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5 关系: 室女A星系,小行星1103,小行星5656,小行星7448,小行星930,小行星944,巴德陨石坑,巴德月谷,中子星,中微子,亚扎塔,亞什特,五軍之戰,仙女座星系,伯恩哈德·施密特,周光关系,理查德·绍尔,維克托·安巴楚勉,蟹状星云脉冲星,鲁道夫·闵可夫斯基,贡塘王系,超新星观测史,麦哲伦望远镜,黑箭 (消歧義),黑洞,赫頓·阿普,PSR B1919+21,恆星天文學年表,月谷列表,星族,斯图尔特·沙普利斯,旁遮普人,扬·奥尔特,3月24日,6月25日。
室女A星系
室女A星系(也稱為梅西爾87、M87或NGC 4486)最常見的是其英文縮寫M87,常稱之為「M87星系」。M87位在室女座,是巨大的橢圓星系,也是銀河系附近幾個質量最大星系其中之一,擁有幾項受矚目的特性,第一,其球狀星團數量特別多──M87星系裡共含12,000個球狀星團,參考之下,環繞銀河系的球狀星團數量為150-200個。其二,該星系由核心發出一道向外延伸約1,500秒差距(4900光年)的高能電漿噴流,運動速度達相對論速度,與光速已相當接近。M87是天空中最明亮的電波源之一,也是備受業餘天文學家和專業天文學者熱衷觀測和研究的目標。 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爾於1781年發現M87。熱愛彗星觀測的梅西爾當時是為了協助同好避免在觀測時常誤將彗星與其他天體混淆,所以編製一份星雲列表,M87名列表上編號第87個。M87是室女星系團北方次明亮的星系,距離地球1,640萬秒差距(5,350萬光年)。和盤狀的螺旋星系不同的是,M87並沒有明顯塵埃帶 ,外觀呈橢圓形,幾乎沒有任何特殊形狀,亮度分布和典型的橢圓星系一樣,由星系中心向外遞減,越外亮度越暗。M87的恆星佔其質量大約六分之一,呈球狀對稱分佈,恆星分布密度,由星系核心向外呈遞減,越靠外圍的恆星密度越低。位在星系中心是其超大質量黑洞,也是活躍星系核的主成分,該天體在各波段都發出強烈輻射,尤其電波波段。M87的星系外殼(galactic envelope)延展寬達150kpc(49萬光年)遠,然後中斷,中斷原因可能是和另一星系發生碰撞。恆星之間有瀰散星際介質氣體,豐富的化學元素是由演化後期恆星(evolved star)貢獻。 1997年在德國泰根塞曾以「電波星系M87」為主題舉辦過一次學術專門討論會,20年後,為慶祝「宇宙噴流發現百週年」,天文學家於的2016年再度會集於臺灣臺北,擴大討論黑洞、噴流、宇宙學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室女A星系
小行星1103
小行星1103(1103 Sequoia)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28年11月9日,沃尔特·巴德在汉堡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77.71484817628463等。.
小行星5656
小行星5656(5656 Oldfield)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20年10月8日,沃尔特·巴德在汉堡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83.09469等。.
小行星7448
小行星7448(7448 Pollath)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48年1月14日,沃尔特·巴德在威尔逊山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292.42126等。.
小行星930
小行星930(Westphalia)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
小行星944
小行星944希达尔戈(Hidalgo)于1920年10月31日发现,命名Hidalgo来自米格尔·希达尔戈·伊·科斯蒂利亚。.
