和福佑寺 · 查看更多 »

福沛

福沛(),爱新觉罗氏,清朝雍正帝的儿子(实际上的第九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福沛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十,生母是年贵妃。福沛只活了1天,当天去世,无谥号。.

新!!: 雍正和福沛 · 查看更多 »

福泉县 (清朝)

福泉县,是清朝时期江蘇省松江府下辖的一个存时极短的县,雍正时从青浦县分出,乾隆初年撤销,复归青浦县。.

新!!: 雍正和福泉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福清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唐、宋、元、明、清四代福清(今福清市)歷任知州、知县。.

新!!: 雍正和福清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福惠

福惠(),清朝雍正帝的儿子(实际上的第八子,但因早殇而未序齿。)。原名弘晟,改名福慧。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生母是年贵妃。福惠只活了8岁,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初九,福惠去世,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弟弟为亲王,谥号怀。.

新!!: 雍正和福惠 · 查看更多 »

禹壽

禹壽(),原名治水,字崧少,又字龍門,河南省開封府汜水縣(今屬滎陽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禹壽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雍正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秦州 (古代)

州,中国古代的州。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三州置,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太康七年(286年)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省凤县、略阳县、四川省平武县以北,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西汉水、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凉州;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邓至,东部属梁州。北魏正光五年(524年)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 唐朝时,属陇右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迁还旧治。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收复,三年(849年)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北宋移今天水市)。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 宋为秦凤路治。金属凤翔路。元朝属巩昌路。明朝属巩昌府,洪武初年设茶马司于此地。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秦州直隸州,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为天水县。.

新!!: 雍正和秦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秦州直隸州

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甘肅省直隸州。 雍正七年(1729年),升秦州為直隸州,降巩昌府屬之徽州為縣,與所領兩當縣來屬。領縣五:秦安縣、清水縣、禮縣、徽縣、兩當縣。.

新!!: 雍正和秦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秦勇均

勇均(),字健资,号柱川。江蘇苏州府金匱縣人。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秦勇均 · 查看更多 »

科布多

科--多(),一作和卜多,原為中國清代城名,後用作地區名。雍正八年(1730年)始築科布多城(今蒙古國科布多省省會)。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統轄杜爾伯特部及阿爾泰山一帶諸部落。此後,科--多參贊大臣管轄的地域也被稱為“科布多”。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科布多省、巴彦乌列盖省、乌布苏省大部分地區,俄羅斯與阿爾泰邊疆區东南部、阿爾泰共和國、及圖瓦共和國唐努山以南地區,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河-額爾齊斯河以北,哈薩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東北一隅。同治三年(1864年),科布多西北的阿爾泰淖爾烏梁海被俄國割佔。1907年,分阿爾泰山一帶置阿爾泰。1912年,科布多被外蒙古軍隊佔領。1919年外蒙古撤銷自治,科布多再次由中國設官治理。1922年以後由蒙古人民黨政府統治。.

新!!: 雍正和科布多 · 查看更多 »

科布多城

科布多城(西里尔蒙古文:Ховд),简称科城,是蒙古國西部城市,科布多省的省會。.

新!!: 雍正和科布多城 · 查看更多 »

秀水鄉 (台灣)

水鄉位於台灣彰化縣中部,地理環境東西狹南北長,屬狹長型態,地勢平坦,有濁水溪流域灌溉,水質清澈,醞釀了酪農故鄉的環境。地處於彰化市之南,東鄰花壇鄉,西接鹿港鎮、福興鄉,南連大村鄉及埔鹽鄉,北接和美鎮與彰化市,為典型的純樸農村。.

新!!: 雍正和秀水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

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陟山门街5号,是清朝稽查内务府御史的衙门。.

新!!: 雍正和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 · 查看更多 »

程元章

程元章(),字冠文,号坦斋,河南汝寧府上蔡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北宋理学家程颐之後,祖籍登封,明末,六世祖程尚智移居上蔡,曾祖父程宗道是太醫。程元章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幼年好学,康熙五十六年中鄉試舉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一甲三名進士(探花),任翰林院编修。雍正四年(1726年)出督福建學政。历官浙江布政使、安徽巡抚,雍正十年(1730年)任浙江總督,兼浙江巡抚,管理鹽政。乾隆元年(1736年)任漕運總督。官至吏部侍郎。有《师洛堂诗集》。.

新!!: 雍正和程元章 · 查看更多 »

程鍾彥

程鍾彥(),字驥超,號芥亭,室名南村草堂,浙江省嘉善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經學家,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程鍾彥 · 查看更多 »

程順則

程順則(;)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儒學學者。和名名護親方寵文(),童名思武太,號念菴,著書時也常以雪堂自號。他從中國帶回儒學書籍《六諭衍義》並在琉球普及,建設明倫堂以教育琉球的士族子弟。他還效仿中國的官制,制定了琉球的官制。由於他為儒學在琉球的推動,甚至在日本江戶幕府的推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列為琉球五偉人之一,稱名護聖人(),至今仍受琉球人的尊崇。.

新!!: 雍正和程順則 · 查看更多 »

穆嫔

嫔,姓陈氏,清朝后妃,康熙帝的嫔妃,陈岐山之女。.

新!!: 雍正和穆嫔 · 查看更多 »

竹塹城

竹塹城(淡水廳城),是指臺灣在清治時代於今日新竹市中心所建的城廓,創立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當時淡水廳廳治所在。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因此有時也用「竹塹城」一詞來代指新竹市。迎曦門是竹塹城現今唯一留存的城門,是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新!!: 雍正和竹塹城 · 查看更多 »

竹子湖

竹子湖,是臺灣北部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一個山谷,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則屬於臺北市北投區湖田--。當地海拔約670公尺,氣候涼爽多雨。由於土壤肥沃,又擁有豐沛潔淨的山泉水源,為陽明山區少有的休閒農業區,也是大臺北地區知名的旅遊景點。竹子湖曾經係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天然堰塞湖,如今湖水已然退去。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因而得名-->。.

新!!: 雍正和竹子湖 · 查看更多 »

竹北市

竹北市(臺灣客家語海陸腔:zhug bed shi+;饒平腔:zhugˋ bedˋ shiˊ)位於台灣西北部,北屏湖口台地,南倚竹東丘陵,屬新竹平原北半部,是新竹縣西側沿海的行政區,是縣治所在地,也是新竹市的衛星城市。北有鳳山溪、南有頭前溪,居兩河下游之沖積扇,土壤肥沃適宜農業栽培,是新竹縣的米倉。後來新竹市升格改制,縣市因而分治,縣政府北遷竹北頂斗崙(現今為竹北市北崙里);原屬農業鄉鎮的“竹北鄉”,因而改制為政治中心的“竹北市”。作為新竹市的衛星城市,且地近新竹科學園區,加上各項交通建設陸續完成(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台灣高鐵新竹車站、台鐵六家車站),以及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進駐計畫,近年來房地產交易熱絡,人口成長極為迅速。亦是全臺人口第3多的縣轄市,僅次於彰化縣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人口密度則居全國所有縣轄市第1,在所有鄉、鎮、縣轄市中,則僅次於宜蘭縣羅東鎮。.

新!!: 雍正和竹北市 · 查看更多 »

竹馬陣

竹馬陣始於清雍正9年(1732年),由一位竹馬陣師傅攜帶「田都元帥」金身乙尊輾轉至山東後,再自山東蒞台,首先落腳於屏東;最後與所信奉的「田都元帥」定居於台南市新營區土庫里。田都元帥威靈顯赫,有求必應,於是成為土庫的守護神,村民建廟奉祀名為「土安宮」。經文化部、臺南市政府核定為臺南市定傳統表演藝術,亦是首批登錄傳統表演藝術之陣頭。   「竹馬陣」應當是屬於清朝時中國大陸南方的劇種,不過現在大陸已失傳亦不見文獻記載。這位從唐山來的師傅教村民「竹馬陣」,以後代代相傳迄今將近270年。「竹馬陣」命名自12生肖中的「馬」,意思是祈求「祿馬交馳,大富大貴」;另有一說是馬在十二生肖中扮成「白馬書生」,在古代以讀書人為貴的觀念下,乃將此十二藝陣命名為「竹馬陣」。。近年來,由於竹編12生肖模型技術已失傳,改以服飾代之,並在臉上依照生肖的屬性畫上面譜或戴上頭冠。如「龍」扮者臉上塗以紅色底,再畫面譜;戴上龍的頭冠。旦角則頭飾珠花彩帶,不畫面譜。演員不具有上下場的觀念,屬落地掃演出型態。演員妝扮屬於醜扮,演員人數以二人與三人為主,但三人演出有時並不是為了劇情所需,而是為演出排場之美觀而安排;演出場地為平地上的廣場,可讓觀眾四面可欣賞;演員的身段動作相當簡單,並不斷重複表現,而且演出行進是以前後方向為主。   「竹馬陣」是一種兼具宗教性、藝術性、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綜合文化活動。12名演員出陣,無女性演員,除了有祈福鎮煞作用,其中包涵南管樂器演奏,梨園的身段、唱腔,亦為當地農閒的娛樂。全部以歌唱藝弄作為表演,一組完整的藝弄演出包括有「環繞藝弄」、「按生肖順序,各自表演一次」、「對弄及三人弄」的一組完整的藝弄演出。是歌唱演奏之音樂近似南管樂,約有一百首樂曲,如〈元宵十五〉、〈看燈十五〉、〈將軍走〉、〈陳三五娘〉、〈牽君手雙〉等,每曲名稱都有特定劇情含意均呈現在唱詞哩,歌唱時一曲接一曲依照劇情發展的連貫性,展現歌聲和音樂的美。 可惜竹馬陣有一個「教外別傳」的神咒禁忌,只能傳當地人,且傳男不傳女。如今僅存的演出藝人不過10多位,平均年齡60幾歲,迫使「竹馬陣」有後繼無人,藝陣失傳之虞.

新!!: 雍正和竹馬陣 · 查看更多 »

笨港

港為臺灣南部古地名之一,指今日的雲林縣北港鎮以及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

新!!: 雍正和笨港 · 查看更多 »

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哲布尊丹巴·罗布丹彬多密,),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外蒙古藏传佛教的主要活佛。加上佛教传说的十五世,又称十七世。 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曾侄孙,土谢图汗敦多布多尔济的儿子。雍正元年(1723年)根据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遗言,七世达赖从四个灵童中选择,最后雍正帝确认。雍正六年受格宁戒,次年,喀尔喀诸王大会,正式升法座。十年(1732年)准噶尔噶尔丹策零东征喀尔喀,他到多伦避难。乾隆元年(1736年)进京朝见乾隆,被准许拥有黄色围墙和行宫。三年,乾隆帝正式册封,授金册金印,掌管喀尔喀密教。五年奉旨返回库伦,修缮佛寺,开讲法会。十五年接受广教寺,直接领民一千多户。1754年设立额尔德尼商卓特巴,管理行政事务,本人专管宗教事务。1756年,奉诏召集喀尔喀王公,为清朝平定阿睦尔撒纳和青衮雜卜立下功劳,乾隆赐号敷教安众大喇嘛。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1758年2月),在库伦入寂,乾隆建立敕愿寺,供奉他的舍利塔。.

新!!: 雍正和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 查看更多 »

筏子溪

筏子溪位於台中盆地的西側,屬於烏溪水系,主流長度21.25公里,流域面積132.6平方公里 。.

新!!: 雍正和筏子溪 · 查看更多 »

策布登扎布

布登扎布(),一译车尔登扎布、车布登扎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多罗郡王额驸策棱次子,博尔济吉特氏。 策尔登扎布初授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年)参加额尔德尼昭之战,封辅国公。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授他为所部副将军参赞。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帝命分其兄成衮札布所属自为一旗,建立札萨克。乾隆十九年(1754年),督兵招抚乌梁海,以征乌梁海及准噶尔有功,赐贝子品级。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清军参加征讨准噶尔达瓦齐至伊犁。伊犁平,晋封多罗贝勒。原辉特部台吉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谋叛,车布登扎布将这件事密告将军班第。于是参加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追捕阿睦尔撒纳至哈萨克境,又至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佐定边左副将军哈达哈征讨乌梁海,擒拿固尔班和卓。进封多罗郡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署定边副将军,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扎布哈朗特)。遣兵擒青衮咱卜叛党达玛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授定边右副将军,随定边将军兆惠征阿睦尔撒纳余众及新疆“小和卓”霍集占。乾隆帝以其父“超勇”号赐给他,并晋亲王品级。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西域事定,以功臣画像列紫光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奉命到西藏。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代其兄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授盟长。后因牟利被劾,罢左副将军。又因擅请展牧界,削亲王品级。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策尔登扎布卒。.

新!!: 雍正和策布登扎布 · 查看更多 »

答应

应,是明朝女官及宦官職稱,為皇帝及居於宮中之皇族的近侍,又稱答應人,如為宮女又稱答應宮女、答應女,較高級者則為答應執事。在清朝則為妃嬪位號。.

新!!: 雍正和答应 · 查看更多 »

管幹貞

管幹貞(),改名幹珍,字松崖,又字陽復、暘復、陽夫,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書畫家,專長花鳥畫。.

新!!: 雍正和管幹貞 · 查看更多 »

管理三庫大臣

管理三庫大臣,簡稱三庫大臣。為清朝官職,王公大臣充任職,職務為管理戶部三庫。 前身為順治十三年(1656年)起設置的三庫理事官;雍正元年(1723年),改由王公大臣擔任,稱為管理三庫大臣。滿缺、漢缺各一人,任期為三年,期滿時請旨更換派任。職掌為管理三庫庫藏、出納,按年月會計造冊,清點核實上奏。 轄下屬官有檔房主事,三庫郎中、員外郎、司庫、大使、筆帖式、庫使等官。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四月十四日上諭:「三库积弊已深,库书、库丁弊端尤甚,亟应实力整顿,著如该部所奏,即将三库集中等缺裁撤,凡库书、库丁悉数革除,一切收支事宜统归户部堂官一手经理,以专责成,毋庸另派三库大臣管理。」裁撤三庫,管理三庫大臣之職務改由戶部尚書全權處理。.

新!!: 雍正和管理三庫大臣 · 查看更多 »

箭亭 (北京故宫)

箭亭,位于紫禁城东部景运门外、奉先殿以南的开阔平地上,是清朝皇帝及其子孙名義上练习骑马射箭之所。 惟清帝及其眷屬很少待在紫禁城,實際皇子皇孫們學習騎馬、校射的地方為圓明園山高水長樓旁「西廠」或稱「西苑」。.

新!!: 雍正和箭亭 (北京故宫) · 查看更多 »

简阳市

阳市,是中国四川省的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省中部,位于成都市区以东48公里处,因此有“蜀都东来第一州”的美誉。.

新!!: 雍正和简阳市 · 查看更多 »

类乌齐寺

类乌齐寺,本名“扬贡寺”,藏语称“查杰玛”或“格培林”,是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类乌齐县类乌齐镇的一座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寺院。 类乌齐寺的本名为“扬贡寺”,是桑吉温兴建。该寺主殿“查杰玛”建成后,因该殿十分宏伟壮丽,成了该寺的象征,所以藏语常称该寺为“查杰玛”。此外,因该寺建于类乌齐的“纳衣塘”大坝上,故被称作“类乌齐寺”。藏语通常称该寺为“查杰玛”或“格培林”。.

新!!: 雍正和类乌齐寺 · 查看更多 »

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

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或稱澳門關部行台、澳門正稅總口、澳門總口),是清政府粵海關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澳門設立的海關機構。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澳門關部行台被澳門總督亞馬留所封閉。 澳門關部行台乃粵海關七個總口之一,兩名旗員防禦由粵海關監督管理,分駐於廣州的省城大關及澳門總口。澳門關部行台主理對外貿易事務,《粵海關誌》記載澳門關部行台的人員:“有旗员防御一名,又有总书一名,柜书一名,家人二名,巡役五名,水手十五名,火夫二名”,共27人。其下設四小稅館於大馬頭口、娘媽閣口、南灣口和關閘口,具體負責征收關稅稽察外國商船貿易及進入廣州事宜。大馬頭稅館專理中外商人諸稅,南灣稅館主稽查來澳外人、番舶並辦理涉外勞務,娘媽閣稅館以盤查閩、粵入澳商漁船隻,嚴防偷漏課稅,關閘則以徵收陸路貿易稅項職能。.

新!!: 雍正和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 · 查看更多 »

粉彩描金雙獅紋盤

粉彩描金雙獅紋盤約製作於西元1740年,也就是清朝的乾隆年間,作者不詳,作品長寬22.9cm,深2.9cm。.

新!!: 雍正和粉彩描金雙獅紋盤 · 查看更多 »

索柱 (康熙乙未進士)

索柱(v,),字海峰,姓氏不詳。正紅旗滿洲人,屬於何保住佐領。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索柱 (康熙乙未進士) · 查看更多 »

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明代中葉至清代末造,從督撫到縣令,皆聘有師爺,清代的師爺多來自紹興府八縣,所以稱紹興師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地域性「師爺幫」。 師爺,又稱幕賓、幕友,是輔佐官員的重要私人顧問,甚至師爺也因專長不同,各自辦專門之事。辦理財政、賦稅的師爺,稱為“錢榖師爺”。錢穀師爺的重要性,僅次於刑名師爺。起草奏疏的師爺稱為“折奏師爺”。專管書信的師爺稱為“書啟師爺”。.

新!!: 雍正和紹興師爺 · 查看更多 »

純裕勤太妃

纯裕勤太妃(),陈氏,康熙帝妃嫔。 二等侍卫云麾使陈希敏的女儿,陈氏何时入宫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皇十七子果毅亲王胤礼。此后未再生育,陈氏入宫多年亦未有封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康熙帝告诉礼部要册封后宫中六位年龄在四十至六十岁,生育皇子,“虽称妃嫔、尚未受封”的嫔御为妃嫔。十二月辛未,陈氏与博尔吉锦氏、和嫔等人受封,是为勤嫔。 《愛新覺羅宗譜》记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尊封勤妃。乾隆帝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乾隆十八年(1753年)十二月二十日,太妃逝世。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奉旨以纯裕勤太妃本氏子孫由包衣撥出,編立世管佐领,著太妃之兄陳晉觀之子陳鏷管理。.

新!!: 雍正和純裕勤太妃 · 查看更多 »

純惠皇貴妃

純惠皇貴妃(),蘇佳氏,蘇召南之女。乾隆帝妃。.

新!!: 雍正和純惠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純愨皇貴妃

纯悫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的女儿,雍正帝妃子之一。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入侍雍王府为妾,号格格,時年十四歲。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初封裕嫔,雍正八年晉裕妃。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尊为皇考裕贵太妃。耿氏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关系很好,情如姐妹。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后崩。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乾隆念裕贵妃慈爱恩情,在庆祝皇考裕贵妃九十岁大寿,尊封耿氏为皇考裕皇贵太妃,十二月二十八日为耿氏举行了册封典礼。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病逝,享高壽九十五歲。僅次於康熙帝定妃萬琉哈氏的九十六歲。谥号纯悫皇贵妃,寻葬泰陵妃园寝,位列诸妃之上。生育皇五子和恭亲王弘昼。.

新!!: 雍正和純愨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紀昀

纪昀(雍正二年六月十五日-嘉慶十年二月十四日,即),字晓岚,又字春帆,晚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晓岚。清代直隸獻縣(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政治人物。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卒谥文达。 纪昀文采超群,與同時代江南的袁枚齊名,時稱「北紀南袁」。.

新!!: 雍正和紀昀 · 查看更多 »

綏德直隸州

綏德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明代屬延安府。領縣一。雍正三年(1725年),升直隸州,以延安府之清澗縣來隸。乾隆元年(1736年),以葭州之吳堡縣來隸。領縣三:米脂縣、清澗縣、吳堡縣。评价:衝,繁。隸陝西省延榆綏道。.

新!!: 雍正和綏德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總督倉場

總督倉場,又称倉場總督、總督倉場侍郎,全称總督倉場戶部侍郎,为明、清兩朝專設的、由戶部官員管理全國糧倉的職位。其官員往往由戶部尚書、戶部侍郎頭銜兼署,故又稱倉場尚書、倉場侍郎等。.

新!!: 雍正和總督倉場 · 查看更多 »

繆曰芑

繆曰芑(),字武子,江南省苏州府吴县人。清朝官员。.

新!!: 雍正和繆曰芑 · 查看更多 »

繆曰藻

缪曰藻(),字文子、一字彤子,号南有居士,江南省苏州府吴县人。清朝官员。.

新!!: 雍正和繆曰藻 · 查看更多 »

红楼梦

《紅樓夢》,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是中國四大小說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別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緣》;故事是從女媧補天時所剩下的一塊石頭講起,因此又名《石頭記》。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全本回數問题有兩说:据脂砚斋批语,應少于114回;而据高鶚、程偉元的版本,共120回。後來高鶚、程偉元取得后40回稿,並整理印行,即為目前較通行的120回全本。 程偉元稱,自己經過多年收集,重金購得《紅樓夢》後四十回殘稿,並對不連貫的地方進行補綴。於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一百多年間,《紅樓夢》以此流傳,受到讀者歡迎。 從1920年代開始,胡適「大膽假設」,認為後四十回非曹雪芹著,並提出高鹗续書後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认为後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8回,后30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紀,《紅樓夢》是中國最受重視的一部文學作品。因为其不完整,加上作者曹氏已亡故,所述內容又鉅細靡遺,結局設定更是超乎尋常,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問——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

新!!: 雍正和红楼梦 · 查看更多 »

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原为雍正年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故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0岁,前后共计六十多年,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给自己的居所起的雅号,在此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他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姑妄听之(一)》中写道“余虎坊桥宅,为威信公故第,厅事偏东,石高七八尺,云是雍正中造宅时所赐,亦移自兔儿山者。南城所有太湖石,此为第一。余又号孤石老人,盖以此云。”原阅微草堂的太湖石,后又被迁回中南海瀛台兔儿山。.

新!!: 雍正和纪晓岚故居 · 查看更多 »

纳延泰

纳延泰,清朝大臣,萨尔图克氏,蒙古正白旗人。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以理藩院右侍郎在總理事務處辦差。乾隆二年(1737年)十一月恢復軍機處,為辦理軍機大臣。担任《清世宗实录》副总裁。在军机处执笔蒙古文文书。官至理藩院尚书,加太子少保。纳延泰经常到蒙古辦差,到新疆办理军务。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八月,赴任北路军营。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不奏喀尔喀台吉沁多尔济规避军事,又事連平郡王庆恒欺君,纳延泰被革职。后起复,终為理藩院侍郎。其子长龄。.

新!!: 雍正和纳延泰 · 查看更多 »

绥德州

绥德州,金朝时设置的州。 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升绥德军置,治所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属鄜延路。元朝属延安路。明朝属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为绥德直隶州,属陕西省。乾隆元年(1736年)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米脂、子洲、绥德、吴堡、清涧等县区域。1913年废。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榆林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绥德州 · 查看更多 »

绥远城

绥远城,俗称“满城”、“新城”,原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清朝设置的一座军事驻防城。在绥远城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今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新!!: 雍正和绥远城 · 查看更多 »

绥远城将军

绥远城將軍,清代内蒙古地區最高官員,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奏准在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官階為正一品。旺昌是首任绥远城將軍,至宣统三年(1912年),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将军衙署历时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绥远将军有79任,均在此管理驻扎。.

新!!: 雍正和绥远城将军 · 查看更多 »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是清朝绥远城驻防军事首领绥远城将军的府衙。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 雍正和绥远城将军衙署 · 查看更多 »

绮园 (北京)

绮园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秦老胡同,是清朝总管内务府大臣明善、文锡、增崇祖孙三代的宅邸的花园。.

新!!: 雍正和绮园 (北京) · 查看更多 »

绵州

绵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五年(585年)改潼州置,治所在巴西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东)。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安县等市县地。大业初年,改为金山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绵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巴西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绵州。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下辖八县:巴西县、昌明县、魏城县、罗江县、神泉县、盐泉县、龙安县、西昌县。 宋、元辖境略有变化。宋朝时属成都府路,元朝时属潼川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巴西县入本州。明朝时属成都府。清朝时,绵州境相当今绵阳、安县、北川、绵竹、梓潼、德阳市县地。雍正五年(1727年),升为綿州直隸州。1913年废,改为绵阳县。盛产井盐和丝绵织物。.

新!!: 雍正和绵州 · 查看更多 »

绛州

绛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东雍州置,治所在龙头城(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后徙治柏壁城(今山西省新绛县西南),建德六年(577年)又徙治玉壁城(今山西省稷山县西南)。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徙治临汾县(后改为正平县,即今新绛县)。大业三年(607年),改为绛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绛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绛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绛州。属辽东道。户八万二千二百四,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一。下领七县:正平县、太平县、曲沃县、翼城县、绛县、闻喜县、垣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曲沃、稷山、绛县、新绛、翼城、万荣、河津、襄汾、夏县、垣曲、闻喜等县市地。 金朝兴定二年(1218年)升为晋安府。元朝初年,为绛州行元帅府,河、解二州诸县皆隶焉。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后改晋宁路)。下领七县:正平县、太平县、曲沃县、翼城县、稷山县、绛县、垣曲县。 明朝初年,省正平县入州。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绛州直隶州。1912年废州,改本州为新绛县。.

新!!: 雍正和绛州 · 查看更多 »

绛曲基巧

绛曲基巧(),簡稱絳基(),是西藏政府设置的一個基巧(地级行政區),在今日西藏自治区中部偏北那曲縣一帶。 絳曲基巧之地在清朝雍正以後被劃為於青海辦事大臣的青海地方管轄之下,為霍爾三十九族遊牧之地。1909年,被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改土歸流」。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趙爾豐斃命。西藏噶廈政府在拉薩宣佈獨立,並派兵佔領了這裡。1916年,以其地設立霍爾基巧。1942年,改名絳曲基巧。 辖黑河、申扎、朗如、朋己等四宗和当雄、白仓二谿。1954年撤销朋己宗,设旁多、达波错斯、达木曲柯尔三谿。1955年撤销基巧,辖区分别划归拉萨、黑河二办事处。 Category:基巧 Category:已撤消的西藏地级行政区 Category:拉萨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4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雍正和绛曲基巧 · 查看更多 »

罗寺

罗寺,藏语称“罗贡巴”(),汉语又译“洛寺”,又称“洛普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唐嘎乡洛普村,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罗寺 · 查看更多 »

義寧陳氏

义宁陈氏是对陈宝箴家族的称呼,因陈宝箴籍贯为江西省义宁州(今修水县),陈宝箴常被称为“义宁陈抚”,陈三立被称为“义宁公子”,陈寅恪被称为“义宁先生”,故而得名。义宁州的陈氏家族当然不止一家,但声名显赫如陈宝箴家族者,却绝无仅有。 据修水竹塅陈氏光义堂于1943年重修的《义门陈氏宗谱》记载,陈氏出自有虞,周武王克商后,有虞氏三十三世孙满被封诸陈,以国为姓。满成为陈氏始祖。满公四十二世孙陈实封颍川郡,陈氏遂以颍川为望。至七十四世旺公,迁江州浔阳县,为义门陈氏始祖。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分为291庄,迁往全国各地,其中魁公(八十四世)一支迁入汀州宁化县石壁村,为迁闽始祖。宋末元初时魁公一支后裔迁潮州,再迁汀州上杭县。清雍正年间,陈腾远(一百一十三世)迁江西省义宁州,为义宁陈氏始迁祖。 清康熙年间,义宁州因地广人稀,从闽粤赣客家人聚居地区招募人口垦荒,至康熙末年,全县已有客家移民万余人。陈腾远于雍正八年(1730年),从福建上杭县来苏中都林坊迁入义宁州安乡十三都护仙源,“结棚栖身,种蓝为业”,时年20岁。陈腾远年过五十后育有四子:克绳、克调、克藻、克修。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竹塅村的陈家大屋落成,陈腾远一家迁居此处。陈克绳育有四子,除幼子陈规鋐外,皆未成年而殁。陈规鋐,名伟琳,字琢如,号子润,虽未入仕,但怀经世大志,曾组织团练与太平军作战长达数年。陈规鋐育三子,长子观瑚(树年),次子观瑞早殇,三子观善(宝箴)。 陈宝箴,谱名观善,字右銘,21岁中举,官至湖南巡抚,故有“义宁陈抚”之称,是这一家族的关键性人物,育有二子:三立、三畏。 陈三立字伯嚴,號散原,又自谓“神州袖手人”,是著名诗人,育有五子:衡恪、隆恪、寅恪、方恪、登恪。 陈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是著名画家,育六子:封可、封怀、封雄、封举(早殇)、封邦(早殇)、封猷。 陈寅恪是著名歷史學家。 陈封怀是著名植物学家。.

新!!: 雍正和義寧陳氏 · 查看更多 »

羅彌高

羅彌高,字謙六,號仰山,贵州遵義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進士,三甲一百三十六名,授文清吏選司主事,官至江西道監察監察御史,協理陝西、山西、浙江諸道監察。.

新!!: 雍正和羅彌高 · 查看更多 »

羅樂林

羅樂林(Law Lok Lam;),知名殿堂級實力派甘草演員,曾于1970年代先后加入佳藝電視及亞洲電視,無綫電視(TVB)資深藝員(現為基本藝人合約)。.

新!!: 雍正和羅樂林 · 查看更多 »

翊坤宮

翊坤宮,為紫禁城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西六宮區東部中间。.

新!!: 雍正和翊坤宮 · 查看更多 »

翁方綱

翁方綱(),字忠敘,一字正三,號覃谿,晚号苏斋,順天府大興縣(今屬北京市)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新!!: 雍正和翁方綱 · 查看更多 »

翠花街5号四合院

翠花街5号四合院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翠花街5号的一座四合院。.

新!!: 雍正和翠花街5号四合院 · 查看更多 »

真如镇街道

真如镇街道,是中国上海市普陀区下属的一个街道。是普陀区党政机关所在地,也是上海中心城区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面积6.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78万人(2009年6月底)。街道办事处驻芝川路205号。.

新!!: 雍正和真如镇街道 · 查看更多 »

真定县

真定县,中国古县名。.

新!!: 雍正和真定县 · 查看更多 »

真定府

真定府,中国古代的府。 五代后唐改镇州置,曾建为北都。其后省复多变。后晋改恒州,后汉复改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又改为镇州。北宋时辖境略有变动,庆历八年(1048年)升为真定府,治所在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元氏、栾城、藁城、新乐、行唐、阜平之间地。为真定府路治。北宋、金朝时为河北西路治。 元朝时,改为真定路。明朝洪武初年,复为府。辖境东部扩至今定州、深州及南宫等市境。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避雍正帝讳,改为正定府。.

新!!: 雍正和真定府 · 查看更多 »

真定國

真定國,漢代王國名。西汉置。治所为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属冀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正定縣、藁城市、鹿泉市與石家莊市市區一帶。.

新!!: 雍正和真定國 · 查看更多 »

真安州

真安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元朝时,为珍州思宁长官司。明玉珍改真州。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真州长官司。为播州杨氏土司辖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政府平定土司杨应龙的叛乱。万历二十九年四月(1601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南。属遵义府,下领绥阳县、仁怀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正安、道真等县。后移治今正安县东北旧城。四十八年移治今正安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正安州。当是为避讳雍正帝名。.

新!!: 雍正和真安州 · 查看更多 »

真相HOLD得住

《真相HOLD得住》是台灣的談話性綜藝節目,由衛視中文台開播,目前星期一到星期五於晚上8時至9時首播。節目有幾名時常來的甚至每集都來的班底:知本家文化社長劉燦榮、曾任自由時報社會記者的王瑞德、資深媒體人黃敬平,本節目介紹外星怪談、歷史事件、生活常識等。片尾標示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 雍正和真相HOLD得住 · 查看更多 »

真觉寺

真觉寺又稱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侧的高粱河(长河)北岸。以其金剛寶座塔聞名,是中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现在真覺寺被辟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为北京市文物局直属单位。.

新!!: 雍正和真觉寺 · 查看更多 »

真阳县 (刘宋)

真阳县,中国古县名。 南朝宋改慎阳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北。北齐废。隋朝大业初年,改真丘县复置。属汝南郡。唐朝载初元年(689年)改名淮阳县,神龙初复名真阳县。金朝属息州。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废,寻复置。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废,弘治十八年(1505年)复置,移治今正阳县,属汝宁府。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避雍正帝讳改正阳县。 Category:南朝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河南古代县份 Category:驻马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正阳县 Category:5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真阳县 (刘宋) · 查看更多 »

眉山市

眉山市(四川话拼音:Mi2san1;本地发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市境北临成都市,东界资阳市、内江市,南接乐山市,西邻雅安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东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岷江纵贯市境,青衣江在西部贯穿。总面积7,140平方公里,人口300.13万。眉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乡,建有三苏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眉山市 · 查看更多 »

眉州直隸州

眉州直隸州,明朝設置的直隸州。清朝时,评价:衝,繁。隸四川省建昌道。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眉州降为县,仍属嘉定州。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为州,直隶四川布政司,下领三县:彭山縣、丹棱縣、青神縣。康熙初,彭山、青神二縣先後省入州。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仍隸州。領縣三:丹棱縣、彭山縣、青神縣。.

新!!: 雍正和眉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烏里雅蘇臺城

烏里雅蘇臺城是蒙古國西部城市, 爲扎布汗省省會。人口约爲16240(2006年)。在行政区划上爲乌里雅苏臺苏木。.

新!!: 雍正和烏里雅蘇臺城 · 查看更多 »

烏里雅蘇臺將軍

定邊左副將軍,即烏--雅蘇臺將軍,是清代外蒙古、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地方的最高軍事長官。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嘉慶《一統志》烏--雅蘇臺統部,首任將軍為策凌。乾隆以後,因其常駐烏-里-雅蘇臺城(今蒙古國扎布汗省烏--雅蘇臺城),故稱烏里雅蘇臺將軍。宣統三年(1911年)末,因外蒙古獨立而終結。.

新!!: 雍正和烏里雅蘇臺將軍 · 查看更多 »

热河厅

热河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在热河西岸建避暑山庄,其后清代皇帝常来此避暑。雍正元年(1723年)置热河厅,治所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十一年改为承德州,乾隆七年(1742年)复为热河厅,四十三年(1778年)改为承德府。 Category:河北的厅 Category:承德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7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热河厅 · 查看更多 »

热河都统署旧址

热河都统署旧址,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市内,为一处清代建筑。1993年7月15日,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热河驻防总管;乾隆三年(1738年),改设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升为都统。热河都统辖承德府及内蒙古昭乌达、卓索图二盟。1914年,设热河省,省政府仍设于此地。.

新!!: 雍正和热河都统署旧址 · 查看更多 »

爐石塘

石塘(葡萄牙文:Baía do Mastro),原稱蘆荻塘、蘆石塘,原是澳門北灣(內港)的一個避風塘,位於澳門半島西邊、大堂區西北端、風順堂區以北,大概即今營地大街、草堆街、巴素打爾古街、福隆下街之間。因為此塘以前有很多亂石,這些亂石上野生蘆葦荻花,所以先後有「蘆荻塘」和「蘆石塘」之名。 清政府早年曾在此建立佐堂衙署,駐設香山縣分防縣丞。後來這個塘被澳葡政府徵用,立名時把「蘆」易作「爐」,變成「爐石塘」。清同治年間澳葡在北灣填海造地,爐石塘從此被填塞,並產生出爐石塘街區(Bairro da Baía do Mastro),街區後來被發展為手工藝坊,更曾有名貴煙槍出產。新馬路開闢後,這街區陸續改建為住宅至今。.

新!!: 雍正和爐石塘 · 查看更多 »

給事中

給事中,中國古代官職之一。秦時,給事中是附加的銜稱;任何官職如將軍、列侯、九卿,加上給事中之頭銜,可出入宮庭,常侍皇帝左右。漢魏相沿。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吏部設給事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名給事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名东台舍人,咸亨元年(670年)再改回給事中。.

新!!: 雍正和給事中 · 查看更多 »

絳州直隸州

絳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评价:繁,難。隸山西省雁平道。明朝时,绛州為平陽府屬州。領稷山縣、絳縣、垣曲縣。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並割太平縣、襄陵縣、河津縣來隸,以絳縣屬平陽,垣曲縣屬解州直隸州。七年(1729年),又割聞喜縣、絳縣,垣曲縣復,而太平縣、襄陵縣還舊隸。領縣五:垣曲縣、聞喜縣、絳縣、稷山縣、河津縣。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为与原绛县区别,改称新绛县。.

新!!: 雍正和絳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瑠公圳

公圳是位於臺灣臺北的灌溉系統,為清朝乾隆年間由墾戶郭錫瑠(瑠公)興建,用於灌溉今臺北市東側地區的農田。今日幾乎已經全部予以填平或荒廢,只在臺北市區、新北市新店區內仍殘留幾小段水道。 由於20世紀以來臺北市區地景的快速變遷,一般大眾常對於瑠公圳的切確路線有錯誤認知。新店區的「大坪林圳」、臺北市區的「霧裡薜圳」常被誤列入瑠公圳範圍,實際上此三圳使用不同水源、不同管理者、不同灌溉區域,只是後期管理組織合併而導致誤解。更多人將今臺北市新生北路高架橋下、於1930年代興建的「堀川」(特一號排水)誤以為是瑠公圳,但前者只是在部份路段與瑠公圳渠道相鄰,兩者用途更大相逕庭。.

新!!: 雍正和瑠公圳 · 查看更多 »

瑪爾漢

漢(),又譯名馬爾漢,兆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 順治十一年(1654年),繙譯舉人。授工部七品筆帖式,累遷刑部員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年),署驍騎參領隨揚威將軍阿密達征討三藩之亂中陝西王輔臣部,多有戰功。十七年(1678年)授監察御史,遷戶部郎中。三十三年(1694年),特授改補翰林院侍講學士,隨即擢兵部右侍郎。三十五年(1696年),改兵部左侍郎。三十八年(1699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一月己亥,改兵部尚書,充議政大臣、經筵講官。四十六年(1707年),改吏部尚書。四十八年(1709年),以老病乞休。 五十七年(1718年)卒,年八十五歲。康熙帝遣內大臣臨奠,賜祭葬。雍正八年(1730年),上諭褒獎瑪爾漢「謹慎忠厚,事聖祖宣力多年,完名引退」,追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乾隆元年(1736年),追諡恭勤。.

新!!: 雍正和瑪爾漢 · 查看更多 »

瑯勃拉邦王国

瑯勃拉邦王国(1707–1949),即分裂後的南掌,位於老挝北部,其领土包括今天的琅勃拉邦、丰沙里、乌多姆赛等省。.

新!!: 雍正和瑯勃拉邦王国 · 查看更多 »

璧山区

璧山区,中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区,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老重庆地区,是重庆经济较发达的近郊区县,也是重庆主城区核心区的重要卫星城。.

新!!: 雍正和璧山区 · 查看更多 »

璘沁

沁,(),博爾濟吉特氏,巴林右旗扎薩克多羅郡王桑哩達之長子,乃清朝蒙古族政治人物,官至議政大臣。郡王全銜為「內扎薩克蒙古巴林右旗扎薩克多羅郡王」。璘沁初授二等台吉,後加授昭烏達盟副盟長,再晉昭烏達盟盟長。.

新!!: 雍正和璘沁 · 查看更多 »

瓜尔佳氏 (允礽)

尔佳氏(),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太子允礽之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正式册立的太子妃。丈夫允礽被废后,瓜尔佳氏失太子妃位,又称为二阿哥(允礽)福晋《清实录·圣祖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五月......○己巳。礼部等衙门议奏,遵奉谕,上□日,二阿哥福金病势沉重,尚有不虞,其安厝成服发引致祭之处、照和硕福金例行外,但和硕福金有侍卫二十名穿孝。今二阿哥分内,并无侍卫。将侍卫穿孝之处、应行停止得。上□日著派侍卫三十名、令步军统领隆科多带往......

新!!: 雍正和瓜尔佳氏 (允礽) · 查看更多 »

瓜州 (古代)

瓜州,在今甘肃省境内设立的一个州。 春秋时,允姓之戎居住在瓜州,在今敦煌市。北魏孝明帝在敦煌县(今市西)设置瓜州,不久又改为义州,魏孝庄帝又改为瓜州。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又罢瓜州为敦煌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瓜州敦煌县为西沙州,在晋昌县设置瓜州,治所在晋昌县(今甘肃省瓜州县)。《汉书·地理志》:“古瓜州地生美瓜。”天宝至德年间曾改为晋昌郡。大历十一年(776年)地入吐蕃。大中时为张议潮所取。五代后属甘州回鹘、西夏,西夏灭亡废除,1277年复设,历时元朝、明朝、清朝。清朝康熙末年策旺阿喇布坦被击败,瓜州改称安西,雍正年间设安西卫;民国2年(1913年)改为安西县;2006年2月25日改名为瓜州县。 Category:北魏的州 Category:西魏的州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的州 Category:西夏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8世纪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瓜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田姓

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6位。.

新!!: 雍正和田姓 · 查看更多 »

田家大院

家大院,又称老院子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定大道彭家巷,2006年被列为第八批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院子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由田起瑗修建,是典型的毕兹卡(土家族)民居,原有160间房子,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现仅保存30间房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这里也是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田奇镌的故居,朱镕基也曾在此读过书。.

新!!: 雍正和田家大院 · 查看更多 »

田從典

从典(),字克五,号峣山,山西阳城东关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清史稿·卷289·列传七十六》:田从典,字克五,山西阳城人。父雨时,明诸生。寇乱,挈子及兄之孤徙避,度不能兼顾,弃子负兄子以走。贼退,求得子草间,即从典也。从典笃学,以宋五子为宗。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旋居父丧,事必遵家礼。服终,就选。三十四年,授广东英德知县。县地脊,赋籍不可稽,诡寄逋逃,民重困。陋例两加至八九钱,名曰“均平”。从典尽革之,清其籍。四十二年,行取,四十三年,授云南道御史。疏言:“督抚不拘成例,请调州县,有秉公者,即有徇私者。州县求调,其弊有三:图优缺,避冲繁,预为卓荐地。督抚滥调,其弊亦有三:徇请托,得贿赂,引用其私人。名为整顿地方,简拔贤良,实乃巧开捷径。屡经败露,有骇听闻。嗣后请除江、浙等省一百一十余县钱粮难征,及边远烟瘴地,仍旧例调补,其他不准滥调。”又疏言:“京官考选科道,令部院堂官保送,恐平日之交结,临时之营谋,在所难免。请敕吏部,遇考选科道,凡正途部属,及自知县升任中、行、评、博,与翰林一体论俸开列,听候考选。”均下部议行。巡视西城,罢铺垫费。察通州仓储,僦神祠以居,庙祝不受值,不入也。四十九年,擢通政司参议。屡迁转授光禄寺卿。寺故有买办人,亏户部帑至四十一万余,从典请限年带销。迁左副都御史,再迁兵部侍郎,并命兼领光禄寺。五十八年,迁左都御史。两江总督常鼐疏言安徽布政使年希尧、凤阳知府蒋国正婪取,为属吏所讦。命从典与副都御史屠沂往按,国正坐斩,希尧夺官。五十九年,擢户部尚书。雍正元年,调吏部。二年,协办大学士。三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六年三月,乞休,优诏褒许,加太子太师致仕。赐宴于居第,令部院堂官并集,发帑治装,行日,百官祖饯,驰驿归里,驿道二十里内有司送迎。入辞、赐御榜联并冠服、朝珠。四月乃行,甫一舍,次良乡,病大作,遂卒,年七十八。上闻,以从典子懋幼,遣内阁学士一、侍读学士一为治丧,散秩大臣一、侍卫六奠茶酒,并命地方官送其丧归里。赐祭葬,谥文端。.

新!!: 雍正和田從典 · 查看更多 »

田志勤

志勤(),字崇广,号平圃,顺天大兴县人。清朝翰林。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帝御批其“才干中平”。累官翰林院侍讲。乾隆九年(1744年),出任贵州乡试主考官。后奉旨休致。.

新!!: 雍正和田志勤 · 查看更多 »

田文鏡

文鏡(),清世宗時大臣。原籍漢軍正藍旗,後入正黃旗。.

新!!: 雍正和田文鏡 · 查看更多 »

申佳胤

申佳胤(),字孔嘉,又字濬源,號素園。北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屬河北省邯鄲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詩人、經學家,甲申之變時自殺殉國,年四十二。南明追贈太僕寺少卿,謚節愍。清順治賜諡端愍。清雍正年間避諱清世宗改稱佳允、佳蔭、佳印。.

新!!: 雍正和申佳胤 · 查看更多 »

甘南藏族自治州

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黄河上游。.

新!!: 雍正和甘南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甘山道

分巡甘山道兼理馬政事務,簡稱分巡甘山道、甘山道,清朝甘肅行政區劃名。.

新!!: 雍正和甘山道 · 查看更多 »

甘州 (古代)

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民風尚武,八声甘州為著名悲壮詞牌。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西凉州为甘州,因为甘峻山得名。治所在永平县(隋朝改为张掖县,即今甘肃省张掖市)。下辖张掖郡和酒泉郡。管理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以东弱水上游。唐朝永泰之后入吐蕃,大中之后属于甘州回鹘。 北宋仁宗时西夏占领,改为宣化府。蒙古帝国灭西夏,复为甘州。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肃路。八年(1271年),改为甘州路。明朝设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清朝雍正年间改为甘州府,1913年废除甘州府。1985年,张掖县改为张掖市(县级)。2002年3月,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原县级张掖市改设甘州区。.

新!!: 雍正和甘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甘州府

州府,本是漢朝時期的張掖郡,到了隋唐時改制為甘州,又到了明朝時則隸屬於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管轄的「甘州諸衛」,所以在明朝當時,「甘州諸衛」是屬於军政区划。 到了清朝初年,新設立甘肅省,而在雍正二年時,成立甘肅省甘州府,管轄了張掖、山丹、高臺等三個縣。到了雍正七年,因為甘肅省在甘州府西北鄰近地區另設「肅州直隸州」。按清朝制度,直隸州須管縣份,所以又割甘州府之高臺縣給「肅州直隸州」管轄,所以此後甘州府只剩張掖縣、山丹縣。但到了乾隆年間,甘州府又另外增置撫彝廳(編制上屬散廳,今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所以清朝乾隆以後的甘肅省甘州府,共管了兩縣一廳。 根據《清史稿》相關記載:甘州府,編制是「衝,繁,疲」,同時也是甘肅省甘涼道的治所。 到了民國時期,全國普遍「廢府改縣」,甘州府於是被改為張掖縣。今日,則成為甘肅省張掖市。.

新!!: 雍正和甘州府 · 查看更多 »

甘州路

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554年,西魏改西凉州为甘州,西夏改为宣化府。蒙古帝国恢复甘州,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改甘肃路为甘州路。为甘肃行中书省治所,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高台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祁连县等地。明朝洪武初年,甘州路废,洪武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设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清朝雍正年间改为甘州府。.

新!!: 雍正和甘州路 · 查看更多 »

甘丹寺

丹寺(),一譯噶丹寺,旧譯钆灯寺、噶登寺、噶尔丹寺、噶勒丹寺等,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境内拉萨河南岸卓日吾齐山的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顶上,距拉萨57公里。清朝雍正年间清世宗曾为该寺赐名“永泰寺”。 1966年8月19日,被中國北京當局認定為「社會主義的絆腳石」開始拆寺工程,大批西藏僧侶與民眾流亡至印度,1969年中國再次下令傾盡全力將甘丹寺完全摧毀。十四世达赖在印度又重建了另一間甘丹寺。.

新!!: 雍正和甘丹寺 · 查看更多 »

甘國寶

國寶(),字继赵,号和庵,清朝武將,福建古田縣人。官至廣東提督,福建陸路提督。.

新!!: 雍正和甘國寶 · 查看更多 »

甘鳳池

鳳池,清代江南省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康熙、雍正年間人,著名武術大師。 少时以勇武闻名。曾寓居燕京高官家中,打敗濟南勇士張大義,又打敗即墨武師馬玉麟,名震江湖。气力甚大,“手能破坚,握铅锡化为水。”擅于导引术,喜任侠,待人平和。雍正七年(1729年),浙江總督李衛偵破張雲如邪術案,株连百数十人,牽連到鳳池,鳳池被判斬首,雍正皇帝從寬辦理,鳳池未被處死。.

新!!: 雍正和甘鳳池 · 查看更多 »

甘汝來

汝來(),字耕道,號遜齋,清朝政治人物,江西奉新縣人。.

新!!: 雍正和甘汝來 · 查看更多 »

甘泉县 (清朝)

甘泉县,中国清朝时设置的县,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 雍正九年(1731年)析江都县置,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甘泉街道,属扬州府。1912年,甘泉县并入江都县。 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高邮县湖西地区曾先后属天高县(天长县和三河以南高邮湖以西的原宝应县第七区、高邮县第八区,今属金湖县)、甘泉县等县。1942年(民国31年)8月,天长秦栏镇、仁和镇与高邮的菱塘乡、送驾等10多个乡合建为水南办事处,属坝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民国32年2月属东南县,6月改属新建的甘泉县。甘泉作为县名曾短暂在扬州地区恢复。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扬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3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甘泉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熊學鵬

學鵬,字雲亭,號廉村,中國江西南昌人,清朝官員。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一年任期任滿後升任太常寺少卿。 1747年,福建巡撫上奏朝廷自1739年至1747年的歷任巡臺御史除了養廉銀之外,強索各縣輪值供應,而巡臺出巡南北兩路,所有夫車等項均強加各縣措辦,又復濫准差拘,多留胥役,滋擾地方等語。因此,他以「積習相沿,因循滋弊」罪名被革職留任查辦。.

新!!: 雍正和熊學鵬 · 查看更多 »

熙良

熙良(),滿洲愛新覺羅氏。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後裔,順承忠郡王諾羅布之孫,已革順承郡王錫保長子,第九任順承郡王(鐵帽子王之一)(1733年-1744年)。 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熙良被封為輔國公、授散秩大臣,兩年後(1727年)的七月升鎮國公。雍正十年(1732年),被封為順承郡王世子。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因父錫保之罪被革去世子之位,後來在同年十二月承襲順承郡王爵位。乾隆九年(1744年)逝世。朝廷賜予諡號「恪」。.

新!!: 雍正和熙良 · 查看更多 »

燕子口天主堂

燕子口天主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燕子口村,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

新!!: 雍正和燕子口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燕窝镇 (重庆市)

燕窝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合川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合川区西北部,距合阳城54公里。与本区的二郎镇、龙凤镇、三庙镇、古楼镇,以及四川省武胜县的万隆镇、清平镇、新学乡、宝箴塞乡接壤。全镇面积71.19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17个村民小组,12481户、44297人,燕窝镇政府驻万古场。.

新!!: 雍正和燕窝镇 (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畢暎

暎,山西人。清朝將領,武榜眼。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一甲第二名武进士。同年十二月放二等侍衛。四年(1726年)六月放陝西撫標右營游擊。.

新!!: 雍正和畢暎 · 查看更多 »

異域錄

《異域錄》(a)是清朝康熙末年圖麗琛奉命出使土爾扈特的自述,記錄了沿途尤其是俄羅斯的風土人情。原刊于雍正元年(1723年),後收入四庫全書。 本書以滿、漢兩種語言撰寫,内容基本相同。漢語本約三萬字。先後有法語、德語、俄語、英語等譯本。.

新!!: 雍正和異域錄 · 查看更多 »

煒烈

(Willie Lau,),香港演員,原名劉永偉。曾是第一屆香港演藝人協會委員。1970年代至1990年代活躍於電視劇及電影中。出道時就讀於第三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中途受蕭芳芳、陳欣健相中,參演警匪片《跳灰》,拍畢後受邀加入亞洲電視,後來成為一名資深甘草演員,也曾參與幕後工作,主要擔任武術指導。2015年以特約演員身份為無綫電視拍電視劇,因在其有份參演劇集的演員表中不被留名,曾引發外界關注。2016年正式成為無線電視基本藝人合約兼邵氏兄弟藝員。.

新!!: 雍正和煒烈 · 查看更多 »

煙館

烟馆,是提供吸食鸦片烟服务的场所。最初出现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如广州、上海。在清朝雍正时期,就有关于烟馆的记载。 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曾经查封了广东大批烟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政府对鸦片泛滥控制无效。除了外来鸦片,中国本土也种植和加工鸦片。到清末及民国初年,烟馆已经深入到中国内地的穷乡僻壤。清末,清政府曾與世界各國協議減少鴉片生產,清政府有確實執行,各國政府都予以肯定,但卻因為革命而停滯。 1930年代,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一度查禁烟馆,但是效果有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地区彻底根除了烟馆。.

新!!: 雍正和煙館 · 查看更多 »

牤牛河 (第二松花江)

牛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中部,是第二松花江右岸支流,河名源自满语“毛令”(满文:,转写:morin),意为“马”,形容河水湍急,似马奔腾。 牤牛河发源于蛟河市西部天岗镇吉林哈达岭生菜顶子山西侧,蜿蜒向北至七道河村转西流,过永胜村进入吉林市龙潭区境内,过江密峰镇,至江北乡唐王村西南汇入第二松花江。河长78.4千米,流域面积874平方千米,河道平均比降2.7‰。年均径流量1.59亿立方米。 牤牛河上游盛产花岗岩,天岗镇素有“石材第一乡”之称。中下游在清朝初年曾盛产河蚌珠,雍正三十五年(1757年)被打牲乌拉总管衙门选为采珠基地。.

新!!: 雍正和牤牛河 (第二松花江) · 查看更多 »

牧可登

牧可登(),中國清朝官員,字芝園,蒙古正白旗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進士。.

新!!: 雍正和牧可登 · 查看更多 »

牛运震

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人称空山先生,山东滋阳马青(今兖州市新兖镇牛楼村)人,清朝政治人物、文学家,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牛运震 · 查看更多 »

独石口厅

独石口厅,中国清朝时设置的厅。 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治所在今河北省赤城县北独石口镇。属直隶口北道。为口北三厅之一。主要管理口外官地及察哈尔东翼正蓝、镶白、正白、镶黄四旗及口内延庆州与赤城、龙门、怀来三县旗民事务。1913年省,改置独石县。 Category:河北的厅 Category:张家口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沽源县 Category:17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独石口厅 · 查看更多 »

盐城市

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东濒黄海,是江苏沿海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69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中市辖区面积5,131平方公里,市辖区常住人口237.25万。海岸线长度为江苏省各地级市首位。 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盐城大多数人口是历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传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状态都属于传统的江南文化范畴。盐阜大地人杰地灵,名人数不胜数,如南宋丞相陆秀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等。.

新!!: 雍正和盐城市 · 查看更多 »

盐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一个自然村,由上社、中社、上厝、港头等四个管理区(社)组成。人口2万多人,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几千人。其中林姓乡亲超过10000人,陈姓超过5000人,由几十种姓氏的乡亲组成。 盐灶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境东北部,北纬 23°36' N 、东经 116°52' E ,距离澄海城区21公里。是潮(安)、澄(海)、饶(平)三县(市)交界地带,东临南海,背倚莲花山。国道324线在边上穿过,金鸿公路北端在此与国道交接,是汕头市区和澄海通往厦门,以及潮州市通往三百门港口的必经之地。 整座村由多个池塘点缀在整齐的一排排房屋之间,从空中看像一把关刀,故有“盐灶关刀地,亲正干呷己”。 耕地主种水稻、花生、甘薯、蔬菜、生柑等。林产松、柏,兼种茶、水果。以人工养鱼、蟹、虾、蚝为主,盛产青蟹、虾米、大蚝及多种鱼类。工业有抽纱、纺织、制造、食品、采矿等厂(场)。 背后莲花山主峰海拔562米,为汕头市最高峰,上有“莲花池”、“双飞蝴蝶”、“锯廊”、拍铳桥等名胜古迹。盐灶是基督教传入潮汕的发祥地,也是潮汕抽纱业发源地。 盐灶蚝烙、鲜软虾煮豆腐等食品的烹调技艺为人所称道,大蚝、薄壳米、膏蟹、猪头粽等土特产名闻遐迩。.

新!!: 雍正和盐灶 · 查看更多 »

直隶巡抚

隶巡抚,為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新!!: 雍正和直隶巡抚 · 查看更多 »

直隶省

隶省(v),为清朝的内地的一个省,改明朝北直隶设,地在今河北省。初称为直隶地方。康熙八年设守道、巡道各一员。雍正二年,设立布政使、按察使二司,乾隆《清会典则例》正式记载为直隶省。.

新!!: 雍正和直隶省 · 查看更多 »

直隸州

州,中國明代、清代時的行政区划。在明朝時,與府同級,受省(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兩者之下管轄縣,但明代的府也會管「散州」(此為延續元制),而明代散州底下仍可轄縣。所以明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究竟是「三級制」還是「四級制」尚有爭議。 清朝行政區劃制度中,直隸州在省之下,與府和直隸廳同級。就層級而言,直隸州與府的等級很接近,其知州、州同、州判等官員的品級也都與府官接近,且府和直隸州都轄縣(但不是所有直隸州都轄縣,如福建台灣省臺東直隸州就不轄縣),但直隸廳則多數都不管轄縣。 清朝制度規定,直隸州、散州州衙所在地本身為州直轄地,不設縣份,但可管鄰縣。譬如,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昇廣東省潮州府程乡县為嘉應直隸州,此時,原有的程鄉縣就必須裁撤,成為州衙的直轄地,而长乐县(今五华縣)、兴宁县、平远县、镇平县(今蕉岭縣)四縣劃歸嘉應州管轄。以此類推清朝全國內地各省的其他直隸州,也是如此。 清代直隸州可稱為「某直隸州」(為與散州相區別),亦可徑稱為「某州」。 1912年,直隸州制度廢除,則原有州直轄地須設新縣。一般是直接把“州”字改成“縣”字,作為新縣名。前述之嘉應州則較特殊,是先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恢復古稱梅州,1912年州直轄地改為梅縣。.

新!!: 雍正和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直隸總督署

隶总督署,也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明宋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作為大寧都司署,清初作為參將署,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隸總督唐執玉方移直隸總督部院至明朝大寧都司故址。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場所,中国现存唯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部院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至清亡废止,历時182年。1988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單。.

新!!: 雍正和直隸總督署 · 查看更多 »

盛京将军

盛京将军,全称“镇守盛京等处将军”,为清朝从一品武职。.

新!!: 雍正和盛京将军 · 查看更多 »

登莱青胶道

登莱青胶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山东省。 康熙七年(1668年)五月,巡海道自青州府驻莱州府,改为分守青登莱海防道,管辖青州府(治今山东省青州市)、莱州府(治今山东省莱州市)、登州府(治今山东省蓬莱市)。雍正六年(1728年)十二月,加水利衔。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增辖莒州直隶州,雍正九年(1731年)七月莒州属于兗莒沂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分守登莱青整饬海防道兼管水利事务,布政使司副使参议衔。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加兵备衔,为分守登莱青整饬海防兼管水利兵备道。同治二年(1863年)烟台设立东海关,道迁移到烟台监督,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增加胶州直隶州,改为全称登莱青胶道。民国改为胶东道。.

新!!: 雍正和登莱青胶道 · 查看更多 »

白多祿

聖白多禄,亦译为聖白伯铎、聖桑实(San Pedro Sans y Jordá,)是18世紀到中國福建傳教的天主教傳教士。他生於西班牙塔拉戈纳,为罗马天主教多明我会会士,1732年到1747年间担任天主教福建教区主教,1747年因传播天主教而在福州被杀,2000年10月1日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聖人,為中華殉道聖人之一。.

新!!: 雍正和白多祿 · 查看更多 »

白云山庙

白云山庙位于中国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地处黄河西岸的白云山上,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山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并扩建,现存古建筑五十六栋,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五龙宫、真武殿、祖师殿、藏经阁、玉皇楼、文昌阁、魁星楼、东岳庙、关帝庙、圣母祠、碧霞宫、三清殿、三官殿、白云洞等。庙内现存明清壁画一千九百余幅,碑碣一百二十余通。.

新!!: 雍正和白云山庙 · 查看更多 »

白利土司

白利土司()是康区北部的一个土司,为康北的霍尔七土司之一。其辖境大约在今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 白利土司的先祖是隆溥特查什,其土司信奉苯教。1728年(雍正六年),白利土司向清朝内附,以其地设置霍耳白利长官司。在顿月多吉担任土司期间,白利土司非常强大,侵略四邻,将势力扩展至昌都、类乌齐、芒康等地,对卫藏的格鲁派势力构成威胁。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应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的邀请,于1639年出兵康区,在德格土司的帮助下,花费了一年时间灭白利土司,擒杀顿月多吉,康区的苯教势力因而受到毁灭性打击。 白利土司在1911年(宣统三年)被赵尔丰改土归流。不久以后辛亥革命爆发,赵尔丰被杀,白利土司恢复其地位。1930年,白利土司同大金寺争夺庙产,最终引发康藏边界纠纷。 Category:清朝土司 Category:四川土司 Category:甘孜.

新!!: 雍正和白利土司 · 查看更多 »

白蓮教

白蓮教,是跨越多个中國史上朝代的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包括彌勒教在内的其他组织的内容,但一般认为主源是源于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莲宗。因其教徒禁食葱乳,受持五戒,不杀生不饮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为一個秘密民间宗教组织,在历史上发动多次民变,屡次受到镇压。 在元朝時,白莲教与明教、红巾军、彌勒信仰有關。元末白蓮教和明朝建國的關係亦有專書介紹。在明朝以後,接受了羅思孚的「無生父母」思想,成為了羅教系統的秘密宗教。.

新!!: 雍正和白蓮教 · 查看更多 »

白渠

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白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因渠水來自涇河,明代開始又叫涇渠。.

新!!: 雍正和白渠 · 查看更多 »

百变大咖秀

《百變大咖秀》是中國大陆湖南衛視於2012年7月頻道改版期間在晚間22點推出的一檔綜藝節目,主持人為何炅和谢娜。節目版權引自西班牙電視節目“Tu cara me suena”,内容是以藝人明星模仿其他明星為主。節目名稱在頻道宣傳中原定為“絕對大牌”,正式播出期間改為“百變大咖秀”。2012年7月12日第一期首播,2013年6月27日播出最後一期,期间總共製作了4季50集,因讓位给后续播出的《2013快樂男聲》而暫時停播。2014年1月2日,第五季開始播出。 《百变大咖秀》称是中国首档明星模仿秀大赏赛,每期由8名艺人分为两队明星联盟,由国际顶尖造型团队全面打造、改头换面,向乐坛经典致敬。節目第一季按照這一標準進行製作,而自第二季開始,藝人模仿的明星可以是歌手,也可以是電影人或其他知名人物,8名藝人也減少至6名。 两位主持人何炅和谢娜每期都以不同的天王天后造型出现,来自各界的“模王秀团”每期也有精彩表演,带队队长则要进行各种模仿为自己的队伍加分。.

新!!: 雍正和百变大咖秀 · 查看更多 »

百科全书

科全书(encyclopedia)是概要介绍人类全部知识或某一特定领域或学科的工具书或。 百科全书按照字典顺序或专题类别划分条目。百科全书条目比大多数詞典中的词条更长、更详细。一般来说,不同于专注于词汇的语言学信息(如其意思、发音、用法和语法形式)的词典词条,百科全书条目侧重于条目标题中命名的主题的事實信息Béjoint, Henri (2000).

新!!: 雍正和百科全书 · 查看更多 »

百色厅

百色厅,中国清朝时设置的厅。 雍正七年(1729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属思恩府。辖境当今百色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地。光绪元年(1875年)升为百色直隶厅,属广西省。1912年升为百色府。 Category:广西的厅 Category:百色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河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87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百色厅 · 查看更多 »

百色市

色市(Baksaek S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流域,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266公里。西鄰雲南省文山州,北接貴州省黔西南州,南与崇左市及越南高平省接壤,东与河池、南宁两市毗邻。面积3.62万平方公里,是广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总人口359.67万,壮族人口比例超过七成。.

新!!: 雍正和百色市 · 查看更多 »

階州直隸州

階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明隸鞏昌府,領文縣。順治初,因明制。雍正七年(1729),升直隸州,割鞏昌府之成縣來屬。領縣二:文縣、成縣。评价:疲。隸鞏甘肅省秦階道。.

新!!: 雍正和階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芎林鄉

芎林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giungˋ lim hiongˋ;饒平腔:giungˇ lim hiongˇ)為台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位於新竹縣中央偏西,正好處於尖石、五峰等高山地區與新竹平原交界地帶。東北鄰新埔鎮、關西鎮,東南鄰橫山鄉,西南與竹東鎮為界,西北與竹北市相接。.

新!!: 雍正和芎林鄉 · 查看更多 »

随园

随园是清朝诗人袁枚隐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时所筑的私家园林。.

新!!: 雍正和随园 · 查看更多 »

芬園鄉

芬園鄉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北部,地處彰化縣、臺中市、南投縣三縣市之交界。因西側緊鄰八卦山山脈,使本鄉成為全縣26鄉鎮中唯一位居八卦山東麓的鄉治。受到地形的影響,本鄉與臺中市、南投縣的地緣及生活關係反而較為密切。芬園一名源於清代當地居民種植罌粟菸草,閩南語稱菸草為「芬」或「薰」,當時取其近音「芬」字,因而名為「芬園」。.

新!!: 雍正和芬園鄉 · 查看更多 »

隰州 (隋朝)

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开皇五年(585年)以西汾州改置,治所在隰川县(即今山西省隰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石楼、隰县、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和孝义市西南部地区。大业三年(607年)改置龙泉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隰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年)仍改为隰州。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以中京路有隰州改名南隰州。天德三年(1151年)又称隰州。 明朝洪武初年,以州治隰川县省入隰州。下领二县:大宁县、永和县。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隰州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隰县。.

新!!: 雍正和隰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花壇鄉

花壇鄉位於臺灣彰化縣北部,比鄰縣治彰化市,境內東側為八卦台地,與芬園鄉隔山相接。.

新!!: 雍正和花壇鄉 · 查看更多 »

花市清真寺

花市清真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花市大街80号,是北京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新!!: 雍正和花市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花木街道

花木街道是中国上海浦东新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得名于该地种植花草树木历史悠久。东至云山路,南至高科西路,西达杨高南路,北至杨高中路。面积20.9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03万人(2012年)。街道办事处驻玉兰路218号。.

新!!: 雍正和花木街道 · 查看更多 »

花拳

花拳發展自十八羅漢手,於福建漸次演生食鶴拳之角戰拳(廿四式)。清末沿東江傳到廣東佛山,故又稱佛拳,因與反清團體有關,後又改稱花拳或花洪拳。佛拳最早可以追溯到1820年左右之陳遠護,即陳享之族叔。著名人物有1850年代廣東陸亞采。 民國二十年金一明出版少林拳圖解,內容為廣東三十七勢花拳(頭套-共六路),稱為甘鳳池所傳,亦稱甘鳳池花拳。現統稱闖少林拳。.

新!!: 雍正和花拳 · 查看更多 »

隆福寺街

隆福寺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西部的一条街。王彬、徐秀珊主编,北京地名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52页.

