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9 关系: 城巴,城巴260線,城巴6A線,城巴6系路線,城巴6X線,城巴73線,城巴73S線,半山區,华南锥,南區 (香港),南風道,南朗山,壽臣山,大絹斑蝶,太古地產,小一學校網,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佳藝電視,北角,周壽臣,周達明,周潔冰,紫羅蘭山,熨波洲,過海隧道巴士973線,過海隧道巴士N973線,華富(北)巴士總站,袁彩雲,西區 (香港),西環,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香島道,香港2007年6月,香港2007年9月,香港島,香港島專線小巴40線,香港島專線小巴40M線,香港島專線小巴52線,香港已取消小巴路線列表,香港人口,香港保衛戰,香港地方列表,香港哥爾夫球會,香港華人軍團,香港LGBT權益,香港清朝初期歷史,香港海灣,香港海灘,... 扩展索引 (19 更多) »
城巴
城巴有限公司是香港的一家巴士公司,同時提供專利巴士和非專利巴士服務,經營多條香港島、北大嶼山、香港海洋公園、沙田第一城、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國際機場及深圳灣口岸的巴士路線,並有巴士租賃服務。該公司與新巴一樣,為新創建集團成員。.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
城巴260線
城巴260線是一條港島特快旅遊路線,由城巴營辦,來往中環(交易廣場)及赤柱監獄之間,途經金鐘、告士打道、香港仔隧道及淺水灣,是港島區目前唯一編號為2字起首百位數的巴士路線。 本線途經香港仔隧道及告士打道,被標榜為「香港仔隧道特快」路線。然而,根據城巴網站的資料,本線的全程行車時間為60分鐘,比與本線起訖點完全相同的城巴6號線及城巴6X線的全程行車時間還要長5分鐘,本線是否特快見仁見智。.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260線
城巴6A線
城巴6A線為一條港島路線,由城巴營運,來往中環(交易廣場)及赤柱炮台,途經香港仔隧道,祇於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6A線
城巴6系路線
城巴6系路線是香港島來往赤柱及中環的巴士路線系列,6系路線包括:.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6系路線
城巴6X線
城巴6X線為一條港島市區路線,來往中環(交易廣場)及赤柱監獄,途經金鐘、--、香港仔隧道、深水灣、淺水灣及馬坑。 本線另設N6X線,由城巴營辦,來往及,途經馬坑、舂坎角、淺水灣、深水灣、香港仔隧道、灣仔(皇后大道東)及金鐘。該路線行車路線及赤柱總站安排與主線相同:總站名義上位於,但實際總站位於。路線於中秋節翌日會提供單向往中環的服務;而元旦日凌晨則提供雙向服務。.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6X線
城巴73線
城巴73線是香港島的一條日間巴士路線,來往數碼港/華富(北)及赤柱監獄之間。本路線是目前港島南區最長的區內巴士路線,全程行車里數為16.4公里。 城巴73P線為73的特別班次,逢星期一至五上課日早上單--由香港仔(逸港居)開出兩班往數碼港。.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73線
城巴73S線
港島市區節日巴士路線73S,由城巴營辦,由赤柱單向開往,途經淺水灣、深水灣及黃竹坑。 此線於端午節及赤柱舉行指定活動是提供服務,以方便於赤柱遊玩的市民到海洋公園站接駁港鐵,起點站、走線及分站安排因應不同日子有所不同:.
查看 深水灣和城巴73S線
半山區
半山區(英文:Mid-levels)是香港島一個形容住宅區的統稱,當中有廣義及狹義兩個意思。當中狹義半山區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由於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是多個世界最昂貴的高尚住宅所在地。 廣義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西四部分:中環、上環、西環的為「西半山」(當中鄰近中環、上環為狹義的半山區);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近灣仔的為「中半山」;而銅鑼灣一帶(包括渣甸山及畢拉山)稱作「東半山」,而北角的即寶馬山稱之為「北半山」,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西半山居民以較高收入的中產爲主,當中前三者收入相若,後者(中環半山)則只有前三者的60-70%,但仍略高於部份的中產區如太古城西的62,370。.
查看 深水灣和半山區
华南锥
华南锥(学名:Castanopsis concinna)又稱之為毛葉拷栗,为壳斗科锥属下的一个种。乔木,高10-15米,胸径达50cm。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为濒危物种。 毛葉栲栗常綠喬木,樹枝和葉背被上短小絨毛。葉含革質,呈長橢圓形,邊緣有稀疏鋸齒。果實堅硬,披有短而尖利褐色剌。主要分布在香港的深水灣、大圍、大帽山,在廣西防城,廣東信宜、陽春、陽江、廣寧等地亦有少量分布。.
