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瓦歷斯·諾幹

指数 瓦歷斯·諾幹

歷斯·諾幹(Walis Nokan,),漢名吳俊傑,曾使用筆名瓦歷斯·尤幹、柳翱,臺灣泰雅族作家,出生於臺中縣和平鄉Mihu部落(今自由村雙崎社區),屬於Pai-Peinox群。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畢業,曾任教於花蓮縣富里國小、臺中縣梧南國小、臺中市自由國小、靜宜大學、國立成功大學臺文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瓦歷斯·諾幹早期曾用瓦歷斯·尤幹為族名,後來返回部落投入田野調查,發現名字拼音上的錯誤,而正名為瓦歷斯·諾幹。早年閱讀周夢蝶、余光中、洛夫、楊牧等詩人作品,後來受吳晟影響,開始注重勞苦大眾的生活。他最初以筆名柳翱發表第一本散文集《永遠的部落》,價值觀和文化觀接近漢人,直到1990年代開始創辦原住民文化刊物《獵人文化》和「臺灣原住民人文研究中心」,而前妻利格拉樂·阿[女烏](Liglave A-wu,1969-)也回到出生的部落推展原民文化重建工作,因此開始了創作上的改變,展現泰雅族的文學風格,並且也參與《原報》、《南島時報》、《山海文化雙月刊》等刊物的編輯工作,爭取主流之外的對話平台。曾獲多項重要文學獎,1996年以〈伊能再踏查〉獲得時報文學獎新詩類評審獎,之後出版散文集《戴墨鏡的飛鼠》,確立寫作方向。 其岳父為中國戲曲研究專家曾永義。.

目录

  1. 6 关系: 台灣文學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柳翱林榮三文學獎泰雅族

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查看 瓦歷斯·諾幹和台灣文學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是《聯合文學》雜誌與《聯合報》在1987年起合辦之小說類文學創作比賽。供海內、外文學中文創作人士參加,於每年1月或2月初至6月30日收件。 短篇小說組設有首獎、推薦獎各1名與佳作獎多名,首獎得獎者可獲獎金新台幣10萬元。 中篇小說組設有首獎1名,得獎者可獲獎金新台幣20萬元。應徵作品如未達水準,該獎項可由決審委員決議從缺或調整獎項、酌減獎金。中篇小說組由於多年來固定舉辦,以獎勵純文學小說新人為宗旨,名額又僅有一位或從缺,嚴選不浮濫增額,極具公信力。 2014年起停辦。.

查看 瓦歷斯·諾幹和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

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

本列表是關於具有臺灣原住民身分的著名人物。另,關於具有臺灣原住民身分的著名音樂界人物,請參見「臺灣原住民音樂界人物列表」。.

查看 瓦歷斯·諾幹和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

柳翱

#重定向 瓦歷斯·諾幹.

查看 瓦歷斯·諾幹和柳翱

林榮三文學獎

林榮三文學獎是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主辦、《自由時報》協辦的文學獎,以「鼓勵以文學表現生命力的作者,激勵台灣文學創作」為宗旨,獎項包括: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小品文。得獎作品將刊登於《自由時報》,並集結成得獎作品集供人免費索取。.

查看 瓦歷斯·諾幹和林榮三文學獎

泰雅族

泰雅族(Atayal),屬於南島語族的一支,是在台灣的第三大原住民族群,為典型的高山民族,古有出草獵人頭習俗。現世居台灣中央山脈旁的聚落。 泰雅人分佈於台灣島上的山地高山,為南島民族之一。生活幾千年的臺灣原住民族群,分佈於北部中央山脈兩側,東至花蓮太魯閣,西至東勢,北到烏來,南迄南投縣仁愛鄉,曾是台灣原住民中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 泰雅族的族名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考古學家認為在距今五千年前,泰雅族就開始在台灣活動,在濁水溪上游曾發現他們的遺址,年代約為西元前2000年至3000年間。 由於泰雅族的方言群眾多,一般將泰雅族分為兩大語系亞族,分別是泰雅亞族與賽德克族,共有二十五個方言群體。根據不同方言群泰雅族人的傳說,其祖先起源包括三個地方,首先是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其次是今南投縣仁愛鄉的發祥村瑞岩部落,再來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的白石山。後來因人口增長開始往西北方向、東部及西南方向遷移。 在日治時期,泰雅族被稱為北蕃,為台灣北部最大原住民族群,台灣南部最大族群則是被稱為南蕃的布農族。現在,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共分佈台灣北部八縣十三個鄉內。總人口數約九萬餘人,就人數而言,僅次於阿美族及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的第三大族。 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最北方的聚落。.

查看 瓦歷斯·諾幹和泰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