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永曆

指数 永曆

永曆可指:.

277 关系: 劍井劉國軒劉國軒屠村事件劉湘客城隍庙埤子頭鎮福廟厦门战役 (1660年)华允诚十八人之獄卜弥格南庄鄉 (台灣)南鯤鯓代天府南明内阁辅臣年表南昌之屠反清复明台灣禪宗右大臣右昌元帥府双桂堂堡里鄉澚堵胤锡大埔鄉大同之屠大社區大甲歷史大目降里大觀音亭興濟宮大溪區大溪仁和宮天興縣知縣夔東十三家姝子內親王姜垓姜瓖孝正皇太后孝敬太皇太后字体排印学孔廟列表定海关战役宁乡县志安平區小盈岭战役屠蜀岷王 (明朝第十一任)岷王 (明朝第十二任)崇德里 (堡里)崇武戰役巍山古城左大臣左營天府宮...左營元帝廟丁时魁中左守禦千戶所城中國基督教史中和區中港慈裕宮三重區下大道良皇宮下營區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平清盛平教經年号庚寅之劫二水鄉五妃廟五甲 (高雄市)五甲龍成宮五月初八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仁德里 (堡里)廣德公主 (南明)廣儲里仰止堂延平王张同敞张佐辰张煌言張家玉張廖姓張肯堂彰化市歷史年表彌陀區徐孚远保大里土地廟嘉祥里善化里周堪賡周之夔呂大器 (明朝)和美鎮傅冠哪吒唐誠內大臣 (日本)八月廿六四鯤鯓龍山寺四朝成仁錄瞿式耜瞿昌文玄天上帝王忠孝王化澄王興 (明朝)磁灶戰役礁溪鄉福建臺灣省秦王 (明朝第十六任)秦良玉程源紹武帝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瓜州戰役田厝水明殿片马镇白文選隆武荃灣荃灣區萬福庵顺德 (莫朝)袁彭年馬信 (東寧)馬鳴山鎮安宮馮錫圭香港清朝初期歷史马吉翔马宝 (吴周)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高雄市歷史鳳山縣 (清治時期)趕繒船路振飛鹽水武廟鹿港天后宮麻豆代天府車城福安宮車城鄉 (台灣)黃士俊黃安 (明鄭)龍潭區 (台灣)辜朝薦龙吉兆郭之奇郭符甲郭承汾興隆淨寺蘆竹五福宮開基天后宮開基玉皇宮開基永華宮開化里 (堡里)開元寺 (臺南市)藤原多子藤原得子钱山战役钱谦益钱肃乐蒙正發邝姓那嵩蔡雲鄭克𡒉鄭經鄭經嗣位之爭鄭荷之戰荷蘭降書鄭英通商鄭泰 (明朝)自贡市臺南市 (省轄市)臺南北極殿臺南文化臺北市行政區劃臺灣府城隍廟臺灣與英國關係史臺灣東嶽廟列表金堡 (崇禎進士)長崎龍舟競渡長興里 (堡里)長治里艾能奇雲南府雷躍龍雄鎮北門通梁古榕虞胤 (明朝)陳子壯陳德聚堂陳邦彥 (明朝)陳永華 (明鄭)陈子龙护国岭战役林垐林內鄉李來亨李用楫杨鸿杨鼎和東吁王朝東寧之變松花江口之战桂林大捷楊在楊貴人楊賢 (明鄭)欧光宸武定里歸仁里 (堡里)永历帝永定里 (堡里)永康里 (堡里)永和區永曆 (南明)永曆 (二條天皇)江東橋戰役油行尾福德爺廟沈宸荃沈佺期 (崇禎進士)沈有容泉州戰役洪旭清水祖師清水紫雲巖源希義源義平源赖朝潘姓木懿朱常湖朱常澄朱平樻朱由棪朱由榛朱由𣡊朱聿鍔朱華堞朱華廛朱術桂朱誼𣴖朱永佑朱慈炜朱慈焯朱慈煇明史講義明鄭明鄭軍事明鄭時期行政區劃明朝南京七卿年表明朝天主教明朝内阁明朝藩王列表 (寧王系)明朝藩王列表 (益王系)明朝歷史明月院昭聖太后昆明市海澄战役浙江巡抚新会区新会行政区划新化太子宮新化里 (堡里)新北市歷史新豐里 (堡里)新港鄉新會歷史方以智斗六市文字獄扶綱承天府府尹打狗港晏清晏日曙晋王1663年 扩展索引 (227 更多) »

劍井

大甲區鐵砧山上 |open.

新!!: 永曆和劍井 · 查看更多 »

劉國軒

劉國軒(),字觀光,福建汀州長汀人,另一說為武平人,為鄭氏王朝重要的軍事領袖,活躍於對抗清朝的戰爭。劉國軒善於利用間諜,掌握敵軍的詳細動向,因此經常戰勝,才有「劉怪子」這綽號的產生彭孫貽,《靖海志》,頁89。在澎湖海戰擔任統帥,卻被施琅擊敗。戰後不但反對出兵攻佔呂宋延續東寧國祚,甚至力主舉國投降於滿清,幼主鄭克塽最終從之,鄭氏王朝從此滅亡。後來,台灣日治時期的連橫撰寫《台灣通史》時,將其立於《列傳一》中。.

新!!: 永曆和劉國軒 · 查看更多 »

劉國軒屠村事件

沙轆社之役,又稱為大肚王國戰役、劉國軒屠村事件是指台灣於1670年,鄭氏王朝東寧國將領劉國軒前往半線屯田時對大肚王國平地原住民的軍事攻擊行動。 該事件的導火線是鄭氏為了解決軍隊兵糧問題,實施「寓兵於農」的策略,也就是諸將士平日分散各耕地,按鎮分地、按地開墾,大批鄭軍在臺灣西南部平原屯田墾殖,拓墾的田地超過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四甲,此行動不但造成大肚王國境內原住民失去其傳統生活領域,更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導致雙方發生數次衝突。.

新!!: 永曆和劉國軒屠村事件 · 查看更多 »

劉湘客

劉湘客,陝西富平人。 明末諸生,何剛以薦舉為職方主事,未及行而北京陷。隆武時任御史,永曆時改授翰林院編修。永曆二年(1648年)依附李元胤,與金堡、袁彭年、丁時魁、蒙正發號稱南明五虎,是為「虎皮」。著有《行在陽秋》,專記永曆朝事。.

新!!: 永曆和劉湘客 · 查看更多 »

城隍庙

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在中国、朝鮮半島、越南文化中,城隍是城池守护神,其前身是水庸神。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縣令。城隍廟並不是每個城市都有,只有縣治以上層級的城市才能設有官方的城隍廟。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出生于土地庙,所以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崇敬,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筍般修了起来。 所謂陰廟,在道教上來說,是指祭祀無主孤魂的廟。祭祀陰界神明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等,亦為神廟而非陰廟。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同日而語。.

新!!: 永曆和城隍庙 · 查看更多 »

埤子頭鎮福廟

埤仔頭鎮福廟,位於台灣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大路6巷81號3樓,主祀福德正神。.

新!!: 永曆和埤子頭鎮福廟 · 查看更多 »

厦门战役 (1660年)

厦门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與清朝军队對抗的一场战役,结果鄭軍胜利。.

新!!: 永曆和厦门战役 (1660年) · 查看更多 »

华允诚

華允誠(),字汝立,號鳳超。直隸无锡人。明末忠臣,官至吏部員外郎。清初,因不肯剃髮被殺。.

新!!: 永曆和华允诚 · 查看更多 »

十八人之獄

十八人之獄又称十八先生之獄,是指南明时期,永历帝调集南方明军并联合大西军农民义军抗清,孙可望并欲自立称帝,朝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事情败露之后,孙可望派大臣郑国举兵问罪,最后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群害良」拟罪,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此即为南明史上的“十八先生之狱”。.

新!!: 永曆和十八人之獄 · 查看更多 »

卜弥格

卜弥格 (Michał Boym,),天主教耶稣会波兰籍传教士。.

新!!: 永曆和卜弥格 · 查看更多 »

南庄鄉 (台灣)

南庄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namˇ zongˊ hiongˊ;海陸腔:nam zongˋ hiongˋ),是台灣苗栗縣轄下的一個鄉,位於苗栗縣東北部,南邊為泰安鄉,西南為獅潭鄉,西北為三灣鄉,東北至東分別為新竹縣峨眉鄉、北埔鄉及五峰鄉,全鄉屬於中港溪流域的源流區。鄉內居民頗為多元,以客家人為最多(約占8成3左右)(四縣腔為主,少數海陸腔),其次為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外省人及福佬人。全鄉均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範圍內。.

新!!: 永曆和南庄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南鯤鯓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灣南部臺南市之西北方,位居槺榔山虎峰,俗稱南鯤鯓王爺廟(簡稱南鯤鯓廟、南廟)、南鯤鯓王爺宮,並與歸仁保西代天府、佳里金唐殿一同被稱為「南瀛三大代天府」。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代天巡狩」五府千歲(民間尊稱為"鯤鯓王"),是 南鯤鯓代天府廟體曾被中華民國內政部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屬臺灣省政府管轄;精省後則成為國定古蹟,屬內政部管轄。其亦是臺南縣政府選定的「八景八勝三園」之一、臺17線臺南段的重要旅遊景點。在廟的後方有一座萬善堂供奉萬善爺(囝仔公)。.

新!!: 永曆和南鯤鯓代天府 · 查看更多 »

南明内阁辅臣年表

本表旨在列出南明政权所任命的内阁辅臣。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明朝皇族与官员在中国南方建立了若干政权,史称“南明”。其中计有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政权、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朱聿𨮁的绍武政权、桂王朱由榔的永历政权。各南明政权建立后,内部始终存在争斗,影响了对外实力,最终被清军逐个击破。.

新!!: 永曆和南明内阁辅臣年表 · 查看更多 »

南昌之屠

南昌之屠指的是明清戰爭期間中國江西省南昌一帶被屠殺的事件。1648年,南明永曆帝命惠國公李成棟率軍援南昌金聲桓。從肇慶到贛州,李成棟軍所過之處,專恣好殺,劫掠百姓,結寨自保的百姓鄉民也被南明軍「輒攻屠之」。1649年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失利,回援南昌,被清军长期围困,城中粮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清军屠杀。城破后金声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国,《江变纪略》作者認為共有二十萬人因戰事而喪生。.

新!!: 永曆和南昌之屠 · 查看更多 »

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指历史上明朝灭亡后为恢复明朝而推翻清朝的活动。.

新!!: 永曆和反清复明 · 查看更多 »

台灣禪宗

台灣禪宗,在台灣的禪宗發展歷史及概況。 禪宗在明鄭時期,隨著漢族移民進入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禪宗由日本進入台灣。在戰後,隨著中華民國到達台灣的中國移民,再度將禪宗帶入台灣。.

新!!: 永曆和台灣禪宗 · 查看更多 »

右大臣

右大臣,日本律令官制名,太政官之一,又稱為右府、右相國、右僕射、太保。定員一人,權責和左大臣相同,平時負責輔佐左大臣,在左大臣出缺時則負責代理其政務。位階相當於正二位或從二位。和太政大臣、左大臣並稱為三大臣、三公、三槐。蘇我大臣死後,為分大臣之權,將之一分為二,稱為左右大臣。.

新!!: 永曆和右大臣 · 查看更多 »

右昌元帥府

右昌元帥府,是一所臺灣高雄市的元帥府,主祀七大元帥-劉、陳、謝、常、唐、陳、張,一般以謝元帥為主神,位在高雄市楠梓區右昌1巷1號。 相傳始建於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當年鄭成功來臺灣時,部將劉國軒在此地建廟,奉祀軍中神靈,歷時多次整修,於1948年擴建,終以現今的面貌呈現。廟內留有清道光年間的神轎和石碑擁有170餘年歷史,經過廟方多次維修才得以保有原貌,相當珍貴。 另外最特別的是據說日治昭和四年(1929年),元帥廟神靈為了體貼鄉民經濟困苦,頒布神諭,不辦中元普渡,祭祖改以「每年二祭」(即除夕日、農曆六月),亦廢除作牙。1947年又頒布神示,神誕祭典均以佛教儀式舉行,誦經禮佛,並組織「念佛團」(即今「右昌善德念佛會」)。1963年起,在庄內推行完全佛制,不焚燒金紙,只供奉鮮花、水果、素齋。故1980年以前,右昌地方幾無私人神壇。.

新!!: 永曆和右昌元帥府 · 查看更多 »

双桂堂

双桂堂,位于重庆市梁平县。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庙,现任方丈为身振法师。.

新!!: 永曆和双桂堂 · 查看更多 »

堡里鄉澚

堡、里、鄉、澚,是臺灣清治時期的基層行政區劃單位,其上一級為縣、廳、直隸州,而其下一級則為自然村等級的街、-庄-、社、鄉,面積從小至與今之鄉鎮市區差不多大小,到大至今之縣一半大小的都有。日治初期仍然沿用,1901年廢縣改置二十廳之際,改用支廳、區作為廳與街、--、社、鄉之間的行政區劃單位,但堡、里、鄉、澚仍普遍使用於地籍、戶籍、門牌號碼等場合,直到1920年廢廳、支廳改置州、郡之際始全面廢除。.

新!!: 永曆和堡里鄉澚 · 查看更多 »

堵胤锡

堵胤錫(),字仲緘,南直隸無錫縣(今屬江蘇無錫市)人,明末及南明大臣。.

新!!: 永曆和堵胤锡 · 查看更多 »

大埔鄉

大埔鄉(台語:Tōa-po͘-hiong)位於台灣嘉義縣的東南隅,北與中埔鄉、番路鄉為鄰,東接阿里山鄉及高雄市那瑪夏區,西與臺南市白河區、東山區接壤,南則與台南市南化區、楠西區相連 大埔地處阿里山山脈之上,全境有90%以上的土地屬國有或保安林地,並建有全台最大水庫曾文水庫。由於原有的河谷平原已被水庫淹沒,農業發展受限,本鄉改以觀光業為主力產業,而曾文水庫風景區即為最重要的觀光資源。.

新!!: 永曆和大埔鄉 · 查看更多 »

大同之屠

大同之屠是指中国清初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在中国山西大同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屠城事件。清代编纂的《云中郡志》、《大同府志》和《大同县志》,竟然对这场屠杀讳莫如深。但是从清初文人的作品及清初史料中仍能看出端倪。 由于清廷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造成当时汉人社会普遍具有反满情绪,晋、陕地区的反清复明运动最大的特色是当地百姓的广泛参与,上自文武高官,下至普通军民几乎都自愿地奋起反抗清廷,这正是清廷难于对付和下令屠城的主要原因。清军在镇压大同反清复明运动中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表现的野蛮残酷令后人发指。清代官书虽然尽力遮盖真相,从一些档案和地方志里仍然可以窥见血迹斑斑的历史场面。大同城破以后根据多尔衮的命令实行屠城,执行得相当彻底。大同和大同左卫两座城里的监狱关有重犯五名,由于“城破尽屠,无凭究拟”,人都杀光了,无法找到原告和证人,新任地方官只好题请销结案件。.

新!!: 永曆和大同之屠 · 查看更多 »

大社區

大社區位於臺灣高雄市,北鄰燕巢區,東鄰大樹區,西鄰楠梓區,南接仁武區,開發甚早,大致為昔日觀音山--之核心地區「觀音中里」。行政區與楠梓、鳳山、仁武迭經分合延革,最近一次為1951年自仁武鄉分立至今。現轄三奶、翠屏、觀音、神農、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誠各里。有幾個全臺之最: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廟、最古老之皮影劇團、橫掃全臺的棗子、芭樂。並以觀音山風景區,古鳳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聞名。.

新!!: 永曆和大社區 · 查看更多 »

大甲歷史

於大甲之名的起源,存在兩種說法:.

新!!: 永曆和大甲歷史 · 查看更多 »

大目降里

大目降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日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即今台南市的新化區東北部。 大目降里原名感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及西邊為廣儲里,北邊及東邊為新化里。 清治以後,感化里改名為大目降里,轄區未變。其後因新化里、廣儲里均分拆為數里,大目降里的隔鄰變成西北邊為新化西里,北邊及東邊為外新化南里,南邊及西邊為廣儲東里。.

新!!: 永曆和大目降里 · 查看更多 »

大觀音亭興濟宮

大觀音亭興濟宮是位在臺灣臺南市北區的著名廟宇,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該寺廟是由主奉觀音菩薩的「大觀音亭」與主奉保生大帝的「興濟宮」所組成,雖分屬佛教、道教,但自創建以來即兩廟相連,關係密切,同屬一組織管理。現稱「財團法人大觀音亭興濟宮」。.

