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2 关系: 塔石 (澳門),大航海时代III 太阳海岸,屯門海戰,丟勒的犀牛,佩德罗·马斯克林,優素福·阿迪爾·沙阿,克里斯坦人,国家先贤祠 (里斯本),皮莱资,科契堡,第乌战役 (1509年),瓦斯科·達伽馬,香料贸易,马六甲,马六甲苏丹王朝,马来纪年,马来西亚历史,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航海家,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广场,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葡萄牙帝國,苏丹马末沙,果阿邦,波斯-葡萄牙戰爭,法摩沙堡,战列线,攻佔奧爾穆茲 (1507年),攻佔奧爾穆茲 (1622年),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曼努埃尔一世 (葡萄牙),2005年格什姆地震。
塔石 (澳門)
塔石(葡萄牙文:Tap Siac)是澳門半島望德堂區西部的一個街區,位於大炮台山東北,即今西墳馬路、區華利街、賈伯樂提督街、羅利老馬路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之間。這裏昔日原有一座山崗,因山上有堆疊成塔的花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處村落,為農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莊的部份用地曾改作賽馬場,成為澳門最早出現賽馬的地方。清道光年起,漸漸為葡萄牙人佔領,並於山崗上修建西式墳場;至同治年時此地更被開山劈石來規劃街區,並修建球場和洋房,自此村莊正式消失;20世紀中後期陸續改建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場亦已重建為休憩廣場。.
大航海时代III 太阳海岸
是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模拟类游戏大航海时代系列的第三部,于1996年11月29日发行。 对应机种Windows和Macintosh,无家用游戏机移植版。 大航海时代III是系列中最为贴近史实的一部,很多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都在游戏中登场。.
屯門海戰
屯門海戰是發生在1521年(明朝正德十六年)8月底至9月間,由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的在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人的戰役。是中國第一次與歐洲國家武裝商船對抗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
丟勒的犀牛
《丟勒的犀牛》是一幅由德國畫家兼版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於1515年作的木刻版畫。作品建基於一幅印度犀牛的素描,由不知名畫家所畫的,畫上並寫有描述。而畫中的犀牛則是早幾年來到里斯本的,是自從羅馬帝國以來第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然而,丟勒本人從沒見過那隻犀牛的實體。在1515年末,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把這隻動物送贈給教宗利奧十世作為禮物,但牠在1516年初一次在義大利海岸所發生的海難中死去。自此以後,歐洲再沒見過活生生的犀牛的紀錄,直至到1579年左右才有第二隻犀牛從印度進貢給西班牙的腓力二世。 儘管畫中犀牛的構造並不正確,但丟勒的版畫卻风靡了整個歐洲,並在接下來的三個世紀被大量拷貝。在十八世紀晚期以前,這幅畫依然被認為是表達著犀牛的真正模樣。最終,作品被後來一些更真實的素描與繪畫所取代,尤其是有關犀牛克拉拉的繪圖。有人曾這樣說:「再沒有動物圖畫像《丟勒的犀牛》般對於藝術影響深厚。」Quoted in Clarke, p.20.
佩德罗·马斯克林
佩德羅·馬斯克林(Pedro Mascarenhas ,),葡萄牙探險家和殖民地管理者,他於1512年發現迪戈加西亚岛,是第一位發現這個印度洋群島的歐洲人。他也於同年到達過毛里裘斯,但他大概不是第一位到達毛里裘斯的葡萄牙航海家,因為迪奧戈·迪亞士(Diogo Dias)和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先前的探險航行或者早已發現了毛里裘斯。 馬斯克林於1525至1526年期間出任馬六甲(時為葡萄牙的殖民地)的地方首長。1528年,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迪奧戈·羅德--格斯(Diogo Rodrigues,羅德里格斯島以他命名)將-zh-hans:留尼汪;zh-hk:留尼汪;zh-tw:留尼旺;-、毛里裘斯和羅德--格斯等島命名為馬斯克林群島(Mascarene Islands),以記念馬斯克林。 於1554至1555年他去世之前,馬斯克林出任葡萄牙在亞洲佔領地首都-果阿的總督。馬斯克林去世後,總督之位由弗朗西斯科·巴列度(Francisco Barreto)接任。.
