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约翰·亚当斯

指数 约翰·亚当斯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麻薩諸塞州人,律師出身,美國政治家。曾經參與獨立宣言的共同簽署,被美國人視為其中一位开国元勋。並在1789年-1797年間,出任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其後,在1797年-1801年間,接替華盛頓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他的長子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後成功當選為美國第六任總統,成為美國第一對父子皆任總統的父子。.

165 关系: 基督教墳場埃德蒙·伯克印第安纳州州长印第安纳领地名人DNA塞缪尔·亚当斯塞缪尔·德克斯特大陆会议失信选举人威廉·马伯利威斯康星州行政区划宾夕法尼亚州行政区划安塞尔·亚当斯寿命小奥利弗·沃尔科特巴黎條約 (1783年)常春藤盟校丹尼爾·摩根布伦特里 (马萨诸塞州)乔纳森·戴顿乔治·华盛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亚当斯亚当斯县 (华盛顿州)亞當斯縣亞當斯縣 (威斯康辛州)亞當斯縣 (密西西比州)亞當斯縣 (俄亥俄州)亞當斯縣 (內布拉斯加州)亞當斯縣 (賓夕法尼亞州)亞當斯縣 (愛達荷州)亞當斯縣 (愛阿華州)亨利·诺克斯人皆生而平等伍德罗·威尔逊伯尔-汉密尔顿决斗彭德尔顿法案保罗·吉亚玛提俄亥俄州行政区划國家元首國會圖書館 (美國)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喬治三世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副总统国外出生的美国内阁成员列表国会厅国父火藥危機...琳賽·夢露理查德·巴塞特第1届美国国会第2届美国国会第3届美国国会第一次巴巴里战争约翰·亚岱尔约翰·亚当斯约翰·马歇尔约翰·杰伊约翰·沙利文约翰·昆西·亚当斯约瑟夫·埃利斯约瑟夫·哈伯沙姆罗纳德·里根美國南部美國司法部長美國哲學會美國獨立宣言美國第二夫人美國總統與總統候選人身高列表美國革命美國領土變遷美國駐外機構列表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國憲法中的權力分立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列表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副总统美国国务卿列表美国第一夫人列表美国独立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列表美国首席大法官美国财政部长美国选举人团美国战争部长美国海军部长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美国文理科学院美国总统历史排名美国总统上任时年龄列表美国总统列表美国总统出生时间列表美国总统选举美法短暂冲突羅納德·E·諾伊曼爱国者 (美国革命)爱荷华州行政区划白宮百科详编聯邦黨華盛頓第一次總統就職典禮華盛頓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革命家西塞罗馬基雅維利言论的边界马伯利诉麦迪逊案马德拉酒马瑟·布朗詹姆斯·麦克亨利诺福克县 (马萨诸塞州)麻薩諸塞州霍雷肖·蓋茨錫安主義阿瑟·聖克萊蒂莫西·皮克林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自由主义自由之子艾碧該·亞當斯耶鲁大学名人录John AdamsXYZ事件抹黑策略李氏決議文梅拉尼娅·特朗普民主和平论民主共和黨汤姆·霍伯沛爾岬之戰波士頓戰場波士顿大屠杀法国大革命战争本傑明·林肯昭昭天命昆西 (马萨诸塞州)斯塔滕島和議摩洛哥历史政黨輪替托马斯·杰斐逊拿破仑时代总统1美元硬币计划10月30日11月22日1722年1735年1776 (音乐剧)1789年美国总统选举1792年美国总统选举1797年1800年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1826年1826年美國18世纪3月4日6月28日7月4日 扩展索引 (115 更多) »

基督教墳場

舊基督教墳場(Cemitério Protestante)位於澳門西北部,聖安多尼教堂北面,東方基金會會址之右。安葬了如著名畫家錢納利、傳教士馬禮遜等人。墳場內有一羅馬風格小教堂,二戰後墳場轉交聖公會管理,教堂則以馬禮遜命名,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 墳場由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1年建立,以解決當時新教徒在天主教佔特權地位的澳門城缺乏長眠之所的問題。天主教會固不願見新教徒葬於城牆之內,中國人亦不容許外國人埋於關閘以北的地方。來自英國、美國及北歐國家的商人唯有秘密地把先人葬於城牆與關閘之間,恐防被中國人發現會發生衝突,甚至在離開之後毀墳滅屍。 事情最終在馬禮遜的原配瑪麗在1821年去世以後解決。當時的地區委員會決定購置一幅地皮,並與葡方在法律問題上達成共識。後來所有外國人都可以在此安息,而原先葬於其他地方的遺體亦遷葬於此,所以有些墓碑的年代早於墳場始建的年份。 墳場葬了來自英國、美國、荷蘭、丹麥、瑞典和德國的國民。除了上述的名人外,尚有:撒母耳·台約爾牧师(Rev.

新!!: 约翰·亚当斯和基督教墳場 · 查看更多 »

埃德蒙·伯克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愛爾蘭裔的英國的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他曾在英國下議院擔任了數年輝格黨的議員。他最為後人所知的事蹟包括了他反對英王喬治三世和英國政府、支持美國殖民地以及後來的美國革命的立場,以及他後來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批判。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為輝格黨裡的保守主義主要人物(他還以「老輝格」自稱),反制黨內提倡革命的「新輝格」。伯克也出版了許多與美學有關的著作,並且創立了一份名為Annual Register的政治期刊。他經常被視為是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

新!!: 约翰·亚当斯和埃德蒙·伯克 · 查看更多 »

印第安纳州州长

印第安纳州州长(Governor of Indiana),为美国印第安纳州政府的行政首脑,也是印第安纳州国民警卫队的总司令。州长的职权包括:执行州法律,通过或否决印第安纳州议会通过的议案,召集议会,并具有赦免权(叛国或弹劾情况除外)。 在印第安纳领地时期,印第安纳共历2位总督,皆由总统委任。1816年建州之后,迄今为止共有47位州长。有两位州长曾两次非连续的担任州长,分别为艾萨克·格雷、亨利·施里克。任职时间最长的州长为奥蒂斯·鲍恩、埃文·贝赫,时间均为8年零4天;此外,威廉·亨利·哈里森曾在建州之前担任总督长达12年之久。任职时间最短的州长为亨利·史密斯·莱恩,时间仅2天即辞职担任联邦参议员。 现任州长為埃瑞克·霍科姆,2017年1月9日上任。.

新!!: 约翰·亚当斯和印第安纳州州长 · 查看更多 »

印第安纳领地

印第安纳领地(Indiana Territory),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合并建制领土,存续时间为1800年7月4日至1816年11月7日。1816年11月7日,该领地南部加入联邦,成为印第安纳州。 1800年5月7日,根据总统约翰·亚当斯签署的国会法案,印第安纳领地创设,该法案于7月4日正式生效。印第安纳领地析置自西北领地。 1805年6月,析出密歇根领地。1809年3月,析出伊利诺伊领地。 印第安纳领地初始面积达672,940平方公里,之后经过两次析出新领地后,面积逐渐变小。.

新!!: 约翰·亚当斯和印第安纳领地 · 查看更多 »

名人DNA

名人DNA(List of haplogroups of historic people)是名人的Y染色體單倍群、亦名人的粒線體DNA單倍群一覧。Y染色體單倍群嚴格遵循父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父系源流,亦粒線體DNA單倍群嚴格遵循母系遺傳規律,可以反映一箇箇體的母系源流。.

新!!: 约翰·亚当斯和名人DNA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亚当斯

山繆·亞當斯(Samuel Adams,1722年~1803年),美国革命家、政治家、開國元勛,约翰·亚当斯堂兄。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自由之子(茶黨)的创建者之一和领导人,反对食糖条例、反对印花税条例 、反对《唐森德税法》,策动波士頓茶黨事件,震惊全美。他是两届大陆会议的代表,签署了《美國獨立宣言》,参与起草宪法。1787年,反抗州政府对农民漠视的谢伊斯起义爆发后,他支持詹姆斯·鲍登严厉镇压。立宪会议后,他在联邦党与反联邦党人之间游移不定。他曾在1794年至1797年任麻萨诸塞州州长,1803年他在波士顿逝世。.

新!!: 约翰·亚当斯和塞缪尔·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德克斯特

塞缪尔·德克斯特(Samuel Dexter,),美国政治家,联邦党成员,曾任美国众议员(1793年-1795年)、美国参议员(1799年-1800年)、美国战争部长(1800年-1801年)和美国财政部长(1801年)。.

新!!: 约翰·亚当斯和塞缪尔·德克斯特 · 查看更多 »

大陆会议

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或作大陸議會,是指北美十三州在1774年至1789年間組成的聯合議會,是為美國國會的前身。 大陸會議與美國革命息息相關。18世紀中葉,英國與其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經濟爭議不斷升級。1773年波士頓倒茶事件後,英國國會向麻薩諸塞州實施《強制法案》,激化北美殖民地的反抗情緒。當時麻省的輝格派認為英國的納稅政策與《強制法案》,俱侵犯殖民者的權利,故此他們號召北美各個殖民地的殖民地議會派出代表,共謀應付對策。.

新!!: 约翰·亚当斯和大陆会议 · 查看更多 »

失信选举人

失信选举人,又译作不忠选举人(英文:Faithless elector)指美国选举人团中,没有将票投给自己宣誓支持的总统或副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严格地说,失信选举人与未宣誓选举人(Unpledged elector)并不相同。.

新!!: 约翰·亚当斯和失信选举人 · 查看更多 »

威廉·马伯利

威廉·马伯利(William Marbury,),是一名美国商人,以及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委任的一名“”,他也是著名的联邦最高法院案例“马伯利诉麦迪逊案”的原告。.

新!!: 约翰·亚当斯和威廉·马伯利 · 查看更多 »

威斯康星州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共有72个县。1783年签订的《巴黎條約》中由英国移交给美国的土地最终成为了威斯康辛州。这里曾是西北地区一个无人管理的地区,直到1802年,所有从圣路易斯北部到加拿大边境的土地被组建成为聖克萊爾縣。当伊利诺伊州于1818年加入联邦,威斯康星州成为密歇根领地的一部分,并分为两个县:东北部沿密歇根湖的布朗縣和在西南部沿密西西比河的克勞福德縣。1829年,克劳福德县在南部的土地成立为愛阿華縣。布朗县的南部的部分地区在1834年被用于成立密尔沃基县。1848年5月29日,的28个县成立了威斯康辛州。 威斯康星州的县均受县议会管理,受议长领导。县人口若超过50万,还必须有一个县的。规模较小的县,可有一个县长或者是县管理员。截至2011年,有13个县已选举产生县长:布朗縣、契皮瓦縣、戴恩县、豐迪拉克縣、基諾沙縣、馬尼托沃克縣、密尔沃基县、奥塔加米县、波蒂奇縣、拉辛縣、索耶縣、沃基肖縣以及溫納貝戈縣。23个县有指定的县级管理员,34个县有被委任的行政协调员,两个县既没有县长,也没有县级管理员。沃基肖县同时拥有县长和管理员Wisconsin Legislative Reference Bureau., p. 732.

新!!: 约翰·亚当斯和威斯康星州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宾夕法尼亚州行政区划

PA.

新!!: 约翰·亚当斯和宾夕法尼亚州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安塞尔·亚当斯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Easton Adams,,又譯作安瑟·亞當斯)是美国摄影师,生于旧金山。 他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優勝美地国家公園系列。他也以摄影题材写作,如技术革新三部曲(《照相机》、《底片》和《冲印》)。他参与缔建的摄影社群f/64中,即可见爱德华·威斯顿、威拉德·范·戴克、伊莫金·坎宁安等大师的身影。他提出“区域系统”的技术概念,认为摄影师应借光线的变化,控制底片和相纸上的密度观感。亚当斯也倡导“可视化”的概念(他亦常称之为“前可视化”,但这个词并未为后世所接受),指照片给予人的观感,取决于光线的测量值,即在景物摄入镜头那一刻已经决定。.

新!!: 约翰·亚当斯和安塞尔·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寿命

寿命的意思是一个生物個體從诞生到死亡所經過的时间,一般将其单位定为“岁”,其值與年相同。寿命的原意不同于年龄,但由于语言上的错误导致有时候年龄可以代替寿命一词。英文的Longevity在人口学中往往等同于预期寿命。 长寿不仅是科学家们讨论的话题,同时也是科幻作品、乌托邦小说的主题。由于存在出生统计的不确和不完整,有时很难确定史上的最年长者。小说、传奇和民间故事都有描写超过现代标准下的人瑞寿命的例子。 此外,壽命一詞也常用來表示一部機械、裝置、設備或零件從開始使用到故障無法使用的時間長短。.

新!!: 约翰·亚当斯和寿命 · 查看更多 »

小奥利弗·沃尔科特

小奥利弗·沃尔科特(Oliver Wolcott, Jr.,),美国律师、政治家,曾任美国财政部长(1795年-1800年)和康涅狄格州州长(1817年-1827年)。 Category:旗幟設計者 Category:美国财政部长 Category:康涅狄格州州长 Category:美國律師 Category:耶魯大學校友 Category:康乃狄克州人 Category:律師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州长.

新!!: 约翰·亚当斯和小奥利弗·沃尔科特 · 查看更多 »

巴黎條約 (1783年)

《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 (1783))是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在巴黎签署的和平条约。1775年美國独立战争爆发后,北美殖民地與英國戰爭期間利用欧洲国家与英国的矛盾,同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结成联盟並争取俄国武装中立。英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败,遭受国内反对派的攻击。在约克镇惨败后英国与美国谈判。英国托利党内阁下台,辉格党执政,促成巴黎和谈。 自1782年9月始,英国代表奥尔瓦德同美国代表约翰·杰伊、约翰·亚当斯、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正式谈判。此外,还有法国、西班牙的代表参加谈判。会谈中,美国代表察觉西班牙、法国漠视美国利益,遂撇开法国与西班牙,直接与英国密谈。英国则想离间美、法,然后全力对付欧洲宿敌。美、英拟定了草约,并于1782年11月30日签字。1783年9月3日正式签署和约。根据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但只承认美国占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划定了美国与英、西在北美属地的边界;美国保有原来享有的在北美领海内捕鱼的权利;双方公民对债权人所负债务有效;邦联国会保证劝告各州议会,完全恢复效忠派的权利并发还其财产;停止敌对行动,英国撤出全部海、陆军。美国以平等原则与英国缔结和约後創造了国际承认的条件。 Category:1783年 Category:18世纪和约 Category:美國條約 Category:英國條約 Category:英美關係 Category:美加邊界 Category:美國歷史文件 Category:巴黎政治史.

