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5 关系: 夏洛滕堡宫,大北方戰爭,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奧古斯特·威廉 (普魯士),威廉大街,威廉三世 (奥兰治),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义务教育,伊曼努尔·康德,弗雷德里克 (威尔士亲王),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公共行政学,勃兰登堡门,琥珀宫,索菲 (汉诺威选侯夫人),索菲·夏洛特,無憂宮,荷兰君主列表,路易·斐迪南亲王 (1772-1806),霍亨索伦王朝,阿道夫·弗雷德里克,长公主 (英国),腓特烈·威廉二世,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英国君主女儿列表,雅各布·保罗·冯·贡德林,柏林,柏林歷史,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普魯士巨人擲彈兵團,普魯士王國,普鲁士君主列表,1728年柏林条约,8月14日。
夏洛滕堡宫
夏洛滕堡宫(Schloss Charlottenburg)是德国柏林现存最大的宫殿。它座落于夏洛特堡和威尔默斯多夫大区下辖的夏洛特堡区。.
大北方戰爭
大北方戰爭(Северная война,Stora nordiska kriget,1700年 - 1721年),又稱或北方大戰,是沙俄與瑞典之間在1700年爆發的戰爭,主因是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戰爭的結果是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瑞典由歐洲列強的名單上消失。.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強壯的)奥古斯特二世(波兰语:August II Fryderyk Moncny;德语: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奥古斯特一世,1694年—1733年)及波兰国王(1697年—1706年,1709年—1733年)他被認為是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的宮廷輝煌的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因其身形魁梧、力大無窮而綽號「強力王」、「鐵腕」,據說可徒手折斷馬蹄鐵、單手破牆。他於年輕時(1687年)曾造訪過法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凡爾賽宮的華麗排場與路易十四的絕對王權非常仰慕,因此終生以路易十四為偶像。但是他一生的成就有限,只建立了薩克森的絕對君主制,並獲得王權虛設的波蘭王冠一頂;其領土與人口並無實質增加,可說是半吊子的雄圖霸業。.
奧古斯特·威廉 (普魯士)
奧古斯特·威廉(August Wilhelm,),普魯士亲王(Prinz von Preußen),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与王后汉诺威的索菲亞·桃樂西婭的第五子,在腓特烈·威廉一世存活下来的四个儿子中排行老二。他的哥哥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著名将军亨利亲王是他的弟弟。 奧古斯特·威廉曾在西里西亞戰爭中任上将。 由于腓特烈二世没有子嗣,奧古斯特·威廉成了普魯士王位的继承人。腓特烈二世去世后,奧古斯特·威廉的长子继承了普魯士王位。.
威廉大街
威廉大街(德语:Wilhelmstraße)是德国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一条街道,从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这里一直是行政中心,先是普鲁士王国,然后是统一的德国,帝国总理府和德国外交部。因此,“威廉大街”在德国常用来代表德国政府,如同“白厅”经常被用来代表英国政府;在英语中,威廉大街通常代表德国外交部。 威廉大街的路线,从菩提树下大街向南略微偏东,直到Hallesches Ufer附近的 Stresemannstrasse路口,长约2公里。交汇道路有 Behrenstrasse、莱比锡大街和Zimmerstrasse,威廉大街以西名为Niederkirchnerstrasse(二战前称为阿布雷契亲王大街)。 这条街形成于18世纪初,称为骠骑兵大街(Husarenstraße),1740年和东侧的平行道路腓特烈大街一起改为今天的名字,以纪念发展这一地区的腓特烈·威廉一世。 威廉大街原本是一个富裕的住宅街,有许多宫殿属于普鲁士王室成员,从十九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政府区。1875年,帝国总理府建于威廉大街77号。魏玛共和国(1919年至33年)时期,总统官邸()设在威廉大街73号。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总统在阳台上,观看晚上纳粹上台的。 1938至1939年,阿尔贝特·施佩尔为希特勒修建了一个新的帝国总理府,紧邻老总理府以南,在威廉大街和沃斯大街转角处,正式地址是沃斯大街4号,但是希特勒从面向威廉大街的阳台接见群众。对面的广场被称为威廉广场,已经不再存在。皇宫酒店也已消失,几个门牌以外,是希特勒上台前的柏林住所。 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外交部位于前帝国总统府,威廉大街73号,纳粹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将旧建筑改建为浮夸风格。财政部设在威廉大街61号。在纳粹时期,约瑟夫·戈培尔的宣传部设在更南面的威廉大街8-9号。农业部设在威廉大街72号,这是今天仍然设在战前地址的唯一德国政府部门,虽然已经经过重建。英国大使馆设在威廉大街70号。