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萬古黴素

指数 萬古黴素

萬古黴素(Vancomycin,INN)是一種糖肽類抗生素,用來治療許多细菌感染的抗细菌药抗生素,治療皮膚感染、敗血症、心內膜炎, 骨關節感染以及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脑膜炎時,通常建議採用靜脈注射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而投藥時,劑量將依患者的血液濃度作調整。萬古黴素也是一種治療嚴重偽膜性結腸炎的口服藥,然而口服時藥效將會大為降低。,用來預防和治療革蘭氏陽性菌所造成的感染。傳統上,萬古黴素被用作「」,用來治療所有抗生素均無效的嚴重感染。但由於越來越多的抗萬古黴素耐藥性病菌的出現,其地位漸漸被利奈唑胺和達托黴素所取代。 常見的副作用包含注射至局部時的疼痛、过敏,有時候也可能引發聽力問題、低血壓或骨髓抑制等問題;對母乳餵養的患者似乎沒有問題,而對於懷孕患者的影響尚不明確,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造成危害。萬古黴素係為一種糖肽類抗生素,藉由阻斷細胞壁生成來發揮作用。 萬古黴素於1954年上市,在最基本的健康照護系統中最必要的藥物清單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登錄有案,是一種常見藥物 ,一劑靜脈注射的批發價約在1.70-6美元左右;因為在美國靜脈注射劑型相當昂貴 ,靜脈注射的投藥方式可能會被取代。萬古黴素目前由土壤細菌Amycolatopsis orientalis培養得來。.

30 关系: ATC代码 (A07)ATC代码 (J01)坏死性筋膜炎头孢洛林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哮吼空肠弯曲菌糞便微生物移植瘟疫病原细菌炭疽病阻转异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肺炎肺炎鏈球菌脑膜炎里宾斯基五规则腸胃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K·C·尼古劳抗细菌药抗菌藥之時間表抗萬古黴素腸球菌次级代谢产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演化的證據演化論會厭炎

ATC代码 (A07)

Category:药物 A07.

新!!: 萬古黴素和ATC代码 (A07) · 查看更多 »

ATC代码 (J01)

Category:药物 J01.

新!!: 萬古黴素和ATC代码 (J01) · 查看更多 »

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筋膜炎(英文:Necrotizing fasciitis)又称食肉菌感染或噬肉菌感染,是身體內壞死導致的感染疾病,是會突然發病並且快速散播的嚴重疾病,症狀包含在感染部位皮膚呈現紅色或紫色,強烈的疼痛,高燒,以及嘔吐。其最普遍感染的部位在四肢跟會陰。 通常感染通過受損的皮膚(如割傷或燒傷)進入人體,其風險因子包括例如糖尿病、癌症、肥胖、酗酒、以及周邊動脈阻塞等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此疾病很少會在人群間傳播,壞死性筋膜炎可依照所感染的病原體物種被分為四種類型。50%到88%的病例由一種以上的細菌感染造成,有將近三分之一的病例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該疾病的確診。 良好的以及有效的洗手法可有助預防壞死性筋膜炎的發生,在治療上,與抗生素靜脈注射是常見的方法,抗生素治疗通常包括幾種抗生素的組合使用,包括(penicillin G)、克林霉素(clindamycin)、萬古黴素(vancomycin)、慶大霉素(gentamicin)等。耽擱手術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更高的死亡風險,即使經過完善的治療,壞死性筋膜炎的死亡率仍達25%至35%。 壞死性筋膜炎每年在十萬人中就有0.4到1人罹患,男性與女性罹患機率相同。本疾病的患病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孩童很少患病。壞死性筋膜炎早在遲至公元前四百年的希波克拉底時期即有描述,但Necrotizing fasciitis一詞首次廣泛使用是在西元1952年。.

新!!: 萬古黴素和坏死性筋膜炎 · 查看更多 »

头孢洛林

头孢洛林 (国际非专利药品名) (商品名Teflaro)是一种第五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它对于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同时保持了与最近几代头孢菌素相当的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目前它正在被评估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以及。 头孢洛林由研制生产, 并由日本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提供授权。 2010年10月29日,头孢洛林获得美国FDA认证,许可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急性细菌性皮肤感染。 体外研究现实头孢洛林与(另一种第五代头孢菌素)具有相似的抗菌谱。然而,头孢比普尚未进行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目前,在国际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学会(CLSI)制定的标准之下,头孢洛林和头孢比普均被列在一个尚未命名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子类下。.

