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穆罕默德·昔班尼

指数 穆罕默德·昔班尼

穆罕默德·昔班尼(Muhammad Shayboniy,)是河中地区布哈拉汗国的開國之君。他继续巩固各乌兹别克部族和奠定基础。 昔班尼是蒙古黄金家族成员昔班的后代。他是乌兹别克首领阿布海兒之孫、謝赫布達克之子。1468年,昔班尼的父、祖二人在反哈薩克人的戰役中被殺。乌兹别克部落陷入分裂,他与阿布海儿的其他子孙一样,辗转哈萨克汗国各地,过着流亡生活。 昔班尼後來投奔了帖木儿帝国的苏丹阿赫马德米儿咱,成为率领3000人的一名将领。在帖木儿帝国同西察合台汗国发生战争的时候,昔班尼秘密投靠了西察合台的速檀馬哈木,在1488年的中,他帮助速檀马哈木击败了帖木儿帝国,得到突厥斯坦城為封地。1500年,攻下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此后,又经过一系列戰役,驱逐了帖木儿帝国的将领巴卑爾,迫使其前往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1506年,昔班尼率军攻占布哈拉,建立布哈拉汗国。1507年攻取赫拉特,帖木儿帝国灭亡。1508年至1509年间,多次北上襲擊哈薩克汗國。又远征哈扎拉族,失败。 1510年,昔班尼被哈萨克汗哈斯木大败,逃亡到与波斯萨非王朝交界处。自赫拉特被乌兹别克人占领以后,薩非王朝的伊斯邁爾一世意识到乌兹别克人的扩张是一个重大威胁。得知昔班尼战败后,伊斯邁爾一世亲自率军至呼羅珊攻击昔班尼。在梅爾夫戰役中,昔班尼兵敗试图逃跑,但被殺。他的首级被砍了下来,贴上金箔,制成了骷髅杯,送给了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二世。他的尸体则切成数块,送往波斯各地展览。 昔班尼在攻占撒马尔罕之后,娶巴卑尔的姐姐汗扎達·別姬为妻。昔班尼被杀后,他的妻儿被送往莫卧儿帝国。因此布哈拉汗国的继承人是他的一个堂兄弟。他的一支後人後來成立了希瓦汗国。 Category:烏茲別克斯坦人.

33 关系: 奇爾奇克河戰役巴迪·匝曼布哈拉汗国帖木儿帖木儿帝国乌孜别克族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伊凡三世伊斯玛仪一世呼羅珊阿拉伯人哈萨克汗国哈斯木突厥斯坦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莫卧儿帝国骷髏杯阿卜杜拉汗二世赛德藍帳汗國蒙古帝国速檀马哈木速檀阿黑麻梅爾夫戰役沙哈鲁沙鹿海牙波斯-烏茲別克戰爭昔班昔班王朝浩罕汗国149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1500年15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奇爾奇克河戰役

奇爾奇克河戰役,是1488年發生在現在烏茲別克斯坦苜都塔什干附近的戰役,開戰雙方是東察合台汗國後王速檀馬哈木和婉治布哈拉和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帝國後王阿赫馬德米兒咱,原因是爭奪塔什干。馬哈木在這次戰鬥中因阿赫馬德米兒咱手下穆罕默德·昔班尼率領的3000個烏茲別克族秘密倒戈獲得決定性勝利。.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奇爾奇克河戰役 · 查看更多 »

巴迪·匝曼

巴迪·匝曼(?-1514),帖木兒帝國末代君主,其父忽辛·拜哈拉為帖木兒帝國蘇丹,帖木兒為其高祖。 在1490年代開始,巴迪與父親衝突,他父親把他從戈爾甘調到巴爾赫(他的兒子留在戈爾甘),他對此决定不滿並發動叛變但被他父親打敗,他的兒子同時在赫拉特被處决,也導致他1499年兩次圍攻赫拉特。 1506年他父親駕崩,但即位後立即與兄弟穆扎法爾衝突,同時穆罕默德·昔班尼向他進攻,他逃往坎大哈調動力量抵抗,但失敗了。 他後來逃往伊朗薩非王朝,伊斯梅爾一世把他安置在大不里士並给予一定年金,但在1514年大不里士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於是移居伊斯坦布爾,於1514年死於瘟疫。 category:帖木兒帝國君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巴迪·匝曼 · 查看更多 »

