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浮点运算器

指数 浮点运算器

浮点运算器(floating point unit,縮寫FPU)是執行浮点运算的结构。一般是用电路来实现,应用在计算机芯片中。是整数运算器之后的一大发展,因为在浮点运算器发明之前,计算机中的浮点运算是都是用整数运算来模拟的,效率十分不良。浮點運算器一定會有誤差,但科學及工程計算仍大量的依靠浮點運算器——只是在程式設計時就必需考慮精確度問題。.

31 关系: A/UXAMD BulldozerAMD GeodeAMD PiledriverAMD ZenAMD處理器列表奔騰奔腾浮点除错误中央处理器串流處理任天堂GameCube内联汇编CyrixCyrix 6x86Cyrix Cx486DLC矩阵运算处理器計算機硬體歷史輔助處理器Intel 80486Intel LarrabeeJava本地接口SSETomasulo算法UltraSPARC T1UltraSPARC T2UncoreVIA C3VIA NanoWeitekX86次超级计算机

A/UX

A/UX(取自Apple Unix)是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公司所開發的UNIX作業系統,此作業系統可以在該公司的一些麥金塔電腦(Macintosh)上執行,最末(或說最新)的一套A/UX是在Macintosh II、Quadra及Centris等系列的電腦上執行。A/UX於1988年首次發表,最終的版本為3.1.1版,於1995年發表。A/UX至少需要一顆具有浮點運算單元及分頁式的記憶體管理單元(Paged Memory Management Unit,PMMU)的68k處理器才能執行。 A/UX是以System V 2.2版為基礎所發展,並且也使用System V 3(簡稱:SysV 3)、System V 4、BSD 4.2、BSD 4.3等的傳統特色,它也遵循POSIX規範及SVID規範,不過遵循標準版本就難以支援最新的資訊技術,因此在之後的第二版便開始加入TCP/IP網路功能。有傳言表示有一個後續版本是以OSF/1為主要的程式碼基礎,但卻從未公開發表過,無法证實此版本是否真存在過。 從A/UX 3.x開始有圖像化的使用者介面(GUI),如親和的Finder 視窗、選單、控制等。A/UX的Finder與麥金塔的System 7 Finder並非是同一個程式,不過有採行一個特有版本的圖像使用者介面,是以UNIX程序的方式來執行,且是為了與UNIX核心及檔案系統互動而設計。A/UX 3.x也有一個命列殼層(CommandShell)的終端程式,以此提供命令列介面(CLI)來操控其下的UNIX系統,這些功能特點在執行Mac OS Finder的麥金塔電腦上都不具備。此外有一個X Window服務應用程式(叫做MacX)及一個終端程式,可作為系統核心與X Window應用程式間的一個介面,讓Finder可直接執行X Window應用程式,或者使用者也可以選擇改用一套完整的X11R4而不使用Finder。 另外還有一個相容層(compatibility layer),讓A/UX可以執行麥金塔System 7.0.1的應用程式、UNIX的應用程式、以及「混血型」的應用程式。混血型應用程式既可以使用麥金塔的系統功能也能使用UNIX的系統功能,舉例而言:一個麥金塔應用程式可以呼叫UNIX的系統功能,或一個UNIX應用程式可以呼叫麥金塔的工具箱(Macintosh Toolbox),如QuickDraw功能。相容層使用一些既有的工具箱功能,這些功能位在電腦的ROM記憶體中,同時其他功能呼叫也會被翻譯、轉化成原生(native)的UNIX系統呼叫。 再者,A/UX有一套名為「Commando」的公用程式(近似於相同名稱的一套工具:MPW)可協助使用者輸入UNIX命令。從Finder中開啟一個UNIX的執行檔將會開啟一個對話方塊(dialog box),然後讓使用者用標準的操作控制方式來選擇命令列程式的相關選項,如單選鈕(radio button)、多選鈕(check box)等,並且會顯示命命列可用的參數(parameter或argument),之後才正式執行命令或程式,這個特色功能對UNIX的新學者而言可大幅降低學習難度、學習曲線,並且也能減少使用者對UNIX手冊的倚賴度。 很不幸的,對蘋果電腦及A/UX的用戶而言,利基(niche)式的UNIX是昂貴的業務(以1990年代初期來說)。蘋果電腦從未將A/UX轉寫(ported)到PowerMac上(傳言中有改採OSF/1作法的A/UX 4.0),之後蘋果電腦於1996年將其整個捨棄,並在1990年代中期傾向以IBM的AIX進行小幅修改而成為蘋果網路伺服器(Apple Network Server)。之後Steve Jobs重回蘋果電腦,開發出另一套類UNIX的作業系統:Mac OS X,不過Max OS X與A/UX間僅有極少的共通點,取而代之的是以NeXTSTEP作業系統為基礎所發展成。 A/UX使用者、用戶有一個多數A/UX應用程式的集中來源,即是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有一部叫「Jagubox」的伺服器裡頭,這部伺服器的管理者是Jim Jagielski,他同時也是A/UX常見問答集的編輯,儘管Jagebox已經停機,但有些鏡像網站依然在持續維護,除了少數獨立的伺服器仍在運作外,A/UX實際上已經絕版了,該考慮推出其「abandonware,懷舊典藏的復刻、翻版體」了。.

