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脱氧核糖核酸

指数 脱氧核糖核酸

--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縮寫:DNA)又稱--氧核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可組成遺傳指令,引導生物發育與生命機能運作。主要功能是資訊儲存,可比喻為「藍圖」或「配方」。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構細胞內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質與核醣核酸所需。帶有蛋白質編碼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本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訊息的表現。 DNA是一種長鏈聚合物,組成單位稱為核苷酸,而糖類與磷酸藉由酯鍵相連,組成其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與四種鹼基裡的其中一種相接,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是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合成的依據。讀取密碼的過程稱為轉錄,是根據DNA序列複製出一段稱為RNA的核酸分子。多數RNA帶有合成蛋白質的訊息,另有一些本身就擁有特殊功能,例如核糖體RNA、小核RNA與小干擾RNA。 在細胞內,DNA能組織成染色體結構,整組染色體則統稱為基因組。染色體在細胞分裂之前會先行複製,此過程稱為DNA複製。對真核生物,如動物、植物及真菌而言,染色體是存放於細胞核內;對於原核生物而言,如細菌,則是存放在細胞質中的拟核裡。染色體上的染色質蛋白,如組織蛋白,能夠將DNA組織並壓縮,以幫助DNA與其他蛋白質進行交互作用,進而調節基因的轉錄。.

1145 关系: A-DNAABC模型Alexa FluorAP位點APOBEC3G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加里·里奇韦加拿大保守黨加拿大馬鹿动粒基因基因密度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历史基因作图基因组计划基因組基因組學基因靶向基因間區段基因重複基因電轉移基因檢測基因毒性基因治療基因泰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埃及陸龜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埃爾文·查戈夫原噬菌体原生质体原核生物去氧核糖核酸酶去滅絕偶然性和必然性假基因假有蹄類半保留复制半自主胞器博来霉素华威大学十一角星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殖民地卡铂卡文迪许实验室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千鈞一髮 (電影)午夜凶鈴...南京石杨路6·20交通事故南冰洋南美土著馬南極企鵝南方墨點法单体单纯疱疹病毒单链DNA单链DNA结合蛋白反乌托邦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古菌可动遗传因子台灣寬尾鳳蝶台灣生態台灣油杉史蒂夫·福塞特史蒂芬·艾弗里叶绿体叶酸双髻鲨双链断裂变性 (生物化学)受精卵含氮鹼基吳蔡美香國家賠償案同分異構同致癌物同源同源重組同源框合成生物学吖啶橙吉姆·雷诺吉姆萨染液坦克女郎塔拉格林史戴德失蹤案增血鬼果林壯麗細尾鷯鶯壹週刊 (台灣)多環胺類多胺多重序列比對多腺苷酸化夏威夷吸蜜鸟科夏威夷秧雞大理石紋螯蝦大猩猩大頭龜大自然的魔獸巴奇大津事件大溪地磯鷸天使怪盜天使怪盜角色列表天体化学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天花天體生物學天蛛地滅太阳光太阳鹦鹉夸休可尔症奥萨马·本·拉登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奥沙利铂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奧地利禁室亂倫案女超人集數列表奈德·凱利妖獸大蛛王姐妹分體交換姣麗球屬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阿斯特伯里婆罗洲象孤波孕酮受体宁波绿洲珠宝行特大抢劫杀人案宏量元素宝贝计划客家基因族谱家牛官能团宇宙化學安妮·圣莱杰安娜·安德森安赫塞娜蒙寡核苷酸密蘇里鏟鱘小分子核糖核酸小熊猫小藍企鵝小腦萎縮症小雕小波分析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尿嘧啶尖锐湿疣層狀雙氫氧化合物屯門色魔岡崎令治岡崎恆子工程學分支列表巨大鍬形蟲巨嘴擬鴷已測序的生物已测序真核生物基因组列表巴巴里獅巴布亞企鵝巴勒斯坦人巴爾小體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帝國風暴兵並系群中子中心科學中心法則中國中獸中和南勢角出租套房縱火案中国史前发明列表中国驻吉尔吉斯大使馆爆炸案中西重忠串联重复丹尼斯·里奇丹尼斯·雷德丹羽大助东尖嘴吸蜜鸟布拉班特殺手世界歷史三域系統三块广告牌三磷酸阿糖胞苷三氯乙酸三氯化钕干戈玉帛平埔族群平原斑馬平庸原理乳糖操縱子乳铁蛋白幽遊白書角色列表广东警官学院乔安娜·叶茨谋杀案乔治·伽莫夫乙型肝炎乙内酰脲乙烯菌核利亚历山大·里奇亚历克·杰弗里斯亚硝酸钠亚洲象亞化石亞硫酸鹽定序亞歷克西斯·弗洛雷斯序列比對产前发育亨利·保羅亮氨酸拉链亲子鉴定人兽嵌合体人種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嵌合体人类演化历程人面組合人類基因組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人體大奇航人蔘皂苷人族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二十世紀科學演變年表二硫苏糖醇二磷酸腺苷二級結構二甲苯蓝二苯胺云杉属事必關己今鳥類今日VIP廢棄公主代谢代谢物组代歐奇希斯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伍德蘇鐵传染性软疣病毒伤寒伦理学伦纳德·阿德曼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伯格曼环化反应強尼·蓋瑞特強化子張作驥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弗雷德里克·桑格弗朗西斯·克里克弗拉多·塔内斯基异域物种形成异种2异涡虫异源生物学弓蟲症引发体引物引發酶彭清靠佳木斯连环杀童案彗星侏罗纪世界侏羅紀世界:進化徐步高徐步高槍擊案依托泊苷御坂美琴微生物微接触印刷微流控德效骞保羅·赫貝爾特信使核糖核酸信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圣本笃堂 (剑桥)地球冒险3非官方英文版地球歷史地衣芽孢杆菌匈奴匈人化学史化学年表化学疗法化学诱变剂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北美洲历史北方墨點法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初乳利什曼原蟲利兰·哈特韦尔利根川進刪除 (遺傳學)刑事紀錄科分子分子人类学分子結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學史分子生態學分子马达分子演化切·格瓦拉嘧啶嘧啶二聚体嘌呤嘌呤类似物嘉利大廈大火嵌入 (化學)單磷酸腺苷喀拉拉紅雨嗜冷生物周芷咪唑和田昭允傳染病歷史响应元件哈麗哈斯特鷹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冏女大翻身集數列表冷凍方舟冷泉港實驗室农杆菌属内含子内源性病毒元件减数分裂凝膠電泳凯瑟琳·珍妮薇凋亡诱导因子啟動子六甲蜜胺共同起源共同演化共生體學說元基因組學先天免疫系統先父遗传光照治療光裂合酶光鑷克隆克隆人克萊格·凡特克麗斯塔·哈里遜謀殺案克里特島矮猛犸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人前信使核糖核酸前列腺癌剪接體副傷寒副溶血弧菌勝利大決戰回到三國因贾兹固体固綠FCF四進位倭黑猩猩噪吮蜜鳥噬菌体噬菌体展示技术BLAST (生物資訊學)BOINCC (消歧義)C-DNAC值CccDNACpG寡脱氧核苷酸CpG岛CRISPRCRISPR/Cpf1Crossover皇后大學 (加拿大)石圍角邨石班瑜矛尾魚环形细菌染色体环醇假说玉山杜鵑王嘉梅命案王倬灰原雞灰北極熊灵长动物珍珠疹琳·馬古利斯理查三世 (英格兰)砷生物化学砷酸鹽硝酸铅硼砂碱基对碳基生物磷酸磷酸二酯鍵磷酸鹽磷酸酯神奇寶貝劇場版: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神探夏洛克小姐福克蘭狼离散剂禽龍屬移液器秘密客2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學警察研究所稻大鼠空肠弯曲菌穆雷·巴爾突变突變原突變型童第周端粒立克次体第九区筑波大学等位基因简单重复序列间多态性米勒-尤里实验米托蒽醌精子发生粉鴿系统发生学系譜學糖化終產物糖类糖组学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索命黃道帶紫外線B光照治療紫外线細菌結構細胞週期約翰·藍道爾約瑟夫·門格勒紅背松鼠猴綁架華年達案線粒體編輯距離緬因貓緋彈的亞莉亞角色列表红血球约瑟夫·梅里克纳诺比纽约市立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基质线粒体DNA线粒体拟核线性二色性续命汤维生素B维生素B12缺乏症结构生物学结构模体组学组蛋白脱乙酰酶细尾鹩莺科细胞细胞工程细胞分裂细胞凋亡细胞破碎细胞生物学细胞计数法细胞核细胞死亡编码区罗杰·科恩伯格羊膜穿刺術羟基脲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美洲豹美洲野牛義 (分子生物學)羅塞塔號羅宗蓬羅伯特·皮克頓羅伯特·W·霍利羅莎琳·富蘭克林羅迪椋鳥羅梭的萬能工人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翻译真猛瑪象真相HOLD得住真菌病真核生物猴棗散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猛禽烯二炔烈火之炎父親終止子組織蛋白絕對零度 (電視劇)疟疾疫苗接種痘病毒科病毒病毒概論瑪利歐與路易吉RPG3!!!瑪莎·蔡斯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瓦片阵列瓜氨酸生命元素生命起源生命演化历程生命是什么生物生物合成生物大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史生物學哲學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常见缩写列表生物化学概述生物分子生物分子列表生物分类学生物分類法生物经济生物技术生物染色劑田園田园洞人甲基化男权运动甘肅天祝骷髏案焦磷酸盐焰火 (我为喜剧狂)熊神鯨熒光顯微鏡異染色質照片51煙熏液特异性药物特洛伊·戴維思牛初乳狩獵監督官盧煜明白喉癞颈龟白血病白鱀豚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白金數據白消安白曉燕命案癌变癌症癌癥研究院DAPID·B·庫柏DecapentaplegicDNA (消歧义)DNA复制DNA密码子表DNA²DNA微陣列DNA纳米技术DNA结合位点DNA甲基化DNA運算DNA超螺旋DNA提取DNA条形码DNA測序EcoRI隐马尔可夫模型芥子毒气隱翅蟲素芳香性芽生噬菌體科隕石銀河探險隊銀河機攻隊 莊嚴皇子莫西沙星莫里斯·威爾金斯螺旋螺旋-轉角-螺旋螺旋酶莖環鎂營養莉莉谋杀案聚合物聚合酶聚合酶链式反应聚凝胺遊戲王VRAINS遞減聚合酶鏈式反應遺傳遺傳系譜學遺傳物質遺傳重組遺傳毒性遺傳指紋分析遗传学遗传学入门遗传密码荧光药物筛选華城連環殺人案菲巴斯·利文萊納斯·鮑林萊文斯基醜聞萊文斯坦距離萤光素酶萨拉托夫航空703号班机空难非同源性末端接合非共价作用力非編碼DNA非編碼核糖核酸非线性物理学非洲獸總目非洲爪蟾非洲豬瘟病毒科非洲森林象靴雕蠕蟲鏈模型衣壳表型表觀基因組表觀遺傳學顺式作用元件顺铂衔接子血管新生血跡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袋狼食品輻照複製體西伯利亞哈士奇饿死鬼叭噗西方文化親核共軛加成馬克斯·德爾布呂克馬馬薩帕諾衝突馮滬祥香港歷史年表駭客入侵:人類革命角島鯨角分符号許聞廉马可罗尼企鹅马兜铃酸马克斯·冯·劳厄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历史马普切人詹姆斯·查德威克詹姆斯·杜威·沃森骨髓移植調控序列高分子高鶯鶯案鬆獅犬计亮年让-吕克·皮卡尔鯨偶蹄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谢尔顿·库珀谷胱甘肽豪威爾-喬利體費沙氏情侶鸚鵡費拉蘆薈鳥嘌呤鳥類DNA分類系統鳥氨酸質子治療質體賀伯特·威爾森贝叶棕亚科贝尔陶器文化质粒超分子組裝超嗜熱生物超級英雄:武力對決踝節目鹼基麥克邁:超能壞蛋身分标识方式點突變黏狀末端黃信介黃石國家公園黃道十二宮殺手黃鼠狼程式黑猩猩基因组计划黄眼企鹅輪藻綱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齊柏林 (臺灣)转基因生物转座子转录转录因子轉導轉化 (生物)轉移酶轉染辨識系統辛普森案运载体迈克尔·布朗冲绳非礼事件霍利迪交叉露脊鯨蜜蜂屬胚胎胞嘧啶郭文贵胱抑素C胸腺嘧啶胸苷胸苷三磷酸胸苷單磷酸背景輻射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郅支围城战鈣質蘭科阿布沙耶夫阿伊努族阿弗雷德·赫希阿德利企鵝阿德利企鵝屬阿糖胞苷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阿爾及利亞第納爾阿瑟·科恩伯格阿道夫·希特勒阿西洛马会议阿黴素阿雷西博天文台阿雷西博信息阿昔洛韦阿拉伯馬阿拉斯加雪橇犬蘇糖核酸赤潮赫雪-蔡司實驗赫斯特染色起始閩南裔臺灣人間期開放閱讀框藍/白篩藻類著色性乾皮症鑑證科葉全真蒽环类药物蒂宾根大学肺炎鏈球菌肺癌肽運算肽核酸肿瘤抑制基因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肌肉邵逸夫獎得獎者列表蓝白细尾鹩莺蓝鲸银杏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链脲佐菌素蓋斑鬥魚锡伯族锌指脫氧胞苷三磷酸脫氧胞苷單磷酸脫氨作用脯氨酸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酸外切酶脱氧核糖核苷酸脈衝場凝膠電泳醫事檢驗師醃頭案醛固酮野豬重組DNA重疊 (化學)重裝武器量子穿隧效應自私DNA自然自體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自閉症自我复制臭氧层空洞致癌物質臺灣人口臺灣族群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金属乐队金山高中強盜殺人案金州殺手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犯罪者臉頰長枝吸引效應長波紫外線光化治療配體 (生物化學)腐蚀酯酶腺嘌呤酵母酵母菌人工染色體鉤端螺旋體病色素體艾力克·斯托克斯艾字节苏木因苯硫脲苯甲酸钠英籍人士鋸脂鯉亞科離子交換雲杉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雷蒙·葛斯林雷洋事件電子計算機電磁波譜雜交探針雌二醇蛇龙珠蛋白質一級結構蛋白質生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组学蛙壺菌雙硫鍵雙黃頭亞馬遜鸚鵡雙股螺旋透析 (生物化學)耐药性連接酶耶穌家族之墓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逆转录酶抑制剂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选择压力限制酶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虹彩病毒科FokIG-四聯體G2期GC含量GDNAGFAJ-1GNAGoogle玩笑和复活节彩蛋列表G显带H.O.T.Hello Kitty藏屍案HIV整合酶IGEMLB培养基LINE1MDNA (專輯)NEEDLESS角色列表NexusNF-κBOriRecBCDRNA世界學說RNA剪接RNA聚合酶RNA聚合酶ⅡRNA複製酶R显带SOS反应SWI/SNFT2噬菌體T4噬菌体TATA结合蛋白TATA盒TE缓冲液TSFTUNEL检测X射线晶体学X染色體去活化X戰警:未來昔日Y染色體亞當Z-DNA暴龍暴龍標本暴龍機抗双链DNA抗体抗体抗磁性抗肿瘤药抗核抗体技术奇异点查尔斯·戴维·阿利斯柳丁擱來亂角色列表染色 (生物學)染色体染色體互換染色质染色质免疫沉淀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探險活寶人物表探針恐龙恐龙木乃伊恐懼症恐怖替身恩替卡韦恆星分子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杰奎琳·巴顿杰克·尼科尔森杰克·伦敦東京喵喵杂环化合物核小体改构复合体核小體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糖体核糖体DNA核糖體分型核糖核酸核糖核苷酸還原酶核鹼基核酸核酸序列核酸二级结构核酸分子結構核酸热力学核酸結構核酸酶核酸酶保护分析核酸方法核苷核苷三磷酸核苷酸格瑞利·豪斯格里菲斯實驗格雷伊獵犬桫欏屬桑給巴爾豹桑格测序梦幻棘皮动物植物病理學植物標本館機動戰士GUNDAM 00世界觀及設定檢驗醫學檸檬酸合成酶母親毬藻比利猿比较基因组学毛島蜜雀氟乙烯氢键氧化应激氧化磷酸化氮循环氮芥类水稻基因組江國慶案汞中毒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沃尔夫医学奖沃爾夫農業獎沃森與克里克沈鴻霖案沉睡殺人魔波多黎各鸚鵡法国王冠珠宝泛基因组洞熊洞鬣狗活化 (生物)洛克人X8洛克菲勒大學消化作用消化性潰瘍疾病和幽門螺桿菌發現年表混合淋巴反应渡鴉游蛇科溫度梯度凝膠電泳溴化乙錠滴虫性阴道炎演化演化的證據演化論潘多拉病毒持久长度服装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木更津市未解决的化学问题未来学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本笃街有蹄類有性生殖最受喜歡的YouTube視頻列表最大簡約法戴立克的進化戴胜星巴克星际旅行:航海家号每集列表星活性昭雪流感嗜血桿菌海尔布隆幽灵海佛烈克極限海角櫻草屬海洋分枝桿菌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方向性 (分子生物学)施卓琪施家金命案斑馬无机化学日本獼猴日本DNA数据库早期人類遷徙时空之轮旅行者金唱片内容旅鶇旋角牛操縱子支序分類學放线菌素意识数量级 (长度)数量级 (数)数量级 (数据)扁形动物门托马斯·杰斐逊托马斯·施泰茨拟南芥拟核拓撲異構酶拉米夫定曹操曼彻斯特大学替奈普酶性狀怀塔哈企鹅普罗米修斯 (电影)普里布諾盒普通獼猴晶体学智利葡萄酒10号染色体11號染色體11月25日11月28日12号染色体13号染色体1421:中国发现世界14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16號染色體16S 核糖体RNA17号染色体18號染色體1953年1991年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19號染色體2-羟基吡啶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2003年科技2004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2004年1月2004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2004年9月2005年10月2005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2006年3月2006年5月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8年11月英國2008年8月英國2010年12月2011年12月中國2011年6月臺灣2012年10月臺灣2013年5月2013年6月2013年临汾伤害儿童案2013年欧洲马肉冒充牛肉事件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2015年安卡拉爆炸案2016年2016年宁夏银川公交车纵火事件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2017年凌天航空直升機事故20世纪20號染色體 (人類)21號染色體2千纪2號染色體3號染色體4號染色體4月25日5-氟尿嘧啶5號染色體6號染色體7號染色體7月28日8號染色體9號染色體9S 扩展索引 (1095 更多) »

A-DNA

A-DNA又稱A型DNA,為DNA雙股螺旋的一種形式,擁有與較普遍的B-DNA相似的右旋結構,但其螺旋較短較緊密。A-DNA是三種具有生物活性的DNA雙螺旋結構,另兩種則為B-DNA及Z-DNA。一般只有脫水的DNA樣本中才會出現,可用來作晶體學實驗。此外當DNA與RNA混合配對時,也可能出現A-DNA形式的螺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A-DNA · 查看更多 »

ABC模型

被子植物花发育的ABC模型由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ABC模型 · 查看更多 »

Alexa Fluor

Alexa Fluor是美国分子探针公司开发的系列荧光染料,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对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等的标记、定位。其激发光和发射光光谱覆盖大部分可见光和部分红外线光谱区域,适用于绝大多数荧光显微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Alexa Fluor · 查看更多 »

AP位點

在生物化學和分子遺傳學之中,AP位點(缺嘌呤/缺嘧啶位點),也被稱作是缺鹼基位點,通常位在由嘌呤或是嘧啶組成的DNA之內(也有極小機率出現在RNA之內),不是自發的話就是由DNA損傷造成。在一般生理條件下,估計每天約有10,000個缺嘌呤位點和500個缺嘧啶位點在一個細胞中產生。 AP位點能夠由自發的去嘌呤作用產生,但也可能充當鹼基切除修復機制中的中間產物。Abasic sites in DNA: repair and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AP位點 · 查看更多 »

APOBEC3G

APOBEC3G(A3G)是一种阻止HIV复制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人类抗病毒的先天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APOBEC3G作为一种脱氨酶,可以诱导HIV的DNA上的胞嘧啶替换为尿嘧啶, 这就导致完整的前病毒数量减少。慢病毒进化出了一种叫做Vif的基因来消除这种影响, 但鼠及大多数灵长类的A3G却不能被HIV的Vif识别,这是导致HIV不感染其他动物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的APOBEC3G是一种强有力的逆转录病毒抑制剂。A3G是哺乳动物特有的, 但它在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却很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APOBEC3G · 查看更多 »

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英语: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是剑桥大学的一所学院。该学院在剑桥经常被称作凯斯学院,因为约翰·凯斯是学院的第二位建立者。 凯斯学院是剑桥大学历史上的第四所学院,也是目前第三富有的学院。学院的很多学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这其中包括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列牛剑学院第二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居第一位)。在2008和2009年,凯斯学院都排在汤普金斯剑桥学院排名的第四位。 凯斯学院拥有历史悠久的医学教学传统,这来源于两位医生校友和威廉·哈维,凯斯还为学院设计了带有使者之杖的院徽。学院著名的校友包括发现DNA结构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中子的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和研究盘尼西林的霍华德·弗洛里爵士。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史蒂芬·霍金是现在该学院院士。学院在经济学、英语文学和工程学也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 · 查看更多 »

加里·里奇韦

加里·莱昂·里奇韦(Gary Leon Ridgway,)是一位美国連環殺手,知名于绿河杀手或格林河杀手(Green River Killer)这个称号。他最初被判谋杀48人,后来供认了近两倍的数量。由于认罪辩诉协议,定罪数量增加,使定罪的总数达到48。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在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谋杀了很多妇女和女童。大多数受害者被指控是妓女。第5名受害者在绿河被发现后后记者给了他绿河杀手的绰号;当时他的身份仍然未知。他通常用手臂勒死受害者,有时也用領帶,线勒。勒死她们以后,他就把尸体扔到金县森林杂草丛生的地区,还经常回来与尸体发生性行为。 2001年11月30日,当他想离开在伦顿工作的卡车厂时,警察通过DNA证据证明他与四个女人的谋杀案有关而将他逮捕。经过認罪協商,他同意披露仍然失踪的一部分妇女的下落,因此而免于死刑,并获得终生监禁不得假释的刑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加里·里奇韦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保守黨

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Parti conservateur du Canada)是一個中間偏右的加拿大政黨,于2003年12月7日由加拿大聯盟及加拿大進步保守黨合併而成。自從合併後,「托利黨(Tories)」這個綽號就指加拿大保守黨(之前是進步保守黨的綽號)。現時爲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官方反對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加拿大保守黨 · 查看更多 »

加拿大馬鹿

加拿大馬鹿(學名:Cervus canadensis),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鹿科物種之一,也是北美洲和亞洲東部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之一。在鹿科中,僅有駝鹿的體型比加拿大馬鹿大,而鹿屬中只有紅鹿(歐洲馬鹿)能與其匹敵。加拿大馬鹿和發源於歐洲的歐洲馬鹿(Cervus elaphus)十分相似,其長久以來也被認為是歐洲馬鹿的亞種;。 加拿大馬鹿棲息於森林與林邊的棲息地,以草、植物、樹葉與樹皮為主食。儘管土生自北美與東亞,加拿大馬鹿在引進牠們的國家仍適應良好,其中包括紐西蘭與阿根廷。然而牠們高水平的適應性,卻對當地的特有種與生態系統造成了威脅。 加拿大馬鹿的公鹿有著碩大的鹿角,其每年都會脫落。到了發情期時,公鹿會出現各種為了爭取交配權的動作,包括擺出姿態、鹿角扭打及發出鳴叫。公鹿會連續發出尖銳的叫聲,用以確保公鹿的優勢地位,並且吸引母鹿。加拿大馬鹿的鳴叫也是自然界中最有特色的叫聲之一。 加拿大馬鹿十分容易感染一些傳染病,其中有的疾病可以透過家畜傳染。當今技術主要透過疫苗接種來防止染病,並已成功混合疫苗。 有些文化十分崇敬加拿大馬鹿,並將其作做為心靈上的力量。在亞洲的部分地區,鹿角與鹿角上的絨毛狀皮會被使用於傳統醫學中。人們也以獵捕加拿大馬鹿來作為競賽;鹿肉比牛肉和雞肉更為精瘦、蛋白質含量更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加拿大馬鹿 · 查看更多 »

动粒

动粒或着丝点(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 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等几个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 动粒在真核生物中形成并在着丝粒上组装。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丝点将染色体连接到微管聚合物上。 动粒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同,但这两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在非正规场合中,有时也用动粒或着丝粒泛指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主缢痕位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动粒 · 查看更多 »

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常由DNA序列来承载。基因也可视作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或RNA序列。弄清其序列本身的过程叫基因测序。基因的结构由增强子,启动子及蛋白编码序列组成:即基因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编码基因)及RNA,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差異)表现。在一个个体当中所有的基因总和叫基因组。在一个物种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合叫基因库。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基因分为细胞核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也含有独立于细胞核的叶绿体基因组。人類約有一万九千至兩萬两千個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依所攜帶性状的表現,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一般来说,同一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體都含有相同的基因(除了已经分化的免疫细胞),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所有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現出来。控制基因表达的因素分为传统的遗传学(增强子,启动子序列相关)因素及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及RNA干扰相关)因素。職司不同功能的細胞或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活化而表現的基因也不同。在某一细胞类型当中所有被表达的基因叫转录组,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叫蛋白质组。通过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可得到转录组及蛋白质组的信息。用电脑处理基因序列的学科叫生物信息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的30亿个碱基对形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该计划起始于1990年于2000年完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 · 查看更多 »

基因密度

基因密度(gene density或genomic density)单位长度DNA上基因的数量。例如在基因空间内的基因密度远高于从基因组上的均一分布推算出来的基因密度;而在基因间隙内,基因密度等于或低于随机分布期望的基因密度。基因密度因生物体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1号染色体上,大约每45kb一个基因),也随一个生物体内染色体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人类的第4、5、8、13、18号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密度比第1、11、17、19和第22号染色体上的低很多)。 category: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密度 · 查看更多 »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遺傳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组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以产生改良的或新的生物体。可以通过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和复制需要的遗传物质以产生DNA序列,或通过合成DNA,然后插入宿主生物体,以此将新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可以使用核酸酶除去或“敲除”基因。基因靶向是使用同源重组来改变内源基因的不同技术,并且可以用于缺失基因,去除外显子,添加基因或引入点突变。 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体被认为是转基因生物体(GMO)。第一种转基因生物是1973年产生的细菌和1974年的转基因小鼠。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在1982年商业化,转基因食品自1994年以来一直销售。作为宠物设计的第一种转基因生物GloFish于2003年12月首先在美国销售。 遗传工程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研究、农业、工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用于洗衣洗涤剂和药物如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的酶现在在转基因(GM)细胞中制造,实验性转基因细胞系和转基因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正用于研究目的,并且转基因作物已经商业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工程 · 查看更多 »

基因工程历史

人工定向基因修饰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 000年人类驯化作物开始。而用基因工程——将DNA从一种生物直接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则直到1973年才由赫伯特·博耶和斯坦利·科恩首次完成。科学家现在可以操纵基因并将它们添加到各种生物中去,诱导出不同的效应。从1976年开始,随着一些公司开始生产销售基因改造食物和药物,这种技术走向商业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工程历史 · 查看更多 »

基因作图

基因作圖(英文gene mapping)是一種遺傳學作圖,用來定位染色體中特定的DNA片段。是基因組研究的成果之一,主要分為以重組率為定位依據的遺傳輿圖,以及以DNA片段實際位置為依據的物理輿圖,兩者各有不同用途與優缺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作图 · 查看更多 »

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计划是科学努力,最终旨在确定生物(无论是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古细菌,原生生物或病毒)的完整基因组序列,并注释蛋白质编码基因等 重要的基因组编码特征。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包括在生物体中每个染色体的集体的DNA序列。 对于含有单个染色体的细菌,基因组计划将瞄准该染色体的序列。 对于其基因组包含22对常染色体和2个性染色体的人类,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将涉及46个单独的染色体序列。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因组计划,它已经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可能刺激许多医疗和商业发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组计划 · 查看更多 »

基因組

在生物学中,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包含在该生物的DNA(部分病毒是R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稱基因體(genome)。基因组包括基因和非編碼DNA。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Winkler)首次使用基因组这一名词。 更精确地讲,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DNA序列。例如,生物个体体细胞中的二倍体由两套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套DNA序列就是一个基因组。基因组一词可以特指整套核DNA(例如,核基因组),也可以用于包含自己DNA序列的细胞器基因组,如粒线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当人们说一个有性生殖物种的基因组正在测序时,通常是指测定一套常染色体和两种性染色体的序列,这样来代表可能的两种性别。即使在只有一种性别的物种中,“一套基因组序列”可能也综合了来自不同个体的染色体。通常使用中,“遗传组成”一词有时在交流中即指某特定个体或物种的基因组。对相关物种全部基因组性质的研究通常被称为基因组学,该学科与遗传学不同,后者一般研究单个或一组基因的性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組 · 查看更多 »

基因組學

基因组学(Genomics),或基因體學,是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提供基因组信息以及相关数据系统利用,试图解决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重大问题。 基因组学能为一些疾病提供新的诊断、治疗方法。例如,对刚诊断为乳腺癌的女性,一个名为“Oncotype DX”的基因组测试,能用来评估病人乳腺癌复发的个体危险率以及化疗效果,这有助于医生获得更多的治疗信息并进行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还被用于食品与农业部门。 基因组学的主要工具和方法包括:生物信息学,遗传分析,基因表达测量和基因功能鉴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組學 · 查看更多 »

基因靶向

基因靶向(gene targeting,又称为基因打靶)是一种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改变生物体某一内源基因的遗传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删除某一基因、去除外显子或导入点突变,从而可以对此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基因打靶的效果可以是持续的,也可以是条件化的。例如,条件可以是生物体发育或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时刻,或将效应限制在某一特定组织中。基因打靶的优点在于可以应用于任何基因,无需考虑其大小和转录活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靶向 · 查看更多 »

基因間區段

基因間區段(英語:Intergenic region)又稱基因間隔區,是指穿插在基因與基因之間的DNA序列,這些序列不生產蛋白質,在人類基因組中佔了大多數。 基因間區段的少數序列會影響基因的表現,但大多數序列並沒有作用,或是功能未知。 category:遺傳學 category:分子生物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間區段 · 查看更多 »

基因重複

基因重複或稱複製基因(英語:Gene duplication (or chromosomal duplication or gene amplification))是指含有基因的DNA片段發生重複,可能因同源重組作用出錯而發生,或是因為反轉錄轉座(retrotransposition)與整個染色體發生重複所導致Zhang, J.(2003).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重複 · 查看更多 »

基因電轉移

基因電轉移(Gene electrotransfer),是一種多功能的生物技術,它可以使基因組轉移並插入至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細胞內。其技術原理是建立在物理方法-電穿孔上,當對細胞外加短暫強烈的電壓,可以短暫的增加其細胞膜的通透性,因此,可以在這段期間內可以將平常無法進入細胞內的大分子轉移至細胞內。例如:質體DNA、SiRNA等等。 基因電轉移此技術第一次被使用時為1980年代Neumann E, Schaefer-Ridder M, Wang Y, Hofschneider PH (1982).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電轉移 · 查看更多 »

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Genetic Test)是從染色體結構,DNA序列,DNA變異位點或基因表現程度,提供受檢者與醫療研究人員評估一些與基因遺傳有關的疾病、體質或個人特質的依據,也是精準醫學分析的一種方法。 每一個人的DNA基因都是獨特的個人化資訊,造成每一個人的先天體質,健康狀況,特徵都不相同。 2008年,美國時代雜誌曾經把這個革命性技術評選為2008年度最佳創新之首(Best Inovation of 2008)。.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檢測 · 查看更多 »

基因毒性

基因毒性(Genotoxicity)是指會破壞細胞內遺傳物質完整性的性質。如六價鉻、苯、芳香胺都是具有基因毒性的化合物。游離輻射也具有基因毒性。 基因毒性的物質由於會造成基因突變,幫助腫瘤的成長,常被視為潛在的突變原及致癌物質。以芳香胺為例,因為具有親核性,可以和DNA產生的共價鍵,形成芳香胺及DNA的加合物,無法準確的複制基因,因此也認為是突變原之一。 若精子或卵子受到基因毒性物質影響,其基因發生變化,且基因的變化會傳遞到未接觸基因毒性物質的後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毒性 · 查看更多 »

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或基因療法(gene therapy)是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目的基因導入患者體內,使之達成目的基因產物,從而使疾病得到治療,為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而誕生的新技術。基因治療作為疾病治療的新手段,它已有一些成功的應用,並且科學突破將繼續推動基因治療向主流醫療發展。 科學家們由逻辑推理出合理步骤,尝试將基因直接植入人體細胞中,其中,重点關注一些由單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如囊腫性纖維化,血友病,肌肉萎縮症和鐮狀細胞性貧血。不過,由于攜帶大段DNA并將其置入基因組的正確的位置非常困难,这种技术没有得到普及。今天,大多數的基因治療研究的目的都是弥补癌症和遺傳疾病的基因缺陷或丢失。 科学家曾尝试用此方法去治疗一种叫严重免疫缺陷综合征(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SCID)的疾病,并得到一定的成果。基本原理是用已经被驯化了的病毒携带健康的基因,植入病人的细胞里,以此去修补本身有缺陷的基因。 应用肿瘤抑制基因(抑癌基因),对癌症进行靶向治疗,是基因治療领域里重要的研究项目。目前应用较多的是p53抑瘤蛋白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治療 · 查看更多 »

基因泰克

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全名基因工程科技公司(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由創投人羅伯特·史旺森(Robert A. Swanson)與生物化學家赫伯特·博耶(Herbert Boyer)博士於1976年成立,這件事也被視為是生物科技產業的起點。身為重組DNA先驅的博耶,於1973年與他的同僚史坦利·諾曼·科恩(Stanley Norman Cohen)展示了把限制酶當作「剪刀」剪下重要的DNA片段之後,黏合回以同一個限制酶剪過的質粒載體的技術。雖然科恩回到了學界,史旺森卻連絡了博耶並創立了這個公司。博耶與貝克曼研究院的亞瑟·里格斯(Arthur Riggs)、板倉啓壹合作,於1977年成功在細菌體內做出人類基因的表現並生產出體抑素。接著大衛·哥德爾(David Goeddel)與丹尼斯·克萊德(Dennis Kleid)加入了這個團隊,一起於1978年成功製造出胰島素。其前首席科學家陳奕雄(Ellson Chen)博士,於90年代參與美國政府主導的人類基因體計畫,開發出ABI 3700全自動高速定序儀,讓美國政府得以在2001年宣布完成人類基因定序草圖,也為日後發展蓬勃的基因檢測技術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截至2011年2月為止,基因泰克有超過11,000名員工。瑞士藥界巨頭羅氏於2009年3月26日以大約468億美元完成了基因泰克的收購,並完全擁有此公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因泰克 · 查看更多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基质辅助激光脫附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LDI)是一种用于质谱法的溫和离子化技术,可以得到用常规离子化方法容易解离為碎片的一些完整大分子质谱信息,比如生物分子类的DNA,生物高分子、蛋白质、多肽和糖,以及其他大分子量的有机分子,如高分子、树状分子和其他高分子。在这方面类似于同样是软离子化方法的(ESI),不过MALDI更容易得单电荷的离子峰。 MALDI方法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样品溶液與合适的基质水溶液混合,並取微量混合液體滴置於金属樣品板等待乾燥。第二步,将脉冲激光照射到样本,引发样品和基质材料的電離和脫附。最后,分析物分子與電離後的基質在脫附過程中進行電荷轉移反應,將分析物分子電離。在大多數的生物分子分析上,例如蛋白质及多肽,分析物通常都是以质子化或去质子化形式產生。在MALDI反應之後,所有產生的離子即被金屬樣品板上的電壓加速进入质谱仪来分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 查看更多 »

埃及陸龜

埃及陸龜(Testudo kleinmanni),又名克萊馬尼陸龜,包括了納吉夫陸龜,是一種處於極危的龜。牠們雖然稱為埃及陸龜,但已從埃及滅絕,在全球滅絕只是時間的問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埃及陸龜 · 查看更多 »

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

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是由奥斯瓦尔德·埃弗里()、科林·麦克劳德()和麦克林恩·麦卡蒂()于1935至1944年共同完成的证明脱氧核糖核酸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的实验。 该实验是证明DNA为遗传物质的关键性实验,论文《对引起肺炎球菌类型转化的物质化学特性的研究——从肺炎球菌III型分离出来的脱氧核糖核酸引起的转化》发表在1944年《实验医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79 (2): 137–158.)。论文的结构主体为:(前言)、实验(1营养肉汤 2血浆或学血浆液 3R菌株(R36A) 4测定转化活性物质的方法)、制备方法(1材料 2热杀死的细胞提取液 3脱蛋白和假模多糖去除的过程 4乙醇分离 5 温度的影响)、对提纯的转化物质的分析(1一般性质 2定性的化学检验 3化学元素分析 4酶学分析 5血清学分析 6物理化学分析 7生物学活性的定量测定)、讨论、摘要、结论。 埃弗里等人的结论是“提出的证据支持了认为脱氧类型的核酸是肺炎球菌转化因素的基本单位这种看法”(The evidence presented supports the belief that a nucleic acid of thedesoxyribose type is the fundamental unit of the transforming principle of Pneumococcus Type III.)他们得出的结论措辞很谨慎,显得保守,事实上,除少数RNA病毒外,所有已知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埃弗里等所作的工作是:不断地去除(乙醇和相应的水解酶处理)S型细菌中各种成分(蛋白质、荚膜多糖、RNA等),然后得到纯化的“转化因子”;接着对纯化的“转化因子”进行鉴定,确认它就是DNA。但在中国,高中生物教材和大部分大学教材都曲解埃弗里实验为:对S型细菌中的各种成分(蛋白质、荚膜多糖、RNA、DNA等)进行提纯,再用提纯的各种成分加入R型细菌中做转化实验测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 · 查看更多 »

埃爾文·查戈夫

埃爾文·查戈夫(Erwin Chargaff、)是一位奧地利猶太生物學家,他以發現查戈夫法則而聞名,也導致DNA雙螺旋形結構的發現,曾經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查戈夫在1940年成為美國公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埃爾文·查戈夫 · 查看更多 »

原噬菌体

原噬菌体(prophage)為一種原病毒基因,可被插入或是聚集在環狀病毒DNA染色體中,或是以染色體外的質體形式存在。這是一種潛在的病毒型態,在細菌中病毒以此種形態存在,但不會瓦解細菌細胞。 在偵測到宿主細胞的損傷——如UV光或是一些化學物质造成——時,細菌染色體中的原噬菌体便被激活,而此過程稱為prophage induction。 激活之後,病毒透過Lytic Cycle開始複製。在此裂解循環中,病毒霸佔了細胞的生殖位。細胞內會富含病毒,直到細胞裂解或是細胞會一次在胞吞作用時釋出新的病毒。從被感染至細胞裂解的中間過程,稱為潛伏期。有裂解循環的病毒,稱作virulent virus(劇毒病毒)。原噬菌體為重要的水平基因轉換因子,也被認為是可動遺傳因子的一部分。所有病毒細菌都有一環狀DNA基因(單環或雙環)或是透過一環狀中間物來進行複製,例如Caudovirales有尾噬菌體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原噬菌体 · 查看更多 »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的英语(Protoplast)来自于古希腊语  读prōtóplastos,有"首先形成"的意思。这个词在宗教语境中代表第一个人,或者更广泛的说法是一个物种的第一个生命体。 在生物学上是Hanstein (1880年)提出的指不包括细胞壁的整个细胞 。但目前有几个定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原生质体 · 查看更多 »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英文:prokaryote)是通常由單一原核细胞形成的生物。相对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内膜、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细胞核,细胞内无染色体,DNA链未螺旋化,並以游離的形成存在於細胞質中,细胞质内也无任何有膜的细胞器(如粒線體或葉綠體)。有些分類學者將原核生物歸於原核生物域(Prokaryota),但現行的三域系統不採此說,而是將古菌域和細菌域的生物視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本身不作為生物分類的層級。 大部分原核生物为单细胞生物。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原核生物分为四大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无细胞壁的真细菌”,“古细菌”。环境中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古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蓝细菌等光合性细菌。 Prokaryota亦拼寫為"procaryotes-ß"Campbell, N. "Biology:Concepts & Connection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原核生物 · 查看更多 »

去氧核糖核酸酶

去氧核糖核酸酶(英語:Deoxyribonuclease;縮寫:DNase)又稱DNA酶,是指能經由水解作用,將DNA骨架上的磷酸雙酯鍵切斷的酶。DNA酶是核酸酶(nuclease)中的一種,目前已知的DNA酶有許多不同類型,主要差異在於受質專一性、化學反應機制,以及生物學上的功能。 Category:EC 3.1.2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去氧核糖核酸酶 · 查看更多 »

去滅絕

去滅絕(de-extinction)又稱復活生物學(resurrection biology)或生物復活(species revivalism),是讓滅絕的生物復活的過程。這包括重新生育出該種生物,或是製造出外觀非常類似的個體。此技術目前還在研究中,尚未實行,一般認為最可行方法是生物複製,另一個可能的方法是透過人工選殖。類似的技術已經應用在瀕危物種上。 去滅絕的研究非常有爭議,批評者認為經費應該用在保育現存的生物上,而且現在可能沒有合適的棲地供復活的生物居住。BA Minteer (2014) Is it right to reverse extinction? Nature 509(7500), 26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去滅絕 · 查看更多 »

偶然性和必然性

《偶然性和必然性:略论现代生物学的自然哲学》(Le Hasard et la Nécessité: Essai sur la philosophie naturelle de la biologie moderne)是法国分子生物学家雅克·莫诺于1970年出版的一部自然哲学论著。莫诺因為乳糖操纵子学说获得196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作过多次报告,探讨生命本质、意识的进化、社会伦理问题,本书即是他哲学思考的结晶。1971年,该书出版了一个通俗版,出版商加了一个标题:“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生物学家提出的一个无因果关系的宇宙哲学”。莫诺在书中提出,客观世界受到“纯粹偶然性”的支配,“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界中每一次革新和所有创造的唯一源泉”。书中还激烈抨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只是万物有灵论的一个变种。 《偶然性和必然性》出版后,在知识界引发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一些哲学家觉得莫诺跨越了自己学科的边际,撰文反驳。生物学界内一个著名的反对者是克里斯汀·德·迪夫,他的《生机勃勃的尘埃——地球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书即是以莫诺为论战对象。他认为“原始代谢与现代代谢之间必然是调和的”,“生命是决定性力量的产物”。在他看来,机遇只是在限制条件下才发挥了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偶然性和必然性 · 查看更多 »

假基因

假基因(Pseudogenes,Pseudo-意爲「假」)是一類染色體上的基因片段。假基因的序列通常與對應的基因相似,但至少是喪失了一部分功能,如基因不能表達或編碼的蛋白質沒有功能。 一般認爲,假基因最初是功能對生物生存並非必要的基因。隨着突變的積累,出現編碼區提前出現終止密碼子、等情況,逐漸變爲無功能的假基因。另外,(Copy-number variation, CNV)也可能產生假基因。在拷貝數變異中,1kb(千鹼基對)以上的DNA片段會發生複製或刪除。一部分假基因既沒有內含子,也沒有啓動子(這種啓動子被認爲是通過mRNA的逆轉錄轉移到染色體上的,稱爲「加工」假基因(processed pseudogenes)),但部分假基因仍然擁有一些與正常基因相同的特徵,比如擁有CpG島等啓動子、RNA剪接位點等。 假基因這一名詞是由雅克(Jacq)等人於1977年最早提出的。長期以來生物學家們認爲假基因是沒有功能的垃圾DNA,惟近年來的研究還表明假基因和其他非編碼片段一樣,擁有調控基因表達的功能。假基因的調控作用對維持生物體的生理活動有着重要意義,一部分假基因在某些疾病的發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假基因序列分析一直是研究者獲知生物進化歷程的手段。假基因一般會擁有一些源基因的特徵。按照進化論的觀點,兩個親緣關係較近的物種擁有同一祖先。對假基因進行序列比對、分析,即可驗證兩物種是否擁有同一祖先,並能計算出兩物種開始分離的時間(結果能精確到百萬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假基因 · 查看更多 »

假有蹄類

假有蹄類(Pseudungulata)是由土豚及象鼩組成。在有這個類別前,土豚及象鼩相信分別是貧齒目及兔形目的近親。但是假有蹄類卻是與象、海牛、野兔及非洲蝟目同屬於非洲獸總目。 將這兩個目一同歸入假有蹄類的原因除了DNA證據外,牠們的腳上都有大的假蹄(或上爪)。 Category:非洲獸總目 Category:假有蹄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假有蹄類 · 查看更多 »

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是描述DNA的複製方式,目前已知的所有細胞皆以此方式進行複製。是三種主要的複製模型的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確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模型。 在此模型中,兩條成雙鏈的DNA螺旋會先分開成為兩條DNA單鏈,這兩條DNA單鏈再各自成為複製模板,新的DNA單鏈合成於其上。因此完成複製之後新的DNA雙股螺旋分子,各自皆包含了一條新的DNA單鏈與一條舊的DNA單鏈。 此概念在證明以前,就已經是個較為合理的解釋,因為半保留能使複製出來的兩條雙螺旋各自保有一個模板。1958年,梅瑟生-史達實驗證明了半保留複製。之後則有利用放射性所作的實際觀測。 除此模型之外,還有兩種未發現過的模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半保留复制 · 查看更多 »

半自主胞器

半自主胞器是細胞中可以自行合成蛋白質的胞器,目前已知的半自主胞器有粒線體及葉綠體。 半自主胞器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DNA及核糖體,但因其基因組大小有限,故只能自製部分本身所需的蛋白質,能在細胞中自行增生,因此稱為半自主細胞器。 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1938~2011)認為:葉綠體及粒線體可能是由藍綠菌及異營性原核生物內共生於較大的細胞而形成的。 Category:细胞器 de:Organell#Semiautonome Organellen.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半自主胞器 · 查看更多 »

博来霉素

博来霉素(,又名博莱霉素、争光霉素)是用於治療癌症的藥物。治療範圍包含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睪丸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等 -->,有時也被外用于疣, 及用于胸膜粘连术。,通常會與其他癌症化療藥物一起使用 -->。它可以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是從皮下注射。也可以用於胸腔,以防止癌症引起的復發,然而滑石粉對此有更好的效果。 常見副作用包含發燒、體重減輕、嘔吐和起皮疹 -->,可能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 -->。它也可能引起 -->,導致肺纖維化,因此建議每隔幾週就使用進行檢查 -->。如果在懷孕期間使用博來黴素 -->,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此藥物被認為透過和DNA結合而起作用。 博來黴素提煉自(Streptomyces verticillus)产生的糖肽类,於1962年被發現。本品列名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基本藥物清單中,是對於基礎公衛體系必備藥物之一,本品屬於學名藥。每劑的批發價約介於14至78美元之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博来霉素 · 查看更多 »

华威大学

華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也译作沃里克大學,位於英國英格蘭中部的考文垂,是一所研究型大學。學校創立於1965年,自1980年起就一直長期居於英國大學排名前10名之列,同時也是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全球前50名校之一。如同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等綜合型大學,華威大學從未排名在英國10名以外,由此可證明其教學研究上的成就是備受肯定的。 華威大學校史雖與其他英國大學相比雖不長,但在英國、歐洲、全球等皆已建立起其優越的學術名望。現有23,800餘名在校生及近5,500名教職人員,包括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的8300餘名海外留學生,相當具有國際化風範,估計目前國際校友已累積至80,000人左右。華威大學屬於世界各地投資銀行認定的六所英國"目標大學"(Target Schools)之一,當中也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帝國理工和倫敦大學。 華威大學於1967年成立世界知名的華威商學院,商業方面的學術水平已經可以和美國排名前二十的學府一較高下。如今,華威大學已被視為英國工黨政府最歡迎的大學之一。同時也是最早和工商業界建立密切聯繫的高等學府,並且由于在商業方面的傑出研究,學校甚至得到了“華威公司”的擬稱。華威大學除商學院世界聞名外,其英文、工程、社會學、語言學、法律政治、材料科、媒體影視、心理學、資訊等專業也常年名列前茅。華威大學的經濟與數學系更是長居全英排名前三的專業,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並排。2014年的調查研究顯示,華威大學畢業生被列為英國頂尖企業雇主重點聘用的第5名,2013年曾被列為第1名。 華威大學在2008年加入素有英國常春藤的羅素大學集團,在國際間的聲譽即排名也十分響亮,在2014年英國政府組織的官方RAE科學研究水準評估中,位居全英第7位,在201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全球年輕優秀五十大名校排名第3名,201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全球第48名,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聲譽排名全球排名第81-90名,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全球排名第80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华威大学 · 查看更多 »

十一角星

十一角星,又稱十一芒星,是指一種有十一隻尖角,並以十一條直線畫成的星星圖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十一角星 · 查看更多 »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或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NaC12H25SO4,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是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常用于DNA提取过程中,使蛋白质变性后与DNA分开。通常被误读为十二烷基磺酸钠(SDS')(NaC12H25SO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发泡剂被广泛应用于牙膏、肥皂、沐浴乳、洗髮精、洗衣粉,以及化妆品中。95%的个人护肤用品和家居清洁用品中都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 查看更多 »

十二殖民地

十二殖民地(Twelve Colonies),或稱人類十二殖民地(Twelve Colonies of Man )、寇伯十二殖民地(Twelve Colonies of Kobol),是科幻影集星際大爭霸中的虛構國家,出現在星際大爭霸1978、星際大爭霸2005和凱布卡之中。是賽隆人的敵對國家。 十二殖民地是由源自寇伯(Kobol)的部落所建構而成的,而寇伯就是傳說中人類的起源之處。原本寇伯上有十三個部落,不過其中一個前去了名為地球的行星。十二殖民地的人民(在新影集中,至少有500億人)在新舊兩個版本中都幾乎被賽隆人屠殺殆盡。只有不到50000個人活下來,在一個由戰星銀河號所保護的民間船團中求生。十二殖民地是以黃道十二宮的星座命名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十二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卡铂

卡铂(英语:Carboplatin)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的化疗药物,这些癌症包括卵巢癌、肺癌、头颈癌、脑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其用法是静脉注射。 该药物存在一些副作用,例如血细胞水平低、恶心以及使电解质平衡紊乱。其它严重的副作用还包括过敏反应,以及增加了将来患癌风险。孕期使用会对婴儿造成上海,卡铂在铂基抗肿瘤药物中,通过干扰DNA的复制而发挥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卡铂 · 查看更多 »

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許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即是劍橋大學的物理系,研究领域包括了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由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創立,1874年建成實驗室,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名字命名。亨利·卡文迪许的亲戚、当时的剑桥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许私人捐款帮助了实验室的筹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卡文迪许实验室 · 查看更多 »

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

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全稱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故簡稱rt-PCR)是一種在DNA擴增反應中,以螢光染劑偵測每次聚合酶鏈鎖反應(PCR)循環後產物總量的方法。 此實驗法已被眾多科學家採用,因為其偵測範圍廣、靈敏度高、準確、專一及快速。PCR的發展因為偵測感染病患的病毒(不過RNA病毒須先反轉錄成DNA才進行PCR)或細菌量、癌症監測、診斷個別基因差異的用藥反應等應用而大幅提高。 PCR的方法是基於偵測目標物在反應前及PCR後產物的量化關係,越早探測到指定螢光值表示目標基因組越多。相對於終端PCR方式(end-point PCR,傳統的PCR配合凝膠電泳,在反應後偵測)qPCR有許多優點。其結果可以較快取得且穩定,因為是採用非常敏感的化學螢光,而且不需要在繼續處理PCR反應後的偵測,花費時間與精神的工作步驟便可以省下。此外,因為反應後不需打開管子而減少了操作污染。qPCR分析亦適於更具挑戰性的應用,如多重偵測與高通量分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 · 查看更多 »

千鈞一髮 (電影)

是一部1997年的科幻電影。導演是安德魯·尼可,並由伊森·霍克、鄔瑪·舒曼、裘德·洛等人主演。 原文片名《Gattaca》是由DNA中四個含氮鹼基(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T-胸腺嘧啶)的開頭簡寫所組成。 在片中的開頭與結尾,這四個字母被特別凸顯出來。 「Gattaca」同時也是片中虛構的宇航公司的名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千鈞一髮 (電影) · 查看更多 »

午夜凶鈴

《午夜凶鈴》(日文:リング)为日本懸疑恐怖電影,改編自鈴木光司的同名小說。該片於1998年上映,由中田秀夫執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午夜凶鈴 · 查看更多 »

南京石杨路6·20交通事故

南京石杨路6·20交通事故,又称南京宝马肇事案,是指2015年6月20日(端午节)14:00,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友谊河路石杨路路口发生的一起因BMW駕駛超速190碼行驶,撞擊路上一輛馬自達而导致的交通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而事故肇事司机王季进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并于2015年7月4日被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檢察院逮捕,後因為法院證據包含精神障礙的因素而引發輿論大波。其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一审宣判,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南京石杨路6·20交通事故 · 查看更多 »

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亦称南极海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大致在南纬60度线以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小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大於北冰洋。 在学术界依旧有科學家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中国大陆普遍不承认南冰洋,中国大陆出版的课本、地图等(如2009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均不标记南冰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極幅合帶(一个随着季度变动的海洋区域)是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分界线,而非南纬60度线。澳大利亚政府则认为澳大利亚以南的海域即属于南冰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南冰洋 · 查看更多 »

南美土著馬

南美土著馬(学名:Hippidion)是南美洲的一屬大小如威爾士小型馬的馬,生存於200-1萬年前的更新世。 南美土著馬曾被認為是約於250萬年前遷徙到南美洲的上新馬的後裔DNA分析卻發現牠們應屬於馬屬,與馬有親密的關係。南美土著馬肩高約1.4米,外觀像驢。脆弱的鼻骨結構顯示牠們是獨立於其他北美洲馬種自行演化的。 南美土著馬及其他南美洲馬於8000年前消失。在智利的米羅登洞穴內就發現了其下的H.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南美土著馬 · 查看更多 »

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學名:Pygoscelis antarcticus)是一種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島、南極洲、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南設得蘭、南喬治亞島、布韋島、巴勒尼群島(Balleny Islands)和彼得一世島等地的企鵝。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使牠們看上去好像在戴著盔帽一般,故又稱頰帶企鵝或帽帶企鵝,亦因為牠們有這些特徵,牠們成為了最容易被辨認的企鵝之一。牠們身長68公分,全球迄今為止共有7,500,000對有繁殖能力的南極企鵝。成年的南極企鵝平均重約4.5公斤。牠們主要以磷蝦、蝦和魚類為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南極企鵝 · 查看更多 »

南方墨點法

Southern印迹法,南方吸漬分析(Southern blot),是由英國生物學家Sir Edwin Southern發明,並因此得名(Southern為南方之意),是一種普及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目的是偵測經由膠體電泳分離的樣品中,含有特定序列的去氧核糖核酸片段。 通常,先利用膠體電泳分離去氧核糖核酸(DNA)樣本中各種不同大小的分子。不同大小的分子在膠體電泳之後,會分離而散佈在膠體上不同的位置。接著,這些DNA分子可以利用虹吸作用,轉染到一個薄膜上,經由DNA變性使它們的雙股分開。因為雙股DNA已經固定在薄膜上,所以變性後無法再形成雙股螺旋;然後將上述薄膜暴露在雜交探針(probe)裡,讓探針和DNA雜交(hybridize)。探針是被會產生放射線、或可以放出顏色或螢光的物質標記的單股DNA或核糖核酸(RNA)片段;最後是觀察結果。薄膜上可以偵測到放射性或者螢光訊號的位置,就是含有可以與探針核酸序列進行偶合的去氧核糖核酸樣本散佈的位置。 類似的技術也被用來偵測經由膠體電泳分離的樣品中,含有特定序列的RNA片段,當應用在RNA的偵測時,被稱為北方墨點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南方墨點法 · 查看更多 »

单体

在高分子化学中,单体是可与同种或他种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生成聚合物的小分子。英文的“单体”(monom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一”(mono)和“部分”(mero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单体 · 查看更多 »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1 and -2),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中的感染人类的两类。 HSV-1 和 -2都是普遍存在且接触传染的。当患者产生和释放病毒时,单纯疱疹病毒就会传播。第一類型單純疱疹(HSV-1)與口腔周圍、眼角膜結膜炎及上半身感染的皮膚炎有關;第二類型單純疱疹(HSV-2)則與生殖器、新生兒疱疹及下半身感染的皮膚炎有關。。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口、唇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粘液膜上出现水泡。 病灶显示疱疹状的病毒典型的痂。在病发时,病毒会产生非常轻微或异常症状。 然而,作为亲神经的和神经侵入性的病毒,HSV-1和-2通过潜伏并避开免疫系统,驻留在人体神经细胞内。在第一次感染后,部分患者经历病毒再激活或暴发散发期。 发病时,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变得活跃,通过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出现病毒复制和释放,导致新的疼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单纯疱疹病毒 · 查看更多 »

单链DNA

DNA分子以两条反向平行的单链DNA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连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存在。单链DNA可以由DNA分子经过热处理或碱处理而产生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单链DNA · 查看更多 »

单链DNA结合蛋白

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缩写SSB或SSBP)又称单链结合蛋白,是专门负责与DNA单链区域结合的一种蛋白质,为DNA复制、重组和修复所必需的成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单链DNA结合蛋白 · 查看更多 »

反乌托邦

反乌托邦(dystopia、Cacotopia、kakotopia 或 anti-utopia;中文又稱反面乌托邦、敌托邦、惡托邦、絕望鄉或废托邦)是烏托邦(utopia)的反義語,希臘語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not-good place),它是一種不得人心、令人恐懼的假想社群或社會,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反烏托邦常常表徵爲、極權政府、生態災難或其他社會性的灾難性衰敗。這種社會出現在許多藝術作品中,特別是設定在未來的故事。反烏托邦出現在許多虛構作品的亞流派中,常用於提醒人們注意現實世界中的有關環境、政治、經濟、宗教、心理學、道德倫理、科學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被人忽略,有可能導致出現反烏托邦的狀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反乌托邦 · 查看更多 »

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

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是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德效騫對漢朝和羅馬的關係提出的歷史假說,認為西元前53年,克拉蘇所率7個羅馬軍團在卡萊戰役中慘敗給安息軍隊時,克拉蘇長子沒有戰死,反而率領第一軍團突破安息軍隊防線,沒有再回到羅馬,不知所終,猜測其最后可能为定居中国甘肃省永昌縣驪靬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 · 查看更多 »

古菌

古菌(Archaea,来自,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稱古細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它們與细菌有很多相似之處,即它们没有细胞核与任何其他膜结合细胞器,同時另一些特徵相似於真核生物,比如存在重复序列与核小体。 过去曾经将古菌和细菌一同归为原核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古细菌”,但这种分类方式已过时。事实上古菌有其独特的进化历程,并与其它生命形式有显著的生化差异,所以现在将其列为三域系统中的一个域。在这个系统中,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各为一个域,并进一步划分为界与门。到目前为止,古菌已被划分为公认的四个门,随着进一步研究,还可能建立更多的门类。在这些类群中,研究最深入的是泉古菌门与广古菌门。但对古菌进行分类仍然是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古菌都无法在实验室中纯化培养,只能通过环境宏基因组检测来分析。 古菌和细菌的大小和形状非常相似,但少数古菌有不寻常的形状,如嗜鹽古菌拥有平面正方形的细胞。尽管看起来与细菌更相似,但古菌与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特别是在一些代谢途径(如转录和转译)有关酶的相似性上。古菌还有一些性状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由依赖醚键构成的细胞膜。与真核生物相比,古菌有更多的能量来源,从熟悉的有机物糖类到氨到金属离子直到氢气。(如)可以以太阳光为能源,其它一些种类的古菌能进行;但不像蓝藻与植物,没有一种古菌能同时做到这两者而进行光合作用。古菌通过分裂、出芽、断裂来进行无性生殖,但没有发现能产生孢子的种类。 一开始,古菌被认为都是一些生活在温泉、盐湖之类极端环境的嗜极生物,但近来发现它们的栖息地其实十分广泛,从土壤、海洋、到河流湿地。它们也被发现在人类的大肠、口腔、与皮肤。尤其是在海洋中古菌特别多,一些浮游生物中的古菌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大的生物群体。现在,古菌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没有已知的作为病原体或寄生虫的古菌,他们往往是偏利共生或互利共生。一个例子是,生活在人和反刍动物的肠道中帮助消化,还被用于沼气生产和污水处理。嗜极生物古菌中的酶能承受高温和有机溶剂,在被生物技术所利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古菌 · 查看更多 »

可动遗传因子

可动遗传因子(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是指能在基因組内转移的一类DNA,包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可动遗传因子 · 查看更多 »

台灣寬尾鳳蝶

台灣寬尾鳳蝶(學名:Agehana maraho),別名有寬尾鳳蝶、闊尾鳳蝶、八百圓蝶、大燕尾蝶、夢幻之蝶等,為鳳蝶科寬尾鳳蝶屬的一種大型鳳蝶,是台灣特有的珍稀保育類蝴蝶,依行政院農委會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台灣寬尾鳳蝶名列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第39頁,台灣,行政院農委會。,目前主要分布地區是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觀霧與宜蘭縣太平山、明池一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台灣寬尾鳳蝶 · 查看更多 »

台灣生態

台灣的生態類型豐富多樣:氣候、地形、土壤等種種環境因素影響了動植物的分布,造就了台灣獨特的生態環境。台灣有很高的物種歧異度;台灣現有約4,077種原生維管束植物,脊椎動物約800餘種,昆蟲近2萬種被記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台灣生態 · 查看更多 »

台灣油杉

台灣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var. formosana Hayata),英文名稱為Taiwan Cow-tail Fir以及David Keteleeria,台灣四奇木之一,為鐵堅油杉變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台灣油杉 · 查看更多 »

史蒂夫·福塞特

詹姆斯·斯蒂芬·福塞特(James Stephen Fossett,),美国企业家、探险家,世界上首位乘坐热气球实现不间断环游世界者。他曾五次不间断环游世界,分别通过驾船、热气球和驾驶飞机完成。 2007年9月3日,福塞特驾驶的飞机在内华达山脉失踪,之后的几次搜救行动均未发现其踪迹。2008年2月15日,福塞特被宣布死亡。同年9月,其遗骸被发现,10月得到DNA测试证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史蒂夫·福塞特 · 查看更多 »

史蒂芬·艾弗里

史蒂芬·艾弗里(Steven Avery,)是一位出身自威斯康辛州馬尼托沃克郡的美國人,曾因被懷疑為性侵犯案件被定罪並入監服刑18年,但DNA分析結果顯示嫌犯另有他人,讓此案成為冤獄事件。艾弗里在2003年9月11日被釋放。艾弗里在2005年因涉嫌謀殺攝影師泰瑞莎·哈里貝克(Teresa Halbach)被再次逮捕後定罪。這兩起案件成為Netflix原創紀錄片《謀殺犯的形成》的主題,引發廣泛的輿論要求特赦並釋放艾弗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史蒂芬·艾弗里 · 查看更多 »

叶绿体

-- 葉綠體(chloroplast)是绿色植物和藻类等真核自养生物细胞中专业化亚单元的细胞器。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叶绿素从太阳光捕获能量,并将其存储在能量储存分子ATP和NADPH,同时从水中释放氧气。然后,它们使用ATP和NADPH,在被称为卡尔文循环的过程中从二氧化碳制造有机分子。叶绿体实施许多其它功能,包括植物的脂肪酸合成,很多氨基酸的合成,和免疫反应。 叶绿体是三种类型的质体(plastid)之一,其特点是其高浓度的叶绿素。(其他两个质体类型是白色体和有色体,含有少量叶绿素并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高度动态的,它们循环并在植物细胞内四处移动,并且偶尔分裂成两个来生殖。它们的行为受到环境因素如光的颜色和强度的强烈影响。叶绿体和线粒体类似,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DNA,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这DNA被认为是从已被古代真核生物的细胞吞没的有光合作用的蓝菌门祖先继承下来。叶绿体不能由植物细胞产生,且必须在植物细胞分裂期间由每个子细胞继承叶绿体。 英文中的“叶绿体”(chloroplast)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χλωροπλάστης”,该词由“绿”(“chloros”或“χλωρός”)和“成型”(“plastis”或“πλάστης”)组合而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叶绿体 · 查看更多 »

叶酸

叶酸(Folate、folic acid)也稱為维生素B9,屬於維生素B。葉酸可用於治療由葉酸缺乏症引起的貧血。葉酸也是孕婦的營養補充品。在新生兒的病例中,有超過一半認為是因為懷孕初期葉酸不足所造成。有超過50個國家利用加入葉酸的營養強化食品來減少神經管缺損的比例。長期補充葉酸和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小幅下降有關。葉酸可以口服,也可以用注射的方式補充。 正常劑量下的葉酸不會造成副作用,還不確定長期的高劑量攝取是否有需要關注的問題。不過已知的是高劑量的葉酸攝取會讓维生素B12缺乏症的問題較不易檢查到。人體在製造DNA、RNA,以及製造细胞分裂需要的胺基酸代謝時,都必須要用到葉酸。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酸,因此葉酸屬於人體必需的维生素。 葉酸攝取不足會造成葉酸缺乏症,會導致,症狀包括疲勞、心悸、呼吸困难、舌頭上的瘡,以及皮膚或髮色的變化,兒童若膳食攝入不足,一個月後會出現葉酸缺乏症。成人體內正常的葉酸總量在10,000–30,000µg,而血液中的濃度則為7 nmol/L(3 ng/mL)。 葉酸是在1931年至1943年之間所發現的,由米切尔(H.K.Mitchell,1941)及其同事首次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出来,命名为叶酸。葉酸列在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是基礎中所需,最有效及安全的藥物。2014年在開發中國家,每一劑的葉酸膳食補充品價格在0.001至0.005美金之間。葉酸的英文folic源自拉丁文的folium,意思就是葉子。在許多的食物中都含有葉酸,特別是深綠色的葉菜類以及肝。.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叶酸 · 查看更多 »

双髻鲨

双髻鲨(學名:Sphyrnidae),又稱丫髻鲨,是真鲨目的一科,种类不多,且各种之间差异不大,头的前部向两侧突出,眼睛在突出部分的顶端,视野更有立体感,容易分辨远近,如同古代女子头上梳的双发髻。鱼体最大可达4.5米,性凶猛,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常成群活动,互相用姿势语言交流,曾有报导达500条的群体,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水域,全世界都有分布。 双髻鲨繁殖是胎生或卵胎生,一次能生40多条幼鯊。 2007年5月,科學家經DNA鑑定,証實發現雙髻鯊可以進行一種稱為「孤雌生殖」的無性生殖行為,可以不透過雄性,而使自己的卵子受精,這是目前鯊魚的首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双髻鲨 · 查看更多 »

双链断裂

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是指双链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在同一位置被切割时发生的现象。双链断裂启动了遗传重组,细胞也有一些系统作用域其他时候造成的双链断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双链断裂 · 查看更多 »

变性 (生物化学)

变性(Denaturation)在生物化学中是指蛋白质或核酸受到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其高级结构发生破坏从而丧失生物活性的现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变性 (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受精卵

受精卵(zygote、合子)在发育生物学中用来描述生物的第一阶段,此时它只是一个单细胞。这个词也会被较为宽松地运用于经过最初几分裂后的细胞,虽然严格地讲这一阶段应称为卵裂球(分裂球,裂球)。一枚受精卵通常是通过两个单倍体细胞——女性的卵子和男性的精子通过受精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二倍体细胞。因此,受精卵包含了来自父亲和母亲的DNA,提供了一个新的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在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中,受精后所形成的受精卵会移动到输卵管,分裂成更多的细胞,但其大小却不改变。 受精卵的分裂是有丝分裂,通常被称为“细胞分裂”。 所有的哺乳动物在一生中都会经过受精卵这一阶段。受精卵会发育成胚胎,然后变成胎儿。 人类受精卵会存在约大约4天,并在第5天成为囊胚,然后进一步发育为原肠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受精卵 · 查看更多 »

含氮鹼基

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是一類擁有氮原子的化合物,在性質上為鹼性,是一種鹼基。而胺類是最典型的含氮鹼基。另外組成DNA與RNA的鹼基,如嘧啶類,也是含氮鹼基,又稱核鹼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含氮鹼基 · 查看更多 »

吳蔡美香國家賠償案

吳蔡美香國家賠償案是台灣司法史上僅見之檢察機關對死者家屬作出國家賠償案例。 2007年12月27日,吳蔡美香的女兒吳玲玲失蹤,吳蔡美香通報警察局多時仍沒有回音,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在台北市街頭四處奔走。2008年2月14日,吳蔡美香到法務部調查局登記DNA檢驗,如將來發現任何無名屍體,即可藉此檢驗確認身份。2008年7月30日,台北縣淡水河發現一名身首異處之無名屍,相關單位卻將遺體草草下葬;後證實該漂流屍即是吳玲玲。然而當時DNA檢驗系統單位組織之紊亂,作業窗口不一,串聯之法務單位間亦聯繫不良,導致未確實通知吳蔡美香,草率將屍體下葬。 2011年4月29日,士林地方法院二審判決,士林地檢署應為此疏失賠償吳蔡美香新台幣25萬元。這是台灣司法史上僅見之檢察機關對死者家屬作出國家賠償案例;本案也影響法務部在2010年12月7日修訂《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所屬各地方法院及其分院檢察署相驗案件處理要點》第12點,將無名屍體DNA鑑驗工作統由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專責管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吳蔡美香國家賠償案 · 查看更多 »

同分異構

同分异构体又稱同分異構物,英文為Isomer。同分異構物指的是擁有相同分子式,但結構式卻不相同的多種分子。同分異構物之間並不擁有相同的化學性質,除非它們擁有相同的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s)。化學中常見的兩種主要的種類為結構異構(structural isomerism)以及立體異構(stereoisomerism)。.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同分異構 · 查看更多 »

同致癌物

同致癌物(Co-carcinogen),亦稱作助長物(Promoter),為有助於癌細胞行成之作用者,有些致癌物不直接與DNA發生作用,而是透過不同的途徑而引發惡性腫瘤,這些原發性的致癌含助長癌症形成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同致癌物 · 查看更多 »

同源

在生物学种系发生理论中,若两个或多个结构具有相同的祖先,则称它们同源(Homology)。这里相同的祖先既可以指演化意义上的祖先,即两个结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蝙蝠的翅膀与人类的手臂是同源的),也可以指发育意义上的祖先,即两个结构由胚胎时期的同一组织发育而来(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女性的卵巢与男性的睾丸同源)。 同源这一概念需与相似区分开来。比如说,昆虫的翅膀、蝙蝠的翅膀和鸟类的翅膀是相似的,但却不同源,这种现象被称为非同源相似(或同形质,英文:Homoplasy)。这些相似的结构由不同的渠道演化而来,这种演化过程叫做趋同演化(Convergency)。.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同源 · 查看更多 »

同源重組

同源重組(英語: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是遺傳重組的一種類型,指兩股具有相似序列的DNA的重新排列,使遺傳物質發生交換。可發生於自然界中,或應用於人工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真核生物體內的同源重組過程中發生於減數分裂時期,是染色體互換所造成的結果。除此之外,同源重組也能使遭受損害的染色體,得以利用與自身相似,且未受傷害的另一條染色體,來進行DNA修復作用。細菌的同源重組,則發生於細菌進行接合(conjugation)、转导(transduction)或是转化(transformation)的過程中。 許多技術利用同源重組將基因導入生物個體中,形成重組DNA,方法又稱基因標的(gene targeting)。.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同源重組 · 查看更多 »

同源框

同源(异形)框(Homeobox),或稱「同源匣」是某些影響動物、真菌及植物發育的基因所擁有的一段DNA序列,擁有同源框的基因稱作同源异形基因,統稱同源异形基因家族。 這段序列之長度約180個核苷酸,能轉錄出一段蛋白質结构域,稱為同源框结构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同源框 · 查看更多 »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將生物科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嶄新方式。英國倫敦的皇家科學院(Royal Society)認為:合成生物學結合了其他領域的知識與工具,涉及的領域包括系統生物學、基因工程、機械工程、機電工程、資訊理論、物理學、納米技術及電腦模擬等等。 目前,合成生物學已在多個行業落實應用,例如農業、能源、製造業及醫學等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合成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吖啶橙

吖啶橙呈橙色,粉末状。溶于水、乙醇。溶液为橙黄色带绿色荧光。pH值为8.4~10.4则无荧光。能镶嵌于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使部分双螺旋DNA松开,该两个碱基对的距离拉大一倍。这样的DNA复制过程中,会使DNA链增加或缺失一个碱基,造成移码突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吖啶橙 · 查看更多 »

吉姆·雷诺

詹姆斯·尤金·“吉姆”·雷诺(James Eugene "Jim" Raynor)是暴雪娱乐出品的《星际争霸》系列游戏中的一个虚构角色,也是星海爭霸劇情中的人类主角。 雷诺在游戏中起初是在玛尔·莎拉殖民行星的一位29岁的人类民兵队长(但是殖民地居民都稱呼他"警長")。随后他加入了阿克图洛斯·蒙斯克的反叛组织克哈之子对抗泰伦联邦,但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而因此组建了他个人的军队。其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包含在了小说《利伯蒂的远征》和《星际争霸:刀锋女王》中。在游戏中,雷诺通常驾驶着一架秃鹰雷车出现,有时也会出现为一个陸戰隊单位,或者海伯利昂号战列巡洋舰的舰长。作为《星际争霸》系列的主要角色之一,吉姆·雷诺的角色深度和配音品质得到了媒体的好评。在GameSpot的一项调查中,雷诺当选了十大电子游戏英雄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吉姆·雷诺 · 查看更多 »

吉姆萨染液

吉姆萨染液(Giemsa stain)是一种用于染色体的染色方法。它是罗曼诺夫斯基染色法的改进版本。以它的发明者,德国汉堡科学家古斯塔夫·吉姆沙命名。染色物质Giemsa与DNA上的磷酸机团结合,可以用于产生G显带并制作染色体组型图。通过后者,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如缺失,易位等。 吉姆薩在A-T丰富的区段结合率高,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该区段呈暗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吉姆萨染液 · 查看更多 »

坦克女郎

《坦克女郎》(Tank Girl)是1995年的一部美国科幻动作喜剧片,由瑞秋·塔拉蕾执导,根据阿兰·马丁和杰米·休莱特创作,在《最后期限》杂志原载的同名英国末日幻想漫画改编,主要演员包括罗莉·佩蒂、艾斯-T、娜奥米·沃茨和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剧情讲述地球遭受灾难性的撞击事件后连续十余年没有降雨,干旱肆虐的澳大利亚大部分水资源都被“水威力”公司掌控,反英雄坦克妹率领飞机妹和一批经过基因改造的超级战士袋鼠人一起反抗水威力及其领导人克斯里的残暴统治。 塔拉蕾在拍摄处女作《猛鬼街6》期间看到《坦克女郎》漫画,然后从《最后期限》出版商汤姆·阿斯特那里争取到导演改编电影的许可。她聘请凯瑟琳·哈德威克担任艺术指导设计师,并在电影拍摄期间同马丁和休莱特密切合作。电影大部分镜头都是在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取景。电影的原声带获得评论界好评,由寇特妮·洛芙编曲。片中袋鼠人的化妆和假肢特效则是由斯坦·温斯顿领头的工作室负责。为了参与电影制作,温斯顿的工作室甚至主动将报价按以往标准减半,以期满足电影预算需要。 《坦克女郎》的商业表现不佳,2500万美元预算只取得约600万美元票房,而且所获评价也褒贬不一并以负面为主。马丁和休莱特此后一直对本片的创作持负面态度。塔拉蕾声称,电影反响不佳主要是因为她对电影的后期剪辑缺乏控制权,完全是由制片公司主导。虽然商业和评价上都不成功,但《坦克女郎》此后一直被誉为邪典电影和漫画改编电影的典范之作,片中的女权主义主题也成为多部著作的分析素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坦克女郎 · 查看更多 »

塔拉格林史戴德失蹤案

塔拉‧格林史戴德(1974年11月14日出生)是美國選美皇后、高中歷史老師,居住於喬治亞州的奧西拉。她於2005年10月22日失蹤。喬治亞州調查局尚未鎖定任何嫌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塔拉格林史戴德失蹤案 · 查看更多 »

增血鬼果林

《增血鬼果林》是影崎由那的日本漫畫作品,於2003年在角川書店《月刊DRAGON AGE》上連載到2008年完結,單行本全14卷。2005年改編為電視動畫全24集,在日本WOWOW電視台播放。另外還有改編成輕小說全11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增血鬼果林 · 查看更多 »

壯麗細尾鷯鶯

壯麗細尾鷯鶯(學名:Malurus cyaneus),又名華麗細尾鷯鶯,是細尾鷯鶯科的一種雀,分佈在澳洲東南部。牠們是留鳥及地盤性的,且有高度的兩性異形:雄雀繁殖時前額、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鮮藍色,面部黑色,喉嚨黑色或深藍色;非繁殖期的雄雀、雌雀及雛鳥主要是灰褐色的。現已知有兩個亞種:塔斯曼尼亞較為大及深色的cyaneus亞種及主島的cyanochlamys亞種。 壯麗細尾鷯鶯擁有一些特殊的行為特徵,包括社會性一夫一妻制但濫交,雖然牠們會一雌一雄組成一對,會雙方都會與其他雀交配及餵哺其幼鳥。雄雀會送黃色花瓣給雌雀來示愛。 差不多只要有一些下層灌木層作為遮蔭,就可以見到壯麗細尾鷯鶯的蹤跡。牠們可以棲息在有稀疏叢林的草原、森林、林地及花園。牠們已適應了城市環境,在悉尼、坎培拉及墨爾本的郊區十分普遍。牠們主要吃昆蟲及以種子扶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壯麗細尾鷯鶯 · 查看更多 »

壹週刊 (台灣)

《壹週刊》(Next Magazine)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的綜合性正體中文雜誌,是壹傳媒繼香港《壹週刊》後進軍台灣之作,2001年創刊,2018年停止發刊,轉為網路媒體。 根據AGB尼爾森台灣的數據,於2006年度,《壹週刊》12-65歲的讀者約有1,413,000人,差不多佔台灣五大週刊讀者總數的一半。 《壹週刊》在封面上註明星期四出刊,但超商和書店於星期三即開始出售;若遇特殊狀況,如重大社會事件時,則機動性提前至星期二出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壹週刊 (台灣) · 查看更多 »

多環胺類

多環胺類(heterocyclic amines,簡稱 HCA 或 HCAs),也有人稱之為雜環胺,常見的多環胺類有PhIP、IQ、MeIQx和3,8-diMeIQx,這些多環胺類已被科學家證明了對人體是有致癌性與致突變性的化合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多環胺類 · 查看更多 »

多胺

多胺(英語:polyamines),又稱多元胺,是一種具有兩個或多個主要胺基(-NH2)的有機化合物。 這類的化合物包含一些合成物質,可以做為化學工業中重要的原料,像是乙二胺()、1,3-二氨基丙烷()、六亞甲基二胺()。它還包括許多物質可以在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腐胺()、屍胺()、亞精胺()、精胺()。 截至2004年,沒有發現任何的偕二胺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具有兩個或多個取代基團,但是取代的衍生物則是已知的,例如四甲基乙二胺()。 哌嗪是環狀多胺的其中一個例子,聚乙烯亞胺則是基於氮丙環單體的聚合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多胺 · 查看更多 »

多重序列比對

多重序列比對(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MSA)是對三個以上的生物學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如蛋白質序列、DNA序列或RNA序列所作的序列比對。一般來說,是輸入一組假定擁有演化關係的序列。從MSA的結果可推導出序列的同源性,而種系發生關係也可引導出這些序列共同的演化始祖。如右圖般的視覺化敘述可描繪出各種突變事件,例如點突變的單格變化,或是如刪除突變與插入突變,可使各個序列之間產生鴻溝。MSA常用來研究序列的保守性(conservation),或是蛋白質結構域的三級結構與二級結構,甚至是個別的氨基酸或核苷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多重序列比對 · 查看更多 »

多腺苷酸化

多腺苷酸化(Polyadenylation)是指多聚腺苷酸與信使RNA(mRNA)分子的共價鏈結。在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過程中,這是產生準備作翻譯的成熟mRNA的方式的一部份。在真核生物中,多聚腺苷酸化是一種機制,令mRNA分子於它們的3'端中斷。多聚腺苷酸尾(Poly-A Tail)保護mRNA,免受核酸外切酶攻擊,並且對轉錄終結、將mRNA從細胞核輸出及進行翻譯都十分重要。一些原核生物的mRNA都會被多聚腺苷酸化,但多聚腺苷酸尾的功能則與真核生物有所不同。 當脱氧核糖核酸(DNA)在細胞核內轉錄成核糖核酸(RNA)的過程中及完成後,多聚腺苷酸化就會出現。當轉錄停止後,mRNA鏈會由核酸外切酶及RNA聚合酶切開。切開位點的附近有著AAUAAA序列。當mRNA被切開後,會加入50-250個腺苷到切開位點的3'端上。這個反應是由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完成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多腺苷酸化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吸蜜鸟科

夏威夷吸蜜鸟科(学名:Mohoidae)是属于雀形目的一科已灭绝的吸蜜鸟。该科为夏威夷所特有,是鸟类中唯一一个在现代完全灭绝的科。 该科物种原先被划分为吸蜜鸟科。但基于DNA的系统发生学分析表明,夏威夷吸蜜鸟属(Moho)与鬓吸蜜鸟属(Chaetoptila)并不属于吸蜜鸟科,而是与太平鸟、棕榈䳭等的亲缘关系更近。其与吸蜜鸟科间的相拟性是趋同演化的一个例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夏威夷吸蜜鸟科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秧雞

夏威夷秧雞(Porzana sandwichensis)是夏威夷島一種神秘的秧雞,但現已滅絕。牠們不懂得飛,生活在灌叢帶。在普納地區附近發現了幾個夏威夷秧雞的標本,包括一些較深色及一些較淺色而有斑點的標本。 最先採集的夏威夷秧雞標本是較為淺色的形態,共有五個標本,分別存放在萊頓的荷蘭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及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另外幾個較深色形態的標本則存放在劍橋的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維也納、紐約及檀香山的畢曉普博物館。1778年繪畫的一幅圖畫中是較淺色的夏威夷秧雞,有可能就是萊頓的標本。近年亦有發現牠們的亞化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夏威夷秧雞 · 查看更多 »

大理石紋螯蝦

大理石紋螯蝦,1995年首次在德國發現,這種螯蝦誕生距今雖然還不到30年,已成為歐洲與馬達加斯加等地的淡水水域,到處都能見到的入侵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大理石紋螯蝦 · 查看更多 »

大猩猩

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大猩猩属类人猿的总称。大猩猩是灵长目中最大和最聰明(除了人和黑猩猩)的动物(這邊有爭議,多數科學研究認為 紅毛猩猩 才是除了人以外最聰明的靈長類動物),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陸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至2006年为止依然有大猩猩分一种还是两种的争论,种以下它分四至五个亚种。大猩猩92%至98%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排列与人一样,因此它是继黑猩猩屬的两个种后与人类最接近的现存的动物,於1000萬年前在演化的道路上分道揚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大猩猩 · 查看更多 »

大頭龜

大头龟(学名: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又名平胸龟,命名自英國人約翰·愛德華·格雷於1831年在中國採集到的標本。別名鷹嘴龜、大頭平胸龜、鷹嘴龍尾魚、三不像、鸚鵡龜等,是古老的龜類,平胸龜屬中現生只有一屬一種。大頭龜是水陸兩栖、以水中生活為主的淡水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大頭龜 · 查看更多 »

大自然的魔獸巴奇

《大自然的魔獸巴奇》,是1984年8月19日,日本電視台《24小時電視「以愛拯救地球」》(第7次)的動畫。製作單位是手塚製作。基因改造是21世紀的社會問題之一,而此動畫正是批評日本政府於1984年批准重組DNA研究之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大自然的魔獸巴奇 · 查看更多 »

大津事件

大津事件發生於1891年5月11日,當時俄罗斯帝国皇太子尼古拉正在日本訪問,滋賀縣大津市警備巡查津田三藏突然冒出,企圖刺殺皇太子的殺人未遂事件。 此事件令當年日本政府陷入空前的難題,尤其考驗不久前(1890年)定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威信,與世界強權外交關係做取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大津事件 · 查看更多 »

大溪地磯鷸

大溪地磯鷸(Prosobonia leucoptera),又名塔希提磯鷸,是法屬波利尼西亞大溪地特有及已滅絕的鷸。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在第二次旅程中,於1773年發現了唯一一個大溪地磯鷸的標本,但牠們於19世紀滅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大溪地磯鷸 · 查看更多 »

天使怪盜

《天使怪盜》(D・N・ANGEL)是杉崎由綺琉於1997年在角川書店《月刊Asuka》雜誌上連載的少女漫畫,在2003年被改編為電視動畫全26話。可是自2005年8月以來,漫畫連載處於中止狀態。原作者杉崎由綺琉在其官方網站上宣佈新的漫畫章節於2008年12月22日推出,正式復刊於《Asuka》2009年4月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使怪盜 · 查看更多 »

天使怪盜角色列表

本列表列出天使怪盜的主要角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使怪盜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体化学

天体化学(Astrochemistry);天体化学研究宇宙中元素和分子的豐度,以及它们和辐射的交互作用;还研究星际间气体和尘埃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分子气体云的形成、相互作用和毁灭。天体化学和天文学以及化学有相互交叉之处。天体化学的研究範圍包含了太陽系行星際物質和星際物質。而研究隕石等太陽系物質元素豐度和同位素比例的學科又被稱為「宇宙化學」;研究星系物質中原子和分子以及前述物質和輻射交互作用的學科有時候稱為「」。天文化學最主要研究星際分子雲的形成、組成成分、演化和最終結局,因為這些相關知識與太陽系如何形成有關聯。 许多年来,天文学家缺少星际间的化学知识,认为星际间只是黑暗,无物。1950至60年代出现射电天文学,开始有令人兴奋的发现;观察氢分子的21公分線显示星际间有丰富的氢、氦、碳、氮等的各种化合物。从空间的微波谱发现,有180种类型的碳,氮等分子的拼料。这些分子绕化学键转动时就产生能量。研究这些新发现的化合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体化学 · 查看更多 »

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

《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是由GAINAX、Aniplex、科樂美數位娛樂(KDE-J)所製作的機器人動畫,於2007年4月1日開始逢星期日8:30~9:00放映,獲選為2007年第11回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台灣於2009年4月28日起每週一至五21:00~21:30在Animax播出;次日(2009年4月29日)起在香港開播。 於2008年9月6日推出劇場版「紅蓮篇」,2009年4月25日推出劇場版「螺巖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元突破 紅蓮螺巖 · 查看更多 »

天花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起之人類傳染病。患者一般在染病後的12天內,出現包括發燒、肌肉疼痛、頭痛等近似普通感冒的症狀。幾天後,其口咽部分的粘膜會長出紅點,身體多處地方亦會長出皮疹(以臉部居多)。天花病毒共有兩類:主天花病毒及次天花病毒。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由前者引發之天花又被劃分為四種形式:典型、惡性、出血型、緩和型。其中,多數未曾接種疫苗者均會出現典型天花的症狀。次天花病毒引起之病變程度比上述四種的都要溫和,但卻非常罕見。 天花主要透過空氣傳播。患者的呼吸道與皮膚皰疹分泌物均載有病毒,故避免與其近距離接觸可減低患病的風險。多種痘病毒疾病的病癥均與天花的如出一轍。專家需利用進行病毒培植以確定天花病毒的存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測試可提供更多病毒的細節。接種天花疫苗為預防此病的最佳方法。目前並沒有認可的抗天花藥物。一旦出現確診病例,醫護人員會為病人注射疫苗提升免疫保護,有時亦會配以舒緩性療法加大療效。天花病毒不會造成慢性或復發性感染,但會導致各類併發症或後遺症(如失明)。不同類型的天花所引發的病死率有所參差;最為常見的典型天花約奪取了三成病患者的性命。 古埃及或為天花的起源地。已死去逾三千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可能是史上首名天花病人,專家在其木乃伊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早期的印度及中國文獻亦有記載這種疾病。在隨後的漫長歲月裡,天花於世界多個地方展開大流行,並奪取了無數人類的性命(尤其是兒童)。歷史上,有不少國家的君王及著名人物均染上過天花。19至20世紀期間,多番的防疫行動減低了此病對群眾的威脅。最終,世界衛生組織於1980年正式宣布撲滅天花,使之成為首個於世上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花 · 查看更多 »

天體生物學

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舊稱外空生物学(xenobiology),是一門研究在宇宙中生命起源、生物演化、分布和未來發展的交叉学科,並不只限於地外生物,或包括對地球生物的研究。在天体物理学上,指研究天体上存在生物的条件及探测天体上是否有生物存在,研究太阳系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其卫星上和其他恒星的行星系上可能存在生命现象的理论,以及探讨探测方法和手段的。 地外生物学(exobiology)是天體生物學的子集,研究範圍較為專門:包括在地球以外尋找生命,以及地外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天體生物學綜合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行星科學、地理學與地質學多個方面,焦點研究在探討生命的起源、散佈和演進,探討在其他世界是否可能有生命存在,幫助辨識與地球生物圈環境不同的其他生物圈。英文中的「astrobiology」來自希臘語的αστρον(astron.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體生物學 · 查看更多 »

天蛛地滅

《天蛛地滅》(英語:Spiders)是一部2000年上映的美國科幻恐怖電影,由千禧年影業發行;蓋瑞·瓊斯執導,拉娜·帕瑞拉、奥利佛·麦克瑞迪主演。 續集《天蛛地滅2》(Spiders II: Breeding Ground)於2001年上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天蛛地滅 · 查看更多 »

太阳光

太陽光,廣義的定義是來自太陽所有頻譜的電磁輻射。在地球,陽光顯而易見是當太陽在地平线之上,經過地球大氣層過濾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則稱為日光。 當太陽輻射沒有被雲遮蔽,直接照射時通常被稱為陽光,是明亮的光線和輻射熱的組合。世界氣象組織定義「日照時間」是指一個地區直接接收到的陽光輻照度在每平方公尺120瓦特以上。 陽光照射的時間可以使用陽光錄影機、全天空輻射計或日射強度計來記錄。陽光需要8.3分鐘才能從太陽抵達地球。 直接照射的陽光亮度效能約有每瓦特93流明的輻射通量,其中包括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明亮的陽光對地球表面上提供的照度大約是每平方米100,000流明或 100,000勒克司。陽光是光合作用的關鍵因素,對於地球上的生命至關重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太阳光 · 查看更多 »

太阳鹦鹉

太陽鸚鵡又稱太陽錐尾鸚鵡(英文:Sun Conure, Sun Parakeet)是一家中型鮮豔的鸚鵡原產於南美洲的東北部。成年雄性和雌性的外貌很相似,主要是金黃色的羽毛和橙紅色的腹部和臉頰。 太陽鸚鵡,平均重量約110克(4盎司),大約有30公分(12英寸)長。 太陽鸚鵡屬於單型,但Aratinga solstitialis包括三個額外的物種:,,和Sulphur-breasted Parakeet。這些都被認為是太陽鸚鵡的亞種 他們在1~2歲左右達到性成熟,並能活25至30年。母鳥每次產卵三到五個,孵化期為23天。 分布在巴西、委内瑞拉等地,主要生活在树林及稀树草原中。食物包括种子、水果、仙人掌及花卉。破坏性强,繁殖期内尤其喜欢啃咬,喜欢沐浴。雌雄间差别不大,须通过DNA检验区分。人工饲养状态下,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但冬季繁殖时需保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太阳鹦鹉 · 查看更多 »

夸休可尔症

夸休可尔症(Kwashiorkor),即恶性营养不良,又稱--,是一种营养不良症,其致病原因尚有争议,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而导致。此病症通常发病人群为1-4岁儿童,年龄稍大儿童和成人亦会发病。牙买加儿科医师西塞莉·D·威廉姆斯在她1935年的报告中将该病的名称引入国际科学界。当儿童处于哺乳期,从母亲的乳汁获得生长必须的氨基酸。儿童断奶后,如果替代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而蛋白质不足,儿童就有可能患上夸休可尔症。 病症的名称来自加纳沿海地区的一种语言,字面的意思为“优先-第二”,意译为“落选的一个”,指稍大的儿童断奶的原因通常由于弟弟和妹妹的诞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夸休可尔症 · 查看更多 »

奥萨马·本·拉登

奧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ض بن لادن,拉丁轉寫:Usāmah bin Muḥammad bin Awaḍ bin Lādin,),简称为奧薩瑪·賓拉登、奥萨马、本--·拉登、宾--·拉登或--。全名意思是「--的兒子、阿瓦德的兒子、穆罕默德的兒子奧薩瑪」(名·بن·父·بن·祖·بن·曾祖);「奧薩瑪·--賓·拉登」(أسامة بن لادن)意思是「--的子孫奧薩瑪」,事实上是拉登的玄孙。他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篤信伊斯兰教遜尼宗瓦哈比派。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的幕後主謀,名列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十大通緝要犯。 本·拉登最初否認與911恐怖攻擊有關,但已於2004年承認責任。。然而FBI发言人Rex Tomb在2006年表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賓拉登涉及911事件。因此始终没有就911事件正式起诉本·拉登。2011年本·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本·拉登是911襲擊的主謀。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發表聲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击毙。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另外雖然是反恐夥伴之一,但美方政府未經巴基斯坦討論即決定粗暴的行動,事後仍引來巴國的強烈不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奥萨马·本·拉登 · 查看更多 »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5月1日,巴基斯坦當地時間當地2011年5月2日,美國海豹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重要嫌犯、同時也是伊斯蘭教激進派的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瑪·賓·拉登。 這次代號為「海神之矛」(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作戰行動,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授權後,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協同指揮下進行這次進攻。美國在嚴密監控該棟位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後,證實賓·拉登已經自阿富汗邊境地區躲往位於巴基斯坦的住所。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前身為海豹6隊)负责实施这次攻击,另有數名中情局特工提供必要的支援。 這次突襲行動結束之後,美軍將所發現的賓·拉登的遺體帶回坐落於阿富汗的基地進行身分辨識。在經過包括DNA測驗、以及他的親人指認後,確定賓·拉登已死於此次的突襲。隨後於賓·拉登死後不過24小時內,根據伊斯蘭傳統迅速運往北阿拉伯海處,然而美國因諸多理由捨棄傳統阿拉伯土葬的習俗,而改以海葬的方式進行。同時在稍早美国东部时间晚間11點35分,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親自在白宮宣布賓·拉登已因此次作戰行動遭到擊斃。巴基斯坦官方也在不久之後宣布,證實賓·拉登是由美軍擊斃的事情。 5月6日,基地組織所下轄的激進網站證實賓·拉登的死亡,並發誓要以殺害更多平民的方式報復這次突襲。其他還有如巴基斯坦好戰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也聲稱,他們並不阻止人們對美國與巴基斯坦發起報復行動。但對於美國絕大多數民眾來說,賓·拉登的死亡受到絕大多數人的熱烈慶祝。同時包括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以及絕大數政府的正向歡迎,許多西方國家的輿論也對這一行動抱持正面看法。但也有一些人對此進行強烈的譴責,包括古巴政治家菲德爾·卡斯楚、位在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哈馬斯領導人等都抱持反面看法。另外也有些團體認為這是不理會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殺戮行動,特別是對於為何不活捉手無寸鐵的賓·拉登而將其擊斃,受到了如國際特赦組織等團體人士的質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查看更多 »

