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氣候

指数 氣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与气候相比,天气是指这些气象要素在近两周内的实时状态。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受该地的纬度、地形、海拔、冰雪覆盖情况、以及附近水体及其水流状况影响的。气候可根据不同气象要素的平均范围和特殊范围进行分类,最常采用温度和降水量,其中最普遍使用的分类系统是柯本气候分类法。1948年开始使用的桑斯维特费气候分类系统,在温度和降水量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壤水分蒸散量,该系统应用于研究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伯杰龙和空间天气分类系统侧重于通过气团的形成来确定某些地区的气候状况。 古气候学是对古代气候的研究和描述。由于19世纪前气候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因而古气候是通过代理变量推断得到的,这些代理变量包括非生物迹象如在湖床和冰核中发现的沉积物,以及生物迹象如树木年轮和珊瑚生物。气候模型是指包括古代,现代和未来的气候的数学模型。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529 关系: 劍齒虎亞科加納地理加那利黑蠣鷸城市化城市氣候基隆市基輔厚嘴鸚哥屬原始森林厄尔士山脉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假熊猴亞科博乐市博洛尼亚华东地区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卢森堡地理印度獵隼印度次大陸南半球南美寬吻鱷南美洲地理反照率古城乡 (颍上县)古蟾屬古駱駝台灣夏季文化台灣生態史密斯堡史波勒極小期司前镇 (江门市)吸收 (光学)吉林市君主斑蝶坦桑尼亚经济塔图因墨西卡利壺菌病多发性硬化症多年生植物多肉植物复杂系统大帽山大羊駝大草原大角鹿大鵰鴞大陆漂移学说...大氣環流大气层天气太平島太空電梯太阳太阳活动威廉·佩特森 (銀行家)季节安妮·罗素·蒙德安德伍德 (北达科他州)安德里亚·莫霍罗维奇安氏中獸寬吻海豚屬寒武纪小鸟天堂小麥帶區 (西澳)小葉紫檀小果咖啡山顶洞人岩屑堆巨爪地懶巴基斯坦地理巴特略之家巴莱拉巴林旅游业不存在的騎士不丹中华文化中东中亚历史中心地理論中國山地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传统建筑中国地方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中国湖泊列表中石器時代中生代中途島常绿植物丹尼氏無鬚魮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布干维尔岛布什尔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七月流火布拉格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世界淡水魚列表世界最佳宜居城市市场划分专题地图三年困难时期三河市 (加拿大)下垫面一般劍齒虎乐昌市九降風年循環年溫差广西壮族自治区乌里扬诺夫斯克亚热带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人類世二年生植物二歧芦荟云南省五運六氣五星物語仁化县伊斯梅利亚伊拉姆省张俭 (唐朝)弗吉尼亚州弗赖堡火车总站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异齿龙低层大气住宅佐賀市佬族侏儒變色龍徐霞客依善地区微氣候德尔马 (加利福尼亚州)供给和需求保罗·克鲁岑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俄羅斯經濟地區圣胡安 (阿根廷)地中海式气候地下水地图地球地球自转地理壳地理学地理志地理环境地貌学地拉那北京市北京地理北冰洋北象海豹北极地区北极气候北海狗北方針葉林國力刚果盆地分趾鞋襪喀麥隆地理周淑贞气候分类法哥本哈根协议哈拉帕 (韋拉克魯斯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冠恐鳥冬瓜冰島馬冰脊龍屬冰雪圈农业农业气象学农政全书凱文·沃爾商朝全球变暖全球气候模式全新世全新世滅絕事件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光孝寺 (广州)光環 (光象)克尼斯納克利夫蘭·阿貝克羅埃西亞地理克薩爾特南戈克洛維斯文化前6千紀副热带季风气候副极地气候副櫛龍屬勃朗峰四合院噪音污染ChTZ S-65皂荚皇后镇 (新西兰)石炭獸石炭獸科石门县石排灣郊野公園环境王光玉火災學火桐火星96火星觀察者號火星探路者災難片福建农林大学福爾摩沙三角秦大河移民出境秘魯氣候科学可视化科學素養稻大鼠突尼西亞人窮鄉僻壤端点星立金花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第33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第四紀第四紀滅絕事件箭齒獸節胸屬系統納謝爾斯克紅襟粉蝶緬因貓縣民性红头丽蝇红外线纳木错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洲擬獅真猛瑪象真腊风土记猶因他獸眼斑冢雉烏孫热带热带雨林環境資源管理環境流體力學瓦埠湖瓜纳华托生命演化历程生物群系生物集群灭绝生態農業生態氣候圖生态位生态水文学甲烷水合物甜菜熊神鯨熱帶神經衰弱熱河省 (中華民國)物候學物理海洋学牛頓巨鳥盧布斯科盛行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玉瀑布白芨百科详编百慕大百慕大地理ECA国际花園蔥蝸牛花荵科芳村区蚺科节气音樂史韶关市韓國料理韋倫采莎草纸莫雷利亚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聖稜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菱角菲律宾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萬艦齊發落葉植物青岛市青剛櫟屬青藏高原領先落後效果行星風系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風季風土條件风火山隧道风景裸麥飛天小女警Z饶平县西班牙西班牙飲食西點林鴞西蒙螈西挪威西方蜜蜂馬卡帕馬德里 (科羅拉多州)馬德里 (昆迪納馬卡省)馬纓丹馬東男氣候分類法馬棚香港天文台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香港環境保護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駝鹿角狀澤米屬马赛人马铃薯马来群岛马来西亚年度汉字高雄市鯊魚灣豹蛙鳳凰山 (香港)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贺兰山贵阳地理越南地理越光米鸟类迁徙鹹潮車城鄉 (台灣)黑小麥黑紋背林鶯黄粪蝇鼓楼区 (福州市)辰溪县農業經濟學迈锡尼文明霍克湾大区霍羅格茨城縣茶文化蜜袋鼯需求曲线胡齊斯坦省都灵郑作新舟曲县與獸同行阿尔·戈尔阿巴扎人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阿拉卡塔卡赫山区赵佗赖兴瑙岛間冰期藍岩鬣蜥藍莓藍馬羚闪电战 (游戏)葡萄酒蒙古野驢蓬塔德爾加達银山智人遗址蓋亞假說锡金邦蔬菜鄱阳湖大坝自然自然地理學自然环境自然灾害臺灣觀光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計畫里奧格蘭德 (火地島省)里韦拉里斯本条约釘狀龍金蛛屬長鼻跳鼠酸菜腺鼠疫艾瑪·莫拉諾苦苣苔科苔原气候雨林雷諾 (內華達州)雷暴雅汶四号卫星雙門齒獸通许县耶夫勒市逸入 (氣象學)虹蛇披毛犀柏塘镇柯本气候分类法果園果洲群島林则徐恐龙東亞塞拜疆省東方果實蠅松阪市板块构造论板桥镇 (织金县)核冬天格利澤581d格陵兰格陵兰地理格陵蘭冰原栗翅鷹档案学梅花草属梅雨森林棲息地植物生态学極速賽車手榆屬橄欖油檀香山次声波欧内斯特·沙克尔顿欧洲地理歐歌鶇歐洲醫蛭歲差 (天文)死海比利牛斯山比勒陀利亞毛鼻袋熊氣 (中國)氣候氣候變遷氣象冷知識水稻种植业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气候学气候地貌学气候分类气象学气象战气溶胶汶川县汛期河床沃斯托克站沉积岩沉積物沙漏泰坦 (超級電腦)泸沽湖泛美公路洞熊活化石洋流深圳速度温尼伯温带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港鐵公司游隼号列车湿度演替潘帕獸科潛水 (地下水)澳洲巨型動物群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未來事件交易所末次冰期月橘成土作用成冰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昆明市海洋性冰川海洋性气候新世界秩序日光市日產March日本地理分区日本經濟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政治地理学意大利葡萄酒扎雷拉布拉多半岛拉特蘭市 (佛蒙特州)更新世曼彻斯特曾文水庫防淤隧道普通教育發展證書智利南洋杉22005年7月2006年1月2008年日本2015年日本 扩展索引 (479 更多) »

劍齒虎亞科

劍齒虎亞科(Machairodontinae)是貓科下的一個亞科。牠包括了已滅絕的劍齒虎及一些犬齒只有些微增長的貓科。.

新!!: 氣候和劍齒虎亞科 · 查看更多 »

加納地理

加納是一個西非國家,臨幾內亞灣。在西部和科特迪瓦相鄰,北部和布基納法索相鄰,東部和多哥相鄰。加納的國土面積是238,533平方公里,這個面積和英國大小相近。加納全國可分為四個地理區域。世界最大的人工湖沃爾特水庫就位於加納。加納大多數地區都屬熱帶氣候。.

新!!: 氣候和加納地理 · 查看更多 »

加那利黑蠣鷸

加那利黑蠣鷸(Haematopus meadewaldoi)是一種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蘭索洛特島、福特彎圖拉島及其周邊小島上特有的涉禽。 加那利黑蠣鷸最初被認為是非洲黑蠣鷸的亞種,但已證實牠們獨立的物種。 這兩種有時都會被認為是歐亞蠣鷸的亞種。雖然自然學者很久以前已知悉加那利黑蠣鷸的存在,但卻1913年前一直都誤以為是非洲的群族。.

新!!: 氣候和加那利黑蠣鷸 · 查看更多 »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从经济结构变迁看,城市化过程是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业活动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从社会结构变迁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以及城镇文化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从空间结构变迁看,城市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镇地区聚集以及聚集后的再分散过程。在对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中,要考虑城市发展质量、城乡协调程度、城市化带来的文明成果以及为此付出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代价。.

新!!: 氣候和城市化 · 查看更多 »

城市氣候

城市氣候是指大都市特有且與周圍郊區有異的各種氣候條件。.

新!!: 氣候和城市氣候 · 查看更多 »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新!!: 氣候和基隆市 · 查看更多 »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新!!: 氣候和基輔 · 查看更多 »

厚嘴鸚哥屬

厚嘴鸚哥屬(學名:Rhynchopsitta)是一屬金剛鸚鵡。其下現存有兩個物種,分別為厚嘴鸚哥及暗紅額鸚哥,與及一個在墨西哥發現屬於晚更新世已滅絕的物種。厚嘴鸚哥與暗紅額鸚哥最初被認為是同一物種,在墨西哥北部已變得很稀有。以往牠們甚至分佈至美國西南部,但重新引入的措施目前卻未能成功。.

新!!: 氣候和厚嘴鸚哥屬 · 查看更多 »

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又稱原生林,是指一个森林已经达到非常长久的年龄而没有遭到显著的干扰,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生态特征,并可能被归类为顶极群落。原生特性包括多样化的树有关的结构,提供多样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多样化的树结构的概念包括多层树冠和树冠间隙,很大变化的树的高度和直径,多样的树种和纲,和多种大小的木质残体。 原始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人们在破坏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补种了大量的树林,也无法弥补森林被破坏对生态带来的影响。.

新!!: 氣候和原始森林 · 查看更多 »

厄尔士山脉

厄尔士山脉(德語:Erzgebirge,意为“矿山”),捷克语称为克鲁什内山脉(Krušné hory),因盛产各种金属矿产和高岭土而闻名,是德国和捷克边境的一条山脉,东为苏台德山脉,西伸入巴伐利亚,为奥德河和易北河的分水岭。主峰为捷克境内的克利诺韦茨峰,海拔1244米,德国境内最高点为菲希特尔峰,高1214米。该山脉德国侧平缓,而捷克侧较险峻。.

新!!: 氣候和厄尔士山脉 · 查看更多 »

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

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或聖嬰-南方振盪)是发生在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种气候类型,大约每5年发生一次。南方振盪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区域海面温度(厄尔尼诺事件时变暖,拉尼娜事件时变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面上气压的变动。这两种变动是相互联系的:东太平洋的暖洋阶段,即厄尔尼诺,伴随着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气压;东太平洋的变冷阶段,即拉尼娜,伴随着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气压。导致这种变动的机制仍在研究中。 这种气候类型变动的极端时期,即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会在世界很多区域引起极端的天气(比如洪水和干旱)。依靠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所受影响最大。厄尔尼诺-南方振盪比较流行的称呼常常省略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指“小男孩”,指的是,因为南美太平洋的变暖时期通常都在圣诞节附近。.

新!!: 氣候和厄尔尼诺-南方振荡现象 · 查看更多 »

假熊猴亞科

假熊猴亞科(Notharctinae)是始新世早期至中期(5500-3400萬年前)北美洲普遍的靈長目,但現在已經滅絕。假熊猴亞科下有六個屬,包括Cantius、Pelycodus、Copelemur、Hesperolemur、假熊猴屬及Smilodectes,都是兔猴型下目的成員。這個亞科的演化歷史相對地較清楚,且都是被用作爭議漸進進化論。雖然一般接受兔猴型下目衍生出現今的狐猴及蜂猴亞科,但牠們究竟與兔猴型下目的哪一個成員是近親則不得而知。假熊猴亞科於始新世中期滅絕,可能成因包括氣候轉變及與其他北美洲靈長目的競爭。.

新!!: 氣候和假熊猴亞科 · 查看更多 »

博乐市

博乐市(;托忒;بۆرتالا,拉丁维文:Börtal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首府,為一縣級市。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博尔塔拉军分区机关所在地。 博乐市的气候为温带干旱气候,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181mm。.

新!!: 氣候和博乐市 · 查看更多 »

博洛尼亚

博洛尼亚(Bologna)是一座義大利城市,位於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也是艾米利亚-罗马涅的首府。波隆那也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波隆那擁有世界最古老的大學——波隆那大學,這間大學設立於1088年。波隆那經常被列為意大利生活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在2006年排名第五,在2007年排名第12名(總共有103個義大利城市參加評比)。這是由於波隆那擁有強大的工業傳統,廣泛且高度發達的社會福利,而且位於意大利最重要公路和鐵路樞紐上。波隆那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國際化的義大利大學城,它擁有豐富的歷史、藝術、料理、音樂和文化,並獲選為200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波隆那與其他45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城市入選參加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根據2009年歐洲地區經濟增長指數(E - REGI)的數據顯示,波隆那的經濟成長速度是義大利第一,在歐洲則位列第47 。.

新!!: 氣候和博洛尼亚 · 查看更多 »

华东地区

华东或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与经济上东部地区并不等同),中国地理大区之一。现行意义上的华东地区即为“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和上海。台灣在地理区域上被中国官方視為華東地區(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为台湾省),但由於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實際管轄控制過臺澎金馬。.

新!!: 氣候和华东地区 · 查看更多 »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缩写为KIT)既是一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大学也是一所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拥有约9000名雇员以及约25000名学生,年度预算8.6亿欧元。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由原卡尔斯鲁厄大学和原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卡尔斯鲁厄大学创建于1825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学,是继巴黎综合理工学院(1794年)、捷克技术大学(1806年)和维也纳技术大学(1815年)之后的欧洲第四所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前身是德国的核物理研究中心,随着德国退出核能的步伐,如今的科研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子物理、纳米技术、微系统、气候、环境、新能源等方面,属于国家级的大型研究中心,隶属于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旗下,拥有雇员3800人。 KIT是一所在自然科学及工程领域国际领先的大学,学术综合影响力排名居欧洲第六位。KIT是德国理工大学九校联盟成员之一。2006年,KIT同慕尼黑大学以及慕尼黑工业大学一起入选为第一批德国精英大学。KIT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评为全球第26位,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全球顶尖大学之一。.

新!!: 氣候和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 查看更多 »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Қарақалп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国,位於烏茲別克西部,咸海的东南和西南。面积16.49万平方公里,人口124.5万(1990年),首都是努库斯。有卡拉卡尔帕克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土库曼人、俄罗斯人等。其中卡拉卡尔帕克人40万,哈萨克人30万,乌兹别克人40万。这里是古代花剌子模。 卡拉卡尔帕克自治州成立于苏联时期的1925年2月, 在1924年至1930年间,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是属于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的的一个自治州。1932年他获得了苏联自治共和国的地位,1932年成立自治共和国,当时的全称为「卡拉卡尔帕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乌兹别克斯坦说服莫斯科把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划归他的版图。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脱离苏联独立后,成为其一个自治共和国。 共和国由东往西分别是沙漠、河谷三角洲和高原,属大陆性气候。该共和国有丰富的食盐、芒硝、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部门有棉花、畜产品和渔产品等。這裡主要居民是卡拉卡爾帕克人,屬突厥語族欽察語支,曾属于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是與諾蓋人一樣是世界上與哈薩克人關係最密切的民族。.

新!!: 氣候和卡拉卡爾帕克斯坦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地理

卢森堡位于西欧内陆,地势北高南低,东邻德国,南接法国,北部和西部同比利时接壤。北部为阿登高原,森林茂密,南部为丘陵。 这里气候温和,身受温带海洋性气候,风景优美。首都卢森堡有“花都”之称。铁矿丰富。这里也是中世纪的要塞。 最高点为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 * Category:西欧地理.

新!!: 氣候和卢森堡地理 · 查看更多 »

印度獵隼

印度獵隼(Falco jugger)是分佈在印度次大陸的一種中型猛禽,包括伊朗東南端、阿富汗東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及緬甸西北部。 印度獵隼像地中海隼,但整體較深色,腳上的羽毛呈黑色。雛隼下身差不多也是深色的,亞成體第一年在腹部也會保持這種深色。 印度獵隼屬於隼屬下的沙漠隼類。已知這類隼已有很多混種,不完整的譜系排序與DNA序列分析的結果相抵觸。牠們的演化輻射相信是始於更新世末的埃姆間冰期,即13-11.5萬年前。印度獵隼的分支離開東非,經過阿拉伯半島到達了現今的分佈地。當時的氣候較現今潮濕。 印度獵隼曾是該區內最為普遍的隼,但其數量卻不斷下降。主要的威脅包括加劇使用殺蟲劑,及利用牠們作為捕捉大型隼類的餌誘。.

新!!: 氣候和印度獵隼 · 查看更多 »

印度次大陸

印度次大陆(又稱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6亿。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澳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新!!: 氣候和印度次大陸 · 查看更多 »

南半球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 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區有亚洲印度尼西亞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絕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極洲全部。 在南半球,夏季为12月至2月,冬季为6月至8月,与北半球四季相反。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新!!: 氣候和南半球 · 查看更多 »

南美寬吻鱷

南美寬吻鱷(Caiman latirostris),又名寬吻凱門鱷或南美短吻鼉,是一種分佈在南美洲東部及中部的鱷魚。牠們棲息在巴西東南部、阿根廷北部、烏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維亞的淡水沼澤及紅樹林。 南美寬吻鱷的特徵是其寬闊的吻。牠們主要呈橄欖綠色,但亦有一些會按氣候而有所不同。牠們主要吃細小的無脊椎動物,也可以破開龜及蝸牛的硬殼。牠們受到失去棲息地及非法捕獵的威脅。.

新!!: 氣候和南美寬吻鱷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地理

南美洲地理包括多種地區及氣候。根據地理划分,南美洲是一個形成南部美洲的洲,以巴拿馬和哥倫比亞的國界或巴拿馬運河作為與北美洲分開的洲界。有時候南北美洲也會被當作為同一個洲。在地理政治和地理上,整個巴拿馬,包括巴拿馬運河以東南,也應納入北美洲範圍。 南美洲與北美洲的接合發生於約三百萬年前,導致大阿美利加易位事件發生。年輕但又處於地震帶的安地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而安地斯山脈以東則是大片雨林—亞馬遜河流域。南美洲亦有乾旱地區如巴塔哥尼亞沙漠和阿他加馬沙漠。 南美洲亦包括一些島嶼,主要屬於南美洲主權國家。注意,加勒比海域及其島嶼是屬於北美洲的。.

新!!: 氣候和南美洲地理 · 查看更多 »

反照率

反照率(albedo)通常是指物體反射太陽輻射與該物體表面接收太陽總輻射的兩者比率或分數度量,也就是指反射輻射與入射總輻射的比值。 反照率或反射係數,是從拉丁文的“白反照”("albedo whiteness"),或“反射的陽光”衍伸出來的,意思是漫反射或是表面反射的能力。 它是從表面反射輻射與入射輻射的比率,是無量綱量。其性質以百分比來表示,度量上從完全黑的表面反照率為0,至表面完美的白色反照率為1。 註解:因為它是以全部的反射輻射對入射輻射,所以包括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射輻射對入射輻射的它將包括彌漫性和鏡面反射輻射反映。它們共同承擔表面的反射,然而我們通常假設只有完全漫射或只有完全的鏡面反射,以簡化計算。 反照率取決於輻射的頻率。當引用時未加說明,通常是指適當且平均跨越可見光的光譜。一般情況下,反照率取決於入射輻射的方向分布,除了朗伯表面,其分散是以餘弦函數輻射在所有的方向上,因此反照率是獨立分布的事件。在實務上,雙向反射分布函數(BRDF)可能需要精確的表面特徵的散射特性,但反照率是非常有用的一次近似值。 反照率在氣象學、天文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LEED可持續系統性的評量建築物,計算表面的反射率。地球的整體平均反照率,是行星反照率,因為雲層的覆蓋,是30到35%,但由於不同的地質環境特徵,局部的表面有廣泛的不同。 約翰·海因里希·朗伯在1760年將Photometria這個名詞引入光學。.

新!!: 氣候和反照率 · 查看更多 »

古城乡 (颍上县)

古城乡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颍上县县城北部15.5公里处,东临谢桥镇,西靠江口镇,南与黄桥镇交接,北与陈桥镇为邻。全乡总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48750亩,19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8976户,38426口人,全汉族。古城乡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

新!!: 氣候和古城乡 (颍上县) · 查看更多 »

古蟾屬

古蟾屬(學名Palaeobatrachus)是第三紀歐洲中部一類原始青蛙。雖然並非近親,牠們的外觀很像非洲爪蟾。 古蟾屬的遺骸遍佈德國東部及波希米亞的淡水沉積岩層。有時保存的完好程度可以見到其內臟、肌肉、神經、血管及表皮的輪廓,甚至顏色的痕跡。也有發現牠們的蝌蚪及卵。 古蟾屬的頭顱骨較闊,形狀像哥德式建築的拱頂。牠們的身體也較大,長8-10厘米;雌蟾比雄蟾大,是兩性異形。 古蟾屬生活在水中。牠們的肺部靠近背部,讓牠們可以浸在水中一段長時間。牠們棲息在盆地或沼澤。牠們可能像非洲爪蟾般吃細少的甲殼類、昆蟲幼蟲及魚類。 由於古蟾屬需要較溫暖的環境生活,於上新世初的氣候轉變對牠們是一種致命傷。.

新!!: 氣候和古蟾屬 · 查看更多 »

古駱駝

古駱駝(Aepycamelus)是已滅絕的駱駝,生存於1400-1500萬年前的北美洲(如科羅拉多州等)。牠的外表很怪誕,但卻是高度專化的動物。牠的頭部相對身體的其他部份較細小,頸部較長,四肢較長而像高蹺,肘及膝關節在同一水平。 古駱駝是趾行的,並演化成現今駱駝般的墊子。 古駱駝明顯是棲息在有一些樹的草原。估計牠們像現今的長頸鹿般是單獨或以細小的群族活動,並吃樹上的葉子。故此牠們並沒有競爭者,生存了差不多整個中新世。牠們於上新世開始前就已經滅絕,可能成因是氣候轉變。.

新!!: 氣候和古駱駝 · 查看更多 »

台灣夏季文化

台灣夏天的氣候炎熱(除山地外,其餘皆在20℃以上,最高平均溫度可達30℃以上),雨量豐沛(山地多於平地、東岸多於西岸、北部多於南部),吹西南風,屬於颱風季。 依照二十四節氣來看,傳統的夏天為立夏至大暑,即從5月初至7月底之間。不過台灣因為有北回歸線通過,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整體氣候較為炎熱,因此有些人認為台灣的夏天為最早從5月開始,最晚可以到9月為止(西方人以6月下旬的夏至到9月下旬的秋分為夏天)。.

新!!: 氣候和台灣夏季文化 · 查看更多 »

台灣生態

台灣的生態類型豐富多樣:氣候、地形、土壤等種種環境因素影響了動植物的分布,造就了台灣獨特的生態環境。台灣有很高的物種歧異度;台灣現有約4,077種原生維管束植物,脊椎動物約800餘種,昆蟲近2萬種被記錄。.

新!!: 氣候和台灣生態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堡

史密斯堡(Fort Smith)是加拿大西北地区的一个小镇,隶属于南斯拉维专区。南边紧邻阿省。.

新!!: 氣候和史密斯堡 · 查看更多 »

史波勒極小期

史波勒極小期是在1420年至1570年(亦有一說是1450年至1550年)的一個太陽活動低潮期。這段發生在開始觀測太陽黑子之前的現象,是經由分析與太陽活動有強烈關聯的樹木年輪中碳-14含量確定的,並以發現者德國天文學家古斯塔夫·史波勒命名之。 如同之後的蒙德極小期一樣,史波勒極小期也與氣候相符合,當時的溫度低於平均溫度。這種關連性引發了低太陽活動性導致全球性產生低溫致冷機制的假說,但是太陽活動與地球氣候變化的具體機制並未能建立起來。 Wilfried Schröder出版對北極極光的觀測報告顯示在史波勒極小期的太陽週期是活躍的(參見:Wilfried Schröder,地質年報,1994)。 太陽活動的詳情請參見:太陽活動.

新!!: 氣候和史波勒極小期 · 查看更多 »

司前镇 (江门市)

司前镇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下辖的一个镇。位於新會區西端,总面积88.77平方公里,人口6.5484萬。港澳臺華僑鄉親4.8萬。.

新!!: 氣候和司前镇 (江门市) · 查看更多 »

吸收 (光学)

吸收,在物理學上是光子的能量由另一個物體,通常是原子的電子,擁有的過程,因此電磁能會轉換成為其它的形式,例如熱能。波傳導的過程中,光線的吸收通常稱為衰減。例如,一個原子的價電子在兩個不同能階之間轉換,在這個過程中光子將被摧毀,被吸收的能量會以輻射能或熱能的形式再釋放出來。雖然在某些情況下 (通常是光學中),介質會因為穿過的波強度和飽和吸收 (或非線性吸收)發生時會改變它透明度,但通常情況下,波的吸收與強度無關 (線性吸收)。.

新!!: 氣候和吸收 (光学) · 查看更多 »

吉林市

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a,意为“沿江的城池”),别称“北国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省同名的城市。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陆地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6.24万,其中市区人口181.88万,除汉族外,尚有满、朝鲜、回、蒙古等34个少数民族。 吉林市建城于约公元前108年,而人类活动史更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吉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批准的较大的市,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此外吉林市还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还是2007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协办城市。.

新!!: 氣候和吉林市 · 查看更多 »

君主斑蝶

君主斑蝶(学名:Danaus plexippus),又名黑脉金斑蝶,大樺斑蝶,是一種斑蝶。牠們可能是北美洲最廣為人知的蝴蝶。自19世紀,牠們就在新西蘭被發現,並於1871年在澳洲發現。牠們分佈在歐洲的加那利群島及馬德拉,並有一些遷徙至俄羅斯、亞速爾群島、瑞典及西班牙。翅膀上有顯眼的橙色及黑色斑紋,翅膀闊8.9-10.2厘米。雌蝶的翅脈更為深色,雄蝶的後翅中央有一斑點可以釋放信息素。雄蝶較雌蝶為大。.

新!!: 氣候和君主斑蝶 · 查看更多 »

坦桑尼亚经济

2006年坦桑尼亚出口情况 坦國的經濟十分依賴佔該國出口85%、國內生產總值一半的農業,當地就業人口之中的90%都是從事農業工作。可是,受地形和氣候影響,該國的可耕地僅佔全部土地的4%。工業僅限於輕工業消費品和輔助農業生產。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都曾給予資金恢復坦桑尼亞每況愈下的經濟情況。.

新!!: 氣候和坦桑尼亚经济 · 查看更多 »

塔,又稱八角塔,是一种常见的东方传统建筑。 東亞最早形式的塔是中国的重楼,往後逐步演變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的塔,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其间塔的建筑技术也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所使用的材质也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在建筑学层面,塔其体量高大用料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建塔技术也不同,对塔的建筑学研究涉及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壤学、地质学等诸多方面。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塔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 而在古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也有類似的建筑形式,稱作舍利塔,是佛教僧侶用作埋骨之用,在英語世界很多時也被歸類成塔的一種,但其功能則與東亞傳統的塔截然不同。.

新!!: 氣候和塔 · 查看更多 »

塔图因

塔图因(又译塔图音,坦圖因;英语:Tatooine),是《星際大戰》的世界观中天行者家族的故乡行星。它被设定为一颗巨大的沙漠行星,属于星系外環(Outer Rim)的阿卡尼斯区域(Arkanis Sector),是一颗围绕着一个双星系统运动的行星。.

新!!: 氣候和塔图因 · 查看更多 »

墨西卡利

墨西卡利(西班牙語:Mexicali)是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首府,北面接壤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加利西哥及東北面亞利桑那州。根據2005年普查人口佔下加州的75%;人口來自不同種族,並有一個唐人街,約有華人5000人。 墨西卡利的名字取自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字首,所以亦有譯作墨西加利。 2006年,美國籃球協會新組成的球隊墨西卡利哨兵隊以此為基地。.

新!!: 氣候和墨西卡利 · 查看更多 »

壺菌病

壺菌病是一種兩棲類的傳染病,是由一種稱為蛙壺菌的非菌絲游離孢子真菌所引起的疾病。壺菌病與北美洲西部、中美洲及澳洲東部多種兩棲類數量大幅下降或滅絕有關,全世界約30%的兩棲類都受到這病的影響。壺菌病能夠造成兩棲類零星的死亡甚至完全滅絕,現時在野外並沒有有效的控制方法。.

新!!: 氣候和壺菌病 · 查看更多 »

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英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各种症状,包括感觉改变、视觉障碍、肌肉无力、忧郁、协调与讲话困难、严重的疲劳、认知障碍、平衡障碍、体热和疼痛等,严重的可以导致活动性障碍和残疾。多发性硬化症影响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传递信息,形成思维和感觉,以使大脑控制身体。保护这些神经元的脂质层为髓鞘(Myelin Sheath),协助神经元进行电信号传递。多发性硬化症逐渐造成大脑和脊髓的斑块性的神经髓鞘的破坏(脱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响神经轴突的信号传递,以失去大脑和脊髓对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丧失功能。 多发性硬化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一般在20至40歲,女性发病人数两倍于男性。多发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少数人认为是一种代谢依赖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办法。.

新!!: 氣候和多发性硬化症 · 查看更多 »

多年生植物

多年生植物是指壽命超過兩年的植物。由於木本植物皆為多年生,本詞通常僅指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又稱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草等。 多年生植物依氣候不同而有多種型態。在氣候溫和的地區,植物終年生長不落葉,稱為常綠植物;在季節變化明顯的地區,植物在溫暖的季節生長開花,到了冬天時,木本植物的樹葉會枯黃掉落,稱為落葉植物,草本植物則是僅保留地下莖或根部分進入休眠狀態,稱為宿根草。此外有些地區的氣候變化是以乾、溼季來劃分,當地的植物又會有不同的生命週期。 有些植物雖然有數年壽命,但生命中僅開花結果一次,然後便枯萎死亡,稱為單次開花植物,如龍舌蘭與竹,木本植物的董棕、贝叶棕亦為此類。 學名:Crossostephiumchinense(L.)Making.

新!!: 氣候和多年生植物 · 查看更多 »

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又被稱作肉質植物,是指植物能在氣候或土壤乾旱的條件下擁有肥大的葉或莖甚至是貯藏器官(例如是根莖),多肉植物主要生長於沙漠及海岸乾旱地區。它們的根、莖特別肥大,葉片退化,以利於儲存大量的水分。多肉植物主要分佈在景天科、阿福花亚科、龍舌蘭科、大戟科、夾竹桃科、番杏科等。仙人掌亦可算是一種多肉植物,但由於其種類眾多,約3000至5000種,因此大部分的人多半將之獨立,例如「仙人掌與多肉植物」或「Cactus and Succulent」。相較於仙人掌科,其他的多肉植物並無「刺座」的組織,部分有硬刺的品種,如大戟科,多半是表皮特化的情形。.

新!!: 氣候和多肉植物 · 查看更多 »

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係指由許多可能相互作用的組成成分所組成的系統。在很多情況下,將這樣的系統表示為網絡是有用的,其節點代表組成成分,鏈結則代表它們的交互作用。複雜系統的範例,例如:地球的全球氣候、生物、人腦、社會和經濟的組織(如城市)、一個生態系統、一個活細胞、以及最終的整個宇宙。 由於其元件之間、或特定系統與其環境之間的依賴性、關係、或相互作用,複雜系統係為行為本質上難以建模的系統。系統之所以「複雜」,係具有來自這些關係所產生的不同特性,例如:非線性、湧現、自發秩序、適應、和回饋循環等等。由於這樣的系統出現在各式各樣的領域,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已成為其各自獨立研究領域的主題。.

新!!: 氣候和复杂系统 · 查看更多 »

大帽山

大帽山(Tai Mo Shan)俗稱「大霧山」、「白果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海拔957米,比第二高的山峰鳳凰山高23米。大帽山昂然屹立新界中部,幅員廣闊,傲視同群,坡度相對平緩,其附近範圍被劃入大帽山郊野公園和城門郊野公園之內。附近則有大欖郊野公園及林村郊野公園。大帽山位於荃灣區和元朗區交界,並有小部分屬於大埔區。 大帽山上多條山脊均有俗稱,加上山體偏高,平均倚附在山脊俱在700米以上。.

新!!: 氣候和大帽山 · 查看更多 »

大羊駝

大羊駝(学名:Lama glama),又名家羊駝,是南美洲的駱駝科,和多種相似動物合稱為駱馬或美洲駝。在印加帝國及其他安地斯山脈地區是原住民廣泛蓄養的動物。在南美洲,大羊駝是用來背負重物、製造纖維及作為食物。 完全成長的大羊駝全高1.6-1.8米。牠們重約127-204公斤。初出生的大羊駝重約9-14公斤。大羊駝是群居的動物,喜歡與其他的大羊駝組成族群。大羊駝所生產的纖維非常柔軟及沒有羊毛脂。牠們在幾次嘗試後就可以學會東西,非常聰明。牠們可以背負其體重的25-30%的重物行走幾里路。 大羊駝在4000萬年前源自於北美洲中央的平原。牠們在約300萬年前的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遷往南美洲。在冰河時期,牠們在北美洲消失。直至2007年,在南美洲有超過700萬頭大羊駝及羊駝。另外由於從南美洲進口的關係,美國及加拿大在20世紀末就有超過10萬頭大羊駝及6500-7000頭羊駝。.

新!!: 氣候和大羊駝 · 查看更多 »

大草原

大草原(Prairie)指地球上干旱(半干旱)地区较少长树的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地带,如北美大草原和蒙古高原大草原等。 世界草原定义:Pampas、Prairie、Savanna、Steppe和 Veld。Pampas专指南美无树木的潘帕斯大草原;Prairie专指较少长树的北美大草原和蒙古高原大草原;Savanna专指非洲热带(亚热带)的稀树大草原(比如蘇丹草原)和美国东南部的无树平原;Steppe专指从东欧横穿前苏联南部直至西伯利亚的大片地区上的无树干草原(比如東歐大草原);Veld专指南部非洲高地上的稀树草原。 中国人的大草原概念一般指横跨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古高原大草原。.

新!!: 氣候和大草原 · 查看更多 »

大角鹿

大角鹿(學名Megaloceros giganteus),又名巨大角鹿、巨型鹿或愛爾蘭麋鹿,是體型最大的鹿。牠生存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早期的歐亞大陸,由愛爾蘭至貝加爾湖東。最近年代的化石約為屬於7700年前。大角鹿的大量化石現正在愛爾蘭都柏林的愛爾蘭自然歷史博物館展覽。 傳統上大角鹿被稱為愛爾蘭麋鹿。雖然有大量的骨骼在愛爾蘭發現,但牠們卻不只限於愛爾蘭,加上牠其實與麋鹿不是近親,故現時很多學者都只稱呼牠為大角鹿。現今的物種都可能是從M.

新!!: 氣候和大角鹿 · 查看更多 »

大鵰鴞

大雕鴞(學名:Bubo virginianus)是美洲一種大型的貓頭鷹。牠們的適應力強,是美洲分佈得最廣的鴟鴞科。 南美洲南部的小雕鴞經常被認為是大雕鴞的亞種。.

新!!: 氣候和大鵰鴞 · 查看更多 »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是地球大陆相对于彼此的运动,因此似乎在海床上“漂流”。最初由亞伯拉罕·奧特柳斯在1596年提出,後來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在1912年加以闡述,中文中“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假说”均指同一概念。這個大膽的學說一直被學界忽視,直至1960年代海洋擴張說出現,令大陸飄移說得以發展,後來更闡述為板塊構造理論。大陆漂移的想法已经被板块构造理论纳入,解释大陆如何移动。 主要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地球只有一块“泛古陆”或稱盤古大陸的庞大陆地,被称为“泛大洋”的水域包围,大约于2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到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以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漂移學說與板塊構造學說有些根本的不同,前者假設推動力是潮汐,後者假想推動力是由於地幔出現對流,拖動板塊。但在魏格纳1929年第四版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中,他已经接受了地幔对流提供动力的思想。.

新!!: 氣候和大陆漂移学说 · 查看更多 »

大氣環流

大氣環流是指地球--上大規模的空氣流動,以及(與較小規模的海洋環流一起)重新分配熱量和水汽的途徑。 大規模的大氣環流即使年年有所不同,其基本結構頗能維持不變。然而,個別天气系統,如中緯度低壓區、熱帶對流環流等,是在「隨機」情況下產生的,而且氣象通常只能在發生前一段短時間內被預測。這段時間理論上可以長達一個月,而現在實際上只有十天左右(見混沌理論)。不過,這些系統總生成的結果气候较为穩定。.

