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伊朗總理列表
這是伊朗總理列表,总理(王朝时期称首相,1979年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称总理)一職自1906年波斯立憲革命設立,直至1989年伊朗憲法公民投票廢止了這個職務。伊朗總理是伊朗政府首腦。 米爾扎·納斯魯拉汗(Mirza Nasrullah Khan)是首任伊朗總理,而末任總理則是米爾-侯賽因·穆薩維。在立憲革命之前,沙阿麾下的維齊爾一職等同總理,如博佐爾格梅爾(Bozorgmehr)、尼扎姆·穆爾克(Nizam al-Mulk)及阿米爾·卡比爾(Amir Kabir)等人都擔任過這個職位。 政黨代表色.
伊朗民族陣線
伊朗民族陣線(جبههی ملی ایران)是伊朗政治家穆罕默德·摩薩台與其他在1940年代的法國接受教育的伊朗世俗主義者、民族主義者一起成立的反對黨。這個政黨在1953年伊朗政變之前把持伊朗議會多年,此後作為反對派繼續運作。.
強人 (政治)
在國際政治學當中,「強人」這個名詞是指一個在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政體中實行鐵腕統治的政治領袖。這個詞彙通常與西方世界學者口中的“獨裁者”互換抵觸,但其性質與“軍閥”不同,特別是在東歐和中亞一些國家,通常包含不好的含義。 強人不一定是該國是正式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有時候,會用這個詞彙來描述一個比當地憲法允許的對政府影響力更大的軍事或政治人物。例如,曼努埃爾·諾列加將軍經常被譽為“巴拿馬的強人”,因為他對巴拿馬行使的巨大政治權力,儘管他不是國家的正式總統或總理。在事實中,他的角色是獨裁者的角色。 同樣,並不是每一個關於“強而有力的領導”(或者是提供這樣的的所有承諾的設想)都是由一個強人來統治的。.
侯賽因·阿拉
侯賽因·阿拉(波斯語:حسین علاء、英語:Hossein Ala';)是1951年及1955年至1957年間的伊朗總理。1882年出生的阿拉在早年居住在倫敦,在威斯敏斯特中學接受教育,並在倫敦大學修讀法律,其後加入內殿法學會,成為出庭律師。阿拉後來到伊朗外交部工作,開始涉足政治。 阿拉在1905至1916年間出任伊朗外交部內閣首長。他是1919年巴黎和會伊朗代表團的成員之一,雖然馬蘇德·安薩里領導的代表團在阿拉的協助下據理力爭,英國還是斷絕了伊朗參與正式外交場合的希望。除此之外,當時德黑蘭政府正就英波協定進行磋商,為了防止安薩里和阿拉會提出反對,於是將兩人編進代表團。1920年,阿拉獲任命為西班牙的伊朗大使。不久後,他又被任命為駐華盛頓的外交官,他在華盛頓積極游說美國的石油企業在伊朗投資,以打破英伊石油公司的壟斷局面。 阿拉在禮薩汗變革時期成為了國會議員,反對推翻卡扎爾王朝。 阿拉在1934年至1936年及1946年至1950年分別出任駐英國大使及駐美國大使。 阿拉兩度出任總理也只是維持了一段短時間。在他在任期間,國會議員的任期由兩年延長至四年。他在後來出任法院部部長直至1964年逝世,享年82歲。.
哈吉·阿里·拉茲馬拉
塞帕赫博德·哈吉·阿里·拉茲馬拉(波斯語:حاجیعلی رزمآرا、Ḥājī`alī Razmāra;拉丁化:Haj Ali Razmara,)是伊朗軍事領袖及伊朗總理。 拉茲馬拉在德黑蘭出生,並在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他在1950年成為了伊朗總理。 他在德黑蘭被伊斯蘭敢死隊的26歲成員哈利勒·塔馬瑟比以三發子彈刺殺,終年49歲。拉茲馬拉是第三位遇刺身亡的伊朗總理。.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محمد رضا شاه پهلوی;)是伊朗的沙王,1941年9月16日即位,1979年2月11日被伊朗伊斯蘭革命推翻。他是礼萨汗的长子,巴勒維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伊朗的最後一位沙王。他的称号是“万王之王”(Šâhanšāh),他的其他称号有“雅利安人之光”(Aryamehr),“战士的首领”(Bozorge Arteštārān)等,通称巴列维国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礼萨汗暗中支持納粹德國,英苏入侵伊朗后强迫其父亲礼萨汗禪讓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巴列维在位期间,伊朗的石油工业在民选总理穆罕默德·摩萨台的领导下基本完成了國有化,但美国支持的1953年伊朗政變推翻了摩萨台,外国石油公司重新进入伊朗。巴列维也主持举办了庆祝居鲁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国的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庆典。他领导了伊朗的白色革命,促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改革,并称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国有化若干产业和给予妇女参政权以使伊朗进一步现代化并成为世界强权之一。 作为一个世俗主义的穆斯林,由于巴列维推行的现代化、世俗化的政策与传统巴扎商人(bazaari)阶层的冲突,对以色列的承认以及皇室及领导阶层的腐败丑闻,巴列维逐渐失去了伊朗什叶派教士和劳动阶层的支持。他随后推行了若干富有争议的政策,如查禁共产主义的伊朗杜德黨和建立镇压政治异议者的情报机构——萨瓦克等。根据官方统计,伊朗在1978年有2,200名以上的政治犯,这一数字因革命而快速增加 巴列维与伊斯兰主义者的冲突、英美对他的支持以及国内共产主义者的活动加剧了伊朗境内若干人群对他的反对情绪。1979年伊朗的政治动荡转变为一场革命,这导致他在1月17日被迫离开伊朗,随后伊朗皇室被正式废除,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巴列维回到伊朗后很可能被处决,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给予他庇護權,使他得以流亡并逝世于埃及。穆罕默德-礼萨沙·巴列维常被称为“伊朗末代沙阿”或是“沙阿”。.
