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荆州

指数 荆州

荆州,地理上可以指:.

目录

  1. 740 关系: 劉封劉度劉廣德劉廙劉循劉德華演唱會列表劉先劉琦劉義慶劉璋劉馥劉興弟劉閼于劉虎 (東漢)劉洎劉惔劉敞 (舂陵侯)博望坡之戰华容县卞敦十二次十八家晉史十八星旗十六國行政區劃占婆占樑南岳怀让南中 (地名)南平郡 (西晋)南北朝行政區劃南郡南都南阳市南陰平郡南新蔡郡卓羅 (清朝)區連史宁史歆司馬尚之司馬瑋司馬炎司马颖司马楚之双峰县吳範吳漢 (漢朝)吴伯凡吕蒙士仁... 扩展索引 (690 更多) »

劉封

劉封,原名寇封(),东汉長沙郡羅縣(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蜀汉开国之君刘备养子,官至副军将军。.

查看 荆州和劉封

劉度

劉度,中國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人,初為荆州刺史,因罪降為太守。.

查看 荆州和劉度

劉廣德

劉廣德(),南陽涅陽人《陳書·卷十八·列傳第十二》:劉仲威南陽涅陽人也……仲威從弟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父之亨,梁安西湘東王長史、南郡太守。《南史·卷五十·列傳第四十》:劉虯字靈預,一字德明,南陽涅陽人,晉豫州刺史喬七世孫也。……虯子之遴。……之遴弟之亨。……子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承聖中,位湘東太守。魏平荊州,依于王琳。琳平,陳太建中,曆河東太守,卒官。,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劉廣德的祖父是劉虯南齊荊州的隱士,父親劉之亨則是南梁安西將軍湘東王蕭繹的長史、南郡太守。他在承聖年間以軍功官至給事黃門侍郎、湘東太守。荊州失陷後他依附王琳,王琳被平定,陳文帝任用劉廣德為寧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的府限外記室參軍,以然讓他領兵。不就他改任太尉侯瑱的湘州府司馬,歷官樂山、豫章兩郡太守和新安內史。光大年間,朝廷授與劉廣德假節、員外散騎常侍、雲旗將軍、河東太守,到太建元年(569年)在郡內去世,虛歲四十三,贈左衛將軍。.

查看 荆州和劉廣德

劉廙

劉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的后代。漢末三國時曹魏官員。.

查看 荆州和劉廙

劉循

劉循,中国东汉末期、三国蜀漢人物,荊州江夏郡竟陵县人,劉璋之子,劉闡之兄。妻子是龐羲之女。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劉璋派儿子劉循主持守卫雒城,和劉璝守卫雒城达一年。雒城陷落,最終劉循和父亲一起归降劉備。刘璋到荊州赴任公安太守,劉循留在成都担任奉車中郎将。後来荊州被孙吴占領,劉璋、劉闡父子投靠孙吴,劉循一直留在蜀汉。 小説《三国演义》描写刘备攻打益州,刘璋属下刘璝、张任、冷苞、邓贤率兵五万向雒城迎敌,后来劉循、吴懿、吴兰、雷銅作为二路援军同守雒城。城破,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刘循后随父降。.

查看 荆州和劉循

劉德華演唱會列表

劉德華演唱會主要介绍劉德華历年在各地举办的个人演唱會。.

查看 荆州和劉德華演唱會列表

劉先

劉先,字始宗,零陵郡人,原劉表帳下別駕。.

查看 荆州和劉先

劉琦

劉琦(),表字不详,兗州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濟寧市魚台縣東北)人。荊州牧劉表的長子。.

查看 荆州和劉琦

劉義慶

刘义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劉宋宗室,武帝劉裕之侄,襲臨川王。任官各地清正有績,後因疾病還京師,卒年四十一。曾集士人門客作《世說新語》、《幽明錄》等書,文筆簡潔,為世人所推重。 義慶本長沙王劉道憐之子,過繼給劉裕另一弟弟劉道規,世襲臨川王,劉義慶為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先後任尚書省左僕射,出為荊州刺史,再轉任南兗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 義慶為人恬淡寡欲,愛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門下,當時名士如:袁淑、陸展、何長瑜、鮑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禮遇。匯集門客,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多散佚,存《世說新語》一書,大傳於世。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並行。 《世說新語》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期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依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始於德行,終於仇隙。每門皆收名人遺聞軼事,全書共一千多則故事。每則故事文字多寡不同,大抵以簡短雋永為主,長篇數行而盡,短言僅有三二十字,但均甚有可觀之處,皆可吟詠。.

查看 荆州和劉義慶

劉璋

劉璋(),字季玉,荊州江夏竟陵(今属湖北省潜江市)人,東漢末年三国时代割据军阀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振威將軍,後為劉備所敗投降,被迫离开益州,病逝於荊州。.

查看 荆州和劉璋

劉馥

劉馥(),字元穎,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县)人。東漢末官員,曾任揚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劉馥

劉興弟

劉興弟(),是中国南北朝宋武帝刘裕长女,母亲是臧爱亲。 她出生时,刘裕还很寒微,刘兴弟嫁给徐逵之,生下徐湛之、徐淳之。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年),振威将军徐逵之讨伐并州刺史司马休之阵亡。刘宋建立后,初封壽陽公主,後改封为会稽公主。文帝刘义隆继位后,非常尊敬嫡长姐姐会稽公主。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讨伐荆州刺史谢晦,请姐姐到宫中主持后宫事务。元嘉十七年(440年),徐湛之牵连皇弟刘义康图谋不轨,要被处刑,湛之求助于母亲。会稽公主把父亲的纳布衣,带到宫中见文帝,痛哭把纳布衣扔到地上,对文帝说:“你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亲为你父亲作此纳衣。今日有一顿饱饭,便想残害我儿子!”文帝于是没有处分外甥,任用徐湛之为太子詹事。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宋文帝到会稽公主家,公主行大礼说:“车子(刘义康)岁暮,必不为陛下所容,今特请其生命。”说了又痛哭,文帝刘义隆指着宋武帝陵寝所在的蒋山发誓,绝不加害刘义康。说写信给刘义康:“会稽姊饮宴忆弟,所余酒今封送。”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劉興弟去世。后来刘义康又牵扯谋反事件(445年),文帝最終仍違誓将他赐死(451年)。徐湛之官至尚书仆射。 后来,太子刘劭作乱,把正在計畫廢立太子的宋文帝、徐湛之一起杀死。.

查看 荆州和劉興弟

劉閼于

劉閼于,西汉诸侯王。《汉书》作劉閼。 漢景帝第四子,栗姬第三子。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受封为临江(后来的南郡)王,国都江陵(今湖北荆州一带)。三年(前154年),病死无子,国除为郡。死后谥号哀,習称“临江哀王”。.

查看 荆州和劉閼于

劉虎 (東漢)

劉虎(),中国东汉時代末期武将,荊州牧劉表从子。 孫策进夏口攻打黄祖。劉表命劉虎和南陽人韓晞率装備長矛的部队五千人,救援黄祖,孫策大破劉表军。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初八日,孫策進撃沙羨,攻打黄祖、劉虎、韓晞。十二月十一日孫策领江夏郡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郡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郡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率军冒矢前进。結果、黄祖逃跑,劉虎、韓晞等二万余人首級被斩杀。.

查看 荆州和劉虎 (東漢)

劉洎

劉洎(),字思道,荊州江陵人,祖籍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南朝梁尚书右丞刘之遴的曾孙。 生年不詳,隋末,仕蕭銑,任黃門侍郎。入唐,初授南康州(今江西贛縣一帶)都督府長史。貞觀七年(633年),拜給事中,封清苑縣男爵位,轉調任治書侍御史。崇魏徵,個性通達而任事嚴謹,以敢言聞名。貞觀十三年,唐太宗欲查看起居註,諫議大夫兼知起居註褚遂良拒絕。黃門侍郎劉洎支持褚遂良并進言:「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拜為尚書右丞,累官散騎常侍。貞觀十四年有一日,太宗在玄武門宴請三品以上的大臣。宴後,皇帝乘興操筆作飛白書。太宗平時最喜王羲之的草書,本身學王羲之的書法也非常成功,所以書法極好。寫完後,當即一一賜給群臣。大臣們也趁著酒興,紛紛前至搶墨寶。只要太宗一寫完,群臣就迫不及待地從太宗手上搶過來,還你爭我奪。劉洎站得不遠,卻一個都沒有搶到,這時心生一計,他跑到太宗的座位上,在座椅後面,等太宗寫完一幅字,立刻從太宗背後一伸手,把這幅字先搶在手裡了。這個舉動給其他沒搶到墨寶的大臣看到了,便群起大叫:「劉洎登上皇上的御床,罪該當死,請求陛下法辦他。」太宗聞言大笑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就是說有大臣坐在皇帝的御床上是政治昌明的标志(关于婕妤辭輦的典故,参见班婕妤)。貞觀十八年(644年)遷侍中。 後來有重臣在為太宗百年之後的擅權而開始準備,有些大臣不免對此有分歧。劉洎沒有被長孫無忌等納為親近,就因此有了危險。貞觀十九年(645年)太宗征遼,留守定州,太宗班師時患“痈疽”,至并州,“及上不豫,劉洎和馬周從內出,洎色甚悲懼,謂同列曰:‘疾勢如此,聖躬可憂!’”結果立即遭褚遂良誣陷。褚遂良對太宗說:“劉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尹、霍光舊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太宗病好了之後,找劉洎來問這件事情。劉洎照實回答,並找了馬周來佐證自己說過的話,另一方面褚遂良也堅持自己的說法,弄得太宗很困惑。到最後太宗為了撫平一邊的大臣,權衡下遂下詔,“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賜自盡,免其妻孥。”賜劉洎自盡死。唐高宗時,其子劉弘業控褚遂良當年誣陷,高宗不理。至武則天地位穩固後,欲重振朝綱,昭雪此冤。.

查看 荆州和劉洎

劉惔

劉惔(),字真長,一作刘恢,小字道生,沛國相縣人,刘耽之子,為東晉有名的清談家。官至丹楊尹,其妹是谢安夫人。.

查看 荆州和劉惔

劉敞 (舂陵侯)

舂陵侯刘敞,中国西汉末年人物,汉景帝皇子长沙定王刘发玄孙。.

查看 荆州和劉敞 (舂陵侯)

博望坡之戰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西元202年)。此戰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於博望與劉備交戰,然而功敗垂成;日後曹操將重心轉移至北方的袁譚與袁尚身上,無暇再顧及荊州的劉備,使其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

查看 荆州和博望坡之戰

华容县

华容县是湖南省岳阳市西部的县,位于洞庭湖北部。地图坐标为东经112°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之间。GDP总量216.54亿元(2012年)。传统农业为水稻种植,家庭养殖以牲猪为主。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棉麻之乡”,是全国的粮、棉、油、鱼商品生产基地县。棉花、油料、水产品及农业生产总值均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粮、棉、油、水产品、蔬菜、苎麻、茶叶、柑桔、湘莲、辣椒、生猪、家禽等产品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境内古华容道(存在学术争议,另一种可能是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是三国演义中关羽放曹操的地方。.

查看 荆州和华容县

卞敦

卞敦(),字仲仁,濟陰冤句人。晉朝官員,西晉末年及東晉時多出鎮地區,為一州首長。蘇峻之亂時因不支援討伐軍,坐看成敗而被彈劾,不久就在憂愧中逝世。.

查看 荆州和卞敦

十二次

分野,亦作十二次,是中国古代天文學家對星辰的劃分。 中國殷商時期就有了“十二次”,即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類似於今日西方的黃道十二宮,如《國語》中记周景王时伶州鸠的话说:「武王伐殷,岁在鹑火。」鹑火就相當于狮子宫。 分野亦將地上的州、諸侯國劃分為十二個區域,使兩者相互對應。就天而言,稱為“十二分星”;在地而言,稱為“十二分野。”也有以二十八宿劃分分野的。《晉書·天文志》記載了十二州乃兗州、豫州、幽州、揚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荊州十二州,分別由鄭、宋、燕、吳(越)、齊、衛、魯、趙、魏、秦、周、楚十二古國瓜分,如簊、尾二宿代表燕·幽州。 大致上地理上屬於東方的地區,便會與東方的星空對應,如豫州對應東方。但是也有像屬於南方的揚州卻對應到北方,屬於東方的徐州卻對應西方等情形,對此陳久金《中國星占揭秘》一書認為這與四象實際是指四方臣民信仰之圖騰的代表有關。例如揚州的吳越奉夏祀,夏人原居北方,是顓頊後裔,以龜蛇為圖騰,故吳越地理上雖在南方但卻對應北方天區;徐州的魯之宗室出自周,而周人出自西羌,以虎為圖騰,故對應西方天區;雍州的秦,其人民為伯益後裔,原居東方與南方,以鳥為圖騰,故雍州雖然地理上屬西方,但劃分到南方天區;而周人雖然出自西羌,但三河地區本屬南方鳥圖騰民族的生活範圍,故仍劃分到南方天區。.

查看 荆州和十二次

十八家晉史

十八家晉史是唐代官修《晉書》之前流行的十八種晉代斷代史書的總稱。包括九家晉書與九家晉紀。除此之外,兩晉南北朝的三百餘年間,還出現了不少記載晉代及十六國歷史的雜史、霸史、雜傳、起居注。唐貞觀年间房玄齡監修的《晉書》行世後,諸家晉史逐漸亡佚,至南宋失傳。明清時人從劉孝標注《世說新語》、裴松之注《三國志》、李善注《文選》以及《太平御覽》等書中輯錄了十八家晉史的殘篇和片斷。現存篇幅比較多的是臧榮緒《晉書》和王隱《晉書》。較少的如陸機《晉紀》,僅存三條。 十八家晉史中大部分只涉及晉代幾朝的歷史,或僅有西晉部分,還有未完成的底稿。唯有臧榮緒《晉書》記事起于司馬懿創業,終于劉裕代晉,有紀、錄、志、傳,共110卷,體例完備,成為唐官修《晉書》的基礎。 清人湯球、黃奭輯有唐代以前的諸家晉史。1937年,商務印書館根據《史學叢書》本將湯球的《九家舊晉書輯本》、《晉紀輯本》、《漢晉春秋輯本》、《晉陽秋輯本》、《十六國春秋輯補》、《三十國春秋輯本》等排印出版,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查看 荆州和十八家晉史

十八星旗

十八星旗,全称铁血十八星旗,又称鐵血旗、九角旗、九角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 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1907年8月间,焦达峰、刘公、孙武等一批在日本的同盟会会员筹组共進會,任务是谋划准备在长江中游的反清武装起义,议定以十八星旗为会旗。 1911年9月,在同盟会推动下策划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组成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定十八星旗为旗帜。武昌起义在1911年10月10日晚7时左右爆发,起义军成功占领武昌全城。 10月11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俗稱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十八星旗为其旗帜。 1912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过专门决议,以五族共和旗(簡称五色旗)为中国国旗。以十八星旗为陆軍旗。 不過北洋政府很快就停止使用十八星旗,以五色旗为國旗,以十九星旗为中華民國陸軍軍旗,以青天白日红旗为海軍旗。 1928年(民国十七年)12月17日,國民政府立法通过青天白日滿地紅为中国的正式国旗,颁行全中国使用,全面取代五色旗和十八星旗。 雖然今日十八星旗、十九星旗已無法律地位,不過目前仍有部分支持中华联邦主义人士常使用這兩面旗幟。.

查看 荆州和十八星旗

十六國行政區劃

十六国行政区划,十六国只有前秦统一了北方,后赵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前后燕统一了黄河下游,其余大都偏居一隅。他们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十六国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比如前赵将幽州设在北地郡,后秦将冀州设在蒲坂,南燕将徐州设在莒县。.

查看 荆州和十六國行政區劃

占婆

占婆(越南語:Chăm Pa;占語:Campadesa;天城文:चंपा),又稱占波,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古国。 该地在中国东汉时期属交州。137年(永和二年)東漢象林縣功曹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该地称为「林邑」。到了中國的唐朝,出現過「占波」、「瞻波」等叫法。唐朝中期,該國改名「環王」。 到了9世紀以後,該國開始以「占城」之名,出現在中國和越南的史料之中。占城是梵文“占婆补罗”(Campapura)和“占婆那喝羅”(Campanagara)的简称,其中「pura」、「nagara」是梵文“邑”、“城”的意思。「占城」本是該國對國王居所的稱呼,後來成為中國和越南對該國的稱呼。14世紀時期,該國國勢一度十分強盛,占城國王制蓬峨曾三次率軍攻陷越南陳朝的首都昇龍。但在制蓬峨死後,旋即遭到了越南的反擊,國勢轉衰。1471年,越南後黎朝聖宗皇帝發兵討伐占婆,佔領占婆的首都毘闍耶。從此以後,占婆僅領有南部賓童龍地區,並於1697年成為越南屬下的一個土司。1832年,阮朝的明命帝下令「改土歸流」,正式兼併了賓童龍地區,從此以後,占婆正式滅亡。 占婆在早期大量接受印度文化,信仰以婆羅門教為主,13世紀前後該族人部份改信伊斯蘭教(占族穆斯林今分布在柬埔寨為主)。.

查看 荆州和占婆

占樑

占樑(),荆州駐防滿洲鑲白旗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湖北鄉試舉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繙譯進士。曾任工部郎中,記名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以知府不論雙單月在任候選。.

查看 荆州和占樑

南岳怀让

南嶽懷讓禪師(),俗姓杜,唐代金州安康(今陕西安康)人,禅宗高僧,為六祖惠能門下,與青原行思形成兩大支派。唐敬宗时,追谥「大慧禅师」。.

查看 荆州和南岳怀让

南中 (地名)

南中,中国三国时期古地区名。相当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当时北面是益州,南面是交州,东面是荆州南部,西面是诸部落(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吐蕃尚未建立)。 《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七擒孟获,平定南中。西晋设立宁州,地方逐漸為爨氏所控制。之後,爨氏奉南朝為正朔,而實際自主獨立的地方政權。 从北周至隋朝,该地区从中原政权独立,唐宋时建立了南诏、大理国等政权。元朝征服大理國,置大理總管府,並封梁王於該地。明初滅梁王、大理段氏。 N Category:四川历史 Category:云南历史 Category:贵州历史.

查看 荆州和南中 (地名)

南平郡 (西晋)

南平郡,中国西晉到南朝設置的一個郡。.

查看 荆州和南平郡 (西晋)

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北朝行政区划,南北朝行政区划都实行州、郡、县三级区划,和东晋一样,南北朝政权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南朝将东晋的侨州郡县实施土断,使其州郡领有实地,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在6世纪南梁和北魏设置州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州的实质与汉晋时代的郡基本相同。最终隋朝改州、郡、县三级区划,为州(郡)、县两级区划。.

查看 荆州和南北朝行政區劃

南郡

南郡,中国古代的郡,秦昭襄王时设置,位于今湖北省荆州一帶。.

查看 荆州和南郡

南都

南都為複都制體系下「位於南方的都城」的意思。.

查看 荆州和南都

南阳市

南阳市,简称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山南水北)。全市现辖2个市辖区、4个市级功能区、10个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已划出大片地区如泌阳)。 史前遗物有西峡恐龙蛋化石,与四川自贡出土的骨架相呼应。50万年前,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召猿人,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明为唐王藩封,今存王府山。历代以来,以南阳为封号者,不胜枚举。 古来以「楚风汉韵」知名。下辖内乡县令居豫鄂陜三省交界处,曾破格为五品(就中淅川是楚国源),今存完整清代县衙。白河流经市内为汉水最大支流。旧南阳府境内出土众多汉画砖,卧龙区有传承武侯祠(清康熙版刻已与医聖祠俱毀文革中),与色彩斑斓的独玉产地相去不远。为河南省内唯一长江流域地区(另信阳为淮河源)。 今南阳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有谓是古丝绸之路之源,断代可疑待考。 先秦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扣马谏王”、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皆发生在秦汉南阳郡。古南阳孕育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浑天仪发明者张衡、陶朱公范蠡、兴周八百年的太公望姜子牙、名相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陶岔渠所在地,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园林城市,宛西风景尤为秀美,(山茱萸等)特色中草药三分天下西峡有其二。.

查看 荆州和南阳市

南陰平郡

南陰平郡,東晉設置的僑郡。永嘉年間陰平郡流亡民眾南遷,寄治萇陽(今四川省德陽市西北)。領有實縣綿竹縣及陰平僑縣。 任荊州刺史期間,遷移新蔡郡流亡民眾寄治尋陽黥布舊城(今湖北省黃梅縣西)。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左右,將西陽郡蘄陽縣撥付給新蔡僑郡,成為實土僑郡。其下尚領慎、宋、苞信3個僑縣。 劉宋時,為了把僑郡與北方原陰平郡相區別,稱南陰平郡,隸屬益州。領有實縣綿竹縣及陰平1個僑縣。南齊時領縣同前。 梁朝承聖元年(552年),南陰平郡移屬潼州,隔年(553年)西魏攻取四川。北周時廢南陰平郡,置南陰平縣。.

查看 荆州和南陰平郡

南新蔡郡

南新蔡郡,東晉設置的僑郡。庾翼任荊州刺史期間,遷移新蔡郡流亡民眾寄治尋陽黥布舊城(今湖北省黃梅縣西)。晉孝武帝太元三年(378年)左右,將西陽郡蘄陽縣撥付給新蔡僑郡,成為實土僑郡。其下尚領慎、宋、苞信3個僑縣。 劉宋時,為了把僑郡與北方原新蔡郡相區別,稱南新蔡郡,隸屬江州。下領實縣陽唐左縣及苞信、慎、宋3個僑縣。南齊時領縣同前。.

查看 荆州和南新蔡郡

卓羅 (清朝)

卓羅(v,),佟佳氏,滿洲正白旗人,清朝政治人物、清朝禮部尚書及吏部尚書。三等副將巴篤理之子,承襲父職為三等副將,兼任牛彔額真。 崇德三年(1638年),跟從皇太極討伐明朝,侵襲明都,明朝太監楊永盛出戰,卓羅以三百人擊敗他,遂進軍入侵山東。崇德四年(1639年),卓羅圍攻錦州,入其外城,虜獲守備一人。崇德六年(1641年),再圍攻錦州,擊敗明朝總督洪承疇 。崇德八年(1643年),授職刑部參政。 順治元年(1644年),跟從清軍入關,大破李自成,進世職為一等梅勒章京,擢升為正白旗梅勒額真。順治三年(1646年),跟從大將軍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南下湖廣,擊敗李自成黨羽一隻虎於荊州。班師還朝,賜予黃金十兩、白金三百兩。當時南明桂王朱由榔駐守武岡,其將領王進才等分兵守長沙、衡州、寶慶。大將軍恭順王孔有德等正在收下湖南諸郡縣,下命卓羅及梅勒額真藍拜率師幫助孔有德。順治四年(1647年),自岳州進軍長沙,王進才棄城出走,卓羅等追擊打敗他。遂與智順王尚可喜一同擊敗明朝總兵徐松節,率領舟師退還長沙。派遣甲喇額真張國柱、札蘇藍等以偏師擊敗明朝總兵楊國棟於天心湖。卓羅會同孔有德南下祁陽,打道熊羆嶺,攻克其城。進攻武岡,擊敗明朝將領劉承胤於夕陽橋,劉承胤遂投降。南明桂王出走桂林,遂取武岡。順治五年(1648年),班師還朝,上賚如自荊州還時。累功擢升為吏部尚書,兼鑲白旗滿洲固山額真,進一等精奇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順治九年(1652年)十一月,授職靖南將軍,南下廣東。旋以廣東立即平定而作罷。 順治十二年(1655年)八月,命令與固山額真阿爾津統領大軍屯兵荊州,當時張獻忠將領孫可望、李定國、白文選等投降於南明,屯兵辰州。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卓羅與阿爾津取道澧州、常德,南下辰州,孫可望焚舟夜遁,卓羅與梅勒額真泰什哈、巴牙喇纛章京費雅思哈等率兵渡江攻打孫可望,遂攻克辰州。順治十四年(1657年),孫可望到長沙投降,李定國、白文選等跟從南明桂王走入雲南。 順治十五年(1658年),謀劃攻取雲南,吳三桂自四川,征南將軍卓布泰自廣西,卓羅跟從信郡王多尼自湖南,三道并進。順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合攻雲南,攻克,屢次打敗白文選、李定國的兵隊,收取永昌、騰越,追擊至南甸。朝廷下命卓羅鎮守雲南,賜予蟒服、鞍馬。南明桂王奔入緬甸,李定國屯兵孟艮,以印劄招元江土司那嵩。十月,卓羅與噶布什賢噶喇昂邦等共同攻擊,攻克其城,那嵩自焚而死。順治十八年(1661年),定西將軍愛星阿與吳三桂統領大軍攻入緬甸,卓羅仍鎮守雲南。緬甸執下南明桂王到軍中,雲南遂平定。康熙元年(1662年),召回卓羅振旅還京,進爵位為二等伯。康熙七年(1668年),卓羅逝世,諡號為“忠襄”。乾隆年間,定卓羅封號為“昭毅”。.

查看 荆州和卓羅 (清朝)

區連

區連(Khu Liên,生卒年不詳)是占城第一王朝的建立者。《後漢書》作區憐,《梁書》作區達,也有的史料記作釋利摩羅(Sri Mara)。 區連原為東漢象林縣功曹。137年(永和二年),區連率領占族數千人起兵,攻打象林縣,殺死縣令。隨後佔領了整個日南郡,自稱「林邑王」。東漢交趾刺史樊演徵交趾郡、九真郡的士兵一萬餘人前往征討。漢軍害怕遠征,發生嘩變,因此樊演兵敗。消息傳至雒陽,漢順帝欲發荊、揚、兗、豫四州共四萬人兵力前往鎮壓,被大臣李固勸止。 區連死後,林邑國王位傳數世,其後國王無嗣,立外甥范熊為王。.

查看 荆州和區連

史宁

史宁(),字永和,建康郡表氏县(今甘肃高台县)人,西魏丞相宇文泰的手下大将,曾与突厥木杆可汗联合南征吐谷浑。.

查看 荆州和史宁

史歆

史歆()中国东汉時代初期武将。.

查看 荆州和史歆

司馬尚之

司馬尚之(),字伯道,河內溫縣人。晉朝宗室。官至前將軍、豫州刺史。曾為朝廷對抗王恭等人和孫恩的起事,協助守護建康。後在討伐桓玄時被其所敗,不久被殺。.

查看 荆州和司馬尚之

司馬瑋

司馬瑋(),字彥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之弟,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

查看 荆州和司馬瑋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字安世,河内郡温縣(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 曹魏权臣司马昭长子,魏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晋王、相国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定有天下之号曰晉,改年號泰始。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 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苛,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但灭吳后,逐渐怠惰政事,沉迷女色,扩充后宫,荒淫无度。 鑒於曹魏宗室力量薄弱才讓其父祖有機可乘,因此他巩固皇权而大封宗室。然而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晋武帝死后,诸王为争夺权力,内讧不已,形成16年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查看 荆州和司馬炎

司马颖

司馬穎(),字章度,司州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是西晉八王之亂中其中一王,晉武帝第十六子、晉惠帝及楚王司馬瑋之弟、晉懷帝之兄、晉愍帝之叔父。民間相傳其善用兵器為雷火震天戟。.

查看 荆州和司马颖

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字德秀,河内郡温县肥乡孝敬里人,晋宣帝弟太常司马馗的之八世孙。父司马荣期,为东晋益州刺史,被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回丹杨。当时刘裕欲自立为帝,诛除司马氏一族,楚之叔父司马宣期、兄司马贞之并遇害。楚之逃亡,躲在寺庙中,渡过长江至河南汝、颍之间。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刘裕建宋受禅,他为报仇,在长社招兵买马,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对他深为忌惮,派遣刺客沐谦行刺楚之。楚之对沐谦很信任,沐谦夜里诈称生病,知楚之必来探望,想要乘机行刺。楚之听闻沐谦生病,果然带着汤药前往省视。沐谦感激他的诚意,出示席子下的匕首,将实情告述楚之,并转身投靠楚之。 北魏明元帝末年,山阳公奚斤攻取河南,司马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平定河南后,将楚之领下所率户口,分别安置在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由豫州总领。魏太武帝初年,楚之将妻子迁居到鄴城。不久被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用以抵御刘宋军队。赐前后部鼓吹。430年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431年二月又与冠军将军安颉攻占滑台,生擒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万余人。楚之上表请求进军入宋境征讨,太武帝以兵马疲劳,不从,授以散骑常侍征还回朝。442年,宋将裴方明、胡崇之攻陷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退裴方明,生擒胡崇之。仇池平定后回师。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太武帝北征柔然,司马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人掌管大军后勤。时镇北将军封沓叛逃柔然,建议柔然攻击楚之的运粮队。柔然于是派侦察兵进入楚之军中,把运粮的驴耳朵截了去。军中向楚之报告丢失驴耳,楚之道:“必定是敌军间谍截去作验证,敌军将至矣。”于是命令砍伐柳树立为城寨,灌水后冻成一片,城寨完工后敌军至,见魏军据寨严守,柔然无法占到便宜,只好散去。太武帝知道后大为高兴。不久拜楚之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 司马楚之在边境二十余年,以清俭著称。死后赠征南大将军、都督梁益泰宁荆兖青豫郢洛十州诸军事、扬州牧,谥贞王,陪葬金陵。.

查看 荆州和司马楚之

双峰县

双峰县(双峰话:),为湖南省娄底市的一个县,地处湘中腹地。东邻湘潭、衡山,南接衡阳,西毗邵东、涟源,北界娄底、湘乡。域跨东经111°51'43"至112°31'7",北纬27°12'31"至27°45'51"。总面积1715平方千米。人口90万。通行老湘语双峰话。.

查看 荆州和双峰县

吳範

吳範(),字文則,會稽上虞人。三國時東吳官員,擅長術數。與劉惇、趙達、嚴武、曹不興、皇象、宋壽和鄭嫗合稱東吳「八絕」。.

查看 荆州和吳範

吳漢 (漢朝)

吳漢(),东汉武将。字子顔、南陽郡宛(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协助汉光武帝征召幽州军队,击败檀鄉賊、鄴西山賊等诸多农民军并先后扫灭朱鮪、刘永、董憲、公孙述等割据势力,最终一统天下,位列“雲台二十八将”第二位。.

查看 荆州和吳漢 (漢朝)

吴伯凡

吴伯凡(),男,湖北荆州人,哲学硕士,《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原《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查看 荆州和吴伯凡

吕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東漢末年名將。由於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呂蒙出身貧苦,少年時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鄧當是孫策部下。呂蒙後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從而踏上軍人路途。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努力修習經典,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後來呂蒙更繼任魯肅成為南郡太守,為孫吳勢力擔任前線軍督。其最重大的功績是以「白衣渡江」的計策偷襲荊州,因偷襲關羽而留下萬世臭名。.

查看 荆州和吕蒙

士仁

士仁(生卒年不详),字君義,幽州廣陽人(今北京市),三国时期蜀漢及东吴人物。史書上一般都記載其姓名為士仁,然而《三國志·蜀志·關羽傳》有一個地方寫成傅士仁,《三国演义》乃至《资治通鉴》的一些章节亦將其記為傅士仁,但學者多认为是史書傳鈔過程的謬誤。.

查看 荆州和士仁

士燮 (三国)

士燮(;),字威彥,漢末三國初期割據交州的軍閥。.

查看 荆州和士燮 (三国)

壽春三叛

壽春三叛,又稱淮南三叛。事情發生於曹魏後期,由於司馬氏奪權專政,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這三次分別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儉文欽之叛(255年正月)及諸葛誕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三次叛亂皆為司馬氏所平定。.

查看 荆州和壽春三叛

夏口之战

夏口之战是中国的三国时期之前的公元203年发生在军阀孙权和刘表之间的一场战役。孙权试图征服刘表部将黄祖把守的江夏郡(今湖北云梦)。这场战役没有结果,即使在黄祖撤退后,孙权也未能攻占江夏。直到五年后的江夏之战,孙权才终于取得对黄祖的完胜。.

查看 荆州和夏口之战

夏侯威

夏侯威(),字季權,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東漢曹操屬下名將夏侯淵之第四子。歷任荊、兗二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夏侯威

夏侯详

夏侯詳(),字叔業,梁国谯郡铚(今安徽濉溪临涣)人,原籍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政治人物。夏侯霸七代孙。.

查看 荆州和夏侯详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名将。随曹操起兵,从征袁绍、韩遂等。建安十七年(212)後,督軍屯於長安,平定河西諸羌,其勇名號稱“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建安二十年(215)拜征西將軍,守漢中,後為劉備部將黃忠所擊殺,死後追諡為愍侯。用兵擅長輕兵急襲、出敵不意,亦常恃勇無謀親率輕銳出戰,也因此常受曹操勸誡,軍中稱之為“白地将军”。.

查看 荆州和夏侯渊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代高僧义净撰,成书于天授二年(691年)。《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从(641年)到(691年)间到印度和南海访问的57位分别来自大唐、新罗、覩货罗、康国、土蕃的禅师、法师的事迹,此外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为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

查看 荆州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橋

大橋,演義改作大喬,廬江橋公之女,小橋之姊,孫策納為妾。.

查看 荆州和大橋

夔安

夔安,十六国时后赵大臣。 早年与石勒等十八友结交为盗。石勒起兵时为十八骑首领之一。319年,石勒称赵王,建立后赵政权,以夔安为左司马。330年,石勒称帝,以夔安为尚书、侍中、镇军将军。石弘即位,夔安领尚书左仆射,石虎即位,以夔安为太尉、太保、守尚书令等职。339年,夔安率五将以征讨大都督统兵七万攻东晋荆州、扬州等地,击降晋义阳将军黄冲、义阳郡太守郑进等,晋将毛宝战死,掠汉东七千余户迁于幽州、冀州而还。以功迁尚书令。翌年卒于官。.

查看 荆州和夔安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

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奧運聖火由採集經接力而點燃至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場館的主火炬的接力活動。首個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採集及點燃,而國際奧委會批准自1936年的柏林奧運起的奧運聖火於希臘奧林匹亞採集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 ;至於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奧運聖火也於1936年及1948年的冬季奧運上採集及點燃,及至1952年的奧斯陸冬季奧運起進行首次傳遞;而1964年的因斯布魯克冬季奧運起的火炬接力規格也跟隨夏季奧林匹克聖火火炬接力。.

查看 荆州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

妫姓

妫(漢語拼音:guī,注音符號:ㄍㄨㄟ)姓,是漢族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是舜帝。.

查看 荆州和妫姓

姚立法

姚立法(),原名姚立發,中國湖北省潜江市龍灣鎮人。自1988年以来以個人無黨派自薦成為中國首位自薦當選的人大代表,并多次在公共场合点出基层政府的违法乱纪行为,致力于争取民主的斗争。.

查看 荆州和姚立法

姚雪

姚雪(Yao Xue,),湖北荆州人,中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

查看 荆州和姚雪

姜晟

姜晟(),字光宇,號杜薌,江蘇元和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查看 荆州和姜晟

孟雲卿

孟雲卿,唐朝河南平昌(商河县西北)人。 永泰初年進士及第,曾官校书郎。與杜甫、元结友好。乾元元年杜甫貶官华州司功参军,离京前夕與孟雲卿秉烛痛饮。大曆年間,雲卿流寓荊州、廣陵。《全唐詩》錄其诗一卷。.

查看 荆州和孟雲卿

孫吳行政區劃

孫吳行政區劃,大體上沿習了東漢以來的州、郡及縣政區制度。孫吳的疆域北至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西與蜀漢相鄰於長江三峽;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最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

查看 荆州和孫吳行政區劃

孫夫人

孫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左将军刘备夫人。.

查看 荆州和孫夫人

孫皎

孫皎(),字叔朗。孫靜的三子。東漢末年東吳勢力將領。.

查看 荆州和孫皎

孫禮

孫禮(),字德達,涿郡容城人,三國時曹魏將領。.

查看 荆州和孫禮

孫桓

孫桓(),字叔武,吳郡富春人,孫河的三子,是東漢末期及三國時期東吳家族將領。孫桓深得東吳將領兵士信任,深得兵心。在彝陵之戰跟隨大都督陸遜抵禦劉備伐吳大軍,差點生擒劉備。.

查看 荆州和孫桓

存霈

存霈(),荊州駐防滿洲正藍旗覺羅寶麟佐領下人,同治九年庚午科繙譯舉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繙譯進士。.

查看 荆州和存霈

孙坚

孙坚(),字文臺,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区)人,东汉末年軍閥諸侯将领,是東吳勢力奠基者孫策、建國者孫權的父親,汉破虏將軍乌程侯、领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再討伐董卓時率先攻入洛陽,修復洛陽皇陵宮廷。史载其“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据《三国志》记载自称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其次子孫權稱帝後,追尊為武烈皇帝。.

查看 荆州和孙坚

孙宾硕

孙宾硕,即孙嵩,字宾硕,青州北海国安丘(治今山东省安丘市)人,东汉末年官员。 皮氏县长赵岐的侄子赵息得罪宦官唐衡兄弟,遭灭族之祸,赵岐逃至北海贩胡饼。孙宾硕家贫。当时二十馀岁,见赵岐气度不凡。问他:“有饼吗,卖吗?”赵岐回答:“卖。”孙宾硕:“买几钱?卖几钱?”赵岐回答:“买三十,卖也三十。”孙宾硕:“看处士之望,不像卖饼者,应该另有缘故!”赵岐以为他是唐氏耳目,非常害怕。孙宾硕以诚相待,赵岐告以实情。孙宾硕载回家藏赵岐到复壁中。唐衡死后,赵岐官为郡守、刺史、太仆,孙宾硕官至青州刺史、豫州刺史。曹操在兖州陈留郡襄邑县意欲起兵时,孙宾硕亦曾嘲笑曹操。初平末年,孙宾硕以东方饥荒,客居荆州。兴平年间,赵岐以太仆持节使安慰天下,到荆州再和孙宾硕相遇,相对流涕。赵岐为刘表说出两个人的往事,刘表更加礼遇孙宾硕。不久,孙宾硕病亡,赵岐在南,为他发丧。孙宾硕墓在安丘城南四十里。.

查看 荆州和孙宾硕

孙策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他是長沙太守孙坚之长子,吴大帝孙权之大哥,是東吳政權奠定基礎首要者。在群雄割據時期,不甘一直屈居於袁術麾下,而大膽向袁術討回父親孫堅餘部,先後掃除江東割據勢力劉繇、嚴白虎、王朗,短短三四年間平定江東一帶,又招攬大量賢臣,為日後孫權統治吳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後討伐壽春仲氏偽帝袁術有功,曹操表奏朝廷命其官位予孫策為討逆將軍,并加封爵位為吳侯。公元229年其弟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其為長沙桓王。.

查看 荆州和孙策

宁乡历史

宁乡历史发源于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荆楚文化,从商朝的四羊方尊至今,大约4000年的历史。古代宁乡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西部山区受到湘中、湘西少数民族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刀耕火种。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牛耕、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宁乡文明的进程。近代,随着欧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朱剑凡、何叔衡、姜梦周、王凌波、谢觉哉等教育家的影响,宁乡扫除了封建积习,保守、野蛮、愚昧的裹脚、贞操枷锁、守节均被清除,产业、技术、法律、政治、经济、生活方式、饮食、宗教、哲学及价值观都尾随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

查看 荆州和宁乡历史

宣統朝得諡人物表

本表列出宣統朝獲得諡號的人物。.

查看 荆州和宣統朝得諡人物表

宜都市

宜都市是地处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西南部的一个县级市,隶属地级宜昌市管辖,位于长江南岸,长江与其支流清江交汇处。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之称,面积1357平方公里,人口39.3万人。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境内建有两座长江大桥、两座清江大桥,从市区到三峡机场最短距離37.6公里,焦柳铁路贯穿南北,两江可通航。宜都古称夷道,原名枝城市,1998年6月更名為宜都市。 宜都市2006,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一名,2008,2009,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二名。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清江与长江两江交汇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111°36′,北纬30°05′-30°36′。东北隔长江与枝江市相望,东南邻松滋市(有一块飞地在松滋市王家桥镇内),西南、正西与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交界,北与宜昌市、夷陵区接壤。.

查看 荆州和宜都市

宗广

宗广,中国东汉初期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人,袁宏《後漢紀》作宋广。 .

查看 荆州和宗广

宗越

宗越(),南陽郡葉縣人。南朝宋時期將領。宗越曾參加過宋文帝至孝武帝期間多場大戰役,共建功勳。前廢帝時得重用,作為爪牙討伐反對前廢帝的大臣勢力,但他在前廢帝被殺得心懷恐懼,不久就因謀圖作亂而被殺。.

查看 荆州和宗越

宇文直

宇文直(),字豆罗突,北朝北周宗室。西魏宇文泰之子。 西魏权臣宇文泰与其妾叱奴氏生有二子宇文邕、宇文直。宇文邕即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直为宇文泰第六子(实际上的第八子)。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出镇蒲州,拜大将军,進衛國公,邑万户。 宇文邕與宇文直對抗宇文護,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四,宇文護從同州(今陕西大荔)回長安,向太后朗讀《酒誥》,讀到一半的時候,宇文邕猛然用玉笏打宇文護的後背,把他打倒;再由宇文直杀之。建德三年(574年),進爵為王。但宇文直却因异母兄宇文宪受到重用而不满,欲取而代之不果,迁怒宇文邕。七月,武帝宇文邕前往雲陽(今陝西涇陽西北),二十七日宇文直在长安举兵攻肃章门。長安留守薛公長孫覽見狀,逃奔雲陽,獨留尉遲運緊閉宮門不讓宇文直入宮,宇文直下令放火烧门,尉遲運也在門內放火,宇文直見大火無法進入,只得離去,尉遲運趁機奋勇追击,擊敗其兵。宇文直逃至荆州(今湖北江陵)被擒,免为庶人,囚于别宫,因仍有異志,被诛杀。十个儿子宇文贺、宇文宾(当时出继堂伯父宇文菩提)、宇文塞、宇文响、宇文贾、宇文秘、宇文津、宇文--理、宇文--璪、宇文--琮也被诛杀,国除。谥剌,故史称卫剌王。.

查看 荆州和宇文直

宇文賢

毕剌王宇文贤()《大周故毕国公墓志》,字--阳。周明帝宇文毓的长子,母亲徐妃。《周书》卷一十三《北史》卷五十八 武成二年(560年),明帝为堂兄权臣宇文护所害,遗诏称诸子年幼不堪当国,传位异母弟鲁国公宇文邕。宇文护对御正兼司会中大夫崔猷表态愿意遵从遗诏立宇文邕为帝,崔猷却建议遵从周礼立皇子宇文贤,宇文护表示担心宇文贤年幼不能主天下,崔猷以周公辅成王事相劝,但最终仍未能使宇文贤得立。 保定四年(564年)五月,封毕国公。五年(565年),与皇子鲁国公宇文赟等奉诏以束修之礼受业于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乐逊。建德三年(574年)二月,进爵为毕王。出为华州刺史,四年(575年)九月,迁荆州总管,进位柱国。宣政元年十二月,入为大司空。大象元年(579年)四月,进位上柱国,六月进雍州牧,八月进太师。《北史》卷十二年(580年),周宣帝崩。 宇文贤性强济,有威略。担忧权臣左丞相杨坚倾覆宗社,与五位叔父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合谋杀杨坚,言语泄漏,被别驾杨雄告发。六月,与其子宇文弘义、宇文恭道、宇文树良等被杨坚杀害,国除,仍赠毕国公。杨坚没有治宇文招兄弟五人之罪,诏五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以安其心。杨雄以功授柱国、雍州牧,仍领相府虞候。 宇文贤曾引皇甫诞为长史、仓曹参军。有一友(王府属官)郑子裕,官至大丞相府仓曹武泉郡太守。.

