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陶格夫匹尔斯

指数 陶格夫匹尔斯

陶格夫匹尔斯(拉脱维亚语:Daugavpils.,德语:Dünaburg,杜纳堡)是拉脱维亚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首都里加之东南方约230公里的道加瓦河两岸,被多个湖泊包围。陶格夫匹尔斯与白俄罗斯和立陶宛接壤,边界分别长33和25公里。.

59 关系: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卡爾十世·古斯塔夫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天氣紀錄列表安藤美姬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布蘭登堡部隊帕內韋日斯伊盧克斯泰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羅斯帝國海軍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E)哈尔滨市哈維爾·費南德茲哈爾科夫哈曼別動隊因弗兰提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D)立陶宛独立战争第502重戰車營索羅門·米霍埃爾斯索拉瑞斯客车維薩吉納斯道加瓦河馬克斯·魏因賴希马克·罗斯科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黑龙江省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阿尔弗雷兹·彼得罗维奇·鲁比克斯阿尔特马克条约阿克尼斯泰阿纳托尔·亚伯拉罕蘇巴泰葉卡布皮爾斯葉夫根尼·卡爾洛維奇·米勒葉格報告里加工业大学陶格夫匹尔斯国际机场陶格夫匹爾斯縣陶格夫匹爾斯足球會陶格夫匹爾斯自治市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Vitas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列表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波罗的海铁路局波羅的聯合公國...波羅的海行動波苏战争拳擊行動拉塞尼艾戰役拉特加爾計畫區拉脫維亞行政區劃拉脫維亞計畫區拉脱维亚城市列表2009–10年歐霸盃外圍賽及附加賽圈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是一名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纳粹德国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Sichelschnitt)计划的依据。在东线,他先后指挥了位于克里米亚和包围列宁格勒的军队,并随后担任南方集团军的司令官。面对于人数和装备都占据优势的苏联,他成功地阻止了苏联红军自斯大林格勒胜利之后的攻势,并成功地发动反击,夺取了哈尔科夫。最终因为和希特勒在战略上的分歧导致了他在1944年被解职。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医疗原因被释放了,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协助建立新的德国联邦国防军。.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 查看更多 »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卡爾十世·古斯塔夫(Karl X Gustav,)是1654年至1660年間的瑞典國王。他是卡爾九世的外孫。他的妻子是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海德維希·伊麗歐諾拉,二人育有一名兒子卡爾十一世。 他率領軍隊出征波蘭、德意志和丹麥,在位大部分時間都不留在國內。他的軍隊成功地橫渡了貝爾特海峽,並與丹麥簽訂了《羅斯基勒條約》,開拓了帝國時代的領土。.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卡爾十世·古斯塔夫 · 查看更多 »

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这是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如果表中列出的是某国的属地或领地,则在地名之后用括号标注。 首都用粗体表示。.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各国第一大和第二大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氣紀錄列表

天氣紀錄列表紀錄了不同項目的極端天氣現象。各項記錄採取的是特定監測標準,像是表面溫度、風速等,以保持數據外部影響的一致性。.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天氣紀錄列表 · 查看更多 »

安藤美姬

安藤美姬(),是一位著名日本花样滑冰運動員。安藤美姬在2007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成为亚洲第五位女子单人滑世界冠军,也是2011年四大洲花式滑冰錦標賽冠軍、2004年世界青年花式滑冰錦標賽冠軍與3次(2004年、2005年和2010年)日本花式滑冰錦標賽冠軍。安藤美姬是第一位完成四周跳的女子選手。.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安藤美姬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

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拉脫維亞語:Deniss Vasiļjevs,),拉脫維亞花式滑冰運動員(男子單人)。他是2017年和2018年提洛杯冠軍,2015塔林杯挑戰賽銅牌得主,三屆拉脫維亞全國賽冠軍。短曲項目首次進入前3名,獲得一面小銅牌,最後總排名位於第4。 早期選手生涯中,他曾獲得2016年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花式滑冰比賽的男子單人銀牌和團體銅牌,以及世界青少年花式滑冰大獎賽中兩面銀牌。他是首位在青少年大獎賽獲得獎牌的拉脫維亞滑冰選手。 至2018年5月2日為止,他在國際滑冰聯盟(ISU)積分排名第11位。.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丹尼斯·瓦西里耶夫斯 · 查看更多 »

布蘭登堡部隊

布蘭登堡(Brandenburger)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一支特種部隊。該單位由德國情報機構「阿勃維爾」於1939年間建立,起初僅負責軍事情報偵蒐、滲透與敵後破壞等任務;其成員主要由受納粹主義思想感召的海外德意志裔志願人員組成,因此成員多半精通外語,通常也對任務地點或作戰區域的地形環境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布蘭登堡部隊通常由不同的陸軍單位指揮,並廣泛於東歐、非洲南部、阿富汗、中東與高加索等地區執行任務。戰爭後期,該部隊的部分單位亦奉命至南斯拉夫等地清剿在地的游擊隊。布蘭登堡部隊於戰爭結束前數個月被改編並整併為裝甲擲彈兵師。戰爭結束時,部分部隊成員於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向英軍投降,但仍有大量隊員憑藉優秀的反偵蒐技巧躲過了盟軍的追捕,最終去向不明。.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布蘭登堡部隊 · 查看更多 »

帕內韋日斯

帕內韋日斯 (立陶宛語: Panevėžys )是位於立陶宛北部的一個城市。帕內韋日斯是立陶宛人口第五多的城市。面積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過115,000人。首次被提及於1503年。.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帕內韋日斯 · 查看更多 »