查看 深水灣和华南锥
南區 (香港)
南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客家人居住。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根據2016年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74,994人。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 ,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佔六個區議會選區)、薄扶林(佔五個區議會選區,人口集中在華富邨以及華貴邨一帶)和香港仔(佔四個區議會選區),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高級住宅區,亦是南區唯一一個沒有公共房屋的區議會選區,而南區最後一個分區在赤柱以及石澳,是公屋私樓互存的地區。.
查看 深水灣和南區 (香港)
南風道
南風道(英文:Nam Fung Road)為香港港島南區黃竹坑的一條行車道路,西起黃竹坑道及香港仔隧道入口交界往香港仔等地,東接深水灣道及壽山村道交界往黃泥涌峽、壽山村及深水灣等地。 由於南風道沿途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所以成為不少醫院、學校和安老院的所在地。.
查看 深水灣和南風道
南朗山
南朗山(或寫作南塱山,英文:Brick Hill)是香港的山峰之一,位於香港島南區,海拔284米,北靠班納山和金馬倫山,南望南中國海,西臨深灣、香港仔南避風塘、布廠灣及大樹灣,東至深水灣。 香港海洋公園盤據著大半個南朗山,其不少遊樂設施均在南朗山的南部山麓。南朗山的東北山坡,有一個索道系統(海洋公園纜車)連接半山和山下黃竹坑道正門附近。而南朗山的西南山坡,則由一組戶外電動扶梯系統連接半山和山下大樹灣入口。 不過南朗山的山峰不在香港海洋公園範圍之內。於南朗山道的南朗山道休憩公園有一條由南區區議會和民政事務總署建造的石屎山徑,並在山頂以西建有南朗亭。南朗亭和南朗山山頂之間亦有明顯山徑,不過主要是泥路,比較不好走。南朗山山頂有警察通訊站和三角測量站,也設有無線電視發射站,還有數碼電視廣播輔助發射站。 南朗山北面山腰有海洋公園的海馬標誌,因而被部份人俗稱為海洋公園山。 南朗山英文名被稱為「Brick Hill」,有指是因為山上曾經有磚窯,而現時磚窯遺址有大量亂石。 香港駕駛學院香港分校,曾設在香港海洋公園正門的西側,其後因應海洋公園擴建而遷出。 南朗山的北面山下還有警察學院、黃竹坑邨(已清拆)、黃竹坑道等。 File:HK Aberdeen Promenade Ap Lei Chau Bridge Nam Long Shan.JPG|從香港仔眺望南朗山 File:Nam Long Shan viewed from Middle Gap.jpg|從中峽眺望南朗山 File:Nam Long Shan viewed from Wong Nai Chung Gap.jpg|從黃泥涌峽眺望南朗山.
查看 深水灣和南朗山
壽臣山
壽臣山是香港港島南部的一個山丘,位於黃竹坑與深水灣之間,海拔150米。這座山週圍是香港其中一個高級住宅區,被稱為壽山村。 壽臣山的北部為黃竹坑谷(曾被英國人命名為士丹頓谷),是明清時期香港村(又稱香港圍)的所在地,有指這是整個香港名稱的由來。 壽臣山原名鐵坑山,因昔日黃竹坑一帶被稱為「鐵坑」。至於壽臣山的名稱,因1936年獲英王為表揚周壽臣對香港貢獻,將鐵坑山命名壽臣山,並把他的府邸—松壽居,門前道路命名為壽山村道。.
查看 深水灣和壽臣山
大絹斑蝶
大絹斑蝶(Chestnut Tiger,學名:Parantica sita)是斑蝶亞科中的一物種,在台灣又名青斑蝶,是一種大型斑蝶。.
查看 深水灣和大絹斑蝶
太古地產
太古地產有限公司(Swire Properties Limited,),是香港活躍的地產發展商,是英資太古集團的子公司,發展過多個大型項目,包括太古城、太古廣場及太古坊等。.
查看 深水灣和太古地產
小一學校網
小一學校網(Primary One Admission School Net 或簡稱 POA School Net)香港教育局將香港劃分為36個小學校網,並依據「就近入學原則」以「小一入學申請表」上的申報住址為小學一年級學童按照所屬學校網統一派位。 申請直接資助學校、私立學校及申請「自行分配學位」則不受校網限制。.
