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隕石

指数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347 关系: 劇場版美少女戰士R基姆高撞擊坑原始無球粒隕石原行星假面騎士KABUTO God Speed Love假面骑士KABUTO博蘇姆維湖卡比厄斯环形山南美洲撞擊坑列表南极洲南極-艾托肯盆地南極洲撞擊坑列表古墓丽影系列作品列表古銅無球隕石古銅鈣無粒隕石古菌史普尼克1號吉林陨石雨坎多事件塔吉什湖隕石墜落隕石墜落隕石統計大神 (游戏)大洋洲撞擊坑列表天卫二天体化学天体列表天體震動天龍人 (消歧義)天文學辭彙太空警衛太空航行對人體的影響太阳太阳系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陽系小天體太陽系化學太陽系探測器列表太陽星雲太湖外星生命入侵夕拉科加隕石奧胡斯隕石女超人集數列表奇美博物館孫觀漢學☆王 -THE ROYAL SEVEN STARS-宇宙化學宇宙騎士BLADE宇宙雜訊...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隆隕石寻龙诀封神演義 (漫畫) 角色列表小行星射紋系統岩石列表岫岩陨石坑巴克貝亞德巴林杰陨石坑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丹尼尔·巴林杰主小行星帶主教坑隕石布韦岛布朗啟示錄丘陵三叠纪年輕太陽黯淡佯謬亚尔科夫斯基效应亚马尔半岛亚洲撞击坑列表亞尼斯湖亞馬爾半島天坑交响诗篇人類滅絕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库利克环形山代亞布羅峽谷隕石代歐奇希斯伯克爾坑強殖裝甲彗星微隕石微行星微流星體忍者戰隊隱連者土卫八地球再發育地球自转地球歷史地球撞击坑列表地震地核北美洲撞击坑列表列昂尼德·庫利克切薩皮克灣隕石坑嘉明湖喀拉拉紅雨味地謨事件哈泽环形山凱頓隕石准矿物問答系統全新世先驱者11号光劍星傳EX克爾白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克里普矿物克拉德尼陨石坑前211年前4千纪C.M.B.森羅博物館之事件目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石之海玻璃隕石王恭廠大爆炸火卫一火山火流星災難片灾害獸電戰隊強龍者球粒隕石破裂錐硅基生物碳化三铁碳質球粒隕石碘的同位素磷酸鹽神奇寶貝劇場版: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福康 (隕石)秦始皇科学大纲科學戰隊炸藥人空间化学空间风化端岡站第四紀滅絕事件總已知重量纳拉伯平原罪惡王冠罗伯特·哈格罗雷尔·路德威·德亚瑞司特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美索不达米亚热寂瘋狂大樓終極戰區II:戰鬥指揮官生命生命起源生物集群灭绝無粒隕石異星智慧白垩纪Dar al Gani銥異常銃皇無盡的法夫納隔熱罩岩隕石學隕石學辭彙隕石學會隕石分類莫瑞湖隕石莫桑石莫斯科海 (月球)聖石小子角色列表萊格爾 (隕石)鐵隕石非蛋白胺基酸非洲撞擊坑列表蠟筆小新:小白的屁屁炸彈蠟筆小新:我的超時空新娘頑火無球隕石頑火輝石球粒隕石衝擊石英表岩屑行星分異行星科学行星適居性馬德拉山脊隕石坑观测天文学马伯庸马林金陨石坑詛咒之旅骗局 (小说)鬼眼狂刀魏德曼花紋魂斗罗變種危機谢家荣谢先德鳥嘌呤質量瘤賽菲羅斯超常現象超人/蝙蝠侠:公众之敌超低鐵球粒隕石超级英雄超音戰士超时空要塞超時空要塞系列年表趙思溫路易斯·阿尔瓦雷茨默奇森陨石黑石黑豹 (電影)龙鸣霍巴隕鐵錐紋石蜘蛛人3鈣長輝長無粒隕石阿利斯克羅沃阿克巴舖隕石阿比隕石阿波罗8号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蘇拉威西2009超火流星鵝湖隕石赵孟頫陨石坑薩特磨坊隕石藍絲黛爾石钢铁冶金学针镍鄂尔多斯博物馆自然自然灾害金星1號金星地質腺嘌呤酒海纪艾女星艾伦丘陵陨石84001鋁的同位素英勇無敵號電光快車俠通古斯大爆炸老婦人隕石老人增四老爺嶺隕石陨石雨陨铁H球粒隕石K-型小行星L球粒隕石My Little TelevisionT-型小行星暴坊將軍暗淡藍點柏林自然博物馆柳丁擱來亂角色列表恐龍兄弟2恐龙恩斯特·克拉德尼恆星分子樂一通超能特攻隊標準太陽模型橄輝無球粒隕石橄榄石次声波欧洲撞击坑列表武神 (漫畫)母體氮化矽河鼓二油母質沃森石波皮盖陨石坑泰塔溫洛克人8 金屬英雄們洛克人X 指令任務湖北地质博物馆演化濕婆隕石坑木卫十四木卫一本尔德本·伯西本杰明·西利曼會合-舒梅克號月球月球地質月球環形山列表 (G-K)月球環形山列表 (L-N)月球熔岩管月球隕石月球殖民最终幻想V最終幻想 紛爭系列角色列表惡魔城 白夜協奏曲戰鬥吧!!伊庫薩1星之卡比系列角色列表星光少女 極光之夢星際牛仔星雲假說春秋 (书)昭和基地流星流星体流星雨海原大地震海啸斯石英新世纪福音战士名词列表方铁矿文諾納群文諾納隕石日震早雨海世时间飞船旅行者2号撞击坑撞擊石散布區数量级 (质量)所多瑪與蛾摩拉拉帕湖拉朗德陨石坑曼森隕石坑怪獸大戰外星人普烏土斯克 (隕石)普通球粒隕石智神星1783年大流星1959年航天活动列表2008 TC32011 MD2011年8月2013年10月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2015年美國667A型核潜艇 扩展索引 (297 更多) »

劇場版美少女戰士R

是三部劇場版美少女戰士的首發作品,於1993年12月5日在日本首度上映。本片的命名來自動畫美少女戰士的第二部作品: 美少女戰士R,兩者的播映日期相當接近。由於在劇中小小兔已經明瞭各個戰士的真實身分,所有角色依舊身處於現代而非未來,地場衛與月野兔亦重新相聚,劇中的事件應是發生於美少女戰士R的中後半段之間。.

新!!: 隕石和劇場版美少女戰士R · 查看更多 »

基姆高撞擊坑

基姆高撞擊坑必須提到Tüttensee湖,這是位於德國東南方阿爾卑斯山的山麓小丘,鄰近基姆湖的坑穴,被認為是在全新世遭到隕石撞擊形成的。發現者是一個自稱為基姆高撞擊研究小組(Chiemgau impact research team,CIRT)的愛好考古學團隊,為德國的地質學和考古學協會帶來了一些爭議,因為迄今除了CIRT之外,沒有其他單位接受此一論點。 Tüttensee湖的座標位置如下: 。 依據假說,在30 × 6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散佈著80個直徑超過3米的獨立坑穴。在基姆高散佈的區域被發現之後,CIRT在Tüttensee湖火山口和他的周圍完成了許多地質上的田野調查和原始石塊的分析。湖的直徑是400米,深17米,有直徑500米高8米的外緣。根據CIRT的放射性碳-14數據和考古學上的發現,撞擊事件發生在西元前500年。.

新!!: 隕石和基姆高撞擊坑 · 查看更多 »

原始無球粒隕石

原始無球粒隕石是隕石的再細分。它們在相同的秩 (rank,過去稱為類),是介於球粒隕石和無粒隕石之間的類型。因為它們保留了很多球粒隕石的屬性,因此被視為基元,而被稱為原始無球粒隕石。非常典型的是球粒的遺跡和化學組成都與球粒隕石非常相似。這些觀測可以用熔體殘留物、部分熔融或廣泛的再結晶來解釋。.

新!!: 隕石和原始無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原行星

原行星是在原行星盤內大小如同月球尺度的胚胎行星。它們應該是由公里尺度的微行星因彼此的重力相互吸引與碰撞而形成的。根據太陽星雲形成的理論,原行星在軌道輕微的擾動下和因此導致的巨大撞擊與碰撞下逐漸形成真正的行星。 在太陽系中,一般認為微行星的碰撞形成了數百個行星胚胎。這些天體類似穀神星和冥王星,其質量約1022到1023公斤,直徑約數千公里。之後數億年中行星胚胎之間彼此碰撞。目前仍無法得知行星胚胎之間互相碰撞而形成行星的詳細過程,但一般認為最初的碰撞可能將第一代的行星胚胎摧毀,被數量較少,但體積較大的第二代胚胎取代。這樣的過程會持續到撞擊結束,最後只有少數胚胎會形成行星。 早期的原行星有較多的放射性元素,這些數量由於放射性衰變,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來自放射線的熱、撞擊和重力的壓力會使原行星發生局部的熔化,有助於它們增長成為行星。在熔化的區域,較重的元素會向中心下沉,較輕的元素會上昇至表面;這種過程就是所知的行星分化。一些隕石的結構中也顯示出有些小行星也發生過分化的作用。 形成月球的大碰撞說假設是一個巨大的,被稱為忒亞的原行星,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與地球發生碰撞。 在內太陽系中,至少有三顆保留原始特徵的原行星存在,即穀神星、智神星和灶神星。而司琴星也有類似原行星的特徵。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也被認為是原行星。 2013年2月,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觀測到遙遠恆星外圍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盤面內原行星正在形成。.

新!!: 隕石和原行星 · 查看更多 »

假面騎士KABUTO God Speed Love

《假面騎士KABUTO GOD SPEED LOVE》,為日本特攝電視劇《假面騎士KABUTO》的劇場版(電影版),於2006年8月5日上映。另外同期超級戰隊《轟轟戰隊冒險者》的劇場版《轟轟戰隊冒險者 THE MOVIE 最強的密寶》也在當天同步上映。.

新!!: 隕石和假面騎士KABUTO God Speed Love · 查看更多 »

假面骑士KABUTO

《假面騎士KABUTO》(仮面ライダーカブト)從2006年1月29日到2007年1月21日在朝日電視台放映,每週日早上8:00-8:30播出,共49話。本作為《假面騎士系列》的第7部平成系列作品,也是假面騎士系列35週年紀念作。劇場版《假面騎士KABUTO GOD SPEED LOVE》於2006年8月5日上映。2008年12月6日,香港無線翡翠台播畢《幪面超人響鬼》後於同樣時段播出,譯名為《--》,以一開始就有兩種形態及開始就能高速移動為賣點。台灣自2009年1月5日至同年3月12日,每週一至五17:30-18:00在卡通頻道播出。.

新!!: 隕石和假面骑士KABUTO · 查看更多 »

博蘇姆維湖

博蘇姆維湖(Lake Bosumtwi)是隕石撞擊坑積聚雨水而成,是加納的唯一天然湖泊,位於庫馬西東南約30公里,是當地人熱門的游泳和釣魚地點,湖邊有約30個村落,人口约70,000。波森维湖特征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圆的天然湖泊,且湖体呈圆锥形,属世上罕见。.

新!!: 隕石和博蘇姆維湖 · 查看更多 »

卡比厄斯环形山

卡比厄斯环形山(Cabeus)是月球正面距南极约100公里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意大利耶稣会哲学家、神学家、工程师暨数学家尼可罗·卡贝奥(1586年-1650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卡比厄斯环形山一名首次出现于1651年乔万尼·里乔利发表的《新天文大成》中,当时他启用了该名字,但将它指给了另一座陨石坑-现在的牛顿环形山。.

新!!: 隕石和卡比厄斯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撞擊坑列表

南美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南美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南美洲撞擊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南极洲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新!!: 隕石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南極-艾托肯盆地

南极-艾托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击陨石坑,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从坑底最深处到最高壁顶处)16.1公里,它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也被公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击盆地。它以月球背面二处相对应的地貌特征所命名:位于盆地北端的艾托肯环形山和另一端的月球南极,但这只是国际天文联合会提出的临时名称,其正式命名仍未确定。南极-艾托肯盆地深色的表面分外醒目,从地球上可看到该盆地位于月球南侧边沿犹如一列巨大山脉般的外侧边缘,有时也被称为莱布尼茨山脉,但该名称并没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认可。.

新!!: 隕石和南極-艾托肯盆地 · 查看更多 »

南極洲撞擊坑列表

南極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南極洲及南冰洋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目前在南極洲發現的撞擊坑都還未被確認,這些撞擊坑都還位於理論推估階段,所以在地球撞擊資料庫內並無資料。.

新!!: 隕石和南極洲撞擊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古墓丽影系列作品列表

古墓丽影系列是以虚构的女性角色:英国考古学家劳拉·克罗夫特的冒险为中心展开的跨媒体作品。此系列包括动作冒险游戏、漫画、小说、主题公园游乐设施和电影。 自从1996年首部作品古墓丽影发售后,该系列便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主角劳拉也成为电子游戏产业中的标识性人物。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将劳拉作为"最成功的电子游戏女英雄"收录其中。系列的头六部游戏由Core Design开发,最新的四部则由晶体动力开发。此系列的游戏最初均由Eidos公司发行,2009年,Eidos被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收购后,发行方也已变更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公司发行。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现在拥有古墓丽影系列的商标和人物版权。至今,系列曾被改编为两部电影,《古墓丽影》和《古墓丽影2:生命的摇篮》,由美国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主演。2016年宣布重启拍摄新的电影系列。 古墓丽影系列游戏的总销量已突破5千800万套,是史上最畅销的电子游戏之一。.

新!!: 隕石和古墓丽影系列作品列表 · 查看更多 »

古銅無球隕石

古銅無球隕石是HED隕石群的子群,是一種石隕石的無球粒隕石。.

新!!: 隕石和古銅無球隕石 · 查看更多 »

古銅鈣無粒隕石

古銅鈣無粒隕石是起源於小行星灶神星表面的無粒隕石的石隕石,是HED隕石群的子群。已知的這種隕石大約有50顆不同的成員。 它們是風化的角礫岩,主要的組成成份是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和古銅無球隕石的碎片,儘管含碳的隕石球粒和撞擊熔體也可以產生。由撞擊噴出物形成的岩石會被稍後新的撞擊和來自覆蓋層壓力的岩化作用覆蓋掉。由於不缺乏大氣層對物體的風化,在地球上沒有發現風化的角礫岩。 古銅鈣無粒隕石是以愛德華·霍華德(Edward Howard)的名字命名,他是隕石學的先驅。 古銅鈣無粒隕石和複礦碎屑岩鈣長輝長無粒隕石的一個隨意的界線是9:1比率的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到古銅無球隕石的碎片。.

新!!: 隕石和古銅鈣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古菌

古菌(Archaea,来自,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稱古細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它們與细菌有很多相似之處,即它们没有细胞核与任何其他膜结合细胞器,同時另一些特徵相似於真核生物,比如存在重复序列与核小体。 过去曾经将古菌和细菌一同归为原核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古细菌”,但这种分类方式已过时。事实上古菌有其独特的进化历程,并与其它生命形式有显著的生化差异,所以现在将其列为三域系统中的一个域。在这个系统中,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各为一个域,并进一步划分为界与门。到目前为止,古菌已被划分为公认的四个门,随着进一步研究,还可能建立更多的门类。在这些类群中,研究最深入的是泉古菌门与广古菌门。但对古菌进行分类仍然是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古菌都无法在实验室中纯化培养,只能通过环境宏基因组检测来分析。 古菌和细菌的大小和形状非常相似,但少数古菌有不寻常的形状,如嗜鹽古菌拥有平面正方形的细胞。尽管看起来与细菌更相似,但古菌与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在一些代谢途径(如转录和转译)有关酶的相似性上。古菌还有一些性状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由依赖醚键构成的细胞膜。与真核生物相比,古菌有更多的能量来源,从熟悉的有机物糖类到氨到金属离子直到氢气。(如)可以以太阳光为能源,其它一些种类的古菌能进行;但不像蓝藻与植物,没有一种古菌能同时做到这两者而进行光合作用。古菌通过分裂、出芽、断裂来进行无性生殖,但没有发现能产生孢子的种类。 一开始,古菌被认为都是一些生活在温泉、盐湖之类极端环境的嗜极生物,但近来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其实十分广泛,从土壤、海洋、到河流湿地。它们也被发现在人类的大肠、口腔、与皮肤。尤其是在海洋中古菌特别多,一些浮游生物中的古菌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大的生物群体。现在,古菌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没有已知的作为病原体或寄生虫的古菌,他们往往是偏利共生或互利共生。一个例子是,生活在人和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帮助消化,还被用于沼气生产和污水处理。嗜极生物古菌中的酶能承受高温和有机溶剂,在被生物技术所利用。.

新!!: 隕石和古菌 · 查看更多 »

史普尼克1號

史普尼克1號,又譯史波尼克1號(Спутник,),是第一顆進入行星軌道的人造衛星。在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於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由於這時正值冷戰,史普尼克1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震撼了整個西方,在美國國內引發了一連串事件,如史普尼克危机、華爾街發生小股災。同時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兩強主要競爭點。 史普尼克1號升空的意義,在於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的密度,並為於電離層作无线电波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由於衛星填充了壓縮氮,史普尼克1號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隕石探測的嘗試,由於高溫的隕石穿透了史潑尼克1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泄漏,此亦為隕石之極端高溫提供證據。 當史潑尼克1號於哈萨克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發射之時,正值是聯合國所公佈的國際地球觀測年(又譯作國際地球物理年),它以每小時29,000公里的速度脫離地球引力,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造物體,在外太空它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頻率向地球發送無線電波信號,並可由業餘無線電用戶所接收。其發送一直持續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為電池用盡而中斷。 1958年初,史普尼克1號失去動力,脫離其工作軌道並墜入大氣層,其工作壽命中,共圍繞地球運轉了六千萬公里。.

新!!: 隕石和史普尼克1號 · 查看更多 »

吉林陨石雨

吉林陨石雨是1976年3月8日15时许发生在中国吉林市北郊的一次流星雨天文事件。 在一阵隆隆声之后,吉林市郊区和永吉县、蛟河县部分公社达五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散落下很多大大小小的陨石块。事后收集到完整的陨石有一百多块,共重2吨多;其中最大的一块陨石吉林1号降落在永吉县桦皮厂公社(今属昌邑区)靠山十队田地里。落地时一声巨响,溅起数十米高的蘑菇状烟柱,并且砸穿冻土层,形成一个6.5米深,直径2米的坑。而这块陨石重达1770千克,屬於H球粒隕石,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石陨石,现陈列于吉林市博物馆展出。在这次事件中,收集到的陨石总重量达2吨以上。陨石雨降落时没有造成人员傷亡,属世界陨石雨降落历史中所罕见。.

新!!: 隕石和吉林陨石雨 · 查看更多 »

坎多事件

坎多事件是在1994年1月18日早晨發生於西班牙加利西亞坎多鄉村的爆炸事件。在這被描述為類似通古斯事件的報告中沒有傷亡。 當地居民聲稱看到天空中出現為期近一分鐘的火球,可能的爆炸地點;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大學估計是在山腰上一個未知的圓坑。大約200 m³的土地流失了,樹木也被向小山下移置了100米。 關於爆炸的原因意見分歧。捷克奧德熱幽夫天文台的Zdeněk Ceplecha解釋此一事件可能是地底下的氣爆,突然的爆炸移除了表面的土壤,氣體則洩漏至空中。上升的卷流煙柱造成對流活動,創造出的電荷分離族以點燃氣體,形成類似觀測者所看見的火球。反對方則是隕石理論,也流傳出類似通古斯事件的解釋。當地居民也聲稱它是一顆流星,在西班牙加利西亞區域的天空中有人當時看見滿月大小的物體。總之這神祕事件也成為指向軍事機密或是「外星人活動」陰謀論的沃土。.

新!!: 隕石和坎多事件 · 查看更多 »

塔吉什湖隕石

塔吉什湖隕石在2000年1月18日16:43Z墜落在加拿大 英屬哥倫比亞西北部的塔吉什湖地區。.

新!!: 隕石和塔吉什湖隕石 · 查看更多 »

墜落隕石

墜落隕石也稱為觀測墜落隕石,是從天而降時被人或自動設備觀測到,然後被尋獲的隕石,其他所有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迄2012年6月,在被廣泛使用的資料庫中列出,有案可查的墬落隕石大約是1,103顆,其中的標本絕大部分都是現代才蒐集到的。.

新!!: 隕石和墜落隕石 · 查看更多 »

墜落隕石統計

墜落隕石統計是行星科學家最常用來逼近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真實通量的方法。墜落隕石是被目睹下墜後不久的時間,就被發現並被蒐集起來的隕石。雖然發現隕石的數量是墜落隕石的30倍,然而其類型與物質分布並不足以反映墜落到地面的是些甚麼。這些原因包括:.

新!!: 隕石和墜落隕石統計 · 查看更多 »

大神 (游戏)

大神(大神,Okami)是Capcom旗下已解散的四叶草工作室于2006年4月20日发售的PS2动作冒险游戏。游戏故事背景取材自日本神话、传说、童话等等。讲述八岐大蛇为祸人间,于是天照大神降生于世间退治怪物,并重拾原本属于自己的十三笔神神力。游戏中出现了许多日本神话、传说、童话中的人物,共冶一炉一同演出故事。游戏以独特的水墨卡通渲染所营造的画面而著名,充满创意的笔调系统也是游戏的一大卖点。 本作于推出后在Wii上复刻,并将于2012年尾在PS3再次以高清模式复刻发行《大神 絕景版》,2017年12月再度高畫質化移植到PlayStation 4、Xbox One、Windows等平台。於2018年移植至任天堂Switch並追加觸控及體感多種指令玩法。此外,CAPCOM于NDS制作了本篇的续作《》。.

新!!: 隕石和大神 (游戏) · 查看更多 »

大洋洲撞擊坑列表

大洋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大洋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大洋洲撞擊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卫二

天卫二(烏姆柏里厄爾,Umbriel,国际音标:)是天王星的衛星,以亞歷山大·蒲柏的作品秀髮劫裡的角色烏姆柏里厄爾命名。它與天衛一同時由威廉·拉塞尔在1851年10月24號發現。 天卫二的直徑比天衛一大10公里,但密度相同。 天卫二主要由冰和岩石組成,其中冰占天衛二表面的多數,而它的地幔和核心可能分別由冰和岩石組成。天卫二的構造與天衛四類似,但天衛四的體積比天衛二大35%。 天卫二是天王星所有衛星中最暗的,反射率只有18%。因為天卫二上有多處峽谷,內部可能有變動,因此天衛二可能有過一些地殼變動的事件。 天衛二在早期常常被隕石撞擊,因此表面上有大大小小的隕石坑,在天王星所有衛星裡隕石撞擊坑数量僅次於天衛四。最大的隕石坑直徑至少有210公里。天衛二其中一個表面特徵是在旺達隕石坑(Wunda crater)最低點的一圈明亮圓環。天衛二與天王星其它衛星一樣,可能是由天王星的吸積盤所組成。航海家二號經過天王星时深入研究过天卫二,这也是人類第一及唯一一次對其深入研究。航海家二號在經過天衛二时拍下的照片可以讓天文測繪家繪畫天衛二40%的表面。.

新!!: 隕石和天卫二 · 查看更多 »

天体化学

天体化学(Astrochemistry);天体化学研究宇宙中元素和分子的豐度,以及它们和辐射的交互作用;还研究星际间气体和尘埃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分子气体云的形成、相互作用和毁灭。天体化学和天文学以及化学有相互交叉之处。天体化学的研究範圍包含了太陽系行星際物質和星際物質。而研究隕石等太陽系物質元素豐度和同位素比例的學科又被稱為「宇宙化學」;研究星系物質中原子和分子以及前述物質和輻射交互作用的學科有時候稱為「」。天文化學最主要研究星際分子雲的形成、組成成分、演化和最終結局,因為這些相關知識與太陽系如何形成有關聯。 许多年来,天文学家缺少星际间的化学知识,认为星际间只是黑暗,无物。1950至60年代出现射电天文学,开始有令人兴奋的发现;观察氢分子的21公分線显示星际间有丰富的氢、氦、碳、氮等的各种化合物。从空间的微波谱发现,有180种类型的碳,氮等分子的拼料。这些分子绕化学键转动时就产生能量。研究这些新发现的化合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新!!: 隕石和天体化学 · 查看更多 »

天体列表

天体(Astronomical object),又稱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廣泛的解釋就是宇宙中的所有的個体。.

新!!: 隕石和天体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體震動

很多天體都會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大量能量,造成該天體的劇烈震動,是為天體震動。它以震動的主體分類,如地震、月震等。.

新!!: 隕石和天體震動 · 查看更多 »

天龍人 (消歧義)

天龍人,可能是指:.

新!!: 隕石和天龍人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天文學辭彙

天文學辭彙是天文學上的一些術語。這項科學研究與關注的是在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天體和現象。天文學的領域有豐富的辭彙和大量的專業術語。.

新!!: 隕石和天文學辭彙 · 查看更多 »

太空警衛

太空警衛(Spaceguard)這個名詞指的是大量的發現與研究近地天體的努力。小行星的發現需要望遠鏡大面積的搜尋天空。無論屬於哪一個組織,專注於發現近地天體的努力都被視為"太空警衛巡天"的一份子。.

新!!: 隕石和太空警衛 · 查看更多 »

太空航行對人體的影響

人類在生理學上能夠良好地適應在地球上生存。載人太空航行會對人體產生許多負面影響。最顯著之長期影響是以及。其他明顯的影響包括心血管系統功能減慢、紅血球減少、平衡障礙以及免疫系統衰弱。較少的症狀包括液體流動重置(“fluid redistribution”,讓處於失重狀態的太空人產生「月球臉」似的外觀)、 身體質量的損失、鼻部堵塞、睡眠障礙以及過量腸胃脹氣。大多數的不良影響會在太空人回到地球後迅速恢復。 前往太空的工程問題及發展太空飛行器推進系統已有超過一個世紀,並耗費數百萬小時的研究。近年來對於人類如何在太空中延長生存和工作的時間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這個問題需要從物理和生物科學上來切入,並且已經成為除了資金以外的最大挑戰。要克服這個困難,首先就是要嘗試去了解長途太空旅行對人體的影響。.

