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指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現在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同作曲家韓德爾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六,次於第五偉大的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埃森納赫(Eisenach)的一个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樂长,在德國萊比錫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複调技巧。他的音樂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但由于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巴赫的複调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大作曲家均对巴赫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恢復了崇高的地位。.

324 关系: +tic模型姊姊AIR (音乐乐式)加布里埃爾·佛瑞加沃特基督教音乐基格埃尔福特历史分期半音化四度十二平均律协和与不协和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卡尔·车尔尼卡尔·李希特卡尔·明兴格尔卡农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550年至1699年出生)古斯塔夫·莱昂哈特古斯塔夫·馬勒变奏者1&2受難曲名偵探柯南:戰慄的樂譜同盟鶼鰈吕利塞扎尔·弗兰克增六和弦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夏尔·古诺夏洛特·金的遭遇夢綺地精選大原沙耶香大协奏曲大井町站大鍵琴大衛·弗萊大提琴天津海河音乐公园太鼓之達人系列奏鸣曲奥托·克伦佩勒妮嘉尋親記威廉·弗里德曼·巴赫威廉·麦金莱遇刺案威廉·肯普夫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孫尹婷宗教音乐安妮·费舍尔...安娜-苏菲·穆特安娜·玛德莲娜·巴赫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安德烈斯·塞戈维亚对位法小小爱因斯坦小行星1814小號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小提琴家小步舞曲 (巴哈)尼古劳斯·哈农库特尼可罗·帕格尼尼山根实知琉巴哈巴特·博曼巴赫 (消歧義)巴赫之家巴赫冰架巴赫的頌讚曲巴洛克音乐巴洛克艺术巴洛克流行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中央民族樂團中提琴希拉里·哈恩希普林·卡萨利斯布雷舞曲三B三重奏乞丐 (电影)平均律键盘曲集幸福論 (EP)幻想曲 (电影)幻想曲 (音樂)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亚诺什·斯塔克交響情人夢音樂列表库朗特庄严弥撒 (贝多芬)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原聲帶延音伊万·伊里奇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弥撒曲弦动我心伦敦爱乐乐团众赞歌众赞歌前奏曲弗里德里希·古爾達弗雷德·阿斯泰爾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索弗朗尼茨基休伯特·帕里低音管低音提琴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彼德·施格勒彼得·巴特里-富高尼彼得·許萊爾作品号何训田依功過論處德奥德国德国作曲家列表德国文化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纪念币列表保罗·麦卡特尼信義宗圣多马教堂 (莱比锡)圣尼古拉教堂 (莱比锡)圣经密码圣诞节圣诞节清唱剧圣母颂 (消歧义)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周善祥哥德堡变奏曲哥德尔、埃舍尔、巴赫唐·库普曼冬天的故事 (楊千嬅專輯)内森·米尔斯坦克劳迪奥·阿劳克利夫·伯顿克利福德·柯曾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作曲家)前奏曲前奏曲 (肖邦)勃兰登堡协奏曲固定低音变奏图林根盆地四重奏 (日本電視劇)四月是你的謊言BachBACH乐旨B小調彌撒曲 (巴赫)玛利亚·若昂·皮雷斯神探夏洛克小姐科隆協奏團科滕秋葉原之旅 -THE ANIMATION-穆雷·佩拉西亚第4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第57届格莱美奖管弦樂團简诺·扬多米兰·昆德拉约翰·卡斯帕尔·费迪南德·菲舍尔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约翰·戈达德 (探险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瑟夫 (男名)约瑟夫·海顿组曲给W.F.巴赫的键盘笔记本羽田裕美羅威爾·利伯曼絃樂交響曲 (孟德爾遜)瓦尔哈拉神殿生日快樂 (電影)申克分析电音玩家監獄兔直笛發現之旅叢書簡體字版書目列表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BWV 565DSCH動機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隔壁的山田君蟬3301音乐的奉献音樂即興音樂史莎菲二人組合莫札特巧克力莱比锡莱比锡老市政厅聖母頌 (巴哈/古諾)道格拉斯·亚当斯華倫泰·巴格曼菲利普·施比塔菅井爱里萨尔瓦托雷·阿卡多萨尔茨堡萨缪尔·沙伊特萨拉班德裝飾樂段複音音樂西尔维厄斯·利奥波德·魏斯西西里三重奏團詩篇马塞尔·迪普雷马太受难曲马克斯·雷格譚天樂魏玛魏玛宫警界線變格定弦让-巴普蒂斯特·吕利让-菲利普·拉莫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诗蓝谢颖颖谭盾賦格的藝術费卢西奥·布索尼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费舍尔·伊万路尔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黃東漢黃日珩齐格弗里德·卡格-埃勒特迪努·李帕蒂迪亚贝利变奏曲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迈克尔·科斯蒂克霍普金森·史密斯阿姆斯特丹音樂廳阿尔弗雷多·卡塞拉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阿尔玛·罗斯阿列克谢·亚古丁阿斯托尔·皮亚佐拉蘇菲·蕭爾赫尔穆特·瓦尔哈赫尔穆特·施密特赫伯特·冯·卡拉扬赫爾辛基主教座堂男孩合唱團赋格钢琴里卡多·阿劳约里切尔卡金属乐队艾森纳赫英国组曲離別的鋼琴奏鳴曲雙簧管耶稣,世人仰望的喜悦逆行卡農陳郁秀G弦上的咏叹调G弦上的魔王J1 Live Concert演唱會 影音全記錄Johann Sebastian BachLOVE 2000Maimai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² WORKSRefrain of Evangelion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THE END OF EVANGELIONWell Temperament林秋孜林東赫恰空東德杜莎夫人蠟像館格奥尔基·拉察比泽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格连·古尔德格里戈里·利普马诺维奇·索科洛夫椙山浩一水星表面特徵列表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波蘭舞曲深紫温蒂·卡洛斯清唱劇清唱套曲朱塞佩·托雷利最伟大的德国人最愛 Live Concert音樂精選我为钢琴狂海因里希·许茨海托爾·維拉-羅伯斯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新古典主義新古典金屬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新世紀福音戰士音樂列表新世纪福音战士交响乐文明IV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日本古倫美亞旺达·兰多芙丝卡旅行者金唱片旅行者金唱片内容敦巴頓橡樹園数字低音教會司琴扬·皮泰尔索恩·斯韦林克扬·迪斯马斯·泽伦卡托卡塔曲托马索·阿尔比诺尼時空轉抄納斯卡11月22日12月14日1685年1708年1714年1735年1750年18世纪2008年亞洲沙灘運動會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3月21日7月28日 扩展索引 (274 更多) »

+tic模型姊姊

《+tic模型姊姊》(+チック姉さん;英文標題:+TIC ELDER SISTER),是日本漫畫家栗井茶(くりいちゃ,1983年8月22日 - )所描繪的青年漫畫作品,為一部連載中的短篇幅(每一話的數頁僅2、4、6、8、10,或12頁不等。前三冊尤以每話6頁為主)青春校園喜劇。故事環繞在三名頭戴模型玩具的模型社女高中生,與周邊夥伴嘻笑胡鬧時或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種種笑料。並由Lantis公司在2012年7月發行同名的OVA動畫(有DVD/BD兩種版本,全一卷,共12話)。 原著書名中的「+tic(+チック)」,讀作「Plus Tic(プラスチック)」,為塑膠模型玩具(プラモ)的「塑膠(プラスチック)」之意。不過「チック症」也是一種精神疾病「抽動障礙」,也暗示主角群都很有病。中文界常見的譯名,除了「+tic模型姊姊」之外,尚有「+TIC姊姊」、「+TIC姐姐」、「+tic模型姐妹」、「+模型姊姊」、「模型姊姊」、「模型姐姐」、「模型姊妹」、「模型姐妹」和「模型少女」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tic模型姊姊 · 查看更多 »

AIR (音乐乐式)

Air (意大利语: aria; 法语:ayr, ayre),有时被翻译为“抒情调”,是一种类似歌曲的声乐或器乐乐式。Air这个词来自于歌剧、康塔塔、宣叙调中的“咏叹调”(Aria)。.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AIR (音乐乐式) · 查看更多 »

加布里埃爾·佛瑞

加布里埃爾·于尔班·福莱(Gabriel Urbain Fauré,),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鋼琴家以及音樂教育家。福莱前承聖桑,後繼者則有拉威爾與德彪西;早期與聖桑一同為法國國民樂派奠基,後期在巴黎音樂學院任內力行改革,提拔後進,對於法國近代音樂發展起了軸承的作用。佛瑞的音樂作品以聲樂與室內樂聞名,在和聲與旋律的語法上也影響了他的後輩。.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加布里埃爾·佛瑞 · 查看更多 »

加沃特

加沃特是一种法国古代的民间舞曲,也被译为嘉禾舞曲,节奏并不活泼,4/4拍,速度为中板,以弱拍子开始。 17世纪时加沃特舞曲在法国宫廷中非常流行,18世纪在器乐组曲中,一些著名作曲家创作组曲时也采用这种曲式,巴赫的《法国组曲》(作品第816号)和亨德尔的《奏鸣曲》(作品第1号)中都采用了这种曲式,比利时作曲家戈塞克直接写出《加沃特舞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加沃特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音乐

基督教音乐,又称“圣乐”,是基督教宗教仪式上演唱和演奏的音乐,内容主要是表达教徒对上帝的感情,同时也传达上帝给众生的启示。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音乐以“圣咏”为主,这是一种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但是有一套固定格式的的宗教歌曲,有亚美尼亚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等。启蒙时期以后,宗教音乐向世俗化发展,表现手段逐步丰富起来。有弥撒曲、受难曲、神剧、清唱劇、众赞歌等。并出现了一些对世俗艺术音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音乐作曲家,例如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20世纪也出现了将基督教内容融入流行音乐的当代基督教音乐。不过这种形式还存在不少争议。 基督教在近代傳入中國後,陸續有華人音樂家認同基督信仰,逐漸蓬勃發展出具備特色的華人基督教音樂,除了在日常聚會演出外也會參與在民間宣傳、藝術表演或季節性表演。.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基督教音乐 · 查看更多 »

基格

基格是一种起源于16世纪英國的吉格舞曲的形式,是從英國傳入歐洲大陆后的變化形式。分为兩个支派,一种是法国式,一般为6/8拍,活泼,每段都是以赋格曲形式开始,第二段是将原来的主題倒置;另一种是意大利式,开始为分解和弦,拍子速度快。 巴洛克时代的组曲经常以基格作为最末的樂章,巴赫、韓德爾都写过基格舞曲形式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屬於法國式的。.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基格 · 查看更多 »

埃尔福特

埃尔福特(Erfurt)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城市。它是图林根州的首府,并是一个有196,500人口的制造业中心。 埃尔福特东北100公里是莱比锡,向西113公里是卡塞尔和向西北180公里是汉诺威。向外联系则可从慕尼黑转机往埃尔福特机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埃尔福特 · 查看更多 »

历史分期

历史分期即歷史時期的劃分。试图将历史进行划分,然后得到一个描述性的抽象概念,为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历史时间段提供方便的术语。歷史學的一種研究方法。然而,给任何“周期”确定精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往往是很困难的。主要在於揭示歷史過程中不同時期或階段之間質之差別。 世界通史一般被劃分為古代、中世紀(中古)、近代和現代四個時期。在某种程度上,历史是连续的并且不具有一般性,所有的分期系统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可选择性。在一個階段或一個時期中還可作進一步劃分。然而在没有历史分期的情况下,过去的时间只不过是分散的事件,没有一个框架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导致难以理解或者理解不准确。民族、文化、家庭甚至个人,这里的每一个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不断地施加重叠。通常关于一段时间的标签都会非常的系统化,它也会受到挑战然后被重新定义。但是这种历史分期“标签”一旦建立起来了就会非常方便,因此人们很难摆脱它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历史分期 · 查看更多 »

半音化四度

在音乐中,半音化四度(chromatic fourth,或 passus duriusculusMonelle, Raymond (2000).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半音化四度 · 查看更多 »

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又稱十二等程律,是一種音樂的定律方法,將一個八度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等分稱為半音,是最主要的調音法。音高八度音指的是頻率加倍(即二倍頻率)。八度音的頻率分為十二等分,即是分為十二個等比級數,也就是每個音的頻率為前一個音的2的12次方根:.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十二平均律 · 查看更多 »

协和与不协和

在音乐的范畴里,协和和不协和指的是将同时或相继响起的乐音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通常意义上来讲,协和的声音常与甜美、放松、愉悦、可接受等情感相联系;而不协和则常与刺耳、紧张、不愉快、不可接受等情感相联系。 协和与不协和只在多个乐音之间才有可能存在,所以它们是对音程或和弦进行描述的一个必要因素。例如纯一度和纯八度往往被认为是协和的;而小二度则往往被认为是不协和的。.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协和与不协和 · 查看更多 »

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

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Carl Friedrich Abel,),德国作曲家,维奥尔琴演奏家。早年到莱比锡师从巴赫,后来到德累斯顿工作。1758年去伦敦,与J.C.巴赫合作举行音乐会,在当时的伦敦音乐界扮演重要的角色。阿贝尔的作品很多,他的音乐风格优雅精致,善于表达细腻的感情。他为低音维奥尔琴写的奏鸣曲是这一乐器的重要保留曲目。.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卡尔·弗里德里希·阿贝尔 · 查看更多 »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德国作曲家,J.S.巴赫的三子。.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 · 查看更多 »

卡尔·车尔尼

卡尔·车尔尼(Carl Czerny,),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卡尔·车尔尼 · 查看更多 »

卡尔·李希特

卡尔·李希特(Karl Richter,),德国指挥家、管风琴演奏家。出生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从小受巴赫音乐的熏陶。1949年至1950年间任萊比錫托马斯教堂管风琴师(巴赫也曾任此职)。1951年创立了慕尼黑巴赫管弦乐团。卡尔·李希特是演绎巴赫的权威,他生前录制了很多巴赫作品的录音。著名的錄音包括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乐》、《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曲》以及亨德尔的《弥赛亚》等。卡尔·李希特对于用仿古乐器演奏巴洛克音乐的古乐运动并没有随波逐流,他更注重在“神”而非“形”上去再现巴赫。 R R.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卡尔·李希特 · 查看更多 »

卡尔·明兴格尔

卡尔·明兴格尔(德语:Karl Münchinger,),生卒于斯图加特,德国指挥家。 明兴格尔在年轻的时候学习过小提琴,后来在斯图加特音乐高校卡尔·里昂哈特门下学习指挥。后来在斯图加特圣母教堂当合唱指挥和管风琴手。紧接着他又在莱比锡音乐高校赫尔曼·阿本多特和克莱门斯·克劳斯的夏季课程学习,经福特文格勒的帮助,他当上了汉诺威下萨克森交响乐团指挥(1941年-1943年)。二战中他被囚禁,战后1945年获得释放后他成立了斯图加特室内乐团, 他带领乐团直到1987年,并且把乐团带向了世界。 1953年他因在艺术方面的贡献获得了巴登·符腾堡州的教授衔头,和联邦十字勋章。 虽然穆辛格尔算不上“本真”派人物,但是从他出道的那一天起,他就以其干净的音色取胜,这有别于浪漫派指挥家的诠释风格。他的原则是:小编制乐队,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所做的指示,以达到通透统一的音乐表达。 穆辛格尔这一名字很快就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管弦乐作品的忠实演绎(与浪漫演绎相对)联系起来了。他与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演绎了很多前巴洛克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获奖无数。 他在战后立刻对新生代的作曲家大加支持。1960年起他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加到他的剧目中。 1966年他又成立了 斯图加特古典爱乐乐团。 从此他就蜚声国际,成为欧陆和北美很多乐团的常客。.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卡尔·明兴格尔 · 查看更多 »

卡农

卡农(Canon)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卡农 · 查看更多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这是一个古典音乐作曲家的列表,按照作曲家出生的年份先后顺序,划分为六个部分.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550年至1699年出生)

这是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的第二部分,列出生于公元1550年至1699年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本表以作曲家出生年份先后排序。 本表中的作曲家,基本上属于音乐史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末期,以及巴洛克时期。 本表将随着作曲家页面的增加而不断更新。 ---- | 1550至1579 | 1580至1609 | 1610至1639 | 1640至1669 | 1670至1699 |.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550年至1699年出生)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莱昂哈特

古斯塔夫·莱昂哈特(Gustav Leonhardt,),荷兰大键琴和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古斯塔夫·莱昂哈特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古斯塔夫·馬勒 · 查看更多 »

变奏者1&2

--(Variations Part I&II)是克罗地亚钢琴家-zh-hans:马克西姆·姆尔维察;zh-hk:麥森;zh-sg:马克西姆·姆尔维察;zh-tw:邁可森;-的第三张专辑,于2004年发行。 曲目:.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变奏者1&2 · 查看更多 »

受難曲

《受難曲》(Passion)是以耶穌受難和被釘於十字架的故事為題材所創作的音樂,主要採用清唱劇的形式演出,而歌詞大部份取自《聖經》的內容。.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受難曲 · 查看更多 »

名偵探柯南:戰慄的樂譜

,是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漫畫系列名偵探柯南的第12部劇場版,片长115分钟,於2008年4月19日在日本上映、2008年7月11日在台灣上映、2010年2月25日在香港上映,在日本有24.2億日元的票房收益。日語「戰慄」和「旋律」同音(せんりつ)。.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名偵探柯南:戰慄的樂譜 · 查看更多 »

同盟鶼鰈

《同盟鶼鰈》(Allied)是一部於2016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勞勃·辛密克斯執導,史蒂芬·奈特編劇,並由布萊德·彼特、瑪莉詠·柯蒂亞、麗茲·凱普蘭、馬修·古迪與傑瑞德·哈里斯等人主演。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位間諜麥斯·瓦唐(Max Vatan)與瑪麗安娜·波塞魯爾(Marianne Beausejour)假裝成一對夫妻進行暗殺任務,兩人間互生情愫。在任務得手後,兩人決定結為連理。然而,麥斯獲悉,瑪麗安娜可能是德國派來的間諜。 該片的劇本源自奈特在21歲時得知的一個真實故事。拍攝《同盟鶼鰈》的消息於2015年2月上旬公開。主演布萊德·彼特與瑪莉詠·柯蒂亞分別於同年2月和6月簽約出演該片。電影的主體拍攝始於2016年2月,取景地點位在英國倫敦、漢普斯特德及加那利群島的大加那利島等地。該片由掌鏡,而配樂則由亞倫·席維斯崔譜寫。 《同盟鶼鰈》於2016年11月23日在美國上映,發行商為派拉蒙影業。該片在上映後收穫了影評人褒貶不一的評價,主演布萊德·彼特與瑪莉詠·柯蒂亞的演出亦毀譽參半。電影的全球票房約為1.19億美元,而其製片預算則是8,500萬美元。在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同盟鶼鰈》入圍了最佳服裝設計獎。該片的DVD及藍光光碟於2017年2月28日發布。.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同盟鶼鰈 · 查看更多 »

吕利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卢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宫廷乐正(Surintendant de la Musique)。他控制了当时的法国音乐生活,开创了法国歌剧,发展了大经文歌和法国序曲,对当时的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亨利·珀塞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让-菲利普·拉莫等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吕利 · 查看更多 »

塞扎尔·弗兰克

塞扎尔-奥古斯特-让-纪尧姆-胡伯特·--(César-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 弗兰克1835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一度回到比利时进行独奏表演,但并不成功。1844年,他回到巴黎,自此后一直在巴黎以授课为生。1872年起,他被聘为巴黎音乐学院管风琴教授。李斯特曾经评价他的管风琴演奏为“巴赫再世”。 1890年5月,弗兰克遭遇车祸,卧床数月后于11月8日逝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塞扎尔·弗兰克 · 查看更多 »

增六和弦

增六和弦(Augmented Sixth Chord)是一個包含音程的和弦,最初起源於文艺复兴时期,在巴洛克时期进一步发展,并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中形成明确的风格。.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增六和弦 · 查看更多 »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朱塞佩·多梅尼科·斯卡拉蒂(Giuseppe Domenico Scarlatti,),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作曲家、羽管键琴演奏家。他被认为是一位巴洛克作曲家,但其音乐风格已受到了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影响。他的555首奏鸣曲的绝大部分为羽管键琴而作,另外还有少量的弦乐合奏和管风琴作品。 多梅尼科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和兄弟彼得罗·菲利波·斯卡拉蒂都是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 查看更多 »

夏尔·古诺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François Gounod,),法国作曲家,代表作是歌剧《浮士德》。 古诺出生于巴黎,母亲是一位钢琴师,父亲是一位画家。很早就显露出音乐天赋。1836年进入巴黎音樂學院(Conservatoire de Paris),师从佛芒特·阿萊維。1839年以清唱剧“费迪南德”获得羅馬大獎第1名。随后他获得公费到意大利深造的机会,研究帕勒斯特里那等宗教音乐。1842年回国路上他接触到德奥众多名家和作品,包括門德爾松,深受影响。在巴黎,他先后担任多个乐团和合唱团的管风琴师和指挥。 1851年古诺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萨福》,但是反响平平。1852年的第2部歌劇《殘酷的修女》,也遭到失敗。1859年根据歌德作品改编而成的歌剧《浮士德》取得极大成功,因为曲調通俗,色彩豐富,抒情柔美,开创了一代新风,奠定了他世界性的地位。此外,他的著名歌剧作品还有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1867年)。 古诺是虔诚的教徒,因此创作了大量宗教题材作品,他华丽而质朴的风格在宗教音乐中也独树一帜。主要代表作包括脍炙人口的《圣母颂》(在巴赫作品基础上增写的旋律)、《聖塞西勒慶典彌撒曲》、梵蒂冈的国歌《教皇进行曲》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夏尔·古诺 · 查看更多 »