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Oxaliplatin),呈白色或类白色冻干疏松块状物,常用於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或辅助治疗原发性肿瘤完全切除后三期(Dukes C)结肠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奥沙利铂 · 查看更多 »

奥斯瓦尔德·埃弗里

奥斯伍尔德·西奥多·埃弗里(Oswald Theodore Avery,),美国医生、最早的分子生物学家之一、免疫化学先驱,曾长期在纽约市洛克菲勒研究院附属医院工作。埃弗里最大成就是1944年与科林·麦克劳德和麦克林恩·麦卡蒂共同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及构成基因的主要材料。.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奥斯瓦尔德·埃弗里 · 查看更多 »

奧地利禁室亂倫案

奧地利禁室亂倫案或稱奧地利獸父案,是於2008年的奧地利揭發的一位婦人被其父親迷姦、綁票、非法禁錮、再強姦達24年的刑事罪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奧地利禁室亂倫案 · 查看更多 »

女超人集數列表

《女超人》(Supergirl)是一部美國動作冒險電視劇,由製片人、和合作開發,于2015年10月26日在CBS首播的电视剧。 2015年11月30日,CBS宣布預訂全季20集。 2016年5月12日,華納電視公司宣布因製作費用過高、收視未達CBS標準之緣故,CBS決定將本劇轉接至The CW續訂第二季。 2017年1月8日,The CW宣佈續訂第三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女超人集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奈德·凱利

愛德華·「奈德」·凱利(Edward "Ned" Kelly,),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凱利幫的首領及殺人犯。 奈德·凱利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家人經常與警察惹上麻煩。1878年,凱利在家中與一位警員發生鬥毆後,就跑進裡躲藏,之後更謀殺了3名搜捕他的警務人員。政府於是將奈德·凱利連同其兄弟和兩位朋友列為逃犯,他們也因此成為了著名的凱利幫。凱利幫四處劫掠多家銀行,甚至奪佔市鎮。最終,在小鎮與警方的一次激烈槍戰中,身著自製金屬鎧甲和頭盔的奈德·凱利被俘並送交審訊。1880年,凱利被判處謀殺罪後,在被處以絞刑。 在澳洲歷史及民間傳說中,以至在書籍、電影及其他藝術作品裡,奈德·凱利可說是一位深受澳大利亞人尊敬的偶像人物,其形像甚至被用在2000年於悉尼所舉辦的夏季奧運會開幕儀式上。 常言道:「……如奈德·凱利般勇敢(即非常勇敢之意)」由此可見其深受澳大利亞人們的紀念。 2010年,由澳洲畫家西德尼·諾蘭所繪的一幅凱利畫像賣得了540萬澳幣,成為歷史上所賣最高價的澳洲畫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奈德·凱利 · 查看更多 »

妖獸大蛛王

《妖獸大蛛王》(英語:Big Ass Spider!)是一部由邁克·孟德茨執導的美國科幻動作喜劇電影,上映於2013年。講述一個滅蟲人員和醫院保安搭檔,對抗一隻在洛杉磯橫行的巨型變異蜘蛛的故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妖獸大蛛王 · 查看更多 »

姐妹分體交換

姐妹分體交換(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縮寫 SCE),是兩個同卵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基因材料交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姐妹分體交換 · 查看更多 »

姣麗球屬

姣麗球屬(学名:Turbinicarpus),又名陀螺果球屬或獨樂果屬,是一屬非常細小至中等大小的仙人掌,分佈在墨西哥東北部,即聖路易斯波托西州、瓜納華托州、新萊昂州、克雷塔羅州、伊達爾戈州、科阿韋拉州、塔毛利帕斯州及薩卡特卡斯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姣麗球屬 · 查看更多 »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爵士,CH,OBE,MC,FRS(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出生於澳洲的物理学家,他擁有澳洲和英國雙重國籍,因為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威廉·亨利·布拉格

威廉·亨利·布拉格爵士,OM,KBE,FRS(Sir William Henry Bragg,),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915年与其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威廉·亨利·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威廉·阿斯特伯里

威廉·阿斯特伯里,FRS(William Thomas Astbury,Bill Astbury,)是一位英国物理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是最早利用X光繞射研究生物分子的人。他對角蛋白的研究,為萊納斯·鮑林發現α螺旋的基礎。於1937年,他為DNA結構研究踏出了第一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威廉·阿斯特伯里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象

婆罗洲象(学名:Elephas maximus borneensis),又称加里曼丹象、婆羅洲矮象、婆罗洲侏儒象等,原來被当作外来亞洲象的野化种群。2003年被认为应属于亞洲象的一个独立亚种,但其原生地目前尚无定论。 婆罗洲象个头比其它亚洲象还要小一倍。現在被認為是源自巽他群岛的驯化亚种。目前主要生存于婆罗洲岛北部沙巴。只剩下1500头左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婆罗洲象 · 查看更多 »

孤波

孤波(Soliton wave,又称孤子波、孤立子、孤立波)是非线性科学三大分支之一,应用于物理、数学等诸多领域。 孤子波是一类由于非线性作用引起的横波,它在运动过程中形状保持不变。其初等函数的解析表示最早于1895年获得,并随着量子力学、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受到重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孤波 · 查看更多 »

孕酮受体

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缩写PR,也被称为NR3C3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3, group C, member 3,即核受体第三亚族C组成员3)是一种细胞内蛋白质,由甾体激素孕酮激活。 在人体中,孕酮受体由基因PGR 编码,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2区,能通过选择性剪接形成两种蛋白异形体A和B,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子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孕酮受体 · 查看更多 »

宁波绿洲珠宝行特大抢劫杀人案

宁波绿洲珠宝行特大抢劫杀人案,是指於1995年12月6日發生在中國寧波市的一起持槍殺人搶劫案,被稱為浙江第一懸案(代號122系列搶劫殺人案),该案追緝22年後,於2017年抓獲兇手告破,该案被譽為警界教範。2017年11月21日,犯罪嫌疑人徐某被一审判决死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宁波绿洲珠宝行特大抢劫杀人案 · 查看更多 »

宏量元素

宏量元素,又称常量元素,指在体内含量丰富的元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宏量元素 · 查看更多 »

宝贝计划

是2006年上映的香港動作喜劇電影,由陳木勝执导,成龙、古天乐、高圆圆、蔡卓妍等主演。電影也是導演陳木勝和成龍繼《新警察故事》後再次合作,故事講述三名慣偷不爽的竊賊為一時貪念而偷走了一個身價高貴的可愛寶貝,卻因為寶貝的出現使他們各自的生活改善,引發了不少笑料的故事;意在向美國電影《撫養亚利桑那》致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宝贝计划 · 查看更多 »

客家基因族谱

客家基因族谱为替全世界的客家人建立基因家谱的科學驗證计划,让客家人可以通过DNA检测寻根问祖,并用群体遗传学和分子人类学的方法研讨客家人的迁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客家是漢族的一個民係,位於中國福建省寧化石壁村是客家民係形成的重要地域,。寧化石壁村因此被稱為「客家祖地」。客家基因族譜基於客家祖地的石壁並以遺傳學、人類學方面的研究,作為科學證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客家基因族谱 · 查看更多 »

家牛

家牛或称黄牛、歐洲牛(学名:Bos taurus)是哺乳類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牛属中一群已經驯化的動物。这种群居动物的祖先为原牛,大约8千年前被人类驯化成家养的牲畜。如今地球上生存着13亿只家牛,遍布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每一块大陆。家牛同人类的生活极为密切,一般将它们用来作为肉、奶或皮革的来源,在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之前家牛也是主要的畜力来源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家牛所提供的资源,人类長期進行配種,按其特征可以分为供食用的肉牛及产奶的奶牛,用于耕作的家牛则日渐减少。在人类的文化中,家牛一般占有很高的地位,台灣早期的農家子弟禁吃牛肉,1949年的《印度宪法》与《尼泊尔宪法》甚至禁止宰牛。人们大多将其同力量、财富等联系起来,许多地区将家牛视作忠诚、勤劳的象征。不过因为其外形和从事的工作,有时也会被当做卑贱、粗暴的象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家牛 · 查看更多 »

官能团

官能团(英文:Functional group),是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和原子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官能团 · 查看更多 »

宇宙化學

宇宙化學(Cosmochemistry)是研究宇宙中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形成這些組成的過程。這主要是通過研究隕石的化學成分和其它實物的樣本。由於隕石母體的小行星有些是太陽系形成初期凝固的第一批固體,宇宙化學通常,但不完全是研究與太陽系有關的物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宇宙化學 · 查看更多 »

安妮·圣莱杰

安妮·圣莱杰(后为德罗斯男爵夫人;),两位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的外甥女。8岁以前,她已经继承了一笔巨额财富而又被剥夺了。她14岁结婚,有子女11人,由她延续下去的母系血脉被用于鉴定理查三世的遗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安妮·圣莱杰 · 查看更多 »

安娜·安德森

安娜·安德森(拉丁化:Anna Anderson,)是一个声称自己为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女儿女大公安納塔西亞的人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安娜·安德森 · 查看更多 »

安赫塞娜蒙

安克姍海娜曼(Ankhesenamun,ˁnḫ-s-n-imn,意思是“她为了阿蒙而生存着”,约前1348年—前1324年之后),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的王后。出生时的名字是安开孙巴阿吞(Ankhesenpaaten,,意思是“她为了阿顿而活着”),是法老阿肯那顿与娜芙蒂蒂六个子女中的第三个。 安克姗海娜曼可能出生在阿肯那顿统治的第4年,后来她嫁给了自己的異母弟弟图坦卡蒙,成为了王后。根据帝王谷KV62中的壁画可以推断,安克姗海娜曼与图坦卡蒙的感情很深。她与图坦卡蒙之间有两个女儿,但都不幸夭折了。她可能也是安开孙巴阿吞-塔斯荷瑞特的母亲,但仍有争议。 前1324年,图坦卡蒙死去,无嗣子。为了对抗强大的执政之臣阿伊(Ay),安克姗海娜曼曾向赫梯国王苏庇路里乌玛一世(Suppiluliuma I)请求派遣一位王子来到埃及,同自己结婚并担任法老。根据赫梯档案,她在书信中写道: 而苏庇路里乌玛一世则回信给她: 一般上古埃及的女人都不会嫁给外国人,更何况是作为一国之母的安克姗海娜曼,她之所以要嫁给赫梯王子就因为不想嫁给“仆人”但书信上写到的“仆人”到底是谁?大致上考古学家们|认为是法老阿伊。苏庇路里乌玛一世在认真考虑之后同意了这个请求,派遣扎南扎王子(Zannanza)前往埃及,但却神秘地死在赫梯与埃及的边境上,主谋者可能是想篡夺王位的埃及军队司令霍伦希布(Horemheb)。 根据1932年在开罗发现的一枚戒指上的名字分析,此后阿伊继承了法老之位,安克姗海娜曼成为了阿伊的王后。但不久之后就失去了记载。在修复的图坦卡蒙石碑上可以看出,霍伦希布王在几年后夺得石碑后,已将安克姍海娜曼的雕像完全挖去。 2010年2月,根据DNA检测,科学家推断在帝王谷号坟墓中的一具木乃伊可能是安克姗海娜曼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安赫塞娜蒙 · 查看更多 »

寡核苷酸

寡核苷酸 (Oligonucleotide),是一类只有20个以下碱基的短链核苷酸的总称(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内的核苷酸),寡核苷酸可以很容易地和它们的互补对链接,所以常用来作为探针确定DNA或RNA的结构,经常用于基因芯片、电泳、荧光原位杂交等过程中。 寡核苷酸合成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可以用于链聚合反应,能放大确定几乎所有DNA的片段,在这个过程中寡核苷酸是作为引物,和DNA 中标的的互补片段结合,作成DNA的复制品。 调控寡核苷酸用于抑制RNA片段,防止其翻译成蛋白,在制止癌细胞活动方面能起一定的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寡核苷酸 · 查看更多 »

密蘇里鏟鱘

密蘇里鏟鱘(學名:Scaphirhynchus albus),又名淺色鱘魚(下稱之),是原產於密蘇里河及下密西西比河盆地的一種瀕危輻鰭魚。牠們如其名般色澤很淺,與扁吻鏟鱘是近親,但身體較長。約長76-150厘米及重39公斤。牠們需要15年的時間才完全成長,而且也不經常產卵,但卻可以活上達100年。鱘科最早可以追溯至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而淺色鱘魚一直沒有主要改變,可以說是一種由恐龍時代留下來的遺跡。 於1990年,美國漁業暨野生動物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將淺色鱘魚列為瀕危物種。十年以來只發現有少量的幼魚,且很少再觀察到牠們的蹤跡。牠們是第一種密西西比河的魚類被列為瀕危。其衰落的主因相信是失去棲息地。大部份密西西比河的河道都被改道或築壩,適合淺色鱘魚產卵的砂礫河床及慢流側道都大幅減少。牠們的肉質美味,卵可以造成魚子醬。 保育淺色鱘魚的工作得到了稍微的成功。每年也有約一打的淺色鱘魚從魚苗孵化場放生到野外。為了了解淺色鱘魚的行為,研究人員植入了GPS發訊器來追蹤牠們的行動及尋找其產卵地。另外,也有工作改善牠們產卵地的環境,來增加其野外生存的機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密蘇里鏟鱘 · 查看更多 »

小分子核糖核酸

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缩写为miRNA)又譯微核糖核酸,是真核生物中廣泛存在的一種長約21到23個核苷酸的核糖核酸(RNA)分子,可調節其他基因的表达。miRNA來自一些從DNA轉錄而來,但無法進一步轉譯成蛋白質的RNA(屬於非編碼RNA)。miRNA通過與目標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進而抑制转录後的基因表达,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时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动物中,一个微RNA通常可以调控数十个基因。 這些RNA是從初級轉錄本(primary transcript)出來的,也就是pri-miRNA,轉變成為稱為pre-miRNA的莖環結構,最後成為具有功能的成熟miRNA。 1989年,Victor发现秀丽隐杆线虫(C.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小分子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小熊猫

小熊猫(学名:Ailurus fulgens),也叫红熊猫,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野外成年生存数量预估不足10000只,其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归为瀕危物种。尽管小熊猫受到其范围内国家的法律保护,但是面临栖息地消亡、繁殖断裂、以及近交衰退的种种威胁,其数量仍在不断减少。 小熊猫比家猫略大,有着红褐色的皮毛,一条长而蓬松的尾巴,且由于其前肢较短,步态摇摆蹒跚。它主要以竹子为主食,但也会杂食禽蛋、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虽然多数动物园将它们群体饲养,但是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它是一种,黄昏到黎明是其主要活动期,而白天大部分时间处于。 小熊猫是唯一的小熊猫属和小熊猫科的生物物种。它最开始被列为浣熊科和熊科,但生物系统研究结果,为小熊猫科目的分类学提出了有力支持,证明小熊猫和臭鼬、鼬和浣熊同属鼬超科。小熊猫有两类亚种,它与大熊猫并不具备密切的相关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小熊猫 · 查看更多 »

小藍企鵝

小藍企鵝(学名:Eudyptula minor),又名小企鹅、蓝企鹅、神仙企鹅、仙企鹅、小鳍脚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有别于其他常见企鹅,它们有一身蓝色的羽毛,因此被称作小藍企鵝。牠們出沒於南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海岸,有人亦曾在智利見過牠們的蹤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小藍企鵝 · 查看更多 »

小腦萎縮症

小腦萎縮症,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或脊髓小腦失調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簡寫為SCA),是一類遺傳病,涉及不同基因,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小腦萎縮症 · 查看更多 »

小雕

小雕(學名:Aquila morphnoides)是一種產於澳洲的較小的鷹。小雕身長55到68公分,大約重815克(1.8磅),一般住在樹林、草原或乾燥的地區,與古北界的靴雕和哈斯特鹰有親屬關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小雕 · 查看更多 »

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或小波轉換(wavelet transform)是指用有限長或快速衰減的、稱為「母小波」(mother wavelet)的振盪波形來表示信號。該波形被縮放和平移以匹配輸入的信號。 「小波」(wavelet)一詞由Morlet和Grossman在1980年代早期提出。他們用的是法語詞ondelette,意思就是「小波」。後來在英語裡,「onde」被改為「wave」而成了wavelet。 小波變換分成兩個大類:離散小波變換(DWT) 和連續小波轉換(CWT)。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連續變換在所有可能的縮放和平移上操作,而離散變換採用所有縮放和平移值的特定子集。 小波理論和幾個其他課題相關。所有小波變換可以視為時域頻域表示的形式,所以和調和分析相關。所有實際有用的「離散小波變換」使用包含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的濾波器段(filter band)。構成CWT的小波受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制約,或者說,離散小波基可以在測不準原理的其他形式的情境中考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小波分析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尼可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羅曼諾夫即尼可拉二世(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儒略曆1868年5月6日-1918年7月4日),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和芬蘭大公,在位时间1894年—1917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

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是1961年5月15日美国生物学家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与其当时的博士后研究员完成的一项实验。该实验破译了首个三联体密码子,证实了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特定氨基酸,并为此后破译所有64个密码子奠定了基础。 尼伦伯格与马特伊在位于马里兰贝塞斯达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完成了这一实验。实验中,他们首先将大肠杆菌磨碎后得到无细胞提取液,再将提取液保温以使原有的蛋白质合成停止。此后,他们在其中加入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poly-U),并补充ATP、GTP、放射性标记氨基酸等成分。最终,他们获得了苯丙氨酸多肽链(poly-Phe),并以此证实了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同时,由于尿嘧啶为RNA特有的碱基,该实验还验证了是RNA而不是DNA指导了蛋白质的合成。1961年8月,尼伦伯格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生物化学大会公布了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年10月,这一成果发布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最终,尼伦伯格于1966年破译了所有64个密码子。1968年,他与罗伯特·W·霍利、哈尔·葛宾·科拉纳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过最初负责实验的马特伊并没有获奖,由此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 · 查看更多 »

尿嘧啶

-- -- -- 尿嘧啶(Uracil,简写U),是組成RNA的四种鹼基之一。在DNA的轉錄時取代 DNA 中的胸腺嘧啶,與腺嘌呤配對。将尿嘧啶甲基化即得胸腺嘧啶 (T)。.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尿嘧啶 · 查看更多 »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Genital warts),也稱性器疣或性病疣,俗稱椰菜花或菜花,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为菜花状肉芽,常发于生殖器,肛门,眼皮等部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尖锐湿疣 · 查看更多 »

層狀雙氫氧化合物

層狀雙氫氧化合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俗稱水滑石,是指某一類特殊的層狀物質,這種層狀材料是由數層帶正電荷的層與存在其中間平衡電荷的陰離子組成,中間的陰離子和層與層間作用力弱,且通常是可以被交換的。這種情況在固體化學中比較少見,許多材料是陽離子被夾在帶負電荷的層與層間。 層狀雙氫氧化合物的其中一個例子便是矽酸鹽類黏土礦如蒙脫石。而人們對層狀雙氫氧化合物較感興趣的是其層間嵌入的性質。 層狀雙氫氧化合物通常可以用下列化學通識來表達:q+(Xn−)q/n·yH2O。 M 代表金屬陽離子,一般而言,z.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層狀雙氫氧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屯門色魔

屯門色魔,本名林國偉(),在1992年4月至1993年4月曾多次在香港新界屯門區犯下強姦、搶劫和謀殺罪行,震驚香港社會,一度使居住在屯門區的女士人心惶惶。後來香港警方在屯門加強巡邏,逼使其遷到土瓜灣,並在該區犯案。1993年他在犯案後邀受害人約會,受害人報警。在警方保護下受害人答應赴約,並將林國偉當場拘捕。後來證實被其侵犯的女子多達13人,當中3人被殺。林國偉最後被判終身監禁。 在香港連環殺手個案上,「屯門色魔」是繼「雨夜屠夫」林過雲後,最廣為人知的一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屯門色魔 · 查看更多 »

岡崎令治

岡崎令治(,),日本分子生物學家,曾任職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史丹佛大學以及名古屋大學。 岡崎教授是享譽世界的分子生物學先驅,生前被認為必將獲得諾貝爾獎,惟英年早逝未能如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岡崎令治 · 查看更多 »

岡崎恆子

岡崎恒子(,),出生名原恒子(),日本分子生物學家,現任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講座教授。紫綬褒章、文化勳章表彰。 岡崎恒子與他的丈夫岡崎令治,以發現DNA合成前體的短片段「岡崎片段」廣為人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岡崎恆子 · 查看更多 »

工程學分支列表

工程學是運用科學理論、數學方法和來設計、創造和分析安全、人為因素、物理法則、實踐性和成本的技術解決方案的學科和專業。當代的工程學一般認為是由化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機工程和機械工程等主要基礎學科所組成。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工程學分支學科和跨學科學科發源於主要工程學分支的濃縮、組合或擴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工程學分支列表 · 查看更多 »

巨大鍬形蟲

巨大鍬形蟲(學名:),舊名「寮國大鍬形蟲」,隸屬大鍬形蟲(Dorcus)屬,底下分為三大亞種,分布於印度、中南半島以及臺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巨大鍬形蟲 · 查看更多 »

巨嘴擬鴷

巨嘴擬鴷(Semnornis ramphastinus)是新熱帶界一種獨特的鳥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巨嘴擬鴷 · 查看更多 »

已測序的生物

已測序的生物指其基因組已經被完全測序的生物。其中部分生物的DNA序列已經被完全註釋,功能性的片段(如基因等)已作圖。 借助於基因組研究及高通量處理等技術,越來越多的生物的全部基因被人們獲得。自從1995年以來已經有150個基因組被解密,將近每個星期有新的物種添加進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已測序的生物 · 查看更多 »

已测序真核生物基因组列表

已测序真核生物基因组列表包括所有已知的,可以公开获取已组装、注释和发表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基因组序列的真核生物;基因组草图不包括在内,只有细胞器序列的物种也不包括。 1977年,第一次出现DNA测序。1995年,细菌流感嗜血杆菌第一个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1996年,酿酒酵母是第一个发布的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1998年,发布了第一个多细胞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秀丽隐杆线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已测序真核生物基因组列表 · 查看更多 »

巴巴里獅

巴巴里獅(Panthera leo leo)是獅子的一個亞種,但已於野外灭绝。現時在歐洲只有少於40隻飼養的巴巴里獅,全球則少於一百隻。 巴巴里獅以往分佈在北非,由摩洛哥至埃及。野外最後的巴巴里獅是於1922年在阿特拉斯山脈被射殺。相信牠們不單在野外滅絕,連同飼養的也都已經消失。不過,在一些動物園或馬戲團內可能仍有巴巴里獅的存在。 巴巴里獅通常被認為是獅子亞種中最重的。雄獅重180-272公斤,雌獅則重130-180公斤,約有孟加拉虎的重量。一些歷史悠久的帳目指一些雄性巴巴里獅可重達270公斤,一些學者卻指牠們的重量被誇大了,即便是圈養的巴巴里獅的樣本太小也未必能夠達到這大小,無法斷定是最大的獅子亞種,可能只有如東非獅子的大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巴巴里獅 · 查看更多 »

巴布亞企鵝

巴布亞企鵝(學名:Pygoscelis papua),亦稱金圖企鵝,是繼皇帝企鵝和國王企鵝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牠們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 巴布亞企鵝在英語中的「Gentoo」是源於葡萄牙文的「異教徒」(Gentio)一字,因為其頭部有白色帶狀類似頭巾的花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巴布亞企鵝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人

巴勒斯坦人(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ash-shaʼb al-filasTīni)或稱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الفلسطينيون,al-filasTīnīyyūn;,al-ʼArab al-filasTīnīyyūn,פָלַסְטִינִים),泛指長期以來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民族,人口約1,200萬,當中約49%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其中包含加薩走廊的所有人口(約160萬人)、約旦河西岸大部分的人口(包含東耶路撒冷的20萬人共有約230萬人,相對於50萬的猶太以色列公民)以及以色列16.5%的人口,其中一些人是被驅逐出境的難民,其餘逾半數的巴勒斯坦人成為僑民,而一半以上的僑民為無國籍人士。海外僑民約有190萬居住在鄰國約旦。海外僑民大多是在大離散之後遷移出巴勒斯坦的,約有324萬居住在鄰國約旦,佔了將近約旦總人口數的一半。另外,約有150萬人居住在敘利亞及黎巴嫩,約25萬人居住在沙烏地阿拉伯。在智利還有一座人口約50萬人,是巴勒斯坦人在阿拉伯世界外最大的僑居地。 大部分的巴勒斯坦人為遜尼派穆斯林,也有少數基督徒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巴勒斯坦人主要使用巴勒斯坦阿拉伯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主要是希伯來文和巴勒斯坦阿拉伯語共用。 基因證據顯示,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和南黎凡特(今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約旦和黎巴嫩一帶)人,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一項有關高分辨率單倍型(high-resolution haplotypes)的研究指出,以色列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Y染色體有許多部份是來自同一個基因池(猶太人約70%,巴勒斯坦人約82%)。隨著7世紀阿拉伯世界的擴張,大部分巴勒斯坦人逐漸涵化為遜尼派穆斯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巴勒斯坦人 · 查看更多 »

巴爾小體

巴爾小體(Barr body,也譯作巴氏小體或巴爾氏體),得名自其發現者穆雷·巴爾,是具有兩個以上X染色體(或Z染色體)的細胞中,其中一條X或Z染色體去活化而成的緊密結構,如此會使該染色體上的基因不至於過度表現。X染色體去活化機制由「Xist基因」控制,該基因可使被去活化的X染色體受到較高度的DNA甲基化與較低度的(histone acetylation),使其成為一種異染色質,即巴爾氏體。 巴爾氏體上除了偽體染色體區(pseudoautosomal region)的基因仍可表現外,其餘片段的基因都受到抑制,這種現象稱為(gene silencing)。巴爾氏體產生的目的和避免雌性的X染色體(或雄性的Z染色體)劑量過多有關,造成雌性身體由關閉不同X染色體的兩群不同的細胞組成,稱為「」(mosaic),可以產生兩種不同的表現型,這也是花貓有三種毛色的原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巴爾小體 · 查看更多 »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

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Baltimore classification)是一種由戴維·巴爾的摩建立的以基因組和病毒轉錄mRNA方式為區分的病毒分類系統。 世界上的病毒千奇百怪,数量极多,生活周期又各具特征。病毒仅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自己又没有蛋白质翻译需要的一系列条件,所以只能依赖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翻译mRNA上的遗传信息。所以,病毒怎么样把它的基因组变成细胞能够识别的mRNA就是病毒生命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美国病毒学家David Baltimore根据不同的病毒基因组产生mRNA方式的不同进行了分类,这就简化了病毒特殊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和内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巴爾的摩病毒分類系統 · 查看更多 »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简称农生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学院,校内编号为15。其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上海农学院,1999年上海农学院与上海交大合并,初成立农学院,后更为现名。今上海交大七宝校区即为原上海农学院校园。学院现下设5个系和其他多个分支机构。现任院长为周培,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目前已经迁入闵行校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 查看更多 »

帝國風暴兵

帝國風暴兵(Stormtrooper)是科幻電影《星際大戰》系列中,隸屬反派政權銀河帝國與帝國崩潰後,其殘黨建立的第一軍團下的軍事部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帝國風暴兵 · 查看更多 »

並系群

並系群(Paraphyletic group--是支序分类中的一种分类单元,此分類群中的成員皆擁有「最近共同祖先」,但該群中並不包含此最近共同祖先之所有後代。 一個類群是否為並系群,需依不同的分類標準,如不同的DNA序列的比對結果而決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並系群 · 查看更多 »

中子

| magnetic_moment.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子 · 查看更多 »

中心科學

化學通常被稱作中心科學是因為它連結了自然科學(其中包含化學)與生命科學和應用科學(如醫學和工程學)。這一關係的本質是化學哲學和科學計量學的核心話題之一。化學這一用語因在《化學:中心科學》這本教科書中的使用得到普及。此書由 Theodore L. Brown 和 H. Eugene LeMay 所著,於1977年第一次出版,2014年第13次再版。 化學的中心地位可見於 Auguste Comte 對科學的系統化和層級化的劃分,其中每個學科為其後面的學科提供更加全面的框架(數學 → 天文學 → 物理 → 化學 → 生理學和醫學 → 社會科學)。 Balaban 和 Klein 近期提出一個顯示科學的偏序圖表,其中自化學產生了諸多學科,因此化學可稱得上是“中心科學”。 在形成這些聯繫的過程中,下級的領域無法完全還原生成上級的領域。但公認的是,下級領域可以衍生出上級領域所沒有的思想和概念。 因此,化學建立在物理定律支配粒子(如原子, 質子, 電子, 熱力學等)這一知識的基礎上,雖然目前為止化學還沒有被“完全 '還原' 至量子力學”。 元素的週期性和化學鍵等,是化學中基於物理基本力衍生出的概念。 同樣的,生物學無法完全還原至化學,儘管事實上負責生命的組織由分子組成。 例如進化,用化學知識可以描述為生物體的 DNA 在基因的鹼基對級別上的突變。但是,化學無法充分地描述這一過程,因為它不包含驅使進化的概念,如自然選擇。化學是生物學的基礎,因為化學為研究和理解組成細胞的分子提供了方法。 化學與其他學科產生的聯繫由不同的子學科通過多個學科的概念所形成。物理化學、核化學及理論化學等領域同時需要化學和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在諸多領域相交,例如生物化學、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化學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及免疫化學。化學和地球科學在地球化學及水文地理學等領域相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心科學 · 查看更多 »

中心法則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则(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譯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首先由佛朗西斯·克里克於1958年Crick, F.H.C. (1958): Symp.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心法則 · 查看更多 »

中國中獸

中國中獸(Sinonyx jiashanensis)是一類像狼的中爪獸科哺乳動物,生存於5600萬年前古新世晚期的中國。牠們是中爪獸科的早期原始形態。中國中獸是由密西根大學的菲利浦·金格里奇(Philip Gingerich)在中國安徽發現。 中國中獸約有5呎長,頭部較長及大,腳短,趾上有細小的蹄。牠有持久力及強壯,能獵食行動緩慢的獵物及沿海岸吃腐肉。牠共有44顆牙齒,是原始哺乳動物的齒數,且與現今哺乳動物異型齒不同。其臼齒是非常窄的切齒,但有多個齒冠。大的頭顱骨有特長的枕骨及大的矢狀嵴,但腦部細小。大的矢狀嵴可以連接強壯的下頜骨肌肉,顯示牠有咬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國中獸 · 查看更多 »

中和南勢角出租套房縱火案

中和南勢角出租套房縱火案,又稱中和出租--套房火警、中和劏--房大火,發生在2017年11月22日20時37分於臺灣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一處出租套房。起因為兇嫌李國輝與四樓住戶發生口角糾紛,為對其挾怨報復,將汽油潑灑在三、四樓之雜物間,並持打火機點燃火勢。是次火警波及2層樓共28間,導致9人罹難、2人輕微嗆傷、另有18人需安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和南勢角出租套房縱火案 · 查看更多 »

中国史前发明列表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依笔画顺序列于下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国史前发明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驻吉尔吉斯大使馆爆炸案

中国驻吉尔吉斯大使馆爆炸案,是2016年8月30日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大使馆内的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国驻吉尔吉斯大使馆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中西重忠

中西重忠(,),日本生物化學家、神經學家。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名譽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所長。文化勳章表彰。文化功勞者。 中西教授曾獲得日本人首座,他與沼正作是世界最初闡明N-甲基-D-天門冬胺酸受體構造的科學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中西重忠 · 查看更多 »

串联重复

串联重复(Tandem repeats)是指DNA中的一个或多个核苷酸前后相连接的重复。 一个例子: 其中的ATTCG在这里重复了三次。 几种蛋白质结构域也是由串联重复的氨基酸序列产生,如。但很少有串联重复出现在体内的蛋白质中,多数为人工设计的蛋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串联重复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麦卡利斯泰尔·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駭客圈子通常稱他為「dmr」。他是C語言的創造者、Unix作業系統的關鍵開發者 ,對電腦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並與肯·湯普遜同為1983年圖靈獎得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丹尼斯·里奇 · 查看更多 »

丹尼斯·雷德

丹尼斯·雷德,全称丹尼斯·林恩·雷德(Dennis Lynn Rader,),美國連環殺手,在1974年至1991年間於堪薩斯州塞奇威克縣威奇托地區共最少虐殺了10人。他有BTK殺手(BTK Killer)或BTK扼杀者(BTK Strangler)之稱,BTK意即「綁、虐、殺」(Bind, Torture and Kill)。他在犯案後均會向當地警方和報館寄信,以BTK為署名聲稱曾作案,並在信中講述案件詳情。事隔至2004年,報館再次收到BTK的信件。他於2005年被捕并接受审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丹尼斯·雷德 · 查看更多 »

丹羽大助

丹羽大助(にわ だいすけ,Niwa Daisuke)是動漫《天使怪盜》的主角。日文版的電視動畫是由聲優入野自由配音的,年輕版的大助則是由金田朋子配音。在Drama CD,他的聲音由聲優保志總一朗配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丹羽大助 · 查看更多 »

东尖嘴吸蜜鸟

東尖嘴吸蜜鳥(學名:Acanthorhynchus Tenuirostris) 是一種在澳大利亞東南部森林及林區發現的吸蜜鳥,同時該鳥在悉尼及墨爾本的城市花園地帶也有分佈。東尖嘴吸蜜鳥長約15釐米;羽毛是鮮明的黑色、白色及栗色;眼睛為紅色;鳥喙向下彎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东尖嘴吸蜜鸟 · 查看更多 »

布拉班特殺手

布拉班特殺手(荷蘭語:De Bende van Nijvel)是於1982年至1985年在比利時布拉班特省發生的多起連續殺人案的主要疑兇。這些連續殺人案共造成28位平民死亡,40人受傷。該案也成為比利時國內最惡名昭彰的懸案。 「布拉班特殺手」並不是一個人,該名詞事實上指的是一個犯罪組織。由於微薄的懸賞獎金及警方的冷漠處理,布拉班特殺手兇殘且毫無理由的殺人動機至今依然無解。而事實上時至今日,比利時警方對該組織的成員身分及相關資訊依然所知甚微,因此各種猜測理論甚囂塵上。根據目擊者提供的資訊,該組織主要有三個在各個犯罪現場反覆出現的成員,另外還有其他成員為作案者提供支援及蒐集犯罪情報。這三個最為活躍的成員分別被通稱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布拉班特殺手 · 查看更多 »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世界歷史 · 查看更多 »

三域系統

三域系統是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卡尔·乌斯等人在1977年提出的細胞生命形式的分類,將原核生物分成了兩大類,起初稱為真細菌和古細菌。乌斯依據16S 核糖体RNA序列上的差別,認為這兩類生物和真核生物一起從一個具有原始遺傳機製的祖先(最後共同祖先)分別演化而來,因此將三者各置為一個「域」,作為比「界」高一級的分類系統,并分別命名為細菌域、古菌域和真核域。乌斯最初使用术语“界”来指代三个主要种系发生分组,并且这个命名法被广泛使用,一直到术语“域”在1990年被采用。 然而,rRNA樹有可能將演化太快的類群放錯位置(比如微孢子蟲)。有人認為生物的根源應該在真細菌之內,很多真細菌的類群在古細菌之前分支出來,很晚古細菌和真核生物才彼此分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三域系統 · 查看更多 »

三块广告牌

是一部2017年英美合拍,故事靈感來自真實故事的黑色喜劇片,由马丁·麦克多纳执导和编剧。主演包括法蘭絲·麥杜雯、伍迪·哈里森、山姆·洛克威尔、约翰·霍克斯和彼特·丁拉基。該片於2017年9月入选第74届威尼斯影展主竞赛片,並赢得了最佳编剧奖。此外也入选同年2017年多倫多國際影展,並且獲得該影展的最重要獎項「觀眾票選獎」(People's Choice Award)。《三块广告牌》於2017年11月10日在美国上映,发行商為福斯探照灯影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三块广告牌 · 查看更多 »

三磷酸阿糖胞苷

三磷酸阿糖胞苷(Arabinofuranosylcytosine triphosphate)是一种抑制DNA合成的核苷酸。它是阿糖胞苷的生物活性形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三磷酸阿糖胞苷 · 查看更多 »

三氯乙酸

三氯乙酸,即1,1,1-三氯乙酸,无色固体,是乙酸的甲基被三氯甲基替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Cl3COOH。受氯的吸电子效应的影响,三氯乙酸的酸性比乙酸更强。它由乙酸与氯在碘催化下反应制得: 水合三氯乙醛氧化亦可得到三氯乙酸。 三氯乙酸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医药、杀虫剂和化学试剂制取的中间体,也用作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DNA、RNA)的沉淀剂。 三氯乙酸经还原得到二氯乙酸,具潜在的致癌效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三氯乙酸 · 查看更多 »

三氯化钕

三氯化钕,也称氯化钕,是钕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NdCl3。无水三氯化钕是为淡紫色固体,置于空气中会迅速吸水,变成紫色的水合物NdCl3·6H2O。三氯化钕是通过一种复杂的多级提取工艺从矿物独居石和里提炼出来的。这种氯化物有多种重要应用,比如生产金属钕和金属钕基激光和光导纤维的化学中间体,其他应用包括有机合成和分解废水污染物的催化剂、铝及其合金的腐蚀防护剂、有机分子(DNA)荧光标记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三氯化钕 · 查看更多 »

干戈玉帛

《干戈玉帛》(Broken Bow)是星艦奇航記剧集《星际旅行:进取号》第一季第1、2集的名称。在这两集中,人类与克林贡人实现了第一次接觸;地球联邦的第一艘星舰“企業號(NX-01)”展开首航。而进取号的船长乔纳森·阿彻意外地发现自己被卷入了未来的一场时空冷战之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干戈玉帛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群

平埔族群(Taiwanese Plains Indigenous Peoples),過往稱之平埔族,是外來政權對台灣原住民族分類管理所使用的稱呼,對應的另一稱呼為高山族。後因隨著學術界、文化界進一步研究,認知其為多數民族集合而非僅單一民族,故當今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群,多數以「平埔族群」來泛稱。多數平埔族群至今皆未獲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為原住民族,除了部分當前歸籍排灣族之馬卡道族及花東原歸籍阿美族之噶瑪蘭族等族人以外。 平埔族群往昔在荷蘭、西班牙統治時稱為「土著」;清領時期,則大多稱為化番、熟番,與生番、野番等詞相對。因化番、熟番多住在「平地草埔」,故又稱平埔仔、埔仔人、平埔番(Pêⁿ-po͘-hoan;Pepohoan),其中「平埔」一詞代表「平原」或「平地」之意。到了日治時期則於《臺灣蕃人事情》一書中將臺灣原住民分成高山族、平埔族,各地平埔族群也曾發起更名為「東寧族」的社會運動。至中華民國政府時期起平埔族後代大多已喪失族群意識,且不獲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後來臺灣族群研究興起,這些平埔族群的歷史才開始受到主流社會的關注,但平埔族群曾一度誤以為同為「平埔族」這個民族,後來才逐漸重新細分。 賽夏族及邵族也曾一度被歸為平埔族群,可見「平埔族」、「熟番」、「化番」及「生番」等分類,皆為外來政權依統治方便,未依原住民族自我認同所做的分類,造成當代的平埔正名或平埔復名運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平埔族群 · 查看更多 »

平原斑馬

平原斑馬(學名:Equus quagga)又名普通斑马,是东非和南非大草原上分布最廣的一種斑馬。其分布范围从埃塞俄比亚南部直到非洲东部,往南至安哥拉和南非东部。平原斑马在动物保护区中仍十分普遍,但受人类活动如狩猎等威胁,其以往的栖息地亦被侵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平原斑馬 · 查看更多 »

平庸原理

平庸原理(mediocrity principle,又稱平庸的原則)是一種科學哲學觀念,指出人類或者地球在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特殊地位或重要性。这是一种哥白尼的理论。不管是由启发法得出的地球所在的位置,还是根据哲学原理阐述人类的地位,都能得出这种结论,此外还有下列论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平庸原理 · 查看更多 »

乳糖操縱子

乳糖操縱子是一個在大腸桿菌及其他腸道菌科細菌內負責乳糖的運輸及代謝的操縱子。它包含了三個相連的結構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及操縱基因。乳糖操縱子受多種因素所調控,包括葡萄糖及乳糖的含量。乳糖操縱子的基因調節是首個被闡明的遺傳學調控機制,且被視作為原核生物基因調節的樣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乳糖操縱子 · 查看更多 »

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LF),又称lactotransferrin(LTF), 为运铁蛋白中的一种多功能糖蛋白。乳铁蛋白是一种球状 糖蛋白 ,其分子量为80 kDa,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液中, 如牛奶、唾液、眼泪、和 鼻涕。乳铁蛋白也存在于中期的嗜中性粒细胞中,并由一些腺泡细胞分泌。乳铁蛋白可以从牛奶中提取或利用重組DNA技术获得。人的初乳的乳铁蛋白浓度最高,其次是人类的乳汁,牛奶中浓度最低(150毫克/升)。 乳铁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分之一,它具有抗菌活性(抗细菌剂,抗真菌剂),是先天防御的一部分,主要存在于粘膜中。乳铁蛋白保护婴儿使其免受细菌等病原侵害。 乳铁蛋白还相互DNA和RNA、 多糖和肝素之间相互作用 ,并在这些这些受体-配体复合物中表现出一定的生理功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乳铁蛋白 · 查看更多 »

幽遊白書角色列表

※備註:台灣版配音有中國電視公司(CTV)與Animax兩種不同的版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幽遊白書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警官学院(Guangdong Police College)前身為广东省公安干部学校,于1949年11月成立,經歷過多次的改革至今成為學院,位於中國廣東省,設有兩座校區,分區位於滨江和嘉禾,占地面积共37万平方米。廣東警官學院有約6,600名全日制學生,其中本科學生有約5,600名,专科學生約1,000人,体改班学员約1,000可及各类成人本科及专科學生約1,600人。自2004年升格成為广东警官学院以後,有逾10,000名學生在此畢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广东警官学院 · 查看更多 »

乔安娜·叶茨谋杀案

乔安娜·克莱尔·叶茨(Joanna Clare Yeates,1985年4月19日-2010年12月17日)是来自英格兰汉普郡的一名景观设计师,2010年12月17日晚,她在布里斯托尔和同事一起外出后失踪。她的亲属和警方公开呼吁广大市民提供线索,叶茨的尸体于12月25日在萨默塞特郡北部的鄉郊小鎮法兰德(Failand)被一对情侣发现,经验尸确认她是被人勒死。 案件调查过程代号“辮子行动”,是布里斯托尔地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警方调查之一。叶茨的家人通过社交网络服务和新闻发布会请求公众协助,有关案件的报道基本主宰了这年圣诞期间的英国媒体。媒体共计提供6万英鎊悬赏金,奖励提供线索促使案犯被捕并定罪的市民。警方起初将叶茨的房东、住在同一幢楼内的克里斯托弗·杰弗里斯列为嫌疑人并将他逮捕,但之后没有提出起诉直接释放。 2011年1月20日,叶茨的邻居、32岁的荷兰裔工程师文森特·塔巴克被捕。这时媒体的关注焦点是英国广播公司重现叶茨失踪过程的电视节目《犯罪观察》。经过两天的盤問,检察官于2011年1月22日起诉塔巴克谋杀叶茨。2011年5月5日,塔巴克承认误杀叶茨,但并没有预谋杀人。案件庭审于2011年10月4日启动,法庭于同月28日判处被告谋杀罪名成立并处以终身监禁,至少20年不得假释。 多家英国报纸因在案情报道过程中的不当行径遭到起诉。杰弗里斯起诉8家出版社在报道他被捕的消息时有诽谤行为,法院支持他的起诉要求,判决报纸对他受到的实质性损害给予赔偿。《每日镜报》和《太阳报》因在报道中包含可能危及庭审公正性的信息而被判藐视法庭罪名成立。叶茨的追悼会在她生前居住的布里斯托尔郊区的教区教堂举行,葬礼则是在她父母位于汉普郡的家附近举行。当地还计划建设多个纪念场馆,其中一个位于布里斯托尔某家新医院的花园内,这个花园正是叶茨生前为该医院设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乔安娜·叶茨谋杀案 · 查看更多 »

乔治·伽莫夫

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出生名喬治·安東諾維奇·伽莫夫(Georgiy Antonovich Gamov),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宇宙學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的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乔治·伽莫夫 · 查看更多 »

乙型肝炎

在中国大陆常简称--,顧名思義是由B型肝炎病毒感染後,引起的肝臟急性或慢性發炎之疾病。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大多數人初次感染時沒有明顯症狀,而少數人會有急性症狀如噁心嘔吐、黃疸、疲倦、茶色尿以及腹痛等。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通常持續數週之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嬰兒經由母親垂直感染B型肝炎後,有90%的機率成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而5歲後才感染B型肝炎者,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帶原者。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 B肝病毒傳染途經為接觸到受感染的血液或體液,特別由血液感染占最大宗。在B型肝炎盛行區,母嬰以及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感染族群的大宗。相較之下非B肝盛行區,此疾病的傳染途經則主要為共用靜脈針頭。其它B肝感染風險因子包括:醫護人員、輸血、腎臟透析治療,以及照護機構常住者。刺青和針灸曾經在1980年代造成許多B型肝炎感染的案例,而隨著消毒技術的進步此情況已經少見。B型肝炎病毒幾乎完全不會藉由握手、共用餐具、接吻、擁抱、咳嗽、噴嚏或哺乳等方式傳染,暴露感染風險後約30至60天可確診,包括檢驗血液中B肝病毒抗原以及人體產生B肝病毒的抗體。B型肝炎病毒是目前已知五種肝炎病毒的一種:A型、B型、C型、D型以及E型肝炎病毒。 自1982年B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首日施打第一劑,接著需定期完成第二劑或第三剂甚至更多的接種,方能獲得最佳的疫苗保護力,估計可達95%。於2006年統計,全球約180個國家將注射B型肝炎疫苗列為國家的衛生政策之一。並同時要求輸血用的血液皆須接受B型肝炎病毒的檢驗,並且在性交時使用保險套可以預防感染。在感染的初期,護理照護需視病患的症狀所調整。若患者有可能會發展成慢性肝炎,則給予抗病毒藥物,如惠立妥(Tenofovir)或干擾素,但這些藥物價格不菲。若病情發展嚴重,惡化成肝硬化,則將會是可供選擇的醫療手段之一。如果生活作息維持正常,B肝相關檢驗指數均在安全範圍內,即被視為健康帶原者,與常人無異。 據估計,全球每三人當中,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其中約有2.4億至3.5億人會轉變成慢性肝炎。估計每年因B型肝炎死亡的人數約為75萬人。2006年中國人口中B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在2006年开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 监测点”调查抽取东部、中部、西部地 区的城市、农村的1~59岁人群共81775人的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B型肝炎與肺結核、血吸蟲病和愛滋病並列為中國四大傳染病。在亞洲東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已有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之趨勢,約有5至10%的成年人為帶原者,而在歐洲以及北美洲,帶原的比例降為不到1%。由於病毒透過血液或體液傳播,故在早期此疾病亦被稱為血清型肝炎(Serum Hepatitis)。目前雖有B型肝炎疫苗,部份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口服劑型的疫苗。此病毒有可能也能感染其他靈長目人猿總科的動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乙型肝炎 · 查看更多 »

乙内酰脲

乙内酰脲,也称海因(Hydantoin),学名咪唑啉啶-2,4-二酮,是一个五元含氮饱和杂环化合物。它可以看作一分子乙醇酸和一分子尿素发生两次缩合后生成的产物。是咪唑的衍生物,属于双内酰胺和酰亚胺类。是一些药物的核心结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乙内酰脲 · 查看更多 »

乙烯菌核利

乙烯菌核利(英文通用名vinclozolin)是一种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平常用于葡萄园等场所。它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乙烯菌核利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里奇

亚历山大·里奇(Alexander Rich,),美国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自1958年起,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担任生物物理学的教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亚历山大·里奇 · 查看更多 »

亚历克·杰弗里斯

亞歷克·約翰·傑弗里斯爵士,CH,FRS(Sir Alec John Jeffreys,),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国遺傳學家,最早的DNA指紋分析及DNA特徵測定技術發展者。其技術首次在1983到1986年間的謀殺案應用,使嫌犯柯林·皮區佛克(Colin Pitchfork)因DNA證據而被定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亚历克·杰弗里斯 · 查看更多 »

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NaNO2)常用于鱼类、肉类等食品的染色和防腐。纯净的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至浅黄色晶体。它有非常好的水溶性和吸湿性,水溶液呈弱碱性,pH约为9,易溶于液氨,微溶于乙醇、甲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亚硝酸钠有咸味,被用来制造假的食盐。在空气中,亚硝酸钠会被缓慢氧化成硝酸钠(NaNO3),后者是一种强氧化剂。亚硝酸钠遇有机物易发生爆炸。 亚硝酸钠也被用于以下领域:生产重氮化合物染料、亚硝基化合物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纤维纺织品的染色和漂白;照相;作实验室中的抗腐蚀剂;作金属涂层中的添加剂;生产橡胶。它的10%水溶液也被用于电镀。亚硝酸钠同样被用于人或动物的血管扩张、支气管扩张药物中,甚至可以用于氰化物的解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亚硝酸钠 · 查看更多 »

亚洲象

亚洲象(學名:Elephas maximus),是象的一种,印度象是亚洲象的指名亚种。亚洲象為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亚洲象 · 查看更多 »

亞化石

亞化石,亦作半化石或準化石,泛指所有因時間不足或其他未能滿足化石化的條件而形成的生物殘骸,例如:骨塊、巢穴或排泄物。常見於數千年前的生物出土物,存在於岩洞或其他遮蔽物。 來自中生代的亞化石十分罕見,通常都已高度腐化,所以爭議比較大。 保持不變的,絕大部分來自於第四紀的沉積物,計有:搖蚊科幼蟲的頭颅、介形蟲的甲殼、矽藻和有孔蟲。 亞化石相對於化石的重要性在於:亞化石未完全鈣化,仍然保存有原來生物的有機物質,使之可以透過放射性碳定年法來檢測其年代,又或可從中抽取出DNA、蛋白質或其他生物化合物來測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亞化石 · 查看更多 »

亞硫酸鹽定序

亚硫酸盐定序(英语:bisulfite sequencing)是一种利用亚硫酸盐处理,测定DNA甲基化情形的方法。DNA甲基化是最早被发现的表观遗传标记,也是被研究最为深入的表观遗传改变。原理在于亚硫酸盐可使DNA上的胞嘧啶(C)转变为尿嘧啶(U),同时已受甲基化的5-甲基胞嘧啶則不受影响。如此一來,就可以使实验者得知DNA序列上甲基化的情形(Figure 2)。 对动物而言,DNA甲基化主要是指对CpG位点中胞嘧啶的五号碳上增加一个甲基的过程。DNA位点的甲基化可能对该基因的转录活性起到抑制作用。 使用亚硫酸盐处理DNA会将胞嘧啶残基转化成尿嘧啶,但被甲基化的胞嘧啶残基则不受影响;因此,被亚硫酸亚处理后的DNA片段只保留甲基化的胞嘧啶。基于此原理,亚硫酸盐能在单个核苷酸水平上揭示DNA的甲基化情况。有多种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亚硫酸盐处理后DNA序列的分析,分析的实际问题就是亚硫酸盐使碱基从C到U最终到T造成的区别(Figure 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亞硫酸鹽定序 · 查看更多 »

亞歷克西斯·弗洛雷斯

亞歷克西斯·弗洛雷斯(Alexis Flores,)是美國聯邦調查局十大通緝要犯之一。他在2000年時在賓夕法尼亞州綁架並殺害年僅5歲的小埃里亞娜·迪斯(Iriana DeJesus)而被通緝。.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亞歷克西斯·弗洛雷斯 · 查看更多 »

序列比對

序列比對指將兩個或多個序列排列在一起,標明其相似之處。序列中可以插入間隔(通常用短橫線“-”表示)。對應的相同或相似的符號(在核酸中是A, T(或U), C, G,在蛋白質中是氨基酸殘基的單字母表示)排列在同一列上。 这一方法常用于研究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序列,特别是如蛋白质序列或DNA序列等生物序列。在比对中,错配与突变相应,而空位与插入或缺失对应。序列比对还可用于语言进化或文本间相似性之类的研究。 术语“序列比对”也指构建上述比对或在潜在的不相关序列的数据库中寻找significant alignment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序列比對 · 查看更多 »

产前发育

产前(Prenatal)或产前发育(Prenatal development)是人类胚胎或胎儿在孕期的孕育过程,从受精,至诞生。通常,也可使用术语胚胎发育、胎儿发育,或胚胎学来表示。 胚胎發育始于受精。当胚龄10个月时,人类胚胎發育完成,人体所有主要器官的前体已基本具备。因此,胎儿期,一方面可以局部性的描述,例如从器官发育角度;另一方面可按严格的时间顺序列表,注明不同孕周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产前发育 · 查看更多 »

亨利·保羅

亨利·保羅(Henri Paul,)是巴黎里兹酒店的保安部副經理。1997年8月31日他駕車經過阿尔玛桥隧道時發生車禍身亡,乘客戴安娜王妃和她的男友多迪·法耶兹也在此次事故中不幸喪身,多迪·法耶兹的保鏢成爲此次車禍中唯一的幸存者。 随后进行的官方调查,法国和英国警方的结论是,失事原因是亨利·保羅酒後駕車以及超速行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亨利·保羅 · 查看更多 »

亮氨酸拉链

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亦称为亮氨酸剪刀)是蛋白质中一种常见的三维结构模体,常见于许多转录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因此涉及基因的表达调控。亮氨酸拉链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蛋白中都有发现,但以真核生物居多。 亮氨酸拉链是一种作为二聚体化结构域的超二级结构,且使相互平行的α-螺旋之间产生粘附力。一个亮氨酸拉链包含了多个亮氨酸残基,通常每七个氨基酸残基就出现一次,这形成了一条两性的α-螺旋,疏水区只在其中一侧。这个疏水区提供了二聚化的区域,使得基序可以像“拉链”一样拉起来。此外,疏水亮氨酸区域对于其结合到DNA是不可或缺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亮氨酸拉链 · 查看更多 »

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又称亲缘鉴定,是利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在中国古代就已有傳說,如滴骨验亲,滴血验亲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亲子鉴定 · 查看更多 »

人兽嵌合体

人兽嵌合体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产生的嵌合体。人兽嵌合体研究存在巨大的伦理争议,但科学家认为,这项工作最终有助在动物体内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类器官,从而解决移植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的难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兽嵌合体 · 查看更多 »

人種

人種(Race),是在体质形态或遺傳特徵上具有某些共同特色的人群,划分时可以根據外在特征(如肤色、髮色、面部骨骼结构等)、基因、以及自我认同为标准。人種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20世纪以前,科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分为若干个本质主义方式划分的(即以不可缺的特征来划分的)人種,如尼格罗人种(黑种人)、蒙古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等。但自1940年代起,演化科学家开始淘汰这种理论。另外,种族长期以来理解为一种科学分类,即将种族视为一个分类的层次,如将种族等同于亚种;但1960年代起,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以及模型也使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这种理解,而转而以群体、特征线等其他概念来研究人类内部的差别。1990年代以来,基因体学以及分支系统学研究中新出现的数据和模型也使科学界对人类起源有了新的认识,使一些科学家转而用世系而非特征来定义种族的划分,并且认为种族应该理解为模糊集合,统计群体,或广义的家族。 有许多演化学家以及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结果,任何对于人类种族的定义,都缺乏科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人種的定义是不准确的,随意性的,政治化的,约定俗成的,随文化视角的差异而变化,种族应该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但也有其他科学家认为,人種概念并非毫无根据,人種概念和多位点基因数据之间的确有关联,而试图摒弃人種概念的真正动机,主要为政治原因而非科学。 目前,各个学科对于人種是什么,是否存在,到底有几个,应该如何定义,如何理解,如何分析等问题,尚无定论或共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種 · 查看更多 »

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HGP-write)是2016年由一百多名科学家、律师和企业家在哈佛医学院建立的人类基因组的扩展项目。用于改进合成DNA长链的能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 · 查看更多 »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巨型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六十亿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的奥秘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截止到2005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已经基本完成(92%)。其中,2001年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发表(由公共基金资助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私人企业塞雷拉基因組公司各自独立完成,并分别公开发表)被认为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的里程。大多数政府资助的测序是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的20所大学和研究中心进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 查看更多 »

人类嵌合体

人類嵌合體是人体中出現的嵌合現像,主要分为三类:异卵双生、骨髓移植和胎儿微嵌合体。對於部份特殊例子,嵌合人可能由一男一女組成。嵌合人可能同時會有兩套性器官;另一種情況則是,嵌合人的生殖細胞基因與體器官不同,就血缘关系上而言,他們生出的孩子不是子女,而是外甥及姪兒。根據統計,現時全球總共有100宗特殊的嵌合人個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类嵌合体 · 查看更多 »

人类演化历程

人类演化历程记录了人及其祖先在发展与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还包括对可能是人类祖先的物种的简要介绍。但其中并不包含生命起源的内容,只是描述从生命诞生直至演化为人类的可能历程。本条目的内容都基于对古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形态学的研究,以及解剖学和遗传学的数据。对人类演化的研究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类演化历程 · 查看更多 »

人面組合

《人面組合》是科幻小說家倪匡的作品之一,衛斯理系列第115,出版日期為1999年6月1日。該部小說故事的發展簡單,與倪匡其他作品中向來曲折離奇的風格不一,是比較另類的一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面組合 · 查看更多 »

人類基因組

人類基因組,又称人類基因體,是智人的基因組,由23對染色體组成,其中包括22對體染色體、2或1条X染色體和0或1条Y染色體。人类基因组含有約30億個DNA鹼基對,鹼基對是以氫鍵相結合的兩個含氮鹼基,以胸腺嘧啶(T)、腺嘌呤(A)、胞嘧啶(C)和鳥嘌呤(G)四種鹼基排列成鹼基序列,其中A与T之间由两个氢键连接,G与C之间由三个氢键连接,碱基对的排列在DNA中也只能是A对T,G对C。其中一部分的鹼基對組成了大約20000到25000個基因。 全世界的生物學與醫學界在人類基因組計畫中,調查人類基因組中的真染色質基因序列,發現人類的基因数量比原先預期的少得多,其中的外顯子,也就是能夠製造蛋白質的編碼序列,只佔總長度的1.5%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類基因組 · 查看更多 »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1,HTLV-1)是一種感染後可導致血癌或其他轉移癌的病毒,由輸血、針頭、性行為、母子傳染。 該病毒在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兒島縣、宮崎縣、長崎縣以及沖繩群眾血清阳性率較高,最高的鹿兒島縣平均約為2%,某些村落曾高达37%,與另一高感染率地區加勒比海(2%~6%)相近,遠高於巴西(0.08%~1.8%)及美国(0.02%)等目前日本約有108萬人感染,但多數無症狀所以受染者本人也不知。感染後發病率約為3%~5%。.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一型 · 查看更多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屬反轉錄病毒的一種。普遍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導致艾滋病,艾滋病是後天性細胞免疫功能出現缺陷而導致嚴重隨機感染及/或繼發腫瘤並致命的一種疾病。愛滋病毒起源於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萨,自1981年在美國被識別並發展為全球大流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通常也俗稱為「艾滋病病毒」或「艾滋病毒」。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作為反轉錄病毒,在感染後會整合入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療並不能將病毒根除。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估計全球約有3670萬名愛滋病毒感染者,流行狀況最為嚴重的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其次是南亞與東南亞,成長幅度最快的地區是東亞、東歐及中亞。 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病程的一些時期,特別是早期及末期,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會存在於含有免疫細胞、血漿、淋巴液或組織液的某些體液中,如血液、精液、 前列腺液、陰道分泌液、乳汁或傷口分泌液;另一方面,病毒在體外環境中極不穩定。因此,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不安全的性接觸、靜脈注射、輸血、分娩、哺乳等;而通常的工作、學習、社交、或家庭接觸,比如完整皮膚間的接觸、共用坐便器、接觸汗液等,不會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唾液或淚液的通常接觸(如社交吻禮或短暫接吻)也未有導致傳播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報告;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說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可將病毒透過先嚼過的食物(唾液內含血液)傳給孩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 查看更多 »

人體大奇航

《人體大奇航》(Il était une fois...;Once Upon a Time...),也稱為《生命科學微巡禮》(Micro Patrol),是1987年1月在法國Canal+電視台首播的健康教育動畫電視劇。由法國動畫工作室製作,導演是,該電視劇動員了數十位醫學、解剖學、健康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配合繪圖員歷經五年完成。全部共26集(每集26分鐘),以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義大利語、韓語、西班牙語、漢語等八種語言在全球24個國家發行。Canal+電視台播出完畢後,1987年9月13日由國有頻道法國電視三台播出。2017年3月4日在法國電視四台播出重新修復的版本。 在《》播出後,製作單位加強了寓教於樂的製作方向,該電視劇將故事情節與科學事實相結合,以隱喻手法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情節中,正派角色由人體系統和防禦機制細胞構成,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而反派角色代表威脅健康、攻擊人體的病毒和細菌。該電視劇每一集都以人體內不同的器官或系統為主軸(如大腦、心臟、循環系統等),探索人體奧秘。 法語版本的片頭曲〈生命〉`(la Vie)是由1986年《歐洲歌唱大賽》的冠軍得主演唱。香港版主題曲是在原曲的基礎上編上廣東話歌詞,由葉其美唱出。該電視劇陸續於波斯灣阿拉伯國家、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芬蘭、法國、加彭、德國、希臘、海地、匈牙利、冰島、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塞內加爾、新加坡、斯洛伐克、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敘利亞、臺灣、泰國、土耳其、英國、南斯拉夫和克羅埃西亞的電視頻道上播出。 臺灣電視公司於1990年3月26日至5月22日、每週一至週四的下午三點半首播,以漢語配音。因富有教育意義,受到許多兒童及家長的喜愛,許多觀眾打電話要求臺灣電視公司把該電視劇移至晚間播出。由於反應熱烈,臺灣電視公司在全劇播畢後,於晚間時段重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體大奇航 · 查看更多 »

人蔘皂苷

人蔘皂苷(Ginsenoside)是一種固醇類化合物,三萜皂苷。其只在人蔘属植物中可發現到。人蔘皂苷被視為是人蔘中的活性成分,因而成為研究的目標。因為人蔘皂苷影響了多重的代謝通路,所以其效能也是複雜的,而且各種人蔘皂苷的效能是難以分離出來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蔘皂苷 · 查看更多 »

人族

人族(学名:Hominini)是灵长目人科的一族,属于人亞科,其中只有人屬(Homo)以及黑猩猩屬(Pan)存活至今,包含了現代人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人族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20世纪是变化巨大的一个世纪,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各学科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进展和发现,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人类80%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建设是20世纪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创造的。 下面列出了在本世纪的新发现和新发明,以及对20世纪的科学成就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十世紀的科學成就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科學演變年表

二十世紀的科學演變年表按年份列出20世紀人類的科學成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十世紀科學演變年表 · 查看更多 »

二硫苏糖醇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简称为DTT)是一种小分子有机还原剂,化学式为C4H10O2S2。其还原状态下为线性分子,被氧化后变为包含二硫键的六元环状结构。二硫苏糖醇的名字衍生自苏糖(一种四碳单糖)。DTT的异构体为二硫赤糖醇(DTE),即DTT的C3-差向异构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硫苏糖醇 · 查看更多 »

二磷酸腺苷

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縮寫:ADP)是一種核苷酸。它是在代謝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並是在活細胞中的能量流動是至關重要的。一個ADP分子包括三個重要的結構組件:一個糖骨架連接到一個腺嘌呤分子和鍵合到核糖的5'碳原子上的兩個磷酸盐(phosphate)基團的分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磷酸腺苷 · 查看更多 »

二級結構

蛋白質二級結構(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在生物化學及結構生物學中,是指一個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及核酸(DNA或RNA),局部區段的三維通式。然而它並不描述任何特定的原子位置(在三級結構中描述)。 二級結構是由生物大分子在原子分辨率結構中所观察到的氫鍵來定義的。蛋白質的二級結構通常是以主鏈中氨基之間的氫鍵模式來定義〈与主链-侧链间以及侧链-侧链间的氢键无关〉,亦即DSSP的定義。而核酸的二級結構是以鹼基之間的氫鍵來定義。 在二级结构中,特定的氫鍵模式往往伴随着其他一些結構特徵;但如果只考虑这些结构特征而忽略氢键本身,则会导致所定義的二級結構不准确。例如,蛋白質的螺旋中的残基都分布在拉氏图(以主鏈二面角为坐标)的特定區域,因此二面角位于这一区域的残基都會被认为参与形成「螺旋」,而不論它是否真正的存在对应氫鍵。其他稍微不准确的定義多是應用曲線微分幾何的觀念,如曲率及扭量。也有一些結構生物學家以肉眼观察通过软件显示的蛋白质结构來決定其二級結構。 對生物大分子的二級結構含量可以以光譜來初步估計。對於蛋白質,最常用的方法是圓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 (利用長紫外線,波長范围170-250nm)。在获得的光谱吸收曲线上,α螺旋結構会在208nm及222nm两处同时出现极小值,而204nm和207nm处出现单个极小值則分別表示存在无规卷曲和β折疊結構。另一個較常用的方法是紅外光譜,它可以偵測因氫鍵所造成胺基的震盪。而光譜中,测定二級結構最準確的方法是利用核磁共振光谱所纪录的化學位移,由于仪器和样品制备上的原因,这一方法较为少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級結構 · 查看更多 »

二甲苯蓝

二甲苯蓝(xylene cyanol)又称二甲苯青,可以被用于作为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标记物,相似的,溴酚蓝和橙黄G也可以用于该用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甲苯蓝 · 查看更多 »

二苯胺

二苯胺,化学式(C6H5)2NH,纯品为白色单斜片状结晶,但常因氧化而发黄。P.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二苯胺 · 查看更多 »

云杉属

云杉属(学名:Picea)是松科下的一个属,为常绿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35种,分布于北温带。 2008年,研究人员宣布在瑞典达拉那的浮露山上发现了一株树龄9550年的挪威雲杉,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活植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云杉属 · 查看更多 »

事必關己

《事必關己》(英文:Infolink)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一個資訊節目。宣傳口號為「一個緊貼大眾,事事關心的通識增值節目」。該節目由2008年1月2日起於高清翡翠台以高清格式,與翡翠台同步廣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事必關己 · 查看更多 »

今鳥類

今鳥亞綱(學名:Neornithes)是一个包含所有現存鳥類的最後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的演化支,这定义现在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定义鸟纲(Aves),因此今鸟亚纲也被广泛地视为鸟纲的次异名。 今鳥亞綱的特徵是有羽毛、喙沒有牙齒、蛋有硬殼、高代謝率、心臟有四室、輕盈但結實的骨骼。所有鳥類的前肢都進化成翼,大部份也能夠飛翔。它們有獨特的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很適合飛行。一些鳥類,如鴉科及鸚鵡等是最有智慧的動物物種;有些鳥類甚至懂得製造及使用工具,很多物種也有傳遞知識的能力。 很多今鳥亞綱每年都會遷徙一段很長距離,也有不規則地移動短距離。它們會用視覺訊號及唱歌來溝通,也會進行合作繁殖及獵食。大部份鳥類都是有固一夫一妻制的,往往經歷整個繁殖季節,有時多年,但很少是畢生的。有些物種也會出現配對外交配;其他物種都是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的。它們會鳥巢中生蛋,並由雙親所孵化。大部份鳥類在孵化後都會由雙親照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今鳥類 · 查看更多 »

今日VIP

《今日VIP》(The Green Room),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一個娛樂訪談節目,於2009年2月2日起開始播出,前身是娛樂資訊節目《娛樂直播》。該節目主要是名人及TVB旗下的當紅藝人的專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今日VIP · 查看更多 »

廢棄公主

《廢棄公主》(スクラップド・プリンセス)是榊一郎著、安曇雪伸繪製插畫的日本13卷輕小說,第1回龍皇杯優勝作品。後來被改編為漫畫和電視動畫。2003年同名電視動畫由BONES製作完成,共24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廢棄公主 · 查看更多 »

代谢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化学反应总称。这些反应使得生物体能够生长和繁殖、保持它们的结构以及对环境作出反应。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代谢是生物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一旦物质和能量交换停止,生物体的生命就會結束。 代谢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归纳为代謝途徑,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一种化学物质转化为另一种化学物质。酶对于代谢反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酶可以通过一個熱力學上易於發生的反應來驅動另一個難以進行的反應,使之變得可行;例如,利用ATP的水解所产生的能量来驱动其他化学反应。一个生物体的代谢机制决定了哪些物质对于此生物体是有营养的,而哪些是有毒的。例如,一些原核生物利用硫化氢作为营养物质,但这种气体对于动物来说却是致命的。代谢速度,或者说代谢率,也影响了一个生物体对于食物的需求量。 代谢有一個特点:無論是任何大小的物种,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似的。例如,羧酸,作为柠檬酸循环(又称为“三羧酸循环”)中的最为人们所知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无论是微小的单细胞的细菌还是巨大的多细胞生物如大象。代谢中所存在的这样的相似性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代谢途径的高效率以及这些途径在进化史早期就出现而形成的结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代谢 · 查看更多 »

代谢物组

代谢物组(Metabolome)是指在一个生物样品中发现的完整的一套小分子化学物质。所述生物样品可以是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器,一个器官,一个组织,一个组织提取物,一个生物流体或整个生物体。在给定的代谢物组发现的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可能既包括内源性代谢物,它们是由生物体天然产生的(如氨基酸,有机酸,核酸,脂肪酸,胺,糖,维生素,辅因子,颜料,抗生素等),又包括外源化学物质(如药物,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毒素和其它生物异源物质),它们不是由生物体天然产生的。换句话说,代谢物组既有内源性代谢物组又有外源性代谢物组。内源性代谢物组可进一步细分为包括“初级”的和“次级”的代谢物组(特别是指植物的或微生物的代谢物组时)。初级代谢产物是直接参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次级代谢产物并不直接参与这些过程,但通常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次级代谢产物可能包括色素,抗生素或部分生物异源物质代谢废物的衍生产品。一个小分子有资格作为一种代谢物,或者被认为是代谢物组的一部分,必须通常具有分子量这意味着例如糖脂,多糖,短肽(被使用,并且可能是与现有的生物术语相匹配的,指的是完整的基因集合(基因组),完整的蛋白质集合(蛋白质组)和完整的转录物集合(转录物组)。关于代谢物组的第一本书于2003年出版。第一本致力于代谢物组学的杂志(简称《代谢物组学》)于2005年推出,目前由Royston Goodacre博士主编。 关于代谢组学分析的一些更重要的早期论文列在下面的参考文献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代谢物组 · 查看更多 »

代歐奇希斯

代歐奇希斯(日文:デオキシス,英文:Deoxys),種寶可夢的一種,最先出現於精靈寶可夢第三世代,是一種超能力屬性的幻之寶可夢。牠不能進化或退化為其他寶可夢,但是可以轉換成四種型態。它的名稱是去氧核糖核酸英文的簡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代歐奇希斯 · 查看更多 »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

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عزة إبراهيم الدوري;),伊拉克前政治家、军官,萨达姆政权时期的陆军中将,担任副主席和伊拉克复兴党副书记,地位仅次于萨达姆·侯赛因。他在萨达姆死后继任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伊拉克地区领导机构书记。他也是纳克什班迪教团军的首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伊扎特·易卜拉欣·杜里 · 查看更多 »

伍德蘇鐵

伍德蘇鐵(學名Encephalartos woodii)是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省特有的蘇鐵。它們是世界最稀有的植物之一,現已從野外滅絕,所有現存標本都是模式標本的克隆。 其學名為紀念發現此植物的德班植物園(Durban Botanic Garden)的伍德(John Medley Wood)。.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伍德蘇鐵 · 查看更多 »

传染性软疣病毒

传染性软疣病毒(MCV) 是痘病毒科的一种病毒,会使人类患上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与痘病毒科的其他病毒有着复杂的结构,包括表面的膜,核心,以及侧体。病毒可能以包涵体或出芽等形式在宿主细胞膜内部成熟,并在短时间内散发大量病毒。据测量,传染性软疣病毒的直径约为200纳米,长度约为320纳米,高度则在100纳米左右。 临床表现可用于诊断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病毒不能进行常规培养,手术活检可进一步进行诊断。 传染性软疣病毒共有4种,分别是MCV-1型、MCV-2型、MCV-3型和MCV-4型。MCV-1型是人类感染最普遍的;MCV-2型常见于成人主要通过性传播。 PCR技术可帮助确定并区分引起病变的是哪一种类型的MCV。.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传染性软疣病毒 · 查看更多 »

伤寒

傷寒(Typhoid Fever),清末時譯為腸熱症,後受日本影響,音譯為腸窒扶斯,又稱為濕溫傷寒、腸傷寒、傷寒熱。為所導致的感染症。症狀可輕可重,通常在暴露病原後6至30天後發病。常會出現逐漸發燒數日的症狀。也常出現虛弱、腹痛、便秘,以及頭痛的症狀。偶見腹瀉或嘔吐症狀,但通常不嚴重。有些患者會起玫瑰色紅疹。有些嚴重病例會有意識混亂的現象。若未妥善治療,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周至數月。有些人可能會帶有傷寒桿菌,但卻沒有任何症狀,然而這些帶原者仍具有傳播病菌的能力。傷寒及副傷寒皆屬於腸熱病。 傷寒的致病原為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為腸道沙門氏菌的(Salmonella enterica)一種血清型,主要生長於消化道及血液中,且人類為其唯一宿主。本病一般經由攝入受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染。風險因子包含不完全或衛生不良。有開發中國家旅遊史者感染風險亦較高。診斷方法包含或探測血液、糞便,及骨髓中的細菌DNA,但細菌培養可能並不容易。偵測骨髓中的病原體為最準確的方法。症狀與許多感染症相當類似。值得注意的是,傷寒與斑疹傷寒為不同疾病。 傷寒疫苗可減低注射後兩年感染傷寒的機會達 30% 至 70% 。注射後七年仍有些許保護力。至疫區旅遊者,建議預防性施打傷寒疫苗,其他避免感染的方法包含給予乾淨的饮用水、做好消毒,以及養成洗手的習慣。未確定是否帶有傷寒桿菌者,不建議為他人烹調。治療可使用阿奇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等抗细菌药。但目前病原體對於上述藥物的抗藥性日益增加,使治療越來越不容易。 2015年,全球新病例數達1250萬人,當中最常見的國家為印度。孩童最容易受到感染。自1940年代起,由於衛生觀念的進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已開發國家的傷寒發生率逐漸下降。在美國,每年新病例數約為 400 例,總患病者約 6,000 人。在2015年,傷寒共導致全球 149,000 人死亡,相較於1990年的 181,000 有下降的趨勢。傷寒若不進行治療,有高達 20% 的死亡率。若妥善治療,則死亡率可降低至 1-4% 之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伤寒 · 查看更多 »

伦理学

伦理学(ethics)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性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在此,「道德」被定義為一群人或一種文化所認可的所有行為準則。伦理学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判。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涉及到在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的概念督導下,人們應該怎樣過正常生活。「倫理」对应的英文用詞「ethics」來自於希臘文「ethos」,可以翻譯為「習俗」或「道德」,又可翻譯為「信念」。甚麼是正確或錯誤?甚麼是聰明或愚蠢?研究這些問題的學問統稱為「ethica」。在哲學裏,探討價值的學問稱為價值論,主要探討的是倫理學的價值與美學的價值。 倫理學主要分為四種研究領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伦理学 · 查看更多 »

伦纳德·阿德曼

倫納德·邁斯·艾得曼(Leonard Max Adleman,)是一名美国理論計算機科學家和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和分子生物学教授。1977年,他与罗纳德·李维斯特和阿迪·萨莫尔一起发明了RSA加密演算法和DNA运算而知名。RSA被广泛使用在计算机安全应用上,包括https。2002年,他与罗纳德·李维斯特和阿迪·萨莫尔一起因在公钥密码学RSA加密演算法取得的杰出贡献而获得图灵奖。 他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舊金山長大,就讀柏克萊加州大學,並在那裡取得了他的數學學士學位,1968年碩士學位,於1976年EECS博士。他 1994年,他的論文《分子計算應用於解決組合問題》中,描述實驗使用 DNA 作為一個計算系統。利用此系統,他解決了一個七節點的哈密頓圖問題,一個類似旅行推銷員問題的NP完全問題。 雖然解決了七個節點的實例是微不足道的,但該論文是第一個已知「利用DNA來作計算」的成功實例。DNA計算現已被證明為有潛力的計算方式,可以解決其他幾個大型組合搜索問題。 2002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組成功地利用DNA計算解決了“平凡”的問題。具體來說,他們解決了20個變量的 SAT 問題,約有100多萬潛在的解決方案。 2006年,阿德曼是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伦纳德·阿德曼 · 查看更多 »

伦敦大学学院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縮寫:UCL)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院最初於1826年,由湯瑪斯·坎貝爾及以“倫敦大學”(London University)之名創立,是倫敦市第一所高等學府,且為全英首間不拘學生性別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雖沒有直接介入學校的建設,但哲學家傑里米·邊沁對教育的理念啟發了創辦者,故獲譽為“倫大教父”。1836年,以書院聯邦制正式成立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學校改名為“倫敦大學學院”,與-zh:倫敦國王學院;zh-cn:伦敦国王学院; zh-sg:伦敦国王学院; zh-tw:倫敦國王學院; zh-hk:倫敦英皇學院; zh-mo:倫敦英皇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為了此大學的兩位始創成員學院。學校隨後迅速發展並與多所專科院校合併,也在英格蘭開創了不少高校學系。 倫敦大學學院共設11所學術學院,擁有超過100個學術科系與研究中心。其本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布盧姆茨伯里區,另設兩所分別坐落於澳大利亚及卡塔爾的衛星校園。雖隸屬倫敦大學聯邦,但學院本身擁有包括獨立頒授學位的高度自治權,故性質與一般大學無異。倫大學院為英國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建立的11所生物醫學研究基地及多個科技聯盟的始創者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為英國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亦在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居全球前二十,全英四強之列。校內現有17間圖書館、9所博物館及收藏區,館藏涵蓋不同學術範疇。此校的師生、校友包括了34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獲獎者、多名政治要員與組織領袖及數位著名文藝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伦敦大学学院 · 查看更多 »

伦敦国王学院

倫敦國王學院(英文:King's College London,縮寫:King's或KCL),又譯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是倫敦大學的創校學院之一,2016 QS世界排名第19,實屬英國頂尖名校。倫敦國王學院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精華地帶所創建,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知名學院,培養出許多諾貝爾獎得主。2005年《衛報》曾盛讚倫敦國王學院、倫敦政經學院、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是倫敦大學四大學院,譽其在英國學術聲望可與牛津、劍橋相比擬。 伦敦国王学院是一所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也是英国第四古老的学校。此外,伦敦国王学院还是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的成员,享有世界性的学术声誉。学院的校友及教员中共诞生了12位诺贝尔奖得主,文豪托马斯·哈代、诗人约翰·济慈,以及理论物理学巨擘彼得·希格斯皆是国王学院的毕业生。 國王學院於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創立,同年取得皇家特許狀,故按理說是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於1836年取得特許狀),惟官方則自稱為英格蘭第四所大學。國王學院的教學醫院聖托馬斯醫院是歐洲最大的醫療訓練設施,醫院歷史可追溯自1173年,而其醫學院於1550年建立。1836年,國王學院成為聯邦制倫敦大學的建校成員,;後來於1985年與伊麗莎白女王學院和切爾西科技學院合併,於1997年與倫敦精神病學研究院合併,以及於1998年與蓋伊及聖托馬斯醫院聯合醫學和牙醫學院及南丁格尔护理学和助产教育院合併,令國王學院成為更大規模的大學。 國王學院的主要校園位於倫敦西敏市河岸街,其餘三個校園位於泰晤士河畔,亦於南倫敦丹麥山擁有校區。國王學院共設9所學術學院,其中再分為眾多部門、中心和研究所;學院亦擁有歐洲最大的研究生醫術教育和研究中心,當中包括6所研究中心,國王醫療科學合作夥伴聯盟的創辦成員。國王學院目前擁有約25,000名學生及6,113名職員,在2013/14年度的收入合共6.04億英鎊,其中1.72億為研究經費和合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伦敦国王学院 · 查看更多 »

伯格曼环化反应

Bergman环化反应(伯格曼环化反应),又称Bergman反应;Bergman芳构化反应 共轭的烯二炔通过分子内环化生成1,4-苯双自由基(对苯炔)或其类似物的一类环化反应。 这个反应是由美国化学家 Robert George Bergman(1942年-)在 1972 年发现的。 启动反应的关键反应条件是加热或者光照。第一步烯二炔环化为苯双自由基的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可逆电环化反应,一般产生的苯双自由基接下来与反应体系中氢供体(如1,4-环己二烯)作用,产生苯的衍生物,1,4-环己二烯则转化为芳香性的苯。但是如果反应体系中不存在氢供体,那么就很容易发生自由基之间的偶联反应。 反应中如果用四氯化碳处理产生的双自由基,则产物将是对二氯苯的衍生物。如果用甲醇,则得苄醇的衍生物。 理论上所有包含共轭烯二炔结构的底物都有可能发生 Bergman 环化反应,但实际上各种底物的反应性随着两个炔基之间距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Nicolaou 提出两个炔外端碳原子的距离(cd值)越小时环化越容易进行,而且距离在 3.20~3.31 Å 之间时反应才会在室温下进行。例如,1,2-二(二苯基膦基乙炔基)苯经过与 Pd2+ 配位后,发生环化反应的温度可以大大降低。类似也可推测出环状的共轭烯二炔比非环烯二炔更容易发生环化。例如,下图所示的环癸-3-烯-1,5-二炔在 37 °C 的较低温度下即可发生 Bergman 环化。 Bergman 环化是具有共轭烯二炔骨架结构的抗癌抗菌素类化合物(如刺孢霉素、esperamicin)生物活性机制的重要一步。这类物质都有特定的结构特点,它以共轭烯二炔结构为骨架,一个可以激活并启动自由基反应的基团(如多硫化物)作为启动基团,较大张力结构以抑活,作为保险机制,以及抑制活性的一部分如寡糖链,以稳定活性中心。其作用机制为启动基团产生的亲核试剂对张力结构进行麦克尔加成,使 β-碳构型发生改变,从而使活性中心产生苯双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从DNA链上夺取氢原子,从而造成DNA不可修复的损伤。天然存在的共轭烯二炔具有很强的抗癌抗菌生理活性,但因其不稳定且具有毒性,临床上应用较少。目前如何设计并合成出具有生理活性、低毒、稳定的共轭烯二炔化合物,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其中核心结构共轭烯二炔的合成已经有很大的进展。吉妥单抗即是这样的药物之一。 为了解释海洋天然产物 sporolides 中氯苯结构的生成,有研究者认为该结构是以氯化物盐类作为氯源合成的。这个机理得到实验的支持。有人用如下环状共轭烯二炔在 37 °C 发生 Bergman 环化(速控步,一级),并用溴化锂作为卤源捕获中间体苯双自由基,经过一个极不稳定的芳基负离子中间体,它再从乙酸或溶剂二甲基亚砜中夺取质子,成功得到了一个卤苯衍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伯格曼环化反应 · 查看更多 »

強尼·蓋瑞特

強尼·蓋瑞特(Johnny Garrett,)是一個美國的少年死刑犯,被控於1981年10月31日強暴並殺害一名修女,76歲的塔代亞·賓士(Tadea Benz)。 在他被逮捕後,強尼的自我辯護引起司法精神病學家桃樂絲·路易絲(Dorothy Otnow Lewis)注意。桃樂絲觀察後發現,強尼有嚴重的童年創傷和腦損傷,以及解離性人格疾患(即多重人格)。其中一個人格「艾倫」向桃樂絲描述強暴的過程,但仍重複否認犯下殺人案。桃樂絲依據這段「自白」在她的著作中認為,「強尼·蓋瑞特」的兩個人格「強尼」和「艾倫」一個只想要性,另一個卻想強暴眼前的受害者。但因為沒有詳細交待犯罪過程,事後再詢問時強尼仍堅持自己是清白的。他否認曾做出上述的供述,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供述的記錄。 強尼自被捕到臨死之前都堅持自己是清白的,他的母親也要求將在命案現場發現的DNA送驗,以證明自己兒子的清白。但德克薩斯州卻拒絕了,甚至還威脅要起訴蓋瑞特家。 2004年3月,強尼被處決後的第11年,當年留在塔代亞案現場的冷凍DNA證明萊昂西奧·佩雷斯·魯埃達(Leoncio Perez Rueda)才是強暴犯,而且還證明他殺了另一起命案的受害者納妮雅·巴克斯·布萊森(Narnie Box Bryson)和另一個老人阿瑪里洛(Amarillo),其中阿馬里洛案就發生在塔代亞案的4個月前。 由於阿馬里洛案發生後又發生了塔代亞案,因此檢調單位懷疑這兩起命案可能為同一人所為。他們在命案現場發現一件兇手留下的白襯衫和後來被證實是魯埃達所有的黑色鬈髮。先前在塔代亞房裡發現的未知指紋也被證實是魯埃達所有。另外的證據還包括兩起命案的受害人,身上受的傷是同一刀器所為,甚至還有目擊證人指出曾出命案發生前看到有一個穿著白襯衫的黑皮膚男子出現在命案現場。 魯埃達原本是因布萊森案被捕,但在移送德州後不久就在偵訊中坦承他不只殺了布萊森,還殺了阿瑪里洛與一名修女。之後拍攝強尼·蓋瑞特自被捕到被處死這一段時間的記錄片時,他也在鏡頭前坦承不諱,並表示他認得警方當年拍的照片裡的那件白襯衫。 強尼·蓋瑞特「犯案」時年僅17歲,而且還有輕度智能障礙,輿論為此強力抨擊德州政府,竟然處決一名弱智少年,更何況這名少年根本無罪。強尼死前的最後一句遺言是:「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愛我、照顧我。其他人可以來親我的屁股,因為我是無罪的。」在強尼被處決後13年,2004年,美國最高法院在羅珀訴西蒙斯案中禁止對犯案時未滿18歲的犯罪者執行死刑,並形成判例。從此美國將不再有少年死刑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強尼·蓋瑞特 · 查看更多 »

強化子

強化子(enhancer)又可譯為增強子,是DNA上一小段可與蛋白質(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結合的區域,與蛋白質結合之後,基因的轉錄作用將會加強。強化子可能位於基因上游,也可能位於下游。且不一定接近所要作用的基因,甚至不一定與基因位於同一染色體。這是因為染色質的纏繞結構,使序列上相隔很遠的位置也有機會相互接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強化子 · 查看更多 »

張作驥

張作驥()為台灣電影導演、編劇,生於台灣嘉義,1996年後獲得多項國內外電影獎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張作驥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

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是一位英國醫生,他在1928年進行了一項「格里菲斯實驗」,發現了轉型定律,後來其他人發現其中原理為DNA的轉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桑格

弗雷德里克·桑格,OM,CH,CBE,FRS(Frederick Sanger,),英國生物化學家,曾經在1958年及1980年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四位兩度獲得諾貝爾獎,以及唯一獲得兩次化學獎的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弗雷德里克·桑格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立克,OM,FRS(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獲獎原因是「發現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對生物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克里克在2004年因大腸癌病逝於美國加州。他的同事克里斯多福·科赫,曾感叹道:“他临死前还在修改一篇论文;他至死仍是一名科学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弗朗西斯·克里克 · 查看更多 »

弗拉多·塔内斯基

弗拉多·塔内斯基(Владо Танески,转写:Vlado Taneski,)是马其顿共和国一名报道罪案新闻的记者,也是一名连环杀手。他从事记者这一职业超过20年,期间报道了诸多罪案新闻。2008年6月,塔内斯基因涉嫌在马其顿西部的基切沃性侵并谋杀三名妇女而被捕,而他作为记者,曾经详细报道过这些谋杀案。这些案件的报道中包含了警方未向公众透露的重要信息,因此引发了警方的怀疑。经过DNA比对之后,警方确定他与这三桩谋杀案有关。2008年6月22日,警方正式逮捕并关押塔内斯基,同时提起两桩谋杀案的诉讼。次日,塔内斯基在囚室中自杀身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弗拉多·塔内斯基 · 查看更多 »

异域物种形成

异域物种形成,又称异域成种、地理物种形成,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机制,发生的条件为一个物种的种群因为地理环境改变(例如造山运动)或社群本身发生改变(例如种群的迁出)而被隔离。隔离的种群会在基因型及/或表形上发生趋异,原因为:隔离的种群与原本的种群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或各自发生遗传漂变,又或各自的基因池发生突变。 这样,一段时间以后,两个种群会进化出不同的特征。即使地理阻隔后来消失,两个种群之间会变得不能成功交配。这时,这两个拥有不同基因的群落便成为了不同的物种。地域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因素。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雀观察到的辐射适应,是生活在不同岛屿的种群之间发生异域物种形成的结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异域物种形成 · 查看更多 »

异种2

《异种2》(Species 2),是美国于1998年上映的一部科幻电影,是1995年上映的电影《异种》的续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异种2 · 查看更多 »

异涡虫

异涡虫(学名:Xenoturbella) 是一类生活在海底的两侧对称动物,现在仅知1属6种,分布于波罗的海和太平洋東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异涡虫 · 查看更多 »

异源生物学

异源生物学(Xenobiology;簡稱XB)是合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合成和生物操纵生物学器件和系统的研究。异源生物学源于Xenos(希腊语)这个名词,意思是“陌生人,客人”。因而XB描述的是一种科学对其不熟悉或尚未熟悉、在自然界中也不存在的生物学形式。在实践中,它描述了新型的生命系统和生物化学,不同于经典的DNA-RNA‐20个氨基酸体系(见分子生物学中的经典中心法则)。例如, XB探索的不是DNA或RNA,而是作为信息载体,定名为异源核酸(XNA)的核酸类似物。 它还侧重于遗传密码的扩展 以及非蛋白氨基酸向蛋白质的掺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异源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弓蟲症

弓蟲症是一种由弓形虫造成的寄生虫病,成年感染一般无症状。弓蟲症常会伴随持续几周或几月之久的,例如肌肉疼痛、淋巴結触痛。一小部分人群中可能会出现眼睛问题。 -->免疫系统较弱者可能会表现出癫痫、协调不良等较为严重的症状。 -->孕妇若受感染,其胎儿可能染上先天性弓蟲症。 弓蟲症一般通过食用未完全煮熟(含有)的食物、接触受感染猫的粪便、以及母婴传播传染, -->偶尔也会有通过輸血染上的。 -->除了这些之外就没有人际传播的情况了。弓形虫只会在猫科动物中有性繁殖, -->但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大部分恒温动物。要诊断弓虫症,可以检测血中抗体或羊水中的寄生虫DNA。 弓蟲症的最重要的预防方法是正确煮熟食物, -->此外也建议孕妇避免清理猫屎盒。基本健康、无大碍的感染者一般不需要治疗。 -->孕妇可以使用或/配合治疗。 全球至少半数人口受弓形虫感染,但毫无症状。美国大约有23%人口受感染;世界上部分地区的感染率高达95%。每年大概新增200,000例先天性弓蟲症。弓形虫这种生物由夏尔·尼科勒和于1908年首先描述。 -->1941年确认了母婴传播这一途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弓蟲症 · 查看更多 »

引发体

引发体(Primosome)是在DNA复制过程当中,引发合成各个冈崎片段时所需要的多蛋白复合物。朱玉贤等 《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22214-2主要是由引物酶和DNA解旋酶等成份组成。引发体沿着不连续合成的DNA的那一条链(复制叉)移动,移动过程需要三磷酸腺苷(ATP)供能,移动方向与RNA及DNA的合成方向相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引发体 · 查看更多 »

引物

引物(英文:primer),又譯引子,是一小段單鏈DNA或RNA,作爲DNA複製的起始點,存在於自然中生物的DNA複製(RNA引物)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爲DNA引物)。 之所以需要引物是因为在DNA合成中DNA聚合酶只能把新的核苷酸加到已有的DNA链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引物 · 查看更多 »

引發酶

引发酶(primase,或译为引子酶,引物酶)是指在DNA复制的起始阶段合成单链RNA引物的RNA聚合酶,引物合成后,DNA聚合酶会沿着引物继续合成单链DNA(延伸),此后RNA引物片段会被外切酶5'到3'方向切除。 引发酶催化一个称为引物的短RNA(或某些生物的DNA )片段的合成,并与单链DNA模板互补。引发酶是DNA复制起始阶段的关键酶之一,因为没有任何已知DNA聚合酶能在没有起始引物的情况下合成D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引發酶 · 查看更多 »