查看 荆州和宇文賢

宇文逌

宇文逌(),字尔固突,滕闻王(一作滕简王),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十三子。 少好经史,解属文。武成(559年—560年)初年,封滕国公,食邑万户。天和(566年—572年)末年,拜大将军。建德初年,进位柱国。建德三年(574年),进爵为滕王。六年(577年),宇文逌为行军总管,与齐王宇文宪征稽胡。宇文逌破其首领穆友等,斩首八千级。还为河阳总管。宣政元年(578年),进位上柱国。伐南陈,宇文逌为元帅,节度诸军事。大象元年(579年)五月,下诏以荆州新野郡食邑万户给宇文逌,宇文逌出就国。二年(580年),朝京师。冬,与其子怀德公宇文祐、箕国公宇文裕、宇文礼、宇文禧为隋文帝所害(墓志称其病亡),国除,诏赠滕国公。宇文逌所著文章,颇行于世。 宇文逌谥闻,与其他被杨坚所害的四位兄弟一样,都是恶谥。但本人墓志题名、正文所载谥号为“间”,通“简”,《隋书·经籍志》又收有“滕简王集”,且宇文逌一生并无失德之举,文才出众,又是皇帝叔祖父,“简”可能是宇文逌最初的谥号,在杨坚篡位后才改为恶谥。 宇文祐母为宇文逌姬妾马称心。马称心后为隋朝女官。.

查看 荆州和宇文逌

安福县

安福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偏西,隶属于吉安市,位于吉安市的西北部。域跨东经114°-114°47'、北纬27°4'′-27°36'。县内西部为罗霄山脉,其主峰武功山位于其境内。安福县被人誉为“万樟之县”。县内的安福火腿非常有名。安福之名,取“安宁福祥”之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江西省18个文明古县之一。.

查看 荆州和安福县

安成郡

安成郡,中國古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天江西省新余市以西袁河流域。.

查看 荆州和安成郡

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子,南朝宋第五任皇帝。453年3月16日深夜,皇太子劉劭於京城建康(今南京市)行凶,殺害父皇宋文帝劉義隆,自稱皇帝;時為武陵王的劉駿在沈慶之的輔佐下,於江州(今九江市)起兵宣討。同年5月20日,於新亭(今南京市西南)即皇帝位。5月27日攻下京城,擒斬長兄劉劭、二兄劉濬。隔年(454年)2月14日改元,年號孝建;457年2月10日二度改元,年號大明。 劉駿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撤除「錄尚書事」職銜,並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鎮實力;誅中書令王僧達、丹陽令顏竣,討誅隨王劉誕,剷除強臣。崇禮佛教,尊奉高僧僧導,率公卿親臨瓦官寺聽宣《維摩詰經》;詔令整肅佛門,勒令不法僧人還俗;史載劉駿天性好色,臨幸不避戚誼,並有與母后路惠男亂倫之嫌疑,流傳後世。 464年7月12日,劉駿病逝於建康宮玉燭殿,享年三十五歲,在位十一年。8月27日,奉葬景寧陵。 史載劉駿其人機警聰慧,博學多聞並文采華美,讀書能七行俱下,又雄豪尚武,擅長騎射。劉駿病逝後,吏部尚書蔡興宗稱其為「守道之君」(「以道始終」);然而劉駿生性喜奢、欲求無度,晚年「尤貪財利」、不聽善諫,以致原本讚許他德行的士族,也感嘆「天下失望」;更兼大明末年,浙江大旱,通貨膨脹失控、浙江的人民餓死十分之六、七,依《宋書‧州郡志》記載之戶口推算,飢餓致死者最高可能有三十萬人。南朝梁史家裴子野總結劉駿「威可以整法,智足以勝奸,人君之略,幾將備矣。」卻也嘆道:「夫以世祖才明,少以禮度自肅,思武皇之節儉,追太祖之寬恕,則漢之文景,曾何足云!.

查看 荆州和宋孝武帝

宋育英

宋育英(),河南淅川人。女,汉族。197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大专学历。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成的丹江口水库致使家乡被淹,遂搬迁至湖北钟祥。1971年12月至1974年1月,先后任钟祥县红升公社干部、中共柴湖公社党委副书记、中共红旗公社党委第一书记。1974年1月至1975年2月,任中共钟祥县委副书记兼中共红旗公社党委第一书记。1975年2月至1976年9月,任中共钟祥县委副书记。 1976年9月至1982年4月,任中共荆州地委副书记。1982年4月至1984年8月,任中共潜江县委副书记(其间,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荆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文史班学习)。1984年8月至1993年7月,任湖北省妇联主任、党组书记(1986年8月至1987年7月中央党校培训部政治理论专业学习)。1993年7月至1998年5月,任湖北省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1998年5月至1999年3月,先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工商局局长、党组书记,湖北省直机关工委书记。1999年3月至2003年11月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企业工委书记。2003年11月至2006年3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2008年1月当选第十届湖北省政协主席。2011年2月,辞去第十届湖北省政协主席职务。 2007年10月,当选为第十七届中共中央纪委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中国共产党,分入第二组,并担任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查看 荆州和宋育英

宋明帝

宋明帝劉彧(),字休炳,小字榮期,南朝宋第七任皇帝。劉彧生於元嘉年間,為宋文帝劉義隆第十一子,先後受封淮陽王、湘東王。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顧慮諸叔威脅皇位,趁劉彧入朝時將其拘留殿中,並因劉彧體胖而封其為「豬王」,大肆羞辱,且屢次欲加殺害,都因始安王劉休仁諂媚化解,才保全性命。劉子業遭壽寂之殺害後,劉休仁便奉迎劉彧即皇帝位,改元泰始,大赦天下。 劉彧在位六年半,執政前期眾親王及方鎮相繼叛變,朝廷頻繁動武平亂,國力逐漸耗損。北魏也趁機侵略,佔領山東、淮北等地區,北朝國力自此超越南朝;劉彧為防範宋孝武帝劉駿諸子奪取皇位,殺盡諸姪子,致使劉駿絕後;晚年尤多忌諱,文書奏折不得出現諱字,犯禁者一律誅殺。 472年5月10日,劉彧逝世,享年三十四歲,庙号太宗,谥号明帝,奉葬高寧陵。 史載劉彧個性寬和仁慈,儀容端雅,喜好文學。即位後雖然四方反抗但用人不疑,能使將士效忠不貳。然而晚年好猜忌,對待皇族及侍臣動輒殘忍刑戮;國家連年征伐,國庫空虛,而劉彧卻奢侈無度,致使「天下騷然,民不堪命」,劉宋國運自此衰敗。.

查看 荆州和宋明帝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川瑶族自治县(外文名称 :Fuchuan Yao Autonomous County)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东部、贺江上游富川江流域。县境整体处于都庞岭和萌渚岭的余脉之间,总面积为1572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为31.39万。 富川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许多富有历史色彩的事件。同时这又是一个风景优美、富有古韵的旅游地点,境内景点有:潇贺古道、富川古明城、秀水村、七彩虎头村、福溪村、富川瑞光塔等,特产有富川脐橙、富川三角饺。.

查看 荆州和富川瑶族自治县

尚善

尚善(),滿洲愛新覺羅氏。和碩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追封簡靖定親王費揚武次子。.

查看 荆州和尚善

小橋

小橋,演義作小喬,廬江橋公次女,大橋之妹,周瑜之妻。.

查看 荆州和小橋

尹奉 (成汉)

尹奉,晋朝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市)人,十六国时成汉大臣。 尹奉仕东晋,为零陵郡太守。322年,尹奉响应讨伐王敦。325年,荆州刺史陶侃上表荐举尹奉为宁州刺史,以取代王坚。梁水郡太守爨量、益州郡太守李逖之前归附成汉。尹奉到宁州后,重金聘募境外夷人刺杀爨量成功,尹奉劝谕李逖归降,到境平定叛乱,境内安宁。尹奉为南夷校尉、加安南将军。在任后期威刑缓钝,政治不立。332年十月,成汉大将军李寿、费黑到达朱提郡,朱提太守董炳据城固守,尹奉派建宁郡太守霍彪领兵相助。333年三月,李寿来攻,尹奉归降成汉,成汉全部占有南中地区。实行大赦,李雄让大将军李寿兼管宁州。尹奉被徙于蜀,任卫将军。335年,李期即位,拜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

查看 荆州和尹奉 (成汉)

尹珍

尹珍(),字道真,東漢牂牁郡毋斂縣(今贵州省正安縣)人,文學家、教育家和書法家。.

查看 荆州和尹珍

尹默

尹默,字思潛,梓潼涪城人。三國時蜀漢官員,學者。.

查看 荆州和尹默

山南道

山南道是唐朝的一个道。治所在襄州襄阳。贞观十道之一,位置在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剑门关以东。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陕西省南部,四川省东北部,湖北省西部和重庆。开元之後,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

查看 荆州和山南道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

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记录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征战2004赛季的情况。 2004年是山东足球队第35年参加中国足球联赛,第27年参加中国足球顶级联赛。自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后,连续第11年参加中国足球顶级职业联赛,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创始俱乐部之一。.

查看 荆州和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

山簡

山簡(),字季倫,河內懷縣人。「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之子。西晉時期官員,官至征南將軍。.

查看 荆州和山簡

崑玉

崑玉(),荊州駐防滿洲正藍旗人,道光二十七年繙譯進士。.

查看 荆州和崑玉

崔孝芬

崔孝芬,字恭梓,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崔挺长子。.

查看 荆州和崔孝芬

崔知温

崔知温(),字礼仁,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任宰相。.

查看 荆州和崔知温

崔鲁

崔鲁一作崔橹。荊南(今湖北荆州)人。 生卒年不詳。廣明年間進士。仕至棣州(今山东惠民)司马。嗜酒如命,但無酒品,醉酒亂罵人。一日又醉罵郎中陸肱,酒醒後愧甚,作诗谢罪曰:“醉时颠蹶醒时羞,麴蘖催人不自由。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陸肱就原諒他。工於诗,效法杜牧,“才情麗而近蕩”,“尤能詠物”。有《無譏集》四卷,已佚。《全唐诗》卷五六七收其诗十六首。.

查看 荆州和崔鲁

崔湜

崔湜(),字澄澜,唐代定州人,因依附太平公主,遭到唐玄宗肅清,先天之變後被迫自殺。.

查看 荆州和崔湜

崔日用

崔日用(),字日用,滑州靈昌縣(今河南省安阳市滑縣)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封齐国公,谥号昭。祖崔抗,父崔漪,河间县丞。母河东裴氏,湖州治中裴怀俭之孙,滁州司马裴昉之女。唐高宗仪凤年间卒於郑州,享年二十八岁。.

查看 荆州和崔日用

崇禎帝

明思宗朱由檢(),或稱崇禎帝,明朝第十七代、末代皇帝。 思宗为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五歲時,其母劉氏獲罪,被時為太子的光宗下令杖殺,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撫養至成人。於天启二年(1622年)年被兄長明熹宗册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8月)駕崩,由于没有子嗣,朱由检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登基,时年十八歲。次年改元崇禎,是为明思宗。 思宗一生操勞,夜以繼日的批閱奏章,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崇祯年間,与萬曆、天啟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即位之初就大力铲除阉党,曾六度下诏罪己,惜其生性多疑,能力不足,无法挽救衰微的明朝。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發生甲申之變,李自成攻破北京,思宗在煤山一树上吊身亡,终年三十五岁,在位十七年。 南明予其庙号「思宗」,后改「毅宗」、「威宗」,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清朝追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端皇帝」,庙号「怀宗」;后去庙号,改谥为「庄烈愍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查看 荆州和崇禎帝

州泰

州泰(),表字不詳,荊州南陽郡人。三國時曹魏將領。.

查看 荆州和州泰

上大人牌

上大人牌,又稱楚牌,是流傳於中國湖北的傳統牌具,印有過去兒童習字帖《上大人》。.

查看 荆州和上大人牌

丁典

丁典是金庸小說《連城訣》中的一個重要角色,與主角狄雲為獄中摯友。.

查看 荆州和丁典

丁野

丁野(),原名阎秀琳、曾用名阎映淮,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阎家寨人。原中共河南省鲁南县(现方城县)县委书记、湖北省松滋县委书记。化工部沈阳橡胶工业公司党委书记。.

查看 荆州和丁野

丁槐

丁槐(),字蘅三,云南鹤庆人,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查看 荆州和丁槐

严畯

嚴畯(ㄐㄩㄣˋ),字曼才,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文臣之一。.

查看 荆州和严畯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花列表

本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地区各城市市花。.

查看 荆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市花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君主陵墓列表是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君主陵墓的列表。.

查看 荆州和中國君主陵墓列表

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截至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2项(包括自然遗产12项,文化遗产36项,双重遗产4项,含跨国项目1项),在数量上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与澳大利亚并列,均为4项),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ISBN 7-5438-3534-7。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查看 荆州和中國世界遺產列表

中國發明

中国是世界上部分重要发明的发源地,包括古代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包括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下表包括四大发明以及其他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发明。中国人独创的发明涉及机械学、水力学、数学,这些学问应用在计时、冶金、天文、农业、工程、乐理、工艺、导航、以及军事上。时至战国时期(前403年至前221年),中国已拥有先进的冶金技术,包括高炉和熔铁炉,而工匠至汉朝(前202年至220年)才掌握百炼钢与铣铁重熔的技巧。后来在宋朝(960年至1279年),复杂经济制度的崛起促使了如纸币的发明。中国人至少在10世纪之前发明的火药引发了一系列独一无二的发明的诞生,如火枪、地雷、水雷、手铳、爆炸炮弹、多节火箭、以及带气动翼及爆炸酬载物的火箭弹。中国古航海家靠著十一世纪发明的指南针及一世纪发明的尾舵等的帮助,让船隻得以穿越远洋到达非洲东部和埃及。至于水力钟表机构,古代中国人自8世纪起已使用擒纵机械,而自11世纪起使用环状传动链条。中国亦建造了由水车舵轮驱动的大型木偶剧院,以及由明轮所驱动的侍酒机器人。 于约前7000年形成的裴李岗文化及彭头山文化代表了最古老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Bellwood (2006), 106.

查看 荆州和中國發明

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历朝通俗演义》,又稱《中國历朝通俗演义》,作者為蔡東藩。.

查看 荆州和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中国南方航空航点

截至2010年末,中国南方航空(简称南航)每天有1,500个航班飞至全球169个国家和地区,898个目的地,航线网络亚洲第一、全球第五。累计旅客运输量接近8,000万人次大关,已连续32年居中国各航空公司之首,稳居亚洲第一位,并接近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的旅客运输量。 以下为中国南方航空及下属中国南方航空货运(南航货运)实际运营的常态化定期航班航点列表,不含厦门航空、重庆航空等附属公司航点。 注:下表所列航班号仅供参考,具体航班信息以中国南方航空当日公布为准。.

查看 荆州和中国南方航空航点

中国叛乱列表

这是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叛乱的列表。.

查看 荆州和中国叛乱列表

中国好男儿

《中国好男儿》是中國广东卫视自创的一档真人實境-zh-hant:秀;zh-hans:秀;zh-hk:騷-选秀栏目,第一季的试音会於2014年11月13日晚上21時20分起广东卫视正式播出,时隔七年再次选好男儿,男色时代再次爆发,备受媒体和观众关注。.

查看 荆州和中国好男儿

中国地名别称列表

中国地名别称列表列出的是中国各地大部分地名的别称。.

查看 荆州和中国地名别称列表

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间段与正统朝代并立的封建割据、农民革命政权的君主列表如下:.

查看 荆州和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

常德历史

常德历史,常德在史书上有“吴蜀咽喉,滇黔户牖”的美称,是中国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常德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达到30万年,常德建城已经有2200余年历史,从春秋战国至今,常德发生过130余次战争,7次毁城,7次重建。.

查看 荆州和常德历史

东汉官制

东汉的建立,是西汉旧皇族藉着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新朝的结果。所以东汉的官制基本上沿襲了西汉的制度,官名也没有多少改变。与西汉比较,东汉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大大加强皇帝权力,不设丞相(东汉末年董卓任相国、曹操任丞相是特例),削弱三公的权力;刺史成为一级地方长官,废除地方军队;强化内朝权力,外戚、宦官掌握大权。.

查看 荆州和东汉官制

万安国

万安国(),北魏大臣。代(郡治今山西省大同市)人。世代为酋帅。.

查看 荆州和万安国

万松野老

万松野老(),中国金代高僧。河南洛阳人。.

查看 荆州和万松野老

三十六小洞天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其“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

查看 荆州和三十六小洞天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查看 荆州和三佛齐

三國志II

是1989年光榮公司所製作的,屬於三國志系列遊戲中的第二作。本作仍舊延續前作,參照中國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為基礎來設計遊戲內容,並加入了若干的新遊戲元素。遊戲的背景音樂由作曲。 本作延續前作,仍採用《三國演義》的小說內容來設定人物,玩家擔當的角色是君主,透過内政、軍事、外交、計略等指令指揮屬下武將,最終目標是統一分割為41國的中國全土。遊戲依照對應的機種型號不同,可同時控制4、8、12名君主,然而,仍有部分君主作為非玩家角色,於劇本初期設定時不能選擇。 1991年2月,臺灣第三波(現已不存)與光荣簽約,拿下了該公司在臺灣的代理發行權,並於同年10月發行本作的英文版,該版在臺灣發行時特別內建英翻中字典,玩家可即時查找對應的中文字詞;1992年12月20日,正式發行官方PC中文版,定價為新台幣1200元。(當時臺灣的電腦遊戲平均售價約200元左右).

查看 荆州和三國志II

三國戰役列表

由於在東漢末至三國時代終結期間發生大大小小不同的戰役,如孫策掃除江東軍閥的平定戰,公孫瓚與袁紹為爭奪冀州而爆發的三場大戰,包括界橋、龍湊、巨馬水之戰,或是曹操北征烏丸等等,以下為較大型及有影響性的戰事,亦有部份為群雄割據、爭奪地方的戰事:.

查看 荆州和三國戰役列表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查看 荆州和三国

三国官制

三国时期的官制大多与东汉制度类似。历史上留存比较完备的是曹魏的制度,因为曹魏的继承者西晋统一了当时的中国,所以曹魏的制度作为正统得以很好的保存。而由於蜀汉、孫吴為废国,故其制度逐渐散逸了。.

查看 荆州和三国官制

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國志人物列表收錄在史書《三國志》或《后汉书》等与三國相關的史料中出現的人物。但像貂蟬等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出现而在史书上沒有记载的人物則不予收錄。.

查看 荆州和三国志人物列表

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大体上保留了东汉末年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

查看 荆州和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208年-263年)是指中国东汉末年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对峙的局面。.

查看 荆州和三国鼎立

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以下是三国时期值得注意的虚构人物的列表。列表主要包括14世纪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其他三国文化参考资料中的角色。.

查看 荆州和三国虚构人物列表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或三顧草廬是指东汉末年蜀漢君主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諸葛亮的《出師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見”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 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駐軍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后人将其更名为《草庐对》)。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後來的種種攻略皆本於此。.

查看 荆州和三顧茅廬

一代女皇

《一代女皇》,中视八點檔古裝連續劇,製作人為林慧俊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四輯:民國七十三年至七十四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6年6月30日出版,第64頁。,導播為王世綱、鍾世樺、王中強、陳明義、林獻彰,戲劇指導(即導演)為李岳峰,節目企劃為王時政,首播期間為1985年11月18日至1986年1月14日,共40集,開播前之暫定劇名為《一代女暴君》林玉雲 文,--鑫南 攝影,〈一代女暴君情史 潘迎紫演活了武則天〉,《掃描線雜誌》第44期(1985年11月號)第8頁。。.

查看 荆州和一代女皇

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PING AN BANK CO.,LTD.)简称平安银行,原称为深圳发展银行。是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同时也是平安集团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现平安银行是由深圳发展银行吸引合并了原平安银行后,更名而来。原平安银行前称为深圳平安银行,是由被平安集团收购的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市商业银行合并而来。 截至2017年3月31日平安银行總資產30061.95億元,各項存款餘額19120.82億元,各項貸款(含貼現)餘額達15481.62億元,零售客户4369.35萬户,信用卡流通量2710.09萬張 2016年實現淨利潤299.35億元;2017年6月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有64家分行,1081家營業機構。 福建亚洲银行是国内首批合资银行之一,由中国银行福建信托咨询公司与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创立于1992年12月,1993年6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开业,其惟一的机构即是在福州市设立的总行。2004年汇丰银行与平安集团下属平安信托联手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并进行增资,随后更名为平安银行。 深圳市商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5年6月22日。2006年11月,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平安集团持有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份并成为其最大股东。2007年6月16日,深圳市商业银行合并原平安银行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2009年2月10日更名为平安银行, 2010年9月1日中国平安保险宣佈擬以持有的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90.75%股份及現金超過26億元人民幣足額認購深圳發展銀行非公開發行的股份,總認購價格約為291億元。按深圳發展銀行董事會就發行新股的《股份認購協議》內容去計算,深圳發展銀行以每股17.75元向中国平安保险發售約為16.39億新股。交易完成後中国平安保险持有52.4%的深圳發展銀行股權。随后深圳发展银行出资收购平安银行不足10%的小股东的股份,从而100%持有平安银行后,将其吸引合并,平安银行注销。2012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至此存在25年的中国第一家公众上市银行正式消失。 2013年9月8日中国平安保险斥14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持旗下平安銀行非公開發行的13.23384994億股A股,每股認購價為11.17元,以補充平安銀行的核心資本,滿足資本監管要求。 目前,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持有平安银行49.56%的股份,为平安银行的控股股东。.

查看 荆州和平安银行

平遥城墙

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其余三座分别为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和辽宁兴城城墙。1988年,平遥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荆州和平遥城墙

乾坤元宝朝

胡德文,又名朱波文,是1988年在湖南、湖北等地成立乾坤元宝朝秘密结社政权的创办人。.

查看 荆州和乾坤元宝朝

庞山民

庞山民(),一字仙民,中國东汉末年名士庞德公之子,荆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也有佳名。娶诸葛亮姐。 曹操占据荆州(208年)后,庞山民为曹魏黄门吏部郎。.

查看 荆州和庞山民

庞统

統(),字士元,東漢末年襄陽郡襄陽縣(治所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人。地方上稱其「鳳雛」,與「臥龍」諸葛亮漢末齊名。當時俗語有云:「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為南郡郡首任為功曹,後成為劉備重臣謀士,陳壽譽其可比擬為魏國的荀彧和荀攸。歷任耒阳令、治中從事,官至軍師中郎將;死後由後主劉禪追封為關內侯,追諡為靖侯。.

查看 荆州和庞统

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

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是指亞運聖火由採集經接力而點燃至亞洲運動會主場館的主火炬的接力活動。首個亞洲運動會聖火在1951年的新德里亞運於印度新德里採集及點燃,而亞奧理事會批准自1951年的新德里亞運起的亞運聖火於本國採集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但仁川亞運的亞運聖火2014年8月9日於印度新德里採集然後經空運的方式運至威海再然後經接力的方式傳至韓國仁川;至於亞洲冬季運動會的亞運聖火1996年的哈爾濱冬季亞運起進行首次傳遞。.

查看 荆州和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查看 荆州和交州

康楚元

康楚元,唐朝襄州将领。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八月十二,康楚元联合张嘉延起兵作乱,占据襄州城,襄州刺史王政逃到荆州。康楚元自称为南楚霸王。八月廿五,唐肃宗派将军曹日升到襄州安抚康楚元,表示贬王政为饶州长史,任命司农少卿张光奇为襄州刺史,康楚元不同意投降。 康楚元的兵众达万人,韦见素的堂弟商州刺史兼荆、襄等道租庸使韦伦发兵讨伐,在邓州驻军,招抚叛军,率军进攻,活捉康楚元,缴获了被康楚元掠夺的租庸二百万缗钱,荆州与襄州平定。十二月十三,韦伦把康楚元送到朝廷,康楚元被处死。.

查看 荆州和康楚元

庾冰

庾冰,字季堅,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官員,中書令庾亮之弟。王導死後以中書監身份在內朝掌權,亦促成晉成帝傳位給弟弟晉康帝,以鞏固庾氏勢力。及後出鎮江州。.

查看 荆州和庾冰

庾翼

庾翼(),字稚恭,颍川郡鄢陵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东晋將領和书法家,权臣庾亮和庾文君之弟,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世称小庾、庾征西,庾小征西。.

查看 荆州和庾翼

二广高速公路

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简称二广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55,起点在二连浩特,途经乌兰察布、大同、朔州、太原、长治、晋城、济源、洛阳、平顶山、南阳、襄阳、荆门、荆州、常德、娄底、邵阳、永州、连州,终点在广东省佛山市,。.

查看 荆州和二广高速公路

云孙随笔

《云孙随笔》,陶元珍著。“云孙”取“云门公之孙”意,乃陶元珍先生喜用之笔名,后复以为号,间用“云深”或“云荪”。《云孙随笔》发表于四十年代出版的《经世季刊》、《国论》、《责善半月刊》、《民宪》等报刊、杂志,后经陶世龙等人收集整理成册。.

查看 荆州和云孙随笔

五代十國行政區劃

五代十国时代各自为政,但各国都仿照唐朝制度,在自己的国境内建立了各府州等。行政區劃基本上為四級制,為道—節度使—府(州)—縣制,由於道已為廬設,實際上仍是三級制。.

查看 荆州和五代十國行政區劃

延岑

延岑,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字叔牙,荊州南陽郡筑陽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義父秦丰,義兄弟田戎。初期主要在漢中、荊州南陽郡一带活動,新末东汉初群雄之一。後为蜀(成家)公孫述属下。光武帝天下統一事業的最後抵抗的勇将。延岑当時被评价为用兵之良将,同時期蘇茂认为他的軍事能力很高。他对公孫述说的死中求生成为一个成語。延岑在《後漢書》中没有被立传,在公孫述传附录記載了他的若干经历。他的出身階層和初期事跡不明。.

查看 荆州和延岑

建始县

建始县是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下的一个县,原属四川省。总面积为2659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51万人。.

查看 荆州和建始县

建阳县

建阳縣为中国旧县名,在今天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始建于西晋太康元年。.

查看 荆州和建阳县

建阳区

建阳区(閩北語羅馬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的一个市辖区,南平市人民政府驻地。别称大潭、潭阳、潭城,位于武夷山脉南麓,地处闽北中心。常住人口34.7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4.52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建城于公元205年,迄今1800多年,是福建省最早的县邑之一,受闽越文化影响深厚,在闽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上建盏工艺、印刷业和理学教育高度发达,在国内闻名遐迩,有南闽阙里之称。.

查看 荆州和建阳区

廖立

廖立,字公淵,武陵臨沅人。東漢末及三國時蜀漢官員。.

查看 荆州和廖立

廖湛

廖湛,中国两汉之际反新地方軍平林軍部将,後为更始帝劉玄的重臣,荊州南陽郡平林县人。.

查看 荆州和廖湛

廖惠

廖惠(),明朝四川保宁人,正德年间四川农民起义领袖。 正德初年,四川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正德四年(1508年)十二月,廖惠与蓝廷瑞、鄢本恕等率领川东北群众起义。蓝廷瑞称“顺天王”,鄢本恕称“刮地王”,廖惠称“扫地王”,部众达到十万,设置了四十八总管,势力从四川扩展到陕西、湖广等地。蓝廷瑞与廖惠建议在保宁建立根据地,鄢本恕建议以汉中为根据地,再取郧阳,由荆襄东下。五年,廖惠率军攻克通江,杀死明朝参议黄瓒。朝廷派刑部尚书洪钟总督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会合四川巡抚林俊镇压,在撤往龙滩河的战斗中被俘處死。.

查看 荆州和廖惠

廉希憲

廉希憲()元朝的大臣。字善甫,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因官改姓廉氏,畏兀儿人。因精通经史及儒书,人称廉孟子。 宪宗九年(1259年),任京兆宣抚使,随忽必烈攻宋鄂州,闻宪宗死讯,建议北返争夺统治权,助忽必烈取得帝位。又出镇关中,打败部分蒙古贵族发动的叛乱,对抗阿里不哥有功,官至平章政事,制定贵族迁转法。1275年,廉希憲随元军南下,平章荆南行省,安抚荆州江陵。1277年,回京辅佐太子真金。1280年,廉希憲病故,追封魏公、恒阳王。.

查看 荆州和廉希憲

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壽,一名博物(《舊唐書》本傳),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市)。唐代著名诗人、宰相。卒谥文献。人称“张曲江”。有《张曲江集》。.

查看 荆州和张九龄

张当

张当(),三国曹魏宦官,第三任皇帝曹芳黄门侍者。 张当与曹爽亲善,任为都监。司马懿说他伺察皇帝的情况,挑拨离间皇帝和太后二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初十,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才人张氏、何氏等被张当送给曹爽。曹爽亦曾私取曹睿的才人七八人为乐伎,伪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婕妤教习为伎。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张当交待:“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颺、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朝廷逮捕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颺、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入狱,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查看 荆州和张当

张忠 (东汉)

張忠,中国东汉時代大臣,汉灵帝之母董太后姐姐的儿子,灵帝时任南阳郡太守。 张忠任上依仗权势放滥不羁,贪赃数亿。徐璆为荆州刺史,太后派中常侍把张忠托付给徐璆。徐璆回答:“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大怒,征召张忠为司隶校尉。徐璆到荆州,举奏张忠贪赃一亿,派冠军县上簿上告大司农。中平元年,张忠与中郎将朱俊在宛城击破黄巾军。因之使南阳一度民怨消匿,政治清明。张忠怨恨徐璆,与宦官诬陷徐璆。徐璆破贼有功,得免官回家。.

查看 荆州和张忠 (东汉)

张问陶

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四川遂寧縣(今蓬溪縣)人,清代著名詩人、书画家。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山東省萊州府知府。 张问陶任知府時審理一宗大伯強姦弟媳被殺案,在2009年湖北鄧玉嬌案發生後引起關注。.

查看 荆州和张问陶

张柬之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曾与崔玄暐、桓彥範、敬晖等發動神龍革命,迫武則天禪讓予唐中宗,唐朝因而復辟。後得罪韋皇后、武三思,因而被貶至死。.

查看 荆州和张柬之

张政 (东吴)

张政(),中国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西陵都督。 天纪二年(278年)十一月,晋朝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到任,修缮甲兵,耀武,选拔精锐袭击据要害之地的张政,大破之,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户。张政因自己无备而败,引以为耻,没有向吴帝孙皓禀明实际遭受的战损。杜预想离间东吴边将,于是上表将所俘获的还给东吴。孙皓果然召还张政,遣武昌监留宪代之,其在晋灭吴之战前更换将帅之举正中杜预下怀。 Z Category:东吴军事人物.

查看 荆州和张政 (东吴)

伽藍神

伽藍神 (Qiélán shén),又稱為伽藍菩薩,是佛寺(伽藍)的守護神,相當於道教的「境主神」,因此也是佛教道場、佛堂的守護神。專責保衛寺院轄區,以及四眾弟子。.

查看 荆州和伽藍神

張奕 (西晉)

張奕,字希祖,益州巴郡南充國人,蜀漢名將張嶷之孫。西晉梁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張奕 (西晉)

張存

張存 (),字處仁,東漢末年南陽人。.

查看 荆州和張存

張允濟

張允濟,字愛甫,明朝官員。順天府固安縣(今河北省固安縣)通關廂人。進士出身。.

查看 荆州和張允濟

張範

張範(?-212年),字公儀,河內脩武人,三國時期曹魏官吏。.

查看 荆州和張範

張遼

張遼(),字文遠,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中国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大夫庄)人,原為西漢聶壹後人,因避怨而改姓。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官至前將軍,諡號為剛侯。活躍於東漢末年,曾跟隨丁原、董卓、呂布等軍閥,後隨曹操。公元215年,與李典、樂進以少量兵馬駐守合肥城,面對東吳孫權親征大軍,以寡勝眾,令孫權無功而返,甚至幾乎擒住孫權。中國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威震逍遙津」情節,便是以此事為藍本。.

查看 荆州和張遼

張角

張角(),鉅鹿郡(今河北寧晉)人。東漢末年太平道首領、黃巾之亂領導人。 張角作亂,稱「黃巾賊」,遂破壞四方,疲於賦役,民多叛者。上不改政,遂至天下大亂。.

查看 荆州和張角

張殿賓

張殿賓,字禮臣,湖北廣濟縣(今武穴市)人。清朝進士。 張殿賓自幼聰慧,十歲能文,十八歲補諸生第一。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貢,同年鄉試中舉。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進士,授荊州教授。其考核士子,注重實學,使荊南文風為之一變。同治《廣濟縣志》有傳。.

查看 荆州和張殿賓

張既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查看 荆州和張既

張敬兒

張敬兒(),本名苟儿,宋明帝为他改名敬儿,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的大臣。 少年娴熟弓马,以军功官至宁朔将军、越骑校尉。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反,他诈降斩杀刘休范之首,因功封襄阳县侯,任雍州刺史。昇明二年(478年)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他派兵袭击江陵,杀死沈攸之,进号征西将军。南齐建立,历任中军将军、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为功高位重,被齐武帝猜忌,于是被杀。其弟張恭兒。.

查看 荆州和張敬兒

彭宠

彭寵,中国新朝末东汉初武将,字伯通,荊州南陽郡宛县人。父彭宏,弟彭纯,子彭午,从弟子后蘭卿。彭寵原是王莽、光武帝属下武将,後成为幽州独立力量的自立人物,与其妻被奴僕劫財、謀殺。.

查看 荆州和彭宠

当阳市

当阳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西部,是宜昌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查看 荆州和当阳市

何充

何充(),字次道,廬江郡灊縣(今屬安徽霍山)人。晉朝重要官員,在東晉官至中書監、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在晉康帝和晉穆帝時輔政。曾與庾氏分別在讓晉康帝和晉穆帝繼位時有分歧,何充堅持父死子繼,而庾氏則名託立年長君主以抗衡北方外族政權,實際是想保持庾氏與皇室的血緣親近。何充亦提出讓桓溫代替庾氏家族鎮守荊州,是譙國桓氏在東晉堀起的重要起點。.

查看 荆州和何充

何福 (明朝)

何福(),河南行省安豐路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寧遠侯。 洪武年間,曾參與南征雲南與明太祖第六次北伐。建文年間,在靖難之役中作戰但兵敗;永樂年間,鎮守西北并參與明成祖北征。后因被彈劾自盡身亡。.

查看 荆州和何福 (明朝)

何昌寓

何昌㝢(),字儼望。廬江郡灊县(今安徽省霍山县北)人,中国南朝宋、南朝齐官员,太常何攸之之子。 刘宋建安王劉休仁为揚州刺史,召何昌㝢为揚州主簿。转任司徒行参軍,历任太傅五官、司徒東閤祭酒、尚書儀曹郎。474年(元徽二年),建平王劉景素担任征北将軍、南徐州刺史,何昌㝢为征北府主簿。因为要養老母求官禄,出任湘東郡太守。后为蕭道成属下驃騎功曹。476年(元徽四年),劉景素乱起敗死,何昌㝢向蕭道成、褚淵上书申訴劉景素的冤屈。 483年(永明元年),南齐竟陵王蕭子良上表置文学官,何昌㝢担任竟陵王文学,受到厚遇。转为豫章王萧嶷扬州别驾,被蕭嶷看重。转任太子中庶子,出任臨川郡内史。担任廬陵王中軍長史,没有任命,再任太子中庶子,兼屯騎校尉。转任吏部郎、侍中。494年(隆昌元年)、臨海王蕭昭秀担任荊州刺史,何昌㝢作为属下的西中郎長史、輔国将軍、南郡太守,行荊州事。所历州郡皆清廉不贪,为官清白,为士林所称道。齐明帝殺害諸王,派遣徐玄慶(《南史》裴叔業)西上。徐玄慶入荊州,指使何昌㝢。何昌㝢拒絶,蕭昭秀于是得以回到建康。 495年(建武二年),何昌㝢为侍中,兼長水校尉。官至吏部尚书,再任侍中,兼驍騎将軍。497年(建武四年),何昌㝢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追贈太常。谥简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二篇。.

查看 荆州和何昌寓

佛陀跋陀罗

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又称佛驮跋陀罗、佛度跋陀罗、觉贤,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人,為南北朝時期著名譯師。.

查看 荆州和佛陀跋陀罗

徐世谱

徐世譜(),字興宗,巴東郡魚復县(今重庆市奉节)人,中国南北朝南朝梁、南朝陳軍人。 徐世譜世居荆州,生于将軍之家。長大后,有勇力,善于水战。湘東王蕭繹担任荊州刺史,徐世譜率乡人为蕭繹僚佐。 侯景之乱,徐世譜参加征討叛乱,進員外散騎常侍。率水軍在陸法和属下,在赤亭湖与侯景作战。製造楼船、拍艦、火舫、水車扩大軍势。乘坐大艦站在先頭,撃破侯景大軍,擒侯景部将任約。在王僧辩属下攻打郢州,侯景部将宋子仙归降。以功被任命为使持節、信武将軍、信州刺史,封鱼复县侯。在姑孰击破侯景部将侯子鑑。侯景之乱被平定,以功績任通直散騎常侍、衡州刺史,兼河東郡太守。 554年(承聖三年),西魏軍攻打江陵,徐世譜屯駐馬頭岸,据守龍洲。梁元帝任命他为侍中、使持節、都督江南諸軍事、鎮南将軍、護軍将軍。江陵陷落,徐世譜東下依附侯瑱。 555年(紹泰元年),被梁敬帝征为侍中、左衛将軍。陳霸先征王琳,徐世谱监造水战器械。558年(永定二年),担任護軍将軍。559年(永定三年),陳文帝即位,加特進,進安右将軍。561年(天嘉二年),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宣城郡諸軍事、安西将軍、宣城郡太守。召還建康为安前将軍、右光禄大夫。后来因病失明,不再为官。563年(天嘉四年)五月,徐世譜卒。享年五十五岁。谥号桓侯。.

查看 荆州和徐世谱

徐庶

徐庶,字元直,原名福,出身寒門單家,令小說《三國演義》將徐庶的本名誤植為單福。豫州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東漢末至三国时人。.

查看 荆州和徐庶

徐璆

徐璆 ,活躍於東漢末年,字孟玉,廣陵海西人。度遼將軍徐淑之子。.

查看 荆州和徐璆

徐昭佩

徐昭佩(),梁元帝蕭繹的正妻,祖父是徐孝嗣,父親徐緄。 517年十二月,被迎娶為湘東王妃。出嫁當時路經西州,狂風大作,竟吹倒房子;之後又下暴風雪,把喜事的帷簾都覆蓋成白色;等新娘來到夫家時,又發生西州大雷狂作,把柱子都震碎的事,因此被認為是不祥的預兆。婚後,生下兒子蕭方等、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 徐妃容貌嬌豔,因蕭繹瞎了一隻眼睛的關係,對他也沒什麼禮貌。蕭繹後來與徐妃感情不睦,因此兩三年才去她那裡留宿一次。而徐妃每次聽說蕭繹要來她這裡,就故意化妝只畫半張臉,稱為半面妝,諷刺他瞎一隻眼的事,而蕭繹看到便大怒離去。此事成為謎語中「徐妃格」的來歷。徐妃又嗜酒,往往喝個爛醉,因此蕭繹回到她這裡時,也發生過她嘔吐在蕭繹衣服上的事。徐妃個性也頗善妒,見到不受寵的妾,便與她們一同喝酒;得知有姬妾懷孕的,便手刃她們。但和永康公主蕭玉嬛感情極好。 中年後的徐妃曾數次與人淫亂。起初,與荊州後堂瑤光寺智遠道人通姦。之後她又看上蕭繹身邊的親信暨季江,因為暨季江頗具姿色,徐妃便與之通姦,暨季江時有感嘆:「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後來成為「徐娘半老」的典故。而當時有位叫賀徽的人,是有名的美男子,徐妃也要求他在普賢尼寺與她通姦,兩人甚至在枕頭上題詩相互贈答。 蕭繹不喜歡徐妃,而喜歡側室王貴嬪,王貴嬪為他生下蕭方諸。但是王貴嬪很年輕就過世了,蕭繹一直認為是徐妃害死她的。徐妃之子蕭方等年輕有為,很得蕭繹喜愛;蕭繹偶然去找徐妃,因為蕭方等的關係,很難得地想與徐妃和睦相處,不但稱讚她的兒子,又一面感慨:「要是能再得到一個像方等一樣的兒子,我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徐妃聽完此話竟哭泣離去,讓蕭繹很生氣,竟將她淫穢的行為書寫公諸大閤。後來方等戰死,蕭繹對她也不再有所顧忌,便逼令她自殺。徐妃自知難逃一死,遂投井自殺。蕭繹將她的屍體送回徐家,並且說這是休妻。徐妃被葬在江陵瓦官寺,蕭繹後來甚至在自己的著作《金樓子》裡公開徐妃的淫行。 Category:南梁皇帝配偶 Z昭佩 Category:南北朝被賜死人物 Category:南朝王妃 Category:中国皇帝嫡妻未得封后者.

查看 荆州和徐昭佩

侯莫陈琼

侯莫陈琼(),字世乐。父侯莫陈兴,兄侯莫陈顺、侯莫陈崇,弟侯莫陈凯。 八岁丧父,养母至孝,善事诸兄,内外莫不敬之。以军功封灵丘县男,邑三百户。随北魏孝武帝入关。为西魏权臣宇文泰直荡都督。大统二年(536年),迁尚药典御。三年(537年),拜太子右卫率,进爵为侯。随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独孤信征讨叛乱的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仚定。累迁北秦州刺史。十四年(548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周孝闵帝登基后,侯莫陈琼进爵武安县公,增邑并前二千户。出为郢州刺史。武成二年(560年),迁金州总管、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保定元年(561年),拜大将军。天和四年(569年),转荆州总管、十四州八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六年(571年)四月进位柱国,进爵周昌郡公。建德二年(573年)五月,拜大宗伯,九月,出为秦州总管。四年(575年)七月,随北周武帝东伐北齐,为后二军总管。不久改封修武郡公。大象二年(580年)六月,加上柱国。后事不详。 Category:侯莫陈姓 Category:西魏武官 Category:北周郡公 Category:北周武官.

查看 荆州和侯莫陈琼

侯莫陈顺

侯莫陳順(),中国北魏、西魏、北周軍人,侯莫陳崇之兄,代郡武川县人。.