伊盧克斯泰

伊盧克斯泰是拉脫維亞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距離陶格夫匹爾斯25公里,毗鄰與立陶宛接壤的邊境,面積9平方公里,鎮上有天主教、東正教和信義宗教堂,2010年人口2,856。 Category:拉脫維亞城市.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伊盧克斯泰 · 查看更多 »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

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Иерони́м Петро́вич Уборе́вич,),苏联军事家,一级集团军级軍銜(1935年時授予),在俄国内战中率领红军取得多次胜利。在担任红军军备部长时力主发展空军和装甲部队,强调要重点训练红军掌握现代兵器和装备。在担任多个军区司令期间,他组织了多次演习和野外作业,提高了苏军的实际训练水平,完善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受他影响的同僚和他所提拔的下属中不少成为了苏德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大清洗中,他和图哈切夫斯基等军队高层领导人被处决,是苏联军队的重大损失。.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p;),通稱列寧(a),是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學理論家,曾擔任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1924年)及蘇聯(1922年-1924年)人民委員會主席(總理)。在他治理下,俄羅斯和往後的蘇聯成為接受布爾什維克(後來的蘇聯共產黨)統治的一黨制社會主義國家。列寧的思想體系根基於馬克思主義,而其發展的政治理論則稱為「列寧主義」。 列寧出身於富裕的辛比爾斯克中產階級,在兄長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於1887年遭到處決後,他決定接受革命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由於參與反對俄羅斯帝國沙皇專制制度的抗議活動,導致他遭喀山國立大學除名,他在隨後幾年則專注於法律學位上。1893年,他搬到聖彼得堡,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高級幹部,主張馬克思主義。1897年,他因為而遭逮捕,至度過長達3年的流放生涯,期間迎娶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為妻。他在流放結束後搬往西歐,透過出版而成為著名的政黨理論家。1903年,他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意識形態分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領導布爾什維克對抗尤里·馬爾托夫的孟什維克。他鼓舞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爆發,爾後則發起活動,以讓第一次世界大戰轉為整個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相信這將推翻、且由社會主義社會替代。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並建立俄國臨時政府,列寧則返回俄羅斯。之後他領導發動十月革命,使布爾什維克推翻新政權。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組成人民委員會(最高行政機關),部分權力則由民選的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擁有。新政府曾為俄國立憲會議進行選舉,但隨後遭到廢除。在與同盟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後,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俄羅斯控制下,承認非俄羅斯民族國家獨立。然而契卡也組織暴力行動以鎮壓反對者,造成數萬人死亡、或關押至古拉格的集中營,史稱「紅色恐怖」。右派和左派團體共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但在1917年至1922年的俄國內戰中戰敗。儘管俄羅斯政府決定重新分配農民、國家銀行與大型工業的土地,不過為了應對戰爭破壞、與民眾暴動,列寧在1921年推行混合經濟體系的新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成長。為了設法推進世界革命,列寧政府創辦第三國際,期間發動波蘇戰爭。1922年,俄羅斯和鄰近國家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宣告蘇聯成立。隨著健康越來越惡化,列寧對於其繼任者新當選總書記的約瑟夫·史達林權力不斷增長表示反對,最後他於逝世。 列寧被廣泛視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帝國海軍

俄羅斯帝國海軍 是俄羅斯從1696年開始直到1917年之間的海軍力量。 1696年俄羅斯沙皇國與奧斯曼帝國的亞速海戰中,彼得大帝下令創立正規海軍。其軍力在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達到了頂峰的實力,規模僅次於英法的艦隊,由於在19世紀後俄羅斯的工業與經濟發展緩慢海軍開始進入衰退期,但經過尼古拉二世統治後期軍力開始復甦,直到日俄戰爭後太平洋艦隊遭到嚴重受創,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強爭波羅的海,黑海艦隊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布雷,以防止奧斯曼帝國海軍進入黑海。最終由於俄國革命退出一戰後,波羅的海艦隊撤出了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和塔林基地,撤回喀琅施塔得。1918年象徵著俄羅斯帝國海軍的結束,其與雙方戰鬥的水手與艦艇成為了建立蘇聯海軍的核心要素。.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俄羅斯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此為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此外交代表機構都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外交部。俄羅斯聯邦大使館與任何國家的領事館的最大的聯絡之一。俄羅斯在東歐、近東以及特別是在前蘇聯狀態有顯著的利益。其具有廣泛的聯繫,於世界的開發中國家中,冷戰時期的外交投入於亞洲與非洲的影響極大,也是現在的商業因素更重要的資產。 俄羅斯成立了幾個領事館於美國與加拿大,用以服務俄羅斯移民。1917年,沙皇政府滅亡。在美國七個城市與三個加拿大城市卻維持領事對沙皇效忠,並從美國政府獲取資金。領事館於1920年代後期停止了服務;且美國政府查獲該領事館的記錄。展開了查獲長期的爭議。於1949年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取得相關文件資料;1980年,美國政府借給加拿大領事館的文件資料到。 於1990年1月31日美國送回文件檔案給蘇聯並保留微縮膠片作為證據。 1992年以後,由於經濟因素,俄羅斯駐賴索托、駐尼日、駐布吉納法索及駐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大使館皆停止運作。 1995年,駐蘇利南的大使館也停止運作。 由於喬治亞與俄羅斯斷交,2008年,由代辦原俄羅斯駐喬治亞使館的相關業務。.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俄羅斯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E)