巴德陨石坑
巴德陨石坑(Baade)是月球正面西南边缘附近形成于晚雨海世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的一座撞击坑,以美籍德裔天文学家及天体物理学家沃尔特·巴德(1893-1960)之名命名,1964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巴德陨石坑
巴德月谷
巴德月谷(Vallis Baade)是位于月球西侧"巴德环形山"(Baade)东南偏南方的一条203公里长的蜿蜒山谷,肇始于"巴德环形山"西北的小陨石坑"布瓦尔-D"(Bouvard D),终止于"因吉拉米-K陨石坑"(Inghirami K),其中心月面坐标为南纬45.9°、西经76.2°(科迪勒拉山脉南面),它有一座与其同名的,以德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命名的陨石坑。1964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认可。 巴德月谷是从东方海圆形撞击盆地东南侧延伸出的数条月谷之一,另外两条是"因吉拉米月谷"(Vallis Inghirami)和"布瓦尔月谷"(Vallis Bouvard)。.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巴德月谷
中子星
中子星(neutron star),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經由引力坍縮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恆星在核心的氫、氦、碳等元素於核聚变反應中耗盡,当它们最终轉變成鐵元素時便無法从核聚变中获得能量。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受重力牽引會急速向核心墜落,有可能导致外壳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向外爆發產生超新星爆炸,或者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恒星的内部区域被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白矮星被压缩成中子星的過程中恒星遭受劇烈的壓縮使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轉化成中子,直徑大約只有十餘公里,但上面一立方厘米的物質便可重達十億噸,且旋轉速度極快。由於其磁軸和自轉軸並不重合,磁場旋轉時所產生的無線電波等各种辐射可能會以一明一滅的方式傳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此時稱作脈衝星。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半徑則在10至20公里之間(質量越大半徑收縮得越小),也就是太陽半徑的30,000至70,000分之一。因此,中子星的密度在每立方公分8×1013克至2×1015克間,此密度大約是原子核的密度。 緻密恆星的質量低於1.44倍太陽質量,則可能是白矮星,但质量大於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3.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会继续發生引力坍縮,則無可避免的將產生黑洞。 由於中子星保留母恆星大部分的角動量,但半徑只是母恆星極微小的量,轉動慣量的減少導致轉速迅速的增加,產生非常高的自轉速率,周期從毫秒脈衝星的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中子星的高密度也使它有強大的表面重力,強度是地球的2×1011到3×1012倍。逃逸速度是將物體由重力場移動至無窮遠的距離所需要的速度,是測量重力的一項指標。一顆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約在10,000至150,000公里/秒之間,也就是可以達到光速的一半。換言之,物體落至中子星表面的速度也將達到150,000公里/秒。更具體的說明,如果一個普通體重(70公斤)的人遇到中子星,他撞擊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將相當於二億噸TNT當量的威力(四倍於全球最巨大的核彈大沙皇的威力)。.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中子星
中微子
中微子(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義為「微小的電中性粒子」,又譯作--)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數為½,以希腊字母ν标记。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其具有质量。但其质量即使相比于其他亚原子粒子也是非常微小的。它可能是现在唯一一种已探测到的暗物质,是一种热暗物质。 中微子与电子、μ子以及τ子同属轻子,有三种“味”:电中微子()、μ中微子()以及τ中微子()。每种味的中微子都相应存在一种同样电中性且自旋量子數為½的反中微子。在标准模型中,中微子的产生过程遵循轻子数守恒定律。 由于中微子是电中性的,同时还是一种轻子,因而其并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其只参与弱相互作用以及引力相互作用。 由于弱相互作用作用距离非常短,而引力相互作用在亚原子尺度下又是十分微弱的,因而中微子在穿过一般物质时不会受到太多阻碍,且难以检测。 中微子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以及核反应等多种方式产生。由于太阳内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核反应,而超新星产生等过程也会伴随着剧烈的核反应,因而在宇宙射线中可以检测到中微子的存在。地球附近所检测到的中微子大多来源于太阳。事实上,地球面向太阳的区域每秒钟在每平方厘米上都会穿过大约650亿个来自太阳的中微子。 人们现在认识到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会在不同味间振荡,比如β衰变中产生的电中微子可能在检测时会变为μ中微子或τ中微子。这一现象表明中微子具有质量,且不同味的中微子的质量也是不同的。依据现在宇宙学探测的数据,三种味的中微子质量之和小于电子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中微子
