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指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路德維希·海因里希·艾德勒·馮·米塞斯(Ludwig Heinrich Edler von Mises, ),奥地利裔美国人,知名的經濟學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現代自由意志主義運動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古典自由主義第一把交椅。他還被譽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院長」。他的理論也影響了之後的經濟學家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穆瑞·羅斯巴德等人。对20世纪中期自由意志主义思潮有重大影响。 1982年,米塞斯研究所成立,成为研究和推广自由意志主义的机构。.

65 关系: 基塔·瑟倫利卡尔·马克思卡爾·門格爾古典自由主义夏道平奧地利經濟學派威廉·洛卜克对社会主义的批评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小政府主義主觀價值理論亨利·赫茲利特人類行為人類行為學伊斯雷尔·柯兹纳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保守主义喬治·瑞斯曼公共選擇理論共产主义知識論者列表理查德·冯·米泽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计算争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社團主義穆瑞·羅斯巴德米瑟斯維也納經濟自由经济计算问题经济思想学派维也纳大学罗纳德·里根罗斯福新政羅伯特·蒙代爾無政府資本主義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芬克里夫墓園計劃經濟马克思主义詹姆斯·M·布坎南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阿特拉斯聳聳肩资本主义自由主义自由放任自由意志主義自由意志保守主義...艾茵·兰德極權主義歐根·博姆-巴維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法蘭克·菲特漢斯-赫爾曼·霍普朝圣山学社戈登·圖洛克新古典經濟學派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意識形態托马斯·伍兹10月10日9月29日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基塔·瑟倫利

基塔·瑟倫利(Gitta Sereny,),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传记作家、调查记者、历史学家,女性。因采访调查玛丽·贝尔(少年杀人犯)、弗朗茨·保罗·施坦格尔(纳粹特雷布林卡灭绝营指挥官)等争议人物而闻名。 代表作有《玛丽·贝尔事件:少年杀人犯之像》(The Case of Mary Bell: A Portrait of a Child Who Murdered) (1972) 、《阿尔伯特·施佩尔:他与眞理的战斗》(Albert Speer: His Battle with Truth) (1995)等书。其中,《阿尔伯特·斯佩尔:他与眞理的战斗》一书让她获得1995年的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和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以及2002年的斯蒂格·达格曼奖(Stig Dagerman Prize)。2004年,英国皇室为基塔颁发大英帝國勳章(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表彰其为调查新闻做出的贡献。 2012年6月14日,基塔在英国剑桥阿登布鲁克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病逝,享年91岁。.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基塔·瑟倫利 · 查看更多 »

卡尔·马克思

卡爾·馬克思(;),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猶太裔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革命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在經濟學上的工作解釋絕大多數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並且奠定後來諸多經濟思想的基礎。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在卡爾·马克思的一生中出版过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和具备超强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分別有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里爾,一個相对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1835年10月就讀于德國波昂大學和柏林洪堡大學期間的马克思,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為科隆地区的一家持有激進观点的報紙供稿,與此同時,其自身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萌芽,開始渐渐成形。1843年時馬克思移居法國巴黎後,马克思繼續在其他持有激進觀點的相关報社,从事专栏寫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遇見了後來的重要朋友和支持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49年,馬克思遭流放後便與妻兒一起遷居到英國倫敦。他到達倫敦後依然繼續從事寫作工作,同時也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馬克思還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與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的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馬克思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而終結,最終建立工人所管理、形成无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由于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长期以来广泛受到許多人的讚美和批評,因此马克思也被人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与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并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与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也在国际领域,极其强烈地影響着越来越多的知識分子、工會和政黨,並且以馬克思的想法為核心基礎而延伸出许许多多的不同派別、学术体系。.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卡尔·马克思 · 查看更多 »

卡爾·門格爾

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 ),生於奧匈帝國新松奇(今屬波蘭)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創始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卡爾·門格爾 · 查看更多 »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在中文被混乱了,可以有兩種涵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古典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夏道平

夏道平(),湖北省大冶縣人,台灣著名經濟學家、政論家,曾任《自由中國》月刊主筆,一生以倡導自由民主和經濟自由理念為職志,是台灣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代表人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夏道平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經濟學派

奧地利經濟學派(Austrian School)是一種經濟學派,源自19世紀末的奧地利,延續至20世紀的美國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爾·門格爾、歐根·博姆-巴維克、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穆瑞·羅斯巴德和漢斯-赫爾曼·霍普等人。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國的古典經濟學相同。也因此,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視為是延續了15世紀以來的經濟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經濟學家。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只有在邏輯上出自於人類行為原則的經濟理論才是真實的。這種理論的正式名稱是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而奧地利經濟學派長期以來便提倡一種從這種理論所衍生的解釋方式。人類行為學的方法使得經濟學家們能以此探索適用於所有人類的經濟規律,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解釋方式則可以用於針對特定的歷史時期進行研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與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等人,認為奧地利學派在研究方法上堅持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是他們的特點。 奧地利經濟學派所採用的亞里斯多德派/邏輯實證主義研究方式,與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義所採用的柏拉圖主義/理性主義不同,也與德國的經濟歷史學派所採用的歷史決定論(Historicism)不同。,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往往極具爭議性,而且也與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不同,同時奧地利經濟學派也徹底反對凱恩斯的理論和政策。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影響力相當廣泛,他們強調經濟的生產階段,並且質疑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方法論基礎。 由於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所主張的政策都要求政府減少管制、保護私人財產、並捍衛個人自由,因此,主張自由放任的自由主義、自由意志主義、和客觀主義團體都經常引用奧地利學派思想家的作品,但是要注意上述團體的主張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並不完全相同,如:艾茵·蘭德便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處於競爭關係,客觀主義也對於奧地利學派中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相當警戒。.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奧地利經濟學派 · 查看更多 »

威廉·洛卜克

威廉·洛卜克(Wilhelm Röpke,),生於德國施瓦尔姆斯特,經濟學教授,他的思想影響了德國社会市场经济。.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威廉·洛卜克 · 查看更多 »

