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 关系: 多卡·烏馬羅夫,伊斯兰国际旅,伊斯蘭恐怖主義,别斯兰人质危机,第一次車臣戰爭,第二次車臣戰爭,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焦哈尔·杜达耶夫,車臣-俄羅斯衝突,车臣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历史,车臣总统府,阿卜杜-哈利姆·萨杜拉耶夫,阿尔扎赫历史,阿斯兰·马斯哈多夫,葉蓮娜·馬修克,Shamil Basayev,1月14日,2004年2月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2006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7月10日。
多卡·烏馬羅夫
多卡·卡瑪托維奇·烏馬羅夫(Ӏумар КӀант Доккa;Доку Хаматович Умаров;)是車臣伊斯蘭份子。好戰的多卡·烏馬羅夫曾聲稱發動數次俄羅斯平民攻擊事件,被稱為俄羅斯的本·拉登。2012年2月3日,烏馬羅夫命令他的下屬發布視頻,制止俄羅斯攻擊平民,同時以軍事人員和保安人員為攻擊目標。然而2013年7月,他又宣布這項措施的目的,並呼籲伊斯蘭武裝分子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和高加索發起叛亂,使用一切手段破壞索契舉行2014年冬季奧運會。 2006年至2007年,烏馬羅夫是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地下總統。他隨後自稱俄羅斯北高加索埃米爾,宣稱它是伊斯蘭國家中的高加索酋長國。他目前被俄羅斯政府以綁架,謀殺和叛國罪通緝, BBC News, 8 June 2009.
伊斯兰国际旅
伊斯兰国际旅,是建立在1998年的伊斯兰聖战者组织。人数1000-3000人。 成员多数是来自达吉斯坦的阿瓦尔人与达尔金人,也有阿拉伯人、車臣人与土耳其人。他们的领袖是伊本·哈塔卜与沙米尔·巴萨耶夫,他们是为了參加第二次車臣战争来到俄罗斯。两个领袖在2002年与2006年死后他们也散伙。 Category:伊斯蘭聖戰組織 Category:第二次车臣战争 Category:在俄罗斯联邦的外国人 Category:俄罗斯联邦军事组织 Category:1998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2000年代解散的組織.
伊斯蘭恐怖主義
伊斯蘭恐怖主義(إرهاب إسلامي,),或稱為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是團體或個人的伊斯蘭教性質暴力恐怖主義,動機多是以《古蘭經》的經文或源自聖訓的教誨為名目。伊斯蘭恐怖主義分子借鑒於古蘭經的經文和聖訓,把政治性質的暴力行為合理化。比較著名的是穆罕默德·奥马尔的塔利班、奧薩瑪·賓拉登的蓋達組織及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的伊斯蘭國。庫特卜的主張,被認為是當今伊斯蘭恐怖主義的主要來源。 在《The Wages of Appeasement: Ancient Athens, Munich, and Obama's America》一書中認為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和猶太教不同的是,《古蘭經》有多處經文支持穆斯林使用武力,對非信徒和伊斯蘭教的其他敵人戰鬥。法国社会学家也认为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通过宗教表达的,并称“如果你杀人时什么都不喊,只会被当地报纸报道,但如果你杀人时喊着‘真主至大’,你将登上全国的头条」。.
别斯兰人质危机
别斯兰人质危机,很多中文媒体的称法还有“别斯兰人质事件”,该事件是指2004年9月1日,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在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制造的一起劫持学生、教师和家长作为人质的恐怖活动,到2004年9月3日事件基本结束。 俄罗斯总统顾问乌斯季诺夫2004年9月8日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汇报了人质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根据已掌握的情况,事件中有1200多人被劫为人质,人质死亡326人,其中有210人的身份已得到确认,死亡人数有可能会继续增加,仍有727人在医院接受治疗;31名恐怖分子被击毙,其中8人身份已经确认,一个名叫努尔-帕希·库拉耶夫的恐怖分子被活捉并接受审讯;另据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长富尔先科2004年9月5日在接受“莫斯科迴聲”电台采访时说,人质事件包括59名教师;仍有60多名专家继续对这起事件做进一步的调查。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2004年9月8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宣布悬赏3亿卢布(约1千万美元)以求获取任何导致抓获或者消灭车臣叛军首领马斯哈多夫以及沙米尔·巴萨耶夫的情报。 据2004年9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里亚杜斯-萨利欣组织在一个反叛力量互联网站以沙米尔·巴萨耶夫的名义刊登声明说,是他们策动了别斯兰学校的攻击行动。并宣称在别斯兰镇的行动是第二营烈士在奥斯特科耶夫指挥下进行的。巴萨耶夫把导致人质死亡的责任归咎于俄罗斯总统普京。他说,人质死亡是在俄罗斯特种部队在9月3日突击人质所在建筑物时发生的。 马斯哈多夫后于2005年3月8日在一次战斗中被自己的保镖打死。也有说法是说他是在面临绝路时命令保镖将自己打死,以避免落入敌军之手。2006年7月9日,巴萨耶夫被两名化妆成地下军火商的俄罗斯特工引爆遥控炸弹炸死。.