新!!: 隕石和太空航行對人體的影響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隕石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隕石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塊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並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盤,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 这被稱為星云假说的广泛接受模型,最早是由18世纪的伊曼纽·斯威登堡、伊曼努尔·康德和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提出。其随后的发展與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和行星学等多种科学领域相互交织。自1950年代太空时代降臨,以及1990年代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此模型在解释新发现的过程中受到挑战又被進一步完善化。 从形成開始至今,太阳系经历了相當大的變化。有很多卫星由环绕其母星气体與尘埃组成的星盘中形成,其他的卫星据信是俘获而来,或者来自于巨大的碰撞(地球的卫星月球属此情况)。天体间的碰撞至今都持续发生,並為太阳系演化的中心。行星的位置经常遷移,某些行星间已經彼此易位。这种行星迁移现在被认为对太阳系早期演化起負擔起绝大部分的作用。 就如同太阳和行星的出生一样,它们最终将灭亡。大约50亿年后,太阳会冷却並向外膨胀超过现在的直径很多倍(成为一个红巨星),抛去它的外层成为行星狀星云,並留下被称为白矮星的恒星尸骸。在遥远的未来,太阳的环绕行星会逐渐被经过的恒星的重力卷走。它们中的一些会被毁掉,另一些则会被抛向星际间的太空。最终,数万亿年之后,太阳终将会独自一个,不再有其它天体在太阳系轨道上。.

新!!: 隕石和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小天體

太陽系小天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y, SSSB)是國際天文聯會在2006年重新解釋太陽系內的行星和矮行星時,產生的新天體分類項目。 其他所有環繞太陽運轉的天體都將歸屬到這個分類下:太陽系小天體……,在目前包括在內的有大多數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多數的海王星外天體(TNO)、彗星和其他的小天體。 這包含:.

新!!: 隕石和太陽系小天體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化學

太阳系化学,為一門探討元素與太陽系起源的科學,是宇宙化学的分支。利用隕石與行星際微塵(IDP)中的同位素異常,研究在太陽系中元素與生命的起源。 Category:化学.

新!!: 隕石和太陽系化學 · 查看更多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本列表包括任務成功以及試圖到達地球以外的所有探測器,其中的目標任務包括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甚至是太陽系外的探測。其中有一些任務僅飛掠小行星、行星、衛星、太陽,由於探測地球本身的探測器數量龐雜、利用多次重力拋射的探測器軌道複雜,所以未加觀測地球、飛掠地球的探測器並未列入。另外,本列表目前也未將已取消或是未來可能發射的探測器列入,因為可能有諸多不確定因素。 截至2016年4月為止,共有248艘探測器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有些攜帶許多小探測器,但大部分為單一的探測器,其中143艘探測器成功;7艘探測器部分成功;98艘探測器失敗。.

新!!: 隕石和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星雲

太陽星雲相信是讓地球所在的太陽系形成的氣體雲氣,這個星雲假說最早是在1734年由伊曼紐·斯威登堡提出的。在1755年,熟知斯威登堡工作的康德將理論做了更進一步的開發,他認為在星雲慢慢的旋轉下,由於引力的作用雲氣逐漸坍塌和漸漸變得扁平,最後形成恆星和行星。拉普拉斯在1796年也提出了相同的模型。這些可以被認為是早期的宇宙論。 當初僅適用於我們自己太陽系的形成理論,在我們的銀河系內發現了超過200個外太陽系之後,理論學家認為這個理論應該要能適用整個宇宙中的行星形成。.

新!!: 隕石和太陽星雲 · 查看更多 »

太湖

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排行第三,位于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交界处,而在行政区划上完全属于江苏省,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大部分水域位于苏州市,有“包孕吴越”之称。湖泊周边的主要城市,江苏省境内的是苏州(吴中区、吴江区、虎丘区、相城区)、无锡、常州(武进区)。浙江省境内的是湖州。太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新!!: 隕石和太湖 · 查看更多 »

外星生命入侵

外星生命入侵或外星人入侵(Alien Invasion)是科幻作品裡常見的一種要素,故事大多是描寫低等的外星生物或具高度文明的外星人來到了地球,並對地球上的生物和人構成威脅,到最後地球人往往慘遭殖民、馴化或是絕種。.

新!!: 隕石和外星生命入侵 · 查看更多 »

夕拉科加隕石

夕拉科加 隕石於1954年11月30日2:46pm (18:46 U.T) 墬落.

新!!: 隕石和夕拉科加隕石 · 查看更多 »

奧胡斯隕石

奧胡斯隕石是一顆H球粒隕石,它於1951年10月2日墬落於丹麥的第二大城奧胡斯。.

新!!: 隕石和奧胡斯隕石 · 查看更多 »

女超人集數列表

《女超人》(Supergirl)是一部美國動作冒險電視劇,由製片人、和合作開發,于2015年10月26日在CBS首播的电视剧。 2015年11月30日,CBS宣布預訂全季20集。 2016年5月12日,華納電視公司宣布因製作費用過高、收視未達CBS標準之緣故,CBS決定將本劇轉接至The CW續訂第二季。 2017年1月8日,The CW宣佈續訂第三季。.

新!!: 隕石和女超人集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位於臺灣臺南市仁德區,為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創立,是臺灣館藏最豐富的私人博物館、美術館。以典藏西洋藝術品為主,展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四大領域。樂器領域,擁有全球數量最多小提琴收藏,其中包含世界各大製琴師名作。藝術方面,典藏台灣最完整西方繪畫雕塑,目標為建構出基礎西洋藝術史脈絡。兵器領域,展示亞洲最完整之各國珍貴古兵器,透過戰爭兵器呈現歷史與科技演進史。自然史領域,擁有亞洲最大動物標本收藏,範圍涵蓋五大洲哺乳類及鳥類。 舊奇美博物館於1992年正式開放,利用奇美實業大樓5至8樓供民眾免費參觀,個人或團體可先行預約。奇美實業大樓本館自2013年5月起停用,並陸續將展品遷至台南都會公園內的新館,工程於2008年12月動工,花費新臺幣約18.5億元興建,佔地9.5公頃,已於2012年5月17日捐贈給台南市政府,於2015年1月1日啟用。.

新!!: 隕石和奇美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孫觀漢

孫觀漢,浙江省紹興縣人,有「台灣原子科學之父」之稱,與作家柏楊為至交。.

新!!: 隕石和孫觀漢 · 查看更多 »

學☆王 -THE ROYAL SEVEN STARS-

Lump of Sugar於2012年1月27日發行的戀愛冒險遊戲;Fan Disk《It's Heartful Days!!》於同年8月10日發行;而PSP移植版《學☆王 -THE ROYAL SEVEN STARS- +METEOR》於2013年3月28日由Alchemist發售,新作劇本替換原H場景並增加一名可攻略角色宙乃,本作也是Lump of Sugar第一部有移植平台的作品。.

新!!: 隕石和學☆王 -THE ROYAL SEVEN STARS- · 查看更多 »

宇宙化學

宇宙化學(Cosmochemistry)是研究宇宙中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形成這些組成的過程。這主要是通過研究隕石的化學成分和其它實物的樣本。由於隕石母體的小行星有些是太陽系形成初期凝固的第一批固體,宇宙化學通常,但不完全是研究與太陽系有關的物體。.

新!!: 隕石和宇宙化學 · 查看更多 »

宇宙騎士BLADE

《宇宙騎士利刃》(日文:宇宙の騎士テッカマンブレード)是一部日本動畫。於1992年2月18日至1993年2月2日於東京電視台放映。這部動畫的前身是1975年的动画宇宙騎士(宇宙の騎士テッカマン),但故事上和這部沒關係。其主要人物曾在本作的倒数第二集客串登场。.

新!!: 隕石和宇宙騎士BLADE · 查看更多 »

宇宙雜訊

宇宙雜訊和星系電波雜訊是來自地球大氣層外的隨機雜訊,它可以從無線電接收器聽到和檢測。.

新!!: 隕石和宇宙雜訊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又名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创立于1986年,为集展示、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地质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也是安徽省唯一的省级自然博物馆。.

新!!: 隕石和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安隆隕石

安隆隕石是於1971年5月2日墜落在中國貴州的一顆H球粒隕石。.

新!!: 隕石和安隆隕石 · 查看更多 »

寻龙诀

《寻龙诀》(Mojin-The Lost Legend 或 The Ghouls)即《鬼吹灯之寻龙诀》,是由万达影业、华谊兄弟、光线影业、浙江蓝巨星联合出品,乌尔善执导、陈国富监制,陈坤、黄渤、舒淇、Angelababy、夏雨领衔主演的奇幻冒险电影。根据天下霸唱所著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后四部改编而成,主要讲述胡八一、王凯旋与Shirley杨再入草原千年古墓发生的故事。此片與《九层妖塔》的劇情無相關聯。 影片于2014年8月开机,2015年12月18日以3D、IMAX 3D、中国巨幕3D、ScreenX、ATMOS 3D、巴可沉浸音3D、中国多维声3D、 4DX、DTS:X版本在中国上映。获得第53届金马奖最佳视觉效果奖。.

新!!: 隕石和寻龙诀 · 查看更多 »

封神演義 (漫畫) 角色列表

《封神演義 (漫畫)》角色列表是日本漫畫家藤崎龍的作品《封神演義》與改編的動畫中登場人物的列表。.

新!!: 隕石和封神演義 (漫畫) 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隕石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射紋系統

射紋系統包括從撞擊坑噴發過程中拋出的纖細纵向條紋,這許多的條紋看起來有點像來自輪子樞紐的輻條。這些輻射狀物經常有較大噴發物造成的二次與後續撞擊伴隨著,向外延伸原始的撞擊坑直徑的數倍。在月球、水星、金星和太陽系內其它的行星的一些天然衛星上,都確認了一些射紋系統。原先我們認為射紋系統只存在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或衛星上,但最近在來自火星軌道上的奧德賽號的熱影像成像的火星紅外線影像上也發現了射紋系統。 當噴發物的材料沉積在表面時會有著不同的反射 (這是指反照率) 或熱性質,射紋可以在可見光以及某些紅外線波長的情況下被看見。通常,可見的射紋有著比周圍其它物質更高的反照率。比較罕見的是撞極挖掘出的物質反照率比較低,例如沉積在月海的玄武岩的熔岩。熱射紋,如同在火星上看見的,在斜坡和陰影不影響到火星表面的紅外線輻射能量時特別容易看見。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射紋會被因為各種作用而逐漸被消除,因此射紋跨越表面地層層次的特徵可以做為隕石坑相對年齡的指標。在沒有大氣層的天體,像是月球,曝露在宇宙線和隕石下的太空風化,導致噴發物質和下層基礎材料之間的反照率差異穩定的減少。特別是造成風化層中玻璃熔解的微隕石,反照率更低。射紋也可能被熔岩、其它的撞擊、或噴發物覆蓋。.

新!!: 隕石和射紋系統 · 查看更多 »

岩石列表

岩石依不同的形成方式,可粗略分為三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新!!: 隕石和岩石列表 · 查看更多 »

岫岩陨石坑

岫岩陨石坑位于中国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呈碗状,为简单撞击坑,直径1800米,坑平均深度150米,坑区岩石为20亿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变质岩。当地称为“圈里”。这是中国首个被证实撞击起源的陨石撞击坑。但由于未找到撞击陨石的碎片,尚无法确定该坑为何种陨石撞击形成。 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陨石撞击后,坑内曾一度形成小湖泊。约3.9万年前,由于坑缘缺口,湖泊消失,演变为碗形地形凹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坑的瞬时直径可达到1,400米,瞬时坑深约为500米。最终坑的直径约为1,760米,坑深约为375米。成坑后曾一度形成为封闭的湖泊,后来东北部由于侵蚀形成缺口,导致湖水外泄。此后,流水进行侵蚀、切割形成坑壁冲沟与坑底的小河流。.

新!!: 隕石和岫岩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巴克貝亞德

巴克 貝亞德(バックベアード、 Back Beard)為日本漫畫家水木茂的漫畫「鬼太郎」中的虛構妖怪角色。.

新!!: 隕石和巴克貝亞德 · 查看更多 »

巴林杰陨石坑

巴林傑隕石坑(英語:Barringer Crater或Meteor Crater)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的沙漠中,旗桿市東方約69公里處,接近溫斯洛,因保存完好而頗具知名度。因為美國內政部通常會以距離某天然地標最近的郵局名稱為該地命名,而最近的郵局名稱是「Meteor」,美國內政部將它命名為「Meteor Crater」。巴林傑隕石坑起初被命名為「代亞布羅峽谷隕石坑」(Canyon Diablo Crater),而造成該隕石坑的隕石殘骸被命名為代亞布羅峽谷隕石。科學家則將它稱為「Barringer Crater」作為對首位提出成因是隕石撞擊的科學家丹尼尔·巴林杰的尊敬。該撞擊坑是巴林傑家族的私人公司巴林傑隕石坑公司財產,而該公司稱巴林傑隕石坑是「地球上最著名,保存最完好的隕石坑」。 儘管巴林傑隕石坑在地質學研究上极具重要性,但它並沒有被列為聯邦政府管轄的國家紀念區予以保護。1967年11月該地被列為美國國家天然地標。 隕石坑位在海拔1740公尺的高原上,直徑1200公尺,深達170公尺,周圍圍繞著45公尺高的隆起地形。巴林傑隕石坑的基岩上方已經被厚達210到240公尺的礫石層覆蓋。巴林傑隕石坑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接近方型外觀,一般相信是因為受到撞擊地點在撞擊前就存在的地層中節理影響。.

新!!: 隕石和巴林杰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

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又稱「澎湖空難」,是指2002年5月25日中華航空公司(以下簡稱「華航」)一架由當時的台灣中正國際機場(今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飛往香港國際機場(赤臘角機場)的客機解體墜毀事故。當天一架波音747-200型、編號B-18255(舊機號B-1866)客機執行此定期航班,搭載206名乘客及19名機組員(包括正副駕駛及飛航工程師),在半途中於澎湖縣馬公市東北方23海浬的34,900呎(約10,640公尺)高空處解體墜毀,造成機上人員共225人全數罹難,為發生在臺灣境內死傷最慘重的空難。中華民國前立委游日正、香港前工務局局長李承仕之子李宗傲(本身是中華航空營業員)亦在這次空難中喪生。.

新!!: 隕石和中華航空611號班機空難 · 查看更多 »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Middle Miocene disruption),又稱中新世中期中斷事件或中新世中期滅絕高峰期, 指的是大約發生在1,480至1,450萬年前,也就是中新世中期的的時候,曾經有一波陸上與水中生物共同的滅絕高峰期。該次滅絕事件幾乎在全球各地皆有發生,約有30%的哺乳動物在這段期間滅絕了。這次滅絕事件與中新世中期的氣候變遷同時發生,但兩者間的詳細關聯與影響至今仍不是很清楚。.

新!!: 隕石和中新世中期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巴林杰

丹尼爾·莫羅·巴林傑(Daniel Moreau Barringer,)是一位美國地質學家,以確認隕石撞擊地球而形成撞擊坑的第一人而聞名。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傑隕石坑即以他的姓氏命名作為尊敬,雖然該稱呼大多使用於科學家之間。.

新!!: 隕石和丹尼尔·巴林杰 · 查看更多 »

主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在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中,有98.5%是在这里被發現的這個數值来自2006年2月8日的資料。小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屬組成,圍繞著太陽運動的小天體。因為在比較上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所以這個區域被稱為主小行星帶,简称“主带”。 小行星帶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木星巨大的引力阻礙了這些星子形成行星,並造成許多星子相互間高能量的碰撞,造成許多殘骸和碎片。小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繼續受到木星的攝動,形成了與木星的軌道共振。在這些軌道距離(即柯克伍德空隙)上的小行星會被很快地掃进其它軌道。 主帶內最早发现的三顆小行星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而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则为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它们的平均直徑都超過400 公里;在主帶中只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大約950 公里;其餘的小行星都不大,有些甚至只有塵埃那样大。小行星帶的物質非常稀薄,已經有好幾艘太空船平安的通過而未曾發生意外。在主帶內的小行星依照它們的色彩和主要形式分成三類:碳質、矽酸鹽和金屬。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可能形成擁有相似軌道特徵和成色的小行星族,這些碰撞也是產生黃道光的塵土的主要來源。.

新!!: 隕石和主小行星帶 · 查看更多 »

主教坑隕石

主教坑隕石是於1969年在月球發現的隕石。它是在地球之外的太陽系中發現的第一顆隕石,被隕石學會分類為碳質球粒隕石。.

新!!: 隕石和主教坑隕石 · 查看更多 »

布韦岛

布韦岛(Bouvetøya,又譯為--或--),是屬於挪威南极领地的一座岛屿。.

新!!: 隕石和布韦岛 · 查看更多 »

布朗啟示錄

《布朗啟示錄》是兩集組成並於英國第四台播出的電視系列節目,為節目擔綱的是幻術師。第1集上半部份播出於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而第2集下半部份的結論則於2012年11月2日星期五播出。.

新!!: 隕石和布朗啟示錄 · 查看更多 »

丘陵

丘陵或丘陵地是一种高度在平原和山地之间,並由眾多小丘連綿而成的地形。各地对丘陵的定义不十分一样。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100到200米以上才会被称为丘陵。.

新!!: 隕石和丘陵 · 查看更多 »

三叠纪

三叠纪(Triassic)是2.5亿至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今天,三叠纪被分成更多亚层。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

新!!: 隕石和三叠纪 · 查看更多 »

年輕太陽黯淡佯謬

年輕太陽黯淡佯謬或年輕太陽黯淡問題是描述水在早期的地球歷史上出現觀測和天文物理學的預期之間明顯矛盾的狀況。當時,太陽輸出的能量僅是現代的70%。這一問題在1972年被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和喬治·馬倫(George Mullen)提出,對此一悖論的解釋要考慮溫室效應、天文物理學個別的影響,或兩者結合共同的影響。 這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由於太陽輸出給地球的能量逐漸增加,是如何在很長的時間內維持地球上適合生命的氣候。.

新!!: 隕石和年輕太陽黯淡佯謬 · 查看更多 »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Yarkovsky effect), 亦称雅科夫斯基效应、雅可夫斯基效應,是指当小行星吸收阳光和释放热量时对小行星产生的微小的推动力。准确来说,即是一个旋转物体由于受在太空中的带有动量的热量光子的各向异性放射而产生的力。此效应在直径10厘米至10公里的天体(流星、陨石和小行星)上较为明显。.

新!!: 隕石和亚尔科夫斯基效应 · 查看更多 »

亚马尔半岛

亚马尔半岛(полуо́стров Яма́л),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北部,属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管辖。半岛东临鄂毕湾,西濒喀拉海和拜达拉茨湾,北临北冰洋,隔海西与新地岛相望,從東到西大約距離700公里,面积有12.2万平方公里。居民以涅涅茨人为主,而「亞馬爾」亦是當地方言,意思就是「大地的盡頭」或「世界盡頭」。亚马尔半岛是俄罗斯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地区。.

新!!: 隕石和亚马尔半岛 · 查看更多 »

亚洲撞击坑列表

亞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亞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的中心來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亚洲撞击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亞尼斯湖

亞尼斯湖(Янисъярви; Jänisjärvi)是俄罗斯卡累利阿共和国的湖泊,位于拉多加湖北部,并注入拉多加湖。.

新!!: 隕石和亞尼斯湖 · 查看更多 »

亞馬爾半島天坑

亞馬爾半島天坑,又稱西伯利亞巨洞、俄羅斯巨大天坑、末日天坑。2014年起科學家陸續在俄羅斯西北部有「世界盡頭」之稱的亞馬爾半島(Yamal Peninsula)發現多個天坑,截至2016年已發現7個;至今成因未明。.

新!!: 隕石和亞馬爾半島天坑 · 查看更多 »

交响诗篇

《交響詩篇艾蕾卡7》是一部由日本Bandai Entertainment和BONES動畫製作公司製作發行的動畫作品。在此基礎上,還發行了一部漫畫作品和三部相關的遊戲作品。本作品於2006年獲得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電視節目部門優秀賞,獲選為2005年第九回日本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推薦的作品。其續篇《交響詩篇AO》於2012年4月開播。 故事講述了名叫蘭頓·薩斯頓(Renton Thurston)的少年與神秘的少女LFO駕駛員艾蕾卡(Eureka)相遇,並為此加入在反政府武裝團體「月光洲」(Gekkostate),在月光號上不斷成長。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戰鬥,原來入世未深的蘭頓逐漸發現他從前所不知道的真相。 2017年3月17日,製作方宣佈全新劇場版《交響詩篇艾蕾卡7 Hi-evolution》,三部曲將分別於2017年起逐年上映。.

新!!: 隕石和交响诗篇 · 查看更多 »

人類滅絕

人類滅絕是未來學中經常出現的一個課題。人類之所以滅絕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於各類自然災害或者是人類的行爲本身。人類滅絕之後,地球的生態系統則會大幅重塑。 不過其中一些小説裏常見的毀滅性自然災害,如隕石撞擊地球或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實際上是很不可能出現的Bostrom, Nick.

新!!: 隕石和人類滅絕 · 查看更多 »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Permian–Triassic extinction event,簡稱P-Tr)是一個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發生於古生代二疊紀與中生代三疊紀之間,距今大約2億5140萬年 。若以消失的物種來計算,當時地球上70%的陸生脊椎動物,以及高達96%的海中生物消失;這次滅絕事件也造成昆蟲的唯一一次大量滅絕。計有57%的科與83%的屬消失Sole, R. V., and Newman, M., 2002.

新!!: 隕石和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 查看更多 »

库利克环形山

库利克环形山(Kulik)是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前苏联矿物及陨石研究领域专家昂尼德·阿列克谢耶维奇·库利克(1883年-194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新!!: 隕石和库利克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代亞布羅峽谷隕石

代亞布羅峽谷隕石是撞擊出巴林傑隕石坑的隕石,已經在隕石坑周圍收集了許多的碎片。該地位於亞利桑納州,鄰近的代亞布羅峽谷在西方3-4英里。.

新!!: 隕石和代亞布羅峽谷隕石 · 查看更多 »

代歐奇希斯

代歐奇希斯(日文:デオキシス,英文:Deoxys),種寶可夢的一種,最先出現於精靈寶可夢第三世代,是一種超能力屬性的幻之寶可夢。牠不能進化或退化為其他寶可夢,但是可以轉換成四種型態。它的名稱是去氧核糖核酸英文的簡寫。.

新!!: 隕石和代歐奇希斯 · 查看更多 »

伯克爾坑

伯克爾坑是全新世撞擊工作群發現,被假設為撞擊坑的一個海底地形。它們認為是一顆彗星或隕石在近代(西元前2,800-3,000年)的撞擊事件所造成的,估計直徑有30公里(18英里)Martos, S.N., H.D. Elkinton, E.F. Bryant, V. Gusiakov, and D. Breger (2006)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bstracts with Programs.

新!!: 隕石和伯克爾坑 · 查看更多 »

強殖裝甲

《強殖裝甲》(強殖装甲ガイバー)是仍在連載中的日本漫畫作品,作者是漫畫家高屋良樹。此作品曾中斷連載數次,所以連載時間已超過三十年。.

新!!: 隕石和強殖裝甲 · 查看更多 »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新!!: 隕石和彗星 · 查看更多 »

微隕石

微隕石是在地球表面收集到來自地球之外的小天體,大小範圍從50微米至2毫米。微隕石是進入地球大氣層而倖存下來的流星塵。它們從大小、組成都與隕石不同,並且數量、種類更為豐富,其中也包括較小的星際塵埃的顆粒(IDPs) ,是宇宙塵的一部分。流星體以高速(至少11Km/s)進入地球的大氣層,經過加熱和大氣的磨擦和壓縮。目前已經在地球上蒐集到,來自地球之外個別微隕石的質量在10−9和 10−4公克之間 。 弗雷德·惠普爾首先創造了微隕石這個名稱來描述落在地球上如灰塵大小的天體 。有時,隕石和微隕石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是被看見的流星,但不論它們能否墬落到地球表面被找到,隕石和微隕石依然都存在著。.

新!!: 隕石和微隕石 · 查看更多 »

微行星

微行星被認為是存在於原行星盤和岩屑盤內的固態物體。 一種被廣為接受的行星形成理論是維克托·薩夫羅諾夫(Viktor Safronov)的微行星假說,說明行星的形成是由微小的塵埃顆粒經由不斷的碰撞和黏合,形成越來越大的個體。當這個個體的直徑達到大約1公里的大小,就可以直接經由相互間的重力吸引,更快地形成月球尺度的原行星,成為龐然大物。這就是微行星如何經常被定義的。比微行星小的物體依賴布朗運動或是氣體中的湍流運動,使彼此間能發生足以導致黏合的碰撞。還有,微行星也可能在原行星盤的盤面中段塵埃顆粒密集成層的區域,因為經歷重力的不穩定而聚集。許多的微行星會因為劇烈的撞擊而破碎,但是一些最大的微行星可能經歷這個階段後仍能存在並繼續增長成為原行星,然後成為行星。 一般相信這個時期大約在38億年前,在經歷了後期重轟炸期的階段之後,大部分在太陽系內的微行星不是完全被拋出太陽系外,就是進入距離異常遙遠的軌道,例如歐特雲,或是被來自類木行星(特別是木星和海王星)規則的重力輕輕的推送而與更大的物體碰撞。少數的微行星可能被捕獲成為衛星,像是火衛一和火衛二,以及類木行星許多高傾角的衛星。 到今天仍然存在的微行星對科學家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們蘊含了有關我們的太陽系誕生時的訊息。雖然它們的外表的化學組成可能已經被強烈的太陽輻射改變,但內部的成分基本上仍是微行星形成時未被碰觸過的原始物質。這使每個微行星都像“時間膠囊”,它們的結構能告訴我們太陽星雲以及我們的行星系統形成時的條件。 參考隕石和彗星。.

新!!: 隕石和微行星 · 查看更多 »

微流星體

微流星體是微小的流星體,是在太空中的微小固體,通常質量不到1公克。微隕石是穿越地球的大氣層之後依然存在,並到達地球表面的這種物體。.

新!!: 隕石和微流星體 · 查看更多 »

忍者戰隊隱連者

《忍者戰隊隱連者》(原題:忍者戦隊カクレンジャー)是日本東映公司在1994年製作的「超級戰隊系列」第18部特攝作品。1994年2月18日至1995年2月24日期間在日本朝日電視台播出,全53集。 1998年台灣衛視中文台曾以《影子神兵》譯名播出本片,在臺灣電視公司(台視)所播出的本片,則為1995年東映與美國合作的《金剛戰士》第三季版本。.