夏洛特·金的遭遇

《夏洛特·金的遭遇》(Did You Hear What Happened to Charlotte King?)是美国电视医疗剧《私人诊所》第四季的第七集,也是全剧的第61集,由珊达·莱梅斯编剧,阿利森·利迪-布朗执导,于2010年11月4日经美国广播公司在美国首播。这部电视剧主要围绕某私家诊所工作的多名青年医生展开,《夏洛特·金的遭遇》则讲述剧中人物夏洛特·金(卡迪·斯特瑞兰德饰)遭强奸后发生的故事。 本集的剧本创作得到美国反强奸、虐待和乱伦国家网络组织协助,以斯特瑞兰德饰演的金为核心,力求准确描绘强奸受害者的恢复过程。尼古拉斯·布伦登在剧中客串出演李·麦克亨利,布鲁·德克特诠释乔·普莱斯警探。《夏洛特·金的遭遇》获得评论界好评,斯特瑞兰德的演出和扮演的人物颇受肯定,她和莱梅斯以及剧集本身都得到多个奖项提名,其中部分获奖。本集首播期间共有约1018万观众收看,18至49岁年龄段的尼尔森家庭收视比率为3.9/11,在首播当晚所有美国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五。.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夏洛特·金的遭遇 · 查看更多 »

夢綺地精選

《夢綺地精選》(Final Wonderland)是臺灣歌手蔡依林的第五張精選輯,由新力博德曼於2007年9月19日發行。該專輯內容包括蔡依林於新力博德曼時期的40首歌曲與22支音樂錄影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夢綺地精選 · 查看更多 »

大原沙耶香

大原沙耶香,也譯作大原沙也加(大原 さやか,),日本女性聲優、播音員、DJ(廣播節目主持),已婚。 出身於神奈川縣橫濱市。所屬經紀公司是東京俳優生活協同組合。血型B型。青山學院大學文學院英語文學系畢業。暱稱為sa-ya(さぁや)、sayasaya(さやさや)。隸屬於賢Production的聲優大原崇是親弟弟。.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大原沙耶香 · 查看更多 »

大协奏曲

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可以说是协奏曲的早期形式,通过乐队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一问一答的交替来进行,通常是一组表现力较强,数量较少,称为“主奏部”,另一组数量较多,称为“协奏部”或“全奏部”,两部分轮流演奏,形成对比,呼应和组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大协奏曲 · 查看更多 »

大井町站

大井町站()是一個位於東京都品川區大井一丁目,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京急行電鐵(東急)、東京臨海高速鐵道(TWR)的鐵路車站。.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大井町站 · 查看更多 »

大鍵琴

大鍵琴,也稱撥弦鍵琴、古鍵琴、羽管鍵琴,是一種盛行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樂器。根據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由於大鍵琴的發聲源來自收藏在內部的絯線,並利用琴鍵及其內置裝置令絃線撥動而發聲,因此被歸納為弦鳴樂器。其分類號為314.122-4-8。一般樂器分類法則歸入鍵盤樂器或撥弦樂器。 過往大鍵琴所用來撥弦用的撥子多是由鳥類的羽毛管所做的,現今改良後的大鍵琴,大都改以塑膠作為撥子。 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時期,大鍵琴是非常普及的樂器,它既可作為獨奏樂器,亦可作為伴奏樂器;而在合奏(如最初期的室樂團)中亦擔當重要的角色,可視為全隊中的指揮。進入古典樂派初期,合奏的規模漸漸擴大,並慢慢形成為現代管絃樂團的雛型,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C.P.E.巴赫,及早期的莫扎特管弦作品等,仍將大鍵琴放置在內,但由18世紀中後期開始,隨著現代鋼琴開始成型,大鍵琴在極短時間內遭淘汰,它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取代掉,莫扎特中期作品起已經不再放入大鍵琴,而自貝多芬年代起,歐洲幾乎再沒有任何人會為大鍵琴寫曲。大鍵琴就在音樂歷史發展上近乎消失近150年,直至二十世紀中期,由於開始對早期音樂有較多的研究,大鍵琴才重新得到留意,亦開始重新生產及改良大鍵琴的結構。.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大鍵琴 · 查看更多 »

大衛·弗萊

大衛·弗萊(David Fray,1981年5月24日-),法國古典鋼琴演奏家,曾被BBC音樂雜誌選為“2008年度最佳新人”。由於他對音樂的詮釋以及他在性能和排練怪癖而受到關注,最具代表作的是2008年的作品《Swing, Sing & Think》。.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大衛·弗萊 · 查看更多 »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大提琴 · 查看更多 »

天津海河音乐公园

天津海河音乐公园坐落于中国天津市河北区北安桥头,兴建于2004年。西临海河东路,东临平安街,介于奥式风情区(原天津奥租界)与意式风情区(原天津意租界)之间,面積3600平方米,平面形狀似一把小提琴。音乐公园中矗立着5位“世界著名音乐家”:李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海顿和巴赫的铜像。附近新建一座高40米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样钟楼。.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天津海河音乐公园 · 查看更多 »

太鼓之達人系列

是一款於2001年起由南夢宮萬代(原南夢宮)發售的業務用街機音樂遊戲系列作品。遊戲玩法與科樂美的Bemani系列類似,玩家需要配合音樂,敲打機台上的日本傳統樂器「太鼓」的框體,從而打出正確的節奏。這個系列后來還在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Portable、PlayStation Vita、PlayStation 4、任天堂DS、Wii、任天堂3DS、Wii U、iOS上推出了家用版,一般使用手柄按鍵進行遊戲,但在iOS、PlayStation 2、PlayStation 4和Wii上也有專門推出的家庭用太鼓(Tatacon)操控設備,使玩家可以在家庭中感受到街機的遊玩效果。.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太鼓之達人系列 · 查看更多 »

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是种樂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彙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在古典音樂史上,此種曲式隨著各個樂派的風格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奏鳴曲的曲式从古典樂派时期開始逐步發展完善。19世紀初,給各類樂器演奏的奏鳴曲大量出現,奏鳴曲儼然成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到了20世紀,作曲家依然創作著給樂器演奏的奏鳴曲,但相較於古典樂派以及浪漫樂派的奏鳴曲,20世紀的奏鳴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奏鸣曲 · 查看更多 »

奥托·克伦佩勒

奥托·克伦佩勒 (Otto Klemperer,1885年5月14日生于弗罗茨瓦夫,1973年7月6日逝世于苏黎世)是犹太裔德国指挥家、作曲家,晚年获得以色列国籍。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奥托·克伦佩勒 · 查看更多 »

妮嘉尋親記

《妮嘉尋親記》(日文:明日のナージャ,英文:Tomorrow's Nadja)是一套講述少女浪漫愛情的日本動畫。這套動畫由東堂泉所創作,並由東映動畫製作。 在日本,最初透過衛星電視於2003年2月2日至2004年1月25日期間,在朝日電視台和Animax等頻道上播放,之後亦在東京廣播公司的電視台上播放。在香港,此動畫分別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屬下的無綫兒童台和無綫電視翡翠台內播放。在台灣,此動畫被譯作明日之星娜--佳,在衛視中文台播放。在世界各地的字幕組都有翻譯此動畫做其他語言,例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在拉丁美洲版本的Cartoon Network內播放。 這套動畫的漫畫版由阿弓唯所繪畫,先在《Nakayoshi》雜誌上連載,之後由講談社出版單行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妮嘉尋親記 · 查看更多 »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

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J.S.巴赫的长子。.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威廉·弗里德曼·巴赫 · 查看更多 »

威廉·麦金莱遇刺案

威廉·麦金莱遇刺案发生在1901年9月6日,第25任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在美國纽约州水牛城泛美博览会的音乐圣殿被枪击,行凶者里昂·乔戈什是无政府主义者,他用一把隐藏起来的左轮手枪打中了正在与自己握手示意的麦金莱。由於伤势致命,总统于一个多星期后的9月14日因坏疽逝世,享年58岁。 此前麦金莱在19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而成功取得连任,他喜欢与公众直接交流,而且不愿意对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安全保护。总统秘书乔治·B·科特柳(George B. Cortelyou)担心会有人试图在总统造访音乐圣殿时进行暗杀,因此曾两次将这一计划从总统工作日程上取消,但麦金莱均在之后又重新将其加入。 行凶者乔戈什在1893年恐慌期间失业,然后成為无政府主义者,并将麦金莱视为压迫的象征,认为杀死对方是自己作为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义务。之前尝试接近总统失败后,乔戈什在麦金莱主动与自己握手时朝对方腹部连开两枪,其中一颗子弹擦伤了总统,另一颗射入其腹部,之后一直没找到。 麦金莱受伤后经大夫诊治本已有康复的迹象,但到了9月13日病情却因坏疽而急剧恶化并于次日凌晨逝世。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成为第26任美国总统。麦金莱死后,乔戈什也被判谋杀罪名成立而在9月26日被判处死刑,10月29日,死刑以电椅执行。麦金莱之死也促使联邦国会立法规定美国特勤局负责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威廉·麦金莱遇刺案 · 查看更多 »

威廉·肯普夫

威廉·沃爾特·弗里德里希·肯普夫 (Wilhelm Walter Friedrich Kempf)是世界有名的德國鋼琴大師以及作曲家。雖然肯普夫的演繹對象包括巴赫、弗蘭茲·李斯特、蕭邦、約翰內斯·布拉姆斯、羅伯特·舒曼等人,但其最為樂迷所推崇的則是他對於貝多芬與弗朗茨·舒伯特的詮釋,舒伯特全部的奏鳴曲作品,肯普夫有至少一次的錄音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则留下了三套录音,后两套现在仍然是公认的权威演绎。 肯普夫在1895 年出生在布蘭登堡,父親是皇家音樂總監兼聖尼可拉教堂的管風琴家,他的祖父也是個管風琴家,兄弟後來成為一所教堂的音樂總監。肯普夫由父親啟蒙學習鋼琴,九歲進入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分別師從巴特(Karl Heinrich Barth)與卡恩(Robert Kahn)學習鋼琴和作曲,1916年在個人第一場演出中同時演奏鋼琴與管風琴,1917年以鋼琴演奏與作曲得到柏林市頒發的孟德爾頌獎,包括貝多芬《漢馬克拉維奏鳴曲》和布拉姆斯《帕格尼尼變奏曲》,迅速在歐洲等地馳名,1918年首度與柏林愛樂合作,1924年到29年出任德國斯圖嘉特音樂學校校長。1936 年至 1979 年間,他在日本舉辦了 10 場演奏會,1951 年和 1964 年分別在倫敦和紐約第一次亮相,1981 年最後一次在巴黎公開演出,後因健康問題(帕金森疾病)退休。95 歲去世於波西塔諾,留下 5 個孩子。 在演奏生涯最後幾年裡,肯普夫的曲目多以德國古典與浪漫派作品為重心,特別是貝多芬的作品。除了獨奏,肯普夫也從事教學、創作與室內樂演出,曼紐因、亨利克·謝林和羅斯特羅波維奇等人都是他的搭檔。1931年到41年間,肯普夫與費雪等人在波茨坦的暑期高級班裡擔任教授,戰後還曾經主持過貝多芬鋼琴作品講座,因此許多後輩傑出鋼琴家都接受過肯普夫的指導。 鋼琴家布蘭德爾評論肯普夫「彈奏中充滿感情……有賴於他演奏管風琴養成的正確呼吸法,你一定能從他的音樂中得到未曾聽過的東西。」他大力稱讚肯普夫是同行中「最有節奏感」的一名,布蘭德爾也協助菲利普唱片精選 “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中肯普夫的部分。 Category:德國鋼琴家 Category:柏金遜症患者.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威廉·肯普夫 · 查看更多 »

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

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英语:Dimitris Mitropoulos,希腊语:Δημήτρης Μητρόπουλος,,出生日的另一说法是2月18日),生于雅典,在米兰去世,是一位美国籍希腊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 米特罗波洛斯生于雅典求学于布鲁塞尔和柏林,他还是布索尼的学生。从1921年到1925年他在柏林国家歌剧院艾里希·克莱伯手下当助理指挥。紧接着他就在希腊多个地方任职。1930年他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他演奏钢琴兼指挥。就此他成为了第一个身兼此两职的现代音乐家。 米特罗波洛斯1936年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成为他登陆美国第一声。后来他就在此定居并在1946年入籍。 从1937年到1949年他是明尼亚波里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之后他就和纽约爱乐合作。1951年他成为该乐团的音乐总监(至1957年)。1954年他继布鲁诺·瓦尔特之后入主大都会歌剧院。他在那里指挥了很多新作品,还指挥了萨姆尔·巴伯的歌剧 凡尼莎,他还参与了这部歌剧的配器工作。 他逝世于意大利米兰,终年64岁。当时他正在为马勒第三交响曲作排练。 米特罗波洛斯是知名的同时代音乐,像第二维也纳乐派的捍卫者。他自己就作有大量的管弦乐作品,钢琴独奏作品,和为管弦乐队而改编的巴赫管风琴作品。 Category:希腊作曲家 Category:希腊指挥家 Mitropoulos, Dimitris Mitropoulos, Dimitris Mitropoulos, Dimitris Mitropoulos, Dimitris Mitropoulos, Dimitris Category:希臘同性戀者.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季米特里斯·米特罗普洛斯 · 查看更多 »

孫尹婷

孫尹婷(Teresa Suen-Campbell,),香港女子豎琴演奏家。她在近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現為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豎琴教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孫尹婷 · 查看更多 »

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是为宗教仪式谱写和演出的音乐,广义的宗教音乐也包括受宗教影响的具有宗教情怀的音乐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宗教音乐 · 查看更多 »

安妮·费舍尔

安妮·费舍尔 (Annie Fischer,)匈牙利古典音乐钢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安妮·费舍尔 · 查看更多 »

安娜-苏菲·穆特

安娜-苏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著名德国女小提琴演奏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安娜-苏菲·穆特 · 查看更多 »

安娜·玛德莲娜·巴赫

安娜·玛德莲娜·巴赫()是一个歌唱家以及著名音乐家巴赫的第二任夫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安娜·玛德莲娜·巴赫 · 查看更多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昵称Il Prete Rosso(红发神父),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大师级小提琴演奏家。维瓦尔第被认为是最有名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之一,在他那个时代闻名于整个欧洲。他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乐器协奏曲(特别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还有圣歌和歌剧。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斯·塞戈维亚

安德烈斯·塞戈維亞(Andrés Segovia,1893年2月21日 - 1987年6月2日)是一位古典吉他演奏家,出生於西班牙。塞戈维亚被廣泛地認為是二十世紀初、中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古典吉他家。他音樂偏好並非佛朗明哥音樂,而是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浪漫音樂和民族音樂。不少這類風格的音樂特為他而寫,並成為了他的核心曲目,例如有费德里科·莫雷諾·托雷巴 (Federico Moreno Torroba,1891-1982)的吉他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安德烈斯·塞戈维亚 · 查看更多 »

对位法

对位法是在音乐创作中使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并且彼此融洽的技术。.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对位法 · 查看更多 »

小小爱因斯坦

小小爱因斯坦(Baby Einstein)是一系列针对出生3个月的婴儿到4岁的幼儿的多媒体产品和玩具。其主题主要包括古典音乐、艺术、诗歌等等。这些产品的制作者小小爱因斯坦公司是华特迪士尼公司的一个子公司。 尽管这些产品备受渴望提升自己子女的认知发展的父母们的推崇,它们却很少能够得到儿童早期教育领域的专家们的首肯。专家们认为儿童的亲历亲为,通过对周边世界的探索来学习更为至关重要。 2007年8月,美国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使用《小小爱因斯坦》系列音像制品的半岁到一岁半大的儿童拥有的词汇量比其他同龄儿童小。小小爱因斯坦及其母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对这项研究做出了回应。.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小小爱因斯坦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814

小行星1814(巴赫星,1814 Bach)是一颗主带小行星,代号1931 TW1。它由卡爾·雷恩繆斯在1931年10月9日发现于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其名是为了纪念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小行星1814 · 查看更多 »

小號

小號(英語:Trumpet),是一種銅管樂器,常用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是銅管樂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演奏小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現代的小號一般有3個按鍵(有時或有4個),透過讓吹奏者按下按鍵來調低音高;按鍵通常為活塞式,而轉閥式按鍵較為少見。一般最為常見的小號是降B調小號,為移調樂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小號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

阿尔班·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35年,献词为“纪念一位天使”(Dem Andenken eines Engels)。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沃采克》同属贝尔格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家

小提琴家是指具有公认地位、造诣较高的职业小提琴演奏者。 小提琴家可以进行独奏,或者与乐队一起协奏,或者在室内乐队中担任一个角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小提琴家 · 查看更多 »

小步舞曲 (巴哈)

《G大調小步舞曲》(Minuet in G Major)主要指三首以G大調做成的小步舞曲,其中最知名的即為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小步舞曲。 雖然名為巴哈小步舞曲,但實際上並非巴哈所作。1970年代以前人們都認為是巴哈做的曲子,因為此曲出自巴哈《》。但後來證實作曲者為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習慣上還是稱之為巴哈的小步舞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小步舞曲 (巴哈) · 查看更多 »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Nikolaus Harnoncourt,原名 Nicolaus Graf de la Fontaine und d'Harnoncourt-Unverzagt,),奥地利指挥家,以对古典时代以及更早些音乐的准确阐释而闻名。生于柏林,哈農庫特出身奧地利貴族家庭,在維也納學習音樂,後來在維也納交響樂團擔任大提琴手。.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尼古劳斯·哈农库特 · 查看更多 »

尼可罗·帕格尼尼

尼可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尼可罗·帕格尼尼 · 查看更多 »

山根实知琉

山根实知琉(曾译作“山根美智留”,),是日本遊戲音樂作曲家,主要為惡魔城系列當中的部分作品譜寫配樂。.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山根实知琉 · 查看更多 »

巴哈

巴哈可以指:.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哈 · 查看更多 »

巴特·博曼

巴特·博曼(ברט ברמן,),生于鹿特丹,是一位以色列裔荷兰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以擅长诠释弗朗兹·舒伯特及20世纪音乐而著称。他先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师从雅各布·斯班德曼学习钢琴,而后师从西奥·布鲁印和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完善了他的钢琴教育。 巴特·博曼曾获优秀荷兰奖,曾在诠释当代音乐的Gaudeamus竞赛中获一等奖,以及Concertgebouw奖和四次青年独奏家竞赛一等奖。他曾在以色列、欧洲和美国演出,既有独奏也有室内音乐合奏。 巴特·博曼曾在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师从Bertus van Lier和Wouter van den Berg。他曾对很多原作进行了改编,包括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华彩乐段及所有的钢琴协奏曲,还有穆齐奥·克莱门蒂和Daniel Steibelt的第二钢琴配乐。其中最出名的是他对舒伯特未完成的钢琴奏鸣曲和巴赫的“赋格的艺术”的续写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特·博曼 · 查看更多 »

巴赫 (消歧義)

古典音乐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音乐家族,其中以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家族最为有名,家族的成員包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赫 (消歧義) · 查看更多 »

巴赫之家

巴赫之家(Bach House)是位於德國城市艾森納赫的一座建築,以紀念出生在這座城市的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巴赫之家開業於1907年,是世界第一座巴赫紀念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赫之家 · 查看更多 »

巴赫冰架

巴赫冰架(Bach Ice Shelf)是南極洲的冰架,位於貝多芬半島南面和蒙泰韋爾迪半島北面,長72公里,該冰架以德國作曲家巴赫命名,是2009年5座面積沒有正在縮小的南極半島冰架之一。 Category:冰架 Category:南極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赫冰架 · 查看更多 »

巴赫的頌讚曲

巴赫的頌讚曲(德語:Bachkantaten)是他最傑出的和最為人稱道的作品。雖然許多已遺失,但至少有209首巴赫寫的頌讚曲保存了下來。 巴赫在萊比錫任音樂總監(Thomaskantor)的時候,指揮聖多馬教堂和聖尼古拉教堂的的合唱團,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每個星期天和假日演出教會頌讚曲,配合路德宗禮拜儀式,和規定誦讀的聖經經文。他在萊比錫任職的初年,從1723年聖三一節後開始,他每週寫一部新的頌讚曲,並指揮聖多馬合唱團(Thomanerchor)和樂團演出。他留了下來三個年度週期的頌讚曲。 除了教堂頌讚曲,他也寫了許多非教堂頌讚曲或世俗頌讚曲,在婚禮、喪禮、市議會的就職典禮、萊比錫大學和世俗紀念日中演出,以娛貴族和社會大眾。他創作的教堂頌讚曲主要是在萊比錫,但他最早的頌讚曲可以追溯到1707年在米爾豪森,而他最後的頌讚曲可能是寫於1745年。他的頌讚曲通常需要四個獨唱者,及四部和聲的合唱團,但他也寫了許多獨唱和二重唱的頌讚曲。頌讚曲中的文字結合了聖經的經文,當代的詩詞,和德國聖詩。他也寫了許多專門用一首德國聖詩的頌讚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赫的頌讚曲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指歐洲在文艺复兴之後開始興起,且在古典主義音樂形成之前所流行的音樂類型,延續期間大約從1600年到1750年之间的150年。 巴洛克(Baroque)詞語來源說法不一。德國文學批評家認為,它來自西班牙語的"barrueco"和葡萄牙語的"barocco",法國文學批評家則說來自法語形容詞"baroque",意指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然而義大利人卻指出它源自邏輯學中用來形容三段論法的一個名詞"barocco"。在藝術領域方面,巴洛克風格的特徵是精緻細膩的裝飾以及華麗的風格,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因為巴洛克時期是貴族掌權的時代,富麗堂皇的宮廷裡奢華的排場正是新的文化以及藝術的發展中心,而這個大環境的改變也直接的影響到了音樂家的創作。十七、八世紀宮廷樂師所寫的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為上流社會的社交所需而做,為了炫燿貴族的權勢以及財富,當時的宮廷音樂必定得呈現出炫耀的音樂以及不凡的氣度,以營造愉悅氣氛。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极尽奢华,加入大量裝飾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复调音乐仍然--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在蓬勃发展。于是复调的和声性越来越明显。复调在 J.S.巴赫时代发展到极致。 通奏低音及即興創作是巴洛克重要的部分,並且管弦樂團編制尚未標準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洛克音乐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Barocco,Baroque,Baroque)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在雕塑、绘画、建筑、文学、舞蹈和音乐等领域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巴洛克风格的流行与成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鼓励有关。为了回应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教会在特伦托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当时的贵族认为具有戏剧性的巴洛克建筑和艺术是一种倾倒其宾客并表达胜利、权利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带有前庭、大楼梯和豪华的会客室的巴洛克宫殿为之兴建起来。.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洛克艺术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流行