对社会主义的批评

对社会主义的批评涉及到各类对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可行性,以及采用这一体系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的批评。一些批评没有直接指向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但是指向了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政党或者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些批评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纯粹理论化的概念,以至于应从理论根据上批评(诸如经济计算争论),其他人认为历史上确实存有实例并且可从实际上予以批评。 經濟自由和右翼自由主义者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自然实体或者道德权利那样的市场交易看作是他们的自由和解放理念的核心,而且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动态看作是不变和绝对的,所以,他们觉得生产资料中的公有制、合作社和计划经济是对自由的侵犯。 根据奥地利经济学派人士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学说,一个经济体系不利用金钱、经济核算和市场定价将不能有效定价资本货物和协调生产,因而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缺少必要的信息以率先实行经济核算。其他对社会主义体系的集中批评基于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分散的知识的利用上。社会主义在这一观点中不可能实现是因为信息不能被中央机构集中到一起并有效用于对整体经济制定一个计划,因为这么做会导致扭曲或缺乏价格信号。F.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对社会主义的批评 · 查看更多 »

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來自众多政治意識形態和學術領域。.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 查看更多 »

小政府主義

小政府主義(Minarchism),有時候也稱為最小中央集權(minimal statism)或最小政府,是一種主張在自由社會裡,政府的大小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最小化—只要有能力保護每個人的自由、防範侵犯自由的行為即可,以此最大化每個人的自由。許多小政府主義者將自己視為自由意志主義的一環,並自稱是為了延續在古典自由主義哲學裡的傳統。這個稱呼的產生,或許是因為自由意志主義與無政府主義之間的一些差異。自由意志主義者相信,建立一個在保護個人自由的同時也不侵犯到個人自由的政府是可能的;而無政府主義則相信,政府的存在注定會侵犯到個人自由;小政府主義相信,保留一個最小化的政府來維持個人自由是必要的。 小政府主義同意,在認定"什麼應該做"和"什麼不應該做"的判斷原則上可以交由政府來做決定,以此最大化個人的自由;但對於如何加以達成,則往往有爭議。許多小政府主義者認為政府應該限制在"最小化"或是"守夜人"(Night watchman)的功能上(例如法庭、警察、監獄、防衛部隊等)。一些小政府主義者則認為,政府應該管理必要的公共建設(如修築道路、印製並管理貨幣等)。通常小政府主義者傾向於在政府權力的擴大中走向小型的管轄範圍(如城市和鄉鎮),而不是較大的管轄範圍(如州和國家)。因為一個人可以在過程中擁有更多的選擇(要遷移至其他城市和鄉鎮,遠比遷移至其他州和國家容易的多)。小政府主義者通常反對政府在經濟上進行財富重新分配和補貼。不過,許多小政府主義者支持一些程度的稅賦,也因此將產生一些程度的財富重新分配以及補貼。 一些小政府主義者通常解釋他們對於國家的看法,而不是提出在實務上的結果。比如羅伯特·諾齊克在他的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一書裡定義了最小政府的角色: 其他小政府主義者則會使用功利主义的論述。他們會利用經濟學上的論述,例如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對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貢獻,或是經濟研究上的統計例如经济自由度指数。 知名的小政府主義者還包括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艾茵·兰德、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米爾頓·佛利民等人。 有小政府主義者的組織包括了Reason基金會(Reason Foundation)、和。.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小政府主義 · 查看更多 »

主觀價值理論

主觀價值理論(subjective theory of value,簡稱STV)是經濟學的價值理論,認為產品和服務本身並沒有經濟的價值,而是由於個人對它們的需求才有價值存在。而這些價值是依據購買者肯為此付出多少代價(如貨幣)來計算的。由於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情況,因此,所謂「正確」的經濟價值或價格在客觀上是不存在的。 與主觀價值理論相反的是固有價值理論—例如勞動價值理論,認為一件物品的經濟價值是由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力量大小所決定的,這種理論經常被用以譴責利潤是一種剝削行為。而主觀價值理論則允許利潤的產生,認為那是個人在以較低的價格購買(或以更高的價格販賣)產品時必然產生的,而這種利潤是與生產中的勞動大小一致的,也因此否定了價值的固有理論。 主觀價值理論也產生了互惠交易的理論。一個人之所以願意購買某樣產品,是因為他加以評估後認為這樣產品的價值高於他為此付出的代價(如貨幣),否則他便不會進行交易,而會保留原先更有價值的東西。依照這種推理,交易中的雙方都認為他們會因此獲利(除了價值評估的錯誤之外)。 一些早期的經濟學家,例如中世紀的经院哲学家和18世紀及19世紀的法國經濟學家都曾提起主觀價值理論。但這個理論要直到奧地利經濟學派才被公式化,隨著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的邊際效用理論一起被提出,門格爾說:「對於價值的測量在本質上是完全主觀的,也因此一個產品可能對某個人而言有極高價值,但對另一個人則價值極小,或甚至沒有半點價值,這完全取決於他們對於這個產品的需求、以及產品的數量…也因此不只價值本身是主觀的、對於價值的測量也是主觀的。某些產品對於某些人而言總是具有價值,而這個價值也是完全取決於這些人的衡量。」(Principles of Economics).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主觀價值理論 · 查看更多 »

亨利·赫茲利特

亨利·赫茲利特(英語:Henry Hazlitt,)是自由意志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也曾擔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報刊的記者。赫茲利特生於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父親在他還是嬰兒時便去世了,他在免學費的紐約市立學院就讀了一年半後便中途退學,成為一名記者,並於21歲時完成第一本書Thinking as a Science。奧地利經濟學派之所以能在英語國家發展,很大一部分是他的功勞。赫茲利特著作相當豐富,一生中寫下了25本書。 赫茲利特最知名的著作是Economics in One Lesson一書,簡單闡述了奧地利經濟學派的主要理論。但他也在其他領域如倫理學有許多著作,主要包括了The Foundations of Morality,他在The Failure of the New Economics一書中大力抨擊凯恩斯的理論,一個段落接著一個段落的批評通論一書(赫茲利特寫道,在這本書中「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是真實而原創的。書中原創的理論沒有一個是真的,而書中真的理論沒有一個是原創的」)。 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早期,赫茲利特還曾經與艾茵·兰德的客觀主義哲學運動有所牽連。 赫茲利特對於自由意志主義和客觀主義的發展都有極大貢獻,在他資助下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才得以獲得在紐約大學的教授職位(當時米塞斯剛流亡美國),也是他讓艾茵·兰德接觸到自由市場的經濟理論。在1997年至2002年間有一個名為亨利·赫茲利特基金會的組織創建以紀念他。.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亨利·赫茲利特 · 查看更多 »