穆罕默德·摩萨台
罕默德·摩薩台(محمد مصدق;拉丁化:Mohammad Mosaddegh),),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 摩薩台是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摩薩台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是把伊朗石油業國有化。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摩薩台的決定令英政府相當不滿,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政變,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摩薩台,並在軍情六處授意下由伊朗將領法茲盧拉·扎赫迪接任首相。這次政變的中情局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根據伊朗曆又稱為「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政變後,摩薩台在獄中渡過三年,接著被軟禁家中,直至逝世。.
納瓦布·薩法維
賽義德穆吉塔巴·納瓦布·薩法維(سید مجتبی نواب صفوی,),出生時取名穆吉塔巴·米爾-劳希(مجتبی میرلوحی),是伊斯蘭敢死隊的創始人。該組織涉及刺殺多位知名的伊朗人,主要是支持巴列维王朝沙阿政府的政治人物。.
薩依蒂
#重定向 法茲盧拉·扎赫迪.
查看 法茲盧拉·扎赫迪和薩依蒂
英伊石油公司
英波石油公司(波斯語:شرکت نفت ایران و انگلیس;英語:Anglo-Persian Oil Company)是在1908年發現伊朗馬斯吉德蘇萊曼(Masjed Soleyman)一處大型油田後成立,這是首家在中東開採石油的公司。1935年,英波石油公司易名為英伊石油公司,它在1954年成為英國石油公司,是現代BP的前身。.
1953年伊朗政變
1953年伊朗政變(在伊朗又稱莫爾達德月28日政變)是指由英國和美國情報機關在1953年8月19日策動推翻伊朗帝國民選首相穆罕默德·摩薩台的政變,中情局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政變使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由立憲君主變成倚賴美國支持在位的當權人物,直至1979年2月被推翻。 1951年,領導伊朗國會內民族主義議員的摩薩台提出的國有化伊朗石油產業議案得到國會幾乎一致的通過。過往伊朗的石油一直由英屬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伊朗民眾對英伊石油公司的不滿始於1940年代後期,大部分伊朗民眾和政治人物都認為英伊石油公司是大英帝國主義的遺物,剝削伊朗的利益。縱使摩薩台受到普遍民眾的支持,英國還是不願意為她在海外最有價值的資產妥協,並挑動全球杯葛伊朗石油,對伊朗經濟施加壓力。起初,英國企圖軍事佔領當時世界最大的煉油廠阿巴丹煉油廠,但英國首相艾德禮選擇加緊經濟抵制,同時動用伊朗間諜暗中顛覆摩薩台政府。雖然美國前任總統杜魯門反對在伊朗策動政變,但隨著英美兩國政府越趨保守,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及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決定要推翻伊朗政府。 英美兩國扶植法茲盧拉·扎赫迪為首相組成軍政府取代摩薩台。在兩國情報機關的策劃下,沙阿頒佈了法令罷免摩薩台,任命法茲盧拉·扎赫迪為首相。中央情報局成功迫使弱勢的沙阿參與政變,同時收買惡霸、教士、政客及伊朗軍官發動對摩薩台政府的宣傳戰。在8月15日至16日晚間,內馬圖拉·納西里(Nematollah Nassiri)上校試圖逮捕摩薩台但失敗被捕,沙阿在翌日逃離國家。8月19日,中央情報局收買的一批暴民來到摩薩台的宅邸。根據已經解密的中央情報局文檔顯示,德黑蘭最令人畏懼的一些暴民接受中央情報局的收買,在8月19日發動暴亂,另一些人則由巴士和卡車運送到德黑蘭,佔領各個街區,衝突導致800人喪生。摩薩台被捕,經過軍事法庭審訊後以叛國罪作出判決。1953年12月21日,摩薩台被處以三年徒刑,及後被軟禁家中直至逝世。摩薩台的支持者也遭到圍捕、監禁、拷問及處死。 巴列維在政變往後的26年裡作為威權君主統治國家,直至1979年被平民革命推翻。美國推翻伊朗民選政府所得的實際利益包括伊朗的石油財富,並且堅決制止了伊朗政府投向蘇聯的可能性,可是後者的動機引起了史學家的爭議。華盛頓持續支持不得民心的沙阿,幫助沙阿訓練他的秘密警察組織薩瓦克。該政變被廣泛認為造成了伊朗和中東的反美情緒高漲。1979年發生的伊斯蘭革命廢黜了親西方的獨裁者沙阿,建立持反西方立場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