新!!: 永曆和大觀音亭興濟宮 · 查看更多 »

大溪區

大溪區(客語白話字:Thai-hâi-khî;臺灣客家語詔安腔:tai keˇkiˇ)爲中華民國桃園市的一個市轄區,境內有大漢溪,因而得名。大溪區原為復興區的木材輸出門戶,以大漢溪爲河運管道。雖然現在河運已經不再,但當地昔日的渡船頭仍然保存,大溪爲北橫公路的入口端,因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生態休閒遊憩東都心之重點發展區。 大漢溪兩旁原爲河階地形之代表,但在石門水庫建立之後,因爲水位下降,下切力道不足,使現在河階地形之形成趨緩,但近年在武嶺橋下游興建--作為石門水庫的備用水庫,其中的中--堰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倒伏式攔河堰將攔截大漢溪河水,使水位將再度上升找回昔日深水港的河景。石門水庫位於大溪區南端,爲桃園市的著名風景區。大溪區之特產爲大溪豆乾及木製品,其中紅木神桌獨特精細的雕紋最為聞名,因此大溪木藝技術又結合在地傳統祀神藝陣神將《俗名:大仙尪》 ,讓大溪擁有上百尊的大仙尪又有大溪神將窟的美名,而成為北臺灣三大神將重地區域,齊名蘆洲、宜蘭。近年來,臺灣開放農業觀光,而大溪多山林,已開發許多休閒農莊,又鄰近臺北都會區,週休假日遊客紛至。 大溪區以大漢溪為界分為河東地區與河西地區,前者是傳統行政與經濟中心,近年極力轉型發展觀光生態遊憩,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後者因國道三號大溪交流道及台66線快速道路經過,而在區內設立埔頂重劃區,初期主要以低密度開發的透天住宅為主,但經桃園升格直轄市及生活機能發展到位,還有可以高處俯瞰大漢溪、河東老城區及復興區山陵線的美景,河西地區陸續出現大型高樓景觀住宅。.

新!!: 永曆和大溪區 · 查看更多 »

大溪仁和宮

大溪仁和宮,又稱埔頂仁和宮、埔頂廟,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的一座百年古廟,主祀開漳聖王,為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是全臺灣第一座主祀開漳聖王的開基祖廟。建廟已有三百四十多年歷史,可稱全台開基祖廟。直轄市定古蹟桃園景福宮(桃園大廟)分靈自此。.

新!!: 永曆和大溪仁和宮 · 查看更多 »

天興縣知縣

天興縣知縣於台灣,是指明鄭時期自1661年設置的天興縣(1664年升格為天興州)之最高长官,品等正五品。.

新!!: 永曆和天興縣知縣 · 查看更多 »

夔東十三家

夔東十三家,或稱川東十三家、夔東四家,是清初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反清勢力。.

新!!: 永曆和夔東十三家 · 查看更多 »

姝子內親王

姝子內親王(永治元年十一月初八(1141年12月7日) - 安元2年六月十三日(1176年7月20日)),為二条天皇中宮。女院號高松院。初名壽子,後更名為姝子。鳥羽天皇皇女,母美福門院藤原得子。同母兄弟姐妹:近衛天皇、叡子內親王・暲子內親王(八条院)。幼名乙姬宮。 永治元年(1141年)11月,於六条第出生,並在母親藤原得子的娘家-白河押小路殿長大。久安2年(1146年)舉行著袴儀式。久壽元年(1154年)8月內親王宣下。保元元年(1156年),成為皇太子守仁親王(即二条天皇,美福門院養子)之妃。保元2年(1157年)得到--的地位。二条天皇即位的次年,即在平治元年(1159年)姝子內親王獲冊封為中宮。同年因平治之亂,而和天皇一同退出宮廷,避居在平清盛位於六波羅的宅第。永曆元年(1160年)因病出家。應保2年(1162年)成為女院,因立--儀式於高松殿舉行,故以高松院為號。安元2年(1176年)6月姝子內親王因腳氣病併發痢疾而崩御,得年36歲。 Category:平安時代後宮 Category:1141年出生 Category:1176年逝世 Category:平安時代內親王 Category:女院.

新!!: 永曆和姝子內親王 · 查看更多 »

姜垓

姜垓(),字如须,号佇石山人。明末官員,官至行人司行人。山東萊陽縣人。.

新!!: 永曆和姜垓 · 查看更多 »

姜瓖

姜瓖(),明末清初將領,陝西榆林人。.

新!!: 永曆和姜瓖 · 查看更多 »

孝正皇太后

孝正太后,王氏,名不詳(),丹徒人,朱常瀛繼妃,永曆帝嗣桂王時晉太妃。南明永历年间为皇太后。信奉天主教,洗礼名为伊莲娜(Helena)。.

新!!: 永曆和孝正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孝敬太皇太后

孝敬太皇太后(),李氏,明神宗朱翊鈞妃《明書》,初封敬妃,死后追封皇贵妃,其孙朱由榔即位后追封太皇太后。《明史后妃列傳》無其記載。生惠王朱常潤、明禮宗朱常瀛。.

新!!: 永曆和孝敬太皇太后 · 查看更多 »

字体排印学

字体排印学(typography)又称为文字设计,是通过排版使得文字易认、可读和优美的技艺。排版,即安排活字的方式,包括字体与字号的选取、栏宽与行高的设定以及字距的调整等。在西方设计领域,这项技艺常常被喻为“二维的建筑”。字体排印侧重于对不同样式与大小的活字进行安排;与之相近的设计门类字体设计(type design),则是对字体本身形状的描绘。尽管字体设计有时也被视为字体排印的一部分,然而不同分工的设计师对“字体排印师(typographer)”和“字体设计师(type designer)”并没有相互认同。 印刷技术的演进对字体排印的传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排版的对象是活字。桌面出版技术引入的数字字体,又可以视作是数码活字。在桌面出版时代和计算机普及之前,印刷文字的排版一直由专门人员完成,如排字工人、字体排印师、平面设计师、漫画家等等。现代的文字编码与字体技术使得排版作为一项技艺的门槛降低。正如英国平面设计院院长,David Jury所言:“字体排印现已成为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新!!: 永曆和字体排印学 · 查看更多 »

孔廟列表

孔廟,又稱文廟,是祭祀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場所。唐貞觀元年,太宗下詔,令天下學皆建孔廟,使孔廟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并遍及全國。孔廟逐漸成为歷代崇孔尊儒和培养人材的重要場所,其建筑也遵循嚴格的禮制規范和穩定的結構樣式。到清末,全國已有孔廟1560座。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其他儒家文化圈國家包括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也有興建孔廟。歷史上,各地的孔廟一度超過2000座,而至今尚存的各类孔廟尚有400余座。 本表中列舉各地孔廟,主要為朝廷在冊的官立國、府、州、縣級孔廟和孔子家廟,各地書院中的孔廟及其他私立孔子祭祀場所則不列出。.

新!!: 永曆和孔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定海关战役

定海关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定海关战役 · 查看更多 »

宁乡县志

《宁乡县志》是讲述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的书籍,书籍全面系统介绍了宁乡县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是描述宁乡县文字资料巨细无遗的古籍。.

新!!: 永曆和宁乡县志 · 查看更多 »

安平區

安平區是臺灣臺南市三十七個行政區之一,北以鹽水溪和安南區為界,東以民權路、中華西路與中西區相鄰,南則隔運河與南區毗鄰,西為臺灣海峽。臺南市政府永華市政中心(原省轄臺南市政府)即座落此處,區內北端為老安平聚落,為漢人最早開發地之一,在荷蘭時期時這裡建有大員市鎮,是臺灣最古老的市鎮,而「臺灣」之名也起源於「大員」(荷語:Tayouan),因此此區可說是臺灣歷史的起源地。.

新!!: 永曆和安平區 · 查看更多 »

小盈岭战役

小盈岭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小盈岭战役 · 查看更多 »

屠蜀

屠蜀,是指中國明末清初之際四川人口的驟減現象,戰亂是重要原因。南明兵部职方司郎中欧阳直在其著作《欧阳氏遗书》中云:「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这是农民军領袖張獻忠和入关之后的满清军队在四川的连年征战有关。根據《燼餘錄》記載:「今統以十分而論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四川人口被大規模滅絕,是農民軍、清軍、明軍和張獻忠等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 清初時以「湖廣填四川」來解決四川人口的缺口。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曹树基博士指出,從崇禎初年起,四川全省陷入無休止的戰亂當中,在這個過程中大約有685萬人死亡,50萬人殘存。.

新!!: 永曆和屠蜀 · 查看更多 »

岷王 (明朝第十一任)

岷王朱禋(《清史稿》誤作氓王朱埏峻),明朝第十一代岷王,顯王朱企𨰘之子,他在弘光元年(1645年)閏六月由南明朝廷封為岷王。他在位兩年。永曆元年(1647年)他投降清朝,被殺,一年後其子朱雍?嗣位。.

新!!: 永曆和岷王 (明朝第十一任) · 查看更多 »

岷王 (明朝第十二任)

岷王朱雍?,明朝第十二代岷王,岷王朱禋之子,名字已佚,只知為「雍」字輩的明朝宗室。他在永曆二年(1648年)正月由南明朝廷封為岷王。他在位十四年。永曆十六年(1662年)南明亡,他逃入暹羅,不知所終,明岷國滅亡。.

新!!: 永曆和岷王 (明朝第十二任) · 查看更多 »

崇德里 (堡里)

崇德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歸仁區南部及關廟區南部,以及高雄市的田寮區北部。 崇德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嘉祥里、長治里,西邊為依仁里,北邊為仁德里、永豐里、新豐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之地區。 崇德里後來分拆為崇德東里、崇德西里。.

新!!: 永曆和崇德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崇武戰役

崇武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與清朝军队對抗的一场战斗,鄭軍獲勝。.

新!!: 永曆和崇武戰役 · 查看更多 »

巍山古城

本条目叙述的是巍山古城,南诏镇古建筑群、等觉寺请参阅条目南诏镇古建筑群及等觉寺。 巍山古城又称蒙化城,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境内。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为棋盘式格局,民居的建筑体型、体量、色调大多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土木结构。1994年巍山被评为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北街在2011年6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新!!: 永曆和巍山古城 · 查看更多 »

左大臣

左大臣為日本律令制最高的常設官職,是太政官的長官,相當於正、從二位。依據養老令的記載,左大臣「統理眾務,舉持綱目,惣判庶事,彈正糾不當者,兼得彈之。」別稱「一上」、「左府」、「左丞相」、「左相國」、「左僕射」、「太傅」。.

新!!: 永曆和左大臣 · 查看更多 »

左營天府宮

左營天府宮,是臺灣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的廟宇,位於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158號,主奉中壇元帥(三太子)。.

新!!: 永曆和左營天府宮 · 查看更多 »

左營元帝廟

左營元帝廟,俗稱「左營大廟」。在臺灣高雄市左營區左營下路87號,位於蓮池潭風景區內,是一座真武廟,主奉玄天上帝,以一尊巨大無朋的玄天上帝雕像聞名南臺。.

新!!: 永曆和左營元帝廟 · 查看更多 »

丁时魁

丁时魁,湖北江夏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南明時历任礼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與左都御史袁彭年、礼部侍郎刘湘客、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发合稱五虎,人稱“虎尾”。桂林失陷後降清,成為孔有德幕僚。入清後,擔任過广西学道。不久病死黄冈。.

新!!: 永曆和丁时魁 · 查看更多 »

中左守禦千戶所城

中左守禦千戶所城是明朝衛所制下隸屬永寧衛的中左守禦千戶所(簡稱中左所)之城池,位在同安县嘉禾嶼上(今廈門島西南部,园南小学附近),亦稱中左所城、廈門城。 中左所設指揮正千戶一員、副千戶一員、指揮百戶一員、鎮撫一員。.

新!!: 永曆和中左守禦千戶所城 · 查看更多 »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新!!: 永曆和中國基督教史 · 查看更多 »

中和區

中和區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側,絕對位置約東經121.26度至121.31度,北緯24.57度至25.01度之間。與永和區關係密切,為雙城區關係,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中和區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人口密集,總人口數多達41.3萬人,為台灣直轄市中人口數第四多的市轄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2.05萬人,為新北市人口密度第六高的市轄區。.

新!!: 永曆和中和區 · 查看更多 »

中港慈裕宮

中港慈裕宮,俗稱中港媽祖廟,位於臺灣苗栗縣竹南鎮民生路七號,主祀華南著名的海神天上聖母(媽祖),建於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

新!!: 永曆和中港慈裕宮 · 查看更多 »

三重區

三重區,為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1962年從臺北縣三重鎮率先升格為臺北縣第一個縣轄市三重市,與板橋市(現新北市板橋區)共為臺北縣的兩大都市,2010年由於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改制為三重區。 三重區距離臺北市中心很近交通方便只有一水之隔,地處臺北盆地主要腹地的中心位置,屬於臺北都會區內圈的衛星城市之一。 三重的交通從清朝的台北橋(鐵路)、之後的中興橋以及近年的捷運系統,再加上1950、1960年代影視文化與商業在三重的蓬勃發展,造就三重成為臺北縣第一個市況繁榮的縣轄市(1962年升格三重市)。 同時,自1960年代以來,三重一直是著稱的外地人就業發展跳板,吸引來自台灣各地青年(以雲林縣居多)前來工作並定居,形成大台北都會區衛星都市之一。 改制為新北市後,藉著本身的地緣優勢與人口優勢,城市發展逐漸凝聚深固,現今三重區已是位於淡水河左岸的宜居都市之一。 行政機關集中於新北大道一段(原中山路),由於三重區開發很早,比較欠缺都市基礎規劃,卻因接近臺北市的地緣因素而吸引大量的人口定居於此,因此市區整體發展趨於飽和且人口老舊且稠密擁擠,曾經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四高與世界人口密度第23高的都市,人口密度平方公里高達約2.4萬人,現為台灣人口密度第六高、新北市人口密度第三高的市轄區。2011年8月底人口曾超過39萬。 三重距離台北車站、台北雙子星大廈、北門廣場 接近,另外三重忠孝橋直接連接市民大道的高度便利性,加上台北市「」、捷運機場線等國際工程實施,三重區成為西區門戶通道城市之一。 不過由於都市老舊化、人口稠密問題、交通雍塞等問題,市區規劃與公共設施建設的加速發展是近年來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公共設施逐漸發展迅速,例如運動中心、大型都會公園、大型停車場的建設及橋樑的修繕美化。).

新!!: 永曆和三重區 · 查看更多 »

下大道良皇宮

下大道良皇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祀保生大帝,為府城四安境的境主廟。府城人稱為「下大道」,與成功路興濟宮的「頂大道」保生大帝作一區別。該廟與位在安平海頭社的廣濟宮有密切的關係 。.

新!!: 永曆和下大道良皇宮 · 查看更多 »

下營區

下營區位於臺灣臺南市中部偏西北,北臨鹽水區、新營區、柳營區,東鄰六甲區、官田區,西鄰學甲區,南接麻豆區。.

新!!: 永曆和下營區 · 查看更多 »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下營區,主神為玄天上帝,為下營地區規模最大的廟宇,民眾俗稱為「大廟」、「下營上帝廟」、「上帝公廟」,是下營庄六姓共治廟宇,三百多年來香火不斷。.

新!!: 永曆和下營北極殿玄天上帝廟 · 查看更多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新!!: 永曆和平清盛 · 查看更多 »

平教經

平教經()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清盛之弟平教盛的次子。母為藤原資憲之女。本名為國盛。官位從五位下、能登守、民部大輔。 平教經在軍記物語《平家物語》多次登場,在源平合戰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其生平卻有許多疑問點,許多史料對他的記載互相矛盾。.

新!!: 永曆和平教經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永曆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庚寅之劫

庚寅之劫,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即中国农历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軍队在广州的一次对平民大屠杀事件。.

新!!: 永曆和庚寅之劫 · 查看更多 »

二水鄉

二水鄉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南隅,東北枕八卦台地,南臨濁水溪,為濁水溪沖積扇的最東端,其扇頂鼻仔頭便位居鄉內東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 鄉治所在地的二水車站是臺鐵縱貫線與集集線的交會點。 灌溉彰化平原大半部地區的八堡圳傳統取水口位於本鄉,為紀念該項水利工程而設的跑水節為地方上最具特色的年度節慶活動。.

新!!: 永曆和二水鄉 · 查看更多 »

五妃廟

五妃廟,昔稱五烈墓、寧靖王從死五妃墓,位於今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五妃是指明寧靖王朱術桂從死之五位妃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及荷姐。五妃廟乃坐西南朝東北,為一座單進兩護龍式的古建築,最早建於1683年。由1683年迄今有三百餘年,墓傍有一小祠,為義靈君墓,係當年殉死二侍埋骨之處。 今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所頒訂之國定古蹟,目前由臺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所管理,紀念廟周圍清幽猶如公園般,設有紀念碑、解說牌等。.