人類行為

《人類行為的经济学分析》(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所著的鉅作(全書將近900頁)。米塞斯在這本書中詳細闡述了經濟學的運作,堅定支持一個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體制—亦即純粹的資本主義。米塞斯排斥經濟學裡的實證主義,支持一個先驗的知識論系統,並且提出了一種名為「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的研究方式,以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作為研究的基礎。米塞斯在書中強力的主張自由市場機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計畫的體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場本身就是人類文明的根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人類行為 · 查看更多 »

人類行為學

人類行為學(Praxeology)是一種研究人類行為的學科。意指人對於環境及他人有所反應而表現出來的行為。這一詞最先在1890年被Alfred Espinas提出,但真正為人所知的則是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稍後所提出的理論。.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人類行為學 · 查看更多 »

伊斯雷尔·柯兹纳

伊斯雷爾·柯茲納是當代奧地利經濟學派掌門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伊斯雷尔·柯兹纳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CH(又譯為--,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坚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对社会主义、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称。 哈耶克是20世紀的主要政治思想家,他所提出的價格信號在協助經濟裡的個體協調經濟活動上的角色一理論,被認為是經濟學的重大突破。哈耶克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学、系統思維、思想史、认知科学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獲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揚他們在货币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在1991年,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頒給哈耶克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Friedrich von Wieser,)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早期的經濟學家。 維塞爾生於維也納,父親是奧地利國防部的高階官員。他最初學習的是社會學和法律學。他也是另一位知名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歐根·博姆-巴維克的好朋友。維塞爾畢生在維也納大學和布拉格大學任教,直到1903年由卡爾·門格爾接替,門格爾和博姆-巴維克一同開創了奧地利經濟學派,並教導出了許多下一代的奧地利經濟學家包括了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約瑟夫·熊彼特。他在1917年成為了奧地利的財政部長。 維塞爾對經濟學的兩大貢獻之一是「歸屬」(imputation)理論,主張產品的要素價格是由生產價格加上机会成本所決定的,這個理論成為了奧地利經濟學派價值的主觀理論的基礎,也成為了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基礎之一。 在這些理論的發展中,維塞爾使新古典派经济学改以边际效用為基礎來研究稀缺性和資源的分配,亦即在資源有限而慾望無限的情況下,边际效用決定了產品的價值。維塞爾的歸屬理論使得這個原則能夠被套用至任何經濟學理論中。 維塞爾最知名的兩本著作分別是詳細解釋了機會成本和歸屬理論的Natural Value (1889)、以及試著將其理論套用至現實世界的Social Economics(1914)。 經濟計算問題的爭論便是開始於維塞爾所主張的:沒有了準確的經濟計算,經濟效率將會低落無比甚至無法運行。對他而言,價格就代表了市場狀況的指示燈,反應了市場的各種資訊,也因此是任何經濟活動都不可或缺的。因此一個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將無法計算複雜的經濟問題,除非他們採取價格機制才有可能運行。 他也強調企業家在經濟轉變上的重要,他認為企業家是「英雄式的個人,領導經濟邁向新的世界」。這種企業家領導者的概念後來也被約瑟夫·熊彼特採納,用於研究經濟的變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 · 查看更多 »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拥有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有類似的本質:是一種強調既有價值或現狀的政治哲学。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和徹底的顛覆,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為重視已建立之體制並加以維護或者小修小補,並且尊重傳統為不同時代所累積智慧結晶而非累贅。 保守主義者隨著在地區、時代等性質的不同,彼此抱持的觀點或關注的議題可能不同或甚至對立。如英美現今保守主義政黨通常傾向於小政府、自由市場的經濟架構,以及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對抗社會主義以及共產主義(或僅僅只是大政府的左派價值觀),甚至是反全球化,例如退出不必要的國際組織等。英美的部分進步保守主義者可能相對的支持有限度市場管控和社會福利政策,改以法律約束公平競爭的型態;現在歐洲國家的保守派跟大洋洲國家的保守派在對待外來移民的議題方面,比北美洲國家的保守派採取更為開放的態度所以相對而言對於外來文化上是可能比較開放,雖然他們也會關心商業活動的發展,不過他們也較少反對或有限度支持福利國家政策的相關目標。.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保守主义 · 查看更多 »

喬治·瑞斯曼

喬治·瑞斯曼(George Reisman,1937年1月13日—"George Gerald Reisman" (2002).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喬治·瑞斯曼 · 查看更多 »

公共選擇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Public choice theory)是一種以現代經濟學分析民主立憲制政府的各種問題的學科,傳統上是屬於政治學的範疇(對此更為普遍的稱呼則是「政治經濟學」,但應該注意這不可和馬克思主義對這詞的定義混為一談)。公共選擇理論研究選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員們的行為,假設他們都是出於私利而採取行動的個人,以此研究他們在民主體制或其他類似的社會體制下進行的互動。公共選擇理論也採用許多不同的研究工具進行研究,包括了研究對效用最大化的侷限、博弈論、或決策論。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是根基於實證分析的方法上(「這是甚麼」);但卻是將此作為研究規範(「這應該是甚麼」)的工具,以探索問題的所在點、並研究如何在憲政體制內改善這些問題。公共選擇理論提出的主要基础之一是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假設人們的行為都是出自從有限的可用手段裏挑選達成目標的途徑。另一個研究目標不同、但卻有相同研究基础的學科則是實證政治理論(Positive political theory)。而社會選擇理論(Social choice theory)也是一個相關聯的研究領域。.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公共選擇理論 · 查看更多 »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共产主义 · 查看更多 »

知識論者列表

這列表列出了世界上的知識論家。 Category:知识论者.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知識論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冯·米泽斯

查德·冯·米泽斯(Richard von Mises,),奥地利数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 理查德·冯·米泽斯是经济学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的弟弟。.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理查德·冯·米泽斯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计算争论

会主义计算争论(Socialist calculation debate,有时候称作经济计算争论)表示正在进行的对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在缺少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物品的金融定价以及生产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经济计算的话题。更具体地说,这场争论集中于计划经济把生产资料的分配作为资本市场的替代品的应用,以及就效率和生产力而言哪种安排方式能优于资本主义。 这场争论的另一个重点集中于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地位和作用。 即使在20世纪之前就对已经存在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社会主义之下的合作和核算的问题作出了贡献,“社会主义计算争论”随着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对社会主义的批评的开始出现在1920年代。A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Wiley-Blackwell by Biddle, Jeff and Samuels, Warren and Davis, John.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社会主义计算争论 · 查看更多 »