新!!: 萬古黴素和头孢洛林 · 查看更多 »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法語: Listes modèles OMS des médicaments essentiels; 英語: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出版物,內容包含最有效、最安全並能滿足最基本需求的藥物。 此清單分為核心清單與補充清單,核心清單能花費較少的醫療資源解決健康問題;補充清單需要額外的醫療措施,如需要醫生或醫療器材,成本相對高。約有25%的藥物屬於補充清單,而有些藥物同時在核心與補充清單。清單中大部分的藥物屬非专利产品,而有些藥物有專利。 截至2016年,共有155个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清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第一份清单发布于1977年,共包括204种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每两年更新这份清单一次。以下内容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4月发布的的第19版,共包含410藥物。第20版預計將於2017年出版。 2007年,世卫组织针对未满12岁的儿童制定并公布了第一份,并在2013年4月发布了第四版。.

新!!: 萬古黴素和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 查看更多 »

哮吼

哮吼(Croup),又稱咽喉氣管支氣管炎(laryngotracheobronchitis)為一種呼吸道感染症,通常是由病毒感染所誘發。感染會引致氣管內腫脹,並影響正常呼吸,而導致咳嗽會類似狗吠聲,其他症狀包含呼吸音,以及。有時也會合併发热或流鼻水的症狀。症狀可能或輕或重,最常於夜間開始發作或惡化。一般而言,哮吼會持續一至二天。 可能引起哮吼的病毒包括及流感病毒。偶見肇因於細菌感染。診斷時必須排除其他可能更危險的疾病,如或等等。更進一步的檢查包含血液檢查、X射线,以及病原體培養等等,但一般不須進行。 接種流行性感冒和白喉疫苗可以預防許多哮吼的發生。治療方式則一般給予單劑口服類固醇。更嚴重的病例可能需給予吸入性肾上腺素。有1-5%的病例可能需要住院 哮喘為相對常見的疾病,约15%的儿童曾經或正在罹患此病。患者通常集中於6个月到5岁之間,少見15歲以上的患者。男性患者較女性稍多,一般集中於秋季發生。在白喉疫苗發明之前,許多哮喘是因白喉誘發,且可能有致死危險。西方國家因白喉疫苗成功,因此此類哮喘症非常少見。.

新!!: 萬古黴素和哮吼 · 查看更多 »

空肠弯曲菌

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菌体轻度弯曲似逗点状,长1.5~5 μm,宽0.2~0.8 μm。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镜下观察似飞蝇。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微需氧菌,在含5% O2或10% CO2和85% N2的环境中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新!!: 萬古黴素和空肠弯曲菌 · 查看更多 »

糞便微生物移植

糞便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亦被稱為糞便移植,是一種醫學療法,透過轉移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細菌到病人身上來達到治病的目的。糞便轉移有助恢復腸道菌落的平衡。本療法可透過灌腸、胃喉或口服膠囊施行。有一定數量的研究證實糞便移植有助治療受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此類病人的嚴重程度可以由腹瀉到偽膜性結腸炎不等。隨著艰难梭菌感染肆虐北美洲和歐洲,醫學界日益關注糞便移植療法。有些專家更呼籲把本療法當作治療艰难梭菌感染的一線療法。2013年一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發現,糞便移植對治療復發性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功效極佳,而且比單純採用萬古黴素治療更具療效。目前的研究著眼於利用糞便移植治療其他消化道疾病,例如結腸炎、便秘、腸易激綜合症,以及神經系統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自2013年起把人類糞便當作“實驗性藥物”監管。.

新!!: 萬古黴素和糞便微生物移植 · 查看更多 »

瘟疫

瘟疫,指大型且具有傳染力又會造成死亡的流行病,在廣大區域或全球多處傳染人或其他物種。現代醫學衛生發達,許多會造成大量死亡的瘟疫都有效控制為流行病等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大流行病的出現應符合下列條件:.

