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劳动解放社
劳动解放社(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труда)是俄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于1883年9月25日由格奥尔基·普列汉诺夫、维拉·扎苏莉奇、巴威尔·阿克雪里罗德等在瑞士日内瓦创立。该组织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翻译成俄语并将其在俄国传播。后成为民粹派的对手。该组织后来演变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查看 民粹派和劳动解放社
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
尤里·奥西波维奇·马尔托夫(Ю́лий О́сипович Ма́ртов;),笔名列夫·马尔托夫(Лев Мартов),俄罗斯共产主义革命家,孟什维克的领导人。.
亚历山大三世 (俄国)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德罗维奇(p,,1881年-1894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次子。亞歷山大三世統治時期沒有國內戰爭且和平穩定,是俄羅斯帝國後期最繁榮的時期,被譽為和平締造者。.
人民意志
民意党(Наро́дная во́ля,也译作人民意志)是沙俄时期的一個左翼恐怖组织,以其成功刺杀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而知名。该派于1879年由民粹派秘密组织“土地与自由社”分裂出来的激进派所组成,他們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张推翻帝制并通过社会主义的旗号建立农村公社,當時获得大众支持。民意党依靠其执行委员会运作,委员会包括: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索菲娅·彼得罗夫斯卡娅、安德烈·热里雅鲍夫、亚历山大·克维亚科夫斯基、薇拉·费利波娃、尼古拉·莫洛佐夫、米哈伊尔·弗罗连科、列夫·季霍米罗夫、亚历山大·巴拉尼科夫、安娜·雅基莫娃、玛利亚·奥莎尼娜等。弗拉基米尔·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也是该党成员,并领导企图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但未遂)的小组。 党的执行委员会控制着一个由工人、学生和军人组成的小组网络。在1879-83年间,民意党渗透进了近50个城市,特别是在乌克兰和伏尔加河地区。尽管成员数从未超过500,但民意党拥有相当的支持者和同情者。.
查看 民粹派和人民意志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p;),通稱列寧(a),是俄羅斯共產主義革命家、政治家和政治哲學理論家,曾擔任俄羅斯共和國(1917年-1918年)、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18年-1924年)及蘇聯(1922年-1924年)人民委員會主席(總理)。在他治理下,俄羅斯和往後的蘇聯成為接受布爾什維克(後來的蘇聯共產黨)統治的一黨制社會主義國家。列寧的思想體系根基於馬克思主義,而其發展的政治理論則稱為「列寧主義」。 列寧出身於富裕的辛比爾斯克中產階級,在兄長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於1887年遭到處決後,他決定接受革命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由於參與反對俄羅斯帝國沙皇專制制度的抗議活動,導致他遭喀山國立大學除名,他在隨後幾年則專注於法律學位上。1893年,他搬到聖彼得堡,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高級幹部,主張馬克思主義。1897年,他因為而遭逮捕,至度過長達3年的流放生涯,期間迎娶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為妻。他在流放結束後搬往西歐,透過出版而成為著名的政黨理論家。1903年,他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意識形態分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領導布爾什維克對抗尤里·馬爾托夫的孟什維克。他鼓舞了1905年俄國革命的爆發,爾後則發起活動,以讓第一次世界大戰轉為整個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者,他相信這將推翻、且由社會主義社會替代。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並建立俄國臨時政府,列寧則返回俄羅斯。之後他領導發動十月革命,使布爾什維克推翻新政權。 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組成人民委員會(最高行政機關),部分權力則由民選的全俄羅斯蘇維埃代表大會擁有。新政府曾為俄國立憲會議進行選舉,但隨後遭到廢除。在與同盟國簽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後,俄羅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俄羅斯控制下,承認非俄羅斯民族國家獨立。然而契卡也組織暴力行動以鎮壓反對者,造成數萬人死亡、或關押至古拉格的集中營,史稱「紅色恐怖」。右派和左派團體共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但在1917年至1922年的俄國內戰中戰敗。儘管俄羅斯政府決定重新分配農民、國家銀行與大型工業的土地,不過為了應對戰爭破壞、與民眾暴動,列寧在1921年推行混合經濟體系的新經濟政策,以促進經濟成長。為了設法推進世界革命,列寧政府創辦第三國際,期間發動波蘇戰爭。1922年,俄羅斯和鄰近國家簽署《蘇聯成立條約》,宣告蘇聯成立。隨著健康越來越惡化,列寧對於其繼任者新當選總書記的約瑟夫·史達林權力不斷增長表示反對,最後他於逝世。 列寧被廣泛視為20世紀最重要且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也是評價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社会革命党
会革命党(俄语:Партия социалистов-революционеров (ПСР), эсеры)是一个活动在1906年到俄国内战结束前的俄罗斯帝国境内的主要政党之一。党的前身是北方社会革命党同盟以及南方社会革命党。党的核心领导纲领是1906年确立的《社会革命党纲领》。党初期的主要领导人有:维克多·切尔诺夫、叶卡捷琳娜·布列什科-布列什科斯卡娅、战斗组织领导人格尔舒尼以及尼古拉·米海洛夫斯基。党的主要刊物是《革命的俄罗斯》.
查看 民粹派和社会革命党
约瑟夫·毕苏斯基
约瑟夫·克莱门斯·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是波兰政治家,曾任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1918年-1922年)、“第一元帅”(1920年起)、和独裁者(1926年-1935年),他还是波兰第二共和国的领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起,他成为了波兰政治中的主要力量和欧洲政局的重要人物。Plach 2006, 第14页.
查看 民粹派和约瑟夫·毕苏斯基
支那暗殺團
支那暗殺團是劉思復在1909年在香港成立一個暗殺組織,劉思復擔任團長,高劍父擔任副團長,陳炯明是團員之一。該組織主要策劃刺殺清朝的廣東省高官,民國元年(1912年)即解散。.
查看 民粹派和支那暗殺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