彭清靠

彭清靠(),臺灣醫師與政治人物,1946年4月獲選為第一屆高雄市參議會議長。曾參與調處二二八事件及高雄大屠殺,此後對中國與中國國民黨政權深惡痛絕。其子為前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主任與臺灣獨立運動先驅彭明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彭清靠 · 查看更多 »

佳木斯连环杀童案

佳木斯连环杀童案是2006年在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林社区发生的一起特大连环杀人案件,死者均为十六岁以下青少年。在3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警方公布的儿童死亡数目为5名。案犯宫伯润被处决后的报道称:杀害6名儿童,期间又猥亵5名儿童。但民间流传被害人数是28人。 罪犯宫润伯于1973年7月出生,为2004年底出狱的刑满释放人员(强奸幼女罪),租住在向阳区一片棚户区内。宫润伯是“天麒网吧”的常客。据宫润伯交待,受害幼童皆是其在网吧诱骗至家中后,予以强奸,虐待和杀害的。案发时间为2004年底开始至2006年2月28日为止。破案线索是根据一名侥幸逃脱的受害男孩向警方直接报案而来的。据一位受害女童家属称,之前也曾多次报案,并曾根据调查指出犯罪嫌疑人住址,但均未引起警方重视。 2006年7月14日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判处宫润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猥亵儿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死亡赔偿金合计661840元。原告人不服,提出上诉。12月20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12月31日,经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佳木斯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宫润伯执行死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佳木斯连环杀童案 · 查看更多 »

彗星

彗星(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他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髮,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的軌道週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週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 。長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歐特雲,這是在古柏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週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和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著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只在於存在著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髮(在中央包圍著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電漿和光壓作用,從彗髮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著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週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氣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太空望遠鏡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古代也有彗星出现的记录,古人一般認為彗星是凶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彗星 · 查看更多 »

侏罗纪世界

《侏羅纪世界》(英文:Jurassic World)為一部2015年的美國科幻冒险片。本片是侏羅紀公園系列中的第四部電影作品,由柯林·特雷沃羅執導兼合寫,派屈克·克勞利和法蘭克·馬歇爾監製,克里斯·普瑞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文森·唐諾佛利歐、尼克·羅賓森、、歐馬·希、黃榮亮以及伊凡·卡漢主演。執行製片人史提芬·史匹堡的,與湯馬斯·圖爾的傳奇電影公司負責電影製作工程。劇中,侏羅紀公園的虛構事發地點「努布拉島」再次成為恐龍主題樂園,但這座嶄新的樂園卻因一隻名為「帝王暴龍」的虛構基因混合恐龍逃脫而陷入混亂。事隔二十二年,危機再次上演。 發佈商環球影業本計劃於2004年製作《侏羅紀公園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並在翌年暑假上映,但一系列的阻滯使之晚了十年。按照史匹堡的建議,編劇想到了新樂園的構思,而卓法羅在2013年簽約執導後,便著手與沿著此方向完成了全新的劇本。核心拍攝工作於2014年4月至8月間進行,地點主要為路易斯安那州,但亦曾於夏威夷(第一部電影的拍攝地)取景。一如以往,本片中的恐龍是由光影魔幻工業特效公司的電腦成像及的實體模型結合而成。 《侏羅紀世界》於2015年6月10日起在逾60個國家上映。本片主要因影音特效、動作場面而獲得好評,但亦因編制格調而惹來一些批評。其以逾五億美元的成績打破了世界首周末票房紀錄,最終獲取了逾十六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成為北美及全球影史開畫收入第五高的電影(不考慮通脹因素)及2015年度票房亞軍。此作品已獲提名競逐多項青少年之選獎,並贏得了好莱坞最佳視覺效果電影獎。恐龍科學準確度以及編劇殊榮為本片引發之爭議。發行商已於2018年6月22日推出續集《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侏罗纪世界 · 查看更多 »

侏羅紀世界:進化

侏羅紀世界:進化(Jurassic world evolution)是由英國遊戲公司 Frontier Developments所開發,玩家可以模擬經營侏儸紀系列電影中的主題公園。玩家會在各地挖掘化石,並取得的其中的DNA來複製恐龍,為了防止恐龍脫逃,必須建立各種圍欄,並建造餐廳、旅館等建築,增加收入;另外,還會出現各種天災,是一款商業模擬的經營遊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侏羅紀世界:進化 · 查看更多 »

徐步高

徐步高(Tsui Po-ko;),生於福建,香港警員,1993年加入警隊。2006年3月17日在香港九龍尖沙咀廣東道與柯士甸道交界行人隧道中被軍裝巡邏小隊警員曾國-恆-擊斃,經調查後,證實他涉嫌參與2001年梁成恩遇襲案及麗城花園恆生銀行劫案,被香港傳媒予以「黑警」、「魔警」等稱號。 2007年2月26日,死因裁判法庭將上述三宗開槍引致死亡案件的死因聆訊合併審理,於同年4月25日裁定徐步高非法殺害警員梁成恩、曾國--和巴基斯坦籍的銀行警衛Khan Zafar Iqbal,並且致使警員冼家強受傷;他本人則是合法被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徐步高 · 查看更多 »

徐步高槍擊案

徐步高槍擊案是指於2001年至2006年在香港發生的三宗涉及休班警員徐步高的槍擊案,包括發生於2001年3月的荃灣石圍角邨槍擊案、2001年12月的荃灣麗城花園恒生銀行劫殺案及2006年3月的尖沙咀警員槍擊案。三宗案件合共造成4人死亡,包括警員梁成恩、巴基斯坦籍銀行警衛Zafar Iqbal Khan、警員曾國恒和非法殺害上述3人的休班警員徐步高,另外造成警員冼家強嚴重受傷。由於案情嚴重且複雜,因而備受香港社會關注及傳媒廣泛報道。 2007年2月26日,死因裁判法庭將上述三宗案件的死因研訊合併審理,於同年4月25日審結,陪審團一致裁定徐步高非法殺死案中3人,而他本人則是合法被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徐步高槍擊案 · 查看更多 »

依托泊苷

依托泊苷(Etoposide,又名鬼臼乙叉苷、足叶乙甙、VP-16,商品名Eposin、Etopophos、Vepesid)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化疗药物。它是鬼臼毒素(一种大量存在于鬼臼,尤其是盾叶鬼臼中的物质)的人工合成衍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依托泊苷 · 查看更多 »

御坂美琴

御坂美琴()是《魔法禁書目錄》的第二女主角,科學側女主角之一,也是本作外傳《科學超電磁砲》的主角。 該角色榮獲「這本輕小說真厲害!」2009年人氣女性角色排名第五位、2010年~2014年、2016年排名首位。「夏季限定企劃」的作品總投票角色排名第一位。《魔法禁书目录》漫画人气投票第一次排名第一位、第二次排名第一位、第三次排名第二位,《魔法禁书目录》中配对排行第一位(上条当麻×御坂美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御坂美琴 · 查看更多 »

微生物

微生物通常是所有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藻类等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也包括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无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研究。微生物个体微小(直径小于0.1毫米),种类繁多(99%都是未知品種,且不斷增加),之於生態圈卻非常重要(能量來源與物質循環利用),是地球最多的生命形式,可以佔據上所有生物(這裡包含植物、海草等)總重量的一半之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健康关系密切。微生物应用领域日益拓展,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微生物 · 查看更多 »

微接触印刷

微接触印刷(Micro Contact Printing, 缩写μCP)是软光刻技术的一种形式,通常使用上的凹凸图案压膜来在承印物的表面通过面接触形成油墨的图案,就类似的情况。其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微电子学,表面化学和细胞生物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微接触印刷 · 查看更多 »

微流控

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 特别的,微意味着以下的特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微流控 · 查看更多 »

德效骞

德效骞(Homer Hasenpflug Dubs,),号闵卿,又名德和美,美国汉学家。 德效骞出生于伊利诺伊州迪尔菲尔德(Deerfield),年幼时随父母赴中国传教,童年时期在湖南度过。曾就读于欧柏林大学与耶鲁大学,1914年自耶鲁大学毕业。后又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硕士学位与纽约协和神学院神学硕士学位。1918年作为圣道会(Evangel Mission)教士再次来到中国。回国后,于1925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对于荀子的研究。此后,他于1925年至1927年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27年至1934年间又前往马歇尔学院(Marshall College)任教。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德效骞 · 查看更多 »

保羅·赫貝爾特

保羅·D·N·赫貝爾特(英語:Paul D. N. Hebert)是一位加拿大生物學家和加拿大皇家學會的其中一位成員。他不但為專注於分子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加拿大首席科學家(英語:Canada Research Chair),以及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貴湖的貴湖大學內擔任全職終身教授外;他還是加拿大皇家學會的研究員之一,以及是安大略省生物多樣性學院的董事。此外,赫貝爾特還被譽為「脫氧核糖核酸生物條碼之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保羅·赫貝爾特 · 查看更多 »

信使核糖核酸

信使RNA(messenger RNA,縮寫:mRNA),是由DNA經由轉錄而來,帶著相應的遺傳訊息,為下一步轉譯成蛋白質提供所需的訊息。在细胞中,mRNA從合成到被降解,經過了數個步驟。在轉錄的過程中,第二型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 II)從DNA中複製出一段遺傳訊息到前mRNA(尚未經過修飾或是部份經過修飾的mRNA,稱作pre-messenger RNA,pre-mRNA,或是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hnRNA)上。在原核生物中,除了5'加帽之外mRNA並未被進一步處理(但有些罕有的特例),而經常是邊轉錄邊轉譯。在真核生物中,轉錄跟轉譯發生在細胞的不同位置,轉錄發生在儲存DNA的細胞核中,而轉譯是發生在細胞質中。不過,曾有研究學者認為真核生物亦有邊轉錄邊轉譯的現象,只是這個觀點並未被廣泛接受。 在真核生物中,mRNA在準備好轉譯前需要經過多個處理步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信使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信息

信息(英語:Information),又稱情報,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獲取信息的主要方法為六何法。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色……信息的类別也不计其数:电子信息、财经信息、天气信息、生物信息……。 在熱力學中,信息是指任何會影響系統的熱力學狀態的事件。 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事件的不確定性是以其發生機率來量測,發生機率越高,不確定性越低,事件的不確定性越高,越需要額外的信息減少其不確定性。位元是典型的,但也可以使用像納特之類的單位,例如投擲一個公正的硬幣,其信息為log2(2/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信息 · 查看更多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5年,共有2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该校定义,这些人可以包括其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或是学校的教师。曾于1945至1953年担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的阿瑟·康普顿于1927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与该校相关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还有八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一起分享了四座奖项,分别是:约瑟夫·厄尔兰格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一起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卡尔·斐迪南·科里与夫人格蒂·科里一起赢得了194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瑟·科恩伯格和塞韦罗·奥乔亚一起获得了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有丹尼尔·那森斯和乔治·斯内尔一起赢得了198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有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诺贝尔奖得主共有17位赢得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超过其他所有奖项的总和。除丹尼尔·那森斯是在这所学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威廉·莫尔纳尔在该校获本科学位外,其他所有的获奖者都是或曾经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圣本笃堂 (剑桥)

圣本笃堂(St Bene't's)是一座圣公会教堂,位于英国剑桥市中心,以其建于11世纪的安格鲁萨克森塔楼而著称。该教堂位于本笃街南侧,毗邻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是剑桥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在1579年以前,该堂曾是校礼拜堂。 老鹰酒馆位于街北侧,教堂对面。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此宣布他和詹姆斯·杜威·沃森发现了DNA的结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圣本笃堂 (剑桥) · 查看更多 »

地球冒险3非官方英文版

《地球冒险3》非官方英文版(Mother 3 Fan Translation)是2006年日本电子游戏《地球冒险3》的完全英文本地化版,由克莱德·曼德林领导地球冒险爱好者社团完成。游戏本身在10年的跳票后推出。在爱好者对英文本地化的关注未获答复后,地球冒险爱好者网站Starmen.net在2006年11月宣布,他们开始自行本地化游戏。 参与项目的十多名爱好者之前就有本地化经验,并通过了曼德林的检查。他们破解游戏数据并翻译了千页的对话脚本,耗时几千小时。他们还为项目设计了自己的工具。最终版于2008年10月,以合法性模糊的模拟器补丁方式发布。补丁首周下载量突破10万次,随之推出的还有爱好者制作的200页全彩专业级玩家攻略。The Verge称其为爱好者群体奉献的证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地球冒险3非官方英文版 · 查看更多 »

地球歷史

地球歷史,在地球由原始太陽星雲的部份物質構成後計起,科學家估計大約有46億到50億年之間。而因為表述這麼長久的時間有所困難,可將地球的歷史模擬為二十四小時(將地球形成的時間設定為凌晨零時,而此時此刻為翌日的凌晨零時),每秒大約代表5萬3000年,而大爆炸與宇宙形成的時刻,則大約在137億年前,以此模擬時間來說約等於三日前,即地球誕生前兩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地球歷史 · 查看更多 »

地衣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学名:Bacillus licheniformis)是一种在土壤中常见的细菌。在鸟类,特别是居住在地面的鸟类(如雀科)和水生的鸟类(如鸭)的羽毛中也能找到这种细菌,特别是胸部和背部的羽毛中。 地衣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嗜热细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大约为30℃,但也能在更高的温度下存活。酶分泌的最适温度为37℃。它可能以孢子形式存在,从而抵抗恶劣的环境;在良好环境下,则可以生长态(vegetative state)存在。 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该细菌降解羽毛,用於农业目的。羽毛含有大量不可消化的蛋白,而研究者希望经由地衣芽孢杆菌的发酵,利用废弃的羽毛制造廉价而富有营养的「羽毛餐」,供家畜使用。 同时,关於地衣芽孢杆菌和羽毛颜色的关系的生态学研究也在进行。降解羽毛的细菌在换羽和羽毛颜色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地衣芽孢杆菌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匈奴 · 查看更多 »

匈人

匈人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東歐,並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蹟有若干敘述。5世纪末时,匈人国家逐渐瓦解并从历史消失。匈人自东向西的进攻引发了欧洲民族大迁徙,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滅亡,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18世纪以来部分学者认为匈人就是中国史书中的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国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也未能解答这一问题。懷疑這兩個民族係出同源的主要原因是:北匈奴西遷和三百年後在歐洲出現的匈人時間上的吻合,「匈奴」的「匈」跟「匈人」的發音「Huns」,音韻上的接近,中國記載匈奴滅奄蔡而歐洲也記載匈人滅阿蘭王國(古稱奄蔡),最早期的匈人屬蒙古人種,與匈奴相同,而後期的匈人應屬於圖蘭人種(歐亞混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匈人 · 查看更多 »

化学史

化學史的範圍從遠古時代一直延伸到今日。到了西元前1000年,各個古文明的科技,像是從礦石提煉金屬、製作陶器、釀酒、製作顏料、從植物中提取香料和藥物、製備奶酪、染布、製革、將脂肪轉化為肥皂、製造玻璃、製作像青銅器與其他合金等等,後來都成化學各分支的基礎。 煉金術被視為化學的先導科學,但它無法合理地解釋物質,以及物質轉變的現象。經過歷史的推演,哲学不能解释物质的本原和转化规律。炼金术同样失败了,但是它的实验奠定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炼金术和化学的分界线被认为是玻意耳于1661年的著作《怀疑的化学家》正式成立。拉瓦锡创立了质量守恒定律,它说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史就是化学这门科学从古到今发展的历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化学史 · 查看更多 »

化学年表

化学年表列出了深远地改变人们对化学这门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著作、发现、思想、发明以及实验等。化学作为一门对物质组成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虽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自有文字记载之时,但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学史是从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开始的。 后来被引入到现代化学中的早期思想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哲学家(例如亚里士多德和德谟克利特)试图使用演绎推理来解释所处的世界,二是炼金术士(例如贾比尔和拉齐)和炼丹家(比如孙思邈和葛洪)试图使用实验方法来延长生命或进行物质的转化,例如用丹炉炼金丹,或将贱金属转化成金。 17世纪时,“演绎”和“实验”两种思想正融合到了一起,这种处于发展中的思想被称为科学方法。随着科学方法的引入,现代化学诞生了。 被称为“中心科学”的化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也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许多化学领域的重大事件对其他领域来说也是关键的发现,如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材料科学,不一而足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化学年表 · 查看更多 »

化学疗法

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mo),是用特殊的药物来治疗疾病,為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不過在治疗中,普遍會為患者帶來明显的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為患者带来不适感。化疗是指应用药物治疗癌症。这些可杀灭肿瘤细胞,有时称为细胞毒药物。许多化疗药物来源于自然,如:植物,其他是人工合成。目前已超过50种化疗药物,常用的有:、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等。这些药物经常以不同的强度联合应用。 化疗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将正常细胞和免疫(抵抗)细胞一同杀灭,所以化疗是一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治疗手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化学疗法 · 查看更多 »

化学诱变剂

化学诱变剂是指可以作为诱变剂的化学物质。化学诱变剂包括在DNA复制时可替换正常碱基、引起错误的碱基配对从而造成突变的碱基类似物;能嵌入双螺旋的碱基中使复制时插入一个额外的碱基,从而造成移码突变的嵌入剂等。很多化学诱变剂通过添加烷基、芳香基或脱氨基等途径修饰碱基。 DNA也可能由于与细胞中的各种正常化学组分发生反应而产生自发突变。需氧细胞中的活性氧组分(ROS)也会造成碱基损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化学诱变剂 · 查看更多 »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dynamics Optical Imaging Center,缩写: BIOPIC),是北京大学最新(2010年)成立的生物学研究中心,主要侧重于生物学交叉领域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为国际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谢晓亮教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历史

北美洲历史是北美洲地区人类既往的活动。普遍认为,人类跨越白令海来到北美洲的时间,是大约17,000年至40,000年前 。但近年来的发现表明,北美洲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能还要向前追溯90,000年。从最早的人类抵达北美开始,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蔓延到整个北美大陆,从因纽特到阿兹特克和玛雅,都分布有简易的人类定居点,甚至是早期的城镇。这些孤立社群发展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文明之间的交流则相对有限。而后来同大洋彼岸的亚欧之间的的贸易活动和武装冲突,改变了北美族群间孤立的局面。 进入大航海时代后,欧洲人陆续到达美洲,并开始殖民。虽然有证据显示維京人在至少500年前就已经到达北美,但哥伦布仍是欧洲公认的最早发现新大陆的人。此后,欧洲人涌入美洲,使得当地人不堪重负,北美成为欧洲的政治竞争舞台,几乎被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瓜分。在今天的北美文化中,殖民的烙印清晰可见。 欧洲各方势力在北美洲抢夺资源,而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了随之而来的战争。但与此同时,这些欧洲的殖民地也逐渐萌发了独立思想。美国革命和墨西哥独立战争等革命运动产生了新兴的独立国家,这些国家成为了北美洲新的政治主导力量。1867年加拿大的联邦成立,展现了北美洲全新的现代政治面貌。 从19到21世纪,北美洲国家与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虽然冲突时有发生,但是北美大陆大体保持了安定和平,国际开放商业贸易合作频繁。但现今自由贸易区、拉丁美洲移民和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北美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北美洲历史 · 查看更多 »

北方墨點法

北方墨點法(Northern blot)是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中常用的實驗方法,通過探測樣品中的RNA(或隔离的mRNA)来研究基因表达。Kevil, C. G., Walsh, L., Laroux, F. S., Kalogeris, T., Grisham, M. B., Alexander, J. S. (1997) An Improved, Rapid Northern Protocol.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北方墨點法 · 查看更多 »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簡稱交大,原建於上海,後復校於新竹市,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該校主要目的為培育工程(engineering)、科學(science)及管理(administration)方面的人才,此宗旨現於交大校徽上的E、S、A。 国立交通大學前身為1896年由盛宣懷創立於上海市徐家汇的南洋公學,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經歷多次遷校及改組,於國共內戰後,上海原址改組為上海交通大學,並於1958年由教育部選定新竹市為交通大學復校後校址,復校後校址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及國立清華大學相鄰。今日的國立交通大學,主要發展領域為電子、資通訊及光電等,為臺灣知名院校之一,曾一度與國立清華大學洽談合併事宜,但因新校名稱問題而破局。 位於新竹市的交通大學也同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並稱「飲水思源 五校一家」,代表五校皆系出於同源。饮水思源紀念碑也為各校的精神團結的象徵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國立交通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清華大學

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清華、新竹清華,為高教深耕計畫遴選出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四所大學之一,原建於北平市,1956年於臺灣新竹市復校,與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相鄰,有9個學院、17個部門和22個獨立研究院所。該校之象徵物為梅花與紫荊,吉祥物為大熊貓,並於每年定期舉辦「清華紫荊季」活動。 該校之設置幾經更迭,並自國共內戰後由梅貽琦主導於1955年在臺復校。該校現為臺灣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該校校區內有北京清華二校门的等比例縮小複製品,象徵兩校之間淵源深厚、一脈相承。新竹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現雙方合作提供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在美國的清華校友會亦同時為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之校友服務。 2017年,QS排名中,清大為世界第151名。2016年,ARWU排名中,清大落於世界第301至400名區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國立清華大學 · 查看更多 »

初乳

初乳是雌性哺乳動物(包括人类)產後3天內分泌的乳汁,之後分泌的乳汁則稱為常乳。初乳與常乳相比,顔色發黃,濃稠,有腥味,酸度高,口感差,成分複雜,通常含有較高蛋白質,而脂肪和糖含量則較低。另外,初乳亦含有大量的免疫和生長因子,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等。 其加工方法有乾燥昇華和巴士德消毒法兩種。由於其擁有很高營養成分,故初乳在20世紀開始成為一種普遍的保健食品及兒童營養品。 中國官方於2005年12月12日通過的牛初乳行業規範認為,牛初乳必須是母牛產犢後3天內的乳汁。乳牛分娩後最初3天的乳汁,由於是供小牛最初食用的,其組成明顯與常乳不同。其中,乳牛產犢後24小時內所分泌的乳汁,所含的優質蛋白質和免疫球蛋白特別豐富,當中的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可占總蛋白量的40%以上,比人初乳的最多高出100倍;而在24小時後采集的IgG含量會急速下降至4%;在48小時後至72小時內的IgG更會逐漸降至接近普通乳汁水平。這3天的乳汁因成分不同,一般不會直接混入常乳用于常規乳制品加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初乳 · 查看更多 »

利什曼原蟲

利什曼原蟲泛指利什曼屬的錐蟲科原蟲,是一種會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蟲,在舊大陸的傳播過程中是利用一種白蛉屬的沙蠅為媒介,在新大陸的傳播媒介則為沙蠅屬(Lutzomyia)的沙蠅。利什曼原蟲的主要宿主為脊椎動物,常見的感染對象包括蹄兔目、齧齒目、犬科、和人類。目前全世界有98個國家報告過利什曼原蟲症的病例,感染人數達1,200萬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利什曼原蟲 · 查看更多 »

利兰·哈特韦尔

利蘭·哈里森·哈特韋爾(Leland Harrison (Lee) Hartwell,),美國鳳凰城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西雅圖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前總裁暨主席。由於發現調節細胞週期的關鍵蛋白質,與蒂姆·亨特和保羅·納斯一同獲頒200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藉著在酵母菌中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哈特韋爾辨明了檢查點在調控細胞週期的關鍵角色,並發現了控制週期起點G1期的細胞分裂週期(Cell-Division Cycle,CDC)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利兰·哈特韦尔 · 查看更多 »

利根川進

利根川進(,),日本生物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理化學研究所(理研)腦科學綜合研究中心負責人、理研-MIT神經迴路遺傳學研究中心負責人。文化勳章表彰。 1987年,利根川教授因為「發現抗體多樣性的遺傳學原理」成為首位亞洲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單人獲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利根川進 · 查看更多 »

刪除 (遺傳學)

刪除(Deletion)在遺傳學中有時也稱為刪除突變或微刪除,指染色體或DNA序列的一部分發生缺失,進而失去這些遺傳物質。刪除的程度不一,可能是單一鹼基對,也可能是整個染色體Lewis R. 2005.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刪除 (遺傳學) · 查看更多 »

刑事紀錄科

刑事紀錄科(英文:Crime Records Bureau,縮寫:CRB)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是香港的刑事紀錄的總儲存庫,設立了警務處姓名索引電腦系統,保存了各種不同種類的索引,主要責任為記載罪犯、通緝犯、疑犯、失蹤者、失物、行動未完成的手令及失車的詳細資料。同時就嚴重罪行被定罪犯人保留去氧核糖核酸樣本,編制樣本索引。刑事紀錄科24小時為到香港政府部門及前線警務人員提供最新資料紀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刑事紀錄科 · 查看更多 »

分子

分子(molecule)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呈电中性、由两個或多個原子組成,原子之間因共價鍵而鍵結。能够單獨存在、保持物质的化學性質;由分子組成的物質叫分子化合物。 一個分子是由多個原子在共價鍵中通过共用電子連接一起而形成。它可以由相同的化學元素构成,如氧氣分子 O2;也可以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如水分子 H2O。若原子之間由非共價鍵的化學鍵(如離子鍵)所結合,一般不會視為是單一分子。 在不同的領域中,分子的定義也會有一點差異:在热力学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如水分子)、原子(如碳原子)、离子(如氯离子)等在热力学上的表现性质都是一样的,因此,都统称为分子;在氣體動力論中,分子是指任何构成气体的粒子,此定義下,單原子的惰性氣體也可視為是分子。而在量子物理、有機化學及生物化學中,多原子的離子(如硫酸根)也可以視為是一個分子。 分子可根据其构成原子的数量(原子數)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等。 在氣体中,氫分子(H2)、氮分子(N2)、氧分子(O2)、氟分子(F2)和氯分子(Cl2)的原子數是2;固体元素中,黃磷(P4)原子數是4,硫(S8)的是8。所以,氬(Ar)是單原子的分子,氧氣(O2)是雙原子的,臭氧(O3)則是三原子的。 許多常見的有機物質都是由分子所組成的,海洋和大氣中大部份也是分子。但地球上主要的固體物質,包括地函、地殼及地核中雖也是由化學鍵鍵結,但不是由分子所構成。在離子晶體(像鹽)及共價晶體有反覆出現的晶体结构,但也無法找到分子。固態金屬是用金屬鍵鍵結,也有其晶体结构,但也不是由分子組成。玻璃中的原子之間依化學鍵鍵結,但是既沒有分子的存在,其中也沒有類似晶體反覆出現的晶体结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 · 查看更多 »

分子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英语:Molecular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分支,是在人类基因组等研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利用分子水平的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起源、当代和古代人类群体的演化以及古代社会文化结构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主要方法是比较DNA序列或蛋白质序列,但是早期方法亦包括血清学的比较研究。 通过考察在不同人群中的DNA序列,科学家可以判断的有关种群之间(或群体内部)的亲密关系。基因构成一定的相似性,能让分子人类学家确定不同的人群是否属于同一个单倍群(haplogroup),进而确定是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发源地。这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它允许人类学家追踪迁移的和定居的模式,这提供了帮助洞察到现代人群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将是如何继续向未来发展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分子結

分子結(molecular knot,也稱為knotane)為一種類似繩結的。三叶结組態的分子結為手性分子,至少有二個对映异构,像DNA和一些特定蛋白都是自然生成的分子結。乳铁蛋白和其線性的異構物有不同的性質。其他的合成分子結因為其球狀外形及奈米尺寸,因此是奈米科技中潛在的建設方塊。第一個合成分子結是由Sauvage在1989年合成。 knotane一詞是由Fritz Vögtle等在2000年在应用化学期刊中創建,類似Rotaxane(轮烷)、catenane(索烃),不過IUPAC尚未核定此一詞語。 已發現許多合成分子結的方式。也已找到合成分子結的方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結 · 查看更多 »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对生物在分子層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分子生物學史

分子生物學的歷史開始於1930年代,統合了當時多種學門,包括生物化學、遺傳學、微生物學與病毒學,目的是要從更基本的層次來理解生命現象。 許多的化學家與物理學家,皆專注於後來成為分子生物學領域的相關研究,他們試圖從巨分子的性質,來解釋這些性質所衍生出來的生命現象,且尤其關注於兩種主要的巨分子,第一種是核酸,例如組成基因的DNA;第二種則是蛋白質,是活躍於生物體中的活性劑。分子生物學研究,主要就是對於此兩種巨分子的結構、機能以及關係的描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生物學史 · 查看更多 »

分子生態學

分子生態學是利用进化生物学理论,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统计学和数学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科学的技术和算法,旁及地学、古气候学等, 研究物种和种群的遗传变异及表观遗传变异、遗传谱系, 探讨生物多样性演化、生物地理演化、物种分化、生态适应等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机制。 研究范围包括种群演化历史、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机制、寄主选择、配偶选择、繁殖行为、生殖方式、精子竞争、扩散和建群、遗传谱系地理演化、遗传分化和局部适应、生态适应的遗传基础、气候变化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后果、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遗传多样性评估、食性鉴定、觅食行为、濒危生物贸易的监测、个体和种群鉴定、外来入侵种溯 源及入侵机制、遗传修饰生物的生态风险评估、有害生物防控等。 分支学科包括分子群体遗传学、谱系生物地理学、生态基因组学、景观遗传学、系统发生群落生态学等。 由於很多微生物不能很容易地在實驗室中培養(海水中的0.001~0.1%,土壤中的0.3%左右,活性污泥中1~15%可被分離培養),因此不能用傳統的鑒別和描述菌株的辦法研究它們。另外,隨著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快速擴增遺傳物質DNA。 環境樣品中DNA的擴增通常需要一組用於特定微生物的引物,而得到遺傳物質的混合物,將其分離,隨後進行測序和鑒別。經典的分離辦法是通過克隆,將擴增的DNA片段插入到細菌質粒上實現的。較新的方法包括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可以更快地得到結果。 分子生態學的發展也和DNA芯片的使用緊密相關,該技術可以高通量檢測環境中的特定生物或基因。 分子生態學中可以使用很多基因進行研究,在分類學角度,最常應用的基因是核糖體小亞基RNA(SSU rRNA)。而功能性基因的研究有助於判斷微生物在該環境中的活動。 微生物生態學中和分子技術相關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這些生物以主動(進行正常代謝和繁殖)還是被動(靜息休眠)的方式存在。這可以用幾種方式來解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生態學 · 查看更多 »

分子马达

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是分布于细胞内部或细胞表面的一类蛋白质,它负责细胞内的一部分物质或者整个细胞的宏观运动。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个体的运动最终都归结为分子马达在微观尺度上的运动。分子马达將化学键中的能量耦合转化为动能。而化学键中的能量最终来自细胞膜或线粒体膜内外的电化学梯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马达 · 查看更多 »

分子演化

分子演化是指細胞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質)的序列組成在不同世代間發生改變,或是指研究此現象的學門。此研究領域主要使用演化生物學和族群遺傳學的原理來解釋分子演化的規律,主要的研究主題有點突變的發生率和影響、中性漂變和自然選擇的相對重要性、新基因的起源、複雜性狀的可遺傳性、物種形成的遺傳基礎、發育過程的演化、以及演化力量對基因體及性狀的影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分子演化 · 查看更多 »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紀錄在格瓦拉出生證明上的日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另一份第三方資料(胡利亞·康斯坦拉,引用自喬恩·李·安德森),卻主張格瓦拉其實出生於當年5月14日。康斯坦拉聲稱曾有一名身分不明的占星家告訴她,--的母親西莉亞·德·拉·瑟娜(Celia de la Serna)在與父親埃內斯托·格瓦拉·林奇(Ernesto Guevara Lynch)結婚時已懷孕,於是在出生證明上將出生日期偽造為下個月後的同一日以掩饰。(Anderson 1997,pp.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切·格瓦拉 · 查看更多 »

嘧啶

嘧啶(,音同「密定」,英語:Pyrimidine)為1,3-二氮杂苯,是一种杂环化合物。嘧啶由2个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的2个碳形成,是一种二嗪。和吡啶一样,嘧啶保留了芳香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嘧啶 · 查看更多 »

嘧啶二聚体

嘧啶二聚体(pyrimidine dimer,简称PD),是DNA或RNA中的相邻碱基,如胞嘧啶及胸腺嘧啶,在紫外线的诱导下進行光化学合成,於C.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嘧啶二聚体 · 查看更多 »

嘌呤

嘌呤(,大陆:piào lìng,台湾:「飄齡」,英語:Purine),又稱普林,是新陈代谢過程中的一種代謝物。它是一种带有四个氮原子的杂环芳香有机化合物,嘌呤和嘧啶是核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身體未能將嘌呤進一步代謝并從腎臟中經尿液排出的話,而這些物質最終形成尿酸,再經血液流向軟組織,以結晶體積存於其中,假若有誘因引起沉積在軟組織如關節膜或肌腱裡的尿酸結晶釋出,那便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敏感)而造成炎症(痛風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嘌呤 · 查看更多 »

嘌呤类似物

嘌呤类似物(Purine analogues)是一类与嘌呤结构相似的抗代谢物。 主要的嘌呤类似物包括硫唑嘌呤、巯基嘌呤与硫鸟嘌呤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嘌呤类似物 · 查看更多 »

嘉利大廈大火

嘉利大廈大火是在1996年11月20日發生的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是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亦是香港自1963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事發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道,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香港社會。 火災後,該大廈一直空置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嘉利大廈後來被拆卸重建,於2007年重建為銀座式購物商場佐敦薈(JD Mall)。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嘉利大廈大火 · 查看更多 »

嵌入 (化學)

嵌入(英語:Intercalation,或譯插層)在化學上是指在兩個分子或基團之間加入一個分子,過程可逆。例如DNA嵌入與石墨层间化合物(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嵌入 (化學) · 查看更多 »

單磷酸腺苷

一磷酸腺苷(英文:Adenosine monophosphate,簡稱AMP),又名5'-腺嘌呤核苷酸或腺苷酸,是一種在核糖核酸(RNA)中發現的核苷酸。它是一種磷酸及核苷腺苷的酯,並由磷酸鹽官能團、戊糖核酸糖及鹼基腺嘌呤所組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單磷酸腺苷 · 查看更多 »

喀拉拉紅雨

喀拉拉紅雨為發生於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奇觀現象,歷時2001年7月25日至9月23日。據當時報導指出,紅色大雨傾盆而下,衣霑則有如染血。 另外亦有黃、綠、黑等色雨水的報導。 紅雨現象最初假定為是隕石爆炸的灰燼所造成。然而印度政府委託之研究報告,卻指出紅雨水是因某地大量繁殖的海藻孢子造成 。 直至2006年上半,此事件因有媒體報導聖雄甘地大學(Mahatma Gandhi University)兩位學者Godfrey Louis 與 Santhosh Kuma提出這些雨滴含有外星生命細胞的假說,而瞬間引起全世界矚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喀拉拉紅雨 · 查看更多 »

嗜冷生物

嗜冷生物是嗜极生物的一种,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保持生长和繁殖的能力。与之对比的是通常生活在高温环境的嗜热生物。嗜冷细菌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因为地球表层很大一片区域的温度都低于15度。它们通常存在于高山或极地土壤、高纬度地区及大洋深处,也存在于被冰、雪、或冰川覆盖的地方。天体生物学家对嗜冷生物很感兴趣,他们试图通过其创建一个关于地外生命可能性的理论。在地球微生物学中,嗜冷细菌也被用来研究微生物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活动。 嗜冷生物有着许多不同的新陈代谢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化学自养(也被称为化能自养)、异养以及形成强健的、多样性的种群。大多数嗜冷生物属于细菌或古菌,它们在微生物谱系中也分布广泛。另外,有研究发现在高山雪原低氧地区存在嗜冷的真菌。另外一类真核耐寒生物是雪生藻类,可致西瓜雪的发生。鉴别嗜冷生物主要观察下列特征:脂类细胞膜在化学上能否抵御由极寒带来的硬化,使得其内蛋白质呈现出“大便能力”,在水的熔点以下仍然能够保持其内环境为液态并且保护其DNA免受伤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嗜冷生物 · 查看更多 »

周芷

周芷(Louise T. Chow,),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成長於臺灣,中華民國旅美分子生物學家。現為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系教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周芷 · 查看更多 »

咪唑

咪唑(Imidazole),即1,3-二氮唑,是一个五元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化学式。它也是一个生物碱。白色或浅黄色固体结晶,可溶于水、氯仿、醇、醚,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氢原子在两个氮原子之间移动,因此存在两个互变异构体。 咪唑环结构在生物分子中广泛存在,例如组氨酸和对应的荷尔蒙组胺。很多药物也包含有咪唑环,例如硝基咪唑和咪唑类抗真菌药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咪唑 · 查看更多 »

和田昭允

和田昭允(,),日本生物物理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常任顧問(supervisor)。 和田教授出身華族,是當代DNA計畫的早期推動者。其恩師與學長當中,有3人是諾貝爾獎得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和田昭允 · 查看更多 »

傳染病歷史

傳染病歷史记述在世界历史中,对后世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特别巨大的影响的传染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傳染病歷史 · 查看更多 »

响应元件

响应元件或应答元件(Response elements)是基因啟動子区域的一段短的DNA序列,能与特异的转录因子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 在接受外界刺激条件下,转录激活蛋白会结合到响应元件上启动相应基因的转录。如果不同的基因在其调控区域有着相同的响应元件,这些基因会被相同的刺激条件激活,产生协同的应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响应元件 · 查看更多 »

哈麗

哈麗(Harriet)是一頭大加拉帕戈斯象龜,相傳是由英國進化論始創人達爾文於1835年在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島(Galápagos Islands)捕獲,最初住在英國,隨後被送到澳洲「布里斯班城市植物公園」,生命中最後的17年再遷往「澳洲動物園」,成為園內的明星。2006年6月23日牠因心臟衰竭病逝,估計享年約175歲,是世界已知第三长寿乌龟,次于约188岁的马利拉和约255岁的阿德维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哈麗 · 查看更多 »

哈斯特鷹

哈斯特鷹(學名:Harpagornis moorei)是一種體型巨大的鵰,目前已經在地球上絕跡,牠們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南島,也稱為Harpagornis Eagle。毛利人稱牠們為與Hokioi(或hakawai),Hokioi這個經常被引用的名稱則是與虛幻的鳥類紐西蘭鷸有關連-特別是牠們已經絕種,棲息在南島的亞種Miskelly, C. M. (1987): The identity of the hakawai.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哈斯特鷹 · 查看更多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優勝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 )是美国加州中东部横跨图奥勒米县、马里波萨县和马德拉县东部部分地区的国家公园,,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26 August 2013。该公园占地并延伸到了横跨内华达山脉西坡。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每年大约有三百八十多万游客:大部分人在七平方英里(约合十八平方公里)的约塞米蒂山谷逗留。1984年,优胜美地被选定为世界遗产,其壮观的花崗岩峭壁、瀑布、清澈的溪流、巨型红杉林和生物多樣性为国际所公认。该公园大约95%的地方被指定为。约塞米蒂虽然不是第一个指定的国家公园,但它对国家公园这个概念的发展起到了支配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像和约翰·缪尔等人的工作所起的作用。 优胜美地是内华达山脉最大而且最不分散的栖息地之一。该公园还拥有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该公园海拔从不等,还包括五个主要植被区:/橡树林地,低山地森林,高山地森林,亚高山植物和高山植物。加州7000种植物物种中,内华达山脉占了 约50%,而约塞米蒂公园内占了20%多。该公园内记载的160多种稀有植物有着合适的栖息之地,以及以这些植物中的许多植物所占据的有限范围为特征的罕见的当地地质岩层和特有的土壤。 是以花岗岩和更老的岩石残留物为特点。大约一千万年前,内华达山脉隆起而后偏斜形成西部相对平缓的山丘以及令人着迷的东部山丘。这些隆起增加了溪流和河床的陡峭程度,产生了又深又窄的峡谷岩层。约一百万年前,雪和冰积累而形成了将那些河谷往里移动的较高的高山草甸上的冰川。早期冰川时期,约塞米蒂山谷的冰的厚度可达。大块冰的下坡运动切割并雕刻了如今吸引如此之多的游客到其风景优美的U形山谷观光。 2014年被用來命名Apple電腦作業系統OS X Yosemit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冏女大翻身集數列表

《冏女大翻身》(The Mick)是一部由戴夫·徹寧與約翰·徹寧開創,於2017年1月1日在Fox開播的美國情境喜劇。 2017年1月11日,FOX於電視評論家協會上宣布追加第1季4集集數至17集。2月21日,FOX宣布續訂第2季。11月7日,FOX宣布追加預訂第2季7集集數至全季集數20集。2018年5月10日,FOX宣布取消本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冏女大翻身集數列表 · 查看更多 »

冷凍方舟

冷凍方舟(英文:The Frozen Ark),是一個由生物學家發起的瀕危動物基因庫工程及生物學計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冷凍方舟 · 查看更多 »

冷泉港實驗室

冷泉港實驗室(Th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縮寫CSHL),又译为科爾德斯普林實驗室,是一個非營利的私人科學研究與教育中心,位於美國紐約州長島上的冷泉港,此機構的研究對象包括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以及生物資訊學,其主要成就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在该研究所一共诞生了7位诺贝尔奖得主。除科学研究外,冷泉港实验室还參與了一些教育計畫。如今,约有300位研究人员在冷泉港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冷泉港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农杆菌属

农杆菌属(学名:Agrobacterium),又称土壤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一个属,常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导致植物根瘤的产生,该属以向植物导入DNA的能力而闻名,因此农杆菌属也是用于改良植物的重要工具。其中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是本属中最常研究的种系。 Category:根瘤菌目 Category:生物技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农杆菌属 · 查看更多 »

内含子

内含子(Intron)是一个基因中非编码DNA片段,它分开相邻的外显子。更精确的定义是:内含子是阻断基因线性表达的序列。DNA上的内含子会被转录到前体RNA中,但RNA上的内含子会在RNA离开细胞核进行转译前被剪除。在成熟mRNA被保留下来的基因部分被称为外显子。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是前者区别原核生物的特征之一。 内含子可能含有“旧码”,就是在演化过程中丧失功能的基因部分。正因为内含子对转译产物的结构无意义,它比外显子累积有更多的突变。 内含子在选择性剪接扮演重要角色,一个基因可以因此而产生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归根到底,是在剪接过程中同一段DNA,有时被看作外显子,有时则是内含子。 有一种特殊的内含子,被称作自剪接内含子(核酶),它可以通过自身作用被切除,來离开mRNA。 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比例因种而异。河鲀的内含子比较少。 但内含子与“垃圾DNA”不同,垃圾DNA亦即那些基因以外的序列,还未被发现有任何功能的DNA,但可能是参与基因调控和选择性剪接的调控。但若内含子对应的mRNA片断没有被除去,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突变。如一种植物,科学家抑制了剪切酶的活性而保留了其mRNA中一段内含子。结果,该植物的雌蕊发育不正常。而雄蕊却出现了雌蕊的特征。 “马赛克基因”,就是说编码的DNA片断(外显子)被非编码区域(内含子)隔开,该概念是1977年由Hogness,Mandel和Chambon提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内含子 · 查看更多 »

内源性病毒元件

内源性病毒元件(Endogenous viral element,EVE)是指非病毒生物体的生殖系基因组中一些来源自病毒的DNA序列。其形成之前可能是感染生物体的病毒的整个基因组(原病毒),或病毒基因组的一些片段。当病毒的DNA序列融入到生殖细胞的基因組后,就可以随着生殖遺傳到宿主的下一代,直到内源化为宿主基因的一部分,称为内源性病毒元件。 对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和一些在内源化之后仍有能力复制的原病毒而言,其复制活性可使它们在宿主基因组中不断扩增。而对于非逆转录病毒而言,整合入生殖细胞的基因組是很稀有的事件,而且通常只有部分基因组片段被整合,通过这些片段很难再得到原来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但仍有被转录和翻译的可能性。 Category:病毒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内源性病毒元件 · 查看更多 »

减数分裂

減數分裂(meiosis)是一種特殊的細胞分裂方式,會使得染色體的數目減半,製造出單倍體細胞,每條染色體源自於其親代細胞 。這個過程會發生在所有以有性生殖進行繁殖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真核生物體內,包括動物、植物、以及真菌Bernstein H, Bernstein C, Michod RE (201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减数分裂 · 查看更多 »

凝膠電泳

凝胶电泳(英语:Gel electrophoresis)或称胶体电泳,是一种用于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以及其碎片的分离、分析技术。该技术被科学工作者用于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性质(大小、电荷、等电点)的分子。凝胶电泳通常用于分析用途,但也可以作为预处理技术,在进行质谱、聚合酶链式反应、克隆、DNA测序或者免疫印迹等检测之前,进行分子的纯化。 凝胶电泳在用于分离核酸分子时,带有负电荷的核酸分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穿过凝胶组成的网格。由于较小的分子更容易通过网孔,较小的分子凝胶基质中穿行地更快,并且可以移动得更远。这与分子筛的现象类似。 在分离蛋白质分子时,蛋白质分子往往由于太大而不能穿过凝胶中的网孔,因此蛋白质的分离是依靠蛋白质分子上带的电荷来进行的。 除了分离核酸和蛋白质等分子,凝胶电泳还可以用于分离纳米微粒。 之所以选用凝胶而不是液体作为电泳的介质,有以下因素的考量:首先,外加电场可以引起液体的热对流,在胶体中这种对流会被抑制;其次,有的凝胶可以起到一种分子筛的作用;凝胶还可以延缓分子穿越的速度,并且能在电泳后保持分离结果,为后续的染色提供机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凝膠電泳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珍妮薇

凯瑟琳·珍妮薇舰长(Captain Kathryn Janeway)是《星际旅行:航海家号》中的一名主角,她是联邦星舰航海家号 (NCC-74656)的舰长,由凯特·慕格扮演。她是第一位成功地率领星舰横越第四象限的星际联邦舰长。在长达七年的重返--地球旅途中,她和她的船遭遇了上百的未知星球与未知文明。同时,她与她的船员们还深入过博格人的领空,并最终幸存了下来。 在《星际旅行X:复仇女神》电影中,她升任中将。她是星际旅行系列中第一位担任主角船舰长的女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凯瑟琳·珍妮薇 · 查看更多 »

凋亡诱导因子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简称为AI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黄素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涉及到非胱天蛋白酶依赖型细胞凋亡途径的引发,可以使得细胞的染色体凝聚及DNA的片段化。同时它又扮演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的角色。凋亡诱导因子的另一个功能是在细胞凋亡时调节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它通常位于线粒体外膜从而与细胞核隔绝开来。然而,当线粒体受损时,凋亡诱导因子就会移动到胞质溶胶与细胞核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凋亡诱导因子 · 查看更多 »

啟動子

啟動子(promoter)在遺傳學中是指一段能使基因進行轉錄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啟動子可以被RNA聚合酶辨認,並开始轉錄。在核糖核酸(RNA)合成中,啟動子可以和决定转录的开始的转录因子产生相互作用,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包含核心启动子区域和调控区域,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繼而控制細胞开始生產哪一種蛋白質。 启动子本身并无编译功能,但它拥有对基因轉譯胺基酸的指挥作用,就像一面旗帜,其核心部分是非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指挥聚合酶的合成,这种酶指导RNA的复制合成。因此该段位的启动子发生突变(变异),将对基因的表达有着毁灭性作用。 完全的啟動子稱為規範序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啟動子 · 查看更多 »

六甲蜜胺

六甲蜜胺(Altretamine)是一种化疗药物,属三聚氰胺(蜜胺)的衍生物。它在1990年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以Hexalen的商品名上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六甲蜜胺 · 查看更多 »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Common descent)是指一群生物體擁有最近共同祖先的情況。在進化論中,所有地球上的生命源於或最後共同祖先基因池。这个祖先首先演变成细菌,接着是古细菌,最后是真核生物。所以,原生生物比真核生物更早出现于地球。这个结论物从分析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所得出的结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共同起源 · 查看更多 »

共同演化

在生物學上,共演化是指「一項生物學的性質因另一項生物學的性質變化而隨之變化」。共演化可以發生在許多生理學上的層次,如微觀下蛋白質中胺基酸之序列,如巨觀下不同生物的性狀變化。在共演化的過程中,一項生物對另一項生物施予天擇壓力,進而影響後者的演化過程。不同物種之間的共演化現象包括了宿主與寄主的寄生關係,以及許多隨時間生物發生突變的例子。演化的過程常與非生物因子有所關聯,如氣候變遷,但這種演化過程並不屬於共演化(因為氣候並非生物且不隨生物演化的動力而改變)。共演化出現在許多種生理間的關係,如捕食與被捕食關係、共生關係、寄生關係等,但仍有許多生物理關係則難以釐清,例如一個物種被其它多種物種影響而其中每個物種又個自受其它物種所影響。諸如此類複雜的演化過程被稱為「擴散式共演化」。簡單的來說,共同演化是一場掠食者與獵物間永無止盡的演化軍備競賽(:en:Evolutionary arms race)。共同演化也包括寄主與寄生蟲間的演化,互利共生的行為可能會在這過程中發生。 共同演化的例子包括風蘭類蘭花與非洲蛾類間的授粉關係。蛾類需要蘭花的花蜜生存,蘭花也要依靠蛾類散佈花粉以繁衍下一代。這種既競爭又互利的演化過程導致蘭花發展出極深的花冠,蛾類也相對應演化出極長的口器。 共同演化也發生於掠食者與獵物間,如粗皮渍螈(Taricha granulosa)與帶蛇(Thamnophis sirtalis)間。蠑螈會在皮膚上分泌神經毒素,而帶蛇則發展出對抗毒素的抵抗力(沒有毒素抵抗力的個體都被"選擇"掉了)。這樣的競爭演化結果導致蠑螈身上的毒素越來越毒,而帶蛇對於神經毒素的抵抗力也越來越強。 關於地球史中大尺度的生物演化,鮮有證據支持共演化參與其中,因為其中的非生物因子(如大滅絕)對大多數生物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然而,在族群或物種間的共演化證據則相對充足。例如早在達爾文的著作《物種原始》及《蘭花的授粉》中已經對共演化有了簡單的描述,又如病毒及其寄主的關係也可能是許多共演化的結果。 最初,共演化只是生物學上的概念,但已經被應用至其中相似的領域,如電腦科學及宇宙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共同演化 · 查看更多 »

共生體學說

共生体學說(Symbiogenesis),也叫內共生學說(endosymbiotic theory),是關於真核生物細胞中的一些自主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起源的學説。根據這個學説,它們起源於共生於真核生物細胞中(之内)的原核生物。這種理論認爲線粒體起源於好氧性細菌(很可能是接近於立克次體的變形菌門細菌,特別是(Pelagibacterales)),而葉綠體源於内共生的光合自營原核生物的藍細菌。這個理論的證據非常完整,目前已經被廣泛接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共生體學說 · 查看更多 »

元基因組學

元基因组或總體基因體學()是一門直接取得環境中所有遺傳物質的研究。研究領域廣泛,也可稱為環境基因體學、生態基因體學或群落基因體學。在早期研究微生物基因體必須將環境基因DNA或RNA轉殖進入大腸桿菌體內,利用複製選殖方式,分析在自然環境中複製選殖特定基因(通常為16S rRNA)的多樣性。但是,這樣的工作表明,絕大多數的微生物生物多樣性已被基於複製選殖的方法所遺漏。最近的研究使用“霰彈槍”或PCR定向測序來獲得來自所有樣本社區所有成員的所有基因的大部分無偏差的樣本基因。由於其能夠揭示以前隱藏的微生物多樣性,總體基因體學提供了一個強大的鏡頭,用於觀察微生物世界,這些微生物世界有可能徹底改變對整個生命世界的理解。隨著DNA測序的價格不斷下降,總體基因體學現在允許微生物生態學以比以前更大的規模和細節進行調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元基因組學 · 查看更多 »

先天免疫系統

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又稱為「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非專一性防禦」,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及相关机制,可以以非特异性的方式抵御外来感染。先天免疫系统的细胞会非特异地识别并作用于病原体。与後天免疫系統不同,先天免疫系统不会提供持久的保护性免疫,而是作为一种迅速的抗感染作用存在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之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先天免疫系統 · 查看更多 »

先父遗传

先父遗传(telegony)是一个倍受怀疑的遗传理论。该理论认为,亲代会继承其母亲前任配偶的特征;因此,寡妇和再婚女性的子女有可能携带其前任丈夫的性状。尽管在19世纪名噪一时,但该观点违背现代对遗传和遗传学的认知。基于不同物种进行的实验,均未发现子女会继承母亲前任配偶特征的任何证据,基于人类家庭亲子相似程度的统计调查也否定了该观点。自从20世纪以来就很少有生物學家宣布已經證明先父遺傳,並在相關的學術會議上提出。该理论早已被21世纪遗传学证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先父遗传 · 查看更多 »

光照治療

光照治療(Phototherapy)指的是日光或是以特定波長的光(例如:雷射光)為光源來做治療,本篇主要介紹以紫外线(UV)為光源的治療方式。所謂UV是指光波長在約200~400nm範圍,其中又分UVA、UVB、UVC等不同波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光照治療 · 查看更多 »

光裂合酶

光裂合酶(Photolyases,EC 4.1.99.3)為一種DNA修復酵素,專門修復遭受紫外線破壞的DNA。此酵素的作用需要可見光的協助,最好是在藍紫光下,此現象稱為光致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 由系統發生學來看,光裂合酶為一個相當古老的酵素,從細菌、真菌,到動物體內都有,在植物體內尤為重要。但人和其他胎盤哺乳類體內卻改以另一種較無效率的核苷酸切除修復法來取代光裂合酶,因此並無此酵素活性。 在DNA中,相鄰的胸腺嘧啶受到紫外線的照射時,會形成共價鍵,形成環丁烷橋,稱為胸腺嘧啶二聚體,導致基因病變。光裂合酶會接在DNA上,切除胸腺嘧啶二聚體。 Photolyases are flavoproteins and contain two light-harvesting cofactor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光裂合酶 · 查看更多 »

光鑷

光鑷或光鉗(英文:optical tweezers)是一種通過高度聚焦激光束产生力(量级通常为皮牛顿级)移動微小透明物體的裝置。其中把持物體的區域也稱爲光阱(optical trap),相應的技術稱作光學捕捉(optical trapping)。這種技術可以用於移動細胞或病毒顆粒,把細胞捏成各種形狀,或者冷卻原子。由于光镊的力可以精准地直接作用于细胞甚至更小的目标,光镊在生物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光鑷 · 查看更多 »

克隆

克隆(Clone)在廣義上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在园艺学上,克隆是指通过营养繁殖产生的单一植株的后代,很多植物都是通过克隆这样的无性生殖方式从单一植株获得大量的子代个体。在生物學上,是指選擇性地複製出一段DNA序列(分子克隆)、細胞(細胞克隆)或是個體(個體克隆)。 克隆一个生物体意味着创造一个与原先的生物体具有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新生物体。目前,现代生物学背景下,这通常包括了体细胞核移植。在体细胞核移植中,卵母细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从被克隆生物体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通常卵母细胞和它移入的细胞核均应来自同一物种。由于,细胞核几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遗传信息,宿主卵母细胞将发育成为在遗传上与核供体相同的生物体。粒线体DNA这里虽然没有被移植,但相对来讲粒线体DNA还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克隆 · 查看更多 »

克隆人

複製人(human cloning,--),是用克隆技术来複製出一个和被複製的人相同基因的一个人或者部分组织,是一種无性生殖。克隆人这个术语一般用来指人工的克隆人;是通过自然的複製方式来发生的「克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克隆人 · 查看更多 »

克萊格·凡特

约翰·克萊格·凡特(John Craig Venter,又譯奎格·文特,常寫成J.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克萊格·凡特 · 查看更多 »

克麗斯塔·哈里遜謀殺案

克麗斯塔·利亞·哈里遜謀殺案(Murder of Krista Lea Harrison)於1982年7月17日在美國俄亥俄州發生,本案經過調查兩年後仍然未尋獲兇手,直至1984年,44歲的羅伯·安東尼·布爾(Robert Anthony Buell)才被判決犯下謀殺罪行。哈里遜案曾經在電視節目《》的《物證:克麗斯塔·哈里遜案》上亮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克麗斯塔·哈里遜謀殺案 · 查看更多 »

克里特島矮猛犸

克里特島埃猛獁(英語:Cretan dwarf mammoth ,學名:Mammuthus creticus)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猛犸象,同時它是最小的一種猛犸象。 根據2006年的DNA研究,計劃將本劃歸古菱齒象亞屬的這一物種的學名“Palaeoloxodon creticus”改作“Mammuthus creticus”(Bate, 1907).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克里特島矮猛犸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Cristoforo Colombo),),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熱那亞共和國(今意大利西北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 查看更多 »

前人

前人(学名:Homo antecessor),又名先驅人,是已滅絕的人屬品種,是歐洲中最古老之一,其中以德馬尼斯的最為古老。最完整的化石是在西班牙發現的一個上頜骨,相信是屬於一個10歲大的個體。經測年後估計是屬於78-85.7萬年前。他的腦部平均約有1000立方厘米大。於1994年至1995年間,在西班牙的阿塔普埃卡共發現了80個來自6個個體的化石,可能是屬於前人的。在這個位點發現的很多骨頭都有切口,估計他們可能是同類相食的。很多人類學家相信前人是與60-25萬年前歐洲海德堡人同一人種,或是其直系祖先。有指前人就是尼安德塔人及智人的最後共同祖先。現時在非洲並沒有發現前人的標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前人 · 查看更多 »

前信使核糖核酸

前信使RNA(Precursor mRNA,简称为前mRNA、mRNA前體)是一种未成熟的单链信使核糖核酸(mRNA)。前mRNA是从细胞核中的DNA模板通过转录而合成的。前mRNA构成了不均一核RNA(或称为核内异质RNA或核内不均一RNA,简称为hnRNA)数量上的主体。hnRNA这一术语通常被用作为前mRNA的同义词,尽管,在严格的意义上说,hnRNA可以包含那些并不最终成为胞浆中mRNA的细胞核RNA转录物。 一旦前信使RNA被完全加工完成,他就被叫做“成熟信使RNA”、“成熟mRNA”或被直接称为“mR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前信使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英文:Prostate cancer)是出自前列腺的惡性腫瘤。大多數前列腺癌生長速度較為緩慢,但仍有些生長相對快速。癌細胞可轉移到骨頭和淋巴結等部位。前列腺癌早期可能沒有症狀,晚期可導致排尿困難、尿血、背痛、等症狀。前列腺肥大也會導致類似的症狀。晚期症狀還包括因紅細胞數量低導致的疲倦。 前列腺癌的風險因子包含高齡、家族病史、種族等 -->。約99%的病例中患者年齡超過50歲 -->。父、母、手足等親屬患有本病時,發病風險較常人高出2至3倍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顯示美國非裔前列腺癌發病率最高,歐裔其次,亞裔族群前列腺癌發病率最低 -->。其他風險因子包含飲食中包含大量乳肉制品(紅肉、加工肉品、乳製品)或缺乏某些蔬菜。前列腺癌可由活體組織切片確診。醫學影像技術可檢測癌細胞是否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效果尚不明確。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檢測可增加癌症檢測率,但不會降低死亡率。由於大多數確診的前列腺癌沒有症狀,(USPSTF)為防止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而不建議使用PSA檢測。USPSTF認為檢測的益處並不超過可能存在的弊端。可能降低較低級的前列腺癌風險,但並不影響高風險前列腺癌,因此不建議用於預防前列腺癌。帶有礦物質或維生素的補充劑對前列腺癌風險沒有作用。 大多數前列腺癌病例可安全通過或追查 -->。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這幾種療法可以合併運用,當癌細胞僅存在於前列腺內部時本病有治癒可能。對於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的患者,可使用鎮痛藥、以及靶向治療 -->。前列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癌症的侵略性與癌細胞的擴散情況 -->。大多數前列腺癌患者並不會最終因前列腺癌而去世。在美國,前列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約為99%。在全世界,前列腺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也是男性與癌症相關的第五大死因。在2012年,約有110萬男性患前列腺癌,又有30.7萬人因前列腺癌去世。前列腺癌在84個國家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且更常發於已開發國家,但開發中國家的患病率正在上升。因PSA檢測的推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前列腺癌的發現率顯著提升。研究顯示並非死於前列腺癌的60歲以上男性,約30%至70%已有前列腺癌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前列腺癌 · 查看更多 »

剪接體

剪接體(Spliceosome)是一種由RNA與蛋白質剪接體次單位所組成的超大型複合物,用來將mRNA序列中转录自DNA模板的內含子移除,並將剩餘的外顯子連接起來(此過程稱為剪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剪接體 · 查看更多 »

副傷寒

副傷寒是一種由腸道沙門氏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有三種血清型可造成該疾病。症狀與傷寒相當類似,且通常發生於接觸細菌後的6至30天。 通常會逐漸地在幾天內發展出高燒,其他像是感到虛弱、沒有食慾以及頭痛也都相當常見。有些人會在皮膚上表現出玫瑰色紅斑。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症狀將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有部分的人可能會攜帶著細菌卻不會遭受感染,即便如此,還是具備傳染其他人的能力。 傷寒和副傷寒的嚴重度相似,兩者所造成的熱病皆屬於腸熱。 副傷寒是由生長於 腸道和血液中的腸道沙門氏菌所引起,目前已知有A、B、C三種血清型。已感染者的糞便含有沙門氏菌,藉由汙染食物和水來傳播疾病。感染者很有可能在準備食物時,因為清潔不完全而污染食物。在公共衛生環境較差的擁擠城區,也容易傳播副傷寒。少數狀況下經由性接觸而傳染。人類是目前已知唯一會受感染的動物。根據血液、糞便或骨髓中或是偵測細菌脫氧核醣核酸的結果來進行診斷。培養腸道沙門氏菌並不容易。骨髓檢查是最為準確的。副傷寒與許多類似的疾病症狀相似,常見會與斑疹傷寒做鑑別診斷。 目前還未有針對副傷寒的疫苗,有報告指出有些許效用。不要使用被汙染的飲用水、改善公共環境衛生、常洗手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發生。目前可以使用阿奇霉素作為抗生素進行治療,但目前對於抗生素的耐受性高,相當常見。 副傷寒每年約影響六百萬人。在部分的亞洲是相當常見的疾病,但在已開發國家相當少見。大多為A型副傷寒,B型和C型副傷寒較為少見。2015年副傷寒造成將近59,200人死亡,僅略低於1990年的63,000人。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將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死亡率;如果接受治療的話,死亡率將在百分之一以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副傷寒 · 查看更多 »

副溶血弧菌

腸炎弧菌(學名:Vibrio parahaemolyticus),又稱為副溶血弧菌,屬於弧菌屬,是一種常見的病原菌。腸炎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的革蘭氏陰性菌,主要的棲息地在海水中。如果食用了遭此菌污染的海鮮,會引發食物中毒。 1950年,日本大阪發生了一起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食用遭腸炎弧菌污染的青魚乾。這次中毒造成272人中毒,其中20人死亡。此事件成為日本科學家藤野恒三郎發現腸炎弧菌的契機。在台灣、日本及東南亞,每年都有相當多的病患因食用被腸炎弧菌污染的海鮮而發生食物中毒,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副溶血弧菌 · 查看更多 »

勝利大決戰

《勝利大決戰》(V)最早是一齣1983年於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由肯尼斯·強森(Kenneth Johnson)編導的美國科幻電視迷你影集。它在1984年推出了一個續集,迷你影集《勝利大決戰之最後戰役》(V: The Final Battle),以及一季(1984-85)電視影集(原名也叫V,不過為了有所區分,有時候也叫它V: The Series)。各地在重播的時候,通常是將這三個作品接續播完,不特別區分名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勝利大決戰 · 查看更多 »

回到三國

《回到三國》(Three Kingdoms RPG)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科幻古裝電視劇,2012年TVB Amazing Summer劇集之一, 全劇共25集,由林峯、馬國明及楊怡領銜主演,監製为劉家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回到三國 · 查看更多 »

因贾兹

因贾兹(阿拉伯文:,意为“成功”、“成就”),出生于2009年4月8日 是一头雌性单峰骆驼,也是世界上第一头克隆骆驼。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骆驼繁殖中心的兽医及胚胎学专家尼萨尔·艾哈迈德·瓦尼博士于2009年4月14日宣布,经过克隆代孕母体378天“不太复杂的”妊娠,小骆驼成功诞生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因贾兹 · 查看更多 »

固体

固體是物質存在的一種狀態,是四種基本物质状态之一。與液體和氣體相比,固體有固定的體積及形狀,形狀也不會隨著容器形狀而改變。固體的質地較液體及氣體堅硬,固體的原子之間有緊密的結合。固體可能是晶体,其空間排列是有規則的晶格排列(例如金屬及冰),也可能是無定形體,在空間上是不規則的排列(例如玻璃)。一般而言,固体是宏观物体,一个物体要达到一定的大小才能夠被称为固体,但是对其大小無明确的规定。 物理學中研究固體的分支稱為固体物理学,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材料科学探討各種常見固體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固體化學研究固體結構、性質、合成、表徵等的一門化學分支,也和一些固體材料的化學合成有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固体 · 查看更多 »

固綠FCF

固綠FCF是一種海綠色的三芳基甲烷食用色素。 固綠FCF可以作為马松三色染色法(Masson's trichrome stain)的亮綠SF淡黃的代替品,其顏色更明快且不容易褪色。它也在酸萃取DNA之後在鹼環境下用作組蛋白的定量染色劑。在電泳中用作蛋白質染色劑。最大吸收量是625nm。 內臟很難吸收固綠FCF。 雖然它可以用來染蔬菜、果凍、醬汁和其他很多食物,歐盟和一些其他國家依然禁止使用固綠FCF作為食物染色劑。 在美國其使用也受到了限制。日本厚生省則將之分類為天然存在的添加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固綠FCF · 查看更多 »

四進位

四進制是以4为底數的進位制,以 0、1、2 和 3 四個數字表示任何實數。 四進制與所有固定底數的記數系統有著很多共同的屬性,比如以標準的形式表示任何實數的能力(近乎獨特),以及表示有理數與無理數的特性。有關屬性的討論可參考十進制和二進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四進位 · 查看更多 »

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學名:Pan paniscus),又名倭猩猩、僰猿、矮黑猩猩或巴諾布猿,是黑猩猩屬下的兩種動物之一,起先倭黑猩猩被認為和黑猩猩是同種生物,直到1920年代,才有人察覺兩者的不同,而將之列為一獨立的物種。雖然「黑猩猩」一詞有时指的是黑猩猩屬下的所有生物,但該詞多特指同屬的另一種生物——普通黑猩猩(Pan troglodytes)。为避免与黑猩猩混淆以及突出其独立物种的地位,一些机构现建议使用「倭猩猩」作为中文名。現今倭黑猩猩僅存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野生且瀕危。和黑猩猩一樣,倭黑猩猩同屬最接近人類的物種之一。因黑猩猩屬動物皆不善游泳,可能導致了1.5-2百萬年前分居於剛果河南北的倭黑猩猩與黑猩猩的演化差異。 德國解剖學家Ernst Schwarz曾分析研究比利時特爾菲倫博物館的當時人們认为屬于青年黑猩猩的顱骨,這使他被譽為倭黑猩猩的發現者。Schwarz於1929年出版其發現。在1933年,美國解剖學家Harold Coolidge提供了對倭黑猩猩更詳盡的敘述,並將之提升至獨立物種的地位。該種的獨特之處在於較長的雙腿、分區的頭髮、母系社會文化、以及性行為在社會中的獨特意義。 這種靈長目動物主要以水果為食(),輔食樹葉,有時則食用小型脊椎動物(諸如鼯鼠或麂羚的幼兒)以及無脊椎動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倭黑猩猩 · 查看更多 »

噪吮蜜鳥

噪吮蜜鳥(學名:Philemon corniculatus)是一種分佈於新畿內亞和澳大利亞東部的鳥類,屬雀形目吸蜜鳥科。它是該屬鳥種中其中一種頭部沒有羽毛的品種。其色棕灰,在黑色無毛的頭上有一明顯突起,以昆蟲和花蜜為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噪吮蜜鳥 · 查看更多 »

噬菌体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病毒的一種,其特別之處是專以細菌為宿主,較為熟知的噬菌體是以大腸桿菌為寄主的T2噬菌體。 跟別的病毒一樣,噬菌體只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大部分噬菌體還長有「尾巴」,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宿主體內。超過95%已知的噬菌體以雙螺旋結構的DNA為遺傳物質,長度由5,000個碱基对到5,000,000個碱基对不等;餘下的5%以RNA為遺傳物質。正是通過對噬菌體的研究,科學家證實基因以DNA為載體。(见赫希-蔡斯实验)整個噬菌體的長度由20納米到200納米不等。它們的基因組可含有少至四個、多至數百個基因。在注射其基因組進入細胞質後,噬菌體在細菌內複製。噬菌體是在生物圈中最常見的和多樣化的實體。 噬菌體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體,而且經常都伴隨着細菌。通常在一些充滿細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動物的內臟裡,都可以找到噬菌體的蹤影。目前世上蘊含最豐富噬菌體的地方就是海水。在海平面,平均每毫升的海水即含有9×108個病毒粒子(virions),並使海水中70%的細菌受到噬菌體的感染。 噬菌体的命名是由希腊语词汇“吞噬”(φαγεῖν)的首字母Φ開始,然後加上一組序號。 在蘇聯、中歐和法國,噬菌體都曾用作抗生素的替代品,作為醫療用品的時間超過90年。英国广播公司 地平线系列(1997年):The Virus that Cures,一部关于噬菌体药物的纪录片。噬菌體治療已經被更多國家的醫師接受,它們被看作是對於許多細菌的菌株可能的治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噬菌体 · 查看更多 »

噬菌体展示技术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将编码“诱饵”的 DNA 片段插入噬菌体基因组,并使之与噬菌体外壳蛋白编码基因或其他结构基因相融合,然后用该重组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菌,复制形成大量带有杂合外壳蛋白(或其他结构蛋白)的噬菌体颗粒,从而捕获 cDNA 表达文库中与“诱饵”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噬菌体展示技术 · 查看更多 »

BLAST (生物資訊學)

生物信息學中,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它是一個用來比對生物序列的一級結構(如不同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或不同基因的DNA序列)的算法。 已知一個包含若干序列的資料庫,BLAST可以讓研究者在其中尋找與其感興趣的序列相同或類似的序列。 例如如果某種非人動物的一個以前未知的基因被發現,研究者一般會在人類基因組中做一個BLAST搜索來確認人類是否包含類似的基因(通過序列的相似性)。BLAST演算法以及實現它的程序由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Eugene Myers、Stephen Altschul、Warren Gish、David J. Lipman及Webb Miller博士開發的。 研究者利用BLAST來解决的其他問题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BLAST (生物資訊學) · 查看更多 »

BOINC

伯克利開放式網絡計算平台(Berkeley Open Infrastructure for Network Computing,簡稱BOINC)是目前主流的分佈式計算平台之一,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學系發展出的分散式計算系統。原本專為SETI@home項目而設計,目前納入的領域包括數學、醫學、天文學和氣象學等。BOINC匯集全球各地志願者的電腦或移動裝置,提供運算能力給研究者。截至2017年3月,BOINC在全世界有約815,912台活躍的主機,提供約18.971PetaFLOPS的運算能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BOINC · 查看更多 »

C (消歧義)

C是拉丁字母中的第3個字母。 在其他的領域,C可以代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C-DNA

C-DNA又稱C型DNA,是一種DNA雙螺旋型態,目前已知C-DNA與B-DNA(自然界最常見的DNA型態)有相似的構象。會出現於含鋰離子,且溼度較低的狀態下。研究顯示,B與C兩型的DNA實際上都含有兩種稍有不同的構型,分別稱為B-I與B-II,其中B-DNA的B-II含量約佔10%;C-DNA的B-II則大約佔了40%以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DNA · 查看更多 »

C值

C值(英語:C-value)是指真核生物細胞中,單倍細胞核(受精卵或二倍體體細胞中的一半量)裡所擁有的DNA含量。有時候C值和基因組大小兩個用詞可替換使用,不過對於多倍體而言,C值可能是指同一個細胞核中的兩個基因組。 一个物种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的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值。.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值 · 查看更多 »

CccDNA

cccDNA即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是一种有三级结构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最早是在噬菌体中发现的,而在自然界中被DNA病毒(如多瘤病毒科)感染的其它细胞中也有发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ccDNA · 查看更多 »

CpG寡脱氧核苷酸

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s,CpG ODN)是短的单链DNA分子,其序列包含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紧接着一个 鳥嘌呤脱氧核苷酸 ("G"),"p"是指两者之间的磷酸二酯鍵链接。当CpG寡脱氧核苷酸处于未甲基化的状态时,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未甲基化的CpG ODN是一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因为其在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中很稀有,而在微生物的基因组中很丰富。。CpG ODN是公认的模式识别受体(PRR)Toll样受9(TLR9)的配体,TLR9只在人类和其他较高的灵长类动物的B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中表达。.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pG寡脱氧核苷酸 · 查看更多 »

CpG岛

CpG島(CpG islands)是指DNA上一個區域,此區域含有大量相聯的胞嘧啶(C)、鳥嘌呤(G),以及使兩者相連的磷酸酯鍵(p)。哺乳類基因中的啟動子上,含有約40%的CpG島(人類約70%)。一般CpG島的長度約300到3000個鹼基對(bp)。 常用的正式定義是指一個至少含有200bp的區域,其中GC所佔比例超過50%,且CpG的觀察值/預測值比例必須高於0.6。此部份的CpG島與基因相連,可用來作為限制酶的辨識位置。 几乎管家基因都含有CpG岛;一般位于基因的5’端区域;大多数CpG岛是未甲基化的;CpG岛中的核小体中H1含量低,其他组蛋白被广泛乙酰化,并具有超敏感位点;未甲基化CpG岛可能说明基因具有潜在活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pG岛 · 查看更多 »

CRISPR

CRISPR(IPA:/ˈkrɪspər/;DJ:/ˈkrispə/;KK:/ˈkrɪspɚ/)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类基因组,该类基因组中含有曾攻击过该细菌的病毒的基因片段。细菌通过这些基因片段来侦测并抵御类似病毒的攻击,摧毁其DNA。这类基因组是细菌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这类基因组,人类可以准确有效地编辑有机体内的部分基因,也即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系統,為目前發現存在於多數細菌与绝大多数的古菌中的一種後天免疫系統,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全名為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複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 目前已發現三種不同類型的 CRISPR/Cas系統,存在于大约40%和90%已测序的细菌和古菌中。其中第二型的組成較為簡單,以Cas9蛋白以及嚮導RNA(gRNA)為核心的組成。 Cas9是第一个被廣泛應用的CRISPR核酸酶,其次是Cpf1,其在的CRISPR/Cpf1系统中被发现。其他这样的系统被认为存在。 由於其對DNA干擾(DNAi)的特性(参见RNAi),目前被積極地應用於遺傳工程中,作為基因體剪輯工具,與鋅指核酸酶(ZFN)及類轉錄活化因子核酸酶(TALEN)同樣利用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HEJ)的機制,於基因體中產生脱氧核醣核酸的雙股斷裂以利剪輯。二型CRISPR/Cas並經由遺傳工程的改造應用於哺乳類細胞及斑馬魚的基因體剪輯。其設計簡單以及操作容易的特性為最大的優點。未來將可應用在各種不同的模式生物當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RISPR · 查看更多 »

CRISPR/Cpf1

CRISPR/Cpf1 是一种DNA编辑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与之前的CRISPR/Cas系统类似。CRISPR/Cpf1也是利用了原核生物对噬菌体的获得性免疫机制来进行基因编辑。由于Cpf1蛋白是一种比Cas9蛋白更小而且更简单的核酸内切酶,这样把CRISPR/Cpf1系统植入待修改基因的细胞就相对更容易,CRISPR/Cpf1可能是一种比CRISPR/Cas9更好的基因编辑工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RISPR/Cpf1 · 查看更多 »

Crossover

Crossover可能指以下事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Crossover · 查看更多 »

皇后大學 (加拿大)

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又譯女王大學)創始于加拿大建國前二十六年,西元1841年十月十六日,以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命名,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京士頓市,是一所加拿大的頂尖公立大學。皇后大學在安大略省擁有超過十四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並在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東薩塞克郡校區擁有Herstmonceux城堡,該城堡自公元1957年到1988年曾是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的所在地。 皇后大學每年約有兩萬三千名的在校生。在全世界各地以及全加拿大各處都有皇后大學校友的蹤跡。每年亦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專體育競賽中看見由皇后大學派出的校隊爭取榮譽,並以「黃金蓋爾人」著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皇后大學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石圍角邨

石圍角邨(Shek Wai Kok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荃灣新市鎮的荃灣區荃灣東北的城門谷石圍角的石圍角路,鄰近荃灣市中心,為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公共屋邨,於1980年落成並且於同年入伙。石圍角邨共有8座樓宇,總人口約17,200人。現時,石圍角邨是由香港房屋署直接管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石圍角邨 · 查看更多 »

石班瑜

石班瑜為台灣男性配音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石班瑜 · 查看更多 »

矛尾魚

矛尾魚,又名拉蒂邁魚,是矛尾魚屬(学名:Latimeria)的魚類。原以為腔棘魚已經全面滅絕,但於1938年在巡視漁民捕魚時竟發現了活生生的西印度洋矛尾魚(L.),後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獲,故被稱為「活化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矛尾魚 · 查看更多 »

环形细菌染色体

环形细菌染色体是指呈环形DNA分子的细菌染色体。和大多数真核生物的线性DNA不同,典型的细菌染色体是环形的。 大多数细菌的染色体组由环形的DNA分子构成,这种DNA是没有自由端的。自由端将会给DNA的复制及其稳定性带来巨大困难。含有带DNA端或端粒(大多数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的细胞,进化演变出了复杂的机制来克服这些困难。 然而,环形的染色体也给细胞带来了其他的挑战。复制后,两个子代环形染色体有时可能会依然相互连接着或纠缠在一起,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得在细胞分裂时两个子代细胞均能获得完整的染色体副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环形细菌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环醇假说

环醇假说(cyclol hypothesis),為第一个折叠的球状蛋白质结构模型概念 ,这是多萝西·林奇在20世纪30年代基于三个假设提出的。首先,该假设假设两个肽键由Cyclol反应交联而成(图1),这些交联键是共价的肽的同系物之间的氢键,而非“共价键”。这些反应已被发现存在于麦角肽和其他化合物中。第二,该假设提出在某些条件下,氨基酸会自然地在最大数量上进行Cyclol交联反应,生成Cyclol分子(图2)和Cyclol结构(图3)。这些Cyclol分子和Cyclol结构从来没有被观察到。最后,该假设认为球状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对应的正多面體和半规则的多面体形成的Cyclol结构是没有自由边缘的。这种“封闭式的Cyclol”分子也没有被观察到。 尽管后来的数据表明,这种本源的球状蛋白质结构需要被修正,几种元素的Cyclol模型也得到了验证,比如Cyclol反应本身和该假设,即疏水性相互作用主要负责蛋白质的折叠。Cyclol假设是一个更精确的DNA双螺旋结构和蛋白质二级结构模型假设,同时激励许许多多的科学家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相关问题。Cyclol假设的提出和测试也为经验证伪性作为科学方法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环醇假说 · 查看更多 »

玉山杜鵑

玉山杜鵑,別名森氏杜鵑、紅星杜鵑。為台灣特有種常绿灌木或喬木,原產於臺灣中央山脈、玉山山脈海拔1700-3800公尺的山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玉山杜鵑 · 查看更多 »

王嘉梅命案

王嘉梅命案,發生于2008年4月27日的香港,17歲女死者王嘉梅被殺害後遭殘忍肢解,並且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的肉檔出售,事件在香港社會引起了極大轟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王嘉梅命案 · 查看更多 »

王倬

王倬(James C. Wang,),出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生物化學家,曾經當選1982年中央研究院院士與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6年至1987年間的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所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王倬 · 查看更多 »

灰原雞

原雞(Gallus sonneratii)是一種分布于印度的原鸡属物种,是原鸡、黑尾原鸡等的近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灰原雞 · 查看更多 »

灰北極熊

北極熊或北极灰熊是灰熊跟北極熊的雜交後代,这不多见的现象在野外或人为环境中均有出现,而且这类杂交种的后代均具备完整的生殖能力,显示北极熊与棕熊之间的生殖隔离并不完整,两者的关系比人类之前所认为的还要紧密,因此一些分类学家认为北极熊可以被视作棕熊的亚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灰北極熊 · 查看更多 »

灵长动物

真灵长大目(Euarchonta)是灵长总目的一个演化支,包含了树鼩目、皮翼目、灵长目及史前的更猴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灵长动物 · 查看更多 »

珍珠疹

莖珍珠狀丘疹(Hirsuties papillaris genitalis),又稱為珍珠狀陰莖丘疹、陰莖珍珠樣丘疹、珍珠樣陰莖丘疹(Pearly penile papules)、陰莖多毛樣乳頭瘤、冠狀溝或龜頭丘疹,也有學者稱為毛狀陰莖或多乳頭狀陰莖。目前學者大多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變異,所以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也不會通過性交感染和傳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珍珠疹 · 查看更多 »

琳·馬古利斯

琳·馬古利斯(Lynn Margulis,也译作林恩·马古利斯,姓或譯作瑪格麗斯,),美國生物學家,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地球科學系的大學教授,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第一任妻子。著名於有關真核生物起源的理論,也是現今生物學所普遍接受的內共生學說的主要建構者,此學說解釋了細胞中某些胞器,如粒線體的由來。她發現動物,植物和真菌都源於原生生物。 1983年她获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还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並曾在1999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在最近的一些著作中,馬古利斯提倡所有生物之間存在著共生與合作,並將其與英國環境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的蓋亞假說連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琳·馬古利斯 · 查看更多 »

理查三世 (英格兰)

查三世(Richard III,),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他是愛德華四世之弟,封格洛斯特公爵,同時也是約克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他在博斯沃思原野战役的敗戰,為玫瑰戰爭與金雀花王朝畫上句點。其兄愛德華四世過世後,理查曾短暫以護國公的身分替愛德華四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攝政,隨後將愛德華五世與他的手足,舒茲伯利的理查(即第一任約克公爵)送進倫敦塔後奪權成功,並於1483年7月6日被加冕為英格蘭王。 歷史曾發生過兩場針對理查三世的大規模叛亂行動: 第一樁發生於1483年,由強烈反對愛德華四世的人士及支持理查三世稱王的亨利·斯塔福德,第二代白金漢公爵領導。這次事變很快就被理查三世平定,而白金漢公爵則在賽利斯伯利地區的牛頭旅館附近被斬首。第二樁發生於1485年,領導者是亨利·都鐸,第二任理奇蒙伯爵與其叔父賈斯伯·都鐸。叛軍成功登陸英格蘭,並於博斯沃思原野战役擊敗了理查三世。理查三世就此成為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與最後一個死在戰鬥中的英格蘭國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理查三世 (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砷生物化学

砷生物化学是指利用砷及其化合物(如砷酸盐)的生物化学过程。砷在地壳中丰度属中等。尽管砷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许多生物都能产生、代谢各种无机和有机砷化物。砷和其他元素(例如硒)一样有利有弊。有些含有有毒砷化物, 可能经由生化过程影响数百万人,Elke Dopp, Andrew D. Kligerman and Roland A. Diaz-Bone Organoarsenical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砷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砷酸鹽

砷酸鹽是所有帶有砷酸根離子(化學式:AsO43−)的化合物的統稱,包括砷酸形成的各种盐。砷酸鹽中,砷原子的氧化態為+5,所以砷酸鹽的系統命名作砷(V)酸鹽。 由於砷和磷都屬於元素週期表的第五族,且砷酸鹽和磷酸鹽的氧化態都是+5,所以砷酸鹽和磷酸鹽的化學性質甚為相似。砷酸鹽是中等強度的氧化劑,還原成亞砷酸鹽的标准电极电势為+0.56V。.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砷酸鹽 · 查看更多 »

硝酸铅

硝酸铅,IUPAC中文名称为硝酸铅(II),是铅的硝酸盐,通常呈无色晶体或白色的粉末。与其它二价铅盐不同,硝酸铅溶于水。大家通常把金属铅或氧化铅与硝酸反应制得硝酸铅,再进一步合成其它铅化合物。 在历史上,硝酸铅是从中世纪以Plumb dulcis的名字为人们所认识的,那时从金属铅或氧化铅通过硝酸制备硝酸铅的生产都是小规模的。到19世纪时硝酸铅在欧洲和美国就被商业化生产,当时主要是用做制造颜料的主要原料,但是因为有毒,所以逐渐被毒性较低的二氧化钛取代。其它工业用途是作为热稳定剂在尼龙、聚酯和热成像纸涂料中使用。大约自2000年左右,硝酸铅已开始被用于氰化物炼金法。 硝酸铅具有毒性,是一种氧化剂,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因此,它必须以适当的安全措施处理和保存,以防止吸入、误食和皮肤接触。因为它的危险性,硝酸铅的应用限制还在持续审议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硝酸铅 · 查看更多 »

硼砂

,舊亦作鵬砂,或称四硼酸钠,分子式Na2B4O7.10H2O,是非常重要的含硼矿物及硼化合物。通常为含有无色晶体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硼砂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作清洁剂、化妆品、杀虫剂,也可用于配置缓冲溶液、制作玩具鬼口水及制取其他硼化合物等。 硼砂常指四硼酸钠的十水合物,即Na2B4O7.10H2O,.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硼砂 · 查看更多 »

碱基对

碱基对是形成核酸DNA、RNA单体以及编码遗传信息的化学结构。组成碱基对的碱基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在DNA或某些双链R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碱基配对遵循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或者在RNA中的尿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这就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它常被用来衡量DNA和RNA的长度(尽管RNA是单链)。它还与核苷酸互换使用,尽管后者是由一个五碳糖、磷酸和一个碱基组成。 鹼基對通常簡寫做bp(base pair);千鹼基對 為kbp,或簡寫作kb(對於雙鏈核酸。對於單鏈核酸,kb指千鹼基);兆鹼基对即百萬對鹼基簡寫作Mbp。 人类也成功的将人造碱基对加入到了DNA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碱基对 · 查看更多 »

碳基生物

碳基生物(Carbon-based life)是指以碳元素为有机物质基础的生物。在构成碳基生物的氨基酸中,连接氨基与羧基的是碳元素,所以称作碳基生物。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物都属于碳基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碳基生物 · 查看更多 »

磷酸

磷酸(phosphoric acid)或稱為正磷酸(orthophosphoric acid),化學式H3PO4,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不易挥发,不易分解,几乎没有氧化性。具有酸的通性,是三元中强酸,其酸性比盐酸、硫酸、硝酸弱,但比醋酸、硼酸等强。由五氧化二磷溶于热水中即可得到。正磷酸工业上用硫酸处理磷灰石即得。用硝酸使磷氧化,可以得到较纯的磷酸;一般是83%-98%的稠厚溶液,如果再浓缩,可以得到无色晶体。磷酸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加热会逐渐失水得到焦磷酸,进一步失水得到偏磷酸。磷酸容易自行結合成多種化合物如焦磷酸(pyrophosphoric acid)或三聚磷酸(triphosphoric acid)等。 除了用作化学试剂之外,磷酸也可主要用于制药、鐵銹轉化劑、食品添加物、溶劑、電解液、肥料、冶金、飼料等,也有在醫學美容及牙科的用途。 磷酸為三元酸,可解離出三個氫離子,因此可形成三種不同的酸根,分別是:磷酸二氫根、磷酸氫根以及磷酸根。.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 查看更多 »

磷酸二酯鍵

磷酸二酯鍵(phosphodiester bond)也称为“3',5'-磷酸二酯键”或“磷酸双酯键”,是核酸分子中的磷酸基团的磷原子與另外兩個五碳糖分子的碳原子之間形成的共價鍵。這種形式的鍵結於DNA及RNA分子中負責將分別位於兩個核糖上的3號碳與5號碳連結起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二酯鍵 · 查看更多 »

磷酸鹽

磷酸鹽(phosphate,符号:),是磷酸的鹽,在無機化學、生物化學及生物地質化學上是很重要的物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鹽 · 查看更多 »

磷酸酯

磷酸酯又称正磷酸酯(以与亚磷酸酯相区别),是磷酸的酯衍生物,属于磷酸衍生物的一类。磷酸为三元酸,因此根据取代烃基数的不同,又可将磷酸酯分为伯磷酸酯(磷酸一酯、烃基磷酸)、仲磷酸酯(磷酸二酯)和叔磷酸酯(磷酸三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酯 · 查看更多 »

神奇寶貝劇場版: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

《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是神奇寶貝動畫的第七部電影版、同時也是超世代系列和豐緣聯盟的第二部電影版。標語為:「從宇宙來的神奇寶貝!?」。 從本部電影版起,短篇電影移至ANA飛機上放映,也因此大大的加長了主片的時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神奇寶貝劇場版: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 · 查看更多 »

神探夏洛克小姐

《神探夏洛克小姐》(ミス・シャーロック,Miss Sherlock)是HBO Asia首部以日語發音的原創影集,由HBO Asia與日本線上影音網站Hulu所共同製作。。预定于2018年4月27日在Hulu及HBO首播,並在亚洲超過20个国家的HBO Asia旗下頻道同步播出,也可在HBO隨選視訊服務(HBO ON DEMAND)上收看。 本劇改編自英國作家亞瑟·柯南·道爾創作的系列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剧中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其助手约翰·H·华生均改編为女性设定,分别由由竹内结子和貫地谷栞饰演,故事的背景也相应地从伦敦移至现代东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神探夏洛克小姐 · 查看更多 »

福克蘭狼

福克蘭狼(學名:Dusicyon australis,原本的名稱為Canis antarcticus)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被稱為南極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动物。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南美大陆的鬃狼。目前已知在西福克蘭島與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牠們之間差異多大並不清楚。 福克蘭狼的毛是黃褐色的,尾巴的尖端則是白色的,以什麼為食則不清楚。由於福克蘭群島缺乏原生的齧齒類動物,所以福克蘭狼很可能是以在地面築巢的鵝、企鵝、幼蟲與昆蟲為食,就像海岸清道夫一樣。牠們有時被認為是居住在洞穴之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福克蘭狼 · 查看更多 »

离散剂

离散剂(chaotropic agent)是一种打断如蛋白质与核酸(如DNA与RNA)等大分子结构并使其变性的物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离散剂 · 查看更多 »

禽龍屬

禽龍屬(学名:Iguanodon,意為“鬣蜥的牙齒”),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是大型草食性動物,身長約10公尺,高3到4公尺,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或是協助進食。 禽龍的化石多數發現於歐洲的比利時、英國、德國。牠們主要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到早阿普第階,約1億2600萬年前到1億2500萬年前。禽龍的演化位置大約位於行動敏捷的稜齒龍類首次出現,演化至鳥腳下目中最繁盛的鴨嘴龍類,這段演化過程的中間位置。禽龍與年代更晚的鴨嘴龍類,共同屬於禽龍類演化支。 禽龍的化石在1822年首次發現,並在1825年由英國地理學家吉迪恩·曼特爾進行描述與命名。在過去的研究歷史中,有許多化石被歸類於禽龍,年代橫跨侏儸紀啟莫里階到白堊紀森諾曼階,範圍廣達歐洲、北美洲、亞洲、以及北非。但根據近年研究,這些化石多被歸類於其他屬,或是建立為新屬。目前的唯一有效種是貝尼薩爾禽龍(I.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禽龍屬 · 查看更多 »

移液器

移液器(pipette, pipet, pipettor 或 chemical dropper),又稱「定量吸管」、「移液管」、「吸量管」,港台地區口語上常以英語名稱來稱呼。是一種實驗室器材,專門用來量測液體體積,並將其吸取以滴入其他容器。常使用於生物學實驗或化學實驗。通过多种设计来实现不同的准确与精密度,包括从简单的一片玻璃制作的吸管,到复杂的可调的或电控的吸管。 许多移液管可使液面上方容器形成局部真空,并通过选择性地调节真空体积来吸取或排出液体。其测量的准确度因种类不同而差别巨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移液器 · 查看更多 »

秘密客2

《秘密客2》(英語:Mimic 2)是一部2001年的美國科幻驚悚電影,由執導,艾莉丝·高朗士、布魯諾·坎波斯主演。為1997年電影《秘密客》的續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秘密客2 · 查看更多 »

科学史

科學史,利用了思想史和社會史兩個面向的歷史研究方法。科學起源於對自然其功能性的實用考量以及纯粹的哲學探究。 雖然科學方法自古便不斷發展,但現代科學方法卻是始自伊斯蘭科學家,海什木(Alhazen)在大約西元1000年左右,運用實驗的經驗法則寫出了一本關於光學的著作《》。然而,現代科學方法在13世紀的歐洲由大學經院哲學的學者所發起科學革命時,方才算發展完全Thomas Wood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uilt Western Civilization, (Washington, DC: Regenery, 2005), ISBN 978-0-89526-038-3,到了16世紀及17世紀早期的發展高峰,現代科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更引領了知識的全面重估。科學方法的發展被某些人(尤其是科學哲學家及實證科學家)認為是太過於基礎而重要的,認為早先對於自然的探索只不過是前科學(pre-scientific),現代科學方法才被他們認為是真正的科學。習慣上,科學史學家仍舊認定早先的科學探索也包含於廣大而充足的科學範疇之中。 數學史、科技史及哲學史則在其各自的條目中描述。數學跟科學很接近但有所區别(至少在現代的觀念上是這樣認為)。科技涉及設計有用的物件和系統的創造過程,跟尋求传统意义上的真理(empirical truth)又有所不同。哲學跟科學的不同在哲學還尋求其他的知識領域,如倫理學,即便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都是以既定的事實作爲理論基礎。實際上這些領域都作爲外在的重要工具為其他領域所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科学史 · 查看更多 »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哲学分支,关注科学的基础、方法和含义,主要研究科学的本性、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解释、科学检验、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科学理论的选择等。该学科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资格作为科学,科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科学的终极目的。此学科有时与形而上学、本体论和认识论重叠,例如当它探索科学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时。 有许多关于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科学是否能揭示不可观察之事物的真相,甚至科学推理是否可以被证明为合理的,哲学家们没有达成共识。除了这些关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一般性问题,科学哲学家也思考适用于特定学科例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问题。一些科学哲学家还使用当代的科学结果来达到哲学本身的结论。 哲学的相关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亚里士多德时代,但科学哲学只有在20世纪中期逻辑实证主义运动兴起之后才成为一个独特的学科;该运动的目的是制定标准,确保所有哲学陈述有意义,并客观地评估它们。托马斯·库恩在他1962年的里程碑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质疑了“科学进步之过程是基于固定的系统性实验方法的一个稳定的、累积的知识采集”的既定看法,并声称任何进步都是相对于一个“范式”(paradigm,意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定义一门学科的一套问题、概念和实践方式)发生的。卡尔·波普尔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则从实证主义出发,为科学方法建立了一套现代标准。 在此之后,由于W.V.蒯因等的影响,真理融贯论成为了主流,其观点为:如果一个理论使观测有意义、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则这个理论是验证了的。一些哲学家(例如古尔德)寻求将科学建立在公理假设(如自然的均匀性)的基础上。还有一些人,尤其保罗·费耶阿本德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科学方法”,因此所有的处理科学的方法都应该被允许,包括明确超自然的——不过费耶阿本德的观点是科学哲学家中的一个例外。另一种思考科学的方式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是如何创建的,代表学者有大卫·布鲁尔和。最后,大陆哲学的处理科学的传统,是从人类经验的角度进行严格分析。 具体学科的哲学包括了各种学科的课题:由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发的时间的本质之难题,经济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等。一个重要主题是,某一科学学科是否可以“还原”(化简)为另一个学科,也即:化学可以还原为物理学,或者社会学可以还原为个体心理学吗?科学哲学的一般问题也在具体的科学中更加具体地出现。例如,科学推理的有效性的问题就在统计学基础中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什么才算科学、什么应该被排除在外,这在医学哲学裡是关乎生死的事情。此外,在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中,以下问题常常被探讨:人性的科学的研究是否能达到客观性,还是不可避免地被价值观和社会关系所塑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科学哲学 · 查看更多 »