優素福·阿迪爾·沙阿
優素福·阿迪爾沙阿,(1450–1511),是印度阿迪勒·沙阿王朝奠基人。他創建的比賈布爾蘇丹國生存了將近兩世紀,優素福阿迪爾沙阿 作為新成立的比賈布爾蘇丹國奠基人,因開發比賈布爾鎮而獲得了信譽,並將其提升到重要地位。.
克里斯坦人
克里斯坦人(又稱馬六甲土生葡人或葡萄牙歐亞裔)是一支居住在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的葡萄牙—馬六甲混血人種。除了葡萄牙血統,由於長年的通婚,克里斯坦人亦有著不少荷蘭、英國、馬來族、華人以及泰米爾人血統。同時亦有大量馬六甲猶太人通過跨族通婚而融入到克里斯坦社區。 克里斯坦族群大概於16-17世紀,馬六甲成爲葡萄牙殖民地時形成。後代多使用一種基於葡萄牙語的克里奧爾語——克里斯坦語。現時當地政府把克里斯坦人定義為葡萄牙歐亞裔。 學界通常認爲,在葡萄牙擴張期間初期,葡萄牙婦女通常不會留在殖民地當地,因此克里斯坦社群形成於外來的葡萄牙男性(水手、士兵、商人等)與本地婦女的通婚。今天,克里斯坦人更加傾向于與華人或者印度人通婚,因爲若果與馬來族通婚,通常由於伊斯蘭教教法的規定而需要改變宗教信仰,而克里斯坦人多不願意為此而改變自身的文化及宗教認同。 “克里斯坦”一詞源于葡萄牙語"Cristão"(意思為“基督徒”)。對當地的克里斯坦社區亦有其他貶稱,例如"Gragok"(源于葡萄牙語 camarão,意思為“蝦”——映射克里斯坦人傳統上為漁民)。克里斯坦人則多自稱 Gente Kristang (葡萄牙語,信奉基督的人)。.
国家先贤祠 (里斯本)
国家先贤祠(Panteão Nacional),原为罗马天主教圣恩格拉西娅教堂(Igreja de Santa Engrácia),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阿尔法玛区的圣克拉拉广场,靠近里斯本另一处重要古迹城外圣文生修道院,是一座巴洛克建筑,兴建于17世纪。希腊十字平面,每个角各有一个方塔,圆顶为20世纪所建。.
皮莱资
托梅.皮莱资(Tomé Pires,),澳門譯為道咩卑利士,葡萄牙的药剂师、作家、水手和財政大臣,是中国明朝以来,葡萄牙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首位进入中国的使者。.
科契堡
科契堡(Fort Kochi)是印度喀拉拉邦科契市西部的一个滨水区域,毗邻麻坦切里。.
第乌战役 (1509年)
乌战役,有时又叫第二次。它是葡萄牙帝国与奥斯曼人、威尼斯共和国和拉古萨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支持下的古吉拉特苏丹国苏丹、埃及马木留克布尔吉苏丹国和卡利卡特扎莫林国的一支联合舰队在1509年2月3日,在印度第乌港附近的阿拉伯海上打的一场海战。Rogers, Clifford J.
瓦斯科·達伽馬
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是葡萄牙探險家,初代维迪格拉伯爵,中文譯名多簡稱「達伽馬」或「達迦馬」,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1498年),该航路绕过地中海沿岸及危险的阿拉伯半岛,为日后葡萄牙对外殖民扩张铺平道路。達伽馬全程的航程是當時最長的航程,長度比沿著赤道繞地球一圈的距離要長。 在達伽馬發現印度的一百年後,英國、荷蘭及法國等歐洲國家開始挑戰葡萄牙在非洲、印度洋及遠東海權的獨霸局面,也開始另一波歐洲國家的亞洲殖民行動。 達伽馬在1498年5月20日抵達印度的科澤科德,在印度进行香料貿易,藉由貿易提昇葡萄牙帝國的經濟,香料一開始是以黑胡椒和桂皮為主,并很快加入了欧洲人没有见过的其他香料,葡萄牙因此成為經濟強權。 達伽馬二次率領艦隊前往印度,分別是第一次和第四次的航行,也是達伽馬的第一次及第二次航行。他因為對葡萄牙的貢獻成為葡屬印度總督,在1519年受封為一世。今天來看他仍然是一個優秀的探險家。葡萄牙的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就是為歌頌瓦斯科·達伽馬而作。他的第一次印度之旅視為第一波全球多元文化浪潮的開始。 後世史家認為達伽馬是在航海家亨利之後唯一成功開拓葡萄牙海上貿易的探險家,除了他首先連起非洲與亞洲的航線,他對於政治和戰爭的精明也使得葡萄牙取得海上貿易角頭的地位,葡萄牙文學中「全國史詩」national epic,就有相當一部分在描寫達伽馬的遠航。在麥可·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瓦斯科·達伽馬名列第86名。.