巴洛克流行(Baroque pop)、巴洛克摇滚B.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巴洛克流行 · 查看更多 »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英文原名:Do Not Say We Have Nothing)是鄧敏靈(Madeleine Thien)在2016年出版的小說。 內容以加拿大一名十歲的第二代華僑的視角出發,當她遇上母親邀請來家居住的一名中國難民,因此開始發現父親及其同輩的過去,故事內容涉及從中共建國、文化大革命以至天安門屠殺的歷史。 小說廣受好評,在2016年獲得吉勒奖和加拿大總督獎,亦入圍布克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 查看更多 »

中央民族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是位在北京的中國國營大型民族管弦樂團,前身是中央樂團民族管弦樂隊,1960年組建。 中央民族樂團第1任團長李煥之,曾到美國、日本等許多國家舉行音樂會,並擁有許多位正高級職稱的創作人員(指揮、作曲)和演員(演奏員):作曲家劉文金;胡琴家周耀錕;管樂家王鐵錘;柳琴家張鑫華;琵琶家楊靜等。而中國國家1級指揮閻惠昌和胡炳旭;台灣高雄市實驗國樂團樂團首席丁魯峰曾在團工作多年。.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中央民族樂團 · 查看更多 »

中提琴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乐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從粗到细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中提琴 · 查看更多 »

希拉里·哈恩

希拉里·哈恩(Hilary Hahn,),美國女小提琴家,曾奪得葛萊美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希拉里·哈恩 · 查看更多 »

希普林·卡萨利斯

希普林·卡萨利斯(Cyprien Katsaris),法國籍塞浦路斯人,钢琴家和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希普林·卡萨利斯 · 查看更多 »

布雷舞曲

布雷舞曲(Bourrée),一種輕快的二拍子法國舞曲,從16世紀末期開始在歐洲流行,18世紀時,常作為組曲的組成部分。常見的拍子記號為2/2(偶然為4/4),一般都從小節的最後一個四分音符開始。巴赫的《布列舞曲》和亨德爾的《水上音樂組曲》第八首都是著名的布雷舞曲。 另外有一種3拍子的舞曲也被稱為布列,流行於法國中部的奧弗列山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布雷舞曲 · 查看更多 »

三B

在古典音乐史中,三B指三位古典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他们是: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勃拉姆斯(Brahms)。此一詞語常用在古典音乐的討論中,以表示這三位音樂家在古典音樂中的代表性。 三B一詞語最早是由彼得·科内利乌斯在1854年提出,他所指的三B是贝多芬、巴赫及法國作曲家白遼士(Berlioz),後來是由汉斯·冯·彪罗提出以勃拉姆斯取代白遼士,也就是現在常提到的三B。.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三B · 查看更多 »

三重奏

在音乐中,三重奏(trio)是指使用三种不同的乐器演奏的乐曲,三人合唱的歌曲則稱為三重唱。.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三重奏 · 查看更多 »

乞丐 (电影)

《乞丐》(Accattone)是一部1961年的意大利剧情片,由帕索里尼编剧及执导。尽管有剧本,《乞丐》真正所依据的其实是帕索里尼的早期小说,特别是《求生男孩》和《暴力人生》。这是帕索里尼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后来帕索里尼的那些标志性特点在其中已经出现了:比如启用来自电影剧情发生地的非专业演员,分析贫困阶层人民的生活。 许多人惊讶帕索里尼从文学到电影的转变,但他其实在二战以前就参加过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帕索里尼曾与费里尼合作过著名的电影《卡利比亚之夜》。 《乞丐》是一个关于皮条客、妓女和盗贼的故事,这类人是他的小说经常关照的话题。影片描述了那些工作或不工作的穷人的生活,与意大利战后成功的经济改革形成了强烈对比。帕索里尼选择的主题在当时收到了耻笑,因为他模糊了神圣和粗俗之间的界限。虽然帕索里尼试图与新现实主义拉开距离,该片还是被认为是第二代新现实主义的一个范例,一位评论家认为它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冷酷的电影。.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乞丐 (电影) · 查看更多 »

平均律键盘曲集

《平均律键盘曲集》(德语: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BWV 846–893)是一组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为键盘独奏乐器而创作的音乐。最初,巴赫于1722年创作了一组在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上的前奏曲与赋格,标题上写着“为使好学的音乐青年从中获益,特别是供熟悉此类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后来于1742年又创作了同样形式的第二组乐曲,但标题仅为“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现在,这两组作品通常作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称作“平均律键盘曲集”。《平均律键盘曲集》被广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平均律键盘曲集 · 查看更多 »

幸福論 (EP)

《幸福論》是香港歌手朱紫嬈的第4張音樂專輯,於2013年3月28日發行。.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幸福論 (EP) · 查看更多 »

幻想曲 (电影)

《幻想曲》(Fantasia)是華特迪士尼公司1940年拍摄的一部音乐动画片,这部影片主要由七部古典音乐组成,演奏者是费城交响乐团,指挥是列奥波尔德·斯托科夫斯基。配合音乐的动画的内容有些是抽象性的图像,有些則是故事性的。影片中某些部分还用了斯托科夫斯基和交响乐团的現場演奏實際畫面。在影片中擔任主講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幻想曲 (电影) · 查看更多 »

幻想曲 (音樂)

幻想曲是一种樂曲形式,它最初来源于即興創作,因此它的形式很少符合任何教科书中所提到的音乐形式。 在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期,典型的幻想曲是以鍵盤樂器演奏的搭配著快速變換的賦格结构的曲调。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作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幻想曲:BWV903(羽管键琴)、BWV542g小调幻想曲和赋格曲(管风琴)、BWV537c小调幻想曲和赋格曲。古典音乐的代表作有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的d小调幻想曲。现代的代表作包括費鲁喬· 布索尼的《对位幻想曲》和约翰·科里格里亚诺的《固定低音幻想曲》。 巴洛克时期的一些弦乐音乐也被称为幻想曲,这些作品的特征(不过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是快速的赋格片断与慢速的片断交替,有时不和谐的和弦。按照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的说法,幻想曲在历史上与圣歌有很紧的联系。亨利·珀塞尔的幻想曲是巴洛克时代最后的代表。20世纪里 约翰·艾尔兰、弗兰克·布里奇和本杰明·布里顿均写过弦乐器的幻想曲。 在浪漫主义时期两个相反的趋势影响了幻想曲的发展:其一是即兴演出的不断减少,即兴演奏只用来作为作曲的测试。第二是有些作曲的形式越来越自由。弗雷德里克·肖邦的f小调/A大调幻想曲混合了不同的键盘技术与经典的奏鸣曲形式,形成了一首不寻常的、形式复杂的作品。罗伯特·舒曼的众多幻想曲小巧玲珑,往往带有说明性的标题。 Category:樂曲形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幻想曲 (音樂) · 查看更多 »

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

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為意大利文艺复兴後期的作曲家,也是十六世紀的代表音樂家Jerome Roche, Palestrina (Oxford Studies of Composers, 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ISBN 0-19-314117-5.。由於帕莱斯特里纳在教會音樂中有很深的造詣,因此稱為「教會音樂之父」,後來也認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是文艺复兴時期複音音樂的經典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乔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纳 · 查看更多 »

亚诺什·斯塔克

亚诺什·斯塔克(Starker János,יאנוש סטארקר, ),美國籍匈牙利裔大提琴家,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雅各布音乐学院杰出教授,其演奏的著名作品包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及柯达伊大提琴奏鸣曲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亚诺什·斯塔克 · 查看更多 »

交響情人夢音樂列表

本列表是漫畫作品交響情人夢所使用的音樂列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交響情人夢音樂列表 · 查看更多 »

库朗特

库朗特(Courante, Corrente)是一种在16世纪起源于法国的舞蹈乐曲,名称的法语意思是“跑步”,在17世纪时开始编入组曲的第二乐章,这时分为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为中速3/2拍或6/4拍,情调高雅;意大利式快速的3/4拍子或3/8拍,曲调谐趣流畅。 巴赫曾写过这类的作品,他的《法国组曲》中的库朗特为意大利式,而其他作品多为法国式的。.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库朗特 · 查看更多 »

庄严弥撒 (贝多芬)

《D大调庄严弥撒》,作品12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9年至1823年间创作的弥撒。该作品一般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齐名;此二者都是古典音乐时期最显著的弥撒。但该作品知名度不如同时期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和晚期钢琴奏鸣曲高。.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庄严弥撒 (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原聲帶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原聲帶》(Call Me by Your Name: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是2017年《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電影原聲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電影原聲帶 · 查看更多 »

延音

延音﹝Fermata,意指停留、停止等﹞符號將某一音符或休止符延長,但其程度由演奏者決定,而延長一倍為常見做法。延音符號也可以加在或小節線上,於該處加入短暫靜止。.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延音 · 查看更多 »

伊万·伊里奇

伊万•伊里奇(Ivan Ilić / Иван Илић),塞尔维亚裔美籍钢琴家,现居法国巴黎。《纽约客》杂志曾将其描述为一位“喜欢让演奏的音乐充满智慧感”而“极有冒险精神的钢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伊万·伊里奇 · 查看更多 »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没有描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 · 查看更多 »

弥撒曲

弥撒曲,原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的弥撒仪式所用声乐套曲,歌词使用拉丁文,分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大类,用于葬礼、婚礼、就职、登基等不同的仪式。宗教改革之后,新教作曲家也创作弥撒曲,但是内容和形式与天主教弥撒曲有所不同。 早期,弥撒曲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文艺复兴之后加上管风琴伴奏,17世纪起有了管弦乐队伴奏。演唱不仅有合唱,还有独唱和重唱。全曲通常包括垂憐經(Kyrie)、光榮頌(Gloria)、信经(Credo)、圣哉经(Sanctus)、降福经(Benedictus)、羔羊颂(Agnus Dei)六个乐章。個別作曲家或會對樂章的多少有所調整,例如貝多芬的彌撒曲,聖哉經和降福經是結合在一起的,但海頓、莫扎特等則將降福經和聖哉經再現部獨立成為一個樂章。 當遇上特定的禮儀,例如葬禮時,樂曲的內容便會和一般用的有所出入,雖然皆屬彌撒曲一種,但通常會另外稱為安魂曲以區識別。.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弥撒曲 · 查看更多 »

弦动我心

《弦动我心》(Music of the Heart),又译《心曲》、《心声》,是一部1999年的美国电影,该片是著名恐怖片导演韦斯·克拉文执导的唯一一部非恐怖/惊悚类长片电影,也是他所执导的唯一一部获得过学院奖提名肯定的电影,还是他与长年的合作伙伴,女制片人共同创建的继1997年推出青春恐怖片《惊声尖叫II》后所制作的第二部电影(1998年出品的《》是一部电视电影,所以未算在内)。不过由于影片在商业上并不成功,所以之后韦斯和该公司也没有再推出制作非恐怖/惊悚类的电影。 影片由著名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主演,也是有“拉丁流行音乐天后”之称的著名女歌手格洛丽亚·埃斯特凡的银幕处女作,但影片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卖点还有多位著名音乐家的热心客串赞助演出,尤其是片尾影片在著名的卡内基大厅实地取景,包括伊扎克·帕尔曼、约夏·贝尔、艾萨克·斯坦恩、、、、、桑德拉·帕克、黛安·梦露和查尔斯·威尔爵士在内的多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与片中的小学生和女主角一起演奏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等多首曲目的段落,堪称全片最精华的部分,给观众心旷神怡的感受,让影片得到升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弦动我心 · 查看更多 »

伦敦爱乐乐团

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是英国最大的管弦乐团,设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它也是戈林德伯恩歌剧节的常驻乐团。它也常在布莱顿圆顶和伊斯特本的国会剧院演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伦敦爱乐乐团 · 查看更多 »

众赞歌

众赞歌(Choral;chorale)是信义宗独有的音乐形式,众赞歌一词的德文choral原意为旧的天主教会使用的多声部合唱素歌,是和所谓的主咏(accentus)对应的群咏部分(concentus)。顾名思义,是在宗教仪式上由广大信徒一齐咏唱的音乐歌曲。马丁·路德曾经说过,“再没有什么能比音乐能同神学更好的结合起来”,他创造了众赞歌这一音乐体裁。 众赞歌的旋律多选自当时德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或者是古老的教会素歌,曲调朴素,曲式也以简单的二部曲式为主,歌词使用德语,是基督教圣咏拉丁文歌词的译文。马丁·路德最初引入众赞歌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重建会众在礼拜仪式中的作用,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仪式当中来。 众赞歌往往是一种纯净内省的音乐,虽然曲调常常来自于俚俗的民间歌谣,但是配以虔诚的祈祷歌词,加上在教堂里面合唱的庄重气氛,使得音乐的听觉感受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许多人在教堂里听过信众的合唱都说,被那种简单朴素的信仰感染了。置身于信徒中间,不约而同的自发的合唱,可能这就是众赞歌巨大魅力的来源吧。 众赞歌在新教地区的音乐创作上影响极为深远,自从1524年,路德及其好友约翰·瓦尔特把他们创作的众赞歌汇编出版,名为《新德意志宗教歌曲集》之后,新教地区的教堂音乐就逐渐确立了众赞歌作为创作的中心,在马丁·路德的创作当中,有一首《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Ein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还被恩格斯誉为“德国16世纪的马赛曲”,巴赫用这首众赞歌作为中心谱写了一首同名康塔塔,编号为BWV.80,巴赫自己创作的众赞歌虽然不多(大约30首),但是巴赫为多达400首众赞歌重新配置了和声,成为严整的四部和声合唱,众赞歌不但可以单独演唱,也经常作为其他宗教仪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巴赫在受难曲中使用了不少的众赞歌合唱,感人至深。.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众赞歌 · 查看更多 »

众赞歌前奏曲

众赞歌前奏曲,是指在教徒们集体合唱众赞歌之前,由管风琴师演奏的前奏曲,在其中管风琴师需要演奏众赞歌的旋律,以帮助那些教徒们回想起来,保证大家能够都跟着唱后面的众赞歌。众赞歌前奏曲最初只是简单的演奏众赞歌旋律,后来管风琴师往往在其中加入很多的对位声部,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 众赞歌前奏曲常见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区别在于对于原众赞歌旋律的引用。一种众赞歌前奏曲完全引用众赞歌旋律,并且多次重复,在此基础上,以其他的旋律编织成复杂精致的对位结构;另一种只是引用众赞歌开头的几个小节,起到提示会众的作用,而真正的旋律则由这几个小节发展而来。另外巴赫早期的众赞歌前奏曲有一些写成较为少见的“众赞歌帕蒂塔”的形式,这里的帕蒂塔指的是一组变奏曲,每一次的变奏都是使用主题的一种变形,来解释众赞歌的一个诗节,或者再现诗节描写的意象,所有的变奏加在一起,恰好是诗节的数目,例如他为《耶稣躺在枯骨堆中》写的BWV.718。 众赞歌前奏曲主要在德国发展,从斯韦林科而下,有帕赫贝尔、布克斯特胡德、雷因肯、伯姆等人做出諸多贡献,但是巴赫的成就超越了他所有的前辈,把众赞歌前奏曲推上了空前绝后的高峰,在他之后,勃拉姆斯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11首众赞歌前奏曲,在英国也有一些作曲家曾创作众赞歌前奏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众赞歌前奏曲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奧地利鋼琴家、作曲家。早年以演奏貝多芬鋼琴曲目著稱,晚年則將自己的興趣轉往爵士樂與即興演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弗里德里希·古爾達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阿斯泰爾

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本名菲德利克·奧斯特利茲(Frederick Austerlitz),是一位美國電影演員、舞者、舞台劇演員、編舞家與歌手。他在舞台與大銀幕上的演出生涯長達76年,在這段期間他參與了三十一部歌舞劇的演出。亞斯坦最常與琴吉·羅傑斯一起合作,這兩人曾搭檔演出十部電影。 名編舞家喬治·巴蘭欽與名芭蕾舞者魯道夫·紐瑞耶夫將亞斯坦評為二十世紀最佳舞者,他通常也被認為是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舞蹈家。亞斯坦在美國電影學會的AFI百年百大明星裡排名第五。.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弗雷德·阿斯泰爾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索弗朗尼茨基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索夫罗尼茨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Софроницкий,),俄国钢琴家,被认为是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亞賓的音乐诠释者。.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索弗朗尼茨基 · 查看更多 »

休伯特·帕里

一代從男爵·查尔斯·休伯特·哈斯廷斯·帕里爵士(Sir Charles Hubert Hastings Parry,),英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学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休伯特·帕里 · 查看更多 »

低音管

--(Bassoon,Fagotto),或稱--,在中國大陸又稱--。其意大利文Fagotto来源于乐器的形狀──一綑木材,是木管樂器中雙簧樂器家族的成員,自19世紀,低音管衍變成現在的樣子。它在管弦樂團和室內樂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色獨特,低音域結實而有力,中音域及高音域如男中音歌聲般的音色。 自巴洛克時代起,巴松管已在樂團中佔有一席,不過常用作與低音弦樂器作齊奏,這情況直至古典樂派前期,如.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低音管 · 查看更多 »

低音提琴家

低音提琴家是指专业演奏低音提琴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 和其他乐器,尤其是和其他弦乐器不同的是,低音提琴家的独立性较低。这表现在低音提琴家往往作为某个乐团的演奏员活跃在舞台上,或者以在教育机构担任教师为其主要活动,而不是全职的独奏者。目前活跃在世界上的低音提琴家有很多,但知名全职的独奏者很少,其中享有世界级声望的是美国演奏家盖瑞·卡尔(Gary Karr)。 例如,很少有小提琴独奏家在广泛开展自己的独奏事业的同时,还担任某个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员的职务。也较少有这样的大提琴家、双簧管演奏家、钢琴演奏家。因为他们的全职独奏活动已经足以支撑其他们的音乐事业,不需要也不可能再以乐队演奏作为补充。但相当一部分低音提琴演奏家均在乐团有固定职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低音提琴家 · 查看更多 »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The 100: A Ranking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rsons in History)为美国应用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天文学博士麦可·哈特所著。英文初版发行于1978年,中国中文版书名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台湾中文版书名为《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1991年有修訂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 查看更多 »

彼德·施格勒

約翰·彼德·施格勒(Johann Peter Schickele,)是當代美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及詼諧文學作家。他除了用原名發表原創的音樂作品外,亦以藝名P.D.Q.巴赫發表一系列惡搞式的古典音樂作品。以此化名而所創作的同類型的作品已經超過一百多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彼德·施格勒 · 查看更多 »

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又名白富比)(Peter Bradley-Fulgoni,),是一位意大利-英國鋼琴家。 於1970年代在英國菩賽爾音樂學院修讀,之後於皇家音樂學院取得鋼琴演奏的最高級,成功進入Chappell鋼琴比賽的決賽。彼得獲獎甚多,包括F Neglia國際鋼琴大賽,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第三名,及巴塞羅那Maria Canals國際鋼琴大賽等等。 他曾於德國、法國、波蘭、烏克蘭、中國、馬來西亞等地舉行音樂會,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 Radio 3演奏。他的專輯囊括不同的時期及風格, 從巴赫至布列兹, 從勃拉姆斯至拉赫玛尼諾夫 等, 獲得不少好評。其中拉赫玛尼諾夫第3钢琴协奏曲及貝多芬第5號鋼琴協奏曲最受歡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 查看更多 »

彼得·許萊爾

彼得·許萊爾(Peter Schreier,),德國著名男高音歌劇唱家,指揮家,以演繹德語歌劇和巴赫各部聖樂中傳道者的角色而聞名於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彼得·許萊爾 · 查看更多 »

作品号

作品(拉丁文:Opus),复数opera或opuses,单数简称Op.,复数简称Opp.,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编号系统。.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作品号 · 查看更多 »

何训田

何训田(汉语拼音:He Xuntian,),中国作曲家、音乐新语言开创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何训田 · 查看更多 »

依功過論處

“Jedem das Seine”()是來自于拉丁語俗語的德語翻譯,意為“”或“各得其分”。這個俗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納粹用來作爲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座右銘放在集中營入口處。因爲這件事,讓這個俗語在現代德國使用上有所爭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依功過論處 · 查看更多 »

德奥

德奥是德国和奥地利的合称,是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概念。德奥作曲家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在欧洲音乐界占统治地位,因此在大部分古典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德奥音乐和德奥作曲家都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其他国家若有效仿其中某些代表性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或技法,则往往被视为“德奥派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德奥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国作曲家列表

此列表包含德国著名的古典音乐的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德国作曲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德国文化

