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 关系: 参政院,吳慶坻,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宪政编查馆,宋伯鲁,左宗棠,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张起南,張人駿,周樹模,呂碧城,冒廣生,冒效鲁,兩江總督,越縵堂日記,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赛金花,薛大可,陶然亭公园,林韻宮,李宣倜,樊燮,樊樊山,武樹善,況周頤,清史館,清代學者象傳,清光緒三年丁丑科貢士進士列表,明清判牘,政治会议。
参政院
参政院是依据1914年5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设立的临时立法机构,自1914年至1916年间存在。.
查看 樊增祥和参政院
吳慶坻
吳慶坻(),字子脩、敬彊、子修,浙江錢塘縣人,清朝進士、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樊增祥和吳慶坻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是辛亥革命期间1911年11月15日至1912年1月28日期间独立各省为筹组临时中央政府而成立的过渡性议政权力机构。该机构起初由各省独立后成立的都督府派出的代表组成,后来未独立各省的谘议局也派出代表参加。在中华民国建立后,1912年1月2日至1912年1月28日该机构曾经一度代行临时参议院职权,直到南京临时参议院建立。.
宪政编查馆
宪政编查馆,清末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中的一个官方临时研究机构。1905年置考察政治馆,1907年8月清朝决定仿行立宪,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由军机处王大臣督饬,设提调二员综理馆中一切事宜。设编制局、设计局、官报局,译书处、图书处、总务处。宪政编查馆主要工作是翻译各国宪法,研究国情,办理有关宪政的折件,初步拟定有关法规。1911年5月清朝取消军机处并设置内阁时,宪政编查馆改名法制院,隶属内阁,由内阁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兼充宪政编查馆大臣。.
查看 樊增祥和宪政编查馆
宋伯鲁
宋伯鲁(),字芝栋,亦作子钝、芝洞、子栋,号芝田,晚年又号钝叟,笔名别号九嵕山樵、瓶园老人、心太平轩老人,陕西礼泉人,清朝官员。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汪运渠,硕学鸿儒 帖学一脉——陕西民国书画家宋伯鲁,收藏2011年第12期.
查看 樊增祥和宋伯鲁
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 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將領。一生亲历了討伐太平天國、洋务运动、陕甘回变、新疆之役等重要中國历史事件。然在中法戰爭馬尾海戰後,以欽差大臣之名重整湘軍督辦福建、臺灣海疆防務期間,壯志未酬病逝於福州,享年 73 歲。 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於舉人,转而遍读群书,留意水利、農業,钻研舆地、兵法。後竟因此成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後在征討阿古柏時,光緒帝破格敕賜進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查看 樊增祥和左宗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北省职官列表
本条目列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年-1928年列表中同时还收录了1911年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时期主要职官名录)湖北省主要军政、民政职官。.
张起南
张起南()字味鲈,号橐园,福建永定人,中国灯谜界知名人士。.
查看 樊增祥和张起南
張人駿
張人駿(),字千里,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遵化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大齐坨村人,中國清朝末年政治人物。.
查看 樊增祥和張人駿
周樹模
周树模(),字少朴,号沈观,湖北天门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查看 樊增祥和周樹模
呂碧城
呂碧城(),女,行名贤锡,后更名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号圣因,晚号宝莲居士,法号曼智。安徽旌德人,中國作家、词人、教育家、政治人物。她提倡女學,是素食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佛教居士。她是20世纪在欧美提出禁止杀害动物的先驱者之一。.
查看 樊增祥和呂碧城
冒廣生
冒廣生(),字鹤亭,号疚斋,祖籍江苏如皋,生於广东广州。清朝及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名人、诗人、官员、收藏家。.
查看 樊增祥和冒廣生
冒效鲁
冒效鲁()原名冒景璠,曾用名冒孝鲁,别号叔子,祖籍江苏如皋,生于北京,中华民国外交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授、编辑。.