社会达尔文主义

会达尔文主义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理论。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是英国哲学家兼作家赫伯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风行从19世纪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有人认为现代的社会生物学也可归类到社会达尔文主义学派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于1944年初版的著作《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以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来指称1944年前的相关思潮是不确切的,但这种用法已被历史学界广泛采用。 社会达尔文主义曾被其拥护者用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正名,理由是赫伯特·斯宾塞所说的“适者生存”。至此,赫伯特·斯宾塞对社会和道德机制进化的理解被异化为与其哲学思想相对立的东西。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政治倾向。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这一思想说明社会进步和变革的不可避免,也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类的退化不可避免。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进化论一样,经常被卷入关于优生学的争论。.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社会达尔文主义 · 查看更多 »

社團主義

團主義(corporatism或corporativism,又译統合主義,協調主義,協同主義,協調組合主義及協同組合主義)在歷史上是一種政治体制,在這樣的體制裡,立法的權力交給了由產業、農業和職業團體所派遣的代表。與多元論相較,多元制度裡眾多團體必須經過民主競爭的過程才能取得權力,但在社團主義制度裡,許多未經過選舉的組織實體掌控了決策的過程。這些社團主義的代表團與一般的商業公司或法人組織並不相同,而是构成了社團主義國家的中心思想——精英政治。 「社團主義」一詞來自拉丁语的corpus(軀體)。這一詞的意思原本與特定的商業公司概念無關,而是用作稱呼任何經聚集而成的組織。原本這一詞的用法代表中世紀歐洲對於整個社會的概念,認為社會是由各種不同的部分所組成,就如同人體是由各種不同功能的器官組成一般。依據許多理論家的說法,社團主義是一種封建主義的「現代」版本,結合了「社團」與國家的利益。 政治學家也會用社團主義一詞來描述獨裁主義的國家,藉由管理許可執照、由官方法人控制社會、信仰、經濟、或群眾組織等過程,由於國家成為這些組織唯一的合法性來源,國家將能有效地指派這些組織的領導人,或限制其挑戰國家權威的能力。這種用法尤其在东亚和拉丁美洲的研究領域上相當常見,有時候也被稱為「國家社團主義」。 在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裡,透過這種未經選舉就由國家將所有利益「官方化」由國家管制的形式,宣稱能比民主投票的決策過程更能避免忽略單方利益的情況。這可以視為是「合併」了每種不同的利益由國家管理的制度,也因此而被他們稱為極權主義,以描述他們並非一種運用強迫力量的制度,如同1932年法西斯學者乔瓦尼·秦梯利所寫的《法西斯主義的教條》所言: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這種理論還宣稱他們是喬治·索列爾的無政府工團主義的正統繼承人。每個利益都各自依據他們的標準形成一個自己的實體—唯一的限制就是必須依附於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社團框架內,而每個利益實體都能經由中央集權架構的組織和援助能力加以結合。這是他們認為達成某些目標的唯一可能方式,例如解決某個國家的無能政府。 當代對於這一詞的用法則較為貶意,尤其是Corporatism(corporativism通常指的只是義大利的架構—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組織),突顯商業公司控制了政府決策過程而犧牲公共利益的情況。商業公司對於政府的影響力通常是透過遊說和其他管道來提升他們的利益,而這些行徑通常被視為是對公眾有害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社團主義也常被稱為公司政治。如果社團主義還與軍事企業有所牽連,也常會被稱為軍國主義或軍工企業複合體。 一些當代的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會使用新社團主義一詞來描述一些處於勞工、資本、和政府之間的協議過程(尤其是在歐洲),以區別他們的研究與一般貶抑用法的差異,並突顯社團主義一詞原先的理論。.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社團主義 · 查看更多 »

穆瑞·羅斯巴德

·牛顿·羅斯巴德(Murray Newton Rothbard,)是美國犹太裔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論家、政治理论家,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知名學者,他的著作大量介绍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工作,對於現代的自由意志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的发展和传播有著極大貢獻。 罗斯巴德认为收税就是抢劫,而政府就是一群盗贼。他称国家为“系统地抢劫和奴役大众的组织”。国家在任何社会中都是最无耻、贪婪和不择手段的人群中的当之无愧冠军。他主张政府提供的所有的服务都能被私人部门所提供的服务替代而且效率更高。而一切政府声称的为保护“公共利益”而订立的法律规定都是为了政府自己的利益。政府提供的服务效率低下,应该让私人部门来提供这些服务。 罗斯巴德批评那些意图影响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商业机构,认为这是为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而阻碍竞争对手。 罗斯巴德认为央行和存款准备金组成的法定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欺诈,有违自由主义的原则和伦理。他反对对别国进行军事、政治和经济干预。, excerpts from a 1973 Reason Magazine article and other materials, published at Antiwar.com, undated.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穆瑞·羅斯巴德 · 查看更多 »

米瑟斯

#重定向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米瑟斯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經濟自由

經濟自由用於經濟研究和政策討論。與自由相同,有著不同的定義,當中沒有普遍接受的。一個接近經濟自由的定義來自自由意志主義傳統強調的自由市場和私有制,同時延伸到個人選擇的福利經濟學研究,帶更大的經濟自由來自“大”(在一些法律定義中)的對可能的選擇之設定。另一個更冷靜的觀點強調分配公正和每個人的基本自由的背景。 今天,這個詞通常與古典自由主義(或自由市場)聯繫在一起,並且定義為自由生產、貿易和消費任何商品與服務,而不搶劫、詐騙或偷竊。這體現在法治、財產權和合約自由、以由外部和內部之開放性市場為特徵、保護財產權利和經濟干預之自由。Surjit S. Bhalla.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經濟自由 · 查看更多 »