新!!: 雍正和隆福寺街 · 查看更多 »

隆科多

隆科多(z;),清朝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重臣。.

新!!: 雍正和隆科多 · 查看更多 »

隆恩圳 (新竹)

隆恩圳,是位於台灣新竹地區的一項水利工程設施,與嘉義縣的道將圳、彰化縣的八堡圳並稱台灣三大古圳。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王世傑及其侄為開墾南勢、北勢之荒埔,自九芎林溪(頭前溪)引水開鑿圳道,初期灌溉面積為114甲,其後陸續擴建,至雍正三年(1725年)灌溉面積已達400甲,故稱為「四百甲圳」。其圳路於九芎林溪前分南北兩路,北路分三分之水額,稱「新社埤圳」;南路為四百甲圳之主幹線,經員山仔、七份仔、麻園堵、隘口等庄後進入六張犁。 乾隆年間,王家與鄭家爭訟,耗資甚鉅。管事王佐曾向臺灣城守營參將借款,敗訴後無力償還,經請特准將王家田地抵償公款,埤圳亦歸公有,因而改稱為「隆恩圳」。.

新!!: 雍正和隆恩圳 (新竹) · 查看更多 »

韩山师范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坐落于享有“中国瓷都”、“中国著名婚纱晚礼服城市”、“中国潮菜之乡”等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是粤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师范院校。.

新!!: 雍正和韩山师范学院 · 查看更多 »

莊大中

莊大中(,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一日),字正子,號鏡堂。江蘇省蘇州府元和縣(今屬蘇州市)人,祖籍常州府武進縣(後分設陽湖縣,今屬常州市),清朝政治人物、詩人、詞人。.

新!!: 雍正和莊大中 · 查看更多 »

莊學申

莊學申(,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一日),字式南,號素園。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今屬蘇州市)人,祖籍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莊學申 · 查看更多 »

莊年

莊年(,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初五日-乾隆二十年十月初九日),字夔鳴,號榕亭,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莊年 · 查看更多 »

莊令翼

莊令翼(,康熙五年二月初三日-乾隆庚午六月初二日),原名莊漢,字圖雲,號藻庭,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寄籍揚州府江都縣。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莊令翼 · 查看更多 »

莊令輿

莊令輿(,康熙元年九月二十八日-乾隆五年七月初一日),原名景濂,字蓀服,號阮尊。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

新!!: 雍正和莊令輿 · 查看更多 »

莊獻世子

莊獻世子(장헌세자;),諱愃(선),是朝鮮王朝的第21代君主英祖李昑之次子,被英祖勒令自殺,活活餓死。而後平反,諡號思悼綏德敦慶弘仁景祉章倫隆範基命彰休贊元憲誠啓祥顯熙莊獻世子,葬於顯隆園(隆陵)。高宗李㷩追封莊獻世子為莊宗神文桓武莊獻廣孝大王,後來追上帝號為莊祖懿皇帝。.

新!!: 雍正和莊獻世子 · 查看更多 »

莊梁奕

莊梁奕(),字甸山,號如川,法名超盛,別稱如川盛,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佛教僧人,敕封無閡永覺禪師。.

新!!: 雍正和莊梁奕 · 查看更多 »

莊楷

莊楷(),字書田。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詩人。.

新!!: 雍正和莊楷 · 查看更多 »

莊清度

莊清度(,順治十七年九月十二日-乾隆十四年九月初四日),字係安,號省堂。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莊清度 · 查看更多 »

莫陶

莫陶(),字柳眉,號綠巖,廣東定安(今海南)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雍正五年(1727年)登丁未科进士,授四川铜梁縣知县。.

新!!: 雍正和莫陶 · 查看更多 »

鎮海門 (臺南市)

鎮海門,又稱臺灣府城大西門,是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建於1723年,位在今西羅殿廟址,1788年林爽文事件之後,清廷意識到城防的重要性,於1791年將大西門東移至宮後街(今西門民權路口)。 明治35年(1902)展開較大規模的城垣拆除行動,首先拆除今成功路至民生路段的西門段城垣及大西門,用以開闢火車站到安平的通道。時任臺南廳長山形脩人認為剩餘的一座城門置於十字路口造成交通不便,於是上陳總督府,於1907年遭到拆除。.

新!!: 雍正和鎮海門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遷江縣

遷江縣 是廣西省一個縣,在武鳴縣東北280里。北宋时置县,1952年废除。.

新!!: 雍正和遷江縣 · 查看更多 »

遜柱

遜柱(v,),栋鄂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 逊柱笔帖式出身,历任工部主事、户部郎中、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盛京工部侍郎。召改任吏部左侍郎。康熙五十六年四月丙申(1717年5月22日),接替殷特布,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法海接任。雍正五年(1727年),署大学士,不久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逊柱管理兵部十六年。十年(1732年),年老不兼兵部。十一年(1733年),逊柱致仕,遜柱去世,年八十四,雍正帝谕褒“醇厚和平”,赐祭葬。.

新!!: 雍正和遜柱 · 查看更多 »

遵义县 (明朝)

遵义县,明朝万历年间设置的县,今贵州省遵义市前身。 明朝初,为播州长官司。明朝政府在播州之役获胜,消灭播州杨氏土司政权后,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四月设置遵义军民府,同时改播州长官司为遵义县,为遵义府的附郭县。县治与府治同迁原司城之西的白田坝,时属四川省。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随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考评:冲繁难。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废县。1913年,全国废府,复置遵义县。 1935年1月间,红一方面军曾攻占遵义县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遵义会议。1949年时,属贵州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解放军发起西南战役。21日,解放军第10军攻占遵义。25日设置遵义县人民政府。 1950年,遵义县属遵义专区,拆分出遵义市(或说1949年11月后)。次年,遵义市并入,1952年再度拆分出遵义市。1958年,遵义县并入遵义市。1961年,复置。1970年,属遵义地区。1992年时,辖38个乡镇。1997年后,其下辖乡镇多次划出,分别划入红花岗区、汇川区、新蒲新区。2016年,中国国务院同意遵义县撤县设区,改为播州区,并将遵义县部分乡镇划入红花岗区和汇川区。.

新!!: 雍正和遵义县 (明朝) · 查看更多 »

遵义市

遵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北部,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北临重庆市,东接铜仁市,东南界黔东南州,南邻贵阳市、黔南州,西南连毕节市,西毗四川省泸州市。位处贵州高原北部大娄山区,乌江流经南面边界。全市总面积3.08万平方公里,人口619.21万。遵义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遵义”之名相传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新!!: 雍正和遵义市 · 查看更多 »

遵义府

遵义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原为播州宣慰司辖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杨氏土司叛乱。明朝政府平定播州之乱后,于万历二十九年四月(1601年)改置,治所在遵义县(今贵州省遵义市)。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下领一州(真安州,领绥阳县、仁怀县),另领二县:遵义县、桐梓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遵义市和桐梓、绥阳、仁怀、正安、赤水、习水等市县地。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贵州省。1913年,全国废府,故废。.

新!!: 雍正和遵义府 · 查看更多 »

聖王廟

聖王廟,是台灣彰化縣的國定古蹟,由雍正帝於雍正十一年(1732年)所立,是台灣一座恭奉開漳聖王的廟宇。.

新!!: 雍正和聖王廟 · 查看更多 »

道劳阿贵庙

道劳阿贵庙,藏语名“热西巴勒仓令”,蒙古语名“乌力吉图·赛音·朝格图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查布苏木巴音陶勒盖嘎查,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道劳阿贵庙 · 查看更多 »

道孚县

道孚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东与丹巴县,西同新龙县,南和康定县、雅江县,北与炉霍县及阿坝州的金川县、壤塘县接壤。县城位于鲜水镇,距州府康定219公里,离成都585公里。境内面积7546平方公里;人口4.69万(2001)。道孚旧称“道坞”,在藏语中是“马驹”的意思。.

新!!: 雍正和道孚县 · 查看更多 »

達州直隸州

達州直隸州是清代中期四川的一個直隶州,存在於雍正六年(1728年)至嘉慶七年(1802年)。 雍正六年(1728年),升夔州府達州為直隸州,以東鄉縣(今宣漢縣)、太平縣(今万源市、城口县)二縣往隸。七年(1729年),復置夔州府新寧縣(今開江縣)。旋改新寧縣隸達州直隸州,嘉慶七年(1802年)升綏定府,並於州地置達縣。.

新!!: 雍正和達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達什敦多布

達什敦多布,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王公,第二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达延汗巴图蒙克、格哷森札札赉尔、诺诺和后裔,图蒙肯玄孙,丹津喇嘛曾孙,塔斯希布之孙,第一代赛音诺颜部旗亲王善巴长子。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達什敦多布袭封扎萨克和硕亲王。雍正三年(1725年),因为额驸策棱功劳卓著,雍正帝命策棱率近族亲王达什敦多布,贝勒纳木扎勒、齐素咙,贝子策旺诺尔布,辅国公阿努哩敦多布、额琳沁、扎木禅旺扎勒,台吉格木丕勒、齐旺、锡喇札布、达尔济雅、根敦、车布登、巴朗、延达博第、呢玛特、克什、诺尔布扎布,一共十九扎萨克,别为一部,号赛因诺颜部,称喀尔喀中路,不再隶属于土谢图汗部。喀尔喀从此开始有四部。雍正四年(1726年)達什敦多布因为年老被雍正帝免除亲王爵位。他的长子喇嘛札布袭封扎萨克和硕亲王。.

新!!: 雍正和達什敦多布 · 查看更多 »

達木蒙古

達木蒙古,達木在今西藏自治区当雄县。 清代初年就有蒙古族遊牧。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罗卜藏丹津兵败,属下和硕特蒙古逃往達木。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年)達木蒙古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四旗在札喜汤,二旗在汤宁,一旗在五佛山,北靠拉干山,南接前藏。一旗在格拉,东北临哈拉乌苏,西接后藏。.

新!!: 雍正和達木蒙古 · 查看更多 »

荣妃 (康熙帝)

荣妃(),姓马佳氏,员外郎盖山女,康熙帝的妃嫔之一。.

新!!: 雍正和荣妃 (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荣成市

荣成市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仍属威海地级市管辖。2012年,福布斯将荣成市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4名。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东、南、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487公里,与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

新!!: 雍正和荣成市 · 查看更多 »

荥阳市

阳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县级市,由郑州地级市代管。荥阳出自战国韩“荥阳邑”,秦始置“荥阳县”,1994年4月撤县建市。全市辖域总面积908平方公里, 人口63万人(2006年);其中市区建成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荥阳为中国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经济总量位居河南省各县(市)的第五位,综合竞争力2010年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六十四位。2009年,荥阳市GDP总量3,156,762万元(折合462,123万美元),人均GDP为52,484元(合7,683美元)。全市辖2个街道、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

新!!: 雍正和荥阳市 · 查看更多 »

荆溪县

荆溪县是清代江苏省常州府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四年(1726年),由于宜兴县人口、赋税繁多,被分为宜兴、荆溪两县,两县同城而治,同属于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废荆溪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无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兴市 Category:172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荆溪县 · 查看更多 »

草堂寺

草堂寺,又称圣恩寺、清凉建福院,位于陕西省户县东南圭峰山北麓,是中国佛教史上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时居留译经居所。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新!!: 雍正和草堂寺 · 查看更多 »

菏泽市

菏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曹州。以水名称县,始于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也是水滸傳中梁山泊所在地。也是曹州教案所在地。.

新!!: 雍正和菏泽市 · 查看更多 »

萍乡孔庙

萍乡孔庙位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南正街,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萍乡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清顺治十年(1654年)重建,雍正年间大修后形成现有规模。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文革后进行过3次维修较大规模的维修。.

新!!: 雍正和萍乡孔庙 · 查看更多 »

萧县文庙

萧县文庙是清代安徽省萧县的县学文庙,位于县城内,文庙大成殿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当时殿址在今之城北的旧城,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初年重修,永乐十六年(1418年)、成化、嘉靖年间相继重修。万历五年(1577年)因旧城毁于洪水,迁至新城今址重建。清雍正、乾隆间也有修葺。 文庙曾有石坊、棂星门、教育署、训导署、大成殿、崇聖祠、明伦堂等建筑。石坊上书“太和元气”,现四字尚存。棂星门和二署在民国间已破坏,崇圣祠和明伦堂毁于文革。今唯大成殿幸存。1980年,文庙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省、县两级曾多次维修,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

新!!: 雍正和萧县文庙 · 查看更多 »

萬和宮 (台中市)

萬和宮(亦稱犁頭店聖母廟),1684年初建,為臺中市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係因當地昔日打製犁頭等農具店舖聚集的「犁頭店街」(今南屯區內)而得名,奉祀湄洲天上聖母(俗稱媽祖、老大媽),為臺中市的四大媽祖廟之一。.

新!!: 雍正和萬和宮 (台中市) · 查看更多 »

萬里 (雍正進士)

萬里,字子封,贵州貴定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登極癸卯恩科進士,三甲九十九名,官吏部主事,升驗封司員外郎。.

新!!: 雍正和萬里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萬里區

萬里區(官方英譯為Wanli,在平埔族巴賽語中稱為Masu)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新北市北部,緊鄰臺灣省基隆市。萬里區靠海因此以漁業與濱海的觀光業為主,境內以野柳風景特定區與其內的「女王頭」風化地形知名。鄰近金山區的大鵬里的加投(Kataw)聚落設有萬里溫泉區,與金山溫泉連成一氣。.

新!!: 雍正和萬里區 · 查看更多 »

靳光瀚

靳光瀚為中國清朝武將官員,本籍山西。靳光瀚於1729年(雍正7年)奉旨接替何勉,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營參將(營署設於諸羅)。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階段,受台灣鎮總兵制約的台南以北最高軍事將領。1934年,他又回任台灣,升任台灣北路協副將。.

新!!: 雍正和靳光瀚 · 查看更多 »

靖州 (北宋)

靖州,中国北宋设置的州。 崇宁二年(1103年)以诚州改名,治所在今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属荆湖北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会同、靖州、通道和贵州省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地。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移永平县为附郭县。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靖州路。至正二十五年(1265年),朱元璋改为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朝洪武元年(1358年),降为州。三年升为靖州府,九年改为直隶州,以州治永平县省入。属湖广省。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南省。雍正以后,今贵州省部分改属贵州省,辖境缩小。1913年,全国废州,改为靖县。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怀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1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靖州 (北宋) · 查看更多 »

靖道謨

靖道谟,字诚合,号果园,清朝政治人物。湖北黄冈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年)出知云南姚州。奉云贵总督鄂尔泰之命,纂修《乾隆云南通志》和《乾隆贵州通志》。晚年归里,主鳌山、白鹿、江汉等书院讲席。并纂《湖北下荆南道志》、《黄州府志》等。.

新!!: 雍正和靖道謨 · 查看更多 »

青城县 (元朝)

青城縣,中国旧县名。 元太宗七年(1235年)置,治所即今山東省北部高青縣青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廢,十四年(1381年) 復置,屬濟南府。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屬武定府。1948年與高苑縣合并為高青縣。.

新!!: 雍正和青城县 (元朝) · 查看更多 »

青岛天后宫

青岛天后宫(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太平路19号,创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现有建筑群为明清砖木结构,为青岛市区中现存最早并且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建筑。.

新!!: 雍正和青岛天后宫 · 查看更多 »

青州府

青州府,明清时設置的府。 元朝时为益都路,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政权改益都路为青州府。下领一州,十三县:益都县、临淄县、博兴县、高苑县、乐安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安丘县、诸城县、蒙阴县、莒州(沂水县、日照县)。 清代初期,領安東衞,州一,縣十三。雍正中,莒直隸,割蒙陰、沂水、日照,尋降並屬沂,增置博山。乾隆七年衛省。領縣十一:益都縣、博山縣、臨淄縣、博興縣、高苑縣、樂安縣、壽光縣、臨朐縣、安丘縣、昌樂縣、諸城縣。考评:衝,繁,難。登萊青膠道治所。副都統駐。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新!!: 雍正和青州府 · 查看更多 »

青幫

青幫原稱「清幫」,是中國古老的的秘密结社,清雍正四年(1726年)翁岩、錢堅及潘清所創,三人崇信羅教,遠奉明朝山東羅清教創始人羅清為始祖,一說清幫之「清」即為紀念羅清之意,後因避諱,漸改為「青幫」,或說避免朝廷注意,改為「安清幫」。徒眾昔多以運糧的漕運為業,故稱「漕幫」、「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青幫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俗說「瓶中太滿水須走,青葉紅花白蓮藕」,即是意指「反對滿清的幫會,有青幫、洪門、白蓮教三大主力」。.

新!!: 雍正和青幫 · 查看更多 »

青云岩风景区

青云岩风景区 位于汕头市濠江区达濠大瞭望山南坡。包括山脚的大峰祖师庙(俗称祖师公),山顶的青云禅寺和青云岩(初名云岩洞)及诸多石刻。1979年列为汕头市风景旅游区。1988年列入汕头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佛教胜地和文物保护区,也是风景名胜区。原先上山须登阶而上,沿途有营造于咸丰末年的一曲至九曲诸景。1996年建汕头气象台,自山脚至山顶铺设盘山公路,汽车可直上岩顶。青云岩为粤东名刹,创始于明嘉靖五年(1526),屡经修葺,始有今日规模。依山傍海,山明水秀,视野开阔,素有“海国风光第一山”之美称。.

新!!: 雍正和青云岩风景区 · 查看更多 »

青龍灣減河

青龍灣減河,是中国北京潮白河的一條支流,也是香河縣境內第三大河流。青龍灣起於該縣紅廟村南,流經鉗屯、李莊、五百戶、劉宋、香城屯五個公社,從中營村東出境。合共長達大約45公里。青龍灣減河的河床寬100米,汛期最大流量為1330立方米/秒,結冰期為90天。河上原有乾隆三十七年建造、有乾隆親筆題詩一首的金門閘。但閘門於1974年報廢,於是在同年重建新閘,名為土門樓泄洪閘。現時土門樓泄洪閘位處北運河的下游。.

新!!: 雍正和青龍灣減河 · 查看更多 »

青铜峡市

青铜峡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是吴忠市代管的一個县級市。1967年建青铜峡水库。.

新!!: 雍正和青铜峡市 · 查看更多 »

青海蒙古

青海蒙古,又称柴達木蒙古,是生活在青海湖一带的蒙古族。一般称他们为和硕特蒙古,但也有来自喀尔喀与土默特、鄂尔多斯的部落。他们在服装上藏化但仍用托忒蒙古文。 虽在元代蒙古人已進入青海,但在明代才大規模進入。在明末顧实汗移居青海在打败藏巴汗后在青海建国。到清朝,康熙帝打败噶尔丹后和硕特人罗卜藏丹津向清廷表示臣服,但因在雍正元年(1723年)反清,失败后遂被纳入清朝版图,青海蒙古因此一厥不振。 青海二十八旗及察汗諾門罕為一盟,不設盟長,以西寧辦事大臣蒞盟。道光三年,分河北二十四旗為左右翼,每翼始設正、副盟長一 。 他们比其他蒙古族接受更多藏族文化。他们被編入青海蒙古八旗,但經常受藏族侵扰。1821年藏族大规模向北進入他们的旗地。.

新!!: 雍正和青海蒙古 · 查看更多 »

静乐县

静乐县是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2369平方公里,2009年人口为16.2万人。金朝為皇女湯沐邑之一。.

新!!: 雍正和静乐县 · 查看更多 »

順懿密太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苏州籍人氏,康熙帝妃嫔。 她是知县王国正和黄氏的女儿。王氏大约于康熙二十余年(1680年代或1690年代初)进宫侍奉康熙帝,共生育三子。1693年,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胤禑。1695年,生皇十六子莊恪亲王胤禄。1701年,生皇十八子胤祄。王氏入宫多年无封号。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康熙帝告诉礼部要册封后宫中六位年龄在四十至六十岁,生育皇子,“虽称妃嫔、尚未受封”的嫔御为妃嫔。十二月辛未,王氏与博尔吉锦氏、和嫔等人受封,是为密嫔。 康熙帝逝世后,雍正帝尊封一批先朝妃嫔。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密嫔与诸位先朝妃嫔同受晋尊礼,是为密妃。乾隆帝尊为皇祖顺懿密太妃。乾隆九年卒,大约七十多岁。.

新!!: 雍正和順懿密太妃 · 查看更多 »

項煜

項煜(),字仲昭,號水心,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項煜 · 查看更多 »

衡州府

衡州府,元朝末年设置的府。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衡州路置,治所在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清朝乾隆中,分衡阳县东南乡置清泉县,同为府治)。属湖广省。终明一朝,共领一州(桂阳州,下领三县: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九县: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衡阳、衡山、衡东、常宁、耒阳、安仁、炎陵、桂阳、嘉禾、蓝山、临武等市县地。 清朝时,属湖南省。雍正十年(1732年),桂阳州升为桂阳直隶州,府境南界北移至耒阳市、常宁市。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衡州府。.

新!!: 雍正和衡州府 · 查看更多 »

顧太清

顧太清(),西林覺羅氏,原名鄂春,後改姓顧,名春,字梅仙,又字子春,道號太清,晚號雲槎外史,常以太清春、太清西林春、雲槎外史自署,滿洲鑲藍旗人,是當時與納蘭性德齊名的詞人。.

新!!: 雍正和顧太清 · 查看更多 »

顧光旭

顧光旭(),字华阳,号晴沙,又号响泉,江苏无锡人。清朝官員、诗人。 顾可久八世孙。乾隆十七年(1752年)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晋员外郎。歷官監察御史、給事中、甘肃甯夏府、平涼府知府,涼莊兵備道,署四川按察使。工詩,有《响泉集》、《梁溪诗钞》。《清史稿》有傳。.

新!!: 雍正和顧光旭 · 查看更多 »

顧海

顧海,字會川,號學林,贵州黎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登極癸卯恩科進士,三甲八名,選庶吉士,散館改行人。著有《山居詩》。.

新!!: 雍正和顧海 · 查看更多 »

衮臣

衮臣(),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第五代车臣汗。车臣汗乌默客的长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车臣汗乌默客去世,衮臣袭封车臣汗。驻牧在克鲁伦河流域。雍正六年(1728年)衮臣去世,长子車布登班珠爾袭封车臣汗。雍正十三年(1735年),垂扎布去世,衮臣次子达玛璘袭封车臣汗。.

新!!: 雍正和衮臣 · 查看更多 »

顺天府学

顺天府学,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5号,是明朝、清朝的顺天府属学校。顺天府学西侧为顺天府文庙,东侧为文丞相祠、文昌祠。如今,顺天府学及其西侧的顺天府文庙统一以“顺天府学”之名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由北京市东城区府学小学使用。文丞相祠、文昌祠则分别由其他单位使用。以下仅介绍顺天府学及顺天府文庙。.

新!!: 雍正和顺天府学 · 查看更多 »

顺德府文庙

顺德府文庙,位于中国河北省邢台市市内,是原来顺德府的文庙。顺德府文庙大成殿为邢台市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公布时间为1993年7月15日,历史年代为明代。.

新!!: 雍正和顺德府文庙 · 查看更多 »

血芙蓉

是1978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何夢華所執導的電影。為1975年電影《血滴子》續篇。.

新!!: 雍正和血芙蓉 · 查看更多 »

血滴子

血滴子,一種傳說中的兵器,據說是清代雍正帝所製,雖尚未能證明其真實性,但卻散見於各類稗官野史與民間傳奇中,近世也常作為電影與戲劇的題材而登上螢光幕。.

新!!: 雍正和血滴子 · 查看更多 »

血滴子 (2012年电影)

The Guillotines(英語:The Guillotines),是2012年12月20日上映的华语动作、劇情片,由刘伟强执导,陳可辛監製。 影片在中國大陸上映後,首周四天收穫2700萬人民币,至2013年1月20日累計7100萬元,最終票房為7172萬元人民幣。 本片雖有不少華麗特效鏡頭,但劇情空洞及部分演員演技不佳,上映後觀眾反應負評居多,中國大陸時光網的平均得分為5.1分,豆瓣的平均得分為4.6分,國外IMDB的平均得分為4.5分(滿分皆為十分)。.

新!!: 雍正和血滴子 (2012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袁士林

袁士林,清朝政治人物、武進士出身。袁立相之子。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登武進士,授三等侍衛。乾隆五年,擔任陝西延綏鎮屬大栢油堡守備。乾隆十二年,升任雲南城守營參將。.

新!!: 雍正和袁士林 · 查看更多 »

袁瑞臨道

袁瑞臨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江西省。 原为江西驿盐道,驻南昌府,管理江西驿盐事务。雍正九年(1731年),分巡袁州府、瑞州府、临江府,改为分巡廣饒南九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督理江西通省驿传盐法道兼巡袁瑞臨等处地方,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兼水利衔。光绪年间称盐法兼巡袁瑞臨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增南昌府,称盐法兼巡南瑞袁臨道。宣统元年(1909年),盐法事务归布政使司管辖,改名分巡南瑞袁臨兵备道,改驻萍乡县。下辖南昌府、袁州府、瑞州府、临江府。民国改为豫章道。.

新!!: 雍正和袁瑞臨道 · 查看更多 »

颍州 (北魏)

颍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所在汝阴县(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境)。北齐废。隋朝大业年间,改颍州为汝阴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六年复改颍州。下领四县:汝阴县、颍上县、下蔡县、沈丘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颍上、阜南、太和、界首、临泉等市县地。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为顺昌府,金朝时复为颍州。元朝时,属汝宁府。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归属中都,即凤阳府。下领两县:颍上县、太和县。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颍州府。.

新!!: 雍正和颍州 (北魏) · 查看更多 »

颍州府

颍州府,中国清朝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置,增设阜阳县(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市)为附郭县。下辖一州(亳州)、六县:阜阳县、颍上县、霍丘县、涡阳县、太和县、蒙城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北涡阳、蒙城、颍上以西诸市县及淮河以南霍邱县地。评价:繁,疲,难。1912年废。.

新!!: 雍正和颍州府 · 查看更多 »

额鲁特前旗

额鲁特前旗,古旧旗名。 清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以额鲁特部置,驻牧推河(今蒙古国图音河)。雍正九年(1731年)徙牧喀尔喀河(今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左旗南哈拉哈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复徙牧推河,二十六年徙治三音诺颜部之乌兰乌苏,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北特大临河北岸巴特曾格勒东。1921年地入蒙古国。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蒙古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内蒙古已撤消的旗 Category:呼伦贝尔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新巴尔虎左旗.

新!!: 雍正和额鲁特前旗 · 查看更多 »

颇罗鼐

颇罗鼐(,),西藏江孜人,原名琐南多结或索朗多吉(),全名颇拉·索朗多吉。西藏郡王。.

新!!: 雍正和颇罗鼐 · 查看更多 »

食為奴

《食為奴》(Gilded Chopsticks),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裝電視劇,是由王祖藍、萬綺雯及黃智賢領銜主演,並由胡定欣、張繼聰及何雁詩聯合主演,監製黃偉聲。.

新!!: 雍正和食為奴 · 查看更多 »

飞鸾桥

飞鸾桥又名飞龙桥,是位于中国广西桂林市的一座桥梁,承载芦笛路横跨桃花江,东接桃花江路,西可达芦笛岩景区。.

新!!: 雍正和飞鸾桥 · 查看更多 »

裘琏

裘琏(),字殷玉,一字蔗村,号废莪子,學者稱横山先生,浙江慈溪人,清朝劇作家、方志学者,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裘琏 · 查看更多 »

褚庫

褚庫(),滿洲薩爾圖氏,滿洲鑲黃旗人。世居札魯特部。祖父柏德時,遷居葉赫,歸順後金。 天聰四年(1630年),後金大軍圍攻大凌河,褚庫當時只有十七歲而從軍。明軍中蒙古將領徹濟格突陣,褚庫迎擊,生擒徹濟格而歸。再從軍攻伐明,攻打萬全左衞,褚庫先登,頸部受創,猶力戰而破城。論功行賞,授世職備禦,賜號「巴圖魯」。再授職牛彔額真,兼任甲喇額真。崇德三年(1638年),授職吏部理事官。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褚庫跟從英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攻略湖廣,李自成將領吳伯益以三千人拒戰,褚庫擊敗敵軍。順治三年(1646年),褚庫跟從肅親王豪格征討張獻忠,侵略陝西,與尚書星訥攻擊張獻忠將領高汝礪等,遂攻下四川,屢敗獻忠之軍隊。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討姜瓖,圍攻大同府,打敗姜瓖將領楊振威。班師回朝,因值宿失印鑰之罪,解理事官之職。順治九年(1652年),跟從固山額真噶達渾征討鄂爾多斯部,與其部長多爾濟大戰於賀蘭山,俘獲甚眾。世職累進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順治十三年(1656年),鄭成功來攻福州,當時鄭親王世子濟度率領大軍至漳州,派遣梅勒額真阿克善與褚庫分別領軍赴援。鄭成功以戰艦二百艘自烏龍江來犯,褚庫督兵迎戰,逐敵軍至大江口,得舟十二艘。鄭成功又以千餘人屯兵於江岸,褚庫督兵奮擊,斬首級二百餘。康熙二年(1663年),擢升為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進世職一等。康熙七年(1668年),以年老為由乞求退休。康熙十四年(1675年),褚庫逝世,朝廷賜諡號為襄壯。 雍正八年(1730年),詔副都統褚庫配享賢良祠。.

新!!: 雍正和褚庫 · 查看更多 »

養廉銀

養廉銀,又稱養廉錢,是中國清朝官員的俸祿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為清朝特有。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創立了這種薪給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來培養鼓勵官員廉潔習性,並避免貪污情事發生,因此取名為「養廉」。但是,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後,清政府將所有稅收(包括酒醋稅等地方稅)改歸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財政困難,看似高薪養廉,實際上將地方行政費用歸於地方首長所有,導致清朝地方貪腐情況為史上之最。 越南阮朝初年,明命帝為了防止官員貪污,從中國引進了養廉銀制度。.

新!!: 雍正和養廉銀 · 查看更多 »

養心殿造辦處

养心殿造办处,简称“造办处”,位于紫禁城外廷西部,慈宁宫以南,是清朝官办作坊。.

新!!: 雍正和養心殿造辦處 · 查看更多 »

褚祿

褚祿,字總百,江蘇青浦(今上海市青浦區)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褚祿為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由延平知府調臺灣知府。.

新!!: 雍正和褚祿 · 查看更多 »

褒忠鄉

褒忠鄉位於臺灣雲林縣中部,地處嘉南平原之上,是雲林縣人口最少的鄉鎮,同時也是雲林縣內面積最小的鄉鎮。.

新!!: 雍正和褒忠鄉 · 查看更多 »

襦裙

(韋氏拼音:ju2 ch'ün2,注音:ㄖㄨˊ ㄑㄩㄣˊ),又稱裙襦、衫裙,是東亞女性傳統服裝類型之一,由上襦(襦为短上衣)与下裙(裳)组成,這種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並且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

新!!: 雍正和襦裙 · 查看更多 »

西南彝志

《西南彝志》是一部重要的彝文古籍,为彝文文献资料的汇编。全书内容包括彝族先民的宇宙观、人类起源观,古代彝民部族的社会生活,彝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源流,彝族各部的世系和相互关系,彝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共计彝文37万余字,堪称古代西南彝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西南彝志》是该书的汉语译名,彝语原名念作“哎哺啥额”。“哎”()、“哺”()在彝语中指影和形,阴和阳;“啥”()、“额”()指清气和浊气。“哎哺啥额”就是对“气”(阴阳)思想的统称。 据传,《西南彝志》的编纂者是古代水西热卧土目家的一位摩史(彝族传统社会中集史官、礼官、外交官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角色),姓名已不可考。他生前搜集、整理了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彝文资料,于七十五岁高龄时,终于编纂完成了《西南彝志》。从书中记载的事实推论,具体成书年代可能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之前。 《西南彝志》彝文原本,目前仅存一部,共三大卷,为贵州省大方县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陈朝光家祖传,后在毕节专署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劝说下,于1956年捐献。原书现存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一级文物。汉语译本于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出版。.

新!!: 雍正和西南彝志 · 查看更多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ᦈᦹᧈ ᦈᦹᧈ ᦵᦋᦲᧁᧈ ᦘᦱ ᦉᦱ ᦺᦑ ᧑᧒ ᦗᧃ ᦓᦱ,国际音标:,สิบสองปันนา) ,简称西双版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州境北面与普洱市毗邻,西南与缅甸相连,东南与老挝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北面临哀牢山和无量山,东西两侧为山地,中部为谷地和盆地,澜沧江纵贯州境。全州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116.4万,汉族人口比例约30%,傣族人口比例约28%,州首府驻景洪市。.

新!!: 雍正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西套蒙古

西套蒙古,又稱套西二旗,是中國清代駐牧於巴里坤以東、賀蘭山以西、河西走廊以北、戈壁以南的蒙古部落。因其駐牧於河套以西故名。有二旗:阿拉善厄魯特旗、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分別源於厄魯特蒙古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各旗自為一部,不設盟長,設佐領一人,受陝甘總督節制。 和碩特部原居新疆,後為準噶爾部所迫,東遷至青海、西套一帶。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賜顧實汗後裔和囉哩駐牧於寧夏邊外。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封和囉哩為札薩克多羅貝勒,置阿拉善厄魯特旗。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帶。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土爾扈特部阿玉奇之侄阿喇布珠爾借道準噶爾赴西藏禮佛,因策妄阿拉布坦阻撓,無法從原路返回。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封阿喇布珠爾為札薩克固山貝子,遊牧於嘉峪關外色爾騰。雍正九年(1731年),遷至額濟納河。乾隆十八年(1753年)授札薩克,置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西北一帶。.

新!!: 雍正和西套蒙古 · 查看更多 »

西宁县 (雍正)

西宁县,中国旧县名。 明朝时为西宁卫。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省西宁卫,置西宁府及西宁、碾伯二县。属甘肃省西宁府。辛亥革命后,为西宁道治所。1920年代末,国民政府设立青海省,属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析西宁县城区置西宁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因与西宁市同名,西宁县改名湟中县。.

新!!: 雍正和西宁县 (雍正) · 查看更多 »

西宁府

西宁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二年(1724年)改西宁卫置,治所在西宁县(今青海省西宁市)。属甘肃省。辖境相当今青海省日月山以东,茫拉河及黄河以东青海省东部地。 领四厅(贵德厅、循化厅、丹噶尔厅、巴燕戎格厅),三县:西宁县、碾伯县、大通县。1913年废。.

新!!: 雍正和西宁府 · 查看更多 »

西安城隍庙

西安城隍庙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大街,是陕西最大的城隍庙,其中大殿是陕西唯一的庑殿式建筑。据说都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爷是汉刘邦手 下的大将纪信。刘世天,陶汝林.西安都城隍庙的历史沿革.

新!!: 雍正和西安城隍庙 · 查看更多 »

西寧辦事大臣

西寧辦事大臣,清代青海地方之軍政長官,為欽差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簡稱青海辦事大臣。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駐青海湖東。乾隆以後移駐西寧,因此通稱“西寧辦事大臣”。西寧辦事大臣一般由滿洲、蒙古大臣出任,也有少數漢人。民國元年(1912年)改西寧辦事大臣為青海辦事長官。.

新!!: 雍正和西寧辦事大臣 · 查看更多 »

西乾鄜道

西--鄜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顺治二年(1645年)设督粮道,驻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兼巡西安府、凤翔府、耀州、-乾-州、邠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兼巡西安府、凤翔府、-乾-州、邠州。乾隆九年(1744年),改辖西安府、--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布政使司参议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增辖鄜州直隶州,称督粮西--鄜道。光绪三年(1904年)八月,裁撤。.

新!!: 雍正和西乾鄜道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新!!: 雍正和西康省 · 查看更多 »

西便门外大街

西便门外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中部的一条大街。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207页.

新!!: 雍正和西便门外大街 · 查看更多 »

西六宮

紫禁城內廷西六宮,在明清兩朝皆作為皇帝妻妾之居所。清朝在雍正朝以後的歷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寧宮為寢宮,而是在東六宮和西六宮選定一坐空宮為寢宮。 西六宮因為是慈禧太后在主政時所居住的宮區,因此為了配合她個人的需要,西六宮區在體制上,並未和與之相對應的東六宮般的完整,相反的,西六宮區依慈禧太后之命在清末多有改建:.

新!!: 雍正和西六宮 · 查看更多 »

西关

西關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個傳統區劃,可視之等同於荔灣區,範圍大致為:北到西村,東至人民路,西、南瀕珠江邊,是明、清時期對廣州城西門外一帶的統稱,該名沿用至今。.

新!!: 雍正和西关 · 查看更多 »

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位于中国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解放路107号,为清代乾隆年间陕西籍商人所建的会馆,1959年起被辟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1980年7月7日,西秦会馆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 雍正和西秦会馆 · 查看更多 »

西隆州

西隆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康熙五年(1666年)改安隆长官司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寻移治今隆林各族自治县。属思恩府。六年移治今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扁牙,后又迁治今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南、田林县西北之旧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西隆直隶州,属广西省。乾隆时又治今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七年(1742年)降属泗城府。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地。1912年改为西隆县。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百色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隆林各族自治县.

新!!: 雍正和西隆州 · 查看更多 »

西黃寺

西黄寺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黄寺大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中的清净化城塔是北京现存四大金刚宝座式塔之一(其他三座分别为碧云寺塔、真觉寺塔、玉泉山妙高塔)。 如今的西黄寺只是原来西黄寺建筑群中的清净化城塔院,塔院的山门开在黄寺大街11号。现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在地,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管理。.

新!!: 雍正和西黃寺 · 查看更多 »

西藏独立运动

西藏独立运动,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张西藏地區成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西藏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在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开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及擁有西藏主權,遭到達賴喇嘛、英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中國共產黨董樹藩,民國48年西藏反共抗暴後達賴喇嘛言行之研析,(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1986年3月,第40頁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后续的国民政府虽有派驻拉萨的蒙藏事务机构,但对西藏行政中央噶厦鲜有實際影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推翻了最早提出的尊重民族自决,推動西藏「民族獨立」或者建立「民主自治邦」的革命理念(建立中華聯邦)。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噶厦谈判破裂后在昌都发生战斗,西藏流亡政府及部分西方媒體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北京稱之为昌都戰役,部分西方學術著作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藏軍于该役戰敗投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實質統治西藏(北京稱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另一方面,西藏流亡政府被質疑為了得到國際間的同情和支持而過度放大中國共產黨等中國官方的傷亡數據,以及作出一些誇張或不實的指控(例如對西藏的「種族屠殺」或「文化滅絕」等描述),而北京當局也被指對西藏的實際狀況作出失實的報導。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新!!: 雍正和西藏独立运动 · 查看更多 »

西藏郡王

西藏郡王为清朝册封的西藏的世袭多罗郡王。 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入藏,赶走侵入西藏的准噶尔军,废除第巴制度,以康济鼐为首席噶伦,主持西藏的政局。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康济鼐被阿尔布巴所杀。清高宗乾隆四年(1739年)首席噶伦颇罗鼐因之前平定阿尔布巴之乱有功,被封为多罗郡王。乾隆十二年(1747年),颇罗鼐死,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继承西藏郡王。乾隆十五年(1750年),驻藏大臣傅清发觉珠尔默特那木札勒有不臣之心,杀死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西藏内乱,乾隆平乱後废除郡王,建立噶厦制度。噶厦制度一直持续到1959年。.

新!!: 雍正和西藏郡王 · 查看更多 »

西津桥

西津桥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永康市的一座始建于清代的石桥墩木结构重檐廊桥,南北走向,横跨于永康江之上。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西津桥 · 查看更多 »

西湖

西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南北长约3.2--,东西宽约2.8--,绕湖一周近15--。 西湖平均水深2.27--,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85年)和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此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外汇兑换券壹圆券以及2004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壹圆纸币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图案,更说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国风景名胜中的地位。中国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数十个之多,通常认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雍正和西湖 · 查看更多 »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指分布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十个有代表性的景点。通常是指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以及柳浪闻莺这十个景点,其中许多又被改编成广东音乐。西湖十景最早称呼于南宋,后随朝代的替换,景点的名称,位置也有所更换。而到清朝时则增加到十八景,甚至是二十四景。但其中仍以南宋所传的十景最为著名。1985年,杭州市多家单位重新评选了西湖十景,并将新评选的西湖十景命名为“新西湖十景”。而南宋时的西湖十景,则相对的被称为“西湖老十景”。.

新!!: 雍正和西湖十景 · 查看更多 »

西湖鄉 (台灣)

西湖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xiˊ fuˇ hiongˊ),是臺灣苗栗縣西部的一個鄉,位於中臺灣,東鄰苗栗市,北鄰後龍鎮,西鄰通霄鎮,南接銅鑼鄉。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約佔全鄉9成左右.

新!!: 雍正和西湖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西昌县 (清朝)

西昌县,清朝时设置的县。今西昌市前身。 雍正六年(1728年),设立宁远府。建昌卫改西昌县。为宁远府附郭县。治所在宁远城(城厢镇,今西昌市城区)。清朝时评价:冲、繁。辛亥革命后,废县留府,1913年又废府置县,属中华民国四川省。1938年,属西康省。 1939年二月,曾在此处设置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西昌行辕。1949年12月,第二次国共内战已接近完结。民国政府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移驻西昌。此时,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试图守住西昌,曾派其子蒋经国作为总统特使飞抵西昌。1950年3月,解放军西南军区以第62军184师和第15军44师为主力,及第14军的两个团分两路发起西昌战役。26日,解放军到达西昌大箐梁子。夜间,西南軍政長官公署代理长官胡宗南、副长官贺国光(同时任西康省政府主席)乘飞机离开西昌。27日,解放军第15军44师攻占西昌县城。当年2月重设于此的四川省政府亦随之消亡。1950年起,属西昌专区。1955年,随之划归四川省。1968年,西昌专区改西昌地区,仍隶之。1978年,改属凉山彝族自治州。1979年,改为西昌市(县级市)。.

新!!: 雍正和西昌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西昌市

西昌市(ꀒꎂꏃ Op Rro shyp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原為西昌縣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全市辖37个乡镇。在西昌北部(实际位于冕宁县境内)有全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因此西昌也被称为航天城。年均气温保持在18摄氏度,日照多达320天,亦被称为月城、小春城。.

新!!: 雍正和西昌市 · 查看更多 »

饒廣九南道

饒廣九南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江西省。 康熙九年(1670年)设分巡饒南九道,驻饒州府,下辖饒州府、南康府、九江府。雍正九年(1731年),增广信府,改为分巡廣饒南九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分巡饒廣九南道,布政使司参政衔。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兼水利衔,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兵备衔,称分巡饒廣九南兼管水利兵备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兼管九江关事务,改驻九江府。宣统元年(1909年),增抚州府、建昌府,改称抚建廣饒九南道。民国改为赣北道。.

新!!: 雍正和饒廣九南道 · 查看更多 »

馬宏琦

宏琦,字景韓、號遜渚,江蘇省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清朝政治人物、探花。 雍正四年(1726年),登順天舉人。雍正五年(1727年),登進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雍正九年(1731年),任陝西道監察御史。后任巡漕御史、巡城御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山西道監察御史。乾隆元年(1736年),改吏科給事中。乾隆六年(1741年),改刑科給事中。后巡視南城、通州漕務等。.

新!!: 雍正和馬宏琦 · 查看更多 »

馬圯受

圯受(),江南安慶府懷寧縣(今安徽省懷寧縣)人,回族《明清回族进士考略·四》。清朝軍事將領。 馬圯受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式壬辰科三甲第三十名武進士,時年二十五歲。雍正、乾隆年間曾任山西寧武營都司、山東八角堡都司等職。 怀宁马氏为回回世家, 始祖马依泽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由西域来到中原,其后裔遍及各地,有《怀宁马氏家谱》传世。馬圯受为二十八世。.

新!!: 雍正和馬圯受 · 查看更多 »

馬爾賽 (馬佳氏)

尔赛(v,),马佳氏,清朝官员,满洲正黄旗,图海之孙,诺敏之子。 袭封三等公,康熙末年为领侍卫内大臣,雍正六年(1728年)八月,马尔赛被雍正帝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八年(1730年),马尔赛参与对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用兵的机务事宜,与张廷玉、蒋廷锡一起入值军机。次年,傅尔丹兵败,马尔赛为抚远大将军。但是马尔赛畏敌惧战,被降为抚远将军。雍正十一年(1733年),额尔德尼召之战,准噶尔西逃,马尔赛贻误军机,被雍正帝下令斩于军前。.

新!!: 雍正和馬爾賽 (馬佳氏) · 查看更多 »

馬驥 (台灣鎮總兵)

驥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陝西。1735年(雍正13年)奉旨調任前往台灣,接任蘇明良擔任台灣鎮總兵。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新!!: 雍正和馬驥 (台灣鎮總兵) · 查看更多 »

馬蹄鬆

马蹄鬆是浙江温州传统的特色点心,最早出现于乐清白象镇,始于清雍正年间。 马蹄鬆皮脆馅软,是以面粉拌红糖作皮,咸肉、芝麻粉、红瓜丝、及桂花作馅,在高温火炭炉桶内壁用明火烘烤而成。外形边斜,上有开口微显糖心,状如「马蹄」,又鬆脆可口,故得名。 Category:温州美食 Category:中國小吃 Category:浙江食品.

新!!: 雍正和馬蹄鬆 · 查看更多 »

馬齊

齊(a;),富察氏,满洲鑲黄旗人,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子,廕生出身,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八年初任工部員外郎,歷任山西巡撫、左都御史、兵部尚書、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加太子太保銜,歷三朝元老。康熙二十八年,時任左都御史,隨同索額圖與佟國綱代表清朝與俄國談判,簽訂尼布楚條約,收回雅克薩。四十七年,與佟國維等聯名保奏皇八子胤禩為儲,被罷官困禁,後復起用,转而支持胤禛。雍正即位後,馬齊被任命為四大總理事務大臣之一。乾隆四年以87歲高齡去世,加太傅,諡文穆。 马齊的侄女(馬齊弟弟李榮保的女兒)是乾隆元配孝賢純皇后;有侄兒傅恆,乾隆年間的首席軍機大臣;乾隆晉妃為其曾孫女。.

新!!: 雍正和馬齊 · 查看更多 »

馬樸臣

樸臣,字春迟,号相如,清代人。 早年游闽、粤、楚、蔡,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十二年丁卯,病殁於京邸,几无以为殓。友人作《鬻马行》以吊之。著有《报循堂诗钞》2卷。《国朝诗别裁集》收录其诗作三首。.

新!!: 雍正和馬樸臣 · 查看更多 »

馬湖府

湖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有龍馬湖,因名。唐為羈縻州四,總名馬湖部。元朝称之为马湖路,属于叙南宣抚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设立为马湖府,土知府安氏,下辖一个县(屏山县)、四个长官司。弘治九年(1496年)改土歸流。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废。轄今四川屏山,雷波、金陽,美姑、馬邊,沐川一帶。.

新!!: 雍正和馬湖府 · 查看更多 »

馬湖路

馬湖路,是中國元朝时设置的路,隶属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元朝初年设馬湖路,治所在今云南省绥江县西北金沙江南岸。大德九年(1305年),治所迁移到今四川省屏山县。管理雷波县以下,屏山县以东的金沙江两岸。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馬湖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废除。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云南的路 Category:四川的路 Category:昭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宜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世纪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1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馬湖路 · 查看更多 »

馮盡善

馮盡善,字虞操,甘肅隴西人,中國清朝官員。 馮盡善爲舉人出身。雍正七年(1729年),馮盡善接替劉良璧擔任台灣府諸羅縣知縣。.

新!!: 雍正和馮盡善 · 查看更多 »

覺羅白秀

伯秀(),又称觉罗白秀,清朝一品盛京将军。.

新!!: 雍正和覺羅白秀 · 查看更多 »

覺羅滿保

覺羅滿保(v;),爱新覺羅氏,字鳧山,號九如,滿洲正黄旗人,清景祖觉昌安三兄索长阿之后裔,中國清朝官員。 满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福建巡撫。五十四年(1715年),擢閩浙總督。雍正三年(1725年),卒於官。.

新!!: 雍正和覺羅滿保 · 查看更多 »

首崇满洲

首崇满洲,即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权利上的优势地位,是清朝的根本国策之一,基本上与王朝相始终,是清朝分层次的民族等级统治政策的一个体现,清代的各民族各階級集團序列中,以八旗滿洲地位最崇,蒙古次之,漢軍又次之,接下來是北方漢官、南方漢官,最後是漢民。首崇满洲是清朝統治者通過對滿洲部眾的精神整合與「國語騎射」傳統的張揚,實現對邊疆地區威服和結合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及維繫「大一統」的政治格局的切實需要。 “首崇滿洲”和貶抑漢族的政策令滿族在政治、經濟、民事、司法各方面均享有各种特權,而包括漢族在內的各被統治民族則處於受歧視的不平等地位。隨著時間推移,這一不平等所導致的民族矛盾日趨尖銳。清順治帝曾標榜“朕不分滿漢,一體眷遇。”但在咸丰(1851-1861年)之前,清王朝都是以“首崇滿洲”原則為圭臬。官缺分滿漢,滿族官員可任漢缺,漢族官員卻不能任滿缺,同一職務如尚書、侍郎,滿族的權力大於漢族。滿族主要出任較高級别的官職,保證滿族在政府權力中占有絕對的優勢。據光緒《大清會典》,對內閣、軍機處、六部等15個中央機構所有的2303個缺額進行統計,滿官缺額占了總數的55.2%,《文史天地》2013年第9期。历代满清统治者在表面上反复宣扬满汉一体的政治口号,但实质上采用的却是“首崇满洲”的为政方针。他们从各个方面维持旗人集团的超国民地位,如在科举、入仕、升迁和政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满汉差异。这些政策虽导致了清朝社会形成满汉两极格局陳力《清初“首崇满洲”述论》。 而专门划给满人所任职官编制额缺的“满洲缺”,不仅授予满洲旗下的满洲人,也可授予八旗蒙古旗下的满洲人(因满洲人有编在蒙古旗下者),并不授予满洲旗下的蒙古旗人(满洲旗下编有蒙古人),说明是否属于满族,以原本是否属于满洲为准,而不是以编在满洲旗为准,而满洲人即使编在八旗汉军旗下,也是作为满人看待。但满族皇帝虽然否认汉军旗人属于满人,卻又有利用、笼络的一面,尤其是入关后会有以下考虑,就是为使大大少于汉族人的满族扩大、壮大,以巩固满族主体统治,而将汉人中接近满族、关系相对密近的汉军旗人笼络入满族之内,尤其是那些在入关前就归附满洲族的汉旗人。 亦有說法認為,古今中外的執政集團都不可能忽略其視為國本的執政基礎,清代的「首崇滿洲」與明朝的「首崇皇族」並無實質區別,清代旗漢被「圍牆」、「法律」、「社會緊張」和「自我認同」隔開,而明朝的統治集團一樣被「圍牆」與民眾隔開,且法律上擁有高度特權和限制,和民眾(如反明的李自成和張獻忠)有著殊死的緊張關係,同樣擁有強烈的自我認同,與清朝沒有分別 ,有學者認為上述說法沒有考慮到八旗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是走向了一种极端。亦有說法認為因旗民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滿族與其他民族間的差異,於是成為製造民族歧視與矛盾的淵藪之一。.

新!!: 雍正和首崇满洲 · 查看更多 »

香山 (大字)

香山,是台灣新竹市香山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新!!: 雍正和香山 (大字) · 查看更多 »

香山區

香山區(臺灣客家語海陸腔:hiongˋ sanˋ kiˋ)是台灣新竹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該市西南部,西濱台灣海峽,北臨新竹市北區、東鄰新竹市東區,東南連新竹縣寶山鄉,南接苗栗縣竹南鎮、頭份市。.

新!!: 雍正和香山區 · 查看更多 »

香山庄

香山--為日治時期存在於大正九年(1920年)~昭和十六年(1941年)間的行政區,隸屬新竹州新竹郡。今屬新竹市香山區、同市東區青草湖、牛埔。.

新!!: 雍正和香山庄 · 查看更多 »

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原名“静宜园”,为清朝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北京每年秋季观赏红叶期间,通常会有数十万游客到香山赏红叶。.

新!!: 雍正和香山公园 · 查看更多 »

香山縣丞衙署

香山縣丞衙署(或稱澳門縣丞衙署)是清政府於1731年設立,專理澳門地區事務之衙署。.

新!!: 雍正和香山縣丞衙署 · 查看更多 »

香严寺 (淅川县)

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西北部的白崖山群中,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香严寺恰居中间。香严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本是南阳慧忠的道场,后在此建長壽寺。唐宣宗在登基前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曾在寺内避难,剃度为弥。1986年香严寺出土的《重修唐宣宗殿碑记》的碑文记载了唐宣宗李忱在香严寺避难之事,其上碑文为:自鹫岭分灯,而西天东土凡列为伽篮护法者一十八者。洎后汉云长关公没后为玉泉山伽篮,由是,天下精蓝皆以关夫子为护法,惟香严寺则以唐宣宗代之。此何以称焉?缘宣宗为光王时武宗忌之。拘于后苑。将见杀。中官仇士良料武宗之将绝其后嗣。知李氏之子孙舍光王则无可为后代之中兴主也。遂诈称光王坠马死,因脱身逃去,至香严寺智闲禅师会下披剃作沙弥。其机缘语句,俱载行录.未几,□武宗崩后胤无人,唐室之天下摇摇而靡定矣。由是,太后勒令中外大臣至香严迎光王归,继帝位……皇清雍正十三年岁次乙卯仲秋前五日自唐代宗颁旨敕护之日起,香严寺便与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寺。唐代之后,香严寺曾两度复兴。第一次在明永乐年间,皇帝恩准重建淅川香严寺,规模宏大,田产万顷,唐代“万顷香严寺”美名失而复得,号称“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这时的香严寺,有寺僧500余人,“为中州诸山之冠”。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香严寺再度中兴,康熙59年(1720年)春天,香严寺第58代住持颛愚谧以“香严再兴”为已任,开始九年重建,上下寺大规模重修。 香严寺因慧忠的强大影响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历代高僧辈出。在香严寺历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临济正宗高僧担当,自1657年延续到1851年,近两百年时间,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1986年,香严寺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2月,香严寺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 雍正和香严寺 (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於清朝初期,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幾乎完全摧毀了自唐宋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縱使後來成功爭取復界,可是不少傳統經濟活動已不能恢復。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列強的勢力染指東亞,中國當時唯一對外商埠廣州一帶以及其鄰近的香港地區自然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當清朝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島便割讓給英國,使香港踏入殖民地時期。.

新!!: 雍正和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駐藏大臣

藏大臣(;简称:)是清代西藏的軍政長官、駐紮大臣。全稱為欽差駐藏辦事大臣或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又稱西藏辦事大臣。另設副職一員,稱幫辦大臣。雍正五年(1727年)置。駐藏大臣會同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監理西藏政務,並代表朝廷主持並監管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西藏各大呼圖克圖之轉世、坐床等事宜。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地位平等,後兩者上書皇帝須經駐藏大臣轉奏。1912年末任駐藏大臣離職,中華民國政府改設西藏辦事長官及蒙藏事務局管理西藏事務。.

新!!: 雍正和駐藏大臣 · 查看更多 »

解州

解州(讀洪音hai州),五代十国时设置的州。 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置,治所在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解州)。北宋时辖境约当今山西省运城、闻喜等市县地。金朝以后,扩大至今夏县、芮城、平陆等地。 明朝洪武初年,解县并入解州。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解州直隶州。1912年废入解县。境内有盐池,宋朝时分置东西二场,明朝时增置中场,是中国著名的产盐区。.

新!!: 雍正和解州 · 查看更多 »

解州直隶州

解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明代為平阳府屬州,領五縣。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割聞喜縣易其垣曲縣,尋並隸絳州直隸州。領五縣:安邑縣、夏縣、平陸縣、芮城縣。清朝考评:繁,難。河東道兼鹽法駐安邑運城。。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解县。.

新!!: 雍正和解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觀音山 (新北市)

觀音山,位於台灣新北市五股區、八里區交界,海拔標高616公尺,由淡水河北岸向南遙望,遠遠眺望似觀音躺像而得名,全區有十八連峰,山頂稱「硬漢嶺」,是唯一超過600公尺之地,區內有凌雲禪寺等多座古剎,更增添觀音山的靈性,其中還有數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音寺。亦有不少納骨塔及墓園錯落其間,該山西臨台灣海峽,東北隔淡水河遠望關渡,昔日的「坌嶺吐霧」為淡水八大景之一,全山屬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是登山、健行的好去處。.

新!!: 雍正和觀音山 (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觀柱

觀柱為中國清朝武官官員,本籍蒙古。觀柱於1734年(雍正12年)奉旨接替靳光翰,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北路協副將。而隸屬台灣鎮之下的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中的這階段,台南以北之台灣中南部及北部的駐地最高武官將領。.

新!!: 雍正和觀柱 · 查看更多 »

訥爾蘇

訥爾蘇(),滿洲愛新覺羅氏。克勤郡王岳托後裔,平悼郡王訥爾福長子,第四任平郡王(清初八位鐵帽子王之一)(1701年-1726年)。 康熙四十年(1701年),其父訥爾福逝世後,襲封為平郡王。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訥爾蘇跟從撫遠大將軍允禵率軍收復西藏,其後駐守博羅和碩,再移軍至古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攝任大將軍事務。雍正元年(1723年)回京。雍正四年(1726年),因貪婪之罪,遭削去爵位,由其長子福彭襲封平郡王爵位。 乾隆五年(1740年)逝世。依照郡王品級殯葬。.

新!!: 雍正和訥爾蘇 · 查看更多 »

訥親

訥親(v,),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大学士、军机大臣。钮祜禄氏,额亦都的曾孙。 遏必隆之孙。父尹德,讷亲是次子。雍正五年(1727年),袭二等公,授散秩大臣。九月为御前大臣,因为勤谨廉洁,“其居第巨獒縛扉側,絕無車馬跡”,被雍正帝看重。曾任內大臣。十一年(1733年),擢升军机大臣,参与机务。乾隆帝即位,讷亲协力总理事务,晋封一等公,乾隆帝称他为第一宣力大臣。乾隆二年(1737年)正月庚子,接替那蘇圖,擔任清朝兵部尚書,后改吏部尚書,由鄂善接任。乾隆十年(1745年),讷亲为保和殿大学士。十三年(1748年),主持大小金川之役。讷亲毫无军事经验,遙坐營帳中指揮,又與張廣泗不和,先胜后败,只好久围之计,请朝廷增兵三万,劳師糜餉。乾隆帝对讷亲彻底失望,另遣傅恒代任经略,乾隆十四年(1749年),命押解讷亲回京,命以其祖遏必隆之遗刀,將訥親處斩。.

新!!: 雍正和訥親 · 查看更多 »

許州

许州,北周直到清朝设置的州。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北周改郑州,设立许州,治所在长社县(颍川县、今河南省许昌市)。唐朝时,曾更名为颍川郡。土贡:绢、席、柿。户七万三千三百四十七,口四十八万七千八百六十四。下辖九县:长社县、长葛县、阳翟县、许昌县、鄢陵县、扶沟县、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 宋朝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许州升格为颍昌府。金朝改回许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许州直隶州。1913年,中华民国废除许州,改为许昌县。.

新!!: 雍正和許州 · 查看更多 »

马兰泰

兰泰,清朝大臣,軍機大臣,满洲正黃旗人。 马兰泰被封為一等英誠侯,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马兰泰擔任領侍衛內大臣、蒙古都統,雍正帝命他辦理軍機事務。四月,命他到軍前督兵操演。.

新!!: 雍正和马兰泰 · 查看更多 »

马翮飞

翮飛(),清朝詩人,字震卿,号一斋,安徽桐城人。 馬嗚變之子。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出生,少时潛心理學,恪守程朱學說。雍正年間監生。乾隆初年,被推举為孝廉方正,力辭不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去世。著有《翊翊斋诗文钞》二卷。.

新!!: 雍正和马翮飞 · 查看更多 »

马褂

褂(z),在清代典章中称行褂,是中國清代及民国男式服装之一,被視為一種外套或夾克,套在滿式長袍外面穿用,與長袍/長衫合稱“长衫马褂”或「長袍馬褂」。马褂有袖(无袖的稱作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长到肘部。材質上有单、夹、皮、纱、棉等种类。 马褂在順治年間多為满族人穿用,至清康熙雍正年間,流行全國。 在清朝,明黄色的黃馬褂是特赐給有軍事功勞者、對皇家有功勞者、或者武藝高強的軍人與精於打猎的武士,代表皇帝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明黄色的黃馬褂。.

新!!: 雍正和马褂 · 查看更多 »

马超

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故后谥威侯,是为斄乡威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馬超与關羽、張飛、黄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新!!: 雍正和马超 · 查看更多 »

驸马

,全称为驸马都尉,是中國、越南、朝鮮官职名称,「駙馬」又作附馬、付馬,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由於駙馬經常成為公主之夫或授此官職予公主之夫,後來就變成公主之夫專有的稱謂。又因為中國的皇女一般在出嫁前皆封公主,因此國婿、帝婿往往都是駙馬。清代改稱額駙。.

新!!: 雍正和驸马 · 查看更多 »

說唐

《說唐演義全傳》,簡稱《說唐》,是一部描述隋平陳到唐太宗登基的歷史演義小說,六十八回本,一般认为产生于清雍正年间。作者不详,版本众多,有崇德书院本、观文书屋本、圣德堂本、善成堂本、会文堂本、渔古山房本等等,以及更多的早已湮没无闻的不知名的坊刻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还出現了曲艺理论家陳汝衡改寫的六十六回本。.

新!!: 雍正和說唐 · 查看更多 »

諴亲王

和碩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雍正十三年(1733年),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被封親王,封號,死後諡號恪,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六位。.

新!!: 雍正和諴亲王 · 查看更多 »

諸羅十七莊

諸羅十七莊,係指清朝治臺初期首先設置於諸羅縣境內,已為移民開墾的北路村莊,其中的外九莊是漢族移民最早拓墾的聚落。.

新!!: 雍正和諸羅十七莊 · 查看更多 »

諸羅縣

諸羅縣(閩南語:Tsu-lô-Kuān)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1683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1684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三縣。而諸羅縣承繼了原天興州的善化里、新化里、永定里、開化里等四里。 諸羅縣得名於平埔原住民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rosen),諸羅知縣署設於開化里之佳里興(今臺南市佳里區境內),轄區與明鄭時期的天興縣(州)相同,東至大龜佛山,西至大海,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北至雞籠城。 1704年(康熙43年),縣治自佳里興遷移諸羅山,即今嘉義市。 1721年4月爆發朱一貴事件,事件平息後,有鑑於諸羅地方遼闊,鞭長莫及,1723年(雍正元年),割虎尾溪以北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1787年(乾隆52年),將諸羅縣改名嘉義縣,縣治諸羅山亦同時改名嘉義。.

新!!: 雍正和諸羅縣 · 查看更多 »

諸羅縣志

諸羅縣志是清朝諸羅縣的方-志-,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完成,由諸羅縣知縣周鍾瑄負責主修,陳夢林、李欽文編纂。為臺灣第一本「縣志」。全書共有十二卷,附卷首一卷。.

新!!: 雍正和諸羅縣志 · 查看更多 »

諸錦

諸錦(),字襄七、號草廬、又號孚文,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今浙江省嘉興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諸錦 · 查看更多 »

諾那呼圖克圖

諾那呼圖克圖() ()又名格热·索朗列旦,藏族,西藏类乌齐龙桑地方人,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僧侶。罗同兵,诺那活佛的几个重要史实略考,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 他还被人称作“格热喇嘛”(一译“噶拉喇嘛”)。.

新!!: 雍正和諾那呼圖克圖 · 查看更多 »

高山 (雍正進士)

山,字居東,魯瞻,號峙江,山東歷城人,中國清朝官員。 高山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刑部主事,雍正八年(1730年)至台灣擔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以兵科掌印給事中官位任職的高山,於台灣留任共三年。 在台期間,高山以臺灣御史身分兼理學政,先後與滿人御史希德慎和覺羅柏修共事。曾因台灣地方政府指示侵入傀儡番界,造成原漢衝突的事件,共同指參主官臺灣道劉藩長失職。之後又與上奏清中央政府清查台灣流民,以杜社會亂象。除此,他又規定存臺的稻米食糧數額,要求地方官吏不得苛索。 任滿離臺後,繼續擔任地方官,官至福建布政使。.

新!!: 雍正和高山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高平县 (北魏)

高平县,中国古县名。 北魏析泫氏县置,治所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属建州高都郡。北周改属建州高平郡。隋朝属泽州,大业初年,属长平郡。唐朝属盖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盖州,属泽州,唐朝天宝元年,属高平郡。唐乾元元年,复属泽州。五代因之。北宋属泽州高平郡,金朝天会五年,属南泽州、金朝元光二年,属忠昌军节度。元朝中统元年,属泽州司侯司,至元三年,属泽州,隶中书省平阳路。明朝洪武九年,属泽州直隶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后属泽州府。1993年撤销,改设高平市。 Category:北魏县份 Category:东魏县份 Category:北齐县份 Category:北周县份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北宋县份 Category:金朝县份 Category:元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县份 Category:晋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高平市 Category:199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高平县 (北魏) · 查看更多 »

高凤翰

鳳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且园,晚号南阜山人,胶州(今山东膠州市)人。 早年為诸生,雍正五年(1727年)举孝友端方,为歙县县丞,雍正十一年經两淮盐运使盧見曾保荐,官泰州巡盐分司。去职后流寓扬州。工于花卉,乾隆二年(1737年)病废右手,遂以左手作畫。嗜硯如癡,著有《硯史》。.

新!!: 雍正和高凤翰 · 查看更多 »

高其位

其位,清朝大臣,字宜之,号韫园,汉军镶黄旗(原为镶白旗)人。 康熙年间授笔帖式,三藩之乱,他署理参领征讨吴三桂,征讨噶尔丹时历任副将、总兵。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授为湖广提督,六十年(1721年),担任江南提督。雍正二年(1724年),上奏雍正帝黄浦江渔民捞到双龙玉印,获嘉奖。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担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四年(1726年)十一月休致,次年去世,谥号文恪。子高起。.

新!!: 雍正和高其位 · 查看更多 »

高其佩

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南村。铁岭汉军人。清代著名画家。 安徽巡抚高承爵之子。顺治十七年(1660年)生,继父爵位,为知州右侍郎都统。 高其佩是指画的开山祖,雍正十二年(1734年)卒。作品有:《钟馗》、《双骏图》、《仙山楼阁图》、《虎》、《柳塘鸳鸯图》、《高冈独立图》等。 Category:清朝画家 Category:铁岭人 Q.

新!!: 雍正和高其佩 · 查看更多 »

高襄嫔

襄嫔高氏(),汉人,高廷秀之女,康熙帝的庶妃之一,经雍正、乾隆两朝尊封为襄嫔。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初五日,高氏生皇十九子胤禝。康熙四十二年,生皇十九女。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生皇二十子胤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尊封高氏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1736年)十二月,乾隆帝晋尊为皇祖襄嫔。乾隆十一年(1746年)六月二十八日,襄嫔逝世。 Category:清圣祖嫔 ~.