布哈拉汗国

布哈拉汗国(Buxoro Xonligi,Χоноти Бухоро)是1500年至1920年间位于中亚河中地区的伊斯兰教封建国家,国名因16世纪中叶迁都至布哈拉而得名。布哈拉汗国共分为三个王朝:昔班尼王朝(1500年—1599年)、阿斯特拉罕王朝(又称札尼王朝,1599年-1785年)和曼吉特王朝(又称海达尔王朝、布哈拉酋长国,1785年-1920年)。1920年,被苏维埃俄罗斯所吞并。.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布哈拉汗国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

帖木兒(波斯-阿拉伯文:تیمور,拉丁转写:,突厥化蒙古人,或譯帖木耳,帖木兒汗國的創始可汗,為察合臺語「鐵」之意,),1362年,他與忽辛合作,在故鄉附近地區起事時,被打伤,從此跛腳,因此人称跛子帖木儿。因為他娶了東察合台汗國後王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儿。據說,他出身於蒙古巴魯剌思氏部落。打敗了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其他國家,是帖木兒帝國的奠基人。他的孫子烏魯伯格在1411至1449年統治中亞,曾孫巴卑爾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此帝國在1526至1857年統治南亞,約有四個世紀的時間"Tīmūr Lang" entry from 。.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帝国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是渴石地区的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思氏之貴族帖木兒(1370年-1405年在位)所創之帝國,帖木兒為渴石地区的突厥巴鲁剌思氏的埃米尔后裔,后来迎娶了东察合台汗国王室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妃。由於是黑的兒火者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後發動侵略戰爭,帖木儿征战在亞洲大陸總共造成1,700万人死亡。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国,但最後因帖木儿於東征中国明朝的期間(1404年11月27日-1405年2月18日)逝世而被迫中斷。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首都原為撒馬爾罕,其子沙哈鲁即位后遷都到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 帖木兒家族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1506年,帝國亡於突厥烏茲別克人部落。其後裔巴卑尔轉而去印度次大陆開創了蒙兀兒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奧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敗。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東印度公司罷黜,蒙兀兒帝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和蒙兀兒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帖木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乌孜别克族

乌兹别克族,又稱乌孜别克族(اوزبیکلار / Oʻzbeklar),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主要族群,此外亦分布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及中國境內,也有少数分布于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蒙古、西欧及北美。其中分布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约为1.2万(2000年)。在现代汉语中,对分布于中国境内的一般记作乌孜别克族,对分布于中国境外的一般记作乌兹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的使用語言為乌孜别克语,属於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和维吾尔语十分接近。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族人亦多通用维吾尔语。乌孜别克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乌孜别克族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乌兹别克斯坦 · 查看更多 »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

-zh-hans:乌兹别克斯坦; zh-hant:烏茲別克-位於中亞的心臟,地處阿姆河、錫爾河之間,具有悠久且多彩多姿歷史傳承。古代貫通歐、亞文明的絲綢之路上,幾個重要的歷史名城都在烏茲別克境內,包括撒馬爾罕、布哈拉,以及希瓦。當俄羅斯在19世紀下半葉將其帝國邊界拓展至中亞時,烏茲別克落入帝俄手中,其後也變成蘇聯的一部分。直到1991年,烏茲別克才脫離控制,成為獨立國家。.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乌兹别克斯坦历史 · 查看更多 »

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1440年—1505年10月17日),是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1462年-1505年。人稱伊凡大帝,被部分俄罗斯史学家认为是俄罗斯帝国的开创者。 伊凡三世是使俄罗斯取得了独立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大公国最终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彼尔姆、特维尔这几个俄罗斯公国,这几个公国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们多次征服过并向莫斯科公国臣服。蒙古人的金帐汗国(1219—1502年)不久由于内斗而分裂成几个小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昔班尼国、克里米亚汗国),伊凡三世于是在1480年停止对金帐汗国的纳贡,从而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金帐汗国统治,并在1502年灭掉了金帐汗国。 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并且将其图案刻在了俄国国玺上。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要還清債務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如地主不願放行,就會避開,農民要再等一年。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 原配夫人去世后,1473年娶拜占庭帝国巴里奥略王朝的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此时拜占庭帝国已经灭亡,索非娅为亡国皇室旁支)。1500年,其子瓦西里三世为获取大公权力公然造反,伊凡三世束手无策。1502年,伊凡三世被迫将大公称号授予瓦西里,大权旁落的伊凡三世在抑郁中死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伊凡三世 · 查看更多 »