新!!: 永曆和五妃廟 · 查看更多 »

五甲 (高雄市)

五甲庄,乃臺灣高雄市鳳山區的聚落名,與前鎮區鄰近。 鳳山五甲地區已開發三百多年。開發的起源,可追溯至明鄭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在登陸鹿耳門後,派遣許多軍人南下屯田,據說本地共得一犁之地,即五甲之地,故稱「五甲」,漸有大批福建漳州漳浦移民,渡來墾殖。 另說則是古時曾有風水師見五甲庄居鳳山台地尾翼,地如五龍匯集,又有鳳山溪流經本庄,海山會聚,為風水寶地。於是說:「此庄匯集五條龍脈,甲於鳳山。」故名五甲。還預言「『三個甲子』(180年)之後,五甲庄必有萬人丁」。而庄民不肯相信,皆認為全庄不過數百人,不可能在短短180年內,發展為萬人的大聚落。沒想到1970年代,高雄市前鎮地區趕上加工出口區潮流,外來人口大量湧入時為高雄縣鳳山市的五甲地區,使五甲地區人口暴漲,地價狂飆,建商大量建屋。也這樣應驗了風水師的預言。隨著2010年的五都改制,鳳山改隸高雄市,地價更是漲聲不斷。.

新!!: 永曆和五甲 (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五甲龍成宮

五甲龍成宮,是臺灣高雄市鳳山區五甲庄的一間媽祖廟、祖師廟,在五甲自強夜市裏,地址為鳳山區五甲二路730巷6號。在五甲眾多寺廟中,稱得上是規模最雄偉的廟宇,故俗稱「五甲大廟」,簡稱「五甲廟」。龍成宮主體殿宇建築亦獨步全台,主祀天上聖母、清水祖師、戴府元帥,合稱「三境主」,庇佑五甲居民。龍成宮不僅是鳳山五甲地區十餘萬人口的信仰中心,因為附設閱覽室,同時也是鳳山一帶青年學子溫習功課的好去處,常常座無虛席,一位難求。.

新!!: 永曆和五甲龍成宮 · 查看更多 »

五月初八

五月初八,农历五月第八天。.

新!!: 永曆和五月初八 · 查看更多 »

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

仁壽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岡山區中部及西南部、永安區西部、彌陀區全部、梓官區全部、橋頭區大部分地區及楠梓區西部。 仁壽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北邊為維新里,東北邊為嘉祥里,東邊及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之地區,西邊為臺灣海峽。 仁壽里後來分拆為仁壽上里、仁壽下里。.

新!!: 永曆和仁壽里 (高雄市堡里) · 查看更多 »

仁德里 (堡里)

仁德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仁德區中部。 仁德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仁和里,北邊為永康里、長興里,東邊為歸仁里、永豐里,南邊為崇德里、依仁里、文賢里。 仁德里後來分拆為仁德北里、仁德南里。.

新!!: 永曆和仁德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廣德公主 (南明)

廣德公主,南明公主。因为南明史籍缺载,所以关于廣德公主的记载比较混乱。一种说法她是桂王朱常瀛的女儿,永曆帝朱由榔的姐妹。另一种说法她是永曆帝朱由榔的女儿。在永历朝廷从南宁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逃往贵州安隆千户所(今贵州省安龙县)途中,她流浪到武缘县(今武鸣县)。廣德公主在原御史黄燝家,成为次子黄垶的妻子。.

新!!: 永曆和廣德公主 (南明) · 查看更多 »

廣儲里

廣儲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永康區東部及新化區中部。 廣儲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永康里,西北邊為武定里,北邊及東邊為新化里、感化里,南邊為新豐里、保大里、長興里。 廣儲里後來分拆為廣儲西里、廣儲東里。.

新!!: 永曆和廣儲里 · 查看更多 »

仰止堂

仰止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山风洞前,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为纪念瞿式耜、张同敞而建。 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瞿式耜和兵部右侍郎、总督诸路军务张同敞,在桂林抵抗清兵被俘,后宁死不屈而遭害。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时任广西巡抚的梁章钜于叠彩山风洞前立碑纪念,碑刻“常熟瞿忠宣、江陵张忠烈二公成仁处”。抗日战争期间,为纪念二人抗敌功绩,在风洞前的僧舍遗址上建此仰止堂。原建筑已毁,现在的建筑为1958年重建,为砖木结构。1959年集魏碑字体刻匾,饰以粉墙墨瓦,堂内刻二人画像、生平传略及其就义前所作之诗《浩气吟》,后刻有1963年郭沫若所题诗作《瞿张二公像赞》。1987年公布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永曆和仰止堂 · 查看更多 »

延平王

延平王(Iân-pêng-ông)為南明永历帝於1655年敕封鄭成功的郡王爵位。鄭成功在1662年攻占台灣不久後薨殂於承天府安平鎮。其子鄭經在沒有明皇的冊封之下,接受了部分明鄭家臣的擁戴,自行以王世子的身分於思明州繼位;隨後又率軍征討並擊敗人在台灣「護理」王璽的叔父鄭世襲。鄭經在鞏固王位之後,持續使用昭宗的永曆年號,並以此身分於南台灣開創二十餘年的鄭氏王朝。1683年,末代鄭克塽舉國降清,除去延平王爵,降封海澄公。.

新!!: 永曆和延平王 · 查看更多 »

张同敞

张同敞(),字別山,今湖北江陵人,祖籍安徽鳳陽。诗人、政治家。.

新!!: 永曆和张同敞 · 查看更多 »

张佐辰

张佐辰,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平溪卫(今贵州省玉屏县)人。 永历六年(1652年),南明的执政者原大西将领孙可望想要让永历帝禅位,永历帝和大学士吴贞毓、宦官张福禄密谋请李定国前来入卫。永历八年(1654年),事情泄露,吏部右侍郎张佐辰建议处死吴贞毓、张福禄顶罪。四月,张佐辰以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永历十年(1656年),晋吏部尚书,总督五省义师。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朝军队攻入云南,永历帝逃到缅甸,张佐辰降清。.

新!!: 永曆和张佐辰 · 查看更多 »

张煌言

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小字阿雲。宋代丞相張知白之後。浙江宁波府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抗清名將,南明兵部尚書,文学家。後被清兵所俘,殉國。乾隆年间,清廷追谥忠烈。.

新!!: 永曆和张煌言 · 查看更多 »

張家玉

张家玉(),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曆時任兵部尚書,兵敗自盡殉國。.

新!!: 永曆和張家玉 · 查看更多 »

張廖姓

張廖姓是客家人的一個雙姓,但非複姓,而是兩個姓氏的結合,血緣上是張公廖母。 在臺灣的廖姓家族可分為雙廖(張廖姓)和單廖兩種,單廖是單純的廖姓,主要分布在新竹縣、臺北市和高雄市。雙廖或是張廖姓,又稱廖皮張骨、活廖死張,就是生時姓廖,死後為姓張回歸為張氏祖先,其後代主要分布在臺中市、雲林縣、南投縣、宜蘭縣、桃園市和新北市。.

新!!: 永曆和張廖姓 · 查看更多 »

張肯堂

張肯堂(),字載寧,號鯤淵、鯢淵。明朝官員。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於崇禎年間上任福建巡撫。清兵入關後追隨南明隆武帝,隆武被清兵俘虜後,肯堂遁入舟山,隨宗室魯王朱以海,曾為大学士,永曆五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軍破舟山,張肯堂自殺殉國。.

新!!: 永曆和張肯堂 · 查看更多 »

彰化市歷史年表

參考書目:周國屏等編纂,《彰化市志》下冊,大事紀,1997年,彰化:彰化市公所。 Category:台灣歷史相關列表.

新!!: 永曆和彰化市歷史年表 · 查看更多 »

彌陀區

彌陀區位於臺灣高雄市西部沿海,在高雄平原邊緣,以阿公店溪為界北鄰永安區,東以岡山空軍機場接岡山區,西濱臺灣海峽,南接梓官區。地形平廣,除東南部漯底山為泥火山地形,其餘皆為平原。.

新!!: 永曆和彌陀區 · 查看更多 »

徐孚远

徐孚远(),字闇公,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末诗人、政治人物。與沈光文及張蒼水並稱東寧三子。.

新!!: 永曆和徐孚远 · 查看更多 »

保大里

保大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歸仁區北部、新化區南端及關廟區西北部。 保大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長興里、北邊為廣儲里,東邊為新豐里,南邊為歸仁里。 保大里後來分拆為保大西里與保大東里,後來改成保西里、保東里。.

新!!: 永曆和保大里 · 查看更多 »

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強調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和發展勢頭。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關於大量恢復建設「土地廟」的問題,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在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仍舊無濟於事。1980年代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在當地小學教學設施仍舊沒有改善的情況下,鄉民只熱衷建設土地廟,使得部分地區官方進行強行拆除,這股熱潮才有所遏制。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新!!: 永曆和土地廟 · 查看更多 »

嘉祥里

嘉祥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田寮區中南部、阿蓮區全部及岡山區東北部。 嘉祥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南邊為仁壽里,西邊為維新里、長治里,北邊為崇德里,東邊及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嘉祥里後來分拆為嘉祥內里、嘉祥外里。.

新!!: 永曆和嘉祥里 · 查看更多 »

善化里

善化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善化區中部及東部、官田區東部、大內區西部及北部、玉井區北部、楠西區西部及六甲區東南部。 善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新化里,西邊為武定里北岸地區,北邊為開化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善化里後來分拆為善化里西堡、善化里東堡。.

新!!: 永曆和善化里 · 查看更多 »

周堪賡

周堪賡,字仲声,号五峰。湖南宁乡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周堪賡 · 查看更多 »

周之夔

周之夔(),字章甫,福建閩縣(清屬福州府)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周之夔 · 查看更多 »

呂大器 (明朝)

呂大器(),字儼若,號先自,遂寧縣北壩人。晚明重臣。 呂大器生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為官清廉,嫉惡如仇。崇禎十年(1637年),告假居家,張獻忠分兵襲攻遂寧,大器協助縣令任賓臣抵抗之。崇祯十四年(1641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揭露总兵柴時華的不法行为,柴時華被去職,竟引烏斯藏蕃軍來犯。大器令王世宠征讨,柴時華战败,自焚而死。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呂大器奔南京,与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朱常淓未果,累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因為彈劾馬士英而罷官,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明隆武帝召大器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汀州失守,大器奔广东。後與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拥立永明王(桂王)朱由榔,即位於广东肇庆,尽督西南诸军。顺治五年(南明永曆二年)(1648年),以大学士督师征讨朱容藩,行至思南(今贵州省)得疾,于都匀病逝。諡文肅,呂潛是其長子。著有《東川文集》、《撫甘督楚疏稿》。《明史》卷二七九有傳。.

新!!: 永曆和呂大器 (明朝) · 查看更多 »

和美鎮

和美鎮(臺羅:Hô-Bí-Tìn)位於臺灣彰化縣西北方,人口9.1萬多人,為彰化市的衛星城市。和美鎮北臨大肚溪,西北與伸港鄉、線西鄉相鄰,西南與鹿港鎮、秀水鄉相鄰,東與彰化市相鄰。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全年雨量大多分布在2月至9月,多寡比率依序為梅雨、颱風雨或西南氣流降雨,最後是春雨,冬季時東北季風風力強勁。本鎮古稱「卡里善」,係巴布薩族語,意為熱與冷交界地,氣候溫和,環境優美之意。在員林鎭改制為員林市後,和美鎮成為彰化縣第一大鄉鎮。同時成為臺灣第三大鄉鎮(僅次於南投縣草屯鎮、新竹縣竹東鎮)。.

新!!: 永曆和和美鎮 · 查看更多 »

傅冠

傅冠(),初名元範,字元甫,号寄庵。江西进贤人。明末政治人物,榜眼及第。崇禎年間,官至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罷歸。隆武時起用,督師江西,事敗被俘,堅拒投降,在汀州殉國。.

新!!: 永曆和傅冠 · 查看更多 »

哪吒

哪吒(漢語拼音: nézhā ,注音:ㄋㄜˊ ㄓㄚˋ,又音ㄋㄨㄛˊ 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印度神話人物,考據係源於佛教護法神,融入中國文化,而後也興盛於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在佛教傳說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也是釋迦佛的弟子,稱哪吒太子、那拏天等。 在道教中,哪吒姓李,父親是托塔李天王,上有二兄金吒、木吒,排行第三。哪吒係太乙天尊的高徒,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主要將領之一,統帥五營神兵。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火轮天王、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民間一般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是華人崇敬的神靈,於很多民間故事中出現,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 相傳哪吒割肉還母、削骨還父,後來被其恩師以蓮花化身復活,終於修成正果,香港科幻小說家衛斯理(倪匡)曾經這樣評價過哪吒:「常常羨慕哪吒三太子能夠削骨還父,割肉還母,了卻了血肉之軀,從此自由自在,再也不必受父母所生肉體的束縛。蓮花化身之後,便進入了生命的高級形態,以靈魂為主的生命形式,摒棄了百無一是的臭皮囊。.

新!!: 永曆和哪吒 · 查看更多 »

唐誠

唐誠,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唐誠中进士。永历帝在肇庆即位,任右春坊右谕德。永历元年(1647年)三月,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永历二年(1648年),协守桂林,晋封文渊阁大学士,总督五省义师。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被清朝军队在湘潭击败,逃回肇庆。.

新!!: 永曆和唐誠 · 查看更多 »

內大臣 (日本)

内大臣是日本律令制下的一个官名,为太政官之一,属令外官。又称内府、内丞相、内相国、内仆射。定员一名,官位为正二位或从二位。.

新!!: 永曆和內大臣 (日本) · 查看更多 »

八月廿六

八月廿六,农历八月第二十六天。.

新!!: 永曆和八月廿六 · 查看更多 »

四鯤鯓龍山寺

全台開基四鯤鯓龍山寺,俗稱全台開基四鯤鯓祖師公廟,為全臺灣首座最早主奉清水祖師的廟宇。址在臺灣臺南市南區鯤鯓路102巷81號。.

新!!: 永曆和四鯤鯓龍山寺 · 查看更多 »

四朝成仁錄

四朝成仁錄,全名《皇明四朝成仁錄》,明朝南海遺民屈大均所作,列入《廣東叢書》中。全12卷,記載明末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士子抗清死節事蹟。清代列入四庫禁毀書目,長期僅有抄本,民國中刊行。.

新!!: 永曆和四朝成仁錄 · 查看更多 »

瞿式耜

瞿式耜(耜,音sì/ㄙˋ,),字起田,又字伯略,号稼轩,明末政治人物、诗人。直隸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市)人。.

新!!: 永曆和瞿式耜 · 查看更多 »

瞿昌文

瞿昌文(),字壽明,明末清初常熟人。 永曆大學士瞿式耜之孫,生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順治五年隨式耜入粵。永曆時為翰林院檢討。被清將陳策抓住,押赴梧州,被縶得脫。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月扶祖柩歸里。著有《粵行紀事》。.

新!!: 永曆和瞿昌文 · 查看更多 »

玄天上帝

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为避讳宋圣祖赵玄朗之名而改称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 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被視為同一位神祇。 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新!!: 永曆和玄天上帝 · 查看更多 »

王忠孝

王忠孝(),字长儒,号愧两,福建惠安南埔乡沙格村(今惠安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王忠孝 · 查看更多 »

王化澄

王化澄(),字登水,江西金谿縣人。國舅王維恭的族弟。明末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王化澄 · 查看更多 »

王興 (明朝)

王興,原名萧嘉音,字電輝,廣東恩平人。 少年不讀書,亡命天涯,身材短小,人稱「繡花針」。崇禎十五年(1644年)五月,率領三千農民抗清,後接受知縣陳兆棠邀請,任恩平守備。後與永历朝广东巡按連城壁等聯合抗清,曾配合李定国进攻广东。顺治十二年新会战役失败后,王兴部於十一月退到新兴、恩平地区,以文村作根據地,奉永历年号,長期抗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春,大敗清軍,清军死伤近。次年正月,清军自新会来攻,又被王兴击败。永历朝封为广宁伯。 永历十二年(1658年),尚可喜鑑於“王兴所踞地极险阻”,決定乃采取挖掘深沟之計,切斷汶村的外援,长期围困汶村,十五個月後(1659年),城中粮尽,一升米要價两千文钱,一隻老鼠要價一百文。八月,尚可喜再次向王兴劝降,许以高官厚爵。王興不忍城中軍民餓死,派遣五個兒子和老母带着印信、令箭前往谒见尚可喜。中秋节后两天,八月十七日夜间,王興大宴城中官员,表示與清軍達成協議。宴罷,王兴让妻子张氏和十五个妾自缢,自己再自焚死。唐王朱聿钐服毒死。陈恭尹曾作《王将军挽歌》述其事迹。.