经济计算问题

经济计算问题是针对使用作为生产要素基于市场的分配方式的替代品的批评。首先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他1920年的文章《Economic Calculation in the Socialist Commonwealth》中提出,后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加以拓展。在他第一篇文章中,米塞斯描述了资本主义下的价格体系的天性并描述了社会中个人的主观价值是如何转变为资源的理性的分配所必要的目标信息的。 市场交易中,价格反映了资源、劳动和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在他第一篇文章中,米塞斯着重于资本货物的社会主义化不可避免的匮乏,但米塞斯后来在《》中详细说明多种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米塞斯和哈耶克指出经济计算仅仅通过市场价格提供的信息实现,并且官僚式或者技术式的分配方式缺乏理性分配资源的方法。争论发生在1920至1930年代,而且争论的具体时期被经济史学家称为“经济计算争论”。米塞斯最初的批评受到了许多回击并导致了的探索,最有名的是。 米塞斯指出“社会主义共同体中的经济计算”中社会主义经济体的价格体系是必定缺乏的,因为如果公有实体掌握了所有的生产资料,没有可以像仅仅是在社会主义体系内部的货物输送,且不是“交易的对象”那样获取资本财产的价格,不像最终产品。所以,他们无法制定价格,而且因此这一体系必然会没有理性,中央计划者无法知晓怎样有效的分配有用的资源。他写道“……理性的经济活动在社会主义共同体中是办不到的。”米塞斯在他1922年的著作《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Socialism: An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Analysis)中把他对社会主义的批评发展的更为完善,指出市场价格体系是人類行為學的表达,而且不能被任何官僚主义的形式取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计划受到了提倡分散式计划的社会主义者的批评,在奥地利经济学派之前包括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马克思主义者列夫·托洛茨基和无政府共产主义者彼得·克鲁泡特金。中央计划后来受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如雅诺什·科尔奈和Alec Nove的批评。Robin Cox指出经济计算争论只能在贫穷的社会主义经济体通过能让决策者允许生产货物以计算类的相对稀缺性为基础的存量管制的自我调节系统实现很大程度上的自发性秩序的假设上才能被成功反驳。这是在多数决定为分散式的经济体中仅有可行的办法。托洛茨基指出中央计划者不能对经济中局部的变化做出有效反应,因为他们举措没有有意义的投入及经济体中数以百万的经济参与者的参与,而且因此成为协调经济活动的无效的机制。.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经济计算问题 · 查看更多 »

经济思想学派

在经济思想史里,经济思想学派是由一群以经济学工作方式来分享共同观点的经济学思想家组成。然而经济学家不总是被划分为某个学派,尤其在普遍将经济学家按学派分类的当代。经济思想史可以大致被分为三阶段:古代经济史(希腊-罗马时期,印度,波斯,伊斯兰和中国帝王国),近代经济史(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当代经济史(始于18世纪晚期的亚当·斯密和古典经济学)。系统的经济理论主要是从所谓的现代史定义开始发展起来的。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作主流经济学(有时称为'正统经济学')的方法,在美国主流观点中,经济学理论可以归因于两大不同的学派:支持经济干预的咸水学派(沿海学校),如(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和更多自由放任理念的淡水学派(内湖学校),如(代表性的芝加哥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这两个学派的思想都与新古典主义经济有关。 过去一些著名的经济思想,如经济史学和制度经济学,影响力早已削弱,现被认为是非主流经济学。其他一些经久不衰的经济思想有:奥地利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近发展起来的近代经济学思想,如女性主义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虽然继承和批判了主流思想,但它们以特定的角度看问题,没能将之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派。.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经济思想学派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大学

維也納大學(Universität Wien)位于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始建于公元1365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德语大学,也是中欧最大的学校之一,维也纳大学亦是目前最大的德语大学,学校共设有180个学位。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也是最大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拥有近8600名员工,其中有6500名學者。.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维也纳大学 · 查看更多 »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罗纳德·里根 · 查看更多 »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個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也被称为三R新政。救濟主要針對窮人與失業者,復興則是將經濟恢復到正常水準,針對金融系統的改革則試圖預防再次發生大蕭條。新政讓政治版圖重新排列,民主黨在國會兩院作為多數(只在1947-1949年及1953-1955年失去控制權),以及在1933年至1969年間九個總統任期中七次掌握了白宮,其根基為自由主義思想、南方白人、傳統的民主黨員、大城市中的技師、以及近期被賦予權力的勞工聯盟及少數族群。共和黨則分裂為兩派:一派為反對整個新政的保守主義者,他們認為新政是商業與經濟成長的敵人;另一派則接受部分的新政,並試圖使之更有效率。政治版圖的重劃,形成了「新政聯盟」,他們主宰總統大選直至1960年代;而反對派的保守派聯盟則在1937年到1963年間主掌國會。1936年之前,「自由派」通常指新政的支持者,而「保守派」則指其反對者,兩派均有民主黨和共和黨成員。 許多歷史學家會將「第一次新政」(1933-1934年)與「第二次新政」(1935-1938年)做區分,後者更為偏向自由主義而更具爭議性。「第一次新政」處理的範圍很廣泛,從金融與鐵路到工業與農業,他們都要求經濟上的協助以生存。舉例來說,聯邦緊急救援署提供給各州與城市5億美元用於救濟。「第二次新政」則包括了確保組織工會的《》、公共事業振興署(聯邦政府成為最大的單一雇主)、《》、以及幫助佃農與移工的新計畫。新政中最後一項重要的立法為1937年美國住宅局與的建立,以及1938年的勞動公平標準法,設定了多數勞工的最高工時與最低薪資。 1937-38年間經濟的下跌,以及美國勞工聯合會與產業工會聯合會的分裂,導致共和黨贏得了1938年的國會選舉。保守的共和黨員與民主黨員加入了非正式的保守派聯盟。在1942-43年間,他們停止了諸如公共事業振興署與平民保育團等救濟計畫,並阻擋了多數自由主義性的提案。羅斯福自己則將注意力轉移到戰爭的準備,並且分別在1940年與1944年再度贏得選舉。美國最高法院宣布與《》違憲,不過後者後來重審並且獲得支持。羅斯福之後第一位共和黨的總統德懷特·艾森豪也大體上保留了完整的新政各措施,甚至擴張了其中某些領域。1960年代中,林登·詹森總統的偉大社會計畫便是受到新政的啟發,大幅地擴張自由主義式的計畫,而共和黨的理查·尼克森總統也大致保留了這項政策;但是在1974年之後,減少對經濟的干預獲得了兩黨的支持。新政中規範金融業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1990年代取消。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农业调節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田納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罗斯福新政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蒙代爾

羅伯特·亞歷山大·蒙代爾(Robert Alexander Mundell,),是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歐元之父」。 他主要的学术成就有动态货币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并提出,推动的发展并为欧元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还有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羅伯特·蒙代爾 · 查看更多 »