查看 深水灣和小一學校網
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
尖沙咀東(麼地道)巴士總站(英文:Tsim Sha Tsui East (Mody Road) Bus Terminus)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東麼地道尖沙咀東海濱平台花園的地面,連接港鐵尖東站P1出口,為一個室內環狀巴士總站。現時有17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1條巴士路線途經。.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英文:Central (Exchange Square) Bus Terminus)是香港一個坑狀室內巴士總站,位於中環干諾道中與港景街之間,供多條巴士路線使用。另外於總站東面,設有公共小巴總站、專線小巴總站、的士總站和公眾上落客區。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因為直接繼承前中環總站,已被大眾視為中環的中央車站。本站專利車坑數目更達到14條,是現時全港最多車坑的傳統坑狀車站。.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是一款由英國亞歷山大丹尼士生產的兩軸雙層巴士,它也是亞歷山大丹尼士製造的其中一款Enviro系列巴士。於2005年面世的Enviro 400,主要取代兩車軸的丹尼士三叉戟二型及ALX400車身。.
佳藝電視
44 tsʰːou33 tiːŋ22 siː22|y.
查看 深水灣和佳藝電視
北角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查看 深水灣和北角
周壽臣
周壽臣爵士,KBE,LLD,JP(Sir Shou-son Chow,),原名周長齡,香港島黃竹坑新圍人,晚清高級漢族官僚,20世紀初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曾於1918年參與創立東亞銀行,並長年擔任該銀行之主席達三十多年。 周壽臣為香港殖民地時期第一名華人議政局成員,作為政府及民間華人的溝通橋樑。另外,周壽臣亦熱心公益,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曾經於1929年創立香港保護兒童會,又先後擔任保良局及東華三院顧問一職。.
查看 深水灣和周壽臣
周達明
周達明(),現任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
查看 深水灣和周達明
周潔冰
周潔冰(Chow Kit Bing, Jennifer,),香港灣仔區議會民選區議員(B04維園選區),祖籍广东省潮州,前市政局議員,曾任廣東省、佛山市、廣州東山區政協委員,現為民建聯成員。周潔冰並為香港華興集團董事,紫荊社創辦人及主席,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功勛理事,春蕾計劃基金會發起人及主席,並曾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佛山市榮譽市民,周潔冰亦活躍於香港潮州籍社區,任職香港潮州商會婦女委員會委員。.
查看 深水灣和周潔冰
紫羅蘭山
紫羅蘭山(Violet Hill),原名高峒山,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香港島南區的淺水灣和赤柱交界。海拔433米,西面鄰近山峰高436米。兩個山峰均設有三角網測量站。鄰近畢拿山及聶高信山,屬於大潭郊野公園的範圍。大潭水塘位於紫羅蘭山的東面,衛奕信徑第一段亦經過紫羅蘭山,並連接淺水灣坳及孖崗山 紫羅蘭山有紫羅蘭山徑,入口一端在黃泥涌水塘公園側,出口在淺水灣坳(紫崗橋)。紫羅蘭山徑沿途可見水塘引水道,並可遠眺深水灣及南朗山一帶的景色。遊人可於淺水灣坳選擇返回陽明山莊、經孖崗山前往赤柱(衛奕信徑第一段起點)、或下山往淺水灣。 File:Violethilltrigonometric.JPG|紫羅山山頂三角網測站 File:Hktrigonemtric234.JPG|從紫羅山山頂望向西面436米高山峰.
查看 深水灣和紫羅蘭山
熨波洲
波洲(Middle Island,昔日又叫銀洲),是香港南區的一個小島嶼,位於淺水灣與深水灣之間對出的小島,島上少人居住,只有香港遊艇會在島的東北部,以及熨波洲大王爺宫。 熨波洲最高點在西中部,海拔118米而已。不過東西兩邊是香港著名海灣,天高氣清時更可遠眺位於東南方的南灣及西方的香港海洋公園登山吊車全境。.
查看 深水灣和熨波洲
過海隧道巴士973線
過海隧道巴士973線是香港城巴一條獨營的西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亦是赤柱首條過海隧道巴士線,來往尖沙咀(麼地道)及赤柱市場。 此線是西環來往淺水灣及赤柱的唯一公共交通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N973線
過海隧道巴士N973線是一條已取消的節日特別巴士路線,由赤柱往尖沙咀東,由城巴營運。 此線已被全程收費$20、取道香港仔隧道及紅磡海底隧道的新線173R取代,當973號線正常收車時間後(晚上2205)後提供服務,主要方便南區泳灘遊玩的市民於節日遊玩完畢後返回九龍市區及接駁港鐵東鐵綫。.
華富(北)巴士總站
華富(北)巴士總站(英文:Wah Fu (North) Bus Terminus)位於香港南區瀑布灣華景街華富(二)邨華翠樓對面,為一個露天坑狀巴士總站,現時有4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4條巴士路線及5條專綫小巴路線途經。.