新!!: 永曆和王興 (明朝) · 查看更多 »

磁灶戰役

磁灶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磁灶戰役 · 查看更多 »

礁溪鄉

礁溪鄉為臺灣宜蘭縣的一個鄉級行政區,位於宜蘭縣北部。東北鄰頭城鎮,東南接壯圍鄉,南為宜蘭市、員山鄉,西至北為新北市烏來區、坪林區。鄉境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平原,以礁溪溫泉聞名全臺。.

新!!: 永曆和礁溪鄉 · 查看更多 »

福建臺灣省

福建臺灣省(v)為大清帝國在1885年至1895年間存在的一個行省,管轄原福建省的臺灣府和臺北府,一般以「臺灣省」俗稱,史稱「臺灣建省」。這是第一個專為臺灣設置的省級行政區。.

新!!: 永曆和福建臺灣省 · 查看更多 »

秦王 (明朝第十六任)

王朱存,是明朝秦王朱誼漶之四子,為第十六任秦王。 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孫守法以他為主起兵,封漢中王。永曆三年(1649年),趙榮貴又以他襲封秦王,攻打階州,但失敗,他投紫水河自殺而死。至此明朝秦國滅亡。.

新!!: 永曆和秦王 (明朝第十六任) · 查看更多 »

秦良玉

良玉,字貞素。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忠州直隸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末著名女将。.

新!!: 永曆和秦良玉 · 查看更多 »

程源

程源(),字培元,号云阉,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江津(今重庆江津)五岔乡人。 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年)程源中进士。李自成军攻打潼关,他上疏朝廷防御十策,没有被采用。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攻克北京。次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隆武帝,程源前往投奔,被任命为太常卿,奉使到广东。1646年,隆武政权灭亡后,程源在广东参与拥立桂王朱由榔称永历帝,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负责经营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督战获胜有功。偏桥之役,叛将王祥俘获程源,他晓以大义劝说王祥归顺明朝。永历十五年(1661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程源背发毒疽,含恨而终。.

新!!: 永曆和程源 · 查看更多 »

紹武帝

明文宗朱聿𨮁(),或稱紹武帝。年號紹武,1646年—1647年在位,南明第三任君主,朱聿𨮁又稱小唐王,是明绍宗(唐王)之弟,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

新!!: 永曆和紹武帝 · 查看更多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语:Haoqhoq Haqniqssaq Haqhholssaq Ziiqziifzel,彝文:ꉼꉸꉳꆃꁈꆃꁈꊨꏦꍓ),簡稱紅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以红河(元江)横贯州境而得名。西界普洱市,北达玉溪市、昆明市,东北临曲靖市,东邻文山州,南与越南接壤。以红河为界,以北为滇中高原盆地区,以南为横断山脈和哀牢山峡谷地带。红河、南盘江、甸溪河、藤条江、李仙江等流经境内。全州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人口465万,汉族人口比例约43%,哈尼族和彝族人口比例分別约18%和23%,自治州首府驻蒙自市。.

新!!: 永曆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瓜州戰役

州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瓜州戰役 · 查看更多 »

田厝水明殿

厝水明殿位在臺灣臺南市仁德區,是主祀水仙尊王(大禹)的廟宇,也是田厝的--廟。該廟主神原為田厝甘氏家族的守護神,後來才建廟供奉。.

新!!: 永曆和田厝水明殿 · 查看更多 »

片马镇

片马镇是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下属的一个镇,位于高黎贡山西坡,西、南、北三面与缅甸克钦邦接壤,东与鲁掌镇相连。「片马」一词来自景颇语,意为“木材堆积的地方”。片馬地區是從緬甸進入西藏、雲南、四川的要道。.

新!!: 永曆和片马镇 · 查看更多 »

白文選

白文選(),號毓公,陝西吳堡人。明末清初人物。.

新!!: 永曆和白文選 · 查看更多 »

隆武

隆武(1645年七月-1646年八月),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意为“兴隆洪武”。1647年九月淮安起事者张华山用此年号起事《清史稿·世祖纪》。 《南明史》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據《續明紀事本末》卷七記載,永曆二年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後鄭成功始知永曆帝已即位。朱由榔的使節在十月到,晉鄭成功威遠侯,鄭成功奉朔改稱永曆。一說順治五年三月(明永曆二年)改奉永曆為正朔。另一說以隆武五年(1649年,明永曆三年,清順治六年)改奉永曆為正朔。.

新!!: 永曆和隆武 · 查看更多 »

荃灣

荃灣(Tsuen Wan)位於香港新界西南,位於規劃署定義的香港都會區範圍之內。.

新!!: 永曆和荃灣 · 查看更多 »

荃灣區

荃灣區(Tsuen Wa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新界西,與九龍半島相距約5公里,面積約6,070公頃。根據2016年中的統計,荃灣區人口約318,916人。 途經青嶼幹線進出香港國際機場和大嶼山時,必須經過此區及葵青區。.

新!!: 永曆和荃灣區 · 查看更多 »

萬福庵

萬福庵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現在是間主祀齊天大聖的廟宇。其前身為明朝英義伯阮駿之夫人來臺孀居之所,在萬福庵二樓左側廂房仍供奉著阮駿與其夫人之牌位。由於現在的廟宇是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才改建而成的,故只有廟前保留古貌的照壁列為古蹟。.

新!!: 永曆和萬福庵 · 查看更多 »

顺德 (莫朝)

顺德(Thuận Đức,1638年-1677年)是越南高平莫氏莫敬宇的年号,也是越南莫朝最后一个年号,共计40年。.

新!!: 永曆和顺德 (莫朝) · 查看更多 »

袁彭年

袁彭年,字介眉,別號特邱,湖廣公安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袁彭年為袁中道之子。崇祯七年(1635年)成进士,历仕崇祯、隆武、永历三朝。永历時官左都御史,與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發称“五虎”。袁彭年為“虎頭”,“言非虎党不发,事非虎党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 降清后随佟养甲、李成栋至广东。任广东学政署布政使。曾起草告示稱「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隨李成栋反清,因功升任左都御史。一次袁彭年同永历帝起争执,出言不逊,帝以“君臣之义”责之,袁顶撞說:“使去年此日惠国(李成栋)以五千铁骑鼓行而西,此日君臣之义安在?”朱由榔气得变了脸色,群臣也为之咋舌,足见其气焰嚣张。 顺治七年(南明永曆五年,1651年)清军再次攻占广州,袁彭年在广东向尚可喜等人投降,献上赃银八百两,得保残生。清廷厭其反覆不定,不予录用。不久病死。。.

新!!: 永曆和袁彭年 · 查看更多 »

馬信 (東寧)

信(Má Sìn;),字子玉,陝西西安人,鄭成功的親信大將,封建威伯。在荷蘭史料中被稱為馬本督(Bepontok)。.

新!!: 永曆和馬信 (東寧) · 查看更多 »

馬鳴山鎮安宮

山鎮安宮,位於臺灣雲林縣褒忠鄉的王爺廟,主祀五年千歲,以五年一醮故稱之《台灣民間信仰論文集》,劉枝萬著,〈台灣研究叢刊〉,聯經出版,1983年。,是雲嘉一帶五年千歲的信仰中心之一,鎮安宮現正朝休憩、觀光、遊樂發展,已花費新台幣貳億元興建「五年千歲公園」可供香客佇留欣賞,舒暢身心,與東石先天宮並駕齊驅。.

新!!: 永曆和馬鳴山鎮安宮 · 查看更多 »

馮錫圭

馮錫圭(Pâng Sek-kui,),福建晉江人,台灣明鄭時期的政治人物。工官馮澄世三子、忠誠伯馮錫範之弟。1674年(永曆二十八年),馮錫圭從王鄭經跨海西征滿清,督理漳州鹽務、徵收雜糧。1679年,隨鄭經敗返東寧承天。陳永華逝世後,其侄陳繩武隨之失勢,馮錫圭繼任兵官之職。1683年,曾兩度奉鄭克塽降表前往澎湖向清朝水師提督施琅納款。降清後,編入漢軍正白旗管束。.

新!!: 永曆和馮錫圭 · 查看更多 »

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香港於清朝初期,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幾乎完全摧毀了自唐宋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縱使後來成功爭取復界,可是不少傳統經濟活動已不能恢復。另一方面,隨著歐洲列強的勢力染指東亞,中國當時唯一對外商埠廣州一帶以及其鄰近的香港地區自然也無可避免受到影響。當清朝政府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香港島便割讓給英國,使香港踏入殖民地時期。.

新!!: 永曆和香港清朝初期歷史 · 查看更多 »

马吉翔

吉翔(),顺天大兴县人。南明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马吉翔 · 查看更多 »

马宝 (吴周)

宝(),陕西人,绰号“两张皮”,平西王吴三桂麾下主要将领之一。三桂举兵反清后,被先后授予铁骑总管将军、大将军,封国公,屡立战功。后期吴周衰败,马宝兵败投降清廷,被凌迟处死。史书评价马宝与王屏藩为吴三桂军中最骁勇善战之将。.

新!!: 永曆和马宝 (吴周)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

此列表列出高雄市百年寺廟、古剎,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新!!: 永曆和高雄市百年廟宇列表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歷史

有所記載的历史可遠溯至荷屬時期前的明朝,而高雄原名包括有打狗與打鼓等,在明代與清代兩朝文獻中上述二種用法都曾被採用;至於「高雄」一詞,則是在日治時期所命名。 14世紀以前,打狗嶼本為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西拉雅(Siraya)族的分支馬卡道(Makatau)族的居住地。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為抵禦來犯的海盜,以遍植刺竹的方式作為防禦工事,,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由於發音似漢人語言中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荷蘭東印度公司則稱此地為Tankoya,稱打狗港為Tancoia;此外日本古代稱呼台灣為「高砂」,也與高雄的古稱「打狗」有關。台灣日治時期後,因「打狗」(Ta-kau)音近京都附近的的日文發音,且台灣總督府官方覺得其原名不雅,故改名「高雄」。 據目前考古調查,打狗地區有人類活動的紀錄可追溯到在約7000年前。而正式明文記載的文獻則是出現在1603年(明神宗萬曆卅一年),當時明朝將軍沈有容,率水師到澎湖台灣追剿倭寇,隨軍福建人陳第著《東番記》,稱高雄為「打狗嶼」。.

新!!: 永曆和高雄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鳳山縣 (清治時期)

鳳山縣(Hōng-soaⁿ-koān;1684年-1895年),為臺灣清治時期之行政區劃。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南明永曆三十七年),明鄭滅亡,經施琅力陳,次年4月正式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並將明鄭時期承天府、天興州、萬年州的行政區域略加調整,改為諸羅、臺灣、鳳山三縣,鳳山縣即承繼了原萬年州的永寧里、新昌里、依仁里、長治里、維新里、嘉祥里、仁壽里。鳳山縣治設在興隆庄(今高雄市左營區),典史署在縣治之西,巡檢司署在下淡水里東港。行政範圍包括:東至下淡水溪,西至打鼓山港,南至沙馬磯頭,北至台灣縣文賢里,二贊行溪(二層行溪,今二仁溪),另有溪北緊臨的依仁里,以及文賢里北部的飛地(永寧里、新昌里、安平鎮)。 1734年(雍正十二年),原屬鳳山縣的永寧里、新昌里、依仁里、效忠里(原安平鎮,康熙六十一年改名)、土墼埕保、羅漢門庄併入臺灣縣。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發生林爽文事件,縣城兩度毀於兵災,遂將鳳山縣治遷往埤頭街(今高雄市鳳山區)。1875年(光緒元年),拆分率芒溪以南之地另置恆春縣。1887年(光緒十二年),上級台灣府改稱台南府。1893年時人口約394,000人。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臺灣改隸日本,此行政區劃持續至臺灣總督府將臺南府下各縣合併成臺南縣為止。.

新!!: 永曆和鳳山縣 (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趕繒船

趕繒船,是一種中國大型的福船,可以用作戰船、捕魚和運送木材。因船底為防藤壺等海蟲腐蝕而經常塗上白灰或白漆,所以又稱「白底船」。其中大赶缯船船长36米多, 宽7米左右,24个船舱,可载重1500石。每船配水手、船工30余人,水兵80人。中赶缯船 长23米,宽6米,深2米,配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赶缯船均是双桅、双舵 、双铁锚。.

新!!: 永曆和趕繒船 · 查看更多 »

路振飛

路振飞(),字皓月,又字见白,山西曲周县东关人。 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初任泾阳知县,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崇禎六年(1633年),巡按福建,海盗刘香勾结荷兰人入侵者犯边,振飛重用鄭芝龍,平定劉香,驅逐荷兰艦隊。崇祯十六年(1644年)秋,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明亡後致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南明隆武帝即位,於振飞有舊恩,下詔封振飛為左都御史、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职。終官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陷仙霞关,唐王走汀州,振飛亡走海岛。永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前往奔隨永明王,是年四月二十二日病死於广州顺德陈村途中,谥文贞。著作有《路文贞公集》、《路见白诗》等。有子路澤溥、路澤濃。.

新!!: 永曆和路振飛 · 查看更多 »

鹽水武廟

鹽水武廟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主祀關聖帝君,為鹽水的重要廟宇之一。該廟是鹽水護庇宮「七境三角頭」之一的「二媽角布街境」角頭廟,但由於該廟舉行的關聖帝君遶境與鹽水蜂炮知名度高,使得其信仰圈不輸給鹽水公廟護庇宮。 鹽水武廟相傳建於永曆年間,永曆廿二年(1668年)擴建,但另有一說認為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所建。.

新!!: 永曆和鹽水武廟 · 查看更多 »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鹿港地區的信仰中心,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島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此尊湄洲島天上聖母(開基二媽)是明末清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請帶來的,也是臺灣僅存的第一尊來臺灣的湄洲開基天上聖母,更是臺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將近四百多年,目前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評定為臺灣國家三級古蹟,位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中山路上。.

新!!: 永曆和鹿港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麻豆代天府

麻豆代天府又稱為開基五王廟,因分香的宮廟眾多、分靈的王爺遍及全球各地又被尊為《五府千歲總廟》,佔地約三甲多,分為前、中、後三大殿及觀音寶殿,廟宇雄偉寬廣,位於臺南市麻豆區南勢里關帝廟60號。其為南瀛十勝之麻豆迎王。.

新!!: 永曆和麻豆代天府 · 查看更多 »

車城福安宮

車城福安宮位於臺灣屏東縣車城鄉的福安村福安路51號,主祀土地公,前身為『敬聖亭』,建於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左右,歷史相當悠久。 車城福安宮和一般的土地公廟大不相同,其廟宇是採用中國北方宮殿形式構造,為三進六層樓的建築,外觀宏偉、金碧輝煌,號稱是臺灣境內以及東南亞最大的土地公廟,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之前,各地大小進香團都會來參拜進香,廟前廣場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慶典。 據說有顯赫的神威,庇祐鄉里達300多年,是恆春、車城當地的信仰中心,正殿安立的土地公像全身掛滿金牌,並在清朝曾受乾隆皇帝褒封並賜王冠、龍袍一襲,神威顯赫十足為全台灣最為威風靈感的的土地公。.

新!!: 永曆和車城福安宮 · 查看更多 »

車城鄉 (台灣)

車城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南方西側,北臨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東南與滿州鄉為界,西濱台灣海峽,南接恆春鎮。 全鄉地處恆春半島,以低緩的丘陵地形為主,有四重溪、保力溪流經鄉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到隔年2月因受地形影響,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

新!!: 永曆和車城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黃士俊

黃士俊,字亮垣,號玉崙。广东顺德县(现顺德区杏坛镇右滩村)人,祖籍福建莆田黄岸。明末政治人物。 黃士俊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殿試位列一甲第一名,历任翰林院修撰、太子洗马、春坊官、詹事府詹事、侍读学士、玉牒馆總裁、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官至首輔。 天启元年(1621年),黄士俊在家乡顺德县城(今大良镇)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后来成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 清兵入關後,士俊薙髮易服,歸順滿人。清順治六年(南明永曆三年,1649年己丑)黃士俊往肇慶覲奉南明永曆帝,惜朝綱腐敗,遂辭官,回乡隐居。.

