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

指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

贝德里赫·斯美塔那(Bedřich Smetana ,),生於波希米亞利托米什爾,卒於布拉格,捷克作曲家。他的音樂成功發揚了捷克民族文化,和捷克的獨立密不可分,因此被譽為捷克音樂之父。在國際間他以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最具代表性;包括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細膩地演繹了捷克的歷史、傳說故事和景緻,以及第一號弦樂四重奏《我的一生》。.

36 关系: 古典音乐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800年至1849年出生)安东宁·德沃夏克不能結婚的男人 (日本電視劇)希望 (歌曲)布拉格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市民会馆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弦乐四重奏彩夢芭蕾音樂列表德意志留声机在森林和原野國民樂派四重奏 (日本電視劇)秘密 (消歧义)莱奥什·雅纳切克菅井爱里被出卖的新嫁娘高堡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赫伯特·冯·卡拉扬捷克爱乐乐团标题音乐梅毒歌劇作曲家列表歌剧水星表面特徵列表活著 (電視節目)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我的祖国浪漫主義音樂斯美唐纳拉法埃尔·库贝利克3月2日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5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了描述,例如裝飾音與力度變化,然而這些裝飾音通常是為了尚未精通即興演奏藝術的初學者而寫的,另一方面,力度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沒有標示,需要仰賴演奏者對音樂的內在了解去做詮釋。與其他樂種一樣,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當高度的發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頗為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见于19早期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古典音乐 · 查看更多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800年至1849年出生)

这是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的第四部分,列出生于公元1800年至1849年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本表以作曲家出生年份先后排序。 本表中的作曲家,基本上属于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 本表将随着作曲家页面的增加而不断更新。 ---- | 1800至1809 | 1810至1819 | 1820至1829 | 1830至1839 | 1840至1849 |.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800年至1849年出生) · 查看更多 »

安东宁·德沃夏克

安东宁·利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řák,)生於布拉格(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属于捷克)附近的伏尔塔瓦河旁的磨房内,卒於布拉格,是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 追随着民族主义者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经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摩拉維亞和他的故乡波希米亚(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属捷克)的民谣音乐的风格。德沃夏克自己的风格经常被描述为“吸收了民歌的影响并找到有效的方式利用它们,用交响乐的传统最完满的再现了一个民族的特色”。其代表作有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響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斯拉夫舞曲》、歌剧《露莎卡》。他被认为“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多面手的作曲家”。Taruskin (2010), 754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暨德沃夏克鍵盤共同發明者奥古斯特·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是安东宁·德沃夏克的遠親。.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安东宁·德沃夏克 · 查看更多 »

不能結婚的男人 (日本電視劇)

《熟男不結婚》是日本關西電視台自2006年7月4日至9月19日每週二晚間播放的電視劇,由阿部寬和夏川結衣主演。在2005年,兩人已經在NHK大河劇《義經》合作過,此次是他們的第二次合演。.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不能結婚的男人 (日本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希望 (歌曲)

《希望》(הַתִּקְוָה,Hatikvah,也拼作Hatikva)是以色列国歌。.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希望 (歌曲)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

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Prague Sprin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是位于捷克布拉格的世界知名音乐节,1946年由指挥家拉法埃尔·库贝利克创办。 该音乐节每年5月12日开始,以纪念捷克作曲家贝德里赫·斯美塔那的忌日。音乐节的传统开场曲目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作品《我的祖国》,其中包括著名的《伏尔塔瓦河》,而闭幕音乐会一般上演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节的举办地主要是布拉格的鲁道夫音乐厅和市民会馆。 音乐节的名称“布拉格之春”后来用来指代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政治民主化运动。.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 · 查看更多 »