新!!: 隕石和忍者戰隊隱連者 · 查看更多 »

土卫八

土卫八又稱為「伊阿珀托斯」(Iapetus或Japetus,希腊语:Ιαπετός),是土星的第3大卫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11大卫星,由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于1671年发现。土卫八以其两半球面巨大的颜色差异而著称,而卡西尼号最近的发现则揭示了该卫星其他多处不寻常的特征,如其拥有一个环绕球体半圈的赤道脊。.

新!!: 隕石和土卫八 · 查看更多 »

地球再發育

《進化特區》(Evolution)是2001年首映的一部美國科幻喜劇電影。.

新!!: 隕石和地球再發育 · 查看更多 »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轉是固體的地球繞著自己的軸轉動,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天球的北極點鳥瞰,地球自轉是逆時針旋轉;从南极点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新!!: 隕石和地球自转 · 查看更多 »

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計起,科學家估計大約有46億到50億年之間。而因為表述這麼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可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將地球形成的時間設定為凌晨零時,而此時此刻為翌日的凌晨零時),每秒大約代表5萬3000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在137億年前,以此模擬時間來說約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新!!: 隕石和地球歷史 · 查看更多 »

地球撞击坑列表

地球撞击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地球並直徑不小於20公里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地球撞击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地震

地震(Earthquake)震動,可由自然現象如地殼突然運動、火山活動及隕石撞擊引起,亦可由人為活動如地下核試驗造成。歷史曾記載的災害性地震主要由地殼突然運動所造成,地殼在板塊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應力,當地殼無法繼續累積應力時破裂釋放出地震波,使地面發生震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果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地震可由地震儀透過對地震波的觀察來量測,地震規模表示地震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指地震在該地點造成的震動程度,地震的發生處稱為震源,其投影至地表的位置為震中。.

新!!: 隕石和地震 · 查看更多 »

地核

地核(core),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徑约有3470公里,高密度,平均每立方厘米重12克。温度非常高,约有4000~6000℃。 它可再分为內核和外核。由地震波的傳送可知,外核是融熔的。從源自其他行星核心的鐵隕石來推測,地核也是由铁和镍组成。地球磁場的自激發電機理論,也需要一個液態金屬外核的存在才能成立。至於--,則極有可能是固態鐵。.

新!!: 隕石和地核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撞击坑列表

北美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北美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北美洲撞击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列昂尼德·庫利克

列昂尼德·阿列克塞耶維奇·庫利克(Леони́д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ули́к,),俄羅斯礦物學家,他的研究主要是隕石。他是首位對通古斯大爆炸進行調查的科學家。 庫列克在1927年到達通古斯河地區,並在這個地區調查當時隕石撞擊的確切地點。他用隕石上的鐵可能有助于蘇聯发展工業的理由,說服蘇聯政府對科學調查隊給予資金。 庫列克的調查隊在1927年終於找到爆炸地點。讓他們驚訝的是,沒有發現任何隕石坑。燒焦枯死的樹橫跨了大約50公里。少數靠近爆炸中心的樹沒有傾倒,它們的樹枝和樹皮則被脫去。傾倒的樹則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傾倒。 庫利克發現一個小沼澤可能是隕石坑,但在排光其中的水後,他在底部發現一些樹木殘支,所以確定那不是隕石坑。1938年,庫列克又找人來航拍整個區域,顯示樹是以一個像蝴蝶的巨大形狀傾倒,然而他仍然沒有發現任何隕石坑。 二戰期間,這一次庫利克加入民兵組織對抗德國的侵略。後來,他被德軍俘虜、因斑疹傷寒在戰俘營死亡。.

新!!: 隕石和列昂尼德·庫利克 · 查看更多 »

切薩皮克灣隕石坑

切薩皮克灣隕石坑(Chesapeake Bay impact crater)是因隕石撞擊所形成的地質構造,位在北美洲,直徑約40公里,平均深度1.3公里,外圍環繞的同心圓狀的斷層,使整個坑體的規模達到直徑83公里。據推測,撞擊事件發生於始新世晚期,距今約3千五百五十萬年前。切薩皮克灣隕石坑是美國本土已知規模最大的撞擊構造,同時也是全世界少數幾個形狀完好、適合作為地質研究對象的水底隕石坑。隕石坑形成後,堆積作用持續將沉積物堆積在坑體上,形成了今日的切薩皮克灣。.

新!!: 隕石和切薩皮克灣隕石坑 · 查看更多 »

嘉明湖

嘉明湖(布農語:Cidanumas-Buan)位於台灣台東縣海端鄉,座落於三叉山東側,距向陽山直線距離7公里處,海拔3310/11公尺,是台灣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僅次於3520公尺的雪山翠池。日治時期稱為「シヌべシ池」(Shinubeshi池)。湖面是橢圓形,湖水為湛藍色,湖面長約120公尺,寬約80公尺,面積約1.9公頃,湖水深度6公尺,沒有任何山澗或溪流流入其中,湖水卻常保終年不枯。嘉明湖位於布農族傳統領域,布農族人稱呼其為「月亮的鏡子」;又因其湖水顏色深藍如寶石,被登山界稱為「上帝遺失在人間之藍寶石」、「天使的眼淚」,是近年來著名的台灣深山景點。.

新!!: 隕石和嘉明湖 · 查看更多 »

喀拉拉紅雨

喀拉拉紅雨為發生於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奇觀現象,歷時2001年7月25日至9月23日。據當時報導指出,紅色大雨傾盆而下,衣霑則有如染血。 另外亦有黃、綠、黑等色雨水的報導。 紅雨現象最初假定為是隕石爆炸的灰燼所造成。然而印度政府委託之研究報告,卻指出紅雨水是因某地大量繁殖的海藻孢子造成 。 直至2006年上半,此事件因有媒體報導聖雄甘地大學(Mahatma Gandhi University)兩位學者Godfrey Louis 與 Santhosh Kuma提出這些雨滴含有外星生命細胞的假說,而瞬間引起全世界矚目。.

新!!: 隕石和喀拉拉紅雨 · 查看更多 »

味地謨事件

味地謨事件或波台波事件被認為是在味地謨河流域的火流星或彗星的彗核撞擊事件,它於2002年9月25日晚間大約10:00(當地時間)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伊尔库茨克州Mamsko-Chuisky區的波台波小鎮。美軍的導彈防禦軍事衛星也偵測到此一事件。 有些嘗試企圖定義這次爆炸的等級。美國軍方分析師計算在0.2-0.5千噸,而俄罗斯物理學家估計是4-5千噸。 與事件相關的資訊在一周後才出現在大眾媒體和科學家之間。最初,沒有人能夠了解爆炸的嚴重程度。地區性的伊爾庫茨克太陽-地球物理學院派出了一個小探測隊,在波台波小鎮外10公里處企圖發現隕石(人們告訴他們其墜落在最近的山)。 有些人認為這一現象與1908年的通古斯事件類似。.

新!!: 隕石和味地謨事件 · 查看更多 »

哈泽环形山

哈泽环形山(Hase)是月球正面东南边沿上一座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酒海纪代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十八世纪德国数学家约翰·马提亚斯·哈泽(Johann Matthias Hase,1684年–1742年), 由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希罗尼穆斯·施罗特提出,1935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接受。.

新!!: 隕石和哈泽环形山 · 查看更多 »

凱頓隕石

凱頓隕石是於1980年12月3日墬落在在葉門的前蘇聯軍事基地內的一顆隕石,當時觀察到一顆火球自西北飛向東南,並且在一個小的撞擊坑內發現一顆重約2公斤的石頭。它含有許多種獨特的礦物,導致對它的來源混淆不清。.

新!!: 隕石和凱頓隕石 · 查看更多 »

准矿物

琥珀是一种常见的准矿物。上图为包含蜘蛛化石的琥珀标本 准矿物(mineraloid)是指形似矿物但却不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准矿物都是天然形成的,常常有类似于矿物的外观和色泽,但是其微观结构缺乏有序的原子排列(即晶体结构)。多数时候,准矿物也缺少成为矿物所要求的确定的化学成分。准矿物有时会含有一些通常不被认为是矿物的化学成分,譬如有机物。例如,黑曜石是一种无定形的火山玻璃,而非晶体;煤精是由腐化的木头在极端的压力下变质而成的;蛋白石是由无定形的非晶态二氧化硅所构成;珍珠被一些人认为是矿物,因为它的结构中含有碳酸钙,但是比较科学的分类应将其列入准矿物,因为其晶体是被有机化合物键合而成,并且其缺少固定的成分比例。.

新!!: 隕石和准矿物 · 查看更多 »

問答系統

問答系統(Question answering),是未來自然語言處理的明日之星。問答系統外部的行為上來看,其與目前主流資訊檢索技術有兩點不同:首先是查詢方式為完整而口語化的問句,再來則是其回傳的為高精準度網頁結果或明確的答案字串。以為例,使用者不需要思考該使用甚麼樣的問法才能夠得到理想的答案,只需要用口語化的方式直接提問如「請問誰是美國總統?」即可。而系統在瞭解使用者問句後,會非常清楚地回答「奧巴馬是美國總統」。面對這種系統,使用者不需要費心去一一檢視搜尋引擎回傳的網頁,對於資訊檢索的效率與資訊的普及都有很大幫助。從系統內部來看,問答系統使用了大量有別於傳統資訊檢索系統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如自然語言剖析(Natural Language Parsing)、問題分類(Question Classification)、專名辨識(Named Entity Recognition)等等。少數系統甚至會使用複雜的邏輯推理機制,來區隔出需要推理機制才能夠區隔出來的答案。在系統所使用的資料上,除了傳統資訊檢索會使用到的資料外(如字典),問答系統還會使用本體論等語义資料,或者利用網頁來增加資料的豐富性。 截至目前為止,最著名的問答系統應屬IBM的-zh-cn:沃森; zh-tw:華生;-系統。該系統在2011年於Jeopardy節目中,與人類同場較勁,並獲得最後的勝利。.

新!!: 隕石和問答系統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一直持续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後應該另分為人類世。其名称源自希腊语“ὅλος”(holos,完全的)和“καινός”(kainos,新的),意即“完全新近的”。 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详细研究全新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纬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积物纪录,树轮,石笋及其他洞穴沉积物,高沉积速率的深海沉积物等。 格陵兰岛的冰芯记录提供了年纪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它显示了自新仙女木事件以后全新世气温很稳定。但这种稳定的气温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很多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同样很明显,并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目前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原因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新!!: 隕石和全新世 · 查看更多 »

先驱者11号

先驱者11号(Pioneer 11)是第二个用来研究木星和外太阳系的空间探测器。它也是去研究土星和它的光环的第一个探测器。与先驱者10号不同的是,先驱者11号(也称做先驱者G号)不仅拜访木星。它还用了木星的強大引力去改变它的轨道飞向土星。它靠近土星后,就顺着它的逃离轨道離開太阳系。 探測器在1973年4月6日,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發射。探測器全長2.9米,設有一个直徑2.74米的高增益天線,在其之前再裝上一个中增益天線。至於另外一條全方位低增益天線則裝設於高增益天線接收器之下。探測器以兩個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RTG)作為能源,在拜訪木星時仍能產生144 瓦特,但到達土星時只能產生100 瓦特的功率。 探測器上還設有三個感應器:恆星(老人星)感應器及兩個太陽感應器,藉以根據相對於地球及太陽的位置,及以老人星的位置作後備,用以計算探測器的位置。先鋒11號的恆星感應器及起點設定,是按先鋒10號的經驗而被重新修改的。探測器上的三對火箭推進器,負責控制轉軸(4.8rpm)及為探制器提供動力。三對火箭推進器都可以按指令持續燃點,或暫停燃點亦可。 在探測器上的儀器負責研究星際間及行星的磁場太陽風、宇宙射線、太陽圈的轉變區域、大量存在的中性氫;星塵粒子的分佈、大小、質量、通量及速度;外太陽系行星極光、電波、其衛星的大氣層;以及木星與土星及其衛星的表面等等。 以上的研究主要由探測器上的磁力計、等離子分析器(太陽風專用)、粒子感測器、離子感測器、一具可以重疊不同視點來探測由經過的隕石折射而來的陽光的非影像望遠鏡、一些已密封並加壓的氬氣及氮氣用以計算隕石的滲透、測紫外光計、測紅外光計、及一具影像光偏計用以拍攝照片及計算光偏振等等。至於進一步的數據則從天體力學及掩星法現象去計算出來。.

新!!: 隕石和先驱者11号 · 查看更多 »

光劍星傳EX

《光劍星傳EX》(スターオーシャンEX、Star Ocean EX)是Studio Deen製作的日本電視動畫,改編自《星海遊俠系列》之一的遊戲軟體〈星海遊俠 The Second Story〉與東麻由美依該軟體改編的漫畫。.

新!!: 隕石和光劍星傳EX · 查看更多 »

克爾白

克爾白或稱卡巴天房、天房等(阿拉伯語:الكعبة,羅馬化:al-Kaʿbah),是一座立方體的建築物,意即“立方體”,位於伊斯蘭教聖城麥加的禁寺內。相傳是第一個人類阿丹(亞當)興建的,並由易卜拉欣(亞伯拉罕)和易斯馬儀(以實瑪利)父子共同修建的。伊斯蘭傳統認為克爾白是天堂的建築“天使崇拜真主之處”(阿拉伯語:,羅馬化:al-Baytu l-Maˤmur)在地上的翻版,而克爾白的位置就直接在彼天堂建築之下。《古兰经》记载:“为世人而创设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 克爾白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聖地,所有信徒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必須面對它的方向祈禱,而且伊斯蘭教的五功包括了朝覲,也就是到麥加去朝拜。.

新!!: 隕石和克爾白 · 查看更多 »

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Clair Cameron Patterson,),美国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米切尔维尔,芝加哥大学博士,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帕特森与合作,改进铀铅测年法,发明了。通过测定代亞布羅峽谷隕石中铅的同位素的含量,他在1956计算出地球的年龄约为45.5±0.7亿年。Bryson, Bill.

新!!: 隕石和克莱尔·卡梅伦·帕特森 · 查看更多 »

克里普矿物

克里普(KREEP)這個字的建構來自字母K( potassium的原子符號)、REE('''R'''are '''E'''arth '''E'''lements)和P(phosphorus),是一些被撞擊的月球角礫岩和玄武岩中的地球化學成分。其最顯著的特徵是絕大多數都有所謂的高濃度不相容元素。那些是集中在液相岩漿結晶和被稱為放射性元素的熱生產元素,即鈾、釷、鉀(由於存在著40K)。.

新!!: 隕石和克里普矿物 · 查看更多 »

克拉德尼陨石坑

克拉德尼陨石坑(Chladni)是位于月球正面中央湾西北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曾在1794年发表了第一本有关陨石之书的德国物理学家及音乐家恩斯特·弗洛伦斯·弗里德里希·克拉德尼(1756年-1827年).

新!!: 隕石和克拉德尼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前211年

没有描述。

新!!: 隕石和前211年 · 查看更多 »

前4千纪

前4千纪,或称前第4个千年,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大改变。農業廣泛散佈在歐亞大陸。它是青铜时代的开始,書寫亦在此时发明。世界人口在本千纪增加了一倍,大约从700万人增加到约1400万人。.

新!!: 隕石和前4千纪 · 查看更多 »

C.M.B.森羅博物館之事件目錄

加藤元浩所著之推理漫畫,於講談社出版之《月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日文版截至2018年2月,已出版37卷。中文版由東立出版社代理,已出至35卷。.

新!!: 隕石和C.M.B.森羅博物館之事件目錄 · 查看更多 »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英语:Royal Ontario Museum Musée royal de l'Ontario,簡稱ROM),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中心,是北美洲第5大博物館和加拿大最大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每年吸引近100万参观者。.

新!!: 隕石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石之海

JoJo的奇妙冒險 第六部 石之海(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 Part6 ストーンオーシャン)為日本漫畫家荒木飛呂彥所著的日本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的第六部,自2000年起至2003年止在《週刊少年Jump》連載,收錄於單行本64集至80集之中。這是《JoJo的奇妙冒險》系列中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以女性做為主角的作品。.

新!!: 隕石和石之海 · 查看更多 »

玻璃隕石

玻璃陨石,中国古代称雷公墨,是一类天然形成的玻璃物体,目前一般认为是大型陨石碰撞地表时,地表岩石和陨石被快速加热融化溅起后,下落并冷却而形成,但也有少数研究人员认为其是在地外形成后降落到地球的。外观类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 玻璃陨石的外形多为球状、哑铃状、液滴状、纽扣状和不规则形状,内常含有气泡空腔。陆上找到的玻璃陨石直径一般几毫米到十几厘米,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则有些只有40微米大小。外观黑色、褐色或深绿色,半透明;易碎,断口常为贝壳状。 比重2.3-2.6,折射率1.48-1.62。化学成分上含二氧化硅很高,还可能含有焦石英、柯石英、斜锆石和铁镍金属等,含水则很少(平均含水量0.005%).

新!!: 隕石和玻璃隕石 · 查看更多 »

王恭廠大爆炸

王恭廠大爆炸,亦称王恭廠之變、天啟爆炸案、晚明北京爆炸事件等,為明朝天啟六年五月初六(西元1626年5月30日),端午節次日巳時(上午9時),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廠周邊區域發生的離奇爆炸事件,半徑達750公尺,面積達2.25平方公里的爆炸範圍,造成2萬餘人的重大死傷。後人估算,此次爆炸威力約為1至2萬噸當量的三硝基甲苯,相當於廣島原爆。 凡記載了王恭廠大爆炸的古籍均提及傳播數百里遠的巨響和動盪,天色昏黑如夜,以及靈芝狀煙雲衝天等疑似由強烈地震、龍捲風、隕石引發的多種離奇現象,單純火藥爆炸不足以解釋。加上事件發生後,爆炸區域內與附近的死傷者皆有衣服被捲去而致全身赤裸、一絲不掛的怪況,更為此災變蒙上了一層超自然力量的神秘色彩。 王恭廠大爆炸之成因至今未明,與3600多年前古印度的“死丘事件”、西元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並列為人類歷史上成規模毀滅事件的三大懸案。.

新!!: 隕石和王恭廠大爆炸 · 查看更多 »

火卫一

火卫一又稱為「福波斯」(英語:Phobos;Φόβος;系統名稱:),是火星的两颗自然卫星中,距离火星较近且较大的一颗,平均半径为11.1km,是另一颗卫星火卫二的7.24倍。火卫一的名字是福波斯(意思是害怕),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在罗马神话中名叫玛尔斯)之子。 火卫一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天体。围绕火星运动,轨道距火星中心约9400km,也就是距离火星表面6000km。火卫一到其母星的距离,比其他已知行星的卫星都要近。火卫一是太阳系中反射率最低的天体之一。火卫一上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由于轨道离火星很近,火卫一的转动快于火星的自转。因此,从火星表面看,火卫一从西边升起,在4小时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划过天空,在东边落山。由于轨道周期短以及潮汐力的作用,火卫一的轨道半径會逐渐变小,最终它将撞到火星表面,或者破碎形成火星环。.

新!!: 隕石和火卫一 · 查看更多 »

火山

火山是地表下在岩浆库中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行星的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態的地质结构。 地球上的火山发生是因为地壳被分裂成17个主要的和刚性的地壳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的一个更热和更软的层。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現喷发事件的活火山叫做睡火山(休眠火山)。另外还有一种泥火山,它在科学上严格来说不属于火山,但是许多社会大众也把它看作是火山的一种类型。 火山爆发可能会造成许多危害,不仅在火山爆发附近。其中一个危险是火山灰可能对飞机构成威胁,特别是那些喷气发动机,其中灰尘颗粒可以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颗粒随后粘附到涡轮机叶片并改变它们的形状,从而中断涡轮发动机的操作。火山爆发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常常伴有地震。大型爆发可能会影响温度,因为火山灰和硫酸液滴遮挡太阳并冷却地球的低层大气(或对流层); 然而,它们也吸收地球辐射的热量,从而使高层大气(或平流层)变暖。 历史上,火山冬天造成了灾难性的饥荒。 虽然火山喷发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但同时它也带来一些好处。例如:可以促进宝石的形成;扩大陆地的面积(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作为观光旅游考察景点,推动旅游业,如日本的富士山。 专门研究火山活动的学科称为火山学。.

新!!: 隕石和火山 · 查看更多 »

火流星

火流星是與流星和隕石有關的一個術語。因此,使用這個術語的團體和單位,對於這個名詞的定義尚未完全達成共識。 對於火流星的描述,一個依據視星等的定義是亮度達到-14等或更亮的火球:156。另一個定義是任何可以撞擊形成大火山口的天體,而無須知道它的成分(例如,是否是一顆岩石或金屬的小行星,還是冰彗星)。 bolide這個字源自希臘文的βολίς bolis,他的意思是飛彈。.

新!!: 隕石和火流星 · 查看更多 »

災難片

災難片(英文:Disaster film)是關於各種災難的電影類型,不論是緊急的或者是即將面臨的災難,此類電影常以空難、船難、天然災害或隕石撞擊為母題,至近代的外星人入侵或怪物突變的電影,由於全球暖化,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也加入災難類型行列中。典型的災難電影角色常找大牌的知名演員,故事呈現多條支線,而內容主要著重在角色因信稱義、企圖勇於去扭轉情勢,逃脫或者是對抗災難主體和災難所遺留的後續發展。 災難類型電影開始成功贏得大量亮眼票房收入,始於1970年代。1970年上映的《國際機場》(Airport)是一個里程碑,緊接著1972年的《海神號》、1974年的《大地震》(Earthquake)和《火燒摩天樓》尾隨這股災難潮流獲得成功的票房,打下穩固基礎。直到現今,由於特效工業的進步,呈現的災難場面更加真實,使得災難片類型電影成為票房的保證。.

新!!: 隕石和災難片 · 查看更多 »

灾害

害,又稱為災難、災禍、災厄、災患、禍患、浩劫,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虫害的现象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当蝗虫大量繁殖、大面积传播并毁损农作物造成饥荒的时候,即成为蝗灾;传染病的大面积传播和流行、计算机病毒的大面积传播即可酿成灾难。 灾害的分类,按照起因有人为灾害或自然灾害;根据原因、发生部位和发生机理划分有地质灾害、天气灾害和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等。 ,因自然因素导致的灾祸称为自然灾害,因人為因素导致的灾祸称为人為灾害,如战争、恐怖事件、核事故、工业灾难等。.

新!!: 隕石和灾害 · 查看更多 »

獸電戰隊強龍者

《獸電戰隊強龍者》(原題:獣電戦隊キョウリュウジャー)是日本東映公司在2013年製作的「超級戰隊系列」第37部特攝作品。2013年2月17日至2014年2月9日每週日早上7點30分到8點在朝日電視台以數位電視高畫質播出,全48集。最初編組主要成員則為超級戰隊早期的四男一女組合,顏色依序為紅、黑、藍、綠、桃。 台灣地區則由東森幼幼台於2014年9月7日至2015年8月2日開始每週日17:00-17:30開始播放中文配音版,次作《烈車戰隊特急者》改在東森綜合台於2016年4月30日開始每週六08:00-08:30及東森超視台每週六16:00-16:30開始播放中文配音版;而香港地區則由無綫電視翡翠台於2015年4月12日至2016年3月6日每週日09:30雙語廣播粵語配音版及日語版,其中粵語配音版配上正體中文字幕經myTV網上直播及節目重溫。 2017年4月1日在韓國播出續篇《獸電戰隊強龍者BRAVE》 本作繼1992年的《恐龍戰隊獸連者》和2003年的《爆龍戰隊暴連者》之後,東映第三次採用恐龍作為主題的戰隊,最初編組主要成員則為超級戰隊早期的四男一女組合,顏色依序為紅、黑、藍、綠、桃。 本作繼《JAKQ電擊隊》,《戰鬥狂熱 J》、《電擊戰隊變化人》之後,第四支沒有黄色戰士的戰隊。同時也是史上初期成員第一次出現紅、黑、藍、綠、桃、金的顏色。和《特命戰隊Go Busters》相比,戰隊服裝質料恢復為緊身衣褲,設計也回歸到昭和時代的戰隊,但打破傳統採用單肩護甲。其次,續《超力戰隊王連者》之後,睽違18年後第二支全體成員均有摩托車坐騎的戰隊。.

新!!: 隕石和獸電戰隊強龍者 · 查看更多 »

球粒隕石

Phnom Penh 球粒隕石L6 - 1868 球粒隕石是石隕石的一種,它沒有遭遇過母天體的熔融或地質分異,因此結構沒有改變過。幾乎所有球粒隕石均含有毫米大小,稱為“球粒”的球形岩石。球粒隕石是最普通的一類隕石,佔已分類的約20,000顆隕石中的91-92%,其中體積最大的是吉林隕石——一種H球粒隕石。.

新!!: 隕石和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破裂錐

裂錐(Shatter cone),或稱為碎裂屑锥,是一種只在隕石撞擊坑或地下核爆場的基岩發現的罕見地質特徵。該特徵是岩石受到 2-30 GPa 高壓衝擊的證據。.

新!!: 隕石和破裂錐 · 查看更多 »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臭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稱做硫黄、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廣泛地被用在火药、潤滑劑、殺蟲劑和抗真菌剂中。.

新!!: 隕石和硫 · 查看更多 »

硅基生物

硅基生物(Silicon-based life)是指以硅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在构成硅基生物的氨基酸中,连接氨基与羧基的是硅元素,所以称作硅基生物。虽然硅基生物至今只是假说而从未发现实例,但它却一直是学术界和科幻小说中的热门话题。 硅基生物的概念最初由波茨坦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儒略·申纳尔在1891年于他的一篇探讨以硅为基础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文章中提出。英国化学家詹姆士·爱默生·雷诺兹接受了他的观点后,于1893年在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一次演讲中指出,硅化合物的热稳定性使得以其为基础的生命可以在高温下生存。由于硅原子具有与碳原子相近的化学性质,所以很可能是构成生命的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可替代物。而硅基生物也必须摄入足够的含硅食物以维持生存。.

新!!: 隕石和硅基生物 · 查看更多 »

碳化三铁

雪明碳鐵又稱滲碳體 (Cementite 或 Iron carbide),化學式為FeC,为具有立方晶系结构的間隙化合物。硬度很高,但脆性極大。在230℃以下具有弱鐵磁性,而在230℃以上則失去鐵磁性。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腐蝕,但受鹼性苦味酸鈉的腐蝕。主要由FeO與CO反應得到。 碳化三铁直接由白鑄鐵融化形成。在碳鋼中,它可由冷却沃斯田鐵(Austenite)或回火(tempering)麻田散鐵(Martensite)中獲得。其与肥粒鐵(奥氏体中另一组分)混合后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的珠光体和贝氏体。其中的较大薄片曾用来制造大马士革钢。 Fe3C,即隕碳鐵礦(cohenite),特別是在隕石中會發現混著鎳和鈷碳化物。這種形態,堅硬且有光澤的灰色無機化合物,首次由E.