香料贸易
香料贸易在人类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对香料的渴望直接催生了地理大发现。从遥远的东方运送香料到欧洲的贸易线路被称为香料之路。香料作为当时最贵重的商品之一,其价值几与黄金相当。英语中“Spice”(香料)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species”,常用来指代贵重但量小的物品。 在16世纪,葡萄牙统治了东印度的香料贸易,17世纪的霸主是荷兰,而18世纪则是英国。.
马六甲
六甲,Melaka,爪夷文:,Malaca),簡稱甲州,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在马来半岛南部,濒临马六甲海峡,首府马六甲市,有古城之称。马六甲州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 古时明史记载為满剌加,被葡萄牙侵占后,改称馬六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7月7日的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上午9时30分(大马时间9时30分)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宣布马六甲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马六甲苏丹王朝
六甲苏丹王朝(Kesultanan Melayu Melaka)是于1402年由拜里米苏拉在马来亚半岛所建立的王国,明史中称为满剌加国,其王城即是如今的马六甲市,王朝全盛时期的国土范围覆盖北大年(今泰国南部)至苏门答腊西南部。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对苏丹王朝进行侵略,并在1528年殖民马六甲,直接促使王朝灭亡。其后,王朝的法定继承者苏丹阿拉乌丁沙二世在今柔佛地区建立了柔佛苏丹王朝。.
马来纪年
《马来纪年》(Sejarah Melayu;爪夷文: سجاره ملايو),原名《诸王起源》(Sulalatus Salatin),中文譯名又作《馬來由史話》。該書是著名的古马来文献,它的作者,一說是柔佛苏丹(Raja Bongsu,中譯名又作罗阇篷苏),另有說是蓬蘇的宰相(Tun Sri Lanang,中譯名又作敦·斯利·拉囊/敦·穆罕默德·斯里·拉囊)於1612年5月13日(星期四),即伊斯蘭曆1021年賴比爾·敖外魯月14日開始與來自果阿的奧朗加耶梳哥(Orang Kaya Sogoh)奉命編修。大部分內容在柔佛編輯,並在敦室利蘭能被囚於亞齊期間完成。一說是1535年前後,滿剌加一位廷臣所編,敦室利蘭能只是整理編次。 書中內容敘述關於馬六甲蘇丹國(即滿剌加王朝)的族譜和歷代蘇丹的世系的傳說;馬六甲蘇丹國的成立、盛衰以及與鄰國的關係;伊斯蘭教在馬六甲地區的傳播的歷史;以及馬六甲王朝的行政層級以及其繼後的國家的歷史,涵蓋600多年的歷史。其中包含着摘录自其它马来文献的段落,是代表马来民族文化思想的著作,大凡学习马来语言和文化的读者必须阅读之。在史學角度而言,此書的內容有神話、傳說、史實,真偽混雜,但畢竟是馬來文獻中僅有的史書,引用之前須先予以嚴加考訂。。此外,《馬來紀年》有很高的文學性,是馬來古典文學的典範,對後世文學發展有很大影響。此书有英文、法文和中文等語言的翻译本。 2001年《马来纪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马来西亚历史
來西亞是一個擁有狹長海岸線(如馬六甲海峽),並且接受全球貿易與外來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過去,傳自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文化一直主導该国的早期區域史,其影響力於西元7世紀到14世紀之間擴大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諸多地方,並在室利佛逝文明於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早在前3—1世紀,即已出現古吉打王國(羯荼);布央谷文明則在3世紀出現。10世紀起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就曾多次途徑馬來半島。 1136年第9任吉打统治者玛哈拉惹得哇拉惹二世自兴都教皈依伊斯兰教,改称,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兴都王朝也就此走入歷史。15世紀伊始,島上以馬六甲為首的一些新興蘇丹國開始採用伊斯蘭教,使得伊斯蘭教對马来人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反之亦然。 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成為在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地區建立定居點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列強,而荷蘭人也在1641年緊隨其後。然而,當英國人在亞庇、古晉、檳城和新加坡初步建立軍事基地之後,他們卻成為最終能夠確保其霸權橫穿各個 出於外部因素影響,現在的馬來群島地區被劃分成六个主權國家(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和菲律賓)。儘管如此,基於地理和歷史連接,今天的馬國在文化和語言上,与馬來群島國家之間的差別較少。.