查看 樊增祥和冒效鲁
兩江總督
兩江總督(v),正式官銜為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饟、操江、統轄南河事務,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由於清初江蘇和安徽兩省轄地同屬江南省,因为初時該總督管轄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務,因此號兩江總督。兩江總督厘治軍民,查舉官吏,修飭封疆,在當時全國所設總督中,唯一掌管三省,是管轄省份最多的總督,政治地位僅次於直隸總督。.
查看 樊增祥和兩江總督
越縵堂日記
《越縵堂日記》,是清代著名的日記。作者李慈銘(號蓴客),文字達數百萬言,積四十年心力,銖積寸累而寫成,如當日“无暇写日记,皆草草札记之邸抄面纸”,日後仍“补录前月日记讫。”中間亦有短暫闕失或輟記。日记共包括《甲寅日记》、《越缦堂日记乙集-壬集》、《孟学斋日记》、《受礼庐日记》、《祥琴室日记》、《息荼庵日记》、《桃花圣解庵日记》、《荀学斋日记》、《苟学斋日记后集》九部分。內容记载了清咸丰到光绪四十年间有大量的治學札記、朝野见闻、朋踪聚散、人物评述、古物考据、书画鉴赏、山川游历及各地风俗,文學價值很高。 另一方面史學價值亦高,如記載胡雪巖之“阜康號擠兌事件”,《翁同龢日記》僅--:光緒九年十一月初六日,“京都阜康銀號,大賈也,昨夜閉門矣,其票存不可勝計,而圓通觀粥捐公項六千兩亦在內,奈何奈何!”僅寥寥數十字,但《越缦堂日记》的記載達數百字,“光緒九年十一月初七:昨日杭人胡光墉所設阜康錢鋪忽閉。……湘陰西征軍饷皆倚光墉以辦。凡江浙諸行省有大役,有大赈事,非囑光墉,若弗克舉者。故以小販賤豎,官至布政使,階至頭品頂戴,服至黃馬褂,……所畜良賤婦女以數百,多出劫奪。亦頗爲小惠,置藥肆,設善局,施棺衣,爲饘粥。時出微利以餌士大夫……忽天津電報言南中有虧折,都人聞之,競往取所寄者,一時無以應,夜半遂潰,劫攘一空。聞恭邸、文協揆等皆折閱百余萬。亦有寒士得數百金托權子母爲生命者同歸于盡。……”。 1959年,由云龙整理编辑其日记并撷成《越缦堂读书记》,专取日记中的读书心得、札记部分。.
查看 樊增祥和越縵堂日記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续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的第二編,於1974年出版第1辑,?年?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正编是近代中國史料叢刊最早的一編,於1966年第10月出版第1辑,1973年12月出版第100輯。有關情況詳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
赛金花
赛金花(1872年),据瓦德西回忆录,并无赛金花一人,其它联军回忆有赛金花做过八国联军低级军官妓女的记载。.
查看 樊增祥和赛金花
薛大可
薛大可(),字子奇,湖南益阳人。中国记者、政治人物。.
查看 樊增祥和薛大可
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因园中的陶然亭而得名。.
查看 樊增祥和陶然亭公园
林韻宮
林韻宫()广东省信宜县西江(北界镇)人信宜縣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清末民初学者、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查看 樊增祥和林韻宮
李宣倜
李宣倜()原名汰书,字释龛、释堪、释戡,号苏堂,别号阿迦居士,晚号蔬畦老人。福建侯官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诗人,京剧剧作家。.
查看 樊增祥和李宣倜
樊燮
樊燮,清代湖北恩施人,曾官湖南永州(今零陵县)镇总兵。.
查看 樊增祥和樊燮
樊樊山
#重定向 樊增祥.
查看 樊增祥和樊樊山
武樹善
武樹善()陕西省渭南县官道镇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学者。.
查看 樊增祥和武樹善
況周頤
況周頤(),原名周儀,字夔笙,一字揆孫,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晚清詞學四大家之一。.
查看 樊增祥和況周頤
清史館
清史館,设立于民国三年(1914年),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设立的纂修清史的机构,修成《清史稿》。.