新!!: 萬古黴素和瘟疫 · 查看更多 »

病原细菌

病原細菌(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能导致傳染病的细菌病原體。本條目主要針對會造成人類傳染病的病原細菌。 大部份的細菌是無害,甚至是有益的,不過有些細菌是病原体。像結核就是最高的細菌性疾病之一,是由結核桿菌所傳染,每年死亡人數約二百萬人,大部份位於撒哈拉以南非洲。許多重要的疾病也是由病原細菌造成的,像肺炎就是由鏈球菌屬及造成,而食物中毒可能是由志賀氏菌屬及沙門氏菌屬引起。像破傷風、伤寒、白喉、梅毒及麻风病都是由病原細菌引起的疾病。病原細菌也是開發中國家高婴儿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疾病和微生物之間的因果关系可以用柯霍氏法則來判斷。.

新!!: 萬古黴素和病原细菌 · 查看更多 »

炭疽病

炭疽病(英語:anthrax)是由炭疽桿菌感染造成的疾病,感染途徑包括皮膚接觸、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注射等四種,通常在感染一天至兩個月後開始出現症狀,經由皮膚接觸的感染會出現小水泡,周圍腫脹並常轉變為無痛的皮膚病,患部中央焦黑。經由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為發燒、胸痛、呼吸困難,經由消化道感染則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或腹痛等症狀,經由注射感染會造成發燒及藥物注射部位的膿瘍。 炭疽病藉由接觸細菌孢子傳染,而孢子最常出現於動物製品上。傳播途徑包含吸入、食入,或皮膚傷口等等。本病鮮少直接人傳人,風險因子包含動物製品製造者、旅客、郵務員,或軍事人員。診斷方式包含偵測血中抗體或毒素,也可從患部採樣進行細菌培養輔助診斷。 建議高風險者接種炭疽病疫苗,先前曾出現炭疽病案例的地區也建議可為動物施打疫苗。若在暴露於風險環境後施打兩個月的抗生素,例如多西環素或環丙沙星,也可避免感染。若已經感染,則可以抗生素或抗毒素治療,所採用的抗生素種類與數量依感染的種類而定,而大範圍感染的患者建議採用抗毒素。 人類的炭疽病最常見於非洲和中南亞。它也在南歐頻繁發生,但在北歐和北美不常見。全球每年至少發生2000例,美國每年約有兩例。發生案例中,皮膚感染佔95%以上。若未治療,皮膚炭疽死亡率是24%。即使有治療,腸道感染死亡風險為25%至75%,而呼吸道感染的炭疽病死亡率為50%至80%。直到20世紀,每年有數十萬人和動物被炭疽病原感染而死亡。炭疽病原已被許多國家開發為武器。當放牧時,草食動物食用或呼吸吸入孢子時會受感染。肉食動物可能因取食已感染動物而感染。.

新!!: 萬古黴素和炭疽病 · 查看更多 »

阻转异构

阻转异构现象是某些分子单键自由旋转受阻时,产生光活性异构体的现象,也可看作是构象异构的一类。其英文名为Atropisomer,来源于希腊文,其中a意为“不”,tropos意为“旋转”。该名称首先由Kuhn于1933年提出。 阻转异构体也称位阻光活性异构体,是一类含有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与大部分含不对称原子所形成的手性化合物不同的是,含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不一定非要化学条件才可以互相转化,它们的分子受热具有一定能量后,便有可能形成化学平衡。相比较于构象异构体,阻转异构体必须相对稳定。根据Oki的定义,阻转异构体在某温度下互相转变的半衰期应当大于1000s。 最早发现的阻转异构体为四个邻位都被位阻较大基团取代的联苯类化合物(见右图),是在1922年由Cristie发现的。此外,含有特殊取代基的联萘衍生物(如1,1'-联-2-萘酚)、两个脂环烃(如环己烷)相连得到的化合物,或环芬衍生物也有可能产生阻转异构体。天然产物万古霉素以及存在于独尾草科Kniphofia Foliosa根中的knipholone都是典型的阻转异构体。 阻转异构体的分离可以通过手性拆分技术,如选择性结晶来完成。具有阻转异构选择性(Atroposelective)的合成通常通过使用手性辅助剂(如CBS催化剂)作用于底物,或借助这两种异构体之间的热力学平衡来达到。.

新!!: 萬古黴素和阻转异构 · 查看更多 »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学名:Staphylococcus)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因常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大部分是不致病的腐生菌。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以上,且多为耐药菌株,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其中致病性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能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化脓性炎症,部分菌株可引起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疾病。此外,葡球菌属因为营养要求较低,是食品中极为常见的菌属,可分解食品中的糖类并产生色素。参见食源性疾病 在生物学分类上,葡萄球菌是芽孢桿菌目的一个属。多数葡萄球菌为非致病菌,少数可致病。有些菌種為人類皮膚和黏膜上的正常菌種,不會產生芽孢,夾膜不明顯,無鞭毛和運動性。代表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S.

