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指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维克托·弗雷德里克·魏斯科普夫(Victor Frederick Weisskopf,),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他曾随维尔纳·海森伯、埃尔温·薛定谔、沃尔夫冈·泡利和尼尔斯·玻尔做博士后工作。二战期间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与了曼哈顿计划,之后反对核武器扩散。 1930年代至1940年代,魏斯科普夫对量子论的发展,尤其是量子电动力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对现在称为兰姆位移的现象作了研究,但由于对自己的数学没把握而没有发表结果(这些结果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战后他加入了麻省理工物理系,最终成为系主任。.

13 关系: 奥斯特奖章尤金·维格纳尼尔斯·玻尔希尔德·利瓦伊理查德·費曼美国文理科学院马克斯·玻恩马克斯·普朗克奖章默里·盖尔曼阿兰·古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J·罗伯特·奥本海默纪念奖恩里科·费米

奥斯特奖章

奥斯特奖章 (Oersted Medal)由于1936年设立,旨在奖励对物理教学有显著贡献者。这一奖项以汉斯·奥斯特的名字命名,是该协会的最负盛名的奖项。 知名的获奖者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密立根,爱德华·珀塞尔,理查德·费曼,伊西多·拉比,诺曼·拉姆齐,汉斯·贝特,卡尔·威曼,以及 阿諾·索末菲,乔治·乌伦贝克,杰罗尔德·撒迦利亚,菲利普·莫里森,梅尔巴·菲利普斯,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杰拉德·霍尔顿,约翰·惠勒,弗兰克·奥本海默,罗伯特·雷斯尼克,卡尔·萨根,弗里曼·戴森,丹尼尔·克莱普纳,劳伦斯·克劳斯,安东尼·弗伦奇,戴维·Hestenes,罗伯特·维持, 罗伯特·波尔和弗朗西斯·西尔斯.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奥斯特奖章 · 查看更多 »

尤金·维格纳

尤金·保羅·維格納(Eugene Paul Wigner,)原名維格納·帕爾·耶諾(Wigner Pál Jenő),匈牙利-美国理論物理學家及數學家,奠定了量子力學對稱性的理論基礎,在原子核結構的研究上有重要貢獻。 他在純數學領域也有許多重要工作,許多數學定理以其命名。其中維格納定理是量子力學數學表述的重要基石。維格納首先發現了核反應器中的氙-135帶有毒性,這也是為何這種毒性有時被稱作「維格納毒性」。 1963年,由於「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論上的貢獻,尤其是基本對稱原理的發現與應用」,維格納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約翰內斯·延森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尤金·维格纳 · 查看更多 »

尼尔斯·玻尔

尼尔斯·亨里克·达维德·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丹麦物理学家,1922年因“他對原子結構以及從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的研究”而榮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玻尔發展出原子的玻尔模型。这一模型利用量子化的概念來合理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他还提出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量子力学及相关课题研究者的活动中心,哥本哈根大学的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名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也是由玻尔在1921年创办的。 20世纪30年代,玻尔积极帮助来自纳粹德国的流亡者。在纳粹德国占领丹麥后,玻尔与主持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划的海森堡进行了一次著名会談。他在得知可能被德国人逮捕后,经由瑞典流亡至英国,並於該國参与了合金管工程。這是英国在曼哈顿计划中承擔的任務。战后,他呼吁各国就和平利用核能进行合作。他参与了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及的创建,并于1957年成为的首任主席。为纪念玻尔,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107号元素,𨨏。.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尼尔斯·玻尔 · 查看更多 »

希尔德·利瓦伊

希尔德·利瓦伊(Hilde Levi,),拥有德国和丹麦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曾率先在生物和医药领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也就是知名的和放射性碳定年法。退休后,她转而从事科学史研究,写作并出版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乔治·德海韦西的传记。 利瓦伊出生在法兰克福一个不信教的犹太人家庭。1929年進入慕尼黑大学就讀,随后在柏林的进行博士研究,完成有关碱金属卤化物光谱的论文。1934年她得到博士学位,此前纳粹党已经控制了德国,在反犹政策下,犹太人无法出任任何学术职务。她不得不转投丹麦。之后在哥本哈根大学的尼爾斯·波耳理论物理研究所找到了一份工作。其间,她与詹姆斯·弗兰克和乔治·德海韦西合作,发表了多篇有关放射性物质在生物学方面应用的论文。 1943年9月,纳粹开始追捕丹麦裔犹太人,利瓦伊逃往瑞典,她在當地协助文纳—格伦实验生物学研究所的约翰·伦斯特伦(John Runnström)进行科研工作。战后,她回到丹麦哥本哈根的动物生理学实验室。1947至1948年,她在美国学习了新发现的放射性碳定年法和放射自显影术,并将两项技术引入欧洲。1979年,她从动物生理学实验室退休,但继续在尼耳斯·玻尔文献馆工作,收集整理德海韦西的论文,最终发表了一部他的传记。.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希尔德·利瓦伊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費曼