德國文化是指德國與德國人創造的文化。德国近代对世界文化贡献良多。至今德国科学家一共获得了超过60项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奖,著名科学家有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等等。德国是导弹、火箭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创始人冯·诺伊曼的祖国。 德国官方语言是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19世纪在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这是马克思亲自创建的,第一国际也产生于德国。马克思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部分人放弃阶级斗争,走议会路线,被列宁抨击为“修正主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二国际,德国是欧洲第二国际的大本营。由此可见德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传统极为深厚。 20世纪30年代,在希特勒策动下,德国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发源地。 德国法典是有世界重大影响的法典,它和法国《拿破仑法典》构成大陆法系的基石。.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德国文化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纪念币列表

这是一个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发行的纪念币的列表。对于普通的硬币,请参见德国马克与德国的欧元硬币。这些在2002年之前发行的硬币以德国马克标明面值,此后则以欧元作为货币单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纪念币列表 · 查看更多 »

保罗·麦卡特尼

占士·保羅·麥卡尼爵士,,(Sir James Paul McCartney,)是一名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多樂器演奏者以及作曲家,前披頭四(1960-70年)及羽翼合唱团(1971-81年)樂隊隊員。《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記載保羅·麥卡尼為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作曲家。 作為前披頭四的成員,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佐治·夏里遜和靈高·史達一起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特別是他與藍儂形成了非常成功而且影響力深遠的創作組合,兩人攜手寫出好些搖滾樂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例如《Hey Jude》、《Let It Be》等都經常被視為流行樂界的金曲,而《Helter Skelter》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重金屬音樂,《Yesterday》是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已知目前已經被2,200位以上的歌手翻唱過,並於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多達七百萬次。麥卡特尼的事業在披頭四時期完結後依然順遂,他與首任妻子和組成Wings樂隊,期間有30首歌打入英國或美國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Pipes of Peace》以及與Stevie Wonder合唱的歌曲《Ebony and Ivory》。1977年的《Mull of Kintyre》甚至成為英國史上首支銷量達到二百萬張的單曲,至今仍然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的記錄。 保羅·麥卡特尼的團體與獨唱生涯裏,已經創作了一共60張金唱片及50張冠軍單曲,唱片總銷量超過4億張,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本土。他的作品佔據英國銷量榜第一位有99個星期之多,24首奪冠單曲亦使他無愧地當上英國單曲榜之王;在美國方面,除了憑個人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之外,權威的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同樣有32次把麥卡特尼或唱或作的歌曲推上第一名,美國唱片業協會確認在本國售出超過1,550萬張麥卡特尼的唱片專輯。這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健力士世界紀錄於2009年把保羅·麥卡特尼列作「流行音樂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家與作曲家」,而BBC新聞網讀者也選出麥卡特尼為「二千禧年最偉大作曲家」。 音樂以外,保羅·麥卡特尼也參與過電影製作、嘗試過繪畫,並極力支持一些國際慈善機構的計劃。他在生活中提倡維護動物權益、推廣素食主義、普及音樂教育,同時更熱烈地投身於對抗戰後地雷、捕殺海豹以及的社會運動之中。麥卡特尼還是一名標準足球迷,家鄉球隊利物浦和-zh-cn:埃弗顿; zh-hk:愛華頓-他都同樣支持。另一方面,其親自經營的擁有超過3,000首歌曲的版權,包括傳奇人物巴迪·霍利畢生的作品及部份百老匯舞台劇,包括《紅男綠女》和《歌舞線上》的版權。他是英國國內最富有的人之一,2013年最新的報告估計其財產總值超過6.8億英鎊。.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保罗·麦卡特尼 · 查看更多 »

信義宗

信義宗,或稱路德宗(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n,Lutheranism,也称:信義会、路德会、路德教派),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紀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為革新天主教會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其神學思想成為改革運動的象徵。運動推行期間路德支持者雖與羅馬教宗及當時德國境內親教廷勢力發生各類衝突,但信義宗接受大公教會公認的三大信經《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和《亞他拿修信經》。1580年,包括三大信經、《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施馬加登信條》、《論教皇權與首位》、《馬丁路德博士大問答》、《馬丁路德博士小問答》和《協和信條》等認信文獻在內的《》(Concordia)為信義宗教義奠下理論基礎。 信義宗教會強調“因信稱義”,認為罪人單單藉上帝所賜的信心(Sola Fide)信靠耶穌基督而得救,是完全出於上帝恩典,而不是出於人的善功、行為,這有別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認為人要蒙恩得救除信心外亦必須加上足夠的善功(“補贖”)之教義 。另外,信義宗認為聖經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權威,否定天主教等關於聖經與教會傳統具同等地位的教導。與很多新教改革宗教會不同,信義宗保留許多大公教會禮儀和習俗 ,更強調教會聖餐和洗禮的重要性,認為這兩個聖禮與聖經中的福音信息一樣,都是上帝祝福人、向人施恩典的工具。 現時全球約有8000萬至1億信義宗信徒,當中最大的國際性教會組織世界信義宗聯會(Lutheran World Federation)於1947年成立。1993年,另外兩個國際性組織,國際路德會(International Lutheran Council)與世界路德宗認信聯會(Confessional Evangelical Lutheran Conference)亦相繼成立。.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信義宗 · 查看更多 »

圣多马教堂 (莱比锡)

圣多马教堂(Thomaskirche)是德国莱比锡的一座路德会教堂,其最著名之处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长期担任这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其遗体也安葬于此。.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圣多马教堂 (莱比锡) · 查看更多 »

圣尼古拉教堂 (莱比锡)

圣尼古拉教堂(St.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圣尼古拉教堂 (莱比锡) · 查看更多 »

圣经密码

圣经密码,也称作Torah密码 (妥拉,英文:Torah,可泛指猶太教的全部律法教條,尤指《猶太聖經》的首五卷書),最初指的是在《希伯来圣经·创世记》的开头每隔50个字母跳读,就可以拼出“Torah”一词(意指《摩西五经》,即《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及《申命记》),另外在《出埃及记》、《民数记》和《申命记》中亦是如此。这种现象后来被称做等距字母序列(Equidistant letter sequences),简称“ELS”。这个密码,由于The Bible Code一书的出版而闻名于世,书中作者声称这些密码可以预言将来。此論受到各方專家和许多宗教团体强烈質疑,且也不被教廷所認可。.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圣经密码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

聖誕節是基督教用來紀念耶稣降生的节日,西方基督教通常將此節日定於12月25日。不認同耶穌為聖人或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族群則稱之耶誕節(意為耶穌誕辰日)。作為基督教禮儀年曆的重要節日,教會透過將臨期或降臨期來準備,並以與延續慶祝。聖誕節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國家等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之地區的公共假日;在教會以外的場合,聖誕節已轉化成一種民俗節日,並常與日期相近的公曆新年合稱「」。 由於耶穌的誕生日期無法確定,聖經上也無相關記載,所以在學術上認為聖誕節是以圣母领报的日期來推算,或是在基督教發展初期將古羅馬的農神節轉化而來,當時社會上(如古羅馬的冬至)以該節日慶祝日照時間由短變長。西方教會在發展初期至4世紀前中期開始將聖誕節定在12月25日,東方正教會稍晚以儒略曆定於1月7日,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1月6日或1月19日。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同時兼具宗教節日與文化節慶的雙重功能,除了參與教會儀式與活動外,家戶、行號與街頭上也可見相關佈置,更是重要的商業活動時令;而過聖誕節的習慣,亦隨著近代西方國家的影響力而擴展到全世界。但在基督教並非主流的地區(如東亞),除了當地的教會團體外,聖誕節經常與消費活動掛鉤,且如同西方國家的「聖誕與新年季」與公曆新年結合,過節時間拉長到數週,成為全年重要的購物季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圣诞节 · 查看更多 »

圣诞节清唱剧

圣诞神剧(Das Weihnachtsoratorium,作品编号BWV 248)是巴赫(J.S. Bach)创作的一部为独唱(SATB)、合唱及乐队而作的神剧,由六部分组成。在1734年圣诞节至1735年主显节间的六次礼拜仪式中,每个部分由圣多马合唱团首演于莱比锡的圣尼古拉教堂和圣多马教堂。庄严的开场和结束合唱、在宣叙调中出自新约的圣诞历史以及分布于整个作品中的圣诞赞美诗、咏叹调和重唱铸就了这部神剧自身的特色。神剧的各个部分由对基督诞生的喜悦串联而成。在音乐形式上,这部神剧与巴赫的其他神剧式的受难曲相近。它是巴赫最受欢迎的宗教声乐作品,也是巴赫最著名的宗教作品之一。Heinemann: Das Bach-Lexikon.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圣诞节清唱剧 · 查看更多 »

圣母颂 (消歧义)

圣母颂(Ave Maria)可以指:.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圣母颂 (消歧义)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英语:Leopold Stokowski,),英国指挥家,古典音乐改编家。 斯托科夫斯基生前对自己的身世三缄其口,现在已知他出生于伦敦并且以他的祖父列奥波尔德之名受洗。 他就讀于牛津皇后学院、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后去巴黎及慕尼黑深造。 1905年去美国,任圣巴索洛缪教堂管风琴手及圣咏团乐长;1909年~1912年任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指挥;1912年~1938年任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后来又在美国青年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等担任指挥,成了20世纪一位成功的指挥家,虽然饱受争议。 斯托科夫斯基大概主持过2000场的作品首演,他对巴赫作品的改编使得他名气崛起。例如为管风琴而作的d小调触技与赋格曲,他利用大型管弦乐队使作品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斯托科夫斯基因其“音响魔术”倍受赞誉,但又因他对原曲的肆意改动而受到非议。他加盟迪士尼的电影《幻想曲》,使影片的配乐成为经典,因此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怪杰钢琴家格连·古尔德形容斯托科夫斯基是几个难得能让他由衷佩服的指挥家之一。他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就是和斯托科夫斯基一起灌录的。 斯托科夫斯基与女演员格洛丽亚·万德比特成婚。 1979年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协会成立。协会致力于使世人永远记住这位大师,并且将他的录音再发布。.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周善祥

周善祥(Kit Armstrong,1992年3月5日-),是一位出生於美國,定居於歐洲的古典鋼琴家和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周善祥 · 查看更多 »

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BWV 988),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晚期的一部键盘作品,1741年出版。全曲32段,全部演出40-80分钟。 这部作品长期不受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前半叶。女大键琴家兰多夫斯卡(Landowska)的公开演奏及录音。之后,1955年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将其选作自己的第一张录音作品。而现在,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全作品包括主题,30个变奏,主题反复。每三个变奏为一组,每组最后一曲为卡农曲(从一度至九度卡农),如V1-V2-V3(V3是一度卡农曲),V4-V5-V6(V6 二度卡农曲),V7-V8-V9(V9 三度卡农曲),V10-V11-V12(V12 四度卡农曲)等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哥德堡变奏曲 · 查看更多 »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異璧之大成》(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是一本贏得普立茲獎的書。它是侯世達的著作,由Basic Books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的。這本書的二十周年版本在1999年發行,而且由侯世達加上新的前言。《集異璧之大成》(ISBN 7-100-01323-2)是商务印书馆在1996年出版的根据1995年英文版翻译的中文版。本书的英文副标题意译为“一条永恒的金带”,其首字母与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三人的英文名字首字母GEB相同,而商务印书馆中文译本的副标题中的“集異璧”则与GEB谐音。 本书一共有两篇,上篇译为“集异璧 GEB”,下篇译为“异集璧 EGB”。 本書主要講述了邏輯學家哥德尔,藝術家埃舍尔,和作曲家巴赫的创造性的成就怎樣交織在一起。正如作者所說:“我認識到,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样相同的本質。我嘗試重現這种本質而寫出這本書。” 此書在深层次上并非研究這三個人。那只不過是通往該書中心主題的其中一條路——侯世達在序言指出:“到底文字和思想是否依從俱形式的規則?這正是此書的中心問題。”(Do words and thoughts follow formal rules, or do they not? That problem is the problem of this book.).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 查看更多 »

唐·库普曼

唐·库普曼(Ton Koopman,),荷兰指挥家、管风琴及大键琴演奏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唐·库普曼 · 查看更多 »

冬天的故事 (楊千嬅專輯)

《冬天的故事》是楊千嬅於華星唱片推出的第五張個人粵語大碟,於1999年12月1日推出。這張為《夏天的故事》的續集,並僅用了兩星期錄音,不過整體的概念被認為比起前者更出色,得到不少好評。.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冬天的故事 (楊千嬅專輯) · 查看更多 »

内森·米尔斯坦

内森·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俄裔美国小提琴家,以其出色的巴赫演绎而闻名于世,有小提琴贵族之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内森·米尔斯坦 · 查看更多 »

克劳迪奥·阿劳

克劳迪奥·利昂·阿劳(Claudio Arrau León,),智利钢琴家。他的演奏范围很广,从巴洛克到20世纪的古典音乐均有建树。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克劳迪奥·阿劳 · 查看更多 »

克利夫·伯顿

克利夫·伯顿(Clifford Lee "Cliff" Burton,)是一位美国音乐家,重金属乐队金屬製品的第二任贝斯手。克利夫于1982年加入了金屬製品,并录制其首张音乐专辑《殺光他們》。另两张专辑《》和《》在市场上均获得重大成功且颇受好评。克利夫因为尝试“主奏貝斯”而出名,即让貝斯除承担乐队的和声以及节奏的角色之外,还承担旋律及独奏的角色。1986年9月27日,金屬製品在瑞典南部巡迴表演时乘坐的巴士专车发生重大车祸,克利夫不幸遇难。2009年4月4日,和金屬製品一起被选入摇滚名人堂。.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克利夫·伯顿 · 查看更多 »

克利福德·柯曾

克利福德·麦克尔·柯曾爵士(Sir Clifford Michael Curzon,),是英国著名的钢琴家。 柯曾生于伦敦,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1923年,柯曾在逍遥音乐会(The Proms)上完成了他的处子秀,在亨利·伍德(Henry Wood)的指挥下演奏巴赫的三重协奏曲。1928年—1930年,他在柏林跟阿图尔·施纳贝尔学习。后到巴黎随旺达·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和纳迪娅·布朗热(Nadia Boulanger)继续深造。他演出的足迹遍布欧洲、美国。1977年被授予爵位。 1931年,柯曾娶美国大键琴家、钢琴家,露西尔·华莱士(Lucille Wallace)为妻。柯曾夫妇没有子女;但他们在伟大的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切伯塔利(Maria Cebotari)于1949年在维也纳去世(时年39岁)后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 柯曾演绎的莫扎特和舒伯特最为著名。尽管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录音,但他对录音技术的排斥人人皆知,他经常禁止一些他认为没发挥出最佳水平的录音出版。早期的柯曾以支持现代音乐闻名;莱诺克斯·伯克利(Lennox Berkeley)的钢琴奏鸣曲即题献给他。后期则倾心于18,19世纪的德奥作品。 柯曾的叔叔是阿尔伯特·凯特尔比(Albert Ketèlbey),有一次在BBC的广播节目“荒岛唱片”(Desert Island Discs)中接受采访时柯曾描述他的童年:“小柯曾不爱睡觉,他爱坐在楼梯的缓台上,听叔叔弹钢琴的声音从爸爸的老房子的楼梯井中传过来,所以我第一次听到的音乐就是凯特尔比那些的永恒的旋律。”.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克利福德·柯曾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作曲家)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是一位德国作曲家和风琴演奏家。他曾活跃于德累斯顿,并且在世时有很高的声望。但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中有著名的G大调小步舞曲(曾经被认为是巴赫的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 (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前奏曲

前奏曲(Prélude)是一种短乐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般取材于剧中的音乐,在正场前使用。17世纪时出版商在出版乐谱以前会印发前奏曲作为广告。 序曲與前奏曲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前奏曲可放在各幕之前,但序曲只能放在第一幕之前,這是因為序曲是代表整部戲劇、歌劇或芭蕾的劇情,而前奏曲一般只代表各幕的劇情。此外,序曲一般會先完整演奏結束,之後才正式進入第一幕;而前奏曲則是在樂曲快結束時,布幕便開始緩緩升起,直接把觀眾情緒導入該幕的劇情內,所以前奏曲也常常直接銜接該幕的第一首曲子,而並無明顯結束的樂句。 在巴洛克音乐时代,前奏曲也经常作为赋格曲的前奏,巴赫就曾为所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写过前奏曲和赋格曲的组合,總稱《平均律鍵盤曲集》。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写的《24首钢琴前奏曲》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性质,具有浪漫与幻想的风格。李斯特·費倫茨写过一部《前奏曲》,但并不是真正的前奏曲,而是一首独立的交响诗,取材于一首诗,原意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前奏,可是李斯特的作品却不悲观,充满对人生的赞美和肯定。德彪西也写过独立的前奏曲。蕭斯塔科维奇也写过钢琴曲《24首前奏曲》(也是和赋格曲的组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前奏曲 · 查看更多 »

前奏曲 (肖邦)

蕭邦創作了一些鋼琴獨奏用的前奏曲,包括24首前奏曲, Op.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前奏曲 (肖邦) · 查看更多 »

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一套管弦乐组曲,属于当时流行的大协奏曲体裁,一共六首。是作曲家最负盛名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关于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创作缘由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巴赫应了当时的勃兰登堡侯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的邀请而作,1719年巴赫为科滕大公利奥波德赴柏林选购钢琴的时候认识了这位侯爵大人,巴赫曾为他演奏;另一种说法则是巴赫在科滕创作了这些作品,并在接到邀请之后略加修改,献上了这6首作品。可以肯定的是,1721年3月24日,这些杰作和一封在我们看来措词相当谦卑的信一起寄给了勃兰登堡侯爵。 据研究,巴赫曾经在科滕演出过这6首协奏曲,而直到1734年勃兰登堡侯爵去世,他也没有听到过这些以他的封地命名的作品。乐谱和其他杂物一起被低价卖出,辗转流落到普鲁士公主阿玛丽亚手中。 这6首协奏曲属于大协奏曲,不同于现在更为常见的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大协奏曲不是由一件乐器和乐队竞奏,而是一组数量较少的乐器和另一组数量较多的乐器竞奏。六首勃兰登堡当中,第二,四,五是典型的大协奏曲,有一组独奏乐器(主奏部)和乐队(全奏部)对峙,而第一,三,六则是乐队的一部分对抗乐队的另一部分。乐队规模都不大,按照当时的配置,一般是7-13件乐器,大多以弦乐为主要的织体组成部分,木管常占据竞奏者的地位,铜管乐器中只有第一用了圆号,第二用了高音小号。独奏乐器组有3-4件乐器。由低音弦乐器和古钢琴组成的通奏低音演奏低音声部。 按照惯例,协奏曲是快-慢-快三个乐章,通常第一乐章是一个快板乐章,典雅,绚丽,带着一丝骄傲;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有沉思,有悲伤,也有甜蜜的回忆;第三乐章快速华丽,充满了灿烂的光华。勃兰登堡的第一首是四个乐章,在传统的三乐章后面加入了小步舞曲,三声中段和华丽的波罗乃兹舞曲;第三号没有慢板乐章,只有两个慢板和弦作为两个快板乐章之间的过渡;第二,四,五号,也就是有一组独奏乐器和乐队竞奏的三首协奏曲的第三乐章都是严格的赋格乐章,独奏乐器竞相展示,乐曲在旋律的交织和和声的结构中飞升。.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勃兰登堡协奏曲 · 查看更多 »

固定低音变奏

固定低音变奏是指建立在固定低音基础上的一系列变奏曲。 固定低音变奏最典型的是帕萨卡里亚和恰空,这两种都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慢速三拍子舞曲,它们作为乐曲的名称经常被混用,因而区别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并不大。帕萨卡里亚固定的是低音声部的旋律,所以称之为固定低音变奏更为确切;而恰空则固定主题的和声以及和声进行的序列,具体的旋律是可以改变的,恰空经常被学院式的称为固定和声变奏,但其差異甚少。 在固定低音变奏曲中,低音部旋律基本保持不变,它的每一次重复,上方声部的和声和织体,都会产生变化,并和低音声部形成对位。固定低音变奏就是低音声部固定,而对上方的旋律及和声作变奏,不变的固定低音可以参与或不参与变奏。上面的声部主题旋律可以做变化,可以加装饰,也可以多个声部形成在固定低音之上的卡农,有时候,固定低音被作为固定不变的旋律在上面声部中出现,成为定旋律,而其他声部则作为伴奏或形成对位。 固定低音变奏出现于17世纪,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中被广泛使用。在英国,歌剧中经常出现恰空结构的器乐曲甚至是人声的咏叹调,例如珀塞尔的歌剧《狄朵与阿涅亚斯》里面狄朵临死前的咏叹调;德国的比伯有使用固定低音变奏创作小提琴曲的先例。直至巴赫写出“在一把小提琴上呼唤整个宇宙”的恰空、管风琴的帕萨卡里亚、康塔塔大量的固定低音变奏。19世纪,勃拉姆斯的第4交响曲末乐章使用了固定低音变奏的手法,以求得奏鸣曲式主部副部对立的戏剧性之外的发展乐曲的可能性。20世纪,有布里顿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中提纲掣领的海之间奏曲、萧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韦伯恩如水晶般透明的帕萨卡里亚。 Category:音乐理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固定低音变奏 · 查看更多 »

图林根盆地

图林根盆地(Thüringer Becken)位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是德国富饶的农业地区。盆地北靠哈茨山,南临图林根林山,东接萨克森低地。盆地内属于萨勒河支流,春季因雪水注入而有时泛滥。当地气候和土壤适合农业耕作,盛产谷物和块根作物。伊尔姆河两岸山坡多果园和葡萄园。北部出产褐煤和钾碱。主要工业城市有哥达,爱尔福特。魏玛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和旅游胜地,歌德,巴赫及弗朗茨·李斯特都曾在魏玛居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图林根盆地 · 查看更多 »