無政府資本主義

無政府資本主義(Anarcho-capitalism)是一種建立在個人主權概念上的個人主義哲學,並禁止使用強迫的力量和詐騙的行為。無政府資本主義者認為只有從所有权基準、以及主權個體間自願簽訂的無限制的契約權利所衍生的法律才是正當的。根源於這個基礎上,無政府資本主義反對国家進行不正當性的壟斷行為以及對於個體主權的侵犯,並支持反中央集權而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無政府主義強調對於個人自由與個人所有权的保護,主張廢除以非自願的稅賦來支撐的政府壟斷,而改由人們自願出資的私人公司來提供對於個人自由和財產的保護服務。也因此,他們相信所有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對於人們自由和財產的保護都必須經過自由市場的機制來提供。對於無政府資本主義者而言,財產是可以透過自願的貿易、送禮、或拋棄行為來轉換,但若經由非自願的徵收來取得他人財產則是一種非法的方式—無論此種徵收行為是出自其他個體、團體、或是國家都亦然。 無政府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主張沒有國家控制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最早提出無政府主義一詞的是20世紀中葉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及自由意志主義者穆瑞·羅斯巴德,該主張綜合了奧地利經濟學派裡的經濟學、古典自由主義、和19世紀的美國個人無政府主義。羅斯巴德的無政府資本主義理論強調個人主權的至高無上、以及互不侵犯的原則。不過無政府資本主義者之間也有些不同的哲學理論。羅斯巴德也將他的哲學建立在自然法上。至於其他一些人;如大衛·弗里德曼(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儿子)則採取務實的後果主義(功利主义)的方式:主張無政府主義應該被採用的理由在於那必然是優於其他制度的選擇。另一方面,新興的學者漢斯-赫爾曼·霍普則以「立論倫理學」來辯護「私人財產無政府主義」的正當性,則更接近羅斯巴德的自然法理論。.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無政府資本主義 · 查看更多 »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为当代经济学者杨小凯所著的一本读史笔记。介绍了中国近百年来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 查看更多 »

芬克里夫墓園

芬克里夫墓園(Ferncliff Cemetery and Mausoleum),成立於1902年,是位於美國紐約州威斯特徹斯特郡格林堡的無宗派(Nonsectarian)墓園。.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芬克里夫墓園 · 查看更多 »

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Planned economy),又稱統治經濟或指令型經濟,是一種經濟體制,在這種體系下,國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消费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指令型经济」通常和计划经济用法相同,但是詳加區分的話,指令型經濟是指生產工具公有的經濟體制。所以指令型經濟必定是計劃經濟,但計劃經濟卻不必然為指令型經濟。 時至今日,世界上的經濟體系大多是市場經濟體系和混合經濟體系。但仍有部份國家如古巴(现已宣布进入市场化的改革)、朝鲜、委內瑞拉、老撾採用計劃經濟。.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計劃經濟 · 查看更多 »

马克思主义

克思主義(Marxismus)是一種以唯物主義解釋歷史、辯證法、和對資本主義批判所發展而出的經濟、政治和社會世界觀。在19世紀中後期,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構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架構。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根基或方法論的寫作對現代的政治哲學和社會運動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包含了其独特的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革命意識形態。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並沒有一套統一的定義,也因此它在眾多的領域和題材上出現多元的發展,導致其門下包含眾多明顯對立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学以唯物主義的立場檢視社會的發展,認為人類社會是架構在其賴以为生的經濟活動上。經濟組織的架構和生產模式被視為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政治、法律、和道德關係的根本來源(或至少發揮了主要的影響),這些社會關係進而構成了馬克思所謂的上層建築。隨著生產模式的進步,既有的社會組織和關係變得沒有效率並且與經濟活動產生衝突,這種衝突進而發展為階級鬥爭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03, by Gregory and Stuart.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马克思主义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M·布坎南

小詹姆斯·麥吉爾·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Jr.,),生於美國田納西州默弗里斯伯勒,經濟學家,以研究公共選擇理論而聞名,他也因此獲得198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詹姆斯·M·布坎南 · 查看更多 »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Ludwig von Mises Institute)是一所位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歐本市的自由意志主義研究所,研究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米塞斯研究所是為了紀念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並發揚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和政治理念。研究所的全部經費來源都是依靠私人的捐款。 米塞斯研究所並沒有將自身視為是傳統的智庫。雖然研究所與一些自由意志主義的政治家如共和黨眾議員榮·保羅和組織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但它並沒有實際參與公眾政策的實行。研究所也沒有和任何政黨有正式的結盟—包括自由党在內,也沒有從任何政黨接獲捐款。研究所的政策也指明不會和任何公司或其他組織簽訂協議。 世界各地有許多與米塞斯協會同名的組織,包括了比利時、波蘭、阿根廷、墨西哥、俄羅斯、羅馬尼亞,不過研究所與他們並沒有正式的往來。 研究所的格言Tu ne cede malis sed contra audentior ito來自古羅馬詩人维吉尔,意味著:「不要向邪惡低頭,而是要更勇敢地繼續與之對抗。」米塞斯早年選了這句話作為他一生的座右銘。.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阿特拉斯聳聳肩

《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又譯為《阿特拉斯摆脱重负》,是一本由美國哲學家和小說家艾茵·蘭德撰寫的小說,最先在1957年出版。此書為蘭德出版的第四本也是最後一本的小說,而且又是她最長的一本,被認為是蘭德的代表作。《阿特拉斯聳聳肩》包含了科幻、哲學、政治、神秘、愛情等成分,同時也是闡述了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的最主要作品。 小說描述在一個反烏托邦的美國下,因為日漸沉重的稅賦和政府管制,社會上最有生產力的人開始逐漸失蹤,因而使產業停止運作。在小說裡,消失的生產家們是由約翰·高爾特所領導的,藉由抽走這群帶動社會成長和生產的創新人士,高爾特的目的是要停止「轉動世界的力量」,使集體主義的社會體會到當個體無法自由創造和獲利時的嚴重後果。在這場企業家主導的「罷工」中,有生產力的個體拒絕再成為社會或政府的奴隸,而利潤動機的消失則導致了社會的崩潰。小說從女主角達格妮·塔格特的角度出發,檢視一個社會如何在政府擴張對產業管制的情況下逐漸崩潰。 小說的名稱是比喻若希臘神話裡的泰坦阿特拉斯拒絕再替世界「肩扛重負」時的情況。在小說中,兩位主要的角色弗蘭西斯科·德安孔尼亞和漢克·里爾登有過這樣一段對話,德安孔尼亞問里爾登說他若是看到阿特拉斯「越辛苦背扛世界,在他肩膀上的負擔就變得越沉重」的情況時會有什麼建議,里爾登無法回覆,德安孔尼亞於是回答:「聳肩擺脫重負」。 蘭德說這本小說的主題是在說明「一個人的心靈如何造就他的存在」,蘭德在這本書裡提出的許多思想都成為客觀主義哲學的主軸Michael Shermer.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阿特拉斯聳聳肩 · 查看更多 »