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
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船長(Fernão Pires de Andrade或Fernão Perez de Andrade,),同時是葡萄牙商人及官員。他於满剌加總督及探險家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旗下效力。.
查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和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
航海家
航海家是指精於航海的人,其發展在地理大發現時代達到頂盛,扮演了地理發现者的主角。在從前,人類缺乏天文與地理知識,甚至認為大地的盡頭是無底深淵,再加上沒有精確的定位系統及堅固可靠的航海設備,所以遠洋航行是絕對的冒險行為,因此當時的航海家也被視為探險家。.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广场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广场(Praça Afonso de Albuquerque)是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个广场,位于贝伦区。 该广场位于贝伦宫(建于17-18世纪的葡萄牙总统官邸)之前,得名于在15世纪征服果阿和马六甲的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1902年,树立了一个新曼努埃尔风格的美丽的纪念碑,上有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铜像,以及关于他生平的浮雕。 这个广场的所在地原是一个港口,建于1753年。1807年,玛丽亚一世、若昂六世和王室正是从这个港口离开里斯本,前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以躲避入侵葡萄牙的拿破仑军队。 Category:里斯本广场.
查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和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广场
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
#重定向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Império Português)為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殖民帝國,以及歐洲最早建立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大西洋探險和1415年對休达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图学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为西班牙国王服务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葡萄牙帝國國力在16世紀達至頂峰。但其後因為一度被鄰國西班牙联合统治,以及其他新興殖民帝國如英國、荷蘭和法國的競爭下,葡萄牙帝國開始走向衰落。18世紀後,葡萄牙便集中其在巴西及非洲殖民地的統治。而巴西殖民者為葡萄牙帶來的黃金重新振興了這個帝國。但無奈的是,1755年災難性的大地震卻嚴重打擊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國際地位,加上1822年巴西的獨立和1890年英國打擊了其在非洲的擴張企圖,都使得這個殖民帝國趨向衰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葡萄牙殖民地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出兵并收复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澳門及东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葡萄牙政府放棄其殖民地,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後,葡萄牙帝國才正式宣告結束。.
苏丹马末沙
苏丹马末沙(Sultan Mahmud Shah)是滿剌加蘇丹國第八任苏丹,他分別在1488年至1511年和1513年至1528年執政。他的妻子敦法蒂瑪是位女中豪杰。他也是拜裡米蘇拉的後代。是一名印尼人。.
果阿邦
果阿邦(孔卡尼语(康坎語):【讀:】,馬拉地語:गोवा【讀:】,印地語:गोआ,拉丁字母轉寫:)是印度面積最小的一個邦,人口是印度人口第四少的邦,仅多於錫金邦、米佐拉姆邦及阿鲁纳恰尔邦。果阿位於印度西岸,北臨马哈拉施特拉邦,東及南方與卡纳塔克邦接鄰,西瀕阿拉伯海。果阿首府位於帕纳吉,而最大的鎮是达·伽马城。 歷史上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商人於16世紀抵達果阿,不久即佔據該地,打壓當地印度教徒及回教徒,使當時多數人口改信天主教。葡萄牙殖民時期延續約450年,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果阿。以人均資產值計算,果阿是今日印度最富裕的一個邦。 果阿以沿海沙滩闻名於世,每年吸引數十万国内外觀光客前往遊覽。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被列為世界遗产,其中的仁慈耶穌大教堂是亚洲最主要的天主教朝圣地之一。果阿位于以生物多样性著称的西高止山脉,动植物资源丰富。.