新!!: 雍正和高襄嫔 · 查看更多 »

高起 (清朝)

起(),清朝官員,漢軍鑲黃旗人。高其位之子。廕生出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四川茂州知州,歷升陝西漢中知府、湖北荊州道。雍正十年(1732年)任光祿寺少卿,次年任兵部右侍郎。雍正十三年進兵部尚書。.

新!!: 雍正和高起 (清朝)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

此列表列出高雄市百年寺廟、古剎,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新!!: 雍正和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雄地下街

地下街,是臺灣首座大型地下街商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與愛河交會處,上方為仁愛公園,臨近鹽埕商園,佔地11,206坪。 1989年12月18日,高雄地下街在一場火災中燒毀,之後長期擱置未重建。1995年,高雄市政府回填地下街。1998年,現址改建為高雄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對外開放。.

新!!: 雍正和高雄地下街 · 查看更多 »

高淑曾

淑曾(),字魯如,號椅園,山東沂水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雍正五年(1727年)登丁未科进士,官至湖北常德府知府。.

新!!: 雍正和高淑曾 · 查看更多 »

高澤

澤可以指:.

新!!: 雍正和高澤 · 查看更多 »

高斌

斌(),原为包衣,後入滿洲镶黄旗,玉牒內改書高佳氏,字右文,号东轩。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吏部尚書、河道总督。为清朝的治河名臣。 本为内务府包衣,授内务府主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南河道总督,开挖砀山毛城铺引河,开新运口,堵塞旧口,防止黄河水倒灌入京杭运河。乾隆六年(1741年)任直隸總督兼总河印务。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辛卯,接替訥親,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十二月入直军机处。乾隆十二年(1747年)遷议政大臣。由來保接任吏部尚書。三月任文淵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二月,再管江南河道总督。十八年(1753年),运河决口,宝应、高邮被淹,高斌被革职留任。乾隆二十年(1755年),高斌在任上去世,谥号文定。其女慧賢皇贵妃,慧贤皇贵妃之妹(即另一女)嫁鄂爾泰二子鄂實,其子高恒,其侄高晋。.

新!!: 雍正和高斌 · 查看更多 »

談經正

談經正,生卒年不詳,中國清朝官員,湖北遠安人。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舉人。雍正二年(1724年)由平和知縣任台灣府彰化縣知縣,在雍正三年離任。談經正是彰化縣的首任知縣,也是開化寺的倡建者。.

新!!: 雍正和談經正 · 查看更多 »

謝廷琪

謝庭琪,又作謝廷琪,贵州黔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特賜進士,后官知縣。.

新!!: 雍正和謝廷琪 · 查看更多 »

謝濟世

謝濟世,字石霖,廣西全州龍水鎮橋渡村人。清朝政治人物,曾任道員、御史。.

新!!: 雍正和謝濟世 · 查看更多 »

鬰林州

鬰林州,中国唐朝时开始设置的州。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析贵州之石南、兴德、鬰平置鬰州,乾封元年(666年),更名鬰林州,州治在鬰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业县铁城)。天宝、至德为鬰林郡,土贡:布。一千九百一十八户,九千六百九十九口。下辖四县:鬰平县、兴业县(麟德二年析石南置,建中二年省石南入兴业)、兴德县(萧铣析石南置,寻废。武德四年析鬰平复置)、潭栗县。北宋至道二年(996年),鬰林州治改设南流县(原牢州,今玉林市玉州区),建州城在南流江畔。 元代、明代仍设鬰林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鬰林州从梧州府分出,升鬱林直隸州,隶属桂平梧鬰道,光绪十三年(1887年)隶属左江道。民国元年(1912年),升鬰林州为鬰林府,次年废鬰林府为鬰林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广西的州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6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Category:666年中國建立.

新!!: 雍正和鬰林州 · 查看更多 »

鬱林直隸州

鬱林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评价:衝,繁,難。隸廣西省左江道。潯州協鬱林營駐防。明為鬱林州,屬梧州府,領縣四。順治初,因明舊。雍正三年(1725年),升為直隸州。舊隸桂平梧鬱道。光緒十三年(1887年),改隸左江道。領縣四 ;博白縣、北流縣、陸川縣、興業縣。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鬰林府。.

新!!: 雍正和鬱林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謙妃

謙妃(),劉氏,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之妃。她是管領劉滿的女兒。.

新!!: 雍正和謙妃 · 查看更多 »

魚池鄉 (台灣)

魚池鄉(邵語:Qabizay),原稱五城堡,位於台灣南投縣中部,北鄰埔里鎮,西鄰國姓鄉、水里鄉,東鄰仁愛鄉,南接信義鄉,名聞遐邇的觀光景點日月潭就位於本鄉。 魚池鄉為台灣原住民族-邵族的聚居地,地方通行語為邵語。.

新!!: 雍正和魚池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魏廷珍

魏廷珍(清康熙八年-乾隆二十一年,即),字君璧,直隸河間府景州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魏廷珍 · 查看更多 »

魯浩

魯浩,是中國清朝順天府宛平縣人,1732年(雍正十年)上任台灣八里坌巡檢。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他亦為該官職的首任清朝官員,象徵清朝治權遍及大台北地區。.

新!!: 雍正和魯浩 · 查看更多 »

许州直隶州

许州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許州本是隋唐時之州,更早以前本是漢、晉時的穎川郡管轄的許昌縣,隋唐時改制為許州。到了明朝,許州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府管轄(明代開封府領州四,縣三十),所以為明代的「散州」。而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制度,「散州」可以轄縣,所以當時河南省開封府的許州,管轄了臨潁、郾城、襄城、長葛等四個縣。 清朝初年,一開始還是沿襲明制,也就是府屬的散州還可轄縣,所以許州仍為開封府屬州,也仍管轄縣。但不久就規定,全天下的府屬散州都不准轄縣,除非是升格為「直隸州」給省直轄的,才可轄縣,而雍正帝也將許州改制為「許州直隸州」,仍舊管轄領縣四: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四個縣。換言之,當時的許州,整個轄區未變,只是改制成「直隸州」。 清代河南省許州直隸州的州編制等級為:「衝,繁」。到清代中期,又有「道」,逐漸變成介於「省」和「府、州(直隸州)、廳(直隸廳)」之間的新一層地方行政層級,所以許州直隸州又隸屬於開歸陳許鄭道。 許州直隸州是在雍正二年(1724年)改制升格的,到了雍正十二年,朝廷方面又將之又升格為河南省「許州府」,但是乾隆六年(1741年),又降格為同省的許州直隸州,一直到清末,許州仍是維持直隸州編制。 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州改縣」,許州也被改為河南省的許縣。演變到今日,是河南省的许昌市,為一地級市。又有張鉞,曾經修纂《許州直隸州志》十六卷。.

新!!: 雍正和许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许昌市

许昌市,別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的许昌是群雄逐鹿之地,東漢末年,曹操挾汉献帝刘协到许县,此地因此成为东汉的實際首都。曹丕建立魏朝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全市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人口434.15万。 今天的许昌是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级市之一,先后被评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

新!!: 雍正和许昌市 · 查看更多 »

诺岷

诺岷或作诺敏(v,),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官员。 世居辉发。祖父恩国泰、父亲那敏。历任笔帖式、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雍正元年(1723年),为内阁学士,署工部侍郎,授山西巡抚。他在山西期间,提出耗羡歸公。雍正三年(1725年),诺岷以病请假,命回旗调理。当初,贝子允禟以罪徙西宁,道出平定,太监李大成殴诸生。诺岷按谳,以李大成方病,置未深究。雍正帝责怪诺岷瞻徇,命继任巡抚伊都立覆谳,李大成定罪,诺岷夺官。雍正十二年,诺岷逝世。.

新!!: 雍正和诺岷 · 查看更多 »

谣言

谣言亦称流言、蜚言、讕言。 謠言一詞早期有民間反應的意思。《后汉书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第四十七》曾記載“光和五年,诏公卿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谣言谓听百姓风谣善恶而黜陟之也”。 一般的看法,會認為谣言是一种据称是真实但缺少證據的信息,不過,根據學者Peterson和Gist的看法,謠言也可能是針對公眾所關心的事物,所提出的一種未經證實的解釋或理由。進一步來說,謠言的講談是社會交換市場中,也許廉價,但卻珍貴的商品。換言之,謠言牽涉到的是未經可靠來源證實的訊息,但我們可以更精確的說,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口耳相傳,但缺乏可靠證據支持的陳述或信念。 謠言的傳布最初僅能以口耳相传流传,或是雜書、娛性節目,互联网兴起后,电子邮件和網誌網站等成了谣言最佳的流传平台。隨著行動網路發展,這兩者又被即時通訊工具和社群網站等有手機軟體或是手機網站介面取代。 另一种看法认为,在中文语义中“谣言”更具有贬义性,往往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凭空想象或根据主观意愿刻意编造的传言,制造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作“造谣”,传播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为“传谣”。由于谣言产生的根基不是以事实为依据,其真实性无从谈起,谣言往往会被真实的信息所揭露。.

新!!: 雍正和谣言 · 查看更多 »

谷峰

谷峰(),原名陳思文,山西人,影視演員。.

新!!: 雍正和谷峰 · 查看更多 »

谷饶狮头油甘

谷饶狮头油甘,又称乌窖狮头油甘,是油甘的一种优良品种,产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其果皮鲜亮呈半透明青白,肉多结实且核小,味甘带微酸,食後餘甘持续时间长。因其果粒较大,扁圆像狮头而得名。它是在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由谷饶镇乌窖村村民嫁接繁育在其寨的后山发现了野生油甘变异植株而形成。可供鲜食,又可作佐餐小菜,还可加工成高级蜜饯。.

新!!: 雍正和谷饶狮头油甘 · 查看更多 »

豐原區

豐原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fung+ ngienˇ ki+),是臺中市北部的一個區,也是原臺中縣之縣治的所在地。為臺中山線地區的發展中心。早年因在臺鐵臺中線與東勢線交會點上,而成為周邊農林業的集散中心,加上臺灣經濟起飛時期,中小企業、銀行和診所林立,市況相當繁榮。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攝氏22度。重要農產品有椪柑、巨峰葡萄、高接梨、紅柿等。臺中縣市合併後,臺中市政府部分局處單位亦設在陽明大樓(原縣府大樓)辦公。.

新!!: 雍正和豐原區 · 查看更多 »

豐原慈濟宮

豐原慈濟宮,俗稱豐原媽祖廟,是一座位在臺灣臺中市豐原區的媽祖廟,建於清雍正年間。其旁側為豐原廟東夜市。.

新!!: 雍正和豐原慈濟宮 · 查看更多 »

豫妃 (乾隆帝)

豫妃(),博爾濟吉特氏,塞桑根敦之女。乾隆帝妃。.

新!!: 雍正和豫妃 (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鲁之裕

鲁之裕,字亮侪,清朝湖北麻城县人,原籍号尘花轩主人,书斋又号趣陶园、语石山房等。 康熙五年(1666年)出生。父亲鲁启昌任云南永顺镇总兵,把他送到平西王吴三桂处为人质,鲁之裕时年七岁,每日读书完毕,便与吴王帐下士卒学掷途赌跳之法,故有健步异能。后来在太湖县读书,学习书法骑射。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举人,雍正五年(1728年)授内阁中书,出任河南南阳、确山等五县知县。河南总督田文镜以严厉闻名,一天,田文镜命他去摘中牟县李县令的印,并代理县令职务。鲁之裕发现中牟李知县官声甚好,百姓都不愿意让他调任。于是向布按二司请求免除自己的代理。田文镜大怒,但他以自己的公心感动了田文镜,田文镜把自己的珊瑚冠给鲁之裕戴。后任江西赣州府知府,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升湖北安襄郧道、署按察使。乾隆四年(1739年)任直隶清河道,拜见直隶总督孙嘉淦的时候,被袁枚遇见。后任直隶布政司参政、署布政使。任职期间多有政绩,革除旧习,精水利,浚京畿南部的河道七百余里。乾隆七年(1742年)鲁之裕告老,与家人到湖北江夏定居。乾隆十一年(1746年)卒,享年八十一岁。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趣陶园集》、《下荆南志》、《式馨堂诗文集》、《经史提纲》、《长芦盐法志》、《明诗钞》、《诗古文》、《书法彀》、《救荒一得》、《蜕窝集》等二百余卷。.

新!!: 雍正和鲁之裕 · 查看更多 »

貤封

貤封,清代'''封贈'''制度中,文武官員以自己所應得的爵位官階,呈請改授與親族尊長,稱為「貤封」 若其人已死,則稱為「貤贈」。.

新!!: 雍正和貤封 · 查看更多 »

費錫璜

费锡璜,字滋衡。清代新繁(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 费密次子。先祖為新繁世族,祖父费经虞避难至揚州,锡璜八岁时与兄费锡琮賦《牡丹》、《桃花》诗,生平豪放不羁,康熙十九年(1680)四月,兄弟二人依父命隨蔡廷治治經學。兄弟皆有詩名,曾合撰《阶庭偕咏》三卷。与黄叔威、刘静伯结诗社,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父会友,作《江舫唱和》,满座皆惊。沈德潜评其乐府:“诗中苍苍莽莽,时有古音。”合肥李天馥举荐为博学鸿词科,力辭不就。壯年以後好交游,足迹半天下。一生愁苦多病。晚年隐居江都,“终日呕吟,不绝一时。”雍正初年尚在世。著有《汉诗总说》、《掣鲸堂诗集》等。有子費軒、費藻。.

新!!: 雍正和費錫璜 · 查看更多 »

費應豫

費應豫,中國清朝官員,湖南巴陵人。 費應豫於雍正七年己酉選拔內廷教習。後任尤溪縣知縣。乾隆六年(1741年)任台灣府彰化縣知縣。乾隆八年(1743年)署台灣縣知縣。乾隆九年十二月(1744年1月)任滿,署臺灣府糧補海防通判。乾隆十年二月,因參革臺灣知府范昌治案離任。.

新!!: 雍正和費應豫 · 查看更多 »

鳳山縣 (清治時期)

鳳山縣(Hōng-soaⁿ-koān;1684年-1895年),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南明永曆三十七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臺灣、鳳山三縣,鳳山縣即承繼了原萬年州的永寧里、新昌里、依仁里、長治里、維新里、嘉祥里、仁壽里。鳳山縣治設在興隆庄(今高雄市左營區),典史署在縣治之西,巡檢司署在下淡水里東港。行政範圍包括:東至下淡水溪,西至打鼓山港,南至沙馬磯頭,北至台灣縣文賢里,二贊行溪(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另有溪北緊臨的依仁里,以及文賢里北部的飛地(永寧里、新昌里、安平鎮)。 1734年(雍正十二年),原屬鳳山縣的永寧里、新昌里、依仁里、效忠里(原安平鎮,康熙六十一年改名)、土墼埕保、羅漢門庄併入臺灣縣。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發生林爽文事件,縣城兩度毀於兵災,遂將鳳山縣治遷往埤頭街(今高雄市鳳山區)。1875年(光緒元年),拆分率芒溪以南之地另置恆春縣。1887年(光緒十二年),上級台灣府改稱台南府。1893年時人口約394,000人。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臺灣改隸日本,此行政區劃持續至臺灣總督府將臺南府下各縣合併成臺南縣為止。.

新!!: 雍正和鳳山縣 (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鳳山縣舊城

鳳山縣舊城,又稱左營舊城,位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由於清代左營地區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城,原先為土城。現今看到的舊城(石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由土城改建,道光6年(1826年)完工。由於後來林爽文事件時,於南部呼應起事的莊大田勢力攻破鳳山縣城(土城),之後官署等遂移往埤頭街(今鳳山區)又蓋了一座鳳山縣新城,因此相對於「新城」,左營舊城就被稱為「舊城」。左營舊城在臺灣的築城歷史中,具有許多特殊之處。 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現為國定古蹟。民國100年,位於左營中正路及左營大路中之三角公園內的城牆遺跡與西自助新村內的西門段城牆遺構被當時的行政院文建會(後改為文化部)指定,納入國定古蹟範圍。 民國103年3月,西自助新村拆除過程中發現西門城門座以及城牆遺跡,並於103年5月提報至文化部,請其審議指定為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範圍。.

新!!: 雍正和鳳山縣舊城 · 查看更多 »

鳳凰直隸廳 (湖南)

鳳凰直隸廳,清代設置的直隸廳。 评价:繁,難。鎮筸總兵、辰沅永靖道駐。明為五寨、筸子坪二長官司,隸保靖宣慰使司。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改流官置通判,辰沅靖道僉事徙駐。雍正四年(1726年),改鳳凰營。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改鳳凰廳,升通判為同知。嘉慶元年(1796年),升直隸廳。.

新!!: 雍正和鳳凰直隸廳 (湖南) · 查看更多 »

鳳邠道

鳳邠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顺治二年(1645年)设清军驿传道,驻西安府,康熙六年(1667年)裁撤。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设驿传道,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再次裁撤。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再设。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驿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分巡凤翔府、邠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称分巡鳳邠等处地方盐驿道。嘉庆元年(1796年),改为鳳邠道,驻凤翔府,下辖凤翔府、邠州直隶州。嘉庆十一年(1806年),兼管盐务,称盐法兼分巡地方鳳邠道。咸丰末年,驻西安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乾-鄜道裁撤,西安府、鄜州、-乾-州来属,称鳳邠西--鄜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裁撤。.

新!!: 雍正和鳳邠道 · 查看更多 »

賽音諾顏部

賽音諾顏部(Сайн ноён хан аймаг),亦作三音諾顏部、賽因諾顏部、賽盟,即喀爾喀中路,是清代、民國時的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雍正九年(173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齊齊爾里克曼達爾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後杭愛省、巴彥洪戈爾省,以及前杭愛省、扎布汗省、南戈壁省的部分地區。 賽音諾顏部首領全稱為喀爾喀賽音諾顏旗札薩克和碩親王,為賽音諾顏部一旗之札薩克(旗長),沒有“汗”封號,因此並不存在所謂的“賽音諾顏汗”。因喀爾喀其他三部首領皆有汗號(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後世文獻常將賽音諾顏旗和碩親王誤稱為“賽音諾顏汗”。.

新!!: 雍正和賽音諾顏部 · 查看更多 »

鳌山卫 (古代)

鳌山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指挥佥事廉高在鳌山筑城。明建文四年(1402年)置鳌山卫,领右、前、后三千户所,属山东都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鳌山卫归并即墨县。 1984年4月改为鳌山卫镇。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青岛军事史 Category:青岛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即墨区.

新!!: 雍正和鳌山卫 (古代) · 查看更多 »

資州直隸州

資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隸川南永寧道。 明代為資縣。順治初仍明制,為資縣,屬成都府。雍正五年(1727年),升直隸州,以成都府之仁壽、井研、資陽、內江來屬。領縣四。資陽縣、內江縣、仁壽縣、井研縣。.

新!!: 雍正和資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贞丰县

贞丰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512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邮政编码562200,县政府驻珉谷街道。 东经105°25'-105°56',北纬25°07'-25°44'。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望谟县,南边安龙县、册亨县,西边兴仁县,北边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新!!: 雍正和贞丰县 · 查看更多 »

贝勒召

贝勒召,原名灵光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贝勒召 · 查看更多 »

贝果鄂尔勒克

贝果鄂尔勒克,蒙古卫拉特土爾扈特部在16世紀時的首领。 贝果鄂尔勒克是卡尔梅克汗国创始人和鄂尔勒克的祖父。他的父親是玛哈齐蒙克,祖父是巴雅尔,曾祖父是苏赉(满哥王),高祖父奇旺(捏烈忽)。 贝果鄂尔勒克有七个儿子,长子珠勒札斡鄂尔勒克;次子卫衮察布察齐,后代舍棱(六世孙)、沙喇扣肯(七世孙)牧区设立新土尔扈特二旗;三子保兰阿噶勒琥,曾孙索诺木喇布坦多尔济雍正三年受青海蒙古土爾扈特南中旗扎萨克一等台吉;第四子古剌;第五子莽海,曾孙色特尔布木被雍正帝封为青海蒙古土爾扈特西旗扎萨克一等台吉;六子乌鲁臣齐;七子布利浑。.

新!!: 雍正和贝果鄂尔勒克 · 查看更多 »

贤良寺

贤良寺位于北京东城区现金鱼胡同、校尉胡同、煤渣胡同一带,寺庙建筑已基本不存在。清朝时贤良寺因为临近皇宫,许多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是内城中一座著名寺院,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地。.

新!!: 雍正和贤良寺 · 查看更多 »

贤良祠

賢良祠(v),清代雍正八年清世宗敕建,清朝祀王公大臣之有功國家者的專祠,位於地安門西大街103號旁門。 賢良祠坐北朝南,面積約740平方公尺。祠內立有清世宗憲皇帝御制賢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最初祀王、公、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都统、将军、总督、提督、巡抚、副都统共78人,又增21人,共祀99人。.

新!!: 雍正和贤良祠 · 查看更多 »

贪污

貪污是指身在某特定職位的人員利用职务便利不正當地取得财产的一種行為。.

新!!: 雍正和贪污 · 查看更多 »

费锡琮

费锡琮(),字厚藩。清代新繁(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区)人。 费密長子。先祖為新繁世族,祖父费经虞避难至揚州,長期寓居江南。順治十八年(1661年)生,十一岁时与弟费锡璜賦《牡丹》、《桃花》诗,康熙十九年(1680)四月,兄弟二人依父命隨蔡廷治治經學。兄弟皆有詩名,曾合撰《阶庭偕咏》三卷。晚年隐居江都,與弟“终日呕吟,不绝一时。”雍正二年(1724),费锡琮与张玢同游京师,並相约往汝南,又一起同往汴城。雍正三年卒於汴城。著有《白鹤楼稿》。有子費冕。.

新!!: 雍正和费锡琮 · 查看更多 »

贺双卿

贺双卿,字秋碧,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卒于清雍正十三年,清代著名女词人,江苏丹阳人。其词风凄怨哀婉,反映了清代下层社会农村女性的悲惨命运,被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新!!: 雍正和贺双卿 · 查看更多 »

贵人郭络罗氏

贵人郭络罗氏,姓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佐领三官保女,康熙帝的贵人。.

新!!: 雍正和贵人郭络罗氏 · 查看更多 »

趕繒船

趕繒船,是一種中國大型的福船,可以用作戰船、捕魚和運送木材。因船底為防藤壺等海蟲腐蝕而經常塗上白灰或白漆,所以又稱「白底船」。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

新!!: 雍正和趕繒船 · 查看更多 »

超峰寺

大崗山超峰寺,位於臺灣高雄市阿蓮區,是當地的佛教名寺,主奉觀音菩薩、善財和龍女,原由浙江普陀山奉迎來臺的觀音菩薩聖像則供奉於大崗山下的新超峰寺內,另祀西方三聖、達摩祖師和地藏王菩薩。.

新!!: 雍正和超峰寺 · 查看更多 »

趙奇芳

趙奇芳,字仲儀,號東峰,廣東潮阳人,中國清朝官員。 趙奇芳為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進士。於乾隆元年(1736年)接替秦士望,擔任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新!!: 雍正和趙奇芳 · 查看更多 »

趙州直隸州

趙州直隸州,清朝直隸省下辖的直隸州。 明朝时为赵州,属真定府。領縣六。清朝时,隸清河道,评价:衝,繁。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州。改贊皇縣隸正定府。領縣五:栢鄉縣、隆平縣、高邑縣、寧晉縣、臨城縣。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赵县。.

新!!: 雍正和趙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趙佑 (清朝)

趙佑,字启人,号鹿泉,浙江仁和(今屬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五年(1727年)出生,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歷官诸道监察御史,督江西、安徽、福建、顺天学政,“以制举业名天下”,郝懿行、牟庭等人皆受其提拔。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嘉庆五年(1800年)卒。著有《清献堂集》。.

新!!: 雍正和趙佑 (清朝) · 查看更多 »

趙純仁

趙純仁,字善長,河南长垣县人,清朝官员。同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1723年)舉人,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三甲進士。曾任河南上蔡縣知縣。.

新!!: 雍正和趙純仁 · 查看更多 »

趙瑛

趙瑛可以指:.

新!!: 雍正和趙瑛 · 查看更多 »

趙申喬

趙申喬(),字慎旃,又字松五,號白雲舊人,直隸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趙申喬 · 查看更多 »

趙錫禮

趙錫禮,浙江蘭溪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接替馮瀚,擔任江蘇宜興縣知縣署任。.

新!!: 雍正和趙錫禮 · 查看更多 »

趙楷 (雍正進士)

趙楷,贵州清鎮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二百八十三名,官廣西灌陽縣知縣。.

新!!: 雍正和趙楷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路元升 (乾隆進士)

路元升,贵州畢節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鄉試第一(解元),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進士,三甲一百七十一名,官福建上杭縣知縣。曾纂修《毕节县志》。.

新!!: 雍正和路元升 (乾隆進士) · 查看更多 »

鸡足山大乘教

鸡足山大乘教,又称为“张保太大乘教”,为清朝康熙年间由张保太在云南鸡足山创立的羅教系的秘密宗教组织,被清政府列为邪教。.

新!!: 雍正和鸡足山大乘教 · 查看更多 »

鸣翠湖

翠湖,舊名道祖湖,島嘴湖,位於中国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湖面面積288公頃(約2.88km2),年平均水深1.6m。本為明朝時長湖的中段,明末清初長湖漸漸淤積,分為三個湖泊。其中中段湖泊本無名字,清朝雍正時有一道士在湖邊建有祖廟,湖泊改稱為道祖湖。乾隆三年(1739年)銀川發生地震,祖廟被毀,道祖湖又被傳為島嘴湖。 2000年,當地政府開始重視濕地保護,對鳥嘴湖加以開發,因湖泊葦叢搖綠(翠),鳥啼其間(鳴),於是命名為鳴翠湖,並投資億元進行退耕還湖等措施,將湖泊和附近的濕地發展為濕地公園。2006年9月,國家林業局批准將鳴翠湖成立国家湿地公园,稱銀川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公園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西距市區9公里,東臨黃河3公里。.

新!!: 雍正和鸣翠湖 · 查看更多 »

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是一个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鸿茅镇的中药药酒,现由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鸿茅国药)生产,是一种甲类非处方药(OTC),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

新!!: 雍正和鸿茅药酒 · 查看更多 »

鹤山市

山(官方音譯:Heshan,传统外文:Hokshan)是中国广东省江門市下轄縣級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隔西江相望,因市内有山形似仙鹤而得名。鹤山的地理坐标在北纬22.29°~22.52°,东经112.28°~113.25°。.

新!!: 雍正和鹤山市 · 查看更多 »

鹤峰县

峰县是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面积2926.3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21万人。.

新!!: 雍正和鹤峰县 · 查看更多 »

鹤峰州

鹤峰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容美土司置,治所在今湖北省鹤峰县。属宜昌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为鹤峰直隶厅,属湖北省。1912年改为县。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湖南的州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鹤峰县 Category:190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鹤峰州 · 查看更多 »

鹭江志

《鹭江志》于清朝乾隆31年(1766年)年起编撰,于乾隆34年(1769年)完成,是厦门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全书共约15万字。该书是在同安县编修县志的倡议下,由乾隆乙酉举人海澄镇海卫人薛起凤(字飞三,号展湖)和嘉禾里(今厦门市)人黄名香(字兰友)、竹人杨国春(字阳三)共同编著而成,是一部私人编纂的志书。.

新!!: 雍正和鹭江志 · 查看更多 »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鹿港地區的信仰中心,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島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此尊湄洲島天上聖母(開基二媽)是明末清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請帶來的,也是臺灣僅存的第一尊來臺灣的湄洲開基天上聖母,更是臺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將近四百多年,目前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評定為臺灣國家三級古蹟,位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中山路上。.

新!!: 雍正和鹿港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鹿港福德祠

鹿港福德祠,古稱鹿仔港土地公,是一座土地神廟,地址是彰化縣鹿港鎮玉順里三條巷1號,位於鹿港天后宮附近。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日(迎財神)、二月初二(頭牙)、五月初三(財神爺聖誕)、八月十五(福德正神聖誕、財神爺聖誕)及十二月十六(尾牙),較多善信參拜。.

新!!: 雍正和鹿港福德祠 · 查看更多 »

鹿港鎮

鹿港鎮(臺羅:Lo̍k-káng-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彰化平原西北邊鹿港溪口北岸,全境高度均在海拔十公尺以下,西靠臺灣海峽,東以洋仔厝溪支流及安東二排水與秀水鄉相鄰、南以鹿港溪與福興鄉相鄰、北以番雅溝與線西鄉及和美鎮相鄰,面積達71.802平方公里,全區可分為沖積平原、海濱低地、及潮埔地﹝海埔新生地﹞三個部份。人口8.6萬多人,於彰化縣各行政區名列第四。 鹿港是荷蘭及清治時期中臺灣最重要對外經商港口,過往曾因商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蝦猴、地方傳統小吃、傳統糕點、傳統工藝最為人所知。 因縱貫鐵路與港口淤積,讓鹿港發展停滯,因此保留了眾多習俗、文化、文物、古蹟,而在地鹿港人也深以此為榮,盡量保持古文物、習俗並與之和睦相處,因此廟會活動頻率與規模為臺灣最重要。 1978年起每年舉辦「鹿港慶端陽」活動,其中龍舟賽為活動高潮,龍舟賽事於福鹿河濱公園(福鹿溪)舉行,於老三台時期每年無法親臨現場者皆可透過無線電視台現場實況轉播賽事並介紹相關活動與介紹鹿港文化,2015年由華視轉播,2016年由年代MUCH轉播;至2017年止已連續舉辦40年。 2013年起每年大多於農曆7月至中秋節前擇日舉辦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時至2017年已連續舉辦5年,2016年更是首次在夜晚舉行台灣國際競技龍舟錦標賽。.

新!!: 雍正和鹿港鎮 · 查看更多 »

鹿港郭厝保安宮

鹿港北頭郭厝保安宮,位於臺灣彰化縣鹿港鎮郭厝里的廟宇,主祀廣澤尊王及忠武王郭子儀。 鹿港北頭郭厝保安宮於清雍正3年(1725年)為清真寺,寺旁有供禮拜沐浴的一口水井,清道光20年改建為寺廟,但從古至今多變故,約20年前政府道路拓寬政策而被迫擇吉地再建,由保安宮重建委員會發起募款,募到近千萬,因此擇地建新廟,現在的保安宮於那時改建,保安宮也是台灣主要的郭姓寺廟,最早保安宮的前身是由剛遷來台灣的郭姓族人所建的清真寺,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專家前來研究保安宮的歷史。 宮裡的廣澤尊王神像年代久遠,其中宮前的六根柱子更代表郭姓後代的六房子孫,而更有特殊的黑面廣澤尊王。而郭子儀神像歷史已百餘年,因為台灣很少有忠武王神像,於是更為稀罕,本尊更是郭姓宗親的共同祖佛。 從閩南移民來的郭姓家族,歷史考証確是阿拉伯人的後代,據載,鹿港在雍正三年(1725年)間還保有清真寺一座及供禮拜沐浴的一口水井,由郭姓宗親會管理,隨著後代子孫信仰的改變,該清真寺已變身成為「保安宮」。但鹿港郭姓宗親之間,仍保留祭祖時不用豬肉,服喪期間不食豬肉的習俗,是唯一可見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習俗。現在保安宮由郭姓後裔~六房族人共同輪流管理,每年廣澤尊王誕辰都會盛大慶祝。目前保安宮神明有許多尊,例如:妙應仙妃、大尊媽祖、土地公、三天君、神農大帝、十三太保、三太子…… 據歷史記載,阿拉伯(或波斯)裔伊本庫斯德廣貢亦在元朝任官,到泉州監督糧食運送時遇到兵變,因而滯留下來,其子孫漢化後姓「郭」,隱居惠安一帶,形成白奇郭姓家族。這些穆斯林的部份後裔日後也輾轉遷徙到台灣及馬來西亞一帶。宗族廟指某一姓氏、族人為其崇信的神明而建的廟,如郭姓的保安宮。.

新!!: 雍正和鹿港郭厝保安宮 · 查看更多 »

麻衣子

麻衣子(),姓李名和,字顺甫,號“麻衣真人”,或稱“麻衣子李和”。他出生于秦中(今陕西省),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人。因其披麻为衣,故俗称为“麻衣子”。后来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慈惠普济真人”。.

新!!: 雍正和麻衣子 · 查看更多 »

麻豆區

麻豆區(Muâ-tāu khu)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西北,北鄰下營區、學甲區,西鄰佳里區,東鄰官田區、善化區,南接西港區、安定區。 本區地處嘉南平原中央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曾文溪自區境南邊流經,經濟活動以農牧業為主,代表作物為文旦,有「柚城」的美名,在臺灣享有極高知名度;居民則以為主。.

新!!: 雍正和麻豆區 · 查看更多 »

麻豆太子宮

麻豆太子宮,位於臺灣臺南市麻豆區安業聚落北側的一所廟宇,主祀中壇元帥(哪吒)。.

新!!: 雍正和麻豆太子宮 · 查看更多 »

麗江府

麗江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新!!: 雍正和麗江府 · 查看更多 »

車城鄉 (台灣)

車城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南方西側,北臨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東南與滿州鄉為界,西濱台灣海峽,南接恆春鎮。 全鄉地處恆春半島,以低緩的丘陵地形為主,有四重溪、保力溪流經鄉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到隔年2月因受地形影響,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

新!!: 雍正和車城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車布登班珠爾

車布登班珠爾,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第六代车臣汗。车臣汗乌默客之孙,车臣汗衮臣长子。 雍正六年(1728年)衮臣去世,长子車布登班珠爾袭封车臣汗。雍正十一年(1733年)車布登班珠爾作为车臣汗部的首领,不甚尽职,被雍正帝免去车臣汗之位。雍正帝任命乌默客的堂弟札萨克多罗郡王垂扎布为车臣汗。雍正十三年(1735年),垂扎布去世,車布登班珠爾的弟弟达玛璘袭封车臣汗。.

新!!: 雍正和車布登班珠爾 · 查看更多 »

車臣汗部

車臣汗部(蒙古語:Сэцэн хан, Secen han),一作格根車臣汗部,又稱喀爾喀東路、克魯倫巴爾和屯盟,簡稱車盟,是清代、民國時喀爾喀蒙古四部之一。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置。1923年10月,蒙古人民黨政府將其改為“杭肯特烏拉省”。其地大致相當於今蒙古國東方省、肯特省、戈壁蘇木貝爾省,蘇赫巴托爾省北部和東部,以及東戈壁省的大部分地區。.

新!!: 雍正和車臣汗部 · 查看更多 »

黎州 (北周)

黎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隋朝时废;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复置,治所在汉源县(今四川省汉源县北,明朝时废入本州)。神龙三年(707年)州废,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天宝初年,改洪源郡,乾元初年,复称黎州。下辖大渡河两岸三县十一城,领五十五州,为剑南西部边防要地;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改黎州长官司,又升黎州安抚司,万历时降为黎州千户所;清朝初年,改为黎太所,雍正八年(1730年),改置清溪县。 Category:北周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武周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雅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37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黎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軍機處

辦理軍機事務處(a),簡稱軍機處,前稱軍需房、軍機房。是清朝中後期的中央機關,專責參與機務,以皇帝為中心,討論國家大事。.

新!!: 雍正和軍機處 · 查看更多 »

黃叔琳

黃叔琳(),字崑圃,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學者。弟黃叔璥為首任臺灣御史。.

新!!: 雍正和黃叔琳 · 查看更多 »

黃岳牧

黃岳牧,(),字瑞伯,號訒齋,福建晉江人,為清朝政治人物。 黃岳牧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三甲進士。官景山教習,雍正三年(1725年)授職檢討。歷官江西按察使,後降任湖南衡州府知府。.

新!!: 雍正和黃岳牧 · 查看更多 »

黃庭堅

黃庭堅(),字鲁直,號山--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謚文節。.

新!!: 雍正和黃庭堅 · 查看更多 »

黃施鍔

黃施鍔(),字虞封,號悔齋,江蘇吳縣(今屬蘇州市)人。清朝官员。.

新!!: 雍正和黃施鍔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历史

今黑龙江省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为东北亚诸多民族活动的场所。黑龍江最早的居民是古亞細亞人,後受通古斯人壓力,只分布於黑龍江下游,代表性民族是尼夫赫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定居捕魚與海獸文化。.

新!!: 雍正和黑龙江历史 · 查看更多 »

黔西州

西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在貴州省大定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漢牂牁郡地;三國漢封羅甸國於此;明建水西城;清代討平水西安民,康熙三年(1664年),改置黔西府,二十二年(1683年)降為州,屬貴州省大定府,二十六年改隸威寧府,雍正七年(1729年)仍來隸大定府。民國二年(1913年)九月,改稱為黔西縣,三年六月,劃屬貴州貴西道,國民政府成立,廢道,直屬貴州省政府。居民多以農為業。出產以玉蜀黍為大宗,桐油、桔梗也不少,穀米次之,附近礦產亦多,尤以煤礦最豐。.

新!!: 雍正和黔西州 · 查看更多 »

黄任

任,许友外孙,字于莘,又字莘田,号端溪长吏,晚号十砚老人。生于永福(今永泰)白云乡,少年随父黄湛至省城赴任而迁居福州城内光禄坊早题巷(即许友之墨庵)。黄任幼时向许遇学诗,又学书于林佶,后得汪士鋐笔法而书益工。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中举。后七次进京会试,均不第。往返京闽,流寓吴、越,学诗于王士禛,与名士顾侠君、汤西涯、姜宸英交游唱和,博采众长,诗益精进。后得病回乡。雍正二年(1724)往北京参加知县考选,成绩优等,授广东四会县令。 然为官清正,秉性耿直,在任期间不善逢迎权贵,无俗吏态,为上官所不喜。终于触怒上司,劾其纵情诗酒不治事。遂拂袖罢官,归居福州光禄坊早题巷许友墨庵旧址,改名“香草斋”。斋中藏书甚多,更有名砚十方,故名斋为“十砚斋”,自号“十砚老人”“十砚叟”。 黄任寿高,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生作诗以千首计,现存900多首,其中七绝就有600多首,而且成就颇高。著有《秋江集》、《香草斋诗钞》、《消夏录》等,其诗名闻八闽,流誉全国,《香草笺》流布台湾,家弦户诵,对台湾诗坛影响颇大。 乾隆二十二年(1757),黄任受聘助修《福州府志》。又受鼓山涌泉寺僧委托,主修《鼓山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应泉州知府怀荫布邀请纂修《泉州府志》,未成因丁内艰归里,由曾任贵州知府的郭赓武续成。.

新!!: 雍正和黄任 · 查看更多 »

黄瓦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是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新!!: 雍正和黄瓦财神庙 · 查看更多 »

黄村火神庙

村火神庙,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东大街南侧,是道教宫观。.

新!!: 雍正和黄村火神庙 · 查看更多 »

鼎新县

鼎新县,中国旧县名。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始设毛目城(又称“高台分县”),民国二年(1913年)高台析立公,置毛目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取革故鼎新之意,改“毛目县”名为“鼎新县”。属甘肃省,1956年3月9日鼎新县撤销,原鼎新县辖域合并至金塔县。 Category:中华民国甘肃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县份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金塔县 Category:192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5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鼎新县 · 查看更多 »

輝特部

輝特部()是明清時期蒙古的一部落,姓伊克明安氏()。蒙古史籍《萨拉图吉》(大黄册)记载,辉特部源於“林木中百姓”的斡亦剌惕(外剌、瓦剌)部落首领忽都合毕齐(一译忽都合别乞)的两个儿子亦纳勒赤(哈答)和脱劣勒赤的后裔。明代末年遊牧於阿爾泰山一帶,附屬於厄鲁特四部中的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西遷後,輝特部遷至塔爾巴哈臺一帶,取代土爾扈特成為厄鲁特四部之一。另有一支遷居青海。清代中期輝特部內附,成為外札薩克蒙古的一部。 乾隆初年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死後,凖噶爾部發生內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被凖噶爾汗達瓦齊所敗,不得已歸附清朝,被封為親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以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從定北將軍班第西征達瓦齊。清軍攻破伊犁後,乾隆皇帝封阿睦爾撒納為輝特汗,晉封雙親王。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而以衛拉特四部總汗自居,意圖謀反。班第察覺後密奏朝廷,於是乾隆皇帝命阿睦爾撒納赴熱河朝覲。阿睦爾撒納行至烏倫古河時,借口暫歸治裝,將副將軍印交予額林沁多爾濟,潛回塔爾巴哈臺起兵反清。朝廷派成衮札布、兆惠等前往平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阿睦爾撒納兵敗,逃奔俄羅斯,不久病死。早先歸附清朝且未參與阿睦爾撒納叛亂的輝特部落,分別隸屬於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與杜爾伯特部。青海輝特部編為一旗,隸屬於西寧辦事大臣。.

新!!: 雍正和輝特部 · 查看更多 »

鼻烟

鼻烟(Snuff),一種無煙菸草製品。把烟草研磨成极细的粉末,以嗅聞的方式吸取進入鼻腔,經由鼻腔吸收其中的尼古丁成份。其中可以加入麝香等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烟味分五种:膻、糊、酸、豆、苦。因为鼻烟放在鼻烟壶里容易发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腊密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开始出售。.

新!!: 雍正和鼻烟 · 查看更多 »

齊召南

齊召南(),字次風,號瓊台,晚號息園。浙江天台人。清代翰林,地理學家。.

新!!: 雍正和齊召南 · 查看更多 »

齊妃

齊妃()李氏,雍正帝妃,知府李文熚的女兒。生皇二女和碩懷恪公主、弘昐、弘昀、皇三子弘時。.

新!!: 雍正和齊妃 · 查看更多 »

齐周华

齊周華(),字漆若,號巨山,浙江天台县人。 少年能诗文,有秀才資格。秉性剛直,雍正八年(1730年)徒步至刑部呈《救呂晚村先生悖逆凶悍一案疏》,要求释放吕留良的子孙,刑部将疏退浙江抚台处理,被押解回浙,严加看管。乾隆元年(1736年)得赦出狱,漫游五岳名山。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十月官府对其书籍进行审查,发现其中有《狱中祭吕留良》一文,推崇吕留良,“比之伯夷、齐、孟子”。同年十二月二十日(1月20日),乾隆帝谕令将齐周华凌迟处死。齐召南、李绂、谢济世、沈德潛等受此牽連。 浙人将齐周华、黄宗羲、吕留良、杭世骏合称四贤。著有《名山藏初集》等十余种著作。 Q齐 Q齐 Z周.

新!!: 雍正和齐周华 · 查看更多 »

齋宮 (北京故宮)

斋宫,位于紫禁城东六宫以南、毓庆宫西侧,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以前的斋戒之所。.

新!!: 雍正和齋宮 (北京故宮) · 查看更多 »

龍巖知縣、知州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龍巖知縣、知州列表 · 查看更多 »

龍巖直隸州

龍巖直隸州,清代的直隸州之一,屬於福建省汀漳龍道(下轄汀州府、漳州府、龍巖州)管轄。相當於現今的福建省龍巖。.

新!!: 雍正和龍巖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龍井區

龍井區是中華民國臺中市的市轄區之一,在日治時期之前舊稱為「--」,自清朝領臺後,隸屬諸羅縣水裡社,雍正元年歸彰邑管轄。直到甲午戰爭臺灣割讓予日本後,初設塗葛堀支廳,1920年制度改正時才取--內「龍目井」之頭尾二字而改稱為「龍井」,設--,隸屬臺中州大甲郡。.

新!!: 雍正和龍井區 · 查看更多 »

龍井林家

龍井林家是臺灣清治時期臺中龍井的林姓地主、郊商家族。林家開臺祖林良出身福建漳州府漳浦縣烏石鄉,約於雍正、乾隆年間自唐山渡海移民臺灣,落腳於中部地區的塗葛窟,從事港口僱傭。其子林三會轉往三塊厝發展,後因販運米穀至汕頭、廈門及福州等地而致富,開始兼營開墾,拓墾土地三十甲;然而後因泉漳械鬥與土地流失而遷居今山腳里一帶,並改向當地大租戶施姓家族贌地立足。林三會過世時,林家僅有田產15甲,約120石租穀;此後林家迅速擴張田產,至1891年清治末期已有大小租穀4694石,其中以林文炳、林永尚父子領導時期增長最為快速。 至林永尚時期,除持續經營土地事業,更成立「金本發」、「林本榮」等商號分別經營雜貨與米穀、鴉片生意。1891年,成立「金頂發」商號經營蔗廍,並由其金本發商號經銷。.

新!!: 雍正和龍井林家 · 查看更多 »

龍潭區 (台灣)

龍潭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liungˇ tamˇ kiˊ;饒平腔:liung tam kiˇ;詔安腔:liungˋ tamˋ kiˇ)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南部的市轄區,人口12.2萬餘人,面積約75.2341平方公里,因區中心的龍潭大池而得名。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龍潭鄉改制為龍潭區,同時村改里。 2005年,龍潭於《天下雜誌》透過三萬名網友針對全國319鄉鎮票選榮獲最有特色的鄉鎮第一名、最有品味的鄉鎮第二名、微笑之鄉第三名、最令人有幸福感的鄉鎮第三名,此外也是臺灣十大理想退休地點之一。.

新!!: 雍正和龍潭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辰沅永靖道

辰沅永靖道,清朝行政區劃名。明朝本屬湖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湖南下设長寶道、岳常澧道、辰沅永靖道、衡永郴桂道四道。辰沅永靖道治辰州,康熙四十三年移駐鳳凰直隸廳。轄三府、四直隸廳,共十一縣四直隸廳。.

新!!: 雍正和辰沅永靖道 · 查看更多 »

边寿民

边寿民(1684年11月19日-1752年正月),原名边维祺,字颐公,又字寿民,号“苇间老人”,家住淮阴旧城梁陂桥。“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芦雁,人称“边雁”。雍正为亲王时,室中曾悬边寿民所绘四幅芦雁。边寿民游历各地二十余年,五十岁后回到家乡,筑“苇间书屋”,著有《苇间书屋词稿》,收词27阕。又有《苇间老人题画集》1册,为后人从其画幅中录出,收录他所做的诗70首、词35阕、跋语3则。 “邊壽民,一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自號葦間居士,山陽,諸生善潑墨寫蘆雁?前古所未有。江淮間好事者,多學之,然筆墨之妙不在此,凡所作花卉翎毛設色水墨白描無不佳,而悉有別趣。又工詩詞善書法,所居葦間書屋名流咸造訪,不興塵事蓋,淮上高士也。”(邊壽民小傳(摘自,高弋虬藏,高野候鉴定,中華書局玻璃版部製版,中華民國十四年九月發行)).

新!!: 雍正和边寿民 · 查看更多 »

达察活佛

达察活佛(又称功德林活佛,)清朝封为呼图克图,称濟嚨呼圖克圖或濟隆呼圖克圖等等;中华民国时期,续封呼图克图,称濟龍呼圖克圖;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称功德林活佛。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驻锡八宿桑珠德青岭(又称甘丹桑珠岭,简称八宿寺、巴克硕寺或同卡寺),后又驻锡拉萨功德林(永安寺)。土呷,昌都清代的四大呼图克图,中国藏学2001年4期.

新!!: 雍正和达察活佛 · 查看更多 »

达州 (古代)

达州,北宋时设置的州。 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置,治所在通川县(今四川省达州市)。属夔州路。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达州、万源、宣汉,重庆市城口等市县地。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省通川县,改州为县。正德九年(1514年)复改县为州,属夔州府。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达州直隶州,属四川省。嘉庆七年(1802年)改为绥定府。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达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6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达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达州市

达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市境东接重庆市,南连广安市,西邻南充市、巴中市,北界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川渝陕结合部,嘉陵江支流渠江流域。全市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6.76万,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达州因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而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

新!!: 雍正和达州市 · 查看更多 »

达玛璘 (车臣汗)

达玛璘(),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清朝第八任车臣汗。车臣汗乌默客的孙子,车臣汗衮臣次子。 雍正十三年(1735年)堂叔车臣汗垂扎布去世,达玛璘袭封车臣汗。乾隆元年(1736年),选兵赴鄂尔坤防秋。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参赞大臣都统塔尔玛善察阅防秋兵於塞勒壁口。乾隆十三年(1748年),选驼五百运归化城米赴塔密尔军营。乾隆十六年(1751年)达玛璘去世,儿子嘛呢巴达喇袭封车臣汗。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嘛呢巴达喇去世,达玛璘次子车布登扎布袭封车臣汗。.

新!!: 雍正和达玛璘 (车臣汗) · 查看更多 »

龜崙嶺古道

崙嶺古道,又稱龜崙嶺新道,是位於北臺灣的一條古道,一般說法起點為新莊街,途經十八份庄(今新北市新莊區丹鳳里)、舊路坑(今龜山區舊路里)、沿塔寮坑溪(約今之萬壽路)、到桃仔園(今桃園區)、箭澗仔壢(今中壢區),初估古道長度約30公里左右。.

新!!: 雍正和龜崙嶺古道 · 查看更多 »

龙安府

龙安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元朝称之为龙安州,属于广元路。明朝初期,设立龙州宣慰司。洪武六年十二月,朱元璋设立为龙州。洪武十四年正月,改为松潘等处安抚司。洪武二十年正月,改为龙州。洪武二十二年九月,改为龙州军民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十月升龙州军民指挥使司,后恢复为龙州。宣德七年,改为龙州宣抚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为龙安府,下辖三个县。 清朝时,评价:繁。顺治初年,沿明制,下领三县。雍正九年(1731年),增领绵州的彰明县。终清一朝,下领一土司、四县:平武县、江油县、石泉县、彰明县。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故废。.

新!!: 雍正和龙安府 · 查看更多 »

龙岩市

龙岩市(閩南語白话字:Lêng-nâ-chhī;客語白話字:Liùng-ngâm-s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上游,通称闽西。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261万。.

新!!: 雍正和龙岩市 · 查看更多 »

龙岩民系

龙岩民系是中国福建西部的一个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为闽南民系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龙岩市的闽南语地区,包括新罗区、漳平市及其附近地区。 龙岩民系一说由厦门大学教授陈支平最早提出。根据他的观点,龙岩民系大约形成于清朝年间,为闽民系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民系。今日龙岩市的闽南语地区,原为漳州府辖下的龙岩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县升格为龙岩直隶州,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内,龙岩的闽南人与畲族、客家人的交往和通婚,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语言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系。 龙岩民系的不论在语言还是文化上都受到畲族文化和闽西客家文化的很大影响,与其他闽南地区形成差异,独具特色。龙岩的民间风尚及其人文性格主要体现在重农兼重工商、以及小地域集团观念强烈两方面。不过,龙岩民系一说尚未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许多龙岩的闽南语使用者仍旧认同闽南民系,部分人还对客家民系也存在认同感。.

新!!: 雍正和龙岩民系 · 查看更多 »

龙州 (唐朝)

龙州,中国古代的州,今龙州县的前身。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设置的州,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北),辖两县:龙城县、柳岭县。贞观七年(633年),柳岭县并入龙城县,撤销龙州,龙城县归南昆州管辖。元朝设万户府,移治今龙州。明朝洪武初年,复为龙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废为龙州县,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新!!: 雍正和龙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龙德 (黎纯宗)

龙德(1732年—1735年)是大越国后黎朝纯宗黎维祥的年号,共计4年。.

新!!: 雍正和龙德 (黎纯宗) · 查看更多 »

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位于中国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毗邻京杭大运河和骆马湖,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住在这里,故俗称乾隆行宫,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御码头遗址作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归入龙王庙行宫。 龙王庙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雍正五年(1727年)和嘉庆十八年(1813年)两次重修。总占地2.2公顷,有三进院落,殿宇十四座,建筑面积1996.75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御碑亭、献殿、龙王殿、灵官殿和大禹王殿,两侧有钟鼓楼和配殿。主体建筑龙王殿立于须弥座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内部梁枋饰以苏式彩绘。.

新!!: 雍正和龙王庙行宫 · 查看更多 »

连州 (连县)

连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连州市。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设置连州,治所在桂阳县(今广东省连州市)。唐朝辖境相当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阳山县等地。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安抚司,直隶行中书省。十七年(1280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十九年(1282年),降为散州,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朝时隶广州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升为连州直隶州。1911年,连州改为连县。.

新!!: 雍正和连州 (连县) · 查看更多 »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北接山东省日照市,西北接山东省临沂市,西接江苏省徐州市,西南接江苏省宿迁市和淮安市,南接江苏省盐城市。连云港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也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主战场。.

新!!: 雍正和连云港市 · 查看更多 »

迎恩桥 (绍兴)

迎恩桥为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迎恩门(西郭门)外运河进城口子处一座南北向单孔七折边石拱桥,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因皇帝亲临绍兴时百官在此迎候而得名,又因周边长期为船埠和市场,亦被称作菜市桥。 该桥始建年代不详,现为明天启六年(1626)所重修,拱顶石上仍存有桥名题刻。桥长19米,桥面净宽2.7米,总高5米,拱高3.7米,跨径9.3米,为绍兴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者。南北两侧分别沿11级和18级台阶而上,中部桥面两侧设有坐椅,栏杆间隔设以石柱,其上置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原桥边有雍正十一年(1733)所立碑记,刻“见龙在恩”四字,已不存。.

新!!: 雍正和迎恩桥 (绍兴) · 查看更多 »

迎春門 (臺南市)

迎春門,又稱臺灣府城大東門,是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位於今臺灣臺南市東區,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迎春門是臺灣現存最具規模的城樓。 作為臺灣府城的大東門,迎春門是臺灣郡城東向的交通孔道,位於城垣的東南緣,城樓高大。曾有甕城,今不存。.

新!!: 雍正和迎春門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迤西道

迤西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云南省。 康熙九年(1670年)设分守永昌道,驻大理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分巡道。雍正八年(1730年)设分巡迤西道,驻大理府,下辖大理府、楚雄府、姚安府、永昌府、鹤庆府、顺宁府、永北府、丽江府、景东府、蒙化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布政使司参政衔。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加水利衔。乾隆三十二年(1766年),加兵备衔。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为分巡迤西兵备兼管水利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驻腾越厅,兼管关务。宣统三年(1911年),称分巡迤西驿堡兵备道。下辖大理府、楚雄府、永昌府、丽江府、蒙化直隶厅、永北直隶厅。民国改为滇西道。.

新!!: 雍正和迤西道 · 查看更多 »

迤東道

迤東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云南省。 雍正八年(1730年)设分巡迤東道,驻寻甸州,下辖云南府、曲靖府、临安府、澂江府、武定府、廣南府、广西府、元江府、开化府、镇沅府、东川府、昭通府、普洱府。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加水利衔。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云南府、武定府属驿盐道(后改属粮储道),临安府、元江府、镇沅府、普洱府属迤南道,迤東道下辖曲靖府、澂江府、廣南府、广西府、开化府、东川府、昭通府七府。光绪十三年(1887年)开化府、廣南府属臨安開廣道。宣统三年(1911年),称分巡迤東驿堡兵备道。下辖曲靖府、澂江府、东川府、昭通府、广西直隶州、镇雄直隶州。民国改为滇中道。.

新!!: 雍正和迤東道 · 查看更多 »

迦陵性音

迦陵性音(),法名性音,字迦陵,是清朝清康熙雍正年间大觉寺的住持。 迦陵禅师俗姓李,是沈阳人,二十四岁时在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剃度受戒。 后到北京柏林寺修行,并在那里遇见了雍亲王胤禛,即后來的雍正帝。胤禛曾向迦陵禅师印证过佛法。康熙59年(1721年),胤禛推迦陵禅师主持西山大觉寺。在大觉寺的四宜院内,迦陵禅师载下一棵玉兰,至今仍花容叶茂。 胤禛登基后,迦陵法师被放逐至江西庐山隐居寺。迦陵禅师于雍正四年(1726年)圆寂于庐山隐居寺,两年后被追赐为国师,敕封圆通妙智大觉禅师。乾隆十二年(1747年)御赐在大觉寺内建一覆钵式舍利塔,称为迦陵舍利塔。.

新!!: 雍正和迦陵性音 · 查看更多 »

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简称迪庆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州境东南界丽江市,西南接怒江州,西北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昌都市,东北与四川省甘孜州、凉山州接壤。地处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横断山脉北段,梅里雪山东南缘,金沙江和澜沧江纵贯州境。总面积2.32万平方公里,人口40.8万,其中藏族人口比例约32%,傈僳族约27%,自治州首府驻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迪庆州传统上属于康區,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亦因“香格里拉”而成为著名旅游胜地。.

新!!: 雍正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迷易千户所

迷易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米易县,属建昌卫。后改属会川卫。清朝雍正时属建川南道宁远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为迷易巡检所。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四川卫所 Category:攀枝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8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6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迷易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迈柱

迈柱,清朝大臣,喜塔腊氏,满洲镶蓝旗人。 康熙时为户部员外郎、御史。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巡查福建的盐科。雍正初年,为工部侍郎,转任吏部侍郎。雍正五年(1727年),为湖广总督修筑江堤,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奏请湖广摊丁入亩。十三年(1735年)七月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元年(1736年),兼管工部,二年(1737年)十二月,迈柱休致。三年(1738年),迈柱去世。谥号文恭。.

新!!: 雍正和迈柱 · 查看更多 »

过枝纹

过枝纹也叫过墙花、过墙龙,是瓷器上纹饰的一种。过枝纹指的是瓷器外壁与内壁(或是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如同花枝越墙而出。过枝纹包括过枝花卉、过枝花果等。 过枝纹盛行于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朝,见于盘、碗、碟、盏和盖碗等器型上,通常以青花、五彩、粉彩表现。.

新!!: 雍正和过枝纹 · 查看更多 »

霞浦县

霞浦县是福建省宁德市辖县,建城1700余年,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闽东文化中心。位居台湾海峡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陆地面积148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港口城市据《霞浦县志》载,“清置霞浦县,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这是山以江名,县以江名。” 霞浦县通行闽东语霞浦话又称福宁话,其中三沙镇当地居民方言大部分以闽南语浙南片方言为主。 霞浦县曾长期是闽东地区的政治中心。早在3000多年前,黄瓜山一带就有先民居住。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立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福宁府,皆以霞浦县为治所。1913年,福宁府被撤销,其政治中心的地位被福安县(今福安市)取代,后又被宁德县(今宁德市蕉城区)取代。.

新!!: 雍正和霞浦县 · 查看更多 »

霍爾三十九族

霍爾三十九族(),又稱藏北三十九族,簡稱“三十九族”,是清代對遊牧於今西藏那曲地區西部與昌都地區西北部一帶各部落的稱呼。.

新!!: 雍正和霍爾三十九族 · 查看更多 »

霍集斯

霍集斯(),中國新疆烏什人,清代回部王公,歷任烏什、和闐阿奇木伯克,封郡王品級多羅貝勒,作為“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而圖形紫光閣。霍集斯以機智多謀、善於應變而著稱,歷經蒙古準噶爾部、大小和卓、清朝統治時期,始終身居高位,逢兇化吉。曾在平定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中發揮重要作用,晚年留居北京。霍集斯族屬一般被認為是維吾爾族,留居京師後隸屬於蒙古正白旗。.

新!!: 雍正和霍集斯 · 查看更多 »

錢塘 (乾隆進士)

钱塘(),字学渊,一字禹美,号溉亭,江苏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清代官员、学者。.

新!!: 雍正和錢塘 (乾隆進士) · 查看更多 »

錢以塏

钱以垲(),字阆行,号蔗山。浙江嘉善人,钱士晋曾孙,清朝官员、同進士出身。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進士。歷官通政使司右通政、左通政、少詹事。雍正五年(1727年)升左副都御史,再遷礼部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谥恭恪。有《研云堂诗》,另纂有《隰州志》二十四卷。.

新!!: 雍正和錢以塏 · 查看更多 »

霧峰區

霧峰區為中華民國臺中市最南端的市轄區,與大里區、太平區、烏日區、臺灣省南投縣草屯鎮、國姓鄉、彰化縣芬園鄉相鄰;擁有完整公路系統,為臺中市南端交通樞紐。霧峰區因前臺灣民意最高機關臺灣省議會(現為立法院中部辦公室)的設置為台灣民主化的發源地之一;亦為臺灣中部較早開發區域,區內富有眾多文史藝文設施,素有文化小城美名,因而近年積極發展博物館文化。.

新!!: 雍正和霧峰區 · 查看更多 »

霧裡薜圳

霧裡薜圳,原名霧裡薛圳(台語:bū-lí-sih-tsùn),位於臺北市,又名「內湖陂」或「周七股圳」。為清朝雍正年間由墾戶集資興建、用於灌溉台北市西側地區的水道。 今日,圳道幾乎已經全部予以填平荒廢,僅殘留幾小段。因其名氣遠不如瑠公圳,因此常被誤認為後者。.

新!!: 雍正和霧裡薜圳 · 查看更多 »

錫保

郡王品級錫保(),清朝遠支宗室正紅旗第五族弘字輩,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之孫,順承忠郡王諾羅布第四子。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其父諾羅布逝世,錫保襲爵為順承郡王。雍正三年(1725年),掌管宗人府事務,在內廷行走。雍正四年(1726年),上諭曰:“順承郡王錫保才具優長,乃國家實心效力之賢王,可給與親王俸。”授都統之職。其後因徇私包庇貝勒延信罪不舉劾而被定罪,又因逮治遲誤,遂被奪去其親王俸祿,降職為左宗正。 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大清討伐準噶爾可汗噶爾丹策零,命令錫保署理振武將軍印授,駐軍於阿爾台。雍正九年(1731年),清世宗以錫保治軍勤勞,進封為順承親王,命令錫保守察罕叟爾。噶爾丹策零遣其將大策零敦多卜、小策零敦多卜、多爾濟丹巴等入侵進犯科布多,次至克嚕倫,侵掠喀爾喀游牧。蒙古親王策棱等以聯軍邀擊,派遣台吉巴海夜深時分入大策零敦多卜營挑戰,擊斬其將喀喇巴圖魯,大策零敦多卜等人自哈布塔克拜達克遁走回歸。錫保上疏報捷,得到聖旨嘉獎。同年十一月,授靖遠大將軍之職。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策棱等打敗敵軍額爾德尼昭。雍正十一年(1733年),上疏請求駐守於烏里雅蘇台,清世宗同意其見議。再以噶爾丹策零兵越克爾森齊老而不赴援之罪,罷其大將軍之職,削去爵位。 其長子熙良,初封為世子。因錫保之罪,並奪去其世子之位。後來朝廷又命熙良承襲為順承郡王。乾隆七年(1742年),錫保逝世,依照郡王品級進行殯葬。.

新!!: 雍正和錫保 · 查看更多 »

霸昌道

昌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直隶省。 康熙八年(1669年)合并霸易道、昌密道设置分巡霸昌道。驻昌平州。下辖顺天府的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房山县、延庆县、香河县、保定县、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涿州、霸州、昌平州。雍正六年(1728年),通永道所属顺天府通州等八县归霸昌道辖,管辖顺天府全境。雍正十一年(1733年),永平府、通州、蓟州、遵化州、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宁河县,属通永道,霸昌道下辖顺天府的大兴县、宛平县、霸州、保定县、文安县、大城县、涿州、良乡县、房山县、延庆县、香河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昌平州以及承德州。乾隆五年(1740年)承德州属热河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称分巡霸昌道,为按察使副使衔,兼理屯田、驿传、粮饷。乾隆二十年(1755年),香河县属通永道。乾隆年间一度夏季驻怀柔。霸昌道下辖顺天府西路厅(大兴县、宛平县、涿州、良乡县、房山县)、南路厅(霸州、保定县、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北路厅(昌平州、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撤霸昌道,并入通永道。.

新!!: 雍正和霸昌道 · 查看更多 »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是18世紀中國清朝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的官窯瓷器。為轉心瓶,分內外兩層,握器頸旋轉,透過外瓶的開光看見內瓶繪製的水草魚紋悠游於眼前,如同走馬燈一般。現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雍正和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 · 查看更多 »

范廷謀

范廷謀,字周路,号省庵,浙江甬城(今宁波)人,祖籍江蘇蘇州,清朝官員,为范仲淹第十九代孙。 其祖父范亿、父范洪震为当地名医。范廷謀于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以监生在陕西捐光禄寺典簿应升。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湖南郴州知州,其组织补缀《郴州总志》,并于康熙五十八年刻本。雍正三年(1725年),范廷謀奉旨接替高鐸,於台灣地區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次年,离任赴京。后授两淮盐运使,死于任上,授中议大夫。 范廷謀善于诗书,其留世著作有《杜诗直解》、《滇南诗稿》、《稼石堂诗存》、《归舟诗和集》等。范廷謀故居即范宅仍然保留至今,为宁波现存最完整的明朝民居、著名旅游景点。.

新!!: 雍正和范廷謀 · 查看更多 »

范廷楷

范廷楷(),字端植,号怡云。山东诸城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三十日申时。雍正甲寅科拔贡,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举人顺天府第一百六十二名,乾隆元年丙辰科进士,会试第一百四十五名,殿试第二甲第二十二名。 授户部福建司主事,升江南司员外郎,进陕西司郎中。历任顺天东路分府遵化直隶州知州。诰授奉直大夫,例授中宪大夫。前掌福建道协理,陕西道监察御史,掌广东道监察御史,乙丑会试内帘监试,巡视北城户科掌印给事中,钦命巡视漕运仓务,钦差江西抚州府查办事件,补授江西按察使,署理江西布政使。终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闰五月二十八日巳时,享年五十八岁,其墓在今诸城市孙村东南原。 崇祀抚州府名宦祠,传载县志。.

新!!: 雍正和范廷楷 · 查看更多 »

范咸 (清朝)

范咸,字九池,又字貞吉,中國浙江仁和人,清朝官員。 雍正元年(1723年)中癸卯科進士,乾隆十年(1745年)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並再重修編訂臺灣府志。該志逾一年成書稱《重修臺灣府志》,乾隆十二年(1747年)刊行(通稱《范志》)。 1747年,福建巡撫上奏朝廷1739年-1747年間同巡視臺灣戶科給事中“六十七”,在其歷任巡臺御史除了養廉銀之外,強索各縣輪值供應。而巡臺出巡南北兩路,所有夫車等項均強加各縣措辦。又復濫准差拘,多留胥役,滋擾地方等語。因此,他以「積習相沿,因循滋弊」罪名被革職查辦。.

新!!: 雍正和范咸 (清朝) · 查看更多 »

茂州

茂州,唐朝到清朝的州。 贞观八年(634年),改南会州为茂州,治所在汶山县(今四川省茂县),相当于今四川省茂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明朝初年废汶山县入茂州,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升为茂州直隶州。1913年,废除茂州。改为茂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Category:阿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绵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6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茂州 · 查看更多 »

茂州直隸州

茂州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评价:中。隸四川省成緜龍茂道。明代為成都府屬州。順治初,仍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升直隸州,以成都府之汶川縣及保縣來隸。嘉慶六年(1801年),省保縣入雜谷廳。領縣一,土司六:汶川縣、瓦寺宣慰司、沙壩安撫司、靜州長官司、岳希長官司、實大關長官司、隴木長官司。.