伊斯玛仪一世

伊斯邁爾一世()伊朗萨非王朝的创立者,沙阿(1502年—1524年在位)。库尔德人萨菲派首领海达尔之子,母系血统来自特拉布宗科穆宁家族的阿莱克修斯四世。 伊斯邁爾一世建立国家的主要支柱是突厥语族游牧部落(奇茲爾巴什)。他大约于1500年—1501年在奇茲爾巴什人的武力帮助下,在阿塞拜疆起兵反对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1502年伊斯邁爾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于此,自立为沙阿。从此开始了萨非王朝在伊朗的统治(1502年—1736年)。 伊斯邁爾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于武力统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1503年—1508年经广泛战争几乎征服整个波斯、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邁爾一世与另一位和伊斯邁爾一世共同滅亡了帖木兒王朝的中亚征服者,乌兹别克汗国汗昔班尼而激战于呼罗珊,伊斯邁爾一世靠著與帖木兒王朝的遺脈巴布爾結盟而获胜(昔班尼于是役阵亡)。伊斯邁爾一世向西推进的行为终于导致他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1514年在查尔迪兰战役中,伊斯邁爾一世被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击败,他兩個妻子被塞利姆抓獲。对土耳其军事力量的共同担心使他向一些欧洲国家伸出橄榄枝(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和匈牙利)。 伊斯邁爾一世宣布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并自任什叶派的领袖。他还是一位有学问、有教养的人,能够写诗。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Category:開國君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伊斯玛仪一世 · 查看更多 »

呼羅珊阿拉伯人

呼羅珊阿拉伯人,是阿拔斯王朝時代移民到伊朗呼羅珊省地區阿拉伯人的後裔。人口約50000人 他們可分為昔班尼、Zangooyi、Mishmast、Khozaima、阿兹迪五個部落。他們多數説波斯語,多数聚居馬什哈德和内沙布爾。 Category:阿拉伯裔 Category:伊朗族群.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呼羅珊阿拉伯人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汗国

哈薩克汗國(哈萨克语:;土耳其语:Kazak Hanlığı;俄语:Казахское ханство)是哈萨克族在1456年创建的王朝,其统治区域大约在今天哈萨克斯坦一带,1847年灭亡。.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哈萨克汗国 · 查看更多 »

哈斯木

哈斯木(),哈薩克汗國第二代可汗,他是賈尼別克的兒子,巴蘭杜黑汗的堂兄弟。 他之前是巴蘭杜黑手下一位蘇丹(王子),娶了蒙兀兒斯坦羽奴思汗的女兒後,勢力更大,在1508年-1509年,昔班尼大舉入侵哈薩克南部,哈斯木迎戰,烏茲別克人聽到哈斯木汗來臨,不敢應戰,昔班尼一直撤退,去到波斯薩非王朝邊界,被伊斯邁爾一世殺害,哈斯木在1511年放逐了巴蘭都黑,他在1511年死在烏茲別克一帶。 哈斯木汗是哈薩克汗國力量的真正奠基人,葉爾羌汗國的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哈斯木是其姨父)說,哈斯木在欽察草原上號令一切,勢力極大,除了朮赤汗沒有人有他那麼大的權力,他在外交上聯盟蒙兀兒斯坦,嚴防瓦剌、烏茲別克,得到塞蘭城,但圍攻塔什干失敗,內政上,制定第一部哈薩克成文法,當時人口一百萬,軍力30萬,由阿爾泰山至伏爾加河西岸,也有哈薩克人居住。 哈斯木法典,內容有五部分,財產法,刑事法,兵役法,使臣法,民事法。第二部是額什木法典,第三部是七項法典,即頭克法典。是處理財產和宗教問題(頭克汗規定改信基督教的一律充公牲畜財產,侮辱上帝經七人證實可處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哈斯木 · 查看更多 »