新!!: 隕石和碳化三铁 · 查看更多 »

碳質球粒隕石

碳質球粒隕石或C球粒隕石是球粒隕石,至少有8種已知的群組和許多尚未分類的隕石屬於這一類型,它們包括許多種已知的原始隕石。C球粒隕石只佔墜落隕石總數的一小部分(4.6%)。 一些著名的碳質球粒隕石是:、默奇森隕石、奧蓋爾隕石、、、塔吉什湖隕石、和薩特磨坊隕石。.

新!!: 隕石和碳質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碘的同位素

(,原子量:126.90447(3))有37種已知同位素,其中只有碘-127是穩定同位素,其他都具有放射性,因此碘是一種单一同位素元素。天然存在的碘元素中含有兩種同位素,主要為,以及痕量的。 除了碘-127之外,其餘皆為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在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中,壽命最長的是碘-129,半衰期長達1570萬年,但仍然遠低於原生放射性同位素。自然界中存在痕量的碘-129,但基於宇宙射線生成的碘-129也十分微少,甚至不足以影響原子量的測定,這也使碘因此成為单一同位素元素的原因——在自然界中僅能找到一種穩定的同位素。大部分在地球上存在的碘-129幾乎都是人為放射性,主要是因為碘-129是早期核試驗以及核事故的一個不須要的長壽命產物。 除了碘-129之外,其餘的碘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都低於60天,其中有四種同位素在醫學上用於示踪劑和治療劑,包括 、 、 和 ,工業上生產的放射性碘一般也只會包含這四種有用的同位素。.

新!!: 隕石和碘的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磷酸鹽

磷酸鹽(phosphate,符号:),是磷酸的鹽,在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及生物地質化學上是很重要的物質。.

新!!: 隕石和磷酸鹽 · 查看更多 »

神奇寶貝劇場版: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

《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是神奇寶貝動畫的第七部電影版、同時也是超世代系列和豐緣聯盟的第二部電影版。標語為:「從宇宙來的神奇寶貝!?」。 從本部電影版起,短篇電影移至ANA飛機上放映,也因此大大的加長了主片的時間。.

新!!: 隕石和神奇寶貝劇場版: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 · 查看更多 »

福康 (隕石)

福康隕石是於2000年在中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福康附近山中發現的。橄欖隕鐵是有著橄欖石結晶的美麗石鐵隕石。.

新!!: 隕石和福康 (隕石)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新!!: 隕石和秦始皇 · 查看更多 »

科学大纲

以下大綱是科學的主題概述: 科学(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隕石和科学大纲 · 查看更多 »

科學戰隊炸藥人

《科學戰隊炸藥人》(原題:科学戦隊ダイナマン)是日本東映公司在1983年製作的「超級戰隊系列」第7部特攝作品。在日播放期間為1983年2月5日-1984年1月28日,全51集。.

新!!: 隕石和科學戰隊炸藥人 · 查看更多 »

空间化学

空间化学,又称太空化學,是研究太空中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化学过程的科学。研究方式主要是藉由星體光譜的研究、太空探險的物質採集以及對於隕石物質的分析來進行。 K category:化学.

新!!: 隕石和空间化学 · 查看更多 »

空间风化

太空風化是所有暴露在嚴苛的太空環境中的天體表層所經歷的一系列变化過程的总称。月球、水星、小行星、彗星等沒有大氣層的天體,表層會受到宇宙射線和太陽輻射的照射、太陽風粒子的轰击、大大小小的隕石和微流星體的撞击。太空風化的過程是影響天體表層物理和光學性質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太空風化的作用有助于正确解釋观测数据。.

新!!: 隕石和空间风化 · 查看更多 »

端岡站

| 端岡站()是一位於日本香川縣高松市國分寺町,隸屬於四國旅客鐵道(JR四國)的鐵路車站。車站編號為Y03,車站內設有一塊車站別名橫匾,稱本站為「隕石與盆栽之站」。 本站是高松市近郊區域中居住人口較多的車站,使用人數較多,因此有站員駐守,並且為快速列車停靠站,所有「sunport」及「南風接駁號」均會停靠,至於在清晨及深夜時份,部份快速「Marine Liner」亦會停靠。 2014年度,本站每日平均使用人次為1349人,使用量位處全JR四國車站中的第17位,比去年度上升1位。.

新!!: 隕石和端岡站 · 查看更多 »

第四紀滅絕事件

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是於第四紀發生的大量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事件,大部份都是在過渡到全新世之間發生的。有些學者會將此次生物集群滅絕看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之一,也有認為是獨立事件。古生物學家認為其成因可能是氣候轉變、疾病的傳播、或被人類過度獵殺等。.

新!!: 隕石和第四紀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總已知重量

總已知重量 (Total known weight,TKW) The British and Irish Meteorite Society, 這個名詞主要是隕石收藏家和經銷商用於陳述在單一隕石名稱下所有已知碎片的總重量 ,而總已知質量只是被命名的隕石進入大氣層之前原始總質量 (也稱為大氣前質量) 的一部分。.

新!!: 隕石和總已知重量 · 查看更多 »

纳拉伯平原

纳拉伯平原(Nullarbor Plain)是澳大利亚大澳大利亚湾以北的一块平坦、几乎没有树木、干旱的地区。它的名字来自于拉丁语nullus(没有)和arbor(树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整块的石灰岩,面积20万平方公里。它最宽处从东到西宽1100千米,正好位于南澳大利亚州和西澳大利亚州之间。.

新!!: 隕石和纳拉伯平原 · 查看更多 »

罪惡王冠

《罪惡王冠》(ギルティクラウン),是由Production I.G公司製作,並在日本富士電視台noitaminA放送的原創系列電視動畫。于2011年10月開始播放,2012年3月22日播放完畢,全22話。製作委員會在官網宣布將會以「失落的聖誕」(Lost Christmas)為主題推出OVA和遊戲軟體,已在7月26日發售。.

新!!: 隕石和罪惡王冠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哈格

罗伯特·A·哈格(Robert A. Haag,)又译罗伯特·黑格,是全球最权威的私人陨石收藏家。哈格从23岁其收集陨石,并成为第一位获得月球和火星陨石的人。1989年12月23日的《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周刊曾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新!!: 隕石和罗伯特·哈格 · 查看更多 »

罗雷尔·路德威·德亚瑞司特

羅雷爾·路德威·德亞瑞司特(德語:Heinrich Louis d'Arrest;,又译達赫斯特),生於德國柏林,德國天文學家,普魯士天文學家。 當他還是學生的時候,他已經參與天文學家加勒尋找海王星的隊伍。1846年9月23日,他曾提議把Urbain Le Verrier區域的星圖與當前的天空作比較,來尋找典型行星的位移。就這樣,海王星被發現了。 在1845年至1848年,他在柏林天文台擔任第二位助理天文學家。他在那裡與加勒一起利用9.6吋夫琅和費折射鏡發現了海王星。事實上,加勒首先看見海王星,但德亞瑞司特利用其中一個新的柏林學術星圖來標示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的位置。後來,1848年至1857年,他到了萊比錫天文台工作。他經常使用直徑4.6吋焦距16.8的夫琅和費折射鏡。1851年,他和俄格斯緹·艾蜜莉·摩比絲(Auguste Emilie Möbius)結婚,生了一子一女。一年後,他成了萊比錫大學的天文學教授。1857年至1875年,他前往哥本哈根天文台工作,使用的是直徑11吋焦距17.5摩爾斯折射鏡(Merz refractor)。 1851年,他在萊比錫天文台的工作引領他發現以他來命名的彗星。他也研究隕石和星雲。 1875年,他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金獎。最後,他在丹麥哥本哈根逝世。.

新!!: 隕石和罗雷尔·路德威·德亚瑞司特 · 查看更多 »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美国自然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上西区(Upper West Side),是专注于天文学、地球科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生物学等的博物馆。建馆于1869年,现有馆员超过1200人,每年承办超过100场特别展览。该馆的主要收藏项目包括于各大洲哺乳动物的收集,以及人类学的馆藏。其人类起源馆(Hall of Human Origin)是全美唯一此领域的专项展览,展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除了展览各种展品外,这家博物馆还有各种培养中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的教育活动,还会给教师们提供培训。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浏览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2010年时有超过500万人参观过这个博物馆。.

新!!: 隕石和美國自然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新!!: 隕石和美索不达米亚 · 查看更多 »

热寂

熱寂(英语: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是猜想宇宙終極命運的一種假說。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的熵會隨著時間的流異而增加,由有序向無序,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時,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經全數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稱為熱寂。這樣的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熱寂理論最早由威廉·湯姆森(英语:William Thomson)於1850年根據自然界中機械能損失的熱力學原理推導出的。.

新!!: 隕石和热寂 · 查看更多 »

瘋狂大樓

是盧卡斯影業遊戲公司於1987年推出的冒險遊戲。除在個人電腦平台IBM PC、Apple II等上推出外,另有發行電視遊樂器主機FC遊戲機版本。 遊戲由羅恩·吉伯特及蓋瑞·溫尼克擔任主要開發者,其採用的遊戲引擎「SCUMM」對於之後盧卡斯影業遊戲公司所開發的冒險遊戲有著重要影響。 作品主要以點選遊戲畫面上各行動選項來闖關,且有中安排多重遊戲結局,為當時電子遊戲界所少有。遊戲系列的續作《瘋狂時代》則於1993年推出。.

新!!: 隕石和瘋狂大樓 · 查看更多 »

終極戰區II:戰鬥指揮官

《終極戰區II:戰鬥指揮官》(Battlezone II:Combat Commander)是一款由Pandemic Studios發行於1999年的電子遊戲,是Activision1998年的《終極戰區》(Battlezone)的續作。和前作相同,遊戲的進行方式融合第一人稱射擊和即時戰略,玩家將搭乘各種載具以第一人稱視角指揮基地建設和作戰。.

新!!: 隕石和終極戰區II:戰鬥指揮官 · 查看更多 »

生命

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簡單來說,也就是具有生命機制的物体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4th edition, 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via.

新!!: 隕石和生命 · 查看更多 »

生命起源

在物質科學與無生源論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關於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經歷約39到41億年的演化,從無生物(或死物)成為生物。2017年,科學家在加拿大魁北克發現42.8億年前的微體化石,認定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證據。.

新!!: 隕石和生命起源 · 查看更多 »

生物集群灭绝

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宏观生物,因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很难推测和测定。据科学家推测,自地球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生物已灭绝了超过98%。每次灭绝事件所灭绝生物的比率都有较大的差别。 生物集群滅绝要滿足四個條件:.

新!!: 隕石和生物集群灭绝 · 查看更多 »

無粒隕石

無粒隕石是沒有球粒的一種石隕石 。它包含的成分與地球上的玄武岩或火成岩相似,並且曾在流星體母體內或本身經過不同程度的熔化和再結晶的地質分異作用。因此,無粒隕石有不同的紋理和火成岩過程的礦物學特徵 。但非專業人士很難分辨無粒隕石與地球岩石,使它們被發現的機會大為減少。 無粒隕石佔所有隕石約8%,大部分(佔2/3)相信為源自灶神星的HED隕石,其它種類的無粒隕石包括火星隕石、月球隕石、以及幾種相信源自灶神星之外,其它未被辨認出的小行星隕石。無粒隕石按其鐵/錳比例和17氧/18氧同位素的比例來區分。這兩個比例仿如指紋,每個母天體都是不同的 。.

新!!: 隕石和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異星智慧

是一部2017年美國與英國合拍的科幻恐怖片,由丹尼爾·伊斯皮諾薩執導,保羅·韋尼克與雷特·瑞斯共同撰寫劇本。電影主演包括傑克·葛倫霍、蕾貝卡·弗格森、萊恩·雷諾斯、、與真田廣之。該片於2017年3月18日在西南偏南上作全球首映,並由發行商哥倫比亞影業定於2017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

新!!: 隕石和異星智慧 · 查看更多 »

煙()是一種物理及化學的現象。當物質燃燒,急速的化學變化,是轉化或分解出的微粒、液体或氣體所而成的叫做煙,有时则夹杂各种混合物。顏色的不同代表其成分,例如石油產品,塑膠燃燒產生的煙是黑色的,含水的木料燃燒生成的煙是白色的。不過,煙的顏色還有七色以上,它代表其中的成份有氯、鎂、或硫磺等,這是實驗室內常做的燃燒測試法。 烟是火常见的负面副产品(如烘箱、蜡烛、油灯、壁炉),但也可用于病虫害防治(烟熏消毒法)、军事攻防(障眼法)、熏制或吸烟。在古時,人類有用煙火作為城鎮之間的軍事傳訊之用,例如印地安人。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有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在仪式上也常用烧香的方式制造烟。烟有时被用于调味剂、或各种食物的防腐剂。烟也是内燃机尾气的一部分,特别是柴油机尾气排放。 室内火灾中受害任致死首要因素是吸入烟雾。伤害包括灼伤、吸入有毒物质、一氧化碳和氰化氢等物质伤肺致死。 烟是固体或液体的气溶胶(薄雾),类似可见光的米氏散射。效果类似三维纹理的调光玻璃,烟未必遮蔽图像,但会使其混杂。.

新!!: 隕石和煙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隕石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Dar al Gani

Dar al Gani(也可以寫成DaG)是位於利比亞撒哈拉的一處隕石場,是一個長和最寬處為的石灰岩高原。 該處由於氣候乾燥,有利 基岩(黏土、白雲石、和石灰石)存在的地理條件,和缺乏腐蝕性的石英和砂,深色和淺色的隕石,在這一個區域都很容易被發現。 迄2001年7月,已經有869顆隕石,總重量在該處被發現,最大的一顆重。 Dar al Gani這個名稱是 隕石學會的命名委員會給的,它並不存在於利比亞的地圖上。然而,在利比亞的地質地圖上是Sarir al Qattusah高原的一部分。.

新!!: 隕石和Dar al Gani · 查看更多 »

銥異常

銥異常一般是指在地層中化學元素銥含量異常豐富的狀況。而這異常含量一般被認為是其他天體撞擊地球的撞擊事件證據,白堊紀與第三紀地層交界的K-T界線即為一典型的例子。.

新!!: 隕石和銥異常 · 查看更多 »

銃皇無盡的法夫納

是ツカサ著作,梱枝Riko插畫的日本輕小說作品,由講談社輕小說文庫出版發行。繁體中文版由東立出版社代理發行。 2014年6月傳出將會動畫化的消息,7月2日正式宣布動畫化。2014年9月宣布於2015年1月播放。.

新!!: 隕石和銃皇無盡的法夫納 · 查看更多 »

隔熱罩岩

熱罩岩是機會號於2005年1月在火星上發現的一顆籃球大小的鐵鎳隕石。在2005年10月,這顆隕石由火星學會正式命名為子午線平原隕石 (隕石總是以發現所在地的地點來命名)。.

新!!: 隕石和隔熱罩岩 · 查看更多 »

隕石學

隕石學是一門涉及隕石和其它地球外物質,能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歷史和其起源的科學。專門研究隕石的人稱為隕石學家。.

新!!: 隕石和隕石學 · 查看更多 »

隕石學辭彙

這是隕石學與隕石的科學中用的術語。.

新!!: 隕石和隕石學辭彙 · 查看更多 »

隕石學會

隕石學會(Meteoritical Society)是一個成立於1933年的美國非營利組織,成立目的是以研究隕石和其他地球外物質為重心以進一步了解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的行星科學研究與教育組織。.

新!!: 隕石和隕石學會 · 查看更多 »

隕石分類

隕石分類的最終目標是將所有的隕石標本分門別類的組合起來,同一個群的隕石有一個單一的、可供識別的源頭。這個源頭可能是行星、小行星、月球、或現存於太陽系的其它天體,或是過去某一段時間存在的天體(例如,粉碎的小行星)。然而,除了少數的例外,目前的科學還不足以達成這個目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太陽系天體的本質和系統機構還沒有足夠的資訊(特別是小行星和彗星)可以來實現這樣的分類。替代的是,現在的隕石分類是依賴物理的、化學的、同位素的、和礦物等的性質,將有相同特質的標本聚集在一起,將它們視為來自同一個母體,即使這個母體尚未被確認。以這種方式分類的隕石群,可能有幾個群是來自單一的母體、異構的母體,或是一個群中的成員,來自非常相似但特性不同的母體。這些資訊來自光譜,因此這種分類系統最有可能發展的。.

新!!: 隕石和隕石分類 · 查看更多 »

莫瑞湖隕石

莫瑞湖隕石,在奧克拉荷馬最大且保存良好,世界排名第五大的鐵隕石,是於1933年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卡特郡發現的。當時有人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已知標本。農場被賣給了奧克拉荷馬州,大約在同一時間設立莫瑞湖州立公園。標本也因此得名,最大的一塊也在公園展出。.

新!!: 隕石和莫瑞湖隕石 · 查看更多 »

莫桑石

莫桑石(或稱摩星石)是天然碳化硅晶体的别称,1893年由法国化学家亨利·莫桑发现,因而得名。天然碳化硅只在一些陨石中发现过,在自然界中极其罕见,开采到的尺寸和数量也不足以用作珠宝,因此现今市面上的莫桑石基本上都是实验室中生产的。 碳化硅属于超硬材料,硬度為9.5,略低于钻石。折射率略高於鑽石(2.648~2.691),色散也佳(0.104)。相较于其他材料,它的導熱係數2.3-4.9 watt/K-cm,接近鑽石的26 watt/K-cm,價格卻為鑽石的十分之一,因此,被認為是鑽石的最佳替代品。碳化硅晶体和薄膜有许多工业用途。大颗粒的碳化硅单晶可用于生产珠宝(仿钻石)。.

新!!: 隕石和莫桑石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海 (月球)

莫斯科海(Mare Moscoviens)是一座坐落于莫斯科盆地内的月海,为月球背面极少几座的月海之一,面積約1.96萬平方公里。就如界海一样,其地层显示非常薄,并清楚地居于一座大型撞击坑盆地中间。较盆地外四周月表或月球背面的任何高地都低的多。 该月海较附近高地如此大的下深,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月球背面的月海很稀少。月球背面极少有其深度足以形成月海火山活动的撞击坑。因此,在月球正面和背面发现的大型撞击盆地,大部分在会在附近找到大型月海。在那儿,月海熔岩显然会更多、更容易地到达月表。该盆地地层属酒海纪代,而月海则为晚雨海世代。随着月亮女神使命的运行,科学家提出,莫斯科海中的火山在莫斯科盆地层至少活跃了约15亿年,但也有人基于熔化月海熔岩所需的能量,提出莫斯科海的地层主要是受陨石群,而非火山活动而形成。 在盆地的中心(或月海西南部)是一质量瘤或重力场,月球探勘者飞行器的多谱勒跟踪仪首次识别到了该质量瘤。 月海的东南部是科马罗夫环形山、东面是弗罗因德利希-沙罗诺夫盆地、较小的季托夫陨石坑坐落于月海东北区,而捷列什科娃陨石坑则横亘在北侧边沿。 该区域是在月球3号发回首张月球背面照片后而被命名为“莫斯科海”。然而,在今天仅"莫斯科海"一名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所认可。月海之名通常会激起人的神思暇想,只有少数例外。在莫斯科海被发现后,苏联提出了该名称,莫斯科的理由是这样一种心态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只能接受。.

新!!: 隕石和莫斯科海 (月球) · 查看更多 »

聖石小子角色列表

聖石小子角色列表列出真島浩創作的日本漫畫和動畫作品《聖石小子》的角色。.

新!!: 隕石和聖石小子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萊格爾 (隕石)

萊格爾是在1803年墬落在法國下諾曼第的一顆L6 隕石。.

新!!: 隕石和萊格爾 (隕石) · 查看更多 »

鐵隕石

鐵隕石(Iron meteorite),又称陨铁,是包含大量的鐵-鎳合金的陨石。在這些隕石內的金屬被稱為「隕鐵」,很可能是人類最早可以使用的鐵的來源。.

新!!: 隕石和鐵隕石 · 查看更多 »

非蛋白胺基酸

非蛋白胺基酸是生物化學上指在蛋白質內找不到(例如:肉碱、GABA和L-DOPA),或沒有被標準遺傳密碼編碼的其他胺基酸。 儘管在合成蛋白質時只會用到23種胺基酸(真核細胞只會用21種加上真核細胞或像線粒體之類的原核細胞器裡含有的甲酰),事實上我們還知道另外超過140種天然的胺基酸,而相信窮盡所有組合,這數目可以數以千計。 在所有的非蛋白胺基酸當中,有部份較為值得注意,因為下列各種原因:.

新!!: 隕石和非蛋白胺基酸 · 查看更多 »

非洲撞擊坑列表

非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非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非洲撞擊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蠟筆小新:小白的屁屁炸彈

《蠟筆小新:小白的屁屁炸彈》(常見翻譯為「蠟筆小新:風起雲湧!唱歌屁股炸彈!」,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 嵐を呼ぶ 歌うケツだけ爆弾!)是《蠟筆小新》2007年4月21日公開的劇場版,系列第15作。東森幼幼台譯為《恐怖的小白炸彈》。.

新!!: 隕石和蠟筆小新:小白的屁屁炸彈 · 查看更多 »

蠟筆小新:我的超時空新娘

蠟筆小新:我的超時空新娘(常見翻譯為蠟筆小新:超時空!風起雲湧 我的新娘,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 超時空!嵐を呼ぶオラの花嫁)是日本于2010年4月17日上映的蜡笔小新电影,也是蜡笔小新的第18部电影版。.

新!!: 隕石和蠟筆小新:我的超時空新娘 · 查看更多 »

頑火無球隕石

頑火無球隕石(Aubrites)是隕石的一群,其命名依據是1836年墬落在法國德龍省靠近Nyons Aubres的一顆無粒隕石。它們的主要由直輝石類的輝石組成,並常常被稱為輝石無粒隕石。它們起源於火成岩,然後從古老的輝石無粒隕石分離出來,這意味著它們起源於小行星。 頑火無球隕石通常是淺色和融合著褐色的地殼。大多數的頑火無球隕石被重擊成碎片,通常看起來像是起源於月球。 頑火無球隕石的主要成分是缺鐵、富鎂的直輝石或輝石的大片白色晶體。圍繞著這些基體,它們有在尚未成熟階段橄欖石、鎳-鐵金屬、隕流鐵,這表示它們是在高度還原的岩漿狀態下形成。大多數頑火無球隕石中的角礫岩都嚴重受損,鄭明它們的母體有著遭受劇變的歷史。由於一些頑火無球隕石包含著球狀結構的捕虜體,很可能頑火無球隕石的母體曾與有著F球狀結構組成的小行星碰撞。 比較頑火無球隕石和小行星的光譜,顯示頑火無球隕石和主帶小行星的侍神星族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個小行星家族的一個小成員,(3103) Eger,顯示有著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很有可能就是頑火無球隕石的母體。.

新!!: 隕石和頑火無球隕石 · 查看更多 »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也稱為E型球粒隕石) 是一種罕見的隕石,只佔落在地球上球粒隕石的2%Norton, O.R. and Chitwood, L.A. Field Guide to Meteors and Meteorites, Springer-Verlag, London 2008,目前已知的E型球粒隕石大約只有200顆。 E型球粒隕石最主要的化學成分是氧化還原的岩石,它們大部分的鐵是金屬或硫化物,而不是氧化的形式。它們往往有較多的頑火輝石 (MgSiO3),因而得到這樣的名稱。基於光譜分析,小行星(16) 靈神星被認為是這類型隕石最共通的母天體,有一些例子可能來自水星這顆行星。 不同於大多數的其它球粒隕石,在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的礦物質中幾乎沒有鐵的氧化物;他門是已知物體中最缺氧的。金屬Fe-Ni (鐵-鎳) 和含硫化物的鐵礦物機乎包含這種類型隕石中所有的鐵。頑火輝石球粒隕石包含許多非比尋常的礦物:只能在極度還原的條件下形成,包括褐硫鈣石 (隕硫鈣石,CaS)、硫鎂礦 (尼寧格礦,MgS)、磷鎳鐵礦 (鐵鎳矽化物),和強鹼的硫化物 (例如:硫銅砷礦和硫鈉鉻礦)。所有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主要成分都是富含頑火輝石的球粒隕石加上大量的金屬和硫化礦物的顆粒。塵土狀的基質是不常見,而耐火雜質更是很罕見。化學上,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耐火親石元素含量非常低。它們的氧同位素成分介於一般的和碳質球粒隕石之間,類似於在地球和月球上發現的岩石。它們缺乏氧含量可能意味著它們最初的位置接近創造太陽系的太陽星雲中心,可能在水星軌道的內側形成。多數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都在母天體經歷過熱變質。它們分為兩類:.

新!!: 隕石和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衝擊石英

衝擊石英,或稱為撞擊石英、受震石英(Shocked quartz),是一種微結構和一般石英不同的石英,只在極高壓和有限溫度下形成。這種石英的結晶結構是隨著結晶內的平面變形。這些在顯微鏡下是線行結構的平面被稱為面狀變形構造(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PDFs)或衝擊頁理(Shock lamellae)。.

新!!: 隕石和衝擊石英 · 查看更多 »

表岩屑

表岩屑(希臘:Ρηγόλιθος)是覆蓋在固體岩石上的數層寬鬆的異種物質。在英文,這個名詞是由兩個希臘字:Rhegos(希臘:Ρήγος),意思是層或毛氈狀物,和Lithos(希臘:Λίθος),意思是岩石。它包括塵埃、土壤、破碎的岩石,和存在於地球、月球、一些小行星和其他行星相關的物質。這個名詞是喬治·珀金斯·美林在1897年最早定義的,他的說明是:這層覆蓋物的來源是通過岩石風化或由植物生長的材料在原地製成。在其他的事例中,風、水、冰或其他來源的遷徙是不完全的,並且或多或少有分解上的問題,無論其本質或來源為何,在整個地函上是不堅結的物質,因此建議稱為表岩屑(風化層)。.

新!!: 隕石和表岩屑 · 查看更多 »

行星分異

行星分異是行星科學中,行星密度較高的成分向中心下沉,較輕的物質上升至表面,使中心密度愈行增高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傾向於創造核心、地殼和地函。.