原来的建筑毁于轰炸,新的使馆在德国统一后重建于原址。2000年7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主持了盛大的开放典礼。 威廉大街上唯一幸存的纳粹时代主要公共建筑是81-85号(莱比锡大街以南)帝国空军部大楼,这是一座巨大的大厦,根据赫尔曼·戈林的命令,兴建于1933年和1936年之间。这座建筑逃脱了战争的破坏,为柏林中区为数不多的完整的政府建筑物,1949年用作新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也是1953年6月17日工人起义期间民众示威的中心。 除了空军部,威廉大街上所有主要的公共建筑都毁于1944年和1945年年初的盟军轰炸。威廉大街南至Zimmerstrasse是在苏联占领区内,除了从街上清除瓦砾,很少进行重建,直至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共产党的东德政权视为前政府大厦为普鲁士和纳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遗迹,20世纪50年代初拆除了所有政府建筑物废墟。在1950年代末期,从菩提树下大街到莱比锡大街的威廉大街,几乎没有任何建筑物。1980年代,沿街修建公寓大楼。 从1964年到1991年,当时的街道南至Zimmerstraße是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这一段称为奥托·格罗提渥大街,得名于1949至1964年的东德总理奥托·格罗提渥。 今天,威廉大街是一个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但还没有恢复从前的地位。空军部大楼今天用作德国财政部。此外,农业部和英国大使馆是街上唯一的公共建筑。许多住户的公寓楼是新移民,也有一些商店和餐馆迎合俄罗斯和土耳其人。 在最近几年里,柏林市沿威廉大街设立一系列的历史标记,显示战前著名建筑物的位置。.
威廉三世 (奥兰治)
奥兰治的威廉三世(Willem III van Oranje;),出生即繼位為奧蘭治親王,1672年7月任荷兰省、泽兰省执政,1674年4月26日任乌德勒支省、海尔德兰省及上艾瑟尔省执政,1689年2月13日登基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William III)、苏格兰国王威廉二世(Uilleam II)和爱尔兰国王利亚姆(Liam),直到1702年3月8日逝世为止,他在英格兰和奥兰治的编号剛好都是三世。1688年11月5日,威廉废黜岳父詹姆斯二世及七世而赢得了英格兰。威廉和妻子玛丽二世共治不列颠群岛,直到瑪麗於1694年12月18日去世。他们共治时期通常被称为「」。 他一生致力於抵抗法國「太陽王」的天主教霸權。從1672年成為荷蘭執政後,他就號召全歐的新教徒一起抵制路易十四的最強霸權,被新教徒視為「新教英雄」。1686年,他和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瑞典等國組成奧格斯堡同盟(後稱大同盟),聯合圍堵歐洲霸主路易十四;並於1688年率兩萬精兵渡海到英國,發動光榮革命而成為英王。他以英、荷共主邦聯(1689-1702年)的元首身分,帶領新教的英、荷兩國共抗天主教(舊教)法國(大同盟戰爭1689-1697),成為歐洲第二強的君王。1700年路易大帝的勢力遽增,威廉重組大同盟,開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雖然威廉在1702年意外崩逝,但他任命的主帥約翰·丘吉爾,帶領英荷聯軍打敗法軍,最終打垮路易十四,某程度上實現了威廉的遺願。 他在各地的綽號褒貶不一,英格蘭婦女界喜歡譏笑他是「粗魯的荷蘭矮熊」;在北愛爾蘭和部分蘇格蘭的稱號則是賢明王比利(Good King Billy);荷蘭更是奉他為「護國英雄」,無比崇敬。他在荷蘭與北愛爾蘭極得民心,但英格蘭人卻不太喜歡他的冷酷粗率。伏爾泰因此說他是「英格蘭人的執政、荷蘭人的國王」,表示他在兩國形象顛倒的領導情況。.
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
佐治一世(George I,),原名格奧爾格一世·路德維希,汉诺威选帝侯、英国国王。.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是強制、普遍與免費。凡是适龄儿童都應強制接受教育的义务,並且教育對象沒有階級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還必須是免納學費的。1717年,普魯士王國開始實施義務國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現代大部份的國家和地區都有實施義務教育,但年數和成效不一。 在日常生活中,強制教育、普遍教育及免費教育均與義務教育通用,但嚴格來說,這些字詞只提及了義務教育的部份基本原則。.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為啟蒙時代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義務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认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為數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誌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弗雷德里克 (威尔士亲王)
威尔士亲王腓特烈王子(The Prince Frederick, Prince of Wales,),全名:腓特烈·路易斯(Frederick Louis),又稱為不伦瑞克-吕讷堡的腓特烈·路德维格公爵。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长子,英国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威尔士亲王,但未及成为英国国王即逝世。.