新!!: 约翰·亚当斯和巴黎條約 (1783年) · 查看更多 »

常春藤盟校

常春藤盟校或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成立于1954年,是由美國東北部地区的8所私立大学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這8所學校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美國名校、也是美国產生最多羅德獎學金得主的大學聯盟。此外它們也是美國歷史悠久的大學:8所學校中的7所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建立的殖民地学院。常春藤盟校包括: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尔大学、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亚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 所有的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学一样,它們同时接受政府資助和私人捐赠,用于學術研究。例如常春藤之一的康乃爾大學就有4所學院是完全由政府支持的。由于美国公立大学享有政府的巨额拨款,私立大学的财政支出和研究经费要低于公立大学。.

新!!: 约翰·亚当斯和常春藤盟校 · 查看更多 »

丹尼爾·摩根

丹尼爾·摩根(Daniel Morgan,),威爾士裔軍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准將。摩根在戰場上以剛毅勇悍見稱,他統率的輕步兵軍團擅於游擊作戰,有「」之美譽,深受喬治·華盛頓和霍雷肖·蓋茨兩名美軍統帥器重。 摩根是美國在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獲勝的其一重要功臣。他在1781年的考彭斯戰役巧妙地以鉗形攻勢重創伯納斯特·塔爾頓的精銳英軍,更令到美國在南方戰場逆轉劣勢,最終驅使查爾斯·康沃利斯在約克鎮圍城戰役兵敗投降。這場戰事也成為鉗形攻勢的戰術典範。戰後摩根曾率領民兵鎮壓威士忌暴亂,並以聯邦黨身份獲選為維珍尼亞州美國眾議院議員。.

新!!: 约翰·亚当斯和丹尼爾·摩根 · 查看更多 »

布伦特里 (马萨诸塞州)

布伦特里(Braintree)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诺福克县的一个市镇。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统计,共有人口33,828人,其中白人占93.96%、亚裔美国人占3.14%、非裔美国人占1.18%。.

新!!: 约翰·亚当斯和布伦特里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乔纳森·戴顿

乔纳森·戴顿(Jonathan Dayton,)是一位出身自新泽西州的美国政治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中最年轻的成员,并担任美国众议院议员、议长,并随后担任美国参议院议员。1807年,他因涉嫌副总统伯尔叛国案而被逮捕,虽然没有关入监狱,但他的政治生涯受到严重影响。.

新!!: 约翰·亚当斯和乔纳森·戴顿 · 查看更多 »

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美国国父,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殖民地軍總司令,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总统(其同時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以“總統”為稱號的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華盛頓早年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曾擔任支持大英帝國一方的殖民軍軍官。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在1783年回到他在維農山的莊園恢復平民生活。 1787年,华盛顿主持制憲會議。会议制定現在的美國憲法。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在兩屆任期結束後,他自願放棄權力不再谋求續任。 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國父。作为大奴隶主,华盛顿同样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曾蓄黑奴316人)。故有人对其评价为“一个不完美的神”。 在美國在線于2005年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新!!: 约翰·亚当斯和乔治·华盛顿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美国军人及開國元勳其中一員,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美国宪法起草人之一与第一任美国财政部长。.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 查看更多 »

亚当斯

---可以指:.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亚当斯县 (华盛顿州)

亞當斯縣(英語:Adams County)是美國華盛頓州東南部的一個縣,縣名紀念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面積4,998平方公里。根据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8,728人。縣治里茨維爾。 亞當斯縣於1883年11月28日由惠特曼縣分出。.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亚当斯县 (华盛顿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美國有十二個縣名為亞當斯縣 (Adams County)。.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威斯康辛州)

亞當斯縣(Adams County, Wisconsin)是美國威斯康辛州中南部的一個縣。面積1,783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8,643人。縣治費倫德希普(Friendship)。 成立於1848年3月11日,縣名所指的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為是指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另一說認為是指其孫、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 A.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威斯康辛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密西西比州)

亞當斯縣(Adams County, Mississippi)是美國密西西比州西南部的一個縣,西隔密西西比河與路易斯安那州相望。面積1,259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4,340人。縣治納奇茲 (Natchez)。 成立於1799年4月2日,是該州最早成立的縣。縣名紀念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A.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密西西比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俄亥俄州)

亞當斯縣(Adams County, Ohio)是位於美国俄亥俄州南部的一個縣,南以俄亥俄河與肯塔基州相隔。面積1,517平方公里。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10年统计,共有人口28,550人。县治西尤宁 。该县成立於1797年7月10日。縣名是紀念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俄亥俄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內布拉斯加州)

亞當斯縣 (Adams County, Nebraska)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南部的一個縣。面積1,461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1,151人。縣治黑斯廷斯(Hastings)。 成立於1867年2月16日,是該州最早成立的縣。縣名紀念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A.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內布拉斯加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賓夕法尼亞州)

亞當斯縣(Adams County, Pennsylvania)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南部的一個縣,南鄰馬里蘭州。面積1,351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91,292。縣治蓋茨堡。 成立於1800年1月22日,縣名紀念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A.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賓夕法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愛達荷州)

亞當斯縣(Adams County, Idaho)是美國愛達荷州西部的一個縣,西鄰俄勒岡州。面積3,548平方公里。根據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3,591人。縣治康索 (Council)。 成立於1911年3月11日,縣名紀念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A.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愛達荷州) · 查看更多 »

亞當斯縣 (愛阿華州)

亞當斯縣(Adams County)是美國愛阿華州西南部的一個縣,面積1,102平方公里。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4,029人,是全州人口最少的縣。本縣自從2000年開始便一直都是全州人口最少的縣。本縣縣治為科寧(Corning)。.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亞當斯縣 (愛阿華州) · 查看更多 »

亨利·诺克斯

亨利·諾克斯(Henry Knox,),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將軍,美國立國後擔任美國戰爭部長。 諾克斯生於1750年波士頓,幼年就讀,但因父親早喪,而要到書店工作,期間養成對軍事及火炮的興趣。1770年波士頓大屠殺發生,諾克斯亦在現場,後來曾到法庭作供。1771年諾克斯另立門戶,開設書店,並與彌敦內爾·格連結為至交。 1774年,諾克斯與一名女子結婚。諾克斯本身支持自由之子,並協助商人拒絕卸載英國茶葉;而他的親家卻是,一直反對親事,並想諾克斯加入英國陸軍。 1775年4月,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爆發,諾克斯夫婦逃離波士頓,自此與親家各不相見。此後諾克斯加入革命一方,並迅即嶄露頭角,為民兵總司令建造防禦工事。當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在7月抵達波士頓市郊時,兩人一拍即合,華盛頓更向大陸議會大力舉薦諾克斯。由於波士頓之圍陷入僵局,諾克斯被派往提康德羅加堡,透過大炮遠運,將多門重型火炮運抵波士頓。這些火炮在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中架到山上,逼使威廉·何奧下令撤離波士頓。 在約翰·亞當斯奔走下,諾克斯在1776年初正式獲得上尉軍銜,專門負責炮兵事宜。隨著波士頓圍城戰結束,諾克斯被派往紐約市佈防,期間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及班傑明·林肯等人結交。稍後諾克斯參與紐約及新澤西戰役多場重要戰事,包括在特倫頓戰役中負責補給。這些戰功使他在1777年初獲陞為准將。費城戰役後諾克斯開設了美軍第一所炮兵訓練學校,成為美國軍事學院的前身。約克鎮戰役時諾克斯亦隨軍南征,並且負責督導炮兵。 1782年,諾克斯獲議會擢升為少將。當時諾克斯年僅32歲,是大陸軍中最年輕的少將。戰爭結束後諾克斯短暫維持軍職,但因議會無意任命他為美國戰爭部長,所以他在1784年主動退役,返回麻薩諸塞州。接著數年,諾克斯逐步成為緬因州的大地主。他又創辦了,與各個獨立戰爭軍官保持聯絡。 1785年,聯邦議會終於決定任命諾克斯為美國戰爭部長。諾克斯在任初期,負責組建一支常備民兵,然而這支軍隊卻難以應付謝司叛亂。諾克斯主張建立一支正規陸軍,他的建議更成為美國陸軍創立的濫觴。謝司叛亂後,美國制憲會議召開。諾克斯主張擴大聯邦政府權力,並鼓勵華盛頓參與會議,自己則大力遊說麻薩諸塞自治政府支持。當美國憲法通過後,諾克斯一度成為副總統的熱門人選,但他選擇繼續留任戰爭部。副總統最終由約翰·亞當斯獲選。 華盛頓就任總統後,任命諾克斯為第一任戰爭部長。諾克斯在任期間,美國先因土地糾紛而發動美國印第安戰爭,到1793年又與法國陷入準戰爭狀態。諾克斯派出軍隊攻打西部邊境的印第安部族,同時籌組美國海軍,以應付法國的海上威脅。至於對內方面,諾克斯亦有籌組民兵,對付威士忌暴亂。 1795年諾克斯辭職退休,專注於土地炒賣,一度成為緬因州最大地主。然而諾克斯在收地時對開拓者過於苛暴,令他的名聲受損。晚年諾克斯因投資失利而欠下巨債,被迫出售大量土地。1806年10月22日諾克斯誤吞雞骨、引發喉嚨發炎,於三日後病重死亡。.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亨利·诺克斯 · 查看更多 »

人皆生而平等

“人皆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或译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平等,被称为一句“不朽的宣言”,并被认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最具“持续影响力”的一句话。托马斯·杰弗逊最早将此句用于《独立宣言》中。后期又被美国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及社会人士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定型了此句的最终形式。.

新!!: 约翰·亚当斯和人皆生而平等 · 查看更多 »

伍德罗·威尔逊

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美国第28任总统。此前,他曾先后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新泽西州州长等职。 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的一个领袖,19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由于前總統西奥多·罗斯福和時任總統威廉·塔夫脱的竞争分散了共和党选票,他最終以四成普選票及四十州的選舉人票,以民主党人身份当选总统,成為1897年至1933年為間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迄今为止,他是唯一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律博士衔除外),也是唯一一名任总统以前曾在新泽西州担任公职的美国总统。 在第一个任期中,威尔逊支持民主党控制的议会通过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克莱顿反托拉斯法案(Clayton Antitrust Act),联邦农田贷款法案(Federal Farm Loan Act),还通过新的收入法在联邦一级开征收入税,以及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但他同时因为支持在联邦政府机构中实施种族隔离,导致大批黑人员工被解职,而遭到当时民权团体的批评。 1916年美国总统选举勉强胜出后,威尔逊第二个任期的中心议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他在竞选时打出“他让我们远离战争”(he kept us out of the war)的口号,美国的中立政策却未能持久。德国经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发送给墨西哥、保证其若两国结盟德国将帮助墨重新获得被美国占领之北方数州的电报,以及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促使威尔逊多次对德国给予警告,并最终于1917年4月要求国会宣战。不过威尔逊主要是关注参战的外交和财政面,而把作战任务交给军事部门。在大后方,他于1917年发动美国历史上首次实际有效的征兵,通过建立自由公债(Liberty Bonds)筹集数十亿战争资金,设立战争工业委员会(War Industries Board),促进工会运动,通过史密斯-莱佛法案(Smith-Lever Act)监督农业和食品生产,控制铁路运输,通过首个联邦级致幻药物取缔法案,并镇压反战运动。此外在他的任期内普遍实现妇女选举权。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威尔逊亲自主导对德交涉和协定停火。他发表十四点和平原则,从中阐述他所认为的能够避免世界再遭战火的新世界秩序。1919年赴巴黎筹建国际联盟以及拟定凡尔赛条约,并尤其关注自战败帝国中建立新国家的问题。后主要由于他对创建国联的贡献,于1920年被授予1919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围绕美国加入国联一事而进行激烈斗争时,因中风而昏倒。由于拒绝妥协,威尔逊最终未能使加入国联案在参院通过。尽管没有美国的加入,国联还是于1920年成立。威尔逊所秉持的国际主义,也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主张美国登上世界舞台来为民主而战斗。这成为以后美国外交政策中一个颇有争议的理念,持久地为理想主义者所效仿,却为现实主义者所排斥。.

新!!: 约翰·亚当斯和伍德罗·威尔逊 · 查看更多 »

伯尔-汉密尔顿决斗

伯尔-汉密尔顿决斗(Burr-Hamilton Duel),是指1804年7月11日于新泽西州的威霍肯,前美国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阿龙·伯尔进行的一次决斗。伯尔给了汉密尔顿致命一枪,汉密尔顿被带回了曼哈顿的威廉姆贝尔德家中,第二天凌晨两点去世。.

新!!: 约翰·亚当斯和伯尔-汉密尔顿决斗 · 查看更多 »

彭德尔顿法案

彭德爾頓法(Pendleton Civil Service Reform Act),亦称“潘德爾頓法”,是1883年美國國會通過的一項管理與改善美國公務人員的法案。它首次確認了美國聯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則,即競爭考試、職務常任和政治中立,並將此原則法制化、制度化,成為美國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則。.

新!!: 约翰·亚当斯和彭德尔顿法案 · 查看更多 »

保罗·吉亚玛提

保罗·爱德华·瓦伦丁·吉亚玛提(Paul Edward Valentine Giamatti,,)又簡稱保罗·吉亚玛提(Paul Giamatti),是一位美國男演員和監製。曾憑《铁拳男人》獲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新!!: 约翰·亚当斯和保罗·吉亚玛提 · 查看更多 »

俄亥俄州行政区划

美国俄亥俄州由88个县组成。其中九个县在1802年的俄亥俄州制宪大会时就已经存在。.

新!!: 约翰·亚当斯和俄亥俄州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是國家的最高代表者,是國家的象徵,履行宪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視乎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未必有行政權。君主立憲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稱號包括國王、女王、蘇丹等。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称号是總統,亦有其他稱號,例如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名義上的元首被稱作國家主席或國務委員會主席。也有以國會議長作為國家元首的情況,例如文革時期廢除國家主席的中國,199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的朝鮮和實行總統制前的蘇聯等。 除總統制的國家元首外,不少國家元首只是位高權不重的名譽職務,只具有象徵意義,不掌握實權,例如日本天皇(君主立憲制)、德國總統(議會內閣制)、中國國家主席(社會主義國家)等。 國家元首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

新!!: 约翰·亚当斯和國家元首 · 查看更多 »

國會圖書館 (美國)

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是美國國會的附屬圖書館,也是美國實際上的國家圖書館,為美國5個國立圖書館之一。位于华盛顿。 整個館舍由托马斯·杰斐逊大楼、约翰·亚当斯大楼、詹姆斯·麦迪逊大楼三座建筑组成,均坐落於华盛顿特区。其書籍收藏量有3000萬種,涵蓋了470種語言,超過5800萬份手稿,是美國最大的稀有書籍珍藏地點,當中包括了《古登堡圣经》、 超過一百萬份美國政府刊物、一百萬份跨越三個世紀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報紙、3萬3千份報刊的合訂本、50萬個微縮膠片卷軸、12萬本漫画书;除此之外,還保存了很多法律文獻、電影、480萬張地圖、270萬首音樂,館藏量為全球最大。.