新!!: 隕石和行星分異 · 查看更多 »

行星科学

行星科學(Planetary science,很少用planetology)是研究行星(包括地球)、衛星,和行星系(特別是太陽系),以及它們形成過程的科學。它研究對象的尺度從小至微流星體到大至氣態巨行星,目的在確定其組成、動力學、形成、相互的關係和歷史。它是高度科技整合的學科,最初成長於天文學和地球科學,但現在包含許多學科,包括行星地質學(結合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學、水文學、理論行星科學、冰川學、和系外行星 。類似的學科包括關心太陽對太陽系內天體影響的太空物理學和天文生物學。 還有相關於行星科學的觀測和理論分支與關聯性。觀測的研究涉及與太空探索的結合,主要是與使用遙測技術的機器人的太空船任務,和在地面實驗室所做的工作比較。理論部分涉及大量的電腦模擬和數學建模。 雖然全世界有好幾個純粹的行星科學研究所,但行星學家一般都在大學或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或地球科學部門。他們每年都有幾個重要的會議,和範圍廣泛的等同綜述論的期刊。.

新!!: 隕石和行星科学 · 查看更多 »

行星適居性

行星適居性是天文學裡對星體上生命的出現與繁衍潛力的評估指標,其可以適用於行星及行星的天然衛星。 生命的必要條件是能量來源(通常是太陽能但並不全然)。但通常是當其他眾多條件,如該行星的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與天體物理學的條件成熟後,方會稱該行星為適合生命居住的。外星生命的存在仍是未知之數,行星適居性是以太陽系及地球的環境推測其他星體是否會適合生命居住。行星適居性較高的星體通常是那些擁有持續與複雜的多細胞生物與單細胞生命系統的星體。對行星適居性的研究和理论是天體科學的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太空生物學。 對地球以外的星體進行生命探索是極古老的話題,最初是屬於哲學及物理學的研究領域。而在20世紀後期科學界對此有兩個重大突破。其一是使用先進機器對太陽系裡其他行星與衛星進行觀察,獲得這些星體的適居性資料,並將其與地球的相關資料作比較。其二是外太陽系行星的發現,它們是在1995年首度發現的,其後進度不斷加快。這個發現證明了太陽並不是惟一的擁有行星的星體,而且亦擴闊了探索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的範圍,使外太陽系星體亦被納入研究之中。.

新!!: 隕石和行星適居性 · 查看更多 »

馬德拉山脊隕石坑

德拉山脊隕石坑是一個隕石產生的隕石坑(太空疤痕),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貝可斯縣。撞擊的反彈結構使得隕石坑的中央峰隆起,高於周圍的地面793英尺(242米)。從斯托克頓堡和馬拉松之間的385号美国国道可以看見這座山峰。馬德拉山脊隕石坑位於La Escalera Ranch的私人產業上。 它的直徑是13公里,估計年齡為1億歲(白堊紀或更年輕)。.

新!!: 隕石和馬德拉山脊隕石坑 · 查看更多 »

观测天文学

觀測天文學(Observational astronomy)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常用於取得數據以與天文物理學的理論比對,或以測量所得的物理量解釋模型的涵義。在實務上,通過望遠鏡或其他天文儀器的使用來觀測目標。 做為一門科學,天文學有些困難之處,由於距離的遙遠,要直接驗證宇宙的特性是不可能的。然而,有為數眾多的恆星可以被觀察到,已經能夠讓天文學家獲取一些事實的真相。這些觀測到的資訊所繪製成的各種圖表,與紀錄足以顯示一般的趨向。變星就是很貼切的具體例證,能藉由變星的特性,測量出遙遠天體的距離。這一種類的距離指標,足以測量鄰近的距離,包括附近的星系,進而對其他現象進行測量。.

新!!: 隕石和观测天文学 · 查看更多 »

马伯庸

伯庸,本名叫马力http://newpaper.dahe.cn/hnrb/page/1/2011-06-30/07/90561309383626375.pdf 王钢,史海冲浪的小子们——评马伯庸、阎乃川《触电的帝国——被电报改变的中国近代史》,《河南日报》 第21887号 2011年6月30日 第7版,朋友惯称小白,作家,曾就职于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1ee4750102vple.html 马伯庸的博客:十年,人稱「網路鬼才」、马亲王、亲王。作品涵蓋歷史、科幻、影視評論等諸多領域。.

新!!: 隕石和马伯庸 · 查看更多 »

马林金陨石坑

林金陨石坑(Malinkin)是位于月球正面南极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苏联/俄罗斯陨石研究专家"叶戈尔·伊万诺维奇·马林金"(Yegor Ivanovich Malinkin,1923年-2008年),2014年5月20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隕石和马林金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詛咒之旅

《詛咒之旅》(Voyage of the Damned)是英國科幻電視劇《異世奇人》的第三部聖誕特輯,於2007年12月25日在BBC One首播。這集的編劇是拉塞爾·T·戴維斯,並由執導。在演員方面,大衛·田納特繼續飾演博士,澳洲藝人凱莉·米洛扮演。 這集講述博士登上一艘名為「鐵達尼號」的核動力太空郵輪。船公司的前任主席馬克斯為向踢開他的股東報復而畜意令太空郵輪墜毀,並沖向地球。同時,為防留有人證,馬克斯又安排名為「招待」的機械人殺光船上所有人。最終,在博士、阿斯特麗德、見習船員阿朗素·弗雷姆及少數生還者的協力成功阻止這場災難。 節目首播期間一共吸引1331萬人收看,這除了是繼1979年的《》後收看人數最高的一集《異世奇人》劇集,也是2007年間的收視亞軍。雖然如此,影評人就故事情節和凱莉·米洛的演出看法不一,從正面到負面也有。.

新!!: 隕石和詛咒之旅 · 查看更多 »

骗局 (小说)

《骗局》(Deception Point)是2001年丹·布朗所寫的惊悚悬疑小說。.

新!!: 隕石和骗局 (小说) · 查看更多 »

鬼眼狂刀

《鬼眼狂刀》(Samurai Deeper Kyo)是日本漫畫家上條明峰的一部以江戶時期為背景的架空歷史怪奇漫畫,連載於《週刊少年magazine》(講談社)1999年26號至2006年23號。2002年7月至12月在東京電視台播出同名電視動畫。連載時話數的單位是用「其之(その)○」(○是用中文數字表示)。單行本全38冊,後在2012年至2013年發行文庫版,全18冊。 內容以江戶時代初期的背景、和史實存在的登場人物為藍本,並融入現代風(如連載當時普及大頭貼和電風扇)的世界設定是這部漫畫作品的特徵。.

新!!: 隕石和鬼眼狂刀 · 查看更多 »

魏德曼花紋

魏德曼花紋也稱為湯姆森結構,是在八面體隕鐵的鐵隕石和一些橄欖隕鐵中發現獨特的長鎳-鐵結晶,它們包括一些交織的錐紋石和鎳紋石形成的帶狀物,稱為lamellæ。通常,在殼層的空隙中會發現由錐紋石和鎳紋石混合構成,稱為合紋石的微小顆粒。.

新!!: 隕石和魏德曼花紋 · 查看更多 »

魂斗罗

是日本科乐美公司于1987年发行的街机卷轴射击游戏系列,但是后来移植到其他平台。玩家扮演特種部隊,面对大量的敌人,从人和机器到异形和外星人。在战斗途中,玩家可以击落飞行的特殊目标来获得各种强化。游戏的成功卖点包括支持两个玩家同时进行游戏,以及几个场景的纵深视角。.

新!!: 隕石和魂斗罗 · 查看更多 »

變種危機

《變種危機》(i-wish you were here-あなたがここにいてほしい)是由GONZO製作的ONA作品,全四話。 此動畫首先於2001年10月開始在日本的網路上公開,然後在2002年2月開始發售DVD。ADV Films於2003年代理並出售北美版本,至於Madman Entertainment則於2006年獲得該DVD的澳洲代理權。 此外,這套動畫曾於2004年時在香港無綫電視播放。.

新!!: 隕石和變種危機 · 查看更多 »

谢家荣

谢家荣(),字季驊,江蘇省上海縣人(今上海市)。地质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九三学社会员,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1957年被劃爲右派分子,文革之初自盡。.

新!!: 隕石和谢家荣 · 查看更多 »

谢先德

谢先德(),地质学家,地质矿物学家。江苏镇江人。 1934年10月生。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赴苏联矿业学院留学,1959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广东省科学院院长。现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0年当选国际矿物协会主席。1994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谢先德是中国硼酸盐矿物学、动态高压矿物学、陨石冲击变质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对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地面成坑核试验也有重要贡献。 X谢 X谢 X谢 X谢.

新!!: 隕石和谢先德 · 查看更多 »

鳥嘌呤

鳥嘌呤(Guanine,又稱鳥糞嘌呤)是五種不同碱基中的其中之一,並同時存在於脱氧核醣核酸(DNA)及核醣核酸(RNA)中。鳥嘌呤是嘌呤的一種,並與胞嘧啶(cytosine)以三個氫鍵相連。.

新!!: 隕石和鳥嘌呤 · 查看更多 »

質量瘤

質量瘤是指一顆行星或衛星的地殼上一處具有比周邊地方有更強引力的地域。一般來說,通常提及「質量瘤」這名詞,都是與月球有關。但事實上,在地球及火星,甚或在其他行星或衛星,都可能出現質量瘤。質量瘤的出現,與行星或衛星的構成部份的密度有關。.

新!!: 隕石和質量瘤 · 查看更多 »

賽菲羅斯

是一位出現在Square Enix的電子遊戲《最終幻想VII》的虛構角色。角色設計由野村哲也構思和設計,設定作為遊戲主角克勞德·史特萊夫所面對的敵對勢力。外貌特徵為高大且一頭銀色長髮的黑衣男子,並持著長度驚人的愛刀「正宗」。語音部分在日文版由配音員森川智之演出,英語為蘭斯·貝斯,在《王國之心》系列則皆為喬治·紐伯恩(George Newbern)。 賽菲羅斯是《最終幻想VII》裡大型企業神羅公司的軍事研究成果,當他還是胎兒時就被注入了來自外星生命傑諾瓦的细胞。擁有極其強大的力量,在世上有著英雄一般的傳說。在發現自己的出身後,賽菲羅斯決定要隨著他自認的命運,依循傑諾瓦的意志控制星球。關於賽菲羅斯的性格及背景,在「最終幻想VII補完計劃」中有更進一步的揭露。此外,他曾在《王國之心》系列作為Boss登場。.

新!!: 隕石和賽菲羅斯 · 查看更多 »

超常現象

超常現象(Paranormal),又稱靈異現象,是指與科學和常識相互矛盾的現象。因為超常現象無法用已存在的邏輯架構、或普遍被接受的現實知識來解釋。 這些真實性並未確定的現象,通常不被主流的科學家所承認。這些「難以再現」的超常現象被認為是偽科學,有一部分是因為科學是需要能重現、重製的現象來證實的。 這些包含擁有特異功能的人類(預知、透視、意念顯影),以及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生,但無法以常理來說明的事件,例如:圖坦卡門的詛咒、靈異照片等。 也有其他的類似現象被認定為確有其事,卻無法立即解釋。例如,許多人皆曾看過不明飛行物(UFO);但彼此對不明飛行物的解釋卻有很大差異。通古斯大爆炸與王恭廠大爆炸是一種明顯且無法否認的超常現象,但是關於爆炸的原因,卻從彗星到超空間撕裂(cross-dimensional rips)的解釋都有。 此外,也有人指出超常(Paranormal)這個詞彙,在過去是被當成是宗教上諸多不可解的神秘現象,相對於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所衍生的超自然(Supernatural)的代換詞彙。.

新!!: 隕石和超常現象 · 查看更多 »

超人/蝙蝠侠:公众之敌

《超人/蝙蝠侠:公众之敌》(Superman/Batman: Public Enemies)是一部2009年录像带首映的原创动画超级英雄电影,改写自DC漫画公司推出的連載《超人/蝙蝠侠》的第一個同名事件。主要敘述超人和蝙蝠侠合作,以阻止一个陨石撞向地球以及對抗當時就任美国总统的雷克斯·路瑟。这部电影是第六部由华纳首映和华纳兄弟动画发布的DC宇宙动画原创电影。雖然本作不是發生在DC動畫宇宙的故事,但本作的配音演员不少都擔任過DCAU。.

新!!: 隕石和超人/蝙蝠侠:公众之敌 · 查看更多 »

超低鐵球粒隕石

超低鐵球粒隕石(Amphoterite)是已經廢棄不用的球粒隕石分類,現在的新分類為LL (低鐵和低總金屬含量) 的類型。 在這類型隕石中,多數的鐵都是以氧化鐵的形態存在於礦物中 (像是橄欖石) 不是自由的金屬,而不像許多其它的隕石。隕石內自由金屬鐵的含量只有0.3%至3.0%,但鐵的總含量可以達到20%或者更高一倍。 在隕石類型的LL之後可以附加數字,像是LL3、LL5、LL6等等 (類型範圍層3到7)。這個數值指示隕石中的隕石球粒所遭受的改變量。 隕石球粒是微小的礦物球,直徑通常在。一顆LL3類型是未受腐蝕,可以看出隕石球粒是完整的,LL7的類型則已被熔融,或是受到壓力或其它的力而改變,隕石球粒的圓形幾乎已經完全被抹煞。.

新!!: 隕石和超低鐵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超级英雄

超级英雄(Superhero)是假想出來的英雄人物及定型角色,早期多为漫画中的角色,近年也有了很多超級英雄是出於電視劇和電影的宣傳。 超級英雄和20世紀中期的美國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連,他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壮举和英勇的行为,保护人類,与恶势力搏斗。一般他们都会有一套能够代表其个性和超能力的华丽装束,和一个有着同样个性的名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就是超人,自从他在1938年初次登场以来,长达数十年内,超级英雄的传奇故事就以支配者的地位稳稳的占领了美国的漫画业,并成功跨越了多个不同媒体,成为电影、电视、游戏等的热门题材。 1938年,名为《动作漫画》的连环漫画杂志首次展示了脚蹬红靴子的超人把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的形象。到了1940年,这一连环漫画月销量达一百万册。超级英雄的时代就此揭开序幕。1956年,出版首个超人故事的DC漫画公司为满足公众的需求,陆续推出了蝙蝠侠、神力女超人、绿灯侠和義勇群英等超级英雄形象。到了20世纪60年代,另一個漫威漫画公司又以神奇四侠、浩克和復仇者崛起與DC競爭。有些超级英雄轉眼便被遺忘,成为了过眼烟云,亦有些超级英雄流传至今,深入民心,部分具代表性者更不斷擴展其影響力,及於人文、文化、潮流等領域。.

新!!: 隕石和超级英雄 · 查看更多 »

超音戰士

《超音戰士》(超音戦士ボーグマン,Sonic Soldier Borgman)是在1988年4月13日至12月21日期間,於日本電視系週三17:00-17:30時段首播的電視動畫。在海外,曾於香港亞洲電視本港台、台灣中國電視公司、東森育樂台、東森綜合台、中都卡通台及衛視電影台播出,台灣代理權是由博英社取得。.

新!!: 隕石和超音戰士 · 查看更多 »

超时空要塞

《超時空要塞》,又譯為馬克羅斯,是一部日本電視動畫。1982年10月3日首次在日本TBS電視台播出,共36集;與《超时空世纪》、《超时空骑团》合称为“超时空系列”,為超時空系列的第一部。同时也是超时空要塞系列第一作。本条目仅描述TV版《超时空要塞》,系列作品概述请参见条目「超时空要塞系列」。.

新!!: 隕石和超时空要塞 · 查看更多 »

超時空要塞系列年表

以下皆為Macross系列作品的虛構歷史,主要以日本與河森正治承認及公開的年表為主。近年《Macross Ace》的「超時空歷史年表」,以及「30週年Macross超時空展覽會」的「Macross History」已將《超時空要塞II:再愛一次》相關歷史整合納入。.

新!!: 隕石和超時空要塞系列年表 · 查看更多 »

趙思溫

赵思温(),字文美,盧龍軍(今河北省卢龙县)人。辽朝(契丹)将领、政治人物,辽道宗时南府宰相。.

新!!: 隕石和趙思溫 · 查看更多 »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路易斯·阿尔瓦雷茨(Luis Alvarez,),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196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另外,他在1980年時與身為地質學家的兒子沃爾特·阿爾瓦雷茨等人研究K-T界線地層時發現全球的白堊紀與第三紀交接地層,地層中的銥含量高於正常標準。提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因為隕石撞擊造成。.

新!!: 隕石和路易斯·阿尔瓦雷茨 · 查看更多 »

默奇森陨石

奇森陨石(Murchison meteorite)是一块于1969年9月28日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默奇森附近发现的陨石,属于碳质球粒陨石,质量超过100千克,成分上总铁占22.13%,水占12%,有机物含量较高。它是世界上被研究最多的陨石之一。 目前已在其中发现了超过100种氨基酸,这之中包括常见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也包括一些罕见的氨基酸,例如异缬氨酸和叔亮氨酸,以及二氨基酸类,一类含有两个氨基的氨基酸。进一步研究显示陨石中的氨基酸有些是对映体不平衡的,即氨基酸某一对映体的含量与另一对映体的含量不相等,对映体过量百分数不为零。曾有认为这一不均衡是由地球上的杂质造成的。1997年科学家测定了陨石中同位素的含量,发现默奇森陨石中氮-15的含量与地球相比之下较为丰富,说明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球,而应是原来就存在于陨石中的。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对这一陨石的兴趣。默奇森陨石的这一对映体不平衡现象被广泛用于解释天然化合物的手性均一性(同手性)问题,它被认为是地球上天然化合物高度同手性的地外起源理论的证据。有理论认为,从仅有低对映体过量百分数(e.e.)的痕量手性引发剂开始,对映体的不平衡现象能通过不对称自催化作用发生扩增,而且此过程与地球上的同手性现象密切相关。2005年的一项实验证实了这个理论,在该实验中研究者以催化量的天然L-脯氨酸(e.e. 20%)为手性引发剂,成功实现了对映体不平衡的扩增,得到了以L-阿洛糖为主(e.e. 55%)的产物。该催化作用不是线性的,催化剂光学纯度只有在低于30%时产物的ee才有明显的下降,若以ee为80%的脯氨酸为催化剂,则产物ee可达>99%。 默奇森陨石中含有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各类物质的含量大致为:氨基酸17~60ppm,脂肪烃 >35ppm,芳香烃3319ppm,富勒烯 >100ppm,羧酸 >300pm,羟基酸15ppm,嘌呤类和嘧啶类1.3ppm,醇类11ppm,磺酸68ppm,膦酸2ppm。2001年在该陨石中发现了多元醇类物质。 2008年时又发现了核碱基嘌呤和嘧啶。对核碱基的碳同位素含量分析同样显示这些化合物并非来自地球。 这些发现对于更好地认识地球上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有理论认为,地球上最初生命体形成的时期,正是大量撞击地球的天体中存在的这些化合物,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富集起来便构成了地球上生命的化学基础。.

新!!: 隕石和默奇森陨石 · 查看更多 »

黑石

黑石(阿拉伯語:,羅馬化:al-Hajar-ul-Aswad)是鑲在克爾白東南角的黑色石頭。穆斯林相信它的歷史可追溯到阿丹與哈娃的年代。黑石的直徑大約有三十公分長,距離地面1.5公尺高。 朝覲者在朝覲尾聲時會前往克爾白進行辭朝的活動,也就是巡遊克爾白。此時朝覲者會模仿先知穆罕默德,親吻黑石。但是朝覲的人通常非常多,在擁擠的人潮中只能以手掌示意一下。 目前的黑石並不是完整的一塊石頭,黑石在中世紀的時候遭到損毀而碎裂成好幾塊。目前黑石碎塊由銀框固定住,而銀框由銀製釘子加以釘牢。有些較虔誠的穆斯林主張為了保護黑石,黑石應該盡量避免讓群眾接觸到。.

新!!: 隕石和黑石 · 查看更多 »

黑豹 (電影)

《黑豹》(Black Panther)是一部於2018年上映的美国超級英雄電影,劇情改編自漫威漫畫旗下同名漫畫人物故事。漫威工作室製片,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負責發行,本片为漫威电影宇宙系列的第十八部电影。瑞恩·庫格勒執導,同時也與喬·羅伯特·科爾共同編劇。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飾演帝查拉/黑豹,其他演員包含麥可·B·喬丹、露皮塔·尼永奥、、马丁·弗瑞曼、丹尼爾·卡盧亞、莉蒂西亞·萊特、溫斯頓·杜克、安琪拉·貝瑟、佛瑞斯·惠特克及安迪·瑟克斯等人。 主要攝影於2017年1月開始進行,地點包括的工作室、和韓國釜山,並於同年4月殺青。 《黑豹》於2018年1月30日於好萊塢舉行全球首映禮,並於2018年2月16日在美國上映。本片成為了2018年北美第二高電影和史上票房第九高電影。.

新!!: 隕石和黑豹 (電影) · 查看更多 »

龙鸣

《龙鸣》(日文:ドラゴノーツ -ザ・レゾナンス-、DRAGONAUT THE RESONANCE,简称:DRAGONAUT)是2007年10月3日播出的日本電視动画,由GONZO制作。.

新!!: 隕石和龙鸣 · 查看更多 »

霍巴隕鐵

没有描述。

新!!: 隕石和霍巴隕鐵 · 查看更多 »

錐紋石

錐紋石,又稱為鐵紋石,是一種鐵-鎳合金的礦物,通常其比例為90:10至95:5,或許還有鈷或碳的雜質存在其中。在地球表面,只有在隕石才會自然出現這種合金。它有金屬的光澤,顏色為灰色,雖然有等軸晶的六面體的結構,但沒有明確的解理。他的密度大約在8 g/cm³ ,摩氏硬度為 4,有時就稱為鐵鎳隕石(balkeneisen)。 錐紋石的名稱在1861年被提出,源自希臘文kamask,其意義為板條或束。它是鐵隕石的主要成分(八面體隕鐵和六面體隕鐵的類型)。在八面體隕鐵,它會與鎳紋石交織形成魏德曼花紋;在六面體隕鐵,則經常會形成微細、平行的諾伊曼線,這是一種變形的結構,是相鄰的錐紋石板在撞擊中產生激波的證據。 有時,會發現錐紋石和鎳紋石緊密的混合在一起形成合紋石,很難以目視區分出來。紀錄上最大的錐紋石晶體經測量為92x54x23 cm3。 參見:礦物列表.

新!!: 隕石和錐紋石 · 查看更多 »

蜘蛛人3

《蜘蛛人3》(Spider-Man 3)是一部2007年上映的美國超級英雄电影,由史丹·李和史蒂夫·迪特科所創作的漫畫《蜘蛛人》所改編。電影是蜘蛛人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作品,為2004年電影《蜘蛛人2》的續集,同時作為該系列的最終作。電影繼續由前兩部導演山姆·雷米執導,由陶比·麥奎爾、克莉絲汀·鄧斯特、詹姆斯·法蘭科、和J·K·西蒙斯主演,這次加入湯馬斯·海登·喬許、陶佛·葛瑞斯、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和詹姆斯·克倫威爾飾演新角色。 電影設定於第二部劇情發生的三年後,彼得·帕克繼續蜘蛛人英雄使命時,其戀人瑪莉珍·華生則繼續她的演藝事業,昔日摯友哈利·奧斯本變成新一代綠惡魔,開始追殺彼得來為父報仇。電影同時首次介紹兩位蜘蛛人的新敵人:沙人和猛毒,同時介紹蜘蛛人的另一名戀人關·史黛西。 電影上映後獲得8.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作為整部系列的最高成績。上映後獲得中等評價,好評主要集中於動作場面、演出、特效、音樂方面,而批評主要集中於一部分無伸張的情節以及過度使用三位反派。票房成功本讓哥倫比亞電影製作將在2011年5月6日上映的第四部電影,但後來還是取消該計劃,轉去製作新蜘蛛人獨立系列《蜘蛛人:驚奇再起》。.

新!!: 隕石和蜘蛛人3 · 查看更多 »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也稱為倍長輝長無粒隕石是無球粒的石隕石,它的來源可能是灶神星,並且是HED隕石群的一部分。它們是最常見的無球粒隕石群,並且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以上的不同性質。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包含來自灶神星地殼或是類似母體的玄武岩岩石。它們大部分的成分是鈣-缺乏辉石、、和鈣-富含斜長石(鈣長石) 。 基於不同的化學成分元素和這種成分結晶的特徵,它們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子群:.

新!!: 隕石和鈣長輝長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阿利斯克羅沃

阿利斯克羅沃(Алискерово)為俄罗斯遠東聯邦管區楚科奇自治區比里利比諾縣境內的一座市級鎮,2011年估計該市級鎮人口僅有1人。歷年的人口普查中,.

新!!: 隕石和阿利斯克羅沃 · 查看更多 »

阿克巴舖隕石

阿克巴舖隕石是一顆H球粒隕石,於1838年4月18日墜落在印度北方邦。.

新!!: 隕石和阿克巴舖隕石 · 查看更多 »

阿比隕石

阿比是於1952年6月9日墜落於加拿大亞伯達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因撞擊而熔化的EH4 角礫岩隕石的例子。.

新!!: 隕石和阿比隕石 · 查看更多 »

阿波罗8号

阿波罗8号(Apollo 8)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弗兰克·博尔曼、指令舱驾驶员詹姆斯·洛威尔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威廉·安德斯。阿波罗8号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地轨道,并绕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务。阿波罗8号同时还是土星5号火箭的第一次载人发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针对阿波罗8号的准备工作只花了四个月时间。计划中采用的硬件只被使用过几次:土星5号火箭此前只发射过两次,而阿波罗太空船也只执行过一次载人任务(阿波罗7号)。但是,阿波罗8号任务的成功为完成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0年代内登月的计划铺平了道路。 在1968年12月21日发射后,飞船在太空中航行了三天才到达月球,并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小时。在平安夜时三位宇航员在月球轨道中向地球作了电视直播,共同朗誦了《聖經·創世記》的前十節。这次转播创造了当时世界范围内电视收视人数的纪录。.

新!!: 隕石和阿波罗8号 · 查看更多 »

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

阿洛伊斯·馮·貝克·魏德曼施泰登(Alois von Beckh Widmanstätten,),奧地利印刷業商人和科學家,他的名字有時候寫為 Alois von Beckh-Widmannstätten 或 Aloys Beck, Edler von Widmannstätten。.

新!!: 隕石和阿洛伊斯·魏德曼施泰登 · 查看更多 »

蘇拉威西2009超火流星

蘇拉威西2009超火流星是在2009年10月8日世界時大約3:00之際發生於蘇拉威西島的南蘇拉威西省的沿海城市,並有火球爆炸聲傳遍印尼。估計這顆隕石在15-20公里的高空分裂,撞擊的能量在10,000-15,000噸TNT當量等效範圍內,並且最有可能在此範圍的頂端。撞擊體的直徑可能在5-10米。.