新!!: 雍正和茂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茅山道院

茅山道院,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是道教宫观。.

新!!: 雍正和茅山道院 · 查看更多 »

郎岱廳

郎岱廳,清朝时设置的厅。 原為水西隴氏土司地。康熙十八年(1679年),改為外委土千總,分為二目,一土目管郎岱本枝,一土目管六枝。雍正九年六月十二日(1731年7月15日),以隴氏郎岱、六枝二土目地改設郎岱廳,設治於郎岱,添設安順府同知一員分駐其地。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初二日(1755年1月13日),於郎岱廳境內設羊場塘巡檢司,地在郎岱廳,隸於安頤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郎岱厅置郎岱县。.

新!!: 雍正和郎岱廳 · 查看更多 »

郎世寧

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義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及中國宮廷畫家,寫實畫風紀錄了清朝初期的中國宮廷人物與景色。.

新!!: 雍正和郎世寧 · 查看更多 »

郝玉麟

郝玉麟(),漢軍鑲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驍騎校出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授千總。雍正元年(1723年)授雲南提督,六年(1728年)改廣東提督。十年(1732年),總督福建,任內平定臺灣彰化大甲西社民變。十二年(1734年),改閩浙總督。 乾隆四年(1739年),擢升吏部尚書,同年十一月兼署兩廣總督。五年,降二級補刑部右侍郎。六年二月,因病乞休,同年九月因福建巡撫參奏其受賄,被革職。乾隆十年(1745年)三月卒。.

新!!: 雍正和郝玉麟 · 查看更多 »

郝霔

郝霔(),中國清朝官員,順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

新!!: 雍正和郝霔 · 查看更多 »

胡彥昇

胡彥昇(),字國賢,又字竹軒,浙江省湖州府德清縣人,胡渭之孫。清朝政治人物,音樂家,經學家。 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科浙江鄉試第一名举人(解元),雍正八年(1730年)中式庚戌科第二甲第九十三名進士出身。授刑部額外主事上行走。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山東定陶縣知縣。以開釋冤獄被彈劾,按察使黃叔琳勸彥昇使自檢舉,彥昇回答:「官不足惜,獄實冤,願終雪之。」黃叔琳暗察密訪,發現確實如彥昇所言。彥昇說:「獄已雪,又何求?」不等到開復就棄官歸鄉,杜門寫作。 對音樂音律特別有心得,主張「琴律與笛律不殊,琴有緩急,不如笛便。馬融以京房所加孔為商聲,荀勗以第一孔為黃鐘,宮後出孔為太蔟商。蓋自漢至晉,舊法如此。宋人以體中翕聲為黃鐘,是以姑洗為黃鐘也,以俗樂之合字屬黃鐘,是以下徵為正宮也」。.

新!!: 雍正和胡彥昇 · 查看更多 »

胤祥

怡賢親王胤祥(a;,號青山,室名安樂堂、與善堂、文輝園,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圣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同胞妹為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新!!: 雍正和胤祥 · 查看更多 »

郭子儀紀念堂

原內湖郭氏古宅,又稱「內湖紅樓」,位於臺灣臺北市內湖區,1917年興建,有「內湖地區最精緻的磚樓」雅譽。1999年6月29日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現時名為「郭子儀紀念堂」,亦是世界郭氏宗親總會所在地。.

新!!: 雍正和郭子儀紀念堂 · 查看更多 »

郭石渠

郭石渠(),字文淵,號介發,贵州安化縣邵家桥(今屬思南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舉甲辰科鄉試第一(解元),雍正五年(172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七十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历官礼部郎中。雍正十三年(1735年)陕西乡试正考官。乾隆二年(1737年)任江南道監察御史。乾隆十一年(1746年)任戶部廣西司郎中。曾奉旨伴送暹罗贡使朗三立哇提等归国,钦赐一品服。致仕後,将在京樱桃斜街的住宅捐出,為貴州同鄉會試寓馆。有《请豁无田之粮义厚民生疏》、《中和山记》等著作傳世。.

新!!: 雍正和郭石渠 · 查看更多 »

郭络罗氏 (允禩)

郭络罗氏(),清朝福晋,康熙帝第八子允禩之妻。和硕额附明尚之女,安亲王岳樂外孙女。.

新!!: 雍正和郭络罗氏 (允禩) · 查看更多 »

郭美

郭美,字名周,福建福清人,中國清朝官員。 郭美為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進士第三甲八十九名。授邢台县知县。乾隆三年(1738年)上任台灣府儒學教授。.

新!!: 雍正和郭美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新!!: 雍正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都匀府

都匀府,明朝时设置府。1913年废。 弘治七年(1494年)置,治所在都匀卫(今贵州省都匀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都匀、凯里、麻江、三都、平塘、独山等市县地。清朝辖境扩大至今荔波、丹寨、雷江等县。 清朝都匀府评价:要。隸貴東道。副將駐。順治初,因明制。領州二,縣一。康熙中,置都勻縣。雍正中,闢八寨、都江、丹江,置同知一,通判二。十一年,改广西省河池州屬之荔波縣隸貴州都勻府。領廳三,州二,縣三:荔波縣、清平縣、都勻縣、麻哈州、獨山州、八寨廳、丹江廳、都江廳。.

新!!: 雍正和都匀府 · 查看更多 »

都統

都統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

新!!: 雍正和都統 · 查看更多 »

都江厅

都江厅,清朝时设置的厅。 雍正七年(1729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北都江镇。属都匀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改都江县。咸丰五年(1855年),罗光明等反清起义,即此。 Category:贵州的厅 Category:黔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三都水族自治县 Category:1729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都江厅 · 查看更多 »

郑州 (古代)

郑州,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改荥州为郑州。辖区多有变化,在今河南省境内,治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郑州,治所在虎牢城。贞观七年(633年),徙治管城县。户七万六千六百九十四,口三十六万七千八百八十一。下辖七县:管城县、荥阳县、荥泽县、原武县、阳武县、新郑县、中牟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郑州为郑州直隶州。.

新!!: 雍正和郑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郑州直隶州

郑州直隶州,為清朝河南省管轄的一個直隸州。當時鄭州直隸州行政級別編制是:「衝,繁,疲,難」。又,清朝中期以後,道逐漸演變成為介於「省」與「府、州(直隸州)、直隸廳」之間的新的行政層級,所以郑州直隶州,也同時隸屬於河南省的開歸陳許鄭道。 郑州,在明朝時候屬於河南省開封府管轄。到了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格為直隸州。按清朝制度,直隸州必須管縣。所以郑州升格為直隸州後,管轄了四個縣:1.滎澤縣、2.滎陽縣、3.汜水縣、4.河陰縣。後來到了乾隆三十年,河陰縣被裁撤,併入滎澤縣。所以乾隆以後的郑州直隶州,是管轄:滎澤、滎陽、汜水等三個縣。又有朱偓,曾經修纂了《鄭州直隸州志》十二卷,是鄭州歷史上的一本方志。 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州改縣」,鄭州被改為河南省的鄭縣。演變到今日,則成為河南省鄭州市。是今日該省最大城市與省會。.

新!!: 雍正和郑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郑信

达信大帝( ;),即波隆罗阇四世(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าที่ 4),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信(สิน),又名郑信、郑新、郑国华、郑国英,是中國、暹羅混血儿,其父為廣東潮汕人。鄭信在對兩廣總督的呈文中自稱郑昭,中國文書稱之為“暹羅頭目”、“暹羅國長”。 郑信原为暹羅大城王朝的一名将领。缅甸贡榜王朝吞并暹罗之后,郑信起兵反抗缅甸的统治,最终驱逐了缅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在位期间,击退了缅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兰纳、万象、瑯勃拉邦、占巴塞,威胁真腊(今柬埔寨)。此外,还致力于推进泰国的教育和宗教学习,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引起官员及僧侣的不满。1782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废黜。将军昭披耶却克-里-自真腊归国,平定叛乱之后处决了他,自立为王,建立曼谷王朝。 今日的泰国人对郑信非常尊崇,尊稱他為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他也被泰国人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新!!: 雍正和郑信 · 查看更多 »

郑燮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蘇省淮揚海道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省泰州市兴化市大垛鎮)人,祖籍蘇州阊门,清朝官员、学者、書畫家,擅長畫竹。.

新!!: 雍正和郑燮 · 查看更多 »

胙城县

胙城县,中国古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东燕县置,治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胙州,并置南燕县。四年(621年)州废,南燕县废。胙城县改属滑州。 金朝泰和八年(1208年)移治今延津县北胙城,贞祐中徙治宜村(今胙城西)。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复还故治,属卫辉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废。十三年复置,属卫辉府。清朝初仍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废入延津县。.

新!!: 雍正和胙城县 · 查看更多 »

舊港 (新竹)

新竹的舊港是一個擁有歷史的港口及聚落,位於臺灣新竹市西北端--與新竹港 相鄰,頭前溪口北岸。清代時曾是臺灣與福建貿易的重要港口,也是臺灣距離泉州最近的港口。.

新!!: 雍正和舊港 (新竹) · 查看更多 »

舒妃

舒妃(),叶赫勒氏,或作葉赫那拉氏,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之妃。.

新!!: 雍正和舒妃 · 查看更多 »

舒安

舒安,贵州遵義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九十八名,后事不詳。.

新!!: 雍正和舒安 · 查看更多 »

舒赫德

舒赫德(v,)舒穆禄氏,,字伯容、伯雄、號明亭,諡文襄,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军事将领、清朝初期政治人物。徐元夢之孫。.

新!!: 雍正和舒赫德 · 查看更多 »

阮學浩

阮学浩(),字裴园,号缓堂。江蘇淮安人。.

新!!: 雍正和阮學浩 · 查看更多 »

阮維誠

阮維誠,贵州畢節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幼聪慧力学,受业于李岱云。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科鄉試第一,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三甲九十三名,官刑部主事。后因患病辞官归乡,不久病卒,未滿三十歲。工书法。.

新!!: 雍正和阮維誠 · 查看更多 »

阮葵生

阮葵生(),字寶成,號吾山,江蘇山陽縣(今淮安)人。.

新!!: 雍正和阮葵生 · 查看更多 »

防叔

防叔,中国春秋時期鲁国政治人物,作为鲁国的防地(今曲阜市防山乡)大夫。宋国司马孔父嘉的曾孙,木金父的孙子,也就是孔子的曾祖父,叔梁纥的祖父。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防叔为贻圣王。.

新!!: 雍正和防叔 · 查看更多 »

阳湖县

阳湖县是清代江苏省常州府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四年(1726年),由于常州府首县武进县人口、赋税繁多,被分为武进、阳湖两县,西部为武进县,东部为阳湖县,县署均设于府城内。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阳湖县。 著名文学家瞿秋白、語言學家趙元任是該縣人。知名的古文流派陽湖派亦出於此。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常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阳湖县 · 查看更多 »

阶州

阶州,中国古代的州。 唐朝景福元年(892年),武州更名为阶州,州治在武都县旧城山。五代十国,908年,阶州属岐国。924年,阶州属前蜀,943年,阶州由后晋统治。954年,阶州为后蜀管辖。959年,属后周。北宋阶州(治福津县)属秦凤路。南宋时,属利州西路。元朝,属陕西行省。1270年,移州治柳树城。元朝末年,州治复移坻龙岗(武都县旧城山)。 明朝属陕西省巩昌府,洪武四年(1371年),阶州移武都治砖城(今武都区)。清朝,阶州隶属甘肃省。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升为阶州直隶州,直隶于甘肃布政使司,领文县、成县。民国2年(1913年),阶州直隶州改为武都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甘肃的州 Category:陇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89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阶州 · 查看更多 »

阿城区

阿城区 (p,阿勒楚喀)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的卫星城。历史上曾是女真族的兴起地和金朝的早期都城,史称“上京会宁府”。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南部,滨绥铁路线上。阿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1.20平方公里。阿城于199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之乡”。.

新!!: 雍正和阿城区 · 查看更多 »

阿卜都瓜卜

阿卜都瓜卜(),一作阿不都伯克《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卷一百十六霍集斯傳、阿布都瓦哈布,中國新疆烏什人,回部郡王品級貝勒霍集斯之兄。曾任阿克蘇、葉爾羌之阿奇木伯克,後在大小和卓之亂中被霍集占所殺。 阿卜都瓜卜為吐魯番地方頭目之一阿濟斯和卓長子,早年居於吐魯番。雍正初,清廷進軍吐魯番、烏魯木齊,阿濟斯和卓將部分吐魯番居民強行遷往烏什,改烏什名為“圖爾璊”(吐魯番的異音)。阿濟斯和卓死後,阿卜都瓜卜成為阿克蘇的阿奇木伯克,霍集斯為烏什伯克,向準噶爾渾台吉噶爾丹策零稱臣。乾隆十九年(1754年),喀什噶爾的黑山派和卓玉素普 (黑山派)從伊犁逃脫,北上進攻準噶爾人控制下的阿圖什。阿卜都瓜卜寫信給準噶爾首領達瓦齊,要求速派兵來援,否則準噶爾就會失去喀什噶爾、葉爾羌與和闐。但此時阿睦爾撒納已投奔清廷,達瓦齊只得作罷。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六月,霍集斯擒獲準噶爾首領達瓦齊,阿卜都瓜卜隨霍集斯向定北將軍班第投誠。隨後,阿卜都瓜卜向班第建議派白山派大和卓波羅尼都隨清軍南下,利用其宗教影響,招降天山南路黑山派控制的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縣)、喀什噶爾(今喀什市)諸城。班第與副將軍阿睦爾撒納商議,遂採納其言,暫不送波羅尼都入覲,派侍衛托倫泰領兵護送波羅尼都南下,又令霍集斯隨行。於是大小和卓波羅尼都、霍集占乘機控制了天山南路回部各城。霍集占忌憚阿卜都瓜卜家族的勢力,以阿卜都瓜卜為葉爾羌伯克,以其子阿布薩塔爾為阿克蘇伯克,又以霍集斯為和闐伯克,令其族人分居各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波羅尼都舉兵叛清,阿卜都瓜卜被迫脅從。次年(1758年)八月,霍集斯在設計擒拿霍集占失敗後,輾轉投歸清軍大營。霍集占逃回葉爾羌後十分憤怒,將阿卜都瓜卜、阿布薩塔爾等霍集斯親屬囚禁。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勢已去的霍集占將其控制下的阿卜都瓜卜、阿布薩塔爾等全行殺害,然後逃離葉爾羌。清軍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阿卜都瓜卜家族在阿克蘇的祖先墳墓由霍集斯之子托克托索丕照看。;;家族世系.

新!!: 雍正和阿卜都瓜卜 · 查看更多 »

阿尔泰 (清朝大臣)

阿尔泰(v;),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因罪赐死。.

新!!: 雍正和阿尔泰 (清朝大臣) · 查看更多 »

阿勒坦布拉格

阿勒坦布拉格(),又译阿尔丹布拉克,中文名称买卖城,是今天蒙古国色楞格省北部蒙俄边境的一个城市,北面毗邻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恰克图。阿勒坦布拉格苏木政府所在地。在蒙古语中是“金泉”。别名“南恰克图”。 这里是清代中俄边境重镇。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中俄通商。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河为界,河北恰克图划归俄国。清朝于河南建新市镇,作为中俄贸易地,故得汉名“买卖城”。 1921年2月11日,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白俄恩琴的军队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中国北洋政府驻军撤离库伦,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在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3月18日,蒙古人民党军队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攻占买卖城,逐走了中国驻军。3月21日蒙古人民党在此建立“蒙古人民省政府”。之后苏军击败恩琴的军队,扶植蒙古人民党于1924年建立全国政权,是为外蒙古独立的重要一步。 今天,阿勒坦布拉格成立了阿勒坦布拉格自由贸易区,是蒙古和俄罗斯进行外贸的重镇。 Category:蒙古国城镇 Category:色楞格省.

新!!: 雍正和阿勒坦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阿玉錫

阿玉錫(a),準噶爾人,清朝散秩大臣、喀喇巴圖鲁。原準噶爾屬司牧臣,其法獲罪應剉臂。雍正十一年投清。乾隆二十年五月十四,阿玉錫以夜斫營奏功。秋七月。命阿玉錫入覲,由畫工郎世寧肖其持矛盪寇之像畫成《阿玉錫持矛盪寇圖》,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雍正和阿玉錫 · 查看更多 »

阿爾賽

阿爾賽(v;),又作阿勒賽,崔氏,漢名崔志祿,漢軍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黑龍江披甲領催出身。雍正四年(1726年)任廣東雷州副將,次年升福建福州左翼副都統,歷任福州將軍、署福建總督,升福建總督、湖廣總督,乾隆九年(1744年)任戶部尚書。次年卒於任內。.

新!!: 雍正和阿爾賽 · 查看更多 »

阿濟斯和卓

阿濟斯和卓(),一譯厄集斯和卓,一名阿斯呼濟、阿喇斯,中國回部吐魯番(今新疆吐魯番地區)人,為18世紀前期烏什、阿克蘇一帶的統治者(阿奇木伯克)。阿濟斯和卓名字中的“和卓”(即火者)是人名的一部分,並不是中亞宗教領袖瑪哈圖木·阿雜木後裔之稱號“和卓”。 阿濟斯和卓始祖為莽蘇爾,父為阿贊,其族屬、事跡均無記載。阿濟斯和卓原居於吐魯番,為當地一小頭目。阿濟斯和卓依附於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受到策妄阿拉布坦的信任。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兵第一次進入吐魯番。吐魯番各勢力如莽蘇爾(察合台後王)、莽噶里克、額敏和卓等紛紛向清軍投誠。阿濟斯和卓則逃往準噶爾控制的地區。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與準噶爾部議和,清軍主力從吐魯番撤回,策妄阿拉布坦派阿濟斯和卓領兵返回吐魯番,將歸降清朝的額敏和卓之兄二人殺害,並裹挾數千戶吐魯番居民遷往喀喇沙爾(今焉耆縣)。途中有一千餘戶逃出,返回吐魯番的魯克察克居住,並以托克托瑪木特為首領抗拒準噶爾兵。阿濟斯和卓最後將吐魯番部衆遷至烏什定居,在準噶爾的扶植下,成為烏什、阿克蘇一帶的統治者。 阿濟斯和卓來到烏什後,仿照家鄉之名,將烏什改名為“圖爾璊”(吐魯番之譯音),又將烏什所屬的城、村也改為吐魯番一帶的地名(如魯克察克、喀喇和卓、森尼木、托克三、洋赫、布干、連木齊木、雅木什)。烏什因此也被稱作“烏什吐魯番”。約在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阿濟斯和卓去世,葬在阿克蘇。其長子阿卜都瓜卜為阿克蘇阿奇木伯克,三子霍集斯為烏什阿奇木伯克。;;家族世系.

新!!: 雍正和阿濟斯和卓 · 查看更多 »

阿旺宗哲

阿旺宗哲()又名宗哲桑布,藏族,青海卓仓人,第一世(不计追认)卓仓居巴仓活佛。.

新!!: 雍正和阿旺宗哲 · 查看更多 »

阿旺曲丹

阿旺曲丹()藏族,今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回族自治县德加乡尕玛普村人,第一世热振活佛(世数的说明见热振活佛)。章嘉·若必多吉,热振大座主传.

新!!: 雍正和阿旺曲丹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厄魯特旗

阿拉善厄魯特旗,又稱西套額魯特旗、阿拉善額魯特旗、阿拉善和碩特旗,是中國清代、民國時西套蒙古的一旗。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置。其地東至寧夏府邊外,南至甘州、涼州邊外地,西至古爾鼐接額濟納土爾扈特旗,北至戈壁接札薩克圖汗部地界。大致相當於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帶。阿拉善厄魯特旗自為一部,不設盟長,設佐領一人,受陝甘總督節制。1949年9月,該旗札薩克達理札雅通電歸附中共。1950年,置“阿拉善和碩特旗自治區”,1951年改為阿拉善自治區,1954年改為阿拉善旗。1961年4月,分為阿拉善左、右二旗。.

新!!: 雍正和阿拉善厄魯特旗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

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是中华民国宁夏省的一个行政区,承袭于清朝的阿拉善厄魯特旗(又稱西套額魯特旗、阿拉善額魯特旗、阿拉善和碩特旗),是中國西套蒙古的一部分。.

新!!: 雍正和阿拉善霍碩特特別旗 · 查看更多 »

阜阳县

阳县,中国旧县名。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朝政府升颍州为颍州府,增设阜阳县,为附郭县。评价:繁,疲,难。民国时仍属安徽省。 1947年6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和中原独立旅从太和县原墙集(今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出发,占领阜阳县城。6月27日,解放军撤出阜阳,国民政府继续占据阜阳。10月11日,华东野战军六纵十七师四十九团再度占领阜阳。第三天,解放军撤离。1948年3月2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与十一纵会师后,于25日奉命东进,围攻阜阳。4月7日,国军整编七十四师进入阜阳,后于7月29日夜(一说7月27日夜)奉命撤离。次日,国民政府在阜阳的守军全部逃窜,豫皖苏军区四分区独立三团进入阜阳,至此国民政府对阜阳县的管辖彻底结束。 1949年后,属阜阳专区(属皖北行署区)。1950年,将阜城市并入阜阳县。1964年,析阜阳县和涡阳、蒙城、凤台三县置利辛县。1971年为阜阳地区所辖,1992年11月20日撤销阜阳县,并入当时的县级阜阳市,以原县级阜阳市和阜阳县的行政区域为新县级阜阳市的行政区域。县级阜阳市于1996年1月1日撤销,其行政区域被划分为地级阜阳市三个市辖区即颍州区、颍东区和颍泉区,小部分劃入亳州市。.

新!!: 雍正和阜阳县 · 查看更多 »

阜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市境东北界亳州市,东接淮南市,东南临六安市,西南邻河南省信阳市,西毗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北河南省周口市。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淮河流经南面边界,颍河自西北往东南贯穿并流经市区,于市境东南注入淮河。全市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810.1万,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阜阳是京九铁路沿线的一座新兴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其中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富余劳动力200多万人,每年向沿海发达地区输出的农民工人数居全国首位。目前阜阳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希望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

新!!: 雍正和阜阳市 · 查看更多 »

蘆洲區

蘆洲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屬於大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1997年前為台北縣蘆洲鄉,1997年人口突破15萬人而改為台北縣蘆洲市,2010年12月25日,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蘆洲區,目前人口數約20萬人,區鳥為白鷺鷥、特色植物為蘆葦。 蘆洲區緊鄰臺北市士林區社子,中間隔著淡水河相望,但是蘆洲全境並無橋梁能夠聯通臺北市,在與臺北市的交通方面必須仰賴三重區橋梁、而三重區也必須仰賴蘆洲區的橋樑連接五股八里地區。 蘆洲為台灣人口密度第3高的都市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7,078人。.

新!!: 雍正和蘆洲區 · 查看更多 »

蘇努

蘇努(v,),清朝宗室。努尔哈赤玄孙、贝子杜努文之独子。 初袭镇国公,累进贝勒。苏努得到康熙帝的寵信,因而歷任宗人府左宗正,宁古塔将军,奉天将军,镶红旗满洲都统、玉牒馆总裁,镶红旗蒙古都统,宗人府左宗人。1657年袭镇国公,1697年晋封固山贝子,1722年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二年(1724年)5月,苏努因与廉亲王胤禩为朋党而被定罪,削除爵位,废黜宗室资格,11月卒,1726年剖棺戮尸。他與家人均嚮慕天主教,其中一子更參與擁立胤禩,以致全家都被流放。所以雍正帝認定傳教士及教徒均會危害國家。.

新!!: 雍正和蘇努 · 查看更多 »

蘇明良

蘇明良,字虞廷,號省齋,福建海澄(今龍海市)人,清朝武官。 雍正十年(1732年)奉旨調任前往台灣,接任呂瑞麟擔任台灣鎮總兵。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區最高軍事首長。.

新!!: 雍正和蘇明良 · 查看更多 »

赣榆历史

赣榆县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自秦代置县,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新!!: 雍正和赣榆历史 · 查看更多 »

赣榆区

赣榆区,秦汉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区。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辖15个镇,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至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新!!: 雍正和赣榆区 · 查看更多 »

赤峰直隸州

赤峰直隸州:為清朝直隸省管轄的直隸州,編制上屬於:「繁,難」等級。 清晚期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才設立直隸州,但早在清代早期的雍正七年(1729年),本地就曾設置了置八溝廳,為當時直隸省的北境。到了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曾析置烏蘭哈達廳。又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則改置赤峰縣,是隸屬於直隸省承德府管轄的縣。直到光緒三十三年,才升格為直隸州。 按清代「直隸州制度」,必須管縣,所以成立赤峰直隸州時,管轄了林西、開魯兩縣。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州改縣」,所以赤峰州改成赤峰縣,曾經屬於熱河省管轄。沿革到今日,則改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新!!: 雍正和赤峰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赤湾天后宫

赤湾天后宫,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赤湾港海湾,为深圳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历史年代为清代,公布时间为1988年7月27日。 赤湾天后宫也称天后博物馆(于1997年正式成立),坐落在深圳南山区赤湾六路,邻近赤湾小南山公园。赤湾天后宫鼎盛时曾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拥有九十九道门的天后宫庙。是中国历史上由皇帝敕封的三座天后宫之一(另外两座是天津天后宫、泉州天后宫)。历史上此地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之首。.

新!!: 雍正和赤湾天后宫 · 查看更多 »

赤斤蒙古卫

赤斤蒙古卫,明朝关西八卫之一,简称赤斤卫,又作赤金卫。.

新!!: 雍正和赤斤蒙古卫 · 查看更多 »

起居注

起居注是東亞地區史書的一種形式,為編年體,也就是一種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為順序,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起居注的特色在於,它是由專門的史官起居舍人對於皇帝每日的行為和言論按時記錄的史書。這和日本在平安時期,由天皇親自撰寫的寬平御記、醍醐天皇御記、宇多天皇御記有所不同,是一種特殊的史書形式。.

新!!: 雍正和起居注 · 查看更多 »

赵州 (河北)

赵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河北省境。 汉朝时,其地有平棘县,故城在平棘县南。北魏于昭庆县,设置殷州,北齐时,改为赵州。隋朝废赵州,复置赵郡于平棘县。武德元年(618年),张志昂以赵郡投降唐朝,改为赵州,治所在柏乡县,领十二县(平棘县、高邑县、赞皇县、元氏县、廮陶县、栾城县、大陆县、柏乡县、房子县、禋城县、鼓城县),其年,以禋城县归属廉州,以鼓城县属深州。武德四年(621年)徙治平棘县,同年,改大陆县为象城县。五年(622年),更名栾城,贞观初年,恢复旧名。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赵州。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八。领八县:平棘县、宁晋县(原廮陶县)、昭庆县(原象城县)、柏乡县、高邑县、临城县(原房子县)、赞皇县、元氏县。旧领九县。 宋朝时改为庆源军。金朝改沃州。元朝仍为赵州,属真定路。旧领九县:平棘县、临城县、栾城县、元氏县、高邑县、赞皇县、宁晋县、隆平县、柏乡县。元太祖十五年,割栾城县、元氏县隶真定路。领七县。明朝时,属真定府。领六县。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真定府改为正定府。二年,赵州升为趙州直隸州。改赞皇县隶正定府。领五县: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宁晋县、临城县。.

新!!: 雍正和赵州 (河北) · 查看更多 »

资县

资县,中国古县名。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资州置,治所在今四川省资中县。属成都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复升为州。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四川古代县份 Category:内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资中县.

新!!: 雍正和资县 · 查看更多 »

资州

资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所在阳安县(今四川省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移治资阳县(今资阳市),隋朝开皇七年(587年),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初改为资阳郡。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同年析置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资州。土贡:麸金、柑。户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治所本在盘石县,咸通六年(865年)徙治内江县,七年复治盘石县。下领八县:盘石县、资阳县、清溪县、内江县、月山县、龙水县、银山县、丹山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资阳、资中等市县地。 宋朝时,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元朝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有今内江、资中、资阳、仁寿、井研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新!!: 雍正和资州 · 查看更多 »

资中县

资中县是中国四川省内江市所辖的一个县。 因其县城座落在沱江中段,而沱江又因尧的儿子“资”协助大禹治理沱江水患而称其为资江(或资水),故名为资中。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131万人。辖区内交通便利,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越全境。.

新!!: 雍正和资中县 · 查看更多 »

资阳县

资阳县,中国古旧县名。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置,治所在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为资州治。隋朝时,为资阳郡治。唐朝时,复为资州治。南宋淳祐初年废。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十年省入简州,成化元年(1465年)复置。清朝初年,属成都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资州直隶州。1993年撤销,改设资阳市。 Category:隋朝县份 Category:唐朝县份 Category:五代十国县份 Category:宋朝县份 Category:明朝县份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四川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县份 Category:资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雁江区 Category:56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资阳县 · 查看更多 »

资阳市

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东。市境东接重庆市,南邻内江市,西界成都市、眉山市,北连德阳市、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地带,沱江自北往南流经市区。幅员面积5,747平方公里,总人口254.1万。资阳农业发达,为全省重要猪肉、花生产地。.

新!!: 雍正和资阳市 · 查看更多 »

薩彥嶺

薩彥嶺(Саяны),分東西兩支,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的山脈,蒙古高原的北沿,歷史上曾為大清國与俄羅斯帝国间的國界,現屬俄羅斯聯邦境內。.

新!!: 雍正和薩彥嶺 · 查看更多 »

閻相師

閻相師(),字渭陽,甘肅高臺人。雍正七年(1729年),由行伍拔把總,效力西路軍營,升千總。乾隆七年(1742年),遷提標左營守備。九年,遷大同協都司。十年,調安西城守營。十二年,遷涼州鎮標中軍遊擊。安西提督李繩武,以閻相師久在口外,熟悉夷情,奏留本任,遇缺候補。十四年,補安西提標前營。十七年,署瓜州營參將。 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謀誅厄魯特降人沙克都爾曼濟。下大雪時,閻相師領兵五百人,假稱迷路,借宿於沙克都爾曼濟軍營之中。當夜襲殺沙克都爾曼濟,殲其部眾四千餘人。不久,偕副將丑達領兵千人赴魯克察克會同額敏和卓驅逐回酋莽阿里克。二十二年二月,錄功,遷金塔寺營副將。五月,管理吐魯番屯田。二十三年正月,擢甘肅肅州鎮總兵,三月,賜花翎。領綠旗兵隨靖逆將軍雅爾哈善等剿回酋霍集占,授領隊大臣。五月,圍庫車城,力戰受傷。九月,清軍攻克阿克蘇,留閻相師駐守。二十四年三月,授安西提督。閏六月,駐防喀什噶爾。九月,調甘肅提督,移駐庫車。因大軍凱旋入京覲見,賞銀幣,圖形紫光閣。二十七年(1762年),因病解任調理,予食全俸。不久病逝,贈太子太保,諡桓肅。.

新!!: 雍正和閻相師 · 查看更多 »

閻若璩

閻若璩()字百詩,號潛丘。清初經學家、學者。山西太原人。.

新!!: 雍正和閻若璩 · 查看更多 »

開歸陳許鄭道

開歸陳許鄭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顺治沿置明朝的分守大梁道,康熙元年(1662年)裁撤。康熙七年(1668年)复设,兼管全省驿盐事务。驻开封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裁撤通省督粮道,改称分守開歸管理通省督粮道。雍正二年(1724年),下辖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陕州、陈州、许州、禹州、郑州。雍正六年(1728年),兼水利衔。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改分巡管河兵备道设立分巡开归道,分巡开封府、归德府、陈州、许州。河南府、陕州归属河陝汝道。原分守大梁道改为分守粮驿盐道,不再分守分巡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分巡河南開歸陳許道兼管通省兵备河道,按察使司副使衔。驻开封府,下辖开封府、归德府、陳州府、許州直隶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增辖郑州直隶州,改为開歸陳許鄭道。宣统三年(1911年),称分巡河南開歸陳許鄭等处兼理河务兵备道,民国改为豫东道。.

新!!: 雍正和開歸陳許鄭道 · 查看更多 »

開泰縣

開泰縣,中国旧县名。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置,為黎平府府治,治所即今貴州省黎平縣。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改置黎平縣,移開泰縣至錦屏鄉治地銅鼓,並升錦屏鄉為錦屏分縣,仍隸開泰縣。3年(1914年)1月,廢開泰縣。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贵州省县份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黎平县 Category:1727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4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開泰縣 · 查看更多 »

薛士中

薛士中,字仲黃,福建福清人,中國清朝官員。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二甲四十二名。初授昌黎县尹。雍正十年(1732年)九月,由漳州府學教授調任臺灣府儒學教授。雍正十二年(1734年),因丁憂去職。乾隆五年(1840年)再任。這一年,督學楊二酉奏請海東書院仿照直省書院事例,選拔諸生入院學習,并以府學教授為師。知府錢洙遴選數十人,以薛士中為師。.

新!!: 雍正和薛士中 · 查看更多 »

藍公案

《蓝公案》,是中国清朝雍正年间漳州閩南人蓝鼎元(藍鹿洲)所著,又称《鹿洲公案》。全书共二十四篇。 是根据蓝鼎元自己在广东省普宁县、潮阳县作知县真实经历作的公案小说,以文言寫成。与其他说书艺人编订的公案小说不同,《蓝公案》有很大的史料价值,而情节曲折離奇,也不亚于那些公案小说。例如蓝鼎元設法向土豪紳士催收稅金米糧,安定了差役反叛之心、用計破獲了惡狀師、打擊邪教、捉拿海盜等,不僅是捉拿刑案兇犯,還紀錄了許多民情事略,比如當地奉祀三山國王等等。 与《包公案》、《施公案》并称「三公奇案」,即三大公案小说。 L L L.

新!!: 雍正和藍公案 · 查看更多 »

藍鼎元

藍鼎元(),字玉霖,別字任菴,號鹿洲,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人。生於康熙十九年,卒於雍正十一年。藍鼎元出身書香世家,其父祖皆是當地有名望的儒士。父親藍斌精通理學,但屢科不第;藍鼎元十歲喪父,家境艱苦,靠母以女紅度日。自幼聰穎好學,清康熙末年,藍鼎元隨堂兄南澳總兵藍廷珍入台平定朱一貴之亂,事後,百餘宗族、兵員未返,落腳阿里港(今屏東縣里港鄉)墾荒開發。雍正間特授廣東普寧知縣,再兼署潮陽知縣,寫下了斷案過程,即《鹿洲公案》(藍公案)。潮州府知府胡恂邀其編纂府志。後受兩廣總督鄂彌達懇邀入幕,並再受鄂的舉薦,特授為署廣州府知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到任月餘,即卒於官,年僅54歲。今日里港藍家為其後人。較著名的有藍世璁。.

新!!: 雍正和藍鼎元 · 查看更多 »

藩王

藩王就是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通稱諸侯王。中国历史中,拥有王爵者都可以称作藩王,不管是宗室或是外姓,亦不管亲王或郡王。藩王可能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外姓一般得到藩王称号的都是战功卓越的臣子。如明代的鄭成功、清代的耿精忠,尚可喜等。.

新!!: 雍正和藩王 · 查看更多 »

闸北区

北区是中国上海市曾经存在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北部。总面积29.19平方公里。区域内包含10道河流(不算苏州河),总长度24.4公里,一个湖泊,面积56万平方米。境内有宋教仁墓、上海总工会旧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等遗址。2015年11月4日,原闸北区并入静安区,并成立新的静安区。.

新!!: 雍正和闸北区 · 查看更多 »

關羽信仰

羽信仰、或稱關公信仰、關帝信仰、關公信俗,是指把漢末三國時劉備的將領關羽神化的人物神信仰。关羽从北宋开始在民间艺术形象及各统治政权对其推崇的不断提高, 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關羽的祠廟稱為關帝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

新!!: 雍正和關羽信仰 · 查看更多 »

關渡大橋

渡大橋是橫跨於台灣北部的淡水河的橋樑,為省道台15線首段,連結新北市八里區、五股區與淡水區、台北市北投區關渡,距離淡水河口約10公里 ,在淡江大橋完工前為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樑。.

新!!: 雍正和關渡大橋 · 查看更多 »

董禧

董禧可以指:.

新!!: 雍正和董禧 · 查看更多 »

董邦達

董邦達(),字孚聞、非聞,號東山。浙江富陽人。 生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七歲中秀才,雍正十一年(1733年)進士,選庶吉士,乾隆二年(1737年)散館授編修,參與編纂《石渠寶笈》。官禮部尚書,赐紫禁城骑马。能畫山水,取法元人枯筆,風格在婁東、虞山派之間,與董源、董其昌合稱“古今三董”。代表作《煙磴寒林圖》。卒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谥文恪。長子董誥亦是名畫家。清中期著名画家钱维城曾师从于他。 Category:清朝庶吉士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畫家 Category:赐紫禁城骑马 Category:富阳人 B Category:諡文恪.

新!!: 雍正和董邦達 · 查看更多 »

董榕

董榕,字念青,号恒岩。清代直隸遵化州豐潤縣(今屬河北)人。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出生,雍正十三年拔贡,乾隆元年任河南巩县、孟津知縣,乾隆四年官济源知縣,七年官新野知縣,八年為夏邑知县。乾隆十一年,授陈州通判,十二年官郑州知州,乾隆十五年七月,授許州知州。乾隆十六年,官金華、南昌知府。乾隆二十年,任九江知府、分巡吉南贛寧道兼水利道摄赣关事。為官有惠政。乾隆二十五年,後母死,哀毁过度,扶櫬返鄉,是年四月二十七日失足墜江死。有传奇《芝龕記》传世。另著有《庚洋集》、《庚溪集》、《詩意集》、《繁露樓集》、《周子全書》及《浭洋詩集》等。.

新!!: 雍正和董榕 · 查看更多 »

董正學

董正學,是中國清朝順天大興人,1732年(雍正十年)上任台灣竹塹巡檢,是內閣供事。為第一任竹塹巡檢。.

新!!: 雍正和董正學 · 查看更多 »

董潮

董潮(),字曉滄,號東亭,又號臞仙。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翰林、詩人、詞人、書畫家、駢文家、史學家。.

新!!: 雍正和董潮 · 查看更多 »

葫蘆墩圳

葫蘆墩圳,又稱貓霧捒圳,是臺灣清領時期的重要水利工程,位於臺中市豐原區,包括上埤、下埤與下溪洲三個獨立水圳,是豐原地區重要的灌溉水源,台灣中部最老的灌溉水圳之一,為清代以來臺中地區農業生產命脈,也是台中盆地河川的主要源頭。.

新!!: 雍正和葫蘆墩圳 · 查看更多 »

葉維榮

葉維榮,河南商邱人,1732年(雍正十年)上任台灣鳳山縣縣丞,是監生出身。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他亦為該官職的首任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葉維榮 · 查看更多 »

葉有詞

葉有詞,字是根。清朝政治人物。福建福清人,進士出身。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福建乡试解元。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進士,二甲第七十七名。.

新!!: 雍正和葉有詞 · 查看更多 »

葛德潤

葛德潤(),字澤躬,號述齋,山西安邑縣人,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二甲進士,本以候選知縣任用,捐主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禮部儀制司主事,歷升禮部員外郎、刑部郎中。乾隆八年(1743年)起,歷任浙江道、福建道監察御史。乾隆十二年(1747年),出督福建學政。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湖北學政。.

新!!: 雍正和葛德潤 · 查看更多 »

钟山书院

钟山书院是清朝政府在江宁府兴办的书院。以南京东郊钟山而得名,初设于雍正二年(1724年)。由两江总督查弼纳创建。停办后于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1853年太平天国时期停办。1864年,清军攻克南京城后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江南高等学堂。.

新!!: 雍正和钟山书院 · 查看更多 »

钦公塘

钦公塘(又名护塘背塘、外捍海塘、小护塘)是上海的一条海塘,位于里护塘东面,相距约2公里。钦公塘为南北走向,起点与里护塘一样是浦东南跄口,经合庆,蔡陆,施湾,从黄路进入奉贤,在四团五墩附近和里护塘相接,海塘全长30.8公里。.

新!!: 雍正和钦公塘 · 查看更多 »

钱大昕

钱大昕(),字晓--,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縣(今上海嘉定区)人,清代史学家,语言学家。.

新!!: 雍正和钱大昕 · 查看更多 »

钱载

钱载(),字坤一,号萚石,浙江嘉兴人,清朝政治人物、诗人、文学家,進士出身。 錢載為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其代表作收集在《石斋诗文集》。是乾嘉年间(乾隆、嘉庆年间)秀水诗派的代表诗人。.

新!!: 雍正和钱载 · 查看更多 »

蒲州 (北周)

蒲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以泰州改置,治所在蒲坂县(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河东郡,义宁元年(617年)复为蒲州。治所在桑泉县(今临猗县西南临晋镇)。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移治河东县(今蒲州镇)。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地区。开元元年(713年)曾升为河中府,旋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升为河中府。属河东道。 金朝天会六年(1128年)改为蒲州。属河东南路。天德元年(1149年)复为河中府。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蒲州,省州治河东县入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万荣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属平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蒲州直隶州,六年升为蒲州府。为晋、陕间交通咽喉,历为军事重地。.

新!!: 雍正和蒲州 (北周) · 查看更多 »

蒲州府

蒲州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六年(1728年)升蒲州置,治所在永济县(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在今山西省永济、万荣、临猗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山西的府 Category:运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蒲州府 · 查看更多 »

蒲圻縣知縣列表

此表列舉了中國明、清兩代湖廣(後湖北)蒲圻縣(今湖北省赤壁市)歷任知縣。.

新!!: 雍正和蒲圻縣知縣列表 · 查看更多 »

蒋士铨

蔣士銓(),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乳名雷鸣。江西鉛山縣人,清代翰林、詩人。.

新!!: 雍正和蒋士铨 · 查看更多 »

蒋廷锡

蒋廷锡(),江苏常熟人。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中国清代政治人物、画家。.

新!!: 雍正和蒋廷锡 · 查看更多 »

蒋氏贞节坊

蒋氏贞节坊为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公园内、崇法寺大殿东侧的一座清代石牌坊(原在西庙沟通真坛,20世纪末因道路拓宽迁至现址),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为表彰唐汉棠未婚妻蒋氏而立,为单间两柱三楼式,青石质,平板枋刻有“旌表唐汉棠原聘贞女蒋氏”,边款署“雍正五年七月□日立”,上额坊刻有“贞节坊”。该坊为常州市区内仅存的完整的贞节牌坊,其周边另存有部分从其它地区迁入的牌坊残件。.

新!!: 雍正和蒋氏贞节坊 · 查看更多 »

蒋溥

蔣溥(),字質甫,又字哲甫,號恆軒。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屬蘇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諡文恪。.

新!!: 雍正和蒋溥 · 查看更多 »

蒙古國家列表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國家,包括蒙古帝國、帖木儿帝国、莫卧儿帝国等。自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而蒙古大汗则成为蒙古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這是蒙古統治者、蒙古國家和自治區的列表。.

新!!: 雍正和蒙古國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蒙古高原君主。.

新!!: 雍正和蒙古高原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邠州 (彬县)

邠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以豳州的“豳”字和幽州的“幽”字形相近,豳州改名邠州。治新平县(今陕西彬县)。属关内道。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永寿县等县地。唐朝后期为邠宁节度使治所。明朝废新平县入邠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邠州直隶州,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淳化县、永寿县等县地。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降本州为邠县。1964年改称彬县。.

新!!: 雍正和邠州 (彬县) · 查看更多 »

邳州 (古代)

邳州,南北朝时设置的州。邳州前身是东徐州,北周时期大象元年改置邳州,隋唐时期邳州置下邳郡、下邳县。 北宋时,为淮阳军。金朝贞祐三年(1215年)九月,改隶河南路。户二万七千二百三十二。下领三县:下邳县、兰陵县、宿迁县。明朝时设邳州散州,属淮安府。清朝时,旧治下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迁治艾山南。七年河决,移治。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邳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属徐州府,评价:冲,难。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邳州改为邳县。1992年邳县撤县建市设立邳州市。.

新!!: 雍正和邳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肃州 (隋朝)

肃州,隋朝时始置,辖区在今甘肃省境内。今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由此得名。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设置肃州,治所在福禄县(今甘肃省酒泉市)。大业初废,改为酒泉郡。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甘州的福禄县、瓜州的玉门县置设肃州。曾改名酒泉郡。土贡:麸金、野马革、苁蓉、柏脉根。户二千二百三十,口八千四百七十六。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下领三县:酒泉县、福禄县、玉门县。管理今甘肃省疏勒河以东、高台县以西的地区。 8世纪后期到9世纪中叶肃州归属吐蕃。之后为归义军和甘州回鹘的交界处。11世纪中叶归属西夏。又称蕃和郡。元朝设置肃州路,明朝改为肃州卫。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肃州直隶州。管辖今天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高台县、嘉峪关市。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除肃州,改本州为酒泉县。.

新!!: 雍正和肃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肃州路

肃州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602年,隋文帝设肃州,西夏又称蕃和郡。蒙古帝国恢复肃州,元朝至元年间改为肃州路。属甘肃行中书省,治所在今甘肃省酒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金塔县、嘉峪关市等地。明朝改为肃州卫。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改为肃州直隶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甘肃的路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嘉峪关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肃州路 · 查看更多 »

邵基 (清朝)

邵基,字学阯,号思蓼。清朝政治人物,历康雍乾三朝,曾任江苏巡抚。浙江鄞县人。.

新!!: 雍正和邵基 (清朝) · 查看更多 »

邵大业

邵大业(),字在中,号厚庵,别号思余。清朝政治人物。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祖籍浙江餘姚。.

新!!: 雍正和邵大业 · 查看更多 »

邵松年

邵松年,字伯英,號息盦,江蘇常熟人。晚清官員、學者。 三世祖邵大椿为雍正进士。邵亨豫之子。松年是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二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任河南学政,创办明道学院。著《澄兰堂古缘萃录》十八卷,《琴庐谈苍》、《书画书录解题》等。.

新!!: 雍正和邵松年 · 查看更多 »

邗江县

邗江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隋朝,为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的主体。.

新!!: 雍正和邗江县 · 查看更多 »

邓州 (隋朝)

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一个州。 开皇七年(587年)改荆州为邓州,治所在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南阳郡为邓州。户四万三千五十五,口十六万五千二百五十七。下辖六县:穰县、南阳县、向城县、临湍县、内乡县、菊潭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伏牛山以南的丹江、白河、湍河流域等地。 五代十国后汉时,临湍县改临濑县,北宋初年废县。北宋末的崇宁年间,户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二十七,口二十九万七千五百五十。下辖五县:穰县、南阳县、内乡县、顺阳县、淅川县。因邓州位于南北交通要道,是防守荆州、襄州的要地。南宋时,南宋与金国争夺激烈。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废穰县。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复置穰县。十四年(1381年)五月,复省穰县入州,穰县自此不再设。州领3县:新野县、内乡县、淅川县。清朝时,邓州仍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雍正后,为散州不领县。1913年,邓州改为邓县。.

新!!: 雍正和邓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邓州市

邓州市古称“邓”或“穰”,是中国河南省直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南阳市南部,总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地处南阳盆地中南部,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河南省和湖北省交界部位,东际淮海,南控荆襄,西通巴蜀,素有“三省雄关”之称,乃豫州之雄镇。邓州左襟白河,右带丹江,江汉环其前,伏牛耸其后,宛桐障其左,郧谷拱其右,江汉之上游,襄汉之藩篱,秦楚之扼塞,沃野百里,古代邓州地志将邓州描绘为天府首选之地。邓州在历史上曾被称为上郡、望郡和钜郡,是中州巨区和军事重镇。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写于邓州的花洲书院,邓州也是全球华裔“邓姓”的发源地、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今日醫術仍盛行不輟。 近年,邓州先后被授予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先发展中等城市的试点市、河南省重点扩权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市。2014年1月1日,邓州市成为河南省直管市,赋予省辖市享有的经济和财政管理权限。邓州市的经济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化纤和仓储物流等产业为主导,逐步向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进。.

新!!: 雍正和邓州市 · 查看更多 »

肇庆府

肇庆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重和元年(1118年)升端州置,治所在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辖有今广东省肇庆、广宁、四会、高明、高要等市县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肇庆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肇庆府,辖地增有今广东省德庆、封开、新兴、阳江、阳春、开平、恩平等市县地。 清朝仍属廣東省,衝,繁,疲,難。廣肇羅道治所。初沿明制,領州一,縣十一。雍正九年(1731年),增鶴山縣。同治九年(1870年),陽江升陽江直隸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陽江直隸州,陽春縣、恩平縣(今阳江、阳春、恩平三市)割隸。領州一,縣九:高要縣、四會縣、新興縣、高明縣、廣寧縣、開平縣、鶴山縣、封川縣、開建縣、德慶州。1912年废。.

新!!: 雍正和肇庆府 · 查看更多 »

肅州直隸州

肅州直隸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肅州,本是漢朝時期的酒泉郡,到了隋唐時改制為肅州,又到了明朝時隸屬於陝西行都指揮使司管轄的肅州衛,是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所設置的衞。所以在明朝當時,肅州衛是屬於军政区划。 清朝初年,新設立甘肅省,雍正二年(1724年)時,將肅州衛改制為肅州(散州),併入甘州府。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肅州又獨立出來成為肅州直隸州。按清朝制度,直隸州須管縣份,所以又割甘州府之高臺縣來給「肅州直隸州」管轄 肅州直隸州,編制是:「衝,繁,疲」,同時也是甘肅省安肅道的治所。又,肅州直隸州,除了自己原有的肅州直轄地之外,也只管了高臺縣一個縣。到了民國時期,天下普遍「廢州改縣」,肅州於是被改為酒泉縣。今日,則成為甘肅省酒泉市。.

新!!: 雍正和肅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蓬州千户所

蓬州千户所,全称蓬州守御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所在广东省揭阳县蓬洲都夏岭,二十七年(1394年)移治鮀江都西埕(今属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属潮州卫。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裁。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广东卫所 Category:揭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汕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揭阳军事史 Category:汕头军事史 Category:1393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蓬州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蓬溪县

蓬溪县是中国四川省遂宁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面积1251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

新!!: 雍正和蓬溪县 · 查看更多 »

蓮峰廟

蓮峰廟,又稱蓮峰寺、天后宮、慈護宮,是位於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提督馬路的道觀,為澳門三大古廟之一。在廟前空地則建有林則徐全身石像和澳門林則徐紀念館。廟內亦設有澳門目前唯一的廟學—普濟蓮峰學校。 蓮峰廟初建於明朝,古名為天后宮或天妃廟,主要供奉天后娘娘。整座建築物屬典型廟宇建築,橫連三間,前後兩進。首進的中殿供奉天后娘娘,殿前有方亭一座,曾為清朝官吏辦案的駐節處之用;二進的中殿供奉觀音。首二進之側殿分別供奉其他神祇。清朝時曾經五次重修,方成現今之規模。.

新!!: 雍正和蓮峰廟 · 查看更多 »

铜山县 (清朝)

铜山县,中国旧县名,今中國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邻接安徽省、山东省。.

新!!: 雍正和铜山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铜山区

铜山区,原铜山县,是中國江苏徐州市的一个市辖区,邻接安徽省、山东省。总面积2035平方千米,下辖18个镇,11个办事处,1个农场,户籍人口134.5万(2012年)。 秦置彭城县;元入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铜山县,以县东北境有铜山而得名,但铜山现在已经沦入湖中;2010年9月撤县设区。.

新!!: 雍正和铜山区 · 查看更多 »

蔡世遠

蔡世遠(),字聞之,福建漳浦縣 (今漳州市漳浦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康熙進士,由庶吉士入內閣,官至禮部侍郎。卒諡文勤,入祀賢良祠。.

新!!: 雍正和蔡世遠 · 查看更多 »

蔡以台

蔡以台(),字季實,號蘭圃。楓涇南鎮(今上海金山)人。是楓涇兩狀元之一。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出生,蔡以台自幼记识过人、勤奋异常,乡塾曾亲向其父请求为其免费授学。15岁时,便通过县试、府试。18岁时奔父丧、养老母。后母病,因救母不得向妻诉苦,并得允后卖于嘉善首富周员外,周员外知此事后,送还其妻并赠银千两,嘱咐其潜心学习以应科举。当时得翰林侍林侍讀學士沈辰垣的教導,學業大進。乾隆二十一年中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会试第一(會元),殿试一甲第一名(狀元),連中兩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日讲起居注官。时常现身说法,以自己卖妻养母故事,激励出身贫寒的学子。乾隆帝对其不以出身寒微为讳的举动甚为欣赏,时常向朝臣们提及此事,赞赏有加。 后因母死,悲傷過度,不久亡。著有《观光集》、《南巡盛典》、《姓氏窃略》、《友斋遗稿》等。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上海人 Y.

新!!: 雍正和蔡以台 · 查看更多 »

蔡良

蔡良(),漢軍正白旗人。清朝官員。 漕運總督蔡士英孫、京口副都統蔡毓茂子。初任佐領。康熙四十八年,任鎮守福州參領。五十八年,陞浙江台州副將。雍正四年,調陝西漢中副將。尋陞延綏總兵官。又調江西南贛總兵官。未幾,擢鎮守福州將軍。陛見時,清世宗特恩賜孔雀翎。七年,上諭蔡良訓練約束兵丁,勤慎得法。福州駐防營伍,大為整理,甚屬可嘉,著調補廣州將軍。九年,卒於任上,謚勤恪。十年二月,入賢良祠,直隸省亦建祠宇。.

新!!: 雍正和蔡良 · 查看更多 »

蔡溫

蔡溫(;),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儒者。和名具志頭親方文若(),童名真蒲戶,號魯齊。蔡溫於1728年至1752年曾出任琉球的三司官,在職期間,曾對琉球的山川進行疏導,並制定了保護山林的一系列政策,以及鼓勵發展農業、手工業的方針,使琉球王府的財政收入大為提高。他還制定了《位階定》,對琉球的政治制度和位階制度進行改革。他被沖繩學學者伊波普猷列為琉球五偉人之一,至今仍受琉球人尊崇。.

新!!: 雍正和蔡溫 · 查看更多 »

蔡显

蔡显,字景真,号闲渔,江苏省华亭县(今上海市)人,清朝文人。 雍正七年(1729年)中举。在家开馆授徒为业。蔡显一生不得志,著有《闲渔闲闲录》、《宵行杂识》、《红蕉诗话》、《潭上闲渔稿》、《闲渔剩稿》、《老渔尚存草》、《续刻红蕉诗话》等。乾隆年间,东台县举人徐述夔作《紫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蔡显在《闲渔闲闲录》中摘引此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三月《闲渔闲闲录》刻成后,分送其门人和亲朋。书中语涉狂悖,且多讦发他人阴私之处。两江总督高晋和江苏巡抚明德对蔡显一案进行了会审。被处死。已故的文人沈德潜也被“夺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新!!: 雍正和蔡显 · 查看更多 »

蔣季錫

蔣季錫(生卒年不詳),字蘋南,江蘇常熟人。清朝女畫家,約活動於康熙、雍正年間。 蔣季錫出身常熟蔣氏望族,父蔣伊、兄蔣陳錫、蔣廷錫均爲朝廷高官。蔣季錫嫁給王鴻緒之子、戶部郎中王圖煒爲妻。 蔣季錫父兄皆善繪畫,她自幼受家庭燻陶,藝術功底深厚,并刻意求新。尤善畫花鳥。.

新!!: 雍正和蔣季錫 · 查看更多 »

蔣柟

蔣柟,字廣蔭,江蘇常熟縣人。清朝官员。.

新!!: 雍正和蔣柟 · 查看更多 »

蔣泂

蔣泂(),字愷思,江蘇常熟縣人,中國清朝官員,畫家。.

新!!: 雍正和蔣泂 · 查看更多 »

蔣漣

蔣漣(),字檀人,號錦風,又號省菴。江南省蘇州府常熟縣(今屬蘇州市)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詩人。.

新!!: 雍正和蔣漣 · 查看更多 »

锦纶会馆

锦纶会馆又名锦纶堂,现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康王南路康王路隧道北出口的西侧,原在下九路西来新街,是一座清朝的祠堂式建筑。1997年被广州市列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锦纶会馆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92平方米,是一座祠堂式的三进深砖木结构的建筑,其锅耳屋的外观具有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馆内保留有不少木雕、砖雕、陶塑、碑刻等。 锦纶会馆原是广州丝织行业股东公会,1949年后改为民宅,其房屋结构基本保持完好,成为广州保存下来的唯一近代专业会馆。馆内完整保留了二十一方历史碑刻,是研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广州商贸发展的重要实证。2001年建设康王路时,为保护这座古建筑,对其进行整体平移。工程具体为向西北方纵移80.4米,横移22米,托上1.85米。 Category: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J锦 J锦 Category:1723年廣州建立.

新!!: 雍正和锦纶会馆 · 查看更多 »

鄧啟元

邓启元(),字公季,号蓝阳,福建德化浔中乡蒲坂村人,清朝政治人物、榜眼。.

新!!: 雍正和鄧啟元 · 查看更多 »

鄧鍾岳

鄧鍾岳(),一名邓中岳,字东长,号畏庐。山东东昌卫(今聊城)人。 鄧基哲之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中举人,康熙六十年(1721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工書法,康熙帝贊其“字甲天下”。曾手書“聊城修護城堤古碑”,聊古庙所悬“聊古庙”的门额,万寿观三清殿内的“阆苑瀛洲”,东西两壁书“龙”、“虎”二字,人称“每见之,咸称仙景”。雍正元年(1723年)充江南副考官道,雍正四年(1727年)任江苏学政、广东学政。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礼部右侍郎。充《大清一统志》总裁。乾隆九年(1744年)充任江南正考官。曾随乾隆东巡。乾隆十三年(1748年)夏天,以疾致仕,不久卒。著有《知非录》、《寒香阁诗集》4卷,《文集》4卷。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清朝書法家 Category:清朝江蘇學政 Category:清朝廣東學政 Category:清朝禮部侍郎 Category:聊城人 Z鍾岳.

新!!: 雍正和鄧鍾岳 · 查看更多 »

鄭板橋 (電視劇)

《鄭板橋》,前名《難得糊塗》(英文:Doomed To Oblivion),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清裝劇集,由王喜、黎姿、陳松伶及麥長青領銜主演。於2005年3月28日至4月22日期間在無綫劇集台首播,於2007年1月5日至1月24日期間凌晨時段在翡翠台首播。劇集內容主要講述清朝著名畫家鄭燮的一生。此劇2006年在台灣首播時,成功創下TVBS-G台八點檔收視紀錄。.

新!!: 雍正和鄭板橋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鄭方城

鄭方城(),字則望,號石幢,福建建安(今建甌)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早年科場不遇,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癸丑科進士。官四川新繁縣知縣,有惠政,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三賢堂,高上桂疏浚東湖,“外覆以亭”,栽花植竹,曰“愛亭”。又曾纂修《新繁縣志》十四卷,後因事罢官。被聘主持锦江书院。著有《行炙集》。其弟為鄭方坤,二人同著有《卻掃齋唱和集》。.

新!!: 雍正和鄭方城 · 查看更多 »

鄭方坤

鄭方坤(),字則厚,號荔鄉,福建建安(今建甌)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康熙三十二年生。雍正元年(1723年)登癸卯科進士,授直隶邯鄲縣知縣,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修樂毅墓,植松柏數百株。官至兗州府知府。著有《蔗尾集》、《經稗》、《嶺海叢編》、《全閩詩話》、《國朝耆獻類徵》等。其兄為鄭方城,二人同著有《卻掃齋唱和集》。.

新!!: 雍正和鄭方坤 · 查看更多 »

鄜州

鄜州,又作敷州。隋朝以后始专作鄜州。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于杏城置东秦州(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北魏正光二年(521年)改名北华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华州置敷州,治所在中部县(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改鄜州,大业三年(607年)以州为郡改鄜城郡,寻又改为上郡,郡治迁往洛交县(今陕西省富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鄜州。治所在洛交县,领六县:洛交县、三川县、伏陆县、洛川县、中部县、鄜城县。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县及黄陵县以北洛河中游地区。武德二年(619年),分中部、鄜城二县设坊州(治所在中部县),辖境后缩小为今甘泉县、富县及洛川北部地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鄜州。 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元至元六年(1269年),坊州废,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辖境扩大到富县以南,铜川金锁关以北的洛河中游,西南境至今旬邑马栏镇、铜川玉华宫。属延安路。明朝时,属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鄜州直隶州,直属陕西省。1913年降州为县。今名富县。.

新!!: 雍正和鄜州 · 查看更多 »

鄜州直隸州

鄜州直隸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鄜州,在明朝時隸屬於陝西省管轄的延安府所管轄的一個州,所以在明朝當時,鄜州是屬於散州。但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散州是可以轄縣的,所以在明朝時,鄜州管轄了洛川縣、中部縣、宜君縣等三個縣。到了清朝,散州按規定不能管轄縣,所以前述三個縣,會獨立出去,不受鄜州管轄。但是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鄜州被升格為直隸州,此時,鄜州直隸州仍管轄了原有的洛川縣、中部縣、宜君縣等三個縣。換言之,鄜州在清代的轄區又回復到明代的範圍了,可是鄜州不用再受延安府管轄,而是直屬於陝西省的西乾鄜道。 到了民國時期,天下普遍「廢州改縣」,鄜州於是被改為鄜縣。後來到了1964年,又被改名為富縣。今日屬陝西省延安市管轄。.

新!!: 雍正和鄜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鄒一桂

邹一桂(),字原褒,号小山,晚号二知老人,江南无锡(今江苏)人,清朝政治人物、画家,進士出身。 邹一桂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自幼受家庭熏陶,攻读经书,且酷爱绘画。雍正五年(1727年)登丁未科进士,殿试高居二甲第一名(传胪),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十年(1732年)任云南道监察御史。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贵州学政期间,上疏整治科场弊端。乾隆七年(1742年)转任给事中。后历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 邹一桂为官履职之余,酷爱绘画,其山水效宋人,花卉学恽南田,清润秀逸,别具一格。他曾精心描绘百科花卉,并各题一诗,集成《百花卷》,进呈乾隆帝,乾隆帝深为赞赏,且亦为《百花卷》题写绝句百首。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邹一桂辞职回乡。乾隆帝南巡时,曾赐起“画禅颐寿”匾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赴京贺皇太后寿辰,加尚书衔。第二年回乡,卒于途中,年八十六。 传世诗、画作品有《春华秋实图》、《百花诗卷》、《秋山萧寺图》、《五君子图》、《小山画谱》、《小山诗钞》等。.

新!!: 雍正和鄒一桂 · 查看更多 »

鄒忠倚

鄒忠倚(),明末清初人物,清朝狀元,字于度,號海嶽,江蘇無錫泰伯乡人。 生于明天啟三年(1623年)。崇禎九年(1642年)中举。清順治九年(1652年)漢榜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順治十一年(1654年)去世。年僅三十二岁。 其子顯吉、卿森皆工書畫。孙一桂為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二甲第一名进士(傳臚),玄孙奕孝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

新!!: 雍正和鄒忠倚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旧旗名。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游牧于右翼前旗之北地方,或说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南新街。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扎萨克旗。1959年与郡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绥远省的旗 Category:内蒙古自治区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伊金霍洛旗 Category:1731年建立 Category:1949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雍正和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泰

鄂爾泰(v;),字毅庵,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太保。.

新!!: 雍正和鄂尔泰 · 查看更多 »

鄉勇

鄉勇是指清代臨時招募的地方武裝輔助部隊,隨軍戰守,各自成營,稱勇營。.

新!!: 雍正和鄉勇 · 查看更多 »

膠州直隸州

膠州直隸州:清朝的直隸州。編制上為:「衝,繁,難」三字要缺。 明朝時屬山東省萊州府管轄的「散州」,領縣二:高密县、即墨縣。清朝雍正時期,規定天下「散州」不可轄縣,所以高密與即墨兩縣獨立出去改屬萊州府,膠州也同樣屬於萊州府。清晚期光緒三十一年升格為「直隸州」,按清朝的制度,直隸州理應可以管轄縣分,所以高密與即墨兩縣,又回歸膠州直隸州管轄。1897年,一部析出划为德国胶澳租借地。 民國時期,全國實行廢州改縣,膠州直隸州被降格為山東省胶县,而高密與即墨兩縣也又獨立出去;后期胶县一度并入青岛市,改做胶州区。胶县在1987年又改為胶州市,成為青岛市代管的縣級市。.

新!!: 雍正和膠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释迦也失

释迦也失(,)藏族,乌思藏蔡贡塘地方(今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人,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弟子。曾经两次赴汉地會見明朝皇帝,先后获明朝封为“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大慈法王”一词的藏文音译为“绛钦却杰(Jamchen Chojey)”)。陈楠,释迦也失在南京、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西藏研究2004年第03期陈崇凯,释迦也失与色拉寺,文史知识1994年12期.

新!!: 雍正和释迦也失 · 查看更多 »

释无际

释无际又名希迁,俗姓陈,号石头和尚、无际禅师,唐朝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市)人,师从六祖慧能,后师从师兄吉州青原山静居寺释行思和南岳怀让,圆寂后供奉于湖南衡山南台寺。.

新!!: 雍正和释无际 · 查看更多 »

重修朝阳门石道碑

重修朝阳门石道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定福庄东村,朝阳路三间房路段北侧。 2013年1月,朝阳区文化委员会为“重修朝阳门石道碑”立有“北京市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牌。.

新!!: 雍正和重修朝阳门石道碑 · 查看更多 »

重華宮

重華宮,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 重華宮院落以东是漱芳斋,以西是厨房。清朝乾隆年间,由乾西五所改建。.

新!!: 雍正和重華宮 · 查看更多 »

臨安府 (雲南)

臨安府是明朝時期設在今日雲南地區的一個府,其轄下有五個州級行政單位與五個縣級行政單位,府治設於建水;其前身為設置於1276年的臨安路。 清朝時期,臨安府隸屬於臨安開廣道,其轄下政務紛雜、賦稅多欠、治安不穩。康熙五年(1666年),新化縣併入其轄下新平縣。雍正十年(1732年),新平縣改屬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其轄下建水州被降級為建水縣;此時,其轄下有三個州級行政單位(寧州、阿迷州、石屏州)與五個縣級行政單位(建水縣、蒙自縣、嶍峨縣、河西縣、通海縣)。 民國元年,臨安府被撤除並改為臨安縣,後復改稱建水縣。.

新!!: 雍正和臨安府 (雲南) · 查看更多 »

臨水夫人

臨水夫人是福建閩江流域民眾崇奉的神靈,其他的信徒則遍佈臺灣、浙江、江蘇以及東南亞;因源於福州府,故福州人視其為鄉里的守護神。其他地區的信徒,則多視其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與七星娘娘信仰略有雷同之處。臨水夫人相傳名喚陳靖姑,是閭山派的女道士,生前有德於民,歿後被奉為神靈,其信仰非常昌盛,以其能護佑孕婦、順產保胎聞名。臺灣有主祀臨水夫人的廟宇一百三十幾座。供奉臨水夫人的祖廟在福建省寧德古田縣大橋鎮臨水宮。據《閩都别記》記載,古田臨水宫供有臨水夫人的真身塑像。.