新!!: 永曆和黃士俊 · 查看更多 »

黃安 (明鄭)

黃安(?-1665年)為明鄭的大將。西元1649年(南明永曆三年)三月,黃安率軍進攻漳浦,大殲清兵,戰功彪炳,鄭成功開始重用之。1661年,鄭成功攻台,黃安從征。鄭氏佔領台灣後,黃安先後擔負重任,先是擊敗北方的大肚王國,後來又鎮守王城所在的安平鎮,地位崇高。 西元1662年(鄭氏永曆十六年),鄭成功薨,王弟鄭襲護理大將軍印,黃昭、蕭拱宸等人擁立鄭襲為王,並舉兵拒世子鄭經。同年,世子自思明領兵入東都靖難,諸多將領皆採觀望態度,唯有黃安率軍助世子。世子反正登基後,授其「征剿將軍印」,統領親軍勇衛。1664年,擊敗大肚阿德狗讓。1665年,黃安去世,從祀延平郡王祠西廡。鄭經之長、次郡主分別許配給其子黃肇隆、黃肇燦。.

新!!: 永曆和黃安 (明鄭) · 查看更多 »

龍潭區 (台灣)

龍潭區(臺灣客家語四縣腔:liungˇ tamˇ kiˊ;饒平腔:liung tam kiˇ;詔安腔:liungˋ tamˋ kiˇ)是位於中華民國桃園市南部的市轄區,人口12.2萬餘人,面積約75.2341平方公里,因區中心的龍潭大池而得名。2014年12月25日桃園縣升格為直轄市,龍潭鄉改制為龍潭區,同時村改里。 2005年,龍潭於《天下雜誌》透過三萬名網友針對全國319鄉鎮票選榮獲最有特色的鄉鎮第一名、最有品味的鄉鎮第二名、微笑之鄉第三名、最令人有幸福感的鄉鎮第三名,此外也是臺灣十大理想退休地點之一。.

新!!: 永曆和龍潭區 (台灣) · 查看更多 »

辜朝薦

辜朝薦(),字端敬,號在公,廣東揭阳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崇禎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任户科给事中,累官太常寺少卿。 南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隨鄭經至台灣。.

新!!: 永曆和辜朝薦 · 查看更多 »

龙吉兆

龙吉兆,明朝末年清朝初年贵州承宣布政使司马乃营古屯堡(今贵州省兴仁县北)人。 马乃古屯堡位于兴仁县北放马坪山顶草原北段,永历十四年(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年)四月,马乃营土司龙吉兆联合鼠场、楼下营土司龙吉佐、龙吉祥抗清,操练数千兵士,先后占领兴仁县城、巴铃、回龙、计屯及贞丰龙场等地,派人与李定国联系一起抗清。顺治帝令云贵总督赵廷臣、贵州巡抚卞三元亲自率兵征剿,平西王吴三桂遣总兵马宝、赵良栋助剿。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大军压境,迫使水西土司安坤联合马乃土司龙吉兆、乌撒土司安重圣起兵反抗。吴三桂亲统云南十镇兵由毕节七星关入,又令总兵刘之福、贵州提督李本深率黔军进攻。龙吉兆誓死守七十余日,清兵用火将兵营烧毁,龙吉兆、龙吉佐、龙吉祥被俘,槛送昆明。吴三桂问他们为什么造反,两人回答:『我受国恩三百年,仗义而死,何为反』!吴三桂又问:『独不畏死耶』?他们回答:『我两人以忠义死,不愈於尔不忠、不孝而生乎』?同声大骂。吴三桂怒,割掉他们的舌头杀了他们。龙氏后裔被剥夺土司世职。.

新!!: 永曆和龙吉兆 · 查看更多 »

郭之奇

郭之奇(),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属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交趾韦永福所俘,押送予清廷,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諡忠节阮元《广东通志》卷二百九十四刘业勤《揭阳县正续志》卷六。.

新!!: 永曆和郭之奇 · 查看更多 »

郭符甲

郭符甲(),字辅伯,号介庵,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人,明末官员,进士出身。郭符甲少年博学,弱冠時即為孝廉,然而此后六次春闈落第,十八載寒窗,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方考中明朝末科进士。次年,明朝灭亡,郭符甲担任南明弘光朝礼科给事中,不久托病回乡。清军入福建后,郭符甲举兵抗清,响应郑成功,兵败殉国。清乾隆年间追谥节愍。 郭符甲精通《易经》,著作有《虎听草》、《墨诀》、《易诀》、《大小题笔要八法》传世。.

新!!: 永曆和郭符甲 · 查看更多 »

郭承汾

郭承汾(),字懋袞,號賢水,福建晋江县(今晋江市)人。明朝末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監察御史。.

新!!: 永曆和郭承汾 · 查看更多 »

興隆淨寺

興隆淨寺原名為觀音亭,為高雄左營古剎。主祀觀音菩薩及舊龜山山麓天后宮的媽祖。.

新!!: 永曆和興隆淨寺 · 查看更多 »

蘆竹五福宮

五福宮,舊稱玄壇廟或元壇廟,俗稱南崁元帥廟、南崁五福宮。位於台灣桃園市蘆竹區五福里虎頭山山麓,舊屬桃澗堡南崁廟口莊,主祀玄壇元帥,也就是武財神趙公明;傳說趙公明長於蓄財,好濟眾苦,故民間也尊之為財神。至今創建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共有9次修建及2次擴建,為開台玄壇元帥所在,保留有當年鄭成功帶來的神像。並於1985年8月19日,由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同時是桃園市最古老的寺廟。.

新!!: 永曆和蘆竹五福宮 · 查看更多 »

開基天后宮

開基天后宮位於臺灣臺南市北區,是主祀媽祖的廟宇。該廟因是臺灣府城最早的媽祖廟,故以冠以「開基」之名。其別名「小媽祖廟」是與俗稱「大媽祖廟」的大天后宮相對而來,而由於位在「水仔尾」所以也稱水仔尾媽祖廟。 該廟在1985年公告為二級古蹟,後因〈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修改而先後改為省定古蹟、國定古蹟。.

新!!: 永曆和開基天后宮 · 查看更多 »

開基玉皇宮

臺南開基玉皇宮,民間俗稱舊天公廟,位於臺南市北區,昔日府城鎮北坊,建於明鄭時代,主祀玉皇上帝,乃萬天之主宰,為天界至尊之神,主宰三界,尊稱玉皇玄穹高上帝,俗稱天公、天公祖、玉帝,為臺灣最早奉祀玉皇上帝、玉皇四殿下、玉皇三公主娘之首廟。.

新!!: 永曆和開基玉皇宮 · 查看更多 »

開基永華宮

開基永華宮,或稱臺南永華宮,全稱臺南市府城六合境柱仔行全臺開基永華宮,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在臺南孔廟附近,為主祀廣澤尊王的廟宇,香火頗盛。為目前臺灣最早唯一的「軟身廣澤尊王」金身,亦是廣澤尊王在台灣的開基祖廟之一。.

新!!: 永曆和開基永華宮 · 查看更多 »

開化里 (堡里)

開化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佳里區東北部、麻豆區、官田區西南部、下營區東南部、官田區西部及六甲區中西部。 開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善化里,西南邊為武定里北岸地區,北邊及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開化里後來分拆為佳里興堡、蔴荳堡、茅港尾東堡、赤山堡。.

新!!: 永曆和開化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開元寺 (臺南市)

台南開元寺位於台灣臺南市北區,清時的柴頭港溪溪畔,於1985年(民國七十四年)8月19日公告為二級古蹟。該寺創於大清國康熙年間,原稱海會寺,是台灣著名的寺廟和最早創立的官方寺院,對近代台灣佛教的發展關係頗深。該寺亦是臺灣府城七寺八廟之一。.

新!!: 永曆和開元寺 (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藤原多子

藤原多子(ふじわら の まさるこ、保延6年(1140年) - 建仁元年十二月廿四(1202年1月19日)),平安時代末期后妃。近衛天皇與二条天皇兩代天皇的皇后,因而又稱「二代之--」。同時也是日本目前最後一位太皇太后、唯一一位被兩代天皇冊立為皇后者(類似的例子只有彌生時代的伊香色謎命,原本是孝元天皇的妃子,又被繼位的開化天皇冊立為皇后)。父德大寺公能,母藤原豪子。養父为姑夫左大臣藤原頼長。 藤原多子聰慧貌美,善書畫,通音律。久安四年(1148年),敘從三位,二年後(1150年)的正月,近衛天皇冊封為女御。同年三月,冊立為皇后。久壽二年(1155年),近衛天皇駕崩。隔年(1156年),因为藤原賴長之故,多子被幽居近衛河原。後白河天皇即位後,尊多子為皇太后。保元三年(1158年)後白河天皇退位,繼位的二條天皇又晉多子為太皇太后。 二條天皇听说他的美貌,下旨令太皇太后多子入宮。群臣皆以為不可,後白河法皇也不同意,多次勸言。但二條天皇不聽從,說:「天子無父母,何不任朕意。」。多子遂在永曆元年入宮,並再度被冊立為皇后,時人称之为「二代之--」。治承末年,避都福原。多子留居近衛河原。多子的兄長藤原實定从福原回来,月夜拜訪。多子以琵琶彈秋風樂。兄長藤原實定吹笛,侍女、小侍從彈箏。哀音悽切,左右皆泣。建仁元年(1202年)十二月,藤原多子崩。年六十二岁。 Category:平安時代皇后 Category:1140年出生 Category:1202年逝世 Category:平安時代皇太后 Category:平安時代太皇太后 Category:御堂流 Category:德大寺家.

新!!: 永曆和藤原多子 · 查看更多 »

藤原得子

藤原得子(永久五年(1117年)-永历元年(1160年)11月),為中納言藤原長實之女,第74代天皇鳥羽天皇皇后,藤原得子姿色美豔,以美貌获得了鸟羽天皇的宠信,生下一子三女近衛天皇、叡子內親王、暲子內親王、姝子內親王。.

新!!: 永曆和藤原得子 · 查看更多 »

钱山战役

钱山大捷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钱山战役 · 查看更多 »

钱谦益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蘇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领导这一时期的文坛长达五十年。在政治上钱视为東林黨或復社人士。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被视作“贰臣”。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后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新!!: 永曆和钱谦益 · 查看更多 »

钱肃乐

钱肃乐,字希声,号止亭,一号虞孙,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南明大臣,抗清人士。曾官太仓知州。明亡後,随鲁王朱以海在南方抗清。.

新!!: 永曆和钱肃乐 · 查看更多 »

蒙正發

蒙正發,明朝政治人物。 湖北崇阳县贡生,李自成死後不久,蒙正發在崇陽起兵,事敗後,逃入湖南平江、长沙,投奔何腾蛟。南明隆武時,任推官,屬章曠幕下,永曆時,官至兵科都給事。受何騰蛟、瞿式耜器重,為楚黨人物。左都御史袁彭年、礼部侍郎刘湘客、吏科给事中丁时魁、工科左给事中金堡、户科右给事中蒙正发等五人结党把持朝政,人称“五虎”。著有《三湘從事錄》。王夫之给他写了墓志铭,稱他“力持纲纪,清冒滥,劾功罪,裁凌躐”,顧誠在《南明史》對於王夫之的說法表示不以為然。有子蒙之鴻。.

新!!: 永曆和蒙正發 · 查看更多 »

邝姓

邝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据《中国四百大姓》一书中所载邝姓为中国国内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的大姓姓氏,邝姓人口佔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0.024%,邝姓在中国国内总人口为32万,邝姓人口的第一大省为广东省,其中在粤邝姓人口佔全国邝姓人口的比例高達46%,在粤邝姓人口有14.72万。邝的粵語式拼音為Kwong。.

新!!: 永曆和邝姓 · 查看更多 »

那嵩

那嵩(),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云南元江人,字维岳,一字岳生,元江府土知府,傣族。 一说那嵩原为元江土司族属,世守他郎寨,土司绝嗣,那嵩杀其族长老木龙遂为土知府;一说是“世袭土府”。那嵩自幼勤奋好学,读书不倦,筑楼藏书数万卷。为政遵守法纪,忠于职守,为人纯笃,富于义气。曾遣弟那仑攻普洱、思茅,据其他,势南及车里(西双版纳)。永历十年(1656年)原张献忠部将李定国奉永历帝入云南,那嵩入见,竭诚拥戴,供奉甚厚。那嵩被永历帝任为巡抚,授总督衔,子那焘袭任知府。永历十一年(1657年),那嵩响应李定国,以元江为基地,起兵反清。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军攻云南,永历帝去缅甸,清兵追袭李定国军,那嵩联络其他各地土司及降清明将,起兵元江抗清,进克石屏州、蒙自等县,企图配合李定国收复昆明。但是未能互相策应,为清兵所败,吴三桂围元江,迎战固守。十一月,城破,全家登北门城楼,聚火自焚。.

新!!: 永曆和那嵩 · 查看更多 »

蔡雲

蔡雲(?-1662年),臺灣明鄭王朝人物,鄭襲的部將,擁立鄭襲為留後,在鄭經克臺之役後,被迫自殺。 原為延平王鄭成功幼弟鄭襲的家僕,後為其策士。 1662年(鄭氏永曆十六年)6月,鄭成功薨於承天,蔡雲遊說諸多將領,說鄭經曾經得罪鄭成功,不應繼位,得到臺灣軍將領黃昭以及蕭拱宸等人的支持,擁立鄭襲。 同年11月,世子鄭經自廈門親自率軍進攻臺灣安平,是為鄭經克臺,斬殺支持鄭襲的黃昭、蕭拱宸等。克臺後鄭經將叔父鄭襲軟禁,鄭襲深怕性命有危,便委罪於蔡雲,蔡雲遂自縊。.

新!!: 永曆和蔡雲 · 查看更多 »

鄭克𡒉

鄭克(;),是臺灣明鄭時期延平王鄭經之長子,幼名欽,人稱欽舍,其母陳昭娘為鄭經妾,原為鄭經幼弟之乳母,與鄭經私通,後懷孕並成為其妾室。由於唐王妃死前並沒有為鄭經產下後嗣,鄭克𡒉因而成為元子。永历三十三年(1679年),被冊立為世子,並兼任監國(Camcock《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賴永祥,臺灣文獻;閩南語:Kàm-kok)。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病逝後不及三日,馮錫範借口监国郑克臧不是郑经亲生子,拥立自己的女婿郑克塽为延平王,聯合刘国轩發動東寧之變,殺害克𡒉《彰化縣志稿》:「十月,得施,克𡒉孤立無援,慘遭殺害,東寧變出非常,錫范擁克塽嗣襲,權爲所攬,封軒武平候。」。.

新!!: 永曆和鄭克𡒉 · 查看更多 »

鄭經

鄭經(tl;),福建泉州府南安人,明鄭王朝君主,一名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暱稱「錦舍」,鄭成功之嫡長子,與叔鄭襲爭位勝利後,在無大明皇帝的冊封之下,自行襲封了父王之延平王爵位,並封仁德將軍。於1663年至1681年在位,在位十九年,諡號文王。在英國商館的債務紀錄中,以本藩(Ponpoan;Pún-phoan)與臺灣國王(King of Tywan)稱呼鄭經。 鄭經對台灣的發展貢獻不小,在其在位掌政期間,在政治方面重用輔弼大臣陳永華,賜官諮議參軍與東寧總制以行宰相之職統領六官,將漢官制引入台灣;在教育方面,建文廟,除祭祀至聖孔子外,更是太學,將漢人之四書五經以及科舉制度攜入台灣,台灣也自此納入漢文化的範圍內。.

新!!: 永曆和鄭經 · 查看更多 »

鄭經嗣位之爭

鄭經嗣位之爭,又稱鄭經克臺或鄭經靖難,是西元1662年(永曆十六年)5月至11月,首代延平王鄭成功病薨後,王世子鄭經與其叔父鄭襲各自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一場長達約半年的內部政治、軍事鬥爭。鄭經由思明(今福建廈門)親自東征東都承天府(今臺灣臺南)而獲勝,嗣位登基。.

新!!: 永曆和鄭經嗣位之爭 · 查看更多 »

鄭荷之戰荷蘭降書

鄭荷之戰荷蘭降書是鄭成功攻臺之役結束後,鄭軍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簽訂的和約。這項外交和約之簽定本於平等立場,和約內容敗方有顏面、有尊嚴地向勝者爭取合理權益,而勝方也沒有勝者為王敗者則趕盡殺絕的作法,以及視文字條文為無物的態度,而是理性務實地審視條文予以同意,且遵守雙方的協定。這之中可以看到雙方在談判期間,注重法務的過程,尊嚴名譽、資產負債清算、個人資產保護、換俘、互押人質、賠償細目、敗方基本生活權的保障等等都做了很清楚的規範。不過根據梅氏日記的記載,鄭成功並未遵守其諾言善待荷蘭人。.