市民会馆

市民会馆(Obecní dům)是布拉格的音乐厅和地标建筑,在捷克共和国的建筑和政治史上都是一座重要建筑。它座落在旧城与新城之间的共和国广场(Náměstí Republiky)。 1900年前后,市政府为兴建这座建筑举行了两次建筑设计竞赛, 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后来工程交给建筑师奥斯瓦尔德(Osvald Polívka)和安东尼巴尔沙内克(Antonín Balšánek)。1905年开始动工,并于1912年启用。 这座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是那个时代捷克民族主义的结晶体,由顶级捷克艺术家进行装饰。正立面入口上方是大型陶瓷半圆马赛克,“向布拉格致意”,是卡雷尔Špillar的作品。两旁是拉吉斯拉夫沙劳恩的寓言雕塑,而装饰工作则是约瑟夫马扎特卡等人的作品。内部有阿尔丰斯·慕夏和马克斯·什瓦宾斯基等名家的壁画,全都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市民会馆内的主要空间是用于举办音乐会的斯美塔那音乐厅,得名于斯美塔那。在1918年10月28日,斯美塔那音乐厅是捷克斯洛伐克宣布独立的地点。.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市民会馆 · 查看更多 »

交响诗

交響詩,也稱音詩,是管弦樂的一種形式,通常為單樂章,音樂的內涵通常具有敘事性,或者要呈現出故事性。是標題音樂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形式,標題可以來自於一首詩,一本小說,一幅畫,或者其他方面。 交響詩的形式主要由李斯特創造,他於1840年代到1850年代間創作了一系列單樂章的管弦樂作品,李斯特式的交響詩出現之前,單樂章作品多為音樂會序曲。 其他的作曲家開始創作交響詩:史麥塔納(我的祖國)、德弗札克、穆索斯基(荒山之夜)、柴科夫斯基、法蘭克、杜卡斯、雷史畢基(羅馬交響詩三部曲:羅馬之松,羅馬之泉,羅馬之慶)、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聖桑(骷髏之舞),以及其他許多作曲家。 理查·史特勞斯是晚期浪漫樂派作曲家中交響詩較多產的其中一位,他較喜歡稱之為音詩,其作品包括《唐璜》(Don Juan)、《狄爾惡作劇》(Til Eulenspiegel)、《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以及《唐吉訶德》(Don Quixote)。史特勞斯給唐吉訶德加上副標題「序曲,主題與變奏,以及終曲」,以及「給大型管弦樂團一個騎士性格主題的壯麗變奏曲」。 *.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交响诗 · 查看更多 »

伏尔塔瓦河

伏尔塔瓦河(Vltava;Moldau,莫尔道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波希米亚森林,自南向北流经南波希米亚州、中波希米亚州和首都布拉格,在Mělník注入易北河(Labe,即捷克語、波蘭語所稱的拉貝河)。全长430千米,流域面积28,090平方千米;在汇流处,实际上伏尔塔瓦河的水量超过易北河,由于它是以直角汇合,因此看来似乎只是支流。 1950年代,河上建造了一些水坝,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波希米亞森林的Lipno Dam。 2002年8月的洪水造成数人死亡。 著名的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Má vlast)的第二首〈伏尔塔瓦河〉(Vltava;此曲以德文Moldau莫爾道河較聞名),就是描绘该河的如画景色。 于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完成,.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伏尔塔瓦河 · 查看更多 »

弦乐四重奏

弦樂四重奏是一種音樂演奏形式,或是說一種音樂作品,由4把弦樂器負責,通常是2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弦乐四重奏 · 查看更多 »

彩夢芭蕾音樂列表

本列表是動畫《彩夢芭蕾》中所有使用的配樂的列表,包含芭蕾舞劇、歌劇、序曲、組曲、交響樂等等。.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彩夢芭蕾音樂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留声机

