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皮埃尔·布莱兹

指数 皮埃尔·布莱兹

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目录

  1. 34 关系: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900年後出生)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奥利维埃·梅西安姆斯季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安东·韦伯恩實驗音樂巴黎音樂院校友名單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布鲁诺·马代尔纳序列主义京都獎彼得·巴特里-富高尼保拉音乐奖四分一音科内利乌斯·卡迪尤第57届格莱美奖纽约爱乐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马塞尔·兰多夫斯基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齐以文露露阿列克谢·鲁比莫夫葉和中葛替耶爾·卡普頌電子音樂欧洲圣城音乐会毛利齊奧·波里尼沃爾夫藝術獎法国法国音乐朱亦兵指挥家列表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900年後出生)

这是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的第六部分,列出生于公元1900年以后(包括1900年)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本表以作曲家出生年份先后排序。 本表中的作曲家,基本上属于音乐史上20世纪时期的中后期,部分出生年代较靠后者也有被称为21世纪作曲家。 本表将随着作曲家页面的增加而不断更新。 ---- | 1900至1909 | 1910至1919 | 1920至1929 | 1930至1939 | 1940至1949 | 1950至1959 | 1960年至今 | 1970年至1979 | 1980年至今 |.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1900年後出生)

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

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德文:Gustav Mahler Jugendorchester,首字母简称GMJO)是一支创立于1986年的青年管弦乐团,其成员来自欧洲多个国家。该乐团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青年乐团的引领者。 1986年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在奥地利成立了古斯塔夫·马勒青年乐团,一方面它招引奥地利年轻的乐器演奏家入队,另一方面也欢迎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音乐家加盟。这样,乐团就是世界上首支在当时铁幕东面国家进行演出的青年乐团。1992年乐团对欧洲所有国家开放大门,乐团每年在超过25个欧洲城市进行试听招募工作。以其在2005年冬游的演出成员名单看来,乐团的成员来自西欧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等,而东欧国家斯洛伐克,俄国,波兰,拉脱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的音乐家成为乐团重要力量。目前乐团首席小提琴,队长为拉斐尔·克里斯(Raphael Christ),来自德国。 乐团编制非常庞大,足以演奏阿尔卑斯交响曲。音乐指导为阿巴多,助理指挥克里斯多夫·穆勒。2005年乐团东游,共出动演奏人员:22第一小提琴,20第二小提琴,18中提琴,13大提琴,12低音提琴,4长笛,4双簧管,4单簧管,4巴松,10圆号,5小号,4长号,2低音长号,2大号,5打击乐,2竖琴,1钢片琴,1管风琴。 乐团自成立起,已经得到很多世界著名指挥家的指点提携:其创始人克劳迪奥·阿巴多,皮埃尔·布列兹,伯纳德·海廷克,马里斯·杨颂斯,小泽征尔和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而独奏家阿格丽姬,拉杜·鲁普,安娜-苏菲·穆特,演唱家洁西·诺曼,安娜·索菲·冯·奥托都跟乐团合作过。 乐团的足迹遍及欧洲,维也纳爱乐之友大厅,卢塞恩音乐节,萨尔斯堡音乐节和萨尔斯堡复活节音乐节等。.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

奥利维埃·梅西安

奧立佛·--(Olivier Messiaen ,),法國作曲家、風琴家、音乐教育家,普遍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常融入複雜的節奏語言(他私下鍾愛古希臘和印度音樂),並以「有限移調調式」(梅湘自他早期作品中提出的概念)鋪陳出和聲與旋律。梅湘身為一位天主教徒,曲作中常流露出他對信仰的虔誠。 他時常遠行,因而在作品中融入了多樣元素,例如日本音樂、猶他州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的風景以及聖方濟各的生活等。梅湘曾形容,當他聽見和音、尤其是根據他的音樂調式所譜出的和聲時,會不由自主產生共鳴、聯想到色彩(即所謂的聯覺現象),進而將這些色彩結合、轉化入旋律之中。有一段時間,他全心投入關於「全序列主義」參數化的實驗,因此被後世認定是序列主義領域的革新先鋒。他是首位在管弦樂曲中使用馬特諾琴的作曲家之一。.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奥利维埃·梅西安

姆斯季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

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Мстисла́в Леопо́льдович Ростропо́вич,),俄罗斯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姆斯季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