新!!: 约翰·亚当斯和國會圖書館 (美國) · 查看更多 »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

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Battles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是英國陸軍與北美民兵之間的一場武裝衝突,發生於1775年4月19日。雖然美國參議院在1908年通過決議,將()的()定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戰,但美國社會普遍仍視列星頓和康科德之戰為獨立戰爭的首場戰鬥。衝突發生於波士頓西部鄉鎮。 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源於英國的一次軍事行動。北美英軍總司令托馬士·蓋奇()將軍下令派軍到康科德,繳收當地火藥及武器,並緝捕反叛者首領約翰·漢考克及塞繆爾·亞當斯。然而由於行動計劃事洩,使叛逆民兵有所提防。後來,英軍啟程前往康科德,於途經列星頓時遭遇民兵,雙方擦槍走火。民兵敗逃後,英軍繼續西進,並成功進入康科德,但部份英軍在北橋遭遇前來增援的民兵。雙方再一次意外走火,但英軍因戰術失誤而潰敗後撤。當英軍沿舊路返回時,不斷遭到增援的急召民兵狙擊。英軍返抵波士頓以北的查爾斯鎮後,民兵開始圍攻波士頓。戰後召開的第二屆大陸會議,議決以武力維護殖民者的自由,在一年後終於走上獨立建國之路。.

新!!: 约翰·亚当斯和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 · 查看更多 »

喬治三世

喬治三世(George III,),全名喬治·威廉·腓特烈(George William Frederick),1760年10月25日登基為大不列顛國王及愛爾蘭國王,至1801年1月1日後因大不列顛及爱尔兰組成聯合王國而成為聯合王國國王,直到1820年駕崩為止。喬治三世同時為不倫瑞克公爵,因此在1814年10月12日成為漢諾威國王以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漢諾威的選帝侯。喬治三世為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位不列顛君主,是首位以英语為母語的漢諾威王朝君主,而事實上,喬治三世從未到訪過德意志地區。 喬治三世漫長的統治,見證了其王國與大片歐洲大陸進行的一連串軍事衝突。在他的統治初期,大不列顛在七年战争中擊敗法国,並使大不列顛壓倒歐洲各國、成功支配著北美洲及印度地區。不過,隨著大不列顛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戰敗,喬治三世在美洲失去了大量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的獨立最終促成美國立國。此後,喬治三世參與了一連串的反法戰爭,反抗拿破崙及革命後的法國,這些戰爭最後以拿破崙在1815年被擊敗而作結。 喬治三世晚年的管治倍受精神問題困擾,其精神病最初僅反覆出現,但後來卻演變成永久性的精神失常。喬治三世的病情曾令當時的醫學界大惑不解,但現今學者一般相信他所患的是噗瑳症(Porphyria)。噗瑳症是血液病的一種,能夠透過服用毒藥砒霜而引發,而根據近世研究,亦的確發現喬治三世留存後世的頭髮樣本中,存有高含量的砒霜。喬治三世在1810年最後一次病發後,其太子威爾斯親王喬治以攝政王身份代為統治。喬治三世在1820年駕崩後,威爾斯親王繼位,是為喬治四世。歷史學界對喬治三世的生平研究往往猶如「萬花筒般觀點多變」(kaleidoscope of changing views),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受到歷來傳記作者的個人偏見所局限,以及受有限的歷史史料所影響的。.

新!!: 约翰·亚当斯和喬治三世 · 查看更多 »

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英文: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联盟成员。她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最初名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王室特许状成立。她是全美历史第五悠久及纽约州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九所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前成立的殖民地学院之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国王学院于1784年被重新命名为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一份1787年起草的章程将学校置于一个私人董事会的管理之下。1896年,她从麦迪逊大道搬迁至她现在位于晨边高地,占地32英亩的校址,并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名称,即“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立成员之一,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 大学直辖二十所学院,包括哥伦比亚学院、傅氏基金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通识教育学院 三所本科生院。同时,许多临近的机构也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包括教师学院、巴纳德学院、协和神学院。另外,学校还与美洲犹太教神学院、巴黎政治学院和朱利亚学院拥有本科联合教育项目 。大学同时在安曼、北京、伊斯坦布尔、巴黎、孟买、里约热内卢、圣地亚哥、亚松森和内罗毕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 哥伦比亚大学是每年一度的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哥伦比亚大学——包括其前身国王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五位美国开国元勋;九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二十位在世的亿万富翁;二十九位奥斯卡奖获得者;以及二十九位各国元首,包括三位美国总统。九十五位校友、教职工或研究人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在全球所有大学中名列第五。.

新!!: 约翰·亚当斯和哥伦比亚大学 · 查看更多 »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為一所本部坐落於-zh-hans:麻省; zh-tw:麻薩諸塞州; zh-cn:马萨诸塞州; zh-hk:麻省-劍橋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其因歷史、學術影響力、財富等因素而獲評為世上最享負盛名的學府之一。 哈佛於1636年由當地的殖民地立法機關立案成立,迄今為全美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並擁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委員會。 其最初稱之為「新學院」,該機構為了感謝一名年輕的牧師約翰·哈佛所作出的捐贈,而改名為「哈佛學院」。雖然從沒有與任何宗教派別有正式的聯繫,但早期的學院還是以培養公理會及一位論派神職者為主要職責。可是自18世紀起,其課程與學生群體的宗教性質漸漸淡化,而19世紀的哈佛則進一步成為了的文化起源地。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時的校長查爾斯·艾略特將哈佛各個學術機構綜合成了一所研究型大學,並增添了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而這些模式同時也影響了國家的中高等教育政策。此校亦為美國大學協會其中一個原始成員,並在經濟大蕭條及二次大戰後進一步修改了課程及收生政策。後與拉德克利夫學院合併成為了男女校。 校方目前共有十所學院及一所高等研究院。這些單位偏佈鄰近各區:其本部位於劍橋的;醫學、公共衛生及牙醫學院位於波士頓的長木醫學區;而包括哈佛體育場在內的大學體育設施以及商學院則在。哈佛同時擁有龐大的資產,每年所收到的捐款回贈數目長期位列全球教育機構之首。 哈佛大學為全美最難入讀的學府之一。 學校的研究生課程較為多元化,而本科教育則主要集中在文理學範疇。校方在2007年起實行了財政援助政策,家庭年收入低於一定數目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學費豁免。 哈佛擁有全美最古老的圖書館系統,這同時也是全球最具規模的私立及大學圖書館系統,館藏量逾1600萬冊。 其為常春藤盟校成員之一,現共有42支參與不同運動競賽的代表隊,屬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甲組。除了體育,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包括各個學會所舉辦的活動。哈佛校友涵蓋8名美國總統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其亦培養了62名富豪企業家及335位羅德學者,人數均為全美最多;另也有150多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哈佛學習或工作。.

新!!: 约翰·亚当斯和哈佛大学 · 查看更多 »

副总统

副總統,在「總統制」的國家被稱為「備位元首」,當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在任期當中死亡、因犯罪被解除職務或是不能視事時,副總統繼位之。副總統基本上沒有任何職權,但可經總統授權行使若干權力,權限內容由各國憲法明定之。在「半總統制」國家中,副總統一職不是必要設的職位,例如在俄羅斯和大韓民國,如果總統出缺一般由總理代理職務,直至選出新總統。.

新!!: 约翰·亚当斯和副总统 · 查看更多 »

国外出生的美国内阁成员列表

截至2013年,美国内阁历史上曾有20名成员出生于美国之外。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参与签署美国宪法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第一位出生于国外的内阁成员。他于1755年出生于尼维斯,于1789年被总统乔治·华盛顿任命为该国的第一位财政部长。出生于爱尔兰的詹姆斯·麦克亨利是另一位国外出生的华盛顿内阁成员,他于1796年被任命为战争部长,并在约翰·亚当斯任下担任同一职务。生于瑞士的艾伯特·加勒廷在被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任命为财政部长后成为史上第三位生于国外的内阁成员。在19世纪,仅加勒廷、其继任者乔治·坎贝尔、威廉·杜安、和五人拥有这一地位。至20世纪,共有九名国外生人担任内阁职务,包括生于德国的和生于墨西哥的乔治·罗姆尼(前马萨诸塞州州长、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之父)。在乔治·W·布什总统任期内,又有三名国外生人被任命——2001年的赵小兰和梅尔·马丁内斯以及2005年的卡洛斯·古铁雷斯。现任運輸长趙小蘭是目前内阁中唯一出生于国外的成员,也是出生自外國內閣成員中,第一位兩度擔任美國內閣成員的人士。 财政部史上生于国外的部长数目最多,共五人。劳工部和内政部各有三人,住房及城市发展部和国务院各有两人。根据美国总统继任顺序,前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和亨利·基辛格在国外出生的内阁成员中达到的级别为最高。这些人大多数出生于欧洲,而生于欧洲的则多数来自英国(五人)和德国(四人),其他则来自爱尔兰、捷克斯洛伐克和意大利。四名内阁成员生于美洲,一名内阁成员生于亚洲。国防部、司法部、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能源部、教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和国土安全部至今无生于外国的部长。 由于多数生于外国的内阁成员并非“”,即他们并非生于美国,亦非生于国外于美国父母,由此根据1947年《》,无权在“总统和副总统”都无法“执行总统权力和职责”的情况下执行美国总统的权力。.

新!!: 约翰·亚当斯和国外出生的美国内阁成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国会厅

国会厅(Congress Hall)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座建筑,靠近栗树街与第六街路口,自1790年12月6日至1800年5月14日,美国国会设于此处 在此期间,美国接纳了三个新州:佛蒙特、肯塔基和田纳西,批准了美国宪法的权利法案,以及两位总统就职:乔治·华盛顿(第二次)和约翰·亚当斯。 20世纪,国会厅恢复了1796年的原貌,现在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位于国家独立历史公园内,向公众开放。国会厅不应与位于隔壁的独立厅(Independence Hall)混淆。.

新!!: 约翰·亚当斯和国会厅 · 查看更多 »

国父

国父(Father of the Nation),或称为国家之父、祖国之父、建国之父、国民之父、民族之父、独立之父,是给予当前国家政权奠基者的称谓,当匹配此荣誉者多于一人时,则统称为开国元老或开国元勋(Founding Fathers)。 现代汉语中的“国父”一词,可考证的最早出处是清代学者梁廷枏的著作《海国四说》,书中提及第一任美国总统喬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逝世时,举国称其为国父。.

新!!: 约翰·亚当斯和国父 · 查看更多 »

火藥危機

火藥危機(Powder Alarm)是1774年9月發生於北美十三州的一場政治危機。當時英國國會與殖民地自治組織之間的矛盾正在加劇,時任北美英軍總司令托馬士·蓋奇(Thomas Gage)將軍派兵秘密收繳波士頓一貨倉的火藥。然而消息意外洩漏,並且以訛傳訛,使到多個殖民地誤以為戰爭已經爆發。危機雖然以蓋奇暫時中止收繳行動而平息,卻埋下了近半年後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的導火線。.

新!!: 约翰·亚当斯和火藥危機 · 查看更多 »

琳賽·夢露

琳賽·夢露是一個CSI犯罪現場:紐約劇集中的警探角色, 由安娜·貝爾納普所飾演.

新!!: 约翰·亚当斯和琳賽·夢露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巴塞特

查德·巴塞特(Richard Bassett,),是一名来自美国特拉华州的律师及政治家,他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并且代表特拉华州参加1787年的制宪会议,被视为美国国父之一。他是美国联邦党黨員,供职于特拉华州议会、担任特拉华州州长。在第一届美国国会中他是资历最深的美国参议员。.

新!!: 约翰·亚当斯和理查德·巴塞特 · 查看更多 »

第1届美国国会

第1届美国国会是美国国会第一次召开,任期由1789年3月4日至1791年3月4日,也是乔治·华盛顿总统第一个任期的前两年。国会原在纽约市的联邦厅(现联邦国家纪念堂)集会了,然后搬到费城的国会厅。美国众议院第1届席次分布基于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第三节的规定。两院的多数议员支持华盛顿总统的政府。此届国会通过了美国权利法案。 Category:歷屆美國國會.

新!!: 约翰·亚当斯和第1届美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第2届美国国会

第2届美国国会是美国国会第二次召开,任期由1791年3月4日至1793年3月4日,也是乔治·华盛顿总统第一个任期的后两年。国会原在费城的国会厅集会了。美国众议院第1届席次分布基于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第三节的规定。两院的多数议员支持华盛顿总统的政府。 Category:歷屆美國國會.

新!!: 约翰·亚当斯和第2届美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第3届美国国会

三届美国国会是美国国会第三次召开,由美国参议院与美国众议院组成。此届国会在费城的国会厅集会,任期由1793年3月4日至1795年3月4日,也是乔治·华盛顿第二个任期的前两年。 众议院的席次分布基于《1792年分布法》以及美国179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参议院的多数参议员支持华盛顿总统的政府,而众议院的多数议员反对该政府。.

新!!: 约翰·亚当斯和第3届美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巴巴里战争

一次巴巴里战争(1801-1805年),也称的黎波里战争或巴巴里--海岸战争,是美国与西北非的巴巴里穆斯林州(统称为北非国家)之间爆发的两次战役中的一次。这些巴巴里穆斯林州中的阿尔及利亚和的黎波里(利比亚首都),名义上是隶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半独立国家,实际上是独立的伊斯兰君主领地。.