利奥波德一世 (安哈尔特-德绍)
安哈尔特-德绍的利奧波德一世(德语:Leopold I. von Anhalt-Dessau,1676年7月3日—1747年4月7日),安哈尔特-德绍親王,普魯士元帥,腓特烈大帝時期的一代名將。利奧波德的父親約翰·格奧爾格二世是安哈爾特-德紹親王,母親是奧蘭治親王和拿騷伯爵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女兒、奧蘭治親王沉默者威廉的孫女拿騷的海莉艾特·嘉芙蓮。.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學(Public Administration),又稱行政學。主要結合政治學和管理學為其理論基礎。簡言之,行政即是公務的推行、政府的管理,舉凡政府機關或公務機構的業務,如何使之有效的加以推行,即是行政,這是最廣義的解釋。其關注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政府在最有效地運用資源的情況下,為社會提供最具效益、最適切、且最合理的公共服務。有別於政治學,公共行政學者比較關注資源分配、社會公義、經濟效益等議題,而政治學者則比較著重權力分配與取得、國際關係等議題。 負責推行公共行政而有直接隸屬於各級政府的受薪人員通常稱為公務員。在發展得較為成熟的政府體制中,公務員通常會秉承政治中立的原則,按照上級公務員或由具民意基礎產生的政治家的指示執行政府的政策。在後者情況下,具民意基礎的政治家一般擁有主導政府政策方向的權力,但同時須就政策的成敗負起政治責任。.
勃兰登堡门
布蘭登堡門()是位於德国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筑,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勝利。 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国的國家象徵標誌,它見證了柏林、德國、欧洲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
琥珀宫
琥珀宫(俄語:Янтарная комната),又称琥珀屋、琥珀廳,是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凯瑟琳宫内的一座通体由琥珀和黄金装饰而成的,极端奢华的建筑。曾在18~20世纪间一度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琥珀宫被德军占据,并被拆装运回德国。二战结束后,这一稀世珍宝却告离奇失踪。曾有许多人猜测和勘探过其下落,但都无果而终,使其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悬案之一。 而亞卓安·里維跟史考特·史拉克在2004年共同出版的書中宣稱,毀掉這件藝術品的就是紅軍。.
查看 腓特烈·威廉一世和琥珀宫
索菲 (汉诺威选侯夫人)
普法尔茨的索菲(德语:Sophie von der Pfalz,),又称汉诺威的索菲(德语:Sophie von Hannover)、汉诺威的索菲娅(英语:Sophia of Hanover),是“冬王”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和伊丽莎白·斯图亚特(Elisabeth Stuart)最小的女儿。她按血统可以称西莫恩的普法尔茨女伯爵索菲娅(英语:Sophia, Countess Palatine of Simmern),因婚姻可以称布伦瑞克-呂讷堡公爵夫人(德语:Herzogin von Braunschweig-Lüneburg)、汉诺威选帝侯夫人(德语:Kurfürstin von Hannover,英语:Electress Sophia of Hanover)。在提及后来成为她儿媳的侄女索菲公主(Sophie Dorothea von Braunschweig-Lüneburg)的时候,她也经常被称为索菲公爵夫人,以茲區別。 1701年,英国為了解決当时因英国王室年老和缺乏新教子女引起的各種潜在继承危机,而颁布了《王位继承法》,使索菲亞成為了她表侄女安妮女王的继位人。如果不是因为早于安妮女王数星期去世,索菲亚就会继任英国王位。索菲亚的儿子是汉诺威选帝侯、不伦瑞克-呂讷堡公爵格奥尔格·路德维希,在安妮女王死后加冕为乔治一世。 索菲亚是英国汉诺威王朝及现代派生的温莎王朝继承英国王位的法定关键宗譜人物。她的外祖父是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也即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她的舅舅是英格兰国王及苏格兰国王查理一世。索菲亞直到丈夫汉诺威选帝侯恩斯特·奥古斯特1698年死前一直是选帝侯夫人。.
索菲·夏洛特
索菲·夏洛特(Sophia Charlotte,)是首任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一世的王后。 她是不伦瑞克-吕讷堡选帝侯恩斯特·奥古斯特和选侯夫人普法尔茨的索菲唯一的女儿。 她的长兄格奥尔格·路易于1714年继承了大不列颠王国的王位,称乔治一世。.