新!!: 氣候和大氣環流 · 查看更多 »

大气层

大氣層,均源自及也許是一層受到重力吸引聚攏在擁有巨大質量天體周圍的氣體,而如果重力夠大且氣體的溫度夠低,就能長期保留住。有些行星擁有許多不同的主要氣體,並且有非常深厚的大氣(參見氣體巨星)。 恆星大氣層這個名詞描述的是恆星外面的區域,典型的範圍是從不透明的光球開始向外的部份。相對來說是低溫的恆星,在它們外面的大氣層也許可以形成複合的分子。地球大氣層,不僅包含有多數有機體呼吸所使用的氧和植物與海藻和藍綠藻行光合作用所使用的二氧化碳,也保護生物的基因免於受到太陽紫外線輻射的傷害。它目前的組成是古大氣層生活在其中的有機體經過數億年的生物化學修改後的結果。.

新!!: 氣候和大气层 · 查看更多 »

天气

天气是大气状态的一种表徵,反映大气是冷还是热、是乾还是湿、是平静还是狂暴、是晴朗还是多云等等。绝大多数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之下的对流层。Glossary of Meteorology.

新!!: 氣候和天气 · 查看更多 »

太平島

太平島(Itu Aba Island / Taiping Island,Ligaw / Ligao,),位居南海南沙群島北部中央鄭和群礁西北角,位在南海西側航道的東邊,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東距中洲礁約3.1海浬(約6公里)、敦謙沙洲約7.1海浬(約13公里),西南距南薰礁16海浬(約30公里)。目前由中華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實際控制與管轄,與高雄港相距約1,600公里。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太平島主權。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岩礁而非島。事後中華民國對於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新!!: 氣候和太平島 · 查看更多 »

太空電梯

电梯(Space elevator),又稱軌道電梯,由於頂部直達外太空,所以又名天梯,是一种低成本将有效载荷从地球或其它星球的表面运输到空间的解决方案。.

新!!: 氣候和太空電梯 · 查看更多 »

太阳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電漿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千克(地球的333,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 ,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約2697.3萬)倍的月球質量。 从化學組成来看,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 。 太陽的恆星光譜分類為G型主序星(G2V)。雖然它以肉眼來看是白色的,但因為在可见光的頻譜中以黃綠色的部分最為強烈,從地球表面觀看時,大氣層的散射使天空成為藍色,所以它呈現黃色,因而被非正式地稱為“黃矮星” 。 光譜分類標示中的G2表示其表面溫度大約是5778K(5505°C),V则表示太陽像其他大多數的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星,它的能量來自於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太陽的核心每秒鐘聚变6.2億噸的氫。太陽一度被天文學家認為是一顆微小平凡的恆星,但因為銀河系內大部分的恆星都是紅矮星,現在認為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明亮。太陽的絕對星等是 +4.83,但是由于其非常靠近地球,因此从地球上看来,它是天空中最亮的天體,視星等達到−26.74。太陽高溫的日冕持續的向太空中拓展,創造的太陽風延伸到100天文單位遠的日球層頂。這個太陽風形成的“氣泡”稱為太陽圈,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連續結構。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最接近的一顆是紅矮星,被稱為比鄰星,距太阳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在這些恆星中排在第四。 太陽在距離銀河中心24,000至26,000光年的距離上繞著銀河公轉,從銀河北極鳥瞰,太陽沿順時針軌道運行,大約2.25億至2.5億年遶行一周。由於銀河系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中以550公里/秒的速度朝向長蛇座的方向運動,这两个速度合成之后,太陽相對於CMB的速度是370公里/秒,朝向巨爵座或獅子座的方向運動。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每年1月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7月最遠(稱為遠日點),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里(天文学上稱這個距離為1天文單位) 。以平均距離算,光從太陽到地球大約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陽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 ,也支配了地球的氣候和天氣。人类從史前時代就一直認為太陽對地球有巨大影響,有許多文化將太陽當成神来崇拜。人类對太陽的正確科學認識進展得很慢,直到19世紀初期,傑出的科學家才對太陽的物質組成和能量來源有了一點認識。直至今日,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陽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謎等待着人们来破解。 現今,太陽自恆星育嬰室誕生以來已經45億歲了,而現有的燃料預計還可以燃燒50億年之久。.

新!!: 氣候和太阳 · 查看更多 »

太阳活动

太陽活動是太陽所發出太陽輻射的總量變化,以及數千年來的光譜分布變化。這些活動具有一些週期性,其中最主要的是長達11年的太陽週期(或稱太陽黑子週期)。不過這些變化也具有非週期性的波動。太陽活動的估計原本是透過計算太陽黑子數量,近幾十年來,已經改由人造衛星直接觀測。氣候變遷科學家想要了解太陽活動的變化,會對地球與地球氣候造成哪些影響。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被稱為"太陽驅動力"。 在衛星時代來臨前,總體太陽輻照度(TSI)的變動,雖然只是在紫外線的波長上有百分之幾的差異,但始終都在檢定的門檻之下。現在對總太陽輸出的測量變化(涵蓋最後這三個11年的太陽黑子週期)只有0.1%的差異 或是在11年黑子周期期間的峰頂對谷底大約是1.3 W/m²,而在地球大氣層上層表面接收到各式各樣太陽輻射的平均值為1,366W/ m²(每平方米1,366瓦)。沒有對較長期變異直接測量的代理測量變通的不同度量,以最近的結果建議在過去2,000年間的變動大約在0.1%,雖然其他來源的資料建議從1675年起的太陽輻照度增量為0.2% 。太陽變異和火山作用的組合可能是造成一些氣候變化的起因,像是蒙德極小期。 對2006年現有文獻的回顧,刊登在自然,確定自1970年代中期太陽亮度沒有淨增值,並且在過去400年中太陽輸出能量的變化不太可能造成全球性變暖的主要部份變化。然而,同一份報告的作者也警告說:"除了太陽的亮度之外,來自宇宙射線和紫外線輻射對氣候更微妙的影響不可能被排除。他們也補充說,因為物理模形認為這樣的作用不足以開發,使得這些影響尚未能被證實" 。.

新!!: 氣候和太阳活动 · 查看更多 »

威廉·佩特森 (銀行家)

威廉·佩特森爵士(Sir William Paterson,)是一位蘇格蘭商人和銀行家。他出生於蘇格蘭鄧弗里斯-加洛韋廷瓦爾德,逝世於英格蘭倫敦西敏。.

新!!: 氣候和威廉·佩特森 (銀行家) · 查看更多 »

季可以指:.

新!!: 氣候和季 · 查看更多 »

季节

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不同的地区,其季节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对温带地區而言,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于赤道地區只有旱季和雨季,或無季相之分。在極地,並非只有冬季,但春秋季不明顯,以北極為例,五月到九月為夏季,十月到隔年四月為冬季,即没有春季和秋季。.

新!!: 氣候和季节 · 查看更多 »

安妮·罗素·蒙德

安妮·罗素·蒙德(Annie Russell Maunder,)是一位北爱尔兰女天文学家暨数学家 。.

新!!: 氣候和安妮·罗素·蒙德 · 查看更多 »

安德伍德 (北达科他州)

安德伍德(Underwood)是美国北达科他州麥克萊恩縣下属的一座城市。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778人。2011年估计该市有人口788人,相对于2010年,增长率为1.29%。1903年安德伍德在链接俾斯麦和马克斯的秀行铁路上建立,以当时的铁路公司副总监命名。.

新!!: 氣候和安德伍德 (北达科他州) · 查看更多 »

安德里亚·莫霍罗维奇

安德里亚·莫霍罗维奇(克罗地亚语:Andrija Mohorovičić,)是著名的克羅埃西亞氣象學家及地震學家,他也是莫氏不連續面的發現者。.

新!!: 氣候和安德里亚·莫霍罗维奇 · 查看更多 »

安氏中獸

安氏中獸(Andrewsarchus),又名安氏中爪獸或安氏獸,是一種原始、身體粗壯的偶蹄類哺乳動物,生存於4500-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牠的四肢很短,而身體很長,有長的尾巴,腳上有蹄。牠的鼻端很長,有鋒利的牙齒及扁平的頰齒,可以用來咬碎骨頭。不過由於只有頭顱骨被發現,故究竟安氏中獸是掠食者,或是食腐肉的則不清楚。 安氏中獸是以著名的化石發掘者羅伊·查普曼·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來命名。安氏中獸的化石是於1923年6月在蒙古戈壁沙漠曼汗發現,這個沒有下頜骨的頭顱骨現在存放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基於牙齒及頭顱骨的相似性,之前牠被分類在中爪獸目中。據此估計牠像中爪獸或中國中獸般是有蹄的,並且是偶蹄目的親屬。 安氏中獸屬有蹄哺乳動物,在親緣關係上其實更接近於綿羊或山羊,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被戲稱作“披著狼皮的羊”。但是它实际上是鯨類的近亲。.

新!!: 氣候和安氏中獸 · 查看更多 »

寬吻海豚屬

寬吻海豚屬(學名:Tursiops)是海豚科下最為人所知及普遍的一類。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其下有兩個物種:瓶鼻海豚及印太洋瓶鼻海豚,而非只有一種。牠們棲息在溫帶的海域。 寬吻海豚屬會以10-30條的群落生活,有些數量可以少至1條或達至成千條。牠們主要吃魚類。牠們有時會合作捕捉魚群,也有獨自覓食的。牠們主要是靠回聲定位來尋找獵物。牠們會發出聲音及聽其回聲來確定身邊物件(包括獵物)的位置及大小。牠們也會利用聲音及身體語言來溝通。 寬吻海豚屬具有高度的智慧,包括模仿、使用人工語言、物件分類及自我認知等,這促使牠們與人類之間的互動。牠們在水族箱非常受歡迎,也有受訓來進行水雷及敵方蛙人定位。在一些地區,牠們可以與漁民合作將魚群引到漁網中。.

新!!: 氣候和寬吻海豚屬 · 查看更多 »

寒武纪

寒武纪(Cambrian,符號Ꞓ)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約5亿4千1百万年前—4亿8千8百万年。這個名字来自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古代地名羅馬名稱「Cambria」,该地的寒武纪地层被最早研究。中文名称源自旧时日本人使用日语汉字音读的音译名“寒武纪”(音读:カンブキ,罗马字:kanbuki)。 寒武紀可再分為早寒武紀、中寒武紀、晚寒武紀。寒武紀是显生宙最早的地質時代,下一個紀是奥陶紀。.

新!!: 氣候和寒武纪 · 查看更多 »

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位于中国广东新会会城以南10公里的天马河的一座小岛,新会市新八景之一,是新会闻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 1618年始,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生息,形成枝叶覆盖15亩河道,树上栖息2万多鹭鸟,鸟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的一道天然美丽风景线,鸟多了,人们便把这泥墩叫作“雀墩”。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览此地后发表了一篇散文《鸟的天堂》,并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使之名扬中国。从此,雀墩便改称为小鸟天堂。.

新!!: 氣候和小鸟天堂 · 查看更多 »

小麥帶區 (西澳)

麥帶區是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的九大地區之一,西部與府城伯斯大都會接壤;範圍有154862平方公--,居民有72,000人。區內人口(16,000人)主要集中於諾瑟姆、納羅金、梅里登和穆拉等4鎮上,其餘散布於各地方。.

新!!: 氣候和小麥帶區 (西澳) · 查看更多 »

小葉紫檀

小葉紫檀(学名:Pterocarpus santalinus),又名檀香紫檀或茜草葉紫檀,是印度特有的紫檀屬植物。它們只生長在印度坦米爾納德邦及安得拉邦交界的古德伯及契托爾。.

新!!: 氣候和小葉紫檀 · 查看更多 »

小果咖啡

小果咖啡(学名:Coffea arabica)亦称阿拉伯咖啡、阿拉比卡咖啡,为茜草科咖啡属的一个物种,是最传统的咖啡品种。原产于东非,在西元15世纪以前,咖啡长期被阿拉伯世界所垄断,因此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咖啡”。 原来世界上的商品咖啡都是小果咖啡,只是到了19世纪末,发生了一次大面积的病害,种植者才开始寻找其他抗病的品种,目前小果咖啡仍然是最主要的咖啡品种,约占世界咖啡总产量的3/4。主要在拉丁美洲各国种植,也有部分在印度尼西亚和太平洋岛屿种植。目前世界最大的咖啡产地巴西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小果咖啡的生长,种植的主要咖啡品种也是小果咖啡,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以上。.

新!!: 氣候和小果咖啡 · 查看更多 »

尧(拼音:Yao),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勳,起初被封于陶,後遷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傳說歷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誕日為上元節。.

新!!: 氣候和尧 · 查看更多 »

山是地面上被平地所围绕的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而凸起的地貌区。山离地面高度通常在100米以上,包括低山、中山与高山,是否被稱作山取決於當地人。 山一般是因板塊碰撞或是火山作用而產生。山會因河流、氣候作用或是冰河而慢慢侵蝕。有些山會形成單獨的頂峰,不過大部份的山會连在一起形成山脉。 高山上因為高海拔而出現高山气候,氣溫會比海平面低,因此會影響高山的生態系。不同的高度會有,由於其氣候及環境較不適宜居住,高山上的農業較平地少。有些休閒娛樂和高山有關,例如爬山及滑雪。 地球上最高的山是在夏威夷的毛納基火山(水下10203公尺,地面4207公尺),海拔最高的則是亞洲喜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瑪峰,距海平面的高度為8848公尺依1995年及2005年針對山頂的調查,是包括積雪的高度。太陽系中最高的山是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高度是21229公尺。.

新!!: 氣候和山 · 查看更多 »

山顶洞人

山頂洞人指发现于中国北方的晚期智人化石。因化石地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北京猿人洞穴上方的“山顶洞”内而得名。其重要化石及遗物均在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随同北京猿人标本一起丢失而下落不明。山顶洞堆积已全部挖光,原来的洞顶已被挖掉。今后也不会再有新的发现。虽然山顶洞人化石已难于寻觅,但当时对重要的化石均制作了质量精良的模型。原始模型目前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家基本可以通过对模型的观测研究化石提供的信息。吴新智.

新!!: 氣候和山顶洞人 · 查看更多 »

岩屑堆

岩屑堆(Scree)是通过所毗邻的崖面周期性崩塌,聚集在悬崖、山脉峭壁、火山或谷地底部的碎裂岩石堆。与这些地层相关的地貌通常被称为“塌砾堆”或“塌砾坡”。当岩屑堆的倾斜度达到颗粒平均直径的最大休止角时就会形成典型的凹面结构 岩屑堆(scree)这一术语来自古诺尔斯语中的山崩(skriða)一词 ,而塌砾(talus)在法语的意思是指斜坡或堤坎。.

新!!: 氣候和岩屑堆 · 查看更多 »

巨爪地懶

巨爪地懶(學名:Megalonyx)是中新世晚期至更新世晚期一屬已滅絕的大地懶。牠們的近親的二趾樹懶。牠們是北美洲的特有種,是二趾樹懶科下分佈最廣的,最北至阿拉斯加及育空。牠們是由游地懶演化而來,其下最早出現的物種是M.

新!!: 氣候和巨爪地懶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地理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803,940平方公里;毗邻国家有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巴处在北纬23度30分至36度45分,东经61度至75度31分之间,南北长1,600多公里,主要山脉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最长河流印度河自北向南几乎穿贯巴全境,和其四条主要支流杰卢姆河、奇纳布河、拉维河和萨特勒季河一起被称为“五水”;西部边境的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是传统上连接中亚和南亚的必经要道。印度河平原为巴最富庶的农业区,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灌溉网络。接近海平面的喀奇湿地为陆地最低点,位于中、巴边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至高点;由于地势高低差异,造成气候的多样化。受欧亚与印度二大板块撞击的影响,使得巴基斯坦成为地震多发区。.

新!!: 氣候和巴基斯坦地理 · 查看更多 »

巴特略之家

巴特尤公寓(Casa Batlló)是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同若热普-玛丽亚·茹若尔(Josep Maria Jujol)合作装修改造的一座建筑。该建筑建于1877年,在1904年到1906年间接受改造。位于加泰羅尼亞巴塞罗那扩展区(Eixample)的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43号。2005年被扩充入世界遗产安东尼·高迪的建筑作品中。.

新!!: 氣候和巴特略之家 · 查看更多 »

巴莱拉

巴莱拉(西班牙语:Valera)是委内瑞拉西部特鲁希略州的一座城市,人口约13万(2001年)。城市内有意大利人、葡萄牙人、华人、哥伦比亚人和西班牙人社区,一所私立大学,以及Instituto Universitario de Tecnología de Trujillo。该市为特鲁希略州的经济中心,也是委内瑞拉通往安第斯山脉区域的大门。 V.

新!!: 氣候和巴莱拉 · 查看更多 »

巴林旅游业

巴林每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于波斯湾阿拉伯国家,但是来自其他地区的游客正在增加。 由于巴林的阿拉伯血统和其被看作是享受安全和现代好去处的美名,《孤独星球》指南将巴林称作是“波斯湾的完美引言”。 游客们被巴林的气候、独特的风格、潜水等水上运动、本土文化和友好的民风所吸引。巴林的社会氛围也较为宽松,对于购物和游客的限制也相对较少。.

新!!: 氣候和巴林旅游业 · 查看更多 »

不存在的騎士

《不存在的騎士》(意大利語:Il cavaliere inesistente,英語:The nonexistent knight)是伊塔羅·卡爾維諾之作品,於1959年出版,當時作者已經退出了共產黨。 《不存在的騎士》與《分成兩半的子爵》和《樹上的男爵》合組為《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它們皆為當代中篇小說,具幽默的風格和寓言性,是卡爾維諾早期的主要作品。此後,他開始創作文學,為求把文學的藝術發展王更理想的境界。.

新!!: 氣候和不存在的騎士 · 查看更多 »

不丹

不丹王国(;),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稱布魯克巴 ,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龍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的转写,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Taylor, Isaac.

新!!: 氣候和不丹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氣候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氣候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亚历史

中亚历史深受中亚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特点的制约。由于干旱,该地区很难进行农业生产,而由于远离海洋,也使得该地区难以进行贸易。因此,该地区少有大城市,数千年来,都被草原上游牧的马背民族所主宰。 草原的游牧民族和中亚周边的定居民族之间,长期相互冲突。游牧的生活方式很适合于打仗,中亚草原的骑兵成为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势力,但由于其内部不统一,其战斗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每过一段时期,由于强势领袖的出现,或者其他情况的变化,都会把各部落统一起来,並建立一个几乎难以阻挡的强权。例如匈人对欧洲的入侵、五胡乱华,以及最为著名的蒙古对欧亚大陆的征服活动。 16世纪的时候,定居民族学会使用火器,游牧民族对中亚的统治便开始走向衰亡。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列强向该地区扩张,並在19世纪获得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俄国革命之后,中亚的大部分地区被并入苏联,只有蒙古保持名义上的独立,但也实际上是苏联的卫星国。苏联对中亚地区的统治,带来了工业化和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也伴随着对地方文化的压制,集体化项目的失败导致很多人死亡,长期以来,该地区的民族关系都很紧张,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中亚五国获得了独立,在所有的新兴独立国家,前共产党官员都继续得以保持权力。.

新!!: 氣候和中亚历史 · 查看更多 »

中心地理論

中心地理論(),出自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塔勒於1933年出版的著作《地圖的中心說》中。著作裡克里斯塔勒以系統性的科學概念,配以數學計算,勾勒出不同聚落的分布規律。.

新!!: 氣候和中心地理論 · 查看更多 »

中國山地

中國山地(ちゅうごくさんち)是日本中國地方的脊樑山地。包括中國地方最高峰大山、蒜山、三瓶山等山。也稱作中國山脈,但是,不符合地質學上山脈的定義。 東西長約500km,東側大概從市川・圓山川(皆位在兵庫縣)付近,往西至響灘海岸(山口縣西岸)。除冰之山(標高1,510m)等山以外,高山的標高皆約在1,300m~1,000m之間。平地有津山盆地、三次盆地等。.

新!!: 氣候和中國山地 · 查看更多 »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试验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63710部队),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境内,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为中国的导弹与卫星发射基地之一。.

新!!: 氣候和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查看更多 »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传统中國建築更加塑造了整個東亞的建築體系,朝鮮、越南、蒙古、西藏、琉球、日本等地區均受中國傳影響。.

新!!: 氣候和中国传统建筑 · 查看更多 »

中国地方

中國地方(),又稱為中國地區、或山陰山陽地方(),是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兩個地區的合稱,包含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等5個縣;總面積31,917.37平方公里、人口約771.8萬人。.

新!!: 氣候和中国地方 · 查看更多 »

中国区域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其划分从各个时代、研究重点、综合性与可比性考虑,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方式,每种方式主题和重点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对区域的定义,“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新!!: 氣候和中国区域地理 · 查看更多 »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新!!: 氣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湖泊列表

中国境内大大小小的湖泊众多。根据2010~201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共有2865个,水面总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不含跨国界湖泊境外面积)。其中:淡水湖1594个,咸水湖945个,盐湖166个,其他160个。除此之外,境内还有大量的人工湖(水库)。中国湖泊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从1960年到2005年以来,中国的淡水湖泊总面积正在逐渐缩小。中国北方湖泊面积减少主要与气候有关,中国南方则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如工业生产和填湖 。 以下湖泊面积数均引自“”,需注意的是,水位升降、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都可能造成湖泊面积的巨大变化。.

新!!: 氣候和中国湖泊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Mesolithic),又稱作細石器時代,是位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年代,它開始於約一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然後結束於農業的出現。.

新!!: 氣候和中石器時代 · 查看更多 »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新!!: 氣候和中生代 · 查看更多 »

中途島

中途島(Midway Atoll,夏威夷語:Pihemanu),太平洋中部一群岛,屬於珊瑚環礁,陸地面積約5.2平方公里。包含較大的沙島(Sand Island)與較小的東島(Eastern Island),及一些礁島。位於檀香山西北2100公里,屬波利尼西亞群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日中途岛战役而闻名世界。.

新!!: 氣候和中途島 · 查看更多 »

常绿植物

常绿植物在植物学中指的是一种全年保持叶片的植物,叶子可以在枝干上存在12个月或更多时间。与此相对的是落叶植物,落叶植物在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叶片将完全脱落,枝干将变得光秃秃的没有叶子。 常绿植物的叶子只能存在一年多一点时间(老的叶子脱落不久以后,新的叶子就会长出),最长存在时间大约是40年(刺果松 (Pinus longaeva))。然而,很少有物种可以保持叶子存在超过5年的。 在热带地区,大多数雨林植物都是常绿的,随着叶片年龄增长和秋天的到来,一整年它们都在逐渐替换叶片,而生长在季节性干燥气候的物种既可能是常绿的也可能是落叶的。大多数温带气候下的植物也是常绿植物。但在寒冷气候下,几乎没有常绿植物,松柏科植物在这里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是因为拥有阔叶的常绿植物没有一个可以忍受-25℃低温的。.

新!!: 氣候和常绿植物 · 查看更多 »

丹尼氏無鬚魮

丹尼氏無鬚魮(學名Sahyadria denisonii),俗名紅眉道人或一眉道人,是一種亞熱帶魚類,屬於鯉科無鬚魮屬。它們是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南部及喀拉拉邦山川及河流的特有種。它們喜歡棲息在水溫15至25℃的環境,其壽命超過8歲。.

新!!: 氣候和丹尼氏無鬚魮 · 查看更多 »

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

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是隸屬於英國东安格利亚大学的組織。作為在自然及人為氣候改變研究項目上的全球眾多領先學術機構之一,它得到廣泛的認受性。 它雲集了三十多名研究科學家與學生,並建立了大量應用於氣候研究的數據群,包括了全球溫度記錄來監測氣候系統,還有一些統計軟件包及氣候模型。.

新!!: 氣候和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布干维尔岛

布干维尔岛(英语:Bougainville Island),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端一岛屿,地理上属于所罗门群岛的一部分,因此连同附近的布卡岛有时也被称为“北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全岛面积为9318平方公里,为布干维尔自治区的主体部分,全省人口400,000人(2014年)。.

新!!: 氣候和布干维尔岛 · 查看更多 »

布什尔

布什尔(بوشهر)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布什尔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位于波斯湾沿岸,是该国主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布什尔2005年估算人口为165,377,位于首都德黑兰以南1281公里处。布什尔气候炎热而潮湿。.

新!!: 氣候和布什尔 · 查看更多 »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是位於美國猶他州西南部的國家公園。其名字雖有峽谷一詞,但其並非真正的峽谷,而是沿著龐沙岡特高原東面,由侵蝕而成的巨大自然露天劇場。其獨特的地理結構稱為岩柱(hoodoos),由風、河流裡的水與冰侵蝕和湖床的沉積岩組成。位於其內的紅色、橙色與白色的岩石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因此其被譽為天然石俑的殿堂。 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比鄰近的錫安國家公園與大峽谷国家公园處於更高海拔。其邊緣大約高八千英尺至九千英尺(二千四百米至二千七百米),而大峽谷南部邊緣則為海拔七千英尺(二千一百米)。由於高度的不同,其擁有十分不同的自然生態與氣候,所以經常使遊客感到巨大差異(指那些在同一假期裡遊覽了全部三個公園的遊客)。 峽谷地帶由摩門教信徒首先於1850年代開發,並在1875年,埃本尼澤·布萊斯(Ebenezer Bryce)移居至此後命名。此附近的地帶於1924年成為美國國家保護區,並於1928年被設計為國家公園。此公園面積大約為五十六平方英里(一百四十五平方公里)。其因此處偏遠,所以遊客數量較錫安國家公園與大峽谷国家公园為低。猶他州的卡纳布則位於此三地之正中。 此國家公園亦將其名稱借予三維塑模軟體Bryce(布萊斯),其為崎嶇地形的絢染軟體。.

新!!: 氣候和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作为成语原指天气转凉,现代多用于形容天气炎热,但很多汉语学者认为这个词形容“天气炎热”是不恰当的。也有以该词作为标题的作品,例如于伶编剧的电影《七月流火》,1981年被搬上银幕。.

新!!: 氣候和七月流火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新!!: 氣候和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其下有200餘家公司專責處理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業務。 緣起於1992年於里約舉辦的地球高峰會,當時瑞士企業家史提芬·斯密丹尼擔任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UNCED)的秘書長,他成立了一個企業永續發展論壇(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並在日後繼續發揮寫出了一本關注生態效益的書籍。。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成立於1995年,總部設於日內瓦,為企業永續發展論壇與世界工業環境委員會(World Industry Council for the Environment)合併後的機構,同時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有辦事處。.

新!!: 氣候和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世界淡水魚列表

世界上的淡水魚共約10700種,雖然種類比海水魚少了大約四千種,但淡水僅佔陸地面積不及百分之三,且湖泊及河川等可供淡水魚棲息的棲地,更不到百分之一,由此可看出其物種的豐富性,而在氣候溫和的南美洲淡水魚種類多樣的程度實在驚人,甚至凌駕於兩棲類、爬蟲類、鳥類以及哺乳類之上,尤其在亞馬遜河中,就有超過兩千種的淡水魚類。 淡水魚可分為:初級淡水魚、次級淡水魚以及周緣性淡水魚,其中以初級性淡水魚的種類最多,其次為次級淡水魚,而後為周緣性淡水魚。以科學分類法來看,有頷總綱(Gnatha)中的硬骨魚總綱(Osteichthyes)佔最多數,而硬骨魚綱中的輻鳍魚綱(Actinopterygii)為數最多,包含了近萬種的淡水魚類,其他像肺魚(Dipnoi)、多鰭魚(Polypterus)及矛尾魚(Latimeria)等包含大部分古老魚種所屬的肉鰭魚綱(Sarcopterygii),最多也只有幾十種出頭而已。.

新!!: 氣候和世界淡水魚列表 · 查看更多 »

世界最佳宜居城市

世界最佳宜居城市是指一系列的城市,因為俱有良好的生活條件,經評比依得分高低列出優異城市。目前有兩個較有名的年度全球著名城市生活調查報告,分別是美世生活質素調查,以及經濟學人宜居性調查(Liveability Survey)報告,皆為較俱公信力的世界最佳宜居城市排名。 宜居性排名原為僱主作為調遷工作時的津貼加給使用,係依據多個面向的評分,因此已擴展到就業市場以外,每年新的排名公告時會引起廣泛注意,更是各名列前茅城市的宣傳重點.

新!!: 氣候和世界最佳宜居城市 · 查看更多 »

市场划分

市场划分(Market segmentation,台灣譯作「市場區隔」)是经济学和市場學的一种概念,指将個人或機構客戶按照一个或几个特点分类,使每类具有相似的产品服务需求。一个真正的市场划分满足以下所有标准:各个划分不同(不同划分有不同需求),同一个划分内部相同(具有相同需求),对市场刺激做出相似回应且对市场干预有反应。当具有相同产品服务需求的消费者被分成不同组支付不同价格时也使用这个词。大致可以把它们认为是对同一个词的“正面”使用和“负面”应用。.

新!!: 氣候和市场划分 · 查看更多 »

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或稱主題圖,是表现特定主题或者属性的地图。与表现常用地理特征(如森林、道路和政区边界等)的普通参考地图相比,专题地图强调空间中一种或少数几种地理特征的分布。这些特征可以是自然特征,比如气候;也可以为人文特征,比如人口密度或健康问题。.

新!!: 氣候和专题地图 · 查看更多 »

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时期,或称三年大饥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内,在农业集体化和大跃进运动之后,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饑荒。与之类似的发生在共产主义国家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性大饥荒有朝鲜饥荒和1932年苏联大饥荒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80年代以前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部分大陸居民或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餓飯年、饥荒年、人饿,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或三年大災荒,也有部分西方学者称其为大跃进饑荒、中国大饥荒。 大饥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是1959-1961年,、Basil Ashton、文貫中採用1958-1961年,楊繼繩、馮客及周遜的著作則採用1958-1962年。.

新!!: 氣候和三年困难时期 · 查看更多 »

三河市 (加拿大)

三河市(Trois-Rivières;)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座城市,位于温莎-魁北克走廊中,圣劳伦斯河同圣莫里斯河交汇处。城市始建于1634年,是新法兰西仅次于魁北克市的第二个永久居住点。人口约13万。 城市位于圣劳伦斯河北岸,处于魁北克市和蒙特利尔市的中间。因为圣莫里斯河汇入圣劳伦斯河的地方分流形成三个河口而得名。 三河市的主要工业为造纸业,另外还有电子、食品加工和金属锻造等行业。靠近三河机场的工业园区也有航空工业。 魁北克大学在三河有一所分校──-魁北克大学三河分校(UQTR)。.

新!!: 氣候和三河市 (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下垫面

大氣的下墊面指地球表面,包括海洋、陸地及陸上的高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城市等等。下墊面的性質和形狀,對大氣的熱量、水分、乾潔度和運動狀況有明顯的影響,在氣候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影響。.

新!!: 氣候和下垫面 · 查看更多 »

一般劍齒虎

一般劍齒虎(Smilodon populator)是一種斯劍虎,首先於100萬年前在南美洲出現,並於1萬年前消失。牠比其近親的致命劍齒虎及纖細劍齒虎大很多,有巨大的胸部及前肢。牠站立時肩高1.2米,比現今的獅子還要大。其體重估計介乎200-300公斤。牠的劍齒有7-8吋長,用來刺傷被前肢捕獲的獵物,使其流血致死。這顆巨大的犬齒闊平及有鋸齒。 斯劍虎屬是由丹麥古生物學家Peter Wilhelm Lund於1841年所命名。他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近聖湖市的一個山洞中發現一般劍齒虎的化石。 有指一般劍齒虎勝過同是在南美洲的袋劍虎。牠們之間為獵物(如箭齒獸及長頸駝)而競爭,最終袋劍虎滅絕。至於一般劍齒虎的突然滅絕,有指是冰河時期的氣候轉變及人類的獵殺等。 Category:斯劍虎 Category:南美洲史前哺乳動物 en:Smilodon populator.

新!!: 氣候和一般劍齒虎 · 查看更多 »

乐昌市

乐昌市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韶关市北部,是广东省最北面的县级行政区,北与湖南省宜章、汝城两县交界。.

新!!: 氣候和乐昌市 · 查看更多 »

九降風

九降風是臺灣居民對於東北季風所造成之強烈陣風的稱呼,「九降風」一詞最早出現於清康熙三十三年的「臺灣府志」卷七風土志,文中稱「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連月,俗稱為九降風」,「九降」之名與九月起風有關,名稱出現迄今已三百餘年,風速度每秒可達二十公尺。 每年發生在入冬東北季風漸強之時,其刮風的時間在臺灣北部或可數十天。,陳培桂等編,《淡水廳志》。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53。(摘自《坪林鄉志》)時間是從9~12月.

新!!: 氣候和九降風 · 查看更多 »

年循環

在地球科學中,年循環是指地球軌道每年的變化量,對地球的氣候有可觀的影響,通常可以用精密的儀器測量出來。 Category:地球科學.

新!!: 氣候和年循環 · 查看更多 »

年溫差

一年中最暖月(以北半球來說通常為7月,南半球為1月)之月均溫減最冷月(以北半球來說通常為1月,南半球為7月)之月均溫,即為年溫差。.

新!!: 氣候和年溫差 · 查看更多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为南宁市。1958年,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改用现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南地区,南濒北部湾,與越南接壤。廣西壮族自治区有中國最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通用普通话,地方語言有廣西平話、桂柳官话、壮语、粤语、客家話、闽语等各種民族語言和方言。.

新!!: 氣候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乌里扬诺夫斯克

乌里扬诺夫斯克(俄语:Улья́новск,俄语拉丁字母拼写:Ul'yanovsk)是俄罗斯联邦的一座城市,在1924年之前称作辛比尔斯克(俄语:Симби́рск)。 乌里扬诺夫斯克坐落于伏尔加河之畔,在莫斯科以东893公里,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的首府。20世纪著名的俄国政治人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和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都在这里出生(另一位是泛突厥主義理論家優素福·阿克楚拉)。 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历史始于1648年。当时的罗曼诺夫王朝的阿列克谢一世为了抵御东部边境的游牧民族(鞑靼人),在伏尔加河西岸的山顶建造了一座名为辛比尔斯克的边境堡垒,就是今天这一城市的雏形。这座堡垒也自然成为了沙皇俄国继续向东部扩张的一个立基地。随着俄罗斯沙皇国向西伯利亚的成功扩张,辛比尔斯克很快就失去了她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地位,转而成为了一座地方性的城镇。1796年,辛比尔斯克被正式提升为城市。1827年,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圣三一大教堂开始动工修建,历时14年方告落成。辛比尔斯克的人口在1856年达到了2万6千人,到1897年就增至4万3千人。1924年列宁逝世后,这座城市更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以兹纪念(列宁的原名就是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与其他以苏联领导人命名的城市不同,这个名字一直使用到今天。 1980年代,横跨伏尔加河的大桥开始建立,但仍未完工。一旦建成,这座新桥将以其5.5公里的长度,成为欧洲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在苏联时期,乌里扬诺夫斯克的历史遗迹被大部分毁灭。得以保存下来的不过是几处十九世纪的建筑。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列宁的故居,他在1870年到1887年间住在那里。圣三一大教堂也未得幸免,但目前正在重建。乌里扬诺夫斯克是重要的工业城市。这里的工厂包括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制造大型运输机安-124的Aviastar公司(前身为乌里扬诺夫飞行工业局),以及其他许多小型工厂。.

新!!: 氣候和乌里扬诺夫斯克 · 查看更多 »

亚热带

亚热带,又稱副热带,是地球上的一种气候地带。一般亚热带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大約23.5°N~40°N、23.5°S~40°S之间)。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是其夏季与热带相似,有时亚热带地区的夏天比热带地区更热更高温;但冬季受大陸高压影响,氣温明显比热帶寒冷。最冷月均温在摄氏0度到18度之間。.

新!!: 氣候和亚热带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氣候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人類世

人類世,又称人新世,是指地球最近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並沒有準確的開始年份,可能是由18世紀末人類活動對氣候及生態系統造成全球性影響開始。這個日子正與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於1784年改良蒸汽機吻合。一些學者例如威廉·拉迪曼則將人類世拉到更早的時期,例如人類開始務農的時期。 人类世工作组则建议将1945年7月16日人类首次进行原子弹测试的时间定为人类世的开始。.

新!!: 氣候和人類世 · 查看更多 »

二年生植物

二年生植物是指在兩年期內完成其生命週期的部份顯花植物。通常首年會完成發芽、長出根、莖及葉的生長階段,並在寒冷季節進入休眠狀態。這段時期的莖非常短、葉緊貼地面,呈矮叢型。在寒冬及春化現象後於翌年進入生長生殖階段,這段時期植物的莖部會快速地變得長而細,出現抽薹現象。開花、結果並散播種子均在一年內完成,直至死亡。現時已知二年生植物的數目遠少於多年生植物及一年生植物。 在極端的氣候環境下,二年生植物可能會於很短時間(例如僅得三到四個月)完成其生命週期。這種情況常見於在它們未有經歷一年時間的生長階段後,直接因寒冷天氣及春化現象而被催生出開花結果。這種現象使不少人誤以為這些二年生品種不過是一種一年生的植物。除了春化作用外,也有人透過加入植物激素,如赤黴素等以達致開花結果,不過在商業應用上並不常見。某些多年生植物在惡劣環境下,生命週期變短,也有被誤以為二年生的植物。不過二年生植物一生中只會開一次花結一次果,而多年生植物則會每年開花結果。 對一個園丁而言,植物的生命週期並不僅取決於其天生的特性,而是在於種植該種植物的目的與所在地。即使是二年生植物,如種植該種植物的目的僅為取得它的葉及根部,那麼一年時間已經足夠,例如甜菜、抱子甘藍、捲心菜、胡蘿蔔、芹菜、香芹及唐萵苣等。;相反,如為觀嘗它的花及植子,則取要兩年時間。.

