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米尔顿·巴比特

指数 米尔顿·巴比特

米尔顿·拜伦·巴比特(Milton Byron Babbitt,),美国当代作曲家及数学家,生于费城,从小学习多种乐器。1931年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数学,后转入纽约大学学习音乐,4年后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38年至194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音乐和数学。创作了不少十二音音乐作品后,巴比特于50年代参与了RCA公司的电子合成器的研发,并在创作中使用电子乐器。1964年巴比特创作了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夜莺”(Philomel),一部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小型音乐会曲,由女高音、钢琴、电子合成器、磁带演出。1958年,巴比特因在《高真度8/2》杂志上发表题为《谁在乎你听不听!》的评论文章,而引起对当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广泛争议。.

目录

  1. 12 关系: 卡内基大厅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900年後出生)史蒂芬·桑坦實驗音樂丰乳肥臀弗雷德里克·热夫斯基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哈比人現代音樂罗杰·塞欣斯電子音樂查尔斯·武奥里宁

卡内基大厅

卡内基大厅(Carnegie Hall),也称作卡内基音乐厅,位于纽约市第七大道881号,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间,占据第七大道东侧。由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卡内基大厅以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以及声音效果出色而著称。设有自己的艺术策划、开发和市场部门,每季度演出100餘场;此外也出租给表演团体。目前无常驻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在1962年之前驻紮于此。.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卡内基大厅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900年後出生)

这是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的第六部分,列出生于公元1900年以后(包括1900年)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本表以作曲家出生年份先后排序。 本表中的作曲家,基本上属于音乐史上20世纪时期的中后期,部分出生年代较靠后者也有被称为21世纪作曲家。 本表将随着作曲家页面的增加而不断更新。 ---- | 1900至1909 | 1910至1919 | 1920至1929 | 1930至1939 | 1940至1949 | 1950至1959 | 1960年至今 | 1970年至1979 | 1980年至今 |.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900年後出生)

史蒂芬·桑坦

史蒂芬·約書亞·桑坦(Stephen Joshua Sondheim,),美國著名音樂劇及電影音樂作曲家及作詞家,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七次托尼獎(Tony Awards),托尼獎戲劇終生成就獎,多次葛萊美獎項(Grammy Awards)以及普立茲戲劇獎(Pulitzer Prize)。他被譽為是「美國音樂劇界最重要及最具知名度的人物」。他包辦作曲及作詞的著名音樂劇有《理髮師陶德》、《》、《夥伴們》(company)、《癡人大秀》、《小夜曲》、《與佐治在公園的星期天》、《拜訪森林》以及《刺殺》等等,而負責作詞的音樂劇則有《西城故事》以及《吉卜賽人》。他是美國劇作家協會1973年至1981年的主席。.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史蒂芬·桑坦

實驗音樂

实验音乐(Experimental music)是一种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主要流行于北美地区的作曲形式,其创作特点是创作成果是“不可预见的”。約翰·凱吉(John Cage)是比较公认的一位对实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著名美国作曲家。早在1953年的法国,皮埃爾·謝弗(Pierre Schaeffer)就开始用“musique concrète(法语:具象音乐,又称听觉型音乐)”一词来描述这种融合了磁带音乐、具象音乐和电子音乐的音乐创作行为。无独有偶,在1950年代后期,美国也出现了一些专门术语来形容列賈倫·希勒(Lejaren Hiller)和米爾頓·巴比特(Milton Babbitt)等作曲家们采用的计算机控制下的作曲方式。1958年,Hiller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建立了工作室,成为第一名实验音乐创作总监。 在流行音乐杂志上,往往还会出现更为广义的“实验音乐”用法。这里的“实验”音乐是指不受固有“流派”方式分类的音乐,如实验爵士、实验摇滚和实验金属等等。以此类推,“实验音乐”有时也用于描述一类融混了多種音乐流派的“跨民族”音乐。.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實驗音樂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先锋派作家莫言最具争议也最受欢迎的长篇小说。全书主要刻画了一个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母亲形象。.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丰乳肥臀