突厥斯坦

--((察合台突厥语:ترکستان / Türkistān;奥斯曼土耳其语:ترکستان / Türkistân ;波斯语:ترکستان / Torkestān;达利语:ترکستان / Turkistān;塔吉克语:ترکستان / Туркистон / Turkiston;乌兹别克语:ترکستان / Туркистон / Turkiston;维吾尔语:تۈركىستان / Түркистан / Türkistan;阿拉伯语:التركستان / al-Turkistan 英语:Turkestan / Turkistan)(旧译土耳其斯坦为误译)一词为伊朗语「突厥人的国家」、「突厥之地」之意。该词最早出现在7世纪的粟特文文书中,并于8世纪被阿拉伯人撰写的地理学著作广泛使用,其範圍大致为东起戈壁沙漠,西濱裏海,南接西藏、克什米尔、阿富汗中部、伊朗东部,北连西西伯利亞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区。「突厥斯坦」这一地理称谓一直被当地民族及与当地有政治经济联系的周边民族所使用,在从7世纪至今的各个时期里,在粟特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印地语(包括乌尔都语)的各种历史文献、碑铭、外交文书、经济文书及文学作品中广泛可见。 突厥斯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的突厥斯坦是指包括以上所述全部范围的地区,即西突厥斯坦(或称俄国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或称中国突厥斯坦)与南突厥斯坦(或称阿富汗突厥斯坦)的总和。狭义是指西突厥斯坦,以与在历史上又被称为蒙兀儿斯坦的北部东突厥斯坦、又被称为畏兀儿斯坦的东部东突厥斯坦和被称为阿富汗突厥斯坦的南突厥斯坦相区别。 至18世纪,随着东部突厥斯坦被满族建立的大清帝国所吞并,南部突厥斯坦被阿富汗的伊兰语民族的国家所控制,突厥斯坦内部原本通畅的联系开始变化。于是「东突厥斯坦」一词开始被使用。同时,保持政治独立的西部即被称为「西突厥斯坦」或狭义上的「突厥斯坦」。19世纪中期,西部的希瓦、布哈拉、浩罕三个汗国沦为俄罗斯帝国的殖民地,于是「西突厥斯坦」又被称为俄国突厥斯坦,「东突厥斯坦」又被称为中国突厥斯坦。.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突厥斯坦 · 查看更多 »

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

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明朝时期中国西域突厥化蒙古人,出生于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另一说为喀什噶尔〕,叶尔羌汗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历史学家,曾经统治过克什米尔11年。.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 · 查看更多 »

莫卧儿帝国

--帝国、又称为莫卧--儿王朝、蒙兀--兒王朝(شاهان گورکانی ;;英文:Mughal Empire,),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蒙兀兒”即波斯语中“蒙古”一词的转音。在帝國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陸,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波斯化的蒙古人。莫卧儿帝国的统治者属于帖木儿王朝。帝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而基層则信仰婆羅門教,使用梵文等各種印度語言。 政權在第二代胡马雍时期曾一度衰落,后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时期进入全盛时期。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奥朗则布统治时期是莫卧儿帝国的全盛时期,帝国的疆域经过逐步的扩张而达顶峰,经济繁荣。奥朗则布去世后,莫卧儿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缓慢,处于不断衰退之中。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爆发之后,英国击败西帕衣团,并彻底廢除已经有名無實的帝国,直接統治印度。.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莫卧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骷髏杯

骷髏杯,又稱頭蓋杯、首爵,指的是使用人的頭蓋骨製成的杯。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關於骷髏杯的記載。活躍於歐亞大陸沙漠地區的一些游牧民族,有將被自己所殺死的敵人的頭顱製成酒杯的習俗。而在印度教和藏傳佛教裡,也曾使用高僧的頭顱骨製成嘎巴拉碗,以供灌頂儀式使用。.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骷髏杯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拉汗二世

阿卜杜拉汗二世(1533年至1598年),被稱為老汗, 是布哈拉汗國昔班尼家族最後一個可汗。 他發起的主要的戰爭是入侵伊朗及哈薩克汗國,由1587年持續至1598年。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個互不侵犯條約與阿克巴實現和平,他認可阿克巴在喀布爾的領土的統治權。 在阿卜杜拉汗統治時期,阿不都哈林汗是葉爾羌汗國的統治者,两國關係不算太好(因布哈拉汗國曾经入侵。) Category:烏茲別克斯坦人.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阿卜杜拉汗二世 · 查看更多 »

