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 关系: 天主教大學,天主教鲁汶大学,喬治·埃米爾·帕拉德,内质网,克里斯汀·德·迪夫,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核糖体,洛克菲勒大學,8月24日。
天主教大學
天主教大學,又稱公教大學,是指由天主教會創辦與經營的大學。根據1983年公佈的《天主教法典》,天主教大學有「聖座設立,隸屬羅馬教廷」、「各修道會或教區設立」的差異,前者即「宗座大學」,意義相當於「聖座擁有的大學」。 在西方國家,歷史悠久的世界頂尖大學多為教會首創。許多國家領導人、科學家都畢業於天主教大學。.
天主教鲁汶大学
鲁汶大学(KU Leuven;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UCL);University of Leuven;Universitas Catholica Lovaniensis)是比利时最大的大学,欧洲低地国家重要高等学府,也是世界顶尖的大学之一。1425年由馬丁五世同意建立,是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同时也是西欧“低地国家”(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最古老的大学。1968年起分为两座大学——鲁汶大学 (荷兰语)和天主教鲁汶大学 (法语)。.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George Emil Palade,),出生於羅馬尼亞雅西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家。由於對細胞胞器功能與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内质网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摺疊成一個扁囊或細管狀構造,可分為粗糙內質網(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和光滑內質網(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两种。 内质网联系了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这几大细胞構造。它內與細胞核(核膜外膜)相連,外與細胞膜相接,使之成为透過膜连接的一個整体。内质网负责物质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细胞膜以及细胞外的转运过程。因為細胞內質網膜與細胞核外膜是相連的,因此內質網空腔與核周腔(perinuclear space)是共通,且細胞可以靠內質網的膜來快速調節細胞核的大小。粗糙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光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为细胞内外醣类和脂类的合成和转运场所。 这一结构由Keith R.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内质网
克里斯汀·德·迪夫
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René de Duve,)),出生於英國的細胞學家與生物化學家,是比利時移民的後裔。1920年,他與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時。 他主要的研究領與在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他偶然地發現了真核生物的兩種細胞器,包括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與溶酶体(lysosome)。1974年,由於對細胞構造的研究,而與阿爾伯特·克勞德(Albert Claude)及喬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年的研究則主要在於生命的起源,例如內共生學說。.
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諾貝爾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2008年,諾貝爾獎得主獲得大約10,000,000瑞典克朗。每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死忌,物理学、化学、生理及医学、文学和经济学獎項會在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奖则会在奥斯陆颁发。 截至2014年10月6日,已有881人士和56個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包括74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諾貝爾獎得主中,有5名得主所屬的政府拒絕讓他們前往領獎,阿道夫·希特拉禁止其中3位德國得主,分別是里夏德·庫恩(1938年化學獎得主)、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化學獎得主)和格哈德·多馬克(1939年生理及醫學獎得主),另二位則是因為受到蘇聯政府施壓而拒絕領獎的鮑里斯·巴斯特納克(1958年文學獎得主)以及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禁而無法領獎的劉曉波(2010年和平獎得主)。1964年文學獎得主尚-保羅·薩特和1973年和平獎得主黎德壽是目前仅有的兩名拒絕領獎的得主;尚-保羅·薩特拒絕獎項的原因是他拒絕所有官方獎項,黎德壽拒絕的原因則是當時越南仍陷入戰亂之中。有6名得主曾多次獲得諾貝爾獎,其中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三奪諾貝爾和平獎,是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在881位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6位是女性,而第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是瑪麗·居禮(1903年物理學獎得主)。某些由於外圍因素或缺乏提名而沒有頒發諾貝爾獎的年份中原本的獎金會回撥到基金用作其他相關獎項。在1940年至1942年之間,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諾貝爾獎停止頒發。.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得主是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冯·贝林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而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分布相当广。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1939年的获奖者,德国人格哈德·多馬克,被其政府禁止领奖。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截至2014年,共有12位女性获得该奖项,人數僅次於16名的和平獎和13名的文學獎,是女性得主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她们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2009年)、邁-布里特·莫澤(2014年)和屠呦呦(2015年)。截至2015年,共有210人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1942年)。.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奖是一年一度的奖项,由哥伦比亚大学颁给一位研究员或一组研究人员,以表彰其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中做出的卓越的贡献。该奖项由格罗斯·霍维茨设立,以他的母亲命名。该奖项于1967年首次颁发。近一半的获奖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核糖体
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因为在某些场合“细胞器”一词也会被用于专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的亚细胞结构,而核糖体虽然已是一种公认的细胞器,却是没有被膜包裹、完全裸露的大分子,所以核糖体有时会被严格地定义为“无膜细胞器”(non-membranous organelles)。,由一大一小两个-zh-tw:次單元;zh-cn: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和蛋白质(称为“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 protein,简称“RP”)。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能读取信使RNA核苷酸序列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信息以合成蛋白质。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地球上的两种具有细胞结构的主要生命形式,前者可细分为古菌、真细菌两类)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一般而言,原核细胞只有一种核糖体,而真核细胞具有两种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细胞质核糖体不相同)。 核糖体在细胞中负责完成“中心法则”裡由RNA到蛋白质这一过程,此过程在生物学中被称为“翻译”。在进行翻译前,核糖体小次單元会先与从细胞核中转录得到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简称“mRNA”)结合,再结合核糖体大次單元构成完整的核糖体之后,便可以利用细胞质基质中的转运RNA(transfer RNA,简称“tRNA”)运送的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当核糖体完成对一条mRNA单链的翻译后,大小--会再次分离。 英语中的“核糖体”(ribosome)一词是由“核糖核酸”(“ribo”)和希腊语词根“soma”(意为“体”)组合而成的。.
查看 阿爾伯特·克勞德和核糖体
洛克菲勒大學
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大學,主要專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位於紐約曼哈頓,前身為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Rockefeller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於1901年由石油巨人约翰·D·洛克菲勒創立,1965年改為現名。 許多生物医学領域的重大突破皆是在該校誕生。如確認DNA為遺傳現象的基礎,發現血型,發現病毒導致癌症的情況,並開發了現代細胞生物學。迄今有36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與該校有密切關係。.
8月24日
8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36天(闰年是23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