新!!: 浮点运算器和A/UX · 查看更多 »

AMD Bulldozer

AMD Bulldozer微架構(archivedate)是美商超微繼K10微架構之後,所推出的中央處理器微架構。該微架構主要應用於桌上型平台、伺服器平台乃至超級計算機的微處理器核心上。Bulldozer在歷經數次跳票後於2011年9月19日發布,其首發產品是核心代號為“Zambezi”的AMD FX。 Bulldozer微架構從一個早期已擱置的微架構設計發展而來,主攻熱設計功耗為10瓦至125瓦的處理器平台。AMD預期認為,基於Bulldozer架構的處理器在實際應用中每個「推土機」(Bulldozer)核心每瓦效能可達到高效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HPC)的水準。屆時每個“推土機”核心會支援Intel絕大部分的指令集(包括SSE4.1、SSE4.2、AES、CLMUL以及AVX),以及AMD自有的指令集(包括由SSE5拆分而來的XOP、FMA4、CVT16).

新!!: 浮点运算器和AMD Bulldozer · 查看更多 »

AMD Geode

AMD Geode™ 處理器是AMD公司針對低功耗應用所設計的x86处理器,其頻率從400MHz到1GHz不等。主要應用於各種終端機、精簡型終端機(Thin client)和移動數位設備(如PDA)。.

新!!: 浮点运算器和AMD Geode · 查看更多 »

AMD Piledriver

AMD Piledriver(中文:“AMD 打樁機”)是超微半導體研發微處理器架構的代號,是為第一代Bulldozer微架構的改進版。首發產品是2012年5月發布的基於Piledriver微架構的AMD Fusion之流動版本A10、A8系列(核心代號“Trinity”)。Piledriver在架構上不會與Bulldozer有太大的差別,而部分國外科技媒體則稱它為「New Stepping of Bulldozer」,是步進比較新的Bulldozer。給人一種「只對耗電問題解決,並在某些方面的改良當中讓時脈變得更好提升。 2010年超微半導體的財務分析日上,公佈了2012年第二代Bulldozer微架構的計劃事宜,指出它是“增強型Bulldozer”微架構;後來這個微架構被賦予了代號“Piledriver”。Piledriver相對於第一代Bulldozer微架構的主要改進在於提升每時鐘週期的指令執行效能、提升時鐘頻率、提高效能功耗比率和降低發熱量。和Bulldozer微架構不同的是,Piledriver微架構還將會有流動平台型號的處理器,部分型號還內建顯示核心。 同頻率下單核心效能約Phenom II(K10.5架構)的0.8~0.85之間。.

新!!: 浮点运算器和AMD Piledriver · 查看更多 »

AMD Zen

Zen是一種x86-64微架構,由AMD開發,2016年發表,取代Bulldozer微架構及其改進版本。該微架構是美商超微重返高效能運算市場的重要產品,與舊有架構相比幾乎完全重新設計並以新工藝製作以提升效能,同時還引入眾多新特性,處理器產品以SoC或半SoC形態面市。而首款Zen微架構的處理器,核心代號「Summit Ridge」,正式品牌名稱為「Ryzen」,而中文名稱為「銳龍」,于2017年3月2日正式上市。.

新!!: 浮点运算器和AMD Zen · 查看更多 »

AMD處理器列表

本列表為超微半導體 (AMD) 推出的微處理器列表,並以代數及推出年份排序。.