新!!: 永曆和鄭荷之戰荷蘭降書 · 查看更多 »

鄭英通商

鄭英通商為台灣鄭氏政權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之間的商業貿易往來與軍事合作關係。始於1670年(永曆二十四年),終於1683年(永曆三十七年)鄭氏滅亡。這是台灣與英國關係史上首次的接觸,也是台灣繼荷治時期之後再次與歐洲政商集團建立的外交關係。此段為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國王與台灣國王(King of Tywan)之間的對等外交關係,也是台灣史上由當局與外國簽屬之第一份國際通商條約。.

新!!: 永曆和鄭英通商 · 查看更多 »

鄭泰 (明朝)

鄭泰(),鄭芝龍的堂侄,鄭成功的堂兄,與鄭成功同為鄭氏十二世,並長期擔任戶官,管理財務及對外貿易。隆武帝曾封鄭泰為建平侯。 當鄭成功帶兵出征時,鄭泰經常留守根據地。例如:.

新!!: 永曆和鄭泰 (明朝) · 查看更多 »

自贡市

自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偏南。市境东临泸州市,南接宜宾市,西邻乐山市,北界内江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沱江纵贯市境东部,于东南部与釜溪河汇合,岷江支流越溪河流经西部。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277.02万。 自贡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和“美食之府”之称,为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个市之一,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城市人口的大城市。自贡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区域中心城市、川南区域中心城市。 自贡市具有两千年的盐业历史。自贡市因盐而得名--自贡其实就是自流井和贡井两个著名产盐区的合称。举凡交通、运输、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市政,以及城市的职业构成、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生活方式等,无不深刻地打上盐业经济的烙印。正是盐塑造了自贡这座城市。自贡盐业生产起源于东汉章帝年间,素有「千年盐都」美称,一度成为中国井矿盐的中心和最大的手工工场。自贡市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自贡因盐业的鼎盛而「富庶甲于蜀中」,被誉为「川省精华之地」,曾经为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为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记录于国民政府军方资料中,釜溪河北岸的石刻“还我河山”就是当年国军将领冯玉祥为自贡富商捐款之善举所题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自贡市成为三线建设中重要的化工城市。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自贡市区也是罕见的天然太极城,半城青山半城楼,釜溪河绕城而过,并在代家坝和樊家坝形成了S形河床,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案。未来的自贡将以“太极城”为中心,将老城区、汇东新区(含南湖)、沿滩新城、东部新城连接成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

新!!: 永曆和自贡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省轄市)

本文介紹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1945年二戰終結後,日治時期的臺南市改制為隸屬臺灣省之省轄市;2010年五都改制,與臺南縣合併升格為直轄市。 省轄市時期的臺南市是臺灣五個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濱臺灣海峽,地處嘉南平原;升格為直轄市前,以人口而言是臺灣第四大城市,計約78萬人,亦為百萬人口的臺南都會區之中心都市,又稱為台南市區。.

新!!: 永曆和臺南市 (省轄市) · 查看更多 »

臺南北極殿

臺南北極殿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主祀玄天上帝,是一間明鄭時期就已建立的古廟。過去稱為「上帝廟」、「真武廟」、「元帝廟」,其別名「大上帝廟」是與位於赤崁樓附近的「小上帝廟」開基靈祐宮相對而來。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現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

新!!: 永曆和臺南北極殿 · 查看更多 »

臺南文化

臺南市素有文化古都之稱,擁有多項地方特有的民俗傳統技藝及文化活動,由於社會的轉型,生活型態等諸多因素的變遷,使府城的民俗文化有日漸沒落及消失的趨勢。具地方特性的民俗文化本身即反映著一個地域的歷史淵源與時代精神,居民久遠生活特質的演變以及人類進化的歷程。而臺南市廟宇慶典活動舉辦的季節多集中於春、秋兩季。.

新!!: 永曆和臺南文化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行政區劃

臺北市的行政區劃有過多次變化,現今的轄區範圍確立於1968年升格直轄市之時,當時設置16個區,之後在1990年調整成現行的12個區,其中中正、大同、中山、松山、大安、萬華、信義等7區是最初臺北市的轄區範圍,屬於市中心;士林、北投、內湖、南港、文山等5區則為後來由臺北縣劃入台北市的轄區,位置較為外圍。.

新!!: 永曆和臺北市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城隍廟

臺灣府城隍廟,是奉祀臺灣府城隍威靈公的道教廟宇,位於臺南市中西區青年路。是國定古蹟,也是臺灣知名的城隍廟。明鄭永曆二十三年(1669年)廟建於東安坊右,當時稱為承天府城隍廟。此廟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城隍廟。.

新!!: 永曆和臺灣府城隍廟 · 查看更多 »

臺灣與英國關係史

臺灣與英國關係史(臺英關係史)是指臺灣有信史以來,與英國雙方在歷史上的不同階段的關係,以及當前臺灣與英國的各項交流。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實際上已併入到其國家外交關係中。.

新!!: 永曆和臺灣與英國關係史 · 查看更多 »

臺灣東嶽廟列表

臺灣東嶽廟列表所列者為位於臺灣主要的東嶽廟。奉祀東嶽大帝,又稱尊稱東嶽泰山天齊大生仁聖大帝,簡稱「仁聖大帝」、「天齊帝」、「嶽帝」、「嶽帝爺」,古稱「泰山府君」、「東嶽帝君」。是道教的山神、道教地府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漢傳佛教奉祀的二十四天護法神之一。因東嶽即泰山,相傳東嶽大帝就是職司泰山,權掌人間的福、祿、壽,懲惡罰奸,統轄了五嶽及天下名山,並且掌管十殿閻羅,主宰人間、陰間的禍福,是統轄陰陽界的大神,所以東嶽大帝對作奸犯科、做惡多端的人都能明察秋毫、賞罰分明,深得民心,因而每逢嶽帝誕辰,民間都虔誠膜拜,熱鬧慶祝。 東嶽廟內基本上都會陪祀地藏王菩薩、酆都大帝、城隍、十殿閻羅、文武判官、謝范將軍、牛馬將軍、日夜遊神、枷爺鎖爺、陰陽司等神明。.

新!!: 永曆和臺灣東嶽廟列表 · 查看更多 »

金堡 (崇禎進士)

金堡(),字道隱,號衛公,法名性因,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今屬杭州市)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金堡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長崎龍舟競渡

長崎龍舟競渡是日本長崎市長崎港每年夏季舉行的龍舟競渡,自江戶時代初期開始,至今已有超過三百五十年歷史,是日本除沖繩縣外第一個出現的龍舟競渡,也是全日本最著名的龍舟競渡之一。「ペーロン」是近古漢語「白龍」的音譯。.

新!!: 永曆和長崎龍舟競渡 · 查看更多 »

長興里 (堡里)

長興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永康區南部偏東及仁德區北部。 長興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及西北邊為永康里,東北邊為廣儲里,東邊為保大里,南邊為仁德里。 長興里後來分拆為長興上里、長興下里。.

新!!: 永曆和長興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長治里

長治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高雄市的路竹區東北部、西部,以及湖內區南部。 長治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北邊為文賢里,北邊為依仁里、崇德里,東邊為嘉祥里,南邊為維新里。 長治里後來分拆為長治一圖里、長治二圖里。.

新!!: 永曆和長治里 · 查看更多 »

艾能奇

艾能奇(),一作艾雲枝、艾奇能,明末張獻忠義子。.

新!!: 永曆和艾能奇 · 查看更多 »

雲南府

雲南府,俗稱昆明府,是明代、清代在云南省设立的一个府,存在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民國元年(1912年)。.

新!!: 永曆和雲南府 · 查看更多 »

雷躍龍

雷躍龍(),字伯麟,号石庵,應天上元縣人,籍雲南玉溪。明末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崇禎末年官吏部侍郎。李自成破北京,雷躍龍被拷打。隨後化装出逃,返回云南。清军入关,雷跃龙仕永历帝,任大学士。永历十五年(1661年),死于咒水之难。.

新!!: 永曆和雷躍龍 · 查看更多 »

雄鎮北門

鎮北門是位於台灣高雄市的城門古蹟。最初建於東寧鄭氏王國時期,清治時期繼續修築,城牆為三合土及紅磚砌成,是旗后的鎮北門戶,扼控海疆險要,位於哨船頭往西子灣中山大學的馬路邊小山丘上,也是清代從旗后往鳳山舊城的交通要衝,目前大砲已不存在,只剩弧型砲座,是打狗港區僅存的唯一肇建於東寧鄭氏時期城門,被台灣列為三級古蹟。.

新!!: 永曆和雄鎮北門 · 查看更多 »

通梁古榕

通梁古榕為一株植于明朝永曆27年(公元1673年)、樹齡達岁、氣根近百條的古白榕(学名:Ficus benjamina)。位於台灣澎湖縣白沙鄉通梁村保安宮前廣場。地近聞名的澎湖跨海大橋附近,與西嶼鄉橫礁村隔橋相鄰。.

新!!: 永曆和通梁古榕 · 查看更多 »

虞胤 (明朝)

虞胤,明朝末年陕西韩城人。 1648年(顺治五年),姜瓖反清,山西西南蒲州到黄河西岸属陕西的韩城一带有虞胤等闻风响应。降清任青州道参与镇压赵应元起义的韩昭宣,跑回山西和虞胤等人组织抗清。山西人李企晟在韩城一带与虞胤、韩昭宣反清。虞胤、韩昭宣推举明太祖之子韩宪王朱松的九世孙朱璟溧为“韩王”,作为复明运动的号召。虞胤自称六省军门,和他任命的总督韩昭宣、总兵封汝宦等攻克蒲州及蒲属临晋等县,用永历年号,自称二十八万。1649年(顺治六年)九月廿二日,陕西清军攻克运城,义军元帅韩昭宣阵亡,战死官兵一万余人。虞胤乘乱从运城地区突围,率领残部进入华山,自称陕西总统。1650年(顺治七年,永历四年)虞胤亲赴贵州安龙朝见永历帝。1656年(永历十年)五月初一日,永历帝由李定国扈卫到昆明不久,批准了韩王朱璟溧的请求,加封虞胤为莱国公,仍以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军务的官衔深入敌后,联络山西、陕西清统治区内的复明势力进行斗争。.

新!!: 永曆和虞胤 (明朝) · 查看更多 »

陳子壯

陳子壯(),字集生,號秋濤。廣東南海縣沙貝村(今廣州白雲區金沙街沙貝社區)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永曆時官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謀求收復廣州,兵敗殉國。.

新!!: 永曆和陳子壯 · 查看更多 »

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又名陳氏宗祠,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建於明朝永曆年間,原為中華民國三級古蹟,現為臺南市直轄市定古蹟。過去神龕中的主要牌位將陳澤與陳永華混成一個人物,陳德聚堂管理委員會因而考慮更正。 而由於陳德聚堂過去又稱「統領府」,其旁邊的巷子因而稱作「統領巷」。.

新!!: 永曆和陳德聚堂 · 查看更多 »

陳邦彥 (明朝)

陳邦彥(),字令斌,號岩野,廣東順德縣龍山人,明末政治人物。永曆初,起兵攻打廣州,兵敗殉國。.

新!!: 永曆和陳邦彥 (明朝) · 查看更多 »

陳永華 (明鄭)

陳永華(),字復甫,諡文正,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乃明末舉人陳鼎之子,其夫人洪氏淑貞。在英國商館的記載中稱其為本院(Punhee;Pún-īⁿ)。 陳永華十五歲時,其父任同安縣教諭。清兵入閩時,陳鼎殉國。鄭成功在廈門開府時,陳永華才二十三歲,1656年(永曆10年)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與鄭成功論政,陳發表見解、分析未來,深得鄭成功的賞識,並譽「復甫乃今之臥龍也」,授予「諮議參軍」之職,委為其子鄭經之師,日後便成為鄭家麾下的謀將。 他在現代武俠小說中,常被描寫為力主反清復明、武功高強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但從歷史紀錄來看,陳永華本人應該不太可能是位武功高強之人。但確實是明鄭飽讀詩書的智囊軍師,也是臺灣歷史上有名的文人。.

新!!: 永曆和陳永華 (明鄭) · 查看更多 »

陈子龙

陳子龍(),字卧子,号轶符,晚号大樽,明末政治人物、诗人,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新!!: 永曆和陈子龙 · 查看更多 »

护国岭战役

护国岭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與清朝军队對抗的一场战斗,由鄭軍獲勝。.

新!!: 永曆和护国岭战役 · 查看更多 »

林垐

林垐(),字子野。福建福清縣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授海宁县知县。杭州失守后离职。唐王时,任御史,改文选员外郎。唐王被杀后,逃往山中。鲁王航海至长垣,林垐与林汝翥共同攻城战死。 有《居易堂集》、《耻斋集》、《哀山东集》。.

新!!: 永曆和林垐 · 查看更多 »

林內鄉

林內鄉(台語:Nâ-lāi Hiong)位居臺灣雲林縣東北端,東臨南投縣竹山鎮,以清水溪為界;北接彰化縣二水鄉,以濁水溪為界;西鄰雲林縣莿桐鄉;南毗雲林縣斗六市。全鄉依山傍水、沃野千頃,是雲林縣東北屏障,也是嘉南平原北路要衝,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新!!: 永曆和林內鄉 · 查看更多 »

李來亨

李來亨(),李锦义子,明末農民軍李自成之侄。.

新!!: 永曆和李來亨 · 查看更多 »

李用楫

李用楫(),字若济,号武舟,南直隶宜兴县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李用楫 · 查看更多 »

杨鸿

杨鸿(),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常德府武陵縣(今湖南省常德市)人。 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杨鸿中进士。永历五年(1651年),官至禮部尚書。五月,晋升為太子太保,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到烏羅土司募兵,楊鴻遇害。.

新!!: 永曆和杨鸿 · 查看更多 »

杨鼎和

杨鼎和(),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江安縣(今四川省江安縣)人。 杨鼎和在南明永曆帝時任兵部侍郎。永历三年(1649年),孙可望请永历帝封他为秦王,杨鼎和和大学士严起恒上書反对,请皇帝不要接受孙可望所献的白金玉带。被孫可望忌恨。永历五年(1651年),杨鼎和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总督川(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黔(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军务。孙可望派兵杀害反对封他為王的官员,杨鼎和在昆仑关被殺。.

新!!: 永曆和杨鼎和 · 查看更多 »

東吁王朝

東吁王朝(တောင်ငူခေတ်,英語:Taungoo Dynasty,1531年-1753年,也有翻譯為東固王朝,但東吁較接近發音)是緬甸的一個王朝,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葉至清朝前期。 東吁王朝在13世紀時蒲甘王朝被蒙古人滅亡之後興起。中心是緬甸中部的東吁,有許多緬人。興起時南方有孟族的白古王朝(庇固),北方則有撣族的阿瓦王朝,西方有阿拉干王朝。東吁王朝起先與白古、阿瓦結盟,16世紀時滅此二國,統一緬甸,又征服暹羅的阿育陀耶王朝,但也勞民傷財。之後暹羅復國與東吁爭戰。東吁內部分裂混亂,雖在17世紀初再度統一並且放棄對外擴張,但之後國勢又衰弱,最後於1752年被白古的孟族所滅。 李盈慧,王宏仁主編。《東南亞概論:臺灣的視角》台北市:五南。2008年。19~21頁。ISBN 978-957-11-5381-0 (738).

新!!: 永曆和東吁王朝 · 查看更多 »

東寧之變

東寧之變,又稱東寧政變,是明永曆三十五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灣明鄭東寧國延平郡王鄭經逝世後,承天府(今台南地區)所發生的政變。 繼位不及三日的監國同時也是世子的鄭克𡒉遭到罷黜並且被殺害,改由鄭經之弟鄭聰與外戚馮錫範所支持的鄭克塽繼承王位。(然,夏琳所纂之海紀輯要云:永曆十二年(1658年),…延平王(鄭成功)大舉北圖江南(征南京)…,六月…賜姓引兵至浙...(舟)次羊山,次子(鄭聰)從軍,溺焉…。)(已逝之鄭聰如何參與政變?)此次政變被廣泛認為是台灣鄭氏失去中興大明的機會,並走向衰亡的重要轉捩點。.

新!!: 永曆和東寧之變 · 查看更多 »

松花江口之战

松花江口之战是清朝与沙俄的一場戰役。1658年,朝鲜王朝應對清朝要求,派出鸟铳手帮助清朝讨伐沙俄哥萨克军队的战争。朝方称之为羅禪征伐。.