新!!: 氣候和二年生植物 · 查看更多 »

二歧芦荟

二歧蘆薈(學名:Aloe dichotoma),是南部非洲特有的一種蘆薈,尤其是在南非北開普省及納米比亞。在尼湖德维(Nieuwoudtville)至洛來斯芳坦(Loeriesfontein)的路上就有一片二歧蘆薈的森林。當地原住的布希曼人會將二歧蘆薈的樹幹挖空,製成箭筒,故又名箭筒蘆薈或箭袋树。 在南非及納米比亞進行了二歧蘆薈的模擬,藉以了解一些保護區在氣候轉變下的需求。不過這些模擬分佈地正逐步減少。 二歧蘆薈也有種植在美國西南部,不過其生長率很低,而且較為罕見,故十分昂貴。.

新!!: 氣候和二歧芦荟 · 查看更多 »

云是大气层中以水為主,包含其他多种較少量化学物质构成的可见液滴或冰晶集合体,这些悬浮的颗粒物也被称作气溶胶。研究雲的科學稱為云物理学,為氣象學的一支。實務上,雲專指距離地面較遠的液滴冰晶集合體,距離地表較近的則稱為霧,不過兩者在化學構成上其實是相同的。在太阳系的其它一些行星和卫星上也观测到云。由于各星球的温度特性不同,构成云的物质也有多种,比如甲烷,氨,硫酸。雲在中華文化中具有重大價值意義,在古典文學中,由於雲的輕、淡、隨風吹送、高舉脫俗,盈溢等現象,常被寄託為作者的的理想、品質、操守、氣節、感悟等。 科學上,雲的主要結構為水,當大氣中的水氣達到飽和蒸汽壓時,便會成雲。在地球上,水氣能達到飽和通常肇於兩種原因:空气的冷却和水氣的增加。当雲的密度超過空氣浮力時,有些雲會落至地面,形成降水;幡状云則不會形成降水,因為所有液態水在到达地表前就先被蒸发了。云是地球上水循环和能量的最好例子。太阳輻射電磁波至地表,提供熱能使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最後,雲再藉由降水的方式釋放潛熱並將水回歸至地表。 雲的顏色與外觀成因於水滴或冰晶散射陽光的行為。此外,因为云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云的颜色成灰度色,云层比较薄时成白色,但是当它们变得太厚或太浓密而使得阳光不能通过的话,它们可以看起来是灰色或黑色的。 虽然地球上大部分的云都形成于对流层,但有时也会在平流层和中间层观测到云。这三个大气层的主要圈层常並稱為「均质层」,均質層中大氣各物質組成比例大致均勻(水除外),不太因地點、時間、高度改變。均質層常與非均質層作為對比,後者由增溫层和散逸层組成屬於外层空间的过度区。.

新!!: 氣候和云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氣候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簡稱運氣,又稱運氣學說,為古人研究氣候變化與疾病關係的一門學問。方法為運用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理論,以干支系統進行演繹,總結人在宇宙中的生理、病理變化。運氣學說為一綜合學科,其範圍涵蓋古代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地理學,屬於醫學氣象學和時間醫學的範疇。 內容包括五運與六氣,運與氣又有主、客之分,推算時需互相參照,並綜合當年物候才能準確推估疾病的發病規律。.

新!!: 氣候和五運六氣 · 查看更多 »

五星物語

《五星物語》(ファイブスター物語,The Five Star Stories)是日本漫畫家永野護的科幻漫畫,自1986年起在角川書店的月刊雜誌《Newtype》上連載,1989年更被改編為動畫,而漫畫至今接近30年依然在連載中。 《五星物語》的特色是其龐大的世界觀,所涉及的層--包括政治、歷史、文化、信仰、愛情、科技等;而敘事手法上亦與一般小說及漫畫不同,在事前就已經透過年表把各項大事一一記述,讀者就像在看歷史書一般。當中為人欣賞的還包括人物設計及機械設定,角色及機械每每是模型立體化的對象。.

新!!: 氣候和五星物語 · 查看更多 »

仁化县

仁化县是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广东省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东接江西省崇义县、大余县,北邻湖南省汝城县,南距韶关市区50千米。位于县城南面的丹霞山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新!!: 氣候和仁化县 · 查看更多 »

伊斯梅利亚

伊斯梅利亚市(al-Ismāʻīlīyah;)是埃及伊斯梅利亚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位于埃及东北部,全市总面积约1442平方公里,人口约47万(包括郊区)。它位于苏伊士运河西岸, 大约在其北面的塞得港和其南面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中间。运河在该市境内加宽,与提姆萨赫湖相连,再往南则与大苦湖相连,隔运河向东则是埃及的亚洲部分西奈半岛。它是苏伊士运河地区的中心城市、苏伊士运河管理中心所在地,被称为“运河女皇”,并且拥有大量的法国和英国在埃及殖民时期遗留下的住宅群。这些建筑物大部分仍然在被运河的职工和官员们所使用。该市拥有苏伊士运河沿岸三大港口(从北往南依次为塞得港、伊斯梅利亚港、苏伊士港,被称为“运河三城”、“运河三姐妹”。)之一,是依靠运河的水浇灌出来的花园城市,到处分布着椰枣树、草地和花园,有很多旅馆和酒店,市容干净整洁,环境安静优美,被誉为“埃及最美的城市”、“运河的新娘”。.

新!!: 氣候和伊斯梅利亚 · 查看更多 »

伊拉姆省

伊拉姆省(ایلام)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20,150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二十。人口約540,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伊拉姆市。 伊拉姆這個名字源自古代的埃蘭王國。現時人口主要為雷爾斯人(Lurs)。.

新!!: 氣候和伊拉姆省 · 查看更多 »

张俭 (唐朝)

张俭(),字师约,雍州新丰人,祖父皖城郡公张威曾當過隋朝相州刺史。父親张植曾經當過车骑将军、连城县公。《旧唐书》卷八十三《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

新!!: 氣候和张俭 (唐朝) · 查看更多 »

弗吉尼亚州

維吉尼亞州(),正式名称为維珍尼亞聯邦,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州,美国开国时十三州之一。 維吉尼亚州域范围位于北纬36°31'至39°37',西经75°13'至83°37'之间,其北部地区与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相邻。该州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发源地之一,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全州总人口818.6万,实现GDP总量3970亿美元。.

新!!: 氣候和弗吉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弗赖堡火车总站

弗赖堡火车总站(Freiburg (Breisgau) Hauptbahnhof)是德国弗赖堡行政区在铁路运输方面最重要的枢纽车站。有(曼海姆-巴塞尔)、(弗赖堡-多瑙艾辛根)和(弗赖堡-科尔马)在此交汇。 车站位于西缘的俾斯麦大道(Bismarckallee)5-7号,距离弗赖堡主教座堂以西约1公里。同样设在这条街上的还有、多家酒店、以及自2008年起在铁路沿线修建的复合型写字楼“Xpress”。带有元素的首座建于1845年,当它在1944/45年间被摧毁后,当局又以一座临时性建筑延用了超过50年。后者直至才被一座集成了购物中心、酒店和写字楼的所取代。 根据在2011年的报告,该站在德国20座主要车站的准点率中排名第2,仅次。.

新!!: 氣候和弗赖堡火车总站 · 查看更多 »

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弗洛里亚诺波利斯(Florianópolis)位于巴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圣卡塔琳娜州的首府,面积436.5平方公里,人口406,564人(2006年)。.

新!!: 氣候和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 查看更多 »

异齿龙

异齿龙(屬名:Dimetrodon)又名異齒獸、長棘龍、兩異齒龍,是肉食性合弓動物(似哺乳爬行動物)的一屬,生存於二疊紀(阿丁斯克階到卡匹敦階),約2億9900萬-2億100萬年前。異齒龍與哺乳類的關係較接近,離真爬行動物(如恐龍、蜥蜴、鳥等)較遠。 儘管一般大眾將異齒龍聯想是恐龍的一份子,但異齒龍其實並不是恐龍。更確切地說,牠們被歸類為盤龍目。異齒龍的化石在北美與歐洲等地均有發現。二疊紀時北美與歐洲的氣候大概像大陸性氣候一樣乾燥,所以異齒龍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新!!: 氣候和异齿龙 · 查看更多 »

低层大气

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氣層称为低层大气。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下部。低層大氣所含空氣佔整個地球大氣層超過百分之80以上,對於天氣和氣候有直接的影響。 [平流層中含有臭氧] Category:大气 category:地球科学.

新!!: 氣候和低层大气 · 查看更多 »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新!!: 氣候和住宅 · 查看更多 »

佐賀市

佐賀市()是日本九州佐賀縣內的最大都市,同時也是佐賀縣的縣廳所在地。佐賀市最早設置於1889年(明治22年),在平成大合併時期,先後與周邊的諸富町、大和町、富士町、三瀬村、川副町、東與賀町、久保田町合併。 佐賀市在過去的令制國時期屬於肥前國,原本在古時只是一個以水運與農業為主的小村莊,自從佐賀城建立之後,成為佐賀藩的城下町而開始工商業的發展。.

新!!: 氣候和佐賀市 · 查看更多 »

佬族

佬族是东南亚的一个台語民族。大部分居住于老挝(约400万)和泰国(约190万)。泰国的佬族大部分聚居于东北地区,但也有很多出外打工者在其他地区,如曼谷工作。佬族使用老挝语或者是伊森语的各种方言。很多人认为这两种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语言。但是由于20世纪的泰化运动,在泰国东北地区的人更愿意使用“伊森人”这个词。但实际上佬族作为一个整体,仍有很多文化上的共通之处。.

新!!: 氣候和佬族 · 查看更多 »

侏儒變色龍

侏儒變色龍,又名侏儒避役,是侏儒蜥屬(Bradypodion)下的變色龍。牠們分佈在南部非洲,一些在東非及中非的細小變色龍有時也會被分類在此,但並沒有得到廣泛接受。.

新!!: 氣候和侏儒變色龍 · 查看更多 »

徐霞客

徐霞客(,即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禎十四年正月二七日),名弘祖(清代避乾隆帝讳,改宏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縣人,祖籍江西南昌,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

新!!: 氣候和徐霞客 · 查看更多 »

依善地区

泰国將位於該國东北部的20个府统称为依善地区或伊森地区(泰语:อีสาน,英语译作:Isan 或 Isarn,其他欧洲语言也有译作:Isaan、Esarn,意为“东北”),中文又有译为伊善地区或伊森地区。.

新!!: 氣候和依善地区 · 查看更多 »

微氣候

微氣候是指一個細小範圍內與周邊環境氣候有異的現象。在自然環境中,微氣候通常出現於水體旁邊,該處的氣溫會較其週邊低。而在不少城市內,大量的建築物則會做成另一種微氣候,氣溫會較其週邊高,這種現象被稱為熱島現象。例如在森林中,如果在從中間開一條馬路的時候,原本相連的棲地,就會被切割成二半,使得原本相連的棲地被切割,而可能造成其中的微氣候的改變,連成其連續氣候的中斷或者改變,而這種改變可能會造成一些物種的消失,或者增生,尤其在對於一些氣候是比較敏感的物種,會因為微氣候的改變而消失。 Category:生態學 Category:气象学 Category:自然地理學 Category:氣候因子.

新!!: 氣候和微氣候 · 查看更多 »

德尔马 (加利福尼亚州)

德尔马尔(英語:Del Mar)是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一個太平洋沿岸城市。位於美國大陆的西南角,以溫暖的氣候和德尔马尔沙灘,德尔马尔赛马场著名。人口為4389人。.

新!!: 氣候和德尔马 (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供给和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一個經濟學模型,它被應用作決定市場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這個模型適用於競爭性市場,而不適用於市場存在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的情況,需求或者供給價格分別跟消費者的需求量和生產者的供給量挂鈎,形成市場兩種力量決定價格和產量的均衡。模型的需求与供应都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需求指大众因需要一件产品而产生的购买要求;而供应就指企業响应大众的购买需求而提供的产品供给。 它显示了随着价格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有一則古老的經濟學笑話曾經諷刺道:只要教懂一隻鸚鵡說“供給”和“需求”,牠也能成爲經濟學家。從中可見供給和需求是當代經濟學一個核心課題,而這個課題亦常見於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

新!!: 氣候和供给和需求 · 查看更多 »

保罗·克鲁岑

保罗·约泽夫·克鲁岑 (Paul Jozef Crutzen,),荷兰大气化学家,因「他們對大氣化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臭氧的形成與分解」,與馬里奥·莫利納、弗蘭克·舍伍德·羅蘭共同獲得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 保罗于1933年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1973年获斯德哥尔摩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位于德国美因茨的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大气化学部工作。 克鲁岑是以研究臭氧层的破坏机理而闻名的,其研究兴趣为研究“平流层和对流层臭氧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中的作用”。他也是核冬天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新!!: 氣候和保罗·克鲁岑 · 查看更多 »

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

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Paul Emil von Lettow-Vorbeck,),德意志帝國陸軍將領,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駐德屬東非軍的司令官。在四年中,他率領約一萬五千人以寡敵眾,牽制近25萬英國、比利時、葡萄牙聯軍,而未曾遭受重大失敗,更是一戰當中唯一一位成功侵攻大英帝國疆土的德軍將領。.

新!!: 氣候和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經濟地區

俄羅斯經濟地區(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айо́ны)是俄羅斯聯邦的一種分區方式。 俄羅斯全國按照以下基準,被分為12個地區。加里寧格勒州不屬於任何經濟地區,也有觀點視其為單獨的經濟地區。.

新!!: 氣候和俄羅斯經濟地區 · 查看更多 »

圣胡安 (阿根廷)

圣胡安(西班牙语:San Juan)位于阿根廷西部圣胡安河畔,是圣胡安省的首府。 圣胡安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擁有寬闊的街道,寬闊的人行道以及由運河灌溉的不同樹種的植被,形成了它的綽號綠洲城鎮。 它有重要的住宿基礎設施和交通。它突出了現代建築和周圍環境,並興建了水庫和Ullum水壩,溫泉,博物館,大型種植園和各種農業,葡萄酒是當地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S.

新!!: 氣候和圣胡安 (阿根廷) · 查看更多 »

地中海式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又稱作--或地中海气候、副热带地中海型氣候,其分布於中緯度地區(約南北緯30至40度)的大陸西岸地區,包括地中海沿岸地區、黑海沿岸地區、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澳洲西南部伯斯、南部阿德莱德一帶,南非共和國的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區。 地中海式氣候分布範圍占全球比例十分稀少,特徵為「夏乾冬雨」,迥異於其他類型氣候,也往往造成作物生長季無法與雨季配合,因此地中海農業區的作物種類往往為耐旱的蔬果,灌溉系統亦十分發達,為其一大特色。.

新!!: 氣候和地中海式气候 · 查看更多 »

地下水

地下水(Groundwater)顧名思義,就是地面以下的水,是贮存于地面以下岩石裂縫和土壤空隙中的水,按形態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管水、重力水、固态水等。 地下水一般是硬水,現在可行抽水深度以上水量约为4,200,000立方千米李似椿 著作,地下水,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998年5月,ISBN 9576551889,通过水循环与其他水体交换,在地表下亦緩慢移動。地下水水量稳定,很少受气候影响,污染程度低,可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灌溉水源。此外,地下水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和一种活跃的地质营力与信息载体。.

新!!: 氣候和地下水 · 查看更多 »

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例如墨卡托投影法,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按照統一的設計和要求編制的多幅地圖的彙集被稱作“地圖集”或者“地圖冊”。.

新!!: 氣候和地图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氣候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轉是固體的地球繞著自己的軸轉動,方向是由西向東。從天球的北極點鳥瞰,地球自轉是逆時針旋轉;从南极点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新!!: 氣候和地球自转 · 查看更多 »

地理壳

地理壳(Geographical crust)也称作景观壳、地球表层。是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整体。一般认为其范围上至大气对流层顶(约8~18公里),下到沉积岩所及深度(0~10公里)。.

新!!: 氣候和地理壳 · 查看更多 »

地理学

地理學是關於地球及其特徵、居民和現象的學問。它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係,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 地理學家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地圖學家同一類,認為兩者都研究地名與數字。雖然很多地理學家都經歷過地名學及地圖學的訓練,但兩者都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地理學家研究眾多現象、過程、特徵以及人類和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在空間及時間上的分佈。因為空間及時間影響了多種主題例如經濟、健康、氣候、植物及動物,所以地理學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 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領域:自然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調查自然環境及如何造成地形及氣候、水、土壤、植被、生命的各種現象及她們的相互關係。人文地理學專注於人類建造的環境和空間是如何被人類製造、看待及管理以及人類如何影響其占用的空間。因為以上兩者的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令第三領域出現,為環境地理學。環境地理學在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成果上,評價人類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並提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適應自身永續發展的安全狀態和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製度技術)條件。.

新!!: 氣候和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地理志

地理志,记述一个地区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状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的专志。以某一特定的区域为对象,全面系统地记述阐明该区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志是记载山川地理沿革之书。东汉班固撰《汉书》时沿袭《史记》体例,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古史无地理专章,自《史记》撰《河渠书》后,班固独创其体例,将记载典章制度的各篇统名为志,增写“地理志”,记述地方建置沿革。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条叙,与古《禹贡》、《周官》所记相埒。按郡国记录汉代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户口数字、县道、山川河流、神祠及各地区物产、社会风俗等。为研究西汉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 其后历代官修史书多所沿用。《漢書》卷二十八为地理志,《後漢書》志第十九至第二十三为郡國志,《晋书》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地理志,《宋書》卷三十五至卷三十八为州郡志,《南齐书》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州郡志,《魏書》卷一百六为地形志,《隋書》卷二十九至第三十一为地理志,《旧唐书》卷三十八至卷四十一为地理志,《新唐书》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三为地理志,《旧五代史》卷一百五十为郡縣志,《新五代史》卷六十为職方考,《宋史》卷八十五至卷九十为地理志,《辽史》卷三十七至卷四十一为地理志,《金史》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为地理志,《元史》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三为地理志,《明史》卷四十至卷四十六为地理志,《清史稿》卷五十四至卷八十一为地理志。 在地方志中,一般把它列在卷首大事之后,其他各专志之前。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其记述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阔,除记述特定地方的山川形势、气候、物产、风土人情外,也记述地区的人物传记等文化历史资料。地理志主要是地方志中记述有关地理的那部分内容。其中有自然地理的知识,也有人文地理的知识。自然地理研究自然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所辖范围内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诸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自然资源,以及其它地理环境。.

新!!: 氣候和地理志 · 查看更多 »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指是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的情况。其内容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这一位置上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水系、矿藏、动植物以及其生态条件等。 地理环境由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環境.

新!!: 氣候和地理环境 · 查看更多 »

地貌学

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分布规律、物质结构、发展历史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地质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语源来看,地貌学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腊语,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态)和Logos(论述)三词组成,即关于地球外表面貌的论述。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空间实物形体,有自然形体和人工形体两大类。.

新!!: 氣候和地貌学 · 查看更多 »

地拉那

本條目記叙的是。其他同名的行政區尚有地拉那州及地拉那區。 地拉那(Tiranë),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整個地拉那位於阿爾巴尼亞中部達埃蒂山和埃爾曾河西側的內陸盆地,阿爾巴尼亞著名的拉納河流經地拉那市中心地帶。而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人口有862,361人(2017年)。 早在公元前1至3萬年地拉那就已經有人居住,並且在古羅馬、古希臘、奧圖曼統治時期融合了不少古希臘及土耳其文化。地拉那在1614年始建城镇。在1920年被阿爾巴尼亞親王國定为阿國首都,並一直維持首都地位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意、德的法西斯軸心國所占领,並把阿爾巴尼亞建立為傀儡國家。到了1944年被南斯拉夫軍隊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人恩維爾·霍查解放。而在90年代初的東歐劇變運動中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民主化運動的主要示威地點之一。 地拉那是巴爾幹半島國家中第7名最多人口居住的城市,達到86萬人之多。雖然阿爾巴尼亞人口在199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在300萬人左右水平,然而地拉那市區人口卻不斷增加,近郊地區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包括愈來愈多來自國內其他城市的阿爾巴尼亞人搬往這裏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學府、交通配套完善等。另外地拉那更是阿爾巴尼亞國內面積最大城市以及全球最龐大阿爾巴尼亞語使用者的城市,當中居住的阿爾巴尼亞人佔超過6成,另外還包括少數民族的希臘人、馬其頓人,以及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外來移民。此外地拉那也是歐洲十大最多日照的城市之一,全年日照時間達到2554小時。.

新!!: 氣候和地拉那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氣候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地理

北京位於中国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太行山余脉和燕山山脉,东南距渤海約150公里。市域东西宽约160公里,南北长约176公里,土地面积16411平方公里。.

新!!: 氣候和北京地理 · 查看更多 »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北大洋,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北冰洋視為洋,不過一些海洋學家稱之為「北極陸間海」或是「北極海」,分類為陸間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灣。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数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新!!: 氣候和北冰洋 · 查看更多 »

北象海豹

北象海豹(学名:Mirounga angustirostris)是兩種象海豹之一,屬於海豹科。牠們是兩性異形的,雄象鼻海豹平均長4米及重2300公斤,而雌象鼻海豹則長3米及重640公斤。牠們是高度一夫多妻制的,一頭雄性可以在一季內令多達50頭雌性受孕。.

新!!: 氣候和北象海豹 · 查看更多 »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或北极地方(有时也直接用“北极”一词来指代)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包括整个北冰洋以及格陵兰岛(丹麦领土)、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阿拉斯加(美国)八个国家的部分地区。 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冰盖厚度在不断下降。一些证据表明,最迟到2040年 或2100年,北极地区在夏季时将不再为冰所覆盖。而最新的研究显示,在2007年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高于估计值,因此可能很快就会出现无冰的情况。 北极地区的生物体包括冰中的微生物、鱼类与海洋哺乳动物、陆地动物以及人类。这一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而在此居住的土著居民和其文化都与这里低温和极端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新!!: 氣候和北极地区 · 查看更多 »

北极气候

北极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北极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多样,但冬夏二季都会经历极端的日照变化。部分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海冰、冰川或积雪),此外绝大部分地区每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地表都有冰雪。北极各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40℃至0℃之间,冬季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可低至-50℃以下。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至10℃之间,某些地区夏季最高温度可达30℃以上。 北极地区中部是北冰洋,四周环绕着欧、亚、美洲大陆。因此,北极地区的气候因海洋水体而变得较为温和。北极地区的海水温度基本维持在-2℃以上。正因为有这样相对温暖的海水,在冬季,尽管水面上漂浮着巨大的冰盖,北极仍旧不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地区,而且明显比南极更“温暖”。而在夏季,冰凉的海水也使北冰洋沿岸地区的气温较低。.

新!!: 氣候和北极气候 · 查看更多 »

北海狗

北方海狗(学名:Callorhinus ursinus),是海狮科的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北部、白令海峡,是体型最大的海狗。.

新!!: 氣候和北海狗 · 查看更多 »

北方針葉林

北方針葉林或泰卡林是滿佈松柏的森林,主要分佈於阿拉斯加、加拿大、瑞典、芬蘭、挪威和俄羅斯(尤其西伯利亞),零散分佈於美國本土極北(明尼蘇達州、紐約上州、新罕布什爾州、緬因州以北)、哈薩克極北、日本北海道極北。 北方針葉林是陸上最大的生物群系,陽光照射充足、氣候乾旱。全年溫度界乎-40-20℃,夏季平均10℃。全年雨量300-900毫米。 歐洲語言對「北方針葉林」的稱呼大多源於突厥語或蒙古語,是為「Taiga」。不過在加拿大,「boreal forest」(北部森林)才指「北方針葉林」,「Taiga」指更荒蕪、更北的北極樹界。 由於亞洲、北美洲在近年於白令陸橋交接,部分植物和動物品種(以植物較多)透過北方針葉林傳播至另一個洲。 北方針葉林在加拿大受到北方森林保護框架保護,但其他相關國家未有相關法例規範,以使跨國企業有機可乘。2017年12月,綠色和平發起抗議活動,鼓勵網民向得寶紙巾發抗議信,抗議他們過度開發北方針業林的木材來製造紙巾 。.

新!!: 氣候和北方針葉林 · 查看更多 »

國力

国力是指提供给一个国家在追求国家目标时的所有资源的总和。.

新!!: 氣候和國力 · 查看更多 »

刚果盆地

刚果盆地(bonde la Kongo,Bassin du Congo),又称扎伊尔盆地,是位于非洲中西部的一个盆地。刚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盆地,拥有仅次于亚马孙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为稳定世界气候发挥重要作.

新!!: 氣候和刚果盆地 · 查看更多 »

分趾鞋襪

分趾鞋襪,或稱二趾鞋襪,是拇趾與其餘四趾分開的鞋子和襪子,日語稱足袋(たび)。中國古代稱分趾襪或二趾襪為丫頭襪(也作鴉頭襪、鵶頭襪)或歧頭襪,除了是布料、絲織品所造之外,有些是用皮革製成的,因此有時會寫成丫頭韈、鴉頭韈、鵶頭韈、丫頭韤、鴉頭韤、鵶頭韤、歧頭韈、歧頭韤。 分趾襪呈「丫」形,穿木屐時可以讓腳趾卡住上面的繩繫。.

新!!: 氣候和分趾鞋襪 · 查看更多 »

喀麥隆地理

喀麥隆的面積有475,440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472,71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730平方公里。喀麥隆是世界面積第53大國家,大小相等于巴布亞新幾內亞,比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略大。喀麥隆地處非洲中部,臨比夫拉灣。喀麥隆有「迷你非洲」之稱,這是因為喀麥隆集中了非洲的所有主要氣候和植被,包括了山地、沙漠、雨林、薩瓦那等。喀麥隆可分為五個地理區,大多是按照氣候和植被來區分的。.

新!!: 氣候和喀麥隆地理 · 查看更多 »

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周淑贞气候分类法是中國科學家周淑贞在斯查勒气候分类法的基础上,兼顾气候典型特征提出的一种气候分类法。.

新!!: 氣候和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的文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2009年12月19日全体大会各成员国通过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其地位和法律影响力尚不清楚。.

新!!: 氣候和哥本哈根协议 · 查看更多 »

哈拉帕 (韋拉克魯斯州)

哈拉帕(Xalapa 或 Jalapa;;Xallapan)是墨西哥的城市,也是韋拉克魯斯州的首府,位於該國東南部,距離韋拉克魯斯89公里,始建於1313年,面積11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40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432毫米,2010年人口424,755。.

新!!: 氣候和哈拉帕 (韋拉克魯斯州) · 查看更多 »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優勝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 )是美国加州中东部横跨图奥勒米县、马里波萨县和马德拉县东部部分地区的国家公园,,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 26 August 2013。该公园占地并延伸到了横跨内华达山脉西坡。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每年大约有三百八十多万游客:大部分人在七平方英里(约合十八平方公里)的约塞米蒂山谷逗留。1984年,优胜美地被选定为世界遗产,其壮观的花崗岩峭壁、瀑布、清澈的溪流、巨型红杉林和生物多樣性为国际所公认。该公园大约95%的地方被指定为。约塞米蒂虽然不是第一个指定的国家公园,但它对国家公园这个概念的发展起到了支配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像和约翰·缪尔等人的工作所起的作用。 优胜美地是内华达山脉最大而且最不分散的栖息地之一。该公园还拥有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该公园海拔从不等,还包括五个主要植被区:/橡树林地,低山地森林,高山地森林,亚高山植物和高山植物。加州7000种植物物种中,内华达山脉占了 约50%,而约塞米蒂公园内占了20%多。该公园内记载的160多种稀有植物有着合适的栖息之地,以及以这些植物中的许多植物所占据的有限范围为特征的罕见的当地地质岩层和特有的土壤。 是以花岗岩和更老的岩石残留物为特点。大约一千万年前,内华达山脉隆起而后偏斜形成西部相对平缓的山丘以及令人着迷的东部山丘。这些隆起增加了溪流和河床的陡峭程度,产生了又深又窄的峡谷岩层。约一百万年前,雪和冰积累而形成了将那些河谷往里移动的较高的高山草甸上的冰川。早期冰川时期,约塞米蒂山谷的冰的厚度可达。大块冰的下坡运动切割并雕刻了如今吸引如此之多的游客到其风景优美的U形山谷观光。 2014年被用來命名Apple電腦作業系統OS X Yosemite。.

新!!: 氣候和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冠恐鳥

冠恐鳥(學名Gastornis),又名加斯頓鳥或戈氏鳥,是一屬已滅絕及不懂飛行的大型鳥類,生存於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 冠恐鳥的學名是以其發現者賈斯頓·普蘭特(Gaston Planté)來命名,其首個化石於1855年在德國的蓋塞特發現。於1876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北美洲發現另一組化石,並取名為不飛鳥(學名Diatryma)。牠們是極接近的近親,學者現時相信牠們是屬於同一類。.

新!!: 氣候和冠恐鳥 · 查看更多 »

冬瓜

冬瓜(学名:Benincasa pruriens),又稱東瓜、白瓜、白東瓜皮、白冬瓜、白瓜皮、白瓜子、地芝,属葫芦目葫芦科,是冬瓜属的唯一物种。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冬瓜原产中国南部及印度,现在東亚和南亚地区广泛有栽培。.

新!!: 氣候和冬瓜 · 查看更多 »

冰島馬

冰島馬是發展自冰島的一個馬品種。冰島馬雖然細小如矮種馬,但一般品種登記都將牠們分類為馬。冰島馬的發育遲緩,但也很長壽及耐苦。在國內,牠們只會患上很少類的疾病,因為冰島禁止馬匹入口及接收已出口的馬匹。 冰島馬有五種步態。牠們是冰島內唯一的馬品種,在國際也享負勝名,也有大量在歐洲及北美洲生活。在冰島,牠們會被用在幫助放牧、娛樂、馬術表演及賽馬 冰島馬的祖先是於9-10世紀被維京人帶到冰島的矮種馬,在冰島文獻及歷史紀錄上均有提及冰島馬,最早可以追溯至12世紀。在北歐神話中,馬是受到尊崇的。多個世紀來的選種培育將冰島馬發展成現今的模樣,而在冰島嚴寒的氣候下的自然選擇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於1780年代,火山爆發差不多將所有冰島馬消滅。.

新!!: 氣候和冰島馬 · 查看更多 »

冰脊龍屬

冰脊龍屬(屬名:Cryolophosaurus,意為「冰凍的冠飾」)又名冰棘龍、冰冠龍或凍角龍,是一類大型的雙足獸腳亞目恐龍,在其頭部有一個像西班牙梳的奇異冠狀物。由於牠的頭冠像1950年代埃爾維斯·皮禮士利(Elvis Presley)的高聳髮型,所以亦有非正式的暱稱「Elvisaurus」。 在1991年,William Hammer博士在南極洲的早侏羅紀地層發現冰脊龍的化石。牠是首頭在南極洲發現的肉食性恐龍,且是首頭被正式命名的南極洲恐龍Hammer, W.R., and W. J. Hickerson (1994).

新!!: 氣候和冰脊龍屬 · 查看更多 »

冰雪圈

冰雪圈(cryosphere),這個名詞來自於希臘文中的κρύος(cryos),指"寒冷"、"霜"或是"冰";以及σφαῖρα(sphaira),指"球體"。冰雪圈是用來描述在地表上,水以固態形式出現的區域,包括了:海冰、湖冰、河冰、積雪、冰河、冰帽、冰蓋和凍土。 因此,冰雪圈與水圈有很大的重疊。 冰凍圈是全球氣候系統的組成部分,通過對地表能量、水分通量、雲、降水、水文、大氣和海洋循環的影響,產生重要的聯繫和回饋。 這些回饋過程使得冰凍圈對全球氣候和全球变化中的反應起著重要作用。冰消學(deglaciation)描述冰雪圈特徵的衰退。冰雪學(cryology)則是對冰雪圈的研究。.

新!!: 氣候和冰雪圈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新!!: 氣候和农业 · 查看更多 »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是指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应用气象学与农学。农业气象学可能會探討如何配合氣象及氣候資訊來種植农作物或是增加其產量,一方面和气象學和水文学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和园艺、畜牧业或林业有關。 Category:应用气象学 Category:农业.

新!!: 氣候和农业气象学 · 查看更多 »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为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作。这部书总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许多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献三百多种。该书讲了气候、地理、优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介绍了农业生产技术,对屯兴水利、三项农业措施作了详细阐述。这本书在徐光启死后由其子徐骥将此书推介给崇祯帝,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正式出版发行。 《農政全書》(卷二十七·樹藝)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貯藏、加工法,並提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莖分種、扦插、窖藏干藏等技術,是最早系統介紹番薯種植法的著作。.

新!!: 氣候和农政全书 · 查看更多 »

凱文·沃爾

凱文·沃爾(,Kevin Wall)是Live Earth氣候危機演唱會創辦人,他亦曾經製作籌備2005年的Live 8演唱會。他與美國前副總統艾伯特·戈爾合作,確保Live Earth氣候危機演唱會順利進行。他亦是曾獲艾美獎的監製,曾製作超過300場著名歌手的演唱會。此外,他亦創辦了環保組織SOS (Save Our Selves)提高人們對全球氣候轉變的關注,對抗全球暖化。.

新!!: 氣候和凱文·沃爾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氣候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全球变暖

--,或稱--,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為公地悲劇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变暖效应。 目前學界已有共識認為人為活動導致全球暖化是事實,「全球暖化存在,且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這點,在學術界當中是沒有爭議且有著強烈的共識的,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1906至2005年間,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0.74攝氏度。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因此推論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正是全球变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據資料顯示 ,大氣中一氧化二氮(N2O)的含量比18世紀中葉(1750年)工業革命開始從275ppbv增加到310ppbv,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從280ppmv增加到360ppmv,甲烷(CH4)從700ppbv增加到1720ppbv,這些增長趨勢主要緣于人類的活動。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变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高。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 美國賓州大學的科学家在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设立4个7米高和一个27米高的采样塔,每小时采样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如右图) 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與氣溫上升,實際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从工业革命开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并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是逐步增加。根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英国東安格-里-亞大學联合研究的结果,在进入20世纪后半叶,全球温度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温度变化情况见下图。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带来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氣候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变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变暖。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新!!: 氣候和全球变暖 · 查看更多 »

全球气候模式

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GCM)是描述行星大气或海洋的数学模型。它是基于旋转球体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包括热力学项来反映很多能量源(比如辐射、潜热)。这些方程式用于模拟地球大气或海洋的复杂计算机程序的基础。大气和海洋环流模式(AGCM和OGCM)、海冰、陆地表面过程是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的关键成分。大气环流模式和全球气候模式被广泛的应用与天气预报、理解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等方面。用于研究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的模式最早是由和在位于普林斯顿的里创造的。这些需要大量计算的数值模式集成了流体力学、化学、有时还有生物学的各类方程。.

新!!: 氣候和全球气候模式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一直持续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後應該另分為人類世。其名称源自希腊语“ὅλος”(holos,完全的)和“καινός”(kainos,新的),意即“完全新近的”。 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详细研究全新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纬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积物纪录,树轮,石笋及其他洞穴沉积物,高沉积速率的深海沉积物等。 格陵兰岛的冰芯记录提供了年纪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它显示了自新仙女木事件以后全新世气温很稳定。但这种稳定的气温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很多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同样很明显,并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目前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原因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新!!: 氣候和全新世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廣泛視為第六次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前五次分別是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以及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因此又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紀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 廣義來說,全新世滅絕事件亦可包括發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間的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自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及散佈開始後造成巨型動物群消失。是次滅絕事件並非源自氣候的轉變或人類人口過多。不過全新世滅絕事件則延伸至現今的21世紀。 就全新世滅絕事件應否包攬近期的滅絕事件,或是只看為單一次的事件而並未有共識。近期的滅絕時件也包含了植物的滅絕。整體而言,這次事件的特徵就是人為成因的出現及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而這一次的滅絕事件,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仍是眾多次滅絕事件中最快的一次。人類文明誕生至今造成了83%的野生動物的滅絕。.

新!!: 氣候和全新世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

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是科学家们对关于“全球变暖是否正在发生,如果发生,其原因和可能的后果”等议题的总体看法。这种科学的意见是通过国家性或国际性科学机构的综合报告和对气候科学家的意见调查来体现的。科学家个人,大学和实验室通过同行评审的出版物来贡献于这个整体的科学意见,达成共识和相对确定的部分被总结在高层次的综合报告和调查中。 当前的科学共识认为,地球气候系统是明确地变暖,而且“极有可能的”(至少95%的概率)是,人类活动(比如毁林和燃烧化石燃料)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变暖。此外,有可能的是,增加的气溶胶已经抵消了一些潜在的更进一步的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 in.

新!!: 氣候和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观点 · 查看更多 »

光孝寺 (广州)

光孝寺,全称为报恩光孝禅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建筑、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亦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有差不多2000年的历史,正门重新修建,并补上趙樸初手书“光孝寺”匾额。门两旁有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

新!!: 氣候和光孝寺 (广州) · 查看更多 »

光環 (光象)

光環(英文:Glory)為氣象學的名詞,中國宋朝時稱為光相、現代中文習稱佛光、寶光、寶光環、觀音圈、觀音輪、反日華等等;歐洲則稱作布羅肯幽靈(英文:Brocken Specter)、布羅肯虹(英文:Brocken Bow)或布羅肯現象(英文:Brocken Phenomenon),是一種陽光透過雲霧反射,並經由雲霧中的水滴發生繞射與干涉,最後形成一圈彩虹光環的光学现象,在光環中經常包括觀察者本身的陰影。.

新!!: 氣候和光環 (光象) · 查看更多 »

克尼斯納

奈斯那(Knysna)是南非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西開普省負責管轄,距離普利登堡灣25公里,始建於1871年,面積58.35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33,67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80人。.

新!!: 氣候和克尼斯納 · 查看更多 »

克利夫蘭·阿貝

克利夫蘭·阿貝(Cleveland Abbe,),美國氣象學家,生於紐約市。他長期從事大氣和氣候方面的著述,更於1870年開創國家氣象服務事業,並引進標準時間制於,1916年卒於馬利蘭州切維蔡斯。 A A A Category:气象学史.