查看 荆州和侯莫陈顺

北宋官制

北宋初期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亦有些許改變。.

查看 荆州和北宋官制

北周行政區劃

北周開國之初招徠南中(中國西南地區),置寧州(即南寧州)。北周武帝滅北齊,取南朝陳江淮之地,領土大大擴充。北周時實行總管制,負責數個州郡軍事與行政的政區單位,總管一般兼任駐州刺史,並以所駐之州為名。.

查看 荆州和北周行政區劃

北魏行政區劃

北魏政區承襲十六國,與南朝一樣為州郡縣三級制。北魏自代北之地(今山西省北部)崛起,統一華北後,屢次入侵南朝宋,佔領山東、河南與淮北地。又取南朝齊淮南地及南朝梁漢中、劍閣一帶。至此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東部,東達遼西,南達江漢流域。在擴充領土期間,州郡多因時制宜,到487年開始整頓。到北魏孝明帝之後領土減少,州郡濫置。 北魏州轄區不大,州刺史可越郡級直接管理縣,使得郡級逐漸虛級化。北魏設有僑州郡縣和雙頭州郡(如南雍州),並將州郡縣按人口數分等級。為了防範新附或異姓叛變,於406年將各級行政長官分立三位,其中州刺史方面須一位為宗室,還設有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 北魏還特為鮮卑本族或其他民族(漢人除外)設置領民酋長來管理該族,地位只次於州刺史。又延續十六國政區,設有管理州境內其他民族的護軍。其地位等同郡守,至457年廢除。還有鎮戍制,於重要的軍事要地設鎮。鎮由鎮將管理,下置戍,由戍主管理。其中又以鞏固首都平城的六鎮,自孝文帝遷都後勢微。六鎮民變後,北朝的鎮戍專管軍事,不再具政區性質。.

查看 荆州和北魏行政區劃

僚人

僚人(壮语:Raeuz),簡稱作僚,古称獠、烏滸,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现在壮族、布依族、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属于北部或中部台语支,语言基本能互通,与古獠人有关,并称为僚人。《魏书》云:“獠,古代百濮之一支”。“獠者,盖南蛮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筰,川硐之间,所在皆有散居山谷。”「僚」這個稱呼最早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博物志》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称以汉朝牂牁郡为中心活动的濮人为僚。西晋·張華:《博物志》 李膺《益州记》说:“自象山以北尽为僚居。蜀本无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广汉、阳安、资中、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家。”这里是说李寿引僚入蜀,抵抗司马氏的东晋政权的故事;即是说起码在东晋前期,僚人是居住在象山以北,巴蜀以南的广大区域,即大约等于现在以贵州为中心涉及云南、广西、四川周边诸省的地区。现在仍有部分相关文物出土。.

查看 荆州和僚人

僧伽罗

僧伽罗(梵语名Simhaladvipa),是斯里蘭卡古代名称,又称狮子国、師子國、师子洲。宋代之後,稱呼它為细兰。明朝時稱锡兰。.

查看 荆州和僧伽罗

刘备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代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三國志、華陽國志等稱為先主,繼其帝位的劉禪則被稱為「後主」,資治通鑑稱劉備父子為漢主。.

查看 荆州和刘备

刘义宣

刘义宣(),小字師護,宋武帝刘裕第六子。刘宋宗室,受封為南郡王。劉義宣在宋官至丞相,曾出任荊州刺史達十年,並憑荊州軍力量先後起兵討伐劉劭及反抗宋孝武帝,但最終為孝武帝討伐軍所敗,被殺。.

查看 荆州和刘义宣

刘信 (汝阴侯)

刘信,东汉宗室、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蔡陽县(今湖北省棗陽市)人。曾祖父劉利,父刘显,叔父劉賜,更始帝劉玄从侄,漢光武帝劉秀的族侄。.

查看 荆州和刘信 (汝阴侯)

刘稷

劉稷中国反新起义武将,前漢舂陵侯宗族,劉縯同族。.

查看 荆州和刘稷

刘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邹城市)人,是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子郁桹侯刘骄的九代孙。刘表身长八尺餘(約1.86米),姿貌温厚伟壮,個性優柔寡斷,但有儒者風範。他是东汉末期的一个割据軍閥,領有荊楚數千里之地,並先後由漢廷授封官銜「荊州刺史」和「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也是漢末的黨錮名士之一。.

查看 荆州和刘表

刘阐 (三国)

劉闡,中国东汉末期、三国孙吴人物,別名劉緯,荊州江夏郡竟陵县人,劉璋次子,劉循之弟。 劉備攻打益州,最終劉闡和父亲一起归降劉備。刘璋到荊州赴公安,任南郡太守,劉闡跟随父亲,劉循留在成都担任奉車中郎将。219年,关羽战敗,荊州被孙吴占領,劉璋、劉闡父子投靠孙吴。劉璋死後,劉闡历任益州刺史、御史中丞。223年,雍闓叛蜀,劉闡兼交州刺史,到广東附近赴任,翌年孙吴与蜀漢議和,劉闡被召還建業。数年後病故。.

查看 荆州和刘阐 (三国)

刘赐 (东汉)

劉賜(),东汉宗室、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蔡陽县(今湖北省棗陽市)人,字子琴。祖父劉利,父名不詳,兄刘显,侄子(刘显子)劉信,子劉閔,妹夫樊宏。更始帝劉玄从兄弟,漢光武帝劉秀的族兄。.

查看 荆州和刘赐 (东汉)

刘恢 (刘宋)

刘恢(),字景度,刘宋宗室,宋武帝刘裕第六子南郡王劉義宣的长子。 刘恢在十一岁时担任给事中,封世子。刘義宣為荊州刺史,常在都城常住。宋文帝想让他回荆州,以刘恢為河東太守,加寧朔將軍。徵召為黃門侍郎。刘劭弒立,刘恢為侍中。刘義宣起義,刘劭把刘恢和他弟弟刘恺、刘惔、刘悰、刘憬、刘𢚝交给散騎郎沈煥防守。沈煥有歸順刘義宣之意,刘劭令沈煥殺刘恢等。沈煥于是放了刘恢等。刘恢至新亭,宋孝武帝任命他为侍中、散騎常侍、西中郎將、湘州刺史。刘恢藏江寧民陳銑家,有人告发,交给廷尉。刘恢子刘善藏,與刘恢、刘恺、刘惔、刘惇在江宁墓所一起被赐死。.

查看 荆州和刘恢 (刘宋)

刘晔 (三国)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今安徽省寿县南)人,三國時期曹魏的戰略家和政治家。歷事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是漢光武帝的兒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劉曄自小膽識過人而機巧;對於分析局勢等有其過人之處,汝南名士許劭躲避戰亂到揚州時,評價劉曄有佐世之才,逝世後諡曰景侯。.

查看 荆州和刘晔 (三国)

喻上猷

喻上猷(),字治伯,號翠浦,湖廣石首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後歸順李自成。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舉人。崇祯四年(1631年)聯捷辛未科進士。授四川仁壽縣知縣。崇禎六年(1633年),調四川富順縣知縣。崇禎十一年(1638年),選福建道監察御史,丁憂回鄉。為劉宗周彈劾。崇禎十五年十二月(1643年初),李自成陷荊州,喻上猷歸降。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設立六政府,喻上猷任兵政府尚書。李自成敗後,事跡不詳。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福王朝廷議定“治从贼之狱”,喻上猷列“一等应磔者”。 祖喻守初,萬曆進士,官山東參政。.

查看 荆州和喻上猷

周善

周善,《三國演義》杜撰之人物,史實上並無此人。.

查看 荆州和周善

周倉

周倉,字元福,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在《山西通志》中也有记载,關西人,本為黃巾賊首領張寶的麾下之將,在黃巾軍潰敗之後落草為寇。漢壽亭侯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之時,經過裴元紹的介紹而結識周倉。周倉在隨黃巾軍征戰之時即聽聞過關羽的大名,當即表示要追隨關羽。.

查看 荆州和周倉

周章 (東漢)

周章(?—107年)字次叔,荊州隨縣人。東漢大臣。.

查看 荆州和周章 (東漢)

周顗

周顗(),字伯仁,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西晉安東將軍周浚之子,西晉及東晉官員。.

查看 荆州和周顗

周访

周访(),字士达,晋朝名将,本籍汝南安城,因祖輩於漢末避亂江南,於是在吳亡時改為廬江尋阳(今江西省九江市西)人。東晉初年著名將領,曾討平江州刺史華軼及作亂荊州的杜曾叛亂,又協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亂,對東晉能於南方建立甚有功勞。周訪官至安南將軍、梁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周访

周齐宇

周齐宇(Qiyu Zhou,),华裔加拿大人,国际象棋棋手,拥有棋联大师与女子国际大师称号。 周齐宇出生于湖北荆州,3岁时随父母移居法国昂蒂布并开始学棋。2005年又移居芬兰,此后获得过芬兰青少年全国冠军、北欧学校赛冠军等。后移民加拿大,于2012年、2013年分别获得加拿大12岁组与14岁组女子冠军。2014年,夺得世界国际象棋女子14岁组冠军。2016年,获加拿大女子全国冠军。.

查看 荆州和周齐宇

呼延謨

呼延謨,前趙時劉曜手下大將,任鎮東將軍。.

查看 荆州和呼延謨

呂範

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官至大將軍。.

查看 荆州和呂範

咸宁市

咸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北邻长江,京广线、107国道、京广高速铁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 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咸宁因背靠幕阜山、踞临长江而成为华中首府武汉门户,同时又是武汉1+8城市圈成员之一。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4軍、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直系主力,并在两天后包围武昌,旋即占领武汉三镇,史称汀泗桥战役与贺胜桥战役。.

查看 荆州和咸宁市

和洽

和洽(),字陽士,汝南郡西平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光祿勳、太常.

查看 荆州和和洽

傅巽

傅巽(生年不詳,卒於魏明帝太和年間),字公悌,雍州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傅介子之後,曾任東漢東曹掾,歷任魏國的散騎常侍、侍中、尚書。.

查看 荆州和傅巽

傅方

傅方,東漢末年南鄉太守。.

查看 荆州和傅方

唐休璟

唐休璟,名璿,字休璟,以字行,晋昌酒泉人,唐朝与武周大臣和名将,爵位宋國公,諡號忠。历任武则天和唐中宗、唐殇帝、唐睿宗四代皇帝的宰相。 唐休璟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出生,京兆始平人。七世祖是北齐晋昌王唐邕,其先祖在北周和隋朝都任职高官。他曾祖父唐規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安邑县公。唐休璟的爷爷唐宗(唐世宗)是隋朝末年朔方(今陕西榆林)郡丞,梁师都举兵,杀害了不肯归降的唐宗。唐休璟的父亲唐諧是唐朝的咸陽县令。 唐休璟年少时通过科举明经及第,唐高宗永徽年间,他成为唐高宗哥哥吴王李恪府上的典签,没有显示自己的才能,转任营州户曹。679年,單于大都護府的突厥部落在阿史那泥熟匐率领下背叛唐朝。他们煽动奚和契丹一起攻打营州。当时的营州都督周道務,派唐休璟率兵在独护山大破突厥。因此功,唐休璟转任豐州司马。 阿史那泥熟匐不久后被唐将裴行儉,但突厥的叛乱依然没有平息。683年,突厥在阿史那骨咄禄的领导下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阿史那骨咄禄攻打蔚州,杀害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在朝那山(今内蒙古包头)与骨咄禄交战,战败被俘。高宗皇帝与大臣讨论,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迁至靈州、夏州。唐休璟上书反对,丰州适宜农牧业,自秦汉以来是国家的重镇,放弃丰州,就如同隋末的情况一样,灵州、夏州就不会安稳了。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 唐高宗死后,他的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实权掌握在太后武则天手中,684年二月,武则天废黜唐中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听政。唐睿宗垂拱年间,唐休璟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 689年,在韦待价西征吐蕃失败後,韦待价被流放,安西都护閻溫古被杀。唐休璟收集余众坚守西州,被朝廷任命为西州都督。 690年,武则天使唐睿宗退位,自立为皇帝,以武周代替了唐朝。692年,唐休璟建议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武则天命王孝杰和阿史那忠節率军收复。圣历年间(697-700),唐休璟升任衛尉卿、涼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 700年秋,吐蕃将军麴莽布支攻打凉州,围攻昌松县。唐休璟率军到洪源谷,临阵登高,见吐蕃军队衣甲鲜盛,对麾下说:“自从論欽陵(吐蕃执政者,多次大败唐军,699年被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迫自杀)死后,他兄弟論贊婆归降。麴莽布支成为新元帅,想要炫耀威武,所以吐蕃国中贵族子弟都跟着他。虽然人马看起来强盛,但不通军事,我为诸君取之。” 唐休璟被甲先登,与吐蕃军六战六克,斩麴莽布支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骷髅台)还军。702年,吐蕃派使臣論彌薩请和,武则天在西都长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请参加宴会。論彌薩多次盯着唐休璟看,武则天问他是什么缘,他回答:“在洪源之战,这位将军雄猛无人可比,杀我们的将士甚众,所以想多看看他。 则天大加叹异,擢拜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唐休璟熟悉边防事务,东到碣石(今河北省秦皇岛)西到安西四镇,他知道所有的地理形势和防御体系。 703年,夏官尚書、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被任命为同鳳閣鸞臺三品,成为宰相。当时,西突厥一部突騎施的首领烏質勒,与西突厥其他部落互相攻打,结果导致安西路绝唐休璟与其他宰相讨论后,上奏事情的发展和将来时局的变化。十天后安西诸州的报告,正如唐休璟所描述的一样,武则天赞叹道:“我只后悔用卿太晚。”她又召来当时其他的在任宰相魏元忠、杨再思、李峤、姚元崇、李迥秀说:“唐休璟通晓边防之事,在这一点上,你们十个也抵不上他一个。武则天有任命唐休璟为太子李显(之前的唐中宗,698年从流放地召回立为太子,名字改为显)的右庶子。 704年三月初四,朝廷讨论官员不愿做地方官,唐休璟、李峤建议派中央官员兼职州县,并申请自己率先出镇。武则天得杨再思、韦嗣立等二十人以本官检校刺史,李唐二人没有派出。八月初一,知纳言韦安石上书检举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罪责,武则天命唐休璟调查。调查尚未结束。契丹叛乱,武则天以唐休璟为幽营都督 (总部在今北京市) 、安东都护府都护出击契丹。在唐休璟临行之前,密告李显:“二张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殿下应该惟加防察,早作准备。” 705年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召回唐休璟,加封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升任尚書省左僕射,仍然同中書門下三品。他自己还在东都洛阳时,让唐休璟留守首都长安,再封唐休璟为宋国公。 唐休璟在706年致仕,但他不想早早引退。当时,尚宫贺娄氏干预国政,唐休璟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 708年起复为太子少师(当时并无太子,太子少师只是荣誉官职)。这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北岸修築受降三城以控制突厥,唐休璟反对,以为两汉以来都是以黄河阻挡胡人,在草原筑城,最后还是会落入突厥之手。但三城还是被筑成,有效地控制了突厥人。709年冬,他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很多人批评他不能保持晚节(当时他已经八十三岁),但是他将数千匹绢分散亲族,又以数十万家财大开茔域,备礼安葬五服之亲,为人称道。这位伟大的将军做宰相却很平庸。710年春正月廿九,唐中宗在梨园球场召集后妃和大臣游乐,玩蹴鞠和拔河。唐休璟和韦巨源都非常老了,拔河时摔倒在地上半天起不来,皇帝、皇后、妃嫔、公主看到后,大笑。 710年夏六月初二,唐中宗暴崩(传统史书认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李裹儿下毒害死的)。中宗的庶子温王李重茂即位为唐殇帝,韦后作为皇太后执政。 六月二十,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唐中宗妹妹太平公主和侄子临淄王李隆基 (唐睿宗相王李旦的儿子)领导的政变中被杀。唐殇帝被废,睿宗李旦复位。唐休璟又拜特进,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防备突厥,停其旧封,别赐实封一百户。711年,上表请致仕。唐睿宗允许。禄及一品子课并令全给。延和元年七月十五日(712年9月2日)病逝于长安怀真里府第,时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查看 荆州和唐休璟

唐荆陵

唐荆陵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弥市镇人,律师,中国维权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致力于通过非暴力行动改变中国,是中国公民不合作运动的首倡者和主要推动者。2014年5月16日涉嫌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2014年6月21日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正式拘捕,2016年1月29日被广州中院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查看 荆州和唐荆陵

唐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中比较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较长时期内,唐朝采用了“道州县”三级制,但是“道”的实际权限相互间差异很大,变革繁多,而且其基础往往是节度使的实际权力膨胀,所以这一体系常被称为“虚三级”。而且唐朝疆域经历了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到缩减的过程,后期逐渐趋向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行政区划的记载已经非常不完整。但是唐初始设的“道”的概念,仍然影响了之后的宋朝,并成为“路”的原形。.

查看 荆州和唐朝行政区划

唐文獻

唐文獻(),字道徵,更字元徵,號抑所。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屬上海市)人 ,祖籍湖廣荊南。.

查看 荆州和唐文獻

冯绲

冯绲(),东汉巴郡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字皇卿(鸿卿)。 冯绲少年学习《春秋》《司马法》,举孝廉,官至广汉属国都尉。汉顺帝时冯绲为御史中丞,督使徐州、扬州二州,镇压徐凤、马勉、张婴。汉桓帝时为车骑将军,率军十万镇压武陵蛮,历任陇西郡太守、辽东郡太守、京兆尹、司隶校尉、廷尉、太常。延熹五年,湖南蛮夷起兵,荆州刺史、南郡太守逃跑,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讨平蛮夷。后任将作大匠、河南尹、廷尉。一度得罪单超的弟弟山阳郡太守单迁,因此免官输左校,拜屯骑校尉、廷尉,卒于官。.

查看 荆州和冯绲

冯长命

冯长命,唐朝信都郡长乐县(今河北省冀州市)人,冯世基之子。.

查看 荆州和冯长命

决战II

《决战II》(決戦II,KessenII),PlayStation 2平台上的决战系列游戏之一。决战系列作是由历史游戏大厂光荣所制作,于2001年3月29日在PlayStation 2上推出,游戏音乐由著名音乐家负责。《决战II》的主要故事由古代中国的三国时代为题材,主要是描绘三国时代中蜀汉刘备和魏国曹操的对决故事。.

查看 荆州和决战II

凌烟阁

凌烟阁是位於唐长安城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樓。.

查看 荆州和凌烟阁

党均

党均,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曹魏荆州襄陽郡人。 党均是鄧艾的参謀。姜維率蜀漢軍猛攻鄧艾所率魏軍,鄧艾密令党均到蜀汉成都,向当時专权的宦官黄皓以金钱贿赂收买,散布流言说姜维将叛,使刘禅从战场召回姜维。劉禅暗愚,对黄皓说姜維謀反的虚言十分驚愕,忙命姜維撤退。姜維只好撤軍,魏軍不利形势解除。计谋成功的党均,鄧艾在司馬昭面前大加赞赏。.

查看 荆州和党均

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兩晉南北朝反对中央政权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查看 荆州和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公安县

公安县是湖北省荆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南岸。总面积为2257.5平方公里,其中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1公里。2007年末人口为105万人,其中99.9%为汉族,方言为西南官话。公安古称梅园,最早建县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当时称孱陵。后因东汉末年左將軍刘备领荆州牧,驻军于油江口(今斗湖堤镇),时人称他为“左公”,“公安”便是取“左公安营扎寨之地”之意得名。此外公安也有“三袁故里”、“百湖之县”、“七省孔道”等别称。.

查看 荆州和公安县

六博

六博,又作六簙,是中国战国到晋朝流行的一种掷采行棋的兩人或四人局戲,以多得籌為勝,行棋模擬貓頭鷹等鳥類在池塘獵魚的行為。.

查看 荆州和六博

关羽

羽(),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漢末三國時劉備的重要將領。與張飛並稱“万人敌”。建安四年(199年),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後,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後來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二城,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許都以避其锐。後曹派徐晃前来增援,而东吴背盟,遣陆逊、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景耀三年(260年),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壮缪侯。 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历代推崇,並且視為神衹膜拜,產生關羽信仰,並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由于其忠義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后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与“文圣”孔子齐名。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聖帝君、關帝、關帝爺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公為恩主公、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受《三国演义》等传统作品影响,普遍认为关羽与刘备、张飞义结金兰,关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陈寿撰写之《三国志》,将關羽与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前將軍關羽为五虎之首。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义绝”。直至现代,某些社会群体与场合仍常有祭拜关公。.

查看 荆州和关羽

兴城城墙

兴城城墙,位于中国辽宁省兴城市,即宁远卫城。兴城城墙始建于明代,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卫城。兴城城墙原有内城与外城,现仅存内城。兴城城墙与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山西平遥城墙等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好的四座古城墙。1988年,兴城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看 荆州和兴城城墙

兴都留守司

兴都留守司,是明朝在兴都承天府(今湖北省钟祥市)设置的军事官署。 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世宗在荆州设立兴都留守司。设留守、左右副留守各一,掌管防护显陵。显陵是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父亲朱祐杬的陵墓。管辖显陵、承天二卫。.

查看 荆州和兴都留守司

元则

元则,字孝规,南北朝时代西魏皇族,十二大将軍之一,拓跋天赐之曾孫,元修义的孙子,安昌平王元子均之子,袭封安昌王。官位至义州刺史。最后为大将军、纳言、小司空、荆州总管、安昌郡公。在北周为小冢宰、江陵总管。元则的儿子元文都是隋朝末年重臣。.

查看 荆州和元则

元英

元英(),字虎兒,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南安王拓跋楨之子。.

查看 荆州和元英

元欣

元欣(),字慶乐,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使持节、散骑常侍、司空、司州牧、车骑大将军、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查看 荆州和元欣

充中

充中,汉朝时代荆州的部落。 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冬,溇中蛮覃兒健等反汉,攻烧零阳(今慈利县)、作唐(今安乡县)、孱陵(今公安县)之界。第二年(79年)春,发动荆州七郡及汝南郡、颍川郡弛刑徒吏士五千余人,拒守零阳,募充中五里蛮精夫不叛者四千人,击澧中贼。建初五年(80年)春,斩覃兒健。汉安帝元初二年(115年),澧中蛮因为郡县徭税失平,怀怨连结充中诸种二千余人,攻城杀死长吏。州郡赵募五里蛮六亭兵将他们击破。第二年(116年)秋,溇中、澧中蛮四千人和零陵蛮羊孙、陈汤等千余人,著赤帻,称将军,反汉。州郡招募顺从朝廷讨平。.

查看 荆州和充中

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甲辰恩科進士名單。 三月,會試於河南贡院。.

查看 荆州和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

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z;),清朝颖毅亲王萨哈璘(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第三子)次子,'''顺承恭惠郡王'''。 崇德八年(1643年),大哥阿达礼与伯父硕托谋立睿亲王多尔衮,被谴谪而处死,勒克德浑被黜出宗室。顺治元年(1644年),恢復宗室資格,封為贝勒。顺治二年(1645年),顺治帝命他为平南大将军,代替豫亲王多铎驻守江宁。当时明朝鲁王朱以海在浙东称為监国,大学士马士英等率兵渡钱塘江欲收复杭州,勒克德浑遣兵将他们击败。同年十一月,明隆武帝朱聿键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招收李自成余部,勒克德浑与镇国将军巩阿岱率师讨伐。 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勒克德浑攻下武昌、临湘、岳州、石首、荆州、襄阳、彝陵州,班师後,赐金百两、银二千两。顺治五年(1648年)九月,进封顺承郡王。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督兵攻下湘潭,生擒何腾蛟。率領清軍進入广西,攻打全州,攻克永安关。顺治七年(1650年),赐金五十两、银五千两。顺治八年(1651年),掌管刑部事。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勒克德浑去世。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為恭惠。其子勒尔锦袭顺承郡王。.

查看 荆州和勒克德浑

回到三國

《回到三國》(Three Kingdoms RPG)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科幻古裝電視劇,2012年TVB Amazing Summer劇集之一, 全劇共25集,由林峯、馬國明及楊怡領銜主演,監製为劉家豪。.

查看 荆州和回到三國

四大都督

四大都督,又稱作四大英將,东吴四英杰。指的是漢末三國時期的东吴杰出重臣,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在擴張版圖奠定基業時起關鍵貢獻的四位代表性都督的合稱。四人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其中呂蒙為四人中唯一武夫出身,有十六歲時已經出征討伐賊眾,另有親斬黃祖水軍都督陳就等紀錄。 「都督」在漢末史籍用語上,多用於指稱總理某地或某作戰方面的軍事主管將領,後世習慣以「都督」稱之,而演義與戲曲誇飾為「大都督」,以彰顯其重要性。.

查看 荆州和四大都督

四川省 (清)

四川省(v),为清朝的内地十八省的一个省。.

查看 荆州和四川省 (清)

借屍還魂 (兵法)

借尸还魂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四计。 原文为:「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凡有作为的,难以驾驭和控制,不能加以利用;凡没有作为的,往往要依附别人以强立,这就会来求助于我。利用没有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查看 荆州和借屍還魂 (兵法)

倪元璐

倪元璐(),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明朝政治人物、書法家,進士出身。與黃道周、王鐸並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合稱「晚明五大家」。.

查看 荆州和倪元璐

BB戰士三國傳外傳 武勇激鬥錄

《BB戰士 三國傳外傳 武勇激鬥錄》為《BB戰士三國傳 戰神決鬥篇》的外傳故事,未有推出單行本,值以模型漫畫形式出現,作者為三國傳系列的下田龍彥。.

查看 荆州和BB戰士三國傳外傳 武勇激鬥錄

的卢救主

卢救主发生于刘备屯兵樊城时。当时荆州刺史刘表礼焉,然惮其为人,不甚信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如厕,潜遁去。其所乘马名“的卢”。备骑“的卢”走堕城西檀溪水,溺不能出。备亟曰:“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以过水。.

查看 荆州和的卢救主

的盧

盧,又作的顱,古代一種白額馬,亦稱為馰、馰顱或馰顙,又稱戴星馬及的顙。三國時代劉備所乘的名馬的盧又名榆雁,相傳是匹凶馬。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引伯樂《相馬經》提到:「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凶馬也。.

查看 荆州和的盧

石姓

石姓是東亞文化圈的姓氏之一,在古籍《百家姓》中排名第188位,在中国大陆人口排名第81位(2006年统计数据);韓國人口排名第68位,使用人口約56500(석(韓國姓氏石通昔,為新羅三大王姓));臺灣人口排名第68位;日本人口排名4722。.

查看 荆州和石姓

石崇

石崇(),字季倫,小名齊奴,勃海郡南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縣)。西晉司徒石苞的第六子,西晉著名官吏、盜賊。為人豪奢但又文藻不凡,八王之亂時遭孫秀誣陷,被處死。.

查看 荆州和石崇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查看 荆州和石勒

石韜 (三國)

石韜(),字廣元,潁川人,仕魏,官拜典農校尉、郡守。 初平年間,石韜與徐庶一同來到荊州,在荊州時與諸葛亮和龐統相交甚篤。後來諸葛亮伐魏時獲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韜任郡守時,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爲徐、石二人仕途不暢而鳴不平。.

查看 荆州和石韜 (三國)

石苞

石苞()《晉書》石苞本傳寫石苞於泰始八年(272年)死,但《晉書武帝紀》及《資治通鑑》皆稱他泰始九年二月死,現從武帝紀。,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漢末晉初官員,三國時曹魏和西晉重要將領,官至西晉司徒。.

查看 荆州和石苞

石歪膊

石歪膊,里籍不详,明朝川鄂荆襄流民起义领袖。 成化元年(1465年),石歪膊、河南新郑人李原与刘通、石和尚、刘长子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房县(今湖北省房县)率荆襄(江陵、襄阳)流民起义,拥刘通为汉王,以石和尚为谋主,刘长子、苗龙、苗虎为羽翼。成化二年(1466年)闰三月,刘通在南漳(今湖北襄阳市西南)被俘遇害。石和尚和刘长子率部转攻四川东部,十月,刘长子绑缚着石和尚请降。李原、石歪膊,逃至内乡、房县。成化六年(1470年),李原纠合余党小王洪、石歪膊往来南漳、内乡、渭南之间,再次聚集流民起事,自称太平王,立“一条蛇”“坐山虎”等号,官军屡捕不获,荆州、襄阳、南阳为之骚然。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李原、石歪膊在竹山战败,被俘杀。.

查看 荆州和石歪膊

玄奘

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譯經師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識宗创始人,師承那蘭陀寺的戒賢大師,並靠雙腳行遍古老印度。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记》中心人物唐三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是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其弟子將其口述之《大唐西域記》,書寫為書,呈給唐朝之唐太宗。.

查看 荆州和玄奘

王基 (三國)

王基(),字伯輿,東萊曲城人。三國時曹魏重要將領,曾長期鎮守與東吳接壤的州郡,且平定毌丘儉之亂和諸葛誕之亂。.

查看 荆州和王基 (三國)

王威

王威,東漢末年時將領。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隸屬荊州劉表勢力。.

查看 荆州和王威

王寻

王尋,中国前漢時代末期到新朝的政治人物、武将,官至大司徒。.

查看 荆州和王寻

王尼

王尼,字孝孙,西晋城阳(今山东省鄄城縣南)人。 王尼本兵家子,寓居洛阳,初为护军府军士,后来免去兵籍,投靠依附东海王司马越。经常讽谏司马越,得到司马越的尊敬。后来,西晋北方大乱,他避乱到江夏,投靠荆州刺史王澄。王澄死后,荆州饥荒,王尼和他的儿子都饿死。.

查看 荆州和王尼

王业 (三国)

王业(生卒年不详)字长绪,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邹城)人,曹魏大臣。 王业的父亲王凯是文学家王粲的族兄,外祖父是荆州牧刘表。王粲曾获蔡邕的书,王粲死后,其子卷入魏讽谋反被处刑,王业继承了王粲的爵位,得到了蔡邕的藏书。 王业官至谒者仆射。有子司隶校尉王宏(字正宗)与王弼。王弼字辅嗣,官至尚书郎,是三国著名学者。.

查看 荆州和王业 (三国)

王常

王常,字顔卿。豫州颍川郡武陽县人。新朝、东汉初期武将,东汉草創期功臣之一。最初是绿林軍部将、下江軍頭領、更始帝劉玄属下武将。.

查看 荆州和王常

王廙

王廙(),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晉朝官員,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東晉丞相王導的堂弟,「書聖」王羲之的叔父,王廙在東晉官至荊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王廙

王忠 (三国)

王忠(?-242),中国东汉時代末期、三国時代武将。司隶扶風郡人。 王忠年轻时为亭長。三輔混乱,王忠飢苦曾经吃人肉。其後,率众南向武关,他不愿意归顺当時割据荊州的婁圭,率众攻打婁圭。率千余人的軍队归顺曹操。王忠随从曹操征討,历任中郎将、揚武将軍、轻车将軍,封都亭侯。 建安四年(199年),刘备在徐州殺害車冑叛曹、曹操命王忠和劉岱一起討伐刘备。没有获胜。建安十八年(213年),时任扬武将军都亭侯的王忠联名劝进曹操为魏公。 五官中郎将曹丕和王忠跟随曹操外出。曹丕让艺人取来墓冢间的髑髏,系在王忠马鞍上。来嘲笑王忠吃过人肉。 黄初五年(224年)魏文帝曹丕的朋友吳質来到洛阳,曹丕命上将軍和特進以下官吏在吴质住所开酒宴。当时上将军曹真长得胖,中领军朱铄长得瘦,吴质召艺人,让他们说肥瘦。激怒了曹真。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言:“将军必欲使上将军服肥,即自宜为瘦。”曹真更加愤怒。《王粲传》记载王忠、曹洪一起指责吴质無礼,和《吴质別传》記述相反。.

查看 荆州和王忠 (三国)

王忱 (晉朝)

王忱(),字元達,小字佛大,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晉中書令王坦之第四子,有名譽,官至荊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王忱 (晉朝)

王匡 (更始)

王匡,新朝末年荊州江夏郡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绿林军首领。 新朝天凤四年(17年),与王凤在绿林山起义。山中瘟疫,他带领部众到南阳,即新市兵。更始元年(23年)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王匡为定国上公。新朝灭亡后,更始帝封他为比阳王。被更始帝猜忌,他投靠赤眉军,後轉投刘秀,但半路上打算逃跑,东汉将领宗广把他们全部处斩。.

查看 荆州和王匡 (更始)

王则 (北朝)

王則(),字元軌,自称是太原郡(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中国南北朝東魏軍人。 王則年少时骁勇,武艺超众,曾随叔父广平王内史王老生征讨,屡立战功。以军功任给事中,赐爵白水子。永安二年(529年),後从并州刺史元天穆讨邢杲,轻騎深入,被俘。归降南梁的北海王元顥入洛陽,王則和王老生投降元顥,元顥怀疑王老生,将他殺害。王則逃奔广州刺史郑先护,抵抗元顥。元顥失敗后,王則为征虜将軍,出任東徐州防城都督。 530年,尔朱荣被殺,東徐州刺史斛斯椿作为尔朱荣一党,归附南梁所立魏主(汝南王)元悦。王則和蘭陵郡太守李義击破斛斯椿。王則行北徐州事。王則後属爾朱仲遠,爾朱仲遠失敗,王則归附高欢。加征南将軍、金紫光禄大夫。开始跟随荊州刺史贺拔胜,後随行台侯景转战,立功。 534年,東魏建国,王则担任行荊州事、都督三荊二襄南雍六州軍事、荊州刺史。537年,渭曲之战,王則被西魏軍包围,于是棄城逃亡南梁。南梁将他放回東魏,高欢虽然生气,但没有责罚王則。538年,任洛州刺史。王則贪婪、俗鄙、骄奢,毁洛阳的佛像铸钱,时称“河阳钱”。武定年間,再随侯景討西魏。547年,侯景从潁川作乱,高澄召王則出任徐州刺史,封太原县伯。南梁貞陽侯蕭淵明率大軍攻打徐州,水攻州城,王則堅守城池。后来因为贪污不法行為,被鎖拿到晋陽,高澄以其有守城功,竟免其罪。武定七年(549年)春,王則四十八岁时去世。追贈青齐二州軍事、司空、青州刺史,諡号烈懿。 弟弟王敬宝,後为东广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王则 (北朝)

王凤 (更始)

王凤,新朝末年荊州江夏郡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绿林军首领。 東漢天凤四年(17年),与王匡在绿林山起义。山中瘟疫,他带领部众到南阳,即新市兵。更始元年(23年)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王凤为成国上公。昆阳之战时,他率军守昆阳城。新朝灭亡后,更始帝封他为宜城王。之后,史书没有记载他的下落。.

查看 荆州和王凤 (更始)

王允之

王允之(),字淵猷,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於琅琊王氏,東晉時官員,是晉朝撫軍將軍王舒之子。官至衞將軍。.

查看 荆州和王允之

王珣

王珣()或作(350年-401年)。《晉書·安帝記》載:「(隆安四年)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衞將軍、東亭侯王珣卒。」《晉書·王珣傳》則寫:「(隆安)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時年五十二。」《資治通鑑》則依《安帝紀》。今從《安帝紀》。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臨沂)人。晋代官員、书法家。父亲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导。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查看 荆州和王珣

王紫潼

王紫潼()湖北荆州人,中国大陆知名演员。.

查看 荆州和王紫潼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会稽,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稱,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 王羲之在書法藝術史上取得的成就影響巨大,被後人譽為古今之冠,盡善盡美。但其真跡皆已失傳,著名的《蘭亭集序》等帖,皆為後人臨摹。.

查看 荆州和王羲之

王生铁

王生铁(),湖北仙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查看 荆州和王生铁

王甫 (三国)

王甫(),字国山,益州广汉郪县人(今四川中江)。东汉末及三国时蜀漢官员。.

查看 荆州和王甫 (三国)

王韶之

王韶之 (),字休泰,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荊州刺史王廙的曾孫。中國東晉及南朝宋官員,曾經參與修撰晉代歷史,曾經奉劉裕命殺害晉安帝。入宋後在吳興郡任太守,治績良好。.

查看 荆州和王韶之

王鎮惡

王鎮惡(),表字不詳,北海劇縣(今山东昌樂縣西)人。前秦丞相王猛孫。王鎮惡為東晉末年將領,曾參與劉裕討伐劉毅、司馬休之及北伐後秦的戰役,並在滅後秦後留守關中輔助年少的劉義真。但因與南來將領,尤其沈田子的矛盾而遇害。.

查看 荆州和王鎮惡

王頒

王頒,字景彥,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生卒年不详。王僧辯次子,祖父王神念,為梁左衛將軍。.

查看 荆州和王頒

王胡之

王胡之,字修齡,琅邪臨沂人。東晉荊州刺史王廙子。王胡之在晉官至西中郎將、司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王胡之

王舒

王舒,字處明,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掌權士族琅琊王氏的一員,丞相王導及權臣王敦的堂弟。西晉光祿大夫王覽之孫,父親為西晉侍御史王會。王舒在為東晉平定初年發生的兩場動亂都有助力。.

查看 荆州和王舒

王钫

王钫(),字子宣,号印岩,浙江奉化县大堰镇大堰人,明朝軍事、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查看 荆州和王钫

王恭 (東晉)

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寧,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東晉外戚,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晉朝名士王濛孫。王恭在東晉官至前將軍、青兗二州刺史,曾先後兩度起兵討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時因劉牢之叛變而兵敗,後被捕並被處死,死前仍堅持自己起兵之出發點是忠於朝廷。.

查看 荆州和王恭 (東晉)

王汝勤

王汝勤()字幼甫,直隶省密云县(今属北京市)人,王汝贤之弟。中华民国军事将领。章伯锋主编,北洋军阀, 1912-1928,武汉出版社,1990年,第370页.

查看 荆州和王汝勤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查看 荆州和王戎

王昶 (三國)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三国时魏国重要武将,官至司空。兒子王渾亦是曹魏將領。.

查看 荆州和王昶 (三國)

王浑 (太原)

王渾(),字玄沖,太原晉陽人,三國時曹魏及西晉時期將領,曹魏司空王昶之子。曾參與攻滅東吳的戰爭,協助西晉統一中國。王渾在西晉官至司徒。.

查看 荆州和王浑 (太原)

王方庆

王方庆(),名綝,字方庆,以字行《新唐书》卷七十二,封石泉县公,谥贞,唐朝、武周官员,武则天年间为宰相。.

查看 荆州和王方庆

王操 (南北朝)

王操(),字子高,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南)人,中国南北朝西梁政治人物,梁明帝时中书令、尚书令。 王操是梁宣帝萧詧之母龚太后的表弟,即萧詧的表舅。祖父王灵庆,海盐令。父亲王景休,临川内史。王操为人淳朴忠直,博通经史,有才学谋略。开始担任萧詧外兵参军,亲任仅次于蔡大宝。萧詧承制,王操担任尚书左丞。萧詧称帝,王操历任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不久进位柱国,封新康县侯。为事尽职,生活俭朴。明帝萧岿继位,授镇右将军、尚书仆射。南陈吴明彻来战,萧岿出师纪南,王操安抚将士,无不用命。吴明彻退兵,江陵保全,王操之力。天保三年(564年)蔡大宝病死后,他继拜中书令,不久改任侍中、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掌铨选,领荆州刺史。王操恭慎小心,深得当时之誉。天保十四年(575年)王操卒。萧岿在朝堂举哀,流泪对群臣说:“天不让我平定江表,为什么这么快夺走我的贤相。”安葬时,亲祖于瓦官门。赠司空,进爵为公。谥号康节。王操有七子。次子王衡最知名。王衡有才学,起家担任秘书郎。历任太子洗马、中书、黄门侍郎。.

查看 荆州和王操 (南北朝)

王敦

王敦(),字處仲,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为東晋丞相王導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與王導一同協助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成為當時權臣,但一直有奪權之心,最後亦因而發動政變,史稱王敦之亂。後來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查看 荆州和王敦

王敦之乱

王敦之亂是東晉初年發生的一場動亂,爆發於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結束於晉明帝太寧二年(324年)。動亂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權臣王敦所發動,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並擊敗朝廷軍隊。後自任丞相,誅殺周顗等人,並在武昌遙控朝廷。晉元帝死後,晉明帝繼位,王敦意圖奪位,但晉明帝已準備反擊王敦。同時王敦亦患病,面對晉明帝的討伐,只得由兄長王含與部下將領錢鳳等領軍與朝廷軍隊作戰,但最終失敗。王敦亦在戰事期間病逝。.

查看 荆州和王敦之乱

祢衡

衡(),字正平,三国时平原郡般县(今山东德州临邑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頗有才氣,但性情狷狭、不能容物。與孔融交好,被孔融推薦去投效曹操。後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去劉表處。後又因對劉表口出惡言,被劉表遣送到黃祖處。黃祖性情急躁,加之禰衡在宴席上言行失態,遂將禰衡绞杀。.

查看 荆州和祢衡

祿坤

祿坤(),荊州駐防正藍旗滿洲榮濤佐領(後為桂斌佐領)下人,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科繙譯舉人,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繙譯進士。.

查看 荆州和祿坤

禹貢

《禹貢》是《尚書》的一篇,出自漢族先民之手,敘述中國古代地理方物兼均稅的作品。.

查看 荆州和禹貢

秦丰

丰,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武将,荊州南郡邔县黎丘乡人。.

查看 荆州和秦丰

秦秀

(),字玄良,新興雲中人。西晉官員,任博士,亦是三國時曹魏驍騎將軍秦朗之子。.

查看 荆州和秦秀

秦頡

頡 ,活躍於東漢末年,字初起,荊州南郡鄀縣人。曾任江夏都尉、南陽太守 。.

查看 荆州和秦頡

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汉三国反對中央政權的各地方政权君主列表:.

查看 荆州和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程通

程通(),江南行省徽州路績溪縣(今安徽省績溪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程通曾上書明太祖,請求免除其祖戍籍,后獲批准。之後授任遼府紀善。朱棣起兵時,其跟從遼王道京師,上書防禦事宜,后升任長史。永樂初年,跟從王徙荊州。之後有人指責其早先上書封王事宜,后被逮捕,死于獄中,家屬戍邊。其友人徽州知府黃希範亦論罪而死。.

查看 荆州和程通

程昱

程昱(),字仲德,三國時期兗州東郡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人,三國時魏國將領和政治家。原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被曹操更名程昱。220年逝世,終年八十歲,諡肅侯。.

查看 荆州和程昱

穎容

容,字子嚴,陳國長平縣(今河南省周口市)人。博學多通,擅長《春秋左氏》傳,師從太尉楊賜。郡裏舉穎容爲孝廉,州郡徵召、公車徵召,都不願意就職。初平年間,避亂於荊州,學生多達千餘人。劉表任命穎容爲武陵太守,穎容不願意前往。著有《春秋左氏條例》共五萬多字、《春秋釋例》十卷,建安年間去世。.