袁彩雲
袁彩雲(Fiona Yuen,),是1996年香港小姐季軍及《國際親善小姐》,出生於德國科隆,曾是香港無綫電視、亞洲電視和有綫電視的女藝員,大學預科學歴。她精通5種語言,能講流利的德語、法語、英語、粵語及國語。.
查看 深水灣和袁彩雲
西區 (香港)
西區是香港昔日的一個行政區劃,範圍包括現時香港島的中西區中的西部及南區中的西部。.
查看 深水灣和西區 (香港)
西環
西環(Sai Wan),又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另有一英文名稱West Point,是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島西部,即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包括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嶺。西環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源自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西環爲其中一環,而九約中第一、二和三約則分別為堅尼地城、石塘咀和西營盤;另一說源於堅尼地城之舊稱「西灣」的諧音,在當地未進行填海工程前,華人又稱該地爲「擸𢶍灣」。西環人口以祖籍潮州為主。 雖然西環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與西營盤,但是在區內居住的街坊通常都將三個地區仔細劃分,而不會統稱為「西環」,部分居民更認為「西環」只是指堅尼地城一帶,並不包括石塘咀和西營盤。至於居於西環以外其他地區的香港市民則多對「西環」之地名感到混淆不清,僅能大概指出其爲西營盤附近一帶的地區。 由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在2001年遷入西環區內毗鄰西區警署的西港中心,故自2001年後不少香港媒體和市民會使用「西環」一詞作爲中聯辦的代名詞,而香港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在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聯辦違反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規定干預香港事務時則經常使用「西環治港」的說法,作爲對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的「港人治港」說法的諷刺,而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則認爲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聯辦一直在符合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給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人民有益的幫助和支持,由始至終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並認爲「西環治港」的說法只是反對派抹黑中央人民政府和攻擊香港建制派的手段。.
查看 深水灣和西環
馬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坑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Ma Hang Estate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位於香港南區赤柱馬坑佳美道赤柱廣場5樓外,為一個露天坑狀公共運輸交匯處,現時有2條巴士路線以此為總站,另有5條巴士路線及5條專綫小巴路線途經。.
香島道
香島道是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現時連接香港島南區的黃竹坑和淺水灣,道路範圍西起黃竹坑道與壽山村道交界,經深水灣,東至淺水灣西面的淺水灣道,是香港仔、黃竹坑和鴨脷洲通往舂坎角及赤柱的主要道路。.
查看 深水灣和香島道
香港2007年6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香港2007年9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報章頭條).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島
香港島專線小巴40線
香港島專線小巴40線是香港一條來往赤柱、淺水灣、深水灣至銅鑼灣的24小時小巴路線,由進智公交營運。 一向以來,赤柱及淺水灣居民只能乘搭班次疏落而迂迴的中巴(後改由新巴營辦)的63(不經香港仔隧道)及65號線(經香港仔隧道)往來銅鑼灣,因此本路線投入服務後,方便赤柱及淺水灣居民以直接的途徑往來銅鑼灣區,也方便往來南區海灘及赤柱遊玩的市民,完全取代新巴63及65的地位。擁有高客量。 本線另設立特快線40X,起訖點與主線40路線相同,惟不經大潭道迴旋處及赤柱正灘。而小巴公司只會在小巴車頭插上紙牌識別此線為40X,其電牌和牌布仍然會顯示為40。.
香港島專線小巴40M線
香港島專線小巴40M線是香港一條已取消的小巴路線,由進智公交營運。.
香港島專線小巴52線
香港島專線小巴52線為香港一條來往香港仔(漁暉道)至赤柱監獄的小巴路線,擁有極大的客量。 本路線與城巴73線服務範圍相若,但不同的是取道舂坎角、馬坑邨及赤柱廣場,因此方便香港仔、黃竹坑上班或上學的赤柱、舂坎角、馬坑邨居民,由於班次非常頻密(最密更達4分鐘1班車),因此搶走城巴73線的客源,而在壽臣山及黃竹坑往香港仔的收費與巴士線相若,因此該分段的短途客亦相當多。.