新!!: 氣候和克利夫蘭·阿貝 · 查看更多 »

克羅埃西亞地理

克羅地亞位於中歐、南歐、西歐交界處,國土狹長而曲折,鄰國有斯洛文尼亞、匈牙利、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波黑等國。克羅地亞西臨亞得裡亞海,隔海與意大利相望。 克羅埃西亞大致上可以分成四個地區:.

新!!: 氣候和克羅埃西亞地理 · 查看更多 »

克薩爾特南戈

克萨尔特南戈(Quetzaltenango),为危地马拉克萨尔特南戈省首府,亦是危地马拉第二大城市。 其玛雅语别称为塞拉胡(Xelajú)或塞拉(Xela)。.

新!!: 氣候和克薩爾特南戈 · 查看更多 »

克洛維斯文化

克洛維斯文化,有時又名拉諾文化,是北美洲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根據放射性碳定年法,其遺跡可以追溯至1.15萬年前末次冰期,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克洛維斯文化相信於13000年前出現,維持了約200-800年。他們於新仙女木期的寒冷氣候下被多個局部的文化取代。後克洛維斯文化,包括福爾瑟姆文化,據信都直接源自克洛維斯文化,一些甚至只在投擲器具的長度不同而已。雖然這可能是因時代不同的文化轉變,但亦有可能是一道外力逼使這種改變,如新仙女木事件或後冰河氣候下的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自1930年代在北美洲西部發現多個克洛維斯文化位點後,一般認為克洛維斯人就是最早到達新世界的人類。克洛維斯人可能就是所有北美洲及南美洲原住文化的祖先。但是近30年的考古發現又提出了新的質疑,例如維吉尼亞州的(Cactus Hill)、俄勒岡州夏湖(Summer Lake)的(Paisley Cave)、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Topper)、賓夕法尼亞州的麥道克勞夫特岩石遮蔽處(Meadowcroft Rockshelter)及智利的蒙特沃德(Monte Verde)等。.

新!!: 氣候和克洛維斯文化 · 查看更多 »

前6千紀

在前6千紀(或称前第6个千年),人类开始广泛从事农业生产,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5百万左右。.

新!!: 氣候和前6千紀 · 查看更多 »

副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季风气候又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暖湿润。主要分布于纬度在20~40之间的大陆东部。.

新!!: 氣候和副热带季风气候 · 查看更多 »

副极地气候

副极地气候(subpolar climate),又名副極地大陆性氣候、--(Subarctic climate)、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極北氣候(boreal climate),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纬50ºN至65ºN之间的气候类型。.

新!!: 氣候和副极地气候 · 查看更多 »

副櫛龍屬

副櫛龍屬(屬名:Parasaurolophus,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又名副龍櫛龍,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50萬年到7,300萬年前Evans, D.C., Bavington, R. and Campione, N.E. (2009).

新!!: 氣候和副櫛龍屬 · 查看更多 »

勃朗峰

勃朗峰(Mont Blanc,Monte Bianco,意為「白色山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於法國的上薩瓦省和義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大區的交界處。勃朗峰是西歐與歐盟境內的最高峰,海拔為4,808.73公尺。勃朗峰於1786年8月8日首次被人類征服。勃朗峰有時也被稱為「白色少女」(法語:La Dame blanche)或「白色山峰」(義大利語:Il Bianco)。 勃朗峰附近最有名的兩個城鎮是義大利瓦萊達奧斯塔大區的庫爾馬耶烏爾(Courmayeur)與法國羅納-阿爾卑斯大區上薩瓦省的霞慕尼(Chamonix),這裡也是第一屆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區。遊客可以搭乘纜車上山,路線會經過庫爾馬耶烏爾與霞慕尼。 白山隧道於1957年開始建造,於1965年完成,連接著法國的霞慕尼及義大利的庫爾馬耶烏爾,全長11.6公里,是穿越阿爾卑斯山主要的交通路線。 勃朗峰的登山活動、遠足、滑雪和單板滑雪都相當盛行。.

新!!: 氣候和勃朗峰 · 查看更多 »

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合院式中国传统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門房的屋舍來封閉。若呈「口」字形的稱為一進院落;「日」字形的稱為二進院落;「目」字形的稱為三進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進為門屋,第二進是廳堂,第三進或後進為私室或閨房,是婦女或眷屬的活動空間,一般人不得隨意進入,故古人有詩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越深,越不得窺其堂奧。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在现代,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传统四合院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

新!!: 氣候和四合院 · 查看更多 »

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指人类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干扰周围动物(動物包括人類)生活环境。 目前世界上环境噪声最主要的来源是交通噪声,包括汽车、船,飞机和火车产生的噪声,Senate Public Works Committee, Noise Pollution and Abatement Act of 1972, S. Rep.

新!!: 氣候和噪音污染 · 查看更多 »

ChTZ S-65

史達林涅茲(Stalinez)重型拖拉機-ChTZ S-65,是二戰中蘇聯廣泛採用的軍民兩用拖拉機。S-65是 S-60的後繼者,與前者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改用柴油引擎,使之耗油減少,更能忍耐劣質燃料。生產由1937年開始,至1941年結束,總產量37,626台。 本機在紅軍當中擔任重型拖拉機的角色,負責拖曳152mm榴彈炮等重炮。與蘇軍許多的拖拉機一樣,為適應俄羅斯惡劣的氣候而經常被加裝各式封閉式駕駛室。由於速度太慢,S-65並非十分稱職的軍用拖拉機,所以蘇聯在1930年代末蘇聯推出以坦克底盤為基礎的專業軍用牽引車--共產國際牽引車和佛羅希夫牽引車,但數量上遠遠不及S-60或S-65。.

新!!: 氣候和ChTZ S-65 · 查看更多 »

皂荚

荚(学名:Gleditsia sinensis),(英文名稱:American Honeylocust、Bigspine Honeylocust,、Common Honeylocust、Chinese Honey Locust、China Honeylocust、Chinese Locust、 Chinese Soap-pod Locust、Sweet Locust)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別稱 皂角(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皂角樹、皂角子、皂角針、皂針、皂丁、長皂角、扁皂角、大皂荚、皂荚树(浙江)、皂節(江西)、皂莢板、山皂莢、山皂角、山皂樹、肥皂莢、肥皂樹、皂角刺、莢角刺、穿心刺、金鉤刺、刺皂、台樹、懸刀(山西、廣西、《外丹本草》)、雞棲子(《廣志》)、烏犀(《曾氏方》)、猪牙皂、豬牙皂莢、眉皂、小皂、小皂莢、小牙皂、牙皂(四川)、刀皂(湖南)、脥皂、胰皂、天丁、人見愁等 ,为豆科皂荚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新!!: 氣候和皂荚 · 查看更多 »

皇后镇 (新西兰)

皇后鎮(英語:Queenstown;毛利語:Tahuna)位于新西兰南岛奥塔哥大区的西南部,是南岛的旅游度假地。整个城市环绕建造于瓦卡蒂普湖的弗兰克敦湾(Frankton Arm),瓦卡蒂普湖呈一个消瘦的“S”型,附近被非常壮观的群山环绕。景色变化万千、湖光山色宛如仙境。 皇后镇是的最大城市,但出于一些管理上的理由,皇后镇通常被看作为新西兰南岛的南地大区的一部分。因为是旅游度假胜地的关系,皇后镇上有很多间餐厅旅馆,特色美食是烧羊肉与酥皮卷,这两项美食一直都为新西兰的传统食物。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也曾在汽船码头的Boardwalk餐厅尝过海鲜。.

新!!: 氣候和皇后镇 (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石炭獸

石炭獸(Anthracotherium)是已滅絕的偶蹄目哺乳動物,特徵是共有44顆牙齒,每顆上臼齒都有五個半新月形的齒冠。石炭獸分佈在漸新世的歐洲、亞洲及北美洲,於中新世中期至晚期消失,可能是因氣候的轉變及與其他偶蹄目(如豬及河馬)的競爭所致。石炭獸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下頜骨,與河馬很接近,有可能是牠們的祖先形態。根據石炭獸科與河馬的研究顯示,牠們可能與鯨魚的祖先有關。 石炭獸的命名是因牠們的化石遺骸最先在歐洲第三紀的褐煤床發現。 在歐洲發現的A.

新!!: 氣候和石炭獸 · 查看更多 »

石炭獸科

石炭獸科(Anthracotheriidae),又名炭獸科,是已滅絕及像河馬的偶蹄目動物,與河馬及豬有關。當中最古老的Elomeryx首先於始新世中期在亞洲出現,並在非洲及歐亞大陸生存,於漸新世進入了北美洲,及後可能是因氣候轉變及與河馬競爭,於中新世在歐洲及非洲消失。最年輕的Merycopotamus於上新世晚期在亞洲消失。這個科是以最先發現的石炭獸來命名,是因這些化石是在法國的古新世煤床發現。 石炭獸科像較瘦的河馬,頭部較細小窄。牠們每隻腳上有四或五趾,寬闊的腳掌適合在軟泥上行走。牠們有完整的牙齒,一些物種適合挖出水中植物的根。 有證據顯示石炭獸類,作為河馬的親屬,有可能是鯨魚祖先的近親。但是,最早的石炭獸科只是於始新世中期出現,是古鯨小目在完全進入水中生活的時期之後。.

新!!: 氣候和石炭獸科 · 查看更多 »

石门县

石门县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澧水中游,现为常德市所辖,邻接湖北省。 石门为典型的农业县,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类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柑橘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石门县县委和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楚江镇。县境东部夹山古寺,相传清朝初年住寺大和尚奉天玉,即埋名隐居的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但此说在学界有不少质疑。.

新!!: 氣候和石门县 · 查看更多 »

石排灣郊野公園

石排灣郊野公園(Parque de Seac Pai Van) 是澳門最大的自然綠化區,現由澳門民政總署所管理。石排灣郊野公園的前身為農場,1985年改建為綜合性用途的郊野公園,澳門大熊貓館也位於本郊野公園。.

新!!: 氣候和石排灣郊野公園 · 查看更多 »

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环境可以指:.

新!!: 氣候和环境 · 查看更多 »

王光玉

王光玉,男性,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林业资源管理高级研究员、教授、副院长。20多年来一直从事林业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主要研究专长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国际合作、森林生态与气候变化的研究,主持相关科研项目30多个,发表SCI论文60多篇,其中2篇为国际顶尖杂志《科學》。 研究主要为: (1)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流域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流域森林经营决策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加拿大菲沙河流域; (2)林业政策评价方面,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在SCI,其中《Science》2篇(2007, 2008); (3)林业市场与国际合作方面,主持多个科研项目。.

新!!: 氣候和王光玉 · 查看更多 »

火(Fire)是物質燃燒過程中所進行的強烈氧化反應,而且其能量會以光和熱形式釋放,此外還會產生大量的生成物。緩慢的氧化反應,例如生锈或消化不在上述的定義中。 火的可见部分称作焰,可以隨著粒子的振動而有不同的形狀,在温度足够高时能以等离子体(第四態,類似氣體)的形式出現。依燃燒的物質及以純度不同,火焰的顏色和亮度也會不同。 火必須有可燃物、夠高的熱或溫度、氧化劑及化學物四項並存才能生火,缺一不可,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火不會使被燃燒物的原子消失,只是通過化學反應轉變了被燃燒物的分子型態。火失控時,常常稱作失火或火災。 火是影響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因素之一,火的正面影響可以維持各種的生態系統以及刺激其成長。人類用火來烹調、生熱、產生訊號、照明及推進等。火的負面影響包括水體污染、土壤流失、空氣污染及對生命財產的危害。而造成全球溫度昇高的溫室效應,其原因之一就是來自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

新!!: 氣候和火 · 查看更多 »

火災學

火災的發生原因受到天氣、電氣、氣候、化學和建築等各種原因影響之外,也受到社會科學和人類行為的影響。因此研究火災學前必須要先對以上學科先行了解,具備基礎的相關知識,進而才能掌握並預防火災侵害的發生,所以「火災學」是一門應用科學。.

新!!: 氣候和火災學 · 查看更多 »

火桐

火桐(学名:Erythropsis colorata)为梧桐科火桐属下的一个种。.

新!!: 氣候和火桐 · 查看更多 »

火星96

火星96(另外稱之為火星8號)是一個俄羅斯在1996年所進行的火星太空探測計畫,與火星計畫中相同名稱的任務並無關聯性。當第二次的第四節火箭點火失敗時,探測器零件重新返回大氣層並在太平洋、智利、玻利維亞一帶解體成一條320公里長的碎片帶 火星96太空探測器是基於1988年弗伯斯1號、弗伯斯2號的架構所建造而成,兩台探測器皆堪稱當代最新設計的探測器但最終均以失敗收場;火星96的設計者也相信已經將弗伯斯太空探測器的缺陷修復,遺憾的是火星96在發射階段就宣告失敗,永遠無法證明錯誤是否已經被修正。 然而在當時火星96號稱是最重的行星際探測器,也是一項野心勃勃的探測任務。火星96包括軌道探測器、表面登陸器、表面穿透器,不僅探測方式眾多,火星96的儀器也由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與美國提供,相似的儀器被用在2003年發射的火星特快車。.

新!!: 氣候和火星96 · 查看更多 »

火星觀察者號

火星觀察者號(Mars Observer)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發射的火星探測衛星,任務目標是研究火星的氣候及地質,於1992年9月25日發射升空。火星觀察者號在預計進入火星軌道的3天前失去聯絡,任務失敗。.

新!!: 氣候和火星觀察者號 · 查看更多 »

火星探路者

火星拓荒者號(英文:MESUR Pathfinder)是一艘在1997年攜帶探測車登陸火星且建立基地的美國太空船。它包括命名為卡爾薩岡紀念站的登陸者和一輛重量很輕(0.6公斤/23磅)、命名為旅居者號的輪型機器人火星車 。 這艘太空船於火星全球探勘者號發射一個月之後的1996年12月4日由德爾它 II發射,並於1997年7月4日於火星上稱為歐克西亞沼區的克里斯平原阿瑞斯谷著陸。然後登陸者展開,露出裡面的火星車,在火星表面進行了許多實驗。 這項任務攜帶了一系列的科學儀器來分析大氣層、氣候、地質和岩石與土壤的組成。它是NASA在嶺導人丹尼爾·戈爾丁倡議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座右銘下,主要是使用低成本的太空船和頻繁發射的發現計畫的第二個專案。這個任務是NASA負責的火星探測,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的分部指導,專案經理是噴射推進實驗室的東尼·史佩爾 (Tony Spear)。 這次任務是包括火星車的一系列任務的第一次,並且是自1976年兩次維京號登陸紅色行星之後第一次的成功著陸。蘇聯雖然在1970年代的月球步行者計畫中成功的讓登月車著陸,但是它企圖讓火星車登陸火星的火星計畫卻失敗了。 除了科學目標,火星拓荒者號任務也是各種創新技術的概念証明,像是安全氣囊 - 間接著陸和自動迴避障礙,這兩項在後續的火星車任務都在採用。相對於其它的無人火星探測器任務,火星拓荒者的低成本也是很顯著的。起初,這個任務只是做為第一個火星環境測量 (Mars Environmental Survey,MESUR) 計畫。.

新!!: 氣候和火星探路者 · 查看更多 »

災難片

災難片(英文:Disaster film)是關於各種災難的電影類型,不論是緊急的或者是即將面臨的災難,此類電影常以空難、船難、天然災害或隕石撞擊為母題,至近代的外星人入侵或怪物突變的電影,由於全球暖化,關於氣候變遷的議題也加入災難類型行列中。典型的災難電影角色常找大牌的知名演員,故事呈現多條支線,而內容主要著重在角色因信稱義、企圖勇於去扭轉情勢,逃脫或者是對抗災難主體和災難所遺留的後續發展。 災難類型電影開始成功贏得大量亮眼票房收入,始於1970年代。1970年上映的《國際機場》(Airport)是一個里程碑,緊接著1972年的《海神號》、1974年的《大地震》(Earthquake)和《火燒摩天樓》尾隨這股災難潮流獲得成功的票房,打下穩固基礎。直到現今,由於特效工業的進步,呈現的災難場面更加真實,使得災難片類型電影成為票房的保證。.

新!!: 氣候和災難片 · 查看更多 »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本部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西郊的金山学区。 福建农林大学成立于2000年,由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而成。.

新!!: 氣候和福建农林大学 · 查看更多 »

福爾摩沙三角

福爾摩沙三角(英語:Formosa Triangle;日語:フォルモサトライアングル)又稱龍三角(英語:Dragon's Triangle;日語:ドラゴントライアングル)、惡魔海、魔鬼海(Devil's Sea)。是位於西太平洋北回歸線的一塊三角形區域,與位於西大西洋北回歸線的百慕達三角一樣被稱為容易發生空難與海難的海域。.

新!!: 氣候和福爾摩沙三角 · 查看更多 »

秦大河

大河,甘肃省兰州市人,中国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冰川冻土研究,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并长期参与编写IPCC评估报告。2008年获得国际气象组织奖,他是叶笃正之后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新!!: 氣候和秦大河 · 查看更多 »

移民出境

移民出境(Emigration,移民出境的人被稱為移出者),是指離開自己的國家或地區而定居於別處。外來移民則是以定居地的角度出發的用詞。在政治、邊界或一個國家建立之前,人類的移民行動被稱為人類遷徙。人們選擇移民出境有很多原因。有些是因為政治或經濟因素,亦可能是個人因素,例如在外地旅遊時找到自己的配偶而選擇移民來與他生活。許多在富裕國家生活的老人在退休時會選擇移民出境至一些與其國家氣候相異的地方。 不少政治或經濟移民都會與他們的家庭一同遷移到新地區或國家,而希望得到在他們原來的地方得不到的和平或工作機會。縱觀歷史,大批移民最終會返回自己的家園,這往往是因為他們在其他國家賺取到足夠的金錢。有時,這些移民遷往文化差異大的國家時,通常會感到自己被視為貴賓,而保留原本的文化、傳統和語言,有時亦會將這些傳給移民自己的孩子。本土文化和新文化之間的的衝突很容易造成社會上的差別,對「外國人」來說,有時必須了解的法律和社會制度是全新和陌生的,而導致他們通常會感到不舒服。通常情況下,移民社區是在當地逐漸形成的。 18、19和20世紀時,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或在国内遭歧视、受迫害、缺乏发展机会者離開歐洲移民至美國、加拿大、拉丁美洲各国、澳大利亚和新西蘭,對整個世界造成了深遠影響。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欧洲卷1750-1993》给出的数据,在1850—1920年间,约有1567万英国人、431万德国人、233万奥匈帝国人、858万意大利人和38万法国人离开本国去往欧洲以外的地方定居,其中英国人主要移居北美、澳洲和南非,德国人主要移居美国,意大利人主要移居巴西南部、阿根廷和美国,法国人主要移居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雖然移民出境的定義模糊和可能略有不同,但移民出境或外來移民不應該與混淆,例如或種族清洗。 移民出境的動機可以是以獎勵來吸引人們離開,稱為誘因("pull" factors),例子:高收入、低稅率、氣候更好、較好的職業、更好的醫療設施、更好的教育設施、人與人之間更好的行為、家庭原因、政治穩定、宗教自由、相對自由和國家威望較高等;或是促使人們離開,稱為推動力("push" factors),例子:戰爭、饑荒、乾旱、疾病、貧窮、政治腐敗、政治分歧、原教旨主義、宗教不容許、天災、當地人不滿(例如經常遭到騷擾、欺負和虐待)、當地人不滿移民率過高、缺乏就業機會、缺乏各種權利和單一文化或宗教等。這些因素,除政治分歧和當地人不滿移民外,一般不會影響發達國家居民而導致移民。甚至是自然災害也不可能導致此類居民移民。.

新!!: 氣候和移民出境 · 查看更多 »

秘魯氣候

魯氣候差異很大,境內涵蓋多種氣候與微氣候區域,共擁有世界32種氣候中的28種。如此多元的氣候,導因於安地斯山脈與洪堡寒流的存在。 大體上,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而且降雨較少。安地斯山脈屬於清涼至寒冷的氣候,而且夏天多雨,冬天非常乾燥(柯本氣候分類法)。東部低地屬於赤道氣候,天氣炎熱而且全年降雨。.

新!!: 氣候和秘魯氣候 · 查看更多 »

科学可视化

. at wci.llnl.gov.

新!!: 氣候和科学可视化 · 查看更多 »

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表示拥有基本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能理解科学观念,了解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能运用科学解释身边的事情,建立与评价有证据基础的论证,并恰当地运用结论来引领自己的行为。它包含運用書寫、數值與資訊等能力來理解科學方法、觀測與理論。.

新!!: 氣候和科學素養 · 查看更多 »

稻大鼠

稻大鼠(學名:Oryzomys palustris)是北美洲一種半水生的齧齒類。牠們主要分佈在美國東部及南部,由新澤西州及肯薩斯州南部至科羅拉多州及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州最東北端。;其分佈地以往擴展至更西及更北的地方,與當地的玉米種植片利共生。牠們一般出沒於潮濕的環境,如沼澤及鹽沼。牠們重40-80克,屬於中等身型,外觀像黑鼠及褐鼠。牠們的上身一般呈灰褐色,但科羅拉多州群落的上身是赤色的。牠們的後腳擁有適合水中生活的特徵。頭顱骨很大及扁平,前部很短。 約翰·巴克曼(John Bachman)牧師於1816年發現稻大鼠,於1937年才有正式的描述。稻大鼠有幾個亞種,主要都是來自科羅拉多州,但其有效性受到質疑。在佛羅里達礁島群的群落有時會被看為另一物種:銀色稻鼠(Oryzomys argentatus)。另外,庫氏稻鼠與稻大鼠一同在塔毛利帕斯州及德克薩斯州南部出現。 稻大鼠是夜間活動的,以莎草及草來築巢,有時巢會有通道。牠們的食性很多樣化,會吃植物、真菌及多種動物。群落的密度一般在每公頃10隻以下,地盤大小為0.23至0.37公頃不等。妊娠期為25天,每次可以生3至5隻幼鼠,主要都是在夏天出生。幼鼠出生時依赖性很强,要到幾星期后才斷奶。倉鴞等都會掠食稻大鼠,在野外的稻大鼠一般都不能活过一年。多種的寄生蟲會寄生在稻大鼠之中,而牠們也帶有一種可以感染人類的漢他病毒。牠們並非保育的對象,但仍有一些群落受到威脅。.

新!!: 氣候和稻大鼠 · 查看更多 »

突尼西亞人

突尼西亞人是指以突尼西亞阿拉伯語為母語的民族。大多數居住在突尼西亞境內,少部分移民至其他國家,1956年3月20日,在殖民地獨立風潮之際,突尼西亞贏得了獨立,受到此時期民族主義的思潮影響,生長或來自此地擁有共同語言和文化的人多稱作突尼西亞人。.

新!!: 氣候和突尼西亞人 · 查看更多 »

窮鄉僻壤

鄉僻壤(Backcountry),通常指偏僻荒遠的地方。例如地理位置偏遠,交通建設未開發,缺少物資,外來訪客罕見的地區。.

新!!: 氣候和窮鄉僻壤 · 查看更多 »

端点星

端点星(Terminus)是以撒·艾西莫夫基地系列小说中一个位于银河系边缘的虚构的行星,是基地(后为基地联邦)的首都。.

新!!: 氣候和端点星 · 查看更多 »

立金花

立金花可以是下列植物:.

新!!: 氣候和立金花 · 查看更多 »

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三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2007年3月10日至4月11日舉行,今年挑選了由鄭智薰(Rain)及林秀晶主演的《再造人之戀》及游乃海執導的《跟蹤》作為開幕電影。另選映50個國家逾300部電影於電影節期間播放,於本屆開始,在電影節期間籌辦《亞洲電影大獎》。.

新!!: 氣候和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 查看更多 »

第33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33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英語:33rd G8 summit)于2007年6月6日至8日在德国北部沿海城市海利根达姆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全球经济、气候变化、能源的讨论。.

新!!: 氣候和第33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 查看更多 »

第四紀

四纪(Quaternary Period)是地质时代中的最新的一个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两个世。第四纪前是新近纪。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新!!: 氣候和第四紀 · 查看更多 »

第四紀滅絕事件

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是於第四紀發生的大量巨型動物群的滅絕事件,大部份都是在過渡到全新世之間發生的。有些學者會將此次生物集群滅絕看為全新世滅絕事件之一,也有認為是獨立事件。古生物學家認為其成因可能是氣候轉變、疾病的傳播、或被人類過度獵殺等。.

新!!: 氣候和第四紀滅絕事件 · 查看更多 »

箭齒獸

箭齒獸(Toxodon)是南方有蹄目中已滅絕的一屬,生態上與河馬相似,生存於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南美洲。箭齒獸與一些南蹄目經歷了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相信因更新世的氣候轉變而滅絕。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在《小獵犬號航行之旅》中首先研究了牠的化石。有指箭齒獸的生活模式有點似南美洲的河馬,有可能被一般劍齒虎所掠食。 箭齒獸中的T.

新!!: 氣候和箭齒獸 · 查看更多 »

節胸屬

胸屬(學名:Arthropleura),又稱節胸蜈蚣屬,是史前的倍足綱動物,即現今蜈蚣及馬陸的遠古親屬。虽然名叫節胸蜈蚣,但是實際上比起蜈蚣節胸屬與馬陸的親緣關係較近。節胸屬成員的體型範圍在之間,寬度則可達。,生存於3億4000萬至2億8000萬年前的石炭紀晚期,分佈在北美洲及蘇格蘭。牠們已知陸地上最大型的無脊椎動物,相信只有少數的天敵。.

新!!: 氣候和節胸屬 · 查看更多 »

系統

系統(system;system;système;sistema)泛指由一群有關聯的個體組成,根據某種規則運作,能完成個別元件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 系統分為自然系統與人為系統兩大類。.

新!!: 氣候和系統 · 查看更多 »

納謝爾斯克

納謝爾斯克(Nasielsk)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距離首都華沙50公里,由馬佐夫舍省負責管轄,始建於十一世紀,面積12.6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7,364。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1939年9月至1945年1月期間佔領該鎮。.

新!!: 氣候和納謝爾斯克 · 查看更多 »

紅襟粉蝶

紅襟粉蝶(學名:Anthocharis cardamines),是粉蝶科的一種蝴蝶。.

新!!: 氣候和紅襟粉蝶 · 查看更多 »

緬因貓

緬因貓是北美洲自然產生的最早的長毛貓品種,原產于美國東岸緬因州附近。緬因貓是美國貓種當中數量最多的種群,除了其聰穎與活潑廣為人知以外,其獨一無二巨大的體型也令人過目難忘。緬因貓種起源於新英格蘭,並且是北美洲最老的天然貓種,同時使得它成為美國第一個本土展示貓。一般來自緬因州的品種都被視為最純正。(事實上官方認定緬因貓是出產自緬因州)1895年在紐約舉行的貓展上,牠成為美國第一種本土展示貓。緬因貓还有個迷人的稱號,「溫柔的巨人」。.

新!!: 氣候和緬因貓 · 查看更多 »

縣民性

縣民性(けんみんせい)是指日本各都道府縣的縣民氣質、行動傾向。受各縣的歷史、風土、地形、氣候、人口、產業等因素的影響。.

新!!: 氣候和縣民性 · 查看更多 »

红头丽蝇

紅頭麗蠅(學名:Calliphora vicina.)是一種麗蠅。由於牠們會在特定的時間到達及在屍體上拓殖,故在法醫昆蟲學中尤為重要。.

新!!: 氣候和红头丽蝇 · 查看更多 »

红外线

红外线(Infrared,简称IR)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長在760奈米(nm)至1毫米(mm)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對應頻率約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範圍內。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多都在此波段。 红外线是在1800年由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他發現有一種頻率低于紅色光的輻射,雖然用肉眼看不見,但仍能使被照射物體表面的溫度上昇。太陽的能量中約有超過一半的能量是以红外线的方式進入地球,地球吸收及發射紅外線輻射的平衡對其氣候有關鍵性的影響。 當分子改變其旋轉或振動的運動方式時,就會吸收或發射紅外線。由紅外線的能量可以找出分子的振動模態及其偶極矩的變化,因此在研究分子對稱性及其能態時,紅外線是理想的頻率範圍。紅外線光譜學研究在紅外線範圍內的光子吸收及發射。 红外线可用在軍事、工業、科學及醫學的應用中。紅外線夜視裝置利用即時的近紅外線影像,可以在不被查覺的情形下在夜間觀察人或是動物。紅外線天文學利用有感測器的望遠鏡穿透太空的星塵(例如分子雲),檢測像是行星等星體,以及檢測早期宇宙留下的紅移星體。紅外線熱顯像相機可以檢測隔絕系統的熱損失,觀查皮膚中血液流動的變化,以及電子設備的過熱。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可见光强,像紅外線導引常用在飛彈的導航、熱成像儀及夜視鏡可以用在不同的應用上、红外天文学及遠紅外線天文學可在天文學中應用红外线的技術。.

新!!: 氣候和红外线 · 查看更多 »

纳木错

纳木措()位于中国西藏中部,現為西藏第二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718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水平均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纳木错”为藏语,这个湖的蒙古语名称為“腾格里淖爾”,两个名称都是“天湖”之意。.

新!!: 氣候和纳木错 · 查看更多 »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

綠色和平东亚分部(Greenpeace East Asia)是全球环境组织绿色和平位于东亚的官方办公室,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之一。.

新!!: 氣候和绿色和平东亚分部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NOAA)是隶属于美国商务部的科技部门,主要关注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变化,提供对灾害天气的预警,提供海图和空图,管理对海洋和沿海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如何改善对环境的了解和防护。NOAA除了文职人员外,还有一个300人的軍裝队伍,执行为NOAA麾下飞机、船只、车辆的驾驶、科學與管理職位等任务。.

新!!: 氣候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美洲擬獅

美洲擬獅(學名:Panthera leo atrox)又名擬獅或擬獅兽,是一種從化石得知已滅絕的貓科動物。牠是獅子中最大亞種,與更新世中期的原始獅大小相近,且比現今非洲的獅子大25%。.

新!!: 氣候和美洲擬獅 · 查看更多 »

真猛瑪象

真猛瑪象(英語:Wooly mammoth,学名:Mammuthus primigenius)是已滅絕的猛瑪象。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北部發現有牠們的骨頭及冷藏的屍體,而保存最完好的是在西伯利亞。已知最古老(15萬年前)的真猛瑪象是在歐亞大陸的利斯冰期礦床被發現。牠們是自草原猛瑪象衍生而來。 真猛瑪象於更新世晚期從大部份分布地消失,在弗蘭格爾島上仍存有一族侏儒化的真猛瑪象至約西元前1700年。.

新!!: 氣候和真猛瑪象 · 查看更多 »

真腊风土记

《真腊风土记》是一部介紹位于柬埔寨地區的古國真臘歷史、文化的中國古籍。《真腊风土记》由中國元代人周達觀所著。 1431年暹罗破真腊国都吳哥,真腊迁都金边,吴哥窟被遺棄,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当地的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819年法國J.P.A.雷慕沙首先將周達觀所著《真腊风土记》譯成法文。1857年,駐馬德望的法國傳教士夏爾·艾米爾·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報告吳哥狀況,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奥為尋找新的熱帶動物标本,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大大肆宣扬,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真腊风土记》對當代及現代研究真臘及吳哥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現存與真臘同時代者對該國的唯一記錄。中國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此書“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

新!!: 氣候和真腊风土记 · 查看更多 »

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貓,在現代漢語中也稱貓咪,為小型貓科動物,是為野貓(又稱斑貓;Felis silvestris)中的亞種,此外也有其他未經過《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命名,例如Felis catus。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馴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灣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目的可能為捕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以防止牠們吃掉--。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犬(或稱狗),但同時也是危害十分廣泛的外來種,由於獵捕的習慣,威脅着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更直接的風險是因狩獵而感染野外病菌的貓,會引入例如狂犬病等進入人類生活圈,因此對飼主知識技術與社會責任要求也較高,先進國家的公衛系統普遍會針對野貓進行抓捕絕育,管理意義即在於此。長期飼育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相當於人類64歲),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等於人類168歲,來自美國德州)。小部分文化在過去亦有食用貓肉的習俗,如越南、廣州等,但現今大部分地區因衛生防疫,或是以貓為寵物等因素而禁止食用貓肉。 品種獲認證的貓會稱為純種貓,主人會以選擇繁殖的方式讓貓繁殖出他們認為趨于“完美”的品種。歷史上也存在因為偶然突變而產生,後給人類保留並加強其特色的品種。.

新!!: 氣候和猫 · 查看更多 »

猶因他獸

因他獸(學名:Uintatherium,意思為「猶因塔山脈的野獸」),又稱為恐角獸,是一屬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總共包含2種。U.

新!!: 氣候和猶因他獸 · 查看更多 »

眼斑冢雉

斑冢雉(學名Leipoa ocellata)是澳洲一種粗壯的鳥類,約有雞的大小。牠們棲息在南澳洲州半乾旱的小桉樹叢林,但只餘下三個分隔的群落,包括墨累河及馬蘭比吉河盆地、辛普森沙漠以西及西澳洲州的西南角邊緣。.

新!!: 氣候和眼斑冢雉 · 查看更多 »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新!!: 氣候和烏孫 · 查看更多 »

热带

热带,(Tropics)是地球上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度26分)之间的地区的总称,无极昼极夜现象。.

新!!: 氣候和热带 · 查看更多 »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島嶼。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各种生物群落的分类,热带雨林,或熱帶濕潤闊葉林(Tropical moist broadleaf forest),亦可被归类为赤道低地常綠雨林(lowland equatorial evergreen rainforest),因此热带雨林又称赤道雨林。 热带雨林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26℃,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虽然热带雨林树木茂密且品種繁雜,形成了庞大的层状结构,但实际上由于阳光难以穿透层状结构而到达地面,所以底層灌木叢并不多,这也为人类及动物徒步穿越树林提供了便利。由于热带雨林提供了植物优异的生长条件,阳光的照射将使地表很快地被密集而糾纏的藤蔓、灌木丛、树苗占据,从而形成了叢林。.

新!!: 氣候和热带雨林 · 查看更多 »

環境資源管理

境資源管理,是指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評估管理;相對的是以應用科學與工程之方法來改善環境的環境工程學。而環境資源管理的目的是確保生態系統以得到保護和維持,以環境資訊與環境管理層面作為基礎,將環境管理與自然資源之間互相影響,同時考量環境層面、經濟層面及自然層面三方面的平衡發展理念,作為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之發展重點。.

新!!: 氣候和環境資源管理 · 查看更多 »

環境流體力學

境流體力學(Environmental Fluid Mechanics)泛指研究與自然環境相關的流體力學的問題與現象之學問,譬如河川、湖泊、水庫、地下水、海洋及大氣邊界層(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中空氣的流動問題及其中污染物的傳輸機制,甚至大尺度的全球氣候變遷、聖嬰现象(El Nino)和反聖嬰現象(La Nina)也與環境流體力學有關。專門研究河川的流動及其中物質傳輸的過程可稱為環境水力學(Environmental Hydraulics)。.

新!!: 氣候和環境流體力學 · 查看更多 »

瓦埠湖

埠湖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的淮河流域,在安徽省境內,鄰近壽縣,是淮河南岸最大湖泊。水面积变化很大。 瓦埠湖还是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西部分界(典型指标为入声的有无),瓦埠湖東南岸的瓦埠镇讲话有典型的入声。瓦埠湖西岸讲话就没有入声。 瓦埠湖还有些气候调节作用,沿湖的瓦埠镇夏季平均气温比邻近的合肥偏低1-2度,冬季平均气温比寿县城关镇偏高近1度。.

新!!: 氣候和瓦埠湖 · 查看更多 »

瓜纳华托

纳华托(Guanajuato),又译作瓜纳托,是墨西哥瓜納華托州的州府,位于首都墨西哥城西北方370km处,平均海拔1,996 m。城市汽车的通行大多使用地下路网系统。虽然瓜纳华托是瓜纳华托州的州府,但是城市规模在该州莱昂、伊拉帕托、塞拉亚和萨拉曼卡之后,列全州第五位。根据2005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市人口70,798人。 1988年,瓜纳华托市的老城区和周边的矿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遗产,瓜纳托历史名城及周围矿藏是登录时的名称。.

新!!: 氣候和瓜纳华托 · 查看更多 »

生命演化历程

生命演化历程紀錄地球上生命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事件。本条目中的時間表,是以科學證據為基礎所做的估算。 生物演化指生物的族群从一個世代到另一個世代之間,获得並传递新性状的过程。並解釋长时段的生物演化过程中,新物种的生成與生物世界的多样性。經歷數十億年的演化與物種形成,現在的各物种之間皆由共同祖先互相連結。 以下的列表除非有寫公元或西元,否則是從現在開始算,如6500萬年前是指距離現在已有6500萬年的時間了。.

新!!: 氣候和生命演化历程 · 查看更多 »

生物群系

生物群系(Biome)又稱生物區系。由诸如植物集群、动物集群和集群的各种生物群落组成,是生态学上气候条件相似并按照气候和地理划分的区域。因常以植被的類型作為特色,故又稱為植被氣候帶。生物群系屬於大尺度的生態環境,亦被認為是生態系統。 地球上許多地方具有類似的非生物因子(如水、土壤等)與生物因子,換句話說就是具有類似的生態系,因而可予以歸類,類似的生態系即被稱為生物群系。N.

新!!: 氣候和生物群系 · 查看更多 »

生物集群灭绝

生物集群灭绝是指在一个相对短暂的地质时段中,在一个以上并且较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的事件。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宏观生物,因为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很难推测和测定。据科学家推测,自地球诞生以来,曾经出现过的生物已灭绝了超过98%。每次灭绝事件所灭绝生物的比率都有较大的差别。 生物集群滅绝要滿足四個條件:.

新!!: 氣候和生物集群灭绝 · 查看更多 »

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將符合生態運作的方式運用在農業生產系統裡面的一種研究。生態農業英文是「Agroecology」, agro- 這個字首代表的就是農業。使用生態學的原則來處理農業生態系統(agroecosystem)為農業經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方法。這個詞所指涉的意義通常不是十分精確,有些時候他也可以意味著「一種科學、運動或者實踐」。生態農業實踐者研究各種生態農業系統以及生態農業場域,但不盡然一定跟某種特定的方法有關,無論是有機農業、整合式農業或慣行農業,集約或粗放的農業,儘管它與前面提到的農業系統有非常多共同的思考與原則。.