亚扎塔
亞扎塔(阿維斯陀語:Yazata)意為「值得被崇拜者」。中古波斯語稱亞扎特(Yazat),現代波斯語稱亞茲丹(Yazdān)或埃澤德(Eyzed)。是瑣羅亞斯德教中神祇的統稱,在《阿維斯陀》尤其是《亞什特》中被反覆提及,也是瑣羅亞斯德曆中部分月份和日期的守護神。一般認為這些神祇源於古老的波斯信仰,主要的有三十多位。.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亚扎塔
亞什特
《亞什特》(阿維斯陀語:Yaštī)是《阿維斯塔》的一部份,與《亞斯納》、亞扎塔詞根同為「亞茲」(Yaz),意為「崇拜」、「祈禱」。內容主要是對善神們的歌頌,與《亞斯納》不同的是,亞什特的一篇章對應具體的一位神祇。現存二十一篇,一般認為原本至少該有三十多篇。.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亞什特
五軍之戰
五軍之戰(Battle of Five Armies)是托爾金(J.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五軍之戰
仙女座星系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國際音標為:,也稱為梅西爾31、星表编号为M31和NGC 224,在舊文獻中曾經稱為仙女座星雲)是一個螺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250萬光年,是除麦哲伦云(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伴星系)以外最近的星系。位於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類肉眼可見(3.4等星)最遠的深空天體。 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直径约20万光年,外表颇似银河系。本星系群的成員有仙女星系、銀河系、三角座星系,還有大約50個小星系。但根據改進的測量技術和最近研究的數據結果,科學家現在相信銀河系有許多的暗物質,並且可能是在這個集團中質量最大的。 然而,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最近的觀測顯示仙女座星系有將近一兆(1012)顆恆星,數量遠比我們的銀河系為多。在2006年重新估計銀河系的質量大約是仙女座星系的50%,大約是7.1M☉.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仙女座星系
伯恩哈德·施密特
伯恩哈德·沃爾德馬爾·施密特(Bernhard Woldemar Schmidt,)是一位德國裔愛沙尼亞光學設計家,成年後居住於德國。1930年發明了可以修正球面像差、彗形像差和散光像差的施密特攝星儀,這是第一種作為天文研究用的大範圍、廣角、且曝光時間短的反射式照相機。.
周光关系
周光关系指造父变星具有的光变周期和绝对星等之间的关系。1912年,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勒维特观测了小麦哲伦云中的25颗造父变星,发现,它们的光变周期越长,视星等越大。由于小麦哲伦云离我们足够遥远,恒星又非常密集,其中每颗恒星到地球的距离都可以看作是近似相同的。因此勒维特发现的光变周期与视星等的关系可以视为是光变周期与绝对星等的关系。 由视星等转化为绝对星等,需要解决周光关系的零点标定问题。1913年,丹麦天文学家埃希纳·赫茨普龙利用视差法测定了银河系中几颗较近的造父变星的距离,距离尺度得到标定。1915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成功解决了造父变星的零点标定问题。 即使如此,利用现有数据,周光关系的斜率和零点仍然不能同时求出。一般公认的周光关系斜率由Caldwell & Laney (1991)根据大麦哲仑星云中的88颗 造父变星得出(ρ.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周光关系
理查德·绍尔
查德·莱因哈德·埃米尔·绍尔(Richard Reinhard Emil Schorr;),是一位天文学家。月球上的斯科尔环形山和小行星1235 斯科尔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867年8月20日绍尔生于卡塞尔市。1889年至1891年,斯科尔担任基尔天文台《天文学通报》的助理编辑。1892年绍尔成为汉堡天文台(Hamburger Sternwarte)天文观察员,1899年接替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威廉·吕姆克成为汉堡天文台台长。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威廉·吕姆克在任期间,就已开始了在汉堡郊外的新天文台建设项目,当他病重去世后,绍尔接手了他的工作,完成了在汉堡-伯格多夫区(Hamburg-Bergedorf)德国第二大天文台建设。1912年新天文台正式投入运行。 绍尔的主要兴趣集中于星体位置(天体测量)、恒星自行研究及日食观测方面。他启动了很多星表课题项目(最出名的是德国天文学会星表(AGK2))。从1905到1928年绍尔曾组织过8次到世界各地的日食观察,其中有7次自己亲自参加了。 对AGK2的观测研究主要在1913年到1920年间,汉堡天文台的数名天文学家拍摄了超过1700张底片。后来这些测量底片也被绍尔和丹麦天文学家霍尔格·蒂勒(Holger Thiele)用于查找和测定彗星和小行星的位置。在此期间,他们共发现了30颗新的小行星和一颗新彗星-D/1918 W1(绍尔)。 绍尔曾雇用了光学设计家伯恩哈德·施密特(Bernhard Schmidt)并为其提供一间房间以试验新的光学组件。而施密特也为天文台建造了几台新的望远镜。1930年施密特发明了施密特相机,这是一种带极宽视场并在旋转感光软片的弯曲表面无图象畸变的望远镜。绍尔敦促施密特为伯格多夫的天文台建造了第一架施密特望远镜。 在纳粹统治时间,因绍尔到龄而退休,原先他希望沃尔特·巴德能接任他的职务,但后者以正在建设中的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工作环境更好为由而拒绝了他。1941年他不顾纳粹组织的意愿而选择了奥托·海克曼作为他的继任者。 1951年9月21日,他在萨尔茨堡州巴特加斯泰因镇去世。.