新!!: 约翰·亚当斯和第一次巴巴里战争 · 查看更多 »

约翰·亚岱尔

约翰·亚岱尔(John Adair;),是一位美国拓荒者、军人和政治家,曾担任肯塔基州第八任州长,并且也曾是该州的联邦众议员和联邦参议员。亚岱尔生于南卡罗莱纳州,曾加入该州民兵组织参加革命战争,在这一期间两度被英军俘虏成战俘。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南卡罗莱纳州批准联邦宪法的其中一位与会代表。 1786年迁居肯塔基州后,亚岱尔投身西北印第安战争,曾于1792年在圣克莱尔堡附近与美洲原住民迈阿密人酋长小乌龟发生遭遇战。凭借参与两场战事所积累的名声,他于1792年成为肯塔基州制宪会议代表,由此走上从政之路。从1793到1803年间,亚岱尔共有8次当选肯塔基州众议员,还是1802到1803年间肯塔基州众议院的议长,并且也是1799年该州第二次制宪大会的代表。1805年,肯塔基州联邦参议员约翰·布雷肯里奇辞职成为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内阁的总检察长,亚岱尔获选填补空缺,但因卷入副总统阿龙·伯尔的叛国案而未能在次年的选举中赢得完整的参议员任期。经过漫长的司法大案,法庭认为他没有任何不当行为,并下令作出指控的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Wilkinson)将军向他道歉。但是,这起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仍然让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回归政坛。 亚岱尔之后投身1812年战争,随后又长期为受到安德鲁·杰克逊指控在新奥尔良战役中表现懦弱的肯塔基州军人辩护,这些事迹都让他的名誉得以恢复。1817年,亚岱尔回到政治舞台,他参战时的指挥官艾萨克·谢尔比这时正第二次担任州长。谢尔比指派亚岱尔担任州民兵指挥官。1820年,肯塔基州经济因1819年大恐慌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遭受重创,亚岱尔以缓解财政困局为竞选纲领在选举中获胜,当选第八任肯塔基州州长。他在经济上的主要成绩是建立联邦银行,但其它许多金融改革提议都遭肯塔基州上诉法院认定违宪。卸任州长后,亚岱尔还成为联邦众议员,但任期表现平淡无奇,之后也没有竞选连任。1840年5月19日,约翰·亚岱尔在哈洛兹柏格逝世,终年83岁。.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翰·亚岱尔 · 查看更多 »

约翰·亚当斯

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麻薩諸塞州人,律師出身,美國政治家。曾經參與獨立宣言的共同簽署,被美國人視為其中一位开国元勋。並在1789年-1797年間,出任美國第一任副總統。其後,在1797年-1801年間,接替華盛頓成為美國第2任總統。 他的長子約翰·昆西·亞當斯,之後成功當選為美國第六任總統,成為美國第一對父子皆任總統的父子。.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翰·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约翰·马歇尔

约翰·马歇尔,,美国政治家、法律家,曾任美国众议院议员(1799年-1800年)、美国国务卿(1800年-1801年)和美国首席大法官(1801年-1835年)。 马歇尔在首席大法官任期内曾做出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奠定了美国法院对国会法律的司法审查权的基础。.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翰·马歇尔 · 查看更多 »

约翰·杰伊

约翰·杰伊(John Jay,)出生于英属北美纽约省,是一位美国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和法学家。他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一同出使法国、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詹姆斯·麦迪逊一起撰写了《联邦党人文集》。他还曾任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从1789年到1795年他出任美国首席大法官。1829年逝世于纽约威斯特徹斯特郡。.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杰伊 · 查看更多 »

约翰·沙利文

約翰·沙利文(John Sullivan,),愛爾蘭裔律師,大陸議會議員,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少將,第3任及第5任新罕布什爾州州長,1789年至1795年新罕布什爾州美國聯邦法官。 沙利文在美國獨立戰爭深得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信任,並在長島會戰、特倫頓戰役及白蘭地酒戰役等主要戰事擔當指揮官。他也在1779年被華盛頓派往遠征俄亥俄谷地的北美原住民部落,成功摧毀多座易洛魁聯盟的村莊。不過沙利文在戰爭中經常遭逢挫敗,再加上他性格好辯,使他開罪了不少大陸議會政要,最終導致他在1779年辭去軍職。沙利文後來再次獲選為大陸議會議員,但他又收受了法國大使的資金而捲入醜聞。戰後沙利文促使新罕布什爾州支持美國制憲會議,先後兩次出任州長,並在晚年獲華盛頓總統任命為新罕布什爾州美國聯邦法官。.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沙利文 · 查看更多 »

约翰·昆西·亚当斯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美国政治家,美国第六任总统(1825年-1829年),他还担任过外交官,参议员和众议院议员。他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及第一夫人爱比盖尔·亚当斯的长子。 從小隨著當時前往法國處理外交事務的父親约翰·亚当斯,並在國外一待待了七年。其間在巴黎外郊帕舍學院(the Passy Academy)接受正式教育,十三歲就進入荷蘭萊登大學(Leiden University)學習古典語文,1781年由於熟練的法語而被選為美國外交官佛蘭西斯·德奈的秘書,前往俄國希望說服當時的女皇凱瑟琳二世承認美國的獨立但未果,在1783年隨父和班傑明·富蘭克林前往法國和英國簽訂巴黎條約,結束美國獨立戰爭。 在進入政治領域之前,他曾擔任過老師、律師,由於時常在報紙上發表意見支持喬治·華盛頓的政策而受後者注意,於1794年被其任命為駐荷公使,主要任務為監督對荷借款的的還清與關注法國大革命中美國僑民的安全。後調任出使葡萄牙,隨即又改調到德國。 1803年代表麻州成為參議員,因多次支持傑佛遜政府的政策(如路易斯安那購地)而被迫辭職,1809年詹姆斯·麥迪遜接任總統,任命其為駐俄大使,其間與俄皇亞歷山大一世交好,並為美爭取了在波羅的海的沿岸經商權,且透過俄施壓使被丹麥扣押的美船得以釋放,在1812年的英美戰爭結束後與英簽署合約,歸還彼此佔領的土地。 在詹姆斯·门罗時期擔任美國国务卿,並发展“门罗主义”,包括和英訂約確保美在加拿大的東岸有捕魚權、1819年與西班牙簽約取得佛羅里達並確保對俄勒岡的主權。 1824年美國總統選舉,他並無贏得普選票和選舉人票,但經國會眾議院投票後當選,成為美國唯一一位由國會眾議院選出的总统,他也成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继其父亲之后成为总统的总统,1825年提出要建設鐵路和運河串聯的運輸動線、建設更多公立大學,並成立一座天文台以研究外太空。 1828年提出要對進口製造品收取高額關稅,然而由於進口原料是否收稅的問題而造成人民反感,並導致其在182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競選連任失敗。 約翰·昆西·亞當斯在競選總統連任失敗之後,於1830年代表麻州當選國會眾議員,是唯一一位当选美国众议员的卸任总统。1841年,他與年輕律師包德溫(Roger Sherman Baldwin)在Amistad運奴船叛亂案審判時,在大法官面前重新闡述美國開國先賢人道主義,民主精神,他一一拍著殿堂中美國立國時歷任「祖靈們」雕像後,因此約翰昆西亞當斯所提起美國立國的價值被重新呼喊出來,最後大法官宣判運奴船「La Amistad」黑人們勝訴。為廢除奴隸制踏出第一步。.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翰·昆西·亚当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埃利斯

约瑟夫·埃利斯(Joseph Ellis,)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是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专家,他的书籍《美国的狮身人面像:托马斯·杰弗逊的性格》和《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分别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普利策历史奖。.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瑟夫·埃利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哈伯沙姆

约瑟夫·哈伯沙姆(Joseph Habersham,),美国商人、军人、政治家,曾任美国邮政部长(1795年-1801年)。.

新!!: 约翰·亚当斯和约瑟夫·哈伯沙姆 · 查看更多 »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雷根(Ronald Wilson Reagan,),美國政治家,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長(1967年-1975年)。踏入政壇前,雷根也曾擔任過運動廣播員、救生員、報社專欄作家、電影演員,他的演說風格高明而極具說服力,被媒體譽為“伟大的溝通者”,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列根在1980年的選戰中擊敗了當時民主黨的總統吉米·卡特,共和黨也在同年選舉贏得了26年來首次在參議院過半數的席次。雷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雷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劇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处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商业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他在就職典禮那天說道:“政府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共和黨的支持者盛讚他振奮了美國人在1980年面臨的低落士氣和挫折感,並且讓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對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擴張軍備,對蘇聯的政策則由原本的圍堵改為直接的對抗。雷根在政治意識形態上貫徹了反共主义與民主资本主义。 許多的觀察家,尤其是美國的保守派,稱讚雷根是美國得以拖垮蘇聯的主要功臣。歷史學家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一些人認為雷根是促使蘇聯於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則認為蘇聯於他任內開始的轉變,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巧合。雷根兩屆任期完滿結束後,其副總統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於1988年的選戰中,挾著雷根的高昂人氣而大獲全勝並於翌年上半年升為總統,實現世代交接。雷根的總統任期影響美國1980年代的文化,使得美國的80年代也常被稱為“雷根時代”,其右翼及保守派的思想哲學至今仍是美國保守派的標誌。另一方面,部分左派觀點認為雷根的政策為日後美國經濟失衡、貧富差距擴大埋下伏筆,甚至進一步影響21世紀的全球,基督教右派及新保守主義亦在此時取得影響力,改變共和黨日後的政治生態。.

新!!: 约翰·亚当斯和罗纳德·里根 · 查看更多 »

美國南部

美國南部(Southern United States,或 American South)—也經常被簡稱為美南、迪克西、或直接稱為南部,構成了美國南部至東南部的一片廣大地區。這個地區帶有相當特殊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包括了早期歐洲殖民時期留下的痕跡、對於州權原則的堅持、早期的奴隸制度、以及在聯盟國分離時於美國內戰中受到的衝擊,美國南部發展出了她獨特的傳統、文學、音樂形式、以及各種的烹飪食物。.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南部 · 查看更多 »

美國司法部長

美國司法部長(United States Attorney General),或稱美國總法務官,是美國司法部的首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的首席法律顧問,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法务部門進行監督。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內閣成員之一,且職務設立的時間比美國司法部還早,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部長」頭銜(Secretary)的成員,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是相當重要的內閣職位。其任命方式為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而總統有權隨時解除其職務。 美國司法部長職位設立於1789年,當時職責是代表联邦政府向聯邦最高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和處理有關聯邦政府的法律事務,第二是向總統或政府部門首長就法律問題提供意見或建議。1870年,美國司法部成立以支援其工作。現任司法部長是傑夫·塞申斯。.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司法部長 · 查看更多 »

美國哲學會

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是美國現存最古老的學術團體。于1743年在美國著名發明家富蘭克林的推動下成立。美國哲學會的總部設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 要成為美國哲學會的會士,首先必須在5個學術領域,即數學與物理、生物、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技藝與公私領域中取得學術上的成就。 在21世紀初,美國哲學會的會士已達約850人。.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哲學會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為北美洲十三個英屬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顛王國獨立,並宣明此舉正當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陸會議於費城批准,當日之後成為美國獨立紀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陸會議出席代表共同簽署,並永久展示於美國華盛頓特區之美國國家檔案館。此宣言為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獨立宣言 · 查看更多 »

美國第二夫人

美國第二夫人(Second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是所有美國副總統妻子的非正式頭銜。為對應第一夫人的延伸詞彙(第一夫人一般指的是總統妻子)。.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第二夫人 · 查看更多 »

美國總統與總統候選人身高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總統與總統候選人身高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國革命

美國革命(American Revolution)泛指北美十三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並創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連串事件與思潮。歷史學界普遍視1760年代的抗稅運動為美國革命的源頭,經歷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最後以美國制憲會議(1787年)結束。 美國革命的內涵有多種解讀方式,各個範疇的時間斷代也略有不同。比如美國革命的諸多主張,就受到歐洲17世紀的自由主義、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影響。革命在落實共和主義和聯邦主義上也經歷了相當長的過渡時期,通常以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1809-1817任內)和1812年戰爭為下限。革命也促進了社會經濟劇變,特別體現在各州之間的陸路聯繫大幅改善,出版傳播盛行,人口高速增長,西部擴張,以及南方農業和北方工業的躍進發展。 美國革命對後世影響深遠,其推崇的個人自由及共和主義思想,直接影響了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也時常被後來的殖民地獨立運動援引參考。至於革命主張的生而平等及自然權利也觸及奴隸制和美國種族主義矛盾,與之相關的爭議一直影響美國政治至今。.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革命 · 查看更多 »

美國領土變遷

美國領土變遷(Territorial evol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列出了美國領土內外邊界的變更,以及地位和名稱的變化。領土地圖上也包括了最終成為美國一部分的周邊地區。并附有地圖。自1783年《巴黎條約》簽訂,美國獨立獲得承認以來,美國領土向西擴張,前後擴張了7次,州數也由十三州增加到五十州。.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領土變遷 · 查看更多 »

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美國驻外机构列表展示出美國對世界各國、各地派出的外交代表機構,其類型包括了大使館(Embassy)、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領事館(Consulate)、(Consular Agency)等。 美国最早的驻外机构位于法国巴黎,由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79年创立;美国第一个大使馆位于荷兰海牙,于1782年4月19日成立,约翰·亚当斯为美国驻荷兰首任大使。至21世紀,美國最大的大使館為駐伊拉克大使館,最大的總領事館則為駐德國法蘭克福總領事館。.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駐外機構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Associate Justices of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為美國最高法院中除美国首席大法官以外的成員,目前的數量依據規定為8人。 依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總統提名最高法院法官,經參議院之咨議及同意任命之。因此,如同首席大法官一般,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由美國總統提名,並經美國參議院多數表決同意後任命。 關於最高法院大法官之保障,依據美國憲法第三條規定,最高法院與下級法院之法官忠於職守者皆受保障,按期領受俸金,繼續服務期中並不得減少之。這意謂著,大法官一旦經任命後,除非其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遭到眾議院彈劾及參議院定罪才會被撤銷職務,否則屬於「終身職」Recess appointments are a notable exception.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 查看更多 »

美國憲法中的權力分立

三權分立是一個政治學說,其主張政府的行政、立法與司法職權範圍要分明,以免濫用權力。 此學說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臘,而其後被英國與法國的哲學家進一步發展。在美國憲法裡,三權分立這詞從未出現,但其有著清晰的指示。其指出「所有立法權力皆由美國國會所有」、「行政權力則由美國總統所有」、「司法權力由一個美國最高法院和一些可以由國會隨時下令設立的次級法院所有」。憲法通過將政府權力一分為三,以達至權力制衡,防止權力集中與濫權。 雖然美國憲法並沒有规定各州政府也需要將權力三分,而只須為共和政體即可,但是大部份州政府均奉行三權分立,有著州議會、行政機關與州法院。.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憲法中的權力分立 · 查看更多 »