查看 樊增祥和清史館
清代學者象傳
《清代學者象傳》是一部清代名賢畫像的集成書冊,共兩集,由葉衍蘭、葉恭綽祖孫完成。第一集爲192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第二集於1953年安定珂罗版社影印刊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將一、二集合并重版,由于印刷條件限制,畫像清晰度反不及原本。上海書店出版社鑒此,又於2001年將一、二兩集再次重印,并爲書中收錄人物編制了索引。 中國為名人學者繪製圖像之風,由來已久。晋傅咸《卞和画像赋》稱:「既銘勒于鐘鼎,又图像于丹青。」凡写像者,須通曉相法,詳描樣貌。有清一代,學者眾多,畫像尤富,葉衍蘭多年網羅薈萃,精選慎擇,方有此篳路藍縷之作,使大部份清代名賢風采,得以流傳至今。 葉衍蘭,字蘭臺,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餘姚,曾祖謙亨始遷粤。咸丰六年(1856年)進士,入翰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光緒初年告老還鄉,主越華書院講席,有《海嶽樓詩集》、《秋夢龕詞集》等。早在其入仕之前,就因喜好书画之故,留意搜集歷代名賢畫像。入京為官之後,更“多见真本”,精選169人的171幅畫像(其中四人各有图两幅,两人合於一圖者两幅),請順天大興人黃小泉摹繪,葉衍蘭親爲每位像主撰寫小傳。 衍蘭生前,並未將《象傳》付梓。子仲鸾多年筹印,亦不能就。孫恭綽秉承先志,終於在1928年交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面世,當時分兩種版本,一為夾貢紙印本,一為彩圖紙印本。正如葉恭綽在序中所說:「為此計徵集資料逮參稽定稿,所靡時日精力不可勝數,歿時猶殷殷以流傳繼續為念。」所收人物,“断自同治以前,同、光、宣三朝未及列入,又同治前诸学者象缺者尚多。”此後,經過葉恭綽二十年搜羅,請江西画师杨鹏秋摹绘,又得畫像二百幅(每人一幅),于1953年交予安定珂罗版社,自费影印出版,是为第二集。然像主小传,因“不易著笔”,特留待来日,故第二集只有圖像而無小傳。 通計《象傳》两集,總共收入368人的畫像(一、二集重复收入侯方域),清代比较知名的学者基本上能在书中找到。叶恭绰在第二集例言中指出,書中畫像“取诸家传神象暨行乐图绘或遗集附刊及流传摄影,皆确然有所据”,在保存文献方面功绩尤著。《象傳》圖像皆悉心臨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小一式,又各有千秋。清代前賢音容笑貌,一覽無餘。.
查看 樊增祥和清代學者象傳
清光緒三年丁丑科貢士進士列表
清德宗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丁丑科貢士進士列表名單。.
明清判牘
明清判牘是明朝、清朝地方官在審理案件時所記錄下的文件,可能包括案件的原委、經過,以及該地方官判決的結果,這些記錄的文章被收集起來,形成「判牘」,或可稱為「判語文集」。 在明清之前比較有名的,包括了唐代張鷟的《龍筋鳳髓判》、白居易《百道判》、宋代和凝《疑獄集》、鄭克《折獄龜鑒》、桂萬榮《棠陰比事》,而現在較常被研究者使用的,則是南宋時期的《名公書判清明集》,反映了南宋地方政府司法實態。明清時期的判牘總數約有188種,編纂者任官的行政層級從省級至州縣級,案件涵蓋的範圍遍及全中國。通常判牘的出版除了單獨成書之外,也有判牘是被收錄在明清文人的文集之中,並且為數不少。而判牘所收錄的案件雖然是地方審判的記錄,但透過判牘資料不只是能藉此進行法律史的研究,更能透過案情了解當時的行政制度、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等問題。.
查看 樊增祥和明清判牘
政治会议
政治会议(全稱中央政治會議)是1913年(民国二年)中华民国成立的一个中央政治咨询机构,屬於國會無法正常運行后的一個過度性組織。.
查看 樊增祥和政治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