新!!: 氣候和生態農業 · 查看更多 »

生態氣候圖

生態氣候圖(climate diagram)是Heirich Walter1985年發展出用以呈現地域植被與氣候關係的一種工具。指以某地的氣溫及降水資料,依月份繪製之長期曲線圖。由本圖可以判斷此地屬於何種植被氣候帶。.

新!!: 氣候和生態氣候圖 · 查看更多 »

生态位

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称小生境、生態區位、生态栖位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生态位的概念是由Joseph Grinnell於1917年首次提出的。这个概念在许多方面有广泛应用,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利基」概念。 群落生境(其同义词为栖息地)只是生态位这个概念的一部分。生态位的含义远不止是“生活空间”(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它是生物生存的依据)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物种在其群落生境中的功能作用,而且它带有构成群落生境的自然因素所留下的烙印。它是一个物种为求生存而所需的广义“资源”。例如:蝙蝠需要在某地夜间捕食蚊子。这里面某地的自然因素(例如空气质量,其他关系到蝙蝠栖息地的因素),蝙蝠夜间运动的可行性,蚊子都是蝙蝠的生态位的一部分。一个物种只能占有一个生态位。 生态位的环境因素(温度,食物,地表湿度,生存环境等)的综合,构成概念生态位空间。这是一种n维超体积,但出于可视化的原因会将它简化为二维或三维龛位图进行显示。每种环境因素成为一个维度。在两个生态龛位中,考虑观察的维度越多,两个生态龛位的差别就越明显,越容易被区分开来。 生态位分两个层次:.

新!!: 氣候和生态位 · 查看更多 »

生态水文学

生态水文学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地球上水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能发生在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中或者森林、草地、荒漠等陆地生态系统中。生态水文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环境中植物-水分相互作用,包括蒸腾、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植被对河流流量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生态生理过程与水文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新!!: 氣候和生态水文学 · 查看更多 »

甲烷水合物

烷氣水包合物(Methane ice),也稱作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為固体形态的水於晶格(水合物)中包含大量的甲烷。最初人們認為只有在太陽系外圍那些低溫、常出現冰的區域才可能出現,但後來發現在地球上許多海洋洋底的沉積物底下,甚至地球大陆上也有可燃冰的存在,其蕴藏量也较为丰富。甲烷氣水包合物作为石油、天然氣的新时代替代能源而备受期待。 甲烷氣水包合物存在於低溫高壓的環境,在海洋淺水生態圈中是常見的成分,他們通常出現在深層的沉澱物結構中,或是在海床處露出。甲烷氣水包合物據推測是因地理斷層深處的氣體遷移,以及沉澱、結晶等作用,於上昇的氣體流與海洋深處的冷水接觸所形成。 在高壓下,甲烷氣水包合物在18°C的溫度下仍能維持穩定。一般的甲烷氣水化合物組成為1莫耳的甲烷及每5.75莫耳的水,然而這個比例取決於多少的甲烷分子「嵌入」水晶格各種不同的包覆結構中。據觀測的密度大約在0.9 g/cm³。一升的甲烷氣水包合物固體,在標準狀況下,平均包含168 升的甲烷氣體。 甲烷形成一種結構一型水合物,其每單位晶胞內有六個十二面體(20個端點因此有20個水分子)和两個十四面體(tetrakaidecahedral,24個水分子)的水籠結構。其水合值(hydratation value)20可由MAS NMR來求得。 Note: the number 20 is called a magic number equal to the number found for the amount of water molecules surrounding a hydronium ion.

新!!: 氣候和甲烷水合物 · 查看更多 »

甜菜

菜(學名:Beta vulgaris、英文:beetroot)又名菾菜或紅菜,为藜科甜菜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从瑞典直到西班牙,是热带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叶子也是一种蔬菜。.

新!!: 氣候和甜菜 · 查看更多 »

熊神鯨

(學名:Artiocetus)是一種已滅絕的鯨魚。其學名是鯨目及偶蹄目的結合,因此牠們擁有像偶蹄目的腳踝,故又名偶蹄鯨。.

新!!: 氣候和熊神鯨 · 查看更多 »

熱帶神經衰弱

熱帶神經衰弱--最早出現於1902年,作為神經衰弱的延伸,主要用以表示白人前往熱帶殖民地後,一系列身體不適的症狀,產生神經系統的機械性衰弱。 1930年代,日本南方醫學研究會亦做了一次500人的調查,發現在台居住一段時間的日本工作者,有相當比例得到了與熱帶精神衰弱相似的症狀。 而這個疾病,也成為1930年代大日本帝國政府南進派與中國東北派之間的重要議題之一。.

新!!: 氣候和熱帶神經衰弱 · 查看更多 »

熱河省 (中華民國)

熱河省(),簡稱熱,省會承德市,是中華民國的省份之一,也是东北四省之一。民國3年(1914年)1月,設熱河特別區。民國17年(1928年)9月,明令改制為省。中共占據后,於1955年7月30日撤銷該省。位於目前河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地帶。.

新!!: 氣候和熱河省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物候學

物候學(英語:phenology 源於希臘文:phainomai(φαινομαι-顯示、見現))為研究氣候與生態事件(特指生物的某現象)互相時間關係之學問。這門科學主要關心生物事件之變化在年循環裡出現的日期。例如:《夏小正》裡提及的「正月啟蟄,雁北鄉」、「七月秀雚葦,狸子造肆」等。 在生態學科學文獻裡,這個辭也普遍應用在其他較短時段的生物現象,例如季節性的物候:某物種開始發生於4四月,於9月死亡(消失)。 由於生物生長的現象常常受到溫度的影響,且敏感,因此溫度造成物候變化成為一個觀察歷史氣候記錄的重要指標,尤其是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的研究議題。例如:歐洲已藉由過去500年來的葡萄產量,建立一垂直溫度紀錄。 在無法利用精確儀器實際量測全球暖化的現象時,物候學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精準的記錄。.

新!!: 氣候和物候學 · 查看更多 »

物理海洋学

物理海洋学(Physical oceanography)研究海洋與鄰近之大氣的各种物理性质,以及牽涉海洋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主要研究主題包括海流、潮汐、波浪、海水循環、海水及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質、海水與大氣間的關係等。物理海洋学是海洋学的几个子领域之一,其他包括海洋生物学、和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學可以細分為描述性海洋學和動態物理海洋學 。描述性物理海洋學旨在通過觀察和復雜數值模型研究海洋,描述盡可能精確的流體運動。動態物理海洋學則主要側重於控制流體運動的過程,強調理論研究和數值模型。 這些與氣象學共同是(GFD)大型領域的一部分。.

新!!: 氣候和物理海洋学 · 查看更多 »

牛頓巨鳥

牛頓巨鳥(學名Genyornis newtoni)是澳洲一種大型不會飛的鳥,於5萬年前滅絕。牠們有巨型的喙,相信是肉食性的,但程度不明,可能是掠食者及食腐動物的混合。 一項研究將多達700顆牛頓巨鳥的蛋殼进行年代测定,發現牠們在一段短時間內衰落及消失,氣候轉變很難成立為其成因,故此認為人類到來是令其滅絕的原因。.

新!!: 氣候和牛頓巨鳥 · 查看更多 »

盧布斯科

盧布斯科(Lubsko;Sommerfeld;索布語:Žemŕ)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由盧布斯卡省負責管轄,面積12.56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高度122米,該鎮的工業化始於1835年,2006年人口14,767。.

新!!: 氣候和盧布斯科 · 查看更多 »

盛行风

盛行风,是一个地区某一时段最常刮的风。其风向称为盛行风向。该风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貌的影响。 观测和了解盛行风有助于预测当地天气,也有助于研究当地气候、土壤风化、沙丘移动、昆虫和空气污染物的迁移等。.

新!!: 氣候和盛行风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簡稱K-T事件、K-T滅絕),又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簡稱K-Pg事件、K-Pg滅絕),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約發生於6600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與新生代第三紀之間,並導致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動物與植物消失,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這個事件因為造成大部份恐龍滅亡與哺乳動物的興起而聞名,但是綜觀地球歷史,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地球約90%的生物种类,才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生物集體滅絕事件。 由於國際地層委員會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而由古近紀與新近紀取代,因此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又可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之間,有一層富含銥的黏土層,名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恐龍(不包含鳥類)的化石僅發現於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下層,顯示牠們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或之前)迅速滅絕。有少部份恐龍化石發現於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之上,但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因為侵蝕等作用,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並沉積在較年輕的沉積層。除了恐龍以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都在這次事件中滅絕。哺乳動物與鳥類則存活下來,並輻射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 大部分的科學家推測,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個或多個原因所造成,例如:小行星或彗星引起的撞擊事件、或是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隕石坑以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爆發,與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時間相近,被認為最有可能與這次滅絕事件的主因。撞擊事件或火山爆發將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中,遮闢了陽光,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對全球各地的生態系造成影響。但也有少數科學家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緩慢發生的,而滅絕的原因是逐漸改變的海平面與氣候。.

新!!: 氣候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 查看更多 »

白玉瀑布

白玉瀑布是一座位在臺灣臺東縣卑南鄉知本溫泉區內的瀑布,其原名為白玉瀧(日文:白玉の瀧),目前已改為白玉瀑布,是知本溫泉區的景點之一。.

新!!: 氣候和白玉瀑布 · 查看更多 »

白芨

白芨,或作白及,Vol.

新!!: 氣候和白芨 · 查看更多 »

百科详编

《百科详编》(Macropædia),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部分;另外两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ædia)和《百科细编》(Micropædia)。 2007版的百科详编(Macropædia)共17卷,699篇文章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每篇文章长度从2页到310页不等,平均为24页。所有文章几乎都有参考文献和署名贡献者,这些贡献者的名字在百科类目(Propædia)都按照首字母顺序予以列明。.

新!!: 氣候和百科详编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

慕達(Bermuda),法律文件中也作百慕大群岛或薩默斯群岛,位於北大西洋属北美,是英國的自治海外領地。位于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距北美洲约900多公里、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東北約1,100海里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840海里。 最接近的地標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Cape Hatteras),西北約640海里(1,030公里)。百慕達是歷史最悠久的英國海外領地,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頒佈及英國建立前的一、兩個世紀。聯合國非殖民化委員會自1945年起將其列為全球16個非自治領地之一。 「百慕達」一般指單一的群島,由約138個島嶼和许多岩礁组成。百慕達的一些島嶼擁有多個名稱(整個群島,連同兩個正式名稱,歷史上曾稱為「La Garza」、「Virgineola」及「魔鬼島」)。雖然地標不多,但地方重名的情況十分普遍;例如,有兩個島嶼名為「長島」,兩個海灣名為「長灣」,而聖喬治鎮位於聖喬治島的聖喬治政區。另外,百慕達的首府──哈密尔顿,位於主島中部,漢密爾頓港北岸。百慕達經濟繁榮,依靠金融業和旅遊業,以「避稅天堂」和「公司天堂」聞名,是世界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有暖和的熱帶氣候、風景優美的海灘,更常以粉紅色細沙和藍綠色海洋自詡。.

新!!: 氣候和百慕大 · 查看更多 »

百慕大地理

慕達位於北大西洋,距美国北卡羅來納州外岸(Outer Banks)的海特瑞斯角(Cape Hatteras)東至東南約580海里(1,074公里)、瑪莎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東南約590海里(1,093公里)。百慕達有103公里的海岸線。.

新!!: 氣候和百慕大地理 · 查看更多 »

ECA国际

ECA国际是一家国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专门开发并针对海外派遣管理方面提供数据、顾问咨询、外派管理软件等一系列解决方案。1971年以来,ECA国际帮助超过1500家国际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在全球35个国家拥有超过4,000名人力资源专家,并致力于搜集及分析相关外派薪酬数据,包括生活费用津贴及其他常见津贴、住房、福利、外派税务与社会保险、劳动法规、外派薪酬行情、出差津贴及短期外派津贴等。ECA国际附有在线工具,以进行外派薪酬福利计算及规划,迎合企业对于管理人才出差、短期或长期国际外派、单向国际调动等不同需要。.

新!!: 氣候和ECA国际 · 查看更多 »

花園蔥蝸牛

''Cepaea hortensis'' 花園蔥蝸牛(學名:Cepaea hortensis)是一種中等大小的有肺類蝸牛。.

新!!: 氣候和花園蔥蝸牛 · 查看更多 »

花荵科

花荵科也叫翠梅科,包括18-25属约270-400种,分布于北半球和部分南美洲,绝大部分都是美洲的原生种,只有一属—花荵属生长在欧洲,两属—花荵属和天蓝绣球属生长在亚洲。中国只有6种,包括引种的电灯花属,主要生长在北方。 本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灌木,依靠叶卷须攀爬,主要生长在凉爽的气候条件下,叶互生或对生,全缘,单叶分裂或羽状复叶,无托叶;花小,两性,两侧对称,颜色鲜艳,形成聚伞花序,花瓣5,花冠合瓣;果实为蒴果,种子有棱、有锐角或有翅。 本科植物包括多种观赏花卉,其中黄杨叶坎吐阿木(Cantua buxifolia)是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国花。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茄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杜鹃花目。.

新!!: 氣候和花荵科 · 查看更多 »

芳村区

芳村区(1949年至2005年)是中国广州市的一个旧市辖区,最早于1949年设立,经过多次撤区与复区,2005年与荔湾区合并。.

新!!: 氣候和芳村区 · 查看更多 »

蚺科

科(学名:Boidae)是爬行纲有鳞目下的一科,屬於蛇類中保留較多原始特征的一支。其中包含沙蟒亞科(Erycinae)與蚺亞科(Boinae),共有19屬约75个种。这个科中的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蛇,它们全部无毒,使用缠绕窒息的方法来杀死它们的猎物。.

新!!: 氣候和蚺科 · 查看更多 »

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之历法曆注。 東亞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种「阴阳合曆」,同時根据日、月运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为基准确定歲實,每回歸年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新!!: 氣候和节气 · 查看更多 »

音樂史

音樂存在於每個已知的文明,不論過去或現在,在不同時間和地點也有很大的變化。 世界上所有的人民,包括了孤立的民族,也有它的音樂形式,可以認為人類始祖在不同人種分散在世界各地之前已知曉音樂。所以音樂很可能已存在55,000年以上。第一個音樂或許在非洲發明,隨後演變為人類生活的一個基本部份。 一個文明的音樂受著該文明的其他層面影響,包括社會、經濟、经历、气候和所獲得的科技。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及想法,音樂演奏及聽眾的情景,以及對樂手和作曲者的态度在不同的地域和時期也大有不同。「音樂歷史」是音乐学的一個分枝,它時間順序對音乐的變化及發展(尤其是西方艺术音乐)進行研究。.

新!!: 氣候和音樂史 · 查看更多 »

韶关市

韶关市(官方音译:Shaoguan,传统外文:Shiuchow、Shaokwan,粤音外文:Siu Kw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广东、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城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广东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广州后,韶关曾成为广东临时省会。.

新!!: 氣候和韶关市 · 查看更多 »

韓國料理

韓國料理(한국 요리),又稱韓餐、韓食、韓國/朝鮮菜、朝鮮料理(조선료리)等,泛指朝鮮民族的飲食文化。韩国料理以清練为主,少油腻,多有辣。韩国料理有着阴阳五行的思想,即将“鹹、甜、酸、苦、辣”五味和“红、绿、白、黑、黄”五色融入菜肴。因此韩国菜拥有非常缤纷的色彩和相當豐富的配菜,並重視桌擺滿盤的協調,食具使用習慣獨特於漢字文化圈,而且朝鮮半島季節變化明顯也會使菜色呈現不同的風貌。.

新!!: 氣候和韓國料理 · 查看更多 »

韋倫采

韋倫采(Velence)是匈牙利的城鎮,位於該國中部韋倫采湖畔,由費耶爾州負責管轄,面積33.3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5,241,其中約一半居民信奉天主教。 Category:匈牙利城市.

新!!: 氣候和韋倫采 · 查看更多 »

莎草纸

莎草纸(Papyrus)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傳統技術也因缺乏記載而失傳。 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20世紀工程師哈桑拉贾(Hassan Ragab)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經過無數測試,於1962年重新發明了新的莎草紙製法。成為現在大眾所知的莎草紙製程。.

新!!: 氣候和莎草纸 · 查看更多 »

莫雷利亚

莫雷利亚(西班牙语:Morelia;1545年至1828年間稱為華亞度列 Valladolid)是墨西哥米却肯州的一座城市,也是该州的首府,人口608,049(2005年)。 莫雷利亚老城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新!!: 氣候和莫雷利亚 · 查看更多 »

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

圣迭戈(San Diego),又譯--,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太平洋沿岸城市。位於美國本土的極端西南角,紧邻墨西哥,是聖地牙哥郡的首府,以氣候溫暖和沙灘眾多而著名。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該市的總人口為1,307,402人,使其在人口數量方面躍升至加州第二大城以及美國第八大城。此外,該市也是的經濟中心。該經濟圈的總人口在2006年達到290万人,為美國第17大都會區。 美軍在聖迭戈市設有多處軍事基地,以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岸防衛隊為主。目前有兩艘航空母艦——即尼米茲號(CVN-68)和罗纳德·里根號(CVN-76)、數艘核潛艇、和一些其他軍艦以聖迭戈為母港。海軍陸戰隊在此設有,為全美僅存兩處的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之一。有人稱聖迭戈為「海軍航空兵的誕生處」(Birthplace of Naval Aviation),雖然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也以此自稱。 數艘美國海軍的軍艦為了紀念這個城市而以「聖迭戈」為名,其中聖迭戈號兩棲船塢運輸艦(USS San Diego LPD-22)為一艘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已於2012年開始服役。.

新!!: 氣候和聖地牙哥 (加利福尼亞州) · 查看更多 »

聖稜線

聖稜線(;英語譯名:Holy ridgeline)指的是臺灣北部雪霸國家公園內的雪山山脈從大霸尖山(世紀奇峰,標高3,492公尺)至雪山(次高山,標高3,886公尺)連峰間高峻的山稜線。.

新!!: 氣候和聖稜線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缩写作 UNFCCC 或 FCCC),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的一个国际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本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根据本公约的各项有关规定,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 UNFCCC也是负责支持该公约实施的联合国秘书处的名称,其办公室位于德国波恩Haus Carstanjen。自2006年起,其领导为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本秘书处,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襄助下,旨在通过会议和有关各项战略的讨论取得共识。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控制或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协议》。2015年12月12日由195國於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氣候協議《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議定書,冀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失控趨勢。.

新!!: 氣候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查看更多 »

菱角

菱角(学名:Trapa),是多種千屈菜科菱亞科菱屬的水生植物,食物的一種。英语中俗称Water chestnut,将荸荠也称为(Chinese Water chestnut),但二者根本是完全无关的两种植物。.

新!!: 氣候和菱角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

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通稱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其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南隔西里伯斯海與印度尼西亚相望,西隔中国南海與越南相望,東邊則為菲律宾海。作為一個座落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菲律賓常年飽受地震與颱風侵襲,然而其氣候環境也造就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菲律賓群島由7,641個島嶼組成,可分為呂宋島、-zh:米沙鄢群岛;zh-tw:維薩亞斯群島;zh-hk:維薩亞斯群島;zh-sg:米沙鄢群島;-和zh:棉兰老岛;zh-tw:民答那峨島;zh-hk:棉蘭老島;zh-sg:棉兰老岛;-三大島群。其國內人口約9,300萬,加上約1,100萬海外菲律賓人,2015年時總人口破億(世界第12名),成為東南亞第二個人口破億的國家。菲律賓群島上的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該地區最早的居民,隨後南島民族的遷徙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的發展,各地分別受到了印度文化、中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影響。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開始陸續佔領菲律賓群島,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間被日本佔領,並在戰後獨立。美國在當地留下了英文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獨立至今,菲律賓經歷過數次的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動盪、貪污問題及社會不安成為了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此外,其國內還有嚴重的貧富差距。但是,近年來菲律賓的經濟有所改善,海外打工移民陸續歸國,特別是北部各島嶼、马尼拉的建設達到新興國家水平,該國並榮獲了亞洲四小虎的称号。.

新!!: 氣候和菲律宾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氣候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萬艦齊發

是一款1999年发行的PC即时战略游戏。由Relic Entertainment開發,Sierra Entertainment負責發行。其著名之處為全3D的移動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劇情。.

新!!: 氣候和萬艦齊發 · 查看更多 »

落葉植物

落葉植物,是植物學中一個常見名詞,與常綠植物相對,在一年中有一段時間葉片將完全脫落,枝幹將變得光禿禿的沒有葉子。落葉性出現的原因如季節及氣候有明顯關係。由於在秋冬季節溫度一般較低,氣候亦較乾旱及易有缺水情況,致使植物生長停止,葉全部脫落,於翌年再長出嫰葉。除了於熱帶及部分溫帶地區生長的物種較多為常綠性外,其餘植物皆為落葉性或半落葉性。半落葉性表示植物同樣受秋冬季節氣候影響導致生長抑緩,其葉則有部分脫落。 一般被子植物門當中是落葉性的植物較多,而松柏門中,則只有落羽杉屬(Taxodium)、落葉松屬(Larix)、水杉屬(Metasequoia)和水松屬(Glyptostrobus)是落葉性。而銀杏門的銀杏也是落葉樹。.

新!!: 氣候和落葉植物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氣候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青剛櫟屬

青剛櫟屬(學名:Cyclobalanopsis)為殼斗科的一個屬,又稱椆屬或青岡屬,共有150種。 在植物分類學上常與麻櫟屬(Quercus)混用或與麻櫟亞屬一同置於麻櫟屬之下,不過在特徵上兩者最大區別是青剛櫟屬大都為常綠喬木,麻櫟屬則大多數為落葉喬木,若以族群分布狀況來分別,青剛櫟屬主要分佈於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而麻櫟屬分布主要於北半球之歐洲、北美洲溫帶地區,因此在中國及台灣植物分類學界大部分都將青剛櫟屬獨立出來為一個屬別 。.

新!!: 氣候和青剛櫟屬 · 查看更多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东亚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4000~5000公尺),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极”之称。它是在中亚和西亚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在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约,从东到西延伸约。中國境內之青藏高原,占全中國23%面積,位于北纬25°-40°和东经74°-104°之间。 高原边界,东為横断山脉,南、西為喜马拉雅山脉,北為昆仑山脉。涵蓋國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的拉达克等地。.

新!!: 氣候和青藏高原 · 查看更多 »

領先落後效果

先落後效果(lead–lag effect)常見於經濟學,是指一個領先變數和另一個較晚出現的變數之間有互相关性。 在自然及氣候中,較大的系統常常會有領先落後效果。根據NASA資料,北冰洋的冰在九月17日最少,是在北半球日照時間尖峰日的三個月後。 經濟學家也常常發現,一些大資本組合的股票和小資本組合的股票股價之間也有領先落後效果。.

新!!: 氣候和領先落後效果 · 查看更多 »

行星風系

地表的風可分為行星風系與地方風系。簡單來說,行星風系的理論有三個假設條件:.

新!!: 氣候和行星風系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簡稱人事行政總處),為中華民國行政院人事行政主管機關,負責統籌行政院所屬機關及地方機關之人事行政;在五權憲法架構下,有關考銓業務,並受考試院監督。本總處掌理事項,除負責人力規劃、進用、訓練、考核、待遇、福利等,並統籌行政院所屬人事人員管理事項。以及負責公佈全國各縣市氣候異常期間的上班上課情況。.

新!!: 氣候和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是中華民國環境保護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前身為1971年3月成立的「行政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 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環保署未來將改制升格為「環境資源部」。.

新!!: 氣候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查看更多 »

風季

季是一年中風相對較大或風災比較頻繁的期間,一般是指颱風(西太平洋)、颶風(大西洋及印度洋)、龍捲風、季候風等。例如,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風季,最有可能受到熱帶氣旋吹襲。.

新!!: 氣候和風季 · 查看更多 »

風土條件

土條件(Terroir),此名称来自于法国,是農產品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依赖的环境因素的总称,包含當地人的習俗、土壤、降雨量、日照、天气、气候等因素。特别是在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这种表现尤为突出,两块相邻土地的土壤、地势、朝向等因素有很大不同,所产的葡萄也有极大不同,而酿出的葡萄酒的味道也不同。.

新!!: 氣候和風土條件 · 查看更多 »

风火山隧道

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的铁路隧道,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穿越风火山。隧道全长1338米,轨道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新华网:〈 〉,于2007年8月8日存取該隧道屬於青藏铁路工程第七标段,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屬下的中铁二十局承建,於2006年7月正式通车。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网站:〈〉,于2007年8月8日存取.

新!!: 氣候和风火山隧道 · 查看更多 »

风景

风景是指可见的地表景色,包括地貌的特征、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如闪电、气候现象,以及人类的活动,如建筑物等。 风景的概念起源于绘画,人类绘画早先的主题是动物,然后是人类自己,最早有记载的的单纯风景画是中国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以后中国画中的风景画被称为山水画。在欧洲,“风景”的概念起源于荷兰,也是从绘画开始,最早的记录是1598年,后来被英语借用。 现在风景的概念不只限于绘画,在摄影、旅游等领域都在应用。 Category:地形 Category:繪畫主題 Category:攝影 Category:旅遊.

新!!: 氣候和风景 · 查看更多 »

裸麥

裸麦(学名:Secale cereale)又称黑麦,是一种在温带地区分布很广的谷物。 黑麦是一种比较新的谷物,在欧洲古代时期这种谷物还不为人所知,它本来被認為是一种杂草,在2000到3000年前在小亚细亚与小麦一起被收割而培养出来的。 201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全世界裸麦产量为1670万吨。裸麦和小麦的杂交产品叫做小黑麦,它结合了两种作物的特性。在中欧和东欧,裸麦主要用来烤面包。.

新!!: 氣候和裸麥 · 查看更多 »

飛天小女警Z

《飛天小女警Z》(出ましたっ!パワパフガールズZ,Powerpuff Girls Z,簡稱PPGZ)是一部改編自美國動畫《飛天小女警》的日本魔法少女動畫,於2006年至2007年間在東京電視台首播,亦為東映動畫創立50周年紀念作品。.

新!!: 氣候和飛天小女警Z · 查看更多 »

饶平县

饶平县,得名于“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位于中国广东省最东端,与福建省接壤。地理范围约在东经116°35′~117°11′、北纬23°28′~24°14′之间。北回归线在县境南部穿过。饶平县是潮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县城为黄冈镇。饶平西南与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接壤、西邻潮安区、北临梅州市大埔县、东北一隅与福建省平和县相接,东邻福建省诏安县,南临南海,与汕头市南澳县隔海相望。是广东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也是岭头单丛茶和铁皮石斛的重要产地。素有“广东东大门”之称。.

新!!: 氣候和饶平县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氣候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飲食

西班牙菜包含許多菜系,根據不同地區的文化、歷史或氣候而改變。西班牙菜包含許多海鮮,例如西班牙大鍋飯,也是地中海飲食的其中之一。.

新!!: 氣候和西班牙飲食 · 查看更多 »

西點林鴞

。 西點林鴞長43厘米,翼展114厘米及重約600克。鳥蛋長約5厘米,呈白色,表面光滑。雌鳥會負責孵化及照顧幼鳥,而雄鳥則會覓食。幼鳥的平均生存率為11%,平均出生率為每對有0.58隻幼鳥。 西點林鴞有3個亞種,包括北方斑點鴞(Strix occidentalis caurina)、指名亞種(Strix occidentalis occidentalis)及墨西哥西點林鴞(Strix occidentalis lucida)。吉拉荒野保護區(Gila Wilderness)是墨西哥亞種最大群落的家園。 西點林鴞的外觀像橫斑林鴞,但下身的斑紋呈交叉狀。橫斑林鴞的身型較大及較灰色。指名亞種及北方斑點鴞近年受到橫斑林鴞的取代。雖然兩者是會混種,但其基因卻很獨特。.

新!!: 氣候和西點林鴞 · 查看更多 »

西蒙螈

西蒙螈(學名Seymouria),又名蜥螈或西蒙龍,是一類生存於二疊紀早期北美洲及歐洲的擬爬行動物。牠們細小,只有60厘米長。牠們適合在陸地生活,且擁有很多爬行類的特徵,事實上牠們也被認為是原始爬行類。.

新!!: 氣候和西蒙螈 · 查看更多 »

西挪威

西挪威(書面挪威語、新挪威語:Vestlandet),是挪威沿大西洋海岸的地域,依ISO 3166-2:NO標準編號順序,包括四個郡:羅加蘭、霍達蘭、松恩-菲尤拉訥與默勒-魯姆斯達爾,全區總面積達,依2008年7月所公告統計結果,人口共有1,237,082人。最大的城市是卑爾根,第二大的城市是斯塔萬格;挪威人有時候會將羅加蘭東南邊部份地區,視為是南挪威的一部份。 西挪威同時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最西端,潮濕多雨,其中靠近海岸的山區,年平均降水達,高峰時一年可達,而卑爾根年平均降雨也達,潮濕的氣候,主要是受到灣流的影響,也產生了一個比挪威其他地區更溫和的冬天,冬天常見的是下雨而不是下雪。 西挪威另一大特色是使用新挪威語(Nynorsk),挪威全國 87%使用新挪威語的人民,居住在西挪威,經嚴格分析,56%居民仍以書面挪威語,特別是都會型居民,而非都會型居民則使用新挪威語為主,新挪威語使用人口比例:松恩-菲尤拉訥佔 97%,默勒-魯姆斯達爾佔54%,羅加蘭佔42%,霍達蘭佔26%。.

新!!: 氣候和西挪威 · 查看更多 »

西方蜜蜂

西方蜜蜂或歐洲蜜蜂(学名:Apis mellifera)是一種蜜蜂。其 Apis 是拉丁文的蜜蜂 (bee),種小名 mellifera 為「帶有蜜糖」。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後來發現蜜糖其實是蜜蜂製造的,故想更正其種小名為mellifica,即「製造蜜糖」的意思。不過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首先命名的學名才是有效的。西方蜜蜂的基因組於2006年被完全排序及分析。.

新!!: 氣候和西方蜜蜂 · 查看更多 »

馬卡帕

卡帕(Macapá)是巴西的城市,位於該國北部,由阿馬帕州負責管轄,始建於1758年2月9日,面積6.56平方公里,受赤道氣候影響,每年平均降雨量2,571.5毫米,2006年人口368,397。.

新!!: 氣候和馬卡帕 · 查看更多 »

馬德里 (科羅拉多州)

德里(Madrid)是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南部一個鬼鎮,位於洛磯山脈東部,海拔6,590英尺(2,010米),由拉斯阿尼馬斯縣管轄。該鎮位於的西側,距離特立尼达以西十四英里(23公里)。馬德里是以其建立者赫納爾奧·馬德里(Hilario Madrid)命名的。該鎮最初被稱為馬德里廣場(Madrid Plaza),該鎮後來於1864年成立為小鎮。1879年9月,赫納爾奧和他的兄弟胡安·馬德里(Juan Madrid)在那裡居住直到1917年。1882年至1917年之間鎮上有一個郵局,現在該鎮已經荒廢。.

新!!: 氣候和馬德里 (科羅拉多州) · 查看更多 »

馬德里 (昆迪納馬卡省)

德里(Madrid)是哥倫比亞的城鎮,位於該國中部昆迪納馬卡省,面積12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554米,始建於1778年,2012年人口64,10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30人。.

新!!: 氣候和馬德里 (昆迪納馬卡省) · 查看更多 »

馬纓丹

纓丹(学名:Lantana camara參考: )同馬櫻丹,別稱五色梅、七色梅、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鳳、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等,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原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西印度,馬纓丹屬()常綠灌木。一般花期大約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左右,不過也因氣候與溫度的影響,幾乎整年都能看到開花,可說是常盛的植物參考:《公共植物大台北都會篇》,黃永傳、陳成基、沈志誠、張育森共著,ISBN 9579739242。一叢花序之中常會有多色的變化,所以別名也稱為五色梅、五彩花;同時枝葉含有特別的刺激氣味,所以馬纓丹也有臭草、臭金鳳等別名。在台灣大約於1645 年由荷蘭人引入,因繁殖力強,目前為台灣平地野外普遍可見的外來種。.

新!!: 氣候和馬纓丹 · 查看更多 »

馬東男氣候分類法

法國地理學家馬東男(Emmamuel de Martonne)於1950年參酌地理觀點,將世界氣候分為六大類三十一型,但由於在劃分上並無具體的科學指標,所以目前在自然地理學的使用並不普遍。.

新!!: 氣候和馬東男氣候分類法 · 查看更多 »

馬棚

棚,也称马舍、马厩、馬房等,是一种用来圈养马匹的场所。一般根据所饲养马匹的用途,马棚周围还应该布置一些附属建筑。比如饲养賽馬專用的競賽馬时,马棚周围可以布置赛马场、游泳池、洗马房、兽医院等等。.

新!!: 氣候和馬棚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氣候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

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Hong Kong Olympic Equestrian Venue)是2008年北京奧運及2008年殘疾奧運的馬術專項的比賽場館,包括位於新界上水的香港賽馬會雙魚河鄉村會所及鄰近的香港高爾夫球會的「越野障礙賽場地」(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雙魚河)),以及沙田火炭香港體育學院改建的比賽場館(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沙田)),此外彭福公園及沙田馬場亦被用作訓練場地。 由於殘疾奧運僅設盛裝舞步賽,比賽期間僅利用位於沙田的場館。.

新!!: 氣候和香港奧運馬術比賽場地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

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英文 General Studies)是香港小學教育的四大單元之一。常識科一直都是香港小學教育中除中、英、數以外第四重要的科目。不過,數十年來這科目的轉變很大。 由於常識科所涉獵的範圍非常之廣,它所需要的教學資源非常高;但另一方面,不少傳統的學校和教師仍然視這一科目為一“閒科”(現時,一般小學的上課時間表中,每周有4天是有常識科,合共5節,當中一天是有2節),拒絕對常識科投放資源,或讓常識科的老師進修。.

新!!: 氣候和香港小學常識科課程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英文: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HK)是香港公開大學轄下一所開辦科學及技術管理的課程的學院。學院的學術領域包括電腦科學、通訊科技、電腦工程、工程力學、物料及設計、檢測及認證、環境保護等學科範疇。.

新!!: 氣候和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環境保護

香港的環保問題要到了1977年方獲得政府重視莊義遜主編(1994年):《香港事典》〈香港環境保護〉、〈香港的垃圾及其處理〉、〈香港的空氣污染與治理〉等條目,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ISBN 7-5427-0785-X/Z-23。環保處於1981年成立,至1986年升格為署級部門(即今環境保護署),負責統籌政府環保政策及執行事宜,並就各項計劃提供科學意見。.

新!!: 氣候和香港環境保護 · 查看更多 »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前稱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Global Geopark),舊稱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簡稱香港地質公園,是一座位於香港新界東部和東北部的地質公園,包括新界東北沉積岩和西貢東部火山岩兩大園區等合共8大景區,佔地5,000公頃。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展現了5億2,0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期間,通過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環境的一段地質歷史,極具典型性和稀有性。其中火山岩柱為含硅質較高的酸性流紋火山岩,所佔範圍為100平方公里(部分是海域),平均直徑1.2米,不論就規模和岩石特徵皆堪稱世界罕見,更特別的是該處的火山岩同時展現凝灰岩和熔岩的特徵,對其是如何形成的,地質學家至今仍看法不一,極具科學研究價值。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種侵蝕和沉積地貌,其中的化石對於瞭解古老的古生代環境、地理、氣候及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 2011年9月17日,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成為中國第26個世界級地質公園,亦是罕有位於國際大都會中的世界地質公園,並更名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及至2015年9月,公園成功通過評估,繼續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這個新標識的創立,香港地質公園於2015年11月17日再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新!!: 氣候和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 查看更多 »

駝鹿

駝鹿(Alces alces),又稱麋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是駝鹿屬下的唯一種。以雄性的掌形鹿角為特徵。在中國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新!!: 氣候和駝鹿 · 查看更多 »

角狀澤米屬

角狀澤米屬(Ceratozamia)是新世界一屬蘇鐵,約有16-18個現存物種及1-2個化石種。大部份物種都是墨西哥山區的特有種,而巨型角果澤米則分佈至瓜地馬拉及伯利茲的山區。其名字上的「角狀」是指雄及雌孢子葉上一對角狀的伸延物。很多物種的分佈地有限,差不多所有已描述的物種都處於易危或極危狀況。非法的採集是主要的威脅。.

新!!: 氣候和角狀澤米屬 · 查看更多 »

马赛人

赛人(Maasai),是东部非洲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9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新!!: 氣候和马赛人 · 查看更多 »

马铃薯

鈴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稻米、玉米和小麦。原產於南美洲秘魯與波利維亞境內的安地斯山脈。王瑞章等人.馬鈴薯栽培管理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臺南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Lost Crops of the Incas: Little-Known Plants of the Andes with Promise for Worldwide Cultivation (1989) 馬鈴薯是歐美地區許多國家的主食,為世界第四大主食作物。.

新!!: 氣候和马铃薯 · 查看更多 »

马来群岛

來群島(Malay Archipelago)過去曾有「東印度」、「印度群島」、「印度尼亞西群島」等名稱。是一组散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於东南亚大陸和澳大利亚之间的群島。該群島由2万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群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东马) 、文莱、新加坡、东帝汶"."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新!!: 氣候和马来群岛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年度汉字

来西亚年度汉字评选是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编协)、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汉文化)、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语範)、马来西亚广播电台爱FM、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及大众书局联办,从2011年起,每年向马来西亚全国征集的一个代表性汉字,用来表现该年世态和人们的感受。投票选举出来的年度汉字结果会在12月尾或来年1月初由华总公布。当地华文媒体也称为“年度汉字”或“大马年度汉字”。.