新!!: 永曆和松花江口之战 · 查看更多 »

桂林大捷

桂林大捷是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桂林大捷 · 查看更多 »

楊在

楊在(),明朝末年大臣,南明永历帝时任礼部侍郎,马吉翔的女婿。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军军临云南,十二月十三日晚上文安侯马吉翔同其弟马雄飞、女婿杨在秘密商议移跸事。反对永历帝跟随李定国入蜀,准备西迁,杨在默然无语。次年闰正月,永历帝、马吉翔等君臣西迁至缅甸。沐天波被缅甸国王宾德勒强迫光着脚向缅王称臣,礼部侍郎杨在、行人任国玺上疏劾奏沐天波失体辱国。永历十五年(1661年)五月廿三日,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宫廷政变处死老国王宾德勒,七月十九日,沐天波、马吉翔、马雄飞、杨在等在咒水之难都死于缅甸人之手。.

新!!: 永曆和楊在 · 查看更多 »

楊貴人

杨贵人,中國古代南明皇族女性,永历帝的贵人。 杨氏嫁给了永历帝朱由榔。被封为贵人,永历八年(1654年)十二月初八日生皇七子澧冲王朱慈焯。清军入云南,永历帝逃到缅甸。永历十五年七月十九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阿瓦王朝国王莽白诱骗永历帝身边大小官员及侍卫、内官等饮咒水盟誓,却发兵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永历帝后宫刘贵人、杨贵人、松滋王妃、姜承德与妻杨氏全部自缢而死。即咒水之难。.

新!!: 永曆和楊貴人 · 查看更多 »

楊賢 (明鄭)

楊賢(生卒年不詳)為台灣明鄭時期中末期的文臣。西元1664年(鄭氏永曆十八年)入台任戶都事之職。1674年隨延平王鄭經西征清朝,至思明後又受命返回台灣監督洋船往販暹羅、咬留吧、呂宋等國,以資兵食。末代延平王鄭克塽繼位後,改任協理工官,以台灣軍需為由,規定所有村落民舍必須丈量周圍,並賦稅,但因百姓不滿而使此政策始終無法成功。.

新!!: 永曆和楊賢 (明鄭) · 查看更多 »

欧光宸

欧光宸,字戴皇,广东吴川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清初抗清領袖。.

新!!: 永曆和欧光宸 · 查看更多 »

武定里

武定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永康區西北部、安南區全部、北區北部及中西區北部。 武定里為西元1664年(鄭氏永曆十八年)東寧王朝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承天府、永康里,東邊為廣儲里、新化里、善化里,東北邊為開化里,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西邊為臺灣海峽。 武定里後來分拆為內武定里、外武定里。.

新!!: 永曆和武定里 · 查看更多 »

歸仁里 (堡里)

歸仁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歸仁區中部。 歸仁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仁德里、北邊為保大里、東邊為新豐里、南邊為永豐里。 歸仁里後來分拆為歸仁南里、歸仁北里。.

新!!: 永曆和歸仁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新!!: 永曆和永历帝 · 查看更多 »

永定里 (堡里)

永定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初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臺南市的安定區北部、善化區西南端一小塊地區、麻豆區南端一小塊地區、西港區北部、佳里區中南部及將軍區東部。 永定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新化里,東邊為善化里、開化里,北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西邊瀕臨臺江內海。 清治以後,永定里改名為安定里,後來分拆為安定里東保、安定里西保,其後西保再分拆為西港仔堡、蕭壠堡、漚汪堡。.

新!!: 永曆和永定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永康里 (堡里)

永康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北區東部、東區東北部及永康區中部。 永康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西邊為承天府,西北邊及北邊為武定里,東邊為廣儲里、長興里,南邊為仁德里、仁和里。 永康里後來分拆為永康上中里、永康下里。.

新!!: 永曆和永康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永和區

永和區(臺羅:Íng-Hô-Khu)是台灣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為臺北都會區較早發展的區域,隔新店溪與臺北市的中正區、萬華區、大安區、文山區相鄰,南與新北市中和區緊密相連,境內居住大量通勤人口。 永和區是典型的都市精華區,除了早期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泉州裔臺灣人、隨國民政府遷台的軍公教外省人、臺灣大陳人,以及70、80年代遷入的韓國華僑,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39,100人以上,由於本地人少搬出及外縣市人口移入,造成永和房價居高不下的情形,現為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的鄉鎮市區。.

新!!: 永曆和永和區 · 查看更多 »

永曆 (南明)

永曆是中國南明永曆帝(桂王)的年號,共使用三十七年。 南明在中國大陸使用十六年,連同控制台灣的延平王鄭氏持續使用「永曆」年號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為止。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永曆帝於昆明被吳三桂縊死,南明正式亡國,連同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結束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明史》记载永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錄》、《明紀》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 1647年起事者王光代用此年号。.

新!!: 永曆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永曆 (二條天皇)

永曆(1160年正月初十至1161年九月初四)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二條天皇。.

新!!: 永曆和永曆 (二條天皇) · 查看更多 »

江東橋戰役

江东桥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與清朝军队在福建省漳州江東橋的一场战斗,由鄭軍取得勝利。.

新!!: 永曆和江東橋戰役 · 查看更多 »

油行尾福德爺廟

油行尾福德爺廟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的城隍街與府前路一段122巷交叉口,是一間供奉福德正神的土地廟。.

新!!: 永曆和油行尾福德爺廟 · 查看更多 »

沈宸荃

沈宸荃(),字友荪,号彤庵,南明首辅大臣,抗清志士,浙江宁波慈溪观海卫镇师桥昭十三房人。清高宗感其忠義,谥之为忠节。.

新!!: 永曆和沈宸荃 · 查看更多 »

沈佺期 (崇禎進士)

沈佺期(),字雲右,號複齋,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人,明末政治人物。.

新!!: 永曆和沈佺期 (崇禎進士) · 查看更多 »

沈有容

沈有容(),字士弘,号宁海,是一位生於直隸宣城(今安徽)的明朝將領,為沈寵(曾任僉事)之孫。.

新!!: 永曆和沈有容 · 查看更多 »

泉州戰役

泉州戰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與清军队對抗的一场战斗,鄭軍胜利。.

新!!: 永曆和泉州戰役 · 查看更多 »

洪旭

洪旭,原名忠珠;後改名諱旭、字弘藎、號念衷(另號九峰),明朝末年的武將,明鄭時期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師兵官,授封忠振侯。.

新!!: 永曆和洪旭 · 查看更多 »

清水祖師

清水祖師,法號普足,俗名陳昭應(一說為陳榮祖、陳昭或陳應,),本籍福建永春,是北宋時代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由於在蓬萊山(今屬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巖修道,鋪橋造路,廣施醫藥,被尊稱為清水祖師,又稱蓬萊祖師、麻章上人,俗稱「祖師公」,圓寂後,求雨驅蟲,屢禱屢靈,南宋宋孝宗時成為朝廷封賜的神靈,直到宋寧宗追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逐漸民間化、道教化(道教信徒稱之為「黑帝化身清水真人」),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是安溪諸聖之首。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另外,許多安溪人信奉的神祇,如保儀尊王、保儀大夫、清水祖師、法主真君都被視為有保護茶葉種植的職能。在閩南,清水祖師是重要的鄉土神靈,是應惠靈天之一。隨著安溪移民來臺,清水祖師的信仰在臺灣也蓬勃發展,在臺灣,1994年時有清水祖師為主神的廟宇有98座,大臺北就有63座,尤其是大文山地區。大臺北地區可說是清水祖師信仰最盛之地,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瑞芳祖師廟,號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新!!: 永曆和清水祖師 · 查看更多 »

清水紫雲巖

清水紫雲巖,位於臺灣臺中市清水區大街路206號,是清水頗負盛名的巖仔,又稱觀音亭或觀音寺。主祀黑面觀音大士。廟方時常舉辦活動,如書法、繪畫、棋藝、桌球等比賽;亦有健行等活動。.

新!!: 永曆和清水紫雲巖 · 查看更多 »

源希義

源希義(,)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士,清和源氏為義流河內源氏出身,源義朝的五子,源賴朝的同母弟,同母姊妹為室坊門姬。.

新!!: 永曆和源希義 · 查看更多 »

源義平

源義平(、永治元年 - 永曆元年1月25日),日本平安時代晚年的武士。綽號惡源太、鎌倉源太。官位是左衛門少尉。源義朝長男,母親是三浦義明女兒,不過生母是京都的遊女,源賴朝及源義經的同父異母長兄。.

新!!: 永曆和源義平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新!!: 永曆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潘姓

潘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新!!: 永曆和潘姓 · 查看更多 »

木懿

木懿(),字崑崙,号台美,纳西族名阿寺阿春(A-ssu A-ch'un)。他是丽江第二十代土司,官拜丽江知府。 木懿是木增与阿室挥所生的长子。根据《木氏宦谱》的记载,他自幼颖慧,充满爱敬,且智勇过人。在木增的儿子中,木懿最受钟爱。 1624年,木增退隐到芝山,木懿嗣位,并被明朝封为丽江知府。木懿每天早晨都要去木增的卧房,请教重要问题的对策。 1636年(崇祯九年),番人咇哩叛乱,劫掠云南各地。木懿渡长江北上,击退咇哩,使其不敢再犯丽江边境。阿永年欲当蒗蕖州知州,未果,便暗杀政敌。木懿奉命前去讨伐,杀阿永年。崇祯帝大喜,令将蒗蕖州划归丽江管辖。 1639年(崇祯十二年),封中宪大夫,加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衔;其父木增则加四川布政使衔。明朝批准在昆明为木懿建立“益笃忠贞”牌坊,以表彰其功绩。但木懿没有建立牌坊,而是将建牌坊的资金全部捐给户部,充当明军军费。崇祯帝升木懿为太常寺正卿、布政使右参政。 1647年(永历元年),丽江被张献忠的流寇袭击,木府众多重要文书被毁。1659年(顺治十六年),顺治帝派兵进入云南时,木懿表示效忠于清朝。翌年,清廷册封他为丽江知府。 云南的吴三桂计划叛清,于1667年遣人征调丽江兵一千人,遭到木懿拒绝。吴三桂便派兵查抄木府,没收丽江土司的金印。翌年,将丽江辖下的诏国、你那、香罗、鼠罗、中甸五县割让给吐蕃。吴三桂逮捕木懿并押往昆明囚禁,还责令丽江赔偿遗失的税收;但康熙帝听从了云南巡抚李天浴的意见,免除了这一税收。1669年,吴三桂将丽江辖下的其宗和剌普送给吐蕃,并责令木懿赔偿重大税收损失。木懿不从,被吴三桂罢免官职,以其子木靖为新任丽江知府。木懿在昆明的监狱里被关押了七年,直到三藩之乱平定后才被释放回丽江。后来到了1694年,康熙帝才再次下令免除了这笔税收。 1692年,木懿逝世。.

新!!: 永曆和木懿 · 查看更多 »

朱常湖

朱常湖(),是益宣王朱翊鈏的第十三子,封郧西王。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七月初四,郧西王朱常湖和王祁、李长蛟等人起兵反清,率义军攻克建宁府(今福建建瓯),随后连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等县。1648年三月下旬,清军克建宁,朱常湖、国师王祁死于乱军之中。後來,魯王朱以海贈封他為閩王。.

新!!: 永曆和朱常湖 · 查看更多 »

朱常澄

襄王朱常澄,是忠王朱翊銘嫡第二子,明朝第九代襄王。朱常澄在早年事跡不詳,只知他受封福清王,但年份亦不詳。後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寄居九江府。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南明政府進封他為襄王。永曆十六年(1662年),南明亡,他不知去向,明襄國滅亡。.

新!!: 永曆和朱常澄 · 查看更多 »

朱平樻

蜀王朱平樻,明朝第十四代蜀王,他是蜀王朱至澍之子。南明朝廷在隆武元年(1645年)十二月封他為蜀王。永曆十六年(1662年)南明滅亡随永历帝被俘中途自杀。明蜀國滅亡。.

新!!: 永曆和朱平樻 · 查看更多 »

朱由棪

趙王朱由棪,是明朝第二次封第十代亦為末代趙王,趙恪王朱常㳛子,母妃杨氏。朱由棪在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襲封趙王,在位一年後,於永曆元年(1647年)十二月去世,明朝第二次封趙國滅亡。.

新!!: 永曆和朱由棪 · 查看更多 »

朱由榛

朱由榛(),是明朝益宣王朱翊鈏的孙子,郧西王朱常湖的儿子。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七月初四,郧西王朱常湖于建宁府(今福建建瓯)起兵反清,九月廿一,郑成功使许元烈、钟振风、刘有、吴元、许丹山等海兵,在揭阳拥立朱由榛称监国。朱由榛踞县城三日,吴元开门放清兵入城,潮州总兵车任重擒杀朱由榛、许元烈、钟振凤。.

新!!: 永曆和朱由榛 · 查看更多 »

朱由𣡊

朱由𣡊(),明朝宗室,明朝末年官员。 朱由𣡊为崇祯十四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为广东教谕。隆武二年(1646年),充乡试同考官。永历帝即位,任翰林院侍读。永历二年(1648年)十月,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次年正月罢官,李成栋以他事诬告下狱,被杀。.

新!!: 永曆和朱由𣡊 · 查看更多 »

朱聿鍔

朱聿鍔是隆武帝朱聿鍵、唐愍王朱聿鏼、紹武帝朱聿𨮁之弟、朱器墭之子,隆武二年十一月襲封为唐王。 廣州淪陷,王遷于文村與兩廣總督連城璧一道抗清。 永曆十三年八月,滿清圍文村,朱聿鍔服毒自盡殉國,因為無兒子,所以唐藩國被撤除。 Z朱 Y聿 Category:明朝唐國藩王.

新!!: 永曆和朱聿鍔 · 查看更多 »

朱華堞

楚王朱華堞,明朝第十一代楚王,恭王朱英㷿的兒子。他在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由魯王朱以海受封新安王,同年八月嗣封楚王。他在位三年。永曆三年(1649年)六月朱華堞去世,不久其弟朱華廛就於同年七月嗣位。 |-.

新!!: 永曆和朱華堞 · 查看更多 »

朱華廛

楚王朱華廛,明朝第十二代楚王,恭王朱英㷿的兒子。他在永曆三年(1649年)七月嗣封楚王。此後只知他於將樂遇害。明楚國滅亡。.

新!!: 永曆和朱華廛 · 查看更多 »

朱術桂

朱術桂(),字天球,號一元子,遼簡王朱植八世孫,長陽王朱憲煥嫡二子,湖廣荊州(今湖北)人,祖籍直隸鳳陽(今安徽),明朝宗室、郡王。.

新!!: 永曆和朱術桂 · 查看更多 »

朱誼𣴖

崇信王朱誼𣴖是明朝秦王朱敬鎔之庶子。他在萬曆十三年封奉國中尉,萬曆二十三年加封崇信王。朱誼𣴖在永曆四年二月死,至此明朝崇信國滅亡。 category:明朝宗室 Category:明朝崇信國藩王.

新!!: 永曆和朱誼𣴖 · 查看更多 »

朱永佑

朱永佑(),字爰启。明末忠臣。直隸闵行(今上海市)人。 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因事罢归。明亡,先事唐王,后至舟山。南明永曆五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军破城,朱永佑被执,甘愿为僧而不许,被杀。《明史》有传。.

新!!: 永曆和朱永佑 · 查看更多 »

朱慈炜

朱慈煒(),明昭宗朱由榔第五子、母戴貴人。永曆八年(1654年)出生,永曆九年(1655年)去世,追封諡為涪悼王。.

新!!: 永曆和朱慈炜 · 查看更多 »

朱慈焯

朱慈焯(),明昭宗朱由榔第七子、母楊貴人。永曆八年(1654年)出生,永曆十年(1656年)去世,追封諡為澧沖王。.

新!!: 永曆和朱慈焯 · 查看更多 »

朱慈煇

朱慈煇可以是下列人物:.

新!!: 永曆和朱慈煇 · 查看更多 »

明史講義

《明史讲义》,著名历史学家孟森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孟森在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时的讲义,后由其弟子商鸿逵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但有刪改。中华书局2006年再版的版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已将先前删节之文字还原。另,此書在台灣由華香園出版社印行,根據的版本是楊聯陞所收藏的北大講義,未曾刪改,但校訂不佳。.