無憂宮
無憂宮(Schloss Sanssouci),源自於法文的sans(無)-souci(憂慮)。位於德國波茨坦,為勃兰登堡地區波茨坦最著名的霍亨索倫家族(Hohenzollern)宮殿。西元1745年至1747年根據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草圖,設計洛可可式小型夏日宮殿。這個設計並由建築師喬治·溫徹斯勞斯·馮·克諾伯斯多夫(Georg Wenzeslaus von Knobelsdorff)授權。 到西元1840年至1842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將建築物規模再作擴大,並將兩邊側殿延伸。設計者為建築師路德因·佩修斯(Ludwig Persius),東側建築由建築師費迪南·馮·阿爾寧(Ferdinand von Arnim)授權監工。 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無憂宮宮殿建築與其寬廣的公園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原因為:「無憂宮的宮殿與公園,可視為普魯士的凡爾賽宮」。她是十八世紀歐洲藝術運動的合成品,結合了當時君主制背景精神下的建築創意與地景設計。 君主制建築特色:為權力和榮耀的象徵,組成部分包括圓拱、拱頂和圓穹,最常使用的建築材料是磚、方形石塊和混凝土,並會對公共建築做些雕刻裝飾,還以一排排的柱廊組成建築物的正面,從建築物規模宏大、結構堅固看來,建築物的確有某種功利、炫耀目的。.
查看 腓特烈·威廉一世和無憂宮
荷兰君主列表
這裡列出包括低地聯省共和國的執政——歷任尼德蘭諸省的管理者(不享有荷蘭共和國的主權)。.
路易·斐迪南亲王 (1772-1806)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克里斯蒂安亲王(Friedrich Ludwig Christian,),常被称为“Louis Ferdinand”(路易·斐迪南),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朝贵族,军事统帅,业余作曲家,钢琴家。.
查看 腓特烈·威廉一世和路易·斐迪南亲王 (1772-1806)
霍亨索伦王朝
霍亨索伦王朝(Hohenzollerns),為勃蘭登堡-普魯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國(1871年-1918年)的主要統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境内的黑欣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為索倫伯爵。領地在今上內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間。 索倫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與聯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弗里德里希三世成為紐倫堡伯爵弗里德里希一世,此后該家族在索倫前冠以“霍亨”(意為“高貴的”)字樣,稱為霍亨索倫家族。他的兩個兒子先后继承爵位,弗里德里希四世继承索倫伯爵及紐倫堡伯爵領地,其後他於1218年將紐倫堡伯爵領地傳給他的弟弟康拉德三世。索倫伯爵是弗里德里希四世的子嗣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而紐倫堡伯爵皆是康拉德三世的子嗣其後改為信奉新教的法蘭克尼亞系。.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
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Adolph Friedrich,)是1751年至1771年間的瑞典國王。他是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的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呂貝克親王主教)和巴登-杜拉赫的阿爾貝蒂娜·弗雷德里卡之子,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舅父。 禮帽派對俄戰爭後,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在1743年要求瑞典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為王儲。次年,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六女路易斯.烏爾里卡結婚(腓特烈二世的妹妹)結婚。.
长公主 (英国)
长公主(Princess Royal)是英国君主授予(不是自动获得)其嫡长女的封号。这个封号是终身的,所以當現任長公主在世時,其餘公主都無法獲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未曾拥有此封号,因為她的姑姑玛丽公主早於1932年被冊封為長公主)。迄今总共有七位公主获此封号。现在的长公主是安妮公主。.
腓特烈·威廉二世
(胖威廉)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 II,)霍亨索伦王朝的普鲁士国王和布蘭登堡選帝侯(1786年8月17日—1797年11月16日在位)。 有別於前任國王實施25年的謹慎外交,他在任內推行強權政治,獲得前所未有的領土增長率。這讓普魯士成為德意志人與波蘭人混合的「雙民族國家」,並從實際上的次強,晉升為名副其實的列強(great power)。但是,因為他疏於軍備改革,普魯士的戰力逐漸下降,無法因應法國大革命之後新局勢的挑戰。他的宗教文化政策是以振興新教傳統來對抗理性啟蒙;此外,他大力贊助文藝建設,使得普魯士的文化軟實力大幅上升,包括1788年在柏林建造著名的勃蘭登堡門。.
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腓特烈二世 (普鲁士)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史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军事家,政治家,作家及作曲家。統治時期普魯士軍力大規模發展,領土大举擴張,文化藝術得到贊助和支持,“德意志启蒙运动”得以开展。其使普魯士在欧洲大陆取得大国地位,并在德意志内部取得霸权,向以普鲁士为中心武力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迈出第一步。腓特烈二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之一,也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并且为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化名人,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音樂等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为启蒙运动一大重要人物。.