新!!: 隕石和蘇拉威西2009超火流星 · 查看更多 »

鵝湖隕石

鵝湖隕石是1938年10月13日被兩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的獵人在鵝湖發現的隕石。 在1939年,它被美國國家博物館收購。從1939年至1941年它在金門國際博覽會展出,然後被移置到華盛頓特區。在1950年代,它一直都在國家博物館的隕石大廳中展示,直到該廳被關閉。今天,這塊隕石展示在 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在它的發現地點,地面上沒有坑穴,這意味著撞擊的速度極低。.

新!!: 隕石和鵝湖隕石 · 查看更多 »

赵孟頫陨石坑

趙孟頫陨石坑是水星上的一个直径167公里的陨石坑,它是以中国古代画家、书法家赵孟頫的名字命名的。因为它的位置接近水星的南极(西经132.4°,南纬87.3°),而水星的轴倾斜度又非常小,大约40%的陨石坑处在永久阴影当中。由于当地的雷达反射率非常高,因此科学家怀疑那里有大量冰存在。估计赵孟頫陨石坑永久阴影中的温度为-171 °C,而在这个温度下冰不会再真空中升华。.

新!!: 隕石和赵孟頫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薩特磨坊隕石

薩特磨坊隕石是碳質球粒隕石,於2012年4月22日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並且在清晨07:51 (太平洋時間) 碎裂。在2012年5月3日,艾美斯研究中心和SETI協會的科學家利用飛船獲得當時滿是植被的散布區的空照圖,協助尋獲更多的遠石碎片。在2012年11月,75顆碎片的記錄與找到的位置被公布,最大的一顆 (SM53) 重量為205公克,第二大的 (SM50) 重量只有42公克。 這顆隕石中被發現含有一些太陽系最老的物質。 這些隕石的名稱來自薩特磨坊,靠近引發加利福尼亞淘金潮的地點,因為有些隕石是在該處發現的。.

新!!: 隕石和薩特磨坊隕石 · 查看更多 »

藍絲黛爾石

藍絲黛爾石(Lonsdaleite)也译做郎士德碳,又因晶體結構及特性稱作六方金剛石(hexagonal diamomd)、六方碳。藍絲黛爾石是一種六方晶系的金剛石,屬於碳同素異形體的一種構形,咸信為流星上的石墨在墜入地球時所形成。撞擊時的巨大壓力及熱量改變石墨構形形成金剛石,卻又保留了石墨的平行六邊形晶格,並構成了立方的六方晶格。第一次鑑別出藍絲黛爾石是1967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隕石坑,從位在其中的「魔谷隕石」中所發現。 藍絲黛爾石發生在隕石的金剛石上,是一個連結在金剛石上非肉眼可見的顯微晶體。除魔谷隕石外,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肯納隕石」(Kenna meteorite)、南極洲維多利亞地的艾倫丘陵隕石77283(Allan Hills (ALH) 77283)上亦有發現。此外,1908年6月30日一個阿波羅星體(指外來星體,包括彗星及隕石)撞擊俄羅斯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加撞擊區也有發現報告。 藍絲黛爾石具有透明棕黃色的外觀,折射率在2.40至2.41之間,比重在3.2至3.3之間,莫氏硬度在7至8之間。而金剛石的莫氏硬度則為10。藍絲黛爾石也可從聚合物——(PHC)在氬氣的一大氣壓力下從攝氏110度開始到1000度熱分解人工合成。藍絲黛爾石較低的硬度主要原因系天然形成礦石不純且不完美所致。但如果以人工合成則比鑽石硬58%,而抗壓程度也比鑽石高了大約58%。.

新!!: 隕石和藍絲黛爾石 · 查看更多 »

钢铁冶金学

钢铁冶金学涵盖铁及铁合金的冶炼工艺。钢铁冶炼可追溯到史前时期。最早的铁制品,起源于公元前5000左右的波斯及前2000年左右的中国,由源自陨石的铁镍合金制成。前20世纪末,人们开始从铁矿中冶炼铁。前1000左右,开始生产熟铁。.

新!!: 隕石和钢铁冶金学 · 查看更多 »

针镍

针镍是镍硫矿物,其化学式为NiS。它是黄铜色和针状慣態,经常形成散射和毛茸茸的聚集体。可以通过晶体惯态、其淡色以及一般与黄铁矿或磁黄铁矿缺乏相关性与镍黄铁矿区分开来。.

新!!: 隕石和针镍 · 查看更多 »

鈦是化學元素,化學符號Ti,原子序數22,是銀白色過渡金屬,其特徵為重量輕、強度高、具金屬光澤,亦有良好的抗腐蝕能力(包括海水、王水及氯氣)。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常用來製造火箭及太空船,因此獲美誉为“太空金属”。鈦於1791年由格雷戈爾於英國康沃爾郡發現,並由克拉普羅特用希臘神話的泰坦為其命名。 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这是由于在自然界中其存在分散并难于提取。但其相对丰度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十位。鈦的礦石主要有鈦鐵礦及金紅石,廣佈於地殼及岩石圈之中。鈦亦同時存在於幾乎所有生物、岩石、水體及土壤中。從主要礦石中萃取出鈦需要用到克羅爾法或亨特法。鈦最常見的化合物是二氧化鈦,可用於製造白色顏料。其他化合物還包括四氯化鈦(TiCl4,作催化劑及用於製造煙幕或)及三氯化鈦(TiCl3,用於催化聚丙烯的生產)。 鈦能與鐵、鋁、釩或鉬等其他元素熔成合金,造出高強度的輕合金,在各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包括宇宙航行(噴氣發動機、導彈及航天器)、軍事、工業程序(化工與石油製品、海水淡化及造紙)、汽車、農產食品、醫學(義肢、骨科移植及牙科器械與填充物)、運動用品、珠寶及手機等等。 鈦最有用的兩個特性是,抗腐蝕性,及金屬中最高的強度-重量比。在非合金的狀態下,鈦的強度跟某些鋼相若,但卻還要輕45%。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和五種天然的同位素,由46Ti到50Ti,其中豐度最高的是48Ti(73.8%)。鈦的化學性質及物理性質和鋯相似,這是因為兩者的價電子數目相同,並於元素週期表中同屬一族。.

新!!: 隕石和钛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隕石和铁 · 查看更多 »

銥是化學元素,符號為Ir,原子序為77,屬於鉑系過渡金屬,为質地堅硬易碎的銀白色固体。銥是所有元素中密度第二高的元素(僅次於鋨),而其耐腐蝕性是所有金屬元素中最高,在2000℃高溫下仍然能抵抗腐蝕。雖然固態銥只能受少數熔融鹽和鹵素侵蝕,但是銥粉末则相比之下較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燃燒。 1803年,史密森·特南特在自然鉑礦石的不可溶雜質中發現了銥元素。由於該元素的鹽有眾多鮮豔的顏色,所以他根據希臘神話的彩虹女神伊里斯(Iris)把這新元素命名為「Iridium」。銥是地球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其全球年產量及年消耗量只有三噸。自然存在的銥有191Ir和193Ir两种同位素,後者的丰度較高。銥的其他同位素都是不穩定同位素。 最有實用價值的銥化合物包括其與氯所產生的鹽和酸。銥還可以形成多種有機金屬化合物,用於工業催化反應和科學研究。銥金屬可用作高耐蝕性高溫工具的材料,用於製造火花塞、高溫半導體再結晶過程所用的坩堝以及氯鹼法所用的電極等等。一些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也有用到銥的放射性同位素。 一些隕石的含銥量比地壳的平均銥含量高出許多。K-T界線(白堊紀-第三紀界線)黏土層上的銥含量異常高,因此科學家提出了有關6600萬年前大型天體撞擊地球導致恐龍等許多物種滅絕的假說,這一滅絕事件稱為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根據估算,地球中銥的總含量應比地殼中的銥含量要高很多。但與其他鉑系金屬一樣,銥密度高,且容易與鐵結合,因此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仍處於熔融狀態時,大部份銥都已沉到地底深處。.

新!!: 隕石和铱 · 查看更多 »

鉑(Platinum),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化學符號為Pt,原子序為78。鉑密度高、延展性高、反應性低的灰白色貴金屬,屬於過渡金屬。 鉑同屬於鉑系元素和10族元素。它共有六種自然產生的同位素。鉑是地球地殼中罕見的元素,丰度排在第71名,平均豐度大約為5 μg/kg,地壳百万分之0.001为铂。它一般出現在某些鎳和銅礦石中,位於原生元素礦藏,主要分佈在南非,當地的鉑產量佔全球的80%。鉑年產量只有幾百噸,應用亦十分重要,因此非常貴重,是主要的貴金屬貿易商品。 鉑是非常不活泼的金屬。即便在高溫下,它也有極強的抗腐蝕性,屬於抗腐蝕金屬。在自然中,鉑有時以純金屬狀態出現,不與其他元素結合。鉑自然出現在河流的沖積層中,所以前哥倫布時期的南美原住民最早用鉑制作工藝品。歐洲最早在16世紀就有記載使用鉑;1748年,安東尼奧·烏略亞發表報告,描述此來自哥倫比亞的新金屬,這時科學家才開始研究鉑元素。 鉑的應用包括:催化轉換器、實驗室器材、電觸頭和電極、電阻溫度計、牙科器材及首飾等。由於鉑是重金屬,所以它的鹽會危害健康;但鉑的抗腐蝕性強,所以其毒性比一些其他金屬較低。一些含鉑化合物,特別是順鉑,可用於化學療法以治療某些癌症。.

新!!: 隕石和铂 · 查看更多 »

鋨(Osmium,舊譯作銤、鐭)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s,原子序為76。鋨金屬堅硬、易碎,呈藍白色。鋨屬於鉑系過渡金屬,是自然界中密度最高的元素,密度有22.59 g/cm3。鋨一般以痕量存在於自然中,大部份在鉑礦藏的合金當中。鋨與鉑、銥及其他鉑系元素形成的合金具有超強的耐用性和硬度,能用於製造鋼筆筆頭和電觸頭等。.

新!!: 隕石和锇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博物馆

鄂尔多斯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文化西路南5号,是鄂尔多斯市属综合性博物馆。.

新!!: 隕石和鄂尔多斯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自然

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萬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等;宇宙间的天使粒子、次原子粒子、星系星云和黑洞白洞等。 人类不能理解地宗教信仰、灵魂观念和神明信念等现象,被称为超自然现象。 从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到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是人类逐渐理解自己、适应生存环境和丰富社会活动的过程。例如,古时,火是神明,日月星辰是超自然现象;如今,卫星、电视、电脑和手机成为了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区块链成了全球共识共享的无字天书。.

新!!: 隕石和自然 · 查看更多 »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稱為自然災難、天然災難、天然災害、天災、天禍、天患、災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會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災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及其所受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 若有害事件所发生的区域内没有人受害,则该事件不属于灾难。例如圣弗朗西斯科这样的大城市等较易受害的地区,一场地震可能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这些破坏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新!!: 隕石和自然灾害 · 查看更多 »

金星1號

金星1號是蘇聯第二台探測金星的太空探測器,第一台金星1A號未能脫離地球軌道NSSDC (NASA Goddard Space Center), accessed August 9, 2010NSSDC (NASA Goddard Space Center), accessed August 9, 2010。金星1號研究太陽風、磁場、隕石、宇宙射線等,發射十天後訊號消失,但仍於5月飛掠金星http://nssdc.gsfc.nasa.gov/nmc/masterCatalog.do?sc.

新!!: 隕石和金星1號 · 查看更多 »

金星地質

金星的表面有許多讓人驚訝的地表特徵。今日對金星表面所知道的知識大多來自於1990年8月16日至1994年9月完成6次環繞金星的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總共測繪了98%的金星表面,且有22%是可使用3D眼鏡觀看的立體影像。 金星表面被濃密的大氣層覆蓋,並且有火山曾經激烈活動的證據。金星上的盾狀火山和複式火山和地球相似。 相對於月球、火星和水星,金星表面甚少小型撞擊坑。這很可能是因為金星的濃密大氣層將較小的流星燒光。金星的中型到大型撞擊坑比小型撞擊坑多,但數量仍不如月球和水星。 在金星上還有一些特殊的地表特徵,其中包含冕狀物(Corona,因為外表像帽子)、鑲嵌地塊(Tesserae,指高度變形的大範圍區域,可見到二維或三維地形摺曲和破碎地形,一般認為只在金星發現)、蛛網膜地形(Arachnoid,類似蜘蛛網)。並有發現長熔岩河,以及風蝕作用和板塊運動造成金星表面現在複雜地形的證據。 雖然金星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和地球下合時距離僅約4000萬公里左右),而且和地球體積相近;但至今沒有一個探測器可在金星表面工作數小時以上,這是因為金星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 90 倍。而金星表面的溫度大約是 450°C。最可能原因是金星大氣層大量二氧化碳 (96.5%)造成的溫室效應。 以紫外線探測金星可看到在赤道附近有 Y 形的雲系統形成,代表赤道上空的大氣環流每四天就可環繞金星一週,所以風速可高達 500 km/h 。這種高速風存在於高空,但在金星表面附近的大氣層則相當平靜,且多數金星影像中甚少風蝕的證據。.

新!!: 隕石和金星地質 · 查看更多 »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Ni,原子序數為28。它是一種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其銀白色帶一點淡金色。鎳屬於過渡金屬,質硬,具延展性。純鎳的化學活性相當高,這種活性可以在反應表面積最大化的粉末狀態下看到,但大塊的鎳金屬與周圍的空氣反應緩慢,因為其表面已形成了一層帶保護性質的氧化物。即使如此,由於鎳與氧之間的活性夠高,所以在地球表面還是很難找到自然的金屬鎳。地球表面的自然鎳都被封在較大的鎳鐵隕石裏面,這是因為隕石在太空的時候接觸不到氧氣的緣故。在地球上,這種自然鎳總會和鐵結合在一起,這點反映出它們都是超新星核合成主要的最終產物。一般認為地球的地核就是由鎳鐵混合物所組成的。 鎳的使用(天然的隕鎳鐵合金)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阿克塞尔·弗雷德里克·克龙斯泰特於1751年最早分離出鎳,並將它界定為化學元素,儘管他最初把鎳礦石誤認為銅的礦物。鎳的外語名字來自德國礦工傳說中同名的淘氣妖精(Nickel,與英語中魔鬼別稱"Old Nick"相近),這是由於鎳銅礦不能用煉銅的方法煉出銅來,所以被比擬成妖魔。鎳最經濟的主要來源為鐵礦石褐鐵礦,含鎳量一般為1-2%。鎳的其他重要礦物包括硅鎂鎳礦及鎳黃鐵礦。鎳的主要生產地包括加拿大的索德柏立區(一般認為該處是隕石撞擊坑)、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及俄羅斯的諾里爾斯克。 由於鎳在室溫時的氧化緩慢,所以一般視為具有耐腐蝕性。歷史上,因為這一點鎳被用作電鍍各種表面,例如金屬(如鐵及黃銅)、化學裝置內部及某些需要保持閃亮銀光的合金(例如鎳銀)。世界鎳生產量中的約6%仍被用於抗腐蝕純鎳電鍍。鎳曾經是硬幣的常見成份,但現時這方面已大致上被較便宜的鐵所取代,尤其是因為有些人的皮膚對鎳過敏。儘管如此,英國還是在皮膚科醫生的反對下,於2012年開始再使用鎳鑄造錢幣。 只有四種元素在室溫時具有鐵磁性,鎳就是其中一種。含鎳的鋁鎳鈷合金永久磁鐵,其磁力強度介乎於含鐵的永久磁鐵與稀土磁鐵之間。鎳在現代世界的的地位主要來自於它的各種合金。全世界鎳產量中的約60%被用於生產各種鎳鋼(特別是不鏽鋼)。其他常見的合金,還有一些的新的高溫合金,就幾乎就佔盡了餘下的世界鎳用量。用於製作化合物的化學用途只佔了鎳產量的不到3%。作為化合物,鎳在化學製造有好幾種特定的用途,例如作為氫化反應的催化劑。某些微生物和植物的酶用鎳作為活性位點,因此鎳是它們重要的養分。.

新!!: 隕石和镍 · 查看更多 »

鎦(Lutetium,--,舊譯作鏴)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Lu,原子序為71。鎦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在乾燥空氣中能抵抗腐蝕。鎦是最後一個鑭系元素,有時也算作第六週期首個過渡金屬,一般歸為稀土元素。 法國科學家喬治·於爾班(Georges Urbain)、奧地利礦物學家卡爾·奧爾·馮·威爾斯巴赫(Carl Auer von Welsbach)男爵以及美國化學家查爾斯·詹姆士(Charles James)於1907年分別獨自發現了鎦元素。他們都是在氧化鐿礦物中,發現了含有鎦的雜質。發現者隨即爭論誰最早發現鎦,不同的命名方案也引起了爭議。最終定下的名稱是「Lutecium」,取自巴黎的拉丁文名盧泰西亞(Lutetia),後拼法改為「Lutetium」。 鎦在地球地殼中的含量並不高,但仍比銀要常見得多。鎦-176是一種較常見的放射性同位素(佔所有鎦的2.5%),半衰期約為380億年,可用於測量隕石的年齡。鎦一般與釔一同出現,可作合金材料,以及為某些化學反應作催化劑。177Lu-DOTA-TATE可用於放射線療法,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

新!!: 隕石和镥 · 查看更多 »

腺嘌呤

腺嘌呤(Adenine,簡稱A,旧称维生素B4)是一種嘌呤,在生物化學上具有許多不同的功用。於細胞呼吸中,是以富有能量的腺苷三磷酸(ATP),以及輔因子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形式發生作用。並且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裡作為DNA與RNA的組成物。.

新!!: 隕石和腺嘌呤 · 查看更多 »

酒海纪

酒海纪期是月球地质年代中位于前酒海纪和早雨海世之间的一段时期。它起始于酒海盆地形成之初(42-38亿年前),结束于雨海盆地即将到来之前(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0.004亿年前)。雨海盆地自身则涉及到下一地质期-早雨海世。正是在这一时期,月球经历了后期重轰炸期密集的天体撞击。 这一大胆的地质期划分是由斯图尔特·亚历山大(Stuart Alexander)和唐纳德·威廉斯(Donald Wilhelms)所提出。 托勒密环形山.

新!!: 隕石和酒海纪 · 查看更多 »

艾女星

艾女星(小行星243)是一顆位于主小行星帶的鴉女星族小行星,由约翰·帕利扎于1884年9月29日發現。其名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寧芙。通過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艾达星被歸類于S-型小行星,内小行星帶中成員最多的一類。1993年8月28日,前往觀測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接近艾达星。它是第二顆有太空探測器接近的小行星,也是第一顆人们发现擁有衛星的小行星。 就如其他主帶小行星,艾达星的軌道位于火星及木星的軌道之間。其公轉周期為4.84年,自轉周期為4.63小時。艾达星的平均直徑為。它不規則、橢長形的形狀,明顯由兩個大物體連接而成,形如牛角麵包。它是太陽系中表面隕石坑最多的星體之一,擁有不同大小及年齡的隕石坑。 艾达星的衛星「艾卫」,是由任務成員從伽利略號發回的圖片中發現的,其名取自希臘神話中居住在伊達山上的達克堤利。艾卫的直徑只有,是艾女星的20分之一。人们不能準確定出它圍繞艾女星的軌道數據。不過,我們可以根据幾條軌道粗略計算出艾女星的密度,其結果表明艾女星沒有金屬礦物。艾女星和其衛星有許多共同點,这意味它們有着共同的來源。 根据伽利略號發回的照片,加上之後對艾女星質量的測量,人們對S-型小行星的地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伽利略號掠過艾女星之前,有着許多不同的理論來解釋這些小行星的礦物成分。知道了它們的成分,我們就能找出掉落地球的隕石與小行星帶天體的關係。傳回的數據顯示,S-型小行星是普通球粒隕石的源頭。普通球粒隕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見的一種隕石。.

新!!: 隕石和艾女星 · 查看更多 »

艾伦丘陵陨石84001

艾伦丘陵陨石84001(Allan Hills 84001,常被缩写为ALH 84001),又被音译为艾伦·希尔斯84001,是由美国的(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ANSMET)小组于1984年12月27日在南极洲艾伦丘陵发现的一颗陨石。和SNC群的其他陨石一样,ALH 84001也被认为来自火星。在发现时,它的重量为为1.93千克。 1996年,这颗陨石曾登上全球新闻的头条,因为当时科学家们宣布这颗陨石可能包含有火星细菌的微型化石证据。由於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在同年8月發表「美國總統柯林頓針對火星隕石的演講」,且影片內容被引用到1997年美國科幻片《接觸未來》劇中,因此間接協助該片得以完成。.

新!!: 隕石和艾伦丘陵陨石84001 · 查看更多 »

鋁的同位素

鋁(原子量:26.9815386(8))共有28個同位素,其中有1個是穩定的。.

新!!: 隕石和鋁的同位素 · 查看更多 »

英勇無敵號

《英勇無敵號》(日語:ゼロテスター)是日本東北新社與創映社(現:SUNRISE)製作,於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2月30日間,由隸屬富士聯播網的關西電視台在每週一19:00~19:30播出的科幻動畫,全66集。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在1974年以《太空--三虎將》譯名播出,其後亞洲電視以《迅雷特工》之名於1986年6月2日至8月22日期間播放,更於同年11月24日至1987年2月24日重播。台灣則於1985年(民國74年)7月5日至1986年(民國75年)11月5日間,由台視引進,在每週三下午6:00~6:30(至1986年7月28日止)、5:30~6:00(同年9月10日起)播出。.

新!!: 隕石和英勇無敵號 · 查看更多 »

電光快車俠

《电光快车侠》(超特急ヒカリアン)是TOMY玩具公司发售的机器人系列玩具。.

新!!: 隕石和電光快車俠 · 查看更多 »

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大爆炸(Тунгусский метеорит)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時17分(UTC 零時17分)發生在現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埃文基自治區上空的爆炸事件。爆炸發生於通古斯河附近、貝加爾湖西北方800公里處,北緯60.55度,東經101.57度,當時估計爆炸威力相當於2千萬噸TNT炸药,超過2,150平方公里內的8千萬棵樹焚毀倒下。 據報導,當天早上在貝加爾湖西北方的當地人觀察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劃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相當,幾分鐘後,一道強光照亮了整個天空,稍後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附近650公里內的窗戶玻璃震碎,並且觀察到了蕈狀雲的現象,這個爆炸被橫跨歐亞大陸的地震监测点所記錄,其所造成的氣壓不穩定甚至由在當時英國剛被發明的氣壓自動記錄儀所偵測。在事发後数天内,亚洲与欧洲的夜空呈现出暗红色Watson, Nigel.

新!!: 隕石和通古斯大爆炸 · 查看更多 »

老婦人隕石

老婦人隕石是在加利福尼亞州發現的隕石中最大的,並且是在美國第二大的隕石。它是在1975年晚期在加州的老婦人山被發現的。它長、高、寬。這顆隕石大部分的成分是鐵,但也包含一些鎳(6%),以及少量的鉻、鈷、磷、和硫。 在1978年至1980年,它被放在史密松寧協會展示,現在被安置在加利福尼亞州巴斯托的沙漠發現中心。它原本的重量是,但有已經被科學中心取樣供作研究之用。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直升機和貨網協助將這顆隕石從山上運出來。.

新!!: 隕石和老婦人隕石 · 查看更多 »

老人增四

繪架座β(英語:β Pic / β Pictoris)又稱為老人增四,为繪架座第二亮的恆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為63.4光年。它的表面溫度比太陽高,為8052K,質量為1.75太陽質量,絕對星等為2.42,比太陽明亮。繪架座β非常年輕,年齡介於800萬至2,000萬年之間,是一顆位於主序帶上的恆星。繪架座β還是一個年輕的星協繪架座β移動星群標示名稱的代表成員,星群集團中的成員年齡相當,並且在宇宙中朝著相同的方向移動。 繪架座β輻射出的紅外線比一般同類恆星還多,這是由恆星周圍大量的塵埃所造成的。天文學家在詳細觀測後發現一個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大岩屑盤圍繞恆星旋轉,並且獲得第一張岩屑盤環繞著太陽系外恆星的影像。除此之外,它也有幾條微行星帶及彗星狀活動存在。有徵兆顯示盤內已經有行星成形,且行星的形成過程依然進行中。來自繪架座β星岩屑盤的物質如果在太陽系內會被認為是行星際間流星體的來源。 歐洲南天天文台的天文學家使用直接觀測法已經確認繪架座β附近有一顆行星存在,它位於恆星周圍的岩屑盤內,符合天文學家先前的預測。這顆行星是天文學家拍攝過的太陽系外行星中最接近恆星的一顆,大約相當於土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新!!: 隕石和老人增四 · 查看更多 »

老爺嶺隕石

老爺嶺隕石是在1947年墬落在蘇聯錫霍特阿蘭山脈(老爺嶺)的隕石,這批墬落隕石的總量是最近的歷史中最大的。.

新!!: 隕石和老爺嶺隕石 · 查看更多 »

陨石雨

石雨,是一种天文自然奇观。当大块流星体受地球引力摄动而冲向地球,與大气的摩擦在下落过程中发生爆裂,分裂成许多小块,一齐飞流直下,宛如暴雨、冰雹一般散落地面。流星体未落入地表的情况被称作流星和流星雨,而有碎片落在地表的情况则被人们称之为陨石和陨石雨。如有嚴重的陨石撞击地面,除可能伤害人畜和造成地震等灾害外,还可能在地貌上造成陨石坑群。 中國曾在1976年於吉林有過著名的「吉林陨石雨」。現中國的白洋淀流域区的特殊地貌-碟形洼地及碟形群体,相信就是古代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留下的。.

新!!: 隕石和陨石雨 · 查看更多 »

陨铁

隕鐵(Meteoric iron有時拚寫成meteoritic iron)是在隕石內發現,由天然金屬的鐵和鎳為主形成的礦物,主要的形式是錐紋石和鎳紋石。隕鐵構成了鐵隕石的大部分,並且也出現在其他的隕石中。除了少量的地生鐵,隕鐵是唯一在地球表面可以找到的天然原生金屬元素。.