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縮寫為DGG,不過現在多被稱作DG。公司在草創時期就是以生產及銷售留聲機及唱片為主,因為這個基礎,令它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唱片品牌之一。目前公司位於漢堡市。 DG公司歷史逾百年,見證了整個20世紀古典音樂界及唱片業的發展,它在70年代初成為寶麗金唱片集團(PolyGram)的一份子,當時迪卡唱片公司(Decca)和飛利浦唱片公司(Philips)亦隸屬於同一集團;不過集團後來在1998年被環球唱片收購。 現在DG公司擁有阿奇夫(Archiv),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兩個子品牌。其中阿奇夫以錄製古樂,特別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為主。DG公司在美國、日本和法國都有分部。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全球唱片業蕭條,新唱片數量大幅下滑。為了保持優勢,DG公司提出的策略是,一方面繼續支持樂壇新人,製作新的錄音;另一方面,不斷再版錄音庫裡的珍貴錄音資料,並對其使用「原像位元處理」(Original-Image Bit-Processing)技術重新母帶重製(remastering)再發行。 DG公司的錄音風格是,注重整體效果的平衡。技術方面,不追求發燒特效,所以它的錄音出現暴音等瑕疵的情況少,錄音質量有保證。.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德意志留声机 · 查看更多 »

在森林和原野

在森林和原野的意思可能是:.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在森林和原野 · 查看更多 »

國民樂派

國民樂派,是廣義古典音樂的一支,但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共同的風格,經常被視為「浪漫主義音樂」或「現代音樂」的分支。大致就是指會在古典音樂的曲式中,使用了本國的民間音樂旋律和特別的樂器,並通常宣揚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主要在十九世紀中到二十世紀中活躍。 一般認為十九世紀中前期,西方音樂的傳統心臟的德語和義大利地區以外的歐洲和美洲國家,作曲家需要屬於本地的音聲。反之德語或義語的作曲家即使用民間音樂素材,仍然只是會被認為浪漫主義音樂,如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圓舞曲原型雖然來自民間,卻被當時的維也納視為國際性的藝術。 國民樂派起源眾說紛紜,較流行有兩說。一是十九世紀俄國作曲家格林卡的《愛國歌》,另一說是法國作曲家聖桑成立國家音樂社團組織,兩人分別影響了本國的作曲家組織,交流了其對民間音樂的資料和心得,以及對於教育本國的音樂界作出重大的貢獻。 其他尚有肖邦和弗朗兹·李斯特之說,因為是他們首先採用故鄉的民間音樂素材,但他們並未有組織本地作品家活動,也沒有系統地使用和搜集民間音樂元素。 在十九世紀後期其他歐洲國家也產生了自己國民樂派作曲家和作品,如英國的艾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捷克的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還有一些作曲家為自己尚末被認可為國家的故鄉,創作鼓吹獨立的作品,如芬蘭的西贝柳斯的芬蘭頌,挪威的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等。 而美洲的作曲家也開始活躍起來,如美國的約翰·菲利普·苏萨的進行曲《星條旗永遠飄揚》,而同期斯蒂芬·福斯特更有開創流行音樂的先河。 到二十世紀初巴西的海托爾·維拉-羅伯斯,匈牙利的柯达伊,美國的查尔斯·艾夫斯等,新國民樂派作曲家開始向現代音樂的過渡。 到二十世紀中後期起,因為流行音樂的興起,也少有未被古典音樂使用的民歌,所以在歐美國民樂派漸趨於沈寂,但在古典樂傳統地區外的亞洲,卻有新型的國民樂派作品面世,如中國的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何占豪和陳鋼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等,代表了歐美以外的民族主義興起。 二十一世紀初,雖然因為再很少未獨立的殖民地和國際主義盛行,政界不再需要常以音樂推廣愛國思想,但國民樂派音樂並未因此而喪失了其地位,反而把這種音樂從政治服務中解放過來,受到本來創作國家外的歡迎。.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國民樂派 · 查看更多 »

四重奏 (日本電視劇)

,2017年1月起於日本TBS電視台火10時段(22:00 - 22:54,JST)播出的電視連續劇,由松隆子主演。此劇由《2個媽媽》、《Woman》、《離婚萬歲》等劇的知名編劇坂元裕二執筆編寫;亦是松隆子繼《命運之人》後,睽違五年再度演出連續劇。台灣由KKTV首播日隔天同步播出,公視3台同年11月24日起電視播出。 本劇標語為「30世代。無論戀愛還是人生,都無法盡如人意……」。.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四重奏 (日本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秘密 (消歧义)

密一般指某些事物只能在限定條件下才能獲知或理解的狀態,也可能指:.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秘密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莱奥什·雅纳切克

