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2 关系: 孝獻端敬皇后,孝惠章皇后,中國基督教史,康熙历狱,王府井天主堂,福全 (清宗室),紫禁驚雷,綿億,顺治帝,鹿鼎記角色列表,鹿鼎记,MY AOD我的最愛頒獎典禮2011,榮親王 (封爵),毓敏,永琪,清东陵,清朝宗室亲王列表,清朝亲王列表,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清朝皇子女列表,溥芸,溥楣。
孝獻端敬皇后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亦稱董妃、董鄂妃、棟鄂妃,譯自滿洲音,非漢姓董。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死後追贈為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姿色嬌美,聰敏乖巧,祖籍在辽宁佟佳江流域。顺治帝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生母,贞妃四服內的族姊。.
查看 榮親王和孝獻端敬皇后
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a;)姓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顺治帝第二任皇后。大清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生,清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 她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太后,共57年(1661年—1718年)。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身居--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时间最长的人,合共64年(1654年—1718年)。(是昭聖太皇太后姪孫女).
查看 榮親王和孝惠章皇后
中國基督教史
“基督教”在中国有两个意涵。一則是包括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在内,以基督耶稣为救主的宗教。另一则是口語習慣上的專指新教,或曰更正教、反对教等。本词条指的是前者。基督教的传统认为多马(“印度使徒”)或巴多罗买是最早将基督福音带到中国的人。而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是公元635年,唐朝初年,唐太宗贞观九年,基督教初次来到中国。.
查看 榮親王和中國基督教史
康熙历狱
康熙曆獄,又称汤若望案,此案發生於清朝1659年至1665年間,是由欽天監官楊光先等人發難,矛頭直指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楊光先控告湯若望等傳教士有三大罪狀:(一)潛謀造反,(二)邪說惑衆,(三)曆法荒謬 楊光先將湯若望寫的許多書誣為妖言惑眾,並羅列“新法十謬”指斥湯若望西洋新曆法的種種錯誤,更為厲害的是提出由於新曆法使吉時凶時倒置, 造成了嚴重後果: 尤其是選擇順治帝皇太子榮親王的葬期誤用洪範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殺,事犯重大(順治十五年榮親王病死,兩年後,其生母董鄂妃也病逝,又136天後,順治帝也駕崩)。 1661年,順治皇帝病逝,八歲的康熙皇帝登基,年幼尚未親政,輔政大臣鰲拜等一直以來反對西洋學說,不滿外邦人參議朝政,敵視傳教士。於是楊光先夥同鰲拜等陷害湯若望等傳教士。1664年(康熙三年)9月26日,清廷會審湯若望,以及欽天監官員。當時湯若望已經73歲,久已癱瘓重病在身、言語不清,只能由南懷仁代言。 同年冬天,鼇拜廢除新曆,逮捕湯若望和南懷仁等傳教士。翌年3月16日,廷議將欽天監監正湯若望,欽天監官員刻漏科杜如預,五官挈壺正楊弘量,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以及中官正劉有泰等皆淩遲處死。 按照判決,次年湯若望應淩遲處死。但不久天上出現被古人認爲不祥之兆的彗星。接著京城又突然發生了大地震,"且一连地震三日,人皆露宿,惴惴不安。" 皇宮在地震中遭到破壞,而且有宮殿著火。清統治者視其爲上天示警,正所謂"天垂象,示吉凶,聖人則之"。不久以後獲孝莊太皇太后懿旨釋放汤若望:"湯若望向為先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欲置之死地耶?" 湯若望因此得以獲釋免死。欽天監官員杜如預、楊宏量免死,但是李祖白等五人依然被斬。 康熙帝親政後,決定平反該案。.
查看 榮親王和康熙历狱
王府井天主堂
王府井天主堂,正名圣若瑟堂,俗称东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隶属天主教北京教区,是耶稣会士在北京城区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 王府井天主堂现存的建筑是座三层罗马式建筑,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整座建筑成功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2000年伴随着王府井大街的改造,北京市政府投资在教堂前兴建了一座广场,从而使王府井天主堂成为王府井步行街边的一处景观,王府井天主堂因此成了最为北京市民熟知的天主教堂。.