以下的格式為:.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國際民航組織機場代碼 (E) · 查看更多 »

哈尔滨市

哈尔滨(a),简称哈市,别名冰城、東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位于中国東北平原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20世纪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省会城市中辖区面积最大、辖区户籍人口第二多的特大城市,现辖9区、2市、7县,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继重庆、北京、天津之后为全国第四;市辖区人口55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地区常住人口1063.60万人,列全国第八位。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哈尔滨在近现代深受俄罗斯影响。1912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有43091人,佔當年哈爾濱人口73.7%。至今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之一。今天,哈尔滨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中方永久轮值举办城市。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哈尔滨市 · 查看更多 »

哈維爾·費南德茲

哈維爾·費南德茲·羅培茲(Javier Fernández López,),西班牙花式滑冰運動員。他是男子單人項目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季軍(2018),兩屆世界錦標賽冠軍 (2015、 2016年),兩屆世界錦標賽銅牌(2013、 2014年),以及五屆歐洲錦標賽冠軍(、、、、2017),以及銀牌,以及五屆冠軍。他也是第一位奪得世界錦標賽金牌的西班牙選手。.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哈維爾·費南德茲 · 查看更多 »

哈爾科夫

哈爾科夫(Харків,哈爾基夫;Харьков)位於烏克蘭東北部,人口1,455,000(2005年),面積303平方公里,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和哈爾科夫州的首府,也是該國重工業、文化、教育中心。该市以俄语人口为主,并于2006年将俄语订为地区官方语言。.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哈爾科夫 · 查看更多 »

哈曼別動隊

哈曼別動隊(,德語:Rollkommando Hamann)是1941年7月至10月間在立陶宛地區活動的小型別動隊,負責屠殺;根據估計,該單位至少殺害了6萬名猶太人。此外,該單位也於1941年7月至8月間在拉脫維亞執行了多起大規模屠殺。哈曼別動隊的獵殺、所執行的與由於考納斯內的屠殺行動共同造成了1941年年底立陶宛猶太人的滅絕。在約6個月的期間內,估計有80%的立陶宛猶太人遇害。其他的猶太人則被迫從事勞動,並被集中關押在城市的猶太區內,主要以與兩處為主。.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哈曼別動隊 · 查看更多 »

因弗兰提省

因弗兰提省(Województwo inflanckie),或称为立窝尼亚省(Livonijos vaivadija),被称为波属立窝尼亚,是1620年代独立于文登省,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时撤销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因弗兰提省是在波兰立陶宛联邦中几个由波兰和立陶宛共同管理的地区之一。 因弗兰提省,在1660年后有时候暗指为因弗兰提公国,为立窝尼亚公国的被波兰立陶宛联邦保留的地区中的一小部分,立窝尼亚公国在1621年至1625年的波瑞战争中被瑞典帝国征服。 省总督所在地为蒂尼堡(陶格夫匹尔斯)。 该省名字Inflanty源于波兰化的利夫兰(Livland),而利夫兰为Livonia的德语名。在现在,该地区属于拉脱维亚,被称为拉特加尔。.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因弗兰提省 · 查看更多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D)

Category:航空代码列表.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机场代码 (D)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独立战争

立陶宛独立战争,也被称为自由抗争(Laisvės kovos),指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陶宛为保卫其独立而进行的三场战争,它们分别是:与布尔什维克的战争(1918年12月-1919年8月),与西俄罗斯志愿军之间的战争(1919年6月-1919年12月)以及与波兰进行的战争(1920年8月-1920年11月)。这些战争拖延了国际社会对独立的立陶宛国家的承认及其管理机构的组建进程。.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立陶宛独立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502重戰車營

德意志國防軍第502重戰車營(Schwere Panzer-Abteilung 502)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一支配備重型戰車的獨立裝甲營,主要參與東方戰線的戰鬥。該單位是德意志國防軍內第一支接收虎I戰車並將之用於戰鬥的部隊。第502重戰車營是戰爭期間最出色的德軍裝甲部隊之一,總共摧毀了1400輛坦克以及2000門火炮。.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第502重戰車營 · 查看更多 »

索羅門·米霍埃爾斯

索羅門·米霍埃爾斯(Solomon (Shloyme) Mikhoels)是一位蘇聯猶太人演員,也是莫斯科國家猶太劇院藝術總監,曾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索羅門·米霍埃爾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猶太反法西斯委員會主席。 然而,約瑟夫·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追求反猶太主義路線,索羅門·米霍埃爾斯身為猶太領導人的地位導致蘇聯對他進行迫害。1948年,索羅門·米霍埃爾斯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被謀殺,他的遺體被撞倒,偽造成交通事故。.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索羅門·米霍埃爾斯 · 查看更多 »

索拉瑞斯客车

索拉瑞斯巴士客车公司(Solaris Bus & Coach S.A.)是波兰全国最大的一家客车企业,从事客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的生产销售。BBC World一个与2004年5月欧盟东扩有关的节目中Solaris作为波兰后共产主义时期的成功范例。 作为一个私人企业和家族企业,公司在波兰波兹南市附近的和Środa Wielkopolska都有自己的工厂。克里齐兹托夫·奥尔塞夫斯基(Krzysztof Olszewski)先生担任该公司董事长,其妻子索朗日(Solange)担任主席,全面负责同客户的业务联络。 2007年索拉瑞斯员工数达到1200人,2009年达到1600人。目前年产客车1000-1200台。.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索拉瑞斯客车 · 查看更多 »