莱奥什·雅那切克(Leoš Janáček,),捷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與民俗音樂學者。其主要的創作融入了大量摩拉維亞與斯拉夫的名俗音樂元素,並運用較為現代曲風詮釋。与安东宁·德沃夏克和贝德里赫·斯美塔那一起,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捷克作曲家。.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莱奥什·雅纳切克 · 查看更多 »

菅井爱里

菅井爱里(菅井えり,),本名渡辺敏子,是一名日本歌手、作曲家和编曲家,是作曲家渡邊格的配偶。出生於日本大阪。她从小时候起就进行合唱训练,1994年发表了其第一张个人专辑《わたしは元気だよ》,之後迁往東京。她常举行小型演奏会,但自1994年起并未发表任何单曲或EP。毕业於甲南大學文学部社会学科。血型B型,星座为摩羯座。 她善於“将她的声音多次录制,反复重叠在一起,形成天使般的多声部合唱,有着飞翔的空间感和富有感情的编排”,常被人们与恩雅作对比,有说法称她为“日本恩雅”。 她已为超过1000个电视商业广告制作配乐,迄今为止已出版了6张个人专辑。她因和平之月的专辑《舞 Mai》而为人们熟知,其中专辑开篇曲“Horizon”知名度较高。 2016年因胰腺癌病逝。.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菅井爱里 · 查看更多 »

被出卖的新嫁娘

被出賣的新嫁娘(Prodaná nevěsta)為史麥塔納的第二齣歌劇,三幕喜歌劇。捷克文劇本由薩比納(Karel Sabina)所作,而由史麥塔納於1863年到1870年間譜曲。原本這部作品規劃為輕歌劇,以一些對話取代詠嘆調,並且在1866年在布拉格首演。而目前確定的演出為喜歌劇版本,於1870年完成並於同年進行首演。其序曲跟三首舞曲通常會作為管絃樂團的演出曲目。.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被出卖的新嫁娘 · 查看更多 »

高堡

堡(Vyšehrad),是一座位於捷克的城堡,建立於10世紀,坐落於伏尔塔瓦河邊的山丘上。 城堡裡面有圣伯多禄与保禄圣殿,以及高堡公墓, 長眠著許多捷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 於1883年, 高堡及其週邊區域成為首都布拉格的一部分。 此區是布拉格市的其中一個行政區。.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高堡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現代樂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赫伯特·冯·卡拉扬 · 查看更多 »

捷克爱乐乐团

捷克爱乐乐团是一支捷克交响乐团。2006年一次由法国杂志《Le Monde de la Musique》的调查中,它被评为欧洲十大乐团第九位。乐团成立于1896年。它的原始成员来自布拉格国家歌剧院。1905年乐团独立,1945年被国有化。1946年,乐团出席第一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以庆祝其成立五十周年纪念。 乐团的第一场音乐会由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指挥。而它与其他捷克音乐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如斯美塔纳,扬那切克和马替奴。两战期间,乐团名声鹊起,当时领导乐团的是指挥家瓦茨拉夫·塔利赫(Václav Talich)。随后是有名的捷克指挥家拉法埃尔·库贝里克(任期为1942-1948),卡罗尔·安切尔(Karel Ančerl,任期为1950-1968)和瓦茨拉夫·纽曼(任期为1968-1989)。吉里·贝洛拉维克曾两次出任首席指挥。乐团曾和很多有名的指挥家合作,如古斯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保罗·欣德米特,赫伯特·冯·卡拉扬,卡尔·伯姆和祖宾·梅塔资料来源于Virgin唱片,Libor Pesek指挥德沃夏克第五交响曲小册子,唱片编号0777 759522 3。.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捷克爱乐乐团 · 查看更多 »