新!!: 氣候和马来西亚年度汉字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氣候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鯊魚灣

湾是一个世界遗产,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加斯科内,距珀斯北部约800公里。鲨鱼湾也是澳大利亚的最西点。鲨鱼湾是由1699年7月来到澳大利亚的第一批欧洲人中的威廉·丹皮尔命名。鲨鱼湾声称是自1616年德克·哈托登陆后全澳大利亚第一个与欧洲建立联系的地方,也是第一个被外部世界发现并被正式记载的地点。 鲨鱼湾的西臂也被称为Denham Sound。 鲨鱼湾同时也指下面几个事物:.

新!!: 氣候和鯊魚灣 · 查看更多 »

豹蛙

豹蛙(Rana pipiens),又名斑綠蛙、北美豹蛙、美洲豹蛙或草蛙,是原住於加拿大及美國的一種青蛙。.

新!!: 氣候和豹蛙 · 查看更多 »

鳳凰山 (香港)

鳳凰山(Lantau Peak)是香港第二高的山峰。主峰(鳳峰)高度為海拔934米,比全港最高的山峰大帽山(957米)僅低23米,為大嶼山最高的山峰,而副峰(凰峰)高度則為海拔918米。鳳凰山處於大東山以西,木魚山以東,狗牙嶺以北,昂坪和彌勒山之東南,地塘仔之西南,其附近範圍被劃入南大嶼郊野公園之內。由於香港第一高峰大帽山海拔930米以上的山頂部分被政府劃爲禁區,未經許可不得進入,鳳凰山頂成爲一般遊人於香港境內可以到達的最高點。 鳳凰山獲得由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三零三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自然勝景」第十名。.

新!!: 氣候和鳳凰山 (香港) · 查看更多 »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英文:Jockey Club Museum of Climate Change,縮寫:MoCC)是香港沙田馬料水的一所氣候博物馆,為全球首間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初期由香港中文大學轄下的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所籌辦,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設立。博物館位於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8樓,於2013年12月16日開幕。 博物馆馆内藏有大量李樂詩從世界各地收集珍藏,设有介紹極地氣候及環境保護科技等常设展览,並不定期設有專題展覽項目。博物館同時提供館外進行的生態導賞,向遊客實地介紹不同的環保設備及措施。.

新!!: 氣候和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贺兰山

賀蘭山(蒙古語:;Alaša aɣula)位於今日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為南北走向,長度約200公里,主峰敖包疙瘩海拔高3556米。贺兰山以西是腾格里沙漠,以東是宁夏平原,是地理和气候的重要分界。 贺兰山地区自古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的贺兰山岩画,西夏时期的拜寺口双塔等遗迹。在蒙语中,贺兰是奔腾的骏马的意思,贺兰山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此说有误,唐代韦蟾已经有诗:“贺兰山下果园成”)。.

新!!: 氣候和贺兰山 · 查看更多 »

贵阳地理

*贵阳市的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市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两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

新!!: 氣候和贵阳地理 · 查看更多 »

越南地理

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部,面积为331,688平方公里,其中25%已经开垦为耕地(1987年)。它濒临泰国湾、北部湾和南海,毗邻中国、老挝和柬埔寨。越南的国土形状呈S形,南北距离长达1,650公里,但是东西最狭窄处只有50公里宽。越南的海岸线长达3,260 公里(不包括岛屿),越南主张12 海里的领海界线,加上12海里作为毗邻安全区,以及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地理坐标.

新!!: 氣候和越南地理 · 查看更多 »

越光米

越光米(コシヒカリ)是原產於日本的水稻品種之一,屬於粳稻,官方名稱為片假名書寫的「コシヒカリ」,1956年登錄日本農林編號為「農林100號」。命名為「越光」的原因是因為原產地福井縣與新潟縣在古代稱為越國,「越光」即意謂著「越國之光」,代表對於培育出此種優秀稻米的自豪。越光米是具有黏性強、口感風味佳等優點的食用米,因此常作為高級食米輸出海外,價格往往較其他種類的食米高昂,甚至有些餐廳指定使用越光米或以越光米作為攬客宣傳。 越光米在日本是栽種面積最廣的水稻品種,自1979年登上首位以來,歷年皆為第一,至2005年時已達到38%。不過越光米在栽作上有其弱點,例如容易傾折、對稻熱病的抵抗性較弱等。 雖然越光米在日本廣泛栽種,但並非所有地方都是越光米的栽種適地,非栽種適地所生產出來的越光米在口感與風味上比不上栽種適地所出產的越光米。日本的越光米栽種適地主要集中在日本海側的諸縣,約為飛鳥時代的越州領域,例如福井縣的嶺北地方、石川縣、富山縣、新潟縣、山形縣-庄-內地方等,其中以新潟縣魚沼所產的越光米品質最優,價格也最高,是越光米中的名牌,號為「魚沼越光」,同為新潟縣所產的幾款越光米,南魚沼每單位價格最貴,佐渡其次,上越相對價格優勢,以CP值而言上越最佳。而南魚沼市鹽澤町的越光米更是名牌中的名牌。台灣目前吃到的越光米多為真空包裝進口,為了保持米的口感與鮮度,廠商開始發展現碾形式,將全穀稻米進口至台灣,在台灣當地現碾直送給消費者,讓進口米不會因包裝或碾製時間過久而造成口感流失。越光米現已引入了世界各地,比如美国加州、意大利、巴西等国家。 雖然非栽種適地的越光米品質不及栽種適地,但經過當地農民的努力,依各地的土壤、氣候等情況進行改良,已有數種子品種誕生,例如秋田縣的秋田小町米(あきたこまち)、西日本的日之光米(ヒノヒカリ)等等。 耕作期:.

新!!: 氣候和越光米 · 查看更多 »

鸟类迁徙

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对昆虫则称为“迁飞”,对鱼类则称为“洄游”,对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人类的活动常常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鸟类迁徙的补给站点,而给他们的迁徙制造更大的困难,有时甚至对某些物种的存续产生严重影响。.

新!!: 氣候和鸟类迁徙 · 查看更多 »

鹹潮

鹹潮(又稱鹹潮上溯、鹽水入侵),是一種天然水文現象。當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體變鹹,即形成鹹潮。鹹潮一般發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節,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間出現在河海交匯處,例如长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等處之周邊地區。 影響鹹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變化及潮汐漲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時,鹹潮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讓鹹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鹹度(亦稱鹽度)測量單位為度,一度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鈉),据中國《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即250度)。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度就不達供水水质标准。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鹹度不能超过200度,电厂锅炉用水要求鹹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則要求鹹度低於600度。.

新!!: 氣候和鹹潮 · 查看更多 »

車城鄉 (台灣)

車城鄉位於台灣屏東縣南方西側,北臨枋山鄉、獅子鄉、牡丹鄉,東南與滿州鄉為界,西濱台灣海峽,南接恆春鎮。 全鄉地處恆春半島,以低緩的丘陵地形為主,有四重溪、保力溪流經鄉境。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每年10月到隔年2月因受地形影響,均有強勁的落山風吹襲。.

新!!: 氣候和車城鄉 (台灣) · 查看更多 »

黑小麥

小黑麦、黑小麥是由小麦属和黑麦属物种经属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人工结合成的新农作物。有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三个类型。中国育成的八倍体小黑麦,外部形态介于双亲之间,而偏于小麦。和小麦比较,须根系和分蘖节较发达。叶片较长,被茸毛,叶鞘有蜡粉层。麦穗大,小花数多,芒较长。颖果较大,红色或白色,角质或半角质。休眠期较长。耐寒、耐瘠、耐旱,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易倒伏。成熟晚,难脱粒。在气候条件多变、水肥条件较差的高寒地区,产量可高于小麦。可作粮食、饲料,兼用作物栽种。 Category:农作物 × ×.

新!!: 氣候和黑小麥 · 查看更多 »

黑紋背林鶯

黑紋背林鶯(學名Dendroica kirtlandii)是一種細小的鳴禽。50年前它們接近滅絕,但現已逐步恢復。它們需要大片的北美短葉松林來繁殖。這種棲息地起初是由山火所造成,但現時則是透過砍伐及重新種植北美短葉松而來。Philip W. Huber, Wildlife Biologist, USDA Forest Service自19世紀中葉它們的分佈地就有所限制,差不多整個群落都會留在密西根下半島東北部及在巴哈馬過冬。 黑紋背林鶯的上身呈藍褐色,背上有黑色斑紋,下身呈黃色,兩側有斑紋。雙翼上有幼紋,腳呈深色,眼睛周圍有白圈。雌鳥及幼鳥的背部較為褐色。它們像棕櫚林鶯及高草原林鶯般會上下擺動尾巴。.

新!!: 氣候和黑紋背林鶯 · 查看更多 »

黄粪蝇

黃糞蠅(学名:Scathophaga stercoraria)是南半球數量稀有的蟲之一。尤如其名,牠們經常出沒於哺乳動物的大便中,尤其是豬及馬。.

新!!: 氣候和黄粪蝇 · 查看更多 »

鼓楼区 (福州市)

鼓楼区(闽东语:Gū-là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一个区。位于福州市市区西北部。.

新!!: 氣候和鼓楼区 (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辰溪县

辰溪县,古称“辰阳”,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中部偏北。地图坐标为东径109°54'-110°32'、北纬27°53'-28°13'。辖域总面积1977平方公里,总人口51.61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85万人,农业人口41.76万人。县治辰阳镇。.

新!!: 氣候和辰溪县 · 查看更多 »

農業經濟學

農業經濟學(Agricultural economics),簡稱農經學,是一門關注農業生產及糧食分配的應用經濟學。農經學關注,著重於最大限度地提高,同時保持良好的土壤生態系統。整個20世紀,紀律擴大,現行的學科範圍更廣泛。今天的農業經濟學包括各種應用領域,與傳統經濟學有很大的重疊Daniel A. Sumner, Julian M. Alson, and Joseph W. Glauber (2010).

新!!: 氣候和農業經濟學 · 查看更多 »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 法文: Civilisation mycénn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荷馬史詩在內,大多數的古希臘文學和神話歷史設定皆為此時期。.

新!!: 氣候和迈锡尼文明 · 查看更多 »

霍克湾大区

霍克湾(又譯霍克斯灣,豪克斯湾;英語:Hawke's Bay;毛利語:Heretaunga)是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岸的一個地區,地區議會設於內皮爾及哈斯丁(Hastings)兩市。.

新!!: 氣候和霍克湾大区 · 查看更多 »

霍羅格

霍羅格(Хоруғ、 Хорог、خاروغ)是塔吉克斯坦的城鎮,也是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的首府,位於該國東南部,海拔高度2,065米,受半乾旱氣候影響,每年平均降雨量226毫米,2003年人口約30,000。.

新!!: 氣候和霍羅格 · 查看更多 »

茨城縣

茨城縣()是日本的一个县,位於關東地方北部。東濱太平洋、北接福島縣、西接栃木縣、南接千葉縣與埼玉縣。首府是水戶市。茨城縣人口數在全日本的都道府縣中排名第11位,面積為第23位。茨城縣的大部分土地在過去相當於令制國中的常陸國。西南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區則屬下總國。.

新!!: 氣候和茨城縣 · 查看更多 »

茶文化

从茶叶的栽培、采茶、制茶,到品茶都有很多文化内涵的内容,是以茶作为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新!!: 氣候和茶文化 · 查看更多 »

蜜袋鼯

蜜袋鼯(學名:Petaurus breviceps)又名短面袋鼯,是澳洲東部及北部、新畿內亞及俾斯麥群島特有的細小袋鼯。牠們也已被引進到塔斯曼尼亞。.

新!!: 氣候和蜜袋鼯 · 查看更多 »

需求曲线

求曲线是显示在特定時間内,某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反映了需求表兩個向量的線性關係。 需求曲線是需求表和需求函數的圖像化表達, 並且和供給表或供給函數交接組成均衡點,用以表示市場上生產者和需求者能夠構成交易的物品數量和價格。 需求曲線既可以以“曲線”出現,也可以使用“直線”方式出現。理論上,可以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線只可以是向右下傾斜的,所以韋伯倫商品和吉芬物品便是泛指那些需求曲線並非從左到右傾斜的物品。 作爲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需求曲線相關理論自從19世紀末秉承邊際效用理論而發展成主觀的價值理論,並用價格解釋物品價值,其核心思想從未修改。.

新!!: 氣候和需求曲线 · 查看更多 »

胡齊斯坦省

胡齊斯坦省(خوزستان)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63,213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9。人口約4,345,607(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阿瓦士市。.

新!!: 氣候和胡齊斯坦省 · 查看更多 »

都灵

都灵(Torino ;皮埃蒙特語:Turin ;Augusta Taurinorum),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稱為都--靈,台湾稱為--,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城市,皮埃蒙特大区和都灵廣域市的首府。它坐落在波河的左岸,距離米蘭大約,阿尔卑斯山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都灵中心区有面积130.17km²,人口911,534,是意大利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都灵城市区有面积1,126.6 km²,人口1,745,221;都灵都市圈有面积1,977 km²,人口2,200,000(占意大利总人口的3.4%)。 都灵是一国际化的欧洲城市, 都灵有时被称为“意大利自由的摇篮”、、“阿尔卑斯之都”、“萨沃亚之都”。它拥有众多的文化設施和其他名胜。都灵因为它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而举世闻名。它的很多广场、城堡、庭园和宫殿(如贵妇宫),都是由西西里建筑师菲利波·尤瓦拉建造的,他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经典建筑凡尔赛宫。 这些法式建筑的典范包括:王宫、斯杜皮尼吉行宫和苏佩尔加大教堂。許多意大利高等教育機構位於此地,如都灵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美术学院等。还有许多重要和著名的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 和安托内利尖塔。 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563年,它成为了萨伏依公国的首都,随后是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最后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1865年)。 同时,它也是萨沃亚王室(意大利王室)的故乡。 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大部分政治意义和重要性都丢失了,它还是在战后成为了欧洲重要的工业、商业和贸易的集散地。它现在是意大利的工业中心之一,和米兰、热那亚组成了“工业铁三角”。从经济上来说,都灵紧随罗马和米兰之后,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的GDP高达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78位。 虽然不像罗马、米兰那样是“世界级城市”,GaWC评其为“适合发展”级别。 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摇篮,被称为“意大利汽车之都”或者“意大利的底特律”。是汽车品牌菲亚特、蓝旗亚和阿尔法·罗密欧的总部所在地。 都灵还拥有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和都灵,举办过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些国际空间站设备,如和谐号节点舱和哥伦布实验舱,也是在都灵制造的。.

新!!: 氣候和都灵 · 查看更多 »

郑作新

郑作新(),鸟类学家、鸟类地理学家,中国现代鸟类学、中国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 氣候和郑作新 · 查看更多 »

舟曲县

舟曲县()是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境内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全县总人口134188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与藏族。全县总面积3009.9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 氣候和舟曲县 · 查看更多 »

與獸同行

《與獸同行》(Walking With Beasts)是一套2001年的英國電視紀錄短劇,共有6集,每集30分鐘。此劇由BBC製作及播出,簡尼夫·班納任旁白,用電子動畫將史前動物重現眼前。.

新!!: 氣候和與獸同行 · 查看更多 »

阿尔·戈尔

小艾伯特·阿诺德·“阿尔”·戈尔(Albert Arnold "Al" Gore, Jr.,),美國政治家,曾于1993年至2001年间在比尔·克林顿執政时期担任美国副总统。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成为一名国际上著名的环境活动家,由于在环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的肯定,因而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戈尔任副總統前,曾出任过美国国会众议员(1977年至1985年)及美国国会田纳西州参议员(1985年至1993年)。他的父親亦曾任三屆国会參议员。.

新!!: 氣候和阿尔·戈尔 · 查看更多 »

阿巴扎人

阿巴扎人(abazins or abazinia;Абази́ны;切爾克斯語: Абазэхэр;Abazalar;أباظة),又譯“阿巴札人”或“阿巴茲人”,是主要分布於俄羅斯聯邦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和阿迪格共和国境內的一個民族,信仰遜尼派伊斯蘭教。根據2010年俄羅斯人口普查,有43,341阿巴扎人居住在俄羅斯。国外則分布在土耳其、埃及 、叙利亚、约旦、亞美尼亞及烏克蘭。.

新!!: 氣候和阿巴扎人 · 查看更多 »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

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發生於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範圍位於臺灣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龍坑生態保護區。事件為保護區的生態帶來浩劫。2003年,環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賠償訴訟,這成為臺灣首宗跨國訴訟的油污事件。.

新!!: 氣候和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 · 查看更多 »

阿拉卡塔卡

阿拉卡塔卡(Aracataca)是哥倫比亞的城鎮,位於該國北部,由馬格達萊納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聖瑪爾塔88公里,始建於1885年6月24日,面積1,77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0米,2005年人口51,975。.

新!!: 氣候和阿拉卡塔卡 · 查看更多 »

赫山区

赫山区为湖南省益阳市市辖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属南洞庭湖滨湖区。全区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GDP总量(国内生产总值)32.31亿元(2002年),总人口85.94万人(2002年)。赫山区目前仍为农业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水产养殖比较发达,全区竹林面积达19万亩(约合1270公顷),竹制品已形成产业。.

新!!: 氣候和赫山区 · 查看更多 »

赵佗

赵佗(),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龍川令 ,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越国的建立年代,無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相关记载推算而得,所以目前对南越国建国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204年,一说是前203年,一说是前207年在位至前137年,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新!!: 氣候和赵佗 · 查看更多 »

赖兴瑙岛

赖兴瑙岛(Reichenau)位于博登湖上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境内,以岛上的多座修道院建筑而闻名,被誉为“修院之岛”,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新!!: 氣候和赖兴瑙岛 · 查看更多 »

間冰期

間冰期是於一个冰河時期内部,分隔開相邻冰期的一段地質時代。间冰期全球平均氣溫較溫暖。全新世的間冰期由1.14萬年前的更新世末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

新!!: 氣候和間冰期 · 查看更多 »

藍岩鬣蜥

藍岩鬣蜥(學名:Cyclura lewisi)是大開曼特有的一種瀕危蜥蜴。牠們以往被列為古巴鬣蜥的亞種,後來於2004年因其遺傳基因的差異而被重新分類為獨立物種。藍岩鬣蜥是最長壽的蜥蜴之一,可以生存達69歲。 藍岩鬣蜥棲息於乾旱森林或近岸的岩石及遼闊地區,雌蜥會於6月至7月期間在沙上挖穴生蛋。到了9月可能會生第二窩。藍岩鬣蜥是草食性的,主要吃植物、果實及花朵。牠們呈黃褐色至灰色,而雄蜥在繁殖季節則披上一層藍色。牠們體型龐,體重驚人,由頸底至尾巴端的背冠上均有短棘。 藍岩鬣蜥的化石紀錄顯示牠們於歐洲殖民時代前廣泛分佈,但到了2003年野外卻只餘下少於15隻,於21世紀初普遍人更相信牠們將面臨滅絕。牠們的衰落主因是被野放的寵物(貓和狗)掠食及棲息地的失去。藍岩鬣蜥從1996年至2004年間均被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但成功的圈養繁殖令牠們的種群的數目得以趨向穩定,免除滅絕的危機。目前至少有5個非政府組織與開曼群島有關當局通力合作以確保此物種的存活。.

新!!: 氣候和藍岩鬣蜥 · 查看更多 »

藍莓

藍莓,别称有蓝梅、笃斯、笃柿、嘟嗜、都柿、甸果、笃斯越桔,狭义是指一群越橘屬越橘亚属青液果组(学名:Cyanococcus)的開花植物,广义上可以包括越橘屬中长有蓝色浆果的所有物种。這些種的植物原生於北美洲與東亞,為灌木,高度可從10公分到4公尺;矮小種稱為「矮叢藍莓」(lowbush blueberries),而高大種稱為「高叢藍莓」(highbush blueberries)。葉可為落葉性或長青性,葉形卵圓形到,長1到8公分,寬0.5到3.5公分。花朵為鐘形,顏色從白色、桃色到紅色都有,有時帶有淡淡的綠色調。果實在植物學上是假果,直徑5到16公厘,帶有喇叭形的冠在末端;一開始呈淺綠色,然後轉為紅紫色,最後成為藍色或深紫色,此時成熟可以採收。成熟時帶有甜甜的風味,而酸度各異。越橘屬中的其他亞屬,包括了其他可食用漿果的野生灌木,例如小紅莓、山桑子與越橘。藍莓的產季從每年五月到十月,在七月達最高峰。中国北方出产的笃斯越橘(Vaccinium uliginosum,又称都柿、笃斯)也常被称作蓝莓。.

新!!: 氣候和藍莓 · 查看更多 »

藍馬羚

藍馬羚(Hippotragus leucophaeus)是一種已滅絕的羚羊,且是非洲最早消失的大型哺乳動物。牠們與馬羚及黑馬羚是近親,但略為細小。牠們生活在南非東南海岸的大草原,在冰河時期的分佈更為廣泛。牠們可能是擇食性的,較為喜歡吃優質的草。 於17世紀,歐洲殖民大量殺死稀少的藍馬羚,目的是要將牠們的棲息地改變為農地。牠們約於1800年滅絕,現時只有四個博物館存有牠們架起的標本,分別是在維也納、斯德哥爾摩、巴黎及萊頓,並且在其他地方有一些牠們的骨頭及角。所架起的標本並沒有呈藍色,估計牠們的藍色是來自黑色及黃色毛皮的混合。.

新!!: 氣候和藍馬羚 · 查看更多 »

闪电战 (游戏)

是一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蓝本的即时战术类计算机游戏。玩家可以扮演指挥官的角色来指挥二战中发生在欧洲和北非的战争。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且符合历史的军事单位。类似于游戏Sudden Strike,闪电战着重于战斗而不是即时战略游戏的主基地建设等方面。 该款游戏及其数部续作,都使用Starforce反拷贝系统。 但在 Blitzkrieg Anthology 中似乎没有使用。 图形引擎呈现了现实3D渲染的立体地形河细节,包括季节,气候带以及可以影响游戏的天气情况。 可以根据喜好选择“血腥”选项。 游戏中含有超过350种不同的作战单位和物件。玩家也可以建造浮桥,挖掘战壕,埋设地雷,重新补给和修理单位,或者在没有资源时呼叫空中支援。 游戏中包括建筑和桥梁等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被摧毁。森林可以被坦克或炮兵部队夷为平地。每个国家的作战单位都会说其国家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游戏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同时,闪电战游戏还附带了 任务和资源编辑器供玩家创建自己的作战单位和地图。.

新!!: 氣候和闪电战 (游戏) · 查看更多 »

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在水果中,由於葡萄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较高,贮存一段时间就会发出酒味,因此常常以葡萄釀酒。葡萄酒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普及最广的单糖酿造酒。早在六千年以前,在盛产葡萄的地中海区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就会酿造葡萄酒。有趣的是,在舞蹈文化中,有一種葡萄酒舞是在釀酒用葡萄豐收時,慶祝的團體舞蹈。在古埃及文化中,葡萄酒(紅酒)和血相關聯,這種象徵關係也影響了附近地區產生的的宗教。在中國文化中,與葡萄酒有關的詩詞文學始自漢朝,多視葡萄酒為一種美酒。 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按照糖度划分可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及甜型葡萄酒。以釀造方式來說,可以分為平静葡萄酒、氣泡葡萄酒、加烈葡萄酒和加味葡萄酒四類。其中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含量約為百分之八到十五,然而加烈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可能會更高。 葡萄酒的酒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氣候以及釀酒技巧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酒的風味卻取決於釀酒葡萄的品種。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葡萄酒的原料-葡萄,最早產於中國以及黑海與裡海之間的外高加索地區。外高加索葡萄亦在西汉时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到中国。目前葡萄已经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主要是作为釀酒原料。但世界最有名的葡萄酒大多產自法国,法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由於法国气候温和,除了北部诺曼底一些區域以外,全國都能生产高品质的葡萄。在1996年時,全國共有超過818,000公頃的葡萄園,13個產酒區域,葡萄酒產量超過46億公升。至於其他歐洲國家,義大利與西班牙也是傳統的葡萄酒大國,以往多生產一般餐酒,但是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開始有酒商走精緻路線,目前也有生產評價極高的葡萄酒。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雖然不多,但是幾百年的工藝傳承,也產出不少精緻的珍釀。歐洲國家生產的葡萄酒,通稱為舊世界葡萄酒,其他區域生產的葡萄酒,則稱為新世界葡萄酒,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阿根廷、以及南非,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一些非传统葡萄酒生产国比如英国也开始尝试生产起泡葡萄酒。.

新!!: 氣候和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蒙古野驢

蒙古野驢(Equus hemionus hemionus,),或稱戈壁野驢,是亞洲野驢的一個亞種。 牠們分佈在蒙古及中國北方,以往亦曾在哈薩克出沒,但因獵殺而在當地滅絕了。 蒙古野驢的分佈地於1990年代大大的減少。於1994年至1997年估計就有33000-63000隻蒙古野驢,分佈在差不多整個蒙古南部。但到了2003年就只有約20000隻,分佈在蒙古南部的17萬平方公里。雖然所有資料都非正式統計,但肯定牠們在過去70年就已失去了50%的分佈地。 蒙古野驢的數量下降是因被烹吃及與其他家畜爭食所致,並被列為瀕危物種。自1953年起,牠們在蒙古就已經全面受到保護。牠們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但是,由於人類人口膨漲及嚴冬的氣候,牠們與牧民之間的爭競就更為激烈。 蒙古野驢被烹吃的問題日益嚴重。在一些地區,牠們的肉是很廉價。單於2005年的問卷調查,就顯示每年有多達4500匹蒙古野驢被烹吃,即總數量的20%。再者於1990年代初,政策容許城市居民回歸為遊牧民族,引發野外地區的人口及家畜暴增。.

新!!: 氣候和蒙古野驢 · 查看更多 »

蓬塔德爾加達

蓬塔德爾加達(Ponta Delgada)是葡萄牙亚速尔自治区的行政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亞速爾群島中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聖米格爾島。2011年时人口数量为68,809人,面积为232.99平方公里。其中有17,629人居住在市中心的三個堂區,这三个堂区是历史上最早的市区。全市管轄有24個堂區。 蓬塔德尔加达1976年宪法修正案后成为自治区的行政首府,司法首府和天主教教区首府保留在群岛原首府英雄港,同时亚速尔立法议会设立在奥尔塔。 市內有國際機場。.

新!!: 氣候和蓬塔德爾加達 · 查看更多 »

银山智人遗址

银山智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巢湖市银屏镇岱山乡银山村,地处巢无公路东侧。向北距巢湖市区约6公里,东北距离和县人龙潭洞遗址约50公里。1984年,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氣候和银山智人遗址 · 查看更多 »

蓋亞假說

亚假说(Gaia hypothesis)是由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在1972年提出的一个假说。 “地球整个表面,包括所有生命(生物圈),构成一个自我调节的整体,这就是我所说的盖亚。”,by James Lovelock簡單地說,蓋亞假說是指在生命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適合生命持續的生存與發展。 約公元前400年,柏拉圖就曾提出地球是巨大的活生物體的類似觀點。詹姆斯·洛夫洛克是英國科學家,20世紀60年代受聘於美國太空總署探索火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通過分析大氣情況在探尋遙遠行星上的生命的同時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他指出,我們的行星上的大氣由生命無法存活的混合氣體組成,通過地球化學過程(如岩石侵蝕)和大氣支持的有機物活動(如用光和植物去除二氧化碳並產生氧氣),這些氣體得以維持平衡比例。他以古希臘大地母親女神盖亚命名了该假说,提出陸生生物過程和自然過程共同作用產生並調節有益於生命繼續生存的環境。 該觀點於1972年首次提出,主流科學家主要以其不夠嚴密為由堅決拒絕接受。1981年,這一觀點首次得到支持。當時,洛夫洛克創造出計算機模擬的反射或吸收太陽輻射的白色或黑色雛菊世界。由於雛菊的數量隨著普遍的表面溫度變化而相對改變,因此雛菊群維持全球氣溫均衡。此後,更多生物多樣性的複合模型提高了該系統的穩定性。 如今,洛夫洛克的蓋亞假說與人類引致的威脅我們氣候、生態系統、食物生產和健康穩定的地球大氣變化關係尤為密切。如果沒有溫室氣體,地球表面溫度將是-19℃,但如果這些氣體在現有水平上不加任何控制地增長,地球的氣候就會類似金星。確保蓋亞的溫室氣體成份保持穩定已經成為21世紀最大的科學和政治挑戰之一。 盖亚假说起初认为,正是由于生命的出现,从过去到现在,地球表面、大气和海洋的理化环境才变得舒适宜人。这一假说和传统观点完全对立,传统观点认为生命在不断适应地球环境,同时生命和地球的演变是独立进行的。现在科学认识到:“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才让地球变得宜居。”这种调节“让地球更适合生存,是包括生命、空气、海洋和岩石在内的整个进化系统的特点”。这就是盖亚,也就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机体”。.

新!!: 氣候和蓋亞假說 · 查看更多 »

锡金邦

锡金邦(,意为“米之谷”;सिक्किम,拉丁字母转写:)是印度的一个内陆邦。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面与中国接壤,东面与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尔,南面则与西孟加拉邦相邻。其人口約60萬。 锡金曾长期是一个世袭君主国——锡金王国。1975年4月14日,在印度的操纵下,锡金举行,依据投票结果废除君主制。同年5月16日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第22个邦——锡金邦。第12代却嘉(国王)佩登东杜南嘉流亡美国,组建流亡政府,宣称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统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此後锡金流亡政府不被任何国家政府承认。.

新!!: 氣候和锡金邦 · 查看更多 »

蔬菜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穀物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生活中所指的的蔬菜,常和「水果」分開討論。不過也常和水果合稱為「蔬果」。另外,和「野菜」不同的地方,在於蔬菜經過人類長時間的育種,提高了口感、營養價值,甚至抗病力等特徵,和原本的野生種已有明顯差異,人類食用的頻率也高得多;而野菜則多半未經過人類馴化,幾乎均為野生種,人類也較不常食用。 在狩獵採集的時代,人類就會採集野生的蔬菜食用,後來大約在西元前一萬年到七千年時,開始了農業耕作,在全世界的許多地區也開始種植蔬菜。一開始時只是各地種植蔬菜,供當地的人食用,後來開始貿易時,也帶來了其他地區種植的蔬菜。現在只要氣候允許,大部份的蔬菜都會在世界各地種植,若在氣候比較不適合的地區則會在一些受保護的環境下(如溫室內)種植,農產品的全球貿易也讓消費者可以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蔬菜生產的規模有大有小,可以小到像自給農業只為了家庭食物的需要而種植,也可以大到像,大量種植單一的作物。蔬菜一般在收获後,會依序分级,储存,加工和销售。 蔬菜的食用方式有許多種,有些可以生食,有些則會在煮熟後食用,蔬菜大部份的脂肪及含糖量都較少,但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像飲食金字塔的第三層有蔬菜及水果,各國也鼓勵民眾多吃蔬菜,每天至少吃五份以上。.

新!!: 氣候和蔬菜 · 查看更多 »

鄱阳湖大坝

鄱阳湖水利枢纽(普通话:pó yáng hú shuǐ lì shū niǔ)工程,简称鄱阳湖大坝(英文:Poyang Lake Dam),位于庐山东麓,是中国长江中游段与鄱阳湖入江水道交汇处规划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鄱阳湖入长江的狭窄水道上,大坝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庐山区海会镇与湖口县屏峰乡三地交界处,屏峰山卡口与长岭山卡口之间,并同其上游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九江市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江西省也是中国有史以第一次在国内最大淡水湖建设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和湖控工程。 鄱阳湖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蓄水能力可达200亿立方米,共安装8台单机容量1.15万千瓦灯泡贯流式机组,经测算,总装机容量9.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0.33亿度。大坝轴线总长2986米,规划有泄水闸108孔。其中左岸设通航标准达2000吨级的三线船闸,右岸设216级阶梯式鱼道。 它所引发的环境、移民、防汛、航运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伴随着“建坝之争”,与鄱阳湖枯水期面临的“鄱阳湖之痛”相互映衬。 See also.

新!!: 氣候和鄱阳湖大坝 · 查看更多 »

自然

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萬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 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等;宇宙间的天使粒子、次原子粒子、星系星云和黑洞白洞等。 人类不能理解地宗教信仰、灵魂观念和神明信念等现象,被称为超自然现象。 从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到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是人类逐渐理解自己、适应生存环境和丰富社会活动的过程。例如,古时,火是神明,日月星辰是超自然现象;如今,卫星、电视、电脑和手机成为了神话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区块链成了全球共识共享的无字天书。.

新!!: 氣候和自然 · 查看更多 »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兩大分支之一,注重于研究自然环境的形式和活动。而相对地,对建成环境的研究则归属于人文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地球常按照不同的环境被分为几个圈层,如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等。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常常使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及系统思维。.

新!!: 氣候和自然地理學 · 查看更多 »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指地球或一些区域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的状态呈现。這是一個環境涵蓋了所有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自然環境可分為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新!!: 氣候和自然环境 · 查看更多 »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natural hazard、natural disaster),又稱為自然災難、天然災難、天然災害、天災、天禍、天患、災荒 ,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會给周围的生物和人类社会造成灾害。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災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的弹性及其所受影响或其恢复的能力有关。 若有害事件所发生的区域内没有人受害,则该事件不属于灾难。例如圣弗朗西斯科这样的大城市等较易受害的地区,一场地震可能会带来持久性的破坏,这些破坏通常需要数年才能修复。.

新!!: 氣候和自然灾害 · 查看更多 »

臺灣觀光

臺灣觀光是臺灣的重要經濟產業,該產業的主管機關為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在2015年時有10,439,785名遊客抵達,比2014年同期增長了5.34%;2015年入境觀光的遊客大部分來自亞洲,特別以中國大陸觀光客佔最大多數。2015年大陆游客赴台总数约415万人次,每名大陆游客每天平均在台湾花费232美元,估算为台湾带来约2300亿元新台币的外汇收入。.

新!!: 氣候和臺灣觀光 · 查看更多 »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計畫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計畫(Taiwan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TCCIP)為科技部的行政法人機構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所屬的計畫辦公室業務。主要在結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中央氣象局與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以及台灣氣候變遷研究學者,進行臺灣地區的氣候變遷分析與未來推估、降尺度技術發展以及極端氣候變異與災害衝擊評估等工作。.

新!!: 氣候和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計畫 · 查看更多 »

里奧格蘭德 (火地島省)

里奧格蘭德(Río Grande)是阿根廷的城鎮,位於該國南部,由火地省負責管轄,始建於1921年7月11日,面積12,181平方公里,處於海拔水平面,2010年人口67,038。.

新!!: 氣候和里奧格蘭德 (火地島省) · 查看更多 »

里韦拉

里韦拉(西班牙语:Rivera)是位于乌拉圭东部与巴西交界处的一座城市,也是里韦拉省的首府。 乌拉圭前总统阿帕里西奥·门德斯就出生在里韦拉。 Category:乌拉圭城市.

新!!: 氣候和里韦拉 · 查看更多 »

里斯本条约

里斯本條約(Traité de Lisbonne;Tratado de Lisboa),又稱改革條約,是歐盟用以取代《歐盟憲法條約》的條約。里斯本條約已經在2007年12月13日為所有歐盟成員國簽署,並於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里斯本條約旨在調整當前極需變革的歐盟在全球的角色、人權保障、歐盟決策機構效率,並針對全球氣候暖化、天然能源等政策,以提高歐盟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前法國總統季斯卡和歐盟委員會前主席德洛爾等多位歐洲聯邦主義者認為,里斯本條約已與歐洲整合的理想不符;例如排除原有社會憲章及歐盟國旗和國歌。里斯本條約務實與妥協的做法也為將來條約運作帶有不確定性,例如雖設立了常設主席和外交代表,成員國各有不同想法和意見。條約也容許成員國自行決定加入或退出個別條款,影響歐盟未來的整合進程。 歐盟各國政府代表簽署里斯本條約前,歐盟對內部面臨整合半個世紀來因憲法危機所引起的最大困局,對外則面對美國為首的全球化和新興經濟體,如俄羅斯、中國、南非、巴西和印度等國迅速崛起。為了進一步凝聚和爭取內部人民對歐洲整合的支持,歐盟發展策略明顯轉為因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外在環境的挑戰有跨國反恐、能源問題、全球暖化、提升歐盟競爭力以及創造就業等問題。 歐盟通過里斯本條約的政治經濟意義是因應歐盟目前面臨困境的一個計劃。在推動歐洲統合同時,所有國家須讓出部分國家主權的爭議、各國利益的調和,里斯本條約中許多具體措施將有助歐盟運作與決策,將成為未來整合的推動力。但里斯本條約中仍因若干國家特殊利益考量而有所妥協讓步,並留下許多「灰色地帶」,將為統合的進程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新!!: 氣候和里斯本条约 · 查看更多 »

釘狀龍

钉状龙(屬名Kentrosaurus)又名肯氏龍,為劍龍科(Stegosauridae)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為晚侏儸紀的啟莫里階,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釘狀龍與北美洲的劍龍屬(Stegosaurus)是近親,但是體型大小、身體靈活度、與防禦用的板甲形狀不同。成年釘狀龍的身長約4.5公尺,釘狀龍的後背到尾巴分佈者尖刺,而非板甲。肩膀或臀部兩側可能有尖刺。 釘狀龍是在1915年由德國古動物學家Edwin Hennig命名。Kentrosaurus之中的kentron/κεντρον源自希臘文中的κεντρον(kentron),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ς意為「蜥蜴」。而種名則是以化石發現處為名。晚白堊紀的角龍下目尖角龍的屬名(Centrosaurus),也是來自相同的希臘文字源,但尖角龍字首改為"C",以避免混淆。.

新!!: 氣候和釘狀龍 · 查看更多 »

金蛛屬

金蛛屬(學名:Argiope),是圓蛛科的一個屬。牠們廣泛分佈在世界各地,而大部份溫帶或氣候溫暖的地區都有多於一個物種。.