科學警察研究所

科学警察研究所是日本警察厅的附属机关,簡稱科警研、NRIPS(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lice Science),受命於警察厅长官,專責為研究、实验科学搜查、防止犯罪、交通事件鉴定、證物鑑定及檢查。總部位在千叶县柏市柏之叶6-3-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科學警察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稻大鼠

稻大鼠(學名:Oryzomys palustris)是北美洲一種半水生的齧齒類。牠們主要分佈在美國東部及南部,由新澤西州及肯薩斯州南部至科羅拉多州及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最東北端。;其分佈地以往擴展至更西及更北的地方,與當地的玉米種植片利共生。牠們一般出沒於潮濕的環境,如沼澤及鹽沼。牠們重40-80克,屬於中等身型,外觀像黑鼠及褐鼠。牠們的上身一般呈灰褐色,但科羅拉多州群落的上身是赤色的。牠們的後腳擁有適合水中生活的特徵。頭顱骨很大及扁平,前部很短。 約翰·巴克曼(John Bachman)牧師於1816年發現稻大鼠,於1937年才有正式的描述。稻大鼠有幾個亞種,主要都是來自科羅拉多州,但其有效性受到質疑。在佛羅里達礁島群的群落有時會被看為另一物種:銀色稻鼠(Oryzomys argentatus)。另外,庫氏稻鼠與稻大鼠一同在塔毛利帕斯州及德克薩斯州南部出現。 稻大鼠是夜間活動的,以莎草及草來築巢,有時巢會有通道。牠們的食性很多樣化,會吃植物、真菌及多種動物。群落的密度一般在每公頃10隻以下,地盤大小為0.23至0.37公頃不等。妊娠期為25天,每次可以生3至5隻幼鼠,主要都是在夏天出生。幼鼠出生時依赖性很强,要到幾星期后才斷奶。倉鴞等都會掠食稻大鼠,在野外的稻大鼠一般都不能活过一年。多種的寄生蟲會寄生在稻大鼠之中,而牠們也帶有一種可以感染人類的漢他病毒。牠們並非保育的對象,但仍有一些群落受到威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稻大鼠 · 查看更多 »

空肠弯曲菌

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菌体轻度弯曲似逗点状,长1.5~5 μm,宽0.2~0.8 μm。菌体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在暗视野镜下观察似飞蝇。无荚膜,不形成芽胞。微需氧菌,在含5% O2或10% CO2和85% N2的环境中生长最好。最适生长温度42℃。在正常大气或无氧环境中均不能生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空肠弯曲菌 · 查看更多 »

穆雷·巴爾

雷.盧埃林·巴爾(Murray Llewellyn Barr,),加拿大籍醫生及醫學研究者,於1948年和研究生尤爾特.伯特倫(Ewart George Bertram)發現了重要的染色體結構巴爾氏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穆雷·巴爾 · 查看更多 »

突变

突变(Mutation,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於細胞核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原因可以是细胞分裂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基因毒性、辐射或病毒的影响。 突变通常会导致细胞运作不正常或死亡,甚至可以在较高等生物中引发癌症。但同时,突变也被视为演化的“推动力”:不理想的突变会经天择过程被淘汰,而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被累积下去。中性突變(neutral mutation)对物种沒有影响而逐渐累积,会导致间断平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突变 · 查看更多 »

突變原

突變原(英語:Mutagen,又譯致變原、致突變原、致突變劑或誘變劑等)是指一些能使生物體內的遺傳訊息(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發生變化的物理或化學因子。生物若處於這些因子的作用下,發生突變的機會將高於在一般自然狀況中。許多突變會造成癌症的發生,因此突變原很可能也是致癌物質。不過,並非所有突變皆因突變原而產生,在DNA複製、修復或重組過程中,也可能發生錯誤,進而導致突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突變原 · 查看更多 »

突變型

突變型是指因為突變而產生的生物體,或是新的遺傳特徵。突變是指基因或是染色體上的DNA發生短暫的結構性變化;而新的遺傳特徵或性狀,則可能是一個在原型(野生型)中不存在的表現。.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突變型 · 查看更多 »

童第周

童第周(),字蔚蓀,浙江省鄞縣人,著名胚胎學家,因在克隆技術上的貢獻而聞名。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后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 童第周出生于大清浙江鄞縣(今属宁波鄞州)一个农民家庭。17岁时以插班生考试录取者中最后一名身份进入宁波效实中学就读,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于1924年获心理学学位。192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担任蔡翘教授的助教。之后又于1930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1934年获得动物学博士学位。 1930—1934年,童第周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布拉舍(A. Brachet)实验室开始了胚胎学的研究工作。他在棕蛙(Rana fusca)卵子受精面与对称面的关系的研究中,证明了对称面不完全决定于受精面,而决定于卵子内部的两侧对称结构状态。同期,还完成了海鞘早期发育的研究。 1963年,他將雄性鯉魚的DNA放入雌性鯉魚的卵子內,成為首位成功將鯉魚克隆的科學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童第周 · 查看更多 »

端粒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週期。 由於DNA複製的機制,每次染色體複製後,上的染色體末端必無法被複製。因此,真核生物在染色體末端演化出端粒以作為可被重複遺棄的片段。一旦端粒消耗殆盡,細胞將會立即啟動凋亡機制。因此,端粒被推測和細胞老化有明顯的關係。人體的部分細胞,例如精原母細胞、癌症細胞等,含有端粒酶,能在DNA末端接上新的端粒片段,其端粒不會隨著分裂次數增加而縮短,因此能無限複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端粒 · 查看更多 »

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学名:Rickettsia),或者称立克次氏体是一类细菌,但许多特征和病毒一样,如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可以通过瓷濾器过滤,只能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繁殖等。直径只有0.3-1μm,小于绝大多数细菌。立克次体有细胞形态,除恙虫病立克次体外,细胞壁含有细菌特有的肽聚糖。细胞壁为双层结构,其中脂类含量高于一般细菌,无鞭毛。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的α-变形菌,經研究粒線體的祖先可能是由立克次體演化而來。革兰染色呈阴性,效果不明显。立克次体取名是为了纪念美国病理学家霍華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年2月9日 - 1910年5月3日),立克次在芝加哥大学工作期间发现了落磯山斑點熱和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立克次体)和传播方式,由于工作原因,他自己也死于斑疹伤寒。他所发现的病原体被命名为立克次体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立克次体 · 查看更多 »

第九区

,是於2009年上映的一部有關外星人在地球的科幻電影,由尼爾·布洛姆坎普執導,《魔戒》導演彼得·杰克逊監製。本片改編自尼爾·布洛姆坎普的2006年短片《》。故事主角是一位MNU(列国联盟)的遷移辦事人員。他在强迫貧民窟外星难民拆迁的过程中,意外感染到外星人的流体并变异,之後被抓捕當作實驗體,最後逃脫并展開逃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第九区 · 查看更多 »

筑波大学

筑波大学(;英語譯名:University of Tsukuba),是一所本部位於茨城县筑波市天王台1-1-1号的日本國立大學,也是結合筑波研究學園都市的新型大學,簡稱筑大()。前身為日本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教育大学」。 筑大曾有3名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筑波校區佔地258公頃,是日本面積第二大的單一大學校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筑波大学 · 查看更多 »

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英语:allele),是染色体内的基因座的可以复制的DNA序列,其在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座是对应排列的,故在早期细胞遗传学里称其为等位。 在一個生物體裡,某個基因的基因型是由該基因所擁有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決定。例如在人和其他二倍體生物,也就是每條染色體都有兩套的生物,其等位基因的两个位点決定了該基因的基因型。等位基因两个位点来自父辈和母辈的遗传,其基因型决定了生物的表现型。 生物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位点决定的,称显性基因;而由两个位点决定的,则称为隐性基因。例如等位基因一个位点的突变,可产生癌基因,而两个位点的突变或丢失,则可导致肿瘤抑制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的改变是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等位基因 · 查看更多 »

简单重复序列间多态性

在分子生物学中,简单重复序列间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具有两种含义:一是DNA分子由于核苷酸序列中的不同而产生的的一種可以用来相互区别的性质;二是一种实验技术,利用这种性质来比较不同的DNA分子在多态性上的差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简单重复序列间多态性 · 查看更多 »

米勒-尤里实验

米勒-尤里實驗(Miller-Urey experiment)是一項模擬假設性早期地球環境的實驗,研究目的是測試化學演化的發生情況。尤其是針對亞歷山大·歐帕林(Alexander Oparin)與约翰·伯顿·桑驗,該學說認為早期地球環境使無機物合成有機化合物的反應較易發生。 米勒-尤里實驗是關於生命起源的經典實驗之一,由芝加哥大學的史丹利·米勒與哈羅德·尤里於1953年主導完成,其結果以《在可能的早期地球環境下之胺基酸生成》(A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Under Possible Primitive Earth Conditions)為題發表。米勒实验对后来探索前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性,至今依然是教科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米勒-尤里实验 · 查看更多 »

米托蒽醌

米托蒽醌(Mitoxantrone)是一种蒽醌类(与蒽环类药物类似但不同)化疗药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米托蒽醌 · 查看更多 »

精子发生

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是有性生殖的雄性动物的睪丸中,生殖细胞从精原细胞一直发育到成熟的精子的过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精子发生 · 查看更多 »

粉鴿

粉鴿(學名:Nesoenas mayeri),又名粉紅鴿,是毛里裘斯特有的一種鴿子,現時已經十分罕有。牠們於1991年處於滅絕的邊緣,只餘下10隻,但由於保育的工作,其數量已有所回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亦於2000年將其狀況由極危下調至瀕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粉鴿 · 查看更多 »

系统发生学

系统发生学(φυλογένεση,φύλο,现代希腊语:fílo - 种系,性别和γεννήση,现代希腊语:jénnissi - 新生,诞生。英语:Phylogenetics,又稱系統發育學,简称为譜系學)是指在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生物种系的发生和发展。 这个概念不单止用于动物种系的发生與发展,还会用在系统学各个层面的分类单元上面。它也会被用到某一特征的在生物发育过程中的进化这一方面。 系统发生学的研究是通过以下的手段实现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系统发生学 · 查看更多 »

系譜學

系谱(γενεά,意为“传承”,λόγος,意为“訊息”),亦称家史,研究并记录一个家族的成员及其亲属的渊源。系谱学家透过口头调查、历史查证、基因分析以及其他手段获取某一个家族的訊息并进而考证其成员的亲属关系和血统传承。其成果通常以图表或叙述文字的形式发表。 对于家族历史和起源的诉求可以归纳为几大动机,包括为一个家族在广大的历史背景中找到他们的所在上、一种为子孙后代保护过往的责任感以及一种在讲故事的时候不捏造事实的自我满足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系譜學 · 查看更多 »

糖化終產物

糖化終產物(Advanced_glycation_end-product (AGEs))是糖與蛋白質相互聚合、經過一系列的反應後產生的不可還原之物質。它也會改變及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與其他蛋白質連成大分子,降低蛋白質被代謝的機會;AGE也會使DNA產生移位現象,造成DNA損傷,影響DNA正常功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糖化終產物 · 查看更多 »

糖类

醣類(Carbohydrate)又称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一般由碳、氫與氧三種元素所組成,廣布于自然界。醣類的另一個名稱为“碳水化合物”,其由來是根据生物化学家先前發現一类物质可写成经验分子式:Cn(H2O)n,其氢与氧元素的比例始终为2:1,故以为醣類是碳和水的化合物;但后来的发现证明了许多糖类并不符合上述分子式,如:鼠李糖(C6H12O5);而有些物質符合上述分子式却不是糖类,如甲醛(CH2O)等。醣類為人體之重要的營養素,主要分成三大類:單醣、雙醣和多醣。在一般情況下,單醣和雙醣是較小的(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通常稱為--。例如,葡萄糖是單醣,蔗糖和乳糖是雙醣(見圖示)。 糖类在生物体上扮演著众多的角色,像多醣可作为儲存養分的物質,如澱粉和糖原;或作为動物外骨骼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如:甲殼素和纖維素;另如五碳醛醣的核糖是構成各種輔因子的不可或缺失之物質,如ATP、FAD和NAD)也是一些遺傳物質分子的骨幹(如 DNA和 RNA)。醣類的眾多衍生物同時也與免疫系統、受精、預防疾病、血液凝固和生長等有極大的關聯。 在食品科學和其他非正式的場合中,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指:富有澱粉(如五穀類、麵包或麵食)或簡單的醣類的食物(如食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糖类 · 查看更多 »

糖组学

糖组学(Glycomics)又稱醣體學,是综合研究(糖的全部补体,无论是游离存在的还是在生物体的更复杂的分子中存在的),包括遗传,生理,病理等方面。糖组学“是给定细胞类型或生物体的所有聚糖结构的系统研究”,并且是糖生物学的一个子集。Glycomics一詞是從表示糖或甜味的「glyco-」與基因組學(genomics,涉及基因)和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涉及蛋白質)之命名規律而來。此規律也導致了(glycome)一字的出現,用來表示生物個體內擁有的所有碳水化合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糖组学 · 查看更多 »

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

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即柏魯克學院或譯伯魯克學院、勃魯克學院、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正式名稱伯納德·M·柏魯克學院(Bernard M. Baruch College),即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熨斗区的公立大學,也是紐約市立大學(CUNY)的學院成員。柏魯克學院下設的齊克林商學院(Zicklin School of Business),是美國最大的商學院之一,提供大學本科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 ,此外該校還有公共事務學院與魏斯曼人文與科學學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 · 查看更多 »

索命黃道帶

是一部2007年的美國懸疑驚悚片,由大衛·芬奇導演,傑克·吉倫荷、马克·鲁法洛、小勞勃·道尼等主演,改編自於1986年的真實罪行書本《》,派拉蒙影業、華納兄弟共同發行。敘述1960年代在舊金山灣區出沒犯案、美國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狂─黃道帶殺手,不斷去函向警方挑釁,並在犯案前後都會寫信給媒體,附上一份密碼,並且告知媒體他殺人的動機以及接下來即將犯的案件。在媒體的大量炒作下,這位殺手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成為許多犯罪者競相模仿的目標,他漫無目的地殺人,玩弄警方於股掌之間,成為老百姓最大的惡夢。直到目前為止他的身分仍然成謎,此案也成舊金山最有名的懸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索命黃道帶 · 查看更多 »

紫外線B光照治療

紫外線B光照治療是用紫外線B(即波長290-320奈米的紫外光)所進行的光照療法,其又可據波長不同分為寬帶紫外線B和窄帶紫外線B。臨床上可用來治療乾癬、汗皰疹、白斑、異位性皮膚炎、全身性濕疹、尿毒症搔癢、玫瑰糠疹、苔癬性糠疹等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紫外線B光照治療 · 查看更多 »

紫外线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於游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而小于200纳米的紫外線輻射會被空氣強烈的吸收,因此稱之為真空紫外線The ozone layer protects humans from thi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紫外线 · 查看更多 »

細菌結構

細菌(真細菌)的細胞結構獨特,與古菌和真核生物細胞結構有很大不同。 細菌的細胞結構相比真核生物,要簡單很多。細菌最外層的結構爲細胞壁。往內,則依次爲細胞膜、細胞質及擬核。部分細菌還具有莢膜、芽孢、鞭毛等特殊結構。另外,細菌還有膜內摺形成的間體結構。與真核細胞不同,細菌一般來說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複雜的內膜系統。其唯一的細胞器爲核糖體。通過革蘭氏染色,可以將細菌分爲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鞭毛等在結構上均存在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大約1%的細菌得到了充分闡釋,人們對細菌結構的認知也僅僅是以這些細菌爲基礎,對其共性進行歸納,不能保證能完全代表所有細菌。例如,已經發現並不完全符合典型革蘭氏陽性菌/格蘭氏陰性菌特徵的細菌;浮黴菌門的細菌的核有膜包被,等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細菌結構 · 查看更多 »

細胞週期

細胞週期(cell cycle),是指能持续分裂的真核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生长,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循环过程。細胞週期的长短反映了细胞所处状态,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癌变的细胞以及特定阶段的胚胎细胞常常有异常的分裂週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細胞週期 · 查看更多 »

約翰·藍道爾

約翰·藍道爾爵士,FRS,FRSE(Sir John Randall,),英國物理學家,雷達與微波技術的發展者之一。也是倫敦國王學院的DNA結構研究團隊的領導者,他是研究計畫的執導者與整合者,但並不是實際的研究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約翰·藍道爾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門格勒

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人稱「死亡天使」,德國納粹黨衛隊軍官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醫生。 門格勒是篩選當時運抵集中營的囚犯的醫師之一,負責裁決將囚犯送到毒氣室殺死,或者成為強制勞動勞工,並且對集中營裡的人進行殘酷的人體實驗。戰爭結束後,他先是使用假名隱匿在德國,然後逃亡至南美洲不同國家居住,直到意外溺死在巴西,相關人員通過對遺體進行DNA測試才確認了他的身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約瑟夫·門格勒 · 查看更多 »

紅背松鼠猴

紅背松鼠猴(Saimiri oerstedii),又名赤背松鼠猴,是哥斯達黎加及巴拿馬的一種松鼠猴。牠們只限於在巴拿馬西北端近哥斯達黎加邊界,與及哥斯達黎加的太平洋海岸,主要在瑪蘭安東尼爾國家公園(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及基督山國家公園(Corcovado National Park)。 紅背松鼠猴身型細小,背部是橙色的,面部呈黑白色。牠們是雜食性的,主要吃果實、植物的其他部份、無脊椎動物及一些細小的脊椎動物。牠們的天敵包括猛禽、貓科及蛇。牠們是以大群族生活,數量介乎20-75隻。牠們是所有猴子中最為平等的。雌性沒有支配的架構,而雄性只在繁殖季節才會爭鬥。雌性於2.5歲就性成熟,雄性則要4-5歲。成熟的雌性會離開自己的群族,但雄性一生也會留下。牠們的壽命可以多於15歲。 紅背松鼠猴的數量自1970年代就急促下降,相信是由伐林及捕獵造成。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易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紅背松鼠猴 · 查看更多 »

綁架華年達案

綁架華年達案發生於2001年2月28日,是自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首次有大律師被綁架的案件,此案同時破獲一個軍火庫。 案中綁匪在澳門西灣擄走正在駕車途中的澳門資深大律師華年達,並將其收藏在馬交石山一座高層大廈的單位內,且對其進行虐待。隨後澳門警方大舉進行搜查,在祐漢馬場區找到一輛匪徒用過的汽車,憑着汽車查出其中一名有份參與案件的車主身份,再將之拘捕。警方根據車主的口供,鎖定了藏參地點,後來派出司警和特別行動組到藏參地點並成功救出人質和拘捕部份匪徒。 其後警方再深入調查,在關閘附近搗破綁匪的軍火庫,起出多支槍械和大量彈藥等。案中的綁匪最終於被澳門法院判監禁半年至21年不等,至今仍有兩名犯人在逃。 2002年2月8日,此案在第24屆(2001年度)澳門日報中被選為第六大澳門新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綁架華年達案 · 查看更多 »

線粒體

--(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这种细胞器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所以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化学能量,所以有“細胞的發電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称。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英文中的“线粒体”(mitochondrion,复数形式为“mitochondria”)一词是由希腊语中的“线”(“μίτος”或“mitos”)和“颗粒”(“χονδρίον”或“chondrion”)组合而成的。在“线粒体”这一名称出现前后,“粒体”“球状体”等众多名字曾先后或同时被使用。这些现在已不再继续使用的名称包括:blepharoblast、condriokont、chondriomite、chondrioplast、chondriosome、chondrioshere、filum、fuchsinophilic granule、interstitial body、körner、fädenkörner、mitogel、parabasal body、plasmasome、plastochondria、plastome、sphereoplast和vermicle等(按首字母在英文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其中“chondriosome”(可译为“颗粒体”)直至1982年仍见诸欧洲各国的科学文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線粒體 · 查看更多 »

編輯距離

編輯距離是針對二個字符串(例如英文字)的差異程度的量化量測,量測方式是看至少需要多少次的處理才能將一個字符串變成另一個字符串。編輯距離可以用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例如拼寫檢查可以根據一個拼錯的字和其他正確的字的編輯距離,判斷哪一個(或哪幾個)是比較可能的字。DNA也可以視為用A、C、G和T組成的字符串,因此編輯距離也用在生物信息学中,判斷二個DNA的類似程度。Unix 下的 diff 及 patch 即是利用编辑距离来进行文本编辑对比的例子。 編輯距離有幾種不同的定義,差異在可以對字符串進行的處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編輯距離 · 查看更多 »

緬因貓

緬因貓是北美洲自然產生的最早的長毛貓品種,原產于美國東岸緬因州附近。緬因貓是美國貓種當中數量最多的種群,除了其聰穎與活潑廣為人知以外,其獨一無二巨大的體型也令人過目難忘。緬因貓種起源於新英格蘭,並且是北美洲最老的天然貓種,同時使得它成為美國第一個本土展示貓。一般來自緬因州的品種都被視為最純正。(事實上官方認定緬因貓是出產自緬因州)1895年在紐約舉行的貓展上,牠成為美國第一種本土展示貓。緬因貓还有個迷人的稱號,「溫柔的巨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緬因貓 · 查看更多 »

緋彈的亞莉亞角色列表

此列表是《緋彈的亞莉亞》內的登場人物的介紹,中文譯名以台灣尖端出版之繁體中文版為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緋彈的亞莉亞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红血球

红血--球(Red blood cells (RBCs)),又称为红--细胞或血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球,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将氧气从肺或鰓运送到身体各个組织的最主要的媒介。破裂中的红血球或其碎片则称为裂红--细胞(schistocyt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红血球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梅里克

約瑟夫·凱里·梅里克(Joseph Carey Merrick,)常被誤作約翰·梅里克(John Merrick),是一位被稱作“象人”(Elephant Man)的身體嚴重畸形的英國人。在其入住皇家倫敦醫院以後便在倫敦社會家喻戶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约瑟夫·梅里克 · 查看更多 »

纳诺比

纳诺比(Nanobe)是一种微小的丝状结构,最初在一些岩石和沉积物中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纳诺比是最小的生命形式,它的大小只有已知最小细菌的1/10。目前还没有这种结构为否生物体的定论,对它的分类也仍有争议。 纳诺比最小的直径为20纳米。有研究者认为这些结构是晶体生长,但是对这些结构的染色鉴定表明它们可能是生物体 它们与在ALH84001(一块在南极洲发现的火星隕石)中发现的结构相似。 纳诺比在大小上与纳米细菌相似,纳米细菌也被提议为最小的生物体。然而,这两者不能被混淆起来,纳米细菌应该是细胞生物,而纳诺比被假定为一种此前未发现的生命形式或原生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纳诺比 · 查看更多 »

纽约市立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5年,共有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与纽约市立大学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根据该校的定义,这些人只包括曾在其高级学院就读的校友。于195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阿瑟·科恩伯格曾就读纽约市立学院并在1937年毕业,该校是纽约市立大学的高级学院,而科恩伯格也就成为与大学关联的首位诺贝尔奖得主。与科恩伯格一样于1937年从市立学院毕业的赫伯特·豪普特曼和杰尔姆·卡尔在1985年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该校仅有的两位分享同一奖项的校友,也是仅有的化学奖得主。有6位纽约市立大学校友赢得过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数量上超过其他任何奖项。10位校友毕业于市立学院,罗莎琳·苏斯曼·雅洛和格特魯德·B·埃利恩则毕业于市立大学的另一所高级院校亨特学院,还有一位获奖者斯坦利·科恩于1943年从布鲁克林学院毕业,这也是市立大学下辖的高级学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纽约市立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指的是线粒体内的所有遗传物质。线粒体是真核细胞内能通过半自主复制进行繁殖的细胞器 。 组成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物质在结构上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相似。线粒体染色体是环状DNA分子,但与原核生物不同的是,其要小得多并有多个拷贝。这种相似性支持线粒体为细胞内共生细菌的假说,例如内共生学说。 有性生殖物种的线粒体通过母系遗传。通过这种方式,线粒体遗传性疾病可以影响雄性和雌性,但只能通过雌性遗传给她的后代。人类线粒体基因组包含16,569碱基对,编码13个蛋白质、22个tRNA和2个rRNA。 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基因组有如下有趣的性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线粒体基因组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基质

線粒體基质是線粒體中由線粒體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充满无定形液体,含有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应的酶类。其中,苹果酸脱氢酶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线粒體基质中的某些酶系组成网状结构,与线粒體内膜内侧有一定的连接,利于上述酶促反应所形成的NADH转移至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中。除各种可溶性酶外,線粒體基质还含有线粒体自身的DNA(即线粒體DNA)和核糖体(粒線體核糖体)。 线粒體基质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约1.25mg的蛋白质,而细胞质基质中每1μL的水溶解了约0.26mg蛋白质,所以线粒體体基质较细胞质基质黏稠。虽然已知线粒体内膜含有可调节水分子转运的水通道蛋白,线粒体维持内膜两侧的渗透平衡的方式仍不明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线粒体基质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DNA

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縮寫作mtDNA)指一些位於粒線體內的DNA,與一般位於細胞核內的DNA有不同的演化起源,可能是源自早期細菌。雖然現存生物體中絕大多數作用於粒線體的蛋白質,是由細胞核DNA所製造,但這些基因中有一些可能是源於細菌,並於演化過程中轉移到細胞核中,稱為。 現今人類體內的每個細胞中,大約有1000到10000個粒線體,而每一個粒線體內,則大約有2到10組mtDNA,每個mtDNA共包含16569個鹼基對,其中有37個基因,可用來製造13種蛋白質、22種tRNA與兩種rRNA。其中的內含子較細胞核基因少,且有些不含內含子,如tRNA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线粒体DNA · 查看更多 »

线粒体拟核

线粒体拟核(mitochondrial nucleoid)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内类似原核细胞的拟核的结构,是由线粒体DNA(mtDNA)和多种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物。线粒体拟核一般呈颗粒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的特定位置,并经某些蛋白质锚定在线粒体内膜内侧表面上。线粒体拟核能直接或间接地与驱动蛋白进行相互作用,在线粒体分裂中作为mtDNA分离的基本单位。 目前已在多种真菌、植物和哺乳动物的线粒体中发现了拟核,说明该结构可能是真核细胞内mtDNA的普遍存在形式。 线粒体拟核的密度远高于间期的细胞核,甚至高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这说明mtDNA必须进行压缩折叠才能装配成紧凑的拟核。以酵母菌为例,根据生理状态的不同,单个酵母菌中可含有10-40个线粒体拟核,平均每个拟核中则可含有1-2个mtDNA分子。酿酒酵母线粒体拟核的直径约为400nm,远小于松弛状态下长约25μm(80kb)的mtDNA。酿酒酵母中执行装配拟核功能的是线粒体DNA结合蛋白Abf2(ARS-binding factor 2),该蛋白能将mtDNA进行压缩而不影响mtDNA基因的转录。哺乳动物线粒体拟核的形态和分布与酿酒酵母中的相似:在人的ECV304细胞中,mtDNA组成约475个拟核,不连续地分布于线粒体中, 每个拟核含6-10个mtD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线粒体拟核 · 查看更多 »

线性二色性

线性二色性(Linear dichroism,简称LD)是主要用于研究分子功能和结构的光谱技术。LD可以通过平行或垂直于一个取向方向轴的光吸收的差异测得。LD的测量基于光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电磁光谱的一种形式,如今主要应用在研究生物高分子(如DNA)及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方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线性二色性 · 查看更多 »

续命汤

续命汤,是中国古代治疗中风的药方,起源于东晋,经历代变化,现今仍有使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续命汤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B

維--生素B也作維--他命B,是B族维生素的总称,它们常常来自于相同的食物来源,如酵母等。維生素B是身體內新陳代謝必需的一環,每種維生素B都參與了關鍵的代謝反應,通常以輔酶的形式存在。 维生素B曾经被认为是像维生素C那样具有单一结构的有机化合物,但是后来的研究证明它其实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于是它的成员有了独立的名称,如维生素B1,而維生素B成为了一个总称,有的时候也被称为維生素B群、維生素B族或維生素B复合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维生素B · 查看更多 »

维生素B12缺乏症

维生素B12缺乏症指的是血液中维生素B12含量过低的情况。此病症状广泛,可致思考能力下降、人格改变(如抑郁、易怒、思覺失調)、、反射改变、肌肉功能减退,以及、、贫血(红细胞数低)、及生育能力减退。在小儿中,此症还可导致、障碍,以及。如不及早治疗,部份症状可能会永久存在。 此症常为维生素B12肠胃吸收障碍、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多所致 -->吸收障碍可能由恶性贫血、胃摘除手术、慢性胰腺炎、腸道寄生蟲、一些药品或一些所致。 -->摄入不足的情况可见于純素主義者或營養不良人群。 -->艾滋病和红细胞快速分解的情况都可导致需求增多。诊断一般基于血液含量做出,成人中的指征为血液维生素 B12 含量低于 120–180 皮摩/升(170–250 pg/mL)。 -->血液中甲基丙二酸浓度较高(超过 >0.4 毫摩/升)也可指示维生素B12缺乏。 -->此症常伴随发生,但并非一定如此。 一般推荐食素的孕妇补充维生素B12以预防此缺乏症。一旦确诊,此症可轻易通过口服或注射补充剂治疗。对于健康人来说,维生素B12过量并不构成问题。此症的一些病例也可经过治疗病因缓解;如不可行,则可能需要持续补充。维生素B12缺乏症较为常见:经估计,低于60岁的人群有6%患此病,高于60岁者有20%患此病。 -->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方,患此病者高达八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症 · 查看更多 »

结构生物学

结构生物学是一门以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分支,关心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的分子三维结构(Tertiary structure)(包括构架和形态),它们是如何获得它们的结构,并研究改变它们的结构与影响其功能的关系的学科。由于结构生物学能够解释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而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对于生物学家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结构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结构模体

结构模体(structural motif,亦称为结构基序)是链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中的一种超二级结构,也存在于其它分子之中。结构模体使得我们无法预测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存在于蛋白质与酶中的模体可能功能迥异。 因为一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直接,两个生物聚合物可以共享同一个模体又缺乏明显的一级结构的相似性。换言之,一个结构模体不必要具有与一个相关。另外,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独特的结构。例如,在大多数DNA模体中,假设该序列的DNA不从正常的“双螺旋”结构偏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结构模体 · 查看更多 »

组学

组学(omics)通常指生物学中对各类研究对象(一般为生物分子)的集合所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物组学等,而这些研究对象的集合被称为组。在英文中,“组”以-ome作为后缀,而“组学”以-omics作为后缀。例如,基因组学(genomics)是系统性研究生物体基因组(genome)中各种基因(gene)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组学 · 查看更多 »

组蛋白脱乙酰酶

组蛋白脱乙酰酶类(Histone deacetylases,,简称为HDAC)是能将组蛋白赖氨酸上ε-N-乙酰基(O.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组蛋白脱乙酰酶 · 查看更多 »

细尾鹩莺科

细尾鹩莺科(学名:Maluridae)是雀形目中的一个科,此科中的鸟类体型小,食虫,为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所特有。虽然它们被广泛地认为是鹪鹩,但它们和北半球的鹪鹩科没有亲缘关系。此科包括12种细尾鹩莺,3种鹋鹩莺,10种草鹩莺,以及华莱氏鹩莺和橙冠鹩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尾鹩莺科 · 查看更多 »

细胞

细胞(Cell)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其外)。 in Chapter 21 of fourth edition, edited by Bruce Alberts (2002) published by Garland Scienc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 · 查看更多 »

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英文:cell engineering)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基于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所进行的的遗传操作。这些操作用于重组细胞的结构和内含物,以改变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细胞融合、核质移植、染色体或基因移植以及组织和细胞培养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工程 · 查看更多 »

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cell division)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是細胞週期的一部分。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 根据类型常可区分为有丝分裂(mitosis)和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以有丝分裂尤为重要,它不改变染色体的倍数。 细胞分裂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减数分裂(meiosis)。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倍数减半的生殖细胞,即配子,这是有性生殖的必要条件。 如果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常常导致特定细胞团的增生,异生或肿瘤。严重的情况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上皮组织来源的被称为癌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分裂 · 查看更多 »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apoptosis,源自απόπτωσις,有堕落,死亡之意),為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相对于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实施的。細胞凋亡一般由生理或病理性因素引起。而細胞壞死則主要為缺氧造成,两者可以很容易通过观察区分开来。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缩小,DNA被核酸内切酶降解成180bp-200bp片段屬於有層次之斷裂,(可以通过凝胶电泳证明),而细胞坏死时,细胞肿胀,细胞膜被破坏,通透性改变。细胞器散落到细胞间质,需要巨噬细胞去清除,结果是该局部组织发炎。相比起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更常见的细胞死亡形式。 细胞凋亡受到抑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的调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凋亡 · 查看更多 »

细胞破碎

细胞破碎技术是指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是分离纯化细胞内合成的非分泌型生化物质(产品)的基础。 结合重组DNA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上的重大进展,以前认为很难获得的蛋白质现在可以大规模生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破碎 · 查看更多 »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舊稱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機能、細胞週期,细胞分裂, 细胞凋亡, 以及各種胞器及訊息傳遞路徑的学科。研究範圍專注在生物學的微觀下與分子層次。細胞生物學研究包括極大的多樣性的單細胞生物,如細菌和原生動物,以及在多細胞生物如人類,植物,和海綿的許多專門的細胞。 细胞生物学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进行研究,并不断向探究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界相互作用等领域拓展,向探究细胞增殖、分裂、死亡等生命活动内在规律纵深。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特殊性決定了個體的特殊性,因此,對細胞的深入研究是揭開生命奧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關鍵。細胞生物學已經成為當代生物科學中發展最快的一門尖端學科,是生物、農學、醫學、畜牧、水產和許多生物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 50年代以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大都授予了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 細胞生物學是研究細胞結構、功能及生活史的一門科學。細胞生物學由细胞学(cytology)發展而來,细胞学是關於細胞結構與功能(特別是染色體)的研究。現代細胞生物學從顯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層次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及生命活動。 對於所有的生物科學,了解細胞的成分和細胞是如何工作是至關重要的。賞析細胞類型之間的異同,對於細胞和分子生物學領域以及生物醫學領域,如和發育生物學尤為重要。這些基本的相似性和差異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主題,有時允許從研究一種細胞類型學到的原則進行外推並推廣到其他類型的細胞。因此,細胞生物學的研究和以下學科密切相關: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和發育生物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细胞计数法

细胞计数法是一组用来测量不同细胞参数的生物方法的统称。 细胞计数法一般可用来测量细胞大小,细胞周期,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并可测定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等等。 Category:生物学 Category:验血 Category:醫學檢驗 Category:流式细胞术 Category:生物技术与工具 Category:臨床病理學 Category:實驗室技術 Category:實驗室設備.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计数法 · 查看更多 »

细胞核

细胞核(nucleus)是存在於真核細胞中的封閉式膜狀细胞器,內部含有細胞中大多數的遺傳物質,也就是DNA。這些DNA與多種蛋白質,如組織蛋白複合形成染色質。而染色質在細胞分裂時,會濃縮形成染色體,其中所含的所有基因合稱為核基因組。細胞核的作用,是維持基因的完整性,並藉由調節基因表現來影響細胞活動。 細胞核的主要構造為核膜,是一種將細胞核完全包覆的雙層膜,可使膜內物質與細胞質、以及具有細胞骨架功能的網狀結構核纖層分隔開來。由於多數分子無法直接穿透核膜,因此需要核孔作為物質的進出通道。這些孔洞可讓小分子與離子自由通透;而如蛋白質般較大的分子,則需要攜帶蛋白的幫助才能通過。核運輸是細胞中最重要的功能;基因表現與染色體的保存,皆有賴於核孔上所進行的輸送作用。 細胞核內不含有任何其他膜狀的結構,但也並非完全均勻,其中存在許多由特殊蛋白質、RNA以及DNA所複合而成的次核體。而其中受理解最透徹的是核仁,此結構主要參與核糖體的組成。核糖體在核仁中產出之後,會進入細胞質進行mRNA的轉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核 · 查看更多 »

细胞死亡

細胞死亡(Cell death)是描述生物細胞永久中止運作生理功能的狀態。細胞死亡可能起因於個體計畫性的細胞死亡,或是因疾病或創傷導致細胞不可逆的損傷而死亡。 Necrosis is cell death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rauma or infection, and occurs in several different form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细胞死亡 · 查看更多 »

编码区

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region),亦称为“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或“CDS”(Coding DNA Sequence),是指DNA或RNA中由外显子组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该区域的边界范围从靠近5′末端的起始密码子开始,到靠近3′末端的终止密码子为止。mRNA的编码区范围位于5′非翻译区和部分同样为外显子的3′非翻译区之间。 某个生物体的编码区是指该生物由基因编码区组成的基因组的总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编码区 · 查看更多 »

罗杰·科恩伯格

罗杰·大卫·科恩伯格(Roger David Kornberg,),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因其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而荣获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并且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罗杰·科恩伯格 · 查看更多 »

羊膜穿刺術

羊膜穿刺術、羊膜腔穿刺术或羊水測試是一種醫學上的產前診斷,診斷的樣本是取自於發育中的胎兒週圍的羊水。這項診斷主要是針對胎兒的唐氏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等先天遺傳疾病和單基因遺傳疾病的基因分析,還有胎兒成熟度的鑑定、開放性神經管缺損和子宮內胎兒溶血的診斷。對於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大腦白質退化症(Adrenoleukodystrophy, ALD)、小腦萎縮症、杭廷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檢測的準確度可達95%。 羊膜穿刺術可以快速且安全地取得胎兒周邊的羊水。這項試驗最早可以在懷孕第13週施行。標準的檢驗時間約在懷孕第15-20週之間。檢驗結果約在2週後可取得。一般來說,在施行羊膜穿刺術或其他基因檢測前,會提供遺傳諮詢。 這項技術建立在細胞培養和DNA分析的基礎上,因此自1966年這兩項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後,才慢慢建立起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羊膜穿刺術 · 查看更多 »

羟基脲

羟基脲(INN:Hydroxycarbamide,又名Hydroxyurea,商品名包括Hydrea和Droxia)是一种化疗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被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疾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羟基脲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简称NCBI)是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一部分(该图书馆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一部分)。NCBI位于美國马里兰州的贝塞斯达,建立于1988年。 NCBI设置有与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库,是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服务的重要资源。 主要数据库包括DNA序列GenBank,和生物医学文献书目数据库PubMed。 其他数据库包括NCBI。 所有这些数据库都可以通过Entrez搜索引擎在线获取。 许多受尊敬的研究者在NCBI工作,如比较基因组学领域的一位多产的科学家Eugene Koonin和BLAST序列数据库搜索算法的作者Stephen Altschul。 NCBI在研究数据库r3data.org的注册表中列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 查看更多 »

美洲豹

美洲豹(學名:Panthera onca),也叫美洲虎,是豹屬動物,胎生,乃貓科中繼虎和獅之後的第三大物種,同時亦為西半球最大型和最強健的貓科動物,外表型態的確和豹極為相似,但較粗壯,圓斑中有黑點,生態位也較像虎。是美洲地區唯一的豹屬動物。現時美洲豹分布於墨西哥至中美洲大部分地區,南至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除了已被發現在亞利桑那州的美洲豹繁殖族群(在圖森南部),美洲豹自1900年代初開始就已在美國消失(地區性絕種)。雖然如此,一些美洲豹的族群仍然很可能存在於美國一些未被觀察的地區,包括南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甚至德克薩斯州。 美洲豹的外貌與豹非常相似,但其體型一般比豹大,身軀也和虎一样健壯,行為和棲息的習性也與虎相似。美洲豹較喜歡棲於樹木茂密的熱帶雨林,但牠們亦會廣泛分布於高山、平原等不同的地方。牠們生活於多水之地,且跟虎一樣,是喜歡游泳的貓科動物。美洲豹愛獨行,是蛰伏突袭的掠食者,在選擇獵物方面,牠們完全是投機取巧的。牠們是頂級掠食者和基石物種,在平衡生態系統和調節獵物數量方面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洲豹有異常驚人的咬力,甚至比其他大貓也強得多,讓牠們能咬穿爬行動物的厚皮或甲殼和使用一種不常見的殺戮方式:直接把獵物的顱骨從耳部咬穿,對獵物的腦部造成致命的損傷。 美洲豹是近危物種,其數量至今仍然正不斷下降。牠們的棲息地不斷減少,對美洲豹造成很大的威脅。雖然美洲豹的貿易已被全面禁止,但牠們仍然常被人類捕殺,尤其是在南美洲,牧場工人和農夫經常與美洲豹發生衝突,由於不敵槍枝,死傷慘重的往往都是美洲豹,令牠們的數量繼續下降,雖然美洲豹的數量已大幅下降,但其分布地仍然非常廣大。美洲豹在很多美洲土著文化的神話中常常出現,包括馬雅和阿茲特克。 拉丁美洲一些地区則认为他们有着魔力,因此将他们的骨用作传统药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美洲豹 · 查看更多 »

美洲野牛

牛(學名:Bison bison)又名美洲水牛或美洲野牛,是偶蹄目牛科哺乳動物,也是北美洲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和世界上最大野牛之一。儘管體型龐大,仍可維持60公里的奔跑速度。主要群體由雌牛和幼牛組成;雄性會另外組成單身漢群,只有交配時才會聚集在一起。平時以嫩莖晘草為食,無領域性。美洲森林野牛一般被認為是其亞種,但分類地位仍有爭議。最近根據最新DNA研究顯示,牠和歐洲野牛親源關係比所知還要接近。 體型龐大的美洲森林野牛是北美洲最大的亞種,牠的體型大過亞洲野牛和野生水牛,後兩者主要出現在印度。野牛大量集體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平原,由加拿大遠北的大奴湖至南面的墨西哥,再由奧勒崗州東部至大西洋一帶。其兩個亞種分別是美洲草原野牛(Bison bison bison),體型較小和有較圓滑的背部隆肉,和美洲森林野牛,體型較大和較高和方形的背部隆肉。 雖然美洲野牛也稱美洲水牛,但實際牠和水牛或非洲水牛相似地方不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美洲野牛 · 查看更多 »

義 (分子生物學)

義(英語:Sense,也翻譯成正義、股、正義股與義股等。有時也寫成意)在分子生物學一般是指核酸分子(如RNA與DNA)中兩兩相對的部分。以DNA為例,若與DNA序列相同(除了T與U兩鹼基的變換外)之mRNA具有被轉譯成蛋白質的特性,則該股DNA稱為sense DNA。由此可知,antisense DNA是指被當作轉錄模板的DNA序列,與sense DNA互補。 此外,即使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內,英語中的sense仍可能有其他意義,對應的中文翻譯也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的書籍可能意義相反,也就是某些文章中的antisense可能是指另一篇文章中的sens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義 (分子生物學) · 查看更多 »

羅塞塔號

羅塞塔號(Rosetta)是歐洲太空總署組織的機器人空间探测器計劃,研究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2004年3月2日在蓋亞那太空中心發射,10年8個多月後進入彗星軌道,隨後其所攜帶的菲萊登陸器則於2014年11月12日在彗星上著陸。在2014年8月6日它接近到彗星約的距離,並降低其相對速度為,從而成為意圖會合彗星而進入其軌道的第一個航天器。經過進一步的機動,計劃是接近到後和大約6週後進入軌道。它是歐洲太空總署基礎任務的一部分,和它是被設計成既軌道環繞彗星又登陸彗星的第一個任務。 羅塞塔號于2004年3月2日格林威治時間07:17由亞利安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在2014年8月6日到達彗星。羅塞塔號由兩個主要部件組成:羅塞塔探測器,其中帶有12個儀器,及菲萊登陸器,其中帶有另外的9個儀器。羅塞塔號的任務將軌道環繞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17個月,並且被設計來完成對於彗星有史以來嘗試的最詳細的一個研究。任務是被從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太空運營中心(ESOC)控制。 探測器以羅塞塔石碑為命名,希望此任務能幫助解開行星形成前的太陽系的謎。而登陸器以尼羅河中小島的名字菲萊命名,有一塊方尖碑在那裡被發現且協助解讀羅塞塔石碑。對羅塞塔石碑和方尖碑的象形文字的比較,催化埃及的書寫系統的解密。同樣,人們希望這些飛船將導致更好的理解彗星和早期太陽系。 在它飛向彗星的途中,飛船已經完成2小行星的飛掠任務。在2007年,罗塞塔号还进行了火星重力助推变轨(飞越)。 罗塞塔号的菲莱登陆器于2014年11月12日在彗星上登陆,就是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彗星上的成功受控登陆的探测器。天体物理学家伊丽莎白·皮尔逊说,虽然菲莱登陆器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轨道器罗塞塔号是任务的主力,并且它的工作将继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塞塔號 · 查看更多 »

羅宗蓬

罗宗蓬(Ro Cham H'pnhieng,Rochom P'ngieng,也译作罗查凤、羅佔朋)(1981年~)是一名8岁时在越南和柬埔寨边界的丛林中走失,在野外生活了18年后于2007年1月在柬埔寨被发现的一名越南女子。关于她的报道一时成为全世界各报纸的头条。 1981年,罗宗蓬出生在越南和柬埔寨边界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父亲罗萨尔(Ksor Lu long),母亲Rocham Soy(亦有报道为Ro Cham H'Thia),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1989年10月的一个早晨(一说4月12日的下午),时年8岁的罗宗蓬和她的妹妹(Ro Cham Noeung)在越南和柬埔寨边界的热带丛林放牛,晚上却没有回来。他的家人和村民在森林中进行了搜寻却没有结果,后来,她的家人便认为她可能已经被野兽吞噬。 2007年1月13日,在柬埔寨东北部腊塔纳基里省距金边350公里的奧亞道地區丛林,当地伐木工人发现餐盒中的食物不见,后逮到一个偷吃食物的女野人。当时,女野人浑身赤裸,皮肤黢黑,很瘦,头发到腿部,走路的时候半弯着身体,而不是直立行走,眼睛发出红光。不会说话,而是发出动物般的叫声。她白天睡觉,晚上清醒。当发现该女子时,和女子在一起的还有一个裸体男子,持有剑,村民追逐两个人,却只抓到女子,男子逃回树林。 发现女野人的消息很快传到临近村庄,45岁的乡村警察罗萨尔(Ksor Lu long)听说此事后前去查看女野人是否是自己失踪18年的女儿。凭着面部特征和小时候手腕(一说右前臂)上因刀割留下的伤疤,罗萨尔相信女野人就是自己的女儿罗宗蓬,并把她带回越南村庄。 回到的家乡的第一个星期,她拒绝穿衣、洗澡,当别人试图给她穿上衣服时,她把衣服撕碎。她拒绝用筷子吃饭。她攻击靠近她的人,并数次试图逃回森林。四天后,她开始合作,情况有所改观,开始穿衣服,并试图理解人类的语言,他正在努力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当地的村民认为她鬼魂附体,他们为她请和尚念经保佑,并在家中全天守候。 人们并不知道罗宗蓬在失踪的18年里是如何度过的。对于她是谁,她从哪里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宗蓬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皮克頓

羅伯特·皮克頓 「偉利·皮克頓」 ,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高贵林港市(Port Coquitlam)的一個豬農 。他在當地被控以一級謀殺罪,指他殺害了當地26名女子,並涉及2004年1月28日超過五名妓女在溫哥華市東區被殺死的案件。另外,當更多DNA证据不断地在他的農場被发现,不列顛哥倫比亞皇家檢察院會在明年起訴他多最少七宗謀殺案。 在2007年1月22日,即對他首六項謀殺控罪開審當日,控方指他在警誡下承認謀殺了49人。控方並指皮克頓說他打算殺害多一人,從而得到整數的50人。 如果罪名成立,皮克顿将成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凶残的连环杀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伯特·皮克頓 · 查看更多 »

羅伯特·W·霍利

羅伯特·威廉·霍利(Dr Robert William Holley,),美國生物化學家,出生於伊利諾州厄巴納。曾獲得196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原因是闡明了連結丙氨酸與DNA的tRNA。共同獲獎人還有哈爾·葛賓·科拉納(Har Gobind Khorana)及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伯特·W·霍利 · 查看更多 »

羅莎琳·富蘭克林

羅莎琳·愛爾西·富蘭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是一位英國物理化學家與晶體學家。她所做的研究,專注於DNA、病毒、煤炭與石墨等物質的結構。其中她所拍攝的DNA晶體繞射圖片「照片51號」,以及關於此物質的相關數據,是詹姆斯·華生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解出DNA結構的關鍵線索。此後她也領導了關於菸草鑲嵌病毒與小兒麻痺病毒的研究。 1958年,富蘭克林因支氣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2003年,倫敦國王學院將一棟新大樓命名為「富蘭克林—威爾金斯館」以紀念她與同事莫里斯·威尔金斯的貢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莎琳·富蘭克林 · 查看更多 »

羅迪椋鳥

羅迪椋鳥(Necropsar rodericanus)是一種假設的椋鳥,其存在只是基於一份古老的旅行報告、一些亞化石骨頭及在利物浦的一個標本,但標本後來經證實是屬於灰旋木嘲鶇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迪椋鳥 · 查看更多 »

羅梭的萬能工人

《羅梭的萬能工人》(R.U.R.),是一套1920年的科幻舞台劇,由卡雷尔·恰佩克以捷克语編寫。「R.U.R.」全寫是「Rossum's Universal Robots」,意即「羅梭的全能機械人」,該句英語短語常用作劇本的副標題 。該劇於1921年首次演出,並定下機械人的英文「robot」並對科幻文學有着深遠的影響。 《R.U.R.》出版後迅速成名,並在其出版初期有着具大的影響力。到了1923年,它已被翻譯成30種語言。 該劇開始於一個用有機合成物製造人造人的工廠,那些人造人被稱「機械人」(robots)。相對現代所稱的機械人,這些生物比較像賽博格和复制人,因為他們外表和人類無異,他們甚至有自己的思想。他們看來快樂地服務人類,但情況慢慢改變,一個對人類懷有敵意的機械人帶頭反抗人類,導致人類滅亡。 恰佩克其後用了同一主題,但以另一個方式創作了《》:故事中人類成為社會中奴僕階層而非滅絕。 《羅梭的萬能工人》情節黑暗但有希望,讚揚《羅梭的萬能工人》是一套「含超凡智慧與近惡能量的劇作」,並將該劇列入其中一部戰時的經典科幻作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羅梭的萬能工人 · 查看更多 »

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

| 《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翠星のガルガンティア)是Production I.G所制作的日本電視動畫,於2013年4月開始播放;連同影碟限定特別篇在內,全篇故事合共為15集。 OVA《遙遠的巡迴航路》前篇和後篇分別於2014年9月及2015年4月發表,並安排在電影院作限定上映。於後篇推出後,官方人員突然公佈原定電視動畫第二季因為主要投資公司Bandai Visual叫停,而在前期製作階段難產。已完成之劇本將改以小說形式,在2015年夏季推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翠星上的加爾岡緹亞 · 查看更多 »

翻译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 这个过程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必须从源语言中译码含义,然后把信息重新编码成目标语言。所有的这两步都要求对语言语义学的知识以及对语言使用者文化的了解。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意思外,一个好的翻译,对于目标语言的使用者来说,應該要能像是以母語使用者说或写得那般流畅,並要符合譯入语的习惯(除非是在特殊情况下,演说者并不打算像一个本语言使用者那样说话,例如在戏剧中)。 翻譯分为口譯、筆譯和手語。口譯又稱為「傳譯」,顧名思義,是指譯員以口語的方式,將譯入語轉換為譯出語。由於語言必定早於文字出現,因此口譯的出現也必定早於筆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翻译 · 查看更多 »

真猛瑪象

真猛瑪象(英語:Wooly mammoth,学名:Mammuthus primigenius)是已滅絕的猛瑪象。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北部發現有牠們的骨頭及冷藏的屍體,而保存最完好的是在西伯利亞。已知最古老(15萬年前)的真猛瑪象是在歐亞大陸的利斯冰期礦床被發現。牠們是自草原猛瑪象衍生而來。 真猛瑪象於更新世晚期從大部份分布地消失,在弗蘭格爾島上仍存有一族侏儒化的真猛瑪象至約西元前1700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真猛瑪象 · 查看更多 »

真相HOLD得住

《真相HOLD得住》是台灣的談話性綜藝節目,由衛視中文台開播,目前星期一到星期五於晚上8時至9時首播。節目有幾名時常來的甚至每集都來的班底:知本家文化社長劉燦榮、曾任自由時報社會記者的王瑞德、資深媒體人黃敬平,本節目介紹外星怪談、歷史事件、生活常識等。片尾標示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真相HOLD得住 · 查看更多 »

真菌病

真菌病(Mycosis,複數型為Mycoses)泛指真菌對動物(通常為人類)造成的感染。真菌病很常見,許多環境或生理條件為真菌感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真菌通常透過吸入性或在皮膚上著生的方式感染,因此真菌病通常始於皮膚或肺部。在約十萬種已知真菌中,造成人體疾病的只占極少數,約不到200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真菌病 · 查看更多 »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学名:Eukaryota)是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粒線體、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新壁總域演化支。 科學家相信,從基因證據來看,真核生物是細菌與古菌的基因融合體,它是某種古菌與細菌共生,異種結合的產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真核生物 · 查看更多 »

猴棗散

棗散(Hou Tsao powder),是以猴科動物內臟的結石及其他中藥製成的配方,被中医視為兒科聖藥。這條配方中的結石一般都是獼猴的膽石、腸石、胃石等。猴棗的中藥應用記載最早見於清代。而猴棗散的製作材料還包括羚羊角、青礞石、麝香、硼砂、沉香、天竺黃、川貝等八種藥材。亦有配方为猴枣、川贝、猪芽皂、牛黄、细辛、石菖蒲、草豆蔻、麝香、全蝎、珍珠、琥珀、甘草。中医认为其功效主要為豁痰定惊、清热解毒和開竅(開通心竅)。猴棗散在199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入全國中醫急診科必備藥。現時不少藥廠及中藥舖會根據《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所載的猴棗散配方來製作小兒中成藥。中医认为其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症有效。 猴棗散與猴棗末在價格和功效上都有差異。後者的價格較高,而且藥效明顯。但由於一般猴棗散是用猴棗末配以不同有寒熱之分的藥材製成,所以服用不當會令病情惡化。另外,猴棗散並不能用作保健藥來強健身體。中医认为因其藥性苦寒,如經常服用,會損害人體元氣,導致肺脾虛損,用法不当会造成婴幼儿腹泻。亦會抑制小孩長高的情況以及影響身體發育。部分猴枣散为增加定驚安神的作用,会加入朱砂等矿物,过量可能导致肝肾毒性。 2011年,香港卫生署因汞含量超标、药粉重量超标召回万应猴枣散等多款儿童用中成药。2013年,中国科普作者方舟子曾质疑猴枣散中全蝎有强毒性,细辛含有毒物质马兜铃酸,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且与肝癌有关,呼吁禁止使用此种药物。江苏省中医院医生则称中医已经了解马兜铃酸的毒性,认为中草药肾毒性主要是用药不当导致,并表示医院“没有发现”因猴枣散导致肾脏受损的病例。《羊城晚报》采访的药剂师称某些配方的珠珀猴枣散未包括细辛,则不含马兜铃酸。2015年,《扬子晚报》采访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师则认为应当考虑猴枣散的副作用,服多会损害健康,不适合刚开始咳嗽的患儿,即使效果好也应及时停药。 2011年,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學野生动物鉴证中心和古DNA研究所检测了澳大利亚边检拦截的多种入境中药制剂,其中在珠珀猴枣散中检测出易危物种亚洲黑熊的DNA,但其包装上未写明相关的配料。亚洲黑熊收录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禁止在国际间交易。该研究因此认为珠珀猴枣散等部分中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猴棗散 · 查看更多 »

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一年頒發一次的國際獎項,其中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及和平等5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經濟學獎則於1969年起頒發"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4 November 2007,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諾貝爾獎至今已頒給800多人,其中至少有20%是以色列或者以色列移民。 首位得到諾貝爾獎的猶太人或持有以色列国籍的是阿道夫·冯·拜尔,因成功分析出吲哚的結構而於1905年獲頒化學獎。2011年中,除了文學獎、和平獎及經濟學獎外,其他獎均有猶太人獲獎。其中,丹·谢赫特曼獲得化學獎,拉尔夫·斯坦曼及布鲁斯·博伊特勒獲生物或醫學獎,至於物理學獎則由索尔·珀尔马特、亚当·里斯連同非猶太人的布萊恩·施密特共同獲得。 一些猶太得主,如埃利·維瑟爾(1986年收到和平獎),凯尔泰斯·伊姆雷(2002年收到文學獎)是大屠殺的倖存者, Associated Press, January 16, 2006.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猶太人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猛禽

猛禽或稱鷙鳥是鸟类六大生态类群之一,涵盖了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隼形目和鸮形目的所有种。猛禽包括鹰、隼、鵰、鵟、鸢、鹫、鹞、鹗、鸮、鸺鹠等次级生态类群,均为掠食性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但是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猛禽的种群比较脆弱,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猛禽作为保护的对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猛禽 · 查看更多 »

烯二炔

烯二炔(Enediyne)一般是指具有共轭的炔-烯-炔结构的一类化合物。 含有九或十元环共轭烯二炔骨架结构的天然产物具有很强的抗癌和抗菌作用,但因不稳定且有毒性,很少用于临床。 其抗癌抗菌机制主要是烯二炔发生Bergman环化反应生成的1,4-去氢苯双自由基(对苯炔),从DNA上夺取氢原子从而使DNA发生裂解。 Category:抗生素 Category:癌症研究 Category:官能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烯二炔 · 查看更多 »

烈火之炎

《烈火之炎》(烈火の炎)是安西信行的漫畫作品,曾改編成電視動畫。漫畫從1995年的16號到2002年的9號於小學館《週刊少年Sunday》連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烈火之炎 · 查看更多 »

父親

親簡稱父,或稱爸爸,爹地,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男性的稱呼。父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參與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即生父);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精子讓卵子與之結合(例如捐精等),但並未親自進行生育小孩過程的男人也可如此稱呼。.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父親 · 查看更多 »

終止子

終止子(Terminator)是一段位於基因或操縱組末端的DNA片段,可中斷轉錄作用。原核生物擁有兩種類型的終止子,包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終止子 · 查看更多 »

組織蛋白

組織蛋白(histone )是真核生物体细胞染色质中的碱性蛋白质,其将DNA包装和组织成被命名为核小体的结构单元。它们是染色质的主要蛋白质组分,作为DNA缠绕的线轴,并在中发挥作用。没有组织蛋白,染色体中未缠绕的DNA将非常长(人类DNA中的长宽比超过1000万比1)。例如,每个人类二倍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具有约1.8米长的DNA,但是在组織蛋白上缠绕它具有大约90微米(0.09毫米)的染色质,当在有丝分裂期间复制和浓缩时,其导致约120微米的染色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組織蛋白 · 查看更多 »

絕對零度 (電視劇)

《絕對零度》(日語:絶対零度),日本富士電視台和共同電視台聯合製作的電視劇系列,為富士電視台週二晚間九點連續劇系列。上戶彩主演。2010年4月至6月播出第一季《絕對零度~未解決事件特命搜查~》,2011年7月至9月播出第二季《絕對零度~特殊犯罪潛入搜查~》,2018年7月至9月播出第三季《絕對零度~未然犯罪潛入搜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絕對零度 (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疟疾

瘧疾(Malaria,中文俗称打擺子、冷熱病、發瘧子)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隸屬原生生物界,皆為单细胞生物。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疲倦、嘔吐和頭痛;在嚴重的病例中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這些症狀通常在蚊子叮咬後的十到十五天內出現,若病人沒有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數月內症狀可能再次出現。曾感染瘧疾的患者再次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暴露於瘧疾的環境,此種部分抵抗力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消失。 瘧疾最常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來傳播,瘧原蟲會在瘧蚊叮咬時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的血液,接著瘧原蟲會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熟和繁殖。瘧原蟲屬(Plasmodium)中有五個種可以感染人類並藉此散播,多數死亡案例由惡性瘧(P. falciparum)、(P. vivax)及(P. ovale)所造成,(P. malariae)產生的症狀較輕微,而(P. knowlesi,又稱諾氏瘧原蟲)則較少造成人類疾病。瘧疾的診斷方式主要為鏡檢或前者配合,近年也發展聚合酶鏈式反應來偵測瘧原蟲的DNA,但因為成本和複雜性較高,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瘧疾的盛行地區。 避免瘧蚊叮咬能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實務上包括使用蚊帳、防蚊液或(如噴灑殺蟲劑和清除積水)。前往瘧疾盛行地區的旅客可以使用數種藥物來,而瘧疾好發地區的嬰兒及第一個三月期以後的孕婦也建議適時使用進行防治。20世紀中葉,以屠呦呦為首的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抗瘧效果良好的藥物青蒿素,屠呦呦也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儘管有所需求,但瘧疾目前尚無疫苗,相關研究仍在進行。現在建議的治療方法是併用青蒿素及另一種抗瘧藥物(可能是甲氟喹、苯芴醇或);如果青蒿素無法取得,則可使用奎寧加上去氧羥四環素。為避免瘧原蟲抗藥性增加,瘧疾盛行地區的病患應盡量在確診後才開始投藥。瘧原蟲已逐漸對幾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具有(氯喹)抗性的惡性瘧已經散布到多數的瘧疾盛行區,青蒿素抗藥性的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地區也日益嚴重。 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3年全球瘧疾病例共有1.98億例,造成584,000至855,000人死亡,當中有90%是在非洲發生。 瘧疾普遍存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位於赤道周圍的廣大帶狀區域,包含漠南非洲、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 -->。2015年,全球約有2.14億人新感染瘧疾,並造成多達43.8萬人死亡,其中有90%的死亡病例位於非洲。2000年至2015年間,病例數減少37%,但自2014年的1.98億例之後開始回升。瘧疾與貧困息息相關,並严重影響經濟發展。瘧疾會造成醫療衛生支出增加、勞動力減少、並衝擊觀光業,非洲每年估計因瘧疾損失120億美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疟疾 · 查看更多 »

疫苗接種

疫苗接種,是將疫苗製劑接种到人或動物体内的技術,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製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注射者對該疾病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今日醫學上常见的接種方式为注射,而“接種”一词乃是由種痘技術而來,其本意與今日用法有所区别,在現代免疫學研究的運用範疇也有些微差距。.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疫苗接種 · 查看更多 »

痘病毒科

病毒(Poxviridae,pox.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痘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病毒

病毒(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体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这些简单的有機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體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Collier pp.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病毒 · 查看更多 »

病毒概論

病毒是一種依靠宿主的細胞来繁殖的類生物體。在感染宿主細胞之後,病毒就會迫使宿主細胞以很快的速度製造、裝配出數千份與它(病毒)相同的拷貝。不像大多數生物體,病毒沒有會分裂的細胞,新的病毒是在宿主細胞內生產、組裝的。不過,與構造更簡單的傳染性病原體朊病毒不同,病毒含有能使得它們發生變異和進化的核酸。目前,人們已經發現了超過5000種的病毒。 病毒的起源至今不明。有些病毒可能是由質粒,即一種可在細胞間移動的環狀DNA進化而來。同時,也有些病毒可能是由細菌進化而來。病毒由兩或三種結構組成。其中,所有病毒都有的兩種結構是化學本質爲DNA或RNA的核酸與保護基因的蛋白質外殼。其中,核酸爲攜帶遺傳信息的長鏈狀分子。部分病毒還有一個由脂肪構成的包裹着病毒體的病毒包膜。病毒包膜可以在病毒處於宿主細胞胞外時爲它們提供保護。病毒的形狀變化多樣,既有螺旋形、二十面體形的病毒,也有擁有更為複雜的幾何結構的噬菌體。病毒的大小在20納米到300納米之間,把30,000到75,000個病毒一個個緊靠着排列起來才能達到1厘米的長度。 病毒有多種傳播方式。很多病毒會攻擊特定的生物體或生物組織,每一種病毒也有特定的傳播方式。植物病毒通常通過昆蟲或其它生物體在植物间傳播,這種幫助病毒擴散的生物體稱爲「病媒」。一些動物病毒,包括人會染上的病毒,會通過被它感染的體液傳播。而像流感病毒這樣的病毒則是藉由人打噴嚏或咳嗽時產生的飛沫液滴在空氣中傳播的。而以諾如病毒爲代表的一類病毒則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被污染的手、食物、水等都可以傳播這類病毒。輪狀病毒則通常是通過與被感染的兒童的直接接觸傳播。艾滋病病毒可通過性交傳播,因爲進行性交時雙方會產生體液的轉移。另外,可以通過吸血昆蟲傳播。 病毒感染会使人、动物甚至植物生病,不过宿主的免疫系统通常能清除病毒,并产生终身的免疫力。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但人们已开发出抗病毒药以治疗威胁生命的病毒感染。疫苗也能使宿主产生终身免疫以预防某些病毒感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病毒概論 · 查看更多 »

瑪利歐與路易吉RPG3!!!

是一個於2009年由AlphaDream開發並由任天堂發佈的角色扮演電子遊戲,其平台為任天堂DS。它是瑪利歐與路易RPG遊戲系列的第三個遊戲,緊接系列的前兩個遊戲《瑪利歐與路易RPG》及《瑪利歐與路易RPG2》。2019年,本遊戲在3DS平台推出重製版。 此遊戲以瑪利歐和路易被縮小並吸進他們敵人庫巴的身體內開始。而後瑪利歐兄弟便因要面對共同敵人而嘗試協助尚未知道體內有瑪利歐兄弟的庫巴去擊敗佔領了庫巴城堡和桃子城堡的奸角盖拉柯比茲(ゲラコビッツ, Fawful)。這個遊戲的重點在於3人合作,並發揮各自的特技去解決難關及打敗敵人。此遊戲亦是瑪利歐與路易RPG遊戲系列中首個玩家能夠操控庫巴的遊戲。 《瑪利歐與路易RPG3!!!》於2008年10月2日的東京新聞發布會中首次亮相。而其英語版本則於2009初在E3中發佈。這個遊戲非常成功,並分別於GameRankings和MetaCritic中分別獲得91%和90分的分數。截至2011年4月,此遊戲亦售出了約413萬份遊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瑪利歐與路易吉RPG3!!! · 查看更多 »

瑪莎·蔡斯

莎·蔡斯(Martha Cowles Chase,)是一位美國生物學家,與阿弗雷德·赫希所作的赫希-蔡斯實驗證明了DNA為遺傳物質,為20世紀生物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1964年獲得南加州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瑪莎·蔡斯 · 查看更多 »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

麗亞·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Великая Княжна Мария Николаевна,)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與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第三個女兒。她於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遭到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最後遭到殺害。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跟隨著她的姊姊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紅十字會的護士,雖然實際上她並沒有照顧受傷的士兵,而是成為醫院的贊助者。在她的一生中,她與士兵的接觸相當頻繁。多情的瑪麗亞從童年開始就對於許多青年男子懷抱著愛慕之情。她也希望結婚並擁有一個大家庭。 瑪麗亞的妹妹也就是著名的阿纳斯塔西娅,她在尼古拉二世全家遭到暗殺後,下落不明將近90年之久,後來也出現尼古拉二世全家唯一存活下來的人其實是瑪麗亞的說法。在1990年代,有人認為瑪麗亞的遺體並未出現在1991年葉卡捷琳堡附近的羅曼克夫墳墓中。俄羅斯學者在2007年發現其他遺體,後續的DNA分析證明尼古拉二世全家在1918年確實全部遭到謀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 · 查看更多 »

瓦片阵列

片阵列(Tiling array,亦称为覆瓦阵列)是微阵列芯片中的一种子类型。类似于传统微阵列,瓦片阵列通过将标记的DNA或RNA靶分子杂交到固定在固体表面上的探针而发挥作用。 瓦片阵列与传统微阵列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探针的性质:瓦片阵列的探针并不是对散列在整个基因组中的已知或预测基因的序列进行探测,而是对连续区域内存在的已知序列进行密集地探测。这有助于表征已测序但功能却知之甚少的区域。瓦片阵列可用于:辅助转录物组作图、发现DNA/蛋白质相互作用(ChIP-chip和DamID)位点、DNA甲基化(MeDIP-chip)位点、DNA酶敏感(DNase Chip)位点及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瓦片阵列除了可以检测之前未鉴定的基因及调控序列,还可能对转录产物进行深度定量。被称为“特征”的瓦片阵列单位中,特异性探针的拷贝数可上数百位(而在传统阵列中仅有少数几个),而密布在每张阵列上的特征数则在10,000到大于6,000,000个之多。可以通过调节探针与探针之间重叠的序列多少、探针序列间已知碱基的数量或探针长度而达到改变作图分辨率的目的。对于如拟南芥这样较小的基因组,瓦片阵列甚至可对全基因组进行探测。瓦片阵列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应用的有力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瓦片阵列 · 查看更多 »

瓜氨酸

氨酸(citrulline)是一種α氨基酸,名字是由首先抽取出瓜氨酸的西瓜而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瓜氨酸 · 查看更多 »

生命元素

生命元素是指生命所必需的元素。在天然的条件下,地球上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90多种元素,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多数科学家比较一致的看法,生命元素共有28种,包括氢、硼、碳、氮、氧、氟、钠、镁、硅、磷、硫、氯、钾、钙、钒、铬、锰、铁、钴、镍、铜、锌、砷、硒、溴、钼、锡和碘。 硼是某些绿色植物和藻类生长的必需元素,而哺乳动物并不需要硼,因此,人体必需元素实际上为27种。在27种生命必需的元素中,按体内含量的高低可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上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氯、钾、钠、钙和镁,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均在0.04%~62.8%之间,这11种元素共占人体总质量的99.97%。 微量元素指占生物体总质量0.01%以下的元素。如铁、硅、锌、铜、溴、锡、锰等。这些微量元素占人体总质量的0.03%左右。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虽小,但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命元素 · 查看更多 »

生命起源

在物質科學與無生源論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關於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經歷約39到41億年的演化,從無生物(或死物)成為生物。2017年,科學家在加拿大魁北克發現42.8億年前的微體化石,認定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證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命起源 · 查看更多 »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紀錄地球上生命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時間表,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之間,获得並传递新性状的过程。並解釋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與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經歷數十億年的演化與物種形成,現在的各物种之間皆由共同祖先互相連結。 以下的列表除非有寫公元或西元,否則是從現在開始算,如6500萬年前是指距離現在已有6500萬年的時間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命演化历程 · 查看更多 »

生命是什么

《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是物理学家薛定谔的一本生物学著作,發表於1944年。這本書是根據薛丁格於1943年2月,在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公開講座課程內容。在書中薛丁格介紹了含有配置遺傳信息的化學共價鍵,一種“不規律晶體”的概念。 雖然自1869年以來已知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存在,但在薛丁格講述當時,DNA的螺旋形狀與其在複製過程中的角色,還不明確。而在1950年代,這個概念刺激了其他人對於追尋遺傳分子的研究熱情。回顧歷史,薛丁格對“不規律晶體”的理論性充分推測,可被視為提供了分子生物學家關於遺傳物質,應該搜索的方向。共同發現DNA結構的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均表示他們研究最初的靈感源自本書,並且把描述遺傳信息儲存機制的前期理論,歸功於薛丁格所撰寫的此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命是什么 · 查看更多 »

生物

生物(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又称有機體)是指稱類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萬種物種(±130萬),其中650萬種物種在陆地上,220万种生活在水中。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生物會進行新陳代謝及遺傳兩點,前者說明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谢以及分解代谢(兩個是完全相反的兩個生理反應過程),並且可以將遺傳物質複製,透過自我分裂生殖(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交由下一代繁殖下去以避免滅絕,这是類生命现象的基础。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古早的生命分類已經過時,近代古典生物學的分類又受到分子生物學的挑戰。一般而言,我們將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分为兩大域: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这两个域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不比他们和真核生物的关系更为接近。在演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一直缺乏联系。類似麻煩的還有病毒與內共生細菌等的分類,隨著現代生物化學的研究逐漸深入,出現了有如物理學中存在量子現象一般,在特定微觀世界下許多傳統認知出現錯誤,導致以往常理被顛覆的情況。 真核生物的特徵是有細胞核以及其他膜狀細胞器(例如動物和植物體內的粒線體粒線體也可以說是植物動物體的發電廠因為他可以製造很多的能量,以及植物及藻類中的葉綠素),一種假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由内共生细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来T.Cavalier-Smith (1987) The origin of eukaryote and archaebacterial cell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503, 17–54 。多细胞生物(又稱至於生物實在30班一年且出來則指包含多于一个细胞的生物,在地質學上直到五億年前才出現大爆發。.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 · 查看更多 »

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是简单的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酶催化后转变为更复杂的物质的多步骤的过程。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简单的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转换成其他化合物,或聚合形成大分子。这个过程通常在代谢途径中完成。生物合成有时候在单个细胞的细胞器内进行,而一些需要多种酶催化的合成会在多个细胞的细胞器中进行。生物合成的例子包括脂膜和核苷酸的合成。 生物合成的必要元素包括:先导化合物、化学能(如ATP)和包括辅酶(如NADH和NADPH)在内的催化酶。通过上述元素可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元素。 一些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蛋白质和由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DNA分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合成 · 查看更多 »

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 (DNA、RNA等)、糖类。 这只是一個概念性定義,与生物大分子对立的是小分子物质(二氧化碳、甲烷等)和无机物质,实际上生物大分子的特点在于其表现出的各种生物活性和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比如:某些多肽和某些脂类物质的分子量并未达到惊人的地步,但其在生命过程中同样表现出了重要的生理活性。与一般的生物大分子并无二致。 生物大分子大多数是由简单的组成结构聚合而成的,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都可以在生物体内由简单的结构合成,也都可以在生物体内经过分解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结构,一般在合成的过程中消耗能量,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 蛋白质、核酸和多糖是3类主要的生物大分子,它们在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别很大,然而,在以下几个方面又显出共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大分子 · 查看更多 »

生物学

生物学研究各種生命(上图) 大肠杆菌、瞪羚、(下图)大角金龟甲虫 、蕨類植物 生物學(βιολογία;biologia;德語、法語:biologie;biology)或稱生物科學(biological sciences)、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是自然科學的一大門類,由經驗主義出發,廣泛研究生命的所有方面,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佈、構造、發育、功能、行為、與環境的互動關系,以及生物分類學等。現代生物學是一個龐大而兼收並蓄的領域,由許多分支和分支學科組成。然而,盡管生物學的範圍很廣,在它裡面有某些一般和統一概念支配一切的學習和研究,把它整合成單一的,和連貫的領域。在總體上,生物以細胞作為生命的基本單位,基因作為遺傳的基本單元,和進化是推動新物種的合成和創建的引擎。今天人們還了解,所有生物體的生存以消耗和轉換能量,調節體內環境以維持穩定的和重要的生命條件。 生物學分支學科被研究生物體的規模所定義,和研究它們使用的方法所定義:生物化學考察生命的基本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物分子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植物學研究植物的生物學;細胞生物學檢查所有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生理學檢查組織,器官,和生物體的器官系統的物理和化學的功能;進化生物學考察了生命的多樣性的產生過程;和生態學考察生物在其環境如何相互作用。最終能夠達到治療診斷遺傳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人類生活、保護環境等目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学史

生物学史是人类从古至今对生命研究的过程。虽然生物学的概念作为单一领域出现於19世纪,但生物学从传统医学起就已经出现,并可以根据自然史追溯到古埃及医学及时代亚里士多德和盖伦的工作。中世纪时,及学者贾希兹(al-Jahiz)、阿维森纳、伊本·苏尔(Ibn Zuhr或Avenzoar)、伊本·贝塔尔(Ibn al-Baitar)及伊本·纳菲斯(Ibn al-Nafis)进一步发展。欧洲文艺复兴及近代时期,生物学思想被新的经验主义思想彻底变革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生物。这次活动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生理机能进行了实验和认真观察的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和威廉·哈维以及开始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化石记录的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和蒲豐,同时还对有机体的发展和行为进行研究,显微镜展示了之前从未看到的世界并为细胞学说打下基础。自然神学的重要性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机械论学说的兴起,鼓励了博物学的发展(虽然它也巩固了)。 从18世纪到19世纪,植物学及动物学等生物科学逐渐形成专门的学科。拉瓦锡和其它物理学家开始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有生物的世界和无生命的世界连接起来。探索博物学家如亚历山大·冯·洪堡调查了生物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取决於地理,并建立了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及动物行为学。博物学家开始否认本质主义并考虑灭绝及物种突变的重要性。细胞学说为生命的基础提供了新的角度。这些发展以及胚胎学和古生物学,被查尔斯·达尔文综合到自然选择的演化论中。19世纪末,自然发生说开始没落,同时兴起,而遗传的机制仍处於神秘状态。 20世纪初,对孟德尔的作品的重新发现带来了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的遗传学的快速发展。到了1930年代,群体遗传学和自然选择相结合形成「新达尔文主义」。新的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结构之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的建立和遗传密码的破译,生物学被明显地分为有机体生物学(organismal biology)——主要研究生物体及所在的群体—和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所在领域。到20世纪末,一些新学科如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则打破了这一趋势,有机体生物学家使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而分子生物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也调查了基因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然生物体的遗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学史 · 查看更多 »

生物學哲學

生物哲学是科学哲学的一类,其中涉及到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问题。虽然大部分科学哲学家和哲学家一直对生物学感兴趣(例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甚至康德),生物学哲学在20世纪的60和70年代时才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哲学领域。之后,科学哲学家开始更加重视生物学,从新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30和40年代的兴起到1953年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发现,加上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把所有的生命过程缩减成生化反应,和把心理学纳入更广泛的神经科学的想法也属于生物哲学的领域里。 現在生物學哲學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科目,並有嚴密的學科組織。發表本身的刊物和專業的協會組織。其中最大的專業組織是 (國際生物學的歷史、哲学和社會学研究協會)。協會的名稱反映了該領域的跨科性質。生物学哲学可以被看作有“经验主义”的传统,并偏好于“自然主义”。许多当代的生物哲学家主要避免传统问题像“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反而,他们检考了生物学家的实践、理论和概念,以更好地了解生物学,将它看为一门学科(或科学领域组)。他们运用哲学来分析科学问题,并对它们的后果进行探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學哲學 · 查看更多 »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利用应用数学、信息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学的问题。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材料和结果就是各种各样的生物学数据,其研究工具是计算机,研究方法包括对生物学数据的搜索(收集和筛选)、处理(编辑、整理、管理和显示)及利用(计算、模拟)。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序列比对、序列組裝、基因识别、基因重组、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表达、蛋白质反应的预测,以及建立进化模型。 生物学技术往往生成大量的嘈杂数据。与数据挖掘类似,生物信息学利用数学工具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生物学信息。生物信息学所要处理的典型问题包括:重新組裝在霰弹枪定序法测序过程中被打散的DNA序列,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利用mRNA微阵列或质谱仪的数据检验基因调控的假说。 某些人将计算生物学作为生物信息学的同义词处理;但是另外一些人认为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应当被当作不同的条目处理,因为生物信息学更侧重於生物学领域中计算方法的使用和发展,而计算生物学强调应用信息学技术对生物学领域中的假说进行检验,并尝试发展新的理论。 生物信息学可以定义为对分子生物学中两类信息流的研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信息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化学常见缩写列表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概述

生物化学 – 是对生物体体内化学过程的研究。旨在阐释所有生命体和生命活动的化学机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化学概述 · 查看更多 »

生物分子

生物分子(Biomolecule)是自然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分子的总称,包括大分子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和核酸,以及小分子例如代謝產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天然产物。这类材料的更通用的名称是生物材料。大多数生物分子都为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和氢,多数含氮、氧、磷和硫,有时也有其他元素出现,但例子不多,参见生物无机化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分子 · 查看更多 »

生物分子列表

生物分子列表收录了部分有对应维基百科条目的生物分子,以中文全称拼音首字母排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分子列表 · 查看更多 »

生物分类学

生物分類學(biotaxonomy)通常直接稱分類学(taxonomy;taxonomie;taxonomía),是一門研究生物类群间的异同以及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要將生物分類,首先要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定義,但是我們似乎沒有辦法準確定義,以病毒來說,雖然可在其他生物體內寄生並複製,但在生物體外卻沒有一般生物的特徵如製造或攝取營養,生殖等現象。又如引起瘋牛病的朊粒(prion)可以造成感染卻無DNA成分,一直以來,DNA被視為生命遺傳物質,經由與RNA的轉錄轉譯過程,形成蛋白質,再進一步形成組成細胞的各個部分,如細胞膜、胞器等,而細胞則是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組成生命體的最小單位。 这种分类应该反映不同生物体间的进化树关系。分类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群,而系统学试图寻找生物之间的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分类法是林奈氏分类系统(Linnaean),它包括一个属名和种加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分类学 · 查看更多 »

生物分類法

生物分类法(Taxonomy),又稱科學分類法,是用生物分类学方法來對生物的物種分组和歸類的辦法。以级别为基础的系统层次结构中使用的的一个固定数量的层次,域,界,門,綱,目,科,属,种。无级别系统使用任意数量的层次。分类的群体被称为分类单元。 現代生物分類法源於林奈的系統,他根據物種共有的生理特徵分類。在林奈之後,根據達爾文關於共同祖先的原則,此系統被逐漸改進。近年來,應用了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基因組DNA,正在大幅改動很多原有的分類。 生物分類法屬於系統分類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生物经济

人类利用生物技术有着久远历史,因而与生物经济相关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发展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生物经济”在全球仍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从全球范围来讲,对“生物经济”的理解因角度不同而略有差异。经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分析后发现,较早出现的正式定义主要有: 1.生物经济 (Bioeconomy,或Biobased economy) 是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基础的、建立在生物技术产品和产业之上的经济,是一个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相对应的新的经济形态。(来源:邓心安.生物经济时代与新型农业体系.中国科技论坛,2002(2):16-20) 2.生物经济是一个浓缩性的术语,它能够描述在能源和工业原料方面不再完全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未来社会。(The bio-based economy is a term which encapsulates our vision of a future society no longer wholly dependent on fossil fuels for energy and industrial raw materials.)(来源:根据欧盟生物经济会议文件和欧盟生物经济网站(EuropaBio)整理) 3.生物经济是经济运行的聚合体,用以描述在这样一个社会,通过生物产品和生物过程制造的潜在价值使命来为公民和国家赢得新的增长和福利效益。(The OECD project supposes the bioeconomy to be the aggregate set of economic operations in a society that use the latent value incumbent in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processes to capture new growth and welfare benefits for citizens and nations.)(来源:OECD INTERNATIONAL FUTURES PROGRAMME, THE BIOECONOMY TO 2030:DESIGNING A POLICY AGENDA. Paris OECD Headquarters, 6 March 2006).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经济 · 查看更多 »

生物技术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指利用生物體(含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細胞)來生產有用的物質或改進製成,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創新物種的科學技術。根據不同的工具和應用,它往往與生物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的(相關)領域重疊。 千百年來,人類在農業,食品产业,和醫藥已經採用生物技術. Public.asu.edu. Retrieved on 2013-03-20.。早期的生物技術,可追溯至遠古時代。古埃及人利用酵母菌釀酒。 之後,包含傳統式利用微生物之醱酵技術來做,或是醱酵生產抗生素等,都是生物技術的利用的例子。現代生物技術,在1950年代DNA結構的發現以來,分子生物學急速發展,將傳統的生物技術進行了一次大革命。例如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將胰島素轉殖到大腸桿菌中生產。開啟了現代生物技術學之工業價值。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生物技術已擴大到包括新的和不同的學科如基因組學,基因重組技術,應用免疫學和開發醫藥治療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技术 · 查看更多 »

生物染色劑

生物染色劑是利用加入對細胞中特殊物質(如DNA,蛋白質,脂質,糖類等)具有選擇性的染劑,藉以區別特殊物質。與螢光標示類似。 染劑和色素常用於生物學與醫學以標示身體上的特殊構造如(肌纖維),細胞的分佈(例如區分不同的血球),或細胞內部的胞器。 生物染色劑也用於電泳時標示蛋白質、核酸等物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生物染色劑 · 查看更多 »

田園

園是中國北京弘泰旅行社訪台旅行團的女導遊,在2010年10月颱風鮎魚襲台灣的蘇花公路坍方事故中失蹤,生死不明。拯救人員出事地點找到人體殘肢,會進行DNA化驗以確定身份。10月25日在蘇花公路112.8公里處山坡下找到該旅遊巴士及田園的背包。 田園在遇事時為協助團友逃生,走避不及而遭泥石流沖走。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副秘書長李亞瑩稱讚田園為「大陸導遊的驕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田園 · 查看更多 »

田园洞人

园洞人是最早生活于东亚地区的现代人类之一,但并非现代东亚人的直接祖先。其化石于2003年在北京周口店西南6公里的田园洞洞穴地层中被发现。 2007年在对田园洞人骨骼化石进行放射性碳定年法分析后表明,田园洞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4.2万年至3.85万年,比发现地点相近的山顶洞人早1万多年,是至今为止欧亚大陆东部最早的现代人类遗骸。2013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对田园洞人化石进行的DNA测试进一步表明,田园洞人与许多现代亚洲人以及美洲原住民间存在遗传学上的亲缘关系,但已与现代欧洲人的祖先分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田园洞人 · 查看更多 »

甲基化

基化(methylation)指向底物引入甲基的过程,一般是以甲基取代氢原子。 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核糖核酸(RNA)加工。重金属修饰可以在生物系统外发生。组织样本的化学甲基化也是组织染色的方法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甲基化 · 查看更多 »

男权运动

男权运动,全称男性权利运动(Men's rights movement),是男性主義运动的一部分。它是1970年早期男性解放运动的分支。男性权利运动者关注他们所认为的男性劣势、歧视及压抑等问题。男性运动涵盖法律(包括家庭法律、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权、生育权及家庭暴力),政府职能(包括教育,义务兵役制和社会安全网络),及他们所认为对男性歧视的健康等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男权运动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的反向运动和冲击。男性权利运动的信念和活动遭到一些社会学者的批判,女性網站聲稱民權組織南方贫困法律中心和评论员,以及活动的部门都被描述成了厌女行为,但男權運動網站直到2018年才被南方贫困法律中心加入仇恨團體清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男权运动 · 查看更多 »

甘肅天祝骷髏案

肃天祝骷髅案是2006年中国甘肃省炭山岭镇发生的一件盗墓案件。從村民蒋财帮發現大袋人头骨展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甘肅天祝骷髏案 · 查看更多 »

焦磷酸盐

磷酸盐(英文:Pyrophosphate)是焦磷酸的盐。焦磷酸盐又称二磷酸盐或双磷酸盐。在食品添加剂中,焦磷酸盐的代号是E450。除了正盐以外,也有一些焦磷酸的酸式盐存在,比如Na2H2P2O7。.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焦磷酸盐 · 查看更多 »

焰火 (我为喜剧狂)

《焰火》(Fireworks)是美国情景喜剧《我为喜剧狂》第1季的第18集,由这季的两位助理执行制片人布雷特·贝尔和戴夫·芬克尔编剧,贝丝·麦卡锡-米勒执导,2007年4月5日通过全国广播公司在美国首播。客串出演这集的演员包括威尔·阿奈特、凯·加农、马特·迪金森、戴夫·芬克尔、埃文·哈灵顿(Evan Harrington)、克里斯·帕内尔、马里克·潘考利、莫里·波维奇、凯斯·鲍威尔、斯图·瑞切尔(Stu Richel)、艾尔·罗克、马哈德奥·谢夫拉(Mahadeo Shivraj)、基西·西蒙斯、杰森·苏戴奇斯和布兰登·沃尔什(Brendon Walsh)。 在这一集里,全国广播公司副总裁杰克·唐纳吉(Jack Donaghy,亚历克·鲍德温饰)为了在风头上压过自己在将来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的竞争对手德文·班克斯,因为策划了一场电视直播的焰火活动。后者则在与杰克进行首次会面时一眼就看上了电视台的杂工跟班肯尼斯·帕塞尔(Kenneth Parcell,杰克·麦克布瑞尔饰)。电视节目《TGS与崔西·乔丹》的首席编剧丽兹·莱蒙(Liz Lemon,蒂娜·菲饰)对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同事有好感,为了拉近两人的距离,她跟随对方去参加一个匿名戒酒会。男演员崔西·乔丹(Tracy Jordan,崔西·摩根饰)发现原来自己祖上和美国国父托马斯·杰弗逊有亲戚关系,所以决定要做出一番足以让先人自豪的事业来。编剧图弗·斯帕洛克也意外发现了自己一位先辈的惊人秘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焰火 (我为喜剧狂) · 查看更多 »

熊神鯨

(學名:Artiocetus)是一種已滅絕的鯨魚。其學名是鯨目及偶蹄目的結合,因此牠們擁有像偶蹄目的腳踝,故又名偶蹄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熊神鯨 · 查看更多 »

熒光顯微鏡

荧光顯微鏡是一種使用荧光或磷光物質的光學顯微鏡,或除此之外使用反射和吸收用於研究的有機或無機物質的特性。“熒光顯微鏡”是指使用熒光來產生一個圖像的任何顯微鏡,無論是更簡單的設置像落射熒光顯微鏡,或更複雜的設計如共聚焦顯微鏡,其使用,以獲得更好的分辨率的熒光圖像。 2014年10月8日,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艾力克·貝齊格 (Eric Betzig),W·E·莫尔纳尔 (William Moerner)和斯特凡·W·赫尔 (Stefan Hell),獎勵其發展超分辨熒光顯微鏡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帶领光學顯微鏡由微米µm(1米的10的負6次方,百萬分之一米)進入納米nm(1米的10的負9次方,十億分之一米)級尺度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熒光顯微鏡 · 查看更多 »

異染色質

染色質(英語:Heterochromatin)是DNA內一種緊密組合的結構,轉錄作用在其中受到限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異染色質 · 查看更多 »

照片51

照片51(Photo 51)是1952年由羅莎琳·富蘭克林所拍攝的一張DNA之X光繞射圖片,是解出DNA結構Watson JD, Crick FHC(1953).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照片51 · 查看更多 »

煙熏液

煙熏液(英文:liquid smoke)是一種由燃燒木柴或木屑,將其煙霧凝結濃縮,使煙霧中產生的物質溶於水中的產品,它主要用於食物保質和調味,為食物添加或醃製煙熏的風味,對象多為市場流通的煙熏食品如煙肉(以熏豬肉為主流)、熱狗、肉乾、豆腐、丹貝和軟奶酪等。由於一部分的植物品種的種子受到山火煙霧刺激後加快了發芽的速度,引起了煙熏液對其是否具有類似功效的研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煙熏液 · 查看更多 »

特异性药物

特异性药物(specific drug),即结构特异性药物,为能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效应的药物。大部分药物都属于特异性药物,其生物活性与结构特征关系紧密。特异性药物大部分作用于蛋白靶点,靶点可分为受体、离子通道、酶、载体等。一些特殊类型药物的蛋白靶点包括结构蛋白和细胞内蛋白。化疗药物的靶点包括DNA、细胞壁组分等。李端 殷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特异性药物 · 查看更多 »

特洛伊·戴維思

特洛伊·戴維思(Troy Anthony Davis,) 是一名美國籍男子,被控於1989年8月19日在佐治亞州薩凡納謀殺警官馬克·麥克菲(Mark MacPhai)。麥克菲警官當時作為一名保安員試圖介入漢堡王餐廳附近停車場上的一起毆打案件。 在1991年的庭審中,有7名證人指證戴維思射殺了麥克菲警官,2名證人作證戴維思向他們承認了謀殺行為。在這次庭審中,共有34名證人為控方作證;而包括戴維思本人在內,只有6名證人為辯方作證。雖然警方並未找到射殺麥克菲警官的兇器,同時現場拾獲的彈殼經彈道測試也與本案關聯不大,但是依舊被裁定謀殺及其他指控成立,於1991年8月判處死刑。 直至被執行死刑,戴維思始終堅持自己是清白的。從他定罪到執行的20年間里,戴維思及其辯護人的申訴得到了全美公眾、名人及人權團體的支持。大赦國際和全美有色人種促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等團體參與了戴維思的申訴行動。一些知名人士,如美國前總統卡特、阿尔·夏普顿牧師、教宗本篤十六世、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前佐治亞州籍聯邦議員和總統候選人鮑勃·巴爾和前聯邦調查局局長威廉·塞森斯法官都呼籲給戴維思一個新的聽證會和審判。戴維思曾分別在2007年7月,2008年9月和2008年10月三次確定死刑日期,但在執行前又被推遲執行。 2009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要求佐治亞州南部地區地方法院查證是否有新的證據“能夠明確證明戴維思是無罪的”,幷於2010年6月舉行了聽證會。辯方提供了一系列宣誓文書,證明當初指證戴維思有罪的九個證人中已經有七人翻供,他們或推翻了此前的部份證詞,或指證希爾維斯·科爾斯(Sylvester "Redd" Coles)才是真正的兇手。包括辦案警方及原檢察官在內的檢方證人則確認辦案過程嚴禁無誤,並且沒有對證人有任何脅迫。但是辯方並沒有傳喚翻供證人上庭,因此宣誓文書對法官的影響力較小。同時有關對科爾斯的指證被視為傳聞證據,未被法庭採信。 在2010年8月的再審中,法院維持了原來的判決。法庭形容辯方的努力不過是為了擾亂定罪而故意釋放出來的“迷霧”(largely smoke and mirrors), 同時也裁定翻供證人所宣誓之證詞不足以推翻原有定罪。隨後辯方向最高法院的上訴也被駁回,戴維思第四次被確定了死刑執行日期為2011年9月21日。判決出來之後,有近百萬聯名上書請求佐治亞州特赦與假釋委員會(the Georgia Board of Pardons and Paroles)特赦戴維思。 但是委員會拒絕赦免戴維思。 9月21日,委員會再次確認不會考慮赦免戴維思。 直到聯邦最高法院拒絕推翻死刑裁定的那一刻,戴維思被通過注射方式執行了死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特洛伊·戴維思 · 查看更多 »