香港已取消小巴路線列表
以下列出香港已取消的小巴路線。.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人口
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香港の戦い,又稱香港攻防战、十八日战事)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為進攻英屬香港所發動的戰役。戰役於1941年12月8日爆發,至12月25日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宣佈無條件投降、12月26日全體駐港英軍投降結束為止。 香港殖民地一直是英國在亞太區戰略的重要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及華盛頓會議結束後,英國逐漸視日本為在東亞的假想敵,並且按照時局變化調整香港的佈防策略及方案,以配合英國整體的戰爭部署。至於日本在《倫敦海軍條約》1936年失效後,開始深入探討與英國開戰的部署,亦斷續構思進攻香港的計畫。1940年7月2日,日軍在御前會議中定出兩大國策,其一是以日本為中心,建設以日、滿、華聯會骨幹的「大東亞新秩序」,其二是配合按照合適時機「南進」太平洋。此新國策一改日軍戰略,由「北進」向大陸發展,轉變為「南進」向太平洋進攻。 1941年,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區逐漸站穩陣腳,打算透過增兵香港及東亞殖民地,再聯同美國、中國及荷蘭等國家,阻嚇日本向英國宣戰;然而日本在8月遭美國實施石油禁運,日本軍軍部及政府最終決定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制訂「南方作戰」行動,而進攻香港即為此項作戰的「C作戰」(C作戦)。1941年12月8日,日本陸軍第38師團越過深圳河,進攻新界。當時駐港英軍的作戰計劃為固守香港島,位於新界及九龍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用途。新界北的駐港英軍先將新界各地的主要道路及鐵路切斷,令到日本軍隊的進攻進度受到大大的拖延。日本原本計劃部署一週才向醉酒灣防線進攻,惟第228聯隊及第230聯隊私自行動,先後在9日晚及10日早上攻破城門碉堡及金山防線,迫使駐港英軍提早在10日下午起撤回香港島。由於日本軍隊的整體部署被兩支聯隊擾亂,第38師團比較遲才向九龍推進,最終至12日才佔據九龍半島及魔鬼山,其時駐港英軍已經全數撤離。12月13日,日本軍隊嘗試勸降駐港英軍不果,雙方在維多利亞港連日隔海砲戰。由於第38師團於開戰前未有準備,攻擊港島方案至17日才告落實。18日晚上,日本軍隊登陸港島東北,遭到人數比較少的駐港英軍頑抗,阻止日本軍隊進入維多利亞城市區,攻擊方案再遭擾亂。不過,第230聯隊在19日早上意外攻入港島中樞、防線比較弱的黃泥涌峽,並且包圍駐港英軍西旅司令部;其餘兩支聯隊也在欠缺協調之下,同時向黃泥涌峽東北的畢拿山及渣甸山推進。英日雙方在黃泥涌峽激戰連場,最終以西旅司令部失陷、羅遜准將陣亡、駐港英軍反攻失敗告終,惟日本軍隊第230聯隊亦遭受嚴重傷亡,致使接著數日只能夠待命及休整。 12月20日後,駐港英軍的防線逐步瓦解。日本軍隊在當日凌晨沿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又在港島北的聶高信山打開缺口。雖然人數比較多的日本軍隊再次因為不熟地勢及遭到駐港英軍的頑抗,使到其各路攻勢於淺水灣酒店、壽臣山及紅山半島等地方一度停滯。然而駐港英軍已經折損嚴重,逐漸被日本軍隊分割為東西兩部,再加上多次反攻俱告失敗,促使港督楊慕琦及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少將考慮投降。不過在倫敦的命令下,駐港英軍繼續抵抗。22日至25日,駐港英軍西旅在黃竹坑、中峽及灣仔一帶接連敗退,楊慕琦最終於25日下午決定投降。至於死守赤柱半島的東旅英軍,因為通訊中斷之故,至26日凌晨才向日本軍隊投降。至此,日本成功佔據香港,開始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才得以再次接管香港至1997年。.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保衛戰
香港地方列表
以下列表列出了香港各個地方,並按香港行政區劃分類:.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地方列表
香港哥爾夫球會
香港哥爾夫球會(The Hong Kong Golf Club)原名皇家香港哥爾夫球會(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於1889年成立,為香港的一家高爾夫球會,為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高爾夫球會之一。.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哥爾夫球會
香港華人軍團
香港華人軍團(Hong Kong Chinese Regiment)是二戰時,一支於香港保衞戰前夕才成立的團級部隊。在之前,香港本地步兵團的概念已經討論了一段時間,希望以此招攬一批有潛力的士官作為堅實的核心,再以富經驗的米杜息士軍團(Middlesex Regiment)軍官訓練他們,以達到建成該軍團第一個營的目標。第一批主要來自新界的高質素新兵,大部分通過了史克萊芬醫生(Dr Scriven)的醫學檢查。本來軍團的訓練進度相當順利,卻因受到日軍進攻香港而中斷。戰鬥期間,香港華人軍團士兵主要負責駐守深水灣的多個軍用倉庫,部份士兵則被派往港島山脊作戰,期間造成一定程度的傷亡。 在香港投降後,一部分香港華人軍團的士兵選擇逃往中國,並在不久之後加入英軍服務團(British Army Aid Group),其餘則成為戰俘,但是和其他戰俘一樣,占領地政府把他們定義為「本地華人」而被提前釋放,當中不少積極進取的青年亦選擇過境至中國繼續戰鬥。不過以百分比來說,比起其他香港主要部隊的士兵,香港華人軍團中選擇逃走或回避再次投入戰鬥的比例是較高的,也顯示了軍團最初的招聘和選拔質素。.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華人軍團