波斯-葡萄牙戰爭
波斯-葡萄牙戰爭是1507年至1622年間葡萄牙帝國及其附庸國忽里模子與波斯薩非王朝和英格蘭王國之間的戰爭。在這段時期,葡萄牙已在忽里模子和巴林統治了約80年,並在格什姆島、阿巴斯港等島嶼和港口統治了多年。薩珊王朝的阿拔斯一世征服葡萄牙領地,迫使他們離開波斯灣,使戰爭結束。 葡萄牙海軍將領亞豐素雅布基在1507年9月在霍爾木茲登陸,葡萄牙在1515年至1622年間一直佔據著奧爾穆茲。作為葡萄牙附庸國的奧爾穆茲王國加入1521年入侵巴林的行動,結束了波斯灣群島賈布里德王朝的統治。 葡萄牙人多次試圖攻佔巴士拉不果,除了馬斯喀特之外,薩非王朝統治者阿拔斯一世在英格蘭的幫助下將葡萄牙人逐出波斯灣。後來,葡萄牙再次返回波斯灣對抗波斯人。.
法摩沙堡
法摩沙堡(A Famosa,Kota A Famosa),原是葡萄牙人於馬六甲建立的一座堡壘,後被英国人炸毁,如今只剩下一道城门,稱聖地亞哥城門(或譯「聖地牙哥城門」,Porta de Santiago),成为马六甲的象征。聖地牙哥城門是通往法摩沙堡的四大通道之一,因堡壘現已只剩這一道城門,有人誤用城門的名字「聖地亞哥」的稱呼來代指法摩沙堡。.
战列线
战列线,是海战中作战舰队的一个作战术语,意指作战舰队排列成一长条的线型阵型。战列线战术最早应用的年份目前仍有争议,从1502到1652年不等,不过到1675年,战列线战术已经在海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战列线战术出现之前,海上作战的形式通常是两艘舰船靠近后进行单打独斗。与之相比,舰队组成战列线进行作战,可以使得每艘船都能利用自身的舷侧火力进行攻击,而不用担心误伤友军舰船。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整支舰队可以进行更多的火力输出。另一个优点是,维持一条战列线后,即使某一艘己方舰船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移动,然而依然有别的舰船可以递补上来,使得自身的战列线对于某一部分敌军的舰船相对静止,从而进行持续的集中打击。而敌军为了避免遭到集中打击,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同样组成战列线与之交战。从1675年开始,海战逐渐体现出明显的战列线特色,双方要么组成两条战列线平行航行、要么相向航行。 一国海军中,一艘有足够实力加入战列线进行会战的舰船,便被称为战--列舰"battleship"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攻佔奧爾穆茲 (1507年)
1507年攻佔奧爾穆茲是指葡萄牙海軍將領亞豐素雅布基襲擊霍爾木茲島,建立奧爾穆茲城堡,令葡萄牙人得以全面控制進出波斯灣的印度與歐洲之間的貿易。 攻佔奧爾穆茲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計劃,他在1505年決意要攻佔亞丁、奧爾穆茲以阻斷穆斯林通過亞歷山大港和貝魯特的印度洋貿易,並攻佔馬六甲以控制對中國的貿易。1507年,一支由特里斯唐·達庫尼亞(Tristão da Cunha)領導的艦隊攻佔穆斯林控制的索科特拉島港口,以控制紅海的門戶。接著這支艦隊的主力開赴印度,剩餘的船隻交由阿爾布開克拉接管。 阿爾布開克拉罔顧命令前往攻佔奧爾穆茲,他將當地統治者投降的訊息傳達給葡萄牙國王,並得到使用當地勞工建造城堡的授權。他在1507年10月27日開始建造城堡,並計劃派人駐守,但由於受到當地人的反抗及多名葡萄牙指揮人叛逃到印度影響而告吹。 在建造城堡期間,軍中的違法亂紀導致三名葡萄牙軍官叛逃到印度。1508年1月初,這些叛逃軍官在忽里模子的支持下與阿爾布開克拉的部隊作戰。在數天後,阿爾布開克拉被迫撤離,放棄正在施工中的城堡。他在1508年4月與剩下來的兩艘船離開,返回斷糧的索科特拉島。阿爾布開克拉在亞丁灣襲擊穆斯林的船隻,焚毀巴林卡拉特。他折返到奧爾穆茲,乘上一艘俘獲的商船前往印度。 1515年3月,阿爾布開克拉領導27艘船艦、1500名士兵及700名南印度人前往收復奧爾穆茲,他在4月1日佔領了古堡,該城堡在現今被稱為聖母瑪麗亞城堡。 1622年,英國和波斯組成的聯軍在霍爾木茲島擊敗葡萄牙駐軍,攻佔奧爾穆茲,使英格蘭得以與波斯進行貿易,「英波聯軍在1622年攻佔奧爾穆茲完全改變了權力和貿易均勢」。.