新!!: 萬古黴素和葡萄球菌属 · 查看更多 »

肠球菌

腸球菌屬(學名:Enterococcus),革蘭氏陽性球菌。經常以成對(雙球菌)或短鏈方式存在,故從形態上與鏈球菌屬很難區分。在人類腸道裡有兩種常見的偏利共生腸球菌: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約佔90-95%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約佔5-10%。其他人體中較少見的菌群還有E.

新!!: 萬古黴素和肠球菌 · 查看更多 »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發熱及呼吸困難。症狀可能由輕微到嚴重不一。特別高齡的長者或新生兒可能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三天會逐漸好轉;然而,患者在未來一個月以上可能會感到疲倦。 肺炎通常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偶爾會由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另外藥品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造成肺炎。危險因子包括諸如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部疾病,以及氣喘、糖尿病、心臟衰竭、具吸菸史,還有使咳嗽能力貧弱的中風、免疫抑制。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來判斷 -->。、血液測試,痰液都能幫助確認診斷。這個疾病可以依照感染的地點分類為社區、醫院、或醫護相關的肺炎。 疫苗可用於防止特定種類的肺炎 -->,其他預防包含多洗手和禁菸。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細菌造成的肺炎 ,如果病人病情嚴重,通常會住院治療。當病人氧氣含量低時,會用。 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全球人口的7%)罹患肺炎,每年約400萬人因此死亡。肺炎被十九世紀時的醫生視為「死亡統帥」。在二十世紀,抗體和疫苗的發明使存活率得以改善。然而,開發中國家居民、年老、年幼與慢性疾病患者,肺炎依然高居主要死因之一。由於肺炎經常縮短垂死之人的煎熬,因此被稱為「老人之友」。.

新!!: 萬古黴素和肺炎 · 查看更多 »

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學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種球狀的革蘭氏陽性菌,持有α溶血性,鏈球菌屬下的一種菌。肺炎鏈球菌於1880年代已被發現能引致肺炎,是一種重要的人類病因,亦是體液免疫研究的對象。 肺炎鏈球菌於1926年的最初名字是肺炎雙球菌(學名Diplococcus pneumonia),因牠在革蘭氏染色中的特徵。於1974年,因牠在液體媒介中鏈的長成,而被重新命名為肺炎鏈球菌。因牠是肺炎的病原因子,一般都會稱牠為肺炎球菌。 除了不同的名字外,肺炎鏈球菌亦會導致不同種類的疾病,包括有急性鼻竇炎、中耳炎、腦膜炎、骨髓炎、膿毒性關節炎、心內膜炎、腹膜炎、心囊炎、蜂窩組織炎及腦膿腫。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普遍導致成人感染細菌性腦膜炎的病菌,亦是首兩種在中耳炎發現的分離株。由肺炎鏈球菌引致的肺炎是在年幼或年長的人中最經常出現。 肺炎鏈球菌與同是alpha溶血性的草綠色鏈球菌是有所分別,因肺炎鏈球菌是對奧普托辛(optochin)較敏感,所以能透過奧普托辛測試驗出牠們的分別。肺炎鏈球菌的菌體是有莢膜包裹及呈革蘭氏陽性,與草綠色鏈球菌在革蘭氏染色有型態上的不同(肺炎鏈球菌染色型態的是呈針刺狀)。牠有著一個多醣莢膜,是一種重要的致病因子。由於莢膜的化學成份的緣故,牠不會引起未曾發展漿性免疫的嬰兒及孩童的免疫抵抗。 傳染途徑可經由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到帶菌的口鼻分泌物,或經由 吸入含有此病原菌之飛沫,通常需要長時間或密切接觸才可能遭受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帶菌者可能會因為本身免疫功能減低或同時感染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等,導致細菌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進而引發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及腦膜炎。.