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Four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是美国权利法案的一部分,旨在禁止无理搜查和扣押,并要求搜查和扣押状的发出有相當理由的支持。美国建国前,大英帝国政府曾下发通用搜捕状,让北美殖民地的治安警察可以任意进入任何人的私有领地进行搜查,这样的做法导致新大陆居民的普遍不满,是美國革命爆发前紧张局势的一个重要原因,第四条修正案就是针对这种搜捕状所作的回应。修正案与权利法案中的其他条款一起于1789由詹姆斯·麦迪逊在第一届联邦国会上作为一系列立法细则提出,先由联邦众议院于1789年8月21日通过,再于1789年9月25日通过国会两院联合决议案正式提出,最初提出这些修正案的目的是为了对向新宪法提出的反对意见作出回应。国会于1789年9月28日将提出的修正案递交各州,到了1791年12月15日终于获得宪法第五条中规定的四分之三多数州的批准。1792年3月1日,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正式宣布修正案通过。 由于权利法案起初对各州没有约束力,同时联邦刑事调查在美国历史上的前一个多世纪里都很罕见,所以第四条修正案对于20世纪以前的判例法没有产生多大影响。1961年,最高法院通过将这条修正案的规定应用到了各州。 根据第四条修正案,搜查令通常在执法人员宣誓保证后由法院发出,对应的搜查和扣押(包括逮捕)也必须限制在搜查令所规定的有限范围内。第四条修正案的判例法主要涉及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样的政府行为属于“搜查”和“扣押”?这些行为的合理理由又是什么?对违反第四条修正案权利的问题应该如何加以解决?早期的法院判决将修正案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执法人员对私有财产的实际侵扰上,但在1967年的中,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其保护也需同样延伸到个人隐私上。执法人员执行大部分搜查和扣押工作时都需要搜查令,不过法院也已经定义了一系列的例外情况,如同意搜查、车辆搜查、紧急情况、边防搜查等。 第四条修正案也是1914年通过确立的證據排除法則的基础,这一法则强制规定以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不能用于刑事审判(毒樹果實理論),除非是在合法手段下这些证据仍然不可避免地会被发现。.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 · 查看更多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由联邦国会于1803年12月9日提出,并在1804年7月27日得到法定所需四分之三的州批准而生效。该修正案对于宪法第二条中有关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事项作出了重大修正,以防止今后总统选举再出现像和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所发现的严重问题。.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 · 查看更多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列表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在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期间在费城原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即今天的独立厅)召开的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上制订的。一共有来自12个州的5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不过由于部分代表提前退出了会议,还有些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拒绝签字,因此最终一共有39位与会代表和大会书记在宪法文本上签名。.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

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又称费城会议、联邦会议或费城大会)于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在费城举行。会议原本的目的是修改《邦联条例》,从而解决当时13个原大英帝国殖民地邦根据这一条例而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在运作上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但是以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的部分代表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要对《邦联条例》进行修整,而是希望可以直接建立一个新政府,与会代表选举乔治·华盛顿来主持这次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订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因此这次会议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次会议上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包括:参议员的选举和分配、比例代表制如何定义(是否包括奴隶或其它财产)、总统如何选举及任期长短和连任次数、行政权是应该由多人共享还是一人独占、什么样的罪行应该受到弹劾、对逃亡的奴隶应如何处置、是否禁止奴隶贸易、法官是由立法还是行政部门指派等。会议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讨论这些问题,至于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倒并没有什么异议。会议开始后,与会代表首先在会议的最终目标上达成了一致,然后他们同意了詹姆斯·麦迪逊提出的弗吉尼亚方案并开始对之进行修改。7月4日,会议中的部分代表组建,开始休会起草宪法的初步草案,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改入了最终的宪法。之后在所有议题都得到解决后,委员会起草了最终的定稿,并由与会代表签名同意后再送交各州议会等待批准。.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 · 查看更多 »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簡稱:第一修正案(Amendment I)))禁止美國國會制訂任何法律以確立國教;妨礙宗教自由;剝奪言論自由;侵犯新聞自由與集會自由;干擾或禁止向政府請願的權利。該修正案於1791年12月15日獲得通過,是美國權利法案中的一部分,使美國成為首個在憲法中明文不設國教,並保障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國家。 美國權利法案的制訂最初是美國聯邦黨人為了減輕國內反聯邦主義者對美國憲法的反對而做出的系列憲法修訂案。最早的“第一修正案”僅用於美國國會制訂的聯邦法律,其解釋範圍也比現在的狹義許多。但是通過1925年的,美國最高法院基於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正當法律程序”條款裁定“第一修正案”適用於美國聯邦、州乃至各級政府的立法中。 在1947年的中,提請法庭就美國國父托马斯·杰斐逊在其信件中提及的“建立一道政教分離的牆”進行司法解釋,但是這條明確界限的細節到今天仍在爭論中,尤其是如何界定宗教自由方面。 言論自由的界限也在20世紀與21世紀的一系列法庭裁決中有了更大的延伸,諸如政治言論、匿名言論、政治獻金、色情和校園言論等。但與此同時,有關“第一修正案”保護範圍的例外情況也得到了明確。同時美國最高法院以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等判例推翻了英國普通法的慣例,將譭謗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給原告方。但是,商業言論並不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護。 新聞自由保證了各種資訊和觀點得到自由出版的權利,並且適用於各種媒體。通過1931年的和1971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等判例,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任何形式的出版審查行為違反了第一修正案,屬於違憲行為。同時最高法院也裁定請願自由適用於美國各級政府及其分支機構的所有行動,並且也裁定了“第一修正案”隱性地保護了結社自由。.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 查看更多 »

美国开国元勋

美国开国元勋(Founding Fathers of the United States)是指签署《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政治领导人以及参与美国革命的领袖。他們是美國的奠基者。广义上是指发起美国革命反抗英国皇室权威从而建立美国的北美十三殖民地的人。狭义上指在1776年签署独立宣言的人或者是参与起草宪法的1787年制宪会议的代表。也可延伸至签署联邦条例的人。 一些历史学家把定义推广至更大的范围,不仅仅包含签署者,同时包括参与美国独立和建国的政治家、法官、士兵、外交官、和普通市民。史学家 Richard B. Morris 在1973年指明开国元勋的七个关键人物,约翰·亚当斯、 本杰明·富兰克林、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和乔治·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和富兰克林参与起草独立宣言;汉密尔顿,麦迪逊和杰伊是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开国元勋 · 查看更多 »

美国副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副总统,简称美国副总统,是美国总统的第一继任人选。当在任的美国总统出缺(於任内死亡、辞职或者遭到弹劾)时,副总统将继任,成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行政機關中,只有總統及副總統兩個職位是由選舉產生的。根据美国宪法的第一條第三款第四節,副总统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一职。通常情况下,其在参议院不具有投票权,仅当参议院的100位议员表决结果为平局时,副总统的投票有實際决定權,即關鍵性的一票。因此,副總統是整個聯邦政府內唯一屬于兩個权力機關(立法、行政)的官員。副总统可能会被总统委任以其他权力,但是美国宪法规定,副总统不得拥有行政实权,所以在这些时候,副总统仅仅是作为总统的代表人来行使相关权力。总而言之,副总统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质意义。 其办公室位于白宫西厢办公室。1974年开始,副总统一家的居所位于美国海军天文台。 美國現任副總統為邁克·彭斯。.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副总统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务卿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国务卿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第一夫人列表

美国第一夫人是白宫的女主人,此位置传统上属于美国总统之妻,然而偶有例外,例如总统为单身或鳏夫,亦或总统夫人无法行使第一夫人的职责等。第一夫人不需要经过选举,此身份無任何正式职责,亦無任何的薪酬或者津貼。惟她會与总统,或者代替总统出席正式仪式。传统上,第一夫人不会保有其他工作,而且拥有下屬协助工作,包括白宫社交秘书(White House Social Secretary)、幕僚长、新闻秘书、首席花艺设计师(White House Chief Floral Designer)以及白宫行政总厨(White House Executive Chef)。第一夫人办公室也负责白宫的所有的社交和礼仪活动,是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的一部分。 根据白宫和国家第一夫人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截止2013年6月,美国一共已经有过45位和46任第一夫人,其中格罗弗·克利夫兰由于分别当选第22和第24届美国总统,因此他的夫人也两次成为第一夫人。2017年1月20日,唐納·川普宣誓就职,他的妻子梅蘭妮亞·川普也取代巴拉克·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成为第47任美国第一夫人。 截止2018年4月18日,一共有4位前第一夫人仍然在世,她们分别是:吉米·卡特的妻子罗莎琳·卡特,比尔·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乔治·沃克·布什的妻子劳拉·威尔士·布什和巴拉克·歐巴馬的妻子蜜雪兒·歐巴馬。首任第一夫人是嫁给了乔治·华盛顿的马莎·华盛顿。约翰·泰勒和伍德罗·威尔逊两位总统在任期间都曾再娶,所以都有两任第一夫人。有四位总统的内人在她们的丈夫宣誓就职以前就已经去世,但她们仍然被白宫和国家第一夫人图书馆追认为第一夫人,她们分别是托马斯·杰斐逊的老婆,安德鲁·杰克逊的妻子,马丁·范布伦的夫人以及切斯特·艾伦·阿瑟的夫人。詹姆斯·布坎南在任期间由于是一位单身汉,所以第一夫人一职由他的侄女代替。 2007年,美国铸币局开始发行半盎司重(合14.17克),价值10美元的金币,其反面会雕刻有第一夫人的肖像。如果一位总统任内没有配偶,那么金币的正面会刻上自由女神像,这样既描绘了那个时代所流通的货币,又象征了总统生活的主题。托马斯·杰斐逊、安德鲁·杰克逊、马丁·范布伦和詹姆斯·布坎南的第一夫人金币都是这样的,但切斯特·艾伦·阿瑟的的第一夫人金币则不是这样,其金币上刻的是妇女参政权论者艾丽斯·保尔。.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第一夫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独立日

美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是為紀念在1776年7月4日於大陸會議中宣佈獨立宣言所成立的節日。这一天是美国宣布从大英帝國宣告独立的日子,故独立日也是美國的國慶日。 在7月4日這一天,美國會舉辦許多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敲響位於費城的自由鐘。在各地也會舉會各項慶祝活動,像是放烟火、花車遊行、節慶遊行、烧烤、野餐、举办音乐会、棒球赛、以及家庭聚会等。.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独立日 · 查看更多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列表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美利坚合众国最高级别的司法部门。其目前的人事组成包括一位美国首席大法官和八位大法官。根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中的规定,所有大法官需由美国总统提名,再经联邦参议院批准,所有大法官一经上任,“如行为端正”则可终身任职。目前,首席大法官的薪水为每年22万3500美元,其他大法官为每年21万3900美元。2010年8月7日,艾蕾娜·卡根成为最高法院的第112位大法官,也是第四位女性大法官。 联邦最高法院于1789年根据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三条建立,其中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不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国会随着《》的通过而建立了法院。其中还规定了法院的和,建立了13个司法管辖区,并将大法官的人数确定为6人(1位首席大法官和5位大法官)。 司法条例通过后,国会已经先后数次改变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人数规定,这些改变一般都与整个国家面积和人口的不断扩张直接相关。大法官的总人数于1801年降到了5人,又于1807年增加到7人,1837年增加到9人,1863年增加到10人。1866年又减少到7人,1869年,国会重新将大法官人数规定至9人,这一数字也一直保持至今。最高法院法官可以终身任职,截止2013年5月上旬,一共有54位大法官选择退休或辞职。所有大法官上任时的平均年龄为53岁,从历史上看,大法官任职的平均年限要少于15年,不过如果仅从1970年起统计,平均每位大法官任职达到约26年。.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首席大法官

美国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是美国联邦政府司法部门的领袖并主管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国最高司法官员,领导最高法院的事务並在弹劾美国总统时主持参议院。同时,按近现代传统,首席大法官还主持美国总统的宣誓仪式,但这样的做法没有《美国宪法》和任何法律作依据。 现任即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是约翰·罗伯茨,由乔治·W·布什总统任命,2005年9月29日获美国参议院通过。.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首席大法官 · 查看更多 »

美国财政部长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是美国财政部的首长,负责财政和金融事务,2003年之前还负责某些国家安全和防卫有关事宜。2003年,财政部的大多数执法机构如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美国海关和美国特勤局等部门划归新成立的美国国土安全部。美国财政部秘书长是美国总统内阁成员,自比尔·克林顿政府开始,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美国财政部秘书长在美国总统继任顺序中列第5位。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是美国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是政府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关键制定者,负责国内和国际金融、经济和财税政策的阐叙,管理国债,监督财政部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等事务,並擔任美國政府的財務代理人;且監督財政部製造發行硬幣與鈔票。 财政部长是美国社会保险基金和美国医疗保险基金的董事会主席,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国国内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中的美国董事。 財政部長還負責管理美國經濟穩定緊急基金。 美国财政部秘书长的年薪是191,300美元。.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财政部长 · 查看更多 »

美国选举人团

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是美國總統選舉的方式,是一種間接選舉,旨在選出美国總統和副總統。根據《美國憲法》,各州公民先選出該州的選舉人,再由選舉人代表該州投票;由於美國是聯邦制國家,並考慮到各地的特定地理及歷史條件,採取選舉人團制度用以確保各州的權益,並且代表為50州共同推舉的聯邦總統。.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选举人团 · 查看更多 »

美国战争部长

美国战争部长(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War)是美国战争部的首长,1789年至1947年间为美国总统内阁成员。1947年,战争部长由美国陆军部长和美国空军部长取代,与美国海军部长一同成为美国国防部长下的非内阁閣員级职位。.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战争部长 · 查看更多 »

美国海军部长

美國海軍部長(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the Navy),是美國海軍部的文職首長。 該職位在1947年之前是美國總統內閣成員,之後因海軍、陸軍和空軍被美國國防部替代,因此海軍部長成為國防部長下的一個職務。美國海軍部部長根據國家安全法(National Security Act)必須為美國公民,退離現役軍職至少5年以上同時由美國總統提名參議院多數票選舉追認。美國海軍部部長自其設立的1789年直到1949年一直是美國總統內閣的成員之一, 根據1947年美國國家安全法修正案,海軍部與陸軍部空軍部合併為國防部,同時海軍部長成為國防部長的隸屬職位之一。海軍部長沒有特定的任期,其任免解職由總統和國防部長決定。.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海军部长 · 查看更多 »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1798年7月11日遵循美国国会法案而成立。是美国最早的军乐团,也是最早的专业音乐组织。因海军陆战队军乐团与美国总统的关系,又昵称为“总统专有乐队”。军乐团与白宫的关系最早可追溯至1801年的元旦,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请军乐团至行政大楼演出。次年,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请乐团至他的就职仪式上演奏。这一传统即由此开启,在每次美国总统就职仪式上,都能见到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的身影。另外,在海军陆战队的阅兵仪式上,军乐团也必然地会为其伴奏。.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 · 查看更多 »

美国文理科学院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译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语: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简称 American Academy 或 AAAS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最为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自从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詹姆斯·鲍登、罗伯特·崔特·潘恩及其他的建国先贤于独立战争期间创立人文与科学院以来,当选为其院士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最高荣誉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负有双重职能:从科学、人文、商业、政治、艺术等领域选举每个世代最优秀的学者及最具影响力的领袖成为其院士,以及针对社会的需要进行政策研究。 目前人文与科学院的主要研究计划聚焦于高等教育与科研、人文与文化研究、科学与技术进展、美国政治、人口与环境、儿童福利等。其主办的季刊《代达罗斯》被广泛的认为是国际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 人文与科学院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文理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历史排名