香港LGBT權益
LGBT(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行為在香港並無違法。《香港人權法案條例》(香港法例第383章)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公共主管當局歧視不同性傾向。.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LGBT權益
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於清朝初期,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幾乎完全摧毀了自唐宋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縱使後來成功爭取復界,可是不少傳統經濟活動已不能恢復。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列強的勢力染指東亞,中國當時唯一對外商埠廣州一帶以及其鄰近的香港地區自然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當清朝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島便割讓給英國,使香港踏入殖民地時期。.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海灣
香港海岸線長而彎曲,令香港境內有很多海灣和海灘。 因為粵語讀音上比較順口的關係,香港人把部分海灣中的「灣」字讀作「環」,例如長沙灣(陽平、陰平、陽平)和土瓜灣(陰上、陰平、陽平)。甚至因為這樣的關係,有些海灣在文字上亦改作「環」,例如大口環(沙灣)。.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海灣
香港海灘
香港海岸線長而彎曲,令香港境內有很多海灣和海灘。.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海灘
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位於香港香港島南區黃竹坑黃竹坑道180號,佔地逾91.5公頃,是一座集海陸動物展覽、機動遊戲和大型表演於一身的主題公園,1971年成立後在1972年7月動工,於1977年1月10日開幕,其後政府通過《海洋公園條例》,成為獨立的非牟利機構,並且需要自負盈虧。 香港海洋公園依山而建,主要分為高峰樂園及海濱樂園,以纜車和海洋列車連接。高峰樂園與大樹灣間則由一條全香港第二長的戶外扶手電梯貫通。2005年,海洋公園啟動耗資55.5億港元的《全新發展計劃》,全園景點及機動遊戲由原來約35個增至80個,分為八大主題區域(亞洲動物天地、夢幻水都、威威天地、熱帶雨林天地、動感天地、海洋天地、急流天地及冰極天地),並且躋身為世界級主題公園,成為全球最受歡迎及最多入場人次的主題公園之一,於2012年獲頒全球最佳主題公園(The Applause Award)大獎。 隨着海洋公園近年積極開拓新景點及加入多種國寶級動物,公園於2011年的入場人次已突破5百萬;2012年4月26日,海洋公園連續9年打破入場人次紀錄,突破6百萬,更於同年6月突破710萬人次,其中首10個月海外及香港遊客的入場人次分別上升15%及25%;2012年全年入場人次達破紀錄的750萬,比較2011年增加9%;當中一半旅客來自中國大陸,一成半為外國,其餘為香港本地。由開業至今,海洋公園已接待超過一億四千萬名遊客。.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纜車
香港海洋公園纜車是香港海洋公園的索道系統,亦是柏架山吊車拆卸40多年後香港的另一個纜車系統,位於香港黃竹坑南朗山海洋公園,於1977年投入運作,連接海洋公園內的山下花園與南朗山,遊人可以飽覽深水灣與南朗山的海景。.
查看 深水灣和香港海洋公園纜車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
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是採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碼電視廣播標準DTMB廣播節目的地面電視。2007年12月31日起,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於首階段運行範圍包括港島北部、九龍半島、沙田部份地區及大嶼山東部,其餘地區至2008年5月至8月陸續開始運行;在新舊交替期間,兩家現有免費電視台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以模擬電視及數碼電視兩種制式同步廣播(2016年4月2日亞洲電視模擬頻道由港台電視代替)。 數碼電視廣播的優點是無鬼影、無雪花,並且改善聲音和畫面的質素,同時能提供更多電視頻道以供選擇;缺點是因為數碼量化加上畫面位元率不夠高而可能產生馬賽克現象,以及遇到接收不良時會出現起格甚至定格的情況(懸崖效應)。.