四重奏 (日本電視劇)

,2017年1月起於日本TBS電視台火10時段(22:00 - 22:54,JST)播出的電視連續劇,由松隆子主演。此劇由《2個媽媽》、《Woman》、《離婚萬歲》等劇的知名編劇坂元裕二執筆編寫;亦是松隆子繼《命運之人》後,睽違五年再度演出連續劇。台灣由KKTV首播日隔天同步播出,公視3台同年11月24日起電視播出。 本劇標語為「30世代。無論戀愛還是人生,都無法盡如人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四重奏 (日本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四月是你的謊言

,是日本漫畫家新川直司的漫畫作品。於講談社發行的雜誌《月刊少年Magazine》2011年5月號開始連載至2015年3月號完結。2013年獲得講談社漫畫賞少年部門獎項。 電視動畫從2014年10月開始,在富士電視台的深夜動畫時段《noitaminA》中播放。 2015年9月4日公佈真人電影版將於2016年公開,故事的角色設定將由原作的初中三年生更改成高中二年生。由山崎賢人及廣瀨鈴主演。.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四月是你的謊言 · 查看更多 »

Bach

#重定向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Bach · 查看更多 »

BACH乐旨

在音乐中,BACH乐旨指的是由 B、A、C、B 四个音符组成的序列。由于在德语中 B 指的是英语中的 B,而 H 指的是英语中的 B,所以这四个音符正好串成了作曲家"J.S.巴赫"的名字(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很多作曲家都使用這個旋律動機,以表示对巴赫的尊敬。但第一个已知的例子却是扬·皮特森·斯韦林克 (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的一部作品。他创作该作品也有可能是为了向巴赫的某位祖先表达敬意。巴赫的祖先很多都是音乐家。 到了19世纪,由於公众再次燃起对巴赫的兴趣,这動機才再次被提起及使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BACH乐旨 · 查看更多 »

B小調彌撒曲 (巴赫)

《b小調彌撒曲》,BWV232,是巴赫所寫成的一首大篇幅拉丁弥撒套曲。創作時間經歷25年。最先完成的可追溯至1724年,最後於作曲家去世前一年(即1749年)才被編成現時的樣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B小調彌撒曲 (巴赫) · 查看更多 »

玛利亚·若昂·皮雷斯

玛利亚·若昂·皮雷斯(Maria João Pires,全名:Maria João Alexandre Barbosa Pires,),巴西葡裔钢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玛利亚·若昂·皮雷斯 · 查看更多 »

神探夏洛克小姐

《神探夏洛克小姐》(ミス・シャーロック,Miss Sherlock)是HBO Asia首部以日語發音的原創影集,由HBO Asia與日本線上影音網站Hulu所共同製作。。预定于2018年4月27日在Hulu及HBO首播,並在亚洲超過20个国家的HBO Asia旗下頻道同步播出,也可在HBO隨選視訊服務(HBO ON DEMAND)上收看。 本劇改編自英國作家亞瑟·柯南·道爾創作的系列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剧中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其助手约翰·H·华生均改編为女性设定,分别由由竹内结子和貫地谷栞饰演,故事的背景也相应地从伦敦移至现代东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神探夏洛克小姐 · 查看更多 »

科隆協奏團

科隆協奏團(Concerto Köln)是一個專門以歷史考究的演奏方式演出18及19世紀初期音樂的管弦樂團。.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科隆協奏團 · 查看更多 »

科滕

克滕(德语:Köthen,1885–1927年官方名称:Cöthen)是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一个市镇,是安哈尔特-比特费尔德县的首府。顺势疗法创立者萨姆埃尔·哈内曼曾在此工作数年,世界顺势疗法医师协会亦设立于此,因此克滕享有“世界顺势疗法之都”之称。此外,德国历史最悠久的语言学会丰收学会亦建立于克滕,巴赫曾在这里写下了平均律键盘曲集和勃兰登堡协奏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科滕 · 查看更多 »

秋葉原之旅 -THE ANIMATION-

《秋葉原之旅 -THE ANIMATION-》(AKIBA'S TRIP -THE ANIMATION-)改編自同名以PlayStation Portable為平台的秋葉原之旅。2016年9月15日,於東京電玩展2016宣佈推出電視動畫,並從2017年1月4日開始播放。.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秋葉原之旅 -THE ANIMATION- · 查看更多 »

穆雷·佩拉西亚

雷·佩拉西亚(Murray Perahia,),美国钢琴家、指挥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穆雷·佩拉西亚 · 查看更多 »

第4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e小調第四號交響曲》(作品編號 98)是作曲家創作的最後一首交響曲。布拉姆斯在完成第三號交響曲之後的一年1884年開始譜寫此曲,並完成於 1885 年。.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第4號交響曲 (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第57届格莱美奖

57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于2015年2月8日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办。颁奖典礼由CBS现场直播,由LL Cool J连续第四次主持。本届格莱美奖中的作品须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之间发行才可获得报名资格。最终提名于2014年12月5日CBS的节目和格莱美奖的官方Twitter中公布,山姆·史密斯、碧昂丝和法瑞尔·威廉姆斯三位歌手分别获得六项提名,是本届格莱美奖提名最多的艺人。而山姆·史密斯获得包括“年度制作”、“年度歌曲”和“最佳新人”三个一般类奖项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当晚的最大赢家,碧昂丝、法瑞尔·威廉姆斯、贝克和四人各获得三项大奖位列其后。本届格莱美奖颁发出83个奖项,比前一年增加一项。 于格莱美颁奖前两天的2月6日颁发给鲍勃·迪伦,这项奖项作为“格莱美周”的一部分,与格莱美奖同样由颁发。.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第57届格莱美奖 · 查看更多 »

管弦樂團

管弦樂團(英語:Orchestra)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最複雜的樂團型態,擁有極強大而廣泛之音樂表現力。管弦樂團一般演奏古典音樂或為歌劇伴奏,有時也會替流行音樂伴奏;現代不少管弦樂團也常為電影伴奏,製作電影原聲帶。 一个管弦樂團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形式比较小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室內樂團的成員數量一般少於30人,在兩者中間還有所謂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 Orchestra),主要演奏接近較大於真正室內樂和「典型」近代交響樂曲中間的管弦樂作品,如歷史上巴洛克樂派或古典樂派交響曲或大協奏曲,其編制是動用30到50人的中型樂團演出。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有時是一个城市中有兩隊管弦樂團時,可以此來區分彼此,例如倫敦交響樂團和倫敦愛樂樂團。 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並不一定所有的團員都要參與演奏過程;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参加演奏的演奏者數目也不同。大多數管弦樂團尚未擁有全部樂器的演奏家,例如,很多樂團没有常態編制豎琴家,或是薩克斯風樂手、鋼琴家、爵士鼓鼓手。因此假如要演奏的作品中有他们不具有的樂器时,他们一般會與獨立音樂家合作,因此樂團人數相當具有彈性。.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管弦樂團 · 查看更多 »

简诺·扬多

诺·扬多(Jandó Jenő,),匈牙利钢琴家,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教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简诺·扬多 · 查看更多 »

米兰·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是捷克著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1975年流亡法國,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他在晚年接受採訪的時候稱自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著名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等。1989年天鹅绒革命前,他的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他很少接受媒体採訪,雖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获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米兰·昆德拉 · 查看更多 »

约翰·卡斯帕尔·费迪南德·菲舍尔

约翰·卡斯帕尔·费迪南德·菲舍尔(Johann Caspar Ferdinand Fischer,J.C.F. Fischer;),德国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十九世纪初的音乐理论家评价其为同时代最杰出的键盘乐作曲家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翰·卡斯帕尔·费迪南德·菲舍尔 · 查看更多 »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生于德国莱比锡,卒于英国伦敦。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十一),为其第二位夫人 Anna Magdalena Wilcke 所生。.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 · 查看更多 »

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Bach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九子。 約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早年从其父学习音乐,1750年起在比克堡宫廷任职,作有大量交响曲,协奏曲,键盘奏鸣曲等作品。其音乐体现了从洛可可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 其子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的孫子當中唯一一位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巴赫 · 查看更多 »

约翰·艾略特·加德纳

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爵士,CBE (Sir John Eliot Gardiner,)生於英国多赛特,是一位指挥家和合唱指挥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翰·艾略特·加德纳 · 查看更多 »

约翰·戈达德 (探险家)

约翰·戈达德(John Goddard,)是一位美国探险家。15岁时,戈达德曾写下自己要立志完成,还将其告诉了《生活》(LIFE)杂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戈达德曾在美国陆军航空军中服役,之后他便开始实现一个个自己列下的目标。到了2013年5月7日约翰·戈达德在南加州逝世时,他已实现大部分儿时的目标。.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翰·戈达德 (探险家)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 他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大部分的创作时期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一些评论家将其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劇形式不認同,而是走純粹音樂路線。 勃拉姆斯創作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勃拉姆斯本身是炫技鋼琴家,首演過許多自己的作品。勃拉姆斯也和當時不少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合作,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以及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勃拉姆斯是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曾毀掉他的部份作品.也有一些未發表的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 (男名)

约瑟夫,源於希伯來语יוֹסֵף,译自 יהוה להוסיף,根据《希伯来圣经》,其意思是“上帝将提升”。在阿拉伯语(包括《古兰经》)为يوسف ,维吾尔族人常用为玉素甫。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为José,意大利语为Giuseppe,俄语为,英語、法语、德语為Joseph。昵称中男名有Joe和Joey,女名为Jo,有时拼写为Jos。 由於在英語Joseph及義大利語Giuseppe中,ph與ppe為氣音;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José無「f」音,故英語稱為约--或约--;西班牙語稱為何--;葡萄牙語稱為若--。 该名在很多国家非常常见,和罗伯特在1925年至1972年间始终位列美国十大最常见的男孩名,也是20世纪意大利最常见男名,并在当代以色列尤其常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瑟夫 (男名)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海顿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又译海登、海典、偕丁,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齐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两部神劇《创世记》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约瑟夫·海顿 · 查看更多 »

组曲

组曲是一种套曲形式的器乐曲或交响曲,即各自独立的不同乐曲的组合,在巴洛克音乐时代为古典组曲/舞曲組曲,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调式,都是从舞曲演变来的。18世纪以后为现代组曲。 巴洛克時期的組曲雖由舞曲組成,但實際上並非作為舞蹈用途,而是經過風格化後供大家欣賞或演奏用的音樂。舞曲風格化的現象在文藝復興晚期便已存在,舞曲所組成的組曲也在當時便略具雛型。到了巴洛克早期,組曲則是主要的樂器作品類型之一。 巴洛克中期以後,德國音樂家Johann Jacob Froberger (1616-1667)為組曲設計了一個較固定的組合方式: 古典组曲包括四首舞曲乐章,.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组曲 · 查看更多 »

给W.F.巴赫的键盘笔记本

给W.F.巴赫的键盘笔记本(德语:Klavierbüchlein für Wilhelm Friedemann Bach)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写给其长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的钢琴曲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1720年开始编辑这本册子。其中的大部分曲子都被包含在即兴曲和交响曲(BWV 772–801)和平均律钢琴曲集(BWV 846–893)当中。该笔记本现收藏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图书馆。.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给W.F.巴赫的键盘笔记本 · 查看更多 »

羽田裕美

羽田裕美(1981年10月11日 - ),日本女性鋼琴演奏者。主要演奏作品是改編自ZARD(坂井泉水)音樂的鋼琴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羽田裕美 · 查看更多 »

羅威爾·利伯曼

羅威爾·利伯曼(Lowell Liebermann,),是美國當代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羅威爾·利伯曼 · 查看更多 »

絃樂交響曲 (孟德爾遜)

孟德爾遜一生中共創作了12首完整的絃樂交響曲,另加1首以絃樂寫成的單樂章交響作品,創作時間為1821年至1823年之間,屬孟德爾遜少年時期的學生作品。樂曲的標題以意大利語"Sinfonia"標示,而非他慣用的德語"Sinfonie",可以見到孟德爾遜視這些作品為小型的交響樂作品。 受到巴赫的寫作風格影響,這些作品都皆富有鮮明的旋律,並且配以高度的對位法及和聲的寫作手法,顯示作曲家在年少時已經充份掌握了這些技巧。 結構上,因著標題上所使用的"Sinfonia",首6首及第12首均採用當時意大利式的歌劇序曲中三樂章(或段落)的結構;至於第7,8,9號則為4樂章形式;第11首更包含了5個樂章,至於第10首,則為單樂章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絃樂交響曲 (孟德爾遜) · 查看更多 »

瓦尔哈拉神殿

尔哈拉神殿(Walhalla)是一座纪念“值得赞扬和尊敬的德国人”,包括“历史上说德语的著名人物 – 政治家、君主、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人堂Official Guide booklet, 2002, p. 3,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以东的多瑙河畔。1807年,巴伐利亚王储路德维希一世进行了构想,当他即位后,在1830年到1842年,由建筑师利奥·冯·克伦策修建。瓦尔哈拉神殿拥有65块牌匾和130人的半身像,覆盖2000年历史;最早的人物则是公元9年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获胜的阿米尼乌斯(Arminius)。 本神殿的命名由來於北歐神話中阿薩神族主神奧丁的英靈殿。.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瓦尔哈拉神殿 · 查看更多 »

生日快樂 (電影)

是一部香港電影,由馬楚成執導,古天乐及刘若英联袂主演,本片在香港于2007年1月18日上映。 根據《電影檢查條例》,本片列為兒童不宜(IIA)。.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生日快樂 (電影) · 查看更多 »

申克分析

申克分析是从海因里希·申克(1868-1935)的一系列理论中形成的一种调性音乐分析方法。申克分析的目的是阐释调性作品深层的结构,以便用这种结构读谱。该理论的基本宗旨可认为是要找到一种定义调性的方法。申克分析可以展示一段音乐在音高上的层级关系,并从这种层级关系中得出其时间结构。这种分析使用申克开发的一套符号形式的记谱,来演示各种修饰手法。申克的调性理论中,一个关键概念是“调性空间”。 主三和弦的各音之间的音程,形成了一个可被经过音和辅助音填充的调性空间,这个空间经进一步修饰之后,形成了作品的表层(谱面)。 申克本人经常以生成的角度表达他的理论,从原始结构(Ursatz)开始入手;而申克分析的实践中往往是从谱面开始简化,使其简化成原始结构。原始结构的图示是无节奏的,这和严格对位法的定旋律类似。即使在中度的简化里,记谱的节奏(空心、实心符头、符干、符尾)也不代表实际节奏,而代表音高事件的层级关系。 申克分析是共主观的(即主观的、任意的,而非客观的、机械的)。这种分析反映了分析者的音乐感知和直觉,它依据的是申克及后来的理论家建立的特定原则。.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申克分析 · 查看更多 »

电音玩家

《电音玩家》(Electrik)是-zh-hans:马克西姆·姆尔维察;zh-hk:麥森;zh-sg:马克西姆·姆尔维察;zh-tw:邁可森;-于2006年10月20日推出的专辑,由EMI Classic发行。这张专辑包含2张光盘,其中第一张是正式的曲目,第二张是部分音乐的混音版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电音玩家 · 查看更多 »

監獄兔

《監獄兔》(ウサビッチ / Усавич / Usavich)是Kanaban Graphics製作的三維動畫短篇喜劇。每季共十三集、每集各90秒,自2006年至今推出六季。 《監獄兔》2007年10月8日開始於MTV Japan的MTV FLASHER時段中每週星期一日本時間24時55分播放(第三季以後是每兩周播放一集)。2006年入選文化廳媒體藝術節短篇動畫獎,2007年入選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成人向電視動畫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監獄兔 · 查看更多 »

直笛

木笛是一種木管樂器,直身長管,以邊稜發聲,是哨笛的一種。笛端有1個吹孔,吹孔以下有尖板開口,笛身有8至10個音孔,其中2個為半音孔,由口吹氣至吹口的窄管,窄管的氣撞到尖板,令空氣震盪。直笛音色優美圓潤,是巴洛克時代的標準獨奏樂器。值得一提的是木笛一詞並非因為歷史上直笛大多以木製成,而是因為直笛的德文名字為Blockflöte,意指笛頭內用塞木(block)做出以引導空氣的管道,故命名為木笛。 标准直笛有8个音孔,通过按孔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2个至2个半八度以内的所有半音。现在的直笛是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吹奏包括大調、小調的24个调。因为音孔較少,在吹奏远关系调时,指法极为复杂。.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直笛 · 查看更多 »

發現之旅叢書簡體字版書目列表

之旅叢書簡體字版書目列表是法國加利瑪出版社推出的《Découvertes Gallimard》系列叢書簡體中文譯本一覽表。簡體版於1998年11月由上海書店出版社首次出版,之後又有上海譯文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陸續推出,總共發行94冊另加番外篇《Découvertes Gallimard Texto》6冊。因分別由多家出版社推出,造成少數序號重複或無序號的情況出現。吉林出版集團於2015年再版10冊書目,改變了封面設計以及序號排列;於2018年再次再版10冊書目,不再編排序號,且部份書目標題也與舊版不同。 序號錯誤一覽:.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發現之旅叢書簡體字版書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

之旅叢書書目列表是法國加利瑪出版社推出的《Découvertes Gallimard》系列叢書中譯本一覽表。正體中文版由臺灣時報文化首發於1994年,至2006年共出版81冊。.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發現之旅叢書書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BWV 565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BWV 565為巴赫著名的作品,同時也是風琴作品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但自1980年代起有學者質疑此曲是否由巴赫本人所作。此曲亦有多個改編版本,如法國號、鋼琴、交響樂、弦樂四重奏等,也出現於各流行媒體中,包括迪士尼的幻想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BWV 565 · 查看更多 »

DSCH動機

DSCH動機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以自己的姓名引伸出來的一個音樂動機(motif)。由“D,E,C,B”四個音組成,代表名字中的“D,Es,C,H”(讀作:"De-Es-Ce-Ha")。由於他的姓名用德文的拼法是:Dimitri SCHostakowitsch,而音樂在德文中,S代表E;H代表B,因此得出這四個音。 巴赫亦曾以自己的姓氏“B(即B),A,C,H(即B)”創作出更著名的BACH動機。.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DSCH動機 · 查看更多 »

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ajor),BWV 1042,作曲家為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為一供小提琴、之小提琴協奏曲。該樂章共有三個部分:.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查看更多 »

隔壁的山田君

《隔壁的山田君》(ホーホケキョ となりの山田くん)是日本動畫工作室吉卜力改編自漫畫家石井壽一(いしいひさいち) 漫畫的作品,於1999年7月17日於日本首映。在同年獲選為第3回文部省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動畫部門優秀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隔壁的山田君 · 查看更多 »

蟬3301

蟬3301(Cicada 3301)是人們對一個曾六次發佈一系列謎題與另類實境遊戲,可能以此公開招募密碼破譯員或語言學家的組織的稱呼。第一輪於2012年1月4日開始,持續約一個月。第二輪在隔年的同樣日子起始,接著的第三輪則在2014年1月4日被確認在Twitter上發佈新線索後進行。組織宣稱其目的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複雜難題來招請「聰明人」。2015年1月4日時,組織沒有新的活動,明年同樣時間其Twitter則出現新的線索,意味著解謎重開。在2017年4月,另一個內容為「提防虛假的路線,時刻從7A35090F驗證PGP簽名」(Beware false paths.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蟬3301 · 查看更多 »

音乐的奉献

音乐的奉献(The Musical Offering, Musikalisches Opfer, BWV 1079)是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一组卡农和赋格键盘曲集。整部作品的音乐主题为一段六声部里切尔卡,是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指定的。巴赫也将这段旋律称作“普鲁士赋格”。侯世达获得普利策奖的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开篇展现了这段乐谱。.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音乐的奉献 · 查看更多 »

音樂即興

音樂即興,或即興演奏,是在演奏音樂同時亦即時參與創作。演奏者可以依據或沒有依據樂譜,在演奏的同時加入自己的創意,或透過聆聽其它演奏者即時作出回應Gorow 2002, 212.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音樂即興 · 查看更多 »

音樂史

音樂存在於每個已知的文明,不論過去或現在,在不同時間和地點也有很大的變化。 世界上所有的人民,包括了孤立的民族,也有它的音樂形式,可以認為人類始祖在不同人種分散在世界各地之前已知曉音樂。所以音樂很可能已存在55,000年以上。第一個音樂或許在非洲發明,隨後演變為人類生活的一個基本部份。 一個文明的音樂受著該文明的其他層面影響,包括社會、經濟、经历、气候和所獲得的科技。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及想法,音樂演奏及聽眾的情景,以及對樂手和作曲者的态度在不同的地域和時期也大有不同。「音樂歷史」是音乐学的一個分枝,它時間順序對音乐的變化及發展(尤其是西方艺术音乐)進行研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音樂史 · 查看更多 »

莎菲二人組合

Safri Duo(中文有翻译为:莎菲二人组合)是丹麦的打击乐二人小组,其成员为Uffe Savery(生于1966年4月5日)和Morten Friis(生于1968年8月21日)。起初他们做的是古典音乐。之后,被音乐唱片公司发现后他们将自己的音乐融入了部落民族音乐和现在的电子音乐元素。在此之后,他们著名的作品 Played-A-Live (The Bongo Song)成为了欧洲当年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莎菲二人組合 · 查看更多 »