維薩吉納斯

維薩吉納斯(Visaginas)是位於立陶宛東部的一座城市。立陶宛最大的湖泊Drūkšiai湖就位於這座城市附近。維爾紐斯至陶格夫匹爾斯的鐵路穿行該市。通過高速公路,維薩吉納斯與全立陶宛各主要城市連接。維薩吉納斯有立陶宛唯一的一所核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之一。有超過5000人在這座核電站工作。除此之外,市內還有1500多家小企業。 Category:立陶宛城市.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維薩吉納斯 · 查看更多 »

道加瓦河

道加瓦河(拉脫維亞語:Daugava,Западная Двина́ (Zapadnaya Dvina),白俄罗斯语:Заходняя Дзвiна (Zahodniaja Dźvina),Dźwina,Düna,爱沙尼亚语:Väina,芬兰语:Väinäjoki)发源于俄羅斯瓦爾代丘陵,流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進入波羅的海的海岸里加灣,總長度為1,020公里(633.7英哩),由一條運河與别列津纳河和第聂伯河連接,不應跟北德維納河混淆。 道加瓦河有三道為水力發電廠而興建的水壩:Rīgas HES位於里加上游,距離河口35公里,再沿上游35公里(即距離河口70公里)有Ķeguma HES,再沿游37公里(即距離河口107公里)有Pļaviņu HES。曾計畫興建第四座Daugavpils HES,但受到廣泛批評。白俄羅斯現正計畫在道加瓦河白俄羅斯段興建數道水力發電廠用的水壩。.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道加瓦河 · 查看更多 »

馬克斯·魏因賴希

克斯·魏因賴希(1894年4月22日 - 1969年1月29日)是語言學家,專攻社会语言学和意第緒語,語言學家尤里埃爾·瓦恩里希之父。.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馬克斯·魏因賴希 · 查看更多 »

马克·罗斯科

克·罗斯科 (Marks Rothko,),出生名馬庫斯·雅科夫列維奇·羅特科維奇(Ма́ркус Я́ковлевич Ротко́вич,Markuss Rotkovičs)生于沙俄时代的拉脱维亞,1910 移民美国。年青时以兼职赚取费用求学,当过演员、场记、画家、待者、挨过饿。1929年成为一所犹太教会的兼职教师,也是表现主义时的创始成员。后因患病、沮丧、忧郁、酗酒及服用过量镇定剂和抗忧郁药物,导致于1970年切断静脉自杀身亡。尽管他本人排斥被打上流派分类的标签,但他的作品和画风依然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典范之作。.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马克·罗斯科 · 查看更多 »

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

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爱森斯坦(Серг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Эйзенштейн,)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犹太人。他是电影学中蒙太奇理论奠基人之一,其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作。他著名的作品除了1925年《战舰波将金号》外,還有1924年的《罷工》、1927年的《》、1932年的《》以及史詩片《》及《》。其理论著作有《蒙太奇》、《蒙太奇1938》、《垂直蒙太奇》、《杂耍蒙太奇》、《电影中的第四维》、《镜头以外》。.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谢尔盖·米哈依洛维奇·爱森斯坦 · 查看更多 »

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

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列出世界各城市營運中及已休業的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路面電車與輕軌系統列表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省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以下为中国黑龙江省以及黑龙江省辖下城市的友好城市(姐妹城市)列表:.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黑龙江省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兹·彼得罗维奇·鲁比克斯

阿尔弗雷茨·彼得罗维奇·鲁比克斯(Альфред Петрович Рубикс,Alfrēds Rubiks,)是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是一位拉脱维亚人,在“八一九事件”中执行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指示,被拉脱维亚当局拘捕被判处八年徒刑(六年零两个月十二天后获释)。.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阿尔弗雷兹·彼得罗维奇·鲁比克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特马克条约

《阿尔特马克条约》(Truce of Altmark)由瑞典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于1629年9月25日在格但斯克附近的阿尔特马克村签署,结束了为期三年的波瑞战争。 条约规定,瑞典继续控制立窝尼亚和维斯瓦河口地区,但从普鲁士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撤军,仅保留几个沿海城市。波兰-立陶宛联邦夺回瑞典自1625年入侵以来占据的土地。立窝尼亚道加瓦河以北地区被割让给瑞典,但其东南部分仍由联邦统治。瑞典将分得未来六年内联邦三分之二的港口航运费,这些港口包括但泽和埃尔布隆格等。这笔航运费为瑞典参与三十年战争提供了资金。 1635年,《阿尔特马克条约》续签。瑞典放弃普鲁士的港口,波兰-立陶宛联邦放弃包括里加在内的立窝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仅保留陶格夫匹尔斯地区。此次条约是在瑞典被联邦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打败后不久签署的。这场发生在什图姆的战役使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险些被俘。 Category:瑞典历史 Category:波兰历史 Category:立陶宛历史.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阿尔特马克条约 · 查看更多 »

阿克尼斯泰

阿克尼斯泰是拉脫維亞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毗鄰與立陶宛接壤的邊境,距離陶格夫匹爾斯69公里,由傑卡布皮爾斯縣負責管轄,面積3.43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951。 Category:拉脫維亞城市 Category:1991年拉脫維亞建立 Category:1991年建立的聚居地.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阿克尼斯泰 · 查看更多 »