豪宅
豪華住宅,簡稱豪宅,或稱高級住宅,是房地產領域用詞,一般指位於高級或繁華地段、擁有美麗的建築設計、採用高品質的建築結構與用料、建造過程細膩,並且擁有良好的景觀、採光、私密、物業管理服務等居住條件的住宅,不管是獨立房屋或是集合住宅都包括在內。如果某一區域內的房屋皆屬豪宅,則該區域又會被稱作高級住宅區或豪宅聚落。不過由於地理環境與文化差異,豪宅的定義在各地都有不一樣的標準。 由於豪宅建造的投入成本高,伴隨而來的便是購入價格及後續維護之成本較普通住宅高昂許多;也因為如此,其市場客群是針對社會及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士。此外,由於豪宅的興建常帶來炒房、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許多國家也會對豪宅課以重稅。然而,亦有稅法學者指出,對於這類住宅雖然提供了車位、保全、管理等服務,但仍是由住戶額外自行付費,荒謬的是百姓減輕地方政府職權、減少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的代價(減少公有停車場的興建與管理、自聘保全管理而減少警消人員的需求),不但沒有從房屋稅中扣除、居然還要在房屋稅課稅中被懲罰而提出質疑。.
查看 深水灣和豪宅
黃竹坑
黃竹坑可以指:.
查看 深水灣和黃竹坑
黃竹坑 (香港)
黃竹坑位於香港島區,在香港仔中心之東,深水灣之西。在香港地區行政中,黃竹坑屬於南區,目前主要是一個住宅及輕工業區,並且是香港著名的旅遊景點——香港海洋公園的所在地。 黃竹坑東部的壽臣山一帶,曾經是香港圍的所在地,被認為是香港地名來源之一。原村的大部分已被政府拆卸,現僅存黃竹坑新圍和小部分黃竹坑舊圍。.
查看 深水灣和黃竹坑 (香港)
黃泥涌峽
黃泥涌峽(Wong Nai Chung Gap)是一個香港的山坳,位於香港島中部,聶高信山和渣甸山之間,海拔250米,是5條道路的匯合處,位置相當險要,在香港仔隧道未通車前是香港島南北岸之間的要道。.
查看 深水灣和黃泥涌峽
金鐘(東)巴士總站
金鐘(東)巴士總站(英文:Admiralty (East) Bus Terminus)是一個位於香港中西區金鐘的巴士總站。政府稱該巴士總站為金鐘站(東)巴士總站(英文:Admiralty Station (East) Bus Terminus)。由於金鐘(東)總站連結港鐵金鐘站,加上站內設有來往港島南區幾乎所有地區(深水灣以東除外)的路線,所以一直是港鐵乘客轉車來往南區的熱門中轉站,故人流極多。.
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
英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British Consul-General to Hong Kong and Macao),簡稱英國駐港總領事,是英國在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後,派駐香港及澳門的最高級外交代表,統領英國駐香港總領事館。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香港總督為英國君主在香港的最高級代表。及至主權移交前夕,中、英兩國於1996年9月26日達成協議,同意英國在香港設立一總領事館。英國政府隨後於1997年6月13日發出照會,內容指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已任命時任英國駐香港高級商務專員鄺富劭(Robert Francis Cornish)為首任總領事,有關任命隨後在6月20日獲中國外交部確認,鄺富劭後於7月1日正式上任,成為主權移交後英國在香港的最高級外交代表。為彰顯英國在主權移交後繼續高度重視英國與香港關係,英國駐香港總領事無需如其他在華總領事般向中國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負責,而是直接向英國外交部負責。 英國駐香港總領事自1997年起租住中半山毫宅雅賓利大廈的頂層雙層公寓作為官邸,到2004年才改為向霍英東家族租住位於深水灣香島道的一座獨立大屋作為官邸。自第五任總領事奚安竹(Andrew James Seaton)上任後,再改以赤柱村道一個高級私人屋苑單位作為官邸,另外在山頂加列山道也有官邸。Parry (8 June 2013)第六任總領事吳若蘭(Caroline Elizabeth Wilson)上任後,租住山頂司徒拔道豪宅傲璇其中一個分層住宅單位作為官邸;但有傳媒估計吳若蘭以月租60,000英鎊(折合約72萬港元)租住該座屬於全亞洲最貴的分層豪宅,並由英國政府津貼,批評有浪費公帑之嫌。.
One Island South
One Island South,是香港的一幢甲級寫字樓,位於香港島南區黃竹坑,每層約3萬平方呎,全幢總共提供80萬平方呎商業面積,窗戶為玻璃幕牆,樓層高度3.65米。大樓的發展商為會德豐地產,於2011年2月獲預售樓花同意書,並於2012年正式啟用。One Island South 用戶包括鐘錶企業、服裝品牌、紅酒商人、娛樂媒體、印刷、醫藥、消費品、物流及貿易公司等。.