莫札特巧克力

莫札特巧克力(德语:Mozartkugel,意為莫札特球,別稱莫札特糖果 Mozartbonbon),是一種包裝紙印上印有莫札特肖像,本身外覆著巧克力殼的甜點,以開心果、杏仁糖、和牛軋糖、以及黑巧克力製成球狀外觀,1890年由薩爾斯堡的皇家糕點師Paul Fürst經過長時間的試驗後研發後,以該城市出生的音樂家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命名。這種糖果豐富達三四層,每一層各含豐富的香甜氣息,搭配起來非但不雜亂,反倒顯現出更加獨特複雜的味蕾感受。1905年Paul Fürst在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以莫札特巧克力參展勇奪金牌,旋即風靡全球,如今奧地利觀光客幾乎都會特地找機會品嘗這種特色美食,而許多國家以舶來商品為導向的食品、點心類商店也偶而可以找到進口的莫札特巧克力。.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莫札特巧克力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

莱比锡(Leipzig,索布语:Lipzk)是德国萨克森州第二大城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東德)第二大城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盆地中心。它的古称是Lipsia或Lipzk,来源于斯拉夫语Липа,意思是“酸橙树”或“椴树”。歌德称它为“小巴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莱比锡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老市政厅

莱比锡老市政厅(Altes Rathaus)位于莱比锡市集广场(Markt)东侧,主宰着整个广场。后面是甜食市场(Naschmarkt)。 老市政厅由市长和执政商人海欧纳莫斯·洛特修建于1556年至1557年,目前的建筑经过多次重建,多数属于20世纪初。 老市政厅现在是德国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文艺复兴纪念碑。自1905年起,市政府迁往莱比锡新市政厅(Neue Rathaus)。1905至1909年,老市政厅大幅改建和装修,改设城市历史博物馆(Stadtgeschichtliches Museum)。建筑内部值得一看的,首先是大厅,会议室,巴洛克后期的房间,金库和唯一正宗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肖像风景(由埃利亚斯·戈特洛·奥斯曼),在会议厅有1723年他被任命为托马斯教堂合唱团团长(Thomaskantor)的文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莱比锡老市政厅 · 查看更多 »

聖母頌 (巴哈/古諾)

巴哈與古諾的《聖母頌》是一首流行的聖母頌。其最早於1853年以Méditation sur le Premier Prélude de Piano de S. Bach的名字出版。這首曲子中包含了法國浪漫主義作曲家夏爾·古諾創作的旋律,並疊加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的平均律鍵盤曲集中的旋律,添加拉丁語聖母頌的歌詞之後完成的一首聲樂曲。 這首《聖母頌》也是最著名的聖母頌之一。理查德·克萊德曼曾彈奏過此曲。 Category:巴赫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聖母頌 (巴哈/古諾) · 查看更多 »

道格拉斯·亚当斯

道格拉斯·诺耶尔·亚当斯(Douglas Noël Adams,)是一位英国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尤其以《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作品出名。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拍成电视连续剧。亚当斯逝世后还拍成电影。 除《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外亚当斯还参加了科幻电视连续剧《神秘博士》的拍摄工作,他写了其中的一些剧本。他的其它作品包括《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系列、与他人合作编写的两本《繁星似尘》和同样基于广播剧改写的《最后一眼》。亚当斯还是一位环境保护活动家,他喜欢快车、照相机、麦金塔电脑以及其它先进技术。在许多人还没有听说过电子邮件和Usenet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使用这些新技术了。 亚当斯自称为“极端无神论者”。在去世以前,他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演讲者,尤其是在科技和环保等题材方面。他在49岁时的早逝在科幻和奇幻社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哀悼。.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道格拉斯·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華倫泰·巴格曼

華倫泰·巴格曼(Valentine Bargmann,),出生於德國柏林的物理學家與數學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華倫泰·巴格曼 · 查看更多 »

菲利普·施比塔

菲利普·施比塔(德文:Philipp Spitta,)德国音乐史家和音乐学家,1873年出版的巴赫传记是他最出名的作品。 施比塔是神学家菲利普·施比塔和约翰娜·玛利亚的儿子。施比塔一直都是由他的家庭教师教授知识,直到他1856年来到汉诺威开始他的高中生活。1860年他完成了高考。1860年4月20号,按照父母的要求他注册了哥廷根大学的神学系,但是第一学期他的相关课程是在哲学系完成的,在这期间,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1861年夏季学期一开始,他就正式的转到了传统的哲学系。安顿好学校的事情后,施比塔开始了他在音乐方面的私人交际,这为他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最早结识了德国作曲家奥托·格里姆,通过他,施比塔还认识了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海尔曼和妇科医生依道德,其女儿曾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亲密朋友。 由于他无论从解答音乐方面问题的能力还是专业知识都有优秀的成绩,因此在哥廷根多少受到了一些认可,并在1861年被聘为大学生合唱团的成员兼指挥,在他任职期间多次演出成功。施比塔在1863年最终还是为了结业考试放弃了指挥一职,但他依然与合唱团保持联系,直到他去世。 1864年7月23日他在波恩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 1864年他定居在爱沙尼亚,并在教堂学校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在与海尔曼的信中他提到,之所以参加高级老师的国家考试,只是为了无论如何能有稳定的生活。 在爱沙尼亚的这段日子里,施比塔就已经开始了对巴赫生活及其影响的研究,并于1873年完成了巴赫传记的上部。这部传记的出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人评价,这部呈现巴赫生平的作品获得了当时音乐学术界最高的殊荣。1874年4月施比塔被聘为莱比锡尼克莱学院的高级教师。后来他与海因里希·冯·赫尔佐根伯格,法拉克斯·冯·霍斯坦以及艾弗里德·福克兰创建了巴赫协会。 1875年4月施比塔接手了柏林艺术大学的第二秘书一职,并为皇家学院教授音乐史。同时他还在皇家福里希德·威廉姆大学担任音乐学教授。 除了巴赫传记以外,施比塔也因他对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风琴作品以及海因里希·许茨的作品的介绍而出名。从1885年开始他与弗里西德·克里珊德等人在莱比锡建立了关于音乐学的“三月报刊”。因此施比塔被誉为现代音乐学的创始人。 1894年施比塔去世,享年52岁,他的墓地位于柏林的一个基督教堂,那条街也因他被后人称作施比塔街。 Category:哥廷根大學校友 Category:音樂學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菲利普·施比塔 · 查看更多 »

菅井爱里

菅井爱里(菅井えり,),本名渡辺敏子,是一名日本歌手、作曲家和编曲家,是作曲家渡邊格的配偶。出生於日本大阪。她从小时候起就进行合唱训练,1994年发表了其第一张个人专辑《わたしは元気だよ》,之後迁往東京。她常举行小型演奏会,但自1994年起并未发表任何单曲或EP。毕业於甲南大學文学部社会学科。血型B型,星座为摩羯座。 她善於“将她的声音多次录制,反复重叠在一起,形成天使般的多声部合唱,有着飞翔的空间感和富有感情的编排”,常被人们与恩雅作对比,有说法称她为“日本恩雅”。 她已为超过1000个电视商业广告制作配乐,迄今为止已出版了6张个人专辑。她因和平之月的专辑《舞 Mai》而为人们熟知,其中专辑开篇曲“Horizon”知名度较高。 2016年因胰腺癌病逝。.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菅井爱里 · 查看更多 »

萨尔瓦托雷·阿卡多

薩爾瓦托雷·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阿卡多精於演奏帕格尼尼、巴赫與韋華第作品。曾獲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是第一個錄製帕格尼尼小提琴全套協奏曲的小提琴家。 Paganini Category: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獲獎者.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萨尔瓦托雷·阿卡多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萨尔茨堡 · 查看更多 »

萨缪尔·沙伊特

萨缪尔·沙伊特(Samuel Scheidt,),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作为斯韦林克的学生,是北德管风琴学派的早期代表之一。其作品对布克斯特胡德,巴赫都有一定影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萨缪尔·沙伊特 · 查看更多 »

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Zarabanda,又稱薩拉邦德)是一种庄严的西班牙舞曲,是缓慢的三拍子,其中第二拍为强拍。 萨拉班德最早是被巴拿马诗人麦克西亚于1539年在其诗歌中提到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在西班牙的南美洲殖民地中风行,后来传播回西班牙,但在1583年因为认为其猥亵而被禁止,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常被提起,例如在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中。 在巴洛克时期,萨拉班德常被用作组曲中,一般都放在第三乐章,例如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时的萨拉班德比在西班牙流行时期更缓慢,适合欧洲宫廷的舞蹈。在20世纪时,萨拉班德重新风行,在克劳德·德彪西和埃里克·薩蒂的作品中都有应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萨拉班德 · 查看更多 »

裝飾樂段

裝飾樂段或華彩樂段(Cadenza)指獨奏部分的裝飾性樂段,既可以預先創作亦可以即興演奏,形式自由,並時常有炫技意味。此樂段以所有聲部的延音作標記,並常常出現在樂曲的尾聲前。Randel, Don Michael (2003).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裝飾樂段 · 查看更多 »

複音音樂

複音音樂(複調音樂/和弦/多和弦),一種「多聲部音樂」。作品中含有兩條以上(含)獨立旋律,通過技術性處理,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音樂就叫做複音音樂。 複音音樂第一個「音」字表示旋律,中國音樂界習慣將「複音音樂」稱為「複調音樂」,主要是著眼於曲調一詞,但「複調音樂」容易與二十世紀的「複調性音樂」一詞混淆。.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複音音樂 · 查看更多 »

西尔维厄斯·利奥波德·魏斯

西尔维厄斯·利奥波德·魏斯(Sylvius Leopold Weiss,1687年10月12日 1750年10月16),是一位德国作曲家和琉特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西尔维厄斯·利奥波德·魏斯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三重奏團

意大利西西里三重奏是欧洲著名的室内乐团之一,更是活跃在当今古典音乐界为数不多的单簧管合奏团。 乐团由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音乐世家的著名钢琴家Salvatore Percacciolo于2004年创建,并由同样来自西西里岛的单簧管演奏家Calogero Palermo和Salvatore Passalacqua三人组成。乐团名称“西西里三重奏”取自三位艺术家的故乡“西西里岛”。乐团尤其擅长演奏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由于单簧管合奏这种独特并且优雅的演奏形式,加上三位音乐家出色的艺术水准和俊朗的外形,乐团所到之处均受到各地乐迷的热情欢迎。乐团成立至今,足迹已经遍布欧洲各地,并将于2015年5月正式开启他们的亚洲之旅。 作为古典音乐最为古老的演奏乐器之一,单簧管一直以音色纯净,清澈优美而著称。从古典时期作曲家巴赫到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等人,都为单簧管谱写了大量经典曲目,而单簧管合奏这种独特的演奏形式,更让听众能够直接感受这件古老乐器浑厚而丰满的艺术魅力。西西里三重奏乐团正式这样一支血统纯正的欧洲单簧管合奏团。 Category:義大利樂團 Category:室內樂團體 Category:單簧管演奏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西西里三重奏團 · 查看更多 »

詩篇

《詩篇》(唐朝景教譯《多惠聖王經》)是古代以色列人對上帝真正敬拜者所記錄的一輯受感示的詩歌集,包括150首可用音樂伴唱的神聖詩歌,供人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對主作公開崇拜時唱詠之用。它是《希伯来圣经》中第19本书。這些詩歌除了對主的頌讚之外更含有許多禱告,也透露對主充滿信賴的心聲。天主教會、正教会稱為聖詠,是舊約聖經诗歌智慧书的第二卷。伊斯蘭教稱之為“宰逋尔”。 在《希伯來聖經》中,這本書的名字是西佛·透希爾林(Se′pherTehil·lim′),意即“讚美之書”,或簡稱透希爾林(Tehil·lim′),即“讚美詩”。它是透爾拉(Tehil·lah′)一字的複數詞,意思是“讚美”或“讚美歌”。這個詞見於詩篇第145篇的題署。“詩篇”一詞採自希臘文《七十士譯本》所用的桑末(Psal-moi′),所指的是用樂器伴奏的歌。這個名字也曾屢次在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出現,例如在及。詩篇乃是用來讚頌、敬拜上帝的神聖詩歌。 主題:敬虔之人藉著讚美、禱告、並歡騰的歌唱,尋求並接觸神,所表達的情緒、感覺、感想和經歷。.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詩篇 · 查看更多 »

马塞尔·迪普雷

塞尔·迪普雷(Marcel Dupré,),法國作曲家,管风琴家。出生在鲁昂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当地的管风琴师,并在自己家中建造了一架管风琴。迪普雷18岁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管风琴演奏。1914年获罗马大奖,1920年成功举办了10场系列音乐会,背谱演奏巴赫的所有管风琴曲。1926年受聘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1934年接替维多尔任圣叙尔比斯教堂的管风琴师直到去世。迪普雷的作品以管风琴曲为主。他的音乐受到巴赫和维尔纳的影响较大,但和声与对位的写作更为复杂,且带有印象主义特点,要求很高的演奏技巧,受到管风琴家广泛欢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马塞尔·迪普雷 · 查看更多 »

马太受难曲

太受难曲(Matthäuspassion) BWV 244,是一部清唱剧受难曲,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於1727年(在萊比錫擔任教會指揮時),内容是根据马太福音里有关耶稣的受难。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是巴赫两部完整的受难曲作品。整部作品演出时间长达3小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马太受难曲 · 查看更多 »

马克斯·雷格

约翰·巴普蒂斯特·约瑟夫·马克西米连·雷格(Johann Baptist Joseph Maximilian Reger,),简称马克斯·雷格(Max Reger),德国后浪漫主义古典音乐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马克斯·雷格 · 查看更多 »

譚天樂

譚天樂 (Alex Tam,),男高音,合唱指揮,及作曲家。現為香港歌劇院合唱總監,艾莉亞音樂學院院長,香港演藝學院合唱指揮,及聲樂導師,香港浸會大學聲樂講師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會員。 http://rthk.hk/special/xmasconcert2014/artists03.htm.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譚天樂 · 查看更多 »

魏玛

魏玛(Weimar)位于德国中部的联邦州图林根,埃特斯山的山脚,伊尔姆河的河畔。德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和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正是在这里诞生。这里是现代设计——包豪斯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虽然它仅有6万人口,但却是一座风景优美、古色古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都市。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在宫殿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里有很多国家收藏的艺术品。在德国的国家大剧院前面有著名雕刻家恩斯特·里彻尔所创作的歌德和席勒纪念雕像。1998年,“古典魏玛”(Classical Weimar)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魏玛 · 查看更多 »

魏玛宫

魏玛宫(Schloss Weimar)是德国图林根州魏玛的一座宫殿。又名城市宫(Stadtschloss),以区别于魏玛城内和郊外的其他宫殿。它是萨克森-魏玛公爵和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的宫殿。这座宫殿位于沿着伊尔姆河伸展的伊尔姆公园北端,为世界遗产古典魏玛的一部分。 历史上,该建筑多次被火烧毁。巴洛克建筑建于17世纪。其中的宫廷教堂曾有巴赫的一些作品在此首演,但在1774年大火后改建为新古典主义建筑。有四个房间用于纪念曾在魏玛工作的诗人:歌德、赫尔德、席勒和 Wieland。1923年起设立宫殿博物馆 ,专注于15和16世纪绘画,以及与文化中心魏玛有关的艺术品。 File:Weimar-1650-Merian.jpg|Town and Residenz around 1650 File:The castle, Weimar, Thuringia, Germany-LCCN2002720790.jpg|The Bastille around 1905 File:Schloss Weimar, court from the south.JPG|Court, seen from the south wing, 2014 File:Weimar, castello, scalinata 02.JPG|Staircase, 1801 File:Karolingischer Buchdeckel Weimar.JPG|Carolingian ivory (9th century) File:Dürer, ritratti di hans e felicitas tucher, 1499.JPG|Albrecht Dürer: Hans and Felicitas Tucher (1499) File:Lucas Cranach d.Ä. - Die Früchte der Eifersucht (Das silberne Zeitalter), Schlossmuseum Weimar.jpg|Lucas Cranach the Elder: Die Früchte der Eifersucht (1527) File:Georg Friedrich Kersting - Die Stickerin - 1.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魏玛宫 · 查看更多 »

警界線

《警界線》(The Borderline),是香港電視網絡所製作的時裝警匪電視劇,由廖啟智、林嘉華、唐寧及周俊偉領銜主演,並由香港寬頻呈獻。.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警界線 · 查看更多 »

變格定弦

變格定弦(Scordatura,cross-tuning)是一種運用於絃樂器的寫作技術。作曲家要求絃樂演奏者將樂器定絃至與慣常不同的音高。從而拉奏出獨奏的聲調,尤其是在表演不協調和絃、泛音或以正常方式不能製造的和絃組合等。 變格定弦並非近代音樂才會採用的手法,早於巴洛克時代,巴赫、韋華第、比貝爾等人已經運用。尤其是用於維奧爾琴上,因為它擁有多條絃線,為了方便演奏及令演奏者用較容易的指法去彈奏,便會將個別的絃線高音作出調整。後來便推至提琴類的樂器,包括小提琴和大提琴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變格定弦 · 查看更多 »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

让-巴普蒂斯特·吕利(Jean-Baptiste Lully,),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卢利(Giovanni Battista Lulli),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巴洛克作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作曲,是路易十四的宫廷乐正(Surintendant de la Musique)。他控制了当时的法国音乐生活,开创了法国歌剧,发展了大经文歌和法国序曲,对当时的欧洲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亨利·珀塞尔、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让-菲利普·拉莫等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让-巴普蒂斯特·吕利 · 查看更多 »

让-菲利普·拉莫

让-菲利普·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是法国伟大的巴洛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是继讓-巴普蒂斯特·呂利之后最伟大的法国歌剧作曲家,不但是当时法国乐坛的领军人物,还是和声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让-菲利普·拉莫 · 查看更多 »

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俄文: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出生在一個猶太「藝術家庭」,父親雷奧尼(Leonid)是名畫家,母親羅莎(Rosa)是鋼琴家,從小就能作曲,也會寫詩。莫斯科文學院畢業,留學德國的馬爾堡大學,攻讀哲學,又在歐洲各國遊歷,以小說《日瓦戈医生》聞名於世,但此書因批判了蘇聯體制,長期被列為禁書。後來以意大利以及其它二十多國譯文,在歐洲廣為流行。 195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是“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的俄罗斯叙事文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他感動地致電瑞典學院:“極為感謝!激動!榮耀!驚訝!慚愧。”(“Immensely thankful, touched, proud, astonished, abashed.”)伊万诺夫、丘科夫斯基等邻居都向他祝贺,四天後由於蘇聯眾多輿論的反對,被苏联作家协会開除會籍,甚至有人舉著標語遊行要求驅逐出境:“猶大——從蘇聯滾出去!”他只好拒絕領獎,致電寫道:“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我被授奖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领奖,请勿因我的自愿拒绝而不快。”他又一一签署致《真理报》和致赫鲁晓夫的信文,並“在痛苦與孤寂中度過他苦難一生中的最後兩年”。 1986年蘇聯作家協會正式為帕斯捷爾納克恢復名譽,並成立了帕斯捷爾納克文學遺產委員會。1989年12月10日由其子代領,會中演奏巴赫D小调组曲中的“萨拉班达”大提琴独奏曲。巴斯特納克曾說過:“當我寫作《齊瓦哥醫生》時,我時刻感受到自己在同時代人面前負有一筆巨債。寫這部小說是試圖償還債務。當我慢慢寫作時,還債的感覺一直充滿我的心房。多少年來我祗寫抒情詩或從事翻譯,在這之後我認為有責任用小說講述我們的時代……”。.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 查看更多 »

诗蓝

诗蓝(Li Chevalier,)当代旅法艺术家。在巴黎和北京两工作室创作。欧亚艺术平台上最活跃的华裔女艺术家之一。知名为东西方艺术元素混合的布面实验水墨绘画,和多媒介装置,展览空间构造和舞美设计。 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留法期间曾师从于法国艺术联盟主席艾融Remy Aron和法国国立艺术家协会画家主任Pierre Henry。 1990年获法国索帮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国际造型艺术联盟法国执委委员,法国国立美协与泰勒艺术基金会会员,法国视觉艺术家与作家协会会员,法国艺术联盟成员。 主要个展: 意大利罗马当代美术馆 2017 中国美术馆2010,今日美术馆2011,上海美术馆2012,法国波尔多潜艇当代艺术馆2014,伦敦中央圣马丁美院阪烁艺术馆2007,美国弗吉尼亚英联邦艺术与设计 大学 艺术馆2004。2014年联手法国哲学家吕克费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艺术理论家彭锋在京举行美学论坛。2013年,诗蓝携手巴黎歌剧院指挥卓丹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推出大型音乐画展《视觉交响曲》。诗蓝作品于2011年5月与旅法前辈赵无极,朱德群作品并列悬挂法国新建驻华大使官邸接待大厅。2007年参加英国皇家艺术馆国际艺术家竞赛,.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诗蓝 · 查看更多 »

谢颖颖

谢颖颖(),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谢颖颖 · 查看更多 »

谭盾

谭盾(),湖南长沙人,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他创作的著名作品包括电影配乐《卧虎藏龙》、《英雄》、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音乐等等。谭盾的作品视听元素多样,常借鉴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并运用非常规乐器等进行实验音乐的探索。.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谭盾 · 查看更多 »

賦格的藝術

賦格的藝術(德文: Die Kunst der Fuge), BWV 1080,是巴赫(1685-1750)的一部未指定樂器的未完成傑作。作品大約在1740年代初期或更早開始創作。 巴赫音乐权威研究专家 Christoph Wolff 指出:“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一部音乐作品里,尽可能地深度发掘複音音樂对位法所有可能。” 除了最后的賦格以外,全部的賦格都用到一个简单的D小调的主题:.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賦格的藝術 · 查看更多 »