查看 荆州和穎容

窦诞

竇誕(),字光大,岐州平陸县人,中国隋朝、唐朝官员。 竇抗的第三子,太穆皇后的族侄。隋朝仁寿年間,官居朝請郎。617年,被李渊召为丞相府祭酒,转任殿中监,封安丰郡公,唐高祖李淵之女襄陽公主嫁给他为妻。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任元帥府司馬。之後,历任刑部尚書、太常卿。李淵年幼諸子家事交由窦诞管理。后来出任梁州都督。 627年,任右領軍大将軍、大理卿,進封莘国公。修築太廟,被赐予绢帛五百段。任殿中监时因病免職,改任宗正卿。病中与皇帝对答语无伦次,唐太宗李世民命他以光禄大夫致仕。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二月病情加重,逝世于辅兴里府第,享壽六十八。追贈工部尚書、荊州刺史。谥号安。 子窦孝慈、窦孝立、窦孝冲、窦孝臻、窦孝诚、窦孝果、窦孝谌、窦孝礼,窦孝谌是燕国夫人窦淑和唐玄宗之母窦德妃的父亲,窦孝礼是唐德宗时著名商人窦乂的祖父。女嫁柳亨。另一女竇胡娘,乃襄陽公主之女,嫁長孫無傲,唐太宗皇后長孫氏之堂兄。.

查看 荆州和窦诞

簡雍

簡雍(生卒年不詳),本姓名耿雍,字憲和,幽州涿郡涿(今河北涿州)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吏,與-zh-hans:孙乾; zh-hant:孫乾;-、麋竺同為蜀漢老臣。不拘小節,愛開玩笑。.

查看 荆州和簡雍

类家庭

类家庭是一种流浪儿童救助方式,集救助、保护、教育、维权于一体,一般建立在社会治安良好、居民愿意接纳的社区,聘请志愿者作为临时监护人,由5名~7名8岁至14岁的儿童和两名父母组成。进入“类家庭”的儿童将24小时和父母(辅导员)生活在一起,父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让孤儿感受家的温馨,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心理矫治和行为矫正,与同龄人一样接受正规全日制教育,在社会活动中心娱乐,在快乐中成长。形成了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预防救助回归)的全方位救助与保护模式。.

查看 荆州和类家庭

綦毋闓

綦毋闓,字廣明,漢末三國時期經學家。.

查看 荆州和綦毋闓

緱謙

緱謙(),明中葉安喜(今河北定縣)人,明朝著名將領及大臣。.

查看 荆州和緱謙

绵阳市

绵阳市,简称涪或绵,古称涪县、绵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北部,是全省第二大城市。市境东接广元市、南充市,南界遂宁市、德阳市,西邻阿坝州,北临甘肃省陇南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东南部为川北低山丘陵区,西北部为龙门山及岷山山区。涪江自西北入境,纵贯全市并流经市区,于东南部出境。全市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人口477.19万。 绵阳自西汉置涪县始,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为四川省和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建设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是中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市、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有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查看 荆州和绵阳市

羊伊

羊伊,泰山南城人,羊發之子,西晉車騎將軍賈充掾,曆任平南將軍、都督江北諸軍事,為張昌所殺,追贈鎮南將軍。.

查看 荆州和羊伊

羊續

羊續(),字興祖,泰山郡平陽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東漢地方官員,是著名清官,有「懸魚太守」之稱。西晉初年名將羊祜之祖父。生平記載於《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

查看 荆州和羊續

終極三國角色列表

終極三國角色列表是2008年台灣電視劇《終極三國》登場角色介紹,參考三國時代故事而衍生之虛構人物。主要演員包括胡宇崴、博焱、宏正、班傑、邵翔、脩、任容萱、陳乃榮、坤達、五熊、寒、曾沛慈、柯有倫、修杰楷、黃少谷、陳博正、那維勳。.

查看 荆州和終極三國角色列表

申姓

申姓一說源自姜姓,乃遠古時神農封申呂於申國,其後人於是以國為姓。此姓氏在韓國亦有分佈,韓文為신。.

查看 荆州和申姓

申徽

申徽(),北朝时魏郡(治今河北临漳西南)人,表字世仪。 申徽的祖父、父亲仕南朝,申徽年轻时喜欢经史。魏孝庄帝时申徽入北魏,东徐州刺史元邃引他为主簿,转任太尉府行参军。后为雍州刺史贺拔岳宾客。魏孝武帝初年,申徽投奔宇文泰,宇文泰镇夏州,任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深得信任。宇文泰的文告,多出自他的手笔。封大行台郎中。以奉迎孝武帝西迁有功,封博平县子、本州大中正。西魏大统年间,进爵为侯,因功转任都官尚书。拜中书舍人,修起居注,转任给事黄门侍郎。东阳王元荣死后,其婿邓彦杀元荣之子元康据瓜州。宇文泰以申徽为河西大使,密令他除掉邓彦。申徽与瓜州豪右令狐整密谋,率五十骑在馆驿中擒邓彦。大统十二年(546年)申徽为瓜州刺史,镇守瓜州,有安边功。大统十六年(550年),召回朝廷,官至尚书右仆射,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魏废帝二年(553年),进爵为公,赐姓宇文氏。出任襄州刺史。当时襄阳刚刚归附西魏,按照过去习俗,新官上任,当地人当有所馈赠。而申徽为人廉洁、谨慎,画一幅汉代清官杨震的画像,挂在寝室,以此告诫自己,因而深得民心。当他离襄州赴别任时,当地百姓和官吏相送数十里,络绎不绝。北周立国后,申徽转任荆州刺史,后为少保、小宗伯。周武帝天和六年(571年)申徽卒。谥号章。.

查看 荆州和申徽

申包胥

申包胥,芈姓,申氏,名包胥,一作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棼冒勃苏”,荊州監利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楚王蚡冒的后代,生卒年不詳。.

查看 荆州和申包胥

甘卓

卓(),字季思,丹楊(今安徽當塗)人。戰國時秦國丞相甘茂的後代,孫吳將領甘寧的曾孫。東晉重要將領,官至鎮南大將軍,王敦之亂時一度起兵討伐王敦,但因為遲豫不決而延誤時機,最終在王敦擊敗朝廷軍隊並執掌朝政後選擇退回駐地襄陽。不久即被王敦秘密命人殺害。.

查看 荆州和甘卓

甘宁

宁(),字兴霸,巴郡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三國時期东吴的著名将领,曾經歷仕於劉表和黃祖麾下不被重用,轉投孫權麾下受到周瑜、呂蒙的推舉。其功勛主要在曹魏的戰役中表現顯赫,孫權曾稱贊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可敵矣。”亦協助魯肅與呂蒙對抗關羽令其忌憚甘寧,江表之虎臣之一。.

查看 荆州和甘宁

熊天瑞

天瑞(),湖北荆州人,元朝末年红巾军将领。 其出身为乐工,跟从徐寿辉起义。后陈友谅夺权后,命熊攻占临江、吉安、赣州等地,被封为参政,守赣州。后势力逐渐强大,自称无敌。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江西战斗,熊按兵不动。陈友谅战败而死,熊出兵进攻广东,后因连日大雨而退。后朱元璋军回赣州,熊出降,旋而投向张士诚。后因张士诚败被杀。.

查看 荆州和熊天瑞

畿服

畿服是在周代和秦汉时期文献中描述的一种礼法制度。这种制度依据地理上的远近安排中心与周边地区的亲疏关系,同时也规定了周边对中心的义务。文献对畿服制度的描述大都遵循一种非常刻板的模式,它应该不完全是先秦的政治现实,也包含了学者理想化的成分。先秦文献中的畿服制度对后世中国各王朝在内外关系的处理上影响深远。.

查看 荆州和畿服

留守司

留守司,是中國宋朝到明朝在陪都设置的官署。 宋朝留守官署被称为留守司。辽朝、金朝均设。辽朝五京留守司,设立留守行府尹事、副留守、知留守事、少尹、同知留守事、同签留守事、留守判官、留守推官。金朝五京设立,每个留守司设留守一人、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同知留守一人、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副留守一人、带本府少尹兼本路兵马副都总管;下设判官、推官、司狱。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设立上都路总管府。至元三年(1266年),给留守司印。十八年(1281年)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正二品,下设留守、同知、副留守、判官。十九年(1282年),大都路也设留守司如上都。留守司是掌管守卫宫阙、都城,调度本路供应事务,营缮内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皇帝行幸、汤沐、宴游之处,门禁关钥启闭等。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置中都留守司,设留守、左右副留守各一。嘉靖十八年(1539年),在荆州设立兴都留守司。设官司如中都,掌管防护皇陵。.

查看 荆州和留守司

留異

留異(),東陽長山人《陳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九》:留異,東陽長山人也。世為郡著姓。異善自居處,言語醞藉,為鄉里雄豪。多聚惡少,陵侮貧賤,守宰皆患之。梁代為蟹浦戍主,歷晉安、安固二縣令。侯景之亂,還鄉里,召募士卒,東陽郡丞與異有隙,引兵誅之,及其妻子。太守沈巡援臺,讓郡於異,異使兄子超監知郡事,率兵隨巡出都。《南史·卷八十·列傳第七十》:留異,東陽長山人也,世為郡著姓。異善自居處,言語醞籍,為鄉里雄豪。多聚惡少,陵侮貧賤,守宰皆患之。仕梁,晉安、安固二縣令。侯景之亂,還鄉里,占募士卒。太守沈巡援台,讓郡於異,異使兄子超監知郡事,率兵隨巡出都。,南梁、南陳官员,後協助周迪和陳寶應叛亂而被殺。 留異家族是郡內望族,他擅長自處,言語寬和,在鄉間自詡英雄豪傑;經常聚集不良少年欺負弱小,地方长官都任為他是個禍患。南梁期間他擔任蟹浦戍主、晉安和安固二縣的縣令。侯景之亂爆發,他回到故鄉,召集民眾,東陽郡丞和他不和,就派兵剿滅,俘虜他的妻子。太守沈巡過來支援留異,並讓出職務給他;留異吩咐姪子留超代理郡事,自己率兵去建康。。 建康陷落,他跟隨臨城公蕭大連,獲委任為司馬負責軍事。留異個性殘暴,沒有遠見,督察責罰蕭大連的主將和部眾作威作福,士兵都害怕他。侯景的將軍宋子仙過浙江,留異逃回故鄉,不久帶領部下向宋子仙投降。其時蕭大連取下東陽的信安嶺,打算進入鄱陽,留異就嚮導宋子仙擒獲蕭大連。侯景任命他為東陽太守,留下他的妻子作人質。侯景的行臺劉神茂反正向侯景拒兵,留異表面和劉神茂合作,暗地卻通知侯景;之後劉神茂事敗被殺,只有他獲免。 侯景被平定後,王僧辯使命留異慰勞東陽,他仍然在當地聚眾合鄉閭,佔據險阻地方,勢力大得讓其他州郡忌憚。梁元帝任命他作信安縣令;荊州淪陷,王僧辯指使他再擔任東陽太守。陳蒨平定會稽,留異雖然協助運輸糧食,但在郡內擁兵自重。紹泰二年(556年),朝廷以他支援的功勞除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信武將軍、縉州刺史,領東陽太守,封永興縣侯,食邑五百戶,同年遷任散騎常侍、信威將軍,增食邑三百戶,其餘依舊,又以陳蒨的長女陳氏嫁給留異第三子留貞臣。 南陳永定二年(558年),陳武帝徵召留異擔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他藉故拖延不赴任。陳蒨即位為陳文帝,改授他為都督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縉州刺史,領東陽太守。留異經常遣派他的長史王澌作使節入朝,王澌經常表示朝廷虛弱,他相信了,在表面依然奉行臣子禮節,但总是在觀望,和王琳自鄱陽信安嶺秘密通信;王琳又派人到東陽署任地方長官。到王琳敗亡,陳文帝遣派左衛將軍沈恪代替他擔任太守,實際是伏兵襲擊。留異到下淮抵抗,沈恪給他大敗,退回錢塘,他又上表謝罪。當時南陳官軍在湘州、郢州有戰事,就下達詔書撫慰並籠絡,留異也知道朝廷最後還是會討伐自己,就派兵防守下淮及建德,準備航道。留異以為官軍從錢塘江攻上,但侯安都卻由會稽、諸暨的步道偷襲,他十分恐懼,逃離東陽郡到桃支嶺,於嶺口架設柵欄巩固自己安全。天嘉三年(562年),侯安都攻破柵欄,他和次子留忠臣出奔依附陳寶應,陳軍俘虜他的餘黨數千人。兩年後(564年),陳寶應被剿滅,同時擒拿留異到建康斬首,子姪及同黨都被殺,只有第三子留貞臣因娶陳文帝的女兒獲免。.

查看 荆州和留異

牛皋

牛皋(Niú Gāo,),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追赠安德军节度使。.

查看 荆州和牛皋

狼牙脩

牙脩(Langkasuka)是古代東南亞的印度化國家之一,其领土包括今马来半岛东岸北大年以东和东北地区,约位于東經101°18',北緯6°48',及今马来西亚的吉打州。 狼牙脩在宋代称为“凌牙斯加”、元代称为“龍牙犀角”、明代称为“狼西加”。“Langkasuka”一词首见于,印度尼西亞11世纪泰米尔文碑銘作 Ilangasongam,14世纪《爪哇史颂》(Nagarakrtagama),作Langkasuka,16世纪出版的阿拉伯文《吉打纪年》(Kitab al-Minhaj al-fakhir fi-ilm al-bahr al-zakhir)作Langashuka。“Langkasuka” 的得名或来自印度文化,依照印度的佛經《枵伽經》里的記載,Lanka是傳說中一個在马来亚峰(英文:Mount Malaya)上面的山城;而在梵文中Sukha乃是“快樂世界─Sukhavati”一詞中的前半截。因此Langkasuka或取義於“快樂的马来半岛山城”。 狼牙脩建國年代约于公元1世紀末至2世紀。 狼牙脩的居民以吉蔑人為主,而統治階級是印度人。狼牙脩开始是盛行佛教,使用南印度的文字。但至元代称“龍牙犀角”时期,已不见佛教盛况,那时期伊斯兰教已传入东南亚多时。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狼牙脩是當時世界的重要航站。.

查看 荆州和狼牙脩

狄云

云,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中的男主人公,性格单纯直率,因他单纯的性格,师妹戚芳称他作「空心菜」。在经历了諸多事件後,变得稳重、心思缜密。為金庸小說中武功絕頂的高手之一。.

查看 荆州和狄云

益州之战

州之戰是東漢末年劉備與益州牧劉璋爭奪益州的戰爭。自赤壁之戰後,劉備領有荊州,為實現《隆中對》跨有荊、益的計劃,已有意圖進攻益州。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地構成威脅,張松於是勸劉璋歡迎劉備入蜀,以增強實力自保。劉璋於是請劉備入蜀。劉備入蜀後初期與劉璋關係良好,劉璋更給兵士予劉備和讓他督白水軍,讓他進攻張魯。劉備到了葭萌後就不再前進。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並發動戰爭。劉備一直向成都逼近,諸葛亮、張飛和趙雲亦入蜀助戰,但劉備軍隊在雒城時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劉備圍困成都,劉璋才向劉備投降。.

查看 荆州和益州之战

盧志

盧志(),字子道,范陽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東漢大儒盧植的曾孫。西晉官員,成都王司馬穎的心腹,曾參與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被漢國軍隊捕擄,不久被殺。.

查看 荆州和盧志

盧金山

盧金山()字貢庭,直隷省天津府静海县人,清末民初军事将领。.

查看 荆州和盧金山

盧懷慎

盧懷慎(),字怀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范阳涿。 盧懷慎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祖父卢--为灵昌令,因此迁居于灵昌。怀慎少年清谨,中進士及第,武則天時历任監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唐中宗景龙年间,遷右御史台御史中丞,《旧唐书》载其所上的时政得失三篇。他官职累迁至黃門侍郎,赐爵渔阳伯。為官清廉謹慎,家裡的陳設用具簡陋。 唐玄宗先天二年,他与侍中魏知古在东都洛阳分掌选事,開元元年(713年),征还长安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開元三年(715年)遷黃門監。與紫微令姚崇同為宰相,掌枢密。懷慎才能不及姚崇,遇事推諉,時人稱「伴食宰相」。四年,兼任吏部尚書。同年秋,以疾致仕,旬日而卒,遺言推薦宋璟、李杰、李朝隱、盧從願,唐玄宗哀悼感嘆,贈荆州大都督,諡曰文成。欧阳修《集古录》记载洛阳卢怀慎碑立于开元八年(720年),礼部尚书苏颋撰文,玄宗八分书。.

查看 荆州和盧懷慎

瀛台泣血记

《瀛台泣血記》(Son of Heaven),又稱《光緒泣血記》,為清朝宫廷女官裕德齡所撰寫的一本有關光緒皇帝一生的故事,原著為英文,後由民初作家秦瘦鷗翻譯為中文。 書名中的“瀛台”位於北京中南海的南海,為一小島,中心建築為涵元殿,順治年間整修擴建後,取名「瀛台」。戊戌政變后,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于涵元殿,後光绪不明所以的早于慈禧一天逝世。本書名緣於此,故曰《瀛台泣血》、《光緒泣血》。.

查看 荆州和瀛台泣血记

白鱀豚

白鱀豚(学名:)亦称白鱀鯨、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揚子江豚及長江豚等,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至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在2006年11至12月持續六周的野外科考没有发现一头,这物种被确认为功能性灭绝,就算是还有個體仍然生存,其數量也很难維持并延續种群。2007年8月29日,安徽铜陵市有白鱀豚目击报告,之后在2011年8月25日的湖北洪湖,2016年10月4日的安徽芜湖和2018年5月2日都有过白鱀豚的疑似目击报告。.

查看 荆州和白鱀豚

百里奚

里奚,,百里--氏,名奚,也称百里傒、百里子,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春秋時代秦國著名政治家,虞國(今山西平陆北)人,为虞國大夫。晋献公借道伐虢灭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之后,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后入秦做大夫,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由於為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因此又称“五羖大夫”。《左传》无百里奚之名,只出现过百里(僖十三年)、孟明(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文元年)、百里孟明视(僖三十三年)、孟明视(文二年)。.

查看 荆州和百里奚

花鼓戏

花鼓戏为一种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的戏曲剧种。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其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口子调、筒子腔、打锣腔、川调等等。长沙、衡阳、常德、零陵、荆州等地区都有不同特色的花鼓戏。.

查看 荆州和花鼓戏

隗禧

隗禧,字子牙,京兆郡(治今陕西省西安)人,三国时曹魏学者。 隗禧出身寒门。年轻时好学。初平年间,三辅大乱,隗禧客居荆州,劳作之余手不释卷。曹操平定荆州,召署军谋掾。魏文帝黄初年间,时任谯王郎中。谯王曹林听说他是儒者,常虚心从学。隗禧以敬恭的态度教谯王曹林。隗禧以得病还朝,拜为郎中。八十馀岁,告老回家,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隗禧精通诸经,善观天文,他对鱼豢说:“天下兵戈尚犹未息,如之何?”鱼豢向他问左传,隗禧回答:“想要知道幽微不如读易经,想要知道人伦之纪不如读三礼,多识山川草木之名不如读诗经,左氏就是相斫书,不足精意。”鱼豢向他问诗经,隗禧说齐、韩、鲁、毛四家义,撰诸经解数十万字,未及缮写而耳聋,几年后病亡。.

查看 荆州和隗禧

隆中

襄阳古隆中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西郊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关于隆中的得名,《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但也有众山之中隆起最高者的说法。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此地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发生地与《隆中对》的出典之地。.

查看 荆州和隆中

隋郡

隋郡,西晋至隋朝時設置的一個郡。.

查看 荆州和隋郡

隋朝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杨坚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时的架构。.

查看 荆州和隋朝行政区划

韦巨源

韦巨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唐朝和武则天周朝官员,在武则天、其子唐中宗及其孙唐殇帝年间多次任宰相。唐中宗年间,他和中宗有权势之妻韦皇后相结,中宗于景龙四年(710年)崩及中宗妹太平公主、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杀韦后之后,韦巨源也被杀。.

查看 荆州和韦巨源

韩歆

韩歆,中国新朝到东汉初期政治人物、武将,字翁君,荊州南陽郡棘陽县人,初从更始帝,后降刘秀,官至大司徒,后免官自杀。.

查看 荆州和韩歆

韓嵩

韓嵩(),字德高,荊州義陽郡(今河南省桐柏縣)人,是東漢末年的治政人物。他在侍奉荊州牧劉表時,曾任別駕、從事中郎。後被劉表疑懷存有貳心,故曾被收監囚禁。劉琮歸降曹操後,被拜為九卿之一的大鴻臚。.

查看 荆州和韓嵩

韓玄

韓玄(),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人,在漢末擔任荊州的長沙太守。据《三國誌 ·蜀書六》載,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推薦劉琦擔任荊州刺史,又南征荊州四郡。像秋風掃落葉一般,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都望風而降。後來韓玄仍然擔任長沙太守,但受討虜將軍黃忠管轄,成為蜀漢的官員。 韓玄墓位於今長沙市四大名校之一的長郡中學內。清代汪应铨《韩玄墓记》载;韩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宽厚爱人,玄与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谓知顺逆之理,有安全之德。”对韩玄评价甚高,似在为其正名。.

查看 荆州和韓玄

韓暨

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秦末將領韓王信的後代。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查看 荆州和韓暨

韓暹

韓暹(),東漢末期人物,原为河东故白波帅。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助楊奉与李傕、郭汜战,败。后胁献帝都安邑,拜为征东大将军。因粮尽兵乱,还洛阳。曹操迎帝都许昌。暹、奉不能奉王法,逃奔。建安元年(196),暹欲还并州,为杼秋屯帅张宣所邀杀。.

查看 荆州和韓暹

韓朝宗

韓朝宗(),京兆長安人,中國唐朝政治人物,其父親是韩思复,任官至吏部侍郎,孫子是韓佽,任官至工部侍郎。 韓朝宗最早擔任左拾遺。唐睿宗想要下令推廣乞寒胡戲,韓朝宗跟皇帝勸阻。皇帝覺得他的意見很好,就封他為中上考。唐睿宗想要傳位給兒子唐玄宗,韓朝宗與將軍龐承宗勸阻他說:「太子雖然很聰明,但需要一點時間培養品德。」唐睿宗沒有接受。他後來被任命為荊州長史。開元十八年(730年)7月25日,唐玄宗命令範安及與韓朝宗疏濬瀍水與洛水,並設置水門防止水患。 開元二十二年(732年),唐朝在十道設「採訪使」一職,韓朝宗擔任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採訪使。襄州南楚的故城長沙有一個井叫做「昭王井」,傳說喝那個井的井水會死,很多人即使沒水喝也不敢喝那個井的水,韓朝宗就寫文章並求神,之後喝那個井的水就沒有事了,大家就改稱那個井為「韓公井」。他想要將孟浩然推薦給朝廷,所以就約他見面,但是孟浩然在約定的那個時間正跟朋友喝酒,沒有赴約。韓朝宗很生氣的走了,孟浩然事後也沒有後悔。開元二十四年(734年),因為放任下屬官員任意課稅,被貶為洪州刺史。在離開襄州時,孟浩然作了一首詩《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送給韓朝宗。 天寶元年(742年),皇帝將韓朝宗召回長安擔任京兆尹。天寶二年(743年)四月,韓朝宗渭水分流,使河水流入金光門,累積成池子,來儲存西市的木材。 開元年間,當韓朝宗擔任按察使時,通州刺史李適之很有能力,韓朝宗特別寫信推薦他,讓他升任秦州都督。到了天寶元年,李適之已經是左相兼兵部尚書。但是因為李適之、韋堅與李林甫、楊慎矜不合,李林甫、楊慎矜找機會讓皇帝殺死韋堅,貶職李適之,與李適之等人友好的韓朝宗也被貶職為高平太守。 開元末年時,有謠言會有戰爭,聰明人應該要躲避戰事,而當時還是京兆尹的韓朝宗聽到了這樣的謠言就在南山建了房子。這件事情後來讓長安尉霍仙奇知道了,告訴了唐玄宗,唐玄宗聽到了很生氣,就命令御史王鉷去告訴他,把他從高平太守再貶為吳興別駕。後來韓朝宗就死於任上。 韓朝宗任官時喜歡提拔後進,曾經推薦崔宗之、嚴武與蔣沇等人於朝廷,受到當時其他人的尊敬。 在張嘉貞當宰相時,曾經推薦還是萬年縣主簿的韓朝宗升職為監察御史。而到了張嘉貞死後十幾年了,韓朝宗擔任京兆尹時,曾經跟皇帝說:「您所用的宰相都很優秀,過世之後,子孫依舊都在朝廷服務,只有張嘉貞晚年的一個兒子,到今天都還沒有當過官。」皇帝聽了就將張嘉貞的兒子召來朝廷,賜名為張延賞,任命他當左內率府兵曹參軍。.

查看 荆州和韓朝宗

莊尤

莊尤(),中国新朝武将、政治人物,字伯石,王莽的将軍。桓譚《新論》云莊尤字伯石,史書(汉书及《後漢書》)作严尤,为漢明帝刘庄避諱。 10年,莊尤为讨秽将军,出击匈奴。12年,莊尤诱杀高句麗首领騶,平定穢貊人入侵。后来担任大司马。莊尤素有智略,劝谏王莽攻伐西夷之举。王莽欲伐匈奴,他说匈奴的事情可以缓,应该全力对付山东赤眉军。王莽大怒,将他免官。不久起为纳言大将军。莊尤率军进击荆州的下江军。后来参与昆阳之战,王邑不听他的劝谏,被刘秀击败。于是莊尤投奔刘圣,之后,兵败被杀。.

查看 荆州和莊尤

達奚長儒

達奚長儒(?-约588),表字富仁,北周、隋朝将领,鲜卑族达奚氏。出自代北虏姓。 北魏定州刺史達奚俟的孙子。骠骑大将军达奚庆的儿子。15岁嗣爵乐安公。西魏大統年間,初任奉車都尉。宇文泰召他为亲信,任子都督。因功历任假輔国将軍,使持節、撫軍将軍、通直散騎常侍。平蜀之战,为先鋒,攻城野战必胜。任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北周天和年間,任渭南郡守,转任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建德年间,从周武帝平定北齐,转任上開府,進爵成安郡公,一子別封县公。578年,任左前軍勇猛中大夫。後和烏丸軌在呂梁包围南陳将軍吴明彻,南陳劉景率七千人来援,長儒迎撃。击败劉景,俘虏数千人。吴明彻被俘,因功进大将軍。 580年,楊堅任丞相,王謙在蜀起兵,沙州氐楊永安煽动利州、興州、武州、文州、沙州、龍州,响应王謙。長儒受命討楊永安,获胜。王謙二子逃出長安投靠王謙,長儒捕斬二人。581年,隋朝建国,進位上大将軍,封蘄春郡公。 582年,突厥沙鉢略可汗与弟葉護、潘那可汗率兵十数万南進,長儒为行軍总管,率兵二千迎击。在周槃遭遇突厥軍,转战三日,兵士武器用尽,都以拳殴敵,手都露出了骨头。激战后,突厥失败。突厥軍死傷者数万,士气低下于是撤退。長儒身上負傷五处,貫通伤二处。長儒軍死傷者十有七八。文帝楊堅赞赏長儒奮战,賜上柱国位,战死将士赠官三转,子孫嗣位。 同年,任寧州刺史,转任鄜州刺史,因母喪去职。服丧中五日不喝水,哀哭憔悴越礼,文帝感嘆。再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鎮都将事,北方民族忌惮長儒,不敢侵境。因病免官。任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任蘭州总管。文帝派涼州总管独孤羅、原州总管元褒、灵州总管賀若誼防备突厥,都受長儒節度。長儒率兵進入祁連山北,西至蒲類海,没有遭遇突厥軍而归還。转任荊州总管、三十六州諸軍事,委为江陵守。一年後,在官任上去世。谥号威。子達奚暠,大業年間任太僕少卿。.

查看 荆州和達奚長儒

達信 (繙譯進士)

達信(),荊州駐防滿洲鑲白旗人,同治六年(1867年)丁卯科繙譯舉人,光緒二年(1876年)繙譯進士。曾任工部主事,改選知縣。.

查看 荆州和達信 (繙譯進士)

荊可以指:.

查看 荆州和荊

荊州戰鬥

荊州戰鬥發生於1917年12月1日-1918年1月30日,地點則是在中國湖北荊州。是北洋政府時期內戰之一,交戰兩方為的黎天才與石星川的鄂第一師及吳佩孚部隊之王承斌、閻相文、蕭耀南、張福來率領之混成旅,最後,吳佩孚軍系獲勝,吳佩孚取得一方之霸。之後,黎與吳逃亡,其餘大部分部隊與將領被吳佩孚收編。.

查看 荆州和荊州戰鬥

鍾毓

鍾毓(),字稚叔,潁川長社人。曹魏太傅鍾繇之子,鍾會之兄,自己亦是曹魏重臣。.

查看 荆州和鍾毓

鍾會

鍾會(),字士季,潁川郡長社县(今中国河南省長葛東部)人,三国時期曹魏大臣,官至司徒。曹魏太傅鍾繇的小兒子、異母兄鍾毓也在曹魏官至後將軍。是滅亡蜀漢的曹魏將領之一,同時也有玄學家、書法家的一面。入蜀後發動叛變,最後死於亂軍之中。.

查看 荆州和鍾會

荆州 (古代)

荊州,是中國古代的ㄧ個行政區劃,最早由漢武帝依據九州分區而設置。.

查看 荆州和荆州 (古代)

荆湖之战

荆湖之战,是北宋于乾德元年(963年)发动,借平张文表之乱,顺势攻取荆南及湖南一带的战役。.

查看 荆州和荆湖之战

荀崧

荀崧()《晉書·荀崧傳》寫荀崧卒於咸和三年,然而本傳中亦寫到荀崧於咸和四年成帝被迎至溫嶠船上時仍在世,可見此卒年有誤。而本傳亦稱當時荀崧「年老病篤」,故荀崧可能在不久便死去字景猷,潁川潁陰人。東漢末著名謀士荀彧的玄孫。晉朝官員,在東晉時官至右光祿大夫。.

查看 荆州和荀崧

荀彧

荀彧(注音:ㄒㄩㄣˊ ㄩˋ,拼音:xún yù,),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许昌)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的政戰兩略謀臣;著名的戰略家和政治家,被曹操稱讚「吾之子房」。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敬稱為「荀令君」;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追贈為太尉,諡曰敬侯。.

查看 荆州和荀彧

菏泽神会

菏泽神会,又作荷澤神會()禪師,俗姓高(一說俗姓萬),敕謚真宗大師,湖北襄阳人,是唐朝中期的佛教高僧,六祖惠能的著名弟子之一,曾被奉為中國禪宗七祖,為菏澤宗的建立者。.

查看 荆州和菏泽神会

萧子隆

蕭子隆(),字云兴,齊武帝蕭赜第八子,母为王淑仪。.

查看 荆州和萧子隆

萧伟

萧伟(),字文達,蕭順之第八子,母陳太妃,南平元襄王。.

查看 荆州和萧伟

萧秀

蕭秀(),字彦达,梁武帝萧衍七弟,母吴太妃,安成康王。 十二岁时,生母吴太妃去世,萧秀母弟萧憺时年九岁,二人以孝著称,居丧,累日不进浆饮,父亲萧顺之亲自取粥给他们吃,命侧室陈氏抚养二子。陈氏无子,有母德,视二子如亲生。萧秀长大了,美风仪,性方静,即使是左右近侍,不是正衣冠也不相见,于是亲友及家人都敬重他。南齐时,蕭秀弱冠为著作佐郎,历任后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年间,大哥萧懿入平崔慧景,为尚书令,居端右;弟萧畅为卫尉,掌管籥。皇帝萧宝卷昏暴,杀死萧懿,萧宏、蕭秀等人奔避隐藏,惟萧融被害。 萧衍军至新林,萧秀等人投奔,萧衍以萧秀为辅国将军。是时萧宝卷弟晋熙王萧宝嵩为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镇京口,长史范岫行府州事,遣使降萧衍,并且请兵。以萧秀为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京口。攻克建康,萧秀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兗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辅国将军如故。天监元年(502年),南梁建立,萧秀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邑二千户。京口自崔慧景作乱后,民户流散,萧秀京口在招怀抚纳,以私财赈济百姓,所济活甚多。二年(503年),入朝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三年(504年),进号右将军。五年(506年),加领军、中书令,给鼓吹一部。 六年(507年)四月二十,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行前,主者求坚船来做斋舫(装载库中财物的船)。萧秀说:“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所由,以坚固的船给参佐,次等的船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江州,听说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萧秀叹道:“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世!”即日征辟他为西曹。当时盛夏江水泛长,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法,收屈价直。秀下教:“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七年(508年),养母陈太妃去世,丁忧,萧衍下诏复官视事。六月廿一,转任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梁、南、北秦州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迁号安西将军。立学校,招隐逸。 北魏悬瓠城民杀豫州刺史司马悦,求救于司州刺史马仙琕,马仙琕再请求荆州。萧秀以为事情紧急,没有听从下属禀报朝廷的建议,直接派兵救援。沮水暴长,危害民田,萧秀以二万斛谷赈济,派长史萧琛简府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五百余人,百姓非常高兴。巴陵郡马营蛮在长江沿岸劫掠,萧秀派遣防阁文炽率众烧掉江边林木,马营蛮失去天险,不敢再出来抢劫。 十一年(512年),征为侍中、中卫将军,领宗正卿、石头戍事。十三年(514年),出任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郢州当涂百姓贫苦,以妇人服役,其弊如此。萧秀至郢州,说:“不识救弊之术;此州凋残,不可扰也。”于是务存约己,省去游费,境内晏然。司州叛蛮田鲁生,弟田鲁贤、田超秀,据蒙笼来降。萧衍以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北豫州刺史,田超秀定州刺史,作为北境屏障。田鲁生、田超秀互相谗毁,萧秀安抚他们,使他们各得其用。 十六年(517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十七年(518年)春二月初七,走到竟陵郡石梵,去世,时年四十四。萧衍遣皇子南康王萧绩缘道迎候灵柩。萧秀去雍州之前,郢州不行相送出境,听说他病了,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去世后,四州民裂裳为白帽,哀哭迎送。雍州蛮迎萧秀,听说去世的消息,祭哭而去。丧至京师,萧衍册赠侍中、司空,谥号康。.

查看 荆州和萧秀

萧遥欣

萧遥欣(),字重晖,南朝齐始安靖王萧凤第二子。 齐宣帝萧承之的兄长西平太守萧奉之无后,萧遥欣遂出继萧奉之为曾孙。萧遥欣早年曾出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巴陵王文学、中书郎。延兴元年(494年),萧鸾把持朝政,任命萧遥欣为持节、督兖州缘淮军事、宁朔将军、兖州刺史。 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萧鸾篡位,封萧遥欣为闻喜县公,进号西中郎将,改任使持节、都督荆、雍、益、梁、宁、南秦、北秦七州军事、右将军、荆州刺史。不久改封为曲江县公。建武四年(497年),进号平西将军。 萧遥欣兄长萧遥光图谋作乱,与萧遥欣呼应,萧遥光让萧遥欣火速发兵,正要发作,永元元年(499年),萧遥欣却因病去世,享年三十一岁,追赠侍中、司空,谥康公,用王礼下葬。 后人萧审生萧强,萧强生萧璧,萧璧生唐朝右金吾引驾游击将军守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萧行群。萧行群生萧弘宣、萧弘愈。.

查看 荆州和萧遥欣

萧颖达

蕭穎達(),蘭陵郡蘭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人,中国南朝齐、南朝梁官员,南齐光禄大夫蕭赤斧第五子。.

查看 荆州和萧颖达

萧恢

蕭恢(),字弘達,南齐、南梁政治人物,蕭順之第九子,母費太妃,鄱陽忠烈王。.

查看 荆州和萧恢

萧憺

萧憺(约478年—522年),字僧达,是萧顺之的第十一个子女,是梁武帝的异母兄弟。从武帝起兵就开始跟随他,梁朝建立后历任地方大员,尤以荆州附近为多,政绩颇佳。也多次被征召入朝,官至侍中、开府仪同三司等。封始兴郡王,谥忠武。《梁书》将他和西汉的河间献王等并称。梁书·卷22·太祖五王合传.

查看 荆州和萧憺

萬建崑

萬建崑,字季瑜。江西南昌府东溪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萬廷言之长子。萬曆十七年(1589年)进士,擔任荆州军事推官。他博学多问,治案公正,“老吏皆惮焉”。官至禮部主事。萬曆朝因“第一次妖書案”谪戍廣西武緣(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典史。.

查看 荆州和萬建崑

鐵魁

鐵魁(),荊州駐防滿洲鑲白旗人,咸豐六年繙譯進士。.

查看 荆州和鐵魁

青山区 (武汉市)

青山区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

查看 荆州和青山区 (武汉市)

青山镇街道

青山镇街道,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东与洪山区接壤,西与武昌区毗邻,南倚东湖风景区,北濒万里长江,与天兴洲隔江相望。.

查看 荆州和青山镇街道

青幫

青幫原稱「清幫」,是中國古老的的秘密结社,清雍正四年(1726年)翁岩、錢堅及潘清所創,三人崇信羅教,遠奉明朝山東羅清教創始人羅清為始祖,一說清幫之「清」即為紀念羅清之意,後因避諱,漸改為「青幫」,或說避免朝廷注意,改為「安清幫」。徒眾昔多以運糧的漕運為業,故稱「漕幫」、「糧船幫」。大江南北入幫者頗眾。青幫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廣、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秘密結社之一,俗說「瓶中太滿水須走,青葉紅花白蓮藕」,即是意指「反對滿清的幫會,有青幫、洪門、白蓮教三大主力」。.

查看 荆州和青幫

青麟

青麟(),字墨卿,图们氏,满洲正白旗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中允擢侍讲。五迁至内阁学士。督江苏學政有官譽。咸丰二年,擢户部侍郎。督催丰北塞决工程。三年出督湖北学政(相當于省教育廳長),调礼部侍郎。.

查看 荆州和青麟

衞榮光

卫荣光(1826年 -1892年),字静澜,河南新乡人。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荆州和衞榮光

額哲克

額哲克(),字惟初,荆州駐防滿洲正紅旗人,咸豐三年繙譯進士。.

查看 荆州和額哲克

額勒登保

額勒登保(v;),瓜爾佳氏,字珠軒,滿洲正黃旗人,清朝中期名將。世代為吉林珠戶,隸屬打牲總管。.

查看 荆州和額勒登保

額楚

額楚( ),烏扎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先世居薩哈勒察。順治初,克西平劉洪起,授牛彔額真。迭進三等阿達哈哈番。鄭成功進犯金陵,額楚自荊州馳援,大破鄭成功,進二等。再遷江寧副都統。康熙七年,遷江寧將軍。三藩之亂時,額楚克徽州、饒州、安仁、弋陽等地。又領江寧兵赴廣東。康熙十九年,卒。.

查看 荆州和額楚

顏晃

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也。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嘗使於府中,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答曰「猶當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為善對。侯景之亂,西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時杜龕為吳興太守,專好勇力,其所部多輕險少年,元帝患之,乃使晃管其書翰。仍敕龕曰:「卿年時尚少,習讀未晚,顏晃文學之士,使相毗佐,造次之閒,必宜諮稟。」及龕誅,晃歸世祖,世祖委以書記,親遇甚篤。除宣毅府中錄事,兼記室參軍。《南史·卷七十二·列傳第六十二》:顏晃字元明,琅邪臨沂人也。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使府中,王使晃接對,信輕其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曰:「猶當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為善對。侯景之亂,奔荊州。承聖初,除中書侍郎。,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顏晃年少孤苦貧窮,好學有文采,擔任南梁邵陵王蕭綸的兼記室參軍,當時東宮學士庾信曾被派到邵陵王府,蕭綸指使顏晃應答,庾信看輕他說:「邵陵王府有多少名兼記室?」他回答:「好像少過宮中的學士吧。」當時的人都認為他的回應很好。侯景之亂,顏晃西逃到荊州;承聖初年,除授中書侍郎。其時吳興太守杜龕喜歡有膽量和氣力的人,部下很多輕躁奸險的少年,梁元帝很是擔心,就命令顏晃掌管杜龕的書信,又向杜龕下詔:「你年紀尚輕,讀書還未遲,顏晃是文學之士,有他幫助你,遇事要諮詢他。」杜龕被殺,顏晃歸附陳蒨,獲委任為書記,得到很好的恩遇,又出任宣毅府中錄事,兼記室參軍。 南陳永定二年(558年),陳武帝陳霸先臨幸大莊嚴寺,當晚下雨,顏晃上表《甘露頌》,內容完備典雅,陳霸先覺得很驚奇。天嘉初年,遷任員外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掌管詔令,到天嘉三年(562年)去世,虛歲五十三。朝廷下詔追贈他為司農卿,謚貞子,賜與墓地。顏晃出身寒微,沒有權貴親戚,但能夠修身有成就,為當世人認識。他的奏表詔誥一氣呵成,只說事理,文雅有氣質,有文集二十卷。.

查看 荆州和顏晃

衡山 (消歧义)

衡山可以指:.

查看 荆州和衡山 (消歧义)

顶顶糕

顶顶糕是湖北西部宜昌、荆州一带小吃。 顶顶糕的制作方法是由大米粉、糯米粉制成,加入红糖以改善口味。将做好的胚子放入木盒蒸熟即可,顶顶糕造型有多种,一般蒸制用木盒下可顶起来,用竹签串起食用,故名“顶顶糕”。 宜昌街头多在秋冬春三季售卖顶顶糕,旧俗传为:“顶顶糕”即为“顶顶高”,又因是甜食,故很受儿童喜爱,取个长个子的好口彩。.

查看 荆州和顶顶糕

衛旌

衛旌,字子旗,东吴政治人物,徐州广陵郡(治今江苏扬州)人。 衛旌开始穷困,与步骘同岁关系友善,一起种瓜养活自己,白天劳作,晚上诵读经传。当時,会稽豪族征羌令焦矫门客放纵。步骘、衛旌带着名刺和瓜拜见焦矫,衛旌对待遇的屈辱感到憤慨,步骘平和应对。 衛旌仕吴,官至武陵郡太守。步骘把在荆州做官的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的事迹,上奏劝勉太子孙登。 衛旌上奏孙权说潘濬秘密与蜀汉大将軍蒋琬交通,欲有自托之计。孙权召卫旌还京,免官。后来复任尚書,在任中去世。.

查看 荆州和衛旌

血吸虫

血吸蟲,又名裂体吸蟲,屬扁形動物門,主要指所有歸類在裂體屬下19個同屬的物種。其中有6種可以寄生人類主要者有三種,分別流行於中東、亞洲和南美洲地區,分布範圍較廣,且是可以感染人類的主要三種血吸蟲;另外三種則侷限於北非、馬來半島、湄公河流域,由於多為動物株(zoophilic strain),對人的影響較小。血吸蟲成長的過程都必須經過在淡水螺類體內的寄生階段,才有能力感染其他宿主,而血吸蟲寄生後多選擇在宿主體內的靜脈血管定居,所引起的症狀表現各有不同,皆統稱為血吸蟲症(或血吸蟲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公佈在六大熱帶醫學疾病之一。。.