查看 榮親王和王府井天主堂
福全 (清宗室)
福全(a;),顺治帝次子。庶妃董鄂氏即宁悫妃出,顺治十年(1653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时出生。康熙六年(1667年)正月,封裕亲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授抚远大将军,和恭亲王常宁分道讨噶尔丹,寻还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终年五十,谥宪。 福全是康熙的哥哥,顺治崩后未能继位的原因是他有一只眼睛残疾。.
查看 榮親王和福全 (清宗室)
紫禁驚雷
《紫禁驚雷》(The Life and Times of a Sentinel)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清裝宮廷劇集,由馬浚偉、馬國明及李施嬅領銜主演,並由陳國邦、姚子羚、唐詩詠、麥長青及程可為聯合主演,並由陳錦鴻、黃智賢及黎諾懿特別演出,監製梁材遠。.
查看 榮親王和紫禁驚雷
綿億
榮恪郡王綿億(v;),乾隆帝孙、榮親王永琪第五子,生母榮親王側福晉索綽羅氏。.
查看 榮親王和綿億
顺治帝
顺治皇帝(a;),名福临(a),姓爱新觉罗氏,大清第二位皇帝,清兵入关后的首位清帝,1643年10月8日至1661年2月5日在位,在位18年。议政王大臣会议于1643年9月,推举五岁的福临承袭其父皇太极帝位,同时命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二人助小皇帝辅理国政。 自1643年至1650年,政治权力主要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朝征服明朝的大部分故土,深入西南省份追剿南明政权,在激烈的反对中,建立一系列被清代皇帝所沿袭的政策,如1645年颁布“剃发令”。多尔衮于1650年12月31日死后,13歲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顺治皇帝试图打击腐败,整顿吏治,削弱满洲贵族的政治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成败参半。在位期間,顺治帝面临着大明遗民的复明抵抗,不过至1661年,清军已将大清帝国最后的对手,南明遺臣郑成功和永历皇帝朱由榔击败,郑成功和朱由榔分别于次年病死和被擒杀。顺治皇帝在22岁时因感染高度流行的天花去世,其皇位由已从天花中幸免于难的皇三子玄烨承袭,后者即康熙帝,统治中国61年。由于顺治年间的历史文献流传相对较少,加上史書為突顯康熙帝的功績,因此这段时期同整个清朝历史相比显得较为鲜为人知。 顺治是清朝统治者在位期间在中国使用的年号。由于大清皇室为满洲人,统治许多蒙古部落,而这些蒙古部落曾帮助清朝征服中国,所以顺治年号在满语和蒙古语中分别有对应词,如蒙古语尊号额耶尔札萨克汗(;「平顺统治」的可汗,即義譯「順治」)。顺治帝死后受供奉于太庙,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统称世祖章皇帝(v),葬于清东陵的孝陵。.
查看 榮親王和顺治帝
鹿鼎記角色列表
鹿鼎記角色列表,此表羅列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登場的人物角色。.
查看 榮親王和鹿鼎記角色列表
鹿鼎记
《鹿鼎記》是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鏞)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作品。該小說於1969年至1972年間創作,故事發生在清初(1668年-1689年)。1969年10月24日開始在《明報》連載,到1972年9月23日刊完,一共連載了2年11個月。此書是金庸封筆之作,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
查看 榮親王和鹿鼎记
MY AOD我的最愛頒獎典禮2011
2011年MY AOD我的最愛頒獎典禮於2011年11月27日晚在馬來西亞吉隆坡KLCC舉行,當晚共頒發10個獎項。於2011年12月3日大馬時間20:30在 Astro精彩預告(頻道302)和 Astro On Demand(頻道934)同步播出。.