费卢西奥·布索尼

费卢西奥·但丁·米开朗基罗·本韦努托·布索尼(Ferruccio Dante Michelangiolo Benvenuto Busoni,),意大利钢琴家,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费卢西奥·布索尼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雅各·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稱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又译孟德尔颂、门登思宋、棉底路斯孙等。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 查看更多 »

费舍尔·伊万

费舍尔·伊万(Fischer Iván,),匈牙利指挥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费舍尔·伊万 · 查看更多 »

路尔

路尔是一种法国舞曲,由于是用风笛伴奏,而法国的风笛叫做“路尔”,舞曲因此得名,舞曲为慢速三拍子,或中速6拍子,第一拍非常重。 路尔舞曲17世纪时在欧洲流行,著名作曲家巴赫曾经写过这种形式的曲目,如他的作品第1006号《E大调组曲》和他的作品812-817号《法国组曲》中都有这类的作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路尔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黃東漢

黃東漢(Toni Huang),臺灣指揮家。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在校期間擔任臺大交響樂團暨合唱團助理指揮,畢業後赴美進入密西根大學以及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指揮班,2007年得到管弦樂指揮碩士學位。在美期間,曾經接受洛林·馬澤爾以及Gustav Meier等大師指導,並與羅徹斯特愛樂(Rochester Philharmonic Orchestra)、保加利亞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Bulgaria)等職業樂團合作。2007年7月受邀參加Oregon Bach Festival,演出巴赫清唱劇《醒來吧!有守望者向我們高呼》(Cantata No.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黃東漢 · 查看更多 »

黃日珩

黃日珩是香港的一名男低中音聲樂家,同時也是一名指揮,現任學士合唱團及學士管弦樂團音樂總監。英文名喊做Apollo Wong。.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黃日珩 · 查看更多 »

齐格弗里德·卡格-埃勒特

格弗里德·卡格-埃勒特(Sigfrid Karg-Elert,),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早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来留校任教,并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弹奏管风琴和簧风琴。他以对各种键盘乐器和管乐器的深入掌握而知名,作品继承了巴赫风格,同时也受到德彪西和斯克里亚宾的影响,具有结构复杂,色彩丰富,效果辉煌的特点。 卡格-埃勒特原姓卡格(Karg),但由于此字在德语中意为“贪婪”,后来应经纪人之要求便加上意为“灵敏”的“Elert”。.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齐格弗里德·卡格-埃勒特 · 查看更多 »

迪努·李帕蒂

迪努·李帕蒂(Dinu (Constantin) Lipatti,),罗马尼亚古典钢琴家、作曲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迪努·李帕蒂 · 查看更多 »

迪亚贝利变奏曲

《以安东·迪亚贝利的圆舞曲为主题的三十三首变奏》,作品120,通称迪亚贝利变奏曲(Diabelli Variations),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根据安东·迪亚贝利创作的一首圆舞曲所作的钢琴独奏变奏曲,创作于1819至1823年。该作品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晚期的艺术风格,跻身一流钢琴作品,常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历来受到极多赞誉,亦成为点石成金的变奏曲的典范。.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迪亚贝利变奏曲 · 查看更多 »

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

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原名Dietrich Fischer von Dieskau),德国男中音,同时他也是指挥家、画家、音乐作家和评论家。他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男中音之一,灌录过大量唱片(超过400张)。.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迪特里希·菲舍爾-迪斯考 · 查看更多 »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Dieterich Buxtehude,),巴洛克時期德國-丹麥裔作曲家及风琴手。他的出生地備受爭議,一般認為他出生於1637年的赫爾辛堡。他承認丹麥為他的祖國。 1668年,布克斯特胡德受聘为吕贝克玛丽教堂的管风琴师,自此,他开始驰名全欧。 1637年,他创办了“晚间音乐崇拜”,每年圣诞节前五个星期日连续举行,场面盛大。又传说称,J.S.巴赫年轻时曾慕名从200英里外徒步前往聆听其演奏,足见布克斯特胡德当时名声之隆。 他的很多管风琴作品影响了后来巴赫的创作,而他的声乐作品(大多为宗教内容)也在音乐史上十分重要。.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 · 查看更多 »

迈克尔·科斯蒂克

迈克尔·科斯蒂克 (德语 Michael Korstick,1955年4月30日-)德国古典钢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迈克尔·科斯蒂克 · 查看更多 »

霍普金森·史密斯

霍普金森·史密斯(Hopkinson Smith,),是一位美国鲁特琴家、作曲家及音乐教授,长期居住在瑞士巴塞尔。.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霍普金森·史密斯 · 查看更多 »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Concertgebouw),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於對建築聲學的高度重視,因此與波士頓交響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一同被視為是世界上最佳的音樂廳 。.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阿姆斯特丹音樂廳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多·卡塞拉

阿尔弗雷多·卡塞拉(Alfredo Casella,),意大利作曲家,音乐学家,钢琴家,指挥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阿尔弗雷多·卡塞拉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奥地利钢琴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 · 查看更多 »

阿尔玛·罗斯

阿尔玛·罗斯(Alma Rosé,),奥地利犹太裔小提琴家,逝世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阿尔玛·罗斯 · 查看更多 »

阿列克谢·亚古丁

阿列克谢·康斯坦丁诺维奇·亚古丁(英文译名:Alexei Konstantinovich Yagudin;俄文原名:Алекс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Ягудин),俄罗斯前花样滑冰运动员,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金牌得主。 亚古丁在1996年赢得世界青少年锦标赛的冠军,此后六年的成年组竞技生涯中,他在国际大赛共获得: 亚古丁年仅18岁零15天便夺得了世锦赛的金牌,以6天之差排在加拿大的唐纳德·麦克菲尔森(Donald McPherson)之后,成为史上第二年轻的世界冠军。凭借2001-2002赛季的出色表现,他成为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史上第一位“大满贯”得主:同一赛季中赢得了冬季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欧锦赛冠军以及国际滑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阿列克谢·亚古丁 · 查看更多 »

阿斯托尔·皮亚佐拉

阿斯托尔·潘塔莱昂·皮亚佐拉(西班牙文:Ástor Pantaleón Piazzolla,),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Bandoneon)演奏家。作为作曲家的皮亚佐拉,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训练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并能表达深刻哲理的纯音乐形式,并由此创立了“新探戈音乐”(Tango Nuevo)乐派,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南美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在阿根廷,皮亚佐拉被尊称为“了不起的皮亚佐拉”(el gran Piazzolla)“探戈之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阿斯托尔·皮亚佐拉 · 查看更多 »

蘇菲·蕭爾

苏菲·马格德林·朔尔(Sophie Scholl,) 是一位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反抗组织白玫瑰的成员。她和她哥哥汉斯·朔尔在慕尼黑大学发反战传单时被发现,后以叛国罪处死。自从1970年代以后,她因战争期间反抗纳粹德国而被当作英雄纪念。.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蘇菲·蕭爾 · 查看更多 »

赫尔穆特·瓦尔哈

赫尔穆特·瓦尔哈(Helmut Walcha,),德国管风琴家。生于德国莱比锡,死于德国法兰克福。瓦尔哈在其16岁的时候就完全失明了,但他却是演奏德国和荷兰的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大师。并且,他把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所有为管风琴和羽管键琴而写的音乐作品都背了下来,并录制了巴赫的管风琴作品全集。.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赫尔穆特·瓦尔哈 · 查看更多 »

赫尔穆特·施密特

赫尔穆特·海因里希·瓦爾德馬·施密特(Helmut Heinrich Waldemar Schmidt,),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前西德社会民主党(SPD)主席(1967年—1969年)、前西德国防部长(1967年—1972年)、财经部长(1972年)、经济部长(1972年—1974年)、前西德总理(1974年—1982年)、外长(1982年9月17日-1982年10月1日)。在任期間的经济政策奉行凯恩斯主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赫尔穆特·施密特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現代樂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赫伯特·冯·卡拉扬 · 查看更多 »

赫爾辛基主教座堂男孩合唱團

赫尔辛基主教座堂男孩合唱团(Cantores Minores,中文意思为“少年歌手”), 是赫尔辛基主教座堂的一个合唱团,也是芬兰历史最久和著名的男孩合唱团。合唱团成立于1952年,其保护人为芬兰总统夫妇。合唱团成员有大概300个4至25岁的男孩和年轻男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赫爾辛基主教座堂男孩合唱團 · 查看更多 »

赋格

賦格是複音音樂的一種固定的創作形式,而不是一種曲式。 赋格的主要特点是相互模仿的声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時間相继进入,按照對位法组織在一起。.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赋格 · 查看更多 »

钢琴

钢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包着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钢琴 · 查看更多 »

里卡多·阿劳约

里卡多·阿劳约(Ricardo Araujo;)是一位哥伦比亚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里卡多·阿劳约 · 查看更多 »

里切尔卡

里切尔卡(ricercar,,原意为寻求、探索),又称为寻求曲、无插入赋格,是16至17世纪的一种复调器乐曲。意大利作曲家安德烈·加布里埃利、吉罗拉马·弗雷斯科巴尔迪等人所作的里切尔卡风格类似于幻想曲与随想曲。后来出现的主题模仿的里切尔卡,以一个短小的主题为基础,先由一个声部奏出主题,之后通过其他声部的模仿使得主题得以连绵不断的发展。这种形式后来发展成为了赋格。巴赫《音乐的奉献》中便有一首三声部里切尔卡与一首六声部里切尔卡。.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里切尔卡 · 查看更多 »

金属乐队

金屬製品(Metallica)是美國殿堂級重金屬樂團,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鞭擊金屬樂團,1981年10月28日成立於美國加州洛杉磯。起源是鼓手拉爾斯·烏爾里希在當地報紙刊登招募成員的廣告,前去應徵的是主唱兼吉他手詹姆斯·海特菲爾德。金屬製品目前的陣容共計四人,包括兩位創始成員詹姆斯和拉爾斯、長期吉他手柯克·哈米特,以及貝斯手羅伯特·特魯希略。前任成員包括吉他手、戴夫·馬斯泰恩,三位貝斯手、克利夫·伯頓和。 由於快節奏的音樂和侵略性的演奏風格,該團成為美國鞭擊金屬界的先驅,他們與麥加帝斯、超級殺手、炭疽並稱為「鞭擊金屬四巨頭」(有時稱作四大鞭)。他們是四巨頭中最具影響力的樂團,被視為是該音樂流派甚至是整個重金屬音樂的龍頭,尤其對鞭擊金屬的發展與普及有極大貢獻。金屬製品成立數年內即在地下音樂界累積了大量樂迷,前四張專輯都大獲好評。他們的第三張專輯《》被公認為最具影響力和聲音最重的鞭擊金屬專輯之一。之後樂團改變了音樂方向,在第五張專輯《》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同時吸引到數量更龐大的主流聽眾。該專輯使他們首次拿下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冠軍,並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的16×白金唱片認證。接下來的五張專輯張張熱銷,且經歷了硬式搖滾、另類搖滾,以及更具實驗風格的路線,近期新作品又回歸鞭擊金屬的核心。 2000年時,樂團與一些藝人聯合控告Napster,因該軟體公司未經樂團成員授權,便將版權歌曲在網路上免費分享。兩方最終達成協議,改為付費下載。隨後發行第八張專輯《》,他們採用鐵桶般的小鼓聲,完全沒有編寫,導致金屬樂迷相當反彈。影片《》紀錄了該專輯的錄製過程。在受到金屬樂迷的抨擊之後,樂團在第九張專輯《》中試圖重回早期根源,以長篇吉他演奏為核心。2009年樂團列名搖滾名人堂。經過八年的巡演後,發行第十張專輯《》,基調與前作相似,但也展現出些微不同的音樂風格。 截至2016年,金屬製品共發行10張錄音室專輯、4張現場專輯、5張迷你專輯,26支音樂錄影帶和37張單曲。他們獲得九座葛萊美獎,連續六張專輯在美國告示牌二百強專輯榜奪冠。1991年的同名專輯《金屬製品》在美國售出超過1600萬張,成為建置以來最賣座的專輯。樂團位居美國唱片業協會「美國本土最暢銷音樂排行榜」第18位,也是全球音樂史上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在全世界賣出超過1億2000萬張專輯。許多雜誌已經將他們列為歷來最偉大的音樂藝術家之一,包括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金屬製品列為「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個藝人」第61位。截至2012年12月,他們是1991年後史上第三大最暢銷的音樂藝術家,根據尼爾森唱片市場調查系統的資料指出,樂團在美國共賣出5426萬張專輯。樂團與音樂製作人長期合作,他在1990至2003年間製作了樂團四張專輯,並在《聖氣凌人》的製作期間擔任臨時貝斯手。2012年,金屬製品成立獨立唱片公司燻黑唱片,完全持有其專輯和影像的版權。.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金属乐队 · 查看更多 »

艾森纳赫

艾森纳赫(Eisenach)是德国图林根州的一座城市,位于图林根森林北部丘陵和海尼希(Hainich)国家公园。.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艾森纳赫 · 查看更多 »

英国组曲

《英国组曲》(The English Suites),BWV 806-811,是由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为大键琴(或击弦键琴)创作的六部组曲,并被一般认为是巴赫创作的19部键盘组曲中最早的一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英国组曲 · 查看更多 »

離別的鋼琴奏鳴曲

《離別的鋼琴奏鳴曲》是由杉井光著、植田亮繪製插畫的一部輕小說。中文繁體版由台灣角川、簡體版則是天聞角川發行。.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離別的鋼琴奏鳴曲 · 查看更多 »

雙簧管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雙簧」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振動而發聲。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團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雙簧管是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的樂器。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有一說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而根據現代的研究,雙簧管在演奏這個音高時,樂器的狀況最穩定,且音色較具穿透力,故用來作為樂團調音的標準。.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雙簧管 · 查看更多 »

耶稣,世人仰望的喜悦

耶稣,世人仰望的喜悦(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是巴赫BWV147号清唱剧作品心、口、行止與生活(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的第十乐章。英格兰钢琴家Myra Hess在1926年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之后又在1934年改编成钢琴二重奏。英国管风琴家Peter Hurford 也曾将其改编成管风琴伴奏的合唱乐章。 今天,这首曲子经常在婚礼上被缓慢而庄严地演奏,尽管背离了巴赫原曲中小号、双簧管、弦乐和数字低音想要表现的风格。巴赫在德国莱比锡的第一年里作了这首合唱乐章,这也是其最长的作品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耶稣,世人仰望的喜悦 · 查看更多 »

逆行卡農

逆行卡農(Canon Cancrizans,Crab Canon)是兩個同時播放, 並且是互相相反於對方的聲部, 類似於迴文。逆行卡農原本是指一種由一條旋律從尾向頭逆向模仿另一旋律所構成的卡農曲(例如 FABACEAE EAECABAF)。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音樂的奉獻》中有其中一個出名的例子, 叧外也有一首逆行倒影卡農("Quaerendo invenietis"), 不僅兩條旋律互相逆行,音高也是互相相反的。非音樂內容(Non-musical Contexts)這個用語被侯世達所著的哥德爾、埃舍爾、巴赫一書所普及。.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逆行卡農 · 查看更多 »

陳郁秀

陳郁秀(),台灣台中縣人,現任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前中華民國文建會主委,為知名鋼琴家,音樂學者、作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陳郁秀 · 查看更多 »

G弦上的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Air on the G String),又被稱為G弦之歌,出自德国作曲家巴赫的管弦乐组曲 Suite No.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G弦上的咏叹调 · 查看更多 »

G弦上的魔王

《G弦上的魔王》(G線上の魔王)是AKABEiSOFT2(あかべぇそふとつぅ)於2008年5月29日發售的十八禁冒險遊戲,自2007年11月29日開始因品質提升及開發遲緩的原因三度延期。在發售前已獲得高評價,Getchu.com 2008年上半年統計中是第三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G弦上的魔王 · 查看更多 »

J1 Live Concert演唱會 影音全記錄

《J1 Live Concert演唱會 影音全記錄》是臺灣歌手蔡依林的第三張現場專輯,由新力博德曼於2005年9月23日發行。該專輯內容包括蔡依林於2004年11月20日臺灣臺北市中山足球場舉辦的「J1世界巡迴演唱會」臺北場的現場實錄與1首新歌。.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J1 Live Concert演唱會 影音全記錄 · 查看更多 »

Johann Sebastian Bach

#重定向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Johann Sebastian Bach · 查看更多 »

LOVE 2000

《LOVE 2000》(最愛2000)是安室奈美惠以個人單獨名義在2000年1月1日發行的第16張單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LOVE 2000 · 查看更多 »

Maimai

maimai(maimai(マイマイ)),因為外觀像滾筒洗衣機,所以䁥稱洗衣機,是一款由世嘉開發的街機音樂遊戲,對應智能卡為。在niconico動畫上,總共有超過26萬條與maimai相關的影片,數目與《偶像大師》和《東方Project》相若,而每月上傳影片數約1.5萬,相等於niconico動畫近一成的上傳數,而總上傳者數約1.2萬人,其中大部份均只是上傳maimai影片,而每月平均上傳人數達3000人,新上傳者則約500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Maimai · 查看更多 »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² WORKS

《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² WORKS》(日語:ネオン・ジェネシス・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エスツーワークス)是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原声音乐CD-BOX。1998年12月4日由King Records发售。.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NEON GENESIS EVANGELION: S² WORKS · 查看更多 »

Refrain of Evangelion

《Refrain of Evangelion》(リフレイン・オブ・エヴァンゲリオン)是日本電視動畫《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原声音乐。2003年7月24日发售。发售商为King Records。.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Refrain of Evangelion · 查看更多 »

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

《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是日本动画电影《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 劇場版 THE END OF EVANGELION Air/まごころを、君に》的主题曲。1997年8月1日由STARCHILD发售的LOREN & MASH与ARIANNE的シングル「THE END OF EVANGELION」中首次释出。.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 · 查看更多 »

THE END OF EVANGELION

《THE END OF EVANGELION》可以是:.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THE END OF EVANGELION · 查看更多 »

Well Temperament

Well Temperament,是一类音律的总称,见于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因为可以任意转换12个大小调,所以后世误为平均律。 主要包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Well Temperament · 查看更多 »

林秋孜

林秋孜(英語:Christiana Lin, Christiana Chiu-shih Lin),奧籍華裔鋼琴家暨大鍵琴家,史坦威藝術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林秋孜 · 查看更多 »

林東赫

林東赫(韓文:임동혁、)是一位南韓鋼琴家,崛2005年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獲得第3名。他曾經在韓國國立音樂學院就讀,並於1994年轉至中央音樂學校繼續學習。1998年,他成為俄羅斯莫斯科音樂學院最年輕的學生,師從瑙莫夫(Lev Naumov)。他目前與艾曼紐·艾克斯在朱利亞德學院學習音樂 。.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林東赫 · 查看更多 »

恰空

恰空(英文:Chaconne; 義大利文:ciaccona; 西班牙文:chacona)是一种起源于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的舞曲音乐,16世纪时传入西班牙,17世纪时开始在欧洲盛行,多用于歌剧和键盘乐。 恰空为缓慢的三拍子,但第一、二拍其实是空拍子,第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主题以低音和弦构成,常组成一组变奏曲的形式,是固定的低音变奏或「頑固低音」,与帕夏卡利亞(Passacaglia)相似,只是变奏方式不同。 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帕蒂塔》的末乐章(作品第1004号)为《恰空舞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恰空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杜莎夫人蠟像館

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是位於英國倫敦的一間蠟像館,在全球各地有眾多分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杜莎夫人蠟像館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基·拉察比泽

格奥尔基·拉察比泽(გიორგი ლაცაბიძე,)是一位出生于格鲁吉亚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是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他已經執行並記錄了肖邦24首練習曲、24首前奏曲、4首詼諧曲,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的哥德堡變奏曲,李斯特的12首超技練習曲和德布西的《前奏曲》第二冊。。於2012年入美國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奥尔基·拉察比泽 · 查看更多 »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

蓋歐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ändel,),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創作作品類型有歌剧、神劇、頌歌及管风琴协奏曲,著名作品為《弥赛亚》。亨德尔出生於德國,后来定居並入籍英国,他的名字亦改为英語化的喬治·弗里德里克·韓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的風格明顯受到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作曲家以及德國中部傳統複音音樂的影響。音樂家認為:「從亨德尔的歌劇中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位偉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流的劇作家」。在歌劇《》(1736年)受到好評之後,他將合唱部份翻譯為英文。在《弥赛亚》(1742年)成功之後,韓德爾沒有再寫過義大利文的歌劇。他在英國最後的十五年幾乎眼盲,是一個受尊重的富人。亨德尔于1759年去世,人们为他举行隆重的國葬,安葬在西敏寺。 韓德爾被譽為是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水上音樂》、《皇家煙火》和《弥赛亚》至今仍然廣為人知。他創作了四首,其中《》(1727年)是為喬治二世的登基所作,後來在每次英皇加冕時演奏。亨德尔在三十年內创作了四十余首歌劇,1960年代以来,巴洛克音樂及的复兴令人们對韓德爾的正歌劇重新燃起了興趣。.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韩德尔 · 查看更多 »

格连·古尔德

格伦· 赫伯特·顧尔德(Glenn Herbert Gould,)出生、去世於加拿大多倫多,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古典鋼琴家之一,他同時也是一位管风琴家、廣播節目主持人與作曲家,以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乐曲而闻名於世。於31歲(1964年)以后停止公开演奏,转向录音和其他項目。.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连·古尔德 · 查看更多 »

格里戈里·利普马诺维奇·索科洛夫

格里戈里·利普马诺维奇·索科洛夫(Grigory Lipmanovich Sokolov,),俄罗斯钢琴家,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钢琴家之一。.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格里戈里·利普马诺维奇·索科洛夫 · 查看更多 »