阿纳托尔·亚伯拉罕

阿纳托尔·亚伯拉罕(Anatole Abragam,),法国物理学家,《核磁原理》的作者,对核磁共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亚伯拉罕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库尔兰省的陶格夫皮尔斯,1925年,他和他的家人移民到法国。.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阿纳托尔·亚伯拉罕 · 查看更多 »

蘇巴泰

蘇巴泰是拉脫維亞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距離陶格夫匹爾斯40公里,毗鄰與立陶宛接壤的邊境,面積5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739。十九世紀末,鎮上接近一半居民是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1941年屠殺當地猶太居民。 Category:拉脫維亞城市.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蘇巴泰 · 查看更多 »

葉卡布皮爾斯

叶卡布皮爾斯(Jēkabpils、Jakobstadt、Jakubów)是拉脫維亞東部的一個城市,該國九個直轄市之一。位於首都里加和道加瓦皮爾斯之間,橫跨道加瓦河兩岸。面積23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26,000人。 1670年由庫爾蘭公爵雅各布·克特勒取得特許狀,因而得名(皮爾斯是「城堡」的意思)。1962年與克魯斯皮爾合併成今日之規模。.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葉卡布皮爾斯 · 查看更多 »

葉夫根尼·卡爾洛維奇·米勒

葉夫根尼·卡爾洛維奇·米勒(Jewgeni Karlowitsch Miller,Евгений Карлович Миллер;),俄羅斯帝國陸軍中將,俄國內戰中的保皇黨白軍領袖之一。.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葉夫根尼·卡爾洛維奇·米勒 · 查看更多 »

葉格報告

《葉格報告》(德語:Jäger-Bericht,正式全稱為《截至1941年12月1日由第3別動小組所執行的處決的完整表格》)是一份由武裝親衛隊旗隊領袖於1941年12月1日所撰寫的報告。葉格本身即是A別動隊的指揮官;該單位於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被編入北方集團軍。該份報告是至今保存最為完整且紀錄最為詳細的別動小組殺人報告,同時也是記錄、與等地的納粹大屠殺的重要文獻。 《葉格報告》是一份記數表格,它記錄了包含第3別動小組與哈曼別動隊在內的殺人小隊所執行的所有處決任務。在記錄期間(1941年7月2日~11月25日),該報告幾乎每天更新,並最終於1941年12月1日結算時得出總共137,346人遇害的數字;其中多數為猶太人。報告內詳細記載了屠殺發生的地點與日期,以及受害者人數與類別(猶太人、共產主義者、罪犯等)。整體而言,在報告記錄的期間內,在白俄羅斯、立陶宛與拉脫維亞等三國境內71個不同地點,共有112次處決被執行。此外,單日處決人數超過2,000人的情形共發生了17次。1942年2月9日,在一份呈遞給親衛隊旅隊領袖的手寫備忘錄中,葉格將受害者總數上修為138,272人,其中包括136,421名猶太人(男性46,403人、婦女55,556人、孩童34,464人)、1,064名共產主義者、653名精神病患與134名其他身份的受害者。報告最後總結立陶宛現在是地區,僅存的34,500名猶太人均被集中在、與等三處猶太區內。然而,葉格報告所記載的數字事實上並非立陶宛境內所有猶太人的死亡人數,因為該報告並未計入由第2別動小組在希奧利艾地區所執行的屠殺(約46,000人遇害)與9月13日在沙基艾、9月19日在庫迪爾科斯-瑙梅斯蒂斯、7月至8月間在克雷廷加以及6月24日在加爾格日代等地的處決行動;此外,報告也未記載10月1日在維爾紐斯、並造成4,000名猶太人死亡的贖罪日屠殺。 《葉格報告》厚達9頁,備有5份副本,但僅有一份留存至今,目前保存在俄羅斯莫斯科的內。該副本於1944年紅軍佔領立陶宛時被發現,但蘇聯當時並未將之對外公布,也沒有在任何納粹罪行審判中提出。1963年,也就是卡爾·葉格逝世後4年,蘇聯外交部才正式向德國揭露這份副本。這份報告收錄在1965年出版的文件集《立陶宛的大規模屠殺》(Masinės žudynės Lietuvoje)中,並於1972年由德國聯邦檢察官向西方世界公開。.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葉格報告 · 查看更多 »

里加工业大学

里加工业大学(Rīgas Tehniskā Universitāte,缩写RTU),亦称“里加科技大学”,是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古老的理工类大学,位于首都里加。里加工业大学是拉脱维亚唯一一所理工类大学,同时是拉脱维亚目前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大学。.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里加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陶格夫匹尔斯国际机场

陶格夫匹尔斯国际机场(Daugavpils Starptautiskā Lidosta,),是一座在建机场,位于拉脱维亚第二大城市陶格夫匹尔斯东北方向12千米处。 陶格夫匹尔斯国际机场所在地原为苏联时期的军事基地,曾为苏联空军第372轰炸机飞行团(372 APIB)驻地。该空军基地原已彻底废弃。但自2005年起,拉脱维亚政府开始在空军基地旧址规划建设陶格夫匹尔斯国际机场,并充分利用基地遗留的跑道和航站楼等设施。新机场计划于2013年完工。 陶格夫匹尔斯市政当局成立了陶格夫匹尔斯机场公司来负责新机场的建设。机场建成后可满足大型飞机的起降,提供国内及国际方面旅客、货运和包机服务。规划中的跑道规格为2500米×46米。.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陶格夫匹尔斯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陶格夫匹爾斯縣