安东·韦伯恩

安东·弗雷德里克·威廉·冯·韦伯恩(Anton Friedrich Wilhelm von Webern,),又译魏本,奥地利作曲家,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韦伯恩1883年出生于维也纳,1902年入维也纳大学学习音乐学,1904年-1908年师从于勋伯格,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新维也纳乐派(或称第二维也纳乐派),1920年起定居维也纳,从事指挥和教学。纳粹占领奥地利期间,因受纳粹迫害(希特勒明令禁止演出第二維也納樂派的音樂),不得不过隐居生活。1945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灯火管制時於户外吸烟,被一美国士兵誤杀(该士兵在戰後因懊悔而酗酒,於1955年身亡)。 创作上分三个阶段:.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安东·韦伯恩

實驗音樂

实验音乐(Experimental music)是一种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主要流行于北美地区的作曲形式,其创作特点是创作成果是“不可预见的”。約翰·凱吉(John Cage)是比较公认的一位对实验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著名美国作曲家。早在1953年的法国,皮埃爾·謝弗(Pierre Schaeffer)就开始用“musique concrète(法语:具象音乐,又称听觉型音乐)”一词来描述这种融合了磁带音乐、具象音乐和电子音乐的音乐创作行为。无独有偶,在1950年代后期,美国也出现了一些专门术语来形容列賈倫·希勒(Lejaren Hiller)和米爾頓·巴比特(Milton Babbitt)等作曲家们采用的计算机控制下的作曲方式。1958年,Hiller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建立了工作室,成为第一名实验音乐创作总监。 在流行音乐杂志上,往往还会出现更为广义的“实验音乐”用法。这里的“实验”音乐是指不受固有“流派”方式分类的音乐,如实验爵士、实验摇滚和实验金属等等。以此类推,“实验音乐”有时也用于描述一类融混了多種音乐流派的“跨民族”音乐。.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實驗音樂

巴黎音樂院校友名單

以下是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的部份校友名單.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巴黎音樂院校友名單

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

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Deutsche Kammerphilharmonie Bremen)是位于德国不来梅的世界著名室内乐团。.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不来梅德意志室内爱乐乐团

布鲁诺·马代尔纳

布鲁诺·马代尔纳(Bruno Maderna,),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曾随马利皮耶罗学作曲,又随舍尔兴学指挥。长期在德国活动。1955年与贝里奥一同创办米兰电子音乐实验室(Studio di fonologia musicale di Radio Milano)。马代尔纳在先锋派作曲家中声望很高,指挥过不少现代作品。他逝世后,不少作曲家都写了纪念作品,其中包括布列兹的名作《纪念布鲁诺·马代尔纳的仪式》。 马代尔纳的创作有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有时会使用一些电子音乐、磁带等的手段,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抒情性,代表作包括歌剧《许佩里翁》《萨蒂利孔》、多部协奏曲(尤其是三首双簧管协奏曲)等。.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布鲁诺·马代尔纳

序列主义

序列主义(serialism),也称序列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进而发展成为一种现代音乐类型和流派。其特征是将音乐的一些参数(一个或几个高音、力度、时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排列组合,称为一种序列,然后这些编排序列或编排序列的变化形式在全曲中重复。 序列的概念最早用于音高方面,导致20年代出现十二音音乐,其创始人勋伯格在十二音音乐中将音高排列称一定的序列。1936年,他的弟子韦伯恩所作《变奏曲》(作品第27号)的第二乐章,将序列手法进一步发挥,其音高在各音区的分布及音的发声与休止,也按预先确定的序列进行。 二次世界大战后,序列主义作品不断出现,梅西安、布莱兹、施托克豪森等一批采用序列手法作曲的作曲家,他们将起奏法、速度、节奏、音色、力度、密度等因素都排列成序,从而形成了所谓整体序列主义。 斯特拉文斯基、布里顿等古典主义作曲家,也曾尝试过序列主义音乐的创作。 序列主义摒弃了传统音乐的种种结构因素(主题、乐句、乐段以及它们的逻辑发展等)和创作规律,使音乐创作成了数学演算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乐曲有很多偶然的成分。 序列主义在电子音乐中得到重用,各种音乐要素被编成序列输入电脑,并通过电子合成器表现出来。 Category:音樂創作技法.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序列主义

京都獎

京都獎(日語:京都賞)是一個頒發給在科學、技術、文化等領域有重大貢獻的國際獎項,從1984年開始頒發,包含尖端科技部門(Kyoto Prize in Advanced Technology)、基礎科學部門、思想・藝術部門等三個領域,各領域下再各細分為四種分野,每年輪流頒發一種獎項。稻盛和夫設立的財團法人稻盛基金會負責頒發京都獎。.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京都獎