椙山浩一

椙山浩一(すぎやま こういち,本名椙山 浩一, )是日本音乐作曲家,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理事成员,日本国家基本问题研究所董事会成员,日本国际双陆棋社团名誉主席。他以为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游戏勇者斗恶龙系列谱曲而知名,此外它还为《傳說巨神》、《人造人009》、《科學小飛俠》等日本动画及电视节目谱曲。 作为一名职业的古典音乐指挥者,人们认为他是植松伸夫等其他游戏音乐家灵感的来源,他还被人们成为“游戏音乐的大巨头”。此外,人们认为他是日本民族主义者。.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椙山浩一 · 查看更多 »

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本表列出已命名的水星的地質特徵。.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水星表面特徵列表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英語:polonaise;波蘭語:polonez,chodzony;意大利語:polacca),又被譯為波洛奈茲或波洛內茲,是一種3/4拍子,重音通常落在每小節第2拍上,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於波蘭。 在蕭邦之前,波蘭舞曲和瑞典的波尔斯卡舞曲(polska)很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兩種舞曲是同出一源。在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巴赫、泰勒曼、莫扎特等作曲家都曾創作過波蘭舞曲,這時代的波蘭舞曲比較慢,節奏平穩。在蕭邦的作品中,波蘭舞曲變成一種華麗而雄壯的鋼琴獨奏曲。他的波蘭舞曲通常是三段体或者回旋曲式。 蕭邦最著名的波蘭舞曲是《》(op.53)。這首作曲被認為顯示蕭邦對祖國波蘭的熱愛,在鋼琴技巧上,以高難度著稱,考驗彈琴者持久的臂力。 ,.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波蘭舞曲 · 查看更多 »

深紫

深紫(Deep Purple)是英國的硬式搖滾/重金屬樂團,1968年成立於英國哈特福。樂團被認為是重金屬音樂和現代硬式搖滾的開拓者之一Robert Wasler《Running with the Devil: power, gender, and madness in heavy metal music》(1993)ISBN 0-8195-6260-2,第10頁Michael Campbell、James Brody《Rock and Roll: An Introduction》Schirmer(2008)ISBN 978-0534642952,第213頁。樂團的風格曾幾次的異動過,成立之初是前衛搖滾,在1970年轉向重金屬風格Katherine Charlton《Rock Music Styles: A History》麥格羅-希爾集團(2014)ISBN 978-0078025181,第241頁。深紫與黑色安息日、齊柏林飛船被視為「重金屬音樂的三大元老」。根據1975年《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記載,深紫於1972年在倫敦的演出創下「」紀錄。他們在全球銷售了超過一億張唱片。 深紫的陣容經歷過多次改變,並且在1976年解散(成員陣容普遍被分為Mark I、II、III、IV、V、VI、VII和VIII),中斷了八年後在1984年重組。他們在商業上最成功的陣容是“Mark II”時,(主唱),瓊·洛德(鍵盤手),(貝斯手),(鼓手)和瑞奇·布萊克摩爾(吉他手)。這個陣容活躍於1969年至1973年、並從1984年重組到1989年、以及1992年到1993年間。目前的陣容是伊恩·佩斯(鼓手),羅傑·格洛弗(貝斯手),伊恩·吉蘭(主唱),(吉他手)和(鍵盤手)。其中伊恩·佩斯是唯一一位乐團的創始成員。 美國VH1將深紫列為「百大優秀硬搖滾樂團」第22名。在英國廣播電台的調查中,他們在「歷來最有影響力的樂團」排行第5位。深紫在2005年獲得世界音樂獎「傳奇獎」、2011年獲「創新獎」,並且在2016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深紫 · 查看更多 »

温蒂·卡洛斯

温迪·卡洛斯(Wendy Carlos,),舊名沃尔特·卡洛斯(Walter Carlos),原為男性,经过变性手术改变性别為女性,出生于美国罗德岛州波塔基特市。就读于布朗大学,研究方向在音乐与物理交叉学科。获哥伦比亚大学音乐作曲方向硕士学位。世界著名作曲家,电子音乐先驱及大师级人物,也是电子合成器的主要革新者和推广者之一。主要工作及成就集中于电子音乐创作和电影配乐创作等方面,并在电声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代表作品包括《Switched-on Bach》、《Beauty in the Beast》以及《A Clockwork Orange》、《The Shining》等电影的配乐。同时她在日食摄影、天文学、视觉艺术、地图制作等方面有所涉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温蒂·卡洛斯 · 查看更多 »

清唱劇

清--唱劇可以有兩個含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清唱劇 · 查看更多 »

清唱套曲

清唱套曲 清唱劇(cantata)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一般包含多個樂章,大都有管弦乐伴奏。.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清唱套曲 · 查看更多 »

朱塞佩·托雷利

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意大利小提琴家、教师、巴洛克风格作曲家。 他是独奏协奏曲体裁的创始人,作品对巴赫和维瓦尔第都有很大影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朱塞佩·托雷利 · 查看更多 »

最伟大的德国人

最伟大的德国人(Unsere Besten,直译:我们当中最好的人)是2003年11月德国电视二台播出的电视节目,由约翰内斯·B·克纳(Johannes B. Kerner)主持。该节目与英国英国广播公司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类似。在随后的几年中,产生了其他类似的排名,如“德国人最喜欢的书籍”、“地方”、“歌曲”、“演员”、“笑星”、“运动员”(足球运动员另设)、“发明”、“电视节目”(奥运会项目另设)。.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最伟大的德国人 · 查看更多 »

最愛 Live Concert音樂精選

《最愛 Live Concert音樂精選》(Favorite)是臺灣歌手蔡依林的第四張混音專輯,由新力博德曼於2006年11月3日發行。該專輯內容包括蔡依林於新力博德曼時期的19首歌曲的混音版本。.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最愛 Live Concert音樂精選 · 查看更多 »

我为钢琴狂

《我为钢琴狂》(Pianomania),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德国和奥地利合作的电影纪录片,其导演是莉莉安·弗兰克(Lilian Franck)和罗伯特·西比斯(Robert Cibis)。电影从史坦威钢琴公司的调音师兼音乐会技师史蒂芬·柯尼普丰(Stefan Knüpfer)的角度展开,讲述了他在与钢琴家郎朗、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以及皮埃尔·劳伦特·爱玛特(Pierre-Laurent Aimard)的合作中对钢琴完美音质的追求。.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我为钢琴狂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许茨

海因里希·许茨(Heinrich Schütz,),德国作曲家。 许茨是巴赫之前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曾学习法律,但是后来到威尼斯跟随乔万尼·加布里埃利学习音乐。曾在德累斯顿宫廷乐队任职。他写了第一部德国歌剧《达夫内》,但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将意大利的声乐风格与德国复调音乐传统中,创作了大量杰出的合唱作品。其地位可以与意大利的蒙特威尔第相媲美。.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海因里希·许茨 · 查看更多 »

海托爾·維拉-羅伯斯

海托尔·维拉-羅伯斯(Heitor Villa-Lobos,),生於巴西,拉美最負盛名的古典樂作曲家,也是著名的指揮家和大提琴家。其音樂作品風格深受巴西民俗音樂影響。 代表作包括《巴西的巴赫风格》第二部的末樂章《內地小火車》和第五部的第一樂章《詠嘆調》;鋼琴組曲《玩偶之家1號》中的第七樂章《小丑》;結他協奏曲;第七交響曲;第一首《歌調》(結他獨奏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海托爾·維拉-羅伯斯 · 查看更多 »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Святослав Теофилович Рихтер,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又译里希特或李希特,),德裔乌克兰钢琴家,里赫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 查看更多 »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英語:Neoclassicism),是一種新的復古運動。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西方世界擴展的藝術運動,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儘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新古典主義 · 查看更多 »

新古典金屬

新古典金屬(Neo-classical metal)是重金屬音樂的一種分支,在音樂風格、演奏及編曲上受到西洋古典音樂的極大影響。音樂中常有高技術性的演奏,或是加入知名古典音樂的橋段或元素。殷維·馬姆斯汀在1980年代為新古典金屬的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新古典金屬 · 查看更多 »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

《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劇場版)是日本電視動畫《新世纪福音战士》所衍生之動畫電影。1997年公映《死與新生》和《THE END OF EVANGELION》,1998年上映了前两部的合体版《REVIVAL OF EVANGELION》。2007年福音戰士新劇場版出现后,也被称为「旧劇場版」。.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 · 查看更多 »

新世紀福音戰士音樂列表

新世纪福音战士系列相关的音乐列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新世紀福音戰士音樂列表 · 查看更多 »

新世纪福音战士交响乐

《新世纪福音战士交响乐》(エヴァンゲリオン交響楽)是以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为题材的乐队現場專輯。1997年12月22日以CD形式发售,1998年9月9日则以VHS和LD形式发售了音乐视频版本,发售商为STARCHILD。 它是《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THE END OF EVANGELION/まごころを、君に》在電影院上映之前,1997年7月6日、7日、8日、9日和14日在Bunkamura Orchard Hall举行的音樂會录音和录音的节选。内容除了管弦乐和英国艺人的演唱、rap以外,还收录了在动画本篇中演出的聲優的MC。.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新世纪福音战士交响乐 · 查看更多 »

文明IV

《文明IV》(全称“席德·梅尔之文明IV”,Sid Meier's Civilization IV)是一个回合制策略电脑游戏,它是游戏设计师席德·梅尔的文明系列作品。由主设计师索伦·约翰逊在梅尔的指导下,由梅尔的工作室Firaxis Games开发。文明IV于2005年10月25日和11月4日之间,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发行。麦金塔版于2006年初发行。游戏的第一个资料片——《战神》(Warlord)和第二个资料片——《超越刀锋》(Beyond the Sword)分别于2006年7月和2007年7月在美国和欧洲上市。采用相同引擎而玩法差异很大的“独立资料片”《殖民统治》(Colonization)于2008年9月上市。到2007年初,文明IV已经售出了超过150万套。 与其他文明系列的游戏相似,文明IV游戏是由玩家从一个小城市开始来建立一个帝国的过程。一个标准的游戏过程通常是玩家选定一个文明(每个文明对应一个帝国)后,游戏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玩家拥有一个“定居者”(settler),可用于建立一个城市;然后玩家通过内政、外交和战争来为自己的文明(即帝国)获取资源和土地,与多个由电脑(单人游戏中)或其他玩家(多人游戏中)控制的文明竞争,以争取最终的胜利。 《文明IV》目前有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波兰语等多个语言版本。而其他一些语言也有非官方翻译版,如俄语、芬兰语、捷克语和匈牙利语 。.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文明IV · 查看更多 »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编号BWV1007-1012,大约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巴赫时任克滕宫廷乐长期间。.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查看更多 »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编号BWV1001-1006,大约于1720年创作于德国克滕,但直到1802年才由Nikolaus Simrock出版,而後由小提琴名家姚阿幸開始發揚光大。.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 查看更多 »

日本古倫美亞

日本古倫美亞(;Nippon Columbia)是日本第一家唱片公司,成立於1910年(明治43年)10月1日。長於演歌、歌謠、兒童節目的動畫歌曲、傳統藝能與學校音樂教材方面,1970年代中期跨足流行歌曲領域。.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日本古倫美亞 · 查看更多 »

旺达·兰多芙丝卡

旺达·兰多芙丝卡(Wanda Landowska,),波兰裔法国大键琴演奏家。她是首位用大键琴录制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的音乐家(1931年)。通过她的出色表演,使得大键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在20世纪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1938年她入籍成为法国公民。.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旺达·兰多芙丝卡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金唱片

旅行者金唱片是一張於1977年隨兩艘航海家探測器發射到太空的唱片。唱片內收錄了用以表述地球上各種文化及生命的聲音及圖像,以期宇宙中其他外星高智慧生物發現。旅行者探測器在距今40000年後,才會靠近最接近地球(1.6光年)的恆星。探測器被捕獲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唱片的最终目的虽然仍是與外星人溝通,但其对人类与宇宙之间关系的象征意义更大。.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旅行者金唱片 · 查看更多 »

旅行者金唱片内容

旅行者金唱片上刻录了116幅图片和各种自然界的声音,例如海浪、风、雷及动物所發出的声音,包括鸟类和鲸鱼。此外,还有来自不同文化的歌曲,用59种不同的语言講的问候语,以及来自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及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库尔特·瓦尔德海姆的讯息。唱片的内容由以康乃尔大学的卡尔·萨根为首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委员会筛选决定。 在美國太空總署接收到大眾對於在先驅者鍍金鋁板上以線條繪出一對裸體男性及女性圖像的批評後,總署不再批准薩根和他的同事收錄一名裸體男性及一名裸體孕婦的照片於唱片內,改以一對男女的輪廓代替。 以下是卡特總統於1977年6月16日置於旅行者探測器上的訊息節錄:.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旅行者金唱片内容 · 查看更多 »

敦巴頓橡樹園

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 Oaks)是一座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市郊的历史建筑。庄园建于1920年,曾为罗伯特·布利斯(Robert Bliss, 1875-1962)及其妻子米尔德里德·布利斯(Mildred Bliss, 1879-1969)的宅邸。1940年,布利斯夫妇将庄园赠予哈佛大学,成立敦巴顿橡树园研究图书馆及收藏库(The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1944年,著名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即是在此召开。 现时该学会专注于拜占庭、前哥伦布时期历史研究,以及园艺设计与园林建筑研究。并通过研究团体、研讨会、展览与出版物展示其研究成果。敦巴顿橡树园的馆藏与花园向公众开放,园内亦会举办公共讲座与音乐会。.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敦巴頓橡樹園 · 查看更多 »

数字低音

数字低音(或称通奏低音)是一种记谱法,以数字和符号(通常是升降号)来指示音程、和弦以及和弦外音;音乐家可以依此在钢琴、羽管键琴、风琴、琉特琴或其他能演奏和弦的乐器上,按这些标示与低音的上下关系来演奏。数字低音与历史上的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关系密切,后者在巴罗克时期(约1600-1750年)几乎所有流派的音乐中都用作即兴伴奏,但现代音乐中极少使用。 其他表记和弦的体系包括: 古典音乐中使用的五线谱记谱、和声分析中普遍采用的罗马数字、时而用在现代音乐学中的宏分析(macro analysis)、纳什维尔数字体系,以及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中多种多样的和弦名称和符号(例如C Major、或简称C;D minor或Dm,G7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数字低音 · 查看更多 »

教會司琴

羅馬天主教教會司琴(英語:Roman Catholic Church Accompanist)通常是由一名鋼琴家、管風琴家(英語:Organist)或音樂家擔任,大多在羅馬天主教會的堂區接受教會音樂培訓。為了確保音樂品質並維持某種程度以上的音樂性,時常得花時間熟讀聖樂的歷史背景,詮釋古典時代的宗教音樂與聖額我略曲調。司琴彈奏的歌曲不同於坊間一般鋼琴檢定或音樂科系的考試曲目。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頒布的禮儀憲章第六章論聖樂中強調:「普世教會的音樂傳統,形成了超越其他藝術表現的無價之寶,尤其配合着言語的聖歌,更變成了隆重禮儀的必需或組成要素。 」「所以聖樂越和禮儀密切結合,便越神聖,它能發揮祈禱的韻味,或培養合諧的情調,或增加禮儀的莊嚴性。不過,教會贊成各種具有必需條件的藝術形式,並採納在天主的敬禮中。 」「其他種類的聖樂,尤其是複調樂曲,並不禁止在舉行禮儀時使用,不過必須按照第 30 節,符合禮儀行為的精神。 」天主教在台發展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司琴者大多是平信徒,即教理所記載的天主子民。司琴一般會接受天主教會的音樂培訓,再依自己的方式和個人領受的神恩來彈奏彌撒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教會司琴 · 查看更多 »

扬·皮泰尔索恩·斯韦林克

扬·皮泰尔索恩·斯韦林克(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是一个地道的荷兰人,出生于阿姆斯特丹,在阿姆斯特丹成为城市教堂的管风琴师,最后去世于阿姆斯特丹。荷兰人视他为民族的骄傲,他的雕像和巴赫,贝多芬并立在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厅的门口。斯韦林克使得管风琴摆脱加尔文宗僅只於給有韵诗篇伴奏的地位,成为了极具表现力的乐器。斯韦林克为管风琴创作了大量的技巧性的托卡塔,自由的幻想曲,他的重要成就之一是为管风琴引入了复调的利切卡尔,这是一种声部相互模仿的曲式,写法可以说是赋格的初级形式。此外,他还写了很多圣咏主题的变奏曲。.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扬·皮泰尔索恩·斯韦林克 · 查看更多 »

扬·迪斯马斯·泽伦卡

扬·迪斯马斯·泽伦卡(Jan Dismas Zelenka,),波西米亚作曲家。早年在布拉格从耶稣会士接受音乐教育,1710年到德累斯顿宫廷任职,期间曾到维也纳从约翰·富克斯学对位法。后来他结识了巴赫并与之成为好友。1745年在德累斯顿逝世。 泽伦卡主要创作宗教音乐,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娴熟的对位技巧,体现了崇高的情感。从上世纪60年代起,泽伦卡的音乐得到了广泛的复兴,特别是在中欧各国。 学者莱希将其作品分类用用 ZWV 编号。.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扬·迪斯马斯·泽伦卡 · 查看更多 »

托卡塔曲

觸技曲(Toccata),亦稱托卡塔曲,展技,是一種通常由鍵盤樂器或撥絃樂器獨奏的樂曲。它一般速度較快、節奏均勻,具有耀技性,可以展示出演奏者手指的靈活。偶爾也有為多樂器而作的觸技曲,例如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的開頭部分。.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托卡塔曲 · 查看更多 »

托马索·阿尔比诺尼

托马索·乔瓦尼·阿尔比诺尼(Tomaso Giovanni Albinoni,),意大利巴洛克作曲家。 托马索·乔瓦尼·阿尔比诺尼1671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是一个富裕的造纸商的长子。少年时当过歌手,而作为小提琴手使他更出名,后来从事歌剧和乐器作曲。因为父子关系不和,1709年其父亲去世前在遗嘱中免除了他的财产继承权(按意大利人的惯例,家庭财产应由长子继承)。从此他专心致志地为自己的爱好而作曲,并办了一所相当成功的专门培养歌唱家的艺校。他妻子就是一位歌剧演员。阿尔比诺尼一生在威尼斯度过,但去过许多地方,并得到当地名流的款待。他创作过81部歌剧,但大多数未出版,以后手稿遗失。其器乐曲作品较为幸运,出版过10集,当时深受欢迎,并多次印刷出版,可惜他所有的音乐手稿和印刷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中几乎毀於一旦。 阿尔比诺尼擅长协奏曲的写作,曾对巴赫产生重要的影响。.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托马索·阿尔比诺尼 · 查看更多 »

時空轉抄納斯卡

時空轉抄納斯卡(時空転抄ナスカ)是日本角川書店的實驗性電視動畫作品,動畫由GENCO和RADIX共同製作,於1998年4月6日至6月29日在東京電視台等電視台播放,全12話。本作品是一部現世與前世時空交替的故事。它是原創動畫作品,而後才有改編的漫畫。漫畫版由姬川明所著,分上下集共2卷,中文版由台灣東販正式授權發行。.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時空轉抄納斯卡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2月14日

12月1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8天(闰年第34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7天。.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2月14日 · 查看更多 »

1685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685年 · 查看更多 »

1708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708年 · 查看更多 »

1714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714年 · 查看更多 »

1735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735年 · 查看更多 »

1750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750年 · 查看更多 »

18世纪

1701年1月1日至1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8世纪。這個世紀注重的是“穩定”與“和諧”,卻也是人們對自然探索的萌芽期。民主思潮逐渐燃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政治上,歐洲各國開始與中國、印度和土耳其進行小規模的通商貿易,並持續在東南亞與大洋州建立殖民據點。此時多數的君主制國家(如大清帝国、蒙兀兒帝國、法蘭西帝國、奥斯曼帝国、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但民主思潮卻逐漸燃起,並以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最深。 學術上,在西歐興起的啟蒙運動開始挑戰基督教教會的思想體系,使科學的成果感染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歐洲以外的地區也透過傳教與貿易的方式接觸這思潮,進而產生小規模的學術復興運動。 另外,由於商業上的需要,部分技術孕育而生,成為工業革命之濫觴。而在技術外,生產與管理方式在西歐逐漸發生改變:傳統世襲的學徒制逐漸被破壞,分工與工廠生產方式開始抬頭。 藝術與文化上,追尋希臘與古羅馬風格的新古典主義盛行西方世界,並影響印度與中國的宮廷藝術。但同樣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歐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會吹起十分表面的異國風。.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18世纪 · 查看更多 »

2008年亞洲沙灘運動會

一屆亞洲沙灘運動會於2008年10月18日至26日在印尼峇里島舉行。本屆亞洲沙灘運動會是首屆亞洲沙灘運動會,也是首個全球以沙灘為題的一個運動會盛會。.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2008年亞洲沙灘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2014年2月7日於俄羅斯索契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由20時14分舉行至23時02分。本屆運動會為國際奧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任內的第一場冬奧和奧運開幕式。 是次冬季奥林匹克運動會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宣佈開幕,觀眾約有40,000人。 儀式上的表演主要是關於俄國歷史。开幕式上的音乐多为俄国、苏联音乐家,如柴可夫斯基、鲍罗丁、斯特拉文斯基、哈恰图良等。.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 查看更多 »

3月21日

3月2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0天(闰年第8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5天。.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3月21日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BWVJ.S.BachJ.S.巴赫巴赫巴赫作品主題目錄巴赫,J.S.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约翰·塞巴思蒂安·巴赫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