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指来源于非音乐因素的音乐,其主题可来自于电影、诗歌、绘画、雕塑、自然、技术等。 相对于绝对音乐,标题音乐是由非音乐因素激发创作而成的,作曲家会以标题,大纲或提要的形式著明其含义。广义来说,电影配乐也是一种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盛行于浪漫音乐时期(和当时文学上崇尚自然描写的风潮一起),但巴洛克音乐已见个人感受的抒发,例如Jean-Fery Rebel(1666-1747):《元素》管弦乐组曲。海顿的神剧《创世纪》可看作是标题音乐的诞生。但在古典主义时期,标题音乐被刻意避免,因为当时流行的是简洁的线条,所以那时出现的奏鸣曲交响曲都是无标题的。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通过交响诗(李斯特写了12首交响诗)或者是《音乐会序曲》(门德尔松)达到全盛。不只是情感和自然,就是历史事件(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和贝多芬的《威灵顿的胜利》)、文学作品(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提琴独奏交响曲,以拜伦作品为原形;柴可夫斯基的《里米尼的弗兰切斯科》,来自但丁的神曲),甚至是幻想的题材(理查德·施特劳斯:《英雄生涯》,音诗 op.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标题音乐 · 查看更多 »

梅毒

梅毒是一種細菌型的性感染疾病,病原體是螺旋菌菌种的一種亞種(Treponema pallidum pallidum)。其病原体最早是由德国的和在1905年發现。梅毒的病徵和症狀相當多樣,隨著感染分期(初期、第二期、潛伏期,和第三期)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 -->。初期典型呈現單一(堅硬、無痛、無搔癢的皮膚潰瘍),但會有多處痠痛 -->;在第二期中會出現經常遍布到手掌與腳掌的廣泛紅疹 -->。在口腔與陰道處會有潰瘍 -->。潛伏期的患者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維持數年。在第三期會有(柔軟、非癌症式生長)、神經性與心臟疾病。梅毒因其症狀表現類似許多其他疾病,而以「偉大的模仿者」為人熟知 。 梅毒的主要是透过人類性行為传染。该疾病也可由母亲在怀孕或分娩时传染给胎儿,导致。其他由相关「梅毒螺旋体」造成的人类疾病包括雅司病(pertenue亞種)、(carateum亞種)及(endemicum亞種)。 通常梅毒可以透過血液檢查做出診斷,不過其實梅毒螺旋體能使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測 -->。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會建議所有孕婦都進行相關檢驗。 防治梅毒的方法包含使用乳膠保險套,與減少性伴侶等方式。梅毒可以利用抗生素有效治療 -->。許多病例中偏好的抗生素為肌肉內注射 -->。對於有嚴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去氧羥四環素或四環黴素 -->。對於有患者,建議使用青黴素G鉀或頭孢曲松 -->。至于对青霉素严重过敏的病患则可以透过口服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来进行治疗。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產生發燒、頭痛,與肌肉痛的。 在2015年,感染梅毒的人數約4540萬,新個案則有600萬宗 。而在2015年期間,梅毒造成10.7萬人死亡,相對於1990年的20.2萬人已降低許多。1940年代,由於抗藥性的關係,青黴素的效用大幅降低。於是,感染率自世紀之交後便在許多國家上升,通常合併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據信部分導因於劈腿族與性交易的增加,保險套使用的降低及各種不安全性行為 。2015年古巴成為世界第一個根除母子垂直感染梅毒的國家。.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梅毒 · 查看更多 »

歌劇作曲家列表

本條目為重要歌劇作曲家之列表,上起自雅各布·佩里(十六世紀晚期義大利、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的作曲家),下至約翰·亞當斯(現代歌劇巨匠之一)。作曲家後附上其重要原由的簡略說明。欲查歌劇史緒論,請見歌劇。本列表依出生時間排序。.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歌劇作曲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歌剧