新!!: 浮点运算器和AMD處理器列表 · 查看更多 »

奔騰

奔騰(Pentium)是英特爾公司的一個註冊商標,作為其x86處理器品牌之一,於1993年推出。以往,「奔騰」是英特爾的唯一的x86處理器產品線,後來隨著其產品線的擴展衍生出低端的「賽揚」(Celeron)系列、供伺服器以及工作站使用的「至強」(Xeon)系列。2006年英特爾推出「酷睿」(Core)系列處理器產品線,取代原奔騰處理器系列的市場定位。時至今日,「奔騰」這個品牌仍然繼續使用,但市場定位被定位為比低端入門型的賽揚系列高一級,比橫貫中高端主流型和高端旗艦型的酷睿系列低一級的中端入門型級別。.

新!!: 浮点运算器和奔騰 · 查看更多 »

奔腾浮点除错误

Pentium FDIV bug(奔腾浮点除错误)是英特爾公司的舊版本Pentium浮点运算器的一個錯誤。错误起源于奔腾系列的FDIV(浮点除)指令。.

新!!: 浮点运算器和奔腾浮点除错误 · 查看更多 »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是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主要是指对中央处理器的编程。中央处理器、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是现代电脑的三大核心部件。1970年代以前,中央处理器由多个独立单元构成,后来发展出由集成电路制造的中央处理器,這些高度收縮的元件就是所謂的微处理器,其中分出的中央处理器最為复杂的电路可以做成单一微小功能强大的单元。 中央处理器廣義上指一系列可以执行复杂的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机器。这个空泛的定义很容易地将在“CPU”这个名称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计算机也包括在内。无论如何,至少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这个名称及其缩写已开始在电子计算机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与早期相比,“中央处理器”在物理形态、设计制造和具体任务的执行上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没有改变。 早期的中央处理器通常是为大型及特定应用的计算机而定制。但是,这种昂贵的为特定应用定制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开发便宜、标准化、适用于一个或多个目的的处理器类。这个标准化趋势始于由单个晶体管组成的大型机和微机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而加速。IC使得更为复杂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很小的空间中设计和制造(在微米的數量级)。中央处理器的标准化和小型化都使得这一类数字设备和電子零件在现代生活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有限应用专用的计算机。现代微处理器出现在包括从汽车到手机到儿童玩具在内的各种物品中。.

新!!: 浮点运算器和中央处理器 · 查看更多 »

串流處理

串流處理是一種計算機編程範式,相當於數據流編程,事件流處理,和反應式編程 ,其允許一些應用更容易地利用了有限形式的並行處理。這些應用程序可以使用多個計算單元,例如圖形處理上的浮點運算器或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s),而無需明確管理這些單元之間的分配,同步或通信。 串流處理範例通過限制可執行的並行計算來簡化並行軟件和硬件。給定一個數據序列(串流處理),一系列操作(內核函數)被應用到串流中的每個元素。例如:直播軟件。內核函數通常使用流水線(計算),並且嘗試優化本地片上內存重用,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帶寬損失,並通過外部存儲器交互。典型的是統一串流式傳輸,其中一個內核函數應用於流中的所有元素。由於內核和流抽象展現了數據依賴性,編譯器工具可以完全自動化和優化片上管理任務。串流處理硬件可以使用記分板例如,當依賴關係變得已知時啟動直接記憶體存取(DMA)。手動DMA管理的取消減少了軟件的複雜性,並且相關的硬件緩存I / O消除,減少了專用計算單元(例如算術邏輯單元)必須涉及服務的數據區域擴展。 在20世紀80年代,串流處理在數據流編程中得到了探索。一個例子是語言SISAL(單一賦值語言中的流和迭代)。.

新!!: 浮点运算器和串流處理 · 查看更多 »

任天堂GameCube

是任天堂于2001年在日本和北美、2002年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发布的家用游戏机。任天堂GameCube为任天堂64的后继机种,并与其他第六世代遊戲機——索尼電腦娛樂的PlayStation 2和微软的Xbox——竞争。 GameCube是第一款使用光盘作为其主要存储介质的任天堂游戏机。它所使用的光盘类似于miniDVD。由于光盘的尺寸较小以及游戏机的小光盘舱,该系统不能用于播放标准DVD或音频CD。该主机可以通过宽带或调制解调器适配器游玩一些支持在线功能的游戏,还可以通过GBA傳輸線连接到Game Boy Advance,允许玩家使用Game Boy Advance作为第二屏幕和控制器来控制支持的游戏并实现其他一些特殊功能。 GameCube的媒体评价通常是积极的。该主机因其控制器,广泛的软件库和高质量的游戏而受到称赞,但因其外观设计和较少的功能而受到批评。GameCube于2007年停产时,共在全球售出2174万台。其后继者Wii于2006年11月发布,Wii向后兼容大多数GameCube软件。.