牛初乳

初乳是產犢後3天內的乳汁,其營養成分與普通奶相比,含有較高蛋白質,而脂肪和糖含量則較低。另外,初乳亦含有大量的免疫和生長因子,如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表皮生長因子等。 初乳的顔色發黃,濃稠,有腥味,酸度高,口感差,加上其成分相當複雜,人類不宜直接食用(况且直接饮用很可能会摄入不良微生物),只有經過特殊處理後才能入口。其加工方法有乾燥昇華和巴士德消毒法兩種。由於其擁有很高營養成分,故初乳在20世紀開始成為一種普遍的保健食品及兒童營養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牛初乳 · 查看更多 »

狩獵監督官

狩獵監督官(英語:Game wardens)是一種受雇傭來保護野生動物的職業,有時候狩獵監督官也叫做騎警(trooper)、野生動物騎警、保護官(conservation officer)或者野生動物保護官(wildlife officers),他們所擔當的角色很大一部份都與英國的獵場看守相同,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狩獵監督官 · 查看更多 »

盧煜明

盧煜明 (Lo Yuk Ming Dennis)是分子生物學的臨床應用專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尤其致力於研究人體內血浆的DNA和RNA。2011年成为皇家学会的会员,201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盧煜明最重大的研究成果為1997年 發表的《母親血漿中胎兒核酸的探索與應用》。他發現女性在懷孕期間,體內的胎兒會釋放DNA和RNA至母親的血漿之中,而且佔母親血漿中的DNA達5%之高。這項發現令他的研究隊伍在非創傷性產前診斷領域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技術被世界多間實驗室(如英國國家血液服務)用作常規檢測之用。這項發現亦為醫學界提供了嶄新的研究方向,首先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測試方法檢驗孕婦及胎兒的多項疾病,有別於過往高危的測試方法如羊膜穿刺檢查。同時,盧煜明亦將有關技術引申至其他不同的範疇,例如癌症、心臟病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盧煜明 · 查看更多 »

白喉癞颈龟

白喉癩頸龜(學名:Elseya albagula)是齒緣癩頸龜屬下的一種淡水龜,只生活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幾條河流中。 這種龜是一種完全水生龜,很少登陸,主要以植物及其果實為食。 有爭議者認為白喉癩頸龜應該被分成數個種,但是形態學和DNA證據都不支持此結論。Georges, A. & Adams, M. 1996.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喉癞颈龟 · 查看更多 »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群癌症種類的統稱,英文名稱來自於古希臘語,λευκός(leukos,白色)與αἷμα(haima,血液)的組合。 它通常發病於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球的大量增生。這些異常增加的白血球都尚未發育完成,稱之為芽細胞或白血病細胞。症狀可能包含:出血與淤斑、疲倦以及感染風險增加。這些症狀會因缺乏正常血球而發生。 白血病發生的真正原因尚未知曉,目前相信環境與遺傳因素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風險因子包括:吸菸、游離輻射、部分化學物質如苯、曾接受化療、唐氏綜合症、家族史有白血病。白血病可被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四大類型,以及其他較不常見的種類。白血病與淋巴瘤同屬影響血液、骨髓與淋巴系統的腫瘤當中的一種,此大類疾病被稱為。白血病的診斷方法主要靠血液檢查與。 白血病的治療方式包括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標靶治療與骨髓移植。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會採用所謂「」的策略。 預後方面,已開發國家比以前有明顯進步,以美國為例,其五年存活率在2011年的統計數據為57%。兒童的五年存活率一般比成人高,依據白血病的類型不同,大約在60到85%之間。急性白血病病患若接受治療痊癒且5年內沒有復發的話,之後終身復發的機率相當低。另外,白血病的治療有可能需要配合輸血或及疼痛管理。安寧緩和治療不論有沒有進一步治療以控制,都可能有幫助。 2012年,共有35.2萬位新的白血病病患,並造成26.5萬人死亡。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其中3/4的病例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然而,90%的成人病患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B細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最常見被確診的種類。白血病最常在已開發國家出現。在美國,白血病一年的醫療支出為54億美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血病 · 查看更多 »

白鱀豚

白鱀豚(学名:)亦称白鱀鯨、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揚子江豚及長江豚等,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至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中所剩数量最少的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縮寫IUCN)列为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同时还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录一)以及《美国国家濒危物种法》。在2006年11至12月持續六周的野外科考没有发现一头,这物种被确认为功能性灭绝,就算是还有個體仍然生存,其數量也很难維持并延續种群。2007年8月29日,安徽铜陵市有白鱀豚目击报告,之后在2011年8月25日的湖北洪湖,2016年10月4日的安徽芜湖和2018年5月2日都有过白鱀豚的疑似目击报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鱀豚 · 查看更多 »

白银市连环杀人案

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官方称甘肃内蒙古“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是指从1988年至2002年的14年间,在中国甘肃省白银市有9名女性惨遭入室杀害的案件,部分受害人曾遭受性侵害。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也发生过类似案件。凶手专挑红衣女性下手,作案手段使用利器,具极强的隐蔽性,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经警方交叉比对证实9起案件均为同一人所为。2004年,白银市警方向外界公布详细案情,并悬赏20万元人民币,希望能够取得线索。但案件直到2016年8月才取得突破。警方通过DNA数据库排查后,寻找到犯罪嫌疑人高承勇。经审讯,高承勇初步供述了在白银、包头两地作案11起、杀死11人的犯罪事实。2018年3月30日,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高承勇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高承勇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银市连环杀人案 · 查看更多 »

白金數據

《白金數據》(Platina Data)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長篇推理小說。於幻冬舍《Papyrus》2006年12月號至2010年4月號連載,2010年6月30日由幻冬舍發行了單行本。2013年上映改編自本作的電影版,由二宮和也主演。 本作以近未來為舞台,當時有一種實現了檢舉率100%,冤案率0%的DNA調查技術,而相關的DNA信息「白金數據」被捲入了犯罪當中。故事則講述了成為了嫌疑人的警視廳特殊搜查機構的天才科學家和對其窮追不捨的刑警的交手過程。東野創作本故事的時候是以電影化為前提而執筆的,但曾一度放棄此念頭。之後映像化的時候,卻收到了來自20間以上的大型電影公司、電視台、製作公司的製作請求。 標題「白金數據」是東野自創詞彙,意指「國家暗中管理的國民DNA數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金數據 · 查看更多 »

白消安

白消安(Busulfan,商品名马利兰、白舒非)是一种从1959年开始使用的抗癌药。它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属于烷基磺酸酯类型,化学结构全称是1,4-丁二醇二甲烷磺酸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消安 · 查看更多 »

白曉燕命案

白曉燕命案,發生於1997年4月14日,為台灣司法史上最重大的刑案之一。由於被害人之一為知名藝人白冰冰之女,三名加害人陳進興、高天民、林春生不僅是擁有槍械彈藥之高度危險份子,且作案手法殘酷,逃亡途中與警方發生數次槍戰並犯下更多刑案,對當時台灣的社會大眾造成相當大的震撼。 該案件不但為當年度影響台灣最大的單一事件,也是1990年代甚至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最重大的治安事件之一。據台灣半官方的「國策中心研究室」所做的研究報告,白案的影響層面甚至達到台灣的「修憲」、「政黨政治」與內閣政治的權責劃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白曉燕命案 · 查看更多 »

癌变

变(carcinogenesis)通常用來形容正常细胞转变成癌细胞的致癌过程,是细胞DNA受损突变后发生在细胞及基因级别上的、从而导致细胞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的一系列改变,最终引起恶性肿瘤的形成。癌变是个复杂、受到多种因素控制的多阶段演变过程,它也是个可逆转的细胞转化过程。细胞内基因的突变和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癌变 · 查看更多 »

癌症

症(英語:Cancer)又名為腫瘤(英語:Malignant tumor),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中医学中称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体内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转移到身體其他部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癌症有許多類型,因吸菸而罹癌者佔了癌症死者中的22%,肥胖、飲食不佳、運動不足、飲酒則共佔了10%。其他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還包括某些感染、暴露於游離輻射、以及環境汙染因子。在發展中國家約有20%的癌症是由於感染症(如B型肝炎、C型肝炎、以及人類乳突病毒等)造成。致癌因子通常是透過改變細胞中的遺傳物質運作,通常許多這類遺傳物質的變化是癌症產生所必要的。約5-10%的癌症是由於遺傳自雙親的基因異常。癌症可以由症狀和徵候或透過的方式發現,然後再以影像檢查和切片檢查來確診。癌細胞持續生長而不受外在訊息調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細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異常,如腫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轉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要將一個正常細胞轉化成一個惡性腫瘤細胞通常需要許多次突變,或是基因轉譯為蛋白質的过程受到干扰。引起基因突變的物质被稱為致癌物質,又以其造成基因損傷的方式可分為化學性致癌物與物理性致癌物。例如接觸放射性物質,或是一些環境因子,例如,香煙、輻射、酒精。还有一些病毒可將本身的基因插入細胞的基因裡,激活癌基因。但突变也会自然產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觸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產生。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傳至下一代。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烟、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的攝取、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端看癌症的種類與開始治療時的疾病狀況。在已開發國家兒童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平均高達80%,在美國的成年癌症病人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則有66%。而病症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癌細胞所在部位以及惡性生長的程度。多數癌症根據其類型、所處的部位和發展的階段可以治療甚至治癒。一旦診斷確定,癌症通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射療法的方式進行治療。隨著科學研究的進步,開發出許多針對特定類型癌症的藥物,也增進治療上的效果。如果癌症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也有出現因癌症未及時治療或是改用另類療法而延誤正規治療,因此影響病情的情形。 在2012年,大約有1,410萬人得到癌症,並且造成820萬人身亡(相當於全年總死亡人數的14.6%)。男性身上最常見的癌症包括肺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以及胃癌;在女性身上最常見的則是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和子宮頸癌。兒童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和腦瘤最常見,不過非洲除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那裡更常見。2012年,大約16.5萬個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產生癌症,由於DNA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罹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同時有數種癌症在已開發國家較常見。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100-350/100000。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台灣則是長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隨著人類越來越長壽及開發中國家生活習慣的改變,全球的罹癌率整體而言在上升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癌症 · 查看更多 »

癌癥研究院

症研究院(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縮寫:ICR)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專攻腫瘤學。癌症研究院是倫敦大學的成員之一。作為馬斯登皇家醫院的一部份成立於1909年,2003年加入倫敦大學。包括癌症成因是DNA破壞等許多癌症理論都出自該大學的研究。 癌症研究院有兩個校區,分別位於切爾西和薩頓。該大學提供本科到碩士的學位,與馬斯登皇家醫院一起算是歐洲最大的綜合癌症中心。2008年科研評估中其研究水平位列全國第一。 癌症研究院接受來自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惠康基金會等許多慈善組織以及公眾的捐款。.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癌癥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DAPI

DAPI即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是一種能夠與DNA強力結合的熒光染料,常用於螢光顯微鏡觀測。因為DAPI可以透過完整的細胞膜,它可以用于活細胞和固定細胞的染色。 DAPI的發射光為藍色,且DAPI和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或Texas Red染劑(紅色螢光染劑)的發射波長,僅有少部分重疊,研究員可以善用這項特性在單一的樣品上進行多重螢光染色。 ,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操作與拋棄的處理程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API · 查看更多 »

D·B·庫柏

D·B·庫柏(D.)是一个媒体用来指代一位身份不明的男性劫機嫌犯的名字,他在1971年11月24日於美國挾持一架波音727型的飛機,並要求200,000美金的贖款。他在獲得贖款後使用降落傘從機上跳下。他登機時使用的名字是丹·庫柏(Dan Cooper),但是後來因為新聞界的疏失,他的名字於是成為D·B·庫柏。2017年8月18日,FBI一项声明表示民间调查团队“库珀悬案小组”(Cooper cold case team,简称CCT)于8月3日发现疑似库珀遗弃降落伞碎片,目前FBI已经接收碎片并展开调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B·庫柏 · 查看更多 »

Decapentaplegic

Decapententaplegic缩写为Dpp.是生物皮肤的生长因子。它在皮肤表面影响着生物背部的颜色。 dpp基因从复制、转录到dpp蛋白的翻译过程如图所示。 如果DNA上的dpp gene发生突变,原来的G-C碱基对突变为A-T碱基对。将会导致最后翻录出来的蛋白无法连接起来,从而引起皮肤的肤色发生改变。 Category:形态发生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ecapentaplegic · 查看更多 »

DNA (消歧义)

DNA,可指以下事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DNA复制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排除突变等不定因素)。 DNA复制是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生物学过程,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对于双链DNA,即绝大部分生物体内的DNA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开始于一个亲代DNA分子,最后产生出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亲代双链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都被作为模板,用以合成新的互补单链,这一过程被称为半保留复制。细胞的校正机制确保了DNA复制近乎完美的准确性。 在细胞当中,DNA复制起始于基因组的特殊位点,称为“起始位点”。起始于起始位点的DNA解链和新链的合成会形成复制叉。除了DNA聚合酶外,一些酶通过添加和模板相配的核苷酸来合成新DNA,一些和复制叉连接的其他蛋白对DNA的复制起始和延伸起辅助作用。 DNA复制也可以在体外(即人工地)进行,从细胞中分离的DNA聚合酶和人造的DNA复制引物可以用来启动以已知序列的DNA分子为模板的复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这种采用了循环方式的人工合成,在一个DNA池中扩增出特定的DNA片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复制 · 查看更多 »

DNA密码子表

传统上,遗传密码以RNA密码子表的形式表示;这是因为在细胞核糖体制造蛋白质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是信使RNA。信使RNA的序列则由基因组DNA确定。随着计算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兴起,现今可在DNA水平上发现大多数基因,因此DNA密码子表变得愈加有用。下表中的DNA密码子存在于有义DNA链上,并以5'端→3'端的方向排列。 常规遗传密码表无法显示遗传代码中的对称性。 舒建军的遗传密码对称表 提供了可能的密码子-氨基酸关系的新视角, 并解释了密码子简并性遗传密码背后的隐含含义/逻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密码子表 · 查看更多 »

DNA²

《DNA²》是日本漫畫家桂正和創作的科幻漫畫以及改編的動畫作品,1993年至1994年連載於《週刊少年Jump》,單行本全5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² · 查看更多 »

DNA微陣列

DNA微陣列(DNA microarray)又稱DNA陣列或DNA晶片,比較常用的名字是基因晶片(gene chip)。是一塊帶有DNA微阵列(microarray)的特殊玻璃片或矽晶元片,在數平方公分之面積上佈放數千或數萬個核酸探針;檢體中的DNA、cDNA、RNA等與探針結合後,藉由--或電流等方式偵測。經由一次測驗,即可提供大量基因序列相關資訊。它是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工具。研究人員應用基因芯片就可以在同一時間定量的分析大量(成千上万个)的基因表現,具有快速、精確、低成本之生物分析檢驗能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微陣列 · 查看更多 »

DNA纳米技术

DNA纳米技术專門研究利用脫氧核糖核酸或其他核酸的分子性質(如自組裝的特性),來建構出可操控的新型纳米尺度結構或機械。在这个领域,核酸被用作非生物的材料而不是在活细胞中那样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严格的核酸碱基配对法则(使链上特定的碱基列相互连接以形成牢固的双螺旋结构)使这一技术成为可能。这一技术允许合理的碱基链设计,从而严格地组合形成具有精密控制的纳米级特性的复杂的目标结构。脫氧核糖核酸是常使用的优势材料,但包括其他核酸如核糖核酸和肽核酸也被用来构造结构,所以偶尔也用“核酸纳米技术”来概括这个领域。 DNA纳米技术概念的基础最先由纳德里安·西曼(Nadrian Seeman)在1980年代早期阐述,在2000年后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已经构建了静止结构如二维和三维晶体结构、毫微管、多面体和其他任意的造型;和功能结构如纳米机器和DNA運算。一些组建方法被用来构建拼装结构、折叠结构和动态可重构结构。现在,这种科技开始被用作解决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中基础科学问题的工具;同时也被应用在结晶学和光谱学中来测定蛋白质结构。这项技术在分子电子学(molecular scale electronics)和纳米医学中的应用仍在研究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纳米技术 · 查看更多 »

DNA结合位点

DNA结合位点(DNA binding sites)是存在于DNA上的与其它分子相绑定的各类结合位点。DNA结合位点与其它结合位点的区别在于:(1)它们是DNA序列(如一个基因组)中的一部分;(2)它们被DNA结合蛋白所绑定。DNA结合位点常常与一类被称为转录因子的特殊蛋白相联系起来,并因此联系到转录调控。针对特定的一个转录因子的DNA结合位点总和常被命名为该转录因子的顺反组。DNA结合位点也包括了其它蛋白的靶点,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特异性重组酶(见位点专一重组)及甲基转移酶类。 因此,DNA结合位点可被定义为:特异性地被一种或多种DNA结合蛋白或蛋白复合物所结合的一段短DNA序列(典型的是4~30个碱基长,对重组位点来说则长达200bp)。.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结合位点 · 查看更多 »

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為外遺傳編碼(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種外遺傳機制。DNA甲基化過程會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環的5'碳上:這種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見於所有脊椎動物。 在人類細胞內,大約有1%的DNA鹼基受到了甲基化。在成熟體細胞組織中,DNA甲基化一般發生於CpG雙核苷酸(CpG dinucleotide)部位;而非CpG甲基化則於胚胎幹細胞中較為常見 。植物體內胞嘧啶的甲基化則可分為對稱的CpG(或CpNpG),或是不對稱的CpNpNp形式(C與G是鹼基;p是磷酸根;N指的是任意的核苷酸)。 特定胞嘧碇受甲基化的情形,可利用亞硫酸鹽定序(bisulfite sequencing)方式測定。DNA甲基化可能使基因沉默化,進而使其失去功能。此外,也有一些生物體內不存在DNA甲基化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甲基化 · 查看更多 »

DNA運算

DNA運算(DNA computing,或譯DNA計算)是一種電腦運算形式,利用DNA、生物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原理,而非傳統上以硅為基礎的電腦技術。 DNA運算,或更广泛的说,分子運算,是一個新出現的交叉學門領域。此领域内研究热点包括理论、实验和DNA运算的应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運算 · 查看更多 »

DNA超螺旋

DNA超螺旋(英語:DNA supercoil)指雙螺旋環狀DNA扭轉後再進一步地扭轉,產生的結構類似電話線被扭轉之後的樣子。 所谓的超螺旋就是:原本已经是螺旋形态的结构进一步再次螺旋缠绕。对DNA而言,原本已经是双股螺旋的结构,如果进一步再次缠绕成为螺旋形,就叫超螺旋。就正常的DNA而言都会维持在超螺旋的状态,乃至将DNA从细胞中萃取出来时也是维持在超螺旋结构。 而DNA维持在超螺旋状态的方法是通过减低回转turn数目来达成。通过减低回转数,引入结构性张力而使得DNA发生超螺旋以缓解张力。 超螺旋的发生是因为有结构性张力被引入DNA而导致:为了疏解张力,所以进一步缠绕成为双螺旋。(此处引入张力的前提是:在连续性变形中,如果DNA 扭转的数目减少,但是碱基数仍然不变,则代表每一回转中碱基数目会增加,不同于一般 B DNA 的10.5碱基/回转,则代表有张力被引入结构。注意此处的前提不包括非连续性变形,因为非连续性变形讲的是双股发生断裂而使得碱基数减少,此处讨论的前提是碱基数不变情况下,回转数减少而使的张力增加。) 至于结构性张力被引入的原因,是因为有拓扑異構酶的存在。拓扑酶的作用原理是:对于放松状态的DNA进行切割后,移位,再粘回去,从而将张力引入螺旋之中,导致超螺旋的形成。 拓扑酶引入张力有两种方式:减少连环数(linking number)或增加连环数,都会使张力被引入。而拓扑酶有两种:第一型主要是增加 1个连环数,而第二型主要是减少两个连环数。 举个例子:如果放松状态的DNA透过某方法增加2个 连环数,导入张力,进而形成双螺旋结构,则打开双螺旋结构时就会由第二型拓扑酶减少两个连环数使得每一回转中碱基数目回复放松时的碱基数目,进而导致回复放松状态。 在机制方面,是由于拓扑酶经由在原本右手螺旋的DNA导入右手螺旋或左手螺旋的回转而使得连环数发生对应的增或减。 对细胞的DNA而言,会随时在两种拓扑酶的调控下在放松状态以及超螺旋状态之间变化。然而当DNA 要自我复制或转译时,非得放松的状态不可,因此拓扑酶的调控便对DNA的功能行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與DNA雙螺旋的旋轉方向相同的扭轉稱為正超螺旋;反之稱為負超螺旋。是一種三級構造。 DNA超螺旋有两种存在形式:具绞旋线超螺旋以及螺管式超螺旋。具绞旋线是发生在当DNA从细胞中独立出来后形成的超螺旋状态,而螺管式则是当DNA处于染色质中维持的超螺旋状态。其中以螺管式缠绕的更加紧密,且需要蛋白质的辅助方能形成——染色质中组蛋白。 由于拓扑酶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形成以及放松起关键性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对DNA的表达以及自我复制有调控作用。 因此许多药物被开发来作为拓扑酶的抑制剂,就可以将该药物作为抗生素或抗癌药应用。 扭轉数(T;twisting number)纏繞数(W;writhing number)與连环数(L;Linking number)之間的關係可寫成: 其中,L(连环数)定义为当一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平铺在平面时,一条链跨越另一条链的次数,T(扭转数),指一条链绕双螺旋假想轴缠绕的圈数,W(缠绕数)亦称为超螺旋数(Number Of Turns Of Superhelix)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生物体的DNA是负超螺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超螺旋 · 查看更多 »

DNA提取

DNA提取是從細胞等樣本中取得DNA的常規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提取 · 查看更多 »

DNA条形码

DNA条形码是一种利用基因组内的DNA片段来鉴定生物物种的技术。动物物种的鉴定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I, COI)作为通用DNA条形码序列;生命条形码联盟(CBOL)植物工作组推荐叶绿体基因组的rbcL和matK片段作为植物鉴定的DNA条形码;生命条形码联盟真菌工作组推荐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基因(nuclear 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为真菌首选DNA条形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条形码 · 查看更多 »

DNA測序

DNA测序(DNA sequencing,或譯DNA定序)是指分析特定DNA片段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與鳥嘌呤的(G)排列方式。快速的DNA测序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和发现。 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和在众多的应用领域,如诊断,生物技术,法医生物学,生物系统学中,DNA序列知识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知识。具有现代的DNA测序技术的快速测序速度已经有助于达到测序完整的DNA序列,或多种类型的基因组测序和生命物种,包括人类基因组和其他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完整DNA序列。 RNA測序則通常将RNA提取后,反转录为DNA后使用DNA测序的方法进行测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由弗雷德里克·桑格发明的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新的测序方法,例如454生物科学的方法和焦磷酸测序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DNA測序 · 查看更多 »

EcoRI

EcoRI(「I」是「1」的意思)是一種核酸酶,來自某些特定品系的大腸桿菌(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EcoRI · 查看更多 »

隐马尔可夫模型

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是统计模型,它用来描述一个含有隐含未知参数的马尔可夫过程。其难点是从可观察的参数中确定该过程的隐含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来作进一步的分析,例如模式识别。 在正常的马尔可夫模型中,状态对于观察者来说是直接可见的。这样状态的转换概率便是全部的参数。而在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状态并不是直接可见的,但受状态影响的某些变量则是可见的。每一个状态在可能输出的符号上都有一概率分布。因此输出符号的序列能够透露出状态序列的一些信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隐马尔可夫模型 · 查看更多 »

芥子毒气

芥子毒气(mustard gas),亦簡稱為芥子气,学名二氯二乙硫醚,是一种重要的糜烂性毒剂,因味道與芥末相似而得名。 芥子气主要通过皮肤或呼吸道侵入肌体,潜伏期2—12小时。它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对皮肤、黏膜具有糜烂刺激作用:皮肤烧伤,出现红肿、--、溃烂;呼吸道黏膜发炎坏死,出现剧烈咳嗽和浓痰,甚至阻碍呼吸;眼睛出现结膜炎,导致红肿甚至失明;对造血器官也有损伤;多半有继发感染。摄入芥子气会引起呕吐和腹泻。有人认为芥子气还会导致人体发生癌病变。正常气候条件下,仅0.2mg·m-3的浓度就可使人受到毒害,死亡率約1%。 由于其可以經皮膚入侵人體,只使用防毒面具仍不足應付芥子氣的威脅,唯有穿著全套防毒衣或乘搭有核生化防護的載具,才可以安全通過受污染地區。故在戰史上使用量、普遍性和殺傷最大,被称作“毒剂之王”。 芥子气的含氮类似物称为氮芥,毒性比芥子气弱,被作为肿瘤化疗药物使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芥子毒气 · 查看更多 »

隱翅蟲素

隱翅蟲素(Pederin)是一種由隱翅蟲屬Paederus製造出來的毒素,是糜烂性、有二個四氢吡喃環的酰胺。隱翅蟲素最早是在處理2500萬野外採集的P.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隱翅蟲素 · 查看更多 »

芳香性

芳香性是一種化學性質,有芳香性的分子中,由不饱和键、孤对电子和空轨道组成的共軛系統具有特別的、仅考虑共轭时无法解释的稳定作用。可以将芳香性看作是环状离域和环共振的体现。一般认为在这些体系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在由原子组成的环形结构上运动(离域),这些环形结构含有单键和双键相间,离域的结果是环键的键级趋于均化,给予体系稳定作用。 芳香性的理論最初由凱庫勒發展出來,是以六元的苯分子为原型建立起来。理論中的苯有兩個共振形態,並有單键和双键相间,但理论上的两种苯(环己三烯)衍生物的这类异构体在实际上无法检测或分离出来,苯事实上是这两个异构体的“杂化体”,并且具有不考虑电子离域时无法解释的稳定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芳香性 · 查看更多 »

芽生噬菌體科

芽生噬菌體屬 Plasmavirus 芽生噬菌體科(拉丁语学名:Plasmaviridae)是一种拥有环状、双链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的噬菌体,它只有一个属:芽生噬菌體属。 芽生噬菌體科噬菌体没有糖衣,其脱氧核糖核酸以扭曲极厉害的形式与碱性的核蛋白结合在一起,这个核蛋白结合体直接包裹在脂膜内。 由于缺乏糖衣芽生噬菌體科噬菌体的外形非常不规则,其平均大小为80纳米(从50至125纳米不等)。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时其形状大多像块茎,而且可以分辨出有些病毒中有核蛋白、有些没有。病毒内至少可以区分得出四个结构蛋白质,其中基因開讀框ORF12的产品是上述的碱性核蛋白,ORF13的产品似乎是一个重要的膜蛋白。这个科的代表种無膽甾原體L2噬菌體的基因为11,965个千基长,包含15个基因開讀框,其中ORF13*与ORF13部分重叠(移码突变)。 無膽甾原體L2噬菌體以及芽生噬菌體科的其它噬菌体感染支原体如赖氏支原体(Acholeplasma laidlawii)等病菌,其它受感染的细菌包括无胆甾原体(Acholeplasma oculi)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芽生噬菌體科 · 查看更多 »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隕石 · 查看更多 »

銀河探險隊

銀河探險隊是Marathon公司製作的法國電視動畫系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銀河探險隊 · 查看更多 »

銀河機攻隊 莊嚴皇子

,是由動畫工房、Orange制作的原创機器人動畫。電視動畫於2013年4月至9月放映。2016年9月放映特别篇,同年11月4日电影版《银河机攻战队 觉醒的基因》上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銀河機攻隊 莊嚴皇子 · 查看更多 »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學名:,發音「moxi FLOX a sin」)是一种由拜尔公司开发的第四代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抗细菌药(8-methoxy-fluoroquinolone類抗生素)。其口服剂(以盐酸莫西沙星之形式)在世界范围内以Avelox、Avalox和 Avelon等商标名贩售,在大多数国家也有静脉注射剂。该药也有治疗结膜炎(红眼病)的眼药水,商标名为Vigamox和Moxeza。其殺菌作用藉由干擾拓撲異構酶(Topoisomerase),進而抑制DNA合成,最終導致細菌死亡,1999年12月由FDA核准上市。 莫西沙星可用于治疗几种感染症,包括呼吸道感染、蜂窝组织炎、炭疽病、心内膜炎、腹腔内感染、脑膜炎及结核病。 其主要機轉作用於DNA旋转酶的gyrA subunit,不同於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等的Fluoroquinolones類抗生素,其作用則在拓撲異構酶IV(Topoisomerase IV)的parC或是parE subunit。.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莫西沙星 · 查看更多 »

莫里斯·威爾金斯

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爾金斯,FRS(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出生於紐西蘭,英國分子生物學家,專注於磷光、雷達、同位素分離與X光繞射等領域。其在倫敦國王學院期間解開了DNA分子結構,以及一些相關研究,使其與佛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國王大學的同事羅莎琳·富蘭克林,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因病逝世,無緣得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莫里斯·威爾金斯 · 查看更多 »

螺旋

螺旋是一種像螺線及螺絲的扭紋曲線,為一種在生物學上常見的形狀,例如在DNA及多種蛋白質均可發現這種結構。 螺旋分為左旋和右旋。從螺旋中心沿軸線望去,如果螺旋由近至远為逆時針方向,便是左旋,相反則是右旋。大部份螺絲的螺旋是右旋,但在生物結構上左旋和右旋均常見。判斷左旋右旋可以用手比對:握拳豎起的大拇指指向軸線方向,假想螺旋是沿着四指方向環繞軸線的,若螺旋延伸的方向和左手大拇指一致則螺旋爲左手螺旋,反之爲右手螺旋。 兩個螺旋交纏在一起稱為雙股螺旋。 Category:曲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螺旋 · 查看更多 »

螺旋-轉角-螺旋

螺旋-轉角-螺旋(helix-turn-helix,简称为HTH)是一種蛋白質的結構基序(structural motif),可與DNA進行結合。此結構是由一條氨基酸短鏈將兩個α螺旋連結在一起,可見於許多專門調節基因表現的蛋白質。與DNA的結合,是經由蛋白質與鹼基之間的氫鍵及凡得瓦力來進行,結合位置是DNA的大凹槽(參見DNA條目,例外:TATA联结蛋白的该结构结合位置为小凹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螺旋-轉角-螺旋 · 查看更多 »

螺旋酶

螺旋酶(英語:Helicases,又譯解旋酶或解螺旋酶)是所有生物體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一類酶,可分為多種類型。這類酵素是能夠依循核酸磷酸雙酯骨架(phosphodiester backbone)的方向性,而往特定方向移動的馬達蛋白(motor protein)。移動過程中可將相連的兩條核酸長鏈(如DNA、RNA或兩者的混合分子)解開,作用時所需能量來自核苷酸水解。 許多細胞代謝過程(cellular processes),如DNA複製,轉錄,翻譯,重組,DNA修復,和核糖體合成涉及的核酸鏈的分離必須使用解旋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螺旋酶 · 查看更多 »

莖環

莖環(英語:Stem-loop,或譯主幹-迴圈)指一種分子內鹼基配對方式,與因此形成的結構,可發生於單股DNA,但在RNA分子中較為常見。當形成的迴圈較小時,也稱為髮夾(hairpin)或髮夾環。 此種結構會在某些條件下產生,通常是因為同一分子內的兩個區域的核苷酸排列具有迴文現象,這會使兩段序列因為鹼基的配對而形成一個狀似棒棒糖的雙螺旋結構,使RNA產生核酸二级结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莖環 · 查看更多 »

鎂營養

鎂是人體必須的宏量礦物質營養素,現代的食品多經加工再造,容易導致鎂離子流失,容易發生攝取不足的問題,可能增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鎂營養 · 查看更多 »

莉莉谋杀案

莉莉(Leigh Leigh)原名莉·伦尼尔·米尔斯(Leigh Rennea Mears),是澳大利亚东海岸新南威尔士州弗恩湾人,于1989年11月3日被人谋杀,死时年仅14岁。案发当晚,莉莉在斯托克顿海滩参加某16岁男孩的生日聚会,她在海滩上同他人发生性关系后情绪低落地返回聚会现场,然后又遭到一伙男孩的肢体攻击,事后审议案件的一名法官认定,莉莉之前在海滩上也是被人强奸。这伙男孩用脚踢莉莉,还向她吐口水,她随后离开聚会现场。次日早上,他人在附近的沙丘上发现莉莉赤裸的尸体,除头骨破裂外,她的外阴也有严重损伤。 在生日聚会上充当门卫的18岁男孩马修·格兰特·韦伯斯特承认犯下谋杀莉莉的罪名,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20年,且前14年不得假释。服刑14年半后,他于2004年6月假释出狱。另一个门卫盖伊·查尔斯·威尔逊是聚会现场唯一年过18岁的人,他在法庭上承认参与了多名男孩对莉莉的殴打,另外还有一名15岁男孩承认与未达最低法定性交年龄的莉莉发生性关系。事实证明,莉莉谋杀案的调查充满争议,许多承认犯下不同罪行的人始终没有受到起诉,这其中还包括殴打莉莉的男孩,同时也没有任何人被控强奸莉莉。此外,韦伯斯特的供述也同法医证据不符。案件调查过程之后分别于1996年和1998年经新南威尔士州罪案委员会和警察廉政委员会审查,警察廉政委员会最终建议把负责案件调查的警探撤职。 莉莉谋杀案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媒体起初聚焦于谋杀和性侵案件本身,之后又向聚会缺乏家长监督、毒品和酒精泛滥,以及莉莉本人的性冲动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转移。有研究指出,媒体对这起谋杀案的报导属于典型的指责受害人。莉莉谋杀案成为舞台剧《氏族物业》的灵感来源,之后又扩充成长篇剧作《魔岩风暴》,该剧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97年上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莉莉谋杀案 · 查看更多 »

聚合物

有機聚合物(Polymer)是指具有非常大的分子量的化合物,分子間由結構單位(structural unit)、或單體由共價鍵連接在一起 。 這個聚合物(polymer)是出自於希臘字:polys代表的是多,而meros 代表的是小單位(part),所以很多小單位連結在一起的這種特別的分子,我們稱之為聚合物。可以參考塑膠、DNA和高分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聚合物 · 查看更多 »

聚合酶

聚合酶 (polymeraseis)是一类将小分子核苷酸聚合成大分子核酸聚合物的酶(EC编号2.7.7.6/7/19/48/49),通过与模板连进行碱基配对来实现复制,根据产物分子是DNA还是RNA可分为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 而负责其它生物聚合物生成的酶没有被称为聚合酶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意外,例如负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酶复合物被称为核糖体而不是“蛋白质聚合酶”。 一个著名的聚合酶是来自嗜热细菌水生栖热菌(Taq)的Taq DNA聚合酶(PDB, EC 2.7.7.7)广泛用于分子生物学中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其他知名的聚合酶包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聚合酶 · 查看更多 »

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連鎖反應(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縮寫:PCR),是一種分子生物学技術,用於扩增特定的DNA片段,這種方法可在生物體外進行,不必依賴大腸桿菌或酵母菌等生物體。這種方法由凱利·穆利斯(Kary Mullis)Mullis, Kary B. et al.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 查看更多 »

聚凝胺

聚凝胺(Polybrene),或稱為hexadimethrine bromide。它是一種陽離子聚合物,常用於哺乳動物細胞的DNA感染實驗以增強脂質體的感染效率。 目前廣泛用於反轉錄病毒介導的基因感染,慢病毒介導的基因感染,作用機理可能是通過中和細胞表面唾液酸與病毒顆粒之間的靜電排斥從而促進吸附作用。其也是一種有名的抗肝素劑(肝素拮抗劑),常用來生產非特異性凝集的紅細胞。另外也多用於蛋白測序,因為小劑量的聚凝胺在自動測序分析可明顯改善多胜肽的降解現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聚凝胺 · 查看更多 »

遊戲王VRAINS

《遊戲王VRAINS》(遊☆戯☆王VRAINS)是一部於2017年開播的日本電視動畫,為《遊戲王》系列的第六部作品。該作最初於2017年2月對外宣布,電視動畫定於2017年5月起在東京電視網開始播放,接續前作《遊戲王ARC-V》。該作的標語是「讓我們向前邁進一步,嘗試一下吧!」,並透過虛擬實境展現決鬥。作品的主角是,當他在VR空間內時,他的髮型和服裝會改變。作品首次引入「連結召喚(リンク召喚)」和「VR決鬥(ブイアールデュエル)」等設定。2017年3月,原作者高橋和希在自己的Instagram透露,該作的人物設計完全由動畫團隊所負責。 名稱「VRAINS」為「VR」(虛擬實境)、「AI」(人工智慧)和「NS」(網路系統)所組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遊戲王VRAINS · 查看更多 »

遞減聚合酶鏈式反應

遞減PCR,亦稱降落PCR(touchdown PCR)是一種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方法,用來避免非特異性序列的擴增。PCR中引物的黏合溫度(annealing temperature)決定了黏合的特異性,溫度越高特異性越強,但過高則不能實現引物和模板的結合,而過低會產生大量非特異性產物。因此進行PCR時需要尋找合適的黏合溫度。 遞減PCR開始先設定一個比較高的黏合溫度,每個循環黏合溫度下降1℃,到一個較低溫度以後每個循環的黏合溫度保持不變直到結束。在剛下降到特異性結合可以進行的最高溫度時,可以達到最高的特異性。這樣在起初的幾個循環中,特異性擴增序列可以相對非特異性序列多擴增若干倍,從而減輕非特異性擴增對結果的干擾。這種方法可用於省去多次試驗最佳黏合溫度的工作。 此外,遞減PCR還可與簡併引物(degenerate primer)結合使用,用來推出一段已知肽鏈的氨基酸序列所對應的DNA鹼基序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遞減聚合酶鏈式反應 · 查看更多 »

遺傳

遺傳(Heredity),俗称随根,是指經由基因的傳遞,使後代獲得親代的特徵。遺傳學是研究此一現象的學科,目前已知地球上現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除了遺傳之外,決定生物特徵的因素還有環境,以及環境與基因的交互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遺傳 · 查看更多 »

遺傳系譜學

遺傳系譜學或称遺傳家譜學(genetic genealogy)是應用遺傳學來研究傳統的家譜學。利用DNA的分析,建立出個體之間的系譜關係。可用於追溯母系或父系祖先、民族起源、生物地理學以及人類遷徙。Y染色體與粒線體DNA是常用的分析對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遺傳系譜學 · 查看更多 »

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是生物用來儲存遺傳訊息的物質。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中,幾乎全部都以DNA為遺傳物質分子,少數如部份病毒,則以RNA作為遺傳物質。除此之外,過去科學家曾經以為生物的遺傳物質為蛋白質。確認DNA為遺傳物質的實驗為赫希-蔡斯實驗。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蛋白质也可以充当遗传物质,如仅由蛋白质构成的朊病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遺傳物質 · 查看更多 »

遺傳重組

遺傳學上的重組是指DNA片段斷裂並且轉移位置的現象,也稱為遺傳重組或是基因重組。发生在减数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结合。 對原核生物(例如細菌)來說,個體之間可以透過交接,或是經由病毒(例如噬菌體)的傳送,來交換彼此的基因,並且利用基因重組將這些基因組合到本身原有的遺傳物質中。 對於較複雜的生物來說,重組通常是因為同源染色體配對時發生互換,使得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在遺傳到子代時,經常有不完全的連鎖。由於重組現象的存在,科學家可以利用重組率來定出基因之間的相對位置,描繪出基因圖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遺傳重組 · 查看更多 »

遺傳毒性

遺傳毒性(genotoxicity)是指一些會破壞基因完整性的物理或化學因子,很可能是突變原或是致癌物質,遺傳毒性會導致基因突變和促進腫瘤的發展,包括一些化學物質或放射線。 芳香胺是典型的遺傳毒性物質,因為它有親核性,會和DNA有穩固的共價鍵結,形成DNA和芳香胺的加合物,使得DNA無法準確的複製,因此被認為引發腫瘤的發展。 若生殖細胞受到遺傳毒性的影響,基因的變異會遺傳給後代,即使後代未直接接觸遺傳毒性的因子也是如此。 Category:肿瘤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遺傳毒性 · 查看更多 »

遺傳指紋分析

遺傳指紋分析(Genetic fingerprinting)有时也称为基因标定或基因鉴定等,是一种使用通过比较DNA片段来区别不同个体的方法。于1985年,由莱斯特大学的亚历克·杰弗里斯教授发明。 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含短重复序列的DNA,以分析不同个体产生的片段差异。因为它们对每个个体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两个个体出现特定的长短的DNA片段,就能用于确定它们间有无共同的遗传来源(如亲子关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遺傳指紋分析 · 查看更多 »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Hartl D, Jones E (2005)。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则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 基因位于DNA上,而DNA是由四类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链状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天然DNA以双链形式存在,两条链上的核苷酸互补,而每一条链都能够作为模板来合成新的互补链。这就是生成可以被遗传的基因的复制方式。 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细胞翻译以合成蛋白质,蛋白质上的氨基酸序列就对应着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这种对应性被称为遗传密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它如何折叠成为一个三维结构,而蛋白质结构则与它所发挥的功能密不可分。蛋白质执行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进程来维持细胞的生存。DNA上的一个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并可能改变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对细胞甚至整个生物体造成巨大的影响。 虽然遗传学在决定生物体外形和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此过程是遗传学和生物体所经历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虽然基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体重,人在孩童时期的所经历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也对他的体重有重大影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遗传学 · 查看更多 »

遗传学入门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的学科,其目的是尝试解释什么是基因以及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基因的作用,可以认为是现存生物从其远祖所继承下来的特质。而基因学所探索的其中一个方向,就是确定哪些特征是可以被遗传的,以及解释这些特征是如何被世代相传的。 在基因学里面,生物的特征通常被称为性状。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性状,即生物的体征——如人眼的颜色、高矮胖瘦等。然而,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性状,包括生长繁殖方式、抗病能力等,均是生物的一些性狀。这些性状通常都是会遗传的,如中国俗语所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有一些性状会因为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说高个子的儿子也可能因为生长期营养不良而长得较为矮小,尽管很可能他实际上遗传了能长很高的基因。在基因与环境的共同影响之下,要想说清楚某各个个体的性状,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例如,想要某个人得癌症或者心脏病的几率有多高的話,除了要看其家族史之外,还要看他的生活品质。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就算不吸烟也会得肺癌,而另一些人吸了一辈子烟却很长寿。 遗传信息主要是由一条很长的分子链承载的,这条分子链叫做DNA。上一代生物通过复制这条DNA链,就能把其性状传递给下一代。我们可以把DNA理解为计算机中的所安装的所有程序,而生物则是一个很特殊的计算机,可以根据这套程序来生长及运作;而基因则是指DNA中的具备某一种功能的片段,就好比一个程序,例如TRPV1这段基因则是用来制造可以让人感受辣味的感觉部件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某个具体基因,其实际内容形式可能并不一样。比如说,某一个基因是用来描述头发颜色的:在头发生长的时候,这段基因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颜料,并附着于头发中;拿汉族人来说,他们的基因通常会产生黑色的头发;但个别人的同一个基因中的内容和大多数人有所差异,结果他们的头发就不是黑色的了。基因中的内容,是由成百上千甚至到几十万的,称为碱基对的东西构成的。而这些碱基对中的一部分可能会发生突变,假如突變位置發生在「非」(有意義的基因表達)的位置上,就會导致生物间同一个基因的内容差异。这种突变通常是随机事件,不僅有機會产生新的性状,甚至是导致生物进化的重要一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遗传学入门 · 查看更多 »

遗传密码

遺傳密碼(英文:Genetic code)是一組規則,將DNA或mRNA序列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的密碼子轉譯為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以用於蛋白質合成。幾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樣的遺傳密碼,稱為標準遺傳密碼;即使是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它們也是使用標準遺傳密碼。但是也有少數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遺傳密碼。朊毒體以蛋白質為遺傳密碼。 密码子简并性是遗传密码的突出特征。 舒建军的遗传密码对称表 提供了可能的密码子-胺基酸关系的新视角, 并解释了密码子简并性遗传密码背后的隐含含义/逻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遗传密码 · 查看更多 »

荧光

荧光(fluorescence)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通常波长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一般以持續發光時間來分辨荧光或磷光,持續發光時間短於10-8秒的稱為荧光,持續發光時間長於10-8秒的稱為磷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广义地把各种微弱的光亮都称为荧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荧光 · 查看更多 »

药物筛选

药物筛选是现代药物开发流程中检验和获取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步骤,系指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手段从大量化合物或者新化合物中选择对某一特定作用靶点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的过程。药物筛选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化合物进行药理活性实验的过程,随着药物开发技术的发展,对新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实验从早期的验证性实验,逐渐转变为筛选性实验,即所谓的药物筛选。作为筛选,需要对不同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做横向比较,因此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案需具有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点。随着组合化学和计算化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合成和分离多种化合物,因而在现代新药开发流程中药物筛选逐渐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药物筛选 · 查看更多 »

華城連環殺人案

華城連環殺人案是發生在韩国的連續姦殺案,該事件發生於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京畿道華城郡(現 華城市)附近村莊,當時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而行兇過程幾乎都是先綁架,後強姦,最後再勒斃。此案件在當時的韓國引起了轟動,雖然動員了約205万名警察和軍隊,搜查了約21,000個嫌犯,鑑定570組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全案在2006年4月2日因為超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華城連環殺人案 · 查看更多 »

菲巴斯·利文

菲巴斯·阿龍·西奧多·利文(Phoebus Aaron Theodore Levene,)是一位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扎加雷(現立陶宛)的美國生物化學家,首先分析出DNA含有的四種鹼基與磷酸基團。他在189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893年移居美國。 菲巴斯·利文曾提出「四核苷酸學說」(tetranucleotide hypothesis),認為DNA是由等量的各種鹼基所組成的四連環,但後來的研究顯示,帶有遺傳訊息的DNA並非以此結構存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菲巴斯·利文 · 查看更多 »

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美國化学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成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兩人之一(另一人為居里夫人);也是唯一的一位每次都是独立地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其後他主要的行動為支持維他命C在醫學的功用。鮑林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以量子力學入手分析化學問題,結論卻以直觀、淺白的概念重新闡述,即便未受量子力學訓練的化學家亦可利用準確的直觀圖像研究化學問題,影響至為深遠,比如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电负度、共振論、价键理论、混成軌域、蛋白质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為化学領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觀念。 他晚年过度吹捧营养补充品的药用价值,并提倡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感冒,给自己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萊納斯·鮑林 · 查看更多 »

萊文斯基醜聞

萊溫斯基醜聞,又稱拉鏈門事件,是1998年第42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和白宫女实习生萊溫斯基之间的性醜聞。该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调查和对克林顿的弹劾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萊文斯基醜聞 · 查看更多 »

萊文斯坦距離

莱文斯坦距离,又称Levenshtein距离,是编辑距离的一种。指两个字串之間,由一个转成另一个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次数。允许的编辑操作包括将一个字符替换成另一个字符,插入一个字符,刪除一个字符。 例如將kitten一字轉成sitting:.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萊文斯坦距離 · 查看更多 »

萤光素酶

萤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生物发光的酶的统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学名为Photinus pyralis的萤火虫体内的萤光素酶。在相应化学反应中,荧光的产生是来自于萤光素的氧化,有些情况下反应体系中也包括三磷酸腺苷(ATP)。没有萤光素酶的情况下,萤光素与氧气反应的速率非常慢,而钙离子的存在常常可以进一步加速反应(与肌肉收缩的情况相似)。萤光生成反应通常分为以下两步: 萤光素 + ATP → 萤光素化腺苷酸(luciferyl adenylate) + PPi 萤光素化腺苷酸 + O2 → 氧萤光素 + AMP + 光 这一反应非常节省能量,几乎所有输入反应的能量都被转化为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使用的白炽灯,只有約10%的能量被转化为光,剩余的能量都变为热能而被浪费。 萤光素或萤光素酶不是特定的分子,而是对于所有能够产生萤光的底物和其对应的酶的统称,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不同的能够控制发光的生物体用不同的萤光素酶来催化不同的发光反应。最为人所知的发光生物是萤火虫,而其所采用不同的萤光素酶与其他发光生物如荧光菇(发光类脐菇,Omphalotus olearius)或许多海洋生物都不相同。在萤火虫中,发光反应所需的氧气是从被称为腹部气管(abdominal trachea)的管道中输入。一些生物,如叩头虫,含有多种不同的萤光素酶,能够催化同一萤光素底物,而发出不同颜色的萤光。萤火虫有2000多种,而叩甲总科(包括萤火虫、叩头虫和相关昆虫)则有更多,因此它们的萤光素酶对于分子系统学研究很有用。目前研究得最透彻的萤光素酶是来自Photinini族萤火虫中的北美萤火虫(Photinus pyralis)。.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萤光素酶 · 查看更多 »

萨拉托夫航空703号班机空难

萨拉托夫航空703号班机空难(航班号:6W703/SOV703;Катастрофа Саратовской авиации Ан-148 в Подмосковье,Saratov Airlines Flight 703)发生于莫斯科时间2018年2月11日下午14:27,飞机起飞后不久即坠毁于首都莫斯科东南方的莫斯科州拉缅斯科耶区,机上的65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数遇难。这是由萨拉托夫航空执行的从俄罗斯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到俄罗斯奥伦堡州奥尔斯克机场的航班,机型为安-148。这起事故终结了2016年以來,商用喷气式客机连续440天无人死亡的最长安全记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萨拉托夫航空703号班机空难 · 查看更多 »

非同源性末端接合

非同源性末端接合 (NHEJ) 是一种修复双股DNA断裂的方法。之所以是非同源性,是因为断裂的两段是被直接接上,而非使用了一个同源的模板。与之对比的同源性重组则需要一个同源序列来引导修复。“非同源性末端接合”这个词是由Moore和Haber于1996年首创。Moore JK, Haber J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同源性末端接合 · 查看更多 »

非共价作用力

非共價鍵並不依賴電子間的共享,而是依賴正負電荷間的吸引力,因此吸力較弱,故僅需較小的力量就可將之打斷。非共價鍵主要出現于超分子化學中,所擔任的角色為:維持脱氧核糖核酸(DNA,生命的起源物質)或蛋白質的三度空間外型及功能。它包含有氫鍵、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華力等,一般數量級在1-5kcal/mol(約4-21kJ/mol)之間。 Category:化学键 Category:超分子化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共价作用力 · 查看更多 »

非編碼DNA

非編碼DNA(Non-Coding DNA,或称“垃圾DNA”),是指不包含製造蛋白質的指令,或是只能製造出無轉譯能力RNA的DNA序列。此類DNA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中佔有大多數。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非编码DNA没有作用,因此,这些重复的DNA片段曾被冠以垃圾DNA的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对垃圾DNA的认识逐渐深入,慢慢地发现其实很多垃圾DNA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它们在基因剪切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的證據顯示,非編碼DNA可被編碼DNA製造出來的蛋白質利用。一項實驗發現某些非編碼DNA與編碼DNA同樣重要,因為當植物體內某一段非編碼DNA遭受損傷時,會使葉片結構發生顯著改變,原因在於某些與葉片結構有關的蛋白質,需要來自內含子的訊息。有些非編碼DNA不含蛋白質製造指令,卻是可以控制基因何時何地表現的基因開關。 此外,有些非編碼DNA,可能是一些RNA病毒感染後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編碼DNA · 查看更多 »

非編碼核糖核酸

非編碼核糖核酸(),縮寫ncRNA,是指各種不轉譯成蛋白質的RNA分子。過去也稱此類RNA為小核糖核酸(sRNA)。不過有些ncRNA分子其實相當大。其他較少使用的同義詞還有非信使核糖核酸(nmRNA)、小非信使核糖核酸(snmRNA)或功能性核糖核酸(fRNA)等。 DNA序列中專門轉錄成非編碼RNA的部分稱為RNA基因或是非編碼RNA基因。非編碼RNA基因用來生產tRNA(轉移RNA)與rRNA(核糖體RNA),以及一些小RNA,如snoRNAs、microRNAs、siRNAs與piRNAs;較大的則有Xist、Evf、Air、CTN與PINK等。 基因組中可生產非編碼RNA的DNA比例目前仍未明瞭,最近的轉錄組及微陣列研究顯示,在老鼠基因組中,可能有超過3萬個長ncRNA。mRNA(信使RNA)末端也含有一些非編碼區域(non-coding regions;UTRs),雖然這些部分並非蛋白質編碼,但mRNA並不歸類於非編碼R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編碼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非线性物理学

非线性物理学(nonlinear physics)是研究各种非线性物理现象的学科。包含了物理內的各領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线性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非洲獸總目

非洲獸總目(Afrotheria)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分支,包含了金毛鼴科、象鼩科、馬島蝟科、土豚、蹄兔目、象及海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洲獸總目 · 查看更多 »

非洲爪蟾

非洲爪蟾(学名:Xenopus laevis),又名光滑爪蟾、非洲爪蛙,是南非的一種水生青蛙,是一種重要的模式生物。牠們可以長達12厘米,頭部及身體扁平,沒有外耳或舌頭。其後腳上有3趾短爪,可能是用來挖泥來躲避掠食者。 非洲爪蟾廣泛分佈在非洲大部份地區,另有一些被引入到北美洲、南美洲及歐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洲爪蟾 · 查看更多 »

非洲豬瘟病毒科

非洲豬瘟病毒科(Asfarviridae)是雙鏈DNA病毒中的一科,該類病毒主要感染脊椎動物,下有一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洲豬瘟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非洲森林象

非洲森林象(學名:Loxodonta cyclotis)又名圓耳象,主要分布於非洲剛果盆地一帶。從前,非洲森林象被視為普通非洲象(學名:Loxodonta africana)的亞種,但透過基因分析之後,被認為可能是一支獨立物種。然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非洲象專家小組認為,現有的證據還不能判定這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因此未予評估本種的保護狀況。 在非洲森林象和普通非洲象之间仍然存在着杂交现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非洲森林象 · 查看更多 »

靴雕

雕(學名:Hieraaetus pennatus)是一種中型的猛禽,一般身長47公分(即18英吋),翼展長120公分。 牠們一般分佈在南歐洲、北非洲和亞洲,一般會選擇在樹上或在危岩的巢生蛋而每次會生下1至2顆蛋。牠們通常會捕獵哺乳類動物、爬行動物和鳥作食物。 雄性靴雕的重量可逾0.7公斤(即1.5磅),雌性靴雕的重量則接近1公斤(即超過2磅)。牠們會發出尖銳的kli-kli-kli的叫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靴雕 · 查看更多 »

蠕蟲鏈模型

蠕蟲鏈模型(worm-like chain,WLC)是聚合物物理學中用來闡釋半彈性聚合物特性的模型。是-模型的後續版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蠕蟲鏈模型 · 查看更多 »

衣壳

衣壳是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又称为壳体。衣壳是由病毒衣壳蛋白亚基所形成的寡聚体。衣壳的作用是用于包裹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衣壳 · 查看更多 »

表型

表型(Phenotype),又称表現型,对于一個生物而言,表示它某一特定的物理外觀或成分。一個人是否有耳珠、植物的高度、人的血型、蛾的顏色等等,都是表型的例子。 表型主要受生物的基因型和環境影響,表型可分為連續變異或不連續變異的。前者較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基因型上則會受多個等位基因影響,如體重、智力和身高;後者僅受幾個等位基因影響,而且很少會被環境改變,如血型、眼睛顏色和捲舌的能力。對於不連續變異,若有兩個生物表現型相同,其基因型未必一樣,這是因為其中一方可能有隱性基因。 表型變異是進化論物競天擇理論成立的重要條件。早期的遺傳學家欠缺分子生物學技術,無從直接觀察DNA構造,生物和其後代的表型就是他們判別其基因型的工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表型 · 查看更多 »

表觀基因組

表观基因组(Epigenome)记录着一生物体的DNA和组蛋白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被传递给该生物体的子代。 改变表观基因会导致染色体结构以及基因作用发生变化。 表观基因参与基因表达、个体发展、组织分化和转座子的抑制过程。不同于其底层的基因,表观基因对于个体而言并不是基本静态不变的,而是可以被环境因素动态更改的。表观基因现在是癌症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人类肿瘤由 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改模式的破坏造成。癌细胞表观基因异常状态的特点是:普遍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較低、而肿瘤抑制基因的CpG岛启动子甲基化比例過高、关键基因的组蛋白--发生改变、总体上体现出单乙酰和三甲基组蛋白 H4 缺失。 关于表观基因的很多问题现在都还未被弄清。一些人已经提议启动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人类表观基因组先驱计划,作为全面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的先导,旨在识别并分类人类基因中的甲基化异位点(MVP, Methylation Variable Positions)。列序技术方面的进步使得人们现在得以通过一系列分子方法对表观基因状态进行基因级别的测序。 的目标之一是从正常、健康的人类个体的各种细胞系、原代细胞、和主要分化中广泛选取的表观基因组中生成人类参考表观基因组。路线图表观基因组计划研究所得的数据可从下载、浏览,这些数据可分为五类,分别是对表观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各状态的影响的不同的方面进行测序的结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表觀基因組 · 查看更多 »

表觀遺傳學

表觀遺傳學(英语:epigenetics)又譯為表徵遺傳學、擬遺傳學、表遺傳學、外遗传学以及後遺傳學,在生物学和特定的遗传学领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现型的变化。 表徵遗传学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门学科,是在研究与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学遗传法则不相符的许多生命现象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表徵遗传现象包括DNA、RNA干扰、组蛋白修饰等。与经典遗传学以研究基因序列影响生物学功能为核心相比,表徵遗传学主要研究这些“表徵遗传现象”建立和维持的机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和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括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 表徵遗传学指基因组相关功能改变而不涉及核苷酸序列变化。例如DNA和组蛋白修饰,两者均能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调节基因的表达;阻遏蛋白通过结合沉默基因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变化可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而得以保留,并且可能持续几代。这些变化都仅是非基因因素导致的生物体基因表现(或“自我表达”)的不同,由于目前尚不清楚组蛋白的化学修饰是否可遗传,有人对于用此术语描述组蛋白化学修饰提出了异议。 表徵遗传学在真核生物中主要表现在细胞分化过程。在胚胎形态形成过程中,全能干细胞将分化成完全不同的细胞,也就是说,一个受精卵细胞分化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并通过抑制其他细胞和激活相关基因而进行持续的细胞分裂。 2011年的相关研究已证实,mRNA甲基化对人体内能量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RNA上的N6-甲基腺苷进行脱甲基治疗可控制FTO基因相关肥胖症,并因此而开创了RNA表徵遗传学的相关领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表觀遺傳學 · 查看更多 »

顺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cis element, cis-acting element),位于基因的旁侧,是可以调控影响基因表达的核酸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于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其本身并不编码蛋白质,可以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顺式作用元件 · 查看更多 »

顺铂

顺铂(Cisplatin,CDDP)是一种含铂的抗癌药物,即顺式-二氯二氨合铂(II),棕黄色粉末,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肉瘤、恶性上皮肿瘤、淋巴瘤及生殖细胞肿瘤都有治疗功效。它是第一个合成铂类抗癌药物,结构简单,机理明确,并引发了对铂类药物研究的热潮,包括卡铂、奥沙利铂、奈达铂及赛特铂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顺铂 · 查看更多 »

衔接子

衔接子(Adapter)在基因工程中是指一段短的、化学合成的、双链DNA分子,用于衔接两种其它DNA分子末端。其可被用于将黏性末端添加到cDNA上,这样可使得cDNA更有效地被连接到质粒上。 衔接子被用于连接末端序列不同的两种DNA分子。当需要将由一种限制酶(如EcoRⅠ)切成的DNA插入物与由另一种酶(如BamHⅠ)打开的载体相连时,就需要用到转换衔接子。这种衔接子可被用于将由BamHⅠ产生的黏性末端转换为由EcoRⅠ产生的那种末端,反之亦然。 Category:基因工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衔接子 · 查看更多 »

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英文:Angiogenesis)是一个生理上新的微血管發展成一個血流供應系統的過程。而Vasculogenesis通常指自發性的血管形成,另外Intussusception則是指較一般快速形成的血管新生過程。 这一过程在人体生长与发育,及伤口癒合中常见。另外,血管新生是肿瘤恶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 血管新生在於生長或是發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傷口癒合、女性經期、胎兒生長發育。而在腫瘤生長上,血管新生則會是腫瘤從休眠期轉變成惡性、生長迅速、可能侵襲其他組織的關鍵。而相較於癌症的研究,血管新生也在斷肢接合、心肌梗塞、腦中風、老人退化性黃斑等病症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血管新生 · 查看更多 »

血跡

血跡,是人類及生物留下的血液痕跡,是考古學及司法科學研究的課題。追蹤血路有助發現案發現場、凶手、凶器及遇害者的所在地,有利破案。 血跡的乾濕表示案發的時間。血跡內容帶脫氧核糖核酸有助了解涉案者的身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血跡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2003年这种分类法出版了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又出版了 APG III,2016年更新到 APG IV。.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

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是一个非正式的国际植物分类学组织,这个组织试图将分子生物学原理应用到显花植物的分类中,以求得能为大多数学者所共识的分类方法。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至今發表四篇論文,陳述被子植物的分類系統:1998年《被子植物APG分类法》。、2003年《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2016年《被子植物APG IV分类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 · 查看更多 »

袋狼

袋狼(學名:Thylacinus cynocephalus),现已全部灭绝,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曾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後因人類活動只分布於塔斯馬尼亞島。袋狼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样,母体有育儿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动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袋狼 · 查看更多 »

食品輻照

食品輻照(Food irradiation),亦稱“食品照射”或“電離輻射滅菌”,指將食物暴露在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下。此過程可以滅除食物上的微生物、細菌、病毒或微小蟲類。其他的應用還有抑制發芽、延緩果實成熟、促進果汁生產、和增進再水合(re-hydration)等。 此滅菌原理是以電磁波輻射的能量破壞生物體中的DNA結構,使得微生物無法再繼續繁殖,同時也能造成植物胚芽停止生長分化。 Category:食品科學 Category:食品保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食品輻照 · 查看更多 »

複製體

複製體(英語:Replisome)是參與DNA複製的蛋白質複合物,其中至少含有DNA聚合酶及引發體(primosome,引發酶與其他分子的複合物)。以大腸桿菌為例,此類細菌的複合體包含兩組DNA聚合酶III全酶(DNA polymerase III holoenzyme)、引發酶與螺旋酶。 複製體作用時位於複製叉附近,沿著複製叉開啟的方向移動,合成D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複製體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亞哈士奇

西伯利亚哈士奇(Сибирский хаски,Sibirskiy haski,Siberian husky)是一种原产于西伯利亚东部的工作犬,常見別名哈士奇。西伯利亚哈士奇体重介于25~55磅(16~27kg)之间,身高大约20~23.5英寸(51~60cm),是一种中型犬。 由于有着能在北极严寒环境中繁衍生息的能力,西伯利亚哈士奇是一种适应力很强的犬种。它们最早是由西伯利亚东部的楚科奇族部落居民饲养,用于狩猎驯鹿,拖曳雪橇或者照顾幼儿使孩子们远离寒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西伯利亞哈士奇 · 查看更多 »

饿死鬼叭噗

《饿死鬼叭噗》(Starvin' Marvin)是美国动画喜剧《南方公园》第1季的第8集,于1997年11月19日通过喜剧中心频道在美国首播。在这一集里,卡特曼、肯尼、凯尔和斯坦向某非洲慈善机构捐款,希望能获得一块运动腕表,但实际送来的却是个埃塞俄比亚的幼童,他们给他起名“饿死鬼叭噗”。接下来,卡特曼被意外送至埃塞俄比亚,在此发现慈善活动家莎莉·斯特拉瑟斯实际上把经慈善途径获得的食品都囤积起来独吞。--公园小镇上的居民受到基因工程改造的火鸡袭击,厨师联合其他居民发动反击。 本集由《南方公园》主创特雷·帕克编剧并导演,在美国播出时定为TV-MA级,英国则为PG级,是《南方公园》的第一期感恩节特别节目。同时,本集还嘲讽了美国人对贫穷国家的冷漠,以及人道主义行业的乱象。 节目播出后获得评论界的普遍好评,多位评论员认为这集堪称《南方公园》的经典之作。根据尼尔森收视率调查数据,有约220万户美国家庭观看本集首播,是当时喜剧中心频道节目平均收视户数的8倍。帕克和斯通表示,他们对剧中有关火鸡的次要剧情并不满意,最初创作这一插曲只是觉得有义务在节目中增加另一个故事。另据报道,《饿死鬼叭噗》中对莎莉·斯特拉瑟斯的恶搞令她本人深感冒犯。在本集中首次露面的“饿死鬼叭噗”之后成为《南方公园》的高人气小角色,凯尔的父亲及肯尼的家人都是在这集首度与观众见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饿死鬼叭噗 · 查看更多 »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於南欧、北歐;盛行於西歐、北歐、北美,澳洲,纽西蘭等國家的文化,包括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在欧美,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伊斯兰、亚洲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西方文化 · 查看更多 »

親核共軛加成

親核共軛加成是一種有關共轭不飽和有機化合物的加成反應。一般的親核加成(或称1,2-親核加成)反應加成在羰基化合物上。簡單的烯烃化合物由於缺乏極性,不會有1,2-親核加成的反應性,除非有特殊的取代基活化烯烃。α,β-不飽和羰基化合物(像環己烯酮)可以由共振結構推斷β位是親電子位点,可以與親核試劑反應。結構中的負電荷可以醇鹽陰離子的形式存在。這樣的親核加成反應稱做親核共軛加成或1,4-親核加成。而最重要的活性烯烃是上述提到的共軛羰基和丙烯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親核共軛加成 · 查看更多 »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克斯·路德維希·亨寧·德爾布呂克(Max Ludwig Henning Delbrück,),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學家,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共同獲獎者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 查看更多 »

馬馬薩帕諾衝突

薩帕諾衝突於2015年1月25日在菲律賓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馬京達瑙省馬馬薩帕諾圖坎納利寶村發生,為菲律賓國家警察特別行動部隊392名特種警察人員採取一項名為「Oplan Exodus」的執法行動,其後與逾千名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士和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爆發嚴重流血衝突,造成14名特種警察人員受傷、44名殉職,為菲律賓歷史上官方特種人員殉職人數最高的事件。而後兩者則分別被確認有5人和聲稱有18人死亡,另外由邦薩摩洛伊斯蘭自由戰士保護下匿藏在棉蘭老島、馬來西亞聖戰組織懷疑領袖、回教祈禱團核心成員及被美國聯邦調查局列為最高級別通緝恐怖分子的Zulkifli Abdhir在警察行動中被擊斃。此外,莫洛人發言人聲稱至少3名平民受傷、7名死亡。 由於事件結果嚴重,事件受到菲律賓社會高度關注,菲律賓傳媒連日大篇幅地報道。而隨著後續的調查報告披露更多資料顯示,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不論對事件的參與方式乃至後續對事件的處理,同樣備受猛烈抨擊;除了引起政治風波,同時激起民憤,坊間出現要求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下台的聲音,為其帶來上任菲律賓總統5年以來最大政治危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馬馬薩帕諾衝突 · 查看更多 »

馮滬祥

馮滬祥(),生於中華民國上海市,祖籍瀋陽市,臺灣政治人物,前中國國民黨黨員,現為新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秘書、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2000年馮滬祥受李敖之邀搭檔參加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成為副总统候选人。其著作范围包括哲學比較學、中華文化哲學、孫中山思想研究及馬克思主義批判等,近年來馮所主要批判的對象由馬克思主義現轉移到台灣獨立運動。 馮滬祥為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在臺大哲學系事件中,馮滬祥以學生身分逼迫臺大校方屈從壓力,系主任和教授等十多位師生因此事件遭整肅,馮成為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執行「重整思想秩序」的人物之一。 2004年,馮滬祥被其聘用的菲律賓籍看護蘿絲(Rose)指控性侵犯,馮的精液檢體被驗出,馮被依「強制性交罪」(訴訟期間曾另依「利用權勢性交罪」判刑。)判三年四個月有期徒刑,最高法院於2016年10月認定被害人陰道深處驗出馮滬祥精液,且馮妻急著將被害人送出國有違常情,維持高院判決,論罪判刑定讞。他聲稱此判決結果為民進黨政府之政治迫害,將為了「統一中國」大任而犧牲入獄, 自由時報, 2016-10-07, 新頭殼, 2016-10-07, 蘋果日報 (台灣), 2016-10-07。雖於原定入監日前突然以身罹重病為詞企圖拖延,仍於兩周後的10月26日被士林地檢署發監執行,2017年1月18日,被判刑三年四個月的馮滬祥,獲得法務部矯正署同意,保外就醫,僅服刑八十餘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馮滬祥 · 查看更多 »

香港歷史年表

本條目記錄了從有紀錄歷史開端至今的香港、中國、英國和世界大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香港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駭客入侵:人類革命

是一款以賽博朋克為主題的潛行動作角色扮演遊戲,由艾多斯蒙特婁開發,於2011年8月由負責遊戲片段的電腦成像─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發行。本作是《駭客入侵》系列的第3部作品,亦是首部作品的前傳。 Mac版本於2012年4月26日由費羅國際發行,旗艦版包括附加下載內容「遺失的連結」(The Missing Link)。 Wii U版本《駭客入侵:人類革命 导演剪辑版》于2013年3月20日公布,将于同年5月在北美地区发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駭客入侵:人類革命 · 查看更多 »

角島鯨

角島鯨(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屬鬚鯨科,直到2003年才被確認與命名。 因為模式標本是擱淺在日本山口縣的角島,故俗名「角島鯨」。它的學名omurai則是為了紀念日本的鯨豚學者大村秀雄。 成年角島鯨身長可達11公尺,屬中型鯨,外型極似長鬚鯨,但較長鬚鯨(體長可達26公尺)小很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角島鯨 · 查看更多 »

角分符号

角分符号(Prime, ′ )、角秒符号(Double Prime, ″ )以及不常用的3个撇的符号(Triple Prime, )是一系列用于表示不同的度量单位的符號,在数学、科学、语言学、音乐等有不同的用途。 角分符号不应與撇号( ' )、标准的单引号(--)、尖音符( ´ )或重音符( ` );角秒符号不应混淆于垂直双引号( " )、标准双引号(--)或同上符号( 〃 )混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角分符号 · 查看更多 »

許聞廉

許聞廉(WEN-LIAN HSU,),台灣資訊學者,現任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任所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許聞廉 · 查看更多 »

马可罗尼企鹅

可罗尼企鹅(学名:Eudyptes chrysolophus),又称长冠企鹅、通心面企鹅,企鹅家族中冠企鹅属的一种,与皇家企鹅亲缘最近,马可罗尼企鹅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企鹅,当前共有2400万只。成年马可罗尼企鹅身高约71厘米,重约5-6千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马可罗尼企鹅 · 查看更多 »

马兜铃酸

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简称AAs)也被称为马兜铃总酸、增噬力酸或木通甲素,是一类具有強烈致癌性和的硝基菲羧酸。这类有机化合物天然存在于诸如马兜铃属(Aristolochia)及细辛属(Asarum)等马兜铃科植物中,而这些植物曾广泛地被用作中草药。。此外,依靠吸食这类植物生存的蝴蝶体内也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Ⅰ是最常见的一种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它可在几乎所有马兜铃属植物中发现,并常与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s)共存。 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药材含马兜铃酸。 利用热二甲基甲酰胺水溶液中萃取获得的马兜铃酸为有光泽的褐色片状结晶,利用甲醇萃取获得的马兜铃酸则为橘黄色棒状结晶。马兜铃酸类化合物味微苦,可溶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苯胺或碱液,微溶于水,几乎不溶于苯或二硫化碳,熔点介于281-286℃之间(约于286℃分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马兜铃酸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冯·劳厄

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马克斯·冯·劳厄 · 查看更多 »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马达加斯加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历史

來西亞是一個擁有狹長海岸線(如馬六甲海峽),並且接受全球貿易與外來文化影響的東南亞國家。過去,傳自印度的兴都教与佛教文化一直主導该国的早期區域史,其影響力於西元7世紀到14世紀之間擴大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以及婆羅洲諸多地方,並在室利佛逝文明於蘇門答臘島的統治時期達到頂峰。 早在前3—1世紀,即已出現古吉打王國(羯荼);布央谷文明則在3世紀出現。10世紀起來自中東的穆斯林就曾多次途徑馬來半島。 1136年第9任吉打统治者玛哈拉惹得哇拉惹二世自兴都教皈依伊斯兰教,改称,建立吉打苏丹王朝,兴都王朝也就此走入歷史。15世紀伊始,島上以馬六甲為首的一些新興蘇丹國開始採用伊斯蘭教,使得伊斯蘭教對马来人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反之亦然。 1511年,葡萄牙人佔據馬六甲,成為在馬來半島和東南亞地區建立定居點的第一個歐洲殖民列強,而荷蘭人也在1641年緊隨其後。然而,當英國人在亞庇、古晉、檳城和新加坡初步建立軍事基地之後,他們卻成為最終能夠確保其霸權橫穿各個 出於外部因素影響,現在的馬來群島地區被劃分成六个主權國家(即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和菲律賓)。儘管如此,基於地理和歷史連接,今天的馬國在文化和語言上,与馬來群島國家之間的差別較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马来西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马普切人

普切人(Mapuche,大地的子民)是一群生活在智利中南部和阿根廷西南部的原住民。他们是一个分布广泛的种族,由各种各样的族群们组成,但是这些族群们有着共同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共同的宗教与语言。他们的影响曾经扩大到了阿空加瓜河与奇洛埃群岛之间,并在之后向东分布到了阿根廷的彭巴平原。马普切人佔智利人口约4%,并尤其地集中在阿劳卡尼亚,而由于移民活动,在圣地亚哥也有许多的马普切人。 马普切人一词可以指阿劳卡尼亚的全体皮昆切人(Pikunche,北方人)、威利切人(Williche,南方人)、伍卢切人(Nguluche,西方人),或者专指阿劳卡尼亚的伍卢切人。马普切人传统的经济是基于农业的,而他们的传统社会组织是由广泛的氏族构成的。马普切人的氏族由酋长(longko,头脑,或酋长)统治,然而在战争时期,他们会联合在一个更大的群体里,并选举一位战争领袖(toki,斧子、战斧,或持斧者)来领导他们。 在西班牙人抵达前,阿劳卡尼亚的马普切人生活在伊塔塔河与托尔滕河之间的多山谷地区,而此时,生活在托尔滕河以南的则是威利切人,而昆科人(Kumikoche,红水之人;西班牙语:Cunco或Junco)则生活在遥远南部的奇洛埃群岛。在17、18、19世纪,马普切群体向东迁移到了安第斯山脉与彭巴平原,同波亚人(Vuriloche,另一侧之人;西班牙语:Poya)、佩文切人(Peweṉche,智利南洋杉之人)混居,并与之建立了关系。与此同时,彭巴地区的三个族群──普韦勒切人(Pwelche,东方人)、然格勒切人(Rankülche,茅草之人),以及北边的切韦勒切人(Chewelche,狂热之人)──也同马普切群体有了接触。切韦勒切人采纳了马普切语和马普切人的一些文化,这便是所谓的阿劳卡尼亚化。 在历史上,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曾经称马普切人为阿劳卡尼亚人(西班牙语:Araucano)。不过,现在一些人通常认为这个词含有贬义。克丘亚语中的awqa(反叛者,敌人)一词可能不是“阿劳卡尼亚人”的词根,“阿劳卡尼亚”这个地区的名字更可能来自阿劳科这座城市的名字(马普切语:Ragko,粘土一样的水)。 在殖民时期,一些马普切人与西班牙人往来,由此在智利诞生了一大群混血儿,但是阿劳卡尼亚与巴塔哥尼亚的马普切人社会依然是独立的,直到19世纪晚期,智利占领了阿劳卡尼亚,阿根廷征服了沙漠。从那之后,马普切人成为了这两个国家的公民。今天,许多马普切人和马普切人共同体在进行着所谓的马普切人的斗争,在智利与阿根廷争取土地和固有的权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马普切人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查德威克

詹姆斯·查德威克爵士,CH,FRS(Sir James Chadwick,),英国物理学家,因於1932年发现中子而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41年,他为核武器报告的最後稿本执笔,这份报告促使美國政府開始积极进行核武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担任曼哈頓計劃英國小組的組長。因對物理學的貢獻,他於1945年在英格蘭被冊封為爵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詹姆斯·查德威克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杜威·沃森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美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牽頭人之一。與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為共同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而與莫里斯·威爾金斯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詹姆斯·杜威·沃森 · 查看更多 »

骨髓移植

髓移植(學名:,缩写:HSCT)是透過靜脈注射正常骨髓細胞至白血病或再生不良性貧血等血液難病患者的治療。骨髓移植所使用的造血幹細胞,除了骨髓之外,還可以透過從回收PBSCT或胎兒臍帶血等方式獲取,總稱造血幹細胞移植。 也有對免疫不全疾患,遺傳基因異常等導致的代謝異常疾病的患者嘗試使用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骨髓移植 · 查看更多 »

調控序列

調控序列(英語:Regulatory sequence,又譯調節序列)是DNA中一段包含啟動子、強化子,以及其他可與調節蛋白,如轉錄因子結合的位置。這些序列調控了基因的表現,進而影響蛋白質的生產。 除此之外,mRNA也有調控序列,可與RNA結合蛋白或其他RNA結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調控序列 · 查看更多 »

高分子

分子(Macromolecule)化合物是一個非常大的分子,如蛋白質,通常由較小的亞基(單體)的聚合產生。它們一般由數千或更多的原子組成。通过一定形式的聚合反应生成具有非常高的分子量的大分子,一般指聚合物和结构上包括聚合物的分子。在生物化学中,这个术语被应用于三个传统的生物聚合物(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具有大分子量的非聚合分子,例如脂类和。这些分子有时也被称为生物大分子。 聚合物高分子的各个构成分子被称为单体。 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包括塑料。金属和晶体虽然也是由许多原子组成的,其内部通过类似分子的键联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一般不被认为是高分子。有时不同的高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力(但不是通过化学键)组合到一起,尤其是假如这样的组合是自然发生的,而且其组成部分一般不单独出现的话,那么这样的混合物也会被称为高分子。实际上这样的混合物更应该被称为高分子复合物。在这种情况下组成这个复合物的单个高分子往往被称为下单位。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往往有不寻常的物理特性。液晶和橡胶就是很好的例子。许多高分子在水中需要特殊的小分子帮助才能溶解。许多需要盐或者特殊的离子来溶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高分子 · 查看更多 »

高鶯鶯案

鶯鶯案是中国湖北省发生的一起案件。2002年3月,湖北老河口市一宾馆女工高莺莺在宾馆坠楼身亡,死者家属发现尸体有性侵犯迹象。事后法医草率尸检,警方暴力夺走尸体火化,政府与死者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而不立案。2006年7月,事件被全国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官方称高莺莺系自杀,并指高莺莺父亲高天虎诬告。2007年4月,高天虎被以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高鶯鶯案 · 查看更多 »

鬆獅犬

鬆獅狗(Chow Chow),又稱獅子犬,是最古老的犬種之一,來自中國華北地區。因头部酷似雄狮而得其名,作為一種獨立品種,是很受人喜愛的寵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鬆獅犬 · 查看更多 »

计亮年

计亮年(),配位化学及生物无机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现任广东省化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浙江省鄞县人,1934年出生上海市,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 其主要学术贡献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计亮年 · 查看更多 »

让-吕克·皮卡尔

让-吕克·皮卡尔上校(Captain Jean-Luc Picard)是电视系列剧《星际旅行:下一代》的一名角色,由英国话剧演员帕特里克·斯图尔特(Patrick Stewart)扮演。在剧中,皮卡尔是联邦星舰进取号 (NCC-1701-D)的舰长。 皮卡尔也出现在《下一代》之后所拍摄的四部《星际旅行》电影之中。在最后三部电影中,皮卡尔是另一艘星舰进取号E的舰长(因为在《星际旅行》的第七部电影《日换星移》中,进取号D坠毁了)。皮卡尔还在《星际旅行:深空九号》中的一集“使者”中出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让-吕克·皮卡尔 · 查看更多 »

鯨偶蹄目

偶蹄目(学名:Cetartiodactyla)是一個包含了传统鯨目及偶蹄目的演化支。這個演化支一般是用來描述鯨魚(包括海豚)是從偶蹄目中演化而來。根據遗传学分析,鯨魚現存最亲近的近親是河馬。鯨魚與河馬的分支則稱為河馬形類(Whippomorpha,有建議使用Cetancodonta但未普及)。依此定义,剔除了鲸目的旧有偶蹄目分类将是个并系群。 在起初,鯨偶蹄類的定义原是指鯨目是偶蹄目的旁系姊妹分類,而非從偶蹄目演化。從此定義來看,所有偶蹄目(包括河馬)之間才是近親,而鯨魚是偶蹄类的旁系群。 鯨魚演化自陸上的哺乳動物,並形成了一個單系群。一般都接受鯨魚是從單一的祖先演化下來。於1990年代前,最廣泛接受的鯨魚近親是已滅絕的中爪獸目。中爪獸目是有蹄的及主要是肉食性的哺乳動物。但現今很少學者認同這個說法,一般只認同中爪獸目是鯨偶蹄類的近親,而非鯨魚的祖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鯨偶蹄目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列表。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得主是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冯·贝林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而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100万欧元,或140万美元)。该奖于每年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研究领域分布相当广。截至2000年,有13名获奖者来自神经生物学领域,而有13名则在中间代谢研究中做出贡献。1939年的获奖者,德国人格哈德·多馬克,被其政府禁止领奖。虽然后来他得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却没有得到奖金。截至2014年,共有12位女性获得该奖项,人數僅次於16名的和平獎和13名的文學獎,是女性得主第三多的諾貝爾獎項,她们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魯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麗莎白·布萊克本(2009年)、卡羅爾·格雷德(2009年)、邁-布里特·莫澤(2014年)和屠呦呦(2015年)。截至2015年,共有210人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有9年因故停发(1915-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1942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谢尔顿·库珀

谢尔顿·李·库珀博士(Sheldon Lee Cooper)是CBS推出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的一个主要角色,由吉姆·帕森斯饰演,他因为扮演这个角色在2010年获得艾美奖,2011年1月获得金球奖。在2017年推出的《生活大爆炸》衍生剧集《少年谢尔顿》()中,美国童星饰演少年时期的谢尔顿·库珀。 谢尔顿是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和他的同事及最好的朋友伦纳德·霍夫斯塔特(约翰尼·盖尔克奇饰)合租一套公寓。他们住在佩妮(凯莉·库柯饰)的对门。谢尔顿因他超常的智力而显得与众不同。他十分精明又吹毛求疵,在生活中一定要按规律行事,缺乏对幽默、讽刺的理解,习惯于显摆他超常的智商(其他角色时不时会觉得这让人很不爽),并且完全没有幽默感。这些性格是谢尔顿大部分笑点的来源,也成为了数集的情节中心。这个角色被描述为剧中的一个。评论者和粉丝们已经推断出谢尔顿的个性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强迫症的特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谢尔顿·库珀 · 查看更多 »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Glutathione),又称麩氨基硫,英文简写:GSH,屬於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所構成,其中第一个肽键与普通的肽键不同,是由谷氨酸的γ-羧基与半胱氨酸的氨基组成的,在分子中半胱氨酸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作为動物細胞中的抗氧化剂,存在於充滿水的細胞內部,可以保護DNA免於氧化。谷胱甘肽以兩種型態存在於人體,一是还原型態、另一是氧化型態。菠菜含有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是人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質,常被稱為「抗氧化之母」,但隨著年齡增長、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佳等影響而逐漸減少,過去有些人參考年代久遠的研究報告,主張口服谷胱甘肽到胃部就會被胃酸及胃蛋白酶分解,就以偏概全,誤以為口服或腸道灌食 GSH 對提高血液中的GSH濃度的效果不佳。 但其實不然,根據最新加拿大 Guelph 大學及日本國立京都大學、九州大學等共同研究成果顯示口服圓酵母谷胱甘肽GSH作用快速,可被充分吸收利用,在體內並非全部以GSH型態存在,有很多GSH轉換成GSSG儲存在紅血球及肝臟中,過去傳統的方法只追蹤血漿中的GSH其實是不夠的。 另一篇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所做人體臨床實驗,口服谷胱甘肽結果顯示:過去實驗僅追蹤血液中GSH的方法是無法真實測得體內谷胱甘肽的增加,因為很多GSH是以蛋白質結合型態存在血液中,人體口服GSH後,60~120分鐘後,血漿中與蛋白質結合的GSH顯著增加。 最早谷胱甘肽是利用溶劑從富含谷胱甘肽的物質中萃取,或以化學合成,但因為成本及安全性顧慮,無法普及,目前商業化生產谷胱甘肽主要有兩種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谷胱甘肽 · 查看更多 »

豪威爾-喬利體

豪威爾-喬利體(Howell–Jolly bodies)也稱為豪厄爾-喬利體、豪-若二氏體、豪威耳氏體,是一種組織病理學的現象,為含有殘餘的細胞核(去氧核糖核酸 ,DNA)碎片的紅血球。 在骨髓中,晚期紅血球母細胞成熟時通常會將細胞核排出,但有時會留下少量的去氧核糖核酸。由於脾臟通常會將這些含有殘餘去氧核糖核酸的紅血球排除,在周邊血液中出現帶有豪威爾-喬利體的紅血球,意味著脾臟功能不佳或沒有脾臟。 它的命名是源於三位發現者:馬克西姆·沙西-普、威廉·亨利·豪威爾、 賈斯廷·瑪麗·喬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豪威爾-喬利體 · 查看更多 »

費沙氏情侶鸚鵡

费氏牡丹鹦鹉(又譯費希氏情侶鸚鵡、費沙氏情侶鸚鸚)(學名Agapornis fischeri,亦為 Agapornis personata fischeri),是非洲東岸坦桑尼亚及維多利亞湖附近草原的一種本土特有鸚鵡。而在卢旺达、蒲隆地、肯尼亚所見到的费氏牡丹鹦鹉,只是從籠中逃脫或被放生的寵物鳥所形成的群落,並非當地原生。牠們於1800年代後期被發現,並於1926年於美國首次人工繁殖成功。费氏牡丹鹦鹉得名自德國探險家Gustav Fischer。.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費沙氏情侶鸚鵡 · 查看更多 »

費拉蘆薈

費拉蘆薈(学名:Aloe vera)是蘆薈屬下的一種多肉植物。又名翠葉蘆薈、洋蘆薈、吉拉索蘆薈、庫拉索蘆薈或美國蘆薈,蘆薈屬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及亞熱帶,包含高海拔、海岸、沙漠、草原等地區。能夠培育在花圃或盆栽內。費拉蘆薈的妝用及藥用價值存在爭議,但仍出現於許多消費產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費拉蘆薈 · 查看更多 »

鳥嘌呤

鳥嘌呤(Guanine,又稱鳥糞嘌呤)是五種不同碱基中的其中之一,並同時存在於脱氧核醣核酸(DNA)及核醣核酸(RNA)中。鳥嘌呤是嘌呤的一種,並與胞嘧啶(cytosine)以三個氫鍵相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鳥嘌呤 · 查看更多 »

鳥類DNA分類系統

1980年代,Charles C. Sibley利用用DNA交杂之分子生物學技术对鸟类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总共做了12000份鸟类的DNA-DNA交杂實验,然後於1988-1993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988年Charles C. Sibley发表了《A Classification of the Living Birds of the World Based on DNA-DNA Hybridization》,提出全新分类系统。在此一分类系统對各種鳥類分佈提供了優良的解釋,同一地區的鳥類多半被歸在一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鳥類DNA分類系統 · 查看更多 »

鳥氨酸

鳥氨酸(Ornithine)是一種胺基酸,其結構為NH2-CH2-CH2-CH2-CHNH2-COOH。.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鳥氨酸 · 查看更多 »

質子治療

在医疗领域的程序、 质子治疗,或 质子射线疗法 是其中一种类型的 粒子治疗 ,利用质子束来照射 患病的 组织,最常用於治疗 癌症。 首席利用质子治疗超过其他类型的 外部照射 的是,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的剂量沉积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和那里是最小的出口剂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質子治療 · 查看更多 »

質體

質體可能是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質體 · 查看更多 »

賀伯特·威爾森

賀伯特·威爾森(Herbert Wilson,)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為倫敦國王學院發現DNA結構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賀伯特·威爾森 · 查看更多 »

贝叶棕亚科

贝叶棕亚科(学名:Coryphoideae)是棕榈科下的一个亚科。包括有乔木和灌木,单干或丛生。叶为扇形或近圆形、近心形,掌状分裂,少数种类不分裂或羽状分裂;裂片向内折叠,少数外向折叠。花两性、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花在花序分枝节上单朵或2朵并生(合轴状分枝),花序外由苞片组成的佛焰苞所包围或部分包围,绝无3朵并生现象(即中间1朵雌花,两侧各1朵雄花);雄蕊多枚或6枚;心皮3枚,离生或各种合生。核果含种子1~3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贝叶棕亚科 · 查看更多 »

贝尔陶器文化

在英國來自於貝爾陶器文化時期最為著名的景點是巨石陣。 貝爾陶器文化(簡稱陶器文化、燒陶器的人、陶器民俗,Glockenbecherkultur),距今約2800-1800年前,是從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的史前西歐「考古學文化」的一種用語。其用語源自於,基本上是屬於可盛裝物品的陶器之獨特文化。然而,貝爾陶器文化的影響範圍擴大至整個歐洲,連同物理及遺傳學也同樣受其影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贝尔陶器文化 · 查看更多 »

质粒

質體(英語:Plasmid)是附加到細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較小DNA分子(即細胞附殖粒、又胞附殖粒;辭源:plasm為生殖質,-id表示粒)。大部分的質粒雖然都是環狀構形,然而目前也發現有少數的質粒屬於線性構形,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乃至於植物的粒線體等胞器中。天然質粒的DNA長度從數千鹼基對至數十萬鹼基對都有。質粒天然存在於這些生物裡面,有時候一個細胞裡面可以同時有一種乃至於數種的質粒同時存在。質粒的在細胞裡從單一到數千都有可能。有時有些质粒含有某种抗药基因(如大肠杆菌中就有含有抗四环素基因的质粒)。有一些質粒攜帶的基因則可以賦予細胞額外的生理代謝能力,乃至於在一些細菌中提高它的致病力。一般来说,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在良好環境下的生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基因工程最常见的运载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质粒 · 查看更多 »

超分子組裝

超分子組裝指的是由非共價鍵結合成的分子複合物。超分子可僅由兩個分子構成(如:DNA雙螺旋、包合物等),然而較常指更大的分子複合物組合成為球狀、棒狀或片狀。超分子組裝的大小範圍跨越奈米與微米尺度,此技術能夠以較少的步驟合成出微小的分子。 超分子組裝的過程稱為分子自組裝。在論及液晶與嵌段共聚物時可以將分子的自組裝與自組織區分開來,自組裝指的是個別分子形成目標聚合物,而自組織則指那些聚合物構成更高階結構的過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超分子組裝 · 查看更多 »

超嗜熱生物

超嗜熱生物指能在極熱的環境(60°C以上)中生活的生物。其生长最適溫度通常在80~110°C,而2003年發現的一株古菌“菌株121”甚至能在和滅菌鍋相同的溫度,即121°C下,24個小時内,細胞數目加倍。多數超嗜熱生物屬於古菌,但也有一些細菌(包括一些藍藻)可以忍耐70到80°C的高溫。很多超嗜熱生物也可以抵抗其它極端環境,如高酸度或輻射強度。 超嗜熱生物最初於1960年代在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公園的熱泉中发现。此後,又發現了50種以上。一些超嗜熱生物需要至少90°C的高温才能夠存活。 儘管目前還沒有發現能在122°C或以上正常生活的生物,但它們的存在還是很有可能的(菌株121在130°C下兩個小時仍存活,但在換入103°C的新鮮培養基前不能繁殖)。然而,大概不存在150°C或更高溫度下存活的生物,因爲DNA和其它對生命活動很重要的分子在此溫度下會分解。 超嗜熱生物的蛋白質需要具有很強的熱穩定性,這依賴於它們在高溫中結構的穩定性,從而使功能保持穩定。這些蛋白和在較低溫度下生活的生物的相應蛋白同源,但其最強的功能卻在于能在高得多的溫度下發揮。超嗜熱生物的蛋白常有以下特點:内部氨基酸殘基形成更多的鹽鍵,有緊密折疊的疏水核心等。此外,一些超嗜熱生物製造很多胞内溶質,如磷酸二肌醇酯(di-inositol phosphate)、磷酸二甘油酯(diglycerol phosphate)、甘露糖基甘油酸(mannosylglycerate)等,幫助蛋白質抵抗熱降解。多數低溫下的同源蛋白在60°C就會變性,所以這些熱穩的蛋白具有很高的潜在商業價值,比如,用於高溫下的催化反應。 其它超嗜熱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超嗜熱生物 · 查看更多 »