新!!: 隕石和陨铁 · 查看更多 »

H球粒隕石

H球粒隕石(又稱高鐵群球粒隕石)是一種普通球粒隕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40%被记载的陨石归属此类,在普通球粒隕石中,H球粒隕石佔46%;而在整個球粒隕石類別中則佔44%。 与其他的普通球粒隕石相比较,此类陨石含鐵量較高,占总重量的25-31%,其名字中的“H”即代表高铁含量(英语:High iron abundance)。這些鐵大半呈自由狀態,因此儘管H球粒隕石具有石質的外貌,它具有高磁性。 這類隕石其中一個可能的母天體是S-型小行星韶神星,或婚神星與虹神星(但可能性較低)。一般認為,韶神星受撞擊後產生了一些近地小行星,這些近地小行星再受到其它撞擊,產生的碎片掉到地球,成為了這些隕石,而非直接源自韶神星。 H球粒隕石與IIE鐵隕石具有非常相似的微量元素豐度與氧同位素比例,使人相信它們來自同一母天體。 H球粒隕石中最豐富的礦物為古銅輝石(斜方輝石的一種)與橄欖石。大部分H球粒隕石都經過嚴重的蝕變,超過40%的H球粒隕石屬於球粒隕石中的岩石學第5型,其餘為第4型或第6型。只有少數(約2.5%)為未有太大變異的岩石學第3型。 從前,H球粒隕石曾以其主要礦物而被稱為“古銅輝石球粒隕石”或“橄欖石古銅輝石球粒隕石”,但今已不用。.

新!!: 隕石和H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K-型小行星

K-型小行星是相對來說比較少見的小行星,在0.75 μm的紅色光譜有中等程度的shortwards,和輕微偏藍的longwards。它們的反照率很低,光譜類似 CV和CO隕石。 在托連分類法,這些小行星被描述為"沒有特徵"的S-型小行星。K-型是J.

新!!: 隕石和K-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L球粒隕石

L球粒隕石(又稱低鐵群球粒隕石)是一種普通球粒隕石,亦是第二常見的隕石。大約40%被記載的隕石屬於此類,在普通球粒隕石中,L球粒隕石佔40%。 此類隕石含鐵量較低,佔其重量的20-25%,其名字中的“L”代表低鐵含量(英語:Low iron abundance,與H球粒隕石相對。約有4-10%的鎳-鐵為自由金屬,因此這些隕石也具有磁性,但不及H球粒隕石強。 L球粒隕石中含有最多的礦物為橄欖石和紫蘇輝石(斜方輝石的一種),還有磁鐵礦和鎳-鐵金屬。大部分(超過60%)屬於球粒隕石岩石學分類中的第6型,暗示母天體具有足夠巨大(直徑大於100千米)來產生較強的加熱。 與其它球粒隕石相比,很大比例的L球粒隕石曾經過嚴重的衝擊作用,天文學家認為母天體曾經歷毁滅性的撞擊。放射性定年法指出該事件發生於約5億年前。 這類隕石的母天體仍未找到,但愛神星、花神星或整個花神星族也有可能。愛神星被發現與L球粒隕石的光譜相似,而花神星族的環境証據則包括:.

新!!: 隕石和L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My Little Television

《My Little Television》(),简称《MLT》()是现有的TV明星和社会各阶层的专家中选出5位明星展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内容,并直接在网上现场直播的韩国1人对决节目,使用Daum tvPot每两周一次在星期日进行现场直播,在以偶数(双数)期结尾处会播放暗示下一期出演者的剪影以引领提高网民的推理和参与度。人气高的明星会固定出演,而一些明星会被新的明星替换。.

新!!: 隕石和My Little Television · 查看更多 »

T-型小行星

T-型小行星是在主帶內側極為罕見的一種類型,其亮度較暗且成分不明,沒有特徵的光譜有中度的紅化,還有中度的吸收特性在0.85微米處突然截止。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與此型有直接關聯的隕石。他門被認為是無水的,並且相信與P-型或D-型有關聯,但也可能是C-型的高度變化型。見神星是此類型的一個例子。.

新!!: 隕石和T-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暴坊將軍

《暴坊將軍》(暴れん坊将軍)為朝日電視台從1978年至2008年為止所播出的時代劇系列,由東映製作,全系列的主角皆由松平健演出,亦有舞台劇。.

新!!: 隕石和暴坊將軍 · 查看更多 »

暗淡藍點

《暗淡藍點》、《蒼藍小點》或是譯為《淡藍小點》(Pale Blue Dot),是一張由航海家1號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之一,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亦由這張照片使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博士因而得到靈感,寫成了《Pale Blue Dot》。.

新!!: 隕石和暗淡藍點 · 查看更多 »

柏林自然博物馆

柏林自然博物馆(Museum für Naturkunde,或简称:Naturkundemuseum),全称“自然博物馆-柏林洪堡大学莱布尼茨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所(Museum für Naturkunde – Leibniz-Institut für Evolutions- und Biodiversitätsforschung an der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别称洪堡博物馆(Humboldt-Museum),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是德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第二大是法兰克福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馆)。.

新!!: 隕石和柏林自然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柳丁擱來亂角色列表

這裡介紹的是YouTube影片「柳丁擱來亂」裡面所出現的角色。.

新!!: 隕石和柳丁擱來亂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恐龍兄弟2

《恐龙兄弟2》(Dyna Brothers 2,DB2)是MD游戏机上《恐龙兄弟》系列的第2集,是一款实时的模拟游戏。玩家扮演造物主“The Egg”,繁殖各种恐龙,并控制各种自然环境来保证恐龙的生长、繁殖,指挥恐龙与入侵的外星人制造出来的各种怪兽战斗,保护地球。.

新!!: 隕石和恐龍兄弟2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隕石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恩斯特·克拉德尼

恩斯特·弗洛伦斯·弗里德里希·克拉德尼(德语:Ernst Florens Friedrich Chladni,),德国物理学家、音乐家。.

新!!: 隕石和恩斯特·克拉德尼 · 查看更多 »

恆星分子

恆星分子(Stellar molecules)是存在恆星內或周圍形成,並在恆星內或環繞在周圍的分子。這種結構可以在溫度很低,可以讓分子形成,否則這顆恆星的物質就被限制為只有原子(化學元素)形成氣體,或非常高溫的電漿。.

新!!: 隕石和恆星分子 · 查看更多 »

樂一通超能特攻隊

《樂一通超能特攻隊》(Loonatics Unleashed),華納兄弟製作的動畫影集,屬於《樂一通》系列的分支。.

新!!: 隕石和樂一通超能特攻隊 · 查看更多 »

標準太陽模型

標準太陽模型(Standard Solar Model,SSM)是借助於數學模型處理的球形氣體太陽(在不同狀態的電離,在內部深層的氫被完全電離成為電漿)。這個模型從技術上說是球對稱的一顆準靜態恆星模型,描述恆星結構的幾個微分方程都源自於物理的基本原則。這個模型受到邊界條件(即亮度、半徑、年齡和構造)的約束。太陽的年齡不能直接測量;一種方法是從最老的隕石年齡,和太陽系演化的模型來估計。现在太陽光球层中氢的质量占74.9%,氦占23.8%.

新!!: 隕石和標準太陽模型 · 查看更多 »

橄輝無球粒隕石

橄輝無球粒隕石(Ureilite)是一種罕見的石隕石,具有非常不同於其它石隕石的獨特礦物成分。這種暗灰色或褐色的隕石類型以發現的俄羅斯莫爾多維亞共和國的村莊Novy Urey(西瑞爾文:Новый Урей)命名,隕石於1886年9月4日墬落在當地。ureilites值得注意的是Novo Urei和Goalpara(戈瓦爾巴拉)也是城鎮的名稱(座落在印度阿薩姆邦)。渺小的小行星2008 TC3在2008年10月7日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在蘇丹的努比亞沙漠上空約處爆炸的。這顆小行星的碎片在12月被尋獲後,發現它也是橄輝無球粒隕石。科學家發現在2008 TC3存在著生命基礎的胺基酸,歷經了沒有預期和考慮到爆炸時大約1000 °C的高溫。.

新!!: 隕石和橄輝無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橄榄石

橄榄石是一种镁与铁的硅酸盐,其化学式为(Mg,Fe)2SiO4.

新!!: 隕石和橄榄石 · 查看更多 »

次声波

次声波是指频率小于20Hz(赫兹),但是高于气候造成的气压变动的声波。人耳对次声波基本上没有感受,但是一些动物如象、长颈鹿和蓝鲸可以感受次声波频率并使用这个频率来通讯。尤其频率极低的次声波可以传播到非常远。在水下次声波的传播距离也非常远。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新!!: 隕石和次声波 · 查看更多 »

欧洲撞击坑列表

歐洲撞擊坑列表列出所有在歐洲的撞擊坑,這些撞擊坑形成原因為大型隕石與彗星自宇宙墜落在地球撞擊造成的。在經過侵蝕與深埋等作用,這些撞擊坑直徑只能從撞擊坑的中心推估,因而與實際值有所誤差。.

新!!: 隕石和欧洲撞击坑列表 · 查看更多 »

武神 (漫畫)

武神是一部香港漫畫作品,由溫日良擔任主編(作者),為海虎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融合科幻武俠技擊於一體的風格為其特色,本系列作品是海洋創作有限公司的支柱。.

新!!: 隕石和武神 (漫畫) · 查看更多 »

母體

母體是隕石學的名詞,是一顆或是這一類隕石來源所在的天體。.

新!!: 隕石和母體 · 查看更多 »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新!!: 隕石和氧 · 查看更多 »

氮化矽

氮化硅是由硅元素和氮元素构成的化合物。除了Si3N4外,还有其他几种硅的氮化物(根据氮化程度和硅的氧化态所确定的相对应化学式)也已被文献所报道。比如气态的一氮化二硅(Si2N)、一氮化硅(SiN)和三氮化二硅(Si2N3)。这些化合物的高温合成方法取决于不同的反应条件(比如反应时间、温度、起始原料包括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材料)以及纯化的方法。 Si3N4是硅的氮化物中化学性质最为稳定的(仅能被稀的HF和热的H2SO4分解),也是所有硅的氮化物中热力学最稳定的。所以一般提及“氮化硅”时,其所指的就是Si3N4。它也是硅的氮化物中最重要的化合物商品。 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氮化硅都是一种具有一定的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较高的高强度硬陶瓷。不同于一般的陶瓷,它的断裂韧性高。这些性质结合起来使它具有优秀的耐热冲击性能,能够在高温下承受高结构载荷并具备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常用于需要高耐用性和高温环境下的用途,诸如气轮机、汽车引擎零件、轴承和金属切割加工零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就是用氮化硅制造的主引擎轴承。氮化硅薄膜是硅基半导体常用的绝缘层,由氮化硅制作的悬臂是原子力显微镜的传感部件。.

新!!: 隕石和氮化矽 · 查看更多 »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新!!: 隕石和水 · 查看更多 »

氖(舊譯作氝,訛作氞)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Ne,它的原子序数是10,是一种无色的稀有气体,把它放电时呈橙红色。氖最常用在霓红灯之中。空气中含有少量氖。.

新!!: 隕石和氖 · 查看更多 »

氙(注音:ㄒㄧㄢ,漢語拼音:xiān;舊譯作氠、氥、𣱧)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Xe,原子序為54。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稀有氣體。地球大氣層中含有痕量的氙。 雖然氙的化學活性很低,但是它仍然能夠進行化學反應,例如形成六氟合鉑酸氙──首個被合成的稀有氣體化合物。 自然產生的氙由8種穩定同位素組成。氙還有40多種能夠進行放射性衰變的不穩定同位素。氙同位素的相對比例對研究太陽系早期歷史有重要的作用。具放射性的氙-135是核反應爐中最重要的中子吸收劑,可通過碘-135的核衰变產生。 氙可用在閃光燈和弧燈中,或作全身麻醉藥。最早的准分子激光設計以氙的二聚體分子(Xe2)作為激光介質,而早期激光設計亦用氙閃光燈作激光抽運。氙還可以用來尋找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或作航天器離子推力器的推進劑。.

新!!: 隕石和氙 · 查看更多 »

河鼓二

河鼓二,即著名的“牛郎星”,“天鹰座α”(Altair),又叫“牵牛星”或“大将军”,在日文中称作“彦星”。 排名全天第十二的明亮恒星,白色。在星空观测中,是夏季大三角中的一角。它和天鹰座β、γ星的连线正指向织女星。西方称呼此星为Altair,是阿拉伯语的“飞翔的大鹫(Al nasr-l'tair:النسر الطائر)”的缩写。 位置:赤经19时48.3分,赤纬8度44分。.

新!!: 隕石和河鼓二 · 查看更多 »

油母質

油母質(Kerogen)又音譯做乾酪根或依外觀稱為油田瀝青,是存在於沉積岩(尤其是頁岩)之中由有機物經過複雜的化石化作用所形成的混合有機物物質。它不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是因为其成分化合物的高分子量(向上达到1,000道尔顿或1000 Da;1Da.

新!!: 隕石和油母質 · 查看更多 »

沃森石

沃森石是一种由硫和钛组成的矿物。这种矿物是2011年在一颗编号为“大和691”的陨石中发现的。这颗陨石是日本科研人员1969年12月在南极大和山附近发现。.

新!!: 隕石和沃森石 · 查看更多 »

波皮盖陨石坑

波皮盖陨石坑(Кра́тер Попига́й)是一个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北部的陨石坑。由一个大型陨石撞击地球而形成,直径约100公里,与加拿大的曼尼古根陨石坑并列为已知的世界第七大陨石坑。形成于距今约3500万年前的晚始新世普里阿邦阶。作为一处特殊的地理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地质公园。 波皮盖陨石坑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所属泰梅尔自治区的北极地区,由距其最近的村落哈坦加乘直升机约一个半小时可到达。波皮盖陨石坑是目前发现的同类构造的陨石坑中最完好的一个。其他的三个同类陨石坑,希克苏鲁伯、索德柏立、弗里德堡等陨石坑虽然直径更大,但不是被湮没,就是变形,或者严重腐蚀。.

新!!: 隕石和波皮盖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泰塔溫

泰塔溫是突尼西亞的城鎮,也是泰塔溫省的首府,位於該國中南部,距離首都突尼斯525公里,主要經濟活動是旅遊業,2004年人口129,346,其中六成居民是柏柏人。.

新!!: 隕石和泰塔溫 · 查看更多 »

洛克人8 金屬英雄們

《洛克人8 金屬英雄們》(ロックマン8 メタルヒーローズ,Mega Man 8)是遊戲開發商卡普空於1996年12月17日在日本發售於PlayStation以及1997年1月17日在日本發售於世嘉土星的動作遊戲,洛克人元祖系列的第八作。.

新!!: 隕石和洛克人8 金屬英雄們 · 查看更多 »

洛克人X 指令任務

是日本Capcom公司製作並於2004年7月29日販賣的電子角色扮演遊戲,遊戲平台為PlayStation 2和GameCube。本作是洛克人X系列遊戲的外傳故事,X系列大部分都是動作遊戲,但本作是該系列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角色扮演遊戲。.

新!!: 隕石和洛克人X 指令任務 · 查看更多 »

湖北地质博物馆

湖北地质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胜路。它是湖北省内的主要自然类博物馆之一,于1956年建成。其前身为湖北省地矿局矿石、岩石、化石标本陈列室。馆内有藏品10000余件,一级藏品100多件,占地7200平方米。有古生物厅,矿物、岩石、矿床4个展厅,普通地质、地层两个展览室。发表有《湖北古生物名册》、《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至二叠纪地层古生物剖面》和神农架地层剖面资料等地质成果。其所藏“灯影恰尼虫”化石为全球仅有的恰尼虫实体化石,其他有名的藏品还有郧县出产的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天外来客光化铁陨石、铁化木、铲齿象化石、剑齿虎头骨化石等。.

新!!: 隕石和湖北地质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新!!: 隕石和演化 · 查看更多 »

濕婆隕石坑

濕婆隕石坑是位於印度洋洋底的一個大型地質構造,位置在孟買之西。由古生物學家薩克·查特吉(Sankar Chatterjee)以印度教中的破壞與再造之神-濕婆命名。 濕婆隕石坑形成的年代大約在6千500萬年前,與世上其他數個大型撞擊坑大致同期,可能與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有關。該構造長約600公里,寬約400公里,撞擊坑的外觀因海洋板塊運動而已不完整。距撞擊坑的規模來推斷,造成撞擊坑的小行星或彗星直徑可能達40公里。 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發生時,印度大陸的位置約在印度洋上的,大量高熱的岩漿從地幔湧出,大片的玄武岩熔岩流覆蓋陸地,形成後來的德干高原。因此,鄰近的濕婆隕石坑構造也有可能並非是星體撞擊的產物,而是超大規模火山活動的遺跡。 濕婆隕石坑的肇因仍在爭論中。若造成濕婆坑確實是隕石撞擊遺跡,則尚有多重撞擊假說的疑慮待釐清。.

新!!: 隕石和濕婆隕石坑 · 查看更多 »

木卫十四

木卫十四又稱為「忒拜」(S/1979 J 2,Thebe),是环绕木星运行的一颗卫星。.

新!!: 隕石和木卫十四 · 查看更多 »

木卫一

木衛一也稱為「埃歐」或「伊俄」(, 或是希臘 Ἰώ),是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衛星,直徑為3,642公里,是太陽系第四大衛星。名字來自眾神之王宙斯的戀人之一:埃歐,祂是希拉的女祭司。 埃歐有400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極端的地質活動是因為埃歐內部受到木星的牽引,造成潮汐摩擦產生的潮汐熱化所導致的結果。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可以攀升到500公里(310英里)的高度。埃歐表面也有超過100座的山峰,是在矽酸鹽的地基上廣泛的壓縮和抬升,產生許多斑點,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還要高。不同於大多數外太陽系的衛星(它們都有厚實的冰層包覆著),埃歐有著鐵或硫化鐵的熔融核心和以矽酸鹽為主的岩石層。埃歐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蓋著。 埃歐的火山活動建構了其許多表面的特徵。其火山和熔岩流使廣大的表面產生各種變化並且造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採繪,有紅、黃、白、黑、和綠色,主要肇因於硫化物。為數眾多的廣闊熔岩流,有些長度達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徵。這些火山活動的過程提升了視覺對比,讓埃歐的表面好像是一個披薩。這些火山作用為埃歐稀薄的大氣提供了補湊的材料,也為木星巨大的磁層供應了材料。 埃歐在17和18世紀的天文學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在1610年與其他的伽利略衛星一起被伽利略發現。這個發現促成了太陽系的哥白尼模型被接受,約翰·克卜勒發展出了行星運動定律,和奧勒·羅默首先測定光速。從地球來看,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埃歐只是一個光點,直到我們有能力解釋它表面大規模的特徵,例如暗紅色的極區和明亮的赤道地區。在1979年,兩艘航海家太空船揭露埃歐是一個地質活躍的世界,有許多火山活動的特徵,大山和年輕的表面,沒有明顯的撞擊坑。伽利略號在1990年和2000年的早期多次執行接近和飛掠過埃歐的任務,得到了埃歐內部結構和表面組成的數據資料。這些太空船也揭露了衛星和木星的磁層之間的關係,和在埃歐圍繞的軌道上存在著輻射傳送帶,即伊俄环。在2007年的前幾個月,新視野號在前往冥王星的旅程中,於飛掠過埃歐時繼續進行探測。.

新!!: 隕石和木卫一 · 查看更多 »

本尔德

本尔德(Benld)是美国伊利诺伊州马库平县城市。2000年普查时人口为1541人,676户人家,98.25%的人口是白人,14.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该市的名字来源于其创建者本杰明·多尔西(Benjamin L. Dorsey,1895年6月19日逝世)。多尔西负责获得的土地以建立该镇,并获得煤炭开采权。1938年9月29日,镇上曾落进一颗陨石。市内有小学一座,曾于2009年因地势下沉被毁。.

新!!: 隕石和本尔德 · 查看更多 »

本·伯西

本·伯西(Ben J. Bussey)是美国的一位行星科学家。 他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取得了行星地质学的博士学位。2001年,当他在夏威夷大学做博士后时,伯西加入了(Antarctic Search for METeorites,南极陨石搜索计划),来从南极冰川中寻找陨石。不久,他在欧洲空间局和休斯顿的月球與行星研究所工作,并随后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成为了那里的一名高级科学家。 Category:American astronomers Category:Planetary scientists Category:Living people.

新!!: 隕石和本·伯西 · 查看更多 »

本杰明·西利曼

班傑明·西利曼(英語:Benjamin Silliman,)是美國最早的科學教授之一。 西利曼出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的北斯特拉福特,之後在耶魯學院求學,並分別在1796年和1799年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1798年到1799年,他師從Simeon Baldwin,學習法律,並且在1799年-1802年在耶魯擔任助教,1802年轉為正式教職。當時耶魯大學校長Timothy Dwight四世提議由他講授化學和自然歷史,並提供給他新的教授職位。 西利曼在費城同James Woodhouse教授學習化學,並在1804年在耶魯大學講授了第一堂化學課。1805年他旅行至愛丁堡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學習。 回到紐黑文後,他研究了當地的地質,並對在康乃狄格州Weston附近發現的隕石作了化學分析,並依此發表了美國最早的隕石研究方面的論文。1808年他繼續在耶魯大學講學和從事研究,並陸續發現了許多元素的基本性質。作為耶魯大學的榮譽教授,他在耶魯講授地質學直到1855年;1854年他發明了石油的分餾法。 西利曼反對奴隸制,並是林肯的支持者。他曾經是美國科學進步協會的會員。他創辦了《美國科學學刊》(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並且被美國國會提名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他的首次婚姻是在1809年9月17日與康州州長Jonathan Trumbull, Jr.的女兒Harriet Trumbull結婚。而Jonathan Trumbull, Jr.的父親Jonathan Trumbull, Sr.

新!!: 隕石和本杰明·西利曼 · 查看更多 »

會合-舒梅克號

會合-舒梅克號(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 Shoemaker)是美國太空總署的太空探測衛星,會合-舒梅克號這個名稱則是為了紀念天文學家尤金·舒梅克(Eugene M. Shoemaker)而命名的。會合-舒梅克號計畫主要目標是已超過1年的時間研究愛神星,並傳回愛神星內部構造、組成、礦物學、質量分布及磁場等數據。次要目標則包括研究風化層的特性、小行星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小行星表面可能出現的地質活動(例如塵埃或氣體)及小行星的自轉狀態。這些數據將幫助科學家理解小行星的普遍特徵,隕石和彗星之間的關係及太陽系早期的情況。為了達成這些目標,太空船配備一臺X光/伽瑪射線光譜儀、近紅外線成像光譜儀、裝有CCD成像探測器的多重光譜照相機、雷射測距儀和一個磁力計。科學家也使用近距離追踪系統進行無線電科學實驗來估計小行星的重力場。儀器的總重量為56公斤,並需要81瓦特的電源來運轉。會合-舒梅克號也是第1艘登陸小行星的探測器。.

新!!: 隕石和會合-舒梅克號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隕石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球地質

月球地质(有时称为月质学,或涵盖范围更广的月球科学)与地球地质学差别明显。月球表面缺少会产生侵蚀的大气层与水体,现在也没有板块构造活动。由于月球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地球,其重力加速度较低,冷却得也更快。月球表面复杂的月貌形成于各种因素的组合,特别是撞击坑和火山活动。月球的壳层、月幔层、月核与地壳、地幔和地核明显不同。 月球的地质研究主要依据地球上望远镜观测、探月航天器观测、月岩样本及地球物理数据等手段的组合。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阿波罗计划和前苏联的月球计划的多艘登月航天器直接从月球几处地点进行了采样,共带回约380千克(838磅)的月岩和月壤。长期以来,月球是唯一一颗人类直接采样以了解其构造的外星天体。在地球上已识别出少量的月球陨石,但它们来自月球上哪座陨坑却是未知。月球表面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没被勘察过,很多地质问题仍没有答案。.

新!!: 隕石和月球地質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G-K)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G,H,I,J 及 K 开头的环形山。.

新!!: 隕石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G-K) · 查看更多 »

月球環形山列表 (L-N)

这是月球环形山列表的一部份,此表列举出英文名称以字母L,M及N开头的环形山。.

新!!: 隕石和月球環形山列表 (L-N) · 查看更多 »

月球熔岩管

月球熔岩管是月球表面之下相信是由玄武岩質熔岩流動而形成的通道。當熔岩管的表面冷卻以後會硬化形成頂部,而底下則是有岩漿流動的管狀區域。一旦熔岩流減少,這樣的管道就會成為空無一物的通道。月球熔岩管的坡度範圍在0.4-6.5°之間,並且在重力不穩定塌陷前寬度可能達到500公尺,不過熔岩管可能會因為月震或隕石撞擊而被破壞。 在月球上同時有月溪和熔岩管的一個典型區域就是馬利厄斯丘陵。2008年日本的月球探測器輝夜姬宣布在該區域發現了熔岩管的開口。哈德里月溪可能有部分區域原是熔岩通道,但有部分區域坍塌。澄海可能也有熔岩管的存在。 月球的熔岩管也許可以作為人類未來在月球居住區域的遮蔽物。直徑大於300公尺的熔岩管也許存在,並且深度40公尺以下的玄武岩質熔岩管也許溫度會是穩定的−20℃。這些天然通道可以作為宇宙線、隕石、微流星體和撞擊事件的噴發物的屏蔽物。而熔岩管和月球表面的溫度變化隔絕,可以成為穩定的居住環境。月球熔岩管一般是沿著月海和高地的邊緣存在,因此在較高區域可以用來進行通訊,而玄武岩質平原將可以作為太空載具登陸地點和使用月球土壤進行耕作和採礦。.

新!!: 隕石和月球熔岩管 · 查看更多 »

月球隕石

月球隕石指源自月球,後來掉落地球表面的隕石。.

新!!: 隕石和月球隕石 · 查看更多 »

月球殖民

月球殖民是一種人類永久居住在月球的構想。科幻小說作家與太空探測的支持者經常將月球視為人類從地球進行太空探索後,所必然產生的殖民地區。 人類在地球以外的天體殖民常是科幻小說的主題之一。隨著地球人口增加與科技進步,太空殖民的提議也被廣泛的討論與爭辯。因為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所以也被視為是首要的候選地區。.

新!!: 隕石和月球殖民 · 查看更多 »

最终幻想V

是由史克威尔开发并于1992年发行的中世纪奇幻电子角色扮演游戏,游戏是最终幻想系列的第五部作品。游戏于日本超级任天堂平台首发,后来略作修改移植于PlayStation和Game Boy Advance平台。1994年制作的原創動畫錄影帶《最终幻想》讲述了游戏情节的后续故事。游戏于2011年4月在日本PlayStation Network发行。使用了高分辨率图形和触摸界面的强化移植版的iOS版于2013年3月发行,Android版于2013年9月发行。 《最终幻想V》因角色定制高自由度,职业系统大幅扩展而获得称赞。虽然游戏最开始没有在日本以外发行,但超级任天堂版销量超过200万份。PlayStation版选入索尼“精选集”,并售出35万多份。.