李栢儉
李栢儉,GCLJ,QC,SC,JP(Miles Henry Jackson-Lipkin,),來自英國的香港大律師和法官,1981年至1987年任高等法院按察司,2007年1月與妻子馮閏禪一同被控詐取綜援和公屋單位罪名成立,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入獄的前法官。 李栢儉在1951年於英格蘭及威爾斯取得執業大律師資格,1969年來港執業,曾參與彭利來毒馬案和前警司韓德貪污案等重大案件。李栢儉在1974年獲奉委為御用大律師,1981年出任高等法院按察司,惟1987年被傳媒揭發在1983年和1984年向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國際名人錄》)虛報出生年份、在皇家海軍的服役年份和除役軍階,結果以健康理由辭職,此後繼續留在香港生活。 被指講究排場兼行為怪異的李栢儉雖然與妻子馮閏禪坐擁近200萬港元資產,但仍在2003年9月向社會福利署申領綜援,並獲成功批核,兩人隨後又獲編配華富邨華安樓的公屋單位。李栢儉夫婦詐騙綜援和公屋單位一事到2005年2月才被正式揭發,同年9月被警方落案起訴。不過,兩人多次以不同理由成功把案件押後審理,使案件拖延到2006年10月才正式開審。在2007年1月,兩人被判罪名成立,即時入獄11個月,但在同年5月的上訴中,主審法官以兩人年老體弱,再加上有兩名來自英國的資深法官撰寫求情信,兩人因此獲准減刑及當庭獲釋,引起輿論爭議。.
查看 深水灣和李栢儉
東方日報藐視法庭案
東方日報藐視法庭案是香港歷史上涉及藐視法庭而被判刑最嚴厲的案件。1996年,《東方日報》因為不滿一宗裁決,報復性地派遣狗仔隊跟蹤法官、辱罵法官、對法官人身攻擊及恐嚇,最終其總編輯黃陽午因為藐視法庭罪名成立,被判入獄4個月,集團被罰款500萬港元,案件當時轟動香港社會。.
楊愛瑾
楊愛瑾(Miki Yeung Oi Kan,)是香港歌手及演員,歌唱組合Cookies中的一員,現已個人發展。2002年以歌手身份出道,2005年獨立發展後專注於影壇上的發展。曾主演多套電影,如《B420》、《龍咁威2》、《愛上屍新娘》、《黑拳》、《親愛的》、《我的最愛》、《保持愛你》等。2012年跨足電視圈,曾參與拍攝《神槍狙擊》及《貓屎媽媽》等電視劇。2013年重戰歌壇,推出新歌《綿羊》。.
查看 深水灣和楊愛瑾
深水灣道
深水灣道(英文:Deep Water Bay Road)是香港島南區的一條道路,連接黃泥涌峽及深水灣。全程兩線雙向行車,彎多路窄,且頗為陡峭,除與南風道連接的一段較為平坦和寬闊。在南風隧道/香港仔隧道於2016/1982年建成前,它和南風道一度是進出南區的重要通道。沿途建築物稀疏,主要是高尚住宅。南風道以東一段亦是灣仔區和南區區界的一部分。 目前只有南風道以東的一段深水灣道有巴士行走,但全是主要以單層巴士行走的路線,原因是雙層巴士行走該路段比較危險,並不適合。.
查看 深水灣和深水灣道
淺水灣
淺水灣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區深水灣以南、南灣以北。灣內的淺水灣泳灘是著名的游泳海灘,景緻優美。淺水灣除了泳灘,亦有不少高档豪宅。.
查看 深水灣和淺水灣
港島南
港島南可以指:.
查看 深水灣和港島南
新巴65線
新巴65線是香港島一條來往東區北角碼頭和南區赤柱市集的路線,為遊客提供服務。.
查看 深水灣和新巴65線
數碼港公共運輸交匯處
數碼港公共運輸交匯處(英文:Cyberport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位於香港南區鋼綫灣資訊道數碼港第1期內,周邊被數碼港1-3座及數碼港艾美酒店包圍,為一個室內坑狀公共運輸交匯處,現時有7條巴士路線及4條專綫小巴路線以此為總站。.
1990年代香港
香港在1990年代的社會發展與改變,主要起因自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簽訂,讓香港的主權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轉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1997年6月30日晚上,香港主權移交至中國的儀式開始,為長達155年的香港殖民地史畫上句號。香港在7月1日零時零分成為了中國的首個特別行政區。 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在亞洲各地爆發,香港經濟從高峰跌至谷底。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社會對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領導的政府十分不滿,香港社會帶着怨聲載道的情緒結束1990年代。.
查看 深水灣和1990年代香港
亦称为 深水灣泳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