維克托·安巴楚勉
維克托·安巴楚勉(Վիկտոր Համբարձումյան,ISO 9985:Viktor Hambardzumyan,俄化名:Виктор Амазаспович Амбарцумян,俄語羅馬化:Viktor Amazaspovich Ambartsumian,維克托·阿馬扎斯波維奇·阿姆巴楚米揚,),亞美尼亞天文物理學家,是理論天文物理學的奠基者。他的研究主要是在恆星天文學和星雲、恆星系統動力學、恆星與星系的天體演化學,並在數學物理上作出貢獻。 安巴楚勉於1961到1964年擔任國際天文聯會會長、並曾經兩次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1966年-1972年)。他也擔任過蘇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美国国家学院和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而他獲得的多個獎項中有史達林獎(1946年、1950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8年、1978年)、俄羅斯聯邦國家獎、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太平洋天文學會布魯斯獎、亞美尼亞國家英雄。安巴楚勉是布拉堪天文台的建立者。.
蟹状星云脉冲星
蟹状星云脉冲星(PSR B0531+21)是一颗相当年轻的中子星。它是超新星SN 1054的遗迹——蟹状星云中心的天体。那颗超新星当时在地球上的许多国家都有观测记录。该脉冲星于1968年发现,成为首颗已确认与超新星遗迹有关的脉冲星。 这颗光学脉冲星直径大约25千米,自转周期为33毫秒,即每秒自转30次。中子星上泄出的与光速可相比的风产生同步辐射,这使得星云不断发射出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的电磁波。星云内部最活跃的特点是脉冲星的赤道风猛烈冲击稀疏的其他区域,形成激波阵面。这种激波的形状和位置瞬息万变,赤道风一阵阵地形成然后渐渐减弱并消失,这是因为它们进入了远离脉冲星的星云内部。由于脉冲风带走大量能量,脉冲星的自转周期每天减慢38纳秒。.
鲁道夫·闵可夫斯基
鲁道夫·闵可夫斯基(Rudolph Minkowski,),生於阿爾薩斯斯特拉斯堡,德裔美籍天文学家,著名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侄子。.
贡塘王系
贡塘巴,即贡塘王朝或贡塘王系,是吐蕃分裂时期的一个王系,其统治地区位于拉孜、林布和芒域一带,在西藏与尼泊尔、不丹交界处。其王廷位于贡塘,今日喀则市吉隆县境内有贡塘王城。 贡塘巴的历代君主都是俄松的后裔,为贝考赞小妃之子札西孜巴的后代。札西孜巴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巴德、沃德、基德,统称下部三德。巴德即为贡塘巴的第一代君主。一共传了32代,经历了数百年。.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贡塘王系
超新星观测史
前已知的超新星观测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85年时的SN 185,这是人类有记载最早的一颗超新星。自此之后,人类在银河系内曾观测到过其他一些超新星,其中SN 1604是在银河系中观测到的最后一颗超新星。 随着望远镜的发展,超新星的观测范围已扩展到了其他星系。这些发现为了解星系间的距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同时,人类已建立了完善的超新星模型,对于超新星在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作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识。.
麦哲伦望远镜
麦哲伦望远镜(Magellan telescopes)是位于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的2台6.5米口径光学望远镜,是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天文台(OCIW)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造的,由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天文台负责管理运行。其中第一台望远镜以美国天文学家沃尔特·巴德的名字命名,第二台以慈善家的名字命名。 麦哲伦望远镜计划始于1980年代中期,1993年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与亚利桑那大学开始建造第一块主镜。1995年12月哈佛大学的加入和1996年2月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加入使得该计划有能力建造第二台望远镜。1999年11月,第一台望远镜的主镜从亚利桑那大学史都華天文台镜面实验室运抵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2000年9月15日开始观测,同年12月9日正式开始运行。第二台望远镜的主镜于2001年7月运抵目的地,2002年9月7日开始观测。 本計劃以16世紀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命名。.
黑箭 (消歧義)
黑箭是指:.