超級英雄:武力對決

是一個以DC漫畫宇宙所改編的格鬥遊戲,由華納兄弟互動娛樂發表在PlayStation 3、Wii U和Xbox 360平台。在2013年4月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發布,2013年6月在日本。iOS平台則是發布在2013年4月3日。Android平台則發布在2013年11月。 2013年10月7日宣布:2013年11月12日(北美)、2013年11月29日(欧洲)在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Vita、Microsoft Windows、Xbox 360平台发布终极版。终极版包括之前发布的所有DLC。 續作《超級英雄:武力對決2》於2016年6月公布,定於2017年5月16日推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超級英雄:武力對決 · 查看更多 »

鸟(通俗名:Bird)是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擁有色彩鮮艷的羽毛或者流線型的身軀,根據品種的不同可陸生、飛行或者潛水的一種有脊椎動物。鳥類的學名曾經作為獨立的鸟纲(Aves)、和哺乳綱等並列,但現在比較常用鳥翼類(學名:Avialae)代替ギル 『鳥類学』 (2009)、30頁。目前鳥類共有8600種,如果算入未被分類和不確定的有9000多種。用科學上最嚴謹的說法,鳥類被定義為鳥形恐龍(學名:Avian Dinosauria),是已經滅絕的恐龍總目在地球上一個僅存的分支ギル 『鳥類学』 (2009)、626頁山階鳥研 (2006)、16頁。鳥類從年前的侏羅紀、到年前白堊紀這一段時間內,所有的鳥類都由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進化而來。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鴕鳥體高可達2.5公尺,而最小的吸蜜蜂鳥體長最小僅5公分。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現存鸟类一共有一萬多种,有鸚鵡,蜂鳥,相思,等雀鳥。僅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特有种至少有70幾種。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其他的鸟甚至包括垃圾。大多数的鸟是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鷹、猫头鹰等)。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鸵鸟、奇異鳥、以及被人類捕食而绝种的渡渡鸟等。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也有一些鳥類隨著恐龍滅絕而一同滅亡例如始祖鳥、孔子鳥和黃昏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鸟 · 查看更多 »

踝節目

踝節目(Condylarthra)是已滅絕的有胎盤类哺乳動物,主要生存於古新世及始新世。踝節目是古新世最有特色哺乳動物,並顯示了古新世哺乳動物群的演化程度。 與食蟲类动物的祖先相比,踝節目成員顯示了演化成雜食性或草食性的最初跡象。大型的陸上草食性動物自從恐龍的滅絕後就消失了,食性的轉移引發了踝節目的演化輻射,在澳洲以外的陸地上,生成了新生代不同類別的草食性有蹄動物。故此最原始的踝節目其實是某些现代有蹄類的共同祖先。雖然有些踝節目有細小的蹄,但最原始的形態是有爪的。 最近的分子及DNA研究重整了哺乳動物的演化情況。近蹄類及管齒目不再是奇蹄目、偶蹄目及鯨目的近親,故有蹄類最少是從兩個不同的分支獨立演化而成的。這亦有可能由于踝節目本身是一個多系群,即踝節目內的成員未必是近親。 除了南蹄目及現今的有蹄類外,踝節目被認為是其他己滅絕的哺乳動物(如中爪獸目及恐角目)的祖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踝節目 · 查看更多 »

鹼基

基(英語:Base),或稱鹽基,可能是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鹼基 · 查看更多 »

麥克邁:超能壞蛋

《麥克邁:超能壞蛋》(Megamind),2010年超級反派喜劇動畫片,由夢工廠動畫工作室製作,派拉蒙影業出品發行。 本片將推出數位3D、IMAX 3D和2D版本,北美地區於2010年11月5日首映,台灣將於11月26-28日三天推出口碑場,並於12月3日上映。 英文配音陣容有威爾·法洛、布萊德·彼特、喬納·希爾和蒂娜·費 ;而在台灣版部分,則由黃國倫、王怡仁以及彭于晏等人。本片導演為《馬達加斯加》系列動畫導演汤姆·麦格拉斯(Tom McGrath)執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麥克邁:超能壞蛋 · 查看更多 »

身分标识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应用环境里,身份标识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身分标识方式 · 查看更多 »

點突變

點突變(point mutation)是突變的一種類型,在遗传材料DNA或RNA中,會使單一個鹼基核苷酸替換成另一種核苷酸。通常这个术语也包括只有作用於單一鹼基對的插入或刪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點突變 · 查看更多 »

黏狀末端

所谓黏性末端或黏状末端('Sticky Ends'),指DNA重组技术中,DNA限制酶在切开DNA的双链结构时,形成的突出末端,与平末端('Blunt Ends')相对。平末端则是上述切割过程中不突出的末端,所以DNA重组时操作难度稍大于黏性末端。 Category:生物学 Category:分子生物学 Category:生物技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黏狀末端 · 查看更多 »

黃信介

黃信介(),本名黃金龍,臺北市大龙峒(今屬大同區)人。美麗島事件主要人物,民主進步黨第三屆及第四屆黨主席,臺灣民主運動與黨外運動先行者,對抗威權的民主運動領袖。其為台灣的社會運動參與者與政治人物連溫卿外甥。其父為黃火炎,母為連好。1954年與大稻埕張亦泰布莊千金張月卿結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黃信介 · 查看更多 »

黃石國家公園

黃石国家公园(简称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主要位于怀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于1872年3月1日美国总统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后建立,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以其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地热资源闻名,老忠實間歇泉更是其中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公园中有着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以亚高山带森林为主。 美洲原住民已经在黄石公园地区生活了至少1万1千年,19世纪早期的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也绕过了这一区域。对该地区的有组织的勘探活动直到1860年代末才开始出现,此前只有一些选择在野外捕猎和居住的山地人在19世纪早期到中叶曾偶尔进入。美国陆军在公园刚刚建立后就受委托对其进行监管。1917年後,公园的管理工作移交给了之前一年刚刚成立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园中有数以百计因其建筑学和历史学意义而保护起来的建筑物,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个考古遗迹。 黄石国家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983平方千米,其中包括湖泊、峡谷、河流和山脉。公园内最大的湖泊是位于黄石火山中心的黄石湖,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黄石火山是北美最大且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在过去两百万年中它曾数次以巨大的力量爆发。喷出的熔岩和火山灰也覆盖了公园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得益于其持续的活跃状态,世界上的地热资源有半数位于黄石公园地区。黄石公园也是大黄石生态系统的核心所在,这是北温带地区现存最大且仍然近乎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 公园内有记录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多种濒危或受威胁物种,广袤的森林和草原中同样存有多种独特的植物。黄石公园是美国本土最大和最著名的巨型动物居住地。公园中有灰熊、狼、美洲野牛和加拿大马鹿的栖息地。是美国最古老也最大的野牛群。公园内每年都会发生山火,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88年黄石公园大火,公园内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被烧毁。黄石公园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内可进行远足、露营、划船、钓鱼、度假和观光等活动。沿着园内铺设的道路可以就近接触到主要的地热区域以及一些湖泊和瀑布。冬天,游客们则往往会在导游指引下乘坐雪上摩托车等冰上交通工具来造访公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黃石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黃道十二宮殺手

黃道十二宮殺手(Zodiac Killer,又譯星座殺手、黃道殺人魔,以下簡稱黃道帶殺手)是一名於60年代晚期在美國加州北部犯下多起兇案的連續殺人犯。直至1974年為止,他寄送了許多封以挑釁為主的信件給媒體,並在其中署名。信件中包含了四道密碼或經過加密的內容,目前仍有三道密碼未被解開。 已知黃道帶殺手於1968年12月至1969年10月期間在貝尼西亞、瓦列霍、伯耶薩湖和舊金山殺害介於16歲至29歲的四名男性和三名女性。此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兇殺案被認為可能是黃道帶殺手所有決定性的證據。 舊金山警察部門在2004年4月一度將此調查案標示為「閒置」(inactive),之後在2007年3月前的某個時間點將此案重新開啟。目前這個案件仍然開放調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黃道十二宮殺手 · 查看更多 »

黃鼠狼程式

黃鼠狼程式(Weasel program),或說道金斯的黃鼠狼(Dawkins' weasel,或者the Dawkins weasel),是一個思想實驗,並且有許多計算機模擬可以解釋。 這個實驗的重點是澄清一個演化系統 — 隨機的突變混合上一些非隨機的天擇 — 與純粹的隨機機率是不同的。 這個思想實驗是由理查德·道金斯提出,並且也是由他寫出第一個模擬。各種其他的程式模擬則是由其他人寫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黃鼠狼程式 · 查看更多 »

黑猩猩基因组计划

黑猩猩基因组计划(Chimpanzee genome project)致力于确定最接近人类的亲戚的基因/DNA序列。通过比较人类和其他类人猿的基因组,它预期可能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差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黑猩猩基因组计划 · 查看更多 »

黄眼企鹅

黃眼企鵝(學名:,毛利語:Hoiho)是原住新西蘭的企鵝。牠們以往被認為是小藍企鵝的近親,但分子分析研究發現牠們更為接近冠企鵝屬。就像所有其他的企鵝,黃眼企鵝主要以魚為主食。 黃眼企鵝分佈在新西蘭的南島、斯圖爾特島、奧克蘭群島及坎貝爾島。位於奧塔哥半島的群落是著名的旅遊熱點,很多遊客會在此近距離觀賞黃眼企鵝。.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黄眼企鹅 · 查看更多 »

輪藻綱

輪藻綱(Charophyceae)是綠藻中的一個分類,但它的分類地位仍有爭議。有些植物學家認為可以將輪藻門和綠藻門納入植物界中Campbell, N. A. & Reece, J. B. 2005.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輪藻綱 · 查看更多 »

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

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是指2015年6月,一起發生在中華民國新北市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性侵酒醉女學生事件。對此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何東洪、社會科學院院長夏林清等人,未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處理事件,而在無法源情況下組成工作小組輔導。2016年5月,女學生男友在Facebook發布8,000多字的文章,除了重新提及性侵案發生經過外,並指控夏林清在處理過程企圖平息爭端,輔導過程使用的語言和態度造成二次傷害,甚至質疑女學生酒後亂性,同時工作小組報告也定調為猥褻、而非性侵。 學生的指控文章隨即導致網際網路和社會各界出現論戰,也引起各大新聞媒體的報導。而夏林清在出差返國後不久,則召開記者會回應學生質疑。輔仁大學心理學系也邀請200多名系內老師、學生、畢業系友和女學生及其男友,開會共同討論,希望藉公開對話釐清各方疑點,不過工作小組的後續處置仍引起輿論反彈。到了6月底,輔仁大學回應心理學系性侵案的處理批評,除了向中華民國教育部表示處理過程存在缺失,且決定以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1條規定解除心理學系副教授何東洪的系主任職務,後者則表示對懲處理由未明列具體事項而感到遺憾。 而另一方面,夏林清仍持續發表文章,指稱當事人和男友涉嫌偽造事實。到了9月,女學生在Facebook發表文章,表示自己要向因性侵案而受傷害的師長道歉,使得網友再度批評夏林清,許多網際網路著名人士紛紛發文質疑女學生被道歉,質疑為何不見加害人道歉。夏林清則批評網友持續施壓和強行代言,將女學生塑造成「被道歉的形象」,認定被害者被非自願地道歉。在200多人開會的內容影片曝光並廣為媒體報導後,社會之後更質疑進行公審,違反保護受害人法律。隨後輔仁大學緊急召開性別平等委員會,決議立即暫停夏林清的社會科學院院長職務。 除了針對性侵事件和後續處理的爭論外,夏林清為首的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提倡的受害者培力理論、及性侵案實際的操作手法,也引起社會各界不同看法。部分評論認為輔仁大學心理系性侵事件顯示《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侷限,足以認定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的理論應用無法成功,而這次事件也能成為臺灣性別平等史上的指標事件之一。 2016年1月26日,台灣新北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王凱民犯乘機性交未遂罪,處有期徒刑3年6月。2018年3月22日,台灣新北地方法院維持原判決,全案定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輔大心理系性侵事件 · 查看更多 »

齊柏林 (臺灣)

齊柏林,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臺灣空中俯瞰拍攝導演、攝影師、環境保護運動者,有「一代空拍大師」的美譽。臺北市人,籍貫河南省安陽市。受首任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歐晉德賞識,負責以空拍的方式記錄重大工程,尤以公路建設為多,自此開始長達他20餘年的空拍工作。主要拍攝題材有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並向臺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 2016年三立電視邀請齊柏林為新戲《一千個晚安》擔任視覺總監。同年10月,齊柏林將25年來拍攝的台灣影像整理上線,成立了「齊柏林空中攝影影像資料庫-itaiwan8 愛台灣吧」,可直接在線上進行影像授權。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搭乘凌天航空空拍直升機,在拍攝代表作《看見台灣》續集《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於花蓮縣豐濱鄉長虹橋附近山區墜機殉難,享年52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齊柏林 (臺灣) · 查看更多 »

转基因生物

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或稱转基因生物、遗传修饰生物体,是指通過基因改造實現基因改變的生物。這種技術,通常称作重组DNA技術。在生成轉基因生物的一般原理是,將新的遺傳物質添加到一個生物體内的基因。這就是基因工程,並通過DNA被發現,這稱作基因工程,在DNA的發現成為可能。 基因改造食物,便是利用基因工程將原有食物的基因加入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並將不良基因移除,從而造成品質更好的食物。通常基因改造食物,可增加食物的產量、抗寒及其他特性。然而,基因改造食物的風險,例如基因污染問題也不能忽視。 Category:遗传修饰生物体 Category:分子生物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转基因生物 · 查看更多 »

转座子

转座子(Transposon,亦称为转座元件,跳跃子)是一类DNA序列,它们能够在基因组中通过转录或逆转录,在内切酶(Nuclease)的作用下,在其他基因座上出现。转座子的这种行为,与假基因(Pseudogene)的出现颇有相似甚至相同之处。有些科学家将后者视为“基因化石”,是透视物种进化的痕迹之一。转座子的发现,证明了基因组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集合,而是一个不断在改变自身构成的动态有机体。根据转座子“跳跃”方式的不同,转座子被分为I型和II型转座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转座子 · 查看更多 »

转录

转录()是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mRNA以及非編碼RNA(tRNA、rRNA等)的合成步骤。 转录中,一段基因会被读取、複製为mRNA;就是说一特定的DNA片段作为模板,以DNA依赖的核糖核酸聚合酶(RNA聚合酶或RNA合成酶)作为催化剂而合成前mRNA的过程。 转录尚有未清楚的部分,例如是否需要DNA解旋酶,一般来说是需要的,但某些地区称RNA聚合酶可代替其行使识别DNA上的有关碱基以开始转录的功能。 mRNA转录时,DNA分子双链打开,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到DNA单链上,并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单链mRNA分子。至此,转录完成。 转录通常是多起点多向复制。 转录时所转录的仅为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NA),不包括内含子。 转录按以下一般步骤进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转录 · 查看更多 »

转录因子

在分子生物学中,转录因子(英語:Transcription factor)是指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调控其基因的转录。转录因子可以调控核糖核酸聚合酶(RNA聚合酶,或叫RNA合成酶)与DNA模板的结合。转录因子一般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如DNA结合结构域与效应结构域。转录因子不单与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区域结合,也可以和其它转录因子形成转录因子复合体来影响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是与DNA特异性结合的一系列蛋白质。结合在DNA上的启动子以及增强子之类控制转录的区域上,促进或者抑制DNA上的遗传信息向RNA转录的过程。转录因子的这一机能可以单独,或者通过与其它蛋白质形成复合体来完成。人类的基因组上已经推定出大约1800个基因控制转录因子的编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转录因子 · 查看更多 »

轉導

轉導(Transduction)是指因病毒(即噬菌體)入侵而將一個細菌的DNA片斷轉置到另一細菌中的過程,亦可指透過病毒載體把外來DNA帶入到細菌中的過程。「轉導作用」與攝取外源遺傳物質改變染色體的「轉化作用」、以及兩個細菌碰觸後交換遺傳物質的「接合作用」,是目前已知3種細菌交換基因的方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轉導 · 查看更多 »

轉化 (生物)

轉化(transformation,又譯轉型)即細胞通過攝取外源遺傳物質(DNA或RNA)而發生遺傳學改變的過程。在转化过程中,转化的DNA片段称为转化因子。受体菌只有处在感受态时才能够摄取转化因子。转化因子通常是质粒DNA。而质粒融合或病毒感染是导致引入外源DNA的原因。動物細胞的轉化又被稱爲轉染(transfection)。转基因植物的产生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转化。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細胞通過特殊處理後可變成感受態細胞(competent cells),即可以接受外源DNA。有兩种常用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轉化 (生物) · 查看更多 »

轉移酶

轉移酶是一種催化一個分子(稱為供體)的官能團(如甲基或磷酸鹽團)轉移至另一個分子(稱為受體)的酶。 舉例來說,一種酶催化以下的化學反應就是轉移酶: 在這例子中的A就是供體,而B就是受體。供體一般都會被稱為輔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轉移酶 · 查看更多 »

轉染

轉染(Transfection)是將外源遺傳物質(DNA或RNA)植入細胞的一種過程,常用來描述非病毒入侵的基因轉殖方式,相較於轉化(transformation,又譯轉型)用於植物、細菌及癌細胞的擴散,轉染則常被用來形容外源基因植入動物細胞,而病毒入侵的基因轉殖方式則稱為轉導(Transduction)。 動物細胞的轉染作用方式如下,在細胞膜上開出一個暫時性的小孔,使細胞較容易攝取外源基因(可經由磷酸鈣攜帶進入細胞),藉由電穿孔法、細胞擠壓法即可製造孔洞、或將細胞及外源基因浸泡在充滿脂質體的液體中,脂質體將會包住外源基因,然後融入細胞膜,並將外源基因釋放到細胞內部。 轉導有時會導致目標基因產生異想不到的轉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轉染 · 查看更多 »

辨識系統

生物辨識系統泛指以每個生物獨有的生物特徵作為根據,必須具備以下的幾種特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辨識系統 · 查看更多 »

辛普森案

辛普森案 (O.,又称加利福尼亚人民诉辛普森案,People v.Simpso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对前美式橄榄球明星、演员O·J·辛普森进行的刑事诉讼,在该案中,辛普森被指控于1994年犯下两宗谋杀罪,受害人为其前妻及其好友。该案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受公众关注的刑事审判案件。在经历了创加州审判史纪录的长达九个月的马拉松式审判后,辛普森被判无罪。 辛普森聘用了众多知名律师为自己辩护,律师团最初由罗伯特·夏皮罗(Robert Shapiro)领衔,后来由约翰尼·科克伦(Johnnie Cochran)和凯尔·卡瑞(Kyle Currie)接替。洛杉矶县自信该案证据确凿,但是科克伦说服陪审员相信DNA证据存在合理怀疑的部分(当时在审判中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技术),理由包括血样证据被实验室科学家及技术人员错误处理,其他证物采集时的环境等。科克伦及辩护律师团还宣称洛杉矶警察局有其他失职行为。辛普森的名气加之全程的电视转播,使得全美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该案上来,因此辛普森案也被称作“世纪审判”。刑事审判结束后进行的全国性调查,显示出大多数黑人与白人对辛普森有罪与否的评价存在着天壤之别。 随后,布朗(辛普森前妻)和高曼的家人都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辛普森支付民事赔偿。1997年2月5日,陪审团一致认为,有足够证据说明辛普森应为高曼的枉死和对布朗的殴打行为支付民事赔偿。2008年2月21日,一家洛杉矶法庭宣布对其民事判决维持原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辛普森案 · 查看更多 »

运载体

运载体是基因工程中将DNA片段(常為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运载体包含或本身就是是特殊的DNA片段,进入活细胞後有些运载体甚至能自我复制,运载体的基因组即便常不在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內,仍然可以得到表达。通过将外源DNA插入载体DNA并导入到活细胞中,就可以在活细胞中表达外源DNA,而進一步研究載入的DNA片段,其表達的RNA或蛋白質,或被表達所影響的特定途徑。常用的运载体有细菌质粒、噬菌体和动物病毒或植物病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运载体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布朗冲绳非礼事件

迈克尔·布朗冲绳非礼事件指2002年11月2日发生在日本冲绳县,美国海军陆战队少校迈克尔·布朗企图非礼一名菲律宾调酒师的事件。调酒师指控,布朗企图强奸她,还把她的手机扔进附近的河里;布朗则否认强奸指控。调酒师之后收回并试图撤销指控,检方提供的证据表明她在撤诉前不久收到一笔現金。 案件引发日本媒体、特别是冲绳县媒体的广泛关注,还激起有关驻日美军、治外法权,以及日本法律制度和日本警察公正审判实践的公共辩论。案件还涉及美日安保条约和美日地位协定。 经过19个月的审理,日本法庭于2004年7月8日裁决布朗非礼未遂和破坏私人财产两项罪名成立,判处一年监禁缓刑。受这起事件及其他美国军事人员在日本犯下罪行的影响,两国于2003年7月开始就修改美日地位协定谈判,但最后并没有做任何修订。2005年,布朗又在美国因另一起绑架罪被捕并受到起诉;2006年,他被贬职并从军队开除;2009年,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接受奥尔福德式认罪协议,法官在绑架重罪上对他判处缓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迈克尔·布朗冲绳非礼事件 · 查看更多 »

霍利迪交叉

Holliday交叉(Holliday junction)是四股DNA所形成的交叉結構,名稱來自此於1964年提出此概念者Robin Holliday,用以解釋發現於酵母菌的遺傳資訊交換,也就是同源重組。目前遺傳學上所知的Holliday交叉結構已經過修正,與當初提出時有所不同,但仍然使用原來的名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霍利迪交叉 · 查看更多 »

露脊鯨

露脊鯨屬於鬚鯨,為露脊鯨科(Balaenidae)中的一類,分類學上稱為真露脊鯨屬(Eubalaena)。「露脊鯨」亦可用來泛指整個露脊鯨科,其中的弓頭鯨另外歸於露脊鯨屬(Balaena),本條目所介紹的露脊鯨,主要是指真露脊鯨屬(關於弓頭鯨的更多資訊見弓頭鯨)。 露脊鯨可長達18米,重100公頓。牠們的身體大部分呈黑色,在牠們的頭部有特殊的硬皮(粗糙而有斑點的皮)。牠們在英語中之所以被稱為「right whales」是因為捕鯨者認為牠們正是他們的捕獵對象,因為牠們會在陸地的視線範圍內游泳,在被殺死後會浮上水面。現在,人類不再大量獵殺鯨,取而代之的是賞鯨活動。 三種露脊鯨都分別生活在不同的地方:約300條北大西洋露脊鯨生活在北大西洋;約200條北太平洋露脊鯨生活在北太平洋;約7,500條南露脊鯨分佈於南半球的南部。另外,分佈於北冰洋的弓頭鯨約有8,000到9,200條。.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露脊鯨 · 查看更多 »

在日本很常見的煎茶 一個人正在製作抹茶 茶,是指利用茶樹的葉子所加工製成的飲料,多烹成茶湯飲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調味,又有藥用。葉羽,茶經,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1現代的茶主要按製作工序分爲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中國查葉詞典,陳宗懋.楊亞軍,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7。茶大多種植在梯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茶 · 查看更多 »

蜜蜂屬

蜜蜂(Apis属)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採食花粉和花蜜並釀造和储存蜂蜜,利用蜂蜡来建造长期居住的群体巢穴。在21世纪早期,被认可的蜜蜂种类仅有7种,44个亚种,尽管历史上被认可的蜜蜂种类有6到11种。其中最有名的蜜蜂是西方蜜蜂,它已经被驯养以提供蜂蜜制品以及为庄稼授粉。蜜蜂只是20000个已知蜂种之中的一个小部分。 一些其它类型的蜂(包括无蛰蜜蜂)也会生产和储存蜂蜜,但是只有蜜蜂属的成员才真正被称为蜜蜂。对于蜂的研究,包括对蜜蜂的研究,被称为蜂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蜜蜂屬 · 查看更多 »

胚胎

胚胎(Embryo)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精子和卵子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它指的是发育生物学最早的阶段。 有性繁殖的生物体裡,一旦精子使卵子受孕,卵子就变成受精卵,并同时拥有精子和卵子的DNA。植物、动物、部分原生物中,受精卵会自发细胞分裂,并形成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胚胎指的就是这个发展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从受精卵开始第一次分裂,到下一阶段发展开始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胚胎 · 查看更多 »

胞嘧啶

胞嘧啶(cytosine, C),學名為2-羰基-4-氨基嘧啶,是组成DNA的四种基本碱基之一。胞嘧啶核苷、胞嘧啶核苷酸均可作为升高白细胞(白血球)的药物。可由二巯基脲嘧啶、浓氨水和氯乙酸为原料合成制得。 Category:胺 Category:嘧啶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胞嘧啶 · 查看更多 »

郭文贵

郭文贵()是中國企业家、艺术品藏家、社会活动家,山东聊城莘县人。 郭文贵早年生存轨迹辗转于山东老家及其从事情报工作的右派父亲下放的中国东北两边,并在两地都受过教育,但由于行为不合规章制度,数次被开除。辍学后郭与未婚妻岳庆芝在女方家属的强烈反对下私奔,并于1989年双双成为黑龙江林药联营公司驻郑州业务处职员。郭称其于六四事件被捕,出狱后前往国外云游,归国后希望以经商维持生计。90年代上半叶开始踏足房地产产业,至1997年其所实际控制的河南裕达投资有限公司于郑州市中原中路开发完成裕达国贸大厦,此楼保持郑州市内最高楼房记录达15年。2002年,在郑州官司缠身的郭文贵北上京城,进军北京房地产市场。2008年郭文贵所实际控制的北京盘古氏投资有限公司于北京奥体中心水立方旁北顶村建设用地开发完成盘古大观。2016年10月31日被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郭文贵以资产180亿元人民币位列中国首富第132位。 郭文贵称其80年代民主化运动前后曾因政治原因遭当局关押,90年代末其弟郭文奇也死于警察过度执法。亦有部分媒體指稱此說法並非事實,並聲稱郭文贵於1989年曾因诈骗罪,被关押近两年。 2015年伊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前副部长马建被调查一案与财新网的《权力猎手郭文贵》成为了郭文贵走向网络社交媒体宣传释放中国领导人及企业家不法行为及所谓“权钱内幕”的导火索。 2017年开年后,郭文贵相继接受明镜、美国之音的采访,其间也与BBC有过交流;4月开始在视频网站Youtube开设直播报平安视频,推特粉丝按照每天1万的速度突破20万,内容多涉及中国在任高阶官员,包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监察部书记的中共二号人物王岐山及其妻姚明珊、外甥姚庆、养女孙瑶的家族式贪污行为,并提供了除王外王亲属的美国社会安全号及十余座房屋信息,表示这些信息均可通过美国相关公开信息网站进行查证;2017年9月初,开始“透露”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及其手下孙立军的腐败及执法过度行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郭文贵 · 查看更多 »

胱抑素C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tatin 3、gamma trace、胱抑素C、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胱蛋白、後γ-球蛋白,或神經內分泌基本多肽),是由CST3基因編碼的一種蛋白質,其分子量小(13000)由體內有核細胞恆定產生,能自由通過(濾過)腎小球,且腎小管上皮細胞不分泌亦不重吸收,主要用作腎功能的生物标记。最近,已經研究了其在預測新發或惡化的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它也似乎涉及類澱粉蛋白(一種特定類型的蛋白沉積)的腦功能障礙,如阿兹海默病。在人類中,所有细胞與细胞核(含DNA的細胞芯)產生具有120個氨基酸肽之血清胱抑素C。它幾乎存在於所有的組織及體液中。它是一種溶酶体蛋白酶的酶抑制剂(來自於分解蛋白質的特定細胞亞單位的一種酶),及可能是一種最重要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細胞外的(Extracellular)的抑製劑(經由的特定類型蛋白質降解酶、它可以防止細胞外蛋白質分解)。血清胱抑素C屬於基因家族2型胱抑素(Cystatin)。.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胱抑素C · 查看更多 »

胸腺嘧啶

胸腺嘧啶(Thymine,簡寫為 T),又稱為5-甲基尿嘧啶(5-methyluracil),為嘧啶類鹼基,是形成DNA核苷酸中四種鹼基(G-C-A-T)的其中一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胸腺嘧啶 · 查看更多 »

胸苷

胸苷(Thymidine),是一種化合物,更精確的名稱是去氧胸苷,屬於嘧啶去氧核苷。是DNA的原料之一。 Category:核苷 Category:嘧啶二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胸苷 · 查看更多 »

胸苷三磷酸

胸苷三磷酸(Thymidine triphosphate;TTP)是一種核苷三磷酸,也是合成DNA的原料之一。 Category:核苷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胸苷三磷酸 · 查看更多 »

胸苷單磷酸

胸苷單磷酸(Thymidine monophosphate,TMP)是一種核苷酸,可見於DNA分子中,含有磷酸基團、五碳糖,以及鹼基胸腺嘧啶。 Category:核苷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胸苷單磷酸 · 查看更多 »

背景輻射

背景--輻射(),又稱本底--輻射,是在環境中持續存在,可以是源自人為排放或自然存在的輻射,主要的來源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背景輻射 · 查看更多 »

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

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是指2018年5月5日晚,一名就职于祥鹏航空的空姐李明珠深夜被滴滴顺风车司机刘振华杀害的案件。该案发生后引发中国大陆民众及媒体高度关注,也反映了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和司机资质问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郑州空姐打车遇害案 · 查看更多 »

郅支围城战

郅支围城战是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发生于西汉与匈奴首领郅支单于之间的战役,結果来自蒙古高原东部鄂嫩河的郅支单于战败被杀。这是西域都护府建立以来在西域政治上第一次发挥作用。郅支围城战大致发生于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塔拉斯河畔附近,也是中国古代歷史上,軍隊到达過最西端之地。751年,著名战役怛罗斯战役亦发生于同一区域。 郅支单于城建于公元前44年后,即中亚康居国用了2年时间为在蒙古高原东部战败的匈奴左贤王所筑之城,匈奴为纯粹的游牧民族,筑城技术仍停留在原始阶段;据《汉书》记载,该城共有两重,内部是土城,土城外围是重木,而且筑有城楼,城的最内部有单于內室或内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郅支围城战 · 查看更多 »

鈣質

鈣對生物體而言是必需的營養物質,在絕大多數的生物體內皆具有顯著影響生理功能與生物化學功能不可或缺、且極為重要的角色。對於「人」這種生物體來說,鈣當然也是具有不可或缺且顯著影響的角色,往往也因此一般在討論「鈣」的生理生化角色的時候,人們極為容易僅以「鈣在人體中的角色」概括之,或是忽略其在不同生物體之間所扮演之相同、相似、相異的角色。。 本頁面是用以討論鈣質在生物體中的相關用途與機制。 生物必須藉由來自外在環境的供應來補充每日固定的流失,這包含但不只限於攝食,或是單指細胞必須透過許多機制將鈣從環境透過通道蛋白進入細胞中這是因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鈣質 · 查看更多 »

蘭科

蘭科(学名:Orchidaceae)植物俗称蘭花,亦叫胡姬花,是開花植物中世界性分布和具多樣性的科,与开花常常是五颜六色的和常常芬芳的,通常俗名称为蘭花科。 蘭科现在大约有已经接受的28,000个物種,分布在有736屬中 (See External links below).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蘭科 · 查看更多 »

阿布沙耶夫

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是東南亞一個由伊斯蘭恐怖分子所組成的摩洛人分離主義組織,其勢力範圍包括菲律賓南部島嶼,曾與菲律賓軍方發生多次大小規模衝突。阿布沙耶夫組織頗為極端和危險,曾綁架多名外國遊客。首领为拉度兰·沙西伦。 在阿拉伯语里,阿布沙耶夫意指「持剑者」,它是由菲律宾人阿布杜拉加克·阿布巴卡尔·简加拉尼于1991年创立的。在2000年4月的鼎盛时期时,阿布沙耶夫拥有成员达4000人。另有估計指該組織在2000年有成員1300人,但近年已縮減至400人。 菲律宾前任总统格洛丽亚·阿罗约曾称,阿布沙耶夫武装是一伙没有人性、「想钱想疯了的暴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布沙耶夫 · 查看更多 »

阿伊努族

阿伊努族(阿伊努語:Aynu),是日本北方的一个原住民族群,或譯愛努人、愛奴人、阿衣奴人(元代、明代又有譯為骨嵬、苦夷和庫野),主要聚居在庫頁島和北海道、千島羣島及堪察加1。在阿伊努語中,「阿伊努」即「人」的意思。至今,很多阿伊努人都希望人們稱謂他們為「ウタリ」(日語羅馬拼音:Utari,阿伊努語中「夥伴」的意思)。在官方文獻中,「阿伊努」和「烏塔利」此兩種稱呼都有。由於已被同化入日本人之中,纯阿伊努人血統基本上已经消失。 官方估计,人口约25,000,非官方数字為200,000人以上。自1899年3月2日颁布《北海道旧土人保護法》後,阿伊努人被迫學習日語,須採用日本名字,責令停止宗教習俗,成為部落民的一支。二戰後,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不承認有此民族的存在 ,直到2008年6月6日,日本才首次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 很多中文文獻直接用日本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蝦夷人來稱呼阿伊努人,而認為這兩者是同一個族群(例如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惟此種觀點具有爭議性。歷史上,阿伊努人亦曾經在日本本州北部居住過。 根據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進行的調查資料,當時在北海道有24,381名阿伊努人。不過,多數阿伊努人都傾向隱藏他們自己的族群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現存阿伊努人的精確人口數目難以得知。俄羅斯帝國於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446人在俄羅斯帝國使用阿伊努語作為母語,在庫頁島上有1,434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伊努族 · 查看更多 »

阿弗雷德·赫希

阿弗雷德·第·赫希(Alfred Day Hershey,),美國細菌學家與遺傳學家,出生於密西根州。 1940年,他與薩爾瓦多·盧瑞亞以及馬克斯·德爾布呂克,發現當兩種品系的病毒同時感染同一隻細菌時,這些病毒可能會因此交換遺傳訊息。到了1952年,他與馬沙·蔡斯所進行了一項實驗,證明了DNA為遺傳物質。 1969年,赫希、盧瑞亞與德爾布呂克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弗雷德·赫希 · 查看更多 »

阿德利企鵝

阿德利企鵝(學名:Pygoscelis adeliae)又譯阿黛利企鵝,為南極海岸及其附近島嶼一種常見企鵝。除了,牠們是分佈於最南方之地的海鳥。阿德利企鵝得名于阿黛利地。而阿黛利地又是法國探險家儒勒·迪蒙·迪維爾以自己的妻子阿德利命名。迪維爾于1840年发现了阿德利企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德利企鵝 · 查看更多 »

阿德利企鵝屬

阿德利企鵝屬(Pygoscelis)是企鵝科下的一個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德利企鵝屬 · 查看更多 »

阿糖胞苷

阿糖胞苷(Cytarabine或Cytosine arabinoside)是一种化学疗法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如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阿糖胞苷又被称为Ara-C,名字来源于英文全称“Arabinofuranosyl Cytidine”两个单词的开头。 它通过干扰DNA合成来消灭癌细胞。 这种药物的化学结构是胞嘧啶与阿拉伯糖结合成的核苷,因此得名“阿糖胞苷”。正常情况下,胞嘧啶与另一种糖类(脱氧核糖)结合,形成DNA的成分之一脫氧胞苷。然而有些多孔动物门生物能用阿拉伯糖与胞嘧啶结合成另一种化合物(不是DNA的成分),人们在这些生物体中发现了此化合物,即阿糖胞苷。阿糖胞苷与脫氧胞苷十分类似以至于能够代替后者并入人类DNA,然而结构上的不同又使得DNA无法复制,进而杀死受影响的细胞。用药时,阿糖胞苷以这种作用机理被杀死癌细胞。它是第一种以改变核苷本身而作用的化疗药物——其他更早期的类似药物(如5-氟尿嘧啶)改变的是碱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糖胞苷 · 查看更多 »

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

安娜塔西亞·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女大公(Великая Княжна Анастасия Николаевна Романова,)是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與妻子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最小的女兒。 阿纳斯塔西娅是奧麗加、塔季揚娜與瑪麗亞的妹妹,也是阿列克謝皇儲的姊姊。她被認為與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同時被布爾什維克的秘密警察秘密處決,但是一直有傳聞指出阿纳斯塔西娅逃過了這次暗殺,而且因為安娜塔西亞的遺體位置在共產黨統治年代未能確定,使得此傳言甚囂塵上。 在1991年,葉卡捷琳堡附近的墳墓中發現了尼古拉二世夫婦及其三位女兒的遺體,俄羅斯皇儲阿列克謝與剩下一位女兒(安娜塔西亞或是瑪麗亞)的遺體則在2007被發現,安娜塔西亞存活的傳聞也宣告終止。DNA測試顯示,遺體乃皇家成員,證明四位女大公皆在1918遭受謀害。 曾經有幾位女子宣稱自己是阿纳斯塔西娅,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娜·安德森。安德森於1984年去世後,遺體被火化。在1994年時以安德森的身體組織與頭髮進行DNA測試後,證實她與羅曼諾夫家族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纳斯塔西娅·尼古拉耶芙娜·罗曼诺娃 · 查看更多 »

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阿拉伯語: دينار, 貨幣編號: DZD)是阿爾及利亞的流通貨幣。輔幣單位為分,1第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 查看更多 »

阿瑟·科恩伯格

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生物化学家。因在酶化学方面的工作,1959年他与西班牙裔美国生物化学家塞韦罗·奥乔亚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瑟·科恩伯格用实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并成功地从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分离出DNA聚合酶。 2006年,阿瑟·科恩伯格的长子罗杰·科恩伯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六对父子(母女)双双获奖的案例。他的第二个儿子托马斯·比尔·科恩伯格是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教授。小儿子肯尼思·安德鲁·科恩伯格是一名建筑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瑟·科恩伯格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领袖,1933年至1945年担任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亦任纳粹德国元首。其于1939年9月发动波兰战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并为纳粹大屠杀的主要发动者之一。 希特勒生于时属奥匈帝国的奥地利地区,在林茨长大。1913年他迁往德国,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陆军服役並受勳。1919年希特勒加入纳粹党前身德国工人党,并于1921年成为纳粹党领袖。1923年他在慕尼黑发动政变,试图夺取权力,但最终失败并被监禁。在监禁期间希特勒撰写了其自传及政治宣言《我的奮鬥》的第一册。1924年被释放后,希特勒對凡爾赛条约进行批判,宣扬泛日耳曼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主义,以其个人魅力、演说才能及政治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同时他频繁宣称国际资本主义及共产主义为犹太人反德意志民族的阴谋。 1933年纳粹党成为魏玛共和国国会第一大党,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此后其执政联盟再次在选举中获胜,并在国会中通过《授权法》,逐渐将魏玛共和国转变为一党专制、纳粹、极权及独裁统治的纳粹德国。希特勒借口抵御一战后由英国和法国主导的不公国际秩序,试图将犹太人从德国清除,建立其理想秩序。在其当政的前六年内,德国迅速自大萧条中复苏,打破一战后欧洲各国对其作出的各种限制,吞并数个德意志民族所居住的他国领土,由此获得了相当一些德意志民族人民的支持。 希特勒试图为德意志民族获取在其他民族之上的特别“生存空间”,在外交上主张施行侵略与吞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首要原因。他领导大规模武装扩军,并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使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1941年6月,希特勒下令入侵苏联。至1941年年末,德国及其欧洲轴心国盟友已侵略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后来与苏联战事的不利局面及美国的加入导致德国由攻转守,并屡遭战略失败。在战争尾声阶段,1945年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与其长期女友爱娃·布劳恩成婚。在他们成婚两日后(1945年4月30日),为避免被开坦克进城的苏联红军俘获,希特勒与布劳恩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毁并被苏联红军找到。 在希特勒和其种族主义政治形态领导之下,纳粹政权屠杀了至少550万包括犹太人和身心障礙者在内的被视为劣等或不受欢迎的少数族裔。希特勒和纳粹政权亦在战争期间屠杀了近1,930万平民和战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军事行动还造成了2930万军人及平民的死亡,其中平民的死亡数量为人类战争史上最高,使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数量最高的战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道夫·希特勒 · 查看更多 »

阿西洛马会议

阿西洛马会议是由保罗·博格组织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讨论1975年2月在阿西洛马海滩的会议中心举行的潜在的生物危害和生物技术的监管 。Paul Berg, David Baltimore, Sydney Brenner, Richard O. Roblin III, and Maxine F. Singer.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西洛马会议 · 查看更多 »

阿黴素

阿黴素(Doxorubicin,又稱hydroxyldaunorubicin、多柔比星,商品名稱是Adriamycin),是一種作用於DNA的藥物,廣泛使用於化學治療。屬於蒽環類(Anthracycline)抗生素,結構與道諾黴素 (Daunorubicin)相似,且與之同樣能夠對DNA發生嵌入作用。可用來治療多種癌症。 此藥物的給藥方式為注射,市場上販賣所使用的商品名稱包括Adriamycin PFS、Adriamycin RDF或Rubex"." Mayo Clinic. Last updated on: 1999-06-15.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黴素 · 查看更多 »

阿雷西博天文台

阿雷西博天文台(Arecibo Observatory)1963年11月1日正式在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山谷中開光(開始觀測),2016年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電波望遠鏡。该望远镜直径达305米,后扩建为350米,由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国家科学基金会與康奈尔大学管理。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不能转动,只能通过改变天线馈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带状区域。 1974年,为庆祝改造完成,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称为阿雷西博信息。如果信息被地外智慧生命所接收並正確解讀,会得到如右图所示的信息,从上到下依次为:用二进制表示的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核苷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太阳系的组成、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向球状星团M13发送信息的原因是其中的恒星分布比较密集,被地外智慧生命接收的可能性较大。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因其壮观的外形受到影视作品的青睐。007系列黄金眼和电影《接觸未來》的部分场景是在这里拍摄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雷西博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Arecibo Message),是於1974年,為慶祝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完成改建,而創作的無線電信息,並以距離地球25,000光年的球狀星團M13為目標,把信息透過該望遠鏡射向太空。該信息共有1,679個二進制數字(ASCII),而且1,679這個數字只能由兩個質數相乘,因此只能把信息拆成73條橫行及23條直行,這是假設該信息的讀者會先將它排成一個長方形。如果把它排成23條橫行,它會變成白色雜訊,相反如果把它排成73條橫行,便可排出圖中的一幅信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雷西博信息 · 查看更多 »

阿昔洛韦

阿昔洛韋(Aciclovir,ACV)又被寫作Acyclovir或Acycloguanosine,又称无环鸟苷,是一种鸟嘌呤类似物类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來治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另外也應用在移植手術後,預防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等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防性投藥。同時具有口服劑型與靜脈注射劑型。阿昔洛韦是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噁心、嘔吐。有時會造成腎臟受損或血小板低下等較嚴重的副作用。 由於藥物代謝的關係,肝腎功能較差者使用藥物時的劑量要多加注意。 阿昔洛韋是相對安全的婦女用藥,並未觀察到特殊的副作用。 即便在母乳餵養時使用也相對安全。阿昔洛韋 是一種從鳥苷而來的核酸衍生物,其作用原理為阻止病毒複製脱氧核糖核酸。 阿昔洛韋於1977年被發現。阿昔洛韦曾因其极高的选择性和低细胞毒性而被视为是抗病毒治疗的新时代的开始,其发明者美国药理学家格特鲁德·B·埃利恩(Gertrude Belle Elion)也部分因此而获得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昔洛韋也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是建立基礎照護系統時,最重要的必備基礎藥物之一。 目前阿昔洛韋已經是通用名药物,在全球有許多不同的商品名。阿昔洛韋每一劑的批發價約為0.03 到0.12美金。在美國,每劑阿昔洛韋大約0.5美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昔洛韦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是馬的一個品種,阿拉伯馬的頭形獨特,尾巴高聳,容易分辨。 一直以來,,牠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加、英國、澳洲、歐洲、南美洲及其起源地中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拉伯馬 · 查看更多 »

阿拉斯加雪橇犬

阿拉斯加雪橇犬(Alaskan Malamute)又稱阿拉斯加馬拉穆,是最古老的雪橇犬之一。这种犬与同在阿拉斯加的其它犬种不同,四肢强壮有力,培育它的目的是为了耐力而不是速度,因而它们的主要用途是拉雪橇。阿拉斯加雪橇犬有时候会被误认为西伯利亚雪橇犬,这是由于这两者的颜色和条纹相似,但实际上两者在大小、结构和特性等方面完全不同。作为宠物,阿拉斯加雪橇犬一旦成熟后有着非常安静、高雅的气质,而且它们忠于主人。它的名字来自爱斯基摩人的伊努伊特族的一个叫做马拉谬特的部落,这个部落生活在北美阿拉斯加西部一个叫做扣赞伯(Kotzebue)的岸边。欧洲人到来之前,最早发现此地的俄国人是在白令海峡航行时被风暴吹到这块西伯利亚北部的土地的。水兵们返回俄国之后,就把他们在这里印象深刻的事情告诉了其他的俄国人,这当然包括了这里的特色——阿拉斯加雪橇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阿拉斯加雪橇犬 · 查看更多 »

蘇糖核酸

蘇糖核酸(Threose nucleic acid,TNA)是一種與DNA和RNA相似的化學物質,但組成物有所不同。地球上已知生物並未發現體內有此物質。 TNA的骨架是由重複排列的蘇糖(threose)單位,經由磷酸酯鍵連結而成。在實驗室中,可利用DNA聚合酶合成出DNA與TNA的混合長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蘇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赤潮

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种水华现象。它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海洋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引发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詞,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而是许多類似現象的统称;发生赤潮时,通常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的数量、种类而使得海洋水体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赤潮 · 查看更多 »

赫雪-蔡司實驗

赫雪-蔡司實驗(Hershey-Chase experiment)是阿弗雷德·赫希與瑪莎·蔡斯在1952年所主導,利用T2噬菌體(T2 phage)與細菌進行的一系列生物學實驗。此實驗確認了DNA在噬菌體以及其他生物中作為遺傳物質的功用。在此之前,人們仍然預測病毒遺傳物質為蛋白質而非DNA。 阿弗雷德·赫希與另外兩位科學家獲得196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發現確認病毒的遺傳結構」。不過,瑪莎·蔡斯卻無緣獲得此獎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赫雪-蔡司實驗 · 查看更多 »

赫斯特染色

赫斯特染色(英語:Hoechst stains)是螢光染色中的一種類型,專門用來在螢光顯微觀察下標示DNA。由於可將DNA標示,此種染色方式也可以用來辨識內含DNA的細胞核及粒線體的位置。 常用的兩種染劑為Hoechst 33258與Hoechst 33342 ,這兩種染劑可在波長350奈米的紫外光下激化。不過赫斯特染劑是潛在的突變原,處置上需要較為小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赫斯特染色 · 查看更多 »

起始

起始(Initiation)可能有以下三種相似但不同的意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起始 · 查看更多 »

閩南裔臺灣人

閩南裔臺灣人(Hoklo Taiwanese)是臺灣最大的族群,泛指擁有漢族閩南人血統並承襲且認同閩南文化的漢族臺灣人,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為中華民國國語及臺灣閩南語。在臺灣人的組成中,祖籍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以及漳州的人數超過四分之三,其餘為廣東省海陸豐的海陸豐人以及潮汕移民後裔。 由於閩南語讀寫方法、文化認同與意識形態的不同,對於自我族群和使用語言的稱呼也有所不同。今日的臺灣閩南人若以中華民國國語自稱,多慣用「臺灣人」、「閩南人」、「本省人」等用法。桃園市政府使用閩南人一詞,並舉辦桃園閩南文化節。若以臺灣話自稱時,多以臺灣儂(Tâi-uân-lâng)、河老儂(Hô-ló-lâng)或本省儂(Pún-síng-lâng)自稱。儘管如此,隨著族群對立的消弭以及台灣本土意識的發展,無論國語或閩南語,走向自我認同為「臺灣人」的趨勢愈漸主流。至於語言方面,多數臺灣人多以臺語(Tâi-gí/Tâi-gú)或臺灣話(Tâi-uân-uē)自稱,在國語意境裡也會以閩南語稱呼之。 一般而言,在提及臺灣閩南人或閩南裔等這類詞語時,所指的通常是在1949年以前移民來台的閩南人後裔;相對地,1949年以後的閩南移民後裔,通常歸類在外省人的行列中,如文學家林語堂等;不過,廣義而言,後者也是閩南裔的臺灣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閩南裔臺灣人 · 查看更多 »

間期

期是细胞周期的历时最长的阶段,在该阶段中细胞增加尺寸并复制其DNA。间期也被认为是细胞的“生活”阶段,此阶段细胞吸收营养,成长并执行“一般”细胞的功能。大多数真核细胞长时间都处于间期。间期时细胞并不处于休止状态,细胞在此时积极地为细胞分裂做准备。间期有时被误解为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但实际上前期才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 间期中,细胞做好了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准备。体细胞或生物体的二倍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细胞分裂进而复制自身。二倍体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生成配子以进行有性繁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間期 · 查看更多 »

開放閱讀框

開放閱讀框(英語:Open reading frame;縮寫:ORF;其他譯名:開放閱讀框架、開放讀架等)是指在給定的閱讀框架中,不包含终止密碼子的一串序列。這段序列是生物個體的基因組中,可能作為蛋白質編碼序列的部分。基因中的ORF包含並位於開始編碼與終止編碼之間。由於一段DNA或RNA序列有多種不同讀取方式,因此可能同時存在許多不同的開放閱讀框架。有一些電腦程式可分析出最可能是蛋白質編碼的序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開放閱讀框 · 查看更多 »

藍/白篩

藍/白篩是一種載體遺傳篩選技術,它可以快速且方便的檢測重組細菌中以載體DNA為基礎的分子複製實驗。將合適的脫氧核糖核酸片段連接成一個載體DNA。該載體再被植入到宿主細胞(細菌),如果載體重組DNA可行,將其在有X-gal的存在下生長。此時的細菌,他的質體若有插入此載體DNA,則會產生白色菌落;反之,若細胞轉型沒有插入此載體DNA,則菌落即呈藍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藍/白篩 · 查看更多 »

藻類

藻類,又稱作懸浮植物,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其中有屬於真核細胞的藻類,也有屬於原核細胞的藻類。它們一般被認為是簡單的植物,並且一些藻類與比較高等的植物有關。雖然其他藻類看似從藍綠藻得到光合作用的能力,但是在演化上有獨立的分支。所有藻類缺乏真的根、莖、葉和其他可在高等植物上發現的組織構造。藻類與細菌和原生動物不同之處,是藻類產生能量的方式為光合自營。 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原核生物界中的藻類有生活在無機動物中的原核綠藻。屬於原生生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矽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複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矽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範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藻類 · 查看更多 »

著色性乾皮症

著色性乾皮症(Xeroderma pigmentosum, XP)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皮膚細胞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破壞之後不能自行修復,於兒童期即很易誘發癌變。發病率為1/25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著色性乾皮症 · 查看更多 »

鑑證科

鑑證科(英文:Identification Bureau,縮寫:IB)隸屬於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主要責任為指紋識別、法證攝影及處理脫氧核糖核酸事務。該科的任務是從罪案現場尋找指紋從而進行指紋識別,及向法庭就鑑定身份事宜提供專家證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鑑證科 · 查看更多 »

葉全真

葉全真(),本名趙文君,曾為台灣電影明星,現為電視劇女演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葉全真 · 查看更多 »

蒽环类药物

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或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 antibiotics)是一类来源于波赛链霉菌青灰变种(Streptomyces peucetius var.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蒽环类药物 · 查看更多 »

蒂宾根大学

杜賓根大學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in Tübingen)位于德国杜賓根,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都享有盛名。大學包括14個院系和30個专业,目前大約有28000名學生,男女比约為43:57。2012年入选成功第二阶段德国精英计划,成为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蒂宾根大学 · 查看更多 »

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學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種球狀的革蘭氏陽性菌,持有α溶血性,鏈球菌屬下的一種菌。肺炎鏈球菌於1880年代已被發現能引致肺炎,是一種重要的人類病因,亦是體液免疫研究的對象。 肺炎鏈球菌於1926年的最初名字是肺炎雙球菌(學名Diplococcus pneumonia),因牠在革蘭氏染色中的特徵。於1974年,因牠在液體媒介中鏈的長成,而被重新命名為肺炎鏈球菌。因牠是肺炎的病原因子,一般都會稱牠為肺炎球菌。 除了不同的名字外,肺炎鏈球菌亦會導致不同種類的疾病,包括有急性鼻竇炎、中耳炎、腦膜炎、骨髓炎、膿毒性關節炎、心內膜炎、腹膜炎、心囊炎、蜂窩組織炎及腦膿腫。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普遍導致成人感染細菌性腦膜炎的病菌,亦是首兩種在中耳炎發現的分離株。由肺炎鏈球菌引致的肺炎是在年幼或年長的人中最經常出現。 肺炎鏈球菌與同是alpha溶血性的草綠色鏈球菌是有所分別,因肺炎鏈球菌是對奧普托辛(optochin)較敏感,所以能透過奧普托辛測試驗出牠們的分別。肺炎鏈球菌的菌體是有莢膜包裹及呈革蘭氏陽性,與草綠色鏈球菌在革蘭氏染色有型態上的不同(肺炎鏈球菌染色型態的是呈針刺狀)。牠有著一個多醣莢膜,是一種重要的致病因子。由於莢膜的化學成份的緣故,牠不會引起未曾發展漿性免疫的嬰兒及孩童的免疫抵抗。 傳染途徑可經由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到帶菌的口鼻分泌物,或經由 吸入含有此病原菌之飛沫,通常需要長時間或密切接觸才可能遭受感染。肺炎鏈球菌的帶菌者可能會因為本身免疫功能減低或同時感染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等,導致細菌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進而引發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及腦膜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肺炎鏈球菌 · 查看更多 »

肺癌

肺癌(Lung cancer)是惡性的肺部肿瘤,肇因於肺部組織细胞不受控制地。如不治疗,肿瘤细胞會转移至鄰近組織或身體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屬於上皮癌,可粗分為小细胞癌(SCLC)和(NSCLC)。肺癌最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包括咳血)、体重减轻、气短和胸痛。 大多数(85%)肺癌患者患病的原因为长期吸菸,然而亦有大约10-15%的患者从不吸菸。这部分人患上肺癌常是由于遗传因素和吸入氡氣、石棉、二手煙,或其他空气污染物共同导致 。肺癌在或斷層掃描(CT)中可见,并可通过或CT引导下进行活检确诊。 避開汙染物等風險因子為最主要的預防方式。肺癌的治疗和长期疗效取决于类型、阶段(转移的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大多數的肺癌無法治癒,常見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化疗和放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时采用手术治疗,而小细胞肺癌(SCLC)通常对化疗和放疗的效果佳。 在2012年,全球約有180萬人新罹患肺癌,並導致160萬人死亡。肺癌是男性常見的癌症致死病因,在女性則僅次於乳癌,列名第二。肺癌最常於70歲上下診斷。在美国,总体而言患者在确诊为肺癌之後,有17.4%的人存活时间超过5年,而这个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则较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肺癌 · 查看更多 »

肽運算

肽运算是一种与传统的硅基计算机技术不同的,运用了多肽-分子生物学的运算形式。.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肽運算 · 查看更多 »

肽核酸

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是一種與DNA和RNA相似的化學物質,可經由人工合成製造,用來作為生物學研究或是醫學治療。地球上已知的生物並未發現任何體內擁有PNA的個體。 PNA的骨架是由重複排列的N-2-(氨乙基)-甘氨酸(N-(2-aminoethyl)-glycine)單位,經由肽鍵所組合而成,且鹼基與骨架之間是以亞甲羰鍵相連。與多肽鏈相似的是PNA也有N端(氮端)與C端(碳端)的差別。 由於PNA沒有如DNA或RNA上的磷酸基團,因此PNA與DNA之間缺乏電性相斥的現象,使兩者之間的結合強度大於DNA與DNA。肽核酸基团构象不同于普通核酸, 不易被蛋白酶或者核酸酶水解,且碱基配对特异性极强,热稳定性高。有一些理論認為早期地球上的生命型態是以PNA為遺傳物質,但目前沒有證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肽核酸 · 查看更多 »

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也称为“抑瘤基因”“抗癌基因”或“隐性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抑癌基因是从1980年代发现的一组基因,它们的发现是癌症和细胞生命研究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正常细胞的癌变是个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控制的多阶段演变过程。肿瘤抑制基因能够在多个环节上保护正常细胞,使其免于最终癌变。受到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产生损伤,使得此基因发生突变或丢失时,细胞分裂等过程的正常抑制就被解除,若细胞DNA修复和备用机制未能发挥作用,就可能导致正常的细胞转变成为癌细胞。此外,遗传变异和非遗传性的改变(如DNA甲基化),导致基因的正常表达和功能丢失,并产生生理信号转导系统异常。 严格地说,癌通常仅指来源于表皮和内皮的肿瘤,但肿瘤抑制基因(或抑瘤基因)则包括了抑癌基因在内的所有与肿瘤抑制相关的基因。在发现的初期,肿瘤抑制基因也被称为“抗癌基因”(anti-oncogene),意即对抗癌基因的基因。后来发现这类基因的抑制作用可独立于癌基因之外,且不属于显性基因,“抗癌基因”这一名词已渐少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肿瘤抑制基因 · 查看更多 »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縮寫為 ALS),也稱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也称为盧·賈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漸凍人症、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漸進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LS是最常見的五種運動神經元疾病(MND)之一。在英聯邦國家中,运动神经元疾病常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由中樞神經系統內控制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退化所致。由於上、下運動神經元退化和死亡,肌肉逐漸衰弱、。最後,大腦完全喪失控制隨意運動的能力。最終會造成、吞嚥,以及呼吸上的障礙。這種疾病並不一定會如阿兹海默病般影響病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相反,晚期疾病病人可一直保持清晰的思维、保留發病前的記憶、人格和智力。 有90%至95%的发病原因不明。约5%至10%遗传自父母。大约有一半的病例是由两个特定基因引起的。其导致控制随意肌的神经元死亡。该病的诊断基于个人症状和体征测试,以排除其他致病的可能。 现无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方法。一种名为利鲁唑的药物可以延长大约2至3月的寿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并延长寿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通常在60岁左右发病,但一些直系遗传病例通常在50岁左右发病。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3至4年。只有10%的患者生存期超过十年,极少数生存期为50年甚至更久。大多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世界上很多地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患病率还是未知的。在欧洲和美国,每年大约每十万人中就有2.2人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有关这种疾病的描述至少可以追溯到1824年的记载。1869年,让-马丁·沙可首次提出了该病症状与潜在神经问题之间的联系。他在1874年开始使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一术语。棒球运动员盧·賈里格及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罹患此病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才开始被人熟知。2014年冰桶挑战--在互联网上流传,提高了公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 查看更多 »

肌肉

肌肉(英語:muscle)是一種能收縮的動物組織,屬於,由胚胎的中胚層發育而來。肌肉細胞有收縮纖維,會在細胞間移動並改變細胞的大小。 肌肉分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種,其功能皆為產生力並導致運動。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縮不由意識控制且為生存所必需,例如心臟的收縮或是腸胃道的蠕動等。骨胳肌的自主收縮用來移動身體且能夠被精細地控制,例如眼睛的運動或大腿股四頭肌的總體運動。自主肌肉纖維分成快慢兩種,慢肌纖維可以持續較長的時間,但力量較小;快肌纖維收縮地較快,力量也較大,但也較快感到疲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肌肉 · 查看更多 »

邵逸夫獎得獎者列表

此列表写出了历届邵逸夫奖的得奖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邵逸夫獎得獎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蓝白细尾鹩莺

蓝白细尾鹩莺(学名:Malurus leucopterus)是雀形目鸟类的一个物种,属于细尾鹩莺科中的细尾鹩莺属。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中心的干燥地带;从昆士兰州中心与南澳大利亚州到西澳大利亚州都有分布。如同其它细尾鹩莺一样,此物种也有显著的两性异形,在繁殖期,一个群居集体中的一只或更多雄性会长出色彩明亮的羽毛。雌性全身为沙褐色,尾部羽毛浅蓝 ;雌性体型比雄性小,繁殖期时雄性身体的羽毛为亮蓝色,喙为黑色,翅膀为蓝色。较年轻的性成熟雄性外形几乎与雌性相同,通常这些雄性正在繁殖。一队蓝白细尾鹩莺在春夏两季会拥有一只较大的、色彩明亮的雄性,这只鸟由许多不显眼的同样是雄性的棕色小鸟陪伴着。得到承认的亚种共有三个;除开大陆上的亚种之外,一个亚种是在德克哈托格岛上找到的,而另一个栖息于西澳大利亚州海岸外的巴罗岛上。这些岛屿上的雄性在繁殖期羽毛是黑色而不是蓝色。 蓝白细尾鹩莺主要以昆虫为食,以小型水果和叶芽为补充食物,它们生活在石南荒原和干旱的灌木丛林中,因为这些地方的灌木提供了掩蔽。如同其它细尾鹩莺一样,此物种也进行合作繁殖,小群的鸟整年都会进行维持领土、保护领土的工作。家庭由社会体制上一夫一妻制的配对构成,几只輔助者鸟帮着养育小鸟。这些輔助者是已经性成熟的后代,它们在羽毛丰满后还会继续留在家庭中一年或更长时间。虽然没有基因的证实,但蓝白细尾鹩莺很可能会是性乱的,并会帮着抚养其它配对的子女。作为求偶表演的一部分,雄性鹩莺会从花上采下花瓣,并将这些花瓣向雌性展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蓝白细尾鹩莺 · 查看更多 »

蓝鲸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屬於须鲸小目的海洋哺乳動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公噸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青灰色,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蓝鲸 · 查看更多 »

银杏

銀杏(学名:Ginkgo biloba),落葉喬木,壽命可達3000年以上。又名公孙树、鴨腳樹、鴨腳子等,其裸露的種子稱為白果。属裸子植物銀杏門唯一現存物種,和它同門的所有其他物種都已灭绝,因此被称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被发现在化石追溯到2.7亿年前。銀杏原產於中國,現廣泛種植於全世界,并被早期引入人类历史。它有多種用途,可作為傳統醫學用途和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银杏 · 查看更多 »

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銀河便車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中國大陸譯作《--》,台灣譯作《--》)是由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一系列科幻小說,1978年在英國國內電台BBC Radio 4以廣播劇的形式首次出現,接著在首次發表後幾年間以許多其他形式出現,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 查看更多 »

銣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Rb,原子序数為37。銣是種質軟、呈銀白色的金屬,屬於鹼金屬,原子量為85.4678。單質銣的反應性極高,其性質與其他鹼金屬相似,例如會在空氣中快速氧化。自然出現的銣元素由兩種同位素組成:85Rb是唯一一種穩定同位素,佔72%;87Rb具微放射性,佔28%,其半衰期為490億年,超過宇宙年齡的三倍。 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於1861年利用當時的新技術火焰光譜法發現了銣元素。 銣化合物有一些化學和電子上的應用。銣金屬能夠輕易氣化,而且它有特殊的吸收光譜範圍,所以常被用在原子的激光操控技術上。 銣並沒有已知的生物功用。但生物體對銣離子的處理機制和鉀離子相似,因此銣離子會被主動運輸到植物和動物細胞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铷 · 查看更多 »

链脲佐菌素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或Streptozocin,简称STZ,又名链佐星、链脲霉素)是一种由链球菌产生的,对哺乳动物胰脏中产生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有着特异毒性的天然化合物。它被用于临床上治疗胰岛细胞瘤,以及在医学研究中建立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链脲佐菌素 · 查看更多 »

鉑(Platinum),化學元素,俗稱白金,化學符號為Pt,原子序為78。鉑密度高、延展性高、反應性低的灰白色貴金屬,屬於過渡金屬。 鉑同屬於鉑系元素和10族元素。它共有六種自然產生的同位素。鉑是地球地殼中罕見的元素,丰度排在第71名,平均豐度大約為5 μg/kg,地壳百万分之0.001为铂。它一般出現在某些鎳和銅礦石中,位於原生元素礦藏,主要分佈在南非,當地的鉑產量佔全球的80%。鉑年產量只有幾百噸,應用亦十分重要,因此非常貴重,是主要的貴金屬貿易商品。 鉑是非常不活泼的金屬。即便在高溫下,它也有極強的抗腐蝕性,屬於抗腐蝕金屬。在自然中,鉑有時以純金屬狀態出現,不與其他元素結合。鉑自然出現在河流的沖積層中,所以前哥倫布時期的南美原住民最早用鉑制作工藝品。歐洲最早在16世紀就有記載使用鉑;1748年,安東尼奧·烏略亞發表報告,描述此來自哥倫比亞的新金屬,這時科學家才開始研究鉑元素。 鉑的應用包括:催化轉換器、實驗室器材、電觸頭和電極、電阻溫度計、牙科器材及首飾等。由於鉑是重金屬,所以它的鹽會危害健康;但鉑的抗腐蝕性強,所以其毒性比一些其他金屬較低。一些含鉑化合物,特別是順鉑,可用於化學療法以治療某些癌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铂 · 查看更多 »

蓋斑鬥魚

蓋斑鬥魚是一種小型的淡水魚,又名三斑鬥魚、台灣鬥魚,香港稱之為叉尾鬥魚,中國南部稱之為花手巾。英文名稱為Paradise fish(天堂魚),日本人稱台灣金魚。原產於海南島、广东、广西、中南半島及台灣。此物種為繼金魚後第2種被傳入西方的中國觀賞魚,也是第1種被帶到歐洲且能成功人工養殖的淡水熱帶魚。於1869年由法國領事從寧波寄往巴黎,水族市面常又可稱為彩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蓋斑鬥魚 · 查看更多 »

锡伯族

錫伯族(z)是55个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约19万人(2010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锡伯族 · 查看更多 »

锌(zinc)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质量是65.39,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鋅由於形、色類似鉛,故也稱為亞鉛,古稱倭鉛。 外觀呈現銀白色,主要用途為鍍鋅,在現代工業中對於電池製造上有不可磨滅的地位,最具代表性之用途為「鍍鋅鐵板」,該技術被廣泛用於汽車、電力、電子及建築等各種產業中,於生活中相當重要的金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锌 · 查看更多 »

锌指

锌指(Zinc finger),又稱鋅手指,是一种小的蛋白质结构模体,其特征在于配合一个或多个锌离子(Zn2+)以稳定折叠。最初用来描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转录因子IIIA假说结构的手指状外观,锌指名称现在已经包含了各种不同的蛋白质结构。 在1983年,非洲爪蟾TFIIIA最初被证明含有锌,并且需要这种金属才能运行,这是被报道的第一个基因调节蛋白中具有锌的要求。 这些具有锌指结构的蛋白大多都是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关的功能蛋白。锌指结构的共同特征是通过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特征基团与Zn2+的结合来稳定一种很短的,可自我折叠成“手指”形状的的多肽空间构型。 含有锌指的蛋白(锌指蛋白)被分为几个不同的结构家族。大多數的超二級結構,包括希臘鑰匙、,都已經被清楚定義。但鋅指的狀況並不是那麼簡單,含有鋅指的蛋白質大約分成幾類,每個鋅指結構都有相當特殊的三級結構,但其加上鋅離子的一級結構也是可以辨認配體。雖然鋅指之間有很大的變異,但大多是都是與DNA、RNA、蛋白質結合。 自从它们最初的发现和它们的结构阐明以来,这些相互作用的模块已经在生物世界中无处不在,并且可以在人类基因组的3%基因中被发现。另外,锌指在各种治疗和研究能力方面已经变得非常有用。研究者會設計出特殊的鋅手指,使其有不同的親合性。鋅指核酸酶和是當今最重要的應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锌指 · 查看更多 »

脫氧胞苷三磷酸

去氧胞苷三磷酸(Deoxycytidine triphosphate,dCTP)是核苷三磷酸的一種,也是可用來合成DNA的原料之一。含有五碳糖、磷酸根,以及胞嘧啶。 Category:核苷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脫氧胞苷三磷酸 · 查看更多 »

脫氧胞苷單磷酸

去氧胞苷單磷酸(Deoxycytidine monophosphate,dCMP)是一種去氧核苷酸,是DNA的組成原料之一。結構與胞苷單磷酸相似,但一個-OH基被氫原子取代。 Category:核苷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脫氧胞苷單磷酸 · 查看更多 »

脫氨作用

脫氨作用(,亦可称为脱氨基)是指移除分子上的一個氨基。人類的肝臟經由脫氨作用將氨基酸分解,當氨基酸的氨基被去除之後,會轉變成氨。由碳及氫所組成的殘餘部分,則回收或氧化產生能量。對人體而言,氨具有毒性,因此某些酵素將會在尿素循環中將二氧化碳分子附加其上,使氨轉變成尿素或尿酸。之後這些尿素及尿酸再經由尿液排出體外。 除了氨基酸之外,DNA的構成物之一胞嘧啶也會因為脫氨作用而轉變成尿嘧啶;胞嘧啶受到甲基化之後的產物5-甲基胞嘧啶,則會在脫氨作用下轉變成胸腺嘧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脫氨作用 · 查看更多 »

脯氨酸

脯氨酸(Proline,縮寫為Pro 或P )是一個α-氨基酸,20個DNA編碼的其中之一。其對應密碼子為CCU,CCC,CCA和CCG。 脯氨酸不是一種必需氨基酸,人體可以自行合成。在20個蛋白質形成氨基酸中,其最特別之處在於胺氮被綁定到並非一個而是兩個烷基基團,因此使它具有仲氨,L型較常具有S立體化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脯氨酸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

--氧核糖(Deoxyribose)又称--氧核糖、D-脱氧核糖、2-脱氧核糖或D-2-脱氧核糖,是核糖的2-位羟基被氢取代后形成的脱氧糖衍生物,是一个戊醛糖。它同时也是D-阿拉伯糖的2-脱氧产物。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组分,因此在生物体内十分重要。1929年由菲巴斯·利文首先发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酸外切酶

去氧核糖核酸外切酶(exodeoxyribonuclease,或稱外切去氧核糖核酸酶)是一類可參與切割DNA分子的酶,屬於EC3.1.11。是一種酯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外切酶 · 查看更多 »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是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的小分子单体。每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三个部分:一个碱基、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磷酸基团。含氮鹼基与脱氧核糖的1'号位碳原子结合,磷酸基团与脱氧核糖的5'号位碳原子结合,脱氧核糖的2'号位碳原子链接的是H原子而不是-OH 。 当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成DNA时,磷酸基团会与另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3'号位碳原子结合,通过酯化反应组成磷酸二酯键。新的核苷酸通常都是加到上一个核苷酸的3'号碳原子上,因此DNA合成的方向是从5'到3'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 查看更多 »

脈衝場凝膠電泳

脈衝場凝膠電泳(PFGE,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是一種分離大分子DNA的方法。在普通的凝膠電泳中,大的DNA分子(>10kb)移動速度接近,很難分離形成足以區分的條帶。在脈衝場凝膠電泳中,電場不斷在兩種方向(有一定夾角,而不是相反的兩個方向)變動。DNA分子帶有負電荷,會朝正極移動。相對較小的分子在電場轉換後可以較快轉變移動方向,而較大的分子在凝膠中轉向較爲困難。因此小分子向前移動的速度比大分子快。脈衝場凝膠電泳可以用來分離大小從10kb到10Mb的DNA分子。 Category:電泳 Category:生物技術 Category:膠體電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脈衝場凝膠電泳 · 查看更多 »

脑是由稱為神經元的神經細胞所组成的神经系统控制中心,是所有脊椎动物和大部分无脊椎动物都具有的一个器官,只有少数的无脊椎动物没有脑,例如海绵、水母、成年的海鞘与海星,它们以分散或者局部的神经网络代替。 许多动物的脑位于头部,通常是靠近主要的感觉器官,例如视觉、听觉、前庭系统、味觉和嗅觉。脑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复杂的器官。在普通人类的大脑皮质(脑中最大的部分)中,包含150-330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通过突触和其他数千个神经元相连接。这些神经元之间通过称作轴突的原生质纤维进行较长距离互相联结,可以将一种称作动作电位的冲动信号,在脑的不同区域之间或者向身体的特定接收细胞传递。脊椎动物的脑由颅骨保护。脑与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依靠复杂的联系来处理传递信息。脑是感情、思考、生命得以维持的中枢。它控制和协调行为、身体内穩態(身体功能,例如心跳、血压、体温等)以及精神活动(例如认知、情感、记忆和学习)。 从生理上来说,脑的功能就是控制身体的其他器官。脑对其他器官的作用方式,一是调制肌肉的运动模式,二是通过分泌一些称为荷尔蒙的化学物质。集中的控制方式,可以对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而一致的反应。 一些基本的反应,例如反射,可以通过脊髓或者周边神经节来控制,然而基于多种感官输入,有心智、有目的的动作,只有通过脑中枢的整合能力才能控制。 关于单个脑细胞的运作机制,现今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然而数以兆亿的神经元如何以集群的方式合作,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现代神经科学中,新近的模型将脑看作一种生物计算机,虽然运行的机制和电子计算机很不一样,但是它们从周围世界中获得信息、存储信息、以多种方式处理信息的功能是类似的,它有点像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CPU)。 本文会对各种动物的脑进行比较,特别是脊椎动物的脑,而人脑将被作为各种脑的其中一种进行讨论。人脑的特别之处会在人脑条目中探讨,因为其中很多话题在人脑的前提下讨论,内容会丰富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与脑损伤造成的后果,它会被放在人脑条目中探讨,因为人脑的大多数常见疾病并不见于其他物种,即使有,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脑 · 查看更多 »

醫事檢驗師

醫事檢驗師(// ,舊稱為 ,又稱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師,簡稱醫檢師),是指專門負責檢驗醫學的專業醫事人員。 60%~70%的醫療重要決策來取決於檢驗醫學的結果,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的地位可見一斑。 醫檢師工作範圍十分廣泛,檢驗包含血液、尿液、糞便、傷口膿液、痰液、腦脊髓液、胸水、腹水等各種體液或分泌物,以進行、臨床血液學、、臨床血清免疫學、臨床病毒學、臨床鏡檢學、臨床微生物學、、等各式醫學檢驗分析或檢查。 在人類基因組計畫後的時代,個人化醫療將逐漸成為趨勢,而即為個人化醫療的關鍵,醫檢師可針對個人進行DNA分析,幫助醫師評估藥物的適用性,便於調整治療方式,癌症基因檢測可以評估癌症的發生可能性和治療預後預測,遺傳疾病的發生機率等。 親子鑑定亦為醫檢師的工作內容之一。利用血液中萃取DNA,可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式針對各個簡單重複序列(STR)分析,經過計算後可以做為判斷親緣關係的依據,並提供醫師或法院參考。 在DNA測序技術成熟後,醫檢師利用PCR方式針對不易培養或不易觀察的微生物,或是針對抗藥性基因設計引子,更可以加快醫師診斷和治療。 在世界各國中,醫檢師通常需要通過特定團體或國家所舉行的考試才可擔任醫檢師,並使用醫檢師此一職業稱呼。若未通過考試而使用醫檢師名稱或執行醫檢師業務通常被視為違法行為。 在台灣,醫檢師為國家所定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必須依法經國家考試通過取得醫事檢驗師證書才可執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醫事檢驗師 · 查看更多 »

醃頭案

嘉義醃頭案,是2013年發生在臺灣的一起命案。於2013年3月15日,位於嘉義縣水上鄉的璿宿上天宮附近的公共廁所裏,被民眾發現一顆以食鹽醃製的女性頭顱,人稱醃頭案。目前兇嫌陳佳富已經遭到嘉義地檢署起訴,求處死刑,嘉義地方法院一審判為無期徒刑;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二審維持原判;2015年4月30日最高法院駁回上訴後無期徒刑定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醃頭案 · 查看更多 »

醛固酮

醛固酮(Aldosterone)是一種類固醇類激素(盐皮质激素家族),由腎上腺皮質所產生,主要作用於腎臟,進行鈉離子及水份的再吸收,以維持血壓的穩定。整體來說,醛固酮為一種增進腎臟對於離子及水分再吸收作用的一種激素,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一部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醛固酮 · 查看更多 »

野豬

野豬(学名:Sus scrofa)又名山豬,豬屬動物。牠們廣爲分佈在世界上,适应多种栖息环境,為雜食性。 現今肉類食糧主要來源之一的家豬,也是於8000年前由野豬馴化而成,牠是野豬下的一個亞種。野豬不僅與家豬外貌極為不同,成長速度也遠比家豬慢得多,體重亦較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野豬 · 查看更多 »

重組DNA

重組DN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把一般不同时出现的DNA序列组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从遺傳工程的观点来看重組DNA是把相关的DNA添加到已有生物的基因組中,比如细菌的质粒中,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者添加特别是的特性,比如免疫。重組DNA与遺傳重組不是一回事。它不是重组细胞内或者染色体上已经存在的基因组,而完全是通过外部工程达到的。重组蛋白质是从重組DNA合成出来的蛋白质。 重組DNA技术是1973年由斯坦利·诺曼·科恩和赫伯特·玻意尔设计的。1974年他们发表了他们的设计。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分离和放大基因或者DNA片段,然后精确地把它们插入其它细胞中,由此制造出转基因细菌。沃納·亞伯、丹尼爾·那森斯和漢彌爾頓·史密斯发明了限制酶才使得重組DNA技术可行,为此他们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重組DNA · 查看更多 »

重疊 (化學)

重疊(英語:Stacking,又譯堆積)在超分子化學中是指芳香性分子的一類排列堆積形式。例如DNA中連續性鹼基的堆積系統,或是某些具有兩個非極性環的酵素,會以π軌域重疊的方式而堆積在一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重疊 (化學) · 查看更多 »

重裝武器

| 《重裝武器》(HEAVY OBJECT,,官方略稱為HO)為鐮池和馬所撰寫的輕小說系列。插畫為。2009年10月出版第一集,至2016年9月已出版了12卷。 2014年10月發布了本作品將會動畫化的消息。2015年8月15日在Comic Market 88發表的宣傳影片,公佈電視動畫在2015年10月播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重裝武器 · 查看更多 »

量子穿隧效應

在量子力學裏,量子穿隧效應(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指的是,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夠穿入或穿越位勢壘的量子行為,儘管位勢壘的高度大於粒子的總能量。在經典力學裏,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使用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 量子穿隧效應是太陽核聚變所倚賴的機制。量子穿隧效應限制了太陽燃燒的速率,是太陽聚變循環的瓶頸,因此維持太陽的長久壽命。許多現代器件的運作都倚賴這效應,例如,隧道二極管、場致發射、約瑟夫森結、等等。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鐘也應用到量子穿隧效應。量子穿隧理論也被應用在半導體物理學、超導體物理學等其它領域。 至2017年為止,由於對於量子穿隧效應在半導體、超導體等領域的研究或應用,已有5位物理學者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量子穿隧效應 · 查看更多 »

自私DNA

自私DNA指不对生物体的基因型产生作用,以永远留在基因组内,为唯一功能的一种DNA序列。在各种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对物种的进化起着重要作用。自私DNA是各类基因序列中含量最丰富的,它的分布并不均匀。人们对其功能了解不多,只发现了其部分功能。但肯定的是,自私DNA加速了变异和种群多样化,从而促进物种得以进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自私DNA · 查看更多 »

自然

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萬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等;宇宙间的天使粒子、次原子粒子、星系星云和黑洞白洞等。 人类不能理解地宗教信仰、灵魂观念和神明信念等现象,被称为超自然现象。 从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到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是人类逐渐理解自己、适应生存环境和丰富社会活动的过程。例如,古时,火是神明,日月星辰是超自然现象;如今,卫星、电视、电脑和手机成为了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区块链成了全球共识共享的无字天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自然 · 查看更多 »

自體免疫性疾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亦作自體免疫問題,是人體內的異常的免疫反應攻擊了正常細胞。至少有80種自體免疫性疾病。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常見症狀包括輕度發燒,感覺疲倦。症狀常常快速出現與消退。 所謂異常的免疫能力,就是認友為敵,把自己身體裡本來不是病毒或細菌的東西,當成病毒或細菌來攻擊,希望將之驅出體外。人體內免疫系統的抗體原本是針對外來的抗原或體內不正常的細胞(如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與清除,是保護身體的一種生理機制。但在一些情形下,免疫系統可能會產生出對抗自己身體內正常細胞(甚至細胞內的各種正常組成部份)的抗體,造成不正常的過度發炎反應或是組織傷害,進而影響身體健康造成疾病。這些認友為敵、攻擊不該攻擊對象的抗體,便稱為自體免疫抗體(Autoantibody,亦作自體抗體)。 目前發生原因仍不明確。某些自體性免疫疾病如家族性紅斑性狼瘡以及某些案例中是由感染或其他環境因子誘發。一般認為是自體免疫造成的常見疾病包括乳糜瀉,第1型糖尿病,格雷夫斯病,炎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症,牛皮癬,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上難以鑑定。 治療方式取決於病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常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和免疫抑製劑,也可使用靜脈免疫球蛋白。治療會改善症狀,但通常不能治癒這些疾病。 美國約有2400萬(7%)人受到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影響。女性發生比例較男性高。通常在成年期間開始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20世紀初第一次被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自體免疫性疾病 · 查看更多 »

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autoantibody)是一种抗体类型,它是指由免疫系统产生的针对个体自身的蛋白质、核酸等的抗体。许多自身免疫疾病,例如著名的紅斑性狼瘡,都是由自身抗体所引起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自身抗体 · 查看更多 »

自閉症

自閉症(autism)為一種腦部因发育障碍所導致的疾病,其特徵是情緒表達困難、社交互動障礙、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有問題,以及日常上常見的,表現出限制的行為與重複的動作,明顯的特定興趣。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表达和社交活动,常做一些刻板和守舊性的动作和行为。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員懷疑自閉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環境因素觸發。雖然環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論,研究人員發現7個經常出現在自閉症病人的基因組。另有研究指出胚胎發育初期經由孕婦攝取的環境毒性亦可能是成因之一。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學院保守估計美國自閉症的發病率為每千人中有5至6人。總計只有男性才會患上自閉症。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診斷是建基於一系列的精神病學原則,而有一些臨床測試可以協助斷症。 自閉症是生理上不明顯,故此斷症需要完整的身體和神經評估。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定義,自閉症必需要三歲前出現社會互動、言語及社交溝通遲緩發展。ICD-10也要求病徵需要在3歲前出現。 部分自閉症患者可經過診療、實習及特殊教育,可改善他們的社交能力,而可參與主流教育及社交活動。但以現時醫療科技水平來說,並不可能完整根治自閉症,僅是提升自閉兒的功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自閉症 · 查看更多 »

自我复制

自我复制(Self-replication) 是动力系统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产生出和自身相同的结构。在适当的环境下,细胞会通过细胞分裂进行自我复制。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DNA完成了自我复制,并且可以通过繁殖传递给后代。生物病毒也可以自我复制,但是必须在感染过程中使用寄主细胞内的复制机制。有害的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它可以通过将正常的蛋白质变为有害的朊病毒而自我复制。 计算机病毒可以使用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自我复制。自我复制是机器人学中的研究课题,也是科学幻想中的热门主题。自我复制机制常常不会完美地复制个体,而是通过来产生各种差异。这些变异会成为自然选择的基础,其中一些有利于在现有环境下生存的变异会保留下来,而其他的会被淘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自我复制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層破洞(Ozone depletion)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氯烃(CFC),商品名称为氟里昂。 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270-315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臭氧层空洞 · 查看更多 »

致癌物質

致癌物質(Carcinogen)是指任何會直接導致生物體產生癌症的物質、輻射或放射性同位素,這些物質於生態環境中會造成動物細胞基因組內的脫氧核糖核酸(是控制個體生命的遺傳和生理的重要化學物質)受到損害、突變,從而使細胞內的生化反應不能夠正常工作,例如訊息傳遞及代謝失常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致癌物質 · 查看更多 »

臺灣人口

臺灣人口為23,572,415人(2018年5月官方統計),人口總增加率為1.22‰,人口之絕對多數的民族為漢族,約占總人口95%,新住民佔3.1%,16族的臺灣原住民佔2.37%,另外1%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少數民族及已設戶籍之中國大陸港澳地區配偶及外籍配偶(又稱臺灣新住民)。其中漢族可再依據族群、遷移來源與風土民情而概分為同時來臺的閩南人(約70%)及客家人(約15%)參見臺灣客家。人、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來臺的外省人(約13%)三大族群。而近年來臺灣人與歐美、越南、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人民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新住民之稱,長期居住已經入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臺灣人口 · 查看更多 »

臺灣族群

臺灣族群,一般分臺灣原住民族及最大族群漢族。前者分為臺灣原住民共有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邵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等16族,後為臺灣閩南人(閩南移民後裔,祖籍泉州府、漳州府等,有時被稱為福佬)、臺灣客家人、臺灣外省人三類的漢系民族。1993年,時任立法委員的林濁水及葉菊蘭首先提出「四大族群」之說。經過多年,臺灣人口中的「四大族群」的劃分已形成相當普遍的族群想像主張。惟此一劃分尚存些許爭議,因為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其他的三大族群均屬於以漢族為主體者。關於族群融合或尊重,牽涉臺灣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的大方向爭議。在學界,傾向社群主義者,主張「融合」對社會生命共同體的重要性,此種主張指向未來臺灣「國民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之建設。傾向自由主義者則主張「尊重」,此種主張指向未來臺灣「公民民族主義」或憲政自由主義之建設。兩種意見與西方1980年代後「社群主義」對比「自由主義」的辯論緊密相關。 臺灣族群主要有漢族與原住民族,2004年的一份報告認為臺灣人口不到2%為原住民族,漢族部分則包含閩南人約70%、客家人約15%、外省人約13%徐富珍、陳信木,,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1993年時若以所用母語區分,推估使用臺灣閩南語(73.3%)、「客語」(12%)、「其他漢語方言」(13%)及「原住民語」(1.7%)。 關於臺灣人口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然而漢語方言中除了國語以外,閩南話(泉漳片)是臺灣最具優勢的方言,並得到臺灣話之稱。根據2008年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使用閩南話。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截至2013年8月,臺灣原住民族人口數為53萬1435人(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28%)。 但根據馬偕紀念醫院林媽利醫生長期在基因領域的研究,臺灣的福佬人及客家人有不少是滿清時被迫漢化的平埔族,她於2007年的DNA研究顯示,全台各族群比率約為:閩南族群73.5%,客家人17.5%,1945年之後遷台的外省族群7.5%,原住民佔1.5%。但林媽利的研究有人质疑,人類學博士陳叔倬和西拉雅文化研究者段洪坤提出其研究存有數據前後矛盾、歸類標準有選擇性、歸類方法不準確等研究方法上的錯誤。 依據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在各大族群(單一自我認定)的分布上,「福佬人」占67.5%;「客家人」占13.6%;「中國大陸各省市人」占7.1%;「原住民」占1.8%;「中國大陸客家人」0.5%;「其他」(華僑、外國人、新移民等)0.5%;「不知道、無法回答、不願回答」1.4%,還有不認為自己屬於任何其他祖籍的「臺灣人」7.5%。2016年12月,客家委員會調查顯示,自我認定自己是客家人者,超過453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9.3%,較2011年調查結果增加33萬人,提升1.2%,此代表民眾客家自我認同的提升,但能夠講客語的比例則降至46.8%(212萬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臺灣族群 · 查看更多 »

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

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簡稱1258次區間車爆炸案、松山車站爆炸案,官方名稱臺灣鐵路管理局新竹開往基隆1258次區間車爆炸案)是一起臺灣鐵路公共安全事故,發生於2016年7月7日晚上約10點時,於即將進入松山車站的臺灣鐵路管理局第1258次區間車第六節車廂遭人放置爆裂物發生爆炸,一共造成25人輕重傷,之後查出是炸彈犯林英昌所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臺鐵1258次區間車爆炸事故 · 查看更多 »

金属乐队

金屬製品(Metallica)是美國殿堂級重金屬樂團,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鞭擊金屬樂團,1981年10月28日成立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起源是鼓手拉爾斯·烏爾里希在當地報紙刊登招募成員的廣告,前去應徵的是主唱兼吉他手詹姆斯·海特菲爾德。金屬製品目前的陣容共計四人,包括兩位創始成員詹姆斯和拉爾斯、長期吉他手柯克·哈米特,以及貝斯手羅伯特·特魯希略。前任成員包括吉他手、戴夫·馬斯泰恩,三位貝斯手、克利夫·伯頓和。 由於快節奏的音樂和侵略性的演奏風格,該團成為美國鞭擊金屬界的先驅,他們與麥加帝斯、超級殺手、炭疽並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他們是四巨頭中最具影響力的樂團,被視為是該音樂流派甚至是整個重金屬音樂的龍頭,尤其對鞭擊金屬的發展與普及有極大貢獻。金屬製品成立數年內即在地下音樂界累積了大量樂迷,前四張專輯都大獲好評。他們的第三張專輯《》被公認為最具影響力和聲音最重的鞭擊金屬專輯之一。之後樂團改變了音樂方向,在第五張專輯《》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同時吸引到數量更龐大的主流聽眾。該專輯使他們首次拿下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16×白金唱片認證。接下來的五張專輯張張熱銷,且經歷了硬式搖滾、另類搖滾,以及更具實驗風格的路線,近期新作品又回歸鞭擊金屬的核心。 2000年時,樂團與一些藝人聯合控告Napster,因該軟體公司未經樂團成員授權,便將版權歌曲在網路上免費分享。兩方最終達成協議,改為付費下載。隨後發行第八張專輯《》,他們採用鐵桶般的小鼓聲,完全沒有編寫,導致金屬樂迷相當反彈。影片《》紀錄了該專輯的錄製過程。在受到金屬樂迷的抨擊之後,樂團在第九張專輯《》中試圖重回早期根源,以長篇吉他演奏為核心。2009年樂團列名搖滾名人堂。經過八年的巡演後,發行第十張專輯《》,基調與前作相似,但也展現出些微不同的音樂風格。 截至2016年,金屬製品共發行10張錄音室專輯、4張現場專輯、5張迷你專輯,26支音樂錄影帶和37張單曲。他們獲得九座葛萊美獎,連續六張專輯在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奪冠。1991年的同名專輯《金屬製品》在美國售出超過1600萬張,成為建置以來最賣座的專輯。樂團位居美國唱片業協會「美國本土最暢銷音樂排行榜」第18位,也是全球音樂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在全世界賣出超過1億2000萬張專輯。許多雜誌已經將他們列為歷來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包括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金屬製品列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個藝人」第61位。截至2012年12月,他們是1991年後史上第三大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根據尼爾森唱片市場調查系統的資料指出,樂團在美國共賣出5426萬張專輯。樂團與音樂製作人長期合作,他在1990至2003年間製作了樂團四張專輯,並在《聖氣凌人》的製作期間擔任臨時貝斯手。2012年,金屬製品成立獨立唱片公司燻黑唱片,完全持有其專輯和影像的版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金属乐队 · 查看更多 »

金山高中強盜殺人案

金山高中強盜殺人案是一起發生在臺灣臺北縣金山鄉(今新北市金山區)金山高中附近的一起強盜殺人案,犯罪人曾思儒(35歲,原金山高中國中部特教教師,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士)因為積欠卡債而在原租屋處行竊,卻遇到被害人何佳燕(26歲,金山高中國中部理化教師,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碩士),因而轉為強盜殺人,以殘忍的方式凌虐被害人致死。最後依強盜殺人罪嫌在臺灣高等法院2003年9月4日二審判決死刑,褫奪公權終身。2006年遭到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駁回,全案定讞。經過法務部部長曾勇夫批准,2012年12月21日曾思儒於臺北監獄刑場(附設於新北市土城區土城看守所內)槍決伏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金山高中強盜殺人案 · 查看更多 »

金州殺手

金州殺手(Golden State Killer)是一位美國連環殺手,強姦犯和強盜,他從1974年到1986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犯下至少12起謀殺案,50多起強奸案和100多起盜竊案。他犯下罪行散佈在整個加州,並在不同地區獲得各種綽號,之後警察才確認犯人是同一個人。1970年代中期,他在加州中部城市維塞利亞被稱為「維塞利亞劫掠者」(Visalia Ransacker),在沙加緬度郡被稱為「東區強暴魔」,然後在南加州被稱為「暗夜尾行者」,並開始犯下謀殺案。 加州警方最初的調查在缺乏指紋證據與鑑定技術之下,始終無法確定「東區強暴魔」和「暗夜尾行者」的嫌犯為同一人,直到2001年的DNA採樣鑑定,才確立這一連串事件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金州殺手 · 查看更多 »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犯罪者

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犯罪者是關於在《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漫畫、動畫及電視劇中出現的犯罪者的條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犯罪者 · 查看更多 »

臉頰

脸颊(buccae)是指眼睛下部,鼻子周围到左右耳的表面部分。 具体是指人类和哺乳动物面部皮肤直到下巴的部分,并且在眼睛和颧骨的下部内形成了口腔侧壁。 在脊椎动物亚门中,脸颊上(特别是眼下)的纹路或花纹,经常被用来当做区分生物物种和个体的依据。 在神经学上,支配这里的神经是颊神经。 在面颊内的表面上(口腔的一部分)附有一层黏膜,人类经常在此用棉签来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 脸颊上有一层被非角化复层鳞状(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上皮固定的能够覆盖皮肤的毛。它平常十分光滑,但是会对乳头有反应(aborally directed papillae)(像反刍动物)。黏膜内附有颊腺,但是对不同动物来说颊腺有大有小。对食肉动物来说,他们的口腔腺大且独立,像颧骨腺。在咀嚼时,面颊内侧和舌头之间能够一起包住食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臉頰 · 查看更多 »

長枝吸引效應

長枝吸引效應(Long branch attraction, LBA),意指在分析親緣關係時,發生將高度不相似的支系(即具有長枝者)分群在一起的現象。長枝吸引效應形成的原因為:最相似的支系將優先被群組在一起,而古怪的支系(即具有長枝者)則被排除並被分成一群,這常導致產生錯誤的結果。 在執行演化分析時,長枝吸引效應所導致的結果為快速演化的支系會被推論為關係相近,但卻忽視了它們真正的關係。舉例來說,在依據DNA序列的分析中,當序列經由快速演化而產生兩個(或多個)支系時,將會產生問題。核苷酸僅四種(A, T, C, G),當DNA置換率高時,兩個支系在同一位點演化出相同核苷酸的機率會增加。當發生這種情況時,簡約法會錯誤地將趨同演化解釋為衍徵。 欲將此問題降至最小,可透過增加樣本以打斷長枝,或改用演化速率較慢的特徵替代等方法,來修正在同一位點多次置換的問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長枝吸引效應 · 查看更多 »