新!!: 永曆和明史講義 · 查看更多 »

明鄭

明郑(1628年-1683年)是指中國明朝至清朝初期間,由鄭芝龍家族領導、並以恢復明朝舊有領土為志的政權。關於其創始時期,有以鄭芝龍為始者,亦有以鄭成功為始者,該勢力後蒞鄭經以迄鄭克塽,刻劃了一個閩南海商集團及政治勢力的興起與崩潰。 鄭芝龍初肇軍事勢力時,明鄭不但控制海域,更造成「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現象。1653年,鄭芝龍之子鄭成功受封延平王,建廈門為思明州,宗永曆為正朔,並自設知州及六官,且自鑄永曆通寶,至此鄭成功於廈門建立的明鄭政權擁有軍戶金融實權。之後,除了支撐南明帝業外,明鄭並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台灣史上稱為明鄭時期或鄭氏時期。 若以軍事專論明鄭,活動區域多在閩、浙一帶的明鄭,軍事力量最强大時候為1659年,以海軍為主的鄭軍有十餘萬人之多,曾循海道圍攻南京。1662年之前,延平郡王的軍政中樞都是在廈門,鄭成功攻下台灣後將台灣改名「東都」,鄭成功本人駐於熱蘭遮城,但他死後嗣位的鄭經仍以廈門為基地。次年(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戰艦攻打廈門,鄭經轉往台灣。後來一度在三藩之亂時重佔金門、廈門兩島,一度擁有福建七府。1680年,鄭經兵敗返台,不久去世。鄭經死後,權臣馮錫範發動東寧之變,殺世子鄭克臧,立次子鄭克塽即位。1683年,清朝以明鄭降將施琅為統帥攻打臺灣,在澎湖海戰擊敗由劉國軒統帥的鄭軍主力,鄭克塽隨即投降,此也象徵着明鄭政權的灭亡。.

新!!: 永曆和明鄭 · 查看更多 »

明鄭軍事

明鄭軍事是中國明清兩朝交替之際,支持南明的鄭氏政權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基礎間接來自於亦官亦盜的明鄭鄭芝龍创立的私人武力,而在鄭芝龍降清被軟禁後,其子鄭成功隻身逃往金門,接管父親若干舊部,並漸次擴充而終成一支足以和清軍抗衡的部隊。.

新!!: 永曆和明鄭軍事 · 查看更多 »

明鄭時期行政區劃

明鄭時期的行政區劃主要集中在今日的台南市以及部分嘉義縣與高雄市,以四坊二十四里為基礎,另設有「一府二州三司」。在福建沿海岛屿还设有思明州、思明县。.

新!!: 永曆和明鄭時期行政區劃 · 查看更多 »

明朝南京七卿年表

明朝南京七卿年表,即明代南京留都尚書與都御史年表,旨在列舉中國明朝永樂十八年(1422年)至永曆末年(1662年)的南京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與都察院的最高長官。.

新!!: 永曆和明朝南京七卿年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天主教

明朝天主教,是基督教第一大教派——天主教(罗马大公教会)第一次大规模传入并扎根中国汉族士大夫和基层民众的时期,在中国基督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上具有深远影响。.

新!!: 永曆和明朝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確立。乃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永曆十六年(1662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明太祖廢除宰相。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大學士均因有太子經師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時期,朝廷事無大小,宣宗均悉數諮詢大學士楊士奇的看法而決定。雖然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召見時得以參與各部事宜,然而其還遠不如楊士奇等內閣成員得以親自接見。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明朝內閣由始至終都不是明朝中樞的一級行政機構,所謂內閣只是文淵閣的別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對明朝內閣作出如此評價:“或謂後之入閣辦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也。曰:不然。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新!!: 永曆和明朝内阁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寧王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太祖分封的寧國藩王。.

新!!: 永曆和明朝藩王列表 (寧王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藩王列表 (益王系)

本頁面列出明朝自明憲宗分封的益國藩王。.

新!!: 永曆和明朝藩王列表 (益王系) · 查看更多 »

明朝歷史

明朝历史,在中國歷史學家的定義,自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為始,至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為止的历史情況 。但是明朝的餘絮有1662年滅亡的南明諸王與1683年滅亡的臺灣明鄭王朝。 明初武功極盛一時,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江南,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北伐中原,最終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並逐步從戰亂中恢復國力,史稱洪武之治,又利用胡藍黨獄铲除权臣,以斷後患。明太祖的繼承人明惠帝在位時爆發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最终获胜,朱棣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明成祖時曾北進蒙古,南征安南,令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致萬邦來朝,史稱永樂盛世。其後的十一年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治理下,大明國力達到頂峰,史稱仁宣之治。宣宗之子明英宗幼年即位時,朝中有「三楊」楊溥、楊士奇、楊榮主持政局,一时「海內清平」。 至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皇太后去世,明英宗僅十五歲,宦官王振趁機開始擅權;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但名臣于謙另立明景帝,並擊退了瓦剌,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瓦剌於是送還了英宗,但英宗從此被景帝軟禁。數年後,英宗利用奪門之變復辟,并廢除自明太祖時殘酷的殉葬制度,並逐漸任賢用人使朝政有所轉機。英宗之子明憲宗繼位後,初年勵精圖治但後期寵幸万贞儿及閹宦汪直國力日衰。明孝宗統治的弘治年間,明朝君臣同心協力,國家呈現中興氣象,史稱弘治中興。 到了正德、嘉靖两朝虽然开创了嘉靖革新的局面,后世后期逐漸中衰,社會矛盾萌發,並面臨蒙古、倭寇兩大外患。明穆宗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明神宗萬曆朝初期在名相張居正的輔政之下曾一度中興。後世計當時朝廷歲收,明朝的經濟規模可稱世界第一。惟至萬曆朝中期始,因立太子之爭,君臣關係緊張,終致皇帝怠政、官員腐化,關外女真興起,明朝開始走向衰敗。但萬曆年間,明朝仍取得了明緬戰爭的勝利、援助朝鮮擊敗日本的勝利。神宗去世后,儿子朱常洛登基,年号泰昌,史称明光宗。而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去世,由儿子朱由校即位,年号天啟,也就是明熹宗。少年皇帝明熹宗事事信賴太監魏忠賢,加快了明朝腐敗的進程。 至崇禎年間,臣子黨爭激烈,皇帝決策失准,诛殺袁崇煥,後金軍隊突破長城,五入關內燒殺搶掠。又遇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各地爆發民變,叛降數易,官兵疲於奔命。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之下,明朝仍取得了寧遠大捷擊傷努爾哈赤,取得料羅灣海戰的勝利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佔北京,崇禎帝自縊,隨後清朝軍隊在原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擊敗大順軍,但由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的若干個南明政權延續了數十年,忠於明朝的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取得臺灣作為反清基地,是謂明鄭王朝。直到1683年清軍佔臺,明廷餘絮完全滅絕。.

新!!: 永曆和明朝歷史 · 查看更多 »

明月院

明月院(めいげついん)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临济宗建长寺派的寺院。本尊为圣观音,设立者为,初代住持为密室守严。由于寺内花园的绣球花(紫阳花)受游客欢迎,被列为日本的“”之一。.

新!!: 永曆和明月院 · 查看更多 »

昭聖太后

昭聖太后,馬氏,名不詳,(),四川人,明末桂端王朱常瀛妃,永曆帝生母。她信奉天主教,洗禮名為瑪利亞(Maria)。.

新!!: 永曆和昭聖太后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永曆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海澄战役

海澄战役是郑成功率领南明军队在抵抗清朝军队中取得的一场战斗胜利。.

新!!: 永曆和海澄战役 · 查看更多 »

浙江巡抚

浙江巡抚,是明清时期中国浙江省的巡抚。明朝稱為巡撫浙江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

新!!: 永曆和浙江巡抚 · 查看更多 »

新会区

新會(新會(會城)話:,汉语拼音:Xīnhùi),簡稱新或會,古稱冈州,因盛產蒲葵而别稱葵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匯合處,名稱來自新會郡,現為中國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市轄區,下轄1街道10鎭,全區總人口为86萬,市区人口38萬。當地居民以漢族的四邑族群為主,母語為粤語四邑片新会話。新会建置於东晋末年,迄今近一千六百年,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長期作為四邑地区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從明代起新会的文化教育就非常發達,是中國產生進士、举人和兩院院士最多的城市。在近現代史上,新会位列广东最迟開放通商的两個城市之一。這裡的習俗、文化、傳統藝術、建築形式都独具風格,具有強烈的地域特徵。這裡是梁启超、陳献章、陳垣、劉德華等名人的故鄉,同時又作為岭南学派和岭南琴派的發源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新会還是70萬海外華人的祖籍地,為广东一大僑鄉。 新会市史志办公室,1999.3.

新!!: 永曆和新会区 · 查看更多 »

新会行政区划

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南部的新会區行政區劃以新會區現今行政區劃為主,也包括自新會成立後至今的行政區劃歷史。現時十一個分镇的安排,均源於1955年各区区公所的成立,而现今的行政区划最後修訂於2005年。.

新!!: 永曆和新会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新化太子宮

新化太子宮位在臺灣臺南市新化區,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該廟又稱「頂保廟」,原本位在大目降西郊,後來才見於今址。.

新!!: 永曆和新化太子宮 · 查看更多 »

新化里 (堡里)

新化里,是臺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臺南市的新市區、山上區、左鎮區、玉井區西南部、南化區南部及大內區南端一小塊地區。 新化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隸屬於天興縣其南邊為新豐里、廣儲里、感化里,西邊瀕臨臺江內海,西北邊為武定里北岸地區,北邊為善化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新化里後來先是隸屬諸羅縣,後分拆為新化里西保與新化里東保;新化里東保改隸臺灣縣後改稱「新化里」,同治年間分成新化西里、新化北里、新化東里與新化南里,光緒年間新化南里再分成外新化南里、內新化南里。.

新!!: 永曆和新化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歷史

新北市之前身為臺北縣。從史前時期,就有人類在此地居住。史前文化的遺址都發現許多遺跡,包含貝塚、陶器、石器等。金屬器時代以八里區頂罟里的十三行遺址為代表,是目前臺灣唯一證實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文化。荷西時期,受到西班牙的統治,於滬尾設立聖多明哥城,後來被荷蘭人給摧毀而再度重建,改名為「安東尼堡」(現今的紅毛城)。明鄭時期,鄭成功設一府二縣,臺北地區屬於天興縣。清領前期,清朝當時以消極的制度治理臺灣,使社會不得安寧,等到清領後期,因牡丹社事件過後,反而轉向積極的制度治理臺灣。日治時期,增設許多縣、廳,後來改制過後,本縣現有區域隸屬臺北州。從政府來臺到2010年,隸屬臺北縣,在其中設置二十九個鄉鎮市。後來因人數達到直轄市的門檻,於2010年12月25日正式升格為直轄市。.

新!!: 永曆和新北市歷史 · 查看更多 »

新豐里 (堡里)

新豐里,是台灣南部自明鄭時期至清治時期的一個行政區劃,其範圍約為今台南市的關廟區中部及龍崎區。 新豐里為1664年(南明永曆十八年)明鄭時期始設的四坊二十四里之一,其南邊為崇德里,西邊為永豐里、歸仁里,北邊為保大里、廣儲里、新化里,東邊為尚未納入管轄地區。 新豐里後來分拆為外新豐里、內新豐里。.

新!!: 永曆和新豐里 (堡里) · 查看更多 »

新港鄉

新港鄉位於台灣嘉義縣西北端,東接民雄鄉與溪口鄉、西面與北面以北港溪為界與雲林縣北港鎮、元長鄉為鄰、南隔朴子溪與縣治太保市相接,位置上緊臨嘉義都會區,屬同一生活圈。 本鄉地處嘉南平原北部,北港溪南岸,朴子溪北岸,地勢平坦,地方產業以農業為主。 新港奉天宮是當地信仰中心之一,並且是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祝壽大典的終點,保有臺灣及當地重要的民俗節慶活動。.

新!!: 永曆和新港鄉 · 查看更多 »

新會歷史

新会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222年,孫權在今司前鎮河村附近為治所设平夷縣,新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南朝的馮業南渡新会到宋末的罗贵南迁,新会在中原汉人历次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新会”之名始于東晉元熙二年(420年)。而新会的古称“冈州”就来源于唐代新会县为冈州州治所在。1279年南宋灭亡前夕,新会成为南宋最后的行都所在地。到了明代,新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广东三大城市之一。清末,新会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904年江门开埠,以及之后新宁铁路通车,新会成为四邑交通枢纽。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时期,新会饱受战火摧残。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新会城。改革开放以后,新会经济发展迅速。.

新!!: 永曆和新會歷史 · 查看更多 »

方以智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後改名大智,字无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南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思想家、科学家。.

新!!: 永曆和方以智 · 查看更多 »

斗六市

斗六市(Táu-la̍k-tshī)位於臺灣省雲林縣東部,為雲林縣政府所在地,也是雲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等中心之一以及雲林主要交通中心之一。.

新!!: 永曆和斗六市 · 查看更多 »

文字獄

文字狱,指在中國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政治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由明太祖時期發展至今,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千、萬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認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

新!!: 永曆和文字獄 · 查看更多 »

扶綱

扶綱,字允常,贵州都勻人,布依族。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新!!: 永曆和扶綱 · 查看更多 »

承天府府尹

| political_office.

新!!: 永曆和承天府府尹 · 查看更多 »

打狗港

打狗港之名源自高雄歷史上的古稱──打狗,其語源為該地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分支馬卡道族〈Makatao〉的稱呼「takao」,後漢人譯為「打狗」。港口位于今台灣高雄市,為高雄港前身。 15世紀左右,此地的馬卡道族,遍植刺竹作為防禦工事,以抵禦來犯的日本倭寇與中國海盜,並將地名取為「竹林」〈Ta-kao〉,「竹林」」〈Ta-kao〉發音似閩南語的「打狗」〈Ta-kau〉,故被漢化譯稱「打狗」或「打鼓」。臺灣日治時期因「打狗」〈Ta-kau〉,音近日文發音的「高雄」〈Taka-o〉,且臺灣總督府官方覺得其名不雅,故改名「高雄」。 初期的打狗港原是漁港,在清治時期正式開港前的打狗港,行政區上屬於鳳山縣治的轄區。在清治時期,打狗港原是台灣南部僅次於安平港的第二大港,但由於安平港港口逐漸淤積,使得當時前來台灣貿易的洋船都難以入港,於是打狗港便漸漸取代安平港的地位。 也因為當時打狗港附近的腹地逐漸開發,加上逐漸開發的打狗地區民生物資物價較為低廉,於是外商紛紛轉移至打狗來採買民生物品以及設立貿易據點。清治時期打狗港正式開港前後,打狗港便已成為英、美商人爭逐的地盤,但由於美商經營不善,加上英國領事館在此設立,因此打狗港逐漸成為英商的地盤。而隨著對外貿易的逐步發展,打狗港附近也開始產生許多新的聚落,高雄市目前許多地名,如旗后莊、鹽埕埔莊、哨船頭、苓仔寮、三塊厝等地便是此時隨著打狗港的開發而開始發跡。.

新!!: 永曆和打狗港 · 查看更多 »

晏清

晏清(),字玄洲,一字泰征,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冈县人。 晏清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芜湖知县,有清廉的名声;改吴江知县,芜湖民请他留任。吴江吏来迎接,在路上相争,不得行,再宿乃去。吴江水涝,他为民请命,擢升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天启年间,魏忠贤请封其从子魏良臣为伯爵;晏清阻止。吏部尚书周应秋削晏清籍。崇祯初年,以原官起用。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骚扰蕲州、黄州,焚黄冈县枫香桥一带;文学邓云程兜甲执铁鞭,率乡兵数千格斗退敌。张献忠驻黄冈县白杨山,县民被杀六、七万人;晏清率父老向湖广巡抚王梦尹请兵,王梦尹不应。晏清任验封司郎中,周延儒勾结太监王化民入吏部,奏转任晏清为广东盐法道佥事。弘光元年(1645年),晏清任尚宝司卿;隆武二年(1646年),晏清任太仆寺卿:但都没有赴任。当时江州、黄州已经沦陷至满清。朱由榔即位,擢升他为吏部左侍郎,辞官不至。李成栋破广东,晏清避地浔南。永历帝在南宁,擢升为吏部尚书。吴贞毓以主事任吏部侍郎,诋毁晏清。晏清为方端士所重,吴贞毓没有什么作为。永历四年(1650年),吴贞毓为户部尚书,与王化澄一起陷害晏清,晏清辞官;皇帝不许。诏狱兴起,晏清进谏,皇帝不听;于是移病不起,拜表即行。在浔州不久病卒,年七十三岁。.

新!!: 永曆和晏清 · 查看更多 »

晏日曙

晏日曙,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 明思宗崇祯年間,晏日曙任蘇州同知,因事罷官。後來被湖廣按察使曾櫻推薦,擔任永州知府。永历帝在肇庆即位,任兵部右侍郎。永历元年(1647年)三月,晋升禮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值掌管禮部事務。永历二年(1648年)十月,督師袁州府、吉安府,在路上去世。.

新!!: 永曆和晏日曙 · 查看更多 »

晋王

晋王作为中國爵位系统中反复出现的一個封號,以晋地为名,以王爵为等。.

新!!: 永曆和晋王 · 查看更多 »

1663年

没有描述。

新!!: 永曆和1663年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永历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