查看 荆州和血吸虫

袁尚

袁尚,字显甫,東漢末年人物,袁紹之第三子,是袁譚的同父異母之弟。.

查看 荆州和袁尚

袁侃

袁侃(),字公然,袁涣子,曹魏官员。 评价是非清雅精当,柔和不冒犯人,善与人结交。与从弟袁亮、同郡何曾齐名友善。主君废立之间,人们所急着做的事,他常谦退不为,时人因此称赞他。历任黄门选部郎,号为清平。魏明帝太和年间,稍迁官至尚书。《三国志》卷一十一时李丰为常侍,荀俣出为东郡太守,袁侃与他们共三人都是黄门侍郎杜恕的同朝朋友。魏明帝时,袁侃与尚书选曹郎许允讨论刑罚,说到有人因渎职下狱、诏旨严切要求必须有人被处死时,当以正直者为重。许允对袁侃说:“卿是功臣之子,按法律要经过八议,不用担忧被处死。”袁侃知其所指,认同了他的说法。杜恕被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时征北将军程喜屯蓟,袁侃等人提醒杜恕,程喜曾在青州导致田豫罢官,要杜恕提防,杜恕不以为意,嘉平元年(249年)果然被程喜弹劾,免为庶人,徙章武郡。 大将军司马师辅政,荆州刺史王基进言:“许允、傅嘏、袁侃、崔赞都是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司马师纳其言。 袁侃早卒。女婿荀頵,外孙荀崧。王济很器重荀崧,将其比作袁侃,对袁侃弟袁奥说近日见到荀崧,德性纯粹是袁侃一路人。.

查看 荆州和袁侃

袁泉

袁泉(),中国演员,出生于湖北荊州沙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其母亲为回族,父亲为汉族。2009年8月30日,夏雨和袁泉委托经纪公司发布结婚声明。.

查看 荆州和袁泉

袁术

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出身于官宦門閥,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的军阀,最初以南陽多數人口之地作為領地,其後趁乱世於淮南稱帝,却得不到支持,在位兩年半屡次兵败,最终吐血而死。.

查看 荆州和袁术

裴潛

裴潛(),字文行,河東聞喜人。著姓大族出身,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尚書令。.

查看 荆州和裴潛

裕德齡

裕德龄(),汉军正白旗人,因曾担任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并用英文写作了这段经历而闻名。.

查看 荆州和裕德齡

裕馨龄

裕馨龄(),漢軍正白旗人。清朝末年官员,1905年4月至1911年10月任自强学堂提调。.

查看 荆州和裕馨龄

裕誠

裕誠(v,),滿洲鑲黃旗,佟佳氏,书明阿之子,佟国纲六世孙,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外戚。 道光六年(1826年),袭封一等公,任左都御史。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乙丑(1839年1月12日)任兵部尚書。道光二十五年二月癸丑(1845年3月29日),接替賽尚阿,擔任清朝工部尚書,后降五級調任。由宗室敬徵接任。二十八年(1848年)改任荆州将军、成都将军。三十年回京。咸丰元年(1851年)为户部尚书。二年(1852年)正月晋文渊阁大学士,九月为文华殿大学士。裕誠奏请咸丰帝开捐输为军用,镇压太平天国。八年(1858年)春大沽之战前,英法美俄照会清政府,裕誠作为首席大学士,不予答复。同年五月裕誠病死。谥号文端。.

查看 荆州和裕誠

裕謙

裕謙(v;),原名裕泰,字魯山,又字衣谷,號舒亭,博爾濟吉特氏,八旗察哈爾鑲黃旗,清朝政治人物。其曾孫女唐舜君(1915-1996)曾任國大代表。.

查看 荆州和裕謙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区的城墙。西安城墙自明朝初年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补,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与平遥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等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也是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之一(最大为南京城墙),周长13.74公里,城墙周围有护城河环绕,是中世纪后期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 1961年,西安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查看 荆州和西安城墙

西魏行政區劃

西魏自北魏分裂後,繼承有三十三州,宇文泰在沙苑(今大荔縣南)一戰打敗高歡,乘勝率兵東進,佔領了山西、河南東魏的大片領土。爾後又趁南朝梁內亂,攻佔巴蜀之地與江漢之地,使西魏疆域擴大到四川和湖北一帶。西魏時將北魏時期負責地方軍政的行台及管理數州軍事的都督改稱為總管,其性質相當於北齊行臺。.

查看 荆州和西魏行政區劃

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漢書·卷八十八·儒林傳第五十八》載中國西漢經學重要人物及傳承。玆据此傳撰成下表。籍貫及人名等皆本該傳原文。“皇帝”指與官職對應者;官職采人物的最高官職,待查者暫錄儒林傳所舉官職於此。《史記·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傳第七》亦載有儒家早期傳承情況,讀者可加以參考。.

查看 荆州和西漢經學傳承列表

西晋行政区划

西晋的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时共有二十一州。.

查看 荆州和西晋行政区划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战争,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至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各族流民反抗西晋的起义战争。.

查看 荆州和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襄阳 (古代)

襄阳,是中国从汉朝开始使用的一个地名,既作郡名又作县名,县址在今天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内,辖区大概为今天的襄城区、樊城区和襄州区等地。.

查看 荆州和襄阳 (古代)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查看 荆州和襄阳市

襄阳之战

发生在191年的襄阳之战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時期,孙堅和刘表之间的一场战役。刘表為此戰之最後勝利者。事緣在反董卓聯盟瓦解后,袁术、袁绍两位军阀為争权夺利,各自组织联盟跟對方抗衡,孫堅、公孙瓒及陶謙等人支持袁术,而曹操、刘表等人則支持袁绍。陈寿《三国志》卷四十六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孫堅篇初平二年,袁术為企圖染指漢南,就命下属孙坚攻打刘表,並希望藉此消除袁绍在荊襄的势力。尽管孙坚在初戰中取得勝利,但他在圍攻襄陽城時,與黃祖交戰而阵亡,故他的军队也被迫撤退。.

查看 荆州和襄阳之战

襄陽之戰 (消歧義)

襄阳之战可以指:.

查看 荆州和襄陽之戰 (消歧義)

馬良

良(),字季常,荊州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三國蜀漢時期是劉備的侍中;因在馬氏兄弟五人中,眉中带白毛,能力也是最出色,所以有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贊譽。.

查看 荆州和馬良

馮盎

馮盎(),字明達,南朝人,高州良德人。北燕馮氏后裔、唐朝高力士的曾祖父。唐朝越國公。.

查看 荆州和馮盎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Regatta),是在香港舉行的國際性賽龍舟活動,於1976年首次舉行。賽事於每年6月端午節後之星期六、日舉行,是同類最早的國際性龍舟活動及最具代表性的比賽之一。.

查看 荆州和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駐防將軍

驻防将军由清朝首创,为武职从一品。清朝以八旗军队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原则上,任职者必须是旗人。.

查看 荆州和駐防將軍

观音垱

观音垱镇,位于湖北沙市区。地处长江平原腹地,东邻潜江,西接荆州,北依长湖,南望长江。国有面积182.6平方千米,人口4.3万,耕地面积6万余亩。镇政府驻观音垱。 全镇辖2个社区、29个村委会:观音垱、丫角、新阳、玉壶、皇屯、铁剅、张场、观音垱、高岭、宜阳、朱场、五一、杨林、二龙岗、金鸡、北河、新台、黎湾、泥港、天星观、泗场、文岗、偃月、习口、三洲、台林、豉湖、皇陵、丫角、何桥、北洲。 Category:沙市区.

查看 荆州和观音垱

討伐董卓之戰

讨伐董卓之战是東漢末年关东各地太守刺史組織地方联軍對抗把持朝廷的董卓的戰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廢少帝劉辯,擁立其弟陳留王劉協為帝,實行恐怖統治。關東各地方长官見此,以討董為名起兵,推舉袁紹為盟主。雖然曹操出兵,及後到的孫堅参戰,但其他軍隊只駐軍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棄洛陽,挾天子遷都長安,關東联軍起了內訌,盟軍決裂,形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在董卓被杀后,徐州刺史陶谦、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等人再次推举朱儁为太师(盟主)讨伐董卓的继承者李傕、郭汜,但李傕一纸诏书将朱儁召回朝廷,第二次讨伐战胎死腹中。.

查看 荆州和討伐董卓之戰

許紹

許紹(),字嗣宗,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祖籍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唐初军事人物。 先世於梁末徙至後周,定居安州安陸。祖父許弘與父許法光,都擔任過楚州刺史。唐高祖李淵之父李昞曾在安州任总管,許紹自小与李渊同学,成為好友。隋大业末年,天下大乱,许绍为夷陵郡通守,收留流民,开仓赈济,甚得人心。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许绍效忠越王杨侗。王世充废黜杨侗自立为帝,许绍率黔安、武陵、澧阳等诸郡转投李淵,任硖州(今湖北宜昌)刺史,封安陆郡公。 618年,萧铣在岳州称帝,派遣宋王杨道生攻打硖州,被许绍击破,跳水溺死大半。萧铣又派遣其大将陈普环率大舰从长江直达硖州,与开州的萧阇提攻取巴蜀。许绍派儿子许智仁及录事参军李弘节、女婿张玄静追击至西陵峡,大破之,生擒陈普环,俘获其船舰。长江南岸有安蜀城,与硖州相对,次东有荆门城,皆是险峻之地,萧铣以重兵镇守。许绍遣许智仁及李弘节攻破荆门镇。李渊极为高兴,下诏褒奖, 萧铣的大司马晋王董景珍之弟被萧铣诛杀,董景珍正在长沙镇守,闻讯投降唐朝。许绍出兵接应,但未能赶上董景珍就被萧铣派兵击杀。 武德三年(620年),李靖被派往硖州主持征讨萧铣,因迟迟未能进军,李淵暗中命令許紹斩殺李靖。許紹爱惜李靖之才,為其求情,才獲得諒解。开州(治盛山,今四川开县)蛮酋冉肇則反叛,率眾進攻夔州(治今四川省奉节县),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即以八百精兵大破冉肇則,阵斩冉肇则,俘獲五千多人,李淵喜出望外,高興的說:“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攻打萧铣,复令许绍督兵以图荆州。不久,许绍逝世于军中,唐高祖听闻后流泪。萧铣被灭后,其子许智仁被提拔为温州刺史,封孝昌县公。贞观年间(627年—649年),追赠荆州都督。嫡孙许力士袭爵,官至洛州长史。.

查看 荆州和許紹

許汜

許汜(),襄陽人,與楊慮、蜀漢名臣楊儀為同鄉。曾在曹操麾下任從事中郎,興平元年(西元194年),許汜與陳宮、張邈、王楷、張超等人趁曹操討伐徐州的陶謙時背叛曹操迎呂布,建安三年(西元198年),呂布在徐州兵敗被斬後,許汜投靠荊州牧劉表,後與劉表、劉備討論天下英傑時提到陳登。.

查看 荆州和許汜

马忠 (东吴)

忠(?—?),东汉末年孙权偏将军潘璋司马。.

查看 荆州和马忠 (东吴)

马谡

謖()38歲,字幼常,荊州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蜀漢參軍,也是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

查看 荆州和马谡

諸葛均

諸葛均(),表字不詳,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諸葛瑾、诸葛亮之同胞三弟。.

查看 荆州和諸葛均

高季辅

季辅(),名冯,字季輔,以字行,德州蓚县(今河北景縣)人,唐朝宰相。.

查看 荆州和高季辅

高平陵之变

平陵之變,亦称高平陵政變、高平陵事變或正始之變,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國建立以後的一次重大政變。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間的权力鬥争,最后司马懿趁著曹爽與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謁陵時發動政變,控制京城,族滅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馬氏正式全面掌權,此後曹氏皇帝皆淪為司馬家的傀儡。.

查看 荆州和高平陵之变

高幹

幹(),字元才,東漢末年軍事人物,陳留圉縣(今杞縣圉鎮)人,曾任并州刺史。出身陳留高氏,祖父和父親二代都任官。.

查看 荆州和高幹

高起 (清朝)

起(),清朝官員,漢軍鑲黃旗人。高其位之子。廕生出身,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任四川茂州知州,歷升陝西漢中知府、湖北荊州道。雍正十年(1732年)任光祿寺少卿,次年任兵部右侍郎。雍正十三年進兵部尚書。.

查看 荆州和高起 (清朝)

高沛

沛(),中国东汉末期武将,劉璋属下。 杨怀、高沛是刘璋属下名将,率軍守卫白水关。他们多次向劉璋上書,让刘璋打发劉備撤退回荊州。但是他们也钦佩劉備的英名。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璋請刘备討伐張魯,招聘劉備守备葭萌。劉備以討伐張魯收揽人心,实际準備平定益州。龐統建议劉備,说荊州有事要回兵,高沛、杨怀知道后一定大喜,轻装前来,于是将二人抓获。高沛、杨怀果然来拜见刘备,刘备将他们斬杀,趁機開始進軍成都。《蜀書先主传》记载劉璋誅殺沟通劉備的益州別駕从事張松,命令益州关口守将不要把文書传给劉備。劉備大怒,召杨怀,以他無礼将他斬杀,没有提及誅殺高沛。 小説《三国演义》描写杨怀、高沛共守涪水关,在荊州送行劉備时,计划暗殺劉備。席间,刘封、关平出来捉拿二将,龐統命令斬杀杨怀、高沛。.

查看 荆州和高沛

高斗枢

斗枢(),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史学家,以坚守郧阳闻名,入清后隐居山林。浙江鄞县人。.

查看 荆州和高斗枢

謝躬

謝躬,中国两汉之际更始帝劉玄属下大臣、武将,表字子張。荊州南陽郡人。他不属于新市、平林、下江、舂陵诸軍,出身不詳。.

查看 荆州和謝躬

謝朓

謝(),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國南朝詩人,號稱小謝,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謝朓出身門閥,官至太守、中書郎、尚書吏部郎,被誣陷下獄而卒。南齊時,謝朓是最著名的詩人,為「竟陵八友」之一,與謝靈運合稱大謝、小謝,作品以山水詩見稱,詩風清俊從容,細膩工巧,特別注重聲律,善用對句,開拓風景描寫的空間,擅長營造平遠構圖,富於詩情畫意;在風格與形式上,都與後來唐詩有相似之處,為唐代李白最敬仰和讚賞的古代詩人。歷代宣城重建謝朓樓,以作紀念。.

查看 荆州和謝朓

魁續

魁續(),字秋山,伊爾根覺羅氏,漢姓趙,荊州駐防滿洲鑲白旗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繙譯進士。.

查看 荆州和魁續

魏詠之

魏詠之,字长道,东晋末任城人。早年常在南徐州的京口活動,因此結識家在京口的北府兵將領劉裕。404年(東晉元興三年)參與劉裕、劉毅、何無忌等人的反楚復晉計畫,成功後升級為復晉功臣兼北府大將。405年(元興四年)先後轉任吳國內史、荊州刺史,同年卒。.

查看 荆州和魏詠之

譙國桓氏

譙國桓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桓姓士族,祖籍譙國(今安徽懷遠),有自东汉至东晋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有譙國龍亢桓氏和谯国銍县桓氏两个支族。在東晉前期,譙國龍亢桓氏與另一士族陳郡謝氏一直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查看 荆州和譙國桓氏

鮮于丹

鮮于丹,東吳將領。曾隨呂蒙攻取荊南三郡,後參加了夷陵之戰。.

查看 荆州和鮮于丹

许圣

许圣,是中国东汉时期南郡巫縣(今天重慶市巫山縣東)蛮人的一个部落首领。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许圣因為郡縣官府收稅不均,率领少数民族起事反汉,永元十四年(102年)漢和帝派遣使者都督荊州各郡兵馬萬餘人鎮壓,许圣軍憑險據守,和漢軍對峙。後來被官軍分路進攻,兵敗請降,族人被漢朝遷徙到江夏郡(今湖北省安陸市)一帶居住。.

查看 荆州和许圣

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东吴的政治家和武將,诸葛瑾胞弟是仕於蜀汉的诸葛亮,族弟是仕於魏的諸葛誕;官至太傅和大將軍,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及丞相。生於經學世家的諸葛瑾,治《毛詩》、《尚書》及《左氏春秋》。諸葛瑾公私分明,雖與胞弟諸葛亮闊別多年,但在出使蜀國時,兄弟聚面只談論公務,私下不相往來。.

查看 荆州和诸葛瑾

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東吳重臣諸葛瑾之子、東吳的權臣和太傅;後遷升為大將軍,官至丞相。孫權臨終,任之輔政大臣,輔助太子孫亮。孫亮即位後,諸葛恪獨攬軍政,初期籠絡民心,東興之戰勝利頗有眾望,但窮兵黷武、大舉進攻魏國,最終輕敵大敗而回;漸失民心未有反思,仍獨斷專權。最終遭到孫峻刺殺、夷滅三族,死時五十一歲。.

查看 荆州和诸葛恪

课船

课船,主要是指应用于明代在长江和汉水上运送税银的内河船只。.

查看 荆州和课船

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隱居東山,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赠太傅,追封庐陵郡公。世称謝東山、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查看 荆州和谢安

谢哲

謝哲(),字穎豫,陳郡陽夏人。.

查看 荆州和谢哲

谢该 (汉朝)

谢该,字文仪。中国东汉经学家。南阳郡章陵县(今湖北省枣阳县南)人。 谢该精通《春秋左氏传》,为当世名儒,门徒有数百千人。建安年间,河东人乐详列举《左氏春秋》疑问数十条求教,谢该为他通解,名为《谢氏释》,流行于当时,后书已不传。出任为公车司马令,后因为父母年老,托病而去。想要回归乡里,会荆州道路不通,不得回去。 少府孔融上书举荐,历述汉高祖创业,韩信、彭越征讨暴乱,陆贾、叔孙通进说《诗》、《书》。光武中兴,吴汉、耿弇佐命,范升、卫宏修述旧业,等文物并列的事迹,谢该继承曾参、史鱼的品德,兼卜商、言偃的文学,请汉献帝不要失贤。汉献帝准奏征还,征拜他为议郎。以长寿而终。对于《左氏春秋》研究有素,从其学者很多。 建武年间,郑兴、陈元传《春秋左氏》学。当时尚书令韩歆上疏,请求为《左氏》立博士,范升与韩歆争论没有结果,陈元上书再请,于是以魏郡李封为《左氏》博士。后群儒固执的人多次廷争。李封卒,汉光武帝难以违背众议,没有再任命《左氏春秋》博士。.

查看 荆州和谢该 (汉朝)

谢述

谢述(),字景先,小字道儿。陈郡阳夏人,东晋太傅谢安第二兄谢据之孙。 次兄谢纯担任荆州刺史刘毅门下的卫军长史,在江陵为官,他前往跟随。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刘裕率王镇恶等将领攻击有二心的刘毅,刘毅兵败,谢纯被杀,谢述带着谢纯棺柩和家属坐船回金陵,途中遇暴风,装载谢纯棺柩的船只被吹不知去向,谢述乘小船去寻找,谢纯妻庾氏劝他不要去,谢述执意要去搜寻,最终找到半沉于水中的棺柩船只,他这一兄弟情深的行为受到宋武帝刘裕的嘉奖,在视察豫州时,重用他为主簿。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征讨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谢述以太尉府参军随军从征。以功封吉阳县五等侯。 谢述长兄谢景仁是宋武帝刘裕的亲家,景仁喜爱三弟谢甝而厌恶四弟谢述,有次宴请刘裕,原本希望能让谢甝相陪,但刘裕却叫谢述来,谢述知道长兄谢景仁不喜欢他,推脱请假不来,刘裕对他很看重,亲自去召唤,等他来后才开始宴席。后来谢景仁生病,谢述尽心营视,侍奉汤药,十多天顾不上洗涤、梳头,景仁深为愧疚,兄弟感情从此变得非常友爱。义熙十二年(416年),谢景仁去世,因身材肥壮,买来的几个棺木皆不合用,直至谢述亲自出去挑选才解决问题。 刘裕为帝后,谢述担任尚书祠部郎、太子中舍人,出补长沙内史。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拜为中书侍郎,后任武陵太守、彭城王刘义康门下的长史、领南郡太守。元嘉六年(429年),担任刘义康司徒府的左长史,转任左卫将军。他与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是异常之交,谢述“美风姿,善举止”,刘湛每次对人说:“我对谢道儿是百看不厌。” 元嘉十年(433年),谢述出任吴郡太守、补吴兴太守。在郡清廉,为吏民所怀。他有心虚疾,性格有时乖僻。元嘉十二年(435年)在吴兴太守任上去世,时年四十六岁。他的棺木被运回金陵安葬,殷景仁、刘湛两人离城数十里去迎接,望船而流泪。 谢述夫人顺阳范氏,是范晔之姐,有三子:谢综、谢约、谢纬。谢综善于隶书,与舅范晔谋反被杀,弟谢约也连坐而死,谢约因尚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又素受谢综、谢约的厌恶,被免于死罪,流放广州。孙子谢脁为南齐的著名诗人。.

查看 荆州和谢述

谢澹

谢澹(),字景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谢安的孙子,谢瑶的儿子,谢该、谢模、谢璞的兄弟。.

查看 荆州和谢澹

賴厷

賴厷,荊州零陵郡人, 蜀漢太常卿賴恭之子。曾為丞相西曹令史,隨諸葛亮治理漢中。很年輕便去世了,諸葛亮深感痛惜。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參軍張裔、蔣琬的信中寫道:「令史失去了賴厷,掾屬也失去了楊顒,這是朝廷的重大損失阿。.

查看 荆州和賴厷

賈充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襄汾县)人,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是三国時代仕於魏國和西晋兩個朝代的大臣。西晉建國功臣,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心腹,其女兒賈褒及賈南風分別嫁予司馬炎弟司馬攸及兒子司馬衷,與皇室結為姻親,地位顯赫,諡號武公。.

查看 荆州和賈充

费观

費觀(),或名覲,字賓伯,東漢三國時代蜀漢將領,荊州江夏鄳人。.

查看 荆州和费观

费恭

費恭,三國時代蜀漢官員,荆州江夏郡鄳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將軍費禕之子,費承的弟弟。.

查看 荆州和费恭

贺兰祥

賀蘭祥(),字盛乐,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员。.

查看 荆州和贺兰祥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該時期的越南受中國的隋、唐等王朝統治,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此一時期的起迄時間,越南史家陳重金(即陳仲金)定為603年至939年;另有定為602年-905年。是越南歷史上被中國隋朝及唐朝統治,並過渡至獨立建國的時期。602年,隋文帝派遣大將劉方平定了前李朝李佛子的勢力,將今越南北部直接置於隋朝的統治之下。621年,唐朝取代隋朝並繼續統治安南,並設置都護府(曾稱作交州總管府、交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鎮南都護府等)及節度使等軍政官署,管轄當地。在第三次北屬期間,該地曾爆發多起民變,並受環王國(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闍婆(位於爪哇)、南詔國(位於中國西南)的侵擾。到唐末五代時期,曲承裕成為靜海節度使,其後,越南人士逐漸取得自主權力,標誌著第三次北屬時期結束。.

查看 荆州和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43年-544年,)是越南歷史上一段被中國統治的時期,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 公元40年,在徵氏姐妹的領導下,交州爆發了反漢的起義。43年,漢伏波將軍馬援領兵平叛,殺死二徵。交州重歸漢朝管轄,第二次北屬時期開始。 在這一時期,今越南地區曾先後被置於東漢、交州士氏政權、東吳、曹魏、晉朝、劉宋、南齊、南梁的統治之下。541年,交州爆發了李賁起義。544年,李賁稱帝,建立萬春國政權,標誌著第二北屬時期的結束。.

查看 荆州和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

趙偲

赵偲(),宋朝皇子、封越王。宋神宗赵顼的十四子(遗腹子),生母林贤妃。 元豐八年(1085年)八月生。元祐元年(1086年)八月賜名,授檢校太尉、武成軍節度使,封祈國公。八年(1093年)五月,加開府儀同三司。紹聖五年(1098年)三月,改武安軍,進封永寧郡王。元符二年(1099年)二月出閤。五月,改鎮安、集慶等軍,進封睦王。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改清海、鎮海等軍,遷守司徒,進封定王。九月,改武寧、武勝等軍。 崇寧元年(1102年)三月,改成德、定武等軍,遷守太保、真定尹。二年(1103年)五月,改淮南、永興等軍,揚州、雍州牧。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改荊南、泰寧等軍,荊州、兗州牧,進封鄧王。三年(1109年)正月,改鳳翔、山南西道,遷守太尉,鳳翔、興元牧,進封越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遷太傅。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改永興、成德等軍,遷太師,雍州、真定牧。二年(1127年),太上皇赵佶被金朝虏到青城,父老道遇赵俁、趙偲二王,哭着说:“愿与王俱死。”徐秉哲捕拿为首的父老,将其杀,派兵卫送二王到金营,金兵北掳至庆源境上,赵俣饿死,越王赵偲至韩州,建炎三年(1129年,金天会七年)八月,趙偲去世。 南宋绍兴初年,有个叫崔绍祖的人到寿春府,自称越王次子,受太上皇蜡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兴师恢复江山。镇抚使赵霖上报皇帝。宋高宗将他召赴行在,事情败露,送台狱伏罪,在越州被棄市。 清代董鄂氏出身的尚书铁保自称赵偲后裔。.

查看 荆州和趙偲

趙似

楚荣宪王赵似(),宋朝宗室。 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的十三子,生母朱德妃(追尊钦成皇后朱氏),宋哲宗的同母弟弟。 元豐六年(1083年)十二月生。七年(1084年)十二月,賜名赵似,授檢校太尉、集慶軍節度使,封和國公。宋哲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普寧郡王。紹聖五年(1098年)三月出閤,改橫海、鎮海等軍,進封簡王。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崩,向太后议立新君。赵似作为哲宗的母弟,得到宰相章惇的推荐。太后不满哲宗的母弟再继承皇位,会进一步提升其母朱氏的地位,说:“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赵佶。宋徽宗即位,改赵似武昌、武成軍,遷守司徒,進封蔡王。八月,改保平、鎮安等軍,遷太保。九月,改鳳翔、雄武等軍,鳳翔尹。蔡王府史有不满之言,似上表待罪。左司江谏江公望上疏,宋徽宗没有追究赵似。崇寧二年(1103年)五月,改荊南、武寧等軍,荊州、徐州牧。五年(1106年)三月薨逝,輟朝七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追封韓王。及葬,四臨其喪,仍御書御制挽詞二首賜之。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追封楚王,諡榮憲。子赵有恭,定国军节度使、永宁郡王。.

查看 荆州和趙似

趙佖

吳荣穆王赵佖(),宋朝宗室。 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赵顼的九子,生母武贤妃,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生。六年(1083年)閏六月賜名赵佖,授檢校太尉、山南東道節度使,封儀國公。年幼时曾患严重急惊风,几乎丧命,为儿科名医钱乙治疗痊愈。 宋哲宗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大寧郡王。紹聖二年(1095年)三月出閤,改鎮安、武勝等軍,進封申王。五年(1098年)三月,改保平、奉寧軍,拜司空。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崩,无儿子。赵佖在诸弟中年龄最长,但嫡母向太后以他有目疾为理由(可能是幼年惊风导致的斜视),不支持他即位。神宗十一子宋徽宗赵佶即位,以赵佖为帝兄,加殊礼,改永興、成德等軍,京兆、真定尹,遷守太傅,進封陳王,賜贊拜不名。九月,改荊南、淮南,遷守太尉,荊州、揚州牧。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二月,賜詔書不名。崇寧二年(1103年)五月,改河東、山南西道,遷守太師,太原、興元牧。三年(1104年)十二月,賜入朝不趨。五年(1106年)十一月薨逝,輟朝七日,贈尚書令、兼中書令、徐州牧,追封燕王。及葬,四臨其喪,宋徽宗禦書禦製挽詞二首。大觀元年(1107年)正月,加贈侍中,追封吳王,諡号榮穆。.

查看 荆州和趙佖

趙範 (三國)

趙範,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人,在漢末擔任荊州的桂陽太守。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推薦劉琦擔任荊州刺史,南征荊州四郡;如秋風掃落葉,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與零陵太守劉度都望風而降,後來趙範被偏將軍趙雲取代擔任桂陽太守。 趙範的樊姓嫂子守寡,外貌有國色天香的姿態,趙範投降後,希望能促成樊氏和趙雲的婚事。趙雲推辭說:「我和你趙範同姓,你哥哥就像我哥哥一樣,所以和你嫂子結合似乎不妥。」於是很堅持的推辭他。當時有人勸趙雲容納她當自己妻子,趙雲回覆:「趙範其實是被迫投降,他的心思並不可測。天下好的女性不少,我何必真的要如此呢?」最後還是沒有娶樊氏。最後,趙範果然如趙雲所料,有異心而逃,趙雲沒有受騙,趙範而後不知所終。.

查看 荆州和趙範 (三國)

趙韙

趙韙 ,巴西人,東漢末年官員。.

查看 荆州和趙韙

趙戩

趙戩 ,字叔茂,京兆長陵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赵岐从子。.

查看 荆州和趙戩

路 (行政区划)

路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陳朝也有名為“路”的行政區劃。.

查看 荆州和路 (行政区划)

麦城

麦城,古地名,在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麦城村境内。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关羽失守荆州,暫走麦城,最终被马忠所擒。.

查看 荆州和麦城

黎阳之战

黎阳之战是东汉末年202-203年军阀曹操针对已故对手袁绍之子袁尚、袁谭兄弟的一次入侵尝试。袁绍死后四个月的202年农历九月,双方发生了第一场战事。虽然此战以曹操撤军告终,却使袁氏兄弟矛盾激化,曹操暂退后,身为哥哥的袁谭兵变反对弟弟袁尚。.

查看 荆州和黎阳之战

黃巾之亂

巾之亂,又称黄巾起义、黃巾民變、黄帢贼乱,是中国東漢灵帝時的大规模民變,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以宗教形式(太平道)組織的暴动之一,開始於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由張角、张宝、张梁等人領導,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漢末三國時期一干著名群雄幾乎都有直接、間接參與討伐黃巾軍作為爭霸天下的起點。.

查看 荆州和黃巾之亂

黃巾軍人物

黃巾軍人物為後漢中平年間參與黃巾之亂的黃巾軍人物,包含正史《三國志》所記載的史實人物及《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查看 荆州和黃巾軍人物

黄忠

黃忠(),字漢升,荊州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蜀漢的著名將領。本為漢末群雄劉表部下中郎將,長沙太守韓玄部將,後成為劉備部將,歷任討虜將軍、征西將軍,官至後將軍,去世後諡號為剛侯。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黃忠与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合为一传(《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罗贯中的長篇小說《三国演义》中又将該五人并称“五虎上将”,广为世人所知。.

查看 荆州和黄忠

黄承彦

承彦(),沔南白水人(今湖北省洪湖市),中国东汉末年的荆州名士。“承彦”有可能是黄承彦的名,但也有可能是他的字。.

查看 荆州和黄承彦

輔匡

輔匡,字元弼,三國時期蜀漢將領。荊州襄陽郡人。.

查看 荆州和輔匡

齐己

己 (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 胡德生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查看 荆州和齐己

齐和帝

齊和帝蕭寶融(),字智昭,南齊的末代皇帝,齊明帝蕭鸞第八子,母萧鸾原配追赠皇后刘惠端。494年被封為隨郡王,499年改封為南康王並任荊州刺史,駐守江陵。 501年三月,蕭衍發兵攻打蕭寶卷,並且立蕭寶融為皇帝;蕭衍進入建康後,便將蕭寶融於502年接入建康。同年,蕭寶融封蕭衍為梁王,不久蕭衍以蕭寶融名義殺害湘東王蕭寶晊兄弟,後來又殺掉齊明帝其他的兒子。不久蕭寶融便被迫禪位予蕭衍,南齊到此滅亡。 蕭衍即位後封蕭寶融為巴陵王,在姑孰建立宮室供其居住;而不久蕭寶融也被蕭衍所殺。.

查看 荆州和齐和帝

齿龈颤音

齿龈颤音是辅音的一种类型, 在很多语言中使用,如俄语、藏语、西班牙语、亚美尼亚语和波兰语、意大利语、瑞典语、德语、阿拉伯语、挪威语、冰岛语、芬兰语、马来语、蒙古语、土耳其语、满语、鄂伦春语、锡伯语、泰语、维吾尔语、邵語等。國際音標符號反映了齒顫音、齒齦顫音和齒齦後顫音,其X-SAMPA符號也是。在中文環境,齒齦顫音又稱為大舌音、大舌顫音或彈舌音,與小舌顫音相對。齿龈颤音是舌尖颤音中的最常见的一种。除了部分西南官话和吴语宣州片等個別方言外,大部分地區的漢語方言及普通話均无此音。.

查看 荆州和齿龈颤音

龍陽縣 (武陵)

龍陽縣。三國吳赤烏十一年(248年)分吳壽縣地置龍陽縣,今漢壽縣地,縣治即今漢壽縣城。晉屬荊州武陵郡。南朝宋屬郢州武陵郡;南齊因之;隋屬荆州武陵郡;唐屬山南道朗州;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改名辰陽縣。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復名龍陽縣,紹興五年(1135年)升為龍陽軍,移縣治於黃城砦。紹興三十年(1160年)降為龍陽縣。又移縣治於今漢壽縣城。屬常德府。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為龍陽州,屬常德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復降為龍陽縣。明、清二朝屬常德府。民國二年改名漢壽縣。.

查看 荆州和龍陽縣 (武陵)

龐大奎

庞大奎(),字云章,号星斋,江苏常熟西乡塘桥(今张家港市塘桥镇)人,清朝政治人物。庞大奎少有文名,嘉庆年间高中会元,殿试三甲,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知县、同知等职,官至湖北汉阳府知府。庞大奎出身的塘桥庞氏是晚清常熟“翁庞杨季、归言屈蒋”八大著姓之一,产生过祖孙三代四人翰林的科甲盛事。首创庞氏家族进士功名的,即是“领袖南宫第一人”的庞大奎。.

查看 荆州和龐大奎

龐林

林(),表字不詳,襄陽人。東漢末劉備重要謀士龐統的弟弟,起初為蜀漢官員,後來投降曹魏,成為魏國官員。《三國志》中對龐林的記載很少,只記在《龐統傳》末。.

查看 荆州和龐林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查看 荆州和辛亥革命

辛毗

辛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期人物,原属袁绍部下,后来归顺曹操,为魏國重臣。.

查看 荆州和辛毗

迦毕试

迦毕试(梵文:कापिश,IAST:Kāpiśa;Kapici,Kapisaya),又译迦臂施、迦毗尸、迦卑试、迦比沙、劫比舍也,是1世纪时阿富汗境内古国,在今喀布尔西北60公里的贝格拉姆城(Begram)。今卡比萨省得名于此。1世纪时,迦毕试曾是贵霜王朝的夏都。241年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攻占迦毕试。后被嚈噠统治。 唐贞观年间,高僧玄奘到印度取经,曾取道巴米扬来到迦毕试国。《大唐西域记》有专章:“迦毕試国。周四千餘里。北背雪山。三陲黑岭。国大都城周十餘里。宜穀麥多果木。出善馬郁金香。异方奇貨多聚此国。……文字大同睹貨邏国。习俗语言风教颇异。服用毛氎衣兼皮褐。貨用金錢銀錢及小銅錢。規矩模樣异于諸国。王窣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懾鄰境统十餘国。爱育百姓。敬崇三宝。”。 贞观年间,沙门玄照法师经缚渴罗、纳婆毗诃罗到迦毕试国。到过迦毕试国的还有荆州江陵道琳法师。.

查看 荆州和迦毕试

郝普

郝普()字子太,義陽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先後為劉備勢力與孫權勢力將領,官至吳國廷尉。.

查看 荆州和郝普

胡夏行政區劃

夏(十六国)到431年為吐谷渾所滅為止,地方行政建置方面,在史料中並不是很清楚。因政權的性格比較突出,往往始佔旋丟,用心只在擄掠人口,對其地方行政職官名號不能過於深究。牟發松推測夏的州,實際上並不存在,州在夏境內並沒有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以州名地,以州牧刺史官人,都不過名號而已。(見牟發松《十六國時期地方行政機構的軍鎮化》,《晉陽學刊》1985年第6期,第39—47頁。)但在關中一帶,州郡體系在形式上仍然存在。夏設置的州有如下:.

查看 荆州和胡夏行政區劃

胡威

胡威(),字伯虎,一名胡貔,淮南壽春人。曹魏末年及西晉官吏,三國時曹魏官員胡質之子,父子皆以清廉著名。.

查看 荆州和胡威

胡亢

胡亢(),中國西晉末期至五胡十六國前期人物,本係晉新野王司馬歆帳下的牙門將,西晉永嘉六年(312年)在竟陵(在今中國湖北省內)聚眾起兵,自稱「楚公」,劫掠荊州一帶,並命前司馬歆屬下的南蠻司馬杜曾為竟陵太守。 胡亢個性猜忌,連殺手下驍將數人。次年(313年),杜曾怕大禍臨頭,暗中引變民王沖的軍隊攻擊胡亢。胡亢把全軍精銳派出城抵擋,城中空虛,遂被杜曾乘機所殺,部眾也被併吞。.

查看 荆州和胡亢

胡班

胡班,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汉桓帝時議郎胡華之子。 胡班开始是滎陽太守王植的从事。关羽千里走单骑,斬東岭关守将孔秀、洛陽太守韓福、部下孟坦、沂水关守将卞喜。王植计划暗殺关羽,于是热情招待关羽一行,暗中命令胡班火烧关羽的住所。胡班想要看看关羽的相貌,见了,失声叹道:“真天人也!”关羽听到,问了胡班的姓名,把胡華的信给胡班看了。胡班于是把王植的阴谋告知。关羽大驚,护送二位嫂嫂离开馆驿。王植追击、被关羽拦腰一刀,砍为两段。关羽途中感念胡班不已。 后来,胡班到荆州来投降关羽;关羽念旧日相救之情。劉備即位为漢中王時,令胡班随费诗入川,见汉中王受爵。胡班任牙門将。 劉備命他辅佐張飛守備閬中。張飛被部下范彊、張達殺害。胡班(一作吴班)直接上奏劉備,張飛長子張苞用棺椁成殓張飛遺体,次子張紹守閬中,派遣張苞到成都面见劉備。.

查看 荆州和胡班

胡質

胡質(),字文德,壽春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

查看 荆州和胡質

胡腾

胡腾,字子升,桂阳郡(今湖南省郴州市)人,中国东汉官員。 胡腾年轻时以窦武为师,以学问渊博、行谊正直闻名。初为州、府官吏。汉桓帝巡视南阳,以胡腾为护驾从事。公卿贵戚车骑上万,征收取到费用差役,多得难以计数。胡腾上奏请严禁请托:“天子在国家当中没有内外之别,乘舆所到之处,就是京师。臣请以荆州刺史当做司隶校尉,臣就相当于都官从事。”汉桓帝听从。从此百官肃然,没人敢有非分之求,胡腾因此显名。 汉灵帝即位,窦武为大将军,把持朝政,胡腾被辟为佐治属官,担任窦武府掾,后因窦武在谋诛宦官曹节事件中兵败自杀,胡腾独自卫窦武收尸下葬举办丧事殡敛行丧,也被禁锢不得做官。胡腾及令史南阳张敞一起帮助窦武之孙窦辅逃到零陵郡界,诈称窦辅已死,胡腾养为己子,为他聘娶妻子。后举桂阳孝廉。建安年间,荆州牧刘表征辟窦辅为从事,恢复窦姓。党锢之禁结束,胡腾官至尚书。.

查看 荆州和胡腾

胡昭

胡昭,字孔明,潁川人。東漢末及三國時隱士、書法家。喜歡研究史書,與鍾繇、邯鄲淳、衛顗、韋誕等都有名氣。.

查看 荆州和胡昭

郢(读作yǐng ㄧㄥ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楚国的首都。 楚国在建国初期定都丹阳(古丹阳位于河南淅川境内)。后来为了和一些小国家争夺汉中,迁都郢(鄢郢,或作疆郢),后又东迁郢都(纪郢、南郢)。在今湖北省西部、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楚纪南故城,被认为是郢都所在。位于今周口市淮阳县的陈楚故城,则被认为是之后的陈郢。楚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国都东迁至寿春,命名为郢,后世所称寿郢。.

查看 荆州和郢

郢州 (刘宋)

郢州,南朝劉宋孝建元年(454年)分荊州之江夏、竟陵、隨、武陵、天門5郡,湘州之巴陵郡,江州之武昌郡,豫州之西陽僑郡設置,州治夏口(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齊、梁、陳因之,轄域日益縮小。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改為鄂州。.

查看 荆州和郢州 (刘宋)

郭國基

*本條目敘述的不是電視劇角色。 1969年競選立法委員時在宣傳車上以大砲凸顯敢言無懼形象拜票的臺灣民主運動先驅郭國基 郭國基(Koeh Kok-ki;)是台灣的政治人物。出生於東港(今屏東縣東港鎮)。 擔任台灣省議員期間,郭國基問政強悍,與吳三連、李萬居、郭雨新、李源棧、許世賢並稱為省議會「五龍一鳳」。他曾經說過「賜我光榮死於議壇」,結果一語成讖,當選立法委員第一年的開議初期因癌症而病故。 郭國基在台灣省參議會最著名的事蹟是,在1950年於省參議會中質詢台大校長傅斯年後,傅因校務勞累下台後腦溢血病逝,代理議長李萬居接受《台灣新生報》訪問時表示傅斯年「棄世」時遭記者誤傳為「氣死」,導致台大學生遊行至省參議會要求交出郭國基的事件。.

查看 荆州和郭國基

郭嘉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省禹州市),初為東漢末年群雄袁紹麾下,後成為曹操麾下重要謀士,任司空府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諡號貞侯。.

查看 荆州和郭嘉

郭贺

郭贺(),字乔卿,广汉郡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人,中国東漢官员。 祖父郭坚伯,父亲郭游君,都有气节,不出仕王莽。郭贺通晓法律,初为广汉主簿,广汉郡太守蔡茂梦见坐在大屋子里,房梁上有三株谷穗,蔡茂跳起来拿,得到中间的一棵,马上就弄丢了。他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席庆贺:“大屋是宫府的形象。房梁上有禾穗,是人臣的上禄征兆。得到中间的一棵,是中台之位。文字上禾失为秩,虽说是丢失,实际是得到禄秩。三公有空缺(衮职有阙),府君会补任的。”不满一月,汉光武帝徵蔡茂为司徒,蔡茂辟郭贺为司徒掾。 建武年间,郭贺累官为尚书令,在任六年,通晓原来的行政惯例,对时政多有匡益。郭贺出任荆州刺史,被皇帝接见赏赐,恩宠有加。到任後,有突出政绩。百姓满意,歌唱称颂他:“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汉明帝巡视到南阳,他特别受到赞赏,赐给他三公之服,黼黻冕旒。三公穿衮冕。黼好像斧形,黻像两个“己”子相背。冕是用木头做的,衣服用帛做的,玄上纁下,宽八寸,长一尺六寸。旒就是冕前后的垂玉,天子十二旒,上公九旒。而且要他出行时揭去车上的帷幕,以便百姓观看,来表彰他的道德。经过的地方,官民指着他互相提醒,无不以其为荣。永平四年(61年),徵拜为河南尹,治理以清静无为著称。任职三年而卒,汉明帝下诏书哀悼他,赐给他车一乘,钱四十万。.