赛德

赛德(Sultan Said Khan,),生於吐魯番,葉爾羌汗國創建者,東亦力把里汗速檀阿黑麻之子。滿速兒是他兄弟。 1487年,羽奴思汗死後,由速檀馬哈木汗繼承汗位,他管理塔什干,而阿黑麻管理南疆。1501年,他隨父親前往塔什干支持馬哈木對抗昔班尼。東察合台汗國被打敗,賽德被棄於戰場,被當地人送到阿黑昔。該城達魯花赤巴耶濟德叛變,他被送到監獄。 1502年,昔班尼釋放他出獄,把他帶回撒馬爾罕,又帶他出征昆都士。趁昔班尼進攻花剌子模,他逃亡塞蘭,再前往馬哈木汗的駐地。阿黑麻在1504年於阿克蘇病逝,賽德前往蒙兀兒斯坦避難,被他的兄弟哈里勒趕走。被迫再前往費爾干納谷地。1508年再與烏茲別克人戰鬥,被徹底擊敗,馬哈木被處死。賽德逃亡,前往安集延。烏茲別克人開會後決定殺死在河中的東察合台汗國人,當地監治官無故放他出獄。賽德怕他反悔,急忙前往巴布爾處避難。 在1514年,前往喀什噶爾,打敗了杜格拉特部埃米爾阿布·巴克爾,後在同年占領莎車建立汗國。他於1533年在征戰西藏時因患高山症而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赛德 · 查看更多 »

藍帳汗國

藍帳汗國 (哈萨克语Көк Орда/Kök Orda, 鞑靼语Күк Урда/Kük Urda,土耳其语:Gök Ordu/Orda) ,又称青帐汗国,是蒙古帝国的诸汗国之一,形成于1227年前后。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分裂出的众汗国之一。它是金帐汗国位于西方的组成部分(东方为白帐汗国)。.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藍帳汗國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速檀马哈木

速檀马哈木(Mahmud Khan,),是羽奴思的长子,速檀阿黑麻的哥哥。其父死后,他继承汗位,统治蒙兀儿斯坦〔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弟弟速檀阿黑麻统治吐鲁番〔畏兀兒斯坦〕。他收留术赤之子昔班的后裔穆罕默德·昔班尼,昔班尼得到突厥斯坦城为封地,在1500年进入河中,得到撒马尔罕,推翻帖木儿帝国,建立乌兹别克汗国。接着入侵马哈木的领地塔什干,马哈木向弟弟速檀阿黑麻求救,结果兄弟二人都战败被俘虏。昔班尼不久将他们释放,阿黑麻气愤而死。马哈木成为昔班尼的臣属。1508年,阿黑麻的儿子赛德攻入伯父马哈木名义上的领地蒙兀儿斯坦,马哈木汗逃亡到乌兹别克汗国,他本人及其5个儿子被忘恩负义的昔班尼在苦盏附近全部处死。.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速檀马哈木 · 查看更多 »

速檀阿黑麻

阿黑麻(Ahmad Alaq,),明代吐鲁番汗国第一任可汗,伊斯兰教尊号速檀(苏丹)。成化十四年(1478年),父亲速檀阿力死,阿黑麻即位。成化十八年(1482年),哈密脱离吐鲁番,重新依附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阿黑麻再攻哈密,立陕巴为哈密王。弘治十七年(1504年),他死后,其子速檀满速儿继位。他兄長速檀马哈木被昔班尼杀害。 他因多次向瓦剌人進攻,瓦剌人畏之如虎,稱他為阿剌扎,即嗜殺者。.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速檀阿黑麻 · 查看更多 »

梅爾夫戰役

梅爾夫戰役,是1510年12月2日伊朗薩非王朝國王伊斯梅爾一世與河中烏兹别克汗國可汗穆罕默德·昔班尼的戰爭,伊斯梅爾一世勝利使伊朗保持對呼羅珊的控制,昔班尼兵敗被殺,中止了烏兹别克人的擴張。.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梅爾夫戰役 · 查看更多 »

沙哈鲁

沙哈鲁(Shah Rukh Mirza,),帖木儿帝国创始人帖木儿的第四子,后继位为帖木儿帝国皇帝,在位1405年至1447年。 1381年帖木兒攻陷赫拉特后,令四子沙哈鲁为赫拉特总督。 1405年帖木儿死,太孫皮兒·馬黑麻等相繼爭位,但沙哈鲁登上帖木儿帝国皇帝宝座,立赫拉特为国都。沙哈鲁悉心建设赫拉特,终于将它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他統治下,出現了帖木兒王朝波斯-突厥文藝復興。直到被乌兹别克人昔班尼和亞塞拜然人伊斯邁爾一世聯合推翻為止。.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沙哈鲁 · 查看更多 »