查德·菲利普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國理论物理學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由費曼提出或完善的费曼图、费曼规则(Feynman rules)和重整化计算方法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的重要工具。费曼个性十足,爱出风头,平易近人且喜爱搞怪,有很多逸闻流传于世。在1999年英國雜誌《》对全球130名領先物理學家的民意調查中,他被評為有史以來10位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費曼父母皆為立陶宛猶太人,來自白俄羅斯,然而費曼本人是無神論者。 费曼业余爱好广泛,如打邦哥鼓、破译玛雅文明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撬開保险櫃的鎖及逛脱衣舞厅等。他自己搜罗了不少这类故事,整理成了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该书后來成为畅销大众读物。费曼是少数几个在大众心目中形象生动鲜活的前沿科学家之一。.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理查德·費曼 · 查看更多 »

美国文理科学院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自从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詹姆斯·鲍登、罗伯特·崔特·潘恩及其他的建国先贤于独立战争期间创立人文与科学院以来,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负有双重职能:从科学、人文、商业、政治、艺术等领域选举每个世代最优秀的学者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成为其院士,以及针对社会的需要进行政策研究。 目前人文与科学院的主要研究计划聚焦于高等教育与科研、人文与文化研究、科学与技术进展、美国政治、人口与环境、儿童福利等。其主办的季刊《代达罗斯》被广泛的认为是国际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美国文理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玻恩

克斯·玻恩(Max Born,),德国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在固体物理学及光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此外,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培养了大量知名物理学家。1954年,玻恩因“量子力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特别是给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马克斯·玻恩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克斯·普朗克奖章(德语:Max-Planck-Medaille)是1929年起每年由德国物理学会颁发给理论物理学领域杰出贡献的奖项,是德国最重要的物理学奖项之一,获奖者被授予证书和一枚马克斯·普朗克肖像的金质奖章。.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马克斯·普朗克奖章 · 查看更多 »

默里·盖尔曼

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美國物理學家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而获得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盖尔曼通晓的学科极广,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20世纪后期学术界少见的通才。除数理类的学科外,对考古学、动物分类学、语言学等学科也非常精通。 盖尔曼在加州理工学院与理查德·费曼一起共事时所发生的一些逸闻趣事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默里·盖尔曼 · 查看更多 »

阿兰·古斯

阿兰·哈维·古斯(Alan Harvey Guth,),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宇宙学中暴脹模型的创立者。.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阿兰·古斯 · 查看更多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Albert Einstein Medal)是瑞士伯恩設立的獎項,每年頒發給在与愛因斯坦研究领域相关的领域中有傑出貢獻的人士。.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 查看更多 »

J·罗伯特·奥本海默纪念奖

J·罗伯特·奥本海默纪念奖(J.)和奖章是迈阿密大学理论研究中心于1969年至1984年颁发的奖项,它以美国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名字命名。该奖由奖章、证书和1000美元奖金组成,授予对自然科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J·罗伯特·奥本海默纪念奖 · 查看更多 »

恩里科·费米

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核物理、粒子物理以及统计力学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参与创建了世界首个核反应堆,芝加哥1号堆。他还是原子弹的设计师和缔造者之一。 费米拥有数项核能相关专利,并在1938年因研究由中子轰击产生的感生放射以及发现超铀元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物理学日渐专门化后少数几位在理论方面和实验方面皆能称作佼佼者的物理学家之一。 费米在统计力学领域做出了他第一个重大理论贡献。物理学家沃尔夫冈·泡利1925年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依据这一原理对于理想气体系统进行了分析,所得到的统计形式现在通常称作费米–狄拉克统计。现在,人们将遵守不相容原理的粒子称为“费米子”。之后,泡利又对β衰变进行了分析。为使这一衰变过程能量守恒,泡利假设在产生电子时同时会产生一种电中性的粒子。这种粒子当时尚未观测到。费米对于这一粒子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它的理论模型,并将其称为“中微子”。他对β衰变进行理论分析而得到的理论模型后来被物理学家称作“”。这一理论后来发展为弱相互作用理论。弱相互作用是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费米还对由中子诱发的感生放射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发现慢中子要比快中子易于俘获,并推导出来描述这一放射过程。在用慢中子对钍核以及铀核进行轰击后,他认为他得到了新的元素。尽管他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些元素后来被发现只是核裂变产物。 费米1938年逃离意大利,以避免他的夫人劳拉因为犹太裔出身而受到新通过的波及。他移民至美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曼哈顿计划。费米领导了他的团队设计并建造了芝加哥1号堆。这个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进行了,完成了首次人工自持续链式反应。他之后着手建造位于田纳西州橡树岭的和漢福德區的。这两个反应堆先后于1943年和1944年进行了临界试验。他还领导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F部,致力于实现爱德华·泰勒设计的利用热核反应的“”。1945年7月16日,费米参与了三位一体核试,并利用自己的方法估算了爆炸当量。 战后,费米参与了由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的一般顾问委员会,向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提供核技术以及政策方面的建议。在得知苏联1949年8月完成了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后,费米从道德以及技术层面都极力反对发展氢弹。他1954年在上为奥本海默作证。但奥本海默最终仍是被剥夺了。费米对于粒子物理,特别是π介子以及μ子的相关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测宇宙射线产生于星际空间中受磁场作用加速的物质。在他身后,有许许多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项、事物以及研究机构,其中包括:恩里科·費米獎、恩里科·费米研究所、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以及元素镄。.

新!!: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和恩里科·费米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