歌剧(opera,opere為複數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樣,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一般而言,较之其他戲劇不同的是,歌剧演出更看重歌唱和歌手的傳統聲樂技巧等音乐元素。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有些歌劇中都會穿插有舞蹈表演,如不少法語歌劇都有一場芭蕾舞表演。歌劇被視為西方古典音樂傳統的一部分,因此和經典音樂一樣,流行程度不及當代流行音樂,而近代的音樂劇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本。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意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意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而意大利歌劇的主流一直是正歌劇,直至格魯克在1760年代推出的「革新歌劇」,以對抗正歌劇的矯揉造作。而今天依然著名的18世紀歌劇巨匠,顯然是莫札特。莫札特少年時先以正歌劇起家,既而以意大利語喜歌劇,風行各地,尤以《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為人稱頌。而莫氏倒數第二部歌劇《魔笛》(最後一部為狄多王的仁慈),更是德語歌劇的指標性作品。 19世紀初期是美聲(bel canto)風格歌劇的高峰期,風行當時的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人的歌劇,時至今日,依然常見於舞台。與此同時,賈科莫·梅耶貝尔的歌劇作品則成為了法式大歌劇(Grand Opera)的典範,並風行全法。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纳和朱塞佩·威尔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verismo)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贾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作品。而在整個19世紀,在中東歐地區,尤其是俄羅斯和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崛起造就了當地和西歐平行發展的歌劇作品。 整個20世紀,現代風格元素常被嘗試混入歌劇當中,如阿诺德·勋伯格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無調性手法和十二音階作曲法,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和菲利普·格拉斯和約翰·亞當斯的簡約音樂。隨著錄音技術的改善,像恩里科·卡鲁索等歌手成為歌劇圈外人士所知的名字。隨著20世紀科技的進步,歌劇也會在電台和電視上播放,也出現了為廣播媒體而寫的歌劇。.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歌剧 · 查看更多 »

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水星的地質特徵。.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活著 (電視節目)

《活著》(Being)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人文紀錄片,本節目亦是42周年台慶節目。 節目的主題音樂為捷克音樂之父史麥塔納(Bedrich Smetana)創作的《我的祖國》(Vltava)。 節目於2009年11月17日至12月1日,逢星期一至五晚上22:30-23:00於翡翠台及高清翡翠台播放,及於提供節目重溫。同時,此節目亦於2009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逢星期一至五晚上22:30-23:00於馬來西亞Astro華麗台播放。.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活著 (電視節目) · 查看更多 »

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

《我的祖国》(Má vlast)是捷克作曲家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在1874年-1879年间完成的交响诗作品,由六部份乐章组成。尽管这六部份乐章常被认定为一个整体而演奏(其中包括著名的《伏尔塔瓦河》),它的每个乐章其实是独立作品。每部分在1875年至1880年都独自举办了首演。真正六部份合一的完整“首演”直到1882年11月5日才在布拉格举行。 根据弗朗茨·李斯特开创的交响诗音乐形式,斯美塔那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19世纪末期兴起的民族主义音乐(國民樂派)风格。每一个章节都描绘出波希米亚地区的乡间景象、本土历史或者故事传说。.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 · 查看更多 »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可以指:.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我的祖国 · 查看更多 »

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時期的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主要用于描述1830年—1850年间的文学创作,以及1820年—1900年间的音乐创作。.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浪漫主義音樂 · 查看更多 »

斯美唐纳

#重定向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斯美唐纳 · 查看更多 »

拉法埃尔·库贝利克

拉法埃尔·库贝利克(Rafael Jeroným Kubelík,)捷克指挥家,作曲家。 他的父亲是小提琴演奏家扬·库贝利克。曾在布拉格的音乐学院就读,1936年至1939年以及1942年至1948年间,他担任捷克爱乐乐团的指挥。由于二战后共产主义的发展,他离开了捷克斯洛伐克,1967年成为瑞士公民。 库贝利克在1950年到1953年间担任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指挥,1955年至1958年间,担任英国皇家歌剧院的音乐总监,1961年至1979年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1972年至1974年间担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的音乐总监。 另外,他创作了5部歌剧,一些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 库贝利克于1996年去世,葬于布拉格的捷克国家墓园。.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拉法埃尔·库贝利克 · 查看更多 »

3月2日

3月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1天(闰年第6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4天。.

新!!: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和3月2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edřich Smetana史麥塔納斯美塔纳斯美塔纳,B.斯美塔那貝多伊齊·史麥塔納貝多伊齊·斯美塔那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