新!!: 雍正和臨水夫人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雍正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自贡移民文化

自贡是一个移民城市,是一个具有开阔胸襟、广纳百川的城市,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自贡经过战乱后,原著居民几近殆亡,明朝和清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移民从四面八方涌入这座城市,形成了包容性的文化。.

新!!: 雍正和自贡移民文化 · 查看更多 »

自贡桓侯宫

自贡桓侯宫,位于中国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中华路口,原为清朝屠沽帮会的行业会馆,祀奉张飞,内有戏台、大殿、钟楼鼓等建筑,灰塑、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有较高的艺术、历史研究价值。 2007年6月1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辟为古玩店、国画院、硬笔书法家协会、西部书画艺术院、自流井区文化馆。免费对外开放。.

新!!: 雍正和自贡桓侯宫 · 查看更多 »

自流井区

自流井区为四川省自贡市所辖的行政区之一,是自贡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接大安区的凤凰乡、和平乡,以西为贡井区的长土镇、建设镇、桥头镇,东南部与沿滩区的卫坪镇、兴隆镇、永安镇、富全镇、贡井区的莲花镇和宜宾市宜宾县接壤,境内主要河流为釜溪河。辖区面积152.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7%。在2014年,自流井区生产总值为285亿元,2011年高新区GDP达到120.8亿元。在2008年,自流井区常住人口为42.55万人。下辖4个街道,4个乡、3个镇。自贡市市政府驻地为自流井区汇东新区丹桂大街。 张家沱、汇柴口千年古盐道、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西秦会馆)、每年举办灯会的彩灯公园(又名人民公园)、王爷庙、法藏寺、桓侯宫、庙观寺、川主庙也均位于自流井区。民国“厚黑教主”李宗吾出于此,林语堂颇为推崇。.

新!!: 雍正和自流井区 · 查看更多 »

臺南三山國王廟

臺南三山國王廟位於臺南市北區,為國定古蹟。廟內主祀三山國王,左右殿分別奉祀天后聖母與韓文公。.

新!!: 雍正和臺南三山國王廟 · 查看更多 »

臺南廣安宮

臺南廣安宮是一間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廟宇,創建於清治雍正元年,並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5月13日公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由於廟方擬有重建計畫,該建物中之神像皆被移至附近之臨時建物供奉。.

新!!: 雍正和臺南廣安宮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新!!: 雍正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行政區劃

臺中市現劃分為29區,由原臺中省轄市的8區、以及臺中縣的3縣轄市、5鎮、13鄉改制而來,共有29區、625里、12,522鄰。.

新!!: 雍正和臺中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文化資產

臺中市文化資產是臺中市文化資產處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裡的九類有形文化資產(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考古遺址、史蹟、文化景觀、古物〈國寶、重要古物、一般古物〉與自然地景)、五類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歷史、民俗、傳統知識與實踐)、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與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將臺中市市域內登錄的文化資產。臺中地區開發史從清治時期開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經歷了清朝、日治與民國時期。.

新!!: 雍正和臺中市文化資產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新!!: 雍正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行政區劃

臺北市的行政區劃有過多次變化,現今的轄區範圍確立於1968年升格直轄市之時,當時設置16個區,之後在1990年調整成現行的12個區,其中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萬華、信義等7區是最初臺北市的轄區範圍,屬於市中心;士林、北投、內湖、南港、文山等5區則為後來由臺北縣劃入台北市的轄區,位置較為外圍。.

新!!: 雍正和臺北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雍正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史前時期

臺灣史前時期與歷史時期分界一般以1624年荷蘭人侵略臺灣南部後,因為傳教目的而傳入羅馬拼音給原住民書寫當時平埔族的語言前後為分界點,時代橫越舊石器時代晚期至金屬器時代,而這段時期中最著名的考古發掘為臺南市新市區(舊名新港)發現的新港文。著名文化代表有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和十三行文化。.

新!!: 雍正和臺灣史前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新!!: 雍正和臺灣府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

臺灣府城是臺灣歷史上清朝臺灣府的府城,1887年後因行政區改制而改稱臺南府城,又因為臺灣縣衙與後來的安平縣衙位於此城內,亦可視為1887年前的臺灣縣城與之後的安平縣城。該城始建於雍正年間1723年,初建木柵城,後改以三合土為材,共有城門十四座。臺灣割日後,城池逐漸傾毀,臺灣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期間有部分城牆拆毀後於原址闢建新式道路,到1917年左右已大致遭到拆除,歷時約194年,但仍有部分殘存至今。 臺灣府城的範疇主要為現今臺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以東的範圍以及附近的東、南、北區的小部分,而西門路以西至安平區舊聚落(一鯤鯓)之間則是昔日的臺江內海。.

新!!: 雍正和臺灣府城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小南門

臺灣府城小南門,別稱「鎮南門」,建於1725年,定型於1776年。小南門早期是通往鳳山及高雄的要道,也是巴克禮牧師於1895年帶領日軍進城之處。小南門最終於1917年被拆除。 小南門旁還有部分城牆留在台南女中內,長66公尺,高5公尺。小南門遺址在台南大學附小裡,位於開山路附近。.

新!!: 雍正和臺灣府城小南門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小北門

臺灣府城小北門,又稱鎮北門(約在今臺南市),建於1725年。小北門於1835年興建月城,城外有文元溪,於台南市市長林錫山任內被拆除,所在地相當於今公園北路與西門路三段交會處,民德國中附近,目前只剩部分殘跡。.

新!!: 雍正和臺灣府城小北門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小東門

臺灣府城小東門是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又稱鎮東門,建於1725年,定型於1776年。小東門於1835年興建月城,日治時期初因興建兵營而被拆除,1985年遺址出土。小東門遺址殘存於成功大學,旁邊尚有城垣遺跡與自西邊遷來的小西門。.

新!!: 雍正和臺灣府城小東門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志

《臺灣府志》為自1685年起、1764年迄所記載台灣歷史之官方地方志。總計7個版本,實際刊行6個版本。分別為:蔣志、高志、周志、劉志、范志、余志等六志。.

新!!: 雍正和臺灣府志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儒學訓導

台灣府儒學訓導職隸屬於台灣道與臺灣省時期之台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從事台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灣府儒學教授制約。儒學訓導品等雖不高,但是地位崇高。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該官職亦通常為閩籍,讀書的語音可較與台灣話相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發音為主,官話為輔。.

新!!: 雍正和臺灣府儒學訓導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儒學教授

臺灣府儒學教授職隸屬於臺灣道時期之臺灣府,為臺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該官職主要負責臺灣府境內之教育行政部分,品等雖不高,但是地位崇高。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從事教育方面,因此擔任該職的官員通常為閩籍,語言可與臺灣人互作溝通,事實上,教學上也以閩語為主,官話為輔。.

新!!: 雍正和臺灣府儒學教授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經歷

臺灣府經歷是臺灣清治時期的地方官員,經歷,配置於臺灣府,品級為正八品,掌管府衙出納、文移與內務,員額一人。.

新!!: 雍正和臺灣府經歷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

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又稱「淡水同知」,該官職隸屬於臺灣道之臺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始設置於1724年(雍正二年),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職專司負責北台灣內政,為駐守於淡水廳的地方父母官。因為當時淡水廳管轄區域為台灣基隆至新竹,因此實為北台灣的實際統治者。.

新!!: 雍正和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前身為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又稱「淡水同知」。該官職隸屬於臺灣道之臺灣府,為台灣清治時期的重要地方官員,自1731年(雍正九年)更名,官職品等則為正五品。淡水同知官職專司負責北台灣內政行政中心 新竹市,為駐守於淡水廳的地方父母官。因為當時淡水廳管轄區域為台灣基隆至新竹,因此實為北台灣的實際統治者。直至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沈葆楨奏請新設臺北府,設立時將淡水廳分割成淡水縣、基隆廳與新竹縣《臺灣文獻叢刊》〈臺灣輿地彙鈔〉,台灣省文獻委員會(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6年重印,第113-116頁,《清朝續文獻通考》卷315,劉錦藻,〈臺灣省輿地考〉乙文,而其官職設置台北府知府才予以縮減調整。.

新!!: 雍正和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 查看更多 »

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臺灣縣,1684年設立於今臺南市南部,為臺灣府首縣,隸屬福建省。1887年臺灣建省,另於臺灣中部新設臺灣縣,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1893年時人口約196,000人。.

新!!: 雍正和臺灣縣 (1684年-1887年) · 查看更多 »

臺灣行政區劃

臺灣的行政區劃範圍包含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與澎湖群島,起始於荷蘭與西班牙統治時期,西班牙人於北台曾設有3個省區。現今主要根據中華民國相關法律規定,劃分為1個省(即臺灣省)、6個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其中臺灣省下轄11個縣、3個市。.

新!!: 雍正和臺灣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新!!: 雍正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劃

清朝康熙年間將臺灣納入版圖後設立了臺廈道,與廈門共署,並同時隸屬於當時的福建省。(道為中國清朝非正式行政區劃之一,屬於軍區劃分,為省的派出機關,其地位在省與府之間,清朝後期權力逐漸增加,《內政年鑑》便視之為正式行政區劃)臺灣島方面,設一府三縣。而總管廈門與臺灣的臺廈道道署設於廈門,臺灣府則設於臺南。而基層行政區劃則沿襲明鄭時期,各縣下劃分堡里鄉澳,其下再轄自然村等級的街庄社鄉。.

新!!: 雍正和臺灣清治時期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海峽兩岸關係史介绍了有史以来臺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历史变迁。中国历史上疑似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志》中提到的夷洲或《隋书》中提到的流求。在宋元时期,海峡两岸已有贸易往来,1281年元世祖设立了澎湖寨巡檢司,开始对澎湖实行行政管辖。1349年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属泉州晉江縣,而琉球为海外诸国之一。明朝陳第写的《東番記》描绘了台湾西南地区原住民的风土人情。自17世纪20年代起,海峡两岸关系受荷兰人、西班牙人、汉人、满人、日本人的影响,中国大陆与台湾或统一,或分离,直到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兩岸關係随着国内、国际局勢的變化而曲折发展。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民党被共产党打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逐步控制整个中国大陆。而中华民国则退居台澎金马等岛屿,两岸开始军事对峙,并发生多次武裝衝突。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後,中華民國的外交空間受到限縮。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的同时,单方面宣布停火。1987年中华民国開放兩岸探親後,两岸关系一度緩和。但1995年李登辉總統访美之后,两岸关系又趋紧张。进入21世纪后,海峽兩岸经济关系已相當緊密。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趋于缓和。2015年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被视为兩岸关系史上的重大突破。而2016年蔡英文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又趋紧张。.

新!!: 雍正和臺灣海峽兩岸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里港鄉

里港鄉位於台灣屏東縣西北端,北鄰高雄市美濃區,西及西北鄰高雄市旗山區,東鄰高樹鄉,東南連鹽埔鄉,南接九如鄉。 本鄉位處屏東平原之上,地勢平緩,荖濃溪與隘寮溪流經鄉境,並合流為高屏溪,氣候上則屬熱帶季風氣候。.

新!!: 雍正和里港鄉 · 查看更多 »

金台书院

金台书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东晓市街203号,是清朝创建的一座书院。.

新!!: 雍正和金台书院 · 查看更多 »

金坛区

金坛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茅山东麓,是常州市的一个市辖区。 金坛前身为金山县,于隋大业末年(617)建置。唐垂拱四年(688),因东阳郡已有金山县,又因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遂更名为金坛县,由此沿用至今。.

新!!: 雍正和金坛区 · 查看更多 »

金士松

金士松(),字亭立,號聽濤,江蘇吳江人,寄籍宛平(今屬北京)。 雍正七年(1730年)出生,少時家貧,隨父金翁外出讀書。举順天鄉試後,改歸原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选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任侍讀、廣東學政、顺天学政、禮部侍郎等職。官至兵部尚書。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卒。諡文簡,纪昀為其撰墓誌銘。 弟為金學詩。.

新!!: 雍正和金士松 · 查看更多 »

金履寬

金履寬,,贵州湄潭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登極癸卯科進士,三甲一百十四名,后官江西興國知縣,升中書科中書。.

新!!: 雍正和金履寬 · 查看更多 »

金山县

金山县,上海旧县名。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1997年撤销,以原金山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行政区域。.

新!!: 雍正和金山县 · 查看更多 »

金山區 (台灣)

金山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地處新北市北部。金山區境內有台灣位置最北的溫泉——金山溫泉,日治時期曾在此處設置總督行館開發溫泉休憩,近年來又因溫泉旅遊的熱潮而逐漸受到重視。除此之外,由於與陽明山的交通便捷,也使金山區成為了北海岸的重要遊憩點。金山區是北濱地區的精華所在,擁有鑲嵌著突出岬角、弧形沙灘的綿長海岸線,及翠綠的山川田園,由磺溪沖積而成的肥沃平原,從大屯火山麓一直向海延伸,密佈著形狀不規則的水田。海岸線上,獅頭山以醒目姿態伸向海面,在岬角兩側形成磺港、水尾兩個漁港;再以弧度優美的沙岸,分別連向野枊和石門。廣佈的水田、良好的漁場,金山一直是北部濱海地區最為豐美的魚米之鄉。.

新!!: 雍正和金山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金庸

金庸(Louis Cha Leung-yung,),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武俠小說泰斗,1948年移居香港。自1950年代起,以筆名「金庸」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历年来金庸笔下的著作屢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华人影视文化可謂貢獻重大,亦奠定其成為华人知名作家的基礎。金庸早年於香港創辦《明報》系列報刊,他亦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后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亦是已故知名詩人徐志摩之表弟。.

新!!: 雍正和金庸 · 查看更多 »

金庸筆下門派列表

這裡是以金庸筆下小說內的門派為主。.

新!!: 雍正和金庸筆下門派列表 · 查看更多 »

金匮县

金匮县是清代江苏省常州府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四年(1726年),由于无锡县人口、赋税繁多,被分为无锡、金匮两县,西部为无锡县,东部为金匮县,两县同城而治。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金匮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省已撤消的县份 Category:无锡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金匮县 · 查看更多 »

金门闸

金门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里渠,是清朝在永定河上兴建的水利工程,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金门闸 · 查看更多 »

金榜 (清朝)

金榜(),字辅之,号檠斋。安徽歙縣人。 生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晚年隱居家中,嘉庆六年(1801年)卒于家。著有《禮箋》3卷,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刊行。 Category:清朝狀元 Category:清朝翰林 Category:歙縣人 B.

新!!: 雍正和金榜 (清朝) · 查看更多 »

金毓嶂

金毓嶂,中國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後裔,醇親王載灃長孫,溥任長子,也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侄子,也是目前醇親王家族最近支的嫡系後裔。2015年父親溥任過世後,金毓嶂身為家族長孫,名義上成為爱新觉罗宗族首領。.

新!!: 雍正和金毓嶂 · 查看更多 »

金汤桥

金汤桥是中國天津市连接南开区与河北区的一座桥梁建筑,横架于河北区建国路海河西端与南开区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长76.4米,宽10.5米,面积为8022平方米,目前为中国唯一的钢制平转式开启桥。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金汤桥 · 查看更多 »

金溶

金溶(),字廣蘊,號一齋。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大興區)人。中國清朝官員,回族。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一》,《回族研究》,2005年1期.

新!!: 雍正和金溶 · 查看更多 »

蕭震 (康熙進士)

蕭震(),中國清朝官員,湖北潜江人。 蕭震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進士。雍正元年(1723年)由福建漳州府漳平縣知縣調任臺灣府鳳山縣知縣。.

新!!: 雍正和蕭震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蕭永藻

蕭永藻(),汉军镶白旗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蕭永藻 · 查看更多 »

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

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137号,是清朝镶红旗满洲都统的衙门。.

新!!: 雍正和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 · 查看更多 »

長短樹永安堂

長短樹永安堂,位於臺灣臺南市後壁區頂長里長短樹聚落的一座廟宇,是該里庄廟,創始於清雍正年間(1722-1735年),為村民的信仰中心。主祀迎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清水祖師。 陪祀(皇君夫人)陳靖姑、池府千歲、中壇太子等神祇。 永安堂為加〖軒〗的北式建築,供奉清水祖師的誕辰為農曆元月六日、皇君夫人誕辰為農曆元月十五日,兩個日期相當接近,早期許多村莊廟宇邀請泰安宮媽祖、旌忠廟元帥而爭執,庄廟互相協調慶典日期,永安堂遂於農曆元月十五日舉辦廟會「遊庄」。據稱早期每三年為一醮,後來中斷十餘年,直到1982年廟宇重新修建後,才恢復「遊莊」,並改為四年一醮,廟宇所屬的打面宋江陣與宗教信仰結合,亦是國內少數的特色藝陣之一。.

新!!: 雍正和長短樹永安堂 · 查看更多 »

长乐旗下话

长乐旗下话,又称琴江话,是官话在福建省福州长乐市的一个方言岛,使用者皆为满族,居住于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长乐旗下话与北京官话比较接近,并混杂有一定满语词汇。.

新!!: 雍正和长乐旗下话 · 查看更多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3386.4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为417,681人。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县政府驻地在龙舟坪镇。.

新!!: 雍正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新!!: 雍正和长沙市 · 查看更多 »

长沙话

长沙话(),是汉语中湘语的一种方言,为新湘语的代表性方言,属于长益片,长株潭小片。典型的长沙方言在长沙市城区和长沙县所使用,并通行于城区与以四郊。宁乡县属于长沙方言之长株潭小片,有一定口音差异。而浏阳市西乡,镇头等部分乡镇属于长沙方言区。虽然长沙城区能够听到各种口音的湘方言或者其它方言,但一般认为长沙方言為城区或者附近郊区居民使用的本地方言。長沙方言獨樹一格,與普通話差別非常大,老派的長沙話更為難懂。.

新!!: 雍正和长沙话 · 查看更多 »

长洲县

长洲县是江苏省苏州市历史上的一个县,因吴王阖闾所建的园林长洲苑而得名。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部分置长洲县,两县同城而治,同属于苏州管辖。宋朝时属平江府。元朝时,属平江路。 清朝,长洲县下设吴塔巡司,初设今常熟市辛庄镇常南村,雍正九年(1731年)移驻浒墅关。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长洲县人口、赋税繁多,分出其南部设立元和县(东南),与吴县(西南)、长洲县(东北)3县同治于府城内,同为苏州府的附郭县。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长洲县、元和县,均并入吴县。 长洲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17位状元,占苏州全市的四分之一多。.

新!!: 雍正和长洲县 · 查看更多 »

镇雄县

镇雄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昭通市下属的一个县。.

新!!: 雍正和镇雄县 · 查看更多 »

镇雄州

镇雄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雍正六年(1728年)降镇雄府为州,治所在今云南省镇雄县。属昭通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升为镇雄直隶州。辖境与明朝时府境相同。1913年废州改为镇雄县。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昭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0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镇雄州 · 查看更多 »

镇雄府

镇雄府,明朝时设置的府。 原为芒部府,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改土归流,芒部府改名镇雄军民府,移治今云南省镇雄县。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改为府。辖境相当今云南省镇雄、彝良、威信等县地。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次年降为镇雄州。.

新!!: 雍正和镇雄府 · 查看更多 »

镇江府

镇江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置。为长江与大运河水运交通要冲。南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帅。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南侵后回师至此,为韩世忠所困。同年,加大使兼沿江安抚,以浙西安抚复还临安。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属两浙路。崇宁时,户六万三千六百五十七,口一十六万四千五百六十六。贡罗、绫。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扬中、金坛、溧阳、溧水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镇江路。至正十六年、龙凤二年(丙申年,1356年),朱元璋改为江淮府,同年十二月又改江淮府为镇江府。治所在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下领三县: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镇江、丹阳、金坛等市地。同年十二月,改名镇江府。始属江浙行省,后直隶中央六部。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仍领三县。顺治初年,设镇海将军,乾隆年间裁撤。雍正八年(1730年),江宁府的溧阳县来属。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太平厅。终清一朝,领四县、一厅,考评冲,繁,疲,难。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

新!!: 雍正和镇江府 · 查看更多 »

镇洋县

镇洋县是清代江苏省太仓直隶州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太仓直隶州人口、赋税繁多,因而分出其北部设立镇洋县,县治设在州城内,仍隶属于太仓直隶州管辖。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镇洋县,并入太仓县。 镇洋县下设甘草巡司,位于今太仓市浮桥镇时思村。.

新!!: 雍正和镇洋县 · 查看更多 »

镇海文庙

镇海文庙又名镇海学宫,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原镇海县城)东北,大部与今镇海中学范围重合,是旧时镇海县的最高学府和祭祀孔子的场所。学宫始建于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后屡次重建,现尚存砚池、泮池、大成门、大成殿等建筑。镇海文庙泮池为鸦片战争时钦差大臣裕谦殉国之处,因而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镇海口海防遗址项目,而大成殿则为镇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镇海文庙 · 查看更多 »

酥醪观

酥醪观 ,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为东晋道士葛洪建立,后历朝历代屡次兴废,现存为清朝雍正时期的道长柯善智所建,为著名的人文景观和道家圣地,被誉为“神仙古洞”和“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同时和“冲虚观、黄龙观、白鹤观、九天观”一起被誉为罗浮山道家五大观。.

新!!: 雍正和酥醪观 · 查看更多 »

酉陽直隸州

酉陽直隸州,清朝的直隶州。 清朝初年,仍為酉陽宣慰司,隸重慶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黔江廳、彭水縣為黔彭直隸廳,重慶府同知移駐黔彭直隸廳。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酉陽宣慰司,以其地劃歸黔彭直隸廳;改平茶洞長官司為秀山縣,隸黔彭直隸廳。乾隆元年(1736年)廢黔彭直隸廳,改置酉陽直隸州,隸四川行省,以黔江、彭水、秀山三縣屬之。 川 Category:重庆的州 Category:173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酉陽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酋邦

酋邦是人類社群的一種,是從部落轉變為國家的過渡階段。.

新!!: 雍正和酋邦 · 查看更多 »

色誠

色誠,(),清朝官員,蒙古正白旗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

新!!: 雍正和色誠 · 查看更多 »

艋舺

艋舺(巴賽語:Bangka;台羅:Báng-kah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稱文甲,屬大加蚋堡,清末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之一,即今萬華之前身。十七世紀荷蘭的古地圖中,艋舺位置標示為Handelsplaasts,就是交易場所的意思,足見其商業傳統之古老。 艋舺為台北市發源地,亦為當時台湾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平埔族驱船与汉人交易,因称船为Bangka,而被闽南语转称此地为“艋舺”。台灣日治時期,因臺灣話發音的「艋舺」,與佛典中日語发音的「萬華」(banka)相似,「艋舺」因此被當時日本政府易字為「萬華」,今日臺灣閩南語猶稱其「艋舺」,但是在地人的定義認為「艋舺」並不等於「萬華區」。.

新!!: 雍正和艋舺 · 查看更多 »

苍津

苍津,清朝蒙古王公。翁牛特部人。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郡王毕里衮达赉次子。 初名班第,后康熙帝赐名苍津。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袭封为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因为翁牛特部缺马,清廷以察哈尔牧场八百匹马给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率诸台吉于努瑚岱昂阿朝觐康熙皇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尚康熙帝第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授为和硕额驸。雍正五年(1727年),因为擅自请准噶尔使者入藏熬茶,被雍正帝削爵,爵位由叔父袭鄂齐尔封。.

新!!: 雍正和苍津 · 查看更多 »

苏小小

苏小小(479年-約502年)是中国南北朝的南齐時期,生活在钱塘的著名歌妓,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白居易有诗云:“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清代诗人袁枚也对苏小小非常仰慕,曾随身携带私章一枚,上刻“钱塘苏小是乡亲”。.

新!!: 雍正和苏小小 · 查看更多 »

苏州府

苏州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在今苏州市、上海市境,辛亥革命后废。.

新!!: 雍正和苏州府 · 查看更多 »

苏州状元

苏州状元列表列出自中国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来至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苏州地区(包括隋代以来至今的苏州城区和下属的县级行政区)有记载的获得文、武进士科第一名(俗称“状元”)的人物,共计文状元54位、武状元6位,合60位,数量之多遥居全国各城市首位,苏州也因此被称为“状元之乡”或“状元之城”,状元甚至被称为苏州的土产、特产。徐有贞曾在《苏州儒学兴修记》中写道:“吾苏也,郡甲天下之郡,学甲天下之学,人才甲天下之人才,伟哉!”.

新!!: 雍正和苏州状元 · 查看更多 »

苏松太道

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为清朝江蘇省下属的道级行政区之一,辖管苏州府、松江府和太仓直隶州,顺治年间驻地为太仓,康熙时期驻地为苏州,雍正之后驻地为松江府下辖的上海縣。.

新!!: 雍正和苏松太道 · 查看更多 »

苏文

苏文可以指:.

新!!: 雍正和苏文 · 查看更多 »

英伦三岛

英伦三岛一词是中文中对“英国”或“不列颠群岛”的特有别称,一般出现在非正式场合或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岛”指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它很可能是早年清代對於英國仍欠缺正確了解時,所形成之詞彙,並誤用至今日。在英文中,事實上並沒有與「英倫三島」相對應之概念或語詞。.

新!!: 雍正和英伦三岛 · 查看更多 »

苑裡鎮

苑裡鎮(臺灣客家語四縣腔:地名本作「彎里」,vanˊ liˊ ziinˋ),是中華民國苗栗縣內西南隅的鎮,南鄰大安溪北岸與臺中市大甲區相鄰,東依火炎山與三義鄉為鄰,北靠通霄鎮,西濱臺灣海峽,是苗栗縣開發最早的鄉鎮之一,在苑裡鎮內水坡里有出產砂糖橘。有「苗栗穀倉」、「苗栗米倉」美譽。人口組成以閩南人略多。.

新!!: 雍正和苑裡鎮 · 查看更多 »

苑裡順天宮

苑裡順天宮創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主祀天上聖母又稱為城內媽祖,與城外媽祖-慈和宮遙遙相望,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其位於苗栗縣苑裡鎮房裡城內。.

新!!: 雍正和苑裡順天宮 · 查看更多 »

雍正十二美人图

雍正十二美人图或十二美人图,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组清代绢本设色工笔汉服仕女圖的俗称,普遍认为此组美人图与雍正帝有关。 原系清宫旧藏,共有十二幅。1950年,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杨臣彬、石雨村在清点库房时,发现此组绘画。1983年,黄苗子认为画中美人是雍正帝妃嫔。1986年,朱家溍发现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十年(1732年)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美人绢画12张”。被认为正是画作的出处。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八月间,传旨将这十二张绢画“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藏于宫内。2014年,故宫博物院以此组图作中的九幅为原型,创作相关动画。 画幅尺寸相同,均纵184厘米,横98厘米。每一幅画均是一位美人,根据内容,分别是:裘装对镜、烘炉观雪、倚门观竹、立持如意、桐荫品茗、抚书低吟、消夏赏蝶、烛下缝衣、博古幽思、持表观菊、倚榻观鹊、捻珠观猫。 此画没有作者署名和题名。曾题名《雍正妃画像》,后改题《雍正妃行乐图》。绘画风格符合当时数位宫廷画师的风格。画中背景的题字落款、印章等均为雍正帝本人。“裘装对镜”背景中的书法条幅落款破尘居士,这是雍正帝在康熙年间的自号。画中美人曾被认为是雍正帝妃嫔群像,但与清宫妃嫔画像风格不符。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杨新推论后认为“消夏赏蝶”中美人是雍正帝皇后那拉氏。亦有认为画中所描绘的美女只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格式化美人。.

新!!: 雍正和雍正十二美人图 · 查看更多 »

雍正帝

清世宗胤禛(z)(),又稱雍正帝,爱新觉罗氏,諱胤禛,法號破塵居士、圓明居士,汗號「纳伊拉尔图托布汗」(Найралт Төв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雍正」,庙号世宗(v),谥号簡作宪皇帝(v)。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於西元1722年12月27日登基(農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时置軍機處加強皇权,推行摊丁入亩、火耗歸公和打擊貪腐的王公官吏等一系列政策,对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重大作用。.

新!!: 雍正和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雍正剑侠图

《雍正剑侠图》又称《童林传》,短打评书,由清末民初评书艺人常杰淼于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创作并表演。常杰淼习武嗜酒,性格豪爽,结交绿林豪杰。书中有大量比较真实的武术、江湖绿林道描写;常还惯于引经据典,夹叙夹评,又熟悉老北京民俗与风土人情,能够“武书文说”,把剑侠图说成学问书。“剑侠图”是因为常曾在书中提到“康熙六十一年武英殿御览群侠图”而得名。.

新!!: 雍正和雍正剑侠图 · 查看更多 »

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全44集。改編自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以清朝雍正帝即位前後的事迹為主軸。 《雍正王朝》是央视晚八点电视剧中收视率至今為止最高的一部。.

新!!: 雍正和雍正王朝 · 查看更多 »

雨城区

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雅安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以及雅安市的市中心区,青衣江和周公河流经市中心,总面积约106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人。在2014年全区实现GDP130.1亿元。.

新!!: 雍正和雨城区 · 查看更多 »

雲板

雲板(又稱點,日本多作雲版)為一青銅鑄敲擊樂器,通常為雲朵形狀,或者鑴有雲紋,因以為名。本為古時官署召集公眾之用,也常被廟宇、寺院作法器用。.

新!!: 雍正和雲板 · 查看更多 »

雲武道

雲武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云南省。 顺治十七年(1660年)设雲南粮储水利道,驻云南府,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藩之乱後,开始分巡地方事务。改为分守苍梧道。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分守道。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兼分巡云南府、武定府二府事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为督理云南屯田粮储分巡云武二府兼管水利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下辖云南府、武定直隶州。後称分守粮储道管辖云武等处地方兼管屯田水利事务。民国改为滇中道。.

新!!: 雍正和雲武道 · 查看更多 »

雷峰塔奇传

《雷峰塔奇传》是根据清代雍乾时期编撰的传奇故事《雷峰塔》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而改编的清代四部神魔小说之一。是由江荫香托名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的清代文人校订而成的章回中篇小说。全五卷十三回,题字“清·玉花堂主人校订”。.

新!!: 雍正和雷峰塔奇传 · 查看更多 »

雷允上

雷允上,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家专营中药的老字号,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创立于苏州老阊门(现苏州市西中市134号)。以制售六神丸、行军散、痧药蟾酥丸、玉枢单、辟瘟单等细料成药而蜚声海内外。 现时雷允上拆分为3家公司,分别是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苏州雷允上)、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隶属于上海医药的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而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良利堂药店、苏州雷允上国药连锁总店有限公司王鸿翥药店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中华老字号牌匾;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持有的雷氏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新!!: 雍正和雷允上 · 查看更多 »

雷鋐

雷鋐(),字貫一,號翠庭,室名經笥堂,福建宁化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癸丑科進士,擔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新!!: 雍正和雷鋐 · 查看更多 »

雅安市

雅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西。市境东邻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南界凉山州,西接甘孜州,北临阿坝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大相岭区,青衣江横贯中部并流经城区,南部有大渡河。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4.68万。雅安因其地多雨,素有“雨城”之称,亦是四川省主要的大熊猫栖息地。雅安曾是西康省省会,位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境内有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及“民族走廊”之称。.

新!!: 雍正和雅安市 · 查看更多 »

雅州

雅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新!!: 雍正和雅州 · 查看更多 »

雅州府

雅州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七年(1729年)升雅州直隸州置,治所在雅安县(今四川省雅安市)。領一州、五縣及一地。属四川省。辖相当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和西藏自治区宁静山以东地。1913年废。.

新!!: 雍正和雅州府 · 查看更多 »

雅州直隸州

雅州直隸州,明代和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洪武四年(1371年),改雅州直屬四川行省,省百丈縣(元朝雅州屬縣,洪武四年廢。治在今名山縣東北百丈鎮)和附郭的嚴道縣,州只領滎經縣、名山縣2縣。洪武六年(1373年),置蘆山縣。洪武十年至十三年十一月名山縣一度被廢。雅州及嚴道縣治在今雅安市。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雅州府,撫民同知駐靖西關地,在哲孟雄之北,為亞東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雅安縣。.

新!!: 雍正和雅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雅爾江阿

雅爾江阿(),滿洲愛新覺羅氏。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之曾孫、簡純親王濟度之孫、簡修親王雅布長子。第六代鄭親王(1703年-1726年)。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雅爾江阿被封為鄭親王世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父親雅布逝世後,雅爾江阿承襲簡親王爵位。雍正四年(1726年),世宗下詔斥責雅爾江阿耽飲廢事,奪去其爵位。由雅布第十四子神保住承襲簡親王爵位。雍正十年十月二十九日卒,年五十六岁。.

新!!: 雍正和雅爾江阿 · 查看更多 »

通嫔

通嫔(),纳喇氏,康熙帝的贵人,雍正帝时尊封为嫔。 监生常素保之女,何时入宫不详,《清史稿《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通嫔,纳喇氏。事圣祖为贵人。雍正二年,世宗以其婿喀尔喀郡王策棱功,尊封。乾隆九年,薨。子二:万黼,五岁殇;允禶,二岁殇。女一......

新!!: 雍正和通嫔 · 查看更多 »

通州博物馆

通州博物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州镇西大街9号,新华大街闸桥西南侧,是北京市通州区的区级综合性博物馆。.

新!!: 雍正和通州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通州直隶州

通州直隶州是清朝江苏省的一个直隶州。 在明朝洪武初年,通州隶属于南直隶扬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格为通州直隶州,为有别于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俗称南通州。下辖如皋县、泰兴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南通市辖境以及隶属泰州市的泰兴市。 蘇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南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泰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通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通永道

通永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直隶省。 康熙八年(1669年)合并通蓟道、永平道设置分巡通永道。驻通州。下辖顺天府的通州、蓟州、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丰润县、玉田县、梁城所、遵化县和永平府。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通永河道,总管北运河,管顺天府通州等八县钱粮刑名事务,不管永平府。雍正六年(1728年),顺天府通州等八县归霸昌道辖,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为分巡通永道,下辖永平府、通州、蓟州、遵化州、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宁河县,兼管河务。乾隆十三年(1748年),称分巡通州运河道,为按察使副使衔。乾隆二十年(1755年),香河县来属,下辖顺天府东路厅的通州、蓟州、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香河县、宁河县,遵化直隶州及其所辖丰润县、玉田县和永平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加兵备衔,称通永河务兵备道。光绪三十年(1904年),霸昌道被并入,整个顺天府和遵化直隶州、永平府都归通永道。.

新!!: 雍正和通永道 · 查看更多 »

通济桥 (余姚)

通济桥,位于今中国浙江省宁波余姚市城区的一座石拱桥。.

新!!: 雍正和通济桥 (余姚) · 查看更多 »

老司城遗址

老司城遗址是一处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灵犀河畔的土司遗址。老司城最早建立于南宋时期,为永顺宣慰司数彭氏的百年的司治所在,其统治瓦解于自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明代后期土司的治所在迁移到了以北的颗砂地区,称作“新司城”,因而原址称被称作“老司城”。 2001年老司城遗址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5年老司城遗址作为“土司遗址”之一成功登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新!!: 雍正和老司城遗址 · 查看更多 »

老营堡千户所

老营堡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嘉靖十七年(1538年)置,治所在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老营堡。属山西都指挥使司。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废,次年改置老营堡巡司。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山西卫所 Category:忻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偏关县 Category:153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老营堡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連山直隸廳

連山直隸廳:廳編制上是,「繁,難」二字缺等級,隸屬於廣東省南韶連道。 本來編制是連山縣,隸屬於廣州府。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連州(連州直隸州)。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將連山縣獨立升格為「連山綏瑤直隸廳」。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廳改縣」,連山直隸廳被改為廣東省的連山縣。.

新!!: 雍正和連山直隸廳 · 查看更多 »

連州直隸州

連州,是清代廣東省下轄的一個直隸州。 初沿明制,隸廣州府。雍正五年(1727年),升連州為直隸州,其陽山、連山割隸。嘉慶中,連山直隸。領縣一:陽山。评价:衝,難。隸南韶連道。.

新!!: 雍正和連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耶稣会

耶稣会(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等人共同於巴黎成立,至1540年由教宗保祿三世詔令承認。最初是為了對抗宗教改革的風潮而創立,在天主教會中屬於原教旨主義派,重視神學教育、對教會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对修会和聖座的命令绝对服从。 耶穌會除了協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貧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興學,他們首先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高中,是現今世界最大的辦學團體之一;培養出的學生除神職人員以外,也大多活躍於西方政界與知識份子階級,著名者有笛卡兒等。現任教宗方濟各即為耶穌會會士,為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目前耶穌會大約有兩萬名會士,在超過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難,要受到更長時間的考驗。申請入會者可選擇成為神父或終身修士,但兩者的培育過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學學位,而且还要有另一项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穌會特有的靈修方式稱為「」,是羅耀拉所創。由於耶穌會重視教育事業,許多耶穌會會士擁有博士學位、甚至在大學執教。 耶穌會格言是「愈顯主榮」(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會徽下方是紀念基督信仰中釘死耶穌的三根釘子,上方的IHS則是耶穌希臘文寫法(ΙΗΣΟΥΣ)的前三個字母(Σ的寫法往後演變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穌是人類救主」之義(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與其他歷史較久的修會不同,耶稣会無會衣,一般只在會士姓名後面加上“SJ”的後綴,以表明其身份。.

新!!: 雍正和耶稣会 · 查看更多 »

耗羡歸公

耗羨歸公又稱火耗歸公,中國歷史上,地方官向民眾徵收稅金時,會以運送與鎔鑄等耗損為由,多徵銀兩,更稱為火耗或耗羨,但耗羨的範圍大於火耗,耗羨還包含雀鼠耗等。 徵納運京的米穀,被雀鼠偷食损耗,稱為雀鼠耗。漢朝時,每缴粮食一石,加耗两斗,后汉隐帝时,雀鼠耗由纳粮一石加耗两斗增到四斗。 此後耗羨作爲中國歷代官員的陋規收入近乎一種公開狀態。清代康熙後期虧空嚴重。康熙帝一方面宣布“永不加赋”,一方面对官吏税外收费只能默許。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御史袁橋彈奏山西巡撫噶禮“縱庇貪婪”,“通省錢糧,每兩索火耗銀二錢,除分補大同、臨汾、洪洞、襄陵、翼城、臨晉、聞喜、崞縣、長治、介休諸處虧空外,入己銀共四十余萬兩。”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二月,直省虧空銀九百一十三萬兩,米谷二百四十二萬余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川陝總督年羹堯和陝西巡撫噶什圖最早提出耗羨歸公建議,但遭到了康熙帝的斥責而未果。雍正時山西巡撫諾岷、布政使高成齡請提解火耗歸公。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正式實施耗羡归公,最早在山西推行,當年就有湖廣、河南、山東等省份奏報實施耗羨歸公。雍正二年(1724年)七月,正式推廣至全國,将明朝以降的“耗羨”附加税改為法定正税,並制度養廉銀,用意在打擊地方官吏的任意攤派行為。 耗羡归公終究是陋規合法化成為正稅的結果,難免有“加賦”之嫌。乾隆帝继位,对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政策頗有異議,與臣下商讨是否继续实行政策。有官员表示希望恢复耗羡私征制度,但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坚持。钱陈群认为耗羡提解以来,“吏治肃清,民亦安业”。兵部主事彭端淑亦称耗羡归公是“万世不易之法”。最後乾隆表示:“此事当从众议,仍由旧章。.

新!!: 雍正和耗羡歸公 · 查看更多 »

耀州 (唐朝)

耀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天祐三年(906年)李茂贞置,治所在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辖境相当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一带。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改名崇州,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为耀州,辖境扩大,约今陕西省富平、三原、泾阳、铜川等市县区域。 宋朝时属永兴军路,元朝时属奉元路。明朝属西安府,辖境缩小,约当今陕西省铜川市地。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耀州直隶州,辖境相当今铜川、白水等市县地。雍正十三年降为散州,属西安府,辖境相当今铜川市耀州区地。1913年降为耀县。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陕西的州 Category:铜川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渭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咸阳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耀州 (唐朝) · 查看更多 »

虎尾鎮

虎尾鎮為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下轄的一個鎮,位在該縣中央,是雲林縣第二大城,又因產業活動而有「糖都」和「巾都」的稱呼。 漢人在虎尾的開發歷史可以追溯到明鄭時期,而在日治時期始快速發展。今天的虎尾鎮由於高鐵設站,成為雲林發展重點地帶。.

新!!: 雍正和虎尾鎮 · 查看更多 »

陝州直隸州

陝州直隸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雍正二年(1724年),河南府之陝州升為陝州直隸州,河南府之靈寶縣、閿鄉縣二縣來屬,領縣二,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南府之盧氏縣來屬,領縣三。.

新!!: 雍正和陝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虬江路

虬江路(Qiujiang Rd.),横贯上海虹口与静安区(原闸北区)的一条马路。东起虹口区四川北路,西至闸北区共和新路,罗浮路—新广路一线以东属虹口辖区,以西为闸北辖区。虬江路在上海以销售二手电器闻名。.

新!!: 雍正和虬江路 · 查看更多 »

陳大受

陳大受(),字占咸,湖南祁阳人。清朝官員。 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選庶吉士,乾隆元年(1736年)散館,授翰林院编修,次年超擢,五遷至吏部侍郎。乾隆十一年(1746年)加太子少保,調任福建巡撫。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兵部尚書。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乾隆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太傅。乾隆十五年(1750年)出任兩廣總督,次年卒于任上。賜祭葬,諡文肃。有《陈文肃奏议》。有子陳輝祖、陳嚴祖。.

新!!: 雍正和陳大受 · 查看更多 »

陳州

陳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 北周武帝改信州为陈州。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省沈丘县南)。隋朝迁到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太康县、西华县、项城市、淮阳县、商水县、沈丘县等地。北宋宣和初年改为淮宁府。金朝为陈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陈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改为陈州府,治所在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县)。1913年废除。.

新!!: 雍正和陳州 · 查看更多 »

陳州府

陳州府,清代河南省的府。评价:繁,難。隸開歸陳許鄭道。 清初沿明制,為開封府屬陳州,領縣四。雍正二年(1724年),升陳州直隸州。十二年(1734年),升陳州府,並割太康縣、扶溝縣來隸,增附郭。領縣七:淮寧縣、商水縣、西華縣、項城縣、沈丘縣、太康縣、扶溝縣。.

新!!: 雍正和陳州府 · 查看更多 »

陳中榮

陳中榮,字盂仁,號竹裡,贵州綏陽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科贵州乡试解元,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一百九十二名,选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河南南陽府知府。.

新!!: 雍正和陳中榮 · 查看更多 »

陳世倌

世倌(),字秉之,号莲宇,浙江海宁县(今海宁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

新!!: 雍正和陳世倌 · 查看更多 »

陳世賢

世贤,字卓人,福建福清人,清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七年,福建鄉試中舉。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第四十三名,官至户部贵州司员外郎。.

新!!: 雍正和陳世賢 · 查看更多 »

陳平庄紫微宮

陳平庄紫微宮座落於臺中市北屯區陳平里,廟內奉祀三官大帝,民間稱為「三界公」,是一座半閩南式宮殿建築;在清雍正年間當時由福建福州府先民陳平恭請三官大帝神像渡烏水溝來台,該廟創建歷史約二百多年歷史了。.

新!!: 雍正和陳平庄紫微宮 · 查看更多 »

陳亮世

亮世,字南志,福建晋江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登進士,选庶常,改工部都水司主事。后历升工部虞衡司员外、吏部稽司郎中。.

新!!: 雍正和陳亮世 · 查看更多 »

陳嗣諶

陳嗣諶,贵州黎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一百九十四名,官四川平山縣知縣。.

新!!: 雍正和陳嗣諶 · 查看更多 »

陳兆崙

陳兆崙(),字星齋,號句山,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經學家,工詩文。.

新!!: 雍正和陳兆崙 · 查看更多 »

陳倫烱

陳倫--,亦作陳倫炯, 福建省同安縣人,字次安,又字資齋.

新!!: 雍正和陳倫烱 · 查看更多 »

陳玉友

陳玉友(),字瓊度,號蓫園,直隸文安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陳玉友 · 查看更多 »

陳祖范

陳祖范(),字亦韩,亦字见复,江苏常熟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陳祖范 · 查看更多 »

陳端生

陳端生(),別號春田。浙江省錢塘縣人。清代著名的女詩人、彈詞小說家。《再生緣》的作者。.

新!!: 雍正和陳端生 · 查看更多 »

陳萬策 (康熙進士)

陳萬策(),字對初,又字謙季,室名近道齋,福建省漳州府龍巖縣人,陳遷鶴之子。清朝政治人物、詩人、經學家、數學家。.

新!!: 雍正和陳萬策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誠 (雍正進士)

陳誠,直隸顺天府通州人,清朝地方官员。同进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浙江太平縣知縣。.

新!!: 雍正和陳誠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鈞

陳鈞可以指:.

新!!: 雍正和陳鈞 · 查看更多 »

陳鈞 (雍正進士)

陳鈞,贵州遵義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七名,由湖北潛江縣知縣升山西霍州直隸州知州。.

新!!: 雍正和陳鈞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舜裔

陳舜裔可以指:.

新!!: 雍正和陳舜裔 · 查看更多 »

陳有策

陳有策,字国士。福建福清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授唐县知县。.

新!!: 雍正和陳有策 · 查看更多 »

陸宗楷

宗楷(),榜姓陳,字健先,號鳬川,浙江海寕人,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第一名舉人(解元),同年聯捷三甲進士。官景山教習,雍正三年(1725年)授職檢討。歷官禮部尚書,左遷內閣學士。.

新!!: 雍正和陸宗楷 · 查看更多 »

陸鶴

(),字西溟,號敬齋,浙江海鹽縣人,清朝官員。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科舉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臺灣府諸羅縣知縣,任內曾環城栽種刺竹,以加強城池防衛。因丁憂離職。乾隆八年(1743年)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雍正和陸鶴 · 查看更多 »

陸龜蒙

蒙(),字魯望,唐朝蘇州吴县(今屬江蘇)人,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又號天隨子。 陸元方七世孫,其父陸賓虞曾任御史之職。开成元年(836)前後出生,進士不第,曾在湖州、蘇州從事幕僚。隨湖州刺史張博遊歷,後來回到了故鄉苏州甫里(今江蘇吳縣東南甪直鎮),過著隱居耕讀的生活,自號天隨子;由於甫里地低下,常苦水潦,乃至饑饉,著有《耒耜經》,是一本農學書;喜愛品茗,在顧渚山下闢一茶園,耕讀之餘,則喜好垂釣。與皮日休為友,時常在一起遊山玩水,飲酒吟詩,世稱“皮陸”,二人唱和之作編為《松陵集》十卷。 另著有《笠澤叢書》四卷,有清雍正重刊元本。 陆龟蒙卒年約为中和元年(881)。王定保曾为之作诔文。陸龜蒙墓在苏州甪直古镇保圣寺。後人为了纪念他,因为他生前喜欢看鬥鸭,开了一方水塘“鬥鸭池”,种上荷花,养上幾隻鸭子,水塘中间有一座清风亭,相传是甫里先生读书的地方。甫里先生墓在清风亭侧,墓碑上刻有“唐贤甫里先生之墓”。在清风亭后有两株参天古银杏,相传为先生手植,已有一千多年了。.

新!!: 雍正和陸龜蒙 · 查看更多 »

虹口区

虹口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中北部的一个市辖区。区名因上海浦的故道虹口港而得名,上海开埠前境内原分属上海与宝山两县。上海开埠后,成为继黄浦区外上海最早发展的地区。淞沪会战以前,虹口一度发展成为上海主要的粤籍居民和日籍居民社区,同时虹口也是上海最早的电影放映地和主要的电影放映中心。 目前,虹口区东部与杨浦区相接,南部与黄浦区、浦东新区相邻,西部连接静安区,北部与宝山区相交。虹口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目前,虹口区共设有四川北路、北外滩、嘉兴路、欧阳路、广中路、曲阳路、凉城新村和江湾镇等八个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23.49平方公里。街道下设222个居民委员会。.

新!!: 雍正和虹口区 · 查看更多 »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新!!: 雍正和陈友谅 · 查看更多 »

陈宏谋

陳宏謀(),原名弘謀,後避諱乾隆帝,改名宏謀,字汝諮,號榕門,廣西臨桂縣(今桂林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陈宏谋 · 查看更多 »

陈世侃

世侃,字行之,号闇斋,浙江海宁(盐官)人。清朝政治人物。 父陈诜是康熙十一年(1672年)举人,官至礼部尚书。其兄陈世儁、陈世仁、陳世倌皆为进士。陈世侃本人則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已恩科王敬铭榜进士,選庶吉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纲鉴辑要详注韵府汇编》。雍正二年(1724),陈世侃家人和肉铺商人贺懋芳发生口角,陈世倌指使浙江巡抚黄叔琳当庭仗毙贺懋芳,导致杭州民愤。雍正三年(1725),陈世侃捐海塘工程银40万两,“纳赎免罪”。有子陈淦、陈昶、孫女陳受之。 Category:陳姓.

新!!: 雍正和陈世侃 · 查看更多 »

陈纲

纲可以指:.

新!!: 雍正和陈纲 · 查看更多 »

陈阁老宅

阁老宅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堰瓦坝、古邑路150号,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榜眼、雍正年间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府第,因清代內閣大學士又称「阁老」故名。2005年3月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初建于明代中期,陈元龙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形成东中西三条轴线、南为后花园的平面布局,中路建筑坐南朝北、东西两路坐北朝南。原中轴线上自北至南依次为轿厅、爱日堂(百桌厅)、大楼(戏楼)、外红槛杆和内红槛杆等,东路自北至南依次为祠堂、寝楼(老大房)、筠香馆(书斋)和双清草堂(花厅)及宝砚斋等,西路则多为家伶戏班住房、库房等。现存中路的轿厅和东路的祠堂、寝楼、筠香馆、双清草堂及宝砚斋等清代遗存,此外在2002至2003年重建了中路的爱日堂、大楼及西路的部分建筑。宅内还保留有《渤海藏真》碑刻、雍正赐“躬身著训”九龙匾和明代罗汉松等,被誉为老宅“三宝”。.

新!!: 雍正和陈阁老宅 · 查看更多 »

陈梓

梓(1683年-1759年),清朝诗人、书法家。字俯恭、敷公、一斋,号古铭,又号客星山人。浙江餘姚(今屬寧波市)人。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著名诗人。.

新!!: 雍正和陈梓 · 查看更多 »

陆丰市

陆丰市是中國广东省汕尾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碣石湾畔,北接陆河县、普宁市,东接惠来县,西接海丰县和汕尾市城区,属海陆丰地区。.

新!!: 雍正和陆丰市 · 查看更多 »

陆丰话

陆丰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南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广东省汕尾陆丰市及其附近一带,属闽南语的泉漳片或潮汕片。陆丰话是陆丰市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当地人称之为福佬话(Hok-lo-ue)。陆丰话以陆丰市的东海镇口音为代表口音,陆丰全境有15个镇以它为母语,另有6个镇为陆丰话与客家语的双语区。 陆丰话与海丰话存在较高地相似性,在广东省境内,这两种方言往往被合称为海陆丰话。陆丰在历史上长期属于海丰县地界,直至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才自海丰县析出置县,所以与海丰话有诸多共通之处。由于地缘关系,陆丰市東部受到潮州话的強烈影响,當中博美、碣石帶有濃烈潮汕口音,東端的甲子地區則完全通行潮汕話。.

新!!: 雍正和陆丰话 · 查看更多 »

陆生楠

生楠,廣西灌阳县文市镇瑶上村人。 舉人出身。雍正年間,部選江南吳縣知縣,改工部主事。喜議論大事。因“傲慢不恭”,被发往军前效力。著有《通鑑論》十七篇,振武将军、顺承郡王锡保劾奏其書稱“不人人而察,但察詮選之任;不事事而理,只理託付之人。”。雍正帝斥其為:“其論封建之利,言詞更屬狂悖,顯系誹議時政。”。雍正七年(1729年)被綁赴刑場處死。同刑人謝濟世則被赦免。.

新!!: 雍正和陆生楠 · 查看更多 »

陕州 (古代)

陕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设置陕州。治所在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洛宁县、渑池县、灵宝县和山西省平陆县、芮城县、运城市东北部等地。隋唐江淮漕粮北运长安,为水陆转运站。隋朝时,为弘农郡。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曰陕州,三年(620年)兼置南韩州,四年废南韩州。天宝元年(742年),天下改州为郡,曰陕郡。下辖六县:陕县、峡石县、灵宝县、夏县、芮城县、平陆县。天祐元年(904年),改兴唐府,唐哀帝时复故。 元朝时,陕州属河南府路。明朝洪武元年(1371年)四月,陕州改属南阳府,州治陕县省入。终明一朝,属河南府,下领灵宝县和阌乡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約當改土歸流之時),改为陕州直隶州,包括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为陕县。.

新!!: 雍正和陕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陕甘总督

陝甘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始设于中國明朝时期,總管陝西和甘肅兩省的軍民政務,至清朝成为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

新!!: 雍正和陕甘总督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Shaanxi Library,简称陕图),创建于清·宣统元年八月(即公元1909年9月),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之一,也是陕西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目前,图书馆拥有一所总馆,少年儿童分馆、陕西省艺术学校分馆等19个分馆,以及15个流动服务点。截至2014年底累计馆藏总量达444.67万余册(件),其中图书343.84万余册,古籍32万余册,报刊56万余件。另有电子图书107万余册,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等其他文献11万余件。目前年入藏新书29万余册,年订中外文印刷型报刊5000余种。截至2015年底,陕西省图书馆设有23个部(科),在职职工17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6人。 2001年9月30日,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汇处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紧邻陕西省体育场,占地2.03公顷,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主楼12层,裙楼6层,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是陕西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2005年、2010年、2013年,陕图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新!!: 雍正和陕西省图书馆 · 查看更多 »

查嗣庭

查嗣庭(),字潤木,號橫浦,浙江海寧袁花人。 查嗣庭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由隆科多荐举,授内阁学士,又受蔡珽薦舉,兼礼部侍郎衔。 雍正四年(1726年),任江西鄉試正考官,考題第一題是「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第二題「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第三題「其旨遠其辭文」;第四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试题中先有“正”,后有“止”字,如同汪景祺《历代年号论》“一止之象”的說法。民間傳說他以“維民所止”為題,此句出自《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卻被舉發“维止”二字,意在取“雍正”二字去其首。查嗣庭被捕入狱,又在家中被抄出《維止錄》,所載“狂妄悖逆”之語,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戊午死於獄中,仍被戮尸枭示。.

新!!: 雍正和查嗣庭 · 查看更多 »

查克建

查克建,字求雯,号用民,浙江海宁人,清朝官員。 查克建为查慎行之子,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考中丁丑科三甲进士,历官束鹿知县、凤翔知府。雍正五年(1727年)其叔查嗣庭案发後,其父因年老谨慎被雍正帝赦免,查克建也免遭流放。.

新!!: 雍正和查克建 · 查看更多 »

查郎阿

查郎阿(v,),字松庄,滿洲镶白旗人,乌拉那拉氏,清朝官员,官至清朝吏部尚書。 曾祖父常柱为努尔哈赤姐夫、乌拉部贝勒。父色思特在征伐噶尔丹过程中在乌兰布通阵亡。查郎阿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佐领。升吏部郎中。雍正年间,任吏部侍郎、左都御史。雍正五年(1727年),副都统迈禄率军进藏,平阿尔布巴之乱。六年(1728年)四月癸卯,接替福敏,擔任清朝吏部尚書,后遷文華殿大學士。由性桂接任。七年(1729年),回西安署理川陕总督,协同岳钟琪办理军务。十年(1732年),取代岳钟琪署理宁远大将军,驻军哈密,与准噶尔持军。乾隆三年(1738年)回京,十二年(1747年)因病休致。九月去世。.

新!!: 雍正和查郎阿 · 查看更多 »

查慎行

查慎行(),本名嗣璉,字夏重,浙江海寧查氏,清詩人。晚年居於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舟夜書所見》云:“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大陸將其收入課本。.

新!!: 雍正和查慎行 · 查看更多 »

柯琴

柯琴,字韻伯,號似峰,生卒年不詳,原籍浙江慈溪人,後遷居虞山(江蘇常熟),為《傷寒論》重要的註解者之一。.

新!!: 雍正和柯琴 · 查看更多 »

柯邦迪前地

柯邦迪前地(又稱司打口,葡萄牙文:Praça de Ponte e Horta)是澳門內港的一個休憩廣場,位於澳門半島西邊、風順堂區北部,全長約105米,闊約40米。前地的最東端接聚寶街與群興新街交界,東北側接有蓬萊新街,最北端接火船頭街,最西端則接河邊新街與比厘喇馬忌士街交界,最南端則有隧道通往安仿西巷。街道名稱是以1866年至1868年時任澳門總督邦迪·柯打命名,而又稱則可能源自「印花稅」或「財政」的外文音譯(見下文「司打口名稱由來」一節)。 在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間,這裏是專門用作進口鴉片的埠頭,也是澳門乃至中國史上第一個鴉片專用碼頭和課煙稅區,甚至是鴉片戰爭的肇始地。19世紀末埠頭遭到填塞,變成大片曠地;時至澳門禁止鴉片後,曠地上曾有茶座和賣藝表演,入夜後曠地上頗為熱鬧。1992年時這裏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內,之後曠地上又建立過菜市場,後來菜市場被取消並建為現在的休憩廣場。.

新!!: 雍正和柯邦迪前地 · 查看更多 »

柳州府

柳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立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柳州路為府,領州二,領縣十。清朝属廣西省。衝,難。右江道駐,府隸焉。順治初年,因明舊為府。雍正三年(1725年),升賓州為賓州直隸州,以府屬之來賓縣、武宣縣、遷江縣、上林縣四縣隸之。十二年,降賓州隸思恩府,來賓縣還屬。有柳慶鎮標左右營、柳州城守營駐防。提督舊駐府,光緒十二年(1886年)移駐龍州,置柳慶鎮總兵官駐。光緒末年廢。領州一,縣七:馬平縣、雒容縣、羅城縣、柳城縣、懷遠縣、來賓縣、融縣、象州縣。.

新!!: 雍正和柳州府 · 查看更多 »

柴大紀

柴大紀(),字肇修,號東山,浙江江山人,清朝軍事將領,同武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柴大紀 · 查看更多 »

柘荣县

荣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北部,是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浙江省。 柘荣县与福鼎市、福安市、霞浦县、浙江省泰顺县交界,通行閩東語柘榮話。据《读史方舆纪要》:“柘洋东山,东望海外数百里。”县名可能就是因柘树成洋而得名。.

新!!: 雍正和柘荣县 · 查看更多 »

探花第

探花第位於中國安徽安慶,始建於13、14世紀左右。該中國傳統古家宅本為回族馬氏一族官邸,後因馬氏後人馬大用高中探花,其邸泛稱探花第。.

新!!: 雍正和探花第 · 查看更多 »

接官亭 (臺南市)

接官亭,是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是清朝時期臺灣府城的門戶,現存有一石坊、石造鐘樓、石造鼓樓,鐘樓已於於2016年2月6號地震時倒蹋。.

新!!: 雍正和接官亭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果親王

和碩果親王(a),清朝世袭宗室爵位和碩親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禮受封多羅郡王,封號果,雍正六年(1728年)晉封親王,死後諡號毅,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襲八代十位。.

新!!: 雍正和果親王 · 查看更多 »

掃桿埔

掃桿埔(So Kon Po),又名掃管莆,舊稱箒管莆,是香港一個小山谷,名稱源自該處從前盛產作帚(即掃桿)用的樹木。掃桿埔位於香港島灣仔區,鄰近大坑,渣甸山,北望加路連山,西接跑馬地。當地主要設施有香港大球場、奧運大樓、掃桿埔遊樂場、印度遊樂會、東華東院、萬靈塔、馬場先友公墓(馬棚先難友紀念碑)、正民村、衛斯理村及咖啡園墳場等。 1918年,跑馬地馬場發生大火,死難者安葬於掃桿埔一帶。至二戰結束後,港英政府將掃桿埔的白骨墳冢遷往雞籠灣並進行清理工作後,在原址興建政府大球場,於1955年啟用,至於咖啡園墳場則獲得保留。.

新!!: 雍正和掃桿埔 · 查看更多 »

林大春

林大春(),字井丹、邦阳,号石洲。广东潮阳县县廓都(今潮阳区)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

新!!: 雍正和林大春 · 查看更多 »

林天木

林天木(),字毓川,號荔山,中國廣東潮州府潮阳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官至內閣學士。.

新!!: 雍正和林天木 · 查看更多 »

林嵩基

林嵩基,字思元。福建福清人,清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三甲第六十三名,授桂东县知县。.

新!!: 雍正和林嵩基 · 查看更多 »

林內鄉

林內鄉(台語:Nâ-lāi Hiong)位居臺灣雲林縣東北端,東臨南投縣竹山鎮,以清水溪為界;北接彰化縣二水鄉,以濁水溪為界;西鄰雲林縣莿桐鄉;南毗雲林縣斗六市。全鄉依山傍水、沃野千頃,是雲林縣東北屏障,也是嘉南平原北路要衝,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新!!: 雍正和林內鄉 · 查看更多 »

林鵬飛 (雍正進士)

林鵬飛(),中國清朝官員,廣東潮陽縣人。 林鵬飛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二甲進士。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福建邵武府建宁县知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福建臺灣府鳳山縣知縣。.

新!!: 雍正和林鵬飛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林葱土司

林葱土司是元朝、明朝、清朝时期康区一带的一个世袭土司。其统治中心在今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石渠、德格二县境内的俄文、阿须、温拖一带(1978年之前属邓柯县)。 林葱土司家族自称是格萨尔王的后代,大约在11世纪左右兴起,控制今日德格、石渠、白玉三个县,建立岭国,向宋朝进贡。其最强盛时期占有四川甘孜州西北部、西藏昌都地区以及青海的玉树。元朝时期,林葱家族已控制整个康区,在汉文史料中以“朵甘思”之名出现,被元朝册封为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1371年(洪武四年)归附明朝,以其辖境置朵甘行都指挥使司。 自15世纪中叶起,德格土司势力崛起,不断对外扩张。与此同时林葱土司走向衰落,丧失了霸权地位,其辖境也被逐渐蚕食。1728年(雍正六年)归附清朝,以其地置林葱安抚司,册封其土司为安抚使。18世纪中叶,林葱土司试图收复昔日被德格土司侵占的领地,被德格土司洛珠降错大败,降为附庸。 1910年(宣统二年),赵尔丰在康区进行改土归流,巴塘、理塘、德格、明正等颇具实力的土司都被废除。林葱土司登珍曲吉为求自保,被迫主动提出改流。林葱土司、高日土司和春科土司的领地被改流,并入登科府,原土司降为世袭把总。 1918年,西藏与川军发生第一次康藏边界纠纷,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兵攻取了德格、邓柯一带,林葱土司与其他土司一起恢复了统治地位。1932年邓柯县被川军攻陷,但土司之位仍被保留。1959年,中国共产党在邓柯县实行民主改革,末代土司益西罗卜被废黜。.

新!!: 雍正和林葱土司 · 查看更多 »

恩安县

恩安县,中国古旧县名。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昭通市。为乌蒙府治所,九年为昭通府治。向为滇川交通要冲。1913年改名昭通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云南省已撤消的县份 Category:昭通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恩安县 · 查看更多 »

恩乐县

恩乐县,古县名。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以者乐甸长官司改置,治今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恩乐镇,属镇沅府。道光二十年(1840年)废。1997年起,镇沅县政府移驻恩乐。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云南古代县份 Category:普洱行政区划史 Category: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新!!: 雍正和恩乐县 · 查看更多 »

恩佑寺

恩佑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西侧,是清朝畅春园内的皇家佛寺,与恩慕寺并列。.

新!!: 雍正和恩佑寺 · 查看更多 »

恩施县

恩施县,中国已撤消的县份。 清雍正六年(1728年)由施州卫改置,治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属归州。十三年为施南府治。1912年,废府留县。1949年后,属恩施专区、恩施地区。1981年县城区设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湖北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县份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恩施市 Category:172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8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恩施县 · 查看更多 »

恩施市

恩施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西南部,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府驻地,北邻重庆市。恩施是湖北省內僅有的少數民族自治州。 面积3972平方公里,人口79万(2007年),市政府驻小渡船街道。.

新!!: 雍正和恩施市 · 查看更多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西接重庆市,南邻湖南省,东北部与湖北省宜昌市接壤。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因此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恩施州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比例分别约48%和5%,汉族人口比例约45%。.

新!!: 雍正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恭城古建筑群

恭城古建筑群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由恭城文庙、恭城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组成,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城文庙位于拱辰街,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重修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轴线上有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两侧有礼门、碑亭、乡贤祠、名宦祠等建筑。 恭城武庙在文庙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主要建筑有戏台、雨亭、前殿、正殿、后殿,正殿供奉关羽,后殿供奉妈祖和九子娘娘。 周渭祠在太和街,祀奉宋代乡贤周渭,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现存门楼和正殿等建筑。 湖南会馆在周渭祠旁,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有门楼、戏台、前厅、后厅和左右厢房等建筑。.

新!!: 雍正和恭城古建筑群 · 查看更多 »

恰克圖界約

恰克图界约(Кяхт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是清朝和俄国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订立的条约。该条约重申了《布连斯奇界约》,划分了两国在今蒙古国地区北部边界。此外还规定了两国的通商关系。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界得到确认,但是自额尔古纳河以西的边界尚无明文规定。清政府希望能够尽早划定该地边界,但是俄方认为拖延划界更为有利。对此,清政府将双方贸易与边界问题挂钩,限制俄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行为。 1725年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认为清政府在对准噶尔的战争中有求于俄国,此时划分边界可以谋得更大利益,因此她于8月11日派遣萨瓦·弗拉季斯拉维奇-卢古辛斯基为“特遣驻中国全权大臣”,来华谈判商务和边界问题。 俄方的谈判要点有以下四点:.

新!!: 雍正和恰克圖界約 · 查看更多 »

恰克图

恰克图(Кя́хта; Хяагта, Khyaagta) ,今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一个临近蒙古国的城市。2002年的人口普查这里人口有18391人。恰克图位于现在的俄蒙边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的蒙古国的阿勒坦布拉格(清代称买卖城或Maimaicheng)隔河相望。这里原是清代的中国商人对俄贸易的重要城市。 今天,这里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烏蘭烏德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

新!!: 雍正和恰克图 · 查看更多 »

李卫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捐納出身,初為員外郎,補兵部。雍正時期,與鄂尔泰,田文镜并称为“三大模范”。.