新!!: 萬古黴素和肺炎鏈球菌 · 查看更多 »

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是指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急性炎症,而这些保护薄膜被统称为脑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頭痛,以及頸部僵硬。其他症狀還包含或意识意识改变、呕吐、,或。儿童通常只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易怒、精神萎靡,或餵食困難。如果出现皮疹,則該脑膜炎可能可以提示腦膜炎發生的原因,如可伴随某种形態的皮疹。 脑膜炎的病原體可能包含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药物偶爾也可能會引致腦膜炎。脑膜炎由于其发炎位置接近大脑和脊髓,因此可能致命,所以腦膜炎被歸類在之中。腰椎穿刺是診斷或排除腦膜炎的重要依據,其作法是將穿刺针戳入後,採集大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髓液(CSF)檢體,並送往实验室进行医学检验。 有些腦膜炎可以藉由接種疫苗來進行避免,如腦膜炎雙球菌、流行性腮腺炎、肺炎鏈球菌、以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等等。某些類型的腦膜炎可以用抗细菌药治療,目前腦膜炎的第一線治療即是立即給予抗细菌药或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也可用於預防严重炎症所带来的并发症。脑膜炎可引致严重的长期后遗症,如失聪、癫痫、脑积水、,尤其是在未有及时得到治疗的情况下。 2015年,全球罹患腦膜炎的人口大約870萬人左右,並造成37.9萬人喪生。比起1990年致死的464,000人已經有所下降。在妥善治療下,細菌性腦膜炎的死亡率可以降至15%以下。漠南非洲每年12月至隔年6月之間,會爆發大規模的細菌性腦膜炎疫情,該區域甚至因此被稱為。其他區域有時也會爆發小規模的疫情。腦膜炎一詞的原文「Meningitis」,來自於古希臘語「μῆνιγξ」(meninx),意指「膜」;而後面的「-itis」則代表「炎症」之意。.

新!!: 萬古黴素和脑膜炎 · 查看更多 »

里宾斯基五规则

里宾斯基五规则,有时简称五规则,是辉瑞公司资深药物化学家在1997年提出的筛选类药分子的五条基本法则,符合里宾斯基五规则的化合物会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因而也更有可能成为口服药物。在药物研发领域,里宾斯基五规则被用于对化合物库的初筛,以期摒除那些不适合成为药物的分子,缩小筛选的范围并降低药物研发成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药物化学家们对里宾斯基五规则作出简化,形成“四规则”和“三规则”,但是四规则和三规则有时仍然被称作“五规则”,这里的五指的是各条规则的判别值均为5或5的整数倍。.

新!!: 萬古黴素和里宾斯基五规则 · 查看更多 »

腸胃炎

肠胃炎是以胃和小肠炎症为特征的胃肠道病症,可导致腹泻、呕吐、腹部的疼痛和绞痛合并而成疾病表现。虽然与流感并无关系,但该病也被称为肠胃型感冒和消化道流感。 全球大部份兒童的腸胃炎是因爲受到轮状病毒感染。成年人則以轮状病毒和弯曲杆菌感染爲主,其他原因包括不同的細菌或細菌毒素,與及寄生蟲。感染途徑是進食不潔食物或飲用污染的水,或近距離接觸病人。 治疗以充分补水为基础。对于轻度或中度病例,可通过口服补液溶液来完成。对于更为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静脉补液。肠胃炎的主要患病人群是儿童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 食慾不振,感覺不到飢餓。.

新!!: 萬古黴素和腸胃炎 · 查看更多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或多重抗藥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一獨特菌株,對幾乎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包括甲氧苯青黴素(Methicillin)及其他抗β內醯胺酶的青黴素。 MRSA首次發現於1961年的英國,現時已廣泛散播,在醫院中牠更被稱為「超級細菌」。.

新!!: 萬古黴素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查看更多 »

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

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即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最后一个代码分类。是WHO特别设立、为一些因临时突发性疾病及事件余留的代码区域,以便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归类。 ICD-10 的特殊目的代码包括,.

新!!: 萬古黴素和ICD-10 第二十二章:特殊目的代码 · 查看更多 »

K·C·尼古劳

基里亞科斯·科斯塔·尼古劳(Kyriacos Costa Nicolaou,简称KCN,),塞浦路斯裔美国化学家,有机合成大师级人物之一。.

新!!: 萬古黴素和K·C·尼古劳 · 查看更多 »

抗细菌药

抗生素(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抗细菌药也可简称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 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其它类微生物生长、生存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类似化合物。在定義上是一較廣的概念,包括抗细菌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以及對付其他微小病原之抗生素;但臨床實務中,抗生素常常是指抗細菌抗生素。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是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新!!: 萬古黴素和抗细菌药 · 查看更多 »

抗菌藥之時間表

以下為抗菌藥開始發售之時間,並不是發明年份。 Category:藥物列表.