第一次車臣戰爭
一次车臣战争发生于1994年12月至1996年8月,是俄罗斯联邦与高加索穆斯林武装的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之间的一次军事冲突。俄罗斯于1994年12月11日出兵车臣,试图镇压当地车臣武装的独立运动。在格罗兹尼战役后,车臣武装退入山区,与俄军展开了游击战。在此期间交战双方与车臣当地居民均遭受了惨重伤亡。最终俄罗斯不得不签订停火条约,并将部队撤出车臣。俄罗斯在实际上输掉了战争,车臣武装则保住了其独立地位。.
第二次車臣戰爭
二次車臣戰爭於1999年8月26日開始,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惨败的俄罗斯联邦在这次战争中终于获胜,车臣分离主义势力被击溃,俄罗斯夺回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权。 在莫斯科、布伊納克斯克等城市接連發生多宗炸彈爆炸案後,俄羅斯政府指責是車臣分離主义分子所為,10月1日俄羅斯部隊進入車臣。俄軍的行動終結了車臣伊奇克里亞共和國當時實質上的獨立,使聯邦政府重新控制該地區。 在戰爭初期俄軍及車臣當地的親俄民兵聯手對抗車臣分離分子,經過冬季圍城後,於2000年初奪取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車臣分離分子在此後數年繼續以游擊戰對抗俄軍并残忍杀害战俘,另外車臣叛軍也有發動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并焚毁作为俄罗斯族宗教场所的东正教教堂。然而实际上俄軍及叛軍双方也都被指犯有不少侵犯人權的事件。 到2009年止俄羅斯大致上已經重創了叛軍的活動能力,大規模的戰鬥已停止。俄國陸軍及內务部部隊不再駐守各條街道,在戰爭中損毀嚴重的格羅茲尼正在重建中。不過北高加索地區仍有零星的暴力事件,偶爾有以俄聯邦及地方政府部隊為目標的炸彈爆炸及伏擊發生。 2009年4月16日俄羅斯政府官方宣佈車臣的反恐行動正式結束,大部分軍隊已撤走,對付武裝分子的任務主要由當地警察負責。3個月後流亡外地的車臣分離分子領導人艾哈邁德·扎卡耶夫要求從8月1日起對車臣警察實施停火,又說他希望「從這一天起車臣人不會再向同胞開槍」。 戰爭中的準確死亡數字不明,非官方的數字估計有25,000人至50,000人死亡或失蹤,大多數是車臣平民,俄羅斯方面有逾5,200人陣亡。直至2002年12月各個保安部門共有4,572個人員被殺,而2003年至2007年有680個俄軍被殺,有民間團體估計俄軍方面(至2005年)有約14,000人陣亡。.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Qarabağ müharibəsi,Արցախյան ազատամարտ,中文报道有时简称纳卡战争或纳-卡战争)是一场于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之间发生在阿塞拜疆西南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上的由亚美尼亚共和国支持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主要民族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共和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在战争进行中,阿塞拜疆尝试--止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分裂主义运动,同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陷入了旷日持久而又未正式宣战的卡拉巴赫山地战中。当地议会投票赞成与阿塞拜疆统一,但是卡拉巴赫大多数人口在全民公决中投票赞成独立。与亚美尼亚统一的要求在1980年代后期变得日益强烈,运动开始时进行相对平和,但是在之后的几个月中,随着苏联解体趋势日益明显,逐渐成为两民族之间不断升级的暴力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进行种族清洗 。 1988年2月20日,阿塞拜疆自治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议会投票决定本地区与亚美尼亚统一,不久之后双方即爆发種族冲突。领土争端的最终结果是这一地区宣布从阿塞拜疆分离。 苏联解体的大环境助长了亚美尼亚人在阿塞拜疆的分裂运动。在阿塞拜疆宣布从苏联独立并撤销该飞地的自治权的同时,占多数的亚美尼亚人投票从阿塞拜疆分离,并在这一过程中宣布该地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冲突在1992年冬末全面爆发。包括欧安组织在内的旨在达成双方共同参与的解决方案的国际斡旋失败。1993年春,亚美尼亚部队夺取了飞地外缘,使该地区的其他国家有被卷入的危险。至1994年战争结束为止,亚美尼亚全面控制着该地大部分地区,还占领即控制着飞地之外阿塞拜疆约9%的领土。多达23万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人和80万亚美尼亚和卡拉巴赫的阿塞拜疆人由于冲突流离失所。 Military involvement denied by the Armenian government.(亚美尼亚政府否认军事介入)1994年5月雙方在俄国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后参加了由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主持的和平谈判。.