新!!: 雍正和李卫 · 查看更多 »

李天秀 (雍正進士)

李天秀,字焦娄,陝西华阴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进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出任山東曆城縣知縣。.

新!!: 雍正和李天秀 (雍正進士) · 查看更多 »

李姓

李姓是漢族姓氏和朝鮮族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按人口計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於中國大陆李姓是第一大姓(根据中国大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木子李”。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氏为第二大姓氏。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约9530万排名第一。河南省是中国李氏的第一大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重要发源地。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南市、雲林縣、高雄市和嘉義市。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ii,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另外,英语姓氏“Leigh”也翻译作“李”。.

新!!: 雍正和李姓 · 查看更多 »

李修卿

李修卿,字大建。福建福清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二甲第八十四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改高安县知县。后參修《福清縣志》。.

新!!: 雍正和李修卿 · 查看更多 »

李唐 (清朝)

李盛唐,名唐,字盛唐,以字行,云南马龙州人,官至四川松茂道道尹,。清朝官員。子李敬跻。 李盛唐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三甲进士,因考取後,日者建議他改名,否則會遭受流放之苦,且讀《史記》有荀卿言「物禁太盛」,故改名「李唐」,以盛唐為字。为人刚正不阿,远离同僚们的癖好,行为恭敬,恩惠百姓,如君子一般,因此掌权弄势的官员大多忌恨他。。 但是在松茂道任上,李盛唐依然因部属有罪牵连,被發配黑龍江卜魁(今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卜魁距云南一万四千里,但子李敬跻苦孝,前去探视三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敬躋考中进士,授福建将乐县知县,准备花钱為李盛唐赎罪,希望讓李盛唐还乡。结果李盛唐在戍所病故,敬跻因而積哀成病,终日啼哭,不久即卒。李敬跻以孝行入《清史稿》之孝义传。.

新!!: 雍正和李唐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李元亮

李元亮(),鑲黃旗漢軍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七年(1729年)任正白旗漢軍副都統。乾隆九年(1744)年升戶部右侍郎,轉戶部左侍郎。乾隆十五年(1750年)任兵部尚書,先後署刑部、工部、禮部、戶部,兼管工部、戶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戶部尚書,卒於任內。追贈太子太保,諡勤恪。.

新!!: 雍正和李元亮 · 查看更多 »

李光地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荐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

新!!: 雍正和李光地 · 查看更多 »

李光前

李光前可以指:.

新!!: 雍正和李光前 · 查看更多 »

李煦

李煦,滿洲正白旗人,祖籍山東萊州府。清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李煦 · 查看更多 »

李直

李直可以指:.

新!!: 雍正和李直 · 查看更多 »

李蟠

李蟠(),字仙李,号根菴。江蘇徐州府丰县(今江苏徐州市丰县)人。 祖籍河北真定(今正定),缺世自至正年问迁来徐州。祖父李向陽,是明代天啟年間的舉人,父亲李弇,是南明的拔贡。李蟠身材高大,食量驚人,早年喜玩鷂鷹,後摔死鷂鷹,從此發憤苦讀,读书可一目十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举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殿试,應考時深夜四更时交卷,一口氣吃了三十六個饽饽(饅頭)。同榜探花姜宸英做詩調侃他:“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土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职翰林院修撰,纂修《大清一統志》,并为侍讀。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顺天乡试主考官,姜宸英任副考官,事後傳聞作弊,士子愤怒,文揭贴遍京城,士子编造歌谣“老姜全无辣味,小李大有甜头”,御史鹿祐彈劾之。康熙帝令将李蟠、姜宸英入狱,姜宸英死獄中,李蟠被流放沈阳,永不叙用。三年后,李蟠被赦返里。康熙帝在南巡时,还欲起用李蟠,但李蟠無意再仕,作罷。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初一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埋葬于徐州城南焦山东麓。著有《偶然集》和《根菴文集》,大多失佚。今人有《李蟠诗文集》印行。.

新!!: 雍正和李蟠 · 查看更多 »

李運正

李運正,字會昌,號固安,贵州黃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一百五十七名,官廣西博白縣知縣。.

新!!: 雍正和李運正 · 查看更多 »

李運昇

李運昇,字平世,贵州黃平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進士,三甲八十八名,官山西汾陽縣知縣。.

新!!: 雍正和李運昇 · 查看更多 »

李鍾峩

李鍾峩(),字雪原,又字雷泉,号芝麓,四川通江县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李鍾峩中式丙戌科三甲進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提督福建學政。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提督广西学政。此后历升翰林院侍讲、春坊庶子,侍读等。雍正五年(1727年),任太常寺少卿。乾隆十四年(1749年)卒。.

新!!: 雍正和李鍾峩 · 查看更多 »

李鍇

李鍇,字鐵君,號眉山。清朝鑲白旗漢軍人。 其先祖居於瑯玡,後來遷遼,世傳為遼東李氏。父輝祖以操行敦厚且積功,歷官楚制軍晋司寇,並曾做過蜀方伯。由於李鍇出生於眉山,遂以為號。眉山原本為貴介子弟,但其先人之廉潔至使家無餘資;好讀書,務窮源本。.

新!!: 雍正和李鍇 · 查看更多 »

李衛當官

《李衛當官》是中国大陆于2000年开机拍摄的清装剧,以清朝康熙、雍正两朝为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部分人物为虚构。由郑军执导,刘和平、毓钺编剧,片长30集,2002年首播,续集为《李卫当官2》。主角李衛為歷史真實人物,內容亦虛亦實。.

新!!: 雍正和李衛當官 · 查看更多 »

李衛當官2

《李衛當官2》,是一個关于清朝古装片電視節目。2004年首播,本片为《李卫当官》的续集。.

新!!: 雍正和李衛當官2 · 查看更多 »

李调元

李调元(),中国清代学问家、文学家,戲曲理論家。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四川绵州羅江縣(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县)人。清人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十二《李调元兄弟词》云:“绵州李雨村观察(调元)所刊《函海》一书,采升庵著述最多,惜校对未甚精确。其自著《童山诗文集》亦不甚警策,词则更非所长。”.

新!!: 雍正和李调元 · 查看更多 »

李賢經

李賢經,字濟安,贵州南龍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進士,三甲二百二十名,官監察御史,掌山西道。.

新!!: 雍正和李賢經 · 查看更多 »

李贵人 (雍正帝)

李贵人(),清朝雍正帝的贵人。 《清史稿》没有记载,《清会典》贵人丧仪里有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封为贵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以金棺移送葬清西陵泰陵妃园寝。传说的乾隆帝生母李金桂的原型或为李贵人。.

新!!: 雍正和李贵人 (雍正帝) · 查看更多 »

李鸞

李鸞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雍正和李鸞 · 查看更多 »

李重華

李重華可以指:.

新!!: 雍正和李重華 · 查看更多 »

李惟揚

李惟揚,字修光,號崧臺,廣東陽春縣(今陽春市)李堡人。清朝軍事人物。武進士及第。曾歷官廣東左、右翼鎮總兵,官終澎湖水師協副將。.

新!!: 雍正和李惟揚 · 查看更多 »

李文炤

李文炤(),字元朗,齋號恆齋、朗軒,中国清代湖南省善化縣(今湖南長沙)人。康熙癸巳舉人,曾任榖城教諭。 生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據傳其母懷孕十六月而生,年幼穎悟,以孝聞名。讀書過目成誦,時人譽為「神童」。十四歲時補生員,博通經史,並與同鄉熊超、邵陽車無咎、王元復、寧鄉張鳴珂、共研濂洛關閩四大學問。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考上舉人,曾任榖城教諭。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嶽麓書院主講、山長。卒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享年六十四歲。 文炤於書無所不讀,讀必究其蘊奧,不只是經學,雖子學、史學、佛經一樣追根究柢。著有《周易拾遺》六卷、《周禮集傳》六卷、《春秋集傳》十卷、《太極通書拾遺後錄》三卷、《西銘拾遺後錄》二卷、《近思錄集解》十四卷、《感興詩解》一卷、《訓子詩解》一卷、《家禮拾遺》三卷、《恆齋文集》十二卷。.

新!!: 雍正和李文炤 · 查看更多 »

李敬躋

李敬躋,字翼兹,云南马龙州人。清朝官員,以孝著稱,与其父李盛唐为“父子双进士”。 李敬躋之父李盛唐为雍正八年进士,官至四川松茂道,因部属有罪牵连,遣戍卜魁。卜魁距云南一万四千里,李敬跻三次前去探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敬躋中二甲进士,授福建将乐县知县,准备花钱赎其父还乡。结果李盛唐在戍所病故,敬跻因而发病,终日哀哭,不久即卒。以孝行入《清史稿》之孝义传。 李敬跻勤勉好学,娴熟经学,政绩有所作为。.

新!!: 雍正和李敬躋 · 查看更多 »

李時

李時可以指:.

新!!: 雍正和李時 · 查看更多 »

杨名时

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江南江阴人。清朝政治人物。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三甲进士。深为李光地所器重,从之受经学。后授翰林院检讨。四十一年督顺天学政,寻迁侍读。康熙四十四年,任满,命河工效力。后因父母丧,而丁忧守制。五十一年,服除,候补。五十三年,直南书房,后充陕西考官,五十六年授直隶巡道。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五十九年擢云南巡抚。雍正三年擢兵部尚书,改授云贵总督,仍管巡抚事。四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后因事遭罪,宽免,留云南待后命。清高宗即位,召诣京师。乾隆元年,赐礼部尚书衔,兼领国子监祭酒,兼直上书房、南书房。二年,卒,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清史稿》有傳。.

新!!: 雍正和杨名时 · 查看更多 »

杨姓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历史。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新!!: 雍正和杨姓 · 查看更多 »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天津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起源于现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地区,产生于明崇祯年间,清朝雍正、乾隆至光绪年间为鼎盛期。杨柳青年画继承宋代和元代的绘画传统并采纳明代的木刻版画等工艺美术形式,结合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等方法。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

新!!: 雍正和杨柳青年画 · 查看更多 »

杨无咎 (清朝)

杨无咎(),字震百,一作震伯,号易亭,江苏吴县人。 父杨廷枢於清朝顺治初年殉难。生於崇祯九年,與朱柏廬、徐枋被誉为“吴中三高士”。卒于清世宗雍正二年,年八十九岁。著有《谭经录》、《三易卦位图说》等。.

新!!: 雍正和杨无咎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杭州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杭州)是位于中国杭州市中心天水街道中山北路415号(临近武林广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天主教杭州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杭州市区目前唯一开放的天主教堂。.

新!!: 雍正和杭州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杭世駿

杭世駿(),字大宗,號堇浦,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人。清朝學者。.

新!!: 雍正和杭世駿 · 查看更多 »

杭嘉湖道

杭嘉湖道是清朝时期设置的一个道。 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所在嘉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辖嘉兴、杭州、湖州三府。乾隆十九年(1754年),移驻杭州府(今杭州市)。民国初废。 浙 Category:浙江的道 Category:杭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湖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嘉兴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杭嘉湖道 · 查看更多 »

東帝汶華人

東帝汶華人,是移民到東帝汶的華人的後代。華人是東帝汶人口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客家人。許多華人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印尼入侵後離開。.

新!!: 雍正和東帝汶華人 · 查看更多 »

東六宮

紫禁城內廷東六宮,在明清兩朝皆作為皇帝妻妾之居所。清朝在雍正朝以後的歷代皇后,皆不再以坤寧宮為寢宮,而是在東六宮和西六宮選定一座空宮為寢宮。明朝紫禁城的東六宮全數作為嬪妃所居;清朝時期則將景陽宮作為御書房和藏書處,因此清朝時期並未有任何嬪妃居住於此宮內。 這東六宮分別為:.

新!!: 雍正和東六宮 · 查看更多 »

東湖縣

東湖縣,清代湖北省的行政區。屬宜昌府。衝,繁,難。倚。舊為夷陵縣。明朝,省入夷陵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復置,更名。光緒二年(1876年),闢城南為宜昌商埠。。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1914年到1926年为荊宜道府治 。.

新!!: 雍正和東湖縣 · 查看更多 »

松原市 (吉林省)

松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

新!!: 雍正和松原市 (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松桃直隸廳

松桃直隸廳,清代貴州省的直隸廳。 评价:要,繁,疲,难。隸貴東道。副將駐。明,紅苗地。康熙四十三年(1703年),討平紅苗,設正大營,置同知,隸銅仁府。雍正八年(1730年),平松桃,置松桃廳,移同知駐。嘉慶二年(1797年),升直隸廳,益以銅仁府屬平頭、烏羅二土司地。。 民國時,全國實行「廢府州廳改縣」,松桃廳也改制為松桃縣,今日,則為松桃苗族自治縣。.

新!!: 雍正和松桃直隸廳 · 查看更多 »

松江府

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府,前身为华亭府。在今上海市境内。.

新!!: 雍正和松江府 · 查看更多 »

松潘县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县域面积8486平方千米;人口74888人(2011年),主要民族有藏、汉、回和羌族。周边相邻县级政区有东接平武,南邻茂县,东南与北川接壤,西南和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为界。为四川重要的农、牧业县,主要旅游景点黄龙风景名胜区,县治进安镇。 松潘地处岷山山脉中段的青藏高原东缘,是岷江、涪江的发源地,境内主要有岷江、涪江、热务曲、毛尔盖、白草河等二大水系直流200多条,最高处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松潘县县城海拔约2850米。境内有天然草地568万亩,主要牲畜有牦牛、犏牛等。 在1976年8月16日,松潘發生黎克特制7.2級地震(詳見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

新!!: 雍正和松潘县 · 查看更多 »

松潘廳

松潘廳是清代的一個廳。位於現在的四川省松潘縣一帶。清代的松潘廳轄域幅員遼闊,大致與今天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面積相當,超過83200平方公裏。 松潘廳舊隸成緜龍茂道。明代松潘衞,隸四川都司。順治初仍為衛,屬龍安府。雍正九年(1731年)十二月,裁鬆潘衛,置松潘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升為松潘直隸廳。.

新!!: 雍正和松潘廳 · 查看更多 »

板頭村

板頭村位於台灣嘉義縣新港鄉的西北邊,是新港鄉轄下的行政區。面積約1.790189平方公里,包含13鄰,總人口數640人,為具有交趾陶特色的聚落。.

新!!: 雍正和板頭村 · 查看更多 »

板橋接雲寺

板橋接雲寺,簡稱接雲寺,俗稱板橋觀音媽廟、板橋觀音廟,是一所主祀觀音菩薩的佛寺,位於臺灣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69號,板橋林家所建,是板橋人的信仰中心,也是旅遊勝地。.

新!!: 雍正和板橋接雲寺 · 查看更多 »

杜努文

杜努文(),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廣略貝勒褚英之孫、安平貝勒杜度第六子。 杜度諸子,惟杜努文並無戰功。順治二年(1645年),封為輔國公。順治五年(1648年)逝世。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追封為貝子,亦賜予謚號「懷愍」(與其弟薩弼有相同謚號)。其子蘇努,初襲鎮國公,事奉清聖祖,累進封為貝勒。雍正二年(1724年),蘇努因與廉親王胤禩為朋黨而坐事,被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新!!: 雍正和杜努文 · 查看更多 »

杜度 (清朝)

杜度(z;),清太祖努爾哈赤長子廣略貝勒褚英的長子。 最初被授台吉的職位。天命九年(1624年),喀爾喀巴約特部台吉恩格德爾請求內附後金,杜度跟從貝勒代善迎接恩格德爾歸附,封為貝勒。天聰元年(1626年),跟從貝勒阿敏、岳託等伐朝鮮,朝鮮國王仁祖李倧請和, 諸貝勒允許和議。阿敏意欲繼續攻打朝鮮王京,岳託堅持不可;阿敏又想與杜度在朝鮮留屯,杜度亦認為不可:最後惟有結盟後還後金。天聰三年(1628年)十一月,跟從皇太極攻伐明朝,侵犯明都北京,打敗明朝援兵。又偕同貝勒阿巴泰等略通州,焚燒明朝海軍,至張家灣。十二月,揮師北還,至薊州,明軍五千自山海關來援。與代善親自陷陣,傷足,駐軍遵化。天聰四年正月(1629年),明軍反攻,杜度大敗明軍,斬其副將,獲駝馬數以千計。明軍仍然力戰,殲滅其部眾。 天聰七年(1632年),明將孔有德、耿仲明投靠後金,偕貝勒濟爾哈朗、阿濟格赴鎮江迎他們歸降。皇太極以詔問伐明朝、朝鮮及察哈爾三者以哪一處為先,杜度言:「朝鮮在掌握,可緩;察哈爾逼則征之;若尚遠,宜取大同邊地,秣馬乘機深入。」天聰八年,出軍海州。崇德元年(1636年),進封為安平貝勒。海州河口守將伊勒慎報明將造巨艦百餘截遼河,命杜度濟師,明兵敗,乃還。同年冬季,皇太極兵伐朝鮮,杜度護衛輜重後行,攻略皮島、雲從島、大花島、鐵山。崇德二年(1637年)二月,又兵臨津江。前一日冰解,黃昏時下大雨雪,冰復合,師畢渡。皇太極聞之曰:「天意也!」跟從睿親王多爾袞攻取江華島,敗其水師,遂克江華島。 崇德三年(1638年),多爾袞率領左翼、岳託率領右翼伐明朝,杜度為岳託副手。大軍進越密雲東牆子嶺,明兵迎戰,擊敗明軍。進攻牆子嶺堡,分軍破黑峪、古北口、黃崖口、馬蘭峪。岳託薨於軍中,杜度總軍事。會合多爾袞軍於通州河西,穿越明都北京至涿州,西抵山西,南抵濟南,攻克城池共二十,招降其中二城。十六戰皆捷,殺總督以下官員百餘,俘虜二十餘萬。還軍時,出青山口,自太平寨奪隘而行。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軍回師後金,賜駝一、馬二、銀五千,命掌禮部事。攻略錦州、寧遠。崇德五年(1640年),代濟爾哈朗於義州屯田,刈錦州禾,遭遇明兵,敗明兵,又攻克錦州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朝總督洪承疇以兵四萬扎營於杏山城外,杜度偕豪格擊敗之,追至薄壕而還,又殲運糧兵三百。往錦州誘明兵出戰,復擊敗明軍,獲大凌河海口的船隊,追斬敵兵犯義州者。是年冬天,再圍錦州。崇德六年(1641年),攻廣寧,敗松山、錦州的援兵。以跟從多爾袞離城遠駐,私自遣軍回國,議論削其爵位,皇太極下詔罰銀二千。又再圍錦州,敗明兵於松山。是年秋天,又再追從皇太極伐明朝,留攻錦州。 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杜度薨。病革時,諸王貝勒方聚集篤恭殿議出征時的功罪,皇太極聽聞杜度的死信,為他罷朝。喪還,遣大臣迎奠。雍正二年(1724年),立石碑而旌他的功勞。 杜度有七子,封爵位的有五人,為杜爾祜、穆爾祜、特爾祜、杜努文、薩弼。.

新!!: 雍正和杜度 (清朝) · 查看更多 »

杜謐

杜謐(),字寧庵,號曉湘,四川遵義(今貴州)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四川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雍正十一年(1733年)登癸丑科進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吏部郎中。.

新!!: 雍正和杜謐 · 查看更多 »

格哷克延丕勒

格埒克延丕勒,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朋素克喇布坦长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随散秩大臣祁里德赴推河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移驻塔斯果尔玛及哲斯库布轱尔库业根。雍正八年(1730年),统兵赴塔尔弼阿噜御准噶尔。雍正九年(1731年),回驻科布多,在齐齐克诺尔攻打准噶尔军。牧地被准噶尔掠夺,内迁。雍正十年(1732年),随建勋将军达尔济驻防伯格尔,授予盟长,在乌兰布拉克击破准部。札萨克图汗策妄扎布因为从军退缩之罪削爵,他承袭为札萨克图汗。仍留多罗郡王的爵位,兼所部副将军。后来相继驻屯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伟衮特里默等地备御。其子巴勒达尔袭位。.

新!!: 雍正和格哷克延丕勒 · 查看更多 »

桐梓县

桐梓县位于中國贵州省北部,是遵义市下辖的一个县。县政府驻娄山关街道,邮政编码563200。.

新!!: 雍正和桐梓县 · 查看更多 »

桃城区

桃城区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新!!: 雍正和桃城区 · 查看更多 »

桃園 (大字)

桃園,是臺灣桃園市桃園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新!!: 雍正和桃園 (大字)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

桃園市是臺灣的直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北部的都市,屬於「首都生活圈」、「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20.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臺灣省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臺灣省新竹縣為界。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與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首都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 。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再加上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國際機場,使得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閩、客、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來自東南亞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直轄市,同時也是越南裔新住民最多的城市。.

新!!: 雍正和桃園市 · 查看更多 »

桃園市行政區劃

桃園市是中華民國最新成立的一個直轄市,由臺灣省桃園縣在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12月25日升格改制而來。 本市行政區劃目前分為12個區和1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這些區之下又分為495個里。升格前為桃園縣的6個縣轄市、1個鎮、5個鄉、1個山地鄉,以及360個里、135個村。.

新!!: 雍正和桃園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中国江南一带民间木版年画,因在苏州桃花坞地方生产而得名。 始于明朝中叶,盛行于清初至太平天国时期,和天津杨柳青年画齊名,有“南桃北柳”之誉;多在印出墨线后由人工填色而成,色彩夸张,气氛热烈。.

新!!: 雍正和桃花坞年画 · 查看更多 »

桂阳县

桂阳县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南部,为郴州市辖县。县境为湖南多金属矿区,也是中国重要烤烟生产县份和重点产烟基地之一。桂阳位于春陵水上游,骑田岭西北侧,为郴州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县域总面积2,973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各县市的第14位;全县常住人口695,918人(2010普查),居全省第33位;年末户籍人口86.56万人(2011)。2011年,桂阳县GDP总量200.02亿元,占湖南全省GDP的1.02%,占郴州市域GDP总量的14.86%;人均GDP为28,689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9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655元2011年桂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出自《》,比较数据出自湖南省和郴州市年度统计公报,2011年湖南省和郴州市GDP总量分别为19,635亿元和1,346亿元。人均GDP基于年中人口(年平均常住人口)推算:上年末常住人口69.69万人、本年末69.75万人,2011年年平均常住人口为69.72万人。。.

新!!: 雍正和桂阳县 · 查看更多 »

桂阳州 (明朝)

桂阳州,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州。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置桂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为县,平阳县并入。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升桂阳县为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桂阳县。属衡州府。至明朝末年,下领二县:临武县、蓝山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增设嘉禾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桂阳、临武、蓝山、嘉禾等县地。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升为桂阳直隶州,属湖南省。1913年废州改为桂阳县。.

新!!: 雍正和桂阳州 (明朝) · 查看更多 »

梁城千户所

梁城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置,治所在今天津市宁河县西北宁河镇。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省。四年复置。九年(1731年)改置宁河县。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天津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天津军事史 Category:宁河县 Category:140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3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梁城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梁同書

梁同書(),字元穎,號山舟,晚號不翁,九十以後號新吾長翁。錢塘(令浙江杭州)人。清代政治人物、書法家。.

新!!: 雍正和梁同書 · 查看更多 »

梁天來

梁天來為清朝雍正年間,廣東廣州府番禺縣慕德里司譚村(今天广州市天河区谭村)人,家有妻妾等。親戚凌貴興、凌宗孔因為好色、記仇和迷信祖墳風水,竟然火燒梁天來祖屋石室,燒死梁家七屍八命。梁天來幸而脫逃,控告凌氏叔姪二人。但凌某行賄朝庭大小官員,致使梁天來含冤難說,成為清朝著名的冤案。 梁天來的遭遇,是冤案的表表者,成為家傳戶曉的民間傳奇,也給改編成為不少版本的華語影視、粵劇南音作品。在1970年代,香港無線電視和麗的電視互鬥,也在同一黃金時間播出「雙胞胎」,人稱「梁天來鬥梁天來」。.

新!!: 雍正和梁天來 · 查看更多 »

梁詩正

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浙江錢塘縣人。清代大臣、書法家。.

新!!: 雍正和梁詩正 · 查看更多 »

梁錫璵

梁錫璵,字確軒,山西省汾州府介休縣(今山西省介休)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二年中舉人,授司業,與吳鼎同食俸辦事。乾隆十七年,入上书房,累遷詹事府少詹事。大考降左庶子,擢国子监祭酒。.

新!!: 雍正和梁錫璵 · 查看更多 »

梁樟

梁樟,字子章,號駁菴,陝西咸寧人,清朝官員。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進士。即用知縣,歷任福建長泰縣、長汀縣知縣。雍正九年(1731年)正月,任台灣澎湖通判。范咸主修的《重修臺灣府志》中有他的記載。.

新!!: 雍正和梁樟 · 查看更多 »

梧州府

梧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置,治所在苍梧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苍梧、藤县、岑溪、容县、陆川、北流、玉林、博白及广东省怀集等市县。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分出鬰林州,升为鬱林直隸州,梧州府辖境缩小。1913年废。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广西的府 Category:广东的府 Category: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玉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肇庆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梧州府 · 查看更多 »

梅县区

梅县区,中国著名侨乡,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梅州市中部的一个市辖区,与梅江区并称梅城,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客家話的代表地,面积为2,482.86平方公里。亦有粵梅之別稱,常見於表示祖籍地。 祖籍梅州市梅县区的海外华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逾1,000,000人,是广东著名华侨乡之一。梅县区教育发达,足球运动普及,客家山歌流行,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旅游强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称号。.

新!!: 雍正和梅县区 · 查看更多 »

梅州市

梅州(官方音译:Meizhou,传统外文[邮政式拼音]:Meichow、Kayi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闽、赣三省交界處,东北部与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南部与广东省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 梅州市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在第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梅州獲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名称由来有所争议。有说当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據清康熙《程鄉縣志》说此地为汉初将領梅绢之封邑。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而据《光绪嘉应州志》,梅州是因本地有“梅峰”山、“梅溪”水而得名。.

新!!: 雍正和梅州市 · 查看更多 »

棋圣

棋圣,也称弈圣,又可用异体字作-碁-圣,意即棋(一般指围棋,偶尔指中国象棋和将棋)中的圣人,是授予棋手的最高荣誉称号,表示棋艺无敌,堪称国手中之国手。20世纪以前,被称为“棋圣”的棋手寥寥无几。20世纪中期以来,代表世界围棋最高水平的中、日、韩三国都各自曾经或者仍然在举办一项名为“棋圣战”的围棋赛,其冠军获得者也可以获得“棋圣”的尊称。此外,日本将棋也举办棋圣战,其冠军获得者亦可以称“棋圣”。.

新!!: 雍正和棋圣 · 查看更多 »

楊宗仁

楊宗仁(),字天爵,漢軍正白旗人。監生出身,清朝政治人物,官至湖廣總督。.

新!!: 雍正和楊宗仁 · 查看更多 »

楊世芳 (康熙進士)

杨世芳,生卒年不详,字子远。河南睢州(1913年废州改为睢县)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同进士第52名(赵熊诏榜)。康熙五十八年至雍正三年(1719--1725)任湖南平江知县。在任七年,关心民生,重视教育,整肃治安。到任伊始,即组织修建长寿街仁寿桥、九州陂堰和万寿陂堰;建社仓36处;在县城南面小天岳峰建“天岳书院”,亲自考核士子的学业。任内颁布垦荒文告,令民认垦,并设置清丈机构,奖罚分明。此举使平江可耕地面积数量大增,经济空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雍正三年,因公牍有“术乏五丁,愿听参劾”语,忤逆当权者意,解任。旋又坐以征税不足额,免官。时百姓争着纳税以赎世芳,未遂,不久卒于邑县。祀乡贤祠,又于义口漕馆塑像祀之。.

新!!: 雍正和楊世芳 (康熙進士) · 查看更多 »

楊二酉

楊二酉(),字學山,號西園,山西太原人,中國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楊二酉 · 查看更多 »

楊廷棟

杨廷栋(),字翼之,江苏苏州府吴县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翻譯家。他是最早將盧梭的《社会契约论》完整翻譯為漢譯本的人。.

新!!: 雍正和楊廷棟 · 查看更多 »

楊允璽

楊允璽(),字御章,號欽齋,廣東大埔人,清朝官員。 雍正二年(1724年)舉人。楊允璽於(1742年)接替郝霔,於台灣擔任台灣府台灣縣知縣。管轄約今台灣南部之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市全境及高雄縣部份區域。該區域面積約為4500平方公里,也是清治時期台灣島之漢人集中地所在。.

新!!: 雍正和楊允璽 · 查看更多 »

楊秀 (清朝翰林)

楊秀,字掄升,號素庵,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人。清朝翰林。同進士出身。 楊秀之父楊之暟,舉賢良方正,授廣寧訓導。楊秀為長子,雍正七年(1729年)與弟楊熠、楊熥同中己酉科舉人,楊秀爲第一名(解元)。雍正八年(1730年)聯捷庚戌科三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官至侍講。 弟楊熥,乾隆二年進士,歷任山東、江南知縣。.

新!!: 雍正和楊秀 (清朝翰林) · 查看更多 »

楊熥

楊熥,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人,中國清朝官員。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楊熥 · 查看更多 »

楊燭

楊燭,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人,中國清朝官員。 楊燭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三甲進士。歷任山西繁峙縣、陽曲縣、夏縣、河南扶溝縣、山東單縣、費縣、棲霞縣等地知縣。.

新!!: 雍正和楊燭 · 查看更多 »

楊鯤

楊鯤,山西寧武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軍事將領。 楊鯤是南昌水師營遊擊楊光祖之子。楊光祖在征討吳三桂時殉職,臨死前將楊鯤、楊鵬兄弟托孤於其慕僚狄存周。楊鯤長大後子承父業,曾歷任江南江寧城守石營守備、廣西潯州協都司、甘肅黑城營遊擊、甘肅莊浪營參將、山西東路營參將、山西利民路營參將、直隸務關營參將。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升任廣東廣州副將。同年,調任直隸河間協副將。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任雲南曲尋武霑總兵官。雍正四年(1726年),任直隸正定總兵官。雍正五年(1727年),擢升為直隸古北口提督。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協辦直隸總督,六月解職。.

新!!: 雍正和楊鯤 · 查看更多 »

楊超曾

楊超曾(清康熙三十二年-乾隆七年,即),字孟班,又字駿驤,清朝政治人物。湖南省武陵縣 (今屬常德市)人。.

新!!: 雍正和楊超曾 · 查看更多 »

楊錫紱

楊錫紱(),字方來,清朝江西清江人。雍正五年進士。 乾隆元年,署任廣西布政使,不久改為正式擔任。乾隆六年,出任廣西巡撫。九年,出任禮部侍郎。十年,出任湖南巡撫。十五年,授刑部侍郎職,仍兼任湖南巡撫。十八年,擢升為左都御史。十九年,署任吏部尚書。後因事被提議革職,皇帝命令留任。二十年,又署任湖南巡撫,授禮部尚書職。二十一年,署任山東巡撫。二十二年,出任漕运总督。後加太子少師。二十八年,加太子太保。乾隆三十三年去世,諡勤慤。.

新!!: 雍正和楊錫紱 · 查看更多 »

楚门镇

是下辖的一个镇。.

新!!: 雍正和楚门镇 · 查看更多 »

楚雄府

楚雄府,中国明、清时设立的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路置,治所在楚雄县(今云南省楚雄市)。领二州,五县,( 五個縣:楚雄縣,廣通縣,定遠縣,定邊縣和堮嘉縣)属云南省。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省〈石咢〉嘉县入南安县。雍正七年(1729年),定边县改隶蒙化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姚安府废,姚州和大姚县归属楚雄府。领三州:南安州、镇南州、姚州,四县:楚雄县、广通县、定远县、大姚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楚雄、南华、牟定、双柏、南涧等市县地。1913年废。.

新!!: 雍正和楚雄府 · 查看更多 »

楊枝華

楊枝華,贵州都勻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進士,三甲七十八名,后官知縣。.

新!!: 雍正和楊枝華 · 查看更多 »

楊氏蠟像院

楊氏蠟像院(1979年6月9日 - 1979年12月),位於九龍尖沙嘴美麗華酒店商場第二層地庫,它是香港第三間蠟像館,該院規模宏偉,極富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為商人楊志雲先生耗資港幣一百萬元經營 。由於蠟像被歹徒惡意破壞,該院在1979年12月停業。.

新!!: 雍正和楊氏蠟像院 · 查看更多 »

楊文乾

楊文--(),字元統,號霖宰,漢軍正白旗人。楊宗仁子。以監生效力永定河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授山東曹州知州,遷東昌府知府。舉卓異,遷陝西榆林道。雍正元年(1723年),加按察使銜,雍正三年(1725年),擢河南布政使。同年,遷廣東巡撫。雍正六年,卒,賜祭葬。子楊應琚。.

新!!: 雍正和楊文乾 · 查看更多 »

業西丹畢鑒贊

業西丹畢鑒贊(),第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十六世),清朝内蒙古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父亲达札拉哲巴,母亲萨札达。出生在甘肃宗江北噶达托布达寺附近。 经过前世章嘉的扎萨克喇嘛辨认后,奏请乾隆帝确定,获得御赐敕书。四岁受小戒,七岁随札森额尔德尼受比丘戒,修习密宗戒律。八岁,奉旨到热河觐见乾隆帝。十三岁乾隆驾崩,入京吊唁,觐见嘉庆帝。十四岁入藏学法,谒见达赖喇嘛。1806年受大戒。到北京觐见嘉庆,多次受到赏赐。1819年,为管理京都都喇嘛班第扎萨克达喇嘛,办理一切黄教事务,来往在北京嵩祝寺和多伦汇宗寺之间。1828年,道光帝赐他银质镀金大国师印和诰命。1834年,获得金制大国师印和金花。1846年,在嵩祝寺庆六十诞辰,道光亲书福寿二字还赐白玉如意。奉旨管理善因寺汇宗寺和康熙五十三年到雍正九年所建的所有寺庙。同年六月,入寂,道光帝命龛座供奉于五台山镇海寺。.

新!!: 雍正和業西丹畢鑒贊 · 查看更多 »

榆林府

榆林府,清代的府。 雍正八年(1730年)于明榆林卫地置,治榆林县(今陕西省榆林市)。属陕西省。乾隆后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横山县、佳县以北,长城以南地。1913年废。 评价:衝,繁,難。延榆綏道治所。初沿明制,置東、中、西三路道。康熙元年,省西路入中。雍正九年,改中為榆葭道,東為延綏鄜道。乾隆二十六年改。總兵同駐。明曰榆林衞。雍正九年,改置榆林府,並置榆林、懷遠、定邊、靖邊四縣。乾隆初,改定邊縣、靖邊縣屬延安府,葭州直隸州降州,暨所隸神木縣、府谷縣二縣來隸。領州一,縣四:榆林縣、懷遠縣、神木縣、府谷縣、葭州。.

新!!: 雍正和榆林府 · 查看更多 »

樹林區

樹林區位於台灣新北市西側,北以塔寮坑溪與新莊區為界,西以龜崙嶺與桃園市龜山區相鄰,西南連鶯歌區、南至三峽區,東毗板橋區、東南以大漢溪與土城區接壤。由於行政邊界劃分,以板林路為界,樹林車站距邊界僅100公尺,而樹林區公所則距僅50公尺,本區也是交通部公路總局臺北區監理所所在的位置。 樹林是新北市原住民分布最多的地方,約6000人。其依據地緣關係及風俗習慣共可分為樹林、三多(三角埔)、山佳(山仔腳)、柑園(石頭溪)四個地區或樹林、潭底、三多(三角埔)、圳安(圳岸腳)、彭福(彭厝莊)、山佳(山仔腳)、柑園(石頭溪)七個地區。其中,山佳(山仔腳)面積最大,樹林面積最小。其中柑園(石頭溪)地區受大漢溪阻隔與三鶯生活圈較為密切,而板橋區溪洲六里(崑崙里、成和里、溪北里、堂春里、溪洲里、溪福里,共約四萬多人)因地緣關係與樹林區區民生活較為密切。 樹林區有「紅露酒的故鄉」之稱,早年以台灣省立菸酒公賣局樹林酒廠出產的紅露酒而聞名全台。隨著樹林酒廠於西元2004年拆遷至桃園市龜山區,原地變更使用為「大同科技園區」,樹林紅露酒文化遂逐漸沒落,正待區民努力開創文化新局。樹林區民風淳樸,位於和平里中華路上的新北市立樹林高級中學更是孕育跆拳道選手的搖籃。.

新!!: 雍正和樹林區 · 查看更多 »

檮杌閑評

《檮杌閑評》(檮杌/táo wù、喻為惡人),全稱《檮杌閑評全傳》,又名《檮杌閑評明珠緣》、《明珠緣》。凡五十卷五十回(清木刻本),作者不詳。是明末一部揭露宦官魏忠賢的明代白話長篇歷史小說,古典時事小說。.

新!!: 雍正和檮杌閑評 · 查看更多 »

欽漣

钦连,浙江长兴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雍正四年(1726年)担任新设的南汇县知县一职,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任同职,期间以工代赈重筑原里护塘之预备塘,并改名为钦公塘。次年由杨羾天接任。.

新!!: 雍正和欽漣 · 查看更多 »

正定城

正定城是河北省正定县的标志之一,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周、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不同规模修筑。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

新!!: 雍正和正定城 · 查看更多 »

正定县

正定县在中国河北省西南部,是石家庄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石家庄市北12公里。正定于1994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境内古建筑丰富多彩,全县共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正定县 · 查看更多 »

正定府

正定府,清朝时的一个府。 明朝称真定府,领五州,二十七县。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避雍正帝讳,真定府改為正定府。二年,升冀州、赵州、深州、定州、晋州五个州为直隶州,以南宫县等十七县属之。雍正十二年,降晋州直隶州为晋州,并所属无极县、藁城县与定州直隶州新樂縣还来隶正定府。正定府轄正定縣、獲鹿縣、井陘縣、欒城縣、行唐縣、靈壽縣、平山縣、元氏縣、贊皇縣、晉州、无极县、藁城縣、新樂縣、阜平縣等14個縣。.

新!!: 雍正和正定府 · 查看更多 »

正宁县

正宁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东北部,是庆阳市东南部的一个县。 位于东经107°56′-108°38′,北纬35°14′—35°36′。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陕西省黄陵县,南边旬邑县,西南边彬县,西边长武县,北边宁县。 面积1329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23万;邮政编码745300,县政府驻山河镇。.

新!!: 雍正和正宁县 · 查看更多 »

正安县

正安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遵义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贵州北端,乌江支流芙蓉江上游,邻接重庆市。 面积2595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60万;邮政编码563400,县政府驻鳳儀街道。.

新!!: 雍正和正安县 · 查看更多 »

正安州

正安州,清朝时设置的州。 为明朝时设置的真安州。順治初年,隸四川省。康熙中,遷治古鳳。雍正二年(1724年)改正安,当是为避讳雍正帝名。雍正七年,同府改隸贵州省。遵義府東北三百四十里。考评:難。1913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改正安县。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遵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正安州 · 查看更多 »

正福寺天主堂

正福寺天主堂,全名天主教北京教区正福寺基督君王堂,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环四季青桥东北角,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

新!!: 雍正和正福寺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正阳县

正阳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上游北岸,是驻马店市下属的一个县。 目前下辖:真阳镇、寒冻镇、汝南埠镇、铜钟镇、陡沟镇和熊寨镇;慎水乡、傅寨乡、兰青乡、彭桥乡、皮店乡、新阮店乡、袁寨乡、油坊店乡、雷寨乡、西严店乡、王勿桥乡、闾河乡、永兴乡和大林乡。 2011年1月5日,正陽縣水利局局長閔懷民被駐馬店市市委及正陽縣縣委指稱因為組織慎水河綜合治理工程施工不力而被撤職。但事實上,傳媒認為他是因為河道治理工程發生碾斃民眾的事件而要負上政治負責。.

新!!: 雍正和正阳县 · 查看更多 »

步步惊心 (桐华小说)

《步步惊心》(英文:Startling by Each Step 或 Bu Bu Jing Xin )是由桐华创作的一本清朝穿越情感小说。2005年,作品登陆晋江原创网,同时被海洋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及野人文化出版社先后出版,於2009年至2011年間,桐华修订原作,出版新版《步步惊心》。.

新!!: 雍正和步步惊心 (桐华小说) · 查看更多 »

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閩北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现由南平市代管,1989年由原崇安县()撤县设市而来,以境内武夷山而得名,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城市。该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相毗邻,距南平市160千米。全市辖3个镇、4个乡、3个街道和4个农茶场,总面积2800余平方千米。 武夷山风景秀丽,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古迹众多,古闽越人在武夷山地区留下了武夷山崖墓群、闽越王城遗址等遗迹。宋代朱熹在此授徒讲学,将理学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儒宗。武夷山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踏足之地,武夷山摩崖石刻即为见证。1998年武夷山市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武夷山盛产茶叶,武夷岩茶在中国茶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1959年首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新!!: 雍正和武夷山市 · 查看更多 »

武定州 (明朝)

武定州,明清时设置的州,属济南府。在今山东省境。 元朝时,武定州为棣州地,治所在厌次县,属济南路。明朝洪武初年,州县俱废。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复置州,改名乐安州。永乐十五年(1417年),汉王府(朱高煦)迁於此。宣德元年(1426年)废除。同年元年八月,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南有大清河,又有土河,又有商河。东南有清河巡检司。西南距府二百四十里。下辖四县: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武定州置武定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直隸州置武定府。.

新!!: 雍正和武定州 (明朝) · 查看更多 »

武定府 (清朝)

武定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武定州置武定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武定直隸州置武定府,治所在惠民縣(今山東惠民縣)。 清初沿明制,武定州為濟南府屬州,領縣三。雍正二年(1724年),直隸。十二年為府,置附郭,降濱並所領利津、霑化、蒲臺及濟南之青城、商河來隸。領州一,縣九:惠民縣、青城縣、陽信縣、海豐縣、樂陵縣、商河縣、濱州、利津縣、霑化縣、蒲臺縣。清代评价:繁,難。隸濟東泰武臨道。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民國二年(1913年)廢。.

新!!: 雍正和武定府 (清朝) · 查看更多 »

武定路

武定路,元朝时设置的路。 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置武定路。治所在南甸县(今云南省武定县)。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武定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元谋县等地。明朝洪武年间,改为武定府。清朝雍正年间,改为武定州。 Category:元朝的路 Category:云南的路 Category:昆明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楚雄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武定路 · 查看更多 »

武胜县

武胜县,原名定遠縣,民國2年,因與他縣縣名重複,更名武勝縣(元世祖忽必烈曾在今武胜县旧县乡武胜山(母章德山)设武胜军,取意“以武力胜南宋”)。武胜县位于四川省东部,嘉陵江中游,面积966平方公里,人口83.8万,隶属四川省广安市,县人民政府驻沿口镇。武胜通行的方言为武胜话,属西南官话成渝片。元明清三代均為重慶路、重慶府轄縣,武勝縣是重慶府管轄十四屬縣中唯一未在重慶直轄市範圍內的縣份,故民間一直不斷有要求就武勝縣重新劃入重慶的訴求。.

新!!: 雍正和武胜县 · 查看更多 »

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紫禁城的前朝西路,和东路的文华殿基本上对称,興建於明朝紫禁城興建時期。武英殿既是殿本身的名字,也是周邊建筑群的总称。2008年起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新!!: 雍正和武英殿 · 查看更多 »

歌女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但不一定都)會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新!!: 雍正和歌女 · 查看更多 »

段玉裁

段玉裁(),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朝語言學家,训诂家、经学家。.

新!!: 雍正和段玉裁 · 查看更多 »

毕节市

毕节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上游,黔、滇、川三省交界乌蒙山区。东与遵义、贵阳两市相接,南连安顺、六盘水两市,西南与云南省曲靖市接壤,北与云南省昭通市及四川省泸州市相邻。全市总面积26,849平方公里,人口660.61万,是贵州省人口最多的地级行政区。.

新!!: 雍正和毕节市 · 查看更多 »

毕沅

沅(),字纕蘅,號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洋縣(今太倉市)人。清朝狀元、學者、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毕沅 · 查看更多 »

毛義雲

毛義雲(),童名思戶金,號義雲,是琉球國第二尚氏王朝世子尚純之妃,並擔任第二尚氏王朝第七代聞得大君。毛氏出身首里毛氏豐見城家的分家毛氏座喜味家,是七世毛思義(讀谷山親方盛源)與妻尚慈源之次女,有一姊一弟六妹。其弟毛溫良(讀谷山親方盛守)在她擔任聞得大君後任聞得大君加那志大親職。她與尚純育有一子尚益,尚益繼位為王追尊父親尚純為王,她也被追封為王妃。.

新!!: 雍正和毛義雲 · 查看更多 »

水城县

水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六盘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贵州西部,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水城幅员面积3594平方公里,下辖32个乡1镇,总人口82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3%。.

新!!: 雍正和水城县 · 查看更多 »

水西庄

水西庄,位于今天津市红桥区,是清朝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创建的私家园林。现已无存。.

新!!: 雍正和水西庄 · 查看更多 »

水林鄉

水林鄉位於台灣雲林縣西南方,南隔北港溪與嘉義縣相望。本鄉地處嘉南平原西北部,地勢平坦,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因顏思齊曾經率領漢人登陸此地開墾,有「開台第一鄉」之稱。.

新!!: 雍正和水林鄉 · 查看更多 »

水林景陽宮

水林景陽宮供奉的主神是康、趙、溫三府元帥,配祀龍邊註生娘娘、虎邊福德正神,兩側鐘鼓樓右廂房地藏王菩薩及左廂房中將軍,在水林鄉蔦松地區的廟宇中,是最早建立,康、趙、溫元帥自清雍正六年(1728年)駕臨濟世以來,迄今已有三百多年之歷史,廟前方的戲台,名為槺榔櫊的起源與廟後的槺榔樹有很大的關係,據說廟後的七星槺榔樹,從清初至今,已有約三百年壽命了,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十一日,是康、趙、溫元帥的聖誕,也是景陽宮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來進香的信眾也必定去槺榔園觀賞,其宮址是雲林縣水林鄉松北村松東路24號。.

新!!: 雍正和水林景陽宮 · 查看更多 »

永定河道

永定河道是清朝设立的一个以管理永定河河务为主要职责的职务,衙门位于有“京南门户”之称的顺天府固安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城外南关。河道是清朝的创举,直隶永定河道设立于雍正四年(1726年),与山东运河道、江苏河库道是清代仅有的三个专职河道。光绪末年,其他两职均裁省,仅永定河道保留至清亡。民国初年,改称永定河河务局,仍在衙门原址办公。.

新!!: 雍正和永定河道 · 查看更多 »

永寧直隸州

永寧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隸屬川南永寧道。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置永宁州,轄地設永寧同知,屬於敘州府;並有永寧衛屬貴州都司。清朝順治初年,承襲明制,設永寧廳屬敘州府;另分割永寧衛改屬貴州威寧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永寧衛為永寧縣,仍屬威寧府。雍正五年(1727年)將永寧廳併入永寧縣,並改屬四川敘州府。雍正八年(1730年)恢復為廳,設同知。乾隆元年(1736年)升格為敘永廳,下轄永寧縣。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將永寧縣治移到古藺;三十四年(1908年),將敘永直隸廳改為永寧直隸州,永寧縣改名古藺縣,並將瀘州瀘衛與古藺縣、九姓鄉合併新設古宋縣。下轄二縣:古藺縣(直隸州治所)、古宋縣。1913年,永寧州改為敘永縣。.

新!!: 雍正和永寧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永州府

永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永州路置,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湖南省祁东、新田两县以西湘江(包括潇水)流域。 清朝属湖南省。置衡永郴道,驻衡州府,领衡州府(衡阳县、清泉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永州府(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州、宁远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郴州(永兴县、宜章县、兴宁县、桂东县),雍正十年(1732年)增领桂阳州,更名衡永郴桂道。1913年废。.

新!!: 雍正和永州府 · 查看更多 »

永丰州

永丰州,清朝设置的州。 雍正五年(1727年)析广西省泗城府西隆州红水江以北地置,治所在今贵州省贞丰县。属兴义府。因嘉庆帝赐“忠贞丰茂”匾额,取“贞丰”二字,于嘉庆二年(1797年)改名为贞丰州。.

新!!: 雍正和永丰州 · 查看更多 »

永乐大典

《永樂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編撰於明永樂年間,全書22,937--,11,095冊,約3.7億字。《永樂大典》屢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約為原書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新!!: 雍正和永乐大典 · 查看更多 »

永平府

永平府,明朝的一个府,属于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元朝称为永平路,直属于中书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平滦府,属河南分省。洪武四年(1371年)改永平府。此后改属北直隶。领一州,五县,分别是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滦州领乐亭县。弘治四年(1491年),有户口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人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1578年),户口二万五千九十四,人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清初,属直隶。雍正初年,以顺天府的玉田县、丰润县来属。乾隆八年(1743年),两县改属遵化州。乾隆初,废山海卫置临榆县。清代考评:要,终清一朝,下领一州、六县,分别是滦州、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临榆县。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废。.

新!!: 雍正和永平府 · 查看更多 »

永康市

永康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中部。三国吴时置永康县,1992年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金华市管辖。由于五金产业民营经济活跃,有“五金之都”之称,现为中国最大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 同时,永康也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

新!!: 雍正和永康市 · 查看更多 »

永佑

永佑(1735年—1740年),是大越国后黎朝懿宗黎维祳的年号,共计6年。.

新!!: 雍正和永佑 · 查看更多 »

永佑庙

永佑庙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1、3号的一座道观,是北京皇城的城隍庙。.

新!!: 雍正和永佑庙 · 查看更多 »

永和區

永和區(臺羅:Íng-Hô-Khu)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為臺北都會區較早發展的區域,隔新店溪與臺北市的中正區、萬華區、大安區、文山區相鄰,南與新北市中和區緊密相連,境內居住大量通勤人口。 永和區是典型的都市精華區,除了早期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泉州裔臺灣人、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公教外省人、臺灣大陳人,以及70、80年代遷入的韓國華僑,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9,100人以上,由於本地人少搬出及外縣市人口移入,造成永和房價居高不下的情形,現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鄉鎮市區。.

新!!: 雍正和永和區 · 查看更多 »

永和宮

永和宮(z),為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于東六宮东部中间。.

新!!: 雍正和永和宮 · 查看更多 »

永绥直隶厅

永绥直隸厅,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厅。 雍正元年(1723年)于湘西北置永綏廳,治所在吉多营(今湖南省花垣县南新卫城),属辰州府。嘉庆元年(1796年)升为直隶厅,七年移治花园堡(今湖南省花垣县驻地花垣镇)。辖苗寨二百二十八。1913年废厅,改为永绥县。 嘉庆七年,厅境苗民龙六生起义,自称天王。 湘 Category:湖南的厅 Category:湘西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花垣县 Category:17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永绥直隶厅 · 查看更多 »

永璧

和勤親王永璧(v;),和恭親王弘晝第二子,母妻吳扎庫氏,其父為五什圖,和親王系第二代。 他在雍正十一年六月(1733年)出生,乾隆二十一年十二月(合1757年)受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乾隆三十五年十月(1770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二代。 乾隆三十七年三月(1772年)他去世,虛齡四十岁,由長子綿倫襲封和親王系第三代,不過需遞降為郡王襲封。.

新!!: 雍正和永璧 · 查看更多 »

永璜

定安親王永璜,(z;),乾隆帝長子,追封定親王,諡「安」。生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於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 乾隆十三年(1748年),高宗南巡,還蹕次德州,孝賢純皇后駕崩,永璜以大阿哥身分迎喪,但其間因與三弟永璋表現得不夠傷感,被高宗斥責二人不合體統,亦不懂禮節,更暗示二人被取消立儲資格。永璜更從此鬱鬱寡歡,沒多久便於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逝。高宗雖感後悔,但為時已晚,遂痛心地下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 永璜有子二人,長子固山貝子綿德(1747年-1786年),乾隆十二年七月初六生,母永璜嫡福晉伊拉裡氏。乾隆十五年蒙受皇祖特恩襲封其父所遺的親王,四十一年因與官員往來而削爵,後由其弟綿恩襲爵。次子綿恩,乾隆十二年八月十四日生,母親永璜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綿恩靈巧勤奮,頗受乾隆寵愛。.

新!!: 雍正和永璜 · 查看更多 »

永顺府

永顺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明朝初年,为永顺州,后为永顺宣尉司。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改为流官,置永顺厅。隶辰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府,治所在永顺县,属湖南省辰沅永靖道。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永顺、龙山、古丈、保靖、桑植等县地。1913年废。.

新!!: 雍正和永顺府 · 查看更多 »

永貴

永貴(v,),字心齋,拜都氏,滿洲正白旗人。父布蘭泰,自云騎尉世職授理籓院員外郎。雍正年間,為江西巡撫,在江西整肅綱紀,不怕得罪上級,絕不貪污。成為當地佳話。.

新!!: 雍正和永貴 · 查看更多 »

永恩

永恩(),滿洲愛新覺羅氏。禮烈親王代善後裔。康修親王崇安次子,為鐵帽子王之一,第五任康親王(1753年-1778年)及第二任禮親王(1778年-1805年)。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其父崇安逝世,由崇安的伯父、康良親王傑書第四子巴爾圖承襲康親王爵位。雍正十二年(1734年)四月,永恩被封為貝勒。乾隆十八年(1753年),康簡親王巴爾圖逝世,由永恩襲爵成為康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其祖代善才德昭著而有計謀,回復原號為禮親王。永恩性格寬易而對自己嚴苛,襲爵接近五十年,淡泊勤儉,出處有恆。嘉慶十年(1805年)逝世,朝廷賜予諡號「恭」。其子昭槤承襲禮親王爵位。.

新!!: 雍正和永恩 · 查看更多 »

永樂大鐘

永樂大鐘,又稱華嚴鐘,於明朝永樂年間(約1420年-1424年)鑄製,所以叫“永乐大钟”。鐘面上、下、內、外合共刻有近23萬字,是中國現存最大型的青銅鐘,有國寶、「鐘王」之美譽,亦為世界最大的佛鐘以及世界上鑄有最多文字的大鐘,人民網,2005-09-21,現藏北京市西北郊北三環路的大鐘寺。.

新!!: 雍正和永樂大鐘 · 查看更多 »

永春直隶州

永春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割泉州府之德化、延平府之大田属之,治所在永春县(今属福建省)。属福建省。辖境相当今福建省永春、德化、大田等县地。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3年废,改为永春县。.

新!!: 雍正和永春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永济市

永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一个县级市,由运城市代管。位于山西西南隅,同蒲铁路穿越市境。.

新!!: 雍正和永济市 · 查看更多 »

永慶

永慶(1729年—1732年),是大越国后黎朝废帝昏德公黎维祊的年号,共计4年。.

新!!: 雍正和永慶 · 查看更多 »

永晉

头等侍卫爱新觉罗·永晋(),已革泰郡王弘春第六子,庶母王氏,常德之女。永晉初為閒散宗室,乾隆十三年(1748年)十一月授三等侍卫。二十七年(1762年)十一月,授二等侍卫。三十八年(1773年)六月,授头等侍卫。 乾隆四十年四月,永晉逝世,年四十七岁。嫡妻唐佳氏,卿唐英之女,妾王氏,王铨之女。妾郑氏,包衣佐领郑福之女,有十二子,其中绵备一子为奕山。 Category:滿洲鑲藍旗人 Category:清朝宗室.

新!!: 雍正和永晉 · 查看更多 »

江華 (演員)

江華(Kwong Wah,),原名陳木華,祖籍廣東汕頭,香港前影視演員,現職保險經紀。 江華曾就讀威靈頓英文中學。他最早出於螢光幕是於1984年參加TVB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3屆 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張衞健),演繹張國榮的《風繼續吹》並成功躋身三十強而進入決賽,唯出於私人理由而退出。 他於1985年參加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才正式入行,與黎明及張敏同屆,之後成為亞視藝員,其藝名「江華」正是該訓練班的導師所改。其時他在亞視已處於一線位置,只是知名度稍遜,除主演了多部劇集外,也有演出電影,其後更憑《但願人長久》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最佳新演員,不過最比較突出的是1996年的《不道德的礼物》。在亞視期間最為人所知的是出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裡的第一男主角-沈嘉豪。 江華在1996年轉投無綫電視後才開始廣為人熟悉。原邀約是請他出演“令狐沖”一角,但他第一部無綫劇集乃該年11月播映的《西遊記》,甫首播便取得佳績,創出了高達44點的收視紀錄。因之日後他不時在無綫劇集以主角身份登場。由於其外形較像劉德華,其時已有人拿江華來跟劉德華比較,視之為「翻版劉德華」。 後來他多在中國大陸拍剧,2006年和舒淇合作的《紅拂女》,是受台灣楊登魁的邀請,本來是請他飾演虯髯客一角,後見其本人覺得更適合獨孤城這個角色。同時期開設演藝訓練班『戲道』,培育新一代演員。 江華在2015年加入英國保誠成為保險經紀。.

新!!: 雍正和江華 (演員) · 查看更多 »

江西填湖广

江西填湖广,是指大量江西人迁居到湖广(今湖南与湖北两省范围)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影响十分深远。共有兩次,一次是发生在元末明初,另一次是明末清初。.

新!!: 雍正和江西填湖广 · 查看更多 »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江西布政司,是明、清兩朝在江西的省级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衙门驻南昌府。.

新!!: 雍正和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江氏祠堂

江氏祠堂是臺中市南區的代表性祠堂之一,位於國立中興大學旁的江川里,地址為臺中市南區永和街159號。 江川里的江氏家族,是早期開發的重要功臣,與霧峰林家,齊名為中部兩大家族。 堂內供俸有清雍正四年(1726年)福建永定人江永盛來台入墾時隨身攜帶的口袋媽祖,大廳中央懸掛道光十四年(1834年)書的「義勇」匾額,與江東峰畫像。 江氏祠堂為祭祀公業,堂號為「濟陽堂」,門前右側有「鍵軒亭」。 Category:台湾宗祠 Category:江姓宗祠 Category:台中市廟宇 Category:南區 (臺中市).

新!!: 雍正和江氏祠堂 · 查看更多 »

江汉区

江汉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辖区面积33.43平方千米,为全市土地总面积0.39%,占全市建成区面积15.32%。户籍人口43.28万人,实际总人口65万人。下辖13个行政街道,再分为116个社区居委会。.

新!!: 雍正和江汉区 · 查看更多 »

江湾镇街道

江湾镇街道,是中国上海虹口区下属的一个街道办事处。.

新!!: 雍正和江湾镇街道 · 查看更多 »

江湖奇俠傳

《江湖奇俠傳》是飛騰製作公司於1996年至1997年拍攝製作的一部長篇歷史演義劇。該劇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皇權嬗替和民間反清復明活動為背景,講述了雍正皇帝和江南大儒呂留良之女呂絲絲之间充滿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

新!!: 雍正和江湖奇俠傳 · 查看更多 »

汝宁府

汝宁府,元朝时设置的府。1913年废。 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蔡州置,治所在汝阳县(今河南省汝南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京广铁路线以东,西平、项城等县市以南,安徽省颍河流域以西地。明朝以后,辖境不断缩小。 清初沿明制,領州二,縣十二。雍正二年(1724年),光州升光州直隸州。光山縣、固始縣、息縣、商城縣割隸。領州一,縣八:信陽州、汝陽縣、正陽縣、上蔡縣、新蔡縣、西平縣、遂平縣、確山縣、羅山縣。清代汝寧府,评价:衝,繁,難。隸南汝光道。汝南分防通判、新息分防通判駐。.

新!!: 雍正和汝宁府 · 查看更多 »

汤聘

汤聘(),字莘来,号稼堂,浙江仁和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汤聘 · 查看更多 »

汪师韩

汪师韩(),字抒怀,号韩门,浙江钱塘县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年少工诗文,杭堇浦曰:“诗之道,熟易而涩难,韩门诗有涩味,所以可传。”。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好讀蘇軾之詩。雍正时在圆明园内教授皇子,赐居圆明园旁,乾隆曾称赞他“好学问”。有御史遂弹劾汪师韩治家无状,遭罢官。卒年不详。有《上湖纪岁诗编》、《苏诗选评笺释》六卷、《葉戲原起》。.

新!!: 雍正和汪师韩 · 查看更多 »

汪繼璟

汪繼璟,字倬雲,號恬村,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清朝官員。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科舉人,雍正四年(1726年)出任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同年改敘吏科給事中,不滿一年離台。.

新!!: 雍正和汪繼璟 · 查看更多 »

汪由敦

汪由敦(),初名汪良金,字師苕,號謹堂,又號松泉居士,安徽休寧人,清朝大臣。.

新!!: 雍正和汪由敦 · 查看更多 »

汪景祺

汪景祺(),原名日祺,字无巳,號星堂,浙江杭州人。.

新!!: 雍正和汪景祺 · 查看更多 »

汜水縣

汜水縣,中国古旧县名。 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成皋縣置,在今滎陽市西北汜水鎮。因汜水河由鞏義東南北流經此地注入黃河,故名。屬鄭州。唐朝垂拱四年(688年),更名為廣武縣。神龍元年(705年),複名汜水縣,五代改屬河南府。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廢入河陰縣。元豐二年 (1079年)復置,屬孟州,金朝时,復屬鄭州。明朝仍之。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屬郑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改屬開封府。光緒三十年末(1905年),復屬直隸州。1913年屬豫東道(豫東道次年改稱開封道),1932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1948年,與廣武縣合并為成皋縣。.

新!!: 雍正和汜水縣 · 查看更多 »

汕尾市

汕尾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頻南海。市境东邻揭阳市,北临梅州市、河源市,西界惠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與粤东沿海丘陵区的結合部,東距汕頭市160公里,西距深圳市12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有莲花山脉,东南为低山丘陵和滨海平原。螺河、黄江等从北向南流入南海,海岸线约455公里,拥有沿海多个岛屿。总面积4,862平方公里,人口302.16万。.

新!!: 雍正和汕尾市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雍正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汉奸

漢奸是一個負面意義的語彙,泛指出卖中國國家民族利益的人,相當於“卖国贼”、“內奸”,也即通敌或叛國的中國人。 「漢奸」在《辞海》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泛指中華民族中投靠外國侵略者,甘心受其驅使,出賣祖國利益的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釋是「原指漢族的敗類,後泛指投靠侵略者、出賣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敗類」。.

新!!: 雍正和汉奸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雍正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汀漳龍道

廵海汀漳龙道是清代福建省的一个道,管辖汀州府、漳州府和龙岩直隶州。原为海防汀漳道。雍正十三年龍巖分州後,改為廵海汀漳龍道。乾隆三十三年加兵備,道治汀州府,后迁漳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县升为道的直隶州,始更名为汀漳龙道。1913年废府治,复改为汀漳道。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废,改为督察区。 閩 Category:173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汀漳龍道 · 查看更多 »

沧州 (古代)

沧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地。 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设置,治所在饶安县(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辖浮阳郡、安德郡、乐陵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漳河郡废入沧州。大业三年(607年),以沧州改置渤海郡,治所在阳信县(今属山东省滨州市)。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徙治饶安县,六年(623年),徙治胡苏县(今属河北省沧州市)。贞观元年(627年),复治清池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口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五。下辖七县:清池县、盐山县、长芦县、乐陵县、饶安县、无棣县、乾符县。管辖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海河以南,静海县、青县、交河以东,东光县和山东省宁津县、乐陵市、无棣县以北地区。唐朝时,从沧州境内,先后分出棣州、景州。武德四年(621年),以沧州的阳信县、滳河县、乐陵县、厌次县置棣州。八年(625年),棣州废,四县还隶沧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复以沧州的厌次县,德州之滳河县、阳信县置。贞元三年(787年),以沧州的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置景州。长庆元年(821年),景州废,县还沧州。长庆二年(822年),复以弓高县、东光县、临津县、南皮县、景城县置。大和四年(830年),景州又废,县还沧州。景福元年(892年),复置景州。 宋朝之后辖境有所变动。元朝延祐改治长芦镇(今河北省沧州市)。明朝初年以清池县省入沧州。属京师河间府。清朝雍正后为不辖县的散州。1913年改为沧县。.

新!!: 雍正和沧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沧州市

沧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偏南。北界天津市、廊坊市,西北接保定市,西南连衡水市,东南邻山东省德州市、滨州市,东临渤海。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南运河、子牙新河流经境内。全市面积1.43万平方公里,人口744.3万。沧州盛产海盐,并拥有丰富石油资源,亦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新!!: 雍正和沧州市 · 查看更多 »

沭阳县

沭阳县,简称沭,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北部的城市,江苏省三个试点省直管县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有“花乡”的美誉。沭阳经济综合竞争力较强,位列中国百强县47位。.

新!!: 雍正和沭阳县 · 查看更多 »

河南巡撫

河南巡撫,全称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提督軍務,为明朝、清朝设置的负责河南地区的巡撫職位。.

新!!: 雍正和河南巡撫 · 查看更多 »

河南總督

河南總督,為清朝康熙、雍正年間設立的一個總督職位。.

新!!: 雍正和河南總督 · 查看更多 »

河南贡院碑

河南贡院碑共两通,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清代勒刻。为河南贡院改建、重修时,时任政府所刻立。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内,旁有二层贡院执事房一座,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依据旧照片重建。.

新!!: 雍正和河南贡院碑 · 查看更多 »

河北道 (清朝)

河北道,清朝到民国初期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新!!: 雍正和河北道 (清朝) · 查看更多 »

河道總督

河道總督(v)為中國清朝相當特殊的官制名稱,該清朝為正二品的官職,與一般兼掌政務和军务的總督不同,而是專門治理河道政务的总督官职。 清朝設置三位河道總督。分別是.

新!!: 雍正和河道總督 · 查看更多 »

河陝汝道

河陝汝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河南省。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设立,驻陕州,下辖河南府、陕州直隶州、汝州直隶州。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分巡河南陝汝道,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加水利衔。光绪年间,称分巡河陝汝等处地方驿传兼水利道,民国改为豫西道。.

新!!: 雍正和河陝汝道 · 查看更多 »

河東總督

河東總督可以指:.

新!!: 雍正和河東總督 · 查看更多 »

沾河姑

沾河姑(),本名没有记载,相关档案中又称她为ajige fujin(译为小福晋或阿吉格福晋《满洲实录·卷七》○癸亥天命八年......○六月初九日帝御八角殿召御妹阿吉格福金及眾公主訓之曰天作之君......又謂御妹曰.姑若不預訓諸女.倘犯事之後.汝毋阻我.帝諭諸王曰喀爾喀貝勒......

新!!: 雍正和沾河姑 · 查看更多 »

沈孟堅

沈孟堅,字賦亭,浙江德清縣人。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沈孟堅 · 查看更多 »

沈在宽

沈在宽(),清朝初年浙江湖州人。 沈在宽是吕留良再传弟子。在乡里教授私塾。跟随师父严鸿逵进行反清活动。所作诗集称陆沈不必由洪水,谁为神州理旧疆。雍正六年(1728年),因为曾静案被捕入狱,定案后被杀死。.