查看 荆州和郭贺

郭振东

郭振东(GUO Zhendong,),湖北荊州沙市区人,中国男子羽毛球运动员,2013年全運會後退役。.

查看 荆州和郭振东

都兴阿

都興阿(1818-1875)又做德興阿,字直夫,郭貝爾氏,滿洲正白旗人。.

查看 荆州和都兴阿

都督

都督是中國歷史上的中國古代軍事指揮官官名。最初是軍隊中的監察官,與監軍相同。在魏晉之後演變為統領軍隊的軍事長官之職。突厥语与蒙古语中的脱脱一名来自都督。.

查看 荆州和都督

都統

都統是中國古代武官名。十六國前秦始置。清代以後常置,在武職中秩品僅次於駐防將軍。中華民國在北洋政府時期則沿用之。.

查看 荆州和都統

阴兴

兴,中国东汉時代初期武将、政治人物。表字君陵,荊州南陽郡新野县人。父陰陸,異母兄阴识,同母姐汉光武帝皇后陰麗華,同母弟陰訢、阴就,其子阴庆、阴博、阴员、阴丹,从祖兄陰嵩。管仲的後裔。.

查看 荆州和阴兴

阴识

识,中国东汉時代初期武将、政治人物,东汉草創功臣。表字次伯,荊州南陽郡新野县人。汉光武帝皇后陰麗華、阴兴、陰訢、阴就的異母兄,父陰陸,其子陰躬,从祖兄弟陰嵩。管仲的後裔。.

查看 荆州和阴识

阿尔津

阿尔津(v;?-1658年),《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作阿尔晋,伊尔根觉罗氏,因家族世居穆溪,故又作穆奇觉罗氏,满洲正蓝旗人,曾从征辽东、察哈尔、朝鲜等地,入关后先后跟随大学士洪承畴、信郡王多尼等南征,官至宁南靖寇大将军,封一等子兼一云骑尉。.

查看 荆州和阿尔津

阿桂

阿桂(z;),字广廷,章佳氏,初為清满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查看 荆州和阿桂

蘇峻

蘇峻,字子高。东晋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人。晉朝官員,活躍於東晉初年,曾參與討平王敦之亂,但卻是數年後蘇峻之亂的叛軍領袖。.

查看 荆州和蘇峻

蘇代 (三國)

苏代,东汉末年官员,吴郡人。 当时江南宗贼盛行,苏代曾帮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初平元年(190年),长沙郡太守孙坚到北方讨伐董卓,苏代自领长沙太守。刘表担任荆州刺史,贝羽为华容长,苏代和他各阻兵作乱。蒯越认为袁术勇而无断,苏代、贝羽都是武人,不足虑。苏代后被刘表平定。.

查看 荆州和蘇代 (三國)

蘇良嗣

苏良嗣(),封爵温国公,唐朝官员,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时曾任宰相。.

查看 荆州和蘇良嗣

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赣榆地区在历史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查看 荆州和赣榆大事纪年列表

赵俨

赵俨(),字伯然,潁川陽翟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官至司空。.

查看 荆州和赵俨

赵匡 (东汉)

趙匡(),中国东汉初期武将,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人。.

查看 荆州和赵匡 (东汉)

赵累 (三国)

趙累表字不詳,三國時蜀漢將領。.

查看 荆州和赵累 (三国)

赵煚

趙煚(),字賢通,天水郡西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人,西魏、北周、隋朝官员。.

查看 荆州和赵煚

赵萌

趙萌,中国两汉之际更始帝劉玄属下大臣,劉玄的岳父,荊州南陽郡棘陽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东部偏北十余公里的前高庙乡张楼村)人。.

查看 荆州和赵萌

赵頵

端献王赵頵(),宋朝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第四子,母亲宣仁皇后高氏,初名赵仲恪。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英宗即位,赵頵自右內率府副率為博州防禦使、大寧郡公。八月,遷耀州觀察使、鄠國公。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遷左衛上將軍。命給前祿。四年(1067年)正月,加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勝軍節度使,封樂安郡王。九月,加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改封高密郡王。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二月,徙保信、保靜軍節度,進封嘉王。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官制行(元丰改制),換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曹王。 赵頵端重明粹,少时好学,博通群书,书法工飞白、篆籀。宾接宫僚,年满当离去,上奏请留,很多留下至十余年。他很喜欢医书,著有《普惠集效方》,还储药来救病人。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改武昌、武安等軍,遷守太保,進封荊王,賜贊拜不名。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改武寧、鎮海等軍,遷守太傅。四月,改成德、荊南等軍,遷守太尉,真定、江陵尹。三年(1088年)七月去世,享年三十三岁,贈太師、尚書令,荊州、徐州牧,追封魏王,諡号端獻。比葬,三臨其喪。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贈兼中書令,追封益王。 夫人王氏(1056 -1103)秦正献王王审琦玄孙女,成州团练使王克善的第六女。夫人生而端慧,不勤傅姆之教,淑慎不戏,日览图史,取古之贤妇烈女,可以为鉴者,资之以自治。事父母孝谨,友爱兄弟,施及群从,怡怡如也。年十有六,以令族淑德选为王夫人。熙宁五年,备礼娉于禁中,初封嘉国。元祐元年,王出就外第,进封潭国。元符三年,今天子嗣位,进封越国。崇宁二年五月十一日,薨于亲贤之第,享年四十七。赠魏越国夫人。 赵頵生十子:.

查看 荆州和赵頵

赵铎

赵铎(),明朝中期四川民变首领,四川德阳人。.

查看 荆州和赵铎

赵慈

赵慈,东汉末年的军士。 东汉末年发生江夏士兵赵慈起事。中平三年(186年)二月,江夏郡(在今湖北省云梦县)的兵士赵慈聚众造反,杀死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太守秦颉,攻没六县。六月,荆州刺史王敏讨伐赵慈,将他斩杀,平定赵慈起事。.

查看 荆州和赵慈

閻宇

閻宇,字文平,荊州南郡(治今湖北省荊州市)人。.

查看 荆州和閻宇

董允

董允(),字休昭,三國時期蜀漢的大臣,与蒋琬、费祎在诸葛亮逝世后同掌蜀汉军政。董允在世時,黃皓畏懼董允而不敢作歹。.

查看 荆州和董允

董訢

董訢,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葉县方城附近堵乡人。 新末後漢初群雄之一,出身階層初期经历等不詳。建武2年(26年)、董訢在南陽郡宛县反漢,捉住了南陽太守劉驎。揚化将军坚镡、右将軍萬脩攻破宛城,董訢败逃堵乡。漢大司馬吴漢在进军途中抢奪南陽郡新野,破虜将軍邓奉在南陽郡育陽(淯陽)叛汉,撃破吴漢。董訢和邓奉同盟,南北挟撃堅鐔。万脩因病去世,堅鐔独守宛城。 同年十一月,光武帝廷尉岑彭任命为征南大将軍,率将軍8人攻撃董訢。邓奉救援董訢,岑彭以下漢将历经苦战。建武三年(27年)三月,光武帝親征。董訢派遣別队阻击,岑彭在葉县撃破別队。光武帝到達堵陽、邓奉逃到淯陽,董訢降伏汉。.

查看 荆州和董訢

蒯夫人

蒯夫人(),三國荊州襄陽人。是魏國南陽太守蒯鈞之女,其外祖父則是魏國重臣王肅,故蒯氏也是晉武帝的姨表妹。後於泰始年間嫁於孫秀為妻。.

查看 荆州和蒯夫人

蒯姓

蒯姓(蒯,注音ㄎㄨㄞˇ 拼音为Kuǎi),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95位。.

查看 荆州和蒯姓

蒯越

蒯越(),字異度,東漢末年荊州南郡中廬人,蒯良之弟。為人足智多謀,魁杰並有雄姿。是荊州牧劉表的重要謀士,被劉表譽為臼犯之謀。.

查看 荆州和蒯越

蒯良

蒯良(生卒年不詳),字子柔,東漢末年荊州南郡中廬人,荊州牧劉表麾下的重要謀士,被劉表譽為「雍季之論」。.

查看 荆州和蒯良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蘇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领导这一时期的文坛长达五十年。在政治上钱视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被视作“贰臣”。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后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查看 荆州和钱谦益

蒙华铁路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简称蒙华铁路,又称蒙吉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条在建的以煤炭运输为主的铁路。线路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浩勒报吉站至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站,全长1878.708公里。.

查看 荆州和蒙华铁路

蒙古八旗

蒙古八旗(a),本称八旗蒙古,简称蒙古或蒙古旗。旗下之人称蒙古、蒙古旗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八旗旗分中人口最少的,主要由科尔沁、喀喇沁等临近后金之地的漠南蒙古内附降人所组成。在后金对蒙古各部和明朝的战争中,蒙古八旗常常担任向导全军的角色,这是其的重要性的直接体现。.

查看 荆州和蒙古八旗

邊荒傳說

《邊荒傳說》是香港作家黃易所寫的武俠小說作品,以五胡亂華中淝水之戰後的時代為背景,期為自己一系列武俠小說來龍去脈做總結。本書2001年-2005年由香港黃易出版社出版(共四十五冊);2007年臺灣由時報出版社出版(共十五冊),2015年臺灣由蓋亞文化重新推出完整版(共十五卷)。三位主角分別為燕飛、劉裕和拓跋珪。部分角色及情節在黃易其後作品(如《日月當空》)中出現。.

查看 荆州和邊荒傳說

邺之战

204年的邺之战发生在中国东汉末年,交战双方为军阀曹操与其敌人袁绍的儿子和继承者袁尚,战事发生在袁氏大本营邺城。曹操当时已和与袁尚发生继承权之争的其兄长袁谭结盟,并在袁谭要求下围邺城。此次围城战成功将袁氏逐出冀州,曹操此后将邺城作为主要军事基地。.

查看 荆州和邺之战

邵陵郡

邵陵郡,中国孙吴时设置的郡。初名昭陵郡,西晉時更名。.

查看 荆州和邵陵郡

邓奉

邓奉,中国新朝末年东汉初期武将。荊州南陽郡新野县人。东漢草創期功臣邓晨的侄子(兄子),弟邓终。.

查看 荆州和邓奉

铁忠

铁忠()原名铁良,字韵铮。满洲镶白旗人,因祖先驻防荆州而入籍江陵。清朝及中华民国军事人物。.

查看 荆州和铁忠

蔡夫人

蔡夫人是後漢時代荊州牧劉表的后妻,亦是劉表屬下將領蔡瑁之姊。劉表的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都不是蔡夫人而是劉表的元配所生的。由於她的侄女嫁給了劉琮,因此蔡夫人對劉琮偏愛,常在劉表面前稱讚劉琮而說劉琦的不是。劉表死後,她聯合蔡瑁令劉琮取代劉琦成為繼承者。 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是蔡夫人的外甥女(也即蔡夫人的姊姊之女兒)。.

查看 荆州和蔡夫人

蔡瑁

蔡瑁(),字德--,荊州南郡襄陽人,東漢末期名族人物,南郡大士蔡諷之子,劉表繼妻蔡氏之弟。.

查看 荆州和蔡瑁

蔡道恭

蔡道恭(),字怀俭,南朝齐、南朝梁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北)人。 刘宋益州刺史蔡那之子。蕭長懋赴任雍州,召蔡道恭为雍州主簿,担任員外散騎常侍。後因战功,累進越騎校尉、後軍将軍。建武末年,出任輔国司馬、汝南县令。南齐南康王蕭宝融赴任荊州,推薦蔡道恭为西中郎中兵参軍,加輔国将軍。 永元二年(500年),蕭衍起兵,蔡道恭在属下任冠軍将軍、西中郎諮議参軍。中興元年(501年),蕭宝融即位为齐和帝,蔡道恭任右衛将軍。巴西郡太守魯休烈攻打蕭衍,蔡道恭任持節、督西討諸軍事与他作战,鲁休烈降伏。因功转任中領軍,固辞不受,出任使持節、右将軍、司州刺史。 天监元年(502年),因南梁建国之功,封漢寿县伯,进号平北将军。天监二年(503年),北魏中山王元英率軍围攻司州(治所在河南省信阳市)。他率领五千人抗御,坚守城池数月之久、重创魏军,后来次年五月在城中忧心而病故。临终时,命部下取所持节对侄子蔡僧勰说:“禀命出疆,凭此而已。既不得奉以还朝,方欲携之同逝,可与官柩相随。”曹景宗援軍不至,八月州城陷落,蔡道恭追贈使持節、都督司州諸軍事、司州刺史、漢寿县開国伯、镇西将軍。天监八年(509年),北魏返還蔡道恭的遺体,葬在襄陽。子蔡澹嗣任河東郡太守。.

查看 荆州和蔡道恭

鄧粲

邓粲(),字长真,东晋政治人物、歷史家。.

查看 荆州和鄧粲

鄭士元

鄭士元,又稱鄭士原,字好仁,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台州路寧海縣水車(今浙江省寧海縣)人,明朝官員。 鄭士元有才學,洪武四年(1371年)中進士,后升爲湖廣按察使僉事,有荊、襄士兵搶掠民女的事件,官吏不敢過問,鄭士元向將領說話,所掠婦女得到歸還。安陸有冤獄,御史臺已定案,鄭士元仍上奏是冤案,最終得直。后因空印案被牽連而下獄。出獄后,因其弟鄭士利上言解釋空印案,而被輸作江浦。.

查看 荆州和鄭士元

鄖陽民變

鄖陽民變,又稱“鄖陽盜亂”“鄖陽起義”,為明代中期成化年間,河南西華的“劉千斤”劉通、“石和尚”石龍、“李胡子”李原等人率数万流民造反的歷史事件。明朝兵部尚书白圭、都御史項忠指挥镇压,四路围攻,最终平定民變。明憲宗后又命都御史原傑負責平撫,并設立鄖陽撫治以及鄖陽府等州縣進行管理。.

查看 荆州和鄖陽民變

鄂輝

鄂輝(v,),滿洲碧魯氏,滿洲正白旗人。 鄂輝自前鋒分發四川試用守備。七遷建昌鎮總兵。跟從大學士阿桂平定蘭州回亂,授予法什尚阿巴圖魯名號。再遷為成都將軍。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署理四川總督。將軍福康安征討臺灣亂民林爽文,乾隆帝命令鄂輝率領四川屯練降番濟師。再授職參贊,跟從渡海救援嘉義。鄂輝屯兵東莊溪橋,攻克牛稠山竹柵,嘉義圍遂解。逐賊匪至大排竹後殲滅。大軍攻打斗六門,賊匪自山下撲出,鄂輝督兵衝截,賊匪奔逸,鄂輝攻克大埔林、大埔尾二莊,賊匪遂潰。林爽文自所居大里杙奔內山番界,鄂輝逐之至集埔。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春天,詗知爽文所匿地為東勢角,福康安督師鄂輝及舒亮追捕,自歸仔頭至麻著社,分軍,鄂輝自撲仔離東山路進,舒亮直取東勢角。是役遂俘林爽文,暴亂因此而定。乾隆帝命臺灣嘉義立諸將帥生祠,鄂輝亦與有此榮耀。大軍退兵,將鄂輝之圖形紫光閣,賜雙眼孔雀翎、雲騎尉世職。鄂輝朝熱河行在。 廓爾喀入侵西藏,佔據濟嚨、聶拉木諸地。乾隆帝促使鄂輝回四川,與提督成德帥師赴援,又命侍郎巴忠往按。巴忠先前曾為駐藏大臣,學習西藏事務,示意噶布倫,令他賄賂廓爾喀交回入侵之地。鄂輝等遂與議和,上疏陳善後事。尋授職四川總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爾喀背盟,再次入侵濟嚨、聶拉木諸地。乾隆帝命將軍福康安督師征討廓爾喀,責令鄂輝誤用巴忠之議致令復生事,奪去其官職,授予副都統之職銜駐守西藏,聽從福康安指揮,福康安下令鄂輝督餉。工部尚書和琳彈劾鄂輝得到廓爾喀貢表不上奏,命令奪去他副都統職銜,逮赴前藏荷校以示懲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命令他罷師回京,授拜唐阿。加員外郎銜,遷為熱河總管。 嘉慶元年(1796年),命以侍衛之職到荊州跟從剿滅白蓮教教匪,立下戰功,以都統銜加太子少保,授職湖南提督。屢次大破賊匪,與額勒登保等攻克石隆山,斬殺賊匪首領石柳鄧,受封三等男爵。嘉慶二年(1797年),擢升雲貴總督。嘉慶三年(1798年),逝世,賜諡號「恪靖」,入祀賢良祠。其子鄂彌善承襲爵位。嘉慶四年(1799年),被追議在湖北軍中收受餽贈白金四千両之罪,鄂輝因此被撤出賢良祠不准入祀。.

查看 荆州和鄂輝

金臯

金臯,字鶴卿,號谷庵,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四川成都府綿州軍籍,治《書經》,年三十一歲中式正德六年辛未科第三甲第三十九名進士。十月二十九日生,行二,曾祖金祐,贈知府;祖金爵,布政司左參政;父金獻民,按察使;母文氏(封宜人)。具慶下,妻王氏,兄白,弟皞;泉;晶。由國子生中式弘治十四年四川鄉試第十□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一百四十二名。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歷官右春坊、右贊善,充東宮日講官。緣事貶為荊州推官。.

查看 荆州和金臯

金旋

金旋(),字元機,東漢末年京兆人,有一子金禕。可能是西汉名臣金日磾之后。.

查看 荆州和金旋

蕭子響

蕭子響(),字云音,齊武帝蕭赜第四子,母为张淑妃。 豫章王萧嶷早年无子,养蕭子響为子。后来,萧嶷有了儿子,仍留下了蕭子響,立为世子。齊武帝即位后,任命蕭子響为辅国将军、南彭城太守、临淮太守。蕭子響勇力绝人,常对诸王不敬。因出继的缘故,蕭子響的车服与诸王不同,遂心发怨恨。齊武帝知道此事后,令子響的车服与其他皇子相同。 永明三年四月戊戌(485年5月1日),出任使持节、都督豫州、司州之汝南、郢州之西阳二郡军事、冠军将军、豫州刺史。永明四年(486年),进号右将军。后改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永明六年三月己亥(488年4月16日),有司奏请让蕭子響还本,于是封为巴东王。永明七年二月丙子(489年3月19日),改任中护军。三月庚戌(4月22日),改任江州刺史。十二月己亥(490年2月5日),改任使持节、都督荆、湘、雍、宁、梁、南秦、北秦七州军事、镇军将军、荆州刺史。 蕭子響好武,所用服饰常违制,长史刘寅等连名向齊武帝告发此事。蕭子響闻之大怒,诘问刘寅、谘议参军江愈、司马席恭穆、殷昙粲、中兵参军周彦、典签王贤宗、吴修之、魏景渊。刘寅等不言,遂被蕭子響处死。齊武帝闻之大怒,令蕭子響束首自归。蕭子響不听,率百余人击退了前来的朝臣。齊武帝于是遣丹阳尹萧顺之率军讨伐蕭子響。萧顺之到临后,子響的部下四处逃散。永明八年八月壬辰(490年9月26日),蕭子響被赐死,时年二十二岁。蕭子響死后,被除去属籍,削去爵土,赐为蛸氏。 事后,齊武帝对杀死自己的儿子一事感到悔恨不已,游华林园时,见猿对跳子鸣啸,呜咽流涕。蕭子響被贬为鱼复侯。.

查看 荆州和蕭子響

蕭嶷

豫章文獻王蕭嶷(),字宣儼,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高昭皇后劉智容。.

查看 荆州和蕭嶷

蕭巖

蕭巖(),字义远,中國南北朝時代人物,梁宣帝萧察的第五子,安平王。 蕭巖性情仁厚,历任侍中、荆州刺史、尚书令、太尉、太傅。后来见隋朝要取消梁国,就投奔南朝陈,陈叔宝以他为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及陈朝灭亡後,东扬州百姓推蕭巖为主,抗御隋师。被总管宇文述击败,在长安被处死。隋朝末年,他的孙子萧铣追尊蕭巖为河间忠烈王。.

查看 荆州和蕭巖

蕭緬

萧缅(),字景业,始安贞王萧道生第三子,齐明帝萧鸾之弟,母为懿皇后江氏。 萧缅早年曾出任秘书郎、邵陵王文学、中书郎。建元元年(479年),封安陆侯,食邑一千户。转太子中庶子,后个人侍中。齐武帝即位后,给人五兵尚书,领前军将军,后改任辅国将军、吴郡太守。萧缅有很高的才能,遂出任持节、都督郢州、司州之义阳军事、冠军将军、郢州刺史。永明五年(487年),改任侍中,领骁骑将军,仍迁中领军。永明六年(488年),改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后又改任使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宁蛮校尉、左将军、雍州刺史。 永明九年(491年),萧缅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追赠侍中、卫将军,持节、都督、刺史如故,谥昭侯。长子萧宝晊袭爵。萧缅任职时,深得百姓的敬爱。出丧时,百姓在沔水之边为其设祭,立祠于岘山。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萧鸾篡位,追赠萧缅为侍中、司徒、安陆王,食邑二千户。.

查看 荆州和蕭緬

蕭續

廬陵威王蕭續(),字世訢,梁武帝蕭衍第五子,母为贵嫔丁令光。 天监八年十一月壬寅(509年12月25日),封廬陵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十年(511年),出任轻车将军、南彭城太守、琅邪太守。天监十三年(514年),改任会稽太守。天监十六年六月戊申(517年7月22日),改任都督江州诸军事、云麾将军、江州刺史。普通元年(520年),征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蕭續膂力過人,有很高的驰射之術,曾讓梁武帝大悅。 普通三年正月己未(522年3月9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雍州刺史。普通七年(526年),加號宣毅将军。中大通二年正月戊寅(530年2月14日),改任使持节、都督雍、秦、梁、沙四州诸军事、宁蛮校尉、平北将军、雍州刺史。中大通四年九月乙巳(532年10月28日),改任安北将军。大同元年四月壬戌(535年5月3日),改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大同三年二月庚寅(537年3月21日),改任中卫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大同五年正月乙卯(539年2月4日),改任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月己卯(8月27日),改任使持节、都督荆、郢、司、雍、南秦、北秦、梁、巴、华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蕭續貪財好色,极意收敛,仓库盈滿,臨死時產生悔意,派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向皇帝送交金银器千馀件,梁武帝才知道他的富有。太清元年正月壬寅(547年2月9日),蕭續去世,追贈司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給鼓吹一部,谥曰威王。.

查看 荆州和蕭續

蕭瓛

蕭瓛(),字欽文,梁明帝蕭巋第三子。封義興王。 蕭瓛幼時有令譽,能屬文,特受父親寵愛。出任荊州刺史时,頗有能名。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欲取締西梁政权,崔弘度率领隋軍到達鄀州後,梁朝群臣都很恐懼,無計可出,只有蕭瓛建議南奔陳朝。蕭瓛遂與叔父安平王蕭巖投奔陳朝,被陳叔寶任命為侍中、安東將軍、吳州刺史。开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吳人推舉蕭巖為主,抵抗隋軍。隋軍總管宇文述擊敗蕭巖、蕭瓛後,將他們押往長安處死,蕭瓛時年二十一歲。.

查看 荆州和蕭瓛

蕭恪

蕭恪(),字敬则,梁武帝萧衍弟弟南平元襄王萧伟的世子。袭封南平王。.

查看 荆州和蕭恪

蕭敬

蕭敬,字克恭,别号梅东居士,明朝宦官,福建延平府南平县人,明英宗到明世宗时期的司礼监太监。 萧敬自幼入宫服役,入司礼监内书堂读书。萧敬财物登记核算无错。得到了明英宗的赏识。把他升为奉御,再升为御用监左监丞。萧敬会射箭,英宗把他升为太监,派他奉使到荆州、襄阳办事。他行事清静,不骚扰百姓。英宗去世後,他被派去给英宗守陵。明宪宗即位后,萧敬负责管理粮仓,之后晋升为司礼监佥书。萧敬与东厂尚铭关系密切,尚铭被抄家,萧敬于是主动请求继续为宪宗守陵。明孝宗即位后,萧敬为司礼监太监,张皇后的弟弟纵容家奴违法乱纪,孝宗都不予追究。萧敬依法判处,不稍宽贷。明武宗即位,萧敬请假回私宅。刘瑾死后,正德七年(1512年),武宗起用七十四岁的萧敬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劝谏武宗到外地游荡作乐。他和宁王朱宸濠有交往,朱宸濠谋反失败,武宗把萧敬罢免。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病逝,由朱厚熜入承帝位,就是明世宗。明世宗命萧敬入宫管理机务。萧敬请求告老退休。世宗准了他的请求。嘉靖七年(1528年),萧敬在宫外私宅病逝。大学士翟銮为他撰墓志铭,杨一清为他写墓表。.

查看 荆州和蕭敬

長孫儉

長孫儉(),本名慶明,後改名儉,河南洛阳人,北魏北平王长孙嵩五世孙。.

查看 荆州和長孫儉

長樂馮氏

长乐冯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长乐郡为郡望的士族,为北燕的皇族。北燕灭亡后,家族分散,其中入北魏者与北魏皇室联姻密切,多至高官。一支则南渡刘宋,定居岭南,成为岭南豪族。.

查看 荆州和長樂馮氏

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中国东汉末年,曹操軍在荆州当阳附近的长坂坡追擊劉備軍。赤壁之戰之前哨戰。.

查看 荆州和长坂坡之战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1984年7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总面积为3386.4平方公里,2007年户籍人口为417,681人。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县政府驻地在龙舟坪镇。.

查看 荆州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查看 荆州和长江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常简称三峡工程或三峡大坝,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以及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壩。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右岸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See also: and and 。.

查看 荆州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沙历史

作为地名,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作为城市,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2400年。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

查看 荆州和长沙历史

长沙市

长沙市(湘语長沙話:tsã13 sɔ33 sɿ21;普通话:Chángshā shì),古又名潭州,别称星城,因地理特色和历史缘由而有“山水洲城”、“屈贾之乡”之名,又因岳麓书院而有“'''潇湘洙泗'''”之誉。长沙是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中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湘浏盆地西缘,辖6市辖区、1县、2县级市。总面积11,820平方公里,主要人口为汉族,母语以新湘语长沙方言为主,浏阳市地区则通用赣语宜浏方言。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经过数十年恢复期,长沙于改革开放后期开始加速发展。2015年长沙设立了中国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数据显示,长沙是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中国GDP总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城市,多项相关人均指标亦常年位居中西部省会第一。长沙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6大产业集群,此外还以传媒、出版为特色产业,湖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简称湖南卫视)收视率和影响力常年占据中国大陆省级卫视榜首。长沙有着杂交水稻育种、国内首台激光3D打印机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设有以“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计算设备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2016年,长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 2017年11月1日,长沙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查看 荆州和长沙市

苏瓌

苏瓌(),字昌容。雍州武功(今陝西省)人。中国唐朝政治家。隋文帝、煬帝时重臣苏威的曾孙。唐中宗时期的宰相,爵封许国公。长子苏颋也是唐玄宗的宰相。.

查看 荆州和苏瓌

英德市

英德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北部,京广铁路线上。隶属于地级清远市,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

查看 荆州和英德市

苻菁

苻菁(),表字不詳,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宗室。景明帝苻健侄兒,官至太尉。後在苻健患病時發動政變,意圖殺太子自立但失敗並遭處死。.

查看 荆州和苻菁

通城县

通城县别称银邑,简称。位于中国湖北省东南部,是咸宁市所辖的一个县。 面积为1129.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8.21平方公里。2007年末,通城县总人口477048人。其中农业人口391022人,非农业人口86026人;男性248372人,占52.1%;女性228676人,占47.9%;县城隽水镇常住人口100433人;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87088人;乡村劳动力174438人,其中:男劳动力95477人,女劳动力78961人;人口密度为422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5.92‰;人口平均寿命73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通城县总人口的5.8%。通城距武汉200公里,距咸宁111公里。.

查看 荆州和通城县

通古斯民族

通古斯民族,指所有使用阿尔泰语系中满-通古斯语族的民族。.

查看 荆州和通古斯民族

老武汉大学

老武汉大学是直属中国教育部领导的,按照中国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发展重点文理科综合大学。这一时期自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国立武汉大学,到2000年8月2日与其他高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查看 荆州和老武汉大学

虞翻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是三国时期東吳的经学家和政治家;既能著书立说,又通醫理和占卜,官至骑都尉。.

查看 荆州和虞翻

陞額祿

陞額祿(),荊州駐防滿洲正藍旗人,同治十二年年癸酉科繙譯舉人,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繙譯進士。曾任吏部主事。.

查看 荆州和陞額祿

虎豹騎

虎豹騎為東漢末年曹操選編精銳所組成的騎兵勁旅,歷來由曹氏一族掌管,包括曹純、曹休、曹真。依史料記載推斷,其存在時間可能僅於東漢建安年間,曹丕建立曹魏之後應被改編入名為「武衛營」的禁軍中。 建安十年(205年),原本聯曹攻弟的袁紹長子袁譚叛變,曹純率領虎豹騎包圍南皮並斬殺袁譚,是為南皮之戰;同年與其爭位的兄弟袁熙、袁尚投奔北方民族烏桓,之後曹純在白狼山之戰率領虎豹騎北征三郡並俘獲烏桓的首領蹋頓。 建安十三年(208年),主掌荊州的劉表去世,劉備率十餘萬人、輜重數千輛,日行十餘里欲攻取江陵,而曹操派遣曹純帶領五千虎豹騎先行急追,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餘里,奔至當陽引發長坂坡之戰,最終擊敗劉備,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 建安十六年(211年),西涼馬超等關中十部在潼關與曹軍對峙時,虎豹騎似乎有參與此役並斬殺西涼大將成宜、李堪。 這支軍隊在正史《三国志》有所记载,小說《三国演义》則是几乎沒有提及。.

查看 荆州和虎豹騎

虞潭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東吳騎都尉虞翻之孙。晉朝時重要官員,多次出任朝內和地方官職,在東晉官至衛將軍。虞潭曾在屢次起兵平定多場叛亂,在協助東晉立國於南方並在其建立後維持其安穩都有極大的功勞。.

查看 荆州和虞潭

陳群 (三國)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今中國河南省許昌),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大臣(曾為劉備效力),「九品官人法」的創建者。.

查看 荆州和陳群 (三國)

陳牧

陳牧,中国新朝末年农民起义武将,平林軍頭領,後为更始帝劉玄重臣。荊州南陽郡平林县人。 地皇三年(22年),陳牧和同乡廖湛共集兵千余人,号「平林軍」,与王匡的新市軍呼应。当時,劉玄在安集掾加入平林軍。和劉縯率领的舂陵軍联合進軍宛城,联合軍在南陽郡育陽县小長安聚大战新朝前隊大夫(新制南陽太守)甄阜、屬正(新制都尉)梁丘賜,新军敗北。地皇四年(23年)正月,和王常率领的下江軍合流,泚水之战討取甄阜、梁丘賜。南陽士大夫(舂陵諸将)和王常推举劉縯为主,陳牧和其他他諸将擁立平林軍出身劉玄为天子。劉縯为了避免分裂,让劉玄登基。更始元年(23年)二月,劉玄即位为更始帝,陳牧被任命为大司空。更始二年(24年)二月,劉玄遷都長安,陳牧封为陰平王。更始三年(25年),赤眉軍西進長安,陳牧被更始帝指派和同僚王匡、成丹、趙萌一起駐屯京兆尹新丰,以備敌军。長安城内張卬发动兵変,更始帝逃亡新丰。更始帝猜疑心起,对外戚趙萌以外的新丰諸将都怀疑是張卬一党。召陳牧、成丹入见,将二人誅殺。驚恐的王匡投奔長安張卬。史書并没有記述陳牧、成丹和張卬勾通,应是無罪被殺。重臣被杀,主君更始帝自取灭亡。.

查看 荆州和陳牧

陳騫

陳騫(),字休淵,臨淮東陽(今安徽天长)人。三國時代曹魏司徒陳矯之子,是晉朝開國功臣,官至車騎將軍,於《晉書》中有傳,但因表字重犯唐高祖李渊名讳而被隐去不表。陳騫之父陳矯本姓劉氏,因過繼與母族而改姓陳。.

查看 荆州和陳騫

陳昌 (南北朝)

陳昌,字敬业,陳高祖陈霸先第六子。南梁太清末年,陈霸先南征李贲,命陈昌与母亲章要儿随沈恪回吴兴。陈霸先东讨侯景时,陈昌与章要儿、陈蒨都为侯景囚禁。侯景之乱被平定後,梁元帝拜陳昌为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陳昌时年十六。 陳昌容貌伟丽,神情秀朗,雅性聪辩,明习政事。陈霸先派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佐陈昌,又派吴郡杜之伟教授陈昌经书。陈昌读书一览成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后来与陈顼一起去荆州,梁元帝以他为员外散骑常侍。荆州陷落,又和陈顼一起被俘虏到关右,西魏因为陈霸先的原因,对这些政治人质很礼遇。 陈霸先即位,频频遣使请北周释放陈顼及陈昌,北周许诺而未遣。陈高祖陈霸先驾崩後,陈国无皇嗣,皇侄陈蒨接任了皇位,北周欲给陈制造内乱,反而立即将陈昌放还。当时南梁残余势力王琳据守长江中游,陈昌不得还,居住在安陆。王琳被南陈所平后,天嘉元年二月,陈昌从安陆出发。 陈昌自恃是陈霸先嫡子,在途给嗣兄陈蒨写信,言辞非常不客气,要求陈蒨让位。陈蒨很不高兴,说:“太子快回来了,我只好找个地方当藩王去养老。”其心腹大臣侯安都说:“自古岂有被代天子?”陈昌由鲁山济江,三月入陈境。陈蒨遂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渡江时,由侯安都于无人时将陈昌推入长江淹死,对外宣布陈昌在江中因船隻故障而溺死。四月庚寅,丧柩至京师,陈蒨亲出临哭,追谥号献,风光大葬,又以子陈伯信为其后嗣。.

查看 荆州和陳昌 (南北朝)

陳慧紀

陳慧紀(),字元方,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南梁、南陳、隋朝官员,南陳宗室《陳書·卷十五·列傳第九》:陳慧紀字元方,高祖之從孫也。涉獵書史,負才任氣。高祖平侯景,慧紀從焉。尋配以兵馬。景平,從征杜龕。除貞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高祖踐祚,封宜黃縣侯,邑五百戶,除黃門侍郎。世祖即位,出為安吉縣令。遷明威將軍軍副。司空章昭達征安蜀城,慧紀為水軍都督,於荊州燒青泥船艫。光大元年,以功除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宣遠將軍、豐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戶。《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五》:宜黃侯慧紀字元方,武帝之從孫也。涉獵書史,負材任氣。從武帝平侯景。及帝踐阼,封宜黃縣侯,除黃門侍郎。。 陳慧紀是陳武帝陳霸先的從孫,他涉獵不少書史,恃著自己的才學任性使氣。陳霸先討伐侯景時他跟隨,配備兵馬,也陪同陳霸先討伐杜龕,南梁期間他獲任為貞威將軍、通直散騎常侍。陳武帝建立陳朝後,陳慧紀在永定二年(558年)獲封宜黃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擔任黃門侍郎。陳文帝繼位,他轉任安吉縣縣令,遷官明威將軍軍副。當時司空章昭達征討安蜀城,陳慧紀出任水軍都督,在荊州燒毀青泥連結的船隻。臨海王陳伯宗即位,他在光大元年(567年)因功除授持節、通直散騎常侍、宣遠將軍、豐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一千戶。 太建九年(577年),吳明徹北伐失敗,以陳慧紀擔任持節、智武將軍、緣江都督、兗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二千戶。北周軍隊乘勝追擊,在攻佔的淮南江外騷擾,他召集士兵從海路回建鄴,不久除授使持節、散騎常侍、宣毅將軍、都督郢巴二州諸軍事、郢州刺史,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戶。陳後主至德二年(584年),陳慧紀遷官使持節、散騎常侍、雲麾將軍、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荊州刺史,賜一名伎女,再增邑食邑到三千戶。禎明元年(588年),西梁蕭琮的尚書左僕射安平王蕭巖、晉熙王蕭瓛率領二萬多人向陳慧紀請降,他以士兵迎接,同年以接應降軍的功勞加侍中、金紫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征西將軍,增食邑到六千戶。。 隋朝軍隊越過長江攻打南陳,清河公楊素率軍走過巴峽,陳慧紀派遣南康太守呂忠肅和將領陸倫拒守,結果戰敗。楊素進據馬頭,同時隋朝將領韓擒虎及賀若弼也過江據守蔣山,他帶領三萬將士和一千多艘戰船沿江南下打算奪取台城;但在漢口被隋朝秦王楊俊阻截無法前進。陳慧紀聽聞呂忠肅戰敗,就燒掉公安的糧食,假裝引兵東下,推舉湘州刺史、晉熙王陳叔文為盟主,水軍都督周羅睺與郢州刺史荀法尚守衛江夏。建鄴被攻陷,隋晉王楊廣差遣使節以向陳慧紀的兒子陳正業勸降,又派使節樊毅勸降周羅睺,稱長江上流边城全部投降。於是他和巴州刺史畢寶一同哭著投降。他在隋朝依例授封儀同三司,其後去世。兒子陳正平有文采。.

查看 荆州和陳慧紀

陶侃

陶侃(),字士行。江州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晋朝名将。出身寒門的陶侃自討平張昌叛亂開始以其戰功一直升遷,最終當上太尉之位,並掌握重兵,都督八州軍事並任荊江兩州刺史;在世族壟斷高位的東晉是一個例外。陶侃不單對東晉的建立與維持在軍事上作出貢獻,本身亦甚有治績,治下荊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遺,亦深受人民愛戴。曾建杉庵讀書於嶽麓山。.

查看 荆州和陶侃

陶璜

陶璜(),字世英,中國三國時代東吳及西晉時人。陶璜生於東吳官宦家庭,歷任顯位。3世紀60年代,東吳所轄的交州(州境包括現時越南北部)地區一度被西晉侵佔,雙方遂在當地爆發爭奪戰,陶璜受東吳孫晧委派率兵,成功擊敗晉軍,璜任交州刺史。其後,西晉於280年滅吳,陶璜投降,晉武帝繼續授任他為交州刺史。陶璜在交州任職三十年,深得當地民眾愛戴,後世越南史書甚至盛讚他「威惠素著」。.

查看 荆州和陶璜

陸遜

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三國時代吳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负责统领吴国军事和政治多年,并同时掌管民事,辅佐太子等。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62岁去世,葬于苏州,追谥昭侯。与周瑜、魯肃和呂蒙合稱四大都督。.

查看 荆州和陸遜

陸抗

抗(),字幼節,陸遜次子,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國三國時孫吳後期名將,官至大司馬、荆州牧。.

查看 荆州和陸抗

陸曄

曄(),字士光,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東晉時重要官員,官至散騎常侍、衛將軍。陸曄為東吳丞相陸遜的侄孫,祖父為陸遜弟陸瑁。.

查看 荆州和陸曄

陈叔文

叔文,字子才,南陈高宗宣帝陈顼第12子,母袁昭容,封晋熙王。 陈叔文性情轻险,好虚荣,颇涉书史。太建七年(575年),立为晋熙王,后为侍中、散骑常侍、宣惠将军,置佐史。进号轻车将军、扬州刺史。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授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二年(584年),迁信威将军、督湘、衡、武、桂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祯明二年(588年),秩满,征为侍中、宣毅将军,佐史如故。 隋军渡江,破台城,隋朝汉东道行军元帅秦王杨俊至汉口。陈叔文从湘州还朝,至巴州,率巴州刺史毕宝等请降隋朝,致书秦王:“窃以天无二日,晦明之序不差,土无二王,尊卑之位乃别。今车书混壹,文轨大同,敢披丹款,申其屈膝。”秦王杨俊遣行军吏部柳庄与元帅府僚属等到巴州迎劳陈叔文。陈叔文于是和毕宝、荆州刺史陈纪及文武将吏赴汉口,秦王厚待他们,在宾馆安置。隋开皇九年(589年)三月,隋军凯旋,隋文帝到温汤慰劳,陈叔文与陈纪、周罗睺、荀法尚等在路上见隋文帝。数日后,陈叔文从后主陈叔宝及诸王侯将相和陈朝的乘舆、服御、天文图籍等,并以次行列,以铁骑围之,随晋王杨广、秦王杨俊等献凯而入,列于庙庭。第2天,隋文帝坐再广阳门观,陈叔文从陈后主至朝堂南。隋文帝使内史令李德林宣旨,责陈朝君臣不能互相协助,致使丧亡。后主和他的大臣惭惧拜伏,莫能仰视,独陈叔文欣然自得。16天后,陈叔文上表:“昔在巴州,已先送款,乞知此情,望异常例。”隋文帝虽嫌他不忠,但为了怀柔江表,乃授陈叔文开府,拜宜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陈叔文

陈叔慎

叔慎(),字子敬,南陈高宗宣帝陈顼第16子,封岳阳王。.

查看 荆州和陈叔慎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查看 荆州和陈友谅

陈容 (三国人物)

容(),东汉末年洪邑(今江苏扬州东北))人。.

查看 荆州和陈容 (三国人物)

陈嶷

嶷,字承嶽,南北朝时期人,陈朝南平王,陈后主陈叔宝第二子,生母為高昭仪。.

查看 荆州和陈嶷

陈仓之围

仓之围是228年12月到229年初蜀汉和曹魏之间的一场战斗,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发起的攻打敌国曹魏的第二次北伐的一部分,试图减轻曹魏在石亭之战后对蜀汉盟友东吴在荆州方面的压力,最終蜀汉因未能攻克陈仓而自行撤军。.

查看 荆州和陈仓之围

陈茂 (新朝)

茂(),新朝政治人物,王莽封他為延德侯。.

查看 荆州和陈茂 (新朝)

陈震 (三国)

陳震(),字孝起,荊州南陽人,三國时期蜀漢官吏。.

查看 荆州和陈震 (三国)

陈郡殷氏

郡殷氏,与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同为魏晋南朝时的重要士族,其家族一直延续至隋唐,是著名的书画世家,人物有东晋的殷浩、南朝陈书画家殷不害、殷不害之孙唐初凌烟阁功臣殷开山、唐朝著名书画家殷令名、殷仲容父子等。.

查看 荆州和陈郡殷氏

陈显达 (南北朝)

显达(),南彭城郡(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的大臣。 以军功官至濮阳郡太守,元徽二年(474年)因为平定桂阳王刘休范之功,任广州刺史。昇明二年(478年)荆州刺史沈攸之反,他派兵援救建康。南齐建立,历任护军将军、南兖州刺史、益州刺史。永明五年(487年),任雍州刺史,平定群蛮。以参与废皇帝萧昭业,进位司空。永元元年(499年)督军四万北伐北魏,大败,转任江州刺史。害怕被皇帝萧宝卷杀害,举兵造反,兵至新亭大败,被杀。.