長波紫外線光化治療

長波紫外線光化治療(PUVA,取psoralen之字首,結合UVA而成的名詞)是結合感光藥物補骨脂內酯(psoralen)與紫外線A光(UVA,為長波紫外線)照射的療法,臨床上可用來治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白斑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長波紫外線光化治療 · 查看更多 »

配體 (生物化學)

在生物化學和藥理學中,配體(ligand)是指一種能與受体結合以產生某種生理效果的物質。在蛋白質—配體複合物中,配體通常是與靶蛋白特定結合位點相連的信號觸發分子。而在DNA—配體複合物中,與DNA雙鏈相連的配體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是任何的小分子或離子甚至是蛋白質。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化學中的配體和化學中定義的配體(比如銅氨絡離子中,氨是銅離子的配體)並無實際聯繫,配體未必要結合在金属原子上。 配體與受體的連接由諸如離子鍵的化學鍵或氫鍵、范德華力等分子間作用力維繫。它們的連接過程通常是可逆的,配體與受體之間形成的真正難以斷開的共價鍵在生物界是相當罕見的。 配體在與受體結合後,可以改變它們的立體構型,而立體構型又常常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配體包括底物、酶抑制劑、酶激活劑、以及神經遞質。配體與受體結合的難易度與結合後的強度叫做親和力。兩者越容易結合,結合後結合的強度越大,則親和力越強,反之亦然。親和力不僅由配體和受體間的直接的相互作用決定,還由溶劑效應決定,后者間接主導溶液中的非共價性結合。 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已被用作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中的放射性示蹤劑。此外,這種物質還被用於在體外進行的配體—受體結合研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配體 (生物化學) · 查看更多 »

腐蚀

腐蚀(Rusting)是指因工程材料与其周围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解体的现象。通常这个术语用来表示金属物质与氧化物如氧气等物质发生电化学的氧化反应。例如,使用金属铁制成的产品会由于铁原子在固体溶剂中发生氧化而导致生锈,这就是电化学腐蚀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这种反应通常会产生对应金属的氧化物,也可能产生盐。换句话说,腐蚀指的是金属物质因化学反应而导致的损耗。 很多合金结构都仅仅因为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遭到腐蚀,但是,腐蚀过程会受到材料所接触的物质的强烈影响。腐蚀可能在某个局部集中出现,从而导致材料上出现孔洞甚至裂缝,也有可能在一个较大面积的表面上几乎平均的分布。由于腐蚀是一种扩散控制的过程,通常只有材料表面产生腐蚀。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对暴露的表面进行加工的办法,如钝化和铬酸盐转换等处理办法来增加材料的耐腐蚀性。然而,仍然有一些腐蚀的机制无法观察到,也难以预料。 腐蚀还可以发生在其他不是金属的物质上,例如陶瓷和聚合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腐蚀 · 查看更多 »

酯酶

酯酶(英語:Esterase)是一種水解酶催化劑,可在水分子的參與下,經由水解作用,將酯類切割成酸類與醇類。此類酶參與多種生物化學反應,依其專屬受質、蛋白質結構,以及功能而有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酯酶 · 查看更多 »

腺嘌呤

腺嘌呤(Adenine,簡稱A,旧称维生素B4)是一種嘌呤,在生物化學上具有許多不同的功用。於細胞呼吸中,是以富有能量的腺苷三磷酸(ATP),以及輔因子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等形式發生作用。並且在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裡作為DNA與RNA的組成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腺嘌呤 · 查看更多 »

酵母

酵母(拼音:中國大陆:jiàomǔ、台灣:xiàomǔ;台語:kànn-bó;注音:中國大陆:ㄐㄧㄠˋ ㄇㄨˇ、台灣:ㄒㄧㄠˋ ㄇㄨˇ;德文: Hefen;英文:Yeast)是非分类学术语,泛指能发酵糖類的各种单细胞真菌,不同的酵母菌在进化和分类地位上有异源性。酵母菌种类很多,已知的约有56属500多种。一些酵母菌能夠通過出芽的方式進行無性生殖,也可以通過形成孢子的形式進行有性生殖。酵母經常被用於酒精釀造或者麵包烘培行業。目前已知有1500多種酵母,大部分被分類到子囊菌門。酵母菌屬兼性厭氧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酵母 · 查看更多 »

酵母菌人工染色體

酵母菌人工染色體(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是一種高容量選殖載體,可嵌入的外來基因大小範圍可為100kb至3000k。此人工染色體系統含有酵母菌的端粒與著絲粒,和複製起點。可將特定的DNA置於端粒與著絲粒之間,使其在酵母菌體內複製。 進行選殖時可將目標序列以限制酶切下,再接合至酵母菌中,最早建立此系統的人是Murray & Szostak,於1983年建立。YAC具有EcoRI和BamHI這兩種限制酶可辨識的位置。 除了YAC之外,YIP(yeast integrating plasmid)、YEps (yeast episomal plasmid)也是常用來和表現真核生物蛋白質的系統,在酵母菌中表現蛋白質時,可進行轉譯後修飾作用,然而YAC系統較細菌人工染色體系統不穩定。在人類基因體計畫前,YAC和BAC系統是最常被用來作為特定基因保存或研究的工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酵母菌人工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酒(Alcoholic beverage),其中含有3%至60%的酒精(即乙醇)。為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加工飲品,由植物發酵製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酒 · 查看更多 »

鉤端螺旋體病

鉤端螺旋體病(Leptospirosis,又譯細螺旋體症)簡稱鉤體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由類細菌引起的感染。患者可能無症狀或表現輕度頭痛、肌肉疼痛、發熱到嚴重的或腦膜炎。如果此感染造成黃疸、腎衰竭或出血,此時疾病又稱為威爾氏病(Weil's disease)。如果造成肺部大量出血則稱作嚴重肺出血症候群。鉤端螺旋體病在1886年的德國由威爾氏發現。該病于中國大陸有廣泛分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鉤端螺旋體病 · 查看更多 »

色素體

色素體(plastid),又稱質粒體或質體,是植物、藻类、細菌中所含有的一種囊泡,與光合作用有關。囊泡中含有菌綠素與類胡蘿蔔素Salton MR.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色素體 · 查看更多 »

艾力克·斯托克斯

艾力克·斯托克斯(Alec Stokes,)是1940年代到1950年代間,倫敦國王學院的DNA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他曾與羅莎琳·富蘭克林、雷蒙·葛斯林、莫里斯·威爾金斯、賀伯特·威爾森等人共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艾力克·斯托克斯 · 查看更多 »

艾字节

艾位元組(Exabyte,縮寫為EB),或艾可萨字节,是一種資訊計量單位,現今通常在標示網路硬碟總容量,或具有大容量的儲存媒介之儲存容量時使用。據估算,2011年整个互聯網的容量總和不超過525EB。在1公克DNA中可以储存360EB的信息量。 另外一個與其相關的單位,exbibyte,即等於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艾字节 · 查看更多 »

苏木因

苏木因(美式英语:Hematein,英式英语:haematein),是苏木精被氧化后的衍生物并被用于染色。注意“Haematein”与“Haematin”不同,后者是棕黑色的含铁色素,来自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只有在色指数中,“haematein”才被称为“hematite”。 它具有指示剂性质,在碱性水溶液中不溶且为蓝色,在酸性醇条件下为红色。溶解后,它会与大气中的氧缓慢反应,产物则没有用处。 在酸性条件下,它与金属离子(通常是铝或铁,但铬,锆和其他几种也行)形成的复合物被用作生物染料。铝-苏木因(被称作“haemalum”)是对人体和其他动物组织细胞核的常见染色剂。金属-苏木因染料也对细胞核之外的物件适用,如神经髓鞘和多种细胞器。 染色的颜色与所用的盐有关。如铝-苏木因复合物常常是蓝色,而Fe(III)所形成的复合物则是暗蓝色至黑色。 铝-苏木因复合物能与细胞核的核染色质结合显色。尽管这一方法从1860年代就开始使用,复合物与之结合的具体位置依然是未知的。有的组织化学研究显示是配合物阳离子被磷酸基团吸引(该基团来自DNA);有的则暗示组蛋白中的精氨酸是作用底物。 能被铝-苏木因复合物染色的结构常被认为是嗜碱性的,但其染色机理并非其他小分子的碱性(阳离子)染料那么简单。真正的嗜碱性结构应当具有核酸基团或其他聚阴离子,例如细胞外基质上的粘多糖或粘液中的酸性糖蛋白。但一般说来,铝-苏木因复合物仅能对核染色质、角蛋白颗粒或钙化沉积物等几种材料进行染色。在pH 3.2条件下(比通常染色使用的pH要高),铝-苏木因复合物的极稀溶液就能够缓慢地使核酸被染色。一般染色过程所使用的溶液要更浓而且更酸(pH 2-2.5),并且能对已经用化学品或酶方法提取了DNA和RNA的细胞核进行染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苏木因 · 查看更多 »

苯硫脲

苯硫脲(phenylthiocarbamide,简称PTC)是硫脲的苯基衍生物,为白色结晶粉末,主要用作各种族人群的遗传学分析用途。苯硫脲因含有硫代酰胺基(N-C.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苯硫脲 · 查看更多 »

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化学式:C6H5CO2Na),E编号E211,是苯甲酸的钠盐。苯甲酸钠是很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在世界各国均被广泛使用。然而近年来对其毒性的顾虑使得它的应用受限,有些国家如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它的使用作出限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苯甲酸钠 · 查看更多 »

英籍人士

英籍人士(),又作英國臣民和英國子民等,是英國國籍法之下的一種英國國籍。現行對英籍人士的定義主要由《1981年英國國籍法令》等法律文件詮釋,根據1981年的法令,絕大部份英籍人士主要都是那些生於1949年1月1日以前,但只保留英籍人士身份而沒有其他國籍的人士。當中這類人士又以在1949年1月1日以前個別生於愛爾蘭和英屬印度的人士為主;此外,個別無國籍人士如果符合資格,也可登記為英籍人士。不過,一般估計只有極少數人士擁有英籍人士國籍。 歷史上,大英帝國治下的臣民基本上都是英籍人士,但自《1948年英國國籍法令》生效後,英國及其殖民地設立了英國及殖民地公民國籍,而各英聯邦成員國也相繼制訂屬於自己的國籍,因此英籍人士僅保留作為英國、各殖民地、與各英聯邦成員國人民之間共同享有的身份,與英聯邦公民同義。及至《1981年英國國籍法令》在1983年生效後,英籍人士的定義被大幅修訂和收窄,而符合英籍人士定義者,僅佔少數。在日常場合中,英籍人士偶爾也可被籠統理解為英國國民或英國人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英籍人士 · 查看更多 »

鋸脂鯉亞科

鋸脂鯉亞科(Serrasalminae)是脂鯉科下的一個亞科。它們的腹部上有鋸齒紱的龍骨,故得此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鋸脂鯉亞科 · 查看更多 »

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技術(Ion exchange)或稱離子色譜法,是將兩種電解質間做離子的交換,或是在電解溶液和配合物之間的交換。最常見到的例子是使用聚合物或礦物用來純化、分離或淨化純水和其他離子溶液。其他的例子有離子交換樹脂,功能化多孔或凝膠聚合物)、沸石、、黏土和土壤中的腐殖質。 離子交換有兩類,一種是陽離子交換,指的是帶正電的離子互相交換;另外的陰離子交換,則是帶負電的離子互相交換。也有兩性離子交換劑可讓陰、陽離子同時交換。而在混床中能同時有效的進行交換陰、陽離子的交換。混床包括了陰、陽離子交換樹脂,或由處理過的溶液通過幾種不同的離子交換材料所製造出來。 離子交換劑,可以為非選擇性或因喜好結合為某些類別的離子,這取決於其化學結構。這根據了離子的大小、電價或結構而定。可以結合交換離子的常見範例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離子交換 · 查看更多 »

雲杉

雲杉(學名:Picea asperata,又名:Dragon Spruce、Chinese Spruce)是原產於中國西部雲杉屬的特有樹種,主要分布於青海東部、甘肅南部、陝西西南與南部、到四川西部一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雲杉 · 查看更多 »

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

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簡稱LHON)是一種疾病,患者视网膜和其轴突退化,造成急性或亞急性失明。此疾病常發生在年輕男性。突變的基因位於粒線體基因組,而胚胎的粒線體都來自卵子,因此該突變僅由母系遺傳,男性並不會把致病基因傳給子代。LHON通常是由以下三種粒線體DNA點突變的其中一種造成:第11778號核苷酸由G突變為A、第3460號由G突變為A、或第14484號由T轉變為C,這幾個突變分別位於電子傳遞鏈複合體I的ND4、ND1和ND6蛋白質次單元的基因中,負責粒線體內氧化磷酸化的進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雷伯氏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症 · 查看更多 »

雷蒙·葛斯林

雷蒙·葛斯林(Raymond Gosling,)是一位與莫里斯·威爾金斯及羅莎林·富蘭克林於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共事的科學家,是DNA結構的推導者之一。上司為約翰·藍道爾。在醫藥物理方面也有所貢獻。 他于2015年5月18日逝世,享年88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雷蒙·葛斯林 · 查看更多 »

雷洋事件

雷洋事件是2016年5月7日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昌平区发生的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昌平区公安分局东小口派出所便衣警察怀疑市民雷洋有嫖娼行为,在拘捕过程中雷洋逃脱后被再次拘捕,押解途中雷洋死亡。次日,该事件发布到网络,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对警方执法的大规模质疑,媒体和警方在事件中前后矛盾的表述也引发了争议。 2016年12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以“犯罪情节轻微,能够认罪悔罪”为由,对邢某某、孔某、周某、孙某某、张某某等五名涉案警务人员玩忽职守案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雷洋事件 · 查看更多 »

電子計算機

--,亦稱--,计算机是一种利用数字电子技术,根据一系列指令指示其自动执行任意算术或逻辑操作序列的设备。计算机遵循被称为“程序”的一般操作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执行极其广泛的任务。 计算机被用作各种工业和消费设备的控制系统。这包括简单的特定用途设备(如微波炉和遥控器)、工业设备(如工业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通用设备(如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等。尽管计算机种类繁多,但根据图灵机理论,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应当能够完成任何其它计算机能做的事情。因此,理论上从智能手机到超级计算机都应该可以完成同样的作业(不考虑时间和存储因素)。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下一代计算机总是在性能上能够显著地超过其前一代,这一现象有时被称作“摩尔定律”。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互相连接,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换速度,反过来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在21世纪的现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了。 自古以来,简单的手动设备——就像算盘——帮助人们进行计算。在工业革命初期,各式各样的机械的出现,其初衷都是为了自动完成冗长而乏味的任务,例如织机的编织图案。更复杂的机器在20世纪初出现,通过模拟电路进行复杂特定的计算。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出现于二战期间。自那时以来,电脑的速度,功耗和多功能性不断增加。在现代,机械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完全被电子计算机所取代。 计算机在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计算机的体积足有一间房屋的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计算机可能比一副扑克牌还小。当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体积庞大的巨型计算机为特别的科学计算或面向大型组织的事务处理需求服务。比较小的,为个人应用而设计的称为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在中國地區简称為「微机」。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计算机”一词时通常也是指此,不过现在计算机最为普遍的应用形式却是嵌入式,嵌入式计算机通常相对简单、体积小,并被用来控制其它设备——无论是飞机、工业机器人还是数码相机。 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研究叫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技术」指的是将计算--机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所派生的诸多技术性和经验性成果的总合。「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科学」是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偏重于实践而后者偏重于理论。至於由数据为核心的研究則称為信息技术。 传统上,现代计算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通常是中央处理器(CPU))和某种形式的存储器。处理元件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且排序和控制单元可以响应于存储的信息改变操作的顺序。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操纵杆等)、输出设备(显示器屏幕,打印机等)以及执行两种功能(例如触摸屏)的输入/输出设备。外围设备允许从外部来源检索信息,并使操作结果得以保存和检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電子計算機 · 查看更多 »

電磁波譜

在電磁學裏,電磁波譜包括電磁輻射所有可能的頻率。一個物體的電磁波譜專指的是這物體所發射或吸收的電磁輻射(又稱電磁波)的特徵頻率分佈。 电磁波谱频率从低到高分別列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一个很小的部分。電磁波譜波長有長到數千公里,也有短到只有原子的一小段。短波長的極限被認為,幾乎等於普朗克長度,長波長的極限被認為,等於整個宇宙的大小,雖然原則上,電磁波譜是無限的,而且連續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電磁波譜 · 查看更多 »

雜交探針

交探針(Hybridization probe)是一小段單鏈DNA片段(十幾到幾百個鹼基),用於檢測與其互補的核酸序列。雙鏈DNA加熱變性成爲單鏈,隨後用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用32P)、螢光染料或者酶(如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成爲探針。32P通常被摻入組成DNA的四種核苷酸之一的磷酸基團中,而螢光染料和酶與核酸序列以共價鍵相連。 當將探針與樣品雜交時,探針和與其互補的核酸(DNA或RNA)序列通過氫鍵緊密相連,隨後,未被雜交的多餘探針被洗去。最後,根據探針的種類,可進行放射自顯影、螢光顯微鏡、酶聯放大等方法來判斷樣品中是否含有,或者何位置含有被測序列(即與探針互補的序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雜交探針 · 查看更多 »

雌二醇

二醇(Estradiol,E2)是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是主要的雌性激素,负责调节女性特征、附属性器官的成熟和月经-排卵周期,促进乳腺导管系统的产生。,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雌二醇等雌激素的血清浓度在月经周期中周期变化,除去卵泡期早期,生育年龄女性雌二醇的血清浓度略高于雌酮,为浓度水平最高的雌激素。怀孕期间血清浓度高的是雌三醇,更年期是雌酮。三种激素在体内可相互转化,其它两者可看做雌二醇的代谢产物。王镜岩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雌二醇 · 查看更多 »

蛇龙珠

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是一种在中国广泛种植的红葡萄品种,属欧亚种,原产自法国,主要用于酿酒。其与赤霞珠、品丽珠合称为“三珠”。 蛇龙珠最初于1892年由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法国引入,在烟台大面积栽培。1980年代后,种植范围推广至全中国。对于蛇龙珠的品种来源一直有颇多争议。此前认为其是与赤霞珠、品丽珠亲缘关系相近的姊妹品种。2008年,宁夏大学学者所做的RAPD分析推翻了这一观点,分析认为与蛇龙珠关系最近的是原产于法国波尔多的佳美娜。2011年瑞士科学家José Vouillamoz的研究证实,蛇龙珠与佳美娜的DNA完全相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蛇龙珠 · 查看更多 »

蛋白質一級結構

蛋白质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是肽或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线性序列。按照惯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被报道从氨基末端(N)端到羧基末端(C)端。蛋白质生物合成最通常由细胞中的核糖体进行。肽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合成。蛋白质一级结构可以被直接测序,或从DNA序列推断。 在生物化學裡,生物分子的一級結構是其分子組成和分子間化學鍵結的精確模樣。對於一典型的無分支、無交叉的生物聚合物(如DNA、RNA或典型的細胞內蛋白質等分子),其第一結構等同於描述其單體單位的序列,即如DNA序列和肽序列。「一級結構」這一名詞在Linderstrom-Lang於1951年的Lane Medical Lectures上首次被提到。一級結構和一級序列有一點相似,即使在二級或三級結構中並沒有平行的概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一級結構 · 查看更多 »

蛋白質生物合成

蛋白質生物合成是指在生物細胞內製造新的蛋白質,它是通過蛋白酶解或細胞蛋白的損耗被平衡。翻译,蛋白質的核糖體組裝,是生物合成途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生成的信使RNA(mRNA),轉移RNA(tRNA的)氨酰化,合作翻譯轉運,並翻譯後修飾。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在多個步驟有嚴格的调控,和已建立錯誤檢查機制。 順反子DNA被轉錄成RNA的各種中間體。最後的版本被用作在合成多肽鏈的模板。蛋白質通常會直接從基因通過翻譯的mRNA合成。 這個名詞曾經是指蛋白質的翻譯,但現時則是指一個多重的步驟,以轉錄開始及翻譯作結。 原核生物的蛋白質生物合成雖然與真核生物的很相似,但是它们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生物合成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

蛋白质(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改變原子的排序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一起,往往是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发挥某一特定功能。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如多糖和核酸)一样,蛋白质是地球上生物体中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每一个进程。酶是最常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尤其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至关重要。除了酶之外,还有许多结构性或机械性蛋白质,如肌肉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以及细胞骨架中的微管蛋白(参与形成细胞内的支撑网络以维持细胞外形)。另外一些蛋白质则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调控等。同时,蛋白质也是动物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这是因为动物自身无法合成所有氨基酸,动物需要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需氨基酸。通过消化过程将蛋白质降解为自由氨基酸,动物就可以将它们用于自身的代谢。.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合成是根據DNA和RNA組成蛋白質。蛋白質自然合成和人工合成的方法大不相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 · 查看更多 »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又譯作蛋白質體學),是對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是在90年代初期,由Marc Wikins和學者們首先提出的新名詞。更重要的是,基因组是相当稳定的实体,而蛋白质组通过与基因组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一个生命体在其机体的不同部分以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蛋白表达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蛋白质组是由有机体或系统产生或修饰的整套蛋白质。 这随着时间和细胞或有机体经历的不同要求或压力而变化。蛋白质组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遗传信息中受益匪浅,它还涵盖了新兴的科学研究和从细胞内蛋白质组成,结构和其独特活动模式的整体水平探索蛋白质组学。它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质谱分析、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凝胶电泳。 有两种蛋白质组学方法:活体样品研究和重组蛋白合成。在第二种情形下,用遗传工程方法来克隆待合成的DNA模板,以及把这些基因剪切到宿主细胞(典型的是细菌)中,后者被培养用于大规模蛋白表达。 接着,被合成蛋白需要被从宿主细胞中提取和纯化。纯化的蛋白随后通过结晶(及X-射线晶体衍射)或核磁共振来确定其结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学 · 查看更多 »

蛙壺菌

蛙壺菌(学名: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是一種壺菌門真菌,可以引起兩棲類的壺菌病。它們最初是於1998年發現,在其後的十年內,造成了大量兩棲類的死亡,引發多個物種滅絕,是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之一。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一些兩棲類物種具有天生的免疫能力。就算一些患上壺菌病的物種,也能夠生存下來,顯示出演化性選擇的痕跡或等位基因。不過另一個解釋卻指一些蛙壺菌的形態並非真正的病原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蛙壺菌 · 查看更多 »

雙硫鍵

雙硫鍵在化學上是一條從結合硫醇而衍生的單共價鍵。它又稱為二硫鍵或雙硫橋,大部分用於生物化學的範疇。其正式名稱應為過硫化物,但卻甚少使用。與過氧化物(R-O-O-R)相似,它的整體連結是R-S-S-R。雙硫鍵一般都是從巯基的氧化形成: 三個硫原子按序列連結有時被稱為三硫鍵,但其實只是兩個雙硫鍵。雙硫鍵在橡膠的硫化有著重要的地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雙硫鍵 · 查看更多 »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雙黃頭亞馬遜鸚鵡(Amazona oratrix),又名黃頭亞馬遜鸚鵡或黃冠亞馬遜鸚哥,是墨西哥及中美洲北部一種瀕危的鸚鵡。牠們長35-38厘米,主要呈綠色,尾巴短小,頭部黃色。牠們棲息在紅樹林或近河流的森林。牠們有時被認為是黃冠亞馬遜鸚鵡的亞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雙黃頭亞馬遜鸚鵡 · 查看更多 »

雙股螺旋

雙股螺旋由两条螺旋曲线相互缠绕而成'。最常见的雙股螺旋是表现生态遗传的DNA。核酸复合物的双螺旋结构出现作为其的结果,并且是在确定其的基本组成部分。該術語隨著1968年的出版物《雙螺旋:發現DNA結構的故事》(The Double Helix: A Personal Account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Structure of DNA)是美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杜威·沃森所寫的一本科學研究自傳,進入流行文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雙股螺旋 · 查看更多 »

透析 (生物化學)

在 生物化学中, 透析过程是利用不同分子擴散性質的差異而分離溶液中的分子 ,通常藉由一層半渗透膜(如透析管)工具達成。 透析是常見的实验室技术,與醫學上人工透析(洗腎)使用同樣的原理。透析常用於去除不需要的小分子,例如盐,還原劑、染料並保留较大分子,例如 蛋白质, DNA,或者多糖。 透析也時常被用于緩衝液交換和药物研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透析 (生物化學) · 查看更多 »

耐药性

抗药性(drug resistance)是指药物的治疗疾病或改善病人徵状的效力降低。當投入药物濃度不足,不能杀死或抑制病原时,殘留的細菌可能具有抵抗此種藥物的能力。例如細菌可能因抗生素產生的活性氧誘發DNA突變而造成耐藥性。這種現象被稱為hypermutability。 抗药性一词等于药物剂量失败或药物抵抗。抗药性多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而抗藥性則亦指因長期服藥,造成相同劑量卻不如當初有效的情況。抗药性产生亦可能是抗生素的滥用,或未按处方服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耐药性 · 查看更多 »

連接酶

連接酶(Ligase,或稱連結酶和結合酶)是一種催化兩種大型分子以一種新的化學鍵結合一起的酶,一般會涉及水解其中一個分子的團。一般連結酶催化以下的反應: 或有時是: 其中小階的字母代表小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連接酶 · 查看更多 »

耶穌家族之墓

耶穌家族之墓(The Jesus Family Tomb: The Discovery,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Evidence That Could Change History),是一本由辛卡‧傑科波維奇(Simcha Jacobovici)和查理‧裴列格里諾(Charles Pellegrino)合著的書籍,主要內容是稱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恆中間發現的是耶穌的家族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耶穌家族之墓 · 查看更多 »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稱「--轉錄病毒科」,是RNA病毒的一种,它们的遗传信息不是存录在脱氧核糖核酸(DNA),而是存录在核糖核酸(RNA)上的,此類病毒多具有逆转录酶。由字面上來看,Retro的拉丁字原意就是逆轉,反轉的意思,在此係指內源性反轉錄酶(endogeno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逆转录病毒 · 查看更多 »

逆转录酶

逆转录酶是一类存在于部分RNA病毒中具有逆转录活性、能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由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合成的DNA称为互補DNA(cDNA)。 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所得RNA为信使RNA(mRNA)供蛋白质合成作模板用。而在部分RNA病毒中,要实现自身的扩增,必须具有DNA,因此先由RNA逆转录合成cDNA再由cDNA转录出RNA。 逆轉錄酶可用於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將RNA轉變爲DNA後擴增,以獲得某生物體表現RNA的序列。 這些活化因子會將反轉錄病毒裡的單股RNA轉化成雙股cDNA並且將之插入宿主細胞的基因裡,在一段時間內繁殖。相同的反應被廣泛的應用在實驗室中將RNA轉換成DNA如分子克隆,RNA測序,聚合酶鏈反應(PCR),或是DNA微陣列。 良好的反轉錄酶研究物質包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逆转录酶 · 查看更多 »

逆转录酶抑制剂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简称NRTIs),是合成HIV的DNA逆转录酶底物脱氧核苷酸的类似物,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的三磷酸核苷衍生物,与天然的三磷酸脱氧核苷竞争性与HIV逆转录酶(RT)结合,抑制RT的作用,阻碍前病毒的合成。 已上市的NRTIs药物有:齐多夫定、去羟肌苷、扎西他滨、司坦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逆转录酶抑制剂 · 查看更多 »

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

逆轉錄PCR,或者稱反轉錄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一種廣泛應用的變形。在RT-PCR中,一條RNA鏈被逆轉錄成爲互補DNA,再以此爲模板透過PCR進行DNA複製。 由一條RNA單鏈轉錄爲互補DNA(cDNA)稱作“逆轉錄”,由依賴RNA的DNA聚合酶(逆轉錄酶)來完成。隨後,DNA的另一條鏈通過脫氧核苷酸引物和依賴DNA的DNA聚合酶完成,隨每個循環倍增,即通常的PCR。原先的RNA模板被RNA酶 H降解,留下互補DNA。 RT-PCR的指數擴增是一種很靈敏的技術,可以檢測很低拷貝數的RNA。RT-PCR廣泛應用於遺傳病的診斷,並且可以用於定量監測某种RNA的含量。(檢測基因表達的方法,參見northern blot。).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 · 查看更多 »

选择压力

选择压力,或进化压力,可以被认为是外界施与一个生物进化过程的压力,从而改变该过程的前进方向。所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或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即是说,自然界施与生物体选择压力从而使得适应自然环境者得以存活和繁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选择压力 · 查看更多 »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大虫,是現存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被人称为百兽之王。野外個體可長達、重(此为狩猎数据,实测数据的最大值为261kg)。虎是掠食性肉食動物,有敏锐的听力、夜视力,可自由伸缩的尖爪和粗壮的犬齿。同时,它们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 牠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黃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这有助于其在捕猎时隐蔽自身。 虎為亚洲特有种类。其分布的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獨居的。它们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这一事实而来的是,其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从而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部份处于极危。20世纪初虎的数量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仅存3890只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虎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动物之一,它们出现在许多古代的神话和民俗传说,现代的电影和各类媒体中。在许多的旗帜、纹章、甚至运动会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见到牠们的图案。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国家动物。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家动物也是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虎 · 查看更多 »

限制酶

制酶(restriction enzyme)又稱限制內切酶或限制性內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全稱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是一種能將雙股DNA切開的酶。切割方法是將醣類分子與磷酸之間的鍵結切斷,進而於兩條DNA鏈上各產生一個切口,且不破壞核苷酸與鹼基。切割形式有兩種,分別是可產生具有突出單股DNA的黏狀末端,以及末端平整無凸起的平滑末端。。由於斷開的DNA片段可由另一種稱為DNA連接酶的酵素黏合,因此染色體或DNA上不同的限--片段,得以經由剪接作用而結合在一起。 限制酶在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工程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此類酵素最早發現於某些品系的大腸桿菌體內,這些品系能夠「限制」噬菌體對其感染,因此得名。科學家認為限制酶是細菌所演化出來對抗病毒感染,並幫助將已殖入的病毒序列移除的機制。是限制修飾系統(restriction modification system)的一部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丹尼爾·那森斯、漢彌爾頓·史密斯與伯克利加州大學的沃納·亞伯因為限制酶的發現及研究,而共同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此酵素最早的應用之一,是用來將胰島素基因轉殖到大腸桿菌,使其具備生產人類胰島素的能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限制酶 · 查看更多 »

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在分子生物學中,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具有兩種涵義:一是DNA分子由於核苷酸序列的不同而產生的一種可以用來相互區別的性質;二是一種實驗技術,利用這種性質來比較不同的DNA分子。這種技術可以用於遺傳指紋和親子鑑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 · 查看更多 »

虹彩病毒科

虹彩病毒科是一族有雙鏈DNA基因組的病毒。虹彩病毒科的原文Iridoviridae,來自希臘字中的Iris,有彩虹的意思。因為被虹彩病毒感染的宿主,例如昆蟲和魚類,其身體表面會呈現特別的色彩,因此被稱為虹彩病毒。此病毒最早是在1954年,一種大蚊(Crane fly)的幼蟲身上發現。虹彩病毒可感染的生物包括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在兩棲類、魚類、昆蟲都曾發現被虹彩病毒感染的記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虹彩病毒科 · 查看更多 »

FokI

FokI是一種存在於細菌Flavobacterium okeanokoites的type IIS限制酶,含有位於N端的DNA結合區塊(N-terminal DNA-binding domain),以及一個位於C端的非專一性DNA切割區塊。當此酵素與DNA辨識並結合於5'-GGATG-3'识别位点時,將會把位於結合位置下游的9到13個核苷酸切除(不需特定序列)。FokI的分子量為65.4 kDA,含有587個氨基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FokI · 查看更多 »

G-四聯體

G-四聯體(英語:G-quadruplex、G-tetrads或G4-DNA)是一種由富含鳥嘌呤的核酸序列所構成的四股型態。含有經由氫鍵維持穩定,並由鳥嘌呤以正方形方式排列而成的結構。在方形中央有一個單價陽離子(通常是鉀)。這種結構可見於DNA、RNA、LNA(鎖核酸)與PNA(肽核酸);根據形成四聯體的各股的方向,可能有(intramolecular)、雙分子(bimolecular)或四分子(tetramolecular)等不同類型。 在四聯體的結構中,我們可以根據四股的方向,將結構分為平行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四聯體 · 查看更多 »

G2期

G2 期是间期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细胞在S期完成了DNA复制后进入G2期,G2期结束后,前期随即开始,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核膜也开始解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2期 · 查看更多 »

GC含量

GC含量是在所研究的对象(例如放线菌)的全基因组中,(鸟嘌呤)(Guanine)和胞嘧啶(Cytosine)所占的比例。一种生物的基因組或特定DNA、RNA片段有特定的GC含量。 在DNA链中G和C是以三个氢键相连,而T和A则是两个氢键相连的。氢键的多少体现连接的能量,氢键多的不容易被打断。 在双链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A/T)之比,以及鸟嘌呤与胞嘧啶(G/C)之比都是1。但是,(A+T)/(G+C)之比则随DNA的种类不同而异。GC含量愈高,DNA的密度也愈高,同时热及碱不易使之变性,因此利用这一特性便可进行DNA的分离或测定。 测定GC含量的方法有:Tm法,HPLC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C含量 · 查看更多 »

GDNA

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DNA,这一概念与染色体外DNA(如质粒)相对,常简写为gDNA。生物的基因组(由gDNA编码)是遗传的生物学信息,从生物的一代传到下一代。基因组被转录产生RNA,这是生物功能所必须的。一些RNA 经过剪接过程被移除内含子,在成熟的信使RNA(mRNA)中只留下外显子。成熟的mRNA接下来可被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DNA · 查看更多 »

GFAJ-1

GFAJ-1是一种杆状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嗜极细菌。该细菌能在缺乏磷元素的环境中吸收通常被认为有剧毒的砷元素进入细胞内,并利该元素合成类似ATP、磷脂等有机化合物或对蛋白质进行翻译后修饰。这种细菌甚至能用砷元素合成DNA与RNA等重要的生物高分子。 长期以来,大部分假说都认为外星生命或与地球生命有着截然不同的化学组成。如这项发现被确认,其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科学界以往对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的认知,还可能为科学家探索外星生命提供新参考依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FAJ-1 · 查看更多 »

GNA

GNA全名Glycerol nucleic acid,中文直譯甘油核酸。是一種與DNA或RNA相似的化學物質,但組成物有所不同。並不存在任何目前已知的自然界生物體內。 GNA的骨架是由許多重複的甘油(DNA與RNA為五碳糖)經由磷酸酯鍵的連結所組成。雖然甘油分子只有3個碳原子,但GNA仍然可比表現出沃森-克--克鹼基配對(A對T;G對C),而且比起DNA與RNA,GNA的鹼基配對更為穩定,需要較高的融解溫度(Tm)才能解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NA · 查看更多 »

Google玩笑和复活节彩蛋列表

Google有在愚人节发布愚人消息、开玩笑,以及制作各种复活节彩蛋的传统。本列表列出了Google在其产品中添加的复活节彩蛋以及历年的愚人节玩笑。需要注意的是,其中部分彩蛋或玩笑可能已移除,且部分仅支持特定语言版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oogle玩笑和复活节彩蛋列表 · 查看更多 »

G显带

G显带是一种染色体着色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染色体的情况。可以从中得到胎儿或者是癌细胞的染色体组型。科学家可以利用这种技术了解到诱变剂的作用,不但在试管里,还可以在活体里得到需要的数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G显带 · 查看更多 »

H.O.T.

H.O.T.(韓語:에이치오티),韩國第一代偶像團體,也是韓國第一支男孩團體,「韓流」的開山鼻祖。有「元祖偶像」、「韓國歌謠界的五名戰士」、「青少年的代言人」、「KPOP世界的傳奇」、「偶像們的偶像」等美譽。他們成為日後許多團體的營銷典範,是現今韓國偶像產業的發展起點,也是他們首先打開了國際市場。成員為隊長文熙俊、張佑赫、Tony An(安勝浩)、Kangta(安七炫)、李在元,1996年出道,2001年解散。曾獲得「韓國金唱片獎」、「首爾歌謠大賞」、「MTV音樂錄影帶大獎」、「Mnet亞洲音樂大獎」等主要獎項。團名「H.O.T.」本身是縮寫,全寫是「High-five Of Teenagers」,意指「青少年的勝利」。念法為一個一個單字念「H.O.T.」,而非英語的「熱」。 他們出道三個月便取得巨大成功,在多個音樂節目連續稱霸排行榜第一名,自此之後一直位居韓國男孩團體的首位,直到解散為止。韓國音樂產業開始被爆發性增加的偶像團體主導,青少年也主宰了大眾文化。出道第一年已經席捲年輕族群,成為轟動南韓社會的現象。第二年則在韓國面臨經濟危機時,以110萬張的成績創造唱片市場神話。H.O.T.將韓國音樂的消費結構改變後,曾一度壟斷音樂市場的九成,還為整個社會帶來衝擊效應,青少年世代對他們的瘋狂追逐曾令家長們擔憂。他們創下諸多首例,包括成為第一個在首爾奧林匹克主競技場單獨開唱的韓國藝人。舉行演唱會時,市政府需要調動大批警力、醫療人員、加開地鐵班次和接駁巴士來支援。解散當時,甚至掀動了股票市場震盪。 H.O.T.共發行了五張錄音室專輯、三張現場專輯、一張電影原聲帶。成員從第三張專輯《復甦》開始創作歌曲,至第五張專輯《大愛》時已經轉型為創作歌手。除了曾是韓國的頂級人氣團體,在中國、香港、台灣、日本等鄰國也有成功的商業表現。活動近五年間,累積了超過1200萬張唱片銷量。2001年,該團體被經紀公司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單方面強制解散,導致約三千名歌迷進行針對公司的抗議暴動。解散後,安七炫與文熙俊與SM娛樂續約,分別發行個人專輯;張佑赫、安勝浩和李在元與簽約,组成新團體jtL。2004年jtL解散後,成員開始各自發展。直到2018年2月15日,五人才於MBC綜藝節目《無限挑戰》企劃特輯《星期六星期六是歌手第三季 - H.O.T.》演唱會上首度合體演出,最高創下19.3%的收視率。 因形象良好、文化影響力巨大,H.O.T.曾被任命為「中韓文化交流宣傳大使」、「韓國觀光推廣大使」和「禁毒宣傳形象大使」,被韓國總統金大中接見三次,在民意調查中獲選為「照亮韓國的名人」。他們的音樂和時尚引起青少年強烈共鳴,成為最強勢的流行風潮,韓國媒體數次以「H.O.T.症候群」、「席捲唱片市場的超級颱風」來形容其風靡程度。代表性的歌詞主題包括校園霸凌、家庭暴力、青年獨立、批判制度僵化、社會黑暗、國家意識、弱勢族群權利、政治諷刺、反戰等,呼籲國民關注這些議題。官方歌迷會是「Club H.O.T.」,應援色為白色,應援物包括白色雨衣與白色汽球。其歌迷俗稱為「白飯」,是「韓國四大海洋奇蹟」之一。在2012年韓國電視劇《請回答1997》播出後,「白飯」也開始被外界暱稱為「成詩媛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H.O.T. · 查看更多 »

Hello Kitty藏屍案

Hello Kitty藏屍案發生於1999年的香港,是轟動一時的殺人案。案中23歲女死者樊敏儀,遭多人禁錮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1號一幢唐樓的3B單位裡,被迫飲尿、吃糞便、嚴重毆打和燃燒身體,死後被肢解、烹屍,頭顱被塞進一個Hello Kitty洋娃娃之內,其餘軀幹不知所蹤。 三名行兇者陳文樂(案發時33歲)、梁勝祖(26歲)及梁偉倫(19歲)出庭應訊時,其中一人聽到控方述說女受害人被虐打的情況後,仍發出嘻笑聲。香港法官阮雲道於2000年12月6日判案時形容:「被告極度喪心病狂、殘忍、冷酷無情、墮落、暴力及惡毒,並非人類對待人類所能做出的行為。」 2003年,該案件被香港人選為歷來最轟動案件中第四位,僅次於1982年的雨夜屠夫、1974年跑馬地紙盒藏屍案、及1992年至1993年的屯門色魔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Hello Kitty藏屍案 · 查看更多 »

HIV整合酶

HIV整合酶是一种由HIV自带、可以使带有HIV基因的DNA分子与人的辅助T细胞的染色质相互接合的一种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HIV整合酶 · 查看更多 »

IGEM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级的合成生物学竞赛。该竞赛由麻省理工学院于2004年首创,旨在培养合成生物学人才,促进各国大学本科生在该领域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每年,大赛主办方提供给各参赛队伍一份DNA标准样本库,各队自行选题并通过设计和模型分析,将所需样本导入现有的生物体系,合成全新的生物工程系统(即“基因工程机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IGEM · 查看更多 »

LB培养基

LB培养基(Lysogeny broth,LB),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營養性培養基,用於培養大腸桿菌等細菌,分為液態培养基和加入瓊脂製成的固態培養基。加入抗生素的 LB 培養基可用於篩選以大腸杆菌爲宿主的選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LB培养基 · 查看更多 »

LINE1

LINE1(也称作L1或LINE-1)是DNA转座子长散在核元件(Long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LINEs)的一种,L1约占人類基因組的17%。 在人类基因组中,大部分的L1都是失活的,但仍保持着反转录转座的能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LINE1 · 查看更多 »

MDNA (專輯)

《MDNA》是美國歌手麥當娜第十二張錄音室專輯,在2012年3月23日由唱片公司Interscope Records發行,為她離開華納兄弟唱片公司後第一張發行的專輯。麥當娜完成電影《W.E.》後,與不同的音樂創作人一同製作《MDNA》,包括Alle Benassi、Benny Benassi、Demolition Crew、Free School、Michael Malih、Indiigo、William Orbit和Martin Solveig。專輯收錄歌曲的主題包括派對、對音樂的熱情、癡情,亦包括心碎、報仇和分手的主題。麥當娜表示專輯的標題是個多重雙關語,它能代表她的名字、麥當娜DNA以及一種毒品的名稱:MDMA,暗示著專輯能給人一種愛情的快樂感覺。麥當娜對專輯的命名受到了禁毒團體的批評。 專輯受到音樂評論家正反兩面的評價,讚揚專輯充滿活力,但亦有評論認為專輯的歌曲過於平凡。專輯發行後,在超過三十個國家的專輯榜中排列榜首,包括澳洲、加拿大、意大利、英國和美國。麥當娜設下在澳洲和英國裏,以單人計最多第一專輯的新記錄,但專輯亦在美國成為單周銷量跌幅最大的冠軍專輯。直至2012年尾,《MDNA》全球銷量一共為180萬。 在專輯發行前,麥當娜為第46屆超級盃中場表演,成為最多美國人觀看的電視節目。同年她為專輯宣傳的,成為世界上最多收入的演唱會第十名。隨後,麥當娜憑專輯及其巡迴演唱會於2013年告示牌音樂頒獎典禮(Billboard Music Awards)上贏取了三項獎項。麥當娜獲得了最佳舞蹈藝人獎項、專輯獲得了最佳舞蹈/電子音樂專輯獎項,而巡迴演唱會則獲得最佳巡迴演唱會獎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MDNA (專輯) · 查看更多 »

NEEDLESS角色列表

此角色列表是《NEEDLESS》內的登場人物的介紹,關於本作品其他內容請見條目NEEDLESS。 ※以下介紹中包含一部份原作漫畫與電視動畫劇情,請斟酌閱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NEEDLESS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Nexus

Nexus文件是一种生物信息学中常用的文件格式。很多软件使用或者识别这种格式,例如PAUP*和MacClade。.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Nexus · 查看更多 »

NF-κB

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英語: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简称为NF-κB)是一种控制DNA转录的蛋白复合体。NF-κB几乎存在于所有类型的动物细胞中并参与细胞对诸多刺激的响应,这些刺激包括应激、细胞因子、自由基、紫外线照射、氧化LDL及细菌或病毒抗原。在针对感染的免疫反应中,NF-κB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κ轻链是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NF-κB的调控失常与癌症、炎症和自身免疫病、感染性休克、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发育异常有关。NF-κB亦与突触可塑性及记忆过程有着密切关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NF-κB · 查看更多 »

Ori

Ori指的是脫氧核糖核酸序列上有一个固定的复制起始点,有时也被叫做origin。在原核生物中,如大肠杆菌(E.coli)的DNA序列上,在第82等分位点上,便存在有该复制起始点,该点被称作OriC。该OriC的DNA跨度为245bp,分析它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现这段DNA是由3组延续的重复序列与2对反向的重复序列所组成的。 在细菌的接合生殖过程中,在oriT ('T'是transfer的缩写) 的FAT质粒序列上开始以滚环式复制的模式进行DNA复制。 不同于原核生物仅有一个复制起始点,真核生物中往往有多个复制起始点,并且是分开复制而并不是同步复制的,即时序性;且复制起始点比E.coli的OriC要短。如酵母菌的DNA复制起始点仅仅包含11bp的富含AT的核心序列,又叫做自主复制序列(ARS,autonomous replication sequence)。 在许多生物的线粒体DNA中包含有两个Ori序列。在人类中,他们被称为oriH和oriL,前者位于该线粒体的重链DNA,后者位于该线粒体的轻链DNA。每一个Ori序列都是线粒体的复制起始点。.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Ori · 查看更多 »

RecBCD

RecBCD是大腸桿菌體內用來起始DNA同源重組的蛋白質。由3個不同的亚基所組成,分別是RecB、RecC與RecD(這些名稱也可用來表示轉錄出這些蛋白質的基因)。其中RecB與RecD是解旋酶。 RecBCD同時也作為模式酵素,用來當作實驗中所使用的單分子螢光(single molecule fluorescence),以了解蛋白質與DNA的交互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ecBCD · 查看更多 »

RNA世界學說

RNA世界學說(英語:RNA world hypothesis)是一個理論,認為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分子以RNA先出現,之後才有蛋白质和DNA。且這些早期的RNA分子同時擁有如同DNA的遺傳訊息儲存功能,以及如蛋白質般的催化能力Cech, T.R. (2011).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世界學說 · 查看更多 »

RNA剪接

剪接(splicing,又稱拼接),是一种基因重组現象,在分子生物學中,主要是指細胞核內基因資訊在轉錄過程中或是在轉錄過後的一种修飾,即將內含子移除及合併外顯子——內含子與外顯子的名稱是通用於編碼基因的DNA及其轉錄後的RNA——是真核生物的前mRNA變成mRNA的過程之一。剪接過程是剪接體內核糖核酸(RNA)核苷酸之間的一連串生化反應,並由剪接體內小核核糖蛋白(snRNP)中的snRNA負責催化並作用。此外,也有一些類型不需外在催化物質,而是在特定二價金屬離子存在的情況下,以RNA自我催化的方式進行剪接,如第一型或第二型內含子 (group-I or group-II intron)或核酸酶(ribozyme)。這也是真核生物與原核生物的区别之一(请参看顺反子)。成熟的mRNA會接著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中的翻譯,以產生蛋白質,稱轉譯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剪接 · 查看更多 »

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RNAP、RNApol、D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EC2.7.7.6)或稱核糖核酸聚合酶,是一種負責從DNA或RNA模板製造RNA的酶。RNA聚合酶是通過稱為轉錄的過程來建立RNA鏈,以完成這個工程。在科學上,RNA聚合酶是一個在RNA轉錄本3'端聚合核糖核甘酸的核苷轉移酶。RNA聚合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酶,且可在所有生物、細胞及多種病毒中可見。 RNA聚合酶是於1960年分別由山姆·懷斯及霍維茲同時發現。但在此之前,於1959年,諾貝爾獎頒發給了塞韋羅·奧喬亞,因為他的發現當時認為是RNA聚合酶,但其實是核糖核酸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聚合酶 · 查看更多 »

RNA聚合酶Ⅱ

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 II,亦被称为RNAPⅡ或PolⅡ)是一个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酶。它催化脱氧核糖核酸转录,合成mRNA及大多数snRNA和微RNA的前体。RNA聚合酶Ⅱ是含12个亚基的550kDa大的复合物,也是RNA聚合酶中被研究得最多的一类。在它结合到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并开始转录前需要大量转录因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聚合酶Ⅱ · 查看更多 »

RNA複製酶

RNA複製酶(RNA replicase),或名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縮寫RdRp或RDR),係一類能以複製RNA的酶。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酶和在轉錄中扮演重要角色、以DNA爲模板合成RNA的RNA聚合酶不是同一類酶。 RNA複製酶對於那些反義RNA病毒來說,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蛋白質。RNA複製酶能合成一條RNA單鏈的互補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NA複製酶 · 查看更多 »

R显带

中期染色体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经高温处理,然后用吖啶橙显带(吖啶橙荧光R带,RFA)或吉姆萨显带(即热处理吉姆萨R带,RHG)。其显示的人类染色体带型与Q带或G带相反,异染色质区如染色体的,一般在Q带或G显带中深染,常染色质区浅染,而R带则异染色质区一般浅染,常染色质区深染。其他R显带的方法包括用chromomycin A3或olivomycin等荧光素染色,或在细胞周期的合成期(S期)将胸腺嘧啶类似物溴尿嘧啶 (Bromouracil)渗入新复制的DNA,然后经吉姆萨或荧光素染色也可显示R带。 Category:细胞遗传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R显带 · 查看更多 »

SOS反应

SOS反应(SOS response)也称应急反应,由克罗地亚人 Miroslav Radman 在1975年发现和命名,是指染色体DNA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做出的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多种基因被诱导表达,其中1个拷贝的UmuC和2个拷贝的被截短的UmuD主要组成DNA聚合酶Ⅴ,后者可在DNA模板有切口的区域催化DNA复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SOS反应 · 查看更多 »

SWI/SNF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是同时存在于真核生物及原核生物中的一种核小体重塑复合物。简而言之,它们是一群与重塑DNA包装方式有关的蛋白质。SWI/SNF由多种蛋白构成,这些蛋白往往是SWI及SNF基因(、/、、、)的产物以及一些其它多肽。SWI/SNF受DNA刺激后表现出ATP酶活性,利用ATP破坏并重塑核小体的组蛋白和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不过这种结构改变的精确性质仍未明确。 人体中与SWI/SNF相似的蛋白是BAF(与SWI/SNF-A相似)和PBAF(与SWI/SNF-B相似)。BAF表示“或相关因子”,PBAF则表示“聚溴相关的BAF”。.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SWI/SNF · 查看更多 »

T2噬菌體

T2噬菌体(学名:Enterobacteria phage T2)是一種屬於T4噬菌體屬的致命性噬菌體,專門感染大腸桿菌。其病毒體內含DNA,DNA的組成次序包括有線狀雙股、末端冗餘(terminally redundant)以及環狀排列(circularly permuted)。外側擁有由蛋白質組成的外殼。此外,此病毒中唯一含有磷原子的分子是DNA。 Category:DNA病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2噬菌體 · 查看更多 »

T4噬菌体

T4噬菌体是噬菌体的一个品系,属于T-系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具有典型的蝌蚪状外形:六角形的头部和可收缩的长的尾部。头部的蛋白质外壳内含有折叠的DNA分子;尾部的蛋白质外壳为一中空的长管,外面包有可收缩的尾鞘。头部大小为65*95nm,颈部长95nm,尾部120nm。.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4噬菌体 · 查看更多 »

TATA结合蛋白

TATA结合蛋白质(TATA-binding protein,TBP)是一种通用转录因子,具体结合于DNA序列上的TATA盒。TATA盒位于真核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约30个bp,属于啟動子区。TBP可以和各个TBP相关因子共同组成通用转录因子TFIID,再进一步组成RNA聚合酶Ⅱ的转录起始复合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ATA结合蛋白 · 查看更多 »

TATA盒

TATA盒(英語:TATA box)又稱高得堡-哈葛尼斯箱(英語:Goldberg-Hogness box),是一段DNA序列,位於真核生物和古細菌的轉錄啟動子上,大約位在轉錄起始點上游第25個鹼基對。TATA盒是RNA聚合酶II結合的位置。原核生物的細胞中也有相似的序列,稱為普里布諾盒(Pribnow box)。 TATA盒在轉錄的過程中,時常和一種TATA结合蛋白(TATA binding protein,TBP)結合,TBP負責把DNA雙螺旋鬆開;由於TATA盒富含T和A,使得這個過程較為容易(A、T之間只有2條氫鍵)。 在RNA聚合酶II接上之前,轉錄因子IID(TFIID)率先接上TATA盒,隨後TFIIA、TFIIB、TFIIF、TFIIE、TFIIH等轉錄因子也分別接到TFIID結合位的上下游,形成一團複合物。最後,RNA聚合酶II辨認出轉錄因子的複合物,並附著上去開始轉錄。 Category:基因表現.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ATA盒 · 查看更多 »

TE缓冲液

TE缓冲液(TE buffer)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缓冲溶液,尤其是涉及到DNA、cDNA或RNA的步骤中。“TE”这个单词得名于其组分:Tris(常用的 pH缓冲液)及EDTA(用于螯合如Mg2+等阳离子的分子)。使用TE溶液的目的是:在溶解DNA或RNA的同时保护其不被降解。.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E缓冲液 · 查看更多 »

TSF

TSF(TransSexualFiction),是在虛構作品中對異性的性轉換這種作品類型的總稱。是將英語中的“TG”()和“TF”()合併起來的一個日語特有名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SF · 查看更多 »

TUNEL检测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尿苷三磷酸切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简称为TUNEL检测) 是一种通过标记核酸末端从而检测DNA片段的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TUNEL检测 · 查看更多 »

X射线晶体学

X射線晶體學是一門利用X射線來研究晶體中原子排列的學科。更準確地說,利用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作用,X射線晶體學可以獲得晶體中電子密度的分佈情況,再從中分析獲得关于原子位置和化学键的資訊,即晶體結構。 由于包括盐类、金属、矿物、半导体在内的许多物质都可以形成晶体,X射线晶体学已经是许多学科的基本技术。在前十年这项技术主要被用于测量原子大小、化学键的类型和键长,以及其他的许多物质,尤其是矿物和合金。X射线晶体学也揭示了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维生素、药物、蛋白质以及脱氧核糖核酸(DNA)。X射线晶体学如今仍然是从原子尺度研究物质结构的主要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X射线晶体学 · 查看更多 »

X染色體去活化

X染色體去活化,又稱X染色體失活或里昂化,是指雌性哺乳類細胞中兩條X染色體的其中之一失去活性的現象。X染色體會被包裝成異染色質,進而因功能受抑制而沉默化。 里昂化可使雌性不會因為擁有兩個X染色體而產生兩倍的基因產物,因此可以像雄性般只表現一個X染色體上的基因。對胎盤類,如老鼠與人類而言,所要去活化的X染色體是以隨機方式選出;對於有袋類而言,則只有源自父系的X染色體才會去活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X染色體去活化 · 查看更多 »

X戰警:未來昔日

《X戰警:未來昔日》(X-Men: Days of Future Past)是一部由布莱恩·辛格执导的2014年美國漫畫改编超级英雄電影,為X戰警電影系列的第七部作品,由休·傑克曼、珍妮佛·勞倫斯、詹姆斯·麥艾維、伊恩·麥克連、派崔克·史都華、荷莉·貝瑞、安娜·派昆、麥可·法斯賓達、艾倫·佩姬和彼特·丁拉基主演。本片故事的設定上是《X戰警:最後戰役》和《X戰警:第一戰》的雙向平行續集,時間點是各兩集的10年後。 2014年5月21日于台灣、5月22日于香港、5月23日在美國和中國大陸上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X戰警:未來昔日 · 查看更多 »

Y染色體亞當

Y染色體亞當(Y-chromosomal Adam),或稱Y-MRCA,在遺傳學上,由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推測出的人類父系的最近共同祖先,從他遺傳Y染色體。Y染色體亞當相對於粒線體夏娃。 從世界上所有地區的人類DNA分析中,遺傳學家史賓賽·韋爾斯(Spencer Wells)結論出所有今天的人類都是生存於6萬年前非洲大陆的男人的後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Y染色體亞當 · 查看更多 »

Z-DNA

Z-DNA又稱Z型DNA,是DNA雙螺旋結構的一種形式,具有左旋型態的雙股螺旋(與常見的B-DNA相反),並呈現鋸齒形狀。Z-DNA為三種具生物活性的DNA雙螺旋結構之一,另兩種為A-DNA與B-D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Z-DNA · 查看更多 »

暴龍

暴龙属(学名:Tyrannosaurus)是一種巨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公尺,臀部高度約4公尺,體重約6.8公噸。咬合力將近6公噸,相當於一隻大象的重量。暴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克階,距今約6700萬年到6500萬年Hicks, J.F., Johnson, K.R., Obradovich, J.D., Tauxe, L. and Clark, D. (2002).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暴龍 · 查看更多 »

暴龍標本

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目前已有數個著名的標本,這些標本因為它們在科學上的重要性,或是大眾媒體的報導,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暴龍標本 · 查看更多 »

暴龍機

携带機是萬代公司在1997年6月26日推出的携带电子宠物的液晶玩具。定位是予以男孩所玩的拓麻歌子,並加入了進化和對戰等元素。其後萬代更以攜帶機衍生出跨媒体制作的數碼獸系列。有育成机、冒险机和图鉴机3种,第一种只有类似拓麻歌子的育成游戏,第二种是加添了冒险游戏元素,第三种则是可以搜索收集数码兽图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暴龍機 · 查看更多 »

抗双链DNA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 antibodies)是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中的一种,其靶标的抗原是双链DNA。一些血液检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可在诊断实验室检出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在全身性紅斑狼瘡(SLE)有很高的诊断相关性,对狼瘡性腎炎的发病机制有重要作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抗双链DNA抗体 · 查看更多 »

抗体

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簡稱Ig),是一种主要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通过其可变区唯一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蛋白上Y形的其中两个分叉顶端都有一被称为互补位(抗原結合位)的锁状结构,该结构仅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表位。这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般,使得一种抗体仅能和其中一种抗原相结合。 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完全依靠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这些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电荷作用和疏水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侧链或者多肽主干之间。正因这种特异性的结合机制,抗体可以“标记”外来微生物以及受感染的细胞,以诱导其他免疫机制对其进行攻击,又或直接中和其目标,例如通过与入侵和生存至关重要的部分相结合而阻断微生物的感染能力等,就像通緝犯上了手銬和腳鐐一樣。针对不同的抗原,抗体的结合可能阻断致病的生化过程,或者召唤巨噬细胞消灭外来物质。而抗体能够与免疫系统的其它部分交互的能力,是通过其Fc区底部所保留的一个糖基化座实现的 。体液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便是制造抗体。抗体也可以与血清中的补体一起直接破壞外来目标。 抗體主要由一種B细胞所分化出来的叫做漿細胞的淋巴細胞所製造。抗体有两种物理形态,一种是从细胞分泌到血浆中的可溶解物形态,另一种是依附于B细胞表面的膜结合形态。抗体与细胞膜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体又被称为B细胞感受器(B Cell Receptor,BCR),这种复合体只存在于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是激活B细胞以及后续分化的重要结构。B细胞分化后成为生产抗体的工厂的浆细胞,或者长期存活于体内以便未来能迅速抵抗相同入侵物的记忆B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与B细胞进行互动的辅助型T细胞对于B细胞的完全活化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辅助型T细胞负责识别抗原,并促使B细胞能分化出能与该抗原相结合的抗体的浆细胞和记忆型B细胞。而可溶性抗体则被释放到血液等体液当中(包括各种分泌物),持续抵抗正在入侵的外来微生物。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种醣蛋白 。它们是血浆中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构成成分。抗体通常由一些基础单元组成,每一个抗体包括:两个長(大)的重链,以及两个短(小)的轻链。而輕鏈和重鏈之間以雙硫鍵連接。輕鏈和重鏈又分為可變區和恆定區,而不同类型的重链恆定區,将会导致抗体种型的不同。在哺乳类动物身上已知的不同种型的抗体有五种,它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引导免疫系统对所遇到的不同类型外来入侵物产生正确的免疫反應。 尽管所有的抗体大体上都很相似,然而在蛋白质Y形分叉的两个顶端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非常丰富的变化。这一高变区上的细微变化可达百万种以上,该位置就是抗原结合位。每一种特定的变化,可以使该抗体和某一个特定的抗原结合。这种极丰富的变化能力,使得免疫系统可以应对同样非常多变的各种抗原。之所以能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抗体,是因为编码抗体基因中,编码抗原结合位(即互补位)的部分可以随机组合及突变。此外,在免疫种型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修改重链的类型,从而制造出对相同抗原專一性的不同种型的抗体,使得同种抗体可以用于不同的免疫系统过程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抗体 · 查看更多 »

抗磁性

抗磁性(Diamagnetism,亦作反磁性)是一些類別的物質,當處在外加磁場中,會對磁場產生的微弱斥力的一種磁性現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抗磁性 · 查看更多 »

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Anticancer Drugs,Antitumor Drugs,Antineoplastic Agents)也称为抗癌药、抗恶性肿瘤药,是指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此类药物通过多种途径杀灭或抑制癌细胞来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根据药理作用的不同可以将抗肿瘤药分为细胞毒性药物和非细胞毒性药物,前者以DNA毒性药物为主,后者以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为主。常用的抗肿瘤药有: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伊马替尼等。 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由于对癌细胞缺乏足够的选择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而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抗肿瘤药已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非细胞毒性药物发展。非细胞毒性药物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治疗指数的特点,临床优势明显。.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抗肿瘤药 · 查看更多 »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英文简称ANA(Anti-nuclear antibody),又称为抗核因子,英文简称ANF(Anti-nuclear factor),是一种直接与细胞核内容物相对抗的自身抗体,这种抗体会将体内正常组织当作外来物进行攻击。在正常人体内,自身抗体的滴度是相对较低的,然而其中5%的人群其滴度相对较高,后者中的一半则患有自体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测试通过测量自身抗体的数量和类型,可了解是否患有自体免疫疾病,以及疾病的类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抗核抗体 · 查看更多 »

技术奇异点

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又稱科技奇點,出自奇點理論,一个根据技术发展史总结出的观点,认为未来将要发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术發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而接近于无限的进步。当此轉捩點来临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而后人类时代的智能和技术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就像金鱼无法理解人类的文明一样。 一般设想技术奇异点將由超越现今人类并且可以自我进化的机器智能、或者其它形式的超级智能的出现所引发。由于其智能远超今天的人类,因此技术的发展会完全超乎全人类的理解能力,甚至无法预警其发生。 之所以被称为奇异点,因為它是一个临界点。当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临界点,它会对人类的事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直到它成为人类的共识。但当它最终来临的时候,也许仍会出人意料并且难以想象。就好比物理学上引力接近无穷大时产生的黑洞的物理属性一样,已经不在一般正常模型所能预测的范围之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技术奇异点 · 查看更多 »

查尔斯·戴维·阿利斯

查尔斯·戴维·阿利斯(英语:Charles David Allis,),美国生物学家,纽约市洛克菲勒大学教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查尔斯·戴维·阿利斯 · 查看更多 »

柳丁擱來亂角色列表

這裡介紹的是YouTube影片「柳丁擱來亂」裡面所出現的角色。.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柳丁擱來亂角色列表 · 查看更多 »

染色 (生物學)

染色是用于增强显微图像对比度的一项辅助技术。辅以不同类型的显微镜,染色和染料常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被用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可见度。染色常被用于观察大块组织(如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细胞群(如用于对不同类型血细胞进行分类)或孤立细胞中的细胞器。 在生物化学领域染色包含对底物加入具有選擇性(如对DNA,蛋白質,脂类,糖類等)的染劑以定性或定量分析特定化合物含量的步骤。在这一点上染色和荧光标记具有类似的用途。生物染色还被用于标记流式细胞计中的细胞,以及凝胶电泳中的蛋白质或核酸。 除生物组织之外,染色还被用于研究一些其它材料的形态,如半晶态聚合物的薄层结构及共聚合物的区域结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 (生物學) · 查看更多 »

染色体

-- 染色體(chromosome)是真核生物特有的構造,主要由雙股螺旋的脱氧核糖核酸和5种被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构成,是基因的主要載體。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其本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的组合(即核蛋白组成的),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 ,是遗传信息(基因)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如细胞质内的線粒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染色體互換

染色體互換(Chromosomal crossover)也稱互換,又譯染色體交換。是指兩條染色體在減數分裂第一前期進行配對時,部分的DNA發生交換。互換通常是某一染色體的一部分斷裂,並接到另一條染色體上。此過程所造成的結果,稱為遺傳重組。 最早描述並提出互換理論的科學家是托马斯·亨特·摩根,而最早確認互換物理基礎的人,則是巴巴拉·麥克林托克等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體互換 · 查看更多 »

染色质

染色質(Chromatin,或称核染質)是在細胞中發現的大分子復合物,由DNA,蛋白質和RNA組成。它也是構成染色體的結構。染色質的主要功能是1)將DNA包裝成更緊湊,更緻密的形狀; 2)增強DNA大分子以允許有絲分裂; 3)防止DNA損傷; 4)控制基因表達和DNA複製。 染色質的主要蛋白質組件是緻密DNA的組織蛋白。 染色質僅在真核細胞(具有確定的細胞核的細胞)中發現。 原核細胞具有不同的DNA組織(原核染色體等同物稱為拟核,並且位於類核區內)。真核細胞的核染質位在細胞核內;原核生物的則位於類核(nucleoid)當中。 儘管經過深入調查,但目前對染色質的結構了解甚少。 其結構取決於幾個因素。 整體結構取決於細胞週期的階段。 在間期,染色質在結構上是鬆散的,以允許獲得轉錄和復制DNA的RNA和DNA聚合酶。 間期染色質的局部結構取決於DNA上存在的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质 · 查看更多 »

染色质免疫沉淀

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简称为ChIP)被用来研究细胞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具体来说就是确定特定蛋白(如转录因子)是否结合特定基因组区域(如启动子或其它DNA结合位点)——可能定义顺反组。ChIP还被用来确定基因组上与组蛋白修饰相关的特定位点(即组蛋白修饰酶类的靶标)。 此方法的简要过程是:细胞裂解液里的蛋白和相关染色质暂时结合;染色质(DNA)-蛋白复合物被剪切,与所研究蛋白相关的DNA片断被选择性免疫沉淀;相关DNA片断被纯化,顺序被测定。一般认为这些DNA顺序在活体内与所研究蛋白结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质免疫沉淀 · 查看更多 »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

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uencing,简称为ChIP-seq)被用于分析蛋白质与DNA的交互作用。该技术将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与大规模并行DNA测序结合起来以鉴定与DNA相关蛋白的结合部位。其可被用于精确绘制任意目的蛋白在全基因组上的结合位点。在此之前,ChIP-on-chip是研究这些蛋白-DNA联系的最常用的技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 · 查看更多 »

探險活寶人物表

探險活寶角色表(Adventure Time )是收錄美國電視系列動畫探險活寶中登場次數多數人物之列表,原創潘得頓·沃德,卡通頻道委託製播。 臺灣播映配音版本聲音導演為夏治世,片頭曲及片尾曲的填詞則由配音總監張玉華負責。 (本條目中人物和每集名稱以英文原名和中文直接音譯為主,臺灣版本以括號附註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探險活寶人物表 · 查看更多 »

探針

探針可以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探針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恐龙木乃伊

恐龙木乃伊(dinosaurs mummy)是木乃伊化的恐龍屍體形成的化石。 自然的木乃伊化是在極端的自然環境下長久保存的屍體。一些屍體在極低溫、或酸性、或極乾旱、或鹽度極高的環境埋葬下, 可以自然長久保存。由於生物死後皮膚與肌肉通常會最先分解, 因此恐龙木乃伊化是极其少见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恐龙木乃伊 · 查看更多 »

恐懼症

恐懼症(phobia)是焦慮症的一種類型,此證的特徵為發病者對某些事物或情境,會產生持續性的恐懼與害怕。恐懼症的典型症狀是快速發作的懼怕現象,並持續超過六個月以上 -->。患者將竭盡全力避免懼怕情境發生,而患者的避免行為,往往大於實際遇到懼怕情境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懼怕之情境無可避免,患者將感受到強烈 -->。對於血液或受傷有恐懼症的患者,昏厥是可能發生的。廣場恐懼症與恐慌發作經常有所關聯。恐懼症患者通常對多種事物或情境都會產生懼怕。 恐懼症可大致分為特殊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及廣場恐懼症。特殊恐懼症的懼怕類型包含:動物類、自然環境類、血液或受傷類及特定情境類,最常見的懼怕類型如:蜘蛛恐懼症、和懼高症等,某些案例中,患者罹病是由懼怕事物的負面經驗所觸發 -->。社交恐懼症則常見於患者懼怕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判斷 -->。廣場恐懼症常見於患者懼怕有許多人的公共場合,擔心無法逃避或躲藏。 特殊恐懼症可由進行治療,且須治療至恐懼解除 -->;對於此類恐懼症,藥物療效不彰。社交恐懼症及廣場恐懼症則經常透過心理治療與藥物聯合治療。藥物的使用包括抗憂鬱藥、苯二氮䓬類藥物或β受體阻斷藥。 特殊恐懼症每年約影響西方國家 6~8%的人口,在亞洲、非洲跟拉丁美洲則每年約有2~4% 罹患特殊恐懼症,社交恐懼症約影響 7% 美國人及世界其他地區人口中的 0.5~2.5% -->,廣場恐懼症約影響 1.7% 的人。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兩倍 -->,典型發病年齡大約為 10~17 歲 -->,隨著年齡增長,患者比例下降,恐懼症患者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恐懼症 · 查看更多 »

恐怖替身

《恐怖替身》(Goliad)是《探險活寶》第四季第十集的名稱。在卡通頻道2012年5月28日播出。本集以小男孩阿寶和魔法狗老皮為主角。在這一集裡,泡泡糖公主開始擔心死後,並創造一個名為歌莉亞永生的獅身人面像成為她的繼任者。然而,事情出差錯,獅身人面像轉而抵抗泡泡糖。 "Goliad" marked the first time that Herpich boarded an episode that he developed on his own.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恐怖替身 · 查看更多 »

恩替卡韦

恩替卡韦(Entecavir,商品名Baraclude),为抗病毒药物中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该药物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複製和數量。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三個步驟,包括:鹼基啓動;基因體(mRNA)的逆轉複制;及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合成,都可以被恩替卡韋所抑制。本品適用於病毒複製活躍,血清轉氨酶ALT持續升高或肝臟組織學顯示有活動性病變的慢性成人乙型肝炎的治療。 恩替卡韦在5年的临床试验中还没有发现因不良反应需要停药的病例发生。但在一些特殊病人比如重症肝炎的一定要慎用,因为有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另外,在恩替卡韦的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在高于正常剂量4倍以上的实验动物中发生了肺部肿瘤,致癌性增加,但在人身上还没有发现有致癌现象,为此,美国FDA长达10年的致癌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服食該藥品需要使用前及使用後兩小時空肚,以免影響其藥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恩替卡韦 · 查看更多 »

恆星分子

恆星分子(Stellar molecules)是存在恆星內或周圍形成,並在恆星內或環繞在周圍的分子。這種結構可以在溫度很低,可以讓分子形成,否則這顆恆星的物質就被限制為只有原子(化學元素)形成氣體,或非常高溫的電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恆星分子 · 查看更多 »

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顧名思義是諾貝爾獎的戲仿,於每年10月初頒發,大約與諾貝爾獎得主名單宣布時間相近,主要表彰10種「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成就。科學幽默雜誌主編暨該獎項聯合贊助者馬克·亞伯拉罕評論2006年獎項時說:「該獎項意欲表揚不尋常、推崇想像,並激起人們對科學、醫學與科技的興趣。」所有獎項都是實際存在的成就 (除了1991年3項與1994年1項,肇因於錯誤的媒體報導)。 本列表列出自1991年起搞笑諾貝爾獎的得獎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杰奎琳·巴顿

杰奎琳·K·巴顿(英语:Jacqueline K. Barton,)是一位美国化学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杰奎琳·巴顿 · 查看更多 »

杰克·尼科尔森

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本名约翰·约瑟夫·尼科尔森(John Joseph Nicholson),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男演员、导演、制片人和编剧,被普遍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在他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杰克扮演过许许多多极具挑战性的角色,其中包括大量偏执甚至神经质之类有精神类病症的正/反面角色。他至今已经12次获得学院奖(俗稱奧斯卡獎)提名,是史上获提名最多的男演员,2013年9月4日,傳出退休消息。 杰克曾两次获学院奖最佳男主角奖,分别是因1975年的《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获第48届学院奖男主角奖和因1997年的《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又译《猫屎先生》/《爱在心头口难开》/《人生就是这样》)获第70届学院奖男主角奖。他还因为1983年的电影《爱的协议》(又译《母女情深》/《常在我心间》/《亲密关系》)获第56届学院奖男配角奖。由此他与丹尼尔·戴-刘易斯和沃尔特·布伦南一起,成为史上仅有的三位3次获学院奖肯定的男演员,这其中,丹尼尔是三次获男主角奖,沃尔特是三次获男配角奖,只有杰克是在两个奖项中都有获奖。杰克以扮演反面角色而闻名,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蝙蝠侠》中的小丑、《闪灵》("The Shining",又译《幻觉》/《鬼店》)中的杰克·托兰斯以及《无间行者》("the Departed",又译《美版无间道》/《神鬼无间》/《无间道风云》)中的弗兰克·科斯特罗。 杰克·尼科尔森至今已多达6次获金球奖,并于2001年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他与另一位著名男演员迈克尔·凯恩,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今日,在每一个年代(每十年为一个年代)均有获得学院奖提名的男演员。1994年,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得美国影艺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简称AFI)终身成就奖的男演员。他主演的电影中比较著名的有:《唐人街》、《》(又译《浪荡子》/《天涯浪客》)、《闪灵》、《飞越疯人院》、《蝙蝠侠》、《爱的协议》、《赤色分子》("reds",又译《烽火赤焰万里情》)、《尽善尽美》、《》(又译《最后行动》/《一触即发》/《特殊任务》)、《》(又译《过客》)、《狼人》(又译《妖之恋》)、《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又译《义海雄风》/《军官与魔鬼》)、《》(又译《白色死约》/《誓言》)、《无间行者》、《关于施密特》(又译《心的方向》/《薯唛先生》)和《爱是妥协》("Something's gotta give",又译《爱你在心眼难开》/《玩转男人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杰克·尼科尔森 · 查看更多 »

杰克·伦敦

約翰·格里菲斯·「傑克·倫敦」·錢尼(John Griffith "Jack London" Chaney,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美國20世纪著名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小说,讲述美国下层人民的生活故事。他的作品大都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因此有人认为他是宣扬社会主义的作家,也有人认为他是表现个人主义和民众哲学的自然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在全世界都广为流传,是最受華語读者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熱愛生命》、《海狼》、《铁蹄》等小说。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商业作家之一,因此被誉为商业作家的先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杰克·伦敦 · 查看更多 »

東京喵喵

| 《東京喵喵》(東京ミュウミュウ),是一部由-征-海未亞繪畫、吉田玲子構思故事的魔法少女漫畫,後來被電視動畫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東京喵喵 · 查看更多 »

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 杂环一概念与碳环相对,指的是成环的原子不仅包括碳,还包括氮、氧或硫等原子。简单的杂环环系从3到10員不等;可以是脂环(如四氢呋喃),也可以是芳环(如吡啶)。复杂的杂环系可以由2个或更多简单环并合而成(如吲哚)。 环中含有氮原子的化合物具有碱性。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都是杂环化合物,如维生素B1、组氨酸、DNA的含氮碱基(ATCG)等。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复杂的卟啉环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杂环化合物 · 查看更多 »

核小体改构复合体

核小体改构复合体(Nucleosome remodeling complex)是一类是具有DNA激活的ATP酶活性的复合体,它们通过重构核小体的组蛋白核心或改变DNA 链在核小体上的位置来增加启动子序列与转录因子的可接触性,从而激活基因转录。 另一类是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家族(HATs),可以对核心组蛋白N-端尾巴上的赖氨酸残基进行乙酰化修饰,以此调节基因转录。 category:水解酶 category:内在膜蛋白.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小体改构复合体 · 查看更多 »

核小體

核小體(Nucleosome,也译作核體或核仁小體等)是組成真核生物染色質(除精子染色質外)的基本單位。 核小体是由DNA與4對組織蛋白(共8個)组成的複合物,其中有H2A和H2B的二聚體兩組以及H3和H4的二聚體兩組。另外還有一種H1負責連結兩個核小體之間的DNA。 核小體假說是在1974年,由Don Olins、Ada Olins與羅傑·科恩伯格等人首次提出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小體 · 查看更多 »

核磁共振波谱法

--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 NMR spectroscopy 或 NMR ),又称核磁共振波谱,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测定分子结构的一种谱学技术。目前,核磁共振波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H(氢谱)和13C(碳谱)两类原子核的波谱。 人们可以从核磁共振波谱上获取很多信息,正如同红外光谱一样,核磁共振波谱也可以提供分子中化学官能团的数目和种类,但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提供许多红外光谱无法提供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对自然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不仅可以借助它来研究反应机理,还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供研究的核磁样品可为液体或固体。 波谱这一译名是科学家丁渝提出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磁共振波谱法 · 查看更多 »

核糖体

核糖体,旧称“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是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因为在某些场合“细胞器”一词也会被用于专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膜结构的亚细胞结构,而核糖体虽然已是一种公认的细胞器,却是没有被膜包裹、完全裸露的大分子,所以核糖体有时会被严格地定义为“无膜细胞器”(non-membranous organelles)。,由一大一小两个-zh-tw:次單元;zh-cn:亚基-结合形成,主要成分是相互缠绕的RNA(称为“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简称“rRNA”)和蛋白质(称为“核糖体蛋白质”,ribosomal protein,简称“RP”)。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能读取信使RNA核苷酸序列所包含的遗传信息,并使之转化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信息以合成蛋白质。在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地球上的两种具有细胞结构的主要生命形式,前者可细分为古菌、真细菌两类)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存在。一般而言,原核细胞只有一种核糖体,而真核细胞具有两种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细胞质核糖体不相同)。 核糖体在细胞中负责完成“中心法则”裡由RNA到蛋白质这一过程,此过程在生物学中被称为“翻译”。在进行翻译前,核糖体小次單元会先与从细胞核中转录得到的信使RNA(messenger RNA,简称“mRNA”)结合,再结合核糖体大次單元构成完整的核糖体之后,便可以利用细胞质基质中的转运RNA(transfer RNA,简称“tRNA”)运送的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当核糖体完成对一条mRNA单链的翻译后,大小--会再次分离。 英语中的“核糖体”(ribosome)一词是由“核糖核酸”(“ribo”)和希腊语词根“soma”(意为“体”)组合而成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体 · 查看更多 »

核糖体DNA

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是一种DNA序列,该序列用于rRNA编码。核糖体是蛋白质和rRNA分子的组合,翻译mRNA分子以产生蛋白质的组件。如该图所示,真核生物的rDNA包括一个单元段,一个操纵子,以及由、、、、、和束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rDNA的还有另一个基因,由5S rRNA基因编码,位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5S rDNA序列也存在于果蝇的串联重复序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体DNA · 查看更多 »

核糖體分型

核糖體分型是一種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區分相近的基因型,如不同種的細菌,比RFLP簡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體分型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簡稱RNA,是一類由核糖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聚合而成的線性大分子。自然界中的RNA通常是單鏈的,且RNA中最基本的四種鹼基爲A(腺嘌呤)、U(尿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通過轉錄後修飾,RNA可能會帶上(Ψ)這樣的稀有鹼基,相對的,與RNA同爲核酸的DNA通常是雙鏈分子,且含有的含氮鹼基爲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四種。 RNA有着多種多樣的功能,可在遺傳編碼、翻譯、調控、基因表達等過程中發揮作用。按RNA的功能,可將RNA分爲多種類型。比如,在細胞生物中,mRNA(信使RNA)爲遺傳信息的傳遞者,它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因爲mRNA有編碼蛋白質的能力,它又被稱爲編碼RNA。而其他沒有編碼蛋白質能力的RNA則被稱爲非編碼RNA(ncRNA)。它們或通過催化生化反應,或通過調控或參與基因表達過程發揮相應的生物學功能。比如,tRNA(轉運RNA)在翻譯過程中起轉運RNA的作用,rRNA(核糖體RNA)於翻譯過程中起催化肽鏈形成的作用,(小RNA)起到調控基因表達的作用。此外,RNA病毒甚至以RNA作爲它們的遺傳物質。 RNA通常由DNA通過轉錄生成。RNA在細胞中廣泛分佈,真核生物的細胞核、細胞質、粒線體中都有R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 查看更多 »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 (英文:Ribonucleotide reductase.(RNR), 別稱為 核糖核苷二磷酸還原酶) 他是一個酵素,功能為把核苷酸催化為脫氧核糖核苷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苷酸還原酶 · 查看更多 »

核鹼基

核鹼基(英語:Nucleobase)是指一類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在生物學上通常簡單地稱之鹼基(base)。是在DNA和RNA中,起配对作用的部分。核鹼基都是杂环化合物,其氮原子位于环上或取代氨基上,其中一部分(取代氨基,以及嘌呤环的1位氮、嘧啶环的3位氮)直接参與碱基配对。 常見的核鹼基共有5种:胞嘧啶(缩写C)、鸟嘌呤(G)、腺嘌呤(A)、胸腺嘧啶(T,通常為DNA专有)和尿嘧啶(U,通常為RNA专有)。腺嘌呤和鸟嘌呤属于嘌呤族(缩写作R),它们具有双环结构。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属于嘧啶族(Y),它们的环系是一个六元杂环。RNA中,尿嘧啶取代了胸腺嘧啶的位置。胸腺嘧啶比尿嘧啶多一个5位甲基,这个甲基增大了遗传的准确性。 核碱基通过糖苷键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的1位碳原子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叫核苷。核苷再与磷酸结合就形成核苷酸,磷酸基接在五碳糖的5位碳原子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鹼基 · 查看更多 »

核酸

核酸(nucleic acids)是一种通常位于细胞核内的大型生物分子,負責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核酸有兩大類,分別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核酸的单体结构为核苷酸。每一个核苷酸分子由三部分组成: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基。如果其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則為脱氧核糖核苷酸,此單體之聚合物是DNA。如果其五碳糖是核糖則為核糖核苷酸,此單體之聚合物是RNA。核苷酸也被称为核苷酸磷酸盐。 核酸是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其余为氨基酸/蛋白质,糖/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脂肪)。它们大量存在于所有活的东西,功能有编码,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 换句话说,信息通过核酸序列被传递。DNA分子含有生物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为双链分子,其中大多数是链状结构大分子,也有少部分呈环状结构,分子量一般都很大。RNA主要是负责DNA遗传信息的翻译和表达,为单链分子,分子量要比DNA小得多。 核酸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和病毒、噬菌体内,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对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现象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核酸是在1869年被科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发现。核酸实验研究构成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基因组和法医学,以及生物技术和制药行业的基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 · 查看更多 »

核酸序列

核酸序列(Nucleic acid sequence,亦称为核酸的一级结构)使用一串字母表示的真实的或者假设的携带基因信息的DNA分子的一级结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核鹼基,两个碱基形成一个碱基对,碱基对的配对规律是固定的,A-T,C-G。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形成一个密码子。一种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在DNA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碱基配对规律是十分关键的。 可能的字母只有A, C, G和T,分别代表组成DNA的四种核苷酸-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胸腺嘧啶。典型的他们无间隔的排列在一起,例如序列AAAGTCTGAC。任意长度大于4的一串核苷酸被称作一个序列。 关于它的生物功能,则依赖于上下文的序列,一个序列可能被正读,反读;包含编码 或者无编码。DNA序列也可能包含非編碼DNA。 核酸也具有二级结构和 。 一级结构有时被错误地称为一级序列。 相反,没有并行的二级或三级序列概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序列 · 查看更多 »

核酸二级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Nucleic acid secondary structure)是单个核酸聚合物内或两个聚合物之间的碱基对相互作用。它可以被表示为在核酸分子中配对的碱基的一个列表。 生物DNA的和RNA的二级结构往往有所不同:生物DNA主要以完全碱基配对的双螺旋的形式存在,而生物RNA是单链的,并且由于来自核糖中额外的羟基增加的形成氢键的能力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碱基配对相互作用。 在非生物学背景下,由于碱基对的模式最终决定了分子的整体结构,因此二级结构对于DNA纳米技术和DNA运算的核酸结构的至关重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二级结构 · 查看更多 »

核酸分子結構

《核酸的分子結構:去氧核糖核酸之構造》(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是沃森與克里克共同發表的一篇論文,该論文被刊登于1953年4月25日出版的第171期《自然》杂志,并首次描述了发现DNA的双螺旋結構的过程。此發現對生物學,尤其对遺傳學產生重大影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分子結構 · 查看更多 »

核酸热力学

核酸熱力學是指溫度影響雙鏈DNA(dsDNA)的核酸結構。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又稱DNA融化(DNA melting)是DNA雙螺旋解開成為兩條單股長鏈的過程。在過程中,使兩股長鏈上的鹼基相連的氫鍵會斷裂。 DNA的變性可以是溫度升高而產生的作用,也可能是其他化學物質如尿素的誘導。使DNA解開的融化溫度(Tm)是依DNA鏈的長度,以及特定核苷酸序列的組成形式而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热力学 · 查看更多 »

核酸結構

核酸結構(Nucleic acid structure)是指如DNA与RNA的核酸。从化学角度上讲,DNA与RNA是非常相似的。DNA与RNA的结构常分为四个不同水平: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 能夠直接計算出DNA機械性質的實驗技術相對較新,且要在溶液中進行高解析度觀察也較困難,不過科學家仍然解出了許多關於DNA機械性質的數據。關於DNA機械性質的研究,包括不同型態的DNA雙螺旋、DNA超螺旋、非螺旋型態、鹼基配對鍵結、熔點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結構 · 查看更多 »

核酸酶

核酸酶(nuclease)是以核酸为底物,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的一类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酶 · 查看更多 »

核酸酶保护分析

核酸酶保护分析(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亦称为核糖核酸酶保护测定)是一项用于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的实验室技术,可用以从细胞中提取出来混杂的RNA样本中鉴定出单独的RNA。此技术可以在即使总浓度很低的情况下鉴定一种或多种已知序列的RNA分子。被提取出来的RNA首先与反义RNA或DNA探针相混合,探针是与被研究的序列相互补的,接下来互补链相互杂交以形成双链RNA(或DNA-RNA杂交分子)。此混合物接下来接触核糖核酸酶,这种酶特异性地切割仅为单链的RNA,但对双链RNA来说没有作用。当反应进行完全时,易受影响的RNA区域被降解为非常短的低聚物或单个核苷酸;存留下来的RNA片段是与之前所加进的反义链相互补的RNA,因此包含目的序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酶保护分析 · 查看更多 »

核酸方法

核酸技术是用来研究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技术。;纯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方法 · 查看更多 »

核苷

核苷(英語:Nucleoside)是一類醣甘胺(glycosylamine)分子,組成物是鹼基加上環狀核糖或去氧核糖。例如胞苷、尿苷、腺苷、鳥苷與胸腺苷,這些核苷加上一個磷酸基团就是核苷酸,為DNA與RNA的組成單位。 核苷酸的結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苷 · 查看更多 »

核苷三磷酸

核苷三磷酸(英語:Nucleoside triphosphate;NTP)是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中含有與三個磷酸基團結合的核苷的分子。因此它是一種類型的核苷酸。核苷三磷酸是生命必需的,因為它們提供了核酸(DNA和RNA)的結構單元,並且在細胞代謝和調節中具有許多其它作用。核苷三磷酸通常提供能量和用於磷酸化的磷酸基團。 自然界常見的型態包括腺苷三磷酸(ATP)、鳥苷三磷酸(GTP)、胞苷三磷酸(CTP)、胸腺苷三磷酸(TTP)以及尿苷三磷酸(UTP)等。這些分子中包含一個核糖,若是將核糖替換成去氧核糖,那麼會使核苷三磷酸變成去氧核苷三磷酸,寫成dNTP,如去氧腺苷三磷酸(dATP)、去氧鳥苷三磷酸(dGTP)等。 除了(d)ATP,(d)GTP,(d)CTP,(d)TTP和(d)UTP外,還存在其它較少豐度的NTP,例如核苷酸代謝的中間體, 。罕見的NTP的一個例子是一些NTP的互變異構形式。它們可以在DNA複製期間引起錯配鹼基配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苷三磷酸 · 查看更多 »

核苷酸

核苷酸(Nucleotide)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由一個含氮鹼基作為核心,加上一個五碳糖和一個或者多个磷酸基團組成。含氮碱基有五种可能,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者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單體),五碳糖为核糖者称为核糖核苷酸(RNA的單體)。 根据构成核酸的核苷酸数量分为寡核苷酸(少于或等于15个核苷酸)和多核苷酸(15个核苷酸以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苷酸 · 查看更多 »

格瑞利·豪斯

侯國基(Gregory House,1959年6月11日出生)是美國醫務電視連續劇《怪醫豪斯》(House)的虛構角色,為該劇的主角,由曉·萊利飾演。 他是一個醫學天才,擔普林斯頓綜合醫院的診斷醫學部主任,專攻腎臟病與傳染病,右腿的血管瘤使豪斯失去部分肌肉,必須倚賴柺杖行走,常需依賴止痛藥等來解除疼痛,怪里怪氣的豪斯醫生對自己的醫療觀念異於常人,跳脫傳統思考與不受拘束,討厭臨床診斷治療,為的是避免聽信病人的謊言,憑著獨特作風成功治癒病人並贏得同業尊敬。抽絲剝繭的方式診斷疑難雜症,堪稱醫界的福爾摩斯 。 格瑞利·豪斯被TVOverMind.com連續十年挑選為頂尖電視人物。 《娛樂周刊》報導過去20年內最偉大的人物清單中,格瑞利·豪斯為第84名。 於2011年,他是社交媒體網站Facebook上最廣泛討論的虛構人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格瑞利·豪斯 · 查看更多 »

格里菲斯實驗

格里菲斯實驗(Griffith's experiment),又稱格里菲斯轉型實驗,是由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Frederick Griffith)在1928年利用肺炎鏈球菌與老鼠所進行的一系列生物學實驗。實驗結果顯示,細菌的遺傳訊息,會因為轉型(或稱轉化)作用而發生改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格里菲斯實驗 · 查看更多 »

格雷伊獵犬

格雷伊獵犬(Greyhound),又稱「靈𤟥」(靈緹)、「格力」,是一種用在狩獵和競速的狗,牠是陸上速度僅次於獵豹的哺乳類動物之一,該犬種具備強健的四肢、深厚的胸肌和流線的體形,使牠的運動速度可高達72公里/小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格雷伊獵犬 · 查看更多 »

桫欏屬

桫欏屬(学名:Cyathea)是一屬蕨類。它們大部份都是陸生的,有著單一高大的莖。較少部份的樹幹有分枝。很多物種有纖維性的根。它們有超過470個物種,都是泛熱帶分佈的。它們可以在熱帶雨林至溫帶樹林生長。 桫欏屬的學名是由古希臘文的「小杯」而來,意指它們葉底的杯狀芽胞囊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桫欏屬 · 查看更多 »

桑給巴爾豹

桑給巴爾豹(學名:Panthera pardus adersi),是一个分布在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群島的主岛温古贾岛上、可能已经灭绝的非洲豹的種群,过去曾被当作豹在该岛的特有亚种。直到1996年以后,分子遗传学的分析显示,桑给巴尔豹的与非洲大陆其它豹种群的DNA并无显著差异,因而其亚种地位无效,被归类为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 。 20世纪,人类与桑给巴尔豹之间的冲突日益增长,导致人类将这一物种妖魔化,并决心将其消灭。1990年代末,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断定桑给巴尔豹的长期生存前景十分渺茫,对其进行保护的工作也因此搁浅。.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桑給巴爾豹 · 查看更多 »

桑格测序

双脱氧链终止法(dideoxy chain-termination method),又称桑格法(Sanger method),为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DNA分析,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77年发明。双脱氧链终止法与化学降解法以及其衍生方法统称为第一代DNA测序技术,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所使用主要测序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桑格测序 · 查看更多 »

梦幻

夢幻(ミュウ,Mew),為種寶可夢中的一種,最先出現於精靈寶可夢第一世代中第一世代就是指自精靈寶可夢紅、綠版開始出現的寶可夢,全國圖鑑編號1~151,是該世代的寶可夢圖鑑之中的最後一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梦幻 · 查看更多 »

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门(學名:Echinodermata)是动物界的一门。这个门从寒武纪出现,总共有20000多种类,现生种约5000余种。除现生5纲外,另有15纲之多,皆為海生動物,無陸生或淡水種類。常見的海膽、海參與海星皆屬於此門。 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牠们的原肠胚孔形成肛门,而口部是后来形成的。牠们有特殊的五体对称步管结构。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发达,是由腸體腔(enterocoele)发育形成。 由於棘皮动物在胚胎形成方式及DNA序列上與脊索动物相似,被認為是包括人在内的脊索动物的近亲。 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是和,用於移動、攝食及呼吸,也是一種感覺器官。 刚出生的棘皮动物是两边對稱的。成长期间,左边增大而右邊縮小,直到右边被完全吸收了,然后这一边长成五倍辐形对称形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棘皮动物 · 查看更多 »

植物病理學

植物病理學,是对于引起植物疾病的病原体(感染性微生物)和环境条件(生理因素)的科学研究 。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病毒样生物,植原体,原生动物,线虫和寄生植物。不包括体外寄生虫像昆虫,螨类,脊椎动物,或其他害虫,会通过消费植物组织而影响植物健康。植物病理學主要認識並了解植物生病的原因,對人類社會與經濟之關係,病原菌的鉴定,生理和生態特性、疾病的病因、疾病的周期、寄生性、致病性、、病害防治、病害系统遗传学、和植物病害管理等等的研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植物病理學 · 查看更多 »

植物標本館

植物標本館是一個收集保存植物標本的地方,這些標本通常是乾製、壓製的腊葉標本,第525-526頁。。 標本可存放在不同的建築物,不僅是科學研究所,而是任何可用作研究這些標本的地方。一個植物標本室的標本,經常被用來作為植物分類學的參考材料,當中包括一些模式標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植物標本館 · 查看更多 »