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又名白富比)(Peter Bradley-Fulgoni,),是一位意大利-英國鋼琴家。 於1970年代在英國菩賽爾音樂學院修讀,之後於皇家音樂學院取得鋼琴演奏的最高級,成功進入Chappell鋼琴比賽的決賽。彼得獲獎甚多,包括F Neglia國際鋼琴大賽,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第三名,及巴塞羅那Maria Canals國際鋼琴大賽等等。 他曾於德國、法國、波蘭、烏克蘭、中國、馬來西亞等地舉行音樂會,曾於英國廣播公司BBC Radio 3演奏。他的專輯囊括不同的時期及風格, 從巴赫至布列兹, 從勃拉姆斯至拉赫玛尼諾夫 等, 獲得不少好評。其中拉赫玛尼諾夫第3钢琴协奏曲及貝多芬第5號鋼琴協奏曲最受歡迎。.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彼得·巴特里-富高尼

保拉音乐奖

保拉音乐奖(Polar prize,又称极地音乐奖)是從1989年,由瑞典著名流行音樂團體组合ABBA的經纪人斯蒂格·安德森(Stig Anderson)創辦。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负责颁奖。颁奖会每年5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发奖,奖金为一百万瑞典克朗。.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保拉音乐奖

四分一音

四分一音(或四分之一音;四分音quarter tone)是半音音階中,半音和半音之間的一半的音高。音程是半音的一半,全音的四分之一。许多作曲家因编写四分之一音而著名,如皮埃尔·布莱兹。.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四分一音

科内利乌斯·卡迪尤

科内利乌斯·卡迪尤(Cornelius Cardew;),英国先锋派作曲家。生于格洛斯特郡溫什科姆,早年通过参加教堂唱诗班接触音乐,1953年至1957年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958年至1960年成为施托克豪森的助手,这一时期他的创作上受到施托克豪森和布列兹的影响。后来则受凯奇等人影响进行各类偶然音乐实验。60年代曾在意大利师从佩特拉西。1969年在英国与其他人一同成立“拼凑乐团(Scratch Orchestra)”。卡迪尤在60年代后成为共产主义者,受毛泽东思想影响。70年代起经常参加激进左翼运动,是不列颠革命共产党(马列)的党员。他的音乐理念也因此产生转变,转向平民主义风格,他于1974年写作《施托克豪森为帝国主义服务》一书,对自己参与西方先锋派音乐圈子的经历进行批判。1981年,他在伦敦的一场交通事故中遇难。卡迪尤的代表作包括以图表式乐谱表现的《专论》、表现孔子学说的《大学》、根据中国歌曲《东方红》改编的小提琴与钢琴《东方红》,钢琴曲《台尔曼变奏曲》《越南奏鸣曲》《三只冬土豆》等。.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科内利乌斯·卡迪尤

第57届格莱美奖

57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于2015年2月8日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办。颁奖典礼由CBS现场直播,由LL Cool J连续第四次主持。本届格莱美奖中的作品须在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之间发行才可获得报名资格。最终提名于2014年12月5日CBS的节目和格莱美奖的官方Twitter中公布,山姆·史密斯、碧昂丝和法瑞尔·威廉姆斯三位歌手分别获得六项提名,是本届格莱美奖提名最多的艺人。而山姆·史密斯获得包括“年度制作”、“年度歌曲”和“最佳新人”三个一般类奖项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当晚的最大赢家,碧昂丝、法瑞尔·威廉姆斯、贝克和四人各获得三项大奖位列其后。本届格莱美奖颁发出83个奖项,比前一年增加一项。 于格莱美颁奖前两天的2月6日颁发给鲍勃·迪伦,这项奖项作为“格莱美周”的一部分,与格莱美奖同样由颁发。.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第57届格莱美奖