查看 荆州和陈显达 (南北朝)

陈文帝

陳文帝陈蒨(),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60年—566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

查看 荆州和陈文帝

陆军中学堂

陆军中学堂为清廷于光绪年间设立的新式陆军学堂,为小学堂、中学堂、兵官学堂(未设立)、大学堂二级四等体制的一部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管理陆军部事务奕劻等奏拟《陆军中学堂章程》,在全国设立四所陆军中学堂,归陆军部管理,学制两年。学生毕业后,作为陆军入伍生分入步、马、炮、式、辎重各队。 四所中学堂分别为:.

查看 荆州和陆军中学堂

陆法和

法和(),中国南北朝末期南梁、北齊居士。自称「貧道」,統率諸蛮族弟子,侯景之乱以後混乱時代,转战各地。 出身不明。最初,隐居梁代江陵百里洲,衣食居处,与苦行沙门相同。当地老人自幼见他,容色不常定,人不能測。有人说他出身嵩山。当時,入居荊州汶陽郡高安县紫石山,之后有蛮賊文道期乱勃兴。時人以为陆法和能预见萌兆。当时八叠山多恶疾人,为采药治疗,不过三服都可病愈。又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 侯景初降梁朝,陆法和对南郡朱元英说:「貧道与檀越(朱元英)一起討伐侯景」。朱元英问:「侯景对梁朝有益。仙師为什么要討伐他」。陆法和回答:「正自如此」。侯景渡長江,陆法和当時在青溪山,朱元英前去問他「侯景现在围台城(南京),接下来怎么样」。陆法和回答「凡人取果实,宜待熟時果实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時。何劳再问」。朱元英一定问他,他回答「亦克亦不克」。 侯景派遣任約攻打在江陵的梁朝湘東王萧绎。陆法和到湘東王处請討伐任約。率諸蛮弟子八百人至江津,两天就出发。湘東王派胡僧佑率千余人同行。陆法和登艦,大笑:「無量兵馬」。事迹开战时,任約兵卒崩溃遁走,都投水而死。陆法和既平定任約之軍,在巴陵会面王僧辩,说:「貧道已断侯景一臂。檀越宜即遂取」。之後,陆法和与王琳率军守巫峡,一战殲滅武陵王萧紀。每战,常预言胜败,多应验。 湘東王即位为梁元帝,任命陆法和为都督郢州刺史,封江乘县公。陆法和不称臣,自称司徒。元帝問僕射王褒自己并没有想要以陆法和为三公,王褒说「他既以道術自命,一定是预知」。梁元帝于是加陆法和司徒,都督、刺史如故。他的部曲数千人,陆法和都称呼为弟子。唯以道術統治,不以法獄加人。不置市丞,设空柜令交易者自投钱。 西魏举兵,陆法和从郢州入漢口,想要救援江陵。梁元帝让他坚守郢州。西魏軍攻克荊州,焚烧宮室,杀害梁元帝而归。北齐天保六年(555年)春,清河王高岳進軍長江,陆法和举州归降北齐。齐文宣帝任命陆法和为大都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西南道大行台、大都督、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安湘郡公。入鄴城時,陆法和下馬禹步而行。朝见齐文宣帝,陆法和不称官爵、不称臣,只自称荊山居士。文宣帝听说他有奇术,虚心接见,赐财物奴婢,陆法和把他们都遣去,自居一房。三年間,再任太尉,世間还是称呼他为居士。无病告知弟子死期,到了时候,烧香礼佛,坐绳床而终。 浴棺将要成殓,尸体变小,縮小到三尺。文宣帝開棺再看,成了空棺。这是当时神仙道士尸解的传说。预言:十年天子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递代坐。一母生三天,两天共五年。 陆法和在荆郢,有女子少姬,二十馀岁,自称越姥,身披法服,不嫁,一直跟随陆法和左右。或与其私通十几年。越姥后来改嫁,生子数人。.

查看 荆州和陆法和

SNH48

SNH48是一個在2012年於中國上海成立的中國大型女子偶像組合,亦是目前全球华语区规模最大的偶像团体,隶属于上海丝芭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NH48的基本定位是基于「可面对面偶像」的造星理念,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参与感精神的近距离养成式大型女子偶像团体。SNH48目前共有127名成員,分为Team SII、Team NII、Team HII、Team X、Team FT五支队伍。 除上海外,SNH48在北京,广州和全国各主要中心城市和地区有区域专属剧场、偶像培训中心等线下实体网络及相应的偶像姊妹子团,形成覆盖全国各主要区域的偶像团体联盟。目前有以北京為中心的BEJ48,以廣州為中心的GNZ48,以瀋陽為中心的SHY48,以重慶為中心的CKG48,和正在籌備中的以成都為中心的CGT48共六個姐妹團。.

查看 荆州和SNH48

抽分場局

抽分場局,元明清掌管竹木柴薪税的衙門。.

查看 荆州和抽分場局

柳惔

柳惔(),字文通,河东解人。南朝齐司空柳世隆次子,本人为南朝梁官员。.

查看 荆州和柳惔

柳敬言

柳敬言(),字敬言,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南齐侍中,司空,尚书令、贞阳忠武公柳世隆的曾孙女,南梁秘书监柳恽的孙女,鄱阳太守、驸马都尉柳偃与长城公主的女儿。 梁大同七年(541年),柳偃任鄱阳太守,死于官任上。九岁的柳敬言料理家事与成年人相仿。柳敬言姿色嬌豔,身高七尺二寸,手垂过膝。侯景之乱时,柳敬言和弟弟柳盼赴江陵(今湖北荆州)投奔梁元帝。梁元帝因为长城公主的缘故,待他们十分优厚。梁元帝征召大将陈霸先的子侄入京护卫自己的安全,陈霸先就命侄子陈顼去江陵保护梁元帝。后来,梁元帝亲自做媒,将柳敬言许配给了陈顼。陈顼的原配妻子钱氏则降为妾室。 承圣二年(553年),柳敬言在江陵生下陈叔宝。次年,江陵被西魏攻陷,陈顼随魏军迁到长安,柳敬言与陈叔宝留在穰城(今河南邓县)。南陈天嘉元年(560年),陈顼的哥哥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陈顼被封为安成王。天嘉二年,柳敬言与陈叔宝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天嘉三年,陈顼回到建康。这时柳敬言就成为了安成王妃。569年,陈顼即位,是为陈宣帝,柳敬言被立为皇后。 582年,陈顼驾崩,后主陈叔宝即位,尊柳敬言为皇太后,居住的宫殿称弘范宫。就在这时,陈朝失去了淮南地区,隋朝的军队逼近长江,始兴王陈叔陵作乱,陈后主依赖母后柳敬言和保姆乐安君吴氏相救才幸免于难。后主受伤不能料理政事,这其间诛杀陈叔陵,料理陈顼的丧事,主管边境防务以及各司杂务,虽然都是借后主的名义发布政令,实际上全部由柳敬言决断。后主疮愈,柳敬言乃归政。 588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命杨广率51万大军攻陈。589年正月一日,隋军突袭长江,随后节节胜利,攻破建康,俘陈后主,陈亡。三月,柳敬言与后主等王公贵族百人被送到长安,后迁至洛阳。604年,陈后主死,时年五十二。大业十一年(615年)柳敬言在洛阳去世,年八十三,葬洛阳之邙山。.

查看 荆州和柳敬言

李原

李原(),绰号李胡子,河南省新郑人。明朝中期荆襄民变首领,本属刘通所部。1466年,刘通死后,他逃至内乡、房县。1470年,再度起事,自称太平王,1471年十一月,都御史项忠率明军分八道,以准许复业分化李原军队,李原在竹山战败,被俘杀。.

查看 荆州和李原

李博乂

李博乂,唐朝宗室、官员。 生年没有记载。為唐高祖李淵之侄子,父李湛(李渊二哥),博乂即李湛第二子。武德元年(618年)受封陇西王。李博乂有妓妾数百人,皆衣罗绮,骄侈无比。与其弟渤海王李奉慈都被唐高祖所鄙视,对他说:“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今赐绢二百匹,可各买经史习读,务为善事。”唐高宗时,历任宗正卿、礼部尚书,加特进。咸亨二年薨逝,赠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谥号恭。 子李玄弁,生李慎名,李慎名生李自下,李自下生洪州高安县令李愻。 有女嫁窦炽曾孙雄州刺史窦某。.

查看 荆州和李博乂

李向群

李向群(),海南瓊山人。1996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塔山守備英雄團”九連一班战士。1998年8月5日,李向群隨部队隊赴湖北荆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前線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公安縣南平鎮堤段的抗洪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後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於1998年8月22日逝世,年僅20歲。 李向群犧牲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簽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並親筆題詞:「努力培養和造就更多的李向群式的英雄戰士」。其畫像與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鋒、蘇寧、楊業功等7名英模畫像並列懸掛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各連級以上單位俱樂部。 Category:琼山人 Category: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 X.

查看 荆州和李向群

李娥姿

李娥姿(),北周宣帝宇文赟、汉王宇文赞生母。.

查看 荆州和李娥姿

李世

李世,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的堂兄弟,李流的儿子。 303年,因为李特、李荡相继死去,宗岱、孙阜即将攻来,李流非常恐惧。李含劝李流投降,李流同意,而不听李骧、李雄劝阻。五月,李流派儿子李世和李含的儿子李胡到孙阜的军中作人质。李胡的哥哥梓潼太守李离,急忙骑马从梓潼郡赶来,却没有赶上。他与李雄商议袭击孙阜,李雄鼓动流民,与李离袭击孙阜的军队,将孙阜打得惨败。宗岱已在垫江死去,荆州军退走。李流把军中事务全都交给李雄处理。.

查看 荆州和李世

李廣 (北齊)

李广,字弘基,范阳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北齐人物。 李广先祖从辽东迁来。李广博览群书,有才思,年轻时与赵郡李謇齐名,时人称仅次于魏收。他讷于言,敏于行。北魏安丰王元延明镇守徐州,任命他为长流参军。始任官职就是荡逆将军。尔朱仲远任命他为大将军记室,加谏议大夫。荆州行台辛纂任命他为行台郎中,之后为车骑府录事参军。中尉崔暹精选御史,都是世胄,只有李广以才学兼御史,修国史。南台的文奏,多是出自李广的文笔。平阳公高淹辟李广为中尉,转任侍御史。高洋刚刚掌权,用为掌书记。北齐天保初年,高洋想要以他为中书郎,因为病重而中止。李广曾想要早朝,天没亮假寐,忽然惊觉,对妻子说:“我刚才似睡非睡,忽见一人从我身中出来,说:‘你用心过苦,不是精神所能承担,现在辞君而去。’”因而恍忽不乐,数日後得病,积年不起,资产用空,药物无效。李广有鉴识,度量很大,大方无私,被士人尊重,年年都给他补贴,赖以自给。最后病卒。曾推荐毕义云给崔暹,李广死后,毕义云收集他的文章十卷(一说七卷),托魏收作序。他的族人李子道也有文章。.

查看 荆州和李廣 (北齊)

李廣 (成漢)

李廣(),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寿的儿子,李势的弟弟。 338年,广汉郡太守李乾告发大臣图谋废黜旧君,更立新主。七月,李寿让儿子李广和大臣在前殿盟誓,改李乾为汉嘉郡太守,李闳出任荆州刺史,镇守巴郡。345年,大将军李广因为李势没有儿子,请求让自己当皇太弟,李势不同意。马当、解思明劝谏:“陛下兄弟不多,若复有所废,将益孤危。”请求答应李广之请。李势怀疑他们和李广有预谋,斩首马当、解思明,夷灭三族。派太保李奕进攻在涪城的李广,贬黜李广为临邛侯,李广自杀。.

查看 荆州和李廣 (成漢)

李佐 (北魏)

李佐(),字季翼,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第四子,北魏官员。.

查看 荆州和李佐 (北魏)

李农

李农,又名李菟。十六国时后赵大臣。.

查看 荆州和李农

李元則

李元則(620年 - 651年),字彝,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子,母王才人。 生年不详,从异母兄李元嘉生年推断,当在619年至621年间。621年,封荊王,633年,任豫州刺史。636年,改封彭王,任遂州都督。因为所穿冠服位階僭越,而免官。643年,任澧州刺史,態度改变,开始精励政務,名声显著。651年,去世,追贈司徒、荊州大都督,陪葬献陵,谥号思。唐高宗登望春宮望其灵车,慟哭失声。無子,过继霍王李元軌之子李絢为後,龍朔年間李絢为南昌王。.

查看 荆州和李元則

李元阳

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云南大理人,明朝政治人物、學者,同進士出身。 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因为仗义执言,受到同僚排挤,他因此借故归家赋闲。嘉靖十年(1531年)复出,官授江阴县令,在任期间,外抗击“海寇”,内施惠政于人民。后升为户部主事,监察御史,再次因直言而被贬为荆州知府,政声显著。因识张居正于童试,在张居正担任首輔之后亦与之通书信。最终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回到大理老家隐居,与谪居于云南的杨升庵相契最深,两人常常一起吟诗作画,同游景胜。在文学上贡献卓著,与杨士云同修《大理府志》,并修订《云南通志》。著有《心性图说》、《艳雪台诗》、《中溪漫稿》。在闽中曾校刻《史记题评》、《十三经注疏》、《杜氏通典》等计764卷。 Category:明朝庶吉士 Category:明朝江陰縣知縣 Category:明朝戶部主事 Category:明朝監察御史 Category:明朝荊州府知府 Category:明朝作家 Category:大理人 Y元.

查看 荆州和李元阳

李元懿

李元懿(),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宝林张宠则。.

查看 荆州和李元懿

李元景

李元景(),唐高祖李淵的第六子,莫嬪所生。 生年没有记载,因认为莫丽芳与他的母亲莫嫔是同一人,莫丽芳于618年十一月因产病去世,故他大约在此前出生。620年(武德三年),封趙王。625年(武德八年),任命为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刺史。贞观初年,任命为雍州牧、右驍衛大将軍。636年(贞观十年),徙封荊王,荊州都督。转任鄜州(治所在今陕西富县)刺史。永徽初年,進位司徒,实封1500户。653年(永徽四年),因梦见手持日月及参与房遺愛謀反事件,与子李則一起處刑。后来追封沈黎王,备礼改葬,以李奉慈子李长沙嗣,降为侯。神龙初年,李元景孙李逖被封为嗣荆王,但不久去世,无后国除。 妻子裴妃为裴寂的女儿。有女嫁房玄龄子房遗则。《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称元景无后。.

查看 荆州和李元景

李固

李固(93年-147年),字子堅,中國東漢時期學者、政治人物,漢中南鄭人,年輕時便以學問而著名。.

查看 荆州和李固

李珪 (三國演義)

李珪,是《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荊州諸侯劉表幕僚。 劉表死後,蔡瑁等偽造劉表的遺言,商议立次子刘琮为主,李珪建议以长子劉琦为荆州之主。蔡瑁叱责他:“你是何人,怎敢以乱言背逆主公遗命!”李珪大骂:“你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就要断送于蔡氏之手!故主劉表有灵,必当杀了你!”蔡瑁大怒,喝令左右将他推出斩杀。李珪至死大骂不绝。.

查看 荆州和李珪 (三國演義)

李琰之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墨蠡。隴西郡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中国南北朝北魏官员,李韶族弟,司空李冲从子。 李琰之少有盛名,经史百家无所不览,称为神童。叔父李沖嘱望他为本宗的俊英,一直资助他,愛如自己的儿子。弱冠举秀才,没有任官。遊历河内郡北山,有隐遁之意。彭城王元勰费了很大力气召他为行台参軍。侍中李彪推薦他兼著作郎、修撰国史。转任国子博士,兼尚書儀曹郎中。历任中書侍郎、司農少卿、黄門郎、国子祭酒,转任秘書監,兼七兵尚書。后为太常卿。528年,从上党王元天穆镇压葛荣,兼御史中尉,为北道軍司。回京,任征東将軍,兼太常。 李琰之出任衛将軍、荊州刺史。兼尚書左僕射、三荊二郢大行台。加散騎常侍。530年,爾朱兆入洛陽,南陽郡太守趙脩延因为李琰之是魏孝庄帝外戚,诬告李琰之逃亡南梁,于是襲撃荊州州城擒获李琰之,掌握荊州行政权。荊州城内之人斬趙脩延,李琰之再任荊州刺史。532年,魏孝武帝即位,召還李琰之回洛陽,兼侍中、車騎大将軍、左光禄大夫、儀同三司。533年,李琰之病卒。追贈侍中、驃騎大将軍、司徒公、雍州刺史。谥号文簡。李琰之自负学问精博,文章优美。不交人事,闭门读书。数任史职,但没有什么历史作品。 其子李綱、李惠从孝武帝入关中。曾孙李大亮。.

查看 荆州和李琰之

李神符

李神符,字神符,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儿子。淮安王李神通之弟。唐朝宗室,封襄邑郡王,谥曰恭。.

查看 荆州和李神符

李璜 (成汉)

李璜(),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大臣。 303年,晋朝派荆州刺史宗岱、建平郡太守孙阜带领三万水军去救罗尚。宗岱让孙阜为前锋,迫近德阳。李特派李荡和蜀郡太守李璜一起与德阳太守任臧共同抗拒宗岱、孙阜。304年十月,李雄即位为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让李骧担任太傅,李始担任太保,李离任太尉,李云任司徒,李璜任司空,李国任太宰,阎式任尚书令,杨褒任仆射。李雄因李国、李离有智慧谋略,所有事情都必定找他们咨询后再办,李国、李离也愈发谨慎。307年,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巴西郡太守张燕讨伐。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军二万去救援邓定,把张燕打得惨败,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逃走。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将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向罗尚投降。李雄派太傅李骧、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没有成功,李云、李璜战死。.

查看 荆州和李璜 (成汉)

李瓌

李瓌,唐朝宗室,汉阳郡王、官员。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父亲李安。 生年不详,当在591年后。618年,唐朝建立,始封为汉阳郡公,进汉阳郡王。唐高祖使他,带礼品给突厥颉利可汗言和亲事。颉利可汗始见李瓌,非常倨傲。李瓌开说,示以厚币,颉利可汗大喜,改容加礼,遣使随李瓌入献名马。后再聘问,李瓌见颉利,即长揖。颉利大怒,留之不遣。李瓌意象自若,他不为屈。突厥人知其不可劫,最后以礼遣回。 迁为左武候将军,代哥哥李孝恭为荆州都督,政务清静。岭外酋豪多次相攻,李瓌遣使谕威德,皆如约,不敢乱。唐太宗继位,后例为公。长史冯长命曾为御史大夫,非常自傲,事多专决,李瓌怒杖责,李瓌被免。後起为宜州刺史、散骑常侍,贞观四年去世。 子李冲寂,生李辛。李辛生朝请大夫、上柱国、南宾郡太守李云卿。.

查看 荆州和李瓌

李特

李特(),字玄休,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其父為李慕;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漢政權的奠基者。後來李特之子李雄稱王時,追諡李特為成都景王,等到稱帝時,再追諡為景皇帝,廟號為始祖。.

查看 荆州和李特

李隆悌

李隆悌(),唐朝皇子,唐睿宗第六子,母不详。 李隆悌在其祖母武则天在位期间,被封为汝南郡王。长安初年,官居尚乘直长。长安二年四月八日(702年5月9日),李隆悌去世,時年十一歲,同月二十日葬于万年县崇义乡白鹿之原。710年唐睿宗复位,追封李隆悌为隋王,赠荆州大都督。李隆悌无子嗣。.

查看 荆州和李隆悌

李過

李過(),小名双喜,一說是李錦,後改名李赤心,脥西米脂雙泉里李繼遷寨(今陝西米脂)人,明末大順軍闖王李自成從子(比李自成小四個月)。到南明永曆三年,病死於廣西慶遠(今廣西宜山)。 李自成自北京撤退,命李過守延安。李闖死後,李過領其軍,順治二年(1645年)以二十萬兵逼常德,後降明朝湖廣總督何騰蛟,封興國侯,守荊州,並改名李赤心。.

查看 荆州和李過

李遺

李遺,又作李蔚,中国三国時代人物,李恢的兒子。 李遗在父親李恢死后继承汉兴亭侯。民間傳說,關羽在荊州失敗,關三小姐關銀屏發誓復讐,關索、關樾、關平之妻(趙雲之女)流落成都。諸葛亮南征時,起用建寧郡俞元縣(現在雲南省澄江縣)人李恢、李遺父子,諸葛亮作為媒人把關銀屏嫁給李蔚(李遺)。 漢興亭侯李恢之子李蔚(李遺)和漢寿亭侯關羽之女關銀屏(關三小姐)合葬墓在今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刻墓碑云「漢忠臣興亭侯子李蔚、寿亭侯女關氏三姐之墓」。墓碑側刻有墓聯「墓近聖人宮、父女相睽祗數武」,「神游荊襄界、魂魄長恨於千秋」。1989年8月修復。2001年4月30日公布為玉溪市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 荆州和李遺

李青萍

李青萍()原名赵毓贞,曾用名李媛,女,湖北荆州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画家。.

查看 荆州和李青萍

李譔

李譔(),字欽仲,梓潼涪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吏。.

查看 荆州和李譔

李軼

李軼(),中国汉朝更始政权武将,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东汉建国功臣李通从弟。更始帝重臣李松、李汎兄弟的同族兄弟。.

查看 荆州和李軼

李肃 (东吴)

李肃,字伟恭,南阳郡人,东吴政治人物。 李肃年轻时以才能闻名,善於论议,褒贬人物得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推荐后进人物,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人都因此服他。孙权擢升他为选曹尚书,他选拔人才号称能得才士。求出补吏,担任桂阳郡太守,吏民心悦诚服。步骘把在荆州做官的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的事迹,上奏劝勉太子孙登。李肃被朝廷征为卿。李肃去世时,知道他和不知道他的人,都很痛惜。.

查看 荆州和李肃 (东吴)

李自敬

李自敬,,陕西米脂人。大顺开国皇帝李自成三弟,李自成死后,李自敬为诸将拥立,成为大顺第二位皇帝。荆州之战,为清军所破,降清之后遇害。.

查看 荆州和李自敬

李蕤

李蕤(),字延賔,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龙骧将军、荥阳郡太守、姑臧穆侯李承的幼子,北魏官员。.

查看 荆州和李蕤

李雄 (东汉)

李雄,荆州南阳郡宛县人。东汉大臣,固始侯李通的幼子。 李雄的祖父李守为新朝王莽国师刘歆属下宗卿师,王莽末年,李守说刘氏复起,李氏为辅,李通联合南阳郡舂陵刘縯,劝他起兵反新复汉。刘縯的弟弟刘秀最后建立了东汉,封李通为固始侯,将妹妹宁平公主刘伯姬。建武十二年(36年)李通辞任大司空,以特进奉朝请。有司奏请封诸皇子,刘秀为了赏赐李通首创大谋的功劳,即日封李雄为召陵侯。建武十八年(42年),李通去世,李雄的哥哥李音袭爵固始侯。.

查看 荆州和李雄 (东汉)

李通 (南阳)

李通,中国新朝东汉初期武将、政治人物。後漢草創期功臣之一。字次元。荊州南陽郡宛县人。父李守,身長9尺,容貌非常奇異,性格严肃剛毅,家中与公務一样严肃。家族世代经营商業。妻子是光武帝劉秀之妹劉伯姬(寧平長公主)。从弟李軼、李松、李汎。子李音、李雄。.

查看 荆州和李通 (南阳)

李虎 (乒乓球运动员)

李虎(),新加坡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原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荆州。.

查看 荆州和李虎 (乒乓球运动员)

李恽 (蒋王)

李惲(),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生母王氏。.

查看 荆州和李恽 (蒋王)

李松 (漢朝)

李松(),中国汉朝更始政权武将,政治人物。荊州南陽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东汉建国功臣李通从弟。更始帝重臣李軼的同族兄弟,李汎之兄。.

查看 荆州和李松 (漢朝)

李流

李流(),字玄通,西晉末年巴氐人(一說為賨人),十六國時期成漢國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漢政權奠基者李特之四弟。.

查看 荆州和李流

李慎

李慎(約629年—689年),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母韋貴妃。.

查看 荆州和李慎

李承 (北魏)

李承(),字伯业,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北魏镇北将军、敦煌宣公李宝长子,北魏官员,陇西李氏姑臧房始祖。.

查看 荆州和李承 (北魏)

李晖 (北朝)

李晖,西魏、北周的大臣,西魏八大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次子,娶宇文泰之女义安公主为妻,袭赵国公爵位,后改魏国公。.

查看 荆州和李晖 (北朝)

杨大眼

杨大眼(?-518年),武都(今属甘肃)人,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北魏时期名将。.

查看 荆州和杨大眼

杨仪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三國時蜀漢文臣,北伐時期諸葛亮部屬。雖才幹敏達,但心胸狹隘,諸葛亮歿後,成功除掉政敵魏延,後因升遷受阻而心懷怨懟口出反逆之言而下獄,終在獄中自盡。.

查看 荆州和杨仪

杨弘武

杨弘武(),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

查看 荆州和杨弘武

杨骏

楊駿(),字文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太尉楊震幼子杨奉的后裔,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的孙子,晉武帝武悼皇--楊芷之父。.

查看 荆州和杨骏

杨泽柱

杨泽柱()湖北松滋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湖北地区代表。.

查看 荆州和杨泽柱

杨怀

杨怀(),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部下名将、白水军督。.

查看 荆州和杨怀

杜畿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吏及將領。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後代。.

查看 荆州和杜畿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曹魏末與西晋前期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以破竹之勢一舉殲滅东吴,幫助西晉完成統一的工作。 出于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十一世孫,亦是襄阳杜氏先祖。.

查看 荆州和杜预

杜襲

杜襲(),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叶县)人。東漢末及三國時曹魏官員。曾長期在關中地區戍守。.

查看 荆州和杜襲

杜洪

杜洪(),晚唐军阀,从光启二年(886年)起控制武昌,直至被杨行密击败俘虏并诛杀。.

查看 荆州和杜洪

杜曾

杜曾(),中國西晉末期至五胡十六國前期人物,新野(今中國河南省新野縣)人。本是晉新野王司馬歆帳下的南蠻司馬。作戰勇冠三軍,身穿甲胄還能在水中游泳。 西晉永嘉六年(312年)胡亢在竟陵(在今湖北省一帶)聚眾起兵,自稱楚公,杜曾被任命為竟陵太守。由於胡亢個性猜忌,連殺手下驍將數人。次年(313年),杜曾怕大禍臨頭,暗中引變民王沖的軍隊攻擊胡亢。胡亢把全軍精銳派出城抵擋,城中空虛,杜曾遂乘機殺胡亢,併吞其部眾。 同年稍後,晉荊州刺史陶侃屬下王貢假傳陶侃命令,任命杜曾為前鋒大都督,擊殺王沖,再併其部眾。陶侃召见杜曾,但杜曾不至,王贡担心假传命令的事惹罪,就和杜曾举兵造反。接著,杜曾、王貢再大敗陶侃軍,在沔口又击败朱伺。其後數年,杜曾持續在荊州橫行,數次擊敗晉政府軍,威震長江中游一帶。 317年,晉將周訪擊敗杜曾軍。319年,再敗之。杜曾為屬下所擒,投降周訪,遂被殺。.

查看 荆州和杜曾

权景宣

权景宣(),字晖远,天水郡显亲(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周的大将军。.

查看 荆州和权景宣

桂廕

桂廕(),字辑五,號福庭,--佳氏。清朝官员,满洲镶蓝旗人。官至湖北安陸府知府,辛亥革命期間自殺殉國。.

查看 荆州和桂廕

桓偉

桓偉,字幼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大司馬桓溫之五子。桓熙、桓濟、桓歆、桓禕之弟,桓玄之兄。.

查看 荆州和桓偉

桓亮

桓亮(),字景真,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桓楚政權人物,譙國桓氏族人,桓溫之孫,桓玄之侄,桓濟之子。.

查看 荆州和桓亮

桓彝

桓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東漢五更桓榮的九世孫,可能是曹魏大司農桓範的後代。父桓顥,官至郎中。桓彝在東晉曾任散騎常侍、宣城內史等職,在蘇峻之亂中拒降戰死。兒子桓溫為東晉時著名的權臣,孫兒桓玄更曾篡奪皇位,幾乎覆滅東晉。.

查看 荆州和桓彝

桓嗣

桓嗣,字恭祖,小字豹奴,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車騎將軍桓沖之長子。桓謙、桓脩等人之兄。.

查看 荆州和桓嗣

桓石康

桓石康,表字不詳,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征西大將軍桓豁之子。桓石虔、桓石秀等人之弟。.

查看 荆州和桓石康

桓石秀

桓石秀,表字不詳,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征西大將軍桓豁之子。桓石虔之弟。.

查看 荆州和桓石秀

桓石虔

桓石虔(),表字不詳,小字鎮惡,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孙,桓豁之子,以勇猛矯捷聞名,官至豫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桓石虔

桓石民

桓石民(),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晉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孫,桓豁之子,桓石虔之弟。其妻為謝安兄長謝奕的女兒謝道輝(謝道韞之妹)。桓石民歷任顯職,甚具名望,多番擊敗敵國。.

查看 荆州和桓石民

桓階

桓階(),字伯緒,一作伯序,長沙臨湘人。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期曹魏官員。早年受到東吳孫堅的提拔之恩而推舉為孝廉,孫堅戰死替孫家討回孫堅屍首。曹操南下佔領荊州時投奔曹操,曹操擔心年事已高,將不久於人世,詢問桓階該立誰為繼任人,桓階力保曹丕,使其曹丕穩固皇位。.

查看 荆州和桓階

桓豁

桓豁(),字朗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晋朝重要將領,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温之弟。桓豁於桓溫內鎮姑孰後接替他任荊州刺史,任內努力助東晉抵抗前秦,在前秦多場對荊州、蜀地或前涼的戰事中都有出兵抵抗或支援。.

查看 荆州和桓豁

桓脩

桓脩,字承祖,小名崖,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車騎將軍桓沖之子。桓嗣、桓謙等人之弟。司馬元顯的姑丈。.

查看 荆州和桓脩

桓沖

桓沖(),字幼子,小字買德郎,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溫弟,東晉著名將領、軍事家。桓沖忠於晉室,雖桓氏與以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有所衝突,但仍以國家為首,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了給謝安,反倒自願出鎮外地。後又與謝氏於東西兩邊協力防禦前秦的進攻,助東晉於淝水之戰中獲勝,但於戰後翌年病逝。桓沖在東晉官至車騎將軍,故被稱為桓車騎。後桓玄稱帝,追贈太傅、宣城王。.

查看 荆州和桓沖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查看 荆州和桓温

桓溫北伐

桓溫北伐,是東晉時期將領桓溫分別於354年、356年及369年發動北伐北方十六國的戰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復洛陽,其餘兩次皆被擊退,成效不大。.

查看 荆州和桓溫北伐

桓振

桓振(),字道全,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征西將軍桓豁孫,冠軍將軍桓石虔之子。桓玄敗死後繼續領導桓楚餘眾對抗東晉,終因兵敗被殺。.

查看 荆州和桓振

梁寓

梁寓(),字孔儒,吴人,三国时期东吴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吕蒙袭杀关羽后,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于是孙权也派遣梁寓上供许昌朝廷,并令王惇买马,以及把之前俘虏的曹操所任的庐江太守朱光遣返。.

查看 荆州和梁寓

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字世誠,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正式谥號為「孝元皇帝」,後世比照西漢的漢元帝和東晉的晋元帝,省「孝」字稱「梁元帝」。.

查看 荆州和梁元帝

梁章鉅

梁章鉅(),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生于福州。清朝政治人物、学者。.

查看 荆州和梁章鉅

梁颖 (北魏)

梁颖,十六国、北魏政治人物,安定郡(治今甘肃泾川北)人。 梁颖开始出仕后燕皇帝慕容宝,官至黄门郎。北魏在396年大破后燕,梁颖归附魏,被魏道武帝拓跋珪任命为建德郡太守,赐爵朝那男。他的孙子梁景俊,官至治书侍御史、司徒中兵参军。曾孙辈梁嵩遵,封乌氏县开国伯,光州平东府长史、荆州骠骑府司马。梁嵩遵弟梁嵩景官至燕郡太守。.

查看 荆州和梁颖 (北魏)

梁明帝

梁明帝蕭巋(),字仁遠,是南北朝時代西梁的第二位君主。.

查看 荆州和梁明帝

楊厚

楊厚,字仲桓,廣漢郡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北部)人。門下有任安、董扶、周舒等學生。有文集二卷。.

查看 荆州和楊厚

楊定 (東漢)

楊定,字整修,東漢末期人物,凉州人,与同为凉州出身的胡轸同为凉州大人。董卓部下。.

查看 荆州和楊定 (東漢)

楊琁

杨琁,字机平,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中国东汉官吏。新阳乡侯杨茂的玄孙,交趾刺史杨扶的儿子,尚书杨乔的弟弟。 杨琁出身官宦世家。初举孝廉,汉灵帝时,杨琁出任零陵郡太守。光和三年(180年)当时苍梧郡、桂阳郡的“盗贼”纠合在一起发生叛乱,叛军攻打郡县,杀人越货。进入零陵时,盗贼势力更加强盛,而当时零陵兵力单薄,引起官吏和老百姓的忧虑、恐惧。杨琁就专门制造了数十辆马车,用口袋装满石灰排放在车上,又在马尾上系上许多布条。又备兵车专置弓弩。向起叛军进攻时,先顺风撒石灰,使叛军战士不能视,继而点燃马尾。马惊冲入敌阵,车後弓弩齐发,叛军大溃。杨琁智谋平定境内叛兵,但被荆州刺史赵凯诬陷。他以血衣诉冤,平反后,官至勃海郡太守、尚书仆射。因病退休,在家中去世。.

查看 荆州和楊琁

楊素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北周、隋朝軍事家、詩人。爵封越国公,谥景武。其祖杨暄在北魏是中等官员(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杨-旉-是北周开国功臣(汾州刺史)。.

查看 荆州和楊素

楊顒

楊顒 ,字子昭,荊州襄陽人,三國時期季漢官吏。.

查看 荆州和楊顒

楊津 (北魏)

楊津(),字羅漢,本名延祚,魏孝文帝令其改名。恒農郡華陰县(今陕西華陰东南)人,中国南北朝北魏軍人、官僚,楊懿第五子。.

查看 荆州和楊津 (北魏)

楚文化

楚文化是西周时期在楚国形成的,以长江中游流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楚国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现今的湖北为楚文化发源地和湖南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湖南大部和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发展地区;江苏、浙江和安徽北部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另外廣西、贵州、云南、廣東等地的部分地区和韩国也受到了楚文化影响。与楚文化相对应的有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包括楚文化在內共同组成了後世中国文化的主体——汉文化。.

查看 荆州和楚文化

榮濬

荣濬(),字心川,蒙古镶蓝旗人。清朝进士、政治人物。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发湖北,补天门县知县。操行不苟。後为荆州驻防,辛亥革命后,以死自誓,革命党来攻,被杀。《清史稿》将其列入忠义传。.

查看 荆州和榮濬

榻上策

榻上策是魯肅在建安五年(200年)時,與孫權合榻對飲時,對孫權提出了與諸葛亮之隆中對(發生於207年冬至208年春)相似的治國對策。由於其是在榻(一種狹長而較矮的床形坐具)上進行的對話,因此得名。 與隆中對類似,該對話後來也成為東吳的治國方針。在此對話中的同時,曹操正和袁紹進行官渡之戰,勝敗未分,而魯肅卻能在當時就看出北方的敵人將只會有曹操,之後依其計略,雖然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第三次西伐黃祖(荊州牧劉表之部下,同時也是江夏太守)時,消滅了黃祖,但孫權僅能佔領江夏南部,因為劉表的長子劉琦仍能及時到達江夏守衛江北江夏。之後,劉表病重身亡,他的兒子和繼承人劉琮投降曹操。故東吳在企圖攻佔荊州,據有全長江流域之前,曹操就搶先南下進攻佔有荊州,進而據有在長江上游的江陵,於是魯肅主張聯合不久之前投靠劉表的劉備,抵抗南下的曹操。在獲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之後,曹操方面的勢力仍然很大,故魯肅主張借南郡給劉備,多樹曹操之敵。終其魯肅在世之時,他一直努力維持孫劉兩家聯合抗曹,聯劉抗曹是當時東吳的治國方針。.

查看 荆州和榻上策

樊城之戰

樊城之戰,亦可稱為關羽北伐,是漢末三国时期的一場重要戰役。此役中蜀汉大将關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蜀漢失荊州三郡,與東吳關係破裂,此後發生夷陵之戰。 219年(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經已穩定益州、漢中,荊州守將關羽見時機成熟,遂北伐曹操。關羽首先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急求援軍,魏王曹操先後派出徐晃、張遼、裴潛、呂貢援救曹仁,自己亦親征,不過張遼和曹操未到,樊城之圍已經解除。 原因是曹操派人連絡孫權,希望孫權從關羽背後偷襲荊州。由於劉備借南郡一直不奉還,且關羽又經常擾攘邊境奪取糧食,故此孫權接受曹操的意見,聯合討伐關羽,派呂蒙指挥荊州行動。當時關羽剛被徐晃擊敗,意圖撤退,得知大本營南郡已失,唯有退守麥城,最後突圍時被擒,被孙权斬首。.

查看 荆州和樊城之戰

樊毅

樊毅,字智烈。南陽郡湖陽县(治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阳镇)人,南朝梁、南朝陳将领。南梁散騎常侍、信武将軍、益州刺史樊文熾之子。.

查看 荆州和樊毅

欧阳山

歐陽山(),原名楊鳳岐,原籍湖北荊州。筆名凡鳥、羅西、龍貢公等,中國現代作家,代表作《一代风流》。.

查看 荆州和欧阳山

正始 (北魏)

正始(504年正月—508年八月)是北魏的君主宣武帝元恪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餘。.

查看 荆州和正始 (北魏)

步闡

步闡(),字仲思,臨淮淮陰人。三國時東吳丞相步騭次子,亦是東吳將領。.

查看 荆州和步闡

武州 (南梁)

武州,南朝时设置的州。 南朝梁太清四年(550年),分荆州置武州,治所武陵郡武陵县(今湖南常德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后废。南朝陈天嘉元年(560年)复置武州,辖境扩大,下辖武陵郡临沅县、沅南县、漢寿县、龙陽县、酉陽县,沅陵郡沅陵县、盐泉县、大乡县、零陵县,夜郎郡夜郎县,南阳郡龙标县,药山郡药山、重华县,天门郡澧阳县、零阳县、临澧县、溇中县,南平郡孱陵县、作唐县、公安县、南安县、永安县,义阳郡安乡县、平氏县、厥西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名辰州。.

查看 荆州和武州 (南梁)

武道狂之詩

《武道狂之詩》是香港作家喬靖夫的武侠小说,2008年由香港出版社天行者出版出版卷一《風從虎.雲從龍》,全書共二十一卷;台灣版本由蓋亞文化出版,中國大陸則從2011年開始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除此之外该小说亦授權夢馬工作室改編為漫畫。.

查看 荆州和武道狂之詩

武汉大学校史

武汉大学历史,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认为,武汉大学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 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查看 荆州和武汉大学校史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查看 荆州和武汉市

武汉经济协作区

武汉经济协作区(長江中遊經濟圈)于1987年5月23日在湖南岳阳成立,為中國大陸中部地區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以武汉为中心,跨越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湘)、湖北(鄂)、江西(赣)三省武汉城市群、湘东北城市群和赣北城市群构成的经济圈。截止2005年11月市长联席会议,成员共计31个城市。其最高协调和决策机构为“市长联席会议”,每二年举行一次。.

查看 荆州和武汉经济协作区

武汉西藏中学

武汉西藏中学是一所内地西藏学校,坐落于武汉东湖附近,占地140亩。现在有18个教学班,9个高中班,9个初中班,在校学生800余人。教员80人,其中一名市管专家、一名市十佳魅力教师,20名骨干教师,5名省市级优秀教师。.

查看 荆州和武汉西藏中学

武昌区

武昌区是中國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人口为113.7万人(2008年末),是原武昌市的主体部分。当地人的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三个行政区划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昌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大以及湖北省政协等省级国家机关驻地。.

查看 荆州和武昌区

武昌郡

武昌郡,三国到隋朝的郡。.

查看 荆州和武昌郡

武承嗣

武承嗣(),并州武兴县(文水县,即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异母兄武元爽之子。.

查看 荆州和武承嗣

殷仲堪

殷仲堪(),表字不詳,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東晉末年重要官員,官至荊州刺史,曾兩度響應王恭討伐朝臣的起事,在王恭死後與桓玄及楊佺期結盟對抗朝廷,逼令朝廷屈服。後來卻被桓玄襲擊,逼令自殺。.

查看 荆州和殷仲堪

殷顗

殷顗(),字伯通,小字阿巢,陳郡長平人。殷融之孫,殷仲堪堂兄。東晉南蠻校尉,曾大力反對殷仲堪討伐王國寶但失敗。.

查看 荆州和殷顗

殷觀

殷觀(),字孔休,荊州人,東漢末年時期人物。劉備擔任荊州牧時的謀士。.

查看 荆州和殷觀

段威

段威,字杀鬼,南北朝时代军事人物,辽西鲜卑族,段部鲜卑首领段匹磾的七代孙,北海郡期原县人。.

查看 荆州和段威

段文昌

段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唐朝鄒平(今屬山東濱州)人。生於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市)。唐代政治人物,曾拜宰相,後除節度使,歷轉各軍。卒赠太尉。娶武元衡女。子段成式,為太常少卿。.

查看 荆州和段文昌

毕沅

沅(),字纕蘅,號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蘇鎮洋縣(今太倉市)人。清朝狀元、學者、政治人物。.

查看 荆州和毕沅

永安之戰

永安之戰,是三國時代原蜀漢將領羅憲為魏國堅守巴東郡治永安(今四川省奉节县)東抗吳軍的的一場戰役。此戰,羅憲困守孤城,司馬昭採取“圍魏救趙”的戰術,不直援永安,而趁虛襲擊吳軍後方西陵郡(今湖北省宜昌市),迫東吳退兵。 蜀漢巴東太守羅憲曾奉後主劉禪之命,率二千人鎮守永安。景元五年(264年)三月,魏國攻滅蜀國(參見魏滅蜀之戰),成都陷落的消息傳到永安,軍民震恐,羅憲為穩固軍心,殺去傳播消息的人。不久,接到劉禪投降魏國的親筆詔令,羅憲遂率領部隊移駐永安城外驛站都亭,準備向魏國投降。此時,吳帝孫休獲悉蜀國已亡,即命令吳軍西進,聲言救援蜀國,實則欲趁機襲取巴東。羅憲對東吳此舉十分氣憤,下令整軍備戰,防禦東吳。東吳為盡快佔領巴東,派撫軍將軍步協率大軍進攻永安。羅憲兵力薄弱,形勢危急,立即派遣參軍楊宗突圍北上,向魏國安東將軍陳騫求援,並把文武官員的印綬呈獻司馬昭。吳將步協急攻永安,被羅憲擊敗,吳主孫休大怒增兵派出駐守西陵的鎮軍將軍陸抗率兵3萬軍隊會攻永安。 羅憲據城堅守,吳軍圍攻六個月不下,曹魏援兵仍未到,永安城中軍民處境更加艱難。有人勸羅憲棄城突圍,但他決心堅守到底,與守城軍民共存亡。曹魏將陳騫將永安告急報告司馬昭,司馬昭令荊州刺史胡烈率兵二萬進攻東吳的西陵,以解永安之圍。同年七月,吳軍因久攻永安不克,西陵又遭魏軍攻擊,被迫從永安撤軍。隨後,司馬昭任命羅憲為巴東太守、陵江將軍,封萬年侯,繼續統兵駐守永安。.

