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濱野彌四郎

指数 濱野彌四郎

濱野彌四郎(),日本千葉縣人,曾任台灣總督府土木部技師,譽為「台灣水道之父」。.

12 关系: 原臺南水道南區 (臺中市)台灣日治時期威廉·巴爾頓山上區中區 (臺中市)市區改正八田與一自来水臺中市政府衛生局臺北市臺北水道水源地

原臺南水道

原臺南水道是臺灣的文化資產之一,在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人基於臺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置,為可供應約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水源地內昔日的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和發電室等。另有濱野彌四郎碑座、日本皇太子手種黑松及老樹數十株等。園區內的生態豐富,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具休閒及教育性質,為相當珍貴的史證。 2002年11月宣告為臺南縣定古蹟,2005年9月29日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 2014年9月4日,台灣自來水公司將該建築物的產權捐贈給台南市政府,在編列預算完成後續修復工程後,將規劃為自來水博物館。.

新!!: 濱野彌四郎和原臺南水道 · 查看更多 »

南區 (臺中市)

南區為臺灣臺中市最早成立的市轄區之一。此區設有國立中興大學、中山醫學大學與臺中高工,重要的政府機關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亦設立於此區,型塑出文風鼎盛的生活圈。.

新!!: 濱野彌四郎和南區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濱野彌四郎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威廉·巴爾頓

威廉·京恩蒙特·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也譯為爸爾登,英國人,蘇格蘭愛丁堡出身,應台灣總督府之邀擔任衛生工程顧問技師,進行台灣各地衛生工程調查與設計,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

新!!: 濱野彌四郎和威廉·巴爾頓 · 查看更多 »

山上區

山上區位於臺灣臺南市中央偏南,北臨大內區,東鄰玉井區,西鄰善化區、新市區,南接新化區、左鎮區;地形上屬於平原和山地的交界地帶,約三分之二為平地(嘉南平原),三分之一為丘陵地(新化丘陵),但全區海拔高度均不超過300米,地勢東部較高,以北嶺尖山頂迤延向西形成半箕形盆地,曾文溪流經本區與大內區的交界,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明德外役監獄即位於本區。.

新!!: 濱野彌四郎和山上區 · 查看更多 »

中區 (臺中市)

中區為臺灣臺中市的一個市轄區。是臺中市進入現代化城市的主要市區區域(市中心),曾是中心商業區,全區除公共設施用地外,皆為商業用地,然而1980年代後隨著台灣的公路興起(中山高速公路通車),臺中市的交通重心開始西移,並且市府開始於北屯、西屯、南屯進行市地重劃,使工商業重心也逐漸西移,再加上中區內道路窄小、停車場地缺乏等因素,導致舊市區市況嚴重衰退,中心商業區也移轉至臺中西部的七期重劃區。直至2010年代後,在民間企業與文化復興組織一連串的努力下,使人潮逐漸回流,市況亦開始慢慢復興。然而中區仍為臺中市及中部地區東西向主要道路的起點,在交通上尚具重要地位。 中區曾是全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曾高達每平方公里49529人以上(1986年),但因人口持續衰退,2017年被北區超越居台中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市轄區。是該市面積最小的市轄區,亦為全國面積最小、唯一一個面積不滿1平方公里的鄉鎮層級行政區。.

新!!: 濱野彌四郎和中區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市區改正

市區改正在臺灣,是指1895年-1925年臺灣總督府對臺灣大型都市與中型市鎮都市所研擬的都市計畫,主要是效仿奧斯曼計畫,開闢興建下水道、開闢道路、圓環並形塑街道立面。1936年起,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都市計劃令》,加入「地域制」的觀念,臺灣的都市規劃正式進入為都市計畫時代。.

新!!: 濱野彌四郎和市區改正 · 查看更多 »

八田與一

八田與一()日本石川縣人,土木工程師,在台灣日治時期參與殖民地水利工程建設。以臺灣嘉南大圳設計者及烏山頭水庫建造者聞名,有「嘉南大圳之父」之稱。其自1910年於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過世之前一直都在臺灣任職定居,曾經參與臺北下水道工程、高雄港規劃、臺南水道工程(山上淨水場)、桃園大圳工程、日月潭水力發電水庫勘查、大甲溪德基水庫勘查等日治時期臺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興建曾文水庫的構想和地點;此外,他還在臺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臺灣土木水利人才。由於對臺灣嘉南平原農業水利事業的貢獻,在臺灣和其故鄉都設有個人紀念館。.

新!!: 濱野彌四郎和八田與一 · 查看更多 »

自来水

自来水,是指水厂将取自湖泊、河流、水井或水庫等水源的淡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净水工序,最后由机泵通过输配水管道供给用户的水。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自来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可直接生飲,否則要經過煮沸才可飲用。 還有一種經海水淡化而成為飲用水,國外先進國家都有開發海水淡化廠,但因處理成本較高,大多只用於缺乏水源的地方。 作為室內配管工程的一環,自來水開始出現於19世紀末期,並在20世紀中葉盛行。.

新!!: 濱野彌四郎和自来水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簡稱臺中市衛生局),為臺灣臺中市的衛生管理機關,隸屬於臺中市政府,負責臺中市的衛生、食品、藥品、醫療等事務。2010年12月25日因臺中縣市合併升格,原臺中市衛生局與臺中縣衛生局整合為臺中市政府衛生局,總局設於豐原區中興大樓。.

新!!: 濱野彌四郎和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濱野彌四郎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水道水源地

自來水園區,或稱自來水博物館,位於臺灣台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國立臺灣大學水源校區對面,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臺北水源地唧筒室」,2002年2月5日公告更名,並將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列入古蹟主體範圍。現為自來水博物館。.

新!!: 濱野彌四郎和臺北水道水源地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