黑洞
黑洞(英文:black hole)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推論、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並非是一般認知的「洞」概念)。黑洞是由質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盡後,發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大量可測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連传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來。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件視界,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而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密度趨近於無限的奇異點。 當恆星內部氫元素全部核融合完畢時,因燃料用完無法抵抗自身重力而開始向內塌陷,但隨著壓力越來越高,內部的重元素會重新開始燃燒導致瞬間膨脹,這時恆星的體積將暴增至原先的數十倍至百倍,這便是紅巨星,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發生超新星爆炸,無論是紅巨星或是超新星,都會將外部物質全部吹飛,直到連重元素也燒完時,重力又會使得恆星繼續向內塌陷,最後形成一顆與月球差不多大小的白矮星,質量稍大的恆星則會形成中子星,會放出規律的電磁波,至於質量更大的恆星則會繼續塌陷,強大的重力使周圍的空間產生扭曲,最後形成一個密度每立方公分約一億噸的天體:「黑洞」。直至目前為止,所發現質量最小的黑洞大約有3.8倍太陽質量。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因高熱而放出紫外線和X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的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黑洞軌跡,來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黑洞是天文物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題材之一,在科幻小說、電影甚至報章媒體經常可見將黑洞作為素材。迄今,黑洞的存在已得到天文學界和物理學界的绝大多數研究者所認同,並且天文界不時提出於宇宙中觀測到已存在的黑洞。 根據英國物理學者史蒂芬·霍金於2014年1月26日的論據: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不再適合稱其名為黑洞,而應該改其名為「灰洞」,先前認為黑洞可以毀滅資訊情報的看法,是他「最大的失誤」。.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黑洞
赫頓·阿普
赫頓·克里斯蒂安·「奇普」·阿普(Halton Christian "Chip" Arp,),美國天文學家,以製作出版於1966年的《特殊星系圖集》而聞名,後來知道該圖集內收錄的大多數星系是正進行交互作用與合併中的星系。阿普也因為是大爆炸理論的批評者而為人所知。並且他致力於提倡的内禀红移。.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赫頓·阿普
PSR B1919+21
PSR B1919+21是一顆位于狐狸座的脉冲星,距离地球2283.12光年,自转周期为1.3373秒,脉宽0.04秒。这颗脉冲星于1967年由剑桥大学研究生乔丝琳·贝尔无意中发现,並將之命名为「CP1919」。因為其電源和信號的規律性類似於烽火台,因此这颗脉冲星曾一度獲得綽號「LGM-1」(Little Green Man,小綠人)PSR B1919+21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首颗脉冲星。.
恆星天文學年表
*本表為恆星天文學年表,以下譯自英文維基同名條目。.
月谷列表
月谷是指月球表面上宽阔的谷地,常呈直线或弧形,陡壁平坦。一些宽大的月谷可能是月海熔岩冷却时因张力而沿断层下落形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分别于2010年8月18日和2011年3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其中第一批中有月谷地名2条,第二批有5条。.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月谷列表
星族
星族是銀河系中年齡、化學物質組成、空間分布與運動特性較接近的恆星集合,於1927年由布魯根克特(P.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星族
斯图尔特·沙普利斯
斯图尔特·沙普利斯(Stewart Sharpless,),美國天文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銀河系結構根本上的研究,並制定了沙普利斯亮星云表。.
旁遮普人
旁遮普人(旁遮普语:ਪੰਜਾਬੀ ਲੋਕ ,西旁遮普语:پنجابی لوک),南亚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印度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賈斯坦邦、北方邦与克什米尔西部。 為巴基斯坦最大的民族,有部分人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美國、肯尼亞、阿曼、日本、新加坡等地區。。使用旁遮普語,通用印地語、烏爾都語、英語。旁遮普人所居的地方相繼被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臘人、塞種人、貴霜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入侵。更分別主要受到雅利安人、孔雀王朝、笈多王朝、伊斯蘭帝國、英國的統治。旁遮普人的社會系統,與宗教信仰相關性很大。主食為小麥,大米和乳製品。主要信仰為錫克教、印度教、伊斯蘭教。許多節慶為季節性或為慶豐收而舉辦。彭戈拉舞為旁遮普人農民慶豐收的舞蹈,也是旁遮普人的最愛;最古老的舞蹈為格塔舞。.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旁遮普人
扬·奥尔特
扬-亨德里克·奥尔特(Jan Hendrik Oort,),荷兰天文学家,在銀河系結構和动力学、射电天文学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扬·奥尔特
3月24日
3月24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3天(闰年第84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2天。.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3月24日
6月25日
6月25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76天(闰年中第177天),离一年的终结还有189天。.
查看 沃尔特·巴德和6月25日
亦称为 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