新!!: 氣候和金蛛屬 · 查看更多 »

長鼻跳鼠

長鼻跳鼠(Leptictidium),又名两脚猬,是一屬細小的史前動物,生存在始新世。牠們廣泛分佈在歐洲,但約於4000萬年前消失,並沒有留下後裔。 長鼻跳鼠的前肢細小,但後肢很大,像縮小了的袋鼠。根據牠們的骨骼結構研究,顯示牠們是以跳躍來移動。同時期,基於頭顱骨的研究發現牠們有長及可行動的鼻子,這有點像象鼩。牠們大約60-90厘米長。 長鼻跳鼠的完整化石是在德國麥塞爾化石坑發現。牠們毛皮的輪廓及胃部內的食物亦被保留了下來,得知牠們是肉食性的,以昆蟲、蜥蜴及其他細小的哺乳動物。 於始新世末期,地球的氣候開始漸冷,最終很多熱帶森林亦消失。長鼻跳鼠不能適應這個環境而滅絕。.

新!!: 氣候和長鼻跳鼠 · 查看更多 »

酸菜

酸菜是一种蔬菜腌制食品,流行于中国大陸东北、南方各省及台灣。多选用韧性较好的多叶蔬菜作为原料加工制作,常见的有白菜、芥菜、雪裡蕻、包菜等;因原料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各品种的口感差异较大。在中国东北和中国北方地区一般专指以白菜为原料的酸菜(晋语区多用芥菜制作,名为黄菜)。酸菜脱水或凉乾之后称为“酸菜乾”。而在江浙等地,则用雪里蕻腌制,当地人称之为泡菜。另外,在德国和美国也有类似食物,称之为德国酸菜。.

新!!: 氣候和酸菜 · 查看更多 »

腺鼠疫

腺鼠疫,又稱鼠疫或淋巴腺鼠疫,一般俗稱為黑死病,是一種存在於囓齒類與跳蚤的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鼠疫是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所致的传染病。鼠疫通常先在鼠类或其他啮齿类动物中流行,然后再通过鼠、跳蚤叮咬传给人;當發展成肺炎性鼠疫時,亦可以在人同人之間傳播。接觸此菌3至7天後會出現,包括發熱、頭痛、嘔吐。細菌侵入皮膚處周圍的淋巴結腫大疼痛,有時甚至會爆開。 鼠疫有三種,分別是腺鼠疫、與肺鼠疫。腺鼠疫一般通過跳蚤經過小動物傳播,也可以通過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體液傳播。感染腺鼠疫時,細菌通過皮膚進入身體,經由淋巴管內到達淋巴結,導致其腫大。如果在腫大的淋巴結或血液中找到鼠疫桿菌,則認為已受感染。 預防鼠疫一般通過公共健保方式完成,例如避免在流行地區處理動物屍體。疫苗對於鼠疫的防治作用不大。鏈黴素、慶大黴素、多西环素等多种抗生素都可有效治療腺鼠疫。感染後未治疗者的死亡率约為三到九成,若受治療則約為一成。2013年,全球共有750例腺鼠疫記錄在案,由此造成126例死亡。此病最常見於非洲。 一般認為鼠疫是十四世紀黑死病瘟疫的原因。此次瘟疫大約造成5000萬人死亡,相當於當時歐洲人口的25%—60%。此次瘟疫導致人口大量下降,於是勞動力不足、工資上升。一些歷史學家將此次瘟疫視為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腺鼠疫的英文源自希臘語中的腹股溝。.

新!!: 氣候和腺鼠疫 · 查看更多 »

艾瑪·莫拉諾

艾瑪·馬丁娜·露易吉亞·莫拉諾(Emma Martina Luigia Morano,),生於意大利奇維亞斯科,是一位超級人瑞,曾是最年長者(世界紀錄第5名)和1890年代最後一位去世的人。除此之外,她也曾是歐洲的第二年長者(享嵩壽117歲又137天),僅次於雅娜·卡爾曼特(享嵩壽122歲164天)。.

新!!: 氣候和艾瑪·莫拉諾 · 查看更多 »

苦苣苔科

苦苣苔科(學名:Gesneriaceae)是一个大科,包括约150属3200余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部分种已经分布到温带地区。 在中国有56属,476余种,大部分生长在长江以南地区。苦苣苔科的模式屬是苦苣苔屬(Conandron)。 苦苣苔科植物绝大部分种类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也有少数是灌木或小乔木。苦苣苔科植物一般分为两大类—生长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苦苣苔科亚科和生长在美洲和澳洲的大岩桐亚科,最大的属是浆果苣苔属(Cyrtandra),有约60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通过太平洋岛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直到夏威夷群岛。 非洲堇属(Saintpaulia)中部分种类把广泛引种各地作为观赏植物,被称为“非洲紫罗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苦苣苔科植物会发展出根茎和块茎,但大部分还是普通的鬚根。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列入玄参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合并入唇形目。地黄属(Rehmannia)以前被分到苦苣苔科,但现在已经移入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新!!: 氣候和苦苣苔科 · 查看更多 »

苔原气候

苔原气候是极地气候两大类型之一,在柯本气候分类法中标记为ET。.

新!!: 氣候和苔原气候 · 查看更多 »

雨林

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區系。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热带雨林和溫帶雨林。雨林大多数靠近赤道,在赤道经过的非洲、亚洲和南美洲都有大片的雨林。湿润的气候保证了树和植物的快速生产。同时,树和植物也为雨林中的成千上万种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庇护所。雨林曾經覆蓋了14%地球土地表面,但現在只剩下6-8%土地表面,即整體表面的2%。虽然雨林只覆盖地球的6%的土地,但却有一半以上的动物和植物的品种在雨林中出现。 雨林有時被稱為「世界最大藥廠」,因為大量自然藥物或藥物的原材料都在雨林中找到。全球所用的藥物中,幾乎一半來自雨林。科學家相信更多疾病的解藥將來可以在雨林中找到。雨林地区往往有大河流过,如南美洲的亚马逊河。许多雨林在一年中有几个月会暴发洪水。.

新!!: 氣候和雨林 · 查看更多 »

雷諾 (內華達州)

里诺(Reno)是美國內華達州北部瓦肖县 (Washoe County) 裡的一個城市,亦是郡政府的所在地。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雷諾市區內人口為22萬5221人,處於拉斯維加斯(Las Vegas)及亨德森(Henderson)之後,是內華達州第三大城市,據2015年的估計雷諾的人口則已達24萬1445人。雷諾位於內華達州首府卡森城(Carson City)北面約、太浩湖(Lake Tahoe)東北面約的地方,城市的東面與斯帕克斯(Sparks)接壤。雷諾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小城市”,以博彩業聞名,亦是著名博彩集團凱撒娛樂集企業(Caesars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舊稱Harrah's Entertainment)的發源地。另外,全世界最大的角子機製造商國際博弈科技公司(International Game Technology,簡稱IGT)的總部所在地亦設於此城。.

新!!: 氣候和雷諾 (內華達州) · 查看更多 »

雷暴

雷暴是一種產生閃電及雷聲的自然天氣現象。它通常伴隨著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時甚至會隨暴風雪而來。 雷暴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甚至發生在兩極和沙漠地帶,但通常在低緯度的地方(特別是熱帶雨林地區)會較頻繁地發生,可以每日都會發生。在亞熱帶和溫帶等中緯度地區,雷暴則通常會在夏季的下午或傍晚發生,有時在冬季也會受冷鋒影響而有短時性雷暴。烏干達及印尼為全世界雷暴發生最頻繁的地方,除此之外,在美國中西部及南部州份會發生威力最強烈的雷暴,因為這些雷暴會與冰雹或龍捲風一起發生。至今為止,全世界從未出現過雷暴的地區只有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他加馬沙漠,該地因氣候過於乾燥和難以形成雨雲才會未出現過雷暴。 雷暴會在大氣不穩定時發生,並且會製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通常其發生有三種特定情況:地球大氣層低空帶的濕度很高,這可以由露點溫度觀察得到;高空與低空的溫度差異極大,亦即是氣溫遞減率極大;冷鋒受到外力的逼迫而匯聚。 在古老的文明裡,雷暴有著極大的影響力。不論是中國古代、古羅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與雷暴相關的神話。.

新!!: 氣候和雷暴 · 查看更多 »

雅汶四号卫星

雅汶四號衛星(Yavin IV)是《星際大戰》的世界观中所设定的巨大的气体行星雅汶(Yavin Prime)的第四号卫星,也是其26颗卫星中仅有的三颗适宜移民的卫星中的最著名的一颗。雅汶四号星上覆盖着原始的丛林和热带雨林。虽然地处偏远,雅汶四号星在星战长达万年的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雅汶战役在内的很多重要事件都发生于此。.

新!!: 氣候和雅汶四号卫星 · 查看更多 »

雙門齒獸

雙門齒獸(Diprotodon),又名古草食有袋屬,是最大的有袋類。牠於160萬年前出現,並於4萬年前的更新世消失。雙門齒獸的化石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有發現,當中包括完整的骨骼及頭顱骨,與及毛髮及腳印的輪廓。超過一頭雌獸的育幼袋中有發現幼獸。 雙門齒獸棲息在森林、林地及草原,可能接近水源或河流,並吃樹葉、灌木及草。最大的標本有河馬般大小,約有3米長,肩高2米。牠現存的近親是袋熊及樹熊。有指本耶普的傳說就是來自雙門齒獸,一些澳洲原住民更將雙門齒獸的骨頭看為本耶普的。.

新!!: 氣候和雙門齒獸 · 查看更多 »

通许县

通许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开封市下属的一个县, 位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之内。目前下辖6个镇、6个乡:城关镇、朱砂镇、玉皇庙镇、四所楼镇、长智镇和竖岗镇,邸阁乡、练城乡、冯庄乡、厉庄乡、大岗李乡和孙营乡。全县共有309个行政村,611个自然村。 截至2011年全县总人口为60万人。民族汉族居多,占99.2%,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0.8%。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2011年,全县GDP为142.7亿人民币 。.

新!!: 氣候和通许县 · 查看更多 »

耶夫勒市

耶夫勒市(Gävle kommun)是瑞典中东部耶夫勒堡省的一个自治市。其治所位于耶夫勒。.

新!!: 氣候和耶夫勒市 · 查看更多 »

逸入 (氣象學)

逸入是指大氣中的擾流捕捉到附近非擾流的過程。通常用在對流發展時,附近較乾氣塊進入對流氣柱中,與濕空氣混和的過程。 逸出則是與逸入相反,為對流氣柱中空氣離開氣柱、進入環境的過程。通常發生在對流氣柱的頂端。.

新!!: 氣候和逸入 (氣象學) · 查看更多 »

虹蛇

虹蛇(Yurlungur)是澳洲原住民神話中出現的神明。.

新!!: 氣候和虹蛇 · 查看更多 »

披毛犀

披毛犀(學名:Coelodonta antiquitatis),又名長毛犀牛,是一種已滅絕的犀牛,生存於更新世,並在冰河時期存活了下來。披毛犀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而其近親的板齒犀則生活在南方。披毛犀有一隻扁平的角,可以推開雪來吃草。牠亦有一層厚厚的毛皮及脂肪,用來在寒冷的環境保持溫暖。.

新!!: 氣候和披毛犀 · 查看更多 »

柏塘镇

柏塘镇(客家话:būg tŏng 英语:Baitang,缩写BT)是中国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一个大镇。柏塘镇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周边有3座特大城市,244省道贯穿全镇,交通便利,是惠州市的旅游强镇、广东省教育强镇。.

新!!: 氣候和柏塘镇 · 查看更多 »

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氣候分類法(Effektive Klimaklassifikation,意為「有效氣候分類法」),最被廣泛被使用的氣候分類法,由德國氣候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所發展出來的氣候分類法,1918年發表分類法的第一個完整版本,1936年發表最後修訂版。 柯本氣候分類法是基於認為自然植被的生成,乃源自氣候的特性,故描述氣候的最佳方式為自然植被。.

新!!: 氣候和柯本气候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果園

果园通常是生长乔木或灌木,收获水果以及坚果的人工农业用地。实际上果园很接近于种植水果的花园,如果按照某种分布模式在花园中种植果树,除了收获水果、坚果之外还可以获得美学上的享受。有些果园允许顾客自己采摘水果,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田园风光,享受从事农业活动的乐趣。 果园的形状、大小各异,根据所处地形、地貌、环境气候以及种植的果树品种而变化。即便是很小的一片果园,也有可能生产出许多果实,有些偏远地区的家庭通过种植果树来改善家庭收入。人类种植果树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一批农业先驱就已经开始学会驯化果树了。他们学习载重优秀的品种,开发出嫁接以及移栽等技术。世界上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古代遗留下来的果园遗迹。有些果园的果树已经长达几百岁了,仍然还在开花结果。 果园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水果或坚果的植物,不过在有些果园内还有利用树木之间的间隙种植花朵、蔬菜等其他作物,这样可以增加产出、保持土壤肥力。而在有些地方,人们则会在果园内放牧动物,利用动物的排泄物施肥,同时动物也可以吃掉那些掉落下来的水果。果园外可能会建造篱笆以隔离那些偷吃水果的动物,有时会通过网来阻止鸟类偷吃水果。而在果园内养殖蜜蜂,让蜜蜂收集花朵产生的蜂蜜,则可以进一步增加果园的产出。许多果园都布置成网格的形状,这样既方便与进行田间作业,也方便收获水果。当然,也可以任其自然地布置果园,这样可利用肥力和天气带来的好处。当在一个果园内种植多种不同种类的树木时,需要精心的安排以便尽可能利用肥力增加产出。现代果园中,经过精心挑选和培育的果树高度都很矮,一般为2到3米。 不同于可以使用联合收割机的小麦或是水稻田地,由于生长环境的特点,采摘水果的过程很难实现高度的机械化。目前,最常见的机械化收割手端是利用震动,将果实从树木上摇下来,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60年代以后,美国开发出可以配合采摘工具使用的液压升降车,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更先进的方法是使用智能机器人采摘水果,不过由于目前的条件限制,摘水果机器人还无法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新!!: 氣候和果園 · 查看更多 »

果洲群島

果洲群島(英文:Ninepin Group)位於香港東南部,西貢的東南偏南16公里處,清水灣對出海面上。果洲群島地貌豐富,擁有世上罕見的大面積六角柱狀節理火山岩,是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部分,於2011年被列為果洲群島特別地區,確保其地質資源獲得更佳保護。.

新!!: 氣候和果洲群島 · 查看更多 »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新!!: 氣候和林则徐 · 查看更多 »

恐龙

恐龙(學名:Dinosauria)或者非鳥型恐龙(学名:Non-avian Dinosauria)、恐龍總目,是出現於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态系统超過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疊紀,大部份於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僅倖存“鸟型恐龙”即现的鳥类存活下来。 1861年,考古学家發現的身为鸟类的始祖鳥化石、却與身为恐龙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现代鸟类極可能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近鳥型恐龙的直系後代『鳥類学辞典』 (2004)、805-806頁。1990年代后,大部分科學家視鳥類為恐龙的直系后代,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牠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2010年代后,因为孔子鸟等鸟类和恐龙的中间物种相继被发现、填补了原本的化石空白,更加确定了鸟类和恐龙之间的演化关系,导致鸟类从“恐龙的后代”改为“惟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 自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龙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覽品,這古代生物開始為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随着电影工业在美国兴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近期發現的眾多恐龍與鳥類之間關係的證據,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龙已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與电影的题材,如:《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各类媒体也常報導恐龙的科学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許多史前爬行動物常被一般大眾非正式地認定是恐龙,例如:翼龍、魚龍、蛇頸龍、滄龍、盤龍類(異齒龍與基龍)等,但从嚴謹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龍,反倒是雞、鴨、孔雀才是真正的是恐龍。翼龍和恐龍是這幾個物種裡面關係最近的近親,都屬於鳥頸類;恐龍和翼龍是鱷魚、蛇頸龍的遠親,鱷魚所屬的鱷目、和蛇頸龍所屬的鰭龍超目,和恐龍翼龍所屬的鳥頸類同屬於主龍類;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所屬的主龍類和滄龍是關係較遠的物種,他們和滄龍所屬的有鱗目同屬蜥類;最後,恐龍、翼龍、鱷魚、蛇頸龍、滄龍他們和魚龍是關係很遠的物種,唯一的聯繫是都屬於蜥形綱的一分子。.

新!!: 氣候和恐龙 · 查看更多 »

東亞塞拜疆省

東阿塞拜疆省(波斯語:آذربایجان شرق)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46,929平方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十。人口約3,500,000(2005年數據);首府位於大不里士市。.

新!!: 氣候和東亞塞拜疆省 · 查看更多 »

東方果實蠅

東方果實蠅(學名:Bactrocera dorsalis),又名桔小實蠅,原產於印度及馬來半島等地,為太平洋地區果樹的重大害蟲。其寄主繁多、繁殖力強,雌蠅產卵於果皮下,幼蟲孵化後鑽入果肉中蛀食,造成水果腐爛失去商品價值,如果吃水果時發現內部長蟲,大半都是東方果實蠅的幼蟲。由於台灣氣候及環境適合它的生存,目前已遍布全台,終年均有果實蠅發生。 目前有技術透過向農作物噴灑含有斯氏線蟲科物種的蟲卵的懸浮液到泥土,讓這些物種體內的兩種腸桿菌科物種的共生菌使果實蠅幼蟲感染而死亡,並為線蟲提供成長的環境。.

新!!: 氣候和東方果實蠅 · 查看更多 »

松阪市

松阪市(),古名「松坂」,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起改為「松阪」,是位於日本三重縣中部面向伊勢灣的一個城市,氣候較為溫暖,以出產松阪牛而聞名。江戶時代時屬於紀州藩,並以伊勢商人而聞名,是一個商業城市,現在仍然是三重縣內的經濟中心之一。.

新!!: 氣候和松阪市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新!!: 氣候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板桥镇 (织金县)

,是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织金县的北部,乡政府距县城22公里。 2016年1月1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板桥乡建制,设置板桥镇,撤乡设镇后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新!!: 氣候和板桥镇 (织金县) · 查看更多 »

核冬天

核冬天假说是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論,它預測了一場大規模核戰爭可能產生的氣候災難。核冬天理論認為使用大量的核武器,特別是對像城市這樣的易燃目標使用核武器,會讓大量的煙和煤煙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這將可能導致非常寒冷的天氣。必须指出的是,核冬天是基于数据化模型的假设,对于该假设的准确性并没有决定性的论证,在最新研究中(2006),科学家认为原版的核冬天理论的模型有误,而实际上的14-20度降温只会持续几小时,并在3-4个月内恢复正常。.

新!!: 氣候和核冬天 · 查看更多 »

格利澤581d

格利澤581d(英語、德語:Gliese 581 d)是一顆系外行星,繞行位於天秤座的紅矮星格利澤581,距離地球約20.5光年。它的質量為地球質量的8倍,被認為是一顆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於2007年發現格利澤581d的科學家小組在2009年4月下旬藉由新的觀測結果判斷該行星位於適居帶當中,意味著它可能有液態水或生物存在。.

新!!: 氣候和格利澤581d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

格陵蘭(Kalaallit Nunaat;Greenland),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新!!: 氣候和格陵兰 · 查看更多 »

格陵兰地理

格陵兰是世界最大岛屿,属于大陆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其中341,700 km² 为无冰雪覆盖, 1,833,900 km²为冰雪覆盖),由于面积庞大,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全岛约五分之四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

新!!: 氣候和格陵兰地理 · 查看更多 »

格陵蘭冰原

格陵蘭冰原是覆蓋著格陵蘭近80%,約171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冰原。這是全球第二大的冰原,僅次於南極冰原。格陵蘭冰原的南北方向長2400公里,最闊達1100公里,位於更北邊的北緯77°。冰的平均海拔高2135米。 冰一般厚於2公里,最厚點多於3公里。這並非格陵蘭唯一的冰塊,亦有獨立的冰川及冰蓋,覆蓋周邊的7.6-10萬平方公里。一些科學家相信全球暖化會將這冰原推向臨界點,並於幾百年內完全溶解。若整個冰原完全溶解,海平面就會上升7.2米。 大部份沿海城市都會被淹沒,細小的島嶼國家(如馬爾代夫)從此消失。 格陵蘭冰原的冰已有11萬年的歷史。 但是,一般相信格陵蘭冰原是於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融合冰川及冰蓋而形成的。自上新世晚期就沒有再擴展,但在第一次大陸冰川作用就發展得非常快。 格陵蘭冰原巨大的冰塊將格陵蘭的中央部份壓下,接近到海平面的水平。周圍有山包圍冰原,限制了冰原的四圍。若冰都消失了,格陵蘭最有可能會變成群島,直至地殼均衡將地表重新推到海平面以上。冰原的最高海拔是位於南北兩面的崤。南崤高達海拔3000米,位於北緯63°–65°;北崤高達海拔3290米,位於北緯72°。兩個崤頂偏向於東方。冰原的冰並未到達海洋,所以沒有大型的冰架出現。大型的注出冰川流經山谷及格陵蘭周邊沖擦海洋,造成北大西洋的大量冰山。注出冰川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各布港冰河(Jakobshavn Isbræ),每日流動20-22米。 在冰原上,溫度比格陵蘭的其他地方要低。紀錄最低的全年平均氣溫為-31℃,是在北崤的中北部出現。南崤頂的氣溫則為-20℃。 於冬天,格陵蘭冰原呈清澈的藍綠色。夏天時,表面的冰會溶化,令冰看來是白色的。.

新!!: 氣候和格陵蘭冰原 · 查看更多 »

栗翅鷹

栗翅鷹(學名:Parabuteo unicinctus;Harris Hawk, Bay-winged Hawk, Dusky Hawk),又名哈里斯鷹,是一種中至大型的猛禽。牠們分佈在美國西南部至智利和阿根廷中部。牠們有時會在西歐,尤其是英國出沒,但很多相信都是從飼養中逃走的。 栗翅鷹是栗翅鷹屬下的唯一物種。其屬名是由希臘文的「擬似」及拉丁文的「鵟」(buteo)組合而成,種小名是根據其尾端上的白間所取。約翰·詹姆斯·奧杜邦以其好友及經濟支持者爱德华·哈里斯(Edward Harris)來取其英文名。牠們最著名的行為是會成群合作獵食。.

新!!: 氣候和栗翅鷹 · 查看更多 »

档案学

档案学是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新!!: 氣候和档案学 · 查看更多 »

梅花草属

梅花草属(学名:Parnassia)共约50余种,分布在温带的湿地区域,尤其在北半球气候寒冷的地区是主要的植被组成部分。 本科植物为草本,叶互生或螺旋式排列,基部有叶鞘;花两性,花瓣5裂,辐射对称;果实为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虎耳草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放在I类真蔷薇分支下,没有归入任何一目,但选择性地可以和微形草科合并,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将其放在卫矛目下。 * Category:卫矛科 Category:植物科名.

新!!: 氣候和梅花草属 · 查看更多 »

梅雨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春夏之交冷熱空氣交鋒而成之锋面雨,即每年5月至6月之间華中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持續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梅雨季節過後,華中、日本、韓國、臺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高氣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由於梅雨发生的时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并且由於長期下雨,導致衣物、食品等容易發黴,因此梅雨又有一個別名:「黴雨」。不过,世界上其他与上述地区同纬度的地区没有梅雨,華南、華北地區雖同樣位於梅雨鋒面帶,但梅雨季時沒有明顯的梅雨現象,縱使該段期間,其所造成的影響亦同樣明顯。.

新!!: 氣候和梅雨 · 查看更多 »

森林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或历史上,森林是一个为狩猎而留出的荒地),涵蓋大約9.4%的地球--面(或30%的佔總土地面積)。森林覆盖着全球面积的9.4%,全球陸地面积的30%(在工業化前約佔全球面积的15.6%,全球陸地面积的50%),森林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地球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境之一。 森林中的生物量主要是以樹木為主,不同的文化會對森林有不同的定義,包括其規模以及其中有的生物。森林一般是指一塊有許多樹木的區域,但任何植物密度高的區域都可以視為森林,例如水底的植被(海藻林),甚至也包括真菌。 典型的森林會由林上(林冠)或是組成。林下可以再細分為灌木層,草本層和苔蘚層、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一些複雜的森林中,也會有一些較低的樹木。森林提供人類許多不同的資源,對人類非常重要:包括儲存二氧化碳、調節氣候、淨化水源以及減輕像洪水等自然災害。森林中也包括地球陸地上90%的生物多樣性。.

新!!: 氣候和森林 · 查看更多 »

棲息地

栖息地,又稱生境、棲地,是指包涵多個「物種種群」(包括动物、植物其它各类生物)生活和生長的自然環境。 棲息地一詞在生態學廣泛被使用。它原本是指圍繞一物種、或物種種族、或物種聚集、或群落的自然條件(Clements and Shelford, 1939)。因此它不只是一物種種族的棲息地,而是指很多物種的聚集,住在同一地方共用一個棲息地。生態學家會把很多物種共用的棲息地稱為群落生境。 還有,這些棲息地可以和其他地方居住的群族不同。因此一般指的棲息地不是一個物種或個別動物。微小生境或小環境是指個別的動物和植物在其棲息地的直接環境和其他自然因素。 生物群系是指生活在類似棲息地和佔據一定地理地區的動物群和植物群。 影響棲地的樣貌的主要因素為降雨量以及經緯度,而離赤道愈近、降雨量愈多及氣候愈溫暖的棲地珍妮.布魯斯、卡倫.麥吉、魯巴.范吉洛瓦、理查.沃格特等著;明天翻譯小組譯(2006年3月):《動物百科圖鑑》,第40-53頁,台北:明天國際圖書,物種的種類通常較其它地區來得豐富;相對的,離赤道愈遠、降雨量愈少及氣候愈寒冷的棲地,物種的種類通常較像其他較溫暖、降雨量多及赤道近的地區還要稀少。當然,有不同的棲地就會有不同的動物。.

新!!: 氣候和棲息地 · 查看更多 »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植物的分布和数量,环境因素对植物的丰度的影响,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的实例是在北美温带落叶林的分布,沙漠植物对水的竞争,或放牧的成群动物影响草原的组成,干旱或洪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地球主要植被类型的全球概览被O.W. Archibold提供。他认识到11种主要植被类型:热带森林,热带稀树草原,干旱地区(沙漠),地中海生态系统,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温带草原,针叶林,苔原(极地和高山),陆地湿地,淡水生态系统,和沿海/海洋系统。 这个主题的广度显示了植物生态学的复杂性,因为它包括从单细胞浮游藻类到大型树冠层形成树木的植物。 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的质量、营养条件;其他当地动植物和微生物,地理情况,如地形、海拔高度、水环境等,以及人为的干涉,如农田等人工生态系统。 一种植物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能力为其“生态幅度”,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生物会变化以适应环境,产生不同的“生态类型”。.

新!!: 氣候和植物生态学 · 查看更多 »

極速賽車手

《--》(Speed Racer)是一部2008年的美國真人冒險競速電影,改編1960年代日本動畫系列「馬赫GoGoGo(マッハGoGoGo)」,由沃卓斯基兄弟聯合執導與改編製作。影片早從1992年開始策劃,期間不停地更換編劇和導演,直到知名製片喬·西佛和沃卓斯基兄弟聯手合作,才開始執行製作把本片作為一部家庭電影,如此可吸引更加廣泛的大眾群。演員艾米爾·賀許(Emile Hirsch)飾演男主角駭速(Speed),克莉絲汀·蕾茜飾演駭速的女友崔西(Trixie)。 《--》在柏林的巴貝斯堡製片廠(Babelsberg Studios)執行製作,電影中以綠幕(greenscreen)為背景的拍攝地點。《--》相關玩具和電玩遊戲將與電影上映同步上市。電影首映在2008年5月3日作為三角地影展(Tribeca Film Festival)的閉幕片,北美和台灣於5月9日同步上映。.

新!!: 氣候和極速賽車手 · 查看更多 »

榆屬

榆樹,喬本的一種,雙子葉植物中屬榆科,主要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生長。一般高約25米,樹皮粗糙。具高度實用、葯用及食用價值。 榆樹的葉呈橢圓形或橢圓狀波針形,葉長2-8厘米、寬1.5-2.5厘米,兩面葉面無毛,或背面脈腋有毛。葉側脈有9-16對,葉緣有單鋸齒,很少有重鋸齒。葉柄長約2-10毫米。 榆樹在早春發葉前先開花,花呈簇狀生成聚傘花序,花被鐘形,開4-5花瓣,每朵花有雄蕊約4-5條。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約1.3-1.5厘米,果皮表面無毛,頂端凹缺。內藏種子,近翅果中部,很少接近凹缺處;果柄長約2毫米。.

新!!: 氣候和榆屬 · 查看更多 »

橄欖油

橄欖油是植物油的一種,由木犀科油橄欖(學名:Olea europaea L.;又被稱為“洋橄欖”或“齊墩果”)的果實壓榨而成,是一種常用的食油,也可用以製作化妝品、藥物及油燈燃料等。地中海國家的居民所説的“油”,指的總是“橄欖油”。西班牙語的“油”(aceite),是來自阿拉伯語阿澤特()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橄欖汁”。新鲜的橄榄油,可直接用于凉拌菜,比如-zh-hans:沙拉; zh-hk:沙律; zh-tw:生菜沙拉;-。雖然橄欖油是一種較好的食用油,但並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表明橄欖油比其它食用油營養價值更高或對人體與預防疾病有著特殊的價值。.

新!!: 氣候和橄欖油 · 查看更多 »

檀香山

檀香山(Honolulu),或称火奴魯魯,為美國夏威夷州最大的城市暨首府。在夏威夷語中,火奴魯魯意指「屏蔽之灣」或「屏蔽之地」。因為早期本地盛產檀香木,而且大量運到中國,被中國人稱為檀香山。城市位於歐胡島東南方沿岸,有一個區域稱叫作「火奴魯魯區」。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在2010年的統計數據,檀香山人口總數為390,738人;而火奴魯魯郡(約是整個歐胡島)則有900,000人。在夏威夷,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僅至「郡」的等級,而火奴魯魯郡則包含了歐胡島上所有範圍(約600平方英里)。美国前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于1961年出生在檀香山。.

新!!: 氣候和檀香山 · 查看更多 »

次声波

次声波是指频率小于20Hz(赫兹),但是高于气候造成的气压变动的声波。人耳对次声波基本上没有感受,但是一些动物如象、长颈鹿和蓝鲸可以感受次声波频率并使用这个频率来通讯。尤其频率极低的次声波可以传播到非常远。在水下次声波的传播距离也非常远。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新!!: 氣候和次声波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CVO(Sir Ernest Shackleton,),又譯--或謝克頓,愛爾蘭(有英國、愛爾蘭血統)南极探险家,在10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以带领“寧錄號”(Nimrod,1907—1909年)向南极进发,和在1914—1916年带领“”的南极探险的经历而闻名于世。.

新!!: 氣候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 查看更多 »

欧洲地理

没有描述。

新!!: 氣候和欧洲地理 · 查看更多 »

歐歌鶇

歐歌鶇(學名:Turdus philomelos)是一種分佈在歐亞大陸的鶇屬鳥類,上身呈褪色,下身呈奶白色或淺黃色,有黑色斑點。牠們歌聲獨特,常見於詩歌。 歐歌鶇在森林、花園和公園繁殖。牠們會在樹上以泥築巢,每次會生4-5顆蛋。牠們是雜食性的,懂得利用石頭作為鐵砧攻擊蝸牛。牠們就像其他雀形目般受體內、外的寄生蟲侵襲,且易被貓和猛禽捕食。 有一部份的歐歌鶇是候鳥,會飛到南歐、北非及中東過冬。牠們也有被引進到新西蘭及澳洲。牠們雖然並非瀕危,但在歐洲部份地區的數量大幅減少,可能是與種植業的改變有關。.

新!!: 氣候和歐歌鶇 · 查看更多 »

歐洲醫蛭

歐洲醫蛭(学名:Hirudo medicinalis)是一種螞蟥。.

新!!: 氣候和歐洲醫蛭 · 查看更多 »

歲差 (天文)

歲差(axial precession,字面意義為「(自轉)軸進動」),在天文學中是指一個天體的自轉軸指向因為重力作用導致在空間中緩慢且連續的變化。例如,地球自轉軸的方向逐漸漂移,追蹤它搖擺的頂部,以大約25,800年的週期掃掠出一個圓錐(在占星學稱為大年或柏拉圖年)。「歲差」這個名詞通常只針對長期運動,其他在地軸準線上的變動 -章動和極移- 規模要小了許多。 在歷史上,地球的歲差被稱為分點歲差,這是因為 分點沿著黃道相對於背景的恆星向西移動,與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相反。在非技術的討論中仍沿用此一名詞,這點在詳細的數學中是不存在的。在歷史上,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Planetarium, accessed 30 December 2008,記載喜帕恰斯發現分點歲差,雖然確實的時代和日期並不清楚,但由托勒密認為是他所做的天文觀測推測,期間在西元前147年至127年。 在19世紀的前半世紀,由於對行星之間引力計算能力的改進,人們發現黃道本身也有輕微的移動,在1863年之際這稱為行星歲差,而占主導地位的部份稱為日月歲差(lunisolar precession)。它們合起來稱為綜合歲差,並且取代了分點歲差。日月歲差是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赤道隆起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引發地軸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轉動。 行星歲差(actually an advance)是由於其它行星對地球和軌道面(黃道)的引力有小角度造成的,導致黃道面相對於慣性空間的移動。日月歲差比行星歲差強大了500倍。除了月球和太陽,其它行星也會造成地軸的運動在慣性空間中產生微小的變化,在對比時會造成對日月歲差和行星歲差的誤解,所以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將主要的部分重新命名為赤道歲差,而較微弱的成份命名為黃道歲差,但是兩者的合稱仍是綜合歲差。.

新!!: 氣候和歲差 (天文) · 查看更多 »

死海

死海(ים המלח,意為「鹽海」;al-Baḥr l-Mayyit,即「死海」),位於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水源為約旦河。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負424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點,湖長67公里,寬18公里,面積810平方公里。湖水鹽度極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最深處有湖水已經化石化(一般海水含鹽量為3.5%,而死海的含鹽量在23%至30%左右。表層水中的鹽分227g/L至275g/L,深層水中達327g/L),為一般海水的8.6倍,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四位的水体,僅次於含鹽量第三的吉布提阿萨勒湖、第二的土库曼斯坦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及第一的南极洲唐胡安池,位于以色列、西岸地区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汇入死海的主要河流是约旦河。目前死海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米,原因是注入死海的约旦河水由于农业灌溉从过去每年13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3000万立方米;死海沿岸的盐化工业抽提用水。.

新!!: 氣候和死海 · 查看更多 »

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位於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歐洲大陸與伊比利亚半島,也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山中有小國安道爾。 长435公里,宽80-14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阿内托峰海拔3404米;有现代冰川覆盖。 在比利牛斯山中有比利牛斯山國家公園。這國家公園成立於1967年,沿著法國和西班牙國界延伸1百多公里。此地景致壯觀,包括了大量蝴蝶飛翔的草地和終年積雪的高山峰頂。海拔的高度和氣候的變化頗大,因而區內擁有多樣化的動植物。.

新!!: 氣候和比利牛斯山 · 查看更多 »

比勒陀利亞

普利托里亞(Pretoria),是位於南非豪登省(Gauteng)北部的城市,亦是南非的行政首都。南非總統府位於這個城市內,各國使館亦集中於此城的使館街,所以事實上--是南非的政治決策中心。城市建於1855年,以布爾人領袖-zh-hans:比勒陀利乌斯;zh-hk:普利托里奧斯;zh-tw:普利托里奧斯;-的名字命名,不過使用殖民者的名字使得當前城市名稱還有爭議。市內種滿不同的花草樹木,故亦有“花園城”的美譽。.

新!!: 氣候和比勒陀利亞 · 查看更多 »

毛鼻袋熊

毛鼻袋熊(學名Lasiorhinus latifrons),又名南澳毛吻袋熊,是袋熊的一種。牠們分佈在澳洲納拉伯平原(Nullarbor Plain)至新南威爾士邊境的半乾旱叢林及小桉樹叢。牠們體型細小,只長77.5-93.5厘米及重20-32公斤,尾巴長2.5-6厘米。 當地政府將毛鼻袋熊列為易危,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則列牠們為無危。由於幼熊很難在乾旱季節生存,近年雨量的減少正威脅著牠們及其繁殖。專家認為現時的氣候轉變可能會對牠們造成更大的威脅。.

新!!: 氣候和毛鼻袋熊 · 查看更多 »

氣 (中國)

气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將氣的概念抽象化,成為天地一切事物組成的基本元素,有著像氣體般的流動特性。人類與一切生物具備的生命能量或動力,也被稱為是氣,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均是氣的運行與變化的結果。中醫學認為,氣是人體的第一道防護線,聚於體裡保護著臟腑,而流散發於膚表以防外邪侵入而導致疾病發生。.

新!!: 氣候和氣 (中國) · 查看更多 »

氣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与气候相比,天气是指这些气象要素在近两周内的实时状态。 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受该地的纬度、地形、海拔、冰雪覆盖情况、以及附近水体及其水流状况影响的。气候可根据不同气象要素的平均范围和特殊范围进行分类,最常采用温度和降水量,其中最普遍使用的分类系统是柯本气候分类法。1948年开始使用的桑斯维特费气候分类系统,在温度和降水量两个变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壤水分蒸散量,该系统应用于研究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伯杰龙和空间天气分类系统侧重于通过气团的形成来确定某些地区的气候状况。 古气候学是对古代气候的研究和描述。由于19世纪前气候无法通过直接观察获得,因而古气候是通过代理变量推断得到的,这些代理变量包括非生物迹象如在湖床和冰核中发现的沉积物,以及生物迹象如树木年轮和珊瑚生物。气候模型是指包括古代,现代和未来的气候的数学模型。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新!!: 氣候和氣候 · 查看更多 »

氣候變遷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变化,一段时间也可能是指几十年或几百万年,波动范围可以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其平均气象指数的变化。目前对气候变迁讨论最多的是关于环境政策对当代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为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尤其是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而對於當前發生的全球暖化,學界對此已達成共識,認為人為活動導致全球暖化是事實,超過97%的氣候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導致近半個世紀的全球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https://climate.nasa.gov/scientific-consensus/.