新!!: 浮点运算器和任天堂GameCube · 查看更多 »

内联汇编

是由部分編譯器支援的一種功能。其將非常低階的組合語言內嵌在高階語言源始碼中。實施行內組語通常是為了以下理由:.

新!!: 浮点运算器和内联汇编 · 查看更多 »

Cyrix

Cyrix Corporation是1988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理查森市成立的一家微處理器開發公司,主要從事于專為286和386微處理器提供高性能的浮點運算處理器。Tom Brightman和Jerry Rogers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經過公司總裁兼CEO的Jerry Rogers親自招賢納士,最終組成了一個僅有30人的設計團隊,人數雖少但卻很高效。 Cyrix在1997年11月11日與國家半導體合併。.

新!!: 浮点运算器和Cyrix · 查看更多 »

Cyrix 6x86

Cyrix 6x86是一顆第六代、32位元、x86相容的微處理器,是由Cyrix公司所設計,並由IBM、SGS-Thomson所生產,於1996年發表。.

新!!: 浮点运算器和Cyrix 6x86 · 查看更多 »

Cyrix Cx486DLC

Cyrix Cx486DLC,是Cyrix早期的486級CPU,Cyrix希望它能够和英代爾486SX與DX競爭。爲Cyrix製造486DLC的德州儀器後來發布了它自己的版本,型号为TI-486SXL,并在新版本中將Cyrix原設計中的1KB緩存升至8KB。IBM 486DLC、486DLC2、486DLC3(也就是藍色閃電)等產品因為名稱類似所以往往與Cyrix產生混淆,但它們是基於英代爾486設計的。 於1992年6月發布的它,與後來著名的Cyrix Cx5x86同爲過渡式CPU,既容納了新處理器的功能(較英代爾80486而言),又可以插在其上一代產品386DX的插座中,並可在25、33和40MHz頻率下工作。 486DLC是一個使用486指令集並集成了1KB一級緩存版本的386DX。因它使用386DX總線(不同於它的16位孿生產品——486SLC),它是一個真正的32位元CPU。像386DX和486SX一樣,它沒有集成浮點運算單元,但又與486SX不同的是,它可以使用與英代爾386DX匹配的任何浮點運算單元。當然也有一些罕見的486SX主板,卻提供了使用387浮點運算單元的支援,這並不是處理器原生支援需藉助第三方芯片做橋。較小的一級緩存是不能使486DLC在同頻下與486SX匹敵的,但33MHz的486DLC的性能就已經十分接近25MHz的486SX,相比之下成本更加低廉,不必購置整套系統,而需將386DX更換即可。 雖然一些小型製造商在個人電腦雜誌上刊登廣告鼓吹他們基於486DLC的電腦會比使用486SX的品牌產品有多麼大的優勢,但事實上這所謂的優勢就是可以再買個廉價的浮點運算單元而已。英代爾的486SX和487實質上是兩個一樣的芯片(486DX)。只是前者屏蔽掉了浮點運算部件,而後者保留了浮點運算功能,但售價卻比387高出數百美元。 當英代爾降低了他們486產品的售價後,Cyrix發覺他們的486SLC和DLC處理器很難再搶占市場,於是於1993年發布了與486SX/DX管腳一致的產品。 486DLC並未得到大量原始設計製造商的青睞,但其低廉的價格卻滿足了部分祇想升級電腦中一部分配件的客戶群體。因爲Cyrix設計486DLC時並不是一開始就針對386升級開發的,所以並不是所有386DX主板都可以穩定使用這個CPU。鑑於此,Cyrix後來發布了針對性的產品Cx486DRx2。 Category:X86架構 Category:微處理器.

新!!: 浮点运算器和Cyrix Cx486DLC · 查看更多 »

矩阵运算处理器

矩阵运算处理器是通过硬件来进行矩阵运算的芯片。 浮点运算器使计算机的性能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发展,矩阵运算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三维图形处理、数学研究等。现阶段矩阵运算都是由软件实现,如Matlab等数学软件。矩阵运算器一旦普及,将使计算机的矩阵运算性能得到几何级数的提高。 相关信息:.