在政治科学中,美国总统历史排名是对美国总统的普查,按照个人成就进行的排序。排名系统基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公众意见得出。排名关注总统成就、领导能力、失误和错误。Schlesinger, Arthur M. "Historians Rate the U.S. Presidents" Life November 1, 1948: 65-66, 68, 73-74.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总统历史排名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上任时年龄列表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总统上任时年龄的列表,在该列表中如果某位总统获得了两个或更多的任期,则只列出了其第一次上任时的年龄。 (*) 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总统获得了两个不连续的任期,表中分别列出他两次上任时的年龄。 * Category:美国政治人物列表 Category:总统列表.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总统上任时年龄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列表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作为美国行政分支和美国联邦政府之首,总统为该国影响力和地位最高的公职。美国总统同時还是美利坚合众国军总司令。该职位由选举人团(或在选举人团无法通过绝对多数时,由美国众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在1951年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通过之后,任何人都不得当选总统超过两次,任何人在他人当选总统任期内担任总统职务或代理总统超过两年,不得当选总统超过一次。若在任总统死亡、辞职或被罢免,由副总统接替其职务。总统必须年满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且为“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 本列表只列出1789年3月4日美国宪法生效以来宣誓就任的美国总统。宪法生效前的美国领导人则应参见。本列表亦不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五条修正案授权的。 历史上总共有44人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而总任数则为45任(格罗弗·克利夫兰先后不连续地两次担任美国总统,计为第22任和第24任)。在所有被选举为总统者中,四人在其任內自然死亡(威廉·亨利·哈里森、扎卡里·泰勒、沃伦·G·哈定和富兰克林·D·罗斯福),四人被刺杀身亡(亚伯拉罕·林肯Martin, Paul, Smithsonian Magazine, April 8, 2010, Retrieved November 15, 2010、詹姆斯·A·加菲尔德、威廉·麦金莱和约翰·F·肯尼迪),一人辞职(理查德·尼克松)。 1789年,选举人团投票一致通过,选举乔治·华盛顿为第一任美国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在任时间最短,在1841年仅在任32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任时间最长,在任十二年,但在1945年其第四任期开始不久去世;他同时还是唯一一位担任总统超过两任者。一项宪法修正案在哈里·杜鲁门就任后生效,限制了任何人当选总统的次数。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1828年多数限制非土地所有者投票权的法律被废除后,成为首位由全体白人男性选举的总统。沃伦·哈定是1920年女性获得投票权后首位当选的总统。五位总统(约翰·Q·亚当斯、拉瑟福德·B·海斯、本杰明·哈里森、乔治·W·布什和唐納·川普)在普选中败北但最终当选总统;随后布什在普选中获胜而获得连任。约翰·F·肯尼迪是唯一一位信仰罗马天主教的总统,而巴拉克·奥巴马则是首位非裔总统,至於現任总统唐納·川普是首位未曾有任何軍事及公職經驗的总统。.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总统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出生时间列表

这是一个列出了所有美国前总统以及现任总统生日的列表。.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总统出生时间列表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选举

美國總統選舉,简称美国大選,是美國每四年舉行的選舉,以產生總統及副總統。由1792年起,每屆大選的年份都均為四的倍數,而日期則於1845年定為11月第一週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二。最近一屆總統選舉於2016年11月8日舉行,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預計將會在2020年11月第一週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二登場。 美國大選是間接選舉,各州選民投票選擇美國總統,獲選票過半數的候選人將獲得該州全部選舉人票,然後計算各州選舉人票之和,獲得半數以上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將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美法短暂冲突

美法短暂冲突也被称作美法準战争(Quasi-War;Quasi-guerre),是1798年至1800年发生在美国和法国之间的海战。战争的双方并没有正式宣战,所以在美国有时也称它为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美法短暂冲突 · 查看更多 »

羅納德·E·諾伊曼

羅納德·E·諾伊曼(Robert E. Neumann,),美國外交官,現任美國駐阿富汗大使。他曾在阿爾及利亞(1994-97年)和巴林(2001-04年)擔任大使之職。其父羅伯特·格哈特·諾伊曼亦是外交官,因此羅納德的有部分童年在當地度過。他將其姓氏讀成Newmann,有時其姓亦以此串出。 1970年起在美國政府工作。在塞內加爾工作過後,他成為中東(特別在波斯灣的)專家。1988年開始,他在中東負責管理庫爾德難民,亦是海灣北部(Northern Gulf)事務的指揮。 1994年成為阿爾及尼亞大使,部分原因是他有中東事務的經驗,和曾在那兒工作三年。隨後亦成為代理近東事務助理秘書(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Near Eastern Affairs)。 2000年被選為巴林大使,但參議院並沒有即時核准,在這段期間他捲入一件機密檔案錯誤處理的事件。但小布殊在2001年上任為新總統後,便永久不追究其失誤,並批准他上任。 他任巴林大使期間,大使館在2002年4月受親巴勒斯坦分子的攻擊,一度關閉。在該次事件,無人受傷,但建築物受破壞,車輛遭焚燒。 2004年,他離開巴林,成為美國駐伊拉克的政治顧問,直到2005年轉任阿富汗大使。 除了英語之外,他能說阿拉伯語、法語和部分波斯語。.

新!!: 约翰·亚当斯和羅納德·E·諾伊曼 · 查看更多 »

爱国者 (美国革命)

爱国者(或称为美国辉格党,革命党,大陆会议派,反叛者)是美国革命期间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的暴力反抗英国统治的殖民者,同时,他们在1776年7月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他们叛乱的缘由是基于檄文执笔者表述的共和主义的政治哲学,如托马斯·杰弗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 爱国者们作为一个群体,代表了广泛的社会,经济,民族和种族背景。他们之中有律师,如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有庄园主,如托马斯·杰斐逊;有商人,如亚历山大·麦克杜格尔和一般农民如丹尼尔·谢斯和约瑟夫·普拉姆·马丁(Joseph Plumb Martin)。.

新!!: 约翰·亚当斯和爱国者 (美国革命) · 查看更多 »

爱荷华州行政区划

美國爱荷华州一共有99個縣。最初的两个县,得梅因县和迪比克县,于1834年创建,当时爱荷华州仍然是密歇根领地的一部分。为了准备密歇根建州,密歇根领地的一部分于1836年组建成威斯康星领地。两年后,西部分裂成为爱荷华领地。爱荷华领地东南部于1846年12月28日成为爱荷华州,是联盟第29个州,这时44个县已经成立。县继续由州政府创建,直到1857年,当时最后一个县洪堡县成立。 爱荷华县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是1851年1月15日,那天建立了49个县。 1857年的《爱荷华州宪法》至今仍然有效,它规定县的面积至少为432平方英里(1120平方公里),任何一个县不得因边界变化而缩小到这个规模以下。然而,这个规则的例外是被允许的,因为有十个县的面积低于这个规模。(下表显示土地面积,但宪法涉及总面积) 以下表格會在每一個縣的名稱後面列出其聯邦資料處理標準代碼(簡稱FIPS代碼),該代碼是聯邦政府用來區分各州和各縣的唯一識別碼。爱荷华州的代碼是19,結合任何一個縣的代碼則為「19XXX」。所有的FIPS代碼將鏈接至該縣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數據。.

新!!: 约翰·亚当斯和爱荷华州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白宮

白宮(White House)是美國總統官邸與主要辦公場所,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西北區,賓夕法尼亞大道1600號。自1800年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入住以來,白宮就是美國歷任總統在位時的居所。 白宮由愛爾蘭裔建築師設計,工程期為1792年至1800年,建材使用白色的,風格則是新古典主義式樣。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於1801年搬入白宮後,他和建築師為了隱蔽白宮馬廄與儲藏室,而在白宮每側增添少許列柱。到了1814年,英軍在1812年戰爭中縱火摧毀華盛頓特區,白宮內部遭受火焚,外觀也被燒黑。待美軍收復華盛頓後,美國政府便立刻重建白宮,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於1817年10月搬進部分重建完成的白宮行政官邸。其後白宮建築工事仍持續進行,美國政府分別於1824年和1829年完成增建白宮南、北面的門廊。 隨著美國政府逐漸擴大,白宮作為辦公場所顯得越來越擁擠。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於1901年要求白宮內所有辦公室遷往新建成的白宮西廂辦公室,八年後第二十七任總統威廉·霍華·塔虎脫擴建西廂辦公室,並增建橢圓形辦公室作為總統辦公室之用。主建築部分,三樓原本用作閣樓,也在1927年轉為總統家庭的起居空間。至於與傑佛遜柱廊相連的,落成後便一直用作處理白宮的社交事務,接待訪客、民眾與外賓,並於1946年改建擴大辦公空間。1948年,美國政府發現白宮的外部承重牆與內部木樑並無效用。第三十三任總統哈瑞·S·杜魯門任內便拆除白宮所有房間,以鋼樑作為白宮新建築結構的承重建材;此工程完工後,白宮所有房間才再度重建。 今日的白宮建築群包括行政官邸、西廂、東廂、與布萊爾宮等建物。行政官邸共有五層,包括、大廳層、國家層、第二層與第三層。而一般語境下所稱的「白宮」,通常是對「美國總統行政辦公室」或總統行政與顧問團隊的轉喻,如「白宮宣布……」。此外,由於白宮是,其產權屬於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是「總統公園」的一部分。2007年,白宮獲美國建築師學會評選為美國最受喜愛的建築第二名。.

新!!: 约翰·亚当斯和白宮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约翰·亚当斯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聯邦黨

聯邦黨(英语:Federalist Party),又叫聯邦同盟黨,美國開國政黨,1789年至1824年存在。由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所共同成立。 聯邦黨執政時主張增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反對參與歐洲戰爭。主要的支持者來自新英格蘭和一些南方較有錢的農民。其競爭對手為民主共和黨,民主共和黨支持與法國結盟,對英國開戰。聯邦黨在美國和英國1812年戰爭後失勢。 虽然沒有直接继承的後繼政黨,但聯邦黨可以说是後來的國民共和黨、輝格黨和共和黨的前身,為美國後來兩黨制打下基礎。.

新!!: 约翰·亚当斯和聯邦黨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第一次總統就職典禮

乔治·华盛顿第一次總統就職典禮是美國歷史第一位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舉行於1789年4月30日的聯邦國家紀念堂陽台(位於紐約州的紐約市)。此次就職典禮象徵乔治·华盛顿第一次總統任期的開始。羅伯特·李維頓主持了。藉由華盛頓的就職典禮,美國行政部門在1787年憲法所建立的政府架構下,正式開始運作。約翰·亞當斯的副總統任期則始於1789年4月21日,當天他主持了。.

新!!: 约翰·亚当斯和華盛頓第一次總統就職典禮 · 查看更多 »

華盛頓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

1793年3月4日,喬治·華盛頓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舉行於費城國會廳的參議院。本次就職典禮象徵著喬治·華盛頓第二任四年總統任期的開始,以及約翰·亞當斯第二任副總統任期的開始。喬治·華盛頓的由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库欣主持。這也是第一次於費城()舉行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發生於新聯邦政府在美國憲法的架構下開始運作的四年後。.

新!!: 约翰·亚当斯和華盛頓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 · 查看更多 »

革命家

革命家是指发起或参与了革命的人。通常用于政治领域,偶尔在科学、艺术领域使用。 社会学家詹姆斯·邱宁·戴维斯(James Chowning Davies)认为,政治革命家的分类有两种方式:.

新!!: 约翰·亚当斯和革命家 · 查看更多 »

西塞罗

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其名在拉丁语中读为(音译为基凯罗),西塞罗为英文音译,),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雄辩家。他出生于騎士阶级的一个富裕家庭,青年投身法律和政治,其后曾担任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同时,因为其演说和文学作品,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危机中,他是共和国所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忠诚辩护者,马克·安东尼的政敌。他支持古罗马的宪制,因此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后被马克·安东尼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西塞罗因其作品的文学成就,为拉丁语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在当时是罗马著名的文学人物,其演说风格雄伟、论文机智、散文流畅,设定了古典拉丁语的文学风格。西塞罗也是一位古希腊哲学的研究者。他通过翻译,为罗马人介绍了很多希腊哲学的作品,使得希腊哲学的研究得以在希腊被罗马征服之后得以延续。 西塞罗在古罗马时代的影响在中世纪时代渐渐衰落,但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振兴。彼特拉克在14世纪重新发现了西塞罗的书信,由此开始了文艺复兴学者对西塞罗的重新研究。因此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西塞罗的复兴。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受其政治哲学影响者包括洛克、休谟、孟德斯鸠等哲学家。亚当斯、汉密尔顿等人也常在其作品中引用西塞罗的作品。 西塞罗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并且至今仍是罗马历史的研究对象。.

新!!: 约翰·亚当斯和西塞罗 · 查看更多 »

馬基雅維利

尼科洛·迪贝尔纳多·代·马基雅弗利(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是義大利的學者,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时期的重要人物,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是政治哲學大師,他所著的《君主論》(又作《--》)一書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其中“政治無道德”的權術思想,被人稱為「馬基維利主義」。另一著作《李維論》则提及了共和主義理論。他的《戰爭的藝術》一書,則論了兵役制度、練兵之法、行軍、宿營、作戰、工程等軍事問題,讓他也成為著名的西洋軍事家。.

新!!: 约翰·亚当斯和馬基雅維利 · 查看更多 »

言论的边界

《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是一本由记者安东尼·刘易斯执笔,2007年出版的非小说类书籍,涉及主题为言論自由、新闻自由、思想自由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该书以引用第一修正案开头,这条修正案禁止美国国会立法限制言论自由或新闻自由。刘易斯通过对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加以回顾追溯了公民自由的发展。他对历史上重要的言论自由判決先例进行了概括,其中包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1919年的申克诉合众国案,1927年的惠特尼诉加利福尼亚州案,1929年的美国诉施维默案,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和1971年的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的裁决。 本书的书名来源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在1929年美国诉施维默案中的反对意见。霍姆斯在判决书中写道:“如果宪法中有任何一项原则比其他的都更势在必行,那就是思想自由的原则——这不仅仅是那些与我们志同道合者思想的自由,还包括那些我们所憎恨思想的自由。”刘易斯警告读者,政府有可能利用九一一袭击事件后社会上的恐慌和动荡来压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批评。 这本书获得了评论家的正面评价,其中包括《纽约时报》的杰弗里·罗森(Jeffrey Rosen),《哈佛杂志》(Harvard Magazine)的理查德·H·法伦(Richard H. Fallon),纳特·亨托夫(Nat Hentoff)等,《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也给予了好评。不过,杰里米·沃尔德伦(Jeremy Waldron)在《纽约书评》上批评了刘易斯在尊重言论自由时也尊重仇恨言论的立场,他在自己2012年的著作《仇恨言论的危害》(The Harm in Hate Speech)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这一批评意见,书中专门有个针对《言论的边界》的章节。为此,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約翰·保羅·史蒂文斯在《纽约书评》上对两本书进行了批判分析。.