纽约爱乐

紐約愛樂(New York Philharmonic),正式全名為紐約愛樂交響樂協會(Philharmonic-Symphony Society of New York, Inc.),是於1842年由在美國紐約市成立的一支管絃樂團。紐約愛樂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樂隊之一,是美國成立時間最長的樂團,屬於美國五大管弦樂團之一,並完成多個音樂作品的美國首演,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紐約愛樂一年大約演出180場音樂會,並在2004年12月18日完成其第14000場音樂會。 樂團在1962年離開卡內基音樂廳搬至艾弗里·費雪廳(林肯中心)之後,一直存在討論若樂團回遷是否會更好。 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和馬舒爾曾經樂團帶來了三個黃金年代。目前,樂團的首席指揮是阿倫·基爾伯特。 2008年2月24日,洛林·马泽尔帶領樂團在北京一站後訪問北韓,並在東平壤大劇院演出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格什文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作品。還令美國國歌首次在朝鮮響起。表演會場2500個席位座無虛席,惟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卻沒有到場。不過音樂總監马泽尔十分滿意今次演出,並稱「任務完成」。美國負責此次演出事務磋商的外交官克里斯托弗·羅伯特·希爾對《紐約時報》說到:「這標誌著北韓將走出關鎖;不過,人人都知道,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纽约爱乐

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

維也納歌唱協會合唱團(Wiener Singverein)為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演出合唱團。.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维也纳歌唱协会合唱团

马塞尔·兰多夫斯基

塞尔·弗朗索瓦·保罗·兰多夫斯基(Marcel François Paul Landowski,),又译蓝道斯基,波兰裔的法国作曲家。出生于布列塔尼半岛的菲尼斯泰尔省蓬拉贝,是雕塑家保罗·兰多斯基之子,又是小提琴家、作曲家亨利·维厄当的后代。年少时跟随玛格丽特·朗学习钢琴,1935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66年被当时法国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任命为音乐总监,1967年主导创建巴黎管弦乐团。后来又曾担任多个政府职位。1999年在巴黎逝世。 兰多夫斯基的音乐风格保守,因此他担任音乐相关的要职曾引起以布列兹为首的先锋派作曲家们的不满。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曲、为不同乐器创作的多部协奏曲,以及芭蕾《歌剧魅影》等。.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马塞尔·兰多夫斯基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Praemium Imperiale)是1988年日本美術協會為紀念前一年(1987年)薨逝的協會總裁高松宮宣仁親王為名而設立的文化獎,1989年起每年頒發。獎項分為「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劇場/電影」五種,以成為「藝術的諾貝爾獎」為宗旨。日本美術協會是富士產經集團的一部分。 頒獎典禮每年10月在東京明治紀念館舉行,由日本美術協會現任總裁常陸宮正仁親王親自頒獎。今上天皇、皇后原則上也都會出席每年的頒獎典禮,即使不克出席,也會另外安排時間接見獲獎者。.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

齐以文

以文(Ivan Tcherepnin;Ива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Черепнин,),本名伊万·切列普宁,美国音乐家、作曲家。早期热衷于实验音乐,后来成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音乐家。 齐以文于1943年出生于法国伊西莱穆利诺(Issy-les-Moulineaux)。他来自一个音乐世家,父亲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齐尔品、祖父尼古拉·切列普宁都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母亲李献敏则是中国著名钢琴家。他曾师从利昂·基尔赫纳、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亨利·布瑟与皮埃尔·布列兹。 他曾经短暂地任教于旧金山音乐学院(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与斯坦福大学。1972年起出任哈佛大学电子音乐中心(Electronic Music Studio)主任。1998年在波士顿逝世。.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齐以文

露露

露露是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一部未完成的歌剧。这是一部由十二音技法写成的名作。 法兰克·维特金的两部悲剧《潘多拉的魔合》和《地精》都是以露露为主角的。贝尔格将它改编成三幕歌剧。而歌词是被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歌剧上了。也有人认为,伦敦1888年的开膛手杰克系列谋杀案(连续谋杀),也是催生此部歌剧的事件之一。 1937年6月2日上演了露露的片断。弗里德里希·切哈把歌剧补充完整,并于1979年2月24日在法国巴黎歌剧院首演,指挥是皮埃尔·布列兹。 早在歌剧完成之前,贝尔格就已完成了露露组曲。.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露露

阿列克谢·鲁比莫夫

阿列克谢·波里索維奇·鲁比莫夫(Алексе́й Бори́сович Люби́мов/Alexey Borisovich Lyubimov,),俄羅斯鋼琴家。.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阿列克谢·鲁比莫夫