新!!: 氣候和氣候變遷 · 查看更多 »

氣象冷知識

《氣象冷知識》(Cool Met Stuff)是香港天文台「天氣廣播站」團隊在2014年起製作的天氣資訊節目,以增強公眾對氣象的認識。逢星期五約18:30在天文台YouTube頻道上載。.

新!!: 氣候和氣象冷知識 · 查看更多 »

水(化学式: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國古代五行之一。人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

新!!: 氣候和水 · 查看更多 »

水稻种植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另外在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古巴、委内瑞拉、巴西。还有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

新!!: 氣候和水稻种植业 · 查看更多 »

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又稱第一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永安液化天然氣廠,站址位於臺灣南部的今高雄市永安區,為臺灣第一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造目的為自中東卡達進口經液化處理的天然氣資源,並以管線通應北臺灣電廠發電,奠定臺灣天然氣產業之基礎。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初期設計總儲量為150萬噸,二期設計總儲量為300萬噸,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量達450萬噸,是臺灣當前第一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新!!: 氣候和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 查看更多 »

气候学

气候学是研究是地球上气候的科學。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p气p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jdfo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新!!: 氣候和气候学 · 查看更多 »

气候地貌学

气候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气候与地貌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外动力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在不同的气候区,不仅主导的外动力不同,而且不同的外动力强度和外动力的组合也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貌类型组合。 在严寒地区,以冰川、冻融地貌为主,但在冰缘区,冻融是主导外动力,但雪融、流水和风力等外动力组合,形成各种地貌类型组合。 岩融地貌,在寒带、温带一地下岩溶为主,各种溶洞发育;但在热带湿润地区,则以石林、天坑等为其特征。 各种组合地貌可以为研究当地气候和地貌的演化过程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Category:地貌学 Category:地球科学.

新!!: 氣候和气候地貌学 · 查看更多 »

气候分类

气候分类系统是对世界上的气候进行分类的方法。气候分类的方法可能会与生物群落的分类紧密相关,因为气候是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明显,在同一局部地区的气候状况也存在有微小差异,因此气候学家和地理学家创造了很多气候分类的方法,并不统一。最常用的气候分类法恐怕要数柯本气候分类法。 气候分类系统包括:.

新!!: 氣候和气候分类 · 查看更多 »

气象学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新!!: 氣候和气象学 · 查看更多 »

气象战

气象战是指采用人工手段影响天气和气候作为武器的一种作战样式。亦称天气战、气候战。是环境战的辅助手段。通过制造人为的气象灾难,将其应用于军事目的的作战样式。.

新!!: 氣候和气象战 · 查看更多 »

气溶胶

气溶胶,又稱氣膠、煙霧質,是指固体或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顆粒物質則被稱作懸浮粒子,其粒徑大小多在0.01-10微米之間,根據其生成原因可分為自然源及人為源兩種。气溶胶會吸收或散射大氣輻射減少到達地表之輻射量,另外也會成為凝結核而影響雲的性質,進而改變地球的氣候。.

新!!: 氣候和气溶胶 · 查看更多 »

汶川县

汶川县是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县治威州镇,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汉朝时称绵虒。汶川县因汶水得名,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汶川县的映秀镇是2008年大地震的震中区域,2012年汶川灾后重建工程完毕。现代的汶川以工业与旅游业为其主导产业发展。 汶川县的地理坐标在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县域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105,436人(2009年),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东邻彭县、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市、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

新!!: 氣候和汶川县 · 查看更多 »

汛期

汛期指河流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時性水位上漲的時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時期,雖帶來豐富的水資源,但容易引起洪涝災害。 世界各地汛期的起止時間都不一樣,主要由當地的氣候和降水情況決定。通常低緯度地區進入汛期時間較早,結束時間較晚;反之高緯度地區進入汛期時間較遲,結束時間較早。 在汛期開始前,政府多會進行防洪抽排水設施維護管理。其中包含汛期預警、通報、緊急應變措施等措施的演習與設備測試。.

新!!: 氣候和汛期 · 查看更多 »

河床

河床(river bed)是指河谷底部被水流(河流)冲占的部分。枯水期河水占据谷地较小部分,洪水期占据面积最广,甚至整个谷底被水流占据。由河床及其衍生的地貌单元又称为河床地貌。.

新!!: 氣候和河床 · 查看更多 »

沃斯托克站

沃斯托克站(Станция Восток),是俄羅斯(前身蘇聯)的一個科學考察站,位於澳洲南極洲領地東南極冰蓋(Antarctic Ice Sheet)中心,南磁極附近。.

新!!: 氣候和沃斯托克站 · 查看更多 »

沉积岩

沉积岩,在有水循环的星球上又称为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組成的,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體積只占5%,因此沉积岩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极为丰富,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沉积岩特征是有层理,某些含有动植物化石,所以可以断定其地质年代。相較於火成岩及變質岩,沉積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壞較少,也較易完整保存,因此對考古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標。.

新!!: 氣候和沉积岩 · 查看更多 »

沉積物

沉積物為任何可以由流體流動所移動的微粒,並最終成為在水或其他液體底下的一層固體微粒。沉積作用即為混懸劑的沉降過程。 沉積物亦可以由風(風成過程)及冰川搬運。沙漠的沙丘及黃土是風成運輸及沉積的例子。冰川的冰磧石礦床及冰磧是由冰所運輸的沉積物。簡單的重力崩塌製造了如碎石堆、山崩沉積及喀斯特崩塌特色的沉積物。每一種沉積物類型有不同的沉降速度,依據其大小、容量、密度及形狀而定。 海、海洋及湖均會累積沉積物。這些物質可以在陸地沉積或是海洋沉積。陸生的沉積物由陸地產生,但是可以在陸地、海洋或湖泊沉積。沉積物是沉積岩的原料,沉積岩可以包含水棲生物的化石。這些水棲生物在死後被累積的沉積物所覆蓋。未石化的湖床沉積物可以用來測定以前的氣候環境。.

新!!: 氣候和沉積物 · 查看更多 »

沙漏

沙漏是一種計時儀器,又有沙鐘、沙壺等別稱。沙漏通常由兩個連在一起的流沙池組合而成,而內裏則視乎計算的時間密封裝有一定的流沙。.

新!!: 氣候和沙漏 · 查看更多 »

泰坦 (超級電腦)

泰坦(英文:Titan,實驗室代號「OCLF-3」)是一台由克雷公司承建的超級電腦,置放於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中,供各項科學研究專案使用。泰坦是由原來也置放於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虎(英文:Jaguar)經過多次升級改裝而成。泰坦也是世界上第一台以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為主要資料處理單元的超級電腦,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電腦。美洲虎在2011年10月被宣布開始進行大幅升級,2012年10月,升級作業基本完工後這台超級電腦被更名為泰坦,並開始進行穩定性和效能測試,2013年中期方可供科學研究者們使用。升級的預算開始時是6千萬美元,其中絕大部分由美國能源部提供。而後來根據克雷公司的公開資訊,整台泰坦超級電腦的費用最終是9千7百萬美元,為填補資金空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也出了一小部分資金參與建造,以從主要出資方美國能源部的手上獲得一定的使用權。 泰坦使用由超微半導體提供的皓龍(Opteron)處理器連結輝達提供的Tesla運算用圖形處理器以進行協同運算,來在提供比美洲虎更高的運算效能之同時保持能源利用效率。整台泰坦共計18,688顆中央處理器和相同數量的圖形處理器,理論峰值效能是27petaFLOPS(每秒27×1015次浮點運算),然而,在2012年11月的LINPACK基準效能測試中卻僅取得17.59petaFLOPS的成績(每秒17.59×1015次浮點運算),直到2013年6月在Top500位列第一的排名被中國的天河二號取代。儘管如此,但無論從效能上抑或是能效比上來說,仍然要比同時期的其它超級電腦更勝一籌。 泰坦可用於任何目的的資料處理。然而,資料處理任務的優先級,需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量:任務計劃的重要度、任務計劃對異構運算的利用潛力以及任務計劃的運算程式源碼與其它超級電腦的相容性。經過篩選排程後,選中六個運算計劃,這六個「前鋒」計劃在泰坦開放使用後由泰坦依排程執行處理,這些處理任務多為關於奈米科技或氣候模型。不過其它沒被選為首先處理的任務計劃,仍會進行優先級排程,進入等候貯列,以待泰坦的運行處理。由於以圖形處理器來處理資料,基於圖形處理器擁有比中央處理器多得多的執行緒的理由,不少程式需要進行源碼變動處理以適應新的混合架構,這些處理常常需要有更高階的運算平行度,而這些變更甚至也可以在以中央處理器為主的超級電腦上獲得效能的提升。.

新!!: 氣候和泰坦 (超級電腦) · 查看更多 »

泸沽湖

泸沽湖(汉语拼音:Lúgū Hú),亦称永宁海、左所海、勒得海、落水海子,是一个高原淡水湖,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北部、四川省西南部,即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横跨川、滇两省。湖泊东南面长满水草的大片湿地称为草海,广阔的水域称为亮海,湖面海拔2690米,面积48.45平方公里。泸沽湖是川、滇两省共管的湖泊,湖水透明洁净,属中国Ⅰ类水质,但环境问题也相当严峻。沿岸有中国知名度较高的摩梭人,他们的走婚婚俗在旅游界有很大的影响。泸沽湖风景秀丽,旅游业发达,是云南和四川两省的省级旅游风景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新!!: 氣候和泸沽湖 · 查看更多 »

泛美公路

泛美公路(Pan-American Highway,Carretera Panamericana,Rodovia Pan-americana,Route panaméricaine)是贯穿整个美洲大陆的公路系统。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全长约48000公里,主干线自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至智利的蒙特港,将近26000公里。除了巴拿马到哥伦比亚(达连隘口)之间至今仍未修建公路以外,美洲大陆各国都通过这个公路网连接起来。.

新!!: 氣候和泛美公路 · 查看更多 »

洞熊

洞熊,學名Ursus spelaeus,是一種於更新世生存在歐洲的熊,於120萬年和其他的熊類分支,在約二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滅絕。洞熊高達10英呎,重達1600磅以上,比現今的棕熊還要大上許多,但並不像今天的熊一樣具有爬樹的能力。 很多在歐洲發現有洞熊的洞穴都正在展覽,例如德國海默及伊瑟隆。在羅馬尼亞的一個洞穴中,於1983年就發現了140頭洞熊。 洞熊除了比棕熊大約30%外,牠的前額亦較為斜。牠是雜食性的,主要吃草及漿果,有時吃蜜糖。夏天時,牠們更只以植物為食。故此牠們並不像體重相近的短面熊般是肉食性的。 在沃姆冰期末的氣候改變,同時大大改變了植物群。但是這段時期比第一次冰河時期完結要早得多,洞熊的滅絕可能是由人類造成的。洞熊在舊石器時代初期被嚴重獵殺,但這都不能令牠們瀕危。因在末次冰期森林的減少,洞熊同到很大影響。寒冷的草原不能提供足夠的食物予牠們,最終令牠們消失。 在一些寺廟及祭壇上發現有像洞熊的雕刻,故有懷疑一些史前歐洲人會崇拜洞熊。珍·奧爾(Jean M. Auel)的小說《愛拉與穴熊族》就描述了這種崇拜。 於200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學家就成功發現及解讀一頭生存於42000-44000年前洞熊的DNA。他們使用為人類基因組計劃開發的電腦技術,從洞熊的牙齒中抽取其基因組。科學家直接排列洞熊的DNA序列,已經能重整21個洞熊的基因。.

新!!: 氣候和洞熊 · 查看更多 »

活化石

活化石,又稱孑遺生物,是指任何生物其類似種只存在於化石中,而沒有其他現存的近似種。這些種類曾經從主要的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並保留過去原始的特性。活化石定義是一般先發現化石再發現活體,或活體與確認的化石屬同一種且同時存在。物種起源久遠,在新生代第三紀或更早有廣泛的分佈,而目前大部分物種已經因地質、氣候的改變而滅絕,這些現存植物的形狀和在化石中發現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遠古祖先的原始形狀。且其近緣類群多數已滅絕,比較孤立,進化緩慢的植物便可稱為孑遺植物或活化石,並不是單從植物年齡而決定。.

新!!: 氣候和活化石 · 查看更多 »

洋即大洋,是地球海洋的主体,为海洋的中心部分。世界大洋的总面积约占海洋面积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处可达1万多米。大洋离陆地远,不受陆地的影响,其水文和盐度的变化不大,每个大洋都有自己独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统。大洋的水透明度很大,水中的杂质少。世界上的大洋共有4个,按照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水覆蓋了地球約71%~72%的表面積(~3.6 km2),可以分為數個主要的洋及一些較小的海。地球上97%的水都在海洋中,但海洋学者認為人類只探索了海洋中的5%。海洋的的總體積約13億立方公里(3.1億立方英里),平均深度約。 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成份,也是地球所有已知生命的起源,是碳循環之一,也影響氣候及天氣形態。海洋是23萬已知物種的棲地,而大部份的深海都尚未探索過.估計會有超過200萬種海洋物種。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在冥古宙時就已存在,是生命起源的推動力。.

新!!: 氣候和洋 · 查看更多 »

洋流

洋流亦称海流,是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惟有在陸地沿岸,會因潮汐、地形及河水的注入等影響其變化。.

新!!: 氣候和洋流 · 查看更多 »

深圳速度

深圳速度,在中国大陆被用來形容建设速度之快。 從1982年11月到1985年12月的37个月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一公司在建造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在当时的中国大陸绝无仅有。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泛宣传。“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是当时媒体提到深圳常用的词汇。.

新!!: 氣候和深圳速度 · 查看更多 »

温尼伯

温尼伯(Winnipeg;),加拿大當地漢語人士稱之為溫尼辟,座落於草原三省東緣,是加拿大第八大城市,也是馬尼托巴省省会和该省最大城市,半數以上的曼尼托巴省人口集中於此,现有人口约71万。溫尼伯的名字源於當地原住民的克里語,意為“渾水”。溫尼伯在地理上屬於西加拿大。它是一個運輸、經濟、製造業、農業與教育的重鎮。同時也是西加拿大的重要交通樞紐,距美国邊境仅96公里。1738年,法國商人在此建立第一個貿易站,在這之前,溫尼伯已成為原住民諸部落的貿易中心。1812年,一批蘇格蘭移民在此定居。1873年,城市人口增至1869人。 溫尼伯的經濟由金融、製造、餐飲、文化及旅遊組成。城內有理查德森國際機場。由北美一級鐵路構築的城市鐵路東西通往加拿大各省,向南則駛往美國。以溫尼伯為主場的體育隊有:溫尼伯藍色轟炸機隊(加拿大式橄欖球)、溫尼伯噴射機隊(冰球)及溫尼伯黃金眼隊(棒球)。坐落在溫尼伯的大學及學院有:曼尼托巴大學、溫尼伯大學、加拿大門諾會大學、聖伯尼菲斯大學及紅河學院。 溫尼伯擁有不同種群的人口,其中菲律賓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數在加拿大全國為最高,他加祿語也成為城市中使用比例最高的非英語第二語言。然而,其人口的絕大多數仍由歐洲裔構成(如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德國人)。其中十分之一以法語為母語。溫尼伯亞裔在市中心也建立了唐人街。.

新!!: 氣候和温尼伯 · 查看更多 »

温带

溫帶(Temperate climate、Gemäßigte Zone、Climat tempéré),在地理學上,是位於亚熱帶和極圈之間的气候带。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北緯23.5°的北回歸線到北緯66.5°的北極圈之間。南半球溫帶區的範圍是從南緯23.5°的南回歸線到南緯66.5°的南極圈之間。温带气候即包括比较温和多雨的海洋气候,也包括四季分明和比较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温带的大多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

新!!: 氣候和温带 · 查看更多 »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又称湿润大陆性气候,是一种气候类型,温度变化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本气候的降水分布较为均匀。.

新!!: 氣候和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 查看更多 »

温带海洋性气候

没有描述。

新!!: 氣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港鐵公司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企業標誌為MTR;,)於1975年9月26日創立,當時名為地下鐵路公司(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於2000年宣佈私有化,同年4月26日註冊成為有限公司,更名為地鐵有限公司(MTR Corporation Limited)。2007年兩鐵合併,同年12月2日起透過服務經營權營運九廣鐵路公司網絡及業務而改為現時名稱。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香港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港鐵總部大樓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若干樓層(包括45樓董事局主席辦公室),主要業務是在香港經營綜合鐵路網絡——港鐵,當中包括由其建造及擁有的系統及服務經營權下的九廣鐵路公司系統。.

新!!: 氣候和港鐵公司 · 查看更多 »

游隼号列车

游隼号列车(Sapsan),或直接音譯為薩普桑號,是俄罗斯铁路EWS1(ЭВС1)型及EWS2(ЭВС2)型电力动车组的统称,它在制造商西门子内部又被称作Velaro RUS(RUS代表俄罗斯)。两款动车组均是由ICE-3列车衍生而来、并基于Velaro平台开发的第三代高速列车。其车体是根据Velaro CN(CRH3C型)进行加宽,但仅可在俄罗斯的宽轨轨距中运行,并尤其适用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自2009年12月起,已有8组列车投入俄罗斯的定期运营。 首批交付使用的EWS2型动车组为,可用于3千伏直流电及25千伏50赫兹交流电的电气化铁路;随后生产的EWS1型动车组则为单电压列车,仅适用于3千伏直流电。另有8列十节编组的单电压列车则应自2014年1月起投入服务。.

新!!: 氣候和游隼号列车 · 查看更多 »

湿度

溼度一般在氣象學中指的是空气溼度,它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液态或固态的水不算在溼度中。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乾空氣。由於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占空气体积的0%到4%,一般在列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的时候是指这些成分在乾空气中所占的成分。.

新!!: 氣候和湿度 · 查看更多 »

演替

演替(--是指在群落發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新!!: 氣候和演替 · 查看更多 »

潘帕獸科

潘帕獸科(學名:Pampatheriidae)是一科已滅絕的哺乳動物,生存於新生代,約於1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消失。牠的化石於南美洲及北美洲都有發現。 潘帕獸科是長2米像犰狳的動物,但牠們不能捲曲。牠們身體上的甲殼,是由多塊骨頭融合而成,有點像雕齒獸般。牠們生活於南美洲平原,可能以植物及昆蟲為食物。牠們與Machlydotherium在始新世一同出現,但牠們不像雕齒獸般廣泛分佈。到了中新世及更新世,牠們出現了不同的形態及體型的增長,當中包括有Kraglievichia、帕莱獸屬及瓦薩里獸屬,進一步演化成潘帕獸。在中新世的科西嘉島出現了荷氏獸屬 Holmesina,並因巴拿馬地峽的形成而進入北美洲。 潘帕獸科於更新世滅絕,可能是因氣候轉變所致。 Category:有甲目 Category:潘帕獸科.

新!!: 氣候和潘帕獸科 · 查看更多 »

潛水 (地下水)

潛水是指存在於地表以下第一個穩定隔水層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滲補給。潛水面上任上點的標高(H)秒爲該點的潛水位;潛水面至隔水板頂面的距離稱爲含水層厚度(h),也稱含水層。.

新!!: 氣候和潛水 (地下水) · 查看更多 »

澳洲巨型動物群

澳洲巨型動物群是一些澳洲的大型動物,一般體重在30公斤以上,或比其現存親屬重30%以上。大部份澳洲巨型動物群都已於更新世滅絕。 澳洲巨型動物群滅絕的成因現正研究中。有指是因人類約於4.8-6萬年前的到來,獵殺及使用火來管理環境所致。於1.8萬年前最高峰的冰期令環境乾旱可能也是成因之一。不過澳洲巨型動物群在突然消失前,已經生存了達200萬年,期間也有出現乾旱的冰期。根據光釋測年及鈾-釷測年的最新證據,人類可能就是澳洲巨型動物群滅絕的主因。所有形式的巨型動物群都是於同一時期(約於4.7萬年前)內滅絕,正好人類首次到達澳洲。從巨型動物群牙齒的氧及碳同位素分析,顯示一場突然及大型的非氣候事件,改變了植被及現今有袋類的食性,且令巨型動物群的滅絕。研究進一步發現當時的氣候與今天的乾旱情況無異。 史前的澳洲巨型動物群與一些傳說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新!!: 氣候和澳洲巨型動物群 · 查看更多 »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危世界遗产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1条第4项规定列出,包含所有“需要采取重大活动加以保护并为根据本公约要求给予援助的”世界遗产。这些遗产面对的威胁包括“蜕变加剧、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威胁;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随意摈弃;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灾害和灾变;严重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和海啸等”。这份名单旨在提高应对这些威胁的国际意识,鼓励各国采取保护行动。.

新!!: 氣候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 查看更多 »

未來事件交易所

未來事件交易所是一個以網頁基礎的線上平台,目的是為了集合眾人的智慧預測未來發生各事件的可能性。網站由國立政治大學預測市場研究中心與未來事件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網路資源由未來事件交易公司提供。台灣的新聞媒體常引用未來事件交易所裡的數據。 但必須注意,由於未來事件交易所係以虛擬貨幣進行投注,與國外預測網站的金錢投注方式有明顯不同,故在某些預測事件上,投注者可能會有不理性行為(如:某投注標的已到不合理高點,但投注者在某些信念的支持,加上虛擬貨幣投注也不影響現實資產,故還是大量買進),最後導致預測失準。 2015年6月,傳出未來事件交易所1月份由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將領出任董座之消息。。.

新!!: 氣候和未來事件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Last glacial period)是距今时间最近的一次冰期,发生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晚期,始於约11万年前,终於1.2万年前。 末次冰期内,各地冰盖亦曾出現数次的進退。冰退称为间冰段,格陵兰的冰芯钻探表明,过去十万年的末次冰期共有24个间冰段。 这一现象称作丹斯伽阿德-厄施格尔周期(Dansgaard–Oeschger event)。末次冰期的最盛期發生於約1.8萬年前。一般而言,全球冷卻及冰川前進的模式相似,但也有局部的分野,這使得很難以大洲來比較。 末次冰期有時又會被俗稱為「末冰河時期」,不過這並不正確。因為冰河時期(大冰期)是大部份地球被大冰原覆蓋的一段持续上千万年的地质历史时期。冰河时期由多个交替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组成。另一方面,冰期是指冰河時期內部,在两次間冰期之間的一段較寒冷的時期。故此,末次冰期的終末並非末次冰河時期的終末。末次冰期約於1萬年前完結,而末冰河時期的终结並未到來。几乎没有證據表明已经持续了数百萬年的“冰期-間冰期循環”已告终结。 末次冰期是現今冰河時期所知最多的時期,在北美洲、歐亞大陸北部、喜瑪拉雅山及其他結冰地區都有詳細的研究。在這段時期的結冰作用覆蓋了很多地區,主要都是在北半球,南半球則較少。傳統上按地理分佈,它們會有不同的名稱,包括菲沙冰期(北美洲的太平洋山脈)、派恩代爾冰期、威斯康辛冰期(北美洲中部)、Devensian(不列顛群島)、米德蘭冰期(愛爾蘭)、玉木冰期(阿爾卑斯山)、梅里達冰期(委內瑞拉)、威赫塞爾冰期(斯堪地那維亞及北歐)、維斯瓦冰期(中歐北部)、瓦爾代冰期(東歐)、濟浪卡冰期(西伯利亞)、米蘭科維奇冰期(智利)、大理亚冰期(中国)及奥蒂拉冰期(新西蘭)。 从人类考古学看,末次冰期发生于人类的旧石器时代与中石器时代。随着地球走出末次冰期,人类历史也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新!!: 氣候和末次冰期 · 查看更多 »

月橘

月橘(學名:Murraya paniculata)樹木谷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別稱七里香、九里香、十里香、千里香、萬里香、滿山香、九秋香、九樹香、千只眼、千只眼跌打、千枝葉、臭千只眼、小萬年青、青木香、四季香、四時橘、石柃、石芬等第141-143頁,為芸香科九里香屬植物惜樹靈人,長青社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種加詞 paniculata 意為「圓錐花序式的」。 月橘的花能提煉芳香油白雲山植物網第29頁,花及熟果可供食用,曬乾後的花可泡茶飲用,古時貴族使用月橘的樹皮或樹脂,與雅香同置薰籠中薰香衣服 ,木材堅硬可作手杖、印章、農具及小刀柄等,亦常人工栽培作綠籬之用第44頁。花期4-9月,果期9-12月。月橘的花因濃郁而獨特的香味,能飄散往遠處故而有七里香、九里香、十里香、千里香、萬里香、滿山香等之稱。.

新!!: 氣候和月橘 · 查看更多 »

成土作用

成土作用是土壤形成的过程,也稱為成土过程,這也是母質產生肥力而轉變成土壤的過程。母質又是岩石的風化產物。因此從母岩變成土壤,實際上包括兩個相互關聯的不同過程,即從母岩形成母質的風化過程和由母質形成土壤的成土過程。成土過程是在生物因素參與下發生的,它只能發生在地球上出現生命(特別是綠色植物)之後,成土過程一經發生,便不可能再孤立,它一定與風化過程同時進行,因為岩石開始風化也就開始了成土過程,因此兩個過程是無法分離的。所以土壤的形成和發育過程,可以看作是以母質為基礎,與各個自然的要素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 成土作用是作为土壤学的一个分支被研究,是研究土壤在它的自然环境中的研究。其他分支的研究是和的研究。对成土作用的研究对于了解当前(土壤地理學)和过去()地质时期的土壤分布模式很重要。.

新!!: 氣候和成土作用 · 查看更多 »

成冰纪

成冰纪(Cryogenian,符号NP2)又名南华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850±0百万年(Ma),结束于630(+5/-30)Ma。 成冰纪期间出现雪球地球事件,为生物低潮。整个成冰纪,地球处于冰河时期,被称为“成冰纪冰河时期”。.

新!!: 氣候和成冰纪 · 查看更多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固定资产13亿元,纸质图书178余万册;下设17个二级学院,开办53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有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97人,其中博士286人。.

新!!: 氣候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查看更多 »

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

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Davis–Monthan Air Force Base;)在美國亚利桑那州图森附近,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飞行员副手,图森本地人和而命名。 此基地主要是空軍空战司令部设施和第355战斗机联队(355 FW)的母機場。该基地同时也是第十二航空軍指揮部。基地駐有第563救援大隊(563 RQG),第943救援大隊(943 RQG,第55電子作戰大隊(55 ECG)和空軍裝備司令部的第309航空維護與重建大隊(以前称为the Aerospace Maintenance and Regeneration Center,簡稱AMARC)。.

新!!: 氣候和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 · 查看更多 »

昆明市

昆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是云南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西部第四大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氣候和昆明市 · 查看更多 »

海,是指佔地球表面积70.8%的咸水区域。海洋调节着地球的气候并在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在大海中旅行并探索未知的海域,但现代真正的海洋学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挑战者号远征。海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大的部分和其余的小的部分,其中大洋的主流分划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而较小的分划---"海"则数量众多,如地中海。 由于大陆漂移,现今北半球几乎被陆地和海洋平分(约2:3的比例),而南半球多是海洋 (约1:4.7的比例)。Reddy, M.P.M..

新!!: 氣候和海 · 查看更多 »

海洋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温性季风性冰川),是对中国冰川的分类,相对应的则为“大陆性冰川”。是最早由中国冰川学家、院士施雅风出的对冰川的分类方法。.

新!!: 氣候和海洋性冰川 · 查看更多 »

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之一,一般位于大陆的西岸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天较温和,夏天较凉爽。年降水量较多,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新!!: 氣候和海洋性气候 · 查看更多 »

新世界秩序

新世界秩序(New World Order,有時寫作NWO)是一項關於極權主義世界政府的陰謀論。此理論認為,世上有少數權力菁英階級組成的秘密集團、影子政府與其密謀的全球主義議程在幕後操控世界,其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個威權主義的世界政府,取代現今的主權國家或民族國家體制來統治世界,這項邪惡計畫稱之為「新世界秩序」。藉由一個包羅萬象的政治宣傳來建立新的意識形態,讓人類相信成立新世界秩序政府才是歷史的進步。因此,許多有影響力的歷史和當代人物,被該理論認為是透過許多掩護機構來操縱重要的政治和金融事件,並使全球的金融體系發生系統風險,作為逐步實現統治世界的陰謀。 在1990年代以前,「新世界秩序」陰謀論僅限於兩個美國的反殖民主義:「愛國者運動」與基督教基要主義運動中關於世界末日和敵基督的理論。諸如和般的懷疑論者都觀察到,右派民粹主義主張的反「新世界秩序」、反菁英主義、拒絕現有的政治共識等政治哲學,不僅有許多知識分子接受,而且滲透到流行文化中。在20世紀末,全球壟罩在千禧年主義、人們積極的準備面臨世界末日的預期心理下,這項理論更加盛行於民間。2013年,根據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電話調查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民眾相信有一個隱密的權力菁英團體正在推動一項全球性議程,以及「新世界秩序」陰謀論的真實性。.

新!!: 氣候和新世界秩序 · 查看更多 »

日光市

日光市()位於日本關東地方北部、栃木縣西北部位置,是一个集山岳、湖沼、瀑布等自然风景为一体的国际观光文化都市。年间约有近600万日本国内外的游客到日光市旅遊。设立在日光國立公園内的「日光的神社與寺院」已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遺產。.

新!!: 氣候和日光市 · 查看更多 »

日產March

日產March(日産・マーチ)是由日本日產汽車自1982年起生產銷售的小型掀背車。臺灣裕隆汽車正式翻譯為進行曲,臺灣消費者習慣以「馬曲」、「罵取」以及「麻糬」稱之,在中國的正式翻譯則為瑪馳。.

新!!: 氣候和日產March · 查看更多 »

日本地理分区

日本地理區劃描述了日本國內基於歷史人文與自然地理等因素所劃分成的地方或地區概念。對於非日本當地的居民來說,一般較為熟悉的是根據地理上的概念,將日本分為日本列島的四個大島及琉球群島這般的分法。但是對於日本當地居民來說,卻較常使用一被稱為「八地方區分」的劃分概念,依照各地因歷史、文化、經濟發展、交通建設等的不同而逐漸形成的當地居民意識,將日本全國劃分為北海道、東北、關東、中部、近畿、中國、四國與九州等八個「地方」。.

新!!: 氣候和日本地理分区 · 查看更多 »

日本經濟

日本經濟,是指日本國自明治維新以後到現在的經濟概況。.

新!!: 氣候和日本經濟 · 查看更多 »

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

人类对火的使用是人類文化演化的轉捩點,使人類繁衍。火的使用令人類烹煮食物,並從加热过的食物中攝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火又提供溫暖,使人類在寒冷的夜間,及至寒冷的氣候中活動。火提供了天然光源外的另一選擇,也給予人類抵御外来食肉动物的入侵的能力。.

新!!: 氣候和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 · 查看更多 »

政治地理学

政治地理学(Political geography)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為人文地理学及政治学的次學門。政治地理學探討政治過程與空間結構之間的交互影響,傳統上將研究尺度分為三級:以國家為中心的研究,在前者之上的國際關係(或地緣政治)的研究,以及在其之下的地方的研究。 政治地理学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早期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政治制度和人的政治行为的影响。19世纪以後转为研究地缘政治、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海外属地等政治现象及国际政治关系格局與发展变化趋势等。 政治地理學也探討選舉在不同區域中的政黨傾向、支持候選人傾向的差異及其原因。.

新!!: 氣候和政治地理学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葡萄酒

意大利葡萄酒是指由意大利出产的葡萄酒,该国是世界最为古老的葡萄酒产区。早在公元前二世纪,伊特鲁里亚人和希腊移民在罗马人建立自己的葡萄园之前便已经开始出产葡萄酒。而罗马人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则多产而规范化,他们发展了规模化生产及储存技术,如装桶及装瓶。 UNRV.com,于2010年08月23日查阅。 两千年后,意大利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国之一,2005年的产量约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五分之一。2008年,意大利在近十年中首次击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年产量近60亿公升。 葡萄酒在意大利非常受欢迎,意大利的葡萄酒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每年人均消费59升(美国为人均消费7.7升)。因其地理位置之利,意大利几乎所有地区都耕作葡萄,并拥有超过100万个葡萄园。.

新!!: 氣候和意大利葡萄酒 · 查看更多 »

扎雷

扎雷(Żary、Sara或Sarove、Sorau、索布語:Żarow、下索布語:Žarow)是波蘭的城鎮,位於該國西部,由盧布斯卡省負責管轄,面積33.2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0米,是該地區的經濟和旅遊業中心,該地區自史前時代有人類居住,2006年人口38,967。.

新!!: 氣候和扎雷 · 查看更多 »

拉布拉多半岛

拉布拉多半岛 (Labrador Peninsula;Péninsule du Labrador)是加拿大东部的半岛。在哈得孙湾和圣劳伦斯湾之间。面积140万平方公里。人口稀少,约3.4万;除白种人外,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半岛东部属于纽芬兰省,西部南部属于魁北克。大部分为低高原,海拔300-900米。湖泊众多,有“湖泊高原”之称。沿海多峡湾,东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气候冷湿。 Category:加拿大半島 Category:魁北克省地理 Category: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地理.

新!!: 氣候和拉布拉多半岛 · 查看更多 »

拉特蘭市 (佛蒙特州)

拉特蘭 (Rutland, Vermont)是美國佛蒙特州拉特蘭縣縣治。2000年人口17,292人,是該州第二大城市。全市為同名的鎮包圍。.

新!!: 氣候和拉特蘭市 (佛蒙特州) · 查看更多 »

更新世

更新世(英語:Pleistocene),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冰期:、、、、、和玉木冰期(第四紀冰河時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都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属”一级的生物,甚至包括松柏科植物、被子植物、昆虫、软体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新!!: 氣候和更新世 · 查看更多 »

曼彻斯特

曼徹斯特(Man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區域大曼徹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單一管理區,人口437,000。 大曼徹斯特成立於1974年,主要來自於蘭開郡和柴郡,有人仍認為曼徹斯特是蘭開郡的一部分。“曼徹斯特”此名經常用來指整個都市區(甚至擴展到大曼徹斯特以外),其市區總人口在英國排名第二,僅次於倫敦。曼徹斯特以倉庫眾多聞名於世,別名「倉庫城市」。 曼徹斯特與特拉福德、泰姆賽德、索爾福德、斯托克波特等城鎮聯合成大曼徹斯特地區。.

新!!: 氣候和曼彻斯特 · 查看更多 »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位於臺灣嘉義縣大埔鄉與臺南市楠西區之間,是一座相連於曾文水庫蓄水庫區與下游曾文溪之間,專門用於以水力排除曾文水庫淤沙的導水隧道。該座隧道是當今全臺最大的水利地下工程,也是全球首座使用象鼻鋼管工法的排砂導水隧道。該項隧道興建工程由經濟部水利署推動,南區水資源局承辦,已於2018年1月完工啟用,每年預估可有效排除曾文水庫內有104萬立方米的淤沙,將可大大減少人工抽砂與挖沙的人力經費。.

新!!: 氣候和曾文水庫防淤隧道 · 查看更多 »

普通教育發展證書

普通教育发展证书(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或简称GED考试) 是为验证个人是否拥有美国或加拿大高中级别学术技能而设立的考试及证书,测试内容共包含五类科目。GED这一首字母缩写组合也时常含有“普通教育文凭”、“普通等阶文凭” 或者“毕业生等阶学位”之义。 作为美国教育委员会和培生 公司的合作项目,GED考试服务中心是GED考试的唯一运营者。该考试可以通过纸张或者电脑进行,但考试者必须亲自到场。在测验结果被审读之后,及格的测试者会被授予一份“高中等级学历证明”或者与之名称相似的凭证。GED考试与高中文凭具有同等效力。 最初,该考试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帮助老兵重归平民的生活。包括成年人在内的没有获得过高中文凭的美国或加拿大移民参加GED考试的普遍原因有:过早离开高中,无法完成所需课程或通过强制性考试,工作需要,个人问题以及想要提前进入大学。 自从该考试创办以来,超过18,000,000人得到了GED证书。每7名拥有高中学历的美国人或者每20名美国大学的学生当中,就有1名曾经收到过GED证书。参加GED考试者的平均年龄为24岁。他们当中有70%在离开学校之前都至少完成了10年级的课程,并且年龄在19岁以上。 除英语之外,GED也同样提供西班牙语、法语考试,以及大字印刷版本、卡型盒式录音机、布拉耶盲字形式的考试。考试及考试所需的准备工作不仅通过传统形式进行,也同样提供给囚犯和正在军事基地服役者。居住在美国、加拿大或者美国属地以外者可以通过私人考试公司参加GED考试。.

新!!: 氣候和普通教育發展證書 · 查看更多 »

智利南洋杉

智利南洋杉(学名:Araucaria araucana)是最耐寒的南洋杉,原產於智利中部及阿根廷中西部,是常綠樹,高40米,樹幹直徑可達2米。它們的樹齡非常高,可達1300年以上。智利南洋杉是南洋杉科少數分佈於大洋洲以外的物種,其演化歷史相當悠久,故被稱為活化石。智利南洋杉是智利的國樹。.

新!!: 氣候和智利南洋杉 · 查看更多 »

2

2(二)是1与3之间的自然数,2是唯一的偶數質數 (又稱偶素數)。.

新!!: 氣候和2 · 查看更多 »

2005年7月

没有描述。

新!!: 氣候和2005年7月 · 查看更多 »

2006年1月

没有描述。

新!!: 氣候和2006年1月 · 查看更多 »

2008年日本

變」:這一年選出這樣的漢字。.

新!!: 氣候和2008年日本 · 查看更多 »

2015年日本

没有描述。

新!!: 氣候和2015年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国大陆中学教材气候分类法气候气候带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