沙鹿海牙

沙鹿海牙(Shahrokia,Shahrokhia),西域古地名,据陈诚《西域番国志》,沙鹿海牙在撒马儿罕东五百里的小山上,西北临“火站河”(Khojend)。“火站”即忽氈,火站河今为锡尔河,古时称为“忽氈河”。印度莫卧尔帝国的开国苏丹巴卑尔,11岁继承父亲的王位,在锡尔河上游费尔干纳称王。在他所著的《苏丹巴卑尔回忆录》中,对锡尔河、沙鹿海牙有比较详细的描述:锡尔河又称忽氈河,从东北方向往西穿过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南有忽氈城,這兒是元世祖權臣阿合馬的故鄉。也是屈出律拓地最遠之地。 河的北岸有芬纳克特城,现称沙鹿海牙,由此向北没入流沙之中。由此可知沙鹿海牙离忽氈不远,与其隔河相望。 根据阿拉伯史家的记述,帖木儿为了抵御西辽,命人在西珲河(即锡尔河)边营建堡垒城,建成之日,适逢第四子沙哈鲁诞生,便将城名为“沙哈鲁城”(Shahrokia),因为城在对岸,所以又建造一座浮桥,连通两岸。 1404年,帖木儿准备进攻中国,令大军结集于塔什干、塞拉木和沙鹿海牙。帖木儿后病逝军中。 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苑马寺清河监副李暹出使西域,前往帖木儿帝国首都哈烈时,曾取道阿力马力、哈拉乌只、赛兰城、达失干、沙鹿黑叶、撒马儿罕等帖木儿帝国属地陈诚经过沙鹿海牙时浮桥还在:“沙鹿海牙城,在撒马儿罕之东,相去五百余里,西北临山与河……水势冲急,架浮梁以过渡,亦有小舟。南边山近,三面平川,城广十余里,人烟繁庶,依崖谷而居”。陈诚还说,此地有一种高一二尺,遍身荆棘,叶细如兰的小草,朝露凝集叶子上,甘如饧密,可熬成糖。 陈诚过沙鹿海牙时正逢早秋,作诗一首,题为《沙鹿海牙城》:“山势南来水北流,水边城过倚山丘,野人撩乱迎天使,官渡纵横系客舟。万里严程沙塞远,千年遗事简编留,蒹葭两岸风萧瑟,又送寒声报早秋。”。 1416年沙哈鲁之子,兀魯伯(Ulugh Beg),在前往撒马儿罕途中,由沙鹿海牙渡西珲河(锡尔河)。 1447年沙哈鲁在前往波斯途中病故,由子兀魯伯继承王位。1461年兀魯伯之子阿伯都尔剌提夫(Abdullatif)反叛,兀魯伯逃往沙鹿海牙城堡避难。 1461年阿伯都尔剌提夫之子密尔扎·默罕默德·居基和呼罗珊苏丹发生战事,居基坚守在沙鹿海牙堡垒之中,堡垒三面环水,后有小山,固若金汤。直到1463年,呼罗珊苏丹大军围城长达一年之久,沙鹿海牙城堡方才投降。 1497年费尔干纳谷地王巴卑尔,攻占乌兹别克可汗昔班尼(Muhammad Shaybani)领地撒马儿罕。1501年昔班尼夺回撒马儿汗,渡锡尔河,毁灭了沙鹿海牙。 今日古城沙鹿海牙已不存在。.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沙鹿海牙 · 查看更多 »

波斯-烏茲別克戰爭

波斯-烏茲別克戰爭,是穆罕默德·昔班尼與伊朗薩非王朝在1502-1510年的一系列衝突。.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波斯-烏茲別克戰爭 · 查看更多 »

昔班

昔班(;)是成吉思汗的孫、拔都的兄弟、蓝帐汗国第一代可汗。.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昔班 · 查看更多 »

昔班王朝

昔班王朝,是一個波斯化的中亞突厥-蒙古王朝,始祖是朮赤第五子昔班。直到14世紀中葉,他們承認拔都和斡兒答的權威。 由於拔都和斡兒答家在14世紀中期絕後,昔班家的阿布海兒宣稱他是朮赤家唯一合法繼承者,並欲控制全金帳汗國,他的對手是朮赤十三子禿花帖木兒。.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昔班王朝 · 查看更多 »

浩罕汗国

浩罕汗国(Qo`qon Xonligi;خانات خوقند),中亚一古国,18世纪初由乌兹别克明格部落建立,於1876年为俄羅斯帝國灭亡。版图包括今日的哈萨克南部部分地区、烏兹別克東部以及塔吉克与吉尔吉斯部分领土。.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浩罕汗国 · 查看更多 »

149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1499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1500年

没有描述。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1500年 · 查看更多 »

15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没有描述。

新!!: 穆罕默德·昔班尼和1500年国家领导人列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昔班尼昔班尼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