榮親王 (封爵)
和碩榮親王(v),清朝世袭親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第五子永琪封為親王,封號榮,死後諡號純,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传了七代九位。 另外順治十五年(1658年)時,順治帝第四子夭折死,亦追封榮親王,但榮為諡號,亦附於下表。.
查看 榮親王和榮親王 (封爵)
毓敏
奉恩鎮國公毓敏(),奉恩鎮國公溥芸第三子,母瓜爾佳氏,其父為法良,榮親王系第七代。 他在光緒四年二月(1878年)出生,光緒十八年十二月(1892年)清廷賞賜他戴花翎,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接替其父成為榮親王第七代,但因為榮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奉恩鎮國公。 宣統三年十二月(合1912年),他去世,虛齡三十四岁,由養子恆煦襲封榮親王系第八代,不過不再遞降,仍舊是奉恩鎮國公。.
查看 榮親王和毓敏
永琪
永琪(z;),字筠亭,號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生母为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查看 榮親王和永琪
清东陵
清东陵(z)坐落在河北省遵化市境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一带,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距离天津150公里,是清朝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整座陵园共有5座帝陵,4座--陵,5座皇妃陵寝,8座皇子陵寝,4座奶妈坟,1座贞官墓和1座穆公墓,其中部分皇子陵寝分布于天津市境内。这些陵寝均建造于清朝年间,整座陵园的最后的2位墓主人下葬于1935年。清东陵在清朝存续期间一直都有专门的机构主持祭祀,也有专门的部队对陵寝及其周边进行护卫。清朝灭亡后,清东陵的保护机构已经无力守卫整座陵园,这导致清东陵在1952年前多次遭到抢掠和盗掘,其中以1928年时孙殿英制造的盗案规模最大,破坏也最为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东陵重新得到了专门机构的保护,该机构的保护范围经历过多次变化。1961年,清东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1月,清东陵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中孝陵、景陵、裕陵、昭西陵、菩陀峪定东陵、裕妃园寝六处陵寝可供游客参观。.
查看 榮親王和清东陵
清朝宗室亲王列表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为清朝宗室的最高爵位。本条目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亲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的亲王,但不包括外藩亲王。有关外藩亲王的内容,可参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等。 表中人物按生年排序,其中灰色表示此人曾为亲王但后被夺爵或降爵,淡蓝色表示此人在死后被追封为亲王,世襲罔替為鐵帽子王。.
查看 榮親王和清朝宗室亲王列表
清朝亲王列表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为清朝宗室以及回部王公的最高爵位,外藩蒙古王公的第二等爵位(第一等为“汗”)。本条目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亲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的亲王,以及外藩亲王(包括外藩蒙古亲王和回部亲王。西藏王公中清朝始终未封亲王,最高仅封郡王)。有关外藩亲王的内容,可参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等。.
查看 榮親王和清朝亲王列表
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
清朝皇后及妃嬪列表列出中國歷史上清朝所有的君主配偶。.
清朝皇子女列表
此列表列出中國清朝君主所生的子女,包括追封君主之子女。.
查看 榮親王和清朝皇子女列表
溥芸
奉恩鎮國公溥芸(),追封奉恩鎮國公載釗第三子,母博爾濟吉特氏,其父為成山,榮親王系第六代。 他在道光三十年四月(1850年)出生,同治五年十二月(合1867年)接替被廢的已過繼兄長溥楣成為榮親王第六代,但因為榮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奉恩鎮國公。 光緒二十八年三月(1902年),他去世,虛齡五十三岁,由次子毓敏襲封榮親王系第七代,不過不再遞降,仍舊是奉恩鎮國公。.
查看 榮親王和溥芸
溥楣
奉恩鎮國公溥楣,是榮親王第六代,原為貝勒奕繪次子载釧長子,1857年载鈞去世後,奉旨過繼給载鈞為嗣。1862年被任命管理右翼近支宗室,但在1866年因事革爵,由其三弟,也就是载釗的三子溥芸繼承,仍為奉恩鎮國公。.
查看 榮親王和溥楣