陶格夫匹爾斯縣 (Daugavpils rajons、Даугавпилсский район)是拉脫維亞東南部的一個縣。面積2,525.5平方公里。人口39,851人。縣治陶格夫匹爾斯為一直轄市。下分2市1鎮20村。 D.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陶格夫匹爾斯縣 · 查看更多 »

陶格夫匹爾斯足球會

陶格夫匹爾斯足球會(BFC Daugavpils)是拉脫維亞的一家足球俱樂部,主場位於陶格夫匹爾斯。主場球場是Celtnieks球場,可以容納 3,980 人。陶格夫匹爾斯是2013賽季拉脫維亞足球甲級聯賽的冠軍得主。 Category:拉脫維亞足球俱樂部.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陶格夫匹爾斯足球會 · 查看更多 »

陶格夫匹爾斯自治市

陶格夫匹爾斯自治市(Daugavpils novads),是拉脫維亞的一個自治市,設立於2009年。陶格夫匹爾斯自治市位於該國東南部。人口28,733人,面積1877.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約15人/km2。 其範圍不包括陶格夫匹爾斯直轄市。.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陶格夫匹爾斯自治市 · 查看更多 »

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下方列出Google街景自2007年5月25日引入美國後所覆蓋的範圍。.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Google街景服務覆蓋範圍 · 查看更多 »

Vitas

维塔斯(Витас,Vitas,),原名維塔利·弗拉達索維奇·格拉喬夫(Виталий Владасович Грачев,拉丁化:Vitalii Vladasovich Grachyov),是出生于拉脫維亞的俄罗斯男歌手,以其跨越五个八度的宽广音域和高音区雌雄难辨的声线著称,有「海豚音王子」美譽。是俄罗斯流行音乐领域继t.A.T.u.和Nu Virgos之后又一风靡全球的歌手。他于2000年在克里姆林宫的演唱会的现场录像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其个人网站的日均访问量曾一度超过200,000。.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Vitas · 查看更多 »

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列表

欧洲足联是負責管理歐洲區及現時53個所屬成員國的各項足球事務,並代表歐洲的足球機構。現時歐洲足協現時共有53個所屬成員國,包括所有的歐洲國家以及俄羅斯、土耳其、以色列、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賽普勒斯和哈薩克等亞洲或跨欧亞两洲的國家,英國的四個構成國家分被視為四個所屬成員國: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位於北大西洋上的法羅群島屬於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亦是歐洲足協成員國唯一國家的領土仍然屬於其他國家。另外按地理環境歸納入歐洲國家的科索沃、摩納哥及梵蒂岡城並非所屬成員國。 UEFA所屬成員國各自設有一套本土聯賽足球系統(現時只有列支敦士登沒有),足球俱樂部如果在最高級別足球聯賽獲得冠軍,又或者在本土盃賽獲得冠軍,就可以代表所屬成員國參加兩項歐洲級別賽事:歐洲聯賽冠軍盃及歐霸盃,部分資素較高的聯賽(欧洲五大联赛)只要取得聯賽前列名次亦可以參加歐洲賽事, 本條目連結UEFA所屬成員國的最高級別職業足球聯賽的足球俱樂部,列表按所屬國家的英文名稱順序排列,本條目所列明的國家只包括歐洲足協所屬成員國。足球俱樂部會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各間球會會列明官方的英文名稱或者當地官方名稱,粗體字則代表應屆聯賽冠軍。.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列表 · 查看更多 »

