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

指数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Михаил Павлович Томский,)是一位俄国工厂工人、工会领导者、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等职务。 Category:老布尔什维克 Category: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 Category:自殺政治人物 Category:自殺社會運動者 Category:蘇聯自殺者 Category:右翼反对派.

目录

  1. 9 关系: 右翼反对派大清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内务人民委员部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赤色职工国际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洛佐夫斯基

右翼反对派

右翼反对派(Правая оппозиция)是布尔什维克党在1920年代的一个派系,派系的核心人物为尼古拉·布哈林、阿列克谢·李可夫以及米哈伊尔·托姆斯基。“右翼反对派”是政敌给予该派的称呼,该派对此名称持拒绝和批判态度。该派及其各国支持者自称国际共产主义反对派。 右翼反对派最早在1924年与约瑟夫·斯大林及其支持者结为同盟,其领袖布哈林详细叙述了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1927年12月,他们联手将列夫·托洛茨基、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列夫·加米涅夫为首的“”开除出党。但托洛茨基的左翼反对派势力失势后,斯大林对抬头的右翼反对派势力产生警觉并把他们视为威胁。右翼反对派主张让富农和致富,遭到斯大林猛烈抨击。此后,在大清洗中遭到斯大林的迫害和清算。.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右翼反对派

大清洗

大清洗(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一譯「大整肅」、「大清掃」,是指在1930年代,蘇聯在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執政下爆發的一場政治鎮壓和迫害運動。以谢尔盖·基洛夫被刺事件引发,它包括對蘇聯共產黨內部的清洗以及對無辜人員的迫害,這段時期典型的現象包括無處不在的政治審查、到處都存在的懷疑「間諜破壞」、做秀公審、關押和死刑。 大清洗在前苏联时代被称为肃反运动,然而今日的俄罗斯更多地称这段时期为“大恐怖”(Большой террор)或“叶若夫时期”(Ежовщина)。.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大清洗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Nikolai Ivanovich Bukharin,),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他是苏联的重要理论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 布哈林是苏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一生留下众多理论著作,列宁评价他是苏联共产党中少有的一位理论家。列宁死后,与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一起成为苏共的主要领导人。他是斯大林执政早期的重要政治盟友,曾协助斯大林将托洛茨基开除出党,后来又在1926年协助打倒了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后与斯大林发生矛盾,在1929年失势,被逐出中央政治局。大清洗发生之后,他于1938年被捕,被斯大林冠以「人民公敌、匪帮、法西斯走狗、外国间谍、谋刺列宁的杀人犯」的罪名,同李可夫一起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枪决。1988年2月4日获得平反。 布哈林同時以出色的肖像画聞名。.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

内务人民委员部

內務人民委員部(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Narodnyy Komissariat Vnutrennikh Del,俄语缩写为НКВД ,俄语缩写拉丁转写为NKVD)是蘇聯在斯大林時代的主要政治警察机构,也是19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主要实行机关。內務人民委員部所下轄的国家安全总局是克格勃的前身。 该组织除担任常规警察的角色外,其属下部門也負責其他事務,如交通管制、消防、國境警備和国家檔案管理等。更广为人们所知的是其在大清洗期间執行過大量的法外處決,以及负责運作的古拉格,即劳动惩戒营;將本国个别少数民族和所谓“原富農”的平民流放到人煙稀少的边境;在國外進行間諜活动、政治暗殺和操纵顛覆外國政府的行为。.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内务人民委员部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Организационное бюро ЦК ВКП(б)),或简称组织局(Оргбюро́),是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于1919年至1952年期间的一个下属机构。在苏共十九大上,这一机构被废除,其职能转交给扩大的书记处。 组织局的职能是在苏联的组织工作上作出重要决定。其负责监视党在当地的委员会,并有权利提拔他们认为合适的党员到岗位上。组织局和政治局经常互相联系,但后者为最重决策者。政治局多半关系战略计划、人民的监视和国家的状态,组织局则着手监督党内干部,分配不同职位和职责,预测为了促进政府的战略议程。.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组织局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Четырнадцатый съезд Всесоюзной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большевиков)),简称联共(布)十四大(XIV съезд ВКП(б)),于1925年12月18日至31日在莫斯科召开。 此次会议的内容包括:由约瑟夫·斯大林作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由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作联共(布)中央委员会的组织报告;作联共(布)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报告;瓦列里安·古比雪夫作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报告;联共(布)获得第三国际中央执行委员会授权,由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作报告。这次会议同时选举产生第14届中央委员会。 此外,米哈伊尔·托姆斯基报告了工会工作,尼古拉·布哈林报告共青团的影响,安德烈·安德烈耶夫讨论党的权力变更。此次会议另一个环节听取了格奥尔基·契切林对国际形势和苏联外交政策的报告。 此次会议被赋予约瑟夫·斯大林和列夫·托洛茨基争夺党的控制权的特征。 Category: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 Category:莫斯科政治会议 Category:1925年政治事件 Category:1925年苏联 Category:1925年12月.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赤色职工国际

赤色职工国际(英文缩写为RILU,Красный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 профсоюзов),是共产国际创立的国际工会组织,与社会民主党创办的主张的国际工会联合会(“阿姆斯特丹国际”)对抗。1930年代面对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威胁,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各国建立最广泛的,赤色职工国际于1937年解散。.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赤色职工国际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Politbyuro TsK KPSS),1952至1966年间称为“苏共中央主席团”,为苏联共产党的中央决策和领导机构。政治局成员主要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内的高层委员。.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

洛佐夫斯基

洛佐夫斯基,全名索洛蒙·阿布拉莫维奇·洛佐夫斯基(Соломон Абрамович Лозовский,),化名阿列克谢·洛佐夫斯基(Алексей Лозовский),本名索洛蒙·阿布拉莫维奇·德里佐(Соломон Абрамович Дридзо),是一名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员、布尔什维克革命家,苏联政府高级官员,曾担任主席团成员、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和局长。他还担任过国际关系部的主席。.

查看 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托姆斯基和洛佐夫斯基

亦称为 托姆斯基,米哈伊尔·汤姆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