查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和攻佔奧爾穆茲 (1507年)
攻佔奧爾穆茲 (1622年)
1622年攻佔奧爾穆茲是指英國和波斯的一支聯軍攻佔葡萄牙人在霍爾木茲島的據點,英國與波斯的貿易得以開放。在此之前,葡萄牙人自1507年亞豐素雅布基攻佔奧爾穆茲後得以通過波斯灣控制印度與歐洲之間的貿易,他們對奧爾穆茲城堡的控制已超過一個世紀。英波聯軍在1622年攻佔奧爾穆茲完全改變了貿易和勢力的平衡。.
查看 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和攻佔奧爾穆茲 (1622年)
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
拉斐尔·佩雷斯特雷洛(Rafael Perestrello,中国史籍称剌匪尔别斯特罗,活跃于1514—1517年间)是一位葡萄牙探险家。他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妻子菲丽帕·莫尼兹是表亲Brook, 124.
曼努埃尔一世 (葡萄牙)
曼努埃爾一世,又譯曼--紐爾一世,(),葡萄牙和阿爾加爾維王國國王(1495年-1521年)。 母親為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之孫女。曼努埃爾一世的父親曾是皇位繼承人,他被封為貝雅公爵。堂兄若昂二世死後無合法兒子,他因而被貴族們選中繼位。 曼努埃爾一世幸運地繼承了若昂二世為葡萄牙建立的航海事業,坐享其努力的成果,所以被稱為“幸運兒”。在位其間他將葡萄牙變成在東方的海上貿易帝國。 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 到達了印度。 1500年,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發現了巴西。 1505年,委派弗郎西斯科·德·阿爾梅達為第一任印度地方總督。 1509年,第二任印度地方總督-「海上雄獅」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為葡萄牙奠定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紅海、波斯灣、太平洋的海軍航線的霸業。 1514年,揮軍佔領屯門島。 曼努埃爾一世在1521年逝世,由其長子若昂三世繼位。 Category:葡萄牙君主.
2005年格什姆地震
2005年格什姆地震是伊朗標準時間2005年11月27日下午13点52分(协调世界时10點22分)发生在伊朗南部格什姆岛的一场强烈地震。虽然当地人口稀少,但地震还是造成13人死亡,并使13个村庄受到毁灭性打击。这是该国继2005年2月的扎兰德地震以来遭受的又一场重大地震,震央位于德黑兰以南约1500公里,接近伊朗南部边境。初步测量结果表明地震的矩震级为6.0级,不过在进一步分析后调低至5.8级。主震后还发生了约400次轻度余震,其中36次的矩震级在2.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偏远地区,时间又是中午,所以死亡人数较少。伊朗的救援工作卓有成效,各种抗震资源准备充足,伊朗得以直接开展自救,无需依赖他国和国际组织援助。 格什姆岛是扎格罗斯简单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后者是扎格罗斯褶皱冲断带(Zagros fold and thrust belt)中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与当地大部分地震类似,2005年这场地震也是逆滑断层的产物。由于所处位置地震活动频繁,伊朗遇到破坏性地震的风险也很高,进入20世纪以来,平均每3,000名伊朗人中就有1人死于地震相关事件。认为,伊朗的建筑施工标准和质量也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都是伊朗地震频发并且造成惨重人员伤亡的原因。.
亦称为 德·阿方索·阿尔布开克,阿丰索·德阿尔布开克,阿伯奎,阿方索·德·阿布奎,阿爾布克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