新!!: 约翰·亚当斯和言论的边界 · 查看更多 »

马伯利诉麦迪逊案

伯利诉麦迪逊(Marbury v. Madison,)是美国最高法院于1803年判决的一个案例。庄园主马伯利由于上届政府的疏忽,而未收到“太平绅士”的委任状,而继任政府的国务卿麦迪逊拒绝将委任状下发,根据1789年《司法法》第13条,最高法院对此具有初审管辖权,于是马伯利直接向当时并无实权的最高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得到自己的委任状。在由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主笔的判决意见中,裁定马伯利应该获得委任状,但同时首次运用司法审查权,判定《司法法》因为违宪而无效,理由是根据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項第二款,最高法院对此案并不具有初审管辖权,而仅具有上诉管辖权,故将案件撤销。虽然马伯利未得到委任状,但美国最高法院得以在避免与行政权正面冲突的基础上,树立了对宪法的解释权,即司法审查权。由此开始,司法权成为制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第三种权力。.

新!!: 约翰·亚当斯和马伯利诉麦迪逊案 · 查看更多 »

马德拉酒

德拉酒(Madeira wine、Vinho da Madeira)是马德拉群岛出产的葡萄牙加强葡萄酒。马德拉酒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干型马德拉酒可以作为开胃酒单独饮用,而甜型马德拉酒更多是用来和甜品一起享用。也有廉价的马德拉酒,加入了盐与香料,用来烹饪。 马德拉群岛有着悠久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探索时代,当时马德拉群岛还是前往新世界或东印度群岛的船只的中转港。为了防止酒变质,中性葡萄烈酒加入到葡萄酒中。今天,马德拉群岛因其独特的酿酒工艺而闻名——将葡萄酒加热到60℃(140°F)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同时故意将酒暴露使其氧化到一定程度。由于这种独特的工艺,马德拉酒可以在开瓶后很长时间仍不会变质T.

新!!: 约翰·亚当斯和马德拉酒 · 查看更多 »

马瑟·布朗

瑟·布朗(受洗于 1761年10月11日-1831年5月25日),是一位肖像画和历史画画家, 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活跃于英格兰.

新!!: 约翰·亚当斯和马瑟·布朗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麦克亨利

詹姆斯·麦克亨利(James McHenry,),美国政治家,开国元勋之一,曾任美国战争部长(1796年-1800年)。 JM JM JM Category:18世纪美国政治家.

新!!: 约翰·亚当斯和詹姆斯·麦克亨利 · 查看更多 »

诺福克县 (马萨诸塞州)

诺福克县(Norfolk County)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县,县治為戴德姆。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诺福克县共有人口670,850人,其中白人占89.02%、亚裔美国人占5.5%、非裔美国人占3.18%。 诺福克县是美國第28個收入最高的縣份,其人均收入為$32,484。它也是马萨诸塞州中最富裕的县。诺福克县是得名自英國的诺福克郡,意為「北方人家」(northern folk).

新!!: 约翰·亚当斯和诺福克县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麻薩諸塞州

--(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又稱--、--或者--;正式名稱為--,位於美國東北部,為美國獨立時最初的13州的一州,也是新英格蘭地區六州裡人口最密集的一州。根據美国2014年人口估算顯示,該州共有人口674.5萬。波士頓為馬薩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新!!: 约翰·亚当斯和麻薩諸塞州 · 查看更多 »

霍雷肖·蓋茨

霍雷肖·萊德·蓋茨(Horatio Lloyd Gates,),英國軍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將領。 蓋茨的一生經歷多番起跌。他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的聲望足以與喬治·華盛頓相比,更在1777年薩拉托加戰役中迫使約翰·伯戈因的英軍投降,踏上事業頂峰。可是蓋茨在1780年卡姆登戰役遭到查爾斯·康沃利斯大敗,令到大陸軍的南方部隊幾乎覆滅;再加上他捲入了等政治風波,令到他的身後評價飽受爭論。.

新!!: 约翰·亚当斯和霍雷肖·蓋茨 · 查看更多 »

錫安主義

錫安主義(ציונות/,الصهيونية/),中文通譯「猶太復國主義」,也称「猶太圣会主義」,是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民族主義政治運動和猶太文化模式,旨在支持或認同於以色列地帶重建「猶太家園」的行為,也是建基於猶太人在宗教思想與傳統上對以色列土地之聯繫的一種意識形態。 猶太人是一個源自古代近東地區黎凡特的特殊民族,其居住地迦南(即以色列地)在历史上一直斷斷續續地存在過猶太王國及其自治領。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以色列地带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有人类学研究认为,该地区曾经于铁器时代存在过犹太部落王国,时间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或公元前9世纪。 在猶太復國運動發展初期,錫安主義是世俗化的,也是一定程度上對19世紀時在歐洲的以天主教徒為首的社會中十分猖獗的反猶主義的一種回應。從1世紀開始,猶太人遭受來自羅馬天主教會不同程度的歧視和迫害,原因當時天主教認為是猶太人被認為對耶穌受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居住在阿拉伯和北非地區的猶太人則相對而言得以和當地人較為和睦地相處 http://www.ifamericansknew.org/history/origin.html#early The Origin of the Palestine-Israel Conflict, Jews for Justice in the Middle East, 2001。在經過一連串的進展和挫折,以及在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大屠殺中摧毀了歐洲的猶太族群後,錫安主義的民粹運動於1948年達到了高潮。犹太人全国委员会于1948年5月14日发布了《以色列独立宣言》,现代以色列建国。.

新!!: 约翰·亚当斯和錫安主義 · 查看更多 »

阿瑟·聖克萊

阿瑟·聖克萊(Arthur St.,),已故蘇格蘭裔軍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少將,第15任大陸議會議長,戰後第一任西北領地總督。.

新!!: 约翰·亚当斯和阿瑟·聖克萊 · 查看更多 »

蒂莫西·皮克林

蒂莫西·皮克林(Timothy Pickering,),美国政治家,联邦党人,曾任美国邮政部长(1791年-1795年)、美国战争部长(1795年)、美国国务卿(1795年-1800年)、美国参议院议员(1803年-1811年)和美国众议院议员(1813年-1817年)。 P.

新!!: 约翰·亚当斯和蒂莫西·皮克林 · 查看更多 »

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

《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Founding Brothers: The Revolutionary Generation)是美国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约瑟夫·埃利斯擔任曼荷蓮學院历史系主任時的作品。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开国元勋的天赋与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深深影响了美国早期的历史和美国文化的形成。.

新!!: 约翰·亚当斯和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 · 查看更多 »

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liberalism)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学,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為追求發展、相信人類善良本性、以及擁護個人自治權,此外亦主張放寬及免除政權對個人的控制。更廣泛地,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參政權。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說、世襲制度和國教制度等。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在許多國家,部分持有不同观点的自由主义者從原本的保守自由主義裡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富裕階層更多稅賦以提供人們更多的福利,創造更為平等和公平均富的社會,这被称为“社会自由主义”,亦被称作“进步自由主义”、“福利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 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以中间派为主体,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主要流派爲中間偏左的社會自由主義和中間偏右的保守自由主義和強調個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義。.

新!!: 约翰·亚当斯和自由主义 · 查看更多 »

自由之子

自由之子(Sons of Liberty),是美国獨立革命期间反抗英国统治而建立的秘密组织,曾經發動了波士頓茶黨事件,俗稱波士頓茶黨。是由約翰·亞當斯的堂兄塞繆爾·亞當斯創建。 自由之子的成員包括:.

新!!: 约翰·亚当斯和自由之子 · 查看更多 »

艾碧該·亞當斯

艾碧該·亞當斯(Abigail Adams,閨姓Smith,)是美國第二任總統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年10月30日-1826年7月4日)之妻(亦即美國第二任第一夫人),又是美國第六任總統约翰·昆西·亚当斯之母。.

新!!: 约翰·亚当斯和艾碧該·亞當斯 · 查看更多 »

耶鲁大学名人录

耶鲁人(Yalies)指与耶鲁大学具有某种关系的个人,其中包括校友、教职员工和其他人员。以下是著名的耶鲁人的名单。.

新!!: 约翰·亚当斯和耶鲁大学名人录 · 查看更多 »

John Adams

#重定向 约翰·亚当斯.

新!!: 约翰·亚当斯和John Adams · 查看更多 »

XYZ事件

XYZ事件是1797年发生在美国与法国之间的外交事件,法国外交部长塔列朗的三位代理人(在最初公布的保密外交文件中被分别称为X、Y和Z)向前来进行和平谈判的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外交使节索取巨额贿赂,作为继续谈判的条件。这一事件被披露后引发了美国的反法浪潮,进一步恶化了美国与法国的关系,并导致了1798年美国对法国的不宣而战。.

新!!: 约翰·亚当斯和XYZ事件 · 查看更多 »

抹黑策略

抹黑策略(smear tactics)、抹黑運動,抹黑攻擊或抹黑競選(smear campaign),是一種政治或選舉學術語,指以未經證實的言詞攻擊對手,包括造謠中傷、扭曲其說法、將部份事實加油添醋、以謊言人身攻擊,而使對手聲譽及可信性受質疑,2012年3月19日星期一,香港 明報。.

新!!: 约翰·亚当斯和抹黑策略 · 查看更多 »

李氏決議文

李決議也被稱為獨立解決方案,是1776年6月7日提出的三個部分組成之,宣布十三殖民地共同從大英帝國獨立,並正式制定外交關係與組建聯邦政府的計劃。該決議以維吉尼亞殖民地政治家為名,並在接受維吉尼亞殖民地議會主席指示後,向大陸會議提出建議。 雖然決議第一部分的投票遭推延數個禮拜,不過對於國家獨立的支持和立法建議因而獲得鞏固,但也確立其他較少討論的部分應該立即推動。6月11日,大陸會議決定設立三個委員會制定決議,並任命(約翰·亞當斯、湯瑪斯·傑佛遜、班傑明·富蘭克林、羅傑·薛曼、羅伯特·R·李維頓)擬定解釋獨立原因的文件。而在隔天,另外任命五人委員會(約翰·迪金森、班傑明·富蘭克林、約翰·亞當斯、、),負責擬定與外國簽署條約的計劃。.

新!!: 约翰·亚当斯和李氏決議文 · 查看更多 »

梅拉尼娅·特朗普

梅蘭妮亞·川普(Melania Trump,Melanija Knavs,入籍美國後名為Melania Knauss,)是第45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第三任妻子,現任美國第一夫人。她是第一位通过归化入籍美国的第一夫人,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外國出生的第一夫人(第一位是约翰·亚当斯的夫人,1775年出生於英國倫敦。)。.

新!!: 约翰·亚当斯和梅拉尼娅·特朗普 · 查看更多 »

民主和平论

民主和平論,簡稱民主和平,是一種國際關係、政治學、和哲學的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更正確的說,所有自由民主制國家)不會或極少與另一個民主國家發生戰爭。不過實際上,該理論並不意味著,民主國家就不會發動戰爭;也不保證,民主國家會比其他體制(比如,專制)的國家來的不好戰。 在這個理論的原始版本被提出後,許多更深入的相關研究也進一步發掘出民主與和平之間的關聯,民主國家之間也較少發生衝突、同時規模性的暴力行為也較少出現,相反的,政治外交的衝突會增加。.

新!!: 约翰·亚当斯和民主和平论 · 查看更多 »

民主共和黨

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是美國建國早期的一個政党。由美國開國元勳湯瑪斯·傑佛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在西元1789年創建。.

新!!: 约翰·亚当斯和民主共和黨 · 查看更多 »

汤姆·霍伯

汤姆·霍珀(Tom Hooper,)是一位英国电影、电视剧导演。生于伦敦。2010年其执导的影片《国王的演讲》获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12项提名中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四个大奖,以及第6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电影等七个奖。.

新!!: 约翰·亚当斯和汤姆·霍伯 · 查看更多 »

沛爾岬之戰

沛爾岬之戰(Battle of Pell's Point),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與美國之間的一場戰鬥,發生於1776年10月18日。 自9月中旬基普灣登陸戰與哈林高地戰役後,英軍停止向曼哈頓島進攻,而大陸軍則繼續守備哈林高地。要到10月初,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何奧才進行新一輪軍事行動,派軍登陸布朗克斯,試圖包圍曼哈頓。何奧先在登陸,卻因地勢不佳而遭美國民兵阻止,被迫改變地點。10月18日,英軍在沛爾岬登陸,被駐守的民兵依據石牆頑抗,造成嚴重傷亡。何奧的行軍因此有所延誤,使喬治·華盛頓能夠及時調走曼哈頓的主力部隊,北上白原市的山地佈防。10月28日,白原戰役因而爆發。.

新!!: 约翰·亚当斯和沛爾岬之戰 · 查看更多 »

波士頓戰場

波士頓戰役(Boston Campaign)是新英格蘭殖民地與英國之間的戰事,發生於1775年4月至1776年3月之間。戰役使到北美殖民地與英國關係決裂,促使殖民地在1776年7月發表《美國獨立宣言》,並且引發後續美國獨立戰爭戰事。 波士頓戰役以英國向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施行《強制法案》為起點,促使殖民者組成自治政府對抗。英國為徵收殖民者武器,在1774年9月引發火藥危機,使雙方幾乎爆發武裝衝突。到1775年4月,英軍第二次的徵收武器行動,觸發了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而民兵取勝後更開始包圍英軍總部波士頓,是為波士頓之圍;另一批民兵則開始遠征加拿大。圍城之初,民兵與英軍只有多次輕微衝突,以爭奪補給。6月碉堡山戰役爆發,以英軍慘勝告終,圍城戰陷入僵局。 碉堡山戰役後,維珍尼亞州的華盛頓出任大陸軍總司令,接掌民兵指揮;而北美英軍總司令托馬士·蓋奇(Thomas Gage)則被撤職,由威廉·豪接任。然而交戰雙方各自面對軍力問題,一直無法發動進攻。要到1776年1月,大陸軍透過大炮遠運將提康德羅加堡的攻城炮運抵戰場,才打破僵局。3月大陸軍在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奪取先機,迫使英軍從海路撤出波士頓,戰事以大陸軍勝利告終。.