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

在波兰与立陶宛两国的历史中,1569年至1648年间可以说是一个共同而完整的历史阶段,这段历史开始于1569年的卢布林联合,结束于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起义。卢布林联合使波兰立陶宛联邦登上历史舞台,取代了先前存在于波兰和立陶宛两国之间的共主邦联,使两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两国联盟主要是由波兰贵族、波兰化的立陶宛贵族和鲁塞尼亚贵族通过中央议会与地方议会制度运作的,但是自1573年以后,便由经选举产生的国王领导。联邦贵族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其他欧洲国家要高,与在欧洲其他地方盛行的绝对君主制政体相比,这些贵族所建立的早期民主政体更加先进。 联邦初创时,波兰正处在一个国力雄厚强大,国家繁荣昌盛,文明也不断发展的时期。波兰立陶宛联盟已成为欧洲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势力与必不可少的文化实体,将西方文化不断向东传播。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前半叶,波兰立陶宛联邦一直是中欧的大国,幅员达100万平方千米。 在宗教改革(新教勢力的劇增)于波兰取得成效(联邦在全欧独一无二的宗教宽容于1573年的華沙聯盟協約中达到极点)后,天主教会在耶穌會的先鋒開路下,從各方面发起反击——反宗教改革(特指1564-1648年的天主教反撲)使很多新教徒皈依回天主教,但也迫害了大量聯邦國內的「異教徒」(虔誠的東正教徒與新教徒)。联邦在同化联邦东部鲁塞尼亚人(東正教徒)的方面产生的分歧与遇到的困难越发明显。在早期(自16世纪末开始),这些分歧与困难在1596年宗教领域的布列斯特聯合中(強迫東正教徒承認教宗權威,轉化成東儀天主教徒),表露无疑。中央發布的這份宗教「联合」,使联邦的东正教徒分裂並奮起反抗;而在军事层面上,哥萨克(屬於拒絕教宗權威的東正教徒)的一系列起义也表明这种宗教-民族矛盾的严重程度。 联邦在国王斯特凡·巴托里治下武功强盛,但在瓦萨王朝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和瓦迪斯瓦夫四世治下,被卷入一系列王朝矛盾当中。联邦成为一系列国内冲突的发生地,而国王、手握重权的权贵和各种贵族派系是其中的主角。联邦与沙俄、瑞典和奥斯曼帝国作战。联邦的势力达到鼎盛的霸權地位時,她的一些强邻则正处在国运最为艰难的阶段。波兰-立陶宛国寻求在东北欧建立至高無上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对沙俄的统治地位。三十年战争期间,联邦与哈布斯堡王朝结盟,但其并未直接参与到这场战争当中。以下是1577-1641年聯邦對外影響力的概述: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在1577年发动利沃尼亚战争,攻占利沃尼亚地区大部,使联邦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国王巴托利和扬·扎莫伊斯基反击成功,迫使沙俄与联邦签署1582年条约,并收复大部分曾被俄罗斯夺取的领土,而瑞军已在极北的爱沙尼亚地区扎根。齐格蒙特三世在1600年宣布爱沙尼亚是联邦领土,此言成了波兰与瑞典为争夺利沃尼亚所引发的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持续至1611年,胜负未定。 1600年,俄国进入政局动荡期,联邦提议与俄国缔结联盟。此举失败后,其他很多类似的尝试接踵而至,这些举动很多都非常大胆,但也都已失败告终,其中包括军事入侵、其他王朝和外交行动和阴谋。因为俄波两个社会和帝国之间的差异太过巨大,难以弥合,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619年的杜里诺休战后便停止了上述的一切尝试,达到其领土的最大面积。同时,其军力也因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受到削弱。 1620年,在苏丹奥斯曼二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宣布向联邦宣战。联邦在楚措拉战役中惨败,盖特曼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战死,面对奥斯曼-鞑靼的侵略军,联邦形势非常危急。随后,波兰-立陶宛开始动员军队,盖特曼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在霍滕战役(1621年)成功抵挡敌军的多次猛攻,而东南前线的局势也由此得到缓解。1633年至1634年间,联邦和奥斯曼波兰-奥斯曼战争重启战端,在这一时期,联邦的大片领土受到鞑靼袭击,不少居民被劫掠为奴。 1621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袭击里加,重启波兰与瑞典间的战争,随后,瑞军占领利沃尼亚大部,控制波罗的海至普茨克一带,并封锁但泽。此时联邦疲于其他地方的战事,在1626年至1627年间,发起反击,利用盖特曼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尔斯基的军事才能与奥地利的援助。在欧洲几个强权的压力下,战争结束,双方签署阿尔特马克和约,瑞典得到的领土甚至比古斯塔夫·阿道夫所征服的还要多。 1632年,联邦与沙俄之间再次爆发战争,战后双方势力并无太大变化。国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继续收复瑞典占领的失地。随后,双方签署斯图赫姆斯多尔夫条约,结束敌对状态,瑞典从王室普鲁士的城市与港口中退出,但保留利沃尼亚大部。库尔兰仍然留在联邦内,负责立陶宛的波罗的海贸易。在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于1641年最后一次代表普鲁士向波兰国王称臣后,联邦对普鲁士及其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者的影响力日益减弱。.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历史 (1569年-1648年)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铁路局

波罗的海铁路局(Pribaltyskaya zheleznaya doroga)是苏联铁路历史上的铁路管理局之一,总部设于里加,成立于1963年2月16日,负责管辖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加里宁格勒州的铁路系统,下辖里加、陶格夫匹尔斯、叶尔加瓦、爱沙尼亚、维尔纽斯、希奥利艾和加里宁格勒铁路分局。波罗的海铁路局与十月铁路局、白俄罗斯铁路局相邻,并与西南方的波兰铁路连接。至1990年,波罗的海铁路局的营业里程超过9000公里,其中包括596.4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和211公里的窄轨铁路(750毫米轨距)。苏联解体后,波罗的海铁路局被撤销并分拆为爱沙尼亚铁路、拉脱维亚铁路、立陶宛铁路以及加里宁格勒铁路局,其中加里宁格勒铁路局划归俄罗斯铁路。.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波罗的海铁路局 · 查看更多 »

波羅的聯合公國

波羅的聯合公國(Vereinigtes Baltisches Herzogtum、Balti Hertsogiriik、Jungtinė Baltijos Kunigaikštystė、Apvienotā Baltijas hercogiste)是歷史上構想的建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也稱大利沃尼亞公國。 俄羅斯帝國崩潰后,德國在佔領庫爾蘭時,俄羅斯帝國的利沃尼亞和愛沙尼亞地區的波羅的海德國人貴族階級提出了這一構想。 這一構想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按照構想,庫爾蘭、愛沙尼亞和利沃尼亞都將因此處在德國的影響之下。 波羅的聯合公國只停留在提案階段,并沒有實際真正獨立,其他國家也並未承認。即使實際建國,也多認為將會是德國的從屬國或者傀儡政權。.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波羅的聯合公國 · 查看更多 »

波羅的海行動

波羅的海行動(俄語:Прибалтийская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又名立陶宛-拉脫維亞防禦行動(俄語:O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 в Литве и Латвии),是蘇聯紅軍於1941年6月22日至7月9日間在立陶宛、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等地所實施的一連串防禦性作戰的總稱,該行動是紅軍對德意志國防軍自巴巴羅薩作戰開始以來的攻勢所做出的回應。.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波羅的海行動 · 查看更多 »