新!!: 隕石和最终幻想V · 查看更多 »

最終幻想 紛爭系列角色列表

最終幻想 紛爭角色列表(List of Dissidia -- Characters)是分別收錄《最終幻想 紛爭》和續作《最終幻想 紛爭012》的人物,以下人物是以「秩序陣營」和「混沌陣營」為主要區分,並以作品順序排列(除012外),只有特殊角色才會列為其他人物。 另外以下名稱格式分別為:中文譯名(日文名稱,日文版英字 / 國際版英字(如有),聲優)。此外還記載該角色的特有暱稱、絕技等詳細資訊。 作品各自世代遊戲機分類為:.

新!!: 隕石和最終幻想 紛爭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惡魔城 白夜協奏曲

是日本科樂美集團旗下遊戲部門所開發的惡魔城系列動作遊戲,這是在Game Boy Advance上的第二作。.

新!!: 隕石和惡魔城 白夜協奏曲 · 查看更多 »

戰鬥吧!!伊庫薩1

《戰鬥吧!!伊庫薩1》(戦え!!イクサー1)是阿亂靈在Lemon People雜誌上的的短篇漫画。以及以此為企畫而在1985年到1987年製作並且發售的OVA作品。全3集。 本項目主要是以OVA為中心來介紹。.

新!!: 隕石和戰鬥吧!!伊庫薩1 · 查看更多 »

星之卡比系列角色列表

星之卡比系列是日本游戏公司HAL研究所和任天堂合作出品的电子游戏系列。系列主角为同名角色星之卡比。.

新!!: 隕石和星之卡比系列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星光少女 極光之夢

《星光少女 極光之夢》為日本玩具廠商Takara Tomy、Syn Sophia與南韓孫悟空玩具公司聯合製作的女性向跨媒體製作專案中的其中一套動畫。在日本本作於2011年4月9日開始播映。而海外方面,香港於2012年1月10日開始在翡翠台播映。台灣以「星光少女」的名義於東森幼幼台播出。中國就由得到東京電視台正式授權的土豆網於2011年12月起進行播放。.

新!!: 隕石和星光少女 極光之夢 · 查看更多 »

星際牛仔

是由日升动画和萬代影視制作的原創電視動畫。它最初於東京電視臺從1998年4月到6月首播,但因電檢尺度問題並未完整播畢,後由WOWOW在同年10月至第二年4月播出了完整的26集,台灣則曾由超視播出中文配音版本。2001年推出一部劇場版作品)。相關漫畫版作品則由久雅カイン作畫,在1998年到2000年之間由角川書店發行。 Bebop這個詞,源于爵士樂中的一個分類比波普,從標題上就已經表明了整部動畫所采用的的爵士樂風格。而整部作品被认为是日本动画向西方文化学习融合的先驱,从画面、配乐到剧情都洋溢着的西洋音樂情结,加上深邃内敛的主题,给人不同以往日式动画的独特风格,在日本本土和欧美市场取得了一定的藝術和商業上的成功。 該作品於1998年11月召開的第3屆動畫神戶獲得“作品賞”,并于2000年獲得日本科幻大会星雲獎。.

新!!: 隕石和星際牛仔 · 查看更多 »

星雲假說

星雲假說是在天體演化學的場合要解釋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最被廣泛接受的模型。它建議太陽系是在星雲物質中形成的,這個理論最早是伊曼努爾·康德於1755年發表在自然史和天空理論。起初使用在太陽系的行星系統形成過程,現在更應用在宇宙的工作中。被廣泛接受的變體現代星雲假說是太陽星雲盤假說(solar nebular disk model,SNDM)或簡單的太陽星雲模型。這個星雲假說提供太陽系各種性質的解釋,包括行星軌道接近圓形和共軌道面,和它們的運動方向與太陽自轉方向的一致性。一些星雲假說的元素反映在現代的行星形成,但大多數的元素已經被取代。 依據星雲假說,形成恆星的雲是大質量和濃稠的分子氫-巨分子雲(giant molecular cloud,GMC)。這些雲是引力不穩定,並且物質在內部密集叢生的合併,然後旋轉、坍縮形成恆星。恆星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總是先在年輕恆星周圍形成氣體的原行星盤。在某些情況下這可能孕育行星,但尚不清楚。因此,行星系統的形成被認為是恆星形成的自然結果。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通常需要100萬年的十來形成,從原行星盤發展出行星系統還需要再1000萬年。 - 原行星盤是餵養中心恆星的吸積盤。起初很熱,稍後盤面逐漸變冷,成為所謂的金牛T星階段;此時,可能是岩石和冰的小塵埃顆粒形成。顆粒最終可能凝聚成公里尺度的微行星。如果盤有足夠的質量,增長會開始失控,導致迅速 -100,000年到300,000年- 形成月球到火星大小的原行星。臨近恆星,原行星會經過暴力的合併,生成幾顆類地行星。這個階段可能要經歷1億年至10億年。 巨行星的形成是一個更複雜的過程。它被認為要越過凍結線才會發生,在哪裡元行星主要由各種類型的冰組成。其結果是,它們會比原行星盤內側的巨大許多倍。原行星形成後的演化並不完全清楚,有些原行星會繼續成長,最終達到5-10地球質量-臨界值,必須開始從盤中吸積氫和氦。由核心積累氣體在開始時是很緩慢的,需要持續數百萬年,但是在原行星的質量達到30地球質量(),它就會以失控的速率加速吸收。像木星和土星這樣的行星,被認為只要一萬年就能累積如此大量的質量。當氣體耗盡時,吸積就停止了。在形成的期間或形成之後,行星都可以長距離的遷移。冰巨星像是天王星和海王星,被認為是失敗的核心,形成得太晚而盤面幾乎已經消失了。.

新!!: 隕石和星雲假說 · 查看更多 »

春秋 (书)

《春秋》本指先秦時代各國的編年體史書,但后世不传,現在通常指唯一留存至今的魯國的《春秋》。,流傳至漢朝被尊為五經之一,在四庫全書中屬於經部(十三經之一)。 此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間魯國與眾諸侯國的大事,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體例宛若各年月的新闻标题彙編,意不在史而在“义”。辜鸿铭之《中國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所陳即此。相反地,《宋史》记载北宋王安石批評《春秋》为“斷爛朝報”(朝廷公報的斷簡殘篇),不過王安石是否真有此說亦有爭議赵伯雄《春秋学史》,页465。.

新!!: 隕石和春秋 (书) · 查看更多 »

昭和基地

昭和基地(しょうわきち)位於南極圈內的東釣鉤島,屬於日本的觀測基地。實際坐標為於南緯69度00分22秒、東經39度35分24秒,海拔高度為29.18米。基地名稱來自建設時期的日本年號「昭和」。.

新!!: 隕石和昭和基地 · 查看更多 »

流星

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 在接近星球时由于受到星球引力的攝動而被星球吸引,从而进入星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包括单个流星(偶发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种,比綠豆大一點的流星體進入大氣層就能形成肉眼可見亮度的流星。若流星体在摩擦中尚未完全燃烧尽而落在地面上,则成为陨石或陨铁。而每年的一定時期,當地球進入環繞太陽運行的流星體時,晚上天空將看到少至數顆,多至數百顆流星在一個星座方向迸發出來,這就是流星群(一晚出現上百顆以上的流星群可稱流星雨)。 每天都有上百亿顆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为我们带来丰富的太阳系天体形成演化的信息。.

新!!: 隕石和流星 · 查看更多 »

流星体

流星體是太陽系內,小至沙塵(sand),大至巨礫(boulder),成為顆粒狀的碎片。流星體進入地球(或其它行星)的大氣層之後,在路徑上發光並被看見的階段則被稱為流星。許多流星來自相同的方向,並在一段時間內相繼出現,則稱為流星雨。.

新!!: 隕石和流星体 · 查看更多 »

流星雨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會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

新!!: 隕石和流星雨 · 查看更多 »

海原大地震

海原大地震,發生於1920年(民國九年)12月16日(陰曆十一月初七)世界協調時十二時六分,震央位於中國甘肃省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規模為黎克特制地震震級7.8级,矩震級8.5級,最大烈度达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表12(XII)度,即最高級別烈度的地震,亦是中國有地震記載中最高烈度地震之一,波幅是後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十一倍能量,約為二億噸TNT炸藥的能量,全球九十六個地震观测站錄得此次地震,餘震維持三年時間。 據官方統計,約有234,117人死亡,繼嘉靖大地震及唐山大地震,為中國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地震。僅在海原已造成超過73,604人死亡,二百公里內附近的縣城全被波及,近至甘肅省、寧夏(當時未設省)及青海省全境,對離至西南部的四川省及雲南省、東至綏遠省及山西省、西北至新疆省等地造成破壞,全中國感受震動。海原县在地震後山崩地裂,由於當地居民居住於窯洞內,因此難以抵受地震衝擊,死傷無數。中國國內十七省感受震動,以及鄰近的越南海防市的時鐘停擺。.

新!!: 隕石和海原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自然現象,称之为海啸。.

新!!: 隕石和海啸 · 查看更多 »

斯石英

斯石英又名超石英、重石英,是一种超硬超重的二氧化硅同质多形体。它属于四方晶系。在超硬材料氧化亚硼被发现之前,它曾经长期被认为是已知最硬的氧化物。在常温常压下,斯石英处于亚稳定态,会缓慢地发生相变,转变为普通石英;但是该相变是如此缓慢,以至于其迄今还没有被观察到。斯石英首先由苏联高压物理学家斯提肖夫(Sergey M. Stishov)于1961年人工合成。斯石英也因斯提肖夫而得名。天然的斯石英由美籍华裔地质学家赵景德(Edward C. T. Chao)于196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处陨石撞击坑中发现。.

新!!: 隕石和斯石英 · 查看更多 »

新世纪福音战士名词列表

这是一个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术语表。.

新!!: 隕石和新世纪福音战士名词列表 · 查看更多 »

方铁矿

方铁矿 (Fe1-xO)是一种以氧化亚铁为主的矿物,常见于陨石和天然铁矿中。 其色泽灰暗,不透明,常带绿色金属光泽。 方铁矿为立方晶体,莫氏硬度为5-5.5,比重大约为5.7到6.0左右。方铁矿是一种常见的非整比化合物,其化学式中x的范围在0.04-0.12之间。 方铁矿的英文名称(wüstite)是为了纪念德国金属学家,矿物學家,基尔大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铁研究所公司首任所长 ,因其首次合成该矿物。 方铁矿的特征产地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附近。除此之外,在格陵兰的迪斯科岛和印度的贾里亚也有发现。在一些金伯利岩管的钻石包体以及深海锰结核中也可找到方铁矿。方铁矿的通常出现于强还原性的环境中http://rruff.info/doclib/hom/wustite.pdf。.

新!!: 隕石和方铁矿 · 查看更多 »

文諾納群

文諾納群(Winonaite)是原始無球粒隕石的一個群。像所有的原始無球粒隕石一樣,文諾納群與球粒隕石和無粒隕石共享相似的性質。它們呈現變質、部分熔融、角礫化和隕石球粒的遺跡。其化學和礦物成分介於H和E球粒隕石之間。.

新!!: 隕石和文諾納群 · 查看更多 »

文諾納隕石

文諾納隕石(Winona meteorite)是原始無球粒隕石。它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文諾納群隕石的標本。.

新!!: 隕石和文諾納隕石 · 查看更多 »

日震

日震這個名詞原來是由地震衍生出來的,日震的研究方向包含了太陽的溫度、密度、運動、磁場等等的太陽內部的結構狀況,日震是利用觀測太陽表面的震波來了解太陽內部的結構。每個星球都有地震,恆星及行星甚至是隕石都可能有地震現象的發生,因此,研究日震必可依靠地震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太陽的地震結構。.

新!!: 隕石和日震 · 查看更多 »

早雨海世

早雨海纪是月球地质时代中的第一阶段,指從45億5千萬年前(月球初步形成时期)至39億2千萬年前(酒海形成于隕石撞击)的這段時期。紧随它之后的是酒海纪。 该时期的上下界限标志是以二座最年青的大型月球撞击盆地的出现而确定:雨海盆地的形成为开始端(38.7-37.5亿年前,最新数据为39.38亿年± 0.04亿年前),东方海盆地形成为结束(3.8-3.72亿年前)。根据这二座盆地所包含的早雨海纪撞击喷发物,该时期开始于创建第一座盆地的撞击,结束于第二座盆地的溅射物堆积的时候。其他占据月球正面大部分地区的大型盆地(如危海、静海、澄海、丰富海及风暴洋等)也都形成于该时期。这些盆地绝大部分都在随后的晚雨海纪期被熔岩覆盖。早雨海纪前面是酒海纪。1987年美国地质学家唐纳德·威尔森(Donald Wilhelmsen)提出将雨海纪阶段划分为早雨海世和晚雨海世时代。 雨海盆地形成于早雨海纪(但雨海自身形成更晚) 东方海盆地中堆积的溅射物标志着早雨海期的结束 图中显示形成于雨海盆地溅射物(“雨海刻纹”)的典型山脉-海玛斯山脉,宽170公里;盆地边缘位于左上,距离300公里。.

新!!: 隕石和早雨海世 · 查看更多 »

时间飞船

《时间飞船》(原題:タイムボカン)是一部日本电视动画,由「龙之子工作室」製作,於1975年10月4日至1976年12月25日,在日本富士電視台每星期六晚上6:30播出,每集30分钟,全61集。后来在日本国内有数次重播,並系列化推出多部後續類型作品。台灣由華視於1979年(民國68年)3月1日~5月8日期間播映,但卻未能播畢而中途腰斬。中国大陆则在1994年引进,当年8月由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完成译制并在辽宁教育电视台每晚6点40分播放,每集20分钟。与日本版不同的是,由于原版片尾有效果较为阴暗恐怖的骷髅形象,所以辽艺版重新剪辑了片尾,并且总集数降至60集。本片在中國國内盛行了三四年时间。1994年后有据可查的播出记录,是1996~1997年左右在新疆电视台的播放,以及据说是最后一次全国范围播映:1998年在四川卫视黄金时间的播放。当时由于四川台转播四川全兴队的比赛,而使本片的播放时常被顺延到第二天。最终于当年11月4日播出最后一集。.

新!!: 隕石和时间飞船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2号

旅行者2号(Voyager 2)是一艘於1977年8月20日發射的美國太空總署無人星際太空船。它與其姊妹船旅行者1號基本上設計相同。不同的是旅行者2號循一個較慢的飛行軌跡,使它能夠保持在黃道(即太陽系眾行星的軌道水平面)之中,藉此在1981年的時候透過土星的引力加速飛往天王星和海王星。正因如此,它並沒有像它的姊妹旅行者1號一樣能夠如此靠近土衛六。但它因此而成為了第一艘造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太空船,完成了藉這個176年一遇的行星幾何排陣而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的機會。 旅行者2號被認為是從地球發射的太空船中最多產的一艘太空船,皆因在美國太空總署對其後的伽利略號和卡西尼-惠更斯號等的計劃上收緊花費之下,它仍能以強大的攝影機及大量的科學儀器造訪四顆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及其衛星。.

新!!: 隕石和旅行者2号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隕石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撞擊石

撞擊石是描述岩石被隕石撞擊所創造或地形修改的非正式術語 。這個名詞包括目標岩石的融化(例如:隕磺礫岩、隕擊角礫岩或衝擊凝灰角礫岩)和衝擊變質作用,或是兩者的混合,以及作為受到撞擊重大影響的元件(受到撞擊的礦物顆粒、熔融石、異常的地球化學特徵碼、等等) 和沉積岩。.

新!!: 隕石和撞擊石 · 查看更多 »

散布區

散布區這個名詞是指單一隕石墬落在地面上所分散的區域,它也經常用於似曜石這種大型的隕石撞擊。.

新!!: 隕石和散布區 · 查看更多 »

数量级 (质量)

为了帮助比较理解不同的质量数量级,在下面列出了列出了质量从10−36 kg 到1053 kg的事物。.

新!!: 隕石和数量级 (质量) · 查看更多 »

所多瑪與蛾摩拉

索多瑪(Sodom;סדום)和蛾摩拉(Gomorrah;עמורה)是圣经中的两个城市,首次出現在《希伯来圣经》。因为城里的居民不遵守上帝戒律,充斥着罪恶,被上帝毁灭。后来成为罪恶之城的代名词。.

新!!: 隕石和所多瑪與蛾摩拉 · 查看更多 »

拉帕湖

拉帕湖是芬蘭的湖泊,位於該國西部拉帕耶爾維,面積14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69.5米,最大水深36米,湖中有56座島嶼,該湖是7,330萬年前由隕石撞擊而成。。.

新!!: 隕石和拉帕湖 · 查看更多 »

拉朗德陨石坑

拉朗德陨石坑(Lalande)是位于月球正面岛海东侧中央区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28亿年前的爱拉托逊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法国天文学家约瑟夫·杰罗姆·勒·弗朗索瓦·德·拉朗德(1732年-1807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新!!: 隕石和拉朗德陨石坑 · 查看更多 »

曼森隕石坑

曼森隕石坑(Manson impact crater)是美國愛荷華州曼森附近一個形成於7400萬年前(白堊紀)的隕石坑。形成該隕石坑的撞擊事件是在北美洲已知規模最大的幾個Bill Bryson,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2003.

新!!: 隕石和曼森隕石坑 · 查看更多 »

怪獸大戰外星人

《怪獸大戰外星人》(Monsters vs.)是一部於2009年上映的美國電腦動畫3D電影,由(Conrad Vernon)和(Rob Letterman)共同執導,夢工場出品,派拉蒙影業發行,是首部採用real 3-D 製作的電腦動畫電影,劇組曾為此增加了1500萬美元左右的預算並適度調整票價,使得本片預算高達一億七千五百萬美金;夢工廠動畫執行長卡森伯格認為:「觀眾會願意為了絕佳的體驗多付點錢」。電影排定在2009年3月27日於北美首映,台灣則在4月3日上映。 為慶祝萬聖節,夢工廠製作了一回的電視動畫《》(香港譯作"天煞撞正怪怪獸之變種南瓜" )在同年10月28日播出,而香港明珠台就於萬聖節當晚播出。而在2011年夢工廠再製作了一回的電視動畫《》。.

新!!: 隕石和怪獸大戰外星人 · 查看更多 »

普烏土斯克 (隕石)

普烏土斯克是在1868年1月30日墜落在波蘭的H5普通球粒隕石。這一事件是歷史紀錄上有最多碎片的石隕石雨 。分析這些石質的碎片,其中的成分包括大量的斜長石和錐紋石,散佈在其間的還有輝石或橄欖石的球粒。.

新!!: 隕石和普烏土斯克 (隕石) · 查看更多 »

普通球粒隕石

普通球粒隕石(有時被稱為O球粒隕石)是一種常見的球粒隕石。它也是迄今找到隕石中為數最多的,佔87%。故冠以“普通”二字。 但有趣的是,天文學家懷疑普通球粒隕石並非來自一顆典型的小行星,其“普通”只是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使它的碎片易於到達地球使然。在小行星帶內的柯克伍德空隙或長期共振皆存在這種軌道。事實上,在眾多已知的小行星當中,只有一顆不起眼的小行星3628被發現具有與普通球粒隕石相似的光譜。 普通球粒隕石中的H球粒隕石(佔普通球粒隕石的46%),被認為有可能源自韶神星,但由於韶神星受撞擊後相信出現了金屬的熔融,故此其光譜與普通球粒隕石並不相似。 總的來說,普通球粒隕石可能是來自少數某幾顆小行星的大量樣本。在太陽系的歷史中,這幾顆小行星在適當的時間在適當的位置,把大批碎片送往地球。 普通球粒隕石分成三種礦物成分不同的類別:.

新!!: 隕石和普通球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智神星

智神星(英語、拉丁語:Pallas),小行星序號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類繼谷神星(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後所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估計它的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智神星直徑為,比灶神星稍大一些,但是其質量卻比灶神星輕10–30% ,所以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第三重的小行星。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也就是本身的重力不能使外貌呈現圓滑),也可能是殘餘的原行星。 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2年3月28日發現智神星,那時被歸類為行星。事實上,19世紀初期發現的小行星都曾經被歸類為行星,直到1845年有更多的小行星被發現之後,才重新分類。 智神星的表面似乎由矽酸鹽組成;表面光譜和密度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智神星有異常高的軌道傾角(高達34.8°)、高離心率,類似冥王星,所以太空船很難前往智神星拜訪。.

新!!: 隕石和智神星 · 查看更多 »

1783年大流星

1783年大流星是一次異常明亮的火流星事件(流星串),發生於1783年8月18日,英倫三島等地居民都觀測到該天體。英國皇家學會《自然科學會報》對於1783年大流星進行過多番討論,英國物理學家查爾斯·布拉格登(Charles Blagden)曾經對該天體進行詳細的研究。.

新!!: 隕石和1783年大流星 · 查看更多 »

1959年航天活动列表

||1月2日 16:41 GMT ||月球号运载火箭 ||拜科努尔 ||RVSN ||月球1号 ||RVSN ||原计划撞击月球 ||月球探测器 ||N/A ||部分成功 ||第一个飞离地球引力场的航天器成为人造行星 |- ||1月21日 ||雷神-阿金纳 ||范登堡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 ||无 ||N/A ||N/A ||火箭试射 ||N/A ||失败 || |- ||1月23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失败 || |- ||1月30日 ||雷神DM-18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N/A ||成功 || |- ||2月17日 17:55 GMT ||先锋号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海军 ||先锋2号 ||美国海军 ||LEO ||云层探测 ||仍然在轨 ||部分成功 ||数据传输受到航天器非受控旋转的干扰 |- ||2月28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成功 || |- ||2月28日 ||雷神-阿金纳 ||范登堡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 ||发现者1号 ||DARPA ||LEO ||间谍卫星的模型 ||1959年3月3日 ||成功 ||第一个被发射到极轨的航天器 |- ||3月3日 05:10 GMT ||丘诺-2 ||卡纳维拉尔角 ||NASA ||先驱者4号 ||喷气推进实验室 ||太阳轨道 ||飞掠月球 ||N/A ||成功 ||第一个飞离地球轨道的美国航天器 |- ||3月21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成功 || |- ||3月21日 ||雷神DM-18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N/A ||成功 || |- ||3月26日 ||雷神DM-18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中程弹道导弹试验 ||N/A ||成功 || |- ||4月8日 ||雷神-艾布尔 ||卡纳维拉尔角 ||美国空军 ||无 ||N/A ||N/A ||再入实验 ||N/A ||成功 || |- ||4月13日 21:18 GMT ||雷神-阿金纳 ||范登堡空军基地 ||美国空军 ||发现者2号 ||DARPA ||LEO ||间谍卫星的模型,回收实验 ||1959年4月26日 ||部分成功 ||回收失败,可能被苏联获得 |- | rowspan.

新!!: 隕石和1959年航天活动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8 TC3

(卡特林那巡天系統臨時名稱:8TA9D69)是一顆質量80公噸,直徑的阿波羅型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於2008年10月6日被首度觀測到,卻在發現後的20小時內就衝進地球大氣層,並在蘇丹北部的上空爆炸 。由於在發現後不久,小行星中心(MPC)就已準確預測這顆小行星有極高的機率會衝進地球,這不但使學界能對小行星進行更完整的研究,也是首次成功預測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 撞擊事件過後,當地有大約600塊左右的隕石被尋獲,總重約,其大多屬於橄輝無球粒隕石,但也包含如等其他礦物 。.

新!!: 隕石和2008 TC3 · 查看更多 »

2011 MD

2011 MD 是一颗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在2011年6月28日凌晨0点50分(北京时间),其轨道距离地球表面只有,这只有地月距离的1/20。这是人类观测史上除去直接撞击地球的2008 TC3之外,距离地球第4近的小行星飞掠事件,仅次于2011 CQ1、2004 FU162和2008 TS26。 由于该小行星在距地球最近点时的位置离太阳不远,所以可能只有在其近地点前数小时的很短一段时间内能够观测它。业余天文爱好者在澳大利亚、南部非洲和美国可以用一台好的望远镜在正确的坐标位置找到它。 2011 MD在2011年6月22日由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在墨西哥的自动天文望远镜发现。它长度(Spitzer space telescope) 约6米之间。.

新!!: 隕石和2011 MD · 查看更多 »

2011年8月

没有描述。

新!!: 隕石和2011年8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10月

; 武裝衝突.

新!!: 隕石和2013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

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是发生在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YEKT)上午9時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位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管区车里雅宾斯克市的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陨石进入大气层时直径约15米,质量约7千公吨,在天空中留下大约10公里长的轨迹。主要的碎片似乎击中了切巴尔库尔湖。該次事件中有1,491人受伤。大多数受伤的原因是碎玻璃和建筑震动。 这次事件是自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以来在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空中爆炸。.

新!!: 隕石和2013年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5年美國

没有描述。

新!!: 隕石和2015年美國 · 查看更多 »

667A型核潜艇

扬基级(Yankee class)核潜艇是627系列型号苏联第二代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的北約代號,此級潛艇包括了667A型「宽突鳕」(навага, 扬基I级)、667AУ型「江鳕」(Налим, 扬基I级改进型)、667AM型「宽突鳕-M」(扬基II级)。由红宝石设计局设计,项目首席设计师Н. Ковалёв. 该级中24艘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建造,划归北方舰队,还有10艘由列宁共青团造船厂建造,归太平洋舰队。该级的北约代号“扬基”,在英文俚語中意指「美国佬」,因为该级外形颇像美国潜艇乔治·华盛顿级。该级潛艇自1968年服役,是苏联第一种携带16枚弹道导弹能与美国的战略潜艇导弹装载量媲美的级别。由于消音装置技术的提升使得扬基级H级更为安静,但仍比当时北约的潜艇噪声要大。一般派出3艘弹道导弹潜艇在百慕大以东海域战斗值班巡逻。北约将扬基级分为3个大类:扬基I级,扬基缺口型和扬基II级。 扬基级刚服役时被苏联海军分类为战斗舰艇六个等级中最大的“巡洋潜艇”,1982年6月调整分类为第二大的“大型潜艇”。.

新!!: 隕石和667A型核潜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磒石陨星陨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