资本主义

資本主義(capitalism),亦稱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業經濟,是人類協作的擴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擁有資本財產(生產工具),且投資活動是由個人決策左右,而非由國家所控制,經濟行為則以尋求利潤為目標 。藉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务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裡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产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並互相競爭。一般普遍認為資本主義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壞之後成為了最主要的經濟模式。 「資本主義」一詞也被許多人用在形容歷史上不同的人、時、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以外,也有福利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等打著資本主義稱號的經濟模式。在對於資本主義的解釋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經濟學家反對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並且強調財產權利的重要性。而有人則主張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景氣循環的負面作用。絕大多數的政治經濟學家都將私人產權視為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對於資本主義下的僱傭關係、經濟權力、階級、以及歷史發展等則有不同看法。市場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財產的法規,則是政治和政策上爭論的主要議題。现在大多數國家都被視為「混合經濟」,在這種體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計畫政策干預市場的自由運作Stilwell, Frank.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资本主义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自由放任

自由放任,又称自由放任主义或無干涉主義,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讓他做、讓他去、讓他走」)通称,意思讓商人自由進行貿易,政府不要干涉。這一詞首先在18世纪由重农主义在字典裡使用,以反對政府對貿易的干涉。這一詞到了19世紀早期和中期成為了自由市場经济学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义反對政府對经济的干涉,並且反對政府徵收除了足以維持和平、治安和財產權以外的稅賦。 在欧洲和美國早期的经济学理論中,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通常與反面的重商主义經濟政策做比較,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在英国、美國、香港、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其他西欧國家崛起時都擔當了支配的角色。.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自由放任 · 查看更多 »

自由意志主義

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又常被譯為自由人主義、放任自由主義、自由意志論、自由至上主義、自由至上論。自由意志主義是一種主張只要個人不侵犯他人的同等自由,個人應該享有絕對的自由以其自身和財產從事任何活動的政治哲学。自由意志主義者的基本準則為:任何人類的互動行為都應該出於雙方的自願和同意,任何利用暴力或詐欺手段侵犯他人權利和財產的舉動都是違反了這種準則。因此除了對付他人先行侵略的反擊外,自由意志主義者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自由意志主义”肯定的不是自由本身,而是某种类型的自由,其范围是由自我所有论(the thesis of self-ownership)所界定的。.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自由意志主義 · 查看更多 »

自由意志保守主義

自由意志保守主義(Libertarian conservatism)是一種結合了右派自由意志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政治思想和意識形態。自由意志保守主義的優先價值是實現社會和文化上的消極自由,反對自由主義社會工學J.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自由意志保守主義 · 查看更多 »

艾茵·兰德

艾茵·兰德(Ayn Rand,),原名“阿丽萨·济诺维耶芙娜·罗森鲍姆”(Алиса Зиновьевна Розенбаум)俄裔美國哲學家、小說家。她的哲學理論和小說開創了客觀主義哲學運動,她同時也寫下了《源頭》(The Fountainhead)、《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等數本暢銷的小說。 她的哲學和小說裡強調個人主義的概念、理性的利己主義(「理性的私利」)、以及徹底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她相信人們必須透過理性選擇他們的價值觀和行動;個人有絕對權利只為他自己的利益而活,無須為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強迫他人替自己犧牲;沒有任何人有權利透過暴力或詐騙奪取他人的財產、或是透過暴力強加自己的價值觀給他人。她的政治理念可以被形容為小政府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雖然她從來沒有使用第一個稱呼自稱過、而且相當厭惡第二個稱呼。 蘭德的小說所要表達的目標是要展示她理想中的英雄 Lewis, John.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艾茵·兰德 · 查看更多 »

極權主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也譯作极权政体、全能政体、总体统治、全体主义)或極權國家(Totalitarian state),是一種政治學上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個對社會有著絕對權威并儘一切可能謀求控制公眾與私人生活的國家之政治制度。 極權主義之概念在形成之初有著積極的含義,由威瑪德國法學家、納粹學者卡爾·施米特與一些在1920年代提出。施米特在其有關全能(all-powerful,即統治一切)政府之合法性的、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作品中使用了「Totalstaat」一詞。 冷戰時期,這一概念在西方反共政治論述中尤為著名,通常被用以強調納粹德國、法西斯主義國家與蘇聯共產黨之間的相似性。 其它運動與政府組織亦會被定性為極權主義。歷史上一個叫做的保守主義運動之領袖就曾經宣告其目的是「為西班牙帶來真正的統一、全新的靈魂、極權的政體」,並且稱「民主不是終結,而是一個新的國家征戰四方的手段。當時機來臨,要麼國會屈服,要麼我們將消滅國會。.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極權主義 · 查看更多 »