英国君主女儿列表
英国君主女儿的头衔为Princess(译为公主)。 注意:列表收录的英国君主女儿不含私生女。.
雅各布·保罗·冯·贡德林
雅各布·保罗·冯·贡德林男爵(德语:Jacob Paul Freiherr von Gundling, 1673- 1731)是一位德国史学家。他在腓特烈·威廉一世在位时于普鲁士科学院担任普鲁士王家史官,其后成为的笑料。.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查看 腓特烈·威廉一世和柏林
柏林歷史
柏林歷史相較於歐洲其他大城市而言是比較短暫,大約可以追溯至13世紀。在這段期間,柏林從一個商人聚居區成為德國的首都。.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為歐洲諸國以助波蘭立王為名,而滿足自身利益之戰。其肇始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駕崩後,王位空懸所致的王位爭奪戰。而最終演變為統治法国、西班牙及两西西里王国之波旁王朝與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大戰。.
普魯士巨人擲彈兵團
巨人擲彈兵團(Potsdam Giants),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設立,在當時的觀念裡,長的越高的男性就會被認定是越強悍的士兵,身高172公分的男性一定會被徵召入伍,即使有心智障礙也沒有關係,但是太年輕或面容太醜就無法加入。在這支兵團裡還有一位挪威人約瑟夫·愛力克森,其身高甚至達217公分。普魯士巨人擲彈兵團雖然在閱兵典禮時非常醒目,但光是要製作這批人的軍服、裝備以及薪水,就需要花費其他同規模部隊4倍以上的預算,所以當腓特烈二世繼位後,就將這支部隊予以解散,只保留一個大隊。.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Königreich Preußen)是一個位於現今德國和波蘭境內的王國,存在於1701年至1918年,同時也是從1871年至一戰戰敗前,領導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實體,其領土囊括整個帝國的三分之二。王國名字是繼承普魯士而來的,雖然它的權力基礎是從勃蘭登堡得來的,曾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普鲁士君主列表
普魯士君主是霍亨索倫家族成員,統治普魯士的君主,起源于1525年的普魯士公國。普魯士公國是由位于波羅的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條頓騎士團國演變而成。條頓騎士團在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領導下改宗路德教和實行世俗化、建立普魯士公國。公國原先是波蘭王國的附庸,因此作為條款的一部分,普魯士公爵要向波蘭國王效忠。當統治普魯士公國的霍亨索倫家族--于1618年絕嗣後,公國由同一家族的勃蘭登堡選侯統治。虽然名义上仍是两个不同的地区,但普魯士公國的宗主權隸屬於波蘭王國,勃蘭登堡選侯國屬於神聖羅馬帝國,兩塊領地在歷史上一起被稱為勃蘭登堡-普魯士。第二次北方戰爭以後,一系列條約使得普魯士公國不再是波蘭的附庸,擁有完整的主權。錯綜複雜的局勢成為普魯士王國建立的基礎條件。由于外交的緣故,普魯士君主在1701年至1772年稱為普魯士里的國王,主要是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還是勃蘭登堡選侯,普魯士里的國王頭銜是爲了避免違反帝國法。隨著普魯士在十八世紀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和外交行動,普魯士發展成為帝國各邦中實力最強大的邦國。普魯士的國王頭銜在1772年開始使用直至1871年,在普法戰爭后,國王威廉一世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之後普魯士王國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邦國,普魯士國王兼任德意志帝國皇帝。.
1728年柏林条约
1728年柏林条约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于1728年12月23日签署的一份秘密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普鲁士放弃所有针对奥地利的行动并且支持查理六世颁发的1713年国事诏书,作为代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支持普鲁士对贝尔格公国提出的领土要求。 但是实际上在此条约签署前不久,1728年8月,查理六世就已经与苏尔茨巴赫普伐而茨伯爵签署了条约将贝尔格和于利希划分给苏尔茨巴赫。1738年查理又与英国、法国和荷兰联合威胁腓特烈·威廉一世,逼迫他放弃对贝尔格的要求。1739年查理又与法国达成条约将贝尔格划分给苏尔茨巴赫。 由于查理这样屡次违反了柏林条约,因此普鲁士决定不再支持1713年国事诏书。查理死后腓特烈二世因此要求获得西里西亞的部分地区来作为对贝尔格的放弃的代价。 Category:普鲁士王国条约 Category:神圣罗马帝国条约 Category:1720年代欧洲 Category:1728年建立 Category:18世纪欧洲条约.
8月14日
8月14日是阳历年的第226天(闰年是22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9天。.
亦称为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忽烈特维廉一世,军曹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