弗雷德里克·热夫斯基

弗雷德里克·热夫斯基,(Frederic Rzewski,),又译列夫斯基,波兰裔美国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韦斯特菲尔德,自幼会弹钢琴。曾在菲利普斯学院、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教过他的老师包括兰德尔·汤普森,塞欣斯,辟斯顿,巴比特等著名作曲家。1960年赴意大利,师从作曲家达拉皮科拉,同时开始作为钢琴家演奏各类当代新作品,在此期间,他还参与各种实验音乐、即兴音乐等带有先锋派色彩的音乐创新探索活动。1971年回纽约。20世纪70年代起,他在欧洲和美洲多所学校进行过教学活动。 热夫斯基的不少音乐作品都取材于现实题材,如他最著名的作品,钢琴曲《团结的人民永不败》(又译《团结就是力量》《不屈之民》等)就是智利同名歌曲的36段变奏曲,1971年的阿蒂卡监狱暴乱则激发他创作出《一起来》(Coming Together)等作品。他的多数作品较为通俗易懂,但也尝试过如图像记谱、电子音乐等前卫技法。代表作还有钢琴曲《北美叙事曲》四首等。.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弗雷德里克·热夫斯基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

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爵士,CH,CBE(Sir Peter Maxwell Davies,),一般简称为马克斯韦尔·戴维斯,英国作曲家。早年在曼彻斯特音乐学院求学,与同学伯特威斯尔,戈尔等组成合奏团(这三位作曲家为“曼彻斯特乐派”的主要成员,但三人在风格上并无特别的相似之处)。1956年到达姆施塔特学习,1962-1964年师从塞欣斯和巴比特。1970年移居奥克尼群岛,专心创作。1993年受封勋爵,2004年任女王音乐指导。马克斯韦尔·戴维斯是英国著名的先锋派作曲家,对序列音乐有强烈兴趣,同时其作品又受到文艺复兴音乐和东方音乐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截至2012年10月,他寫成的作品達320首。.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

哈比人

哈比人(Hobbits),是托爾金的奇幻小說中出現的一種虛構民族,體型嬌小為其特色,但並非矮人或侏儒。 據作者所述,哈比人是人類的變種,或是人類的分支,但哈比人堅信他們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哈比人居住在中土大陸西北的夏爾及布理等地。哈比人在小說《哈比人歷險記》裡首次登場,並且在《魔戒》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精靈寶鑽》裡亦稍有提及。.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哈比人

現代音樂

代音樂,也称20世紀古典音乐,是指自1900年起至今,繼承歐洲古典音樂而來的一個音樂紀元,音乐门派繁多,风格多样。.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現代音樂

罗杰·塞欣斯

罗杰·亨廷顿·塞欣斯(Roger Huntington Sessions,),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罗杰·塞欣斯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電子音樂

查尔斯·武奥里宁

查尔斯·彼得·武奥里宁,(Charles Peter Wuorinen,),又译沃里宁、伍奥里南,芬兰裔美国作曲家。出生于纽约,其父为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斯堪的纳维亚史学者,他本人也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音乐,早期曾受过瓦雷兹支持。1962年与别人一同创建“当代音乐团”,与其他美国现代主义作曲大师交往密切,1970年获得普利策奖。武奥里宁是十分高产的作曲家,与詹姆斯·莱文等音乐家有不少合作。在风格上,他曾受到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以及巴比特的影响,有时被归类为“序列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后来对这一定义嗤之以鼻。他在创作中也会运用一些电子音乐技术,但多数主要作品仍是使用传统西洋乐器的。武奥里宁与他的同性恋人兼经纪人霍华德·斯托卡尔(Howard Stokar)结了婚并居住在一起。 武奥里宁的重要作品包括电子音乐《时间的颂词》(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清唱剧《天球》、弦乐队曲《大班布拉》、歌剧《哈龙和故事海》(根据拉什迪的儿童小说改编)和《断背山》(根据安妮·普露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及数量众多的管弦乐、室内乐等。.

查看 米尔顿·巴比特和查尔斯·武奥里宁

亦称为 巴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