新!!: 萬古黴素和抗菌藥之時間表 · 查看更多 »

抗萬古黴素腸球菌

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缩写作 VRE),又名萬古黴素抗藥性腸球菌,是腸球菌屬下的一種細菌,有著對萬古黴素這種抗生素的抗藥性。在腸球菌屬中,對人類有著病原性的有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腸球菌屬的細菌主要是在腸內,亦可以在人類的消化道及尿道內發現。VRE最早是於1985年被發現,能穿透對其他細菌有抗菌能力的基因。VRE特別對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有危險性,但是牠令健康的人受感染則較少見。一般來說可以引起心內膜炎、敗血病及尿道感染等病症。VRE可以與其他帶有新抗藥性的細菌一同植菌。.

新!!: 萬古黴素和抗萬古黴素腸球菌 · 查看更多 »

次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又称为次生代谢物、二代謝物)是不直接涉及到生命正常生长、发育或繁殖的有机化合物。不像初级代谢产物,缺少次级代谢产物不会导致立即死亡,但是在长期看来,会损伤生物的生存性、繁殖力或美学性,或者一点也没有明显的改变。次级代谢产物常被限定在系统发生学群体中的一个小系列里。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防被食防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利用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调味品或消遣类药物。細菌利用抗生素來和周圍的細菌合作和溝通,常常次級代謝都發生在細菌成長期之後的固定期(stationary phase),而人類使用提煉出來的抗生素做藥物。.

新!!: 萬古黴素和次级代谢产物 · 查看更多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具有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结构的一类抗生素,在临床主要用于对革兰氏阴性菌、绿脓杆菌等感染的治疗,1960年代到1970年代曾经非常广泛地使用,但是由于此类药物常有比较严重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正在逐渐淡出一线用药的行列。.

新!!: 萬古黴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查看更多 »

演化的證據

此條目為生物演化的證據。查尔斯·达尔文在生物學家中第一個科學地論證了生物的演化,並匯集了系統分類學、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等領域的證據,說明如果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話,那麼這些領域的種種現象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新!!: 萬古黴素和演化的證據 · 查看更多 »

演化論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Evolution字義有演變和進化兩種概念,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使用演化概念,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發展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论,從原始簡單生物進化成爲複杂有智慧的物種。從古希臘時期直到19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思想為主軸,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新!!: 萬古黴素和演化論 · 查看更多 »

會厭炎

會厭炎(Epiglottitis)是會厭部位(舌根部上方的軟骨,可避免食物進入氣管)的發炎。症狀一般會出現的很快,症狀包括吞嚥困難,也會造成流口水、聲音改變、發燒以及呼吸加快等症狀,因為會厭在上呼吸道,因此吞嚥問題也會影響呼吸,人們可能會讓上半身往前傾,以讓呼吸道打開。當症狀惡化時,會有及發紺的情形。 以往最常見的會厭炎病因是由於流感嗜血桿菌的感染,不過在有相關疫苗後,會厭炎大部份是由其他細菌感染所造成。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會厭部位的灼傷以及創傷。最準確的診斷方式是直接檢視會厭部位。若有會厭炎,頸部X光可能會看到,但也有可能在會厭炎的情形下,沒有出現拇指征。 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可以有效的預防會厭炎,自1980年代開始就已開始採用。若是已暴露在致病菌中的高危險群,也可以用抗生素利福平來預防。治療最重要的部份是保護呼吸道,一般會透過气管插管來進行。也可能會預射抗生素,例如頭孢曲松,也可能會用萬古黴素或是克林黴素。一般也會使用皮質類固醇。若有適當的治療,患病兒童的死亡率約1%,成人約7%。 在使用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來預防之後,會厭炎的病例下降了95%,以往是嬰幼兒最容易感染,現在是年齡較大的兒童及成人較容易罹患。在美國每十萬名兒童中,一年約有1.3個兒童會罹患會厭炎,成人則是每十萬人中會有1至4人罹患。會厭炎在開發中國家比較常見。兒童患病的死亡率約為6%,不過若有插管,可以降到1%以下。.

新!!: 萬古黴素和會厭炎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万古霉素萬古霉素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