新!!: 雍正和沈在宽 · 查看更多 »

沈維崧

沈維崧,贵州畢節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三甲一百名,后官主事。.

新!!: 雍正和沈維崧 · 查看更多 »

沈近思

沈近思(),字位山,号闇斋,浙江錢塘縣(今屬杭州市余杭區)人,中國清朝官員。.

新!!: 雍正和沈近思 · 查看更多 »

沈起元

沈起元(),字子大,一字子火,號敬亭,江蘇太倉州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清史稿》列傳八十七。.

新!!: 雍正和沈起元 · 查看更多 »

沈榮

沈榮(),字公甫,是一位出身臺南新營的律師及政治人物。他曾在臺灣日治時期為農民及地主爭取權益,也曾於二二八事件後為被告辯護。.

新!!: 雍正和沈榮 · 查看更多 »

沈淑

沈淑(),字立夫,又字季和。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今屬蘇州市)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經學家。.

新!!: 雍正和沈淑 · 查看更多 »

沈昌宇

沈昌宇(),字泰初,号定岩。浙江秀水县(今嘉兴)人。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会试,朝廷重新允许浙江举人参加。沈昌宇高中会元。殿试后,沈昌宇得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其兄沈昌寅也中同榜进士。本科鼎甲三人全为浙人,消息传至浙江杭州,士民雀跃。沈昌宇得授翰林院编修,掌修国史。但被引见之后,雍正帝认为他“才干中等,属平常之辈。”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沈昌宇出任广西乡试正考官。乾隆元年(1736年),任河南乡试副考官。乾隆三年(1738年),任山西乡试主考官。次年,提督广东肇高学政。乾隆九年(1744年)卒。.

新!!: 雍正和沈昌宇 · 查看更多 »

沈文鎬

沈文鎬(),字紹歧,號誠齋,江蘇省太倉州崇明縣(今屬上海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沈文鎬 · 查看更多 »

沂州

沂州,中国古代设置的一个州,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 北周改北徐州为沂州,因沂河而得名。治所在即丘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东南)。唐朝将州治迁到临沂县。曾改名为琅邪郡。土贡:紫石、钟乳。户三万三千五百一十。口十九万五千七百三十七。下领五县:临沂县、费县、丞县、沂水县、新泰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沂河流域、枣庄市、新泰市等地。 北宋王伦在沂州起义。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沂州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沂州府,1913年废除沂州府。.

新!!: 雍正和沂州 · 查看更多 »

沂州府

沂州府,清代府名。升明代沂州为府,屬山東省。 《清史稿·地理志八》:「沂州府:初沿明制,為兗州屬州,領縣二。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府,置附郭,降莒州及所屬蒙陰縣、沂水縣、日照縣來隸。領州一:莒州,縣六:蘭山縣、郯城縣、費縣、沂水縣、蒙陰縣、日照縣。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新!!: 雍正和沂州府 · 查看更多 »

沅陵县第一中学

沅陵县第一中学(Yuanling No.)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为怀化市公立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学之一。.

新!!: 雍正和沅陵县第一中学 · 查看更多 »

沙州卫

沙州卫,明朝关西八卫之一,在敦煌一带。 沙州是唐朝以来在敦煌设置的州,明朝明太祖洪武初年废除元朝的沙州路,永乐初年设沙州卫,以元朝西宁王的后裔主管沙州卫,辖境包括甘肃省瓜州县以西。正统年间废除。成化年间,在沙州设置罕东左卫,正德十一年(1516年),被吐鲁番所迫迁徙废除。嘉靖七年(1528年)关闭嘉峪关,明朝和吐鲁番汗国对关西八卫故地旷无建置。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为敦煌县。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清朝行政区划 Category:甘肃卫所 Category:酒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40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60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沙州卫 · 查看更多 »

沙亮

沙亮(),字智公,山東東昌府冠縣(今聊城市冠縣)人。清朝回族將領。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武進士。改侍衛,授巡捕營守備。歷陞陝西延綏鎮標左營遊擊。乾隆十三年(1748年),沙亮從征大金川,陣亡。其事上聞,朝廷按例卹賞。廕其子沙宏傑爲官。曾任浙江衢州鎮中營守備。.

新!!: 雍正和沙亮 · 查看更多 »

沙鹿區

沙鹿區(臺羅:Sua-Lak-Khu;拍瀑拉語:Salach)是臺灣中部城市臺中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臺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位置,臺中市區與臺中港之間、鄰近中部科學園區,臺中國際機場所在地。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風強、雨量少。重要特產為甘藷、豬肉副食產品。.

新!!: 雍正和沙鹿區 · 查看更多 »

波密土王

波密土王(),藏語稱為噶朗第巴、噶南木第巴,又譯作甘南木第巴,是1928年以前西藏波密的地方政權。.

新!!: 雍正和波密土王 · 查看更多 »

泰宁县 (清朝)

泰宁县,中国古县名。 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置,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雍正七年(1729年),废。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黑龙江古代县份 Category:牡丹江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宁安市 Category:172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泰宁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泰安县 (清朝)

泰安县,中国旧县名。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为泰安府治,亦是泰安府的附郭县。评价:冲,繁,疲,难。1958年曾设泰安市。1963年改市为县。1982年,撤县设市。.

新!!: 雍正和泰安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泰安州

泰安州,金朝时设置的州。 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泰安军置,治所在奉符县(今山东省泰安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新泰等市地。属山东西路。金朝末年,为刘二祖红袄军根据地。元朝时,属中书省。明朝初年,废奉符县入州,领二县(新泰县、莱芜县)。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泰安直隶州。十三年升为泰安府。.

新!!: 雍正和泰安州 · 查看更多 »

泰安市

泰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黄河之东。北界济南市,东邻莱芜市,东南与临沂市相接,南与济宁市毗邻,西与聊城市及河南省濮阳市隔黄河相望。全市总面积7,761平方公里,人口560.08万。泰安之名取“国泰民安”之意,因泰山而驰名。主城区位于泰山南麓,山城一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以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 雍正和泰安市 · 查看更多 »

泰安府

泰安府,清朝时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直隶州置,治所在泰安县(今山东省泰安市)。领东平州、六县:泰安县、肥城县、新泰县、莱芜县、东阿县、平阴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安、莱芜、新泰、肥城、平阴、东阿、东平等市县地。1913年废。.

新!!: 雍正和泰安府 · 查看更多 »

泰安直隶州

泰安直隶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清朝初年为泰安州,属济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下领三县:新泰县、莱芜县、长清县。不久,长清县换肥城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泰安府。.

新!!: 雍正和泰安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泰兴市

泰兴市在中國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是江苏省直管的一个县级市。泰兴置县于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寓意“国泰民安、兴旺发达”,素有“教育之乡”、“银杏之乡”、“建筑之乡”、“提琴之乡”、“减速机之乡”的美誉。.

新!!: 雍正和泰兴市 · 查看更多 »

泰郡王

泰郡王,清朝世袭郡王。雍正十一年(1733年),康熙帝孫弘春封郡王,封號泰,後廢,亦未得傳承。.

新!!: 雍正和泰郡王 · 查看更多 »

泽州

泽州,中国古代的州,立名于隋开皇三年,約當今日山西省晉城市。.

新!!: 雍正和泽州 · 查看更多 »

泽州府

泽州府是清朝设置的一个府,版图与现在的晋城市版图相吻合。 清代雍正六年(1728年),升澤州直隸州为泽州府,府治凤台县(今晋城市城区与泽州县),领五县:凤台县、高平县、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民国三年(1913年),撤销泽州府。.

新!!: 雍正和泽州府 · 查看更多 »

泽州府衙

澤州府衙,又稱澤州府行政公署,位於中國山西省晉城市城區西街街道北大街社区辖地的府衙街正北,是當時澤州府辦公的地方,俗稱「府衙門」,地位類似今天的市政府。.

新!!: 雍正和泽州府衙 · 查看更多 »

泗城州

泗城州,中国古代的州。 北宋皇祐(1049年—1054年)年间,平侬智高置泗城州。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明朝移治今凌云县城,直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顺治(1644年—1661年)初年,升为泗城土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为泗城府,不久又改泗城军民府,雍正年间恢复泗城府,改土归流,设流官。乾隆初年,增设凌云县。相当于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布柳河、澄碧水流域以西地区。民国二年(1913年),废泗城府入凌云县。.

新!!: 雍正和泗城州 · 查看更多 »

泗城府

泗城府,中国清朝时设置的府。 明朝时为泗城直隶州。清朝顺治(1644年—1661年)初年,升为泗城土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升为泗城府,不久又改泗城军民府,属思恩府。雍正五年(1727年),恢复泗城府,改土归流,设置流官。乾隆五年(1740年),增设凌云县,为泗城府治所。乾隆七年(1742年),西隆直隶州和所属西林县,归属泗城府。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左江道。下辖西隆州、凌云县、西林县。相当于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布柳河、澄碧水流域以西地区。民国二年(1913年),废泗城府入凌云县。.

新!!: 雍正和泗城府 · 查看更多 »

泗州直隶州

泗州直隶州是清朝安徽省的一个直隶州,位于淮河中游两岸,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的泗县、五河县、天长市、明光市以及江苏省的泗洪县、盱眙县。清代,泗州直隶州与該省的凤阳府、滁州直隶州以及江苏省江宁府、扬州府、淮安府、徐州府相邻。 在明代,泗州属于凤阳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格为直隶州。在此之前的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已经圮入洪泽湖,于是暂时寄治淮河对岸的盱眙县县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泗州徙治旧虹县县城,同时撤废虹县。此后泗州直隶州下辖3个县:盱眙县、天长县、五河县。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2年废泗州直隶州。 皖 Category:安徽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蚌埠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滁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宿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淮安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泗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法渊寺

法渊寺是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嵩祝寺东为法渊寺,西为智珠寺,形成了一组较大规模的佛教寺院群。.

新!!: 雍正和法渊寺 · 查看更多 »

法源寺 (北京)

法源寺,又称悯忠寺,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附近教子胡同的南端,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寺内珍藏了大量佛经、佛像和石刻,目前为中国佛学院和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的所在地。2001年,法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新!!: 雍正和法源寺 (北京) · 查看更多 »

泉州府

泉州府是明清时期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府,範圍大概是今日的泉州、廈門與金門。.

新!!: 雍正和泉州府 · 查看更多 »

津市牛肉粉

津市牛肉粉是湖南津市的一种特色食品,主要原料是牛肉和米粉。.

新!!: 雍正和津市牛肉粉 · 查看更多 »

洪门

洪門,又稱天地會,与袍哥会、青帮为清朝三大秘密结社,主要活动于華南,以福建、广东、湖廣等地區更盛。有時史學家所謂的洪门一詞,代表了一切反清的祕密會社,如青幫、理教等。後來演變成名称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 1840年代鴉片戰爭後,廣東幫會會眾借洪門之名反對地方政府。原本就是互不統屬、各有不同宗旨的社團,因為同一理由互相合作,對外宣傳,吸引新會眾,實屬发动民变的社團組織,如像歷史上白蓮教所发动民間組織的社團民变一樣。洪门也協助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逃亡途中的护军就是广东洪门。 清末時,革命黨亦為了推翻滿清需要,而參與其中,及至1911年中華民國肇建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成員均有國軍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新!!: 雍正和洪门 · 查看更多 »

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膠泥字塊,用來取代傳統的抄写,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雕版印刷。.

新!!: 雍正和活字印刷术 · 查看更多 »

洛南县

洛南县(旧作“雒南”,1964年改为“洛南”)是中国陕西省商洛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华山以南,洛河上游。辖区面积2562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2002年),邮编726100。.

新!!: 雍正和洛南县 · 查看更多 »

涂天相

涂天相(),字夑庵,号存斋,一号迂叟。湖北孝感人。 康熙七年(1668年)出生,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科举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科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出任辛卯科乡试陕西副考官,帝赐松花砚,自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參與編撰《康熙字典》。雍正八年,升左都御史。官至刑部、兵部、工部尚书。乾隆二年(1737年),奉旨回籍,卒于乾隆五年(1740年)。著有《静用堂偶编》十卷。 Category:清朝左都御史 Category:清朝刑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兵部尚書 Category:清朝工部尚書 Category:孝感人 T天.

新!!: 雍正和涂天相 · 查看更多 »

涂逢震

涂逢震(),字惊百,号石溪,江西南昌縣涂石溪大银台村人。清朝政治人物。 雍正癸卯科举人,官内阁中书。乾隆四年(1739年)中式己未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工部左侍郎,左迁通政司副使。著有《涂石溪诗集》、《涂石溪文集》等。.

新!!: 雍正和涂逢震 · 查看更多 »

淡水廳

淡水廳,初設於1723年(雍正元年),為台灣清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北台灣政經中心,將原諸羅縣轄區虎尾溪以北設彰化縣,同時設置臺灣府淡水捕盜同知負責稽查北路,兼督捕務。1731年(雍正9年),始正式分割大甲溪以北至雞籠劃為轄區,專歸淡水同知管理,改官職為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淡水廳隸屬於台灣府,廳治初期暫設於彰化縣的彰化縣城,1731年遷至同縣的沙轆(今沙鹿區),1733年(另說1756年)始遷入廳治竹塹城(今 新竹市),自此之後,竹塹城成為北台灣政經文化教育的中心。廳城初期並無城牆,僅在四週遍植莿竹。1806年,因民亂之故築起土圍。1829年建成磚石城垣,名為淡水廳城,又名竹塹城。 淡水廳首長為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不得攜眷,任滿昇轉。職責明定為上承欽部憲件,下理錢糧,清丈土地,治刑補盜。1876年1月16日(清光緒元年12月20日)以台北艋舺地方增設台北府,管轄大甲溪以北直達後山,而原淡水廳以頭重溪為界,以北至遠望坑新設淡水縣為台北府首縣,以南至大甲溪為界。竹塹城地方,改設新竹縣,淡水廳終止,歷時144年。.

新!!: 雍正和淡水廳 · 查看更多 »

深坑區

深坑區是台灣新北市轄下的市轄區,古稱簪纓、深坑仔(Tshim-khenn-á)。位於新北市中央,其北、西及南等三面與臺北市南港區、文山區為界,東與新北市石碇區為鄰。著名特產有茶葉、竹筍、豆腐及肉粽等,觀光景點則有永安居、興順居、深坑老街及炮子崙瀑布等。.

新!!: 雍正和深坑區 · 查看更多 »

深州 (古代)

深州,中国隋朝时始置的州。 开皇十六年(595年)置,以故深城为名,治所在安平县(今属河北省)。大业二年(605年)省。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析定州、流州地复置,仍治安平县,同年徙治饶阳县(今属河北省)。贞观十七年(643年)又省。先天二年(713年)分瀛、冀、定三州地复置,治所在陆泽县(即今河北省深州市西南旧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深州、安平、饶阳、辛集等市县地。 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徙治静安县(今深州市南)。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周元儿领导红祆军在此战败金兵,攻克州城。 元朝时,深州辖境缩小,仅有今深州、衡水二市地。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省静安县入州,徙治今深州市。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深州直隶州,辖境相当今深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县地。1913年,省州改为深县。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衡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深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深州直隸州

深州直隸州,清代直隸省的直隸州。 评价:簡。隸清河道。明屬真定府。領縣一。雍正二年(1724年)升,以正定之武強縣、饒陽縣、安平縣來隸。衡水縣還屬正定府。領縣三:武強縣、饒陽縣、安平縣。.

新!!: 雍正和深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深泽文庙

深泽文庙,即明、清两代“深泽县学文庙”,位于今河北省深泽县,原物仅存大成殿,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深泽文庙 · 查看更多 »

淳親王

和碩淳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第七子胤祐被封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進親王),封號淳,死後諡號度,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新!!: 雍正和淳親王 · 查看更多 »

淅川厅

淅川厅,清代的厅。治今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雍正三年(1725年)原本直属于南阳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清廷根据河南巡抚杨国桢的奏请,将淅川县升格为淅川厅,属南汝光淅道,改南阳府抚民同知为淅川厅抚民同知,兼管南阳府所属水利,盐捕等事务;改南阳县县丞为荆紫关分防县丞;改淅川县典史为淅川厅照磨兼司狱事。淅川厅署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及头二壮、头二快、头二皂六班以及捕班监狱等,此外,淅川厅设厅驿,驿站属工部车驾清吏司掌管,并在丹江通道上广设急递铺(每10里一站),传递公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新任河南巡抚陈夔龙以淅川界连楚、陕,教堂林立,需加强管理为由,奏准淅川厅升为淅川直隶厅,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淅川县地,直属于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3年废厅改为淅川县。.

新!!: 雍正和淅川厅 · 查看更多 »

温州历史

温州历史悠久,古代称瓯越。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至今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晋人郭璞在《山海经》中描述温州的地形为“瓯居海中”,这是有关“瓯”的最早文字记载之一。據晚清学者孙诒让考证,夏为瓯,殷为沤,周为欧,因世异字,故“瓯”从夏始。.

新!!: 雍正和温州历史 · 查看更多 »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新!!: 雍正和温州市 · 查看更多 »

温德河 (第二松花江)

温德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中部,是第二松花江左岸支流。其中上游河段原称“五里河”,下游河段因河口临近温得亨山,故称温德河。“温德亨”(满文:,转写:undehen)满语意为“祭板”。1988年吉林省河流普查时,上下游统称“温德河”。.

新!!: 雍正和温德河 (第二松花江) · 查看更多 »

游紹安

游紹安,字学周,号心水。福建福清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二甲第五十三名,官至南安府知府。.

新!!: 雍正和游紹安 · 查看更多 »

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著名历史学家孟森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孟森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时的讲义,后由其弟子商鸿逵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但有刪節。中华书局2006年再版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已將先前刪節之文字還原。在台灣由正中書局印行(吳相湘編訂),未曾刪節,但校訂不佳。台灣另有台灣古籍出版社版本,未曾刪節,校訂優良。.

新!!: 雍正和清史讲义 · 查看更多 »

清工部工程做法

《清工部工程做法》指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七十四卷,2768页。 《清工部工程做法》和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由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标准的仅有的两部古籍,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将此二部建筑典籍称为“中国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梁思成在三十年代对《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著成《清式营造则例》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二书。.

新!!: 雍正和清工部工程做法 · 查看更多 »

清代蒙古

清代蒙古囊括了現今蒙古族居住的絕大部分地區。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就與附近的蒙古諸部會盟、聯姻。天命九年(1624年),蒙古科爾沁部首先成為後金的藩屬《皇朝藩部要略》卷一內蒙古。“本朝龍興,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歸附,及既滅察哈爾,諸部相繼來降。於是正其疆界,悉遵約束。有大征伐,並帥師以從。及定鼎後,錫以爵祿,俾得世及。每歲朝貢以時,奔走率職惟謹,設理藩院以統之。”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錫率土爾扈特部內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爾梅克由俄罗斯帝国統治,其餘各部均納入清朝版圖,乾隆帝作詩曰:“從今蒙古類,無一不王臣。” 清代蒙古分為八旗蒙古、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實行盟旗制與札薩克制。八旗蒙古於天聰九年(1635年)從八旗滿洲中分出,是與八旗滿洲、八旗漢軍性質相同的軍事組織。此後建旗、划界,旗逐渐成为整個蒙古地區的社会组织方式,旗亦演变成至今仍在使用的行政單位。內屬蒙古各旗由朝廷任命官員治理,與內地的州、縣無異。外藩蒙古各旗則由當地的世襲札薩克管理,處於半自治狀態。在外藩蒙古,以若干旗合為一盟,設正、副盟長,掌管會盟事宜,並對各旗札薩克進行監管。在中央,則由理藩院統管蒙古事務。 外藩蒙古又按其歸附清朝的先後分為內札薩克蒙古與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即內蒙古,於天命至康熙初年陸續歸附清朝,並隨清軍征伐各地,“多從龍功臣”,不但政治地位較高,還保留了一定的兵權。康熙中期以後歸附的各部稱為外札薩克,雖然也享有較高的封爵,但其兵權統歸當地的將軍、都統、駐紮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外札薩克蒙古中的喀爾喀四部後來成為外蒙古。.

新!!: 雍正和清代蒙古 · 查看更多 »

清式營造則例

《清式營造則例》是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三十年代初研究清代匠作则例中的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成果。此书脱稿于1932年,1934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自此书出版一来,此书已成为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文法课本之一。.

新!!: 雍正和清式營造則例 · 查看更多 »

清圣训

清圣训,清朝皇帝的训谕编集,明朝的训谕编集叫《宝训》。.

新!!: 雍正和清圣训 · 查看更多 »

清军

清军、清兵、清朝军队指,自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后金至1912年清帝逊位时,清朝政府所有及效忠于它的武装力量。兵种以陆军为主,兼有水师。.

新!!: 雍正和清军 · 查看更多 »

清诗纪事

《清诗纪事》,为著名研究清朝文学的专著,是清朝诗歌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为江苏国学大师钱仲联。.

新!!: 雍正和清诗纪事 · 查看更多 »

清远市

清远市(官方音译:Qingyuan,传统外文:Tsingyün),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市境东邻韶关市,东南接广州市,南界佛山市,西连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北临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处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地平原区,市境东北边缘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省最高峰。北江纵贯市境东南部并流经城区,连江发源于北部并于英德市注入北江。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人口383.45万。清远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亦是廣東省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新!!: 雍正和清远市 · 查看更多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3号,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不对外开放。.

新!!: 雍正和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 查看更多 »

清武家廟垂裕堂

清武家廟垂裕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港尾里清武巷33號,原先是廖朝孔後裔居住的三合院祖厝,現在為清武家廟(垂裕堂)是紀念廖朝孔和歷代張廖祖先的地方,廖朝孔為張廖家族十二世祖。廖朝孔(1678年-1736年)是清康熙、雍正年間的大墾首,福建漳州府詔安縣官陂鎮客家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當時二十四歲就渡海來臺灣墾於雲林二崙,後應張達京之邀北上為組「六館業戶」,合鑿「葫蘆墩圳」,合墾於貓霧拺之野,當時以廖朝孔為墾首之持有地分布在永興庄一帶﹝即今西屯區港尾里﹞,廖朝孔後來成為開發西屯港尾地區的重要人物。.

新!!: 雍正和清武家廟垂裕堂 · 查看更多 »

清水區 (台灣)

清水區,是中華民國臺中市的市轄區,位於臺中市西部清水平原,大肚山台地西北麓,大甲溪南岸,西臨臺灣海峽。 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盛行於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4月,夏季多雨,冬季乾冷。年均溫約攝氏22度。重要特產有韭菜、韭黃等。 梧棲漁港、高美濕地與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位於此區。.

新!!: 雍正和清水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清江厅

清江厅,清朝设置的厅。 雍正八年(1730年)置,治所在今贵州省剑河县。属镇远府。挂理苗府衔,镇远府同知驻此,十一年(1733年)改府通判驻此。先设清江协,驻副将。后置清江镇,驻总兵。1913年改清江县,旋及改剑河县,属黔东道。 Category:贵州的厅 Category:黔东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剑河县 Category:1730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清江厅 · 查看更多 »

清治台灣歷史年表

臺灣清朝时期歷史年表,起自1683年明鄭延平王鄭克塽舉國降清,終於1895年臺灣民主國成立,前後歷經了8位清朝皇帝的統治時期,共計212年,為目前臺灣歷史上最長的歷史時代。.

新!!: 雍正和清治台灣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清泰陵

泰陵(z)位於中国河北易縣的清西陵,是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墓,建于雍正七年(1730年)。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附设的泰陵妃园寝內,葬有雍正的21位妃嫔。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時間最早,规模最宏大壯觀,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总共占地8.47公顷。 雍正生前曾下詔,不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和神道,其子乾隆帝卻不僅補建了石像生、鋪設長達2.5公里的神道,還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國最大的三座石牌坊。 1980年,文物工作者在泰陵月牙城壁前右下角发现一个盗洞,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挖到了地宫前的第一道屏障金刚墙时,盗洞消失,这意味着盗墓未成功,于是进行回填,恢复原貌。 Category:清世宗 Category:清西陵.

新!!: 雍正和清泰陵 · 查看更多 »

清澜千户所

清澜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置,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万历九年(1581年)移治今文昌市东南清澜。属南海卫。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裁。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海南卫所 Category:文昌市 Category:139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清澜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雍正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大学士列表

清朝大学士列表,旨在列出中国清朝自崇德元年(1636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大学士。清代大学士品级为正一品,雅称为“相国”,是清朝政府文臣中最高常设职位,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和票拟制度。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顺治帝亲政后,每日前往票本房,大学士掌管票拟,深受信任。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内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内三院更名为内阁。顺治十八年(1661年),恢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1670年),仍改三院为内阁。自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后,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大学士必须充当军机大臣后,才可以参与处理国家政务。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大学士另外在翰林院排列次序。 清代,大学士设置为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乾隆年间撤销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此后,大学士员限为满汉各二。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行政机构。.

新!!: 雍正和清朝大学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外交

清朝初期,清朝政府与俄罗斯沙皇国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中国称为平等条约,俄罗斯(含苏联时期)称为不平等条约(俄罗斯人认为《瑷珲条约》中收回了被中国人强占的失地)。有人认为,这一条约象征着中国正常化外交的开始,但实际上,直到总理衙门成立前,清朝都是以藩属的概念来处理与外国的事务,并且在交往中竭力要求外国臣服(如马戛尔尼),与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并不相同。 随着清朝国家的衰落和政府的腐败,以及外国的侵略,以《南京条约》为开端,清朝开始与外国签署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或要求割地,或要求赔款,使得清朝由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逐步走向了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在多次的打擊下,最终導致清朝被推翻的命運。 清朝前前后后共和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近二百个条约。虽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丧权辱国条约(如:《中英天津条约》),但也有国家辉煌时签订的弘扬国家尊严的条约(如:《尼布楚条约》)。但自始至终,清朝政府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天朝大国”的威仪。即使签署一些不平等条约时,也依旧不忘摆摆架子,把自己视为天朝,把对方视为被天朝道德与尊严所感化,向天朝朝贡的小国。.

新!!: 雍正和清朝外交 · 查看更多 »

清朝外戚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清朝外戚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宮女

清朝宫女制度和其他朝代比有一些不同:清朝不設女官,宫女由內務府管理,均为旗人,而且服务一段后自动出宫而不是终生服务。 清朝後宮贴身宫女的配置为:皇太后12名,皇后10名;皇贵妃、贵妃各8名;妃、嫔各6名,貴人4名,常在3名,答应2名。但还有很多宫女负责照顾皇子、皇女、太后、太妃和各种杂役。康熙、乾隆年间的宫女总数为3000多人,光绪时则为1900多人。.

新!!: 雍正和清朝宮女 · 查看更多 »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清朝左都御史列表,旨在列出清朝历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是都察院最高长官,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相当于中华民国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職位。.

新!!: 雍正和清朝左都御史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清朝中央國家機關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人口

中國人口曾經在北宋超過1億,之後到明朝晚期又達到1億至2億之間,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增為1億5千萬。明末清初,因為流寇擾亂、清兵入塞、入關戰爭與三藩之亂的關係造成人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而飢饉、瘟疫使得中國人口又一次的急速下降。史學家葛劍雄認為明清之際人口的跌幅估計可達40%,從崇禎元年(1628年)以來平均每年下降19%至順治末年達到谷底。康熙二十年(1681年)後,清廷平定三藩之亂並佔領臺灣,經過康雍乾盛世獲得長期的休養生息,人口得以迅速增加。清初人口數量未明確,史學家姜濤估算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後,人口增長到1億;趙文林推估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超過1億。到乾隆時期,全國人口正式突破2億,到鴉片戰爭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猛增到4億。清朝人口的增長一反中國人口過去的波浪式增長型態,呈現斜線上升。十九世紀時,清朝因為太平天國的起事、捻亂與回亂等戰亂損失不少人口;光緒年間又發生不少天災,光緒三年山西、陝西發生旱災,因飢荒與暴亂而死的人達一千萬以上。最後加上海外移民風氣日盛,因此到清朝滅亡時,中國人口維持在4億3千萬多人,與道光年間的人口數差不多。.

新!!: 雍正和清朝人口 · 查看更多 »

清朝後宮

清朝後宮,此頁面敘述的是清朝帝王後宮的相關制度。清朝后宫中除皇帝外,还有他的妻妾、儿女、母亲,服务的宦官、宫女以及其他为皇室服务的仆役。.

新!!: 雍正和清朝後宮 · 查看更多 »

清朝内阁

清朝内阁是清朝名义上的最高行政机关。清军入关后,沿袭明朝内阁制度,从顺治元年(1644年)至康熙九年(1670年),历时共二十七年确定。清朝也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旧内阁被撤销。.

新!!: 雍正和清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清朝状元列表

中國科舉狀元全覽請見中國狀元列表。 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取狀元114名。.

新!!: 雍正和清朝状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皇储

清朝皇储中成功即位者占多数。清朝历史上,共册立八位太子。除康熙帝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乾隆帝太子永琏早夭外,其余全部继承皇位。.

新!!: 雍正和清朝皇储 · 查看更多 »

清朝進士列表

本列表是中國清朝的進士、博學鴻詞等的總表。清朝的会试共举行過112科,其中正科84、加科2、恩科26,录取了两万余名进士(不包括武科进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辦經濟特科,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起廢除科舉,行遊學畢業進士。各科進士名錄如下:.

新!!: 雍正和清朝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柔遠記

《清朝柔遠記》,原名《國朝柔遠記》,亦稱《國朝通商始末記》或《中外通商始末記》,中國晚清時期官員王之春於1879年左右寫成,為有關清朝外交的專著。全書二十卷,前十八卷為正編以編年體形式,記述滿清自1644年至1874年二百多年間的中外交涉史;後兩卷為附編,包括中國沿海地區地圖,以及有關中國外交策略的議論文。本書取材豐富,包括官書文書、外國圖誌等等,而且介紹了外國的歷史地理的概況,對研究中外關係史有相當價值。.

新!!: 雍正和清朝柔遠記 · 查看更多 »

清朝武狀元列表

本列表是中國清朝的武狀元總表。清朝的武会试共举行過109科,录取了109名武狀元。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除武舉。.

新!!: 雍正和清朝武狀元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武進士列表

本列表是中國清代的武進士總表。清朝的武会试共举行過112科,录取了九千余名武进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除武舉。各科武進士名錄(不全)如下:.

新!!: 雍正和清朝武進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民变

清朝民变收录了清朝主要的起事运动。从康乾盛世时期的苗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到清朝灭亡之前的义和团运动,有清一代民变不断。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從咸丰帝年间,直至同治帝年间才结束的一场战争,被称为太平天国运动。 面对民变,跟明代相比清代較常用剿除政策以及高压政策,而非招抚政策。清代前中期对民变采取镇压的政策,然而,於清朝末年后20世纪初抵制运动中,晚清政府仍然一味地采取镇压的策略,却反而使得人们对国家的认同也出现了危机 。.

新!!: 雍正和清朝民变 · 查看更多 »

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以下列出清朝八旗滿洲都統任職者,包括民國時期任職者。.

新!!: 雍正和清朝滿洲八旗都統列表 · 查看更多 »

清朝新式海軍

清朝新式海軍是清朝政府在1875年建立的近代化海軍,英语通稱爲Imperial Chinese Navy(中华帝国海军)。雖然中國至遲自宋朝即建有國家水師,但直到1875年才真正開始建設近代化海軍。新式海軍由四個水師構成: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廣東水師及福建水師,在1894年前曾一度成爲公認的東亞最强海軍,但在1894-5年的甲午戰爭中被重創。1909年四水師合并,並重新劃分為巡洋艦隊和巡江艦隊。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改組為中華民國海軍。.

新!!: 雍正和清朝新式海軍 · 查看更多 »

清朝政府

清朝政府,或称清政府、清廷,是指大清的治權機構,始于后金政权,長達296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後终结。 清朝政府的行政架构始设于后金皇太极时期,天聪五年(1631年),设六部(暗部、道部、醫部、鬼部、兵部、咒部)。天聪十年(1636年)设立都察院。崇德二年(1637年)设立議政王大臣會議,这是后金时期和清初重要的决策机构。 順治元年 (1644年) 清军入关后,又增设多个行政机构。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仿照明朝内阁制度设立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内阁的最高长官大学士,虽然品极位崇,实际上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为皇帝缮写文书和谕旨而已。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内阁外另设立南书房,使之成为决策中心。雍正十年(1732年),正式定名的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成为清中后期为皇帝服务的国家决策中心。至此,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晚清时期,国内外环境剧变。光緒二十六年 (1900年) 庚子事变后,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9月,政府下诏订定新中央官制,改六部为十一部。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末帝溥仪在1912年2月12日退位后,在北京紫禁城中依然保持着一个“逊清皇室小朝廷”,直至民國十三年 (1924年) 11月5日被迫出宫结束。 .

新!!: 雍正和清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清晏园

清晏园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人民南路西侧、环城西路北侧的一座古典园林。曾用名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存留至今的官宦园林。2003年被列为第二批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清晏园 · 查看更多 »

湯大奎

湯大奎(),字曾輅,號緯堂,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清朝乾隆年間官員。官至臺灣府鳳山縣知縣。於林爽文事件中殉難。.

新!!: 雍正和湯大奎 · 查看更多 »

湯啟聲

湯啟聲,中國清朝官員,江蘇江都人。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科舉人。雍正六年(1728年)以革職南安縣知縣任台灣彰化縣知縣,雍正七年離任。.

新!!: 雍正和湯啟聲 · 查看更多 »

湯鎮宗

湯鎮宗(Tong Chun Chung,),香港男演員,祖籍廣東潮州汕頭饒平縣,出生于香港,父母經營海味舖生意,家中共有八兄弟姐妹,自己排行第四。小時家境清貧,因受其弟影响从事表演行業,成為1981年無綫電視第八期艺员训练班學員。他在1980年代在邵氏电影公司出演角色,其後簽約亞洲電視演出劇集。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拍戏,成為首批前往内地發展的香港演員之一。湯鎮宗於1990年憑着中國內地劇集《外來妹》而增加在內地的知名度。湯鎮宗的五弟是「無綫五虎將」之一的湯鎮業女兒為湯洛雯,目前同為藝人。.

新!!: 雍正和湯鎮宗 · 查看更多 »

湯斌

湯斌(),字孔伯,號荊峴,晚號潛庵,河南睢州(今睢縣)人,清朝政治人物、理學家暨書法家,官至工部尚書,卒諡文正。.

新!!: 雍正和湯斌 · 查看更多 »

湘剧

湘剧又称长沙湘剧,是流行于湖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一个中國地方剧种,至今已经有600多年以上的历史。.

新!!: 雍正和湘剧 · 查看更多 »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英文:Xiangtan University,缩写:XTU),1958年建校,1959年停办,1974年复校。位于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毛泽东的故乡、历史文化名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学是毛泽东亲自倡办、亲笔题写校名、并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省部共建大学,是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部重点共建综合性大学,是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首批国防生培养高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来一本招生,是湖南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之一。 湘潭大学是湖南省唯一的未经过大规模合并的高校,现已成为拥有文、史、哲、经、法、管、理、工、医、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的研究教学型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湘潭大学共产生了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计算湘军”的美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流变力学、消费经济学发源地,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七个国家级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之一。湘潭大学与西班牙莱昂大学和麦克雷雷大学合建2所孔子学院,构建起了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多层次留学生教育。 湘潭大学校训为“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学校占地面积3200亩,在校学生38000多人。图书馆藏书300万册,其中镇馆之宝《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由北京大学捐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唯一的全本,此外还藏有《四部丛刊》、《四库全书》等一批贵重古籍。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各类专门人才9万余人。.

新!!: 雍正和湘潭大学 · 查看更多 »

湖南布政使司

湖南布政使司为清朝时期湖南省的行政机关名称。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分治,分湖广右布政使驻长沙;同年,移偏沅巡抚驻长沙。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次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湖南正式成为中国本部18行省之一。.

新!!: 雍正和湖南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雍正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清)

湖南省(v),明朝时属湖广行省(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初期承袭明制属湖广行省。康熙三年(1664年)以南部置“湖南省”,省治为长沙府。设湖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偏沅巡抚,湖广右布政使司移驻长沙府;康熙六年(1667年),湖广右布政使司改名湖广湖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雍正二年(1724年),湖广湖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湖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偏沅巡抚改为湖南巡抚。.

新!!: 雍正和湖南省 (清) · 查看更多 »

湖廣巡撫

湖廣巡撫,全稱巡撫湖廣等處地方兼贊理軍務,明朝和清朝前期的一個巡撫職位,雍正年间改为湖北巡抚。.

新!!: 雍正和湖廣巡撫 · 查看更多 »

湖北巡抚

湖北巡抚,為清朝前期在湖北省設立的一個巡撫職位。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设置湖广巡抚,驻武昌府。雍正元年(1723年)偏沅巡抚改为湖南巡抚,湖广巡抚改为湖北巡抚。光绪三十年(1904年)裁撤,由湖广总督兼理。.

新!!: 雍正和湖北巡抚 · 查看更多 »

湖北布政使司

湖北布政使司,是中國清代設立的一布政使司,領今湖北省大部分地區。 明代其地屬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后设湖广巡抚及湖广总督。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分置湖北布政司,领八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安陆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并设湖北巡抚。雍正六年(1728年),升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降归州属宜昌府。以恩施县治置施南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鹤峰州为直隶厅。东至安徽宿松;南至湖南临湘;西至四川巫山;北至河南罗山。广二千四百四十里,袤六百八十里。面积五十八万九千一百一十六平方里。宣统三年,5055091编户,23917228口。共领10府,1直隶州,1直隶厅,60县。.

新!!: 雍正和湖北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溧阳市

溧阳市是下辖的唯一县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三角洲西缘,太湖流域上游地区,北倚茅山山脉,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邻近苏浙皖三省交界。全市辖1个街道、10个镇,总面积1534.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户籍人口79.10万人,常住人口76.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91万人。 溧阳市地处宁杭交通走廊上,宁杭高速公路、宁杭高速铁路、104国道、芜申运河等穿境而过,是宁杭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溧阳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境内拥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内拥有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知名旅游景点。.

新!!: 雍正和溧阳市 · 查看更多 »

溧陽縣

溧阳縣,中国溧阳市旧县名,即今江苏省溧阳市前身,历史上的溧阳县还包括今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的一部分。.

新!!: 雍正和溧陽縣 · 查看更多 »

溪北六興宮

溪北六興宮,是臺灣嘉義縣新港鄉著名的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據說與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所奉祀的媽祖神像,為古笨港天后宮所奉祀的三尊媽祖,為同一木所刻,稱作「大媽」、「二媽」、「三媽」。王得祿提督將「三媽」神像帶回其宅第奉祀,1839年建廟,是為六興宮。.

新!!: 雍正和溪北六興宮 · 查看更多 »

溪湖鎮

溪湖鎮位於台灣彰化縣的地理中心,北為埔鹽鄉,西為二林鎮,南為埤頭鄉、田尾鄉、永靖鄉,東為埔心鄉。南北向有中山高速公路與省道台19線縱貫,東西向有縣道148號、縣道146號橫貫,交通便利。由於腹地廣大,土壤肥沃,為全台最重要的蔬菜產地及集散市場之一,其中尤其以韭菜花最負盛名 。另外葡萄和羊肉爐也是溪湖的特.

新!!: 雍正和溪湖鎮 · 查看更多 »

满语

满语,又称满洲语,是满洲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一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 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在清朝,满语被称为清语、国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文献。早期的清代文书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至中期开始使用满汉双文。至清末民初,大量满族人只会说汉语,满语逐渐式微。其后,大部分满族人不懂得这种语言,他们已经改说汉语,今日满语的母语使用者总数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三家子村。满语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大危险”级别的濒危语言。.

新!!: 雍正和满语 · 查看更多 »

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滿洲(中国东北)君主。.

新!!: 雍正和满洲地区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准地级计划单列市,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3万多。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之稱。.

新!!: 雍正和满洲里市 · 查看更多 »

满文

满文(p)是满语的文字,1600年前后由蒙古文改造而成,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竖写,各列由左至右排列。.

新!!: 雍正和满文 · 查看更多 »

滨州 (古代)

滨州,中国古代的州。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改赡国军置,治所在渤海县(今山东省滨州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滨州、沾化、利津等市县及博兴县部分地。元朝时,略有减缩。明朝洪武初年,省渤海县入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十二年复降滨州直隶州为散州。1913年改为滨县。 Category:后周的州 Category:北宋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滨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东营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5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滨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滨州市

滨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西岸,黄河贯穿全境。东接东营市,南邻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接壤,西邻德州市,北临渤海。全市总面积9,172平方公里,人口385.9万。滨州相传为中国神话剧《天仙配》中男主角董永的故乡。冬枣是当地的知名特产。.

新!!: 雍正和滨州市 · 查看更多 »

滨海县

滨海县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北部,苏北灌溉总渠横贯,滨临黄海,是盐城市下辖的一个县。南距盐城8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千米。海岸线44.6千米,人口116.15万。.

新!!: 雍正和滨海县 · 查看更多 »

滿清十三皇朝

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英文:The Rise and Fall of Qing Dynasty),是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的大製作。該劇不但於香港掀起收視熱潮,也廣受其它地區觀眾歡迎。.

新!!: 雍正和滿清十三皇朝 · 查看更多 »

漆绍文

漆绍文(),字質先,號馥来。江西新昌(今宜豐)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漆绍文曾接替孔毓璞任苏松道道员一职,雍正五年(1727年)由魏观接任。.

新!!: 雍正和漆绍文 · 查看更多 »

漕运总督

漕运总督(v)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新!!: 雍正和漕运总督 · 查看更多 »

潍县

縣,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明朝,为今天山东省潍坊市的主体。.

新!!: 雍正和潍县 · 查看更多 »

潢川县

潢川县在中国河南省东南部、淮河南岸,目前是信阳市下辖的一个县,民国二年更名潢川县,之前作为光州州治1200年。境内潢河穿城而过,分城区为南北两城,潢川因此得名。潢川建城始于黄国,潢川县隆古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时期的黄国都城遗址,而黄国被认为是江夏黄姓的源头。.

新!!: 雍正和潢川县 · 查看更多 »

潭子區

潭子區是位於臺中市中部的市轄區。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特產有椪柑、紅柿、荔枝。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在此設置台中加工出口區(俗稱「潭子加工區」)。.

新!!: 雍正和潭子區 · 查看更多 »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的开福区古城区。街区位于中山路口至营盘路口。核心保护区以潮宗街为轴线,南侧有连升街、三贵街、梓园、九如里等,北侧有寿星街、高升巷、玉皇坪等。.

新!!: 雍正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 · 查看更多 »

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新!!: 雍正和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 查看更多 »

潮州市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廣東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等称号。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1个县(饶平县)及1个县级管理区(枫溪区),共设9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枫溪区由枫溪镇、潮州火车站区,以及由湘桥区凤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陇两个管理区组成,辖5个社区、26个村。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蹟荟萃之地。潮州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 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2014年末户籍人口为268.8万人。 潮州市是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新!!: 雍正和潮州市 · 查看更多 »

潮州府

潮州府,明朝时设置的府,清朝沿用。民国初年,全国废府,故废。 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置。治所在海阳县(今广东省潮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兴宁、五华、陆丰等市县以东地区。明、清有盐场。府城东有广济桥(今湘子桥)。.

新!!: 雍正和潮州府 · 查看更多 »

潮州鎮

潮州鎮位於臺灣屏東縣中央,地處屏東平原,為縣內人口次於屏東市、內埔鄉的第三多鄉鎮,居民以漢族潮州人(原籍廣東潮州)為多,可參見臺灣潮州人。亦有漢族泉漳閩南人、漢族客家人(約佔三成左右)及原住民。 據歷史記載,1726年(清雍正4年),廣東省潮州府住民為開拓新土,渡船東航居於本地,斬荊披棘,拓石開基,遂以其所居之名曰「潮--」。早期先民聚集居住在舊街並興建潮州三山國王廟奉祠,並由此發展出今日潮州之市街。 潮州鎮人口數為屏東縣所轄鄉、鎮、縣轄市之中第三多者。在全臺鄉、鎮、縣轄市人口排名中為第28名(2016年5月底)。 全台灣第三座國家平地森林公園在潮州鎮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

新!!: 雍正和潮州鎮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新!!: 雍正和潮州话 · 查看更多 »

潮阳区

潮阳区(官方音译:Chaoyang,传统外文:Teoyeo/Tioyio)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大海之北而称潮阳。她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东面毗邻濠江区,东北隔牛田洋望金平区,西接普宁市,南邻潮南区,北界揭阳市,母亲河练江由东向西穿过潮阳并于海门镇注入南海。潮阳千年古邑,自宋代开始教育就较为昌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陈尧佐诗:海滨邹鲁是潮阳。原潮阳县从清代中期开始便成为潮州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有"人县"之说潮州俗语:海阳银县,潮阳人县,揭阳米县,不少人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去求生。潮阳现有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潮阳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目前已形成谷饶内衣、和平音像、贵屿废旧拆解等产业链及果林生态、水产养殖等特色三农产业。是中国“光盘之乡”,打口碟源地。 原潮阳县包括今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等地详见潮阳县。.

新!!: 雍正和潮阳区 · 查看更多 »

潮阳行政区划

截至2009年,潮阳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

新!!: 雍正和潮阳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潼川州

潼川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洪武九年(1376年)降潼川府置,治所在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下领七县:射洪县、中江县、盐亭县、遂宁县、蓬溪县、安岳县、乐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射洪、中江、盐亭、蓬溪、遂宁、安岳、乐至,重庆市潼南等市县地。属四川省。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升为府。.

新!!: 雍正和潼川州 · 查看更多 »

潼川府

潼川府,北宋时设置的府。 重和元年(1118年)升梓州置,治所在郪县(今四川省三台县)。下领十县:郪县、中江县、涪城县、射洪县、盐亭县、通泉县、飞鸟县、铜山县、东关县、永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中江、射洪、盐亭等县地。属潼川府路。元朝时,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降为潼川州。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升为府。治所在三台县,領縣八。三臺縣、射洪縣、鹽亭縣、中江縣、遂寧縣、蓬溪縣、安岳縣、樂至縣。1913年废。.

新!!: 雍正和潼川府 · 查看更多 »

潼川直隸州

潼川州,明代和清代設置的直隶州。 元末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潼川府,直領郪縣(附郭)、中江縣、射洪縣、鹽亭縣4縣,並有遂寧州(領小溪縣、蓬溪縣)、綿州(領彰明縣、羅江縣),小溪縣於明玉珍時省。洪武四年(1371年)依舊設府,增設普州,領安岳縣,而綿州及所轄2縣改隸成都府。洪武九年(1379年)四月甲午,「改……潼川府為潼川州,革所屬郪縣,改遂寧州為縣」,潼川州為直隸州,遂寧縣與蓬溪縣一起隸於州。同年普州廢,安岳縣改隸於潼川州。成化元年(1465年),州下增設樂至縣,此後州領縣7。潼川府、州、郪縣治在今四川省三台縣。領縣七。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潼川府,以其地置三臺縣。.

新!!: 雍正和潼川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潼商道

潼商道,清朝设置的道,属于陕西省。 康熙十年(1671年)五月设分守潼商道,驻潼关。雍正三年(1725年)下辖华州、同州、商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下辖商州、同州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为按察使司副使衔。乾隆十五年(1750年),加兵备衔。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称分守潼商等处地方兵备道。民国时改为陕中道。.

新!!: 雍正和潼商道 · 查看更多 »

潼关县

潼关县,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部,与河南省灵宝市交界,隔黄河与山西省芮城县相望,西接华阴市,南依洛南县。因境内潼关而得名。总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15万。.

新!!: 雍正和潼关县 · 查看更多 »

潘安禮

潘安礼,字立夫,号东山,南城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雍正五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擢刑部员外郎、太常寺典簿。后应博学鸿词科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詹事府左春坊谕德,著有《东山草堂集》。.

新!!: 雍正和潘安禮 · 查看更多 »

潘益達

潘益達(),陝西鳳翔縣人。明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崇禎四年(1631年) 辛未科三甲第七十一名進士。授官北直隸清苑縣(今河北省清苑縣)知縣。.

新!!: 雍正和潘益達 · 查看更多 »

潘敦仔

潘敦仔(漢名潘敦,「仔」為俗稱,),亦作潘墩仔,原名音譯敦仔阿打歪,是岸裡社第三任總土官。.

新!!: 雍正和潘敦仔 · 查看更多 »

潘思榘

潘思榘(),字絜方,號補堂,江南武進縣(今屬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國清朝官員。 潘思榘為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改庶吉士。雍正三年(1725年),分配至刑部学习。雍正六年(1728年),散館补為刑部主事。累迁郎中。雍正八年(1730年),授广东南雄知府。十三年(1735年),迁海南道。乾隆四年(1739年),迁按察使。乾隆七年(1742年),迁浙江布政使。乾隆十一年(1746年),授安徽巡抚。之後調任福建巡抚。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乾隆帝命於京師贤良祠祭祀。谥敏惠。.

新!!: 雍正和潘思榘 · 查看更多 »

澎湖廳

澎湖廳是台灣清治、日治時期的厅,轄域為今澎湖縣。雍正5年(1727年)應閩浙總督高其倬之請,原附屬於台灣縣之澎湖設立澎湖廳,隸屬福建省台灣府管轄,光緒11年(1885年),台灣建省,於台灣中部新設台灣府(中路),原台灣府(南路)改稱台南府,澎湖廳仍屬之。 1895年日治後台灣總督府改清領時期「府」為「縣」,府轄「縣(廳)」為「支廳」,但澎湖廳仍維持建制直屬總督府管轄,並一度更名澎湖島廳,1897年5月3日實施六縣三廳之際恢復原名。直至大正9年(1920年)與阿猴廳(今屏東縣及旗山地區)及台南廳一部份(今高雄市及岡山鳳山地區)合併為高雄州設立澎湖郡,大正15年(1926年)再獨立復設置澎湖廳,1945年二戰結束前共管轄二支廳。 澎湖在日治時代有「帝國的南方鎖鑰」之稱。.

新!!: 雍正和澎湖廳 · 查看更多 »

澎湖志略

《澎湖志略》是清朝澎湖廳的方-志-,約於乾隆八年(1743年)以後刊行,為第一本專寫澎湖一地之事的史書,創修者是澎湖通判周于仁,其後由胡格增輯。全書共有二十篇,不分卷。.

新!!: 雍正和澎湖志略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歷史

澎湖,古稱「平湖」或「彭湖」。史前時期,有粗繩紋陶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證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先住民生活。連雅堂在1920年台灣通史稱:「澎湖之有居人,尤遠在秦和漢之際,或曰楚滅越,越之子孫遷於閩,流落海上,或居於澎湖。」而史籍可考的最早歷史史學家的看法不一,在隋代以前,並無任何文獻資料可供參考,一些學者認為最早見於文獻上的記載為《隋書流求國傳》,其中記載隋煬帝三次派兵伐流求。而元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曾記載:“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煙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是較早期有關澎湖的紀錄。.

新!!: 雍正和澎湖縣歷史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雍正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澤州直隸州

泽州直隶州,明时的直隶州。 元朝时,称泽州司侯司属中书省晋宁路。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泽州直隶州,直隶山西布政司。下辖四县即: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州治晋城省入。 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泽州直隶州升格为泽州府,府治凤台,统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共五县,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

新!!: 雍正和澤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澧州

澧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置松州,寻改澧州。治所在澧阳县(今湖南省澧县)。以澧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澧水流域(溇水上游除外)。大业初年,改为澧阳郡。唐朝初年,复为澧州。天宝、至德间又曾改为澧阳郡。南宋初钟相、杨幺起义,曾以此州为根据地。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澧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澧州府,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又降为州,属常德府。三十年(1397年)改属岳州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升为澧州直隶州,属湖南省。乾隆以后,今桑植县分属永顺府,辖境缩小。1913年废州改名澧县。.

新!!: 雍正和澧州 · 查看更多 »

澳門經濟史

澳門經濟史指澳門經濟由過去至今的發展概況。澳門原屬香山縣的一條小漁村,人口不多,但自葡萄牙人佔領後,澳門逐漸成為中國對外通商的口岸,也是西方各國在東方進行貿易的中轉港口。早期葡屬澳門主要以漁農業和貿易轉口港為主要經濟活動,工業以傳統的三大手工業-神香、火柴和爆竹為主,澳門一度成為西方國家進入中國的必經之路及轉口港,但後來此地位被鄰近的香港取代,澳門轉口貿易業開始衰落。1960年代至1970年代,由於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大量人口流入澳門,為澳門帶來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有利澳門工商業發展。 1974年,葡萄牙國內革命成功,放棄澳門殖民地的地位,宣佈澳門為中國領土,給予一定自主權。1978年,中國内地开始改革開放,為澳門經濟的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條件,尤其是旅遊博彩和建築業,已成為澳門三大經濟支柱。到1980年代,因為配額制度關係,紡織品(多為出口成衣)及新興產業包括其它輕工業(如玩具、人造花和電器產品)佔較重要地位,美、法和當時西德為澳門的出口大國。但自1993年下半年起內地宏觀調控,物業市場轉冷,曾有不少空置的未開工地盤充斥在澳門半島、南區和新口岸區有不少「爛尾樓」和空置商用樓宇。紡織業紛紛北上設廠同時關閉澳門廠房以減少工資成本,加上回歸前治安不靖和金融風暴,當時澳門經濟幾乎停滯不前,1996年至1999年更經歷了經濟負增長。2006年,澳門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首次超越香港,達22萬澳門元,2.98萬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 2007-03-31 大公報。對於本地人均GDP不斷飆升,學者和議員都認為不能合理反映居民的實際收入狀況。批評澳門產業結構不平衡,財富傾向部分行業或人群,提醒政府要警惕貧富懸殊問題惡化。.

新!!: 雍正和澳門經濟史 · 查看更多 »

濟寧直隸州

濟寧直隸州,清代設置的直隸州。 考评:衝,繁,難。隸兗沂曹濟道。運河道駐。明朝时为兗州府屬濟寧州。雍正二年(1724年)直隸,仍領嘉祥縣、鉅野縣、鄆城縣。八年仍降屬兗州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復,割汶上縣、魚臺縣並嘉祥縣來隸。尋以嘉祥易汶上。領縣三:金鄉縣、嘉祥縣、魚臺縣。.

新!!: 雍正和濟寧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濟東泰武臨道

济东泰武临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中的道。 牛平汉主编,清代政区沿革综表,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

新!!: 雍正和濟東泰武臨道 · 查看更多 »

濁水溪

濁水溪,古稱螺溪,下游段稱為西螺溪,是位於台灣中部,屬於中央管河川,全長約186.6公里,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達3,156.90平方公里,計畫洪水量為每秒24,000立方公尺,流域面積與河口百年洪峰流量皆僅略次於高屏溪。 濁水溪名字是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上游之山地集水區年降水量達2000~3000毫米,且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板岩、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尤以萬大溪、丹大溪為最高。.

新!!: 雍正和濁水溪 · 查看更多 »

濠江区

江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北隔汕头港与金平区、龙湖区相望,西界掠鸟尾山接潮阳区东山,东面与南面濒临南海。濠江区于2003年3月由原达濠区和河浦区合并而成,总面积为134.88平方公里,2003年总人口为27.25万。.

新!!: 雍正和濠江区 · 查看更多 »

濠江区人物列表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濠江区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濮州

州,中国古代的州,在今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境。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鄄城县(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下领五县:鄄城县、濮阳县、范县、雷泽县、临濮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鄄城及河南省范县及濮阳市南部地。天宝初年,全国州改郡,改为濮阳郡。乾元初年,全国郡改州,复为濮州。 北宋时,属京东西路。崇宁时,户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口五万二千六百八十一。贡绢。下领四县:鄄城县、雷泽县、临濮县、范县。元朝时,初隶东平路,后割大名路的馆陶县、朝城县,恩州的临清县,开州的观城县来属。至元五年,析隶省部。户一万七千三百一十六,口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下领六县:鄄城县、朝城县、馆陶县、临清县、观城县、范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属东昌府。故城在东,景泰二年(1451年)移治王村(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镇)下领三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其间辖境屡有伸缩。清朝时,不辖县。雍正七年(1730年),濮州升为濮州直隶州,领范县、观城县、朝城县,属济东泰武临道。十三年(1735年),濮州直隶州降为散州,属曹州府,考语:繁,疲,难。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1913年改为濮县。.

新!!: 雍正和濮州 · 查看更多 »

濮阳市

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市境西接安阳市,西南毗新乡市,东南隔黄河与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三市相望,东北与山东省聊城市相连,北与河北省邯郸市接壤。地处冀鲁豫三省结合部,黄河北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金堤河、马颊河、卫河等流经境内。总面积4,271平方公里,人口361万。濮阳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区,位于鲁豫交界的中原油田总部驻濮阳市。.

新!!: 雍正和濮阳市 · 查看更多 »

朝城县

朝城县,山东省旧县名。 本武阳县,唐朝贞观年间废,永昌元年(689年)复置,称武圣县。开元七年(719年),改名朝城县。元和中,隶属于澶州,后属魏州。唐朝末天祐三年(906年),更名为武阳县。后又复置。北宋时,隶属大名府,崇宁四年(1105年),与南乐县归属开德府。 明朝洪武三年,废朝城县,不久复置。属濮州。清朝时,朝城县评价简,雍正前属濮州,后归曹州府。 1949年起,属濮阳专区。1950年,划入聊城专区。1953年,与觀城縣合并为观朝县。.

新!!: 雍正和朝城县 · 查看更多 »

朝鮮英祖

朝鲜英祖(;),名李昑(),幼名禧壽,字光叔,號養性軒。是朝鲜王朝‎的第21代君主,在位時期為1724年八月三十日至1776年三月五日。.

新!!: 雍正和朝鮮英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景宗

朝鲜景宗(;),名李昀(),是朝鲜王朝的第20代君主,1720年至1724年在位。廟號景宗,諡號德文翼武纯仁宣孝大王(清朝賜諡恪恭大王),葬於杨州懿陵。他的生母是肅宗時代權傾一時的張禧嬪。 原本在禧嬪張氏被賜死後,大臣們擔心景宗即位後會如同燕山君一般為母親之死進行報復,所以一度請求改立世子,但當時一方面延礽君與延齡君都還年幼,一方面肅宗一直十分疼愛這個長子,而且景宗心地純善,所以並未廢立。 景宗在位僅有4年,於1724年八月廿五日在環翠亭病逝,享年三十六歲。.

新!!: 雍正和朝鮮景宗 · 查看更多 »

朝阳路 (北京)

朝阳路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西部的一条道路,属于的一段。.

新!!: 雍正和朝阳路 (北京) · 查看更多 »

朝阳门外大街

朝阳门外大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西部的一条大街。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444页.

新!!: 雍正和朝阳门外大街 · 查看更多 »

朝考

朝考是清代创制的一种考试制度。雍正元年(1727年)始行。各省举人在會試、殿试中式之後,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直接授予翰林院職位,二、三甲的進士在賜之後,復於保和殿試論、奏議、詩、賦各一篇,隨後綜合朝考成績和殿試名次授予官職,最優者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餘者分別授六部主事、內閣中書、知縣等。 朝考第一名稱“朝元”。.

新!!: 雍正和朝考 · 查看更多 »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语:Morï Qazaq awtonomïyalıq awdanı;维吾尔语:Mori Qazaq Aptonom nahiyisi)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所辖的一个自治县。总面积为1351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9万人。.

新!!: 雍正和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木鐘

木鐘(),字雲林,號永茂,納西族名阿揮阿住(納西語:Aw-Khü A-dzu),是麗江第二十四代也是最後一代世襲土司,官拜麗江知府。 木鐘是木堯的第四子、也是木興的弟弟。木鐘生性純雅冷靜,六歲時,便得到姚安土官同知高奣映的賞識,以其為婿養子。 1720年,土司木興及其養子木崇皆在參加清廷對西藏的戰爭中死去。木府無人管理,幕僚們便奉木鐘回到麗江嗣位。他受到麗江百姓的愛戴。1722年,麗江百姓聯名上書朝廷,請求冊立木鐘為麗江知府,得到清廷的准許。但木鐘的嗣位受到了以阿知立(Aw-dzhi-lěr)為首的其他貴族(五虎十四彪黨)的反對。這些貴族在木興逝世、政務混亂時趁機欺詐百姓,並栽贓於已故的木興。阿知立、阿仲苴、和日喜、阿寶等人向雲貴總督高其倬、雲南巡撫楊名時告狀,懇求在麗江改土歸流。 由於四川總督年羹堯的親信巴松被木興處決,年羹堯對麗江木氏甚為不滿。雲貴總督高其倬又與年羹堯一黨,便伺機報復,未加詳察便奏聞雍正帝,建議改土歸流。翌年5月31日(雍正元年四月廿七),雍正帝下令對麗江進行改土歸流。木鐘被降為土通判,由流官楊馝接替其擔任麗江知府。木鐘奉命前往劍川州徵收土地賦稅時,被劍川州知州逮捕。高其倬勒令木鐘賠納拖欠的賦稅一萬兩紋銀,木鐘無法繳納,高其倬便指使楊馝沒收了木府的田地、住宅。五虎十四彪黨為了消除自己的犯罪事實,查抄了木府,燒毀了許多帳冊,但仍有許多文書被木鐘的夫人高氏壽藏了起來。 木鐘在劍川得知木府被查抄後,憂慮成疾。他於1725年病重,被送回麗江調養。不久便逝世了。 1735年(雍正十三年),木鐘被追封為承德郎,其妻高氏壽追封安人。.

新!!: 雍正和木鐘 · 查看更多 »

木金父

木金父,中国春秋時期政治人物,宋国司马孔父嘉的儿子。孔父嘉妻子貌美,被华督觊觎。华督发动政变,杀害宋殇公和孔父嘉。木金父为避难逃到鲁国的邹邑,从此木金父以父亲的字为孔氏,在邹邑定居,成了鲁国人,作为鲁国的大夫。木金父也就是孔子的五世祖。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雍正帝追封木金父为肇圣王。.

新!!: 雍正和木金父 · 查看更多 »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

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是一個位於中國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寧本溪湖地區礦藏豐富,工業歷史久遠;日俄戰爭後,日本人為了經濟侵略而成立煤礦企業,先後建立多座工廠,在1905年至1945年掠奪了大批煤炭和鋼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些工廠繼續進行生產,但其中的本鋼一鐵廠到了2008年停止營運,亦有其他工业遗产處於閒置狀態。本溪湖工業遺產群在2013年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產群內的建築物有包括本鋼一鐵廠舊址區、本鋼第二發電廠冷卻水塔區、本溪湖煤鐵公司總部舊址、本溪湖煤鐵公司事務所舊址、本溪煤礦中央大斜井(包括埋葬本溪湖煤矿爆炸死者的肉丘墳)、彩屯煤礦豎井、本溪湖火車站、遺髮冢、張作霖別墅。.

新!!: 雍正和本溪湖工业遗产群 · 查看更多 »

朱一貴

朱一貴(),小名祖,福建漳州長泰人,是台灣清治時期首位大型武裝起義舉事者、清治三大民變朱一貴事件的發動人。舉事期間,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自稱義王,世人俗稱鴨母王、鴨母皇帝。.

新!!: 雍正和朱一貴 · 查看更多 »

朱之璉

朱之璉,满清政府称其为明朝皇室後裔,但字輩與明朝皇室不符合,恐怕為遠支或易名。雍正二年12月被清世宗封為一等侯,往江寧、昌平致祭,世奉明祀。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十四年八月,追贈一等延恩侯,世襲。屬正白旗漢軍。.

新!!: 雍正和朱之璉 · 查看更多 »

朱軾

朱軾(),字若瞻,號可亭,江西省瑞州府高安縣艮下村(今屬高安市村前鎮)人。.

新!!: 雍正和朱軾 · 查看更多 »

朱轼墓

朱轼墓位于中国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龙溪村,是清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朱轼的墓冢,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轼(1665年-1736年),高安艮下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任刑部主事、浙江巡抚、吏部尚书等职。乾隆元年九月十七日卒于京城,次年归葬故里。 朱轼墓坐落于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的缓坡上,三面环山。墓地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60米,有神道碑、墓表、石牌坊、石鹿、石马、石兽、石俑、无字神道碑、拜坪、墓冢等,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其墓葬规模大、雕刻精,在清朝大臣墓葬中较为罕见。.

新!!: 雍正和朱轼墓 · 查看更多 »

會典館

会典馆,是清朝纂修《钦定大清会典》的机构。.

新!!: 雍正和會典館 · 查看更多 »

會稽郡

會稽郡,中國古郡名。秦置,郡治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城區),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越國故地。漢初曾為韓信楚國、劉賈荊國、劉濞吳國領地。七國之亂後復置會稽郡。西漢末年,會稽郡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地區,是當時轄境最為廣闊的一郡。隸屬于揚州刺史部。東漢中期,分會稽郡浙江以北諸縣置吳郡。會稽郡治所移至山陰縣(在今浙江紹興城區),領十五縣。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東南部)、建安郡(今福建)、東陽郡(今浙江衢州、金華一帶)。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紹興、寧波一帶。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置越州,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肅宗時復為越州。.

新!!: 雍正和會稽郡 · 查看更多 »

朔平府

朔平府,清朝的府。 雍正三年(1725年)置,治所在右玉县(今属山西省)。属山西省。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左云、右玉和内蒙古自治区凉城等市县。其后略有变迁。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山西的府 Category:内蒙古的府 Category:大同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朔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乌兰察布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2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朔平府 · 查看更多 »

指云寺

指云寺,意为“指点云彩” ,是一座位处中国秣度山中的一座古寺,距离丽江古城之西约18公里,是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建立。 咸丰、同治年间,指云寺毁于乱世,光绪五年(1879年)完成重建。 指云寺原有院十三个,现仅有一大院和五小院保存。.

新!!: 雍正和指云寺 · 查看更多 »

朋素克喇布坦 (土谢图汗部)

朋素克喇布坦,清朝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 他是郡王车木楚克纳木扎勒的弟弟。开始为协理台吉,隶属于车木楚克纳木扎勒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随右卫将军费扬古赴扎布堪,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分兵驻额德尔。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随和托辉特部辅国公博贝擒获厄鲁特宰桑罗卜藏锡喇布等,使其部众归降。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捐献十万只羊给巴里坤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随征西将军祁里德征讨厄鲁特,收降宰桑色布腾。雍正八年(1730年),分他哥哥的两个佐领归他为一旗,为札萨克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年),噶尔丹策零派大策凌敦多布掠夺喀尔喀牧地,至额尔德尼昭,他领兵出征。次年去世。.

