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卡拉袋鼬
卡拉袋鼬(學名Cladosictis)是南美洲一屬已滅絕的有袋類。 卡拉袋鼬是一類像水獺的生物,長約80厘米。牠們的身體及尾巴都很長,四肢很短。卡拉袋鼬可能是在底層獵食細小的生物,也有可能會偷系鳥類及爬行類的蛋吃。牠們有鋒利的犬齒及可以撕開食物的裂齒,故與現今的食肉目相似,但卻並非有關係的。.
查看 袋犬目和卡拉袋鼬
古鬣狗科
古鬣狗科(Borhyaenidae),又名袋鬣狗科、南美袋犬科,是一科肉食性的有袋類,外型像河狸或貂熊。牠們生存於中新世的南美洲。牠們會帶著幼獸在身邊照顧牠們。古鬣狗科像鬣齒獸屬及安氏中獸般有強壯的顎骨,可以咬碎骨頭。牠們可成長達5-6呎長。古鬣狗屬及Cladosictis都屬於此科。今天在塔斯曼尼亞的袋獾最似牠們。.
查看 袋犬目和古鬣狗科
後獸下綱
後獸下綱(学名:Metatheria)是一个包含有袋类及其已灭绝的旁系近亲的演化支,依其学名作者湯瑪斯·亨利·赫胥黎在1880年的定义,本下纲包含了所有比胎盘类更接近有袋类的物种,是真兽下纲的旁系群,而有袋类就是后兽下纲的冠群。.
查看 袋犬目和後獸下綱
美洲有袋類
美洲有袋類,即美洲有袋超目(Ameridelphia),几乎所有生活在美洲的有袋類都属于这总目,只有微兽目除外。 現時仍未確定美洲有袋類究竟是否單系群,即牠們是否都有同一個祖先。其下的鼩負鼠目與澳洲有袋類較負鼠目更為接近。 美洲有袋類與其他有袋類的分野是基於分子生物學的數據,而牠們的長吻亦是其特徵。另外,由於只有美洲有袋類的精子會組合成一對,故此亦有爭議牠們是否屬於有袋類。 美洲有袋類的齒列是門齒5/5、犬齒1/1、前臼齒3/3及臼齒4/4,可見牠們的上下顎有相同的齒列。.
查看 袋犬目和美洲有袋類
袋劍虎
袋劍虎屬(学名:Thylacosmilus)是袋犬目袋剑虎科的一屬,是拥有劍齒的肉食有袋類,首先於中新世出現。牠們的遺骸在南美洲發現,主要都是在阿根廷。牠並非劍齒虎的近親,只是因趨同演化的關係而有類似的外形。牠有一雙大的牙齒及強壯的肩膀,可知牠能夠輕易的撕開獵物。牠的劍齒在一生中會不停生長。牠的下顎亦有一對突出的邊,平時可以保護其劍齒。 袋劍虎於更新世早期滅絕,原因是被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中的劍齒虎所淘汰。.
查看 袋犬目和袋劍虎
Sparassodonta
#重定向 袋犬目.
澳洲有袋总目
澳大利亚有袋总目(学名:Australidelphia),是脊椎动物门哺乳纲的一个总目,包含约四分之三的有袋类动物,包括澳大利亚所有有袋类动物以及南美洲部分物种。美洲的其他所有有袋类动物则属于美洲有袋总目。.
查看 袋犬目和澳洲有袋总目
有袋類
有袋類动物(学名:Marsupialia)是雌性個體的腹部下长有育幼袋的哺乳類動物,如袋鼠、袋狼、树袋熊、负鼠、袋貂、袋狸等。 現存物種如袋鼠、树袋熊主要分佈於澳洲及附近島嶼,负鼠则生活在南美洲,还有少數生活於中美洲與北美洲。而其他地方則只有化石紀錄,如袋狮、双门齿兽、袋劍虎等。.
查看 袋犬目和有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