新!!: 浮点运算器和矩阵运算处理器 · 查看更多 »

計算機硬體歷史

計算機硬體是人類處理運算與儲存資料的重要元件,在能有效輔助數值運算之前,計算機硬體就已經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最早,人類利用類似符木的工具輔助記錄,像是腓尼基人使用黏土記錄牲口或穀物數量,然後藏於容器妥善保存,米諾斯文明的出土文物也與此相似,當時的使用者多為商人、會計師及政府官員。 輔助記數的工具之後逐漸發展成兼具記錄與計算功能,諸如算盤、計算尺、模拟计算机和近代的數位電腦。即使在科技文明的現代,老練的算盤高手在基本算數上,有時解題速度會比操作電子計算機的使用者來得快──但是在複雜的數學題目上,再怎麼老練的人腦還是趕不上電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此條目包含了計算機硬體的主要發展軌跡,試圖描述其來龍去脈。關於事件細節的時間表,請見計算機時間表。.

新!!: 浮点运算器和計算機硬體歷史 · 查看更多 »

輔助處理器

辅助处理器(Coprocessor),也译作协处理器,这是一种协助中央处理器完成其无法执行或执行效率、效果低下的处理工作而开发和应用的处理器。这种中央处理器无法执行的工作有很多,比如设备间的信号传输、接入设备的管理等;而执行效率、效果低下的有图形处理、声频处理等。为了进行这些处理,各种辅助处理器就诞生了。 未來的处理器會有專用的接口接駁协处理器。2006年,ClearSpeed公司就联合AMD,推出了数学协处理器卡。.

新!!: 浮点运算器和輔助處理器 · 查看更多 »

Intel 80486

Intel i486(又稱486, 80486)是Intel公司的一款CISC架構的x86 CPU。 i486的前身是 Intel 80386 處理器。.

新!!: 浮点运算器和Intel 80486 · 查看更多 »

Intel Larrabee

英特爾Larrabee,是英特爾公司的通用圖形處理器(GPCPU)的開發代號/核心代號。有別於英特爾當時的英特爾GMA系列整合式顯示核心,「Larrabee」顯示核心是英特爾繼Intel 740以後又一獨立式顯示核心,研發團隊、開發概念等都與英特爾的整合式顯示核心的完全不同。原計劃最遲於2010年作為消費級圖形處理器產品推出市場,但由於多次的「跳票」、研發進度不如預期、圖形效能不佳、功耗過高等因素,最終英特爾於2010年5月宣布取消發布相關顯示卡的計劃,而「Larrabee」研究計劃亦無後續消息。但是,同樣是2010年,英特爾公佈的的Intel MIC多處理器架構中繼承了大量由「Larrabee」研究計劃而來的設計元素,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專注於為高效能運算而設計的多處理器協同運算,後者是作為圖形處理器(GPU)而生。.

新!!: 浮点运算器和Intel Larrabee · 查看更多 »

Java本地接口

在编程领域, JNI (Java Native Interface,Java本地接口)是一种编程框架,使得Java虚拟机中的Java程序可以调用本地应用/或库,也可以被其他程序调用。 本地程序一般是用其它语言(C、C++或汇编语言等)编写的, 并且被编译为基于本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程序。.

新!!: 浮点运算器和Java本地接口 · 查看更多 »

SSE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是英特尔在AMD的3D Now!发布一年之后,在其计算机芯片Pentium III中引入的指令集,是繼MMX的擴充指令集。SSE指令集提供了70條新指令。AMD后来在Athlon XP中加入了对这个新指令集的支持。.

新!!: 浮点运算器和SSE · 查看更多 »

Tomasulo算法

Tomasulo算法(托马苏洛算法)是IBM的Robert Tomasulo在1967年研发出来的一种用来改善处理器乱序执行的指令级并行性的硬件算法。.