查看 荆州和永安之戰

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华县)是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县,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分别与广东、广西各三个县(市、区)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112°10′,北纬24°38′-25°15′,南北长77.92公里,东西宽72.5公里,总面积3248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辖10个镇、12个乡、1个国有林场 ,总人口52.67万人 ,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苗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永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2016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地方生产总值(GDP)完成102.41亿元.

查看 荆州和江华瑶族自治县

江南

江南,意为長江以南地區。现在狭义上指代长江以南钱塘江以北的浙北,苏南及上海地区。也就是无锡、苏州、南京、松江、上海、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其中南京只包含现在长江以南的南京,杭州包含现在钱塘江以北的杭州。长江以北的六合、浦口不算狭义上的江南,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也不算狭义上的江南。现代广义上有时会把长江以北的“扬州”,钱塘江以南的“萧山、绍兴、宁波", 安徽的“古徽州地区”以及江西东北部算在内。 江南屬漢族地区,在先秦時代被中原諸國称为南蛮、百越,江南古代的南京由於做過十朝的古都,以及杭州做過南宋的首都,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南迁,江南成为一个文教发达、美丽富庶的地区。 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查看 荆州和江南

江夏之战

江夏之战是中国军阀孙权和刘表在东汉末年208年的一场战役。这是孙权和刘表在江夏附近驻守的部将黄祖的最后决战。.

查看 荆州和江夏之战

江蒨

江蒨(),字彥標,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东)人。.

查看 荆州和江蒨

江陵之战 (223年)

江陵之战是三国初期223年曹魏和東吳之间的一场战斗,发生于荆州江陵,是魏帝曹丕三路讨伐吴王孙权的一部分,从222年十月直到223年四月。其中魏最关键的进攻聚焦于吴的江陵要塞。.

查看 荆州和江陵之战 (223年)

江淮民系

江淮人,即江淮民系,或為下江民系,一般指稱说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文化上,江淮文化是南方文化中最靠近北方文化区域的,兼有南北的文化特征。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查看 荆州和江淮民系

江淮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江淮话”或“淮官”)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區。人口大约7000万。由於在中國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時期,江淮地區一直是軍事爭奪的重點,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蠻北侉”居中心態。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屬於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屬於南方文化,而是一種南北混合的文化類型。江淮官话亦同時具有來自吳語、贛語、中原官話等多種方言的。.

查看 荆州和江淮文化

江淹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出身士族中最低的次門寒素)。江淹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早年仕途上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加重用。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終於在梁初攀升到高位的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受封伯爵,以金紫光禄大夫之位退休。他的一生,見證了次門寒士靠絢麗文才爬升,最終升至高位的不平凡生涯。.

查看 荆州和江淹

汉寿县

汉寿县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西滨,现为常德市辖县。全境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人口766,923万人2003年,GDP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为35.9亿元(2002年)。农产品以水稻、棉花和油菜为主,经济类苗木如欧美黑杨和花卉已形成产业;水产养殖业比较发达,如甲鱼和淡水珍珠养殖均已形成规模。.

查看 荆州和汉寿县

沪渝高速公路

上海-重庆高速公路,简称沪渝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50,起点在上海,途经湖州、宣城、芜湖、铜陵、安庆、黄梅、黄石、武汉、荆州、宜昌、恩施、忠县、垫江,终点在重庆,全长1768公里。.

查看 荆州和沪渝高速公路

沈友

沈友(),字子正,揚州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东漢末期人物。 沈友幼年时就以才能闻名,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他十一岁时,華歆考察风俗,发现他的才能说“自桓、灵以来,虽多英彦,未有幼童若此者”。沈友善文辞,兼好武事,注孙子兵法。孙权担任会稽太守,礼聘沈友。沈友论王霸之略,向孙权提出荆州宜并之计、孙权采纳他的意見。沈友对主君、同僚态度严峻,同僚庸臣向孙权进献谗言。孙权以为他终不为己用,在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大会官僚时对沈友说:“别人说你想造反”。沈友自知逃脱不得,于是说:“皇帝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孙权将他处死,时年二十九岁。.

查看 荆州和沈友

沈君理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 祖父沈僧畟,南朝梁時擔任左民尚书。父沈巡,梁朝太清年间曾擔任东阳太守。沈君理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早年擔任湘东王法曹参军、会稽府西曹掾(祕書),娶會稽穆公主。一度出任吴郡太守。侯景平后,梁元帝征为少府卿。荆州陷,萧詧署金紫光禄大夫。陈文帝即位,歷官明威将军、丹阳尹(市長)。天康元年(566年),父死,丁忧去职。陈宣帝時,擔任太子詹事,迁吏部尚书。女沈婺华为陈宣帝皇太子陈叔宝的太子妃。赐沈君理爵望蔡县侯。太建五年(573年)沈君理卒,赠太子少傅、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沈君理工書法,窦臮《述书赋》稱他“快速无度,驰突不疏。尺题已终,笔势仍余。似逸笼槛之众鸟,恣飞鸣之所如”。.

查看 荆州和沈君理

沈众

沈眾(),南朝梁、南朝陳政治人物,表字仲師,吴興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西)人。陈武帝时中书令。.

查看 荆州和沈众

沈瑩

沈瑩(),中国三国時代孙吴武将。 沈瑩担任丹陽郡太守。西晋攻打东吴,孫皓派張悌、沈瑩、孫震率三万兵迎战晋軍。沈莹料定长江上游的荆州必将失守,建议张悌固守牛渚(今安徽省当涂县北),张悌不听决定渡長江,到北岸和晋軍決战。 晋軍至長江北岸,沈瑩率丹陽精兵五千,号「青巾兵」,三度出击晋軍,不能击败。吴軍陷入苦战,晋朝降兵在後方造反,吴軍大乱。晋軍发动攻势,吴軍大败。沈瑩、張悌都被晋軍俘虜、斬首。 沈瑩著有《臨海水土異物志》。同書中记载的「夷州」,学者认为即是台湾,是记载台湾最古老的文献之一。 小説《三国演义》描写沈瑩是东吴左将軍,於牛渚和晋軍決战,被晋将周旨击败。.

查看 荆州和沈瑩

沈雲英

沈云英(),小字官弟,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明朝女性将领,官至游击。曾在湖广永州府道州击退反叛明朝的瑶族军队,保全城池。在丈夫贾万策荆州阵亡后,辞官归里,以教书自给,顺治十六年(1659年)去世。.

查看 荆州和沈雲英

沅陵县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沅陵县至今,为湖南省辖域面积最大的县。南北宽106.6千米,东西99.5千米。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交界。 辖域总面积5,825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155.78亿元(2013年),总人口62.2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55.1万人。县治沅陵镇。 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县境中央,将全县分成南、北两部分,沅水以北属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属雪峰山系。.

查看 荆州和沅陵县

法正

法正(),字孝直。東漢司隸右扶風郿(今陕西眉县)人,三國時蜀漢的軍師;戰國時期齊襄王田法章之後裔,為東漢末名門法氏之後;祖父法真,有清節高尚名聲。本為劉璋部下,不得賞識,後投歸劉備。深受劉備信任,諸葛亮欣賞其才華。劉備在世時,惟獨法正有諡號,死後追諡為翼侯。與曹魏謀士程昱和郭嘉一樣有性格缺陷(程昱太剛直易得罪人、郭嘉行為不檢),但同樣善策奇謀,故陳壽譽其可比二人。.

查看 荆州和法正

洛州 (後趙)

洛州,後趙石勒設立的州。後趙石勒稱王二年(320年)置司州,任命石生為司州刺史,駐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城區東)。領河南郡。趙王七年(325年)自東晉取得滎陽郡,太和二年(329年)自前趙取得河東郡、弘農郡、上洛郡。建武元年(335年),以司州置洛州,領河南、滎陽、河東、弘農、陳留、東燕6郡;又改陳留郡為建昌郡,上洛郡移屬荊州。後趙末領河南、滎陽、河東、弘農、建昌、東燕6郡。冉魏、前燕因之。後為前秦併吞,劃入豫州 (前秦)及洛州 (前秦)。.

查看 荆州和洛州 (後趙)

洛阳历史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核心发祥地,华夏、中华、中土、中国、中原、中州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元代以前,洛阳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统的王朝多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割据政权也均以进入洛阳作为逐鹿的目标和自身正统性的象征,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承载了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元代以后因战乱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洛阳地位有所下降,退化为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县的水平,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折射了中国各地方在农业社会晚期的普遍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洛阳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和工商业发展都有较大的飞跃,成为以重工业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闻名的重要城市,这一时期的洛阳历史反映了一个内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历程。.

查看 荆州和洛阳历史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查看 荆州和洛阳市

淇淇

淇淇(?-2002年7月14日)是人工饲养下生存最长的一只雄性白鱀豚。1980年1月11日在长江交接洞庭湖湖口处被捕获,之后一直饲养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 。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是人工饲养下生存最长的一头白鱀豚。中国科学家对其做了许多科学研究,在白鱀豚的生物学、生态学、人工饲养、行为学、生物声学、血液学、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中对淇淇的生物声学的研究,推翻了之前认为淡水豚类不能表达感情的观点 。.

查看 荆州和淇淇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查看 荆州和淅川县

渌口镇

渌口是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的驻地。.

查看 荆州和渌口镇

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二十九年(西元1903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進士名單。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為清德宗三旬萬壽,詔以庚子科為恩科鄉試,辛丑科為恩科會試。庚子停止各省鄉試,於二十八年壬寅補行庚子辛丑恩正併科。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會試。因北京貢院毀於庚子國變,故癸卯、甲辰兩科會試,用河南貢院。本科會元周蘊良(殿試2甲49名)。.

查看 荆州和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远市

清远市(官方音译:Qingyuan,传统外文:Tsingyün),别称凤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北。市境东邻韶关市,东南接广州市,南界佛山市,西连肇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北临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处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东南部为台地平原区,市境东北边缘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省最高峰。北江纵贯市境东南部并流经城区,连江发源于北部并于英德市注入北江。全市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人口383.45万。清远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区和粤北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汇集区,亦是廣東省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查看 荆州和清远市

湘潭市

湘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因盛产湘莲而得别名“莲城”,地处湘江之曲,水系丰富,也被称为“潭城”。除市辖区外管辖湘潭1县、湘乡、韶山2县级市,在湖南省地级行政区中,它的辖域最小,人口倒数第3,但人口密度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仅次于省会。作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荟萃是湘潭重要的人文特色。 狭义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区”,建立于南宋以后的湘潭县城的基础之上,曾作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贸重镇,繁盛一时。现包括岳塘、雨湖2区,总面积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06万,其中城镇人口90余万,为湖南省第4大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百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科技和旅游城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查看 荆州和湘潭市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查看 荆州和湖南省

湖广行都指挥使司

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明朝五个行都指挥使司之一。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改均州置郧阳府,以湖广都司卫所改设置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於此。卫所俱无实土,属于前军都督府。下设荆州卫、荆州左卫、荆州右卫、瞿塘卫、襄阳卫、襄阳护卫、安陆卫、郧阳卫、夷陵千户所、德安千户所、枝江千户所、长宁千户所、远安千户所、竹山千户所、均州千户所、房县千户所、忠州千户所、辽府仪卫司、襄府仪卫司、兴府仪卫司。.

查看 荆州和湖广行都指挥使司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查看 荆州和湖北省

湖北银行

湖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ubei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是一家位于湖北省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原宜昌、襄阳、孝感、荆州、黄石五市的城市商业银行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成立于2011年2月27日,总部设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中北路86号汉街总部国际8栋,目前在湖北省内下辖各市设有分行和两百多家支行。.

查看 荆州和湖北银行

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

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记录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征战2004赛季的情况。 2004年是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第一次参加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并成为第一个中甲冠军,成功冲超。.

查看 荆州和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

源子恭

源子恭(),字灵顺,河南洛阳人,源子邕之弟。北魏末期的大将,魏孝武帝永熙年间(532—534年)曾任吏部尚书。.

查看 荆州和源子恭

满族

满族(a),全稱滿洲族 ,清代官称满洲,因以红缨为传统帽饰,故有红缨满洲之名,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普查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满族及其先民靺鞨、女真曾经在中国历史中先后建立渤海国、金朝和清朝。 目前满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及北京等31個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岫岩、青龙、丰宁、伊通、清原、围场、宽城、本溪、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还有凤城及北镇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查看 荆州和满族

滿洲八旗

满洲八旗(a),本称八旗满洲,简称满洲或满洲旗,旗下之人称满洲、满洲旗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明朝末年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部分东海女真所组成,是八旗制度的最原始成员和主干。.

查看 荆州和滿洲八旗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是東漢末年群雄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 由於漢中是益州北方的一個郡,接近長安三輔地區,而且易守難攻,因此劉備在214年平定益州後,於217年向北攻佔漢中,戰事維持兩年。最終,劉備領有漢中,控制中國西南地區,同年秋進位為漢中王,正式建立基業,不久後創立蜀漢。.

查看 荆州和漢中之戰

漳河水库

漳河水库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与当阳市交界处,是一座以农业灌溉、城镇供水为主,兼有防洪、发电、旅游、养殖、航运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

查看 荆州和漳河水库

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本列表所列的是广义的潮州在历史各个时期的地理范围、行政区划沿革情况。 (注意:广义的潮州并非指现今的潮州市本身,具体请参考潮州市条目中的相关解释).

查看 荆州和潮州历代沿革列表

潜江市

潜江市为湖北省中南部的一个省直辖县级市(副地级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北枕汉水,南接岳阳至长沙,东邻武汉通黄石,西接荆州达三峡。 318国道和沪蓉高速、沪渝高铁横穿东西,随岳高速、枣石高速和潜监、襄岳两条一级公路以及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纵贯南北。北有汉江泽口、红旗、兴隆码头,西有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连接长江与汉江,中国平原第一坝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就在潜江高石碑镇境内。 潜江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 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1994 年被列为省直管市。境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在26米至31米之间,全境都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潜江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地上盛产粮棉,地下富藏油气。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总部就设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广华。 潜江是著名的“水乡园林”,是水杉的故乡,江汉平原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市,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赞潜江是“一座绿色的城”。潜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被国家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美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中国戏剧之都”的称号。.

查看 荆州和潜江市

潘璋

潘璋,字文珪,兗州東郡發--縣(今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東)人,三國時期孫權麾下將領。著名事蹟為抓住走麥城的武聖關羽,江表之虎臣之一。.

查看 荆州和潘璋

潘濬

潘濬(),字承明,武陵漢壽人,蜀漢重臣蔣琬的表弟。漢末三國時代孫吳重臣,長期主管荊州事務,官至太常,與孫吳後期左丞相陸凱齊名。.

查看 荆州和潘濬

朱常潤

惠王朱常潤,是明神宗朱翊鈞庶六子,母孝敬太皇太后李氏,首任惠王。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受封為惠王,但由於福忠王朱常洵之藩使明政府庫房空虛,令二十歲的朱常潤和桂端王朱常瀛未能成婚。其後因為兵事緊急,二人的婚事要減少部分禮儀才可成事。 天啟七年(1627年)就藩荊州府。至崇禎十五年十二月(約1643年1月),李自成的大順軍破夷陵及荊門,據荊州,他逃到湘潭,和吉王朱慈煃一起暫住。崇禎十六年八月(約1643年9月),張獻忠的大西軍又攻陷長沙,朱常潤再走到衡州,在朱常瀛的桂王府暫住。後來衡州失陷,三王逃至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護送三王入廣西,他以身擋賊大西軍。永州失陷,劉熙祚也被殺死。 隆武元年(1645年)十月薨,其子朱由梁襲封惠王。.

查看 荆州和朱常潤

朱序

朱序(),字次倫,義陽郡人,東晉重要將領,參加過多場戰事並屢建功勳,雖然曾被俘並仕於前秦,但在淝水之戰時卻協助東晉戰勝前秦,及後亦繼續在前線為東晉抵抗北方外族政權的侵襲。.

查看 荆州和朱序

朱術桂

朱術桂(),字天球,號一元子,遼簡王朱植八世孫,長陽王朱憲煥嫡二子,湖廣荊州(今湖北)人,祖籍直隸鳳陽(今安徽),明朝宗室、郡王。.

查看 荆州和朱術桂

朱载圳

朱載圳(),明世宗第四子、母盧靖妃。嘉靖十八年(1538年),封景王。 朱載圳贪婪蛮横而嘉靖帝骄傲暴躁,父子很不和睦,但嘉靖帝依然对儿子护短。時上止二子,長裕王載垕,次載圳。載垕母杜康妃無寵,而載圳母盧靖妃有寵,上惑於方士之說,不立太子,中外多憂疑。嘉靖四十年(1561年),遣載圳往就藩德安府(今湖北省境),謠言始靖。最初剛到封地時就要求多給莊田,戶部討論後同意。荊州的沙市不在景王的申請範圍之內,景王府派了人去收租,知府徐學謨堅決不給,又在漢陽的劉家塥收取柴火稅,推官吳宗周堅持反對,結果二人都受到處分。其他土田湖陂被侵奪了數萬頃。過了四年,朱載圳病死,明世宗闻讯對首輔徐階說:「這個兒子一直想圖謀太子之位,現在死了!」 朱載圳無子,歸葬京師西山,妃妾都被诏回京城景王旧府邸居住,封國除。.

查看 荆州和朱载圳

朱權

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号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寧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削其藩。朱權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鬱鬱而終。.

查看 荆州和朱權

朱治

朱治(),字君理,丹楊故鄣人,三國時代東吳重要將領,孫策在建立基業征伐江東時,照顧孫家一家,與其程普、黃蓋、韓當是孫家三代老將元勳。.

查看 荆州和朱治

朱憲㸅

遼愍王朱憲㸅,明朝第八代遼王,莊王朱致格的庶第一子。嘉靖十四年(1535年)十二月受封句容王,嘉靖十九年(1540年)晉封遼王,在位二十八年,後被罷為庶人。.

查看 荆州和朱憲㸅

戎昱

戎昱()出生于荆州(今湖北江陵),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查看 荆州和戎昱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查看 荆州和明宪宗

明安達禮

明安達禮(v,),蒙古正白旗人,西鲁特氏,世居科尔沁。清朝政治人物、清朝兵部尚書。世袭游击将军,兼牛录额真。 崇德三年,任巴牙喇甲喇章京。六年,进二等甲喇章京。八年,擢礼部参政,兼正白旗蒙古梅勒额真。顺治三年,任兵部左侍郎。五年,擢正白旗蒙古都统。順治七年三月癸酉,接替阿哈尼堪,擔任清朝兵部尚書,九年,列议政大臣,进二等精奇尼哈番。十年,尚书职被罢,降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十一年伐俄罗斯。十三年,授理籓院尚书。 十五年十二月,命为安南将军。驻防荆州。十六年支援江宁,抵抗郑成功。十七年,授兵部尚书。康熙三年,加太子太保。六年,调吏部尚书。因病致仕。八年,卒,谥敏果。.

查看 荆州和明安達禮

明亮 (清朝)

明亮(z;),字寅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都統廣成之子,孝賢純皇后侄兒。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諡文襄。.

查看 荆州和明亮 (清朝)

明朝皇族

明朝皇族為「朱姓」,除以明朝皇帝为核心的皇室外,包括各地藩王及宗室。.

查看 荆州和明朝皇族

明朝王府

明朝王府为明朝亲王、郡王理政及居住的府邸。依據《大明会典》,明代王府分为亲王府、郡王府两等。亲王府制度拟于宫室,有王城、四门、前三殿、后三宫、山川社稷坛、宗庙等建筑;郡王府为四合院式建筑。 明朝共实封亲王六十三位,在陕西、山西、北平、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广东九布政使司、云南,及北平、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万全、辽东都指挥使司等地建造亲王府四十六处。浙江虽有亲王分封,但并未营建王邸,旋改封别处。另在广西有亲王府规格的靖江王府一座。 明朝两京十四布政使司中,福建、贵州、交趾,以及南京未设王府。北平布政使司后升为京师,燕王府拆除后翻建为今日的故宫。 明朝灭亡后,各地明朝所建的亲王府、郡王府多被焚毁或拆除。现仅存桂林靖江王府城门、殿陛,大同代王府九龙壁,襄阳襄王府绿琉璃影壁,钟祥兴王府凤翔宫,开封周王府龙亭,南阳唐王府王府山、新乡潞王府望京楼、安阳赵王府高阁寺、青州衡王府石坊、兰州肃王府大门遗址、成都蜀王府石柱、西安秦王府城墙等遗迹。.

查看 荆州和明朝王府

春慶

春慶(),字杏園,荊州駐防滿洲正紅旗人,晚清政治人物。 光緒六年(1880年)庚辰科繙譯進士,加三品奏事官銜,累官戶部郎中。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起事,八國聯軍入都,帝后西逃,春慶徒步隨扈出都,兵民滿路,難以前行,被洋兵所殺。.

查看 荆州和春慶

昭烈皇后 (蜀漢)

昭烈皇后(),甘氏,在各類書籍中又稱甘皇后、甘夫人。《夔州府志》名為甘梅。沛县(今属江苏省)人,是劉備當初在徐州小沛居住時,曾納為妾室。甘氏在荊州過世後,葬在荊州南郡。蜀漢章武二年(222年),初被追諡皇思夫人,並準備遷葬回到蜀,靈柩還沒有到達蜀時,劉備就在白帝城過世了。丞相諸葛亮與太常賴恭等人商議後上奏,請追諡為昭烈皇后,並與劉備合葬。.

查看 荆州和昭烈皇后 (蜀漢)

是儀

是儀,本名氏儀(生於漢桓帝延熹年間,卒於吳大帝赤烏年間),字子羽,東漢末年北海營陵(今山東昌樂)人。本姓「氏」,因為被北海相孔融打趣「氏」字是「民」字無上,所以改姓「是」。三國時東吳官員。.

查看 荆州和是儀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是中国新朝於西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元年)時發生的一場內戰戰役。以綠林軍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昆陽縣(今河南省葉縣)大破新朝王莽四十餘萬主力部隊。昆陽之戰的結果不僅僅直接導致新莽王朝的覆滅,更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事之一。.

查看 荆州和昆陽之戰

昙摩蜜多

昙摩蜜多(Dharmamitra,),意译法秀,迦湿弥罗国僧人,佛经翻译家。.

查看 荆州和昙摩蜜多

新城之乱

新城之乱是三国时期227年年末至228年初曹魏的一场叛乱。叛乱--发起者为投魏及受任为荆州新城郡守的原蜀将孟达。此乱在一月之内即被魏将司马懿迅速平定,孟达被俘伏诛。.

查看 荆州和新城之乱

新朝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為當時權臣王莽所建立,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長安)。 西漢末年,人民被豪強欺壓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讖緯學說認為將改朝換代,當時漢室外戚王莽博得雅名,獲得人民與儒者的支持,使他以偽造符瑞的方式於9年1月10日篡位稱帝,國號為「新」,西漢亡。 王莽稱帝後進行許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變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筦(國營事業、所得稅與借貸)及改革幣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禮》等古制,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新制政令繁雜,名稱不斷變動。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當,改革最終失敗。17年因為天災不斷,而人民因為改革失敗而經濟破產,最後爆發新末民變,赤眉軍、綠林軍等等民變軍相繼而起。新莽軍相繼在成昌之戰、昆陽之戰慘敗。23年劉玄成立玄漢,即更始帝。同年绿林军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即漢光武帝。同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漢亡。漢光武帝擊潰赤眉軍後,最後於36年一統天下。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傅樂成(1993年):《中國通史 上冊》第六章〈漢帝國的盛世〉,四〈外戚政治與王莽篡位〉,第146頁-第154頁。。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以至于新朝一度被称呼为“亡新”,《资治通鉴》直接把新朝归入“汉纪”。而且傳統史觀鄙棄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權。所以後世史學家對王莽的評價皆差。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逐漸中立。.

查看 荆州和新朝

新朝官制

新朝官制是中國新朝的官制。由於新朝正值王莽改制,而官制亦為改制的重點,故新朝官制多變,官名及職責也十分複雜。新朝官制上承西漢官制,下启东汉官制,故欲了解该朝官制,必先对两汉官制有所了解。对于一些基本官职及相关知识,请见西漢官制及东汉官制。玆依序擇要介紹如下。.

查看 荆州和新朝官制

施篤臣

施篤臣(),字敦甫,號青陽居士,齋號春堂、恆齋,南直隸青陽人,明朝官員。   .

查看 荆州和施篤臣

文化荆州

《文化荆州》是一档反映荆州重大文化事件,文化人物,人文历史以及风土人情的电视访谈节目。节目理念是文化贯今古,雅俗说荆州。.

查看 荆州和文化荆州

文聘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業,荊州宛(今河南省南阳)人,三國時期曹魏的重要將領。本為劉表麾下,負責鎮守北方外敵。劉表去世,曹操征伐荊州,劉琮投降。初不响應曹操的傳召,後文聘與曹操相見問到為什麼不响應召見,文聘對自己不能防禦外敵而慚愧;曹操對他的忠誠行為感慨,并加以厚待,官拜後將軍、新野侯,逝世後諡曰壯侯。.

查看 荆州和文聘

文敏生

文敏生(),山西垣曲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河南省省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

查看 荆州和文敏生

摩尼教

摩尼教,又稱作牟尼教、明教,為西元三世紀中葉波斯先知摩尼所創立。這是一種將瑣羅亞斯德教(祆教)與基督教、佛教混合而成的哲學體系,屬於典型的波斯體系諾斯底二元論。摩尼教吸收了琐罗亚斯德教的善恶二元论思想、基督教的耶稣崇拜、佛教的轮回观念、马吉安主义对于旧约的否定、犹太教的天使概念,以及诺斯底主义的“灵知”思想,创造了二宗三际论体系。摩尼教徒將自己的宗教比喻為博大無垠的“世界之海”,而此前的各大宗教教派只是一條條的合流,最後它們都將匯入海中。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時,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世界,即光明世界與黑暗世界。初際時,光明與黑暗對峙,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人類世界因此產生。後際時,恢復到初際時相互對立的狀態,但黑暗已被永遠囚禁。物質是黑暗的產物,精神則是光明的產物,因此摩尼教否定物質世界,希望利用虔诚的信仰和严格的戒律获得灵知,回归光明世界。有學者認為摩尼教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宗教,更被譽為真正世界性完美宗教的唯一代表。 摩尼教在波斯本土受到琐罗亚斯德教的迫害,教主摩尼被處決,聲勢下降。其后,駐錫于巴比倫的宗教中心又受到穆斯林的強力打击,今日在波斯已经完全消失。歐洲的摩尼教因與基督教对耶稣基督的不同理解和对《旧约》的态度而被认定为异端,受到基督徒的猛攻,在10世纪后渐趋沒落。中亚地区的摩尼教势力一度较为兴盛,在唐代傳入中國,與景教、祆教並稱為“三夷教”,并藉助回鶻勢力進行傳播,後來在會昌毀佛時遭到禁斷。宋代以後,成為體系的摩尼教組織基本消失,或者混入佛教,甚至連教主摩尼的塑像都被視為釋迦牟尼佛。唯一尚存的是本土化的摩尼教“明教”。.

查看 荆州和摩尼教

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佛教論著,由天台宗智顗大師宣講,其門徒章安灌頂筆記,為天台三大部之一。.

查看 荆州和摩訶止觀

愛星阿 (繙譯進士)

愛星阿(v;),荊州駐防正藍旗滿洲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繙譯進士,曾官陝西延安府、漢中府知府。.

查看 荆州和愛星阿 (繙譯進士)

慧遠

慧遠(),俗姓賈,并州雁門樓煩縣(今山西寧武附近)人,東晉高僧,是中觀般若學大師。傳統上認為,他曾在廬山東林寺組織蓮社,故稱廬山慧遠或東林慧遠。他弘揚西方淨土法門,被尊為淨土宗初祖。.

查看 荆州和慧遠

慕容評

慕容評(),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前燕宗室,追尊燕武宣帝慕容廆之子,追尊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弟,封上庸王。.

查看 荆州和慕容評

曹寅 (東漢)

曹寅,东汉末年官员,担任武陵郡太守。 东汉末年,曹寅与时任荆州刺史王叡不相容,王叡想要举兵讨董卓,扬言当先杀曹寅。曹寅害怕,假传光禄大夫温毅檄文给长沙郡太守孙坚,说王叡罪过,孙坚起兵逼死王叡。刘表入主荆州,平定荆州,曹寅弃官而去,后不见记载。.

查看 荆州和曹寅 (東漢)

曹仁

曹仁(),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早年已經結隊跟隨曹操,常遇狀解圍,善守能攻;樊城之戰中雖被關羽以水圍城,但亦能激勵将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终合兵擊退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曹魏建立后,曹仁官至大司馬,封陳侯,諡曰忠。.

查看 荆州和曹仁

曹純

曹純(),字子和,東漢末年三国时期曹操手下重要將領,为其家族軍其中一員。曹仁之弟。於王粲《英雄記》有載。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者,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曹纯擅战,甚得人心,为人重纲纪,不失理智,好学问,敬爱学士,闻名天下。.

查看 荆州和曹純

曹魏行政區劃

曹魏行政區劃,為東漢末年至265年晉代魏的45年期間,曹魏統治區的行政區變化情形的過程。.

查看 荆州和曹魏行政區劃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查看 荆州和曹操

曹操与张绣的战争

曹操与张绣的战争是中国东汉末年197年—199年间军阀曹操与张绣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是张绣投降曹操。.

查看 荆州和曹操与张绣的战争

曹操迎天子

曹操迎天子,即指曹操于196年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並掌握政权的先前事件。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皇權低落。因為皇帝喪失軍事力量,徒有皇帝之名,加上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使到洛陽殘破。因此各方霸權都不希望接收皇帝。而曹操的首席謀臣荀彧則建議曹操迎接漢獻帝。縱然皇權低落,惟他仍然是漢朝的皇帝,終究正統。在分析利害後,曹操決定迎接天子。當時袁紹受到沮授和田豐等建議下,也曾經考慮迎接獻帝。惟猶豫不決,加上在反對方審配等人的反對下,始終無行動。 曹操擁護獻帝後,即遷都許昌,放棄殘破的舊都洛城。自此曹操開始以天子之名行事,其命令都以皇詔頒布。此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維持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直至他自稱為魏王,然後他兒子曹丕篡位自立曹魏為止。.

查看 荆州和曹操迎天子

曾从龙

曾从龙(),原名一龙,字君锡,别号云帽居士,宋代福建泉州晉江县人,南宋状元、名臣。 他在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的殿试中取得第一名,宁宗改赐名为“从龙”。 初为签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开禧年间知信州,颇有政绩,回京后任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太子左谕德,后兼太子谕德,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國子監祭酒。担任吏部侍郎后仍兼太子右庶子,兼给事中,兼直学士院,后被授予刑部尚书一职。 他曾二度出使金国,不辱使命。继而累官至刑部尚书、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在宋元关系问题上,曾从龙是主战派,1234年(端平元年),他担任资政殿大学士兼知枢密院事,后进为参知政事,以枢密使身份督视江淮、荆州军马,积极主持江淮一带的防务。后在主和派人事要求下,宋理宗将其召回。 1236年去世,享年62岁。逝世后赠少师,追封清源郡公。他的作品编入《曾少师诗文集》。《宋史》·卷四一九《晋江历史人物传》·曾从龙.

查看 荆州和曾从龙

曾擴情

曾擴情(),原名朝笏,又名慕沂,光緒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於四川省威遠縣高家山上燒房(今山王區兩路鄉豹山村),民國政治人物,曾任立法院立法委員。.

查看 荆州和曾擴情

普寂

普寂,俗姓馮,謚號大慧禪師,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朝佛教禅宗高僧。 其早年学习儒学,后闻《法华经》、《成唯识论》、《大乘起信论》等,皈依佛法。38岁时,跟从洛阳端和法师受具足戒,后从弘景学习戒律。因为感觉教义繁冗,他去荆州玉泉寺参谒神秀,学习禅宗。神秀奉武则天召入京,其跟随入京。神龙二年(706)神秀圆寂后,普寂就带领僧众。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依诏住洛阳敬爱寺,后改为兴唐寺,其在长安等地弘化,大兴禅风。开元二十七年于兴唐寺圆寂。敕赐大照禅师,世称华严和尚、华严尊者。.

查看 荆州和普寂

晉明帝

晉明帝司馬紹(),字道畿,東晉的第二代皇帝,晉元帝司馬睿長子。母親是豫章郡君荀氏。在位不足三年,但在位期間平定了王敦之亂。.

查看 荆州和晉明帝

2004年中国大陆城市竞争力排名

2004年中国大陆城市竞争力排名,原正式名称为“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但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属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一部分,具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的倪鹏飞博士牵头,邀请各高校、研究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历时大半年时间,对中国大陆200个城市进行考查之后的综合评估排名。.

查看 荆州和2004年中国大陆城市竞争力排名

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接力是指在2008年3月24日在希腊採集的一刻開始至燃點至2008年8月8日晚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聖火燃點期間的傳遞活動。首位「火炬手」是希臘的雅典奧運會跆拳道銀牌選手亞歷山大·尼克拉澤斯。而第二棒火炬手,亦為本次北京奧運火炬傳遞的第一名中國人,中國著名蛙泳運動員羅雪娟,與亞歷山大手持火炬互碰,引燃手中火炬,成功交接聖火第一棒,羅雪娟隨後再和中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邓亚萍接力。中國本土第一棒為世界著名跨欄運動員刘翔。其中唯一一位来自台湾的奥运火炬手张韶涵,在昆明进行火炬传递活动。最后由「體操王子」李寧擔任主火炬手在國家體育場上空以「飛天」形式點燃主火炬台。.

查看 荆州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

2世纪

101年1月1日至2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世纪。.

查看 荆州和2世纪

3世纪

201年1月1日至3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3世纪。.

查看 荆州和3世纪

士燮 (三国)壽春三叛夏口之战夏侯威夏侯详夏侯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大橋夔安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傳遞列表妫姓姚立法姚雪姜晟孟雲卿孫吳行政區劃孫夫人孫皎孫禮孫桓存霈孙坚孙宾硕孙策宁乡历史宣統朝得諡人物表宜都市宗广宗越宇文直宇文賢宇文逌安福县安成郡宋孝武帝宋育英宋明帝富川瑶族自治县尚善小橋尹奉 (成汉)尹珍尹默山南道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山簡崑玉崔孝芬崔知温崔鲁崔湜崔日用崇禎帝州泰上大人牌丁典丁野丁槐严畯中华人民共和国市花列表中國君主陵墓列表中國世界遺產列表中國發明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中国南方航空航点中国叛乱列表中国好男儿中国地名别称列表中国割据政权君主列表常德历史东汉官制万安国万松野老三十六小洞天三佛齐三國志II三國戰役列表三国三国官制三国志人物列表三国行政区划三国鼎立三国虚构人物列表三顧茅廬一代女皇平安银行平遥城墙乾坤元宝朝庞山民庞统亞洲運動會火炬接力列表交州康楚元庾冰庾翼二广高速公路云孙随笔五代十國行政區劃延岑建始县建阳县建阳区廖立廖湛廖惠廉希憲张九龄张当张忠 (东汉)张问陶张柬之张政 (东吴)伽藍神張奕 (西晉)張存張允濟張範張遼張角張殿賓張既張敬兒彭宠当阳市何充何福 (明朝)何昌寓佛陀跋陀罗徐世谱徐庶徐璆徐昭佩侯莫陈琼侯莫陈顺北宋官制北周行政區劃北魏行政區劃僚人僧伽罗刘备刘义宣刘信 (汝阴侯)刘稷刘表刘阐 (三国)刘赐 (东汉)刘恢 (刘宋)刘晔 (三国)喻上猷周善周倉周章 (東漢)周顗周访周齐宇呼延謨呂範咸宁市和洽傅巽傅方唐休璟唐荆陵唐朝行政区划唐文獻冯绲冯长命决战II凌烟阁党均兩晉南北朝地方政權君主列表公安县六博关羽兴城城墙兴都留守司元则元英元欣充中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貢士進士列表勒克德浑回到三國四大都督四川省 (清)借屍還魂 (兵法)倪元璐BB戰士三國傳外傳 武勇激鬥錄的卢救主的盧石姓石崇石勒石韜 (三國)石苞石歪膊玄奘王基 (三國)王威王寻王尼王业 (三国)王常王廙王忠 (三国)王忱 (晉朝)王匡 (更始)王则 (北朝)王凤 (更始)王允之王珣王紫潼王羲之王生铁王甫 (三国)王韶之王鎮惡王頒王胡之王舒王钫王恭 (東晉)王汝勤王戎王昶 (三國)王浑 (太原)王方庆王操 (南北朝)王敦王敦之乱祢衡祿坤禹貢秦丰秦秀秦頡秦漢三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程通程昱穎容窦诞簡雍类家庭綦毋闓緱謙绵阳市羊伊羊續終極三國角色列表申姓申徽申包胥甘卓甘宁熊天瑞畿服留守司留異牛皋狼牙脩狄云益州之战盧志盧金山盧懷慎瀛台泣血记白鱀豚百里奚花鼓戏隗禧隆中隋郡隋朝行政区划韦巨源韩歆韓嵩韓玄韓暨韓暹韓朝宗莊尤達奚長儒達信 (繙譯進士)荊州戰鬥鍾毓鍾會荆州 (古代)荆湖之战荀崧荀彧菏泽神会萧子隆萧伟萧秀萧遥欣萧颖达萧恢萧憺萬建崑鐵魁青山区 (武汉市)青山镇街道青幫青麟衞榮光額哲克額勒登保額楚顏晃衡山 (消歧义)顶顶糕衛旌血吸虫袁尚袁侃袁泉袁术裴潛裕德齡裕馨龄裕誠裕謙西安城墙西魏行政區劃西漢經學傳承列表西晋行政区划西晋末年流民起义襄阳 (古代)襄阳市襄阳之战襄陽之戰 (消歧義)馬良馮盎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駐防將軍观音垱討伐董卓之戰許紹許汜马忠 (东吴)马谡諸葛均高季辅高平陵之变高幹高起 (清朝)高沛高斗枢謝躬謝朓魁續魏詠之譙國桓氏鮮于丹许圣诸葛瑾诸葛恪课船谢安谢哲谢该 (汉朝)谢述谢澹賴厷賈充费观费恭贺兰祥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趙偲趙似趙佖趙範 (三國)趙韙趙戩路 (行政区划)麦城黎阳之战黃巾之亂黃巾軍人物黄忠黄承彦輔匡齐己齐和帝齿龈颤音龍陽縣 (武陵)龐大奎龐林辛亥革命辛毗迦毕试郝普胡夏行政區劃胡威胡亢胡班胡質胡腾胡昭郢州 (刘宋)郭國基郭嘉郭贺郭振东都兴阿都督都統阴兴阴识阿尔津阿桂蘇峻蘇代 (三國)蘇良嗣赣榆大事纪年列表赵俨赵匡 (东汉)赵累 (三国)赵煚赵萌赵頵赵铎赵慈閻宇董允董訢蒯夫人蒯姓蒯越蒯良钱谦益蒙华铁路蒙古八旗邊荒傳說邺之战邵陵郡邓奉铁忠蔡夫人蔡瑁蔡道恭鄧粲鄭士元鄖陽民變鄂輝金臯金旋蕭子響蕭嶷蕭巖蕭緬蕭續蕭瓛蕭恪蕭敬長孫儉長樂馮氏长坂坡之战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长江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长沙历史长沙市苏瓌英德市苻菁通城县通古斯民族老武汉大学虞翻陞額祿虎豹騎虞潭陳群 (三國)陳牧陳騫陳昌 (南北朝)陳慧紀陶侃陶璜陸遜陸抗陸曄陈叔文陈叔慎陈友谅陈容 (三国人物)陈嶷陈仓之围陈茂 (新朝)陈震 (三国)陈郡殷氏陈显达 (南北朝)陈文帝陆军中学堂陆法和SNH48抽分場局柳惔柳敬言李原李博乂李向群李娥姿李世李廣 (北齊)李廣 (成漢)李佐 (北魏)李农李元則李元阳李元懿李元景李固李珪 (三國演義)李琰之李神符李璜 (成汉)李瓌李特李隆悌李過李遺李青萍李譔李軼李肃 (东吴)李自敬李蕤李雄 (东汉)李通 (南阳)李虎 (乒乓球运动员)李恽 (蒋王)李松 (漢朝)李流李慎李承 (北魏)李晖 (北朝)杨大眼杨仪杨弘武杨骏杨泽柱杨怀杜畿杜预杜襲杜洪杜曾权景宣桂廕桓偉桓亮桓彝桓嗣桓石康桓石秀桓石虔桓石民桓階桓豁桓脩桓沖桓温桓溫北伐桓振梁寓梁元帝梁章鉅梁颖 (北魏)梁明帝楊厚楊定 (東漢)楊琁楊素楊顒楊津 (北魏)楚文化榮濬榻上策樊城之戰樊毅欧阳山正始 (北魏)步闡武州 (南梁)武道狂之詩武汉大学校史武汉市武汉经济协作区武汉西藏中学武昌区武昌郡武承嗣殷仲堪殷顗殷觀段威段文昌毕沅永安之戰江华瑶族自治县江南江夏之战江蒨江陵之战 (223年)江淮民系江淮文化江淹汉寿县沪渝高速公路沈友沈君理沈众沈瑩沈雲英沅陵县法正洛州 (後趙)洛阳历史洛阳市淇淇淅川县渌口镇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補行辛丑壬寅恩正併科貢士進士列表清远市湘潭市湖南省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湖北省湖北银行湖北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2004赛季源子恭满族滿洲八旗漢中之戰漳河水库潮州历代沿革列表潜江市潘璋潘濬朱常潤朱序朱術桂朱载圳朱權朱治朱憲㸅戎昱明宪宗明安達禮明亮 (清朝)明朝皇族明朝王府春慶昭烈皇后 (蜀漢)是儀昆陽之戰昙摩蜜多新城之乱新朝新朝官制施篤臣文化荆州文聘文敏生摩尼教摩訶止觀愛星阿 (繙譯進士)慧遠慕容評曹寅 (東漢)曹仁曹純曹魏行政區劃曹操曹操与张绣的战争曹操迎天子曾从龙曾擴情普寂晉明帝2004年中国大陆城市竞争力排名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2世纪3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