新!!: 约翰·亚当斯和波士頓戰場 · 查看更多 »

波士顿大屠杀

國王街事件(英文:Incident on King Street)是1770年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波士顿的國王街(King Street)的一个事件。美國則習慣稱之為波士頓大屠殺(英文:Boston Massacre)。事件由一名暴徒引起,英軍士兵隨之與民眾發生衝突,最終有五名民眾死亡。.

新!!: 约翰·亚当斯和波士顿大屠杀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争()指的是1792年到1802年间新建立的法兰西共和国和反法同盟之间的一系列戰爭。法國大革命战争在军事史上有重大意义,是历史上的第一场“现代战争”。在民族主义激励下的法国公民组成的軍隊打败了歐洲各国的职业军人,显示了民族主義和徵兵制相结合的巨大威力。法國軍队开创了以普遍征兵制,就地补给制和多兵种合成编制为核心的现代军事体制,成为现代军事体制的先导。新兴的民族主义和军事制度,随着拿破仑战争传遍了欧洲,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使得席卷全民的残酷的世界大战成为可能。.

新!!: 约翰·亚当斯和法国大革命战争 · 查看更多 »

本傑明·林肯

本傑明·林肯(Benjamin Lincoln,),英格蘭清教徒移民後裔,北美麻省殖民地民兵軍官,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少將。他是邦聯議會任命的第一任美國戰爭部長,亦是美國獨立後第二任麻省副總督。.

新!!: 约翰·亚当斯和本傑明·林肯 · 查看更多 »

昭昭天命

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為一個慣用措詞,是19世紀美國民主黨所持的一種信念,他們認為美國被賦予了向西擴張至橫跨北美洲大陸的天命。昭昭天命的拥护者們认为,美国在领土和影响力上的扩张不仅明显(Manifest),且本諸不可違逆之天數。昭昭天命最初為19世纪時的政治標語,後來成為標準的歷史名辭,意義通常等於美國領土擴張橫貫北美洲,直達太平洋。 昭昭天命一直是籠統的觀念而非特定政策。若另加領土擴張主義,此詞也包含美國卓異主義、羅馬式國家主義與所謂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優越性等信念。許多白人在論說昭昭天命時專注於最初的美式擴張主義;另有人認為該詞所表達之概念為,拓展疆域為美國對這個世界的「使命」。其使命的內容在不同的年代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恩斯特·李·圖弗森(Ernest Lee Tuveson)總結這些各式各樣的可能意義,寫道:「『昭昭天命』一詞涵括廣闊繁複的觀念、政策與作法。彼此間既無預期般的相容,出處也各自不同。」 「昭昭天命」一詞最初由1840年代傑克森式民主的信徒所使用,用以宣傳兼併今日的美西地區(奧勒岡屬地、兼併德州與墨西哥割讓)。該詞於1890年代復由共和黨支持者用以在理論上作為美國介入北美洲以外事務的理由。昭昭天命曾是政治人物的慣用語,但許多評論員相信,其觀念在廿世紀持續影響了美國政治觀。 本條目並非美國領土擴充史,或拓荒者西向墾殖美國邊疆的故事。昭昭天命是對西向擴充運動的一種辯解或理由;又或者是一種促發其進程的意識形態或學說。本條目為昭昭天命此一觀念之沿革,及其對美國對外擴張之影響。.

新!!: 约翰·亚当斯和昭昭天命 · 查看更多 »

昆西 (马萨诸塞州)

昆西(Quincy),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诺福克县的一座城市,面积69.6平方公里。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88,025。 昆西原属于布伦特里,1792年建镇,1888年建市。城市名称源自陆军上校约翰·昆西。 美国第2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和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都出生于此,因此昆西也被称为“总统之城(The City of Presidents)”。.

新!!: 约翰·亚当斯和昆西 (马萨诸塞州) · 查看更多 »

斯塔滕島和議

斯塔滕島和議(Staten Island Peace Conference),是英國與美國在長島會戰後的停戰談判。 1776年8月底,美軍在長島會戰落敗,在曼哈頓島陷入孤立。海軍中將理查德·何奧再次向美軍提出和談,而大陸議會則派出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及愛德華·拉特利奇三名代表前往紐約。9月11日,雙方在斯塔滕島南端的會面,但由於分歧過大,會議未有成果。和會結束後四日,英軍恢復攻勢,並發動基普灣登陸戰,登陸曼哈頓島。.

新!!: 约翰·亚当斯和斯塔滕島和議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历史

摩洛哥历史,卡普萨文化(Capsian culture)在西元前8000年将摩洛哥带入到新石器时代,那时马格里布不像今天这样贫瘠。柏柏尔语言也许是和农耕差不多同时来到,被本地居民和带来这种语言的外来者所共同继承。现代DNA分析业已证明,现代摩洛哥人的基因池由多个人种而来,不仅有主要的种族如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也有腓尼基人、西班牙犹太人和撒哈拉以南地区(sub-Saharan)的非洲人。.

新!!: 约翰·亚当斯和摩洛哥历史 · 查看更多 »

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Party Alternation)是指由不同政黨(在野党)接替前一政黨擔任執政黨的情形,可能以投票制度的方式進行,亦可能是以暴力或非暴力革命的形式完成。政黨輪替一般出現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但也有多黨制國家,由部分佔主導地位的大政黨輪流執政。.

新!!: 约翰·亚当斯和政黨輪替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义與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式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他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国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国副总统(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国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1824年分裂為止。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晚宴上,约翰·-zh-cn:肯尼迪;zh-tw:甘迺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傑佛遜獨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在美国在线于2005年举办的票选活动《最伟大的美国人》中,托马斯·杰斐逊被选为美国最伟大的人物第12位。.

新!!: 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是欧洲和法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体涵盖了法国大革命的第四和最后一个阶段(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国民大会时期,第二阶段是国民立法议会时期,第三阶段是督政府时期)。其大致始于拿破仑·波拿巴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法国执政府,终于百日王朝期间的滑铁卢战役。此后维也纳会议即召开,欧洲版图又恢复到大革命之前。拿破仑带领法国走出革命和战争的焦土,重新实现了政治稳定;其与罗马天主教廷达成和解,废除了国民公会制定的许多激进宗教政策,并在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这部法典确认所有男性成年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地位平等,并且建立起个人不再依靠出身而是更多依靠自身教育、职业的努力来取得成功的一个唯才是举的社会。民法典还承认了国民大会的许多温和的政策,撤回了由过度激进的国民公会通过的政策。但法典也承认了家长制,这使得妇女和儿童都成为其男性家长的从属。 拿破仑在积极整顿国内事务的同时,也试图在整个欧洲范围建立起自己的权威:他的军队征服了意大利和西班牙,占领了许多岛屿,并且迫使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与法国结盟,后者也被迫接受了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但英国从始至终反对法国的霸权,未曾屈服于拿破仑。 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解体于1812年,当时拿破仑决意入侵俄国,但却低估了其部队可能遭遇的挑战。拿破仑确信沙皇正在与英国密谋,因此亲自率领 60 万大军远征莫斯科,并在莫斯科近郊的博罗季诺击败了俄军。但沙皇早已撤离并烧毁了莫斯科,这使得拿破仑的庞大军队既得不到充分的补给,也没有躲避寒冬的营地。拿破仑只得下令撤退,但俄罗斯的严冬和俄军无休止的骚扰击垮了他的军队,最后只有3万人的部队成功回到法国。各国重新结成反法同盟,终于在1814年攻克巴黎迫使拿破仑退位。1815年拿破仑复辟,反法同盟旋即重新成立,拿破仑又在滑铁卢被以英国为首的联军部队最终击败。.

新!!: 约翰·亚当斯和拿破仑时代 · 查看更多 »

总统1美元硬币计划

美国总统1美元纪念币(Presidential $1 Coin)计划来源于美国国会号法案(2005年12月22日生效)。该法案授权美国国家铸造局制造正面刻有美国总统图像的1美元纪念币。.

新!!: 约翰·亚当斯和总统1美元硬币计划 · 查看更多 »

10月30日

10月30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303天(闰年第30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62天。.

新!!: 约翰·亚当斯和10月30日 · 查看更多 »

11月22日

11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26天(闰年第32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9天,這天在世界歷史上發生許多重大事件。.

新!!: 约翰·亚当斯和1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722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1722年 · 查看更多 »

1735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1735年 · 查看更多 »

1776 (音乐剧)

《1776》是一齣1969年百老汇音乐剧和它的1972年电影版的总称。这是一齣带恶搞风格的喜剧。 剧本:Peter Stone 词曲:Sherman Edwards.

新!!: 约翰·亚当斯和1776 (音乐剧) · 查看更多 »

1789年美国总统选举

美國1788-1789年總統選舉是第一屆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從1788年的12月15日星期一進行到1789年的1月10日星期六。是美利堅合眾國根據1787年9月17日新出爐的美國憲法的第一次總統選舉,也是唯一一場部分過程發生在不是4的倍數的年份的選舉。在這場選舉中,喬治·華盛頓被一致推選為他兩次總統任期中的第一次,而約翰·亞當斯成為第一位副總統。 在此之前,美國沒有最高行政人員 。在以前的邦聯條例制度下,以為首的國家政府,有一個儀式性的和幾個行政部門,但沒有獨立的行政機構 。 極受愛戴的華盛頓基本上無人匹敵,產生爭議的是副總統人選。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每位選舉人投兩票,如果一個人獲得了大多數的選舉人票,便成為總統,而第二高票則成為副總統。69位選舉人都把其中一票投給華盛頓;他們的另一票投給11位其他的候選人,約翰·亞當斯得票最多,成為副總統。1804年通過的第十二修正案,將改變這種程序,它規定每位選舉人對總統和副總統分開投票。.

新!!: 约翰·亚当斯和1789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1792年美国总统选举

1792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第二届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從11月2日星期五進行到12月3日星期三。現任總統乔治·华盛顿獲得選舉人團一致的投票,接續他的第二個任期。 第一屆的總統選舉中,華盛頓被認為無所匹敵;當時的投票規則是不分正副,得最高票為總統、次高票者為副總統。 這一屆的規則改為每個選舉人有兩張票:一張投總統,另一張投副總統。 現任副總統约翰·亚当斯獲得77張選票,繼續連任。華盛頓則獲得132張選票,也就是每個選舉人都投了他一票。 這屆選舉是第一次所有13州(並新增了肯塔基和佛蒙特兩州)都指派了選舉人,也是唯一一次距上届选举不到4年的选举。 第二屆就職典禮於1793年3月4日,在設於費城的國會大廈參議院廳舉行。.

新!!: 约翰·亚当斯和1792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1797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1797年 · 查看更多 »

1800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1800年 · 查看更多 »

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

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有时又称1800年革命。这次选举中,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击败了在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这次选举后为民主共和党带来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美国压倒性的优势,并间接导致了联邦党的解散。 这次选举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暴露了美国宪法原始条文中的一个缺陷。按原始宪法规定,每位总统选举人投下两张总统选票,得票最高者当选总统,次高者当选副总统。民主共和党原本计划让一名选举人将其中一票弃权,只投一票给杰斐逊,这样可以使得杰斐逊比伯尔多得一票,使他们分别成为总统与副总统。但在实施中出了一点问题,所有选举人都投下了两张选票,导致两人同获73张选举人票,按宪法规定将由众议院从二人中选择一人成为总统。然而,众议院由联邦党控制,多数联邦党议员不愿投票给杰斐逊,他们试图将伯尔选为总统。结果,众议院投票陷入僵局,投票进行了35轮之后仍然未能选出总统。在联邦党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游说下,在第36轮投票中部分联邦党人改变了主意,才将杰斐逊送上总统宝座。哈密尔顿的做法(以及一些其他事件)导致他和伯尔在1804年进行了决斗,他在决斗中被伯尔杀死。 在这次危机以后,美国国会制定了一条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将每名选举人投两张总统票改为每人投一张总统票和一张副总统票。修正案在1804年6月完成批准程序,在当年总统选举中开始生效。.

新!!: 约翰·亚当斯和1800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

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在1824年10月26日到1824年12月2日期间举行。约翰·昆西·亚当斯在1825年2月9日最终当选为第六任美国总统,但亚当斯并不是当时得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当时安德鲁·杰克逊得票最多但没有当选,因为根据美国宪法第十二修正案,只有竞选人赢得絕對多数的选举人团票才可以当选,但当时四位候选人没有一人票数过半,所以最终交付众议院裁决,由代表24個州多數黨的24名眾議員,針對選舉人票最多的三名候選人舉行應變投票,亞當斯獲13票,超前傑克遜的7票、庫勞福德的4票,當選總統。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成为在美国宪法第十二修正案通过以后唯一一个总统由众议院投票产生的选举。.

新!!: 约翰·亚当斯和1824年美国总统选举 · 查看更多 »

1826年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1826年 · 查看更多 »

1826年美國

没有描述。

新!!: 约翰·亚当斯和1826年美國 · 查看更多 »

18世纪

1701年1月1日至18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8世纪。這個世紀注重的是“穩定”與“和諧”,卻也是人們對自然探索的萌芽期。民主思潮逐渐燃起,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政治上,歐洲各國開始與中國、印度和土耳其進行小規模的通商貿易,並持續在東南亞與大洋州建立殖民據點。此時多數的君主制國家(如大清帝国、蒙兀兒帝國、法蘭西帝國、奥斯曼帝国、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正處於全盛時期,但民主思潮卻逐漸燃起,並以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影響最深。 學術上,在西歐興起的啟蒙運動開始挑戰基督教教會的思想體系,使科學的成果感染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而歐洲以外的地區也透過傳教與貿易的方式接觸這思潮,進而產生小規模的學術復興運動。 另外,由於商業上的需要,部分技術孕育而生,成為工業革命之濫觴。而在技術外,生產與管理方式在西歐逐漸發生改變:傳統世襲的學徒制逐漸被破壞,分工與工廠生產方式開始抬頭。 藝術與文化上,追尋希臘與古羅馬風格的新古典主義盛行西方世界,並影響印度與中國的宮廷藝術。但同樣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文化物品流入歐洲,使西方世界的上流社會吹起十分表面的異國風。.

新!!: 约翰·亚当斯和18世纪 · 查看更多 »

3月4日

3月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63天(闰年第6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2天。.

新!!: 约翰·亚当斯和3月4日 · 查看更多 »

6月28日

6月28日是阳历年中的第179天(闰年是180天),距一年的结束还有186天。.

新!!: 约翰·亚当斯和6月28日 · 查看更多 »

7月4日

7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185天(闰年是18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80天。.

新!!: 约翰·亚当斯和7月4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約翰·亞當斯约翰亚当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