焦哈尔·杜达耶夫
哈尔·杜达耶夫(Дуди Муса кант Жовхар,Джохар Мусаевич Дудаев,Dzhokhar Musayevich Dudayev;),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前总统,车臣独立运动领袖。.
車臣-俄羅斯衝突
車臣-俄羅斯衝突(俄語:Чеченский конфликт,轉寫:Chechenskiy konflikt)是一場俄羅斯政府(先前為蘇聯政府)與車臣民族主義者與伊斯蘭武裝份子間已經持續數個世紀,且多以武裝形式出現的區域性衝突。兩者間的敵對狀態可追溯至1785年,而導致衝突爆發的因素則更早。 俄羅斯帝國原先對北高加索地區不感興趣,僅將其作為與盟友喬治亞,以及波斯、鄂圖曼帝國等敵人的聯絡通道。然而,俄羅斯帝國在該地區越發頻繁的活動卻逐漸使局勢升溫,最終導致車臣民眾於1785年起身反抗俄羅斯帝國對該地區的干預;兩者在經歷多次小規模衝突後,更在1817年爆發了高加索戰爭。俄羅斯在付出了重大損失後,才得以於1864年勉強鎮壓住車臣叛亂份子。 在俄國內戰期間,車臣及其他高加索地區國家得以維持獨立數年,直到最終於1921年被蘇維埃化。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車臣人則將德國的入侵視為起義推翻蘇聯在該地區統治的良機。作為回應,蘇聯政府將叛亂的車臣人集體放逐至中亞;他們被迫待在那裡,直到1957年才得以返回故鄉。 俄羅斯政府與車臣最近一次的衝突發生於1990年代。隨著蘇聯的解體,車臣分離主義者便趁勢於1991年宣布獨立。到了1994年下旬,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在經歷兩年的戰事後,俄羅斯軍隊自該區域撤出。1999年,武裝衝突再起,但俄羅斯政府很快便控制住了局面,戰事隨即於次年結束,而俄羅斯安全部隊也在該區域建立了完整的控制體系。.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Chechenskaya Respublika;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Noxçiyn Respublika)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轄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段边界,首府格羅茲尼。 歷史上,車臣地區由周邊各大國統治,也曾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國和城鎮。車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是由伊瑪目在高加索戰爭中為了抵抗俄國,所組成的,此為車臣民族國家之始。在伊玛目沙米勒帶領伊瑪目國抗俄二十多年後,1858年被俄羅斯帝國征服,並被軍事管治。1860年成立捷列克州,車臣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遭到鎮壓後,車臣地區開始工業化。 在蘇聯時代,車臣人與印古什人合併,組成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二次大戰爆發1940至1944年車臣起義。後因扁豆行動、、1951年東哈薩克車臣人大屠殺事件爆發大規模抗俄活動。蘇聯解體後,車臣共和國成立,但因車臣獨立組織領袖焦哈爾·杜達耶夫奪取政權,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宣告從俄羅斯獨立。 因車臣共和國接連不斷引起北高加索的軍事衝突,印古什共和國因此從車臣地區分出,最終引發第一次車臣戰爭,車臣地區事實上獨立。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收復車臣,並開始了北高加索叛亂的平定。两次战争中,车臣地区惨遭蹂躏,首府格罗兹尼前后发生四次战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战后,普京政府开始重建车臣。如今的车臣共和国基本上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目前由拉姆赞·卡德罗夫當選车臣共和国總統。.