波苏战争

波苏战争(1919年2月-1921年3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苏维埃俄国与波兰第二共和国这兩个新成立的政权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是由两国对扩张领土和扩大影响力的企图所引起。 《凡尔赛条约》使波兰自18世纪末被瓜分以来重新立國,刚刚恢复独立的波兰寻求保住那些在被瓜分时失去的领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文简称:苏俄)的目标是控制同样的领土,那些地方曾经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失去。两国都声称自己获胜。在这场战争中,波兰人声称成功的保卫了自己的国家,而苏俄则声称波兰的向东侵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击退,认为那是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國內戰的一部分。 波兰与苏俄的边界在《凡尔赛条约》中并未加以详细说明,战后的骚乱事件:1917年俄国革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崩溃;俄国内战;同盟国从东部阵线撤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独立的尝试。波兰的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认为这是波兰向东拓展疆土的有利时机,计划通过联合中东欧其余国家建立一个波兰化的联盟「海間聯邦」(指從波羅的海至黑海),作为对付德国和俄国帝国主义再度出现这一潜在威胁的防波堤。弗拉基米尔·列宁则认为红军可以經由波兰支援德国共产党,并在欧洲其他地方制造革命。 1919年,波兰军队控制了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在波乌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波兰人和乌克兰人都提出要求的版图上建立一个乌克兰国家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尝试未能成功。同时,布尔什维克在内战中取得优势,并向西进攻有争议的领土。1919年末,形成了一条清楚的阵线。边境小型冲突逐步升级,1920年4月,毕苏斯基的向东攻入乌克兰,开始了公开的战争。几乎同时,苏俄军队已经开始反攻,最初的反攻非常成功,苏军進至波兰首都华沙附近。这时,西方国家担心苏军抵达德国边境,对波苏战争的兴趣增加。在仲夏,华沙看来即将陷落,但在8月中旬局势再次倒转,波兰军队在华沙战役中取得了意外的、决定性的胜利。向东前进的波军節節勝利,苏俄提出求和,1920年10月,双方停火。1921年3月18日签订了正式的和平条约——《里加条约》,划分了波兰和苏联之间有争议的边界。这次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苏边界。.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波苏战争 · 查看更多 »

拳擊行動

拳擊行動 (Fist punch),也被稱作是 十一天戰爭,Mawdsley (2007), p. 35 這是同盟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動的一場進攻。這也是東方戰線中最後一場大型的作戰。 由於俄國革命以及緊接而來的俄國內戰,俄國在這場戰役中無法組織起任何有效率的抵抗。因此同盟國在這場戰役裡攻佔了大片土地。包含波羅的海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最後,布爾什維克政府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以結束這場戰役。.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拳擊行動 · 查看更多 »

拉塞尼艾戰役

拉塞尼艾戰役(俄語:Расейняй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是一場德意志國防軍(由埃里希·霍普納指揮)與蘇聯紅軍第3摩托化軍(由少將指揮)Glantz, Stumbling Colossus, 1998, p155-p156及第12摩托化軍(少將指揮)於立陶宛境內的考納斯西北方75公里處發生的一場裝甲戰鬥,戰役起因是蘇聯紅軍的西北方面軍指揮官庫茲涅佐夫希望消滅當時已經渡過尼曼河的德軍。戰役過後,蘇聯西北方面軍的裝甲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而德軍亦成功地為持續推進至道加瓦河的進攻之路掃除障礙。這是一場巴巴羅薩行動早期的重要戰役,蘇聯方面則稱之為邊境防禦作戰(1941年6月22日–27日),是波羅的海戰略防禦行動的一部分。.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拉塞尼艾戰役 · 查看更多 »

拉特加爾計畫區

拉特加爾計畫區(拉脫維亞語: Latgales plānošanas reģions),是拉脫維亞的五個計畫區之一,位於該國東部。面積14,549 km²,人口數304,032,人口密度約20.9人/km²。最大城市為陶格夫匹爾斯。.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拉特加爾計畫區 · 查看更多 »

拉脫維亞行政區劃

2009年7月1日起,拉脫維亞分為9個直轄市(pilsēta)、109個自治市(novads)。.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拉脫維亞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拉脫維亞計畫區

拉脫維亞全國共分為5個計畫區(plānošanas reģioni),於2009年行政區劃改革後設立。計畫區並不是一個法律或規章意義上的自治體,主要是便於統計之用。.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拉脫維亞計畫區 · 查看更多 »

拉脱维亚城市列表

在拉脫維亞有9個城市(Republikas pilsētas)和67個城鎮(Novada pilsētas)。根據拉脫維亞法律,城鎮是指為商業和文化中心的定居點,而且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工程和街道電網,以及擁有最少2,000名住戶;不過如果一個定居點少於2,000名住戶,但是其他設施完備,也可以劃定為城鎮。被評級為一個城市,一個城鎮需要有最少25000名住戶,另外城市需具備發達的商業、運輸、公用事業、和為顯著的文化中心。不過如果無足夠的住戶,上述設施也會被無視。.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拉脱维亚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9–10年歐霸盃外圍賽及附加賽圈

2009–10年歐霸盃外圍賽及附加賽圈並在2009年7月2日進行首回合比賽,另次回合於2009年7月9日進行,獲勝者可晉級2009–10年歐霸盃第二圈。.

新!!: 陶格夫匹尔斯和2009–10年歐霸盃外圍賽及附加賽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道加瓦皮爾斯陶格夫匹尔斯市陶格夫匹爾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