葉和中

葉和中,指揮家。.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葉和中

葛替耶爾·卡普頌

葛替耶爾·卡普頌(Gautier Capuçon),出生於1981年9月3日,法國大提琴家。 葛替耶爾·卡普頌出生在薩瓦省尚貝里,是三兄妹中最年輕的一個。他的哥哥是小提琴家雷诺·卡普颂。卡普颂4歲開始學習大提琴Gautier Capuçon interview, Borletti-Buitoni Trust, London, 2004La Croix, 1 December 2006 ,7歲開始學習鋼琴 。 在他家乡的尚贝里高等国立音乐学校,卡普颂开始了他的正规音乐学习,并以大提琴和钢琴第一等成绩毕业。在巴黎,卡普颂最初随Annie Cochet-Zakine学习大提琴,1997年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Conservatoire Supérieur de Paris)以大提琴专业第一等成绩毕业。之后,他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大提琴教育家菲利普·穆勒(Philippe Muller),2000年以大提琴和室内乐第一等成绩毕业。此后,他在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随海因里希·席夫完成了他的学习。 1997年和1998年间,卡普颂曾经在欧洲共同体青年交响乐团(欧盟青年交响乐团的前身)和古斯塔夫·马勒青年管弦乐团里担任大提琴手,合作过的指挥包括海廷克、布列兹、阿巴多。 卡普颂现在作为大提琴家与许多世界顶尖的指挥家和乐团合作演出。他也是一位富有造诣的钢琴家,业余时喜欢演奏爵士钢琴。.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葛替耶爾·卡普頌

電子音樂

電子音樂,亦簡稱電音,是使用電子樂器以及電子音樂技術來製作的音樂;而創作或表演這類音樂的音樂家則稱為電子音樂家。一般而言,使用電子機械技術與使用電子技術製作的聲音是可以區別的。"The stuff of electronic music is electrically produced or modified sounds.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電子音樂

欧洲圣城音乐会

欧洲圣城音乐会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在1882年5月1日,原比尔瑟管弦乐团的54名团员因不满管理者比尔瑟独裁专断的管理方式,决定另立门户,成立一个自我管理的乐团,并将演出大本营移至柏林,就此,柏林爱乐乐团正式诞生。到了1991年5月1日,为庆祝乐团建团100周年,由当时的总监克劳迪奥·阿巴多率领乐团在捷克布拉格举行了一场音乐会,又因当时恰逢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所以演出的作品全部是莫扎特的作品,音乐会大获成功,使其很快便打响了知名度,并得到克莱斯勒国际汽车大厂和欧洲艺术影音公司的大力赞助,从此,它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转变为柏林爱乐最重要的年度性常态音乐活动,以后每年的5月1日这一天,乐团都会选择欧洲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举办音乐会演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生日”。欧洲圣城音乐会由此得名。但与一般传统演出不同的是,它的演出场地不是在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厅,而是所在城市内的某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或古建筑内,(如城堡、皇宫宫殿、艺术馆、教堂、修道院或具有千百年历史积淀的古典风格的剧院、剧场等,1998年甚至在沉船遗迹上演出过)使它与传统的音乐会相比较显得气氛庄重,充满着历史沧桑感,也处处体现着欧洲的人文精神。它追求的特质就是:“凝固建筑与流动音乐的完美融合,当代文化与古典历史的倾情对话”。的确,在名胜古迹里演出带给人的震撼与在普通音乐厅中演出的效果无法比拟的。它所选的作品也是独树一帜、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每个作品都像一座高峰。该音乐会的举办,提高了听众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也使欧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大大加速。.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欧洲圣城音乐会

毛利齊奧·波里尼

毛利齊奧·波里尼(Maurizio Pollini,),意大利鋼琴家。.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毛利齊奧·波里尼

沃爾夫藝術獎

沃爾夫藝術獎(Wolf Prize in Arts)是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每年一次(雖然有些年度並無獲獎者)授予傑出藝術界人士的一個獎項,是沃爾夫獎六個獎項之一,自1981年以來開始頒發。沃爾夫藝術獎頒發的領域包含音樂、繪畫、建築及雕刻四個領域。.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沃爾夫藝術獎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法国

法国音乐

法國音樂除了有多樣的民俗音樂外,它亦受到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音樂影響。法國有很多著名的作曲家,還有很多流行音樂的表演者。.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法国音乐

朱亦兵

朱亦兵(),中国著名的大提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朱亦兵

指挥家列表

这是世界上知名指挥家的列表:.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指挥家列表

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是用于汇总2016年1月期间逝世人物的列表。.

查看 皮埃尔·布莱兹和2016年1月逝世人物列表

亦称为 布列兹,布莱兹,P.,皮耶·布萊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