车臣共和国历史
车臣人的祖先阿瓦尔人起源于亚洲西部,自15世紀奥斯曼帝国入侵開始,車臣人在高加索山區不斷抵抗外來入侵。自從投向穆斯林的陣營,便緩和了與奥斯曼帝国的緊張關係,但卻與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人及哥薩克人及信奉佛教的卡爾梅克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车臣在19世纪被沙俄征服,之后一直都属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车臣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里。苏联成立后的1922年11月30日,成立车臣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34年1月15日和同属俄罗斯联邦的印古什自治州合并为车臣-印古什自治州,1936年12月5日改名为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由于在二战中,部分车臣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1944年,在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政府撤消了车臣的自治共和国地位,将几乎整个车臣民族强行迁往哈萨克境内。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方才得以恢复。 1989年后,苏联局势急剧动荡,民族分离势力在车臣、印古什和北奥塞梯等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车臣和北奥塞梯等自治共和国均有流血冲突发生。 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的不少成员,特别是外高加索地区的共和国,都希望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的地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争取民族解放、要求民族独立和反俄罗斯的旺盛心态。 1991年,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焦哈尔·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可是得不到俄罗斯的承认。1992年12月10日印古什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分开。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指派俄军大举攻打车臣,造成一场十万人死亡的屠杀惨剧。之后,双方的冲突不但一直没有平息,还让车臣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得势。结果莫斯科的恐怖襲击不断发生。 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导致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普京以较强硬的态度反驳了国内的分离主义思潮,指挥部队从两路进入车臣。以绝对优势的实力,军事压制了车臣分离主义势力。之后,双方冲突依然如前。 车臣问题是俄罗斯国内民族宗教矛盾,國際社會过问较少,有证据表明許多車臣婦女的丈夫或兒子無故失蹤,她們搜集並紀錄數百卷恐怖罪行的錄影帶,並將之偷渡入歐洲,向國際人權法庭控訴。影響所及,亦有部分車臣婦女選擇加入炸彈自殺的恐怖事件。.
车臣总统府
车臣总统府,或称格罗兹尼的总统府(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й дворец в Грозном),坐落在车臣首都格罗兹尼中心的一座大楼。该楼在车臣冲突的初级阶段对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的支持者来说是抵抗运动的象征。该楼多次遭到炮击和飞机轰炸,俄罗斯在1996年将其拆除。.
阿卜杜-哈利姆·萨杜拉耶夫
阿卜杜-哈利姆·萨杜拉耶夫(Iабдул-Хьалим Сайд-Iелийн,Абдул-Халим Саламович Сайдулаев,),车臣独立运动领袖,第4任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总统。 萨杜拉耶夫是车臣人,出生在车臣的阿尔贡。曾进入格罗兹尼大学学习车臣和俄罗斯语文学。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后,他中断学业,加入抗击俄军入侵的志愿者中。他对伊斯兰神学也有研究。1999年,阿斯兰·马斯哈多夫让萨杜拉耶夫组建伊斯兰教法的宪法改革委员会。随后,马斯哈多夫又任命萨杜拉耶夫为最高伊斯兰法庭的首脑,但萨杜拉耶夫以学识水平不足为由拒绝了这个任命。 在此后的第二次车臣战争中,萨杜拉耶夫率领家乡的民兵继续坚持抗争。1999年俄军占领车臣后,萨杜拉耶夫成为马斯哈多夫最忠诚的指挥官之一。2002年,被指定为马斯哈多夫的继承人。2005年马斯哈多夫阵亡之后,萨杜拉耶夫就任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总统。他试图整合车臣以外的伊斯兰叛军势力,获得了车臣分离主义乃至整个北高加索地区伊斯兰叛军的支持。在别斯兰人质危机后,他劝说沙米尔·巴萨耶夫不要发动任何大型的恐怖袭击。 2006年6月17日,萨杜拉耶夫在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及卡德罗夫支持者的枪战中阵亡,多卡·乌马罗夫继任总统。 Category:车臣人.
阿尔扎赫历史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是小高加索山脈南部地区的现代称谓,涵盖了更广阔的卡拉巴赫地区的高原地带。“卡拉巴赫” 一名源自突厥语族和波斯语,含义为“黑色的花园”,最早出现于13世纪和14世纪的格鲁吉亚语和波斯语文献,用来称呼被现代历史学家叫做或的一个亚美尼亚公国。 现在该地区绝大多数处于缺乏普遍的国际承认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治下,纳卡共和国自1991年宣告从阿塞拜疆独立之后一直受到亚美尼亚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各方面的支持,但联合国和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仍将其视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该地区的最终归属仍是亚阿两国之间的一个重要争议。.
阿斯兰·马斯哈多夫
阿斯兰·阿利耶维奇·马斯哈多夫(Аслан Али кант Масхадан,拉丁化:Aslan Ali kant Masxadaŋ,Аслан Алиевич Масхадов,),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前总统,武装部队主要领导人之一。.
葉蓮娜·馬修克
葉蓮娜·瓦西爾葉弗娜·馬修克(Елена Васильевна Масюк,)是一位因為報道第一次車臣戰爭及第二次車臣戰爭而聞名的俄羅斯電視記者。.
Shamil Basayev
#重定向 沙米尔·巴萨耶夫.
1月14日
1月14日是公历年的第1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1天(闰年是352天)。.
2004年2月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
2004年2月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是2004年2月6日发生在莫斯科地铁列车上的一起恐怖分子自杀式爆炸。爆炸造成4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006年7月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6年7月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7月31日.
7月10日
7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191天(闰年是19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74天。.
亦称为 巴萨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