機動戰士GUNDAM 00世界觀及設定

本條目介紹動畫《機動戰士GUNDAM 00》及其外傳中出現的名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機動戰士GUNDAM 00世界觀及設定 · 查看更多 »

檢驗醫學

检验医学,又称为实验室医学、化验、医学检验,主要是利用實驗室的各項工具,協助預防醫學中對健康狀態及生理功能的評估,臨床醫學中疾病的診斷、評估、治療及追蹤等。檢驗醫學也是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本身的發展與應用,均為醫學的進步帶來極大的貢獻與實證。 檢驗醫學所涵盖的範圍極為廣泛,如血液檢查、血清學檢查、各種體液的顯微鏡檢查、生化檢查、免疫學檢查、微生物學檢查(含致病性的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細菌、寄生蟲等)、細胞學檢查、各種組織及器官的病理學檢查,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包括各種生理功能的檢查(如腦波檢查、各種神經功能檢查、肌電圖、心電圖、聽力檢查等等),且其內容與應用的發展極其迅速。 因在診斷上所需的各種檢驗越來越多且又複雜,致使檢驗醫學逐漸成為一門專業,現今主要負責檢驗醫學的專業醫事人員為醫檢師,台灣大專院校的醫學院中則設有醫技系,以培育醫檢專業人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檢驗醫學 · 查看更多 »

檸檬酸合成酶

檸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ase,)几乎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并且是催化三羧酸循环第一步的一个限速酶。此酶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但它是由細胞核DNA而非线粒体DNA編碼而成;細胞質核醣體合成後,運輸到線粒體基質中。 乙酰辅酶A + 草酰乙酸 + H2O → 柠檬酸 + 辅酶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檸檬酸合成酶 · 查看更多 »

母親

母親簡稱母,或稱媽媽,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的女性的稱呼。母親和子女是重要的直系親屬關係之一,通常具有親密關係。 一般指生育小孩的女人(即生母);但在有些狀況下,僅養育小孩,或再婚配偶、結誼長輩,或是僅提供卵子讓精子與之結合(例如捐卵等),但並未親自生育小孩的女人也可如此稱呼。.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母親 · 查看更多 »

毬藻

毬藻,或作球藻、綠球藻。是一種淡水性的綠藻,只分布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少數幾個湖中。細絲狀的個體在某些情況下會形成綠色球狀集合體,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綠色的毛線球,大小從直徑1公分到30公分都有。球狀的集合體目前只在日本、冰島和愛沙尼亞被發現。.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毬藻 · 查看更多 »

比利猿

比利猿(英語:Bili Ape),又稱邦多神秘猿(Bondo Mystery Ape),是一種生活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比利森林(Bili Forest)里的一种大型灵长类猿類动物或另一種傳說生物。 “这种猿类像大猩猩一样生活在地面上,但是又具有类似黑猩猩的食谱和特征。”《国家地理雜誌》的一位记者说。 用无核DNA做的初步基因测试表明,这种猿类和黑猩猩的Pan troglodytes schweinfurthii亚种关系很近。但是它们的行为和大猩猩又很像,这让世界各地的灵长类专家都十分好奇,因为这种猿类兼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某些特点,人们对于这种猿类的分类仍有疑问及爭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比利猿 · 查看更多 »

比较基因组学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基于基因组图谱和测序技术,对已知的基因特征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制和不同物种親緣關係的生物学研究。基因组的特征可包括的DNA序列,基因,基因顺序,调控序列,和其它的基因组结构标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比较基因组学 · 查看更多 »

毛島蜜雀

毛島蜜雀(Melamprosops phaeosoma)是夏威夷一種極危的管舌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毛島蜜雀 · 查看更多 »

氟乙烯

氟乙烯(Vinyl fluoride)是一种分子式为C2H3F的脂肪族不饱和氟代烃。.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氟乙烯 · 查看更多 »

氢键

氫鍵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種,是一种永久偶极之间的作用力,氢键发生在已经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键结合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原子之间(X-H…Y),通常发生氢键作用的氢原子两边的原子(X、Y)都是电负性较强的原子。氢键既可以是分子间氢键,也可以是分子内的。其键能最大约为200kJ/mol,一般为5-30kJ/mol,比一般的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键能要小,但强于静电引力。 氢键对于生物高分子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二、三和四级结构得以稳定的部分原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氢键 · 查看更多 »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氧 · 查看更多 »

氧化应激

氧化逆境(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为机体活性氧成分与抗氧化系统之间平衡失调引起的一系列适应性的反应。干擾細胞正常的氧化還原狀態,會製造出過氧化物與自由基導致毒性作用,因此損害細胞的蛋白質、脂類和DNA。源自氧化代謝的氧化壓力,會導致基底損害以及DNA鏈斷裂。 發生在人類的氧化壓力,被認為是造成亞斯伯格症候群、自閉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動脈粥樣硬化、心臟衰竭及癌症等的成因。然而活性氧也有它的益處,免疫系統可利用活性氧攻擊並殺死病原。短期的氧化壓力在防止老化上,也提供了重要的步驟,稱做毒物興奮效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氧化应激 · 查看更多 »

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縮寫作 OXPHOS)是细胞的一种代谢途径,该过程在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内膜或原核生物的细胞膜上发生,使用其中的酶及氧化各类营养素所释放的能量来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虽然地球上的生物消耗的能源物质范围极广,为合成代谢直接提供能量的分子却几乎都是ATP。几乎所有的好氧性生物都以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为制造ATP的主要过程。该途径如此普遍的原因可能是:与其他的代谢途径,特别是糖酵解之类的无氧发酵途径相比,它能更高效地释放能量。 氧化磷酸化期间,电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从电子供体转移到电子受体,例如氧。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在真核生物中,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系列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的参与下完成,而在原核生物中,这些蛋白质存在于细胞膜间隙中。这一串蛋白质称为电子传递链。真核生物包含五种主要的蛋白质复合体,而原核生物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酶,以便利用各种电子供体和受体。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质子被电子流过电子传递链所释放的能量泵出线粒体内膜。这会以pH梯度和跨膜电势差的形式产生势能。储存的能量通过让质子顺梯度跨膜内流,由称为ATP合酶的大型酶所使用;这个过程称为化学渗透。这种酶在磷酸化反应过程中就像一台机械马达,酶的一部分在质子流的驱动下不停旋转,将二磷酸腺苷(ADP)合成为三磷酸腺苷。 虽然氧化磷酸化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却会产生活性氧如超氧化物和过氧化氢,使自由基扩散开来,破坏细胞及造成病变,还有可能导致老化。该代谢途径中的酶也是许多药物和毒物所抑制的目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氧化磷酸化 · 查看更多 »

氮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N;原子序数是7。在自然界中氮单质最普遍的形态是氮气,这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无臭的雙原子气体分子,由于化学性质稳定而不容易发生化學反应。氮气是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佔總體積的78.09%。1772年在苏格兰爱丁堡,由丹尼尔·卢瑟福分離空氣後发现。氮属于氮族元素中的一种。 氮是宇宙中常見的元素,在銀河系及太陽系的豐度排第七名。其生成的原因推測是由於超新星中碳和氫產生的核融合。由於氮元素及其和氫、氧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都极易揮發,因此在內太陽系中的類地行星中氮元素較不常見。不過和地球一样,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大氣層中,气态的氮及其化合物很常见。 很多工业上很重要的化合物(比如氨、硝酸、用作推进剂或炸药的有机硝酸盐以及氰化物)都含有氮原子。氮原子之间具有非常牢固的化学键,无论是在工业中或是在生物体內,将转化为有用的含氮化合物都是很不容易的。相应的,当含氮化合物燃烧,爆炸或分解时会产生氮气,并通常可以释放大量有用的能量。合成产生的氨和硝酸盐是关键的工业化肥料,而硝酸盐肥料是引起水系统富营养化的关键污染物。 含氮化合物除了作为肥料和能量储存的功用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用途。氮是克維拉纤维和氰基丙烯酸酯强力胶水等多种材料的组成部分。在各种药学药品的大类中(包括抗生素)都含有氮元素。许多药物都是天然含氮信号分子的类似物或前体药物。比如,有机硝酸盐硝酸甘油和硝普钠在体内代谢产生一氧化氮以控制血压。植物中的生物鹼(经常是防卫性化合物)根据定义是含有氮的,许多知名的含氮药物(比如咖啡因和吗啡)是生物碱或是合成的天然产物类似物,像许多植物生物碱一样用作于动物体内的神经传导物质的接收器上(例如合成苯丙胺)。 氮主要存在于所有的有机体的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和核酸(DNA和RNA)之中。人类身体中的3%的重量都是氮元素构成的,其含量仅次于氧元素、碳元素和氢元素。氮循环是指氮元素从空气进入生物圈和有机化合物中然后再返回大气的转移过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氮 · 查看更多 »

氮循环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氮循环 · 查看更多 »

氮芥类

氮芥类物质(Nitrogen mustards)是一类结构与芥子气相似的细胞毒化疗药物,属于非选择性烷化剂的一种。 虽然主要应用于临床,早期的氮芥类物质也能像芥子气一样用作化学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许多国家都有着氮芥的库存,但后来并未投入使用。他们与芥子气同属于毒性强烈且持久的糜烂性毒剂。因此,这些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氮芥类现已属于被淘汰的毒剂。 氮芥类中毒性最强的为HN3(三氯三乙胺)。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晶体,稳定性高于HN3本身,因此军方贮存或实验室制备的多为盐酸盐,使用时用NaOH处理并蒸馏即可得到纯净的HN3;此外因其极难水解,亦可用于食物与水源的染毒。.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氮芥类 · 查看更多 »

水稻基因組

水稻基因組(英語:Rice genome)是水稻(Oryza sativa)的基因組。共組成12個染色體。大約含有4億3千萬個DNA鹼基對(以氫鍵相結合的兩個含氮鹼基),其中的一些鹼基對,組成了約38000個基因,這個數字約是人類基因--數目的1.7倍。 來自11個國家的團隊,在國際水稻基因組定序計劃中調查水稻與一些栽培亞種的基因組DNA序列,在2005年8月發表了初步的結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水稻基因組 · 查看更多 »

江國慶案

江國慶案(又稱江國慶冤殺案、江國慶命案、江國慶冤獄案、912冤殺案)是發生在中華民國的一椿刑求逼供之冤案,起因為1996年9月12日位處臺北市大安區的空軍作戰司令部營區內五歲謝姓女童遭到姦殺身亡的案件,軍方組成了「0912專案小組」,將被認定涉案的江國慶於1997年8月13日執行槍決,被槍決時年僅21歲。 由於本案是由不具司法警察身分之空軍總司令部政四處的反情報隊違法偵辦,且追求破案績效而使用非法手段刑求逼供施壓而導致冤枉判死。國賠逾億,此案被視為台灣的重大人權事件之指標,並引發廢除死刑的討論。該案2013年曾被電視劇廉政英雄改編的單元題材。 在2011年1月28日,由台北地檢署傳喚相關涉案人許榮洲到案說明,經由檢察官訊問後,許榮洲坦承犯下空軍女童性侵命案。結果,軍方刑求,檢察官刑求,謝姓女童命案的真兇仍逍遙法外,倒是冤案接連兩次。.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江國慶案 · 查看更多 »

汞中毒

水銀中毒或稱汞中毒(Mercury poisoning),是接觸汞所導致的一種中毒現象,而大部分致毒的汞化合物都是有機化合物。 在常温常壓下,汞傾向和氧結合成氧化汞。若汞遭不當擾拌或棄置時,將形成微小的汞珠,大幅增加其表面積的暴露程度,而造成危險。 在高沸點的室温環境下,飽和的汞蒸氣濃度是正常汞中毒水平的好幾倍。隨著温度上升,危險程度更增加。 藉由礦物質存積和大氣的累積,分水嶺地形最有可能含有高含量的汞。當地表潮濕時,植物吸收該汞,而待乾燥時釋出。不同植物和煤礦層含有不同等級的汞含量,而蕈類也能從土壤中吸收汞。 人類活動,如農業肥料和工業的廢水處理,是從土壤直接地釋放水銀离子。當表面水域的酸鹼值是在5到7之間,水銀的集中度較高。這是因為水銀在那樣情況下的活動力較高。 微生物能將浮在水面的汞轉換成甲基汞,而該物質易被大部分水生生物吸收。甲基汞以其造神經受損出名,而魚類是主要從水中吸收甲基汞的生物。甲基汞儲積在魚中,進而入侵到整個食物鏈內。進食這些魚的動物,歷經長期吸收汞所導致的中毒現象,包括了生殖能力退化,消化系統損壞,胃崩解,DNA異變,和腎敗壞。.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汞中毒 · 查看更多 »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是指漢帝國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的关系。 虽然汉朝和罗马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但是两大帝国之间依然有小幅度的接触,不过,贵霜帝国等一些国家在地理上阻隔了汉朝和罗马之间的交流,这导致了两国对对方的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 97年(永元九年),东汉名将班超曾經试图派遣甘英由陆路出使罗马,但是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有成功抵达罗马。汉朝的史书中也记载了罗马皇帝安敦宁·毕尤曾經派遣使者出访汉朝,他的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曾經派遣过使者,并于166年(延熹九年)登陆汉朝日南郡后前往洛阳。Pulleybank (1999), p. 78 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汉朝出口精美的丝绸到罗马,而罗马则出口玻璃器皿和高品质的衣服布料到汉朝。 在古典時期的文獻中,塞里斯這個拉丁名詞意思浮移不定,而且可以涵蓋自印度、中亞以至中國的亞洲人,導致西方對古中國的辨識出現嚴重的扭曲。Schoff (1915), p. 237在中國的紀錄中,羅馬帝國被命名為大秦,即甘英所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明顯地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另一個中国一样位於世界的另一端。“秦”最初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范围以外比较落后的西方诸侯国,其文化、经济和修养都比周边山戎,犬戎、狄人高。漢學家蒲立本認為「需要強調的是,在最初,『大秦』這中國概念乃受到對西方的古代虛構想像而被混淆」。公元96年—192年为罗马治世,又叫作五贤帝时期或五贤帝时代,即罗马帝国的顶峰时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医学奖

沃尔夫医学奖(英语:Wolf Prize in Medicine),即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英语:Wolf Foundation)颁授沃尔夫奖之一,奖励那些在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目前华人得主仅有钱永健(2004年),許多得主也是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沃尔夫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沃爾夫農業獎

沃爾夫農業獎(Wolf Prize in Agriculture)是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每年一次(雖然有些年度並無獲獎者)授予在生物醫學、食品科學、農業相關研究領域人士有傑出表現的一個獎項,是沃爾夫獎六個獎項之一,自1978年以來開始頒發。沃爾夫農業獎是農業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雖然有時候和世界糧食獎有所重疊,但此獎仍被認為相當於“農業諾貝爾獎”。直到2013年為止,楊祥發為為唯一一位臺灣得主,另一位華人得主是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籍的袁隆平 (曾經是中華民國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沃爾夫農業獎 · 查看更多 »

沃森與克里克

沃森與克里克是詹姆斯·杜威·沃森與佛朗西斯·克里克二人的合稱。他們在1950年代以羅莎林·富蘭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衍射图谱为基础,一起發現DNA分子的結構,因此項成就在1962年與摩里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們的研究成果也奠定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礎。.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沃森與克里克 · 查看更多 »

沈鴻霖案

沈鴻霖案是台灣的刑事案件,沈鴻麟與黃啟雄及黃錫任被控告於民國78年9月15日時,在彰化先姦後殺兩名工廠女工,兩位黃姓嫌犯已經伏法,沈被判死刑,不過冤獄平反協會認為此案例的審理跟證據都存有重大瑕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沈鴻霖案 · 查看更多 »

沉睡殺人魔

沉睡殺人魔(Grim Sleeper)是一位美國連環殺手的綽號Christine Pelisek,, LA Weekly, August 28, 2008, SkyNews Report ,他曾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至少犯下10起謀殺和1起企圖謀殺案。因為他似乎從1988年到2002年間未犯下罪行,因此被稱為沉睡殺人魔 。2010年7月,富蘭克林(Lonnie David Franklin Jr.)被捕,經過多次拖延,他的審判始於2016年2月。2016年5月5日,陪審團判定他殺害9名女性和1名少女。2016年6月6日,陪審團推薦死刑判決。2016年8月10日,洛杉磯高等法院判決死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沉睡殺人魔 · 查看更多 »

波多黎各鸚鵡

波多黎各鸚鵡(学名:Amazona vittata),又名波多黎各亞馬遜鸚鵡或波多黎各亞馬遜鸚哥,是波多黎各特有的一種鸚鵡。牠們長28-30厘米,主要呈綠色,前額紅色,眼圈白色。其下有兩個亞種,但已滅絕的庫萊布拉綠鸚鵡的獨特性卻受到質疑。牠們的最近親据信是古巴鸚鵡及白眶亞馬遜鸚鵡。 波多黎各鸚鵡3-4歲就會達至性成熟。牠們每年會繁殖一次。雌鳥生蛋後就會留在巢中孵蛋,直至孵化出雛鳥。雛鳥由雙親餵養,60-65日大就會換羽。牠們主要吃花朵、果實、葉子、樹皮及花蜜。 波多黎各鸚鵡是波多黎各唯一的特有種,且被列為極危。牠們的數量於19世紀至20世紀間因失去原有的棲息地而大幅下降。牠們已從維埃克斯(Vieques)及莫娜島(Mona Island)上完全消失。於1968年開始展開了保育計劃,免得牠們滅絕。於2006年,估計其野外數量有34-40隻及飼養的143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波多黎各鸚鵡 · 查看更多 »

法国王冠珠宝

法国王冠珠宝是法国的国王和王后曾经佩戴过的各式各样的象征皇权的王冠,珠宝球,头冠和首饰。这一系列的珠宝最终被分散,大部分都在1885年被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卖出。剩下来的法国王冠珠宝主要是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并且用玻璃装饰的王冠。它们现在在法国最高级的博物馆,也是以前的王宫,卢浮宫,展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法国王冠珠宝 · 查看更多 »

泛基因组

泛基因组是为描述细菌基因组而提出的概念,指同一细菌物种所有基因的集合认定为一个细菌物种的基因组,而不单纯以某个菌株为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泛基因组的英文是Pan-genome, Pan- 来自希腊语词汇 παν,意思是"全部的"。在1987年,提出的鉴定细菌物种的概念是大于70%的DNA相关联,并具有相同的表型性状则认为两个菌株为一个物种。但是随着对大量细菌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这种概念区分方法变得模糊、不确定——测定同一物种的不同菌株,常会有新的基因出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泛基因组 · 查看更多 »

洞熊

洞熊,學名Ursus spelaeus,是一種於更新世生存在歐洲的熊,於120萬年和其他的熊類分支,在約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洞熊高達10英呎,重達1600磅以上,比現今的棕熊還要大上許多,但並不像今天的熊一樣具有爬樹的能力。 很多在歐洲發現有洞熊的洞穴都正在展覽,例如德國海默及伊瑟隆。在羅馬尼亞的一個洞穴中,於1983年就發現了140頭洞熊。 洞熊除了比棕熊大約30%外,牠的前額亦較為斜。牠是雜食性的,主要吃草及漿果,有時吃蜜糖。夏天時,牠們更只以植物為食。故此牠們並不像體重相近的短面熊般是肉食性的。 在沃姆冰期末的氣候改變,同時大大改變了植物群。但是這段時期比第一次冰河時期完結要早得多,洞熊的滅絕可能是由人類造成的。洞熊在舊石器時代初期被嚴重獵殺,但這都不能令牠們瀕危。因在末次冰期森林的減少,洞熊同到很大影響。寒冷的草原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予牠們,最終令牠們消失。 在一些寺廟及祭壇上發現有像洞熊的雕刻,故有懷疑一些史前歐洲人會崇拜洞熊。珍·奧爾(Jean M. Auel)的小說《愛拉與穴熊族》就描述了這種崇拜。 於200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學家就成功發現及解讀一頭生存於42000-44000年前洞熊的DNA。他們使用為人類基因組計劃開發的電腦技術,從洞熊的牙齒中抽取其基因組。科學家直接排列洞熊的DNA序列,已經能重整21個洞熊的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洞熊 · 查看更多 »

洞鬣狗

洞鬣狗(学名:Crocuta crocuta spelaea)是斑鬣狗已滅絕的一個亞種,分佈於歐亞大陸,由中國北部至西班牙及不列顛群島。雖然洞鬣狗最初因前後肢的不同而被描述成獨立的物種,但基因分析顯示洞鬣狗與斑鬣狗並沒有DNA的明顯分別。除了洞鬣狗的化石外,一些石洞壁畫亦有發現洞鬣狗。洞鬣狗於約2萬至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滅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洞鬣狗 · 查看更多 »

活化 (生物)

活化(Competence)又稱為感受态,是一個在微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裡很常見的名詞,用來指一種能令細胞有能力從細胞以外的環境接納DNA的方法。無論是在自然條件下發生,或者在實驗室中藉由人造,一個細菌細胞的基因有指定的能力可以接受外來之DNA。本文主要涉及在細菌中自然感受态的能力。被活化了的細胞一般被稱為感受态細胞(Competent cell)。 令細胞活化,可以從自然活化及誘導活化兩方面入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活化 (生物) · 查看更多 »

洛克人X8

洛克人X8(日文:ロックマンX8,英文: Mega Man X8 )是電視遊戲洛克人X系列主軸故事的第八集。於2005年3月10日由CAPCOM在日本發售的PS2動作遊戲,PC日文版由SOURCENEXT代理發行,PS2版與PC版同一天上市。台灣是由美商藝電代理發行PS2版與PC版,PS2的版本與日文版相同,而PC版是國際中文版。 國際中文版可以更換發音,有英日兩種可供選擇,但是遊戲的翻譯不會因為發音的更改而跟著改變,遊戲的翻譯以日文版為主,只有工作人員名單會跟著發音改變,英文配音的工作名單外,大致雷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洛克人X8 · 查看更多 »

洛克菲勒大學

洛克菲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大學,主要專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位於紐約曼哈頓,前身為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Rockefeller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於1901年由石油巨人约翰·D·洛克菲勒創立,1965年改為現名。 許多生物医学領域的重大突破皆是在該校誕生。如確認DNA為遺傳現象的基礎,發現血型,發現病毒導致癌症的情況,並開發了現代細胞生物學。迄今有36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與該校有密切關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洛克菲勒大學 · 查看更多 »

消化作用

消化作用是指將食物(大分子)分解成足夠小的水溶性分子(小分子),可以溶解在血漿,讓身體能夠吸收利用的過程。有些生物體會透過小腸吸收小分子,帶到血液系統中。消化作用是生物异化作用(分解代謝)的一環,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首先藉由機械性的作用(機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將食物碎裂成小裂片,其次是化學性的作用(化學消化,chemical digestion),經由酵素的催化,將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單體。而無法消化的殘渣則會再排出體外。 大多數食物中所含的有機物包括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由於這些大分子聚合物無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而且動物需要用單體來合成自身身體所需的聚合物,因此動物需要藉由消化作用將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成單體。例如將蛋白質分解為胺基酸,多醣及雙醣分解為單醣,脂肪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消化作用 · 查看更多 »

消化性潰瘍疾病和幽門螺桿菌發現年表

消化性潰瘍疾病和幽門螺桿菌發現年表列出了消化性潰瘍和幽門螺桿菌研究歷史中的重大事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於2005年因為發現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的最初成因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適合在胃部等酸性環境生長的細菌。此項研究發表前的過往30年,一般認為消化性潰瘍是由過多胃酸造成的;因為他們的研究成果,現在和幽門螺桿菌有關的消化性潰瘍已改用抗生素消除感染。以往採用的胃酸控制療法也能獲得部分成效,這是因為抑制胃液的酸度將使胃內不再適合幽門螺桿菌生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消化性潰瘍疾病和幽門螺桿菌發現年表 · 查看更多 »

混合淋巴反应

混合淋巴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简称MLR),也称作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常用于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以测定受体和供体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抗原)相容的程度。由于MLC中淋巴细胞接受同种异型抗原的刺激而发生活化、增殖,产生种类众多的细胞因子,促进NK、LAK和CTL等杀伤细胞的分化,因此又是免疫调节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模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混合淋巴反应 · 查看更多 »

渡鴉

渡鴉(學名:Corvus corax)是一種全身黑色的大型雀形目鴉屬鳥類,俗称为胖头鸟。分佈於北半球,是所有鴉科中分佈最廣泛的一類。目前已知有八個亞種,不同亞種之間在外表上只有些許不同,但在遺傳學上差異則較明顯。 渡鴉是最大的兩種烏鴉之一,可能與厚嘴渡鴉(C.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渡鴉 · 查看更多 »

游蛇科

游蛇科(學名:Colubridae),又稱黃頷蛇科,是爬蟲綱有鱗目蛇亞目下的一個蛇科,是眾多蛇科中擁有最多物種的一個科,數量幾乎佔據世上過半的總蛇種。游蛇科下的蛇類特性較為普通,亦較為常見。 大部分游蛇科下的蛇種都是無毒的(又或者含有輕量而且對人體不構成傷害的毒素),因此對人類的威脅普遍不大。不過游蛇科當中仍然有一些蛇種帶有強烈毒素(如非洲樹蛇等),可是牠們用以注射毒素的毒牙位處於口腔的較後位置。 其實生物分類學上所謂的「游蛇科」並不是一個自然的分類,比起同科下的其它蛇種,有些蛇反而跟其它蛇科下的蛇(如眼鏡蛇)更為親近。之所以會設立「游蛇科」,最主要是要將一些未能立即作出仔細分類的蛇種集中收容,再留待詳細的生物觀察及DNA測試研究為這個科下的蛇找出一個更實際的科屬。 Category:蛇亞目 Category:游蛇科.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游蛇科 · 查看更多 »

溫度梯度凝膠電泳

溫度梯度膠體電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GGE)是電泳技術的一種,通過物質在不同溫度下性質的區別進行分離。 TGGE是一種有效的分離DNA、RNA或者蛋白的手段。它利用了不同分子在溫度改變下構象的差別進行分離。另外一種類似的技術是變性梯度膠體電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則是利用不同分子在不同濃度的變性劑的作用下失活實現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溫度梯度凝膠電泳 · 查看更多 »

溴,是一個化學元素及一種鹵素;元素符號Br,原子序35。溴分子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是有揮發性的紅棕色液體,活性介於氯與碘之間。纯溴也称溴素。溴蒸氣具有腐蝕性,并且有毒。在2007年,約有556,000公噸的溴被製造。Jack F. Mills "Bromine"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iley-VCH Verlag; Weinheim, 2002.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溴 · 查看更多 »

溴化乙錠

溴化乙錠(縮寫EtBr,EB)是一種核酸染料,常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用於核酸染色。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未與核酸結合的溴化乙錠可被激發出橙紅色螢光,在與DNA或雙股RNA結合時,螢光強度會增強20倍,使得核酸電泳後的膠片可以辨識核酸的相對位置。在核酸分子中,EB分子插入到兩層鹼基對之間。溴化乙錠是一種強的誘變劑,可致癌或致畸。 大学生物实验经常会使用此染料,操作时必须要佩戴手套并且尽可能的避免任何接触。.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溴化乙錠 · 查看更多 »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iasis,trich)也稱為滴蟲炎,,是因為所引起的傳染病,會造成女性陰道或是男性尿道的發炎。約70%的女性及男性在罹病後沒有特殊症狀。若有症狀,一般是在罹染後5至28天後才會出現,症狀包括生殖器搔癢、阴道分泌物出現異味、排尿時疼痛、以及性交時的疼痛。滴蟲炎會增加罹患HIV/AIDS的風險,也會造成懷孕時的併發症。 滴蟲性陰道炎屬於性感染疾病(STI),常透過陰道性行為、口交及肛交傳染,也會透過接觸生殖器官傳播。患病者即使沒有症狀,仍然可能傳染疾病。診斷方式是利用顯微鏡檢查阴道分泌物中是否有病原體、利用陰道或是尿道分泌物進行、或是針對病原體進行DNA檢測。若有檢查到,也需檢查是否有其他的性傳染疾病。 預防滴蟲性陰道炎的方式包括不要進行性行為、使用保險套、不要、若和新的對象進行性行為前,需先檢查對方是否有性傳染病。滴蟲性陰道炎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例如甲硝唑或是。若有人感染了滴蟲性陰道炎,其性伴侶也需要進行治療。針對滴蟲性陰道炎進行治療的病患中,有20%是在治療後三個月內又再度感染。 2015年約有1.22億個罹患滴蟲性陰道炎的新病例。在美國約有二百萬名女性受到感染,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此病。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是在1836年由發現,到1916年時確認滴蟲性陰道炎是因為陰道毛滴蟲所引起。.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滴虫性阴道炎 · 查看更多 »

演化

--(evolution),指的是生物的可遺傳性狀在世代間的改變,操作定義是種群內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在繁殖過程中,會經複製並傳遞到子代。而基因的突变可使性狀改變,進而造成個體之間的遺傳變異。新性狀又會因為物種迁徙或是物種之間的水-平-基因轉移,而隨著基因在族群中傳遞。當這些遺傳變異受到非隨機的自然选择或隨機的遺傳漂變影響,而在族群中變得較為普遍或稀有時,就是演化。演化會引起生物各個層次的多樣性,包括物種、生物個體和分子 。 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起源,約35-38億年前出現,其被稱為最後共同祖先,但是2015年一項在西澳的古老岩石進行的研究中發現41億年前「的行跡」。 新物種(物種形成)、種內的變化()和物種的消失(絕種)在整個地球的不斷發生,這被形態學和生化性狀證實,其中包括共同的DNA序列,這些共同性狀在物種之間更相似,因為它源於最近的共同祖先,並且可以作為進化關係的依據建立生命之樹(系统发生学),其利用現有的物種和化石建立,化石記錄的事物包括由的石墨 、,以至多細胞生物的化石。生物多樣性的現有模式被物種形成和滅絕塑造。據估計,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99%以上已經滅絕。地球目前的物種估計有1000萬至1400萬。其中約120萬已被記錄。 物種是指一群可以互相進行繁殖行為的個體。當一個物種分離成各個交配行為受到阻礙的不同族群時,再加上突變、遺傳漂變,與不同環境對於不同性狀的青睞,會使變異逐代累積,進而產生新的物種。生物之間的相似性顯示所有已知物種皆是從共同祖先或是祖先基因池逐漸分化產生。 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演化理論,最早是由查爾斯·達爾文與亞爾佛德·羅素·華萊士所提出,詳細闡述出現在達爾文出版於1859年的《物種起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演化 · 查看更多 »

演化的證據

此條目為生物演化的證據。查尔斯·达尔文在生物學家中第一個科學地論證了生物的演化,並匯集了系統分類學、生物地理學、比較解剖學、比較胚胎學、古生物學等領域的證據,說明如果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話,那麼這些領域的種種現象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演化的證據 · 查看更多 »

演化論

進化論(Theory of Evolution),Evolution字義有演變和進化兩種概念,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使用演化概念,是用來解釋生物在世代與世代之間具有發展變異現象的一套理论,從原始簡單生物進化成爲複杂有智慧的物種。從古希臘時期直到19世紀的這段時間,曾經出現一些零星的思想,認為一個物種可能是從其他物種演變而來,而不是從地球誕生以來就是今日的樣貌。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思想為主軸,是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演化論 · 查看更多 »

潘多拉病毒

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非常大型的病毒。其基因组比一般病毒都要大得多。長度達到1 微米,直徑達到0.5 微米,其基因組達到2.5Mb 。该病毒生活于水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潘多拉病毒 · 查看更多 »

持久长度

持久长度(Persistence length)又称持续长度,是一个基本的力学性质,量化了长聚合物的刚度。 通俗地讲,对於长度短於持久长度的聚合物,分子表现得有点像柔韧的弹性棒,而对於长度长於持久长度的聚合物,聚合物的性质只能以统计学方式描述,就像三维随机游动。 正规地讲,持久长度P定义为超过某一长度後切向的相互关系不成立时的这一长度。用倾向於化学的说法可以将持续长度定义为无限长链上键 i 上所有键 j ≥ i 的投影的平均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持久长度 · 查看更多 »

服装

服裝(亦稱為衣物、衣服、衣著)最廣義的定義,除了指軀幹與四肢的遮蔽物之外,還包括了手部(手套)、腳部(襪子、鞋子、涼鞋、靴子)與頭部(帽子)的遮蔽物,以及延伸出来的服装配饰。幾乎所有的人類都有穿著衣物的文化。人類穿戴衣物有社會性的理由。服裝中的許多物件都帶有某種文化、宗教與社會意義。某些色彩也和性別有關,例如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美國社會就習慣將藍色連結到男孩,讓粉紅色連結到女孩,而在戰前的情況則剛好相反。 衣物能夠保護脆弱的人體免於天氣與環境的傷害,在一些有潛在危害的活動(像遠足或烹飪時)可以提高安全的程度。衣物可以在人的皮膚和環境中間有一個阻隔,因此不容易受到昆蟲叮咬或是植物刺的傷害。衣物可以使身體維持在較舒適的溫度,避免過冷或過熱。在健康上,衣物也可以減少毒性物質或感染原進入體內,並避免紫外線傷害人體。 除了人類以外,人類也為動物設計了服裝。有些是作為寵物的飾品,有些則出於戰爭或特定需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服装 · 查看更多 »

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

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北朝鮮による日本人拉致問題),是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特務於1977年到1988年間,多次在日本以及欧洲绑架日本人的事件。 2002年9月17日,在朝鮮平壤举行的日朝首脑会谈中,朝鲜首次承认了過往一直予以否定的绑架日本人事件,并且为此道歉,同時保证防止再次出现此类事件。日本政府已经正式认定了与此绑架事件相关的17名受害者。 2002年9月19日傍晚,小泉纯一郎政府正式向被害者家属宣布了8个死亡者名单。日朝会议时,朝鲜政府解释,这8个人的死因为“病死”、“灾害死”。此外,还有一些虽然没有被证实是因此事件而失踪,但是十分有可能同样遭到绑架的个案。同时,近年来陆续怀疑其它国家亦有公民被朝鲜政府绑架,但朝鲜政府否认了这些指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 · 查看更多 »

木更津市

木更津市(),位於日本千葉縣中西部的房總半島、東京灣的中部東岸,對岸為橫濱市,是上總地方中代表的都市之一。就如同地名使用日文中表示港的津字一般,自古代以來就做為房總半島的物流據點發展為港町之一。 曾經是明治維新期間廢藩置縣時成立的木更津縣縣廳所在地,自1950年代以後的高度成長期中,縣的東京灣岸發展成京葉工業地帶時,木更津市具有很強的商業都市性質,在縣南地方形成木更津商圈,成為商業中心都市,因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壞的影響,區域經濟低迷。現在,在為了緩和向東京都心一極集中的第4次首都圈基本計畫中,被賦予業務核都市的位置,在第5次首都圏基本計畫中整備為東京圈内的大範圍合作據點。此外,也被認定為以推動國際會議為目的的國際會議觀光都市。 市内主要之名勝有海螢(海ほたる)(東京灣Aqualine)以及以狸囃子傳説知名的證誠寺等。在歌舞伎劇碼『与話情浮名横櫛』中成為故事舞台而知名,2002年以本市為舞台,於TBS系列中放映的電視連續劇『木更津貓眼』也一時成為話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木更津市 · 查看更多 »

未解决的化学问题

未解决的化学问题往往指以下这些类型的问题:“我们能制备某种化合物吗?”、“我们能分析它吗?”、“我们能提纯它吗?”等等。这些问题通常都能很快解决,但可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行。然而,一些问题有着很深的内涵。本文旨在介绍化学研究的中心领域仍未解决的难题。当某个领域的专家认为该问题未解决,或者几位专家不同意某问题的解释时,该问题会被视作未解决的化学问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未解决的化学问题 · 查看更多 »

未来学

未来学(Futures Studies或Futurology)是一个综合性研究人类重大领域的未来趋势、可能图景、面临的挑战、应当采取的对策等內容的新学科。未来学也研究预测未来的科学方法。.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未来学 · 查看更多 »

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

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末端轉移酶),是一種特殊的DNA聚合酶,顯示出未成熟的、"前B","前T淋巴細胞"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細胞"。"末端轉移酶"於"抗體基因重組時"加上N核苷酸(N-nucleotide)至V(D)J的外显子上,能夠形成連接多樣性(Junctional diversity)的現象。在人類中,末端轉移酶是由DNTT基因來編碼。 TdT不存在於"胎肝造血干细胞"上,而在胎兒期明顯的損害B細胞之連接多樣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 · 查看更多 »

本笃街

本笃街(Bene't Street)是英国剑桥市中心一条历史悠久的短街,在本笃街的西端,北连国王街有一个接点,南连特兰平顿街。本笃街向东继续延伸,为惠勒街(Wheeler Street)。 本笃街得名于供奉本笃的圣本笃堂。教堂的安格鲁萨克逊风格塔楼建于11世纪,是剑桥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老鹰酒吧位于本笃街北侧。1953年2月28日,弗朗西斯·克里克在此宣布他和詹姆斯·杜威·沃森已经发现了DNA的结构。在老鹰酒吧外墙设有蓝色牌匾以纪念这一事件。 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位于本笃街南侧,其宿舍位于本笃街北侧。学院与特兰平顿街转角是在2008年安装的圣体钟(Corpus Clock)。圣体学院的主入口位于特兰平顿街。.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本笃街 · 查看更多 »

有蹄類

有蹄類是指幾類使用趾尖(一般都有蹄)來支撐身體的哺乳動物。牠們共有幾個目,當中有6-8個仍然生存。就有蹄超目是一個支序分類學的分支,或只是一個分類單元仍存有爭議,因為未必所有有蹄類都是彼此近親的。有蹄類過往被認為是一個目,及後分裂成奇蹄目、偶蹄目、管齒目、蹄兔目、海牛目及長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及鯨目被稱為「真有蹄類」,而長鼻目、海牛目、蹄兔目及管齒目則合稱為「準有蹄類」或「近蹄類」。 現今普遍的有蹄類有馬、斑馬、驢、牛、犀牛、駱駝、河馬、山羊、豬、綿羊、長頸鹿、鹿、貘、羚羊及瞪羚。.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有蹄類 · 查看更多 »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生殖的一种类型,它导致了后代加强基因多样化。它可以用两个进程刻画。第一个是减数分裂,涉及将染色体个数减半。第二个是受精,它使得两个配偶子融合,并恢复原来的染色体个数。在减数分裂时,每对染色体通常交叉以达到基因重组。 性的演变是现代演化生物学的重大谜团。最早的有性繁殖的生物的化石证据是来自狭带纪的真核细胞,距今约12到10亿年。有性生殖是绝大多数可见生命体的繁殖形式,包括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菌接合(bacterial conjugation),也就是两个细菌之间的DNA转移,有时被错误地视为有性生殖,因为机理其实很相似。 当代进化论观点提出了为何虽然单性生殖在有些方面是更强的生殖形式,但有性生殖依然持续存在的一些理由。有性生殖可能是因为在进化树本身上的压力而保持下来 - 因为通过有性重组比单性繁殖更能产生适应变化的环境的分支,並有效處理突變與寄生蟲而将物种散布出去。或者,有性生殖可能像'棘轮'那样控制了进化发展的速度,因为一个进化枝会和另一个竞争有限的资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有性生殖 · 查看更多 »

最受喜歡的YouTube視頻列表

最受喜歡的YouTube影片列表列出了YouTube網站上喜歡數最多的40支影片,這些數據直接來自於YouTube。YouTube在2010年3月開始使用"喜歡和討厭"功能,用來替網站上的影片評分,並取代先前的五星評分制度。 截至2016年12月,小賈斯汀是擁有最多最受喜歡的影片的歌手,總共有4支影片在前40的名單中,而泰勒絲則以4支影片位居第二,凱蒂·佩芮、阿姆、Psy及五佳人各有2支影片進入前40。.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最受喜歡的YouTube視頻列表 · 查看更多 »

最大簡約法

最大簡約法(Maximum parsimony)是一種常使用於系統發生學計算的方式,可用來根據分子序列的變異程度,來分析生物之間的演化關係,進而建構出演化樹。 「簡約」一般有「經濟的」或「儉省的」之義,但在生物學中,「簡約法」是屬於無母數統計的一種統計方法以估計親緣關係。以最大簡約法建構的親緣關係樹是以演化過程具有最少次變化為前提,表示現存資料在過去的演化過程應由最少次步驟所形成。這項概念由Walter M. Fitch在1971年所提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最大簡約法 · 查看更多 »

戴立克的進化

《戴立克的進化》(Evolution of the Daleks)是英國科幻電視劇《異世奇人》系列3的第5集,於2007年4月28日在BBC One播放。這集的編劇是,並由執導。在演員方面,除了固有的大衛·田納特飾演博士和費馬·阿吉曼扮演的瑪莎·鐘斯外,出演戴立克人格拉斯的也有很重的戲份。 這集繼承《戴立克在曼哈頓》,講述戴立克試圖通過帝國大廈將所有人類改造成其同類,在博士和鐘斯的合作下,眾人成功阻止戴立克的陰謀。這集最終共吸引697萬人收看,評價以「不過不失」為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戴立克的進化 · 查看更多 »

戴胜

戴胜(學名:Upupa epops)又名鵀、鶝、鴔鵖或鵖鴔,是戴胜目鸟类的一种。 戴胜科在动物分类学上是鸟纲戴胜目中的一个科。其下只有一属两种,即戴胜 、大戴勝,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在中国有广泛分布。 根据DNA测序结果,部分学者建议将戴胜科和林戴胜科从佛法僧目中分离为戴胜目。 在2008年,有15萬以色列人參加了“國鳥”評選投票,選出戴勝為以色列國鳥,而此結果由以色列總統希蒙·佩雷斯於2008年5月29日宣布。但在猶太教傳統中,此鳥是不潔之物。 戴勝是金門縣常見的留鳥,訂為金門縣縣鳥,獲選為金門觀光公車吉祥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戴胜 · 查看更多 »

星巴克

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Starbucks Corporation,簡稱:星巴克,英語: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跨國连锁咖啡店,也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店,發源地與總部位於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圖。除咖啡之外,亦有茶飲等飲料,以及三明治、糕點等點心類食品。其成立於1971年,最初僅專賣咖啡豆,在轉型為現行的經營型態後開始快速展店,並成為美式生活的象徵之一,部分店鋪甚至與超级市场、书店等異業結盟,以複合式商店經營。根據星巴克2017年報,星巴克在全球75個國家及地區皆有據點,由該公司直接營運的分店有13275間,特許經營分店更多達14064間。.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星巴克 · 查看更多 »

星际旅行:航海家号每集列表

《星际旅行:航海家号》每集列表是美国科幻电视剧《星际旅行:航海家号》的每集列表与简短剧情介绍。《航海家号》于1995年1月16日在联合派拉蒙电视网(UPN)首映,是第四部基于《星际旅行》虚构宇宙的电视节目。2001年5月23日该剧播出终篇,计有172集共7季的剧情。下列的列表中按星历列出了每一集发生在《星际旅行》宇宙中的剧情。 《航海家号》许多集的片名都十分简短,大概只有一个或两个单词,这与《星际旅行:深空九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绝大多集的片尾,在制作人字幕出现前,都有星舰飞出屏幕的镜头。除了第一季与第四季,其余每季首或尾都由两集情节连载(cliffhanger)连接;最后两集则是连续播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星际旅行:航海家号每集列表 · 查看更多 »

星活性

星活性(star activity),也称star活性,是一些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在非原识别序列切割DNA的现象。星活性出现的频率与限制性内切酶、底物DNA和反应条件有关。在DNA重组时,星活性将导致在DNA切割反应中出现非特异性DNA片段,从而对DNA的连接与重组造成一定影响。一般通过降低反应系统中的甘油含量、调控pH值、使用高盐浓度等方法尽量排除产生星活性的条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星活性 · 查看更多 »

昭雪

《昭雪》(Rectify,又译:重生)是由创造的美国电视剧,于2013年4月22日起在播出,由、等人主演,《绝命毒师》的制片人马克·约翰逊也将會参与本片的制片事務。本剧讲述一个死囚在经历了20年的监狱生活后突然被改判无罪重获自由后的生活故事。 2013年5月1日日舞频道宣布续订第二季10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昭雪 · 查看更多 »

流感嗜血桿菌

流感嗜血桿菌(學名:Haemophilus influenzae),簡稱嗜血桿菌,前稱費佛氏桿菌(或譯拜菲爾氏菌)或流感桿菌,是一種沒有運動力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牠是於1892年由博士在流行性感冒的瘟疫中發現。牠一般都是好氧生物,但可以成長為兼性厭氧生物。流感嗜血桿菌最初被誤認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但直至1933年,當發現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性病原後,才消除了這種誤解。不過,流感嗜血桿菌仍是會導致其他不同種類的病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流感嗜血桿菌 · 查看更多 »

海尔布隆幽灵

海尔布隆幽灵(Heilbronner Phantom,Phantom of Heilbronn),又称“无脸女人”(Frau ohne Gesicht,Woman Without a Face),是2007至2009年间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等地出现的一名“连环杀手”,警方在许多犯罪现场发现了同一位女性的 DNA 证据。其中 2007 年的一起警官被杀案发生在德国城市海尔布隆,媒体以“海尔布隆幽灵”对这个神秘的连续谋杀事件进行了报道。 调查人员在 40 余起不同地点的犯罪现场中(包括六起谋杀案)利用遗传指纹分析发现了同样的 DNA 片段。2009 年 3 月下旬,相关调查做出了“幽灵”并不存在的结论,犯罪现场所采集到的 DNA 片段其实来自于采样时使用的同一个工厂生产的棉签,一名女工遗留的 DNA 片段导致了这场误会。 《犯罪现场调查:纽约》第 6 季和《》第 15 季演绎了该事件的情节。.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海尔布隆幽灵 · 查看更多 »

海佛烈克極限

海佛烈克極限(Hayflick limit),又稱海佛烈克現象(Hayflick phenomenon),指的是一個正常的人類細胞群體,在細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數限制。顯示,每個細胞的DNA所相連接的端粒,在每次新的細胞分裂後會略微縮減,直至縮減至一個極限長度為止。 海佛烈克極限的概念是在1961年,由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美國解剖學家提出。海佛烈克證明了一個正常的人類胎兒細胞群體,在細胞培養下可以分裂40─60次,而此細胞群體將會進入期;這駁斥了諾貝爾獎得主亞歷克西·卡雷爾「一般正常的細胞具有」的論點。每次有絲分裂會略微縮短細胞中附著於DNA上的端粒,而人體中端粒的縮短最終會無法進行細胞分裂;這種細胞群體衰老機制的出現,會和整個人體的生理性衰老有所關連。此機制似乎也能夠防止;端粒的縮短會限制細胞分裂的次數,也就可以預防人類衰老細胞中的癌症發展情況。然而,端粒的縮短會傷害免疫功能,因此可能也會增加癌症易感性的風險。.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海佛烈克極限 · 查看更多 »

海角櫻草屬

海角櫻草属(学名:Streptocarpus),又名菫蘭属或旋果苣苔属,為苦苣苔科下的雙子葉開花植物。其原生於非洲中部、東部、與南部的山區,亦分佈於馬達加斯加與葛摩群島。此屬共有176種並分為兩個亞屬Streptocarpus與Streptocarpella,其成員包含園藝常見的非洲堇、菫蘭等。在其原生地非洲,這些植物通常生長在有陰影遮蔽的山坡或石壁上。而作為一種常見園藝植物,現在已有許多園藝雜交種的出現。 在型态特徵上,此属植物的花均为五瓣,花冠為高腳碟狀,近似兰花的型态自花序垂挂而下。而其名海角樱草又显示着植物的叶部型态与报春花科的樱草相似(英文俗名:Cape Primrose 即 好望角报春花)。此属原被定义的分类特徵为「具有螺旋型果荚」(属名源自拉丁文strepto.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海角櫻草屬 · 查看更多 »

海洋分枝桿菌

海洋分枝桿菌(學名Mycobacterium marinum)是一種存在於海水和淡水中的細菌,屬分枝桿菌類,與結核桿菌同屬。在28-32℃水溫最為活躍,超過37℃則較難生存。馮國強,(2007年),〈醫理:海洋分枝桿菌〉,《am730》:HEALTH版,2007年8月20日號,p.14所以,一旦入侵人體,只會在人體的筋膜蔓延,不會入侵溫度較高的內臟器官。然而,這並不代表它對人體的危害較輕,因為一旦被海產刺傷而感染了這種細菌,傷口只會不斷腫脹,而沒有明顯痛楚。因此,患者可能因此而輕視問題,使病況拖延,而要經歷長時間的治療周期(可長達6至9星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海洋分枝桿菌 · 查看更多 »

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

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WIGS)是浙江大学和杭州华大基因共同创办的有关基因科学的国际性科研与教育研究机构,2003年10月6日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成立,由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 研究院以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发现者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首位负责人、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的名字命名,并由沃森本人题写院名,为全球第一家以沃森名字命名的研究院。 程家安教授为首任院长,前任院长为吴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方向性 (分子生物学)

方向性(Directionality,亦称为定向性)在分子生物學中,是指一個核酸股的端對端化學方位。在核苷五碳糖命名碳原子的規則會形成有「3'端」及「5'端」。沿著核酸結構的相同位置,包括基因、轉錄因子及聚合酶等,都一般是以「上游」(接近5'端)或「下游」(接近3'端)來表示的。 這種命名方法的重要性是容易表示只會從5'至3'合成的核酸,而建立新股的聚合酶,必須以磷酸雙脂鍵附在新核苷的3'羥基。傳統上,脫氧核糖核酸(DNA)及核糖核酸(RNA)序列是由5'至3'表示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方向性 (分子生物学) · 查看更多 »

施卓琪

--(Jacqueline Jill "Jacqui" Smith,),--,英國工黨政治家,1997年至2010年間任下議院雷迪奇選區議員,2007年至2009年是英國歷來首位出任內政大臣的女性,也是繼前首相戴卓爾夫人和前外相貝嘉晴後,第三位出掌重大國務官位的女性。 --在內政大臣任內爭議不斷,在2008年她嘗試立法賦予警方權力扣留「懷疑恐怖份子」或「涉及恐怖主義活動人士」最多42日,但被上議院否決;另外在受到多方阻力下,她繼續推動英國的國民身份證計劃,並在2008年11月率先向定居英國的非歐盟人士發放首批身份證。 在2008年11月27日,下議院發生議員辦公室遭受警方搜查的事件,--被指事前不獲知會,而倍受反對黨抨擊。但她任內最大污點,是在2009年2月捲入國會津貼醜聞,被傳媒揭發涉嫌違規申領議員津貼,將倫敦的臨時住所申報為「第一居所」,但卻把與家人同住的雷迪奇住所申報為「第二居所」,以便申領「第二居所津貼」。到2009年3月,傳媒再揭發她曾動用納稅人公帑,報銷兩齣各值5英鎊的色情電影,引來輿論責難,民望急跌。儘管--強調有關電影由丈夫訂購,但她仍致以道歉,並承諾全數退還涉及款項。 津貼醜聞對--構成重大打擊,她除了在2009年6月退出內閣外,在同年10月再被下議院建議就津貼醜聞向下院全院道歉,最後在2010年大選,她敗於保守黨對手,為13年的下院議員生涯畫上句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施卓琪 · 查看更多 »

施家金命案

施家金命案,是2014年發生在臺灣的一起命案,彰化縣賭博大亨施家金被其司機謝源信,夥同林志維、鄭靖達二人綁架且謀殺。.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施家金命案 · 查看更多 »

斑馬

斑馬是斑馬亞属(學名:Hippotigris)和细纹斑马亚属(學名:Dolichohippus)的通称,是一类常見於非洲的馬科動物。斑馬身上有許多的條紋,每只的條紋都不一樣。一般來說斑馬是社會性動物,習慣群體生活;規模較小的群体由一隻雄性斑马及若干隻雌性組成,較大的則由幾百隻斑馬組成。斑马不太擅長奔跑,没有固定的栖居地,过着迁徙性的生活。成年斑馬一般約2.3米高,肩高約1.5米,體重為300到400公斤,最重的超過410公斤。除了斑紋之外,斑馬還有立起的鬃毛。斑馬跟其近親馬、驢不同,還未被人类真正馴養。 現存的斑馬有三種,分別為平原斑馬、細紋斑馬及山斑馬。平原斑馬跟山斑馬都屬於斑馬亞屬的動物,細紋斑馬則為细纹斑马亚属的動物。細紋斑馬及驢屬有點類似;而平原斑馬及山斑馬則比較像馬。雖然如此,DNA及分子生物學的數據顯示,斑馬有其獨立的起源,但和马与驴同屬馬科马属。在肯亞的一些地區,平原斑馬經常跟細紋斑馬一起生活。 斑馬不仅有獨特的斑紋,也有独特的行為習性。在各種类型的棲息地裡面都可以看到牠們,例如熱帶草原。不過,由於獵殺及對棲息地破壞等人为因素,斑馬的數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細紋斑馬及山斑馬經已经被列为瀕危动物,只有平原斑馬還拥有健康的種群數目。斑驢(亦稱作「白氏斑馬」、“拟斑马”)已經在19世紀絕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斑馬 · 查看更多 »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分支学科。通常,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相对,指不含C-H键的化合物,因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硫化碳、氰化物、硫氰酸盐、碳酸及碳酸盐等都属于无机化学研究的范畴。但这二者界限并不严格,之间有较大的重叠,有机金属化学即是一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无机化学 · 查看更多 »

日本獼猴

日本獼猴(學名:Macaca fuscata),也叫雪猴,是生活在日本北部的一種獼猴。它們是世界上生活地區最北(最北達到本州青森縣北部下北半島)的非人類靈長目動物。日本獼猴的毛色為灰褐色,臉部、四肢和下腹部為紅色,尾巴很短。共有兩個亞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日本獼猴 · 查看更多 »

日本DNA数据库

日本DNA数据库(日本DNAデータバンク、DNA Data Bank of Japan,缩写:DDBJ)是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静冈县三岛市)建造的DNA核酸序列的序列数据库。它也是(INSDC)的成员。 它每天与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GenBank交换数据。因此,这三大国际数据库在任何给定时间包含相同的数据。 DDBJ于1986年在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开始了数据库的运作,并且仍然是亚洲唯一的核苷酸序列数据库。尽管DDBJ主要是从日本研究者那里收到数据,但它可以接受来自任何其他国家的贡献者的数据。DDBJ主要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MEXT)资助。DDBJ有一个国际咨询委员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每个成员国家各自有3个成员。该委员会每年一次向DDBJ提供有关其维护,管理和未来计划的建议。除此之外,DDBJ还有一个国际合作委员会,就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各种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并由工作层面参与者所组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日本DNA数据库 · 查看更多 »

早期人類遷徙

早期人類遷徙是指人屬物種各個祖先群體,離開原有棲息地非洲,往其他陸地遷徙,最後除南極洲以外,在全球各地聚居的過程。是基于現存的化石、文物、遺跡、DNA、以及語言(用於存活物種智人)做出的推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早期人類遷徙 · 查看更多 »

时空之轮

是由史克威尔(现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开发,并于1995年在超级任天堂平台发行的电子角色扮演游戏(RPG)。《时空之轮》开发团队有被史克威尔称为“梦幻团队”的三名设计师:史克威尔最终幻想系列生父坂口博信;自由设计师,艾尼克斯畅销系列勇者斗恶龙的生父堀井雄二;自由漫画家,以勇者斗恶龙和《七龙珠》创作而闻名的鸟山明。青木和彦担任游戏制作人,加藤正人撰写了多数情节,作曲家光田康典在患病前谱写了大部分配乐,其余曲目主由最终幻想作曲者植松伸夫谱写。游戏讲述一群冒险者为阻止世界毁灭而时间旅行故事。 史克威尔于1999年在日本索尼PlayStation平台再版游戏,再版由东星软件移植;2001年,游戏和PlayStation《最终幻想VI》以《最终幻想编年史》名义重新打包在北美市场发行。略微强化的任天堂DS版游戏于2008年11月在日本和北美发行,2009年2月在澳大利亚和欧洲发行。任天堂DS版是首个在歐洲发行的版本。此外《时空之轮》还移植到移动电话、Virtual Console、PlayStation Network、iOS、Android和Microsoft Windows等平台。 《时空之轮》一经发售就获得评论和商业成功,迄今被视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子游戏之一。《任天堂力量》杂志称赞《时空之轮》多方面的革新,包括多重结局、聚焦于角色发展的剧情相关支线任务、独特的战斗系统和精细的畫面。《时空之轮》是日本1995年第三畅销游戏,截至2003年3月超级任天堂和PlayStation版累计全球出货265万。2008年發售的任天堂DS版累計銷量達134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时空之轮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金唱片内容

旅行者金唱片上刻录了116幅图片和各种自然界的声音,例如海浪、风、雷及动物所發出的声音,包括鸟类和鲸鱼。此外,还有来自不同文化的歌曲,用59种不同的语言講的问候语,以及来自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及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讯息。唱片的内容由以康乃尔大学的卡尔·萨根为首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委员会筛选决定。 在美國太空總署接收到大眾對於在先驅者鍍金鋁板上以線條繪出一對裸體男性及女性圖像的批評後,總署不再批准薩根和他的同事收錄一名裸體男性及一名裸體孕婦的照片於唱片內,改以一對男女的輪廓代替。 以下是卡特總統於1977年6月16日置於旅行者探測器上的訊息節錄:.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旅行者金唱片内容 · 查看更多 »

旅鶇

旅鶇(學名:Turdus migratorius)亦稱美洲知更鳥(American robin),是鶇屬下的一種候鳥,雖然叫做美洲“知更鳥”,但實際上旅鶇與知更鳥並不是一個屬的生物,二者之間也沒什麼親緣關係。旅鶇廣泛分佈與北美洲,會從加拿大、阿拉斯加飛往墨西哥中部及附近的太平洋沿海地區過冬。它是美國康涅狄格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州鳥。有時被認為是現存種群數量僅次於紅翅黑鸝的北美洲陸禽。旅鶇有七個亞種,但只有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T.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旅鶇 · 查看更多 »

旋角牛

旋角牛(學名Pseudonovibos spiralis)是柬埔寨及越南的一種牛。.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旋角牛 · 查看更多 »

操縱子

操縱組(operon,又稱操縱子或操縱元)是一組關鍵的核苷酸序列,包括了一個操縱基因(operator),及一個或以上的結構基因被用作生產信使RNA(mRNA)的基元,受一個單一的啟動子控制之下。首个被發現操縱子是乳糖操縱子,由方斯華·賈克柏及賈克·莫諾於1961年發現。 操縱子是與調節子及刺激子有關:操縱子包含了一組受操縱基因調節的基因,調節子包含了一組受單一調節蛋白質的基因,而刺激子則包含一組受單一細胞調節的基因。 最初,操纵子被认为仅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但自从1990年代初发现真核生物中的第一个操纵子以来,已经出现了更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比以前假设的更常见。通常,原核操纵子的表达导致产生多顺反子mRNA,而真核操纵子导致单顺反子mRNA。 操纵子也存在于病毒如噬菌体。例如,有两个操纵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操縱子 · 查看更多 »

支序分類學

支序分類學(英語:Cladistics)又稱親緣分支分類學,是一種生物分類的哲學,其指只依據演化樹分支的順序,而不參考形態上的相似性來排列物種。此一學派的主要貢獻者一般認為是德國昆蟲學家威利·漢寧根,他稱此為種系發生系統學。 分支研究的最終結果是由被稱之為「分支圖」的樹狀關係圖來描繪出其假定的關係。 現代的系統學研究會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包括DNA序列、生化數據和形態學上的數據等。 在一個「分支圖」中,所有的生物體都如同一片樹葉,且每個內節點理想上都是二元(有兩條分歧)的,在此一分歧點兩端的分類群即稱為「旁系分類群」或「旁系群」。每一枝幹,不論其包含了上萬種類別或只有一種類別,都被稱做是一個分支。一個自然的類群應該會有包含在任一分支裡的所有生物體,這個分支會有著屬於此一分支的唯一祖先(一個不會是此一分支外的其他生命體的祖先)。每一分支都會有一些只共同出現在分支內每一個成員上,而不會出現在其他生命體上的特徵。這些特徵稱之為衍徵。例如,堅硬的前翅(鞘翅)是鞘翅目的衍徵,而幼葉卷疊式-由卷曲的幼芽舒展成叶子則是蕨類植物的衍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支序分類學 · 查看更多 »

放线菌素

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或Dactinomycin,简称放线菌素,又名更生霉素)是从土壤中链霉菌属的细菌分离出来的放线菌素类多肽类抗生素中最重要的一种。 作为早期的化疗药物之一,放线菌素已被使用了很长时间。.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放线菌素 · 查看更多 »

意识

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学家并不能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为:“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关于人类的心灵,神经科学界已经达成的共识是,人的心灵是神经网络中信息传递过程的涌现性质。现代对意识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個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这个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意识 · 查看更多 »

数量级 (长度)

本頁公尺為單位,按長度大小列出一些例子,以幫助理解不同長度的概念。.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数量级 (长度) · 查看更多 »

数量级 (数)

这个列表罗列了部分正数的数量级,包括事物的数量、无量大数和概率。.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数量级 (数) · 查看更多 »

数量级 (数据)

;十進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数量级 (数据) · 查看更多 »

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學名:Platyhelminthes;語源:πλατύ platy 扁平 + ἑλμινθ- helminth- 蟲)是动物界的一个门,無脊椎動物,是一类簡單的無環節两侧对称动物,有三胚层,无体腔,無呼吸系統、無循環系統,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所以必須保持身體扁平,以使氧氣及養料能夠透過滲透來吸收。消化腔只有一個開口,同時用於進食及排洩;所以食物在其體內無法有效處理。 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生活於淡水、海水等潮溼處,體前端有兩個可感光的色素點。體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纖毛。 傳統的醫學文獻會將扁形動物劃分為非寄生的渦蟲綱(例如:真渦蟲科的物種)和三個會寄生的物種的綱:絛蟲綱、吸蟲綱及單殖綱。然而,由於渦蟲綱已證實並非單系群,這種劃分方式在動物學來看已經過時。 非寄生的扁蟲都是捕食者,棲息於水中或遮蔭的陸上潮濕環境,例如:落葉堆。絛蟲和吸蟲的生命週期比較複雜:牠們的成熟階段會以寄生蟲的形式居住在魚類或陸上脊椎動物的消化系統裡;而中間宿主階段會尋找可被感染的中間宿主。吸虫的卵从最终宿主体内排出,而成年绦虫会产生大量雌雄同体的节片,在成熟后会分离,排出宿主,再释放卵。与其他寄生的类群不同,单殖纲是水生生物的体外寄生虫,其幼虫在附着于合适宿主厚变态为成虫。 因为扁形动物没有体腔,它们曾被认为是最原始的两侧对称动物(有两侧对称,有头尾之分的动物)。但是,在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研究发现原来被分类为扁形动物的一个群体,无腔动物门,离最初的两侧对称动物较任何其他现代类群更近。除去无腔动物后的扁形动物门是一个单系群,即是有一个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组成的。扁形动物门属于冠轮动物,是较复杂的两侧对称动物的三个进化支之一。These analyses had concluded the redefined Platyhelminthes, excluding Acoelomorpha, consists of two monophyletic subgroups, Catenulida and Rhabditophora, with Cestoda, Trematoda and Monogenea forming a monophyletic subgroup within one branch of the Rhabditophor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扁形动物门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义與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他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国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国副总统(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国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1824年分裂為止。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zh-cn:肯尼迪;zh-tw:甘迺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傑佛遜獨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托马斯·杰斐逊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人物第12位。.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托马斯·杰斐逊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施泰茨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Arthur Steitz,),美国生物化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托马斯·施泰茨 · 查看更多 »

拟南芥

阿拉伯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草,是一种原生于欧亚大陆的小型开花植物。拟南芥被认为是一种杂草;它是在路边和被扰动土地上被找到的。 拟南芥是一个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的冬季一年生植物,它是植物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流行的模式生物。对于一个复杂的多细胞真核生物,拟南芥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大约135兆碱基对(Mbp)。拟南芥是第一个基因组被完整测序的植物。它是理解许多植物性状的一种流行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包括花的发育和向光性。.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拟南芥 · 查看更多 »

拟核

擬核(英語:nucleoid;意指「與核相似」,又譯類核),也稱核區(nuclear region)、核體(nuclear body)或染色質體(chromatin body)。 存在於原核生物,是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只有一个位于形狀不規則且边界不明显区域的环形DNA分子。內含遺傳物質。裡面的核酸為雙股螺旋形式的環狀DNA,且同時具有多個相同的複製品。 实验显示,拟核的主要成分是占60%的DNA和少量RNA以及蛋白质。后两种成分主要是信使RNA和转录因子蛋白质。拟核蛋白质使核酸保持超螺旋结构,尽管在功能上与真核中的组蛋白类似,但实际上并不相同。 類核可於高倍數電子顯微鏡下觀測,外表並不一定,但可明顯與細胞質基質區分,有時還可見其中的DNA。若DNA經過福爾根染色(Feulgen stain)處理,那麼將使類核可見於光學顯微鏡中。.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拟核 · 查看更多 »

拓撲異構酶

拓樸異構酶(Topoisomerase;type I:,type II:)是一種異構酶,能使DNA長鏈斷裂與接合。專門參與DNA拓撲構形(DNA topology)改變的過程,最早的發現者是出身台灣的生化學家王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拓撲異構酶 · 查看更多 »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Lamivudine)为抗病毒药物,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抑制HIV病毒的合成;该药物由葛兰素史克公司集团生产。“拉米夫定”最早于1990年代初被欧洲、北美一些国家用来治疗艾滋病的药物,1990年代中期医学专家因发现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DNA有抑制作用,1998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最先批准作为治疗乙型肝炎治疗药。中国大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进口主要用作乙型肝炎治疗药,中文商品名定为“贺普丁”,1999年正式开始于中国大陆境内销售。经过10年的临床验证,拉米夫定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以延缓肝炎肝硬化的进展、副作用少的药物,目前中国大陆境内约有200万的乙肝患者正在使用。 拉米夫定服用一年后大部分乙肝患者会产生耐药。新一代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可解决此问题。.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拉米夫定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曹操 · 查看更多 »

曼彻斯特大学

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縮寫為UoM)是一所著名的英國大學,世界50強頂尖名校,歷年最高世界排名為全球第26名。曼大是英國著名的六所“紅磚大學”之首,英國“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的創始成員之一,始建於1824年。大學校園位于英國第二繁華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國最大的單一校址大學。 作為全球最頂尖的科研與教學機構之一,曼徹斯特大學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校友、教授和研究员中共有2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英國僅次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及倫敦大學學院)。現任專任教職員中有3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全英之冠。在2014年英國官方組織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評估中,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實力位居全英第5名(第1至4名為倫敦大學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與愛丁堡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是英國獲得女王周年獎次數第二多的大學(7次),僅次於牛津大學(9次)。曼大的年收入達八億多英鎊,每年收到全英最多的本科入學申請,是入學競爭最為激烈的英國大學之一。曼徹斯特大學的圖書館為全英第三大學術類圖書館,僅次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 根據2014/15QS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8名、歐洲第11名、全球第30名。根據2014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5名、歐洲第7名、全球第38名。根據2014-1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8名、歐洲第12名、世界第52名。根據2015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位居英國第6名、歐洲第9名、世界第49名。根據2013/14QS世界大學雇主聲譽排名,曼徹斯特位居全球第9名。在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研究機構High Flier Research發佈的2014-2015最受頂級雇主青睞大學排名中,曼大位居全英第1名,也是該排名發佈10年來唯一穩居全英前3的大學。.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曼彻斯特大学 · 查看更多 »

替奈普酶

替奈普酶(英語:Tenecteplase,TNK)是一種組織纖維溶酶原活化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常用作血栓溶解劑,經由特定的哺乳動物細胞(例如中國天竺鼠卵細胞),利用重組DNA技術即可製造而成。 替奈普酶為一帶有527個胺基酸的醣蛋白,藉由修飾一般人類的tPA而活化,包括用一天門冬醯胺取代103號位子的蘇胺酸,以及用一穀氨醯胺取代117號位子的天門冬醯胺,此兩種修飾皆發生於三环域(kringle 1 domain),而在第296到299號位子的四個丙胺酸取代則發生於蛋白酶域。 替奈普酶會鍵結血栓(血凝塊)的纖維蛋白成分,以及選擇性地將纖維溶酶原轉為纖維溶酶,從而降解血栓的纖維蛋白。相比於一般的tPA,替奈普酶對纖維蛋白有較高的專一性,且其活性可被一內生的抑制劑(PAI-1)所抑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替奈普酶 · 查看更多 »

性狀

在生物學領域中,性狀(Phenotypic trait)又稱特徵、特性或形質,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性狀可定義成生物體顯現的單一特征,是由基因所構成的,也可稱為可量化的計量。而遺傳學上許多在分析上有用的性狀,皆在不同個體有多種不同的類型。外在可見的性狀,是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過程的最終產物。大體而言,此過程是起始於DNA,經過RNA的傳遞,最後產出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影響了生物的結構與機能。又稱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 其中性状又可以细分为单位性状和相对性状。 染色體>DNA>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性狀 · 查看更多 »

怀塔哈企鹅

怀塔哈企鹅(學名:Megadyptes waitaha)是一種已滅絕的企鵝,於2008年11月期間不經意地在研究紐西蘭的黃眼企鵝時識別出來。奧塔哥大學及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團體將一批500年及100年前的企鵝腳骨與現存的企鵝標本進行比對,預期所有腳骨均屬於已知的黃眼企鵝。但500年前的這一批腳骨,卻出現了不同的DNA排序,普遍大小也比黃眼企鵝小10%,相信是一種與黃眼企鵝相近但卻獨立的新種。由於當地毛利人對此物種全無紀錄,因此研究團體估算怀塔哈企鹅應在公元1300年-1500年間面臨絕種,大約是稍遲於毛利人到達紐西蘭的時間。是次報告發表在英國科學期刊《皇家學會報告》上 。.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怀塔哈企鹅 · 查看更多 »

普罗米修斯 (电影)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2012年的英国科幻电影,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斯派茨和戴蒙·林道夫编剧,劳米·拉佩斯、麥可·法斯賓達、盖·皮尔斯、伊德瑞斯·艾尔巴、罗根·马歇尔-格林和查理兹·塞隆主演。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1世纪,剧情围绕一艘名为“普罗米修斯号”(Prometheus)的太空船及其船员展开,他们根据从多个地球古文明文物中发现的星图前往外太空寻找人类的起源。然而当他们到达一个遥远的世界后,却发现了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的威胁。 本片的开发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原本的计划是作为《异形》系列的第五部电影作品。斯科特与另一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拓展出思路,为前者于1979年推出的科幻恐怖片《异形》制作一部前传。但因2003年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抢占了先机,所以本片的发展一直处在休眠状态。直至2009年,斯科特再次对原先的拍摄计划表现出兴趣。斯派茨撰写了一个《异形》系列电影前传的剧本,但斯科特选择了不同的剧情发展方向,以免与之前的电影在線索上出现重复。2010年末,林道夫加入进来对斯派茨的剧本进行改写,他和斯科特一起开发了一个既发生在《异形》之前,又与该系列没有直接联系的故事。根据斯科特的说法,虽然影片的故事和《异形》发生在同一个宇宙,并且情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与《异形》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普罗米修斯》探索的仍然是其独立的神话和理念。 影片于2010年4月开始进入制作阶段,这一时期电影制作人员根据需要开发了许多新的技术,也设计了多种新的生物。电影的主体拍摄工作于2011年3月开始,估计预算为1.2至1.3亿美元。全片完全是由三维摄像机拍摄而成,绝大多数外景为实景,取景地点包括英格兰、冰岛、西班牙和苏格兰。影片通过包括网上病毒营销的手段进行了宣传,并发行了三段预告片,其中包含有电影中的几位主要角色,扩展了虚拟宇宙中的元素,这几段预告片获得了积极的迴响,还赢得了一些电影奖项的肯定。《普罗米修斯》于2012年6月1日在英国上映,6月8日在北美发行,全球票房超过4.03亿美元。影评人称赞了电影中的视觉美学设计以及演员的表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米高·法斯賓達扮演的智能机器人大卫。不过,影评人对电影的剧情褒贬不一,他们的批评认为,剧情元素有些缺乏惊喜,没有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续集《异形:圣约》于2017年5月19日上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普罗米修斯 (电影) · 查看更多 »

普里布諾盒

普--布諾盒(英語:Pribnow box)又稱普--布諾-夏勒盒(英語:Pribnow-Schaller box),是一段TATAAT序列DNA,位於原核生物的轉錄啟動子上,詳細位置大約是轉錄起始點上游的10個鹼基對處。 名稱源自David Pribnow與Heinz Schaller。.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普里布諾盒 · 查看更多 »

普通獼猴

普通獼猴(學名:Macaca mulatta),即恒河猴,是猴科動物中最爲有名的一種猴。它是典型的獼猴屬動物,分佈于日本千葉縣房總半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國大陸南方。 成年公猴的身體要比母猴大,平均體長度在,體重,母猴則只有,體重。體毛顔色為褐色或灰色,臉部為粉紅色,尾巴不是很長,約在之間。普通獼猴的平均壽命約為25年。 普通獼猴是用於科學試驗的重要品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普通獼猴 · 查看更多 »

晶体学

晶体学,又称结晶学,是一门以确定固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方式为目的的实验科学。“晶体学”(crystallography)一词原先仅指对各种晶体性质的研究,但随着人们对物质在微观尺度上认识的加深,其词义已大大扩充。 在X射线衍射晶体学提出之前(介绍见下文),人们对晶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晶体的点阵几何上,包括测量各晶面相对于理论参考坐标系(晶体坐标轴)的夹角,以及建立晶体点阵的对称关系等等。夹角的测量用测角仪完成。每个晶面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用它们在一个立体球面坐标“网”上的投影点(一般称为投影“极”)表示。坐标网的又根据不同取法分为Wolff网和Lambert网。将一个晶体的各个晶面对应的极点在坐标网上画出,并标出晶面相应的密勒指数,最终便可确定晶体的对称性关系。 现代晶体学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晶体对各种电磁波束或粒子束的衍射图像来进行。辐射源除了最常用的X射线外,还包括电子束和中子束(根据德布罗意理论,这些基本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参见条目波粒二象性),可以表现出和光波类似的性质)。晶体学家直接用辐射源的名字命名各种标定方法,如X射线衍射(常用英文缩写XRD),中子衍射和电子衍射。 以上三种辐射源与晶体学试样的作用方式有很大区别:X射线主要被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价电子所散射;电子由于带负电,会与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内的整个空间电荷分布场发生相互作用;中子不带电且质量较大,主要在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时(碰撞的概率非常低)受到来自原子核的作用力;与此同时,由于中子自身的自旋磁矩不为零,它还会与原子(或离子)磁场相互作用。这三种不同的作用方式适应晶体学中不同方面的研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晶体学 · 查看更多 »

智利葡萄酒

智利葡萄酒是在智利製造的葡萄酒。 智利在新世界葡萄酒產區擁有一個悠長的葡萄栽培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西班牙征服者帶著Vitis vinifera 葡萄藤前往殖民該地區的時候。在19世紀中期,法國葡萄酒品種,如赤霞珠、梅洛、卡門納和法郎被引入。在20世紀80年代初,復興開始於引進不銹鋼發酵罐和使用橡木桶成熟。隨著優質葡萄酒產量增加,葡萄酒出口量快速增長。釀酒廠的數量從1995年的12個增加到2005年的70個。突然膨脹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對理解智利葡萄酒文化至關重要。 最大的因素,也可以說是最突出的,涉及大量法國家庭在20世紀後期移民到智利。 法國人能夠與當地的智利人分享他們的精緻口味和經驗,擴大他們對葡萄酒世界的了解。 智利現在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出口國,也是第九大生產國。 氣候被描述為在加利福尼亞和法國之間的中間。 最常見的葡萄是赤霞珠、梅洛和卡門納。 到目前為止智利仍然沒有根瘤蝨,這意味著該國的葡萄藤不需要嫁接。K.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智利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10号染色体

10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情况下每个体细胞拥有两条该染色体。此染色体含有大约1.35亿个碱基对(DNA的基本单位),占细胞内所有DNA的4%到4.5%。 由于测序方式不同,一条染色体上包含的基因的数目也不相同。人类的10号染色体大约包含800至1,200个基因。 近年来,在神经系统肿瘤与普通外科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多种肿瘤中发现10号染色体长臂(10q)存在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通过对这些病例中,基因缺失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的研究,人们可以在正常人的体内发现新的肿瘤抑制基因。从而找到更好的医治肿瘤的方法。 此外,10号染色体可能与流产以及婴儿畸形有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0号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11號染色體

11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1號染色體。11號染色體纏繞了約1.345億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4~4.5%的DNA。這是人類基因組中包含最多控制疾病基因的一對染色體。 辨識染色體上的基因是遺傳學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運用不同方法預測每對染色體中基因的數量,並估計基因的變化。11號染色體約有1300~1700個基因。 最近研究指出,11號染色體中,平均每100萬個鹼基對有11.6個基因,另外還包含1524個蛋白編碼基因及765個假基因。 856個嗅覺受器基因中約有40%是在11號染色體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1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11月25日

11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9天(闰年第33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6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1月25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8日

11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2天(闰年第33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3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1月28日 · 查看更多 »

12号染色体

12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2號染色體。12號染色體纏繞了約1億33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4%至4.5%的DNA。每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識別是遺傳研究活躍的領域。因為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對於每一條染色體基因數目的預測,而基因數目的估計會有所變化。12號染色體的基因數目有可能介於1000個至1300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2号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13号染色体

13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3號染色體。13號染色體纏繞了約1億14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3.5%至4%的DNA。每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識別是遺傳研究活躍的領域。因為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對於每一條染色體基因數目的預測,而基因數目的估計會有所變化。13號染色體的基因數目有可能介於300個至700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3号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1421:中国发现世界

《1421:中国发现世界》是一本由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撰写的畅销书,书中提出鄭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论点。.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421:中国发现世界 · 查看更多 »

14号染色体

14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4號染色體。14號染色體纏繞了約1億7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3%至3.5%的DNA。每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識別是遺傳研究活躍的領域。因為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對於每一條染色體基因數目的預測,而基因數目的估計會有所變化。14號染色體的基因數目有可能介於700個至1300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4号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15号染色体

15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5號染色體。15號染色體纏繞了約1億1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3%至3.5%的DNA。每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識別是遺傳研究活躍的領域。因為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對於每一條染色體基因數目的預測,而基因數目的估計會有所變化。15號染色體的基因數目有可能介於700個至900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5号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16號染色體

16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6號染色體。16號染色體纏繞了約90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3%的DNA。 辨識染色體上的基因是遺傳學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運用不同方法預測每對染色體中基因的數量,並估計基因的變化。16號染色體約有850~1200個基因。 2010年2月發表了一項關於新的肥胖成因之研究—16號染色體中的微小染色體缺失,這也許可以解釋約1%的肥胖成因。這項研究是由位於里爾CNRS研究中心的佛格爾(Froguel)教授,及其他來自倫敦帝國學院和沃杜大學的研究學者共同於2010年2月4日的自然期刊上發表。 這項缺陷是由DNA為陣列所辨識,並藉此抑制16號染色體一段中約30個基因。研究指出微小缺失在胖子中很常見,但在大多數的正常人中則很少發生。.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6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16S 核糖体RNA

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简称16S rRNA,是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30S亚基的组成部分。16S rRNA的长度约为1,542 nt。卡尔·乌斯和乔治·福克斯是率先在系统发育中使用的16S rRNA基因的两个先驱者。 一个细菌的细胞中可包含多个具有不同序列的16S rR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6S 核糖体RNA · 查看更多 »

17号染色体

17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7號染色體。17號染色體纏繞了約83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2.5%至3%的DNA。每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識別是遺傳研究活躍的領域。因為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對於每一條染色體基因數目的預測,而基因數目的估計會有所變化。17號染色體的基因數目有可能介於1200個至1500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7号染色体 · 查看更多 »

18號染色體

18號染色體是人類23對染色體中的一對,正常人擁有2條18號染色體。18號染色體纏繞了約8500萬鹼基對(構築DNA的材料),並包含了人類細胞中約2.5%的DNA。 辨識染色體上的基因是遺傳學研究的一部分,研究者運用不同方法預測每對染色體中基因的數量,並估計基因的變化。11號染色體約有300~400個基因。.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8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1953年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953年 · 查看更多 »

1991年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十五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91年在日本的札幌举行,這也是冬季大學生運動會首次在亞洲舉行。吉祥物為沙比(Sappy,是一種鹿) 值得注意的是,一種以檢測DNA的方式來確認體育選手性別的新式檢測方式,在本次賽事中首度被使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991年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19號染色體

人類的19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含有大約6300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2%到2.5%。其中有1300到17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19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2-羟基吡啶

2-羟基吡啶或2-吡啶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5H4NOH,为无色结晶,可用于肽的合成。它可形成与RNA和DNA中发现的碱基配对机制有相关的氢键结构。它是以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的典型分子。.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羟基吡啶 · 查看更多 »

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

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是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有人把含有炭疽桿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以及两名民主黨参议员。这个事件导致五人死亡,17人被感染。直到2008年最主要的嫌疑人才被公布。 2008年中联邦调查局把它的怀疑集中到布鲁斯·爱德华兹·艾文斯(Bruce Edwards Ivins)身上。艾文斯曾经在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戴翠克堡政府生物防御实验室中工作。他得知将被逮捕后于7月27日服用大量对乙酰氨基酚自杀。 2008年8月6日联邦调查局宣布艾文斯为唯一嫌疑犯。两天后美国国会议员开始调查联邦调查局的调查工作。.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 · 查看更多 »

2003年科技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3年科技 · 查看更多 »

2004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4年10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10月31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4年10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4年1月

2004年1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4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4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4年7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7月31日.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4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4年9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4年9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5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5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5年1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日期不詳.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5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06年3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6年3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5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6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07年10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7年10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8年11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11月英國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8年11月英國 · 查看更多 »

2008年8月英國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08年8月英國 · 查看更多 »

2010年12月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0年12月 · 查看更多 »

2011年12月中國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1年12月中國 · 查看更多 »

2011年6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1年6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2年10月臺灣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2年10月臺灣 · 查看更多 »

2013年5月

; 武裝衝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3年5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6月

; 武裝衝突.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3年6月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临汾伤害儿童案

2013年临汾伤害儿童案,是於2013年8月24日发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的一起恶性伤害儿童案件。案件受害人小斌斌(郭斌)被骗至野外后遭挖眼,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受害人回忆,他当时被一名操外地口音的人抱走,之后感觉有人以工具挖其雙目。受害人被发现时被下药昏迷。山西警方於同年9月3日称,经過脫氧核糖核酸比对,其伯母张会英存有重大作案嫌疑,疑犯於同年8月30日已經跳井自杀。 後來,小斌斌經過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治療,成功以导盲仪繼續視覺生活。.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3年临汾伤害儿童案 · 查看更多 »

2013年欧洲马肉冒充牛肉事件

2013年欧洲马肉冒充牛肉事件是2013年一個發生於歐洲的食品醜聞。牛肉的食品已被證明含有马肉(含量高達100%)和其他未申報的肉類,如豬肉。據報導,2013年1月時,在英國和愛爾蘭超市出售的冷凍牛肉食品中被發現含有馬的DNA。.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3年欧洲马肉冒充牛肉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5年5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5年5月逝世人物列表 · 查看更多 »

2015年安卡拉爆炸案

当地时间(EEST)2015年10月10日10:04,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中央火车站外发生两起爆炸。造成103名平民死亡,超过2013年雷伊漢勒爆炸案的死亡人数,成为土耳其现代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另有500多人受伤。 此次袭击目标是土耳其进步工会联合会(DISK)、土耳其工程师和建筑师商会联盟(TMMOB)、人民民主党(HDP)、土耳其医学协会(TTB)和公共工人工会联合会(KESK)举行的“劳动、和平与民主”集会。和平游行呼吁土耳其军队与分离主义的库尔德工人党停止愈演愈烈的武装冲突。袭击离11月1日的大选还有21天。 执政党正义与发展党(AKP)、最大反对党共和人民黨(CHP)和反对党民族主义行动党(MHP)谴责此次袭击,并称袭击企图分裂土耳其。共和人民黨和民族主义行动党领导人严厉批评政府的安保不到位,而人民民主党谴责正义与发展党政府纵容了此次袭击。各政党宣布取消竞选活动,总理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宣布全国哀悼三天。 没有任何组织声称对袭击事件负责。安卡拉总检察长表示,调查表明很可能是两名自杀式袭击者制造了此次爆炸。10月19日,确认一名袭击者为苏鲁奇爆炸案肇事者的弟弟,两人都被怀疑与伊斯兰国和伊斯兰国附属组织“”(Dokumacılar)有关联。.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5年安卡拉爆炸案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宁夏银川公交车纵火事件

2016年宁夏银川公交车纵火事件是指发生在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301路公交车的纵火事件。2016年1月5日早7时许,銀川市公交公司营运的一辆301路公交车(由賀蘭天駿花園開往銀川火車站)行駛到贺兰县德胜园区109國道金盛國際家居廣場門口时,遭一男子纵火,致17人死亡,32人受伤。.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6年宁夏银川公交车纵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

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於2016年12月19日當地時間(UTC+1)20:14發生,一辆懸掛波蘭車牌的卡车衝入德國柏林市中心一个热闹的圣诞市场,造成至少12死56伤。德國警方表示这起事件是蓄意襲擊,事後伊斯兰国宣稱對事件負責。該事件被認定為2016年7月法國尼斯恐襲的翻版。.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卡車衝撞事件 · 查看更多 »

2017年凌天航空直升機事故

2017年凌天航空直升機事故,是發生在台灣2017年6月10日中午約11點56分,一架隸屬凌天航空,用於空拍的貝爾206直升機(機號B-31118),在齊柏林團隊進行《看見台灣II》空中勘景途中發生的意外事件。 直升機墜於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附近山區,機體本身被完全摧毀,機上並無載有黑盒子,機組員包括導演齊柏林(52歲)、助手陳冠齊(25歲)、機師張志光(50歲),3人全數喪生。 此外,據拍攝公司台灣阿布電影公司透露,該公司名下擁有的空拍用攝影設備也付之一炬。.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17年凌天航空直升機事故 · 查看更多 »

20世纪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20世纪。該世紀最初屬於「不列顛治世」後期,是工業革命大爆發的年代,識字率大量提升,科學研究一日千里,人類學會了製造航天器與各種電器、開發出了各種新材料等,徹底顛覆了人類的生活。該世紀有全球战争与军事对峙(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此外,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影响人们深远,并却促使后者在经济与社会上多重的修正与省思,最終取得了勝利;该世纪的殖民主义也曾发展到极致,却在1960年代后因為美蘇的介入迅速瓦解,然而殖民地獨立後的矛盾卻讓戰爭遍佈。環境因為人類過度開發造成全球暖化與生態滅絕、臭氧層破壞等,也促進了環保主義的發展,帶動了新世紀文化。資本驅動傳媒技術的普及,引領了現代大眾文化的形成,形成了與傳統價值觀截然不同的景象,宗教也逐漸式微。 二十世紀初,由英法為首的20多個新帝國主義領導著全世界,1914年,新興的德意志帝國由於不滿自身地位而挑戰大英帝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1年,根據巴黎和會託管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成為了世界歷史上面積最大、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到20世紀中期,隨着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日本等軸心國企圖在世界建立新秩序,導致二次大戰爆發,歐洲的破壞造成大英帝國與歐洲殖民國家逐漸瓦解,但该世纪广布欧洲的民族主义风潮传到亚洲、非洲与大洋洲,導致戰後民族革命獨立的風氣,大量第三世界新國家出現。殖民地資本主義的不公造成社會主義國家陸續獨立,引發了美蘇強權的代理人戰爭直到世紀末,經濟的重心也由歐洲向西邊轉移至美洲與東亞。而知识爆炸與教育的系統化普及,则使前所未有的人們能接受知识,讓民主制度被廣泛採用,并质疑与检讨各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与更好的生活品质,部分华人迁到北美与东南亚、澳洲,许多土耳其与北非地区人民移居西欧,歐洲則通過歐盟整合為一,不少的西班牙裔透过合法或非法的方式进入美国。这些人口的流动打破过去以种族划分的地理概念,這場全球化使得國界變得模糊,却也造成许多工业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文化衝突使得恐怖主义在全球盛行,尤其透过网路等资讯媒体,造成美国与小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恐慌,并使下个世纪初蒙上恐惧的阴影。.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世纪 · 查看更多 »

20號染色體 (人類)

人類的20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含有大約6300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2%到2.5%。其中有超過9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0號染色體 (人類) · 查看更多 »

21號染色體

人類的21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是所有人類染色體中最小的一個,含有大約4700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1.5%。 21號染色體的定序是在2000年宣布完成,是人類基因組計畫中第二條定序完成的人類染色體。此染色體內大約含有300到4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1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2千纪

2千纪,或称第2个千年,是指从10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1000年,包括了中世紀中期(High Middle Ages)、文艺复兴、早近代(Early Modern Age)、殖民主义时代、工业化时代、民族国家和民主的兴起,并于20世纪伴随着科学的影响、教育的推广、医疗和疫苗的普及达到鼎盛而结束。 中世纪(middle ages)指的是罗马帝国被倾覆的黑暗時期到文艺复兴之前的这段时间,这个时期孕育发展了封建社会。 尽管近几个世纪来,战争的规模空前巨大,十字軍東征、匈人的再崛起、突厥人與蒙古人的入侵、两次世界大战、乃至於高科技武器如原子弹等纷纷投入使用。但令人欣慰的有由全世界有志之政治人物的共同維護與發展、告诫暴力的宗教活动,再加上跨国界治疗伤病的医生和医护人员,以及象征和平与友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進一步展現各國的民族國力。 新的技术不断从各国政府、個人、企業、学术机构進一步研发。活字、收音机、电视,以及全球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得以在分秒之间,以声音、图像以及印刷品等形式,来教育、娱乐及警示万千人类。 中國歷史自本千紀初的北宋以及周邊的遼、西夏、歷經南宋(周邊的金、西夏和蒙古)、元、明、清各朝代交替,直至本千紀最後推翻前清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从16世纪开始,亚洲、欧洲、非洲等许多人开始新世界,开始了日益进展的全球化进程。全球貿易產生許多集團等跨国公司的产生,同时在多个国家拥有办公室,甚至武裝力量。 世界人口在这千年的头七个世纪中增加了一倍,从公元1000年的2.888亿人增加到公元1100年的3.105亿,公元1200年的4.04亿,公元1300年的3.968亿,公元1400年的3.62亿,公元1500年的4.757亿,公元1600年的6亿人;在最后4个世纪中,世界人口增加了10倍,在公元2000年时已超过60亿。.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千纪 · 查看更多 »

2號染色體

2號染色體是人類的23對染色體之一。在正常的人類體細胞中,會有1對2號染色體。這條染色體是人類所擁有的第二大染色體,擁有2.37億個鹼基對,其佔有的DNA大小,大約是細胞中DNA總數的8%。 2號染色體所擁有的基因--數目並不確定,目前遺傳學研究估計大約有1888個基因。重要的發育調控基因之一HOXD homeobox基因叢集(gene cluster)位在這條染色體上。.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2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3號染色體

3號染色體是人類基因組中的24種染色體(並組成23對)的其中之一。對一般人來說,細胞中會有1對3號染色體,分別來自父親與母親。這條染色體也是人體中第3大的染色體,擁有大約2億個鹼基對,約佔人類DNA的6.5%。 和其他的染色體一樣,3號染色體所擁有的基因--數目並不確定,不同的研究中會有一些差異。根據NCBI資料庫的紀錄,現在已知位在3號染色體的基因有1469個,其中有8個基因尚未確定位置。.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3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4號染色體

4號染色體是人類細胞中24種(組成23對)染色體中的其中一種,是人體內第四大的染色體,擁有大約1.90億個DNA鹼基對,約佔所有人类基因组中鹼基總數的6%到6.5%。.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4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4月25日

4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15天(闰年第11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50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4月25日 · 查看更多 »

5-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简写为5-FU或f5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肿瘤。5-氟尿嘧啶属于抗代谢药的一种。常与亚叶酸(leucovorin)合并使用。 二氟化氙与尿嘧啶反应后,会产生5-氟尿嘧啶。.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5-氟尿嘧啶 · 查看更多 »

5號染色體

人類的5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含有大約181百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將近6%。其中有900到13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5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6號染色體

人類的6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含有大約170百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5.5%到6%。其中約有2000到2057個基因 ,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6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7號染色體

人類的7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含有大約1億5900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5%到5.5%。其中約有1000到14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其中包含Homeobox A基因叢集。.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7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8號染色體

人類的8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的其中之一,正常狀況下每個細胞擁有兩條。此染色體含有大約155百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4.5%到5%。 该染色体有两条臂,分别命名为8p和8q。其中较短的8p臂有大约4,500万个碱基对,有基因484个,假基因110个,约占总基因组数量的1.5%。这其中8%的基因和神经发育及功能有关,16%的基因和癌症有关。8p臂有一个很独特的特点,即存在一个约1,500万个碱基对的巨大区域,该区域的突变几率非常高。而在这一片区域,人类基因和黑猩猩的基因存在巨大的差异。很可能正是因为该区域的高突变率,对人类脑部的进化做出了贡献。 其中約有700到10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8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9號染色體

人類的9號染色體是23對染色體中的一对,正常情况下每个体细胞拥有两条该染色体。此染色體含有大約145百萬個鹼基對,佔細胞內所有DNA的4%到4.5%。其中約有800到1200個基因,依預測方式而有所不同。.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9號染色體 · 查看更多 »

9S

《9S》是由日本作家葉山透所著的輕小說,前9卷由山本ヤマト繪製插畫,第10卷開始由増田メグミ插畫。於電擊文庫連載。目前已出版長篇11卷,短篇2集。中文繁體版由台灣角川、簡體版則是天聞角川代理發行。曾發行廣播劇。因為作者生病緣故,第8集曾一度延期。在2007年6月10日發售的『電擊hp』第48號中有第8集發售的紀念漫畫。.

新!!: 脱氧核糖核酸和9S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DNAB型DNADNA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双链DNA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醣核酸脫氧核糖核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