新!!: 浮点运算器和Tomasulo算法 · 查看更多 »

UltraSPARC T1

UltraSPARC T1是昇陽電腦所研發的微處理器,而處理器還在開發階段時的研發代號稱為「Niagara,尼亞加拉瀑布」,之後在2005年11月14日正式研發完成並發表。UltraSPARC T1是一顆多核心(執行核)、多线程(多執行緒)的CPU,且針對伺服器運算的運用需求而強化省電設計,在1.2GHz運作時脈下的典型用電為72W(Watt,瓦、瓦特)。 UltraSPARC T1衍生自UltraSPARC系列微處理器,它是昇陽電腦公司的第一顆多核多緒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內可以有4個、6個、8個CPU核心,且每個核心最多可同時執掌、處理4個執行緒,如此UltraSPARC T1處理器在最理想狀態下可同時執行32個執行緒。 UltraSPARC T1的運作與昇陽電腦的高階對稱處理(SMP)系統很近似,它具有系統分割能力,可以將一個或數個核心切割成一個分區(Partition),然後在分區內執行一個或數個程序(Process)及執行緒(Thread),此外待執行的程序、執行緒也可以儘速派送或轉移給其他較閒餘的執行核心,進而增加整體執行效率。.

新!!: 浮点运算器和UltraSPARC T1 · 查看更多 »

UltraSPARC T2

UltraSPARC T2(研發代號:Niagara II)是昇陽電腦所研發的微處理器,是一顆多核心(執行核)、多线程(多執行緒)的CPU,采用开放架构。UltraSPARC T2的前一款處理器為UltraSPARC T1。 UltraSPARC T2衍生自UltraSPARC系列微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內可以有8個CPU核心,且每個核心最多可同時執掌、處理8個執行緒,如此UltraSPARC T2處理器在最理想狀態下可同時執行64個執行緒,而且,每個核心也有自屬的浮點運算單元(FPU)。同時加密、解密相關的執行處理單元也將由單核提升成多核。T2將使用65奈米製程,而且L2快取記憶體增到4MB.

新!!: 浮点运算器和UltraSPARC T2 · 查看更多 »

Uncore

uncore一詞,是英特爾用來描述微處理器中,功能上為非處理器核心(Core)所負擔,但是對處理器效能的發揮和維持有必不可少的作用的組成部分。處理器核心包含的處理器組件都涉及處理器指令的執行,包括算術邏輯單元(ALU)、浮點運算單元(FPU)、一級快取(L1 Cache)、二級快取(L2 Cache)。Uncore的功能包括QPI控制器、三級快取(L3 Cache)、窺探(監測)管線(snoop agent pipeline)、記憶體控制器,以及Thunderbolt控制器。至於其餘的匯流排控制器,像是PCI-E、SPI等,則是屬於晶片組的一部分。 英特爾Uncore設計根源,來自於北橋晶片。Uncroe的設計是,將對於處理器核心有關鍵作用的功能重新組合編排,從物理上使它們更靠近核心(整合至處理器晶片上,而它們有部分原來是位於北橋上),以降低它們的存取延時。而北橋上餘下的和處理器核心並無太大關鍵作用的功能,像是PCI-E控制器或者是電源控制單元(PCU),並沒有整合至Uncore部分,而是繼續作為晶片組的一部分。 具體而言,微架構中的uncore是被細分為數個模組單元的。uncore連接至處理器核心是通過一個叫Cache Box(CBox)的界面實現的,CBox也是末級快取(Last Level Cache,LLC)的連接界面,同時負責管理快取一致性。複合的內部與外部QPI連結由物理層單元(Physical Layer units)管理,稱為PBox。PBox、CBox以及一個或更多的內建記憶體控制器(iMC,作MBox)的連接由系統配置控制器(System Config Controller,作UBox)和路由器(Router,作RBox)負責管理。 從uncore部分移出串列匯流排控制器,可以更好地促進效能的提升,通過允許uncore的時脈速率(UCLK)運作於基準的2.66GHz,提升至超過超頻限制值的3.44GHz,實現效能提升。這種時脈提升使得核心存取關鍵功能部件(像是記憶體控制器)時的延時值更低(典型情況下處理器核心存取DRAM的時間可降低10奈秒或更多)。.

新!!: 浮点运算器和Uncore · 查看更多 »

VIA C3

VIA C3是一款x86处理器,早期为继承从Cyrix收购来的智慧产权,而被命名为「VIA Cyrix III」,但它实际上是由从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中收购来的Centaur Technology部門的開發人員以WinChip處理器為基礎而開發,由台湾的威盛電子(VIA)制造,与基于Joshua核心的Cyrix III无关。后被更名为VIA C3,是VIA“中国芯”C系列的经典版本。.