歐根·博姆-巴維克

歐根·博姆-巴維克(Eugen von Böhm-Bawerk,)是奧地利的經濟學家,他對奧地利經濟學派有著重要的貢獻。博姆-巴維克前往维也纳大学就讀法律學,在那裡他閱讀了卡爾·門格爾所著的《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一書,雖然他從不曾親自被門格爾教導過,但他很快便成為了門格爾理論的忠實支持者。约瑟夫·熊彼特描述博姆-巴維克「徹底熱衷於門格爾的理論,以致於他根本不需要研究其他的理論家。」在維也納大學就讀的歲月裡,他結識了另一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克·馮·維塞爾,兩人後來還結為襟兄弟。 在完成學業後博姆-巴維克進入了奧地利政府的財政部門任職。他在1880年代擔任教職,也是在這段時間他發表了他的巨作Capital and Interest。 在1889年他受命前往維也納的財政部,以起草一份直接稅稅制的改革計畫。當時奧地利的稅賦體制對於經濟生產課與重稅,尤其是在戰時,這對奧地利經濟的投資活動造成極大障礙。博姆-巴維克的提議為設立現代的所得稅制,這項改革很快被通過,並在接下來幾年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博姆-巴維克在1895年成為了奧地利的財政部長。他斷斷續續的擔任了幾屆財政部長,最長的是第三次—從1900年直至1904年。在財政部長任內他嚴格的保持穩定的金本位以及預算的平衡。在1902年他取消了政府對製糖業的補貼—儘管製糖業在兩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奧地利的經濟特色。他最後在1904年辭職,因為當時奧地利軍方的開支不斷增加,造成他無法在平衡預算了。經濟歷史學家Alexander Gerschenkron曾批評博姆-巴維克奉行的「一便士也不多花」的政策,並批評當時奧地利的經濟發展遲緩便是因為博姆-巴維克不願在公共建設計畫上投入大量開支所造成的。不過,约瑟夫·熊彼特則讚美博姆-巴維克在任內對於奧地利財政穩定的貢獻。博姆-巴維克的肖像曾在1984年至2002年間出現於一百元的先令鈔票上,直到被歐元取代為止。 博姆-巴維克在1904年重掌教職,擔任維也納大學的教授。他教授過的學生包括了约瑟夫·熊彼特、路德維希·馮·米塞斯。他在1914年去世。 雖然博姆-巴維克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但他卻不是當代激進的自由意志主義者,儘管奧地利經濟學派的聲名經常讓這兩者互相連結。他擔心毫無約束的自由競爭會導致「無政府的生產和消費」。他在1880年代和1890年代寫下了大量批判卡尔·马克思經濟學的著作,不過幾名突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在1905年-1906年之間參加了巴維克主持的大學研討班。.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歐根·博姆-巴維克 · 查看更多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一套丛书,截至2013年已出14辑600种。主要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世界各国的各种古典学术作品的中文译作,也有少量是现代或当代的外国学术作品。从1950年代起印行至今,包含五大类:哲学类,历史、地理类,政治、法律、社会类,经济类,语言类。除常规版本外,其中一些作品还有精装本和节选本。因收录数目及翻译质量頗佳,該丛书在中国颇受好评。 对于原有单行本的书籍,被编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后,一般仍用原纸型,并不重新排版,译文及序跋都一仍其旧,故这套丛书体例并不统一。某些书籍的字体字型与现今出版物有差异。丛书中包括古希腊名著在内的各种学术名著大多是从原著直接汉译,也有部分版本参照各种语言译本翻译,如企鹅丛书等。 2009年,商务印书馆推出该丛书的“珍藏版”,共400种、490册,并于9月24日在北京召开出版座谈会。201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该丛书的“分科本”,分科本在2009年“珍藏本”的基础上又增补了从2009年到2011年新出版的第十一、十二辑书目,共500种,以软精装形式出版,并于11月19日在北京商务印书馆礼堂召开“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座谈会暨第十四辑专家论证会。.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查看更多 »

法蘭克·菲特

法蘭克·阿爾伯特·菲特(Frank Albert Fetter,),美國的經濟學家,隸屬奧地利經濟學派。.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法蘭克·菲特 · 查看更多 »

漢斯-赫爾曼·霍普

漢斯-赫爾曼·霍普(Hans-Hermann Hoppe,)是奧地利經濟學派經濟學家,自由意志主義哲学家,以及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教授。他被許多人認為是目前在世的最知名而又最重要的無政府資本主義哲學家。.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漢斯-赫爾曼·霍普 · 查看更多 »

朝圣山学社

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是一个由经济学家、企业领袖和其他古典自由主义支持者组成的国际性组织。该组织提倡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倡导开放社会的价值。朝圣山学社由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于1947年4月10日创立。创立之初,该组织被命名为阿克顿-托克维尔学社。后因法兰克·奈特对使用两个“罗马天主教贵族”的名字来命名学社表示不满,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亦担心世人把阿克顿和托克维尔所犯的错误与学社联系起来,学社改用其集合地 ── 瑞士的度假圣地朝圣山命名。.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朝圣山学社 · 查看更多 »

戈登·圖洛克

戈登·圖洛克(Gordon Tullock,),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羅克福德,著名經濟學家,喬治梅森大學法學院經濟學教授,專長在於法律經濟學,為公共選擇學派創立者之一。在發展尋租理論上有重大貢獻。.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戈登·圖洛克 · 查看更多 »

新古典經濟學派

新古典經濟學派(Neoclassical economics),又稱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新古典派經濟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經濟主義思潮。他們是個鬆散的團體,繼承了古典經濟學的立場,共同的主張是支持自由市場經濟,個人理性選擇,反對政府過度干預,反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形成了個體經濟學的主要成份。.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新古典經濟學派 · 查看更多 »

方法論的個人主義

方法論的個人主義(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又稱個人主義方法論,是一種哲學的研究方法,將社會的發展看作是許多個人的聚集(整體上是個人主義的一種形式),以此解讀和研究許多學科。在最極端的形式上,方法論的個人主義認為「整體」只不過是「許多個體加起來的總合」(原子論)。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也被稱為「化約主義」(reductionism)的一種形式,因為它的解釋方式是將一個大的實體化約為許許多多的小實體。值得注意的是,方法論的個人主義並不一定代表政治上的個人主義,儘管許多使用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學者,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卡尔·波普尔也都是政治個人主義的支持者。.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方法論的個人主義 · 查看更多 »

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

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Institut de hautes études internationales et du développement,IHEID)一般简称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 ,是一所位于瑞士日内瓦的高等教育机构(Institut Universitaire),90%的课程由英文授课,另有10%的课程由法语授课。该校在国际事务学界享有盛名,其前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问题研究院。 该校规模极小,却有充沛的学术,财力资源,催生出了1位联合国秘书长,其学生,学者团体内至今共出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普利策奖得主与无数个国家领袖与外交官。.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伍兹

托马斯·伍兹(Thomas E. Woods, Jr.),生于1972年8月1日,美国历史学家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托马斯·伍兹 · 查看更多 »

10月10日

10月1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83天(闰年第2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82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10月10日 · 查看更多 »

9月29日

9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2天(闰年第27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3天。.

新!!: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9月29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Ludwig von Mises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