新!!: 雍正和朋素克喇布坦 (土谢图汗部) · 查看更多 »

惠妃 (康熙帝)

惠妃(),姓那拉氏,郎中(正五品)索尔和女,康熙帝的妃嬪。 那拉氏初為庶妃。康熙九年(1670年)生皇子承庆(早殇),康熙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因其母為庶妃,故不得立為皇太子。胤禔一心想奪嫡,被康熙帝識破,將他囚禁在高牆之內,至雍正十二年被幽死。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册立妃鈕祜祿氏为皇后,而那拉氏与李氏、王佳氏等六人一同册封为嫔,是为惠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佟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惠嫔则与宜嫔、德嫔、荣嫔三人晋封为妃,是为惠妃。那拉氏一生只晉升到妃而已,死後也未有任何晉封。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初七日卒,九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新!!: 雍正和惠妃 (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惠州府

惠州府,中国明朝时设置的府。 洪武元年(1368年)改惠州路置,治所在归善县(今广东惠州市)。辖境西起今广东九连山、罗浮山和潼湖,东有五华、兴宁及揭西西部地。也包括通行闽南语(福佬話)的海豐縣,陆豐。萬历六年(1578年)后府与县分治,归善县移治今惠州市东北,府治在今惠州市。 清代廣東省的行政區。衝,繁,難。隸惠潮嘉道。領州一,縣九:歸善縣、博羅縣、長寧縣、永安縣、海豐縣、陸豐縣、龍川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割出五华、兴宁两地置嘉应州,辖境缩小。在1912年废。.

新!!: 雍正和惠州府 · 查看更多 »

惠远寺

惠远寺,藏文名“嘎达向巴林”(意为“解脱洲”),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原乾宁县)协德乡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2004年增補為第六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新!!: 雍正和惠远寺 · 查看更多 »

惠来县

惠来县(官方音译:Huilai,传统外文:Hweilai)在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揭阳市下辖的一个县。 全县陆地总面积为104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768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82公里,是揭阳市唯一的海上交通门户。全县人口114万,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9%。邮政编码515200。县人民政府驻惠城镇。惠来石碑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为广东装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

新!!: 雍正和惠来县 · 查看更多 »

惲宗洵

惲宗洵(),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儒學者。.

新!!: 雍正和惲宗洵 · 查看更多 »

惇怡皇貴妃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三品协领裕满女。康熙帝妃,乾隆时,因曾抚育过年幼的乾隆帝之故受到尊封,为皇贵太妃。.

新!!: 雍正和惇怡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成妃 (康熙帝)

成妃(),姓戴佳氏,又称达甲氏,清朝司库卓奇之女,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的嫔妃。.

新!!: 雍正和成妃 (康熙帝) · 查看更多 »

成都縣

成都縣,中国旧县名,位于四川省西部,它与同城而治逾千年的华阳县,构成了今成都市区。1952年撤销,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成都市和溫江縣、新都縣、郫縣、新繁縣4縣(政務院1952年6月21日政齐字第77号批复批准)。.

新!!: 雍正和成都縣 · 查看更多 »

戮屍

戮屍,泛指所有對屍体進行的懲罰性破壞。.

新!!: 雍正和戮屍 · 查看更多 »

戴夢奎

戴梦奎,字惟直,浙江兰溪县人。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 戴梦奎于雍正八年(1730年)中式庚戌科三甲進士。雍正十二年(1734年)任福建邵武府建宁县知县。.

新!!: 雍正和戴夢奎 · 查看更多 »

戴震

戴震(),中國清代語言學家、思想家。字慎修,號東原,安徽徽州休寧隆阜(今黃山市)人,曾六次會試未中。晚年因學術成就顯著,乾隆帝特招入館任《四庫全書》纂修官,賜同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

新!!: 雍正和戴震 · 查看更多 »

戴進賢

戴进贤(),字嘉宾,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耶稣会在华传教士,原名Ignaz Kögler。在清廷供职29年之久。.

新!!: 雍正和戴進賢 · 查看更多 »

戴梓

戴梓(),字文開,號耕煙,清朝火器制造家、画家。杭州人。 根据戴遂堂的描述,这种连珠铳是一种有火药仓和弹丸仓的燧发枪,故宫里保存有一把康熙年间昂利亚(英格兰)过生产的20连珠铳,应该是故事原型。 这种连珠铳出现于1650年的英格兰,可以连续击发。.

新!!: 雍正和戴梓 · 查看更多 »

户县文庙

户县文庙位于中国陕西省户县东街,县人民政府西侧,现为户县文化馆使用,1996年被列为第三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户县文庙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统、嘉靖、万历、崇祯及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多次修葺。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六千余平方米,原有建筑仅存献殿(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大成殿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

新!!: 雍正和户县文庙 · 查看更多 »

房裡城

房裡城是位於今臺灣苗栗縣苑裡鎮的民築城池,為今苗栗縣為一曾築過土石的城池,該地原為道卡斯族蓬山八社之一房裡社所有。該城已不存,但苑裡鎮公所於過去的南門、北門處有立碑紀念。.

新!!: 雍正和房裡城 · 查看更多 »

明安

明安(z),博尔济吉特氏,黄金家族后裔,初隶蒙古正黄旗,后改隶满洲正黄旗。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贝勒。.

新!!: 雍正和明安 · 查看更多 »

明清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京师顺天府城防建筑的总称,从内到外由宫城(即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4道城池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北京城池自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4年)兴建的元大都开始计算,已有850多年的建城建都史,奠定了明清北京城风貌的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的筑城迁都计划;明嘉靖帝三十二年时(1553年)增筑外城,形成了今日北京城“凸”字型的布局。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兴建的最后一座帝王都城,作为完整跨越两代封建王朝的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在许多方面集中了明清时期中国城池建设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上的集大成之作。 北京城池的变迁始自明末1644年李自成出逃时对城墙建筑的焚毁。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攻城时曾有过较大破坏,其后历任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等都对北京城池进行过拆改,至1949年北平和平易帜时,北京城池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后,因为交通发展和修建地铁的需要,北京城池自1958年起逐渐被市政府拆除、改造。目前,城池的核心——宫城(紫禁城)尚保存完整;皇城余有城门天安门一座、南皇城墙一段保留较完好,东皇城墙尚有一段明代残余;内城拆改严重,现存正阳门城楼与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西便门桥段也有一段城墙遗址;外城被完全拆除,只有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后被重建。对城池的拆除在1970年代后期停止,2000年后陆续开始复原部分城墙、城楼、箭楼等。现今的北京城墙已被环绕着的二环路取代,为完全恢复城池原貌带来难度。.

新!!: 雍正和明清北京城 · 查看更多 »

春坊

春坊,中國古代的政府機構之一,為東宮官署。北齊東宮官署門下坊、典書坊為最早雛型,唐將門下坊改為左春坊,典書坊改為右春坊,宋、遼、明、清四朝則沿之,職掌轄屬各異,明朝、清初與唐制略同。 在清雍正時期不設儲君後屬翰林院、國子監轄下,機構目的約是儲備人才,功能職稱視編制略有變動。例如翰林院的春坊負責輔佐典簿修撰、編修、檢討等,一段時間則輔佐東宮太子。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新!!: 雍正和春坊 · 查看更多 »

春山

春山(v,),伊爾根覺羅氏,字長人,號丹崖。滿洲鑲藍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新!!: 雍正和春山 · 查看更多 »

昭化寺 (阿拉善)

昭化寺,蒙古语原名“朝格图呼热”,藏语原名“巴拉钦拉布林”,后名“盼德嘉木苏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超格图呼热苏木,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昭化寺 (阿拉善) · 查看更多 »

昭通 (消歧义)

昭通可以指:;现今地名.

新!!: 雍正和昭通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昭通市

昭通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市境南界曲靖市和贵州省毕节市,东接四川省泸州市,北邻四川省宜宾市,西临四川省凉山州。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乌蒙山西段。金沙江为西、北两面与四川省的界河,主要河流还有牛栏江、横江、洛泽河、白水江等,坡度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人口543万。昭通是全省矿产资源重要产地,其中以煤和硫黄的储量最丰。.

新!!: 雍正和昭通市 · 查看更多 »

昭通府

昭通府,清代雲南省的府,最要。 明代烏蒙府。尋改隸四川。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雲南。六年,設流官,置恩安縣、永善縣兩縣,降鎮雄府為鎮雄州,並屬府。九年,改今名。光緒三十四年,析永善之副官村置靖江縣, 仍升鎮雄為鎮雄直隸州。領廳二,縣二。恩安縣、靖江縣、大關廳、魯甸廳。.

新!!: 雍正和昭通府 · 查看更多 »

昭显庙

昭显庙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71号的清朝皇家道观。.

新!!: 雍正和昭显庙 · 查看更多 »

昭文县

昭文县是清朝江苏省苏州府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苏州府常熟县人口、赋税繁多,分出其东部设立昭文县,两县同城而治。民国元年(1912年)撤废昭文县,并入常熟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苏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常熟市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昭文县 · 查看更多 »

显庆寺 (临夏)

显庆寺是今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新华街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现已无存。.

新!!: 雍正和显庆寺 (临夏) · 查看更多 »

显谨亲王衍璜墓

显谨亲王衍璜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潘家园西里,是显谨亲王衍璜的墓。.

新!!: 雍正和显谨亲王衍璜墓 · 查看更多 »

易州

易州,中国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元年(581年),置易州。唐朝时属河北道,曾改为上谷郡。户四万四千二百三十,口二十五万八千七百七十九。下辖六县。明朝时属保定府。清朝初年,仍属保定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因境内有清泰陵的缘故升易州为易州直隶州。涞水县及广昌县(现涞源县)归属易州直隶州。.

新!!: 雍正和易州 · 查看更多 »

易州直隸州

易州直隸州,清朝时设置的直隶州。 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易州為直隸州。「明易州屬保定,本朝初仍之。雍正十一年以萬年吉地所在,升為直隸州,以淶水縣及山西之廣昌縣來屬。」,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升直隸保定府屬易州為直隸州,以保定之淶水及山西省之廣昌二縣隸之。從直隸總督李衛請也。.

新!!: 雍正和易州直隸州 · 查看更多 »

昆都仑召

昆都仑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的乌拉山脚下,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昆都仑召 · 查看更多 »

济南府

济南府,中国古代的府,在今山东省境。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齐州置,治所在历城县(即今山东省济南市)。下领五县:历城县、禹城县、章丘县、长清县、临邑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长清、齐河、禹城、临邑、济阳、章丘等市县地。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皆此地人。金朝时,下领七县、二十九镇:历城县、临邑县、齐河县、章丘县、禹城县、长清县、济阳县。海陵王时,耿京起义于此。元朝初年,为中书省济南路。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为济南府。明、清为山东省会。明朝时,济南府领四州,二十六县:历城县、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济阳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肥城县、青城县、陵县、泰安州(新泰县、莱芜县)、德州(德平县、平原县)、武定州(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滨州(利津县、沾化县、蒲台县)。 清朝时,辖境扩大,约当今山东省北部,西至德州市、平原、齐河,东至临邑、邹平、淄博,南至胶济铁路南侧泰山、鲁山等山脉。清代的濟南府,考评:衝,繁,難。巡撫,布政、提學、提法、鹽運司,濟東泰武臨、巡警、勸業道駐。初沿明制為省治,領州四,縣二十六。雍正中,武定州、泰安州、滨州改为直隶州,割陽信、萊蕪、利津等九縣屬之。領州一,縣十五:历城县、章丘縣、鄒平縣、淄川縣、長山縣、新城縣、齊河縣、齊東縣、濟陽縣、禹城縣、臨邑縣、長清縣、陵縣、德平縣、平原縣、德州。1913年废。.

新!!: 雍正和济南府 · 查看更多 »

济宁市

济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市境西界菏泽市,西北接河南省濮阳市,北达泰安市,东邻临沂市,东南临枣庄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鲁中南山地与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呈东高西低,东部为低山丘陵,中部和南部为低洼湖区。京杭运河纵贯市境并流经市区,主要河流还有泗河、东鱼河、洙赵新河等。市境南部有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微山湖,合称南四湖,为中国北方最大淡水湖群。全市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829.92万。.

新!!: 雍正和济宁市 · 查看更多 »

流民

流民,又稱流人、流亡、流户、流冗、流庸、流离、流者及盲流等,是中國歷史上對於轉徙四處的無業游民稱呼,一般都是逃荒的農民,天災、苛吏、土地兼併、战乱等都可能导致流民问题的出现。 最早在《詩·大雅·召曼》曰:“瘼我饑饉,民卒流亡。”,管仲在齐国提出“禁迁徙,止流民”政策,以控制人口流动。漢朝流民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元狩四年,山东大水,有流民七十余万人;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哀帝時流民“以十萬數”,华歆收容流民,“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皆出其下,人人望风”。宋朝也有大量流民,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令招农户,令自耕种,流民渐归。” 明朝中葉以後,流民問題最烈,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明朝中葉以後,“灾眚频仍、催科无序,数年之逋,取盈一时”,流民一直是历代朝廷的腹心之疾,福建连江县永乐初与洪熙元年相比,“户口什去其三四。”成化元年(1465年),户科给事中袁芳等言:“比年以来,救荒无术,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成化七年,荆襄山区屯聚流民九十三万八千余人。闖王李自成也算是流民出身。清代封鎖东北,嚴令禁漢人出關,但流民“擔擔提籃,或東出榆關,或北渡渤海”。乾隆十一年,“東省被災州縣,流民出口”。民国画家蔣兆和绘有《流民圖》。 有明一代,除农民外,大量的匠户、军户、灶丁寺工商業也易於流亡,正统元年,山东都转运司“所属各盐场,在逃灶户3350余户。棚民也算是流民的一種。流民是黑社會的基本組成。成化元年(1465年)三月劉通、石龍、馮子龍等於房縣大石廠立黃旗起義,杀都指挥以下军官三十八人,擁眾數十萬。成化六年十一月,又有李原、小王洪起義,流民附和者達百萬人。史稱鄖陽民變。明廷派都御史项忠总督河南、湖广、荆襄军务,与湖广总兵李震前往镇压。项忠军对流民进行屠杀,尽草剃之,死者枕藉山谷。.

新!!: 雍正和流民 · 查看更多 »

浦起龙

浦起龙(),字二田,號孩禪,學者稱山伧先生,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清朝政治人物、学者,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浦起龙 · 查看更多 »

浯洲鹽場大使

浯洲鹽場大使,為清代雍正至宣統時期,於福建金門縣(即現今台灣金門縣)所設的文職職位。該職位於雍正元年(1723年)設置,宣統三年(1911年)取消,由中華民國金門縣縣丞取代。.

新!!: 雍正和浯洲鹽場大使 · 查看更多 »

海外華人國王列表

海外华人国王列表: 从14世纪到18世纪,不少华人成为南洋一些国家的国王。最早研究这些历史的是梁启超,他在《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一文列举八位华人国王。 将梁启超文及散见其他文献的华人国王列表如下:.

新!!: 雍正和海外華人國王列表 · 查看更多 »

海山罟

海山罟,是台灣新竹市香山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

新!!: 雍正和海山罟 · 查看更多 »

海州 (东魏)

海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青、冀二州置。治所在龙沮城(今江苏省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朐山,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朝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沭阳、赣榆、灌云、灌南等市县及新沂、滨海部分地区。元朝初升为海州路,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明朝初年,复为海州,并省朐山县入州,辖境渐小。清朝雍正初升为海州直隶州,辖境复唐宋之旧。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 Category:东魏的州 Category:北齐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江苏的州 Category:连云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宿迁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徐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盐城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海州 (东魏) · 查看更多 »

海州直隶州

海州直隶州是清代江苏省的一个直隶州。 在明代,海州隶属于南直隶淮安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格为海州直隶州,下辖沭阳县、赣榆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连云港市辖境、隶属宿迁市的沭阳县,以及隶属徐州市的新沂市东部。1912年,改为东海县。.

新!!: 雍正和海州直隶州 · 查看更多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底存不存还有问题,《汉书》记载中国人所乘之船为当时的“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利用这些停留在广西、广东港口的外国船只进行转送到南海和印度。唐宋时的广州港很繁荣,港口大船云集,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四千多艘大食船,当时还发生了千名大食、波斯穆斯林劫掠广州的事件。最早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而迄今东南亚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国瓷器也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帆船,年代为公元830年的晚唐。.

新!!: 雍正和海上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海丰县

海丰县(传统外文:Hoifung)取义“南海物丰”,是中国广东省汕尾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东南海滨,处在惠州市惠东县和汕尾市陆丰市之间。.

新!!: 雍正和海丰县 · 查看更多 »

海北藏族自治州

海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以北。海北州汉族人口比例约36%,藏族人口比例约24%。 1953年12月31日建立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

新!!: 雍正和海北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海神庙 (盐官)

海神庙,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为祭祀“浙海之神”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公元1730年,原占地40亩,历经战乱破坏,现存十余亩。庙内保存有雍正、乾隆、道光、同治清代四帝所赐五块御匾,雍正和乾隆合题的父子双皇御碑。2001年,与盐官海塘一同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雍正和海神庙 (盐官) · 查看更多 »

海阳县 (清朝)

海阳县,中国旧县名。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析莱阳县、宁海州置,治所在大嵩城(今山东省海阳市凤城镇)。抗日战争期间曾于1941年在县境东部与牟平县南部设置牟海行署(县级),1945年撤销。仍分属各原县。1950年县迁治东村(今市址)。1996年撤销,改设海阳市。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中华民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县份 Category:烟台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海阳市 Category:173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海阳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海阳市

海阳市是中国山东省一座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海阳市总面积1886.84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地处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东经120°50至121°29,北纬36°16至37°10之间,位于青岛、威海和烟台的中心地带,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新!!: 雍正和海阳市 · 查看更多 »

海阳义园

海阳义园,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南里2号,是山东省海阳县人士在北京创建的义园。 1986年,朝阳区人民政府公布“山东会馆”为“北京市朝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该项目更名为“海阳义园”。在朝阳区文化委员会立的北京市朝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上,该项目为“海阳义园(原名山东会馆)”。.

新!!: 雍正和海阳义园 · 查看更多 »

海门千户所

海门千户所,明朝时设置的千户所。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所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南海门镇。属潮州卫。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自磊口登陆攻此,官军予以击退。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裁。 Category:明朝千户所 Category:广东卫所 Category:汕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汕头军事史 Category:139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5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海门千户所 · 查看更多 »

海望

海望(v,),乌雅氏,滿洲正黄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禮部尚書。.

新!!: 雍正和海望 · 查看更多 »

海拉尔区

海拉尔()位于中國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和呼伦贝尔高平原的结合带上,位于346千米的海拉尔河上游。 海拉尔区是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正阳街道广场路,是呼伦贝尔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通讯中心。面积144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还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26个民族。.

新!!: 雍正和海拉尔区 · 查看更多 »

浔州府

浔州府,中国明朝时设置的府。 洪武元年(1368年)改浔州路置,治所在桂平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贵港、平南等市县地。清朝雍正年间,又划入今武宣县地。属广西省。1913年废。 Category:明朝的府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广西的府 Category:贵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来宾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桂平市 Category:平南县 Category:武宣县 Category:1368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浔州府 · 查看更多 »

浙江巡抚

浙江巡抚,是明清时期中国浙江省的巡抚。明朝稱為巡撫浙江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

新!!: 雍正和浙江巡抚 · 查看更多 »

新埔鎮

新埔鎮()為臺灣新竹縣北部的一個鎮,人口約34,000人,以生產稻米、柿子和柿餅聞名,粄條為著名的客家美食。.

新!!: 雍正和新埔鎮 · 查看更多 »

新平县 (明朝)

新平县,中国旧县名。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年),设置新平县,属临安府。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省新化县入新平县。雍正十年(1732年),属元江府(后降为元江直隶州)。中华民国初年,属滇南道、普洱道。1929年直隶于云南省。1949年后,属玉溪专区、玉溪地区。1980年改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新!!: 雍正和新平县 (明朝) · 查看更多 »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新!!: 雍正和新会区 · 查看更多 »

新会行政区划

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南部的新会區行政區劃以新會區現今行政區劃為主,也包括自新會成立後至今的行政區劃歷史。現時十一個分镇的安排,均源於1955年各区区公所的成立,而现今的行政区划最後修訂於2005年。.

新!!: 雍正和新会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下表列出歷任新会太守、刺史、县尹、知县、县长、市長、区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

新!!: 雍正和新会歷任行政长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雍正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歷史

新北市之前身為臺北縣。從史前時期,就有人類在此地居住。史前文化的遺址都發現許多遺跡,包含貝塚、陶器、石器等。金屬器時代以八里區頂罟里的十三行遺址為代表,是目前臺灣唯一證實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文化。荷西時期,受到西班牙的統治,於滬尾設立聖多明哥城,後來被荷蘭人給摧毀而再度重建,改名為「安東尼堡」(現今的紅毛城)。明鄭時期,鄭成功設一府二縣,臺北地區屬於天興縣。清領前期,清朝當時以消極的制度治理臺灣,使社會不得安寧,等到清領後期,因牡丹社事件過後,反而轉向積極的制度治理臺灣。日治時期,增設許多縣、廳,後來改制過後,本縣現有區域隸屬臺北州。從政府來臺到2010年,隸屬臺北縣,在其中設置二十九個鄉鎮市。後來因人數達到直轄市的門檻,於2010年12月25日正式升格為直轄市。.

新!!: 雍正和新北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竹市

新竹市(Sin-tik-tshī)是位於臺灣北部的都市,中華民國臺灣省的三個市之一,地處新竹平原上,為新竹都會區的中心城市。全市劃分為3個區,總面積104.1526平方公里,其西面臺灣海峽,南鄰苗栗縣,北邊、東北邊與新竹縣相連。全境除南半部屬竹東丘陵外,其餘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古名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又名「風城」,因九降風特別強盛而得名。 新竹市是臺灣高科技代工產業的重鎮,1936年代成立的台灣總督府第一個科研所。1970年代成立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及1980年代初期成立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吸引大批國內與國際廠商的投資及許多高科技人力移居,因此有「臺灣矽谷」之稱。.

新!!: 雍正和新竹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漁港

新竹漁港(Hsinchu Fish Harbor),又稱南寮漁港,為臺灣西海岸遠洋漁業的重要港口,屬第一類漁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頭前溪出海口南側的南寮,西臨臺灣海峽。.

新!!: 雍正和新竹漁港 · 查看更多 »

新疆 (消歧义)

新疆(,维吾尔语:شىنجاڭ / Shinjang,哈萨克语:شىنجاڭ / S'ynjan')指位于中亚、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史书中被称为西域、被当地文献和史书称为突厥斯坦、近代被当地原住民族称为东突厥斯坦、现成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区。新疆可以指:.

新!!: 雍正和新疆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雍正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新營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營區太子宮太北里45-2號,為一主祀金吒太子、木吒太子及哪吒太子的道教廟宇,建於清康熙27年(西元1688年)。廟史悠久,臺灣不少廟宇的哪吒太子,為此地分靈而出。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中壇元帥哪吒太子聖誕千秋,各地宮廟返回謁祖朝聖,香客絡繹不絕。尤其舊廟建築物歷具古風,剪粘文藝頗有價值,西元1999年奉原臺南縣政府核定,為縣定古蹟,現為台南市市定古蹟,而農曆九月中壇元帥太子爺祝壽進香潮除了是台南市定民俗文化活動,亦是全台最盛大的宗教慶典活動之一。 金吒太子 聖誕千秋日:農曆十一月十日 木吒太子 聖誕千秋日:農曆四月初八日 哪吒太子 聖誕千秋日:農曆九月初九日 目前新營太子宮太子爺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為王献彰先生。.

新!!: 雍正和新營太子宮 · 查看更多 »

新豐鄉 (台灣)

新豐鄉(臺灣客家語海陸腔:sinˋ fungˋ hiongˋ/sinˋ pongˋ hiongˋ)為臺灣新竹縣的一個鄉,人口約56,000多人,位於北臺灣,為新竹縣最北端的行政區,東連湖口鄉、西臨臺灣海峽、南有鳳鼻尾山岡陵與竹北市相隔、北則以大深坑溪與桃園市新屋區為界。本鄉特產為西瓜、洋香瓜、鴨蛋。另外每年固定舉辦縣長盃龍舟賽、西瓜節等活動,為本鄉之盛事。.

新!!: 雍正和新豐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新阳县 (清朝)

新阳县是清代江苏省苏州府所辖的一个县。 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苏州府昆山县人口、赋税繁多,分出其东部设立新阳县,两县同城而治,同属于苏州府管辖。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新阳县,并入昆山县。 Category:清朝县份 Category:江苏古代县份 Category:苏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昆山市 Category:1724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新阳县 (清朝) · 查看更多 »

新桥镇 (衡山县)

新桥镇是中国湖南省衡山县下辖的一个镇。.

新!!: 雍正和新桥镇 (衡山县) · 查看更多 »

新港奉天宮

新港奉天宮,是臺灣著名的媽祖廟,位於嘉義縣新港鄉新民路53號,座落於新民路與中山路口,坐北朝南略為偏西,明定為祠廟類三級古蹟,主要奉祀天上聖母。 新港奉天宮是全臺灣少數把虎爺供奉於桌上的廟宇,也是全國金虎爺會的大本營。.

新!!: 雍正和新港奉天宮 · 查看更多 »

方增文

方增文,字守德。福建福清人,清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進士,三甲第八十一名。任职不详。.

新!!: 雍正和方增文 · 查看更多 »

方觀承

方觀承()字宜田,號問亭,安徽桐城人。.

新!!: 雍正和方觀承 · 查看更多 »

方邦基

方邦基(),字樂只,號松亭,浙江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方邦基 · 查看更多 »

施南府

施南府,清朝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治所在恩施县(今恩施市),属湖北省。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建始、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利川等县市地。1912年废。 Category:清朝的府 Category:湖北的府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73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施南府 · 查看更多 »

施州

施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施州,治沙渠县(隋改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唐朝辖区约今湖北省建始、五峰等县以西地。赵宋时属夔州路。明太祖洪武初废。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施州,属施州卫。二十三年废入施州卫。清世宗雍正六年(1728年)改施州卫置恩施县。 Category: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宋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湖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新!!: 雍正和施州 · 查看更多 »

施州卫

施州卫,明朝时设置的卫所 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辖境约当今恩施、五峰以西地。属湖广都司。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改置恩施县。 Category:明朝卫所 Category:湖北古代行政区划 Category:恩施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恩施市 Category:138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72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施州卫 · 查看更多 »

施琅

施琅(Sego、Secoe;),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武術家,明鄭降清將領,封一等靖海公,諡襄庄,贈太子太傅。其長子施世綸,曾任漕運總督,次子施世驃統領清兵到臺灣平定朱一貴民變。.

新!!: 雍正和施琅 · 查看更多 »

斗彩

鬥彩(contrasting colours、joined colours、doucai大英博物館)又稱「豆彩」「逗彩」「填彩」,是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彩色瓷器裝飾工藝,也用來指代施用這種工藝的瓷器。製作時要先燒成勾畫輪廓的青花,然後再填充彩色並以低溫二次燒成。.

新!!: 雍正和斗彩 · 查看更多 »

斗栱

斗栱,又称--、枓--、斗科、欂櫨、铺作、蓮花托、牌科,朝鮮半島又稱--包(공포、栱包),是東亞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建筑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東亞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新!!: 雍正和斗栱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新!!: 雍正和文字獄 · 查看更多 »

文山區

文山區是中華民國臺北市轄下的市轄區,位於臺北市南方,與新北市深坑區、新店區接壤。國立政治大學與考試院皆設於此,而考試院是中華民國政府五院中唯一未設於中正區者。著名旅遊景點有貓空、臺北市立動物園,2010年臺北市舉辦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文山區為杏花,臺北市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雍正和文山區 · 查看更多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Vwnzsanh Bouxcuengh Myauzcuz Swcicouh,苗语川黔滇方言:Wenx Shangb Langs Hmongb Zif Zhif Zheub),简称文山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州境西界红河州,西北临曲靖市,北面和东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相邻,南面与越南接壤。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主要为喀斯特山原,南盘江流经州境西北。总面积3.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7万,汉族人口比例约43%,壮族与苗族人口比例分別约29%和14%,自治州首府驻文山市。文山州为中药材三七的主要产地,因而有“三七之乡”之称。.

新!!: 雍正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文山市

文山市是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位于文山州西部,是文山州的政府所在地。.

新!!: 雍正和文山市 · 查看更多 »

文登县 (北齐)

文登县,中国古旧县名。 北齐前,为牟平县、观阳县地。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此时县境面积最大,烟台市福山区以东均属文登县,现威海市尽属之。后辖区面积逐步缩小。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登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登州,属莱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年),复置登州,隶之。天宝时改属东牟郡。明朝初年,属莱州府,后属登州府。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以县东部置荣成县。 民国时属山东省。1941年12月,中共政权以文登县西部和牟平县东部置文西县(1945年改为昆嵛县)。1949年后,属东海专区(1950年改文登专区)。1956年,文登县和昆嵛县合并,文登专区并入莱阳专区(1958年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属烟台地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7年,属威海市。1988年,改为县级市。2014年,改文登市为文登区。.

新!!: 雍正和文登县 (北齐) · 查看更多 »

无为县

无为县是中國安徽省芜湖市下辖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2413平方公里,人口130.8万,辖全县辖20个镇:无城镇、石涧镇、襄安镇、陡沟镇、姚沟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泥汊镇、高沟镇、福渡镇、泉塘镇、红庙镇、赫店镇、鹤毛镇、十里墩镇、昆山镇、洪巷镇。.

新!!: 雍正和无为县 · 查看更多 »

无锡县

无锡县,中国旧县名。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无锡县,属会稽郡。东汉时,属吴郡。三国时,东吴废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后属晋陵郡。唐朝时,属常州、晋陵郡。宋朝时,仍属常州。元朝时升为无锡州。明朝洪武初年,降为县,属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无锡县分出金匮县,两县同城而治。1912年,金匮县废入无锡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无锡县沦陷。1949年4月20日夜,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9军87师于22日夜(另说23日夜)由光复门进入无锡城。中华民国政府对无锡县的管辖随之结束。 1949年4月24日,中共政权由无锡县分出无锡市,4月26日成立苏南行政公署,驻无锡市。1952年,江苏省成立后,无锡市为江苏省辖市,无锡县为其管辖,后属苏州专区、无锡市、苏州地区管辖。1983年,无锡县复归无锡市管辖。1995年,撤消无锡县,置锡山市。2000年,撤消锡山市,置锡山区和惠山区。.

新!!: 雍正和无锡县 · 查看更多 »

无锡市

无锡市,简称锡,古有梁溪、金匮等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地处江南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位於江苏省南部,下辖江阴市与宜兴市。无锡东邻苏州,距上海128.2公里;南濒太湖,与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距南京183公里;北依长江,与泰州市所辖的靖江市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及蘇錫常都市圈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无锡历史悠久,曾为吴国的首都。无锡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享有地方立法权;同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文化名城及1998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无锡不仅是江南地区传统的鱼米水乡,更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及现代乡镇民营企业的摇篮。早在1981年,无锡市便被列为全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而在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无锡也不乏文化软实力相伴,从无锡走出过诸如顾恺之、倪云林、钱穆、钱锺书等诸多名流,也有以寄畅园、蠡园、鼋头渚等为代表的古今著名园林传世。.

新!!: 雍正和无锡市 · 查看更多 »

旷敏本

旷敏本(),字鲁之,号岣嵝,清朝翰林、學者。湖南衡山人。.

新!!: 雍正和旷敏本 · 查看更多 »

旷𢽾本

曠斅本(),字逊之,号半崖,湖南衡山人,清朝政治人物 ,同進士出身。.

新!!: 雍正和旷𢽾本 · 查看更多 »

旺札勒多爾濟

旺札勒多爾濟,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五代土谢图汗。 旺札勒多爾濟是额列克的玄孙,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曾孙,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孙子,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去世,旺札勒多尔济袭封土谢图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准噶尔策妄阿喇布坦煽众喀尔喀,康熙帝下诏询问旺札勒多尔济勘奏所部可耕地,旺札勒多尔济回答附近鄂尔坤、图拉之苏呼图喀喇乌苏、明爱察罕格尔、库尔奇呼、扎布堪河、察罕廋尔、布拉罕口、乌兰固木及额尔德尼昭十馀处都可以耕种,康熙帝命傅尔丹选善於耕种的人前去屯种。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命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督理俄罗斯边境事,赐号“斡齐赖巴图土谢图汗”。雍正十年(1732年),旺札勒多爾濟卒。次子敦丹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乾隆九年(1744年),旺札勒多尔济的第四子敦多布多爾濟袭土谢图汗。乾隆十一年(1746年),旺札勒多尔济的长子延丕勒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雍正和旺札勒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旗 (行政区划)

旗(简写:туг)是中国蒙古地区的行政区划。起源于清代,现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使用,为其特有的县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县相同。截至2004年12月31日,内蒙古境内有52个旗,其中3个自治旗。 后金皇太极时期,仿照满洲的八旗制度,对漠南蒙古实行建旗划界的管理策略。其后,清代蒙古形成盟旗制,而随着蒙古诸旗管辖的牧地的固定,旗逐渐成为整个蒙古地区的基层行政区,沿用至今。.

新!!: 雍正和旗 (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悫惠皇贵妃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之妹,也是康熙皇帝的妃子。康熙七年戊申八月生,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初一日卒。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被封为贵妃。当时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和孝懿皇后均已去世,中宫無主,所以贵妃其实上是后宫之首。 康熙晚年,与和妃瓜尔佳氏曾抚育过乾隆皇帝。雍正二年六月,被尊封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帝念其抚育恩情,于元年十一月,再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乾隆八年四月,七十六岁的皇贵太妃薨,五月谥号为悫惠皇贵妃。十二月十一日葬景陵东,就是后来的景陵雙妃园寝。 T佟 T佟 ~.

新!!: 雍正和悫惠皇贵妃 · 查看更多 »

攤丁入地

攤丁入地,又稱作攤丁入畝或地丁合一,草創於明代,是大體完成於中國清朝雍正帝統治時的一項重大的稅制改革,將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丁稅)廢除,而併入田賦。.

新!!: 雍正和攤丁入地 · 查看更多 »

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又稱土司改流、廢土改流,始於明代初期,是指將原來統治少數民族的土司頭目廢除,改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新!!: 雍正和改土归流 · 查看更多 »

攒拉土司

攒拉土司(),即小金川土司,是明、清时期的一个世袭嘉绒人土司,为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旧称懋功县)境内。 攒拉土司本是明朝金川寺苯教的演化禅师哈伊拉木之后。清军入关之后,其首领卜兒吉细于1650年(顺治七年)归附清朝。1666年(康熙五年)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其酋长嘉纳巴再次归降清朝。1723年(雍正元年),封其族人莎罗奔于大金川之地,号促浸土司(即大金川土司);攒拉土司则被称为小金川土司。 在促浸土司设立之后,攒拉土司和促浸土司多次争夺土地。1766年,攒拉土司在大小金川之役战败之后被废除,改为美诺直隶厅。.

新!!: 雍正和攒拉土司 · 查看更多 »

愉貴妃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员外郎额尔吉图女。乾隆帝妃。珂里叶特氏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时入侍高宗藩邸,為格格。 她的兒子永琪勤勉好學,多才多藝,擅長騎馬射箭,精通滿、蒙語,乾隆對他很鍾愛滿意。乾隆三十年,封永琪為榮親王,成為皇子中第一個被封王,可惜次年三月,體弱多病的永琪即離父母而去。其實愉妃得寵,是因為乾隆對她的兒子很是鍾愛,她的兒子逝世後,她就隨即失寵。寂寞的愉妃於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逝世,终年七十九岁。愉妃十多歲入侍乾隆藩邸,更活到七十多歲,幾乎與乾隆相伴一生,但只生有永琪一子,且自乾隆十年封妃以後再沒有晉封,可以推測她並不是很受寵。但隨著富察皇后、烏拉那拉皇后、令皇貴妃魏佳氏、慶貴妃陸氏及當年乾隆藩邸的舊人接著去世(只剩下她和婉嬪陳氏),妃位在乾隆後期基本上是除追封外最高的位分;而愉妃於眾妃中資歷最久,所以直至她逝世為止,她基本上是後宮之首。.

新!!: 雍正和愉貴妃 · 查看更多 »

懷忠祠

懷忠祠,是台灣彰化市的三級古蹟,是台灣一座恭奉十八義民的祠堂。.

新!!: 雍正和懷忠祠 · 查看更多 »

應山縣

應山縣是湖北省的一個縣份。始置于隋朝年间。.

新!!: 雍正和應山縣 · 查看更多 »

散州

散州,指元、明、清時代不直接隸屬於省的州;清代直接隸屬於省的州稱為直隸州,與散州相對。 元朝有路、府、州、縣等行政區劃單位。有的府、州直屬於中書省或行中書省,有的府、州則隸屬於路,隸屬於路的府、州稱為散府、散州。路下轄縣、散府、散州,散府、散州之下又可轄縣,層級關係相當混亂。 明初把路全部改為府,原有的散府或者撤銷,或者由省直轄。散府不復存在,散州則仍然保留。府下轄縣和散州,散州下還可轄縣。因此关于明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层级设置有「三級制」和「四級制」的争论;明朝的散州沒有附郭縣,元代所有散州的附郭縣在明初都“省入”州(即與州合併),因此散州的州治區域直屬於州,不屬於任何縣;明初還把許多元代散州降級為縣,產生了一批單字命名的縣(因州名多為單字),如曹州→曹縣、嵩州→嵩縣、萬州→萬縣等)。 清朝雍正年間實行一系列行政區劃改革,其中一項是規定散州不能轄縣,而直屬於省的直隸州可轄縣,以避免行政層級紊亂。此時一些散州升為直隸州;其他散州所轄的縣,有的併入州中,有的則改由府管轄。所以清代的散州層級與縣相當(但州官的品級仍然高於縣官),而地方制度也很明確地變成「三級制」,這在清代是很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清朝的“道”并不是正式行政区划,而是省的派出机关,其地位在省与府之间,但是清代中後期,「道」的權力又越來越大,介於省級與府州廳級之間,所以清中後葉,地方行政制度又演變成「準四級制」。 民國二年,全國實施廢府、州、廳,所有的散州、散廳都直接改制成了縣。 譬如:明代的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連平州曾管轄河源縣與和平縣兩縣;到清雍正年間,連平州依新規定就不能再轄縣,河源、和平兩縣改歸惠州府管轄,所以連平州就成了一個縣級單位。 到了民國時期,全國實施廢府、州、廳改縣(散州、散廳一律改為縣;廢除府、直隸州、直隸廳,所有縣由省直轄),連平州就改為廣東省連平縣。因此又產生了一批單字縣名,如直隸省順天府通州→直隸省通縣等。 清雍正以後,內地政區的層級關係為:.

新!!: 雍正和散州 · 查看更多 »

敦多布多尔济

敦多布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蒙古亲王、土谢图汗、额驸。 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多罗郡王噶勒丹多尔济长子。康熙三十一年(1692)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赴京朝贡,赐冠服、银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扈从康熙帝幸归化城。因属众缺乏食物,发张家口仓粟赈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尚康熙帝第六女和硕公主。康熙三十九年(1700)晋和硕亲王,袭土谢图汗。康熙四十一年(1702)降郡王;敬逆将军延信等由里塘护送第七世达赖喇嘛入城,受命留驻其地。雍正元年(1723年),以功复封和硕亲王,晋固伦额驸。乾隆六年(1741年),和他的侄子土谢图汗敦丹多爾濟驻库伦,护视其子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乾隆八年(1743年)去世。 敦多布多尔济有四子,分别为长子根扎布多尔济、次子额璘沁多尔济、三子格斋多尔济、四子罗布桑丹彬多密(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新!!: 雍正和敦多布多尔济 · 查看更多 »

敦丹多爾濟

敦丹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清朝喀尔喀蒙古第六代土谢图汗。 敦多布多尔济是第一代土谢图汗察衮的玄孙,第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曾孙,第四代土谢图汗多爾濟額爾德尼阿海的孙子,第五代土谢图汗旺札勒多爾濟的次子。雍正十年(1732年),旺札勒多爾濟卒。敦丹多尔济袭封土谢图汗。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以第二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敦丹多尔济同曾祖父的兄弟)移居库伦,命土谢图汗敦丹多尔济驻守其地护视。乾隆八年(1743年),敦丹多爾濟去世。乾隆九年(1744年),敦丹多爾濟的四弟敦多布多爾濟袭土谢图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敦丹多尔济次子車登多爾濟袭封土谢图汗。.

新!!: 雍正和敦丹多爾濟 · 查看更多 »

敖特奇庙

敖特奇庙,法名广福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敖特奇庙 · 查看更多 »

故宫外八庙

故宫外八庙是指北京紫禁城周边的八处清代皇家庙宇,分别为宣仁庙、凝和庙、普度寺、真武庙、昭显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和福佑寺。 清雍正年间,在故宫附近修建了宣仁庙、凝和庙、昭显庙、福佑寺四座庙宇,分别祭祀风、云、雷、雨四神,并与已建成的真武庙、万寿兴隆寺、普度寺、静默寺,合称“紫禁城外八庙”。这八所庙宇的建筑均有严格的规制,皇帝每年定期前去祭祀,以求诸神保佑风调雨顺、百战功成。.

新!!: 雍正和故宫外八庙 · 查看更多 »

教坊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為舞優,也被稱作宮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女樂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新!!: 雍正和教坊 · 查看更多 »

教習庶吉士

教習庶吉士,又稱領教習事,為中國清代官職之一。 按清朝科舉制度,每科殿試之後,除了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另外設立教習庶常館,二甲、三甲進士中取優秀者點選成為庶吉士「入館學習」(「館選」),進入翰林院庶常館分別學習滿文、漢文。三年後考試,稱為「散館」。 每屆館選之後,吏部按例疏請簡用大臣二人,為教習庶吉士領教習事,至散館時解任。清初由內閣學士充任,有時有侍讀等官員出任。後規定翰林院掌院學士兼任。康熙六年(1667年)以工部尚書陳元龍充任,從此尚書、侍郎、內閣學士都可充任成為定--,稱為大教習,為帶職充任制職位,品等依照原本官職。原則上教習庶吉士須同為翰林出身,但有例外以非翰林出身之幹練大員充任,如阿桂、英廉、和珅。 小教習由掌院學士選派,始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雍正年間停止,乾隆後又恢復。教習期間,大小教習之下還有侍讀、侍講負責訓導課業,另派編修、檢討二人負責膳食。.

新!!: 雍正和教習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慧丰寺

慧丰寺,原名“极乐集福寺”,蒙古语名为“乌云特古勒都尔苏木”,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巴彦塔拉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该寺是哲里木盟知名寺庙之一。鼎盛时期有700余名喇嘛。该寺住持活佛转过七世。该庙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格鲁派的发祥地。.

新!!: 雍正和慧丰寺 · 查看更多 »

慶寧寺 (蒙古國)

慶寧寺,蒙古语称阿玛尔巴雅斯嘎朗寺(Амарбаясгалант хийд),满语Urgun Elhe Sy。是蒙古国色楞格省巴伦布兰苏木()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张汉君,善因寺与庆宁寺构制比照,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07年.

新!!: 雍正和慶寧寺 (蒙古國) · 查看更多 »

慶復

慶復(v;),中國清朝官員,佟佳氏,字瑞园,佟國維六子。满洲镶黄旗人。 雍正五年(1727年),因为其兄隆科多得罪,慶復袭封父兄的一等公,任都统、议政大臣。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己未,接替武格,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改戶部尚書。由憲德接任。乾隆元年(1736年)任定边大将军出北路西征准噶尔。乾隆二年(1737年),接替趙弘恩擔任兩江總督。同年改雲南總督。四年(1739年)加太子太保。乾隆六年(1741年)任兩廣總督。曾任領侍衛內大臣。乾隆十年(1745年)为文华殿大学士,十二年(1747年)因欺罔免职。十四年(1749年)贻误军机,被赐自尽。.

新!!: 雍正和慶復 · 查看更多 »

慶恭皇貴妃

庆恭皇贵妃(),陆氏,陆士隆之女,清朝乾隆帝妃嬪。 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何时入宫不详。乾隆五年,陆氏为贵人,是否有徽号不详。乾隆十六年,晋封庆嫔,二十四年为庆妃,三十三年为庆贵妃。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庆贵妃逝世,时年五十一岁,無子,葬于裕陵妃园寝第二行正中。 嘉庆帝念其养育之恩,關懷備至,於嘉慶四年正月初四亦即太上皇乾隆崩後翌日,追謚陸氏為慶恭皇贵妃。.

新!!: 雍正和慶恭皇貴妃 · 查看更多 »

慈尊寺

慈尊寺,俗称十八狱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南侧、芳草地西街北口东侧,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已无存。.

新!!: 雍正和慈尊寺 · 查看更多 »

慈云寺 (淮安)

慈云寺是位于江苏省淮安市里运河南岸、花街与文庙之间的一座佛寺,以国师道场著称。 慈云寺至迟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康熙十四年(1675年),顺治帝所封的“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在此圆寂。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令由淮关监督年希尧督建慈云寺,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慈云禅寺”占地25亩,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殿、国师殿五重殿宇,其中国师殿为慈云寺独有。乾隆帝南巡时曾多次游览该寺。 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攻打清江浦时,慈云寺毁于兵火。1882年重修。1918年,重修的大雄宝殿再度毁于战火。1949年以后,住持大禅被赶出寺庙。慈云寺先后被花纱布公司和五金公司占用。1986年,江苏省政府将慈云寺列入省重点寺庙。1993年,五金公司仓库搬出慈云寺。1994年,慈云寺开放。.

新!!: 雍正和慈云寺 (淮安) · 查看更多 »

慈灯寺

慈灯寺,俗称“五塔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东南部的五塔寺后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

新!!: 雍正和慈灯寺 · 查看更多 »

扎薩克

扎薩克,又作札薩克(;系蒙古语词汇,“执政官”的意思,有酋長及政府之意),是中國清朝政府授予蒙古貴族和少數藏人、回人(維吾爾族)的官职。札薩克由朝廷授予,受当地將軍、都統、駐紮大臣的节制。設札薩克的蒙古部落,稱為外藩蒙古,札薩克為一旗之行政、軍事長官,相當於內屬蒙古的總管(旗長)。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一般有爵位,大多可以世袭。在新疆的哈密廳、吐魯番廳,朝廷也冊封維吾爾貴族首領為札薩克,視同蒙古之一旗。 旗仿滿洲八旗制而編成,各旗有旗長,亦即世襲之扎薩克,掌理領內之行政,並以協理台吉為之副,佐理旗務。分世管及公中二種。世管者,各旗王公的首長世世承襲其職者之謂;公中者,不拘爵秩之高下,選出其人,特授敕命之謂。 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雍正之后,在汉族移民定居的内扎萨克蒙古地区,清政府为避免税赋流入扎萨克之手,实行蒙汉分治。.

新!!: 雍正和扎薩克 · 查看更多 »

扬州府

扬州府,中国明清时设置的府。清朝时,扬州府的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以南、长江以北,东台市以西、仪徵市以东地。当运河交通冲要,为明清两淮盐运中心。1912年废。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龙凤十二年(丙午年,1366年)正月,朱元璋政权改维扬府置,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明朝建国后,属京师,永乐后属南直隶。在明代,扬州府是今江苏长江以北仅有的2个府之一(另一个是淮安府),下辖高邮州、泰州、通州3州和江都县、仪真县(今仪徵市)、宝应县、兴化县、泰兴县、如皋县和海门县7县,辖区范围基本上相当于今日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盐城市南部以及安徽省天长市东南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编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人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弘治四年(1491年),户一十万四千一百四,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万历六年(1578年),户一十四万七千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 清朝扬州府范围有所收缩,评价:冲,繁,疲,难。隶淮扬海道。两淮盐运使驻。初年,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扬州府归属江苏省。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县坍塌于海,并入通州。雍正二年(1724年),避雍正帝讳,改仪真县为仪徵县。三年(1725年),通州升为通州直隶州,如皋县、泰兴县属通州直隶州。九年(1731年)析江都县置甘泉县。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析泰州置东台县。宣统元年(1909年),避宣统帝讳,改仪徵县为扬子县。下辖高邮州、泰州2州和江都县、甘泉县、扬子县(今仪徵市)、宝应县、兴化县、东台县6县。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2年废扬州府。.

新!!: 雍正和扬州府 · 查看更多 »

扬书

扬书,郭络罗氏,后金大臣,常书之弟。为苏克苏浒河部沾河寨长。 万历十一年(1583年)八月,扬书与兄长常书及同部嘉木湖寨长噶哈善哈思虎归附努尔哈赤。兄弟二人分领故部属,为牛录额真。最初隶满洲镶黄旗,不久,改隶镶白旗。他娶噶哈善哈思虎遗孀、努尔哈赤妹为妻。妻子称沾河姑,两人育有三子。但他与沾河姑感情不合。妻子曾向努尔哈赤请求离婚,不得。两人长期分居,直到逝世。扬书于天命年间去世,努尔哈赤亲临丧礼。 扬书有子达尔汉,改隶镶蓝旗。妻子沾河姑在雍正年间,因子孙之请,获得和硕公主的追赠,但他却无额驸的追赠。《皇朝通志》则称《皇朝通志·卷三·氏族略三 满洲八旗姓二》郭啰罗氏.散处沾河.白河.讷殷等地方......扬舒.正蓝旗人.

新!!: 雍正和扬书 · 查看更多 »

扶余市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吉林省西北方,是松原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新!!: 雍正和扶余市 · 查看更多 »

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中国明清两朝的省级地方行政機關。 明朝時,承宣布政使司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俗稱「行省」、「省」,负责一级行政区的民事事务。布政使司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轄。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合称为「都布按三司」,皆為省级行政区最高機關,都布按三司職權相当于元朝的「某地等处行中书省」,但非行中书省此種中央軍事控制;三司品阶以都指挥使司最高,其首长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布政司次之,左、右布政使均为从二品,提刑按察使司之长官提刑按察使为正三品。 清朝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只設一員布政使,並在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制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專管一省或數個府的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官員考核、溝通督撫與各府縣。 越南後黎朝倣傚明制,設立“承宣”,其長官曰“承政”,故又稱“承政司”;阮朝後期倣傚清制,設立省,長官為巡撫、總督、布政使。 民國時廢除布政司制度,設省,中國首次出現以“省”為正式通名的行政區劃。.

新!!: 雍正和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承德县

承德县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滦河中游,是承德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雍正和承德县 · 查看更多 »

承德市

承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市境南邻天津市、唐山市、秦皇岛市,东接辽宁省朝阳市,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毗邻,西北达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界张家口市,西南与北京市接壤。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人口353.01万,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最早以蒙古语命名为“哈伦告鲁”,或“哈伦郭勒”,意译为“热河”,因此承德又名热河。土地属于喀喇沁、翁牛特部。清初,这里除蒙古人的牧马场以外,还只是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叫热河上营。1703年,康熙在承德建避暑山庄以后,是清朝皇帝避暑或来此出巡围猎时办公的地方。武烈河流经城区。.

新!!: 雍正和承德市 · 查看更多 »

承德府

承德府,清代設立的府,考评:衝,繁,難。隸熱河道。 明代為諾音衛、泰寧衛。天順後,烏梁海居,又併於察哈爾。順治初內屬。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避暑山莊於熱河,歲巡幸。五十二年(1713年),築城。雍正元年(1723年),置熱河廳。十一年,置承德直隸州。乾隆七年(1742年),仍為熱河廳。四十三年(1778年)為承德府。置州一,縣五。嘉慶十五年(1810年),置熱河道都統。並轄內蒙古東二盟十六旗,又附西勒圖庫倫喇嘛一旗。光緒初,置圍場廳。三十年,朝陽升朝陽府。以建昌縣隸之。圍場廳隸宣化府。三十三年(1907年),赤峰復升赤峰直隸州。領州一,縣三:灤平縣、平泉州、豐寧縣、隆化縣。.

新!!: 雍正和承德府 · 查看更多 »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承德避暑山庄(a)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遗产时使用的登录名称(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其中的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新!!: 雍正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 查看更多 »

承泽园

承泽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挂甲屯村,是一座清代皇家园林,现属于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

新!!: 雍正和承泽园 · 查看更多 »

打狗港

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歷史上的古稱──打狗,其語源為該地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馬卡道族〈Makatao〉的稱呼「takao」,後漢人譯為「打狗」。港口位于今台灣高雄市,為高雄港前身。 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遍植刺竹作為防禦工事,以抵禦來犯的日本倭寇與中國海盜,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竹林」」〈Ta-kao〉發音似閩南語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臺灣日治時期因「打狗」〈Ta-kau〉,音近日文發音的「高雄」〈Taka-o〉,且臺灣總督府官方覺得其名不雅,故改名「高雄」。 初期的打狗港原是漁港,在清治時期正式開港前的打狗港,行政區上屬於鳳山縣治的轄區。在清治時期,打狗港原是台灣南部僅次於安平港的第二大港,但由於安平港港口逐漸淤積,使得當時前來台灣貿易的洋船都難以入港,於是打狗港便漸漸取代安平港的地位。 也因為當時打狗港附近的腹地逐漸開發,加上逐漸開發的打狗地區民生物資物價較為低廉,於是外商紛紛轉移至打狗來採買民生物品以及設立貿易據點。清治時期打狗港正式開港前後,打狗港便已成為英、美商人爭逐的地盤,但由於美商經營不善,加上英國領事館在此設立,因此打狗港逐漸成為英商的地盤。而隨著對外貿易的逐步發展,打狗港附近也開始產生許多新的聚落,高雄市目前許多地名,如旗后莊、鹽埕埔莊、哨船頭、苓仔寮、三塊厝等地便是此時隨著打狗港的開發而開始發跡。.

新!!: 雍正和打狗港 · 查看更多 »

拈花寺

拈花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石桥胡同61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

新!!: 雍正和拈花寺 · 查看更多 »

拉莫德钦寺

拉莫德钦寺,又称德钦寺(又译“德千寺”、“迭缠寺”),位于中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能科乡,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是尖扎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因属寺及转世活佛众多而闻名。.

新!!: 雍正和拉莫德钦寺 · 查看更多 »

拉達克

拉達克(,拉達克話國際音標:;印地語:लद्दाख़,烏爾都語:لدّاخ ,國際音標:;轉寫:Ladākh)是世界上最崎岖、最荒芜的山地之一。海拔在3000-7000米之间,大部分是人烟稀少的高地。位於克什米爾的東南部,現由印度控制,包括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巴里加斯。面積4萬5110平方公里。通行語言為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傳統上還包括今天巴基斯坦控制的巴爾蒂斯坦。.

新!!: 雍正和拉達克 · 查看更多 »

曠深本

曠深本(),字資安,號檻泉,籍贯湖南衡山人,清朝政治人物 ,同武進士出身。清朝军事将领。.

新!!: 雍正和曠深本 · 查看更多 »

曲阜孔庙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 444頁,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

新!!: 雍正和曲阜孔庙 · 查看更多 »

書劍恩仇錄 (2009年電視劇)

《書劍恩仇錄》(The Book and the Sword),是中國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劇集,由鄭少秋、喬振宇、周麗淇、劉德凱等主演的40集金庸經典武俠電視劇。 2010年10月25日起在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及亞洲高清台同步播出,最終於34集腰斬,2010年12月9日播畢。.

新!!: 雍正和書劍恩仇錄 (2009年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曹寅

曹寅(1658 - 1712),康熙名臣、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顺治十五年(1658)生于北京,祖籍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世家出身,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新!!: 雍正和曹寅 · 查看更多 »

曹州

曹州,中国南北朝时设置的州。.

新!!: 雍正和曹州 · 查看更多 »

曹州府

曹州府,清朝设置的府。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置,治所在菏泽县(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属山东省。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范县,山东省鄆城、巨野、单县、鄄城、菏泽、定陶、曹县、成武等地。同治四年(1865年),赖文光领导的捻军大破清军,杀清帅僧格林沁于此。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在此爆发曹州教案。1913年废。 曹州府考评: 繁,疲,難。隸兗沂曹濟道。總兵駐。初沿明制,為兗州府屬州。雍正二年升曹州直隸州,仍領縣二。八年,鉅野縣、嘉祥縣自兗州府割隸。十三年為府,置附郭。降濮州直隸州並所領縣三范縣、觀城縣、朝城縣,又割兗州府之單縣、城武縣、鄆城縣來屬;而嘉祥縣還舊隸。領州一,縣十:菏澤縣、鉅野縣、單縣、城武縣、鄆城縣、曹縣、定陶縣、范縣、觀城縣、朝城縣、濮州。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州厅改县,府废。.

新!!: 雍正和曹州府 · 查看更多 »

曹一士

曹一士(),字谔廷,号济寰,江蘇青浦縣人。清朝官员、诗人。.

新!!: 雍正和曹一士 · 查看更多 »

曹頫

曹頫(),字昂友,號竹居。清康熙、雍正年间政治人物。被認為可能是畸笏叟。 曹荃第四子,“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由伯父曹寅撫養。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曹寅独子曹顒病故,康熙帝特命曹頫過繼給曹寅並繼任江宁织造之職。雍正二年五月初六,曹頫奏江南蝗災和米價折,八月初八日,上折祝贺大将军年羹尧凯旋。 雍正五年正月(1727年2月8日)噶尔泰奏报:“曹頫年少无才”。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因虧空“上用、官用緞紗併戶部緞匹等項銀三萬一千餘兩(內開曹頫收過銀三百六十七兩二錢,德文收過銀五百十八兩三錢二分,麻色收過銀五百零四兩二錢)”,被抄家,曹頫入獄。曹頫被抄家時,据《永宪录续编》记载:“因亏空罢任,封其家赀,止银数两,钱数千,质票值千金而已,上闻之恻然。”乾隆元年(1736年)曹頫出狱。 一說曹頫是曹雪芹之父,亦是脂砚斋。.

新!!: 雍正和曹頫 · 查看更多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生于大清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有人認為他是三國時代軍事家曹操的後代。.

新!!: 雍正和曹雪芹 · 查看更多 »

曾秉輝

曾秉輝(),香港資深男配音員,1976年加入麗的電視配音組(1982年9月24日易名為亞洲電視配音組),2000年因為亞視配音組解散而任職自由身配音員,現已退行。.

新!!: 雍正和曾秉輝 · 查看更多 »

思明府

思明府,中国古代的府。 唐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设立思明州。属于岭南道。宋朝沿称思明州。属于广南西路。元朝改为思明路。属于湖广行省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思明府,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三年,省思陵州入思明府。洪武初年废上思州。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复置上思州,属思明府。同时复置的思陵州,直隶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洪武末年省上石西州。永乐二年(1404年)复置。宣德元年(1426年),西平州、禄州地入安南(越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上思州属南宁府。万历十六年,府辖思明州被划归太平府。三十八年(1610年),上石西州属太平府。清朝分为思州、宁明州。雍正五年(1727年),思明州复归思明府。九年(1731年),明江五十三寨土民改归宁明州管辖。.

新!!: 雍正和思明府 · 查看更多 »

怡亲王

和硕怡亲王(a),清朝世袭亲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被四哥雍正帝胤禛封为怡亲王。后来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是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一共传了八代九位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变怡亲王載垣与郑亲王端华、肃顺被慈禧太后赐死,怡亲王被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直到1864年才恢复为怡亲王,改由宁良郡王弘晈的玄孙載敦承袭。.

新!!: 雍正和怡亲王 · 查看更多 »

晏斯盛

晏斯盛(),字虞際,號一齋,室名楚蒙山房。江西省臨江府新喻縣(今新余市)人,清朝政治人物、詩人、經學家,專長易經。.

新!!: 雍正和晏斯盛 · 查看更多 »

普宁行政沿革

普宁始置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1993年4月6日设市。.

新!!: 雍正和普宁行政沿革 · 查看更多 »

普安州

普安州,明朝时设置的州。 永乐十三年(1415年)以普安安抚司改置,治所在今贵州省盘县西北。辖有今贵州省盘县、兴义、安龙及普安,云南省富源等县市部分地。直隶贵州布政司。万历十四年(1586年),徙治普安卫城(今盘县)。三十九年改属安顺府。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南笼府。嘉庆十四年(1809年)升为普安直隶州。十六年改为普安厅。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贵州的州 Category:云南的州 Category:黔西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六盘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曲靖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41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800年代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普安州 · 查看更多 »

普洱市

普洱市,旧称思茅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市境东邻红河州、玉溪市,北界楚雄州、大理州,西连临沧市,西南与缅甸毗邻,南面与西双版纳州和老挝、越南两国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滇西南哀牢山区,澜沧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还有阿墨江、南卡江等主要河流。全市总面积4.43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人口260.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六成。普洱以盛产普洱茶而闻名,此外还是多种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新!!: 雍正和普洱市 · 查看更多 »

普洱府

普洱府,清朝政府设立的府。 雍正七年(1729年)分东里宣慰司所辖湄公河内六版纳地置,治所在宁洱县(今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属云南省。乾隆元年(1736年),增领江外六版纳各土司。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景谷、墨江、宁洱三县地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今老挝北部丰沙里省孟乌、孟乌代(光緒年間,割猛烏、烏得與法)等地。1913年废。 清代為最要。迤南道治所。普洱總兵駐。明,車里宣慰司,屬元江府。土官那氏世襲。雍正七年,置普洱府。領廳三,縣一,宣慰司一:寧洱縣、威遠廳、思茅廳、他郎廳、車里宣慰司。.

新!!: 雍正和普洱府 · 查看更多 »

普济寺 (普陀山)

普济寺,又称前寺,前身为唐末的“不肯去观音院”,宋代更名为“宝陀观音寺”,明万历年间更名“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康熙皇帝赐额“普济群灵”后才改名为“普济禅寺”并沿用至今。位于普陀山南部,为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全寺占地面积约37000平方米。.

新!!: 雍正和普济寺 (普陀山) · 查看更多 »

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景山前街,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园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公园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点。 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园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

新!!: 雍正和景山公园 · 查看更多 »

景州 (隋朝)

景州,中国古代的州。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於長蘆置景州,領長蘆縣、景城縣等縣。大業二年(606年)正月,隋炀帝省並州、縣,景州逐廢。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又於長蘆置景州,領長蘆縣、平舒縣、魯坡縣、清池縣等,第二年,清池縣入東鹽州,貞觀二年(628年)廢。 贞元二年(786年)置,治所在弓高县(今河北省东光县西北)。又以東光縣、胡蘇縣來屬,長慶元年(821年)廢。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东光、阜城、景县、吴桥、宁津等县及山东省德州市。長慶二年(822年),唐穆宗又在弓高設置景州,領五縣:弓高縣、東光縣、臨津縣、南皮縣、景城縣,治均弓高。大和四年(827年)又廢,縣屬滄州。景福元年(892年),復於弓高置景州,管東光縣、安陵縣3縣。天佑五年(908年),州治移於東光,領弓高、東光、南皮、臨津等六縣。 五代,后梁移治东光县(今属河北省)。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废。改景州之名為定遠軍。北宋更定遠軍為永靜軍。金朝初年复置。大安年间,避金章宗完顏景諱,改为观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改景州,移治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属河間路,领蓚县、故城縣、阜城縣、东光縣、吴桥縣五县。 明朝洪武元年(1234年),河間路改為河間府,景州屬於河間府。清襲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原屬景州之吳橋縣、東光縣、故城縣直屬河間府,景州改為散州,直屬河間府。民國初期,廢州為縣,景州改為景縣。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五代十国的州 Category:金朝的州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山东的州 Category:沧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德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596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景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景仁宮

景仁宮(a),為紫禁城內廷東六宮之一,位於東六宮區的西南角。.

新!!: 雍正和景仁宮 · 查看更多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南部,是普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澜沧江支流威远江流域,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土归流”后,设威远厅;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威远县,三年(1914年)改为景谷县;1985年6月11日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新!!: 雍正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智合仓活佛

智合仓活佛,俗称凉州佛或朗嘎哇,是中国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县瞿昙寺的三个活佛系统之一(其余两个为卓仓居巴仓活佛、卓仓曼巴仓活佛),属藏传佛教格鲁派。.

新!!: 雍正和智合仓活佛 · 查看更多 »

晋城市

晋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居晋城盆地中央,丹河及沁河中下游,历史上曾有建兴郡、建州、泽州、泽州府等名称,现辖一区一市四县,与古泽州府版图吻合。面积9425平方公里,人口231.5万,以汉族为主。 晋城市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自古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的门户,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郡”。晋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新!!: 雍正和晋城市 · 查看更多 »

晋州 (元朝)

晋州,元朝时设置的州。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置,治所在鼓城县(今河北省晋州市晋州镇)。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晋州、安平、饶阳、武强等市县。元朝时,属真定路。明朝和清朝初年,属真定府。清朝雍正后不辖县,属正定府。1913年改为晋县。 Category:元朝的州 Category:明朝的州 Category:清朝的州 Category:河北的州 Category:石家庄行政区划史 Category:衡水行政区划史 Category:1215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13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雍正和晋州 (元朝) · 查看更多 »

晋江市

晋江市(Tsìn-kang-tshī),雅稱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辖境东北连泉州湾,东与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不含灘塗,濕地),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全市辖6个街道、13个镇,市政府驻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晉江在經濟、軍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清代,晋江與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境内有安平桥、草庵、龙山寺、磁灶窑址等古迹以及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

新!!: 雍正和晋江市 · 查看更多 »

1723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3年 · 查看更多 »

1724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4年 · 查看更多 »

1725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5年 · 查看更多 »

1726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6年 · 查看更多 »

1727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7年 · 查看更多 »

1728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8年 · 查看更多 »

1729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29年 · 查看更多 »

1730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30年 · 查看更多 »

1731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31年 · 查看更多 »

1732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32年 · 查看更多 »

1733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33年 · 查看更多 »

1734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34年 · 查看更多 »

1735年

没有描述。

新!!: 雍正和1735年 · 查看更多 »

18世纪

1701年1月1日至1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8世纪。這個世紀注重的是“穩定”與“和諧”,卻也是人們對自然探索的萌芽期。民主思潮逐渐燃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政治上,歐洲各國開始與中國、印度和土耳其進行小規模的通商貿易,並持續在東南亞與大洋州建立殖民據點。此時多數的君主制國家(如大清帝国、蒙兀兒帝國、法蘭西帝國、奥斯曼帝国、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但民主思潮卻逐漸燃起,並以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最深。 學術上,在西歐興起的啟蒙運動開始挑戰基督教教會的思想體系,使科學的成果感染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歐洲以外的地區也透過傳教與貿易的方式接觸這思潮,進而產生小規模的學術復興運動。 另外,由於商業上的需要,部分技術孕育而生,成為工業革命之濫觴。而在技術外,生產與管理方式在西歐逐漸發生改變:傳統世襲的學徒制逐漸被破壞,分工與工廠生產方式開始抬頭。 藝術與文化上,追尋希臘與古羅馬風格的新古典主義盛行西方世界,並影響印度與中國的宮廷藝術。但同樣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歐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會吹起十分表面的異國風。.

新!!: 雍正和18世纪 · 查看更多 »

2012国剧盛典

我们的幸福年代•2012国剧盛典 (第4届国剧盛典),于2012年12月14日在水立方举行,各电视剧大奖在当晚揭晓。出席者包括幕后制作人员及演员约200人。李咏、陈鲁豫、周群、柳岩任主持,杨幂任幸福代言人,李小璐、贾乃亮夫妇任推广大师。.

新!!: 雍正和2012国剧盛典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雍正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雍正 (年號)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