新!!: 浮点运算器和VIA C3 · 查看更多 »

VIA Nano

VIA Nano(開發代號為VIA Isaiah/以賽亞)處理器是VIA公司研發的64位元處理器,VIA公司從2004年起即開始Isaiah處理器的研發工作,曾預定在2006年推出,但目前已被推遲到2008年。2008年3月,VIA旗下Centaur Technology的CEO Glenn Henry表示,Isaiah處理器的樣品已經大量出貨給客戶,預計5-6月份正式推出。Isaiah處理器將使用富士通或台積電的65nm製程技術生產,目前公司也在考慮使用45nm製程技術。VIA Isaiah處理器的開發代號為CN。外界普遍認為,Isaiah處理器的對手是Intel Atom處理器。但後者只採用顺序执行设计,理論上效能會比Isaiah差。為了彌補不足,Intel會為Atom處理器增加超執行緒技術,並開發雙核心版本。 2008年5月尾,VIA正式發佈了Isaiah核心處理器,並命名為VIA Nano(威盛凌珑)處理器系列。官方稱Nano並不是用來取代C7處理器,而是其延伸。兩者的針腳是互相兼容的,廠商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去升級產品。 Isaiah處理器除了會應用在桌面市場外,亦會踏足嵌入式市场。例如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中巴士A380,每个座位都會有一個嵌入式系統。硬體會採用Isaiah處理器,軟體會採用Linux。 在2010年的Computex上,VIA展示了Nano處理器的雙核心版。處理器製程暫為65nm(正式推出是40nm版本),主频是1.6 GHz,最高可達2.0 GHz。其平台採用VN1000芯片组。平台支援雙通道DDR3系統記憶體,並集成了Chrome 520顯示核心,支援DirectX 10.1,支援硬體高清影片解碼(Chromotion技術)。.

新!!: 浮点运算器和VIA Nano · 查看更多 »

Weitek

Weitek公司曾是家知名的晶片設計業者,該公司最初專注在多種商用微處理器(CPU)的浮點運算單元(FPU)設計,而在1980年初期至中期Weitek公司為平行處理式的超級電腦提供多種高階運算設計。到了1990年初期由於多數的CPU已內建FPU,且基本上FPU功效為免費奉送,這迫使Weitek公司進行一連串的嘗試,嘗試跨進一般用途性的CPU及GPU的市場領域。此後到1995年Weitek近乎停止營運,隨後在1996年由洛克威爾國際(Rockwell International)的半導體系統部門所收購,並快速從市場上消失。.

新!!: 浮点运算器和Weitek · 查看更多 »

X86

x86泛指一系列由英特爾公司開發處理器的架構,這類處理器最早為1978年面市的「Intel 8086」CPU。 該系列較早期的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由於以“86”作為結尾,包括Intel 8086、80186、80286、80386以及80486,因此其架構被稱為“x86”。由於數字並不能作為註冊商標,因此Intel及其競爭者均在新一代處理器使用可註冊的名稱,如Pentium。現時英特爾將其稱為IA-32,全名為“Intel Architecture, 32-bit”,一般情形下指代32位元的架構。.

新!!: 浮点运算器和X86 · 查看更多 »

次超级计算机

次超级计算机是一种短暂存在的计算机的级别,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点是结合了并行向量处理和小规模的多元处理。由于使用并行向量处理的科学计算越来越流行,对于在非公司层面而是在部门级别使用的低成本系统的需求为新的计算机厂商创造了进入市场的机会。通常这种稍小型的计算机的价格仅为超级计算机的十分之一。 次超级计算机有着几个显著的在技术、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特点。首先,它在硬件方面比之前的大型机和小型机更加多样化,而在软件方面则反之。其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它相对便宜。这种计算机的市场目标是成本效益和快速制造。再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厂家并不制造次超级计算机:在美国的IBM和传统大型机厂家;美国之外的日本超级计算机厂家和俄罗斯( 尝试制造小型机)。 1990年代出现了携带高性能浮点运算器的微处理器(例如MIPS R8000和IBM POWER 2),基于这种微处理器的廉价的科学工作站侵蚀了对次超级计算机的需求。 行业期刊《Datamation》提出了术语“crayette”,意味着指令集兼容于克雷公司。.

新!!: 浮点运算器和次超级计算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FPU浮點計算器浮點運算單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